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朝第一驸马TXT下载明朝第一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朝第一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幻龙影虎     明朝第一驸马txt下载     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明朝第一驸马全文阅读

【1】护送任务

    朱友亮原本是某特种部队十九连上尉,退伍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安全顾问。这家名叫天地人禾的集团公司主营农产品,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粮食交易和生产都有它的份。用当时人的话说,天地人禾控制着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

    这次,朱友亮负责一次秘密的护卫任务,把一种公司新研的小麦种子晕倒位于中国西北的实验基地。

    飞机上的朱友亮用目光追逐了一番身材窈窕的空姐之后,便开始百无聊赖,于是随手打开那个手提箱。只见手提箱里有一个十五厘米高的大罐子,罐子上写着“神奇一号”的英文。朱友亮来了兴趣,拿起箱子里一份说明书看了起来

    “乖乖~~这个小麦亩产能有这么高?”朱友亮虽然有些不相信,但是作为集团公司的高级职员,他确实知道公司正在研究高产种子。按照手头这份说明书,这种种子就算是在土地极为贫瘠的山地丘陵也能有三百多公斤的亩产量,若是在肥美的田地,亩产更能达到恐怖的**百公斤甚至更多,而且生长周期比普通小麦的快三分之一到一倍不等。

    忽然,朱友亮本能地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一个身穿花格子衬衫的男人朝自己走来,朱友亮赶紧把罐子放进手提箱。警惕地看着那男人,果然那男人在朱友亮身边立定,用只有朱友亮一个人听得见的声音说道:“还给我~~”

    “我不明白你说什么~~”朱友亮一手护着手提箱,一手慢慢摸向腰间

    “没有人能抢走我的心血~~”那男人的面目变得无比狰狞

    轰

    天空飞过一个火球

    朱友亮乘坐的航班从指挥中心的雷达上消失

【2】回到明朝

    朱友亮醒过来的时候,现自己已经躺在炕上了,身上还盖着一条棉被。此时他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想起身却浑身僵硬。脑袋更是疼得像要裂开,无数断断续续的画面像幻灯片一样不断涌入脑海。

    房门外军户宋千斤正笑眯眯地和一个挎着药箱的郎中说话,”许郎中,您真是妙手回春,这是诊金~您收下~”

    那郎中推了几下没推掉,也就收下那一吊钱,”老夏,用不了这么多~用不了这么多~~”

    宋千斤笑道:”你能起死回生,这钱还给少了~”

    许郎中笑了,”我只是个郎中,不是神仙,友亮要是真死了,那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搭,这是公子命不该绝~~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厚福~~”

    “那是~那是~~”宋千斤的老婆宋李氏正好端着一个大白瓷碗走了过来,”我家友亮是福星,那自有老天爷保佑,福大命大~~”宋李氏脸上笑开花了

    朱友亮躺在炕上听得分明,他是孤儿,无父无母,而且听门外人说话,也不象是现代人。看来自己非但没死,还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换了一个新的身体。朱友亮毫不容易在被窝里用手轻轻摸了几下自己的新身体,显然这幅身子骨比自己原来的身体瘦弱了许多,只是手上也没有茧子。

    “儿啊~~来喝药了~~”宋李氏端着大瓷碗推开房门

    “你~你是我娘?”朱友亮有些不适应地问道

    “哎呀~~当家的~~许郎中,快来看看,友亮不认识我这个娘~~”宋李氏一听这话,急得大叫

    “怎么~~怎么~~?”宋千斤和许郎中赶紧进屋,许郎中眯着眼睛把了把朱友亮的脉,有摸了摸朱友亮的头,再翻了翻朱友亮的眼皮,才说道:”定是颅中有淤血,只要淤血散了,就没事了~~朱大叔,我给友亮开个活血化瘀的药,七贴下去肯定见效。”

    宋千斤堆笑地谢道:”又要麻烦许郎中了~”

    “哪里的话~我许忠医人从来都是医好为止,留个病根那不是砸自己招牌?”

    其实朱友亮不得不装失忆,他对这个陌生的地方一无所知,所以便抱定不多说一句话,先把情况摸熟了再说。许忠很快就开好了药方,临走时还嘱咐宋李氏,多和朱友亮说说以前的事,这样对朱友亮的病情有帮助。于是宋李氏就每天坐在炕边帮助”儿子”恢复记忆。期间,宋友亮的脑海里几次有断断续续的记忆浮现,几次昏厥过去,一些前世的记忆慢慢得到了回复。

    原来朱友亮此刻身在崇祯九年大明山东登州府境内、大嵩卫下属的海阳千户守御所。海阳千户所隶属大嵩卫,海阳守御千户所原有京操军春班二百五十四人,秋班二百七十五人.守城军约六十八人,屯田军约六十六人。海阳千户所有正千户1员,就是自己的老爹宋千斤,副千户2员,一个名叫姜怀仁、一个名叫许仁彪;镇抚2员,分别是张贵山、马有才;另有百户李玉桂、刘大庆、徐解、于大海、孙有为、杨共庆、鞠平、常、赵志田、王有福1o员,总旗左安民、傅大山2名,吕水根、陈阿土、鲍土根、谢阿大等小旗1o名。其中宋姓和姜姓乃是当地土著,以后有许、张、马、李、刘、徐、于、孙、杨、鞠、常、赵、王、贾、24姓军户落籍。

    这户人家是姓宋,户主宋千斤是海阳千户所的世袭千户。自己这个身体叫宋友亮,与朱友亮一字之差,是宋千斤的小儿子,今年十八岁。他有一个姐姐,姐姐名叫宋友莲,已经成家,嫁给了同属大嵩卫下属的大山所千户夏百鸣之子夏鸣浩,早已不在海阳千户所了。自己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大嵩卫的卫学里读书,几天前放假回家,便去附近的昆嵛山游玩。在回家的路上却不想半道上叫从天而降的一个铁罐子砸中脑袋,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宋李氏提到的铁罐子倒是让朱友亮忽然灵光一闪,”娘,什么模样的铁罐子?”

    “跟笔筒式的那么一个~~”宋李氏比划着

    “那罐子还在吗?”朱友亮忙问

    “被你爹埋到后院里了~~”宋李氏很奇怪儿子怎么对那东西这么感兴趣

    “走,看看去~~”朱友亮一骨碌爬起身

    “儿啊~~你身体还没好,看那晦气东西干嘛?”宋李氏觉得虽然这次儿子大难不死,但是那个铁罐子毕竟是差点要了儿子性命的不祥之物

    其实朱友亮浑身上下,包括脑袋上的伤早好了,只是为了让宋李氏多说一些以前的事才故意装病,而且那活血化瘀的汤药也早就吃腻了。”娘,没事,你看我的身体~~”说着朱友亮对着自己胸口拍了两下。

    宋家住的是一间一进的小四合院,东西两道罗门,没有门扇,只有几条柳欑挡着门口。一排四间正房,一色的土坯垒就,柳条做椽子。宋千斤夫妇住的房间里一条大炕,一张木制的炕桌,炕边有一个六尺不到的大躺柜。

    到了后院,朱友亮想亲手挖出那个铁罐子,但是朱友亮上辈子也没干过这种活,铁锹怎么用都不会。宋李氏笑着接过铁锹,”这话那是你干的?”说着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铁罐子挖了出来

    朱友亮掸掉罐子上的浮土,”果然是它~~哈哈哈~~”

    看着神色异样的儿子,宋李氏有些担心,”儿啊,你没什么吧?”

    朱友亮笑道:”娘啊,这不是晦气的东西,是宝贝~~是老天爷送给我的宝贝,我一下没接好,就砸头上了~~”

    “呃~~”宋李氏却不信

    朱友亮却不管,他追问道:”咱们家的田,一亩能打多少粮食?”

    宋李氏诧异道:”儿啊,你问这干嘛?”

    “你就说一亩能打多少粮食~~”朱友亮不管不顾

    “年景好~~一亩能有一石,年景不好就五六斗吧~~”宋李氏拗不过儿子

    “那我告诉你,娘,这种子要是下了地~~一亩能打~~少则三石五石,多者六七石~~甚至十石~”朱友亮笑道

    扑哧~~~宋李氏笑出声来,”儿啊,欺负你娘见识少?这一亩地能打两石粮食就是上好的肥田了,这一亩地打七石粮食,除非是天上神仙家的地~~”

    “娘啊,几时春耕啊?”朱友亮丝毫不把宋李氏的调侃当回事

    “你爹这就正在忙着和准备种冬麦的事呢~~”宋李氏诧异道:”儿啊,你不会是要种这些种子吧?”宋李氏看着朱友亮手里握着那种子

    “对,就是要种它~~”朱友亮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行不行,咱家就这么几亩地,万一你这种子~~”宋李氏把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

    “你怎么就不相信我呢~~~”朱友亮又气又急,”儿子都不信,你还能信谁?”

    “可是~~”宋李氏还是不愿意答应

    朱友亮灵机一动,大叫道”哎哟~~哎哟~~~”

    “儿啊~~怎么啦~~”宋李氏一下就慌了神

    “我头疼~~~估计是老天爷见我不种着仙种,罚我不识好歹,要收我的命呢~~哎哟~~哎哟~~”朱友亮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

    宋李氏赶紧扶住朱友亮,”儿子~~娘扶你回屋休息~~”

    回屋之后,朱友亮继续装病,宋李氏急得没办法,赶紧去地里叫回了宋千斤,宋千斤一听,就骂宋李氏道:”憨婆娘,不就是种点麦子吗,咱家存粮还够,也不差那一亩半亩。要是儿子再出个三长两短,看我不休了你~~~”

    宋李氏眼泪汪汪,不敢回嘴,朱友亮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

    “既来之,则安之,从今天开始,我就是宋友亮了~”

【3】开渠能手(1)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友亮每天天一亮就开始锻炼身体,这个身体太过柔弱,在明末这样的乱世是难以求生的。宋友亮家里的墙上挂着一把雁翎刀,据说是祖传的宝刀,乃百炼钢打造,削铁如泥。宋千斤见宋友亮有心要练武,就把这柄雁翎刀传给了宋友亮,此后,宋友亮便是日日闻鸡起舞,身体一天天的强壮起来。

    宋友亮耍的这套刀法乃是赫赫有名的破锋八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宋友亮一面大声念着刀法口诀一面将雁翎刀舞得呜呜直响

    这时,忽然在院门口探出两个脑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朝院子里探脑,前世记忆告诉宋友亮,这两个人是自己的小跟班,方头大口的名叫许二多,尖嘴猴腮的名叫张石头,他们都是海阳所的军户子弟,许二多是副千户许仁彪的儿子,张石头则是镇抚张贵山的儿子,他们从小就陪自己一起玩耍,是自己打小就定下的跟班。去昆嵛山游玩也是他们二人陪同的,因为他们二人护主不周,宋千斤把他们二人的屁股打开了花,两个月没能下床。副千户许仁彪和镇抚张贵山虽然心疼,但是也无可奈何。二人本想来看看宋友亮伤情如何,但是又怕宋千户还在气头上,所以只敢在门口探头探脑

    “进来吧~~”宋友亮收刀入鞘,朝许二多和张石头招了招手

    “少爷~~您~~您没事吧~~”许二多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事了,你们不用怕~”宋友亮笑道

    “少爷,您刚才耍的是什么刀法啊~~”张石头也问道

    “破锋八刀~~”

    “好威风的名字~~”张石头谄媚的笑道

    “你们想学?我可以教你们~~”宋友亮笑着说道

    “咱们笨头笨脑的,哪里学得会~~”许二多也笑道,见少爷没事,许二多和张石头心里踏实了许多

    宋友亮从屋里拿出意见外衣,披在身上,说道:”我在家呆得都快霉了~你们陪我去外面走走~”

    “又要出门啊~”许二多头皮麻,张石头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刚愈合的屁股,要是宋二少爷再出什么意外,自己恐怕小命难保。

    “愣着干嘛?还不牵马~~”宋友亮面露怒色,因为前世的记忆告诉宋友亮,因为父亲宋千斤的溺爱,他从小就是个脾气暴戾乖张的人

    许二多不敢怠慢,只能和张石头去马厩牵了一匹老马,心想老马跑不快,不容易出事

    在宋友亮看来,整个海阳所就像电影里看到过的中世纪小城堡,长满青苔的城墙、低矮的房屋、年久失修的敌楼,还有狭窄、肮脏、泥泞的街道。一路上,不断有穿着军服和没穿军服的人向宋友亮行礼,问候一句宋公子安好。谁都知道,宋千斤是出了名的溺爱这个儿子,宋友亮是下一任千户的继承人,得罪不起。

    出了城堡,宋友亮正好看见父亲宋千斤正在田垄间指挥佃户播种。宋千斤这个千户与这个时期明朝其他卫所的千户差不多,一样盘剥普通军户以自肥,军士们的屯田被将校侵占,将官们让军士为他们种田耕地,甚至让军士为他们捕鱼采木,贩卖私货。军士已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苦工。海阳所有军户三百多户,一千一百二十人,除去吃空饷等因素,实有九百人左右。在这九百人之中,几乎一半的人都是为宋家种地,海阳所的屯田也有一半都被宋家侵夺了。

    离城堡不远,就可以看见连片的农田。宋千斤自豪地手指田野,笑道:”友亮啊,这些田都是我们宋家的,将来就都是你的~~只是,你得费一番功夫~~”

    “为什么呢?”宋友亮不解道

    “水~~~”宋千斤皱起了眉头,”别看咱们这里就靠着东西两侧的乳山河、黄垒河,可是巴巴地就是用不上水啊~~”收割完小麦的土地要立刻用犁翻过,让初秋威力尚大的太阳光狠狠地晒伤一段时间,然后再用大水漫灌一遍,这叫浇秋水。这一水必须浇深浇透,否则明年的收成就难保了。海阳所原先的渠道不是什么正规的渠道,都是当地军户自己从乳山河、黄垒河的河滩开了口子引水。这种临时的壕沟没有堤坝,水一下来就毫无办法控制,四处流淌,淹掉的地比浇到的地还多

    宋千斤叹了口气,”老渠大多淤塞,新渠又没人会开,不是开了渠引不来水,就是水太大把地给淹了~~将来这地交到你手里,你也不易啊~~”

    宋友亮说道:”那为什么不去请一个会开渠的师傅?”

    宋千斤笑了,说道:”请是请了,这一来还是两个~~~”

    “那不是好事吗?”宋友亮不解

    “哪儿啊~~先前一个师傅开价低,却是个独眼龙~~”宋千斤说道:”这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就差开工了,可后来来了一个健全的师傅,那个健全的师傅说了一大堆开渠的道理,看上去也十分有本事,把原先的师傅说了个一无是处。”

    “所以就没要那个独眼龙?”宋友亮说道,”而那个健全的师傅又开价太高,所以这事就一直耽搁下了??”

    宋千斤说道:”怎么不是~~”

    “那两个师傅还在吗?”宋友亮问道

    “还在,我留了他们七天,说七天之后给他们回音,这是第五天了~~”宋千斤答道

    “爹,能让我见见这两个师傅吗?”宋友亮说道

    在郊外靠近黄垒河的荒滩上,宋友亮见到了那两个师傅。独眼师傅姓范,名叫范顺宝,河北人,籍籍无名。健全的师傅名姓尹,名叫尹如理,山西人,在西北小有名气。根据尹如理的自我介绍,他原是一个马倌,随马场迁徙,走过西北许多地方,对地形很是熟悉,也见过许多地方的人开渠引水灌溉的。加上自己好打听,爱琢磨,久而久之便无师自通。

    听了他的介绍,宋友亮内心便有些不屑,你看多听多了,在此地见人挖渠,就把彼地人开渠的一些事情和做法说给他们听,那自然是有些道理的。无非是时间久了,口口相传,传出这么个开渠能手。

【4】崇祯大旱

    范顺宝却说道:”我姓范的没他那么能说,但是我手下的活都是实实在在的。”

    “我听说开渠选渠口很重要~~”宋友亮冷冷地看着这两个师傅,”我听说范师傅已经选好了渠口?”

    “正是~~”范顺宝答道

    “那两位师傅陪我一起去看看~~”宋友亮和宋千斤自顾自走在前面,身后是宋家的十个家丁,尹如理和范顺宝紧紧跟上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上有渠口,那里有范顺宝做下的记号,只是没有开挖。尹如理冷笑道:”这渠口是新开呢,还是用的老河口?”

    范顺宝答道:”老河口~~”

    尹如理又是阴阳怪气地说道:”那你可得瞧仔细了,原来黄垒河的一道流向下游的直流,为什么就没了呢?肯定是河口的方向不对,形成淤塞,最后堵死了,要是还在老地方开口,那将来挖好了也是一条废渠~~”

    范顺宝则朗朗道:”我和你想的不一样,这些小支流过去能天然形成,说明在地势或者方向上有它们的道理。河口开在这里而不是那里,说明这里的条件比别处好,否则就不会成支流~~”

    “哟~~哈哈哈~~”尹如理哈哈大笑,”那谁都可以在黄磊河边找条就的壕渠,把老河口一挖便是一条新渠,还要专门的开渠师傅干嘛?”

    “黄磊河改道后,小河消失,新的河岸和小河原有的河口有许多变化,选渠口几时要找出变化,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尹如理一时语塞

    “尹师傅~~~”宋友亮无心再听他们嘴仗,说道:”你就直说这渠口行不行吧~”

    “这地有地神,水有水魂,这本是两个神仙。如今开渠灌溉,就是把地神和水神请到一块供奉。这是多神圣的事情啊?办这事的人需得父母妻儿子女健全的五福齐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五官端正的人才行,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再说他一个独眼龙,看人都是偏的,这挖渠能挖的准??”尹如理滔滔不绝

    而宋友亮分明看到那范顺宝脸色铁青,双拳紧握

    对于尹如理的一番话,宋友亮是嗤之以鼻,他说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你们就比比看,你说范师傅的眼力差,那你们就比一比眼力。”

    “比眼力?”尹如理心里明白,那范顺宝的渠无论是丈量和选渠口,本事都在自己之上,”怎么比~比~~”尹如理有些不利索地答道

    宋友亮说道:”我一路过来,看到许多象桶一样的东西,那是什么?”

    “那叫水斗~~”范顺宝答道,”通过看水斗的高低,可以判断地面的凹凸,然后可以找出水面的高低~~~对挖渠至关重要~~”

    “你们~~”宋友亮手指家丁,”取十个水斗来~~”那些家丁都是宋千斤的部下,他们嘴上答应了一声,可还是齐刷刷地望向宋千斤

    “愣着干嘛?”宋千斤喝道

    须臾,家丁们就带着水斗回来了,宋友亮又说道:”把十个水斗放到一百丈开外的地方,然后一字排开,每五尺一个,要放的有高有矮~~。”

    “遵命~~把十个水斗放到一百丈开外的地方,然后一字排开,每五尺一个,要放的有高有矮~~”

    家丁们很快就把水斗摆好了,然后朝这边直挥手

    “二位师傅看好了~~这左边五个水斗是尹师傅的,右边五个是范师傅的~~你们说说看,那个高哪个低,说对的多者为胜。”

    尹如理朝远处看了看,哪里能看得清楚,那水斗又小又模糊,还没鸡蛋大

    “尹师傅,你先说~~”宋友亮催促道

    “低低~~高高高~~低低~~”尹如理嘴唇打着颤

    “尹师傅,你都说七个了~~那好,就算低低高高高~~”宋友亮一挥手,又对范顺宝说道:”范师傅,到你了~~”

    范顺宝的独眼睁大又变小,从牙缝里挤出五个字,”低高低高高~~”

    宋友亮这才招呼家丁回来,找来家丁对问,”尹师傅,你蒙对一个~”宋友亮说道,又面对范顺宝说道:”范师傅,你五个全对~~”

    “我劈死你个混账东西~~~”早就憋地一肚子火的范顺宝从荒滩上操起一根木棍,吧唧一声狠狠地砸在尹如理的脑袋上,尹如理没有防备,闷哼一声一头栽倒,抽搐了几下就断了气

    宋家的家丁赶紧抽出刀,将范顺宝团团围住

    范顺宝扔了手里的木棍,对宋千斤拱了拱手,说道:”百户大人,我平生最恨人说我独眼的坏话,今天我杀了这混账东西,也不会逃,一辈子在这里给你挖渠。如果你嫌弃,就把我宰了给他抵命~~”

    宋千斤哈哈一笑,说道:”早看出这人是个混吃混喝的,今天一跤摔死是便宜了他。和范师傅何干?来人,埋了他~~~”

    随后,宋千斤立刻选定了良成吉日,海阳所正式开始挖渠。宋千斤喜欢摆谱,把开工仪式搞的很隆重。范顺宝为的雇工和一部分开渠的军户以供一百个人,每人手里拿一把崭新的铁锹。先找人把地摊平,放下一张方桌,桌上有一个香炉,,有各种贡品和河神、地神的牌位。范顺宝点起三炷香,高高地举过头顶,面向南面叩拜三次,然后郑重其事地把香**香炉里。

    然后,范顺宝撬起第一锹土,高高地扬起,大声喊道:”开渠喽~~~~”洪亮的声音远远传出来。随着范顺宝一声吼,所有河工一起动手,只见铁锹上下翻飞,泥土不断从沟渠中被挖出来,只一枝香的时间,沟渠的雏形就已经显现。

    范顺宝挖渠自成一法,别人挖渠都尽可能裁弯取直,这样工程量也小,造价也便宜。范顺宝却偏偏反着来,他画下的水渠走向都是蜿蜒回转象条蛇。范顺宝却有自己的说法,他说道:”水流三道弯,其势自然急。”可你要他具体解释为什么会有此现象,他却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实际上,水流从水位高处往低处流,渠道坡度适当,受重力的作用,水流度会自然加。渠道坡度过陡时,水流度很大就会产生水跃;如果挡水筑坝,也会抬高水位,用于浇高地。渠道在平面上的转弯处不平顺或弯道过多,水流会冲毁渠背,生决口;二是指渠道纵剖面上的局部突然升降,水流对渠道建筑会起破坏作用;三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弯道雍高水头引水浇地;四是利用弯道损失水头,也可调正渠道坡度。

    范顺宝选渠口也自有一套,他从原有的水渠引水,渠口一般选在凸岸靠下面的地方,这样进渠泥沙就少些,很合乎科学原理。除了选好引水口以外,在下面还要寻找退水出路,调整好坡度,形成”上引下拉”的水力冲刷系统,使渠水在灌溉的同时,自动冲刷沙土和淤泥,保持流水畅旺。

    宋友亮也佩服范顺宝这无师自通的水利学问,可有一个问题,就是范顺宝设计的水渠工程大,海阳所的男丁非常有限,即使挖土方每天挖到四肢软,手脚磨出血泡,那灌溉渠依旧是个雏形。甚至连宋友亮的亲随许二多和张石头都被派去挖土方了,从这年秋后开始,海阳所就再没下过雨。宋友亮知道,这是明末著名的崇祯大旱开始了。

【5】一批灾民

    从1637年开始,山东1o多个州县出现”夏旱无麦”与”大旱米饥”;1638年,”春大旱,井泉大竭,黄风时作,飞沙遍天”;1639年,《益都县志》记载:”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七月大蝗,岁大饥,人相食,流民载道”;到了164o年,展为全省特大旱灾,48个州县记载出现”人相食”,大旱持续到了1641年,”土地荒芜,村落为墟”,民饥而死者十有**。

    “再不挖好渠,今年的收成就危险了~~”宋友亮看着进展很慢的土方工程忧心忡忡。不过海阳所周围几个屯堡的军户都被牢牢地束缚在所属的屯堡里,海阳所要想雇佣工人,恐怕得从军户和屯堡之外想办法。

    崇祯九年山西在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后,三月,又生大饥荒。时流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临近山西的河南南阳,也生饥荒。唐王聿键奏河南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祯帝乃下诏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即便如此,河南依旧有大批灾民向周围的州府逃荒,成为流民。其中有一部分流入了山东,朝廷下令要各州府妥善安置,不致流民生事

    山东布政司就把安置流民的人物一级一级摊派下来,副千户姜怀仁去莱阳县领粮饷时,本莱阳知县硬摊派下来的任务,海阳所要安置五百流民。本来卫所是归五军都督府管辖,明代后期划归地方,粮饷由地方供给。现在莱阳县摊派下来的任务,你要是不给安置,那明年的粮饷你就甭想要了

    宋千斤直觉头皮麻,”安置?如何安置?”他紧张地说道:”流民一但闹将起来,饥不择食,那可是会象蝗虫一样遇到什么吃什么~我以前就亲眼见过一群流民把人宰了当吃食的~~”这让宋友亮想到了《生化危机》中的镜头,不由一阵反胃

    副千户许仁彪说道:”虽然我也很同情那些流民,可咱们海阳所辛苦忙碌大半年的心血不能毁于一旦~~我看,要把咱们堡里的丁壮都集合起来,如果流民们乱来,咱们就只能用强~~”

    姜怀仁也点点头,说道:”冬麦已经种下了,所以田地绝对不能让流民破坏。如果他们安守本分,那咱们可以拿出一些存粮,熬了稀粥分给流民。如果他们饥不择食的乱来,那么就别怪咱们海阳所的人下手狠~”

    众人一直商量到第二天凌晨,副千户、镇抚等各自由宋千斤安排好任务之后,刚要散去,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只见百户李玉桂神色慌张地在门口喊道:”~~流民来了,黑压压地一大片啊~~”

    宋千斤一骨碌从炕上跳了起来,喊道:”召集全堡十八岁以上的人,各个抄家伙,绝对不能让流民到田里刨食~~友亮你也拿上家伙一起来~~”

    等宋友亮和宋千斤等人登上壁垒一看,天哪,这流民何止四五百,至少有一二千人。他们大多拖儿带女,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有的人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再也没爬起来。流民中有吼天嚎地的,有呻吟不止的,有骂娘的,有号哭的,各种声音汇集到一起,听得叫人心悸

    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民,近五百名海阳所的男女老少各个手拿武器,却还是惊慌不定。宋友亮赶紧牵来一匹马,飞奔到丁壮之中,从一个丁壮手里拿过一支鸟铳,说道:”待会我对天放铳,你们也跟着一起放~~”

    “遵命~~”

    呯~~

    呯~呯呯

    十杆鸟铳一起射,一阵枪声之后,流民们向前涌动的度稍稍减慢,哭号之声也渐渐变低。宋友亮这才扯开嗓子,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喊道:”来人听了,咱们军户的田也是辛辛苦苦、流血流汗耕种的。如果你们就地扎营,咱们会分一些口粮给你们,如果你们要刨咱们的田,那就是刨我们的命,别怪咋咱们出手狠~”

    灾民里有一个面带菜色的中年汉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喊道:”这位公子,咱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实在活不下去才会流落到此请公子大慈悲,给我们一些粮食,我们愿意为公子做牛做马~~”

    “我方才说了,你们就地扎营,我们会分一些口粮给你们~~”宋友亮神色冷峻,指着面前一条还没挖成的干渠说道:”你们在这条渠东面扎营,待会我会派人给你们分粮~~可你记好了,咱们的冬麦刚下地,你们要刨也刨不出什么。如果真有人饿昏了头,进到田里刨食,别怪我们翻脸不认人~”

    那汉子一拱手,说道:”多谢公子,我叫刘满仓,是这批人的头,我姓刘的拿脑袋作保,大伙儿绝对不会糟蹋你们的田,要是有,我刘满仓第一个掐死他~~”

    海阳所外支起了几口大锅,专门熬粥。流民们排着长队手拿破碗领粥,海阳所的丁壮则拿着武器在一边维持秩序,”排好了,排好了~~老人和孩子先来,年轻的后面跟着~”话虽这么说,但难免有人饿极了想插队,甚至从老人小孩手中夺食的,丁壮们按宋友亮的吩咐,现一次就是一顿鞭子,至于你捱不捱得过,就不管了。见到这种人挨打,流民们也是大多装作看不见

    宋友亮又命刘满仓将流民里身体还算健康一些的去附近的林子里砍伐树木,或者收集茅草,在郊外搭建茅棚,还专门开挖了几个大坑用作粪坑,男女分开,禁止随地便溺。如果现有人死去,尸体立刻火化,骨灰深埋,以免引起疾病。

    为了照顾流民,海阳所的丁壮分去了一半,挖渠和干农活的人预先紧张。这一日,一个丁壮挖了十几方土之后累得气喘吁吁,拄着锄头,靠在渠壁上休息。一个年轻的流民跳进渠里,从他手里拿过锄头,笑道:”老哥,你先歇着,俺来替你~~”说着抡起锄头就开始挖土

    周围几个喝过粥的年轻流民也说道:”海阳所人心善,给俺们吃食,俺们有手有脚,哪能厚着脸皮吃闲饭?”说着这几个年轻流民也跳下渠,拿过铁锹、锄头就开始挖土。受他们影响,加入挖渠行列的流民越来越多,有的人喝完粥,也不用人喊,直接搁下碗就干活

    宋友亮见此情景,不由灵机一动,提议宋千斤就雇佣这些流民来挖渠。宋友亮说道:”这些流民比雇工便宜多了~”

    宋千斤有些担心,说道:”咱们救急不救穷,一旦雇了他们,万一将来他们赖着不走,那不是湿手沾上干粉,想甩都甩不掉?再说我们堡里哪来着许多钱付工钱?”

    宋友亮说道:”等咱们的渠开好了,庄家收成就不愁了。人手多了,还可以开垦更多的田地。至于工钱,先记账,不给现钱,以后用粮食补。”

    “这成吗?”宋千斤一下子没转过弯来

    宋友亮笑道:”这事交给我,爹你放心,我绝不会给咱们海阳添累赘。”说着宋友亮就去找刘满仓商量雇佣流民的事

    刘满仓这时正指挥女人们搭建茅屋,听宋友亮来找,赶紧跑来。”我替这千口男女老少谢谢公子了~~”刘满仓说罢那头就下拜

    宋友亮也不拦他,等他起身,宋友亮才说道:”刘大叔,我有个事情要和你商量~~”,边将雇佣流民一事和刘满仓说了

    刘满仓早知道有流民帮着挖渠的事,也正打算就此事找宋友亮商议,当下两人一拍即合。由刘满仓做头,组织流民中的青壮年负责挖渠和农活,至于老弱妇孺,能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例如缝补针线之类,总之不能有人吃闲饭。至于工钱,刘满仓倒也爽快,眼下管吃住就行。至于工钱,来年是给粮食还是现钱,到时候再说

【6】新生产模式

    很快的,海阳所外一片茅屋就搭了起来,屋子里男女分住,多得二十来人,少的也有十多人。他们大多衣衫单薄,相互抱在一起取暖,或者盖着厚厚的茅草。即便是如此,海边晚上的天气也是寒冷的很,又恨潮湿,几乎每天都有因为身子虚弱而病死的人。对此,包括宋友亮在内,也是有心无力

    有了新劳动力,开渠工作进展顺利,在冬天土地冻结之前,新渠的工程量已经完成了八成,来年开春就可以完工送水了。海阳所人和流民们都对来年春天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燧枪的成功让宋友亮很兴奋,但是宋友亮清楚的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粮食问题。如果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海阳千户所原来屯田五十四顷,屯粮六百四十八石。不过后改为粮饷由有地方供应,原先要去轮流戍守的班军也荒废了,全所男女老少全部成了农夫。登州的粮饷向来不准时也不足额,全所上下和新近收留的三千多流民全指望着五十四顷田、六百四十八石粮食是不可能的,况且最近连年大旱,收成还不到六百四十八石。海阳所这几年的地是越种越少,原因先是军户大量逃亡,其次是原先军户们的耕种热情不高,把眼下的地种好就不错了,谁还会去开荒?就是开了荒,那地也会被军官们以各种名义和手段抢占。第三点就是因为这几年气候反常,旱灾、蝗虫灾害不断,没有人会在这种年景开荒。所以经过丈量和清点,海阳所现在一共只种了不到四十顷地,每年收获的粮食不到五百石,怎么养得活眼下的近四千人?

    因此宋友亮决定要大规模开荒,而且海阳现在具备大规模开荒的条件:先海阳所管辖的范围就是今天的乳山市一带,乳山市地处黄海之滨,境内特产丰富,素有”金岭银滩”之称。位于市境东西两侧的乳山河、黄垒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其次,因为崇祯五年孔有德的叛乱,使得乳山一带大量土地被抛荒,有足够的土地让自己开荒;第三,有范顺宝这样的开渠能手在,不怕将来灌溉有问题;第四,新进的流民可以提供足够的人手;第五,通过雇佣制度之后,屯田工的劳动积极性会极大地提高;第六,自己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优质小麦种子。综合以上六点因素,宋友亮决定在海阳开荒

    眼下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是生产模式

    中国几千年来大部分实行的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似的自然经济,海阳千户所的军户们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体,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生产自给为目的,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年复一年重复简单劳动,所得很少,这种自然经济不但生产力落后,而且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无力,单人独户,个人力量总是小的。一遇天灾**,人民往往流离失所。

    针对这一情况,见识过未来大庄园规模化经营的宋友亮觉得先改变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自然经济模式。大规模农场式的生产方式,由于实力雄厚,很容易采取先进的科技,使用新的耕作方法和耕作技术,扩大耕地面积,改良肥料等,提高粮食产量,形成良性循环。苏州常熟谭晓的经营方式颇具典型意义,该乡因地势低,常有涝患,乡民多弃田业渔,荒芜田亩以万计。谭晓与兄谭照购田,凿池养鱼,围圩植粮。地较高者广种果树,洼者种茭白菱芡。因悉心经营,地尽其利,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数万计”。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御倭寇侵扰,县令王鈇募金筑城,谭氏兄弟独任4万余金修固城防。时人称为”谭半城”。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与贫农之间既充满斗争,又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前者的土地只有依靠后者的耕种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后者的劳力只有通过前者的土地才能获得衣食之资。两者生联系的途径有二,一是租佃,一是雇佣。此外,明代蓄奴之风十分盛行,奴仆被用于农业生产之事常见于史籍。在有些地区,奴仆是在地主的直接指挥之下(就像雇工一样)在田野从事劳动,如湖北麻城“耕种鲜佃民,大户多用价买仆,从事耕种”,其大地主如有名的”刘、梅、田、李强宗右姓,家僮不下三四千人”。也有许多地区地主的田地是租给奴仆的,这以徽州地区盛行的佃仆制最为典型。不过相对普通贫农,军户承佃者的负担更重,他们不但要承佃种田,平时还要无偿地为军官们佃主们从事各种劳役。这些是没有工钱的,甚至有时连伙食都要自备。海阳所的这些军户佃农们,理论上与宋家没有任何的人身隶属关系,可以随时离佃。不过,这样就得罪了宋千斤,且军户是不能随便迁移的,若是在海阳所得罪了夏百户,那你的日子就难过了,还想在海阳所继续呆下么?正因为军户佃农的压迫重,劳动积极性也不高

    有鉴于此,宋友亮决定先要改变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集中力量搞规模化经营,其次就是改变生产关系,把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佃农转变成领工资拿薪水的农业工人。

    这天,宋友亮找了几个为自己家种地的军户,他们几家是种宋家田地最多的几家。他们与宋家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地主和贫农之间的关系,还夹杂着司和下属之类关系,显得更加复杂。“各位~我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宋友亮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宋家将收回所有租给你们目前耕种的地~”

    此言一出,众军户都是一阵骚动,有人大声喊道:”我们每年都有交租子,只是这几年天公不作美,宋家收回田地,是要我们的命啊~~”

    “是啊~~宋公子不能收啊~~”

    众人一起乱叫,弄得宋友亮直皱眉头,便朝许二多使了个眼色。

【7】新生产关系

    很快的,海阳所外一片茅屋就搭了起来,屋子里男女分住,多得二十来人,少的也有十多人。他们大多衣衫单薄,相互抱在一起取暖,或者盖着厚厚的茅草。即便是如此,海边晚上的天气也是寒冷的很,又恨潮湿,几乎每天都有因为身子虚弱而病死的人。对此,包括宋友亮在内,也是有心无力

    有了新劳动力,开渠工作进展顺利,在冬天土地冻结之前,新渠的工程量已经完成了八成,来年开春就可以完工送水了。海阳所人和流民们都对来年春天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燧枪的成功让宋友亮很兴奋,但是宋友亮清楚的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粮食问题。如果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海阳千户所原来屯田五十四顷,屯粮六百四十八石。不过后改为粮饷由有地方供应,原先要去轮流戍守的班军也荒废了,全所男女老少全部成了农夫。登州的粮饷向来不准时也不足额,全所上下和新近收留的三千多流民全指望着五十四顷田、六百四十八石粮食是不可能的,况且最近连年大旱,收成还不到六百四十八石。海阳所这几年的地是越种越少,原因先是军户大量逃亡,其次是原先军户们的耕种热情不高,把眼下的地种好就不错了,谁还会去开荒?就是开了荒,那地也会被军官们以各种名义和手段抢占。第三点就是因为这几年气候反常,旱灾、蝗虫灾害不断,没有人会在这种年景开荒。所以经过丈量和清点,海阳所现在一共只种了不到四十顷地,每年收获的粮食不到五百石,怎么养得活眼下的近四千人?

    因此宋友亮决定要大规模开荒,而且海阳现在具备大规模开荒的条件:先海阳所管辖的范围就是今天的乳山市一带,乳山市地处黄海之滨,境内特产丰富,素有”金岭银滩”之称。位于市境东西两侧的乳山河、黄垒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其次,因为崇祯五年孔有德的叛乱,使得乳山一带大量土地被抛荒,有足够的土地让自己开荒;第三,有范顺宝这样的开渠能手在,不怕将来灌溉有问题;第四,新进的流民可以提供足够的人手;第五,通过雇佣制度之后,屯田工的劳动积极性会极大地提高;第六,自己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优质小麦种子。综合以上六点因素,宋友亮决定在海阳开荒

    眼下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是生产模式

    中国几千年来大部分实行的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似的自然经济,海阳千户所的军户们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体,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生产自给为目的,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年复一年重复简单劳动,所得很少,这种自然经济不但生产力落后,而且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无力,单人独户,个人力量总是小的。一遇天灾**,人民往往流离失所。

    针对这一情况,见识过未来大庄园规模化经营的宋友亮觉得先改变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自然经济模式。大规模农场式的生产方式,由于实力雄厚,很容易采取先进的科技,使用新的耕作方法和耕作技术,扩大耕地面积,改良肥料等,提高粮食产量,形成良性循环。苏州常熟谭晓的经营方式颇具典型意义,该乡因地势低,常有涝患,乡民多弃田业渔,荒芜田亩以万计。谭晓与兄谭照购田,凿池养鱼,围圩植粮。地较高者广种果树,洼者种茭白菱芡。因悉心经营,地尽其利,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数万计”。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御倭寇侵扰,县令王鈇募金筑城,谭氏兄弟独任4万余金修固城防。时人称为”谭半城”。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与贫农之间既充满斗争,又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前者的土地只有依靠后者的耕种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后者的劳力只有通过前者的土地才能获得衣食之资。两者生联系的途径有二,一是租佃,一是雇佣。此外,明代蓄奴之风十分盛行,奴仆被用于农业生产之事常见于史籍。在有些地区,奴仆是在地主的直接指挥之下(就像雇工一样)在田野从事劳动,如湖北麻城“耕种鲜佃民,大户多用价买仆,从事耕种”,其大地主如有名的”刘、梅、田、李强宗右姓,家僮不下三四千人”。也有许多地区地主的田地是租给奴仆的,这以徽州地区盛行的佃仆制最为典型。不过相对普通贫农,军户承佃者的负担更重,他们不但要承佃种田,平时还要无偿地为军官们佃主们从事各种劳役。这些是没有工钱的,甚至有时连伙食都要自备。海阳所的这些军户佃农们,理论上与宋家没有任何的人身隶属关系,可以随时离佃。不过,这样就得罪了宋千斤,且军户是不能随便迁移的,若是在海阳所得罪了夏百户,那你的日子就难过了,还想在海阳所继续呆下么?正因为军户佃农的压迫重,劳动积极性也不高

    有鉴于此,宋友亮决定先要改变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集中力量搞规模化经营,其次就是改变生产关系,把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佃农转变成领工资拿薪水的农业工人。

    这天,宋友亮找了几个为自己家种地的军户,他们几家是种宋家田地最多的几家。他们与宋家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地主和贫农之间的关系,还夹杂着司和下属之类关系,显得更加复杂。“各位~我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宋友亮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宋家将收回所有租给你们目前耕种的地~”

    此言一出,众军户都是一阵骚动,有人大声喊道:”我们每年都有交租子,只是这几年天公不作美,宋家收回田地,是要我们的命啊~~”

    “是啊~~宋公子不能收啊~~”

    众人一起乱叫,弄得宋友亮直皱眉头,便朝许二多使了个眼色。

【8】全部都是新的

    其余镇抚、百户、总旗等也是纷纷慷慨解囊,结果一共凑得一千九百两,比原先预期的还多。

    “好~就这么定了~”宋千斤最后拍板,”各位回去拿银子吧,将来有了收成,按今日所出银两的多少,给大伙分红利~~~”

    等人都走*光了,张贵山才嬉笑着对宋友亮说道:”千户,公子,我说的没错吧?”

    宋千斤在张贵山胸口轻捶一拳,笑道:”就你鬼主意多~~哈哈~~”

    宋友亮也恭维道:”还是张叔有办法~~以后我还有很多事要与张叔商量呢~~”

    “你还不知道吧~宋公子又在招工了~~”

    “宋家的雇工真那么好?”

    “足足的五斗粮食,一点泥沙都没有~~~你要就跟着来,不然我可没时间和你废话,我赶着去排队呢~~”

    第二天一早,张贵山早早地就在海阳所外的田埂边摆下一张长桌,几个宋家家丁手按钢刀在一边维持秩序,来应募的人则排着一溜长队,约有六七百人来排队,长长地队伍蔚为壮观。除了新进流民之外,还有一部分附近屯堡和村镇的百姓。招考的标准是能扛着二百斤重的沙包绕着长桌走4圈

    一个壮汉扛起沙包,绕着长桌走完4圈,便来到深履素面前等级

    “叫什么?”

    “徐二喜~”

    “哪里人~”

    “乳山村人~”

    “军户吗?”

    “民户~”

    “那你先候着~”张贵山笑笑,手指一边的水缸:”先去喝口水,候着,咱们优先关照军户~~来,下一个~~”

    一个上午的时间,宋家一共录用四百名雇工,这些雇工仍然以小旗、总旗、百户的编制进行管理,但是不落军籍。在基本工钱方面:新雇工称之为新丁,每人每月五斗粮;工作一年以上的,升级为短工,每人每月五斗一升;工作两年以上的,升级为长工,每人每月五斗二升。在奖励方面:每月评级为一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的五斗粮;评级为二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四斗粮;如果是评级为下等的,就要扣掉一斗粮的工钱。如果连续三个月评级为下等,便除名

    为了方便这些雇工在田间劳作,他们也大多不住在所城里,同时所城里也住不下那么多人。宋友亮为他们专门安排的屯屋,屯屋全部采用客家土楼围屋的形制来建造,屯屋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屯屋里面分布着二、三十间住房,可以容纳上百人,大的则有三、四百间房,可以居住上千人,屯屋大小以周围百姓多少来决定。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即用石灰、黄泥和沙或鹅卵石相拌,还掺入桐油、糖浆、糯米浆等粘性物筑墙,此种屯屋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八尺,高约二丈,四角向外凸出建有敌楼;敌楼和四周围墙均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屯屋一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顶层楼是战略用房,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且间间有门连通;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八达。一座屯屋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此门是整个屯屋的安危所在,故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为巨石制成,并备有横竖栅栏杆,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有水漏。如门一旦被攻破,可从两侧和敌楼予以夹击,还可以在通往屯屋内一道道巷门窄路途中阻击。屯屋中还掘有水井,设有专门囤积粮草的仓库,其它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紧闭外门,可以坚守1~2个月之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劳动工具的问题了。海阳千户所有专门军械所,有一批军匠专门负责打造兵器和农具。大明律规定:凡是不能负担战斗任务的军士,一律学习制造军器。经过学习穿甲、制造弓箭等技术后充任军匠。军匠和军户一样,都是住在被指定的卫所里面,不得随意移动。不过因为忘战依旧,军械所完全蜕变成了农具站。

    军匠的待遇也是可怜的很,单看他们住的都是茅草屋就可见一斑。墙壁是可怜的夯土墙,很有层次,每一层的夯土都用甘草和高粱叶子隔开,经过长年累月风吹雨打风化和冲刷后,甘草和高粱叶子边开始赤身**的再风中飘扬,象干尸风化后的碎片,嶙峋而恐怖。

    “喂~~宋公子来了~~还不迎接?”许二多扯着大嗓门,有点狐假虎威地喊道

    一听说宋公子来了,几个工匠赶紧丢下手里的活,连滚带爬地过来行礼,”小人拜见公子~~”

    宋友亮想去扶住一个工匠,结果一靠近那衣衫褴褛的工匠,立刻被他身上的臭味冲了一下鼻子,弄得宋友亮放弃了这个想法

    “宋公子来啦~~”一个衣服稍显整洁,但是打着补丁的男人也快步从旁边一间茅草屋里出来,这人是匠户的头领,军匠既然脱胎于军户,编制上自然也是一样的。管理这批匠户的总旗姓左,名叫安明

    宋友亮此时只是个普通军户之子,左安明却是总旗,按理说应该宋友亮向左安明行礼才是。可谁叫宋友亮是下任百户的准继承人呢?于是左百户恭恭敬敬地向宋友亮行礼

    宋友亮拱手还礼,笑道:”左总旗,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是有一事要请左总旗帮忙~~”

    左总旗也是宋家堡的老兵油子了,现在有拍马屁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于是左安明堆笑道:”宋公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是不是想弄杆火铳去郊外打猎啊?”

    “不是要开始开荒了吗?”宋友亮说道:”左总旗你也出了三十两银子的,难道你忘了?”

    “呃~~瞧我这记性~”左安明自嘲道:”那工资多半是为了开荒所需农具之事来的吧?”

    宋友亮赞许地点了点头,见这次马屁拍对了,左安明赶紧趁胜追击,”公子放心,咱们一定把这差事办好,不光办得好,还得办得漂亮~”

    宋友亮没兴趣听他的马屁,只是说道:”左总旗应该也听说雇工一事了吧?”

    “听说了听说了~”左安明谄媚地笑道:”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也想去呢~”

    “那倒不用~~”宋友亮笑道:”左总旗懂得营造,让你去耕田不是大材小用?”

    “哪里的话~能为宋家效力,干什么都是我的福分~”左安明的马屁越来越肉麻

    宋友亮还怕他说出更肉麻的话来自己会受不了,于是直接说道:”我来就是打算以同样的条件雇佣全体匠户~~”

【9】造出新枪了

    “当真~~”左安明眼里放光,”宋公子真是宅心仁厚,将来前途无量,大富大贵~~~”左安明不光自己千恩万谢,又叫其余匠户一起来谢恩。

    宋友亮开始觉得有些吃不消了,他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积了厚厚灰尘的卷宗翻了翻,”嗯~~??”几个名字映入了宋友亮的眼帘。”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沈卜琦、潘云柱、沈履素~?这不是孙元化的一班亲眷吗?”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曾随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协助徐光启完成《勾股义》的编写。独立撰写《泰西算要》、《几何用法》、《几何体论》、《西学杂著》等科学著作。所著的《西法神机》第一部介绍西洋铸炮、制火药、筑炮台等方面的军事科技著作;《经武全书》1o卷,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用兵之道。孙元化为一代儒将,有三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这次一起被配来的,除了孙元化的三个儿子,还有孙元化的外甥沈卜琦,孙和鼎的表姊夫潘云柱和潘氏的内弟沈履素等一大批宗族。后来孙元化因为孔有德叛变被后金俘虏,最终死于冤狱。没想到家人全部获罪判为军户,充军海阳千户所。宋友亮之父宋千斤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对读书人到是挺敬重的,而且孙元化素有名望,宋千斤就安排孙家人住在海阳所内的军械所做军匠,也就是匠户。

    宋友亮合上卷宗,对左安明说道:”我想见见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沈卜琦、潘云柱、沈履素~”

    “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沈卜琦、潘云柱、沈履素~~”左安明扯着嗓子一阵喊,不一会,从另一间茅草屋里走出来几个中年人。虽然经过几年艰苦生活的打熬,但这六人依旧比那些目光涣散的匠户们多了几分精气神。

    “这是宋千户独子宋友亮宋公子,还不行礼~”左安明大声喊道

    “宋公子,在下孙和斗~~”孙和斗开门见山地说道:”宋公子,咱们孙家既然落难,也不会死抱着读书人的架子不放,虽然我们不会耕地,但是可以学。只是请宋公子行个方便,我大哥要整理先父的一些文稿,他的活由我们几个分了~”孙和京、沈卜琦、潘云柱、沈履素等人也都表示同意孙和斗的说法。孙和斗以为宋友亮是为了大哥孙和鼎不干活的事来找麻烦

    谁知宋友亮笑了笑,说道:”你们几个都是跟孙巡抚学过本事的,叫你们种田打铁太浪费了~”宋友亮尊称孙元化为巡抚,孙和斗等人心里感觉舒服了不少。宋友亮说道:”我知道诸公都擅长西洋火器和西学,所以,我希望诸公能为我们堡的军械所出谋划策。虽然这里是小地方,但也希望主公贡献自己的学识,为此地百姓谋福~”

    沈履素正色道:”宋公子,这样好么?其他堡民会不会有什么闲话~”

    宋友亮笑道:”沈兄放心,这军户里本来就有匠户一门,专门负责打造兵器、修补铠甲什么的~诸位对西洋火器的了解,正好学以致用~”一说到西洋火器,沈卜琦、潘云柱、沈履素等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宋友亮趁机把话题引到了火绳枪的改良上。

    沈卜琦说道:”我曾在澳门见澳夷(澳门的葡萄牙人)有一种火铳,不是用火绳点火,而是用燧石激,比火绳激的火铳方便很多~”

    宋友亮大喜,忙问:”沈兄,你会做这种东西吗?”

    沈卜琦笑道:”原来是不会的~~”他说着从腰带里摸出几个金属零件,”可我从澳夷那里弄了几个~~一直偷偷藏着~”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一起哈哈大笑

    之后,宋友亮就安排孙家女眷就做些缝补的针线活,都不用下地干活。孙和鼎专心整理孙元化的笔记和书稿、孙和斗曾经在孙元化当巡抚的时候负责后勤,现在就帮着料理海阳所的仓库、孙和京、沈卜琦二人在军械所做工,潘云柱以前是带兵的武官,就帮着操练海阳所丁壮、沈履素以前在老家是经商的,自称是沈万三的后人,在苏杭都有庄园,善于经营,暂时没有特别的用处,只是整天跟着宋友亮。如此优待,千户所里肯定有人闲话,但这是宋友亮安排的,有闲话又能如何?

    万事齐备之后,崇祯十年春,海阳千户所的开荒正式开始了

    宋友亮开荒与别人不同,别人开荒是先开垦土地,然后想办法引水灌溉。而宋友亮则是先让范顺宝勘察地形,设计好灌溉渠的走向,然后沿着走向再来开垦土地。范顺宝在勘察地形的时候现多条早已荒废的灌溉渠,一番查看后,现这些渠道的走向也合理,只要与现在的新渠沟通一下就可以使用,能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海阳所由于有水渠灌溉和高产小麦,虽然遭遇大旱,但海阳所的粮食收成依然和往年差不多,平均亩产一石五斗。完雇工的工钱,剩下的粮食也不是很宽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新开垦的田地上,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不知不觉海阳公开垦土地十三万亩,出了原来的计划,而所耗费的银两和粮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这可谓是人心齐,泰山移,事半功倍。

    开垦荒地需要大量农具,原来左安明统领的几十个匠户忙不过来了,宋友亮又从新接纳的流民之中雇佣了五十个聪明伶俐的,左总旗才算有了足够的人手。接着,按照宋友亮的要求,三足耧车、带铁犁壁的重铧犁等一大批农具不断地从海阳所的军械所里运出来,送到各个屯屋的农夫手里

    除了传统的农具,海阳所农夫们手里还多了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粪丹。这要归功于整日埋头整理父亲孙元化笔记文稿的孙和鼎了。粪丹见诸于后世《徐光启手记》,”粪丹”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综合性肥料,有机物主要是动植物肌体,无机物主要是砒霜、硫磺和黑矾等。把他们搅拌在一起,大约3—5石,置转中,夏月晒二十一日,须封密不走气,下要不漏,用缸亦好。若冬春月用火煨七日,各取出入种中韝上。这种”粪丹”每一斗可当大粪十石,可谓优质高效肥料。有这样的好东西宋友亮当然不能放过,立刻命人大量制造

    在此期间,在军械所做事的孙和京和沈卜琦也制造出了海阳第一支燧枪,这支燧枪借鉴了葡萄牙人的技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射程和准确性上都有提高。

    宋友亮从自家的家丁中挑选了十个年轻的丁壮,在千户所郊外的狂野上训练火枪射击。为了鼓励家丁们操练火器,宋友亮制定了赏罚标准:以八十步(约12o米)立五尺高、二尺阔木牌,三一中,十七中为精。赏罚,鸟铳三弹中一者,平;中二者,赏银一分;中三者,赏五分。一次不中者,打三棍;二次不中者,打六棍;三次不中者,打九棍;五次不中者,打四十棍,革退。不愿打者,一次罚银五厘,二次一分,三次一分半。

    接着宋友亮便开始在火枪队里推广使用纸壳定装弹,这种纸质弹壳只使用纸卷成的筒,里面装有火药,使用时先用嘴把弹尾咬开。家丁们一开始没有经验,时常有人咬错了位置,结果弄得满嘴都是火药。后来宋友亮想了个办法,在咬开处涂上一条红线。这下没人咬错位置了,但是有红色的颜料尝尝因为沾了口水而掉色,所以每次操练结束后,家丁们人人都是一张血盆大口。

    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操练,家丁们的火枪技术突飞猛进,平均每人每分钟可以开两枪,命中率在十五中到十六中之间。当然,这耗费了宋友亮不少银子,宋友亮不得不感叹精兵不是练出来的,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10】荤素搭配

    为了进一步展农业,宋友亮打算农牧副渔一起展。宋友亮在听取了海阳所老农的建议之后,宋友亮决定采取轮作的办法,即小麦——苜蓿——小麦——苜蓿的轮作。苜蓿能肥田,又能收割之后当饲料。与之配套的是宋友亮打算开办牧场,选养猪和牛。猪能消耗一些人类难以食用的下脚料,又能产肉。牛则是重要的畜力,耕田犁地少不了。

    要开办牧场,就必须有懂得兽医的人,可寻遍海阳所,又问了周围几个屯堡的人,一个懂兽医的都没有。这可让宋友亮犯了难

    事有凑巧,范顺宝为愁的宋友亮送来了福音。因为范顺宝为人仗义,从河北跑到登州来投靠范顺宝的河北人越来越多,今年来投奔他的河北老乡,其中就有邢氏兄弟二人。

    邢氏兄弟之中,大哥名叫邢家宝,小弟名叫邢家贵,家中世代当兽医,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邢家兄弟的爹,在给一家财主圈里的牲口看过口蹄疫之后,居然也染上了疫,结果自医无效死亡,小兄弟二人只能跟着亲戚来到登州投奔范顺宝。

    开渠干河工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范顺宝眼看这两个身材矮小,且年轻的小子怎么都干不了这力气活。虽然范顺宝心善,可也不养闲人,正愁怎么安置着两个小子,便听说宋友亮要办牧场,便将邢家哥俩推荐给了宋友亮

    邢家兄弟大哥二十三岁,小弟二十一岁,生的都算白净,邢家宝见了宋友亮立刻行礼,”见过东家~~”然后又拉了拉稍显木讷的弟弟邢家贵的衣角

    “见过东家~”邢家贵也赶紧行礼

    宋友亮微微一笑,说道:”别忙着喊东家,我只范师傅说你们家是世代兽医,不过那是你们爹,不是你们两个。况且只是听说,毕竟没真见过。所以我还没有决定是否雇佣你们~~~”

    邢家宝急道:”公子,咱们兄弟二人身子弱,挖土的河工肯定干不来,要是您不要我们,那咱们兄弟二人就没活路了~~”

    邢家贵也是急得直拜:”公子,求你了~~”

    “求人不如求己~~”宋友亮踱了几步,说道:”这样吧,我那牧场的畜栏刚刚搭好,也赶了二十口大肥猪,你们先陪我去看看~~”

    海阳所的牧场选在堡垒西北角外,雇工们已经初步搭好了猪舍和牛栏。绕着猪舍、牛栏走了一圈后,宋友亮问道:”二位以为如何?”

    邢家宝此时却不卑不亢道:”公子的猪舍和牛栏规模不小,即使小人老家邯郸一代,如此大的牧场也不多见。只是~~”邢家宝用手指临空绕着猪舍转了一圈,说道:”猪舍虽大,却没挖排泄粪便屎尿的沟渠,而且朝向又便,没能坐北向南、背风朝阳,这样养猪易生疾病。”

    随后邢家宝又不顾猪粪的臭气,走进猪圈,指着一头猪说道:”《齐民要术》说: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焰治难净也,这种猪恐怕要重新选~~”

    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ooo—6ooo年前。***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法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史记?日者列传》记载了一系列的相畜专家,其中”留长孺以相猪立名”,可能还著有《相猪经》之类的专著,但早已失传。邢家宝说的便是古代的相猪法,大意是有柔毛者体质差,生长缓慢,无柔毛者则反之;嘴短者,吃口好,增重快,嘴长而一侧牙多者,则吃口差,生长慢,生下小猪,亦不健康。

    宋友亮点了点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改进?”

    邢家宝笑答:”猪舍内粪屎众多只需吩咐有司之人及时清理,并开挖沟渠,再在猪舍阴湿之处多散石灰就是了。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面、墙、门窗、屋顶等,猪能不能养好,和这些东西关系可大咧~~~”邢家宝渐渐打开了话匣子,”猪舍地面是猪活动、采食、躺卧和排粪尿的地方。要求能保暖、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另外,养初生小猪也有很大的学问,登州气候寒冷,隆冬寒夜出生的小仔猪,必须采取防寒措施。《齐民要术》有云:仔十月、十一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豚不蒸则脑冻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须暖气助之。此外小猪生要及时去势,才能提高多长肉,并使猪肉细嫩。小猪初生是需要精料喂养,如充粟、豆之类的精料,但由于精料很少,但又要防被大猪抢食,我们可以埋车轮为食场,散粟豆于内,小猪足食,出入自由,则肥。而大猪则被阻挡在外~~~~~~”

    “停~~~”宋友亮一抬手,打断了邢家宝的滔滔不绝,”咱们再去看看牛栏~~”

    不多远,众人便来到牛栏边,只是宋友亮买的牛还没送来。”再看看我这牛栏如何?”

    邢家宝有意让弟弟显本事,便让邢家贵上前说解。邢家贵绕着牛栏跑了一圈,然后说道:”这牛栏造的可圈可点,地面微微倾斜、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挖的沟渠也利于排除屎尿。这养牛~~~”

    邢家贵刚要说下去,宋友亮又打断了他,”行了,我相信你们,从现在开始,宋家的牧场就给你们两个打理。至于工钱,每月一石~~~不,一石三斗~~”

    邢家宝和邢家贵赶紧拜谢,”多谢东家收留~”

    “不要忙着谢,日后我还要养马、养羊、养鸡鸭、养鱼、养兔子,你们都会医治吗?”宋友亮笑着扶起二人

    邢家宝忙答道:”只要书上有的,就没有我们兄弟不会的,如果哪天东家弄头麒麟或者貔貅回来,那我们兄弟俩就没办法了~~”

    “哈哈哈~~”宋友亮哈哈大笑

    邢家兄弟又建议牧场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引水成池,饲养清鱼和草鱼。海阳千户所靠海,海里的鱼取之不尽,宋友亮认为没必要再挖鱼塘了。邢家宝解释说要在鱼塘边放养鸭子,鸭圈边则是一大片鸡窝,鸡窝边可以种果树。现在猪舍和牛棚里的猪崽和牛犊都是吃割来的普通牧草,不过等紫花苜蓿长成后,猪崽和牛犊就可以吃这些牧草之王了。猪牛落下的粪便,不但可以肥田,鸡和池塘里的鱼还可以吃粪里的东西,而且容易肥。鸭又可以到池塘里去吃小虾螺丝,鱼塘里的塘泥可以拿来为果树施肥。如此家禽、种植、饲养循环利用,事实上是一种将农业、渔业、果蔬业等,集为一体的农副业综合经营方式。不但可获利丰厚,还可促进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平衡。宋友亮看到明朝就有人懂得这样的循环种植法,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就是五寨堡内农事和饲养最丰富的老军户和老妇人,也不得不对邢家兄弟这一做法表示叹服。随后,邢家兄弟又建议宋友亮再饲养一批兔子

    “干嘛要养兔子?”

【11】扭起大秧歌

    “东家有所不知~”邢家宝说道:”养兔子比养羊、养牛出肉快、多,而且兔子生养的本事很大,一窝兔子不出一年就能养成一群兔子,且兔子成长又快,兔子肉又养人的很。再者说来,养兔子总比养羊养牛轻松些吧?即便是老人和妇孺都能胜任~~用不了多久,海阳人人都能有肉吃~”

    “术业有专攻,这些事情就由你们做主吧~”宋友亮现在是彻底相信邢家兄弟的本事了

    “多谢东家信任~~”见宋友亮这么信任自己,邢家兄弟感激不尽,从此干活更加卖力

    宋友亮为了防止高产小麦种子外流,打算日后但凡出自海阳所的小麦统统要磨成粉,从宋家库房里出来的粮食都是经过加工的小麦粉,分量十足。在雇工们看来,这是夏少爷仁义,工作更加努力。将来粮食产量提高,需要磨成粉的小麦肯定堆成了山,海阳所里的两台牛拉磨根本不够用。于是宋友亮便找到孙和京、沈卜琦商议,问能不能造水锥和水磨。

    孙和京说道:”水锥和水磨我们都能做,但是登州本来就是缺水的地方,如果把这些东西建造在河边就太远,如果利用灌溉渠的水流,那会使水流变慢,容易使渠道淤塞。”

    “那怎么办?”宋友亮着急了

    沈卜琦想了想,说道:”有了,我们不能用水,却可以用风~~”

    “用风?”

    “对,用风~”沈卜琦笑道:”以前与红毛夷打交道的时候,红毛夷说他们的国家靠海,所以建造很多叫风车的东西,利用风力加工粮食。咱们海阳位于海边,黄海大风丝毫不亚于海风。”

    孙和京也说道:”其实西域哈烈、撒马儿罕诸国,也多风磨。其制筑垣墙为屋,高处四面开门,门外设屏墙迎风。室中立木为表,木上用围置板乘风,下置磨石,风来随表旋动,不拘东南西北,都能运转。”宋友亮大喜,立刻命沈卜琦等人建造风车。没多久,海阳所外便多了四架呼呼作响的庞然大物,日夜不停地把小麦碾磨成麦粉

    崇祯十年正元,从大嵩卫来了一位仓大使苏吏员,说是来粮饷。宋千斤一听说来饷,才想起海阳所有快一年没有领到粮饷了。海阳所按例应该领到粮食七百石,这还不算历年拖欠的。

    结果苏吏员送来的是粮食三百石,见宋千斤皱着眉头,苏吏员说道:”宋千户,别不知好歹,要不是邹指挥的关系,你连这一半都拿不到。”

    宋千斤自然只能陪笑脸,还偷偷塞给苏吏员五两银子。苏吏员拿了银子,便私下告诉宋千斤,”其实这是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钱粮,被上峰挪用拿来饷。指挥使大人和知县熟络,多分到一些,你能拿到一份这就已经不错了,别的卫所一个铜钱一粒粮食都没分到的也大有人在~~”

    苏吏员在返回大嵩卫的路上,看见路边有许多农夫在整理土地,浇水施肥,而且田地显然是新开垦的,不禁纳闷,”就这年景还开荒?宋家一老一少没烧吧?就算有指挥大人照顾,那也不能~~~”不过苏吏员转念一想,这管我何事?让这一老一少去疯吧

    看到这批粮食,宋千斤习惯性地打算把它们往自己库房里运。宋友亮笑道”爹啊,咱们以后也不愁这点粮食,我看快过年,就把这粮食都下去,让大伙儿开开心心过个年~~”

    “行,就听我儿的~~”宋千斤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视如珍宝了

    崇祯十一年二月,海阳所城外响起了久违的秧歌声,那是海阳大秧歌。海阳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这是有关海阳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

    海阳秧歌结构严谨,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演员分男女演员两种,人数多则几十人。男演员叫”花鼓”,一般由16至24名男青年组成。货郎与翠花是表现乡间小商人走街串巷、村姑娘挑买小百货的生活情节。丑婆则是乡间老妇扮相,傻小是顽皮孩童扮相,两人在秧歌表演中不受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扮老头、老婆的表演者随秧歌队跑场,并指挥乐大夫点报表演节目。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拜进、拜出,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进”与”拜出”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的联系和告别;而显示秧歌队阵容、技艺和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拉大场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阵”;”耍小场”和”跑阵式”为秧歌队中几种角色的重复表演和各种图案变换的默契配合,犹如众星捧月;”演场”则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煞板收势”。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指挥乐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员蹲地小憩。

    虽然扭秧歌的人都穿着旧袄子,但是他们各个兴高采烈,一些新来的户民和雇工不是海阳当地人,不会扭秧歌,但是受海阳人的感染,也一起手舞足蹈起来。

    有些老头老太更是喜极而泣,说道:”以前肚子都吃不饱,有多少年没扭这秧歌了。如今托宋公子的福~~~”

    崇祯十年二月农历新年,海阳所象开了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堡内堡外到处摆满了圆桌和方桌。堡中心的空地上,十口大锅一字排开,每口锅里热气腾腾,把个小小的海阳所弄得水汽缭绕,好似仙境。锅里的肉香飘出十里八地,惹得人口水直流。千户所里从宋千斤开始,各级官员都拿出一些体己银子和自己存粮,麦粉、蔬菜和禽肉源源不断地运到厨房,刚堆成一座小山,一转眼的功夫就又塌了下去

    宋千斤在海阳所摆下流水席,只要是海阳所的人,不管是雇工还是军户,都可以坐下就吃,吃完就走。第一批来吃喝的,是负责在周围警戒的军士。这些海阳所的兵丁好几年没沾到肉味了,有人吃得狼狈起来,把裤腰带松了又松,临走还不忘往怀里塞几个麦饼或是藏一块肉的。有的老军户一辈子都没吃过这样的大席面,刚放下筷子,出去解个手,手也不洗回来接着吃。

    负责这次宴席的是孙和斗与沈履素,这二人都是见过大场面的,用沈履素的话说,当年他们沈家长辈做大寿,客人比这多多了。几千人的大席面,在孙沈二人的张罗安排下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宴席开始的第一天还算可以,到了第二天情况就有些不对了。因为海阳所的流水席是见者有份,许多附近屯堡的军户也纷纷过来打秋风。起初是一个两个。后来拖家带口,再后来是二三十人的过来。有的人吃过第一轮之后,出去转个圈子,撒泡尿、拉泡屎之后继续来吃第二轮

    孙和斗看着忙到脚都快用上,却还是来不及的厨师们,心里也着急,他对沈履素说道:”这是宋公子重用咱们一来,咱们办的第一件大事,要是让席面上断了菜,让吃客干看。那咱们办事不利是小,宋家和诸千户、百户,尤其是宋公子脸上无光~~”

    沈履素哈哈一笑,说道:”以前咱们沈家太老爷大寿,也有不少混吃混喝的,我有办法对付~”说着沈履素让人弄来一大桶朱漆,把朱漆暗中涂在碗底,只要你端过碗,手上就一定会占到红色的朱漆。当时的人可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粗野军汉和乡民更是如此。所以,你吃过一番之后下次再来,站岗的兵丁见了就会把你拦下

    “怎么着?又来啊?在外面候着~消消食再说~让还没吃上的先来~~”

    这招果然管用,每次放人进场吃酒席,都有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人让把门的兵丁拦下。虽然被拦在门外的人免不了被人一番哄笑,但是他们却也不介意,甚至还炫耀道:”老子这辈子也算吃过十几个菜的大席面了~~”

    在千户所宅邸里,宋千斤与姜、许二位副千户以及一干镇抚、百户正在推杯换盏。姜怀仁忽然问道:”大人,怎么不见少爷啊~~”

    宋千斤带着几分酒醉,笑道:”我那儿子去乳山寨请我妹子和妹夫去了~~咱们喝咱们的~”

    张贵山笑着举起酒碗,”大人,属下敬您一晚~~”

【12】乳山寨巡检司

    乳山口港位于今威海市乳山县乳山口镇最南端,因其地理位置和港湾条件优越,很早就成为境内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后世”北有旅顺口,南有乳山口”之说。早在唐代就有外埠船只来往。随着航海技术的展,至宋代,乳山口的海上贸易日渐兴旺,江、浙一带商船以南方稻米来此换取当地柞茧绸、谷物等土特产品。南宋时期,宋、金分淮河而治,南、北方海上贸易受到限制,乳山口亦在其列。元代,南粮北运兴起,乳山口海上贸易重兴。南方商船载稻米、毛竹、茶叶、木材等物来此换取当地的丝绸、大豆、黄金等。明代初期曾实行海禁,但因客商从事民间贸易获利颇丰,乳山口的海上贸易从未间断。

    乳山口港距离海阳千户所不是很远,宋友亮和许二多、张石头骑着马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乳山口。根据前世的记忆,宋友亮可以肯定自己定然是来这里游玩过的游,许二多和张石头倒是从来没来过乳山口港。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直通到海边的码头,石板路两边店铺比邻,柜台上摆放着南北货物,操着各地口音的客商一边大声的讨价还价,一边对着货物指指点点。许二多和张石头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是新鲜的。当然,见识过繁华大都会的宋友亮自然不会被这种程度的”繁华”所吸引,更多的只是对古代市井生活的好奇罢了

    “小姐,一看您就是大家闺秀。这张古琴乃是用上好的五十年杉木制成~~2佰两银子是物所值啊~~~”

    宋友亮正东张西望时,却听见身边这样一番言语,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声音的来源。那是一爿门面很大的货栈,老板正在向两个姑娘推销一张古琴。虽然宋友亮离那古琴隔着一段距离,不过宋友亮却清楚的看到那木料上的年轮不过十几个圈圈。

    “又是奸商骗人~~”宋友亮看那小姐打扮的姑娘神情,便知她显然很中意这张琴,但是又觉价格高昂。宋友亮忍不住上前说道:”姑娘,这琴确实是杉木制作,不过这杉木最多是十七八年的杉树,根本不是什么五十年杉木~~”

    宋友亮的搭讪让那姑娘很意外,扭过头来看着宋友亮,宋友亮不禁眼前一亮,这女子十**岁,活脱脱一个古典美人的胚子。眉眼五官,瑶鼻樱唇,明眸皓齿,肌如凝脂,芊芊手指好似根根玉蒜。身上穿的衣服是上好料子制成的水田衣,配以精美的苏绣,头上的钗做工也是极为讲究。

    “放肆,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们家小姐说话~~”那姑娘身边丫鬟打扮的女子年纪也不过十**岁,穿着兰红色比甲,丫鬟见有登徒子上来搭讪,立刻拦在宋友亮和那姑娘之间

    “小丫头,你怎么和我家公子说话的~”许二多也毫不客气地大声道

    “哪儿来的野汉~~青天白日的瞎嚼舌头~”那店铺老板见有人搅局,急忙要赶宋友亮走

    宋友亮还在欣赏眼前的古典美女,那女子从刚才的诧异中回过神来,却也不避讳宋友亮炽热的目光,似乎已经习惯了。不过见到宋友亮的眼神中没有贪婪与猥琐的成分,便嫣然一笑,问道:”公子怎么知道这杉木是多少年的材料?”

    宋友亮这才行了一礼,手指琴身上的年轮,说道:”这叫年轮,就像人额头上的皱纹一样,年纪越大,皱纹越多。这木料上的年轮一共才~~一二三四~~~一共才十七个,充其量就是十七年的杉木罢了,哪里来五十年?”说着,宋友亮笑着扭过头,看着神色尴尬的老板

    “瞎说~~”那店老板打量了一下身穿军袄,脚穿泡钉军靴的宋友亮,”你个穷军户,宫商角徵羽都不知的蛮汉,哪里懂得这个?小姐,你莫听他胡说,我便宜些卖你便是~”

    那小姐笑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位公子说的头头是道,想必是有些道理的吧~”

    店老板不屑道:”穷军汉,懂个甚?不过是看小姐你貌美,想上来搭话罢了~”

    左一个穷军汉,右一个穷军汉,说的宋友亮好不窝火,”你个奸商,敢不敢和我打赌,输了我给你一百两,赢了你把这琴白送给这位小姐~~”

    “赌~~赌什么?”店老板有些心虚

    “就赌怎么看树龄~~”宋友亮自信满满

    “我堂堂盛丰号的掌柜和你一个穷军汉打赌,传出去也失了我身份~”店老板不屑道

    “赌~为什么不赌?”那店老板话音刚落,一个中年人忽然在宋友亮背后插话

    宋友亮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面目清秀的中年汉子站在自己身后,他身穿蓝青色袍子,手摇折扇,腰间挂着一枚三足蟾蜍玉佩

    “东家~~”那店老板原来只是个伙计,”东家,这穷军汉瞎捣乱,硬说咱家这张五十年杉木古琴是十七年的赝品~~”那伙计赶紧说道

    “小兄弟~~”那店老板比宋友亮高出小半个头,用居高临下地神色看着宋友亮,”我乃此家店铺的东主沈富平。我比你年长且与你素昧平生,更无恩怨,本不应以大欺小,与你计较。只是我盛丰号乃是乳山口有名的货栈,你说我出售赝品,那可是有辱我盛丰号名声的大事。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和你计较个明白~~”沈富平说道:”我们就赌树龄,你若胜了,我给你2佰两银子。此琴白送给这位小姐~~我若胜了,你在我家店里白干一个月~如何~?”

    张石头忙道:”我家公子怎么能在你家白干活?”

    那沈富平见他们张口闭口地喊公子,又见三人都是军汉打扮,不禁轻蔑地歪了歪嘴巴

    店伙计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心中暗道:你个多事的穷军汉,咱们沈爷在乳山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今天还要你吃不完兜着走?

    宋友亮见他咄咄逼人的气势,倒也起了争胜之心,正要答应,那小姐笑道:”这位公子,这位相公,我看就算了吧~~此事由小女子而其,不如由小女子做个鲁仲连~”

    “那不行~~事关我盛丰号的名声~”

    “小姐好意我心领了,但是现在已经是我和这位沈老板的事情了~~”

    宋友亮和沈富平互不相让,而周围则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此刻二人谁都不肯服软。正僵持间,忽然一阵人喝马嘶,一队身穿黑衣的武士拨开人群来到宋友亮等人面前,为一人虎背熊腰,国字方脸上一道从眼角到嘴角的伤疤十分骇人,更添凶悍之气,那壮汉对那小姐纳头就拜,”标下刘子明,迎接小姐回寨~”

    “会寨”宋友亮和沈富平都是一惊,”难道这小姑娘是附近哪个山寨大王的女儿?”

    刘子明抬眼看见宋友亮和沈富平,立刻站起身来,手握刀把,问道:”小姐,是不是这几个腌臜贱民叨扰小姐?”说着刘子明一扬手,几个黑衣汉子一阵噌噌噌的抽刀之声,上前便要拿人

    那小姐笑道:”且慢~~把此人带走~~”郡主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指了指宋友亮

    “我?”宋友亮愣住了,”这位小姐,我可是站在你这边的呀~~”宋友亮刚要分辨,十几把钢刀已经顶在自己的胸前、腰间和脖子上,许二多和张石头刚要拔刀,也被黑衣武士团团围住

    那小姐又笑道:”本小姐高兴拿你,便拿你~~~”说罢做了一个鬼脸,说罢便在丫鬟的搀扶下上了一辆马车。可怜宋友亮则被几个黑衣武士架着骑上一匹马,绑了双手跟在后面

    “回巡检司~~”那刘子明大声喊道

    宋友亮连忙喊道:”我是~~”他刚想喊自己是海阳千户所千户之子,但是心想这么一喊岂不是把宋家的脸都丢光了?反正对方也是公门中人,到了那个巡检司再亮明身份不迟

    见少爷被绑走,许二多和张石头赶紧回千户所搬救兵去了

【13】共同富裕

    队伍走出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便在一处大寨前停驻,宋友亮抬头一看,乳山寨巡检司的匾额高高地挂在辕门之上。巡检司为中国元朝,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创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因为乳山口港自古便是重要的港口,所以在这里设立类似海关巡检部门也属平常。

    宋友亮顿时大囧,自己本来就是要来乳山寨巡检司请自己的姑姑和姑父去海阳赴宴的,如今自己一这幅模样见到姑姑和姑父~~真是丢脸丢大了

    “小姐回寨咯~~”寨门口一个身穿明朝官兵服饰的小卒高声喊道

    须臾,只见一对中年夫妇模样的人从寨内走了出来,”疯丫头,又去哪里胡闹,累得你刘叔带着大队人马出来寻你~”那中年男子笑骂道

    宋友亮偷眼看去,根据前世记忆,宋友亮清楚的认得那妇人是自己的姑姑宋氏,那中年男人是自己的姑父,乳山寨巡检司巡检赵连理

    那小姐从车厢里出来,笑着还礼,”婉玲见过舅舅,舅妈~”

    那女的笑道:”婉玲啊,你海阳的宋舅伯请咱们去吃酒,你收拾收拾也一起去吧~”

    “咦~~”宋友亮一愣,这小姐喊自己的姑姑叫舅妈,那她和自己家是什么关系?和自己又是什么关系?好复杂啊~~~还没等宋友亮把这层关系理清楚,就听那唤作婉玲的小姐说道:”舅妈,我在街市上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回来~~”

    “很有意思的东西?”宋友亮哭笑不得,依旧低着头,默不作声

    “哦?让舅妈来看看~~”宋氏走到宋友亮马前,低头要看

    “姑姑,是我呀~~”宋友亮无比尴尬地抬起头

    “呀~~是友亮啊~~”那妇人吓了一跳,惊呼道

    婉玲也吃了一惊,”舅妈你认识他?”

    宋氏赶紧说道:”这是我侄子宋友亮啊,也就是你的表哥~”

    婉玲扑哧一声笑了,”原来是自家人~~刘叔,快把他放下来~~”

    刘子明应了一声,上前松开绑在宋友亮手腕上的麻绳,又把他抱下马来

    赵连理笑着一把按住宋友亮,问道:”你哪儿得罪你表妹了~~”

    宋友亮又好气又好笑,直挺挺地就是不肯低头,”我没得罪她~~我还帮了她,让她少花冤枉钱来着~~”

    婉玲姓赵,是赵连理大哥赵连城的独生女儿,因为赵连城常年在福建和南洋经商,所以这个宝贝女儿一直寄养在赵连理家,赵连理对赵婉玲从小就是千依百顺,宋友亮越是不肯顺从,赵婉玲越是觉得他有意思。赵婉玲摆了摆手,笑道:”本小姐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事就算了~~~”

    宋友亮彻底没了脾气

    待到进了寨子,赵婉玲去换衣服准备赴宴,而宋友亮则在前厅把母亲宋李氏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姑姑和姑父,里面是宋李氏做的一些小点心和几件绣品,还夹带着一封信。虽然比不得城里卖的苏绣,但这不就不是钱的问题了。宋氏拿着宋李氏给自己的信,看了一遍之后交给赵连理,赵连理上下打量了一番宋友亮,笑道:”友亮啊,姑父上一次见你时,你还是个瘦弱的小子,如今已经身强力壮了~嗯,嗯该娶媳妇了~~”

    “娶媳妇?”宋友亮大跌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姑父,姑妈,我娘该不是在信里叫二位给我物色媳妇吧?”

    赵连理哈哈一笑,”小子真聪明~~”

    “我还小呢~~”宋友亮赶紧挤眉弄眼,做出一副孩子气的模样

    “不小了~~不小了~~”宋氏笑道:”都十八了,你表哥世勋,十八岁的时候都当爹了~”宋友亮的表哥赵世勋在济南府当差,常年不在家。说着宋氏便对赵连理说道:”官人,你人脉广,回头给友亮物色物色~~”

    赵连理点了点头,”咱家友亮一表人才,害怕娶不到媳妇?”赵连理得意地说道:”我只要放出话去,光我手下就得争着把女儿送上门来,给咱家友亮挨个挑~”

    宋友亮只是陪笑,接着便问道:”那个婉玲表妹是怎么回事?”

    赵连理笑道:”她是我大哥赵连城的独生女儿,因为我大哥常年在福建和南洋经商,所以这个宝贝女儿一直寄养在我家,从小娇生惯养,刁蛮的很啊~”

    宋氏笑道:”算来她还是你表妹呢~~只是这丫头从小被娇宠惯了~居然把表哥给绑了~”

    “哦~~”宋友亮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

    宋氏见状,笑着调侃道:”怎么着,你还想来个表哥表妹一家亲?”

    宋友亮故意抬头挺胸,笑答:”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表妹这么标致,有什么不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宋氏和赵连理正要笑,忽听一个软糯的声音厉声喝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见婉玲娇嗔道:”我的夫君当时人中龙凤,状元之才,你就别做白日梦了~”

    宋氏和赵连理再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宋友亮到不服气了,说道:”要是我中了状元,你是不是就嫁给我?”

    婉玲颐指气使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好~~”宋友亮伸出小手指,”拉钩~~”宋友亮不由分说,一把拉过宛陵的手,用自己粗壮的手指勾上宛陵纤细的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还没等宛陵反应过来,宋友亮已经三步并作两步,朝门外跑去

    “姑父,姑妈~~我先走一步~~”

    宋氏喊道:”友亮啊,去哪儿~~”

    宋友亮笑着大叫道:”我的两个亲随见我被绑了,肯定是会海阳搬救兵去了,要是我再不回去,这里就要大军压境了~~~”

    宋氏更是笑得不行,对赵连理说道:”相公,还是早点给友亮说门亲事,不然在乡下没人管教,这心都野了~~”

    赵连理高声喊道:”友亮,慢点走,姑父和你姑姑随你同去~~”喊罢也是大笑不止

    只有赵婉玲却呆呆地看着自己被拉过的小手指

    幸亏宋友亮及时回了家,否则许二多和张石头又要屁股开花,但是宋友亮被自己的刁蛮表妹绑回山寨之事却成了海阳一带的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少年人之间的嬉戏之事,不涉猥亵。

    经过这件事,宋友亮便产生了一个依托乳山口港的优势,以商助农,以农促商的想法。正巧自己的姑父和姐夫都来海阳吃团圆饭,于是,宋友亮便在席间提出三家一起守望相助的想法。

    宋友亮的姐姐宋友莲是个典型的明朝妇女,温婉贤淑,而姐夫夏鸣浩也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式的军户,生的敦实黑壮,四年前就已经替职成了大山所千户。”友亮啊,你不亏是读过书的人,就是比你姐夫我本事大,把家业越做越兴旺了~~”夏鸣浩的话里既有羡慕也有妒忌

    “姐夫,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你乐意,我哪点花招都可以告诉姐夫~~”宋友亮又面向姑父赵连理说道:”还有姑父,只要咱们这一大家子齐心合力,我保证乳山和大山不出三年,都能和海阳一样兴旺~~将来在乳山和大山,再也看不到穿着破衣烂衫的军户~”

    “当真?”夏鸣浩和赵连理都是眼睛一亮

    “那是当然~~”宋友亮笑道:”姑父你管着乳山口港,那是个聚宝盆~~姐夫你的大山所附近也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底下有铁、铅、铜、金~~~”宋友亮如数家珍般的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赵连理听得很高兴,但是听着听着又皱起了眉头,”友亮啊,你知道你姑父就是个带兵的武夫,你姐夫呢就是个庄稼汉,比不得你,上过学,读过书。你别看咱们听得直点头,可真要让咱动手~~~”赵连理望了望夏鸣浩,夏鸣浩也是点了点头。

    “其实咱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那就是屯田~~”宋友亮说道:”不管将来如何行事,眼下先就是要吃饱肚子,如果一天到晚为了两餐温饱愁,那就啥也别做了~”

    “嗯,有理~~”赵连理说道:”我原本就知道等着上面下粮饷,然后克扣一点下来。兵士们总说我克扣军粮自肥,可这么多年,我赵某人肥在哪里了?”赵连理自嘲道

    “是啊~”夏鸣浩叹了口气,”每天为了几斗粮食,弄得所里的军户门各个把我当恶人,背地里叫我夏扒皮,可我夏家这么多年来也没积下多少钱粮,真是向来就一肚子怨气没处撒~”

    宋千斤笑道:”友亮啊,你就把你开荒屯田的法子都告诉你姐夫和姑父,一笔写不出两个亲字嘛~”

    “是,爹~”

【14】我要读书

    过了年之后,宋友亮又要去大嵩卫的卫学读书了。明朝以文制武,如果自己能考上个功名什么的,将来行事也能方便很多。明代在周边地区建立不少卫所,派遣军队驻扎,既理军政,又理民事。但沿边地区经济、文化不达,武臣子弟长期居住在沿边地区,没有入学读书习礼的机会。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下诏在辽东等卫设立卫学。此后,沿边其他卫所也都先后设立了卫学。明代卫学的设立情况比较复杂,有一卫设立一所卫学的,有合二卫设立一所卫学的,还有联三卫、四卫设立一所卫学的。

    其实那大嵩卫的卫学荒废已久,完全是一些武官子弟瞎胡闹的地方。里面的教喻先生拿这般武官子弟毫无办法,只是按月拿俸禄,混日子罢了。宋友亮以前以为军户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其实事实刚好相反。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行统计可以现,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军籍考生中榜者为47人,占总数的13.4%,与大多数军户尚未在经济上翻身的背景相一致。而到弘治十五年壬戌科,军籍进士已达到88名,占总数的22.2%。若加上14名官军籍进士,则占到了总数的25.7%。此后,军籍考生中榜比例大体保持在25%左右。如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军籍(含官籍)进士为87名,占25.3%。崇祯元年有84名,占23.8%,考虑到明朝中后期军户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军籍进士已经远远过了明朝军户占全体人户的比例,说明军户较其他人户谋取政治保护的愿望更为强烈,付出的努力更大,只是一般的穷军户无力供养子孙读书罢了。

    宋友亮走进卫学学府,只见院子里杂草丛生,树木枝繁叶茂的过了火,显然是很久没有人打扫修剪了。园中有七八个和自己年龄相若的青年嘻嘻哈哈地来回打闹,看见宋友亮进来,也毫不在意。

    宋友亮走在前面,许二多背着包裹紧紧跟随,主仆二人走到一处书斋前,抬头只见一块油漆剥落的匾额上写着”礼仪”二字,一个身穿青色布衣,头戴阳明巾的老儒生正低头看书。依照前世的记忆,宋友亮记得那是卫学的教喻吕文洲,也是个屡试不中的落第秀才

    宋友亮赶紧轻嗽一声,行礼道:”学生海阳所宋友亮,拜见先生~”

    老儒生抬起头,放下手中:”如果宋公子只是想考个武秀才,那大可与他们一样~~再来也是无益”吕文洲指了指外面嘻哈打闹的一班子弟

    宋友亮记得自己以前也是个顽劣之人,读书时嘻嘻哈哈,此刻宋友亮却一本正经地说道:”以前学生无状,辜负了先生的苦心,现在痛改前非,决心认真读书”

    吕文洲顿了顿,似乎也现了宋友亮与之前有所不同,又说道:”只是我看宋公子面向,颇有灵气,但还需雕琢。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吾辈苦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无非上报君王,下报黎民而以。当今圣天子在位,吾辈正是大有可为之时!如果宋公子有心读书,老夫也愿意倾囊相授~”吕文洲好久没教到正儿八经的学生了

    宋友亮赶紧向吕文洲拜倒:”请先生教我~~”

    吕文洲赶紧扶起宋友亮,说道:”宋公子不必多礼,既然宋公子求学若渴,那老夫自当倾囊相授~~指一条捷径给你”

    “捷径?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吗?”宋友亮有些不解

    “哼哼~~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老夫说来~”吕文洲笑道

    原来,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以宋友亮的条件完全可以不用去学校,然后参加考童子试这么按部就班。自明代中叶,一直行至清末有一种制度叫”纳粟入监”。应试者可以不经过童子试、科考的,也能参加乡试。其实”纳粟入监”就是化银子捐一个监生,取得乡试入场资格。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看,这种花钱买来的监生,就类似没有扩招前的大学自费生。不过走这个途径的人,往往会被人看轻,如同后世走后门的名牌大学一样。不过事情也总有例外的,比如明代罗圭七次应考都不能通过童子试,捐监后却在乡试、会试中连获第一名。

    吕文洲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群英谱》三字,这可不是什么武侠小说,而是吕文洲几十年来收集的各种各样的诗词八股文等不计其数,然后摘出其中精华写在一本本子上。毕近考科举中与不中往往看主持考试的人与你的思想对不对路,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考八股除去文章好之外最重要的是得考官的心。而想得考官的心的话两点最为重要。第一是自己的字好不好看,一手漂亮的字能够为自己的考试加上许多印象分。第二是论述的方法是不是考官喜欢的。这些都是成败的关键点。

    这,就是吕文洲所谓的捷径了

    “宋公子,如果你能把老夫这本《群英谱》读熟、读透,再加上几分运气,榜上有名的机会还是有的~”吕文洲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宋友亮一阵激动,急不可耐的拿起《群英谱》翻读起来

    于是宋家凑了一笔钱为宋友亮捐了监生,然后宋友亮又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强化训练,宋友亮真的站到了崇祯十年八月山东的乡试考场上。乡试在山东省会济南府举行,许二多和张石头以前见过最大的城市就是莱阳县城,如今进了济南府,直嫌自己少生了几只眼睛。吕文洲也很久以前才来过一次济南,虽然也是有一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但是比许二多他们的上蹿下跳斯文多了。只有宋友亮不以为然,吕文洲还道是宋友亮气定神闲,志在四方。

    一进济南城,最先看见的就是气势恢宏的德王府,明天顺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复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同日封其余四子为德、秀、崇、吉四王。被封到德州的德王朱见潾为英宗次子,初名见清,因爱恋济南湖山泉水之胜,以德州地方贫瘠,风沙过大为由,要求改建王府于济南,然而这一请求却没有得到明英宗的批准。直到明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继承皇位后,才批准德王改其驻地为济南。成化三年,朱见潾来济南就位。获准改驻济南后,朱见潾所作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以珍珠泉为中心大兴土木,修建德王府。德王府系在济南城区最繁华的地段——原济南公张荣府邸旧址上扩建而成。德王府亦称”德藩故宫”,据说,德王府占地广大,济南城内有三分之一的地都被囊括,为明代济南城中最大的建筑群。它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街。

【16】马贼偷袭

    济南贡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年的贡院规模比较大,南起小布政司街,往北直到大明湖南岸。济南贡院,是明清两代进行”乡试”的地方。贡院内的主要建筑就是”号舍”。所谓”号舍”,就是秀才们参加考试的地方。和现在的考场设置不同,当时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每人独居一间”号舍”,”号舍”门外有卫兵把守,进行全封闭式的考试。

    考生进入”号舍”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明清的科举保安十分严格,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除了在进场前由卫兵仔细搜查外,乾隆年间对考生的穿戴还专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论是帽子还是衫、袍、褂,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掉里子,袜子用单层的,鞋用薄底;其次,考生用来装考试工具的袋子也不能有里子,砚台不能太厚,毛笔的笔管必须空心,木炭只准两寸长,烛台的柱子必须空心通底,糕点都要切开检查。考生装用品的篮子要编成玲珑格眼,以便搜检。在接受检查时,考生的内衣、内裤,都要解开。

    “号舍”内十分狭小,勉强容下一人,内有可以移动搁置的木板数块。白天,将木板分开,上层是桌,下层是凳。晚上,将木板并在一起,又成了卧榻。考试整天进行,吃喝拉撒全在其中,其滋味不亚于坐监牢。考生应考时除必备文具外,还需携带生活用品:提篮、食盒、食物、饭碗、蜡烛,甚至便器、卧具、取暖用炭等等。山东历来是教育大省,济南贡院规模最大时,号舍曾达到1.5万间左右。

    宋友亮到了贡院才现和自己一起参加考试的,都是些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头黑白夹杂的半老头。吕文洲低声对宋友亮说道:”徒儿,为师摘抄给你的那些文章可曾背熟?”

    宋友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吕文洲莞尔道:”为师打听过了,这一次主考官喜欢行文华丽,你的文章如果能将忠君爱国,不惜以死报国之类的话语为基础,榜上有名,机会不小哦~”

    宋友亮笑道:”这里人多,不方便行大礼,要是学生真的高榜得中,一定厚报恩师~”

    吕文洲轻轻捋了捋胡子,笑道:”为师既然教你,自然是希望你青出于蓝的~~”

    考生陆续进场,先是学政宣读据说是皇帝亲笔题写的考场纪律,大抵是不许作弊什么的,文章很长,考生们站在火辣的太阳下暴晒,各个汗流浃背,但是每个人的神情都兴奋不已。好不容易读完了圣上的教喻,众考生和考官们一起山呼万岁,并将贡院的大门关闭

    吕文洲送宋友亮进考场之后,便和许二多以及众家丁在附近贡院墙根街一家客栈里小憩。

    三天之后,好不容易等到宋友亮才从考场出来,来到客栈与吕文洲等人汇合。

    “徒儿,如何?”吕文洲忙问,紧张、兴奋的神色溢于言表

    “多谢恩师提点,摘抄的文章与考题有些关联~~”宋友亮也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可是~~”宋友亮欲言又止

    吕文洲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看了看宋友亮的表情,笑道:”别人是十年寒窗,以你这几个月来的勤奋,就算考不上也是无愧于心了。为师不会怪你,你也不必自责~~”

    考完府试的宋友亮返回了海阳所,而卫学讲师吕文洲也辞去卫学讲师之职,以每年二十石粮食受雇于宋友亮,在海阳所里开设学堂,专门为军户子弟开蒙授课。

    宋友亮一行人才到海阳所远郊,便看见田里四处冒黑烟,大片还没来得及收割的小麦被烧成了灰烬。地上到处都有干涸的血块。几幢屯屋的壁垒有的插着箭镞,有的满是麻子一样的凹凸坑,显然是用锄头一类的东西凿击的。远远还可以看见有海阳所的雇工把一具具尸体扔进火堆里火化

    “这是怎么回事?”宋友亮赶紧策马狂奔

    “友亮啊,你可回来了,大家等你拿主意呢~~”宋千斤的右臂上过着纱布,依然可以看见骇人的红色,众人在心目中早已把宋友亮当成了主心骨。

    人怕出名猪怕壮,原来有一股马贼的哨探现了海阳所大面积开荒,并且即将获得大丰收的情况。于是海阳所成了马贼眼中的一块肥肉,就在宋友亮去济南乡试的那段时间里,登州的一股马贼偷袭了海阳所,他们的领唤作半天云。海阳所人猝不及防,虽有宋千斤领着众人抗击,还是有死伤近三百人。

    “他娘的~~”宋友亮猛地一拍桌子,放在方桌上的腰刀都跳了一跳,骂道:”欺负到我头上来了~我是那么好欺负的吗?半天云?哼~~”

    许二多抱拳行礼道:”公子,让我带上弟兄们灭了这个什么什么云~”

    “不急~~”宋友亮生气归生气,但是方寸不乱,”爹,这次那群马贼死伤多少人?”

    “少说也有一二百人~~”宋千斤认真地点了点头

    宋友亮略加思索,说道:”这次他们死伤一二百人却没有得手,一定不会甘心,我料他们还会再来~~”

    “再来?”有人一阵惊呼

    “怕个鸟~~人死卵朝天,老子还就不怕那个什么云~”许二多骂道

    宋友亮一把抓起腰刀,说道:”爹,着急大伙儿,我有话要说~”

    须臾,海阳所小校场,海阳所堡民和各个屯屋的百户都来了,将小校场站的满满。

    “海阳所的父老乡亲~~这一年多来,咱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种地,打粮食~~这些粮食里是我们的汗水和血水~~”宋友亮煽情地说道:”这些粮食,就像咱们生下的娃,是属于我们的,对不对~~~”

    “对~对~~”众人高喊应和

    “现在连年天灾,咱们有了粮食才能活命,这些粮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对不对~~”

    “对~~对啊~~”众人又是一阵呐喊

    “现在有个叫半天云的王八羔子要抢我们的粮食,那就是要抢咱家的娃,要断咱们的命根子~~大伙儿说行不行?”

    “不行~~不行~~~”

    “那大伙说怎么办?”宋友亮见火候差不多了,高声问

    “宰了他~~”许二多第一个振臂高呼

    “对~~说的对,谁抢咱们粮,咱要谁的命~~”宋友亮噌地一声抽出腰刀,高喊道:”海阳所的老少爷们,和蒙古鞑子厮杀,咱没怕过,和马贼拼命,咱也不是孬种~~~”

    “拼命~~拼命~~~”

    “宰了那帮贼羔子~~”校场中的海阳所军户们狂热地高呼

    宋友亮见新归附的一些堡民还有些犹豫,便说道:”新来的兄弟们,你们是被逼无奈才逃难到海阳所,如果这里都呆不下去,你们还能去哪里?逃到天边去?”

    范顺宝也高声答道:”公子大义,收留我等,所以海阳所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家园,谁要想让咱们活不下去,断了我们活路,我姓范的第一个和他拼命。”说着他又面向几个河北老乡喊道:”咱们河北人有没有孬种?”

    “没有~~没有~~”受到范顺宝的煽动,河北籍雇工也激动地高声呼喊

    刘满仓是河南流民头,也领着一干老乡高喊:”咱们河南人也不是孬种,马贼要是敢来,咱叫他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好~~”宋友亮高高地举起腰刀,”兄弟们,去军械所领家伙,然后到小校场操练~~准备杀马贼,保家园~~~”

    “杀马贼,保家园~~”.

    “杀马贼,保家园~~”

    “杀马贼,保家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834/ 第一时间欣赏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幻龙影虎所写的《明朝第一驸马》为转载作品,明朝第一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朝第一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朝第一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朝第一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朝第一驸马介绍:
宋友亮说过很多话,其中只有几句脍炙人口: 西班牙人,别再祸害非洲兄弟了,实在要贩奴的话,我这里有便宜的建奴清仓大甩卖 葡萄牙人,既然你们来我大明租地当佃户,那每年一百万两的租金要付清 荷兰人,男的留下戒指项链,滚出台湾,女的脱掉内裤肚兜,全部躺平,否则统统没命 俄罗斯人,既然你们自愿将西伯利亚割让给我大明,那就勉为其难,签了这《尼布楚条约》吧 日本人,天朝大军不是侵略你们,而是来建立大中华共荣圈的,顺带帮你们改良人种 英国人,你敢销毁天朝的商品——福寿膏?奶奶的,快赔钱明朝第一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朝第一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