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29章:血书

    孟皇后犹豫不决,她的担心倒也不是多余,下意识地,她看向了管秋漓。

    管秋漓虽然知道杨怀仁的大体计划,但对于很多细节,他也并不是精明之人,一时之间并没有想的太透彻。

    孟皇后用眼神来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在犹豫,不过在他内心里,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孟皇后和大壮能够重续母子之情,自然是希望大壮被推出来继承皇位的。

    所以他的表情里有些迷惑之意,却也点了点头算是表达了他的意见。

    孟皇后叹了一口气,她的内心里也是十分挣扎,一方面,她已经厌倦了宫中的尔虞我诈,一想到将来大壮还要面对那些事情,心底里难免生出一种不情愿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何尝不想能母子重聚?

    如果继续照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换了赵煦某个兄弟继位为帝,恐怕她只会更加被遗忘,大概要永远留在这个小院子里永无天日了。

    而她想见大壮一面,也是难如登天,就更别说重续母子情谊了。

    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让她纠结不清,杨怀仁所说的话,比如什么若是别人继承皇位,大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怎么听都觉得这话有些危言耸听。

    可仔细想想,这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大宋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孟皇后虽然深居陋室,可并不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当初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很了解宋辽局势,也关心天下间的大势。

    宋辽貌似和平共处,实则辽国虎视眈眈,大宋则是岌岌可危,即便最近几年大宋在对外战事上好像颇有建树,但这都是假象。

    西夏的灭亡其实是他们内部矛盾迸发产生出来的结果,宋朝的西征只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至于交趾,本来也不是什么强大的存在,这都不能证明宋朝强大起来了。

    反倒是北面的辽国,耶律跋窝台继位之后,和之前耶律洪基对大宋的态度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明眼人都瞧出来了,耶律跋窝台野心甚大。

    他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行动,只不过是因为他登基没有几年,权力根基未稳,所以才一直隐忍而已。

    实际上从他的许多做法来看,将来举辽国之兵南侵,几乎是肯定的事情。

    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无论是暴戾的赵还是软弱的赵佶在位,恐怕都不是有能力保住国家的人选。

    大壮虽然年幼,可背后有杨怀仁的帮助,反倒是最有希望抵挡辽国进攻的皇帝最佳人选。

    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大壮的亲生父亲是赵煦,亲生母亲是她这个皇后,他是最纯正的皇族血脉,继承大统,也是最符合道理之人。

    想到这里,孟皇后也渐渐觉得,杨怀仁的命运论,说的没错,有些人从一生下来,命运就是已经被上天注定了的。

    可眼下的事情,又不由得孟皇后不担忧,她问道,“王爷对此事可有十足把握?”

    杨怀仁不想骗她,摇了摇头,“这世上从来没有十足把握之事,只有尽力和不尽力的区别。”

    孟皇后对杨怀仁用这种不咸不淡的话岔开问题有些不悦,不过她还是耐着性子又说,“王爷不必打岔,我只要你告诉我你有几成把握就好。”

    杨怀仁这下不想瞎说了,双眼注视着孟皇后的一双明眸答道,“七成。”

    这个答案似乎并不能让孟皇后满意,她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七成听着不少了,可三成的失败几率,也着实打击了孟皇后的内心,在她意识里,如果杨怀仁说个九成,哪怕是八成,她也能放心一些。

    杨怀仁看来是铁了心要推大壮出来继承大宋皇帝之位了,孟皇后觉得,这里边不管有多少是为公,多少是为私,杨怀仁的态度是不作假的。

    他敢这么做,也一定想到了后果,那么按照她以前对杨怀仁的了解来看,杨怀仁是绝对不会不考虑后路的。

    如果事成,自然是好事,可万一事败,杨怀仁恐怕会不容于新君,就算因为他现在的地位不会被立即处死,恐怕也要一撸到底了。

    假设杨怀仁为自己留了后路,大致也是带一部分兵马迁居海外。

    孟皇后不了解大宋之外是什么情况,只想着化外之地,也许荒蛮了些,但凭杨仁的本事,求生倒也不难。

    想到这里,她似乎也不太在乎了,只要孩子不论如何都能活下去,她的将来如何,似乎也不是那么紧要。

    但她想到了另外一点,假若事情成了,杨怀仁可是新帝的养父,这样的话,新帝要如何面对,杨怀仁又要如何自处?

    新帝出于感恩也好,孝道也罢,总不会对杨怀仁不利,可万一杨怀仁到时候骄纵跋扈,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新帝又要如何自处?

    孟皇后知道现在就问这些话或许会激怒了杨怀仁,但她还是壮着胆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杨怀仁听了这些对他猜忌的话会动怒,却不料他竟笑了出来。

    孟皇后不解地问道,“王爷笑什么?”

    杨怀仁道,“孟皇后聪明绝顶,只是不肯与刘清菁之流较真罢了,若是孟皇后有如此心机,今日幽居此地的,怕是她刘清菁了。”

    孟皇后有点委屈,她自然不会与刘清菁之辈卑鄙到一个层次上,只是也理解杨怀仁为什么说这种话。

    圣母的形象被一句话给毁了,但孟皇后想了想,她现在也早已不在乎这些事了。

    为了她的孩子,别说形象了,就算是要了她的性命,她也一点不在乎。

    她竟反问道,“王爷是不想回答我的疑问吗?”

    杨怀仁正色道,“娘娘你可以放心,我现在把话放在这里,将来若是事败,我杨怀仁绝不独活!

    若是事成,娘娘您为太后,大壮继位为帝,臣下自清除官,永不入朝堂!”

    说罢扯下一段素色的内袖来,咬破了手指把他刚刚说的话写了下来,起身跪下来双手奉到孟皇后面前。

    孟皇后吓了一跳,不敢去接杨怀仁的血书,而是退开一步,反跪在杨怀仁面前,“王爷高义,是我唐突了。”

第1730章:自私与无私

    杨怀仁心里也并不在意孟皇后说那些话故意激他,他现在很懂孟皇后的心境。

    一个承受了背叛的女人,一个曾经高高在上,却落得如此下场的女人,现在很难去相信别人,这似乎没什么奇怪的。

    杨怀仁实在没有理由去怪罪一个不了解他的女人,何况这个女人这么做也并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孩子。

    为人父母的心态,杨怀仁很懂,这世上的人,说为了爱情可以舍弃一切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但说为了孩子而愿意舍弃一切的父母,那这世上可就太多了,杨怀仁相信绝大多数最普通的人,也能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而自己又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

    管秋漓站在一边吓傻了,杨怀仁和孟皇后对着跪下磕头,这画面太激烈了。

    他赶忙过来扶起二人,似乎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说到了点子上,“娘娘王爷请赶快起来,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啊。”

    杨怀仁其实还是有些惭愧的,虽然他自知他对大壮一直都当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到这次要把大壮推出来继承帝位,他也是有他个人的考虑的。

    在他心中不论赵还是赵佶,或者其他的赵似等人,实在不是当新皇的好人选,也是出于一种怕自己这些年为了梦想的经营付之东流的担忧。

    说他是为了孩子好,似乎这里边有他自私的成分在;可若说他全是自私的,可他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

    对于未来,他的想象里是有画面感的,所以他敢对孟皇后做出那样的承诺。

    事情失败了,他活下去的意义似乎也就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事败之后,他活着反而是他爱着的家人和兄弟的一种威胁。

    他死了,新帝或许还可以放过他的家人和朋友,但他活着,反而必然要被斩草除根了。

    但事成之后呢,他也早想到了他会面对更多的风言风语,除非他真正的造反,否则他下半辈子都要生活在流言之中了。

    所以他也早有打算,只要大壮能顺利继位为帝,他也没有保留什么官职的必要了,他所拥有的势力,已经早已超出了官职的范畴。

    他利用他的势力,完全可以辅佐大壮,让他渐渐长大,真正掌握整个国家,甚至在宋辽之间的事情上,他也能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他现在敢对孟皇后做出承诺,他所说的,所写在血书上的,也是他真正的打算,他没有什么好隐瞒和避讳的。

    孟皇后见杨怀仁如此的态度,也再一次确认,当初她没有看错人。

    两人站起来之后,尽管孟皇后没有接那张血书,杨怀仁还是恭恭敬敬都把血书折好,放在了孟皇后面前。

    接着对管秋漓吩咐道,“管秋漓,如果将来我没有做到我所说的话,你就拿这份血书取了我的性命便是。”

    孟皇后知道这次杨怀仁绝没有任何私心了,心中又开始感到万分愧疚。

    管秋漓自然知道杨怀仁和孟皇后之间是这么回事,忙跪下来说道,“小人不敢!王爷言出必行,娘娘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孟皇后有了台阶,也忙说道,“我一个女流之辈,不懂王爷苦心,还望王爷见谅。”

    杨怀仁自然地接话道,“娘娘言重了。眼下时辰也不早了,不如臣下把计划详细说与娘娘知道,还有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故,咱们要如何应对,也要早说清楚的好。”

    孟皇后对杨怀仁不计前嫌竟有些感动,忙把刚才的误会和捕快抛至九霄云外,开始为了事情盘算起来。

    两人一边算计一边商议,就这么说了半夜,管秋漓看看窗外天色,提醒道,“娘娘,王爷,已经四更了。”

    孟皇后和杨怀仁其实也说了个差不多,两人也各自佩服对方的心思缜密和考虑周到。

    孟皇后道,“离天明不远了,院中的其他四个尼姑,习惯不到五更便起床诵经,王爷也该离去了。”

    杨怀仁谦虚地抱拳施了一礼,“娘娘聪明绝顶,臣下受教了,这便告辞,后续事宜,自然会有管秋漓负责我们之间的联络。”

    孟皇后竟换忽然对杨怀仁有些惺惺相惜的不舍之意,“王爷天资聪慧,国之栋梁也,我一个野居散人,只不过是附和王爷的意思罢了。

    王爷此去,还望小心行事,莫不可操之过急,朝堂形势错综复杂,更加险恶异常,我也只能在此为王爷日日诵经祈求平安。”

    杨怀仁笑了笑,起身告辞,管秋漓有些依依不舍,望着孟皇后,竟无语凝噎,眼泪又一次流了出来。

    孟皇后笑着安慰道,“管公公不要伤心,这样的生活我早已经习惯了,何况将来会如何,还未尝可知,你不用如此难过。

    王爷此行前途凶险,你在他身边还要尽力协助和保护,就算事败,也要保护他离开京城,你可记下了?”

    管秋漓喏道,“嗯,老奴记下了,请娘娘保重身体。”

    说罢跟上杨怀仁,二人接着夜色悄然而去。

    孟皇后吹熄了灯火,望着门外的黑暗,难以自己的流下泪来。

    她呆立了好久,任由冷风吹进来,吹透了一身粗衣,身体都冷不丁颤抖了一下。

    可她依旧那么站着,好似等期待着什么,直到许久之后,东方露出徐徐微光,她才满意地关上房门。

    房间里传出来淡淡的话语声,“黑暗的再久,也必定会见到光明。”

    ……

    杨怀仁和管秋漓离开玉清庵之后,便扮作普通百姓模样,在东京城城门刚打开的时候,便出了东门,赶往东大仓。

    在离东大仓二十里外的一处人烟不多的地方,他们重新回到船队。

    大军的船队也不再急于前进,而是慢慢行进,等到中午时分,才抵达东大仓。

    杨怀仁趁着这段时间,把昨夜秘密会见孟皇后的事情跟几个兄弟交代了一下,也着重布置了一下将来进京之后的事宜。

    然后他回到舱室休息了一整个上午,就在船队抵达东大仓之后,亲卫才在门外唤道,“王爷?王爷?有位宫里来的公公求见!”

第1731章:议储(上)

    一听是宫里来的,杨怀仁不敢怠慢,忙从床上爬起来,揉了揉惺忪睡眼,用湿布简单擦了擦脸便出门相见。

    来人正是苏公公,杨怀仁想起当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赵煦还年少,苏公公也才二十几岁而已。

    如今近十年过去了,苏公公脸上也有了些沧桑之感。

    苏公公见杨怀仁走出来,忙上来行礼,杨怀仁知道苏公公是赵煦贴身伺候之人,自然不敢装大,也急忙还礼。

    杨怀仁问道,“本帅率军这才刚到东大仓外的漕运码头,怎么苏公公就已经到了?”

    苏公公脸色有些焦急,不过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黄公公比大帅先到一步,算好了大帅的船期了,所以咱家才早早在此迎候了。”

    杨怀仁笑了笑,“听闻陛下身体抱恙,苏公公如此贴心之人如何不在陛下身边照应着,跑来迎接我这么个粗人呢。”

    本是一句抬举别人也抬举自己的客套话,没想到苏公公当了真,忽然换了口气道,“大帅说的是,陛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次咱家来东大仓,也是陛下刻意安排的。”

    杨怀仁也认真道,“听苏公公的意思,陛下的身子……”

    苏公公不敢说下去了,只是肯定的点了点头,“陛下已经期盼大帅多日,只望大帅抵达,即刻起身进宫面见陛下。”

    杨怀仁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离他印象里赵煦驾崩的日子还有近四个月的时间,可从苏公公的意思里来看,似乎事情并没有那么乐观。

    杨怀仁也顾不得换一身朝服了,立即召集了一队人马,跟随苏公公进宫面圣。

    其实来接杨怀仁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杨怀仁下船和苏公公上车,忽然瞧见还有些以前在京城里的时候就认识的朝堂官员在场。

    他们只是没想到苏公公直接把杨怀仁带上了宫中的马车,这才不好直接过来相见罢了。

    这些人让杨怀仁觉得很奇怪,一看他们就不是和苏公公一起的,但明显又是在等候杨怀仁的,而且看样子好似已经等了好久了。

    这些人里边,杨怀仁发现他们也并不是一起的,好像还分成了几派,有些事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官员,像是章相公的左膀右臂的人,也有端王府赵佶的亲信之人。

    杨怀仁细想了一下,似乎能猜到一些事情,可有些话又不好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于是佯作询问苏公公道,“这些官员,难道不是和苏公公一起的?”

    苏公公瞅了一眼,有些鄙夷地说道,“不是。有些事大帅刚到京城,可能还不知道,就在几天之前,大朝会上已经有人上书陛下,要陛下立储了。”

    苏公公说这话的时候咬着牙,好似要生吃活嚼了那些人一般。

    不过在杨怀仁看来,这种事其实很寻常,自古以来,每当皇帝生病的时候,按照正常的程序,朝堂上的大臣是必须要上书劝皇帝早一些立储的。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臣们也是尽人臣的本分罢了,毕竟历史上因为皇帝犹豫,没有当机立断册立储君而出现意外的情况也很常见。

    因为没有正式的储君,多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自然会为了皇位起争执,也导致了朝堂甚至是整个国家的混乱的局面出现。

    正是因为害怕这样的局面出现,所以一般在皇帝继位之后不久,朝中大臣就会劝谏皇帝早点立储。

    赵煦是因为太年轻,所以当今的朝堂之前也就没有太着急,可眼下赵煦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也就难怪朝堂上的大臣着急了。

    这种事本身也是很正常的,尽管在皇帝看来,我病了你立即上书要我立储,好似在咒我死一样不吉利。

    但实际上,大臣们认为这种行为才是显示他们忠君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文臣们都喜欢在礼义孝等问题上做文章为自己扬名,才不管皇帝本人高兴不高兴。

    苏公公自然是心向着赵煦的,在他心里,赵煦还在一天,朝中大臣上书劝皇帝立储都是大不敬的行为。

    杨怀仁其实不会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如果整个朝堂上的人都在议论立储之事,一方证明赵煦可能真的不行了,毕竟从太医嘴里得到一些消息,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说明本来朝堂上不同势力的暗流涌动,如今也越来越走到了明处。

    既然是议储,强调的就是一个议字。

    如今赵煦膝下无子,皇弟倒是有五个,除了两个还未成年的之外,三个已经成年的皇弟,自然会成为储君的潜在人选。

    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而发生的争论了。

    杨怀仁对现在朝堂上的格局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加上他之前记忆里关于这段历史的一些东西,他也可以确定如今朝堂上大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支持最年长的皇弟赵的,以小部分文官和大部分武将为主。

    赵是个独眼,人长得也丑了些,不过他毕竟是最年长的有继承资格的皇室成员,文官方面他能建立的关系不多,但在武将里却深得人心。

    赵性情暴戾,所以对于大宋一直以来扬文抑武之事颇有微词,虽然不至于说违背太祖遗训,但他觉得武将地位偏低,应该适当提升。

    他身边也有一些亲信谋士,大概是告诉他得军权者的天下的道理,所以赵这些年来一直和武将以及勋戚集团走的很近。

    第二派便是支持赵佶的了,赵佶为人豪爽,颇为大方,端王府的生意得到杨怀仁的帮助,也是几个皇弟中最富裕也是最有钱的。

    他又最是喜欢书画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和大部分文官关系紧密,文臣们也觉得赵佶温文尔雅,他当皇帝,自然是对文人最有利的。

    第三派便是支持赵似的人了,虽然人数上最少,但其中以章为首的几位大佬,却坚定的站在了赵似一边。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是通过一种排除法,来决定支持那一位王爷的。

    在他们看来,赵虽然最年长,可他居心不良,性情暴戾,不是明君的人选;而赵佶又过于玩世不恭,耽于玩乐,也不适合继承皇位。

第1732章:议储(下)

    反倒是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赵似,在章等人的心里,似乎比起赵和赵佶来,更适合继承皇位。

    原因在杨怀仁看来其实很简单,也绝对不是因为赵似是赵煦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这种理由。

    而是因为赵似刚刚成年,性格内向安静,也从来没参与到朝政之事中来,平时也不和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私底下也不用各种方式敛财。

    不仅如此,赵似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他便学了赵那种样子,没事整理些民间的书稿什么的,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也不会在意个人名声上的得失。

    而最最关键的,是赵似此人似乎缺少主见和担当,因此如果他继位当了皇帝,更容易受到诸如章之类的朝中大臣的控制。

    章等人为了实现自己个人的政治抱负,自然不会选择另外两人,赵似也就很自然成为他们心中的最佳人选了。

    杨怀仁心里呢,则觉得这几个人都不行,不管是不是历史事实证明过的,在他看来,如今的皇家子孙,都太不靠谱了。

    而且赵煦并不是没有亲生儿子在世,轮也轮不到他们几个来争夺皇位。

    虽然大壮现在也年纪太小了,不过毕竟他是正统血脉的皇子,将来如果能继承皇位,本就是理所应当,加上孟皇后在身后扶持着,他在外帮衬着,怎么想都觉得情况不会太差。

    别的不敢说,起码靖康之耻这样的事情,杨怀仁是可以保证不会发生的,他愿意为此赌上自己的性命。

    甚至他会用他的方式,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更好的百世基业。

    眼下三派人都派了人来迎接杨怀仁,似乎他们的目的也很明显了。

    杨怀仁奉旨率军进京,之前也许是个秘密,但杨怀仁动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是秘密了,朝中的大佬们和那三位王爷自然有各自的途径知道这个消息。

    然后他们也能分析出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陛下肯定是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所以招杨怀仁进京,也是为了自己早做打算。

    赵煦既然无子,那么必然要在几位皇弟中选择一位继承大统,赵煦自然也明白不管他选了谁,另外两人大概是不会信服的,也极有可能会选择起事。

    那么招杨怀仁和武德军进京,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杨怀仁和武德军是个什么存在,朝堂上的人其实都心中有数,外头人看杨怀仁自然觉得他如何受宠,如何大权在握。

    但朝中大臣们心中明镜儿似的,杨怀仁敢在江南把武德军打造成一支强军,如果没有皇帝陛下的首肯,那就是意图谋反了。

    换句话说,杨怀仁在外练兵,在军事建设上做出各种尝试和革新,其实全都是赵煦的意思。

    当初武德军中安插了许多皇室子弟,也就说明赵煦是如何看待武德军了,现在忽然一纸调令就让武德军进京,还让武德军重归京畿近卫序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了。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赵煦不论选择谁来继承大宋金瓯,另外的人就没有了起事的环境,杨怀仁和武德军在,谁闹事谁可能就会死。

    杨怀仁是个什么人大家也心中有数,平时看着嬉皮笑脸好似啥都不在乎似的,但真到了事情上,他可是从来没犹豫过。

    没有皇命的情况下他都敢冲突濮王府,这股愣子劲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如果现在这种特殊的局面下有人真的闹事,怕是杨怀仁都不用请皇命,就敢带兵去灭了你。

    更别说他现在有皇命在手,明着告诉所有人杨怀仁现在暂时统领天下兵马了。

    三派人里边,自然会找一些自己觉得和杨怀仁有些交情的人来跟杨怀仁套近乎,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迎接杨怀仁,就是这种心理作怪了。

    其实能混到朝堂上的人,没有太傻的,他们想到的是,既然赵煦这么信任杨怀仁,那么也必然会在议储的事情上,询问杨怀仁的意见。

    甚至可以说,杨怀仁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赵煦的决定。

    所以忽然之间,杨怀仁乍一到京城,便立即成了风暴中心的关键人物。

    赵煦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所以第一时间就派了身边最信任的苏公公提前来东大仓码头迎接杨怀仁,就是想着在其他人接触杨怀仁之前,先把他召唤进宫。

    杨怀仁想清楚这些,心里感觉既放松了不少,也更加紧张起来。

    放松是因为他不用去应酬那么多各怀心事的人,紧张是因为过会儿见了赵煦,有些事,他要如何开口。

    不用想也知道,如果赵煦知道他还有个儿子在世,会是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或许有怀疑,也或许有猜忌,更可能有些其他极端的想法,杨怀仁考虑了很多,但还是无法把赵煦的心态全部猜到。

    这已经不能用突然来形容了,或许用晴天霹雳来说更加恰当,他甚至担心,万一赵煦听了这样爆炸的消息,一下子晕死过去,他该如何应对。

    也有另一种情况,万一赵煦不认可大壮的身份呢?杨怀仁到时又要如何应对?

    杨怀仁默默地告诉自己,心理上的准备他已经做过不少了,不管见了赵煦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都要镇定冷静的去面对最不好的局面。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后边跟着二十几骑,荡起万千尘土形成了一股沙尘团。

    过往的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看到那些健壮的战马和英姿勃勃的骑士们,下意识地便往道路两边躲避。

    马车进东门的时候,苏公公还在催促着车夫再快一些,只是杨怀仁心里有些异样的心情,心说早上开启城门的时候他才刚出城,到了下午又要进城了。

    城里百姓可没有乡下人那么好脾气,被突如其来的马车吓的仓皇跳到路边,免不了摔个跟头。

    他们自然顺口骂几句,根本不管车驾的样式是不是宫中出来的。

    但当他们忽然间发现那些骑兵根本不是禁军那些骑兵的样子之时,胸口似乎被一股压力顶着似的,让他们不得不闭紧了嘴巴。

    他们分明感受到了那些骑士的身上,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第1733章:宫门袛侯(上)

    马车行至宫门,杨怀仁不等苏公公,下车便急匆匆往宫门内走。

    若是以前,杨怀仁佩金鱼袋子,是可以出入宫门的,今日来的急,只穿了便服,没有佩带金鱼袋,走到宫门口便被侍卫拦了下来。

    这也不怪人家宫门侯,人家也是按规矩行事,毕竟这里是皇宫禁地,没有规矩那才叫有问题。

    杨怀仁的亲兵立即上来喝骂那些宫门禁卫,把一帮人给骂糊涂了。

    这也难怪,杨怀仁离京多年,此时当值的宫门侯不认得他也不算稀奇,只是他们被一帮穿着厢军制服的军汉如此喝骂,自然心中不服气。

    领头的侯也反过来大喝道,“哪里来的腌泼才,敢在皇宫大内门前闹事,就不怕被抄家灭祖吗?”

    杨怀仁的亲兵也是为了维护自家大帅颜面,自然不把几个普通的宫门侯放在眼中,回骂道,“陛下急召我家大帅进攻,尔等若是耽误了此等大事,怕要被抄家灭祖的是你们才对!”

    宫门侯嗤笑一声,“几个贼配军,敢在皇宫禁卫面前撒野,只怕是你们获得不耐烦了。”

    说罢便喝令手下人戒备,几杆金色枪头的长枪横过来拦在杨怀仁面前,宫墙上的弩手见势不妙,也忙把八牛弩转过来瞄了下来。

    苏公公没想到会闹出这等事来,忙过来给众人解围,宫门侯见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出面,这才明白来人是谁。

    禁卫里或许有些新人没见过杨怀仁本人,但杨怀仁的事情他们确实没有人不知道,这会儿再看杨怀仁,忽然觉得和他们印象里杨怀仁的样子有些不相符。

    正常人都会认为一位驰骋沙场的大帅应该是威武雄壮的,可眼前的便服男子,虽然也开始蓄须,但看起来仍旧很年轻。

    特别是他一直表情淡淡的,完全没有一位大将军应该有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反倒像一个普通的文官那般的模样。

    虽然心中对此有些怀疑,不过对于苏公公的话,他们还不敢不信,所以他们还是急忙退到一边。

    只是他们是退开了,但对杨怀仁等一群人还是充满了防备之心。

    杨怀仁一直一言不发,这时候才笑了笑,赞道,“宫门侯很称职,他们做的对。”

    这句话让那些宫门禁卫很吃惊,按说他们阻拦了杨怀仁这样的大人物进宫,似乎是当中驳了他的面子的。

    按照这些大人物的性格,他一定会记恨在心的,实在没有依旧笑眯眯的,还开口称赞他们的道理。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对杨怀仁的看法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回头想想,谁说当大帅的人就一定是那种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壮汉了?

    而且按道理来说,最有本事的更不见得就是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时候,哪怕是在战场之上,智慧往往显得比武力更加重要。

    至于杨怀仁能说这种话,也说明了他是个明理之人,而绝不是小肚鸡肠毫无胸怀之辈,能这么平淡的面对一切,似乎更说明了这个人值得人敬佩。

    再想想也便明白他的亲卫为何对他如此忠心耿耿了。

    杨怀仁想法就简单多了,皇宫里的禁卫,在很多时候比城外琼林苑里的禁军显得更加重要。

    皇宫里若是出了什么变故,他们才是主要的武装力量,虽然人数不多,却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

    如果他们不能守规矩按制度办事,那才真让杨怀仁担心,现在看来,他们做的还不错,想来殿前司的禁卫,应该还控制在赵煦自己手里。

    这让杨怀仁放心不少,但接下来他往宫里走,他身后的亲兵又被拦下来了,宫门侯向杨怀仁报告道,“末将禀大将军话,照规矩,苏公公领大将军一人进宫是可以的。

    但大将军的随身亲卫,并非属于禁军序列,是绝对不能入宫的。”

    亲卫笑道,“这位将军可能还不知道吧?陛下早已颁旨,武德军重归二十四卫禁军序列,某乃是龙武卫麾下禁军将士了。

    你可别看我们现在穿的衣袍是地方厢军的服制,那也只是因为陛下急召大帅和武德军进京,事出突然,我们还没来得及更换服制罢了。”

    宫门侯想了想,“那也不行,禁军有权进宫,可也不是说什么人都能进宫的,你们仍旧不属于殿前指挥使司的编制,没有陛下的特令,请赎在下还是不能让你们进宫!”

    亲卫有点急了,“你的理由也忒多,吾等乃是大帅贴身护卫,大帅去哪儿,我们便跟到哪儿,否则大帅出了事,我们也没法交代。”

    宫门侯觉得他这话说的太没道理,有点耍无赖了,厉色道,“规矩就是规矩,说不能让你们进,就绝对不能让你们进去!”

    杨怀仁停下脚步,似是看热闹似的在看他们在宫门前争执,一旁的苏公公心中焦急,一开始还以为是杨怀仁的这二十几个亲卫久离京畿,早就忘了禁军里的规矩。

    但后来亲卫说的话太无赖,苏公公也忽然意识到情况不对,杨怀仁的麾下将士以令行禁止著称,不可能不懂这些规矩的。

    所以现在故意在宫门前跟宫门侯闹别扭,他们应该没有这样的胆量,似乎更像是杨怀仁在用这种方式在试探如今殿前司禁卫是个什么样子。

    苏公公退到杨怀仁身边,急切道,“王爷,陛下还在等咱们呢,您看……”

    杨怀仁从苏公公的眼神里也看出来他已经看明白怎么回事了,这才笑了笑道,“按军制,左卫将军可随身携带不超过二十名亲卫进宫,苏公公不信可以去查礼制。”

    这话让苏公公和宫门侯吃了一惊,这才想到杨怀仁如今的身份是左卫大将军,出于对左卫大将军的优待,还真是有这么个特例的。

    宫门侯这下尴尬了,这会儿工夫他已经连续得罪了两回杨怀仁,怕是他这宫门侯,也要做到头了。

    杨怀仁笑道,“本帅也不诳你们,本帅的确可以带兵进宫,不过本帅的亲兵必须把武器留在宫外。”

第1734章:宫门袛侯(下)

    杨怀仁话音刚落,亲兵中的二十人便立即解下随身携带的武器,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卸下来的武器也整齐的放在一旁,剩下几人留下来看管。

    而那二十个人,早已经列队完毕了,领头的亲兵甚至对宫门侯说道,“吾等已经解除武器,请侯检查。”

    宫门侯和他手下的禁卫光是看到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就感到吃惊了,随身的刀具只有一件,但更多的却是一些精巧的手弩,还有一些他们都看不懂是什么的武器。

    再去看杨怀仁的二十个亲卫,除了身上衣甲,实在也没有能藏武器的地方了,根本就不用再检查。

    宫门侯这会儿有种被人算计了的感觉,好在他这会儿也冷静下来,想一想杨怀仁吩咐他的贴身亲兵这么做,似乎并不是刻意再找他们麻烦。

    更像是杨怀仁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试探他们,虽然看起来是他们得罪了杨怀仁了,但如果他猜想的不错,他不但没有得罪杨怀仁,反而因为尽职尽责,给杨怀仁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果然不出所料,杨怀仁回头向宫门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宫门侯心情忽然变得有点紧张,虽然说能在皇宫大内成为一名侯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他也明白,这种荣耀似乎也只是浮于表面。

    对一个军人来说,能被层层选拔成为禁军,然后进入殿前指挥使司,在外人看来已经足够风光了,也足够他光宗耀祖。

    但很可惜的是,大宋这些年忽然有了一支叫武德军的军队,进入这只军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不管你穿的多么华丽,站在多么高贵的地方,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看门的人而已,看门人那不是真正的军人,只有真正上阵杀敌,那才是真正的军人。

    武德军在这一点上就和普通的军队,甚至包括禁军在内有很大的不同了。

    禁军今年来也不是没有过战争经历,但当时参加过征西战争的老兵回想起来,给新兵们讲述的时候,才发现当年在西夏其实也没有打上几仗。

    甚至很多参加过当年战争的人都回忆不起西夏人是什么样子了,只记得两军本来对峙着,忽然间西夏军队就忽然崩溃了。

    西夏人自己和自己打了起来,宋军更像是去收拾残局享受胜利果实的。

    这种缺乏真正作战经历的故事,似乎不太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就连想象出的画面,都好似失去了不少色彩一般,不那么完美。

    可武德军就不同了,从在江南实打实的和山贼、路匪和海盗作战,到后来大军出动征伐交趾,那些传回来的故事可是真实而细致的,和禁军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连听故事的人,都觉得人家武德军的战争故事更加又参与感和画面感,甚至心里想着,这才是打仗,当敌人的血与肉飞溅得你满身满脸的时候,才能让男人血液里最火热的部分爆发出来。

    然后杨怀仁的形象问题,就显得不是那么很特别了,至于他是猛将还是儒帅,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而且兵书上也有说过,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将才易得,可帅才却难得,杨怀仁大概就是那种难得的帅才吧。

    所以用将才的样子去幻想一个帅才,本身就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的,帅才挥斥方遒,决胜千里,是不需要亲自上阵打仗的。

    但他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将才无法比拟的,他一句话可以让敌人碎尸万段,一句话也能让自己人少牺牲不少。

    宫门侯忽然间觉得杨怀仁的样子高大了许多,只是问话的语气中所蕴含的气场,都让他不得不低下头去。

    他小心回答道,“末将有幸和大帅同姓,名叫杨晋贤。”

    杨怀仁看着这个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将,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哦,杨晋贤,晋中之贤,这名字好。

    对了,你是……代州人?”

    杨怀仁想到的是世代守卫雁门关的代州杨氏,这个家族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的族支。

    杨晋贤答道,“回禀大帅的话,末将正是代州杨氏,和杨令公的杨家,算一算祖上还是沾亲的。”

    这种话虽然有点攀附将门的嫌疑,但杨怀仁却并不觉得话讨人厌,反而觉得因为一个大家族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忠臣名门,拿出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不算是坏事。

    杨怀仁忽然道,“要是让你来武德军从一个小校干起,你可愿意?”

    杨晋贤愣了一下,他现在正在当差,不好直接单膝跪地回答这种他心中早已经期盼了很久的问题,却也下意识的身体一颤,立即弓身答了一句,“末将愿意。”

    杨怀仁笑道,“很好,很好。”

    然后也没再说什么,转身对焦急的苏公公道,“公公,咱们去面圣吧。”

    苏公公有点哑口无言的意思,天底下能在宫门处拉拢一个殿前指挥使司的宫门侯的人,杨怀仁大概是开天辟地头一个了。

    这种事一般人还真想不出来,也就杨怀仁有这样的胆子和魄力了,不过回头想想,赵煦给他的密旨里说让他统领天下兵马。

    这统领天下兵马的意思里,自然包括统领禁军和宫廷侍卫之权,所以杨怀仁要调用某个人进武德军,也就是现在龙武卫和虎贲卫,其他人似乎也说不出他有什么不对来。

    杨怀仁的亲兵似乎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杨怀仁这个当大帅的,从来是想到什么就干什么的,虽然有些随性,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其他宫门禁卫却有点痴傻了,再去看杨怀仁,觉得这个人也太不拘一格了,而看向他们的侯之时,又觉得心底里有一种莫名的羡慕的感觉。

    “苏公公,苏公公?陛下还在等着我们呢?”

    杨怀仁反倒回头催促起苏公公了,苏公公好不容易从痴傻里回过神来,觉得杨怀仁这种真性情,或许正是陛下看重他和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真,所以他忠,这个逻辑很复杂,到却是真实的。

第1735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一)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和杨怀仁记忆里六七年前的样子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重阳之后的日光没有那么猛烈了,照耀不出皇宫大殿的辉煌气派。

    杨怀仁本以为苏公公会带他去大庆殿西边的文德殿见赵煦,却没想到苏公公却领他从东边的宫道直入皇帝寝宫。

    紫宸殿外很奇怪,值守的宫廷禁卫似乎比正常时候多了一倍,他们看见杨怀仁领着二十个身穿厢军衣甲的将士走到皇帝寝宫来了,心中也是惊讶不已。

    杨怀仁也知道,他的身份是可以带亲卫进宫,但他还不至于带着这些亲兵进皇帝的寝宫,于是吩咐他们在殿外等候。

    走进紫宸殿,杨怀仁的心情忽然有些紧张,想到接下来他要对赵煦说的话,他要做的事情,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觉。

    但他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因为有些事是回避不了的,该做的时候,他绝不会犹豫半分。

    紫宸殿偏殿的一处暖阁之中,杨怀仁终于见到了赵煦,只是赵煦如今的样子,让杨怀仁大吃一惊,如果不是他身穿龙袍,杨怀仁还真差点认不出他来。

    回想起几年前他最后一次见到赵煦的时候,赵煦还是一个身体健康意气风发的少年,可如今的赵煦,身形瘦削,脸色蜡黄,当初的光彩早已不见了踪影。

    赵煦斜倚在一张软塌之上,见到杨怀仁的那一刻,似乎眼神里也露出来一些亲切的目光。

    只是他想自己爬起来,竟动了一下,又躺了回去,一旁的内侍忙上来一边一个把赵煦搀扶着坐起身来。

    杨怀仁行大礼,唱到,“微臣杨怀仁拜见陛下!”

    赵煦似乎很高兴,忙说道,“爱卿快快平身。”

    杨怀仁站起来,苏公公也不等赵煦吩咐,早就给另一个小内侍使了眼色,那小内侍立即搬了一把凳子过来。

    杨怀仁却并没有坐下,而是惊讶于赵煦现在的脸色。

    明明赵煦比他还小三岁,可那张脸看起来却像是比杨怀仁年长了十余岁一般憔悴的不成样子,赵煦虽然一身华丽的龙袍,却掩饰不了他身体的瘦弱。

    杨怀仁忍不住突然开口道,“陛下才二十三岁,何故身体如此虚弱?”

    这种话不是一般人能说的,杨怀仁这么毫不避讳的直接问出来,确实有点唐突圣颜了。

    但赵煦却没有被冒犯的感觉,反倒觉得如今也就杨怀仁敢在他面前说这种大实话了,甚至被他这么一问,竟有些惭愧之感。

    只是赵煦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难道实话实说告诉杨怀仁,是他贪恋女色,荒淫无度搞得身体如此虚弱?

    苏公公见赵煦为难,便在一旁帮衬着解释道,“皇嗣夭折,陛下伤心过度,才导致精神不振,龙体萎靡。”

    不料杨怀仁忽然板着脸指着苏公公和其他几个内侍大声喝骂道,“你们这些杀才,这些年是如何侍奉陛下的?!”

    苏公公傻眼了,可又不知如何回到杨怀仁的质问,只得低下头去不敢言语。

    其他的几个内侍资历尚浅,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杨怀仁,只是他们习惯了一件事,但凡是大宋的臣子,哪怕是那些朝堂上地位最高的相公们,在皇帝寝宫里也没有人敢如此大声说话的。

    杨怀仁忽然大声喝骂他们,他们便觉得杨怀仁太无礼了,反倒一点儿没有羞愧之感。

    杨怀仁见他们竟然木然回望着自己,忽然间勃然大怒,抓住离他最近的一个小内侍,竟一拳冲着他的脸打了过去。

    杨怀仁如今早已经不是当年的瘦弱书生,军营里的历练让他虽然看着还是有些瘦,却非常精壮有力。

    这一拳他又用足了力气,那小内侍也没想到杨怀仁会忽然犯浑,也没来得及抬手抵挡,这一拳是吃了个实实在在。

    只听见“嘣”的一声,那小太监的鼻子已经被杨怀仁打扁了,最大的俩门牙都被打断了,他只感觉头晕目眩,嘴里鼻子里鲜血狂喷,接着便失去了知觉。

    其他几个内侍下了一跳,有人胆敢在皇帝面前大声鼓噪也就罢了,没想到这个杨怀仁竟然敢动手打人,这种事也着实骇人。

    赵煦面无表情,竟没有责怪杨怀仁的意思,装作没看见一般,表情依旧呆滞着。

    其他几个小太监这下知道传说中杨怀仁被京城里百姓叫做天下第一大愣子是怎么回事了,这简直根本不讲道理啊。

    见杨怀仁打倒了他们的同伴,却还不肯收手,还有继续追打他们的意思,他们也被吓得赶紧躲闪,离的赵煦近的几个则赶紧跪在赵煦脚下求情。

    杨怀仁道,“陛下便是太纵容他们,才让他们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苏公公在一旁浑身哆嗦,心说这种话也就杨怀仁敢说了,明明是他当着陛下面前大声喧哗还动手打人,偏偏说别人没有规矩,真不知道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赵煦叹了口一口气,“算了算了,不怪他们。”

    杨怀仁这才停了下来,但脸色却非常难看。

    苏公公忙再给其他人使眼色,让他们把那个被打昏了小太监拖出去,又清理了一下地上的血迹。

    他虽然对杨怀仁的冒失举动有些不满,但心里却忽然觉得,杨怀仁虽然脾气暴躁,可他毕竟对陛下非常忠心,这种时候陛下召他回京,倒是解除了陛下最大的心病。

    起码有他在,朝堂上那些整天叫着议储的大臣们,似乎也能消停一些,也省的陛下想起这件事来就心烦。

    杨怀仁带兵多年,早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之前那些小太监们察觉不出来,把杨怀仁当做那些普通的臣子看待,也活该他们倒霉挨打。

    本来杨怀仁刚刚回京便被皇帝召进宫来,按道理因该是皇帝说一番安抚的话,杨怀仁则向陛下述职,可现在闹得如此混乱场面,连苏公公也受了点惊吓。

    不过转念一想,杨怀仁和陛下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普通君臣之间的关系来形容。

    杨怀仁其实心里明白,赵煦这个样子,看来是真的身体不行了,现在也不是对他有所保留的时候了,有些该说的话,他应该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让赵煦知道才行。

第173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

    杨怀仁大义凛然道,“陛下,有些事,微臣觉得现在不说已经不行了,若果微臣接下来说的话里有什么冒犯了陛下或者让陛下心情不快的,请陛下听微臣说完,再给微臣降罪不迟。”

    赵煦愣住了,杨怀仁的表情很认真,看起来他接下来要说的事似乎是件很严肃的事情。

    而且他这话也不合常理,一般就算有什么直言敢谏的臣子要说些皇帝不爱听的话,也会先请罪,再说话。

    但杨怀仁表达的意思却是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很混账,但陛下先不要生气,等我把话说完了,你再生气也好,给我降罪也好,我都不在乎。

    换了旁的皇帝,遇上这样当面说混蛋话的臣子,估计早就气炸了,好在赵煦了解杨怀仁是个什么人,也知道他敢冒犯龙颜准备说些浑话,更证明他是个忠臣。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赵煦现在这副病恹恹仿佛一阵风都能刮飞了的身子,也没有多少力气跟杨怀仁置气了。

    赵煦如今别说行动了,就是多说几句话都喘的厉害,便化繁为简说道,“爱卿尽管说。”

    杨怀仁也不绕弯子了,直接说道,“陛下,有一件事微臣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陛下正值青年,就算生活上有些放荡不羁,也不至于把身体搞成这样。

    微臣虽然不是那么精通医理,但因为是厨子出身,对于人吃了什么东西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反应,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咳咳……”

    赵煦咳了几下,似乎没想到杨怀仁竟然要跟他说他的身体是怎么搞成现在这副样子的。

    本来这件事赵煦不愿多提,毕竟荒淫无度,是一个昏君的所作所为,他也知道他有段时间事情做得过火了。

    现在虽然也有些懊悔了,但还是不愿被别人提起,似乎他更愿意给朝臣和百姓留下一个明君的形象,让大家多想想他这几年来做的好事,而不是对他的私生活妄加评判。

    但杨怀仁的话和他预想的还不太一样,似乎杨怀仁察觉到了还有另外的原因似的,这让赵煦也有点怀疑,难道他的身体真的那么弱吗?

    只不过是多宠幸了几个妃嫔而已,那也是他想着能再让其他妃嫔怀上龙种而做出的努力罢了,就算他吃了一些药,也不至于把身体搞的这么狼狈。

    虽然心中还是极其不愿意,但赵煦想着如果杨怀仁真能解开这个谜团,他倒是也想听听。

    杨怀仁等赵煦咳完,接着说道,“微臣看陛下的脸色,不仅仅是颜色蜡黄没有血色,而且皮肤没有光彩。

    再仔细瞧的话,还能隐隐看出来陛下脸色里略微带着些浅灰色,这就不对了,如果只是单纯的阳虚精弱,那陛下的脸色应该是惨白没有血色才对。

    可现在看来,陛下却不是这种情况,以微臣的个人拙见,陛下应该是……应该是……”

    赵煦自然不想别人说自己阳虚精弱,听杨怀仁说还有其他可能,急不可耐道,“爱卿有话便说好了,朕不怪罪你。”

    杨怀仁这才斩钉截铁道,“应该是有人给陛下下毒!”

    这话一出仿佛晴天霹雳,赵煦被吓得目瞪口呆,苏公公被骇的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其他几个小内侍也是被惊的浑身打哆嗦。

    苏公公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杨怀仁这话虽然不是明着指着他说的,但官家的起居饮食,都是他随身伺候的,要是陛下真被人下毒,那他也难辞其咎。

    他急的面红耳赤,反驳道,“杨怀仁,你说的这些诛死咱家的心了,你这么说是往咱家头上扣屎盆子了!

    陛下平时的饮食,都是咱家负责的,每一杯茶水,每一道菜,都是经过了咱家试吃之后,才给陛下吃的。

    若是照你的说法,陛下被人下了毒,那咱家怎么没事?”

    赵煦茫然地点点头,“这话说的有理,如果有人胆大包天敢给朕下毒,那他怎么没事?”

    杨怀仁心说苏公公真是急眼了,都对他直呼其名了,于是笑了笑道,“苏公公别着急,你且听我说完。

    我这么说,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随口胡诌,你想想,陛下平时的饮食,的确是由苏公公先行尝试过,你觉得没有问题之后,才让陛下享用的。

    但尝菜和陛下吃菜,那能是一回事吗?你尝菜能尝多少菜量?陛下吃饭又能吃多少食物?

    这个数量上的差异,就决定了同样的东西,你吃了没事,陛下吃了就不一定没事了。

    何况这世上的毒物千种万种,有很多毒素并不是吃下去之后就立即发作的,如果是有心之人想暗害陛下,怎么会用急毒?

    他会用一种慢性的毒素,就算事后查起来也让人无从下手!

    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人吃了之后不会立即发作,但如果日积月累的摄入这种慢性毒素,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数年,人的身体就渐渐被毒伤了。

    还有,这种毒素你吃一点,可能长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不适,但陛下吃的分量比你多几倍甚至几十倍,那中毒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还有一些特别的毒物,就是针对男人的肾阳来下毒的,你们是太监,没有那话儿,自然没有中毒的可能,可陛下就不同了。”

    苏公公别说的哑口无言,对于杨怀仁说的话,他没有相关的知识,所以根本无从反驳。

    赵煦却听得一身冷汗,回忆这几年来的事情,也越来越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好似很多时候,他对某些妃嫔的兴趣,真是来得特别奇怪。

    而且做那种事的时候,也从来不觉得身体疲惫,他总是能孜孜不倦征伐无度,可事后却忽然间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也忽然间就虚弱了下来。

    苏公公也发觉了赵煦脸色的变化,想到若是真像杨怀仁说的那样,他可是真害了陛下了。

    他忽然哭着跪倒在赵煦的榻前,呜咽着说道,“奴婢该死,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如此阴毒的下毒法子,请陛下治奴婢死罪!”

第1737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三)

    赵煦心里打翻了泡菜坛子,七荤八素摊了一地,他懒得理苏公公,暗暗咬着牙向杨怀仁问道,“爱卿可又法子能证明你说的事情?”

    杨怀仁道,“陛下,这个其实不难,陛下只要把这件事全权交给微臣处理,微臣一定会陛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赵煦从杨怀仁的话里听出来点什么,杨怀仁的意思,敢在皇宫大内给自己下毒的,恐怕这些人不简单。

    不用想也知道,要么是后宫的妃嫔,要么是宫中其他非常有地位的人物,也可能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臣,一般人是没有这种胆量和心计的。

    虽然赵煦还是有些怪异的感觉,可眼下的情况,也容不得他仔细考虑了。

    对于杨怀仁,他是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在现在的局面下着急召他回京,所谓用人不疑,赵煦非常坚定地说道,“朕非常信任爱卿,自然会把此事全权交给爱卿来处理。

    不管是谁,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也绝不会轻饶。”

    杨怀仁施礼道,“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微臣也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其实杨怀仁在进宫之前,心中就有些怀疑了,进了宫进了赵煦之后,这种怀疑便得到了确定。

    事情其实很简单,赵煦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而已,就算他多么荒淫无度,也不至于把自己的身体搞成现在这么虚弱的样子。

    一个皇帝自然后宫佳丽成群,就算他没有自制力,天天都要宠幸妃嫔,哪怕是每天宠幸几次,也不可能几年内把身体损耗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加上杨怀仁看过了赵煦蜡黄色的脸色中微微带着些灰色,便认定了赵煦是被人下毒了。

    当然,杨怀仁也不是没想过,所谓的下毒,有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比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想取代赵煦成为皇帝。

    也有可能,赵煦中毒完全是无意之间中毒的,比如杨怀仁早就听说赵煦这几年满大宋的寻找各种方士异士,为他炼制各种奇怪的丹药服用。

    古代皇帝服用丹药,也是很常见的,这些丹药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或许只是简单的把各种优质的药材熔炼在一起而成,有的却是加入了很多奇怪的东西。

    比如最常见的一种矿物质朱砂,就是炼丹者最喜欢的常用材料。

    朱砂在古代是一种中药,具有安神醒脑的作用,直到近代才发现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害的毒物。

    如果人摄入朱砂的成分,短期内会精神振奋,会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提神醒脑的药物。

    但如果长期服用,会造成重金属汞中毒,对身体造成难以复原的伤害,甚至要了性命。

    杨怀仁从京中风神卫那里得来的信息,加上自己的一些判断,便猜到赵煦是肯定有汞中毒的病症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加上他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还有无法抑制的***,那么也可以肯定,后宫中的妃嫔为了争宠,是会偷偷在赵煦的食物中放春药的。

    汞中毒加上不断的服用这些猛药,再加上丧子之痛的心理残害,把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的身体糟蹋成现在的样子,也就不奇怪了。

    杨怀仁道,“要想查出谁在给陛下下毒,微臣觉得第一步要把陛下最近一年来的饮食和生活状况搞清楚。”

    苏公公忙道,“王爷是要查陛下的起居注?”

    杨怀仁点头,“对,要查,而且要仔细查!”

    起居注就是皇帝身边的内侍记录皇帝平时生活情况的记录了,上边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和详实。

    比如皇帝这一天里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喝水吃饭,吃了什么,说了什么,什么时间上厕所,上了多久,甚至连排便的形状颜色都会记录清楚。

    当然也包括皇帝某一天去了哪里,又在什么时间宠幸了哪一个妃嫔此类的事情,这么做也是为了精确的记录皇帝的生活,对于史官立史等事情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起居注对皇帝来说也是非常隐私的事情,一般是不会交给外人查阅的,苏公公用询问似的眼神看向了赵煦,赵煦想也不想,便点了点头。

    苏公公想了想,觉得杨怀仁查看官家一年内的起居注,这工作量也太大了,皇帝一天的行程和生活记录,几乎就可以写一本非常无聊的书了。

    一年的起居注,那就是三百多本书,就算要查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的完的。

    杨怀仁见他犹豫,也猜到是苏公公在想什么,于是说道,“苏公公别考虑太多,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查案,苏公公尽管照做就是了。”

    苏公公颔首示意了一下,这才去吩咐几个小太监去内侍监的库房取最近一年的起居注过来。

    盏茶工夫之后,几个小太监便抬了两个大箱子回来,箱子里装的便是那三百多本起居注了。

    赵煦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问道,“爱卿,这么多记录,你若是要查看一遍,似乎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吧?”

    杨怀仁给赵煦解释道,“陛下说的是,不过这些微臣也不是要逐字逐句的查看,那肯定是看不过来的。

    不过微臣觉得,这些起居注所记录的东西,每一本里其实有九成都是近似的,这些其实是不用全部看的,查看几天的记录,大致情况微臣就能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而重点要查看的,是那些不同的部分,这才是关键所在。”

    赵煦很久没坐着说这么久的话了,忽然间也觉得有点累,便吩咐苏公公道,“你们协助杨爱卿查看,朕坐的久了有些疲惫,让朕躺下歇息一会儿。”

    苏公公忙上前扶着赵煦斜躺下去,不过赵煦也不是真的要小憩,而是斜躺着看着杨怀仁在翻看那些起居注。

    杨怀仁也没有什么不自在的,他翻开一本大致看了看,便很快找到了诀窍。

    有些记录是有重复性的,看过一两本,对于这些记录就可以熟记于心了,接下来看其他记录的时候,这些重复的或者相似的记录就可以直接略过。

第1738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四)

    查阅之下,杨怀仁很快便发现了记录中的疑点。

    首先是丹药的问题,如今皇宫大内就有专门负责给皇帝炼制丹药的道士存在。

    而且杨怀仁发现非常奇怪的一件事,给皇帝炼制丹药的道士不仅只有一个,而是有三个。

    更奇怪的是这三个道士都是被后宫里的妃嫔举荐入宫的,而且三个道士也是不同的妃嫔分别举荐的。

    也就是说,赵煦现在服用的丹药,不仅仅是一份,而是三份!

    这就对了,民间也不是没有相信这些炼丹术的有钱人会请一些道士给他们炼丹服用,也有些人确实在服用了丹药之后活了很久,给人以一种服用丹药可以延年益寿的错觉。

    但赵煦一个人服用三份丹药,光是这些丹药里含有的硫化汞就够毒死他了,更别说丹药里还有不同的成分的药物或者毒物。

    它们混在一起服用,在赵煦体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产生什么样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对他的身体有益还是有害,就更没人说得清楚了。

    杨怀仁心中忍不住偷笑,别说是这些本身就含有毒素的丹药了,就算是正常保健食品,多种混合在一起服用,对人的身体也是弊大于利的。

    赵煦身为皇帝,竟然对炼丹和服用丹药这种事没有一点基本的常识性的认识,真是越想越觉得可笑。

    最可笑的是赵煦服用丹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也应该知道的,说起来如果像苏公公这种没有多少见识的太监不懂,那些饱览群书的文官们应该懂的,服用丹药本身就有两面性。

    他们不但不规劝赵煦,反而听之任之,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实话的,想想更是觉得他们其心可诛。

    还有后宫那些妃嫔,她们的出发点或许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争宠,为了能怀上龙种从而在后宫得到稳固的地位,但她们的做法却是害了赵煦,和帮凶没有什么差别了。

    杨怀仁也不能直接告诉赵煦他所服用的这些丹药就是毒药,那样的话打击面就太广了,牵扯的人也好,或者他们背后的势力也好,会一下把自己推到几乎所有人的对立面。

    所以杨怀仁也不打算直接说出来,而是一点点的让赵煦明白,他所服用的丹药,毒药的成分远远大于药物。

    另外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赵煦的饮食了。平时的饮食倒也看不出什么,无非是些优质而珍贵的食材混合在一起的菜式罢了。

    但是杨怀仁发现,如果赵煦是在某个妃嫔的寝宫中用餐的话,并不是皇宫里的御膳房提供的食物。

    那些妃嫔到了一定的地位,有了自己单独的宫院,宫院里自然也会有独立的小厨房。

    这些小厨房里的食材虽然也是内府监统一采购的,但把这些食材制作成食物的人却不见得都是专业的厨师。

    有些是妃嫔的贴身侍女,也有些是懂点厨艺的太监,他们没有完善的厨艺,却能在一些特殊的菜式上有不错的造诣。

    起居注里记录的做多的,便是这些妃嫔给赵煦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补汤。

    补汤自然是用很多珍贵的食材烹制出来的,目的也是补身体用的,但这些妃嫔的小厨房里熬出来的补汤,里边是什么成分,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就不言而喻了。

    尽管这些补汤在给赵煦食用之前也是经过了他身边的太监尝试过的,但补汤中的某些对男人有极大刺激作用的猛药,太监们服用之后却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太监们不觉得有什么,自然可以放心交给赵煦食用,可赵煦食用之后的反应会是如何,就不用多说了。

    三份有毒的丹药,加上不断的用猛药进补,各种刺激人体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对赵煦的身体起作用,也难怪他的身体吃不消了。

    还有另一个道理也不难理解,一个身体已经虚弱的人,你给他服用猛药,自然能让他短暂时间内从新龙精虎猛。

    但这种龙精虎猛的状态是用猛药催发出来的,耗费的却是身体最后的元气,长期这样,人的身体逐渐被掏空,再加上毒物渗透,一个年轻男子被折腾的无药可救,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怀仁把发现的问题说了出来,措辞上还是很委婉的,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赵煦保留脸面,另一方面也是不想直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为他接下来的计划保留些余地。

    一开始赵煦听了也是不太相信,或者说不是那么在意,苏公公也觉得杨怀仁所说的事情,多少都有些危言耸听了。

    这把杨怀仁给激怒了,他还不至于跟赵煦发作,只是憋着劲说道,“陛下若是觉得微臣咋危言耸听,大可以把宫中的三位‘真人’唤来,微臣有办法证明微臣的话。”

    赵煦想了想,也不好直接拂了杨怀仁的面子,便差人去传人去了,但小太监带回来的道士却只有一个,一问之下才知道,另外两个刚刚出宫,说是去采购炼丹所需的药材了。

    这事情也太巧了些,杨怀仁进宫,派人去取了陛下的起居注来查阅,那些道士便立即的了消息,然后便即刻出宫采购药材去了。

    连赵煦和苏公公也开始对他们起了疑心,这几位他们眼中的“真人”或者“大师”,进宫之后为了表示官家对他们的敬意,是给了他们充足的人手侍奉他们的。

    平时他们要采购什么炼丹的材料,他们亲自出宫采购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把材料告诉服侍他们的人,自然有太监们帮他们去采买。

    但今天忽然间三人中的两人竟不约而同出宫采购药材了,加上杨怀仁进宫这个时间点,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

    就连最后被唤来的一个,听传话的小太监说,也是正在收拾东西出宫。

    赵煦对此非常疑惑,但也很快琢磨过一件事来,这世上的人,如果没有做过亏心事,是不怕鬼敲门的。

    他们如此急匆匆的出宫,根本不像是他们所借口的出宫采购药材,更像是东窗事发,他们这是要跑路了。

第1739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五)

    赵煦脸色很难看,虽然依旧没有血色,但眼神里却似是要冒出火来。

    而那个山羊胡子老道,见赵煦要发怒,也有些怕了,可他也算是有些急智,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轻易动怒,修养之道,在于平心,静气,宁神……”

    杨怀仁看着这个老道,也就三十多岁,胡子却老长,怎么看怎么觉得那搓山羊胡子不像是真的。

    而且从他的反应来看,这人还是有点小聪明,不过很明显的一点,一个只有三十岁出头的道士,竟然被当做一个真人一般的看待,在宫中被好吃好喝供奉着,这太不合常理了。

    虽然不能说年纪轻轻就不能是得道高人,可眼前的山羊胡子老道却没有一丝得道高人的仙风道骨,就算不是鹤发童颜,起码你装也要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来啊。

    可惜他全没有,装腔作势倒是有一些,可做作的成分太大,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杨怀仁觉得宫里这些公公们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对这个老道的来历或者道行深浅有疑问,那问题就很明显了,大概他是后宫里哪位妃嫔举荐给皇帝才进宫来的。

    太监们不敢得罪那位受官家宠爱的妃嫔,所以即便看出来一些不对劲,也不敢说出来。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宫里养着的三位道长,估计都不是什么真正的得道高人,大概和那些江湖骗子是一类的,穿上道袍就能装道士,剃了头发就能扮和尚。

    只是因为他们是那些后宫里的妃嫔举荐的人,皇帝不会仔细去分辨,太监们自然也不会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乱说话。

    可从这三位老道如今的反应来看,似乎他们是心中有数的,所谓的修道和炼丹,都是假的。

    甚至杨怀仁可以大胆猜测,这三位老道可能就是那些举荐他们的妃嫔的什么亲戚,扮作了会炼丹的道士进宫来,也是为了帮助妃嫔们争宠的罢了。

    而那些所谓的延年益寿的丹药,大概也可能是春药,然后配上些炼丹用的材料搓成了丹药的形状冒充神药而已。

    其实他们炼制的这些丹药是怎么回事,他们比谁都明白,杨怀仁一进宫他们就慌了神了,怕事情败露出来,所以才赶紧找借口逃跑。

    前头两个大概是运气好,早早就逃了出去,估计这会儿要寻也早寻不见了,只有这最后一个,还在忙着收拾金银细软,因为他的贪心,才没有及时逃离皇宫。

    想到这里,杨怀仁心中只剩下苦笑,心说赵煦虽然不能算是非常精明之人,但起码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怎么这几年没见,竟糊涂到连这点小把戏都看不明白的地步了?

    杨怀仁很难说能了解这几年来赵煦的思想和心态的变化,但从外部环境上来说,或许是和他的经历有关系。

    幼年就登基为帝,确实让他太早登上了人生巅峰,可惜这座巅峰上却还有一座大山盖着他,让他最初登基的六七年里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之后高太后离世,他才重掌皇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一开始他也是想着要做一个千古明君,也想着励精图治的。

    但成功又忽然间来的太快了,他开始渐渐忘记了最初的初心,开始习惯了玩弄权术,掌控朝堂,让自己提拔的人在不断斗争中排除异己。

    对外战争的接连胜利,加上改革初期的表面成果,让他觉得他已经超越了祖辈成为千古明君了,所以当他感觉他的人生目标已经完成之后,就开始放任自流了。

    另一个原因,是后宫的混乱。

    后宫里原本有高太后在的时候还是规规矩矩的,后来高太后这种强势人物不在了,向太后自然知道赵煦不想看到另一个高太后出现,所以洁身自好不管后宫之事。

    赵煦的生母朱太后本来就不是一个有本事的女人,别说统领后宫了,她平庸的个性让她管理后宫的话,几乎也是一点儿不顶事。

    赵煦的原配皇后孟婉儿又是个温良贤淑的女人,性情一开始太软弱,加上她是高太后选出来的皇后,赵煦对她不但没有什么感情,反而对她心怀芥蒂,没日都看着心烦。

    后来那些后宫里宠妾灭妻之事,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孟皇后被废之后,后宫更是乱了套,以刘清菁为代表的妃嫔开始变着法儿的魅惑皇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像举荐道士进宫炼丹这种事,恐怕也不过只是小把戏而已,后宫里因为争宠而发生的肮脏事情,怕是说出来能把人恶心死。

    朝堂上的人就更坏了,他们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根本不会理会后宫里众妃嫔是如何魅惑皇帝。

    不但如此,甚至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还和宫中的妃嫔里外勾结,交通利益。

    杨怀仁就听说如今后宫里很多妃嫔,就是那些朝堂上的大佬们送进宫里来的,赵煦又是个没有定力的好色之人,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了。

    赵煦走到这一步,还真怪不得别人,全都是他自己作死。

    杨怀仁也觉得替赵煦可惜,只不过眼下他的目的是为了保住大宋江山,即便他和赵煦之间还有些朋友情谊,他也感激赵煦这么多年来对他一直皇恩浩荡,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也顾不上可怜赵煦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让赵煦在死前能看清楚一切,能让他重新明辨是非,然后把那些前朝和后宫里的阴谋之人铲除掉,才能在他接下来把大壮推出来的之后,不会被这些小人阴谋暗害。

    杨怀仁一脸不屑地打断了老道士,“你感激给我打住!你说你进献给陛下的丹药有延年益寿,凝神静气的作用对吧?”

    老道这才瞧了杨怀仁一眼,发现面前之人他根本不认识,也绝对不是他熟悉饿那些朝堂上的大官。

    但这人又不穿官袍出现在皇帝的寝宫里,他忽然想到,这个人不会就是杨怀仁吧?!

    老道想起听别人说起过的关于杨怀仁的一些事,忽然更紧张了,嘴唇也哆哆嗦嗦,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第1740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六)

    就在老道为难该如何面对杨怀仁的时候,宫外忽然又内侍唱道,“皇后娘娘驾到”

    紧接着,也没见赵煦点头,便听见殿外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凤冠凰袍霞帔的妖艳女子走了进来。

    除了四个贴身的侍女,其他随行太监和侍女都留在宫外,杨怀仁没看见全部,但视线里能看到的就有二三十人,可见皇后在宫中行走的队伍是多么庞大。

    杨怀仁不曾见过当今的皇后,不过看那女人的样子,也知道她就是刘清菁了。

    杨怀仁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生得实在非常惊艳,属于那种站在人群里男人扫一眼就能看到的那种。

    五官的精致就不用多说了,只是脸蛋儿的那条曲线,给人的感觉就绝不是人间能有的,就算是后世许多整形的人造美女,都没有刘清菁的面部曲线那么完美。

    杨怀仁的感觉,如果单单是这种尖削的面部曲线,还不至于让人感觉到她的美艳,甚至可以说如果她只是素颜给男人看,仿佛更像是一具冰雕玉彻的玩偶。

    但搭配了粉脂和首饰的装扮之后,那种让男人垂涎欲滴的美艳就展现出来了,特别是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妖娆,更是让男人无法抵挡。

    杨怀仁想到了很多形容美女的词汇,比如倾城倾国、出水芙蓉等等,但忽然间觉得不论是哪一个,用在刘清菁身上,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美艳。

    杨怀仁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因为他对刘清菁的印象早已经固化成一个蛇蝎心肠的恶毒女人的模样,恐怕第一次遇见这样的美女,他也很有可能抵挡不出美色的诱惑。

    这也难怪赵煦如此迷恋她了,想想当年刘清菁进宫的时候才十三岁,刚刚掌权的赵煦也不过十五岁而已。

    指望一个十五岁、心智还没有那么成熟的大男孩不被这样的绝色所迷惑,这似乎也有点太强求他了。

    孟皇后虽然也是非常美丽,只是孟皇后那种美是恬静的美,或许更雍容华贵,但因为缺少了艳丽和魅惑的魅力,反而显得太清淡了。

    刘清菁如今贵为皇后,她迈着盈盈小步走进来,姿态也非常优雅,她装作没看见杨怀仁一般,缓缓走到赵煦的榻前,微微欠身福了一礼,“臣妾见过陛下,祝陛下万福金安!”

    再去看赵煦,那张憔悴的脸上忽而浮上了一些笑意,但这笑意里又包含了很复杂的情感,有怜惜,也有愧疚。

    赵煦只是点点头,示意刘青箐坐在他身边,她却没有急着坐下,而是转身冲杨怀仁福了一礼,“本宫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帅,大帅在外领兵,对我大宋朝来说是劳苦功高。

    本宫在这里替陛下谢过大帅了,也祝愿大帅身体康泰,披坚执锐守护我大宋金瓯磐石之固。”

    杨怀仁惊讶于刘清菁说话竟如此圆润,真的很难让人对她产生厌恶的感觉。

    但杨怀仁只是稍稍愣了一下,便立即明白一点,越是这样八面玲珑的女人,越是不好对付,她表面好似一副和蔼慈祥的样子,可内心里却是极度阴暗的。

    要对付她,必须十分小心,杨怀仁心中虽然对刘清菁十分鄙夷,却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来,说道,“娘娘言重了。

    微臣食君之禄,自然要做忠君之事,守护大宋金瓯完整,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

    这次陛下急召微臣进京,微臣也定然会守护陛下安全,若是有谁敢做出对陛下不利之事,行僭越谋反之举,微臣一定会借陛下天威,诛除一切宵小之徒。”

    杨怀仁一番话也说的滴水不漏,自然话里也有警告他人的意味,这一点刘清菁自然不会听不出来。

    她只是笑了笑,也不好继续多说什么,只是佯作出很欣慰的样子道,“大帅国之重臣,有大帅在,本宫也就放心了。”

    他们之间的对话,赵煦倒不觉得有什么,反倒觉得杨怀仁和刘皇后之间似乎第一次见面便相处和谐,他心中还有些高兴。

    刘清菁抬眼瞅了山羊胡子道士一眼,装作没事一般问道,“咦,清云道长也在啊,可是今日又给陛下送了安神的丹药过来?”

    赵煦没什么力气说话,便给苏公公打眼色,苏公公会意,开口解释道,“启禀皇后娘娘,杨大帅今日刚刚到京城,便立即赶来宫中向陛下述职。

    大帅见陛下脸色不好,便断定陛下的身体久医却不见好,是因为有人给陛下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于是大帅请求查阅了陛下最近一年来的起居注,从那些记录里查出了一些不太正常的事情,于是吩咐奴婢去请了为陛下炼制丹药和御膳房的人过来,所以清云道长在此。”

    刘清菁听完有些惊讶地望向了杨怀仁,“大帅说的,可是真有其事?”

    杨怀仁刚才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本来刘清菁进来之前,那个什么清云道长已经被他问的心虚气短,呆滞得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了。

    可就在刘清菁忽然进来之后,那个山羊胡子老道忽然便放松了下来,连一直紧张抽搐的脸上,都有了一些安然和得意的样子。

    杨怀仁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这位自称清云道长的山羊胡子老道,可能就是刘清菁举荐给赵煦,才成为宫中专门给皇帝炼制丹药的三位道长之一的。

    换句话说,年纪并不怎么大也不像有很深资历的山羊胡子老道能有这样的待遇和殊荣,恐怕都是拜刘清菁这位皇后所赐。

    刚才他慌里慌张,的确是因为他心虚了,所以紧张之下说不出话来,可现在他的靠山来了,他自然知道刘清菁的手段肯定能保他无事,就算是杨怀仁如此的咄咄逼人,他也不怎么担心了。

    面对刘清菁的疑问,杨怀仁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死,只是淡淡答道,“微臣虽然不是杏林众人,但平时博览群书,倒也略懂些歧黄之术。

    文臣见陛下脸色蜡黄,并隐隐露出些浅灰色,便觉得这不仅仅是体虚的表现了,而是中了什么慢性的毒药所致。”

第1741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七)

    刘清菁只是用一个疑问的口气“哦”了一声,并没有说别的。

    山羊胡子老道倒忽然变得理直气壮了,他瞪着杨怀仁斥道,“你也说你不是郎中了,单凭感觉便说出有人给陛下下毒的话来,你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杨怀仁也不怎么理他,但却发现刘清菁听了山羊胡子老道的辩驳之后,似乎有了些笑意。

    杨怀仁不慌不忙问道,“清云道长对吧?那你说说你给陛下炼制的丹药,都用了什么宝贝?”

    “这……”

    老道犹豫了一下,似是微微抬眼请示了一下刘清菁,然后忽然道,“本门的炼丹秘方,岂可随意示人?”

    杨怀仁脸色立即沉了下来,狠狠地问道,“你废话还真多,找这么多理由,也就是说你不敢拿出来喽?”

    山羊胡子老道见杨怀仁一直逼问,于是换了一个思路故意岔开话题道,“本门炼丹秘术,自然不可外宣于不相干之人知道。

    不过你可以放心,本门的炼丹之术,乃是沿袭古人炼丹术之精髓,然后被本门祖师集大成于一体。

    本门祖师元真子以《黄帝九鼎真丹经》为基础,融入东汉《淮南万毕术》中精华,然后结合东汉炼丹大师云牙子魏伯阳的《参同契》,著《三十六丹经》。

    此书比起现在炼丹方士所推崇的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是更加上乘的炼丹术。

    不仅书中炼丹理念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对前人炼丹术精华的注解,也是傲视群雄的。

    其中炼丹所需各种材料,虽然秘不外宣,但却可以保证都是对人有益而无害的。

    常人若是长期服用,下则凝神静气,中则延年益寿,上则可以飞升成仙……”

    听到这里,杨怀仁是实在听不下去了,不过他说的吃他家炼制的丹药可以飞升成仙,这一点起码说对了一半。

    人吃丹药都吃死了,可不是飞升成仙了吗?

    杨怀仁打断了他,嗤笑道,“你也不用扯那么远的人和古籍,我就问你你炼丹用了什么材料,你颠三倒四说了一大通,却还是不敢正面回答,可是你心虚了吗?”

    清云道长气急,山羊胡子吹的老高,情急之下怒道,“说了本门炼丹秘术秘不外宣,你偏要问,你可知偷学别人祖传秘术乃是大忌?

    还有,我炼丹用的材料,也都是宫中采买的,多是中草药和一些金玉之物,如果这些有问题,你是说像苏公公一样的公公们故意采买了有毒的东西和我同谋暗中毒害陛下了?”

    山羊胡子老道很精明,把苏公公在内的一群宫中太监拉进来和他站到一边,似乎在表明,要是杨怀仁继续抓着材料的问题不松口,就是故意连宫中太监们一起指谪了。

    杨怀仁笑道,“好精明的老道,知道拿公公们来当你的挡箭牌,你倒是好算计。”

    苏公公本来对杨怀仁有些不满,听到这话,才明白是牛鼻子老道在利用他们了。

    杨怀仁自然不是好相与的,你能一句话拉人当挡箭牌,我也能一句话轻描淡写把你的挡箭牌拿掉。

    杨怀仁心知老道拿定了主意绝对不会把他所谓的炼丹秘术说出来,这在这个时代是可以被理解的。

    很多工匠也好,或者武术大家也好,本门的手艺和武艺,那都是自家的看家本事,是只能福泽子孙后代,绝不会外传的。

    就算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他们都不会轻易说出来,这在当时的道德上是可以站得住脚的,连皇帝也不会去强求这一点。

    杨怀仁不得不换一个方式,来证明他的观点,他向苏公公问道,“请问苏公公,陛下这里可还有清云道长之前进献给陛下的丹药?”

    苏公公想了一下,答道,“前几天,清云道长才送了一些最新炼制的丹药过来。”

    说着他请示了一下赵煦,便从房间里一个精致的药柜中取了一个木匣子出来,当着众人面前打开,露出来匣子里十几粒红皮的药丸。

    苏公公把木匣子交到杨怀仁手上,“王爷请看,还有十几粒呢。”

    杨怀仁满意的笑着接过来,“很好,很好。”

    刘清菁似是猜到了杨怀仁要做什么,警惕地问道,“大帅要这些丹药是要做什么?”

    杨怀仁指了指山羊胡子老道,“清云道长不是说他炼制的丹药都是采用的只对人体有好处的珍贵材料嘛,那不如就让他亲自证明一下,这些丹药是有多少好处。”

    刘清菁愣了一下,心中大叫不好,而清云道长更是忽然遭了雷劈似的又开始浑身哆嗦起来。

    从他们的反应里,杨怀仁就知道他之前猜测的不错,这些所谓的丹药,大概是用了朱砂为材料,又加入了不少春药的成分的。

    朱砂的毒性原理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有毒的事实他们却是知道的。

    民间很多依靠炼丹来蒙骗世人的骗子,装扮成得道真尊的样子来骗人花钱买他们的丹药,可他们却是从来不吃自己炼制的丹药的。

    再加上这些进献给赵煦的丹药里几乎肯定是下了猛烈的春药的,所以山羊胡子一听杨怀仁要那他试药,整个人便立即不好了。

    杨怀仁笑道,“清云道长,你这是怎么了?知道要亲自尝试你自己炼制的神奇丹药,激动兴奋的难以自己了吗?”

    老道心说怎么也没想到杨怀仁会有这么一出啊,当着皇帝的面让他试药,这是绝对要漏了馅儿啊。

    他如果抗拒不吃,那就说明他心虚,从侧面说明他进献给陛下的丹药是有毒的;而如果他敢吃,吃了之后就算朱砂的毒性不会立即发作,可猛药的作用却是会很快起效的。

    当着众人面前让他露出好色猥琐的样子来,估计到时候皇帝会一怒之下活剐了他。

    不过他还是在做最后的抵抗,双手举起来胡乱晃动着推脱道,“只是进献给陛下的丹药,乃是给陛下这样的天子龙胎特意炼制的。

    我这样的肉体凡胎,如何敢轻易尝试?”

    连赵煦都听不下去了,露出来难以置信的神情,杨怀仁却笑得更厉害了,“道长还是不要推辞了,不如赶紧让大家都看看你吃了仙丹是如何飞升成仙的!”

第1742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八)

    杨怀仁说着便走上去,似乎是要亲自喂山羊胡子老道吃那些丹药。

    清云道长见杨怀仁一脸笑眯眯的样子一下便慌了,忙用求救的眼神去看昭怀皇后。

    刘清菁惊讶于杨怀仁当着皇帝皇后面前就如此胡来,扭头瞅瞅赵煦似乎还乐在其中,也知道现在想拦杨怀仁是拦不住了。

    她一想到清云道长吃了那些丹药会是什么样子,便开始想着如何把事情往外边推,竟忽然改了口气,对老道说道,“既然王爷执意要道长为陛下试药,那就请道长试一下吧。”

    清云道长这下傻眼了,明明刚才皇后娘娘还一个劲儿的给他打眼色,似乎在告诉他不用怕,可这会儿却立即便把他卖了,一点余地都没给他留。

    山羊胡子老道知道即便是这种时候,也绝对不能承认这些丹药是里有带有毒药成分的或者有什么猛药的,但面对杨怀仁,他又躲不了要试药。

    于是他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很为难似的说道,“既然王爷非要贫道帮陛下试药,那贫道就勉为其难,帮陛下试一下也无妨。”

    他想着凭借丹药里的毒物和猛药的药力,他如果只是尝试一颗的话,凭他的定力,似乎还能抵挡住药物的作用。

    只要他能坚持住死不承认他炼制的丹药有问题,扛过这件事去,他便有机会逃走了。

    但就在他作势伸手要从木匣子里主动拿一颗药丸的时候,杨怀仁忽然收了一下手,笑着对他说道,“道长莫急,不如让在下喂你享用仙丹,如何?”

    “你你……”

    老道士看见杨怀仁直接伸手一把把十几颗红色药丸全部抓在手里,惊恐得舌头都麻了,脚下也不听使唤地接连后退。

    苏公公给老道身后的两个小内侍使了眼色,那俩小太监便凑上来堵住了老道后退的步伐。

    山羊胡子说话都大舌头了,“你这是作甚?这些丹药炼制不易,岂能就这么糟蹋了?实在是暴殄天物啊……”

    杨怀仁知道他是死鸭子嘴硬,这种时候了还在极力寻找借口,可他根本就没打算停手,示意那俩下太监抓紧了他,直接上手要把一把药丸塞到老道嘴巴里。

    老道后路被堵住,双手又被两个小太监钳住不能动弹,慌乱之下他只能闭紧了嘴巴一个劲的扭头去躲。

    杨怀仁往他嘴巴里塞了几次都被他躲开了,气得他一个大耳瓜子扇过去,只听“啪”的一声脆响,疼得山羊胡子忍不住痛“啊”的叫了一声。

    杨怀仁也是眼疾手快,趁他张嘴叫疼的工夫,左手去掐住了山羊胡子的下颌,让他不能再扭动脖子躲避,也无法把嘴巴闭上。

    而另一只手也迅速的把那些药丸一下按在了他嘴里,而且手掌堵着他的嘴巴不让他往外吐,左手则收回来一拳捣在老道肚子上。

    老道下腹吃痛,正常的神经反射便是为了喘气而吞咽嘴里的东西,那些药丸也瞬间被他全部吞了进去。

    杨怀仁这才对那俩小内侍摆摆手,让他们撒开钳住山羊胡子老道的手。

    刚才喂药的时候动作有点激烈,搞得赵煦忍不住笑了出来,而且山羊胡子老道的胡子也在纠缠的时候,被揭下来一块,很明显就是刻意粘在嘴巴上的假胡子。

    杨怀仁“咦”了一声,接着笑着上去忽然出手把老道的假胡子“嘶啦”一下连胡子带皮的全部扯了下来。

    假胡子道士整个嘴唇和下巴被撕下来好大一片肉皮,火辣辣的疼痛又让他大叫一声。

    只是这个假胡子,似乎就已经说明问题所在了,胡子都是假的,估计炼制的什么仙丹也肯定真不了。

    而所谓的清云道长,刚才还在吹牛拉大蛋鬼扯的什么炼丹门派啊祖师啊什么的,就更显的可笑至极了。

    赵煦其实也意识到了什么,虽然杨怀仁的方式有点粗暴,不过他却证明了他所说的话,的确是事实。

    这让赵煦开始担心起来,或许刚才他还是有些不信的,毕竟他是皇帝,杨怀仁说有人敢给他下毒,这确实有点危言耸听的意思。

    可现在发生的事情让赵煦不得不考虑,如果有一个人给他下毒,就说明很可能给他下毒想害的人就不止一个。

    他甚至联想到自己刚刚夭折的孩子,也有可能根本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用下毒的方式给毒害的。

    而这些人的目的嘛,简直不要太明显,赵煦一想到眼下朝堂上不断有人上书让他立储,他就恨得牙痒痒。

    不过还有一点他想不明白,清云道长是他的皇后刘清菁向他举荐进宫的,如果清云道长是假的,那么这件事就有不同的可能了。

    要么是刘清菁故意安排了这个道长暗害自己,可她这么做对她又有什么好处?

    要么是另一个可能,刘清菁也是被人利用,或者说是在被蒙蔽之下,才做了这种事。

    而且死的皇子也是她的孩子,她就算再混蛋,也不至于害死自己的孩子这么不合情理。

    赵煦疑惑之间,寝宫外又有人求见,来的是朝堂上的几位大臣,个个都是如今在朝堂上一言九鼎的大人物。

    赵煦也猜到他们是来做什么的了,他本来是不想面对这些人的,他们总是劝他赶紧立储,赵煦自然不太待见他们。

    可眼下有杨怀仁在,而且发生了一件这么大的事情,现在让他们进来,好好看看假胡子道士毒发的样子,他也好质问一下,是谁这么大胆敢在背后指使给他这个皇帝下毒,目的又是何在。

    赵煦摆了摆手,通传的小太监便回身去请了几位相公进来。

    杨怀仁听着他们通报的名字,便知道这些人八成是听说他刚到京城便被皇帝召唤入宫觐见,所以特地赶来,是怕杨怀仁因为议储的事情在官家面前胡乱说话了。

    杨怀仁倒也不生这帮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们的气,还做出恭敬的样子来客客气气移步迎了他们进来。

    “学生杨怀仁,见过章相公、韩相公、曾相公、蔡相公、许相公、李相公和黄相公了!”

第1743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九)

    紫宸殿的偏殿里一下来了七位朝中重臣,只是他们给赵煦和昭怀皇后行礼之后很自然的站成了三拨。

    站在左边的是宰相章,跟着他站在一边的还有尚书左丞蔡卞和尚书右丞黄履。

    站在右边的则是枢密院使曾布和礼部尚书中书侍郎许将。

    而和左右两边都保持距离的人则是吏部尚书韩忠彦和门下侍郎李清臣。

    杨怀仁见他们之间刻意保持了距离,也明白他们之间是怎么回事了。

    虽然这七人里大都是新党人物,也有属于中间派的李清臣和许将,但似乎现在他们分派的格局和党争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这几个人如何起势来讲,许将和黄履都是章提拔进中枢的,但如今只有黄履站在章一边,许将却跟章的死对头曾布站在一起。

    韩忠彦和李清臣能站到一起,还倒不算奇怪,而且李清臣这几年老的厉害,走路都似乎颤颤巍巍了。

    赵煦依旧懒得说话,苏公公问道,“诸位相公觐见,可是有要事启奏陛下?”

    章竟没有正面回答,那意思不像是对陛下不敬或者怎样,而是觉得苏公公多此一问。

    曾布抢着说道,“陛下今日又没有临朝,朝中政务繁多,臣望陛下龙体能尽快康复,好上朝亲政。”

    章不怀好意的斜了曾布一眼,这两个曾经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新党战友如今非常不对付,连样子都懒得做了,直接相互甩脸子看。

    章那意思就是说曾布装大头蒜了,谁都知道赵煦如今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太医院那么多太医虽然嘴上不会细说,但赵煦的身体日渐颓败已经药石无灵的事实,却已经是朝堂上人尽皆知的。

    曾布还说这些恭维皇帝的话,让为人十分刚正的章不喜。

    七人之间本就有嫌隙,他们能一起来觐见陛下,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一来是想找陛下再论议储之事。

    二来是知道杨怀仁刚刚回京便被陛下急召进宫,他们担心情况有变,所以一起赶过来查探情况。

    直性子韩忠彦看见角落里站着一个道士,开口问道,“清云道长如何在这里?”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朝廷重臣觐见陛下,无关人等留在这里是非常不合适的。

    他嘴上说的是那个老道,实际上也在暗指刘清菁留在这里有些不妥。

    刘清菁自然明白韩忠彦是在说她了,可她又不想就这么离开,毕竟一会儿清云老道若是发起春来,她也怕老道胡乱说话把她给扯出来。

    所以她装作听不懂韩忠彦的话,兀自给赵煦斟了一杯茶水,做出一副妻子侍奉丈夫的贤淑样子。

    杨怀仁心里很想笑,笑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实在是无聊,可一想到这些国之重臣整天都不务正业搞斗争,他心里又感到很苦涩。

    特别是刚才几位大臣分成三拨站立,赵煦也是看在眼里的,可惜他并没有因此难过或者怎么样。

    仿佛他早就习惯了朝堂上的权谋争斗了,早已经麻木的不以为意,或者他心里更愿意看到这样的争斗,才显示出他皇权的存在感。

    这时候赵煦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就不想去管这些事了,他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就算他们整天上书要议储搞得他很烦,但却因为他们之间观点不同同样吵来吵去去,倒是给了赵煦多清净的时间。

    杨怀仁不想把炼丹道士给陛下下毒的事情就这么冷处理过去,于是主动站出来把刚才他说的事情给七位大臣简单叙说了一番。

    杨怀仁本以为当他说出有人暗中给陛下下毒的事情之后,这些人会非常吃惊,却没想到他们似乎早就料到了一切似的,只是稍稍做了做样子,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李清臣有气无力地说道,“老臣早就跟陛下说过,这些方士和炼丹的事情并不可信,可惜陛下不听,唉……”

    老头七十多岁了,说这种有些冒犯赵煦的话,他竟一点心理压力没有,好多少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

    赵煦也果然没有怪罪他,毕竟自己以前犯的错误,他自己肯定不愿多提,所以也不做辩驳,而且如果杨怀仁说的事是真的,他自然不会饶过这些道士。

    看七位重臣的意思,似乎都是对陛下进食丹药的事情有些不屑,说不定心里还想着,如果什么仙丹真的有效的话,恐怕赵煦也不会把身体搞成现在的样子了。

    就在这时,假胡子老道似乎开始有些反应了,他一下别杨怀仁塞了十几颗药丸,药丸落进他的胃里之后,那层红色药皮很快就会融化,药丸中的猛药被吸收之后也很快就会发挥神奇的药力。

    假胡子老道也就三十多岁,说起来也属于青壮年的行列,正常人吃一颗丹药或许只是感到暂时的神清气爽,身体发热并产生一些幻想。

    可他一下吃了十几颗药丸,这药效发作起来,可就有他受的了。

    假胡子老道一开始感觉身体开始有反应的时候还想着极力忍耐,可药效实在太强了,不论他如何有定力,这会儿也开始渐渐控制不了自己了。

    他也是个正常的男子,众目睽睽之下,能很明显看见他裤裆里有什么东西把裤子给顶了起来。

    不仅如此,他的脸色,包括他身上其他皮肤的颜色,也开始变得通红起来,他感到了一阵阵的燥热像滚汤一般涌上了头顶。

    他身上忽然又感到奇痒难耐,然后便开始双手不断的抓挠,加上浑身潮热,他抓挠的也越来越猛,而且逐渐开始失去了常人的理智,连自己的外袍都给抓烂了,胸前的肉皮都给抓出了血痕。

    可他仍然无法止痒,在身上抓挠的频率和力度越来越大,很快便把身上抓的皮开肉绽,眨眼间一点儿完好地方都没有了。

    他身边的两个小太监似乎被假胡子老道的举动吓到了,下意识的往后退,试图远离这个发了疯的人。

    刘清菁见假胡子老道身上衣服几乎快要全部被抓烂,露出整个身体了,忙把脸扭到一边,大叫着让人赶紧把这个疯子拖出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