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一条明路

    正思索着,王庆已经径直闯入了小院里,抬头看着小楼上的张正书,阴阴一笑道:“小官人好兴致啊!”

    说罢,他就钻入了小楼,楼梯传来了“蹬蹬蹬”的响声。

    随着王庆的接近,张正书突然间也想通了。如果事情泄露了,王庆不会这么轻松的。想明白了这一点,张正书便放宽了心,躺在躺椅上,等王庆上楼后,示意他随意,自己就不招待他了。

    “整个开封府都如同过年一般,你却在此偷懒!”王庆笑骂一句,扯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自顾自斟起茶来。“你家的茶,永远是这般特别。”

    能不特别吗,张正书这是特意让人去采的冬茶。以最快的速度运回开封后,张正书亲自炒的茶叶。

    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张正书原本是不会炒茶的,但他有了顶级厨艺,对火候的掌控已经妙至巅毫了,只试了两次后,就根据系统给出的步骤,成功的炒了茶。

    这一炒,直接把炒茶的时代从明朝提前到了宋朝。

    但宋人习惯了点茶法,对于泡茶法是不怎么感冒的。好在张正书也不奢求茶叶赚钱,只是想找到一些关于后世的记忆而已。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流行的东西,点茶法确实更富有情趣,符合宋人的审美。历史上,泡茶法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朱元璋罢了贡团饼茶,才使得散茶独盛,茶风为之一变。为什么茶风会变呢?因为蒙古人简单,不懂点茶法,喝茶就是拿来用水一煮,加上奶和盐,有时候还加入黄油,就是奶茶了。

    可汉人喝不惯,点茶法又繁琐,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汉人鲜有富裕的,所以只能泡茶来喝了。

    这是环境使然,并非汉人想泡茶的。

    但也是因为习惯,自元明之后,汉人就习惯泡茶了。再加上朱元璋罢贡茶,而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撮泡法也逐渐兴起。上流人士带头喝泡茶,下面的百姓自然也就跟风了。

    宋朝还没有喝泡茶的土壤,想要培育起来要花费大力气。这种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来了。再加上现在宋朝榷茶,只能官府经营,哪怕是走私也只能海上走私,而且风险极大。有那么多赚钱的行业,为什么非得和朝廷过不去?

    所以,自己炒来喝一喝没关系,拿出去卖的话,恐怕就要吃官司了。

    “这茶是自己炒的,外面可没有得卖……”

    张正书这话等于把自己的嫌疑洗清了,茶叶是从榷货务买的,有钱谁都能买。榷货务就是管理榷茶的机构,商人买茶,先向榷货务交付金帛,然后凭证到榷货务或指定的山场兑取茶叶。当然,这也是表面的做法而已,有钱有关系的是想买什么茶叶就买什么茶叶。

    当然,你的茶叶不能卖给西夏、辽国他们,因为榷场里的茶叶,全都是官营的。你走私其他东西没关系,但一旦走私酒和茶,那对不起,你摊上大事了。

    榷酒和榷茶,大宋可不是说说而已。

    王庆也不会去纠结张正书钻了什么政策的漏洞,这年头钻漏洞的商贾还少吗?虽然皇城司很热衷勒索这些商贾,但张正书是他的秘密合作伙伴,这种事自然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西军打赢了,接下来皇城司就忙了。”王庆放下茶杯,低声地说道。

    “王公事想说什么?”

    张正书笑道,“是想我指一条明路吗?”

    “嗯?”

    王庆升腾起了希望,他发现张正书的判断就没有出错过,连忙问道:“甚么明路?”

    “辽国。”

    张正书低声说道,“辽国要介入了,但要牵制住契丹人,就必须给契丹人增加一个对手……”

    “小官人,你是说黑水女真?”

    王庆眼前一亮,然后又黯淡了下去:“可惜皇城司不能出京……”确实,因为宋太宗的坑爹规定,等于将皇城司绑在了汴梁城之中,半点动弹不得。再加上,即便策反黑水女真有功,也是安抚司的功劳,而不是皇城司的功劳。

    “皇城司不能出京,但你可以向官家提议啊,这不用我教你吧?”

    张正书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道,王庆明明有直接面圣的权力却不懂得用,实在是太渣了。

    不过张正书也不明白,皇城司掌握太多人的鸡脚了,一旦王庆频繁出入皇宫,那不就等于“告密”了吗?王庆做了那么多年勾当皇城司公事还没有被台谏官弹劾掉,全是因为他低调。如今让他不低调,这里面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咱家需要考虑考虑……”

    王庆不能不考虑啊,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前怕狼后怕虎的,功劳捞不着,反倒很容易惹一身骚啊!”张正书也不管他,反正女真人肯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挖辽国墙角的机会的,到时候辽国大军一动,女真人也会跟着行动了。抢人口,抢牛羊,抢马匹,抢粮食……但凡是能抢的,女真人全都要。话给王庆说了,路也指明了,就看他自己走不走了。

    “此事先不谈,彭内官让咱家来问问你,接下来与夏国是打是和?”

    这才是王庆今日来的目的,差点就给张正书带沟里,完全忘了这事。

    “打啊,为什么不打?不仅要打,还要对辽国强硬。我说过了,女真人不会让契丹人好过的,他们肯定会背后捅刀子。一旦契丹人大军压境,女真人就会行动了。今年大雪,女真人正好缺衣少食,你说他们会不会无动于衷?”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似乎智珠在握的样子。

    王庆眼前一亮,对啊,这辽国虽然在宋人看起来跟乞丐没啥区别,可是在女真人眼中,那可是狗大户啊!吃狗大户,还需要理由吗?肯定是有机会就啃一口啊!只要啃到了,那就是赚到了。粮食、人口、牛羊马匹……全都有了!

    这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是契丹人来打,女真人往深山老林里一钻,你追还是不追?(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封冻的汴河

    要是追的话,在深山老林中,女真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能把契丹人打得叫爸爸。不追的话,你出兵讨伐是干嘛的,公费旅游吗,看长白山风景吗?还是来进行友好军事访问的?

    想到妙处,王庆忍不住抚掌而叹道:“小官人知微见著,简直天生就是搞情报的……”

    “打住!”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搞情报的,我这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是一样的么?”王庆奇怪地问道。

    “一样吗?”张正书振振有词地反驳道。

    “好罢,不一样就不一样罢,关键是官家会信么?万一出了纰漏……”王庆还是有点踌躇不定,没办法,没有人能预料得到未来发生的事,除了张正书。王庆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万一契丹人真的不顾一切打了过来,那他岂不是第一个倒霉?

    张正书却觉得好笑,说道:“富贵险中求啊,世间哪里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多只是选择一个利益更大的,风险更小的可能性罢了。说实话,女真人未必真的敢趁火打劫。但契丹人列陈大军在宋朝边境,女真人就真的会在辽国屁股后面搞小动作了。一旦后院起火,契丹人哪里还顾得上大宋和夏国?祸起萧墙,辽国是不会忘记草原上的王朝是怎么坍塌的,他们绝对不会孤注一掷,在冬日进攻险关。”

    王庆听了张正书的分析,还是将信将疑。

    “那我把你的话呈给官家,留官家判断?”

    张正书也是无语,好话说尽,王庆还是前怕狼后怕虎的,那就没办法了。不过张正书自己都有点忐忑,历史上宋朝确实是怂了,不仅和西夏和谈了,还退出了占领的土地,给了西夏喘息的空间。等西夏缓过气来,出手就没有留情了,不仅重新打回了失地,还把折家先祖的祖坟掘尽,要不是西夏的战争潜力太小,恐怕都能和金国一较高下了。

    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可惜宋朝上下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面对强硬的辽国,宋朝软了,怂了,退缩了,那活该被反杀了。北宋灭亡,可不仅仅是金兵入侵那么简单,西夏的趁火打劫也是让北宋雪上加霜的。

    “你若是不敢,就说是我的意思吧。反正你们派人去黑水女真那里,许以承诺,让他们出兵骚扰辽国后方就行了。但不要太过相信那些女真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假以时日,黑水女真亦是我大宋强敌!”

    王庆却是完全不相信的,如果说契丹人在宋人眼中等同乞丐,那女真人就是连乞丐都不如的。这样的部落,居然会是大宋日后的强敌?王庆就差没有嗤之以鼻了,只是联想到张正书的预判从未出错过,王庆才没有出言相讥的。但他心中,早就把这句好抛之脑后了。

    “有小官人你这句话就行了,咱家这就回去复命……”

    王庆起身欲走,张正书懒散的声音说道:“王公事不留下吃饭么?”

    “不了……”

    王庆还没说完,张正书那气死人不偿命的声音继续说道:“不留下也好啊,我省点米……”

    哭笑不得的王庆没好气地说道:“你还差那么几两米的钱?”

    “可不,我现在用米去西军那里换生铁、换牛羊了,确实挺缺的……”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庆算是明白了,这个小官人怕是早就布好局了,就等西军打这么一场胜仗。如果他不是很有信心,又怎么会提前让人运粮食去西北呢?如果西军没有打胜仗,又哪里会有牛羊、生铁等东西拿来换粮食呢?

    牛羊虽然能当粮食吃,可明显是粮食处理起来更方便快捷一些。兵贵神速的道理,谁都清楚,哪里有时间留给军中伙夫杀牛宰羊?能煮好大锅饭,已经很不错了。甚至很多时候,宋军都是啃干粮的。

    饶有深意地看了张正书一眼,王庆叹了口气,心道:“这小官人不知道藏了多少本事,他为何就这么笃定西军必然会胜利呢?”百思不得其解的王庆,只能怀揣着一肚子疑问离去了。

    王庆前脚刚刚离开,门房又上来告诉张正书,还有一伙人前来求见。

    “今天可真是热闹啊……”

    想过两天安生日子的张正书,也不得不坐起了身子,疑惑地问道:“是谁啊?”

    “估摸是汴河上的船家,前些时日才瞧见的……”门房也不敢怠慢,毕竟张正书早就定下了规矩。

    “周碇他们?”张正书想了想,也是,现在河面都封冻了,行不了船,要等到来年清明后才能通航。再加上汴河的水来自黄河,黄河的泥沙含量为当世之最,汴河也因此造成了河道淤塞。因为泥沙含量太高,所以汴河常常淤积而无法行船。于是,宋朝开封府有个惯例,叫做“岁修”。简而言之呢,就是为了保证京城漕运的畅通,汴河每年都要进行疏浚。哪怕年年都要通河道,可工程量越来越大。边境连年战火不断的北宋国力下降,已不堪岁修的重负。但是如果听任汴河淤塞、废弃,将严重影响开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所以,汴河成了束缚开封发展的罪魁祸首了。

    哪怕不断从别的河道引水进来,汴河还是要每年在枯水期疏浚一次河道。再加上数九天时的严寒封冻期,开封一年倒有三四个月是不通航的。不过,封冻期也有封冻期的好处,到了极寒的时候,冰面如铁,车马行人可以从冰面经过。这也是小冰河时期才有的奇观,要是到了后世,汴河能封冻起来都不错了。哪怕是黄河,也就宁夏、内蒙段会封冻而已。

    “让他们进来吧!”

    超市即将营业了,不能用船运货物,这确实挺伤的。

    不过也没事,反正张家庄上的牛车挺多的,不过是从船家摇身一变,成了赶牛车的罢了。牛车的运量当然及不上船运,速度也慢,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等到数九天,或许还能弄个雪橇,用驴在冰面上运送货物。(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四章: 男儿膝下有黄金

    “小官人!”

    果不其然,是周碇他们。只有周碇敢上到小楼这里,向张正书作揖行礼。

    “这么拘谨干嘛,坐!要想喝茶,自己斟……”

    张正书懒得不想动手,这种寒冷的天气,最适合躺在躺椅上,怀抱着熏香炉,然后出来晒太阳了。再加上熨烫着的茶水,渴了就喝一口,然后闭目养神,这舒服的劲,给皇帝来都不换。

    冬日的太阳不怎么暖,还有一点寒意,但这就是种情趣啊!算了,说了这些糙汉子也是不懂的。

    “小官人,俺们是过来问问,啥时候开工哩?”

    周碇不敢坐,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

    “说实话啊,汴河都封冻了,你们能做什么?”

    张正书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现实,“不过也不能白给钱你们啊……这样吧,你们去张家庄,到我家那里把所有的牛车都借出来,先用牛车送货好了。反正李家村也不算很远,一天一个来回足够了。”

    这年头的宋人都极能走路,一天走个几十里地跟喝水一样稀松平常。听了张正书的吩咐,周碇连忙称是。

    “对了,你们懂造船吗?”

    张正书突然想到这件事,随口问了一句。

    周碇摇了摇头,说道:“造船是船匠之事,俺们如何懂得?”

    “行了,你们去忙吧。”张正书伸了个懒腰,“超市估摸就在这两天开业了,你们要准备开工了。留一个人在报社,随时通知你们。”这些船家的船,都给封冻在了汴河上,可不太好找。要是不知情的人去了,见到汴河上几百上千艘船,找到头晕都不一定能找得到人。

    周碇大喜过望,说道:“那让周篷留下来罢,他机灵些……”

    张正书也知道周篷就是那个还没满年龄的船家,他也打算着重培养的。留在身边,看看周篷的性情也挺好,张正书不说话,算是默许了。周碇他们离开之后,周篷有点怯生生地站在院子里,不知所措的样子。

    确实,这院子他虽然来过一次,可每次来,都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让周篷从心里感觉到不踏实。最让他感到不安的,还是在小楼上的那个张小官人。因为年龄不够,周篷觉得自己是占据了别人的名额,虽然别的船家都只有羡慕的份,但他心中还是不安。当然了,背后的非议声还是不少的。

    论困难,哪一个船家的生活不困难?

    有道是利益惹人眼红,特别是给张小官人做工,一个月可是有三贯钱的!三贯钱,就算是在汴梁城中,也是高收入了。这样的利益,怎能不惹人眼红?背后自然会有些人不忿气了,说各种酸溜溜的话,还有极其难听的。

    这些周篷都知道,他也很不解,为什么平时看起来还算和蔼可亲的同行,突然就变了脸色了呢?

    如果他跟张正书说这种情况,那张正书肯定会说,这是嫉妒心在作怪。或者说,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生活在穷人堆里,有好有不好。好的一面是,当周围的人都是这么穷的时候,那么穷人会团结起来对抗各种生活风险。但一旦有人从穷人堆里脱颖而出了,那各种风言风语就蹦出来了。这就是人性,看不得别人好。

    怎么说呢,就好像捉螃蟹一样。如果只有一个螃蟹,只放在一个篓子里,那这个螃蟹肯定会爬出来的。但很奇怪的是,把一堆螃蟹放进一个篓子里,你根本不用担心螃蟹会爬出来。因为一旦有个别螃蟹想往上爬的时候,肯定有别的螃蟹在扯后腿的。

    穷人堆就像螃蟹堆,平时看起来互相帮助的模样。可一旦利益出现了,有螃蟹想爬出穷人堆了,各种扯后腿的就来了。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人心的复杂程度,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见不得人家好的,大有人在。因为你之前和我是同一水平线的,凭什么你能发家致富,我就不能?我既然不能发家致富,那你也不能发家致富。看起来很混蛋的逻辑,但偏偏大行其道。然而更奇怪的是,一旦你成为别人仰望的存在,怎么都追赶不上的时候,这些扯后腿的人就纷纷变成巴结的人了。

    这个世界真奇妙!

    看着异常拘谨的周篷,张正书也是好笑。

    “那个周篷,上来吧!”

    周篷不敢稍有迟疑,连忙上了小楼。

    张正书注意到,他的脚步很轻,而且上了小楼后,好像张正书会吃人一样,站得远远的,甚至还往后退了一小步。

    从肢体动作就能看得出,周篷现在内心不安。

    “怕什么,站过来一点,我又不吃人。”张正书颇觉好笑地说道,“你跟我同岁,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吗?”

    “啊?”

    周篷有点不太明白张正书想说什么。

    “我是说,我十五岁就这么有钱了,你十五岁,之前还为两餐在奔波,差点都吃不饱,你有什么感想?”张正书不得不把话说得明白一点。

    “小官人乃是贵人,怎能和俺们这些穷人比呢?”周篷理所当然地说道。

    张正书却冷笑道:“屁!是因为你们不思进取,总是认为别人能赚钱是理所当然,所以才心安理得继续穷下去!我给你们机会,是希望你们能自己奋发起来,脱离贫穷。如果你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不努力,谁都帮不了你们!”

    周篷连忙说道:“小官人,俺做事很用心的!”

    他怕啊,这个机会这么难得,万一被解雇了,那他怎么能回去面对家人?想到卧病在床的娘亲,还有幼小的弟妹二人,周篷都快要哭了。“噗通”一声,周篷跪了下来。“小官人,你叫俺做甚么都行,但不能不要俺啊……”

    “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君、亲、师,跪我作甚?”张正书严厉地说道,“我跟你说这个,无非是想说,没有谁生下来的命运就是注定了的。你有能力,你就能过得比别人好。出身低,不是不努力的理由。相反,你要更加努力,更加奋发向上。在此间,有很多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要用心学,而且要多加思考,懂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五章: 索求太过

    周篷好像明白了,站起来挺起了脊梁,拍着胸脯说道:“小官人,俺一定用心学!”

    张正书心中苦笑,这太不容易了。宋朝的尊卑观念太强了,这也是强化儒家的后果。几乎所有的穷人都认为官老爷是官老爷,员外是员外,穷人一辈子都跨越不了。换句话说,那就是阶层固化了。穷人呢,因为被剥削得太久了,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发家致富的。虽然很多穷人常说,穷要穷得有骨气。可穷人有多少是真的有骨气的?为了生存,很多人都不得不弯曲了脊梁。骨气在生存面前,还是显得无足轻重了点。

    “对了,你在技校学了些什么?”张正书缓和了语气问道。

    “学了算术,还有学了百多个字……”

    周篷倒是有点自信的,他生性机灵,学什么东西都快。

    “哦?很不错嘛,这几日你就先做我的书童吧,你去准备一下,午饭过后我们就到东水门外去。”张正书吩咐道,周篷答应了一声,就快步下楼去准备了。

    习惯了吃午饭的张正书,一顿不吃都觉得空落落的。

    特别是有了顶级厨艺之后,张正书就吃不惯别人做的东西了,只有自己做的饭菜才能满足口舌之欲。

    又秀了一番厨艺之后,张正书才开始他的走路消食之旅。

    “小官人,你建这个超市,是要做甚么的?”

    熟悉了张正书之后,周篷就不怕张正书了,甚至还敢问一些平时埋藏在心底的问题。

    “你说我开个店铺,到底为了什么?”张正书没有回答,而是随口反问道。

    周篷想了想,才试探地回答道:“是为了挣钱?”

    “自然是为了挣钱,不挣钱的事谁去做啊?”张正书随口说道,“当然了,挣钱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下自己作为富人的责任。”

    “富人的责任?”周篷这就理解不了了,这富人还有什么责任呢?

    张正书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富人自然也是有责任的,比如先富带动后富。换成实际行动,就是提供一些工作岗位给你们这些贫困的人,助你们摆脱贫困。当然了,这也不是无偿的,只是提供一个机会给你们。如果你们这都不懂珍惜,那就真的不能怪谁了。”

    周篷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他还是第一次听见,觉得很不可思议。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傻?”张正书嘿嘿一笑道,“这才是我的高明之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把你们的钱都赚去了,那你们没有了收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们有能力去消费。算了,这个道理你是想不明白的,要是你想明白了,你就是一个大商贾了。”

    其实周篷已经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但他还是很感激这个张小官人。要知道,以往那些商贾哪里肯雇佣他们做工?他们除了捕鱼之外,凭运气摆渡一两个游客,才能赚到几文钱。若是载到一两个游客,那才是发了一笔小财。可这些钱,捏着攒着,都不够在汴梁城消费的。特别是临近新年,置办一点点东西,积蓄就没了。要是得了大病,除了靠朝廷之外,这些船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要是朝廷不施医赠药,那这些个船家就看天意了。熬得过去就能活下去,熬不过去就死了。

    周篷的爹爹,就是这么去世的。

    别人都道汴梁城遍地是黄金,可对于穷苦人来说,汴梁城遍地都是眼泪,都是穷人的眼泪。

    “小官人肯定是在谦虚,他帮人的时候,都是发自真心的……”

    不得不说,穷人的心眼很活络,谁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得。

    “反正你知道一件事就行了,如果汴梁城的穷人都有能力去消费了,那我能赚的钱是不是就多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一味的剥削,只会让财富越来越流通不起来。唯有把财富藏富于民,才能所有人都有钱赚。你怕是不知道,在熙宁变法之前,你们船家也还是活得不错的。熙宁变法之后,你们的收入少了,才陷入困顿的。为什么收入会少呢?因为朝廷想赚多了,农户的收入就少了。农户是天下的根基,他们的收入少了,消费也就少了。消费少了,你们船家也就赚得少了。恶性循环之下,你们还能有好日子过,那才是怪事!你们这些船家在汴京城都生活困顿了,想想大宋的其他地方吧……”

    “原来是这样!”

    周篷这才明白,原来他之前的穷苦,不是他们不努力。

    相反,他们一年有**个月是拼命劳作的,为了捕鱼,他们甚至驾着小船到很远的下游,却还是收获甚少。卖鱼的钱,甚至连个新年都过不起。

    听了张正书的话,周篷才明白原来这一切不是他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出错了。

    “现在大宋就像一潭死水,经济已经没有活力了。要不是有海贸在撑着,大宋的经济怕是早就崩溃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这也是他最近才发现的事情。财富越来越巩固在达官贵人手中,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看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知道了,已经很多农民活不下去了,宁可造反也要吃饭。熙宁变法本意是好的,国强才能民富,通过开源来增加国库收入。可索求太过了,而地主都把剥削转到了农民身上,那矛盾立即就激化了。

    “那要怎生是好?”

    周篷也急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操心些什么。

    “你的心地不错啊,自己都顾不上了,还想着别人。”张正书揶揄了一句,把周篷羞得脸上一阵发烫。“解决办法嘛,自然是有的。比如,让大宋的有钱人都像我一样,雇佣你们做工。让你们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薪酬,那你们自然就有消费能力了。”

    周篷也不傻,愣了愣之后说道:“小官人,这不太可能罢!”要富人出钱养穷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确实不太可能,比较有钱人都是吝啬鬼,哪里肯出钱雇佣人啊!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下一个人来,不需要多付钱,就能用个十年。大宋的契约嘛,奴仆契约最多也就十年,他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只要给这些僮仆一口饭吃饿不死,给衣裳穿冷不死,接下来就能叫他们做牛做马了。”张正书嘿嘿一笑道,“算盘打得很响,但也是有例外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耀眼夺目

    “甚么例外?”

    周篷关心自己的前途,连忙问道。

    “就是当人手变成欠缺的时候,他们想不花钱都不行了。再一个,当种地赚不了多少钱的时候,他们就会转过头来办作坊了。反正一句话,我现在做的事,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走。”张正书很坚定地说道:“你瞧瞧李家村那里,我雇佣了多少人?还有超市,起码能容纳得了上百个劳动力。还有水泥作坊呢,纺织作坊还没完全开工呢!还有船队,你们这二十个人,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我要建起的船队,起码要有上千个船员的……”张正书说的这些,是当劳动力红利消失后,才会产生的情形。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一切都会扭转过来的。到了那时候,恐怕大宋不再愁人口太多了,而是要愁人口不够多!那时候,大宋摇身一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挥舞着大棒向周边国家露出獠牙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

    资本原始的积累,本就是血腥的。

    很显然,周篷被张正书的话忽悠了,只觉得前途尽是一片光明。他甚至幻想着自己已经操纵着一艘大船,航行在汴河上,岸边有个美娇娘等着他……

    正做着美梦的时候,张正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小官人?”

    周篷随口问道,但当他抬眼一看的时候,差点没吓到了。眼前这一栋房子太异于寻常的房子了,在白雪皑皑之中,宛若水晶殿一样。雪白的瓷片,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这就超市?”

    周篷差点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完完全全被惊呆了。

    张正书也有点惊讶,他也是看过这瓷片的,只是没想到在冬天居然会有这个效果。怪不得东水门这里聚集了这么多吃瓜群众,原来事出有因啊!

    不得不说,这盖起来的钢筋水泥屋子虽然方方正正,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什么雕龙画凤都不可能有。但就是因为这瓷片,竟然也有点清新脱俗的淡雅气质,非常符合宋人的审美。宋朝和唐朝不一样,不喜欢大红大紫,却对素色有着狂热的追求。简单来说,宋人的审美情趣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水墨画、单色釉瓷器、衣着打扮……无不透露着极简的风格。别看后世玩极简的概念玩得飞起,其实就是千余年之前宋朝玩剩下的了。

    看看宋朝的皇宫就知道了,黛色的墙壁,青墨色的瓦片,知道的是皇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一个大户人家而已。至于那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懂行的人都会嘲笑,那是暴发户才会用的颜色。宋朝以前,包括宋朝,皇宫用瓦多是墨色和绿色,没有黄色的用法。只有从元代开始,才使用金黄色的瓦片,符合草原王朝对黄金家族的寓意,其实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就像顶着一头黄翔……

    到了朱重八,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对黄色也独有情钟,因为那代表着黄金的颜色啊!以至于南京的宫殿也是用黄色的瓦片,鉴于朱元璋太过强势,所有人都不敢有异议,才延续了下来。说实话,朱重八估计也想不到他习以为常的宫殿瓦片颜色,是金人流传下来的……

    朱棣迁都北平之后,皇宫的样式也是由他手下的大臣决定的,他本人大概也偏爱黄色,才延续使用了金黄琉璃瓦,这才是紫禁城红墙黄瓦的由来。

    暴发户就是暴发户,根本丢了中国人外表低调,内里奢华的特质。说白了,红墙黄瓦是从金国开始流行的宫殿配色,“金钉朱户”,“丹楹彤壁”,色调浓烈,符合北方渔猎民族审美——也就是暴发户的样子,永远被人诟病的。其实整个中国的审美也是被这些游牧民族带偏了,由盛唐到明清一个审美水平衰落的过程,比如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等……

    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个白得不像话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实在是太耀眼了。可这种耀眼不是那种夺目的耀眼,而是出尘得不像宋朝建筑的夺目。

    “哟,瓷片都贴好了啊?那看来很快就可以开张了……”

    张正书大喜过望,率先挤开人群,往超市走去。

    “咦,那人怎么能走进去?”

    “你眼瞎了啊,那是张家小官人啊!”

    “张家小官人又怎样,他就能进去不成?”

    “这房子是人家的产业,你说哩?”

    “原是如此!”

    “哪个张家小官人?”

    “你不知晓?‘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啊!就是那个创办了报纸、香水的张小官人,还有此时汴京城卖的绿菜,都是他家的产业……”

    “哈,俺道是谁,原来是他!”

    “你们说,张家小官人是不是与和乐楼的李行首有什么瓜葛?”

    “哦?这位兄台知晓内情?”

    “我与你们说,你们千万别传出去啊。和乐楼李行首是谁?名震京师的行首,没个数十贯钱都别想见她一面。可张小官人只需露个面,就能见到李行首了。这里面若是没有内情,谁信啊!”

    “说得也是……”

    “那李行首岂不是很快就要赎身了?俺听闻这张家的钱,多得连钱窖都放不下去了,为个行首赎身,怕是轻而易举罢?”

    “嗐,你那是旧闻了。这张家小官人用钱太厉害了,听闻就这么几个月来,已经花去了数万贯了。张家再有钱,能经得起这么挥霍?听闻,气得张老官人都卧病在床了……”

    ……

    喜欢聊八卦,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张正书也没想到,他只是在人前这么露个面,关于他的八卦就传得整个开封府都是了。人人皆道,开封府出了个败家子,里面说不得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推波助澜。不过,这些都是小事,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真正让宋人沸腾的,还是那瓷片屋——宋人就是这么叫的。没办法,这太符合宋人的审美了,像冰裂开来的外墙,迥异于寻常房屋。就像宋朝名窑——哥窑的瓷器一样,什么细碎纹、冰裂纹……反正宋人就觉得别有情趣,特别养眼!(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准备开业

    张正书也是郁闷,不就是瓷片吗?白色的瓷片里还夹着水泥的黑,这样丑陋的外表,放在后世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了,在二十一世纪是绝对不会用的,已经过时很久了。可没想到,宋人居然就是买账。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张正书就不用费心去宣传水泥作坊了,自然会有不差钱的土豪,在盖房子的时候想。诶,我好像可以盖一个钢筋混凝土房子啊?四处一打听,得,就张正书这么一家供货。

    独门生意是赚钱的,也是最让人眼红的。

    如果可能,张正书想连瓷片都垄断了,让那些人得红眼病去。但很可惜,中国就是一个开了挂的瓷器大国。只要有个样品,就近观察一下,有经验的老瓷匠,回去鼓搞个几窑瓷器,立马就能拿出类似的产品来,想垄断也垄断不了啊!

    不过这样也好,瓷器也是一个需要人手的作坊,这和张正书的初衷是相符的,就让瓷片兴盛起来吧,这样水泥也能卖出去更多了。额,不过好像中国人用鸡蛋清、糯米汁一样能起到水泥的效果——不管了,要是水泥都不能淘汰糯米汁和鸡蛋清,那张正书无话可说。

    走进超市,地面已经铺好大理石。

    这又是另一项创举,看得周篷眼睛都大了。

    “小官人,这超市怎么全都是石头做成的?!”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怎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本来张正书想弄瓷砖的,但是瓷砖的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的,再者时间上赶不及,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大理石了。中国人运用大理石,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虽然汴梁城附近没有大理石的开采点,但并不代表汴梁城附近就没有大理石卖。相反,在汴梁城中,大理石的销售是整个大宋最旺盛的地区。达官贵人的家里,哪一个不是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就连屏风、书桌、凉亭中的台凳,也多是用大理石做就的。

    只是区区一间超市,就用了这么昂贵的建材,这实在出乎了周篷的意料。

    也可以说,有钱人的世界,他真的不懂。

    张正书却深谙人性,知道汴梁城中起码有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是不知道达官贵人家里到底是怎么个奢侈法。超市弄得像个豪宅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可以吸引很多想要一睹豪宅内部风采的百姓前来。超市嘛,最重要的指标里就有一个客流量。客流量一多,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就会发现,超市里的东西好齐全啊,价格也便宜,自然就会掏钱买下来了。这就是冲动型消费,也是超市收入的一个大头。

    不过,张正书准备的商品也确实便宜。再不济,也会和市面上的价格持平。

    一味降价促销,并不是长久之计。

    时不时搞促销,一来不会打破行业间的潜、规则,二来也能吸引顾客。

    可以预见,一旦超市促销手段弄出来之后,一大批商店将会跟风。达官贵人也会因为新颖的购物方式而感到新奇,从而诱使他们大量花钱。到了那时候,才是超市带动消费最终体现。至此一来,大宋的经济就算是活了一半了。再加上即将开业的银行,双管齐下,汴梁城的经济就彻底盘活了。

    汴梁城是大宋的京都,也是经济中心所在。一旦汴梁城盘活了,杭州、泉州、广州……诸多大城市再仿造这个模式,恐怕那时候大宋将会陷入一个通货膨胀时期,经济增速将会异常的恐怖。

    没办法,这是一个有着一亿人的经济体量,是当世第一人口大国。一旦经济潜力全部激发,恐怕后世改革开放的奇迹会再次呈现。到那时候,大宋才是真的遍地黄金,只要你随便开个店,办个作坊,都能赚到大钱。

    当然,要做到那种程度,还是要看超市和银行的运作怎么样。

    一旦搞砸了,别说让经济增长了,就连经营都会困难。

    不过,张正书有信心。后世已经证明了可行的模式,要是在宋朝都打不开局面,那才是怪事。

    正当张正书四处视察的时候,老刘工匠从二楼下来了。

    “小官人,小老儿幸不辱命,这超市已经装潢好了……”

    老刘工匠的语气里不无骄傲,也是,这可是大宋,也是世界上第一间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他的手建造出来,能不骄傲才是假的。

    “不错!赶紧清理干净。周篷,你去通知大伙,去桥市街巷口找邓家木匠铺,那里有我存着的货架。与那些木匠一同,把货架搬到这里。然后,再去曾家私仓那里,把我存着的货物起出来。先放在后院塌房之中。再派个人去通知李家村技校里,让那些超市导购员、理货员、收银员准备结束培训,后日都要过来这里!”

    周篷应了一声,然后就要离去的时候,被张正书叫住了。

    “等等,还要叫郭道长看看黄历,择个吉日,超市准备开张了。顺便再把制造好的第一辆四轮马车运来这里,我要摆在超市门口准备拍卖……”

    张正书的作风雷厉风行,弄得周篷也紧张了起来,没听完就跑了。

    “知晓了!”

    周篷一溜烟跑远之后,张正书感慨一声:“跟来财一样,都不太靠谱啊……”

    老刘工匠在一旁听了,也有点感慨:“小官人,这屋里仅仅是刷了一遍石灰就行了么?”

    “可以了啊!”

    张正书看着雪白的墙壁,并不觉得有什么欠缺了。虽然这装潢的风格像极了后世二十世纪的风格,但在宋朝来说,已经很不错了。除了单调一点以外,也没啥问题了。

    “要是可以的话,叫那些窑口烧一些瓷片,上面要有整幅画的,最好是有典故的,比如根据射雕英雄传的情节设计一幅画,待得有空了,你们就把这些瓷片贴在屋里……”张正书也是异想天开,一旦超市开业,恐怕就根本没有时间再装修了。要想更加完美的超市,只能待得建下一个超市才能实现。

    “那水泥作坊……”

    老刘工匠最在意的还是水泥作坊,他相信张正书说的,一旦超市建好之后,前来询问水泥的人肯定会多起来的。有了超市这样的地标建筑,那水泥肯定很好卖!特别是有钱人,谁不想与众不同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愿打愿挨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达官贵人遣人过来问价了,只不过老刘工匠拿不了主意,只能推说还没定价。

    “作坊建在此处自然是有些不妥的,还是得移去李家村。李家村那边,我已经腾出空地了。作坊搬过去就是了,至于销售水泥,我会在汴京城中再盘下一间小铺的。”关于水泥,张正书也知道是赚钱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大头,不是用在建房子,而是用在处理黄河水患上。看看宋朝每年都投入多少钱去治理黄河,可都等于打了水漂。别的不敢担保,一旦启用了水泥建造堤坝,黄河决口的祸患就会减至最轻了。

    省钱的事,大宋朝廷会不会同意?

    肯定同意,就算没钱,张正书也有办法。找银行贷款啊,低息贷款,用税收来保证,一举两得!

    当然,现在八字都没一撇,要让朝廷出钱买水泥,首先得让赵煦清楚水泥的性能先。然而现在宋夏大战正酣,赵煦哪里有时间管这些小事?

    这里面的种种,老刘工匠自然是不会知情的,但他知道了张正书把水泥放在了心上就足够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工匠都很朴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面对这样的老工匠,张正书自然也不会诓骗他的,既然水泥能赚钱,还是一家独大的产业,为何放着钱不赚?再加上水泥的生产除了看起来脏了点,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污染的,关键是排污处理要妥当才行。

    不过,相比起一点点的污染,水泥的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了水泥,那么大宋建造堡寨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耗时耗力了,随随便便拉几车水泥过去,配合着砖块也好,碎石也好,不用一两个月,就能建起一座城来。

    “小官人,这超市甚么时候再向上建造楼层?”

    了却了水泥的心愿之后,老刘工匠就剩另一个心愿了,他要亲手建造出大宋最高的建筑!

    “额,看情况再说吧……”

    张正书敷衍地说道,其实他也不确定要不要往上加楼层,对于一个很原始的超市来说,两层其实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往上加楼层,其实也没啥技术性的问题,就怕宋朝出产的钢筋不给力。哪怕是提高了冶炼技术,可钢材的质量,也不是时时能保证的。

    见老刘工匠神情沮丧,张正书连忙安慰说道:“即便这超市不是大宋第一高楼,可城中那些达官贵人说不定会想着建造这样一个高楼啊!就算他们原本没想着要建高达七、八层的楼房,可我们能忽悠他们建啊……”

    “忽悠?!”

    老刘工匠明显是老实人,不太明白这个意思。

    “就是尽力夸大,把钢筋混凝土房子说得天花乱坠,让那些达官贵人,乡绅巨贾动心嘛!”张正书嘿嘿一笑说道,“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怪不得谁……”

    老刘工匠老脸一红,明白了“忽悠”的意思,但他还是有点顾虑的。

    “小官人,这不太好吧?”

    张正书手一挥,大咧咧地说道:“有什么不好的,你该不会是对这钢筋混凝土房子没信心吧?”

    老刘工匠是最清楚的,在不计成本投入之后,这超市可以说是大宋最坚固的房子之一了。不管是地龙翻身,还是黄河决口,都无法将它动摇分毫。不仅是因为地基打得深厚,更是钢筋混凝土的威力,不惧风吹雨打。唯一的隐患就是上面贴的瓷片,可能会先于楼体崩落。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事,大不了重新贴过一遍瓷片,顺带再加多一层楼。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所。坚固耐用,永远是第一选择。

    至于什么标新立异,装饰华美,那都是次要的。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乡绅巨贾也好,达官贵人也罢,要求都是一样的。而这,也恰恰是钢筋混凝土房子的最大优点。试问,木质结构的房子坚固耐用度又怎么比得上砖石结构的房子呢?

    更别说,砖石结构的房子还耐火,冬暖夏凉了。

    可以说,一旦张正书决心进入房地产行业,他将是大宋房地产的第一人,谁都比不上!

    好在,张正书知道房地产怎么说也只是用来住的,于国没多少有益的用途,还是坚持不懈地创办工厂,才能富国强兵。不过嘛,顺带赚赚房地产的钱也不是什么坏事,搂草打兔子的事嘛!

    “这能行么?”

    老刘工匠还是有所犹豫,这不是在骗人吗?

    “怕什么,这又不是诓骗他们,钢筋混凝土房子是好嘛!且不说什么,整个汴京城的房子自我大宋立国以来,已经换了多少茬了?不客气的说,我们这钢筋混凝土房子,只要质量过硬,随随便便过个一百年都没事!即便有什么问题,再用水泥修修补补,又能继续坚挺个一百年。”张正书“循循善诱”地说道,“再说了,这钢筋混凝土房子也能很美观的嘛!回头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我给你几张设计图,你就知道这钢筋混凝土房子还能这么建造的……”

    老刘工匠半信半疑,但眼下只能任由张正书怎么说了。他打定了主意,有客人上门的时候,他就有一句说一句。

    “那价钱怎么算?”

    面对老刘工匠的问话,张正书也陷入了抉择。

    “水泥的话,论斤算。一斤水泥成本是五十文钱,那就收他一百文钱好了。工钱的话,大匠一天三百钱,小匠一天两百钱。瓷片、砖石另计。大概算个数,那就是一层五十万钱左右。也就是一层楼,大概六百五十贯那样子。区区几百贯钱,汴京城那么多达官贵人,肯定是不当一回事的。但是对你们来说,这里面的赚头就大了。你老刘还能带几个徒弟,组一支建筑队。以后建造钢筋混凝土房子,就只能找你们。”

    张正书说的数字确实很正常,在汴梁城随随便便买间屋子,两进院落的也起码要数千贯钱。寸土寸金来形容汴梁城,并不为过。哪怕是自己有地,准确请工匠来建造房屋,那也是要数百贯钱的,少说也得四五百贯那样子。现在才六百五十贯一层,可以建好几层,算起来绝对不吃亏。想想看,一样的地方,可居住面积却大了好几倍,聪明人都知道怎么样才划算!(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九章: 提上议程

    最关键的是,建造这样的房子可以出风头啊!想想看,建造超过四层楼的房子,已经是汴梁城第一高楼了。要是八层的话,那可不得了。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手可摘星辰”的感觉,可不是在哪里都能体会的。

    算了算这笔账的老刘工匠,也乐开了花:“小官人果然是会挣钱的!”

    “对了,这楼层千万不要超过八层,不然我怕出事。还有,要是水泥散卖也成,那就不是一斤一百钱了,起码要一斤三百钱。请你们建筑队,才能有这个折扣,你说是不是?”

    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他还打算用水泥来挣大钱的,自然不会卖得便宜了。

    老刘工匠也心领神会,反正技术是张正书的,他不过是一个工匠,怎么销售也不关他的事。只不过东家能赚到钱的话,那老刘工匠的薪资就肯定不会短了。这年头的工匠都特别朴实,你出的价钱高,我给你干一辈子都没问题。甚至儿子、孙子都可以一直为你干活。

    说实话,在整个汴梁城,还真的没有谁出的价钱能比张正书还高的。

    能赚到这么多钱的工匠,都是出来开铺子的了。甚至好多工匠铺子的收入,都未必有老刘工匠高呢。在这个意义上说,老刘工匠给张正书打一辈子的工,他都是乐意的。最最重要的是,这张小官人懂得尊重他的意见,不会瞎指挥,也不会搞什么外行领导内行的事。金钱、尊重都有了,老刘工匠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别忘了,这水泥还是张正书的主意,没有他的指点,恐怕老刘工匠一辈子都鼓搞不出来这水泥。

    心情大好的老刘工匠,陪着张正书转悠了一遍商场。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空荡荡的大房子,说话声音稍稍大那么一点点都有回音,人走在里面怪渗人的。在二楼,上面还残留着施工的痕迹。但张正书知道,只要一天的功夫,保管这里变得干净无比。

    满意的点了点头,张正书才总算是松了口气。

    超市完成了,那卖菜的事情就能提上议程了。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个地方光明正大地卖果酒了,虽然果酒不用缴税,但混在超市的商税里,任凭谁都没话说的。

    穿越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张正书已经把宋朝的规矩摸得差不多了。他当然知道有很多官员、地主、乡绅……利用手中的特权,从而“合理”地偷税漏税。说实话,北宋的苛捐杂税确实是比唐朝多了很多,像什么丁钱、徭役钱、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等,连带买卖田地房产都要交契钱,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契税”了。

    这契钱其实就是强制性规定凡民间得土地房屋交易都必须使用官府印制得契纸,不买官契纸、不纳契税要倍罚契税。宋朝不仅要收“契钱”,连带牙人,也就是中介,都要交税。所以这“契钱”和“牙钱”合在一起,统称为“牙契钱”。北宋末年的“牙契钱”可不低,已经达到了五十税三的地步,也就是说,像之前张正书在中牟县买了三百亩荒地,交税都要交六十多贯。

    宋朝的税收机制相对于唐朝,甚至是明、清,都要完善得多。但只要是制度,就肯定有空子的。后世的税收制度完整不?不一样大把人偷税漏税,特别是明星,合同都是阴阳合同的,不知道逃掉了多少税。要是像美国税务局那样,武力催收,怕是没人敢不交税了。

    后世尚且如此,宋朝就更不用说了。

    别的不说,满朝诸公的族人,哪一个不是经商、收地租之辈?不懂得把税务转嫁给农户,那他们就白当官了。也怪不得宋朝农民起义那么频繁,税收太重了,一旦灾年荒年农民就过不下去,能不造反?好在宋朝有常平仓等制度,起义也只是小范围的,从来没有波及到别的路府,不然宋朝的统治根基就算完了。

    宋朝的商税也是很完整的,但税收比例其实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很多人经商的缘故。一般来说,宋朝的商税就两种,一种是过税,值百抽二;一种是住税,值百抽三。课税范围甚广,凡布帛、什器、香药、宝货等,民间典卖马牛驴骡橐驼、商人贩茶盐均在征课之列。

    这商税比酒税轻多了,张正书交那么点点商税,其实也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关键是,这等于明文钻漏洞,不割点肉,怕是朝廷都容你不下!

    只不过当朝廷发现区区一个超市,交的税居然比一个市场都要多的时候,怕是也顾不上甄别里面有什么商品了。

    “接下来的手段,就是利用超市开业这个话题,再炒作炒作四轮马车了。”

    张正书早就准备把第一辆满血的四轮马车拿出来拍卖的了,有了一辆实验性的马车之后,李家村作坊齐心协力制造出来的四轮马车,只会越来越好。第一辆满血的四轮马车,不仅装饰奢华,还在配置上没有半点折扣。可以说,这是大宋的第一辆概念车!

    概念车嘛,通常都是有价无市的。

    所以,起拍价在一万贯钱,不多吧?

    而且这也是一个新闻噱头,在报纸上炒一炒,那肯定能轰动整个汴梁城的——镶了黄金的马车,都未必能卖出一万贯钱啊,张小官人哪里来的自信?

    人都是好奇的,再加上张正书让人送去的请帖,怕是会制造出另一个奇迹来。

    当然,也很可能流拍。

    不过也没关系,张正书还有个杀手锏,那就是请人体验——自然是最有希望掏钱的那几个人了。就算他们没有出手拍下四轮马车,可是中配的四轮马车,他们总该会心动吧?才区区五千贯钱,就能买到一个身份地位的象征,就跟后世的豪车一样,张正书相信只要贩卖概念成功的话,肯定有成堆成群的富人愿意买账的——无他,就为了脸面啊!(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 莫名其妙

    就跟比阔一样,可以想象以下场景:“哟,你家的马车才是低配啊,两个轮,坐起来不舒服吧?”

    “确实不够高配的舒服,我用我家那高配四轮马车对比了一下,差别真的很大。”

    “你有病啊,买了高配的四轮马车,还买低配的两轮马车?”

    “我有钱,任性,你管得着吗?”

    是不是很喜感?不够怎么样都好,只要身份象征这概念贩卖成功了,那肯定是大赚特赚的。宋朝的有钱人多是不假,但别忘了有钱人都是特别吝啬的,要是没好处的事,他们会掏钱?想都别想了,一个个精似鬼,想忽悠都难!

    但有钱人最遗憾的是什么?身份地位得不到体现呐!别看宋朝允许商贾参加科举了,可大部分商贾还是没啥社会地位的,最多也就比平民好一点。最重要的是,你说你自己有钱,谁知道你有多少钱啊?

    现在就不用愁了,有了高、中、低三挡新式马车,谁家有钱,谁家家境一般,一眼就看出来了。就好像后世的轿跑、轿车和代步车的区别一样,区别异常明显。

    哪怕官员们不敢大张旗鼓买这样的马车,可商贾们肯定是趋之若鹜的。能体现身份的好东西啊,这多少钱都要买下来!没人比张正书更清楚这些商贾的心态了,他们不缺钱,缺的是社会的尊重。虽然买了四轮马车,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见得有提升,但却会给自己一个信心,在官员面前不低头的信心——切,你好歹是朝廷官员,连四轮马车都没有。看到没,俺这个可是最高档的四轮马车,足足八千贯钱!

    可以说,信心这东西是莫名其妙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一旦商贾有了信心,张正书不敢想象那将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不过,总的来说不会比现在更差就是了。

    “哈哈,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张正书满意地视察完超市,然后准备回去炒作超市和四轮马车了。这些天以来,张正书的四轮马车早就在整个汴梁城晃悠着,特别是富人聚集地,更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十趟,羡慕得那些富贾们口涎都掉下来了。只要稍稍加一把火,不怕这四轮马车火不起来。

    最关键的是超市,超市一旦建起来,那张正书后续的手笔就会跟进了。说白了,超市只是牛刀小试而已,真正的利器是藏在后面的银行,那才是大杀四方的神器!

    回到“京华报社”,张正书是情致高涨的。

    最先迎上来的是郑月娥,她见张正书如此高兴,心情也莫名地好了起来:“小官人,有甚么事这般高兴?”

    “超市要准备开张了,姝儿要过去管理……”

    张正书得妻如此,哪里能不高兴?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郑月娥脸上闪过一丝强颜欢笑的神色,然后才说道:“果真是好事……”

    张正书突然想到一件事,问郑月娥道:“你要不要试着接手报社?姝儿怕是没时间管报社了。”

    “啊?”郑月娥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等她明白过来之后,才慌乱地说道:“小官人,奴……识不了甚么字,做不来的……”

    张正书知道她是在谦虚,其实报社里每一个人的表现,都落在了张正书眼中。郑月娥确实底子不太行,但是她的勤奋却是整个报社里数一数二的。张正书不止一次看到了她秉烛夜学,勤奋程度堪比后世高三学生。有时候,天资不是最重要的,起点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那股好学的心,和勤奋的态度,只要有这两样东西,早晚能成大器。

    “没事,先学着做一下嘛。”张正书柔声说道,“其实也不用你写什么文章,只需要管理一下那些秀才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不敢得罪你的,得罪你的话,他们还想不想要工钱了?”

    说着,张正书都笑了起来,“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账房先生啊,结工钱的时候,故意卡一下,他们就难受了。”

    郑月娥也笑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个手段,只是不曾使用过罢了。

    事实上,确实没人敢得罪账房先生的。

    哪怕是大商贾,也怕账房先生处心积虑贪墨了钱银。

    不过,张正书仿照后世的制度,实现了会计和出纳分离,就没有这个隐患了。再加上借贷记账法,可以说是杜绝了绝大部分的假账。

    “那奴就试试罢!”

    其实,郑月娥心中是窃喜的,张正书看重她,岂不是说明张小官人心中是有她的?

    想到羞涩处,郑月娥居然红了脸,快步离开了。张正书也是莫名其妙,怎么说得好好的,郑月娥突然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呢?是不是他得罪了郑月娥?“没有吧,刚刚我没说错什么话吧?”

    “刚刚那小丫头片子的心跳,已经超过了平时的平均数。”

    突然间,久违的贱贱声音响起,原来是系统又展露脸面了。

    习惯了系统的神出鬼没,张正书也是没好气:“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出声之前能不能给点提示,人吓人,吓死人的。好在我心脏承受能力强,不然给你天天这么吓,早就得心脏病了。”

    “按照你现在的体质,得心脏病的几率为零。”系统嘿嘿地说道,“连本系统都看出来了,那丫头是喜欢你,你就没点表示?”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我特么都没拜堂成亲,你丫的就叫我去勾搭其他妹子?”

    “这有什么关系,这是宋朝,不是二十一世纪!”

    系统鄙夷地说道,“在宋朝你还想着一夫一妻,你是不是傻?本系统检测了一遍,发现你的机能还不错啊,不然还以为你不行了呢?”

    张正书坚决地摇头说道:“一个女人都够麻烦的了,还要多一个,那简直是噩梦!”

    “随便你吧,反正那丫头你是肯定要耽误人家的了……”系统嘿嘿地说道。

    张正书冷冷地说道:“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安排多几个好男人给她认识不就行了?在宋朝,什么妹子嫁不出去?只要我想,帮忙置办一点嫁妆,哪怕是母猪都能嫁出去!”毕竟宋朝的嫁妆要求太高了,如果张正书肯为一个女子置办嫁妆的话,那确实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辽国秘闻

    “随便你吧,反正你这人就是口是心非。别以为本系统不知道,你觊觎人家李师师很久了。”

    系统好像一个恶魔一样,直接把张正书心底的想法翻了出来。

    “你别乱说啊,小心我告你诽谤!”张正书的心不争气地猛跳了起来。

    其实张正书也不得不承认,继承了这个身体,每次见到李师师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甚至每次想到李师师的容颜,张正书的心都不由自主地猛跳。可张正书知道,这并非是他最真实的想法,而是抑制不住的生理反应罢了。但系统不知道啊,这煞笔ai人工智能,只会检测心跳、肾上腺激素、荷尔蒙等数值,以为这就是爱情了。

    呵呵,殊不知是个男人看到漂亮女人,都是这么反应的。

    不过,和一个非人的系统讨论人的心理反应,本就是一件没意义的事。

    “不和你扯淡,你快帮我算一算,要是刺杀了辽国使臣,那大宋灭掉西夏的几率有多大?”张正书心中也是没有底,只能让系统来推算了。希望高科技能算出最准确的结果,那张正书就有时间去布置下一个计划了。

    系统沉默了良久,然后才蹦出一句话来:“缺少样本,无法完全估算。”

    “要你何用?”

    张正书本来也不抱希望,听系统这么说,只能鄙夷地说了这么一句。别人得了外挂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他倒好,活得悲催得要命。

    “你以为计算量不大?本系统告诉你,每个人在未来的反应,本系统都要计算进去,设立模型,然后用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个类似的模型,才能推算出概率。以你简单的头脑,一辈子都别想你弄明白这个原理。你什么条件都不给,叫本系统算什么?算个屁啊!本系统%¥……&*”

    张正书不想再听它的吐槽,当即关了它。

    “聒噪!我还治不了你?”

    默默地嘚瑟了一下,然后张正书才神情一肃,心道:“这可麻烦了,要是因为这个举措让辽国兴起了动刀兵的想法,那大宋挡不挡得住呢?”

    张正书抬头看了看天空,没人能给他答案,因为历史的走向往往都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决定的,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正史上辽国并没有趁机攻打大宋,但辽国使臣被刺杀之后,会不会让辽国兴起刀兵?谁也不能保证,因为是打是和,很大程度是出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一个人的裁断。

    不过,张正书觉得耶律洪基应该不会打。

    根据“黑客”的情报,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不算好。

    这个消息,在辽国境内都是被封锁的,哪怕是辽国的大臣,都未必知道。

    而“黑客”能得到消息,完全是因为金钱的作用。不得不说,在金银的攻势下,怎么都有漏洞的。这个消息,还是从辽国宦官那里买来的。说来也是讽刺,辽国的宦官,居然多是以汉人充当。这都是因为在圣宗时期,辽国就以掳掠汉人阉割为宦的方式,对辽国宫室内宦官数量的补充。后来,大概是觉得契丹人比较少,所以一直把掳掠过来的汉人阉了,充当宦官。

    汉人的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阉掉的汉人,除了忍辱偷生之外,对辽国的恨意,可以说是整个辽国里最高的群体了。

    “黑客”都不用花费什么功夫,给点钱银,再唆使两句,这些宦官就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辽国宫廷里的情况都说了。

    只不过这些宦官也不算清楚内情,只是说耶律洪基的饭量减少,容易暴怒,甚至还会打杀宦官……最关键的是,辽国的医官时不时就出入耶律洪基的寝宫,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当然,送药这么关键的事情,这些辽国的宦官自然是看不到的,但其实通过蛛丝马迹,就足以分析出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了。

    可能辽国大臣都没收到什么风声,可宫中的宦官是绝对瞒不过的。

    做得再保密,都会露出一点点马脚的。有这么些个线索,其实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欲盖弥彰啊,如果不是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为什么医官进宫的时候都要乔装打扮,从侧门进来?

    再加上张正书知道正史上耶律洪基也熬不过多久了,也就是这么两三年的事,也就是说,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是很符合常理的。

    “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了,那就代表着辽国的政治进入了动荡期。”

    张正书分析着辽国的继承人制度,发现辽国再怎么邯郸学步,也遮掩不住一个现实——那就是辽国贵族有私人兵马,只要他们有野心想当皇帝,那么在老皇帝殡天之际发难是最有希望成功的。耶律洪基不知道自己会什么时候死去,他不可能为西夏白白消耗辽国皮室军的实力。一旦耶律洪基挂了,没有军力在手的新皇,肯定会被人赶下台的。

    “耶律洪基不敢赌,哪怕大宋灭了西夏,耶律洪基最多也就打打嘴炮的样子!”

    张正书想明白了这件事,反而松了口气。

    什么耶律洪基陈兵边境,那都是吓唬人的。耶律洪基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皇帝,在皇位继承的紧要关头,他不会放手去搏一把的。要是耶律洪基这么做了,他分明是不想让皇太孙顺利继位了。人都是有私心的,耶律洪基不可能为别人做嫁衣。可惜在正史上大宋上下都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拿捏不住耶律洪基的把柄,才吓得连占领的西夏土地都不要了,和西夏和谈起来。

    “说不得,我要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才行……”

    张正书心中有了断决,自然想到了赵煦。

    只有赵煦,才能决定是打是和。只要辽国不敢打,那大宋就可以放手施为了。根据国力的高低,大宋灭掉西夏,不过是迟早的事。但也不宜拖得太久,要知道赵煦在正史上也是这两年的事,一旦拖得久了,肯定会生出变数的。一旦赵佶上台,那大宋立马就回到从前只挨打不还手的日子,成了任人欺凌的善马,这是张正书最不愿意看到的。

    弱肉强食,如果大宋没有这个觉悟,那它就该亡!(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章: 明争暗斗

    大宋安抚司,突然收到了一个情报,关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

    安抚司不敢怠慢,这个情报立马送进了枢密院,由枢密院再呈递给了大宋皇帝赵煦。

    “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

    赵煦在垂拱殿中看着这个情报,半信半疑地说道。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了,虽然宋朝反击了西夏的进攻,但宋朝的朝堂不算稳定。因为同知枢密院事林希背叛章惇,前两日被贬知亳州。同时,御史中丞邢恕罢知汝州。林希是自己作死,而邢恕也是半斤八两。章惇想除掉林希很久了,但邢恕一直在阻挠,他反复强调林希没有错。得,章惇这两日总算找到了由头,把这两个碍眼的一同贬了。

    因为朝中官员动荡,冲淡了战胜西夏的喜悦。现在赵煦头疼得紧,不知道怎么给枢密院安排人手了。要是不制衡的话,枢密院里曾布一家独大,那确实是挺糟糕的事。还有御史中丞的人选,也挺让人头疼的。

    不过怎么样都好,章惇的做法还真的让人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林希也就罢了,特别邢恕,那就是一个小人得志,便退其狡谋,屡设奸计,误国误民的奸佞,贬了他是应该的。邢恕曾师从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但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最喜欢就是罗织罪名。比如污蔑宣仁太后当年有废哲宗之谋,给司马光、吕公著加了一大堆子虚乌有的罪名。赵煦其实还是挺欣赏这个人的,因为邢恕很懂得讨赵煦的欢心。

    殊不知,在正史上,章惇早就下手将林希、邢恕给处理了,搁到现在才处理,也不知道是不是张正书穿越的蝴蝶效应。

    如果枢密院不增加官员,那就是章惇和曾布在斗法,倒也无伤大雅。

    御史中丞的位置很敏感,适合的人选不多,赵煦比较中意安惇,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章惇的人,会不会起用罢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换句话说,宋朝根本不缺想当官的,缺的是能把官当好的人。赵煦更在意的是,耶律洪基的现状。要知道,以往安抚司用了那么多手段都无法渗透进辽国皇宫,为什么这一次却突然得到这样的消息?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是一起阴谋,专门针对大宋的阴谋。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旦西夏支撑不住了,那辽国肯定会出手的。辽国一出手,不可能将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给泄漏出来的。算起来,耶律洪基都六十多岁了,确实到了随时就挂的年纪。可安抚司每每传回来的消息都是,耶律洪基身体不知道多好,能吃能喝,每年秋天还能骑马打猎。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来耶律洪基病重的消息,那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了?

    这简直是在告诉宋朝:辽国皇帝不行了,他肯定不敢出兵打仗的,要动手搞定西夏你就快一点,错过这个机会你就很难再拿西夏怎么样了。

    赵煦觉得这是阴谋,要是大宋真的不管不顾辽国,辽国却一反常态动了刀兵,那找谁说理去?

    只是赵煦万万没想到,这确实是专门针对大宋的,只不过是张正书想提醒赵煦,不要中了契丹人的恐吓计谋。说到打仗,辽国现在是打不起,也不敢打。一旦打了,怕是连耶律洪基家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赵煦无奈地放下了这份情报,问身旁的彭元量道:“你觉得耶律洪基是病了吗?”

    彭元量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耶律洪基已到了花甲之年,绝非壮年可比……”

    这句话其实就是暗示着,耶律洪基时日无多了。

    中国人讲究的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过了五十岁,就知道人生其实没有多少年的活头了。六十岁,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了。

    都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就如同辽国了解大宋一样,大宋也很了解辽国。若非在辽国获取情报不易,在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的时候,大宋就插一只脚进来了。再不济,也要夺回幽云十六州几座险要的城池。至于什么澶渊之盟,呵呵,在利益面前,那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

    而辽国也好几次蠢蠢欲动,都是瞄着大宋皇位传承不稳的时候,想要大兴刀兵。

    两国尔虞我诈,已经互相暗暗较劲了好多年。

    但现在一反常态,耶律洪基还没动刀兵,就已经虚张声势了,这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赵煦也反应过来了,不管怎么说,按照辽国的政治制度,耶律洪基是万万不敢和大宋动刀兵的。只要他动了刀兵,甭管是赢是输,都压不住辽国之中的野心之辈也在磨刀霍霍了。更何况在这份情报之前,还有一份同样是来自安抚司的情报,说辽国的东北面,也就是白山黑水之间,有女真人也在掘辽国的根基,不断地抢夺人口、牛羊马匹。

    也就是说,在大宋无法通过陆路去到的地方,居然有一个天然的盟友!

    赵煦当机立断,让安抚司遣派人手,通过海路过去专门游说女真人,让他们出兵骚扰辽国。无需真打,只需要牵制住辽国的一部分兵马就行了。到时候打赢了,大宋会付给女真人军费五万贯钱,还有一千匹锦缎。以女真人一穷二白的性格,肯定会心动的。

    意愿是好的,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刀枪相交,在看不见硝烟的地方,斗争更是惨烈。各国在大宋埋有暗子,大宋又何尝不是在各国也埋下了暗子?明争暗斗,就是最好的注释。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底下已经暗流涌动了。

    赵煦再不济也好,也懂得靠谁都不如靠自己,默默的,他已经把将作监制成的配重投石机、新制成的上好钢铁兵器,还有数量庞大的火器,全都运往雁门关一带了。

    宋、夏、辽三国之间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人山人海

    时间过得飞快,这一日已经是十一月底,就快到腊月了。

    这一日是十一月二十六,据道士郭骞所言,这是个黄道吉日。

    吉不吉日张正书不知道,但他知道,随着《京华报》的造势,超市和四轮马车已经被炒到了一个高度,如果再不开张,怕是热度就下来了。张正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这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张的关头了。

    随着一阵阵炮仗爆炸声响,被张正书恶趣味命名为“家乐福超市”的超市,迎来的开张剪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面的舞狮。舞狮的起源众说纷纭,最厉害的舞狮,当属唐朝时的宫廷燕乐之舞,足足有上百个人来舞狮。在北宋这时候的民间,其实舞狮已经很流行了。在汴梁城中,还有个“狮子会”的和尚**,吸引了不少人。

    这种舞狮是用纸竹扎成五彩的狮子,导以锣鼓,配合着炮仗声,更是热闹非常。

    而燃烧的炮仗,是张正书教会工匠,让工匠制造出来的。已经和后世相差无几了,是用卷纸裹着火药的鞭炮,而不是平时的“爆竹”。这炮仗是长长的一串,用红纸将火药裹起来,再缠上引线。点燃之后,足足有一千响之多。在这之前大宋的爆竹,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

    这热闹程度,过年都比不上,哪怕是汴梁城西边的市民,都被吸引来了。

    好在东水门外地方宽敞,能容纳得下数万人。不过这样都好,现场还是人山人海一片。中国人嘛,喜欢看热闹的心是几千年都不变的。除了围在“家乐福”超市前面,有的人站在桥上看,还有的爬上树看,甚至汴河中被封冻的行船上都站满了人。

    哪怕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张正书,见到这个场景,都忍不住吓了一跳。

    这人也太多了吧?

    反正现场嘈杂得,连张正书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锣鼓声阵阵,恍惚间张正书都以为回到了后世,站在某个商店开业的门前。

    除了这舞狮的狮子有点奇特以外,其他的都和后世相差无几。特别是“家乐福”超市门前那红绸布的剪彩,非常有超越时空的感觉。

    “没想到你居然有这等恶趣味,就不怕宋朝人接受不了嘛?”

    系统突兀的声音再次传来,一开口就是吐槽。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你懂什么,这叫营造声势!”

    “呵呵……”

    系统再次开启了嘲讽模式,张正书差点没忍住要一把关了它。要不是系统有雷达功能,他真的就关了。在宋夏战争紧要的关头,西夏在汴梁城的暗探肯定会很活跃的。别说西夏了,辽国、女真的暗探也未必会安静,所以开着系统来预防可能出现的伤害,这是很有必要的。

    说白了,就是张正书有被害幻想症,原因嘛也很简单。要知道他可是策划了刺杀辽国使臣的,自然也怕别人用相同的手段对付他。好吧,这确实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可是,安全无小事,谨慎一点还是要的。

    不理会系统,张正书站到了台前,用充满了“激情”声调,说着他自己都听不到的话。不到一分钟,张正书就宣布剪彩开始。

    当剪刀剪断了红绸布之后,这“家乐福”超市被红绸布遮住的牌匾也揭开了。至此,“家乐福”超市正式开业。

    “今天开业,全场商品八折!”

    张正书不屑于弄什么小手段,说什么“八折起”,也不会先调价再打折,这样就是在玩弄顾客感情,绝对不是经营的长久之道。

    中国人太聪明了,什么销售手段到了中国人手中都能被玩坏。看看后世的中国人有多“聪明”:打折,中国人能先调价再打折;直销,中国人能玩出传(chuan)销来;电商,中国人能变成山寨假货的聚集地;众筹,被玩成了众愁,成了骗子聚集地……如此种种,层出不穷。

    这都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有点厚道老实一点,就好像吃了大亏一样。

    实际上,社会上多一些厚道老实的商贾,是整个社会的福气。

    张正书不想开这个坏头,所以他的打折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半点折扣。

    在《京华报》上,张正书也宣传了,每一天“家乐福”超市都会挑出几样销量大的商品打折。这也是笼络顾客的手段,进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今天“家乐福”超市聚集了这么多人就不难解释了。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巨额的让利,真的闻所未闻啊!爱贪小便宜——好吧,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哪里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全都憋了劲,要在今日狠狠地扫货。

    再加上时近年关,年货是所有宋朝百姓的必备商品。“家乐福”超市让利两成,整个汴梁城不沸腾才怪了。

    “让让,俺要进超市……”

    “别挤,是我先进来的!”

    “冲啊,慢了啥都抢不到了!”

    ……

    “贤侄,这是……”

    林百间也被请来观礼了,他原本对超市的经营模式持怀疑的态度,可见到“家乐福”超市如此火爆的场面,他忍不住想发问,这到底是为啥?

    “这只是开业第一天而已,算不了什么……”

    见多不怪的张正书轻描淡写地说道,确实,经历过抢板蓝根、抢醋、抢盐……各种奇葩事的张正书,面对这种场面,实在觉得是小意思而已。

    “贤侄的眼光,我是服了!”林百间感叹说道,“随随便便一间杂货铺,都能被小员外弄得风生水起。若是小员外决意要做其他买卖,那肯定也是赚钱的。”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答话。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随随便便弄点东西出来都是能赚钱的。别的不说,前几日周篷去了李家村,带回了一个消息,苏熙苏子明已经招募了好几个琉璃工匠,而且已经成功按照张正书的“配方”,弄成了无色琉璃。苏熙感慨,比他弄出的无色琉璃,张正书的法子更加实用便捷,而且原料也不难找。(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 都是后脑勺

    无色琉璃,也就是被张正书称之为“玻璃”的东西,也是一个极能赚钱的东西。张正书已经把锡箔镀水银镜子的办法告知了苏熙,想必很快就能制造出镜子了。这种能把人照得纤毫毕现的镜子,卖出天价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宣传做得好,比如四轮马车这样,已经不止一个达官贵人来“京华报社”询问价格了。

    张正书相信,距离他开始赚大钱,已经进入倒数了。

    因为四轮马车的拍卖会,就定在两日后开始拍卖。张正书的意思也很明确,借着超市的东风,蹭一波热点。

    四轮马车是面向富豪的,而超市是面向普通百姓的,两者之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其实关系是千丝万缕的,比如超市里的奢侈品,也只有富豪买得起,平头百姓最多只能隔着柜台看一下。而四轮马车,只有升斗市民认同了,它才有“高端”的价值。所以,拍卖会是露天的,谁都可以来参加。富豪见到超市如此新颖,也会随大流进来看一下的。张正书有信心,这些富豪肯定会认可超市的经营方式的。无他,太符合他们的品位了。奢侈品只有他们买得起,这岂不是相当于变相的炫富吗?

    这种装逼的好地方,富豪们怎么会放过!

    别的不说,张正书已经瞧见好几个熟悉的面孔了,全都被挤在人群中,完全没了有钱人的架子。

    “呼,真是艰难啊……”

    人群中差点没有被挤出一身油的胖子,总算是挤进了“家乐福”超市里面。按理说,他一个富二代,根本不用亲自钻入人群里,被人挤肥肉的。要知道,这胖子的身形,差点都比得过两个成年人了。这么庞大的体积,也亏得他能挤得进来。

    可挤进来后,这胖子后悔了。

    放眼望去,都是人——的后脑勺啊!

    这胖子不高,所以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后脑勺。

    “唉,良人叫我来看看这超市是怎么卖丝绸的,可我估摸着没见到前面的货架,就要被挤出病来了。不成不成,这地方待不了了……”这胖子也是果断之人,转身出去了。出去当然比进来容易得多,别人还巴不得他出去呢,一个人占了那么多地方。

    不过,这胖子也是看到了一些东西的。且不说这超市真的很坚固,粗略估算了一下,这里面起码有千余人了,再加上二楼的人数,恐怕也有千余人。上下两层楼,挤满了两千人,居然一点事情都没有。这就非常让人惊讶了,要知道即便是樊楼,一共三层楼,五幢相向,也总共能容纳得了两千余人罢了。分开来说,樊楼单单是一层楼,最多也就能站一百多号人罢了。

    按照这个比例来算,这样的房子真的是非常非常坚固的!

    再者,这样让购物者自己选购商品的模式,然后统一结账,非常具有震撼性。而且即便进门时比较拥挤,可在收银台后面,还是有专门的出口的。最关键的是,收银台和购物区,都是用铁栏栅栏了起来,看起来非常整齐,充斥着一种美感。

    最后,自然是那些收银员、导购员了,都是一些小娘子。除了理货员之外,这胖子就没见过有多少男人在里面做工的。

    这让“妻管严”的胖子“大开眼界”了,要不是实在挤得慌,这胖子都想挤在里面不出来了。这么多清纯可人的妹子,这胖子看得是不亦乐乎啊!

    对了,这胖子还注意到,这超市的上方有铁管在缠绕着,好像还冒着热气。即便是在隆冬腊月,外面寒风阵阵的天气里,这“家乐福”超市里居然温暖如春。

    “这是怎么个回事?”

    这胖子是个心思细腻之人,虽然他很想一探究竟,但看到前方一望无际的后脑勺,他就退缩了。

    “罢了,日后有机会再看罢!”

    这胖子感慨着走出了超市,这客流量太恐怖,太可怕了。如果按照这种客流量,即便进去的客人只有十分之一是掏钱买东西的,那营业额也非常可观。如果达到八成,那这超市就赚疯了。可按照胖子的估量,这进入超市的人,好像都是有目标的,都是冲着打折的生活用品去的。

    也是,生活用品什么时候买不是买?打折的时候,还便宜一点,对于“勤俭持家”的中国人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啊!

    “这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

    胖子也摸不准了,虽然客流量不少,可打了八折之后,岂不是卖一件亏一件吗?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啊!“不过这法子确实好用,起码整个汴京城都知晓有这么一个‘家乐福’了。嗯,这法子也就开张的时候能用,长久用下去,肯定是亏的……”

    这胖子可以说预计得没错了,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张正书是准备建立起渠道的主。一旦渠道建立起来了,运输的费用就下降了,那成本就降下来了。到时候别说八折,就算是打七折,也一样是有钱赚的。再说了,张正书的手段岂是这胖子能预料的?且不说“家乐福”超市准备弄一个一周打折计划,要是张正书发了狠,来一个一天降一成的销售狠计,那才是真的让别人无路可走!所谓一天降一成,也就是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一直到第九天,就是一折了。

    这些个打折销售的手段,都是后世经典的案例,也是张正书上大学之后唯一记得清清楚楚的东西。

    随随便便拿出一个来,都是领先整个大宋。

    赚钱?不要太容易!

    “哟,这不是便门外横河头的何家布行少东家吗?”

    这胖子一愣,碰到熟人了?这就有点尴尬了,他抬头一看,怪不得声音不太熟,好像这人也不太熟啊。“你是?”

    “贵人多忘事啊,之前我们在曾家还见过面哩!”

    这姓何的胖子想起来了:“啊,原来是张老弟啊,怎么你也来这‘家乐福’看热闹?”

    “不是……”

    说话的人自然是张正书了,旁边还跟着个林百间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 会客室

    只见林百间笑呵呵地看着张正书和这胖子,但眼睛里不知道是为何,有着不一样的光彩。张正书其实也明白的,明明是一个无用的仓库,却被张正书硬生生搞活了,看样子还是大赚特赚,这林百间能真心实意祝福张正书才怪了。说不定,这林百间琢磨着怎么偷师,在汴梁城里再弄一个超市哩。他有那么多商铺,随便拿出一间来,都能弄起超市的。

    “咦,这是林员外当面吗?小子何绅有礼了!”

    这姓何的胖子见到了林百间,连忙行礼道。

    林百间还没来得及表示什么,张正书就“噗”的一声笑了起来。

    这胖子虽然看起来忠厚老实,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的主。他自然是知道的,张正书是听了他的姓名,然后才哑然失笑的。

    “张小官人,我这名字有问题吗?”这胖子也是纳闷,他这名字挺好的啊,也没见人笑话过,怎么这张小官人不按常理出牌?

    张正书忍住了笑意,问道:“敢问这‘和珅’是哪个字?”

    “人可何,缙绅的绅……”何绅老实相告。

    张正书忍住了笑意,可何绅分明看到这小官人眼角忍不住的弯曲。

    “那请问何绅认识一个叫纪晓岚的人吗?”张正书想到了后世的“和大人”影视形象,已经无法直视这个名字了。

    “纪晓岚?不认识,怎么了?”何绅不明所以地问道。

    “没啥,只不过是个朋友而已……”张正书好不容易才收回笑意,总算是缓解了一下尴尬。

    林百间笑道:“这位想必是何员外的公子了,果然是一表人才啊!怎么,今日小员外也是来凑热闹的?”要不是张正书看见林百间一脸笑意,还以为这个“一表人才”是用来讽刺何绅的。不过在宋朝长得胖那不是问题,相反还是个有福气的象征。而且,男人长得胖,那才是孔武有力啊!好像朝中的大将,哪一个不是大腹便便?不过据张正书所知,胖子一般多是体虚,别说有力没力了,怕是走路都走不了几步吧?

    “这可不是,要是让我知晓这里会有这般多人,我是掉头就走的。但我家内人让我来瞧瞧,曾家的丝绸在这‘家乐福’卖得咋样,要是能行的话,我何家的麻布,是不是也能进驻这个‘家乐福’……”何绅叹了口气,毫不掩饰地抹了抹身上的汗水。没办法,‘家乐福’里热乎乎的,再加上人多,出了一身汗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不,即便穿得很厚,这何胖子一出超市,感觉到外间的寒风,也忍不住紧了紧衣裳。

    林百间哈哈一笑道:“你家那位小娘子,倒是个会做买卖的好手!你来得正好,你既然认得张小官人,岂不知道这‘家乐福’超市是他家开的?若是想卖你家的麻布,找他就是了!”

    “甚么,你是‘大桶张家’的小官人?”

    这何胖子瞪大了眼睛,原本被脸上肥肉挤得只剩下一条缝的眼睛,居然能睁得这么大,实在太出乎张正书的意料了。

    “是不是很惊喜,是不是很意外?”张正书嘿嘿笑道,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了一番这胖子。

    这何胖子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yy过曾瑾菡,却记起了张正书问过他要不要把生意做大一点,所以这何胖子惊喜地说道:“原来是你便是那张小官人,我早该想到的。这下好了,你这‘家乐福’要不要我家的麻布,质高量大,绝对是优质麻布!还有蜀锦,绝对是正宗的蜀锦,忘了与你说,我家内人就是蜀人,这蜀锦也是她娘家那边的……”

    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张正书都被这何胖子的热情给淹没了,好不容易才说道:“此间不是谈生意的地方,走,我们去塌房那边,我请两位吃茶。”

    塌房,也就是宋朝这时候仓库的称呼。

    入乡随俗,张正书也不得不改变了一下自己的用语习惯。

    “家乐福”超市的塌房,其实也是钢筋水泥的房子,只不过用料嘛自然就没那么讲究了。没有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也没有铁管灌热水制造暖气,除了外面和超市一模一样贴着瓷片以外,里面都是样子货。甚至连墙都只是刷了石灰——这是为了防虫,周边还撒了硫磺,虽然看起来有点偷工减料的嫌疑,但其实用来存放货物是最好不过的。

    想想也是,仓库而已,实用就好,建得那么漂亮也没用。就算是水泥地板,也足够用了。

    唯一的缺陷还是窗户,哪怕是“家乐福”超市那边,都是用着木窗,让张正书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好在如今玻璃已经有点眉目了,等制成玻璃窗,就可以直接换上去。别的不说,以宋朝的铁匠,仿制一个后世的窗户类型,那是很简单的事。哪怕是制不成玻璃胶也好,生产一个“油灰”,也就是俗称的玻璃腻子也是分分钟的事。不就是熟桐油加石灰嘛,叫老刘工匠研究研究就出来了,他可是石灰搅拌专家来的!

    至于玻璃胶,咳咳,那就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化工体系了,张正书现在连化工的底子都没弄起来,想要制成玻璃胶还是挺难的。

    仓库另一端,隔着老远老远的,则是饭堂,“家乐福”超市的员工按工作排表,有着规定的进餐时间。而且厨房里,也有着严格的用火制度。虽然钢筋混泥土的房子不怕烧,可仓库里、超市里的货物怕火烧啊!

    至于仓库里,留着一间会客室。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这就相当于一个休息室了,理货员在搬运货物劳累之后,也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的。在会客室里,除了几张椅子,一张茶几之外,就是一个水壶,一个蜂窝炉,和一套茶具了。

    虽然简陋,但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也还算附庸风雅。

    “贤侄这所谓的‘会客室’,倒也挺别致的。”

    看着开着的木窗,外面正好可以看到“家乐福”超市进进出出的客人,林百间不由地感慨了一声。

    张正书却难得脸一红,这会客室确实很简陋,不过他也没想着要弄得多高大上。会客室嘛,自然是来谈生意的,弄得那么高大上,好像也没什么必要。关键是,在超市这一块,张正书有着野心——价格必须他来主导!(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 交锋

    “小官人,你这房子好像异于寻常啊?”

    何绅这胖子已经开始左顾右盼,旁敲侧击了。张正书对这何胖子的心思是心知肚明,但也不会戳破,反正他还想着卖建筑方案呢。“用的是我新发明的水泥,加上砖块、钢筋制成的。”

    对于原材料,张正书一点都不担心有人学了去。

    只要对水泥的配方保密,谁也无法从一堆凝固了的水泥中还原出水泥配方吧?别说凝固了的水泥,就算是完完整整把水泥卖出去,别人也是两眼一摸黑啊!

    “水泥是何物?”何胖子紧追不舍地问道。

    张正书笑了,很“诚恳”地说道:“所谓水泥嘛,就跟糯米汁混着石灰,再加上鸡蛋清是一个道理的。只不过嘛,成本肯定会低的……”笑话,也就是朝廷才能财大气粗用糯米汁混着石灰、鸡蛋清来筑城,要知道一斤糯米的价钱可比一斤大米的价钱高多了,张正书有钱也不会这么搞啊!

    当然,一些钱多得没地方用的有钱人就完全不在意了。

    “能有多低?”何胖子也挺八卦的,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大概……很低吧?我也没了解过要用多少糯米汁,怕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怎么,何员外对这钢筋混泥土房子很满意?要不要建造一栋屋子试试?不怕老实说,只要时间足够,我能给你盖八层楼,保管是汴京城第一高楼!至于价钱嘛,也好说,我给你打到最低的折扣!”

    还真别说,听着张正书这么有煽动性的话,何胖子也心动了。但他也是商贾,自然明白张正书的话是不可信的。商贾嘛,自然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这种折扣,想必张正书会对每一个有意向的客户说,所以有没有真的优惠?这还挺难说。

    “再说,再说……”

    何胖子也是贼精贼精的,“我们还是说说麻布和蜀锦的事吧!”

    张正书也是好笑,他也是知道这胖子是怕老婆的,而且厉害的是,他老婆还是个川妹子。辣妹子嘛,性格火辣辣也是自然的——好吧,这年头中国还没辣椒,但是对于辛辣的调味品,没有哪一个地区的人比巴蜀地区更钟情与藤椒的了。藤椒也就是花椒,吃起来又麻又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何胖子的老婆也确实是辣妹子。

    “不知道何员外想怎么合作?”

    有人愿意充实“家乐福”超市的货品种类,张正书自然也是乐意的。但是嘛,这个主导权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能说,突然某一天这个何胖子想弄个促销了,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弄个降价促销,这叫曾家怎么看?

    就算是曾家的丝绸,在“家乐福”超市里也是要听从指挥的,不能说全部商品都打八折,你曾家丝绸就能例外。这样对超市声誉是一种极大的打击,说直白了就是糊弄顾客。一旦竞争对手拿这个做文章,搞臭超市,超市还能活下去吗?

    在后世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是,明明中国有那么多年的历史,可只有所谓的百年老店,能存活超过一百年的,简直少之又少,甚至很多是本来就半死不活了,被人拿了招牌用的。这里面固然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但其实更多的是中国人太聪明了,以致于把自己玩死了。

    不能说国外的人就没有小心机,但是这种小心机从不会体现在对待顾客身上,这就是中外商人的区别。

    “无奸不商”的概念,就是被中国人提起的,一直到后世,这顶帽子都摘不掉。

    可明明在春秋时,子贡就提出了“儒商”的思想,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为什么到了后世,就越来越不堪了呢?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太会钻漏洞的,太会耍小聪明了,就好像这何胖子一样,明明是看到“家乐福”超市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想要借这个东风开展业务的。但偏偏又放不下架子,想要争一争话语权。

    说实话,这何胖子翘起尾巴来,张正书就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第一嘛,何家布行希望在‘家乐福’里设置摊位。”

    何胖子小心翼翼地抛出了第一个合作意向,张正书自然也不会反对:“合作共赢这种事,自然是好的。”

    “第二嘛,何家布行不想打折出售。张小官人,你也是知道的。如果‘家乐福’打折了,那在便门外横河头的何家布行本家如果不跟着降价,那恐怕就没有客人愿意去了。”何胖子也是担忧啊,站在他的角度看,这件事确实不小。毕竟他家不像张家这样,不仅放高利贷,还有各种各样的副业,哪怕是种菜都种得风生水起。

    何胖子早就注意到了,从“家乐福”出来的大娘手上,几乎都会提着一把蔬菜。

    要知道,今天也是“家乐福”超市蔬菜最为便宜的一天,而且量非常大。按照张正书的话,已经是把能供应的量全都供应上去了。价钱嘛,自然只有几十文钱一斤。这比平时动辄百文钱一斤的绿菜便宜了好多。

    根据张正书的说法,这样的蔬菜是要搭建茅棚,还要用不少蜂窝煤保持棚中温度才种得出来的,成本高得不像话。卖这么便宜,其实已经没啥赚头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胖子自然不希望自己投资“家乐福”超市连一文钱都赚不到,等于免费给张正书打工。

    “这件事嘛,我可以给一个肯定的回答。”张正书笑嘻嘻地说道。

    何胖子也有点意外:“张小官人答应了?”

    “我的意思是,肯定不行。”张正书把后半句话说出来后,何胖子苦笑连连,他早已猜到了。

    说实话,大家都是贼精贼精的,何胖子虽然没有超市的构想,但看了看张正书的布局,就大概知道张正书想要做什么了。可能他们都是一类人吧,何胖子的眼光非常毒辣,一眼就看穿了张正书是想把超市弄成一言堂——哦不,是共同进退。

    但实际上,亲疏有别,超市里有张正书自家的商品,也有别家的商品,这个张小官人能保证一视同仁吗?反正熟知人性的何胖子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有他的第二个要求,可惜张正书并没有退让。(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