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5章 何老师的都市传说

    八十年代的的影视圈还叫文艺界,德高望重的老师们最骄傲的头衔是“人民艺术家”。

    大家出来拍戏,拿的也是工资和补助,没有动辄上亿的片酬。

    为了一部戏可以拍三五年,为了一部戏可以差点把眼睛弄瞎、把命丢掉,那个时候这个圈子是值得老百姓喜欢的。

    《红楼梦》剧组便是这样的表率,这也是何平为什么会对这部电视剧抱有这么大的好感的原因。

    作为影视城目前为止进驻的最大的剧组,《红楼梦》也会成为将来影视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点。

    我们影视城可是拍过《红楼梦》的。

    这一句话就可以为影视城招来不少剧组,所以晚上何平特意在酒店安排了酒宴,为《红楼梦》剧组接风。

    直到王福林把何平介绍给剧组所有人,很多人才意识到原来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居然是那么有名的作家,而且还有钱。

    陈晓旭和张丽窃窃私语,“真没看出来,原来他就是何平老师。”

    “你不是最爱看小说了吗?要不要上去要一个签名?”

    陈晓旭掐了张丽一下,“瞎说,我最喜欢看的明明是诗歌。”

    饰演王熙凤的邓婕凑了过来,“你们小姐俩聊什么呢?”

    张丽道:“聊那位何老师,真是人不可貌相。”

    邓婕今年二十九岁,比两人大一些。她是蓉城人,为了拍《红楼梦》远赴京城,在京城的这两年她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混圈子,听说了一些关于何平的事。

    “看人当然不能看长相。这位何老师啊,可是位厉害人物。”

    邓婕的话勾起了陈晓旭和张丽两人的兴趣,“什么意思?”

    “这也是我在京城听剧组的编剧老师那听说的,《家慧》你们知道吗?”

    “知道啊,那么有名谁不知道。”

    “那《家慧》的创作背景你们知道吗?”

    陈张两人摇摇头,“不是说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吗?”

    “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可你们知道何老师他为什么会写那部小说吗?”

    “为什么?”二人像好奇宝宝一样跟着邓婕的节奏。

    “他是为了报仇?”邓婕突然压低了声音,用略带阴森的语气说道。

    “报仇?”陈晓旭和张丽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一脸八卦的凑到邓婕眼前。

    “据说啊,我也是听说的,据说《家慧》的女主人公是何老师的初恋,不过他是单恋,家慧喜欢的是高大英俊的齐德龙。于是何老师只能选择忍痛放手,成全了他们两人。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个齐德龙人面兽心,婚后居然干出抛妻弃子的事情来。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逼迫家慧离婚,甩掉妻儿,用伪造的档案参加高考考上了京大。家慧含冤受辱,最终抱病离世。

    何老师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怒不可遏,他把家慧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带着孩子去到京城。为了给家慧报仇,他在京城卧薪尝胆,写出了《家慧》,他用这部小说作为武器,联合京大的热血青年和路见不平的作家朋友们,破除重重阻碍,硬生生把齐德龙这个人面兽心的畜生赶出了京大。为家慧讨回了公道,之后他带着家慧的儿子回到平县这个东北小城。”

    邓婕嘴里说着不知道经过多少手加工的故事,最后还用感慨的语气念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短短几句李太白的诗,一下子就把何平的事迹和形象衬托的高大伟岸,充满了光辉。

    陈晓旭和张丽听的眼睛里都快冒出小星星了,两人再看向何平的眼光里都能挤出水来。

    “哇!何老师也太厉害了吧!”

    “要是有人这样暗恋我,我就是跟家慧一样英年早逝也心甘情愿。”

    邓婕拍了陈晓旭一下,“呸呸呸!死丫头,瞎说什么呢。”

    陈晓旭吐了吐舌头,少女感十足。

    张丽问道:“婕姐,那何老师后来怎么样?结婚了吗?”

    陈晓旭也一脸萌萌哒的盯着邓婕,期盼着她的话。

    “人不在这了嘛,你们自己问啊。我刚才说的都是听说的而已,你们别往外瞎传啊!”

    陈张二人给了邓婕一个眼色,姐姐放心,我们的嘴巴最严了。

    “婕姐,那这件事剧组的老师们是怎么知道的?”张丽追问道。

    “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何老师在京城的时候找了不少朋友帮忙,故事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哦哦!”

    说完闲话,邓婕转过头跟其他人聊天。

    剩下陈晓旭和张丽姐妹俩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没想到,何老师写《家慧》居然有这样的内情。”

    “太浪漫了,我真是想不通家慧为什么会放弃这么有才华的何老师,去选择一个禽兽不如的齐德龙呢?不行,下次我再看《家慧》一定要好好再看一遍,何老师一定在里面埋了伏笔。”

    “什么伏笔?”

    “关于他自己的啊,你想啊,他是家慧的初恋,家慧对何老师来说就是他心头的白月光,他肯定会给自己在小说里安排戏份的,一定是我观察的不够仔细。”

    陈晓旭这个样子,像极了后世那些嗑cp的追星少女们,就差两只星星眼了。

    张丽拍了一下她的头,“傻子,人家还要安排什么戏份,小说都是人家写的,他是作者就是给自己安排的最大的戏份。”

    陈晓旭挠了挠被打的头,“好像也是哈!”

    张丽问道:“你不是说最喜欢看诗歌吗?干嘛这么关心何老师的小说。”

    陈晓旭叛变的异常坚决:“谁说的,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何老师的小说,尤其是《家慧》,这是一部堪比《红楼梦》的文学巨著。”

    张丽吓得捂住了她的嘴,“要死啦,不要瞎说。让组里的老师们听见了,非得让你写一份三千字的检查不可。”

    姐妹俩打打闹闹,在上百人的聚会场面中丝毫不显眼。

    何平虽然全程没有喝酒,但他在酒桌上左右逢源、活跃气氛的功力并没有落下,酒宴气氛融洽而活跃,直到夜深。

    酒宴结束,何平扶着王福林,两人边往外走边说着酒后话,剧组的工作人员们一个一个的走出去。

    陈晓旭和张丽路过何平身边的时候,眼睛不由自主的瞟向何平,一步三回头。

    何平:总感觉这两个妹子看我的眼神怪怪的,莫非是对我有什么非分之想?

第116章 搞出人命

    《红楼梦》的到来让影视城终于有了些人气,比起其他几个剧组来说,《红楼梦》的规模毫无疑问要大的太多了。

    何平在酒宴的第二天就带剧组的主创们参观了新建成的大观园,历时一年多才搭建完成的这处场景,绝对可以算作关东影视城中目前最精美和投入最大的一处了。

    王福林、戴临风等人看完之后也觉得非常满意,国家电视台的钱没有白花。

    接着,剧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拍摄。

    接待完《红楼梦》剧组,何平回到家正准备擀点面条吃,路上遇见了骑着摩托车的韩兆社。

    这小子自从跑到县城开照相馆,之后又开始倒腾起提炼银的买卖,何平在村里便很少能看见他。

    韩兆社潇洒的把摩托车停在何平身边,“哥,干啥去?”

    “还能干啥,回家吃饭呗!你小子怎么有空回村里了?”

    韩兆社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回来商量结婚的事。”

    “要结婚了?”

    何平有些惊讶,不过一想韩兆社现在也二十出头了,按照现在农村的风格,结婚也正常。

    “嗯,不结也不行,文芝的肚子等不了。”

    敢情还是奉子成婚,“你小子行啊,不声不响把人家肚子搞大了!”

    “哥,瞧你这话说的,我跟文芝我们俩是两情相悦。”

    “行了,知道你们两情相悦,要不然你小子现在就得在牢里吃牢饭了,啥时候办婚礼啊?”

    “下个星期。”

    “咋这么急?”

    “不跟你说了嘛,肚子等不了,马上三个月了。”

    何平一拍脑袋,“害,忘了。行,回头哥给你包个大红包。”

    韩兆社笑道:“我可等着你的大红包了。行,那我先走了,还得去老丈人家一趟。”

    “去吧!”

    何平看着韩兆社远去的背影有些恍然,时间过的太快了,当年那个跟在韩兆军后面的半大小子,现在也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和毛春华说起韩兆社要结婚的事,毛春华也发起了感慨:“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第一次见兆社的时候他还是半大小子呢。”

    “可不是嘛!”

    夫妻俩吃完晚饭,李拓夫妻过来串门。

    《东爱》第三部拍摄完成了,这几天他们夫妻就准备回京城休整一番。

    “趁着这一个多月回京城好好休息休息也挺好,不过拓爷你可别忘了我的大事。”

    “放心吧,忘不了,现在已经联系了不少人了,就差你作家村开村了。”

    李拓自从上任了作家村《菜园》杂志的主编之后,见天儿的联系圈里的朋友,得益于他的宣传,现在整个北方作家圈子里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写《福贵》的那个何平搞了个作家村。

    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这个行动,但还是有不少人对作家村表现出了兴趣,对于浪漫主义细胞爆棚的文学创作者老说,作家村这样的地方是他们天然就会向往的。

    李拓又埋怨道:“没见过像你这么黑心的老板,忙活半年了就不能让人多歇几天,搞得下个月还得回来继续拍戏,还让不让人活了?”

    何平也喊冤:“这事你真赖不着我,剧创小组那帮瘪犊子非把第四部的剧情写在冬天我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了,这事你可以跟嫂子去和他们沟通啊。”

    原来是剧创小组的成员们写《东爱》的剧情写了好几年夏天的剧情,这次想换点新花样,把时间设定在了冬天。

    所以李拓夫妇不得不在《东爱》第三部拍摄完成后,仅仅回京城休息一个月后再度回到平县,准备开始《东爱》第四部的拍摄。

    “沟通个屁!那帮瘪犊子,现在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一跟他们提点修改意见,动不动就说什么‘人家一部小说挣上百万没见修改,就我们这几千块钱十好几个人分还整天改来改去’,你听听,你听听,这帮瘪犊子说的还是人话吗?”

    何平嘿嘿一乐,这事真不怪剧创小组,谁让李拓这货三天两头就要人家改戏呢。

    “那你不会少挑点毛病,嫂子都没像你这么挑剔。”

    李拓信口道:“她那是不懂,她一个拍电影的,懂什么剧本?”

    李拓的话一出口,就感觉到一股杀气临身,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哆嗦。

    转回头,是张暖欣的死亡凝视。

    他立刻赔笑道:“媳妇儿,都是误会。我的意思是说,你是导演,剧本这种小事哪里用得着你来操心啊!”

    张暖欣白了他一眼,没跟他一般见识,继续跟毛春华聊女人间的话题。

    何平在一旁幸灾乐祸,李拓斥道:“都是你小子挑拨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

    “天地良心啊!跟我有啥关系,你自己口无遮拦。”

    两人逗了几句嘴,李拓又跟何平问起了京大三剑客的事。

    “他们仨,一部书真的买了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是五十万册的稿费,从目前书的销售走势上来看,《英雄志》第一卷在香江卖七八十万册不成问题,这一卷小说带给他们的收入应该不会低于二百万。”

    李拓没说话,心中还在消化着这个令人震惊且艳羡的消息。

    一卷二百万,五卷就是一千万。

    他有点不敢往下想了。

    在文坛,永远不缺乏有钱的作家。

    别说现在,就是几十年前,也有靠着一部书稿费进账几万大洋的牛人。

    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还是让李拓有些不太容易接受。

    写武侠小说就这么赚钱?

    他想不通,就是把一部在国内出版过的书卖到了香江,就能赚这么多钱。

    “这人和人比,也太不值钱了。”

    何平听出了李拓话里的感叹,他安慰道:“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嘛!咱们国家不是也开始改革开放了吗,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你看看,咱们卖一部火爆的书,也可以赚他几百万。”

    李拓摇摇头,“那我是不敢想了,我就是觉得这样有点太打击人了。我帮你联系的那帮作家朋友,有的发表一篇文章,连三五十块钱都没有。”

    “所以啊,我们才更要给这些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李拓想想,“也是!”

第117章 我就说这货有受虐倾向

    《红楼梦》剧组的到来仿佛给影视城安装了一台加速器,原本空旷、松散的影视城内逐渐有了人气和活力。

    但这股活力没有持续爆发,冬天便到了。

    影视城内的在建项目全部停工,人气一下子少了很多。

    这对《红楼梦》剧组的拍摄是有好处的,影视城内的施工多多少少对剧组的拍摄还是有影响的。

    何平偶尔会在《红楼梦》剧组拍摄的时候去凑凑热闹,以前看小说那些穿越的、重生的主角动不动就跑到人家剧组比比划划、呜呜渣渣的,何平也存了点小心思,咱好歹也是知名作家。

    不过这种小心思在他看到演员们人手一本厚厚的写的密密麻麻的笔记的时候,放弃了。

    这帮演员随便拎出一个恐怕都比自己更了解《红楼梦》吧。

    不仅是何平自己,像剧创小组、京大三剑客这些人也没事总爱往《红楼梦》剧组跑,有生之年能看到《红楼梦》被拍成电视剧,这帮人不来看看怎么对得起那些年点灯熬油看的书。

    跑剧组的次数多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大家没多长时间便混熟了。

    可是混着混着,何平就发现这帮货的眼神有点不对劲,眼神一个劲儿的往剧组里那些漂亮姑娘身上瞟,敢情是来寻找猎物的。

    何平没想到这帮货志向还挺远大的,颇有一种自家的猪要拱白菜了的骄傲感。

    不远处剧组正在拍摄一场群戏,群钗俱在。

    刘军、査海生、骆一禾几人在一起嘀嘀咕咕,他凑近了细听。

    “当然是宝钗好看了,看到她你就会明白什么叫珠圆玉润、明眸皓齿、大家闺秀。”

    “我觉得黛玉更漂亮,你看看她那我见犹怜的样子,如弱柳扶风、芊芊淑女,多令人怜惜啊!”

    “还是凤辣子好看,那个泼辣劲呦,看得我心痒痒的。”

    咦~

    刘军和査海生嫌弃的看了骆一禾一眼,以前怎么没看出来,这货还有受虐倾向。

    “找老婆当然要找像宝钗这样温柔似水的,娶到家以后的日子得美死。黛玉这种就适合谈恋爱,没事耍耍小性子,你侬我侬。凤辣子这种……”

    刘军没继续往下说,看了一眼骆一禾。

    除了有受虐倾向的人,谁会找她啊!

    “瞎说啥呢!”

    何平突然的一嗓子,把三人吓了一激灵,惊魂未定的看向他。

    “何老师你好歹出点动静啊,差点让你吓尿了。”刘军道。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你们仨要是心里没鬼,会怕我?”

    几人私底下议论剧组的女演员被何平拆穿有些不好意思,磕磕巴巴的说道:“我们就是……就是……”

    “就是啥,一个个的有贼心没贼胆,看上人家了就去追啊,光在这嘀咕有什么用。”

    “啊?”三人意外的看着何平。

    何平摇了摇头,一群嘴强王者,刚才对着人家评头论足,一要动真格的立马就熊了。

    “何老师,我们就是说说。”査海生小声的说了一句。

    何平怒其不争的骂道:“刚才不是还林妹妹、宝姐姐的看的挺欢实的嘛,完蛋玩意儿!这也就是我结婚了,这要是我没结婚,还有你们几个的事?”

    三人看着何平没说话。

    “瞅瞅,瞅瞅!你们眼前的是啥,这可都是你们前半辈子瞅都瞅不着的好白菜啊,这么大好的机会不去奋发图强,几个人窝窝囊囊的跑这来放嘴炮,还能不能有点出息了?暴殄天物、浪费资源……”

    何平唾沫星子横飞,在三人面前一顿慷慨激昂。

    还是査海生厚道的提醒了何平一句:“何老师!”

    “干啥?说你们两句还不乐意了?”被打断了激情演讲,何平有些不爽。

    査海生指了指他身后,何平一转头,只见刘爱霞挽着在剧里饰演尤二姐的张明明,还有一个饰演丫鬟袭人的袁枚,三人正站在他身后不远处。

    何平刚才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三人但凡不是耳背,都应该听的清清楚楚的了。

    何平脸上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呀,爱霞、明明、袁枚,挺好的?好几天没看着你们了?吃饭了没?”

    刘爱霞没好气的白了何平一眼,张明明和袁枚则向何平露了一个尴尬的笑容。

    “吃什么饭,有你们这群猪蹄子在这,谁有心思吃饭?不反胃吗?”刘爱霞毫不留情的挖苦道。

    何平厚着脸皮道:“没吃饭正好,我也饿了,请你们吃饭去。”

    “免了吧,白菜都是被拱的,哪有吃饭的资格!”

    査海生三人感觉自己的尴尬癌都要犯了,何平依旧硬着头皮说道:“我这不也是为了这帮小伙子们的终身大事发愁嘛!你瞅瞅这一个个的,要长相有长相……”

    何平瞥了一眼三人,算了,姑娘们眼睛应该不瞎。

    “这一个个的要才华有才华,要学历有学历,挣钱还贼多,二十郎当岁身体健康,不都是良配嘛!”

    “良配是不错。可有你个中年已婚男什么事?欠儿欠儿的,还‘要是你没结婚’?你没结婚你想干什么?要不要我把这话跟春华学学?”

    “我那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嘛,为了激励激励这帮怂货,别当真!别当真!爱霞你是了解我的,我不是那样的人!”何平赔笑道。

    刘爱霞挖苦了何平几句,见他态度还不错,对査海生三人说道:“你们仨啊,可得小心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少学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

    夹枪带棒的说完两句话之后,刘爱霞挽着张明明的胳膊便走了。

    刘军看着张明明远去的背影说道:“其实我觉得尤二姐也不错,她那一笑啊,我感觉就像是春风拂面,吹到了我心里,心都要融化了!”

    “还是袭人好,温柔可人,娴静端庄。”

    “我觉得……”

    何平怒目,这仨夯货,老子为你们挨了一顿骂,你们就这么回报我?

    何平上去一人一脚,雨露均沾。

    三人不平,“你自己口无遮拦被逮到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何平指着三人,气的浑身发抖!

    “耻于与尔等见色起意之人为伍,走了!”

    转身听见骆一禾那没心没肺的声音:“其实我觉得夏金桂也不错,你们不觉得他长相挺洋气的吗?”

    査海生和刘军心中同时冒出一句话:我就说这货有受虐倾向。

第118章 娘家

    入冬以后,韩屯的热闹劲明显下去了一些,夏秋时候那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场面少了。

    可对比起来,人气和活力仍不输县城。

    韩兆社十月份的时候结了婚,虽然他跟郑文芝是奉子成婚,可两家老人对这段婚姻都是非常满意的。

    韩兆社找了个他理想中的城里姑娘,只是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余局长家的千金。

    郑文芝家里也很满意这个韩屯的姑爷,不光家里条件好,自身也有能力,放在县城里也是一顶一的好人家。

    两人把家安在了韩屯,即便韩兆社现在在县城开照相馆,现在县城对于韩屯的人来说基本没什么吸引力,除非有必须要买的东西或者要办的事才会去。

    韩玉铮夫妻把手里的那套村口的门市给了韩兆社小两口做新房,为了表示公平,又给了韩兆国、韩兆军夫妇各一万块钱。

    彩礼自不必提,数目让郑文芝父母嘴都没合拢,逢人便夸闺女找了个好人家。

    一家人商量好了,这半年时间让郑文芝在家里养胎,等她生完孩子了,就在村口开个店。

    入冬的这些天,韩兆社一直和郑文芝在老丈人家住着,主要是郑文芝怀孕中期反应比较大,吃他做的饭不习惯,想吃丈母娘做的饭,夫妻俩只好跑回娘家来蹭一段时间饭。

    郑文芝家条件一般,四间平房,其中一间还是她大哥结婚的时候盖的。原来家里是三间房,有一间是厨房,能住人的就两间。

    小的时候,郑文芝和她大哥住一间。后来长大了,闺女再和儿子住一起就不合适了,郑文芝就搬到了父母屋里。

    等她大哥结婚的时候,父母想着给儿子盖一间新房子,正好也可以给老闺女腾出一间房来。

    郑文芝结婚之后这间房就空下来了,本来她大哥大嫂还想给孩子住,可郑文芝闹妊娠反应,吃不惯韩屯的饭,又搬了回来。

    这天傍晚,外面天色已经黑了。

    郑文芝大哥郑文海回到家推开门,“文芝,瞧大哥给你带什么东西了?”

    郑文芝正和大嫂、母亲准备晚饭,闻声看去,只见大哥手里提着一条黑鱼。

    郑文芝看见鱼就皱起了眉头:“怪腥的,谁爱吃。”

    母亲训道:“要不是看你怀孕,你以为你大哥会花钱给你买鱼吃。”

    郑文海也说道:“就是,你这丫头,我发现结婚之后嘴越来越刁了。就算是婆家条件好,你也不能这么挑啊!”

    “我是因为怀孕好不好,你们真是不讲理。”

    这时嫂子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你大哥也是好心。等会炖上,你要不爱吃就少吃点。”

    郑文海把黑鱼放下,问道:“兆社还没回来呢?”

    “没呢,估计快了。”

    说话的功夫,外面响起摩托车的轰鸣声,郑文芝说道:“回来了。”

    韩兆社进了屋,打了个哆嗦,“这大冬天的骑车太遭罪了,明年开春高低得整个小拉达。”

    郑文芝上前拍了他一下,“吹牛也不怕闪了舌头,还买拉达,我看你像个拉达。”

    “那咋了嘛,也没几个钱。”

    韩兆社话刚说完,看见妻子的眼色,识趣的没再继续说话。

    郑文海笑道:“兆社一年挣那么多钱,买辆拉达肯定没问题。”

    “汽车那么贵,哪买得起啊,我就那么一说。”

    男人对汽车这种东西天生就有兴趣,说起汽车,郑文海问道:“诶,兆社,你们村里那些汽车你开过没?”

    “我开过何平哥那辆皇冠。”

    “皇冠是啥车?跟拉达比咋样?”郑文海问。

    韩兆社一说起皇冠,立刻眉飞色舞,“拉达跟皇冠那不能比,皇冠是豪华轿车,差距就跟摩托车和自行车那么大。我跟你说,那车开的叫一个舒服。不说别的,那座椅你一坐进去,就跟做沙发似的。那里面的内饰那叫一个漂亮,啧啧……”

    韩兆社说的大舅哥两眼放着羡慕的光芒,郑文海道:“还是你们韩屯有钱啊!”

    这话说的韩兆社不好接,他嘿嘿笑了两声。

    “先吃饭吧,鱼等会炖好汤再给文芝喝点。”母亲张罗着吃饭。

    一家人摆桌子、捡碗筷、端饭端菜。

    哥嫂带着孩子、父母,再加上郑文芝夫妻两人,一家七口坐在小圆桌上,略显拥挤。

    桌上五个菜,对郑文芝家来说已经非常丰盛了,这都是因为闺女和女婿住在这的缘故,要不然家里晚上一般就两个菜。

    郑文芝和韩兆社来的时候说的明白,是给家里交伙食费的。韩兆社为了让郑文芝吃的好点,给了丈母娘五百块钱,顶郑文芝她大哥一年的工资。

    家里人也算是跟着郑文芝借光了,每天三顿饭比以前丰盛了很多。

    郑文芝家没有食不言的习惯,一家人边吃饭边唠嗑。

    丈母娘突然对韩兆社说道:“文芝这一怀孕不上班还挺可惜的,那么好的工作。”

    “怀孕还上班干啥,整天进场就得消毒,对孩子不好,以后开个店挺好的,带孩子也方便。”

    韩兆社没留心丈母娘的话,随口应道。

    丈母娘看向女儿,郑文芝哪里能不明白母亲的意思,眼见母亲的目光投过来,心中不太情愿的说道:“兆社,我那工作不干了的话也挺可惜的,你跟二哥说说让我嫂子过去顶我的班行吗?”

    韩兆社这才明白丈母娘刚才说话的意思,“养鸡场又不是国营单位,哪有顶岗一说,你不干了就是不干了。”

    郑文芝道:“我知道没有顶岗,所以我才让你跟你二哥说说嘛!”

    韩兆社摇头,“那不行。上回我二哥把我舅安排到场里食堂,差点被何平哥给撸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他拒绝的干脆,郑文芝和丈母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韩兆社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太生硬,他干脆挑明问道:“嫂子想去养鸡场上班?”

    郑文芝母亲说道:“你嫂子待的那个街道作坊你不知道,工资低不说,还累。这回文芝不是要不干了嘛,挺好的工作也怪可惜的。就寻思问问你,看看能不能让你嫂子去干啊。”

    韩兆社心想也不知道是丈母娘的主意,还是文芝她嫂子的主意。

第119章 夫妻

    韩屯养鸡场虽然是村办企业,现在叫乡镇企业了,可跟那些国营企业真不一样,哪有顶岗这一说。

    不过妻子和丈母娘的面子都开口了,他也不好一口回绝。

    韩兆社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事不太好办。”

    郑文海有些着急,“兆社,你给想想办法,你二哥是养鸡场场长,这事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嘛!”

    郑文芝佯装不高兴道:“大哥,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刚才你没听兆社说嘛,上次他二哥给人走后门差点工作都丢了。”

    郑文海心里撇撇嘴,韩兆社他二哥在养鸡场有股份这件事他们家都知道,让人骂两句我信,谁敢开了他?都是说出来骗那些不知情的外人的。

    韩兆社说道:“我看嫂子也不一定非得去养鸡场。我给嫂子留意一下,如果下次村里企业有招聘了,我跟人说一说,给嫂子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估计时间也不能长,最近村里的养猪场和饲料厂都要出省建厂,肯定会抽调一批人走的,到时候一有招聘我就让嫂子过去。”

    虽然没有直接得到工作,可韩兆社的一番表态很有诚意,郑文芝家人也没好意思再说什么。

    郑文海起身去找了两个酒杯,“哎呀,兆社。你嫂子的工作这事就麻烦你了,大哥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今晚咱哥俩好好喝点。”

    “大哥,太客气了。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韩兆社笑道。

    郑文芝父母看着儿子和女婿的融洽露出了笑容,郑文芝看向丈夫的眼神也带着甜蜜,今天还算没让自己丢面子。

    夜晚,郑文海快睡着了,妻子想着韩兆社今天的表现,有点睡不着觉。

    “孩儿他爸,你说兆社今天说的是真是假啊?”

    “什么真假?”

    “他说他哥走后门差点让人给撸了,不敢给我办工作。”

    “真的假的能咋地,兆社不是同意给你找工作了嘛!”

    “那能一样嘛,文芝那工作可是会计。他说他给我找工作,指不定找个啥工作呢,万一埋了吧汰的……”

    妻子的话还没说完,郑文海翻过身来,骂道:“瞎说啥呢?兆社还能坑你吗?不是看在文芝的面子上人家稀得搭理你?”

    郑文海的语气不好,妻子也来了脾气,“那怎么地,他要是真想帮忙,直接给我安排文芝的活不就行了吗?”

    郑文海被妻子气的起身,母亲厚着脸皮请妹夫帮忙,妹夫也答应了,这娘们儿还不知好歹。

    “犯混是不是?你当那养鸡场是兆社家开的?他二哥有股份不假,那上头还有村里和何平在那呢。再说了,他二哥是场长,兆社不是,这中间隔着好几层呢,你不知道吗?老娘们儿头发长见识短,不说了帮你忙了嘛,还在这叽叽歪歪的,有能耐自己去找。”

    妻子觉得自从郑文芝找了个好婆家之后,丈夫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大了。

    “好啊你,我就说两句你就敢这么骂我。真是看你妹妹攀上高枝儿了,开始看不上我了。你要是看不上我,你别跟我结婚啊?臭不要脸的,让我自己找?我要你干嘛的?挺大个老爷们儿跟小舅子低三下四的,还有脸说我?”妻子开始撒泼。

    “你放屁,要不是为了你,我用得着那样?白眼狼!”

    “你骂谁白眼狼?骂谁白眼狼?我跟你拼了!”

    夫妻俩吵了没几句就开始动手,妻子一撒起泼来,郑文海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郑文海只好一把搂住妻子,降低了音量,“小点声,再把兆社和文芝吵醒了,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妻子总算是还有点理智,没再大声吵吵,夫妻俩在一番小声骂骂咧咧中睡去。

    隔壁的韩兆社早就被吵醒了,这破房子隔音实在不好,他看了看旁边的郑文芝。自从怀孕之后,她的妊娠反应一直很大,只有晚上睡着之后才能少遭些罪。

    韩兆社叹了口气,算了,就算看在文芝的面子上吧,明天去求求何平哥,让他帮帮忙。

    要说入冬以后韩屯谁最忙,刘红梅夫妻一定得算一对。

    自从接了影视城剧组的伙食供应,这夫妻俩两个月来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不仅要开店,还得给把剧组的伙食弄好了给他们送去。

    店里现在满打满算七个人,可每天仍然忙的脚打后脑勺。

    不过两个月时间忙碌下来,得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可能是因为给剧组送餐混的熟了的缘故,店里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很多剧组的人出来打牙祭的时候首选都是红梅饭店。

    上个月店里刨除给剧组供餐的生意,净利润达到了1000块,比之前足足高了400块钱。

    再加上月底剧组供餐的结算款,上个月红梅饭店的利润达到了惊人的2600块钱。

    刘红梅跟丈夫于向明盘完账高兴的搂在了一起,夫妻俩忘乎所以的原地转圈圈,感觉之前所有的劳累和辛苦都值得了。

    幸福过后,刘红梅躺在丈夫怀里,“向明,我真不敢想,一个月的时间,就一个月,咱们竟然挣了2600块。”

    “谁能想到啊!这钱挣的太快了,我到现在都不太敢相信,咱们一个月能挣这么多钱。”

    于向明的眼神看向天花板,脑子里不禁回忆起前些年受过的那些苦。

    大概是从刘红梅进门起,家里的日子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渐渐有了起色。

    再到今年夫妻两人破釜沉舟,开了这家饭店,半年多的时间熬下来,真可以说是苦尽甘来。

    刘红梅发现丈夫的眼眶泛红,关切的问道:“怎么了?”

    “没事,就是想起了以前。”于向明握住了刘红梅的手,动情的说道:“红梅,这些年苦了你了。”

    丈夫的真情告白让刘红梅有些娇羞,“这有什么的,咱们是夫妻,同甘共苦,现在日子不是过的挺好的嘛!”

    于向明笑了起来,“是啊!现在咱们的日子好起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夫妻俩搂在一起,畅想起了未来。

    给母亲看病,给孩子买新衣服,给家里盖个新房子,给弟弟妹妹们张罗婚事……

    眼前的未来触手可及,只要他们继续努力下去。

第120章 往大了整

    何平听完韩兆社的请求没有说话,考虑了一下之后对他说道:“这样吧,村里的企业就不要进了,让你嫂子去影视城吧,那里现在还缺内勤,工作比较轻松,工资收入也还可以。当然了,如果她想挣的多一点,那就去村里企业。不过这要看到时候招聘的是什么岗位,没有特殊待遇。”

    韩兆社心想,影视城的工作轻松,收入虽然一般,但肯定比嫂子在街道作坊挣的多,就当成是保底。如果村里企业要是招聘有合适岗位的话就更好了,辛苦一些挣的也多。

    何平哥给的方案还是比较稳妥的,这样他回妻子娘家也有了交代。

    毛春华看着韩兆社出了门,“唉,兆社这丈母娘家有点不省心啊!”

    “有什么省心不省心的,总归是一家人了,不好不管。”何平说道。

    毛春华摇摇头,男人和女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她敢肯定,郑文芝娘家肯定不会只有这一回事,以后韩兆社有的忙了。

    韩兆社骑着摩托车回到县城,丈母娘见他回来,关切道:“兆社回来了,赶紧暖和暖和,怎么样啊?”

    一旁郑文海的妻子也期待的看着他。

    韩兆社心中有些不高兴,不过没显露出来,“两个选择,一是去影视城当内勤,工资一般,比较清闲。二是等村里企业招聘,肯定能给安排个岗位,但是不能挑,有啥干啥,工资肯定比影视城高。”

    丈母娘一听还让选,眉开眼笑的说道:“哎呀,还是兆社你有能耐,跑一趟就把这事给办妥了。”

    郑文海妻子还有些不甘心,“兆社,那企业里就不能给安排个好点的工作吗?”

    韩兆社有些不耐烦,这人真是得寸进尺。

    “嫂子,村里企业别说我了,就是何平哥和村长也不能随便插手人事工作,你要是愿意干就等着招聘。如果你想找个清闲点的工作的话,我建议你可以选择影视城。我去那边看过,用到内勤人员的地方不多,工资虽然没有在村里企业多,但跟社会上的单位比,也不差。”

    丈母娘扒拉了一下儿媳妇,对韩兆社说道:“你嫂子就是想奔着多挣点。”

    然后她对儿媳妇说道:“兆社给你找了这么好的工作,你还不谢谢兆社。回头好好想想,看看想去哪个,定好了让兆社给你联系一下。”

    郑文海妻子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说道:“谢谢兆社了,这么大冷的天让你跑了一趟。”

    “没事,嫂子。都是一家人,客气啥。”

    丈母娘笑道:“都是一家人。”

    经过一晚上的商量,郑文海妻子最后选择了影视城的工作。

    其实韩兆社早已经想到了,就她那个性格,怎么可能会选择工作量那么大的村里企业呢。

    第二天他就把郑文海妻子带到了影视城的办公区,一排简易的平房。

    何平昨天就跟林亚楠说过这件事,她没有意外,给郑文海妻子安排了一个工位,反正内勤的工作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谁干都行。

    “行了,那就这样。嫂子,回头你赶紧把人事关系调过来,就开始正式上班吧。”

    林亚楠很给面子的叫了一声嫂子,让郑文海妻子非常受用。

    自家这个小舅子还真是有点面子,就是这办公条件实在简陋了些。

    何平最近除了跑剧组看看热闹,没什么正经事。

    去了宝安好几个月的魏峰给他来了电话,过几天会回来,他本来是去宝安考察,结果被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直接留在了那里,考察直接变成建场。

    他当时跟何平汇报的时候还把何平闹的一脸懵,怎么这人还一去不回了呢,何平只好又给养猪场指派了一个临时负责人。

    几个月的筹备,养猪场也开业了,魏峰准备回来处理一下韩屯这边的事,然后再去宝安待个半年,用他的话来说,“宝安是我们养猪场走出辽省的第一步,不容有失,我得在那边多盯一阵子。”

    何平觉得这小子就是被南山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乐不思蜀。

    跟一去不回的魏峰不一样,同样是出去考察的郭文兴教授,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在到南河省考察了两处地点之后,便决定了投资地。

    “郑州?”何平看着这个地图上的小圆点,这是南河省的省会,“什么时间开始建设?预计多长时间能投产?”

    “现在还没有拿地,如果顺利的话最快也得后年开春才能投产。”郭文兴说道。

    还是有些慢啊,何平心想。

    “郭教授,你觉得咱们的步子再迈的大一点怎么样?”何平问道。

    “你的意思是……”

    “两座工厂同时建设,再在其他省份建一个工厂,往大了整。”何平很有魄力的说道。

    郭文兴皱起了眉头,何平的想法无疑是非常大胆的,金坷垃建厂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要同时兴建两座饲料厂,而且郑州的工厂产能还是十万吨级别的。

    “这两座工厂没有一两千万下不来啊!”

    何平大手一挥,“这两年的行情你也知道,咱们的饲料出厂价从300块一顿,涨到现在的480块一顿,而且还是供不应求,市场的增幅摆在那里。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觉得这种时刻,步子迈的大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郭教授迟疑道:“那今年的分红?”

    “优先搞产能扩大,村里那边我去说。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好时候,我们不能自缚手脚。”

    “好吧,听你的。地点你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郭文兴问道。

    何平的眼神在地图上扫视了一下,用手指在一处敲了敲,“我看这里就不错。”

    郭文兴看过去,“津门?”

    “没错,津门。辽省、津门、南河,这三座工厂建设完成,金坷垃的产能将覆盖东北及华北区域,未来围绕着这三座工厂扩大产能,金坷垃覆盖整个北中国的根基便有了。”

    郭文兴看着地图想了一下,这三处位置确实不错,“好。既然这样,那我过两天再去津门一趟。”

    “不着急。你刚回来没两天,好好休息几天再走。”

    郭文兴倔强道:“没事,我现在有工作就闲不住。看着咱们的工厂一点一点插满地图,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劲儿。”

    何平笑道:“那应该是成就感!”

第121章 万物复苏,又到了JP的季节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份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快。

    何平养的那两盆兰花又死了,他有些绝望。

    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养花吗?

    难道我只配养那种货色?

    他的眼光放在院子里正在雪地上撒欢的狗子,昨天外面下了雪,这货从早上开始就兴奋的不行,在院子里蹦蹦跳跳,散发着自己无处安放的精力。

    感受到自家主人不怀好意的目光,狗子停下动作,心有灵犀一般的看过来。

    只是刚动了那么一点狍子肉火锅的心思就看过来了,这货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总感觉自己被它蠢萌的外表欺骗了。

    何平的养花大业进行了半年了,这两年大火的兰花已经被他养死了四批了,他还存着养出一盆天价兰花的心思,赶一波潮流。

    可没想到啊,出师未捷身先死。

    放下手中的喷壶,他打算去影视城转一转。

    现在影视城那里只有两个剧组在拍戏了,一个是《红楼梦》剧组,一个是《努尔哈赤》。

    野猪皮的事何平不感兴趣,还是去《红楼梦》那里看看姑娘养养眼吧。

    刚到大观园门口,他就看见査海生跟饰演尤二姐的张明明从剧组出来。

    看到何平,两人就像两只受惊的兔子,赶紧跳开。

    “何……何老师!”两人心虚的叫了一声。

    何平一脸的不爽,心中感叹道:这白菜太不禁拱了。

    明明妹妹的长相跟后世无数宅男的心头好王冰冰非常相似,再看看旁边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査海生,何平觉得自己造孽了,把姑娘推进了火坑。

    “出去玩?”

    “嗯!”两人低头应了一声。

    “早去早回,注意安全。”何平叮嘱了一声,继续往里走。

    进了剧组,那边正拍着戏,他在角落里看见正和凤辣子打情骂俏的骆一禾。

    什么情况?

    这个抖m也找到春天了?

    不对啊,这可是凤辣子。

    导演,你这么胡乱加戏,以后还怎么演啊?

    光头张怎么办?宜妃谁来演?

    他悄悄的跑到刚演完自己戏份的大饼子脸宝玉边上,“粪墙,骆一禾跟凤辣子什么情况?”

    宝玉一脸的无奈:“何老师,我都说多少次了,别叫我奋强。你要么叫我欧阳、要么叫我小强,或者直接叫我宝玉都行。我求求你了,别叫奋强了。”

    “奋强不是挺好的嘛,你爸妈的一片苦心,你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理解呢!”

    欧阳奋强没好气的说道:“我可谢谢我爸妈的苦心!”

    “好了好了,不开玩笑了。那公母俩……”何平努了努嘴,“什么情况?”

    欧阳奋强看了那边一眼,“还能有啥情况,好上了呗。昨天张明明刚写了三千字的检查,我看今天啊,凤辣子也快了。”

    《红楼梦》剧组是有明确规定的,禁止演员谈恋爱,主要是导演怕演员们因为感情问题耽误拍戏,张明明这段时间因为和査海生谈恋爱没少写检查,两人已经转到了地下。

    “我是说他俩啥时候好上的,之前也没发现他们俩有奸|情啊,咋进展这么快?”

    欧阳奋强道:“我也想知道啊,反正就是最近,突然有一天我就发现这俩人搞到一起了。”

    “用词不要那么粗鲁,什么叫搞,人家那是谈恋爱。”

    欧阳奋强鄙视了何平一眼,我是被你带的好吗?

    何平感慨道:“看来真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野马和羚羊也到了交配的季节。”

    欧阳奋强:???

    “别这么看着我,就是感慨一下,衷心的替他们感到高兴。”何平昧着良心说道。

    欧阳奋强:你看我像不像傻|逼?

    “你小子最近有没有行动啊?”何平见这小子那眼神就知道心里没憋着好屁,他转移话题道。

    “嗯……这个,我得找个合适的机会。”欧阳奋强吭哧吭哧的说道。

    何平把鄙视的眼神还回去:就这?

    欧阳奋强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解释道:“宝姐姐人很害羞,我不能把她吓到。”

    何平看这小子一脸的纯情,算了,不打击他了。

    “教给你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多试几颗歪脖子树。”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自己悟去。”

    打发了欧阳奋强,何平走到角落里,欣赏正在拍着的戏份。

    真没想到,自己领着这几个小子瞎胡闹还真凑成了两对,也不知道这两对能不能长久。

    经过这件事,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

    男人的长相真的不重要,前提是你得有才或者有财。

    例子就摆在那,骆一禾和査海生这俩人单拎出来就是个路人长相。

    可架不住人家是京大毕业,写小说年入六位数啊!

    尤其是,这俩货都当过一段时间诗人,对这个年代的女孩子们来说,诗人=浪漫。

    可饰演林妹妹的陈晓旭明显更喜欢诗歌,按理说京大三剑客如果追林妹妹的话成功率应该更高才对。

    何平又想起了他们三个从头到尾就不敢正视林妹妹的表现,心中大致猜到了他们为什么不追林妹妹的原因了。

    对几人来说,饰演林妹妹的陈晓旭身上自带一股女神光环,面对女神三个长相平凡的**丝男总归是有些自惭形秽,追求这样的女孩没有一定的勇气是不行的。

    而这三个货,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勇气。

    在这方面,大饼子脸宝玉就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货就喜欢大姐姐风格的宝姐姐,被何平撺掇了两回就忍不住跃跃欲试。

    不过欧阳奋强对宝姐姐的不轨之心,他觉得不太可能实现。

    别看宝姐姐的年纪在剧组里并不算大,可经过这几个月的接触,何平觉得论起心智的成熟,剧组里还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她。

    何平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宝姐姐看不上欧阳奋强这一款。

    想到欧阳奋强被宝姐姐拒绝之后哭唧唧的画面,他就忍不住想笑。

    可能是因为他看87版《红楼梦》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的缘故了,所以何平对于剧中的这些演员并没有什么滤镜,也不觉得一个个长的跟天仙一样。

    大多数女演员好看是好看,但也仅限于此。

    真让何平实打实的说,他反而是觉得饰演尤二姐的张明明、饰演李纨的孙梦泉和饰演夏金桂的杨晓玲这三人算得上是《红楼梦》剧组的三朵金花。

第122章 李拓的为难

    李拓最近有些纠结,《京城文学》的主编杨沫邀请他担任杂志的副主编。

    杨沫以前也是一位作者,后来进入《京城文学》工作,成为了杂志的主编,那时候王猛和苏新群是副主编,王猛属于兼职。

    今年底杨沫、苏新群要退休了,明年不出意外应该是林斤澜上任主编,整个编辑部领导层大换血,杨沫放心不下,所以就想把人脉深广的李拓拉来当个副主编,稳定军心。

    历史上是这样,86年林斤澜上任《京城文学》主编,李拓和原编辑部主任陈世冲担任副主编,三人搭档,成就了《京城文学》的黄金时代。

    李拓跟杨沫、林斤澜包括王猛在内,都是老朋友。

    老友开口,他真不太好拒绝。

    可他事先已经答应了何平,担任《菜园》杂志的主编,之前也一直在给《菜园》联系编辑和作者,很多人都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如果他这时候撂挑子不干,对哪方面都说不过去。

    思前想后好几天,最后还是婉拒了杨沫的邀请。

    “老杨,实在是对不住,我这边已经答应何平了,现在撂挑子太不地道了。”李拓在电话里对杨沫说道。

    “唉,理解。谁让我们说晚了呢,那我再联系联系其他人吧。”

    八五年,应该算是国内近代文学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因为在这一年“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以一种横推式的发展荡平了国内的文学界,国内严肃文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开始分化,在其后多年的文学现象里仍然具有明显的代际性和群体性。

    贾平凹、阿城、韩少功、莫言、王安忆、扎西达娃、郑万隆、乌热尔图、李杭育等等这些人,他们既是“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家,同时也承当了“寻根文学”批评的先驱角色。甚至可以说,他们还奠定了后世对“寻根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何平对于这一两年来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这类作品越来越不感冒,这也是他为什么懒于动笔的原因之一,腻歪了。

    也许是厌倦了寻根文学这类“新时期文学”的泛滥,到了九十年代“个人化写作”成为了一种文学|潮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王硕。

    文学|潮流的改变当然不仅是泛滥一词就能概括的,“个人化写作”风格的兴起同时也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转型而引起的。

    所以在九十年代,国内文学发生的这种明显的变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轻”,“轻”成为了新的文学取向,而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审美去向正在慢慢退场,取悲剧而代之的,喜剧、反讽和戏仿成为了写作的重要风格。

    何平是了解这种大概的趋势的,作家村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契合国内文学思潮的发展。

    把大量的作家圈进“作家村”让他们去搞写作,本身是背离传统文学写作的方式的,作家们要采风、要联系实际、要搜集素材就不能闭门造车。

    你把陈|忠实关在家里,他打死也写不出《白鹿原》。

    可对于九十年代的作家来说,闭门写作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他们当然也会去采风、搜集素材,但比重绝对没有以前的作家们那么大了,脱离了悲天悯人、大开大合的写作方式,把视角聚焦在小人物身上的时候,作家需要的社会资料并不多。

    李拓在拒绝了杨沫之后,在跟何平闲聊的时候说起这件事,何平便想到了以上的这些。

    李拓对于八十年代的国内的文学改革是有些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何平也不知道自己把他招揽来对于国内文坛来说是好是坏。

    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应该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不过这些需要时间来检验。

    作家村的建设已经停工一个多月了,趁着雪化了之后天气好,何平开着皇冠载上李拓来到镇上。

    两人走进作家村的工地,经过一年的建设,作家村内各个单体建筑的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成。

    “主体都建完了,明年应该能交工。”

    李拓顺着图书城的楼梯走上顶层,十多米的高度几乎可以把整个园区的环境尽收眼底,除了有两栋六层的作家宿舍。

    “照这个进度下去,恐怕得明年年末或者后年年初才能进驻吧?”李拓问道。

    “差不多。”

    李拓眺望远方,“还有一年啊!”

    他的言语间透露着急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何平指着园区中预留出来的几块空旷地带说道:“拓爷,你觉得那几处景观的雕塑用点什么内容好?”

    “这种东西我哪里懂,要不雕几个大文豪?”

    何平摇摇头,“太没想象力了。”

    “那你说雕啥?”

    “我要是想好了就不用问你了。”

    “切!”李拓鄙视了他一眼,“那就先把美院的人找来碰一碰,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一点火花。”

    “这样也好。”何平又指着那些建筑的外立面说道:“虽然雕塑的内容我没想好,但我对于园区里面的壁画和彩绘有些想法。”

    “什么想法?”李拓好奇道。

    “我觉得咱们园区里的图案不能太死板,要有冲击力和个性,还得有文艺气息。”

    “说人话!”李拓不耐烦的说道。

    “我打算让人画一些3d图案。”

    “三弟?谁三弟?”

    何平鄙视了他一眼,一报还一报,“你看看你,整天不学无术,没文化了吧?3d,three dimensions,三维、立体的意思。”

    李拓啐了他一口,“说那些花里胡哨的有啥用,把你给能的。”

    玩笑过后,何平继续道:“我的意思是就在墙上或者地上画上画,把二维的空间在视觉效果上变成三维的,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在外面的凉亭边上画几个大文豪谈天说地的情景,身边的图画就像活过来一样,那大伙坐在那里的时候不就更有性质了嘛!”

    李拓吐槽道:“画几个死人不吓人吗?”

    “那我们可以画点活人嘛!”

    “人家告你侵犯肖像权。”

    何平急了,“你这就抬杠了哈!”

    “好了好了,逗你的。这个点子是不错,可谁会画啊?美院有这种东西吗?”

    何平大大咧咧道:“人家都有美术功底的,咱们把想法告诉他们,多练练肯定没问题,不是还有一年嘛!”

第123章 火锅宴

    寒冬腊月,吃着火锅唱着歌,没有比这更舒心的日子。

    何平一直觉得东北的冬天有种诗意的浪漫,窗外的皑皑白雪仿佛给时间按下了暂停,生命在这个时间段仿佛进入了停滞期。

    一到冬天,身体对于火锅的渴望便如同夏天的时候对烧烤的渴望一样,控制不住寄几个儿。

    他最近在研究川省的火锅,川省的火锅跟京城和东北这边的涮锅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年头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的火锅底料可以买到,想吃到正宗的川省火锅,只能托朋友四处打听。

    幸好何平现在也算是交游广阔,打了几个电话,还真打听到了具体做法。

    自己在家试了两天,弄出来的火锅像模像样。

    “何老师,你这个火锅弄的不错,真有川省那个味儿。”刘军被辣的舌头有点大,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这可是我试了好几天才试出来的,绝对黄金配比,光这蘸汁就费了我多大的劲啊!”

    何平夹上一口上脑肉,蘸着自己调配的蘸料,放在嘴里,表情陶醉。

    “对了,海生,你那小女朋友怎么没叫过来?”何平问道。

    査海生叹气道:“还不是剧组现在看的太紧了嘛,我俩现在都不敢见面了,她说导演那天跟她说要是她再这么下去,就要把她踢出剧组。”

    真是现实版痴男怨女。

    一旁的骆一禾也心有戚戚,这货跟凤辣子最近打的火热,也没少遭剧组的白眼。

    当然了,遭白眼最多的还是何平这个带头大哥。

    这帮货都是他领到剧组去的,王福林现在对他的意见那是相当大了,就差在门口贴一个告示——何平与京大三剑客不准入内。

    何平叹口气,这事也不能怪自己,谁让你剧组好白菜那么多呢,自己手底下小猪崽子这么多,拱了两颗也很正常。

    只是可惜剧创小组这些人没有拱成功,条件还是差了点,没有京大学子和诗人的光环,财力也不足,追起姑娘来确实差了不少。

    今天何平请客吃火锅,不光京大三剑客、剧创小组,还有韩兆军、魏峰、张国强等人。

    他的川省火锅秘方研制成功,特意摆了三桌,眼瞅着快过年了,也算是聚一聚,热闹热闹。

    《红楼梦》剧组里那些相熟的年轻人一个都没来,现在王福林算是被何平给搞怕了,严禁演员们私下跟何平他们接触,生怕再被拐几个姑娘,那戏就不用拍了。

    敢情这十二金钗都是为你们韩屯准备的。

    “兆军,养鸡场最近怎么样?”何平跟韩兆军搭话道。

    “挺好的。何平哥,我准备开春往南河省去一趟。”

    何平笑道:“我说你这一年没动静呢,敢情是想现摘桃子现吃啊,人家郭教授辛辛苦苦考察好地方,你去蹭饭吃。”

    “这不都是自家企业嘛,离得近也方便,配套也有了。”

    何平点头道:“这倒是,你小子办了件聪明事。不过咱们养鸡场最早起步,现在却落在了兄弟企业的后面,你接下来可要努力,抓紧时间追上去,别让人看笑话。”

    “我明白,咱们养鸡场现在资金充裕,储备人才也招聘了不少,真干起来不见得比他们慢。”

    “这可是你说的,明年我看你表现,看看养鸡场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能后发制人。”

    “你放心吧,何平哥。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韩兆军跟何平干了一杯,拍胸脯保证道。

    二三十号人聚在一起,家里的气氛异常的热闹。

    何平跟韩兆军聊了两句,就听到剧创小组那桌说起李峰和刘爱霞的婚事。

    这两人谈恋爱谈到现在也四五年了,今年两家已经商量好把婚期定在了开春三月份。

    刘爱霞她爸对李峰也没有以前的挑剔了,毕竟准女婿现在也是一名编剧了,说出去不丢人。

    何平过去掺和了几句,边吃边聊,没一会儿就吃饱了。

    他便放下筷子,推门走到院里。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经下起了雪,他隔着窗玻璃看见屋内火锅升腾的蒸汽,还有宴乐的众人,形态各异。

    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他想起了刚穿越过来的那个初春,那时候自己连床暖和的被子都没有,破土房四处漏风,晚上经常被冻醒。

    今时不同往日了。

    “何老师!”骆一禾不知什么时候也从屋里出来,叫了何平一声。

    “吃饱了?”

    “嗯。”骆一禾有些迟疑的说道:“何老师,你觉得我也写一部小说怎么样?”

    “想写就写,为什么还要问我?”何平有些奇怪。

    “没什么,就是写《英雄志》写的时间长了,想下笔再写一部小说,突然觉得自己被束缚住了。”

    骆一禾这种感受非常常见,后世某点上的那些码字工们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这种现象很正常,我也没什么好教你的,只有一个小建议。硬着头皮写下去,这种问题写着写着就没了。”

    “这样啊!”

    “舒适圈待的太久了,要跳出来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的。相信我,很快就会适应的。”

    骆一禾点点头,他对何平还是非常信服的。

    “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再写一部了呢?”何平问道。

    “多种因素吧。首先是看着海生的《镖客行》写的很好,卖的也很好,自己想试一下。再就是《英雄志》毕竟是我们三个人合著的,较起真来,我到现在还没有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代表作。最重要的是,我也想试试自己的能力,看看我有没有独自创作的水平。”

    何平听完没有说话,他觉得这应该是三剑客分裂的前兆。

    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即便是三胞胎也不可能一辈子绑在一起,他们三人能够坚持这几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更何况现在三剑客中两人都谈了恋爱,男人一旦谈了恋爱结了婚,兄弟之间不可能再如以往那样的。

    “有想法就坚持一下,跟海生和刘军沟通好就行。我是支持你们努力创作的,人一辈子不可能就指着一部作品。不过你们仨可别光顾着写自己的小说,忘了《英雄志》啊!”

    何平最后开玩笑道。

    “我们肯定不会的,《英雄志》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我们一定会给它一个完美的结局的。”

    “那就好,加油吧!”何平拍拍骆一禾的肩膀说道。

第124章 有钱没处花的完科

    一场大雪,出门没了脚脖子,后世的辽省已经很少会下这么大的雪了。

    何平最近安静的待在家里,外面路面上厚厚的一层雪,车都开不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开惯了汽车,再让他顶风冒雪出门,他是不会干的。

    远在南山的汪石打来了电话,把完科今年的发展和营收情况给何平做了一个汇报,年底了嘛,都开始做总结了。

    根据这时候特区的政策,进口特区的国外产品是不能销售到特区外的,但是不限制特区外客户把在特区内购买的商品运出特区。

    所以完科现在做的业务跟前年汪石倒卖玉米没有大的区别,先收内地需货企业货款的25%作为定金,然后向香江商人订货,按同样比例付款给香江商人,待货到南山后,买方付清余款提货。

    买卖的关键是,收的是人民币,支付给香江商人的是港币或美刀,完科的利润就来自获取外币的能力。要开这样的公司,首先要有进口许可证,其次要联系到具有外汇出口创汇份额的单位,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和公关能力是开不成这种公司的。

    这也是何平为什么会让汪石做公司大股东的原因,他有这方面的人脉和资本。

    何平当初托汪石买进口的苹果电脑需要的美刀可是接近六位数,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他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那些电脑的。

    何平在羊东的生意涉及到外汇业务的部分也都是由江永安和汪石在操作,可以说完科对何平的助力不小,给他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不过也因为外汇,上半年的时候完科和汪石差点陷入了牢狱之灾。要知道他们现在搞的这套东西是明显钻法律的空子,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经此一事,汪石受了惊吓,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关系也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得自身硬。

    所以这半年来他收敛了不少,很多送上门的钱都没有挣,并且一直在谋求为完科转型。

    总干二道贩子的事渐渐开始满足不了他的野心了。

    “接近两年时间,公司现在创造的净利润达到了2400多万,账面上现在还趴着将近四千万呢。我都不知道拿这些钱干什么!”

    光听说过没钱发愁的,汪石的感慨着实有些凡尔赛。

    但这就是这年代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挣钱了都不知道如何利用。

    “你不是在考虑让完科转型嘛,账上的钱就当是给你转型的资本了。”

    何平的一句话让汪石感动不已,“何老师……”

    “汪兄,吃关系饭、人脉饭,总没有吃自己做的饭长远。既然有了这份想法,那就试试看能不能凭自己的实力立足。我对你一向有信心,这次我相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

    汪石被何平鼓励的热血上头,“何老师,就冲你这番话,我也得干出个样子来给你看看。”

    “汪兄,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何平笑呵呵的挂断和汪石的电话。

    到年末了,打电话给何平的人越来越多,来家里的也不少。

    梁跃进开着自己的小拉达进了韩屯,停在何平家门口。

    “大哥!”

    “来了?坐。”

    梁跃进落座,何平问道:“佳佳怎么样?反应大吗?”

    上个月在电话里闲聊的时候,梁跃进说于佳佳怀孕了。

    “挺好的,没什么反应。”

    梁跃进从兜里掏出存折,“大哥,今年出版社销量增幅不大,分红没比去年高多少,香江那边还没到账期。”

    何平没太在意,他翻看了一眼存折,535万。

    “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那么高速的增长,总有放缓的一天的。”。

    梁跃进说道:“大哥,我打算明年让出版社独立出来,公司和资质正在办,估计再过两个月就能下来。这样我们就能省出一大笔挂靠费用,你是不知道,出版社这几年光吃我们就吃的脑满肠肥。”

    资本都是逐利的,梁跃进的做法无可厚非。

    “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和香江那边出版社合作的怎么样?”何平问道。

    “几本书的销量都不错。《英雄志》现在出到第二卷了,两卷合计销售了140万册。海生的《镖客行》第一卷销售了30万册,你的《福贵》上个月也出版了,销量一般,只有10万册。其他环球那边自己出版的图书销量我不太清楚,总体来说合作对于我们的加成并不大。

    前段时间老|江给我介绍了几位香江那边的武侠名家,现在正在谈他们的作品引进的事,还没谈拢。”

    “慢慢来,两地出版社的联动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效果的。不要执着于销量和营业额,也要注意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和内容。对于出版社来说,版权和渠道才是手中的制胜法宝。”

    说完了出版社的事,梁跃进突然说道:“大哥,我想把印刷厂承包下来。”

    “怎么?印刷厂的经营状况不理想?”

    “现在的情况挺不错,只不过都是靠着我们出版社的业务在撑着而已。一旦我们把业务交给别人,那么印刷厂的经营立刻就会陷入困顿。”

    何平笑着问道:“你不怕你爸到时候跟你拼命?”

    梁跃进非常光棍的说道:“亲兄弟,明算账。出版社的业务交给印刷厂,我爸挣的还是死工资,跟他没多大关系,那么多的利润就白白便宜了外人。这也是老马给我的灵感,他承包完造纸厂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年就创造了140万的利润,今年更夸张,他在电话里说今年的利润达到了400万。”

    何平思忖片刻,看来梁跃进是被马胜利给刺|激到了,明明是可以自己攥在手里的业务,却偏偏要便宜给外人。

    “生意是生意,你的想法没毛病。不过没必要非得盯着你爸的印刷厂,现在经营不善的印刷厂应该不少,多去考察一下,看看有合适的就承包下来,这件事我就不参与了。”

    “别啊,大哥,你不在后面给我撑腰我心里没底。”梁跃进急道。

    “你这两年不是干的挺好的嘛,现在也算是大老板了,我就不跟着你凑热闹了。做生意贪多嚼不烂,我手里的生意已经够多了的。

    你应该知道老|江正在帮我打理一家投资公司,未来我打算以产业投资为主,亲自上阵的事未来不会太多了。”

第125章 公历年初的报道

    梁跃进不太懂何平说的产业投资是个什么概念,但他知道以何平的精明绝对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的。

    他思来想去,想到了一条粗浅的理解。

    何平现在的资产保守估计至少是以亿来计算的,光他知道的生意就有韩屯的村办企业、羊州的制衣厂、服装批发中心、家电卖场、出版社、影视城、作家村……

    这里面有赚钱的、有不赚钱的,生意做到这个规模,何平的精力已经很难去亲力亲为了。

    精简投资就成了一种必然,就像他把出版社的生意交给自己,其他的生意也是如此。

    这世界上的产业这么多,以何平的眼光看准哪个产业进去掺一脚是很正常的,但他不可能再去亲力亲为了,所以投资别人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谈话结束前,何平对梁跃进叮嘱道:“对了。老马这个人你要注意一点,这个年代不缺纵横捭阖之人,真正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他如果要拉你做事的话,要自己警醒一点。”

    何平的提醒让梁跃进心里一激灵,大哥难道是看出什么了?

    他这一年跟马胜利走的非常近,用两年的时间就把一家负债累累的国营造纸厂扭亏为盈,还创造了惊人的利润,他对马胜利是非常佩服的。

    可听大哥话里的意思,难道是看出老马有问题?

    梁跃进满腹心事的走了,一路上都在想着这一年来跟马胜利接触的点点滴滴。

    这一仔细回想,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马胜利这人最擅长的便是侃侃而谈,用宏伟的蓝图把人忽悠的天花乱坠,可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

    好像姓马的都是这个德性。

    梁跃进心中惊醒,看来自己道行还是浅了,大哥只跟老马见过一面便看出了他的根底,自己还打算跟他合作呢。

    上个月,马胜利跟他联系,说是希望跟他合作一起收购一些国内经营状况不良的造纸厂,打造一个大型的纸业托拉斯。

    蓝图规划的非常宏大,前景一片光明。

    自己当时被忽悠的热血沸腾,就差当场签字按手印了。

    得亏今天来跟大哥见了一面,现在想起马胜利描绘的那幅场景,他发现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他管理出版社这几年来,跟国营造纸厂、印刷厂打的交道太多了,他不敢想象如果一下子收购了几家甚至是几十家这样的企业之后,该如何管理、如何创造出效益。

    恐怕不被拖垮就已经是万幸了!

    腊月二十二,按照公历来算的话,已经迈入了1986年1月。

    这个月伟人二度登上阿美利加《时代》杂志,成为开年封面人物。这次是他继1978年之后第二次被评为“年度人物”。

    在上一年的10月,《时代周刊》派出一个采访团对中国进行了5天的采访,其中对伟人本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它以“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题,用几乎半本杂志的庞大篇幅对发展中的中国进行全方位介绍。

    周刊的高级撰稿人乔治·丘奇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仅仅隔几年重访中国的外国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访问的是同一个国家,丰富多彩的食品自由市场,农村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的整洁小屋和充满生机的乡村工业,这些都是他们以及他们的东道主所没有见到过的。”

    在《时代》周刊的这篇报道中,伟人被认定是“一位彻底的务实主义者,向来不太注重名称,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一个朴实的比喻: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周刊认为,中国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农民以承包制的方式被解放了出来,通过创办特区和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也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城市改革和国营企业的改革也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诚然,经过三年来的发展,国内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大规模的成功,粮食产量爆发,农民得到了实惠。

    但在事实上,对国内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脱贫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像韩屯这样凭借自身实力发展起来的案例毕竟是极少数。

    在公历新年的开年,韩屯也再次登上了《辽省日报》。

    韩屯人已经记不起这是他们第几次登上这份省内最权威的报纸了。

    这次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韩屯的乡镇企业大胆走出去的,报道中这样写道:“韩屯的人民没有故步自封,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的脚步逐渐走出了辽省,面相全国。在国营企业受困于体制庞大而僵硬,转身笨拙的时候,他们率先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走在了全国企业界的最前列。韩屯的发展契合了d和国家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改革趋势,也成为了辽省改革开放过程中最亮眼的一朵浪花。”

    报道发出去的第二个星期,便被《人m日报》转载,之后便是确定了投资的南山《南山日报》、南河省《南河日报》等各省首屈一指的官方媒体陆续转载。

    韩屯再次凭借勇于开拓的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自家老丈人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嘴都快合不拢了,这可都是他的政绩啊!

    不光如此,连马上要退休的虞书记也趁着他为数不多的在岗时间,跑到韩屯蹭了一波热度。

    “干的不错!上次来你们韩屯时候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这才短短几年,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虞书记在韩屯考察了半天的时间,从养鸡场、养猪场到酒店、文化广场,再到影视城,每到一处频频点头,显然是对韩屯现如今的发展满意极了。

    “企业出省的事情媒体都已经报道过了,明年你们村里还有什么规划吗?有的话给我提前说说,我这个老头子这次恐怕是最后一次到你们韩屯来了。”

    毛学山说道:“虞书记,平县和韩屯随时都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少拍马屁。”虞书记说道,他指着何平说道:“小何,你来说一说。”

    “虞书记,企业的规划您都知道,我就不再重复了。明年村里的第一件事是开通通往县城和地区的公交,方便老百姓的出行,也方便商旅往来。还有就是围绕关东影视城以及《东爱》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第126章 韩屯的未来规划

    虞书记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一问,还真问出了点东西,他追问道:“这个文化旅游产业能详细说说吗?为什么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养殖业和饲料业发展下去,韩屯的未来应该也很不错吧?”

    何平整理了一下思路,“虞书记,我先回答您后两个问题。我们韩屯为什么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首先我们得想明白一个问题,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个人的理解,粗俗点讲,发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虞书记听到这里认同的点了点头。

    “我们韩屯现在在养殖业、饲料业的发展是很不错,钱也不少挣。可是我认为光这样是不够的,韩屯的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光是养鸡场和养猪场已经侵占了村里大片的土地。虞书记,您可以问问空气中的这股味道。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舒服吗?

    我们韩屯是有钱了,可我们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算是好日子吗?”

    在场的众人顺着何平的引导动了动鼻子,空气中隐隐约约有些难闻的气味,那是禽畜粪便的味道,这还是在大冬天,如果是夏天的话,恐怕味道要比现在重很多。

    光有钱没有好环境,这算是好日子吗?不用片刻,众人的心中便有了答案,当然不能算。

    “所以说,想过好日子,光有钱还不够,我们还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虞书记嘴里念着何平盗用后世五代目的这句话,眼睛亮了起来,“小何这句话有见地,道出了发展的本质。”

    何平冲他笑了笑,虞书记道歉道:“抱歉,小何你继续说。”

    “好。农业和工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强盛的根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老百姓就要一辈子,守在土地和工厂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未来工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是必然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小农经济未来将会逐渐走向没落。我们韩屯现在发展的养殖和饲料产业,未来必定也会如此。

    我和村委会研究过,随着村里企业不断向外发展,我们村里对于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场子,以后陆续都会迁到别处,这是从根本上为韩屯老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举措,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阵痛,但我相信从长远看,对我们韩屯的裨益是非常大的。

    关东影视城刚才您也参观过了,目前的建设程度还不算特别完善。但在我们的规划里,未来这里将成为整个北中国规模最大的影视基地。影视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景点,虽然影视城和韩屯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毗邻的关系,让韩屯能够最大程度的接收到影视城发展的红利。韩屯与影视城合作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另一方面,《东爱》这部电视剧的空前成功和长寿也带给了韩屯巨大的影响力。我相信,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官方媒体报道知道韩屯的人一定没有通过《东爱》知道韩屯的人多……”

    何平说到这里,在场众人包括虞书记在内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毫不夸张的说,《东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东北的代名词。

    虞书记插了一句,“这一点你们做的非常好,上次我到省里汇报工作,树仁书记还跟我提过《东爱》,夸奖你们韩屯为我们辽省向全国发送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他口中的树仁书记是现任辽省一把手,封疆大吏。

    “全书记过誉了!”何平谦虚了一句,接着说道:“《东爱》带来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这股影响力,把韩屯打造成国内著名的景区。”

    虞书记又插话道:“可是你们韩屯没什么景点吧?”

    “这一点我承认,在自然景观方面我们韩屯是没有什么优势的,虽然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也是青山绿水,但这样的景色放眼全国,大有人在。所以我们会把开发韩屯旅游资源的重点放在人文景观上……”

    “人文景观?”

    “对,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东爱》里面的场景作为景点,开发一些生态采摘园,还可以建设一些国内先进的游乐设施,还有将村里的环境改善成为花园村庄,外墙全部采用彩绘覆盖,等等这些手段。

    再加上关东影视城的助力,我认为我们韩屯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有着非常大的作为的。”

    虞书记听完若有所思,他想了一会儿对毛学山说道:“学山啊,我觉得韩屯的这些规划还是非常有潜力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是一村一庄能够做起来的,在这方面你们县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可以把红旗镇甚至周边的村镇以韩屯为中心都考虑进去,下一盘大旗。我听说小何不是在镇上还投资了一个‘作家村’,这个应该也是具备一定优势的。

    你们要举全县之力,助力韩屯的发展。伟人说过,先富带动后富。韩屯在企业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惠及周边是不言自明的。但我们不能指望村里一切都靠自主发展,然后带动周边,那我们政|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在这一点上,你们县里要拿出一个切实的方案。”

    虞书记的话说的有些重,但对毛学山来说却是一柄尚方宝剑。有了他今天的这番话,政|府内的一些阻力便会更小,虞书记这明显是在给毛学山创造机会。

    “虞书记您放心,我们县政|府一定会为韩屯的发展开方便之门,竭尽全力助推韩屯的发展,年后我会把具体内容形成文件向您专门进行汇报。”

    虞书记听完毛学山的表态满意的颔首,又补充了一句:“不要光说不练,也不要听政|府里某些人的废话,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何平猜想,虞书记很可能是借着这次考察在敲打地区内某些保守势力,毕竟他这个执掌一方的改革派马上就要退了,以后怎么样谁都说不好。

第127章 大发展

    一上午的考察是以酒店的一顿饭作为结束的。

    吃完饭,众人从酒店出来,虞书记回过头饶有兴致的对何平说道:“你们韩屯的这个大酒店啊,也算是我们地区的一大亮点了,地区都没这么高的楼。”

    何平笑道:“虞书记,国外管这个叫做地标性建筑。你一说东来大酒店,别人脑子里立刻就会出现韩屯,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虞书记用手指了指他,笑道:“你啊,什么都能让你说出个道理来!”

    以虞书记为首的考察团队离开后,老队长一把扥住何平,“你小子又在那胡咧咧,咱啥时候说要把场子搬走了?”

    “早晚的事,不搬走以后旅游产业搞大了不好弄,春秋冬都还好,到夏天味道盖不住,谁愿意来这样的地方旅游。”

    “两个场子前前后后花了好上百万,你说搬就搬?败家的玩意儿。”老队长瞪眼睛道。

    “老同志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养殖场搬迁对我们韩屯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事,首先养殖场的经营并不受影响,其次韩屯的环境改善,我们将来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一个短板被补齐,空出大片场地到时候就可以兴建一些旅游相关的设施和景点,有啥不好的,你说对不?”

    老队长还是心疼钱,“那也不能白花这份钱。”

    “谁说要咱们花钱了?”

    “啥意思?”

    “咱韩屯的养殖场可都是下金蛋的母鸡,税收、就业哪项好处少了?想让咱们过去,不给咱们点实惠能行吗?建厂房这笔钱肯定给你省出来就是了。”何平胸有成竹的笑道。

    老队长将信将疑,“你说真的?”

    “我骗你这事干啥!”

    送走了上面的领导们,韩屯上下松了一口气,接待领导真的不是什么好差事。

    年前就剩一件事,那就是分红。

    这段时间各个企业最忙碌的肯定是财务人员,村里的广播终于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响起。

    听到广播的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往村部集|合,经过这么多年的分红大会,村里人也淡定了,不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

    “一年忙到头,可算是分红了。”

    “不知道今年能分多少,可别比去年少。”

    “你想啥呢?还能比去年少?我敢肯定,今年一家分个十万八万的没啥问题。”

    “切!你可真敢想。”

    ……

    傍晚摸黑分红现在似乎已经成了韩屯的一项传统。

    老队长打开村部院里的大灯,把周围照的亮彤彤的。

    “咳,人都到齐了吧?不废话,下面让兆军上来给大家简单的汇报一下各企业的经营状况,明天各个企业的年度财报会直接张贴到村部布告栏,大家想看的自己去看。”

    老队长说到这里,底下有人插话道:“老队长,今年咋换兆军儿了呢?你这一整我们不适应啊!”

    底下不少人开玩笑道:“是啊,太突然了,不习惯!”

    老队长骂道:“贱皮子,哪那么多说道。以后分红大会何平就不发言了,改由各个企业负责人上来简短汇报。另外我说一句,咱们村里企业现在管理越来越正规了。这个年度财报和企业负责人汇报制度就是证明,以后希望大伙都能够认真工作,多为企业做贡献,咱们韩屯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老队长说话的时候,何平就坐在底下的角落里。这两年他对村里企业的发展过问的越来越少,只在大方向上把把关,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摆脱强人带领的窠臼,这也是现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国内知名企业的通病。

    他不想让韩屯的企业也落入到后世那些失去了创始人便失去方向、彻底沉沦的企业中去。

    所以他一直在淡化自己对企业的影响,从目前看这种尝试是比较成功的,韩屯现在越来越像一家现代化企业了。

    老队长让韩兆军首先上台发言,韩兆军看着台下那么多双眼睛,心里有点打突突。

    不过他好歹也当了几年场长,这点场面还应付得来,场里这一年的经营状况都装在他的脑子里,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各位村民大家好,现在由我为大家汇报一下韩屯养鸡场85年的经营状况。

    目前我们养鸡场共有祖代鸡、父母代鸡6230套,蛋鸡数量65万3千余只,肉鸡数量12万5千余只。

    去年一整年我们养鸡场共销售肉鸡、鸡蛋及鸡蛋制品共计吨,创造产值3372万余元,净利润万元,创下新高。

    养鸡场在职员工345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15%,拥有中专、大专、本科院校学历的人员达到了14人,这些人才都是为我们韩屯养鸡场接下来走出辽省所积累的人才。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明年我们养鸡场的发展规划。明年我们将在两地兴建两座存栏50万只的大型禽类养殖基地,地点分别选在了南河省郑州市及北河省津门市,预计总投资在400万元左右,预计投产时间在86年12月。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内容。

    下面我代洪旗汇报一下南山鹏发养殖基地这一年的经营状况。

    鹏发养殖基地目前共有祖代鸡及父母代鸡12978套,蛋鸡数量120余万只,肉鸡数量35万余只。

    去年一年鹏发共销售鸡肉、鸡蛋及鸡蛋制品共计吨,其中85%的产品是销往香江地区,共创造产值11763万余元,净利润5848万元。

    鹏发养殖基地在职人员共有582人,其中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22%,拥有中专、大专、本科院校学历的人员达到了46人。

    和我们韩屯养鸡场的规划相同,明年他们将争取在福州、长沙两地建设两座存栏50万只的大型禽类养殖基地。

    我们双方将以一南一北的形式,在未来五年内在国内建立不少于10家的大型禽类养殖基地,成为存栏量超500万只的国内第一大禽类养殖企业。

    另外,为韩屯整体环境考虑,未来韩屯养鸡场将不再继续扩大规模,我们将争取在两到三年之内将韩屯养鸡场迁出韩屯。”

第128章 骇人的分红

    韩兆军在汇报的时候,村民们都在窃窃私语,听到韩屯养鸡场和鹏发养殖基地的效益时,众人的脸上显露出激动的神色。

    当他说到养鸡场未来的发展规划时,众人更是瞬间形成一股声浪,差点把房顶掀翻。

    可当众人听到韩屯养鸡场要迁出的时候,大家瞬间冷静了下来,好不容易憋到韩兆军发言结束,立刻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起来提问。

    “兆军,这要搬养鸡场是啥情况,村里大伙一直在传,可谁也没当真啊!你这突然来一下子,大伙一点反应时间都没有,为啥非得搬养鸡场呢?”

    “是啊,养鸡场不是开的好好的吗,搬走了我们这些上班的怎么办?”

    老队长起身,“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两句。不光是养鸡场,连养猪场在内未来几年都要进行搬迁。至于原因,我想大伙也应该都听说了不少。最主要的就是,未来我们韩屯将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现在我们背靠关东影视城,还有《东爱》这样国内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撑腰,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当然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养殖企业和饲料厂,只是这些企业未来将不会再在我们韩屯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了。韩屯地方就这么大,不可能装得下那么大的养殖企业,但这些企业还是我们韩屯的企业,该赚的钱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分红也不会差一分。

    村委会和何平探讨过这个问题,包括前几天地委虞书记来视察的时候我们也汇报过,领导是非常支持我们的。

    韩屯发展了,有钱了。但同时也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老百姓真真正正的过上好日子,大伙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老队长的话说完,底下一片沉默,大家互相对视,觉得老队长说的有些道理,可他们也不是很懂,只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家的场子就应该待在自家的土地上。

    韩兆社突然从人群中站了起来,高声道:“老队长说的对。我们韩屯现在有钱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钱。这两年我们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可这么两个大型养殖场放在村里,光是气味就足以把我们辛辛苦苦花的钱都浪费掉了。反正养殖场搬走了也一样是我们韩屯的企业,谁家的钱也不能少,咱有啥可怕的。”

    刘家铭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老队长说的对,我们挣钱为的是啥,不就是想过点好日子嘛,有一个舒舒服服的环境比啥不强?”

    连续两人表态,让大家动摇了,不少人说道:“也是,现在一到夏天,离养鸡场近的人家连窗都不敢开。”

    “村里要搞旅游肯定得把环境弄好,要不然人家一来还没等进村呢,就被鸡粪、猪粪味儿给吓跑了。”

    “现在村里企业都往省外走了,咱韩屯这养鸡场搬出去也没啥,反正分红不差就行了呗。”

    村民们议论纷纷,老队长出言道:“好了,大家先讨论到这里吧,先让企业负责人继续汇报。未来真正搬迁的时候,村委会一定会提前通知大家开个村民大会,争取大家的同意。”

    老队长说完,众人的声音沉寂下去。

    接下来上台汇报的是魏峰。

    “……目前我们在国内共建有四座养猪场,分别在韩屯、奉城、金州以及宝安,生猪存栏量36000头。

    今年共累积销售生猪60182头,出栏平均体重达到152公斤,出肉率81.3%,较去年有小幅度增加。销售额达到了1820余万元,净利润460余万元。

    明年我们养猪场的重点主要放在宝安,不出意外宝安养猪场的规模将会是韩屯、金州、奉城三地之总和。

    ……”

    跟养鸡场的汇报相比,魏峰的汇报不显山不露水,营业规模放在那里,大家听惯了以亿来计量的数字,再听养猪场的汇报,阈值自然而然变高了。

    “金坷垃饲料厂年产能十万吨今年全部完成,饲料出厂价突破480元/吨,全年完成总产值4250余万,净利润1790余万。

    ……”

    底下的村民听的有点麻木了,听着那一个个天文数字,似乎今年韩屯的这些企业的业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大家已经不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了,他们心里最关心的是,今年到底能分多少钱。

    听着那一个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大家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好不容易等韩兆军、魏峰、郭文兴三位企业负责人汇报完毕之后,张新军终于走上台,大家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们今年的分红数就在张新军手里那个小本本上。

    张新军从容的对着大伙笑了笑,可心里却直打鼓,实在是他手上的数字太过骇人。

    “今年有了新规矩,分红数就不宣读了,我念到名字的上来核实分红数,然后领钱。”

    张新军简洁的说了一句就开始唱名:“韩兆军!”

    “到!”

    韩兆军第一个上去,跟张新军对了一些他本子上和存折上的数目,尽管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真当他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确认无误后,他用手戳在上面盖了章,领完存折转回身虎虎生风的回到座上。

    “兆军发多钱啊?”

    “多钱多钱?让大伙看看?”

    韩兆军刚一落座,周围的人立马围上来。

    分红这种东西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一算都能算的出来,韩兆军也没捂着,任由他们翻看。

    “卧|槽!”

    “卧|槽!”

    “卧|槽!”

    何平在一旁看的直摇头,奈何棒槌没文化,一句卧|槽闯天下,就不能有点新鲜词汇,看来村民素质还是有待提高啊!

    一堆卧|槽之后,村民们终于恢复了语言功能。

    “太他么吓人了,这也!”倒装句都出来了,可见心中的惊讶。

    “二百八十一万呐!我的老天爷!”

    “兆军都分了二百八十万,那何平岂不是……”

    众人的眼神集体向何平扫视过去,只见他淡然的坐在那里,眼神平静。

    众人的心中只冒出一个念头:比不了比不了,人家不差钱!

第129章 十万元户

    普通的韩屯老百姓当然跟何平比不了,他一人就独占韩屯企业三成五的股份,存折上983万的分红数字,属于令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财富。

    可即便是韩屯的普通老百姓,在八五年年末的这场分红大会上,韩屯户均也分得了超过十万块的收入。

    126498块7毛。

    在全国范围内刚刚兴起万元户的时候,韩屯已经正式迈入了户均“十万元户”的富裕生活。

    “老三,去年我说啥来着?这些钱小轿车能不能买?”

    “就这些钱也就是买个国产的小面包车。”

    “呦呦呦,这口气大的。还就国产小面包车?明年我这钱总够了吧?你就说服不服?”

    “一天净整这么没用的事,张嘴小轿车闭嘴小轿车的,你真去买一辆试试。”

    “买就买,你们大伙都听到了,过完了年我就去买车,让这小子好好看看。”

    两人呛上了之后,别人过来劝架:“行了行了。都多大的人了,还跟小年轻一样的。把分红都揣好,别弄丢了。”

    又一年的分红大会结束,众人走出村部,回家去跟家人们分享这个喜讯。

    刘家铭顾不上跟别人说话,快步的向家里走去,没一会儿便到家了。

    妻子见他回来立刻上前问道:“他爸,今天分多钱啊?”

    家里的孩子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刘家铭,“爸,分多少啊?”

    刘家铭没说话,从怀里掏出存折,让他们自己看。

    “个,十,百,千,万,十万……”最小的儿子小名叫六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认真的数着存折上的数字。

    “十二万?”刘家铭妻子嚎嘹一嗓子,把孩子们吓了一大跳。

    “干什么玩意儿,一惊一乍的?”刘家铭拍着胸脯道,他也被妻子吓了一跳。

    孩子们也反应了过来,“爸,真是十二万啊?”

    他们不敢相信的又数了一遍存折上的数目,确定就是十二万。

    “真真儿的,大伙都发这么多。”刘家铭说道。

    妻子惊叹道:“好家伙,村里今年这是挣了多少钱啊?”

    刘家铭道:“反正光南山那边的养鸡场就挣了一个多亿,这几个企业加起来,两个亿肯定有了。说是明天企业年度财报会贴在村部告示栏上,让大伙都可以看。”

    “年度财报是啥玩意?”妻子问道。

    “我也不懂,应该就是账本吧。老队长说这次分红只分了今年村里企业利润的30%,还有15%是村里的。剩下的钱都归企业支配。”

    妻子扒拉着手指头一算,“这也不对啊,整半天咱们和村里分的都是小头儿,钱还在企业账上呢?”

    刘家铭解释道:“你听我说啊!今年何平没上去讲话,是让几个企业负责人讲话汇报的。他们先是汇报了一下企业这一年的经营情况,然后又汇报了一下企业明年的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对。你是不知道啊,那一个个说的,我都心惊肉跳。”

    妻子不解:“人家汇报你激动个啥?”

    “我能不激动吗?你知道他们都咋说的吗?”

    “咋说的?”

    “养鸡场说明年要在国内再建四个像韩屯这样的养鸡场,未来几年至少要建十个。

    养猪场说他们现在正在宝安建的养猪场规模顶现在咱们村子加上金州和奉城三座养猪场的总和。

    还有饲料厂,他们也说他们明年要再建两个十万吨产能的工厂。

    我滴个妈呀!你算算,他们这是准备明年一年撒出去多少钱啊?我能不激动吗?”

    妻子听完也咋舌不已,“怪不得留那么多钱呢!”

    跟父母相比,家里的孩子们完全没有这种心惊肉跳的情绪,尤其是下面三个小的,因为从他们记事起韩屯便是这样富裕的地方,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所以跟很多老辈人比起来,这群在韩屯富裕之后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内心对韩屯充满了骄傲和荣耀。

    这就像后世的90后和00后一样,跟略显崇洋的70后、80后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爱国心要爆棚太多了。

    “行了,看一会就得了。”

    刘家铭妻子从孩子们手中夺过存折,然后走到里屋藏起来。

    出来之后,妻子对刘家铭说道:“他爸,上次他三姨给老大提的那门亲你看咋样?”

    刘家铭一下子没想起来,“啥亲啊?”

    “就秋天的时候我大爷家三姐给咱家老大张罗的那个姑娘,在手套厂上班那个。”妻子提醒道。

    “那家啊!”刘家铭只说了短促的一句话,可那意味妻子却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丈夫不同意。

    “你还不乐意啊?”妻子有些不高兴,这可是娘家姐姐精挑细选的对象。

    “条件差了点,家里还有三个弟弟没结婚呢。”

    这要是搁五年前有人给刘家铭儿子提亲,他能高兴的跳到房檐上。那时候他们一家七口,五个小子,一年到头连口粮都勉强够,家里连点余富钱都没有,家里孩子就那么几套衣服,从春穿到冬,缝缝补补好几年,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赶上套娃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老刘家已经不是当年的老刘家了,今年一年的分红钱就够他们家几十年吃喝不愁。

    儿子还在养鸡场上班,挣的比一般国营工厂的工人还多。

    挑媳妇儿可得找个好人家,人品、模样都不能差。

    “有个对象就不错了,你还挑三拣四了。”妻子嘀咕道。

    刘家铭不满道:“咋了?就许别人挑咱们家,还不许咱们挑他们了?现如今咱们比他们谁差?”

    妻子知道刘家铭的怨气从哪来的。

    他们家这些年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没钱连亲戚都不敢走动。好不容易上一次门还是去借钱,谁能给好脸子看?所以刘家铭在她娘家没少受嫌弃。

    “谁不让你挑了?可这家不是挺好的嘛,姑娘她爸是木匠,家里几个儿子都跟着学木匠,以后拖累不着咱们。我都跟我三姐说好了,说老大秋天忙,等年前有时间相看相看,打个对面。你总不好让我说话不算数吧?”

    妻子温言相劝,刘家铭的语气也软了下来,“谁让你答应的?真是的,看吧看吧!不过可得孩子同意才行。”

    妻子笑道:“知道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