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丝不苟

    “这有什么,你夫君我有大把本事,你可得一一去发掘啊!”

    张正书开始大言不惭地说道,自顾自地臭屁起来。男人嘛,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就得装那么一下,不然的话一辈子都白活了。就好像前一世张正书打篮球一样,没错,前一世他长得不算高但也不算矮,篮球技术嘛,不算好也不算差,虐虐小朋友是没问题的,一米六的篮筐他能暴扣好几个。但对上高手,他肯定是要吃败仗的。平时打打也没啥,反正张正书前一世也不是怎么喜欢运动的。可一旦暗恋的女神来看球了,张正书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球到了他手中,基本就不想传出去了,各种骚包的技术都要拿出来“秀一秀”——好吧,被盖的几率大一点。不过没事,球可以不进,但是姿势一点要帅。至于女神能不能理解男生眼中的帅,张正书是不管的了。

    虽然时空不同,但张正书的心境是一样的,不管结果怎么样,先装了逼再说。

    听了这句话,曾瑾菡掩嘴偷笑起来,也没反驳,而是自顾自地挽起这个手袋来。

    不得不说,女性对于美的领悟能力,绝对是超过男性一百倍的——起码,曾瑾菡就比张正书有天分得多。虽然是第一次挎着这个手袋,但是这姿势就是有种无法言喻的优雅,大方,自信,以及脱离凡俗的清新亮丽。

    一袭白衣,再挽着一个白色的手袋,上面淡蓝色的兰花,显得很是小清新。

    如果再撑上一把油纸伞,曾瑾菡的出尘气质完全就烘托出来了。诚然,曾瑾菡的容貌不算惊艳的那种,而是类似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秀外慧中。那也得看和谁比,比那些行首美妓固然比不上,可也因为气质出尘,绝对能赚不少回头率的。

    张正书点了点,心中说道:“这才是娶妻的典范啊,要是娶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妖精回家,这后院还能安宁?不起火都是菩萨保佑了……”虽然来了宋朝半年了,可张正书还是没习惯宋人的思维。狎妓出游是雅事,男人风流是本事,这狗屁逻辑,却在宋朝被习以为常了。可背后有谁知道,是多少丫鬟、养娘、侍妾的辛酸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年头之所以女子要委曲求全,是因为她们在世界上离开了男人就生存不下去。最起码,那些丫鬟、养娘和侍妾确实是这样的。

    但张正书给了她们一个指路明灯:女子也能通过做工来养活自己!

    一旦女子能赚钱了,她们肯去做那些下贱的事么?

    没人会心甘情愿糟蹋自己的,只要有一条明路,谁不想走?

    张正书摇了摇头,把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抛诸脑后。

    “现在要不要出去逛一逛呢?时近年关,街上可热闹了……”

    张正书可是憋着坏,要拿曾瑾菡做活广告呢。今天恰好是庙会,又快过元正日了,也就是后世的春节,街上的行人岂会少了?再加上宋朝的东家也不是那么无良的,这么重要的节日,他肯定会放一天半天假,让大家出来备备年货。

    除了大相国寺之外,就属东水门外的“家乐福”超市多人了。

    “家乐福”超市曾瑾菡最近天天去,用她的话说,去看看也是安心的。张正书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女人到底对逛街是有多执着,才会想着守着一间超市看别人逛街啊?幸好超市是有导购员的,再加上宋朝这时候还算“民风淳朴”,没有偷盗之类的事情发生。曾瑾菡也不好意思监守自盗,不然的话,“家乐福”超市里的东西能剩多少还是未知数。饶是如此,每日关门结账之后,曾瑾菡都要拿着好几两银子,从超市里带一些东西回来。张正书也能理解,都站着看别人逛一天超市了,终于能自己下手了,这事能怪她吗?

    或许这就是成就感积累**吧,反正曾瑾菡挺满足的。

    “还去逛啊?”

    这连日来天天逛超市,曾瑾菡也是有些烦躁了。

    要知道,一份工作第一天可能是新鲜感,第二天可能是充实感,但是熟悉了之后,第四天、第五天那就是枯燥感了。人是很奇妙的,人心更就奇妙。就好像曾瑾菡,已经对逛超市没啥乐趣了,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怎么,逛腻了?”张正书也觉得好笑,这可不太像女人的口吻啊?一般来说,这句话都应该是男友说的。

    “不去了不去了,‘家乐福’那里太大,走得脚都酸了,你也不心疼一下人家……”

    曾瑾菡原本是撒娇的,可说着说着,真心觉得委屈了,眼眶一红,一滩清泪就要滑落下来。

    张正书见状,连忙安抚道:“你坐下,我给你揉揉……”

    “不要……”

    曾瑾菡听了张正书的话,脸上立马一红,她还是云英未嫁之身,虽然和张正书已经有了婚约,还牵了手,甚至还亲了嘴,但要张正书为她揉脚,这事还是太过不妥了。

    张正书却理解成——女人嘛,都是口是心非的,嘴上说着不要,其实心里是很想要的,嘿嘿……张正书轻轻地扶她坐下,然后要去碰曾瑾菡的秀足。可曾瑾菡僵着身子,愣是让张正书下不了手。张正书也不好用蛮力啊,这就不符合初衷了。

    “夫君为娘子按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不用这么戒备的。”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

    “你这人,明着说是道貌岸然,其实还不是变着法子赚我便宜?”曾瑾菡到底是冰雪聪明的,红着脸,还是不让张正书得手。

    天地可鉴,张正书真的没那种想法,他有没有啥特殊癖好,只是想让曾瑾菡舒服一点而已。好吧,曾瑾菡硬是用力,张正书也不好胡来,只好轻轻地揉着她的小腿,帮她消除疲劳。曾瑾菡一开始还以为张正书是变着法要占便宜的,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一旦抵不住,也从了他罢。可没想到张正书的手规规矩矩,说是按摩就绝对没有碰其他什么地方。而且隔着厚厚的裙摆,里面还有裤子,张正书一丝不苟的神情落在曾瑾菡的眼中,她忽然一个心都暖化了。

    世上男子何其多,肯为娘子按摩有几人?

    一感动,曾瑾菡就落泪了。

    “郎君……”(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 打击人

    张正书正专心致志地使出生平所学,按、捏、揉、锤……就差没用出“十八摸”了。可突如其来这一声饱含深情的叫唤,却让张正书虎躯一软,差点没那啥。惊愕地抬起头来,却看到曾瑾菡感动不已地红着眼,张正书觉得好笑,拿出手帕给她擦了擦脸,说道:“莫哭,哭了就不好看了,你看,胭脂都化了……”

    好么,什么都比不上这句话,曾瑾菡登时止住了眼泪,白了张正书一眼。

    这人嘛,说他不解风情,他偏偏能让自己感动落泪;说他解风情嘛,一句话就能噎死人。真不知他是真傻,还是假傻。曾瑾菡止住眼泪之后,心头更是暖暖的。她也不清楚,如果只是因为感动,两人的感情其实也不会深厚到哪里去。唯有这表现得好似平常得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动作,却能有一种安全感萦绕在心头。

    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夫妻二人真正携手走过一生,又岂是随口说说而已?

    “郎君,我听闻别个男子都不肯这般做的……”

    张正书自然明白曾瑾菡所指的是什么,确实,宋朝的男人嘛大部分还真不是妻管严,像河东狮吼这种事情也是不多见——司空见惯的话,哪里还有这个典故啊!苏轼也是坏,随便一首诗就让友人的笑名传世千年。在男人掌握了绝大部分资源的宋朝,可以说女子就是他们的附庸。只要不是结发妻子,就连妾侍都能像礼物一样,说送就送。

    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文人间的雅趣;说得难听一点,叫做没有人性。

    张正书无法通过舆论来直接影响社会风气,但他可以潜移默化社会风气。

    其实,宋朝这时候还好,普通人家的小娘子,只要不是签下了卖身契,都有人身自由的。甚至比历史上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更加开放,看庙会时普通人家的小娘子都可以抛头露面,这在讲究“礼法大防”的明、清是基本看不到的。即便是底层贫苦百姓,不是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不敢让自家闺女出来帮忙做事。因为这样会让人指指点点,说女子家抛头露面,有伤风化云云。

    看看宋朝,只要你想,街巷中云英未嫁的小娘子帮家里做生意什么的,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也怪不得明末之时,才堪堪追得上北宋的生活水平,而且别忘了明末的人口可是比北宋这时候多几千万的!经济什么的,都比不上宋朝。女子就算不如男子,但也是一个劳动力,而且只要放对了位置,女子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就未必会输给男子。明清因为理学兴盛,最后自己把自己束缚了起来,能有快速的发展才是怪事。

    北宋这时候虽然也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可“发乎情,止乎礼”的行为也不会被鄙夷的。可你在明朝、清朝弄这个看看?不把你当成yin贼才怪!

    明清两朝愈六百年,相比宋朝进步不多,甚至某些地方还在倒退,也怪不得西方能迎头赶上了。完全是自己作死,如果有可能,张正书真的想一把火烧了那狗屁理学,简直害人不浅。

    想到这,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我又不是别个男子,他们不做是他们的事,你是我疼惜之人,我自然要对你好。丈夫疼惜妻子,天经地义!”

    “呸,满口胡话,我还没嫁给你哩!”

    曾瑾菡红着脸,啐了一口,但心中是什么想法,这就没人知道了。

    张正书也知道女生的话要反着听,笑了笑,继续专心为曾瑾菡揉捏。到了最后,曾瑾菡也放松了下来,心安理得的享受张正书为她按摩。“郎君,你真好……”

    “那是,天底下可找不到第二个我这样的男人了。”

    张正书又是自豪,又是无奈地说道。曲高和寡,滋味不太好受。现在张正书也能理解后世那些前卫人士受到的压力了,与众不同是要付出代价的。毕竟中国人嘛,都会下意识去随大流的。可能是民族特性,也难怪外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了。都习惯了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思考,因为这样风险最小。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随着社会风气变化,商贾、工匠都受到打压的时候,中国就停滞不前了。

    “是啦是啦,你最厉害了……”

    曾瑾菡也知道这个男人的脾性,顺着他意思夸一下,然后顺势缩回了脚。“为了报答你的按摩,我决定……陪你去逛街了,怎么样?”

    张正书目的达到了,他笑了笑,倒也没啥得意的感觉。说实在,张正书不过想像前一世那样,跟着女朋友出去逛逛街,找找拍拖的感觉罢了。这也是张正书放不下前一世的表现,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

    “嗯,我们走吧,马车都备好了……”

    汴梁城说大不大,反正比不得后世的大城市。可在没有快速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单凭走路的话那会很累的。张正书自己没关系,但曾瑾菡恐怕就要受苦了。

    “啊,你是不是早有预谋的?”

    曾瑾菡是聪明得很,立即明白了过来。

    张正书笑着说道:“是啊,我们可还没逛过多少次街,要是日后成亲了,那得多遗憾?”

    “成亲之后就不能逛街了吗?啊,你是不想成亲之后与我逛街,是不是?”

    听了这话,张正书那是满脸黑线,不是说女人谈恋爱后智商会下降的吗,怎么曾瑾菡还是这么聪明?

    “嘿嘿,人家是智商太高了,就算下降也比你高!”

    这时候,久不露面的系统那贱兮兮的声音在张正书脑子里响起,郁闷得张正书想打人。这也太打击人了,是赤果果的打脸啊!“系统,你如果是一个人,我保证打得你妈都认不得你!”

    “不好意思,本系统的母亲,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那些科学家。本系统回忆了一下,起码有数千人的科研团队,你确定打得过他们?还有,就算本系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以你的身体,你确定打得过本系统吗?”系统嘿嘿笑了两声,不怀好意地打量了一下张正书的体格。

    好吧,张正书决定不跟系统一般见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观念变革

    “咳咳,我的意思是要给我们留下点美好的回忆,成亲之后的心态又会不一样了……”

    张正书的说辞有点漏洞百出,被曾瑾菡盯得不好意思之后,张正书才苦笑道:“其实,我怕实情说出来,会让你吃醋才没说的。”

    “我想听听你的所谓实情?”

    曾瑾菡大有一副,你不说我不走的姿态。

    张正书没办法,才苦笑道:“其实嘛,我就是想让你挎着这手袋,当一回模特的……”

    “模特是甚么?”曾瑾菡不解地问道。

    “模特嘛……就是身材好、相貌好、气质好的女子,专门穿着新款衣裳鞋子、挎着新款手袋的。换句话说,就是去做衣架子给别人看,别人看得好看,就会购买了……”张正书有点心虚地说道。

    曾瑾菡笑了,说道:“郎君,你的想法不错啊,但为何说我要吃醋哩?”

    张正书觉得她的笑意里带着刀子,如果回答不对,恐怕身上就要多几个窟窿了。

    “额,我的想法是,把这手袋的风潮传播开去之后,就招多些小娘子做这个手袋。你想想啊,普通人家里的小娘子要嫁人,需要备多少嫁妆?再加上一直在家中吃闲饭,才这么多人将女儿卖掉的。如果我能帮助她们,不是施舍,而是给她们一个工作的机会,让她们能自己养得起自己,她们的命运就能自己做主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宋朝是一个畸形社会,一点都没错。

    一边那些文人站在道德高度,说要“仁义”,一边却不把那些丫鬟、妾侍当人看。

    这种满嘴道德仁义之辈,张正书算是看透了。

    所以,他想要扯掉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之辈的遮羞布,就要从根底上动手。你不是仗着有钱吗?行,天下女子都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你们还怎么作威作福?扯掉儒学的遮羞布之后,儒学还不懂自我反省,不懂得顺应时代,那儒学就活该被淘汰。

    曾瑾菡没想到张正书的心会这么大,居然想得这么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的时候,张正书连忙澄清了自己:“……一开始没对你说实话,是怕你以为我对那些小娘子有意思,天地可鉴,我是真心想要帮帮她们而已……”

    “我知道,郎君是个大善人。我知晓了,我会帮你的。”曾瑾菡笑了,好似三月梨花开放一样,纯洁无瑕。

    张正书也笑了,握紧了她的柔荑,说道:“我就知道你会理解的……”

    张家的四轮马车是原始版本的,虽然不够那辆豪华版的拉风,倒也显得别具一格。

    最起码,在汴梁城其他有钱人订购的四轮马车还没发货的时候,大宋里面的四轮马车估计就三辆了。

    一辆在张正书这,用来拉风用的;一辆是张正书孝敬给便宜老爹张根富的,怜惜他太胖体虚,出远门不方便,坐轿子又晃得厉害;还有一辆,不用说,就是石家那一辆了。好在张正书挺有商业道德的,除了那辆豪华版的配置真的是顶尖之外,包括张正书自己那一辆,也只是里面的坐垫一模一样而已,其余的装饰都少。嗯,车内还是放着一个香包的,这木料的气味不太好闻。即便是用了最好的木料,但漆上木漆之后,还是有那么一股怪味。

    曾瑾菡也不是第一次坐四轮马车了,所以没啥新鲜感,反倒很快习惯了这舒适的感觉。

    现在让她爱不释手的,就剩下手中的那手袋了。

    不得不说,不计成本弄出来的弄西,真的是一件艺术品。

    张正书原本想弄个拉链的,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拉链,大宋居然都做不来。没办法,拉链这个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工业自动化的象征了。别的不说,如果在宋朝想弄个拉链,唯有想着怎么用比较软的锡铁合金弄出个形状,然后再用锉刀人工慢慢打磨,花费不少人力物力才行。

    但锡铁合金嘛,现在要弄也不难。可现在冶铁作坊有那么多订单,加班加点都赶不完任务,哪里有时间帮张正书弄什么拉链啊!再说了,那些匠人现在已经捉襟见肘了,张正书还寻思着再忽悠几个工匠过来,实在没有多余的工匠是很空闲的。

    最后,退而求其次只能用磁铁。

    好在张正书的磁铁知识也没还给老师,捎人带封信过去,苏熙就做出来了。甚至因为磁铁的特性,这家伙还着迷上了,甚至吃饭睡觉都要拿着一块磁铁,苦思冥想着这磁铁的道理。

    这些都是曾瑾菡不知道,她只是觉得这染白了的皮革,质感很好。上面淡蓝色的兰花,也很漂亮。

    清新、脱俗,这就够了,不是吗?

    对于一个宋朝女子来说,还有什么装饰比得上这样的手袋?

    张正书也觉得好笑:“呵,女人,之前还嫌弃不要,现在倒不舍得了。”

    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的,曾瑾菡接受了,不代表其他贵妇人,豪门千金,大家闺秀就会接受。不过,既然曾瑾菡接受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对了,就好像曾瑾菡身上这件衣裳一样,不也是“家乐福”的出品?要知道,这款式是“限量版”的,有钱都未必买得到同样的一件!

    原本,宋朝是不兴成衣买卖的,即便是以汴梁城的繁华,成衣店也寥寥无几,而且也只有达官贵人才会光顾,寻常百姓家里,哪一个小娘子、大娘不是针线活好手?扯几尺布,赶制几日,就能成一件衣裳了。就好像后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单车的基本没啥生意一个样,家家户户的男人,哪一个不会修个单车,弄个水喉,拉个电线啥的?那时候人穷啊,穷就要省钱,学会了这些技能就能省下一大笔钱了。

    但随着观念的变革,那些达官贵人、乡绅富贾、贵妇人之流才发现,咦,“家乐福”里面的成衣店,新款的衣裳还真的挺好看的。他们是不缺钱的主,听闻还是唯一的一件,哪里能不心动?

    甚至,要不是“家乐福”成衣店放出告示,一人仅能选购三件,恐怕某个土豪就一下子全都打包带走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章: 引领潮流

    什么?女的衣服土豪也穿不来?

    没事,家中女眷多啊,之前说过了,达官贵人家中还缺丫鬟妾侍吗?缺女人吗?不缺。

    反正买回来,看心情赏她们一件就是。最关键的是,可以拿出来泡妞了,看到心仪的行首美妓,要送礼物讨佳人欢心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行首,在下送你一件‘尚衣坊’的衣裳聊表心意……”

    没错,“尚衣坊”这个名字又是张正书的恶趣味,不过这名字确实还不错,符合宋人的审美。所以,“尚衣坊”火了,连带行首美妓都以拥有一件尚衣坊定制的衣裳为荣。

    张正书连买成衣的潮流都能引领起来,没理由一个手袋就不行的。即便宋人没有拎包的习惯,可这需求是可以培养的嘛!看着爱不释手的曾瑾菡,张正书突然想起后世一个寓言鸡汤,大意是两个销售员到一个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国卖鞋,然而当地人都是赤脚不穿鞋的,其中一个销售员沮丧地摇了摇头,走了:“真没想到这里的人竟然都不穿鞋子,这样还有谁会买我的鞋呢?”另一个销售员见到这样的场景后,高兴地拍手大叫:“实在是太好了,这里的人竟然都不穿鞋子,我要鞋子卖遍这个岛国!”

    结果嘛,自然不言而喻了,后面那个销售员胜利了,因为他看到了顾客的需求,这个需求连顾客自己都不知道。同样的道理,张正书也看出了宋人的需求,也是宋人自己都不清楚的需求。

    张正书想起上大学时,他的一个老师对米国乔布斯很崇拜,老乔这人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很显浅的道理,听过之后大家都恍然大悟,但老乔就这么一个。

    击中需求痛点是不容易的,就好像在宋朝这会,手袋这东西,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最起码,张正书得赚回成本啊是不是?算一算,这么一个手袋,从硝制剪裁皮革,到染色、绣花、隔层、除臭、磁铁……每一道工序都是成本,足足要五六贯钱才能制成一个手袋。

    寻常人家,五六贯钱能让一家人在三五个月里面活得很潇洒了。再说了,张正书不可能只卖五六贯钱,起码得卖个三五十贯,这才对得起高贵的身份呐!

    反正有钱人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越是昂贵,他们就越是乐意花钱。

    瞧瞧那四轮马车,一旦石家开了个头,鹅滴个神,整个开封府有钱人家,哪一个不是争破头要定制一辆四轮马车?哪怕是中配版的也好,那也代表着一种身份啊!所以,这几日来四轮马车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书目,足足赚了五六十万贯钱了。这些钱,都被秘密运回李家村,融了再重新铸钱,成了新式铜钱。

    这一次,张正书瞄准了女人市场。

    在世界上,有一句话是通用的:老人、孩子和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张正书不会缺德到去赚老人、孩子的钱,但女人的钱嘛,特别是有钱人家女子的钱,张正书就赚得心安理得,受之无愧了。甚至还能义正言辞地说道:“这是‘劫富济贫’,你看看我雇佣的差不多两千人,哪一个不是一起发财的?”

    一旦那些豪门千金、贵妇人知道了手袋的好处,张正书怕她们会挤爆“家乐福”超市。

    “小官人,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

    马车夫乐呵呵的声音传来,他也得到了一个大红包,对张正书更加尊敬了。

    用张正书的话说,他在拍卖会当天表现不错,值得拿这么多钱。马车夫第一次觉得,他被人瞧得起了,而不是一个低贱的赶车车夫,当即生了一个要为张正书赶一辈子车的念头。要是张正书知道他这么想,肯定会一脚踹他下车。现在他身手还算敏捷,眼力架还算好的时候,让他赶车倒没什么。一旦等他老眼昏花,手慢脚慢,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年纪,谁还敢让他赶车,这不是自己嫌命长吗!

    “哦,人很多吗?”

    张正书有点无奈,这才走了不到几里地啊!

    “人太多了……”

    马车夫抬头挺胸,一脸傲娇地说道。

    没错,周围的百姓对这辆四轮马车指指点点的,让这马车夫好生受用,仿佛是他自己在出风头一样。

    “那就下车步行吧,我扶你……”

    张正书把曾瑾菡扶下车后,才抬眼一看。

    人确实太多了,以张正书的身高,居然看过去都是一群后脑勺。

    “原来中国人喜欢扎堆出行是有历史的啊,这么多人……”张正书愁啊,人太多了,反而有点坏事,谁还会注意到他呢?更别说曾瑾菡手上的那个手袋了。

    殊不知,他赶着四轮马车过来,已经是极其拉风的了,想不被人认出来都难。

    “咦,这怎么有一辆奔驰牌四轮马车,是石家人到汴京城了吗?”

    “不是,这绝不是石家那一辆,石家那一辆是满车装饰的,听闻连车帘都是用珍珠做的哩!这一辆,怕是张家小官人的了。喏,你看,人下来了罢,俺就说是张家小官人的……”

    “他牵着谁的手?哇,好美的小娘子啊!”

    “李二狗,瞧瞧你这狗熊模样,哈喇子都掉地上了!不就是一个小娘子么,至于这样?我告诉你,她应当就是曾家小娘子了,听闻开春之后,就要和张小官人成亲的!你别再想入非非了,再做白日梦,那女人你也碰不得!”

    “呸,我李二郎五尺汉子,要小娘子还不容易?”

    “吹,继续吹,我去瞧瞧汴京城周遭的牛,是不是都被你吹起来了……”

    “话说,男人若是能做得张小官人这般模样,也不算枉自在世上走一遭了。”

    “那是要大福分才成的,你是不知晓,近半年时日来,这张小官人洗心革面,不再混世纨绔了,雇佣的穷苦人都要有上千之多。而且给的工钱,也是汴京城首屈一指的。瞧瞧以前那李家村,差点连祖田都卖光了,都给张家做了佃户。现在呢,人家可风光了,李家村都要成集镇了……”

    “还有这事?”

    “骗你作甚,不信你来日再去瞧瞧,看俺有撒谎没?”

    “说到底,张小官人积福积德,才能娶那么一个仙子回家做妻子啊!”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一章: 时尚达人

    相比起那些腌臜汉子,女子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妹子,你瞧那是张小官人罢,果真是个俊俏郎君呐!”

    “哇,那辆马车好生漂亮!若是奴家能坐得一回,让那小官人怎个样都成!”

    “呸,你这不要脸的浪蹄子,说些没羞没躁的话……你瞧,人家张小官人那未过门的妻子,不比你漂亮十倍,百倍?咦,她手上拎着甚么?”

    “似乎是一个行囊?”

    “瞧不真切,但上面的刺绣很好看啊!”

    “似乎是皮革做的,有谁拿皮革做行囊的?”

    “还有那衣裳,是‘尚衣坊’的罢?”

    ……

    一群女子莺莺燕燕,将曾瑾菡的衣着、配饰、妆容、样貌、仪态……都评了个价,然后发现,曾瑾菡的打扮、相貌确实能秒杀她们,她们才自哀自艾地说道:“人家是仙子哩,岂是我等俗人能比的?张小官人好福气,能娶这么一位妻子……”

    张正书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只是四轮马车带来的效应。

    没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现在汴梁城中谁不知道四轮马车的金贵?甚至于那些木匠行动迅速,都开始仿制了——没错,全是木头制成的四轮马车,学会了张正书“独创”前轮转向的“绝技”,什么都仿制得惟妙惟肖。其实,有时候一些容易山寨的技术就好像隔着一层窗纸,一捅就破了。这也是这些木匠早就有这个技术实力了,欠缺的就是那么一个灵感。被张正书的四轮马车这么一“点醒”,山寨货很快就出来了。

    然而,这些仿制的四轮马车却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买的人也不过是想趁着四轮马车热抖一下威风,装逼一下而已。而且这些四轮马车也是很颠簸的,哪怕座位上也装有厚厚的坐垫也是如此,根本不能与奔驰牌四轮马车同日而语。无奈何,只能卖个和二轮马车相差无几的价钱。

    不过这样也好,相当于间接刺激了一下消费。要知道,身家在几千贯的小富户在汴梁城中不在少数,即便是低配版本的奔驰牌二轮马车他们也是买不起,但他们可以买一个仿制版的四轮马车,也算是满足虚荣心了。张正书没有去责怪这些木匠,大家都是混三餐的,没理由他吃肉还不给别人喝汤。更何况,有对比才有伤害,就好像后世的汽车一样,代步车也是四个轮子,轿车也是四个轮子,轿跑还是四个轮子,为什么代步车几千上万,轿车就要几万几十万,而轿跑通常上百万呢?

    这都是因为技术含量不一样,这几种车都能跑,可舒适度什么的都是天差地别的,只有亲自坐过的人才会知道值不值。

    一样的道理,奔驰牌四轮马车之所以值钱,不是那些容易被木匠模仿的部分,而是在于四轮马车底盘上面的弹簧,还有轴承、轮胎,这些减震技术,才是奔驰牌四轮马车的核心机密。这些东西,才是能赚大钱的。其余的四轮马车没有这个,只是个壳子,徒具外表罢了。

    “郎君,你瞧好多人……”曾瑾菡有点局促不安地说道,以女性的敏感,她能察觉到周围那些百姓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他们两人身上了。就好像被围观的猴子一样,曾瑾菡哪里试过这等场面,以至于心乱了,慌忙地扯住张正书的衣袖,微微低下了秀颌,看着地面,不敢接触陌生人的眼光。

    “确实很多人啊!”

    张正书还是神经大条,对马车夫说道:“你回去得了,这里马车也走不转……”

    “得嘞……”

    马车夫控制着那挽马转向,车轮碾压在略微坑洼的青石板街道上,并没有发出寻常马车那种难听的“吱呀”声,周围的人啧啧称奇:“这就是奔驰牌四轮马车啊,果真是好!”

    “那是,不好怎么能卖几万贯钱?便是这一辆,怕也要几千贯罢!”

    “说实话,俺很想上去坐一坐,当一回官人过过瘾!”

    ……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正书突发奇想:“在历史上好像西方国家有拿马车做公共交通工具的事啊,我能不能仿照一下?对了,宋朝这时候也有雇佣马车走四方的,我这个就在汴京城中走,这能不能成?反正马车等于我做善事捐出来好了,就算是成本也不会超过一千贯一辆,再买几十匹马……”

    “郎君,走罢,这里好多人瞧着我们哩!”

    曾瑾菡的局促落在张正书的眼中,张正书也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了。

    两人携手融入了人流之中后,也好像溪流入海,鱼龙潜渊,再无痕迹。

    然而,就在不知不觉间,手袋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没办法,经过一系列的缘故,张正书制出来的物品,都被视作是潮流。要是张正书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潮流的领头羊,他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无奈。要知道,他的初衷可不是做一个时尚达人的啊!

    “郎君,我要买这个!”

    “郎君,这刺绣很好看啊,而且人家法师绣得也辛苦,你买给我罢!”

    “郎君,这个很好吃,我要吃这个!”

    “郎君……”

    ……

    得,张正书现在是痛并快乐着。前一世和女友逛街,女友是不会提出那么过分的要求的。因为女友的工资不高,张正书的工资也那么点,两人在一起,打算婚后买套小房子,买辆车代步的。省钱,似乎已经是他们的共同默契了。逛街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有折扣的商品,哪里像现在这样,根本不拿钱当钱的,曾瑾菡已经让张正书买了一堆东西了。

    手上的东西,很多都是用草绳拎着的,张正书感觉手都要被勒断了。

    “姝儿,差不多得了吧,我拿不过来了……”

    张正书要哭了,这种情形不应该放在后世才对的嘛,怎么他穿越到了宋朝,居然体验了一把有个疯狂血拼女友的感觉。“难道我是活在梦里?不对,很疼啊……”

    最后,还是曾瑾菡体贴张正书:“郎君,很重么?”

    张正书连忙点了点头,这时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该怂的时候还是得怂一下。

    “那我帮你拿一些吧……”

    曾瑾菡轻轻地接过那几条刺绣手帕,笑眯眯地看着张正书:“好了,我们回家,这里人太多了,我都被挤出汗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二章: 雁门关外

    张正书的脸要垮了,这算什么事吗?他在乎那几条手帕的重量吗,他在乎的是手上那堆东西的重量啊!第一次,张正书后悔没个书童跟着了。要是来财还在身旁,他哪里要吃这个罪啊!东西虽然不重,可这草绳真的要命了,勒得紧紧的,差点没把手割伤了。手指都被勒得通红,一看就是积血太多。

    好在,张正书也不傻,开始四处张望着。

    好不容易,张正书才发现了一个在某间店铺旁边坐地上的挑夫,连忙走过去说道:“这位大哥,能雇你做事么?”

    “中中中,小官人,俺有力气,你让俺做啥?”

    这挑夫也是懂得看人的,见张正书身穿绫罗绸缎,还披着裘衣,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官人,这回是大买卖上门了。

    张正书像找到救星一样,把手中的东西一股脑都扔给了这个挑夫:“你帮我拿着这些东西,完了我给你一百文钱!”

    这挑夫一听这价钱,立马笑得异常开心:“小官人,你算是找对人了,不是俺说,俺这扁担就是专门挑这物事的……”

    张正书才发现,他这扁担上面还有两个铁钩,虽然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也能把草绳拴着的东西挂着,竖起来也能走。

    曾瑾菡在一旁看着,掩嘴偷笑,心道:“这郎君,还真的有些小聪明……”

    ……

    宋辽边境,在雁门关外两百里,一个山谷之处。

    山谷郁郁青青,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此处已经被宋辽两国划分成缓冲地带,两国默契地都不会在这里驻守士卒,最多就是派个巡逻队过来,看到有什么百姓、部落不好运被他们撞上了,就打草谷了。战争这东西,本就没有对错之分,苦的是两国的百姓。

    这时候,一队人马踩着白雪,缓缓地向雁门关方向走来。这山谷是通往雁门关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个绝好的伏击地点。

    “签书枢密院事,前面就是雁门关了,真的先不去宋国吗?”

    这时候,队伍中的一个契丹服饰的汉子问道。

    在队伍中间,那个年纪约摸五十多岁的大官说道:“皇帝陛下说了,先去夏国那边看看,他们还能不能抵挡得住。这几年来,夏国也是颇为不听话,皇帝陛下早就恼了。”

    “我听闻,皇帝陛下遣了数万皮室军,准备开拔至雁门关外三十里地?”那个契丹汉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契丹大官笑了笑,说道:“若是夏国抵挡不住,我大辽自当把皮室军调到雁门关外。一旦宋夏陷入两败俱伤之境地,我大辽为何要出手?留着他们两国打得不可开交,那岂不好?”

    契丹汉子也笑了,说道:“确实是这个理!”

    “不过,看模样那些个党项人是挡不住了。回鹘人也趁火打劫,宋军攻势很猛。从夏国遣使求援即可看出,夏国是吃了汉人大亏的。”契丹大官沉吟道,“说到底,还是那夏国太后,把持朝政,不肯还政于君,才致使夏国有此一败。再加上连年来夏国粮食歉收,甚至要与我辽国贸易换取粮食,看了夏国是真撑不住了。”

    “那签书枢密院事打算如何做?”

    此间一个外人都没有,这汉子很自然地问出了这句话。

    “哼,后(hou)宫干政乃国之大忌,岂能将一国生死,系于后(hou)宫妇人之手?我大辽顺天而立,自当代天行事,敦促梁太后还政于君!”这个官职晋升到签书枢密院事的契丹大官,想来也是经常出使之人了,看问题十分老辣。

    “签书枢密院事,我听闻夏国的小皇帝曾派人来找你?”

    这个契丹汉子不知道是傻还是蠢,这种事居然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那个签书枢密院事一听,脸色都变得阴沉了起来:“不错,那又如何?本官做事,对得起天地……”

    “那夏国小皇帝,是甚么意思?他想亲政?”

    这个签书枢密院事一愣,然后意味深长地笑了:“不错,他想亲政。”

    “那他能付出多少?”

    这个契丹汉子不依不挠地问道,要知道天底下没有一个傻子愿意担上大干系,去干涉一国内、政的,这很可能会羊肉没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骚。没有利益的事,契丹人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做?

    “夏国将进贡加了一倍,还会分出西域的丝绸之路来。并且承诺,夏国会牵制住宋国的西军,一旦宋辽开战,夏国会坚定站在大辽这边!”这个签书枢密院事冷声说道,“不过,在本官看来,这都是一纸废话。皇帝陛下看了,也是不以为然。不过,进贡加一倍,这价钱也可以了。”

    辽国虽然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可人口不多,而且集中在幽云十六州附近。其他地方,就是一些部族所在地了。比如现在生女真在白山黑水,也没宣布脱离辽国,辽国版图是囊括白山黑水的。当然了,实际控制力嘛就不谈了。人口少,经济模式还是最原始的放牧经济,也只有幽云十六州一带才有农耕,这样的经济能强到那里去?

    可以说,辽国的税收,甚至比不上宋朝一个开封府多。

    所以辽国的穷,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不,见宋朝“赏赐”给西夏那么多钱,辽国也眼红了,来了个“庆历增币”。

    现在,辽国继续为了钱,接受了李乾顺的贿赂。

    “瞧,这是皇帝陛下赐下的毒药,无色无味不说,还毒性强烈。如果梁太后不就范,我们就……”

    说着,这个签书枢密院事就做了一个割头的手势,眼神里的冷意,比在飘的大雪还要冷得多。

    “那为何我们要绕道雁门关?”

    这个契丹汉子觉得有点奇怪了,这不符合常理啊?要知道,辽国出使西夏,都是走大同府,经过云内州再进入西夏境内的。可现在绕道雁门关,这不是绕远路了吗?

    “你可真傻,宋夏现在打得火热,我们为何要这般急着去夏国?且观望一阵,看看雁门关宋军是个甚么境况,再慢慢启程去夏国也不迟!”这个签书枢密院事拉着马绳,得意地笑道。这时候,这队人马开始进入这山谷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复仇

    “大伙再撑一下,前方就有水源地了,我们去到那里就驻扎下来,待得天明再走……”

    那契丹汉子想来是很熟悉周围地形的,朗声说道。他见使团中的人都精神萎靡,不得不这么说了。

    不用说,这就是辽国派出前往西夏的使团了,刚刚那个签书枢密院事叫做萧德崇,是这次使团的正使;说话的汉子是副使,叫做耶律化哥。耶律化哥说是副使,其实更像一个向导,而且官职也很低。一行使团,有人数近六十人,还有七八十匹好马。

    “这山谷,实在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啊!”

    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感慨地说道,“如果是本官指挥大军攻城,肯定把营帐设在这山顶。易守难攻,先立于不败之地。雁门关失去了这山谷,等于中庭洞开,我大辽虎贲可以长驱直入!是了,我大辽的铁林军野战犀利,但攻城并非强项。倒是那些国中汉人,可以攻城……”

    辽国里有不少汉人军,都是炮灰,就是用来攻城的。

    这些汉人军,并非是职业军队,而是打仗的时候,强征入伍的。

    辽国靠着这些汉人军,倒也打了不少胜仗,而且保存了实力。再加上汉人的攻城技术,也让辽国的攻坚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咦,慢着,这里有些不对劲!”

    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说话间,已经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要知道,在冬天雪地里,虽然白茫茫一片,但山谷之中因为潮湿,也不会这么平静的。比如一些小动物,会在山谷深处安家。可他们这么大队人马过来,却没惊动什么小动物,难道这里面有埋伏?

    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的话音未落,突然火光乍现,如雷般的轰隆声在他们耳边响起,使团中的马匹惊吓到了,四处乱窜。不少人也不知道怎么了,软瘫在地,血流成河……

    “这地雷配合碎石,真的是惊天动地啊!震得俺耳朵都要聋了,不过……这连一匹马都活不成,也太霸道了一点罢?”

    说话间,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从雪地里爬起来。也不知道他趴了多久了,连身上的白色裘衣都冻成了硬块。“这活不好接呐,大冬天,要是这群腌臜契丹狗再来迟一点,你曹大爷怕是要归西!”

    骂骂咧咧一阵之后,这魁梧汉子才总算来到了这“案发现场”。

    “惨,太惨了,就跟屠宰场一样,满地都是死狗……”

    这魁梧大汉嘀咕着,可手里提着一把钢刃,每一个人身上都补了一刀,确保没有人能生还。

    “咳咳咳……”

    就在这时候,雪地里传来微弱的咳嗽声,然后一个人强自撑了起来,但却还是在吐血。“兀那……宋猪,谁……派你来暗杀……暗杀本官的?”

    说话这人,正是辽国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也算他命大,恰好躲在了爆炸死角里,虽然被重伤了,一时半会却也没能死去。可他身边的那几个人就惨了,脑袋被开瓢的开瓢,穿肠烂肚的穿肠烂肚,反正就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杀辽狗还用理由么?呸,你们契丹人每次到俺们这来打草谷,可曾放过那些妇孺了?”这魁梧汉子原先家就在边境,村子里的人都被契丹人掳去了,也只是他护着老娘,躲在山沟沟里才逃开。

    “你……你不要……杀我……我给你……钱,要多少……给多少……”萧德崇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眼瞅着就要归天。

    “好啊,你有多少?”

    魁梧汉子走过去之后,不经意间挥出一刀,直接把他砍了。待得一滩血迹掉入雪地里,显得格外殷红。“这鸟厮,快要咽气了还那般聒噪,该杀!不过,听闻他好像挺有钱的?俺找找看……哈,还真的挺有钱的,这里足足有三十多两金子了罢?发财了发财了……”

    魁梧汉子一边补刀,一边搜尸,确定没有漏网之鱼后,才扬长而去,直接换了身衣裳,遁入雁门关,消失在了大宋境内。

    不消说,这魁梧汉子就是曹锟了,他恨契丹人入骨,又是猎户出身,杀人和狩猎在他眼中是没啥区别的。虽然契丹人经常叫宋猪,可在曹锟眼中,那些趾高气扬的契丹贵族就是辽狗,屠狗而已,根本没有心理负担。更何况,这是效仿古代刺客之举,为国出手,立场也高了许多。

    而且,魁梧汉子还不忘了拿走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尸体上的文书,这也是周铭千叮万嘱的。

    在雪地里,血腥味很容易惹来野狼。

    待得野狼啃噬尸骨之后,别说国书了,就连骨头渣滓都不会剩下。饿狼啊,还是冬日的饿狼,有多残暴是可以想象的。

    拿了国书之后,就可以窥视到辽国的底线了,那大宋谈判就会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辽国再想恫吓宋朝君臣,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再加上宋朝已经暗中拉拢了女真人,女真人都等着皮室军开拔至雁门关的那一刻,他们就可以尽情地掳掠契丹人、汉人、奚人、室韦人……尽情地挖辽国的墙角了。

    甚至,还能破坏掉辽国的如意算盘,破坏掉李乾顺的阴谋诡计。

    一旦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亲笔书信落在赵煦手中,他还能相信辽国是真心实意调停的吗?到时候,李乾顺的阴谋诡计,还是一样浮出了水面?如果赵煦把耶律洪基的信,交到了梁太后手中,梁太后会怎么做?

    历史的走向,似乎慢慢地被拨转了。

    原先只是偏离那么一点点,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待得历史再走下去,肯定是与原先历史面目全非的。

    曹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但他知道,杀了那么多辽狗之后,他心头很舒畅,好像大仇得报的样子。事实上,他也通过“黑客”得知了,当年被掳走的乡亲们,在辽国就是做牛做马的那类人。甚至很多人,已经被虐待致死了。大部分青壮,被征入了汉人军之中,死在了当炮灰的路上。

    “小官人,谢谢你给俺一个复仇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军机要密

    待得这国书、亲笔信落在赵煦手中,已经是元符二年的事情了。赵煦一看到这国书,这亲笔信,气就不打一处来:“皇城司从哪里得到这情报的?”

    彭元量不明白赵煦为何生气,这是好事啊!

    先不说这份情报的真实可靠性,可耶律洪基的亲笔书信做不得假吧?

    这样一来,辽国的底牌尽在掌握之中,西夏想弄什么小动作也一清二楚了,这不是好事是什么?

    “朕是羞煞,整个皇城司那般多人,安抚司遍布天下,可没有一个人知晓这国书、这书信是怎么来的!这意味了甚么?意味着别国探子,就潜伏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赵煦说话间,突然猛烈咳嗽起来。

    “陛下息怒,是小的疏忽了,小的立马去查……”

    彭元量也知道事情不妙,立即担下了罪责。

    “回来,现在去有甚么用,人家早就跑了!”赵煦火气这么大,完全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想想看,一向都是宋朝暗探占据上风的,不管是西夏密探也好,辽国暗桩也罢,在大宋都无法刺探到军机要密,可见皇城司、安抚司确实厉害。然而,现在却被打脸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城司的一个秘密据点里,居然被人放下了这绝对是地震级别的情报,不得不说是皇城司、安抚司的失职。

    更让人恐惧的是,对方好像把皇城司都摸透了,汴梁城中的这个秘密据点,就连一般的皇城司亲事官都不知道,却被对方洞悉了,这怎么能让赵煦不大怒?

    但是,看到彭元量没有多少惧意,赵煦突然想明白了,似乎对方是想帮大宋的?

    要不然,这份要命的情报,怎么可能出现在皇城司的秘密据点里面?

    “彭元量,你对此事怎么看?”

    赵煦发过一通火之后,渐渐地找回了做皇帝的波澜不惊,问了彭元量这句话。

    “陛下,对方怕是不无好意……不过,这对我大宋有利。”彭元量是情报头子,对人性的猜测并不以善恶来衡量,而是以利弊来衡量。他说的这句话,看起来好像自相矛盾,但其实并非是无的放矢。

    “不错,虽不知那人想做甚么,但对我大宋是有利的。耶律洪基,倒是想得很美,想空手套白狼啊!”赵煦冷笑一声,然后嘱咐道:“此事不宜声张,待得日后辽国遣使过来时,我大宋自当不会退让便是了。”

    赵煦已经看穿了辽国的虚实,自然不会被辽国吓倒了。彭元量心中欣慰,赵煦虽然性子急躁,但做一个皇帝还是合格的。最起码,赵煦进退有据,特别是肯放权给那些将士,还不吝赏赐,自然三军用命,决策正确,打得西夏人抱头鼠窜,现在只能困守都城了。

    只要等来年开春,宋军再封锁西夏膏腴之地,让他们连粮食都种不了,那西夏自然就崩溃了。

    “陛下,可以在谈判时与辽人虚以委蛇,拖延时间……”

    彭元量建议道,“只要逼得紧一些,夏国无从获取粮食,自当内讧,百姓揭竿而起……”

    赵煦也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说道:“如卿所愿,朕也希冀见到那一日!”灭亡西夏,一直就是大宋的国策,和夺回幽云十六州一样,是祖宗交待下来的使命。以前不是大宋打不过,而是朝中太多蠢材在扯后腿,为了私自利益而抛却国家利益,只着眼于争权夺利之中。

    好在西夏自己也不给力,好几任皇帝都死得早,导致外戚空前强大,梁氏把控了政权。在梁氏的“英明领导”之下,西夏开始走下坡路了。打不过宋朝,这才是刚刚开始,一旦李氏皇族被彻底架空,梁氏目光短浅,内部争权夺利,内讧不断,西夏肯定会崩塌的。

    宋朝一旦夺回河套之地,打通河西走廊,那么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就打通了。那时候,源源不断的西域良马从西域运回大宋,宋朝还怕辽国不成?

    武器碾压,现在最大的短板——缺马,又补齐了。只要宋朝将领不犯浑,稳扎稳打,辽国拼国力,又怎么可能拼得过大宋?不过两国硬拼下来,肯定是两败俱伤的。辽国不是软柿子,大宋要啃下来,肯定要崩掉牙齿的。最后,肯定白白便宜了女真人。

    只是如今,别说大宋了,就连辽国都对女真人没有多少戒心,只是觉得他们很烦,天天跑出来占地盘抢人口的。而且也抢得不多,辽国大军一到,他们就跑了。几次之后,辽国也不派出军队了。要知道,派出军队也是要花费的,辽国不富裕,自然消耗不起。

    不过现在嘛,大宋需要女真人在辽国后面动动手脚。

    “彭元量,靺鞨人那边怎么说的?”

    赵煦皱了皱眉头,他也开始上心了。要知道女真人的位置太好了,虽然和宋朝不接壤,但他们在辽国的后方,可以随时随地在背后捅刀子。大宋如果有这个盟友,那么辽国也会投鼠忌器的,再想斡旋平衡国际局势,那就非常吃力了。

    毕竟辽国不是后世的米国,经济、军事都是首屈一指。辽国就像后世的俄国,空有武力,但是武力不及人家;经济就更别提了,随随便便一个制裁,都能让它欲仙欲死。

    彭元量也知道女真人的重要性,立即说道:“回禀陛下,女真暗子回报,女真人愿意出兵,但他们的意思是,他们不会主动向辽国发起进攻……”

    赵煦冷然一笑,他不认为一个苦哈哈的部落,敢对辽国这个庞然大物下手!肯定不敢的,所以只能在后面像土匪一样骚扰。不过这样也够了,大宋早就被孤立很久了,西夏认辽国做宗主国,高丽也认辽国做宗主国,大宋南边的小国,大理、交趾虽然进贡,但交趾的狼子野心,不时进犯大宋,根本就是养不熟的。大理势弱,更不用想能给大宋多少帮助了。大理能挡得住吐番人的进攻,已经算不错了。

    “这些夷狄,不见兔子不撒鹰。算了,由他们去罢。我大宋,定能一举将夏国覆灭!”赵煦已经有了信心,豪气万丈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五章: 好奇心害死猫

    不用说,国书和耶律洪基亲笔信都是张正书交给勾当皇城司公事王庆的,也不知道王庆用了什么计策,反正这辽国国书和耶律洪基的亲笔信就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皇城司某个秘密据点里,然后自然而然的,赵煦就知道了。

    张正书也不会去管王庆是怎么做到的,是个人都有小秘密不是?

    “小官人,你那消息是你的暗探窃取过来的?”

    王庆对这张小官人也是佩服了,要知道这情报工作,一开始张正书是向他学习的,可以说王庆是张正书的老师。可现在,这个弟子居然做到了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也由不得王庆不震撼了。

    对于这种可能掉脑袋的事情,张正书自然是矢口否认:“怎么可能,我在门口捡到的。”

    “捡到的?!”

    王庆翻了个白眼,这话谁信谁是傻子!

    别说哪一个契丹人敢丢这东西了,就算真丢了,你上那捡去?“小官人,你莫要闹……”王庆无可奈何地说道,“其实咱家也只是好奇罢了……”

    “不知道王公事听过一句话吗?”张正书笑眯眯地说道,样子非常人畜无害。

    王庆一愣,低声说道:“甚么话?”

    “好奇心害死猫!”张正书神秘兮兮地附在王庆耳边,说了这么一句话,阴森森的把王庆都吓得够呛。要知道,王庆本身就是阴森的代名词啊,现在被人阴森森的吓到了,这传出去真没面子。幸好这小楼周遭没有别人,王庆才总算稳住了心神。

    “小官人,此事非同小可啊!”

    王庆有点踌躇地说道,“万一陛下要求彻查,咱家怕是……怕是跑不掉的……”

    “所以啊,你就要少知道一些,知道得越少,小命就活得越久,王公事,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张正书好整以暇地泡了一壶茶,自斟自饮起来。“我炒茶的功力是越来越深厚了,但是这茶却只有冬茶了,茶叶太差,无法体现我的技术啊……”

    要是给王庆知道张正书的心中所想,他怕是会骂人的。他好端端的想要知道真相,可张正书就是不说。这可不是王庆想要知道的啊,而是彭元量亲自交代的任务。王庆也是多疑,他怀疑自己支使心腹去放置国书一事已经被彭元量知道,彭元量叫他过来查真相,无非是给他一个台阶下罢了。

    毕竟,这事对大宋来说是好事,按理说王庆应该是立功的。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安抚司先发现,而是皇城司先发现呢?要知道,皇城司是不准出汴梁城的,就算要追捕,也得有皇帝的口谕、旨意下来,他们才能跨出汴梁城。要是安抚司得到这个情报也就罢了,偏生是皇城司得到了情报,那就等于捅娄子了。谁能解释,这情报是哪里来的?

    王庆也是苦啊,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小官人,事关咱家身家性命,你还是说实话罢,算咱家求你了……”

    王庆带着哭腔哀求道,他也觉得自己想差了。一开始,他确实想把这功劳给皇城司揽下来的。这皇城司可是天子亲军,而安抚司呢?只不过是地方情报组织罢了,还是个兼职,管的事情挺多的。一旦这功劳被安抚司得到了,那皇城司岂不是显得很没用?王庆头脑一热,就想出了这个计谋。他原本以为,皇城司的秘密据点里被人传来情报,这怎么都追查不到他头上来。再者,皇城司最先得到的情报,这份功劳还不是皇城司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大宋皇帝赵煦的态度模棱两可,彭元量则显得“铁面无私”,一出好事,登时变成了坏事。最要命的是,彭元量指定王庆来做这事,吓得王庆小心肝怦怦乱跳的,差点没当场自首了。

    “哪有这般严重,放心,你一口咬定不知道,谁能奈你何?更何况,这是好事,那彭元量有本事拿这样的事情来大肆打压异己吗?他敢这么干,赵……官家第一个不会放过他的。放心好了,没听说过‘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么?”

    张正书还是不为所动,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赵煦现在不知道乐呵成什么样子了,还有心情追究这个责任?

    怕是彭元量以为皇城司出了内鬼,才这么吩咐王庆的,无非是想诈一诈他,看王庆会不会不打自招。但是嘛,做得了勾当皇城司公事的,就算是好人也被染黑了,王庆哪里是简单之人?

    “但愿如此罢!”

    王庆有点意兴阑珊,他对皇城司也是兴致缺缺了。若非之前得罪的人太多,王庆早就想洗手不干了。不过即便王庆想金盆洗手,现在也不可能了。他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知道多少皇城司的秘密啊,要是他脱离了皇城司,再起歹心的话,皇城司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所以,王庆要脱离皇城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路是一死百了,朝廷甚至还会追封;第二条路,自然是王庆高升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高升是不用想了,没被贬官都算好了。

    “放心,彭元量不会动你的。至于官家嘛,一时半会也不会顾得上你。等大捷的消息再传来,那么官家就更记不起有此事了。在这期间,你就镇定些,别自己露出马脚了。反正你也问心无愧,你确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他是不怕的,怎么查都查不到他身上来。周铭早就把线索给清理干净了,做得像个老手一样。用他的话说,在走私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马匪。马匪养着狗,鼻子很灵的,一旦被狗缠上了,那说不得都要大出血。周铭就向一个老走私学了一招,怎么快速清理掉自身的痕迹。如今举一反三用在收拾手尾上,倒也非常合适。

    再一次,张正书感慨周铭天生就是做情报头子的料。

    有些人就是这样,一开始根本没接触过这东西,可一上手之后,比谁都做得好。周铭就是属于这种人,让张正书也觉得很庆幸。有这么一个情报头子在,信息获取上面应该不会很吃亏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孤家寡人

    打发走王庆之后,张正书继续躺在躺椅上,抱着个小熏炉,美滋滋地喝着茶水,然后闭目养神。

    没错,张正书心情这么好,完全是因为他已经改变了历史走向。

    据系统说,虽然不确定历史上是哪个契丹大官出使西夏,甚至把梁太后都毒死了,扶持了李乾顺上位。但根据时间节点,耶律洪基也不会派出第二个使臣调停宋夏战争的。所以很确定,那个被曹锟拿了官印的辽国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就是辽国的使臣,先是派往了西夏,再折返回大宋。

    一来一回说花费的时间,刚刚好是两个多月。算着时间可以知道,这个萧德崇先去了西夏,毒死了梁太后,扶持李乾顺上位后再来大宋谈判,这计谋是天衣无缝啊!这样的话,辽国不仅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西夏也因为宋朝退还的土地,而得以休养生息,最后来个大反扑。

    现在梁太后死不了,最头疼的肯定是李乾顺。

    李乾顺再妖孽,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心思再重,也无法在短期内夺权的。如果没有辽国介入,李乾顺还能不能亲政都是个问题。

    差点忘了,赵煦也是蔫坏蔫坏的,居然没有散布此事,而是把耶律洪基的亲笔信通过皇城司,交到了渗透进西夏的暗子手里。这个暗子也是厉害,居然搭上了梁太后这条线,最后顺利地把耶律洪基的亲笔信摆在梁太后面前。

    这事很隐蔽,但却被“黑客”的暗子知道了。

    张正书也是感慨啊,人是会变的,赵煦本来就极其聪明,做了这么久皇帝之后,就更不可能像那些儒家老学究一样,死死揪住道义、仁礼、君子不放了。在国家利益面前谈君子,实在是可笑至极。

    现在赵煦这一手非常漂亮,在西夏内忧外困的时候,要是再闹一场内讧,不管结果如何,西夏肯定是要元气大伤的。到时候,占便宜的还有谁?肯定是大宋啊!离间计而已,能有多高明,早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都会用了。

    西夏现在是怎么样的情况,用脚指头都知道。

    要不是大雪封山,军队无法前进,说不定兴庆府已经被攻打下来了。

    不过嘛,如今的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饥寒交迫之外,兴庆府内的局势,猛然间就紧张起来了。

    “嘭!!!”

    一个来自大宋的瓷器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分裂成无数块碎瓷片。

    “说,这事到底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李乾顺红着眼,样子好像一头发怒的野狼,呲牙咧嘴的,十分可怕。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乾顺是一个很克制的人,轻易不会动怒的。再仔细瞧李乾顺的眼睛,虽然怒火中烧,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还有一丝惧怕。

    在西夏,梁氏的势力就是一手遮天,皇室的影响力已经不知道弱到什么境地了。

    就在刚才,梁太后突然撤掉了他安插在军中的好几个心腹,还有几个收买过来的将领。原本已经暗中掌握了四成军队实力的李乾顺,现在突然间就成了孤家寡人。被精准打击的李乾顺,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似乎他有把柄被他亲生母亲梁太后抓住了。

    不过,李乾顺也是有恃无恐的。

    因为梁太后始终只有他一个儿子,梁太后需要利用他的名义,才能统领西夏。至于他的哥哥晋王李察哥,并非梁太后所出,而且只是有勇无谋之人,根本构不成对李乾顺的威胁。再加上李察哥现在早就没有了兵权,只能终日饮酒消愁。

    即便成为傀儡皇帝都好,梁太后也不会杀了李乾顺。这一点,也是李乾顺的底气。

    原本,李乾顺和耶律洪基商议好,让辽使见机行事,故意触怒梁太后,然后鸠杀梁太后,帮助李乾顺亲政。但现在不知道为何,计划赶不上变化,辽使还没到,李乾顺的心腹已经被撤下来了,甚至还有些以通宋的罪名,投入了大狱之中。

    被投入大狱的臣子,这些年来就没有一个走得出来的。

    李乾顺的不安,就是源自这里。他不知道为什么梁太后会对他暗中收买的人知道得那么清楚,精准打击之下,李乾顺顿时成了孤家寡人。

    “陛下息怒!”

    说话之人,乃是李乾顺的心腹,叫做李良辅。李良辅是党项人,胸中有韬略,是个上过战阵的将才。只不过,他进入了李乾顺眼界之后,李乾顺一心拉拢他,所以让他暂且远离军队,在他身旁做起了一个武技教头。

    说是武技教头,其实就是心腹,李乾顺暗中收买大将的事,就是李良辅出面做的。

    本来,李良辅的行事已经天衣无缝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李乾顺的暗中势力全军覆没。

    “你叫朕如何息怒?那恶毒妇人欲杀我大将,难道朕要引颈就戮?辽使呢,怎么还没到?你不是暗中派人去联络了吗?”李乾顺恶狠狠地盯着李良辅,差点丧失了理智。

    李良辅叹了一声,心道天家果没亲情可言,嘴上却说道:“陛下,臣已然遣人过去联络辽使。但辽使此次来访,乃是调停战争,若是过早接触,怕是会被人诟病。陛下本就势弱,若再失去人心,江山危矣!是以臣让人守在国中境内,一旦辽使前来,自当将密信交至辽使手中……”

    李乾顺发了一通脾气之后,也渐渐寻回了理智。

    发怒无济于事,现在最关键的事,是要弄清楚梁太后到底怎么知道李乾顺的秘密势力的,她又掌握了多少李乾顺的秘密。

    要知道,李乾顺的秘密,那些暗中收买的大将虽然不清楚多少,但怎么也是知道一点的。

    “李良辅,你立马派人去打探,太后为何突然出手?”

    李乾顺阴沉着脸说道,他怕就算是现在,也来不及了。没办法,在西夏外戚的势力太大了。人都是墙头草的,见到哪一边势大,就会倒向哪一边。哪怕是保皇族之中,只要梁氏没有篡权夺位的想法,他们也不会明确表态站在哪一边。虽然西夏是党项人的国家,但受到汉文化影响太大了。汉人君君臣臣那一套,已经成了某些野心家脖子上无形的枷锁。(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 饮鸩止渴

    西夏京都兴庆府,皇宫内。

    “那逆子的暗中势力,全都拔掉没?”

    梁太后如出一辙的阴沉着脸,这一点他们母子倒是一个饼印出来的。

    她的心腹嵬保没立马出来说道:“太后,陛下暗中收买的将领、大臣,全都抓起来了,怎么处置,还请太后下旨!”

    作为梁太后的心腹,嵬保没是最为梁氏担心的。现在,梁氏看似风光,其实已经走到尽头了。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梁氏是汉人大族,并非党项人。汉人窃取政权,这在西夏是大忌来的。因为西夏虽然是党项人做皇帝,可汉人的比例高达七成!

    一旦梁氏夺权,西夏到底算是党项人的国家,还是汉人的国家?突然,西夏并入大宋,那党项人怎么办?

    很早之前,李氏皇族就在民间散布这么一个说法,梁氏的声望跌到极点。

    梁氏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不断地和宋朝开战。宋朝的元丰八年开始,到现在元符二年为止,梁氏发起对大宋的大小战事多达五十余次。有的一年内达六七次以上,战争频繁,西夏境内的青壮损失惨重,田地没人打理,牛羊没人蓄养,穷兵黩武的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最让人费解的是,西夏一边频繁进攻宋朝,一边还同宋朝贡使交聘,往来不绝。

    据说,梁氏之所以每年都要打一下大宋,不过是想让大宋怕了西夏,然后两国罢兵言和。这种非官方的说辞,基本没有人信。坊间都说,这是梁氏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的就是稳住国内的民心。

    不得不说,这虽然是在饮鸩止渴,可梁氏就是在穷兵黩武之中,渐渐得到了党项人的认可。

    因为和宋朝结怨太大了,大到都无法调和的境地。

    要说梁氏会卖了西夏投入大宋,这个说辞已经没有市场了。其实,党项人只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和汉人结怨那么多,汉人肯定是想灭了党项人而后快的。殊不知,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真正屠一族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再怨恨一个部族,汉人也只会杀掉他们之中的反抗者,然后同化他们。几代过后,他们就记不得自己是党项人,还是汉人了。

    再加上,此时西夏国内党项人和汉人通婚的情况,早就不是新鲜事。接受这样的百姓,再同化他们,又有什么心理障碍呢?

    唯独就是宋朝朝堂里那些儒生,对华夷之辩甚于礼教之防,根本不会妥协。这就等于丢掉了汉文化的最大威力,好在也有一些宋朝大臣是不拘小节的。只要你有本事,大宋就欢迎你。这些年来,归化的党项人并不在少数,而且还为大宋立下了大功。

    眼瞅着西夏这条船要翻了,想改换门庭的西夏大臣、将领并不在少数。

    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投降,是因为宋人还没强到那种地步,西夏的将领、大臣也舍不得手上的权力。

    别看如今的嵬保没、结讹遇对梁太后忠心耿耿的,说不定早就准备派人去和大宋联络了。

    按照嵬保没的说法,梁氏一族如果不谋朝篡位的话,那等李氏皇族再次复兴,那就是梁氏覆灭之时了。争权夺利的后果,就是必有一伤。梁太后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她之所以不敢,除了因为自身是个女人之外,更多的顾虑,是她下不去手。

    和心黑的李乾顺不一样,梁太后始终是个女人。

    李乾顺再不孝都好,再想夺权都好,都是她的儿子,亲生儿子。女人嘛,天生就心软。像武则天那样杀儿子的,还是太少了。而且武则天的儿子不少,最后也还是留了两个,算是对李家没赶尽杀绝。

    问题是,梁太后就一个儿子啊!

    思前虑后,梁太后终于还是狠下了心:“秘密处死!”

    结讹遇也冷笑了两声,拍马屁说道:“太后英明!”

    “同时,困陛下于西宫之中,不准接见任何大臣、来使!陛下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一遍!”梁太后也是怕了,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儿子心狠手辣,居然两自己亲生母亲都想毒杀。虽然他们母子之间没多少亲情可言,但终归要在外面面前保持一个和谐状态的。

    如今,李乾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梁太后也只能软禁他了。

    “还有,彻查兴庆府内,所有暗探,只要是陛下的人,一个不留!”

    梁太后觉得她还有翻盘的希望,辽国靠不住也好,也得拉拢辽国调停才行。一旦宋朝退却后,她再打通了丝绸之路,那西夏就能苟延残喘一时。等恢复了元气,再和大宋掰掰手腕。

    嵬保没、结讹遇二人退下之后,梁太后觉得有点悲从中来。

    她并非是一开始就想占据权柄的,只不过被形势逼到了这一地步罢了。她是夏毅宗第二任皇后梁皇后的亲侄女,也就是上一任的梁太后。那个梁太后从夏惠宗李秉常即位开始,就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权长达十八年之久。梁氏也是因为这样,才逐渐掌权的。

    等上一任梁太后死后,西夏皇帝李秉常也突然暴毙。除了长期抑郁的缘故之外,梁氏恐怕也在里面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

    可能因为父亲被害的消息传入李乾顺的耳中,导致李乾顺对梁氏痛恨非常。但由于梁氏势力很大,轻易翦灭不了,李乾顺也只能忍气吞声,暗暗发展实力。只是天算不如人算,李乾顺还是失败了。他的生母梁太后虽然不像上一任梁太后那么铁腕,但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为了生存,李乾顺依旧被软禁了,等同废帝。

    只是天可怜见,梁太后并非想做皇帝的,她没有这个野心。只是她很明白,一旦放弃了手中的权力,就是梁氏覆灭之时。

    李乾顺真的会杀了她的,即便不是他亲自下手。

    梁太后不敢冒这个险,只能继续把持权柄了。可梁氏现在,也分成了好几派,甚至还有专门和梁太后做对的。饮鸩止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八章: 转了性子

    西夏内讧的事情,其实根本瞒不住谁。

    毕竟这事闹得太大了,数量如此众多的将领、大臣,说杀就杀了。这还大敌在外呢,现在西夏国内已经人心惶惶,能不能抵挡得住还在磨刀霍霍的大宋西军,都是一个未知数。更要命的是,一大批有本事的将领被清洗之后,军队已经有哗变的迹象了。

    事实上,西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哪怕是汉人,都会被强行征入伍,充当炮灰的。而成年的党项人就更不用说了,一旦打仗,是肯定要全民披挂上阵的。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人打仗打得那么凶猛,却始终无法突破固有土地的原因。

    无他,西夏国力实在太弱了。

    弱到一旦打仗,那国内的粮食肯定供应紧张。粮草供应不上,再能打的军队都成了软脚虾。

    而且宋朝也不是软柿子啊,他们也会变通的。知道在野战难以打赢党项人,所以就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国力碾压,步步为营,通过修筑堡寨,修筑城池,一点点蚕食西夏的生存空间。

    在这种高压的状态下,不少党项人转投了宋朝,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大宋的打手。可以说,大宋能把西军练起来,这些大宋的打手出的力气不小。

    西夏在小梁太后的带领下,年年打仗,西夏越打越弱,在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后,宋夏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非常悬殊了。党项人毕竟不多,也就一百多万而已。要不是还有数量庞大的汉人,西夏这个小国也就百来万人口罢了。

    党项人青壮,在打了败仗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再吃一次败仗,那西夏存不存在都两说了。一个国家连人口都没了,那还拿什么来统治?

    再加上现在西夏内讧,绝对是宋朝灭西夏的最好时机!

    不得不说,宋朝的情报机构也不是吃素的,这个情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大宋。

    根据“黑客”的情报,宋朝内部已经制定了计划,在不能打仗的冬日,开始诱降西夏的将领、大臣。

    “赵煦也算是开窍啦!”

    张正书感慨了一声,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按照大宋的性子,肯定是要堂堂正正把西夏弄死的,怎么现在又不拘手段了呢?张正书左思右想都不太明白,最后只能归结到章惇身上了。这个小老头,说是披着儒家的一层外衣,但实际上却在用着法家那一套。只要是对大宋有利的,怎么做对章惇来说,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他都能妥协。

    政治的艺术,就是妥协嘛!这也是为什么章惇能独相的原因,即便他不得人心,但他会办事啊,能让赵煦省心啊!

    有这么一个臣子,皇帝能省多少事?

    “如果是章惇出手,那事情就说得通了。”张正书是知道的,大宋给降将的福利太好了,可以说是优渥都行。最起码,西夏降将过来,还会得到重用,不至于坐冷板凳。这都是因为大宋的兵制问题,根本不怕将领造反。

    再加上大宋的俸禄那么丰厚,将领还能自己去做生意,做买卖,相比起苦哈哈的西夏,好太多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权力问题。权力比在西夏少,那是肯定的。毕竟大宋是一个汉人的朝廷,一个党项人,怎么样都无法涉足到高层,也无法攫取到更多的权力。甚至,即便是在军队里,隐隐约约的针对还是有的。

    作为一个降将,就要有被针对的觉悟。

    就好像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的折家将,也是党项人,所以即便是在西军之中,折家将也是被隐隐排斥的。不过嘛,排斥归排斥,该有的赏赐大宋都没有短过折家的,西军其他将领有的东西,折家将都有,这也是为什么折家甘愿为大宋马前卒的缘故。

    “算了,算了,要是大宋这都干不掉西夏,那就只能说大宋是扶不起的阿斗……”

    张正书叹了一声,然后把目光放在眼前这件物品上面。

    两条腿,两片镜片,再加上鼻托——没错,就是眼镜!张正书感慨,这是他见过的,最接近后世的一件产品了。

    虽然,这镜片是用玻璃打磨出来的,而且度数非常不精确,但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戴上这幅眼镜,也能大致看清东西的轮廓了。只要走得近一点,还是能看清楚一个人的面部细节的。

    “申王赵佖好像不会出府的,不知道有什么线可以搭上,让我去见一见他?”

    张正书暗自苦恼着,别看他是一个生意做得挺大的商贾了,可在一个亲王面前,他还是不够格的。最起码,人家申王没有必要去见你这么一个小商贾。

    无奈地摇了摇头,张正书又把注意力放在另外一件东西上面。

    这是一个铁筒,可以伸缩的。铁筒两端,各有一块镜片。没错,这就是望远镜,只不过看的时候,这个望远镜有色差,只能很小地还原出物体的面目。不过,这样也够了,毕竟是第一代产品嘛!至于铁筒,原本张正书是想用铜做的,但现在大宋的铜很紧张,而且价格偏贵,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色差不是那么好消除的,一束白光进入望远镜之后,再进入眼睛里,却已经成了好似彩虹的形状,像一条条彩带一样。如果要改良成后世的望远镜,就必须要制成高精度的消色差镜片,这是光学研究的一大跨越,而且跨越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干扰,张正书给苏熙的建议是,尽可能采用弧度比较小,比较平的透镜来制作望远镜。不过嘛,第一代产品就只能留在张正书手中,做一个纪念了。这个铁筒望远镜,从外表看上去,居然像一根棍子一样,足足有一米多差不多两米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材料的跨越,是无法按快进键的。

    就好像后世中国,看似强大了,什么工业机械都能制造,但和西方国家比起来,中国的机器就是差那么一点。为啥呢?这里面就涉及到材料问题了,人家西方积累了数百年的材料基础,中国才奋起直追不久,想用几十年来赶上人家数百年的努力,还要超过他们,谈何容易?(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九章: 避风头

    就拿最普通的钢材来说,单单是制造工艺,就足足有上百数千种,涉及到材料里面的,就更多了。炼钢,可不仅仅是把钢铁炼出来就完事了,里面添加了什么合金会给钢材带来什么样的性能变化,都是一门大学问。后世中国虽然能炼钢,但是涉及到特种钢铁,技术还是要落后西方国家的。很多特别需求的钢铁,统统需要进口。

    就拿一个事例来说好了,电弧炉炼钢,是米国最先使用的,而欧日的电弧炉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新型电弧炉炉型。即便是跟随了多年,中国的电弧炉技术还是没有创新,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先进的炼钢理念,都从外国进口的。

    可见材料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能用钱买得到,但唯一买不到的,就是时间。

    而材料的积累,往往需要时间。

    工业可以有路子模仿,但材料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因为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验来证明,来验算。有时候,为了鼓搞出一个材料,做上万次实验都是小事。这不仅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才有可能出成果。

    至于宋朝这时候,想要弄这么一个“科研实验室”,估计也就是张正书有这个眼光,有这个魄力了。其他宋人,肯定会觉得不值得,花大价钱,大精力去鼓搞一个看上去还没用的东西,值得吗?

    就好像汴梁城中的铁匠一样,看到奔驰牌四轮马车赚钱了,他们也想弄出弹簧来。可他们也不想想,张正书的冶炼作坊,单单是为了弄出锰钢来,都花费了数百贯钱,才能得到适用的钢铁。还有制造工艺,必须高温淬火,中温再回火才能制成弹簧的,他们随随便便鼓搞一下,就想弄成弹簧,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望远镜也是一样,不过这望远镜实验的次数不多,关键是镜片太难打磨了,苏熙他们还没上手。

    “就是不知道赵煦会不会高兴得发狂……”

    张正书倒是不觉得这望远镜有多厉害,最多在没有阻碍的平原里,能看到六、七里外的大致东西,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望远镜在后世,连玩具望远镜都比不上。后世的玩具望远镜,轻轻松松能看到四、五公里远的地方,要是在平原上,即便是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也能看得到。至于什么军用望远镜啊、光学望远镜啊、天文望远镜啊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是开挂了一样。

    正思索间,周铭突然到了“京华报社”。在过年的期间,张正书也只是回了一趟张家庄而已,待了三天就受不了那些“姨娘”们的眼光了,赶紧回了汴梁城,躲在“京华报社”里。其实,张正书更多的考虑是周铭这里,因为“黑客”的联络,大多是在闹事里进行的,虽然人多眼杂,但有暗号,有密码本,还有各种隐匿手法,倒也不怕给人发现。而且在汴梁城中,有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这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嘛!

    “小官人,曹锟已经安排好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个莽汉子他印象很深刻,而且想不到曹锟居然是一个火药天才,刚刚接触了火药,就对火药有着非同一般的领悟能力。他有这样的特质,张正书就更舍不得他暴露了,于是让周铭安排他去闽南,避一避风头再说。

    而且,曹锟也不是没有任务的,他需要了解一下流求,也就是后世台湾的情况,看能不能把台湾当做是以后海贸的跳板。

    台湾这个宝岛,张正书垂涎很久了。现在派曹锟过去当先锋,也是出于这个想法。要知道,台湾在宋朝这会还不属于中国的版图,岛上有不少土著部落,要想开垦难度不小。要知道,没开发的台湾,就是一个荒岛,既种不了田又有瘴气疟疾,不值得过去。

    好在张正书不怕什么瘴气疟疾,带多些臭蒿过去,足够抵挡疟疾了。

    种不了田这个,就更不用怕了。汉人的种田天赋已经点满了的,再加上张正书这个“种田大师”在,还怕种不了田?

    宋朝之所以不想要流求,主要是觉得开发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可张正书是要把流求当做是后路来布置的,自然是不吝成本。成本高算什么,要是占据了流求,把流求当做是跳板,进能继续占据东南亚,退也能保存自身。

    最关键的是,在航海大时代没到来的时候,先一步占据了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扼住了西方通往东方的咽喉!

    流求开发的最大难度,还是在于开化。

    那些土著部落,虽然已经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但连铁器都不知道是何物,用的刀居然还是木刀,打仗的时候还喜欢吃人肉,这种野蛮部落,就该汉人去开化的。反正大宋有那么多流民,只要暗中竖起招兵旗帜,就不怕没有吃粮人。

    实在不行,张正书还有另外一条路子——疍家人!

    没错,就是常年漂泊在海上的疍家人,别小看疍家人了,粗略估计北宋这时候的疍家人,从江浙一带到琼州,足足有几万人之多。如果收编其中十分二三,也有数千一万人。配上刀枪,流求岛上那些土著不来惹事倒好,一旦惹事,那就怪不得张正书了。

    一手刀剑一手《论语》,张正书很肯定地说,一旦文化入侵成功,不用三代人,也就是六十年,流求将彻底被汉化了。

    当然,事情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张正书派出能力不俗的曹锟过去探路,也是存着考量的意思。

    反正等开春,他和曾瑾菡完婚之后,他们也会南下到江浙一带去组建船队的。

    到时候,后路的事情也顺带解决了。

    当一岛之主,还是这么一个大岛,张正书想想就觉得兴奋了。

    “好,他有什么要求吗?”

    张正书觉得曹锟有什么要求都是可以满足的,除了要人之外。

    “曹锟这汉子倒也利落,没说甚么,只是拿了小官人给他的钱银,说了一句‘必不负小官人之托’就走了。”周铭撇了撇嘴,他倒是不怎么看好曹锟的本事。曹锟可能刺杀完得溜,可是在待人接物上面,他就不怎么在行了。

    “无妨,让他过去只是先去了解了解情况而已。”张正书丝毫不在意,这只是一步未雨绸缪的棋罢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 冬天攻城乃大忌

    说是未雨绸缪一点都没错,按照张正书的推断,一旦他主导的作坊计划颠覆了地主经济模式,那么农业人口大量转向城镇,地主阶级无疑是要暴走的。

    一旦地主阶级不满意了,那可是会动摇国本的。

    因为儒家那群腐儒一直认为,人口最好拴在土地上,这叫“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然鹅,讽刺的是这是战国时法家李悝说的,只不过被儒家拿来就用了。如果不是社会需要工匠,需要商贾,儒家恨不得把所有人口都绑在土地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就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带有一定的宗法血缘色彩,孕育儒家的历史土壤,无疑是农业型的自给自足式自然经济,以及家与国二位一体的宗法制社会。当农民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常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的单调的日复一日的田园生活,他们依靠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加上家庭小手工业的补充,谋得自给与温饱。这样,天下就和谐了,就能实现“三代之治”,就能实现“大同社会”了。

    不得不说,这对皇帝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诱惑的提议。

    没人造反,按时交税,全国都是良民,多好!“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生。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绩,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这是一种理想经济形态,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现实经济秩序的侧面写照:农业经济。

    可惜为什么自秦汉以来,没有一朝能做得到这样?

    那些皇帝都是傻的吗,哪怕是千古一帝都好,都能被儒家忽悠?

    其实不是他们傻,而是在当时没有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农业了。现在有另外一条路摆在宋朝面前,说不定那些肉食者还真的不敢去扶持它。新兴事物都是无法预料的,前路都是不确定的,谁能担保以后不出事?再加上切切实实地影响了地主的收入,那些肉食者还真的可能打压作坊的。

    若是张正书不幸言中,再加上他创办“黑客”,刺杀辽国使臣等等“劣迹”,一旦被查出来,哪怕赵煦要保张正书,张正书不死都要脱层皮。

    居安思危,张正书不得不提前布置后路,最起码没有后顾之忧。

    周铭大概也清楚张正书要做什么,他还是很赞成的,毕竟周铭一家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张正书手上了,张正书对后路一事上心,证明周铭没有看错人。

    “小官人,你看是不是‘黑客’也派些人过去?”

    面对周铭的提议,张正书认真考虑了一下,然后拒绝了。

    “‘黑客’暂时不能动,刺杀辽使一事是瞒不住的。一旦夏国没有传来消息,只需一两个月辽国就知道了。那时候,风云变幻莫测,事关三国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也!”张正书认真思虑过后,才说道:“后路一事,暂且不急。但配合大宋吞并夏国,却是当务之急。”

    周铭不能理解,为什么张正书对西夏这么痛恨。

    说实话,张正书是土生土长的一个开封府人士,与西夏接壤的地方是秦凤路、永兴军路和河东路,这山路的百姓,怕是都没有张正书这么痛恨党项人啊!

    张正书能对他说,他是一个穿越人士,还是一个愤青吗?

    再说了,反正日后党项人都会融入汉人、吐番人里面的,都成了中国人,为什么不现在就融入呢?

    反正汉人没有大肆屠戮一族的先例,有了儒家的枷锁之后,更不会做这种事了。

    “好罢,潜入夏国的暗子回报,小梁太后动手了,夏国皇帝已被幽禁在西宫之中。”

    周铭低声说道,要知道这个消息就连安抚司也是刚刚送到赵煦龙案上而已。

    梁太后的动作,早就在张正书的意料之中。

    没人会对一个能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人无动于衷的,更别说梁太后这么一个西夏实际掌权者了。李乾顺再厉害,面对梁太后的实力碾压,他也毫无办法。除非,李乾顺还能得到辽国的支持,出其不意干掉梁太后。不过,张正书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的了,因为梁太后不会再给李乾顺这个机会的。

    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梁太后还不懂防范李乾顺,那她就太弱了。

    对大宋来说,一个没有眼光,得位不正的梁太后掌控了西夏,那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西夏就不可能求和了,只会让辽国过来调停。大宋完全有借口,可以一边打一边谈判。至于辽国会不会武力规劝,估计大宋也不怕,因为辽国的底线已经被赵煦知晓了。

    大宋现在已经清楚知道了西夏、辽国的底牌,已经处于不败之地,只要不是白痴得过分,完全可以攫取最大利益的。趁此机会灭掉西夏,也不是不可能!

    “意料之中……”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继续潜伏吧,对了,辽国那边知道使臣被刺杀了吗?”

    “辽国那边的情况,怕是还没得到消息。”

    周铭也是服了契丹人的办事效率,使团都没走出辽国境内就被刺杀了,他们居然到现在都没得到消息。

    “这对我们大宋很有利啊!不过,看了也瞒不了多久了。唉,之前是盼着大风雪早点来,现在就要盼雪快点停了。”张正书叹了口气,冬天攻城实在是下下之策中的下下之策,不管是隋朝大军,还是唐朝大军,都在严寒的辽东大地上吃过大亏。就连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希特勒都饮恨冬天的莫斯科。

    而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古代,冬天守城就更占便宜了。

    只需烧开一锅热水,往城墙上一倒,城墙立马坚硬如铁,哪怕是火炮打出的实心弹都无法摧毁。而且又滑,云梯靠上去,被守军用抵篙一戳,就能把云梯推开了。

    而攻城一方,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攻得上城墙。

    这也是为什么冬天攻城被视为大忌了,除非军力碾压,不然都会悲剧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陷害

    周铭也大概知道宋军在西北的境地,因为大雪封路,所以宋军无法长驱直下,进入兴庆府境内。不过嘛,宋军已经把横山、天都山一带的城池全都拿了下来,战略要点也全都拿了下来,哪怕是接下来什么动作都没,封也封死西夏了。

    张正书更是心知肚明,如果历史上不是辽国用武力进行恫吓,而大宋又太怂,被辽国吓一吓就退兵还地,怕是西夏早就不复存在了。

    总体来说,大宋的战略到现在是没错的,灭掉西夏能夺回丝绸之路,还能间接削弱辽国。可惜宋朝的君臣也太怂了点,或者说是被吓得有点惊慌失措了,深怕辽国一言不合就动刀兵。殊不知,耶律洪基比他们还怕打仗!

    周铭有点奇怪地问道:“那等大雪停了之后,西军要如何进攻呢?”

    “那还用说的,切断兴庆府周遭的联系,然后围困。这叫围点打援,懂吗?”张正书装得好像心中有韬略地说道,“不过嘛,西军才那么点,想要围困兴庆府还是太难了点。围点打援怕是他们学不来,只能强攻了。强攻的话,只要把配重投石机用好,一发石弹打在城墙上,只需要那么几发,城墙很可能就垮了。”

    张正书说的是实话,兴庆府的城墙再坚硬,恐怕也比不上大宋的城墙。大宋的城墙,可是花巨资用糯米汁、鸡蛋清和石灰砌成的城墙,但张正书估计也就是几十发石弹的事情。一旦城墙被打开缺口,可以说攻城一方就稳操胜券了。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效果。

    党项人又不是傻子,肯定会出城野战的,那时候保不保得住投石机还两说。

    张正书摇了摇头,这种伤脑筋的事,就留着宋朝君臣去想吧,他已经做到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了。“周铭,你有什么路子,可以见到申王吗?”张正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弄出这一副眼镜来,就是为了给申王赵佖创造机会的。

    如果赵煦真的像历史上那么短命而又没有子翤,那申王赵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果他没有眼疾,根本轮不到才十八岁的赵佶登基。而申王赵佖,也不会在六年后郁郁而终了。眼镜,在后世看似极其简单的东西,可在宋朝这时候,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申王?”

    周铭眉头一皱,问道:“小官人,你为何要见他?”

    张正书指了指桌子上的眼镜,说道:“这眼镜是为他准备的,可以治疗他的眼疾。”

    周铭笑道:“这有何难,申王府常年都有告示,召集天下名医,为申王治疗眼疾的。只需找个人扮成医师,进入申王府见到申王,那有何难?只需要这物事果真好使,还怕申王不接受吗?”

    张正书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是我想太多了,也是,能直接见到申王,何必那么弯弯绕绕呢?不过,派谁过去,也是一个难题啊……”张正书瞧着周铭,把周铭瞧得心里发毛。

    “小官人,你瞧我作甚,我又不会医术……”周铭连连摇头说道,“再说了,我已经抛头露面了,你不能使劲用我啊!”

    张正书嘿嘿一笑,他还真的想着让周铭走这么一趟。不过被周铭这么一提醒,张正书才醒悟过来,周铭已经不大不小是个名人了,起码在汴梁城的富豪圈里,没人不认识他的。周铭要是就此出现在申王府,怕是对张正书自己都有不良的影响。

    “你推荐一个人过来,最好是参与过走私的。”

    张正书想着,用西域水晶这个借口就非常不错,中原的医术,想必以申王赵佖的身份,肯定全都试过了。就算再古怪的偏方,赵佖也见过。但西域这个神秘的国度,永远有说不完的传说,出一个水晶眼镜也不是什么奇事

    再者,还可以通过申王赵佖打响玻璃的名声,一举提高售价。

    一举两得的事情是张正书最喜欢做的,现在就看周铭有没有这个人选了。

    “宋二郎宋兴和怎么样?”

    周铭说出了一个人名,让张正书有点吃惊。

    “他是‘黑客’的二把手啊,你甘心让他抛头露面?”张正书有点举棋不定了,要知道这宋兴和算是周铭的心腹了,几乎是同时进入张家的,而且宋兴和比周铭小那么两岁,从小就是周铭的跟班。比周铭好一点的是,宋兴和还有爹娘,不像周铭这样是孤家寡人。周铭后来帮张家经营走私,也要了宋兴和去帮忙。三年以来,他们联手为张家赚下不少钱银。

    张正书决定建立“黑客”,把周铭拉来做了间谍头子,宋兴和也是绕不过去的,半哄半骗地拉他入伙了,做了个二把手的位置。宋兴和这人张正书是知道的,农家子出身,但胜在头脑灵活,做事不拘一格,往往有些闪光点。张正书也是很看好宋兴和的,只是让他就这么出现在人前,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衡量了半天,张正书才觉得这事可以做。

    毕竟宋兴和是张家的人,忠心是肯定的了。可以说,他与张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怕他会背叛。其次,宋兴和虽然是“黑客”二把手,但也不是不能抛头露面。身份越多,反而越容易隐藏。最后,就是宋兴和这人了,他办事灵活,这些年走南闯北也锻炼出来了,可堪大用,要是只在“黑客”里做个二把手,怕是会埋没了他。

    “只要小官人下决心,没有甚么舍得舍不得的。”

    周明一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表情说道,坑起自己人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张正书也笑了:“得,你去把宋兴和找来,我要对他面授机宜。”

    周铭嘿嘿一笑,成功坑了自己人后,他有种说不出的快感。“怪不得小官人老是陷我于两难的境地,原来陷害人的感觉是这么爽啊!不过,小官人更厉害,居然敢设计陷害契丹人、党项人,啧啧,我就说小官人肯定是个做大事之人……”

    说实话,若张正书是个庸人,周铭虽然会忠于他,但也不会死心塌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见过还少吗?找一个可靠的东家,也是很关键的。像原来的白矾楼,明明是汴京第一酒楼,却要自己作死,好了,连东家都换人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