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6章 小管家婆

    在平县百货商店逛了一个多小时,毛春华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次逛街活动。

    “不再买点吗,我看你都没怎么给自己买东西。”何平说道。

    “不用了,我买的够多了,咱得省点钱,还有以后呢。”毛春华说完最后一句话脸色有点发红。

    何平会意的捏了捏毛春华的小手儿,刘爱霞看的那叫一个腻歪。

    “我说,有完没完啊,就不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电灯泡的感受吗。”

    毛春华急忙挣开何平的手,白了姐妹一眼。

    “瞪什么瞪,你瞅瞅我手里这些东西,都快赶上你家的小厮了。”刘爱霞把手里的东西放在地上,没好气的说道。

    毛春华自知理亏,亲昵的搂了搂姐妹的胳膊撒娇。

    今天的逛街活动基本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没有登场,何平说道:“李峰这小子人呢?”

    趁着毛春华买东西的时候,刘爱霞已经搞定了自行车票,何平陪毛春华抽不开身,就让李峰帮忙取一下自行车。

    “来啦!”说曹操曹操到,只见李峰拎着一辆小巧精致的女式自行车走过来。

    “这是……李峰你给爱霞买的?”毛春华有些诧异的问道。

    一句话令在场三人都尴尬的毛小姐,一脸萌萌哒的表情,让何平忍不住掐了掐她那快嫩出水的脸蛋儿。

    “哎呀,你干啥呀。”

    何平宠溺的笑了笑,“小姑娘可真可爱。”

    毛春华娇嗔道:“这么多人看着呢。”

    刘爱霞艳羡的说道:“李峰要是能这么大方就好了,这是何平给你准备的。”

    谁有我尴尬,我只是帮忙做个好事啊,为什么要刮到我身上,我不想送你自行车吗,实在是咱条件不允许啊。

    李峰轻轻的把自行车放在地上,何平客气的说了声谢谢,心想兄弟别怪我,这都是当年你背叛革命的代价,受着吧。

    “春华你看看,喜欢不喜欢。”何平对毛春华说道。

    “你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呀,我上班离家那么近根本用不上自行车。”毛春华嘴里埋怨,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无关乎什么爱慕虚荣,纯粹是陶醉与于身边男人的体贴和在姐妹朋友面前的满足感。

    “我这不寻思你上我家能方便点嘛。”何平多会说话啊,一句话说得毛春华愣是反驳不了,反而自己红了脸,小声嗔怪道:“谁要上你家。”

    恋爱的酸臭味让旁边看戏的李峰和刘爱霞差点哕出来。

    刘爱霞趁人不注意踩了李峰一脚,不争气的东西。

    李峰:……

    “行了行了,东西也买完了,走吧走吧,别在这碍眼了。”刘爱霞打断了公然撒狗粮的行径,不耐烦的推着毛春华说道。

    “要我说你们国营商店这服务态度是真不行,小心我找你们领导投诉你。”

    俗话说媳妇娶进门,媒人扔过墙。这媳妇还没进门呢,何平就开始嫌弃媒人了。

    “去告去告,看我以后还卖你货不。”不愧是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底气就是这么的足。

    “好了好了,不闹了,那我们走了哈。”何平正色跟李峰和刘爱霞打了个招呼,准备告辞。

    来的时候一辆自行车,两个人。回的时候两辆自行车,两个人。

    何平暗自思量自己是不是干了件傻事,以后再也没有妹子坐在我后车座笑了。

    不过看着毛春华骑上自行车那阳光的笑容,还是值了。

    两人买的东西很多,幸亏回程的时候多了一辆自行车,用麻绳把东西分别花到两辆车的后车座上。

    “走喽,回家。”

    清脆的车铃声响起,毛春华像个好奇的小朋友一样,时不时的就拨动一下车铃,何平抿嘴笑着。

    “你以后可不许这么花钱了。”骑着骑着车,毛春华突然说道。

    “好,知道了,这次不是高兴嘛,就算是庆祝我小说出版了。”

    “嗯,下不为例,我今天太高兴,有点忘乎所以了。”毛春华说着露出有点心疼的表情,出了买东西的时候没觉得,这会才发现自己一上午就花出去了快一年的工资,想想都心疼,毛春华暗暗的告诫自己以后不能随便乱花钱了,尤其是不能随便乱花何平的钱了,毕竟两人还没有结婚呢。

    毛春华的心理活动何平无从知晓,但从毛春华的神色上他大致能猜到一二,他宽慰道:“其实我们今天花的不多,你看看,衣服每人才买了一套,你爸妈的、小柱儿的都带上了,别的东西也都是日常用得上的,以后半年一年都不用再买了。”

    何平安慰的话起了作用,毛春华一想确实如此,脸上心疼的神色减轻了不少。

    然后又开始给何平算起账来,什么“雪花膏不用买这么多,我和我妈用一瓶就行”、“百货商店的围巾质量不好,赶不上奉城那边捎过来的,都是刘爱霞忽悠买的”、“衣服应该直接买布让裁缝给做,在商店买一点也不实惠”,碎碎念的样子可爱极了,十足的小管家婆。

    她可能是忘了自己逛商店的时候兴奋的样子,女人逛起街来真的是太恐怖了。

    骑着车回到毛春华家里,母亲温桂珍给两人开的门,一见毛春华骑的自行车就问:“春华,这自行车是怎么回事?”

    毛春华有些害羞的说道:“何平给我买的。”

    温桂珍训道:“你这孩子真是的,怎么能让何平花这个钱呢,你们俩还没结婚呢,就是结婚了也不能这么霍霍啊。”

    何平劝道:“阿姨,我这不看春华上下班不方便嘛,再说有个自行车我们俩出去也方便。”

    未来女婿说话还是有面子的,温桂珍剜了女儿一眼,没再说她。

    待两人把自行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温桂珍又不免一通数落。

    何平和毛春华两人只能点头如捣蒜,年轻人嘛,不懂得节俭就是要好好批评,两人低着头偷摸的相视一笑。

    既然上门了肯定得待一顿饭,温桂珍张罗着做饭,出门去买菜了,留下小两口在家里腻歪。

第107章 勤工俭学

    最近毛主任这个公社的当家人很忙,革委会要改组,必须经过人大,每天文山会海,星期天也见不到人。

    何平想带着毛春华去地区购物的打算泡汤了,中午的饭桌上母亲温桂珍对两个年轻人耳提面命,两人只能压下这个心思,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吃过饭后何平没有在毛春华家多待,回了韩屯。

    现在养鸡场的规模大了,人员也多了,每天光在鸡舍里捡鸡蛋就得需要专职的两个人,别以为捡鸡蛋是个轻巧活,恰恰相反,这个活很累。

    要知道养鸡场现在每天产蛋两三千只,想要把这些鸡蛋捡干净少说也得哈个上千次的腰,什么样的铁腰也禁不住这么造啊,所以捡鸡蛋这件事成了养鸡场人见人怕的活计。

    前几天队里的社员跟何平|反应过这个问题,何平为此想了不少办法,还特意找木匠蒋师傅打造了一个捡鸡蛋的工具,但实际用起来却发现并不方便。

    捡鸡蛋不仅仅要从鸡窝里把鸡蛋捡出来,还得保证鸡蛋放进容器中的轻拿轻放、缓冲物的铺放、鸡蛋容器的搬运。

    闹来闹去好几天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倒是何平看到在鸡舍里玩的小柱儿心里有了主意。

    大人不行可以用小孩儿啊,小孩子本来就矮,柔韧性也比大人要好,没大人那么费劲,想到就试,何平让自家儿子先试两天。

    何平回到养鸡场,养鸡场的员工正在清扫鸡舍,外面还有副食商店来进鸡蛋的,小柱儿帮忙摆鸡蛋,动作轻柔小心翼翼。

    韩兆军跟副食商店的人算完账,把人送走。

    “兆军,怎么样,孩子捡鸡蛋行不行。”

    “挺好,小柱儿干活细致,小孩儿弯腰捡鸡蛋确实比我们轻松多了。”

    “那就好,看来可以实行。”

    “就是有个问题,这帮毛小子疯疯闹闹的,我就怕他们捡两个打一个。”韩兆军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

    韩兆军的担心不无道理,何平思忖了几秒,“咱们可以挑几个沉稳细致的,另外可以进行奖惩,跟孩子们讲清楚利弊。”

    这个年代的孩子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点从小柱儿身上就可以看得见,一旦是涉及到钱、粮食这类的关系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他们可比后世的孩子懂事多了。

    捡鸡蛋这活对大人来说是个难题,现在把活推给小孩子们,何平也不会吝啬,“以后捡鸡蛋的活就交给队里的孩子,十二岁以上的不要,每天上学之前来养鸡场帮忙捡半个小时的鸡蛋。每天捡完鸡蛋算一个工,暂时先安排两个孩子,等以后产蛋量上升了再继续加人,把劳动量分散点,孩子再灵活也得注意身体。要是有打破鸡蛋照出场价赔偿,鸡蛋可以带回去。”

    韩兆军说道:“何平哥,这工钱是不是有点太多了?都是小孩子……”

    “那要不这活给你干?”何平怼道。

    韩兆军摇头,“我|干不了,这活太费腰,我还没结婚呢。”

    “你也知道不好干,人家把你不爱干的脏活干了,你还想克扣工钱?小同志你现在的思想很危险啊,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干了跟你大人一样的活,就得给一样的工钱。”

    何平的话让韩兆军有些羞愧,“何平哥,我……”

    “行了,别我我的,自己注意点,我们是队办企业,不是黑心的资本家。”何平没给韩兆军解释的机会,他只是点一下韩兆军,这才当了几天官啊,屁|股就有点歪了。

    韩兆军长这么大头一次被人数落的无法还口,心里憋屈的要命,却无话可说,这件事确实是自己不对。

    “别杵着了,找老队长去,让他喊个广播,明天让队里的小嘎豆子们都上养鸡场来报道,这帮小子的好日子要来了。”

    韩兆军魂不守舍的道:“好好,我这就去。”

    何平看着韩兆军的背影心里感叹,兆军原来多老实的孩子,这才几天啊,已经有进化成黑心资本家的趋势了。

    韩兆军去了一会儿,广播没响起来,老队长反倒来了。

    “我说你小子又弄什么幺蛾子呢。”

    “老队长,我这可不是出幺蛾子,实在也是没办法啊。以前鸡蛋少还好说,现在每天安排人捡鸡蛋就得一个多小时,还得负责装运。这活您没干过是不知道,忒费腰,这蹲下起来蹲下起来,每天成百上千次的干铁腰也受不了啊,社员们都有意见,我这不给想点办法么。”何平诉苦道。

    “一天天惯的臭毛病,想当年修水库的时候老子背上血都勒出来了也没喊一句疼,现在都精贵了,捡个鸡蛋还成累活了,一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瘪犊子。”

    老队长的责骂不无道理,但社员们的反应也是合情合理的。

    “老队长,这件事如果是一个人两个人跟我说也就罢了,只当是矫情惯了,可现在几乎所有的社员都跟我反应这个问题,那就说明这件事情是普遍存在的,我这个当家的就不能视而不见。

    况且现在我们已经想出了办法,这方法虽然不算十全十美,但好歹也解决了大家的难题,同时这也算是让队里的孩子勤工俭学了,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每天让孩子花半个小时帮忙捡捡鸡蛋也不影响孩子们上学,早上来养鸡场就行,而且这捡鸡蛋的活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用的孩子更多,相对的也就减少了需要的员工,您之前不是还说让养鸡场在用人上要低调点嘛,现在咱们化整为零,把这些活派给队里的孩子们,有心人想抓咱的把柄也抓不到不是。

    再说,咱们用孩子也不是把所有活都让孩子干,他们就是帮着干点力所能及的活,真正的累活还得队里的社员们干啊。”

    何平的一番话让老队长沉默了,其实老队长最大的心结是觉得队里的社员们矫情、懒惰,他倒并不是真的觉得何平找队里的孩子捡鸡蛋这件事存在多大的问题。

    “哼,就你小子能说。”老队长给了何平一句,甩脸子走了。

    这老头儿,就是嘴太硬。

第108章 营城农学院

    时间过了正月,二月初四,春分日。河水解冻,外面的树梢逐渐抽出了嫩芽。

    老财叔找到了何平,养鸡场的饲料快跟不上了。

    “不能吧?咱们不行再多挖点蚯蚓池,买点苞米、麦麸、稻糠、大白菜什么的。”何平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何平,不……是这么回事,蚯……蚓池咱们不……能再扩大了,挨着水库太近,容……易引起大问题,最好是换……个地方。”

    何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刚开始干的时候光知道莽,现在养鸡场的问题逐渐暴露。

    “现……在开春,各家……都用饲料,咱们的饲……料来源太少了,得想想办法。”

    “我知道了,老财叔你那边先顶几天,我这边想想办法。”

    许老财走了之后,何平独自想了一会儿,以前养鸡场都是小打小闹,有老财叔这么一个侍弄家禽的老把式也就够了。

    但是从今年开始,养鸡场的规模呈几何式的扩张,以老财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想要给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养鸡场提供技术支持,别说何平自己不放心,恐怕老财叔自己心里也没底,要不然他也不会跑过来跟自己说刚才那些话。

    看来是时候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帮忙了,何平想着骑上自行车赶到公社邮局。

    毛春华见何平来了,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我过来打个电话。”

    电话拨通,等了几分钟那边回拨过来,“喂,跃进。”

    “大哥,啥事啊?”

    “我记得咱们上次过年吃饭的时候是不是有个你们营城农学院的后勤主任?他姓什么来着?”

    “是有这么个人,姓熊。”

    “好了,我知道了,我就是跟你确认一下。”

    何平挂断了电话,翻出自己的小本子,“熊主任……熊,这儿了。”

    何平照着电话上的本子打通了营城农学院的电话,指名要找熊主任。

    过了一会儿,电话那头传来粗犷的声音,“喂,谁啊?”

    “哎喂,熊主任啊,我何平啊,韩屯养鸡场的,上个月初五咱们还喝过酒呢。”

    “哦~何老弟啊,哎呦,今天怎么想起来给哥哥打电话了?”

    “嗨,这不是有事求到哥哥您这了么。”

    “啥事啊?”

    “电话里说不清楚,您今天有空不,我登门去您那拜访一趟怎么样?”

    “行啊,有空,你过来吧。但咱事先说好哈,你的事我可不一定能帮上忙。”

    “您就放心吧,老弟绝对不会做让您为难的事儿,这事对您来说易如反掌。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等会我上您那去一趟,您可得等我。”

    何平挂断电话,毛春华这才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

    “养鸡场的事,扩张的太快,饲料跟不上了,我寻思上营城农学院找几个专业人士帮帮忙。”何平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要不要给我爸说一声。”毛春华建议道。

    “别,养鸡场毕竟不是公家的事,跟你爸说不合适。”

    说完正事,两人又腻歪了一会儿,何平临走前毛春华嘱咐道:“我妈让你周天上家里吃饭。”

    “好,知道了。”

    何平蹬着自行车来到客运站坐上前往营城的客车,花了快两个钟头才到营城农学院。

    看着眼前的破旧的校牌,何平有些诧异。

    营城农学院始建于1948年,曾经用过这么几个名字:辽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建国前)、辽省省立安东农业专科学校、辽省营城农业学校。最终在1975年,营城农业学校、营城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营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辽省农业科研所、辽省会计学校合并组建成为营城农学院。

    可以说营城农学院从建立之初就是辽省南部赫赫有名的农业学校,没想到现如今几十年下来,这门脸还跟所初中似的。

    何平在学校传达室被拦住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大爷,给熊主任打了个电话之后就被放进去了,这就是认识熟人的好处,要不然还得需要介绍信呢。

    “哎呀,老弟你可是稀客啊。”一进了办公室,熊主任就热情的握住了何平的手。

    “老哥你就别客气了,弟弟我今天是向您来求援的。”何平开门见山的说道。

    “来,咱先坐。什么事老弟你说,只要能帮忙,哥哥绝没二话。”

    何平坐下,“是这么回事,我们养鸡场现在的规模比较大,这饲料方面出了点问题,这不想起哥哥您这里可是我们辽南这片农畜牧业最权威的地方了,今天特意过来请教一下,另外我还想请教点规模化养殖的问题,希望哥哥您帮着引引路。”

    何平刚说完,熊主任就一拍大腿,“嗨,我当是什么事呢,就这事儿啊!老弟啊,你算是找对人了,我们营城农学院别的不敢说,在农业、畜牧业这方面在我们辽南,那绝对是这个。”

    熊主任给何平比了一个大拇哥,他接着说道:“你们是养鸡场是吧?你让我想想,我给你找个人。”

    说完话熊主任就出去了,没过一会儿,熊主任带了一位年纪半百、带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进办公室,中年男人穿着白色衬衫,非常斯文,就是脏脏的鞋面暴露了他的专业。

    “来,老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许海山许老师,许老师可是我们农学院建国后第一批的毕业生,一直留校任教,可以说是我们农学院在畜牧专业方面的大拿了。”

    许海山说话轻声慢语,还带着些许的沪上口音,“熊主任太客气了,我就是一个老师,当不起这样的夸奖。”

    何平立马上前握住了许海山的手,“哎呀,真是幸会幸会。许老师您好,鄙姓何,平凡的平。”

    许海山客气的回道:“您好。”

    介绍完毕,熊主任就给许海山简单介绍了一下何平的情况,许海山听完很诧异。

    “队办企业?”他着实是没有想到辽省现如今还有这种规模的队办企业,看来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应该是个能人,他思虑着眼前的情况,一时没有说话。

第109章 请专家

    何平见许海山沉吟,便解释道:“许老师,我这次登门拜访,主要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养鸡场的饲料问题,这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第二就是想请教一些关于规模化养殖方面的知识,跟您说句实在话,我本人就是个门外汉,能把养鸡场操持到今天的规模实属侥幸,这次来就是想跟您在这方面取取经。当然,如果您能抽出时间莅临我们养鸡场指导一下工作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我今天来求的事归根到底是一件事,就是养鸡场的规模化养殖发展问题。”

    许海山还是没说话,紧皱的眉头还不时的动两下。

    何平看了看熊主任,熊主任没说话,他补了一句:“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让您白帮忙。”

    许海山摆摆手,“何平同志你不要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

    说完他转向熊主任,“这个……不会犯错误吧。”

    熊主任闻言和何平对视了一眼,哈哈一笑。

    何平是看出来了,这位许老师运动的时候被整的够呛,如今运动都结束两年了还没从阴影中走出来。

    “许老师您放心,我们请您去就是去指导工作的,绝对不会让您犯错误的。”

    “那就好。”

    熊主任也在一旁劝道:“许老师您就放心吧,何平的韩屯养鸡场是咱们学校食堂的对口采购单位,您过去帮忙也算是帮扶兄弟单位了。”

    “熊主任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许海山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汗,心里松了一口气。

    何平着实没有想到只是提一个指导的要求,就能把一个知识分子吓成这个样子,心里不觉有些悲叹。

    “那许老师您看看什么时间有空?”

    “要不就周天怎么样,如果您那边着急的话我请个假也行。”

    “那怎么好意思让您请假呢,那咱们就定在周天吧,您直接做客车到平县客运站就行,到时候我们派人去接你,如果您有学生想去实践我们也欢迎,一切的衣食住行您都不用操心,全由我们负责。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肯定不会让您白帮忙的。”

    何平当着熊主任说这些话有些赤|裸,但以他跟沪上人接触的经验来讲,事前把规矩讲好他们的效率会更高。这个“白帮忙”的定义何平没有说,这是私下和许老师谈的话题。

    熊主任轻轻拍着许海山的胳膊,哈哈笑道:“怎么样许老师,我给你介绍的这位老弟还算敞亮吧?”

    何平的表态让熊主任感觉非常有面子,俗话说花花轿子众人抬,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很正常,但这种事有时候很容易就会成两头不讨好的事情,就目前来看何平这人还是值得交的。

    几人谈完事,已经接近中午了,何平拽着熊主任和许老师就要上外面吃点饭。

    熊主任一把把他摁住,“到了哥哥的地盘怎么还能让你请客,你就给我老实的做着,一会儿咱们上学校食堂,我让人给你安排一桌。我跟你说,我们学校大厨的红烧狮子头那可是一绝,一般人可吃不到。”

    何平被熊主任死死的摁在椅子上,只能认命道:“好,这回就算我厚脸皮了。等您有空的时候可一定得到我那去转转,给我个机会表表心意。”

    “没问题,下次一定。”熊主任爽朗的说道。

    如果是在后世,何平一个学校食堂的鸡蛋供应商是很难跟一所大专院校的后勤主任搭上话的,生意太小。但这个年头的好处就是人心相对还是淳朴,虽说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仍然不可避免,但相对后世还是要朴素的多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几人去了食堂。熊主任没有夸大其词,食堂大厨的红烧狮子头确实可以,比后世某些网红餐厅的味道要强多了。

    由于是中午,大家都没有喝酒,何平临走前把准备好的两条烟隐晦的放在熊主任的办公桌下面,毕竟是托人家帮忙。

    何平回到韩屯以后就跟韩兆军交代了一声,让韩兆军想着周天早上跟他一起去客运站接人。

    晚上小柱儿放学,父子俩正吃饭呢,队里有吃饭早的人家吃完饭过来看电视了。

    何平还没吃完,大家就陪着唠嗑。

    唠着唠着就有人说到了公社改组的消息,问何平是真是假。

    这种消息也瞒不住,何平大大方方的回答道:“真的啊,等人大开完会就差不多了。”

    “哎呦,还真是,这可真是要变天了。”

    “有啥变不变的,不都是那个德性。”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政策变化可非同小可,说不定以后还得有大事发生。”

    何平心道这句话你说对了,以后的大事那是一件接着一件,我就不告诉你们。

    “瞅把你能的,还大事,有啥大事?不一样的吃饭睡觉,还能变出花来。”

    “你呀,就是政治觉悟太低,怪不得就是个会计,小队长都没混上。”

    “显着你了是吧?我没当上小队长咋了,咋了,碍着你事儿了?”

    ……

    这种日常对线何平已经见过太多了,早就麻木了。

    没过一会儿大家又转移了话题,这次是队里孩子们在养鸡场勤工俭学的事。

    队里不少人都支持何平的这项决定,他给队里孩子安排捡鸡蛋的活让各家又多了个进项,大伙都念着何平的好。

    也有那些精明的不以为然,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孩子们挣的工分都是未来养鸡场的分红,他何平不过是拿着咱们的钱做人情罢了。

    何平从来也没有想过拿孩子们在养鸡场勤工俭学这件事向社员们邀功,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让养鸡场正常运转。

    对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社员们何平从来不在意,大多数社员对他的吹捧他也没往心里去。

    人心隔肚皮,人口多乖谬。

    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希望这里的环境更舒适,生活更富裕,为此他愿意付出努力,那些志同道合之人他愿意携手共进,那些愚昧奸诈的只能弃如敝履。

第110章 毛主任请吃饭(求月票、推荐票)

    周日上午,韩兆军一早忙完养鸡场的事情之后套好了家里的驴车,跟何平一起进城。

    二人从客运站接到了农学院的老师许海山,许海山买一送一,还带了一个学生。

    “何场长,这是我的学生,叫洪旗。洪旗是我带的这一届里我最聪明的学生,所以特意带他来见见世面。”许海山介绍道。

    何平脸上堆满笑容,“欢迎欢迎,欢迎许老师和洪同学莅临指导。”

    何平的热情让师生俩有些受宠若惊,教师的地位刚恢复没两年,大多数的人还是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

    到了韩屯,何平把许海山和洪旗拉到自己家里,“许老师、洪同学,做了一早上的车了,先在我家里歇一歇,你们以后来吃住都在我家里。”

    许海山和洪旗看着眼前宽敞、明亮的房子,从一进屋还是就有种目不转睛的感觉,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别说洪旗这个学生了,即便是许海山这个自小生长在沪上的城里人也感到非常新奇和舒适。

    这个何场长可真不能小瞧。

    洪旗在好奇的打量着房子,许海山按捺下探究房子的心理,对何平说道:“何场长,咱们还是先去看看养鸡场吧。”

    何平本想让两人稍事休息一下,没想到许海山这么实诚,“那好吧,咱们先过去看看。”

    养鸡场离着何平家很近,刚才来的时候许海山就已经看见了,这回靠近之后就被正在收尾的工地吸引住了。

    “这是?”

    何平笑着解释道:“我们养鸡场刚刚完成扩建,建成之后的存栏量将会达到五万只。”

    许海山有些吃惊,何平请他来帮忙的时候他心里还想最多是万八千只的规模,没想到这个养鸡场还真不简单。

    “你们这摊子可真不小啊,有些国营养殖场还没你们的规模大。”

    何平摆摆手说道:“小打小闹罢了,哪敢跟国营养殖场比啊。”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韩兆社这小子窜出来,后面还跟着队里的半大小子,两人正嬉闹着。

    何平上去就是一脚,嗯,非常熟练。

    “个瘪犊子,吵吵啥,不知道这两天鸡都不下蛋了?都是你们这帮瘪犊子闹的,赶紧干活,闹啥闹。”

    韩兆社那叫一个委屈,鸡不下蛋跟我有啥关系,分明是工地施工的声音和震动太大,把母鸡吓着了,怎么能怪我呢。

    谁叫人家是场长呢,惹不起惹不起,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队里的半大小子,淘气的厉害。”何平对许海山解释道。

    说了两句话,何平看到了正给砖墙勾缝的许老财,他叫道:“老财叔,老财叔。”

    许老财起身回头:“何平啊!”

    何平介绍道:“老财叔,这位是您的本家,营城农学院的许老师,我特意请过来给咱们养鸡场解决难题的。”

    许老财听完何平的介绍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手伸出去一半又缩了回来:“许……老师,您……好您好,我这手埋汰。”

    许老财的心理活动没有逃过何平的眼睛,他笑着跟许海山说道:“老财叔原来是我们养鸡场的技术顾问,给咱们养鸡场立下过汗马功劳,正好这次许老师您过来可以跟老财叔多交流交流。”

    给许海山介绍完老财叔,何平便领着许海山进了养鸡场,许海山这次是过来帮助韩屯养鸡场解决问题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养鸡场的情况。

    在养鸡场内外转悠了好几个小时,又经过何平滔滔不绝的介绍情况,到了下午快四点的时候,许海山对何平说道:“何场长,养鸡场的情况您介绍的非常详细,我也实地考察了半天,今天晚上我整理一下思路,明天早上跟您做个汇报。”

    何平连忙客气道:“许老师您可千万别这么说,什么汇报,您这是过来帮助我们指导工作。这时间上不会耽误您学校的工作吧?”

    “没事,我跟学校那边打过招呼了。”

    “那好,那我明天早上等您的消息。”

    在外面转悠了一下午,何平把许海山和他的学生洪旗领回了家里,临走前让韩兆军叫上老队长去他家里吃饭。

    他回家的时候小柱儿刚放学,在写作业。

    何平去了韩兆国家,找到冬梅嫂子让她帮忙做一桌丰盛的晚餐。

    他答应了毛春华今天晚上要去她家吃饭,许老师这边就让老队长和韩兆军陪客了。

    何平不知道今晚得几点回来,他向小柱儿交代了一声,如果自己晚上没回来或者回来晚了,就让许海山他们早点睡,他给许海山和洪旗准备好睡觉的被褥和洗漱用品,

    最后向许海山解释了一下原因,连声告罪,许海山体谅的说没事。

    何平就骑上了自行车往未来老丈人家里赶。

    何平骑车到梁屯的时候正赶上公社各个单位都下班,一路上不少人都跟他打招呼,何平现在在红旗公社大大小小也算个名人了,有人可能不知道公社主任叫啥,但都知道红旗公社有个出书的作家,还是公社毛主任的女婿。

    何平先去供销社买了两瓶高粱酒,正赶上摊上有卖鱼的,就买了一条三道鳞。

    把鱼和酒挂在车把上,悠哉悠哉的向未来老丈人家骑去,他发现前面有个非常熟悉的俏丽的身影,骑着精致的女士自行车,加速蹬了几圈,撵了上去。

    “呦呵,这是哪家的小娘子啊,长得可真俊(zun)啊。”

    何平的声音毛春华哪里会听不出来,她回头给了男人一个白眼。

    “哎呦呦,小娘子连翻个白眼都这么可爱。”

    毛春华对何平的花言巧语没什么抵抗力,严肃的表情没维持几秒就破了功,笑了出来。

    “整天没个正形,就会口花花。”

    “什么叫口花花,我这可是大实话好不好,你怎地凭空污人清白呢。”何平委屈道。

    毛春华笑颜如花,给了何平一个白眼,“就会作怪。”

    寒冬已过,此时的夕阳是红艳艳的,两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并肩骑在路上,有说有笑。

    有路人站在路边羡慕的看着两人。

    真他娘的好啊,两辆自行车。

第111章 产房传喜讯——升了

    何平和毛春华到家的时候,她父母正在做饭。

    今天这顿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庆祝毛主任升职,何平也是刚才在路上听毛春华说的。

    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

    刚刚结束的代表大会上,毛学东当选新一届的平县副县长,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这无疑相当于跨过了一条天堑。

    毛主任见到何平到来非常高兴,这个未来姑爷可没少给他长脸,无论是县里开会还是公社开会,大家伙都少不了提到他家姑娘找的这个对象,在这个年代出版小说的人物,那可都是有可能上教科书的作家了。

    酒菜上桌,何平给未来老丈人把酒杯倒满。

    今天的毛主任,应该叫毛学东副县长了,脸色红润,颇有些意气风发,话也比以往多了一些。

    与之前几次何平过来吃饭相比,毛学东放下了长辈的架子。

    尤其是几杯酒下肚之后,何平发现以前他认识的那个毛主任跟眼前的毛学东有很大的出入,可能是因为心中的郁结之气终于一吐为快了吧。

    毛春华跟何平讲过他们一家的经历,他父亲毛学东十几年前原是平县一把手的秘书,后来县长上调到地委任主要领导,毛学东也跟着过去。

    后来老领导因思想与大环境相悖下台,毛学东也受到了牵连,在单位里坐冷板凳,别说提干了,保全自己就已经很好了,这些年来郁郁不得志,过的是战战兢兢。直到风波过去,老领导官复原职,毛主任才算是好过了一些。

    红旗公社是老领导起家的地方,老领导把毛学东安排在这里,可见对他的器重。

    这两年陆续有很多在风波中受过不公正的人得到了相应的待遇,但由于原有的职位已经有人了,没办法安排职位,就只能拖着。

    这次地区改组是一次大换血,空下来了一大批位置。毛学东经过了三年的蛰伏,又有老领导的力挺,这次顺利成章的成为了主政平县的一员,对毛学东的仕途生涯来说这一步至关重要,迈过了这一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有点天高任鸟飞的意思了。

    所以也难怪他今天这么失态了,毛春华的母亲温桂珍难得看到丈夫英姿风发的一面,上一次这样的场面还是在老领导官复原职的时候,回想起这些年的心酸,一时眼眶泛红,情难自禁。

    毛春华受到父母的感染,一双秀目眼泪涟涟,风波发生的时候她还小,这些年来家里受过的磨难,给他的童年和少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见这一家三口就差抱头痛哭了,何平微微有些尴尬,他可以理解这一家人的行为,但他毕竟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无法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他感觉这个时候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是非常苍白的,只能默默的看着他们发泄着积郁的情绪。

    毛学东恢复的很快,毕竟是从政的,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是要强一些。

    “好了好了,都别哭了,让何平看笑话,今天是高兴的事,来,咱们大家一起喝一个。”

    毛春华和母亲都擦干了眼泪,温桂珍说道:“不好意思啊,何平,真是让你看笑话了。”

    何平说道:“阿姨,您千万别这么说。”

    大家举起酒杯,痛快的干了一杯酒。

    这天晚上,毛学东醉了,平日里一喝就多的何平成了最清醒的那个人。

    何平跟毛春华把人事不省的毛学东抬到炕上,两人累的直喘气,抬一个醉到毫无知觉的人和抬一个半醉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毛春华亲昵的给何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她眼睛红红的,都是刚才哭的。

    何平安慰道:“你看你的眼睛,跟兔子似的可真成兔子姑娘了。现在不是挺好的吗,有啥好哭的。”

    毛春华带着鼻音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像个倔强的小萝卜头。

    何平心疼的把毛春华搂过来,“都过去了,你爸今天是高兴,这些年来不进反退,今天终于一尝所愿,以后他终于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了。”

    毛春华搂着何平的腰,没有说话。

    “春花啊,你爸……哎呦。”这时母亲温桂珍进屋,手里还拿了条毛巾,看样子是想给毛学东擦擦脸。

    两人被温桂珍撞见,毛春华像过电了一样弹开何平。

    “妈……”毛春华蚊子般叫了一声母亲。

    何平非常淡定的叫了一声,“阿姨。”

    温桂珍恢复面色如常,“我给你叔叔擦擦脸。”

    温桂珍边给丈夫擦脸边说道:“今天天晚了,小何你就留在家里睡吧。”

    “不了,阿姨,我还是回家睡吧。”

    “没事,天这么晚呢,你又喝了不少酒,现在回去不安全。”

    何平解释道:“阿姨,我从地区农学院请了老师来给养鸡场指导工作,现在人已经到了,明早还得谈事,我就先回去了。”

    见何平有正事,温桂珍没有再挽留,让毛春华送一送何平。

    毛春华送完何平回来,温桂珍狠掐了一下她的胳膊,“哎呀,妈你干啥呀。”

    “还我|干啥?你也不嫌害臊,你爸在这躺着,你俩在那搂搂抱抱的。”

    毛春华没敢反驳,她这是被抓了个现行。

    “我告诉你,给我注意点,你俩还没结婚呢,别傻乎乎的把自己身子交出去了。”

    “哎呀,妈,你说啥呢。”毛春华被母亲的话闹了个大红脸。

    “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你记住,只要没结婚,别管何平这小子话说的再好听,你都不能听,知道吗?”温桂珍面色严肃的叮嘱道。

    “妈,何平不是那样的人。”

    “别管什么样的男人到了那个时候都跟牲口一样,你听见没有?”温桂珍又掐了毛春华一下。

    “好了知道了,別掐了,再掐都紫了。”尽管心中对母亲的话不以为然,但毛春华嘴上不敢说什么,做乖巧状。

    温桂珍一瞧闺女的神色就知道是没往心里去,心里叹息一声,到底是年纪小。别管何平这个小年轻再怎么人品好、才华好,她这个当妈的也不能让闺女干那些稀里糊涂的傻事,除非结婚了才行。

第112章 何平同志产量很高嘛

    何平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洪旗和小柱儿已经睡下了,许海山还在何平的书房里埋头汇总,何平没有打扰他。

    第二天早上,何平起来做早饭的时候,许海山也起来了。

    “何场长你回来了,正好我给您汇报一下我昨天总结的一些规模化养殖的思路和饲料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着急,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吃完饭,许海山详细的给何平介绍了他的思路,“咱们先从养鸡场最紧迫的任务——鸡饲料说起,昨天我看了一下你们的蚯蚓养殖池,首先养殖池的地理位置是有问题的,需要转移……”

    别看平日里的许海山轻声慢语的样子,一旦涉及到自身专业的时候,他的语气中充满的那种坚定和专业令人刮目相看,非常有说服力。

    许海山在养鸡场转了一下午,整理了一晚上,得出来的结论令何平这个外行人感到有些惭愧,同时也有些庆幸,养鸡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也算是邀天之幸了。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许海山是饭桌上给何平汇报的,何平在听的时候,洪旗和小柱儿两个人也在听着,小柱儿眼睛放光的看着许海山滔滔不绝的阐述了他的观点,以前他觉得老爸很厉害,现在他发现许海山比老爸还要厉害,没见老爸都不说话了么,小柱儿啥时候见过老爸在那乖乖听人说话的时候,连对上队长爷老爸都敢皮,自己以后也要当许老师这样的人。

    听完许海山的汇报后,何平又翻着许海山连夜写下的十几页报告,感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许老师,今天听完您这位专家的意见,才知道我们以前走了多少弯路,又是多么侥幸才走到今天啊!”

    许海山客气道:“您可别这么说,我这些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到印证,在没有得到完全印证之前,还只是空谈而已。”

    “您太客气了。那这样,我这就让养鸡场的人动起来,就按您的方案来办,今天还得辛苦您帮着我们把把关,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合适的地方请您及时指正。”

    “这点您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

    两人说完话,何平就上带着许海山和洪旗去到养鸡场去,现在养鸡场最要紧的问题就是饲料的问题,先把这项问题解决。

    何平找到了许老财,“老财叔,昨天许老师连夜整理了一份关于咱们养鸡场的报告,并且调整了咱们养鸡场鸡饲料的配方,你给看看。”

    许老财心里的别扭劲就别提了,但明面上又不能说什么,毕竟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好问题,何平请来的又是农学院的老师,人家是大学生,理论知识肯定比他这个土8路强,但许老财不认为这个农学院的许老师会比自己会养鸡。

    许老财看了看许海山给的鸡饲料配方单,材料还是那么几样,什么苞米、豆粕、麸皮,额外多了些石粉、骨粉、鱼粉之类的配料,各种材料写上了配比,还分出了肉鸡、蛋鸡、种鸡的不同配方,连鸡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配方都写了进去,可看上去都是大同小异。

    许老财心里有些轻视,跟自己的配方没多大差别,无非就是自己给的是几成几、人家给的是百分之几。自己找何平提的是饲料的产量跟不上了,现在你就把苞米、麸皮什么的少放了点,多搀了点鱼粉、石粉什么的,能省多少材料啊?

    许老财是个精明人,即便心中不满意,脸上也没有什么表露,“挺好的,挺好的,许老师这配方做的可比我老头子做的细多了,咱们的鸡要是吃了这饲料,肯定上称。”

    “那好,老财叔,你就负责带着人把饲料配好,咱们接下来就用许老师的配方试试看。”

    许老财去安排队里妇女收鸡饲料原材料了,何平在许老财面前那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卸了下来,问道:“许老师,这饲料效果能达到您说的效果吗?”

    许海山说道:“何场长,我不是信口开河的人,你们养鸡场以前的饲料配方用来养鸡不是不行,而是不适合大型养鸡场,你们原来过多的使用粮食、蔬菜可以把鸡养的不错,但在追求效益的规模化养殖中是行不通的,您想要降低鸡饲料的成本和材料采购难度,又同时保证鸡饲料的营养,我这份配方还是比较适用的。”

    何平自嘲的笑了笑,“让您见笑了,我这也是有点关心则乱了。”

    “我非常理解您,饲料对于养鸡场来说就是效益。不过您尽可以放心,这套配方是经过国营养殖场多年实践的,不会有任何问题,这一点我可以和您打包票。”

    何平心想还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以前孵鸡蛋的时候傻乎乎的什么也不知道就敢干,现在有个农学院的老师在旁边指导,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了。

    今天是周一,李峰忙了一上午,吃完了午饭可算是有了些闲工夫,他昨天在新华书店买到了何平新出的童话小说《蟋蟀流浪记》,本来何平是送了读书会一本样书的,但是却被刘爱霞蛮横无理的霸占了,借一下都不行,他只能等新华书店有货了专门买了一本。

    得知何平出版了一本童话小说时李峰内心有些懵,大哥你到底啥情况啊,一开始写现实主义题材,后来又开始写科幻小说,现在又写上童话小说,你就不怕步子跨的太大扯着蛋吗。

    不过这也勾起了李峰的好奇心,何平的现实主义题材和科幻题材写的都不错,这本童话小说既然能出版应该也是有一定水准的,他得研究研究。

    办公桌上的新沏的茶水还冒着热气,李峰抿了一口,然后徐徐翻开书,怡然自得。

    后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又看小说呢?”

    李峰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吴冠有,李峰赶紧站起来,“馆长。”

    吴冠有笑着说道:“坐坐,休息时间。”

    李峰才意识到,对啊,现在是休息时间,我怕个啥,都快成条件反射了,馆长走路咋一点声音都没有呢。

    “看什么小说呢?”吴冠有问道。

    “何平新出版的小说《蟋蟀流浪记》。”

    吴冠有挑了挑眉,“哦?这么快就出版小说了,何平同志产量很高嘛。”

第113章 孩子们的争吵(求月票、推荐票)

    “四叔,又得麻烦您了。”

    养鸡场扩建完成,养殖方面有了许海山给出的专业的意见,开年这段时间的忙碌,总算是让养鸡场上了轨道,何平这个场长总算是放下了心。

    出了正月,真正的春天来了,田野上、树枝上渐渐泛出了绿色,队里的人也逐渐开始忙碌起来了。

    今天何平把刘四叔找过来了,盖房子的时候钱不凑手,院子没有收拾,现在手里有钱了,该把自己的小院儿弄一弄了。

    这个时候队里人家的院墙普遍都是用石头或篱笆,何平也没打算把自己的院子搞成后世的别墅那种的深门大院,他把自己在草纸上画的院落的样子给刘四叔看了一下,大概的讲了讲思路。

    “还是你们文化人讲究多啊,这弄个院子都这么多点子。”

    “讲究啥,就是为了舒服点。”

    何平家原本是没院子的,后来盖房子的时候找老队长把原来老房子周围的地方都划给了何平作为宅基地。

    所以现在规划的院子也不算大,刘四叔量了院子的长度,东西方向长十五米,南北方向长二十一米,放在东北农村算是小院子了。

    按照何平的设计整个院墙采用红砖青砖砌筑,不用太高,给路人也给自己压力,顶部采用不规则的曲线设计,突出弧度变化,墙面上设计了几个窗口,墙体高度最高处一米五足以,弧度最低的地方一米一。

    院子里带了规划了小花坛、凉亭、葡萄架子和小菜园,还有一个秋千。

    刘四叔看完图纸,带着两个徒弟测量好院子的数据之后,跟何平打了个招呼,他先回去准备材料,下午准备开干。

    托了养鸡场建设的福,刘四叔又收了个小徒弟,原来的小徒弟晋升成大师兄了。

    刘四叔走了之后,何平出门想去养鸡场转转,正巧看到阚立军骑着车子从远处驶来。

    “何平,有你的信。”

    何平有些纳闷,自己最近没投稿啊。

    “还是出版社寄的?”

    “是啊,一大包子呢。”

    何平一瞧心里有数了,肯定是读者来信了,看来《蟋蟀流浪记》的反响不错。

    把东西拿回家,何平先拆开了出版社的信。

    原来是《蟋蟀流浪记》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已经售罄了,还挺快的,从上次接到出版社的信到现在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一万册就卖完了。这次出版社的印刷数比上一次提高了一万册,出版社随信附来了印数稿酬,又是三百多块钱。

    还是出版好啊,只要能卖的动,一直有钱拿,虽然现在这点钱已经很难入何平的眼了,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何平又打开了读者来信的包裹,读者来信何平以前不是没拆过,但是这么多小朋友的来信他还是第一次见。

    看着信纸上那些稚嫩的笔触,何平脸上情不自禁露出笑容,这样的成就感可比写现实主义小说好多了。

    话说三四十年以后自己会不会也被那些长大的孩子们称为“何爷爷”呢?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何平拿起笔和纸给孩子们回信,这可是个大工程,上百封信呢,一封信写一百字也得上万字啊。

    接下来这几天有事干了。

    何平写了一下午,写到下午肩膀酸的要命,赶上小柱儿放学回来,何平放下纸笔给孩子做饭。

    正吃饭的功夫,队里吃完晚饭的孩子开始来了,何平没着急给他们开电视,孩子们就凑在一起看小柱儿的连环画。

    这个年代的连环画,孩子们叫小人书,是堪比后世二次元粉丝们漫画书的存在,尤其是《小兵张嘎》这种以儿童为主角的连环画,人气比肩后世的流量明星。

    自从何平给小柱儿买了这套《小兵张嘎》的连环画之后,小柱儿就成了队里孩子们心中的带头大哥,家里有电视,手里有连环画,都是大家求之不得的好东西。

    这套连环画小柱儿早就看完了,队里孩子们来的时候经常跟小柱儿借阅,小柱儿向来大方。

    今天有几个孩子见电视还没开,就跟小柱儿说了一声,拿了两本连环画看。

    没过一会儿,何平就听见西屋传来孩子们的吵闹声和哭声。

    何平赶忙过去,见有两个孩子正在哭,其他的孩子见何平来了也有些害怕,就问道:“怎么了?”

    其中一个正哭着的孩子,叫韩东生,是秋芬婶子的小儿子,抹着眼泪对何平说:“何平哥,书……书撕坏了。”

    何平看向他的手里,正攥着一页残破的连环画,“嗨,我当什么事呢,这有啥可哭的。”

    韩东生指着对面正哭的孩子说道:“都是他弄的。”

    对面的孩子是援朝叔家的老大,叫韩兆临,比韩东生大一岁,两人是同辈。

    “何平哥,不是我弄的,是他非得跟我抢才弄坏的。”

    这种小孩子之间的恩怨情仇何平可没心情参与,他们肯定是没有主观弄坏连环画的意图,但争抢之下不小心弄坏是肯定的。

    何平见小柱儿站在孩子们的后面,脸上有些心疼的神色,便说道:“书坏都坏了,你们俩得负责补好,这书是小柱儿的,你们过去跟小柱儿说声对不起,再商量一下怎么把书补好,以后别人还得看呢,知道吗?”

    两个孩子抹了抹眼泪,嗯了一声,过去跟小柱儿嘀咕了一会儿。

    何平把饭桌收拾好之后,小柱儿回来了。

    “书补好了吗?”何平问道。

    “补好了。”小柱儿回答。

    “心疼了吧。”何平摸摸小柱儿的脑袋。

    小柱儿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这是何平买给他的礼物,还是一整套,小柱儿自从得着之后一直精心的保护着,翻看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

    “心疼是对的,好好的东西弄坏了当然会心疼。不过你得明白,他们都是无心之失,你要有能容得下别人犯错的肚量。错误既然已经发生,更重要的是如何补救,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懂吗?”

    小柱儿思索了几秒,何平的话对他来说还有点深奥,“以后你慢慢就懂了。”

第114章 拉拢人才

    “馆长,这是馆里今年拟定的图书更新目录,需要您看看。”

    “好,你放那吧,我等会看一下。”

    信守诚正在浇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文件放到他的桌子上出去了。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收拾好卫生之后,信守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窗台上的几盆花浇水,信守诚浇完了花用毛巾擦了擦手,翻开桌子上的文件。

    按照图书馆的规矩,正常每年都会剔除一部分旧书,增加一部分新书,前些年图书馆荒废的厉害,所以这两年馆里的图书都是只进不出,今年也一样。

    翻到第二页的时候,信守诚的眼神定住了,“蟋蟀流浪记——何平?”

    信守诚看完之后,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不清楚,书还没进来,大家都没看过,他只能放下心中的疑惑。

    刘四叔是个手艺人,干活干的很细致,又遇上何平这样一个不差钱的主顾,所以小院的施工进程一直很慢,前前后后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弄好。

    院墙是用青砖、红砖混砌的,顶部是不规则的曲线弧度变化,每隔三五米就有一个镂空的窗口,用不规则的铁条镶嵌在墙内,既起到了阻隔的作用,又增加了空间感,减少了压迫感和距离感。

    大门朝南开,用两指厚的木板拼成,推门进院就是一条青石板路,左边是规划的小菜园,菜园最里面的角落上有个水泥台子,那里是刚打好的水井,上面是铸铁的压水井,青石板路右边是厕所。走到院当中,院落被一趟青砖砌筑的花坛分开,左边是一趟从东到西的葡萄架子,现在还是光秃秃的,旁边还有个秋千。右边则是木制的凉亭,伞形的顶并不复杂,但又一种简约的美感,凉亭内一圈打成了长凳,可以坐人,中间是一张圆桌,夏天在这里吃饭、乘凉。

    原本的圆形小花坛被刘四叔舍弃了,因为他发现院子里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这个小花坛无论摆在哪都有些碍眼,于是就把小花坛改成了院当中拦腰而建的长花坛,一下子使整个院子更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何平很佩服刘四叔的改造,别看人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但弄出来的东西一点不比何平自己想的差,甚至犹有过之。

    看着眼前通透、自然的小院子,何平脑子里开始幻想起到了盛夏的时候,葡萄架子上面藤蔓爬满了架,沉甸甸的葡萄串坠在上面,长花坛里的花竞相开放着,大门口的菜地里各种蔬菜长得又肥又胖,他带着小柱儿和毛春华坐在凉亭里吃完晚饭啃西瓜,屋里电视还在放着国家大事。

    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

    何平没有在幻想里沉浸多长时间,刘四叔还等着他结账呢。

    “四叔,你点点钱对不对。”何平把干活的尾款递给刘四叔。

    刘四叔接过钱也没有查,“查啥查,还能差钱啊。”

    这一年时间何平也算是刘四叔的老主顾了,两座养鸡场、一座房子、一套院子,全下来的花费怎么也得快七八千块钱了。

    刘四叔可没少挣钱,连徒弟都收俩了,他的徒弟可是他自掏腰包发钱的。

    送走了刘四叔,何平来到养鸡场。

    五一和十一前后是生产队最忙的两个时间段,春种秋收,包含了一年的耕耘与收获。

    最近春耕启动了,老队长隔三差五就从养鸡场薅人,何平只能天天在养鸡场盯着。第二批鸡已经开始陆续产蛋了,养鸡场的工作比之前更多,这个时候可不能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

    每天上午是养鸡场最忙碌的时候,院子里不少来进鸡蛋的人,都是各个供销社、副食商店、学校食堂的。

    何平带着笑脸挨个打招呼,都是老面孔了。

    新建成的鸡舍里,洪旗正蹲在地上拿着笔记东西。

    “洪旗。”

    “何平哥。”洪旗扭头看见何平赶紧站起来。

    “干啥呢?”

    洪旗道:“许老师让我搜集一下产蛋鸡的数据。”

    他们专业上的事何平不懂,也没有再问,换了个话题,“怎么样?前几天跟你说的话考没考虑?”

    洪旗挠了挠鼻子,腼腆的笑着道:“何平哥,还没想好。”

    何平拍拍他的肩膀,“不着急,慢慢想。你在我们养鸡场也待了挺长时间了,我们养鸡场的成长速度也是看在眼里的,现在是我们的高速成长期,你这样的人才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您说的我都懂。”

    “都懂,但还是不如分配的工作好是吧?”何平笑着说道。

    洪旗尴尬的摸摸鼻子,没说话。

    “你的想法我很理解,不过这两年外面的形势变化很快,只是政策还没有完全从上面彻底落实下来,你有空多关心关系这方面的信息,报纸上、收音机里、电视里都能循到蛛丝马迹。

    我们这个队办企业相比传统的国有企业无疑要灵活很多,能够给你施展的空间也很大,不要把自己的一辈子限制在一个小小的单位里,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角度。

    我这个当哥的不跟你空口白牙说话,只要你愿意过来,不管你将来分配到哪个单位还是企业,我们养鸡场给你的工资都比他们高两倍。”

    何平给的这个工资已经可以跟这个时候很多工厂的八级工媲美了,养鸡场现在急需人才,何平曾经跟许海山谈过,希望他能够加入韩屯养鸡场,但许海山年纪半百,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完全没有这种想法。

    于是何平就把目光放在了他的学生洪旗身上,许海山对此没有什么意见,洪旗是他的学生不假,但许海山无权提洪旗做任何决定。

    为了拉拢洪旗,何平没事就找洪旗谈心聊天,从国家大事到衣食住行,没用几天就把洪旗的祖宗八代都摸清楚了。

    洪旗家在营城地区的农村,是根正苗红的三代贫农,到他这一辈算是出了个读书人,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他是家里唯一一个成年的子女,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这也是何平认为他有机可趁的地方,要是但凡换一个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在机关、国营单位和队办企业之间根本不会有任何犹豫,这年头放着机关和国营单位不去跑到队办企业,那真是脑子有坑。

第115章 劳动人民最光荣

    1949年政务院第一次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的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1950年全国劳动者迎来了第一个劳动节。

    今天是1980年5月1日,建国以来第30个劳动节。何平早上在养鸡场转了一圈之后就带着小柱儿骑上自行车去找毛春华,难得的一天假期,得出去逛一逛。

    两人在毛春华家的巷子口汇合,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走,街上有不少行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今天上午县政|府前面的广场上有文艺表演,咱们去看看吧。”毛春华说道。

    自从来到这个年代何平还没见过什么庆祝活动,他欣然道:“好啊!”

    过了大凌河往西走不远就是县政|府,也没有院墙,县政|府前面是一片广场。

    何平他们赶到的时候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广场中央有一片空地,搭上了舞台。舞台上一道横幅拉在当空,“热烈庆祝1980年五一劳动节”。

    舞台上此时有演出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演出,何平他们等着看节目的时候,台底下反倒是先开始了。

    人群中突然响起锣鼓声,何平左手牵着毛春华,右手牵着小柱儿往前挤过去。

    原来是秧歌队的人在表演,一张大鼓摆在人群中,鼓手卖力的敲击着节奏,两个打锣的乐手跟着鼓手的节奏,一声尖锐嘹亮的唢呐响起,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种节奏:“呛呛起呛起……”。

    听到这种熟悉的节奏何平的脸上不自觉的挂上笑容,他小时候每到逢年过节也会听到这个节奏,与之相配的是几个穿红挂绿挥着手绢和扇子的演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少了扮演猪八戒或者武丑的人。

    队员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锣鼓声中迈出了魔性的步伐。扭大秧歌在东北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何平严重怀疑后世的广场舞就是抄袭的扭秧歌。

    别看乐队就四五个人,扭秧歌的队员就那么七八个人,但这么一个小小的秧歌队,愣是扭出了国视春晚的气势。

    扭大秧歌最重要的不是步伐、也不是动作,要的就是自信,只要你敢迈开腿,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你的舞台。在几个队员的带领下,周围不少身上文艺细菌出众的群众们开始蠢蠢欲动,有了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没到一分钟这一片都动了起来。

    人群的节奏出奇的整齐划一,扭秧歌这种事不用人教,只要你身在其中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动起来,何平在周围人的熏陶下也忍不住迈出了小碎步。

    毛春华见他别别扭扭的脚步,忍不住嘲笑起来。

    “严肃点,我们这扭秧歌呢。”

    “哪有你这么扭的,你看我。”毛春华说着就开始动起来,她上身随着鼓点左右摆动、前后扭动,两脚|交替踩出十字,“看着没?你得踩出十字,身子跟着鼓点晃起来。”

    年轻柔软的身体格外的有韵律,何平学着毛春华的姿势扭了起来,别说还真有点进步,何平脸上露出畅快的笑容。

    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也没有新奇劲爆的音乐,但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热闹。

    周围的人群已经完全被鼓动起来了,兴奋的乐手们甩开了膀子、鼓足了腮帮子,人群的情绪被点燃,秧歌队的扇子、长飘带和手绢如同彩蝶般翩翩起舞,鼓手变换着节奏,唢呐也撒了欢的变换着腔调,扭秧歌的人们也跟着变换着不同的动作和姿势。

    秧歌队的队员们渐渐的排成整齐的队型,人群也跟着他们逐渐排成一条长龙,踏着轻快的鼓点扭着、跳着,围着广场开始绕圈,让广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开始向这条长龙集中,并参与进来。

    那几个秧歌队的演员格外的卖力,舞扇子的玩起了花活,灵巧的把彩扇挥舞,不时用手腕翻转着扇子,如指臂使,如彩蝶当空;转手绢的不停的把手里的手绢抛向空中、落下再接住,手绢越抛越高,人们的喝彩声也越来越响,甚至盖过了鼓乐声。

    加入扭秧歌的人越来越多,观众也越聚越多,秧歌队吹唢呐的乐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调门时高时低、时而高亢、时而激昂,鼓点一会儿急一会儿缓,扭秧歌的人们尽情的舞动着,无拘无束。

    时间在鼓乐声中过去,鼓乐声慢慢的低了下来,人们兴奋的劲头也落下来,扭秧歌是个体力活,持续时间并不长,待领头的秧歌队成员们纷纷慢下了脚步和乐声,人们也停止了舞步,舞台上的表演活动这时才正式开始。

    何平扭的满头大汗,他身边的毛春华和小柱儿也是如此。毛春华贴心的掏出手绢,给父子俩擦汗。

    “好玩不?”何平笑着问小柱儿。

    “好玩!”小柱儿脸上洋溢着笑容,气喘吁吁的说道。

    何平把手绢接过来,也给毛春华擦了擦汗,“累了吧。”

    “还好,难得赶上一次热闹。”

    扭秧歌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算是舞台演出前的预热,何平他们又看了一会儿舞台上的表演,感觉有些意兴阑珊,体验过亲身参与的乐趣,再让他们如路人一样站在旁边观看,感觉始终差上一筹。

    询问了毛春华和小柱儿的意见,几人就往其他地方去了。

    今天的平县县城格外的热闹,无论是县政|府前的广场上、公园里还是百货商店里,都是人头攒动。

    在县城里逛了一上午,几人也累的够呛。

    到了中午,何平领毛春华和小柱儿进了西关的一家国营饭店,今天这个日子能开的饭店可不多。

    “今天中午咱吃点好的,柱儿看看想吃点什么?”何平给小柱儿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

    小柱儿看了一会儿也没说话,何平问道:“锅包肉想不想吃?”

    小柱儿点点头,“嗯。”

    “红烧蹄髈呢?”

    小柱儿毫不迟疑的点头。

    “糖醋排骨。”

    小柱儿点头如捣蒜,把何平和毛春华逗得哈哈大笑。

    “春华,你再点两个菜。”

    “已经够了,咱们才三个人。”

    “没事,吃不完可以打包带走嘛。”

    毛春华这才又点了两个素菜,凑了五个菜,何平看了看菜价,红烧蹄髈四块五、糖醋排骨三块五、锅包肉3块,算上要的桔子汽水和米饭,一顿饭还没到十五块钱。

    看着不高,但已经相当于这年头很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第116章 搁哪来的盲目吹捧捏

    何平带着毛春华和小柱儿一家三口在饭店点了五个菜,一顿饭还没到十五块钱。虽说价钱看着并不高,但这实际上已经相当于这年头很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对这时候的人来说,绝对是非常奢侈的一餐。

    吃完饭,何平领着小肚儿溜圆的小柱儿和毛春华又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这次有小柱儿这个电灯泡在,何平没有机会干点违法乱纪的事。

    电影看完已经是下午了,何平载着小柱儿和毛春华往回走。

    两人边骑车边聊天,毛春华跟何平说起了她昨天看的杂志。

    “《中国青年》上刊发了一个署名叫潘晓的青年的来信,题目叫《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她在信里说今年二十三岁了,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年纪,却感觉他这一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喜欢文学,但却没有人能理解,也不确定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为人民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何平听着毛春华的介绍,越听越觉得耳熟,貌似自己后世在逛论坛的时候好像看过这件事。

    这封信现在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特定的背景下,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路应该怎么走?潘晓的经历和遭遇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她代表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因此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揭笔而起,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了这场充满青春活力以及人生哲理的讨论中来。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万份稿件从全国各地涌向编辑部,有工、农、商、学、兵和党、政、工、青、妇各个行业部门的青年、团员和青年工作者以及成、老年人,还有港澳同胞和大洋彼岸的青年。不少信稿是几十、上百青年联名写的。最后的结果是大讨论的积极意义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

    何平当时在看帖子的时候觉得就很有意思,“丧”这个词或者说文化,不是后世独有的,应该说是每个时代都会存在在特定人群身上的特征,他们的普遍特点是衣食无忧,受到过不错的教育,尚未成家或者家庭生活不如意。

    “你觉得他们的观念是正确的,还是无病呻|吟呢?”何平问毛春华。

    毛春华想了一想,“我觉得有些道理,我和潘晓的人生经历是类似的,有工作单位可以保证我们一辈子衣食无忧,同样的热爱文学让我们有着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我在邮局工作时也有着和他相同的困惑,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就算是再热爱文学写出再好的文章,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贡献呢?”

    何平听完笑了笑,他没有想到毛春华这个看似开朗的文艺少女还有这些小心思,不过后世这种调调他听的还少吗?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但他不会直接跟女朋友这么说,反而问小柱儿:“柱儿,中午饭好吃不?”

    “好吃。”

    “明天想继续吃不?”

    小柱儿没说话,何平知道小柱儿的心思,替他说道:“好吃,但不能总吃,因为太贵了,对不对?”

    何平说出了小柱儿的心里话,他嗯了一声。

    毛春华有些疑惑的看着何平,没闹明白他的意思。

    何平给她解释道:“国外有个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需要是人生来就有的,同时也是激励和引导人的力量。潘晓现在仅仅是满足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需要,距离其他几个层次需要的实现尚且有一段距离。而你跟他有相同的遭遇,却没有写信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比他更有安全感,更能感受到归属感与爱。”

    何平的话让毛春华陷入了沉思。

    何平又接着说道:“小柱儿喜欢吃肉,今天中午的菜都是他爱吃的,但我问他明天想不想继续吃的时候他没有说话,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顿饭的造价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当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需求不成正比时,就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

    “潘晓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她现阶段的追求与他的能力并不匹配,这是她一切痛苦的根源,而他又没有能够从其他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导致这种痛苦无法排解。”

    何平的话让毛春华心里豁然开朗,秀目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看着何平闪闪发亮。

    “何平,你懂的真多。”

    面对女朋友的盲目吹捧,何平臭屁道:“低调低调。”

    毛春华问道:“这些你都是从哪看的?”

    何平心想正经人谁看书啊,年轻人还是要多逛逛论坛。

    “都是些杂书,说了你也不知道。”何平敷衍道。

    毛春华也没有深究,在她的心里,自己的男朋友已经是那种可以上教科书的文学家了,刚才说的这些对他来说如同毛毛雨。

    “那要不你给《中国青年》写封信,劝一劝这个潘晓吧,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你就把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写在信里,我相信一定能够启发她的。”

    没必要吧,我就是跟女朋友吹吹牛杯,怎么还给自己揽活了呢。

    见何平没答应,毛春华祭出撒娇**。

    “你就写一封嘛~你那么厉害,像潘晓这种迷途羔羊最需要你的拯救了~”。

    何平这种直男吃软不吃硬,面对女朋友娇滴滴的声音骨头都差点酥了,立马缴械投降。

    “写信倒行,我可不保证人家编辑部一定会刊发啊!”

    何平虽说这半年多来一直恶补文笔和写作知识,但毕竟没有真正试炼过,真要他靠自己的文笔给杂志社写信,他心里还真没有底。

    “没关系,我相信你的实力。”

    面对毛春华的盲目吹捧,何平只能认命,谁让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崇拜自己的女朋友呢。

第117章 年轻人的榜样

    营城地委,地委的扩大会议刚刚结束。

    新上任的平县副县长毛学东,何平的未来老丈人正在跟自己的老领导,现如今的地委一把手汇报工作。

    老领导走在前面,毛学东微微落后半步,身体微躬。

    “这次你肩上的担子重了,千万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信任啊!”

    “老领导您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

    “我对你是放心的,工作上的事就不说了。好久没见春华这丫头了,现在怎么样啊?”

    “学校毕业以后上公社邮局了,挺好的。”

    “上次你说过这事,你看我这记性。我听说你可是找了个好姑爷啊,又能写书、又能开养鸡场,还热心教育事业。”

    “这消息传的可真够快的,是詹部长说的吧?俩人还没定下来呢。”

    詹部长就是原来平县的詹主任,人大结束之后提了半格,现在任地委的宣传部门一把手,毛学东进了一大步,顶了他的缺,其中老领导出了大力。

    “小詹也是爱才。我头一次听说你姑爷的事也很诧异,没想到小小的平县居然还出了这么一个能人,难得还成了你的姑爷,有缘啊!”老领导言语间对何平非常推崇。

    “您过誉了,年轻人侥幸折腾出一点场面,还需要多历练。”毛学东并未因老领导的夸赞,就得意忘形,反而说话越发的谨慎。

    老领导看了看毛学东,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些年长进了。”

    毛学东对老领导笑了笑,没说话,但其中意味两人都明白。

    不远处新上任的詹部长眼睛一直盯着老领导和毛学东,一见毛学东跟老领导分开,立马就跟了上去。

    “毛县长!”

    “詹部长!”

    自从两人履新以来还是首次见面,因此格外的热情。

    “真快啊,这一转眼就过了一年,有时候还能想起一起在平县共事的日子啊!”

    詹部长的热情让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两人是多年的老友呢,毛学东清楚詹部长这么热心的原因,为了给毛学东腾位置,詹部长被提上了地委,现如今还属于无头苍蝇的状态,恳切的需要一条大腿。

    “可不是嘛,时间真快啊!刚才我跟虞书记聊天的时候还提到您了,老领导都知道何平跟我家春华的事了。”

    詹主任见毛学东如此上道,也很高兴,嘴里说道:“哎呀,这事怪我,上次跟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嘴太快。毕竟我在平县也是主管文宣教嘛,平县能出何平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我们工作的加分项嘛。毛县长你可千万别见怪啊!”

    毛学东哈哈一笑,“那咱们可得抓住一只羊薅了,谁让这小子毛多呢,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毛学东现在也是分管文宣教。

    “这一点你还真说对了,何平这小子能耐是真不小,听说他前段时间又出版了一本小说。”

    “是有这么回事,就是一本儿童读物,不值一提。”

    “毛县长,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像何平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能有几个像他这么优秀的。前两天发行的《中国青年》看了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啊,吃喝不愁了就开始无病呻|吟。我跟你说,我还打算把他树立成典型,好好宣传宣传呢。”

    詹部长说的情真意切,毛学东一时没分清他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把何平树立成典型?他心里是反对的,养鸡场里面还有何平的股份呢,这事万一闹大了容易出问题。

    “不就写点文章嘛,哪有值得夸耀的地方,您太看得起他了,再说他就是弄个养鸡场,也没啥的。”

    詹主任明白毛学东的顾虑,“毛县长,你这话可就说出了,像何平这样安心扎根农村、坚持文学创作,同时又热心教育事业的年轻人可不多了,这两年因为知青回城的事闹得大家都是脑袋疼。我这刚上任,正好可以借着何平这个事迹搞搞宣传,引导引导舆论。”

    詹主任话说的很明白,要把宣传的侧重点放在“乡村作家”和“教育事业热心人”两个身份上,他毕竟是宣传口的领导,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

    “那我可得先代表何平谢谢您了,这小子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您真是抬举他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韩屯养鸡场越来越多的蛋鸡进入了成熟期,可以产蛋了。

    何平为此特意跟许海山讨论了一下,觉得应该扩大一下养鸡场鸡蛋制品的种类,单纯出售鸡蛋一来种类较少,有销售壁垒,二来可以增加鸡蛋的保质期,可以避免因为产量囤积造成的风险。

    许海山非常同意何平的看法,并且给何平科普了鸡蛋深加工的广泛应用。

    “鸡蛋有乳化性,可以加工成蛋黄酱、色拉调味酱及冰淇淋等;鸡蛋因其热变性及凝固性,在火腿、腊肠等生产中可用作黏结剂、面类的增强剂及食品的脱水防止剂;鸡蛋白的胶着性,可以用在在鱼糜制品中能保持水产品的原有风味,用于畜禽肉食品可改善其弹性及质地;鸡蛋用在糕点、饼干、面包及冷饮制品等的配料中,起调味、发酵、乳化作用。”

    何平以前只知道鸡蛋可以用来腌咸鸡蛋、做蛋糕,听许海山一说才第一次知道原来鸡蛋还有这么多用途呢。

    “不过,以你们养鸡场目前的规模来说,简单的腌制就够用了,其他的加工方法一时半会也用不上,等以后产量上来了,你们可以先打通销路再试着进行深加工。”许海山最后建议道。

    “您说得对,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我们的鸡蛋产量尚未对周边地区达到满负荷,加工一些腌蛋、松花蛋丰富一下产品就可以了。”

    想定就干,这种事还得找老财叔干才行,其他人的手艺何平还真不放心。

    自从何平把许海山请过来之后,老财叔在养鸡场的地位可没有以前那么超然了,以前是过来看看鸡的状态、查看一下鸡饲料的配比就行了,现在老财叔恨不得一天都扒在养鸡场,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呢,这要是让人给撬了,他得心疼死。

第118章 报纸采访

    五一那天回到家之后,何平按照答应毛春华的,绞尽脑汁的给《中国青年》杂志写了一封信,信的核心内容就是后世的毒鸡汤+马斯洛需求,第一次没有借用“手机”创作,何平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反正答应毛春华的事他已经做到了,杂志发不发就不关他的事了。

    这一天,何平正在蹲在鸡舍外面给鸡蛋进行包装,老队长带着两个人走进养鸡场。

    “何平,在不?”

    老队长嚷着嗓子喊,何平怀疑这老头儿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耳朵有问题,自己就在这蹲着呢,他还喊那么大声。

    “这儿呢,这儿呢。啥事啊,老队长。”何平站起身来说道。

    “地区报纸的记者来了,说是要采访你。”老队长的口气很微妙,何平觉得这老头儿肯定是嫉妒有人来采访自己。

    同时他也很诧异,居然有记者要来采访我?

    最近我也没干啥违法乱纪的事啊,有啥值得报道的,他把目光转向老队长身后的记者。

    当头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性,身着中山装,胸前夹了一支钢笔,看上去更像是机关干部;落在中年男性后面小半步的是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女青年,看样子应该是刚毕业。

    “这两位是营城日报的记者同志。”

    “这位就是我们韩屯的何平同志。”

    老队长简单的介绍了双方,何平立刻伸手,“欢迎欢迎,欢迎两位记者同志来到我们韩屯养鸡场。”

    “何平同志您好,我叫孙志民,这位是我的同志张蕾。”中山装男人自我介绍后,又介绍了身边的女青年。

    “两位记者同志好,我们这养鸡场有点乱,也没个地方招待你们。这样吧,上我家去,我家离这不远。”

    何平说着就领两人往外走,老队长跟在后面。

    “你跟着干啥?”

    “监督你。”

    这老头儿!

    “来来来,两位记者请坐。”何平把两位记者带到了凉亭里,又去屋里给倒了两杯水端过来。

    “何平同志别麻烦了,咱们还是说点正事吧。”孙志民说道。

    “好。我还挺纳闷呢,你们怎么想起来采访我了呢。”

    孙志民解释道:“我们是听说咱们平县出了一位扎根农村、热心乡村教育事业的作家,所以特地过来,打算采访一下您。”

    何平没想到现在,自己的名声都已经传到营城了,不自觉的又有点飘。

    不过他心里还是绷着一根弦,把目光对准了老队长。

    老队长悄声道:“公社那边打过招呼了,没事。”

    既然是通过公社来的,那肯定经过了自己未来老丈人的首肯,何平放心了,痛快的说道:“哎呦,这个我还真没想到。那咱们先从哪开始,您准备问点什么。”

    孙志民说道:“没事,咱们先简单聊聊,您放松不用紧张,就当是日常聊天就行。等聊完我再列个提纲,您照着问题回答就行了。”

    “好。”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吧,我们对您还不太了解。”采访显然是以孙志民为主,他后面那个小姑娘背着个照相机应该是照相的。

    “我叫何平,今年二十六岁,现在是平县红旗公社韩屯生产大队的一名普通的社员,家里有个十岁的儿子,目前未婚有对象。”

    “我打断一下,您说您现在未婚,但家里有个十岁的儿子,这是这么回事?”孙志民一下就听出了何平话中的重点。

    “这个我来说吧。”没等何平说话,老队长抢先说道。

    何平心想我就知道老头儿你没安好心,敢情是想蹭采访。

    “何平儿子叫小柱儿,是我们队里的孤儿。何平他刚落户到我们韩屯的时候两人认识的,爷俩处的挺好,后来何平就把小柱儿收养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没想到何平同志您还这么有爱心。”孙志民赞赏道,他身后的女青年看何平的眼神也有了变化。

    “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爷俩的缘分,那我接着说?”

    “您说您说。”

    “我是知青落户到韩屯的,城市青年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刚来韩屯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后来日子实在过得窘迫才起了投稿的念头,这一点我们特别感谢我们大队长,当初我们大队长听说我想写小说,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钢笔送给了我,还有好几沓信纸。正是这些东西帮助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部小说的创作。”

    何平是什么人啊,那是茅房拉屎……呸,张口就来是他的人生格言,反正有老丈人兜底,就闭上眼睛虾结巴吹呗。顺便也夸夸老队长,老头儿吃软不吃硬,给他两句好听的,下回坑的时候更好下手。

    何平的几句话让老队长很受用,没白疼这个臭小子,总算还知道在记者面前给自己长长脸。

    “看来您的成功离不开生产队的帮助。”孙志民说道。

    “何止是生产队,还有我们公社。别人不说,就说我们公社的毛主任,对了,现在是毛县长了,那可是难得的清官、好官啊,我们老队长上公社去反应我的情况,毛县长一听说我的情况二话没说立马就让人给我捎来了好几十块钱的补助……”

    何平完全无视了老队长在一旁的挤眉弄眼,到最后老队长实在没办法,拎出烟袋锅往桌子上狠狠敲了一下。

    何平下意识的缩了一下,艹,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老队长瞪着何平,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这小子是真他么不要脸啊,不管真的假的张口就来,你咋不说毛县长看你个单身汉可怜,还送给你个媳妇儿呢,还是他亲闺女。

    有老队长在一旁督战,何平不得不收敛了气焰,要不这年头这些还没学会吃rx馒头的记者朋友,还真没有办法分辨他话里的真假。

    孙志们跟何平这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聊完之后又根据聊天记录列了一些问题,让何平回答。

    最后由何平带着一直没说过话的女青年张蕾在韩屯的各处拍了一些照片,当然也少不了给何平拍几张照片,采访算是正式结束。

第119章 登报

    地区报纸的记者来采访何平。

    这个消息没用半个小时就传遍了整个韩屯,连旁边的丁屯和柯寨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何平被采访的时候,他家那一米多高的院墙外面围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全都是趴着墙头看西洋景的社员和孩子们。

    何平本人没在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照样脸不红心不跳的吹牛杯,可老队长不行啊,队长是个体面人,他一个旁观的都听不下去了。

    这也就是两位记者同志没有接触过何平,不知道这小子的底细,要不然哪能听这小子在这瞎胡咧咧好几个小时。

    采访终于在社员们的注视下结束了,何平跟来的时候一样,热情的握住了孙志民的手。

    “感谢孙记者,哦对了,还有张记者,像我们韩屯这样的生产大队只是国内成千上万个生产大队的缩影,我个人所做的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员应该做的,希望你们可以多多为我们广大的农村一级组织和社员们发声。”

    孙志民虽然是第一次和何平接触,但几个小时的对谈也大概了解他的脾气秉性了,心头反而比之前对何平一无所知时更加困惑了,这样的人居然能甘愿扎根农村,还是个发过不少作品的乡村作家,真是奇哉怪哉。

    但想到来之前领导交代的话,孙志民脸上挂上笑容,“那是一定的,今天的采访素材我们回头就整理好,过两天就能见报,到时候你们可以买一份看看。”

    何平见两位记者采访完就要走,连忙拦下两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可是听过记者都有车马费一说,这个时候虽然可能还没兴起,但吃顿饭还是应有之义。

    今天还得麻烦冬梅嫂子,何平把老队长留下来,陪酒这种事怎么能少了韩屯扛把子呢。

    吃完饭后,韩兆军把两人送走。

    上了客车,张蕾才开口问道:“师父,你说这何平真的是作家吗,我怎么看都不像。”

    孙志民说道:“人不可貌相,这世上的奇人多了,你才见过几个,千万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是咱们当记者的大忌。”

    张蕾“哦”了一声,心里还是有些不服的,从进养鸡场开始她就没从这人身上看到一点文化人的影子,反而像个世故的中年人。

    如果何平知道这姑娘的内心想法,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姑娘好眼力!”

    记者来采访的之后的第三天,红旗公社邮局门口,毛春华早早的等在了这里。

    “呦,春华,今天还这么早啊!”送报的同事这个时间看到毛春华,一点也不奇怪,这两天毛春华上班要比以往早半个小时,报纸一来就开始翻,一打听才知道,她那个作家男朋友前两天被地区的《营城日报》采访了,说是这两天就能发出来,毛春华每天早上来的这么早就是为了等每天早晨送来的《营城日报》。

    她等了两天都没等到,今天还是早起。

    毛春华拿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翻找着男朋友的采访。

    找到了,还是在头版,虽然不是在头条,版面也占了半版,但从这个位置和版面上也可以看出地区日报对何平这次采访的重视。

    《扎根农村,建设祖国——记平县乡村作家何平》。

    文章的开头先是介绍了何平的身份,一个落户农村的城市知青。

    接着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何平的经历,从收养孤儿开始、到给队办小学捐赠桌椅、帮助队办小学筹措办学经费、连续发表出版小说、再到带领社员办养鸡场,历数了何平到韩屯生产大队一年来的所作所为,看得毛春华热血沸腾,以前在身边看着何平干这些事不觉得有什么。第一次在报纸上读来,突然对何平的作为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仰。

    文章的最后是记者与何平的对话。

    “何平同志你有想过离开韩屯吗?”

    “无数次想过,在我啃着难以下咽的窝窝头的时候;在我|干了一天体力活后被半夜饿醒的时候;在我躺在四处漏风的土房子里的时候。”

    “但你还是选择留在了韩屯,以后有打算离开吗?”

    “在我最无助和绝望的时候,韩屯这片土地和韩屯的乡亲们收留了我,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我热爱这片土地。人的一生很漫长,我可能不会永远待在这里,但我希望我离开这里的那一天,在韩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父老乡亲们能够幼有所学、壮有所劳、老有所养。”

    毛春华看到最后把报纸捧在了胸口,她被男朋友那伟岸的胸襟和情怀所打动,心中涌起难言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我选择的男人。

    这一天的《营城日报》在红旗公社卖的特别好,不仅是公社各单位的人来买,连不少下面生产队的人都来买了几张。

    晚上的时候毛春华下班,把报纸拿给正在做饭的母亲看,兴冲冲的说道:“妈,你看,何平上报纸啦!”

    温桂珍瞧了一眼,“早看过了。”

    毛春华的兴致被打击了一下,她不甘心的又跑到父亲那里,“爸,你看,何平上报纸了。”

    毛学东从文件里抬起头,说了同样的话,“早看过了。”

    “哎呀,你们怎么这样,再看看嘛!爸,他还提到你了呢。”毛春华向父亲撒娇道。

    “好好,再看看。”

    毛学东放下文件,毛春华像是献宝一样朗声给父亲读报。

    “扎根农村,建设祖国——记平县乡村作家何平……”

    一篇占了半版篇幅的文章,毛春华读了十多分钟,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读到最后甚至眼眶发红、声音发颤,显然是被文章中何平那臭不要脸的自吹自擂感动到无以复加了。

    毛主任看得心里难受,自家的小棉袄现在都快成黑心棉了,何平这个油嘴滑舌的臭小子。

    毛春华读完之后,正往桌上端菜的母亲温桂珍幽幽的说了一句:“女大不中留啊!”

    “妈~你说什么呢。”毛春华娇羞道。

第120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渍渍渍,你瞅人家何平这话说的,真不愧是耍笔杆子的。爸,这小子还提你了呢。”

    老队长家正在吃晚饭,小儿子韩兆坤先吃完了,就坐在一旁翻看报纸。

    老队长叨了一口饭,“吃完饭就去把外地收拾收拾,一天吃完饭就搁那一躺。”

    韩兆坤没理父亲,“这回这小子算是出名了,连着咱们韩屯都跟着出名了,以后我看谁能不知道咱平县韩屯有个叫何平的。”

    老队长没理会小儿子阴阳怪气的话。

    老队长老伴感叹道:“你说这人也真是的,谁能想到呢。去年的时候兆军兄弟俩把何平救上来,他一个外地知青在咱这韩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咱就把你铁生爷留的那两间破房子给他,哪能想到这才一年的功夫人家能折腾成这个样子。”

    “妈,您忘了还有我爸支援的那五十个活鸡蛋呢。”韩兆坤怪声怪气的说道。

    老队长老伴恍然道:“可不是咋地,这么说咱们家还真给何平帮了大忙了。”

    韩兆坤道:“那当然了,要不何平能在报纸上提我爸么,平时哪回吃饭把我爸落下了?我说爸,下回去何平家吃饭你也带我一个,我听说他们家伙食挺硬啊。”

    老队长向来不待见小儿子,“带你?带你干啥?你是能干活?还是能陪客啊?一天天的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韩兆坤对父亲的责骂早就免疫了,没皮没脸的说道:“我能吃饭啊。”

    老队长气的抄起手边的烟袋锅就要上手,被老伴拦下来,“他爸!”

    “不争气的东西。”老队长怒其不争的骂了一句,“你要是能赶上何平一半我就烧高香了。”

    韩兆坤辩解道:“我倒是想跟人何平学,那也得您老给机会啊。您一天防我跟防贼似的,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但凡有一点能占便宜的可能您也得把我摁在家里。我就纳了闷了,您是大队长没错,可我这当儿子的也没想多占队里多少便宜,怎么别人能干的事我就不能干的。”

    “兆坤,别说了,别惹你爸不高兴。”

    “我还就惹他不高兴了,咋了他是大队长啊还是土皇帝啊,还怕惹他不高兴,我今天就惹了,我看他能拿我怎么样。我是比别人缺胳膊少腿啊,我还是脑子不好使啊?你要说原来我说想去仓库值班那算是占大队便宜我认了,上回养鸡场招人上外面卖鸡蛋的我凭啥连报名都不能报。”

    韩兆坤平日里积攒了不少对父亲的怨气,别人都以为他有个当大队长的爹,日子过得不定怎么舒心呢,可谁又知道他真正的境况呢。

    “报名条件那是养鸡场决定的,要的是年轻人,有培养的潜力。”

    “你少在这跟我忽悠,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那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何平多念着你的好啊,你但凡说句话他能不听吗,你说了么,你不仅没说你还巴不得他把条件提高了,好名正言顺的把我剔出去。我就想问问我除了岁数稍微大了点,我哪点比别人差,我是学历不行啊,我还是说话办事不利索啊?啊,就因为我是你韩玉冈的儿子,我在咱们韩屯就得事事都紧着别人,啥好事都轮不上我,我就想问一句,凭什么?啊,凭什么?”

    韩兆坤红着眼眶,一字一句的质问着父亲,这么些年他心里多委屈啊。

    老队长老伴没有劝慰,也跟着红了眼眶,自家的孩子她比谁都疼,可摊上老队长这么一个刚正不阿性子的男人,她心里不比儿子好受,小儿子说的也是她的心里话。

    放在平时,小儿子敢跟他这么说话,老队长早就上手了。可今天的老队长沉默了,他抄起烟袋锅塞满烟丝,划根洋火点着,吧嗒吧嗒的嘬着烟袋。

    良久之后,才说道:“我是你爹,你成不成器我知道,拘着你是为了你好。”

    韩兆坤怒极反笑,“呵呵,合着啥好事都论不上我,还都成为我好了,我真是谢谢您了,以后您可千万不用为我好了,我求求您了,您把您的好留给别人吧。”

    “兆坤,别这么说话,你爸也不容易。”老队长老伴拉着儿子说道。

    “他不容易我容易?我怎么了我,啥事都拿我跟我大哥比,那你当年咋不把我送部队去啊?你安的什么心我不清楚吗?老大你送出去闯荡,老二你留在家里养老送终,你韩大队长想的多好啊,深谋远虑。”

    老队长攥着烟袋杆的手上青筋暴露,噌的站起身,“放你娘的屁。”

    韩兆坤下意识的闪了一下,父亲这么多年在他心里积威已深,随即他反应过来又梗着脖子凑上来,“咋了?让我说中了吧,挂不住脸了吧。”

    老队长看到儿子的反应心中愤怒的同时也有些心酸,自己这些年是不是管他管的太死了,难道他真的错了吗。

    老队长的脸色阴晴不定,内心反复权衡,最终艰难的开口道:“好,从今以后我不管你,你以后愿意干啥就干啥。”

    韩兆坤不敢置信,犟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父亲就这么妥协了?

    “真的?”

    老队长说完话就有些后悔,但碍于面子又不能反悔,没说话。

    韩兆坤对母亲说道:“妈,今天你在这儿了,刚才我爸说的话你都听见了,这可是他自己说的,以后我的事他不管了,我愿意干啥就干啥。”

    “兆坤,你爸都是为你好,他还能害你吗,怎么说话呢。”丈夫的表态她虽然也很高兴,但不敢表露的太明显,要不容易被打成跟儿子一伙的。

    老队长冷哼一声,“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你就现吧,我看你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得到父亲的承诺,韩兆坤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语气轻快的说道:“我折腾什么你就甭管了,反正比压在你手下种地强。”

    一场家庭纷争最终在老队长的妥协之下平息。

    夜深人静,躺在炕上的老队长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今天的决定是福是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