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34章:根本不是秘密(上)

    相比之下,费尘的心里已经开始感叹他老费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费尘眼下也不过是个翰林院里的六品修撰,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大朝会的。

    只不过是因为礼部忙着大朝会上举行册立太子大典所以人手不够用,今天才从翰林院里的一些六品的修撰里借了几个人,来朝会上也是来记录大典的过程的。

    费尘这还是第一次参加朝会,一身墨绿色的官袍混在一片绯红色和酱紫色的官袍里显得还非常扎眼。

    原本他也没有任何开口说话的机会,只能在角落里默默的记录整个过程,然后编入史书让后人看到。

    他也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大朝会上发生申王谋反的一幕,当赵用武力逼迫朝上的官员屈服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费尘太年轻了,所以身上的棱角还没有被磨掉,所以才勇敢站出来大骂赵。

    费尘事后也感到后怕,甚至还有些后悔的意思,后悔他为什么站出来当了那个出头鸟。

    一想到赵对他家人的威胁,他就很想哭,可现在事情发生了大逆转,他的心里已经笑得漫山遍野鲜花烂漫了。

    就凭他刚才不畏强权的表现,不光是陛下会觉得他是个忠臣,那些相公们也会觉得他才是读书人中的清流高尚之士,所有的其他同僚也会高看他一眼。

    他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说不定稍后陛下便会立即给他升官。

    人生际遇或许就是这样,前一秒还风光无限,也许下一秒便死无全尸了;前一秒都已经人生无望了,可也许下一秒便又能前途大好。

    尽管这么翻转来翻转去的有点刺激,可这就是人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等待着你的是幸运还是厄运,这也是人生的有趣之处。

    赵似乎并没有觉得他的人生就要这么结束了,而是问道,“杨怀仁,你是如何识破了本王的绝妙计划的?”

    杨怀仁撇嘴一笑,“赵,你搞错了,是陛下和天子殿下识破了你的奸计,我也不过是依计而行罢了。”

    有时候功劳也烫手,特别是在满朝文武面前,太大的功劳还是交给赵煦父子俩比较好,他们头大,再大的帽子也能顶得住。

    赵悻悻然一笑,“好吧,那你说说你是如何依计行事的?”

    杨怀仁道,“赵啊赵,你以为你很聪明,这就是人生大忌,这世上聪明人很多,你也好,任何一个人也好,都不会是最聪明的那一个。

    要从头说的话,那就太远了,我就跟你简单聊聊,很多年前咱们俩在高太后宫里见第一面的时候,我便知道你这小子脑后有反骨。”

    “哦?”

    赵没想到杨怀仁把事情一扯竟扯到了那么多年前,“这你都能看出来?”

    杨怀仁不置可否,“其实很简单,你这副尊容,上街能吓到小朋友,进宫能吓到太监宫女,所以那时候你时常进宫去拜见高太后,应该明白高太后其实也不怎么喜欢你的。

    不过你还是很喜欢往高太后那里跑,出于什么目的,不用我说的太明白了吧?”

    杨怀仁拿赵最痛处说事,让赵脸色很难看。

    杨怀仁见状忙摆摆手道,“哎吆,是我不好,不应该拿你的丑陋样子说事,其实我也真不是故意嘲讽你的样貌。

    而是既然你也明白你的样子长得有点吓人,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你的王府里,在那里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轻轻松松地享福不是很好吗?

    可惜你偏偏喜欢上街,偏偏喜欢听见别人在你背后对你的样子议论纷纷,你说你是不是有受虐倾向?

    因为你的的样子,你感到自卑,可是你却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然后你便开始埋怨、郁闷,最后这些常年累月的积郁,让你感觉全世界都对你不友好。

    然后你便开始想着如何复仇,向全天下复仇,最终搞成了你现在的心理扭曲的样子。

    难道你真的以为你谋反成功,就能让天下人闭嘴吗?你自己想想,你觉得真的可能吗?

    如果真是那样,到时候恐怕天下百姓说的不仅仅你是长得丑陋了,还要鄙视你的心丑陋无比。

    我不想假惺惺的向你表示同情,我也知道你长得丑是天生的眼部残疾所造成的,这确实不是你的错。

    可你知道你长得丑,你还喜欢出门上街来吓人,这就是你不对了。”

    “你”

    赵愤恨地咬着牙,好像会忽然暴起,然后把杨怀仁咬死一般。

    杨怀仁却道,“你也不会用这么生气,我这个人优点不太多,不过喜欢说实话,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如果你和简王一样,享受你该享受的简单生活,你这辈子也会过得不错,多娶几个王妃,多生几个孩子,这不挺好吗?

    你长得丑,可你的孩子不一定长得丑啊,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可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希望通过掌握权力,来堵住全天下人的嘴,这太愚蠢了。

    至于你的计划,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识破的,可惜你在用人上,暴露了你的计划。

    咱们大宋朝一直以来,皇亲国戚的都不会参政涉政,特别是那些贵为王爷的龙子龙孙,就更不会主动参与到朝政中去。

    尽管朝堂上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你应该明白这是为什么。

    你这样的王爷身份特殊,为了自己考虑,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避嫌,所以咱们大宋闲云野鹤的王爷一大群,愿意参与朝政的王爷却寥寥无几。

    你就是那少数的另类,这些年你结交了不少勋戚将门,而且这些人还都是有子弟在禁军中掌握实权的人。

    你觉得你这样的做法,是官家不知道啊还是朝堂上的人都看不见啊?

    没有人是瞎子,更没有人是傻子,你为什么这么做,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所以你要做什么,在别人眼里根本就不是秘密。

    你在你的皇庄蓄养死士的事情,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你认为你做的很严密,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你的梦想,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大家在等着看你的热闹?”

第1835章:根本不是秘密(下)

    赵一想到其他人都等着看他出糗甚至别贬谪,心里便更愤恨了。

    杨怀仁道,“这也不怪别人,是你平时做的事情太傻,也太招人厌,所以没有人提醒你。

    你不会以为你家中的那些幕僚,是真的看好你会谋反成功吧?

    他们或许不傻,可是他们疯了。一帮勉强考上个同进士的人,朝廷觉得他们才华不够,才打发去了各个王府做了府官。

    赵你仔细想想,她们若是有真本事,会被朝廷打发出去吗?

    他们和你一样,自我感觉太良好,感觉怀才不遇,所以也是一样的郁闷,想着哪一天能一鸣惊人,然后反过来嘲笑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们的人。

    可惜你们这样的人,想法都太极端了,别人还真没怎么看不起你们,而是压根儿就没把你们当回事!

    你说你们非要惹事,而且一闹就是造反这样的大事,是不是该死?

    换句话说,别看你好像高高在上,其实你也不过是那些人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罢了,你能想明白吗?

    不可否认,这样的人也能想出一些奇招妙计,只不过你们这种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从来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来不懂得考虑别人的角度。

    就说你府上那个……叫窦桓的对吧?让死士走皇宫的地下水渠秘密潜入皇宫的方法,就是他想出来的吧?”

    赵脸色变得有些疑惑,也有些惊讶,杨怀仁竟然知道申王府上的第一幕僚是窦桓?

    杨怀仁接着道,“你不用惊讶,窦桓这小子也算有点本事,他祖上也曾经在朝中为官。

    只不过他祖父和父亲都是败家子,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身无长物了,他也算争气,虽然是三甲,可总算是中了进士,这才被吏部打发去了你府上当差。

    窦桓是个爱惜颜面的,从来也没把祖上也是官宦人家的事情到处去说,可这不代表现在就没有人知道他。

    他祖上曾经在工部当过差吧?”

    赵听到这里已经脸色铁青,这下他知道杨怀仁是如何识破了他是如何让死士偷偷潜入皇宫的了。

    杨怀仁接着道,“昨天一早,你蓄养在你皇庄上的死士便开始分批进城,进城之后四处转悠了一圈,便集中去了西华门外附近,然后逐渐消失了。

    我一开始也想不通呢,后来打开地图一看,西华门外住的都是官宦人家,而且很多家,都不是我能随便进去搜查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了一家姓叶的大户人家,他们家祖上也曾经在朝中任职,而且同样是工部。

    这便让我想到你这是计划让这些死士走什么暗道潜入宫中了。

    确切的说,是一个宫中的老太监提醒了我,西华门外的护城河水下,有许多地下的水门和暗渠,这便是宫中的给排水系统了。

    在得知人是可以通过这些水门之后,我便知道你是如何让这些死士秘密进入皇宫了。

    他们偷偷拆除了水门上的铁栅栏,便可以进入皇宫地下的暗渠,然后从宫内的出口进入宫中。

    叶家从金水河里引水造了一座荷花池,你的死士便是从荷花池出发,先进入金水河,然后进入护城河,最后通过地下暗渠进入宫中。

    弄明白这一点,做好了防备,你的计划也就完蛋了,只要我派人在宫中地下暗渠的那些用于检查水道是否堵塞的检查口出埋伏,那些死士冒头一个便宰一个。

    砍了五百来个脑袋的时候,终于不再往外冒头了,入口处我又派人重新安装了新的,也更结实的铁栅栏,恐怕发现了事情不对,想回头逃走的人也已经憋死在了暗渠之中。

    接着龙武卫的人换上了那些死士的衣衫,拿起了他们的武器,一盆水从头浇下来,把头发打湿了遮掩住容貌。

    然后在大殿之外装模作样的嘶喊了几声,然后冲进大殿,让你暴露了你的造反意图。”

    杨怀仁笑得很肆意,“怎么样?赵,这场戏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演员,应该让你满意了吧?”

    赵气得脸更歪了,可他第一反应却不是去怨恨地和杨怀仁对视,而是看向了赵煦。

    当他看见赵煦脸上竟露出来嫉妒鄙夷的笑意时,便知道这件事赵煦也有份,从头到尾,都是人家在看着他这个跳梁小丑的各种丑态。

    那些朝臣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虽然也埋怨杨怀仁玩的这么大却把他们也蒙在鼓里,可现在的结果是好的,连皇帝都乐在其中,他们也便放松了下来。

    劫后余生的感觉肯定是有的,也感叹幸好他们没有屈服在赵的淫威之下,要不然,后果可能比赵还惨。

    文人最注重便是气节,如果没有了气节,哪怕是表面上的,他们也没法在这世上活了。

    章依旧很生气,他气杨怀仁用这种方式来瓦解赵的谋反计划,而且连他这个宰相都隐瞒着,实在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刚才那几个把章反扣这按在地上的人都是龙武卫的将士,想到这里章就更气,尽管知道他们是演戏,可他还是觉得丢了脸面,杨怀仁和赵煦做的太过分了。

    赵煦竟然能认可杨怀仁这种不成体统的计划,让章更是郁闷,不过他也隐隐感觉到,他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了。

    赵煦心里确实很开心,他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他自然知道杨怀仁的做法在那些老臣眼里是有些冒险,也太胡闹了。

    不过他就是乐在其中,这一刻他感觉做人的快乐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是他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好在他的儿子很争气,虽然孩子知道这是一场戏,可大壮毕竟太小了,在这样的场面之下能做到这个份上,他确实值得称赞。

    赵煦也发现,大壮身上那种王者的处变不惊的气质,比他还要好很多,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他知道这是杨怀仁的功劳,也知道杨怀仁做了这么多,也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他更清楚大壮在杨怀仁心中,意味着什么。

    而杨怀仁在大壮心中,又意味着什么。

第1836章:最后的疯狂(上)

    赵忽然间仰天大笑,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那种狂笑。

    其他人都有些愣住了,一个打扮成死士的龙武卫小兵皱着眉头问道,“赵,你笑什么?难道死到临头了还不知悔改吗?”

    赵轻笑一声,“死到临头?谁说的?哈哈……”

    杨怀仁也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就这么跟赵对着大笑,而且笑声很爽朗,也显得更加痛快。

    这下轮到赵愣住了,“杨怀仁,你又在笑什么?”

    杨怀仁收了笑容,调侃道,“不如你先说,我再说。”

    赵这会儿也不用买什么关子了,直接说道,“你们可别忘了,朝中许多重臣的家眷还在我的人手中,如果我今天走不出这皇城,恐怕他们都得给我陪葬。

    哈哈,我一个人上黄泉路还有成百上千人陪着,我觉得不孤单了,哈哈!”

    文武百官这才想起来赵派人抓了他们的家眷,即便那些自认为家中护院武艺高强的,眼下也不敢说他的家人就没有被赵的人控制,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官宦之家?

    一想到那些死士可是连命都不要的亡命之徒,他们便为自己的家人捏着一把汗。

    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忽然哭丧着脸冲着赵煦跪拜了下去,嘴里乞求着,“求求陛下解救老臣的家人。”

    接着又有不少人跪了下去,也是求赵煦能想办法救他们的家人。

    赵煦明白大家这是想让他放赵走了,可是他心里恨赵谋反,心理这一关就过不去。

    而且他现在十分认同杨怀仁对赵的看法,如果不除掉赵,将来大壮的皇位就永远坐不安稳。

    赵这种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了,现在如果放过他让他全身而退,等他重整旗鼓,那便是更大的麻烦。

    就算不为了自己的心情,为了孩子的将来能平平安安,赵煦也绝不愿意放过赵,连同那些跟赵一起谋反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可眼前跪了一大片人,他们还都是朝中的官员,这就让他没法不重视了。

    别看这些人并不是那些最核心的高层的相公们,或者是那些最大的王公贵族,可这些中层的官员才是为朝廷办事的最主要力量。

    如果今天赵煦一意孤行要把赵绳之以法消除后患,那必须要冒着寒了群臣的心的危险。

    别说是将来大壮登基后这些官员会记恨在心,就是眼下,他们都会立即表达对他这个皇帝的不满。

    这可怎么办?

    赵煦没有办法的时候,便看向了杨怀仁。杨怀仁回头给他一个淡淡的笑容,赵煦便感觉杨怀仁大概已经心中有数了,绝对会为他解除这个危机。

    杨怀仁对赵笑道,“这就是你的答案?赵啊赵,你实在是太可笑了,你宫中的计划都被彻底瓦解了,哪里来的信心你宫外的计划就会得逞呢?”

    赵也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他觉不相信杨怀仁会把他计划的每一步都想到了。

    而且高启勋父子在宫外还在接应他起事,他还是有机会的。

    赵也故作镇定状的笑道,“杨怀仁,你不会以为你真的有本事把我所有的死士都看紧了吧?

    我也不用控制住几百朝臣的家眷,哪怕只有几十家,甚至几家,也就足够了。

    赵煦不是自负为仁义明君嘛,怎么要不要跟我玩个兑子的游戏啊?我一条命换几百条命,我不觉得很亏。”

    这种事很难说,就算赵拿下了一家,眼下这些朝臣眼里也害怕是他自己的家人被挟持了,所以他们没有一个人敢冒险。

    杨怀仁其实也不敢保证什么,可这种事后,越是不能在赵面前示弱。

    “你快算了吧,赵,你一共就蓄养了那么多死士,在宫里被杀了一半,另一半也被龙武卫的将士们盯得死死的。

    别说他们还有机会挟持某位朝臣的家眷,就是离开驻地或者你的王府,都是绝不可能的。

    你知道挟持人质威胁陛下,我难道就不知道挟持人质来威胁你吗?”

    杨怀仁确实派了不少人盯紧了申王府上下的举动,却没有直接作出太卑鄙的挟持赵家眷的事情,现在忽然这么说,也是吓唬赵,跟他玩心理战罢了。

    赵果然上当了,他质问道,“杨怀仁,你敢动我的家眷试试!”

    他越是怒意浓厚,杨怀仁便越是有信心,他故意做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来,“反正又不是我的家人,我怕什么?

    现在你最好祈祷你手下的死士并没有伤害到任何朝臣的家眷,要不然你伤害一个,我便杀你一个妃子,你手下人伤害了两个,我便再杀你一个儿子便是了。

    你不是喜欢玩兑子的游戏嘛,来啊,谁怕谁啊,只是不知你的家眷够不够我杀的!”

    最后一句杨怀仁咬牙切齿的说的非常狠毒,这也确实吓到了赵,他犹豫了,竟不敢接话。

    赵人长得丑,所以在找老婆这件事上就非常在意对方的容貌,意欲通过找漂亮的老婆来让他的后代能长的漂亮一些。

    他现在有八个老婆,这些老婆也给他生了五个孩子,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不能确定将来长大了是否漂亮,但起码这些孩子并没有像他一样生来残疾,样子也是正常的。

    赵因为自己的残疾和丑陋样貌,从来没怎么得到父皇的爱,连母亲也因为他的样子而感到伤心,也并不是对么疼爱他。

    赵娶妻生子后,便决心做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对他的老婆孩子的疼爱,绝不是像其他王公贵族家里似的,因为老婆孩子太多而亲情淡泊。

    他是绝对无法容忍自己的老婆孩子受到伤害的,所以让他像杨怀仁说的那样拿他的亲人和那些朝臣的家眷做兑子,他是绝对不肯的。

    可他现在必须找到一个能全身而退将来又能卷土重来的办法,于是脑袋里飞速转动着,想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脱身。

    他想到了什么,便不再继续伤害家人的话题,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依仗。

    “杨怀仁,算你狠,可眼下长平侯父子大概已经领数万禁军将士冲进城中了,不克便将打到宫城墙下!”

第1837章:最后的疯狂(中)

    赵此话一出,朝堂上众人皆是受到了惊吓。

    如果真是像他说的一样,那对整个东京城来说,那又是一场灾难。

    东京汴梁城是大宋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通过百年的发展,才到了今天的规模,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大家听到长平侯的时候,便知道赵所说可能不虚,以往大家便知道申王和长平侯私交深厚,也没少腹诽长平侯和一个王爷来往过密是非常不妥的。

    大家更知道长平侯虽然已经不再军中任职,可他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在的。

    而且长平侯高启勋的儿子目前却是禁军中的实权将领,长平侯高家也有其他的不少子侄在禁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如果赵说长平侯父子会跟着他起兵谋反,那高启勋父子策反几万人的禁军将士攻打东京城,那还真是很有可能。

    或许朝臣们不会认为凭这几万人就有能力帮助赵造反成功,可无论结果如何,对东京城和城中的百姓来说,很可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而那些相公们更担心的,是京城一乱,地方上那些本来就有野心的人也会跟着起事作乱。

    即便赵的谋反计划大概率不会成功,可作乱易,平定难,整个国家如果乱了,再想恢复原来的平静可就难了。

    耗费大量的国帑不说,不论是军队还是百姓中,都会死很多人的。

    章气坏了,冲上去就要打赵,却被几个龙武卫将士把他拦住。

    章气急败坏的冲着杨怀仁大骂道,“杨怀仁,你为什么拦住老夫?”

    杨怀仁很无奈,出手的不是我,我也没说什么话,你偏偏认定是我针对你,你还真有意思。

    不过这会儿他也懒得理章,因为目前也只有他和赵煦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如何。

    他走到赵面前,脸上还是挂着他那没心没肺的笑容。

    赵有些看不懂杨怀仁了,明明别人听了他的话之后都担心的要死,却只有杨怀仁一副欠揍的样子,在他面前笑嘻嘻的好像一点儿也不担心似的。

    “杨怀仁,本王有点搞不懂你了,不知道是你真的胆子大,还是刻意装出来胆子大。”

    杨怀仁调侃道,“我胆子可不大,甚至有点胆小,不像你,胆子大到要造反,而且你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还有心编造谎言来蒙骗大家。”

    赵觉得杨怀仁这是在故意把他的话说成是谎言,好给其他朝臣信心了,于是斩钉截铁地说道,“是不是真的,你们待会儿便知道。

    只怕长平侯父子带兵打进宫来,到时候你才是那个小命不保的人。”

    赵还做出一副傲视群雄的样子来,指了一圈那些打扮成死士的龙武卫的将士们笑道,“你们也许很厉害,可指望这点儿人,在数万禁军面前却是不够看的。

    你们杀了本王蓄养的忠义之士,今日本王便替他们报仇!”

    杨怀仁看了一眼大殿之外走过来的两个人,然后给赵指了指,带着讽刺的口气笑道,“哎,赵,不用待会儿了,你回头看看,来的人是谁。”

    赵一开始以为杨怀仁是骗他,然后会趁他不注意偷袭他,但想想现在他的处境杨怀仁似乎不用这样做,才下心防备着转身去看。

    赵看到来人的时候,心情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因为那两个人在这个时间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如果再晚一会他们出现,赵或许会高兴的跳起来庆祝。

    来人正是长平侯高启勋和龙蹊卫将军高士迁。

    二人一身甲胄显得威风凛凛,特别是高启勋,虽然上了年纪了,可走起路来依旧虎虎生风,威风不减当年。

    朝臣们看见他们父子俩也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们现在出现在皇宫之中,一定不是他们带兵攻进了宫城,而是来参拜陛下的。

    高氏父子走进大殿,对赵看也不看一眼,走到殿上中间的位置,便开始行大礼拜见皇帝。

    尽管他们穿着厚重的甲胄,行起大礼来多有不便,但高氏父子还是把礼仪做的非常到位,没有一点儿不恭的意思。

    等行完了礼,高启勋才道,“长平侯高启勋率犬子,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傻了,看看好像完全不认识他的长平侯,在看看在一旁偷笑的杨怀仁,最后看向了高高在上的赵煦。

    当他发现赵煦脸上又露出了那种对他嘲弄般的笑意之时,他立即明白了。

    一切都是计,他设计意图谋反,却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被人家看穿了,然后派了人主动向他投诚,博得他的信任,可事实却是他的一举一动,都早已经被别人洞悉。

    不用说,大殿上所有朝臣都明白怎么回事了,长平侯父子也没有反叛,更没有什么数万禁军围攻东京城的事情发生。

    杨怀仁这时候也不用贪功了,所有人稍稍一想,也不会想不到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高启勋自然也懂得恩出于上,功归于上的道理,几位相公为了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跟他一问一答起来。

    高启勋把事情的大致经过一一道来,期间也不忘把最大的功劳往赵煦身上推,即便赵煦什么也没做,只是最后才从杨怀仁那里知道高启勋的反间计和卧底计划的,他还是很享受这种居功至伟的感觉。

    次要的功劳,高启勋也推给了杨怀仁,最后执行的功劳,才留给了他们父子俩,也没忘提其他几个人,比如张叔夜在这次卧底计划中所做出的贡献。

    相公们自然喜欢这种人,身体力行做了最多的事,却不贪功,看到赵煦眉开眼笑的样子,也不便多说什么,自然会去恭喜陛下忠臣环绕,乃是明君的表现。

    朝臣们不关心相公们拍马屁,他们只在乎整座城市,还有他们的家人已经安全了,既然禁军反叛攻城的事情不存在,那么赵所说的还有其他死士控制了他们家眷的事情,也就更不存在了。

    朝臣们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唯独赵的脸色阴晴不定,似乎这样的冲击,已经把他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给毁灭了。

第1838章:最后的疯狂(下)

    朝臣们开始山呼万岁,把这次击溃了申王赵起事谋反的最大功劳,戴在了赵煦的头上。

    赵煦的生命走到了这种时候,自然知道这是朝臣们拍他的马匹,可他内心里却还是很享受这一切,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脑海里一闪之间,赵煦也意识到他这样似乎很可笑,可是当着大壮的面前,他还是想借此来给大壮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然他们父子俩相认了,大壮对他也非常恭敬,可他就是找不到那种当父亲的感觉。

    思绪回到了他小的时候,他和他父皇之间,似乎也是这样的,父皇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可惜和他真正亲近的时候却不多。

    赵煦知道这不能怪他的父皇,因为他的父皇真的太忙了,记忆里好像父皇从早到晚都在忙着国事和政务,几乎没有多少私人的时间和老婆孩子在一起。

    可是即便父皇很努力去做一个好皇帝,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变法失败了,父皇变得郁郁寡欢,最终也是英年早逝。

    他记得父皇弥留之际,曾经告诉他,大宋这样下去迟早要毁灭的,只有变法才能改变这一切,只是父皇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变法之路罢了。

    所以他也成了坚定的变法派,总想着要在他在位之时实现父皇的遗愿。

    可现在看来,他并不是一个明君,他在位的前半段被祖母当做一个傀儡操控着,他根本没有任何去实现父皇遗愿的可能。

    而当他掌权之后,做的事情又太激进了,变法仍旧没有成功,章说是因为变法的策略不够强硬,只有雷霆手段,才能实现变法的成功。

    可是阻力实在是太大了,看着国家和百姓因为强硬的变法而变得困苦不堪,他犹豫了。

    章说这是免不了的阵痛,可赵煦已经对自己的变法方略失去了信心,他不愿意看到百姓因为强硬的变法而受苦,所以开始变得纠结。

    前朝的政务让他疲惫不堪,后宫的事情又让他做了错误的选择,不断的错误积累之下,让他最终搞成了现在的样子。

    赵煦猛然间清醒了,他不需要儿子记住他为了一些虚假的功绩而洋洋得意的样子,而是要让他看见自己是非分明的样子。

    赵煦收起了笑意,用尽了浑身的气力,才呵斥出声来,“朕直到近日才得知杨怀仁和高启勋的计策,所以这件事的功劳,并不在朕,而是在他们这些做了事的人身上。”

    群臣听罢无不激动万分,甚至有人声泪俱下,又是一片花团锦簇的马屁声传了出来。

    赵煦已经没有气力再去阻拦了,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对于赵,他心中非常的记恨,可是他想着应该给儿子做出一个仁慈的榜样,所以忽然间他不觉得把赵抄家灭祖,是个最好的处置了。

    赵煦说不出话来,只能动动嘴唇,群臣搞不懂陛下想说什么,只能等着苏公公作为代言人传达出来。

    苏公公脸色有点不服,可赵煦比起眼睛重重点了点头,苏公公才愁眉苦脸地宣布,“赵谋反,论罪当诛,朕念及兄弟情义,不忍诛灭其家族。”

    杨怀仁也没想到赵煦会这么做,群臣就更不理解了,没等苏公公说完,便鼓噪起来,还有不少人跪倒在地,言明赵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绝不能姑息。

    赵煦既然已经下了决心,便不会更改,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苏公公也只能继续宣布,“褫夺赵所有封号、官职,所有家产充公,家眷贬为贱藉。

    赵本人贬为庶民,流放岭南,永世不得回京。其余同党,以此为例。”

    朝臣们很不满意赵煦对赵的判罚,不光是赵本人,包括他的那些同党们,竟没有一个人被判极刑,这太难以理解了。

    可当他们看见那个孩子的时候,也渐渐有些理解了,赵煦这是在给孩子做榜样,不管将来这个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位明君,起码让他记得这个时刻,他也能不断审视自己,也能成为一位仁君。

    杨怀仁也知道赵煦的做法是用心良苦了,只不过他内心里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赵煦或许可以表现出他的仁慈,可为了大壮,他绝对不会让这次申王谋反的余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为了不留下任何隐患,他愿意做那个坏人,为大壮铲除任何的威胁。

    杨怀仁仔细想想,也许赵煦也有这种意思吧,把这些罪臣流放岭南,或许就是暗示杨怀仁将来要暗地里除掉这些人。

    这些人在京城死了,会引起轩然大波,赵煦努力打造的仁慈形象也便不存在了。

    可如果他们在去岭南的路上死了或者死在岭南的烟瘴之地里,没有人会关心,甚至会觉得这是上天对他们谋反所给予的理所应当的惩罚。

    但赵煦的仁慈,并没有让赵觉得感动或者怎么样,他意识到了这样的处罚,其实比杀了他让他更痛苦。

    他知道杨怀仁自从征伐了交趾之后,从岭南到交趾一带,实际上都是杨怀仁的势力范围。

    他和他的家人如果去了岭南,怕是结局会更惨,与其让他和家眷去岭南被折磨致死,他宁愿寻个痛快的死法。

    赵并没有谢恩,而是突然间暴起,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出来一把精致的锋利匕首,大喝一声向大壮冲了过去!

    赵煦忽然间感觉脑袋都炸了,他的仁慈如果害了他的儿子,他会悔恨的杀了他自己!

    朝臣也惊呼起来,接着便长吁一声赵最后的疯狂并没有成功,当他暴起冲向大壮的时候,一个人挡在了他的路径上。

    是杨怀仁!

    他早就从赵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心思,在赵掏出匕首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赵要做什么了。

    他下意识的反应让他飞速闪到了大壮身前,他也没有考虑任何的后果,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一种作为父亲的责任,让他义无反顾的挡在了儿子的身前!

    赵脸上并没有绝望之色,却露出了诡谲的笑意,手上的匕首仍旧狠狠地捅了出去!

第1839章:穿对了鞋

    赵的面孔扭曲得有点可怕,魔鬼见了都觉得自己长得太单纯太善良的那种。

    也许一开始赵的目标就不是大壮,当时只有杨怀仁站在大壮身前,也只有他离的最近。

    所以赵觉得,在他死之前,无论如何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

    捅死太子,赵煦便从新回到无子为继的地步,说不定能把赵煦活活气死,杨怀仁就在眼前却没有保护好太子,估计杨怀仁的官也就做到头了,赵煦一怒之下砍了他也说不定。

    如果杨怀仁舍身来挡这一刀,赵煦也不觉得吃亏,是杨怀仁导致了他谋反的计划彻底失败,可以说杨怀仁就是他自大的仇人,能捅死仇人,赵自然也觉得死得痛快。

    而且这几年杨怀仁名声很旺,赵捅死一个名人,他也会名垂青史。

    朝臣们其实不太在意杨怀仁的死活,只要太子殿下安然无恙,他们就放心了,杨怀仁若是受伤甚至死了,他们也会有大宋痛失英才的苦恼,可那也是大不了哭几声做做样子罢了。

    杨怀仁死了,说不定对他们才更有好处,杨怀仁出现以后,大宋崇文抑武的风气稍稍有些改变,那些打了胜仗或者剿灭了山贼的武人,渐渐的开始有地位了。

    以前比文人矮半个头的武人,现在重新开始大声说话了,这在文人眼中,是件让他们极其不爽的事情。

    当兵的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这是很严重的,但他们意识到真正的力量掌握在他们手中,文人的地位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以前他们担心杨怀仁这种人进入朝堂跟他们争权夺利,眼下便希望杨怀仁有个好歹什么的,起码是个重伤,在家里养上几年伤才好。

    杨怀仁被捅了一刀,可他听见朝堂上那些文官们竟发出“吁”声,好似并不在乎他的生死,他心里就来气。

    心说老子是设计演了一场戏让你们受到了惊吓,可你们也并没有真的受到任何伤害,不至于对我这么痛恨吧?

    我做的那么多,不还是为了你们?要不是我,刚才那些死士就真的是赵的死士了,你们还不是要倒霉?

    现在倒好,大壮没受伤你们长出了一口气,可老子被捅了一刀,你们就完全不在意了?

    杨怀仁眼里那些文官们都成了白花花的一片白眼狼,恨不得指着这帮白眼狼破口大骂,然后冲上去抽死丫的,然后在他们胯下狠狠踹上十七八脚。

    真是太气人了!

    赵本来因为捅到了杨怀仁还在得意,拿刀的手还在死命的使着劲,甚至还转着圈的搅和了几下,好似杨怀仁的肠子缠在了匕首上,他要让杨怀仁肠穿肚烂一般。

    可他看着杨怀仁的表情的时候,有点搞不懂了,一开始他还是很痛苦的,可后来更像是一种气愤,然后就是一副咬着牙要打人的死人样了。

    赵低头看时,发现杨怀仁的官袍已经被捅穿了,可并没有血流出来,再仔细瞅,赵才发现杨怀仁的官袍里还套着一层软甲。

    这副软甲真的很软,以至于赵刚才捅上去的时候,都没觉得他捅在甲胄上了,而是捅在了杨怀仁的身体上。

    软甲被捅得凹进去一块,但却没有别捅穿,也就是说,杨怀仁可能也感觉到了疼痛,但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赵似乎有点不信这个邪,他的匕首虽然小巧了一些,可却也是一把宝刀,不敢说能削铁如泥吧,可一寸厚的硬木桌子板,是一捅一个窟窿的。

    要是用来分割烤羊的话,这把宝刀根本不会让手感觉到迟滞的感觉。

    可无论赵再怎么使劲钻,却还是没能捅穿那层并不厚的软甲。

    杨怀仁当然不敢真的去打那些文官,当着赵煦和许多相公的面前,他还做不出来,不过心中的怨气却是必须要发作出来的。

    他扭回头来看见把脸凑得离他很近的赵,特别是那张扭曲的脸,便感到一阵恶心,肚子上还感觉到赵犹在用匕首使着劲钻他,接着便怒了。

    抬手一巴掌便结结实实扇在赵耳朵上,赵被扇的脑袋瓜子嗡嗡作响,接着感觉胯下硬生生被踹了一脚,仿佛听见了什么东西脆生生断了的声音。

    杨怀仁内衬穿着一套软甲,可脚上的铠甲靴子确实钢板做的,这一脚踹在赵那话儿上,吃多少肾宝也补不回来了,恐怕他连男人也够呛能做了。

    杨怀仁低头看看自己的铠甲靴子,第一次感觉今天没穿错了鞋子,接着便指着赵大骂,“你捅我一刀也就算了,老子不跟你计较。特码的你还不停的钻钻钻,你有病吧?”

    赵疼得耳鸣目眩,根本也没法回答他,杨怀仁还要上去再狠狠踹上几脚,苏公公却假装咳嗽了几声。

    杨怀仁回头看时,赵煦的样子差点晕厥过去,看来刚才赵疯狂的举动真的吓到了他,苏公公一只手扶着他,另一只手不停地在他背上轻轻捋着,试图让他顺过气来。

    大壮被吓坏了,在赵忽然扑向他的时候,他惊呆了,感觉时间都变得缓慢了起来,赵的动作变慢了好多,好像放慢动作一样。

    可是他想后退躲开,但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无论如何他都无法移动一步。

    就在他绝望的那一刻,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替他挡下了那一刀。

    父亲的意义在这一瞬间里发生了升华,父亲也不仅仅是那个抱着他逗他笑,给他做好吃的食物的父亲,而是一个可以为了他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任何瞄向了他的伤害的人。

    杨怀仁的身材并不多么高大,可大壮觉得父亲的背影好大好大,像一座山一样高大,而且这座山坚毅而厚重,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在他身前保护着他。

    大壮虽然年纪不大,却明白他的人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坐在龙椅上高高在上的皇帝,是他的亲生父亲,而杨怀仁,是他的养父。

    可不知怎么了,他对生父的感情,只是在他们相认的那一刹那产生过,之后他心底里冒出来的,还是对杨怀仁那种无穷无尽的父亲的情感。

第1840章:赵佖之死

    血缘是不会骗人的,可感情这种事,就更不会骗人,这不仅仅是一种亲近的感觉,而是来自精神深处的感动。

    大壮很想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最无私的爱。

    杨怀仁关切的看了他一眼,发现大壮的眼睛红红的,嘴角也有点裂开的架势,眼看就要嚎啕大哭出来。

    这是不行的,杨怀仁觉得,尽管他还是一个孩子,可他现在的身份早已经不仅仅是个孩子了。

    杨怀仁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哭出来,眼神里带着一种鼓励,鼓励他要坚强,今天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他不能哭,不能表现出哪怕一点儿的软弱,不管他是不是个孩子。

    杨怀仁也清楚,对大壮来说,今天的事情实在是太刺激了,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承载不了这些事。

    他也觉得他要求大壮坚强不要哭,似乎对一个还不到八岁的孩子来说,有点他以严苛了。

    可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大壮现在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不管他多么小,他如果在文武百官面前吓得大哭,群臣对他刚才表现的好印象,便要大打折扣了。

    不希望他将来继位的人多了去了,朝堂上这些人里边就有很多,只不过他们没有胆量像赵一样用直接而粗暴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可将来呢?说不定还有第二个赵,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只要他们发现你的软弱,便会让他们内心里野心疯狂滋长。

    也许不是现在,可在将来的某一天,当野心膨胀到无法抑制的时候,便会爆发出来。

    所以大壮必须坚强,让别人看到他是一个坚强的孩子,这么小的时候都能处变不惊,将来一定是一位强势的君王,没有人敢有野心,只能趴伏在你面前恭敬的叩拜。

    大壮是懂的,他知道父亲做了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所以他强忍着,把刚刚溢出眼眶的泪水又狠狠地收了回去,脸色也变得更加镇定了,眼神里全是对赵的鄙夷之色。

    早有龙武卫的将士把赵反剪着手臂提溜了起来,等候赵煦发落。

    赵煦看着赵,摇了摇头,此刻他的内心里已经很苍白,他自觉对赵还算不错,从来没有薄待了他半分。

    特别是今天发生了那么多事之后,他感觉他已经仁至义尽了,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他这个弟弟会这么恨他。

    赵谋反,赵煦觉得他没有诛灭他全家,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可赵竟然还要伤害太子,这简直就是不知好歹,自寻死路。

    很多朝臣从赵煦失望的目光里读懂了什么,忙相互给了一个眼色,接着一大片人出班跪倒在地,大声请求陛下严惩赵。

    可赵煦这时候又一次犹豫了,他看看杨怀仁,还能气呼呼地对赵出口大骂,那一巴掌也扇的非常有力,应该是没受伤。

    他又去看太子,太子虽然受到了一些惊吓,但太子现在的样子让他有点吃惊,连他自己都吓得差点丢了魂魄,但太子却依然稳重如山,丝毫没有被生命的威胁所吓倒。

    赵忽然觉得很骄傲,儿子比他强了不少,更是比赵之流的皇族子弟强大很多,将来由他来继承他的皇帝之位,他可以放心了。

    再去看赵,整个人蜷缩着,浑身都抽搐着,胯下已经出血了,裤子上染红了一大片,样子十分悲惨。

    赵煦觉得他有些时候还是太软弱了,原本只是想着要给儿子做一个仁君的榜样,让他将来也能有样学样,不要成为一个暴戾的君主。

    可当这种帝王的仁慈给自身带来的是危险的时候,就不能用仁慈来对待那些不知好歹的人了。

    赵煦并没有说话,经过刚才的惊吓,他也没有多少说话的力气了,现在没喘一口气,都让他觉得用尽了浑身最后的力气。

    他只是看了一眼苏公公,微微点了点头。

    苏公公明白了赵煦的意思,是答应了群臣的请求,严惩赵,只是赵煦的眼神里,也并没有多少愤怒,而是一种失望。

    苏公公作为赵煦最体己的仆人,赵煦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都能感受到赵煦内心的想法。

    赵必然是不能活了,但赵的家眷,不需要给他当陪葬品,死刑的方式也不需要用身首分离的大辟这么残忍的方式。

    不管赵煦是念在兄弟情分,或者是为了不给太子有效的心灵里留下一个阴影,亦或只是想做给天下的百姓们看,他会给赵留下最后的尊严留个全尸。

    苏公公清了清嗓子,宣布赐赵毒酒。

    群臣听罢看了赵煦一眼,见他默认了,便认可了从苏公公嘴里说出来的,便是赵煦的圣旨。

    龙武卫的人没有动,在大殿上对一位王爷执行死刑这种事,还不是他们能动手的。

    几个太监匆匆走进了大殿,带头的一个手上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是一个天青瓷的酒壶和一支小小的酒盅,杨怀仁感到奇怪的是还有一个太监抱着一支狸猫。

    他们并没有把毒酒直接端到赵面前,而是先对众人示意了一下那一壶酒和那只猫,托盘了竟还有一支筷子,那位公公也拿起来示意了一下。

    接着他把筷子的一头探到酒壶里,再拿出来的时候,筷子尖上便挂了半寸长的毒酒。

    然后他把筷子头强硬的抹在了那只狸猫的嘴里,看样子探的很深,应该直接把毒酒抹到了狸猫的喉咙里。

    杨怀仁不知道原来赐毒酒还要把毒酒公示一下,其他臣子似乎觉得这很平常,并没有人说话,朝堂上竟有些安静。

    盏茶功夫之后,狸猫便痛苦起来,很快便口吐鲜血,死了。

    群臣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位公公这才倒了一杯毒酒出来,去请赵饮用。

    赵依旧痛苦地抖动着身体,根本不理会身边的一切。

    端着毒酒的公公脸色很难看,却立即又换了发狠的样子,接着把赵的头扳着抬起来,手指硬扣开了他的嘴巴,把那杯毒酒灌了进去。

    接下来他也没有立即松手,而是放下酒盅,用双手把赵的嘴巴堵着,让他把毒酒全部咽了下去。

第1841站:皇帝的感激

    赵死了,口吐黑血,面目狰狞,行刑的公公弯腰下去试了试赵的气息,这才起身对赵煦点了点头。

    赵煦内心里还是有种痛苦的感觉,兄弟相残这种事,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对人的精神的冲击力,还是太猛烈了。

    公公对殿外挥了挥手,又有两个小公公抬了一副担架走进大殿,把赵的尸首稍微处理了一下,便抬了出去。

    龙武卫的将士们也在杨怀人的授意下缓缓退了出去,让大殿上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朝臣们重新整理了衣冠,站到原本的位置上,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意,好似刚才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般。

    杨怀仁看着大殿中间那块精美的地毯上还残留着的赵的血迹,竟忽然有一种错觉,历史改变了,却也还保留着原本的轨迹在继续前行。

    赵的这次谋反并没有在后世的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只是不少学者从发生在赵身上不寻常的事情上才推断出来的。

    现在看来,今天的事情依旧不会被史官记录下来,赵煦就算是为了赵氏皇族的颜面,也不允许皇族相残的事情传扬出去。

    杨怀仁微微一笑,这一刻他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史书记载的东西,向来就不是历史的全部,其中总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人想要后人记住的模样。

    所以后来元朝编撰宋史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赵的谋反,但却记录了赵煦的死亡方式。

    杨怀仁很想知道,若是赵煦知道他是这样的结果,今天还会不会表现出如此的仁慈。

    册立太子的礼仪继续进行,大壮也规规矩矩的上前听封、接印、接册,这时候开始杨怀仁就开始有点走神了,他脑子里全是大壮继位之后,他要做的事情。

    赵煦累了,大事办完,便宣布退朝。

    朝臣们似乎觉得陛下忘记了什么,可刚想开口问,却忽然间看到了年少的太子,接着便明白了。

    赵煦并没有对赵的同党给出详细的处罚方式,不过之前说了和赵的判决同例。

    原本赵只是贬为庶民发配岭南,并没有被处死,可后来赵疯狂地意图攻击太子殿下,才被陛下盛怒之下赐了毒酒。

    那是不是说,赵的同党要按照第二次的判决来执行?不少善于领会上意的人似乎想明白了赵煦的意思,官家自然要留个好名声,坏名声自然有别人来背。

    还有这次平息叛乱的过程中那些有功之臣,比如杨怀仁,比如长平侯父子,还有龙武卫的将士们,他们也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的奖赏。

    赵煦不说,倒不难理解,并不是他吝啬于赏赐这些有功之人,而是他觉得这个功,已经不需要他来赏赐了,太子既然已经册立,将来等太子继位成为皇帝,由他来赏赐似乎更加合适。

    皇恩也好,皇家给的官职也好,其实都是皇家用来邀买人心的,无论读书人还是学武之人,“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道理是一样的。

    只不过赵煦自觉把这次掏钱的事让给了儿子去做,他已经不需要了。

    大壮被官员们簇拥着走出大殿,去宣德门的城楼上去接受百姓的恭贺,杨怀仁只是安排了好了护卫人员,叮嘱他们一定要保护好太子的安全,他自己却站的远远的。

    有时候是需要避嫌的,他现在的身份,就不适合出现在大壮身边,传出一些流言蜚语什么的,对孩子也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杨怀仁隐约觉得赵煦还有话要对他说,而且是单独说。

    果然一个小公公悄悄地领走了他,来到了赵煦的寝殿。

    赵煦的疲劳不是装出来的,杨怀仁看到赵煦喘着粗气的样子,甚至感到一些心疼。

    赵煦躺在榻上,长大了嘴巴想说话,可是喉咙里只发出来一些艰难的呜咽声,却发不出一句清晰的字句来。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似乎已经感受到生命正在一点点的从他身体来流失,死神也加紧了走向他的步伐一般。

    苏公公已经老泪纵横了,虽然知道这么想不合适,可在他心里,赵煦不仅仅是他的主子,很多时候更像是他的孩子一般。

    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的痛苦却无法得到解脱,他早已心如刀绞。

    杨怀仁走近,赵煦便艰难地抬手摇了摇,苏公公哭丧着脸把其他内侍赶出门外。

    赵煦的嘴一张一翕,可并没有声音从他的嘴里发出来,苏公公很想替赵煦说话,可这次他也没弄懂赵煦究竟要对杨怀仁说什么秘密。

    杨怀仁忽然退后一步,单膝跪地道,“赵兄你不用说了,我都明白了。”

    苏公公愕然,杨怀仁和赵煦兄弟相称,已经好久没有发生过了,这个时候杨怀仁忽然这么称呼陛下,是不是太唐突,也太无礼了一些。

    可他却从赵煦的脸上看到了欣慰的笑意,便没有插话。

    杨怀仁道,“你我能成为相交莫逆的朋友,是上天安排的缘分,直到今日,发生了这么多事,回想起当初之事来,我还是会露出笑容。

    我知道你想对我说什么,也明白你的难处,不过你可以放心,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来。”

    听到杨怀仁说了这些,赵煦才长出了一口气,眼神里竟充满了感激,却并不是对臣子该有的那种神色,而是对一个知心的朋友表达了真挚的感激之情。

    连苏公公都理解不了赵煦和杨怀仁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至于赵煦对杨怀仁的感激之情来自何处,他也有些想不明白。

    赵煦只是感激他帮他养了儿子并带回来,或者是今天安排的一切保护了他不被赵谋害?

    这些不足以让赵煦露出这种感激的神色,苏公公甚至觉得,赵煦从来没用这样的心态去感激一个人。

    可赵煦却安心地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很快便沉睡了过去。

    苏公公一脸疑惑地望着杨怀仁,杨怀仁也不和他解释,只是指了指榻上睡过去的赵煦,示意苏公公细心照料,接着便起身轻手轻脚的缓缓走了出去。

第1842章:我才不在乎

    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会考虑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忧虑。

    就好比学生总想着老师能忘记了测试,老师却想着学生们都能考出好成绩,自己也能多拿些奖金,校长则想着怎么把学校的名头打响,他也好再提一提。

    赵煦单独召见了杨怀仁,其实就一件事,他们见了面,杨怀仁也只说了一句话,赵煦便明白了。

    可苏公公却不懂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他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别人角度去考虑问题。

    赵煦是大壮的生父,可惜他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太短了,他都遗憾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他们父子相互熟悉。

    而杨怀仁是大壮的养父,从小到大把他把扯着长大,那种感情自然不用多说。

    赵煦也不是信不过杨怀仁,而是他害怕时势会把杨怀仁推着走到那个他不愿意走到的地步。

    杨怀仁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那些相公们,还有很多朝中的重臣,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只是事情还没有发生,他们还不便说罢了。

    杨怀仁相信今日之后,自然会有人上门提醒他,比如那些相公们,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警告,或者是给杨怀仁一个选择的余地,也会主动告诉杨怀仁。

    其实在杨怀仁心里,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人家来提醒,他自然会心怀感激,但他内心里,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利用大壮让自己将来权倾朝野,甚至取而代之。

    杨怀仁也不会认为他会高尚到权力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可是他最真实的想法他是清楚的,有足够的权利和资本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就够了,太大的权力反而是架在他脖子上的一柄利刃。

    权力让你可以杀人,也有可能让你被人杀。

    所以杨怀仁会保留应有的权力,去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也保护大壮的皇位的稳固,但他绝不会进入朝堂,成为众矢之的。

    大宋的文人执政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如果现在换了他这样不伦不类的人掌握权柄,恐怕朝堂的斗争比以前还要猛烈。

    杨怀仁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保持清醒,在保证大壮可以得到他应得的皇位之后,他便告诉全天下人,他还是不会进入朝堂,参与到朝政中去。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怀仁认为凭他手上这点兵将,去和全天下的读书人作对,似乎太傻了,那完全是找死。

    只是有些事他也不得不考虑,比如未来辅佐大壮的那几位相公,有的是不能留了。

    比如章,这个人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奸臣,更不能说是一个坏人,对于一个执着于人生理想的人来说,某些方面还是值得人肯定和钦佩的。

    只是章的做法太激进,为人也太激烈,所以他掌握朝堂的大权,只能让党争愈演愈烈,永无休止的争斗下去。

    他很有才华,也同样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实现理想的方式似乎过于理想化了,忘记实现理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天下的百姓。

    改革是必然的,可你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了还不肯停下来反思,这就有点过分了。

    一部分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可更多的百姓,还有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损失更大,这不是改革,这是胡闹。

    连一千年后的改革都是在不断摸索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缓慢的循序渐进,在现在这个时候你想一蹴而就,就显得激进和过火了。

    所以让章继续担任宰相有点不太合适,特别是在大壮将来继位的初期,选择一个温和一些的宰相才能让政权温和而顺畅的过渡。

    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章下台呢?

    杨怀仁也不是没想过用激烈一点、暴力一点的方式,逼迫章辞官,可那样天下人会觉得杨怀仁是在抢班夺权,到时候遇到的反击也会非常猛烈。

    他觉得他应该能想到一个更加理所当然的温和方式,让章主动把朝堂上的权力交出来,让所有人都信服,也不会掀起轩然大波,搞得朝堂大乱。

    杨怀仁胡思乱想着已经走到大庆殿前的广场,天霸弟弟和柯小川已经在等候了。

    柯小川汇报道,“黑牛哥哥已经派人去封锁了申王府,按照陛下的意思,只抄家,不杀人,只是不知哥哥打算如何做?”

    杨怀仁也不想赵的家眷被残忍杀害,毕竟谋反是他自己的事情,有可能他的老婆孩子也不知道他要造反,所以让这些无辜的人被株连,杨怀仁还做不到。

    “赵的老婆孩子就算了,但他的同党,特别是申王府的那些幕僚,一个也不能放过,这一点一定要做到,绝不能留下后患。”

    柯小川领命就要走,杨怀仁拉住他,“等等,查抄申王府的人用咱们龙武卫的人,查抄其他余党的事,交给长平侯父子去做。”

    柯小川面露疑色,杨怀仁解释道,“长平侯在这件事上也是出了大力的,需要给他一些好处,也表示我对他的信任之意。

    而且要杀人嘛,交给高启勋父子俩去做好了,他们一定会当做是我对他们的考验,然后把这件事做的比咱们做的更好,更绝。

    那些罪臣因为跟随赵造反虽然是罪有应得,可杀人这种事,咱们做的已经不少了,战场杀人那是公平的,可现在杀人不一样。

    被株连的那些罪臣的家眷,肯定有不少人都是无辜的,加上勋贵之间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杀无辜的人,我还实在是做不到。

    所以也别让咱们手下的人去做,就当是咱们积德了。”

    柯小川明白了,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疾奔而去。

    天霸弟弟没有说话,他在杨怀仁身边的时间最多,自然更能体会到杨怀仁现在的心情。

    杨怀仁看着天霸弟弟老实巴交的样子忽然笑了,问道,“天霸,如果这件事之后我不当大官了,安心回家当一个地主老财,你觉得怎么样?”

    天霸弟弟想也不想便笑哈哈地回道,“那太好了,早就不愿意当官了,哥哥去哪儿,小弟就跟着去哪儿,只要哥哥管饭,哈哈,那些什么官位我才不在乎!”

第1843章:反贼的下场(上)

    杨怀仁出宫的时候,宫门前聚集了许多的百姓,之前出宫的官员们把陛下已经册立太子的消息传扬了出去,只是关于赵谋反之事,他们也知道陛下忌讳,所以只字未提。

    紧接着大壮便出现在宣德门的城楼上,被礼官们教导着如何做出一副亲民的样子来,然后冲着百姓挥手。

    百姓们其实不怎么在乎谁是新的太子,他们更关心新帝将来继位后,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百姓们都是善良的,并没有把心中的顾虑放在脸上,当他们看见一个相貌堂堂的太子之时,还是不吝惜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即便太子还是个孩子,百姓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当今陛下继位的时候,不也才八岁吗?

    何况大宋朝的权力核心和其他朝代不同,那帮白胡子老相公们才是说了算的人,当皇帝的旨意和他们的理念不同的时候,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劝说皇帝跟着他们的步伐走。

    所以皇帝只不过是那个宣布政策的人罢了,换个人当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要那些相公们在,国家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杨怀仁自然知道这一点,他也信得过那些相公们的智慧不会让大宋的前进方向太过跑偏,只要剪除某位太激进的相公的权力,哪怕是其他人用中庸之道来治国,他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不过在他的眼里,百姓们的欢呼声似乎很真挚,也许有种期盼的意味在里边,赵煦这几年把之前积攒的声望耗费了个干干净净,一个荒淫的皇帝,不会让任何人心生怜悯。

    百姓们心中不喜欢旧政,当然也不喜欢太激进的新政,也许两种方式中和一下,他们才更容易接受。

    而一个新的皇帝,也许正是一个合适的人,只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或许就能更好,百姓们也会很容易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也许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里,也有这么一层意思,普通百姓对皇帝和朝廷的要求其实并不高,让他们能吃饱饭,吃好饭,不限于大菜或者小鲜,他们都知足的。

    ……

    赵的谋反没有成功,可东京城里的气氛却开始变得有点奇怪。

    赵死了,申王府被查抄,还有许多其他官员的府邸被查抄,这些已经是秘密进行的了。

    可惜衣甲整齐的士兵在城内东奔西走的,还是躲不过那些老百姓们的目光。

    作为首都的百姓,他们骨子里有一种敏锐的感觉,从城内发生的所有事情来看,今天宫中的大朝会绝不是册立太子的仪式那么简单。

    有些消息灵通的人也了解了一些秘密的东西,也大致判断出今天貌似平静的一天,宫中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只是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有些事是皇帝忌讳的,所以不能随便乱说,起码眼下不能随便说,多年后事情变成陈年往事的时候,也许才是拿出来当做谈资的时候。

    很多人家完了,一群一群的孤儿寡母被押解着往难走,只是菜市口没看见人头滚滚的场面。

    谁都知道那些罪臣只不过是换了个隐秘的地方被处死罢了,要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被发配的家眷们。

    杨怀仁躲在家里没有出门,有些事他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大事件过后,他也需要时间来审视他的行为。

    申王府里果然查抄出很多僭越之物,当然也有逾制的兵器,看来赵这几年暗中做了很多的准备,也早已经幻想他是皇帝很久了。

    可笑的是赵的首席幕僚,那个叫窦桓的家伙,当龙武卫的将士把他揪出来的时候,他竟然穿着一身女装,而且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

    看来窦桓是知道了赵的造反大计没有成功,看到龙武卫的将士们包围申王府的时候,便偷了不知哪位王妃的衣服,打算装作女眷蒙混过关。

    虽然他刮了胡子还梳了个女人的发髻,脸上也抹的跟个猴屁股似的,可惜越是这样丑陋的女子打扮,越是出卖了他的真实身份。

    小兵看见申王府其他女子都生得貌美如花唯独一个女子丑的能吓死人的时候,便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这个女人要是没问题,那一定是赵的审美有问题了。

    粗鲁地上去揪住了丑女人的头发,还没等小兵呵斥呢,窦桓“啊”的一声惨叫,便暴露了他男人的身份。

    然后就是他忽然间的嚎啕大哭了,负责审问的队官都傻眼了,别说动刑了,他还没怎么开口审问呢,窦桓便把什么都交代了。

    而且是嘴巴里喷豆子似的方式,好像生怕有什么说的不全似的,只是最后口口声声说他是被赵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队官自然不会相信他最后的借口,军人也最看不惯这种没种的男人,造反就造反了,一刀下去大不了碗大个疤,没什么好推诿的。

    如果窦桓誓死不屈,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最后的尊重,可他哭花了一脸胭脂水粉的大花猫样子,实在是令人厌恶。

    他交代的东西,连队官都有些吃惊,从来没见过这么合作的被审问者,刑具都不用拿出来,往他面前地上一扔,他连栖凤楼里和他相好的姘头屁股上哪里有痣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西华门外的叶家和顾家,以及其他几家是怎么回事,就交代的更是详尽,宫中谁是内应,也一一道来,经过龙武卫查证,果然毫无遗漏。

    宫中侍卫里的内应死的很惨,龙武卫把消息送到宫中,不用进去抓人,苏公公便命人把那些人揪了出来,至于他们是怎么死的,那就不清楚了,大致上,应该很惨。

    既然当了反贼,成功了的话,那肯定是一本万利的,古人也喜欢拿命拼前程,当然事前就应该考虑到失败后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这样的下场,叫冤就没劲了。

    宫中的二五仔被清除了,杨怀仁才放下心来,打算安排一些信得过的亲卫加入到东宫卫率中保护大壮的安全。

    其他暂时接管了皇城防务的龙武卫将士在明天便撤出城内,回到东门外的大营。

第1844章:反贼的下场(下)

    龙武卫的效率很高,高启勋父子俩的效率更高,他们俩带领龙蹊卫的将士负责查抄的犯官的人家更多,但只用了半天工夫,事情便做完了,而且做得很彻底。

    城内几十处官员的宅邸到了夜里已经是人去楼空,值钱的物什也都搜刮干净并登记在册,被发配的女眷也只是随身带了一件替换的衣服而已。

    这些宅邸里龙蹊卫杀人的地方也已经被清洗了,也许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隐约的血迹,再多一场雨或者雪,这些痕迹也会渐渐渗透到泥土之中,再也不会显现出来。

    来年春天地上冒出来的花草,也许会更加旺盛一些。

    这才有了数千的犯官家眷乌泱泱的一大片被押解出南门的画面,被砍下来的人头,则装在夜香桶里运出城外,和尸身分离着找了个地方掩埋。

    造反之人是不配有墓碑的,让他们身首分离,便是不想让他们下一辈子转世为人。

    高启勋父子做完了这一切,还专门连夜到杨怀仁府上复命,杨怀仁开始还觉得让高氏父子当坏人做这些事有些内疚,可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便轻笑一声,是他太把那些人命当回事了。

    这世界上从来都是胜利者来书写历史的,成功的反贼可能会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英雄,而失败的反贼,那就只能用死亡把自己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人命重不重要,已经不是道德来判断的事情,更不能用人的情感来衡量,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不可能容忍其他人对他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

    于是这帮失败的人被成为反贼,而历史上被当做反贼的人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记录历史的时候也不会详细描述一个反贼的辉煌一生,只会记录他是如何不自量力造反的,然后又被英明的当权者如何用智慧和更强的力量粉碎,最后对他的评语也只有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八个字而已。

    赵煦没有对赵和他的同党处以最残忍的株连夷族之刑,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反贼家中的成年的男子自然逃不了被砍头的命运,女子和孩子被发配三千里,这些人这种恐怕有超过一半人活不到岭南,押解他们的人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同情。

    即便一小半人能活着走到岭南,也只能作为奴隶做苦最累的活计,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人身自由,还有人的尊严,当然也绝不会再有繁衍的权力。

    在那种环境下,死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杨怀仁很想说这种株连的制度是非常残忍和不道德的,可事实是他又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如果这些人贼心不死,将来受到伤害的很可能便是大壮,也包括他自己。

    于是杨怀仁开始理解高期许能和高士迁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了。

    这种兴奋不代表他们就喜欢做抄家杀人这种事,而是因为他们做了这些脏活累活,他们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比如会得到杨怀仁的信任,将来太子继位之后,他们的奖赏会毫无遗漏的补发给他们。

    杨怀仁现在作为上位者,有些事也只是想想罢了,尽管心里会有些不舒服,可却不能表现出来。

    按理说高氏父子做的事情,也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的,合情有合理,他们兴奋,也是情理之中。

    杨怀仁从高启勋手里接过今天他们抄家的账本来,随手翻了翻,然后便用狐疑的眼神望着他们俩。

    杨怀仁很奇怪,照规矩,让他们父子俩负责查抄这些罪臣的家,实际上是变相的对他们在这次粉碎赵谋反的事情中做出的贡献而给予的嘉奖。

    他们贪墨一些财富,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就算他们自己清高不肯要,那些跟着他们的将士,也是需要奖励的。

    这一点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满,皇帝自然懂得这些将士需要犒赏,朝中的百官也会睁一只眼闭只眼,只要不过分,便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可杨怀仁惊讶的发现账本里记录的条目太清晰了,连某某家的烂铜皮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这是不正常的,抄家的事情杨怀仁也干过,账目是怎么回事他也很有经验,一般都是记大不记小,记少不记多的。

    犯官的财产里,例如土地商铺房产这种东西,是做不了假的,这些自然会交给朝廷充公。

    而诸如金银铜等可做货币之物,一般只会记录金银,不记铜钱,其他类型的财物,也是类似的道理,大件的归朝廷,小件的截留下来,最后换成铜钱分给有功的将士们。

    龙武卫查抄申王府,就是如此记账的,截留之后,查抄来的东西送去朝廷的府库,那些录事官一个字都不会说。

    这就是规矩。

    可高启勋这么做就有点不合规矩了,将士们虽然没真正像上战场似的杀敌,可做抄家这种事,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还是逃避不了的。

    之前战队了队伍的贡献就算略过不提,但是看着自己倒下人头滚滚,血溅一身的心理阴影,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补偿,任何人都不会反对。

    可是高启勋的账目已经详细到一文钱这么过分,让杨怀仁有点看不懂了。

    高启勋自然知道杨怀仁眼神中的意思,抱拳道,“禀大帅知道,龙蹊卫上下为陛下效力,为大帅做事,不需要酬劳。”

    杨怀仁看他的眼神更奇怪了,有这样的主帅,恐怕在军中要失心失德了吧?

    他问道,“是在场监督的公公太严苛了?”

    高士迁答道,“回禀大帅,并不是,公公们那一份,绝不会少了他们的。”

    杨怀仁这下更糊涂了,看来高启勋父子并没有连公公们那一份也入了账,可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不给自己手下的将士们留下一分赏赐?

    在杨怀仁疑惑地眼神里,高启勋对儿子点了点头,高士迁忽然跪在杨怀仁面前道,“大帅,末将有一事相求。”

    杨怀仁深吸一口气,心说难不成是他们高家有位勋戚中的好友也参与到了这次造反之中,稀里糊涂受到了牵连,所以高启勋父子不敢跟陛下说,只好在杨怀仁这里讨个好?

第1845章:军人的责任感

    杨怀仁好心劝道,“高侯爷,你做了那么多事,隐忍了那么久才得到如今的大功劳,你可不要不珍惜。

    我知道那些受到牵连的人里边可能有你的故交,但你要明白,他们做过的事情,他们就应该想到后果要自负,所以你的想法或许可以理解,却不能那么做。

    今天你做的事是大义,你想说的事情是私情,大义和私情相比,高侯爷可要分的清楚啊。”

    高启勋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来耐心听完,才谦逊道,“大帅教训的是,那些跟着赵谋反之人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就不值得可怜。”

    杨怀仁见他话说的轻巧,不像是要替某些人求情,这才认真了起来,又问,“那高侯爷这是?”

    高启勋看了一眼高士迁,高士迁单膝跪地道,“末将希望将来能跟随大帅东征西讨,壮我大宋将士威名!”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高家父子这是想投诚,这是杨怀仁没想到的,也是他感到欣慰的。

    高启勋在粉碎赵造反阴谋的过程中,是出了大力的,能委身赵身边做卧底,又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对官家来说这样的将来是一定要大行赏赐的。

    虽然现在赵煦没有直接奖赏他们,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煦这是想把奖赏有功之臣的事情让给太子,好增加太子在朝廷和军中的威望。

    凭这份功劳,高启勋的爵位大概会提一提,而高士迁也会升官,他们父子将来不论是声望还是实际的权力,都不会少的。

    可以说,只要太子将来继位,他们高家便可以以功臣自居,即便在文官集团的眼里,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谁也不敢小觑。

    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现在还要借着杨怀仁这棵大树来乘凉,可高士迁的话却表明了他们父子的态度。

    高启勋并没有居功自傲,在杨怀仁面前依旧严格遵守礼仪,高士迁更没有因为有了功劳便打算过上清闲日子的想法,而是希望将来能跟随杨怀仁左右,如果有机会出征,他也甘愿作为前锋。

    这就很难得了,正常情况下,当兵也好,当将领也好,盼着能出征打仗,那是为了建功立业,然后得到封赏荫妻庇子,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可高启勋父子俩,功劳有了,勋位爵位也有了,家里钱也不缺,不需要在冒着生命危险去搏前程。

    高士迁却希望能带兵出征,那就纯粹是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感了。

    杨怀仁笑了,看着高启勋父子,从他们的眼神里就流露出一种坚定,今天他们这么做,绝对不是吃饱了撑得做做样子,而是真心实意不想躺在功劳簿上醉生梦死。

    而且杨怀仁觉得高启勋是个很有智慧的武侯,他虽然不参与朝政,却对朝中发生的事情聊熟于心,甚至眼光独到,早就看透了杨怀仁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聪明人其实不用过多的搞一些无聊的试探,直接把话说白了,表达真实的想法才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杨怀仁问道,“高侯爷觉得本帅意欲出征?”

    高启勋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大帅的心境,不像是安于现状之人,燕云之地犹在契丹铁蹄之下,老夫不信大帅就从来没考虑过。”

    高启勋能这么说,杨怀仁便觉得他早就从某些信息里看到了或者猜到了什么了,杨怀仁不确定高启勋聪明到什么程度,便没有接话,而是做出一副你继续说,我继续听的样子。

    高启勋接着道,“当年陛下能让大帅带兵去江南,这已经很不符合常理了,唯一的理由,就是陛下心中惦念燕云失地,所以才敢放手让大帅去江南练兵,试图找出一条强军之道。

    之后大帅上书陛下要求征伐交趾,陛下连考虑也没考虑便力排众议支持大帅。

    旁人眼里这是陛下对大帅的放纵,在老夫眼里,却是陛下在试验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练出来的将士究竟有怎么样的战斗力。

    结果证明,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是相当有效的,只不过在禁军中的推广并不顺利,不少人因为对大帅的个人私怨而阴奉阳违。

    给别人看的样子做了个十足,可实际上并没有按照大帅的方式真正去操练士卒,加上西征西夏的胜利让很多禁军将士被冲昏了头脑,所以禁军比之以前,不能说没有进步,只不过进步很小。

    迁儿所在的龙蹊卫,严格按照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操练,本来老夫也以为全大宋能和大帅麾下的武德军相媲美的军队非龙蹊卫莫属了。

    可今日再见已经改编的龙武卫将士,才知道龙蹊卫和龙武卫的将士相差依旧很远。

    老夫军伍出身,其实也不求多少高官厚禄,只求能为国上阵杀敌,马革裹尸,以慰祖先威名。

    只可惜老夫上了年纪了,已经力不从心,不过老夫的儿子还年轻力壮,难得是他很老夫一样有一颗赤城的报国之心。

    迁儿不想只是当个从来不打仗的大将军,他宁愿做一个能真正上战场的小兵。”

    高士迁也附和道,“求大帅成全!”

    杨怀仁被高启勋父子的态度感动了,眼下正是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才显得大宋的禁军没用。

    所谓大将无能,累死三军。禁军中的统帅大都是有爵之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悠闲生活,早已经不愿意上阵打仗了。

    即便军中不少将士希望能实现他们做为军人的人生价值,可惜苦于没有机会,只能在无聊的生活中渐渐消磨了意志。

    如果他们都能有高启勋父子的觉悟,大宋的军队也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了。

    当然,这样的现象已经有所好转,杨怀仁这些年通过军功得到的东西,也让很多人眼红。

    不管这种眼红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也不敢他们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加官进爵,只要能让他们从新有了斗志,那都是好的。

    杨怀仁也从高启勋的话里听出来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他能斩钉截铁的认为杨怀仁对燕云之地有想法,就一定分析出了什么。

第1846章:强大自己削弱敌人

    杨怀仁笑道,“高侯爷老当益壮,您太谦虚了。”

    高启勋很高兴,抱了抱拳道,“大帅谬赞了,老夫还有些自知之明,大帅第一和老夫相见时老夫虽然也是骑着马,可惜那都是强撑和做样子罢了。

    老夫年轻时不注意保养,上了年纪才发觉身体衰落的太快,各种病痛缠身,骑一天马筋骨疼得三天下不了床呢。”

    说着高启勋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也没什么,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命数注定的,现在也已经是你们这一辈的时代了。

    你们在前边建功立业,老夫也还可以在你们身后帮着守护家门,也算是老有所用。”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实在也没必要和如此坦然面对衰老和病痛的老人瞎客套。

    “高侯爷既然知道武德军是陛下做的一场试验,那么也应该对本帅做的事情了若指掌了?”

    高启勋信得过杨怀仁的人品,也不觉得他说这种事是反讽什么,很自然的接话道,“了若指掌谈不上,但大帅的一些做法,确实让老夫觉得,大帅是对燕云之地动了心思了。”

    “哦?”

    杨怀仁也坦然接受高启勋的认定,“高侯爷细说来听听。”

    高启勋道,“在老夫眼里,大帅所用的方法其实并不出奇,要想收回燕云,无非是强大自己,削弱敌人,从这两方面下手。

    强大自己,便是强国强军了,老夫发现,大帅这些年赚了很多钱,可并没有像其他商人一样积财,而是在赚钱的同时,一直在散财。

    大帅家的买卖,哪一样不是最赚钱的行当?可大帅并没有独富,而是一直很乐意把自己发财的方式分享给别人。

    特别是关乎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让人敬佩的事情,比如那些新式的蔬菜。

    若果这些新式的蔬菜在旁的商人手里,是绝不会轻易送给老百姓来种植的,连冬天里种植绿菜的那种温室大棚的方式都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可就太难能可贵了。

    也许在被人眼里大帅这是败家,可在老夫眼里,大帅此举实乃惠及万民的好事。

    从这一点来看,老夫便知道大帅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西边通往西域商道上的商贸大城,可以说是大帅自己出了钱才发展起来的。

    可大帅并没有把这座城据为己有,而是让给了朝廷,很多商人通过西域商道发了财,朝廷收了税增加了财政收入,百姓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就说京城之中,因为西边的商道而让生活变得更富裕的百姓就有数万之众,老夫很认可这一点,民富才能国强,老百姓吃不上饭,军事上取得再大的成就那也不过是穷兵黩武罢了。

    没有根基的高楼大厦,盖的再气势恢宏,也逃不了轰然倒塌的一天。

    也因为有了民富,才有强军的顺势而行,大帅这一路走来走的顺畅,说起来还是因为有钱。

    军中谁不知道武德军中的伙食是一等一的好,将士们吃得好,自然会心怀感激,不论是训练中还是作战的时候,也无不用命。

    而支撑起这样一支军队的,还是钱,老夫以前也不理解,可现在心里通透,老百姓富了,朝廷就有钱,朝廷有钱,只要肯用在军队建设上,军队就不会弱。

    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军械的因素,看看如今军中骑兵的数量日渐增多,便已经说明问题了。

    这是自强,大帅还用了其他的方法削弱敌人,老夫听闻大帅家里在岭南开辟了大片的甘蔗田,也建立了许多的糖厂。

    老夫原本还以为这是大帅赚钱的某一个门路罢了,可后来发现,岭南的糖厂产的糖留在大宋境内贩卖的只有不到三成,而其他的竟全部卖到了北地。

    老夫深思之下,忽然开窍了,糖霜这东西,吃起来甜甜的确实招人喜欢,不过这东西却不能多吃,吃多了不光对牙不好,而且会导致人的身材发胖。

    而人身体发胖了,不仅仅是行动不便,更多的对身体的影响,表现在对脏器的伤害上。

    胖子容易中风,容易血栓,老夫虽然不懂杏林之术,却也先得到,这应该是因为身体肥胖给身体带来的负担所造成的。

    于是老夫再回过头来看大帅种甘蔗做糖然后卖到辽国的做法,便渐渐心中有数了。

    老夫对辽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契丹人的生活方式粗糙,以前很难尝到甜味,所以对于糖的喜爱就超出宋人。

    以前糖霜在辽国是价格高昂的贵价货物,可这几年,大量的糖霜被贩运到辽国售卖,糖价大跌,不仅仅是契丹贵族,连寻常的契丹百姓也可以吃得起糖了。

    契丹人对糖的需求并没有主观意识的节制,于是他们的身材便开始渐渐的发胖,特别是一些曾经很威武的勇士无节制的食用糖霜之后,身体开始发福。

    老夫从一些专门走辽国的商贾那里打听知道,辽国的糖霜泛滥,而以前那些契丹勇士也开始渐渐骑不了马了,多走几步路都费劲的他们,还如何领兵?

    这便是大帅削弱敌人的高明手段了。”

    杨怀仁一开始很惊讶,连他暗中做的事情,都被高启勋看出来了,而高期许大概也是从这些事情里,猜到了杨怀仁对燕云十六州,甚至整个辽国的想法。

    很多事情高启勋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际上最近辽国的状况,比他说的那些还要糟糕。

    老一代的契丹将领三分之二已经因为奢靡的生活方式而失去了原本的威猛,新的猛将却没有接班的能力。

    耶律跋窝台虽然对大宋的大好江山觊觎已久,可无奈国内还是有大量不服他的势力的存在。

    除了女真人和蒙古人时不时的给他添乱之外,契丹人内部也并不团结,总有人站出来和他作对。

    奇怪的是他无论如何剿灭和铲除,那些反抗势力却像剪不完的韭菜一般,剪一茬之后,很快又会长出新的来,这让他头疼不已。

    杨怀仁却知道,是鬼姐从中作梗,她已经盼着他的儿子早一天登上契丹的王位了。

第1847章:不分彼此

    杨怀仁很欣赏高启勋的智慧,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在信息量很小的情况下判断出杨怀仁正在做的事情,这已经很不容易。

    从杨怀仁对高启勋的了解来看,不论以前还是现在他做过的事情,是值得杨怀仁信任的。

    而且他也需要一些助力,不论一个人能力多么强大,也需要合作伙伴的助力,杨怀仁自然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只不过眼下的事情很多,重点还是如何保证大壮登上皇位,朝堂的局势能保持稳定,老百姓将来对新君的认可程度,这些是必须要先处理的。

    收复燕云或者算计辽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来积聚力量,也需要时间来让辽国便的更加混乱。

    何况鬼姐做的很多事情,现在有了效果,这个效果能持续多久,最终的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杨怀仁也需要时间来观察,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静观其变。

    所以高启勋说的事,杨怀仁也只能让他再等等,但对于高氏父子的心意,杨怀仁还是要领的。

    高士迁没有他父亲那么沉稳,见杨怀仁好像有些犹豫的意思,说道,“大帅有些犹豫,可是信不过我们高家?”

    杨怀仁从思绪里转出来,认真道,“高将军言重了,咱们之间,不存在信不信任的问题。”

    高士迁疑惑道,“那大帅如何不肯接纳我们?”

    杨怀仁虚扶一下示意高士迁先站起来,缓缓道,“高侯爷,高将军,我并没有什么想隐瞒你们的。

    刚才高侯爷所分析的事,我都承认,也感慨高侯爷智慧高绝,能看透我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

    高启勋接话道,“大帅谬赞了,老夫如今虽然已经不再军伍之中效力了,可还是心念燕云失地,无数个夜里都辗转难眠,恨自己没有本事收复失地。

    只是像老夫一样因为这样的执念夜不能寐的人太多了,却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并没有为此做出什么实际上的努力。

    但大帅不同,大帅敢想敢做,虽然方式上有些另辟蹊径,可现在看起来,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巧妙办法。

    就单拿出这一点来说,大帅便让老夫汗颜,说大帅是吾等楷模,一点儿都不过分。”

    高启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大宋对收复燕云存在执念的人简直太多了,不光是武人,包括文人,还有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们,也都盼着朝廷能早日出兵,收复燕云。

    那些文人们不知道作了多少诗词歌赋的,都是抒发对燕云故土的思念之情和惋惜之意的,辞藻要多华丽有多华丽,情绪要多深情有多深情。

    可惜大家都是停留在说说或者想想的层次上,真正为这件事付之行动的,几乎没有几个。

    这样的局面甚至形成了大宋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不论是文人武人圈子或者是民间,对燕云失地感到非常痛惜,可朝廷却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措施去实现收复燕云的大计。

    宋神宗当年留下遗诏“能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此后每一代皇帝寝宫里也都挂着一幅收复燕云之后的大宋地图。

    可惜这些同样是一些美好愿望之类的东西,或许皇帝们也有这样的惋惜,但想和做是两码事,一想到契丹铁骑如何勇猛,这些皇帝们便只能黯然神伤了。

    朝中的文官更不愿意跟辽国交恶了,澶渊之盟里规定大宋每年向辽国进献岁币,听起来好似很屈辱。

    可更多的文官认为,当年的澶渊之盟实际上是把宋军占领的辽国部分土地划进了宋界之内,用钱财换取了近百年的和平,给大宋百姓安稳的生活,这是功德无量的。

    至于岁币之事,文臣们也觉得那点钱对大宋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是一点儿也不心疼。

    可话说回来,土地是宋军死伤无数将士打下来的,划归大宋版图本就是理所当然,可岁币可是送了近百年了,期间还因为辽国不断索取,还提高了一次。

    这么多年的岁币积累起来,那数目也不小了,更何况长此以往下去,老百姓的颜面也不好看,总觉得好像比契丹人矮一头似的。

    就是在这种纠结和矛盾之中,几十年过去了,燕云之地的数百万同胞依旧还早辽国的铁蹄之下受尽磨难。

    杨怀仁的梦想是大宋能在东亚大一统的理想,当然这个梦想太大,也很难快速实现,所以收复燕云,似乎可以当做一个眼前的小理想来看待。

    只是做这件事,目前来看,杨怀仁还不想太大张旗鼓,让契丹人意识到来自他的威胁。

    而是打算隐秘做事,等到时机然后骤然爆发,给辽国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对于高氏父子这种心态,杨怀仁还是有些不认同的,事情做的太急,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反而可能导致前边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

    高士迁很认同父亲的话,急忙点头道,“所以我们父子俩希望大帅不弃,能让我们加入进来,让我们高家也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杨怀仁欣慰地笑了笑,“高侯爷和高将军的心意,我都明白了,只是为大宋收复燕云失地,本就是我们这些军人的职责所在。

    特别是高将军,你我同属大宋军人,本就是同僚,不存在你加入我或者我加入你这种说法,大家共同努力,不分你我。”

    高氏父子听了这话面露疑色,可能是觉得杨怀仁的话有点怪,高士迁更是怀疑是不是杨怀仁还不能把他当做自己人那么看待,有些排外之嫌。

    高启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止住了高士迁想进一步追问的打算,“大帅的意思,可是觉得您做的那些事,还不想太张扬,反而引起契丹人的警惕?”

    杨怀仁无奈地点点头,高士迁也忽然明白杨怀仁的难处了,想到他刚才那种急切的心态,似乎还真是有些急于求成了。

    既然想通了,高启勋也就释然了,只要不是杨怀仁信不过他们父子俩就好。

    “大帅的意思我们懂了,我高启勋还要说一句,今后但凡大帅有用到我们父子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我们高家愿为大帅的大计效犬马之劳。”

第1848章:秋千(上)

    送走了高氏父子,杨怀仁不知怎么了,情绪变的忽然有些低落起来。

    一个人走到后园里,不知是因为大宅后花园复杂的结构太过复杂,还是因为落叶遮盖了白色大理石铺就的小路,杨怀仁竟有一种迷路了的感觉。

    一边走一边低着头踢踏着落叶,也不知走了多久,再抬头便被一颗大树阻挡了去路。

    大树很粗,也很高,树冠本来也很茂盛的,只是季节让树叶落去,显得树杈上光秃秃的,光线穿过枯槁的枝干,显得格外刺眼。

    其实已经是黄昏了,头顶的天失去了明亮的蓝色,是一种开始发灰的白色。

    一直探出来的粗壮树杈上,不知是被谁栓了两条崭新的粗麻绳子,绳子终端绑了一块结实的木板,这是一个新做的秋千。

    杨怀仁想起起来了,是他吩咐仆子们做的,孩子们这几天不开心,于是杨怀仁随口说的,希望孩子们有了新的玩具,可以不再为了大壮的离开而感到悲伤。

    木板离地面不算高,正适合六七岁的孩子,杨怀仁坐上去,就像坐在普通的板凳上了。

    不过这样也好,双脚杵着地,双手绕过绳子,可以自己用脚撑着轻轻晃荡起来。

    家里工匠的手艺不错,绳子很结实,杨怀仁刻意用力坠了坠,也没有扯断绳子或者荡断了树杈,孩子们如果玩的话,会非常安全。

    杨怀仁不自觉地荡了起来,幅度并不大,严重远处树丛忽高忽低里,他的脑子里忽然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从他回京之后,所有的事情可以说都是顺利的,尽管也有一些危险的时候,但他都挨过来了,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超出他的控制范围。

    大壮进了宫,又被顺利册立为太子,将来他的人生会和以前的生活大有不同,杨怀仁也不会、更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干涉了。

    至于他将来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杨怀仁也不敢百分百的下判断,起码从现在孩子的表现来看,还是很懂事的。

    宫外有他这个当爹的帮他撑着,宫内的事情,他自己应该有能力做好。

    去朝堂上参与国事,杨怀仁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那块料,也从来没打算那么做,现在的朝臣虽然各有各的心思,可其中也并没有所谓的大奸大恶之徒。

    只要大壮能保持清醒,懂得分辨人和事,能听进去孟皇后、向太后、还有那些相公们的话,朝堂至少不会大乱。

    再想到辽国,杨怀仁忽然很想念鬼姐,说起来他们俩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年,可那份感情是不作假的,尽管鬼姐是个外族人。

    人和人之间本来是不分人种、肤色或者眼睛的颜色的,只不过因为争夺生存的资源,才产生了仇恨、争斗和隔阂。

    杨怀仁想着如果大家的利益是共同的,也许这种隔阂就会消除,或者哪怕是小一些,大家可以相邻着和睦的相处,也是不错的结果。

    大羊这孩子如今也有六七岁了,遗憾的是杨怀仁竟不知道孩子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想起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那个样子,现在长得应该像鬼姐,杨怀仁笑了一下,觉得这样挺好,像鬼姐肯定要比像他要漂亮很多。

    鬼姐每次来信,末尾从来不说多么多么想念的话语,这种事本来就是肯定的,说了反而让对方难过,所以她从来不说。

    却每次都要强调一次,大羊这孩子一直按照杨怀仁的意识形态在发展,并没有因为耶律跋窝台的意思变成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

    杨怀仁为此很欣慰,他明白这是鬼姐向他表示忠贞的方式,孩子虽然见不到父亲,却明白他必须服从父亲的意识形态的道理。

    只是杨怀仁开始担心大羊还那么小,心智还太娇嫩,母亲给他灌输一套意识形态,外祖父又给他灌输另一套东西,他究竟能不能分辨清楚。

    杨怀仁总是担心这样下去,孩子有一天会走火入魔。

    耶律跋窝台的那种生存理念和方式,注定不是正义的,可杨怀仁的呢,也并不能用正义来形容。

    毕竟大家因为民族的不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并没有谁是正义的,谁就是邪恶的,人不为己,还天诛地灭呢。

    想到这里杨怀仁就有点伤心,大羊活得太累了,那还那么小,本不应该承受这些东西。

    再想到自己,杨怀仁也觉得他现在活得也挺累,内心里总是挣扎着告诉自己,何苦呢?

    非要改变那段惨痛的历史吗?

    这并不是你自己的责任,何况你做了那么多,历史或许发生了一些偏折,可大的方向也许并不会改变,做的那么多事有可能到头来还是无用功,这样螳臂当车,真的有必要吗?

    不如赚点钱当个地主老财厚着脸皮没羞没臊的活着来的简单和痛快。

    人心是很奇怪的东西,内心痛苦的时候总想着什么都不要管了,让那些烦心事滚的远远的爱咋咋地。

    可每次纠结之后,他又会重新去操劳起来,也许每次杨怀仁想到那场汉人的劫难里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他就感到止不住的心痛。

    于是就像是秋千一样,内心来来回回的晃荡,不知什么时候会安定下来。

    杨怀仁想事情想的入了神,连天色暗淡下来都不知道。

    家里开饭了,可却不见了主人,一帮人以为杨怀仁还在书房里操劳,便派人去叫,等仆子慌慌张张回来说家主不见了的时候,一家人都慌了。

    谁都知道这个时候杨怀仁不见了意味着什么,今天城里不知死了多少人,如果有几个侥幸逃脱的,把抄家灭祖的罪孽算到杨怀仁头上,疯了一样来府上报复,那可就糟了。

    杨母不想太声张,在还没有确定事情的结果之前,她不想让自家人先自乱了阵脚。

    可是在门房信誓旦旦的说没看见家主出门之后,家里人便开始慌了,不管是主人还是仆子丫鬟,亲兵或者护院,便开始满院子的找。

    慌乱里天色越来越黑,杨家人都隐约有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