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9章 义薄云天何平哥

    何平重新审视了一下韩兆社这小子,他怀疑这小子才是穿越来的。

    显影液炼银,这事何平在后世听说过,一位大佬就是靠着这个东西发的家,可韩兆社一个连初中都没读过的小子居然能把这事弄成,着实让何平有些吃惊。

    你小子不会是天选之人吧?

    何平正在感叹韩兆社这小子逆天的商业嗅觉,韩兆军从门外伸个头进来,“何平哥,老三在你这不?”

    刚问完话,他就看见一脸包的韩兆社。

    “你个瘪犊子,跑这干啥,还不回家去?”

    韩兆社梗着脖子道:“我才不回去,回去挨揍吗?”

    “我看你就是欠收拾。”韩兆军撸胳膊挽袖子的走进来,准备给弟弟来个“以理服人”。

    “生意不好好做你就会作妖,你真是皮子紧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韩兆社躲到何平身后,“何平哥!”

    韩兆军瞪眼睛,“你以为何平哥就能护着你了?你瞅瞅你干的败家事,今天我不扒了你的皮我跟你姓。”

    韩兆社跑到自己这来求助,自己也不好见死不救,何平拦住韩兆军:“兆军啊,兆社也大了,你在这打不合适。”

    韩兆社感激的看了何平一眼,关键时刻还得是何平哥啊!

    何平紧接着说道:“回家去,领回家好好收拾收拾!”

    韩兆社“嗷”一声从何平后背窜了出去,本以为找了个救星,没想到如此坑爹。他心里边骂边跑,身后韩兆军一路狂追。

    何平看着兄弟俩一追一逃的身影,脸上带着欣慰笑容,像我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不是应该给颁发个奖章啥的。

    溜了个号,何平朝韩玉铮家走去。

    韩玉铮正躺在炕上,被韩兆社气的呼哧带喘,何丽琴在一旁安慰着丈夫。

    “何平来了?”

    “叔儿,婶儿。”

    “过来啥事啊?”何丽琴问道。

    “我叔儿还为兆社的事生气呢?”

    韩玉铮喘气都费劲,何丽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可不嘛,这败家玩意儿放着好好的照相馆不干,一天净想美事,还想弄银子。他是当别人都是傻子,就他一个精了。”

    何平心里一笑,还真让何丽琴说着了。只是这事如果直接跟这夫妻俩说,恐怕不能让他们信服。

    “叔儿,婶儿。兆社毕竟也大了,他现在有自己的生意,有一些想法是很正常的,不能再拿他当小孩子了。”

    韩玉铮断断续续道:“不是……拿他……他当小孩子,实在是……怕他走歪路啊!”

    “兆社他好歹也快二十了,平时做事情虽然跳脱了点,但总归还是走正路的。您二老的担心我都理解,可孩子大了还得看他自己,不能把他拴的太死。”

    韩玉铮夫妇陷入了沉思。

    何平又说道:“兆社这次做的事是条好路子,只是这两年可能还有点风险,我尽量提点着他点,看着他。”

    何平现在在韩屯的威望正隆,连老队长跟他比也逊色几分,既然他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韩玉铮夫妇也没再钻牛角尖。

    “行啊,有你……看着他,我们也放心些。何平啊,真是让你……操心了。”

    “叔儿,您说的哪里话。我拿兆社当亲弟弟看,他有事我能不帮忙么。”

    何平劝好了韩玉铮夫妇,正巧韩兆军押着弟弟回来,韩兆社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母亲何丽琴见状骂道:“让你去抓他,谁让你打他了?都多大的人了,还当是小时候吗?”

    面对母亲的责难,韩兆军一脸懵逼,刚才不是你们俩让我去抓人的吗?还说好好收拾收拾这瘪犊子,咋转脸就变脸呢?人和人之间还有没有点最起码的信任了?

    韩兆社本来还对何平的落井下石满腹怨言,被二哥撵着满大队收拾了一通之后,没想到在家里又看到了何平,再看看父母的反应,他哪里还不知道,肯定是何平哥过来帮他说和了。

    到底是义薄云天何平哥啊!

    韩兆社一把抖开二哥的手,“爸,妈!我错了,这事儿我应该早跟你们商量一下的,都是我的错。”

    韩玉铮咳嗽了两声,“行了,知道错了就行了,以后可不能自己胡作非为,有什么事多向你何平哥请教。”

    “爸妈,你们放心。”

    韩兆社信誓旦旦的对着父母发誓,韩玉铮夫妇欣慰的点点头,一时间父慈子孝。

    韩兆军满头问号,闹了半天,小丑竟是我自己?

    何平拽着一头雾水的韩兆军出了门,韩兆军问道:“何平哥,这啥情况啊?”

    “啥啥情况?”

    “他们不是……我……他们……”韩兆军语塞当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何平给他解释道:“兆社这事虽然办的莽撞了些,但确实是个发财的好路子,所以我过来劝了劝叔儿和婶儿。不过收拾他是对的,这小子胆大包天,这种事自己不声不响就敢干,得给他一个教训。”

    韩兆军稀里糊涂的点点头,何平哥说的也有些道理。

    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韩兆社总算是可以继续自己的发财大计,不过他大姑家的二姐却没有再出现在他的照相馆里。

    十一月的一天,养鸡场的人来找何平,说有沪上的电话找他。

    何平到养鸡场接过电话,是谢晋导演。

    之前《牧马人》上映的时候,谢晋导演曾经给韩屯来过电话,但当时何平已经带着毛春华去了京城,没有接到。

    队里人后来给他捎了口信,告诉他谢晋导演给他打过电话。

    这次谢晋导演打电话过来,是跟何平说一下《牧马人》上映的情况,经过半年多的上映,《牧马人》可以说是火爆全国,影片的男女主人公朱时茂和丛珊成为了今年国内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

    这个年代还没有专门的电影票房统计数据,但谢晋导演在电话里给了一个保守的估计,全国至少卖出去5亿张《牧马人》的电影票。

    别觉得这个数字夸张,在全国电影票几分、一角钱的时代里,《牧马人》是屈指可数的可以与票房过亿的《少林寺》一较高下的电影。

第170章 《吕得水》也要拍成电影了

    现在《牧马人》上映半年,可以说**期已经过去了,但这个年代的电影可没有什么固定的上映时长和排片一说,后世传言《牧马人》票房过亿,想来应该不是在半年内创造的,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

    何平听得出来谢晋导演心里的高兴,这时候还没什么分红或者投资一说,谢晋作为导演并没有从《牧马人》的大卖中获得什么实质的好处,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喜悦。

    “其实我今天给你打电话,还有一件事想跟你沟通一下。”

    倾诉完了《牧马人》热映的情况后,谢晋对何平说道。

    “您说。”

    “你前段时间发表的那篇《吕得水》,不知道可不可以把电影的改编权交给我?”

    何平没想到谢晋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按照时间线,谢晋导演的下一部电影不应该是《芙蓉镇》吗?

    姜文正是凭借着谢晋导演的赏识,出演了电影的男主角,才一下子走到了全国观众的面前,成为了实力派男演员,他还因此与女演员刘晓青因戏结缘。

    可现在谢晋导演居然想要拍《吕得水》,自己这只蝴蝶还真是扑棱起来了。

    谢晋导演的语气诚恳,之前《牧马人》的拍摄,两人的合作也算顺利,何平似乎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只是好像有些对不起姜文同学,一戏成名的机会好像没了。

    “好,既然谢导您看得上,尽管拿去改编就是了。”何平想了没几秒便同意了谢晋的改编请求。

    “哎呀,何平,真是太感谢你了。”

    “您别客气,《吕得水》能让您这样的大导演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到大银幕上,是我的荣幸。”

    何平跟谢晋导演在电话里你感谢我,我感谢你的说了几句,最后他问出了一句自己的好奇。

    “其实我觉得《福贵》也不错,您怎么想着拍《吕得水》呢?”

    谢晋导演叹了口气,“《福贵》很好,非常好。正是因为太好了,我才不敢去下手。它就像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史诗,我觉得我没有拍好他的把握。反之,《吕得水》就不同了,它的气质是讽刺、是荒诞、是黑色幽默,跟大银幕有着天然的契合,这样的作品是最适合搬上大银幕的。”

    谢晋导演给何平解了惑,说不定《福贵》还真得等到国师才能真正彰显出它的风采。

    何平同意了谢晋导演对于《吕得水》的改编,只是这次他拒绝了参与电影剧本编写的工作,他确实没时间干这件事,谢晋导演在电话里表示了遗憾。

    最后谢晋导演还跟何平说了一下小说改编的签约事宜,《牧马人》的时候是何平到了沪上以后才跟毕利奎签的约,这回何平不打算出门了,谢晋导演跟他约定了等过一段时间有空了,他安排毕利奎过来跟他签约,顺便把改编费用交给他,也不多,五千五百块钱。

    这个年头就是这样的,电影都是各地电影厂投资的,实际上都是国家投资,紧跟着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拍一部戏投资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那种上百万投资的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制作了。

    何平的剧本改编费用能给到五千五百块钱,已经是看在他头一部改编作品大卖和他现在的名气大了的份上,要知道上一部电影《牧马人》他还参与了剧本改编,才给了三千块钱而已。

    何平对这个问题倒没有深究,他又不靠着这个挣钱,反而能通过电影的方式让作品的名声再上一个台阶,对他来说是更划算的。

    和谢晋导演说改编的事,何平挂断了电话。

    何平想起新作品的事,王抚大姐让他尽快写出新作品主要是为了堵住评论界的悠悠众口,谢晋导演没有拍《芙蓉镇》,转而拍起了自己的《吕得水》让何平想起了姜文的另一部成名作《红高粱》。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小说《红高粱》,原著是发生在东山省高密县的故事,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讲述发生在东山省的生命赞歌。

    而小说《红高粱》只是《红高粱家族》中的一部,整个《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作品组成。

    何平是没有看过电影《红高粱》的,因为《红高粱》上映的时候他正年幼,对这种电影根本不感兴趣。

    后来《红高粱》被拍成了电视剧热播,他才专门去买来了书看了一遍,他最喜欢的就是整部小说中没有着墨太多的正面形象,余占鳌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气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真实,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其实那个时候的人确实是这样,很多人都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像《觉醒年代》中那些人物,之所以能够被记录在历史的丰碑上,不正是因为他们的觉悟吗,但更多的人还是被动参与革命的。

    在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

    这种狂欢式的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又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当时何平看完之后还觉得蛮喜欢这部作品的,既然赶上了,不如就把《红高粱家族》弄出来吧。

    最近饲料厂的事他都交给了郭教授,正好有时间,趁着这段时间把这部小说写出来。

    毛春华下了班回到家里看到丈夫埋头奋笔疾书又惊又喜,这个懒鬼回来两个月,终于想起来干正事了。

    晚上她特意给何平多做了几个菜,写作是件费脑子的事,得好好犒劳一下。

第171章 百万分红

    “诶,你听说没?韩兆社这小子收银子发家了。”

    “你可别瞎说了,他那是卖银子发家的。”

    “那他的银子都是从哪搞来的?”

    “这个我可知道,我跟你们说。他不是开了一个照相馆吗?照相馆洗照片用的药水里面有银,听说韩兆社这小子就是把里面的银提炼出来了。”

    “啥?这玩意是从药水里提炼出来的?那咱是不是也能整啊?”

    “你拿啥整?你有照相馆?你会提炼?”

    柯寨宋老六家的赌桌上,几个赌棍边摸牌边议论着隔壁大队今年新蹿升出来的排面人物。

    对这帮不学无术的赌棍来说,韩兆社发家的门槛还是有些高。

    “你说着韩屯是不是有啥风水?这两年咋就这么能挣钱呢?”

    “有啥风水?不都是靠着何平嘛,没了何平他们韩屯算个啥,也就是靠着人家手指缝里落出来的东西吃饱了饭。”

    “也不知道他们大队今年能分多少钱?肯定比去年多,想想都眼馋啊!”

    “眼馋有啥用,不得来点实际行动吗?”

    “你啥意思?”

    几个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十二月份在一场大雪中过去,按照阳历的说法,现在应该是1983年了。

    今年韩屯分红比往年早了不少,主要原因是现在不像以前了,盘账比较麻烦,会计张新军带着几个徒弟忙活了半个多月才把账目捋好,该交的税也交了,一分没少。

    这一天绝对是韩屯每年最隆重的日子,连过年也比不了,社员们提前两天就奔走相告。

    韩屯这次分红是韩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社信用社为此也忙碌了两天时间,员工们在核对韩屯社员们存折里的金额时,满脸的不可置信。

    信用社的凌主任用调侃的语气对一位女同志说道:“怎么样,小张?心里后悔了没有?”

    小张红着脸没说话,心里说不后悔是假话,谁能想到这么两年时间韩屯人的收入能涨的如此之快,一年的分红够很多人干个一辈子了。

    前年韩屯人来信用社取钱的时候,凌主任开玩笑似的给小张撮合亲事,事后反而被小张的父母埋怨了一通,自己家的条件再差也不能找个乡下姑爷呀。

    凌主任当时闹的里外不是人,没想到这才短短两年时间,人家韩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如果说前年的时候,韩屯一年的分红还只是让信用社的人感到惊讶,那么今年韩屯的分红则是把信用社的所有人都震慑到失语。

    在这一刻,城乡之别都是浮云,面对存折上那一串数字,信用社没有一个人能够无动于衷。

    夜晚的韩屯队部,上百瓦的大灯泡把院子照的通亮,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韩屯人的热情,别说屋子里,就连院子里都挤得满满当当,韩屯人今天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何平把三小儿从队部门口的老槐树上扥下来,“你个熊孩子,也不怕摔着。”

    何平走近院内,拥挤的人群自动开辟出一条道路。

    “何平过来啦!”

    “来啦,何平!”

    迎面全是笑脸,那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无数的期盼和希冀。

    何平进屋见老队长端坐在一旁,“怎么才过来?”

    “不得吃口饭嘛!”何平稀松道。

    “赶紧的吧,分完钱早点休息。”

    老队长没废话,把何平推了出去。

    何平站在台前,看着屋里屋外几百双眼睛,感觉也没啥想说的,主要是每年都走这么个形式,有点厌倦了。

    “那个啥,简单说两句吧。今年咱们大队创造产值超千万,利税一百多万,跟前两年相比可以说是再创新高,明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别的我就不多废话了,让会计宣布分红,各家上来领钱,回去都把存折收好了,别遭了贼。”

    老队长瞄了何平一眼,往年这小子一到这时候骚话连篇,没想到今年一改风格,难道是成熟了?

    何平说完话,张新军走到台前。

    要说今年韩屯谁最失意,那无疑是会计叔。前两年每年这个时候,那可都是会计叔的高光时刻,站在台前宣布着队里各家各户这一年的收成和分红情况,哪个不高看他一眼。

    可今年完犊子了,这活儿被抢了。也不能说是被抢了,现在队里把大队和企业的账目分的很开,大队的账目还是会计叔管,企业的账目则归新来的会计张新军管。

    会计叔轻松是轻松了,但心里的失落是在所难免。

    张新军走到台前没有说话,因为刚才在何平说完话之后,屋里屋外响起了震耳的嗡嗡声。

    大伙都知道今年韩屯的收入创了新高,可怎么也没想到能够达到产值一千万的水平。

    一千万,这是啥概念?

    这么说吧,满全国划拉,产值能够达到千万以上的那都是本省排名靠前的国营企业。

    可韩屯这么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就能完成这样的壮举?

    队里人震惊到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已经超过了耳语的标准,张新军咳嗽了几声,队里人还在议论个不停。

    何平见状喊道:“都消停点,等会计说完回家自己说去,别耽误大伙时间。”

    嘈杂的声音消了下去,张新军这才开始念道:“下面我念户主的名字,户主听到名字带上手戳来签字、画押、取钱。

    何平,一百二十二万六千六百九十七块五毛。”

    轰!!!

    原本平静的氛围瞬间被打破,整个大队院子里沸反盈天。

    “刚才会计喊多少钱?”

    “我是不是听岔了?一百万?”

    “做梦,肯定是在做梦。”

    巨大的噪音让张新军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念下去,何平到台前签字画押盖手戳,一气呵成。

    他转回身,面对众人,唬着一张脸。

    “吵吵啥?瞧你们那点出息,还想不想分红了?”

    底下有爱接话茬的说道:“何平,你这真的假的,还能分一百多万,那咱们得分多少钱啊?”

    何平骂道:“就你屁话多,分完不就知道了吗?都给我安静,谁家再叭叭,就明天再来取存折。”

    何平的气势让大家的声音都低了下去,他示意张新军继续。

第172章 韩屯的造富神话

    “韩兆军,三十五万四千八百五十块。”

    “韩援朝,一万六千四百八十二块四毛。”

    ……

    随着张新军一个个名字念出来,伴随着后面最少是五位数的分红数,韩屯社员们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引得空气都变得灼热。

    万元户!这可是万元户啊!

    别的地方万元户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可到了韩屯万元户居然就跟批发的一样,分一次红造就出上百个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名词是这两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要知道这时候万元户的稀缺程度比之后世的亿万富翁还要珍贵。

    张新军在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一串串代表着巨额财富的数字从他嘴里喊出来,连感情都懒得掺杂,人家的命羡慕不来,更何况自己作为韩屯队办企业的会计总管年末还分到了一个三千块的大红包。

    队里各家的户主领完了存折,一个个都在底下开小会,谁见过这老些钱啊,一个个的拿着存折对了一遍又一遍,仿佛生怕这存折上的钱飞走了。

    张新军宣布完毕下了台,何平看看老队长。

    老队长收拾好烟袋,站起身。

    “行了行了,分红也分完了,都赶紧回家去吧,存折该放好都放好,没事别老跟亲戚吹牛逼,省的遭了贼。

    对了。另外啊,咱们队里在南山投资的那个养鸡场,今年刚见到效益,还有贷款要还,今年就没算在里面。”

    屋里屋外几百号社员,谁也没在意老队长最后说的一句话,都还意犹未尽的聚在一起瞎扯淡。

    老队长上去一脚一脚的开始踢人,大伙这才一步三晃的往外走。

    “何平这次是发财了,一分一百多万啊!”

    “没见过世面了吧?不说何平一年光小说就卖了多少钱,你知道何平跟兆坤在羊东那边合伙做生意,一年能赚多少钱不?”

    “多少钱啊?”周围有好信儿的凑上来问道。

    那人没说话,用手比划了一个数,“这个数!”

    “八十万?”

    “总不能是八百万吧?”

    “土老帽,八位数!”

    周围人一片惊呼,“啥?八位数?那不跟咱队里一年的产值一样了?”

    “你以为呢?你以为人家跟你一样,你也不想想,咱韩屯能挣这么多钱是因为谁,没有何平咱有这机会吗?人家自己做买卖还能差了?”

    这人把周围的社员问的哑口无言,要说刚才分红的时候,何平分了一百多万的时候这帮人嘴上没说,可心里总归是有些小九九的。

    可一听说何平在外面做生意能挣到八位数,他们心里原本那点不满却烟消云散了。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近则不逊,一个社员们天天见面侃大山的人分了一百万,有人心里会有意见,可一个一年能挣八位数的人分了一百万,大伙反而没了意见。

    何平精通财技的印象再一次深深的刻入了众人的心底。

    平县县委县政府,九人会上。

    会议的气氛异常的沉默,几位领导跟犯了烟瘾一样,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

    憋了十几分钟时间,高官率先打破了沉默,“都别端着了,说说吧!”

    众人接着沉默,高官见没人说话,开始点名,“老毛,你先说。你姑爷惹的事,你这个当老丈人的先说说。”

    毛学山被高官点名嘿嘿笑了两声,“我也没啥好说的,韩屯说到底是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所有的社员都有利,更何况他们今年给县里利税一百多万。”

    高官指了指他,“你啊你,就不怕别人说你护短。”

    毛学山看了看高官,又看了看众人,“大伙是看着韩屯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

    高官笑了起来,有些畅快,“老毛说完了,你们谁再说两句?”

    另一位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开了口:“我这个管工业的今年都有点没脸见人了,咱们全县的国营企业都加在一块,将将跟人家一个队办企业打个平手。”

    “别说牢骚,说点建设性意见。”

    高官这是在逼着众人表态,事情还得从三天前说起。

    各个生产大队的账目在年底是都要报到公社的,今年韩屯的账目报到红旗公社后,公社邓主任看完手心直冒汗,自己蹬着自行车就给县政府这边送过来了。

    主管的副县长看完也傻眼了,报到高官这里。

    高官一看,好家伙,这是放了一颗多大的卫星啊!

    赶紧召集人开会,赶巧有两位常委出门了,于是这个会等了两天才正式召开。

    其实在座的人都明白高官的意思,高官一直有心想把韩屯作为平县响应改革开放的典型来宣传,可县里的意见始终不同意,而且去年(82年)国内的政治气氛确实是有些紧张。

    眼下阳历年过完了,83年的开始国内两股政治势力的较量似乎进入了平稳的阶段,而此时韩屯放的这颗大卫星给了高官充足的信心。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时候不宣传更待何时,他还指望着自己能够再进一步呢,而韩屯就是他这一步最重要的棋子。

    领导们哪个不是人精,对高官的心思一清二楚,可他们就算不同意大肆宣传韩屯的事迹,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啊。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随意表态,最后高官实在是按捺不住,一锤定音。

    “行啊,既然没人反对,那咱们就向上面报告吧,把韩屯作为我们平县响应改革开放的典型事迹报上去,好好宣传宣传。”

    意见往往就是这么达成的,只要没有拼死反对的,那么同意只是个形式问题。

    走出会议室的门,高官走路都带风,傻子都能看出来心情贼好,还跟一旁的毛学山有说有笑。

    “学山啊,你这个女婿,这个!”高官比了个大拇指,“平县出了这么一个人物不容易,我这个主政的,面上有光啊!”

    “高官您谬赞了,也是适逢其会,如果没有政策的辅助,他也折腾不出这么大的动静。”毛学山说道。

    高官看了毛学山一眼,那意思你知我知,这种场面话就别说了。

第173章 对韩屯未婚男女的大围剿

    要说临近年关,平县最近什么话题最热门,那么一定要属红旗公社的韩屯生产大队。

    李峰扒拉着一碗高粱米饭,跟猪拱食一样。

    “你慢点吃,怎么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母亲骂了一句。

    李峰没说话,他刚帮未来老丈人家干了一下午的活回来,饿的前胸贴后背。

    李峰父亲问道:“儿砸,之前你朋友不是托我和你妈给他们韩屯找队医吗?”

    “嗯,咋了?”

    李峰父亲说道:“你问问你朋友,他们大队卫生所还要人不?”

    “啥意思?”李峰忘了扒饭,不知道父亲这是唱的哪一出。

    “我这不是快退休了吗,寻思找个地方发挥发挥余热。”

    “那也用不着上韩屯去啊,他们那离家里这么远。”

    “你懂啥,人家韩屯条件好。”

    李峰好像明白父亲的意思了,他问道:“爸,你不会是看中人家韩屯的分红了吧?”

    李峰父亲被儿子戳破了面子有些不好意思,“啥叫看中人家分红,这不也是想多给你攒点结婚钱嘛!他老刘家的门槛那么高,你小子又不争气。”

    最近韩屯的分红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听说都上了县里的九人会,县里但凡出门的就没有没听说过这件事的。

    “爸,你瞧你这话说的,啥叫我不争气?你等着这次我小说发表的。”

    “你可行了吧,都写了好几年了,除了报纸上的豆腐块,就一首小诗。你就说说稿纸和钢笔你都浪费了多少了?”

    李峰岔开话题道:“诶,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就别跟着凑热闹了,你上回给人介绍的时候不还心不甘情不愿的吗?”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韩屯只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村生产大队,可经过今年年底的这一次分红,韩屯已经成为了平县举县闻名的“万元户大队”了。

    一个大队,一夜之间,诞生了上百个万元户家庭。更有甚至,听说他们为首的何平更是一次分了上百万。

    太吓人了,县里听说过这个消息的人第一反应都不是吃惊,而是恐惧。前些年的遭遇还历历在目,居然还有人敢顶风作案。有些人刚想坐在一旁看戏,落井下石。

    没想到县里面反手一个操作,把韩屯树立成了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典型了,听说是政府开会决定的,还往上报了。

    有了政府的背书,县里人对韩屯的观感那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全县保媒拉纤儿的媒婆倾巢而出,展开了一场对韩屯未婚青年男女的“大围剿”。

    马冬梅三姨提着麦乳精和罐头走进了韩兆国家。

    正在炕上看孩子的马冬梅见到许久不见的三姨喜出望外,“三姨,你怎么过来了?”

    “你生孩子遭了这么大的罪,我过来看看你,头半年地里活儿忙,这不冬天闲下来了嘛。冬梅,你可别见怪啊!”

    “三姨,你说的哪里话,你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马冬梅喜笑颜开。

    “你家兆国呢?”三姨问道。

    “去场子里帮忙去了,得晚上才能回来。”

    “还是你们韩屯好啊,冬天了也不闲着,还能上场子里帮忙。”三姨感叹道。

    马冬梅笑笑没说话,三姨这话不好接,话说的轻了太假太敷衍,重了像是在炫耀。

    三姨见马冬梅没接话,把目光集中到孩子的身上,“哎呀,我的大外孙子,长的可真好看,虎头虎脑的。”

    三姨一说起孩子的事,马冬梅脸上的笑容顿时溢了出来。

    “你说说这孩子长的,长的随你。”

    “人家都说长的像他爸。”

    “说像他爸那是因为营养好,孩子长得好,但这脸盘儿可真像你。”

    马冬梅被三姨夸得眉开眼笑,兴致盎然的跟三姨聊起了家常。

    两人闲话了半天时间,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三姨作势要走。

    “哎呀,这一转眼都中午了,我先回去了。”

    “别呀,三姨。好不容易来这一趟,留这吃一口饭吧。兆国一会儿就回来,让他简单做点菜,我现在身体不太好。”

    “别麻烦了,我就回去了。”

    “千万别,三姨,你一年也不来一趟。”

    三姨推让了一番最终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韩兆国从外面回来,见马冬梅三姨来了,高兴的给张罗了几个菜。

    做完了菜,韩兆国跟三姨打了个招呼,急匆匆的回了场子。

    “兆国咋不吃口饭再走啊?”三姨问道。

    “他在食堂里吃完了才回来,专门回来给我和孩子做饭的。现在不像以前了,场子里管的严,上下班都得准时准点。”马冬梅给三姨解释了两句。

    三姨点了点头,跟马冬梅吃起了午饭。

    韩兆国做的菜有荤有素,手艺也不错,在这个年代里一顿家常午饭能有这个标准,很多城里家庭也没有。

    三姨夹了几口菜,夸赞了几句韩兆国的手艺,然后貌似无意的说道:“谁家闺女要是嫁到了你们老韩家来那可真是享福喽!诶,对了冬梅,兆国他三弟弟是不是还没成家呢?”

    “成啥家啊,现在一天到晚的折腾着做生意呢,哪有空结婚啊!”

    “哎呦,那真可惜了!像兆国他三弟弟这样的条件找啥样的找不着啊。”

    马冬梅也跟着叹了口气,“可不咋地,这一年到头上门的媒人多了去了,可问题是人家老三不松口啊,天天也不着家,我家那老两口也跟着上火。”

    三姨好奇的说道:“你这三弟可真有意思哈,人家都是到了岁数盼着结婚娶媳妇,他还不着急了。”

    “害,这是也是有原因的。兆国他们家这老三啊,就想找个城里的姑娘,有给介绍农村的姑娘的,人家看都不看。”

    三姨闻言眉头一皱,心想干脆还是挑明了说吧。

    “冬梅啊,你看咱们家你三妹妹咋样?”

    马冬梅也不是傻子,她前面之所以说那些话也是为了让三姨知难而退。

    她见三姨这么执拗,也有些为难。

    “三姨,你的意思我明白。可兆国他们家老三是个主意正的主儿,人家现在自己生意做得也挺大,我们根本做不了人家的主。”

    三姨连忙说道:“哎呀,傻闺女。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你们做主,你就帮我跟你公公婆婆提一嘴,成不成的三姨我都谢谢你。”

第174章 人脑袋打成狗脑袋

    马冬梅见三姨一脸的恳求,毕竟是自己的长辈,她终究是狠不下心来拒绝。

    晚上,韩兆国洗完脚躺到炕上刚想睡觉,马冬梅推了他一下。

    “干啥呀?”

    “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你说呗!”

    “今天我三姨过来想让我跟兆社提一提她家闺女的事。”

    韩兆社听完埋怨媳妇儿,“你往身上揽这事儿干啥?费力不讨好,老三那德行你也不是不知道,你说话他能听是咋地?”

    “那三姨开一回口,我咋说?回头我跟爸妈提一嘴,成与不成的,也算是给三姨一个交代。”

    韩兆国没反对,“你啊,少揽这些事。自从咱韩屯分钱的消息传出来了,你瞅瞅多少保媒拉纤儿的往咱这跑,咱掺和这事费力不讨好。”

    马冬梅道:“知道了,这不是亲戚嘛,别人的事我懒得管。”

    同一时间的柯寨宋百顺家。

    宋百顺媳妇儿给了他一杵子,“没用的玩意儿,让你再去跟人家说说,你咋就不听呢。”

    宋百顺闷声道:“有啥脸上人家去,上次都去一回了,人家没接话茬,你还不明白咋回事啊?”

    “你再试试能咋地,这不都是为了闺女的终身大事吗?你没看着那保媒拉纤儿的一个个的见天儿的往韩屯跑,多勤快啊!为啥?不就为了赶紧把韩屯没成家的姑娘小子们都给栓到手里嘛。一年一万多块钱,够咱们干多少年了,闺女要是嫁过去,这辈子就啥也不愁了。”

    “要去你去,我可不想再丢人。玉平刚没那两年你咋对人家的?还好意思去跟人家攀亲戚。”

    宋百顺一句话怼到了媳妇儿的肋叉子上,老娘们儿上来就给他推了一个跟头。

    “说啥呢?说啥呢?我那么做我是为了谁啊?就你一天挣那仨瓜俩枣的,够接济他们家孤儿寡母的吗?还有脸说我,你仁义你倒是去啊,我说你两句你就不去了?干活我怎么没见你那么听话呢?”

    宋百顺平时老实巴交不代表没有脾气,他心里本来就窝着火,媳妇儿上来动手一下子把他这老实脾气给惹急眼了。

    “***的,虎逼老娘们儿,我看你就是欠削!”

    宋百顺骂了一句,夫妻俩人扭打做一团,打得不可开交。

    宋百顺媳妇儿虽然彪悍,但到底是女人,在体力上跟男人还是比不了的,没过一会儿便落入了下风。

    女人体力不占便宜,但还有嘴啊,打不过了就开始鬼哭狼嚎。

    把正在外面干活的宋大莲给招了进来,宋大莲一看父母人脑袋都打成狗脑袋了,一下子就急哭了。

    “爸,妈,你们先别打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呀?”

    女儿来劝架,这两口子才稍稍放下了情绪。

    宋百顺媳妇儿喘着粗气道:“还不是为了你的婚事,我让这老瘪犊子上韩屯去跟大临家说说,他为了那点面子死活都不肯去。你说他还配当你亲爹吗?不是人揍的东西。”

    “去你娘的,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娘们,要不是你在里面嚼嚼,玉平家现在能跟咱家这么生分?你这会想起来人家了,你早干什么了。”

    夫妻两人没讲两句话又吵了起来,说着话还想动手。

    宋大莲见父母二人为了自己的事大打出手,哪里还敢隐瞒自己跟韩兆临的事。

    “爸,妈。你们先别吵,听我说。其实我跟大临一直有联系,我俩……我俩……”

    宋大莲说着说着脸上露出娇羞的神色,没再继续说下去。

    宋百顺夫妻俩又不是傻子,见闺女的神色哪里能不明白。

    宋百顺媳妇儿一把掐在闺女的胳膊上,“你个死丫头,心咋这么大呢?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跟我和你爸说一声。”

    宋百顺也声援媳妇儿,“就是,你这丫头现在怎么学这么野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悄默声的就跟人家处上了,你还把我和你妈放在眼里吗?”

    宋大莲委屈,这俩人刚才还你死我活的,怎么转眼就把枪口一致对向自己了呢。

    “我不是怕你俩跟着我上火吗?”

    “你不说我们俩更上火。”宋百顺夫妇说道。

    宋百顺媳妇儿问道:“你跟大临是啥时候处上的?”

    宋大莲有些害羞,小声的说道:“去年他临走之前。”

    “那你跟着小子处到啥程度了?这小子说啥时候娶你过门没?”宋百顺媳妇儿追问道。

    宋大莲更娇羞了,“什么啥程度,妈~哪有你这么问的。”

    “快点说,别让我跟你爸着急,你个死丫头,一点都不省心。”宋百顺媳妇儿骂了一句。

    宋大莲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道:“大临说他今年就能攒够在南山买房子的钱,等他买了房子就回来跟你们提亲。”

    宋百顺媳妇儿放下了心:“算这小子还有点良心,那他说啥时候回来没?”

    “应该快了吧?可能钱还得攒一攒,他上回托人给我捎回来一块手表,应该花了不少钱。”

    宋百顺媳妇儿一听,赶紧让闺女把手表交出来,宋大莲把手表交给母亲。

    宋百顺媳妇儿虽然不懂手表,但一看那样子也便宜不了,又狠狠掐了姑娘一下。

    “你个死丫头,啥东西都好要,这么贵的东西买它干啥,留着那钱买房子结婚不比啥都强?”

    宋大莲算是认命了,今天她是逃不过母亲的收拾了,就算是这一年来期盼父母的利息了。

    “那也不对啊!”宋百顺媳妇儿拿着手表端详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大临虽说上南山上班去了,可韩屯分红他们家都是有份儿的啊。一年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咋地也得有大临一份儿,再说这结婚的大事,怎么还能让孩子一个人攒钱呢?这个魏秋芬,真不是个东西。”

    宋百顺训道:“你可行了吧,人家家里事你跟着掺和啥。只要大临到时候能回来跟大莲把婚结了,不比啥都强?”

    “就是啊,妈。你别老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就你们父女俩这脑子,被人卖了还得给人数钱呢。”宋百顺媳妇儿说不过父女俩,数落了他们两句便没再多言。

    只要女儿的婚事能够妥帖,她也无所谓了。

第175章 遭贼了

    分红过后,韩屯社员们每天脸上的笑容都抑制不住,在养鸡场和养猪场干活干的更起劲了。

    不光是社员们,包括在场子里上班的其他大队的社员也有年底分红,一次年底分红抵得上他们半年的工资,这让大伙都想把命卖给韩屯了。

    上哪找这么好的工作啊,就是城里的那些国营单位也没听说过这样的待遇。

    有的韩屯社员对此还颇有微词,如果不分给这些外人,自己的分红还能多一些,可惜这样的言论在韩屯根本没有立足的市场。

    何平现在在韩屯的威望真可以说如日中天,连老队长也要逊他三分。你也不能怪社员们现实,能够带领大家用短短几年就过上城里人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如果韩屯有谁对何平出言不逊,恐怕不用何平出手,就是韩屯其他的社员们也不会放过那个人。

    临近年关,韩屯旁边的小集市规模又扩大了,堪比县城南的大集了。

    现在平县人人都知道韩屯人有钱,连带着周围的丁屯和柯寨也都跟着沾了光,他们两个大队的社员没事给韩屯干干零活,一年也不少挣。

    这就造成了韩屯这一片的消费能力成为了这年头平县的一枝独秀,比之县城里也不逊色。

    “老三,买啥呀?”

    “买条大鲅鱼。四哥,你这野鸡不小啊,还有卖的吗?”

    “有啊,就那边那小子卖的,就剩一个了,赶紧去,再不去肯定没。”

    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但韩屯社员们现在普遍都在两个场子里上班或者帮忙,下了班天都黑了。

    这些小摊贩们为了做生意就会等到韩屯社员们下了班,这时候往往是他们一天生意的巅峰。

    赶上年关,韩屯社员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比平时更强了些。

    这样的景况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集市上的顾客渐渐稀疏下来,摊贩们的货物也卖的差不多了,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家。

    在寒冬腊月摆了一天的摊,摊贩们个个儿都冻得哆哆嗦嗦,但身体的寒冷并没有影响他们精神上的愉悦。

    “现在这韩屯是真有钱了,来买东西伸手就是一张大团结。”

    “可不咋地,在这摆摊可比桥南那卖的上价,还不怕人查。”

    “这韩屯人真是祖坟冒青烟了,以后吃穿不愁,死了都有人管。”

    “人比人得死,别想这么没用的了,多卖点货挣点钱不比啥都强。”

    “是啊!”

    摊贩们踏着夜色离开了韩屯。

    渐渐沉下的夜幕中,炊烟升起,越来越多。

    按照东北冬天的习惯,人们都是一天两顿饭,因为冬天没有农活。

    可现在韩屯每家每户都有社员在场子里上班,一天的劳动量下来要是只吃两顿饭那可不行,所以很多人家就跟农忙的时候一样保持一天三顿饭的习惯。

    晚上这顿饭都得等社员们下了班回来吃,一般吃饭都得晚上六点多,天色已经黑透了。

    如果是几年前冬天的晚上六点多,韩屯有一多半的人家都已经熄了灯,钻进了被窝。

    可如今的韩屯,这个时候正是一家人吃完了饭,聚在一起看电视的好时光。

    电视机如今在韩屯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户数,周围的大队现在给韩屯起了不少外号,“电视大队”、“万元户大队”之类的,估计到明年恐怕电视就会成为韩屯各家各户的标配。

    而就在韩屯社员们家家都沉浸在电视机的精彩节目中时,户外的黑暗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几个黑影偷偷的潜伏到了队里,一个压抑的声音提醒道:“小心点,晚上出来看电视的多,别让人看着了。”

    几人小心翼翼的前进,在黑暗中摸摸索索。这时队里的狗叫了几声,几人立刻吓的不敢动。

    过了几秒,狗叫声隐去,估计是主人嫌它烦,踹了两脚。

    几人更加小心,瞄准了院里一片漆黑的一户人家,“就他们家,我盯了好几天了,晚上都出去看电视了,得快九点才回来。”

    几人一看就是压门撬锁的行家,几下便捅开了院门和屋门的锁。

    在家里一通乱翻,几分钟之后一个声音惊醒道:“找着钱了。”

    黑暗中谁也不敢开手电筒,凭感觉摸了摸,应该是十多张大团结和毛票,真不愧是韩屯,这年头谁家会在家里放这么多现钱。

    “赶紧找存折,那才是大头儿。”

    几人继续在黑暗中翻箱倒柜,终于在大家的耐心都快消耗殆尽的时候找到了。

    “赶紧撤!”

    趁着夜色,几人迅速的离开了韩屯。

    过了一个多小时,韩屯家家户户的灯光渐渐熄灭,很多人家都进入了梦乡。

    韩兆贵跟老婆孩子回到家里,刚打开灯,就看到家里一片狼藉的样子。

    他大惊失色的翻翻藏钱和存折的地方,哀嚎了一声:“哪个挨千刀的偷到老子家了?”

    一听说家里的钱和存折都被偷了,韩兆贵的老婆立刻哭了出来,“丧良心的东西,不得好死啊!”

    夫妻俩的嚎叫声把左邻右舍都惊动了,队里的狗也被惊动了。

    “咋的了这是?”

    “听这声儿是兆贵他家吧?这两口子又打仗了?”

    “咋还没完没了了?老头子,你过去看看,别打出个好歹来。”

    韩兆贵夫妻俩持续不断的哀嚎让邻居们都起了身,过来看看。

    “兆贵啊,这是咋了?”邻居们看到家里一片狼藉的模样也不像是两口子打架。

    “遭贼了,遭贼了。这丧天良的小偷儿,把家里的钱和存折都偷走了。”韩兆贵的老婆哭天抹泪的说道。

    邻居一听,“赶紧找老队长啊,去报公安,还搁这想啥呢。”

    韩兆贵夫妻俩这才如梦初醒,“对对,赶紧报公安,肯定能找回来。”

    老队长被韩兆贵夫妻从被窝里拽出来,一听这情况就骂道:“让你们这帮瘪犊子少出去吹牛逼,就是不听。这回好了,遭贼了吧!”

    老队长嘴上说的硬,可动作却不慢,穿好了衣服就要出门。

    “这都快半夜了,明天再去吧。”老伴劝道。

    “存折都丢了,那可是一万多块钱,睡什么觉。”老队长没好气的说道。

    说完套上驴车带着韩兆贵前往公社派出所报警。

第176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

    何平是第二天才知道韩兆贵家遭贼了,早起这件事就已经传遍了韩屯家家户户,大家人心惶惶,唯恐自己家步韩兆贵的后尘,这回谁也不敢出去吹牛逼了。

    这年头不像后世,大街小巷都布满了摄像头,各种高科技仪器配合破案。很多大案要案都受限于条件没有办法破,更何况是小偷小摸的案件。

    不过韩兆贵家的情况还有些不同,如果只是一般农户的家里遭贼了,顶多也就是损失个百八十块钱,可公安一询问,被偷的存折上有上万块的存款,这可是绝对的大案了。

    派出所的公安不敢怠慢,连县局都惊动了,连夜到韩屯来勘察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直到第二天何平知道消息的时候,他们还在韩屯周围排查情况。

    何平好信儿的上去跟人家公安套近乎,“同志,查的咋样了?有啥线索没?”

    公安瞪了他一眼,“别瞎打听。”

    “我这不是关心案情进展吗?”

    “你又不是当事人,那么关心案情干啥?”公安用审视的眼神扫视了何平一下。

    “您别这么看着我,我就是想提供点线索。”

    “你能有什么线索?”

    何平凑到他耳边说道:“我看见柯寨有几个赌棍没事就到我们队周围转悠,他们经常在柯寨宋老六家耍钱。”

    公安看了他一眼,半信半疑。

    何平也不深说,他相信公安只要有怀疑了,就一定会去求证,“您姑且听着,多一条线索嘛!”

    老队长瞧他跟公安私语,上来问道:“你跟公安同志说啥了?”

    何平嘿嘿一笑,“没说啥,给宋老六上点眼药。”

    他又想到了一件事,对老队长说道:“咱现在有点太招眼了,是不是得想点办法啊?”

    老队长道:“想啥办法,不是还有民兵连吗?”

    “你可拉倒吧,还民兵连?哪儿呢?”何平挖苦道。

    老队长恼羞成怒,被何平躲开了。

    这几年公社和大队的民兵制度已经是名存实亡,根本拍不上用场。老队长也知道情况,“不找民兵连,你说咋办?”

    何平脑子一转就有了主意,“这事得花钱。”

    老队长心想反正队里现在有钱,花点钱省心也挺好,要不动不动就闹出韩兆贵他们家这一出,他这身子骨可禁不住这么霍霍。

    “行,你要能办明白我同意。”

    等了两天,公安那边传来消息,偷存折的人抓到了,在几人去信用社取钱的时候。

    这年头一张账上有一万多块钱的存折出现在信用社那绝对是轰动性的存在,几个蠢贼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啊。

    以为偷偷摸摸的换个信用社取钱就没事了,孰料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一眼就看出几个人有问题,问两句话答得磕磕巴巴的,没有鬼才怪。

    人家一边稳住几人,一边让同事报案。

    另一边公安同志根据何平的线索把宋老六弄到派出所问询,宋老六是个老油条了,没有证据他根本没有一句实话,公安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碰巧信用社的人来报案。

    公安到现场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几个蠢贼逮住了,直到公安来了几个蠢贼还在傻乎乎的等着工作人员给他们取钱呢。

    何平听完都乐了,什么年代都有这种能上新闻的蠢贼。

    伴随着蠢贼们的被抓,宋老六也被扔进了拘留所。他虽然没参与蠢贼们的犯罪活动,但是几个蠢贼为了立功,争先恐后的把宋老六聚赌和向他们放高利贷的事都给交代了。

    何平今天来公社派出所办事,顺便问了问宋老六的情况,本以为这次宋老六少说也得判个十年八年的。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宋老六只是可能因为聚众赌博拘留半个月以及若干罚款。

    这大大出乎了何平的意料,仔细跟公安同志了解了一下之后他才明白,原来宋老六开的赌场是不“抽水”的,没有了“抽水”这个客观要件,宋老六就不构成赌博罪(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

    至于放高利贷,公安只给了何平一句,“你去查查刑法典就知道了。”

    何平不用查也明白公安的意思,这个罪名肯定安不到宋老六头上。

    要不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呢。何平心里都有些佩服宋老六了,这心思但凡用一点在正地方,也不至于当个乡下的地痞流氓!

    怪不得国家要严打呢。

    虽然有些遗憾,但何平并没有什么执念,宋老六对他来说没有丝毫影响,如果不是为了怕带坏韩屯的风气,何平甚至连宋老六是谁都懒得打听一下。

    他今天来是为了别的事,他找到派出所所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所长姓桑,如果不是看在何平是毛县长的姑爷的面子上,他都想把手里的茶水泼到何平的脸上。

    长得不咋地,想得到挺美。

    “不行,你这事没有过先例。”所长拒绝的斩钉截铁。

    “桑所,我这不是跟您商量嘛。您跟上头请示请示,我们不白麻烦你们公安。只要派出所这边能够在我们韩屯设立驻队公安点,我们也可以给派出所这边提供一些我们韩屯力所能及的帮助的。”

    何平说着跟桑所挑了挑眉,桑所心领神会,思索起这件事的可行性。

    桑所不动声色的跟何平商量了一下具体操作的细节,何平把后世那种的驻点民警的法子跟桑所说了一下。

    桑所立马就明白了,其实这年头也有这种方式,只不过是流动性的,这件事还真挺好办。

    既然好办就不能让别人知道,狼多肉少,这事还是别往局里报了。

    “韩屯是我们红旗公社最南端的大队,地处偏远,同时队办企业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容易招到不法分子的觊觎,保卫韩屯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和何平谈好之后,桑所说出了上面这番话,要不说人家是领导呢。

    何平志得意满的回了韩屯,正赶上过年这个时候,年末分红诞生了上百个万元户的韩屯,绝对是平县那些潜藏在暗地里的蟊贼们眼中的香饽饽。

    把驻队公安点落实下来,对韩屯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大家都能过一个安心年。

第177章 一个已婚妇女的觉悟

    临过年前,何平去饲料厂看了一下,那里正在安装设备。

    郭文兴教授告诉他,只等过完年饲料厂就具备正式开工的条件,现在可以招工了。

    饲料厂的建设县里和公社都帮了不少忙,这次招工何平打算让出一部分给县里和公社。

    不用怀疑,只有对南山这样像发动机一样的城市来说,才会有用工荒的问题。而对平县这样的县城来说,永远是人比就业岗位多,饲料厂这样的工厂绝对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工作岗位。

    县里高官和公社邓主任得知了这个消息也非常高兴,大家互惠互利,这才是合作共赢。

    何平回队里之后又让人把招工告示贴到了两个场子的大门口,之前养猪场招工的时候百里挑一,那么多人抱憾而归,这回又有机会了。

    短短半天时间,应聘的人潮再次把韩屯养鸡场的门前挤爆。

    把人才宿舍里驻队的两位公安同志都惊动了,出来问道:“这啥情况啊?”

    队里人习以为常的说道:“没事,咱队里饲料厂要招聘了,这些都是过来应聘的。”

    公安同志互相看了一眼,啥时候队办企业的工作这么抢手了。

    不过想想自己在韩屯这几天的待遇,两人也释然了。

    驻队点被安排在宽敞的人才宿舍里,一切齐备。吃在食堂,伙食特别好。队里还给两人配备了自行车,美其名曰是为了方便公安同志办案,其实说白了这车就是给两人的。

    来了几天,两人给家里拿回去不少日用品,都是韩屯给社员们发的“福利”,两人作为队里的驻队公安,见者有份。

    自己二人在韩屯这几天的待遇已经在所里传遍了,不少人都在觊觎着这个驻队的工作,二人光知道的就有三个人跟所长套近乎想来韩屯。

    两人看了看招工的情况,觉得有必要给家里的亲戚也知会一声,这也算是在韩屯驻点的一项福利了。

    饲料厂的事绝大多数都是郭教授在操心,何平把招工的事安排下去之后又当起了甩手掌柜。

    腊月二十八的时候,梁跃进过来给何平送年货。

    “年年来送东西,你不嫌烦我都嫌烦了。”

    “哥,瞧你说的,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咋能这么嫌弃人呢。”

    两人逗了会儿闷子,说起了正事。

    “《英雄志》的书稿已经收到了,印刷安排在年后,正月十五开始往书店铺货。”

    半个月前振开兄给何平打电话说京大三剑客已经完成了《英雄志》第一卷的创作,书稿校订完毕,准备给营城那边邮过去。

    等了大半年的时间,第一卷总算是磕磕绊绊的写完了,何平都为几人的效率惭愧,这要是搁在后世的某点,还不得被书友们成箱的寄刀片啊!

    “两部丛书卖的都挺好,新华书店那边说现在很多人迷恋诺贝尔奖,让我们弄一套诺贝尔文学丛书。”梁跃进道。

    “成啊,那就研究呗,你跟振开兄去商量就成。”

    出版社的事商量完了,兄弟俩现在难得见一面,何平肯定得好好招待

    梁跃进一番。

    酒桌上两人闲聊,说到了去年去羊州的那帮兄弟们。

    “大哥,这帮小子跟你混一年可都起来了,回来我看个个都穿金戴银的。”

    何平骂了一句,“这帮瘪犊子,财不露白的道理都不明白。”

    “刚挣着钱,显摆呗。”梁跃进又问何平,“听他们说你要搞个大项目。”

    “算是钻个空子。”梁跃进也不是外人,何平就把计划详细跟他说了一遍,梁跃进听完都懵了,生意还能这么做呢。

    “咋地,你想掺一份?”何平问道。

    梁跃进摇摇头,“我可没那么功夫,把出版社这摊子事弄明白就够我挣的了。”

    从这两句话来看,对比一年前,梁跃进成熟了不少。

    “赵波今年没回来,听那帮小子说,现在生意做的挺好,自己慢慢做起来了。”

    何平道:“赵波做生意的头脑够用,起来也正常。”

    两人聊完了生意,又开始聊家常。

    “你跟佳佳啥时候结婚啊?不说是今年吗,怎么又没动静了。”何平问道。

    “别提了,这不看我挣钱了吗?她那个见钱眼开的爹,狮子大张口,跟我要五千块钱彩礼钱。正跟她们家耗着呢,我钱多也是辛苦挣来的,不能白白便宜了这孙子。”梁跃进恨恨的说道。

    何平劝道:“你也要顾及一下佳佳的感受。”

    “我知道,要不是因为佳佳,我早就跟他们家闹翻了。他爸就是拿住了我跟佳佳感情好这一点,才敢这么有恃无恐。”

    梁跃进跟于佳佳也谈了好几年了,没想到卡到这一步了。虽说现在不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可大家到底还是顾忌父母的意见的。

    何平能想到的就是生米煮成熟饭这种馊主意,还是不胡乱给人家出主意的好。

    一顿大酒喝完,梁跃进临走前把出版社今年的分红给了何平。

    足足六十万块钱,比去年翻了好几番。

    何平喜滋滋的把存折交给毛春华让她好好收起来,毛春华现在看到存折上的数字已经免疫了。

    以前谈恋爱的时候她光知道何平有钱,但是没什么概念。

    等到结了婚何平把手里的存折交给她之后,她才知道何平到底有多少身家。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想都觉得害怕,这要是被打投的抓住了,得判多少年啊!

    不过好在何平行事一向稳重,从来不张扬。

    家里又有了一笔大进项,毛春华把存折妥帖的放好,催促着何平赶紧把写完的书稿寄出去。

    “都催你几天了,回回忘。”毛春华念叨道。

    “明天,明天我肯定邮出去。”何平信誓旦旦的保证。

    这两个月他已经把《红高粱家族》的创作完成了,放在手里好些天,一直犯懒没有寄给王抚大姐。

    毛春华隔三差五就催他,在毛春华看来,老公就是挣再多钱也比不上多写几本脍炙人口的小说,铜臭可远远比不上文学来的高尚。

    嗯,一个热爱文学的已婚妇女的觉悟。

第178章 这就千万富豪了?

    腊月三十的上午,何平例行到两个场子去发福利,平时可以不在,但施恩于人的时候必须在,这是一个老板的觉悟。

    员工们规规矩矩的排着队领福利,养鸡场和养猪场的福利是跟一年的效益直接挂钩的,所以今年的福利比去年要多一些。

    员工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手提肩扛的把东西送回家。

    用了一个小时时间把福利发完,何平准备回家,此时队里不少人家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了,大伙都开始准备年夜饭,在平县这里应该叫年午饭。

    “凭啥不招了?我们知道信儿第一时间就跑过来了,咋就不招了呢?”

    “就是啊,你们之前说下次招聘优先考虑我们,现在咋就不招了?”

    何平刚走到养鸡场门口,就看到几个年轻人围着韩兆军在理论。

    “兆军,怎么回事?”

    韩兆军面带为难之色,“何平哥,这几个都是上次招聘报过名但没招上的,这次知道咱们招聘的时间晚了点,今天才过来,咱们人都定好了。”

    那几个年轻人中为首的一个站出来,“领导,我们也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我们都是东山那边的,离韩屯好几十公里,来一趟不容易。上次你们说还有招聘之后,我们没事就往这边跑,看看有没有招聘。赶巧过年这段时间家里活都挺多,就没过来。谁想到你们徬年根儿底下开始招人,我们得到消息之后赶紧就过来了。”

    年轻人话里带着焦急和委屈,但还能保持条理清晰。

    何平打量了几人一眼,从衣着上看家里条件应该不咋地,大冷的天穿的都不太厚,棉衣里估计就是絮的一层薄薄的棉花,脸上冻得通红。

    何平起了恻隐之心,几个年轻人也不容易。

    “兆军,既然是以前招聘答应人家了就留下吧,不差这几个人。”

    既然何平都开口了,韩兆军自然不会为难他们,“好,何平哥,那我安排他们。”

    几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何平是什么身份,但看他直接用命令的口吻跟养鸡场的场长说话,场长连二话没说就同意,也大概能猜到他的身份,而韩兆军的一声“何平哥”更验证了他们的想法。

    眼前这位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就是在平县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何平”。

    几位年轻人感恩戴德的给何平鞠躬道谢:“谢谢您,太感谢您了……”

    “行了行了,大过年的你们过来都不容易,以后到了厂里要好好上班。”

    “您放心,我们一定勤奋工作,不辜负您的栽培。”

    何平喜欢这几个年轻人身上的冲劲,青涩、原始,让人羡慕。

    回到家之后,毛春华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何平洗了把手过来帮忙,小柱儿帮着和面。

    “家里的菜太多了些,都吃不完。”毛春华边切菜边犯愁。

    快过年的这几天,给家里送菜的人络绎不绝,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种类相当的丰富。

    “回头给爸妈拿过去,咱们一家就三口人,吃到开春也不见得能吃完。”

    “嗯,这得亏是冬天,要不然都没地方放。”

    小柱儿和着面心想,菜多还不好,想吃啥吃啥。这话他肯定不能说出来,要不老爸又得说自己。

    我不就是爱吃点饭嘛,胖点怎么了。

    小柱正想着,何平一把掐住了他的脸蛋。

    “你瞅瞅这大脸蛋子胖的,再吃下去都快成小胖墩儿了。”

    你忘了当年是谁一个劲儿的给我夹菜了,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儿。

    毛春华怼了何平一下,“你干什么,柱儿才多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不是正常嘛!”

    小柱儿心想,还是有妈好。

    “等他以后吃成个大胖子,我看你后不后悔。”

    “胖了那是有福气,是不是?柱儿?”

    “嗯!”小柱儿点头,挑眉对何平发出了一个挑衅的眼神。

    何平又掐了一下他的脸蛋,“小样儿!”

    对比前几年过年,今年何平家有点冷清,只有三个人。

    但他却感到一种归属感,在之前的几年里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现在的他真正的开始融入到这个时代里。

    一家三口准备好年午饭,饭菜上桌,酒和饮料都倒满。

    “来,今年是咱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在一起过年,咱们干一个。”

    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寒冷的冬日里,一家三口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桌上的炖菜升腾着蒸汽,各色菜肴三番这香气,不时品一口香醇的白酒,那种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

    1982年对何平来说应该算是特殊的一年,不光是因为他结婚了,同时在事业上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手里的养殖企业运转良好,韩屯这边一年已经给他提供了一百二十余万的收入。鹏发那边因为是头一年所以并没有分红,但是仅仅半年时间创造的营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近七百万,这可是在蛋鸡产量未过半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明年蛋鸡产量达到满负荷的状态,这一整年下来,程景山曾经和他畅想过的数千万产值还真不是什么大话。

    除了养殖企业,跟梁跃进合伙的出版社,年底带给了他六十万的收入,现在绝对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在未来的十几年里这种蓬勃的发展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跟韩兆坤合作的制衣厂,则是何平今年获利最为丰厚的生意。年前韩兆坤盘完账给他打了个电话,他们这一年创造了七千八万的营收,纯利润突破一千万。

    不过这一部分钱两人并没有急着分红,何平制定了服装批发中心的计划。韩兆坤今年过年没回韩屯,就是在跑服装批发中心的事情。如果事情顺利的话,这笔钱将会在未来几年内膨胀几十倍。

    而在写作方面,今年《福贵》再次卖出了二百七十万册的销量,《吕得水》受限于篇幅的原因只是在《人民文学》上进行了连载,并没有出版。而下半年出版的《家慧》不仅是在国内的文化圈子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更是用半年时间狂销三百二十万册,成为了这一年来国内所有书店里最火热的一部小说,风头一时无两,连《福贵》也无法与之争锋。

第179章 金坷垃

    究其原因,还是《家慧》足够通俗,虽然评论界一片骂声,但架不住老百姓喜欢啊!

    《福贵》和《家慧》这两部书为何平带来了二十四万块的收入,这个年代如果有作家富豪榜的话,何平毫无疑问会独占鳌头。

    不算不知道,一算下来,这一年到手的钱都挣了二百多万了,如果算上没分红的钱,妥妥的千万富豪了呀!

    何平美滋滋的想道。

    八十年代的千万富豪,全国应该数得着了,要放在后世起码也是百亿富豪了。

    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何平的名字更是做到了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

    但能以“作家”这个身份被广大人民知晓,他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总比以什么“一个小目标”、“悔创阿里”、“普通家庭”这种烂梗闻名要好吧。

    何平毕竟还是个体面人,要脸的。

    这两年韩屯因为有养殖企业的关系,所以烟花爆竹之类的庆祝用品早已被禁止燃放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于过年的热情,尤其是在这两年条件好了之后。

    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想买啥买啥。

    特别是韩屯的年轻人,几年的富裕日子过下来,一个个打扮的时髦又洋气,走到大街上一看,妥妥的城里人。

    每当有人这么夸他们的时候,他们总会嗤之以鼻孔,用无比骄傲的语气说一句“我们韩屯的”!

    而路人这时总会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原来是他们那里的,那怪不得呢。

    队里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一百个看不惯这帮年轻人的做派,刚过了两天好日子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其实你也不能怪这帮年轻人放飞自我,平时上着班,晚上还得上夜校,好不容易休息几天,能不好好娱乐娱乐吗?

    这就跟后世的年轻人报复性熬夜是一个道理。

    大年初二,何平带着老婆孩子去老丈人家串门。

    “咋提溜这么多东西?”温桂珍见一家三口手提肩扛,一个也没闲着,不禁问道。

    “都是别人给送过来的东西,家里吃不了,跟你们俩拿过来点。”毛春华把东西放下之后说道。

    “这也太多了,我跟你爸就俩人,更吃不了了。”

    “吃不了就送人,别放坏了。”

    温桂珍给他们倒水,“赶紧歇一会,这一路累坏了吧?”

    “没事,妈。我们搭驴车过来的。”何平说道。

    闺女姑爷来了肯定得好好招待,温桂珍又想出去买菜,被何平拦下了。

    “妈,这不现成的菜嘛!”

    温桂珍拍了一下脑门,“你看我这脑子。”

    今天毛学山出去慰问老红军,下午两点就回来了。

    吃饭的时候毛学山说道:“过几天地区虞书记要到你们韩屯去考察。虞书记考察之后如果不出意外,省里领导也会过来。到时候会有省里的记者下来到你们韩屯采访。”

    何平闻言一愣,县里要把他们树立成典型这个他知道,报给上面的事他也知道。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上面居然这么快就同意了,这还是作风保守的辽省吗?

    “咱们省里的情况你应该有所了解,几乎都是国有企业,经济方面是一潭死水。这两年一方面是南方改革个体经济活跃,另一方面是省内很多国有企业不断亏损,省领导看着也有些想法。

    你们韩屯的出现让省里领导打开了思路,像南方那样大搞个体经济在我们辽省不是那么好推行的,但是韩屯走小集体企业发展的路子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

    县里对你们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地区虞书记就是给省里领导打个前瞻,你们到时候可要好好表现。”

    毛学山给何平解释了几句,何平听完了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省里已经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发展上的薄弱,但又不敢一下子全放开,韩屯这种模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可复制性。

    毛学山提前跟何平说一下是想让他心里有数,领导过来考察、参观肯定要提前布置。而且一旦考察后开始大规模报道,到时候迎接各种单位的考察和参观学习那肯定少不了,来的都是客,哪个都不好得罪。

    何平觉得这种事还得老队长出面,自己日理万机的,不适合做这种迎来送往的事,老头儿现在每天闲的冒油,正好派上用场。

    从老丈人家回来,何平把这事告诉了老队长。

    老队长听完还挺高兴的,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荣誉似乎更重要一些。

    能够被上级政|府和报纸表扬、报道,这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老队长跃跃欲试的等待着来领导和采访的记者,见天儿的往养鸡场和养猪场钻,不是检查卫生就是督促认真工作,搞得大家叫苦不迭。

    更让人郁闷的是,从年初四开始,公社、县里、地区轮番来人,在政|府部门待过的人都知道,但凡领导下来之前,那都是要经过各级部门提前部署的。

    何平把事情都推给了老队长,老队长对此乐此不疲,领导下来视察,咱们配合一下工作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过完了年,饲料厂那边郭教授一直在给员工们做身上岗前的培训。

    正月初十,饲料厂正式开始投产,何平给饲料厂取名金坷垃。

    不是因为恶趣味,在北方很多地方硬邦邦的土块被叫做土坷垃,何平相信饲料厂是个能让土坷垃变成金坷垃的地方,同时郭教授也被他任命为金坷垃饲料厂的厂长。

    “郭教授,这回咱们饲料厂终于开张了。”看完车间的生产情况之后,何平跟郭教授聊道。

    “是啊,等了一年多。”

    “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咱们还得继续加油啊!”

    “那是自然,你放心吧。”

    何平笑道:“有您在我放一百个心,生产的事就交给您了。这两天我准备一下,回头咱们得开始打广告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何平跟郭教授聊了一会儿关于饲料厂后续的生产销售问题,这个时候刚早上九点多,何平准备回韩屯。

    今天除了是饲料厂开工的日子,也是地区虞书记来考察的日子。

    就在何平蹬上自行车的时候,张国强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正好何平你在,先别走,一会儿虞书记要先到饲料厂视察一下。”

第180章 领导来了

    “咋回事,不是到韩屯去么,怎么来饲料厂了?”何平不解的问道。

    饲料厂位于红旗公社,距离韩屯还有十几里的路程。

    “虞书记在闲聊的时候听说你们的饲料厂开业了,临时起意想过来看看。”张国强解释了一句。

    既然领导要来,何平也不能走了,陪着吧。

    由于是临时起意的行程,所以县里的人都没有准备,张国强只好过来打个前瞻。

    他特意跑厂子里转了一圈,搞的倒是井井有条,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没过多长时间,政|府的公车开进了饲料厂的院门。

    县里高官陪着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走下汽车,毛学山也在旁边。

    高官向何平招了招手,笑着给老人介绍道:“虞书记,这位就是何平同志,学山的乘龙快婿。何平,这位是地区的虞书记。”

    老人面色和善,主动向何平伸出了手。

    “何平同志,你好啊!”

    “虞书记,您好。”

    高官说道:“何平啊,饲料厂的情况你最了解,等会你带着我们转一转介绍一下。”

    何平把郭教授拉过来,“虞书记,高官,我就是个外行。这位是郭教授,现在是饲料厂的负责人,他是饲料方面的行家,还是让他给您介绍吧。”

    “教授?”

    “郭教授之前是东北农学院的老师。”何平解释了一句。

    虞书记听完对韩屯更感兴趣了,小小的韩屯居然能吸引到高校的教授,就算是后世这也是妥妥的高端人才啊!

    何平和郭教授引着一行人在厂里参观。

    “我们这个饲料厂是去年十月份开建,今天正式投入生产的。年产能可以达到5000吨,目前生产以猪饲料为主,主要是考虑到我们辽省农村还是以养猪为主。另外我们也打算在猪饲料的生产进入稳定阶段后投产鸡饲料,这个是定向供应,专门留给韩屯养鸡场用的……”

    郭教授对饲料厂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手拈来,虞书记听得频频点头。

    “三个多月就能够从无到有进入投产阶段,小集体经济的灵活性和效率非常强啊!”虞书记感慨了一句。

    何平补充道:“这还多亏了县里和公社的帮助和指导。”

    虞书记爽朗道:“他们好意思不帮忙吗?听说你们韩屯去年利税一百多万?”

    何平点头,“这个确实。”

    “好啊。老百姓挣到了钱,国家有了税,这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虞书记在饲料厂待了不到二十分钟,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就启程前往韩屯。

    老人来之前是看过县里的报告的,所以对韩屯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看到养鸡场连绵的鸡舍还是忍不住有些惊讶。

    “像你们这样规模的养鸡场在国内还有多少家?”

    “在南山那边还有一家,不过也是我们韩屯投资的。”何平回道。

    “就这两家?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虞书记又问了一句。

    “是,国内目前还没有规模比我们更大的蛋鸡养殖企业,不过听说国外还有几百万只规模的养鸡场。”

    虞书记不管国外,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全国第一”这样的字眼是毫无抵抗力的,一听说韩屯养鸡场的规模冠绝国内,老人的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非常满意。

    以至于老人看到同样发展良好的养猪场都没了太大的感觉,毕竟不是全国第一。

    不过老人有些好奇,“我看你们的员工怎么都穿着白大褂?又不是在医院里?”

    何平解释道:“对我们养殖企业来说,卫生和防疫是最重要的工作。俗话说家财百万,带毛的不算。如果一旦发生病害,那么我们这些投入顷刻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员工们穿白色衣服主要是为了卫生,白色显眼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干不干净,而且我们这些员工进场之前都是要经过一次消毒的。”

    虞书记听完感叹道:“隔行如隔山,没想到养鸡、养猪也有这么多的学问。”

    看完养猪场之后,何平总结道:“目前我们韩屯养鸡场和养猪场雇佣员工超过350名,绝大多数都是我们韩屯社员。去年这两个企业为我们韩屯创造了1500多万的产值,向国家缴纳税金130余万,为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分红超过350万,平均每户分红收入1万8千元以上。”

    何平嘴里说出的一串数字,再次让老人的脸上意外之色,在书面看到的数字,和身临其地听着别人介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虞书记看了养猪场满圈的肥猪有些出神,这些都是能让苦哈哈的农村社员们发家致富的宝贝啊!

    从养猪场出来,虞书记又饶有兴致的逛起了韩屯,“看起来你们韩屯的日子确实好了,这么多新房子。”

    从前年开始,韩屯就陆陆续续有社员家开始盖新房,两年之间队里原来的老房子被推倒了一多半,崭新的民居在原址上拔地而起。

    “社员们挣钱了,第一件事想的就是盖房子。”

    “是啊,咱们国家的农民苦了太久了。”虞书记感叹了一句,看似有些伤感,在场谁都没有接话。

    众人信步走到队部附近,看到两栋崭新、气派的二层建筑,“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我们大队的人才宿舍和卫生所。”何平介绍道。

    卫生所虞书记当然知道,韩屯现在条件好了,卫生所修的气派一些他理解,可“人才宿舍”这个陌生的词汇他还是第一次听。

    “人才宿舍是我们专门给来韩屯工作的一些高阶人才建设的宿舍,方面他们的日常生活。”

    虞书记听着何平的介绍来了兴趣,走进人才宿舍看了一下。

    “你们这个标准可不低啊!”

    何平开玩笑道:“要想马儿跑,不得让马儿吃饱吗?”

    虞书记的目光看向何平,满是欣赏。

    学山找了个好女婿啊!

    养鸡场和养猪场证明了何平的胆量和能力,而人才宿舍的出现则证明了何平的远见和眼光。

    发展靠的是什么?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发展。

    谁能想到建国初期,国家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研究出震惊世界的“两弹”。

    靠的不就是那一批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科学家吗?

第181章 老茂要角色

    虞书记在韩屯待了两个多小时,把韩屯里里外外的逛了一遍,中午还在人才宿舍的食堂体验了一下这里的伙食。

    “韩屯的发展超乎了我的想象,你们的工作走在我们政|府的前面。改革的路子千万条,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对的。但今天看到你们取得的成就,我的心里非常有信心。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时间里加倍努力,勇于进取,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虞书记心情愉悦的结束了这次对韩屯的考察活动,在回程的车上他对毛学山说道:“学山啊,春华丫头找了一个如意郎君。”

    何平望着远去的车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总算是送走了,以后可别来了。”

    老队长道:“人家能来是对你工作的肯定,你这个思想有问题啊!”

    “你要愿意,下回你接待。”

    “我接待就我接待,上哪找这么好的美事。在领导面前露脸你还挑三拣四。”

    何平摇摇头,老年人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场面来几次就知道厉害了。

    接下来就是省里来人了,何平没想到自己扑棱的这点事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实在是不符合他闷声发大财的风格。

    不想了,反正也躲不了。

    送走了虞书记一行人后,韩屯又回到了原来的步调上。

    没两天何平接到了王抚大姐的电话,没别的意思,单纯就是见他现在码字效率提高了,夸奖夸奖他。

    《红高粱家族》定下了将会在下一期的《人民文学》上进行连载。

    王抚大姐的电话来了没多长时间,老茂又给他打了个电话,上次两人通信之后,两人已经好长时间没联系过了。

    老茂在电话里哼哼哈哈半天,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何老师,听说谢导要拍您的《吕得水》?”

    “你这消息挺灵通的嘛!”

    “您看能不能跟导演说说,让我演个角色啊!”

    “你怎么自己不去说?”

    “我说了,导演说我形象不合适。”

    “唔……”何平沉吟了片刻,“你这个形象也就能演个周铁男。”

    “周铁男也行啊,我看小说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个角色,您简直把这个角色给写活了,前一半忠肝义胆、后一半胆小如鼠。”

    “你这么红的电影明星愿意演个配角?”

    “瞧您这话说的,角色无大小,关键是看有没有戏。谢导觉得我上一部戏给观众的印象太深刻了,浓眉大眼扮不出来那种前后强烈的反差感,您就给我说说吧。”

    “那成,我联系一下谢导。先说好,谢导要真说不行你也别怪我。”

    “您能帮忙我就感激不尽了。”

    两人通完电话,何平给谢晋导演打了个电话。

    老人家正在跟李准老师讨论剧本,一听说何平是受了朱时茂的托付前来要角色就有些为难。

    “这事啊,真是福祸难料。《牧马人》的受欢迎程度谁也没有想到,我就怕观众看到他难以入戏。”

    何平劝道:“谢导,都说用熟不用生,老茂毕竟是知根知底的演员,他对演技也很有钻研的劲头,您就给他个机会试试吧。周铁男这个角色从形象上来说,跟他还是有一定重合度的。如果实在不行再说,您就当是给我个面子吧。”

    何平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谢晋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行吧,那让他试试周铁男吧。”

    得到了谢晋导演的肯定答复,何平给朱时茂回了个电话。

    朱时茂在电话里感恩戴德,“何老师,真是谢谢您了,下次您到沪上来我一定好好请您吃一顿大餐。”

    “那咱们说好了,到时候你小子可别跑。”

    “一言为定。”

    利用开年半个月的时间,何平把养鸡场和养猪场全职员工的问题解决了。

    从此以后,两个场子形成了跟其他国营工厂一样工作制度,没有零工、临时工一说了。

    忙完了场子里的事,老队长又找他来研究队里今年的建设问题。

    虽然何平在队里没有任何职务,但现在谁也不能忽视他在队里的地位。

    “去年咱们完成了队里的道路整修、卫生所的扩建,账上还剩了不少钱,加上去年分红留下的基建基金,有将近二十万。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该干点啥。”

    钱多了,可大伙却不知道要拿来干嘛。

    何平心想这还不好办,“给队里修个锻炼和活动用的广场,以后要是有什么节日或者活动还可以派上用场。”

    老队长出言反对:“一天农活都干不完,锻炼什么玩意,那么大地方不够你们折腾的,还专门花钱盖个活动的地方,有钱烧的。”

    底下小队长说道:“我觉得何平的建议挺好,我感觉咱们队里现在地方越来越挤,要是有个广场能给大家活动也挺好的。”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老队长独自生闷气,人心散了,队伍不好打啊。

    “少数服从多数,那广场这事咱就定下了。”何平得意的冲着老队长挑了挑眉。

    “另外啊,我觉得咱们队里可以盖个澡堂子。”

    “澡堂子?”何平的话一出口,众人的眼睛一亮,连老队长都放下了烟袋。

    东北人对洗浴的热情那真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主意好。澡堂子多好啊,这要是到冬天了,往热乎乎的大池子里一泡,啧啧,还不得美上天了?”

    “要是再有个搓澡的,那就更美了。”

    几个干部讨论的热火朝天。

    何平对澡堂子这事可是心心念念好久了,要说他在这个年代最不适应的事,有一项就是洗澡,这年头只有到县城里才有澡堂子,在韩屯这样的农村你想都不要想。

    他可是从小就深受东北洗浴熏陶,隔一段时间不泡一泡、蒸一蒸、搓一搓就感觉浑身难受。

    这回正好有机会,说什么也得让队里把这个澡堂子支棱起来。

    盖的越气派越好,必须要有后世那种超越七星级酒店的气势。

    他暗自决定,这个澡堂子必须自己来亲自操刀设计,他怕别人设计的没有灵魂。

    以他后世纵横东北洗浴二十年的经验,设计出来的澡堂子,那必须碾压这个时代的澡堂子。

    何平对此充满信心。

第182章 我最强啊我最棒!

    地区虞书记来韩屯考察半个月之后,省里的领导终于来了。

    浩浩荡荡几十人的队伍看着可比虞书记来的时候场面大多了。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领导不光是带着办公室的人,各个部门的人也带了不少。改革不是哪个科室、哪个部门的事,不管是谁都得参与进来。

    从省里领导在考察时定下的调子来看,还真是要动真格的。

    省里领导来了半天就走了,采访的新闻记者则是在韩屯待了三天时间。这三天里,记者们对韩屯的各种事物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这些可都是将来要写到稿子里的细节。

    何平感觉自己的身体和脑袋已经被掏空了,有时候工作态度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

    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送走,张国强带来了县里的消息,一大|波政|府部门和国营单位已经在前往韩屯参观学习的路上。

    淦!

    何平准备撒丫子跑路,他实在是陪不起了,这事还是交给老队长吧。

    金坷垃饲料厂已经开工二十多天了,何平觉得也是时候打响金坷垃的招牌了。

    他在当初给饲料厂招工的时候特意组织了销售部,这次他打算亲自带队,搞好金坷垃的宣传工作。

    饲料厂的办公室里,何平右手边坐着郭教授,底下是几个销售部的年轻人。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品要想卖的好,广告少不了,尤其是我们金坷垃刚刚成立,毫无知名度,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打响自己的品牌。

    我计划从两方面来进行我们的宣传工作,第一是通过媒体,咱们金坷垃面对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农户,所以报纸、杂志这种宣传途径基本可以放弃。我认为可以在电视广告和电台广告上下手,虽然现在电视甚至是收音机都没有在农村地区普及,但是哪个队里只要有一台电视,那么电视里传播的信息就可以传播到这个队里所有人的脑子里。”

    何平的话没有夸张,这年头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城市里,只要是谁家有电视机,那么到了晚上那家一定会成为方圆几里最热闹的地方。

    收音机的效果没有电视那么夸张,但也是这个年代农村人少有的娱乐活动之一。

    “电视广告?”底下这帮青涩的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广告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他们只在国家电视台里看到过。

    “用不着担心,没啥难的,我会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听我接着说。除了电视、电台广告之外,我还有个想法,我想免费给农村刷大墙,把我们金坷垃的名字刷遍咱们辽省大大小小生产队的外墙上,让所有能用到饲料的地方,都看到我们金坷垃的名字。”

    底下的年轻人有些跟不上何平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来没有接触过宣传工作的他们很难想象何平提出来的这种方法。

    在场唯有郭教授听完何平的想法之后频频点头。

    “何平,你这是用农村包围城市啊!”

    何平笑笑,“算不上包围城市,毕竟城市用不着咱们这玩意。”

    郭教授也被逗乐了,确实如此。

    在场的销售人员虽然不太理解何平的思路,但他们知道何平是老板,郭教授是厂长,既然两人已经决定好了,他们只需要执行就好了。

    何平把整个销售队伍分成了两支队伍,他带着两个人到奉城和金城去打广告,这个时候辽省只有这两个城市有电视台。

    剩下的人组织人员到辽省的广大农村刷墙体广告,每个人负责一个地区,跑完了就继续下一个地区。

    “你们做事情要有章法,自己去带着人刷广告,刷两年也不见得能把咱们辽省都刷一遍。到了当地要招人,配合你们干这件事,不要怕花钱。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半年内让辽省人民想到买饲料就找金坷垃。

    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

    “大声点,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有信心!”

    十几个小伙子齐声高喊还是非常有气势的。

    这才对嘛!

    何平总算找到点后世那帮搞销售的感觉。

    加油加油我最强,加油加油我最棒!

    郭教授看着何平三言两语就把这帮年轻人的斗志调动起来,心中不禁有些佩服,这样的人才最适合做领袖。

    何平把墙体广告的经费给底下人分好,大伙草草准备了两天时间,厂里负责刷墙体广告的小伙子们就出发了。

    何平也准备前往奉城,不过在前往奉城之前,他还得跟人请教一下拍广告的事,他虽然在后世见过无数的广告,但对于广告的制作过程是毫无经验的。

    “电视广告?”电话里谢晋导演发出疑问的声音。

    “是啊,我们队里的饲料厂要打广告,想请教您老一下。”

    “这东西有什么难的?一台摄影机就够了。”

    在谢晋导演的概念里,这年头的电视广告根本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跟拍电影完全没法比。

    “我们这不是没有经验嘛,也不知道到了省城电视台,人家有没有这方面的业务,能不能拍成。”

    “正好最近我要安排老毕去你那把《吕得水》改编的事情敲定,等他到了我让他帮你参谋一下吧。”

    “哎呦!那我可太谢谢您了,谢导。”何平高兴道。

    “别客气了,我们合作这么久了,这点事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那好,等毕主任来了,我好好向他请教一下。对了,老茂还没有去您那吧?”

    “没呢,现在《吕得水》的剧本还在创作阶段,他这阵子应该闲着呢,你找他有事?”

    何平笑道:“这不是拍电视广告嘛,我寻思他火啊,找他拍个广告。”

    谢导在电话里大笑道:”你小子啊,真是粘上毛比猴都精。“

    两人玩笑着挂断了电话,何平又给朱时茂打了个电话。

    听说何平要找他拍广告,朱时茂也感觉到新鲜,这年头广告还是个新鲜玩意,他也没拍过。

    不过朱时茂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何老师开口了他必须得支持。

第183章 别让许灵均跑了

    何平在韩屯等了几天毕利奎才到。

    老熟人见面把《吕得水》改编的事谈好之后,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

    “我来之前谢导跟我说过你想拍广告的事,这事简单,正好我在奉城有几个老熟人,我去跟你把这事办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毕主任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啊!”

    “少来这些虚的,来来来,喝酒!”

    “喝酒,来,干一个!”

    毕利奎在韩屯待了两天之后,朱时茂也到了。

    他答应了出镜帮何平拍广告,连价钱都没谈,穿越半个中国来帮忙,这个人情何平欠大了。

    朱时茂和毕利奎是老熟人,在拍摄《牧马人》之前就认识了,还是毕利奎把他推荐给谢导的。

    朱时茂远道而来,何平自然也少不了一顿招待,毛春华正在厨房准备酒菜的时候,队里人问讯赶来了。

    一开始,大家还遮遮掩掩的。

    “何平啊,我家酱油没有了,跟你借点。哎呦,这不是那谁吗?电影明星!”

    “何平啊,你家狗子又霍霍我家菜地,你也不管管。诶,这不许灵均吗?大明星啊!”

    何平接朱时茂进队里的时候不少人都看见了,来的人一多,大伙也不装了。

    “赶紧去何平啊,他家来了个大电影明星!”

    “啥明星啊?”

    “《牧马人》里面那个许灵均!”

    “真是电影明星啊!赶紧去。”

    好好的一顿酒变成了朱时茂的影迷见面会,队里的老爷们儿还好,都是过来看个热闹。

    可队里那帮大姑娘、小媳妇儿就不一样了,一个个跟后世那帮追星的迷妹没有任何区别,看着朱时茂两眼冒星星。

    “他可真好看,这浓眉大眼。”

    “个子也高,谁家姑娘要是嫁给他可太幸福了。”

    队里那帮老爷们儿也看出不对劲儿了,这不是引狼入室么,看了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开始把闺女媳妇儿往家里拽。

    “看啥看,有啥可看的。”

    “人家何平家待客呢,别给人添乱!”

    别管啥时候,女人看到小鲜肉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就跟男人看到美女一样。

    强行拽回去的结果就是你推我搡,骂骂咧咧,两口子打架、父女反目。

    为了韩屯的内部团结和和谐,何平不得不站出来。

    “都败吵吵了,你你你,还有你,今天不都应该在班上吗?跑这凑什么热闹。”

    众人没吱声,但一脸的有恃无恐,法不责众,怕啥。

    何平看穿了这帮人的心思,只能说道:“等会我让老茂跟你们合个影,就都回家去,听到没?一个个的,还干不干活了?”

    大姑娘、小媳妇儿们一听能合影,立马就不闹了,队里老爷们儿看得吃醋。

    等何平把拍立得拿出来,朱时茂被他安排在c位,他身边站满了队里的莺莺燕燕。队里老爷们儿们不甘心的想来蹭合影,活的电影明星一辈子见不着一回,先放下那点醋意,该蹭得蹭!

    何平费了十几张拍照纸才把这帮社员给送走。

    “大伙第一次见电影明星。”

    朱时茂道:“理解理解,别说这里了,我们上电影学院宣传的时候,那学生们比你们队里这些人可疯狂多了。”

    毛春华把酒菜端上桌,何平刚举起酒杯想说两句,外面又传来人声。

    “许灵均是在这不?”

    “就是这,他们说就在何平家,错不了。”

    何平心里咯噔一下,要坏。

    没等他们几人有反应,一堆人就挤进了何平家的院子里,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朱时茂的影迷。

    这帮追星的,咋啥时候都这么疯狂呢?

    何平心想照这情况看来家里是待不住了,赶紧跑路吧。

    好不容易把这一波人给打发走,何平对毛春华说道:“春华,照着情况家里是待不了了,你给我收拾收拾东西。等会我带老茂和毕主任直接去奉城。”

    他转头对朱时茂说道:“老茂,实在对不住了。我是真没想到这帮人能这么疯狂,本来你刚下火车应该休息休息的。不过看这情况,你也休息不成了。咱们今天就准备一下,直接去奉城吧,到了奉城再找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何老师你这么说就见外了。那让嫂子帮你收拾一下,咱们早点走。”

    毕利奎笑道:“这事还得怪时茂这小子,谁让他这么火呢。”

    几人哈哈大笑。

    毛春华片刻便给何平收拾好了东西,何平跟毛春华嘱咐了几句之后,就带着朱时茂和毕利奎往外走。

    一路上全是听说了“朱时茂在韩屯”的消息过来看热闹的社员们,何平自打到韩屯以来还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他怀疑是不是整个公社的人都过来了。

    啥也不说了,先跑毒吧,再不跑跑不出去了。

    何平从养鸡场调了一辆拖拉机,载着几人往城里赶。

    还没等出大队呢,就被来看明星的人发现了。

    “许灵均在那呢,别让他跑了!”人群中一个声音大喊着。

    何平听着都想一巴掌拍死这个货,你当这是抓特务呢。

    众人发现了正在拖拉机上的朱时茂,拔腿就追上来了。

    虽然拖拉机也是车,但这个车速着实是给前辈们丢人了,众人三步两步就追上来了。

    何平好说歹说,费了半天劲才把众人安抚好,催促着援朝叔赶紧往外走。

    现在知道朱时茂在韩屯消息的人还不多,都是周围柯寨、丁屯的社员,再晚走点,他怕出不去红旗公社。

    等拖拉机好不容易跑出韩屯、丁屯这片地界,何平才算松了口气。

    好家伙,这紧迫感都快赶上丧尸围城了!

    毕利奎苦笑道:“以后可不敢跟这小子出门了。”

    朱时茂一脸无奈,有时候太火也是一种罪过啊!

    拖拉机停在县城火车站招待所前,何平几人跳下车,刚想离开,被援朝叔叫住了。

    援朝叔不好意思的说道:“那啥,何平。能跟许灵均说说不,让他给你婶子写句话,我回去好交差。”

    何平摇摇头,又一个被无情支配的老爷们儿。

    他转头让朱时茂给援朝叔写了个东西,援朝叔心满意足的回了韩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