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44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

    小太监们极其不愿意去碰眼前这个鲜血淋漓,却依然浑身乱抓的疯子,但皇后娘娘的旨意又不好违抗,只得咬着牙上去拖人。

    而假胡子老道忽然感觉有人扯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忽然张牙舞爪地挥手打翻了拖他的人。

    这还不算完,更让在场人的惊愕的是假胡子老道接触到了人之后,发了疯似的往那个太监身上盖了上去,然后用那话儿没来由的一阵乱捅。

    小太监受了惊吓,哇呀乱叫着救命挣扎起来,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之中。

    其他几个小太监想去拉他们的同伴,却发现同伴被浑身是血的疯子死命的抓住,他们怎么拉都拉不出来。

    还是一个稍微年长的太监急中生智,抱起一个供人坐的木头方墩头砸在了假胡子老道脑袋上,一下把他砸晕了过去,这才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小太监给救了出来。

    场面忽然变得有点尴尬,假胡子老道本来还是个正常人,可吃了他炼制来献给陛下吃的丹药之后,却突然变了一个恶魔一般的疯子,而且当着众人面前做出那等猥琐之事,实在是令人难以启齿。

    刘清菁也因此变得有点怒不可遏,见太监们只顾着发愣,怒喝道,“你们这些杀千刀的,还在愣着干吗?还不赶紧把这个疯子的尸体拖出去!?”

    太监们被喝斥的一愣一愣的,杨怀仁却站出来制止道,“且慢!”

    刘清菁要把人拖走,还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已经很明显说明她心虚,别忘了这个老道可是她当初举荐给皇帝陛下,还让他在宫中设置丹房,炼制丹药给陛下服用的。

    现在也已经证明,赵煦为什么吃了那些所谓的仙丹之后,会毫无自控的贪恋女色了。

    而且赵煦平时服用丹药,也只是一次服用一粒而已,一粒丹药便能让他陷入情欲中无法自拔,证明这些丹药里是被加入了极其猛烈的春药的。

    也难怪杨怀仁一下给假胡子老道喂食了十几粒这种丹药之后,他忽然间发了疯,做出那么让人不齿的事情来了。

    赵煦看着那具血淋淋的尸体,也有些恶心的意思,他望着杨怀仁道,“爱卿这是何意?”

    杨怀仁正色道,“回禀陛下,刚才清云道长在吃了他炼制并进献给陛下的仙丹之后,忽然就发了疯,包括诸位相公在内,也都看到了。

    微臣想知道,清云道长发疯,在诸位相公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

    赵煦脸色有点难看,一是因为他现在明白了他以前为何在服用了仙丹之后难以控制自己了,想到他堂堂一个皇帝,竟然被人用这种方式来控制,恨得他牙痒痒。

    另一点是因为这种事其实不用杨怀仁多嘴说出来,但凡是个正常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来,而杨怀仁偏偏还要这么说,就是想得到几位朝中重臣的肯定了。

    几位相公偏偏这会儿听了杨怀仁的话不知如何回答了,平时不见他们照顾皇帝的颜面,这会儿却装聋作哑,没有人开口了。

    还是那个倚老卖老的李清臣,用他拉风箱似的声音说道,“王爷何苦多此一问?在场诸位都是自负清高之辈,如何让他们把那种话在陛下面前说出口来?

    唉……老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就顺着王爷的意思,当一回浑人,我们几个都看的清清楚楚,那个疯子之所以发疯,是因为吞下了过量的春药所致。”

    杨怀仁得到了他想要的话,也不好继续拨皇帝的面子,换了一种方式说道,“也就是诸位相公帮学生证明,这些江湖术士炼制了含有毒药的丹药来毒害陛下了。”

    没有人接话,算是他们认可了杨怀仁,连刘清菁也不知该如何掩饰了,想到大家一定会把事情的根源联想到她的头上,于是她忽然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来,站起身来跪在赵煦眼前。

    “陛下,都是臣妾不察,误信了小人谗言,才把此人举荐给了陛下,请陛下治臣妾的罪。”

    一张俏脸儿梨花带雨,着实惹人怜爱,赵煦似是想到了他们来的孩子不久之前刚刚夭折,他心里这件事上似乎是他对不起刘清菁似的。

    现在刘清菁又是自己主动请罪,赵煦的内心不由的软了下来,眼看就要开口饶恕了刘清菁的罪过。

    杨怀仁不等赵煦开口,忽然义正言辞的插嘴说道,“陛下,此人胆敢用如此猛药毒害陛下龙体,陛下若是就此别过不究的话,恐怕难以服众吧?

    若如此滔天大罪都可以其轻易饶恕,那陛下天威荡然无存,天下人都不会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这些话说的铿锵有力,很明显有冒犯天颜的成分了,而且虽然杨怀仁没有指名道姓,却明显把矛头指向了昭怀皇后。

    章忽然感觉眼下的局面非常为难,刘清菁是他当初极力推荐给皇帝的,后来孟皇后被废,也是在他全力支持之下,劝赵煦册封当时的刘婕妤为贤妃。

    元符二年,也就是去年刘贤妃怀有龙种之时,更是他上书说后宫凤位空虚,刘贤妃怀有龙种,应当册立为后的。

    当时因为刘清菁出身低下,还曾经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也是章带领几位朝中重臣力排众议,劝赵煦说刘清菁可以母仪天下的。

    可刚刚发生的一切,已经证明刘清菁根本没有任何母仪天下的资格。

    事情在几位相公眼里非常明了,清云道长是昭怀皇后举荐给陛下的,那么清云道长敢在给赵煦服用的丹药里下春药,肯定是有人指使的。

    那么这个指使他的人,也就很明显了,大家一想到一位堂堂皇后,竟然为了后宫里争宠就给陛下下春药,说出去那都不是丢人现眼了,直接就是有辱国体。

    大家现在都不说话,是因为心里知道赵煦想来宠爱昭怀皇后,他们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想当那个出头鸟,惹了陛下的记恨,以影响到他们更关心的议储之事。

    但似乎发生了这种事,如果连他们几个朝堂上最有头有脸的人都不敢说的话,似乎也太说不过去了。

第1745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一)

    蔡卞觉得他在几位老臣里算是比较年轻的,加上他跟杨怀仁还多少有些交情,便站出来说道,“皇后娘娘确实有失察之误,但罪过,应该算不上吧?”

    杨怀仁有些诧异,其实一开始蔡卞站在章身边,杨怀仁就有些怀疑了。

    虽然蔡卞也是新当中的头面人物,但相比章和曾布之流,他其实还是同情旧党的。

    尽管他是王安石的女婿,可他从他岳父那里传承来的,更多的是新政思想,而不是执着于党争。

    他觉得党争是可以排除掉很多改革弊政的阻碍,到如果党争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也是对新法的施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

    所以在党争进行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他也在尽力规劝章还是把思想的重点转移到新法的实施上来。

    只是章这个人性格刚烈,坚持不把朝中旧党,甚至是同情旧党的中间派势力全部打压下去,新政就没法顺利的施行下去。

    蔡卞在这方面和章的想法是不同的,不过因为章是新党的领袖,他又是章的左膀右臂,所以才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坚定的站在了章的一边。

    杨怀仁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昭怀皇后,而昭怀皇后又是章的势力组成中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在这种局面下,蔡卞觉得他的身份可能很适合站出来做一个中间人,在章和杨怀仁之间斡旋,从而让双方停止争斗。

    他说的话明显就是替刘清菁开脱了,虽然这种话比较牵强,但蔡卞看到了一点,赵煦的个人情感上是比较倾向于刘清菁的。

    一来刘清菁是赵煦真正的喜欢的女人,这种情感就保证了即便刘青箐犯了错,只要她肯主动认错,赵煦就不会真的怪罪她。

    二来是因为去年刘青箐怀上了龙种,并在今年早些时候为赵煦诞下一位皇子。

    只是因为这个皇子从出生就身体羸弱,见风就病,病了还治不好,才导致没几个月就夭折了。

    这件事上,赵煦觉得他是有责任的,刘清菁给他顺利生下了皇子,他却没能照顾好这个儿子让他早早夭折,刘清菁也因此非常悲痛。

    所以哪怕是出于一种男人的愧疚心理,即便刘清菁犯了大错,赵煦内心里也会主动找理由帮她开罪。

    蔡卞也就顺便借着刘清菁在赵煦心中的地位做文章,即便他不用说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话说出来,也一定会得到赵煦的认可。

    杨怀仁也想到了这些,只是他现在不得不和刘清菁站在对立面,有刘清菁在,他的计划便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

    所以不论他接下来说的话做的是会如何得罪了赵煦和章等人,他也好做一回愣子了。

    杨怀仁正色道,“蔡相公,你这话说出来有些不妥吧?”

    蔡卞没想到杨怀仁会这么直接的反驳他,但他觉得他接着赵煦宠爱刘清菁这一点,已经无论如何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也不怕杨怀仁为难他。

    蔡卞轻松应对,“王爷说老夫的话不妥,可不知王爷的意思,老夫的话不妥在什么地方?”

    杨怀仁见蔡卞神色轻松,便明白他的想法了,于是他问道,“蔡相公,学生斗胆请教您一个问题。”

    “王爷尽管说。”蔡卞依旧神色如常。

    杨怀仁道,“如果一个人给陛下下药毒害陛下,这个人该当何罪?”

    蔡卞早料到杨怀仁有此一问,坦然道,“如果有人胆敢给陛下下毒的话,应当诛九族!

    但有一点老夫还是要跟王爷讲清楚,王爷说的给陛下下毒,可是指的清云道长在进献个陛下的丹药中加入了猛药?”

    杨怀仁点点头。

    蔡卞笑道,“他的确是给陛下下了药,但要说这就是下毒毒害陛下,那就言过其实了。”

    杨怀仁咬了咬牙,指着躺在地上浑身是血的清云道长质疑道,“清云道长吃了他进献给陛下的丹药竟发疯成如此样子,诸位相公也都看到了。

    这如果都不算是下毒,难道非要把人毒死了那才算下毒吗?”

    蔡卞辩道,“春药而已,民间亦有许多人服用,并不见有谁因为吃了春药便死了的,如果春药是毒药,那王爷的意思,难道民间的男子,都是傻子不成?

    还请王爷分清楚,春药是春药,毒药是毒药,虽然清云道长给陛下下春药是有罪,他也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了,但王爷非要说他是给陛下下毒,未免有点过分吧?”

    蔡卞的话还真得到了几个人的认可,春药不是毒药,这一点还真是被蔡卞抓住了重点。

    杨怀仁把下春药和下毒联系在一起,也确实显得有点把问题扩大化的意思了。

    杨怀仁也觉得继续争论这个问题似乎中了蔡卞的道了,于是换了一种方式,问道,“蔡相公觉得,像清云道长这样的江湖骗子,除了春药之外,还用了什么材料炼制的这些所谓的仙丹?”

    蔡卞被杨怀仁没头没脑这么一问,还真被带着转移了话题,他疑惑道,“这个老夫哪里知道?”

    杨怀仁笑了笑,转向了苏公公,“苏公公,宫中三位炼丹的道士炼丹,所用的材料想来大多数应该是宫中公公们负责采买的吧?”

    苏公公忽然被问到,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是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们向内府监提出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由内府监同意从宫外购入,然后再转交给他们的。

    也有极少数材料他们说市井里并没有店铺贩售的,说要上山采集什么罕见草药之类的,才他们自行出宫去收集的。”

    杨怀仁又问,“那他们采购材料的记录,内府监应该有吧?”

    苏公公忙唤了一个小太监过来,吩咐他去如今管理宫中采购的黄公公那里去取三个道士采购炼丹材料的账目过来。

    少倾,小太监便奔跑着把账目带了回来,交到了杨怀仁手里。

    杨怀仁只是稍稍查阅了一下,便把账目交给了蔡卞,请他和其他几位相公传阅……

第174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二)

    等他们大致看完,脸上渐渐露出狐疑之色的时候,杨怀仁便说道,“诸位相公,你们也看完了这本账目了。

    不如让你们来说说,这些记录里,你们可发现了什么有毒之物,是绝对不能给陛下食用的?”

    曾布似是抓住了什么把柄一般,忽然做出惊恐的样子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杨怀仁早想到了如今和章水火不容的曾布会首先跳出来发难,于是问道,“曾相公可有什么发现?”

    曾布道,“这些炼丹的道士,简直就是肆无忌惮地用毒物毒害陛下,对他们就应该千刀万剐才对!”

    接着他拿着那本账本作势给其他几个同僚看,说道,“诸位阁老请看,这账目中明明白白记录的有毒之物,就不下十种!

    像砒霜、石,这都是大毒之物,还有雄黄、雌黄、丹砂、冰石等,都是有不小的毒性的,还有金、银、铜、铁、铅等金属之物,也是无法食用的。

    如果这些江湖道士就是用此等毒物来给陛下炼丹的话,恐怕说他们不是给陛下下毒,都没有人相信了。”

    章听了曾布的话已经气急,他们几个能混到如此高位,对于世间常理自然都是知道不少的。

    虽然像曾布说的那些炼丹材料好像都是有毒或者起码对人体没有好处的东西,但实际上当时的炼丹术就是以这些金石之物作为基本原料的。

    他相信曾布对这一点不可能不懂,如果他要反对,恐怕很久之前就站出来反对陛下在宫中养了三个炼丹的道士了。

    可他以前不说,偏偏到现在说了,还装作好似以前根本就不懂炼丹是怎么回事一般,就是刻意在给赵煦演戏看,分明就是和他对着来。

    赵煦听完了,突然发觉这些炼丹的道士们竟然用砒霜石之类的大毒之物炼丹给他吃,也确实感到害怕,也面露惊恐之色。

    黄履不等章开口,首先站出来想惊恐的赵煦说道,“陛下莫慌,请先听完微臣一言。”

    接着他转向了曾布,发起质疑道,“曾大人不要迷惑了陛下,你这话说的也有很多不对之处吧?

    炼丹用五金、三黄等物,本就是常见的材料,这又有什么出奇的?曾相公会连这点常识都不清楚?

    何况如雄黄、丹砂和冰石之物,在医药里也是常见的药材而已,它们的确是有毒性,但在控制好分量的情况下,它们就是药材而已。

    还有砒霜,民间谈砒霜色变,那也是他们不懂罢了,砒霜同样是药材的一种,并不是说它一定就是要人性命的剧毒之物。

    有经验的药师或者郎中,包括这些炼丹的术士,他们都有巧妙的方法对这些原本有些毒性的金石类药物进行特殊的炮制。

    而且经过炮制之后,这些金石之物也会失去毒性,成为单纯的药物,而此时服用这些东西,就不会中毒了。”

    黄履反驳完曾布,接着转向了赵煦,“陛下也一定读过一些医书,在某些药方之中,也一定见识过出现了砒霜等有毒之物的。

    这并不是说医书里的记录就是错的,而是这些毒物经过特殊的炮制之后会失去毒性,还望陛下明察!”

    一向很公道的老臣李清臣也附和道,“黄大人说的不错,是有些本身带有毒性的金石类药物,经过合理炮制之后是会市失去毒性,只保留药性的。”

    李清臣和韩忠彦似乎是做了中间派,不过时不时的也会插几嘴,倒不是他们保持中立和公正,而是用这种方式来平衡两边的情势。

    杨怀仁从李清臣说完话之后韩忠彦隐隐的笑意里,便看出来了,他们这不是拉架,而是逼架。

    他们真实的想法,是唯恐天下不乱,恨不得章和曾布两帮势力斗的两败俱伤,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才好,他们也好渔翁得利。

    不过杨怀仁现在还顾不上他们,眼下的重点是,要想让大壮的身份走到明处,必须先扳倒刘清菁。

    而扳倒刘清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点一点先把她才赵煦心中的形象彻底毁灭,才能彻底消除后患。

    这其中就包括支持刘清菁的章等人,虽然杨怀仁也不喜欢章这个人,但他们之间也并无仇怨。

    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些阻碍不得不除掉,否则理想根本就无从谈起。

    眼下正常看来,是章一派人在极力维护刘清菁,似乎他们也认为因为赵煦对刘清菁的宠爱,他们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就算杨怀仁同样是赵煦非常看重的,可杨怀仁离京多年,赵煦再看重他,也不会有自己的枕边人刘清菁那般亲密。

    所以杨怀仁想针对刘清菁的意图,他们早就看明白了,也心中窃笑,没想到杨怀仁离京多年,却一点心眼不长,还是那个愣头愣脑的杨二愣子。

    他这才刚刚回到京城,不是去站在中间先观察下朝中局势再做决断,而是立刻站出来挑衅昭怀皇后,这是太狂妄自大了。

    即便无意之间他多了曾布这个帮手,但章觉得,曾布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多了曾布的帮腔,反而坏了杨怀仁的事。

    就说刚才曾布跳出来演戏,指出了许多炼丹材料中的毒物,听起来似乎冠冕堂皇,但他却忘了,别人也不是啥都不懂的蠢货。

    黄履一番话,已经有理有据的证明,即便是常人印象里是毒物的很多东西,其实本身也是药物。

    只不过在把这些金石之物作为药物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炮制,需要先处理一下,把毒性消除掉之后,便成为了可以治病救人的药材。

    反而因为黄履说了这些话之后,显得曾布刚才说的那些话和做出来的样子太矫揉造作了。

    杨怀仁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是他如果再转移话题从旁支入手,恐怕很容易被别人发现他的意图,反而抓着前边他说的话不放过他。

    不过他也早想到了会有人拿出有些药物本身有毒,需要进行炮制变成无毒之后再给人服用的理由,也准备好了应对之策。

第137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三)

    就在杨怀仁还在快速组织语言准备驳斥黄履的时候,韩忠彦又开口了。

    他说道,“老夫以前倒是看过陈正字注解的《金丹经》,陈正字在里边有一句话老夫觉得正好可以拿出来让诸位品评。

    他说,‘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服用丹药之时,外服丹药为外修,修习吐纳为内修,二者相结合,才是服用丹药的合理之法呢?”

    韩忠彦说的那个陈正字,杨怀仁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当今的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陈师道了。

    陈师道官职虽然不高,但在文人之间名望却很盛,影响力一点儿不必当年的二程低。

    原因在于这老头是个超级学究,当时如果说天下文人里谁是真正博览群书,除了陈老头之外,没人敢站出来自夸。

    陈师道爱读书,也爱给书做注解,他看过什么书,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注解一番,从普通的四书五经到山野杂谈,没有他不解释的。

    文人也比较认可他的注解,几乎把他的注解当成了教科书一般看待。

    如今不论国子监还是太学的学子,甚至包括天下的学子,如果不去看陈师道注解的书,似乎都不敢参加科举了,可见陈老头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韩忠彦推出陈师道对丹药经典《金丹经》的注解来说事,就连在场的几位朝堂大佬也没有人敢轻易反驳。

    杨怀仁听罢不由得眼前一亮,虽然没想到,但韩忠彦说的这些,确实隐隐地帮了杨怀仁,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

    世间那些意欲修炼成仙的道士,也的确是从两个方便着手的,一是修习高法教义,练习呼吸吐纳之法,二便是通过服用丹药的方式了。

    换句话说,这种修仙的方法先不去管有没有用,又有么有人真正修道得成飞升成仙,但道理是说的明白的。

    单纯修炼道法和内息,或者单纯服用丹药,那都是片面的。

    韩忠彦引申出这些来,想表达的意思就更深刻了,明摆着就是告诉皇帝,服用丹药不能说有错,但炼丹的时候所用的材料确实很多有毒性的东西。

    虽然说炼丹的方法有可能很巧妙,在炼制的时候把很多有毒的东西炼制的没了毒性了,但要说完全没有意思毒性,似乎也不太可能。

    而那些修仙的真人们确实懂得通过内修之法来消除毒性对身体的伤害的,假若清云道长也教了皇帝这些,那说他给皇帝下毒,就说不过去了。

    但韩忠彦早知道宫里娘娘们向皇帝举荐进宫炼丹的三个道士都不是正儿八经的道长,更多的可能是江湖骗子,只是娘娘们争宠的手段罢了。

    所以韩忠彦忽然提出这个观点来,其实就是帮杨怀仁来证明道士是假的,他们根本不懂炼丹之法。

    黄履所说的有经验的药师、郎中或者炼丹的道士有本事可以把那些有毒之物的毒性通过烹制或者炼制的方式除掉的说法,就显得强词夺理了。

    而杨怀仁所说的道士给陛下下毒的说法,才更站的住脚。

    杨怀仁和韩忠彦之间其实也没什么交情,现在他站出来帮杨怀仁,似乎也不是他仗义执言,更多的是有他个人的目的罢了。

    或者他在宫里有另一位娘娘组成了利益的联盟,也或许是因为立储之事他跟章有不同的意见。

    不管怎么样,他的目的更像是打击竞争对手,而让自己得利,反而像是利用杨怀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杨怀仁想到这些,也不太在意。现在的局面就是大家相互利用,谁也不比谁高尚。

    既然韩忠彦说这些话帮了他,他们没有不利用的道理。

    他接着说道,“韩相公的话非常有理,道家修道,的大成者成仙,小成者也可延年益寿,这一点微臣自然不可否认。

    但这里强调的也是内修外服的相互结合,只有外服丹药,却不去内修吐纳,丹药本身所带的的毒性无法全部去除,便成了导致陛下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了。”

    黄履似乎还要争辩,杨怀仁也没给他机会,话赶话地接着抛出了自己的观点,“黄相公刚才所说,有毒的金石药物,是可以通过巧妙的炮制方式来去毒的。

    这一点,我也是认可的,只可惜大家看看这个所谓的清云道长,连胡子都是假的,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连他道士的身份都值得我们怀疑,那他所谓的什么门派和炼丹的水平,就更显得是他诓骗陛下的谎言而已。

    还有,我相信诸位相公对朱砂也有一定了解,朱砂在受热的时候,会失去原本的颜色。

    在这时候的朱砂也就是黄相公所说的通过炮制失去毒性的时候了,但当朱砂被炼制到丹药里,丹药冷却之后却又重新恢复了红色。

    也就是说朱砂遇冷又恢复了原来的毒性,这样的丹药让陛下服用,而且是长期服用的话,难免会对陛下的龙体造成极大的慢性伤害。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有人用慢性下毒的方式毒害陛下的原因了。”

    赵煦听了杨怀仁的话,又皱起了眉头,不过他好似认可了韩忠彦和杨怀仁理由更加充分你的话了,黄履那些没有实际证据的话反而显得太浅薄。

    刘清菁也知道形势急转直下,忽然又对她不利了,但她觉得陛下对她心怀愧疚,所以就算惩罚,也不会太严重。

    她继续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哭诉道,“求陛下治臣妾的失察之罪,臣妾久居宫中,也是从别人口中听说这位清云道长精通炼丹之术的。

    臣妾举荐他入宫给陛下炼丹,本意也是想着能帮陛下延年益寿,谁知道这个清云道长竟然是个假的?!

    都怪臣妾听信了无知小人的谗言,才搞成了现在这样,臣妾再请陛下不要顾及臣妾的身份,给臣妾降罪,不然不足以服众!”

    赵煦本就是个心软的人,见刘清菁一再认错请罪,也越来越觉得她不是有意的,只不过是误信了别人的谗言才犯了错而已。

第1748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四)

    章脸上微微露出得意之色,还斜眼挑衅似的瞅了杨怀仁以及曾布一眼,好像在说,你们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吗?

    陛下是宠爱刘清菁的,你们往刘清菁身上泼脏水,可中间怎么都隔着清云道长,刘清菁说自己失察,陛下自然不会真的怪罪于她。

    而你们呢,白费了力气不说,逼着陛下惩罚他最爱的女人,这是自找不痛快,将来会得到什么样的反噬,你们尽管等着好了。

    杨怀仁却并不惊慌,向赵煦进言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

    赵煦问道,“爱卿何事不明?”

    杨怀仁指着血肉模糊的清云道长道,“此人毒害陛下不说,还在进献给陛下的丹药里加入了猛药,荼毒陛下龙体。

    微臣想知道,他一个江湖骗子,如果说进宫里陛下炼制丹药是为了求财,炼丹术粗陋导致了有毒的金石药物毒害了陛下的龙体,那他往丹药里加猛药,又是为了什么?”

    “这……”

    赵煦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竟也答不出来。

    杨怀仁继续说道,“很显然,往献给陛下服用的丹药里下春药,对于求财的江湖骗子来说,这是多此一举的事。

    除非……是有人刻意安排他这么做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后宫里的争宠,但实际上给陛下的龙体造成的伤害,确实无法挽回了。

    这也是给陛下下毒,而且比起清云道长炼丹术不精失误导致丹药里留存有毒的毒素来,刻意的给陛下下药,更显得无法饶恕。”

    赵煦为难的看着杨怀仁,又低头看了一眼跪在他面前的刘清菁,内心里十分纠结。

    如今正是他用人之时,急召杨怀仁回京,就是防止那些怀有野心的宵小之徒暗中害他的。

    而刘清菁又是他最喜欢的女人,而且因为皇子夭折之事,他心中对刘清菁心中有愧,也不好因为已经发生了事情就严惩她。

    杨怀仁一再强调刘清菁的所作所为是刻意给他下毒,这让赵煦左右为难,也有点怪杨怀仁不肯罢休的意思了。

    杨怀仁却铁了心一般,见赵煦依旧优柔寡断,觉得这时候也是扔一个大炸弹的时候了。

    他忽然跪下来斩钉截铁道,“陛下,当年陛下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的理由便废除了昭慈皇后的后位,眼下昭怀皇后的罪过,难道还不如昭慈皇后吗?

    国之法度要让天下人信服,在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章相公不是也这么说的这么做的吗?

    请陛下循昭慈皇后事,严惩后宫迷惑陛下者!”

    众人见杨怀仁如此言辞激烈,竟都是吃了一惊。

    印象里杨怀仁是愣了点,但从来不会把自己放到危险的境地去拼命。

    可眼前的杨怀仁,好似换了一个人似的,比那些朝堂上言辞激烈的谏官还用词激烈,比妻妾动不动就要撞宫柱以示自己是忠诚的愣子们还不要命。

    如果陛下真的因为太宠爱刘清菁而不去惩罚她,那杨怀仁该如何自处?和皇后娘娘彻底撕破了脸皮,将来他如何在京城做官?

    赵煦自然知道杨怀仁说的对,但他也有点不不懂杨怀仁了,以前的杨怀仁,虽然脾气有点让人难以琢磨,但向来都是支持他的决定的。

    也正因为这样,赵煦才对杨怀仁保持一种一贯的信任和器重。

    可眼前的杨怀仁竟然咄咄相逼,逼着他按照当时昭慈皇后的例子来惩处昭怀皇后,完全不考虑他的个人感受,这让赵煦很难接受。

    他搞不懂六七年时间不见,杨怀仁为何变得如此刚正了,当着几位朝中重臣的面,是一点儿颜面没给他留。

    赵煦心里也是有点恨杨怀仁让他下不来台,可他又不能斥责杨怀仁,如果他斥责一个敢言直谏的重臣,反倒让他成了一个昏君了。

    何况是他急召杨怀仁率军进京的,这才第一次见面就搞得君臣不和,那他急召杨怀仁回京的旨意,不是显得自食其果吗?

    杨怀仁如今领兵在外,虽然说以前没听说过他有任何反意,但如果今天训斥了他,万一让他有了反意呢?

    赵煦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只希望有人能出来帮皇后说话,好给他一个台阶下。

    章觉得看出来杨怀仁是要干什么了,从一开始杨怀仁的目的或许就不是针对皇后娘娘。

    章甚至觉得杨怀仁故意处处针对刘清菁,似乎是利用表面打击刘青箐,实际用意则是打击他。

    这让章内心里吓了一跳,再去联想,章似乎想到了更多,赵煦虽然还在位,可药石无灵的情况下,恐怕也没有多久皇帝能做了。

    那么接下来谁将继位为新帝,才是最关键的,章立即想到了杨怀仁和端王赵佶想来交厚,他开始怀疑,难道杨怀仁是支持赵佶的?

    虽然杨怀仁离京多年,但他和赵佶之间还保持着什么样的来往,章还无从得知,但只是看表面,便也能猜到杨怀仁不会支持从没有来往的赵和赵似了。

    所以杨怀仁为了赵佶能顺利继位,自然会打击支持赵和赵似的人。

    支持赵的只不过是些勋戚和武将而已,杨怀仁如今手握兵权,而且他手下的武德军也从来就不会怕禁军,所以赵可能根本就没被他放在眼里。

    那么有他和几位朝中大佬支持的赵似,似乎就是杨怀仁打击的重点对象了。

    杨怀仁打击章,似乎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理由,所以杨怀仁从昭怀皇后入手,从侧面来打击章和他的派系。

    目的更像是把支持赵似的一帮人踩在脚下,从而实现他推举赵佶继位的最终目的。

    而赵佶继位,自然会重用拥有从龙之功的杨怀仁,进一步把他们几个朝中大臣排挤出朝廷中枢。

    再想到一向对赵煦唯命是从的杨怀仁今天忽然跟赵煦翻脸为难赵煦,逼着他废后,章更是觉得,杨怀仁是早就对赵佶将来继位有十足的信心,才敢如此骄纵。

    章越想越觉得可怕,也觉得绝不能让赵佶和杨怀仁得逞。

    可眼下的局面,又好似杨怀仁逼着他站出来帮助昭怀皇后开脱一般,章立即想到,难道是杨怀仁还有什么更大的阴谋在等着他?

第1749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五)

    章的性格很直接,可这不代表他没有心机。

    从他的角度去揣摩杨怀仁的用意,章越来越觉得杨怀仁的行为模式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他一个外臣,实在是没有理由去死咬着昭怀皇后的把柄不放,而且还要置人于死地。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也不符合他的利益,似乎只有一种可能能说的通,那就是杨怀仁表面针对刘清菁,实则是为了拉章下水。

    章越来越觉得事情复杂了,他开始猜想,难道是杨怀仁早就挖好了一个大坑,就是等着他站出来维护刘清菁的时候,再忽然丢出来,就是想着骗他跳进去。

    章想到这里,不自觉地感觉后脊梁上冒冷汗,他也越来越谨慎气起来,生怕中了杨怀仁或者别人的什么计谋。

    所以章面对刘清菁的求救,似乎也有点左右为难。

    他是想帮刘清菁的,哪怕是站出来说一句话也好,处在他的位置,皇帝也绝不会不考虑他的意见。

    只是他有担心事里有诈,万一他维护了刘清菁,杨怀仁或者其他人又拿出什么别的证据来,恐怕他会受到刘清菁的连累。

    章内心里苦苦衡量,觉得这时候还是弃车保帅最保险,失去了刘清菁这个后宫巨大的助力,他的计划里是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但他却觉得越是这样,他越是不能冒险,他看着杨怀仁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也越来越觉得杨怀仁一定还有后招,是绝不会到此为止的。

    所以章选择了沉默,就连黄履打算站出来说话,章都抬手拦了黄履一下,示意他静观其变。

    黄履得到章的手势也非常震惊,但是他猜想章可能另有打算,所以也没有贸然抗拒。

    刘清菁见章闭目沉思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心中又恼怒又愤恨,忽然间感觉非常失落,似乎全世界都抛弃了她一般。

    好在赵煦还在左右为难,这给了刘清菁极大的信心,她不好做过多的狡辩,只是哭得越来越伤心,“孩儿啊,你死的好可怜啊……

    若是你还在世,这世上哪里有人敢欺负你的娘亲啊,呜呜……”

    刘清菁哭诉着刻意提到了他夭折的孩子,也正触碰到了赵煦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赵煦打定了主意不会严惩刘清菁,可又不好直接驳了杨怀仁,于是试探着说道,“诸位爱卿,不如这样,朕罚皇后闭门思过一年如何?”

    几位老臣这会儿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装作一副考虑的样子,嘴上发出“呃……”的声音。

    杨怀仁道,“若是如此,天下人必然会觉得陛下处事不公,偏袒刘氏。

    后宫中其他嫔妃会觉得给陛下下药不过是闭门思过一年而已,后宫中奸邪之辈还会给陛下下药,更不会把陛下的龙体当回事。

    更严重的是天下人都会觉得陛下亲小人远君子,人心思动,则君将不君,臣将不臣,民无法度可守,大宋的天下则岌岌可危矣!”

    赵煦听到杨怀仁直接喊昭怀皇后为刘氏之时就气血上涌了,听到后边杨怀仁说大宋天下岌岌可危,更是差点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赵煦气急之下对杨怀仁斥责道,“朕爱惜杨爱卿忠君爱国之志,才一再容忍,难道你真的觉得你可以无视君臣之别,可以逼着朕做事了吗?”

    赵煦的诛心之言吓得几位老臣都后退半步,然后赶紧躬身表示陛下息怒,唯独杨怀仁面不改色,竟反过来上前一步,大义凛然般单膝跪地道:

    “陛下执意维护后宫奸邪之徒,臣不得不冒死直言!”

    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似是把整个紫宸殿都震得瑟瑟发抖,杨怀仁说完,竟从怀中掏出两样东西来,摆在赵煦榻下的鞋子旁边。

    一样是赵煦这次急召他回宫时亲手书写的密旨,另一样是杨怀仁的大将军虎头鳌身金印。

    杨怀仁这两样东西拿出来,其他人一看也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只见杨怀仁退后一步,改换了双膝跪地的姿势,恭敬的给赵煦行了三个正儿八经的大礼道,“请陛下赎臣无能,无法辅佐陛下、匡扶社稷,臣就此圣前请辞,从此不理朝中之事。”

    杨怀仁说罢也不等赵煦答应便起身要走,毫不理会别人惊讶的眼光,也不管这是在宫里,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准备撒手而去。

    这下把所有人都吓到了,他们关心的不是杨怀仁突如其来的辞官而去,而是担心京城外就是杨怀仁带回来的武德军人马。

    虽然武德军编制只有三万人,可谁都知道,武德军中精兵不下五万,而且都是大宋装备最精良,也是最英勇善战之士。

    杨怀仁辞官如果是假,对皇帝和朝廷心灰意冷,要是让他就这么大摇大摆走出宫去,难保他不会立即带兵造反。

    虽然说京城二十四卫禁军有二十余万,可朝中这些大佬们最是心中有数,二十余万禁军不见得是五万武德军的对手。

    就算依靠数量优势能战胜武德军,恐怕大宋的权力基础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全大宋的人知道杨怀仁为何造反,赵氏皇族统治大宋最基本的民心也够呛保得住。

    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造反,真到那时候,指望朝中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文人可是控制不了局面的。

    李清臣骇的老脸通红,忙去拉住杨怀仁,“大将军这是做什么?”

    杨怀仁知道他要劝他,根本不打算搭理这老头,甩开他抓住自己的手,继续准备往殿外走。

    章终于忍不住了,他在杨怀仁身后大喝一声,“杨怀仁!你究竟要做什么?难道要造反不成?”

    杨怀仁早料到章会有此一言,就是想在赵煦面前坐实了他又不臣之心的事实,然后逼赵煦拿下杨怀仁。

    杨怀仁停住脚步,也不回头,背对着章冷笑一声,“章相公好算计,给陛下下毒的你不说预谋造反,我一个辞官的百姓,你污我造反?

    哈哈哈哈……可笑,可笑啊!”

    章这会儿哪里会跟杨怀仁讲道理?他只是想着这时候绝对不能让杨怀仁轻易走出宫去……

第1750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六)

    突然之间,章竟连身份都不顾了,追上杨怀仁便去拽他的肩膀,还扯着嗓子大叫着,“不能让他出宫,他会起兵谋反的!”

    章虽然身材比杨怀仁高大了一些,看上去也比杨怀仁要壮实,不过他毕竟上了年纪了,而且这些年作为宰相,又忙着国务又忙着权力斗争,身体早已经不复当年文武双全的威猛。

    可杨怀仁就不一样了,他正直壮年,这几年又一直在军中,虽然不如正常的军卒那般训练的有体系,但杨怀仁的身体状况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杨怀仁早听到身后章冲过来的脚步,也猜到了章要做什么,等章伸手猛力抓他肩膀的那一刻,杨怀仁忽然抖了一下身子。

    这一下看着轻巧,却非常实用,貌似带着点军中实用的武艺技巧。

    章这一抓不但没抓到杨怀仁的肩膀,反倒因为他之前冲的太猛,身子竟向前冲去。

    本来他及时收住脚步和冲刺的力道,也不是不能站住,可惜杨怀仁抖开肩膀,却用身子格挡了章的身体下盘一下,让他失去了平衡,一下冲跌向前,摔了出去。

    这一下也是太突然,附近的小内侍只是下意识地准备上去扶住章相公,可他们的反应速度哪里来得及?

    章也没料到杨怀仁会有这么一招,收不住力量终于还是摔了一跤。

    虽然摔得他浑身疼痛难耐,但章还是立即翻过身来,躺在地上指着杨怀仁大骂道,“杨怀仁要造反,请陛下下旨把他拿下!”

    这下殿里乱了套,几位老臣也是有人劝章息怒,有人赶紧顺着章的说法向赵煦进言请求陛下下旨把杨怀仁拿下。

    杨怀仁倒一副坦然面对的表情,回头对赵煦抱了抱拳,做出一副束手就擒的样子来大声道,“陛下若是信不过草民,不如听了章相公的话,下旨杀了草民便是。”

    整句话说的字正腔圆,在众人听来还有些大气磅礴的压迫力似的,连赵煦都被杨怀仁的气势给震慑得不知如何是好。

    曾布和许将等老臣忙上前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赵煦很快从曾布和许将的话里听出了他们的意思,放杨怀仁走出宫去,不见得杨怀仁会如章担心的那样就地造反。

    但如果现在就头脑发热杀了杨怀仁或者把他拿下打入天牢,怕是城外的武德军收到消息,会立即借着报仇或者营救杨怀仁的名义造反。

    到时候事情就无法挽回了,就算杨怀仁没打算造反,怕是在众将士怂恿之下,也回不了头,只能造反了。

    赵煦想到这里竟出了一身虚汗,两只眼睛的瞳孔都无法聚焦了一般散漫无光,身体也僵直的无法动弹。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些金石碰撞的声音,更是把胆战心惊的赵煦吓得瑟瑟发抖。

    原来是殿外等候的那二十名杨怀仁的亲卫,听到杨怀仁大声说的那句话,知道情势对杨怀仁不利,竟情急之下准备冲进紫宸殿来保护杨怀仁。

    他们都是跟随杨怀仁多年的亲卫,说是死士一点儿不为过,就算他们只有二十人,还是被卸去了衣甲和武器,面对宫中侍卫,还是毫无畏惧。

    殿外值守的宫中禁卫见他们忽然冲突皇宫大殿,自然要阻拦,可乍一交手,这些平时鲜衣亮甲的侍卫就被制服了。

    这也难怪,杨怀仁的亲卫那都是从清平关开始就跟在他身边的一帮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考验,不论武艺还是胆色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干之士。

    而皇宫中的金瓜侍卫,穿的衣甲可能华丽异常,长得也是高大威猛,可真要动手的话,他们还不如武德军中一个普通的小卒有能耐。

    众人正惊愕之间,亲卫中的一人早已经冲入殿内,几个小太监哪里能拦得住,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冲到杨怀仁身边,立在杨怀仁身前以示守卫。

    本来杨怀仁的随从亲卫忽然跟殿前禁卫动了手,正印证了章杨怀仁预谋造反之事,章也正打算以此为借口坐实了杨怀仁的谋反之实。

    可就在赵煦惊恐之时,苏公公忽然惊道,“管……管公公!你,你不是死了吗?怎么……你何时成了大将军的亲兵护卫了?”

    冲进殿内的人正是管秋漓。

    当年管秋漓在宫中虽然为人低调,但毕竟是宫中老内侍了,又在孟皇后宫中当过职事太监,苏公公认识他倒也不出奇。

    当年孟皇后生产之时事发,她宫中太监女使死了不少,而且死状非常惨,有的都已经面目全非。

    这件事苏公公和赵煦自然是知道的,但当时为了隐瞒这件丑事,谁也没对宫外说半个字,也悄悄处理了那些尸首。

    当时只是点算了人头,却没有一一验明正身,就忙着把那些尸首草草运出宫外秘密找了个地方给埋了。

    眼下苏公公忽然看见了一个当时已经死了的人,忍不住惊恐大叫,倒是让一直跪在地上看杨怀仁热闹的刘清菁忽然想起来什么,一瞬间里她脸色苍白,差点晕厥过去。

    赵煦忽然间有点懵,这件事他知道,却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当时有人向他禀报说孟皇后生了个妖邪之物,具体是什么都没说清楚。

    赵煦本身对孟皇后就没有好感,加上刘清菁从旁恶意诋毁孟皇后,所以赵煦才没有亲自验证,轻信了刘清菁,下旨斩杀孟皇后宫中内侍和女使,防止这件丑事外扬。

    现在回想起来,赵煦也觉得那时候他太鲁莽了,只是出于一时的愤怒,便没有把整件事弄清楚,便废了孟皇后,也杀了许多无辜的宫人。

    可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当时孟皇后宫中的老太监,现在还摇身一变成了杨怀仁身边的亲兵侍卫,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之事,连赵煦也想不明白了。

    他低头去看刘清菁,见刘清菁惊恐的样子,忽然想到这些年来刘清菁利用各种手段争宠,并残害其他妃嫔之事。

    一联想到这几年宫中每隔段一段时间就有某个妃嫔或者美人离奇死亡或者消失,他也对当年孟皇后之事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第1751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七)

    章也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见赵煦都在发愣,心中更是焦急,依旧大喊着,“来人啊,拿下反贼杨怀仁!”

    可紫宸殿外的侍卫暂时是被杨怀仁的亲兵给控制住了,殿内的小内侍没有皇帝的指示也没敢轻举妄动。

    场面有点尴尬,章冒火的双眼瞪着杨怀仁,其他几位老臣依旧在各劝各的。

    杨怀仁却忍不住笑了出来,“章相公,你演的累不累啊?你这么大年纪躺地上凉不凉啊?不如站起来说话。”

    章气得吹胡子瞪眼,几个小太监上前去扶他,却别他一脸厌弃的把甩手把他们都打开,自己站了起来。

    杨怀仁现在也不怕说实话了,直接说道,“章相公,你这么随口给我安一个反贼的帽子,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就算有人信……”

    杨怀仁顿了一下,刻意环视了一圈殿内的众人,“也不会现在把我怎么样,你也是朝中老臣了,原本也是聪明绝顶的人,有些事你不会想不明白。”

    章立刻明白了杨怀仁话中的意思,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看向杨怀仁的目光里也有了更多的怨恨。

    杨怀仁拨开挡在他身前的管秋漓走近了章一步,口气也开始变得有些发狠,“我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大可以亲自动手杀了我的。

    但是我想问问,你敢吗?!”

    章大怒道,“老夫怎么不敢?!”

    可他嘴上是这么逞强,但身体却非常老实,并没有任何动作,明显是虚张声势罢了。

    道理是浅显的,要不然杨怀仁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进宫来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了。

    杨怀仁进宫出事,城外的武德军是一定会反的,这种反也不一定是针对皇帝,而是针对那个伤害了杨怀仁的人。

    到时候黑牛哥哥他们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大可以带兵冲入皇宫,接下来就有很多种可能了。

    但不论那一种,对赵煦来说都是不利的,就算不会要了他的命,也会让他成为一个傀儡一样的摆设。

    而对章来说,他,也包括他的党羽以及家人,都必死无疑。

    所以杨怀仁敢有现在的胆量,这也许会导致他被人诟病,但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

    人或者选择在沉默中沉沦,或者选择对抗所有人而呐喊,杨怀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或许他这么做,换别的一个强势或者精明的皇帝,或许换另一种情势,他都有可能白白枉送了性命。

    但眼下的局面,赵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反而觉得杨怀仁这是一种绝对忠诚的表现了。

    因为他忠于皇帝,所以不能容忍任何阴谋暗害皇帝的人留在皇帝身边,即便这个人是皇帝最爱的女人。

    赵煦也明白杨怀仁是站在里理的一边,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依旧不肯站过来,也是为情所困罢了。

    爱情这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它可以让人觉得无比幸福,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刘清菁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赵煦难道心里不清楚吗?显然不是的。

    只是当他作为一个男人被这个女人深深迷住,直到死都不肯迷途知返,这种情感或许在很多男人身上都有。

    他也知道刘清菁伤害了他,也伤害了很多宫中无辜的人,但他就是不愿意惩罚刘清菁。

    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接受了他的生命已经处于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也宁愿用最后的权力为刘清菁留下一个安稳的未来。

    所以就算杨怀仁和他翻脸,他也只能左右为难,迟迟下不了决心做出选择。

    又是李清臣站出来说道,“大将军慎言啊。”

    杨怀仁笑着向李相公表达了谢意,但却不肯接受他的建议,“学生多谢李相公提醒,只不过事到如今,大家何必还藏着掖着呢?

    想当年诸位都是仗义执言之辈,也因此受到异党的打压,如今位高权重,怎么就不会直来直往地说真话了呢?”

    李清臣惭愧的摇了摇头,皱巴巴的老脸上露出些自嘲的笑意,想想的确是这样,在场的几位相公,哪一位当年不是意气风发?

    可现在呢?当人到了某种地位,就没有那股拼劲和冲劲了,说实话会得罪人,所以他们尽量不说,缩在自己的龟壳里最安全,所以他们也就选择了沉默了。

    杨怀仁转向了章,“章相公,你也不用生气,气坏了身子,那可是你自己的。

    你更不用看杀父仇人似的看着我,你说我有反意,我说我没有,反正你也不会信,所以我觉得吧,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有人信你的话呢,就尽管来杀我好了,当然,如果你们有这个本事的话。”

    章气得脸都绿了,可面对这么一个貌似无赖却一身正气的杨怀仁,不论是为了自己的清誉还是真的没有胆量,他都没有任何的举动了。

    空气有点凝固了的意思,殿内忽然间安静的有点可怕,杨怀仁皱了皱眉,叹了一口气,竟不理会赵煦的疑惑,准备继续往外走。

    赵煦终于忍不住喝止了杨怀仁,“杨知义,你究竟要朕怎么样你才肯留下?!”

    杨怀仁回身道,“陛下,草民说了那么多,您到现在还不知道草民想怎么样?

    草民想陛下亲君子远小人,草民想朝堂上文武百官放下芥蒂齐心协力让大宋变强,而不是继续这么无谓争斗下去了!”

    杨怀仁义正言辞,其余老臣瞬时自感羞愧,却也觉得杨怀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朝堂上的争斗已经延续几十年了,那能是说停止就能停止的?

    就算如今的新党肯罢手,这些年那些遭到贬谪和迫害的旧党,如果让他们重新回到朝堂,又如何肯罢休不去报仇?

    这年代的文人确实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一群人,无数的传承千古的诗词被他们写出来,无数影响后世的科技被他们发明创造出来;

    甚至连他们很多经国治世的理念,都超出了这个时代,超过西方数百年,无数的财富被创造出来,让北宋成为历史上最富庶繁华的存在。

    但其中的大多数也都是最记仇的最没有心胸的,让他们放下心中的仇怨,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第1752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八)

    杨怀仁也知道他说了大话了,虽然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也有一种傲视众生的感觉,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他也只能拿出来撑撑气场而已。

    而杨怀仁几次欲离开皇宫,也是在赌,赌赵煦不会让他就这么辞官离开。

    就连管秋漓出现在殿内,也多少有杨怀仁早就计划好了的成分在内,虽然眼下发生的事情和计划里有些出入,但应该有的效果,确实是起到了。

    赵煦果然被逼的说出来那样的无奈的话来,作为一个皇帝,是很难想象他会对一个臣子用求情的口气说出那样的话来的。

    可宋朝就是这样,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文人治国有好处,也自然有它的弊端。

    原本这种类似君主立宪的初级阶段的统治模式,比西方早了四百年,只可惜封建时代的大环境不允许它进一步的发展,否则那个日不落帝国,也落不到一个大西洋岛国的头上。

    所以有时候与其说靖康之耻是人为造成的,不如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杨怀仁想拒绝原本的历史,要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即便是他自己,也搞不懂他做的够不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赵煦又一次语塞,他依旧无法舍弃刘清菁,所以只能继续在理与情的深深漩涡中纠结。

    倒是苏公公对管秋漓的忽然出现依旧耿耿于怀,这或许跟当年那件事是他亲自参与的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他带人去孟皇后宫中封锁消息斩杀宫人的时候,依稀记得那些宫人惨死之前说过些什么。

    他们说孟皇后诞下了龙子,只不过龙子在哪儿,似乎他们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苏公公没法去验证,只能当他们是临死之前求生的疯狂胡话而已,但对于刘清菁说孟皇后生了一个奸邪之物的说法,苏公公显然也是无法验证的,所以他也没有认同。

    就算孟皇后真生了个奇怪的东西,那总要有这个东西存在,让他或者其他人能验证一下,也好对皇帝有个事实确凿的交代。

    但是当时并没有。

    不管是孟皇后因为生了这个奇怪的奸邪之物羞愧难当当时便弄死了它,或者是刘清菁觉得此物会祸乱后宫派人处理了它,现在都无从考证了。

    皇帝在怒极之下只是想着不能让这件事传扬出去,苏公公只能谨遵皇命,按照人数一夜之间杀光孟皇后宫中的所有人,然后秘密送出宫去掩埋。

    事情做得干净利索,起码在当时,苏公公是这么认为的,连隔壁的宫院里都没有人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那一晚混乱了一阵,便重新恢复了平静。

    而第二天,孟皇后便被迁出宫院了,而原本宫院中的人,也再没有人见过他们。

    宫里这种事是时常会发生的,大家都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但却具体搞不清来龙去脉,也不敢私下里谈论,于是就默默地让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当年孟皇后不久后被废后,连两宫皇太后都没有出面干涉,别人就更不敢谈论什么了。

    至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这种废后的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的,历来都是如此,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

    可苏公公现在回忆起这件他不愿意回忆的事情来,整个人心里好似翻江倒海似的,却如何也不能平静了。

    管秋漓的出现,或许让赵煦心中也会产生一些波澜,他也会疑惑也会懊悔,但他不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苏公公原本也不会,可是管秋漓的出现,让苏公公彻底抓狂了。

    他幻想了好多种可能,有一种可能让他差点惊骇得大喊出来万一当年孟皇后真的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呢?

    那些宫人临死前说的话,如果是真的呢?他们说孟皇后诞下了龙子,也就是说,孟皇后生的是个儿子!

    这对如今的赵煦意味着什么,苏公公自然清楚明白。

    赵煦可能还有子嗣,那么朝堂上众臣为难赵煦的议储之事,也就显然不存在了,而赵煦的皇位有个正统的继承人,这对于赵煦的意义更是巨大的。

    所以苏公公也顾不上他的身份了,更不管杨怀仁在搞什么,赵煦又在持续的纠结之中无法自拔,他冒然开口问道,“管公公,你是如何活下来的?!”

    包括赵煦在内,几位老臣也是被苏公公突如其来的话惊诧到了,他们搞不懂两个太监,何故在皇帝和朝中重臣面前纠结一件看似无关的事情。

    只有杨怀仁微微露出了笑意,管秋漓察觉到这个笑意,也知道是他出场了。

    管秋漓移步到赵煦面前,先行了大礼,才开口说道,“陛下可还记得老奴?”

    赵煦对管秋漓的老脸似乎已经印象不深了,但是刚才他走路的时候,明显听到了木头击打地面的声音,却让赵煦记忆犹新。

    “当年昭慈皇后宫中有一位假腿的职事公公,就是你吧?”

    管秋漓点点头,“正是老奴。”

    赵煦皱了皱眉头,“朕记忆里,你本来应该已经死了。”

    管秋漓又点了点头,“陛下说的没错,老奴本来应该是个死人的,只可惜因为孟皇后交代了老奴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奴当年没有死。”

    苏公公忽然问道,“咱家记得当年昭慈皇后宫中七十二名内侍和女使,全部死光了,并没有人逃脱。”

    管秋漓笑了笑,“苏公公当年也没有数错,但我就是没有死。”

    苏公公又问,“现在我回忆起来,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是有一个戴木头假腿的太监,是在死尸之中的。”

    管秋漓又笑,“公公还是没有记错,只不过那个人不是我。我找个了别的公公,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腿砍下来,然后用我备用的一条木头假腿给他装上,扔在死尸堆里充数罢了。

    也幸亏当时场面混乱,苏公公又时间紧迫,急着完成陛下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只是点算了死人的数目,对于那些贱命之人,验证的却不是那么仔细……”

第1753章:杨怀仁大闹皇宫(十九)

    “你当年看到了一个戴假腿之人便很自然想到了是我,却没仔细检查,那个死尸的腿是刚刚被砍掉,假腿是临时才安上的。”

    苏公公面露惭愧之色,不过当时的情况,没有时间给他把所有死人都验明正身。

    他又问,“那当时昭慈皇后寝殿里死的那几个人,应该是管公公杀的吧?”

    管秋漓轻蔑一笑,瞅了一眼刘清菁,“几个被收买了诬陷昭慈皇后的贱人,他们死的太简单了。”

    苏公公立即明白了,除了当时刘青箐以妃嫔的身份暗害皇后这种事有点出格之外,其余的部分,宫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在上演这样的争宠大戏,他见识的够多了。

    赵煦自然明白管秋漓看昭怀皇后是什么意思,不过单凭他一家之言,也难免有信口雌黄的可能。

    他亲口问道,“那孟婉儿当时真的生了一个男孩?”

    管秋漓表情重新严肃下来,带着点质问的口气反问道,“那是自然,难道陛下真的以为昭慈皇后娘娘会生下一个狸猫或者其他的怪东西吗?”

    赵煦被问的哑口无言,这种事确实太诡异了,他也想到了真宗朝时狸猫换太子的事情。

    这件内宫秘闻本来是秘不外宣的,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让包龙图得知真相,才有了之后仁宗和生母相认的事情。

    后来戏曲中的情节自然是戏剧化的成分不少,不过这件事确实事实存在的,只不过过程可能更加隐秘,也更加离奇而已,至于具体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在当时,这件事在皇室中是广为人知的,赵煦自然知道这种皇家丑事,不宜为人道也。

    只是没想到这种事竟然也发生在他的身上,这就让他自觉愧对祖宗了。

    他看了看刘清菁,刘清菁紧张之下也是心虚,竟不敢去直视赵煦的眼睛,虽然脑袋摇得跟拨浪鼓儿似的,可目光却是躲躲闪闪。

    赵煦非常了解刘清菁,从她下意识的反应里,他便知道这件事是八、九不离十了。

    这让赵煦非常心痛,也感到深深的自责,也渐渐开始在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刘清菁这些年在后宫里做了什么,引领了什么样的坏风气。

    这样一个女人,不管他是多么的爱惜,也明白她不适合继续坐在皇后的位置上了。

    他或许可以为了一份男女之间的感情在纠结,但一旦事情影响到他们赵氏皇族的传承这种根本问题,他也实在没法继续包庇刘清菁了。

    为了知道更多的真相和细节,他强忍住情绪上的波动,又问道,“那孩子呢?现在如何?”

    管秋漓忽然把头叩下去,却不再说话了。

    赵煦心急如焚,另外几位大臣听到这里,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了,他们似乎比赵煦还着急,七嘴八舌抢着问道,“管阁领,你倒是快点接着说啊!”

    管秋漓还是不肯开口,急的几位相公们不知如何是好,还是蔡卞想到,既然管秋漓如今是杨怀仁的亲卫,或许杨怀仁应该知道这件事中的一些内情。

    于是他腆着脸硬挤出点笑意来对杨怀仁道,“既然大将军收留了管阁领,还留在身边当了最亲近的侍卫,相信当时对于管阁领的身世,大将军应该也有所了解吧?”

    杨怀仁心说刚才你老蔡还跟我针锋相对,这会儿又一脸巴结逢迎的样子来求我说话,你的老脸皮倒是很厚嘛。

    他客气地答道,“蔡相公,草民如今已经辞官,也不再是什么大将军了。何况涉及昭慈皇后的事情,学生一个草民,也不好多说闲话。”

    “这,这哪里是闲话呢?假若大将军,呃……杨贤侄知道一些内情,不如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啊。”蔡卞已经一脸哀求之色了。

    杨怀仁耸耸肩,又指了指管秋漓,那意识是,他这个当事人都不说,我一个外人更不好说了。

    蔡卞见杨怀仁铁了心置身事外,只好又去陪着其他老臣去求管秋漓。

    管秋漓忍耐了好久,忽然开口说道,“老奴自知凭老奴的身份,是绝不敢和陛下谈条件的。

    但为了昭慈皇后的孩子的安危着想,只要刘清菁还在皇后之位,请赎老奴不敢交代孩子的下落。”

    赵煦差点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管秋漓嘴上说的恭敬,他说什么不敢跟官家谈条件的话,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威胁官家。

    什么为了孩子的安危着想不能说的话,更是逼着赵煦废掉昭怀皇后刘清菁了。

    苏公公替皇帝说话,“管公公你大可以放心,有陛下给你做主,还有诸位相公在这里,你说出皇子的下落,是绝对不敢有人暗中加害的。”

    管秋漓嗤笑一声,“苏公公,你是小看了别人的能力,还是觉得我管秋漓是个蠢货?”

    苏公公被怼的牙齿都要咬烂了,却也知道单凭他一句保证,似乎也不足以打动管秋漓。

    赵煦终究不是蠢货,他看向了杨怀仁,目光里的意味很复杂,确实有些装可怜,想打动杨怀仁的意思。

    杨怀仁低下头去装作没看见,却开口道,“草民插个话,草民觉得这位管公公的话说的还是在理的。

    我一个草民的身份,自然不敢和皇后娘娘争斗下去,这要是出了宫,自然是要远遁深山,再不敢回到京城的,不然我的小命不保,那可就太冤了。”

    这话听不出是找谁作为目标对话,却又听着像对每一个人说话,也隐隐有提醒管秋漓的意思,让场面更加焦灼了。

    章早已经怒火攻心,要是以往,以他的脾气早就对管秋漓大打出手来逼问他孩子的下落了。

    或者他为了保住刘清菁,会破口大骂管秋漓一个阉人信口雌黄,多年前的旧事早已经没了什么真凭实据,他分明是在扰乱视听。

    可眼下的局面他又不敢发作,毕竟如今朝堂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议储之事,这关系到朝廷乃至整个大宋的局势稳定。

    而且他们几位老臣争论议储,争得的是兄终弟及,由赵煦的哪位皇弟来继承帝位的事情。

    但现在局面完全不同了,如果赵煦还有皇嗣在世,继承皇位也根本也没有那几个王爷什么事儿了。

第1754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

    如果是这样,他们还分派站队的,显得是多么可笑。

    但事分两面,单凭一个早年间宫中的老公公的一面之词,似乎也不能确定真的有这么一个皇帝的亲生儿子的存在。

    一想到管秋漓如今是杨怀仁身边的贴身侍卫,章内心里也不排除这是杨怀仁另外的计谋。

    对于杨怀仁否认自己意图谋反的事情,章不管别人信不信,他是没法信的,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也难免会多多少少生出些野心。

    皇帝身体健康那都是免不了的事情,何况如今赵煦身体羸弱,早已经药石无灵了呢?

    加上赵煦膝下犹虚,皇室的没落那是大家眼看着的事实,这种时候像杨怀仁这种只身在外又手握兵权之人,如果对皇位没有一点儿的想法,章还真是不信。

    但是从现在的事态发展,章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杨怀仁或许为了自己的名声,或者处于别的考虑,也不好直接起兵造反,但他可能有其他的方式控制朝政大权。

    章能想到的,就是杨怀仁接着当年昭慈皇后被废的事情做文章,利用这个管秋漓,刻意制造一个什么所谓的龙种出来。

    然后利用赵煦内心的空虚,随便找个好控制的孩童来冒充龙种,之后等赵煦宾天之后扶持这个孩子继承皇位。

    如此一来,杨怀仁虽然没有直接谋反篡位,却是实际上掌握了大宋朝廷的军政大权。

    他虽然不是学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却是很有可能会做个实际意义上的太上皇。

    章心中有了计较,却不好冒头说话了,他暗暗准备着,先忍住心中怀疑,等待杨怀仁下一步动作。

    一旦杨怀仁接下来的举动真的印证了他的猜测,他便站出来揭露杨怀仁的阴谋,到时反而能正大光明的的置杨怀仁于死地。

    殿内场面又是一片混乱,不论几位相公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任他们口灿莲花,管秋漓依旧伏在上一言不发。

    赵煦无奈地闭上了眼睛,仰天长叹一声,他心里其实已经渐渐不再那么纠结了,他就是再昏庸,也不至于为了一个自己喜爱的女人葬送了赵氏皇族对大宋江山的统治。

    一想到自己终究是命不久矣,如果他下旨废掉昭怀皇后,却还能给她留下性命的话,也算是没有白白夫妻一场。

    “罢了,罢了。”

    赵煦开口道,“朕口谕示下,昭怀皇后刘氏,其行为不端,为祸宫闱……”

    赵煦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众人便知道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赵煦为了得知皇子的下落,不得不开始下旨废除刘清菁的皇后之位。

    几位相公自然表情各异,曾布脸上暗露喜色,章脸上却有些失望之情。

    刘清菁则一脸的难以置信,在她心里,赵煦对她宠爱至极,加上数月前他们的孩子夭折,赵煦也一直表现的对她有愧疚之意。

    如今赵煦竟真的开口说出了废话的圣旨,她惊得整个人都呆住了,好像石化了一般不知高如何是好。

    再去求章帮忙?显然如果他肯,刚才早就站出来替她说话了。

    她也已经意识到但她对别人有用的时候,别人自然对他阿谀奉承,眼下她已经没有用了,还有谁会站出来帮她求情呢?

    她也想过是不是她再哭闹一番,或者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来,赵煦便又会心软,可赵煦废后的话都说出口了,又哪里有收回成命的道理?

    她脸色惨白,脑子里轰的一声,好似整座宫殿都坍塌了下来,梁柱和砖瓦一股脑儿往她身上砸了下来,压得她失去了直觉,身体也瘫软了下来。

    赵煦也看见了刘清菁瘫倒晕厥在地,可他脸上只是微微抽搐了一下,却把整道圣旨都完整地说了下来。

    “……废除刘氏皇后之位,迁居锁芳阁,永不得出宫。”

    赵煦说完,也发现随着他下旨,管秋漓已经缓缓抬起身子来,等他说完,管秋漓还一脸欣慰地朝他又拜了三拜,好像是再表示感激之意。

    赵煦看着昔日的美人如残花般瘫倒在地,表情里也没了往日的怜惜,不过还是有些不忍地扭过头来不再看她,冲苏公公摆了摆手。

    苏公公会意,立即换了几个宫人过来拖走刘清菁,而跟随刘清菁过来的大队内侍和侍女,因为主子被废,他们也自然会受到牵连。

    苏公公想到既然昭怀皇后被废了,后宫中她曾经做过的许多不为外人知道的坏事,或许她身边的内侍和女使不但知道内情,还参与其中。

    他觉得万一哪位相公准备秋后算账的话,或许还要对这些人逼问口供,于是又去传人把他们一并压入内侍监刑狱司关押起来。

    这些人见势不妙,自然是喊冤吵闹了一番,不过吵闹之人很快便被打压了下去,不一会儿便被押走了。

    赵煦这才耐着性子开口问道,“管公公,现在如你所愿,你总是可以说了吧?”

    管秋漓自然听得出挖苦之意,不过他也并不在意个人得失,就算是被赵煦记恨,将来要惩戒于他,他也不在乎了。

    他说道,“回禀陛下,当年昭慈皇后生产之时,废后刘氏买通许多内侍宫人,在照此皇后刚刚产下皇子之后,准备杀死皇子,然后以狸猫代之,相仿当年狸猫换太子故事。

    昭慈皇后虽然后知后觉,但幸好之前老奴对娘娘提起过宫中恶毒之事,才有了另外的准备。

    当年那些人确实杀死了一个孩子,不过却不是陛下的龙种,而是老奴事先在宫外偷来的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孩。

    当时他们也发觉孩子不对,老奴怕他们把消息传出去,便杀死了昭慈皇后生产之时在寝宫中的所有人。

    娘娘自此心灰意冷,知道孩子留在宫中,必然还要为奸人所害,于是懿令老奴带孩子出宫躲避……”

    前边说了那么多,却还是在说刘清菁做过的坏事,急的赵煦和一众老臣心脏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李清臣火急火燎地埋怨道,“管阁领你且先说孩子去了哪儿,其余过程和细节,容后慢慢再说不迟!”

第1755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一)

    管秋漓说起陈年往事,自是沉浸其中,兀自继续慢慢说着,一点儿也不理别人急成了什么样子。

    “苏公公应该记得,陛下当年被奸人蛊惑,认为昭慈皇后娘娘诞下奸邪之物,但你带人去杀人灭口的时候,却发现有个刚出生的女孩儿在宫里吧?”

    苏公公点头,“当时孟皇后抱着一个女孩儿,也就是后来夭折的福庆公主殿下了。”

    管秋漓道,“那个孩子就是老奴从宫外偷进来的,本以为只要带个孩子回来,证明孟皇后生得不是奸邪之物就行了。

    既可以瓦解奸人的阴谋,也可以证明孟皇后的清白,至于真正的皇子,是不能在宫中暴露身份的,不然他必死无疑。

    可惜,陛下根本连看都没看一眼,听了刘清菁的话,就下令杀人了。

    老奴为了活下去,自然会从旁的宫里找一个不起眼的老太监杀了来冒充老奴,其实老奴当时就混在禁卫当中,竟没有人发觉老奴还带了个孩子。

    哈哈,就这样,老奴把孩子带了出去。”

    苏公公惭愧道,“当时太着急,也太混乱了,所以事情做得不周到,才给了你机会逃出生天。

    不过现在看来这竟然成了一件幸事,若不是管公公机敏,或许就没有皇子还留在世上了。”

    管秋漓微微一笑,“这说的倒也不错。老奴离开之前,孟皇后交代了老奴,把孩子交给一个她信任的人老抚养……”

    说到这里,众人都无比期待管秋漓接下来的话,不过他们内心里,也早想到了一个名字,只是事到如今还不愿意去承认罢了。

    管秋漓顿了顿,“这个人便是杨怀仁了。”

    众人的目光又集中到杨怀仁身上来,赵煦看向杨怀仁的目光也怪怪的。

    杨怀仁也怕惹皇帝误会,忙解释道,“你们可别这么看我,我和你们一样,也只有在陛下成亲的时候,远远的见过孟皇后一面。

    至于孟皇后为什么派管秋漓把皇子交给我来抚养,我也不知道,我们之间原来可没有任何交情,话都没说过的!”

    这一点大家还是相信的,孟婉儿在成为皇后之前就进宫了,当时高太后派人挑选了上百个官宦人家的女儿进宫,就是预备从中挑选一个给赵煦作为皇后的。

    杨怀仁就算能进宫,也见不到这些女人,后来孟婉儿成了孟皇后,除了典礼之时和大家一样远远见过她之外,还真是没可能和她有什么关系。

    而孟皇后为何在当时选了杨怀仁来保护这个孩子,诸人想到了很多理由,或许理由有所不同,但各人都有各人的道理。

    章想到的,不仅仅是孟皇后只是打算找个可靠的人能把孩子抚养长大那么简单。

    而是孟皇后在当时,或许就想到了孩子将来可能要站出来继承皇位了,她在宫中虽然不怎么显眼,可对于宫中之事,还是心知肚明的。

    后宫里有刘清菁这样的狐媚女人存在,孟皇后便知道赵煦可能会没有好下场,所以特意把孩子交给杨怀仁,就是想借着杨怀仁的力量,将来让孩子能有继位的机会。

    不管这个几率有多么小,孟皇后能眼光这么长远,心思这么缜密,让章都不得不佩服。

    张牙舞爪的不一定是最厉害的猛兽,沉默寡言忍辱负重的,或许才是活得最久的那一个。

    这些事当时的杨怀仁是没想到的,这也不怪他,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宫中的权谋争斗,也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

    当时杨怀仁只想着出于人道主义,能把一个无辜的孩子救下来,并把它抚养成人这么简单而已。

    那时候他还单纯的想,这个孩子既然出了宫,就再也不是皇子的身份了,当他的孩子简简单单走过一生,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虽然后知后觉,但杨怀仁不久之后也忽然想到一些事,如果孟皇后当初只是单纯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她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

    她的家人也是一方大员,总不至于保护不了一个孩子,或者哪怕是把孩子交给一家普通百姓来抚养,虽然没有锦衣玉食,起码也能安全的长大。

    可她唯独选了杨怀仁,或许就是看中了杨怀仁的能量,还有他将来的前景。

    当时两卫禁军从禁军大营迁出来,还被赵煦交到杨怀仁手上管理,单凭这一点,孟皇后就觉得赵煦对杨怀仁的信任不一般。

    而一个手上能有兵权的人,是她的文官家人无法比拟的,多年后如果真如她预料的一样,她的儿子照样有机会继位为帝。

    事情也是巧了,在今天在去看这些往事,杨怀仁也觉得他手上有这么一张牌,对于实现他的大计划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杨怀仁进京时先乔装打扮先行偷偷进城去见了孟皇后,除了询问她的意见之外,也是想找到一个答案。

    而且不管孟皇后的反应如何,杨怀仁从孟皇后的眼神里,也得到了这个答案。

    之后杨怀仁也不得不哀叹,有孟皇后在,本来赵煦是有机会成为一位明君的,可惜赵煦眼瞎,把明珠当石头扔了,真是天意弄人。

    蔡卞有些急了,冲杨怀仁道,“杨知义,你怎么说?”

    杨怀仁自然知道能把蔡卞急的对他直呼其名了,他要不说点什么,似乎也说不过去。

    但他要是把实话全说出来,似乎对他也没什么好处,于是他对更加急切的赵煦道,“孩子在我那里,好着呢。”

    这话说的多少有点戏谑的意味,好似在说,赵煦啊,你的儿子你不好好护着还差点被你小老婆害死,却在我这里健康快乐的长大了。

    赵煦这会儿也不计较这种略带着些挖苦的语气了,又问,“那你把他带来朕面前看看。”

    杨怀仁做出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这个……”

    赵煦以为是杨怀仁担心让孩子露了相,从此之后就会有生命危险,却不料杨怀仁是等着别人说话。

    章果然站出来道,“一派胡言!管公公说的故事还真是离奇,可这件事涉及龙种,你可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说的话?!”

第175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二)

    杨怀仁早料到章会竭力反驳,一是因为管秋漓的故事太离奇,又似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个孩子就是赵煦的龙种,他似乎很难相信。

    二是它本身也不愿意去相信赵煦还有皇族在世。

    如果按照他的预想,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议储的事情上,看起来章支持的赵似和两位兄长赵和赵佶相比是最劣势的。

    但实际上,章觉得赵似其实才是最有优势的。

    赵最年长,可惜是个独眼,又生得实在是丑陋不堪,不管是朝堂上的朝臣也好,还是后宫中的两位太后也好,甚至连大宋的百姓算上,大家都是十分爱面子的。

    要是赵继位,难免别外国人笑话说大宋实在是没人才了,让一个丑八怪继位为帝。

    所以章认为赵虽然最大,却是最没有机会继位为帝的,赵私下里结交的那些武将勋戚,本身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就算说的极端一点,赵继位的计划失败,他会起兵造反,可他手上能动用的兵马也是在有限,他要起事,似乎也是蚍蜉撼树一般,太蠢了。

    赵佶虽然和朝中不少文官私下里关系不错,像曾布这样的人也似乎早已经笃定了赵佶会继位为帝。

    章认为,赵佶这个人很喜欢书法画画这些东西,确实招文官喜欢,可惜他对政务几乎一窍不通,当皇帝可不是会书法懂书画就行的。

    那些支持赵佶的文官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却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实际需要。

    这一点只要死死抓住,他相信更多的人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继续支持赵佶继位。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赵似了。

    赵似之前不显山不露水,这种低调却是最让人觉得安心的,连文官集团也会觉得,皇帝中庸一点,对文人当政是最好不过的。

    何况赵似这些年在民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从民心上来讲,百姓也更喜欢一位亲民的皇帝。

    所以就算赵似才华一般,有了他们这些老臣辅佐,大宋的基本方向是不会发生大变化的,稳定,也是大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后宫中两位太后,朱太后可是赵似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让她站出来帮赵似造势,不怕朝中重臣不会偏向赵似这一边。

    向太后那边,虽然现在一直没表态,但章觉得到时他联络几名重臣对向太后动之以理,向太后也不会剧烈的反对。

    赵似如果能顺利继位为帝,那么章便可以实现他更宏伟的政治理想了。

    虽然如今赵煦也十分支持他变法和很多政治主张,但是朝中也还有其余几名老臣十分能收到赵煦器重,比如曾布、许将和韩忠彦等人。

    这些相公们可是与章在政治理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有他们在,赵煦又为了平衡朝中的关系,所以也只能部分的接纳章的政见。

    这让章心中非常郁闷,他确实是朝中权力最大的宰相,可惜有曾布等人对他处处掣肘,他也并没有那么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经国治世的梦想。

    赵煦这种搞平衡的性格,章非常不喜,但如果赵似继位,那就不同了,章大可以利用赵似对他言听计从的优势,排挤朝中异类,他便可以一家独大。

    而真正大权独揽,章也才能毫无阻碍的去实现他的想法。

    到如果赵煦真的还有一个儿子在世,那么议储之事也就显得多余了,只要这个皇子是真的,那么皇位也就根本没有其他三位王爷什么事了。

    这位皇子将来会倾向于谁,章也早已经认定了,如果让杨怀仁大权独揽,他在朝中的地位,显然还不如现在。

    那么他的理想也就等于完全破灭了,杨怀仁在他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或许有点小聪明,也能带兵打仗,但这些和治国的本事,完全是两码事。

    章更害怕的是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变法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万一杨怀仁将来当权,那前边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都要毁于一旦。

    杨怀仁不止一次口口声声说他对参政没兴趣,可这种话在章听起来,是如何也不会当真的。

    他想象里的杨怀仁,不是不肯参政,而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当他们这些老臣还在朝中之时,即便杨怀仁进入朝堂,也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但如果杨怀仁接着这个皇子进入朝堂,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到那时朝堂上估计只会有他一家之言了。

    所以这时候不管这个皇子存不存在,章都必须站出来质疑。

    杨怀仁等的就是章的质疑!

    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让赵煦认可了管秋漓的故事,还有他还有个儿子在世的事情,恐怕将来像章这样的人,还会把今日之事拿出来说事,鼓动更多的人来怀疑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切的事情,就要在今天,当着诸位朝中最有权势的相公们面前说的一清二楚了,让那个所有人没有理由再去质疑,将来这个皇子继位,才会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管秋漓面对章的斥责,并没有惊慌,他心中也早有准别,之间他淡然道,“老奴在宫中近四十年,侍奉过不少主子。

    可老奴对皇家的忠诚,那是不容置疑的,当日的事情也都是老奴其亲身经历,亲自所为,连孩子都是老奴亲手调换的,这还有假?”

    章犟着鼻子嗤笑道,“一个阉人的话,陛下和诸位重臣若是轻易相信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这话连苏公公也带上了,让人十分不喜,苏公公对赵煦道,“虽然当年昭慈皇后宫中的宫人中,只剩下管公公在世,但加上老奴当年的经历,老奴觉得管公公的话十分可信。”

    赵煦点了点头,这些事虽然在他记忆里只是个印象,到结合刘清菁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孟皇后和刘清菁之间的性格对比,赵煦也觉得管秋漓的话起码有八分可信。

    但章提出来的质疑,他也不可能不当回事,毕竟事关重大,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赵煦才会真的达到十成相信。

第1757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三)

    杨怀仁既然等着别人来质疑,也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应对这一切的准备。

    这年代要证明一个男孩是龙种,方法其实也不多,最常见的便是滴血认亲。

    作为后世人,杨怀仁是知道滴血认亲这种事是不靠谱的,有很多手段,都可以改变滴血认亲的结果。

    不过如果赵煦真要用这个方法,杨怀仁也有十足的把握,大壮是孟皇后的儿子,也就是赵煦的儿子,这一点是绝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随着大壮日渐长大,杨怀仁也早就发现了一点,这孩子长得和他、以及他的另外几个儿子越来越不像。

    而是长得越来越像赵煦了,至少和当年他第一次见到的年少时的赵煦,有个八分相似。

    如果将来赵煦也好,还是这些朝中重臣也好,他们见了大壮之后,第一个印象一定是孩子样貌和赵煦出奇的一致,说大壮不是赵煦的儿子,恐怕都没有人信。

    另外一个点,当初管秋漓把孩子送到杨怀仁手里的时候,杨怀仁发现孩子肩背上有一处伤痕,明显是用什么东西烫上去的。

    当时杨怀仁就猜测,这大概是孟皇后为了将来和孩子相认,故意在孩子身上留下来的一个印记。

    这个印记虽然杨怀仁没看明白,但一定是有特殊性或者唯一性的,也只有孟皇后能认出来。

    只要孟皇后用她的特殊方式证明孩子是赵煦的儿子,那么便是人证物证齐全了,根本不怕任何人提出质疑。

    杨怀仁道,“章相公的质疑,草民觉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章见杨怀仁竟然帮他说话,心情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反倒觉得杨怀仁能这么说,便说明他有十足的把握了。

    否则,如果他只是在演戏的话,不会有这么强烈到耻笑章的质疑的地步。

    赵煦和其他重臣也意识到了杨怀仁话中的意味,曾布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曾布的意思就是你确凿的证据就赶紧拿出来给章甩一脸大嘴巴子,不用藏着掖着还在这里故意卖关子。

    杨怀仁却偏不说的透彻,对赵煦道,“现在孩子并不在京城,所以草民在这里说什么,章相公都有他的理由来反驳。

    我们之间这样争来争去,是非常无聊也无用的,不如几天后孩子来到京城,草民也请陛下允许玉清庵的妙静仙师进宫,大家一起来见证,孩子究竟是不是陛下的龙种。”

    章无语,杨怀仁这一点说的也的确是道理,不论他们怎么说,双方都可以攻击对方是空口无凭。

    两人在陛下面前争论此事根本就是无益,所以章点点头认可了杨怀仁的说法。

    七名相公来紫宸殿见陛下是来催促陛下议储的,同时也是来刺探杨怀仁进京后是带着什么样的想法来的。

    眼下风云突变,杨怀仁不但利用计策扳倒了昭怀皇后,还抛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那么几名相公准备催促赵煦议储的事也就没有了根基了,他们也绝口不提议储之事。

    至于杨怀仁在想什么,来到京城后要怎么做,他们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

    对章和其党羽来说,今天他们和杨怀仁针锋相对,如果赵煦还有儿子在世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他们的政治前途,基本也就停步于此了。

    就连他们内心里也不否认,将来如果这个孩子继承赵煦的皇帝之位,但是章质疑这个孩子的身份这件事,就足够被未来的新帝记恨一辈子。

    而对韩忠彦和李清臣这种中间派而言,他们肯定是没什么损失的,而且李清臣这年纪也基本处于告老还乡的临界点了。

    将来新帝如果继位,李清臣便告老还乡,还能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即便这个孩子不是赵煦的儿子,他们这种清流文官,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排挤。

    而曾布等人,也只能寄希望于孩子的事情是真的,这样他们才能打击章这个对手,然后在朝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章下台,或许上台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杨怀仁,但他们凭借拥立之功,也可以获得不少的利益。

    加入孩子不是真的,那么他们也可以转头去继续支持赵佶,从新回到原点,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损失。

    而且他们相信,杨怀仁事败之后,章一定会抓住这个把柄不放,要求陛下严惩杨怀仁。

    杨怀仁为了自保,自然会站到章的对立面,所以还是会选择站到他们的一边,这对他们来说,多一个带兵的大帅,也是大有助益。

    事到如今,赵煦也只能等着那个孩子入京之后,把废皇后孟氏召入宫中证明孩子的身份。

    赵煦看着榻下杨怀仁刚才辞官时留下的印鉴和圣旨,心里也是气杨怀仁行事太果决,一点儿面子也没给他留。

    但眼下确实是用人之际,而且赵煦想到,如果他真的有个亲生儿子活在世上,且还是杨怀仁帮他养大了这个孩子的。

    那么将来他的儿子能不能顺利继承皇位,也还要依靠杨怀仁全力保护和辅佐,所以眼下也绝不能让杨怀仁辞官离京。

    赵煦忽然示意苏公公扶着他从榻上爬起来,竟下了床亲自弯腰去把杨怀仁的大将军印鉴和那封密旨的信笺拾了起来。

    众人见久不下床的赵煦竟为此亲自下床了,忙又躬身行礼。

    接下来赵煦手持两样东西在苏公公的搀扶下,拖着虚弱的身体一步三摇地艰难走到杨怀仁面前。

    “既然朕已经废掉了昭怀皇后刘氏,还把他打入冷宫,那爱卿还是把印鉴和圣旨收回去吧。”

    杨怀仁作势推让了一下,赵煦脸色也有些尴尬。

    李清臣帮皇帝打圆场道,“大将军国之重臣,如何轻易辞官,岂不辜负了陛下的殷殷期望?”

    其他几位相公也纷纷附和,开口请杨怀仁收回印鉴。

    杨怀仁有了赵煦给的台阶,还有了李清臣等几位老臣给铺的地毯,这么高的待遇也让他有了十足的颜面。

    再说他本身也没有辞官的打算,于是便跪下来接过印鉴,三拜后道,“多谢陛下隆恩,微臣粉身碎骨,定不负陛下所托。”

第1758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四)

    杨怀仁收回印鉴,赵煦也乏了,便让众人告退离宫。

    方才他带进宫的二十名侍卫和紫宸殿的禁卫产生了一些摩擦,众人走出寝殿之时,两帮人依然在目光对峙着,谁也对谁不服气。

    对宫内禁卫来说,他们平时是风光无限的,今日他们近百人被二十个手无寸铁的武德军的人给制住,脸面上还真是说不过去。

    若是换了别人,谁敢对他们宫廷禁卫无礼,他们大可以给对方扣一个什么造反或者欺君的罪名给整治了的。

    但面前的人不一般,他们是武德军的人,更是杨怀仁的人。

    不用说杨怀仁以前就是位高权重,手握兵权,如今在皇帝心里那更是独一份的存在,皇帝有难,也是第一时间急召杨怀仁进京,这份信任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禁卫们颜面尽失,又不敢报仇,心中肯定是郁闷非常。

    杨怀仁看他们你瞪我我瞪你的样子,便知道这帮武人还真是缺少点脑筋。

    他过来拍拍值守的禁卫队长的肩膀道,“虞候不要见怪,我手下都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粗人,要是哪里有得罪之处,还望虞候海涵。”

    禁卫队长自然不敢不给杨怀仁面子,既然杨怀仁都对他这么客气了,想到杨怀仁如今还是统领进军的左卫大将军,那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好造次。

    他想的也是今天给杨怀仁一个面子,也是为自己铺路,只要杨怀仁记他一个人情面子,将来说不定他在殿前司升职也快一些。

    甚至还有更好的可能,杨怀仁为了笼络人心,将来会提拔他成为一名将领也说不准。

    即便他明白杨怀仁当着他的面斥责自己手下是做样子而已,但他还是接受了人家给的脸面,抱拳道,“大将军言重了,如今大家同属禁军,只是一场误会而已。”

    杨怀仁心里想笑,刚才你瞪着眼跟别人撅了你家祖坟似的,可不是觉得这只是一场误会。

    还不是因为连陛下都没追究此事,你才只能生闷气吗?

    这种事自然也不会表现到脸上,杨怀仁称赞了他几句大度,又说他将来前途无限,把他说的喜不自胜了,才告辞离开。

    等他和自己的亲兵走出紫宸殿大门,杨怀仁才对手下小道,“下次再遇上这种事,打死几个也无妨,有我在,没人敢把你们怎么样。”

    亲兵们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跟着这样的人,他们才真正有里有面儿。

    杨怀仁准备走,发现曾布根本没走远,而是故意在门外等他了,看老曾的样子,似是有什么秘密的话要对他说。

    杨怀仁知道曾布是支持赵佶一边的人,和章也是最不对付的,看样子他们似乎更容易有共同语言。

    不过杨怀仁觉得他和一位朝中重臣在宫里就这么说些秘密的话,被别人看见了难免被人说闲话。

    再说他也没什么话好跟曾布说的,对曾布要跟他说的话,也是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所以曾布刚冲他走过来,他便用眼神给曾布示意了一下不远处的两帮小太监。

    曾布一眼便认出来那两拨小太监分别是向太后和朱太后宫里的人,也知道现在拦住杨怀仁说话也是不妥,便笑道,“不如明日老夫再去王爷府上送拜帖。”

    说罢还特意给杨怀仁使了个很暧昧的眼色,这才告辞离去。

    杨怀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暗骂这些年他不在京城,京城和朝堂上的风气都特码的变坏了。

    其实杨怀仁并不认识两宫太后宫里的太监,只不过两拨人站在道路上明显就是准备拦住杨怀仁了,不用想也知道在宫里,敢拦杨怀仁的人也只有两位太后了。

    杨怀仁想到的是,两位太后在宫里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刚才刘清菁被废,相信她们也率先知道了。

    如今分别派人来召见杨怀仁,那肯定是有话要问,或者有事要说。

    这种事杨怀仁也不好推辞,而且两宫皇太后对将来的事情也大有影响,杨怀仁还是决定跟随他们去后宫。

    他的侍卫除了管秋漓都是军汉,便不好进后宫了,所以除了管秋漓之外,其他人只能留在后宫门外等候。

    杨怀仁之前也来过后宫很多次,可以说很熟悉宫院的格局,这些年后宫也什么变化,让杨怀仁回忆起当初被高太后控制拿捏之时的往事来,忍不住心中唏嘘。

    如今赵煦的生母朱太后住在原来高太后所居住的寿安宫,而向太后则一直居住在慈安宫。

    据说当初赵煦抬举他的生母朱氏成为太后之时,朱氏因为原先地位不高,所以还不敢住进寿安宫,而是希望向太后移居寿安宫,而她则另选宫院居住。

    连赵煦也知道他生母朱氏这一点做得对,毕竟向太后才是正宫皇太后,更是赵煦名义上的母亲,所以寿安宫这种皇太后的正宫宫院,朱氏不适合住进去。

    不过向太后也是精明人,知道赵煦毕竟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母子感情上也只是谨遵礼仪而已,肯定不如朱氏和赵煦母子情深。

    于是向太后表明她已经住惯了慈安宫,不愿搬家,还让朱太后安心住进了寿安宫。

    正因为向太后这种大度,不管后宫被刘清菁搞得如何混乱,两宫皇太后之间,倒是相处和睦,并没有出现什么嫌隙。

    但杨怀仁心里是清楚的,向太后的大度,是有她的心机在里边,而朱太后也并不是个聪明人。

    两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其实也是面子事儿,特别是赵煦如今的身体状况,向太后心中肯定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而且从影响力上来说,朱太后更没法跟向太后相比,所以杨怀仁更期望待会儿见了向太后,她会有什么话说。

    按后宫的路径来说,是要先经过寿安宫,才能到达慈安宫的。

    不过两拨太监引着他在后宫行走,走到寿安宫的时候,朱太后的人自然要请杨怀仁先去寿安宫内面见朱太后。

    不料杨怀仁并没有停步的意思,而是继续跟着向太后的宫中太监,略过了寿安宫,直接向慈安宫的方向走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