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四十七章: 装傻

    “……”

    那王爷一愣,也是一阵无语。他脸上好像肌肉抽筋一样抽动了起来,怎么这个“张郎君”居然弄出了这么多幺蛾子,那他本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有点好奇了,很想一看究竟。

    “要小的说,不过是一商贾耳,能有甚么本事?”

    “就是,王爷莫要理会他……”

    “你们怕是也傻了罢,王爷要得到李行首的芳心,岂能不打探敌情?须知兵法上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讨取行首欢心,道理亦是相通,如何能寻常待之?”

    ……

    张正书听不下去了,虽然宋朝王爷没啥权力,可毕竟是王爷啊,随便一根手指头,都能按死他这个小商贾了。能躲则躲吧,大不了以后他低调点,不再去招惹那李师师了。红颜祸水,古人诚不我欺啊!

    不过,张正书好像想起了什么,等等,李师师,王爷?

    “难道这人就是赵佶?”

    张正书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作死一般走近了看了看那王爷的脸。嗯,倒是生了一幅好皮囊,按照宋人的话来说,这面相是个长寿相。一张类似国字的脸,配上一双大耳,怎么看都是有福之人。想想也是,要是没有福气,怎么可能投胎到皇家?须知,这投胎也是个技术活啊!

    但如果这人是赵佶,那大宋就糟了。据张正书所知,现在的赵佶,已经是个“社会青年”了。在老流氓王诜的带领下,赵佶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诜很喜欢这位小侄子,有问必答,有求必教,除了指点琴棋书画,也悉心培养“声色犬马”技能,让赵佶“全面发展”,各“社会学科”齐头并进。在耳濡目染之下,赵佶各项技能皆出类拔萃,甚至有青出于蓝的态势。

    随着王诜第一次将赵佶带入了**,自此赵佶一发不可收拾。出没红灯区?那算什么事啊,赵佶甚至将喜欢的美妓偷偷带回王府里,要知道,这可是有辱皇家体面的事!既然赵佶做得出这等事来,那么日后掘地道与李师师幽会,都不算什么事了。

    虽然,赵佶的老爹宋神宗对他不怎么管教,他老娘也死得早,可一个皇子堕落成这样,完完全全是赵家在自作孽。

    张正书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但很快他就后悔自己这么好奇了。

    “咦,王爷,刚刚走过的那人似乎很眼熟啊?”

    “嗯,你认得?”

    “啊,是了,他就是‘大桶张家’的张郎君!”

    张正书一听,坏事了,但他知道不能急,要是转身就跑,反而露馅了。

    “前面的人可是张家郎君当面?本王有礼了!”

    听闻那王爷在呼唤,张正书故意装傻地回过头来:“唉哟,是王爷啊,王爷是在叫草民吗?草民姓秦,并非是姓张……”

    那王爷一愣:“你不是张郎君?”

    张正书很诚恳地点了点头:“王爷遮莫是认错人了?草民确实是姓秦,家中排行老三……”

    “不可能,俺认得你,那日在和乐楼,你分明作了一首词,得到了李行首的邀见!”那说话之人,也生得一幅好皮相,用宋朝的话讲,这样人才做得相公——俗话讲,朝中没有交眉之宰相。也就是说印堂宽广双分入鬓、可位列卿相;至于命宫狭窄,獐头鼠目等等“丑恶”面相,是绝对不会出任宰相的。没办法,宋朝选官,也得看相貌。不然,就算再有才学,不好意思,请你到地方干几年吧。运气好了,还能调进京。运气不好,那一辈子就外放了。

    张正书当然是打死都不肯承认了:“这位官人可莫要胡说,草民乃是不学无术之人,哪里懂得吟诗作词?定然是官人认错了,要不官人仔细回想一番,那人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张正书已经用上了错误诱导法,对于这种只见了他一面之人,最是好忽悠不过了。

    果然,那跟班想了想,再看了看张正书的面相,觉得记忆开始模糊了起来。确实,距离上次张正书作词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又只是匆忙见了一面,记忆不模糊才怪。张正书就不信了,区区一个跟班,还能有个最强大脑?

    “能看看他们是谁吗?”

    张正书在心中对系统说道。

    “为首那人看不到,但刚刚说话那人,是大名鼎鼎的高俅。”

    系统不咸不淡地声音传来,“对了,用掉了‘洞察’值,今天难以再用了。也算你小子厉害,居然在精神上愣是比高俅高了一点。”

    “那就是了,这个肯定是赵佶。妈蛋,随便出来走走,都能碰到个未来皇帝,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啊!对了,赵佶到底哪一项比我的精神值还要高?”张正书有点不服气,不就是末代皇帝,一个昏君吗,居然比他这个开挂的人还要厉害,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了?额,好吧,王法是赵家人定下来的……

    “人家的悟性比你高多了,在他面前,你等同一个傻子。”系统鄙夷的声音传来,气得张正书想立马关掉它了。不过,张正书也知道这事情是真的,要是赵佶没这么点悟性,他是怎么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说白了,赵佶不是蠢,相反他还很聪明。但一般聪明的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赵佶,如唐朝李隆基,还有明朝嘉靖帝……

    “你果真不是张郎君?”

    赵佶有点皱眉地问道,眼睛瞥向了高俅,“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王爷,或许小的真的认错人了……”

    高俅也迷糊了,对张正书的相貌记忆也模糊了起来,不敢这么确定了。

    “王爷,官人,你们定是认错人了。若是没有什么事,草民就先告辞了……”张正书装出一副瑟瑟发抖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毫无波动。他都见了好几次赵煦了,那可是当今的皇帝。赵佶这个未来的皇帝,张正书还真的不怎么怕——大宋的王爷,没实权啊!

    “你走罢!”

    赵佶失望地摆了摆手,意兴阑珊地走了。

    “还好,赵佶虽然悟性够高,智商也不错,但我演技更好啊?”张正书心中嘿嘿想着,慢慢地往“京华报社”走去。

    “你高兴得太早了,他们开始跟踪你了!”系统很适时的跳出来打击了张正书一下。

    张正书瞪大了眼睛:“卧槽,不用吧,我和他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了个女人,至于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俅上位史

    “高俅,你说那人就是张郎君?”赵佶有点怒了,从小到大,都没人敢在他面前耍花样的。因为,从来都是他耍花样玩弄别人!如今被张正书耍得团团转,赵佶怎能不恼羞成怒?

    那高俅低声恨恨地说道:“王爷,适才有些话小的不敢直说,小的自小看人就没认错过,那人确实是张郎君无疑!”

    “听闻那张郎君的报社就在左近?”另一个跟班提醒赵佶道,“不如……”

    “你傻了啊,跟着他不就行了?”高俅翻了个白眼。

    赵佶从善如流,立即说道:“走,跟上去!”

    这也是高俅高明的地方了,拍马屁也是得看时机的。赵佶现在气在头上,绝对是听不见什么马屁的,甚至还会觉得很烦。要是这时候拍马屁,那肯定会拍在马腿上。有什么办法呢?高俅早就摸透了这个端王的脾气,知道他若是急眼了,不管啥办法,只要你整出一个法子给他,甭管是妙计还是馊主意,赵佶都会听信的。

    不得不说,高俅在揣摩赵佶上,已经可以说得上是登峰造极了。历史上,因为金兵兵临城下,吓得赵佶六神无主。这时候,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出来,劝赵佶这个昏君赶紧退位让贤,免得做了亡国之君。这本来相当于是气话,但赵佶还真的就欣然接受了,悠悠然当起了太上皇。可惜,这样的太上皇,赵佶只做了一年零两个月,就被金人俘虏北去了。

    现在的赵佶,也是这般。高俅这个书吏能把赵佶哄得舒心顺意,伺候得周周到到,可不是只会踢个蹴鞠那么简单。不过,高俅确实是因蹴鞠而进入赵佶视野的。他原先是王诜的书吏——也就是相当于书童和笔吏的幕僚,有一天,王诜派他送信给赵佶,结果碰上赵佶正在院里和一群小伙伴热在踢蹴鞠。赵佶虽然酷爱蹴鞠,但水平嘛,却是不咋的。

    高俅在一旁看了,心道:“就这水平,我能打十个!”

    不过,高俅确实是个中高手,他的花式蹴鞠水平,真不是盖的。

    机会很快来了,猛然间,球被踢出了圈子,飞到高俅面前。高俅哪里会怕这个?只见他毫不慌张,一记漂亮鸳鸯脚,耍了好几个花样,才稳稳当当地将球踢还给端王。端王赵佶见此大为惊喜,马上回信给老师王诜:“这个书吏,我要了!”

    于是乎,高俅人生的最大拐点来了。要知道,他之前可是给苏轼做过书吏的,略通诗词歌赋,也擅长抄抄写写,一手字还算不错。最重要的是,高俅还孔武有力,舞得一手好枪棒,蹴鞠更是玩得出神入化。很快,凭着本事上位的高俅,就占据了赵佶身旁第一狗腿子的地位。若是再过个几十年,为了让李师师和赵佶幽会,也是他从中献策,还亲自出力在皇宫大内打通了一条前往樊楼的地道。

    至于李师师为什么在樊楼?还不得而知。但高俅在迎合赵佶喜好上,绝对是下了苦功的。这不,他的主意永远是最中赵佶的心意。

    但很可惜,高俅这一次失算了。

    虽然他的枪棒是不错,蹴鞠也踢得很好。可论起跑路来,他们绑在一起都是张正书的对手哇!更何况,张正书还有系统的帮忙。提前起步的情况下,不用两三下,就借着速度和夜色的掩护,彻底地甩开了他们,回到了京华报社后门。

    “吱呀!!!”

    张正书轻轻关上门后,他才送了口气。只要回到家,哪怕是端王赵佶,未来的宋徽宗,他也没办法私闯的。宋朝对闲散王爷管教还是挺严的,你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这非常好——难道你还想进取,岂不是要做皇帝,你这是要造反啊!反正,不管是啥宗室,你多荒唐都没事,只要不要触犯《刑统》,那就没事了。要是惹得民怒四起,那对不起,最低都是削掉爵位。很不幸,不得私闯民宅也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因为《刑统》保护私人财产——当然,这都是随统治者们说的。只要他们愿意,剥夺你的财产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可不管怎么样,一个亲王闹出这等丑闻来,还是在现任皇帝没有子翤,所以亲王们都不得离京,是皇位的潜在继承人的基础上,私德有亏,绝对是将把柄放到了官家赵煦的手中,等着被发配到地方了。

    张正书相信,赵佶不会那么傻。

    “小官人,怎么了?”

    张正书刚刚转过身来,一个温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关切地问道。

    “嘘,噤声。等会有人来敲门,你就说我不在报社。”张正书知道,这次的事可大发了,幸好赵佶还不是皇帝,不然他都犯了欺君之罪——虽然这个罪名朝廷大臣每天都在犯,可他们高明啊,不想让皇帝看到的,皇帝也很难看到,哪怕有皇城司也是一样。这跟“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是一个道理的。

    “小官人,你惹了仇家?”

    不消说,说话这女子,就是郑月娥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有时候人太优秀,也是会得罪人的。我就想不明白了,我啥都没做,结果就惹事了,我跟谁说理去?”

    郑月娥也是吃惊,问道:“小官人,这到底是怎么个回事?”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你不用知道,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明日起,我要去李家村那里避避风头了。你还是快去吩咐家中的僮仆吧,不然露馅了,那就糟了……”张正书算计着,以赵佶他们的身体素质,现在估计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还有不少时间,可以统一口径的。

    张正书拍了拍生疼的脑壳,这都什么事啊,果然是出门没看黄历……

    不过,他转念一想,好像这也不算是坏事。若是没个提防,端王赵佶突然微服找上门来,那还容易出事。现在阴差阳错,倒也是个不错的后果了。就是接下来,张正书要更加努力去寻找后路了,不然,以赵佶记仇的性子,登基后绝对会让张正书好看的。

    “哼,是你逼我的,接下来我就专门弄玻璃,搞出近视眼镜来,彻底断了你登基的希望!!!”张正书也是发了狠,舍得一身剐,他敢把皇帝拉下马——谁叫赵佶这个纨绔不给他活路呢?要是别的纨绔还好,可这个纨绔是王爷,张正书打不过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一把

    原本张正书的梦想很简单,他只想让小日子过得舒适点。

    做大棚蔬菜,是因为张正书不想冬日里只吃豆芽,只吃一些“黄化”菜,那样生活多乏味啊!前一世他是没条件讲究,这一世有条件了,哪里还能不讲究讲究呢?诚然,宋朝冬日蔬菜种类也不少,除了豆芽之外,还有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芹菜等等,可张正书吃不惯啊,都是黄不溜秋的。

    做果酒,是因为张正书不太喜欢略带浑浊的黄酒,哪怕蒸馏酒,也有点怪怪的味道。寻常的果酒就更别说了,太酸太苦,堪比中药。这样的酒,确实不会太受欢迎。

    做水泥,是张正书想住钢筋混凝土房子了,准确来说,是张正书想住高一点,起码三四层楼高,要不然怎么显得出他穿越者的优越性呢?

    做香水,是为了享受。做四轮马车,也是为了享受。可以说,张正书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从自身享受的角度为出发点,至于改变大宋,完全是顺手的事。就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三好青年,居然被权贵惦记上了,还是一个亲王,张正书就不理解了。你泡你的李师师好了,关他什么事?真的是无妄之灾啊!

    要是张正书和李师师有什么,那张正书认了。

    问题是,张正书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祸从天上来了,这找谁说理去啊?张正书可不会简单地认为,身为端王的赵佶找他,只是来讲道理的。你见过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王爷,是会跟商贾讲道理的?哪怕是没有实权的王爷,要是想让张正书不自在,只需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得罪了王爷的商贾,下场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张正书第一次觉得权力是个好东西,如果他现在有点权力,哪怕是个县官都好,赵佶也不敢太过分吧?这也是张正书为什么第一时间就想着弄近视眼镜了,赵佶做王爷都这么“纨绔”了,要是做了皇帝,岂不是要翻天?而历史上,赵佶也确实荒唐至极。张正书是一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让他不好过”的人,亲王又怎么样,你做不成皇帝,你一样拿我没办法!

    决定了要坑一把赵佶,张正书也安心了很多。

    就在这时候,“京华报社”的朱门终于被敲响了。

    “谁啊,报社关门了,明天请早!”

    被吩咐下去的张家僮仆,果然演技很过关,一副大户人家的做派。

    赵佶哪里会这么轻易就退避?当即让高俅高声叫道:“端王来访,速速开门,不若治你等之罪!”

    “你别诓俺,俺是知晓的,律法上根本没有这一条罪名。要拜访明日请早……”那门房也是不依不挠,你又不是开封府巡捕,也没有缉捕令,凭什么我要给你开门啊?王爷又怎么样,王爷就能私闯民宅吗?

    “反了你了,端王在此,你也敢……”高俅怒了,他傍上赵佶这条大腿以来,还真的没人敢这么跟他说话了。在以前,他是地位低下的书吏,被人忽视也不算什么。可今时不同往日啊,他现在是赵佶第一狗腿子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立即就想踹门了。高俅也算孔武有力,再加上几个狗腿子,确实有把握撞门而入。

    但赵佶到底是天家之人,也是皇亲贵胄,头脑没有高俅那么简单,立即喝止了高俅的行动。不能撞啊,要是高俅撞门了,那明日整个汴梁城都知道他端王赵佶是个荒唐王爷了。别以为赵佶没有心计,只要他大哥赵煦像宋仁宗一样没有子翤,那皇位很可能就落到他们几个兄弟中了。

    申王赵佖有眼疾,那赵佶是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他老师王诜也告诫过他了,怎么风花雪月,做多少风流事都没问题,但一定不要触碰律法,不要惹怒赵煦,不然别说皇位了,甚至性命都堪忧啊——被发配到端州,也就是后世的广东肇庆,那里现在都是蛮荒一片,以赵佶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骨,去到都没半条命了。

    赵佶忍住了,他不能做这等傻事,为了一个商贾,把得到皇位的机会给丢了。虽然机会渺茫,但有机会和没机会,完全是两回事啊!

    见赵佶摇了摇头,高俅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改口说道:“你一门房,也敢阻拦端王?叫你家张郎君出来,必须给我们王爷一个说法!”

    “恕罪,我家小官人,今日都不曾在报社。”

    这门房也是铁了心,只要不开门,王爷又能怎么样?

    “怎么可能,适才看到他回到报社了!”

    高俅想要诈出张正书,可惜他的脑袋虽然灵活,但张正书的也不差啊!只听那门房说道:“绝无此事,我家小官人已经到中牟县去了,一日之内,哪里能回转?且不说你们能不能证明是端王驾临,即便真的是端王,我家小官人不在报社,你们请回罢!”

    “你……”

    高俅从来没见过这么不买账的门房,正想骂回去的时候,赵佶却拉住他了。“有意思,今日他是不会出来的了。果然是有些能耐的,哼……”赵佶很不爽,向来只有他欺负人的份,哪里试过这么吃瘪的?好在他是个文青,只想着用文人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但高俅是个满肚子坏水的,立即说道:“王爷,要不要明日小的带齐人手,给这个报社一点颜色看看?还有那甚么‘兰蔻’香水店,一并砸了!”

    “你啊,别老是想着打打杀杀的,本王只是王爷!”

    跟聪明人说话,从来不需要多两句,高俅立马就明白了过来,不再说话了。

    这时候,另一个狗腿子说道:“王爷,小的听闻那张郎君在城外李家村,也是有产业的。平素无事,他就在那里……”

    “好,明日就去李家村,本王倒要看看,他还能说甚么!”

    赵佶的脾气也上来了,好在文青办事,没有多少坏水。不然,张正书就真的难受了。

    高俅连忙拍马屁说道:“王爷,他不过一商贾,最多有几个臭钱,没甚么大不了的。就这点实力,还敢跟王爷斗?怕是他得了失心疯!王爷只需略施小计,就可叫他欲生不得,欲死不能!”

    他们不知道的是,京华报社里的门房却一脸哭丧状,心道:“这下惨了,小官人都惹上甚么人啊,连王爷都找上门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随口胡扯

    赵佶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小计”,可以妙到让一个大商贾的儿子“欲生不得,欲死不能”。虽然宋朝宗室都瞧不起商贾,可他们到底是皇家,知道其实商贾才是大宋的根基,如果没有了商贾,大宋的税收瞬间会少了六成之多。原本就财政赤字的国库,要是再少了六成入项,会怎么样?

    嘿嘿,用脚趾头都想得到了。

    第一个,肯定是削减宗室支出;第二个是削减胥吏的俸禄支出;第三嘛,就是裁军了……赵佶不蠢,知道宋朝并非唐朝,唐朝的世家门阀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可宋朝却已经将大世家门阀全都干掉了,当然了,官宦世家还是有的。这些人,都暗地里经商,哪怕唐朝的世家门阀也是一样。所不一样的是,唐朝的世家门阀做生意霸道,甚至还偷税漏税。可宋朝的官宦世家,你怎么做生意,朝廷不管,把税交齐了,那什么都好说。如若不然嘛,后果真的很严重!

    从某个角度来说,因为商业,商贾的地位飞速提升了。虽然得不到官方的认可,但商贾之子可以参加科举,仅凭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是自周朝以来,对商贾最好的年代了。如果赵佶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真的把“大桶张家”弄倒了,那就等于掘了大宋自家的城墙,赵煦一定会弄死他的,整个赵家宗室也容不下他了。除非,赵佶能做得天衣无缝。只是这个基本不可能,想想看,就算没把张正书雇佣的工匠、劳力算进去,张家的僮仆都超过百人,甚至达到了两百多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地主”被你弄倒,岂能没有一点声息?一旦风声走漏,端王就算做到头了。

    赵佶不傻,相反他还很聪明。

    其实他一开始的意思,也不是找张正书的麻烦。虽然那李行首,赵佶是很想与她促膝长谈,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谈谈诗词,谈谈歌赋。但其实赵佶对于美色,或者说审美观确实不咋地。姿色再次的妓女,他都玩过。所以,这一次不过是一个不怎么忠实的粉丝,想要见到自家偶像,而和另一个粉丝起的冲突罢了。

    奈何,赵佶的名声在历史上已经臭了,臭到张正书下意识认为:那是昏君啊,昏君还找上了李师师,我虽然没把李师师怎么样,可万一赵佶不是这么想呢?不行,赵佶肯定是想弄死我,那我肯定要想办法脱身啊……

    所以,误会就形成了。

    赵佶只是想向张正书讨教一番见偶像的经验而已,结果愣是被张正书误会成了赵佶要对他不利。

    这不,在这个美妙的误会下面,张正书吓得天未亮,就乘着四轮马车出了汴梁城。

    “我说小官人,你要跑路就跑路啊,带上我算怎么个回事?”

    赵鼎很不客气,现在他已经无所求张正书了,说话的语气自然就足了。

    这叫什么?叫小人一朝得志,就嘚瑟!张正书很想抽他一巴掌,让他认清认清现实。

    好在,张正书的理智告诉他,赵鼎这人坑就好了,打是打他不醒的。

    “那日我跟端王说了,我叫赵鼎。”

    只一句话,让赵鼎瞪大了眼睛,哑口无言。良久,赵鼎才带着哭腔说道:“小官人,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何……为何要陷我于绝境?”

    “没啥,我当时就想着,这王爷也没表明自己身份,可当了王爷的,肯定姓赵吧?我随口说我是姓赵的,他肯定会对我高看一眼。我认识的姓赵的不多,一个在那个啥,另一个就是你了。你说,我不用你的名号用谁的?放心,我连你的籍贯都说得一清二楚,没有一点遗漏!”

    张正书不着边际地胡扯着,可赵鼎偏偏就相信了。

    不相信不行啊,张正书哪一次按常理出牌过?赵鼎也是欲哭无泪,怪不得张正书要带他一起跑路了,原来……原来他是被坑的那个啊!

    “别这样嘛,我也没想到要跑路这么严重的。这不,我还是很有义气的叫上了你不是?要不然,我就留你在报社,去给我挡住端王了。”张正书一脸“诚恳”地说道,可他这张脸,赵鼎越看越想抽一顿,太气人了。

    “有句话说得好啊,命运就像强、暴,你反抗不了就要学会享受。跑路也不错啊,你看我,准备充足。不仅备了大量金钱,还有一辆马车,可以快速逃离。放心吧,那端王是找不来的。等一阵子,这风声过了,我们自然能回汴京城去了。”

    张正书这样的安慰,却等于没安慰一样,气得赵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马车在路上快速行驶着,估摸着时速超过二十公里了——别以为这个速度不快,其实大宋的马车,向来只有十几时速而已。李家村不远,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赶到了。

    “小官人又来了!”

    学童们刚刚在做体操,见到张正书来了,都一窝蜂地涌了过来。

    被强制性按在操场上的苏熙苏子明见了,眼眸里不禁闪过一丝别样的神色来。如果论宋朝十大好商贾,那么张正书肯定是会上榜的。苏熙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却从未见过有哪个商贾肯办一个学校,无条件教授穷苦人家的孩童,甚至连食宿都包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钱多了烧得慌的精神啊!

    怪不得所有人都说张正书是败家子了,苏熙看起来,他确实是一个败家子。但苏熙和张正书其实是一路人,他在家的实验,也烧了不少钱,心疼得他老爹每天都在说:“伢子,你莫要弄哩,这钱是你爹在海里冒死赚回来的啊……”

    不过,苏熙也就烧了几千贯钱而已。这个张小官人倒好,一烧就是几万贯,看得连苏熙都眼抽抽——这实在是太不把钱当钱了!

    所以,这些学童拥戴张正书,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苏熙再一次觉得,抛开强制性的锻炼,和令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算术,这里确实是他的追求所在!(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喜闻乐见

    张正书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说他“又”来了呢?搞得他好像个客人一样,他明明是这里的主人好不好?

    更可气的是,这些狗嫌人厌的学童,居然越来越大胆了,甚至还敢搜他身——找零食!太过分了,但为什么张正书还有点开心呢?张正书自己想了想,他好像没有抖m的倾向啊?

    “别乱摸啊,我身上没有蜜饯,蜜饯在马车上。对,就在车厢里那个书呆子身上,你们找他去……”

    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伟大国际精神,张正书毫不犹豫又一次出卖了赵鼎。

    赵鼎还沉浸在悲伤之中,自哀自怨着。结果一抬头,就看到一群目光幽幽的学童,他忍不住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们……你们要做甚么?”

    “小官人说,蜜饯在你身上!”

    一个看模样是刺头的孩子王说道。

    赵鼎瞬息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怒道:“小官人,你又坑我!”要让赵鼎这个自认为是卫道士的儒者恼羞成怒,可见张正书做得是多么过分了——简直喜闻乐见,大快人心啊!额,好吧,是大快张正书的心。

    一点都没有悔意的张正书,走进了技校。这朋友嘛,就应该是拿来出卖的。留下被缠得没办法的赵鼎,很气,但一点办法都没。也不知道这些学童是怎么学的,明明和他差不多年纪,可论起机变来,赵鼎居然完全不是对手。好像被人蹂躏过一样,赵鼎软瘫在车厢里——你试试被十几只手一通乱摸,只为找子虚乌有的蜜饯看看?

    “咦,他身上怎么没有蜜饯?”

    翻找了半天,赵鼎拼命反抗,挣扎,这些小混世魔王却视而不见,扑倒了赵鼎就不停地搜着他的身。

    “你们想想看,小官人在这个时辰就从汴京城到了这,哪里还有甚么闲暇去买蜜饯?”

    说话的,是一个叉手在一旁冷眼光看的小屁孩,虽然只有不到十岁的年纪,却老成得有点像十几岁的束发少年了。

    “啊,好像是这样子哩!”

    “那我们岂不是错怪这人了?”

    “赶紧跑!”

    ……

    也不知道是哪个混世魔王一声令下,这些“罪魁祸首”都散了,只留下被扑倒在车厢中,流下了两行清泪的赵鼎,他怎么这么命苦啊。要是女子摸他也就罢了,可那是十几个小屁孩啊,该摸的不该摸的都摸了,赵鼎现在是生不如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张正书掉了一回书包,劝慰道:“赵鼎,你是要做大官的,这点事算什么?快起来,我有个好东西要给你看……”

    赵鼎被张正书拉着进了课室,他浑浑噩噩得如同一尊行尸走肉,都不知道自己在做啥了。

    “小官人,这人……看起来脸色不太对啊,他没事吧?”

    苏子明坐在张正书旁边,担忧地问道。

    “没事,有事的话,丢几道应用题给他做就是了。赵鼎,听闻你是个神童啊,恰好,我这技校里,也有不少‘神童’,要不要比一比?”张正书露出了一个挑事的微笑,他已经预见了赵鼎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情形,心道,是不是对他有点太狠了,万一他想不开呢?不对,赵鼎什么时候想得开啊,他不一直是这样死脑筋,认死理的吗!

    见赵鼎还是浑浑噩噩的样子,张正书立马使出了激将法:“我还以为号称儒门神童的赵鼎能有多厉害,原来是徒有虚名的……”

    赵鼎回过神来了,恶狠狠地说道:“小官人,若是比诗词歌赋,经史典籍,我自问同龄几无敌手!”

    “那东西有啥用啊,要比当然比算术了。算术你学过吧?别跟我说你没学过,这可是君子六艺来的。不出声,代表你学过了?”张正书嘿嘿一笑道,“别说我坑你,我知道你的算术水平不咋的,所以安排了一个初学者当你的对手。看到没,这位苏子明,小明童鞋你也见过一面的了,他也是刚刚接触算术,这样,我出一道题,让这个课室内的所有人一起算,这公平吧?”

    赵鼎的牛脾气上来了,脖子一硬,说道:“来啊,谁怕谁?”

    “好说!大伙听好了,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问:梨果多少价几何?”张正书这道题,其实很新。因为,这是一道元朝时的应用题,大概意思是,用九百九十九文钱文钱买得梨和果共一千个,梨十一文钱文买九个,果四文买七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如果是技校的学童们,聪明的已经设了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了。而“初学者”苏熙苏子明,则咬着笔头,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神情最古怪的,就要属赵鼎了。他没下笔,因为根本不懂算啊!如果斥责张正书这题没意义,他自己都不会信服的。这的确是一道很贴近宋朝生活的应用题,甚至赵鼎自己都可能遇到,只是不可能买九百九十九文钱的水果罢了——除了大户人家,谁肯花一贯多钱一次性买这么多水果啊,这是钱多烧得慌!

    张正书看着赵鼎的模样,也笑了。

    有一种数学难题,叫做题目已经超过了语文阅读理解的范围。难不成,号称神童的赵鼎,居然连题目都听不懂?

    是的,赵鼎真听不懂,这些数字里面,到底有什么弯弯绕绕?明明听起来不难,可真要解题,却好像便秘一样,总是憋不出一个解题思路来。张正书对这种事是心知肚明的,宋朝重文轻武不说,连带数学也是不重视的。除非开特科,不然还真的不好找什么算数人才。市场小,那学习数学的人自然也就少了。除了立志做账房先生的,谁有心去钻研什么数学题?

    做官嘛,通读圣贤书,懂得写文章,那就行了。至于算数?都是小道耳,不学也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一到地方,就被胥吏耍得团团转的缘故。连账本都看不明白,财政大权都把握不了,还得靠胥吏的官,胥吏不把你当成瓜皮,都对不起全国百姓。

    赵鼎也是这个心思,他很想把笔一扔,斥责数学是“小道”。但这种心虚的表现,赵鼎已经猜到张小官人对怎么对他了,绝对会把他树立成反面例子,尽情奚落的。这张小官人,好像对打击他的自信心上瘾了,变着法来整他。有鉴于此,赵鼎哪里还会堕入张正书的毂中?(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 宽进严出

    于是,赵鼎很悲催的再次被虐了,这一次不是张正书在虐他,而是一群比他年纪还小的学童。

    一炷香时间过去后,张正书问起了答案。这是在照顾苏子明和赵鼎,不然的话,张正书在一刻钟内就要求拿出答案了。连这个都解不开,还怎么做账房先生?要知道,技校毕业出去的学童,最低也是要做一个账房先生的。宽进严出,谁都没情面讲。

    “有谁算出来了吗?”

    张正书问道,其实他心中早就有答案了。整个课室里的学童,估计都能算出来。为啥呢?瞧他们把算盘拨弄得噼里啪啦响,张正书就知道这个技校没有白办。最起码,给大宋培养了不少数学人才。

    “我算出来了!”

    一片异口同声之中,竖起了无数只手。张正书诧异的发现,除了学童以外,苏子明也算出来了。

    “好,苏子明,你说说你的答案?”

    张正书很好奇,他就想知道,这个小明童鞋到底是算对还是算错了。

    “梨有六百五十七个,共计八百零三文钱,果有三百四十三个,共计一百九十六文钱。”苏子明的答案很正确,张正书有点吃惊了。这道题目是宋朝还没有的,系统给出的是元朝的《四元玉鉴》中的一道题目,正因为知道是这样,张正书才震惊莫名。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童?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正书也很好奇,这道题目对古人来说,难度不小。苏子明才接触数学几天啊,居然能算这样的题目了?

    “我是用了笨法子,一个个推算出来的……”苏子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却把张正书给震惊了。这败家子啊,推算出来的,要用多少草稿纸?要知道,办学校最大的花销不是课本,不是聘用教师,也不是免费食宿,而是草稿纸啊!就这么一道题,苏子明居然用去十几张纸,心疼得张正书直哆嗦。

    “行了,我知道了……”

    张正书无力地转身,也没去问赵鼎算出来没,看着他一头雾水的样子,就知道他连解题思路都没找到。数学逻辑和儒家的逻辑,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轻了说,儒家的逻辑就是强加附会,相当于狡辩术的存在。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以儒家为标准的社会制度体系里面的,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可一放大到科学严谨的学科之中,儒家的短板都暴露无遗了。

    特别是数学,很多儒者根本就没法理解,什么是除法?因为儒家的字典里,公平这个词嘛,基本是不存在的。特权阶级,才是儒家要追求的。很不幸,赵鼎就是其中一个。

    张正书公布了答案,也公布了解题思路。这道题,可用方程来解,也能用取巧的办法,也就是苏子明那样,求出单价了,就利用单价做文章。当然,苏子明不懂这一步,他完全是生搬硬套的,让张正书哭笑不得。没错,苏子明确实很聪明,思维也不拘一格。但数学是自有逻辑所在的,他这么生搬硬套,硬解的法子当真是笨法子。

    这不,苏子明听了神乎其神的解法,当即沉迷进去了,听得如痴如醉。

    而赵鼎呢,则还是像看天书一样,张正书都能找到当年自己学微积分的状态了。

    不理解啊!根本无法理解!

    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学问,赵鼎很怀疑自己来这里是干嘛的?于是,他想到了哲学上最富盛名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没错,赵鼎差点没有被那一连串的“鬼画符”给逼疯了。

    要是在其他场合,他就开始怒斥了:“这是乱来!中国自有文字,何必用番邦数字!”

    但今天他被数学狠狠地虐了一回,说话都没底气了。而且他也知道,这其实是强词夺理。中国汉字在数学一道上,掣肘不少。特别是在传播力度上,远不及数字来得方便。因为技校的推广,李家村周边的村民,都学会了这番邦数字,这就是证明了。宋朝的儒者再目中无人,也不敢排斥可以教化万民的法子。因为教化,本就是儒家的根基啊!否定了教化,岂不是把孔夫子都否定了?

    “难道我真的要学算术才行?”

    赵鼎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被身旁的人狠狠刺激到了。那些比他还小的学童,居然没有一个人是做错的,全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更恐怖的是,他们使用算盘的速度,几乎可以用妙到巅毫来形容了,不仅快,还极为赏心悦目。可以说,有这等功力,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账房先生的岗位了。

    赵鼎震惊了,要知道,技校办起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在几个月内,就培养出了一批账房先生,这简直骇人听闻啊!在大宋,不缺读书人,不缺工匠,但是缺账房先生。账房先生要是做得好,分分钟都会被当成掌柜来培养的。

    也就是说,这些学童未来,最起码是个账房先生了?

    虽然,赵鼎也看不起市井里的账房先生,可他知道,在朝廷的各个衙门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账房先生。如果没有账房先生,恐怕大宋的税务都无法厘清。算术的重要性,赵鼎是嘴上说着不要,表面上是看不起,但他是心知肚明算术人才重要性的。可他还是不打算深入学习,在赵鼎看来,没有什么重要得过当官。

    “小官人兴办技校,当是一大善举!”

    赵鼎也不得不服气了,他是很努力,但看到比他有钱的张正书,比他还努力,赵鼎就有点不自在了。幸好张正书的志向不在官场,不然赵鼎连一点点自信都没了。

    当下课的钟声响起,学童们欢呼雀跃地冲出了课室,课室里就剩下苏子明、赵鼎和张正书三人。

    “小明啊,算术学得怎么样了?”张正书漫不经心地问道,其实内心是满怀期望的。诚然,二十岁才学数学,是晚了点。但有志不在年高,只要肯下苦功,以苏熙的智商,一定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数学是科学之王,这也是苏熙的动力所在。学不会数学,就接触不到更高级的科学,这是苏熙不甘心的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确认过眼神

    “小官人,这算术一道,果然博大精深!”

    苏子明虽然还没有接触到方程,可普通算法,已经让他如痴如醉了。从一开始的抗拒,居然转变成了主动去学,这可是天和地一样的差别!

    最关键的是,苏子明学会了打算盘,这让他极为兴奋。要知道,算盘一道,不是账房先生都不会玩的。而且北宋的算盘,还比较落后,张正书是直接让工匠做了后世改良后的算盘,不仅比北宋这时候的串档算盘更先进,而且还能算极大的数目,这是一个飞跃的改变。

    再加上张正书没有打算保留专利技术,他“改良”的算盘,已经悄然传到了汴梁城,很快就代替了汴梁城的串档算盘。

    有了算盘,珠算口诀也极为重要的。珠算口诀,价值千金!嗯,张正书这个败家子,也传播出去了。没办法,想要让大宋更进一步,数学的推动是绝对不能少了。最起码,在算盘一道上,张正书让步了。

    这珠算口诀,一点都不简单,加减乘除就不必说了,还有《日用算法》、《田亩飞归》、《退商口诀》等等。这《日用算法》,其实也叫‘斤两歌’,专门为十六两秤珠算而编制的,因为算盘只便于十进位,而宋朝同的十六两秤是以十六两进为一斤的,用珠算只得改为十进位才方便。要打算盘,‘斤两歌’是必须烂熟如泥的。至于《田亩飞归》,则是专为计算土地面积而编写的,在丈量土地上,绝对能节省大量时间。

    因为张正书的出现,大宋的数学可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

    “好!”

    张正书放心了,果然是搞科学的料,知道数学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都不用张正书催逼了,这个小明童鞋自个都会陷入数学的“美妙”之中,不可自拔。

    然而,赵鼎却嗤之以鼻:“甚么博大精深,不就是算法数艺九科么?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章算术》里,全都有!君子六艺,我也是有所涉猎的!”

    “你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算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远远谈不上精通。”张正书慢悠悠地说道,“不是我说,以你的算术水平,我技校里任何一人都能吊打你。你肯定不服气,会说算术,小道尔,唯有经史典籍,儒家经典才是大道,对吧?呵呵,你要是知道算术的奥秘,你就不会认为儒家有多难了。”

    张正书说的绝对是大实话,哪怕是在后世,也没有一个数学家敢拍着胸脯说“数学的奥秘尽被我看到了”,要是说出这话来,肯定是个脑子不正常的了。可儒家呢,呵呵,就那么几本书。说句难听点的,自从唐宋确立了儒家作为主考科目之后,这几本书早就被研究透,研究烂了,以中国人独具的应试天赋,也总结出了一大箩筐的应试技巧来。要是懂得这些应试技巧,有针对性的学习,考个进士易如反掌——嗯,这对张正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因为他开挂了啊!

    张正书之所以不去当官,也是因为这样。读了几本儒家经典,就敢说能治天下了?天真。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在诓骗天下人都去读书的。都读书了,都去当官了,那社会就稳定了啊!不得不说,儒家在稳定社会方面,功效确实一流——愚民、洗脑也是一流。

    看到了前景不妙,还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那是傻子。张正书不是傻子,所以他不去做官,他选择建作坊,开技校,培养工业人才。实在不行,张正书就跑到海外去,去流求,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再不行,张正书就跑到东南亚去,怎么都要把作坊弄起来,把科学基础打好。这个,比当官有意义多了。当了官,绝对是身不由己的。想做这些事,也会有不少掣肘。既然如此,还不如乐得一身轻松。

    赵鼎没有反驳,但他的眼神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信不信由你,不仅算术是博大精深,还有更多科目,如物理、化学,也是博大精深的。这些,我统称为‘科学’。当你接触了科学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我也就比你好一点,因为我曾经看过出了井以后的天地……”

    赵鼎刚刚想反驳,外面一个保安队员匆匆忙忙赶来:“小官人,不好了,一行自称是端王的人马,在外间闹着要进来……”

    “我勒个擦擦?”

    张正书被吓了一跳,赵鼎也吓到了:“居然找上门来了?!”

    赵鼎已经六神无主,看向了张正书:“小官人,你惹得麻烦,你还是自己解决吧。还有顺带帮我说清楚,你不是赵鼎,我才是赵鼎……”

    “#%&*……”

    张正书差点想骂娘,这赵佶也太死心眼了吧,不就是诓了他一回吗,至于带齐人马找上门来吗?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张正书连忙问道:“你们没动刀枪吧?!”

    “小官人,那可是王爷,小的哪里敢啊?”

    也是,保安队员们又不是缺心眼的,谁都敢怼。

    “小官人,还是你出去吧,他们已经闯进来了……”这个保安队员低着头,有点内疚地说道。

    张正书深深吸了口气,说道:“不去!”

    开玩笑,要是被赵佶抓住了,那他的谎言不被揭穿了吗?不过,既然赵佶都找到这里来了,好像他的大话早就被揭穿了。张正书现在脑子有点乱,下意识地抗拒了一下。但很可惜,他这一次失算了。

    只见赵鼎和这保安队员对望了一眼之后,确认过眼神,是要这样做的人——他们毫无征兆的把张正书一把扭住,硬是推着往前走。

    “你们要干嘛,放手啊,信不信我炒你们鱿鱼……哥,哥,有话好好说,能别动粗么?……大哥,我错了,先放手行吗……”

    苏熙在一旁,看天看地看周围,就是不看张正书。

    没办法,丢人,太丢人了。要是被人知道他认识张正书,那是一件掉价的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按常理出牌

    和赵佶再次见面的结果,很不友好,起码张正书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被人绑了去见一个“仇人”,这是一件挺绝望的事。

    好在,赵鼎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在来到操场之前就放开了张正书。

    “前面何人在聒噪?”

    张正书气定神闲地说了一声,“胆敢闯入私人地方,二三子,与我报官,抓人!”

    别说赵佶、高俅他们,连赵鼎和苏熙都愣住了。猛人啊,张小官人太猛了,居然敢不把亲王放在眼中,苏熙都想下跪膜拜了:神啊,请将一道雷劈死这傻子吧,他想把我们都害死啊!

    张正书可没有这个顾虑,反正按照历史,哪怕赵佶要登基,也得两年之后,这两年内,他还是一个手无实权的闲散王爷。嗯,就好像被圈养起来的国宝,当成吉祥物一样。不过这个吉祥物有点夸张,会变龙的——张正书叹了口气,有可能的话,他也不想得罪赵佶啊,奈何是他不讲道理在先的。不过话说回来,皇亲贵胄啥时候讲过道理?把你当人看,已经很不错了。而这个赵佶,更是不知道体恤民情为何物,要不然也不会弄得整个大宋天怒人怨,好好的江山断送在他手上了。

    高俅笑了,是怒极而笑:“你这不知死活的汉子,诓骗了王爷不说,还敢在这里大放厥词?来人,拿下!”

    “王爷?我不认识什么王爷啊?”

    张正书开始飙演技了,眼神要多诚恳有多诚恳。

    赵佶觉得有点意思,一挥手制止了后面的蠢蠢欲动的人。其实张正书也知道,高俅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赵佶根本没有缉捕权,要是他这么做了,等同自断前程而已。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自己的兄弟擅权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权力,赵佶一旦做了这等事,不用等张正书出手,台谏官们就好像闻着腐肉的苍蝇,一窝蜂开始弹劾赵佶了。什么?你说赵佶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呵呵,真当《京华报》是吃素的啊!

    “你不认得本王?”

    赵佶觉得这人很有意思,心想,难道那李行首喜欢的是这种人?

    “不认得!”

    张正书毫不犹豫地说道,一点都没撒谎的意思。这个下意识的回答,连系统都蒙骗过了,因为张正书在心中真的觉得和赵佶不熟。不熟不就是不认识了嘛,这绝对不是撒谎。

    “那昨晚本王在景明坊外,看到的不是你?”赵佶笑了,他是一个文青,还是有文化的流氓,正处于好奇心爆棚的岁数,自然想看看这个张小官人是怎么把戏圆回来的。

    张正书“惊愕”地说道:“昨晚你看到我了?那肯定是你认错人了,昨晚我一直在这里啊!城门都关了,谁能进汴京城?”

    高俅忍不住了,冲出来一把揪住张正书的衣襟,说道:“你这腌臜闲货,居然还敢讲大话?昨晚你见了王爷,还诓骗王爷说你叫秦三来着,这你还能抵赖?!”

    张正书毫无畏惧,冷冷笑道:“既然你们说见过我,那人证呢?没理由你们说什么,大伙就信什么了吧?没证没据的事,信不信我告你诽谤?你好放手了啊,我瞧你一介斯文,才不忍叫家仆赶你出去。不然,就凭你们敢冒充王爷,私闯民宅,都够诛九族了。”

    “……”

    赵佶惊呆了,他实在没想到,到了这个地步,张正书还能反咬一口。这个演技,这个反应速度,绝了!“好!!!”赵佶忍不住拍掌了,高俅很想捂住眼睛,这都是个什么样的王爷啊!不过高俅也知道,赵佶就是这么一个性子,爱“才”如命。这个“才”嘛,自然不是什么好事,诗词歌赋那些,赵佶也瞧不上眼。但如果有一声歪门邪道的本事,赵佶却当成座上宾一样对待。

    看看他的那些狗腿子,高俅是蹴鞠技术了得,书法也有一定造诣。甚至后世有人称,自从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一千多年都没缓过来。剩下的狗腿子,有的会相马的,有的射技了得的,有的关扑玩得好的,有的斗蟋蟀是个中好手……没有一个是正路出身的,全都是歪门邪道。

    其实,赵佶本就是一个闲散王爷,他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只要他不造反就行了,赵氏宗室供养他一辈子都行。甚至,赵佶突然转变了口味,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搞搞基什么的,赵煦也任由他去。养几个歪门邪道的狗腿子,这算什么事?

    “你说我们王爷是冒充的?谁敢冒充王爷啊?你这憨货,你看到我们王爷腰带上挂着的玉带和金鱼袋了吗?这是能造假的?还有,王爷身上有一块证明身份的金牌……”高俅说着,赵佶就配合地拿出了牌子,亮明了身份。

    张正书见过了金牌上的字之后,心中叹了口气:“果然是赵佶……”

    “原来是王爷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啊。荒郊野岭,也没什么好招待王爷的。王爷要是累了,就请回吧。草民还有很多要事要做,很多实验要弄,没空陪王爷闲逛了,恕罪……”

    赵佶没想到,高俅也没想到,亮明了身份后,张正书还是不鸟他们。听着张正书不卑不亢的话,他们忽然觉得,这个王爷好像大路货一样,根本不值钱啊!

    “你……”

    高俅气得用手指着张正书,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倒是赵佶有点涵养,按下了高俅的手,笑道:“张郎君果然是个妙人,怪不得能入李行首之青眼。本王前来,只是想求教一番,如何能得李行首相邀,畅谈平生之事?”这番架子摆得很正,张正书却更为头疼。赵佶要是乱来,他倒是好办。砸点东西也就砸了,最多张正书上门要求赔偿而已。可赵佶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这个时候还能礼贤下士?这是历史上那个昏君吗?能不能按常理出牌啊?赵佶这么做,让张正书好生难办啊,都做不成敌人了,张正书还好意思坑他一把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就是消遣你

    “绝对好意思坑他一把,我这是为国家,为社稷,为百姓着想的,赵佶登基为帝,则天下永无宁日……”张正书心中丝毫没有愧疚感,甚至还有点大义凛然的意思。只是他的初衷,或者动机只是保住自己一家性命而已。

    要说整个大宋最不按常理出牌的,除了张正书,还有谁?赵佶?他只不过是想一出是一出而已,距离张正书这种天马行空,犹如羚羊挂角的思维,还相差甚远。这不,张正书脑筋一转,坑人的想法又冒出来了。

    “不敢当,草民也就适逢其会而已。”张正书微微一笑道,“其实,我和李行首,也不算很熟。倒是国子监主簿、校书郎周邦彦周官人,和李行首更为熟稔。周官人号称词坛第一人,所赋之词工律韵美,编成小曲,自是受李行首另眼相待。对了,李行首还喜欢豪迈词,比如苏轼苏子瞻的词,她几乎每次都唱。王爷要是想讨李行首欢心,写一首精妙之词,李行首就会接见王爷了……”

    这是实话,但张正书知道,其实赵佶只是一个艺术青年。啥意思呢?就是写字画画,蹴鞠下棋什么的还算不错,但论写诗作词嘛,还是差了点火候的。要是没人代笔,恐怕赵佶一辈子都做不出让李师师刮目相看的诗词来。

    “据本王所知,张郎君不是这般与李行首相识的?”

    赵佶似笑非笑地看着张正书,心中琢磨着这个张小官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不仅说起谎来不眨眼,连话都说得不尽实诚。没错,张正书的话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这也是赵佶苦恼的原因。要是赵佶的诗词能打动李师师,赵佶就不会跑来向张正书请教了。

    “草民与李行首的相识过程,有点难以重演啊……”张正书装出一副踌躇的样子,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首先,你得先为李行首挨一顿毒打。被人打得差不多半死之后,李行首就会登门看望你的了。”

    赵佶一怔,也有点尴尬,他也是知道这件事的,甚至还引为李师师身具绝大魅力的一件事。可要赵佶被人毒打一顿,赵佶是怎么都做不到的。

    高俅听了,刚想发火,张正书就说了:“其实王爷也不用被人毒打的,只要安排演一场戏,王爷出手把人打得半死,李行首估摸也会出来瞧两眼的……”能不出来看吗,王爷打人啊,还是争风吃醋而打人,多有爆炸性的新闻!张正书甚至在想,如果赵佶真的这么缺心眼,《京华报》怎么都要“据实报道”一番吧?

    “此事……有辱斯文,不提也罢……”

    赵佶还是要脸面的,他的宗旨是风流,而不是下三滥。他也不傻,要是他动手打人,估摸下一刻真的得滚到端州了。

    高俅冷冷地说道:“听闻张郎君是用香水,敲开了李行首的门,让李行首心甘情愿出现在《京华报》上的?”

    “对对对,草民接下来就要说香水的事了。”张正书诚恳地看着高俅,说道:“这位仁兄不要着急嘛,好戏在后头哩。话说这香水啊,不用说了,这是我独家秘方,坚决不能示人的。所以王爷也不用打香水的主意,不过,可以用相同的法子,请李行首做‘代言人’。”

    “甚么是‘代言人’?”

    赵佶果然有点不耻下问的意思,如果他在国事上做到这样就不错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所谓‘代言人’,其实给产品代言,请一个名人给产品说好话。我觉得李行首最适合做香水的代言人,就请她了……”

    “嗯,不错,李行首国色天香,确实是代言香水绝佳人选!”赵佶对那几期《京华报》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上面的画风,还有那绝妙的女子。这也是为什么赵佶最近流连和乐楼的缘故了,那是在追星啊!这不,远远看了一次李师师,赵佶就迷醉了,认为之前玩的美妓,都是庸脂俗粉,俗不可耐——实际上,赵佶的品味真的没多高,和王诜一个鸟样。

    要是张正书知道,是《京华报》让赵佶找上李师师的,他会抽自己几巴掌,然后该赚的钱,继续赚。该用的代言人,继续用。没办法,还有比李师师更好的代言人吗?没了啊!

    “可你又不肯把香水秘方出卖,这计策有何用?”高俅倒是个人精,很快就抓住了张正书的漏洞。

    张正书毫不客气地说道:“真是榆木脑袋,没有香水,还有其他东西啊。什么胭脂水粉,什么铜镜……反正和女子有关的,都可以找李行首嘛。当然,我可不敢打包票,李行首会给你们代言的。”

    其实,这就是在给赵佶挖坑了。李师师是谁啊,眼光可不是一般的高。那些寻常事物,哪里会入得了她的眼?最要紧的是,赵佶是不可能去经商的,更别说弄出什么产品给李师师做代言了。

    赵佶倒是心里跟明镜似的:“张郎君说了这么多,没有一个是本王能用的,难不成,张郎君是在消遣本王不成?”

    张正书心道:“没错,就是消遣你,咋滴,瞅我不顺眼啊?”

    当然,嘴上是不会这么说的,除非张正书脑子坏掉了。“草民岂敢,这些都是草民的切身经历啊!算起来,草民也就见了李行首三面,而且李行首都是蒙着脸的,真的谈不上很熟。国子监主簿、校书郎周邦彦周官人就厉害了,他起码见了李行首十几次。不如,王爷去找找周官人,请教请教?”

    赵佶有点怒气上升的缘故,他一个闲散王爷,去找一个官员请教怎么狎妓,那下一刻,立即传遍整个汴梁城了。最要命的是,他的皇兄赵煦会立即警醒过来,开始找借口撵他出京。要是出了京城,原本就只有万分之一机会的皇位,就彻底和他没关系了!

    个中利害关系,别人不清楚,赵佶还不清楚吗!

    但赵佶想到,张正书不过一个商贾,哪里知道那么多官场里的弯弯绕绕和黑暗?当即压住了火气,淡淡地说道:“张郎君真会说笑。罢了,既然张郎君的先例不可尽复,那本王也叨扰了,告辞!”

    “王爷慢走,王爷再见,王爷别再来了……”最后一句,是张正书心中说的。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不知道哪个杀才,居然把一个蹴鞠猛地从后面踢了过来,好巧不巧,正好落在赵佶前面。

    “咦,这是蹴鞠?”(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六章: 真的好意思

    赵佶是一个见了蹴鞠就迈不动腿的人,可以说是狂热球迷了。

    要是放在后世,他肯定是最忙的人——天天追着球赛,现场看、电视看、手机看……反正有一场球赛没看,他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别问张正书是怎么知道的,在前一世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宁愿吃白饭加老干妈,也要攒钱买门票机票,攒够假期飞跃半球去看一场球赛。这人唯一不看的是国足,按照他的话,球场上放十一头猪都踢得比那些国猪好。他也不敢看,怕会气得爆血管。

    神奇的是,那人一直坚持不懈买国足输球,竟也赚了不少机票钱。用他的话说,这是国足在赞助他去看高水平球赛的。

    如今,被视为宋朝球技最高超的高俅就在这里,张正书却一点感觉都没。因为他知道,高俅也好,赵佶也罢,他们弄的是观赏性蹴鞠,也就是颠球之类的花俏技巧,和后世的足球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至于竞赛性蹴鞠,则是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兵家练兵之法,野蛮,凶狠,偏偏又团队协作十足。当然,这种竞赛性蹴鞠在宋朝没多少市场——宋朝的士卒,十天半个月都不训练一次,更别说踢蹴鞠了。再加上宋朝文人多,对这种上身体的蹴鞠十分不感冒。于是,竞赛性蹴鞠没落得差点就失传了。

    张正书虽然不是个狂热球迷,但也知道足球的规则,可以说他的改革,等于重新激活了竞赛性蹴鞠。那颠球进风流眼的蹴鞠,真的如同娘炮一样,张正书十分看不惯。宋朝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娘炮了,连男人都戴花,可想而知这种阴盛阳衰的势头有多厉害了。还是竞赛性蹴鞠好,观赏性足(对张正书来说),而且还能锻炼协同配合,怪不得前朝军中用以训练军队。对了,还有马球,是自唐代兴起的锻炼骑兵的法子。可惜,宋朝连继承都没继承,反倒是辽国继承了过去。怪不得辽国常常以华夏正统自诩了,宋朝在这方面实在弱爆了。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宋朝连战马都不多,更别说浪费马力打马球了。

    “这蹴鞠……好生奇怪?”

    赵佶是蹴鞠行家,一眼就看出了这蹴鞠好像与寻常蹴鞠不太一样,制作好像更加精良?更加圆了点?更加大了点?还有不俗的弹性?

    “兀那汉子,快些把蹴鞠给回贫道!”

    穿着短褐道袍的郭骞飞奔出来,一脸兴奋的状态。不过,张正书很担心他,如果他知道眼前这人是端王,会不会一头撞死?

    郭骞跑上前,一把抢过那蹴鞠,对张正书说道:“小官人,成了!”就是他,刚刚一脚把蹴鞠踢上天空的,好巧不巧,正好落在赵佶面前。

    “什么成了?”

    张正书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头雾水。

    “这蹴鞠啊,你不是说要用……”

    他还没说完,张正书一把就捂住了他的嘴,眼中差点冒出怒火,恶狠狠地说道:“一万贯!”

    郭骞登时吓得魂不附体,他才意识到,自己差点欠了一万贯的债务了。也怪他太得意忘形了,太想跟张正书邀功了。

    “这蹴鞠是用甚么做成的?”赵佶也不蠢,皱眉问道,“与寻常的蹴鞠完全不同?”

    “能一样吗?这是橡胶制品,比那些什么猪膀胱,牛膀胱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张正书心中吐槽了一句,这蹴鞠张正书也看到了,不止用了橡胶气囊,差点连气门芯都做出来了。因为工艺问题,气门芯还是太难了点。这跟车铃一样,需要的材质不是现阶段能解决的。所以,这个蹴鞠估计也是用了最笨的方法,完全密封了橡胶气囊。要是气囊里的空气漏光了,那就需要换一个气囊,或者直接换一个蹴鞠了……

    张正书白了赵佶一眼,说道:“王爷,这是赚大钱的事,你认为我会说吗?”

    赵佶被噎得不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郭骞却被吓到了,怔怔地说道:“王爷?”

    高俅一脸高傲地说道:“不错,这是端王殿下!”

    郭骞吓得双腿如筛糠,他刚刚还叫了声极具污蔑性的“汉子”,会不会被杀头的?

    张正书见他这样,十分好笑。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王爷都能怕成这样,要是被郭骞知道,两三年后赵佶会登基成为皇帝,那他岂不是要晕过去了?

    赵佶的兴趣,却完全被这蹴鞠吸引住了,问道:“本王能试试这蹴鞠么?”

    张正书想了想,把蹴鞠递给了赵佶。

    赵佶毫不犹豫,立即展现了他的蹴鞠技术。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实在有点看头,周围的人纷纷喝彩,差点没给点小钱打赏了。可惜张正书看得两眼困困,一点兴致都没。这种颠球法,看起来很花哨,但其实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的东西。

    “高俅,接着!”

    赵佶玩得兴起,一脚把蹴鞠颠给了高俅。

    高俅也不含糊,接了球,立即惊奇地道了声“咦?”这个蹴鞠和平常的蹴鞠果然不一样,确切来说省力很多,因为弹性更好了。

    张正书稍稍打起了精神,想看看高俅的表演。只见高俅大致摸清了新式蹴鞠的性能后,立即展开了他的杂耍。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等,堪称眼花缭乱。俾腾跃而攸利,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张正书看了,心道不愧是足球鼻祖,颠球是不错。

    “踢得好,来人啊,打赏……”

    张正书习惯性地叫了句,气得高俅脸都黑了。这把他当成什么了,蹴鞠艺人吗?还打赏?

    赵佶见高俅停了球,也知道他是很满意这蹴鞠的。“张郎君,这蹴鞠能赠与本王吗?”赵佶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作为王爷,开口向你讨要一件东西,这是给你面子啊,你好意思不给?

    不好意思,张正书是真的好意思。因为他根本没有那个概念,王爷就很厉害吗?能白拿别人的东西?这是要给钱的好吗!

    “赠与?不好意思,这蹴鞠可以卖,但制作成本高,送是不可能的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在旁人看来,却是一副“可恶”的商贾嘴脸。(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要钱

    高俅没想到,在场的人都没想到,这个“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居然是一个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的。人家孝敬王爷,那是巴结都来不及。他倒好,居然义正辞严地伸手了:要拿走这个蹴鞠?可以,给钱吧!

    张正书觉得他们都有点大惊小怪的,哪怕是在皇帝拥有一切的时代,你一个亲王凭什么拿我的东西还不给钱?

    “有意思,有意思。你且说说看,这蹴鞠要多少钱?”

    赵佶有点寻味地问道,其实他内心是真的有点震惊的。

    “一百贯。”张正书很正经地说道,“这蹴鞠用的是新材料,我敢担保,这是大宋第一个这样的蹴鞠。物以稀为贵,你要不要?”

    “给了……”

    赵佶倒是大方,毕竟他一向都不算小气的人。反正赵佶对钱没啥概念,要不然历史上他就不会花巨资建造一个艮岳了,还勒令天下进贡奇石供他观赏。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体恤民情的赵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赚一个昏君的钱,张正书赚得理直气壮,赚得毫无心理负担。

    高俅不情不愿地掏出了一个荷包,拿出了几两金叶子递给了张正书。

    张正书接过这金叶子,喃喃地说道:“这金子该不会是假的吧?怎么这么小?来人啊,拿小秤来,我称一称……”

    高俅觉得张正书这是在侮辱端王了,怒道:“殿下给的钱,会是假的吗?”

    “别那么激动,我就称一称,多退少补嘛……”

    张正书撒起谎来眼睛都不眨,气得高俅都翘胡子了。张正书倒是觉得这赵佶的卖相比高俅好多了,起码人家算是个帅哥,一张国字脸,很有汉人特点。就是嘴上留着撇小胡子,有点显老了。高俅呢,都三十多岁差不多四十岁的人了,留的山羊胡那么长。一双眼睛太过精明,就好像鼠目一样,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再配上削尖的脸颊,一看就是个刻薄之人。张正书对高俅没啥好印象,很大程度是看脸的。

    当秤拿来后,张正书当场验了验,喃喃地说道:“三两五厘,马马虎虎算你一百贯吧……”这时候,金子兑换铜钱的比例在二十多贯钱,还不到三十贯。三两五厘,大概就是一百贯了。

    高俅也是气不过,什么马马虎虎算一百贯,三两五厘金子,都一百零一贯以上了,这还是最低兑换比例。要是兑换比例再高一点,则一百零几贯了!刚想斥责一下,张正书满意地收起了金子,说道:“多谢王爷,下次要买蹴鞠,草民给你算便宜点。下次,估计只要几十贯就行了。你这个是第一个,比较贵……”

    张正书做生意就是这样,童叟无欺,不管你是王爷还是乞丐,张正书都一视同仁。哪怕是换一个人买这个蹴鞠,张正书也是出这个价。应该是这样的,张正书对自己说。

    “还有下次?”

    高俅觉得有点好笑了,难道真当赵佶是冤大头吗?

    张正书却振振有词地说道:“一分钱一分货,再说了,寻常蹴鞠虽然便宜,不也一样要换?要是踢得勤了,几日换一个也是寻常。我这个不一样,起码可以踢得久一点。而且,只要换了里面的气囊,就能再次使用了。要是给我点时间,我发明一个气门芯,直接在外面打气进去就是了,连气囊都不必换……”

    赵佶一愣,掂量着手上的蹴鞠,疑惑地说道:“有这般神奇?”

    “你不信啊?可以来比试比试啊,恰好我这里的人,都喜欢踢蹴鞠。”张正书随口提议道。

    高俅冷笑一声:“踢就踢,谁怕谁?”

    “忘了说,我们这里的踢法,比较新颖。是根据汉代蹴鞠改进而来的,两边置龙门,分两队各十一人,每队一个守门员,其余为前锋、中锋、中场、边锋、前腰、后腰、前卫、后卫,分工明细。我瞧你们这里只有六个人,要不我们也出六个人算了。规则嘛,我给你们说一遍,然后再示范一次给你们看。要是觉得可以,我们就比一场。”

    “这是蹴鞠?!”

    高俅觉得有点侮辱了这项高雅的运动了,气得有点翘胡子。

    张正书冷哼一声:“汉代用来练兵之蹴鞠戏,如何不是蹴鞠了?”

    “你且去问问坊间‘齐云社’,哪有这般规矩?”高俅有点傻眼了,他对历史不甚熟悉,还真的被吓住了。

    “齐云社”,是宋朝蹴鞠艺人专门的蹴鞠组织,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一般来说,比赛分两种,一种是单球门(也叫风流眼)的比赛,衣服颜色不同的两队分站两边,每队十二或十六人。比赛时左边的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得一筹。右边的队员得球亦如此,有点像后世的排球,就是不限制颠球的次数。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高一球即为胜,称为“略胜一筹”。

    还有一种叫白打,也就是不用球门的表演性质的杂耍。

    高俅精通两种踢法,却从未听过张正书的这种踢法,自然不免有点慌张了。

    “哦?还有这等踢法,本王倒想看看……”

    赵佶是一个喜欢玩的人,提起了蹴鞠,连李师师都忘了。

    “那借蹴鞠一用,你们立即就可以知道这蹴鞠有多皮实了……”

    张正书不由分说,拿了蹴鞠转身就大喊道:“刘忠,踢球了!”说着,蹴鞠一甩,扔了出去。

    高俅黑着脸,低声说道:“王爷,这人分明是装傻扮懵,何必……”

    “诶,此人非同一般人,十分有趣。本王倒是挺欣赏他的,想想他弄出的各类玩意,不止是香水,听闻还有香皂、蜡烛,甚至冬日府上吃的绿菜,皆出自此人之手。你也瞧见了,李家村那些大棚,听那些农户说,下面就是绿菜了。如今,又弄出了这绝佳的蹴鞠。你也试过了,这蹴鞠确实轻巧。本王很想看看,他接下来还要弄甚么?”

    可惜张正书没听见,要是张正书知道了,肯定会很无奈,难道赵佶真的有点抖m的特质?张正书都这么无礼了,赵佶还是对他兴趣不减。(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亲自下场

    高俅的心理有点受伤,他极力迎合赵佶,却不及外人一二。

    于是,高俅的心理就有点变了。他不敢把火气发泄给赵佶,那么张正书就成了他的出气筒。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让高俅很警觉。这就好比一个穷人拿着百十文钱上街,看谁都像抢他钱一样。殊不知,张正书根本不觉得赵佶有什么好的,要是靠得近了,在史书上留下浓浓一笔,还是奸佞一类,张正书还要脸不?高俅不知道还好,可张正书是知道历史走向的,能避免的事就绝不以身试险。

    相对影响赵佶,让他改变成为一代明君,这个高难度操作张正书自认是做不到的。那么,敬而远之就不难理解了。

    可惜,高俅不明白。于是,在看了竞赛性蹴鞠不到一分钟之后,高俅就怒了:“王爷,这是要人命啊,还是蹴鞠么?!”

    只见场上的保安队员们,就好像见了仇人一样,在争抢蹴鞠上,直接上了身体。虽然不是冲着人去的,可那种肌肉的碰撞,激烈的争抢,已经让人热血沸腾了。然而,高俅却是不待见的,要是他花俏的踢法遇到这种“无赖”的踢法,那绝不可能再保持花俏了。

    表演性质的蹴鞠,和竞赛性的蹴鞠,本就是两种概念。

    在技校的操场上,那就是勇争第一,顽强拼搏,不到最后一刻不服输。当然,还有战术的运用,各个队员直接的传切配合。少了任何一环,或者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丢球。一旦丢球,那么就立即处于下风,想要扳回来,是不那么容易的。

    赵佶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觉自己身上那股热血沸腾了起来。他实在想不到,一场蹴鞠,居然可以踢得那么狂野。按理说,他这个文青病甚重的王爷,是绝对不会待见这种“丑陋”的蹴鞠的。可赵佶就是看得目不转睛,甚至有点想亲自下场的冲动。

    张正书在一旁看了,觉得有点坏事了。

    原本他想着让赵佶知难而退的,没想到反倒激起了赵佶对后世足球踢法的喜爱。

    也是,宋朝的娱乐很多,还有相扑这等竞技项目,甚至还带有赌博性质的。但那些,几乎都是表演。啥叫表演?也就是说事先有剧本的,跟后世的wwe有点像。不然的话,庄家怎么盈利啊!宋人虽然看起来文雅,但血液里还是保留着狂野作风的。最受欢迎的,还数女子相扑了。可在这时候,女子相扑已经没了。

    为啥?还不是司马光那个食古不化的老古董,看到宋仁宗都去看“袒胸露怀”的女子相扑,额,也可以说是人体艺术表演,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认为这很黄很暴力,于是一道奏疏上去。要知道,宋仁宗不仅不“依法”取缔这女子相扑,反而在大庭广众下带头观赏,不但自己看,还让后妃一同看,这在司马光眼里,成何体统!

    往轻里说叫有伤大雅,往重里说就是有伤风化。于是,司马光愤然递上一道折子《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对宋仁宗的“不检点”提出公开批评,并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环境治理,对此类伤风败俗的演出开展一次集中“扫黄”行动,严令“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由于司马光等食古不化这类台谏官的强力舆论打压,在汴梁城风行一时的女子相扑游戏从此大为收敛,以致最终销声匿迹。

    不过,男子相扑,却还是每场必满的。赵佶也经常出入勾栏瓦舍,对相扑也是极为喜爱。可他实在没想到,相扑居然还能用在蹴鞠上——这真的是他孤陋寡闻了,在汉朝,蹴鞠里就有摔跤这一说法的,不然怎么拿来练兵?

    “妙,妙啊!”

    赵佶带头喝彩,惊呆了高俅——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王爷不应该带头斥责这种蹴鞠是歪门邪道,当成异端一样坚决取缔打击的吗?怎么赵佶还带头喝彩了,这让高俅很尴尬啊!不是说,赵佶喜欢花式蹴鞠吗,怎么这种野蛮的蹴鞠,也能让赵佶目不转睛的?

    不是高俅不明白,是人心变化太快。

    张正书也是无语,赵佶的一生都是迷,因为他做的选择,就没有几个是正确的。花样作死,完美地在赵佶身上体现了出来。这一次,也毫不例外。赵佶上瘾了,这种每球必争,肌肉碰撞的蹴鞠,他看得酣畅淋漓,彻底将自己融到了观众的角色去。

    好在,很快就鸣金,结束了一场表演。

    “那个,你们还比不比?”

    张正书有点尴尬,本来想让赵佶知难而退的,没想到赵佶居然上瘾了,这找谁说理去?

    “荒唐,这等蹴鞠,闻所未闻,如何能比?王爷,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高俅的“力谏”,没有一点用处,赵佶现在还在兴头上,高兴地说道:“比,怎能不比?二三子,尔等与本王,一同试试这新式蹴鞠……”

    赵佶的那些狗腿子们面面相觑,差点想哭了。

    要知道,他们都是一些鸡鸣狗盗之辈,弄些小玩意逗弄赵佶开心还成,玩玩花式蹴鞠也能玩出花来。可要是真刀实枪的干一场,他们细胳膊细腿的,哪里是那些五大三粗保安队员们的对手?估计也只有高俅,还算人高马大,力气也足,还能耍枪棒的人,能扛得住一二了。

    “你们很害怕吗?”

    赵佶有点不开心了,难道说,他看人就这么没眼光,玩花式蹴鞠可以,玩这个新式蹴鞠就不行了?

    “小的们试试……”

    好像死了爹娘一样,赵佶的狗腿子们上场了。连同赵佶,也亲自下场想要体验一番。

    刚刚走上场,一种异样的情愫萦绕在赵佶心头,让他有种压抑不住的激动——好刺激,好兴奋呐!

    “小官人,那可是王爷啊,怎么踢?”

    刘忠也踌躇了,虽然对面只有六个人,可六个人里面有一个王爷,这就不好弄了。

    “怕什么,他肯定会选择做门将的。你们放开来踢,尽量在不弄伤他们的前提下,能灌进几个球是几个球!”张正书好像智珠在握一样,很笃定地说道。这是张正书通过对历史的判断得出的结论,如果赵佶的性子没变的话,那他绝对是非常爱惜小命的。真刀真枪的干架,他肯定不会上。那么只有守门员适合他做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 毫无悬念

    “小官人,你为何这般笃定?”

    另一个保安队员问道,他有点慽慽,因为他的盘带技术是最好的。也就是说,他可能会直面对方。

    “王爷一般都惜命啊,你们烂命一条,他会跟你们拼命?傻了吧?”张正书好像看穿了红尘一样,“对了,你们要是输了,我立马解雇你们,让你们回到以前的生活去……”

    “嗷!!!”

    这句话,比什么都狠。

    一时间,保安队员们已经忘了对面是啥人了。王爷?王爷算个鸟啊,为了黄澄澄的铜钱,拼了!虽然他们刚刚踢过一场高强度的热身赛,仅仅一刻钟时间,也消耗了不少体力。可看看对面,除了最前面那个高个子有些孔武有力的意思,其余的,都是一副病秧子的架势。要是这都赢不了,他们应该拿块豆腐一头撞死在上面。

    球是赵佶这边开,让一让新手嘛!

    不出所料,赵佶是守门员,张正书轻蔑地笑了笑。那句话说得没错啊,性格决定命运。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江山的命运,特别是在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年头,皇帝一个用人不当,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祸端。本来这也没啥,只要家大业大,任凭挥霍都行。奈何大宋先天有缺,少了北方屏障,一个用人不当,决策失误,葬送的就是千里大好河山!

    张正书看着搓着手的赵佶,摇了摇头,这样的人当了皇帝,绝对是大宋的不幸。

    球开出来了,高俅刚刚用脚颠着球,想要用技术过掉前面防守队员,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对方自己一个冲撞。

    “嘭!!!”

    高俅被阻挡了一下身形,脚步有点趔趄,脑袋晕头转向的。蹴鞠呢?自然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等他回过神的时候,左顾右盼的,才发现保安队员们已经带球攻入禁区附近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高俅自从做了赵佶身后第一狗腿子的位置,哪里受过这般待遇?恼羞成怒的他,也直接冲着人去了。不得不说,这些保安队员们的直觉是对的,高俅人高马大,力量也足,更何况练过枪棒,也算是一个武人。被武人这么一撞,带球的队员自然倒地了。

    好在,这些个队员十分有经验,身体虽然倒地了,可脚下动作还在继续,轻轻一捅,蹴鞠飞到了己方队员的脚下,立即起脚射门!

    赵佶还没反应过来,一道褐色的弧线闪过,用皮革缝制而成的蹴鞠,已经落入了渔网之中。那边厢,白布制成记分牌上立即有了更新,一张白布揭过,比分从零比零变成了零比一。

    高俅也呆住了,这也太快了点吧,才刚刚开球啊喂!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赵佶似乎也没想到,才开球,他们就落后了。

    怎么说呢,就好像一个魁梧汉子和一个三岁孩童的打架一样,这魁梧汉子还用上了全力,造成这样的效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赵佶有点不服气,说道:“你们都怎么了,跑起来啊!”没办法,赵佶在“玩”这方面,是绝对不想输给谁的。可惜,这一次他注定是没有赢的希望。

    别说那些没怎么锻炼的狗腿子,哪怕是人高马大,看起来孔武有力的高俅,在身形、力量,甚至耐力方面都不占优势。更何况,赵佶的狗腿子们虽然颠球玩得不错,可传球?那就一塌糊涂了。刘忠等一干武人,虽然控球能力不太行,可他们绝不贪功,能传球就不会盘带,利用传切,默契的配合,很快就可以渗透进对方禁区了。再加上绝对的身体优势,对方根本没办法摸到蹴鞠!

    太欺负人了,张正书也是这般想。但不知为何,他居然还很高兴?

    “错觉,肯定是错觉来的……”

    张正书喃喃地说了一句,但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鬼话。

    其实,他这个举动也不算没有深意。

    要知道,现在的官家赵煦就是一个短命鬼,也不知道他听张正书的劝了没,不再旦旦而伐,劳损元精。如若不然,就算躲得过初一,也避不开十五。只要几年,赵煦就会驾崩的。赵煦驾崩之后,要是历史还是按照原先的轨迹走下去,还是赵佶当了皇帝的话,那大宋还是会突然间死亡的。

    但如果赵佶对这种竞赛性蹴鞠感兴趣的话,推广到军中,应该能止住禁军糜烂的势头,甚至还会逆势上扬。至少,他也不会倒霉到被金人掳了去,造成靖康耻了。

    没人明白张正书的布局,只道这个小官人是在报复赵佶。哪怕这个想法有点大逆不道的意思,可张小官人的做法实在是……太露骨了,不得不这么想啊!

    “这分明是虐小学生嘛……”

    张正书感慨连连,却一直在大喊大叫着:“踢,能踢多少就多少!”

    于是,毫无悬念的,赵佶这一方落败了。

    只一个半场,赵佶一方就被踢了个十二比零。

    丢人,太丢人了,赵佶心中只想着这么一句话。原本想着,凭着他们高超的控球技术,颠球都能把球踢入对方球门了。可现实是,他能做的,只有从球门里捡球,己方却连对方的球都断不下来。哪怕他们改变了战术,希望通过高球来通过半场,甚至打到对方禁区内,也没有实现。刘忠他们的争顶头球也狠,根本不在乎身体接触。

    很多时候,高球他们一跳起来,就被推倒在地了。

    后来,高球他们也学聪明了,只冲人去,不冲球。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无法从刘忠他们脚下拿回蹴鞠。相反,蹴鞠在他们脚下都没触碰几下,就被断了。拼着拼着,高球他们体能跟不上了,可刘忠他们还是生龙活虎的。比赛的悬念,已经没有了。

    鸣金之后,高球他们不顾形象地跌坐在地。哪怕是捡球的赵佶,也跑得气喘吁吁。

    “张郎君,你这新式蹴鞠,太累人了罢?”

    赵佶有点疑惑,他也看出来了,这完全是训练士卒的法子,难不成此人要造反?

    “你也觉得好是不是?那就对了,我正愁着怎么推广这种蹴鞠哩……”张正书似乎理解错了,拍着赵佶的肩膀说道,“有了王爷你站台,我就有底气了。明日,我就让《京华报》出篇稿子,吹嘘……哦不,推广这种蹴鞠。对了,要是王爷能在汴京城赞助一个球场,那就更好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 不顾形象

    “赞助?”

    赵佶有点不明白,“本王的意思是,这蹴鞠……”

    “王爷果然慷慨,那草民就代替天下热爱蹴鞠的百姓多谢王爷了。汴京城寸土寸金啊,一个球场,那要多少钱来着?啧啧啧,没个十几二十两金子,拿不下来吧?王爷,破费了啊……”张正书果然不太会聊天,一下子就把天聊死了。赵佶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好吗,可张正书偏偏自导自演了一出戏,气得赵佶都乐了。

    “张郎君,本王算是服了,整个大宋,估摸都没你这一号人物。”赵佶喘匀了气息,才叹了一声说道:“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天下第一!”

    “王爷谬赞了,草民哪里能啊……”张正书拍着胸脯说道,“这都是肺腑之言。”

    “好了,今日比试,是你们赢了。不过,待本王回去操练一番,来日再与你比过。”赵佶说道。

    张正书点了点头,赞成地说道:“我这些保安队员练习新式蹴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确实有点胜之不武。王爷尽管操练,什么时候想来比试了,他们都接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过,得有点彩头,比试才有意思的。这样吧,王爷赐个东西,就当彩头了……”

    赵佶愣住了,他真没想到居然有人伸手要东西要得那么理直气壮的,就好像天经地义的事一样。要不是知道张正书是“大桶张家”的独子,赵佶还以为他穷了半辈子!

    “哈哈哈哈……妙人,妙人……”

    赵佶也耍了个无赖,拿起了蹴鞠,丢给了高俅,径自走了。不多时,技校外面就响起了马匹嘶鸣、马蹄翻飞的声音。张正书知道,赵佶也是懂骑马的,而且技术还不赖。可以说,纨绔子弟喜欢玩的,赵佶都会。

    “啧啧,王爷啊,多稀罕。来这里也不是坐马车,而是骑马的……”张正书心中亮堂,虽然宋朝允许在京王爷出城,但绝对不允许过夜的。李家村离汴梁城有段距离,若是走路、坐车,那有需要不短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骑马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从这两次见面来看,赵煦不傻,相反还很聪明。聪明人越来越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唉,可惜啊,他越是聪明,就越容易钻牛角尖,越容易任人唯亲,刚愎自负。那句评语果然没错,赵佶做什么都行,就是不适合当皇帝。为了不让你当皇帝祸祸百姓,我还是帮你积一下阴德吧!”

    想到这,张正书猛然喝了一声:“出来吧,玻璃!”

    “小官人,小官人,你怎么了?”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回过神来纷纷“关切”地问道。

    张小官人患有严重癔症,间歇性会发作的秘密,哦不,已经不能算秘密了,因为整个开封府都知道了。

    “没事,小明啊,我问你一件事,你当初制造无色琉璃三棱镜的时候……”

    张正书拉着苏熙到了一旁,不顾形象蹲在地上,就着沙堆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在密谋些啥。

    赵鼎瞧着眼热,不过他也是得了教训的,轻易不要惹了张小官人,不然他能让你从头到脚都不舒服。就因为烦了他几天,赵鼎就提心吊胆了好久。要不是今日赵佶亲自过来澄清,赵鼎真的以为张正书用了他的名字籍贯去糊弄一个亲王了。混账成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他的雇主,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难受的事了。

    “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呢?”

    赵鼎装着不经意经过,想要探听一二。

    结果,他只听到了一些晦涩难明的词语。什么“石英砂”,什么“二氧化硅”,什么“石灰石”,什么“纯碱”……好吧,赵鼎认输了,他一个字都听不懂。不过他也是有点不屑的,不就是些奇技淫巧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瞧,那苏子明也是半懂不懂的样子。

    “小官人,你决意要弄这个‘玻璃’吗?”

    苏子明有点不解,“这‘玻璃’乃是无色琉璃,此物不算赚钱,小官人为何一定要花大价钱弄它哩?”

    “我不是说了吗,要想得知世间大道,就需要明白一些基本的事物道理。比如,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要弄清楚这个,肯定需要望远镜的。要制成望远镜,虽然透明水晶也行,但终究还是玻璃更为靠谱一点。再者,你怎么知道我这玻璃赚不了钱?”

    张正书的话,让苏子明有点发愣,最后才苦笑道:“小官人,我虽然也是出身商贾,却不喜经营之道……”

    “所以你做实验,我去赚钱,大家分工合作,多好!”

    张正书嘿嘿地说道,“我赚了钱,又会继续投入研究的。到时候你就会明白,光学一道,大有可为。”

    苏子明半信半疑,良久才说道:“可琉璃工匠不好找……”

    “那技校里面培养几个。”张正书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要是可以挖人的话,多少钱都挖过来。实在不行,把他们的家眷绑过来,他也就跟着来了……”

    “小官人,这……不符圣人之道啊!”苏子明到底是个宋人,接受不了这么出格的做法。

    “没事,我也就随口说说。财帛动人心,一百贯砸不来,那就两百贯。反正,总会有人来的。”张正书嘿嘿一笑道。

    苏子明还是很踌躇:“即便有了工匠,作坊窑口……”

    “自己建咯!”张正书无所谓地说道,“反正最关键的是窑温,除去铁,那就得到无色琉璃了,也就是玻璃。至于窑温,冶炼作坊的窑温已经足以融化石英砂,这个你不用担心。”确实,现在冶炼作坊在系统的帮助下,窑温已经可以达到1700摄氏度,在池窑里融化石英砂,将之化成均匀、无气泡的液态玻璃是很容易的事,更别说还有不少助溶剂相助了。

    “小官人,这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琉璃的制作相当费时,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各项工艺的把握相当困难,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哪怕是熟练工匠,仅出炉一项,成败也不过各半……”苏子明是接触过琉璃的,自然明白烧制琉璃有多困难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能理解

    “咳咳,不会的,我这个玻璃制法,绝对可以量产,不是那些限量版的琉璃可比的。”张正书也知道,烧制琉璃的时候,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这么低的成功率,使一件琉璃显得更为贵珍,价钱也不菲——物以稀为贵嘛!

    可琉璃是艺术品,玻璃是能批量生产的啊!

    张正书一直认为,哪怕是一件再有黑科技的东西,它不能被完美复制出来,那这件黑科技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一样的道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汉人历来都是只知其然,却很少探究其所以然。这也导致了很多黑科技失传了,张正书非常痛心。

    至于玻璃的生产,张正书肯定不会重蹈覆辙。

    世间仅此一件的琉璃,名声是好听了,但其实没啥大用处。

    而玻璃就不一样了,玻璃不是琉璃,使用的是吹制法。这种吹制法,可能无法使用流水线生产,这也是张正书比较苦恼的地方。没办法,这是在宋朝,而不是后世啊!即便如此,如果培养了熟练的工人,是绝对可以量产的。当然,很多量产的玻璃,也是可以放入模具之中成型的。

    玻璃的物料成本很低,就算卖出白菜价也一样有赚头。更何况,张正书做成的东西,远非寻常物品可比的。从这个角度说,附加的技术价值太高了,所以玻璃制品也可能卖出高价。比如纤毫毕现的镜子,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望远镜,能矫正近视眼的眼镜……

    随便一样,几乎都是划时代的产品,能不赚钱吗?所以,苏子明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唯一的难题就是,工匠的熟练度。吹制玻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哪怕有系统的帮忙,估计工匠做出一个合格的产品来,那也是要练习成百上千次的。不仅要体力,要有悠长的气息,还要眼疾手快,极富耐心。

    “就这么说定了,这个玻璃作坊,就交给你来打理了。等下我会把怎么制作玻璃的过程画出来,再配以文字说明,估计你看看就懂了。接下来,就得靠你实践了……对了,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温度太高了,必须要戴上手套,这是进入作坊的守则,知道吗?”

    “……”

    赵鼎也是一阵无语,这两个人说的话,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可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难道真如小官人说的,作坊里也有大学问?”

    赵鼎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又被他按下去了。“荒唐,最多就是小道耳,绝非我追求的大道!读书做官,为社稷,为百姓,为君王,那才是真正的大道!”赵鼎虽然意志很坚定,可他内心深处却隐隐觉得,这作坊里的学问不简单。

    “这个小官人,就是个谜,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学到这般学识的。虽然不通四书五经,却能造出匪夷所思的物事。”赵鼎也很佩服张正书的,虽然嘴上一直怼着他,认为那不是圣人的大道。那时候小官人是怎么说他的?孔子再圣明,也呵斥过樊迟,认为请教稼、圃之事是“小人哉”。可没有农夫,孔夫子也会饿死啊!

    用墨家的话就是“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如果机械一道是小道,古时后羿制造了弓,季伃制造了甲,奚仲制作了车,巧垂制作了船。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鞋工、甲工、车工、木工,都是君子,而后羿、季伃、奚仲、巧垂都是小人吗?”

    当时赵鼎也被问得口哑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赵鼎知道,张小官人对儒家有点“深恶痛绝”的意思,找到几个黑点也是必然的。赵鼎深信,儒学的本意绝非如此,而告诫君王莫要行奢靡之风。可他辩驳不了的是,很多儒士都认为工器一道是小道,甚至赵鼎自己也不例外。

    赵鼎用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作坊一道虽然是“小道”,但有其可取之处。大宋民众过万万,赋闲人口太多,农田又太少。作坊多了,就能吸收空闲人口,让这些人不至于饿肚子,有口饱饭吃。这样,大宋的江山会更加稳固。但如果说“工”能和“农”平起平坐,赵鼎是竭力反对的。“农”乃立国之根本,无可动摇。可张小官人却说,“工”也是立国之本,甚至“商”也是,还说什么“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赵鼎是嗤之以鼻的。

    在李家村,赵鼎很幸运地可以到处乱逛,哪个作坊都能进去看一看。

    于是,他看到了开足马力生产的轮胎、车轮、弹簧,还有香水、香皂、蜡烛、果酒,以及不停歇在印刷的印刷作坊。最奇特的是,明明开封府不是丝绸产地,生麻也少,可张小官人还弄了个纺织作坊,也不知有何用意。赵鼎没敢进去看,听闻里面全都是女工。

    “小官人已经养活了近千人了罢?”

    赵鼎有点矛盾,他觉得张正书的路子走错了,可事实摆在他眼前,即便李家村的村民不种粮食,他们也衣食无缺。“难道,作坊真的可以和农稼平起平坐?”赵鼎脑子里浮出这样一个荒唐的念头,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定了:“这怎么可能!”

    赵鼎走得累了,就一个人走回课室里,看着那些学童学了算术之后,又学什么荒谬到极点的“常识”,还有用什么“三字经”来认字。到了下午,还有一堂实践课,让这些学童自己找一个方向,亲手弄一个感兴趣的东西,不管有没有用。

    赵鼎不知道张小官人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但他看了那些学童的作品,居然有点自惭形愧的意思。那些学童,有的做了钓竿,有的做了纸鸢,还有的甚至弄出了一架小型水车,在水流里还能运转……(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