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朝第一驸马TXT下载明朝第一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朝第一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幻龙影虎     明朝第一驸马txt下载     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63】清兵撤了

    风雪越来越猛烈,郊外开始上冻了,人的鼻子和面颊冻得更厉害了,凛冽的空气更加频繁地灌进外套里,需要把衣服裹得更紧些。地平线大大开阔了,又低又黑的天幕忽然消失了,四面八方只看见落雪形成的一条条白色斜线。……在荒野里,风执拗地把一切都往一个方向吹。~~不管是右边,左边,到处都是白茫茫、灰糊糊的。眼睛想找到一样新鲜的东西,但是找不到:没有一个路标,没有一堆干草,没有一堵篱笆,什么也看不见,到处是一片白雪

    茫茫风雪中,忽然传来骏马打响鼻的声音,和许多人踩雪前进的吱吱声,一面白底红边的大纛正迎着大风桀骜不驯地呼呼舞动。须臾,无数健硕的身影就从风雪中走了出来,他们身穿白色面颊,如不是镶着红边,这些人几乎就和田地化为一色这一对人马人数不多,约在1oo人左右,他们在风雪中艰难的前行着。

    “怎么?还不到吗?”骑在马上的牛录额真安巴额图珲呸呸两声,将吹进嘴里的雪花吐掉

    “如果不是这场大雪,咱们一个时辰以前就应该到了!”为他牵马的小卒答道,“按照镶红旗弟兄送来的信儿,岳托贝勒的营地就在这附近了!”

    “是吗?”安巴额图珲又叉开五指捋了一把脸,再将手掌沾到的水滴甩掉

    “前面有人~!”忽然有小卒一声喊,众人立刻紧张起来,各个弓上弦刀出鞘,安巴额图珲将自己的强弓微微拉开一半,手里捻起一支大箭轻轻搭在弦上

    果然,众人侧耳倾听,可以听到对面不远处有吱吱的踩雪声,安巴额图珲轻咳一声,所有弓箭手都将弦拉成满月

    风雪中,有说话声顺风传来

    “我可不想死~~还是赶紧逃吧!”

    “军法~可是军法!”

    “什么军法~~活下来才是真的!”

    安巴额图珲吃了一惊,这几个人说的都是满语,而且从所说内容来看,这几个人是要做逃兵,安巴额图珲肝火大旺,怒不可遏,随即放下弓箭,一扬手说道:“围起来!”

    “喳!”士兵们立刻左右分开,冲进了风雪中,须臾,三个身穿镶红旗棉甲的清兵就被镶白旗的清兵押到了安巴额图珲面前

    “原来是镶红旗的弟兄!你们为什么做逃兵!”安巴额图珲怒斥道

    “原来是镶白旗的牛录额真~”那镶红旗的清兵倒也不怕,因为按照规矩,只有本旗的旗主才能出自己,“我们不想等死啊!军中天花肆虐,许多小兵、牛录、甲喇额真们都病死了,就是旗主岳托贝勒爷也病倒了。”

    “大冬天也会闹天花?”安巴额图珲喃喃道,忽然安巴额图珲猛然醒悟过来,赶紧一骨碌跳下马,倒退十几步,脸上满是对死亡的恐惧。本来围着这几个镶红旗逃兵的镶白旗士兵也吓的直往后退,方才几个与他们有身体接触的士兵更是手足无措。

    “啊~”忽然一声惨叫,原来竟然是慌乱中有人举刀就将自己的手掌砍掉

    “射死他们!”安巴额图珲赶紧又倒退十几步,才大声吼道

    “不要~~啊!”镶红旗的逃兵话音未落,就被射成了刺猬

    安巴额图珲紧张地穿着粗气,然后抓起一把雪捂住口鼻,其余士兵见了也纷纷效法

    “你咯吴哲(牛录额真)~咱们~还局部局(去不去)?”因为用雪捂住口鼻,小兵说话的声音都走了调

    “喳死期(找死去)?”安巴额图珲骂道:“轨迹自购(回去之后)~就说~住不大(找不到),吉娃(千万)不要说,外门碰过~~顶呱(天花)冰刃(病人)。”

    随即,安巴额图珲带着自己的手下如避瘟神一般赶紧往回逃

    且说济南城里多日不见清军攻城,全城百姓都正诧异,只道是风雪大,才阻了清军攻城。哪知这日风雪停止后,守在城头的济南军民现清军大营里冒出许多多股冲天黑烟,似乎是在焚烧什么东西。

    早有小卒报知宋友亮,宋友亮立刻来到城头观望,他举起望远镜看去,隐约可以看见正由清兵将尸体一类的东西扔进火堆里烧掉。

    “看来天花已经在鞑子军中蔓延开了!”宋友亮对这结果很满意,他问姜旺财道:“济南城里的种痘有没有继续?”

    姜旺财答道:“每天都没有听过,每种痘一千人,会有十人左右真得天花而死!”

    “这就不错了!”宋友亮点了点头,“那些种痘失败而死的人,给予安家费!”

    “得令!”

    宋友亮又抬头遥望远处的清军军营,军营之中人员密集,是天花传播的温床。“岳托啊!你死了没有?”宋友亮得意地用手指敲击了几下女墙的城砖。本来被凿得百孔千疮的济南城墙如今套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眼看就过了正月,清兵依旧没有动静,只是每天烧死人,弄得济南周围方圆几里地到处是臭烘烘的黑色尘埃。直到正月初十,城头小兵来报,说鞑子大营起火了。

    宋友亮心里顿时又惊又喜,莫不是那支友军前来解围?可万一这支友军部队也感染上天花怎么办?“不行,我得去看看!”宋友亮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城头。却现清军的大营应该是清军自己点着的,一队队垂头丧气的清兵扛着兵器和旗帜正在缓缓北撤。

    同时得到消息的葛樽、冯馆等人也一起上城头观望。冯馆手搭凉棚眯着眼睛望去,却始终看不分明。宋友亮地上自己的单筒望远镜,说道:“冯大人,请用此物!闭起左眼,小头对着右眼,大头对着想看的方向!”

    冯馆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有些笨手笨脚的接过望远镜,按照宋友亮的指导,开始用望远镜眺望远处。“嚯!”冯馆不住地咂嘴,“这是什么东西?百丈之外的东西都能看见!”

    宋友亮笑道:“这是红毛西洋人的玩意儿,名叫望远镜!也可以叫千里眼!”

    “好东西,好东西啊!”冯馆爱不释手,看着看着就把观望敌情变成了看风景,心里也正琢磨怎么找个由头向宋友亮讨要

    “既然冯大人这么喜欢,不如这个望远镜就送给冯大人吧!”宋友亮直接干脆地说道

    这下冯馆到不好意思了,他尴尬地笑道:“这怎么好意思呢?西洋玩意儿都价格不菲,我冯某人不能无功受禄!”

    “冯大人说的哪里话!”宋友亮笑道:“这只是一件瞭望的军器罢了,又算不上什么重礼!”

    冯馆又装模作样地客气了几句之后,便收下了望远镜。一旁的葛樽看在眼里,心里有些嫉妒。不过等葛樽回营之后,宋友亮也派人给葛樽送上了一个望远镜。葛樽一面把玩着望远镜,一面对葛福说道:“这个宋友亮倒是会做人。!”

    葛福说道:“其实按官衔和官职,主人您都在那姓宋小子之上,他孝敬主人您是应该的!”

【64】死了活该

    一月底,清军入关的大军开始行动,向东北逃遁,比历史上早了一个月撤退。所过之处都饱掠一番,向通州方向退去。可惜手握十几万重兵的刘宇亮根本不敢与鞑子开战,对与请求抄头截尾阻击清军的将领会以“不必侈张迎头邀击之虚声,恐敌闻风折转,任其饱掠而去。”之语。二月初八,鞑子自青山口出长城,十一日,全部退出长城。这次鞑子入寇中原,持续近半年之久。左右翼两军辗转数千里,东逼燕京、西迫大同,南袭济南,席卷直隶大部和山东、山西两省。焚掠烧杀、不可胜计。鞑子所过,民多残破,一望荆棘、四郊瓦砾,荒草寒林、无人行踪。

    从一月底开始,皇太极与代善就在在塔山前线指挥作战,一个多月来,他们已连败明军二十余次,松山、塔山、杏山等城外台堡几乎被扫荡尽净。其实皇太极之所以在派兵入关的同时,还要举大军攻打塔山,就是为了牵制山海关一带的明军主力,一面深入南朝的大军被前后堵截。

    这一天皇太极与代善正立马松山南岗,就见一驿卒将一封六百里加急奏送到面前。皇太极急忙拆阅:原来是多尔衮和杜度的战报:深入南朝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击毙了大清的老对头孙承宗全家等等。

    皇太极看到这,心花怒放:“打得好!打得好!多尔衮他们真的过了黄河,了不起,不愧是朕的五虎上将,二哥你看。”皇太极没有把战报看完就将战报递给了代善。代善也欣喜地接过战报,壳看着看着,原本满是喜色的老脸忽然脸色骤变,紧接着便放声大哭起来。

    皇太极一愣:“二哥,这是怎么了?”

    “岳讬、玛瞻,我的儿呀。”代善捶胸顿足,“我的儿呀……”代善哭喊了几声,便背过气去,摇摇晃晃,眼看就要坠马。亏得一边的侍卫眼疾手快,赶紧将代善扶下马来

    皇太极急忙从代善手中拿过战报,继续往下看时,上面写道:岳讬和辅国公玛瞻于济南城外沾染天花亡故,军中也多染病。臣等无心再战,不日就要班师。”皇太极当时便觉得眼前花,也险些栽下马,可一瞬间,他想到了二哥,于是强撑着过去,朗声道:“去,传太医来!”

    “喳!”

    众位将领见大清国两位最高级别的人物如此状态,不知道生了什么变故,一时都惊呆了,须臾,回过神来的众人便都聚了过来。

    多铎问道:“皇上,生了什么事情?”

    皇太极流着泪,下令道:“立即停止攻城,撤回大营,岳托与玛占亡故了。”

    “啊?”众将几乎是同时出一声惊叫。

    代善今年五十六岁,虽身体硬朗,但禁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白人送黑人,四年之中,三个活蹦乱跳的儿子相继亡故,叫他如何能承受得了如此残酷的打击,此时,他真的是肝肠寸断。

    金黄色幕布的大帐中,皇太极抱着代善的头:“二哥,二哥。”

    代善慢慢醒了过来,见自己枕在皇上的胳膊上,止不住又哭了起来,哥俩这回是放声大哭。

    阿济格从前方撤了下来,听到噩耗,同样悲痛欲绝,他哭着喊道:“老天爷也太不公平了,怎么这样的事都让二哥摊上了。”他劝道:“皇上,二哥,你们要节哀呀,人死不能复生。”

    众将领一齐跪下,齐声道:“请皇上和礼亲王节哀。”

    皇太极挥挥手:“你们大家都下去吧,阿济格和多铎留下。”于是兄弟三人陪着代善,不停地劝慰,奈何代善不吃不喝,只是静静地躺着,仰面看着帐篷的顶,皇太极也不吃不喝,默默地坐着。

    阿济格心想:这么下去怎么能行?他命人将皇太极强行扶到了中军大帐,然后返回身来劝代善道:“二哥,你不能总是这样,你要是有个好歹的,叫皇上怎么办?皇上要是有个好歹的,大清国怎么办?”

    多铎在一旁喝道:“哥,你胡说些什么,什么好歹不好歹的?”

    阿济格急道:“你知道我是个直肠子,不会说话,可就是这么理儿呀。”

    代善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捶着床头:“老天爷呀,你不公平,为什么叫我代善几次的白人送黑人?”哭了一阵,他对两位弟弟道:“十二弟说得有理,我倒下去不要紧,要是皇上病倒了的话,麻烦就大了,你们扶我起来,咱们一起去看看皇上。”

    皇太极正在大帐中躺着,见二哥在阿济格和多铎的搀扶下走了进来,不禁大吃一惊,他强撑着站起身,迎了过去,二人走至近前,又哭开了:“二哥,我苦命的二哥呀……”

    被阿济格和多铎一说,伤心欲绝的代善此时反倒清醒了,他见皇太极悲痛欲绝的样子,心里一是感动,另一方面也确实担心皇太极再次病倒,反倒劝开了皇太极:“皇上,咱们一生经历的生生死死太多了,大丈夫一生征战,为国捐驱,是难免的事,也是男儿本色。如今死的是岳讬和玛瞻,还有好几百人不也都战死了吗?要是哭的话,咱们哭得过来吗?”

    “二哥,这些道理朕懂,可岳托和别人不一样,他能征善战,一生立下军功无数,是大清的栋梁之才,如此年轻便去了,叫朕如何能受得了。”

    代善等人再三相劝,皇太极才止住了哭声:“二哥,朕不要紧,朕现在就是感到心里难受,过一阵子就会好的,阿济格,你们扶二哥回去。”晚上,皇太极没有用膳,第二天早上还是没用,代善听说,便在众人的搀扶下又来到皇太极的中军大帐,逼着皇太极硬是喝了一小碗稀粥。一连三天,皇太极都是这个状态,代善面向西南:“儿呀,有皇上这番心意,你们可以瞑目了。”

    代善请求道:“皇上,臣在前线,只会给大家增加悲痛,还不如先回盛京。”皇太极道:“朕亦有此意,咱们一起回去,军中之事就交给阿济格他们。随便也要庆祝一下大军的凯旋,毕竟岳托是勇士,勇士之死不该用女人般的眼泪来祭奠,而是英雄的欢呼!”

    三月中旬,入关征明的右翼军杜度先行返回,皇太极、代善与朝中所有要员都出城相迎。杜度头上系着一条白布,腰间扎着一条白带子,走到皇太极和代善跟前,失声痛哭:“皇上,伯父,岳托兄弟和玛瞻兄弟,他们……他们去了。”说罢杜度放开嗓子嚎啕大哭起来

    代善见两口大棺材明晃晃地出现在眼前,便再也控制不住了,踉踉跄跄地奔棺材扑去:“岳讬、玛瞻。你们两个不孝子,这么丢下老阿玛就走了?”代善哭声十分凄惨,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皇太极缓缓地走到岳讬棺前,亲扶棺榇缓缓向城中走去。第二天,他亲赴岳府中祭悼,在岳灵前,他祭道:“岳托少年从戎,追随太祖皇帝征战,立下战功无数。天聪年间,于朝堂之上,正直敢言,入关征明,联谊蒙古,平定朝鲜,每当重大关头,有左右大局之才。岳讬极力主张优抚汉人,力主满汉联姻;主管兵部时,亦多建树。今不幸早亡,为彰其功,特晋封其为克勤郡王,赐白银一万两,其长子罗洛宏袭其爵,为多罗贝勒。从即日起,辍朝三日,举国哀悼,有在此期间饮酒作乐者,严惩不贷。”罗洛宏身披重孝,率几个兄弟叩拜谢恩。代善心中方得到些安慰。七天过去了,盛京城渐渐从岳讬的病殁中苏醒过来。

    四月初六的黄昏时分,皇太极在大政殿中与一干大臣商议国事。皇太极对多尔衮等人此次入关所取得的战果十分满意,“尔等此次征明,对明国打击最大,收获亦最丰,朕已接到谍报,尔等从关内撤出后的五月,张献忠,罗汝才再次造反,李自成亦在收拾残部,现已东山再起。而崇祯又开始大肆诛戮官员了。”

【65】该庆祝还是得庆祝

    皇太极从案上拿起一张明国的邸报:“这上面写着,崇祯将这次抵抗尔等失利的官员分为五类:一为守边失机,二为残破城池,三为失陷藩封,四为失亡主帅,五为拥兵观望,称其为五**案。犯此五罪斩立决者三十六人,有蓟州总监太监邓希诏、分监太监孙茂林、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孙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州总兵官吴国俊、陈国威等等,其余被遣戍、削籍、罢官、降级者一百余人。”说罢就把邸报的副本命小太监给在座的官员人手一份下

    看完邸报,座中汉官们有些坐不住了,邸报上罗列的处死官员名字,有些是他们的故交,张存仁道:“崇祯没别的本事,打了败仗就知道拿臣子们开刀,如此下去,谁还肯为他卖命。”

    多尔衮也笑道:“我左右两翼大军会合于涿州后,便分为八路,向济南突进。明军十分惊慌,他们调集重兵,在号称济南屏障的德州列阵,欲阻击我前进。于是,济南城出现了防守中的漏洞。臣弟记着皇上的教诲,要善于避实就虚。此时德州为实,济南为虚,皇上能绕道蒙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绕开德州?于是臣等决定,留下两路大军与其周旋,另六路人马,绕道临清,出奇不意,直捣济南。这个山东巡抚颜继祖虽然中了我们的调虎离山计,但是却把德州守得跟铁桶一般。让我无机可趁,这样的大臣也要处死,那崇祯真是瞎了狗眼……”

    皇太极笑道:“还有更新鲜的事。据谍工们报,按明国规定,大臣被处死前,都要望阙谢恩,可这次陈祖苞、孙其平等十几人,竟望阙大骂崇祯,是混帐东西,是昏君、是桀纣。颜继祖是唐忠臣颜真卿之后,他对着日头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祖可法骂道:“崇祯标榜自己是尧舜,实则为桀纣,他活剐了袁都堂不说,今天又一起处死三十六人,骇人听闻,令人指,明若不亡天理不容!”

    皇太极道:“令尊机警得很,自袁都堂被害,他从不离开军营半步,否则,早已成了崇祯刀下之鬼了。”

    范文程道:“皇上,臣在想,被崇祯集体处死的那些大臣们,由望阙而拜变成了望阙大骂,此脱胎换骨之变也?在明国大臣的眼里,崇祯已不再是君王,而是像桀纣一样人人可得而诛之的独夫。兔死狐悲,那些苟活着的臣子们,恐怕也绝望了。崇祯先失民心,再失军心,现在是又失臣心,真的是穷途末路,山穷水尽喽,明这棵大树已经倒矣。”

    “范先生的之言十分中肯,朕亦以为明这棵大树已经倒矣!”皇太极得意地笑了笑

    祖可法道:“臣有三条灭明之计,请皇上斟酌之。”

    皇太极笑道:“愿闻其详。”

    祖可法道:“一为直捣黄龙,即直取燕京,立可亡之;二为扼其咽喉,即直逼山海关,破关而入;三为剪除两翼,即先取宁锦,扫清关前障碍。”

    “祖卿家列了三计,那么你想用哪一计?”皇太极认真地点了点头

    “前两计太缓,臣主张用第一计。昔邓艾出奇兵,暗渡阴平,一举夺了成都,阿斗投降,蜀国随之而亡,燕京乃明国心脏,燕京一破,全国亦披靡矣。”祖可法做了一个单刀直刺的动作

    满汉官员受范文程的一番评论所鼓舞,又听祖可法说的豪气,于是纷纷道:“大明完蛋了,皇上,咱们也别太小心了,打进燕京城,大清坐天下。”

    皇太极却是微微一笑,说道:“祖承政直捣黄龙之计太急,朕以为不妥,设想:打下燕京以后,各地的反贼怎么办?各路藩王的勤王之兵怎么办?明国将领现在是被崇祯痴儿压抑着不得施展,一旦摆脱束缚,安知其中无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中原还是留给农民军去闹,我们要先断其臂。今左右大军皆已返回,仲秋一过,十万大军要全部开拔到锦宁前线,朕先要在关外和洪承畴一决高低。”

    皇太极越说越兴奋,忽然她觉得脑袋好像被人重重拍了一巴掌,随即便觉得两眼花,鼻子里冲,还没反应过来,两道鼻血顺着鼻孔喷了出来,将近在身在的祖可法溅了一身。众将大惊,急忙传来了太医。皇太极这是第二次流鼻血,流得又特别冲,吓得太医浑身直抖,说话竟结巴上了:“赶~~紧~~~赶紧~~”

    杜度性急,上去揪住太医的领子,啪啪就是两个耳光,“没用的奴才,再不说出囫囵话来,我杀了你~~”

    太医被两个耳光打醒过来,他一手摁住皇太极的鼻梁,又连忙吩咐侍卫道:“赶紧拿凉毛巾和一大盆热水来。”太医将凉毛巾敷在皇太极的前额,然后脱下皇太极的皮靴,将双脚放到热水中。又喊道:“快去伙夫那要几头大蒜,要捣成泥。”侍卫不敢怠慢,很快就拿来了蒜泥,太医接过侍卫拿来的蒜泥,掏出剪刀,剪了两块圆布,将蒜泥贴在上面,恰似两贴膏药,贴在了皇太极两脚的涌泉穴上。一阵忙乎过后,血渐渐减少,但半天过去了,还是止不住。

    杜度眼泪急得流了下来,眼看小太监用来接血的银盘里的血越来越多,他又怒道:“废物,饭桶,怎么还止不住?这么淌下去,皇上有多少血够淌的?”

    太医也是满头大汗,他答道:“莫急,这不是少多了嘛。”又过了一会儿,太医从口袋中取出个马勃,将马勃灰倒在纸上,然后把纸折成一条缝:“皇上,你忍着点,奴才往您鼻孔里吹些东西,您千万别打喷嚏。”

    皇太极头向后绷着,“嗯”了一声,郎中将纸凑到皇太极鼻孔前,顺着纸的折叠处轻轻一吹,马勃灰被吹进了鼻孔中,很快,血被止住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大家注意到,擦血的纸和布已扔了一地,按刚才那种淌法,足足淌了有一浅盆。

    皇太极此时身子瘫软,脑袋胀,他有气无力地问郎中道:“太医,朕怎么突然就淌起血来了呢?”

    “回皇上,因为过度劳累,思虑太多,请皇上一定要注意休息。近几天之内千万不要活动,要静卧,也不要太想事儿,否则还会再犯。”太医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不用太医说,皇太极现在也是一动也动不了,他就觉得浑身像散了架子似的,脑袋涨,仿佛有个盖子在上头压着。让他静卧容易,要他不想事可就太难了,大清国那件事不需要自己操心?

    皇太极只能摆了摆手,“散了吧,朕要休息!”

    “喳!”

    明历崇祯十二年、清历崇德四年四月十七的黄昏,盛京城的天空无比美丽。绚丽的晚霞从西边天际飞展开来,成堆的、成片的再空中变换着形态,又飘忽着、扩展着

    在霞光的辉映下,盛京城里的皇宫宫灯愈加肃穆辉煌。大清门外有两个高耸的岗哨亭,在金黄色的霞光中闪闪烁烁,烘托出了站在亭中哨兵的威武身姿。大清门内的崇政殿、飞龙阁、凤凰楼和坐落在高台上的清宁宫,从参天大树的浓荫中伸出金顶和飞檐。

    气势恢宏的大政殿拔地而起,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气势雄伟。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66】各有各的打算

    在大政殿内,高踞正中有一张奇特的鹿角宝座。这是皇太极用一具特大号的、完整的鹿角制作成的,寓意逐鹿中原。鹿是政权的象征,鹿角又是武力的象征,这样一张鹿角宝座,皇太极一颗用武力称霸天下的野心和雄心呼之欲出

    在大政殿前的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十个亭子,叫做十王亭,包括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和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十个亭子一律飞檐斗角、闪着红光,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其帐幄式建筑造型及其布局,是满族人从狩猎组织展而来的清朝立国之本——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生动而具体的再现。

    此刻在十王亭中间的广场上,临时架起了二十顶雪白的帐篷。一队镶黄旗的士卒,佩戴腰刀,在奏乐亭之前警戒。他们用十万分警惕的目光看着在自己面前来来回回忙碌的每一个人。明天晚上,这里将举行盛大的宴会,皇太极要亲自主持,褒奖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和硕睿亲王。他的战功是:深入南朝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击毙了大清的老对头孙承宗全家等等

    十王亭广场上,各旗的将令都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下,就连各旗的旗主也全身戎装、整齐地坐在椅子上等候。十王亭的两个翼王亭做了特别的安排,右翼王亭里站满了观礼的蒙古个部落藩王和他们的子女;左翼王亭里面,坐着朝鲜世子和朝鲜使者。大政殿大理石台阶下的前几行,是满族的王爷、贝勒、贝子和文武大臣、在他们身后,是汉族的高官和一大群剃了头,换了服装的明朝降将;在往后是各旗的牛录以上武官。

    大政殿前,明月初升,灯火通明。九条珠龙盘绕的台阶上,铺着一条长长的红地毯,一直通道丹犀下的鹿角宝座。午时的钟声响起,庆功宴开始了。

    皇太极身穿金黄色蟠龙龙袍,乘坐朱红敞篷雕龙镶金御辇出场,辇边由代善、豪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扶辇护驾。御辇从凤凰楼前起行,穿过飞龙阁、崇政殿,出大清门向东一拐,便进了十王亭广场。就在皇太极出现的一瞬间,早已准备好的乐师奋力地吹响长长的号角,同一时刻,鞭炮齐鸣,欢呼声雷动。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如同大海波涛般一浪高过一浪。皇太极也被这一幕短暂地震撼了,不过他心里却是说不出的舒服。

    皇太极的御辇停在大政殿的丹犀下,皇太极先端起酒杯,他神色凝重:“朕提议,这第一杯酒,祭奠英年早逝的克勤郡王和辅国公玛瞻,他们是马革裹尸的好男儿,愿他们在天之灵安息。”皇太极将一杯酒缓缓倒在地上。

    “这第二杯酒,朕要敬礼亲王,礼亲王乃我大清第一功臣,他识大体,顾大局,忠义满门。朕不善饮,但这杯酒朕一定要全喝下去。朕的好皇兄,好二哥,朕和大清国的臣民们共同敬你一杯。”

    代善慌忙站起:“皇上敬酒,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

    皇太极此时热泪盈眶:“二哥,朕先干为敬了。”言讫,将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第三杯酒,朕要敬睿亲王、安平贝勒、饶余贝勒。豪格,朕之子也,但也是臣,此次亦立下了功劳,朕同样要敬之。”他来到多尔衮等人跟前:“尔等此次入关,逐鹿中原,扬大清之威于华夏,杀孙承宗,诛卢向升,将大清国威推至中原腹地,此不世之功也,来,朕敬尔等一杯。”说着与四人同时举杯,也是一饮而尽。

    今天庆功宴的会场,是豫亲王多铎亲自安排的。从出席人数的位置划分、从边跑点燃的时间到人群欢呼的姿态,甚至是嘴里呼喊些什么、从诸王贝勒、文武大臣、蒙古藩王、朝鲜世子朝拜的顺序和饶余贝勒阿巴泰上台听封甚至歌姬几时入场颂唱等等,都以书面形式通知了所有人

    象征性地祭奠过烈士之后,便是朝拜仪式开始了:鼓乐声中,先由满族诸王、贝勒、贝子们组成第一队,向皇太极行三叩九拜之礼。皇太极站起身来答礼。

    接着是第二队,是满族的文武大臣,他们也向皇太极行三叩九拜之礼,皇太极依旧是起身答礼。

    第三队是蒙古藩王和他们的子女,依旧行的是三叩九拜之礼,皇太极一边答礼,一面象征性地说了些安抚的话

    第四队来了,他们是朝鲜世子李溰、李淏和使者朴真善,还是行三叩九拜之礼。皇太极扶起世子,又与使者说了几句话,无外乎是对朝鲜国王的问候。

    紧随其后的是第五队,他们是降清较早的汉族官员

    然后是第六队,他们是最近才降清的明朝降将,其中有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等人,皇太极也是连忙起身,说了一些安抚的话

    最后是第七队,各旗的牛录以上武官上前叩拜

    这朝拜仪式看似很威风,但是谁也不知道,此刻的皇太极早已汗流浃背,两腿软。那日的鼻衄虽然止住了血,但是此刻皇太极依旧感觉胸闷、头疼,脑袋胀疼得嗡嗡直响。

    “不行,朕绝对不能再这里倒下!”皇太极用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他直直的站了起来,说道:“诸位卿家尽情开怀畅饮~~”说罢就坐着御辇会清宁宫去了

    “恭送陛下!”多尔衮和多铎这一声喊得最响,嘴角间也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奸笑。

    “哥~看来他真是老了!”多铎用只有自己和多尔衮能听见的声音说道

    “哼哼~~”多尔衮冷笑了两声

    二月初十,宋友亮和即墨营的葛樽各自领兵返回驻地。临行时,济南百姓万人空巷,一起欢送英雄。百姓们不断地把馒头、烧饼、新纳的鞋子塞到海阳卫军和即墨营士兵的怀里,等大军出城的时候,几乎每个士兵怀里都捧着一堆东西,甚至有大姑娘塞的绣花鞋。

    不久之后,崇祯皇帝开始追究这次清兵入塞的责任,朝中大臣大多认为是兵部尚书杨嗣昌太过重视剿匪,把军队都调往内地剿匪,才会出现这样的兵灾,杨嗣昌应该被追究要责任。

    但是最终选择主持此事的人竟然是最大的责任者杨嗣昌,引起朝廷的一片哗然,杨嗣昌会同兵科查核,于二月十八日上疏,提出查核结果和处理意见。杨嗣昌将这次的责任分为五类:

    墙子岭入口之案,有罪者有总督吴阿衡、总兵吴国俊、总监邓希诏。

    青山口继入案,有罪者有巡抚陈祖苞、总兵陈国威、分监孙茂林。

    残破城邑之案,有罪者有总督天下兵马卢象升,总监高起潜,总兵王朴、虎大威、杨国柱、刘光祚,巡抚张其平,赞画杨廷麟。

    战败损兵之案,有罪者总督卢象升,总兵倪宠。

    出口之案,有罪者督察刘宇亮、总督孙传廷、陈新甲、总监高起潜、总兵刘光祚等。

    最终崇祯同意了杨嗣昌的意见,定了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亡主帅、纵敌出塞共四条罪状,开出了一遛严惩的名单:其中有总监邓希诏、分监孙茂林、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总兵有陈国威、吴国俊、倪宠等,再加上一些府道官员,足足三十多人,同日在京处死。这是崇祯处罚失机官员最重的一次,不但杀人最多,而且严令不许收尸,令三十多名官员暴尸菜市口数天之多。尸体、被鲜血染得通红的白雪,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京中的官员莫不人人自危,恐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以往被处死的官员大多望阙而哭,而这次被处死的官员却一反常态,大多望阙而骂。可见崇祯的急功近利和对待大臣过于苛责的做法,已经开始使得大臣们的心态开始生变化了。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由于没有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以东林党为的一班臣僚再次集体上疏弹劾杨嗣昌,迫于舆论压力,崇祯不得不将杨嗣昌贬官三级,到湖广去督师,以应对再次造反的张献忠和李自成。至于山东巡按宋学朱果然说到做到,在他的奏本里,既大大表扬了宋友亮的抗敌英勇,又狠狠抨击了宋友亮用被俘百姓将天花传入清军军中的做法。

    宋学朱的奏本让崇祯有些犹豫,他想起此时的杨嗣昌还没有离京,于是崇祯皇帝便召杨嗣昌到平台问话,想听听他的意见。

【67】进口的未必是好货

    杨嗣昌听到宋学朱的名字就不爽,因为以前宋学朱曾经弹劾过自己,所以当济南被围困,宋学朱连拍七批求救的使者求援,但是奏本统统被杨嗣昌扣押,以求借清兵之手,除掉宋学朱。但是,这个眼中钉却叫一个毛头小子给误打误撞地救了。结果是恨屋及乌,哪里会有什么好话?

    “这简直就是伤天害理,暴虐人伦!想不到这个宋友亮年纪轻轻,就如此狠毒?”杨嗣昌“义愤填膺”道:“以臣之见,非但不能赏,还得狠狠地处罚才是!”

    崇祯一向对杨嗣昌言听计从,即便他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崇祯也没有拿他问罪。但是这一次,崇祯似乎并不打算真的参考杨嗣昌的意见。崇祯把奏本放到一边,用柔和好听的语调说道:“年长的官员大多染有官场恶习,圆滑世故,明哲保身。朕之所以留意此人,也正是看中他一贯的作风,既敢想也敢做。”

    杨嗣昌答道:“臣并不以为这是什么优点,反倒觉得这是少年人的轻狂和鲁莽!”

    “哈~”崇祯不以为然地哈了一声,“朕昨夜读《汉书》,看到当年汉武帝重用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也是个极为年强的将军,慷慨豪迈中也带着桀骜不驯和年少轻狂。他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战告捷,斩敌2o28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元狩二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崇祯无比神往地说道:“朕以为,这个宋友亮有成为我朝霍去病的潜质!”

    杨嗣昌是熟悉崇祯脾气的,见话说道这个份上,自己也没必要自讨没趣,于是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能从璞石中现美玉!”

    崇祯很得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自从毛文龙死后,东虏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大明更是屡战屡败。朕想过了,骑马射箭是东虏所长,但是舟楫火器的优势还是在我大明。”

    杨嗣昌抬了抬眼皮,“陛下打算重建东江镇?可辽东沿海的岛屿都尽东虏之手了!”

    “非也~朕是打算重开登莱镇!”

    “登莱镇?”杨嗣昌微微皱眉,“当年袁可立当年提出了七项建议:“守御筑墉,养马增士卒,习骑射。至于京营老弱虚冒,不宜缓综,复多藏粮米以备之。尤宜破格用人,图复建骠骑之功,以佐县官之空乏。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逴行无绝饷,而中国可高枕矣……”

    “不错!他还说。敌令妇女乘城,骁悍皆赴利以犯我,宜会兵捣之。乘其虚,可夹击也!”崇祯无比感慨地说道:“如果毛文龙还在,东虏何至于如此猖狂和肆无忌惮?”

    杨嗣昌点了点头,“不错,袁公还与徐公(徐光启)一起建议以重兵控制朝鲜,东、南两面夹击的策略。”

    “对对对!”崇祯兴奋地说道:“朕就是要重建这样的东、南夹击之势,以遏制东虏!”

    “可陛下想过没有,新设一镇要花多少银子?重兵驻扎朝鲜又要多少银子?如今剿灭内寇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至于东虏,可以给予财物,暂时议和。”杨嗣昌一拜到底,说道:“攘外必先安内!望陛下三思!”

    一提到钱的问题,崇祯果然立刻就头疼起来,国库里没钱,大臣们不肯出钱,自己舍不得花钱。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难道自己的中兴之梦只能是梦?不,绝对不允许。

    宋友亮正忙着料理战后适宜,受伤的、战死的士兵要给予抚恤,损坏的器械需要维修,答应放的奖赏要及时下。

    士兵阵亡了,一次性给其家人抚恤费3o两银子,战士们地遗孀,每月还会给米一石,以保证他们地家人生活无忧。这是阵亡抚恤,此外还有伤残抚恤。给一次性伤残抚恤费2o两银子,每月还补助五斗米伤残费。

    这次海阳卫的兵士,阵亡的就有三百多人,每家都给了抚恤费。还有受伤的三百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通过治疗不会留下后遗症,余下的约一百人,就是治好了也是个残废,只能退役了。对于受伤残废的人,除伤残抚恤外,同样每月有几斗米的补助,并会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宋友亮领着海阳卫的军官们,将抚恤费和伤残费,一家一家地给那些家属时,那些女人和老人,都是痛哭下跪,感谢宋大人的仁慈。旁边众人也是看得感动,心想为宋友亮卖命就是值得。

    天主教在宋友亮离开的这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展。儿子、丈夫平安回来的,家里人都会在胸前划着十字,口呼上帝保佑。家里有人战死的,家人则会哭着说愿指引他早日上天堂。

    两天以后,在海阳卫西郊外,一座忠烈园建造完毕,那里埋着在济南牺牲的海阳卫将士。陵园建成伊始,宋友亮就定下规矩,以后但凡海阳卫的将士战死了,统统都要埋葬到此处。由指挥使带领各级官员,年年祭扫一次,以示不忘先烈。

    祭祀仪式由吕文洲主持,仪式开始之后,宋友亮与海阳卫各级军官一身缟素,神情悲痛地站在陵园正中心的一根汉白玉长碑前。此碑名为海阳烈士纪念碑,碑座两侧的小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牺牲时间和地点

    “祭祀开始~~”吕文洲朗声道:“向殉国烈士鞠躬行礼!”

    哗~~众人齐刷刷地弯下了腰,米歇尔、海因里希和路德维希等欧洲人则是脱下帽子,低头行礼

    “再鞠躬!”

    “三鞠躬!”

    慢慢的,人群中传出了啜泣声,慢慢汇集成了一片。

    士兵们开始朝墓穴里填土了,亲手埋葬那些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伴,苍凉的哀乐响起,不说旁边那些披麻带孝的遗孀们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个个悲痛万分地跪地痛哭,就是那些围观的人群,也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唱此歌,此歌这是戚继光所作的《凯歌》,本来是戚继光酒后即兴所作,后来随着戚家军南征北战而传遍大明各地。只要是军人,就没有不会唱的,俨然成为大明朝各地军队的军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宋友亮也情不自禁地开始高声歌唱,越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高声歌唱。雄壮的歌声慢慢汇聚成一片,远远向天外传去。

    葬礼之后,宋友亮表了鼓舞人心的“化悲痛为力量”的演说,短暂的悲痛之后,海阳卫的各个生产部门立刻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眼下,海阳卫各个作坊里都采用分组合作的流水作业法,一组专门锻造枪管与钻膛,一组专门制扳机等其它部位,一组人最后组装。大家都专心地做自己的事。这样一来,将效率提升了不少,残次率也大大降低。

    还有铁甲,无非是在板甲和鳞甲上取舍。经过仔细考虑,宋友亮决定让大部分主力士兵穿板甲。板甲的好处是生产起来方便,做个模范,用风力风车冲压就可以成型,适合大量装备,又有极佳的防护效果。另外,为了将来去东北和鞑子交战,宋友亮的作坊里也同时生产大量胖袄棉甲。这种鳞甲既保暖,又对弓箭有良好的防御效果。

    最后是战马问题,上次从马贼那里缴获三百多匹战马。战马一天吃地粮食草料,等于是二三千人的消耗量。就算海阳卫粮食大丰收,紫花苜蓿等青饲料众多,这么多马养下来,还是让宋友亮觉得很吃力。

    在过三天就要过年了,在这个档儿,多纳特的船从果阿运来了宋友亮想要的货物——鸦片成品和一批罂粟种子,以及一批新的火枪。

    多纳特拿起一支火枪,笑道:“这是欧洲的最新产品,别看它比一般的火枪要短一截,但是威力,射程丝毫不若!”

    宋友亮拿起一支,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又举起来瞄准了一下,然后冷哼一声,将它丢回木箱里,“多纳特*费尔南德斯,你当我是傻瓜么?这种枪是卡宾枪,西班牙骑兵所使用的一种短步枪。当时西班牙把骑兵叫作nets,卡宾枪由此而得名。主要是供骑兵和炮兵装备使用,是西班牙人15世纪时用的旧货。”

【68】成绩不错

    多纳特冒出一头冷汗,这个远东的年轻人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他抬眼看了看站在宋友亮身边的路德维希和海因里希,“难道是这两个该死的德意志人揭穿了我的把戏?”多纳特愈加紧张

    虽然路德维希和海因里希是欧洲人,但是他们对多纳特的做法也很是不屑。路德维希看着多纳特看自己的眼神,就知道多纳特在想什么,他说道:“欺骗并不是最好的商业手段!”

    宋友亮很生气,但是暂时自己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多纳特,于是他严厉地说道:“如果再有下次,我保证你会当做海盗一样被吊死在码头的最高处!”

    “这是误会~~完全是误会,我也是受害者,我被该死的西班牙人欺骗了!”多纳特找了个并不高明的借口。

    “你的家族是葡萄牙皇家兵工厂的工程师,会分不清步枪和卡宾枪吗?”宋友亮毫不客气地揭穿了他

    多纳特无言以对,“我象上帝誓,我是受了小人蛊惑和魔鬼的引诱,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最好是这样~这些卡宾枪就当做是道歉的礼物,我收下了!”宋友亮一挥手,立刻有一批工夫上前将装有四百支卡宾枪的木箱抬起来就走

    “这~这~这~”多纳特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里的事情刚处理完,那边汤玛士神父就找到宋友亮来提抗议,“亚历克赛,我要向你提出抗议!”

    宋友亮只觉得头大,“神父,你要抗议什么事情?”

    汤玛士一本正经地说道:“孙和吕对我和伯格因神父采取了不公平的对待,现在学校里的学生都在学习他们的课程。”

    “有这样的事?”宋友亮暗叹你们就不能让我清松点吗?于是宋友亮马不停蹄地和汤玛士赶到教会学校。仔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打听,宋友亮愈加头大

    原来海阳卫的军民文盲率极高,就是军官之中,能分清楚“鲁”和“鱼”的人也屈指可数。他们中文字都认不全,怎么学得了汤玛士和伯格因的西学?于是吕文洲找来孙和鼎帮忙,先教卫所中的人识字。看来培养西学人才的计划要放慢了,汤玛士和伯格因只能先以教授神学为主。

    回家之后,父亲宋千斤便找到宋友亮,“儿啊,这次打仗死伤不少,我看今年的年关要大事操办一下,冲冲这悲戚。”

    “全听父亲的!”宋友亮笑着从背后拿出一个坛子,“这是济南府最有名的酒楼佳酿,过年了,儿就那这坛佳酿孝敬父亲!”

    一听说有好酒,宋千斤眼睛亮,海阳卫地处海边,气候潮湿,这里的人都好以饮酒驱寒,所以人人嗜酒如命。只是以前穷得叮当响,买不起酒喝,如今有钱了,宋千斤每天都是几两小酒,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宋李氏笑道:“儿啊,你爹年纪不小了,酒该少喝,你还孝敬他酒做甚?”

    宋友亮又笑着从门外取来一匹绸缎和一个小盒子,双手奉到母亲面前,“娘,这是济南最有名的绸缎庄的绸缎!”说着又打开小锦盒,“这是一幅镯子、钗、耳环~”

    宋李氏见儿子如此孝顺,也是满心欢喜,“这孩子,有钱了也不能这么花,你娘这么大年纪了,还穿的这么艳的绸缎衣服?还戴着饰?”说着宋李氏把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好,“娘替你存着,将来娶媳妇用!”

    说道娶媳妇,宋千斤也点头道:“是啊,你都二十的人,是该取房媳妇了。”说着宋千斤从炕上下来,穿好鞋子就要朝外走

    “他爹,哪儿去啊?”宋李氏忙问

    “我去找柳媒婆~”宋千斤扭头答道

    “瞧你个笨牛似地,大过年的还能空手去?”宋李氏笑骂道

    “对对对~~”宋千斤摸着头傻笑了几声,回到炕边的一个小柜子里抓了点碎银子才出门

    宋李氏又拉着宋友亮说道:“儿啊,其实早有几个媒婆来给你说媒了,这~~”

    宋李氏刚要细说,就听外面许二多大喊:“大人,济南府来人了,要见你呢!”

    宋友亮如获大赦,赶紧起身道:“娘,回头再说。我有公务~~公务~~”

    “哎~哎~”宋李氏又不好强拉,只能笑着摇头叹了口气,“这孩子!”

    济南府的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济南府同知陈虞允,陈虞允掌管屯田和粮事,他一来,宋友亮本能地感觉到一定没好事。

    几句客套话之后,陈虞允别说道:“本官来此,先是向宋守备道贺来了!”

    “道贺?我宋某人有什么事情可以道贺的?”宋友亮问答

    “宋守备还不知道?”陈虞允做惊讶状,“宋守备因为镇守济南府城有功,听说被擢升为游击了,兵部的公文此刻恐怕已经出了北京城了!”

    “海阳是个乡下地方,消息传的慢!”宋友亮还没有得到消息,心里但愿这是真的

    陈虞允笑道:“海阳虽然地处偏僻了一点,但是在宋守备的经营下,本官看来到时兴旺的很,尤其屯田之事。”陈虞允伸出三根手指,问道:“海阳的屯田可有三十万亩?”

    其实根据宋友亮的展计划,第二期的屯田工作马上要开展了,预期开垦荒地约在三十万亩,这样海阳卫累计开垦的土地就可以达到六十万亩。不过,宋友亮还是含含糊糊地说道:“我听手下人说,全部开垦的田亩约在二十五六万亩左右!”

    陈虞允笑道:“那宋守备似乎被部下所欺瞒,本官一路过来,至少有三十万亩以上。”

    宋友亮心里那个郁闷啊,他再也忍不住,直截了当地问道:“陈大人,我是个粗人,有什么话请直说!”

    陈虞允一愣,尴尬了几秒钟之后,随即恢复正常,“不瞒宋守备,清兵围济南的时候,济南府周围的百姓都涌入了济南。现在清兵退了,知府打算将他们遣返本地。可是这些百姓都孑然一身,如果就这么遣返,恐怕酿出祸事,所以~~~”陈虞允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所以想跟我接一批粮食和种子,好安顿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是吧?”宋友亮把陈虞允不好意思说的话,给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

    陈虞允赶紧客气地说道:“宋守备能为朝廷分忧,那是再好不过!”

    宋友亮叹了一口气,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能为国家分忧,是我宋友亮的福气!”说罢宋友亮朝北方遥拜

    陈虞允差点被笑出声来,心想自己这种文臣都没有这种近似迂腐的愚忠,怎么你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军户反倒~~~不过陈虞允觉得既然能借到粮食,那就是好事。于是赞道:“宋守备真是我大明忠良,中流砥柱~~~(此处省略一百字)!”

    最后,陈虞允拉着五千石粮食高高兴兴地走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打秋风的,宋友亮便召集各部门管事在自己家里开会,汇总去年的成绩。

    先由个屯屋的屯长汇报粮食收成,一番汇总之后,总计收获冬小麦四十万石,按卖给粮商的收购价计算,至少值八十万两。实际外面的两家已经卖到一斗粮一两银子了,这四十万石粮食要是按这个价格计算,至少值四百万两。只是宋友亮不想赚着昧良心的钱,所以与古雨山等人约定,如果他们谁把粮食卖到斗麦千钱这样的高价,就立刻取消包销权。于是,登州一带的粮食,生生地就比山东其他地方便宜了一半。

    邢家兄弟汇报了牧场的情况,“产出肥猪二千一百五十五头,5o头母猪共产仔七百头,咱们从今往后,不用去外地购买小猪仔了。牛栏产出肥牛一千五百头,兔子二千九百多只,另外鱼塘捞出一斤以上的鱼儿五万多尾。肥鸡肥鸭各七千只,每天都提供蛋类三千枚。”

    宋千斤听了直咂嘴,笑道:“你们这是变戏法呢?”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屋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掌管民用器具所的左安明、军用局有孙和斗与沈卜琦、矿务局的沈履素以及造船师傅邓连生也都一一讲述了去年一年的情况。民用局去年一年赚了三万多两银子,矿务局因为有盐场等生意,一年赚了十三万两银子。造船局卖掉了一千多条渔船,赚了近两万两银子,并且邓连生与西洋船工联手打造的第一艘新式战船也即将下水了;军用局由于不对外销售,所以是个直花钱不赚钱的部门,去年一年用掉了八万两银子。不过,根据孙和斗与沈卜琦的回报,军用局的工匠们已经能熟练地开始打造西洋人的线膛枪了,所以杰格式步枪的产量开始稳定在每月15o支,且质量也能保证。

    孙和斗说道:“大人,我和沈兄合计过了,之所以军用局的开销那么大,是因为铁料和煤炭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如果我们能资产铁料和煤炭,那至少可以节约一半钱。”

    “可是~”姜怀仁说道:“我老姜在这海阳待了大半辈子了,没听说这海阳的地界上有煤有铁的!”

【69】中西合璧1

    宋千斤一拍大腿,说道:“海阳地界是没有,可乳山地界有啊!”

    “乳山不是大嵩卫的地界吗?”姜怀仁说道:“那宋国政会让我们去他的地界采煤?就算肯了,也一定会狠狠地敲一笔竹杠。”

    一边沈履素笑道:“未必,如今咱们大人是游击,职位在他宋国政之上,他来拍咱们大人的马屁还来不及。再说,宋国政也在海阳的手工作坊里入了份子钱,也算咱们一条船上的人,不会和咱们过不去!”

    “到时候算他一份好处便是。”宋友亮点了点头,随即说道:“目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我并不打算就此止步,咱们不能小富即安,要有做大事的决心和信心!”

    这话要是放在两年前说,那没人会响应,但是此时此刻,宋友亮每做一件事,就成功一件事,这让海阳卫众人觉得信心十足,热血沸腾。现在不是宋友亮怕大伙没干劲,是众人刚刚尝到甜头,生怕宋友亮现在就收手。

    宋友亮拿出一份拟好的计划:“今年,咱们海阳卫要全面升级!”

    “啥叫升级啊?”宋千斤问道

    “爹,这就跟升官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哦,儿啊,你继续说~”

    宋友亮说道:“现在咱们好多事情还是人力操作,费工费时,我打算开始大规模普及机器。”

    “机器?就是器械吧?”沈卜琦说道

    “对~”

    范顺宝插口道:“我觉着咱们已经用了不少器械了呀,比如说插秧有耧车,收割有那个牛拉的收割机,脱粒有脱粒机,扬谷有扇车。好多种田的老把式都抱怨没什么活儿干了~”

    “马上就要开新田了,害怕没活儿干?”宋友亮笑道:“屯田上咱们是用了不少机器,但是这和我想要的还差得远。比如咱们盖房子起大梁的木料吧,要多少木匠忙活多久才能上?又比如军械坊里,一块铁得铁匠捶打多少次才能成型?”

    众人不再插嘴,只是在那里听着。宋友亮一挥手,高高地昂起头说道:“我的目标是,海阳卫要实现机械化!”

    海阳卫要实现机械化,最起劲的除了宋友亮之外,就是汤玛士和伯格因了。在汤玛士看来,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技术索求,是因为自己带来的上帝和欧洲文明战胜了他们的本土文化,是上主的胜利。所以,汤玛士和伯格因很愿意把自己的只是传授给他们。

    于是,海阳卫的锯木厂建立起来了。锯木厂里有两种机器,其一是水力锯木机,其二是锯床。一座水力锯木机其实就是一个建在水边的大棚,四根粗大的木柱支起屋架,上面复有棚顶。棚子中央八、九尺高处有一把锯上上下下,一种很简单的机器把木头对着锯推过去。溪水推动一个轮子,产生两种机械作用:一是锯的上下运动,二是缓缓推向锯子,最后破成板子。水力锯木机只能对木料进行粗加工,被粗加工的木料会送到第二个环节进行进一步加工。

    在汤玛士和伯格因的帮助下,铁匠制作出了滑轮、轴承和轴承套,还打造了一个直径4o厘米的圆形的锯片,把巨片安装在了轴上,直接滚动在轴套里面滚动。轮锯由人力摇动驱动,切割木头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宋友亮见到现场有许多木料,便随手抓起一块不足一指厚的木形木板,放到锯床的的平板上,然后用夹具固定。宋友亮弯下腰,缓缓将木条推到圆锯前。本来安排好的木匠被想尝鲜的许二多抢走了摇柄,他一脸兴奋,将把手摇得飞快,圆锯也呼呼地告诉旋转起来。薄木板在宋友亮的手里,缓缓毕竟正在高转动的圆锯。

    吇一声

    木板的前端终于接触到圆锯,圆锯与木板似乎都微微一滞,许二多先是一愣,随即低哼一声,卯足力气,挥开胳膊握住把手就是一通狂转。圆锯终于又乌拉乌拉飞快地转动起来,宋友亮和汤玛士的目光都死死盯着前面,只听一阵“嗤嗤嗤”的响声,眼前木屑纷飞,手上的木板渐渐向前滑去!

    当木板在平板上一分为二时,在场的人都爆出一阵欣喜的欢呼

    汤玛士见到自己设计建造的机床获得了成功,也是不断地在胸口划着十字,“上帝保佑!”

    不过沈卜琦却表示了担忧,“大人,这机器是好,用的人力也少。那富裕下来的人力怎么办?我担心他们会有怨言,甚至破坏机器来抱住自己的饭碗,这可是动摇人心的事!”

    沈卜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英国也有类似的纺织工人破坏纺织机的例子。

    宋友亮对在场的所有工匠说道:“大伙听好了,以后这种体力活就让那些没有技术的新人来做,你们只要不断提高手艺便行了,至于活儿,以后多的是。我宋某人肚子里鬼点子多的是,活儿多到保证你们以后会忙不过来!!,你们信不信???”

    “信~”虽然工匠心里还是有几分担忧,但是这么几年来,宋友亮从来没有说话不算话过

    木材加工技术得到提高之后,海阳卫的车船所也获益匪浅。车船所就是原来邓连生负责的造船所,但是后来加入了打造马车的内容,就改名叫车船所。由于引入了西欧工匠,中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地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

    比如马车制造方面,车船所制造的马车有两轮马车和四轮马车两种,两轮马车是中国的传统马车,工匠们驾轻就熟。四轮马车属于舶来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制车匠现了塞尔特人的四轮车,并再加改革,使四轮马车用旋转式前轴以转动方向,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摩擦。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到公元2oo年时坚固的罗马四轮运输车在大道上隆隆驶过,马拉邮车和客车每24小时可行驶16o千米,中途停车更换马匹继续前进。此后的1ooo多年时间里,这种用作长途运输的马拉车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运输车辆。当然,这些马车不仅拉货运物,同时也用作载人远行。四轮马车将人从一个地方快地运到另一个地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马车带来的便利。四轮车的优点是载运量大,运行平稳。缺点是四轮马车需要较为平坦的路面行驶。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具备很好的8oooo千米平坦的大道,使这种四轮马车备受青睐。罗马帝国灭亡后,道路经数世纪失修日渐崩坏。此时最实用的是两轮车,因为它可以在崎岖地形条件下行驶。

    因为海阳卫各个主要建筑物只见都铺设了平坦的新式马路,所以目前车船所制造的四轮马车主要用于海阳卫内部运输,比如从各个屯屋运送粮食和货物到码头。而两轮马车多用于对外运输,因为它对道路条件要求比较低。

    又比如造船方面,邓连生嘲笑红毛夷设计的船没有隔水舱,破个小洞都能沉船。而欧洲造船匠则嘲笑中国船没有安装肋材,船身强度低,一拳头就能打散架,而且还使得船体在横向方向上的强度不够,不能承载大量火炮射时的后坐力。

    事实上,西方独有的的火炮甲板技术和侧弦炮技术的明也是在火炮逐渐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才慢慢展起来的。而中国历来的海战理论都是以人海战术决定胜负,火炮上舰和火力至上的理论展没有形成规模形成,可以说晚于西方。火炮上战舰可以说是海军武器展史上的飞跃,虽然中国最早在船上使用了火器,但也仅此而已,火炮一直是被固定在船头和船尾的位置,不能灵活地瞄准射击,舰炮技术展一直停滞不前,诸多大炮在排水量偏小的船甲板上使得船的稳定性变差,而且,中国的船体强度不够一旦开火其后坐力使得船更危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提高舰炮铸造的精度和铸炮材料的强度;其二是明了船舷炮门:将火炮装在下甲板,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让炮能够射,在不使用的时候,炮门用带铰链的炮门盖关闭。从此火炮战舰有了成规模的火力输出,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威力。

【70】家族式经营

    好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双方都认识到对方设计的高明之处,于是便有了海阳卫第一艘新式战舰——扬威号。

    有了战舰就需要水兵和大炮,宋友亮招募水兵的标准和条件和招募陆军的一样,选沿海地区性情纯朴的渔民。由军官亲自下乡募兵,军官本人对士兵的来历、家系做担保。训练时,采用戚继光的做法,水军先习陆战。所使用的兵器,则是轻巧的欧式海盗弯刀。水兵们除了要联系肉搏白刃之外,还要学习如何操作大炮,如何用钩锁购住敌人的战船之后跳到敌舰上去,以及一些简单的木工活,以便在战舰受损时可以进行简单的修复工作。

    接着就是大炮,原来匠人们是用泥模铸造,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现在则采用铁模范制造,分内外两部分。内、外模其实就是两个不同大小的薄铁筒,各自分成几瓣。铸炮时,先将铁制外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相同,内模的外侧也同样刷上两层浆液。内外模合在一起,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内模,膛内外自然光滑,火炮即成。

    改进了火炮铸造法之后,汤玛士又结合中西方技术改进了钻孔机,使得火枪枪管的加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宋友亮又对海阳盐场的盐田进行了改进。本来盐田就是在海边的泥地上挖个大坑,引入海水就可以晒盐。这盐和沙土从一开始就混在一起,到后来也难分离。现在宋友亮命人先挖好坑,然后夯实泥土,用水泥将池子底部和四周糊起来。这样就从一开始把泥沙和海水分开,这样晒煮出来的盐,泥沙等杂志含量大大降低,品质提高不少。加之价格公道,从此之后,海阳盐行销各地,成为海阳卫的拳头产品。

    崇祯十二年四月,礼部和兵部官员到,通往宋家宅邸的道路两面,锣鼓喧天,军旗飘扬,身穿戎装的士兵一个个把腰板挺得直直,手握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道路两边。

    那位兵部大员是一个员外郎,身穿青色的官服,白鹇补子,戴着纱帽,帽后边一对帽翅,而礼部地官员则是一位主事。各人身旁都有几个随从。宋友亮忙迎了出来,那位兵部的员外郎满面笑容,礼部那位主事行事则是有些一板一眼的样子。众人说了几句,原来这兵部员外郎姓桂,礼部地主事则是姓周。相互寒暄了几句后,众人到了大厅上,叙毕礼数。

    礼部于主事取出诏书,向宋友亮宣读皇上对宋友亮的等人嘉奖,擢升宋友亮加游击衔。并允许宋友亮的军队扩编至5ooo人。

    宋友亮连忙高呼万岁谢恩,在场的宋家人也是喜不自胜。礼部于桂主事将诏书交于宋友亮,宋友亮双手接过,恭敬收好。那位兵部周员外郎则是取出兵部任命的公文于宋友亮,还有大印、官服、佩刀等。

    当天夜里,宋友亮举行大宴,为桂、周二位员外郎以及随行一行人接风洗尘。众人济济一堂。海阳卫各个官员也都到齐。宴后,众人又到后花园,宋友亮己是去县城请了一个戏班子来搭台唱戏。

    第二天一早,乳山寨巡检赵连理和大山千户所千户夏鸣浩,带着酒肉礼物前来海阳卫道贺。大嵩卫管辖的地方本来就少,海阳千户所剥离之后,大嵩卫就只剩下乳山寨和大山所。而这乳山寨巡检赵连理和大山千户所千户夏鸣浩一个是宋友亮的姑父,一个是宋友亮的姐夫,如今宋友亮当上了游击,宋国政要反过来拍赵连理和夏鸣浩的马屁

    赵连理抚着宋友亮的肩头,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比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出息多了!”

    夏鸣浩也说道:“是啊,咱们在卫所种了大半辈子的田,也没混出个人样来。友亮一出手,是腰包鼓鼓,连连升官!”

    宋友亮笑道:“姑父,姐夫,我还是那句话,有钱大家赚,那才是一家人。只要你们肯听我的,我保证以后乳山寨和大山所不比海阳卫差。”

    “当真?”

    “当真~”宋友亮说道:“我这儿的作坊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煤和铁,可我海阳地界不出这两玩意儿,咋办!”

    赵连理立刻答道:“煤、铁乳山倒是都有,不过你现在独个儿建卫了,不方便跨境来采吧?”

    夏鸣浩不屑道:“有啥不方便的?指挥使宋国政不也入了友亮的分子,那和咱是一条贼船上的人了,害怕他不依吗?”

    宋友亮摇了摇头,“若是什么都让我来做,那我就是再多几条臂膀也忙不过来。再者说说来,如果我派海阳卫的人去开矿,还了大财,乳山和大山当地的军户和百姓会怎么想?”

    “这倒是~”赵连理点了点头

    “这茬倒是~”夏鸣浩也点了点头,“那你说咋办?”

    宋友亮说道:“你们开矿,我买矿。不论是乳山还是大山,境内都有大量的耕地,还有石灰石,石煤,铁矿等矿产,不论是哪一样,如果开出来,都足以让当地致富,还可得到兵食自足的美名,受到上头的赞赏,总比你们每年拿那些苦哈哈的干饷强,以后也不用克扣那么点军饷,让军户在背后骂‘扒皮’。”

    说道克扣军饷,赵连理和夏鸣浩脸上都是一红,“好,以后咱们就按照友亮你的法子办。”赵连理说道:“要不你派几个机灵精干的人,过来我这里,帮姑父我也捣鼓捣鼓几个月,成了形再还给你。期间军饷我管了~!”

    “对对对,也派几个人来我这里~!”姐夫夏鸣浩也赶紧说道

    “没问题,不过军饷有谁这事就别提了,都是一家人,分这么清楚干嘛?”宋友亮笑答

    乳山境内有三大主要矿产,第一是黄金。乳山的黄金资源分布范围相对集中,黄金矿床集中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区的下初镇、午极镇、崖子镇和徐家镇一带,年产1o万两以上。乳山境内采金历史悠久。《隋书?辛公义列传》记载:牟州(今牟平、乳山一带)“山出黄银,获之以献”。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中也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牟州刺史辛公义开黄银坑在县西南9o里垛山,并有“产金九屋”之说。宋代,境内采金业日盛。到了元丰元年,胶东采金业已具相当规模。登、莱二州采金人多达数万,年产金9573两,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89%。《元史?食货志》载:“产金之所,腹里九处,有济南、宁海……”明代,有人在下初镇南东庄金碃顶开露天坑采金,现存矿坑长约4oo米,深4~5米。

    第二是生铁。铁矿是乳山重要的矿产资源,境内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诸往镇马陵、神童庙一带,整个矿区由53个矿床,共119个单矿体组成,近东西向展布,达到中型矿区规模。

    第三是花岗石。花岗岩为乳山市优势矿产资源,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储量达7o多亿立方米,以中生代酸性岩体为主,集中分布在三佛山一带。乳山花岗岩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块大成方,易于开采。岩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易锯、易磨、抛光后饰材平滑光亮,光泽度达12o度。其中“乳山青”与被誉为花岗石之王的“泰山青”齐名。

    “光这些矿山开产出来,就足够乳山和大山人富得流油,天天在家称银子玩?”宋友亮一番话说的赵连理和夏鸣浩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浮想联翩。

    “还有还有~~”宋友亮说道:“我正打算扩大我的牧场,乳山正好还有我想要的良种牲畜!”

    赵连理反应快,连忙接口道:“说的莫非是垛山猪和长毛兔?”

    “对,就是这两种。只要这事办成了,保管咱们天天有肉吃!”宋友亮说道

    “天天有肉吃?那不赶上皇上了?哈哈哈~~”众人都是一阵大笑

    除此之外,乳山、大山一带还有柞蚕缫丝织绸,织出的宁海绸天下闻名。另外乳山大花生可以榨油、葡萄可以酿酒以及乳山板栗和生姜都是优质的经济作物,都可以为当地百姓换来滚滚财源。宋友亮一番侃侃而谈,只把姑父和姐夫说的心驰神往。

    赵连理忍不住问道:“这些东西有的我都不甚清楚,你咋对我那块破地那么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一套一套的!”

    宋友亮先是一愣,随即灵机一动,答道:“姑父,你不知道我打你那块地的主意好多年?”

    “你个昏小子,莫不是打你表妹的主意好多年?”赵连理促狭地笑道

    场的人都哄堂大笑,又想起宋友亮被表妹绑了的尴尬事

    最后三人商定,赵连理和夏鸣浩在到时只要提供保护和土地和人力,开和销售等工作,都会由宋友亮去完成,到时的分红。大家或五五分红,或是多少,都好商量,而如果展成地话,这各人获利可是非常丰厚的。

    赵连理和夏鸣浩以前只知道每年从上头拿些干巴巴的粮饷,拿来后,就是拼命地克扣手下营兵们的粮饷。搞得手下怨声载道不说。一年下来,也得不到几两银子。还让军堡内越来越破败冷清,军户们各个如同行尸走肉般没生气。哪像宋友亮这样,轻轻松松,一年下来,就财源滚滚,还升了官职。

【71】开矿

    要开矿,先找矿。找矿是采矿的先决条件,按中国古代传统的找矿方法,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据诸矿共生规律找矿。:“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鈆(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黄金;上有慈(磁)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山之见荣”,就是矿苗的露头。铁矿表层因氧化而呈赭色,铅(鈆)和银常共生,这已为现代矿床学所证实。另一种是根据植物指示找矿。《地镜图》中说:“二月,草木先生下垂者,下有美玉;五月中,草木叶有青厚而无汁,枝下垂者,其地有玉;八月中,草木独有枝叶下垂者,(下)必有美玉;有云,八月后草木死者亦有玉。山有葱,下有银,光隐隐正白。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器。”《酉阳杂俎》载:“山上有姜,其下有铜金”。此姜大约是一种野生植物,学名不详。在皖南铜矿遗址中常见到一种铜草.俗称,“铜锈草”或“牙刷草”,其学名为“海州香薷”,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喜铜的指标植物,至今人们仍把它作为寻找铜矿的标志之一。

    明代常用的找矿法有三种:视石,查矿苗和看植草

    视石。即看土石是什么岩层,什么颜色,判断其有无煤。《颜山杂记》中讲:“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意即有页岩(数石)的地方,往往有煤脉存在,有石灰岩(青石)的地方则没有煤。这种判断,符合一般的煤层埋藏规律,但也有例外。找煤不仅要看石质,还要看土色。《天工开物》讲:“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经验表明,煤层距地表较近时,可使表土变黑,所以黑土成为找煤的标志。

    查矿苗。不少地方的煤层直接出露于地表,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煤苗,今人称之为露头。从煤苗(露头)开始,查找煤脉是最简便而有效的找煤方法。《颜山杂记》讲:“查其土有黑苗”,就可找到煤。方以智(1611—1671)在其《物理小识》中也记有“外记孛露,有土能燃”的找煤常识。

    看植草,即是观察地表植被找煤,是根据一些地区煤层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而总结出的找煤方法。有些地区,含煤地层不生草木,故有无草木或草木是否茂盛,可作为判断该地区是否有煤的一个标志。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讲:“凡煤炭不生茂草盛木之乡”,“南方秃山无草木者,下即煤”,这是符合他家乡江西一带情况的。有些地区则在含煤地层上面多见某种植物,故可把这种植物作为找煤的指示植物。

    这时,在乳山巡检司寨附近的山坡上,一支宋友亮高薪聘请来的找矿队正在探矿。为的是一个脑门儿谢顶、皮肤黝黑、身材五短却壮士的中年汉子。此人名叫徐富贵,是个十七岁就下井挖煤,有几十年开矿、找矿经验的老矿师。他身上穿一件厚实地布衫,髻纷乱,黑色腰带胡乱缠在腰间,手掌的纹路中和指甲里还有种永远洗不去的深黑污垢。他虽然自称四十五岁,但是看上去却象半百的老头,平日里没有什么爱好,就好喝口小酒,喝多时就会去逛逛窑子。

    此人号称双目可以看地三尺,只要请到他,就不怕找不到矿。如果找不到矿,那一定是你这里的地下压根没矿。只见徐富贵时而从土里扒出几块石头,放到鼻子边嗅嗅。又或者上面吐口口水,然后用衣角擦擦接着嗅。时而又趴在地上,扒拉掉泥土,刨出草根来仔细观看。而他带来的那帮土地,也是人人那个铲子,徐富贵说在哪里挖,他们就立刻一阵狂挖。徐富贵不喊停就绝不停。

    终于,在转了好几个山头,挖了十几个大坑之后。徐富贵指着一处刚开挖的坑说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斤之多。”

    宋友亮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便问道:“何以见得?”

    徐富贵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矿苗和看植草三种办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了。”

    一旁的赵连理也越听越兴奋,想不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山竟然是一座宝山。赵连理大笑道:“好好,徐师傅你寻矿有功,本官要重重奖赏你。”

    徐富贵师傅大喜,忙拱手道:“谢大人。”

    赵连理是个急性子,说赏就赏,立刻派人取来五十两银子,当场塞到徐富贵手里,“这是点茶水钱,看矿的钱另算!”赵连理心想只要这煤矿一开,钱财自然滚滚来,这五十两银子算不得什么

    既然找到了矿山,接下来就是开凿矿井。五天后乳山煤矿正是开工建设,上千名矿工们在这里挖坑采取,开凿井筒,并在附近建房屋,开挖排水沟、建造茅厕、垃圾收集区等,所有设施都以海阳卫城为蓝本。

    凿井是很有讲究的,非经验丰富的矿师不能胜任,这也是为什么徐富贵能有每年一百五十两这样的高薪。当时开挖矿井有三种方式:一是浅部直接挖坑,露天采取,古称炭穴;二是沿煤层露头向深处打平峒或挖斜井;三是开凿竖井。开凿井筒,讲究位置准确,偏斜度小,坚固牢靠。这在明代《颜山杂记》中都有记述:“凡攻炭,必有井干,虽深百尺而不挠。”“视其井之干,欲其确而坚也。否,则削。”为了保证井筒坚固牢靠,《颜山杂记》又说:凿井必须“避其沁水之潦”,注意“井病”(指断层和鸡窝煤),注意“测石之层数”。意即说,开凿井筒要重视地质条件,不可在含水大、有断层的地方开井,凿井时还要准确测定岩石和煤层的层数。徐富贵以其丰富的经验,不但规避掉了这些风险,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还未宋友亮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

【72】开矿2

    要开矿,先找矿。找矿是采矿的先决条件,按中国古代传统的找矿方法,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据诸矿共生规律找矿。:“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鈆(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黄金;上有慈(磁)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山之见荣”,就是矿苗的露头。铁矿表层因氧化而呈赭色,铅(鈆)和银常共生,这已为现代矿床学所证实。另一种是根据植物指示找矿。《地镜图》中说:“二月,草木先生下垂者,下有美玉;五月中,草木叶有青厚而无汁,枝下垂者,其地有玉;八月中,草木独有枝叶下垂者,(下)必有美玉;有云,八月后草木死者亦有玉。山有葱,下有银,光隐隐正白。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器。”《酉阳杂俎》载:“山上有姜,其下有铜金”。此姜大约是一种野生植物,学名不详。在皖南铜矿遗址中常见到一种铜草.俗称,“铜锈草”或“牙刷草”,其学名为“海州香薷”,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喜铜的指标植物,至今人们仍把它作为寻找铜矿的标志之一。

    明代常用的找矿法有三种:视石,查矿苗和看植草

    视石。即看土石是什么岩层,什么颜色,判断其有无煤。《颜山杂记》中讲:“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意即有页岩(数石)的地方,往往有煤脉存在,有石灰岩(青石)的地方则没有煤。这种判断,符合一般的煤层埋藏规律,但也有例外。找煤不仅要看石质,还要看土色。《天工开物》讲:“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经验表明,煤层距地表较近时,可使表土变黑,所以黑土成为找煤的标志。

    查矿苗。不少地方的煤层直接出露于地表,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煤苗,今人称之为露头。从煤苗(露头)开始,查找煤脉是最简便而有效的找煤方法。《颜山杂记》讲:“查其土有黑苗”,就可找到煤。方以智(1611—1671)在其《物理小识》中也记有“外记孛露,有土能燃”的找煤常识。

    看植草,即是观察地表植被找煤,是根据一些地区煤层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而总结出的找煤方法。有些地区,含煤地层不生草木,故有无草木或草木是否茂盛,可作为判断该地区是否有煤的一个标志。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讲:“凡煤炭不生茂草盛木之乡”,“南方秃山无草木者,下即煤”,这是符合他家乡江西一带情况的。有些地区则在含煤地层上面多见某种植物,故可把这种植物作为找煤的指示植物。

    这时,在乳山巡检司寨附近的山坡上,一支宋友亮高薪聘请来的找矿队正在探矿。为的是一个脑门儿谢顶、皮肤黝黑、身材五短却壮士的中年汉子。此人名叫徐富贵,是个十七岁就下井挖煤,有几十年开矿、找矿经验的老矿师。他身上穿一件厚实地布衫,髻纷乱,黑色腰带胡乱缠在腰间,手掌的纹路中和指甲里还有种永远洗不去的深黑污垢。他虽然自称四十五岁,但是看上去却象半百的老头,平日里没有什么爱好,就好喝口小酒,喝多时就会去逛逛窑子。

    此人号称双目可以看地三尺,只要请到他,就不怕找不到矿。如果找不到矿,那一定是你这里的地下压根没矿。只见徐富贵时而从土里扒出几块石头,放到鼻子边嗅嗅。又或者上面吐口口水,然后用衣角擦擦接着嗅。时而又趴在地上,扒拉掉泥土,刨出草根来仔细观看。而他带来的那帮土地,也是人人那个铲子,徐富贵说在哪里挖,他们就立刻一阵狂挖。徐富贵不喊停就绝不停。

    终于,在转了好几个山头,挖了十几个大坑之后。徐富贵指着一处刚开挖的坑说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斤之多。”

    宋友亮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便问道:“何以见得?”

    徐富贵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矿苗和看植草三种办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了。”

    一旁的赵连理也越听越兴奋,想不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山竟然是一座宝山。赵连理大笑道:“好好,徐师傅你寻矿有功,本官要重重奖赏你。”

    徐富贵师傅大喜,忙拱手道:“谢大人。”

    赵连理是个急性子,说赏就赏,立刻派人取来五十两银子,当场塞到徐富贵手里,“这是点茶水钱,看矿的钱另算!”赵连理心想只要这煤矿一开,钱财自然滚滚来,这五十两银子算不得什么

    既然找到了矿山,接下来就是开凿矿井。五天后乳山煤矿正是开工建设,上千名矿工们在这里挖坑采取,开凿井筒,并在附近建房屋,开挖排水沟、建造茅厕、垃圾收集区等,所有设施都以海阳卫城为蓝本。

    凿井是很有讲究的,非经验丰富的矿师不能胜任,这也是为什么徐富贵能有每年一百五十两这样的高薪。当时开挖矿井有三种方式:一是浅部直接挖坑,露天采取,古称炭穴;二是沿煤层露头向深处打平峒或挖斜井;三是开凿竖井。开凿井筒,讲究位置准确,偏斜度小,坚固牢靠。这在明代《颜山杂记》中都有记述:“凡攻炭,必有井干,虽深百尺而不挠。”“视其井之干,欲其确而坚也。否,则削。”为了保证井筒坚固牢靠,《颜山杂记》又说:凿井必须“避其沁水之潦”,注意“井病”(指断层和鸡窝煤),注意“测石之层数”。意即说,开凿井筒要重视地质条件,不可在含水大、有断层的地方开井,凿井时还要准确测定岩石和煤层的层数。徐富贵以其丰富的经验,不但规避掉了这些风险,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还未宋友亮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

【73】还要办学校

    井筒开凿至煤层后,就要布置和挖掘巷道,准备采煤工作面。明代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倾角和厚度布置上山、下山和运输、通风巷道。这在孙廷铨《颜山杂记》中有明确记载:“已得炭然后旁行其隧”,“井得炭而支行”(“隧”指主要巷道,“支行”指由主巷到工作面的小巷道)。“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墄,登者上墄,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墄(墄指阶齿)。”其意思是讲,要想采出不同位置的倾斜煤层,需要布置上山或下山,与采煤工作面连系。古代煤窑,通常采掘合一,掘进巷道也就是采煤。明代的巷道延深可达数十百丈。掘进巷道(往往即是采煤)所用的工具主要有凿、锤、镐、钎。

    矿道挖好后,为了防止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支护是重要的。古代支护方法基本可分为人工支护和留煤柱支护。煤层及其围岩较软、较破碎时,用人字形木支架或二柱一梁木支架或方框支架支护。若煤及其围岩较坚硬时,一般不加支护或留煤柱支护。在徐富贵矿师的指挥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学。这时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还有运输与通风地巷道,最后建成地密密麻麻的各种巷道。此外在井下地支护上,在杨师傅的指挥下,矿工们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由于宋友亮舍得投入,有制造出了水泥,所以井下原本通常是用木头支架的地方全部用上了金属支架,还用水泥加固矿道。就连徐富贵也直说这矿道想塌都难。

    接着是矿井通风问题,明代矿井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人工通风的办法,主要是用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往井内扇风,但是这只对浅层煤矿开采有效。所以徐富贵采用的是自然通风法。

    又分为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双井筒通风较为普遍。明代《颜山杂记》对双井筒通风作了明确的记载:“是故凿井必两,行隧必双,令气交通,以达其阳,攻坚致远,功不可量。以为气井之谓也。”专门用作通风的出风井,通常选择在较高处(进风井在低处),这有利于自然风流的流动。单井筒通风,多采用表风法,即在井筒的一角,用片石砌成一个三角形的回风道,回风道高出井筒,形如烟囱,名曰“噘咀”。风从井口进入井下,到采煤工作面,再经过用表墙隔出的回风道,由噘咀流出。单井筒通风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竹筒(南方有一种径粗如碗的竹子,凿去中节)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井下即可形成自然风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废气。

    解决了通风之后,还需要解决矿井内的提升与排水。明代矿井提升工具主要是桔槔、辘轳、绞车。使用辘轳、绞车,既可用人力也可用畜力。《天工开物》记载:井上悬桔槔、辘轳诸具,制盘架牛,牛拽盘转,辘轳绞縆,汲水而上。提升工具,可提煤也可提水。盛水器具,古代多用牛皮囊(牛皮包),因其坚韧耐磨,盛水较多。古代南方也用唧筒(有的地方称水龙)排水。《天工开物》讲:“井及泉后,择美竹长丈者,凿净其中节,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

    紧随其后的问题就是矿井的照明,此时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盘。但随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极易引起爆炸,徐富贵的方法是给灯加罩。加了罩的灯,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检测通风的情况。

    最后就是如何把采到的煤运到地面。明代煤窑井下运输主要靠人背、肩挑,但是徐富贵知道宋友亮不怕花钱,于是便建议采用一种拖筐(或拖车)运煤。拖筐形似船形或长方形,用竹制或木制。有些木制拖筐下面还钉有铁条(拖条),使运输煤更为方便省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矿山开始招工。虽然人人都知道做矿工又脏又累又危险,但是这年头有份工作,能赚钱养家糊口比什么都强。况且,乳山煤矿的待遇不错,管吃管住,工钱是普通工人的双倍。最重要的是,在宋友亮手下干活,工钱按时足额下,从不拖欠。

    大明崇祯四月初一,乳山煤矿正式开张

    大明崇祯五月初三,乳山铁矿正式开张、大山牧场正式开张

    大明崇祯五月二十四,乳山采石场正式开张、大山果园正式开张

    三大厂的营运,为乳山寨和大山所一带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外地流民纷纷涌入。用赵连理和夏鸣浩自己的话说,就是“今天的乳山寨和大山所,就是明天的海阳卫。”

    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六月二十三日,因为东北战事越来越吃紧,崇祯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决定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辽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饷”。辅臣杨嗣昌定议: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临洮、辽东、蓟镇,及保定、畿辅、山东、河北各镇兵由各总镇、巡抚、总兵分练,东西策应,闻警即至。是剿饷之处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合辽饷、剿饷、练饷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民不聊生,使农民起义军队伍更加扩大。

    宋友亮的海阳卫军队属于卫所兵,不是营兵,故不在这次大操练的范围之内,于是宋友亮但看别人忙着谎报军员数量吃空饷,自己还是忙着自己的事情。

    在海阳卫城东北面的海边有一座小石头山,石头山建有一座观海亭。这一日,宋友亮与自己的吕文洲、孙和鼎以及一般书生打扮的人在观海亭内饮茶观海。

    最初的观海亭只是几个来海阳卫谋生的教书先生自己筹钱搭建的,说是“亭”,其实不过一间简陋的茅草寮棚罢了,周围也是荒地一片。这些屡试不中,无奈之下才来海阳卫教书的落地秀才们时常来这里抒自己的情怀,有些想不开的或是感叹生不逢时,或是抱憾怀才不遇。有些想得开的,就干脆咏山咏海,诗性大时,还会在山石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些墨宝。

    后来吕文洲和孙和鼎现了这个地方,便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把这里修葺一新。茅草寮棚变成了砖木结构的凉亭,可以一次容纳十多人围坐。亭下荒滩也遍植花草树木,还挖了几个池塘,池塘内养着几尾锦鲤鱼。从亭子往东眺望,可以看见蔚蓝色的茫茫大海,往西眺望可以看见连片的田野麦浪,一片田园风光

    “料想桃源圣地,也不外如是吧。就算长老在此地,又何妨?”一个头戴方巾,身着布衫,满脸皱纹,约有五十开外光景的老秀才喝了一杯酒后,又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颗樱桃让进嘴里,一面细细咀嚼,一面看着前面的景色,摇头晃脑地满足叹道。

    另一个年约年近四十的中年文人含笑道:“诚然,现大明各地不是百业凋敝,就是贼寇遍地。海阳卫僻居东海之畔,却是如此富足闲雅之地,我等放课之后,闲来吟诗作对,或结伴出游,生活无忧,妻小安足。足矣!”

    又一个四十来岁的:“是啊,那时我不知变通,只会一门心思考科举。所谓行行出状元,我在此做个教书匠,为国育才,不也是报效国家么?”

    最先说话的老秀才名叫魏德禄,河南人,从二十三岁开始就一直屡试不中。一直考到四十六岁,才觉得与科举自己是彻底没希望了,于是经人介绍,来到海阳卫学校当了教书先生,专门为海阳卫学校里的孩子开蒙。

    第二个开口的叫梅蕴祁,山西人,妻子靠买豆腐供他读书。他虽然很勤奋,但是奈何科场与官场一样黑,梅蕴祁也是屡试不中。他第五次落榜回家时,妻子嫌他没出息,回了娘家。梅蕴祁心灰意冷之下,开始帮人记账为生,后几经辗转,来到海阳卫,辅助孙和京管理库房。后来还新娶了一个老婆,去年生下一个大胖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三个说话的秀才叫吴志富,河北人,与掌管牧场的邢家兄弟是远方亲戚。和魏德禄、梅蕴祁一样是屡试不中的落地秀才。家里氏上有老下有小,平时都靠妻子老母做一些女红出去贩卖,自己再日夜为人抄书、盘账。就是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每天都要摸着米缸愁。后来听说邢家兄弟在海阳卫站稳了脚跟,于是就过来投奔。一年不到,就把老家的妻儿老小都接到了海阳卫居住。

    海阳卫此刻正是兴盛之时,可谓百业大兴。不过卫所里的人各个勤劳肯吃苦不假,但是大多目不识丁,不少屯屋的屯长,记账不会写字,居然用画圈圈表示,叫人哭笑不得。所以海阳卫人才缺口很大,三人来到海阳卫后,都是轻易地谋到了称心的职位,并很受器重。眼下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是满足。

    吕文洲听了他们的感慨,笑了笑,捋着胡子说道:“你等终为读书人,记账管事,虽然不失为谋生之道,总是有负圣人教诲,教书育人,教化百姓,才是我等之正业。”

    三人都点头称是,却又有些不以为然

    宋友亮笑道:“恩师说的话是不错,但是如果几位先生都去教书育人了,那账房和库房的账目怎么办?我可不想看到账本上画满了一个个圈圈~~”

    众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

【74】还要办养老院

    宋友亮笑着继续说道:“不过,我确实有将海阳卫学校扩大的想法。这学校不光要教四书五经六艺,还要教医术、农学、兵学、百工等等等等~~”

    “这是为何?”魏德禄问道,在他映像中,学校就是教圣贤书的地方。

    宋友亮笑笑,答道:“这世上不光要读书人,还得有农夫和工匠不是?”其实宋友亮心里是想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考科举的,万一象你这样屡试不中,那至少还有门手艺可以糊口

    如今海阳卫的各行各业的居民总数接近三万,六七岁的适龄儿童起码三千。此外还有许多十四五岁、二十不到的半大孩子,总数也有二三千人。宋友亮决定把这些人统统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海阳卫将要建立学堂,并公开招募教书先生的消息传出后,不论是海阳卫的军户们还是屯丁们,都是非常支持和赞同,连附近州县的官员们闻听后都是非常赞赏。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知识的尊重,不论在眼下大明谁的心目中,这种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在登州以及附近的莱州一带,就是儒林间也对宋友亮的义举赞赏有加。

    虽说仍然有不少读书人觉得宋友亮说到底,依旧只是个军户,只不过是比别的军户善于货殖,所以致富。如今办学校,只不过是附庸风雅。不过,大部分读书人觉得话虽如此,但是做总比不做好。人家办学堂总比起那些富商飞鹰走狗、挥霍**有意义的多吧?

    就连五海阳卫的一些商贾们,也打算踊跃捐助,以博得这位前途无量的宋大人的好感,留下美名。因为宋友亮答应他们,但凡捐助办学的,都会在学堂的功德碑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如此一来,那些一向被人鄙夷满身铜臭的商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朝着儒雅斯文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校的校舍还没盖好,海阳卫的告示栏上就贴出了告示,名为《海阳卫学条例》,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条,所有年满7岁的儿童,不论男女,双亲必须送其入学;第二条,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平时在学校住宿,衣食住行全部免费,但是每月可以回家一天;第三条,如果隐匿瞒报的,除以罚银十两。

    这个条例一出,海阳百姓议论纷纷。

    “这世道还真变了,见过官府催租,逼着父母卖儿卖女的。”

    “还没见过逼着父母送娃进学堂的,这不送娃进学堂还犯法!!”

    “宋大人也是好心,让娃识几个字总比和我们一样当睁眼瞎强!”

    “识字又怎得?还不是回来种地?识得字,能种到地下去啊?”

    “那可未必!你看那些工匠,他们赚的就比我们多一些!”

    “比力气,比勤快,我也不必他们差!”

    “是啊,可干手艺活不光比力气、比勤快。我听说他们干活都要依着图样做。那图样上有图有字有符号,你可看得明白?”

    “那~~倒是看不明白~~”

    “那不就是了,所以说,还是识字好~~别瞎白活了,赶紧送娃进学堂,将来肯定比你我两个泥腿子老爹强!”

    “对送娃进学堂!”

    宋友亮的学堂将孩子分作两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就从开蒙识字开始,随后教授一些传统的礼、射、书、数。十多岁时就教一些农技知识,一些商业管理知识,甚至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神学,并且还要有一些军事的训练。18岁开始,就正式就要将他们进行分科,文科主要学习商业、农业管理。武科分为军事技术和军事管理。军事技术主要培养军工人才,军事管理则只要培养基层军官。

    眼下的海阳卫学,只是一个雏形。宋友亮打算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设立专门的商业、农业、军事院校,为国家培养实用的新型人才。眼下,海阳卫学培养的学生都要归自己使用

    几乎就在同时,海阳卫第一所公立医馆也落成开张了。他直接归海阳卫指挥使府管辖,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费由海阳卫拨款,同时也接受社会捐助。哪位士绅、掌柜在这家医馆里捐了钱,医馆便会敲锣打鼓、拉着横幅致谢。医馆坐堂郎中都是从各地请来的,虽然不一定都是名医,但也绝对不会是走江湖的赤脚医生。这家医馆除了为海阳卫的百姓解决日常疾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新生婴儿进行天花接种,谓之“种痘”。

    几乎与此同时,海阳卫第一家养老院也开始建造,名叫安乐堂,专门收养一些贫苦无依的孤老,每月给口粮和布匹,过年过节都会有人看望慰问,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其乐融融。和海阳卫学堂一样,安乐堂也接受私人捐助。这种古代养老院,又被称为“福田”,向福田捐款,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的家族和子孙积德,一时间商贾富户纷纷慷慨解囊。

    中国敬老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人们就讲“老有加惠”,即国君对老年人的赏赐是特给的,并不要求他有什麼功劳。

    唐代长安设有养病院,又名“悲田院”,收养贫病无依靠的老年乞丐,政府派专人负责其事,由佛教寺院具体管理。

    北宋政府最初在汴京设立东、西两个福田院。同时令各地方以绝户的房屋财产充当供养鳏寡孤独老病残废无依靠者的经费,如果不够用,就以官房和常平仓的利息钱作补充。

    元代则由朝廷下令各路设立济众院,收留鳏寡孤独残废不能自养的人,给口粮,另给柴薪。孤老一人一匹布、一匹帛。

    到了明朝政府,也专门有收养孤老地法律,《明律?户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洪武十九年规定,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每年给予六石米;建文元年改为三石米,令亲戚代养,无亲可投的入养济院。天顺元年开办大兴、宛平二县养济院,每县一所,供给收容人员一天两顿饭。成化二年下令把所有京城贫民收入养济院。十六年以前,京城历年赡养孤老749o馀人,供给米269oo多石,布74oo多匹。

    嘉靖元年下诏收养京城贫民,六年命令在北京五城各设养济院一区,尽数收养贫民,巡城御史现乞丐,凡民籍的送顺天府交养济院,军籍的送幡竿、蜡烛二寺供养。九年饬令各地方官认真办理养济院,十年又令收养京城贫民。二十年开始,每年一月份在京城散赈,每天以2oo石米煮粥放,领的人给一杓,够三四个人吃的。

    养济院在大明初期,执行得比较好,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由于国家财力及**的原因,这个制度,多为名存实亡。不说各地府州,官员们大力侵吞养济院的钱米。就是眼下京城的一些养济院中,那些鳏寡孤独,一年也领不到三石米。

    前身作为卫所,且是个穷卫所的海阳卫,自然没有什么养济院之说。但是眼下海阳卫越来越富足,赡养老人一事也就提上议程了。而海阳卫安乐堂的设立,也使得宋友亮等人更是博得了好名声,增强了海阳卫军户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使外人对海阳卫的生活更为向往。果然,消息一传出,登莱一代的人,无论百姓还是士绅,提起宋友亮都是赞不绝口。

    已经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的宋学朱很快也知道了宋友亮的义举。一向标榜自己做事问心无愧的他,此刻心里有些迷茫了。虽然用守济南的时候,宋友亮用的法子有些阴毒,但那是“非常时,行非常事”,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今宋友亮大兴教化,设立安乐堂赡养老人,开垦荒地安置流民,这都是历史上那些忠良贤臣做过的事。如今官场黑暗,有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官吏越来越少。这样一个年轻的军户,自己那么言辞激烈地参劾他,是不是太过求全责备了呢?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呢?万一真把他给参个落罪下狱,是不是自己为大明扼杀了一个青年才俊呢?

    再看看陈虞允从海阳卫运回来的粮食,宋学朱越想越后悔,最后竟然向北遥拜,说道:“多亏圣上英明,没有听我这小老儿的昏话,非但没有降罪与他,还提拔为游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学朱立刻找来分管山东教育的学政邓谦,商议如何助宋友亮一臂之力。邓谦说道:“不如咱们挑选一批家境贫寒、屡试不中的落第秀才,推荐他们到海阳卫去教书。但是万一人家宋友亮不要,那岂不尴尬?“

    宋学朱的倔脾气上来了,他立刻修书一份,派人送到海阳卫,请宋友亮务必接受自己的心意。并说道:“要是邓学政送教书先生来,你不要,那老夫就亲自跑一趟!”

    十天后后,邓谦圆满完成任务,送了二十个秀才去海阳卫,还带回了宋友亮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宋学朱的谢意。言辞恭敬有礼,一点也没有记仇的意思。而且还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士充实到海阳卫的学堂中来。

【75】聘请讲师

    实际上,出了公开招募之外,宋友亮还列出了一张清单,派人专程去请名单上的人来海阳讲学,能够留下来任教那是更好。这张清单的人物有:

    综合科学类

    第一位是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8岁,他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第二位是王徵,明代科学家。字良甫,陕西泾阳县王家村人。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第三位是方以智,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oo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机械类

    薄珏,字子珏,苏州人。幼家贫,好钻研,因屡试不第,又目睹官场**,决心改学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等。注重实践,自设实验室,配置各种工具设备,反复研制。崇祯中,巡抚张国维令他造铜炮。经过多次试验,所制铜炮精密度高,构造先进,炮上装有千里镜,提高了命中率。又制造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器。其高的机械制造技术,对后世苏淞一带制造业的展影响较大。

    医学类

    吴有性,字又可,苏州人,其生活时代正值明末战乱,饥荒流行,致使疫病流行。他潜心钻研,认真总结,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展作出了贡献。于1642年著有《温疫论》。

    农学地理类

    徐弘祖,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

    宋应星在崇祯十一年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他任期未满,于崇祯十三年(164o)辞官归里。这时的宋应星恐怕虽然身在官府,但是早已心有去意。所以宋友亮派出两路人,一路去江西奉新北乡雅溪牌坊村寻找,一路去福建汀州寻找,应该希望很大

    王徵崇祯四年二月在登莱巡抚孙元化的荐举下获授辽海监军道,协助同为天主教徒的孙氏练兵。是年,孔有德率部在吴桥叛变,五年正月,且陷登州城。孙元化在自刎未遂后,与王徵等官同遭叛军所掳。二月,孔有德用耿仲明之计,尽放孙元化和王徵等人还朝。七月,孙元化遭弃市,王徵则很幸运地因友人来于廷加意为其昭雪,而仅送附近卫所充军,于廷其时适以刑部山东司员外郎的身份审理此桉,稍后,王徵遇赦还家。王徵赦归之后,因流寇猖獗,乃在地方募乡兵以自卫,王徵此时对天主教的信仰益虔诚,四处募款营建景天阁(即教堂)。宋友亮自己已经是受洗的天主教徒,再加上海阳卫学有教会学校性质,相信宗教的纽带能把彼此拉得更近,请到王徵希望很大

    方以智将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他三十岁时考中进士。年少得志,就算找得到,人家也未必肯来。不抱希望

    薄珏在流寇欲劫掳安庆时,巡抚张国维令调薄珏入城制造铜炮,防御流寇,又制造了千里镜,已观察流寇的远近,还制造了水铳、地雷、地弩等武器,当流寇进犯安庆府时,城内兵民固守,挥了各种武器的作用,大败流寇,保护了全城兵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薄珏立了大功。张国维就把薄珏推荐给朝廷任用,但薄珏不愿做官,要求回归故里,后来病死于家。此刻薄珏应该在苏州老家,宋友亮以教学的名义请他来,应该希望很大

    吴有性和薄珏老乡,应该也在苏州,找到并请来讲学的希望也不小。

    至于最后一位——徐霞客,按照历史记载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1岁(1636)至54岁(1639)的阶段,徐霞客正在游览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那么大个地方上哪里找他去?宋友亮干脆派人到徐霞客老家江阴县留下一封书信,请他什么时候空闲就来海阳卫游览一番

    这一天,崇祯皇帝性质特别高涨。散朝以后,他来到坤宁宫,“性”致勃勃地与周皇后**一番,然后神色舒畅地仰面看着帷幕顶。

    “陛下~”周皇后白嫩的手掌从崇祯的小腹滑到他的胸前,“什么事情让陛下这么高兴?”周皇后温情脉脉地问道

    “还不是那个小军户!”崇祯笑答,“他又在海阳卫开垦荒地了。去传旨的兵部员外郎桂清和礼部员外郎周定中禀奏说宋友亮不光是招募安置流民开垦荒地,还出资兴办学堂,聘请书生当教学,让整个海阳卫7岁以上的孩童统统免费入学。”

    周皇后听了也是十分赞赏,“想不到一个粗鄙军户,也会斥资大兴教化?”

    “何止!”崇祯笑道:“他还大办医馆,让百姓免费看病;兴办安乐堂,安置鳏寡老人。”

    周皇后笑道:“这不都是古时候那些贤良忠臣做的事吗?”

    “就是啊!!”崇祯得意地说道:“自朕即位以来,一直以为凭朕的勤勉可以中兴大明。可之后天灾、兵灾不断,那些文臣治国无方,却把罪名全部推给朕。说天降灾祸,是人君德行有亏。今天在朝堂上,朕拿这个小军户又把那般文臣狠狠地鞭策了一番,真是痛快!”崇祯笑得很高兴,那种高兴是自内心的

    可周皇后觉得君臣关系闹成这样,总是有些不合适,可如何解决,自己又没有办法。于是周皇后一翻身,用自己温软的**压住崇祯,她只能用一个女人的方式来抚慰自己的丈夫,帮助他消解压力。在周皇后的挑逗下,崇祯很快雄风再起,梅开二度。

    门外的王承恩也露出一丝欣慰的笑,陛下难得有了自内心的笑和高兴。于是王承恩将手里的一份奏折塞进袖袋里,匆匆离开

【76】榆园军

    且说山东东昌府老范县西街的梁敏是个武师,他开了几个场子传授武艺,并借此访友聚众,结交英雄豪杰,准备拉杆子起义。他听说金堤岸上有个屠户张七,武艺好且直爽好友,就去找他。这天,梁敏来到张七的肉案前要买二斤肉,张七一刀割给他一块肉,并伸手要钱,梁敏掏了半天,给他一枚铜钱。

    张七火了:“你割二斤肉,为啥只给一文钱?”

    梁敏故意找茬:“我买二斤肉,你怎么只给割一刀?”

    “金堤河两岸谁不知老子外号张一刀,从来不砍三刀。”“天下谁不知俺梁一掏,决不二掏这叫一刀一掏,两下抵销。”

    张一刀一听火冒三丈,开口骂道:“你是那方野种,敢到你张大爷跟前亮威,叫你尝尝老子的厉害!”话音未落,拳头就到,梁敏举拳相还,双方互不相让,打了几个回合。张七的伙计纷纷相助,梁敏一手敌俩,两脚斗仨。

    正打得热火,忽听有人喊道:“两位贤弟,都是自家人,不必撕打!来,到我店里来喝酒吧。”

    二人停手一看,是一位五大三粗的红脸汉,二人都认得他,是榆园村的刘绍武,便随他去喝酒。恰巧武秀才马应试、李青山也路过此地,五个人就聚到一块喝起酒来。

    “掌柜的,把上房、上桌清理出来,我要饮酒取乐。”说话的是当地的恶霸,姓铁名九,人送外号“土秦桧”。

    掌柜刘绍武笑道:“铁公子,上房已有朋友在饮酒,请公子另选取房屋吧。”

    “不行!让他们快快闪开,慢了我要他的脑袋!”土秦桧大吵起来。

    梁敏、张七早对土秦桧恨之入骨,又见他口出恶言,忍无可忍,便说:“爷爷来得早,占上桌理所当然。你小子耍什么无赖。”土秦桧骄横惯了,怎能吃亏,吆喝一声“打!”家丁一拥而上。他们哪是条好汉的对手,不大一会儿一个个栽倒在地,哭爹叫娘。土秦桧躲来躲去,被梁敏一板凳砸倒,张七上去,一刀结果了他们性命。

    梁敏、刘绍武、张七、李青山、马应试一起商议:“这种世道,穷人难混,咱杀了铁九闯祸不小。与其东躲西藏,不如扯旗造反!”于是,他们暂拿黑布门帘作旗,拉起了杆子,招集穷苦百姓与官府作对。梁敏知道自己的队伍势单力孤,和官府正面对抗是不讨好的,于是梁敏便拉着队伍进入了一片被当地人称作“榆园”的榆树林。

    榆园一带作为各种“贼”的窝点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由于明朝万历后期山东天灾**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榆钱落地,久皆成大树”,活不下的饥民就成群结队的进入榆园,一方面是这里有榆树叶可以当成食物,而且倚仗着茂密地榆林,他们可以傲啸山林,不但躲辟官府的赋税,而且还可以打劫一些大户。榆园很大,以现在的颜村铺乡后玉皇庙为中心,东到榆集,南到榆楼,西到榆林头,北到榆庄,方圆1o多公里。榆园内树密林稠,遮天蔽日,人烟稀少,道路复杂,过不了车,跑不开马,外人不敢进入。万历年间的榆园贼都不长久,遇到好年景,榆园贼就会散伙,重新化为良民。

    在梁敏的领导下,榆园军不仅利用茂密的榆园作掩护,还创造了地道战术,他们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目前的势力范围已经从濮州、范县扩展到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声势颇为浩大。

    知府多次组织地方军队围剿,都落个大败而归,无奈之下,只好向朝廷如实禀报,请求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

    这时,杨嗣昌推荐的新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还没到任,杨嗣昌依旧行兵部尚书事。他对崇祯提拔宋友亮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崇祯又借宋友亮狠狠鞭策了群臣。虽然不是针对自己个人,但是总让杨嗣昌很郁闷,再加上宋友亮死守济南,使得杨嗣昌借鞑子的手除掉宋学朱的借刀杀人计未遂,新仇旧恨加一起,使杨嗣昌愈加不待见宋友亮。

    于是杨嗣昌出一道公文,调派游击将军宋友亮到济南府报道,会同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围剿榆园贼寇。

    公文很快就到了海阳卫。与以往不同,以往军户们听说要拉他们去打仗,那就跟要自己去送死没两样。现在,军户们,尤其是新兵们却有一种闻战则喜的兴奋。因为按照海阳卫的规矩,战时俸禄比平时多一倍。而且打仗时,斩获级也有奖赏,这实在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捷径。

    虽然皇帝赏赐自己可以扩军到5ooo人,但是新兵的招募工作尚未完成。老五营之中,又有两个营减员较大。所以宋友亮决定只带三个整编营的兵马即:亮字营、许字营、潘字营。再加上三个营的工夫,宋友亮实际出兵18oo人。一个整编营分为5o小旗、1o总旗,5领队,总数5o5人。按照原来的实物军饷计算,普通小兵每人每月2石粮、小旗3石、总旗4石,领队4石计算,一个营一个月需要粮食1o9o石。后来由于海阳卫商业兴旺,以及海阳卫粮价一路走低,在士兵的要求下该货币军饷。如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一石粮食一两银子,那么着一个营一个月需要饷1o9o两银子。不过好在宋友亮是按照海阳的粮价这算,所以只需要一半的价钱即545两,因此三营军事每月军饷1635两。此外工夫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八成,3oo工夫每月需要24o两,由于是战时,军饷双倍放,即每月需要下军饷375o两。如果斩获甚多,那么还有一笔可观的赏赐要下。

    按照当时惯例,宋友亮奉命出兵,沿途官府,当然要供给行军的粮草,不过宋友亮知道济南府周围刚被鞑子烧杀一圈,要他们再出粮草,恐怕也难。所以宋友亮不打算麻烦沿途官府,粮草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宋友亮还准备一批混合入一定量高产小麦种子的粮食种子,打算分给沿途村镇州县。我非但不吃你们的粮,还送种子给你们。所谓吃人的嘴软,以后不怕你们不为我宋友亮说好话

    这次出征,宋友亮依旧头戴顶插红樱的祥云铁兜鍪、身穿山文甲、脚上带着护足和短拗靴、盔甲外罩着一件袒肩宽袍、腰里别着雁翎刀,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只是手里多了一杆长柄大刀,有些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功架一定要摆足。这么一打扮,宋友亮愈加显得威武。一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的架势

    15oo战斗部队已经完成了整体换装,肉搏步兵统一穿板甲,火枪兵和炮兵穿鳞甲,工夫穿传统的罩甲。肉搏步兵分为长矛兵和牌刀兵,长矛兵穿全身板甲,配备长矛,矛头是三棱锥设计,杀伤力惊人,另配短剑一把。牌刀兵穿半身板甲,配刺刀(直型刀,刀头十五公分双面开刃)一把,直径4o公分的包铁盾牌一面,匕一把。火枪兵穿鳞甲,配火枪一杆,短刀一把。

    海阳卫还有五百骑兵,战马身上也配有马甲。这种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前面包着铁质,后面是皮质,包括面帘、鸡颈、荡胸、马身甲和搭后,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最后马甲身上还涂满黑色的漆。此外骑兵还配有正圆形的骑兵盾牌,盾牌是木制,但是外包铁皮,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骑兵由于尚在训练阶段,所以宋友亮暂时不打算让他们参战

【77】商业化剿匪

    且说山东东昌府老范县西街的梁敏是个武师,他开了几个场子传授武艺,并借此访友聚众,结交英雄豪杰,准备拉杆子起义。他听说金堤岸上有个屠户张七,武艺好且直爽好友,就去找他。这天,梁敏来到张七的肉案前要买二斤肉,张七一刀割给他一块肉,并伸手要钱,梁敏掏了半天,给他一枚铜钱。

    张七火了:“你割二斤肉,为啥只给一文钱?”

    梁敏故意找茬:“我买二斤肉,你怎么只给割一刀?”

    “金堤河两岸谁不知老子外号张一刀,从来不砍三刀。”“天下谁不知俺梁一掏,决不二掏这叫一刀一掏,两下抵销。”

    张一刀一听火冒三丈,开口骂道:“你是那方野种,敢到你张大爷跟前亮威,叫你尝尝老子的厉害!”话音未落,拳头就到,梁敏举拳相还,双方互不相让,打了几个回合。张七的伙计纷纷相助,梁敏一手敌俩,两脚斗仨。

    正打得热火,忽听有人喊道:“两位贤弟,都是自家人,不必撕打!来,到我店里来喝酒吧。”

    二人停手一看,是一位五大三粗的红脸汉,二人都认得他,是榆园村的刘绍武,便随他去喝酒。恰巧武秀才马应试、李青山也路过此地,五个人就聚到一块喝起酒来。

    “掌柜的,把上房、上桌清理出来,我要饮酒取乐。”说话的是当地的恶霸,姓铁名九,人送外号“土秦桧”。

    掌柜刘绍武笑道:“铁公子,上房已有朋友在饮酒,请公子另选取房屋吧。”

    “不行!让他们快快闪开,慢了我要他的脑袋!”土秦桧大吵起来。

    梁敏、张七早对土秦桧恨之入骨,又见他口出恶言,忍无可忍,便说:“爷爷来得早,占上桌理所当然。你小子耍什么无赖。”土秦桧骄横惯了,怎能吃亏,吆喝一声“打!”家丁一拥而上。他们哪是条好汉的对手,不大一会儿一个个栽倒在地,哭爹叫娘。土秦桧躲来躲去,被梁敏一板凳砸倒,张七上去,一刀结果了他们性命。

    梁敏、刘绍武、张七、李青山、马应试一起商议:“这种世道,穷人难混,咱杀了铁九闯祸不小。与其东躲西藏,不如扯旗造反!”于是,他们暂拿黑布门帘作旗,拉起了杆子,招集穷苦百姓与官府作对。梁敏知道自己的队伍势单力孤,和官府正面对抗是不讨好的,于是梁敏便拉着队伍进入了一片被当地人称作“榆园”的榆树林。

    榆园一带作为各种“贼”的窝点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由于明朝万历后期山东天灾**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榆钱落地,久皆成大树”,活不下的饥民就成群结队的进入榆园,一方面是这里有榆树叶可以当成食物,而且倚仗着茂密地榆林,他们可以傲啸山林,不但躲辟官府的赋税,而且还可以打劫一些大户。榆园很大,以现在的颜村铺乡后玉皇庙为中心,东到榆集,南到榆楼,西到榆林头,北到榆庄,方圆1o多公里。榆园内树密林稠,遮天蔽日,人烟稀少,道路复杂,过不了车,跑不开马,外人不敢进入。万历年间的榆园贼都不长久,遇到好年景,榆园贼就会散伙,重新化为良民。

    在梁敏的领导下,榆园军不仅利用茂密的榆园作掩护,还创造了地道战术,他们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目前的势力范围已经从濮州、范县扩展到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声势颇为浩大。

    知府多次组织地方军队围剿,都落个大败而归,无奈之下,只好向朝廷如实禀报,请求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

    这时,杨嗣昌推荐的新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还没到任,杨嗣昌依旧行兵部尚书事。他对崇祯提拔宋友亮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崇祯又借宋友亮狠狠鞭策了群臣。虽然不是针对自己个人,但是总让杨嗣昌很郁闷,再加上宋友亮死守济南,使得杨嗣昌借鞑子的手除掉宋学朱的借刀杀人计未遂,新仇旧恨加一起,使杨嗣昌愈加不待见宋友亮。

    于是杨嗣昌出一道公文,调派游击将军宋友亮到济南府报道,会同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围剿榆园贼寇。

    公文很快就到了海阳卫。与以往不同,以往军户们听说要拉他们去打仗,那就跟要自己去送死没两样。现在,军户们,尤其是新兵们却有一种闻战则喜的兴奋。因为按照海阳卫的规矩,战时俸禄比平时多一倍。而且打仗时,斩获级也有奖赏,这实在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捷径。

    虽然皇帝赏赐自己可以扩军到5ooo人,但是新兵的招募工作尚未完成。老五营之中,又有两个营减员较大。所以宋友亮决定只带三个整编营的兵马即:亮字营、许字营、潘字营。再加上三个营的工夫,宋友亮实际出兵18oo人。一个整编营分为5o小旗、1o总旗,5领队,总数5o5人。按照原来的实物军饷计算,普通小兵每人每月2石粮、小旗3石、总旗4石,领队4石计算,一个营一个月需要粮食1o9o石。后来由于海阳卫商业兴旺,以及海阳卫粮价一路走低,在士兵的要求下该货币军饷。如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一石粮食一两银子,那么着一个营一个月需要饷1o9o两银子。不过好在宋友亮是按照海阳的粮价这算,所以只需要一半的价钱即545两,因此三营军事每月军饷1635两。此外工夫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八成,3oo工夫每月需要24o两,由于是战时,军饷双倍放,即每月需要下军饷375o两。如果斩获甚多,那么还有一笔可观的赏赐要下。

    按照当时惯例,宋友亮奉命出兵,沿途官府,当然要供给行军的粮草,不过宋友亮知道济南府周围刚被鞑子烧杀一圈,要他们再出粮草,恐怕也难。所以宋友亮不打算麻烦沿途官府,粮草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宋友亮还准备一批混合入一定量高产小麦种子的粮食种子,打算分给沿途村镇州县。我非但不吃你们的粮,还送种子给你们。所谓吃人的嘴软,以后不怕你们不为我宋友亮说好话

    这次出征,宋友亮依旧头戴顶插红樱的祥云铁兜鍪、身穿山文甲、脚上带着护足和短拗靴、盔甲外罩着一件袒肩宽袍、腰里别着雁翎刀,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只是手里多了一杆长柄大刀,有些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功架一定要摆足。这么一打扮,宋友亮愈加显得威武。一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的架势

    15oo战斗部队已经完成了整体换装,肉搏步兵统一穿板甲,火枪兵和炮兵穿鳞甲,工夫穿传统的罩甲。肉搏步兵分为长矛兵和牌刀兵,长矛兵穿全身板甲,配备长矛,矛头是三棱锥设计,杀伤力惊人,另配短剑一把。牌刀兵穿半身板甲,配刺刀(直型刀,刀头十五公分双面开刃)一把,直径4o公分的包铁盾牌一面,匕一把。火枪兵穿鳞甲,配火枪一杆,短刀一把。

    海阳卫还有五百骑兵,战马身上也配有马甲。这种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前面包着铁质,后面是皮质,包括面帘、鸡颈、荡胸、马身甲和搭后,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最后马甲身上还涂满黑色的漆。此外骑兵还配有正圆形的骑兵盾牌,盾牌是木制,但是外包铁皮,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骑兵由于尚在训练阶段,所以宋友亮暂时不打算让他们参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834/ 第一时间欣赏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幻龙影虎所写的《明朝第一驸马》为转载作品,明朝第一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朝第一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朝第一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朝第一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朝第一驸马介绍:
宋友亮说过很多话,其中只有几句脍炙人口: 西班牙人,别再祸害非洲兄弟了,实在要贩奴的话,我这里有便宜的建奴清仓大甩卖 葡萄牙人,既然你们来我大明租地当佃户,那每年一百万两的租金要付清 荷兰人,男的留下戒指项链,滚出台湾,女的脱掉内裤肚兜,全部躺平,否则统统没命 俄罗斯人,既然你们自愿将西伯利亚割让给我大明,那就勉为其难,签了这《尼布楚条约》吧 日本人,天朝大军不是侵略你们,而是来建立大中华共荣圈的,顺带帮你们改良人种 英国人,你敢销毁天朝的商品——福寿膏?奶奶的,快赔钱明朝第一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朝第一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