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流寇TXT下载大流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流寇全文阅读

作者:傲骨铁心     大流寇txt下载     大流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老太爷,前面就是临清了。”

    因为昨天晚上耍了一通宵钱,且屁钱没赢还倒输几百两,雷都精神明显不济,要不是河上冷意清爽,恐怕站在那都能打瞌睡。

    不过输钱倒是无所谓,雷老五这人看得开,左右进了京见了他姨大爷,一个知府缺就能下来,到时还怕没银子还吴大德的债?

    “小五子啊,”

    陆有文很想说说这个过世妻子的侄孙,但话到嘴边却是改为问了一句:“你晓得临清离北京城还有多远?”

    “啊?老太爷,这个我也不晓得,我去问问文才叔。”

    雷都也是头一次北上进京,哪里知道,便去问在船头的陆文才。

    陆文才估摸快了,因为过了临清就入北直隶境内,最多还有六七天肯定能到北京城。

    雷都这边给老太爷回了,一听再有六七天就能见着儿子,陆有文也是高兴,去舱中叫了二哥有富下起象棋来。

    说来也怪,明明兄弟两人都不识字,偏象棋却下得有模有样,上面的字也是个个认识,要么不下,一下的话不杀个十来把两兄弟都不过瘾,当真是乐在其中。

    淮扬地界有句话讲的好,说这象棋是穷人玩的,围棋是富人的把戏。

    老二老三在那下棋,老大陆有才则在厅上同几个陆家人说着事,多是有字辈的。

    什么有余、有财、有劲、有能,看着都是帮中年人,但辈份全是陆家老太爷级别。

    陆有才所说无非是老调重谈,要有字辈的约束下面文、广、义的小字辈,路上别上岸胡作非为,到了北京后要跟着老的走,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千万别自个拿主意,也别在京里给小四子丢人,叫小四子手下那帮当官的笑话。

    “他大爷,你心就放肚子里,下面小的我们统统说过了,到了北京城,绝对不可能叫侉子们看不起咱老陆家的。”有劲人如其名,说话声音洪亮。

    “有你们这话就行,完了等见到小四子,我跟有文就同他说老陆家的事,到时不管小四子封什么官下来,你们也都先领着,官大也好,官小也好,都不能在小四子面前摞脸子,有什么意见同我跟有文说就行。”

    陆有才虽是大伯,但小四子如今不是从前的小四子,都带兵造反打鞑子当皇帝的人了,因此也不敢打包票这侄子就真的会同意他们拟就的封官名单。

    “这回咱们陆家人进京,从前谁家关系近,谁家关系远那就都不说了,总之就一句话,一碗水要端平,各房要相互拉扯些,帮衬些,打断骨头连着筋,朝上数几代,我们这帮人不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么?...”

    陆有才在有字辈中不是最大的,但这会托了侄子光无疑成了陆家的老族长,便是陆有文这个“太上皇”对有才这个大哥的话都得听着。

    现任陆家的族长是陆有学,曾经往安东见过大侄子陆四,后来陆四给安排做了兴化县令。陆有才同陆有文他们进京前,陆有学托人给有才他们捎过话,意思他在兴化干了两年,是不是能挪一挪。

    这事陆有才可记在心中,因为有学这人不错,往年间祭祖什么的,都是人家有学操持的。族里谁家有个什么事,也都是有学帮忙张罗,着实是个不错的人。

    “大哥啊,怕你这次进京同二哥要弄个王爷做做呢。”

    陆有财是真羡慕有才三兄弟,一个太上皇两个王爷还能跑得了?

    板上钉钉!

    为啥?

    礼法。

    “什么王爷不王爷的,江山是小四子打下来的,又不是我这老骨头去打的,将来只要小四子对我这个大爷孝顺就好了,当什呢王爷啊,你们不要瞎嚼蛆了...”

    嘴里这么说着,陆有才心里实际也挺热乎,因为打扬州出发时就听三兄弟有文说过,这次小四子造反当皇帝,论功劳,文亮和广远出力不少,所以父子两个肯定得封王。

    这父子俩要封了王,有才这个当大伯的肯定也要封王。

    大伯封了王,二伯要不要封?

    肯定也得封。

    因此,陆家这三老弟兄那就是一个太上皇,两个王爷,当真是风光无限,祖坟冒青烟。

    “行了,就这样吧,你们几个反正看着些小的就行,另外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下...”

    说了一通进京后的规矩后,陆有才又跟几个有字辈的商议起祖宗追封的事来。

    这也是应有之义,甭管哪朝开国皇帝都是要追封祖上几代为皇帝的,不过陆家这边有个麻烦,就是陆有才他爷爷是三房过继给二房的,因此到底怎么个追封法老弟兄们就得好生商议了,这种事他们老的不理顺,小四子那头晓得个什么。

    .......

    船队继续往前行驶,年纪大的陆亲们在舱中围座暖炉谈天说地,畅想陆家美好的将来。年纪轻的则三三两两的在船头站着,看看两岸北地景色,不时还朝过往的船只吆喝几声。

    越临近临清,运河上的船只越多,约摸半个时辰后,前方来报说船队已至临清码头,山东运河督办同临清知州等地方官员正在码头恭侯。

    “知道了,去跟大太公说一声,船到码头我们上趟岸见见人家督办知州,免得寒了人家的心。”

    从扬州到临清,陆有文已前后接受若干批地方官员的恭侯,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笑谈风生,方方面面可谓都是熟络,这会看起来太上皇的架势明显开始具备。

    徐厨娘就说太上皇不愧是生下龙子的,举手投足都透着龙气,还打趣太上皇说她要给陆家怀个龙种,所以这一路要把太上皇的龙精吸干才行,免得进了京便宜了哪个小骚蹄子。

    “你同老大去吧,我就不去了,没什么意思。”

    陆有富却是不大愿意去和那些当官的假客气,而且自打进入山东境内后他的风湿犯了,因此情愿在船舱中暖和也不上岸挨冻。

    “也行,等会我叫妙莲给你弄点小菜,烫壶酒,我同老大去应付下就回来,这把不算,等会重来。”

    陆有文随手拨了把棋盘,这把他两車两马一炮都叫有富吃了,想翻盘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倒重来。

    ........

    中堂近日将前往西北甘肃考察民风,巡访民情,为期六到七天,每天早晚更新一章均为自动发布。

    太上皇这里及众陆亲进京,为时代特色,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故而稍多笔墨。

    一直以来,网文主角九成九都是死全家,这回陆四兄弟破个例搞了个庞大宗族出来,所谓造反成功,鸡犬升天,自然要讲人情世故。

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

    “你啊,输就输了呗,承认一下要你命呢?还有那个厨娘跟你什么关系啊,一口一个妙莲的,我看你倒是想老牛吃嫩草...都快五十岁的人了,悠着些,小心叫人家把你吸成骨头干子。”

    陆有富打趣弟弟,同时也理解弟弟,毕竟也是守了十几年的“寡”,突然有个女人投怀送抱,作为男人把持不住是正常的,不为所动反而不正常。

    “哪有,”

    陆有文讪笑一声。

    这次进京的是陆家的老哥三,老大家的文亮在扬州坐镇没法进京,而且刘通会进京的时候说北京那边可能要文亮当淮扬巡抚,因此文亮更加不能离开淮扬了。

    老二家的文华在盐城忙着盐场的事,一时也走不开。文柱本来是准备跟着父亲一起进京的,但却被大哥陆文亮拉住了。

    跟父亲、两位叔叔想的不同,陆文亮打一开始就不同意带这么多陆家人去北京,说这不是给陆家涨面子,也不是去帮小四子,而是叫小四子难堪,也让陆家叫天下人笑话。

    就算小四子照顾宗亲,也没道理浩浩荡荡两百多人进京要官的,这搁哪朝哪代也不曾发生过。

    可老哥三却不同意,说以往那些开国皇帝也不是不照顾家里人,问题是他们宗亲在世的少,如明朝的朱元璋那是家里死的差不多了,真要跟陆家一样宗族都在,朱皇帝能不管?

    “说破天,小四子是陆家的人,他不帮陆家谁帮陆家?一个个出息了就不管宗亲,难不成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陆文亮说不过他爹,眼不见心为净,只将弟弟陆文柱给留下,看这老哥三进了京后怎么闹腾。

    另外一个原因是南都有消息递过来,说是鞑子的什么英亲王要向明朝那个史阁部投降,而这个史阁部过去就敌视淮军,也曾被淮军打败过。

    所以这次史阁部要是收降了那帮清军,弄不好就会指使那帮清军攻打淮扬,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出现,陆文亮这边就更加不能离开淮扬了。

    这边陆有才一听临清地方官员在码头侯着,赶紧叫几个有字辈的先回去,稍作收拾来到老三船上。

    等船靠了码头,兄弟二人便要上岸,没等上岸,耳边就锣鼓齐鸣,两岸更是鞭炮大作,码头那边除了乌压压的官员士绅外,还有舞狮、舞龙的,当真是好不热闹。

    各条船上的陆亲及护卫官兵都被岸上的热闹吸引,尤其见那舞狮舞龙的都有真本事,纷纷拍手叫好。

    再见沿河两侧,不说多么繁华,却是干净整齐,不管是沿河房屋还是码头那边的街铺,张灯结彩,白墙绿柳,瞧着就清爽的很。

    “下官山东运河督办胡尚友恭迎亲公!”

    胡尚友官最大,肯定第一个自报身份,并代表码头上的众临清官绅亲自到船上迎亲公上岸。

    “有劳胡督办了。”

    陆有文摸了摸刚留长的胡须,示意大哥有才先走。

    “你是亲公,该你走前边。”

    陆有才规矩还是懂的。

    无奈,陆有文便当先一步上岸。

    那队舞狮和舞龙的立时“舞”了过来,二者皆是临清特色,是那胡督办特意重金请来为亲公老太爷表演的。

    狮、龙表演之时,更有铿锵大鼓声,气势磅礴,旋即又听铳炮声,如声声春雷,硝烟如滚滚云雾,狮龙便在硝烟中翻腾搏击,把两位老太爷看的都是呆了,均是寻思这北方的侉子挺会来事啊。

    龙狮接驾毕,又有临清知州杨王休领大小官吏一一通名给二位老太爷行礼,并奉上仪金及各式礼物,把二位老太爷弄得是不住点头。

    这边胡督办见风大,怕冻着两位老太爷,赶紧请两位老太爷到他酒楼一坐,用些酒菜,暖和暖和。

    陆有文对临清这边接待颇是满意,当下便给了这胡督办面子,与大哥有才一起去吃些酒菜。

    席间自有当地官员坐陪,那胡督办更是热情万分,不时给两位老太爷添酒,倒把两位老太爷喝的有些多了。

    席罢,陆有文想着差不多了,便起身要与大哥有才回船继续赶路。

    这时隔间却有一面白无须之人进来给他行了一礼,恭声道:“奴婢杨植参见太上皇!”

    “啊?”

    这一声“太上皇”叫的不止陆有文怔住,陆有才也愣了一下,旋即哥俩都是目露喜色。

    能不喜么,太监都管有文叫太上皇了,说明小四子真的当皇帝了!

    家门有幸,祖坟冒烟,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

    陆有文不知怎么称呼这个叫杨植的太监,那杨植赶紧道:“太上皇但叫奴婢名字好了。”

    “噢。”

    陆有文点了点头,问杨植:“你是宫里过来的?”

    杨植道:“奴婢奉监国之命前来迎接太上皇进京。”

    “好,好。”

    儿子大老远派人过来接自己进京,陆有文能不喜么,当下同那胡督办、杨知州告辞,兄弟二人打着酒嗝继续上船赶路。

    “太上皇,您慢着点!”

    杨植一路微躬身子小心翼翼搀扶着陆有文,生怕这位太上皇脚下不留神给摔了。

    “莫扶我,看着我大哥些。”

    陆有文酒虽多,可年纪在这,示意小太监去扶他大哥有才。

    杨植赶紧应了,搀着大亲公慢慢往码头上去。途中大亲公不时问着京里侄儿的事,杨植但凡知道的都回了,话语间把大亲公捧的也是上天,老怀舒坦。

    到了码头,陆有文见大哥可能真的有些酒多,便叫雷都和文才将大哥扶进船中休息,自个则准备找二哥继续杀几盘。

    一队军士却赶着辆马车到了码头。

    “太上皇,监国说太上皇来京辛苦,身边没个贴心人伺候他不放心,所以请哲哲夫人专门过来伺候太上皇。”

    杨植说话间给那带队的军官使了个眼色,那军官忙走到马车边敲了敲车厢。

    “什么哲哲夫人?”

    陆有文好奇,同时也觉儿子有点胡闹,怎么能给他这当爹的送个女人来,这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心里也受用,儿子还是孝顺的,知道他这当爹的苦。

    “回太上皇,这位哲哲夫人从前是满洲人的太后...监国说太上皇要觉得这哲哲夫人不错,可以收用。”

    “啊?太后!”

    陆有文呆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一个女人从车厢中下来,穿着的是他从未见过的衣裳,头上梳的也不是汉家女子的发型。细瞧,个子比他还高了半头,再瞧脸蛋,太上皇的心情不自禁的就跳动起来。

    好像夏天的感觉,又像是粉红色的回忆。

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好太后

    哲哲下车的时候明显是不情愿的,尤其是当发现她要陪伴一辈子的男人竟然是个走路一瘸一瘸的男人时,心中更是失望透顶。

    然而,她身不由己。

    从被滦州送到北京的那刻起,她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琪琪格就不再是太宗文皇帝的皇后,也不再是大清朝的国主福晋,而是一个没了丈夫的可怜女人。

    她想过死,但她死不了。

    所有人都不让她死,包括她的侄女——大清的圣母太后。

    人也奇怪,想死不能死后,很多事情便突然想开了。

    哲哲接受了命运对她的不公安排。

    同侄女布木布泰一样,她开始默认被以“战利品”的身份重新送回住了两年多的紫禁城。

    同她姑侄一起回北京的还有病重的代善以及看起来比代善还老的济尔哈朗。

    吴良辅那个狗奴才背叛了大清,也辜负了两位太后对他的信任,竟将皇帝福临送给了顺军。

    听说为了让小福临乖乖的跟他走,那个狗胆包天的奴才竟用绳索套在小福临的脖子上,如拖一条狗似的将福临拽到了顺军大营。

    幸运的是,顺军没有杀害福临,并且将他送到了北京。

    因为,北京的那位顺天子说满洲主动放弃北京出关是谓顺天应民,因此大顺政权对福临这个满洲国主还是应当善待,故特封归顺安乐公。

    又封代善为归义伯,济尔哈朗为顺义伯,并称若南方的阿济格也愿意率部归降,亦可封伯,甚至可以封侯。

    阿济格那边现在什么情况,哲哲肯定是不知道的,但作为嫂子的她却知阿济格不可能降顺,因为太宗诸子中性格最烈者就是阿济格,而且多尔衮和多铎都死了,阿济格的妻妾孩子也被顺军或杀或掳,如此阿济格又怎么可能归降。

    哲哲倒是想阿济格能力挽狂澜,带着麾下大军杀回北京,可她知道眼下的局势,阿济格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北京的那个陆贼可不是多尔衮这个蠢货,人家就是以实打虚,怎么可能反过来让阿济格再钻他的空子。

    从滦州往北京的路上,哲哲看到很多宗室子弟挤在大大小小的马车上,一个个垂头丧气,脑袋上的辫子也都不在了,看到太后的马车出现,有的人是默默看着,眼中含有泪水。但更多的人却是始终耷拉着脑袋,对外界的一切动静都没有反应,好若心死了般。

    除了宗室子弟,还有很多八旗将士,但无一例外都是半点精神没有。哲哲发现,长长的车队中竟然只有年老和年幼的女人,年轻的女人是一个不见。

    她有些惊讶,不知道八旗年轻女人哪去了,后来才知道包括代善、济尔哈朗这两位亲王在内,八旗上下都将年轻的女人交给了顺军。

    这是活下去的代价。

    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哲哲应该感到幸运,以前太宗文皇帝活着的时候跟她讲过汉人的故事,说是曾经女真人攻入汉人的都城开封,把里面的汉人的年轻女人全拉出城,其中包括汉人皇室的嫔妃公主。

    而这些可怜的女人无一不遭到了女真的侵犯,甚至是当着她们父兄的面,然而她们的父兄除了将头低下,没有任何反应。

    而汉人的皇后同公主们则被女真人扒光衣服,用绳子牵着像羊一般牵拽在地上跪行。

    这种羞辱简直是女人的恶梦。

    所以相比起来,哲哲要幸福得多,顺军并没有这样对待她,甚至一路对她还很礼遇,吃的用的都不缺,还给哲哲留了两个贴身侍女。

    或许,这就是顺军那些人说的所谓文明吧。

    进入熟悉的紫禁城后,哲哲难免有些恍惚,继而产生一丝幻想,虽说她憎恶那个陆四贼,但听说这个陆四贼很年轻,因此真要是同侄女一样继续两女嫁一夫,尽管心中难受如有钉子般,但对她哲哲而言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结局。

    至少,能够成为陆四贼的女人,她可以护住她夫家的族人,也能护住她娘家的族人。

    哲哲承认自己年纪大了,已经四十七岁,这个年纪就是汉人的女子也有很多做了祖母,况满蒙女人呢。

    但她贵为国主福晋,吃的是最好的,用的也是最好的,又不曾生育,尊养之下身段看着不会比侄女布木布泰差。

    重要的是,她的身份。

    大清最高贵的太后,是绝对能让征服者产生极强的征服欲。

    很快,那个陆四贼来到了永寿宫。

    哲哲以为陆四贼会先来她这里,没想对方却去了侄女的斋居。

    侄女的惊呼声吓了哲哲一跳,她紧张的透过门窗一直看着斋居那里,然后她看到了最恨的贼人。

    年轻,很年轻。

    哲哲心中有过那么一丝荡漾,她知道应该轮到自己了,哪里知道那个年轻的贼子却走了,然后自己就被从宫中带出送来了这里。

    当知道自己将要伺候的贼子父亲只是一个普通农夫时,哲哲几乎崩溃了,她是强忍着泪水进入那个瘸子船舱的。

    她能怎么办?

    难道跳进大运河?

    她不敢。

    因为,就在刚刚,那个狗奴才杨植阴森的盯着自己,冷冷告诉她:“如果夫人不能伺候好太上皇,或是对太上皇有什么不敬,那么夫人的娘家科尔沁将会被从草原上抹去。”

    哲哲心中一凛。

    她知道那个陆四贼子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她的娘家科尔沁正在遭受漠北蒙古的侵犯。

    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她的缘故激怒了陆四贼子,从而导致顺军同漠北蒙古联手,那她的娘家科尔沁真的就会死绝。

    哲哲微哼了一声,这是她现在对狗奴才所能做的最大不满表示。深吸了口运河上空的寒气后,她咬牙推门走进了暖和的舱中。

    视线内,那个喝了不少酒的瘸子正期盼的看着她。

    没多大功夫,哲哲出来了,旗袍有些零乱,头饰也都散了,走路的姿势也有些痛苦,然后走到船边扶着栏杆开始干呕起来。

    这让杨植看的有些心惊,不知太上皇是使了多大力道竟叫哲哲夫人如此难受。

    好奇时,船尾忽的蹿出一女子,二话不说举起手中的擀面杖就朝哲哲脸上砸去,边砸边骂:“我打死你个勾引太上皇的贱货!”

    .........

    临清发生的事很快就报到了北京。

    听了高进跟当事人亲历般一番描述后,陆四也是惊呆了,半天没说话,许久,方撇了撇嘴,道:“太上皇老当益壮,是国家的幸事,不过那个厨娘有些不晓得好歹了,回头你去安排一下。”

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

    陆四这也是做梦没想到一向忠厚老实的老爹,内心深处竟然比他这当儿子的还要灿烂。

    真是养儿强其父啊,不对,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也不对。

    陆四寻思着他和陆有文只是身体血脉有关系,事实上两人却是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二人性格方面不应该有直系继承关系。

    只能说,巧合。

    当然,不管内心深处承认不承认陆有文是他爹,陆文宗是陆有文生的总归没错。

    如此,当然就得孝顺,得供起来。

    不过老爹一路过来的故事也是精彩,用暴发户来形容老爹的心态,陆四估计可能太贴切不过。

    人呐,穷惯了,突然飞黄腾达,还是攀上了人这辈子能够攀登的天花板极限,心态有些爆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换陆四前世突然生了牛逼克拉丝的儿子,他恐怕得在镇上连开半个月的流水席。

    心态爆炸了,从前没吃过的能吃到了,从前没享受过的也能享受到了,所谓温饱思那玩意,老爹所做所为,陆四表示全方位理解。

    既然爹有所好,做儿子的肯定得想办法成全,有困难得成全,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成全。

    当年刘邦为了他爹能够心情愉悦,不是特意命人筑新丰城,将家乡那些屠贩少年请来和他爹喝酒作乐,斗鸡蹴踘么。

    是谓,太上悦,皇帝悦。

    中国人讲孝顺,什么叫孝顺?

    让老爹身心皆愉,就叫孝顺。

    所以,老爹临幸几个女人完全不是事,这边陆四自个不刚给老爹孝敬了一个太后嘛。

    47岁,说老也老,说不老也不老。

    只是,陆四不喜欢有人算计他爹,因为算计他爹就是算计大顺的隆武帝。

    那个叫徐妙莲的厨娘不简单。

    高进手下查到的情况是这个徐妙莲早年嫁的是江都一个姓江的货郎,后来不守妇道与人私通叫江货郎给休了。再之后不知怎的嫁给了扬州开饭馆的林家,帮着丈夫打理饭馆兼做了厨娘,起初几年倒也安生的很,可老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过了四五年徐妙莲又不安份了。

    据说,他家饭馆的掌勺、伙计都跟老板娘有一腿。后来丈夫林某病死,徐妙莲更是如一江春水泛滥成灾。

    放浪的能跟陆四他亲丈母娘韩金儿有的一拼。

    这种女人,能当陆四他后妈?

    肯定不能!

    要是徐妙莲本份一些,陆四或许还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从高进的描述中能看出他爹很喜欢这个厨娘,所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况还是老爹喜欢的。

    奈何这姓徐的厨娘还没上位就敢“宫斗”,当众殴打陆四给他爹配的“正宫”,这让陆四没法忍了。

    哲哲可是关系满蒙团结的重要人物,哪能叫一厨娘给骑在头上嘛。

    昨天陆四刚派人去科尔沁“认亲”,准备政治解决漠南蒙古问题,这边联系双方的“中间人”哲哲就叫人打了,传到漠南去,影响能好?

    “臣明白了。”

    高进说话时下意识的捏了捏鼻子,这个动作陆四很熟悉,赶紧制止。

    “我让你去安排一下,不是让你去杀人的。这个厨娘虽有功利之心,但也陪了我爹一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人家也没犯什么死罪,怎么动不动就起了杀人之心呢?这不好,人命大于天,知道吗?”

    陆四桌上就放着由房可壮、党崇雅等人在原明律、清律基础上修订的《钦定大顺律》,大体是合乎陆四心意的,尤其是将陆四两次关于律法讲话精神体现出来,这就相当难得了。

    虽然还没有向天下正式颁布《钦定大顺律》,但既然律法已经定出,陆四便要国家的一切都以律法为宗旨,尤其在人命这一块,哪怕他这个皇帝也不能随意杀人。

    “臣糊涂,请监国示下!”

    高进一凛,知道错会了监国意思,但不让杀,怎么安排?

    “总之,别让我爹再见到她就是。”

    陆四给出大体方案,具体是将这个厨娘赶回扬州,还是卖到青楼,又或是拐到西南,发到朝鲜去,都由高进操作。

    这个惩罚力度其实尺度相当大了,归根结底是这个厨娘太有心机,已然让陆四厌恶。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不过,对这个水性女人而言,也未必就是活罪了。

    说完,转身问坐在那里的侄子广远:“咱们家来了这么多亲戚,你爷爷同你三爷爷他们连总督、巡抚都给他们许下了,你说我这个当儿子的、当侄子的是听他们的还是不听他们的?”

    面带笑意,因为这事实在是好笑。

    好笑到陆四翻遍两世记忆,都找不到第二起相似事件。

    其它类似的倒有很多,比如湖南老表进京要做官的。

    但他淮扬老表比湖南老表还要夸张,一下来了两百多号人。

    据说要不是陆家老哥三还晓得点厉害,知道点分寸,弄不好陆四都不曾听过,也不曾见过的一帮还在流鼻涕的重孙子们都要给批发官身才好。

    “爷爷他们胡闹了。”

    事涉长辈,陆广远也不知说什么好。

    “是胡闹了,”

    陆四又问高进,“你刚才说我家亲戚把官职当赌资是吧?”

    高进忙肯定确有此事,并且说出了几个人名。

    他为啥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太上皇护卫官兵当中有他的眼线。

    “老爷,这些人也太混账了,我看必须杀鸡儆猴才成,要不然让他们乌烟障气的进了京,咱陆家的脸面就要被他们丢干净了!”

    广远这孩子眼中真是进不得沙子,一听他爷爷带来的亲戚竟然把大顺的官职当赌钱的筹码,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高进,你说说,都有哪些人?”

    “回少都督,有雷都、吴大德、宋文庆等...”难为高进记性好,把聚赌的几个首要分子给报了出来。

    “老爷,就拿他们开刀!”

    陆广远怒气冲冲。

    “开刀?”

    陆四有些惊讶的看着侄子,“你是说杀几个?”

    “必要的时候可以杀两个,要不然这帮人就不知天高地厚了,真给他们做了官,丢的是陆家的人,苦的却是这天下的百姓。”

    广远还真有些嫉恶如仇,对亲戚都不含糊。

    可他老爷却笑了笑,继而将脑袋摇了摇,道:“为什么要杀人家?莫说这帮人是咱家的亲戚,就算不是亲戚,我且问你,按咱大顺律法,人家犯了什么事?是杀人放火了,还是抢劫绑票了,又或是聚众谋反了?”

    “啊?...这...”

    广远眉头皱了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似乎这帮人没犯什么事,要说耍钱,明律也好,大顺律也好,并无相关禁止条文。

    真要给人家定罪,定什么罪?

    没犯罪,你凭什么杀人?

    “吹牛如果有罪,这世上要杀的人可就多了。”

    陆四“哈哈”一笑,他那姨侄雷老五拿个还没影的知府帽子,跟他表大爷家的三哥借一千两,这事操作的相当魔幻,是个人才。

    属于搞期货的。

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

    老爷的一句“吹牛不犯法”让嫉恶如仇的广远哑巴了。

    因为,事实就是这么回事。

    律法定的是已犯罪,而不是想象罪,或是未生罪。

    你不能因为人家在大街上喊一句我要当皇帝,就真把人家砍了吧?

    那雷老五是知府吗?

    不是!

    不是知府,这人拿知府帽子跟人抵押借钱,算犯罪吗?

    肯定不算!

    而且,真要就这荒唐的事刨根问底,最后定罪的恐怕是他陆广远的爷爷、二爷爷、三爷爷。

    罪名应当属于背着中央另立中央。

    总督巡抚、尚书大学士都敢往外许,不是聚众谋反是什么?

    或者叫老子造儿子的反,大伯挖侄子的墙角,二伯薅侄子的大顺羊毛。

    因此,没法往深层次想。

    那是越想越窝火,越想越荒唐,越想越好笑,最后全成了搬石头砸自家脚。

    “难道就这样算了?”

    陆广远有些不甘心,他可不敢想象三位爷爷带着两百多号亲戚浩荡进京要官的场面。

    “老爷,我看你还是赶紧给三爷爷送封信,让他把咱家那帮亲戚打发回去吧。”广远觉得这法子应该不错,属于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同时庆幸自己爹没跟三位爷爷一起发神经。

    “傻孩子,这帮人都是咱们陆家的亲戚,你要这样做了,人家怎么看咱们?六亲不认?出息了就不晓得自己是哪块石头蹦出来了?狗眼看人低,瞧不起老家人了?”

    陆四语重心长教导侄子,“这世上有三碗面最难吃,第一人面,第二情面,第三场面。所谓刀削豆腐两面光,做人呐有天大的出息都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能忘了生养的家乡啊。

    真照你说的做,别的且不说,你爷爷同三爷爷他们那老脸往哪搁?心里又怎么想?万一想不开老哥三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可就追悔莫及喽。”

    “这....”

    广远寻思老爷讲的有道理,就他爷爷那脾气,要是知道侄子不给面子害他丢人,怕是能气得跳运河。就算不跳,弄不好也打死不见这当皇帝的侄子了。

    “老辈人的想法其实是好的,寻思咱们爷俩人丁单薄,家里出些人来帮衬咱们一把,这不是什么坏事。”

    陆四笑呵呵的丢了根烟给广远,广远却随手给了高进,他才不抽烟呢。

    侄子不类己,陆四却高兴着,年轻人嘛就不应该碰香烟,这东西没好处,找个女朋友都说跟舔烟灰缸似的,谁受得了。

    “老爷,你总不会真的要给咱家那帮亲戚封官吧?那帮人可不是做官的料子,你前天在吏政府时不是说过选官任官,宁可让一家人哭,也绝不能让一省一府的人哭吗?”

    广远有些难以理解老爷的想法。

    “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些人不是外人,都自家亲戚,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不就是想做官嘛,给他们官做就是。”

    陆四示意门外侯着的老太监魏良臣将刚刚制好的《天下舆图》取来。

    这幅《天下舆图》是陆四在宫中找到的《坤舆万国全图》基础上凭借印象一点点补充绘制完成的。

    《坤舆万国全图》是前明传教士利玛窦绘制而成,这幅地图和后世的世界地图极其相近,并且是将中国放在世界中央。

    前明官员李之藻又在利玛窦全图基础重新绘制,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而陆四更是在李之藻基础上再次全面补充,形成新的《天下舆图》,此图已经和后世的世界地图九成相似。

    地图取来后便在大殿中叫两小太监摊开,陆四则拿了笔和纸在地图上看一会,随手写一些。

    “老爷?”

    广远在边上看的真是一头雾水,正想问老爷在干什么,他老爷却叫他去把礼政府侍郎冯铨叫来。

    正在礼政府衙门忙着筹备监国登基典礼的冯铨见少都督亲自来找,赶紧丢下手头的事屁颠屁颠赶来武英殿。

    “臣冯铨参见监国!”

    冯铨刚要行礼,陆四就摆了摆手:“别弄这些虚的,老冯,你过来一下。”

    “哎!”

    冯铨就爱听监国唤他“老冯”,听着亲切。

    陆四随手将本子放下,问冯铨:“你知道我爹快要到了吧?”

    冯铨连忙点头道:“知道,知道。”

    陆四又问:“那你知道我家有两百多个亲戚也过来了吗?”

    “啊?”

    冯铨一愣,这事他真不知道。

    “这样跟你说吧,也是长话短说,就是我这个监国不是马上要当皇帝嘛,看上去就像家里一帮穷兄弟中突然有人发了财,所以别的兄弟就过来打秋风...”

    陆四直说那两百多个亲戚这次跟他爹一起进京,就是为了要在大顺做官的。

    “......”

    冯铨先是惊了一下,因为骇人听闻,然后却是习惯性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为什么而点。

    “帮衬亲戚是我这个监国应该做的,问题咱大顺政府就这么多官职,要都给了我家亲戚,你们怎么办?”

    陆四摊手,告诉冯铨他打算在通州办一个临时培训班。

    冯铨表示不懂。

    陆四解释说就是大顺公务员辅导班。

    冯铨依旧不懂。

    “就是你去通州找个地方把我这帮亲戚都集中起来,然后一个一个的给我考核,能做官的单独登记名单,然后报吏部,走程序,有空缺就安排,没有空缺就等着,不能因为是我的亲戚就给他们走后门,”

    陆四随手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要是不愿等吏部安排的,还有那些不能做官的,你就以我的名义一人发他们一百两银子叫他们回家,要是不肯回去非要官做,你就把上面的官职许给他们。”

    说完,将撕下的那张纸递给冯铨,冯铨接过来看,上面竟是什么爪哇总督、文莱巡抚、东南亚招抚使、马尼拉总兵...甚至还有京都副将、大坂同知之类闻所未闻的官职。

    再仔细瞧,倒是有一些眼熟的,也离的挺近,比如广州知府、桂林同知、重庆游击、杭州总兵什么的。

    但不管远的近的,听过的没听过的,这些官职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在大顺控制区。

    “你老冯办事我是放心的,亲戚们大老远来找我办事,我也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总之,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我不管你老冯用什么法子,就一条,必须让我那帮亲戚对我这个监国满意,对他们的官职满意。”

    陆四拍了拍冯铨,示意他可以去通州筹办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顺两亲王

    陆四这人重乡情,也重亲情。

    所以不管是为了老的面子还是为了乡梓之情,陆四都要给亲戚们官做。

    至于这个官在哪做,就再议好了。

    大顺,肯定是要统一中国的;

    大顺,也肯定是要对外开拓的。

    因此,莫看许出的官职很多是所谓的番邦蛮夷之地,但实际却都是将来大顺朝对外交流的重要节点,有些更是陆四将来要重点发展的地区,以便形成一个大一统、远超汉唐的新华夏圈。

    说白了,他陆四得给子孙打下大大的地盘,这样将来就算陆家出了败家玩意,崽卖爷田不心疼,总有幅员辽阔的疆域供这个败家玩意折腾才行。

    如此,家底子要是太薄,可经不起败家玩意折腾。

    虽说陆四一惯理念儿孙自有儿孙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我死之后随你们折腾,可毕竟将来的大顺天子是他血脉的延续,纵是知道那崽子是个败家玩意,他这做老老太爷的也不能不管不问啊。

    可他这老老太爷自个都死的翘翘了,怎么管,怎么问?

    只能留下丰厚遗产了。

    一统世界,陆四不做这个念头,因为疯狂且过于愚蠢。

    但把中国的疆域面积扩到两千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多,帝国的太阳从东边到西边一直不落,他陆四自信还是能做到的。

    至少,给他几十年时间经营,南北美洲肯定要到处插遍大顺的红旗,贩运大量白奴去种棉花是完全具备操作条件的,让欧洲的白皮再喊一次黄祸来了也不是不可能。

    所谓莱茵河畔饮马,阿尔卑斯山上打鸟。

    宏观政策早已制定,机遇也早已摆在世人面前。

    现在就看陆家这帮亲戚中有几个“傻大胆”了。

    真要冒出几个哥伦布、麦哲伦来,陆四肯定是乐于看到的。

    而这些傻大胆也一定会是风口上的猪,想不上天都难。

    退一万步讲,亲戚们对他小四子的安排不满意也没关系,从政不行咱还可以商量一下经商嘛。

    东印度、大西洋、太平洋等陆氏集团子公司肯定要陆续成立,而且时间不会太远,因为陆四和大顺都需要对外贸易来发展千疮百孔的经济和恢复民生。

    将来,这些子公司的经理未必就比总督巡抚差了,甚至给个王爷都未必能换到。

    只是,这些陆四就没必要同众陆亲好说歹说了,他让冯铨去搞这个陆亲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先将这帮亲戚哄在通州,免得他们在京里瞎胡闹。另外就是通过冯铨来看看陆亲中都有哪些人可用。

    具体一点就是哪些人可以给个小官,按步就班老实生活那种。

    哪些人却是有雄心壮志,给个机遇就能大展手脚的。

    哪些人是烂泥扶不上墙的。

    冯铨能办出成绩来最好,办不出来抽个空陆四亲自过去一趟,总要让陆家亲朋好友对他小四子满意才行。

    人面、情面、场面。

    三教九流要讲,当皇帝的更要讲。

    哪就能把脸一板,桌子一拍,连喝带骂将大老远来的亲戚们给赶回家呢。

    他陆四不要脊梁骨了?

    .........

    冯侍郎领了重要差事走后,尚宫局的高尚宫就带了一帮宫人在武英殿外求见,却是要给监国裁试皇袍的。

    尚宫局是宫内厅下属机构,专门管理宫人以及负责各宫嫔妃诸事。而负责尚宫局的女官叫高英,此女就是当年陆四在徐州从刘泽清帐中解救出的妇人,有一段时间也是陆四的私人技师。

    而在外人眼里,这个高英同样也是监国的女人,虽然他们不知道监国其实没有碰过高英。

    宫内厅提督太监高歧凤认了高英做义妹,在推荐尚宫局女官人选时,高公公肯定提了义妹一嘴。

    陆四这边也记得高英,对这个女人的身世命运颇多同情,便命高英担任尚宫局女官一职,职正五品,是宫内厅官职最高的女官。

    原先陆四他老丈人在北京倒是给陆四找过一个丈母娘,姓窦,是前明宫中的一个普通宫女,按礼法的话现在得叫窦太妃。

    可惜,窦太妃死于非命,尸首几天前被高进他们在一口水井中发现,泡了两年多什么都坏了,还是通过贴身的一块玉佩以及参与谋害窦太妃的几个太监供认这才确认身份的。

    陆四得知此事震怒万分,命将谋杀窦太妃的几个太监装麻袋杖毙。

    又将此事告诉了正同妻子李翠微一起进京的高太后,同时命人将窦太妃的尸首装敛,暂时安奉在西山。

    李自成的首级却是一直找不到,这成了陆四的一块心病。

    高进审问了很多满洲官员及宗室,这些人都说当时多尔衮下令将李自成的首级示众数日后找荒地随意埋了,掩埋地点也找到了,可就是没能挖出李自成首级。

    现在只能怀疑当时是不是有同情李自成,或潜藏在京中的原顺军人员偷偷挖走了李自成首级。

    此事,仍在追查。

    计划中,陆四准备找到李自成首级同身体时便将这位圣武天王以皇帝礼安葬,墓地都选好了,就是京东的遵化地区。

    将来陆四估计也要葬在那里,而那片地区就是前世的清东陵。

    .........

    “陛下,请将双手伸长。”

    高英带着几个宫人用尺子给陆四量体,陆四这边自是配合。同外朝呼陆四为监国不同,宫中都是称呼陆四为陛下,这就是内外区别了。

    那边广远也被宫人要求伸手量衣,却是要替这位少都督裁制亲王礼服。

    登基之日,陆四将大封文武,政务院那边拟就的封赏名单伯爵以上的就多达68人。

    而获封亲王的只有两人。

    第一位就是坐镇西安的兴国公、征西将军李过。

    因为李过的“让”才使得陆四能够光明正大继承李自成的遗产,成为大顺军的共主,从而完成了对满清的致命一击,奠定今日大顺基业,因此李过获封亲王便是天经地义之事。

    陆四拟封李过为大顺晋亲王,李过若能有子最好,若将来还是无子,则陆四便履行同高太后的协议,将同妻子李翠微所生的儿子除嫡子以外过继一个给李过,一来延续李自成香火,二来承继晋亲王府。

    第二位获封亲王的就是殿中这个侄子陆广远。

    一直以来,陆广远都是以陆四继承人的身份替领军在外的叔叔打理后方,并且在大顺北伐时担任东路军总指挥,因此不管是亲近还是资历,陆广远获封亲王都没有疑议。

    陆四拟封广远为楚亲王,等中央政府成立后广远将前往淮扬统领诸军,为南下征明做准备。

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国公 十二侯爷

    晋、楚,都是春秋时的大国。

    至于大哥陆文亮是否封王,陆四问过顾君恩他们的意见,众人意见竟是一致,那就是既然少都督获封亲王,那少都督的父亲便没有必要再封王,且陆文亮将出任江北巡抚一职,所以更没有必要封王。

    而且父子同时健在且同时封王,有违礼制,于宗法也是不合。

    陆四再三考虑,没有坚持己见。

    倒不是舍不得给文亮哥封王,而是他不能让大顺的王爵变得跟广西老表的天国一样烂大街。

    再说,文亮哥自起事以后并不曾参与大的战事,给其封亲王于功绩而言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对于政务院拟出的六十八名封爵名单,陆四却做了修改,删去其中大半,只定亲王以下国公四人、侯爵十二人、伯爵二十四人。

    连同亲王在内,也就是隆武朝立国之始,与国同戚勋贵共四十二人。

    首先被陆四从封爵名单拿下的是李自成所封崇祯太子朱慈烺的宋王、定王朱慈炯的定安公、崇王朱由樻的襄阳伯、邵陵王朱在城的枣阳伯、保宁王朱绍圮的宣城伯、肃宁王朱术的顺义伯。

    前明宗室一律不封爵,这是陆四给这次大封爵定下的原则,以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比如弘光帝要是开门迎大顺天兵,看在其听话懂事份上,陆四怎么也要给人家一个国公的,还得世袭。

    以上诸前明宗室除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下落不明外,其余几个其实都在顺军控制区内,包括那几个山海关之战后被李自成释放的前明亲藩。

    前明宗室不封爵以外,这次大封爵又要结合顺、淮两方面历史因素,首先陆四承认李自成于永昌元年所封爵位,只要这些人健在并且不曾降清或降明,那么他们的爵位于此次封爵是继续保留的,若有新功则可视功劳大小斟酌晋升。

    顾君恩同礼政府提供的名单显示,李自成于永昌元年共封侯爵九人,分别是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可成、亳侯李过、磁侯刘芳亮、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希尧、绛侯贺锦。

    以上九位侯爵如今只有李过、张鼐、袁宗第三人健在外,其余六人都已阵亡。

    健在三人中,李过晋封英亲王,袁宗第因坐镇河南有功晋英国公、张鼐侯爵不变,但由英侯改为义侯。

    永昌元年所封伯爵最多,共有26人,分别是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武阳伯李友、平南伯刘忠、文水伯陈永福、桃园伯白广恩、确山伯王良智、京山伯陈荩、鄢陵伯刘苏、伯爵任继荣、伯爵辛思忠、伯爵党守素、伯爵刘汝魁、牛万才、蔺养成、左光先、牛成虎、马科、宁陵伯田虎、临胊伯高一功等人。

    这其中又战死过半,如今健在的是刘体纯、刘忠、辛思忠、党守素、牛万才、蔺养成、马科、高一功八人。

    另外还有一个左光先,此人是前明将领,于崇祯十六年归降李自成,后随大顺军入京参与了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时,左光先与蕲侯谷可成率两万兵马断兵后,于定州清水河与追击的清军大战。

    此役,谷可成被俘身亡,左光先在战斗中因马腿被砍而坠马折足,易马再战,不能骑,遂弃辎重而退入山西与李自成会合。后随李自成撤离西安时与一妻三子被清军俘获,不得已归顺满清,隶属镶白旗汉军,仍为总兵。

    阿济格部自荆襄北上河南时,左光先阵前再次反正,率亲兵百余人与三子投奔顺营。

    顾君恩意左光先有降清失节污点,虽然重新反正,但不可再为大顺伯爵,可降为总兵待遇来京闲置。

    陆四却说左光先当年于定州也是与清军血战过的,后来只是因为妻儿被清军俘获这才无奈降清。降清之后又不曾给清军出过力,待知大顺重新崛起,毅然携子来投,精神可嘉,故保留左光先的伯爵,改封为诚义伯。

    刘体纯、高一功东征有功,又皆是领军提督,此次自然要予以晋爵,陆四直接大手笔,将刘、高二人的伯爵直接晋为国公。

    刘体纯为美国公、高一功为法国公、如此连同袁宗第的英国公,四大国公原顺军将领便占了三人。

    辛思忠、党守素、牛万才、蔺养成、马科、刘忠六人仍为伯爵。

    此外,永昌元年封爵后,李自成其实又封了两个侯爵,其中一个就是陆四的淮阴侯,另一个是董学礼的定南侯。

    董学礼战功并不显著,并且曾在永昌元年五月份的时候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选择同河南节度吕弼周一起接受陆四指挥。随后一直在河南同吕弼周坚持抗清,因此陆四没有削夺董学礼的定南侯爵,如此一来保留下来的原顺军方面侯爵就只有两个,一是董学礼,二是张鼐。

    亲王以下其实还有郡王之封,但陆四却将郡王一封予以空出,没有授予任何一人为郡王。

    四大国公之封顺军方面占了三个,还有一个肯定要在淮军当中产生。

    这个德国公就是陆四新近任命为河北巡抚的夏大军,夏于淮军之中资历、战功是仅次于陆四这个首领的。济南之战更是奠定了淮军于山东的战局优势,为全歼豪格、孔有德集团做出巨大贡献。其后北伐,第一镇也是功劳巨大。

    许是平衡,又许是无意,两个亲王顺军占了一个,淮军占了一个。四位国公顺军占了三个,淮军只有一个。但在侯爵这一块,顺军却只有两个,淮军方面足足有十人之多。

    十位侯爵分别是左潘安、李延宗、高杰、程霖、沈富安(学瞎子)、徐广大(徐和尚)、张国柱、蒋魁、赵忠义、耿仲明。

    左潘安、程霖、沈富安、徐广大、赵忠义、蒋魁六人现在都是一镇之帅,也都是陆四的老家人,连同外甥李延宗可以说是真正的淮左集团。

    高杰、张国柱则是前明降将,二者一个是第六镇的镇帅,一个是第五镇的镇帅,乃是前明降将于淮军之中战功最为显赫者,尤其是高杰。

    耿仲明不是淮左集团,也不是前明降将,而是满清三顺王。

第六百九十四章 论功行赏 大块吃肉

    当初方大猷劝降耿仲明时,曾给其总兵、郡王、亲王三条路。

    也就是耿仲明按兵不动,大顺灭清之后可为总兵;占据良乡封堵多尔衮后路粮道可为郡王;挥师攻破北京可为亲王。

    从耿仲明实际表现来看(一部据良乡,一部北上),获封亲王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北京城并不是耿仲明拿下的,以耿部自身实力也可能攻破北京。

    但一个郡王却是够格的,因为要不是耿仲明于多尔衮的背后来了这么一下,陆四指挥的西路军也不可能将多尔衮集团拖死在保定于良乡之间的涿县,继而取得战役胜利。

    何况,耿仲明在满清那边就是怀顺王,到了大顺这边纵是不再上一个台阶,保留原来的郡王待遇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陆四却没有履行诺言,不仅没给耿仲明封王,甚至连国公都不给,只是封其为侯——定义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大顺的节节升高,陆四有必要增加大顺爵位和官职的含金量。

    从前满清入关时,吏部问多尔衮如何安置前明降官,多尔衮手一挥说一律加一级任用。

    原因是满清人少,以小族临大国,必须重用降官汉奸,否则何以立足?

    怎么才能让降官喜出望外,感激涕零为大清效命?

    加官晋爵呗。

    如今大顺强势,中国三分天下实力最大者,陆四却不能学多尔衮只要来降的就一律加一级任用,反而传谕政务院及吏政府那边,今后不管明、西还是蒙古来降来归者,非大功者不得加官,也一律降两级任用。

    如此做法,看上去好像大顺有点拒人千里之外,但实际上却能让大顺的官职变得更加正式,更加诱人。

    因为,大顺最强。

    当官的都是聪明人,他们会知道如何选择。

    大顺这边表现的越强势,越正规,那些降官才会趋之如骛。

    给耿仲明一个侯爵,已经是难得了。

    耿仲明只要不傻,看看十二位侯爵名单,就当知道自己能为侯爵已是隆武皇帝隆恩浩荡,对他刮目相看。

    不然,以他怀顺藩的实力,莫说侯爵了,连伯爵都不够格。

    四大国公、十二大侯爵以外,获封伯爵的有贺珍、黄昭、郭啸天、孙国富(草堰孙四)、麻天水(大团麻三)、杨祥、洪宝、李化鲸、李成栋、胡茂桢、李来亨、柏永馥、沈廷扬、程思华、代善、济尔哈朗、郭登先、白鸣鹤等。

    连同辛思忠、党守素、牛万才、蔺养成、马科、刘忠等人,计隆武朝共封伯爵二十四人。

    伯爵“成份”上,农民起义出身的占了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是前明降将。

    这二十四人中有两位满洲代表,即归义伯代善、顺义伯济尔哈朗。

    给这二位封伯,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以便能够和平解决沈阳、辽阳残余清军,及分裂阿济格麾下的满洲八旗兵。

    代善、济尔哈朗已经分别给关外和阿济格那边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归降大顺。

    关外那边留守的是奴尔哈赤三子阿拜和多尔衮的亲信何洛会,代善和济尔哈朗的劝降应该会起作用,因为如果阿拜同何洛会坚持抵抗,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城玉碎。

    阿济格那边,孙武进递来的消息说这位英亲王同史可法接上了头,陆四还挺欣赏阿济格这么果断,所以传谕阿济格要效忠的大明弘光天子,务必要给英亲王一个忠王封号。

    拉来阿济格是不用想了,拉一些满蒙八旗兵过来是绝对有可能的。忠贞营这个榜样在那,八旗的家眷也都在顺军手中,那些阿玛、阿牟其们怎么选,心中都有杆称。

    对吴三桂,因为陈圆圆的缘故,陆四没冲冠一怒把吴家给灭了门,现在也是按程序派人去劝降吴三桂。

    平西王肯不肯来降,陆四无所谓。

    尚可喜那边,陆四却是真的火了,已经传谕将尚部家眷迁往临清,并要人给尚可喜最后递一次话——不降就杀人。

    另外这次封的四大国公之外还有一位公爵,即归顺安乐公陆福临,这位公爷又被称为国姓爷。

    因为就在前天,陆四刚刚颁谕赐福临为陆姓。

    一是表示大顺隆武天子对过去满洲小国主的宽仁,二是名义上陆四现在就是福临他爹。

    因为福临他娘不久前在永寿宫受了大顺龙恩。

    后爹也是爹。

    都跟娘过来当拖油瓶了,改继父的姓不是很正常么。

    陆四他二伯家的陆小华子不就是这样姓的陆。

    而爱新觉罗及其它满洲姓氏今后一律更改汉姓,有违者视为谋逆。

    “今则满洲虽灭,但华夏尚不能成为完全统一之国家,南有朱明,西有张西,北有蒙古,故大顺成立之始便当致力于国家统一。统一之国家则不再有民族之分,盖各族皆同化于我汉族,如此国民方可齐心建设世上最强大之国家。”

    降官宋权奉命出使漠南蒙古在武英殿辞行前,陆四对他如此说道,这番话源头出处是前世那位至死都在极力推翻五族共和说的国父。

    大顺的爵位体系基本照搬前明,即亲王、郡王、国公、侯爵、伯爵五等。

    此次封爵并无文臣,全部为军功封爵。

    也可以理解为陆四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论功行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同明朝一样,陆四规定大顺的爵位也分世袭与不世袭两种。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即将封授的爵位暂以国公、侯爵为世袭,伯爵一律不世袭,待视封爵之人今后作为再行议定。

    这是功臣封爵,宗亲外戚这一块,如前明封给宗室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奉国将军等爵暂不授予,即使要封也得等统一江南以后。

    按礼法,其实有两人他是必须要封爵的,且至少得是郡王,这两人就是陆四的大伯陆有才同二伯陆有富。

    对此,陆四倒是可以封,但二位伯父同他爹弄出两百多人进京的大场面,着实让陆四哭笑不得,因此便想先压下这两位伯父的郡王爵位,要不然那两位摇身一变成了王爷,恐怕给陆亲要官的劲头更足。

    ..........

    作者注: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的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

    相关史料记载,五族共和一说初见满洲大臣载泽和端方等《条陈化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后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满洲留日学生鼓吹五族共和,以保满洲。再内蒙古喀拉沁旗巴达尔胡倡导创办《蒙文大同报》,宣扬“五族共和”。

    此说于孙先生无关,孙先生一直抨击此说,有感兴趣者自行搜索。

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顺的未来在海外

    爵位岁禄,或者说工资津贴这一块,明朝是以粮食“石”为单位给予发放,如亲王一年给米一万石,郡王给米两千石,除发岁禄还有大量赐田。如山东最大的地主就是曲阜孔家和德王,河南最大的地主是福王和周王。

    大顺的爵位如何发“工资”,陆四自有一套做法,不会照搬前明,因为那种大量赐田会牵涉到土地兼并问题,而土地兼并问题又恰恰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即便如今大顺是地多人少,陆四也无意大手一挥给大顺的功勋们一人发上几十万亩地甚至整县整县的拨给。

    地,确是永恒之产。

    但人却是不断变多的。

    两世为人的陆四又怎么可能让他一手打造出来的“权贵集团”日后只将眼睛盯在土地上,做那土老财、土老冒,与国休戚到最后叫革命党给一锅端了呢。

    前世有个词形容的很好,叫发洋财。

    这个词拿过来用也现实,大顺今后也是要发洋财的!

    土地是确保温饱的基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同市场才是大顺起飞的强力推进剂。

    或者说,陆四的大刀已经饥不可耐,随时要向世界出刀,替世界人民教训白人中的强盗者,从而开创一个新世界。

    大势如此!

    不发粮,不给地,功勋工资津贴怎么开?

    陆四已经让淮安的郑标将在淮安推行的“借粮条”办法详细写成奏疏递上京来,并要政务院同户政府一起组织人手研究这个“借粮条”办法,从中摸索,进而彻底改革大顺赋税制度,然后推行大顺币。

    不过和以前明朝推行的宝钞不同,大顺币是以白银为结算单位,就是老百姓只要拿大顺币到官府开办的银行是能直接兑换成真金白银的,并且可以用大顺币直接交纳赋税,采购商品。

    当然,由于前明宝钞滥发造成百姓对纸币的强烈抵触,大顺币的推行势必也会困难重重。

    故而陆四寻思在正式推出大顺币之前,先大造声势,然后由户政府筹措资金将大顺银行开到各省每一个县及每一个交通要镇上,确保老百姓在持有大顺币后能方便有效的兑换出金银。再之后于商品流通环节采取一些刺激性的政策助推大顺币,慢慢通过时间将大顺币打造成同大顺政府一样坚不可破的信用币。

    等到大顺币在国内形成良好运转后,就将摇身一变成为帝国币,伴随帝国将士脚步流通他们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谁要是敢不收帝国币,那帝国就必须迅速码人以德服人,码到对方收下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肯定大顺的功勋集团一定是各路势力的带头人。

    因为,大顺的皇帝跑在第一个。

    想法肯定是好的,不过具体实施这块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淮安府尹郑标就是这方面的人材,陆四准备来年开春就将郑标调到北京专门负责大顺中央银行的事。

    将来,国家的一切都将以大顺币结算。

    也就是大顺爵位的“岁禄”将来都会是以大顺币结算,而不是发多少粮又或给多少田。

    当然初期,陆四还是要真金白银拿出去的。

    当初陆四曾许给李化鲸部一个国公,两个侯爵之封,但前提是李化鲸的第七镇能够独力解决掉关外的满洲势力,结果第七镇战绩欠佳,至今都没能解决沈阳和辽阳残余的几千清军。

    赏罚分明,第七镇没能达到预期作战目标,陆四这边肯定不可能给李化鲸一个国公,封其一个伯爵已是隆恩浩荡了。

    李化鲸如果不满,可以选择起兵造大顺的反,因为陆四已经迫不及待需要整顿第七镇了。

    李化鲸如果接受伯爵之封,并对大顺依旧忠诚,陆四想着可以将其从第七镇调去同沈廷扬一起扩建海军,然后让外甥李延宗出任第七镇的镇帅。

    等收复沈阳和辽阳后,就要着手讨伐蒙古,如此正好让大外甥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刷刷战功,提提声望,毕竟他四舅舅许了大外甥一个亲王之封。

    做长辈的,哪能食言呢。

    正想着时,耳畔传来高英的声音。

    “陛下,请转过身来。”

    “噢,好。”

    陆四依言转过身,随口问给他量衣的高英:“邢夫人那里添了火炉没有?”

    高英道:“已着人添过了。”

    邢夫人自是陈圆圆了,现住在储秀宫。

    自乾清宫断了龙床后,邢夫人便不曾在乾清宫伺奉陆监国,倒是陆监国去过两次,夜中动静颇大,邢夫人也很受用,现在倒是不怎么想念她那长伯了。身心方面也很是愉悦,来京之前担心金沟受创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且监国温柔斯文,不管是地位还是年纪,又或是谈吐情趣,哪一点不比她那长伯强。

    “北方的天冷得快,不比咱淮扬,对了,永寿宫那里你也费些心照看些,毕竟人家从前是太后,咱们不能亏了她。”

    说完,陆四若有深意的看了高英一眼,心念一动,但因侄子在旁边不便大声,便压低声音问了句:“晚上可方便?我这几天腰有些酸痛。”

    高英耳根微红,什么也没说,只微微点头。高英带来的两个宫人却是听清了陛下所言,目中都是羡慕。

    陆四了然,笑了笑,挺了挺身子好叫高英量的方便些。

    算算日子,正妻李翠微这几天便和高太后抵京了,而据高歧凤说寇娘娘那边是在他进京之后半个月动身渡江北上的,因此弄不好白门能和翠微同时进京。

    另外常宁也到了天津,是她两个哥哥亲自送妹妹进的京,不过朱家那边这会估计还不知道常宁的婚事出了变故,妹妹的身份从皇后变成了皇贵妃。

    想到此事,陆四便觉对不住人家小姑娘,可有些事情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当初他也不知道李自成竟将女儿舍了来套他这个郎。

    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及政治意义,他更加要立李翠微为皇后,日后只能在其它方面多补偿一些常宁,比如每月往常宁那多跑几次。

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

    登基用的皇袍制式不是陆四自己弄的,而是沿用了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的那套。

    陆四觉得李自成的那套皇袍挺好看,符合他的审美,穿上身不仅气派还精神,故没必要再单独弄一套。

    皇后及嫔妃也都有相应典制,俱是李自成于西安建国时礼政府定下的,大体上都没有变动。

    当年李自成于西安定下的大顺规制,除了中央及地方的一些官职被陆四改动以外,礼制方面几乎一脉承袭。

    现在政务院已经行文各地,取消从前各式官职旧称,一律以新定官职为准,并令收缴旧印,悉更铸之。

    新铸官印有符、券、契、章四级。

    中顺六政府及枢密院、都察院以及直属政务院各衙门用印一律曰符,如刑符、兵符。

    省一级巡抚、布政、按察及等同省级机构(如运河督办)等用印统称券。府一级为契,县及县以下为章。

    因陆四要求大顺“皇权下乡”,各地要仿淮扬地区设村建乡,所以最底层的村用印便叫“公章”,也就是村公章、乡公章、县公章。

    皇帝大印则叫“宝”,因陆四选定隆武为年号,故宫内厅原辖前明二十四衙门之一的尚宝司留存人员正奉命赶制陆四的“隆武大宝”。

    从前的“既寿永昌”大印同满洲缴获的玉玺皆废除,一律入宫内厅宝库。

    满洲这块玉玺说是传国玉玺,但陆四问过多人都道不是,所以也扔库房中去了。

    高英这边量得差不多时,老太监魏良臣过来禀道:“陛下,枢密院吕大人求见。”

    陆四忙道:“他来的正好,快传。”

    广远这边宫人已经给他量完衣,见老爷这边有事便打算出宫,陆四却叫他留下,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广远这个亲王必须全程参与。

    是整军的事。

    吕弼周是五天前接到北京诏谕令的,将手头河南事务同绵侯袁宗第交接后便火速进京。

    等他快马加鞭赶到北京后,便接到枢密院副使的任命,这是从一品大员,而枢密院是总管大顺军事的机构,因此吕弼周才是实际上的大顺兵部尚书。

    兵政府那边很多职司和权力已经向枢密院转移,大概就是枢密院负责军中人事及军队调动事务,而兵政府则负责军队建设及武器装备、后勤辎重事务。

    枢密院衙门所在就是从前明朝的五军都督府。

    枢密院正使一职现在空缺着,主要是没什么合适人选。毕竟这个职务相当于陆四前世的总参谋长,必须文武双全,具有优秀的统帅能力才能担任。而目前不管是顺军还是淮军,显然都没有人能胜任这一职务。

    内心深处,陆四倒是属意一人当他大顺的枢密使,这人就是西军阵营的孙可望。

    可惜张献忠还活着,孙可望同李定国他们不可能倒向大顺,且可以预见最多一年双方就要大火拼。

    到时,纵是陆四再惜才,有意收取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这“四小天王”,怕也有心无力。

    “昨天就想见你了,不过你刚来总得让你歇一晚,不是有句话叫皇帝不差饿兵么,那我这监国也不能不让人休息嘛。”

    陆四示意广远给这位枢密院副使搬只凳子,亲切模样同当初在淮安与这位河南节度会面时几乎一模一样。

    吕弼周忙谢过监国,此时心态却是跟当初与淮阴侯会面时完全两样,更是感慨万千,不想当年同他一起看油菜花的淮扬农家子如今竟成了再造大顺的天子,当真是世事难料。

    “枢密院去过了吧?胶侯那里该与你交接的东西都交接过了?”陆四给吕弼周扔烟,后者却是不会抽。

    贾汉复之前一直担任行营参军一职,淮军及顺军方面的诸多事务都由他一手统管,如今出任兵政府侍郎自是要将军中事务向枢密院移交。

    “臣与贾侍郎已经交接,一些东西也看了。”吕弼周坐姿端正,不是特意如此,而是他向来如此,是谓身正做事便正。

    陆四点了点头,道:“那就请咱大顺的枢密副使说说,我这个监国闯王现在有多少家当。”

    言罢,朝高英看了一眼。高英忙带着几个宫人施礼退出大殿。

    吕弼周注意到大殿宝座后方上侧悬挂了一块牌匾,上面是“天下为公”四字。

    “回监国,臣草草整理了下,现我大顺各地驻军计四十万众。”

    “四十万?”

    这个数字让陆四和侄子广远都有些惊讶,叔侄二人都诧异怎么这么多的。

    陆四是真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现在最多二十几万兵马,没想却是达到了四十万。

    这是什么概念?

    把南明军队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加一起,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数字。不说要降明的阿济格部,就说南明那边实力最强的淮西凤阳集团,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四万人。

    现在归左梦庚指挥的原左良玉集团,号称二十万大军,但能战之兵有个五万怕都顶天了。

    而这两家,已经是占了南明军队实力的三分之二。

    张献忠那里同样如此,出川时号称二十万,马科、贺珍他们给出的情报显示顶多七八万能称精锐。

    大顺这边却一下冒出四十万来!

    这么多军队是哪来的?

    陆四诧异。

    吕弼周当下一一报称。

    原淮军编有八镇,每镇定额兵员是一万出头,这便是八万余人。但是各镇超编现象严重,如通泰的第三镇实有兵员连同水营在内就有近三万人,扬州的第四镇也有两万余,如此算上徐州驻军,仅江北省的驻军就多达六万人。

    “第一镇超编5000余,第二镇收得绿营和汉军八旗又超6000余,第五镇于河南收拢了臣的河南兵同定南侯的兵马,如今怕也有两万多人。第六镇高杰部超编最严重,收降大量绿营兵并裹挟了不少北直隶青壮,如今至少有四万人,而第七镇出关时报行营的兵额就有一万六千余人,第八镇于天津收编了城中清军...”

    吕弼周思路清晰,把个账一算,光是淮军一到八镇就有多达二十万的兵马。

    此外炮镇、重甲、骑兵三个建制兵种又有两万人,由原先旗牌亲兵扩充改编的羽林禁军有五千多,新降的耿仲明部六千多人。

    这样总体算下来,淮军实有兵员就是23万人。

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

    陆四心中估算了下,大体如吕弼周所说,他的老淮军真有二十来万人。

    也真应了一个人拉一个排,一个排拉一个营,一个营拉一个团...

    短短三年多,淮军本部从几千河工滚雪球般发展到二十余万的军事集团,发展速度真是让人惊奇的很。

    不过同多铎两万多人四个月时间就扩充为三十余万大军的速度相比,淮军这个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淮军所扩编的兵员其实就是多铎滚雪球的那些绿营兵。

    灭清如砍树。

    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天,陆四就精准对满清号过脉,此后每一步都是一针针的戳在满清的最薄弱处,终是把这个明明强于自己若干倍的庞大对手给打成了死狗。

    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陆四自认是当之无愧的。

    吕弼周接着再算原顺军西路军那边,仅以原西路军为主编成的高一功第一军、刘体纯第二军、贺珍第三军及后来收编的忠贞营,总计兵力就有七万余人。

    “监国东征之时,绵侯袁宗第于南阳收拢残兵聚得近两万众,后监国命党守素率三万人赴河南与绵侯连兵拒南下清军北上,如此不计臣部同张国柱第五镇,便是约五万之众。”

    “陕西方面,兴国公李过麾下王进才、武大定、郭登先驻防汉中,有兵两万。白鸣鹤驻防凤翔有兵9000。牛先勇、牛万才统所部8000将士进驻巩昌府。党孟安、田虎统所部12000人驻西安府。延安总兵李元胤自入山西以后,收编招降所部扩至两万余人...”

    吕弼周是扳着手指头算的,再加上以陕西抗清群雄改编的杀奴军,如此又是近十万之众。

    此外大顺还有辽东水师和淮扬水师这两支水军。

    初步估算四十万众乃是保守了,很有可能这个数字要往五十靠。

    真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要知道李自成兵锋最盛时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却只有三十余万人,其余多是并不可靠的降兵。

    陆四这个女婿眼下的实力已然不弱老丈人,号称百万是完全够格的。

    除去老弱和收编的绿营、土匪,裹挟的百姓,顺军现在能战之兵至少也有三十万,这个兵力绝对是顺、明、西三家最强者了。

    “兵不在多,在于精。”

    感慨自家如今兵强马壮后,陆四挑明自己的意见,就是要由吕弼周这个枢密副使主持顺军的精简裁撤,以及诸军整顿事项。

    吕弼周迟疑了下,却说自己资历不足,要是奉命精简诸军,恐怕很难服众。

    的确,吕弼周是前明的河南副使,乃是降官,虽然李自成任他为河南节度,但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远不足以同健在的那些顺军将领相提并论。

    现在陆四提他于枢密院任副使,暂时全面主持枢密院工作,并且还要其领头主持顺军精简裁撤,怕是那些顺军老将包括淮军的后起之秀们没一个肯服的。

    “什么叫资历不足?”

    陆四掐灭烟头,对那吕弼周道:“你是我大顺的枢密副使,这就是资历。你只管大胆放手去做,我这个监国就是你的后台,谁敢反对你就是反对我。”

    闻言,吕弼周略作迟疑,起身道:“臣领命!”

    陆四点头,告诉吕弼周他的意思是首先将各部裹挟的青壮裁撤释放,叫人家回去和妻儿团聚,同时充实地方以利恢复民生。

    吕弼周说这部分人大概有五万左右。

    有人,才有生机。

    五万青壮从军中回到地方,代表的可不是五万个青壮劳动力,而是五万户家庭。

    “原先河南、河北、顺天及山西、天津等地的绿营,汰其老弱,择其精壮,五人选一个编入正军,其他视其归顺日期,逾一年者一人给发十两银着其回家,有地者务农,无地者由当地给予分配土地,若不愿务农可在乡村给予安排,如地方治安相关的岗位。不够一年的发其几两银为路费,令其回乡务农便是。”

    投降的八旗兵,陆四却没有说要裁撤。

    根据吕弼周的估算,如果精简各部收编的绿营老弱,大概能裁撤两到三万人。

    “我意可以多裁撤一些,最终保留三十万军队就可以,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军队所需钱粮,另外也可让这十几万人解甲归田。”

    陆四同时要吕弼周尽快在从前淮军伤残军人安置办法基础上拟定大顺伤残军人退役条例,从怃恤、津贴、回乡后的安置、治疗、待遇方面都要形成定制。

    并透露等灭掉明朝同大西后,大顺要进行正规化的军事调整,对于军中老卒年限较长却不能晋升者要予以安排退役,享受军官待遇至地方当差,如淮扬那般担任地方的乡长、村长,甚至是县令的佐贰官。还可以到军校任职,担任府县缉盗捕私工作等。

    这样一来能让士兵不致在军中困熬一生,无论生死都如前明一样乃是军户,甚至子子孙孙都如此。

    等国家完全统一后,实现义务兵制的条件成熟,陆四便要推行义务兵制,使大顺的军事力量完全正规化,从而形成国家力量对外开拓。

    监国所说吕弼周自是用心记下,就是记不全也不要紧,殿边角落有两个书记员正在案桌上认真记着。

    回头枢密副使与监国交谈内容都会抄录一份正本转至枢密院。

    “精简过后,我意组建至少十个主力军,每个军原则上两镇编制,若战事需要也可三镇编制,统称大顺陆军。海军那边稍后我们再议。”

    军一级编制吕弼周在河南已经知道,并同率第二军赶到河南的提督刘体纯见过两次面,对淮军的军、镇、旅体系有清晰的认知。

    陆四希望吕弼周借着这次精简裁撤整顿的机会,将大顺军事力量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理顺一遍,无论是人员组成还是战斗力都要焕然一新,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为即将进行的统一之战奠定基础。

    十个军提督人选陆四这边也早有腹案。

    高一功的第一军提督、刘体纯的第二军提督、贺珍的第三军提督暂不动,又以左潘安为第四军提督、徐广大(和尚)为第五军提督、程霖为第六军提督、高杰为第七军提督、蒋魁为第八军提督、赵忠义为第九军提督、党守素为第十军提督。

    原镇帅中,夏大军任河北巡抚,袁宗第任河南巡抚,张国柱任陕西巡抚,陆文亮任江北巡抚,不再兼军职。

    但巡抚节制辖区军政。

    又因刘体纯为美国公、高一功为法国公,这两位国公衔军提督肯定不可能受侯爵衔或伯爵衔的巡抚节制,因此陆四拟将第一军、第二军升格为集团军,一军辖三镇编制,使之成为大顺中央的机动力量,也就是相当于从前的禁军。

    十军提督,大顺十大将也。

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军事集团

    高一功的第一军提督、刘体纯的第二军提督、贺珍的第三军提督,陆四暂时是不会调整的。

    因为这三位任职军提督才几个月时间,又刚刚同所辖两个镇熟悉,冒然将他们调离换其他人来,肯定会让这三个主力军下面的将领有所不适,进而影响战斗力,甚至还会让各军将领人心浮动。

    所以,不动最好。

    陆四心中其余七位军提督人选是左潘安出任第四军提督。

    左追随陆四起事自淮安南下攻打扬州,率先攀登宝应,又于高邮卫浴血在前,其后参与瓜洲之战、安东之战、小淮海战役、山东剿匪、沧州之战、香河之战。

    虽不曾参与歼灭豪格、孔有德集团,但左潘安率第二镇收复胶东半岛,稳定青州,从侧翼威胁清军,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清军用兵,功劳亦是显著。

    加上第二镇是老淮军主力四镇之一,身为第二镇的当家人,又是陆四最忠实的追随者,肯定要出任一军提督。

    有一点陆四不得不承认,他那光着膀子挥大刀很大程度上是受左大柱子感染。

    第四军将由老淮军第二镇为主,抽调部分顺军组建。

    第五军提督人选陆四中意徐广大,这位老家朦胧院的菩萨信徒敢打敢拼,忠心更是无二,虽所部第八镇为新编战斗力较差,但和平解放天津使得大顺成功保住北地如今最为繁华的大城市,徐广大功不可没。

    不过徐广大好色这个毛病着实让陆四头疼,好色不要紧,是男人都好色,不好色的就不是男人了。

    然而好色到当街公然强抢“民女”,放眼淮军上下,还就徐和尚一人了。

    前番陆四已经变相敲打过徐和尚,再有一次他肯定是不能轻饶了的。

    第五军也将由第八镇同部分顺军合编。

    第六军提督程霖,也就是陆四于大运河畔发出谁跟我来第一个响应的新应场卖油郎。

    说来也是稀奇,这个卖油郎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从前也没有行伍经验,甚至都没有领头人经验,可自随陆四起事后却表现的极为亮眼。

    攻下扬州后,陆四给了程霖一千五百人让他和沈瞎子去打泰州和通州,二人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这两处江北太平之地,并且将所部由一千五百人扩充到如今的三万人。

    通州和泰州也被程霖治理的有模有一样,以致陆四特意将这两州从扬州府剥离出来,单独组建江北省的第四府——通州府。

    在陆四率淮军主力北上重点打击清军时,程霖和沈瞎子却在长江边成天琢磨打过大江去。

    可以说,如今对发起渡江之役扫平江南心思最热的就是程霖和沈瞎子了。

    程霖既出任第六军提督,那所部第六军肯定是以其与沈瞎子打造的通泰驻军改编。

    陆四也不从其它地方抽调人员,直接就给程、沈三个镇编制,将来第六军就是大军南下的先锋。

    第七军提督是高杰,淮军各镇扩编最凶的就属高杰的第六镇。

    如今算上由高杰部衍生出来的李成栋部、胡茂桢部、杨清泉部、李本深部以及陆四外甥李延宗部,第六镇实有兵员多达五万余人,而在山东向淮军投降时,高杰本部只有步骑七千余人,算上李延宗带来的曹元、齐宝两千人,也不过万人。

    虽然这五万多人中有一半是被高杰部裹挟的北地青壮,但高部实力也属可观了。

    陆四属意的大顺辽东方面大员就是高杰,所以提高杰为军提督,未来可能高杰的第七军要辖三个镇,因为第七军要从关外配合讨伐蒙古,并且不断往北地拓展,未来势必会同罗刹人相遇,因此第七军实力要强,也要配备大量骑兵和火器兵。

    第八军提督是陆四的邻居蒋魁,这位此前倒没什么战功,但胜在做人踏实,之前也一直同郭啸天等协助陆文亮筹建第四镇,属于忠厚老实人,进取可能不足,但守成却是有余。

    陆文亮要出任江北巡抚,郭啸天是战将,蒋魁作为淮左老人中的守成者,暂时担任第八军提督一职倒也合适,将来可视形势发展予以更替。

    第九军提督却是原高杰部下李成栋。

    提李成栋为军提督,可以说是陆四对此人的器重,也与其子李元胤深得陆四喜欢有关。

    如今李元胤已经率兵接收驻防太原,不仅是实质的太原总兵还兼着延安总兵,麾下有兵马两万余人,做爹的李成栋在北地战功显赫,杀人如麻,满洲人最是惧他,因此其出任军提督并无问题。

    当然,在外人眼中看中,这也是监国对高杰的提防。

    毕竟李成栋是高杰的部将,如今却同高杰一样为军提督,自是意味着高杰的本部实力被分化。

    陆四倒真没有分化削弱高杰实力的意思,而是李成栋这等悍将确是可以替大顺,替他陆四分忧。

    第十军提督是顺军老八队出身的党守素。

    党于顺军资历很足,又率领三万顺军西路军入河南参加封堵兵团,现在袁宗第出任河南巡抚,张国柱出任陕西巡抚,驰援河南的刘体纯既是军提督又是美国公,那作为顺军的另一老人党守素肯定要升任军提督一职。

    陆四规划中,出任巡抚的将领原则上都是不兼军职的,但巡抚却又节制辖区内军政,这样一旦出事,巡抚便能有快速调兵处置权力,不使乱事蔓延。

    如此问题便来了。

    如刘体纯为美国公、高一功为法国公,这两位国公衔军提督肯定不可能受侯爵衔或伯爵衔的巡抚节制,就是陆四强硬要求他们服从巡抚节制,那巡抚难道还真能使得动两位国公?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爵高资历老问题,陆四拟将第一军、第二军升格为集团军,一军辖三镇编制,使之成为大顺中央的机动力量,也就是相当于从前的禁军。

    或者说,是直属于陆四这个大顺天子的军事力量,御驾若亲征,则第一军、第二军必然随行。

    十个军提督人选吕弼周这边算是知道了,但十个军具体如何编组却要看他精简裁撤的效果。

    陆四的要求还有一个,就是要打破顺军、淮军或者明军、绿营等乱七八糟的出身山头,使新顺军通过这次精简整顿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军事集团。

    “如何做,都交给你,你是咱大顺的枢密副使,我既叫你做这个官,便是充分相信你的。”

    陆四亲自送吕弼周出武英殿,正准备去吃饭时,兵政府侍朗贾汉复一脸喜色的跑了过来,给监国带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大同的姜骧在反复权衡之后,终是决定向北京奉降表。

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骧反正 山西光复

    姜骧反正,陕西总督孟乔芳、山西巡抚吴惟华居功至伟。

    早在知道西安被顺军重新占领光复之后,尚在西北同白广恩、唐通等前明降军一起替清廷镇压当地反清势力的姜骧就觉满洲大势已去,怕是难以再坐中国天下。

    未过多久,姜骧便接到反正归顺的陕西总督孟乔芳密信,信中孟劝姜骧立即易帜反正,诛杀清官清将,重为中国之人。

    孟更称姜骧若此时易帜反正,于北地局势将起至关重用,大顺将来必以侯爵相酬。

    孟乔芳所言也是事实,当时顺军刚刚恢复西安及左近地区,对山西及延绥、西北诸地尚无力染指,因此姜骧若率部反正或助大顺平定西北,或挥师杀入山西,兵锋直指北京,必然能替大顺军牵制北方清军,从而立下大功。

    然而姜骧这边既觉得满洲人恐怕兔子尾巴长不了,不大愿意继续替满洲人效命,然而对于重新归顺一事又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

    原因就是他当初背叛过李自成,并且造成大顺军在山西布防的全面崩溃,迫使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山西退入陕西,后果相当严重。

    如今顺军重新得势,虽然李自成死了,但李自成麾下的将领们还在,因此姜骧担心他要是再次归顺的话,大顺方面就算眼下为了大局着想对他安抚,将来也一定会把过去的旧账拿出来跟他算,到时候他姜骧可就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了。

    所以尽管孟乔芳多次书信于其言明大顺监国新闯王宽宏待人,只要姜骧再次来归定相诚相待,绝不追究从前,可姜骧却是始终不信。

    直到大西军出川迅速席卷西北,清廷于甘肃、青海的统治一夜之间被摧毁,白广恩和唐通这两位“难友”逃的逃,降的降,姜骧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吓的赶紧带兵撤回大同。

    刚到大同,就收到陕西顺军大举东征的消息。

    下面的将领都说清朝这回是肯定玩蛋了,他们得赶紧有所动作,别让顺军把他们当汉奸给灭了。

    于是,姜骧乘清廷委任的宣大总督耿焞出城验草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然后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反清。

    耿焞逃往陽和,家属被姜瓖处死。

    清廷委任的山西巡抚吴惟华得知姜骧在大同作乱后,倒是想派兵去镇压,可他手里绿营不过几千,皆是收编的散兵游勇,哪里是姜骧手下那两万多建制前明军的对手。

    因此只能一边赶紧于太原附近布防,一边向北京告急。

    没等北京那边有什么旨意到太原,山西境内也是处处皆反,到处都是举兵抗清的汉族官绅,大同附近十几个城池也均响应姜骧。

    形势最危急的时候,吴惟华这个山西巡抚都不敢出太原城一步。雪上加霜的是顺军延安总兵李元胤率部渡过黄河杀奔太原,为了保住自家性命,吴惟华也只有选择公开反清了。

    不过他没和姜骧联系,而是直接同正向太原进攻的顺军李元胤部联系,表示可以太原全城归顺。

    很快,吴惟华以太原反正的行为得到了大顺方面的高度肯定,监国行营又颁谕令至太原,叫吴惟华仍为山西巡抚,协助延安总兵李元胤稳定地方,搜剿土匪。

    接下来的山西大概有个把月时间的“平静”,山西境内的官绅不约而同的都停下了手头的事,目光都聚焦在了几百里外的北京城。

    九月,顺军攻占北京,满洲灭亡的消息正式传入山西。

    巡抚吴惟华三天时间接到上百封地方士绅愿意归附的书信,前来太原城内商洽归顺的地方官员代表更是络驿不绝。

    吴惟华的腰杆,一下又直了。

    这回,轮到他来考虑如何解决占据山西北部大同的姜骧问题了。

    姜骧这边在大同宣布易冠服反清后,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枣强王后裔),说什么“以续先帝之祀”,并且要治下府州县重新用明朝的年号。因不知南都那边现在是什么天子,所以继续用了崇祯,是谓崇祯二十年。

    待北京被顺军光复的消息传到大同,姜骧一下慌了,那个朱鼎珊也吓的躲在家里再也不愿抛头露面。

    生怕顺军会调集兵马攻打大同的姜骧一方面给一直想招降他的孟乔芳写信,希望对方能够替自己向大顺这边争取一二,另一方面则是派人给太原的吴惟华送礼示好。

    结果礼物吴惟华收了,却当着姜骧使者面痛陈姜骧擅拥明宗室为“大不合理”,并言如今大顺再次中兴,留给姜骧的时间不多了。

    姜骧害怕吴惟华这个先一步降顺的巡抚在大顺那边说自己坏话,引来攻进北京的大顺军入大同境内,便又写信给吴惟华。

    信中请这位巡抚中丞原谅他姜骧不学无术之罪,并试探说若他重新归顺,不求领兵,但请大顺能解他兵柄,另选贤能以镇大同,从此他姜骧回老家休息田间,有生之日皆歌咏太平之年。

    吴惟华比姜骧还猴精,一看就知姜骧现在虚的很,便回信先吓唬了姜骧一通,再说只要姜骧意识到错识,明了天下大势,则率部来归可继续为大同总兵。

    与此同时,陕西总督孟乔芳的书信也至大同,信中孟警告姜骧“洗心易虑,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

    意思是如今局势比先前还要明朗,你姜骧难道以为自己这点兵马可以据大同自保吗?

    若是再不易帜,恐兵灾复起,届时你姜骧又能跑到哪去,难不成还要出口外做那胡人不成。

    进驻太原的延安总兵李元胤也趁机提兵至与大同接壤的代州,造成接应顺军主力入大同的假象。

    几方共同努力下,姜骧终于不再迟疑,宣布易帜重新归顺,并派人专门携降表进京。

    “大同既归,则山西全省光复,如此河东防线便可建立,再使一二主力军进入山西,当能短期震慑那位八大王。”

    考虑姜骧刚降,心中怕对从前旧事还很害怕,此时要是调其出大同恐会造成大同归降之事反复,陆四便命姜骧仍为大同总兵,但却让姜骧将长子姜之升送来北京。

    为人质的意思再是明显不过。

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台召对

    贾汉复认为应当马上派遣主力部队进入山西,同已进入山西的延安总兵李元胤部一起稳定山西局面,并接手大同重镇,避免姜骧降而复叛。

    陆四采纳此议,急命将出任第四军提督、现为第二镇帅的左潘安领所部第二镇星夜由京东地区启程前往山西大同,另抽胡茂桢部骑兵4000予左潘安指挥。

    待左部进入大同后,便与延安总兵李元胤部所属兵马、反正归降的姜骧部合编第四军,如此使第四军辖三镇编制,为大顺山西集团,抵御、控扼西军及口外蒙古。

    并要求枢密院精简裁撤整编以第四军为优先,在确保第四军战斗力的前提下尽快整合山西境内的降军。

    不过第四军虽给予三镇编制,但全军兵员也不过三万余人,若张献忠的大西军真的东渡黄河,以第四军一个军的兵马肯定是抵挡不住的。

    因此陆四准备年后再派第五军进驻山西,如此使山西有两个集团军编制,可视形势发展整合为方面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顺西争霸。

    陆四估计有可能他这大顺隆武帝的第一次御驾亲征就是西北方向。

    因为西北的大西军对大顺的威胁远在南明军队之上。

    只有扫平西北消灭张献忠后,大顺政权才能挟北方之兵威浩荡南征,以现宇内一统。

    另外,以山西地理环境,大顺也必须在其境内屯驻至少两个主力军,因为除了大西军的威胁外,还有口外蒙古的威胁。

    如今漠北蒙古正在合力攻打漠南蒙古,为了避免大顺灭清之后间接导致蒙古重新统合,再诞生一个“北元”出来,大顺势必要武装干涉蒙古。

    因为新生政权的种种不足,陆四暂时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北征军,但政治上的攻势却是要做的。

    将姑姑哲哲配给自己老爹,将侄女布木布泰纳入帐中,便是陆四对漠南蒙古诸部的“示好”。

    被降两级为遵化知府的前遵化巡抚宋权已经奉命出使科尔沁,漠南诸部如果能够接受自家姑娘“改嫁”这一现实,蒙古的女婿已经从爱新觉罗变成陆,那高杰所部第七军就可以从辽东进入漠南帮助科尔沁诸部抵挡漠北的攻击。

    以对漠北诸部的了解,陆四不认为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漠北三部现时会有胆量与灭掉了满清的大顺为敌。

    他估计现阶段只要能保住漠南诸部不被漠北吞并,最多三年,大顺军就可以大规模出塞,重现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伟业。

    除姜骧主力外,山西境内其余归降抗清士绅武装力量及收编剿灭之土匪,择其精壮改编为各府州县地方治安力量,仿江北淮扬地区模式,以大队、中队为编制,为二线地方武装力量。

    为了安抚大同地区随姜骧归顺的文武官员,陆四命传谕大同:“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明军、清军,或为土寇肆扰地方者,今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

    不降格,也就是原先是知府的还当知府,知县还当知县。

    而对于大同以外地区归降地方武装力量,除收编为地方治安维持力量外,其中原前明、前清官员,一律降两级选用。

    原因是这些地方力量同姜骧部的建制兵肯定不能相提并论,大顺总不能因为一个前明或前清的巡抚在家乡拉了几百乌合之众,就要仍给予此人巡抚重职吧。

    并谕传山西巡抚吴惟华:“速设按察司,前番降清文武助纣为虐者,对我大顺军民有血债者,自前明年间便通东奴乾,当速抓捕入有司严加审讯。罪责稍轻者捕杀首犯,罪责重者诛灭其族,家产一律入库。”

    并道:“山西地方不可隐匿不报,收受贿赂枉法,稍后都察院将使两道御史往该省协查,若地方清查不严,必重惩不怠。”

    在给第四军提督左潘安、延安兼太原总兵李元胤的密信中,陆四要求:“多搜粮,多集财,送来京中为中央所用。”

    严令之外,又有宽松政策,以大顺政务院名义行文山西省,清查土地,有被夺田产者“归还本土”,无主者分于流民。并免山西一年赋税,停征前明时期沿袭至前清时期的三饷,并取消与官府有人身依附关系的民户,使之统为自由民。

    大同地区因姜骧缘故仍存在前明卫所军制,陆四诏谕姜骧部为一镇编制,其余军士或为地方兵,或解散发田务农,于军中年限较长者另给予一定银、铜,或可给予无人居住空屋,由地方给予一定资助,使其自力更生。

    此外还有各项政策,都是政务院那边早就拟定好用于大顺全国的。

    种种政策之下,自是陆四有意减轻山西及大同地区百姓负担,避免晋省再次发生大规模动乱,对社会生产造成大面积破坏。

    为了避免“恩诏纷纷下,差官滚滚来。朝廷无一事,黄纸骗人财。”这一前清口惠而实不至的现象,陆四除措词严厉,命进驻山西各部监督地方政策实施外,便是要在中央政府成立后选调专门人员进驻山西,协助山西地方进行全面的改制、清理。以后每占一地,都要如此,确保大顺的各项政策得到全面执行。

    这个由中央派驻的组织可以称为督导,也可以称为中央改制小组,成员这一块将由正在通州“集训”的上千前明、前清降官中抽调。

    确定山西地区军政部署后,陆四接见了从扬州前来的宋应星一行。

    除了被扬州方面强行“绑”来的本时代科技大能宋应星外,还有原扬州军工局抽调出来充实中央督造局的人员,此外是从澳门引进的“洋专家”代表4人。

    这些人由中央督造局提督蔡士英陪同进宫。

    “《天工开物》是好书,你宋应星也是大能,前明从朝廷到地方有不少衙门,可这些衙门没做多少好事,倒是你宋应星一本书干了大事。真要把你书中写的全面推广,何愁我中国不兴,百姓无福。”

    陆四不是在武英大殿中正式接见的宋应星等人,而是在建极殿的云台门。

    于此地召见臣子,明朝有个专门称呼,是谓“平台召对”。

    能于此地面见皇帝者,非封疆阁臣不能也!

第七百零一章 捐输

    平台召对,明代时的规矩必须是群臣肃立,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遇问题则点召对官员,后者须立即上前恭敬答话。所回皇帝点头之后,官员方能继续奏对,否则不得再言。

    前明历代皇帝中,可能是崇祯这个亡国之君在平台召对次数最多,可惜崇祯召见的官员再多,也没能改变明朝灭亡的结局,而那些被他召对的封疆阁臣,却有大半死于他这皇帝之手。

    及至最后,臣子都无人敢与这位天子说真话。

    然而在大顺,在即将登基的隆武帝陆四这里,平台召对规矩却是大为改变。

    首先,陆四命赐所有人座椅,并高兴的走到宋应星面前,拉着后者将他按坐在对面中间椅子上,充满感情说道:“你宋应星是咱大顺的宝贝,你脑袋中装的那些知识啊,我看能顶咱大顺五个镇咧。”

    “知识”一说,众人并不陌生,因为当下知识一词与后世理解并不差别。万历年间状元焦竑所著《焦氏笔乘·读孟子》便有“孩提之童,则知识生,混沌凿矣。”一说。

    一边陪同的督造局提督蔡士英闻言心中一惊,不知这只在前明崇祯十六年才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的宋应星,怎么就能顶大顺五个主力镇的。且这宋应星说起来也不著名,声名远不及江南文坛大宗师们,也无督抚封疆之能,说来说去也就是写了本杂书而矣。

    宋应星也是心惊,不想这流寇首领对他如此推崇,言语间恍若以国士待他般,当下内心难免有些波动。

    其实对于北方的大顺,宋本人内心是抵触的,因为他是辞官返回江西老家后被一帮土匪强行绑到扬州,之后被迫在扬州的军械场替贼寇效力。虽说贼寇待他很好,但一直身为明臣的宋应星还是难以接受自己成为“贰臣”的事实。这次北上,心中更有许多无奈凄凉。

    而在此之前,潞王于南都成立的弘光政权曾委宋应星为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然而宋应星却认为潞王继统不正,所以辞而不就。

    待宋应星落座之后,陆四又笑着招呼扬州军工方面“专家”及那四位西洋技工代表落座,等众人都拘束的坐下后,他方才落座,然后看着众人笑道:“你们知道这些日子来我最高兴的是哪一天?就是今天!”

    陆四示意侄孙义良给一众科技人才散烟,自己也点了一根,深情说道:“你们肯定要问为什么?不为什么,只因为你们这些人能让我大顺的国力更加强盛,能让我们大顺的百姓更加富足,能让我华夏从此变成太平盛世!”

    吐出烟圈后,又道:“你们脑袋中的那些知识,那些想法对我们大顺很重要,非常重要,我常说咱大顺不能像从前的朝代光重视当官的,却不重视你们这些杂流。所以前几日我与左辅顾先生就讨论过此事,决定以后咱大顺的官要多方面选拔,不能再靠八股取士,搞什么经典策论,而是要倾向官员实际能力,比如你们只要做出成绩来,将来就都能为官,甚至还可入阁拜相。”

    陆四不是空口给在座这些科技人材开支票,而是这事已成定制,未来大顺官员选拔至少要有五分之一名额用于从“科技人才”中选用。甚至政务院大学士中也将由至少一名科技方面人员出任。

    也就是大顺不仅彻底废除匠户与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就对科举制、官员选拔制进行一定改革,提高杂流、匠户的政治及社会地位,从而确保华夏的科技力量不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进而保障大顺的对外开拓。

    这番话如果从大顺其他官员口中说出,给包括宋应星在内的“专家”们可能震憾力有限,但从大顺天子口中说出,且是在平台这个地方说出,即便宋应星心中对大顺仍就充满抵触和狐疑,也不禁感到震惊。

    因为这是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深深烙于世人心中印象的一次重大冲击,也是历朝历代第一次将杂流(杂科、术科)提高到经典策论同等地位。

    “宋先生,我最近一直在读你的《天工开物》,这本书真的很全面,于工、于农、于军各方面都很重要,所以我准备将你的《天工开物》大量刊发,不仅朝廷的官员要人手一本,将来我大顺于各地的学校也都要列为经典讲解,从而能够让先生的心血真正利国利民,而不是束之高阁。”

    陆四有些激动,声音也有些激昂。

    “知识,光写在书里不行,要能传播,要能应用,不仅要当官的知道其中道理,更要让老百姓知道书里写的东西能帮他们增产增收,能体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如此才叫知识,那些孔孟经典不算知识,顶多算道理。问题是咱们大顺需要的是知识,不是道理。”

    陆四这话说的比先前更加叫人震憾了,以致有人心中嘀咕难道大顺朝今后不讲道理了?

    “这次宋先生同诸位来北京,我这个监国是百分之一百欢迎的,为了表明我这个监国对各位的重视,随后都将授予相应官职,从此诸位就是我大顺朝的一分子,还望诸位能够为我大顺的强盛多多出力。另外,诸位也要多帮我们大顺培养年轻人,这样一代又一代,师傅带徒弟,我们的人才就将越来越多...”

    给专业人才授官的事督造局已有定制,宋应星便将出任督造局大使,暂为正三品官,其余也有任命,最低也是等同县令的正七品。而那些从澳门请来的西洋技工,如果对方愿意担任大顺官职则根据其对大顺的贡献给予任命,若不愿意则高薪继续聘用。

    “现时督造局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为我大顺军多造火器、火炮,另外就是为咱农民多造农业器械,提高农田产量。诸位也知道,咱中国乱了这么多年,天灾**的,眼下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粮食啊。老百姓有了粮食才能活,没粮,这世道还得乱。”

    陆四问蔡士英他给督造的《督造十法》有没有给宋应星看过,后者说宋先生早看了。

    “先生以为督造十法可行?”陆四关切问道,也想从宋应星这位科技专家口中得到确定答案。

    宋应星犹豫了下,坦言督造十法的确是利民的好法子,其中有些更是于《天工开物》中有载,只要朝廷用心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相应的攻关钻研,肯定能取得成效。

    陆四鼓励宋应星一行今后在督造局要敢想敢做,不要怕失败,一次不行就两次、十次、百次,总之只要大顺朝在一日,大顺朝就无条件、全方位的支持科技工作者。

    这让一众“专家”不住点头,于他们这些从前的“匠人”而言,别的不怕,就怕官府提出要求却不给予资金支持,或者太过严苛,那样的话他们就很难发挥,最后多半就是应付了事,比如东西是造出来了,但质量却是极差。

    蔡士英报告督造局正在集中力量攻研燧发火铳,陆四听后大手一挥,对兵政府侍郎贾汉复道:“你们兵政府现在主建,火器火炮开发这块你给拟个方案来,要多少银子跟户政府要,要多少人手你来调配,以后咱大顺军工这一块,你胶侯要放在心上。有什么困难便直接跟我说,只要我这个监国能给你们办到的就一定办到!”

    陆四又要督造局这边制定详细的薪资及奖励体制出来,并要求科技人材的待遇要高于同级别的官员一成或两成,家属及家庭方面也要给予合理安排,务必要让科技人材能够安心为大顺服务。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有想法,有干劲,有动力,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大顺搞不出来的!”

    陆四明确指示,督造局的一切事务除向兵政府报告外,也要直接向他报告,也就是蔡士英这个提督可以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力。

    会后,陆四专门留下蔡士英,对他嘱咐道:“你这个提督要当好这些人才的管家,不过不是要你去管人家,而是要你去服务人家。”

    蔡士英仔细琢磨监国的意思,再想先前监国所说的那番话,自是知道他今后主要任务是什么,当下忙向监国表态一定将督造局的工作做好,。

    “出了成绩,我不会亏待你,你蔡士英也是有封疆潜力的。”

    陆四满意点头,暂为行营掌书记的姜学一拿来政务院拟就的参加登基典礼人员名单,请监国做最后审定。

    陆四粗略扫了一眼,道:“具体我就不看了,不过宋应星一定要在名单上,你们查查,如果没有一定要把他加上,并且到时候要离我近一些。”

    姜学一忙点头记下,又提了一事,说是礼政府侍郎冯铨去通州前将一份奏疏呈了上来。

    陆四问:“冯铨奏疏上写了什么?”

    “还是监国自己看吧。”

    姜学一将袖中另一份奏疏取出。

    陆四奇怪,打开冯铨的奏疏来看,这一看,脸色先是惊讶,继而眉头微挑,最后却是眼前一亮。

    冯铨奏疏主要内容是解决大顺财政紧张问题的。

    解决办法是可以行文各地,允许地方士绅通过捐输方式前来北京参加监国登基典礼。

    通俗理解就是卖门票。

    比如寻常观礼台一个位置可以卖一千两,好位置卖五千两,甚至还能卖上万两。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06/ 第一时间欣赏大流寇最新章节! 作者:傲骨铁心所写的《大流寇》为转载作品,大流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流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流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流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流寇介绍:
崇祯十六年,明社稷将倾,是降清还是抗清?正版订阅六代群:632094647大流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流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流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