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4章 火爆的制衣厂

    何平用后世的眼光看自然不觉得羊州跟京城有多大差别,但对毛春华这个第一次接触京城和羊州的人来说,两者的气质区别非常明显。

    “咱们去哪啊?”毛春华问道。

    “我不是跟你说过,我跟兆坤二哥在这里弄了个制衣厂吗,咱们先过去看看,然后在羊州玩几天之后再去南山逛一逛。”

    半年时间没到这边,也不知道制衣厂和蛋鸡养殖基地都发展的怎么样了。

    虽然有韩兆坤和洪旗在管理,时不时的也会打电话跟他汇报汇报情况,但总归没有亲眼见到的实在。

    再次见到韩兆坤的时候,韩兆坤的变化让何平有些吃惊。

    “二哥,我说你最近是吃了催肥药了吗?”

    “我能跟你这甩手掌柜的比吗,还不是给你打工。天天起五更爬半夜的,连都饱饭都吃不上,暴饮暴食能不胖吗?”

    “瞧你说的,你不也是老板吗?”

    韩兆坤比两个月在韩屯的时候肉眼可见的胖了一圈,比去年来的时候就更胖了。

    “体重不重要,你看哥这一身打扮。”

    韩兆坤跟何平显摆起来。

    用何平的眼光看,韩兆坤这身西装自然是土的不行,尤其是还配了条大红色的领带。

    但按这个年代的眼光来说,韩兆坤这一身衣服还是很吸睛的,关键是牌子。

    韩兆坤把脖领子掀开给何平看,“你瞅瞅,名牌儿,国外的。”

    “行了,别显摆了,这给你飘的。”何平打击道。

    “嘿嘿,我这不是为了谈生意嘛,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你是不知道,穿上这身出去谈事情,那成功率就是高。”

    何平懒得管韩兆坤怎么谈生意,他更关进的是制衣厂的发展。

    “走,我先领你们俩去住的地方,然后给你们接个风。”

    “接风等晚上的,放完行李你带我上制衣厂看看,你不说现在发展快吗,我看看究竟怎么样。”

    “放心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韩兆坤带着何平他们来到第一纺织厂对面的招待所,放下行李之后准备带着何平去制衣厂看看。

    “春华跟着去不?要是累了就在屋里歇一会儿。”韩兆坤问道。

    何平看向毛春华,征求她的意见。

    毛春华好奇何平说的制衣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不累,跟你们一起去看看吧。”

    “那咱们走。”

    制衣厂距离这里不远,走路十分钟左右,还是那排熟悉的民居。

    “为了扩大规模,我把旁边的房子也给租了下来,这一片这几栋房子都是咱们的地盘。”韩兆坤介绍道。

    他领着何平走近一间民居,房间里原有的家具早就被腾空,变成了一台台的缝纫机,呈一字型排开,每个屋子都是这样,整栋房子里至少摆了五六十台缝纫机。

    布料甚至都没有地方堆,只能放到角落里。加工好的衣服更是堆成了山。

    “嘿嘿,这干的太快,衣服还没来得及整理。”

    韩兆坤用脚踢了踢堆起来的衣服说道。

    “咱们现在多少人和机器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180台缝纫机了,工人243个人。”

    何平好奇,“裁料和杂工用不了那么多人吧?”

    韩兆坤解释道:“现在我们的衣服是供不应求,晚上还得加班,我们歇人不歇班,晚上也有不少人加班。”

    何平深深的看了韩兆坤一眼,孺子可教,这才半年的功夫,就深谙资本家的套路了。

    韩兆坤见何平看他的眼光不对,抱屈道:“这事可跟我没关系,都是她们主动想加班的。”

    他靠近何平小声的说道:“咱们这些工人里,那些手艺好的,一天就能挣三四十块钱,干一天顶她们在厂里干一个月的,她们能不积极吗?有的人连班都不上了,跑到咱们这来打工。”

    “真的假的?铁饭碗都不要了?”何平惊讶道。

    “没见识了吧?你都说了是铁饭碗了,旷几天工又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开除。”

    何平进入了思维误区,忘了这年代的工作单位都是真正的铁饭碗。别说你旷工了,就是跟厂长干一仗,单位都不会辞退你,很多人连辞退这个词都没听说过。

    何平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女工的表现,干活确实非常卖力,韩兆坤带着人进来参观,丝毫没有分散她们的注意力。

    七月初的羊州白天气温都在三十多度,并不宽敞的民居内,不仅摆满了机器,还有几十号人,成堆成堆的布料、衣服,空气闷热、浑浊。

    何平在屋里待了一会儿就觉得要窒息,可女工们却能在这里一干就是一天。

    “这屋子里太热了,怎么不弄一些风扇?”何平问道。

    韩兆坤不好意思的笑道:“我这不寻思着省点钱吗?买风扇是一笔钱,电费也是一笔钱,挺贵的。”

    何平笑骂道:“都干多大的买卖了,差这仨瓜俩枣的?”

    韩兆坤没转过这个劲,“都是来干活的,又不是来享受的,没听说过哪个工厂还给工人配电风扇的?”

    何平瞪了他一眼,“要想让马儿跑,你不给马儿多吃点草怎么行?”

    韩兆坤还有些犹豫,这么大的地方要买风扇,可不是一笔小钱。

    “瞅你那抠搜的样!这样吧,这钱从我的分红里出。”

    “瞧你这话说的,这不是打你二哥的脸吗?行行行,回头我就去买风扇,每个屋都给他们配上。”

    何平这才满意:“这还差不多。干大买卖就得有干大买卖的样,别老抠搜的。”

    韩兆坤一脸的心疼写在脸上,“知道了。”

    “咱们生产和销售情况怎么样?”何平问。

    “咱们现在还是以夏装为主,产量比较高,每天都能保持在一万五千件以上。周围几个省份的市场都已经被我们打开了,每天做出来的衣服,到不了第三天就会被兄弟们批发到外省的地摊和商店里。”

    说到挣钱的事,韩兆坤开始眉飞色舞,“何平你是不知道,咱们今年真要发财了。就别说咱们俩了,光是咱手底下那帮小兄弟们,一个个的都跟着抖起来了,从年初到现在他们哪个没挣个小几万块钱?”

第155章 大饼

    何平挑挑眉,这可比他预计的多了不少。

    “这是兄弟们应得的,都是辛苦钱。”

    “那是。”韩兆坤说道,他又凑到何平的耳边,“现在咱们厂里纯利润在380万左右。我估摸了一下,到年底,纯利润至少在800万以上。”

    何平听到吃了一惊,尽管想到了制衣厂的生意挣钱,但没想到会这么挣钱。

    制衣厂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短平快的生意,不过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天花板,何平估摸着到今年年底羊东周边的市场就要被他们吃透了,再想扩大规模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这个年代的服装产业地域的局限非常大。

    参观了一圈制衣厂,几人从民居里出来,何平拍着韩兆坤的肩膀说道。

    “辛苦你了,二哥。”

    “你这说的哪里话,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买卖,咱们自己的事我能不尽心尽力吗?”

    制衣厂的迅猛发展又给何平带来了一条生财之道,同时因为是在经济开放的羊东,风险也非常小。

    看完制衣厂,韩兆坤张罗去饭店吃饭,他都已经安排好了,营城的兄弟们都叫了过来。

    走在去饭店的路上,何平把自己的想法跟韩兆坤说了一遍。

    “现阶段我们的服装在羊东,包括周边省份受欢迎是一件好事,不过二哥你还得往长远看。衣服裤子跟鸡蛋不一样,不是快速消费品,很多人买了一件衣服之后可能几年都不会在买一件衣服,所以我们在华南这一片区域迟早会迎来天花板,也就是出货量到顶了,没有办法再增加,可能以后每年也会大致如此,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生意再扩大一些。”

    “那你的意思是?”

    “很简单,无非就是走出去和引进来。”

    “怎么讲?”韩兆坤问道。

    “走出去,就是我们到其他我们在羊东这边的制衣厂辐射不到的地方,再新建个制衣厂,把我们在羊东的模式复制到那里。引进来,则是继续拓展我们的业务,不仅要把羊东周边的潜力挖尽,还要把全国的客户都挖到我们这里来,让全国想干服装的人都知道,进服装必须得到羊东去进。”

    韩兆坤这人聪明,一点就透。

    “走出去,眼前恐怕不行吧?其他地方没有羊东这么多的便利条件。”

    何平点头道:“二哥你说的没错。”

    “那就只能引进来了。”

    “这个方法难度很大,但好处也很明显。况且羊东本来就是国内的纺织重镇,有着先天优势。”

    韩兆坤见何平胸有成竹,问道:“你肯定想好了,给我说说呗?”

    “咱们可以搞个服装批发中心。”

    “服装批发中心?”

    “对,就跟百货商场一样,但是咱们是搞批发,让全国各地想要做服装生意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进服装。”

    “全国人都来批发?人家凭啥非得批发咱的东西?再说咱有那么多东西给人批发吗?”韩兆坤问道。

    “这个就得靠咱们运作了。咱们首先分解一下这个事情,两个大目标,第一得有地方,第二得有货源和渠道,对吧?”

    “对。”

    “先说地方。我认识个香江人,政|府现在对外商投资求贤若渴。我们可以出钱,让他在台前,我们在幕后。然后借着他的名义跟羊州政|府谈判,就说我们要投资一个亿建一个全国最大规模的服装批发中心。你觉得政|府这帮人会不会同意?”

    “那肯定同意啊!”

    “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接着操作了,跟政|府要地、要政策、要贷款,用最少的钱去撬动这个项目,以现阶段羊东这边对招商引资的态度,我敢保证他们一定会排出一切障碍来促成这件事。”

    韩兆坤听何平说的玄乎,不过何平说话虽然夸张,可向来说的话都实现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拓展货源。有了政|府的背书,我们可以去找羊东各大纺织厂、制衣厂去谈判,服装批发中心是给他们打开市场的好地方,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拿下这些纺织厂和制衣厂问题应该不大。”

    “那光有衣服也不行啊,总得往外卖吧?”

    “这就是另一个关键点了——渠道。借助我们原有的渠道,拿下周边几个省份是不在话下的。然后就是打响名气,让华中、华东、西南的这些省份都知道我们的名字。

    我们可以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这些媒介打广告,去年你在报纸和杂志上打过广告,你觉得这个办法行吗?”

    韩兆坤想了一下去年打完广告的效果,“行,太行了。”

    “可是这得花不少钱吧,咱们那么大的规模?”

    何平点头,“花钱是肯定的,而且是花大钱。这几步走下来,如果顺利的话,服装批发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韩兆坤思考了一会儿,“何平,可我觉得无非是可能比原来多赚一些钱而已,但我们承担的风险却要比现在大太多了。”

    何平笑了一下,“你听我给你分析分析,你再说风险的问题。”

    “第一,我们说投资一个亿只是项目所需的资金,并不代表我们要投入这么多。南山的蛋鸡养殖基地的建设你应该知道,都是通过政|府贷款的。服装批发中心,我们也可以同样操作。前期投入进来一些启动资金,剩下的得靠我们去跟政|府斡旋,包括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有南山的经验在,我觉得问题不大,用少量的资金撬动这个项目,在要地皮的时候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多要一些地皮。南山你去过,那边香江人正在开发商业楼盘,同在羊东省,羊州的地皮未来一定值钱。

    第二,现在国营工厂的普遍问题是什么?东西生产出来了,没有渠道卖出去,要不就是找政|府的路子,要不就是找兄弟单位,毫无市场意识。我们这个服装批发中心就相当于是中介,可以把羊东省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和制衣厂都划拉到我们这里。而只要我们的名气打出去,无数的外地客商纷涌而至,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就都有了议价的空间。”

第156章 见识

    “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我们都投入了什么,首先是我们手里可能会有的几百万块钱,然后是我的想法和你的执行力,剩下的没了。

    再看看我们可能得到什么,首先是一块巨大的地皮,一栋二三十万平的服装批发中心,未来服装批发中心出租或者是出售店铺、档口的收入。其次是对省内纺织厂和服装厂的议价权,我们自身制衣厂生意规模的再次扩张,以及有可能辐射半个中国的铺货渠道。”

    韩兆坤再次陷入沉思,半晌后他问道:“何平,你觉得如果照你说的这么操作下来,咱们可以挣到多少钱?”

    何平想了想,“怎么着也得九位数吧!”

    “九位数?”韩兆坤没反应过来,随即才想明白何平说的是以“亿”为单位。

    他眉头紧锁,不是他想法不够大胆,实在是何平这小子太过异想天开,嘴一张就跟天女散花似的。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嘛。就算亏了,咱们也不过是损失了几百万块钱,一年也就赚回来了。可如果赚了,那咱们可就飞黄腾达了。到时候二哥你不仅可以拥有下半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会成为羊东省政|府的座上宾。”

    何平蛊惑着韩兆坤,他这些想法看似异想天开,但实际上却是后世被无数胆大包天的商人们践行过的金科玉律。

    现在就看韩兆坤有没有这个赌性了,反正何平是肯定只动嘴不动腿的。

    韩兆坤直到走到饭店也没有下定决心。

    营城的弟兄们听说何平过来了,早早的就等在饭店了。

    何平一进来,众人纷纷起身,齐声喊道:“何平哥!”

    何平有种自己变成了“羊州陈浩南”的错觉,他摆手道:“都坐,都坐。都是自己兄弟,别这么客气。”

    林征是从营城过来的兄弟之一,在这半年中表现的非常出色,算是这帮小兄弟中的头目。

    “何平哥,这是嫂子吧?”

    何平介绍道:“这是你们嫂子,毛春华。春华,这些都是营城过来的兄弟们。”

    众人落座,何平点了两个菜,又让众人点菜。

    韩兆坤还在沉思,何平道:“行了,二哥。别想了,等回头有时间了你再看看想。”

    韩兆坤回过神,苦笑了一声,“你这想法太大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做买卖的法子。”

    弟兄们听何平和韩兆坤的对话像在打哑谜,林征问道:“何平哥,你们这是说什么生意呢?”

    何平看了看众人,见大伙都一脸好奇,正好是等菜间隙,就把刚才对韩兆坤说的话又对众人复述了一遍。

    众人听完互相看了看,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实在觉得这种想法太过大胆。他们跟着何平出来,一年挣了几万块钱就感觉飘的不行了。

    这大哥可好,上来就要研究一个亿的生意。

    场面太大,没经历过啊!

    林征觉得场面有些尴尬,怕何平脸上挂不住,干巴巴的笑道:“要不说何平哥能做大生意呢,这想法让我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啊!”

    何平笑呵呵的没说话,这帮兄弟没有经历过后世那些匪夷所思的商业案例,觉得不可思议很正常。

    服务员开始布菜,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广式菜肴被端上了桌。

    这时赵波从风尘仆仆的走进来,“何平哥,我没迟到吧?”

    何平笑道:“菜都上了你才到,得罚酒。”

    赵波爽快道:“没问题,我先自罚三杯。”

    说完倒了一杯酒,仰脖干了,还要继续倒酒。

    “慢点慢点,今天是给接风,又不是应酬,都随意点。”

    何平夺下赵波的酒杯,意思一杯酒可以了,这可是52度的白酒,三杯下去再好的酒量也顶不住。

    “嘿嘿!兆坤二哥头两个月就说你跟嫂子快过来了,怎么今天才到啊?”赵波问道。

    “先去了趟京城,有点事耽搁了。”

    何平没有细说,其中的事情没有必要跟他们细说。

    赵波是个场面上的人,没几句话就跟众人聊到一块。

    众人说起刚才他没过来的时候何平说的那番话,赵波听的眼睛发亮。

    他第一次知道生意还能这么做,何平的想法就像是给他心里打开了一扇天窗。

    何平见他很有兴趣,问道:“赵波,你觉得这个法子怎么样?说说。”

    赵波有些不好意思道:“何平哥,我懂的少,说不好。”

    “没事,这就是个想法,你觉得可行吗?”

    何平的鼓励让赵波有了些信心,他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行。”

    “哦?”何平饶有兴致。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赵波,不知道他从哪来的信心。

    赵波接着说道:“你们知道白天鹅不?”

    “知道!”营城的兄弟们比赵波早来羊州半年多,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在建的全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白天鹅酒店是著名爱国商人霍先生应政务院领导的邀请,计划在国内兴建的八家五星级酒店之一。

    “羊州我来的时间短,可我听说霍先生是跟国家合伙盖的白天鹅。咱们国家外汇短缺的情况大伙都知道,可仍然为了盖一所酒店投入上千万美元的米元外汇,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白天鹅酒店的重视程度。

    我听说这事的时候心里就在想,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外汇建个酒店呢?那么多的高精尖的项目不去搞,跑来搞酒店。后来我跟羊州当地人聊天的时候想明白了,白天鹅是酒店,但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块招牌,从国家到地方领导人都对白天鹅寄予了厚望。

    领导们都指望着白天鹅能够一炮打响,然后带动外资进入羊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所以说国家对于吸引外资的需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何平哥如果可以说服香江人帮忙的话,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干。而且就像他说的,成功了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利润以及很多无形的资产,失败了也不过是损失了制衣厂一两年的利润而已。”

    赵波一番话说完,看向众人。

    何平眼中掩饰不住的欣赏,在辽省的时候他就觉得赵波这小子不一般,没想到到羊州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有这般见识。

    有些人真的是天生搅动风云的人物!

第157章 带头大哥

    在草莽年代,能够发家很多时候不是靠你计划得多么周密、创意多么的新颖,靠的就是一副傻大胆。

    成了就成了,败了自然泯然众人,但有一点肯定的在这个年代莽下去绝对比后世成功的几率高出成百上千倍。

    这就是改革的红利,也可以看做是大胆的奖励。

    赵波开了头之后,何平也点评了几句,这让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有些建议很幼稚,甚至异想天开,但桌上的气氛却格外的热烈。

    何平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对于他来说拥有领先三四十年的眼光挣钱不是问题,看着身边的人成长起来的那种成就感更让他快乐。

    今天的接风宴让众人吃出了别样的感觉,有点像后世的头脑风暴。

    众人兴致高昂的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集思广益,劲头十足。

    最后何平笑呵呵的建议道:“既然你们都这么感兴趣,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做了怎么样?”

    听到真的要付诸实际行动,众人还有些犹豫。

    赵波第一个举手,“何平哥,我能参与不?”

    “当然能。”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韩兆坤也不甘示弱,举起了手。

    其他人也纷纷举手,居然有点踊跃的感觉。

    “可要想好,参与进来可都要入股。赚了大家高兴,但赔了这一年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何平问了他们一句。

    “何平哥你也说了只是这一年的努力白费了而已,我们有信心把这事干好。”林征说道。

    “林征说得对。”众人齐声道。

    “那好,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定下来。既然想合伙做,那就得入股。咱们桌上不算春华,十八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以年底为限,到时候我们再聚一次,确定大家的入股比例。先跟大家说好,这件事我和兆坤二哥投入的最多,所以要做大股东。”

    “那是自然。”

    众人欣然应允,这是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风宴后大家各自散去,韩兆坤送何平夫妇前往招待所,路上闷闷不乐。

    “二哥,你这是咋了?”

    韩兆坤憋了老半天,问何平:“你说我今天是不是太没种了?居然让赵波这小子抢先了。”

    “我当什么事呢,这有什么的。”

    “是没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出来的比他早,本钱也比他多,可关键时刻有点掉链子。”韩兆坤有些懊恼的说道。

    何平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哥,每个人的长处都不一样。赵波这小子天生大胆,是个有大格局的人。他这种人可能发家很快,但缺点也很明显,很容易根基不稳,最后落得一败涂地。

    而你的长处在算计。香江有个富豪叫李家成,这个人精明到极点,做生意靠的就是算计。可能不会向赵波这种人一夕成事,但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不要一叶障目。”

    何平的安慰让韩兆坤心里好受了一些。没错,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能以彼之短攻人之长,厚此薄彼。

    到了羊州的第二天,何平开始领着毛春华逛景点。

    对比内陆城市,羊州因为改革开放和毗邻香江的原因,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呈现出非常繁荣和时尚的一面了,街上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外国人。

    沙面岛在古时候是国内外通商的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海关会所、羊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

    进入改革开放,霍先生响应中|央|领|导的号召在这里兴建国内第一座五星级酒店——白天鹅酒店,赵波在接风宴上说的就是这个酒店。

    何平带着毛春华到沙面这边溜达,特意到白天鹅酒店的建设地点看了一眼。

    “照这个进度估计明年就能开业了吧?”何平自言自语道。

    他心中对于昨天商议的事又有了一分信心。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件事情绝对有可操作的空间,他不会高估自己这帮人的能力,但也不会低估这个年代羊东干部的“胆大妄为”。

    羊东能够发展的起来离不开这些干部的大胆,但萝卜快了不洗泥,很多时候问题也跟着出现了。

    在八十年代,羊东绝对可以算是国内几十个省份中的刺儿头了。

    省高官动不动就被提溜到中央去训一顿,自我批评一番。

    没办法,底下人太活跃,带头大哥就得遭点罪。

    就比如今年年初中央对羊东走s贩s的行为已经忍不可忍,不得不纠集了羊东十九位主要负责人到京城,要求严查严判羊东各地的走s贩s行为,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参与在其中的。

    这几年羊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走s贩s,但这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

    最后还是省高官主动承担责任,回到羊东之后坚决贯彻了上面的意志,提出了“三严”“三放”政策。

    即“执法更严”、“纪律更严”、“管理更严”和“更加开放”、“更加放宽”、“更加放权”。

    政|府层面的动作并没有影响到民间的经济发展,这是何平感受到的羊东与现阶段内陆很多地方的不同之处。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这个年代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写照。

    在羊州逛了几天,何平的肤色黑了好几个色号,但对羊东的经济发展更加看好了。

    “二哥,服装换季必须要打好提前量,我们手里不要囤太多货。”

    “我明白。今天我还跟胡师傅商量了一下,再加班加点干半个月,我们就开始转做秋冬装了。”

    韩兆坤在制衣厂的管理上还是非常有条理的。

    “我这趟去南山先搞定那个香江人,争取到年末咱们积攒了一定本钱之后就启动服装批发中心的事。”

    韩兆坤犹犹豫豫似乎有些话想说。

    “咋了?有事就说。”

    “何平,咱们有必要拉那么多人干这事吗?”韩兆坤说完又怕何平误会,解释道:“我倒不是怕分钱,只是觉得人多事也乱,就怕到时候有内耗。”

第158章 形势大好的养殖基地

    “创业容易守业难,起步阶段是不会有这种问题的,我们要警惕的是事成之后。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我们才是大股东。”

    韩兆坤的担心何平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相比于人多嘴杂,他更相信人多力量大。

    有个愿意“吃亏”的带头大哥,还把合伙的生意做崩的,何平没看到几个,何平自问还算是个愿意“吃亏”的人。

    就怕一伙人各怀鬼胎,人人都想吃干抹净。

    告别了韩兆坤,何平带着毛春华去了宝安。

    洪旗见到何平特别高兴,一路上嘴就没停过。

    “何平哥,咱们养殖基地现在日产蛋量达到了4200公斤左右,已经开始给农产品加工中心供货了。”

    “上次我跟你说的贷款又下来了,咱们现在欠银行一百万了。”

    “等到基地了我带你看看咱们新采购的卡车,是专门用来给农产品加工中心送货的。”

    ……

    经过半年多的历练,洪旗整个人成熟了很多,但在何平面前还是那副孩子样。

    到了鹏发,何平和毛春华把行李放到宿舍里,何平在这里是有一间专用宿舍的。

    鹏发蛋鸡养殖基地的宿舍条件比韩屯人才宿舍差了一些,但两者的标准不一样,比起这年代很多工厂提供给工人的单身宿舍条件还是要好上不少的,在员工待遇方面何平比较厚道。

    何平他们先去食堂吃了个饭,正是饭点,食堂的全是工人。

    何平这个前任“场长”在位的时候还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隔了半年没见,大家一见面就跟他热情的打招呼。

    打完了饭菜,何平边吃边和洪旗聊天。

    “工人的精神面貌还不错啊,看来在这里干的都挺开心。”

    洪旗笑道:“能不开心吗?我们这里虽然是队办企业,但待遇比一般的国营工厂还要好。无论是宿舍还是食堂条件都这么好,大家在这里干着舒心啊。尤其是最近咱们开始见效益了,大家也跟着高兴,都盼着年底的奖金呢。”

    “薪资待遇对工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工作环境对工人来说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要让大家对工厂产生归属感,工作环境很重要。这样工人才能有被尊重的感觉,有尊严、有归属感、有钱拿,工人才能死心塌地的跟着我们干。”

    洪旗认真的听着何平的话,就差拿笔记记下来了。

    “何平哥你放心,我一定做好。”

    “别担心,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以后慢慢来,这种事要潜移默化,慢慢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

    洪旗又从何平嘴里听见了一个新词——企业文化,他感觉每次跟何平哥谈话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有空到书店买点管理的书籍看看,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事少看点武侠小说。”

    何平说完,洪旗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这事其实说来也怪何平,他去年临走前鼓捣了武侠小说的事,结果基地里很多像洪旗这样的小年轻都跟着迷上了武侠小说,每天下了班就躺在宿舍床上看武侠小说,都入迷了。

    何平虽然不在南山,可还是有渠道知道他们的动向,只要不影响平时的工作,他不会轻易插手。

    不过今天看到洪旗还是想跟他说两句,“有空出去溜达溜达,交个朋友。你都二十二了,也该找个对象了,别让家里着急。”

    洪旗头低的更厉害了,小声道:“何平哥,我不着急。”

    中午吃完饭,何平先在宿舍休息了一会儿。

    下午跟着洪旗在基地了转了一圈,半年没回来变化还是很大的。原本空荡荡的鸡舍已经装满了蛋鸡,育雏舍也满了,仓库门前十几个工人在忙碌。

    “这个月我们基地已经实现了满栏,目前产蛋鸡近十万只,到年底之前应该可以达到产蛋量巅峰。到时候我们基地的鸡蛋产量可以达到每天两万两千公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中心那边有多少要多少,供不应求。”

    在基地内看了一遍,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何平对洪旗说道:“咱们基地的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不能忽视,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产量,更直接关系到对香江的产品供应,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洪旗道:“何平哥你放心,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是我们基地的高压线,谁敢碰直接开除。我们在给香江那边供货之前,香江的公司是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考察的,农产品加工中心那边也会每周都过来检查。”

    “好,这根弦不能松,这关系到我们的命脉。”

    看着装着一车厢鸡蛋的崭新东风牌卡车驶离基地,何平问道:“跟农产品加工中心那边沟通过没有?香江的鸡蛋需求量大致是多少?”

    “香江那边只给我们了一个大概的数字,整个香江每天的鸡蛋需求量在20万公斤左右,但肯定不会是我们一家供应,这还要靠我们自己去竞争。”

    “我之前答应过宝安的林县长适当的时候要扩大基地的规模,如果农产品加工中心那边可以协调的话,明年我们可以再把规模扩大一下。”

    洪旗想了想:“何平哥,咱们还欠银行一百万贷款呢。”

    贷款还没还,就想着要再投钱扩大规模。

    “不用担心,我又没说马上开干。这还得看今年年底基地的盈利情况,你心里有个数,这件事明年必须要提上日程。”

    “好。”

    “另外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拓展自己的渠道,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两项就是你明年最重要的任务。”

    “我明白了。”

    何平拍拍洪旗的肩膀,“行了,基地我也看过了,干的不错,继续加油!”

    洪旗摸摸后脑勺,憨笑道:“嗯,一定好好干。”

    到了晚上,何平特意到食堂看了一下,员工夜校还在办,只是人数明显没有去年刚办的时候人多了。

    洪旗解释道:“一部分员工确实不适合读书,每天耗费不少精力,一考试连及格都做不到。所以我就让他们放弃了。”

第159章 勤奋的员工

    何平点头:“我们开办夜校是为了筛选和培养员工中值得重视的好苗子,不能无底线的包容他们,实在不行该放弃的还是要放弃。”

    “我明白。”

    陪何平在基地里逛了大半天的时间,晚上休息,洪旗直接钻进了宿舍,躺到床上捧着本武侠小说痴迷的读起来。

    基地里那么多适龄姑娘不去撩骚,跑到宿舍里看小说,以后有你小子“空折枝”的时候。

    这事说起来也怪何平,去年临走前弄出武侠小说这事,搞到基地里不少小年轻现在沉迷武侠小说不可自拔。

    何平低估了武侠小说对这个年代年轻人们的吸引力,他们可比后世那帮看网络小说的疯狂多了,有时候能拿出一个月工资的一半来买武侠小说,眼睛都不眨一下。

    看来搞武侠小说还是蛮有前途的。

    吃完晚饭,闲着无聊,何平跟毛春华出来遛弯。

    “没想到南山这里建的这么好。”毛春华搂着何平的胳膊说道。

    “我们韩屯的养鸡场纯是瞎鼓捣出来的,想到哪干道哪,规划的比较差。南山这里不一样,我们是政府招商过来的,人家政府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设计院帮忙设计,这建出来的效果确实比韩屯那里强了不少。”

    整个基地使用的是沥青混凝土铺就的道路,隔着十几米还有路灯,类似鸡舍这种功能建筑也亮着灯,基地里不说灯火通明,但根本没有黑暗的角落。走在基地里,很有安全感。

    不过遗憾的是基地外面则是一片漆黑,这是距离宝安县十多里地,平时基地里的日用都是洪旗安排人出去统一采购。

    “怪不得那帮小年轻都不回去了呢,这里的条件确实好。”毛春华道。

    “你以为他们不回去就因为这里条件好?”何平笑道。

    “当然不可能是只因为一个原因,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要比韩屯的发展潜力大。”

    何平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本来还想给媳妇儿上一课,结果收到一个白眼。

    “嘿嘿,媳妇儿。这里毕竟属于关系香江民生的配套企业,属于天生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跟咱们韩屯那个苦哈哈的养鸡场肯定不一样。”

    他指着外面黑漆漆的一片空地说道:“看到那边没?政府已经给我们预留好了,二期扩建的地方。不用我们自己想着,人家巴不得咱们继续扩大规模呢。向香江出口赚的是外汇,这对宝安、对特区、甚至是对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毛春华以前也听何平说过鹏发养殖基地的情况,她忍不住问道:“真没有办法想象,一海之隔,香江卖的东西居然那么贵。”

    毛春华没有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何平也不会跟她解释那么多,他说道:“这都是发展的原因嘛,现在改革开放了,再等二三十年我们也会跟香江一样。”

    毛春华不敢相信,“跟香江一样?你可真敢想。”

    何平说出来这话,这个年代的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想象,“那有什么不敢想的,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南山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毛春华都不知道何平从哪里来的信心,他经常有这种莫名自信爆棚的时候,而往往这种时候他的预见或者是做法都会实现。

    毛春华没再和他分辩,两人已经饶了基地转了一圈,回到了基地的生活区。

    “不过你们这里的宿舍可赶不上韩屯的。”

    何平苦笑了一声,“这个可不好比,韩屯的宿舍是给高端人才准备的,要不为啥叫人才宿舍呢。而这里的宿舍就是单纯的员工宿舍,条件肯定要比韩屯的差一点。不过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咱们挣钱的同时也不能委屈了工人们。”

    毛春华甜蜜的看了何平一眼,她欣赏何平的除了有才华之外,还因为他肯愿意为了他人付出的这一点。就像他们来结婚时给学校捐赠图书文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多的帮助别人,这是毛春华内心的快乐源泉之一。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这个时候人们的作息时间普遍都很有规律,宿舍的灯光基本已经熄灭,除了个别的几盏。

    走到宿舍的大门处,大门处有一颗瓦数非常大的灯泡,把宿舍门前的场地照的灯火通明,这盏灯会在晚上12点之后关闭。

    门口处一个小姑娘正在借着灯光,一脸认真、全神贯注的看书。

    毛春华不想打扰小姑娘,拽着何平就要进宿舍。

    何平停下了脚步,“你等一会儿。”

    他看了一会儿这个小姑娘,她长了一张娃娃脸,看样子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不过基地招聘是他亲自做的,知道这帮员工中最小的也二十了。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对这小姑娘有点印象,好像是叫周飞。

    何平凑过去想看看小姑娘在看什么书,没想到把集中的小姑娘吓了一跳。

    一看是何平,她连忙叫了一声:“场长!”

    “怎么跑到这儿看书了?晚上全是蚊子。”何平问道。

    “宿舍的同事们都睡觉了,这里灯亮。”小姑娘小声道。

    “看的什么书啊?”

    “是夜校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我托人到南山的书店才买到的。”

    “你是叫周飞是吧?”

    “是,场长。”周飞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激动的红晕,没想到场长还知道自己的名字。

    “嗯!早点回去休息,外面蚊虫多。”

    “我知道了,谢谢场长。”

    何平没再多问,叮嘱了一句话就跟毛春华回到了宿舍。

    他高兴的对毛春华说道:“没想到员工夜校还有这么刻苦的学生。”

    “瞅把你高兴的。”毛春华笑着说了一句。

    “那当然了,我们办员工夜校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发掘这样的员工吗?明天我跟洪旗说一下,这样的人可以给她加加担子。”

    毛春华问道:“那她要是假装的呢,就是为了让你看到她这个样子?”

    何平得意的看了媳妇儿一眼,“为什么别人不去假装,就她假装呢?”

    毛春华愕然。

    有时候即便是假装的,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就怕你连假装一下都不愿意。

第160章 来自四十年后的马屁(二)

    我是81年进场的时候认识何总的。

    我家是宝安农村的,那个时候我初中毕业了几年,家里给我找了个村小老师的工作,临时的,收入很低。

    我在学校干了几年,感觉很不开心,教学生不是我感兴趣的工作。

    81年年末的一天,我到县城买东西,看到了劳动局代企业贴的招工启事,说是宝安县鹏发蛋鸡养殖基地招聘工人,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初中学历。

    我特意看了一眼待遇,比我在学校高了好几倍。

    如果放在现在的话,我会觉得是骗子招聘,那个年代国营工厂都没有给那么高的工资。

    可当时年轻啊,就想试一下,万一是真的呢。

    当时负责招聘的还是你们的老熟人——马明哲,现在你们叫他马总。四十年前他在县里劳动局人事处当个小科员。现在他生意大了,名声也大了,成了中国商业界的“三马”之一。

    我到马明哲那里报了名,等了两天他带着我们一群人到了鹏发蛋鸡养殖基地面试,我就是在那天见到的何总。

    当时的何总可真年轻啊,给我们面试只是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那一拨面试的他都给过了。我那时候还在想,这个领导可真好说话,问两个问题就通过面试了。

    后来我才知道,鹏发蛋鸡养殖基地是专门给香江提供鸡蛋的企业,有点政绩工程的意思,政府特事特办,干的很快,何总那里还等着人干活呢。

    进基地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我虽然没在那时候的国营工厂待过,但听是听说过的。基地里的条件可比国营工厂强多了,配套肯定没有国营工厂那么全,可条件是真的好。一天三顿都是吃食堂,光早上的吃的就有十多样,粥、豆浆、面条、包子、花卷……

    中午和晚上就更不用说了,十多种荤素菜,吃多少盛多少。跟你说句实在话,我人生前二十年还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进基地第一个月我就胖了十多斤,最关键的是食堂里还有电视。那年女排夺冠,我们就是在食堂里看的。何总那天特别高兴,第二天还给我们加了餐。

    我们住的是基地新修建的员工宿舍,三十多平的房间四个人住,很宽敞,除了床还有衣柜和书桌。

    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进了基地工作没多长时间,何总就组织了员工夜校,他专程从羊州那边请了华农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

    你知道我当时的想法吗?我想这辈子都在基地里上班。我其实初中成绩还不错,考个中专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我寻死腻活的跟家里要钱念到初三,好歹得拿个毕业证吧,后来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再给我继续念书了,因为弟弟也开始上初中。

    书没有继续念下去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可我没有想到在我参加工作几年之后竟然有机会能够接受到大学老师的教育。

    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那时候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何总的栽培。可能在你们现在年轻人的观念会觉得有些可笑,但我当时真的是这么想的。连我父母都不支持我学习,可何总却能为我们这帮员工花钱来请老师教导我们,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我那时候真的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老师教的学完了我央求老师再教我点别的。感谢华农的几位老师,面对我这个乡下丫头片子,他们丝毫没有不耐烦,见我好学,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我,或者是给我推荐一些学习用的书籍。很多书都是在宝安县找不到的,我就托人到南山去买。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武侠小说很火的,我们基地里不少小伙子成天痴迷这些东西,连我老公也不例外。那个时候他的工资收入高,买起武侠小说来也不在乎,一个月去南山一趟,带回来一大摞子书,其实宝安也有盗版的,不过都是些旧书。南山那里有家书店,是个香江来的老板开的,书特别全,就是价格贵很多。这老板你们也都认识,你们刚刚还采访过他。

    我跟我老公就是因为我让他给我从南山带书才熟悉的,后来我们在何总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想起来还有些好笑,他那时候什么也不懂,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宿舍里看武侠小说。要不是何总几次三番的给我们创造机会,我根本不会同意跟他谈恋爱,他就是个榆木脑袋。

    我看书比较入迷,往往室友们都睡觉了我还在看,有时候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于是就跑到外面看书。冬天的时候就在走廊里看,夏天天热就到宿舍门前看,那里有个瓦数特别大的灯泡,晚上看书可清楚了。

    有一次何总带着新婚妻子来基地视察,瞧见了我在灯下看书,何总上来问了我几句话,他甚至还记得我的名字,把我给激动坏了。

    我跟何总说完话没几天,基地领导,也就是现在我老公就过来找我谈话,说我刻苦好学、工作认真,要给我升职。

    那天可把我高兴惨了,我心想肯定是何总看到我学习努力才会给我升职的,何总可真是个慧眼识英雄的好领导。

    后来我就在基地里一直做到中层,期间我结了婚生了娃,在家相夫教子了几年。

    说实话,在家里待着那几年是特别痛苦的,因为我感觉我已经跟这个社会和时代脱节了。宝安紧邻着南山,你们也知道南山那时候的发展速度,真的是一天一个样。

    等孩子入了托,我就跟我老公商量,说我必须出来上班,他是不太同意的,我俩为此还大吵了一架。

    那次又是何总说话,我老公才同意我出来工作。不过那时候我已经在家里待了几年的时间,何总怕我适应不了基地的工作节奏,建议我自己出来创业。

    我们那时候也是小有家资,我跟我老公一商量,便决定到南山去开工厂。

    当时的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决定将会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真的要感谢何总!

    (节选自《激荡四十年》——何平传,第三章因他而改变的人生:人物周飞)

第161章 工具人江永安

    “江老哥,咱们又见面啦!”

    何平进了江永安的书店,非常有古风的给他抱拳问了个好。

    江永安见到何平也有些惊喜,他在内地几乎没有朋友,何平算是比较聊得来的一位。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江永安把他拉到自己平时休息兼会客的区域坐下,“一晃半年多没见面了,何老弟风采依旧啊!”

    两人客套了两句,又说起了分别这段时间来各自的经历。

    “也没什么大的变化,回去把婚结了,这次出来就是带着老婆出来旅行一段时间,看看外面的世界。”

    江永安听说后立马堆出笑容,“恭喜老弟了,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趁着现在年轻没孩子,出来走走是对的,等以后有了孩子想要出来也不方便。”

    “是啊,这次出来先去京城逛了一圈,会了会朋友。再到羊州、南山,顺便把生意都看一下。”

    江永安是知道何平有生意的,他关心道:“生意怎么样?还不错吧?”

    何平貌似无意的道:“还好还好,趁着羊东的发展,借了一些光。”

    江永安见何平脸上似乎在强忍着喜意,心中便以为何平是因为生意好而高兴,暗自叹了口气,论起做生意他还是何平的前辈,现如今却只能窝在一家小小的书店里。

    何平看出江永安心中的失落,面上却没有表露,继续跟他谈天说地。

    “老哥,你这书店最近生意还算不错嘛!”

    江永安的书店里书卖的贵,对这个年代的内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绝对属于奢侈品,但你不得不承认,别管什么时候都有有钱人。

    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书店里进来了好几个看书的。

    “还好,做口碑嘛!也没指望赚大钱,混个温饱就可以了。我最近在想要不要雇一个人,有时候总想自己干点事情,可却被书店束缚住了手脚。”

    何平赞同道:“老哥你这样就对了嘛,不要总把自己束缚在这间小书店里。”

    “可就是这手续比较麻烦,我是香江的,办这个事情不太方便,他们政府的人我说话沟通很费力的。”

    何平倒是有些招聘的经验,“这事回头我帮你问问。”

    “那就麻烦何老弟你啦!”江永安笑道。

    “老哥这是静极思动要出山了吗?”何平试探的问道。

    “什么出山不出山,只是想去内地多走走罢了,看看现在内地的形势到底是怎么样的。”

    看来这半年多下来江永安的心态沉稳了很多,比之前那颓丧的状态好了不少。

    “多走走好,祖国大好河山,老哥到香江也那么多年了,回来了多看看。”

    江永安他们这辈人都是在内地出生的,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动乱或政治的因素根本不会到香江去,他们这辈人对内地是非常有感情的。

    “是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去几十年了,也不知道现在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联系到江永安的年纪,他这番感慨倒颇为沧桑。

    气氛一时沉默,江永安意识到自己的伤感扫了兴,振奋了一下表情。

    “不说我的事了。对了,何老弟。还没有感谢你给介绍的生意呢,这帮小伙子可真是没少照顾我的生意啊!”

    何平摆摆手,“这算什么事。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我手下那帮小兄弟天天窝在基地里也没有事情做,到你这里来买点书看,省的他们出去给我惹麻烦。”

    “对你是举手之劳,但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啊!老弟,不瞒你说。在你之前,我这书店开了好几个月,真可算得上门可罗雀啊!现在总算是有了些起色,我才敢动了出去走走的念头。”

    江永安口中道谢,他更感兴趣的是何平做的生意,按照现如今内地人的收入,在他的书店里消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何平手底下的小伙子们,有好些都是隔个一个月半个月就过来一趟,这就新奇了。

    听完江永安的疑问,何平笑了笑。

    “老哥,这你就想岔了,我们这里看书跟香江那里不一样。首先说风气,你也应该知道这几年可以说是全民读书,憋说完时间太久了嘛。另外他们很多人都是合买一本书来看的,你看完了我看,这样就均摊了买书的成本了嘛!不过他们的工资确实是要比现在很多国内的工人要高一大截的。”

    何平给江永安介绍了一下鹏发蛋鸡养殖基地的背景,江永安听完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以前还不知道,没想到老弟的生意做的这么大。”

    “老哥你说笑了,就是搞个养殖,侥幸做大了些。民生嘛,这种东西永远是最保靠的生意。”

    何平到南山来当然不是单单为了跟江永安叙叙旧,他的话题总有意无意的朝着生意上引去。

    江永安对何平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心中对他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南山的发展速度他看在眼里,以何平如今的势头,说不定十年之后就是内地生意人中的翘楚,身家亿万。

    何平这次来就是为了完成他对韩兆坤等人说过的计划中的第一步,头一天见面他没有着急,一直跟江永安闲聊。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隔三差五的就来江永安的书店给他聊天。

    不仅仅是因为想要招募他为己所用,更重要的也是在考察他对做生意方面的见识和对外在事物的一些观念、看法。

    几番接触下来江永安也看出了何平的心思,不过他还以为何平找他是为了出版社的事情。

    终于在一天的下午,江永安实在憋不住了。

    “老弟,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我对你们内地的图书市场根本没有过任何了解,我消失在香江的图书市场也很长时间了,对接香江图书市场恐怕也是力有不逮,帮不上你什么忙了。”

    有的时候做生意也好,谈判也好,比的就是谁更有耐心。

    “老哥,这事你就误会我了。”何平笑道。

    江永安有些意外,难道何平找自己不是为了图书的事?

第162章 团队成型

    “如果单单只是为了图书和出版社的事,我没必要跑过来骚扰你。”

    “那你是……”江永安不解。

    既然江永安都把话说开了,何平也干脆图穷匕见,说出了自己此番来的目的。

    “服装批发中心?”

    何平的手法对经历过资本市场的江永安来说算不上异想天开,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细节,如果运作不顺利的话,很容易血本无归。

    江永安还在思考,何平说道:“老哥,现在羊东这边对外资求之若渴,他们毗邻香江,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你如果加入我们,这件事的成功率就会非常高。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是不甘心的,现在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一次机会,你以前所丢掉一切都会拿回来,而且以后得到的还会更多。”

    何平的蛊惑并没有乱了江永安的心智,他在考虑何平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跟随。

    从实力来说,何平自然远不如现在香江的那些大富豪,但从他了解到的何平的产业,他在现在的内地无疑是翘楚人物。

    论人品,接触这大半年时间以外,何平表现的无可挑剔。

    说起做生意的眼光和手段,江永安更是自叹不如。

    想到这里他正视起何平,郑重的问道:“何老弟,我想请问你一下,你是如何评价你这次的投资的。”

    何平知道这是江永安最后的试探,他能不能够接受自己的招揽,全凭自己这一次的回答。

    他停顿了几秒,开口道:“老哥你太抬举我了。我这次可算不得什么正经的投资,投机的成分很大。只不过是摸准了一些政策的脉络,想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完成一次以小博大的机会。我们可能会失败,但失败的结果是在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江永安刚才之所以问出那个问题就是想看看何平对自身的认知。

    何平的回答非常朴实,也很清醒,这是成功的前提。

    他看着何平,心中做出了决定。

    江永安缓缓伸出了手,沉声道:“何总,承蒙您的抬爱,以后还请您多关照。”

    成了!

    何平心里高兴,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后世玩经营游戏的错觉。这要是放在游戏里,江永安怎么也算得上是一个评分70分以上的谋士了。

    可能对于大佬来说没什么,但对于何平这个初出茅庐的“主公”来说,江永安却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了。

    “江老哥,太见外了,咱们是君子之交。”

    可江永安一再坚持,在他的观念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决定了要为何平打工,自然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多少功高盖主的老臣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而晚节不保的。

    何平见江永安态度坚决,便没有再劝他。

    何平又跟江永安说起他的待遇问题,服装批发中心肯定是让江永安做台面上的老板。

    “老哥,对于你的待遇有什么要求吗?”

    江永安没有着急说话,“何总,这个还是您来定吧!”

    “我这里有两个选项,一是月薪3000块,另一个是服装批发中心1个点的股份。”

    何平说完看着江永安,江永安没有任何犹豫,“我选股份。”

    何平笑了,江永安选择股份证明了他对何平和服装批发中心这件事成功的信心。

    其实何平给江永安开的月薪并不低,即便以八十年代的香江的薪资水平来说,可江永安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何平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信念感。

    这么多次接触下来,何平不觉得江永安会是被横财迷昏了眼的人,怎么会栽倒在香江的楼市里呢?

    何平问出了这个自己一直没有问的问题。

    既然已经决定加入何平的队伍,江永安也没有藏着掖着,他苦笑了一下。

    “等你以后你结婚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有家庭的男人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

    又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没关系,一切朝前看。老哥,我也不是跟你说大话,两年的时间,我一定让你衣锦还乡!”

    何平信誓旦旦的说道。

    江永安笑了出来,“我也这么觉得。”

    说服了江永安的加盟,何平这一趟的羊东之旅也算是圆满了。

    他跟马明哲咨询了一下招工的事,给江永安的书店找了一个店员,这样江永安就可以抽出身来。

    何平把江永安带到羊州,跟韩兆坤见了个面。

    “二哥,这就是我说过的江永安江老哥,以前在香江经过商。”

    不得不说,经过这一年的时间,韩兆坤早已从韩屯来的土包子变成了一位精明的商人,没几句话就跟江永安聊得有来有往。

    晚上,何平再次召集了手底下的兄弟们,给大家介绍了江永安。

    距离年底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何平之所以这么早的给大家介绍江永安,其实是为了稳定军心用的。

    想要撬动服装批发中心这个大项目,光有钱是不够的,眼前这帮小伙子就是何平向外拓展渠道的最大的支撑,这也是何平为什么要带上他们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光是用嘴忽悠大家,到年底那么长的时间,保不准就有人见几个月没动静动摇了信心,所以何平就得时不时的搞出动静,让大家知道他不是胡乱吹大气。

    江永安也就是这两年沉静了一下,早年也是风尘中的浪荡公子,做生意嘛,他很快就和这帮小兄弟打成一团。

    何平在酒桌上把大家的分工定了下来,他毫无疑问是大家的幕后首脑,韩兆坤是台面下的执行人,所有跟官府打交道、包括香江的事情都交给江永安,赵波负责执行韩兆坤的命令,其他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服装批发中心建成之后所有的档口和渠道交给他们去拓展。

    简单点说,何平是董事长,韩兆坤是总经理,江永安是ceo,赵波是常务副总,其他人市场部、销售部、公关部部长……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比喻,这个队伍真正成型还要等年底大家回款了,共同出资之后。

    前期的筹划则是由何平和韩兆坤这边先垫资,想要包装成外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面有很多事需要借助江永安去解决,这也是江永安值钱的地方。

    何平答应他事成之后会奖励他两个点的股份,如果算上之前答应江永安的1个点。那么事成之后江永安将拥有服装批发中心这个项目3个点的股份。

    比之后世的打工皇帝们并不逊色了。

第163章 随身听

    服装批发中心这种事,何平并不打算投入多少精力,人都物色好了,大笔款项得年底才能筹到,之后交给韩兆坤和江永安去操作就可以了,事情成了固然是锦上添花,不成也无伤大雅。

    做生意最忌赌性太重,一把梭哈,这种人可能会赢一次,但最后的结果也必定是一输到底。

    他还是那个风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由着韩兆坤和江永安两人去操盘。

    何平闲着就带着毛春华在游玩,这年头出来一趟不容易,得玩个尽兴。可惜毛春华不这么想,在京城的时候她还好,都是北方,气候也好、饮食也好,还算习惯。可到了羊东这边之后,处处都不习惯,如果不是看何平有正事要办,她早就提出回家了。

    好不容易等何平把正事办完了,毛春华提出了回家的要求。

    “我还想带着你多去几个地方呢。”何平有些遗憾的说道。

    “以后有机会再出来吧,咱们出来够久得了,马上9月份,该回家了。”毛春华说。

    “那行,这两天咱们去买点回家带给爸妈和孩子的礼物,买好了咱们就回去。”

    夫妻俩用了两天时间把东西都买好,毛春华抱怨道:“买的太多了,花了那么多钱!”

    何平哄道:“挣了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再说了,咱们又不是天天这么花钱,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给他们买点东西他们也高兴。”

    其实不光是给家里人买的东西,毛春华也买了不少东西,都是在何平的蛊惑之下买的。反倒是他自己没有买什么,倒不是舍不得钱,只是单纯没看上什么东西。

    何平走之前特意去林县长和程景山那去了一趟,鹏发的事没少麻烦他们两位,何平也向林县长承诺了,明年鹏发就会开始二期的建设工作,林县长听了嘴都没合拢。

    “洪旗,夜校的事还是要继续下去,像周飞这样勤奋好学的员工要多给她们机会,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光靠某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所有人都动员起来,让大家有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何平哥我明白,你放心吧。”洪旗保证道。

    “我就不多说了,我跟周飞说了,让她没事多跟你学学,光死读书可不行。”何平递给洪旗一个眼神,你看哥多给力。

    可惜媚眼抛给了瞎子看,洪旗正色道:“我一定好好教周飞,让她尽快成长起来。”

    何平摇了摇头,朽木不可雕也!

    何平上车之前,韩兆临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

    “何……何平哥,等会儿!”

    “你小子啥事啊?”

    韩兆临走上前,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有些羞涩道:“这个,你给我带回去,给柯寨宋大莲。”

    何平调侃道:“呦!这是给你未来媳妇儿买的礼物吧?”

    韩兆临有些不好意思,没说话,点了点头。

    “行,交给我了。”

    说完又给了他一个脑瓜崩,“你小子真是媳妇儿还没过门儿就忘了娘,也不说给你妈、你弟弟他们带点东西。”

    韩兆临委屈道:“我每个月都给他们寄钱好不好。”

    “算你有良心!”

    坐上前往羊州的客车,何平对毛春华说道:“洪旗这小子啊,恐怕要打光棍喽!”

    毛春华白了他一眼,“你就会瞎说,人家那么好的小伙子还能找不到对象啊?”

    “不信你就看着,这小子对找对象这事,缺根弦儿!”何平指了指脑袋。

    然后他又拿出韩兆临给对象买的礼物,“你看看人家兆临,比他岁数还小呢,人家都知道给对象买东西。”

    说完叹了一口气,“这傻小子,以后可咋整啊!”

    突然有了一种老父亲般的惆怅!

    从南到北,又是几天时间。

    何平和毛春回到韩屯已经是9月份了,这一行出去近四个月的时间,横跨南北中国。

    何平摊倒在炕上,“这两年绝对不出去了,我得好好在家养一养。”

    傍晚的时候小柱儿放学回来,看到何平和毛春华回来一脸的惊喜。

    何平把小柱儿拉到自己身边比了比,“又长高了!”

    小柱儿从回来眼睛盯着何平带回来的东西,何平看出这小子的心思,从包里翻出一个小巧的包装盒。

    “一天天的学习没看你这么有精神,给!”

    “谢谢爸!”小柱儿笑逐颜开的接过包装盒。

    他把打开包装盒,看到里面那个精致、小巧的机器,“真漂亮!”

    他拿出来之后,用赞叹的眼光看着一会儿,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了,他还是第一次见这东西。

    “爸,这是啥玩意啊?”

    “不知道什么东西你那么高兴?”何平笑骂了一句,“这是爱华的磁带随身听,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带在身上的播放机。”

    何平给小柱儿买的这款磁带随身听是爱华今年刚刚推出的hs-m2,是目前市面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随身听,即便以后世的眼光看也算得上是漂亮。

    他把买回来的磁带放进磁带仓,把耳机插上之后给小柱儿带上,又把随身听别在小柱儿的腰上,按下了播放键。

    “嗳,有声儿,真好听!”小柱儿又惊又喜的说道。

    何平夫妻俩看着小柱儿高兴的样子,心里也高兴,两人出去这么长时间,对孩子也是有些愧疚心的。

    “这些磁带都是给你买的,换着听。不过这东西上学的时候不要带去,知道吗?”

    何平把买回来的磁带交给小柱儿,又叮嘱他一句。

    在家里他可以给小柱儿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到了学校他就必须要跟同学们保持一致。学校里学生们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小柱儿如果没事儿总拿着何平买给他的新奇东西到学校,无论是对同学还是对他都不是好事。

    “我知道了,爸!以后我就在家里听。”

    自小长大的经历让小柱儿非常懂事和早熟,对何平的话言听计从。

    不过在家里的时候他还是会忍不住露出孩子气的一面,头上带上了耳机,随身听挂在腰间,小柱儿感觉走路都带着风。

    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几圈,还问毛春华:“妈,好看不?”

    毛春华温柔的笑道:“好看!”

    何平笑骂道:“嘚瑟!”

第164章 《家慧》出版

    得知何平回韩屯了,晚上队里人都跑到他家来凑热闹,问这问那。

    “你们两口子这一趟出去时间可够长的。”

    “何平,我儿子儿媳妇儿也想结了婚出去旅旅游,去趟比较大的城市,你给咱说说呗!”

    “京城除了**、长城,你们还去了哪儿啊?”

    ……

    何平发现一个问题,别管白天干活怎么累,韩屯这帮瘪犊子一到晚上扯闲蛋的时候都倍儿有精神。

    尤其是在条件好了之后,韩屯这帮人原来还只能打打嘴炮,现在都开始试吧着往外溜达了。

    “想去就去,开好介绍信,带足了钱和票,哪都能去。”何平总结道。

    社员们在何平家吵吵闹闹一晚上,快十点人才走干净。

    第二天上午韩兆军过来,“何平哥,这是京城邮过来的东西,前段时间你不在家,放在我那了。”

    何平接过来,是《人民文学》编辑部邮过来的,厚厚的一摞。

    打开一看,不出他所料,是《家慧》的样书,以及稿费单。

    “又出版了一本书啊!”韩兆军并没有意外,他看到包裹上写的“《人民文学》编辑部

    ”字样的时候就猜到了,只是发出了一声感叹,这才短短几年时间?何平哥已经写了几部小说了?

    毛春华见到《家慧》的样书也跟着高兴,“没想到《家慧》这么快就出版了!”

    何平让她把书收起来,毛春华拿到一边欣赏了起来。

    “最近养鸡场怎么样?”

    “挺好的,稳定发展,最近我们又招了两个高中生。”

    “怎么招高中生?”

    韩兆军诉苦道:“你以为大学生那么好招啊!一个个都给宝贝疙瘩似的,金贵的很,现在农校防我们跟防贼一样。”

    “别老在农校这一棵树上吊着,去别的树上多试试啊!”

    “知道了,回头我上其他学校再看看。”

    一上午,何平把养鸡场和养猪场都看了一圈,发展良好,没了自己照样转,这是他想要看到的效果。

    他又跑到韩屯卫生所去看了一下,卫生所是何平出去之前就筹划的项目,现在已经正式开门了,紧挨着人才宿舍,同样是一栋二层小楼。

    何平进去的时候看到队里几个老人在看病拿药。

    “四叔,咋了这是?”

    “前天在地里把脚给崴了。”

    他跟老人们闲聊了几句,老人们对卫生所的变化都是交口称赞。

    建国之后,国家对于农村的医疗条件是比较重视的,但奈何条件有限,很多大队只有一个赤脚医生,有的地方甚至是几个大队共用一个赤脚医生。

    韩屯原来也是有队医的,跟老队长一个辈分,队里都叫他五爷,大名韩玉昌。

    何平走之前托李峰父母帮忙找几个大夫和护士,人家还真给找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老大夫都是县医院退休的,还有个退休的护士。

    都是奔着韩屯给的条件好来的,说实话,韩屯这样的地方你不给足人家待遇,谁愿意跑这地方来。

    不过到这之后几人倒是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小小的乡村卫生所建的比公社的卫生院条件还要好,工资待遇比他们在医院上班的时候要高,午饭在人才宿舍的食堂吃,不想回家了可以在队里的人才宿舍住。

    “几位在我们大队待的还算习惯吧?”何平笑呵呵的问几人。

    队里老人给他们介绍这是韩屯的何平,几人顿时另眼相看,在如今的平县“何平”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大作家、养鸡大王、养猪大王、乐善好施,这些称号都是这一两年来平县人口耳相传的,对何平的事迹很多人也耳熟能详,又是县里县太爷的姑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挺好挺好,这里的条件不比我们在县医院差,跟大家相处的也挺融洽。”男大夫叫戚晓升,说起在韩屯的待遇脸上都堆上了笑容。

    女大夫甘素梅心里撇了撇嘴,中午的时候还埋汰人家食堂的饭菜不好吃。

    甘素梅笑道:“哎呀,没想到这退了休还有机会到韩屯这样的好地方来工作。”

    “到哪里都是为建设祖国发光发热嘛!几位如果有什么需求就跟我说,我们一定尽量满足。”何平非常有领导范儿的说道。

    “都挺好,都挺好。”

    何平在卫生所视察了一下,标准基本可以达到公社卫生院的条件,他跟队里老人们也了解了一下,大家普遍反映卫生所条件改善了之后,大家再也不用跑十几里地去公社了,方便了很多。

    十几里地对何平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队里的老人们来说,一辈子辛勤耕作身上的各种陈年顽疾不少,有这样一个地方简直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一个台阶。

    卫生所的条件虽然治不了大病,但对于很多身上小毛病不断的老人真的是福音。

    更重要的是,韩屯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医疗保障的,每年的报销额度高达50元,不分住院还是门诊,只要有单据就可以报销。

    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前不光是韩屯,农村的不少老人都是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和不忍生病拖累家人而选择了轻生。

    何平转了一圈离开了地方,还留在卫生所看病的老人们的话题全是关于何平的。

    “唉,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现在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用城里人的话讲,咱们现在这也算退休了。”

    “可不是嘛,不用为了刨地里那点食儿忙的起早贪黑,咱啊,还能多活几年。”

    “这不都得感谢人家何平嘛!咱韩屯出了个大能人啊。我那大外甥去年过年的时候来看我还说呢,外面多少人羡慕咱们韩屯有个何平啊!”

    “嘿嘿,让他们羡慕去。”

    “你可不知道,我那大外甥,都快十年没跟我走动了,呵呵!”

    甘素梅给老人开好了药,接了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诶,大妹子这话说的没毛病,要不是咱现在日子好了,人家认识咱是谁啊!”

    “玉冈捡了个好后生啊!”

    老人们齐齐点头。

第165章 饲料厂

    中午闲着没事的时候,何平看见秋芬婶子家的三小子,小屁孩儿正在跟何平家狗子较劲,非得爬狗子身上。

    “下来!”何平喝了一声,把三小儿吓了一跳。

    “何平哥,干啥呀!”三小儿抽着鼻涕问道。

    “玩啥不好,你玩他。那腚跟安了弹簧一样,你也不怕摔着。”何平训道。

    三小儿噘着嘴:“哦!”

    心想等何平哥走了我再骑。

    何平看着三小儿想起来韩兆临托他的事情。

    “去把你二哥叫过来。”

    “好!”

    三小儿风风火火的跑开,没一会儿带着二哥韩冬生回来。

    “何平哥,啥事啊?”

    何平取出韩兆临托他带的东西,“这是你哥给你未来嫂子带的东西,你们俩去给你嫂子送过去。”

    兄弟俩接过东西好奇的打开看了一下,“手表嗨,真漂亮!”

    “送东西去,看啥看,也不是给你俩买的。”

    韩冬生嘟囔道:“大哥可真舍得下本儿!”

    说完带着弟弟去了柯寨。

    何平看着在自家花坛边打转的狗子,骂道:“不争气的东西,天天混吃等死,养头猪还能吃点肉,养你能干啥?就会霍霍我的花坛。”

    狗子斜了他一眼,这饲养员哪那么多话,炸着白屁股一跳一跳的跑开了。

    “个狗东西!”

    快傍晚的时候,何平带着毛春华和小柱儿前往老丈人家。

    温桂珍看到一家三口来了,脸上笑开了花。

    “哎呀,可算是回来了,快进来。”

    何平两手提满了东西,叫了一声妈,小柱儿也跟着叫道:“姥姥好!”

    “诶,好,快进来。”

    等何平他们进屋把东西都放下,温桂珍提着菜篮子,“你们在家里坐一会儿,我出去买点菜。”

    何平道:“妈,我们刚才买了不少菜,不用买了。”

    “要买点的,好不容易回来了,今晚给你们做点好吃的。”

    何平见拦不住温桂珍,便说道:“那我跟着您去,帮您拎东西。”

    何平跟温桂珍采买了一番,回来开始收拾菜。

    “你们买这个冰箱啊,一开始你爸还不用,这到了夏天用上还真是挺方便的。”

    “您二老用着方便就行。”

    温桂珍正做饭的时候,毛学山回来了。

    没等多长时间,温桂珍和毛春华忙活完了晚饭,把饭菜端上桌。

    毛春华张罗着把他们夫妻俩给老两口准备的礼物拿上来。

    “爸,这是你的。妈,这个给你。”

    毛春华把两个盒子递给父母。

    “这孩子,一天就知道瞎花钱,买什么东西。”温桂珍嘴上这么说,但还是笑容满面的接过了礼物。

    温桂珍打开了礼物盒子,何平两人给她买的是一只女士手表,精致、时尚。

    “这一看就得不少钱!”

    “一千多块呢!”毛春华说道。

    “一千多块?你这个死丫头,就会瞎花钱。”温桂珍脸上的笑容在听到价钱之后立马消失,狠狠的瞪了女儿一眼。

    毛学山劝道:“买都买了,不是挺好看的嘛!”

    “太贵了。”温桂珍有些心疼的说道。

    毛春华又对父亲说道:“爸,这个礼物是何平专门给你挑的,你看看。”

    毛学山打开礼物盒子,是一款钢笔,笔身是哑光黑色的,笔帽和腰线还带着金线,毛学山拧开笔帽,连笔尖都是金色的。

    “这是金笔?”

    “这个是万宝龙大班系列的钢笔,笔尖是18k金的。”何平介绍了一句。

    毛学山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他平日里批阅文件用的最多的就是钢笔,可惜这支笔还是招摇了一些,他有些遗憾的把笔放到盒子里。

    “不错不错,我很喜欢,何平有心了。”

    “这可是何平特意给你挑的,找了好长时间呢。”毛春华向父亲邀功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下次可别买这么贵的东西了。”

    何平他们没说钢笔的价格,但说是金笔尖的钢笔,那肯定非常贵。

    “难得出去一次嘛!”毛春华说道。

    别看毛春华跟何平买东西的时候一副小守财奴的样子,但面对父母的时候,她还是很大方的。

    “现在有钱了也不能乱花,钱都是攒出来的,你都结婚了,得想着过日子。”

    温桂珍对女儿敦敦教诲,毛春华低眉顺眼的应着。

    “好了,吃饭吧。”毛学山说道。

    毛春华这才逃过母亲的唠叨,她给翁婿二人倒上酒。

    毛学山问起何平韩屯的近况,他这个当父母官的对韩屯非常关注,现如今国内的改革与保守势力你来我往,很多时候搞得下面也摸不准脉络。

    但韩屯的模式就很好,无论是养鸡场还是养猪场都是以集体经济为主,既带动了民众致富,又避免了姓“资”姓“社”的瓜田李下。

    九人会上高官几次都想把韩屯树立为典型,但考虑到今年以来政治气候的突变,还是没有执行下去,不过韩屯在县里、包括地区都已经是“简在帝心”的地方了。

    “两个场子都运行良好,我这次回来计划把之前跟您说过的饲料厂建起来。经过两茬生猪的验证,我们的饲料配方完全达到了量产的标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明年开春就准备投放到市场上。”

    “地点还落在你们韩屯吗?”毛学山问道。

    他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一个小小的韩屯容纳下了两个养殖类企业,韩屯的闲置土地已经被利用上了大半,而这两个场子在未来很有可能继续扩建,所以饲料厂的选址是个问题。

    “这也是我头疼的,我们肯定不能占用耕地,但现在队里土地确实不够用了。”

    毛学山考虑了一下,“如果不设在韩屯行不行?”

    “放到县里?”

    “不,放到红旗公社西南面。”

    作为主政红旗公社几年的领导人,毛学山对红旗公社的上上下下一清二楚,“那里交通方便一些,距离未来政府规划的公路也很近。”

    “那太好了。我们饲料厂不像养猪场和养鸡场,对交通条件是非常看重的。”

    “好,那回头你去公社找老邓,回头把报告打到县里。”毛学山嘱咐道。

第166章 《家慧》的反响

    在老丈人家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小柱儿得上学,毛春华今天也正式上班了,何平去公社新家看了看。

    半年的时间,小院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大了。何平上次带毛春华来的时候,院里还堆满了材料,可现在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这些都是开春以后新种或者移植的花草树木。

    刘四叔的小徒弟正在院里打磨椅子,见何平来了跟他打了个招呼。

    进了屋子,刘四叔正在跟一位手艺人讨论。

    “呦,回来啦何平?”

    “回来了,过来看看。”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县里有名的邹师傅,一手山水画远近闻名,今天过来看看屋子的情况,准备一下明后天就动手。”刘四叔给何平介绍道。

    何平的小院是中式小院,所以肯定少不了写写画画的装饰,所以刘四叔才把邹师傅找来。

    小院新建,挂几幅书画应应景,以后有机会了再淘点名家名作。

    邹师傅了解完何平的需求之后就离开了,刘四叔跟何平说了一下小院现在的施工进展。

    “所有的装饰装修部分基本已经完成了,后面我会带着徒弟再给你细细的找一遍。剩下的就是屋子里的家具、饰品、书画这些东西,按照你的要求,这些量可不小,还得找靠谱的老师傅,所以时间上肯定要慢点。”

    “没事,四叔。这事不着急,慢慢干就行。”

    “今年这房子你是住不上了,东西都置办齐,冬天晾一冬,开春烘一下,住进来刚好。”

    何平笑道:“听你的安排。”

    看完自家中式小院的进展,何平骑着自行车回到了韩屯,昨天没倒开功夫,今天他得把家里好好收拾收拾,出去好几个月了。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振开兄终于完成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的翻译和编组工作,他背着书稿从京城赶到营城交给了梁跃进,剩下的就是梁跃进的工作了,振开兄送完书稿就回到平县。

    “振开兄辛苦了,这一忙就是大半年。”何平在给振开兄接风的酒席上说道。

    “哪里的话,都是份内的事。”

    振开兄回到京城待了大半年的时间,除了忙着图书的事,也在跟进京大三剑客写的武侠小说。

    “几个年轻人碰到一起想法太多,你要不拦着他们点,他们都敢上天。”振开兄笑着说道。

    《英雄志》的创作还算顺利,三剑客搞集体创作速度其实很快,但是想法太多的时候谁也不服谁,这个时候就需要振开兄去调和。

    “有想法是好事,搞创作就是要天马行空,千万不能拘泥。”

    聊完了工作的事,两人又说起家庭,振开兄告诉何平,邵飞怀孕了。

    何平满面笑容道:“恭喜振开兄了!”

    振开兄说起这个话题脸上的笑容也止不住,“何平,多谢你了。你嫂子跟着我受了不少苦,这回我在东大桥那买了间四合院。我跟你嫂子也算安定了下来,她怀着孕也少遭些罪。”

    别看振开兄前几年写诗、办杂志折腾的欢,但很多都是贴钱干的事,每天还要担惊受怕。现在跟何平在一起合作,首先物质上已经超过了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收入,生活自然逐渐趋于稳定,并且生活质量也有了保障。

    “怀孕了是好事,振开兄你太客气了。我们虽然做的是文化产业,但到底也是生意,大家都付出了辛苦,这都是你应得的。”

    何平对振开兄说的“四合院”很感兴趣,后世网络小说重生、穿越,京城的四合院那可是必买的东西。

    “你说你买了个四合院?”

    “嗨,说是四合院,其实就是大杂院。跟王公贵族家的四合院比不了,就是个普通的一进院子。”

    “哦!”

    何平对四合院只是有个简单的了解,但也知道不是所有四合院都值钱的,以后如果有机会了倒是可以到京城去入手几套四合院。

    振开兄在韩屯待了没两天,他过来主要就是给何平汇报汇报工作、叙叙旧,家里妻子怀孕了,他归心似箭,第三天便离开了。

    秋收过后,王抚大姐给何平来了一封信,何平看完有些懵逼。

    王抚大姐在信中安慰他不要在意外界的评论,《家慧》的创作是有着它独特的意义的,不要因为某些人的曲高和寡就故步自封。

    何平一时没闹明白,给王抚大姐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原来是《家慧》出版了一个多月,销量爆炸。

    出版社第一版印刷了二十万册,半个多月便销售一空。他们紧接着又加印了五十万册,最近各地书店又开始催货。

    但是,伴随着《家慧》销量的急速增长,《家慧》在文艺界和评论界的口碑却是在急剧下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作者是何平。

    “你可是写出过《福贵》、《吕得水》这样作品的作家,怎么能自甘堕落到这种地步呢?”王抚大姐在电话里给何平复述了有评论员在报纸上对《家慧》和何平的评价。

    其实这个事跟何平取的书名也有关系,他曾经和王抚大姐说过,要写个“人名三部曲”。编辑部也在两部作品连载时候的编者按当中提到了,所以导致很多读者和评论员都是知道这件事的。

    三部曲的头两部作品《福贵》和《吕得水》叫好又叫座,评论界甚至有人直言何平已经预定了今后十年的茅盾文学奖。

    大家都在期盼着何平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收官之作,所有人的目光自然都集中在它身上,毕竟有前两部作品的珠玉在前。

    可何平好死不死的,写了一部通俗作品,书名还是以人名起的,这就导致很多书迷和评论员都把《家慧》当成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你说怪不怪,现在外面骂的这么凶,可书店却都跟我们反映,说书卖的特别好,看情况,接下来马上还得加印。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你这本书估计一年下来三百万册都挡不住。”

    何平笑了一声:“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帮人就是口嫌体正直,不用管他们。”

    王抚大姐又从何平的口中学个了新名词,嘴里念叨了两遍,对何平的评价佩服不已,真是辛辣又精准!

第167章 天才陨落

    这帮人满心欢喜的打开书,从头看到尾,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看完书之后,这帮人出离愤怒了,你这他妈的是给老子喂屎啊,关键是老子还高高兴兴的吃了。

    那种被愚弄、欺骗的情绪让这帮人无处发泄,有的给编辑部写信控诉、有的在报纸上发出评论痛批。

    总之,在《家慧》上市的一个月之间之内,很快的就形成了评论界和书迷对其人人喊打的局面。

    他们对何平的自甘堕落痛心疾首,言必称:中国文学界的天才陨落!

    逼得《人民文学》编辑部,不得不在最新一期的刊物上辟谣:《家慧》并不是三部曲之一。

    但这种辟谣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对声浪。

    何平写《家慧》就是为了圈钱,起个跟三部曲相关的名字也是为了忽悠书迷买书,而《家慧》没有连载在《人民文学》上,而是直接选择了出版更是从侧面佐证了这一说法。

    一时之间,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搞的编辑部灰头土脸,他们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何平的脚。

    编辑部怕何平有什么想法,所以王抚大姐特意给何平写了封信,安抚一下他。

    何平听完王抚大姐的叙述哭笑不得,就一篇小说,这帮人都能搞出这么多名堂。

    要不说搞事情还得看文人呢,人家在这方面是专业的。

    “我当什么事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这边是什么环境,跟京城相比,我们这里就是山沟沟,啥消息也传不到这里来,眼不见心不烦。”何平满不在乎的说道。

    王抚大姐见何平真没什么情绪,这才放下心来。

    《家慧》受欢迎的程度倒是没太出乎何平的预料,他就是照着后世的爆款言情作品的模板写的,只是更含蓄了些。

    只不过让何平没想到的是,一部《家慧》还能闹出这么大的影响,起名字的时候他只是单纯觉得《家慧》这个名字配上齐东强狼心狗肺的事迹非常有震撼力。

    没想到居然有人能把一个名字跟阴谋论联系联系起来,他不得不佩服这帮人的机智。

    黑红也是红啊!

    深受后世媒体传播熏陶的何平自然知道这种影响虽然对《家慧》的口碑有一点负面,但从销量上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催化剂。

    让子弹飞吧!

    反正自己又不在意这种名声,他并非传统的作家,那帮评论员对他的印象好与坏,对他本人没有丝毫影响。

    不过他不在乎,王抚大姐却很在乎,在电话里要求他必须尽快写完新作,让外面那些诋毁他“江郎才尽”的声音都闭嘴。

    毛春华听说了这件事后哈哈大笑,何平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新作的事情不着急,何平眼下要紧的事是把饲料厂建起来。

    吵吵了两年了,这回总算是万事俱备。

    他把郭教授找过来,饲料厂的建设方案还得交给他,对于自己专业上的东西郭教授信手拈来,他也一直在等着何平说的饲料厂。

    他一个堂堂东北农学院的教授一直待在养猪场里确实有些屈才了。

    郭文兴教授把饲料厂的建设方案弄好之后,老队长再次把队里社员聚集到了队部。

    这次是在晚上,白天大家都得干活,不能耽误生产。

    一听说队里又要建厂子,社员们那叫一个群情激昂,恨不得把一家子人都拖到工地去干活。

    “这还商量啥,整啊!”

    “就是,咱信不着谁也不能信不着何平啊。”

    “嘿嘿,你说这又建个厂子,明年咱得分多少钱啊!”

    何平暗自点头,民心可用啊!

    老队长象征性的进行了表决,没有一票反对或弃权。韩屯哪家没受惠于队办企业,谁好意思提不同意见。

    表决完社员们一哄而散,边走还在边议论饲料厂的事。

    “何平老早就念叨着要干饲料厂了,说什么饲料以后肯定是黄金产业。”

    “这多好的事儿啊,以后咱队里的养猪场饲料都省了。”

    “瞧你那点出息,咱花那么多钱建个饲料厂就是为了给养猪场省饲料的?”

    ……

    第二天何平带着老队长找到了公社邓主任。

    毛学山跟他沟通过饲料厂的事情,邓主任对韩屯能够把饲料厂的选址放在公社也很高兴。

    “你们先干,手续后补,这对咱们红旗公社和平县都是一件大好事,咱们公社全力支持,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公社解决不了,我去给你们找县里。”邓主任大手一挥,对饲料厂的建设表示全力支持。

    不过手续上是肯定要经过县里的,这个事他回头带着何平去县里走一趟就行。现在县里对于涉及到红旗公社,尤其是韩屯的事情支持力度空前之大。

    邓主任也知道县里一直想把韩屯立为典型的事,只是迫于现在的政治气候按了下去。

    名声可以不显,但实惠一定要有,这也是邓主任敢放手让何平他们干的原因,县里支持还来不及呢。

    现在离入冬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饲料厂的建设还是得抓点紧。

    这个年代的好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队里、公社、县里的意志是一致的,上下一股绳,饲料厂在选址之后的短短几天之内便开工了。

    县里的手续很快办完了,高官甚至还特意过来视察了一趟,由此可见县里对这个项目的重视。

    “何平啊,这是你们走出韩屯的第一步,我是衷心的为你们高兴。咱们东北地区思想比较保守,你们韩屯可以说是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我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

    在咱们国家苏省有个华西村,因为带领了社员们搞工业,三年就达到了24万元的产值,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就有了一百万元的存款,在当地富甲一时,还因此登上了《人民r报》。尽管他们他们现在饱受舆论的争议,但这样为百姓谋福利的事迹是值得肯定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更不是社会主义。伟人说先富带动后富,你们韩屯如今走在了改革的路上,我期待着你们给红旗公社、给我们平县乃至地区和省里带来一分改变。”

    高官的话慷慨激昂,看得出来也是个有抱负的官员,何平保证道:“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待。”

第168章 韩兆社的崛起之路

    高官在饲料厂工地待了不到半个小时便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他对毛学山说了一句:“学山啊,你找了个好女婿!”

    毛学山内心充满了骄傲,但面上只是矜持的笑了笑,“您过奖了,何平也是靠着队里、公社和县里的支持才能把事做好的。”

    有了前几次的建设经验,饲料厂的建设已经不需要何平再去亲力亲为了。

    他也不是甩手掌柜,饲料厂的厂房建起来不是关键,还得有机械设备和人员。

    有郭文兴教授在一旁出谋划层,何平根本不用操心,两人到奉城跑了一趟,定下了饲料厂所需的设备,花了整整六十万大洋,这里不单单是设备,还有两台解放牌的卡车。

    “这回队里那帮学完车的小伙子派上用场了。”何平对郭教授道。

    “还是你有先见之明。”郭教授夸赞了一句。

    这年头司机还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仅要会开车,还要会修车。

    何平此前委托营城印刷厂给韩屯培训了一批司机,之后又培训了一批,前后两次12人,勉强够韩屯现阶段的使用。

    设备还需要等两个月才能提,但卡车可以当场提走,何平这次特地来了两个人来。

    何平还特意拜访了一下在火车上认识的秦拥军,两人这两年一直保持着联系。

    秦拥军见到何平很高兴,“一转眼都多长时间没见了。”

    “可不是嘛!秦叔,我看您厂子发展的不错啊!”

    秦拥军叹了口气,“驴粪蛋子表面光。瞎忙活,到年底一看,账面一干二净。”

    其实像秦拥军管理的凸版印刷厂这个情况已经算是这个年代比较好的国营企业了,后世很多人说八十年代是国营企业的黄金年代,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崛起后他们才逐渐跟不上时代潮流。

    其实压根不是那么回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阶段国营企业如果不是内部问题太多,怎么可能会在短短不到十年之内就陷入大规模的衰退潮,甚至在国家几度出手之后仍然无法挽回颓势。

    何平看出秦拥军的无力,识趣的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这次来奉城是公干?”

    “给队里办的饲料厂采购设备和车辆。”

    秦拥军听完羡慕道:“还是你们队办企业有活力啊!”

    “对了,秦叔。我这次来是有点事想找您帮忙的。”

    “你说。”

    “我想委托您这边帮我印刷点台历和挂历。”

    “行啊,没问题。”秦拥军一口答应,都没问何平要多少量,要知道向台历、挂历这种凸版印刷的,如果数量不够印出来是不挣钱的。

    “您先给我来一万册。”

    秦拥军吃了一惊,“一万册?你印那么多干什么?”

    “我寻思着到年底了,给客户们送点福利。不过我这些是给好几个单位印的,得多印几个样式,不光要有落款,还得有企业的简介。”

    秦拥军一下子就明白了何平的用意,他是想用台历和挂历来给企业打广告。

    “你小子啊,真是天生做买卖的材料。”

    “瞧您说的,我这可都是花了真金白眼印出来的东西,免费送人还不能收点利息了。”

    正事说完,中午秦拥军请何平在厂里食堂吃了顿小灶,下午何平醉醺醺的登上火车回了平县。

    到家之后毛春华告诉他梁跃进打来了电话,说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的印刷已经完成,第一版二十万册已经交付给辽省新华书店。

    第二套文学名著丛书出版发行,印数比之第一套的印数提升了几倍,年底的收益应该会不错。

    夫妻俩正说着话,韩兆社这小子像被狗撵了一样跑进院子。

    “我说你小子一天能不能有个正形,咋地?让狗撵了?”

    韩兆社脸上带着伤,一看就是挨收拾了。

    “嗨,别提了。何平哥,我上你这避一避。”

    何平一瞧,这小子肯定又捅娄子了。

    “你又作啥幺蛾子了?”

    韩兆社抱屈道:“我能弄啥幺蛾子,怎么血口喷人呢。”

    何平冷笑的看着他,一脸我信你个鬼!

    韩兆社有些心虚,“你看你们这些人,真是一点起码的信任都没有。”

    何平看着他,你继续编。

    韩兆社摸了摸鼻子,“是这么回事。你出去旅游之后吧,县里气氛也放松了下来,我就把照相馆给开起来了,就在桥北那块,何平哥你有空去坐坐哈!”

    “说正题!”

    “得。”韩兆社接着说道:“我照相馆不是开起来了么?两个月下来生意还算不错。可就在上个月,我发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韩兆社停顿了一下,一脸的神秘。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韩兆社被扫了兴也没生气,“显影房你知道吧?我们照相馆必备的房间,专门用来洗照片的。我在洗照片的时候,洗着洗着就发现了一件事。那个冲印照片的显影液里有银,有银啊!何平哥,银子!”

    韩兆社说着声音大了起来,情绪亢奋。

    “激动个屁!”何平骂了他一句,也大致猜到了这小子为什么会挨揍了。

    果不其然,韩兆社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想法。

    “我一想,这银可是贵金属啊,这我要是把显影液里的银提出来我不就发家了吗?于是我就找县里高中的老师请教了一下,试了好几天的功夫,还真让我给弄成了。

    你说这生意多好啊,不比开照相馆强多了?成功提炼出了银之后,我就准备再接再厉,在照相馆鼓捣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攒了四两银子。正打算找地方卖呢,我爸就托人捎信让我回家一趟。

    我兴高采烈的回来,刚想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我爸劈头盖脸就是给我一顿打,我听他一骂才知道。原来是我这些天照相馆没开门,我大姑家二姐上我爸那告状了,说我不务正业。你说这人,我开个照相馆好心好意找她来帮忙,寻思着给她找个营生,这人居然干这种事。”

    韩兆社说完气哼哼的,感觉自己被狗咬吕洞宾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