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一棍子敲死

    “小官人,真的不能暗杀蔡京?”

    周铭的话语里,有着一丝丝疯狂的意味,还有一点嗜血。

    张正书都没有想到,周铭居然会这么暴力。

    “先不说杀了蔡京会怎么样,你怎么杀他?”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你躲在暗处放箭吗?你说说看,市井中、我们的人里,有这样的弓箭高手没?再说了,汴京城里的房屋那么矮,你躲哪里放箭?弩箭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带不进城里。”

    “用地雷啊!”周铭低声说道。

    张正书苦笑着摇了摇头:“地雷杀伤里太足,容易误伤周遭百姓,不可取。再者,地雷在汴京城的青石板街上,如何埋放?”

    “那下毒?”

    周铭的阴招,是一招比一招狠。没办法,既然蔡京想要张家灭亡,那周铭自然要想方设法灭了蔡京的。

    张正书摇了摇头:“怎么下毒?要是有化学毒药,我还有办法,可现在没有啊!什么砒霜、什么鹤顶红……都太过明显了,而且容易被抓住把柄。开封府衙门也不是吃素的,准能顺藤摸瓜找到咱们。”

    “那小官人,你有什么办法?”周铭没辙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

    张正书脑子里最先浮现的,自然是就是枪械了。有了机床之后,加工枪械是不成问题的。钢铁质量再提升一点,张正书足以做出一杆后装枪,配备定装子弹的那种步枪。没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米尼枪。这种步枪,铅弹能打四百米开外,而且精准度很高,配上倍镜能当狙击枪使用。训练好的狙击手,两百米内一枪毙命是绝对能行的。

    但是嘛,现在机床还没有,米尼枪就别想了。

    再说了,还没到刺刀见红的时候,为什么要冒险?

    “等蔡京出招后,看看官家怎么应对吧?要是官家抛弃了我们,再做打算不迟。”张正书想了想,杀人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啊。等他找到化学毒药的配方,弄出个化学毒药来,弄死蔡京几十口人都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到了那时候,杀人泄愤好像也无济于事了。

    关键一战,还得看赵煦的手段啊!

    “有权,确实可以任性。但是赵煦他,能赢吗?”

    要知道,宋朝的文官不鸟皇帝的时候多了,甚至敢指着皇帝鼻子骂的。这一届文官虽然收敛了点,可赵煦也拿他们没多少办法。

    “难道,赵煦还在等什么?”张正书暗暗皱眉,这简直是拿他的报社,拿张家来做炮灰啊!“最狠不过帝王心,果然如此!”张正书也无奈,身为棋子,就该有棋子的觉悟。但是,棋子也是能做点事情的!

    “周铭,还是得做两手准备。你且去纠集一众百姓,煽动他们去敲登闻鼓,奏请圣裁。对了,最好找到被蔡家陷害的苦主,还是开封府衙门不受理的那种!”张正书铁了心要和蔡家刚到底了,张正书就不信了,民意都在他这边,这一次他还能输不成?就算蔡京一时打不死,也要让他丢掉官职。等蔡京再次起复的时候,说不定张正书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变革了。到时候,蔡京还想用老一套,说不定自己就要碰到钉子!

    毕竟蔡京再厉害,他也不过是旧利益守护者罢了。张正书培养出了新的利益阶层,还会怕蔡京不成?

    但很显然,张正书猜错了。

    蔡京的厉害,岂是泛泛之辈?

    第二天,一则更惊人的谣言,迅速占领了汴梁城:官家要修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需要加税给百姓!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蔡京用张正书的招数回敬给了张正书,张正书却发愣了。

    “蔡京,不愧是蔡京啊,权谋高手……”张正书只能感慨,绝对不能小看任何人的智慧。事实上,古人是很聪明的。单纯比权谋的话,蔡京能把张正书甩掉三条街,还看不见尾灯那种!先前蔡京没有针对张正书,也没有预料到是赵煦使绊子,所以才没有找准方向,和曾布死磕了一回罢了。

    现如今,蔡京出招了,一招就把张正书打懵了。

    事实上,最受打击的是赵煦。毕竟,建造天险之城,是赵煦念念不忘的事,这可以一举扭转大宋北方无险可守的局面。但是,由于文官们的竭力反对,此事已经等于搁置了。现在又闹出这种谣言,赵煦岂能不气?

    要知道,如果赵煦一意孤行要继续建造城池的话,那么百姓一定会民愤四起的。到时候民意汹汹,即便是赵煦也扛不住。这就意味着,建城池一事,很可能是不了了之了。

    但是,这样一来,蔡京等于被赵煦记恨上了,恐怕他现在要做的只是韬光养晦,不再出头。可赵煦明白,张正书也明白,幕后指使之人,就是蔡京。只不过蔡京现在肯定乖得像孙子一样,你根本拿他没辙啊!

    张正书气不气?当然气,可就是没办法。人家不愧是在官场上浸润了多年的老油条,一出手就是杀招,而且还不让你有反击的机会。张正书估摸着,很快,禁绝报纸一事,也会在朝堂上提出来了。这一次,似乎张正书和赵煦,都败在了这蔡老狐狸的手下。

    不服不行啊,人家确实技高一筹。

    但是,张正书并非没有反击的机会。

    即便,谣言是很难辟除的,想想看后世的网络这么发达了,辟谣都还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像什么人体酸碱性啊,隔夜的开水不能喝啊,缺乏某种维生素身体就会怎么样啊,人造假鸡蛋流入市场啊,路由器(信号基站、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器)有很强的辐射啊……这些谣言,是屡禁不止。真的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后世都如此,更别说宋朝了。

    蔡京太懂人性了,也知道百姓怕什么。

    说实话,宋朝的苛捐杂税太多了,所以百姓最怕的事情就是加税。只要扯到加税,再理智的百姓都会失去理智的。从这个角度说,蔡京确实占了先机,而且是不容易翻盘的先机,几乎是一棍子把对手搞死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三章: 闲谈

    “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张正书不由得感慨,选择蔡京作为对手,这是张正书做过最蠢的事。但是,张正书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蔡京对大宋的伤害太大了。“不过,我也不是没招了。”

    张正书想到这,立即暗中通知“黑客”前来,也开始散布谣言。

    不对,应该是说实话。

    这不那个“黑客”暗探听了,有点不解地问道:“小官人,这能行吗?”

    张正书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他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能行!”

    那个“黑客”暗探满腹疑惑地下去实施计划了,张正书看着他隐没在黑暗中的模样,也有点忐忑。说实话,这一次和赵煦“默契”的联手,其实并没有多少效果,反而有点打草惊蛇了。不过也没关系,一切还是在预料之中。

    困兽犹斗,更何况是一个手中握有权势、权谋计策都顶级的大贪官?能束手就擒,不加反抗那才更让人心中不安。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真的就只能看赵煦的手段了。

    谣言并非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为张正书打舆论战,还没怕过谁。但是,如果赵煦一个应对不好,那么报纸行业等于葬送在他手中了。而张家,也会招到最为“猛烈”的报复。这是政治斗争失败之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人都想着自己能赢,所以从没想过输掉之后的事。

    张正书想多了几步,他可不认为输掉之后张家还能独善其身。

    “这一次,真的是把身家性命都赌进去了啊!”张正书喃喃地说道,“包括宋朝的国运,都在此一举了。赵煦,你会怎么处理呢?”

    事实上,在皇宫大内里,垂拱殿中,赵煦也阴鹫得有点吓人。

    “彭元量,你确定这是这些个臣子遣人去散布谣言的?”

    在一旁伺候的彭元量,低着头躬着身子说道:“回禀陛下,确凿无误!”

    “哼,这些就是朕的好臣子!”

    赵煦有点怒不可遏,“瞧瞧,这是想让大宋亡国啊!”

    “陛下,如今该怎么办?‘京华报社’那边怕是压力很大啊……”彭元量总算是为张正书说了一句好话了。实际上,最看不惯张正书的人就是他。因为张正书,赵煦出宫的次数明显多了不少。每一次赵煦心血来潮要微服私访,彭元量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立即派遣皇城司亲从官去通知带御器械,通知皇城司亲事官在前面排除危险……不然的话,你以为汴梁城中真的那么太平吗?

    但是,这一次张正书和赵煦是绑在一条船上的,所以彭元量自然是要替“京华报社”着想一下了。

    “嗯,那小子能撑到现在也不求援,算是难得了。”

    赵煦眼中闪过一丝赏识,以区区商贾之身,居然敢和一介大贪官打擂台,这是旁人根本不敢想的事。偏偏,张正书就是这么做了,还做得极为出格,矛头直指蔡京,一度让蔡京十分被动。

    “陛下,‘京华报社’不过是在报纸一途上,术业有专攻罢了。但朝堂之事,怕是‘京华报社’无从抵挡的……”彭元量也担心啊,一旦张正书被文官们集体排斥,甚至捏造罪名锒铛下狱,说不定他撑不住会把皇城司带进去。毕竟,张正书的那些证据,可都是出自皇城司之手的。要是皇城司被带进去也就罢了,反正皇城司的名声并不算好。可皇城司是皇帝的耳目啊,聪明人都会明白过来的:原来一切都是官家的授意。

    实际上到了现在,朝堂中所有文官都明白过来了,一切都是赵煦在背后的动作。既然赵煦没跳出台面来,那文官也在用隐蔽的手法交战。这一次一决雌雄,输掉的人,朝堂之争也是要输掉的了。

    “彭元量,你且去问问那小子,他打算怎么办?要是没办法的话,朕……看能不能保住他。”赵煦犹豫了一下,然后下了决心说出这句话来。

    彭元量立即躬了躬身子,说道:“遵旨!”但是他在走出垂拱殿之后,却微微地叹了叹息。在彭元量看来,皇帝和官员斗了起来,往往都是两败俱伤的。好在,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大宋还没到君臣剑拔弩张的地步,一切都还有缓和的余地。

    彭元量的脚程很快,须臾间就出了大内。

    但是,刚刚出了侧门的彭元量,立时就惊呆了,因为他听到了一个货郎和一个小摊贩的闲谈。

    “范大郎,你听说了罢,朝廷又要加税了!”

    “嗐,你那消息哪里来的?”

    “昨日李三郎说的,还说得信誓旦旦哩!你说官家好端端,为什么非得花那些个冤枉钱建那么个城池啊?我瞧着这汴京城就挺好的……”

    “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开封府的北面啊,一马平川的。要是契丹人打来,一个昼夜就能兵临城下了。要是能建个城池,契丹人敢这么嚣张?”

    “可朝廷这要加税,岂不是要我等喝西北风去么?本来这世道就生意难做的,陈二郎,你也是做生意的,难道你想加税不成?”

    “所以我说你的消息太旧了,谁说要加税的?那些都是朝中的大贪官编织出来的大话!”

    “啊?这是怎么个回事啊?”

    “你没看《京华报》吧?那报纸上说了,朝中有许多大贪官,而最贪的那个,是那在大梁门西大街上的那家……”

    “我知晓,不就是蔡承旨么?呸,早就知晓他不是好人了。”

    “我还听说了,蔡承旨就是带头反对建造城池的。”

    “为何啊,这又不干他的事?”

    “你想啊,这建城池要从国库里拿钱来雇民夫、买砖石罢?这国库里的钱银少了,蔡承旨能贪的钱,自然也就少了。你说,他能不急嘛!这加税的事,就是他杜撰出来的!”

    “咦,陈二郎,你咋个知晓得这般清楚哩?”

    “你忘了,我有个伙伴,他可是省探来的,消息灵通得很,专门为《京华报》提供朝堂消息!你是不知晓,那日官家说要建这么个城池,那些个贪官们反对得凶啊,好像从他们荷包里掏钱一样!”(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用去找答案了

    “原来是这般!”那个范大郎恍然大悟,然后把一腔恼怒全都转移到了蔡京的头上:“国贼太多了啊!”

    “对,不知晓还能出个包龙图一般的相公么?把这些个贪官,全都拿了!”

    范大郎苦笑着:“算了罢,不加税就算好了。拿人?别想了。陈二郎,时日不早了,你也快去叫卖罢。今日要赚不到钱,你那妻子可饶不了你!”

    那陈二郎挑起货担,正待要走,却回头说了一句:“这事你可千万别和别人说……”

    范大郎示意他放心,但其实不怎么放在心上。

    彭元量却是知道的,这句“你千万别和别人说”就等于把话传遍天下了。

    “这是那姓张的手笔么?”彭元量有点惊愕了,要知道,这可是离皇宫大内只有几百步之遥的大街啊!这消息传递得这么快,还把那加税的谣言给掩盖下去了,能不是张正书的反击手段吗?!

    震惊过去之后,彭元量想再了解多一点。

    于是,彭元量不动声色地继续往前走。

    好嘛,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里,全都是在讨论这件事的。彭元量数了数,有的百姓担忧加税,对加税谣言信了个十足十的;有的百姓痛恨贪官,认为是贪官散布谣言的;也有的秀才读书人,则是一副高谈阔论的样子,抨击朝廷不懂体恤百姓……总的看来,信谣言的大概有六成,但是相信加税是谣言的也有四成。

    “这……似乎能行?”

    彭元量的震惊更甚了,要知道蔡京等贪官散布的加税谣言可是发酵了一天的,而张正书的反击,才刚刚开始而已,就已经收复了四成失地?

    “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彭元量仔细一琢磨也回过神来了。不错,张正书还是在贪官一词上做文章,就是揪着蔡京贪官的身份不放。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了,贪官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让百姓无处申冤,天下苦其久矣。偏偏朝廷就是不处置贪官,除非这个贪官因为党争失败而被贬了,百姓才得以“沉冤昭雪”,开心得像过年。

    “只是为何他能力挽狂澜呢?”

    彭元量百思不得其解,身形一闪,脚程加快之下,很快来到了顺天门内的那家酒肆。

    当他的身影出现的时候,明显这个酒肆里的气温都下降了好几度。

    “客观,吃些甚么好酒?”

    “好酒不要,来一坛不兑水的!”

    “客观楼上请……”

    不消说,这些出乎意料的对话就是皇城司里的暗号了,而且是专属于彭元量的暗号。

    待得彭元量上了二楼,在最不起眼,但是位置却恰好能把汴梁城大部分看在眼中的雅间里,默默地注视着外间的状况。

    突然间,彭元量的耳朵竖了起来,好像是下面来人了。

    “哟,小官人,你来了?”

    “嗯,给我准备雅间。”

    “好咧,请在楼上稍候,小的们立即熨酒送上……”

    ……

    彭元量一愣,他似乎不用去寻找答案了,因为答案自己来了。

    打开门,彭元量立在门前,静静地等待着来人。很快,楼梯上来一人,正是张正书。张正书看到了彭元量,也是微微一愕,然后也没啥表示。彭元量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正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别人不清楚蔡京,彭元量是清楚的。蔡京的权谋之术有多厉害,没有领教过的人不会明白。但是,如果有人认识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等文官,就会知道蔡京到底有多狠了。

    “小官人好兴致,来吃酒么?”彭元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张正书点了点头,其实,他也猜到了为什么彭元量会到这里。其实他今天到这皇城司秘密据点来,也是想向赵煦说明一下情况的。目的嘛,不外乎是让赵煦配合一点,别把自己给坑了。张正书信不过赵煦,这些皇帝的节操早就没了,坑你简直是没商量的。如果赵煦没得选的话,他会做什么选择?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张正书不过是一个商贾子罢了,值得赵煦冒那么大的政治风险去保他吗?

    所以,张正书为了保住“京华报社”,他决定陈述利害,跟赵煦摊牌,表明自己的本事。

    没办法,被逼到这一步了,张正书也顾不得韬光养晦了。

    事实上,张正书也没办法韬光养晦了。要知道,棉花成熟在即,等棉花大行其道的时候,张正书的本事也就公诸于众了。与其被人发现张正书的本事,不如张正书直接对赵煦摊牌。张正书有信心,只要他有价值,赵煦就算冒着政治风险也会保住他的。

    政治虽然是妥协的艺术,但是牵扯到了利益,那就复杂很多了。

    谁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谁都不想损失,特别是皇帝,他若是知道张正书能对大宋有莫大的好处,舍得让张正书被整垮吗?

    虽然宋朝的皇帝看似没啥话语权,下个圣旨都要给一干文官审来审去的,窝囊至极。但其实只要皇帝想保住一个人,天底下就没人能动得了他的。无他,就是因为宋朝皇帝手中有着太多底牌了。别说皇城司、带御器械和开封府禁军了,就连文官之中也有坚定的保皇派。别看保皇派人数不多,但一个个都是朝廷中坚!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势力——将门。

    其实,将门才是和皇帝最亲密的,只不过表面上表现不出来罢了。有了将门、皇城司在庙堂外保护,朝中有皇帝保驾护航,谁能动皇帝的人?

    要是有可能,张正书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本事的。任何一个时代,领先半步是天才,而领先一步是疯子。这样的疯子,是会被皇帝深深忌惮的,特别是没有御下能力的皇帝。

    所以,张正书也是在赌,赌赵煦的心思。

    而彭元量出现在这里,其实也就代表了赵煦的心思。一瞬间,张正书就改变了初衷。“彭内官也是好兴致啊……”

    彭元量冷笑了一下:“小官人,进来吃一杯酒如何?”

    “请!”

    张正书也猜到了彭元量的意思,当即抬脚进了雅间。(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五章: 决心大小

    分主宾坐下后,彭元量淡淡地说道:“开门见山罢,官家让咱家问你,你有何应对之法?”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彭内官不知情?”

    “咱家来时,听闻了一些。但如果这便是小官人的应对之法,那怕是要输了。”彭元量冷眼旁观过太多朝廷斗争了,这种斗争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是死的人一点都不少。说实话,如果这么简单就干掉蔡京的话,那么蔡京就不会做官坐得那么安稳了。

    “这只是争取回民心罢了。”张正书坦诚地说道,“如果被他们掌控了舆论,此刻已经输了。”

    彭元量倒是认可这个说法:“不错,确实如此。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确实不够,真正使力的地方,还是在朝堂上。”张正书很平常地说道,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一样。

    彭元量有点复杂地看着张正书,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些东西。“你的意思是,让官家出面?”

    “不,官家不能出面,他需要做的只是一个仲裁者罢了。”张正书冷静地说道,“此事应该让台谏官出手,弹劾蔡京,然后大理寺拿下,定罪。只有走司法流程,才能不被人诟病。既然证据确凿,蔡京能不被贬官吗?”

    彭元量皱了皱眉头:“你想得太简单了。单凭那些证据,不足以将蔡承旨压得翻不了身。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蔡家有强行兼并田地,致使百姓无家可归,无田可种……”这些都是张正书让“黑客”在福建收集过来的证据,要知道福建本来就是民风彪悍的地方,闹出了这等事来,已经差点出人命了。

    彭元量越听越是心惊胆战,心道:“难道他掌握了蔡京的更多证据?!”

    不过,彭元量嘴上却说道:“这也不能一举将蔡京打压,他只需推几个族人出来顶罪就是了。”这就是宋朝法律漏洞了,有钱人让别人顶罪什么的,太常见了。抛弃一两个卒子来保住自己,是再划算不过的事。即便是弃车保帅,也是蔡京这等阴雄毫不犹豫会做的事。

    张正书当然也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但是这就足够了,不是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证据确凿?”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如果官家没有这个决心,蔡京自然是不痛不痒的,贬个官,两三年后继续回到汴京,回到朝廷。”

    彭元量皱起了眉头,虽然他知道张正书说的是实话,但是敢这么说赵煦的,也就是眼前这个张小官人了。

    “要是官家有决心,那又怎么说?”

    张正书突然笑了笑,说道:“那也要看决心的大小。”

    “决心的大小?!”彭元量有点惊讶,不是惊讶张正书看得透,而是惊讶于张正书的不遮掩。

    事实上,只要有点政治智商的都明白,事情已经发酵了,很可能会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如果赵煦不想出现大动荡,那么接下来他的棒子只会高高举起,然后轻轻落下。所以,张正书说赵煦即使有决心也要分大小。

    “决心大的话,自然是要把贪官一扫而空的。”张正书有点戏虐地看着彭元量,想看到他惊疑不定的表情。事实上,彭元量还真的在眼神中展露出了惊讶。不过好歹也是经历过战阵的人,彭元量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惊慌。

    张正书接着说道:“不破不立的话,大宋的官场为之一清。当然了,这会引起贪官们的疯狂反扑,想必官家也不会做这等事的。”

    “嗯……”

    彭元量也点了点头,承认了张正书这个判断。

    没有一个皇帝是希望朝廷秩序大乱的,准确来说,如果赵煦真的大力清扫朝堂贪官的话,那么整个朝堂真的瘫痪了,起码有百分之六十的官员是要锒铛下狱的。

    “那么,决心小又怎么说?”彭元量觉得这个张小官人挺理智的,但是下一秒他就后悔了。

    张正书好像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语气平静得有点吓人:“决心小一点的话,就把蔡京往死里整。蔡京看似人畜无害,但此人乃是政治投机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肯定的,最让官家忽略的是,此人狼子野心,专门致力挖掘大宋的根基。”

    彭元量一愣:“此话怎讲?”

    “若是此人不除,以他的本事,早晚有一日登上相位。如此反复无常的小人做了宰相,那大宋就等于自断根基了。”张正书异常平静地说道,“如果彭内官知晓朝堂局势,应当明白蔡京笼络的都是未来十年内会占据朝廷要职的文官。一旦这些文官得势,那蔡京呢?”

    彭元量听了之后,冷汗淋淋,事实上他也察觉到了,只不过下意识忽略了而已。

    没办法,彭元量又不是皇帝,他的眼光还没去到十年后。

    张正书之所以会关注到,是因为正史上蔡京就是那个时间段得势的,最后权势滔天,几可一手遮天。

    那时候,才是真正断绝大宋希望的时代,民不聊生。

    “可官家……”彭元量犹豫了,他也知道,蔡京身居高位,一旦轻易动他,肯定会引起天下哗然的。

    张正书平静地说道:“此事还是跟官家说吧,他会权衡利弊的。”

    彭元量沉默了好久,最后才点了点头。

    “对了,这里是我给官家的信。”

    说罢,张正书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彭元量。

    彭元量接过信,眼中饶有深意地看了看张正书:“你……果真是要与蔡承旨不死不休?”

    “他不会放过我的。”张正书很能认清现状,笑了笑说道:“如果我是台谏官,说不定蔡京会忌惮三分,最后也不了了之。但是,我不过是一商贾,他大概率也猜到了是官家的手笔。蔡京动不了官家,但他能动我,你说呢?对了,忘记跟你说了,今天在我出门之前,汴京城的税务官带着衙役,亲自到我‘京华报社’里查了查账本。”

    彭元量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是蔡承旨?”(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六章: 窝里斗

    “不是他还有谁?”张正书轻笑了一声,略微自得地说道:“幸好在做账上面,我敢自认第二,也没人敢自认第一。区区一个税务官,连基本记账都没学会,还想来查我的账?呵呵,怕是现在都还在查着呢!”

    “那要不要皇城司出面?”

    彭元量知道赵煦要保张正书,自然想要帮张正书化解这危机。

    “不需要了,反正那税务官也找不到我偷税漏税的证据。事实上,我什么时候交税都是一文不少的。”张正书说的是实话,他要清楚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彭元量点了点头,然后举起酒杯,默默地敬了张正书一杯,然后离去了。

    张正书平静了一下心情,事实上他的心情并不像表面那么波澜不惊。

    “蔡京还是太厉害了,组合拳啊……”

    颤抖着手,张正书拿起了酒杯。这不,酒水都溅洒了出来。如果刚刚张正书喝酒的话,立马就露馅了。

    “接下来,蔡京应该是让同党在朝中对报纸开炮了。”

    事实上,张正书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正史上,南宋一再禁止小报,可惜的是,小报是屡禁不止。那些南宋官员,未必比蔡京高明到哪里去。他们都能想到的事,蔡京肯定能想得到的。而且,说不定手段更加高明。赵煦怎么应对,才是“京华报社”生死的关键。

    如果这一仗赵煦胜了,那么《京华报》彻底成为打击贪官的平台,可以引导官场清明。如果这一仗蔡京胜了,那宋朝就注定要没落了。

    想想看,蔡京的崛起都无人能挡了,十年后必然登上相位,那大宋还能有救么?

    赵煦自己,都不知道寿命几何,其他人更别说制衡蔡京了。不管是韩忠彦,还是曾布,都不是蔡京的对手。章惇?等赵煦死后,章惇岂能善终!这不是张正书乱说的,而是章惇本身的性子造成的。章惇能力太强,人也高傲,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有赵煦保着还行,要是赵煦驾崩了,章惇必然是个被贬官的局面。

    除非……赵煦能比历史上活多几十年,那样章惇就能告老还乡了。

    “大宋啊大宋,难道真的没救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自己都有点灰心了。女真人在崛起,而大宋却陷于无止境的内耗里。此消彼长,想不败都难。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张正书都在自饮自酌的,一壶酒几乎见底了。

    这酒是官酒,虽然比不上张正书酿的果酒好喝,但也不算差了。可张正书喝得不是滋味,汉人确实有着灿烂的文化,可窝里斗得太狠了。如果能团结一心的话,别说什么西夏、契丹了,早就把整个东亚全都占了。

    当然了,在这时候的交通环境下,占领太多地盘未见得是好事。万一发生叛乱,就很容易燎原了。毕竟治理不当,是很容易引起民愤的。就好像元朝,地盘是大了,却分为了四个国家。看似疆域很大,其实各自为战。这不,朱元璋等人反元之后,蒙古贵族不是落荒而逃了吗?

    只不过世事是很奇妙的东西,你不打人家,人家就会来打你。征服了天下,却因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遭受外敌入侵。

    世界就如此,弱肉强食。可偏生花花中原太过消磨人的意志,变得不思进取。

    “也不知道大宋能不能撑到资本主义觉醒的那一日……”

    张正书再次拿起酒壶,倒了倒酒,却发现见底了。

    “来人呐,再上一壶酒……”

    不多时,雅间的门打开了,张正书也没抬头。只见这酒保放下酒之后,自己却坐下了。

    张正书一愣,抬起头才发现原来是王庆。

    “你舍得出现了?我还以为你不在这……”张正书的心情不好,语气有点冲。

    王庆却不以为杵,说道:“彭内官的武功卓绝,咱家怕他再次折返。等确信他走得远了,咱家才敢现身的。”

    张正书早就听王庆说过了,若是以武力来论,那个死太监还真的算得上少有敌手。即便是赤手空拳,也能打几十个汉子。若有兵刃在手,那更是百人莫敌。只不过,这只是厮打的本事,不是战阵上的本事。在战阵上,你武功再高也没用,一通乱箭齐发,武功再高都要倒下。

    毕竟宋朝的箭镞,可是有血槽能放血的。

    你再能扛能打,失血过多都能要你的命了。

    只是在汴梁城中,还真的没有谁能挡得住彭元量。这也是为什么彭元量是赵煦的贴身宦官,其实是赵煦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

    说实话,王庆的枪棒也使得不错。可他的武功对比起彭元量来,不知道差了多远。三五个王庆,都未必是彭元量的对手。再说了,王庆养尊处优的,甚至可能连史陌、刘忠他们都打不过。要知道史陌、刘忠有事没事就切磋的。

    怪不得王庆会这么忌惮彭元量,且不说彭元量是他实际的领导,就是那一身功夫,都让王庆有着强烈的不安感。

    “那个彭内官,确实是个令人很不舒服的人。”张正书叹了口气,他也理解,太监嘛,身体有残缺,性子多半是极其古怪的。

    王庆咳嗽了两声,似乎不愿意多谈彭元量,转移了话题说道:“你让咱家散布的谣言,咱家也照做了。如今看来,你能有三成胜算没?”

    “什么谣言,那就是实话!”张正书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就算是实话,咱家看你的胜算,也不足三成!”王庆冷冷地说道,“你若是倒了,咱家在你身上花费的心血,可都石沉大海了!”

    张正书有点尴尬,确实,他的胜算很低,谁叫对手是蔡京呢?

    “别急嘛,一切皆有可能……”张正书安慰他说道,“其实关键在于官家的取舍,如果官家认为城池该建,蔡京该除,贪官该震慑,他就会力保我的。如果官家觉得风险太大,那就会舍弃我。毕竟一个商贾和一群文官,没有可比性嘛……”(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动权

    王庆瞪大了眼睛,没好气地说道:“那你还能在这吃酒?”

    “不喝酒,我特么还能干啥?”张正书也没好气地说道,“现在主动权根本不在我这里,我能怎么办?”

    王庆也是一愣,然后不得不承认张正书说得很对。

    现在是打是和,完全取决于蔡京。如果蔡京咽不下这口气,自然是要拿《京华报》出气的。想想也是,堂堂翰林学士承旨,朝廷三品大员,居然被这么一家报社给“污蔑”了,要是不杀鸡儆猴的话,那岂不是天天都被人“举报”了?

    这样的话,蔡京这个贪官,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真个没法子了么?”王庆还是希望奇迹出现的,毕竟张正书倒了,对他而言并没有多少好处。当初王庆就是看中了张正书的财富,才跟他结盟的。张正书一旦倒下,“大桶张家”还能继续拥有这么多的财富吗?想想都不可能,不知道多少人已经把目光盯向“大桶张家”了,就为了分一杯羹!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手段尽出,但……”

    后面的话虽然没说出口,王庆也明白了。

    “那你打算怎个做?明日便要上朝了,蔡京必然会对付你的!”王庆也知道,为什么蔡京要选择这昨天发起反击,因为要给谣言反应时间。再结合自身的悲惨经历,来博得文官们的同情。最后,就是对“京华报社”下手了。

    这计谋,环环相扣,端的是狠辣,偏生还无法破解——因为张正书不是官,没办法和蔡京在朝堂上掰手腕;而王庆虽然有官身,但他是皇城司啊,身份尴尬,也无法正面和蔡京交锋。这一仗,确确实实是牛头不对马嘴,可张正书却是被虐的一方。

    “看官家的了。”

    张正书笑了笑,“如果事不可行的话,我也准备了后路。”

    “嗯?是江南那边……”王庆脱口而出道,他一直关注着张正书的动作,特别是张正书下江南之后,他更是发动所有关系去探查张正书的动静。可以说,张正书在江南做了什么,王庆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没办法,虽然两者已经结盟,可万一被张正书坑了,王庆该向谁说去?

    张正书也知道王庆的手段,虽然不爽他盯梢自己,但还是点了点头:“最多‘大桶张家’退出汴京。”

    “嗯……这倒是可以……”王庆想了想,这好像是最好的办法了。

    其实,张正书脑海中还有个最后的计划,比如把《京华报》交给赵煦,真正成为一份“官报”。但实际操作上,还是张正书主导的,只不过他不再拥有《京华报》的最终话语权罢了。这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报纸一样,要有一个部门来管着,免得出了差错。诚然,这样做会让报道的自由少了很多,但不论怎么说,都算是保住报纸了。

    嗯,张正书给赵煦的信中,就有这么一条。

    这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张正书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但张正书知道,赵煦肯定想管住报纸的了。毕竟皇帝的掌控欲很强,不想看到有什么不受控制的因素出现。报纸引导舆论的实力,让赵煦非常眼红。说不定,他早就想这么做了。

    张正书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能保住报社都不错了。

    不过,如果赵煦能压得住蔡京,这最后的手段也可以不用的。

    就怕蔡京不依不挠,其他贪官也害怕报社的威力,联手起来挤兑《京华报》。那样的话,《京华报》就算能生存下去,也是举步维艰的。“哼,打不了谁都别想玩!”张正书觉得自己要豁出去了,不能讲实话的报纸,还不如不办。既然贪官怕《京华报》的报道,那张正书就偏偏要放,而且要对准最大的贪官来放!

    “是不是要和台谏官合作一下?”

    张正书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了,台谏官也未必比贪官好到哪里去。换句话说,台谏机构完全是大宋官员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遮羞布。实际上台谏机构对贪官是一点约束力都没有,反而成为了党争的枪矛,被利用来利用去。从此次蔡京的事就看得出来了,台谏官居然没有一个发声的,好像都集体沉默了一样。

    是这些台谏官没有看《京华报》吗?是他们需要切实的证据吗?

    不,这些台谏官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证据,他们风闻奏事就行了。但是他们为何还按兵不动?

    张正书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想扯进这种事里,太过敏感了;第二,因为牵扯的官员太多了。以大宋现在的贪官人数,最起码都在二三十万人。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势力,任何一个人看了,都会觉得有点胆颤。台谏官虽然可以风闻奏事,但是他们也不是傻子啊。衡量对手实力,这总该会吧?

    再说了,台谏官早就被当成了党争的工具,而这些党争的文官里面,也有不少贪官的。也许是这样,台谏官才默契地全都没有出手。

    不然的话,能把对手置于死地的把柄,他们岂能不出手?要知道,台谏官的战斗力强悍,已经不是第一次耳闻了。好像蔡京当初扳倒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等大臣的时候,台谏官郑雍等人在里面可是充当了先锋的角色,一直在为蔡京冲锋陷阵的。

    “对了,我叫你寻找的苦主,找到了吗?”

    张正书觉得,他要使用一个险招了。

    王庆苦笑道:“民告官,岂是这么好告的?那些有家室的,都不愿出头。”

    “那就是说,派人去敲登闻鼓一事,没戏了?”张正书也知道,登闻鼓制度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事实上,大宋里面的官员就没有一个把它当回事。毕竟,这会已经不是太祖太宗之时了。在宋太祖宋太宗的时候,登闻鼓制度是很受重视的,但由于诬告太多,到了宋真宗时规定了:“今后只有经过县、州、路三级官府审理而不服者,才允准到登闻鼓院投诉。”若是牵涉原告的长官、朝廷命官,或呈报机密之事,方许到登闻鼓院递状,应由州县优先裁判的案子则不予受理。另据大宋刑律,击登闻鼓诉事若不实,将打八十杖。(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八章: 韩狗儿

    正是因为这样规定,登闻鼓成了摆设。想想看,什么案件都要地方审理过才行,这岂不是给了官官相护的温床吗!

    毕竟官场上官官相护的景象太多了,民告官的路途太坎坷。登闻鼓敲响了,也未必能如愿。甚至,还会受到报复。

    至此,登闻鼓就成了官告官的捷径。登闻鼓要是敲得好,即敲掉政治对手的权位。比如,有些恋栈的官员,便曾指使管下的“良民”到登闻鼓院打鼓,为官员的连任造势。

    张正书也想到了这条计策,但他并非诬告,而是想要让苦主出面。可惜的是,居然没有人敢敲响登闻鼓。毕竟皇帝的精力有限,民告官问题能够得到处理的微乎其微,只能转交下面官员去办。但官官相护之下,久拖不决,已经成常态了。登闻鼓制度,名存实亡。

    但政治嘛,不在于它以往多没用,只要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将它放上台面,别人就不能忽视它了。

    登闻鼓就是这样,只要皇帝重视了,那么它就有用了。

    可问题是现在没有苦主肯出面啊!这就让张正书伤脑筋了,这是他对付蔡京最有力的招数了。

    “真的是一个都没?”

    张正书皱眉,这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原本张正书想着宋朝的官员那么黑,百姓肯定是“苦其久矣”了,可为什么一个苦主都不愿意当面指责呢?

    “有一个……但他的年岁……”

    王庆有点犹豫,然后才说道:“蔡京迫害了一家人,强夺了田地。后来,那家子因为疾病,只剩下一个十三岁的小娃子……”

    张正书眼睛一亮:“这不就是苦主吗!”

    “可他才十三岁,懂些甚么?”王庆苦笑着说道,“万一坏事了……”

    张正书却说道:“事到如今,还怕这个?没事,你把他找来,我教他说!保管蔡京的罪名,一辈子都洗脱不去!”

    “万一日后蔡京报复呢?”王庆也皱起了眉头,他太清楚那些贪官的尿性了。

    张正书却不以为意:“今后他将入我的技校里,谁能报复得了?”

    王庆被说服了,确实到了这个时候,能有苦主出来指证都算好了。或许,这是他们唯一翻盘的机会。物证一大堆,可苦主没有,那他们这么做有何意义?

    “对了,最好再写一纸状词,让苦主们都画押。他们可以不出面,但画押了,也是一样的。”张正书继续支招,王庆听了连连点头。

    “怕是他们都不肯画押啊!”王庆无奈地说道,“再说了,这些苦主也不都在汴京城……”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尽量去做吧,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怕是我们就永远失去先手了。”

    王庆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出去布置了。

    张正书看着王庆离去之后,也起身结账离去了。

    不得不说,彭元量真的是继承了赵煦的优良传统,从来不会主动结账的。

    王庆的动作很快,不用一个时辰,一个衣着上满满都是补丁,但洗得发白的半大小伙被皇城司送进了“京华报社”。张正书看着这个苦大仇深的娃儿,心中也是感慨。在大宋有太多被压迫得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他创办的技校里,孤儿的人数已经上升到了近百人。这还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开封府,其他地方更加不敢想象。

    “你叫什么名字?”

    张正书柔声地问道,看着这个半大小伙,心中满满都不是滋味。

    “我叫韩狗儿。”

    这个韩狗儿虽然年纪轻轻,但防范之心很强。声音里,满满都是戒备的意思。

    张正书倒是意想不到,虽然他知道寻常人家为了小孩能健康成长,取个贱名是很常见的。但一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快要束发了,就要托秀才取个过得去的名字了。王庆说这个韩狗儿已经十三岁了,都快要束发了,连个大名都没,这真的挺意外的。不过,张正书也明白了,这个韩狗儿肯定是孤儿无疑了。

    “你不用怕,我是给你爹娘沉冤昭雪的。”张正书把他的来意说了一遍,一边说,张正书一边主意着韩狗儿的表情。

    到底是没有城府的小孩子,韩狗儿的脸上果然现出了愤恨的光芒:“你说得是真的?”

    “真的,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绝对能成!”张正书说道,“可能不能让那贪官绳之于法,但贬官千里是能行的!”事实上,张正书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利用韩狗儿去敲登闻鼓,其实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更大的作用是引起舆论的轰动。想想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被贪官逼得家破人亡,这绝对能引起百姓的同情心和公愤的。想想看,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平民头上,他们能不怕,能不恐慌,能不愤恨吗?

    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惧怕民意沸腾的,蔡京再厉害,怕也抵挡不住如浪潮般的愤怒民意,最后只能暂且退避了。

    这就是张正书的计划,虽然实施起来不容易,但怎么都好,起码有个反击的手段,不至于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张正书相信,百姓的力量是伟大的。

    贪官的权势再大,也不可能对抗全天下的百姓!

    有了民意做依托,赵煦也有借口贬谪蔡京了,蔡京还没有话说。谁叫你让天下人都起来反对你了呢,不拿你做替罪羊,拿谁?

    接下来的事,就非常艰苦了。

    要教导一个半大小屁孩怼蔡京,拿出证据,这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加上时间紧迫,只有半天时间,即便不吃不眠,都未必能行。

    从交谈里,张正书得知韩狗儿流落汴梁城,已经成了一名小乞丐。不仅被狗追,被人赶,其他乞丐也要欺负他。这么一个悲惨命运,张正书都觉得很压抑。这都是蔡京造的孽,也许蔡京也知道他让百姓破产太多了,才在日后主导了居养院和安济院吧?

    但是,这也不能抵消他犯下的罪孽!

    张正书更加坚定了要干掉蔡京的决心,即便不能肃清全部贪官也好,最起码让那些个贪官不要太过分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九章: 神仙打架

    这一夜,很多人都彻夜难眠。

    反倒是正主张正书,睡得很踏实。而在他身旁的曾瑾菡,这段时间很乖巧地顺着张正书的心意,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甚至因为担忧而失眠了,看着张正书安然入睡的模样,曾瑾菡在心中想着:“郎君为何一定要和蔡京过不去呢?天底下这么多贪官,他都不管……”

    别说曾瑾菡了,就连蔡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张正书好像跟他有仇一样,逮住就不放了,使劲地和他做对。

    要是张正书的能量小,影响不大,其实蔡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的。

    就好像一头大象,怎么可能会在意蚂蚁的意见呢?

    只不过这一次,蔡京这头大象碰到的是行军蚁,这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咬一口还没啥,蚂蚁多了,伤口多了,大象也扛不住!

    这么一个普通,却又包含着杀机的夜晚,悄然过去了。

    翌日清晨,公鸡如常司晨,张正书的生物钟让他自然而然地醒了。

    看着旁边熟睡的曾瑾菡,张正书满脸柔情。轻轻为曾瑾菡盖上衾被,张正书像往常一样锻炼起身体来。此时的汴梁城,已经有点人声鼎沸的意思了。毕竟汴梁城是这时候的屈指可数大都市,市民们要像后世一样要早起工作的。

    更有甚者,汴梁城中的官员,都要已经在大庆殿里了。上早朝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不论皇帝还是大臣,都需早早起床,若是大臣住的远,寅时便要起床,做好上朝的准备了。其实,很多臣子为了显示自己“两袖清风”,都不住在内城,而是住在外城里。这就离皇宫很远了。

    有多远呢?

    拿欧阳修举个例子,他有首诗是这么写的“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就是说,欧阳修上朝的时候,需要四更天就起床了,走到半路,还能听到五更天的鼓声。当然了,下雨天必须早点,这是常识了。别说宋朝这会了,后世也是一个样的。

    而且宋朝这早朝不是一般人能上的,非得是五品京官以上级别,才能早朝面圣。不到五品的京官,只能在殿外站着。

    赶早参加早朝的官员们,在禁门外集合。这时候官员们上朝,大多骑马。这马是朝廷配的,就是体谅官员们走路难,甚至俸禄里还有养马钱。当然了,没钱养马的,也不强求,你早点出门就是。

    在禁门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因为起得太早天黑嘛,所以参加早朝的官员们,自宰相以下,都要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景象,被称之为“火城”。宰相最后进了待漏院后,灯笼就逐盏逐盏地熄灭了。

    因为赶早,有时候皇帝没那么早起床,官员们又要等,怎么办呢?于是,宋朝皇帝很人性化地在禁门外建了一个待漏院,专门给大臣们在里面歇歇脚的。甚至,待漏院里还有酒肉瓜果供应。

    当然了,你要是有钱,想吃点热乎的,还能在待漏院外的早点摊买早点吃。汴梁城的百姓太会做生意了,再加上皇帝的默许,待漏院前面竟然成了一个小集市,专门给官员们提供早点的。于是,只要是例朝时间,待漏院前就灯火通明,小摊贩在禁门前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好不热闹。

    当一些官员提着早点进入待漏院,这场景仿若是后世公务员提着早点进办公室一样。

    毕竟大家都是人,都要吃五谷杂粮嘛!

    待得官员们都来齐了,已经快到卯时了。

    而禁门开启的时间,是卯时一刻。卯时一刻后,朝会立即开始。

    如果有什么大事,比如黄河决口啊,正旦日啊,辽国来使啊……之类的,这时候会举行大庆殿早朝,也称“大朝会”。而一般来说,宰相以下重要官员,其实就是中枢官员了,这些被称为“常参官”,几乎每天都会参加垂拱殿视朝的,也就是皇帝处理国事、臣子进奏重要事情的途径。

    如果不是大庆殿大朝会,很多官员是不用出席的,也经常有官员请假不来参加垂拱殿视朝。但很显然,今天这个朝会是大朝会。因为很多五品京官都出现了,他们明显有点局促和谨慎。

    而这时候,不仅每个官员脸上都现出了严肃的神情,还有的官员明显有点心不在焉。不管官大官小,好像都各怀心事一样。

    “今日为何突然要召开大朝会?”

    “听闻是蔡承旨一案,官家会在今日定调……”

    “啧啧啧……”

    交头接耳之后,很多官员就心知肚明了。能混到京官五品以上的,那都是人精,政治智商是很高的。前段时间,垂拱殿视朝之时,官家的心腹官员拿出了建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方案,被很多文官默契地联手抵制了。官家自然是心有不甘的,所以抛出消息,要严惩贪赃枉法之官。而很不幸的,蔡承旨成了箭靶子,被官家做了典型。

    而蔡承旨也不是善茬,跟官家斗上法了。

    大家都是朝中做官的,自然对蔡京的路数心知肚明,但谁都没有点破。

    神仙打架,凡人遭灾啊!

    一个不慎被牵连了进去,那才叫冤枉呢。

    而蔡京**之官,自然是心不在焉了;而章惇**的官,脸上则是严肃的。最尴尬的,就要数尚书左丞蔡卞了。谁不知道,蔡京是蔡卞的亲哥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蔡卞其实和蔡京早就闹翻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做官的理念不同。

    蔡京想要不择手段夺得相位,而且不是副相,而是正儿八经的宰相。

    但是蔡卞呢,心系大宋,不愿意和蔡京同流合污,所以早在十年前,他们已经形同陌路了。只是很多京官不清楚蔡卞的立场,心中都存了看好戏的意思。毕竟蔡家一门两兄弟都占据高位,早就让人眼热了。没办法,宋朝的官虽然多,可顶峰的位置就那么几个。你蔡家占了两个,更不被人家记恨吗?(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章: 好戏开场

    很多官员向蔡卞看了过去,只见端着朝笏的尚书左丞蔡卞,面无表情地继续向前走着。

    很平静,平静得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蔡卞心中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大庆殿是大宋皇宫大内最大的宫殿,宽九间,东西挟屋各五间,一切有关国家礼仪的大事,都要在这里举行。

    如果张正书在这里,肯定会笑出声来——这些官员们的官服太搞笑了,在领子上居然有一个白色的大项圈!其实,这是汉人官服的经典之作,汉朝时就有了。具体作用嘛,就是防止衣服的臃肿。因为官服里还要穿衣服,一旦鼓起来就影响美观,于是就要在外套上垫一个白色的项圈,称之为“曲领”,或者叫“方心曲领”。不仅仅是官员的官服上面有“方心曲领”,就连皇帝的衣服上面也有。

    而宋朝的官服样式比较朴素,甚至皇帝的冕服,也不见得有多严肃。只不过是大红色的,看得很晃眼罢了。

    分列几排站好,宰相章惇站在百官之前,等待赵煦出现之后,早朝就开始了。

    只见有两个强壮内侍(太监)张着五伞盖,四个宫女执着四团扇,立在赵煦的后面东西方位。看到赵煦点头了,彭元量才高声扯着鸭公嗓说道:“皇帝驾到,众官觐见上朝!”

    待得一切繁琐礼仪完成后,赵煦才淡淡地说了一句:“诸卿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其实,这句话是例行公事罢了,要是没有要事,皇帝用得着眼巴巴地赶着开这么一个大朝会吗?

    果不其然,话音刚刚落下,一个端着朝笏的官员出列了:“陛下,臣有事要奏。”

    赵煦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御使官。赵煦认得,是蔡懋。蔡懋也是蒙荫做官的,做过少府监主簿。后来因为成了前御史中丞邢恕的急先锋,所以被提为御使官。

    赵煦冷笑一声,知道这个御使官就是蔡京的打手了。

    也难怪,邢恕被贬,那蔡京就自然就接过他的势力了。京官就是这样的,人走茶凉。一旦失势了,原先依附在身边的同党,一转头就会找另一个靠山了。蔡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准奏!”

    赵煦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他也是有后手准备的。

    只见蔡懋端着朝笏,朗声说道:“启奏陛下,臣近日看汴京城中,有诸多小报,以捏造事实、哗众取巧,引起汴京震荡。臣认为,当要禁绝小报!”

    这时候,很多官员都出来站队了:“陛下,此事危害极大,朝廷不能放纵不管!”

    蔡懋继续说道:“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竟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知,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密焉,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陛下深如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之。如此日久,天下岂能闻朝廷诏令,只闻小报矣!”

    “来了……”

    站在一旁的彭元量忧心忡忡地看着赵煦,知道这就是蔡京的反击手段。

    首先制造谣言,让张正书自乱阵脚,然后在朝会上提出禁绝报纸,这简直是自导自演的最高境界了,堪称党争的教科书。

    但是,赵煦一点都不急。

    “竟有此事?蔡承旨,你怎么看?”

    赵煦的不按常理出牌,吓了蔡京一跳。幸好他是老狐狸,即便被突然问道,也不会自乱阵脚:“陛下,臣以为可行。”

    赵煦心中冷笑,要知道蔡京躲在幕后操纵太久了,被突然问道,居然也不慌。这样的人,要不是问心无愧,就是老奸巨猾。先前还认不出蔡京真实面目的赵煦,只觉得恶心不已。“蔡卿所言,怕是在躲避些甚么罢?”赵煦话中有话,似笑非笑地看着蔡京。

    蔡京脑子急转,很快就想到了言辞来应对:“陛下,前几日有小报含沙射影针对老臣,臣虽问心无愧,但其余同僚,却也忧心忡忡。长久以往,如此小报,当真是祸国殃民之物事……”

    蔡京的话音还没落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

    “嗯?”

    赵煦也是一愣,这个剧情他也没料到啊!

    “这是?”

    “登闻鼓?”

    “是谁这么大胆,在大朝会时敲响登闻鼓?!”

    ……

    因为宋朝官帽有着长长的翅翼,所以他们根本不能交头接耳,只能按照定下的剧本走。这样的好处是,皇帝能根据皇城司的情报,第一时间掌握到谁和谁是**的,这样就能掌控朝局了。而官员们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傻眼了,不按剧本走的话,很大几率是要出事的。

    蔡京也愣了,他的直觉告诉他,坏事了。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官家这么狠,居然敢自导自演这么一幕!蔡京的手脚开始微微颤抖着,要不是端着朝笏,赵煦都未必发现得了。“哼,老狐狸也会怕?不过,朕真的很惊喜啊,那个姓张的,居然有这等魄力?要知道,登闻鼓诬告,是要受杖刑的!即便是绕过地方官府来报案,也是要打发下去再审的。他,有这么个把握?!”

    不得不说,朝中就没有傻子。赵煦亲政了那么久,对于这等权谋也是一下就看穿了。

    只不过,这一次张正书用的是阳谋,即便蔡京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阻拦。而蔡京用的是阴谋,在背后捅刀子的行径,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谁人敲登闻鼓?彭内官,你去瞧瞧!”

    赵煦知道,如果给禁卫带上来,说不定会出事。但是,由彭元量带入大庆殿,却能万无一失。

    “好戏……开始了!”

    章惇在一旁冷眼看着,心中暗暗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君前失仪

    事实上,章惇**也好,曾布**也罢,都在冷眼旁观着看好戏。

    虽然对这两党来说,蔡京此时的势力不值一提,还没能到让他们忌惮的地步。但是,如果蔡京挡不住官家和那姓张商贾的攻势,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把蔡京的势力瓜分殆尽,然后堆上自己的人。朝堂上的斗争,就是这么冷酷无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先前,蔡京隐藏得很好,因为他羽翼未丰,需要在曾布的庇护下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近年来隐隐有超越曾布的趋势了,曾布也打起了警惕。这也是为什么蔡京敢和曾布撕破脸的缘故,要没有章惇偏帮,蔡京和曾布鹿死谁手,还真的不一定。但是,蔡京的判断失误了,并非是曾布要对他下手的。

    要知道,曾布虽然为人小气,孤傲,且不能容人,但对于小辈的蔡京,曾布并不觉得蔡京能有朝一日会骑到他的头上。毕竟,曾布也是一个骄傲的人啊!

    事实上,还真的是如此。如果历史上不是蔡京走了童贯路线,抓住了赵佶的喜好,蔡京能从杭州回汴梁城都是两说。更别说斗倒韩忠彦,成功登顶成为宰相了。论才能,曾布确实是要比蔡京更强的。只不过曾布失败就失败在于他还要文人的脸皮,而蔡京是彻底丢掉了脸皮不要的。

    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蔡京的上位史,就是一部“不要脸”的历史。

    但是现在,这位不要脸的老祖宗,也有点慌了。蔡京刚刚才吹了牛皮,说他自己问心无愧。可事实上,他做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吗?贪污受贿,那是肯定有的。但是,贪污受贿的都没苦主啊!而那些侵占良民田地,都是家中做下的事,蔡京也是知情的。虽然不是他亲手做的,但也要记在他的头上!

    事实上,很多豪奢大族,都是这么侵吞田地,并非是蔡京这么做。

    只不过蔡京运气不太好,也可以说是操之过急,才回汴梁城做了几年官,已经侵吞了近二十亩田地了。这田地,要是拿过来再雇佣原主佃租,那也就罢了。可蔡京怎么做的呢?默许家里人建了一座豪宅,还带着花园子的。可以说,很多比蔡京官职更高的,都没有蔡京生活这么奢侈。这种事,汴梁城中谁人不知?

    只不过,没人会刻意去得罪蔡京罢了——除了张正书这个愣头青。

    其实,赵煦也很被动的,他原本以为张正书只是动一动那些个蹦跶的文官罢了,那些个大多是四五品官,没了也就没了,掀不起什么大水花,还容易搞掉。对于朝堂来说,走了几个四五品官,不过是换几个人上位罢了。对于实际格局,并没有多少影响。

    可张正书一出手就搞蔡京,不管搞没搞掉都好,都让未来的朝局提前浮现了。

    赵煦一开始也有点懵,感觉被张正书坑了一次。只是不管怎么样都好,他衡量了许久,还是觉得要建一座能随时迁移过去的坚城,赵煦才会有点安全感。

    没办法啊,开封府北面无险可守,赵煦连睡觉都会梦到契丹铁骑南下的!

    所有人都很着急,想要看看到底是谁,敢在这时候敲登闻鼓。

    不多时,彭元量带人进来了。

    “咦?”

    “怎么可能?”

    “这……君前失仪!!!”

    “大忌啊!”

    ……

    文官们看清了来人之后,彻底愣住了,然后一下子爆发了惊呼声,都觉得太狠了。

    蔡京也傻眼了,他到底得罪了谁,要用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招数对他?

    原来,彭元量后面跟着的,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可他身上穿着孝衣,捧着灵位,身后还有两人抬着什么。

    “肃静!”

    殿中侍御史见朝堂喧闹了起来,皱眉吼了一声。殿中侍御史,说白了就是宋朝的纪律委员,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但是这个纪律委员没啥地位,仅仅是七品官罢了。这也是寥寥可数的几个能进入大庆殿的非五品以上京官,毕竟人家是纪律委员嘛!

    赵煦也震惊了,心道:“那姓张的,玩得这么大?!”

    一时间,赵煦也不得不开始权衡了,闹得这么大,到底要怎么收手才行。事实上,赵煦也知道宋朝的官场烂透了,贪官数之不尽。要真的大肆整治官场,恐怕大宋的运转立马就瘫痪了。只能徐徐图之,然后一步步拔除,那才是正途。但是,张正书给赵煦出了一个难题,一开始就这么猛烈,这要如何收场啊!

    “头疼啊,那小子……”

    赵煦只能打起精神来应对了,朗声说道:“殿中何人,你可知此乃大庆殿,乃是国之尊严所在,岂容你披麻戴孝而进?”

    这个人,不用说就是韩狗儿了。

    只见韩狗儿“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草民有冤,请官家做主!”

    “……”

    赵煦头疼了,居然还是一个不知礼仪的浑小子,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吕卿,你怎么看?”

    开封府府尹吕嘉问连忙出列,说道:“陛下,臣也……不知晓此事……”

    “罢了,殿中那人,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有何冤情要向朕伸冤的?”

    赵煦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判案了,要知道,这并非是他的强项。甚至,赵煦还有点恼怒,觉得他都被张正书算计进去了。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的是很憋屈啊!赵煦恨得牙痒痒,但怎么说都要装出一副明君的形象,要不怎么作秀呢?

    韩狗儿抬起头问道:“你是官家吗?”

    赵煦一愣,然后点了点头:“不错,朕乃当今天子。”

    “草民听说当今官家最是圣明,你确定能为我伸冤?”不消说,韩狗儿这些话都是张正书教的,为的就是堵得赵煦无话可说。

    难道赵煦要承认自己并不是圣明之君?那赵煦还要不要这脸了?

    赵煦心中更怒了,心道:“张正书,朕算是记住你了!!!”

    而表面上,赵煦只能装出一副圣明之君的气派,带着威严地说道:“但说无妨,但朕要看到切实证据!”(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千里饿殍图

    “倘若是诬告,朕也不会因你年岁尚幼而网开一面!”赵煦的话语里,透着一股威严,更是有一股从牙齿缝里透露出来的冷意。毕竟,这一次赵煦也被张正书耍了一道,能高兴才是怪事了。

    要知道,赵煦的本意,也不过是敲打敲打那群自命不凡的文官罢了。这些文官是典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货色,恩威并施是每一个皇帝都必须会的,也算是一种帝王心术。施恩太过,臣子会得寸进尺;威严太甚,则臣子成了皇帝的应声虫。唯有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才能让底下的臣子彻底听话。

    赵煦的恩威并施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要不然他早就压住那群文官了,蔡京还能挑事?不过嘛,用来威吓一个半大的韩狗儿,倒也足够了。

    果然,韩狗儿先是怕得浑身发抖,但不知道为何,突然间一咬牙,跪倒在地上说道:“草民韩狗儿,本是土生土长的汴京人士。草民以性命担保,这证据确凿!”

    听了这话,赵煦反倒是平静了下来。

    “空口无凭,证据何在?”

    韩狗儿让身后那两人把抬着的东西放下,离得近的官员一瞧。好家伙,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一些契约、文书之类的东西。

    蔡京也瞥了一眼,心中却大定了下来。

    “哼,仅凭这些就想治老夫的罪?”

    事实上,韩狗儿敢来这里,绝非是一腔孤勇的。要知道,昨晚他甚至没敢睡觉,牢牢地记住了张正书教给他的话,甚至不厌其烦地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要不然,你以为韩狗儿第一次见了皇帝,见了那么多相公,居然还能侃侃而谈?完全是训练的结果!

    有了镇定的表现,自然还是不够的。要想扳倒蔡京,没有真凭实据想都别想!好在皇城司够给力,而蔡家做事确实不太严谨。或者说,蔡攸那个纨绔做事,非得留下一点点尾巴让别人抓住才甘心。

    韩狗儿从那堆契约、文书里,找到了一份做了标记的,递给了彭元量。要知道,韩狗儿可是不识字的,要是不做记号,韩狗儿根本无法从那么多契约中找到那份状词和证据。彭元量匆匆地扫了几眼这份状词,被里面的激昂的语气给吓了一跳。不敢多想,连忙弓着身子走到赵煦面前,恭恭敬敬地把状词和证据递给了赵煦。

    赵煦从彭元量异常的动作里,看到了一丝严峻的神色。

    疑惑地从彭元量那里接过这份状词,赵煦一看,脸色越来越是寒冷,蔡京看了,心中蓦地一“咯噔”,心下暗忖:“难道那份状词里,竟然暗藏玄机?!好计谋,好计谋,不曾想在阴沟里,老夫翻船了……”

    其实,事情到这,蔡京也明白了,他这一回是真的栽了。蔡京敢确定,那份状词里,肯定写着“触目惊心”的文字,不然的话,以赵煦的性子怎么可能露出如此吓人的表情来?

    正当蔡京极力思索,还有什么补救方法的时候,赵煦突然开口了:“蔡卿,这位韩小哥和你的过节,可不浅啊!”

    蔡京额头上的冷汗都要下来了,幸好他的演技极佳,装作瞠目结舌地说道:“陛下,老臣不曾认识他啊?!”

    “蔡卿,无须多言,看看这份状词罢!还有,这证据,也一并看看吧……”赵煦不怕蔡京把证据撕毁了,要是这样,赵煦反倒是更加有借口惩戒蔡京了。蔡京也没那么蠢,做这种自绝后路的事。其实,赵煦这样的举动,也是在向蔡京表明一个态度——朕也想过饶你,但就看你识不识趣了。

    蔡京接过状词一看,几欲晕倒。

    太狠了啊,简直不留活路啊!怪不得赵煦的态度大变了,这份状词说了“若放纵此等挖掘江山根基之恶臣,则我大宋江山,不出三十年必亡!附上千里饿殍图,言尽贪官、庸官、枉法之官、残民之官……之危害!”

    蔡京颤巍巍的双手,打开了那副《千里饿殍图》,这副《千里饿殍图》,自然不能和正史上的相提并论,要知道,历史上的《千里饿殍图》是王希孟,画了这幅画后就被宋徽宗赵佶赐死了。而张正书用的是漫画的格式,一座城一座城地画了下来。说是千里,其实只是几座城池罢了。但就是这样,代表性也很强了。

    更为难得的是,上面的事迹,据蔡京所知,都是确有其事的。甚至,蔡京在成都等地做的事,全都“上榜”了!也是蔡京懂得安抚人心,才没把事情闹大。可在这《千里饿殍图》里,却把灾害放大了一百倍不止!

    “太诛心了啊!”

    蔡京要哭了,这手段也太狠了。

    要知道,即便原先赵煦没有杀人的心,估摸着现在也有了。事实上,宋朝从中后期开始就各地起义不断,和那些个贪官是分不开的。在这副《千里饿殍图》里,就用漫画的手法,描绘了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攻破了县城,杀了县官,然后一路攻城拔寨……画图到此戛然而止,但后面的意味谁都看得出来。

    大宋要亡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别说蔡京了,赵煦都吓了一跳。

    要知道,开封府不止是北面无险可守,四面都是无险可守的。换句话说,开封府就是在平原之上。只要起义军突破了京东东路,或者是京东西路,甚至从蜀地打来,都能轻而易举地攻入开封府之中。

    这副《千里饿殍图》一举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陷蔡京于不忠不义的境地,二是证明了开封绝非安全之地。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把蔡京干掉,然后兴建城池!

    蔡京久久看着这副图画,脑子里一片空白。

    绝杀,这就是绝杀,不管蔡京说什么都好,在这个杀伤力极大的图画面前,他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别说蔡京了,就算是全天下的贪官绑在一起,怕也撼动不了赵煦的决心了。蔡京有点颓然,他输了。因为轻视对手,蔡京吃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亏。

    但蔡京也知道,即便他再有计谋都好,也抵不过这一招,实在太狠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三章: 传阅

    这一招狠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理。

    要知道,皇帝最在乎什么?或者说,像赵煦这类型的皇帝,他最在乎什么?是他的江山!是他要憋着一股劲证明自己!可现在呢,被人活生生地把这个梦给戳破了,你说,赵煦能不火冒三丈吗?

    更妙的是,蔡京也回过味来了。这一次他的对手,并非是官家,而是那个他看不起的商贾子!

    一直以来,蔡京的对手都不是赵煦,赵煦本来就只是想让他屈服而已!而那个商贾子,却是想让他身败名裂的!

    错误的估计了对手,蔡京以为把报社封了,把报纸禁了,那个商贾子就没办法了。殊不知人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最险的办法,达到了目的。蔡京此刻,已经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了。他要是敢否认,赵煦现在能立马给他来一个赐死!

    因为,画这幅画的人,并不在这里!

    蔡京平时也会看《京华报》,哪里不知道这样的画风,其实就是《京华报》上的画风?

    “失算了,好一个商贾子,好一个《京华报》!”蔡京心中满满都是苦涩,其实他这一次也算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只是对手更加强悍,更加狠辣。蔡京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平日里,大宋的皇帝可能不会对那些贪官怎么样,因为在皇帝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从国库里,从商贾那里,从百姓那里搜刮点钱而已,感觉无伤大雅。但是,一旦有人做出了最坏的推测,甚至把这个推测具体化了,皇帝就醒悟过来了,知道不能再放纵下去了。

    其实,皇帝都不是傻子,所有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过枯燥的经史学习。他们也不止一次见识过贪官、奸臣对社稷的危害,但总觉得离亡国灭朝太远,所以他们能避开这个问题就避开。再加上问题堆积太久,贪官太多,也不宜一次性来一个官场动荡。

    赵煦原先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能拖就拖,留给后人解决这种棘手问题就好了。

    但是被张正书戳破了这个潜规则之后,赵煦的脸就挂不住了。

    甚至,蔡京能察觉到,一股压迫得快要窒息的寒意袭来。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了赵煦那双带着无尽寒意的眼睛。

    “蔡卿看完了?那好,传给诸卿看吧,朕倒想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借口?”赵煦的话虽然轻飘飘的,但谁都知道,这个暴脾气急性子的官家,已经是怒到极点了。

    蔡京脸上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苍白的脸色,微微颤动的双手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

    在场的官员,不论文武都是人精,都明白这一次官家是要下狠手了。

    即便“法不责众”,但是蔡京首当其冲,绝对是要被狠狠惩戒一番的。可以说,在赵煦一朝里,蔡京已经没有了起复机会了。被皇帝所恶之人,绝对是要被贬官千里的,眼不见心不烦啊!本来嘛,贬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宋朝不像唐朝那样,千里之外都是蛮荒之地,瘴疠丛生的。但是,对于一个志在登上相位、离成功之差一步的官员来说,这是对心气的极大打击!

    这一幅《千里饿殍图》开始在官员手上传递,赵煦把百官的神态全都看进了眼中。

    一些问心无愧的官员脸上,露出了愤恨的神情,比如蔡卞,比如黄履等。

    而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员,有的脸上面无表情,有的脸上有点愧疚之色,有的是很惊慌……

    官场百态,在这里都能看见了。赵煦心中也是震撼,暗暗心道:“这样做,能成吗?”

    要知道,宋朝的官吏加起来,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诚然,这里面真正的官员可能就几万人,但是这几万人里,起码有一两万是有问题的。要是把这一两万全都揪出来,官场会是怎么样的地震?没人敢想象。

    当《千里饿殍图》传到章惇手中的时候,章惇感慨良多。

    身为宰相,还经历过“熙宁变法”,现在也力主恢复“熙宁变法”的章惇,哪里不知道吏治崩坏是大宋的顽疾?

    甚至没有人比章惇更清楚吏治崩坏的害处了,分明是与朝廷唱对台戏的那种。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比比皆是。就拿青苗法来说,本来是利国利民的良政,可到了地方上呢?那些官吏愣是玩出了花样,良政也变成了扰民之政!差役法、保马法、保甲法……也是一样的,章惇吸取了教训,但因为百姓抵触很大,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大。

    再后来,章惇经过张正书的提醒,蓦然醒悟了还有试点这么一个办法。

    但是,此刻再试点也意义不大了,因为变法已经完全铺开了。但是,对于新的政策来说,试点还是很实用的。

    再说回贪官,章惇也有心去整饬一番。但是,章惇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他根本不敢动作。就算动作也好,他也会像蔡京一样在后面支持罢了,绝不会把自己放在台前的。那些贪官联合起来的能量,即便是章惇也吃不消的!章惇比王安石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识时务,懂时势,会团结大多数。

    这也是为什么“熙宁变法”在元符年间得以收到成效的缘故,但也差强人意。

    “官家下定决心了吗?”

    章惇心中没有什么兴奋感,反倒是很担忧。

    没有谁比章惇更清楚,一旦他这个宰相失去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他也要黯然下台的。这个道理,赵煦不可能不知道。说句实话,章惇其实更加担心自己失去相位。毕竟失去相位之后,章惇肯定会受到报复的。这也就罢了,要是章惇去位,那“熙宁变法”也会跟着再一次失败了。

    “熙宁变法”是章惇维系了一辈子的心血,章惇绝不会让它消亡的!

    章惇抬起头来,看着脸色铁青的赵煦,突然发现了赵煦的眼中并没有多少担忧。

    “咦,这……难道?”

    章惇好像明白了什么,然后有点骇然:“那个商贾子,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腔孤勇

    传阅状词和《千里饿殍图》的事到了这里,大庆殿大朝会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了。待得殿中百官都看过了《千里饿殍图》和状词,传递出了大庆殿外,赵煦才缓缓地说道:“诸卿意下如何?”

    不出意料的,大庆殿中陷入了沉默,好像死寂沉沉一样,一丝声音都没有。

    “怎么了,诸卿就没有一点看法吗?”赵煦不由得很是恼怒,直接点名了:“蔡御史,你适才不是说小报胡编乱造,扰乱视听吗?如今证据确凿,你怎么说?”

    蔡懋吓得趴倒在地,口中称罪:“陛下,臣……臣也是风闻奏事……”

    “好一个风闻奏事……”

    赵煦也知道,这是传下来的规矩,台谏官风闻奏事不会受到惩罚,这也是台谏官被拿来当枪使的缘故了。即便是弹劾官员,也往往带着私心,带着党争的目的。赵煦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没有揭穿罢了。他也没有好的法子去扭转这个风气,幸好弹劾官员也是要有真凭实据,才能定罪的。在这个方面,宋朝做得还算不错。不然的话,早就冤情漫天飞了。

    即便如此,党争失败后被贬的无辜官员,也是一大串。

    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等人了。

    赵煦心中转了转这个念头,继续发问道:“蔡承旨蔡卿,你如何看?”

    “老臣管教逆子无方,还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官,告老还乡……”

    这就是蔡京的高明之处了,要是据理力争,这不是他做的,是家人做的,或许还能保得住官位,但说不得会被贬官千里。而自动辞官呢?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最起码赵煦不敢让这么一个有才能的官员脱离朝廷的控制。毕竟已经出了一个张元,弄成了一个西夏,宋朝是不会再做傻事的。

    蔡京摸清楚了赵家皇帝的心思,自然也有最后的退路。

    “请辞?”赵煦冷呵呵笑道,“哪有这般容易,不准!既然你教子无方,那就不要做这个翰林学士承旨了,保留官阶,回家教导好你的儿子、家人罢!对了,你拿了人家的田地,须退回给人家,同时还要补偿!”

    这算是定性了,百官也松了口气,蔡京连贬官都没贬官,只是剥夺了实权而已,这倒是一个还算好的信号。

    “诸卿可有异议?”赵煦冷冷地说道。

    百官都缄口不言,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一次赵煦是赢了。无他,就因为赵煦占着理。

    韩狗儿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知道,从赵煦的口中,他似乎得以沉冤昭雪了!“小官人果然没有骗我!”

    “韩小哥,朕这般处置,你可满意?”

    赵煦为了维护他公平的一面,当面问了问韩狗儿。而韩狗儿这时候,一激动下就忘了张正书教的话了,言辞激动地说道:“官家,草民一家五口,因被蔡家迫害,丢失田地,以至于染病无法医治,仅剩下草民一人。官家仅仅是让蔡家赔偿,如何能够抵罪?”

    其实,韩狗儿并不知道宋朝《刑统》上的律法,在韩狗儿的心中掩埋起来的仇恨,说白了就那一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很朴素的韩狗儿自然就觉得赵煦的处置不太妥当了。也对,一家五口死剩下一个,谁能放下这刻骨铭心的仇恨?

    只是这句话说出来,蔡京的脸更加黑,如同锅底一般了。

    奇耻大辱,真的是奇耻大辱啊!蔡京为官以来,一路都顺风顺水。哪怕当年离开汴梁城,也不过是因为资历尚浅,需要到地方去镀金罢了。可这几日直如走了霉运一样,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其实,蔡京并不算巨贪。历史上的蔡京或许是前后五千年都难得一见的贪官,但是这时候的蔡京,手段还是挺收敛的了。最起码的,他没有卖官鬻爵,没有借花石纲大捞钱财,没有推行方田法,没有对茶叶实行专卖,没有更改盐钞法……实在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了,毕竟比起那些大捞特捞的贪官来说,蔡京只是借权势贪得一些田地兴建宅子,借助职位的便利伸手进国库揩揩油罢了,真正的罪恶,并谈不上。

    可坏就坏在张正书就瞅准了蔡京来撸,不把蔡京撸掉都不算事。

    于是,就有了《京华报》的含沙射影,就有了韩狗儿的大朝会敲登闻鼓。

    蔡京都懵了,他真的没做过什么真正天怒人怨的事啊,怎么就沦落到这般田地了呢?他不服气啊,朝廷里比他会捞钱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就他一个受罪了?别的不说,那个御使官蔡懋,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其实暗地里不知道收受了多少钱银。不然的话,他为什么攀咬其他文官那么起劲?

    诸如种种贪官劣迹,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

    所以说,宋朝还能坚持到现在,可见章惇有多么不容易了。同僚都在扯后腿,赵煦也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主,甚至还没啥帮助!

    蔡京心中不平衡了,虽然脸很黑,但他眯上了眼睛,看向了那些略微有幸灾乐祸的大贪官们,牙齿里恨得痒痒的。“若有机会,须叫尔等尝尝这滋味!”

    朝中很多人都等着继续看好戏呢,毕竟韩狗儿不知道官场规矩,这文官嘛,岂能被砍头的?最多也就是流放罢了。现在蔡京都没有流放,说明赵煦并不是很想处置蔡京。毕竟嘛,蔡京还是很听话的——事实上,不管谁是皇帝,蔡京都很听话,甚至还极力会讨皇帝的欢心。

    再加上宋朝的“优良传统”,善待文官,赵煦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平头百姓,而把蔡京杀掉的。宋朝的律法看似公平,但其实特权阶级就是特权阶级,哪怕是家里人犯了错,用钱赎买也能脱罪。最多,不就是流放、充军罢了。

    流放充军途中,还能叫人顶替……如此种种内幕,除了不明就里的百姓之外,文官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只是韩狗儿一腔孤勇,在他看来,自己就没打算活着离开皇宫了,才会说出这等话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五章: 达到目的

    赵煦有点尴尬,韩狗儿这等于打他的脸了,摆明了是说他不公平。

    但赵煦又没办法明言,这是官场潜、规则,心中不由暗恨道:“姓张的,朕记住你了!”

    想了想,赵煦才说道:“虽然事出有因,但尔家人染病,并非蔡家直接所害。从律法上讲,蔡家不是凶手,至多算是为首恶者。首恶者,罪不至死,具体审判,朕会交由大理寺处理。届时,会给你一个最公正的结果的。”

    韩狗儿还想说什么,却被身后的两人拉了拉衣裳,韩狗儿才蓦地想起张正书说的那句话来:“你记住了,千万不要一时间头脑发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要知道,你韩家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别以为自己贱命一条,拼得掉一个蔡家就赚到了。我跟你说,根本没可能!即便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蔡京他贬官,蔡家推出一个替罪羊被流放充军而已。你要记住,想要报仇,十年不晚!”

    身后那两个人,其实就是张正书派来盯着韩狗儿的,怕他一时间头脑发热。

    事实上,仇恨特别容易蒙蔽人的双眼,张正书的布置是正确的。韩狗儿确实没有按照套路来,差点就功亏一篑了。本来赵煦被牵着鼻子走就很不爽了,要是韩狗儿再逼迫他,以赵煦的脾气,说不定这事就砸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能做皇帝的,大多比较任性且喜怒无常,最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帝想要觉得他能掌控一切,臣子就能进化出让皇帝错觉掌控了一切的技能。蔡京就是起中高手,而且和他同级别的,还有不少人。

    事实上,皇帝想要掌控一切,只是他的掌控欲作怪罢了。真正能掌控一切的人,并不存在。毕竟人心难测,每个人的行为都太难以估算。你永远不会想象得出,一个平素温文尔雅之人,失去理智后会是多么丧心病狂。

    但是,张正书很明智,达到目的就好,没有必要去刺激赵煦这个叛逆期超长的皇帝。

    韩狗儿心有不甘,但想起张正书的承诺,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拜服道:“官家如此审理,草民心服口服!”

    这一下,周围的文武百官都惊讶了。

    要知道,韩狗儿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小娃娃罢了,能制得住自己的愤恨,停止乘胜追击,这简直不像是一个少年人会做的事情!

    “此子背后定有高人指点!”

    “看来,蔡京是惹到一个了不得的对手了。”

    “哟,这下可没好戏看了……”

    ……

    文武百官的心理活动各异,但某些个直觉精准的贪官蓦地又紧张起来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何。

    对了,那堆契约!

    很多贪官越过人群看到那堆放置在地上,需要两个人扛着的契约,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单单是一份状词,就干掉了蔡京。那一堆证据,又能干掉多少贪官呢?所有自身有过劣迹的贪官,都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即便是头脑转得没那么快的,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一张张脸上冷汗迭出。

    赵煦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嘛!

    但点头过后,赵煦也明白了:“嗐,朕的反应,都被那小子算在其中了吗?”心中虽然这么想,赵煦却还是说道:“善!”

    韩狗儿跪伏在地上,听了这句话后抬起头说道:“官家,草民这里,还有其他证据!”

    “嗯?”赵煦眼皮子也开始跳了跳,突然明白了什么。“哦,这些证据也是指证蔡家的么?”

    韩狗儿说道:“并不是,是另外一些相公贪赃枉法之事。”

    “……”

    一时间,大庆殿内鸦雀无声。谁都没想到,韩狗儿这个平头百姓,居然敢这么说话,难道他就不怕死吗!要知道,这些个贪官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平头百姓,那简直是易如反掌!随随便便一招,都能叫韩狗儿明日就暴尸街头!

    幸好赵煦早有心理准备,缓缓地说道:“既然与你无关,且一并交与大理寺。大理寺卿何在?”

    掌管大理寺的大理寺卿立马端着朝笏出列:“臣在!”

    “这些个证据,卿一并纳入大理寺,逐条审理,依法判决。若真有贪赃枉法之事,自请认罪者,从轻处理。若证据确凿却抵死不认,从重处罚!”赵煦定了基调,那些个贪官却松了口气。

    到底是法不责众啊,那些贪官暗自庆幸,总算是逃过一劫了。自请认罪,这就跟没事情一样,写个检讨就完事了。最多最多,不就是罚俸吗?或者是外放为官,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有官身在,他们就不怕!

    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接下来张正书的招数,他们就该哭了!

    蔡京冷眼看着一切,他知道自己在赵煦这里是讨不得好了,但是他却把那些落井下石之人全都记在了心中。还有那罪魁祸首!“‘大桶张家’?哼,须叫你领教老夫的厉害!”蔡京心中暗暗发狠。

    要知道蔡京为官近三十载,底牌不知道有多少!而且他门生故吏遍布大宋,要整治一个商贾子,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蔡京还没傻到这么快就实施报复行动。最起码,也要等风声过后,蔡京才能徐徐图之。权谋之所以为权谋,是因为它上不得台面。要是把官场上的龌龊摆明了,甚至连市井中莽夫泼妇尚且不如!什么下绊子、诬陷、设套、以权谋私……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些官员不敢做的事!

    特别是被害的官员,要是没实力报复也就罢了。可对方只是一个商贾子,那蔡京岂能不报复?

    “朕如此处置,你意下如何?”赵煦再一次问韩狗儿。

    韩狗儿却憨憨地说道:“官家圣明!”

    “如此甚好,你的事已了,且退下罢!”赵煦挥退了韩狗儿,手中捏着的那张小纸条,却已经被汗水浸湿。不是后怕,而是恼怒!

    待得韩狗儿等三人退下之后,赵煦缓缓地说道:“蔡御史,你如今,还有什么话要说的?”

    蔡懋冷不防被赵煦点名了,心中又悔又怕,两眼都有点失去焦点了:“啊?”(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六章: 打铁趁热

    好在蔡懋立即回过神来了,连忙说道:“回禀陛下,臣只是风闻奏事……”

    “好一个风闻奏事!”赵煦冷冷地说道,“风闻奏事,就能随意胡诌了?幸亏朕看到了证据,不然真个叫你蒙骗了朕!”

    这可是一顶大帽子,乃是欺君的大罪啊!吓得蔡懋连忙趴倒在地,连称自己该死。

    好在赵煦也不是非要治他的罪,而是要完成对张正书的承诺。毕竟一开始是赵煦要求张正书这么做的,虽然一直被张正书牵着鼻子走,但赵煦还是觉得报纸有存在的必要。最起码,有了报纸之后那些个贪官就等于多了一个忌惮,赵煦也多了一个反制文官的手段,以后赵煦看谁不爽,都可以通过对皇城司的示意,利用报纸来整治他了。

    还有谁敢当面指着皇帝鼻子骂?

    可以,只要你自身道德无缺,赵煦也就认了。

    要是你身上都有屎,就不能怪赵煦下手狠了。不用点手段,这些文官真的当赵煦是好欺负的?想起高太后、司马光时期,不知道多少文官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愣是对赵煦说教了好几个时辰,赵煦就来气。等他亲政后,也常常被一些文官抓住一点点事情来“劝谏”。

    一开始,赵煦还有耐心配合他们的表演,表明自己是个明君,愿意纳谏的。

    但是你隔三差五,揪着我不放,是佛都有火吧?

    赵煦早就想整整那些文官了,但又怕影响不好。毕竟堵了言路的话,那就等于坐实了自己“不纳谏”。不纳谏的皇帝是什么?那是昏君啊!哪一个皇帝愿意被人称为昏君的?怕是没有吧,再怎样的昏君,都想要一块遮羞布的。谁愿意被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污点?

    凡事都要有个度,皇帝不是那些文官想来换名声就能换名声的。

    换句话说,赵煦忍他们很久了。现在张正书把刀子递给他,赵煦就算觉得被张正书牵着鼻子走,也要先拿着这把刀子捅一捅这些文官再说。

    只见赵煦冷冷地瞥了一眼趴在地上的蔡懋,说道:“蔡御史有些话还是没说错的,小报也好,报纸也罢,良莠不齐,确实需要整饬一番才行。”

    蔡懋一听,简直如闻天籁,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但是,下一秒钟,他对上了赵煦更加寒冷的眼神,立马又垂下头去了,心道:“难道……我猜错了?”

    蔡京叹了口气,真的是猪队友啊!

    要知道,《京华报》和赵煦就算穿一条裤子的,《京华报》等于是赵煦的传声筒,赵煦会傻到自断臂膀吗?

    果然,赵煦开声说道:“诸卿以为如何?”

    当即,就有一些保皇派出来说话了:“陛下圣明!”

    一阵恭维之后,赵煦才缓缓地说道:“只不过,朕考虑到依附报纸营生的百姓,累以数万计。若贸然取缔报纸,数万百姓流落街头,对朝廷而言也是极为不利。”

    “陛下心系百姓,仁德圣君也!”

    不得不说,有时候朝中有一些专门拍马屁的应声虫也是极好的。最起码他们会对皇帝的话奉为圭臬,皇帝说什么他们都要追捧。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感,哪一个人都会上瘾的。赵煦也有点飘飘然了,自动代入“仁德圣君”的角色之中,悲天悯人地说道:“是以,朕觉得报纸不能轻易言废……”这完全是举重避轻,要知道报纸的“危害”在那些贪官来说,比几万百姓的生计重要多了。

    但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来?

    谁敢说那几万百姓的生计不重要?怕是口水都能淹死他们。

    领教过报纸的厉害,没有官员再敢随意乱喷报纸了,要是乱喷的话,说不定下一个报纸教训的人就是他了。

    “但是,朕又觉得报纸良莠不齐,这如何是好?”

    赵煦开始愁眉不展了,“长久如此,朝野之外充斥着谣言,有损我大宋体面……”

    “嗯?官家这是要……”

    很多官员都竖起了耳朵,都不知道赵煦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朕觉得,是不是要立一衙门,专门管理报纸?”赵煦总算是慢吞吞地把这句话说了出来,这也是朝廷和报纸达成协议,哦不,是赵煦和《京华报》达成协议的最好时候。赵煦领教过《京华报》的威力了,差点闹得官场不稳,幸好赵煦和张正书一起努力,才总算没有出大乱子。

    赵煦心有余悸,想起了张正书写给他的信,等局面稳定之后,才抛出这个重磅消息来。

    这不,把文武百官都炸得晕乎乎的:“陛下圣明!”

    可不嘛,文武百官里有多少贪官?就算没有贪官,可能也做过一些枉法之事。事实上,能做到高官重臣的,谁没做过一些不择手段的事啊!万一被报纸挖了出来,那岂不是官途黯淡了?文武百官都想着,这回怕是要到严冬了。没想到赵煦又给了他们希望,直接让这些贪官们喜出望外!

    “诸卿以为如何?”

    赵煦知道,打铁要趁热,立即如此说道。

    这时候,尚书左仆射章惇好像明白了什么,心中想着:“好计谋!先是一阵杀威棒,把所有文官都玩弄在鼓掌之上。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希望,叫这些文官不至于铤而走险。恩威并施,官家的手段是愈来愈娴熟了啊!但是,别忘了,这个衙门官家是不可能丢给文官的。或许,还是要皇城司来制衡?”

    不得不说,章惇的水平确实比一般人高太多。

    在场的文官,能冷静下来,看得出赵煦意图的,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人。而且这些文官,大多是重臣。换句话说,就是赵煦这边的人。

    而那些不是赵煦的人,赵煦也不管了,反正他就是这么一句话,谁赞成?谁反对?

    赞成的,可以得到保留官职的奖赏;反对的,呵呵,明天大理寺就找上门了。要知道,赵煦可是握有奏裁重案和诏狱的权力的。也就是说,官员犯案了之后,赵煦能指定朝臣组成临时的特别审判机构“制勘院”进行审理,由他直接决断。(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