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80章:甜蜜的早点

    族长虽然是杨怀仁的爷爷辈,但也不好直接拂了杨怀仁这位侯爷的脸面,只说他会跟家族里的其他长辈商议一下这个提议,至于成不成,还要看大家的意思。

    杨怀仁也不求他一开口就能把事情弄成了,毕竟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成亲是她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总不能意气行事,更何况村里这些适龄的小娘子们,大都跟杨怀仁沾亲带故。

    随便找出一个来,不是杨怀仁家族里的堂妹,就是远方的表妹,看在亲戚份上,总不能让人家嫁给一个不良之人。

    不过即使这样,杨怀仁也非常满意了,杨家村只要有几个愿意的,那便是开了一个好头,将来旁的女子见这几个人出嫁之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内卫这边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有几个人能娶妻成家,其他人也会艳羡他们能有家庭,能有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心疼,除了感激杨怀仁的恩德之外,自然会对这些女子百般疼爱。

    其实宴席之上,就有不少村里的小娘子对杨怀仁带来的这些护卫们产生了兴趣。

    内卫虽然做的是秘密的工作,但是他们的训练比起普通的军士来,不知要严格了多少倍,武功比普通士兵高自不用多说,只看他们吃饭的时候那挺直的腰板,还有那股不苟言笑的认真劲头,就很吸引人了。

    杨怀仁看在眼里,心里觉得他这个媒人还真挺靠谱,另一件事也让他觉得好笑,原来在大宋这时候,不光他这样的英俊书生比较有市场,内卫们这种酷酷的样子,也非常受青睐。

    热气腾腾的大杂煮是直接盛在大陶盆里端上来的,族长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里,也全是赞美杨怀仁一家人的话语,直到感谢完了祖宗的护佑,广场上近千人才共同举杯,庆祝杨家家族的这一场盛事。

    下面便是杨怀仁的发言时间,他举杯站起身来,迎着冬日里的暖阳,同样郎朗陈辞。

    只不过杨怀仁并没有说官话,而是用了当地的方言,其实话里都是些俗套,不外乎感谢亲人和乡亲们多年以来对他家的照顾,以及表达了为了家族愿意做出自己一个侯爷应该有的贡献。

    熟悉的乡音传到大家耳朵里,那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些乡亲父老们感觉杨怀仁这位侯爷虽然如今地位高高在上,但话语里却听得亲切,让他们觉得杨怀仁还是他们的亲人,后辈,或者兄长,并没有因为有了爵位而产生距离。

    看着这一副场面,杨母衣锦还乡所有的夙愿都达成了,杨父的坟冢会得到风光的扩建,她在家族中也得到了一个妇人能得到的最高的赞美。

    她本来应该为此而骄傲,此时却流下了欣慰的泪水,何之韵想到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到今天她越来越觉得她已经远离了江湖了,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儿媳和妻子,现在这样平凡的生活,或许就是她梦想中最想要的一种。

    杨怀仁菜没有吃几口,便被族长拉着挨个桌子敬酒,村里自酿的酒度数不高,却有一种独特的芝麻香,连这水酒都带着家乡的味道,杨怀仁忍不住多饮了几杯。

    整个广场上近百张团桌,哪怕每张桌子只喝一杯,一圈走下来,杨怀仁也酩酊大醉了。

    ……

    再一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

    杨怀仁从陌生的床上爬起来,发现身边不见了韵儿,他脑袋里晕晕地,披上件大氅推开窗户,一股冷厉的空气吹到他脸上,让他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睁眼仔细梭巡了一遍窗外的景色,才明白他这是在齐州城的新宅子里。

    窗外两个丫鬟见他醒了,一个嘴里边喊着“夫人,侯爷醒了”边跑了出去,另一个则去端来了热水。

    杨怀仁刚洗了把脸,何之韵已经回来了,身后的小丫鬟放下手里的粥碗和麻团儿说道:“侯爷醒来不见了夫人,可是着急了?

    碗里盛的是甜沫,这是夫人早起来亲自熬的,还有麻团,也是夫人来了齐州新学的,说是侯爷的家乡特色早点,要亲手做给侯爷尝尝呢。”

    甜沫是济南特色的名小吃,其实在宋代,这种以小米面子粥做底,然后加入蔬菜和干果的粥类饮品,叫“添末儿”。

    说起起源来也十分有趣,其实原本就是古人喝粥的时候,把做菜剩余的怕丢掉浪费的蔬菜和干果的碎末一股脑儿加进去,然后用盐或糖调味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咸可甜的特色饮食。

    而麻团则是另一种油炸的甜食了,中国各地都有相似的食物作为早点食用,只不过在齐州,由于食用油昂贵,这时的麻团还不是油炸的,而是将发酵的米粉团先蒸熟之后,略微油煎,所以一面是焦黄,而另一面是奶白色的。

    何之韵嫁给杨怀仁之后,她在杨怀仁面前不再是一位闯荡江湖快意人生的江湖女侠客,而越来越像一个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对杨怀仁百般体贴,对婆婆也侍奉的极其妥当。

    虽然她头上顶的是杨家主妇的名头,但她骨子里却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脾性,对待仆子和丫鬟,也都像是家人一样对待,从来不曾薄待了他们,也正因为这样,丫鬟们把她当姐姐一样的尊敬,偶尔开些玩笑,也正常不过。

    何之韵羞得玉白的脸颊倏然红了一大片,像极了春天里烂漫开放的桃花,推着小丫鬟走出门去,才闭了门回到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最是喜欢何之韵这种自然的娇羞,和那种天生让人觉得亲切的风度,每一天醒来,看着她娇俏的脸庞,总感觉是新婚的第二天一样,总是不自觉的回忆起那点点梅花。

    何之韵被他暧昧的眼神盯得心里小鹿儿乱撞,忙说道:“妾身作为妻子,却总是要官人为妾身下厨,心中渐觉惭愧,于是早下了决心也要学一点厨艺,哪怕只是些早点,也让妾身心里觉得不那么羞愧。”

    杨怀仁顿时分不清是早点这两样甜食,还是从何之韵朱唇一张一翕之间的话语里带来的甜蜜了。。

第281章:垂钓大明湖

    杨怀仁伸手扶着她盈盈的坐在自己身边,深情地注视着她的一双美目笑道,“我杨怀仁能娶到你这样的老婆,真是攒了十八辈子的福气,就算给我个皇帝做我都不换。???”

    何之韵早习惯了他这种有些逆天的甜言蜜语,不过还是伸出葱白的玉指抵住了杨怀仁的嘴巴,“官人总要乱说,让旁人听了去,指不定又要胡乱指摘了,快尝尝妾身的手艺,若是不好吃,妾身再去重做。”

    杨怀仁心中幸福满溢,喝一口甜沫,咬了一口麻团,那叫一个齁甜,快要把舌头都给甜化了,联想起韵儿制作这些早点的时候加糖的样子,杨怀仁心里更是甜蜜。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不消三五日的时光,张老虎的案子的热度便渐渐降了下来,百姓们照常过着他们平凡的日子,齐州城里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杨母忙着给杨父重新修坟的事情,很快便敲定了施工队伍,又选定了石材和样式,已经开始投入到施工之中。

    这种事杨母都是一个人做决定,也不用杨怀仁插手,何之韵也忙着学厨,总想着给杨怀仁这位正宗的大厨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丫头回了老家之后,有臭蛋和毛球两个家伙陪着她整日玩耍,倒是轻松自在,只是杨母还是时不时的教训她,说她一个女娃家家的,没几年就要出阁了,不学女红刺绣,整天和两只老虎玩闹在一起,有些不成体统。

    而另一个大闲人,就是杨怀仁这个侯爷了。以前在东京城里他还能在随园里教教徒弟,也时不时的亲自下手做些菜肴。

    可自从他左臂受伤之后,下厨也少了,母亲说一个侯爷还经常下厨容易让人笑话,再就是骨伤刚刚见好,更不愿让他出一点儿力气。

    为父修坟的事情,杨怀仁还是建议母亲弄的慢一点,最起码拖延到过年之后。

    开始母亲不太理解,杨怀仁把其中利害和内心的担忧说给母亲之后,杨母这才开始让工匠们拖工期。

    实际上对于工匠们来说,他们的酬劳是按天算的,并不是按工程量算,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反而觉得奇怪了,旁人家都是恨不得他们三天的活并到两天里做完,唯独这位侯爷的要求奇怪,一天的活分三天做,弄的他们都不好意思拿本就加了三成的工钱了。

    早就说好的给杨家村修缮祠堂书院和村里基建的工程也慢慢开启,因为资金到位的很快,饮宴之后的第二天,杨母便吩咐家人送了四万贯钱的银饼子过去,让村里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钱的父老乡亲们着实惊讶的好几天。

    谢老儿为官多年,自然深谙官场之事,杨怀仁自称是钦差的身份,因为早就说过是暗访,所以他一再叮嘱衙门里的下属不要出去乱说。

    但一位侯爷住进了齐州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京东诸地。京东诸州县的官员也三五成群到齐州专程来拜会这位侯爷。

    人家带着礼物和笑脸而来,杨怀仁也不好给人家吃闭门羹,只好敞开大门欢迎,并一一接待,随便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就这么过了小半个月,杨怀仁就觉得真是闲的蛋疼,浑身骨头都好像要生锈了一般。

    虽然想好了这次回乡要万事低调的,可是总闷在家里也实在是无聊,杨怀仁想到了一个打时间的好主意。

    古时候的冬天比现代要冷了不少,杨怀仁估计跟现在还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像大明湖,十一月份竟然是封冻的,这和后世可大有不同。

    杨怀仁亲自去买了渔具,准备闲暇的时候去大明湖上做一个垂钓的钓鱼翁。

    宋代的大明湖和后世的大明湖比较起来,湖面的水域要大了一倍,按杨怀仁的估算,大概从后世的曲水亭街往北这一大片,现在还是一片湖水。

    趵突泉的泉水更是丰润了许多,即使在冬季,也从不断流,五龙潭是真的一潭泉水,再向北流,就直接流入了大明湖。

    大明湖的湖面封冻,冰面的厚薄也是分南北的,南面有活水流入,按说应该是冰层较薄的,可能是因为水流缓慢,加上日照的影响,才导致了实际上是南厚北薄。

    湖畔的南岸,不少孩童脚上绑了竹板,就能在相互推拉着在冰面上滑冰玩耍,西南边的地方,一些家里有冰窖的富贵人家,已经开始凿冰储存,留作夏日里的解暑之用。

    凿开的湖面并不算大,看上去不过有二三百亩的面积,不过大明湖中的鱼类正是因此聚集到了这片湖面的浅层水面里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杨怀仁现这里的确是个垂钓的好地方,这一日他只领了天霸弟弟来到湖边,摆下马扎,旁边放一个鱼篓,便可以甩出杆去钓鱼了。

    天霸弟弟本来是很感兴趣的,吃了多少次鱼,大都是市场里卖的渔夫撒网从城外河溪里捕捞的,这钓鱼,他还是第一次见。

    只是他没那么有耐心,不消一刻的功夫,便觉得无聊了,于是自己又跑到不远处去看人家采冰。

    杨怀仁头戴蓑笠,故意穿了寻常人家冬天穿的棉大褂,再套一个普通的羊皮夹袄,就是为了不惹人注意。

    一早起来便坐着不动,时间一长便容易浑身冷,好在冬日的暖阳很快升起,和煦温暖的阳光撒在他后背上,让他感觉暖和了不少。

    百步之外其实有几十个同样来垂钓的人,那一片正是泉水注入大明湖的一处地方,可能是因为活水之处鱼儿聚集的较多,不过杨怀仁来的时候那边已经没有了好地方,他才选择了不远处这个稍微冷清的所在。

    这边虽然鱼儿少一些,不过杨怀仁原本垂钓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非要钓到多少鱼,钓鱼之乐,除了鱼儿出水那一刻的欢欣之外,享受的还有那个静心养神的过程。

    没多一会儿,有一个气呼呼的老头走到他身边几步之外的一处平整的位置,一个小木板凳“咣”地一声墩在地上,大咧咧的开口向杨怀仁问道:“这位小哥,这块地方可曾有人占下?”8

第282章:钓鱼之道(上)

    杨怀仁歪过头去看,这个老头六十来岁,身上同样穿着灰色的棉大褂,也同样在外边套了件羊皮夹袄,一双厚底的翻皮靴,除了体型由于上了年纪有些福之外,连身高和杨怀仁都差不多少。??

    换句话说,这爷俩算是撞衫了。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位老伯,您随便坐,小子正闷得慌,你来了正好,咱俩也好搭伴拉个呱。”

    老头本来挺客气的,可听杨怀仁说完,便一屁股坐了下来,看也不看他一眼,嘴里嘟哝了一句,“没人就没人,啰嗦半天干球?”

    杨怀仁心里来气,暗道你这老头说话太呛人,若不是看在你上了年纪的份上,哥们一定让你去湖里冬泳锻炼一下。

    既然人家不爱搭理,那咱就自己钓自己个的鱼,杨怀仁撇着嘴说服自己不要去跟一个老头较劲,可那老头偏偏嘴巴一直不肯停下来,手里摆弄着鱼钩和鱼线,嘴巴还在唠唠叨叨埋怨着些什么。

    “现在这帮小子们越来越不像话了,大明湖又不是他们自己家的,在湖边插一根竹竿就是你占下的地方了?你咋不去衙门门口插竹竿呢?衙门也是你家开的不成?”

    听了这话,杨怀仁忍不住偷笑,他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大明湖水草肥美,水域广阔,清朝大才子刘凤诰曾经在铁公祠写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绝联妙笔来赞美大明湖的景色。

    大明湖也正是因为遍植荷花和水草丰美,充沛的食物让湖中的各种淡水鱼众多,直到清朝末年,还能年产三十万斤鲜鱼,能满足当时整个济南城里百姓一多半的淡水鱼类的需求。

    只是后来的近百年里因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才导致水域逐渐变小,鱼类的生存环境变差,才导致没有人再去吃湖中的淡水鱼了,直到后来重新进行环境保护之后才又逐渐恢复了清澈的湖水和原有的生态平衡。

    千年之前的宋朝,夏秋时节的大明湖了三分之二的湖面被荷花和荷叶覆盖,不适于大型的捕捞,百姓还是习惯传统垂钓的方式获取这种野生的鱼类。

    所以在泉水注入大明湖的水口,会聚集大量以卖鱼为生的专业钓鱼的渔夫,行业内部为了相互约束,约定成俗了一种占地的习惯,就是在自己钓鱼的地点,插一根竹竿,表示这里已经有人了。

    旁人若是想在这里钓鱼,是不被允许的,同行之间也会相互保护各自的利益。

    旁边这位生气的老头,听口音虽然和本地人相近,却不是个道地的本地人,所以不知道人家这个规矩,见那一片地方垂钓的人多,便也想在那边钓鱼,于是被人家赶了过来。

    老头子斜眼看见杨怀仁在偷笑,虎着脸气势汹汹的问道:“小子,你在笑甚?”

    杨怀仁忙收了笑脸,给老头解释道:“这位老伯,那边那一群,人家都是鱼贩子,人家钓鱼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生活。

    你大概不知道这一点吧?所以你跑过去占了人家的地方钓鱼,就相当于抢了人家的饭碗,人家能不跟你急吗?赶走你算是好的了。”

    “哦……”

    老头恍然大悟,可接着又问道:“那边水浅,鱼儿又多,打眼看过去,就能看到鱼群,随便钓一钓,一个时辰就能钓上来七八条,可你再看这边,只不过是百十步的距离,同样清澈的湖水却看不见底了,哪里有鱼儿让咱们钓?”

    杨怀仁指了指他的鱼线如水的地方给老头儿看,“这个嘛,水浅鱼多自然容易钓一些,只不过他们钓鱼是为了生活,咱们钓鱼是为了闲趣,这是完全不同的。

    况且谁说这边就没有鱼呢?你仔细瞧,那边是不是隔一会儿就从水底冒上一些珍珠一样的白色小泡泡?这就是说明水下有鱼。”

    老头有点不相信,放下手里鱼竿,走到杨怀仁身边,顺着他手指指的方向,眯着眼睛瞧了好久,才疑惑的说道:“小子,你不是点诳老汉吧?几个白色的泡泡冒出来,就是这水底下有鱼?”

    老头儿再抻直了脸瞧了瞧杨怀仁马扎旁边的鱼篓里,一条鱼也没有,随即不屑的嗤笑道:“小子,老汉我就知道你是满口大话,你那么懂钓鱼之道,怎么你的鱼篓里空空如也呢?哈哈……”

    杨怀仁笑道,“我也是刚来而已,没钓着鱼也正常之事,你若不信我的话,马上就钓上一条来给你瞧瞧。”

    老头看他年轻,又是个白净的书生脸孔,还是一脸不屑之意,可刚转过身,忽然听见水花的声音。

    等他再转过头来,只见杨怀仁的鱼竿正忽的向上挑起,鱼线的末端挂着一条一尺来长的大鱼随着鱼线跃出水面,挣扎着拍打这尾巴,甩了湖面上一片水点。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是方才老头子对他不屑一顾小瞧了他的时候,杨怀仁看到鱼浮在平静的水面上跳动了两下。

    杨怀仁熟练的甩动着手里的鱼竿,让鱼钩上勾住的鱼儿随着向心力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正甩回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轻盈的一伸手,便把那条一尺长的红头白鲢鱼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鱼儿刚出水,身体表面的湖水在寒冷的空气中立即凝结成了一层水雾,在初升的淡黄色的明亮阳光里,似是身上升腾起七色的云裳一般,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

    杨怀仁举着手里的鱼儿,故意在老头面前晃了晃,然后才摘下鱼嘴里边的鱼钩,然后丢到了身边的鱼篓里。

    老头儿看呆了,眼睛瞪的大大的,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重新折回来,盯着鱼篓里的那条还在蹦跳的红头白鲢鱼看了看,确定这不是做梦,才又急急地跑回自己的板凳上。

    他迅的在鱼钩上挂好了鱼饵,伸长了脖子仔细在湖面上瞧了一会儿,等寻找到杨怀仁说的那种每隔一会便冒出几个白色的小水泡的水面,便冲准了把手里的鱼竿甩了出去,那鱼钩像是射入水中的箭矢一样迅消失在了水面之中。8

第283章:钓鱼之道(中)

    杨怀仁见这老头认真的样子,反而觉得非常逗笑,都说老小孩老小孩,看来果真是如此。?

    他抓过鱼钩来重新又上了鱼饵,找准了水面上的方位,手腕猛地一抖,鱼竿一甩,鱼钩同样准确无误的射入了目标区域。

    老头儿时不时的扭头往杨怀仁这边偷瞥了几眼,好似是要跟杨怀仁比试谁先钓上鱼来一般,杨怀仁也早看到他狡黠的眼神,回了一个飞眼表示接受挑战。

    不出一刻钟的工夫,撞衫老翁那边的鱼浮开始上下晃动,他目光里闪过一丝喜悦,紧紧盯着水中上下跳跃的鱼浮,心里默默数着什么,等到鱼浮跳到第三下,也猛然收杆。

    可等鱼钩飞回了水面之上,老头子满脸的喜悦忽然变成了失望,鱼钩是收回来了,可上边并没有鱼,而且鱼饵也不见了。

    差不多同样的时刻,杨怀仁这边也收杆了,这次钓上来的是一条草鱼,杨怀仁这次也懒得显摆了,因为那条鱼身上光滑的鳞片在阳光里反射出的粼粼闪耀的光芒,已经宣示了他的胜利。

    老头还是很不服气,挺着身子闷哼了一声,又重新挂鱼饵。

    杨怀仁早看出他钓鱼的手法不太对,本想好心提点一下,可见这老头独自生闷气的样子,话到嘴边又收了回来。

    倒不是杨怀仁小气,而是这个时候,他若是开口教这老头子正确的钓鱼之道,怕是这老头要误会这是胜利者的炫耀,不但不会感激,说不定还会开口大骂。

    找骂这种事,杨怀仁是不会干的,也只好看着他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舍了鱼饵却钓不着鱼儿。

    果然没有出乎杨怀仁的预料,当他第三条鱼儿钓上来的时候,老头的鱼篓里还是空空荡荡。

    老头的脸色变化的也快,刚来的时候生气,后来不屑,接着又开心,然后又是生气,到最后,变成了疑惑不解。

    他扔了手里鱼竿走了过来,背着手仔细观察杨怀仁的渔具,可能是在旁边瞅了好一会儿,看着杨怀仁这一会儿工夫已经钓上来三条了,他却颗粒无收,寻思着是不是这小子的渔具有什么独到之处。

    可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杨怀仁的渔具和他的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来,可人家鱼篓里还在蹦跳着的三条近尺长的鱼儿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又是什么缘故?

    老头再看看水面,好像现了新大6一样又开心地咧起了嘴角,拍了拍杨怀仁的肩膀,笑嘻嘻的说道:“我说这位小哥,老汉一看你面相就知道你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我跟你商量件事,你看如何?”

    “哦?”

    杨怀仁看着他样子变来变去实在有趣的很,微笑着问道:“不知这位老伯要小子做什么事情呢?”

    老头也不客气,“你看咱俩换换位置如何啊?”

    杨怀仁差点笑喷出来,这老头是以为我这边的水面鱼儿多,他那边鱼儿少,所以我已经钓了三条他却一条也没钓上来了。

    可两个人坐着的距离最多也就十来步,这点距离就能产生有鱼和没有鱼的巨大差距了?这老头子可真有意思。

    既然他这么想,那就是心中依旧不服气了,他要换位置,那就换给他好了,杨怀仁早已看出了问题所在,可这时候还是不能直接说出来。

    因为这会儿说给他,他是不会改变他自己的判断的,不一定会听的进去,也一定会认为是杨怀仁不愿意换了这块好地方故意找了个理由敷衍他。

    所以杨怀仁点了点头,便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给老头腾出了他心里的这块钓鱼宝地。

    老头神情自然的很,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意味,仍然笑呵呵的只顾着自己高兴,仿佛看到了不一会儿之后他的鱼篓里很快就会装满了欢蹦乱跳的鱼儿。

    就这样,两个人换了地方,又一次挂鱼饵,甩鱼竿,开始了另一轮的钓鱼比赛。

    结果可想而知,当杨怀仁在老头刚才那块“没有鱼”的地方钓上来第四条鱼儿的时候,老头坐在自己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上,依旧一无所获。

    老头子这回也不生气了,双手托着腮帮子开始深思,明明换了地方了,怎么还是钓不上来呢?为什么人家无论在什么地方,却又都有所收获呢?

    杨怀仁望了望天空,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看时辰已经到了寻常人家准备午饭的时候,便也停了下来,不再下杆了,端坐好了,抱着双手笑嘻嘻看着老头到底想出来原因没有。

    老头儿的眉毛一会儿V字形,一会儿又变成了八字形,挤眉弄眼了盏茶的工夫,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等他抬头现杨怀仁正笑意盈盈的望着他,他才站起身来,顺手撩起了屁股下边的小板凳,走到杨怀仁身边坐下,把心中的疑惑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

    杨怀仁这次觉得是时候告诉他一直掉不上鱼来的原因了,人家虽然是向他来请教,不过毕竟人家年长,自己年少,长幼尊卑的礼数还是要计较的。

    杨怀仁先起身恭恭敬敬的叉手施礼,然后才缓缓做下,口气温和的讲述起来。

    “老伯,你钓不到鱼,并不是因为你所在的地方没有鱼;我连着钓上来四条鱼,也并不是因为我的渔具就比你的好。

    原因说起来很简单,是你钓鱼的方法不太对,鱼饵也不好,加上一些运气成分作怪,所以才毫无斩获。”

    老头子眼睛提溜转了好几圈,好似在琢磨着话里的意思,杨怀仁接着说道:“都说钓鱼是个考验耐心的事情,其实除了耐心,技巧更加重要。

    你甩杆的动作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想必以前您也是钓过鱼的,肯定也钓到过鱼儿,只不过从您的手法来看,句您不爱听的,您钓鱼全凭运气,技巧的部分你还没领略到那点诀窍。

    就说这看鱼浮吧,您就不会看。您第一次下杆的时候,等了鱼浮跳动了三次才收杆,您一定以为鱼儿精明,前两次都是试探,到第三次才是真正咬结实了鱼钩吧?”8

第284章:钓鱼之道(下)

    老头犟着脸问道:“怎么,不对吗?你可别告诉我鱼浮子跳第一下就能收杆,那样是绝对钓不到鱼的,你真当鱼儿都是傻的啊?”

    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一定。钓鱼就像种地,也是分地方的。有的地适合种麦子,你种稻子就产不了多少,有的地适合种果树,你种粮食也不行。

    钓鱼不但分地方,还分季节。你在河溪里钓鱼是一回事,在大江里钓鱼是另一回事,咱们现在在湖泊里钓鱼,跟前边两种也不相同。

    夏秋两季,水里边水草多,鱼儿的食物多,你下了钩,鱼儿对鱼饵的需求程度不同,自然不会轻易上钩。

    但冬春两季就不同了,像现在这大明湖里,水面上结了冰,水里边鱼儿的食物相对就少,它们对食物的需求就大。

    而且水冷了之后,鱼儿们反应也受影响,俗话说的天冷了鱼都变笨了,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鱼浮跳跃几次的问题,不能作为是否收杆的依据,您心里每次都默数三下再收杆,这种手法就是纯属碰运气了。”

    老头拖着下巴想了想,眼前这小子看着年轻,但人家说的话里还真是挺有道理,于是问道:“那又怎么看鱼浮的跳动判断鱼儿是否上了钩呢?”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杨怀仁拿出自己的鱼浮来给老爷子一边示范一边说道:“您看,咱们用的鱼浮都是一样用软木制作的,入水的部分挂一小铁块作坠,所以鱼浮和水面是垂直的。

    我们钓鱼便是观察鱼浮的动静来判断水下的鱼钩是否有鱼儿上钩。如果鱼浮上下竖直着跳跃,而且幅度不大的话,那很可能是鱼儿在试探;

    如果鱼浮的跳动的时候横向摆动较大,那就说明鱼儿是真的咬钩了,所以鱼儿有没有上钩,并不是数鱼浮跳了几次,而是看鱼浮的运动状态来判断鱼儿是否上钩。

    这么听起来也很简单,但是要真能熟练的判断,是需要经验的。现在这季节,大明湖里的鱼儿没那么矫情,看见有东西吃,早抢着吃呢,所以一般很容易上钩的。

    您老习惯了看着鱼浮跳三下,其实这工夫鱼儿早吃了鱼饵然后游远了,所以您看到鱼浮跳了三下之后收杆的时候,鱼钩上啥都没有。”

    老头子接过鱼浮想了一下,才意识到原来钓鱼还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想明白了他为什么忙活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上来,还是十分高兴。

    “听小子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老汉受教了。你刚才说的老汉的鱼饵也不好,这又是为啥?老汉的鱼饵那可是一个知己告诉我的秘方。”

    提到鱼饵,老汉似乎很骄傲,杨怀仁嗅觉灵敏,早从他手上还残存下来的气味猜出了是什么。

    “老伯,我早猜出了你这鱼饵是什么做的,你信是不信?”

    老汉一脸狐疑的喊着杨怀仁,心道这小子也太神了吧,我的鱼饵可是跟一位知己朋友磨了半天才要出来的秘方,他离那么远连看都看不清楚,怎么可能用什么做的都清楚?

    老汉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表示这绝不可能。

    杨怀仁笑得非常自信,又低头使劲闻了闻,十分狡猾的看着老汉的眼睛说道:“炒面混合鱼骨粉,然后用麻油和了搓成面团儿,我说的可对?”

    老汉吃了一惊,眼神不可思议的看着杨怀仁,“你小子神了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怀仁心中乐坏了,想当年哥们十岁的时候老爹就领着哥们来大明湖钓鱼了,这鱼饵好不好,一闻便知道,真正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么秘密。

    “小子不敢欺瞒老伯,小子这鱼饵,也是这种做法做的,只不过,比你的鱼饵里,多加了一样材料,所以比起来就更加上乘了。”

    “哦?”

    老汉一想,原来这小子不光钓鱼钓得好,做鱼饵还有一手,怪不得人家轻轻松松钓了四条大鱼呢,于是乐呵呵的说道:“快,快告诉老汉你这鱼饵里又加了什么好东西,才让鱼儿那么容易上钩的,老汉中午请你小子吃鱼。”

    老头子说完这话忽觉的有些好笑,自己一条鱼都没钓上来,人家的鱼篓里可是满满四条一尺来长的大鱼。

    没钓着鱼的说大话请人家钓着鱼的人吃鱼,好比身上没带钱又非要请客吃饭一样的搞笑。

    杨怀仁也乐了,这老头脾气是有些怪,不过人是挺实在的,而且还很有趣。

    “小子这鱼饵又不是什么秘密,告诉老伯也无妨,至于请小子吃鱼的事,还是下次吧,今天还是小子请老伯吃鱼吧。”

    杨怀仁边说着边从自己的小包里取了一个他精心制作的鱼饵出来,然后送到老汉面前,示意让他闻一闻。

    老汉看着眼前那一枚豆子大小的面球,表面也是冒着淡黄色的油光,和他所用的鱼饵并没有什么区别,凑过鼻子去使劲嗅了一下,忽然开心的叫道:“是酒!”

    杨怀仁点了点头,“不错,正是酒。这又不得不提起方才说的钓鱼的季节不同,方法也不同偶的事情上来,这鱼饵也是分季节的。

    若是夏秋两季,可以去野地里挖一些曲蟮,或者用些小鱼小虾作为鱼饵,比现在咱们这种鱼饵都好。

    但是冬天的时候,水里冷,这种鱼饵散的味道对鱼的吸引力就下降了不少,反而用麻油和的炒面团的味道受鱼儿喜欢。

    加入了鱼骨粉,就是让鱼饵有腥味,而加入少许白酒,便是让这种腥味和鱼饵的香味更好的在水里散,而鱼儿其实和咱们男人一样,对于美酒也没有多少抵抗力,哈哈!”

    一老一少说起男人好酒的事情来,都乐得开怀大笑起来,杨怀仁觉得这老汉十分亲切,而老汉也觉得杨怀仁这年轻小子讨人喜欢。

    老汉看了看天色,已是快到了饭点,于是大咧咧的说道:“不如这样,你小子出鱼,老汉我出酒,咱们找个附近的馆子,让厨子把鱼儿一做,咱爷俩喝几盅。”8

第285章:烤鱼

    杨怀仁的包袱里本就有两壶随园春,本是他怕坐久了害冷,准备感觉冷的时候喝几口用来取暖的。?

    现在听老汉说要请喝酒,也不知是老头子看到了还是闻到了,杨怀仁便大大方方的把那两壶酒取了出来,递了一壶给老汉,然后说道:“恰好小子带了美酒出来,至于鱼嘛,就不用旁人做了,小子给您现烤一道烤鱼尝尝。”

    “现烤的烤鱼?就在这里烤吗?”

    老汉两眼放光,说着话嘴巴就开始喷口水星子了,让杨怀仁觉得这老头儿实在是好玩。

    正在这时,天霸弟弟玩够了,背着手不知道藏了什么东西“呼哧呼哧”跑了回来,他脸上笑开了花,嘴里说着:“哥哥,你猜我给你带了个什么东西回来?”

    杨怀仁看他一头大汗的样子,不知道他在玩什么把戏,笑着问道:“什么啊?”

    天霸弟弟开心的回答说,“你看,是鱼!”

    天霸弟弟从背后拿出一块足有十来斤重的梭形的大冰块来,冰块的一头大一头小,正好像是一条大鱼。

    杨怀仁佯嗔道:“你也真会玩,抱了这么大一块冰跑过来也不嫌累是不?既然力气多用不完,那便派你去周围捡些干柴来,咱们今晌午就在湖边烤鱼吃。”

    天霸弟弟傻呵呵地笑着,转身就要跑,杨怀仁急忙喊了一句,“回来回来,把你手里那块冰放下,正好给我做砧板用,你还真想抱着这么大一块冰块去捡柴火啊?”

    天霸弟弟低头看了看手里还抱着的那块大冰鱼,这才不好意思的转身回来放下,挠了挠脑袋,“忘了,忘了,呵呵……”

    看着他迈着大步跑远的背影,老汉惊异的说道:“这小子个头真大啊,就是傻愣愣的怪可惜的。”

    杨怀仁摇了摇头,笑道:“您老这回是看走眼了,这小子看着傻,其实精着呢,一会儿吃鱼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呵呵。”

    陈天霸抱过来的那块冰块大小正好,可以当做临时的砧板使用。

    杨怀仁从怀里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把锋利的特制厨刀,把头上的蓑笠摘下来放在冰块旁边,然后从鱼篓了掏出一条鱼来平放在冰块上面。

    鱼身上出水的时候带着的水这时已经被寒冷的空气冻成了冰凌附着在鱼身上,往冰面上一放,便像是冻在了上边一般,也省了杨怀仁不少固定鱼儿的力气。

    他熟练的从鱼尾开始逆向去鳞,手法非常熟练,霎时间鱼鳞飞了一地,但鱼皮却没有被破坏。

    去晚了鱼鳞,杨怀仁又刨开了鱼腹,只用餐刀在鱼腹里绕了一圈,鱼腹之中的内脏和渍物便全部顺着刀刃滑出了鱼腹,不但鱼腹内干干净净,杨怀仁手上一点脏都没沾到。

    这让一旁看着他去鳞的老汉也啧啧称奇,忍不住感慨道:“小子,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啊,你这刀工可真比太白楼里的大厨可厉害多了。”

    杨怀仁和老汉萍水相逢,其实谈不上交情,只不过一同在同一个地方钓鱼,算是有些缘分,加上言谈之间,有些投脾气而已,至今连这老汉的姓氏都没打听过。

    所以杨怀仁也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随口说了句,“小子只不过略通一点微末的厨艺罢了,算不得什么。”

    老汉也听出了话中意味,也不再追根问底,淡淡了笑了笑,继续专心的看着他处理剩余的三条鱼。

    不大会工夫,四条一尺来长的鱼儿都处理好了,看样子可以直接用干净的树枝直接穿起来烤了。

    虽然冷水中钓上的鲜鱼腥味不大,不过淡水鱼自身也并没有多少咸味,没有了盐,就无法激出鲜鱼那种真正的鲜味,那烤出来的味道也会差一些。

    杨怀仁抬起头来伸长了脖子四周围看了看,忽然站起来说道:“老伯请稍后,我去那边那些鱼贩子那里瞧瞧,看人家是否随身带了咸盐。”

    老汉点点头,“嗯,不错,还知道没有盐会影响鲜鱼的鲜味。”

    杨怀仁运气也不错,鱼贩子不少人都带着小包的粗盐,他只花了些铜钱便带回一小包来。

    杨怀仁把这些盐混合了冰块砧板上的冰凌子,然后均匀抹在了四条处理干净的鲜鱼身上和鱼腹中,探后他打开酒壶的瓶口,同样又在鲜鱼全身用白酒涂抹了一遍。

    老汉以为他处理完了的时候,杨怀仁却并没有停下来,又跑去了有不少采冰人的另一边。

    冬季里的荷花,水面上的部分都已经枯萎,可不少水面下的荷叶,因为气温骤降并没有枯萎便被冻在了冰层里。

    这些冰层里冻着还是绿色荷叶的冰块采冰的人是不要的,随手就丢弃在湖边,让杨怀仁捞了一块过来,摔在地上把冰摔碎,取了几张还算完整的荷叶,又跑了回来。

    他把简单腌制好的四条鱼用这些荷叶包裹了起来,又从湖边挖了不少湿泥,把包着鱼的荷叶又用泥巴包了一层。

    老汉有些看不懂了,难道烤鱼不是拿树枝把鱼儿穿起来然后点燃火堆,直接加在上边烤熟就行了吗?这小子废了半天功夫又弄荷叶又弄泥巴的,这是要干啥?

    这时天霸弟弟也回来了,大明湖畔周围不少各色的植物,冬季里凋零之后可以寻得不少枯枝,天霸弟弟便抱了一大捆回来。

    杨怀仁在一块没有被雪覆盖的干燥空地上用粗一些的树枝挖了个小坑,然后把包了鱼的泥巴蛋放在里边,稍微覆盖一些泥土,然后直接在上边点燃了堆成小山状的枯枝。

    天霸弟弟猜到了那泥巴蛋里边包裹的是刚才杨怀仁钓上来的鱼,只不过他也没有明白杨怀仁为什么要这样做,跟老汉一样表情疑惑,同时又感到新奇,反而更对这种烤制方法烤出来的鲜鱼的味道充满了期待。

    等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那一堆干柴才烧完,等浓烟散去,杨怀仁才重新用树枝把燃尽的柴灰拨到一边,重新把埋在火堆下边的泥巴蛋挖了出来。

    杨怀仁把那个还冒着蒸汽,已经烤得黑乎乎硬邦邦的泥巴蛋像球一样踢了回来,笑呵呵的说道:“烤鱼完成了,可以开饭了!”8

第286章:被泥土锁住的美味

    泥巴蛋现在已经被烤成了一个大泥块,杨怀仁举起手里酒壶先向老汉敬了一杯。

    老汉笑着也举起了手里酒壶,“今日老汉我就多谢你的款待了,请!”

    老汉方才专注于杨怀仁制作烤鱼的手法,竟没有注意手里这壶酒的浓郁香味,这一打开酒壶,一股扑鼻的酒香让他未饮先醉。

    他先慢慢的向上扬起酒壶底,倒了一点儿酒到了嘴里,砸吧了几下嘴巴,眼前一亮,忍不住称赞道:“小子这是从哪里买的好酒?这味道,老汉敢说如果是天下第二,再也没有别的酒能是天下第一了。”

    杨怀仁心道,看来自家这随园春是时候扩大生产规模了,随园春价格虽然高,但也只在东京城里能买到,虽说也有些外地的客商来进货,却也是往江南富庶之地贩售,齐州城里看来是还没有酒家销售。

    杨怀仁若是说他从京城带来的,容易露了自己身份,于是推说道,“这是一个朋友从京城带回来一种美酒,据说在京城也才刚刚流行,所以在齐州还买不到。”

    老汉听了直叹气,“可惜可惜,这么好的酒只有这一小壶,喝完了不知道老汉有生之年还能否喝到如此的琼浆玉液了。”

    老汉说这话偷偷瞄了杨怀仁一眼,杨怀仁猜到了老汉的意思,心里偷笑道,这老头是想问我家里还有没有这美酒,却又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直接开口,竟把“有生之年”这样的词语都说出来了,真是有趣。

    “小子家里还有几坛,不如老伯给个地址,小子明日遍吩咐人给老伯送两坛过去。”

    “哎呦,这可如何使得?”

    老汉客气道,“今日小哥教了老汉钓鱼,又请老汉吃酒吃烤鱼,若是再白拿了你两坛好酒,这让老汉的脸面往哪里放啊?

    不如这样,老汉出钱买你两坛酒,明日还是这个时辰,咱们还在这里见面,不知这美酒要多少钱一坛呢?”

    杨怀仁这就为难了,看老汉这一身打扮,也不像是个富家翁的模样,虽然说是跟杨怀仁撞衫了,可杨怀仁这一身棉褂可是从西域商人那里买的高昌棉填的袄里,和老汉身上那身普通橦花棉的棉袄价格相差何之十倍。

    两坛随园春美酒,在东京城里的价格是十贯钱,对杨怀仁来说十贯钱现在真是跟毛毛雨一样,自家的买卖加上餐饮连锁的分红,日入几千贯和玩儿一样。

    可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便是手艺熟练的能工巧匠,这十贯钱也是小半年的收入了,杨怀仁真要说出这两坛酒的价格来,怕是要吓着这位老伯。

    “老伯,这酒虽好,其实值不了几个钱,只不过眼下齐州城里还没有卖的,所以显得珍贵罢了。

    再说了,咱爷俩能在这大明湖边一起钓鱼,也是缘分,谈钱伤感情了不是?这钱我是不可能要的。”

    老汉抚须大笑,“好,好,好!你这人情算是我老汉欠下了。”

    两人聊得高兴,天霸弟弟可没有兴趣,他连随园春都不怎么感兴趣,只对那个热乎乎冒着喷香的蒸汽的泥疙瘩里边的烤鱼十分感兴趣。

    他好几次都想抓起那块包了烤鱼的泥疙瘩掰开,可实在是太烫手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杨怀仁看他着急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递了着急的餐刀给他,“你直接下手多烫得慌啊,拿刀戳个窟窿,让热气冒一冒不凉的快嘛!”

    天霸弟弟呵呵笑着接了厨刀过去,找了泥疙瘩上一条冒气的缝隙戳了进去,然后左右晃了晃,便戳出了一个窟窿出来。

    烤鱼的鲜香随着蒸汽冒了出来,让三人闻到了便觉得胃口大开。等热气冒了差不多的时候,天霸弟弟才把包了烤鱼的泥疙瘩搬到他抱来的那块大冰块上,留着口水一层一层慢慢扒开。

    里边的荷叶已经烤干,黏连着外边的泥巴层被剥落之后,露出了四条犹在滋滋冒着鱼油的烤鱼来。

    新鲜钓上来被处理好的鱼被包裹在荷叶和湖泥之中,在火堆里焙熟,鱼的表皮像是经过火烤一样也已经表面金黄,只不过没有直接和火接触,反而受热均匀,只是被焙干,却没有任何烤糊的地方。

    而鱼肉里却保留了原来的大量水分,又保留了一种蒸熟的鲜嫩,正是这样才有了外酥里嫩的上乘口感。

    这样的烤制方法,不但锁住了鲜鱼原有的鲜味没有流失,而且在外边的泥巴和荷叶的清香也渗入到鱼肉里,又增添了许多荷香。

    眼下没有筷子,杨怀仁早就用剩余的几根比较直的木柴用小刀削去了外皮,做成了简易的筷子分了给老汉和陈天霸。

    冬天的鲜鱼没有夏秋里的鱼儿那样的软滑,紧实的鱼肉却富有韧性,经过了这种特殊的烤制之后,除了外酥里嫩之外,竟有了一种弹牙的口感。

    杨怀仁尝了一口,觉得跟他当年小时候父亲做的烤鱼味道差不多,记忆里父亲的面容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天霸弟弟吃了一口整个人都精神焕了,只恨眼前没有二十大碗米饭能让他就着吃饱。

    老汉夹了一筷子,端详了一下才放入口中,那味道让他感觉似乎重回十八岁的好时光,身子都轻飘飘的,似是要飞了起来一般。

    他闭起眼睛享受着这看似普通,却十分难得的美味,满脸都是满足不已的表情,脑袋不断点着,身体也有节奏的晃动起来,嘴巴里不停的“嗯嗯嗯”的说着好吃,又像是变成了个不倒翁。

    老汉觉得神清气爽,吃上一口鱼,再喝上小酒壶里的一口美酒,身体从胃里开始到整个身体,都开始觉得暖和起来。

    一条鱼吃完,一壶酒饮尽,老汉觉得自己四体通泰,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只可惜刚才只钓了四条鱼,没过够了瘾,冰块上已经只剩下四副干净的鱼骨。

    百步之外,不论是采冰的工人,还是另一边钓鱼的鱼贩子们,都似乎闻到了一种从来都没有闻过的鱼香之味,连树丛里也飞出了一群燕雀,不顾忌人的飞来落到那块冰块上,啄食着剩余在鱼骨缝隙里的美味。8

第287章:梁山上的神秘人

    三人吃完了烤鱼,又闲扯了些齐州城里的逸闻趣事,杨怀仁见午时已过,这才起身告辞。??

    老汉起身说道:“今日能与小哥结识,老汉真是三生有幸,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你我再在这大明湖畔烤鱼饮酒呢?”

    杨怀仁谦虚地说道:“老伯言重了,小子能遇见老伯,才是真的有幸。其实小子也是最近才回到齐州老家,近来闲暇也多,会时常来大明湖边钓鱼打些时光,若是老伯不嫌弃,咱们还在这里相见,小子告辞了。”

    老汉微笑着点点头,然后也抱拳相送,目送着杨怀仁的背影走远了,才自言自语道:“嗯,嗯,不错,这小子或许就是将来撑起大宋的脊梁……”

    杨怀仁边走边回味着刚才的事情,忍不住心头一热。他跟这个钓鱼的老汉素味平生,却第一次见面就有非常熟悉又亲切的感觉。

    知己,或许就是对方一句最平实的话语,一个最清澈的眼神,也就足够了,甚至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姓氏和名字,也不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更不需要猜透对方心里想了什么。

    当你在一个人面前完全没有心理防备的时候,那这个人就是你的知己了。

    杨怀仁回到家中,大堂里早有人等候多时,杨怀仁抬眼一看,是他早先派去查探梁上的一个内卫回来了。

    询问了一番之后,杨怀仁便了解了个大概。梁山方圆十里,原本只是梁山泊的一个湖心岛,岛上有座山,山上植被茂盛,但因为土地稀少,不能长期耕种,所以并没有人长期居住在这里。

    梁山泊周边的渔民,有时只把梁山作为暂时歇脚之地,大约五十年前,梁山上突然来了一拨人,并占了山头长期住了下来。

    起先这些人人数并不多,也只有三四十人而已,而且这些人并不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山贼,只不过的住在山上,临湖打鱼为生而已。

    奇怪的是这些人很少和周边的百姓和渔民接触,而且山上从来不缺粮食等生活物资,想是有专门的人从郓城县往山上运送这些东西。

    后来慢慢的山上的人多了起来,从最初的三四十人,逐渐增加到三四百人,展到最初上山人数的足足十倍。

    而且最近几年,山上住着的人也不再是默默无闻,行事作风也越来越霸道,他们砍了山上树木,打造了许多船只,昼伏夜出,打劫梁山泊西边官道上来往的行人和客商。

    后来这些山贼的行为越来越没有约束,占了梁山做山头还不满足,开始不让周围的渔民去梁山周边几十里范围内的水域打鱼,于是便有了后来欺压渔民的那些事情。

    渔民被这些人断了生路,也曾经去官府举报,可官府也只是象征性的派一些捕快去官道上巡视而已,并没有组织有效的力量对梁山贼寇进行清剿。

    至于山上的情况,由于无法靠近山寨,所以内卫也没有查探到什么更进一步的消息,只是知道梁山上现任的债主,是一位姓李的江湖好汉。

    这一名内卫只是先回来汇报这些日子查探到的情报,目前仍然有十来名内卫仍然留在梁山泊周边进行进一步的蹲守和查访。

    杨怀仁也没指望短短半月的工夫,他们能把梁山查探的一清二楚,于是先让他下去休息。

    他独自留在堂中踱着步子思考,只不过想了许久,凭借他的历史知识,还有他读过的演义《水浒》里边的故事内容,实在是无法推断宋江上山之前的二十多年前是谁在梁山上落草。

    姓李的寨主?没听说过,他又是谁?几十年来梁山上最初上山的三四十人并不是贼寇,或许当初只是一伙流民,把梁山这块宁静的地方作为栖息之地而已。

    可又是谁会专门给这些人运送钱粮支持他们生存?这样的事情想来想去都没有道理。

    安安静静过了四十余年之后,为什么后来梁上山的人口突然暴涨?自然生育繁衍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让人数暴增十倍的,所以新增的人口,十有**是后来上山的,可这后来的一拨人,又为什么突然上了梁山?

    最可怕的是,这后来上去的一大拨人,从他们的行为方式来看,一定不是什么善类,梁山也真正变成了一个贼寇聚集的山贼窝。

    打劫梁山泊西面官道上的客商,这件事很容易理解,既然成了山贼,那么打家劫舍本来就是山贼的生存方式,可他们又封湖是什么意思?

    如果只是简单的占有梁山泊的渔业资源,那是完全没有必要费那么多力气,还要对周边无辜的渔民做出那么极端的事情来的。

    山上只不过三四百人,就算一天三顿吃鱼,梁山泊的渔业产出,他们连一成也吃不完,那这样的行为,是完全不符合正常山贼的逻辑的。

    也就是说,他们封湖,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愿意让周边的渔民看到或者打扰,那他们在梁山泊的水域里进行了什么秘密的勾当?

    后来宋江他们那一拨人上梁山落草的时候,官府也是清剿过的,虽然这清剿也不怎么给力,但也是派出了像样的军队,为什么眼下梁山上的贼寇做了更过分的事情,官府却只是象征性的派一些捕快迅官道就算应付公事?

    难道郓城官府和这些梁山上的贼寇之间,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结合前后的事情综合一想,杨怀仁忽然心中一凛,虽然暂时还想不明白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但是他现梁山上现在这伙贼寇,绝对不是百姓眼里占山为王的普通山贼那么简单。

    这背后,一定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一切,不知道要在梁山上做些什么,但一旦做出来的时候,就一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杨怀仁当初路过大野坡的时候,原本对梁山上的人有一种好奇,只想着为了梁山泊周边的贫苦渔民着想,凭借自己现在的力量,能够轻松剿灭一伙贼寇,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可现在,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8

第288章:嘉王来信

    杨怀仁想了一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莲子三兄弟倒是提出了很多原因来解释这一切,只不过他们的解释也只能算是牵强附会,不能前后串联起来。

    即便是何之韵这种了解江湖事的人,也猜不透梁山上的这伙贼寇是何来历,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符合正常山贼和江湖强匪的习惯。

    他们偶尔对过路客商的打劫,也许只不过是掩饰他们真正的身份。

    杨怀仁是个乐观的人,想不明白,他也不会执拗的去钻牛角尖。晚上的时候,又来了一封信,是赵頵派人送到齐州的。

    由于不知道杨怀仁老家的确切位置,送信的一位内侍只好去齐州衙门里查问环县侯家乡的住处。

    谢老儿父母官做的不精明,但官做的精明,一眼就看出了送信之人是个宦官,知道他是来给环县侯送信,直道是宫里来的密函,哪里敢怠慢?亲自把这位小内侍送到了杨怀仁在齐州的新府邸里。

    信里其实没有多少干货,除了东京城里最近生的一些不打紧的琐事和生意上的账目之外,都是些赵頵多么多么思念杨怀仁这位小舅子的酸麻话,害的杨怀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杨怀仁看完了信笺,当着那位送信的小内侍和谢大知州的面,就指着东京城的方向对赵頵一通大骂,仿佛他正在东京城也正面朝东方耳提面命一般。

    “你姥姥的狗屁嘉王爷,这王八蛋哪里是想我了,分明是想我的手艺,老子不在京城一个月,不知道这小子去我家随园吃了多少霸王餐,不知去我家庄子里顺走了多少辣椒呢!

    你给老子等着,老子回了东京城先去你王府,你不给老子预备下十大车上好的湖宣,老子跟你没完!”

    送信的小内侍自然知道这位侯爷和嘉王是什么关系,那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听了杨怀仁把他家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不但不吱声,反而心里觉得暗爽,若不是极力咬着牙强忍着,怕是早笑出了声来。

    这可把谢长礼给吓傻了,大冷天的脑袋瓜子上冒了一头的汗,双腿好似被人抽了骨头似的,差点就给跪了。

    他那颗小心脏惊讶得好似被人砍了十几刀似的早已经七零八落,心道这杨大侯爷也太牛叉了,大宋的一位亲王被他跟老子教训儿子似的这么骂,不愧是齐州人民的骄傲啊。

    杨怀仁骂得神清气爽,这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忙把送信的小内侍拉到一边,遮着嘴小声在他耳边问道:“我问你,宫里可有什么事情生?”

    小内侍白着眼想了一会儿,低声回道,“回禀侯爷,朝堂上的事情,咱家这种微末的小内侍,又如何知道?”

    杨怀仁一脚踢在他屁股上,“谁问你朝堂上的事情了,我是说宫里,官家还有太后,那个……身体可好?”

    “哦,这个,好着呢,官家年底过了大庆之日便要跟孟家的淑仪成婚,后宫的阁领们也都忙活着操办这件大事,太皇太后身体好着呢,其他的,也没什么大事了。”

    “嗯……”

    杨怀仁对他这番话咀嚼了一番,感觉宫中好像太平静了。可越是这种平静,越是意味着两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都在准备着什么。

    “那东京城城里城外呢,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生没有?”

    小内侍想了一下,“特别的事情啊,好像没有,不过你家庄子里生了件事情,不知道算不算。”

    “哦?我家庄子里,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嘛,咱家没有亲见,也是从王府里另一位嘴里听来的。说是侯爷出京之后的某一天,侯爷的庄子里两伙买酒的人为了争着买酒打了一架。”

    “嗯?”

    杨怀仁犟着鼻子,心道这算什么特殊的事情?庄子里的蒸酒作坊每天随园春的产量是有限的,有些商家为了抢先进货,生些摩擦,偶尔出手打架实在是常有的事。

    不过他们打架归打架,也从没有闹出什么大事情来,他这个侯爷的名头现在也不是盖的,随园里有黑牛哥哥在,庄子里有闹腾和小花等人,也不会让庄子里的自家人受欺负,所以他也没什么担心的。

    小内侍见他一脸疑惑,接着说道:“打架是正常,就是这打架的人,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个禁军的将校,和一个刚调回京师换戍的边军将领一言不合,才相互打了几拳。

    后来是您家里人把这俩打架的将军给制服了,结果那俩打架的人不服气,要跟您家里那位黑脸的大汉比武,才搞的让王爷出面给摆平了的。”

    哦,原来是这样,杨怀仁现在明白了,是有两个军伍里的混蛋仗着自己的官职打架闹事,被黑牛哥哥给干趴了,这俩人不服气,所以庄子里人请了赵頵给平事。

    “后来呢?”

    “啥后来啊?王爷出面了他们还能怎样?赔钱呗,听说赔了不少,咱家王爷可一文钱不拿全给了侯爷庄子里的人了,只摘了些辣椒回王府而已……”

    “靠!”

    杨怀仁突然大声骂道:“我还以为刚才的事情只不过是我随便说说呢,没想到赵頵这熊孩子还真偷我家辣椒!

    什么两个将军,你就吹吧,指不定就是个什么伙长虞侯之类的微末小军官罢了,叫你家王爷夸大其词,还不是为了我的宝贝辣椒?”

    杨怀仁骂着骂着,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刚才什么换戍的边军?

    换戍法是太祖制定的一种军队里轮换戍边和驻守京城的一种制度,为的是让大宋的军队都能有战斗经验,而且将领定期的调动,也让大宋的军队不会成为某些将领的私兵,建朝初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后来这种制度耗费大量财物,真宗朝因为和北方的大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大宋用钱买来了和平之后,朝臣觉得这种制度只会白白虚耗国库里的银钱,换戍法便逐渐被废除了。

    后来虽然也偶尔有些特殊的原因有过换戍的事情,不过并不常见,这个特殊的时候,这一场换戍,意味着什么呢?8

第289章:摩擦产生热量

    想了这许多事情,杨怀仁都有些后怕,幸亏他出京了,不然不知道将来要惹上什么事情。

    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玩的游戏哥们不懂,实在是抱歉,哥们玩不起,但是哥们躲得起,杨怀仁更笃定了远离这场纷争的决心。

    回到古代做人太难了,没有本事的要活活饿死,有点本事的整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又要忧心累死。

    想想这两种死法都怪可怜的,杨怀仁觉得自己还是留在齐州醉生梦死比较符合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反正不论在太皇太后还是官家那里,总不能不让一个人回乡给先父修坟以尽孝道,孝这个理由,不论在这个时代还是过去未来,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充分的。

    说起醉生梦死这种死法,杨怀仁听了好多次,但还真没亲眼见识过,喝酒泡妞遛老虎,如果能死人,那可真是天下奇谈了。

    自家的随园春是好酒,绝无任何添加,天然酿造蒸制,是喝不死人的;家里虽然养了两只斑斓猛虎,可只有杨怀仁心里清楚,那俩货只不过是长了一张老虎脸的小猫罢了,对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任何威胁。

    那么唯一的危险就是泡妞了,何之韵自从嫁入杨家之后,时时刻刻都是一副温柔体贴的样子,一直让杨怀仁很喜欢很舒心。

    当然,这是在杨怀仁没有到处沾花惹草的情况下,若是不然,她母亲的基因可是安安静静的躺在她的身体里,还有当初给了她的那本神书,这里边指不定还有什么比绝精散更毒的方子,想想就蛋疼菊紧。

    话说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而且还会长寿,杨怀仁觉得自己操那些没用的心纯属没事找事,不如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做个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美男子。

    何之韵从丫鬟嘴里听说今儿个侯爷收到嘉王的来信在大堂里发火了,还言辞激烈地问候了老赵家八辈祖宗,原因就是赵頵偷摘了杨家菜园子里的几个辣椒。

    何之韵听了只粗略一琢磨,便有了办法。

    吃过了晚饭回到房间,何之韵便装模作样问起今天赵頵来信都说了些什么,当她听了赵頵偷菜的恶行之后,张口又从新问候了老赵家十八辈祖宗,而且用了许多杨怀仁都听不明白的江湖黑话。

    杨怀仁那叫一个顺心如意,感慨原来自己白天气急之下,竟然漏骂了他家十辈祖宗,现在好媳妇给他补上这一通,让他感觉周身舒畅,然后就“性”趣盎然了。

    都说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能让男人精力充沛,看来这话纯属……一点都不假,而且完全没有折扣。

    平时杨怀仁都是习惯了大战三百回合,可今天不知怎么了,愉快顺畅的心情加上那条大明湖烤鱼的作用,让他对这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的体力运动有了新的理解。

    直线的运动轨迹已经完全不能显示他如今的超能力,翻跟头转圈加旋转,又大战了另外的三百回合。

    啥是好男人?威猛而耐久,豪放而温柔,最关键是加量不加价,这才是好男人。

    临近腊月,是一天比一天冷,可杨怀仁的卧房里边热浪汹涌,屋子周边方圆一丈的雪都融化了个干净,杨怀仁用这种方式印证了物理书上所说的摩擦产生热量的真理。

    第二天早上,史无前例的事情发生了,杨怀仁比何之韵还早一步醒来,看来男人确实比女人体力要强一些。

    看着躺在自己臂弯里犹在熟睡的何之韵,玉白的俏脸上还留着意思晕红,鼻息一张一翕之间,煞是诱人怜惜,散开的秀发洒落在冰一般晶莹玉透的脊背上,一只纤纤皓腕正搭在他的心房之上。

    杨怀仁轻轻起身在她婉婉香肩上轻啄了一下,心里想着当年物理课本上好像还有很多物体运动的定理,自己作为一个实践主义者,从来都不完全相信书本上的内容,伟人也说过实践之中现真理的,那现在是不是要实践一下?

    正瞎琢磨着工夫,何之韵一双美目缓缓张开,水汪汪的大眼睛羞涩的看着早先一步醒来在欣赏着她睡姿的官人,滑润的双唇微微打开,似是要说些什么。

    可杨怀仁那眼神太有杀伤力了,即便是何之韵这样的仙女下凡之姿的大美女,也无法抵挡,话没有说出口,却一脸羞红的赶忙扯了被子蒙上了自己的脸。

    杨怀仁一脸得意之色,吻了下她头顶的秀发,翻过身来把右手伸入了棉被之中,顺着她纤细的颈子,一路丝般柔顺拂过了她整个后背,最后落在了挺拔水润如鲜桃儿似的两瓣儿圆弧之上。

    怀里可人儿抵不住噤声轻咛,翻着俏皮的白眼轻怪了一声“坏人”。

    杨怀仁正想着大清早要耍点什么新花样呢,这一声“坏人”立即让他心花荡漾了,整个身子猛地搂紧了那美妙绝伦的香软,用力将她身子向上一举,嘴里哼唱起来:“大王派我来巡山,抓只兔子做晚餐……”

    那个,然后,这屋子方圆三丈之地的雪,全化了。

    谁若以为杨怀仁杨大物理学家要是因此体力不支白天又要懒一天,那就大错特错了,起码钓鱼这种事,并不需要很大的体力。

    郎情妻意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吃过了早饭,且不管被这肉麻暴击倒地的丫鬟们何时才能缓过劲来,杨怀仁又背起鱼竿挎着鱼篓哼着小曲出门去大明湖边钓鱼。

    这一次除了天霸弟弟一个胳膊底下夹着一个大酒坛子,二丫头也要跟着哥哥出门去大明湖边游玩。

    杨府里就这俩一大一小两个闲人,倒是正好搭个伴。好气的是二丫原本非要带着臭蛋和毛球一起去的,那俩家伙也伸长了脖子“嗷嗷”叫唤的可怜。

    杨怀仁只好对两只老虎好生安抚了一番,并答应他们今个儿回来带足够的鲜鱼给它俩享用,才让这俩家伙一步三回头不舍的慢慢回了后宅。

    其实对于臭蛋和毛球来说,它们也是回了老家,杨怀仁也很希望领他们出去转转,可它们的形象太特殊了,又不能像人一样乔装改扮,也只好暂时委屈它们了。。

第290章:史上第一隐士

    这天天气不错,齐州城里街道上人也多了起来,谢老儿现在对杨怀仁这位侯爷不单单是敬畏,甚至有了一种崇拜之情。?

    大雪虽然还没有融化,但齐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街道却都被清理了出来,街面上也因此热闹了许多。

    百姓们也对谢老儿这两天组织了衙门里的三班捕快,还有许多民壮民夫清扫了大街小巷表达了赞美之意,特别是谢老儿本人亲自拿了个雪铲再清理积雪,让人感慨这位父母官的作风生了好的变化。

    只不过这老小子躺在衙门里不作为惯了,作秀的经验严重不足,虽然找准了杨怀仁新府邸出门去大明湖的必经之路,却没有搞清楚他出门的时辰。

    杨怀仁快到中午才出门,可是让谢老儿等待了很久,当杨怀仁看着鼻涕流的老长还笑呵呵眼睛挤成一条缝的谢大人手持雪铲在路口瑟瑟抖的模样时,不知道是该乐呢还是该乐呢还是该乐呢?

    其实他做这些,杨怀仁看了也没用,虽然说看起来谢长礼以前的无为之治的做官准则并没有伤害被人,但实际上正是像他这种不作为的父母官太多了,才伤害了大宋。

    不过人家谢长礼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总不能给他讲这些大道理,杨怀仁看着他一脸“求求你表扬我”的可怜样子,还是走到他身边,趁没有百姓注意,开口称赞了他几句。

    谢老儿傻乐的工夫,杨怀仁已经走远了。齐州百姓只听说齐州来过一位钦差之后,官府办了不少好事,只那位钦差长什么样子,现在又去了哪里,早没有人在意了。

    杨怀仁要的就是这样,新宅子周围的邻居也大都是城里的富人,杨怀仁也不与他们来往,平时都是母亲出面,只说是多年在外经商的人赚足了养老钱返乡养老,街坊们倒也不怀疑。

    何之韵也是安守本分,很少上街,即便上街也戴了幕离,一再低调。再说冬天里的齐州城,泉水都藏在了冰面以下,实在不是欣赏湖光山色的好季节。

    像大明湖畔,这时候也没有几个游人,除了那些鱼贩子和采冰的工人们,剩下的就是些滑冰的孩童,还有些垂钓的老人。

    再回到昨日垂钓的地方,杨怀仁远远的便看见有人向他招手,正是昨天那个有趣的老汉,只不过今天他们也是来了三个人。除了老汉之外,还有个年近五十的儒雅的先生模样的官人和一个只有**岁的小女娃娃。

    若说老汉穿着朴素,相貌平易近人的话,那么他今天领来的这俩人可就和他风格大不相同了。

    老汉无论穿着还是言谈举止,都大大咧咧,可另一位中年男子就不同了,虽然也是普通的素色儒衫式样的袄子,气质上却给杨怀仁一种极尽儒雅的学究气派,消瘦的脸上一双鹰一般的眼睛也是严肃的让人感觉难以亲近,换句现代调侃的话说,就是面瘫。

    另一位小女孩脸面白净,样貌可爱,头上梳了个俏皮的三丫髻,身上则是一套红色的小棉袄外套,脚上踏着小棉靴,实在讨人喜欢。

    别看这小姑娘年纪小,却有一种婉约清丽的气质,让人不得不联想,这样的小女孩再过个五六年,又是一个出落的美丽清秀的美人儿。

    二丫没想到这次跟哥哥出来还能遇见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可能是家里就她一个小孩子久了,早小跑着冲过去和那个小女孩见面。

    杨怀仁看看人家这小丫头,再看看自己的妹妹,同样是小孩子,那风格简直天壤之别,二丫整天和老虎在一起玩耍,都快玩野了,长大了早晚要为这世界上增加一条女汉子。

    杨怀仁走上前来,先一步作揖行礼,老汉忙摆摆手说:“小哥不必客气,礼数多了让人恼得慌。”

    倒是那位学究模样的读书人客客气气的还了一礼,开口问道:“师长,这一位便是您提起的那位精于钓鱼又精于烤鱼的小哥吗?看面相也不过弱冠之年,真若如师长所说,学生真是佩服。”

    这中年人嘴里说佩服,脸色却不是十分相信。杨怀仁见这中年人喊老汉师长,莫名其妙被逗乐了,这老头官不小啊,都师长了,哥们虽然是个侯爷,可手底下就那一百来号内卫,顶多就是个连长,这可差了不少级别呢。

    老汉开口给两人介绍道:“这位小哥便是昨日教了老汉钓鱼又请老汉吃烤鱼的那位,这一位是先父的学生,老汉进城便暂住在他家里。”

    这介绍的话说得有些让三人尴尬,哪里有介绍人认识,却不通姓氏名字的道理?

    杨怀仁看他们样子也是普通人,也不好再把自己的姓名隐瞒下去,便先开口自我介绍,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

    “在下齐州历城杨家庄人氏,姓杨名怀仁,字知义,最近刚回到齐州老家。”

    杨怀仁说完见两人都笑了,好似原本就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一般,原来老汉尴尬是因为他不知该不该点透了这一点,并不是不知道他是谁。

    中年男子先揖一礼,“下官齐州明水人士,郓州教授李格非,字文叔,见过环县侯了。”

    李格非样子清瘦,这话说来却字字铿锵,以一个不入流的微末小官面见一位三品侯爷,并无卑躬之意,让见惯了齐州衙门里那些马屁官儿的杨怀仁倒是十分欣赏。

    老汉叹了口气,“文叔说话就是酸气,啥下官不下官的?今日这大明湖边上就是三个喜欢钓鱼的闲客,叫你一句话给弄的老汉都拘谨了。

    哦,对了,忘了介绍老汉自己了,老汉姓廉,名廉希宗,字武侯,咋样?老汉这名字还好听吧,不知道的还以为老汉也是个侯爷呢,哈哈!”

    廉希宗老头自嘲的笑话把杨怀仁逗乐了,他笑着笑着忽然想起这俩名字有点熟悉,廉希宗?李格非?

    难不成自己钓鱼认识的这位老汉就是北宋大奇人廉希宗?而另一位自称是他学生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李格非?那么那个小女孩,不就是李清照了?8

第291章:史上第一隐士(下)

    李格非在后世的名气,其实还是靠了他女儿李清照这位史上第一才女的名头,廉希宗这名字许多人就感觉非常陌生了。???

    也许把他的父亲的名字说出来,听说过的人会不少,那就是号称史上第一隐士的廉复。

    这个史上第一隐士的名头,还真不是吹牛,他的一生中那些传奇的事件,简直让人无法不去怀疑,这个廉复也是一位穿越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这位廉复年幼时虽也读过书,但并无名师指点,顶多就是一个普通的秀才而已。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秀才,他的所知的知识,却是极其丰富而前的,让许多当世的大儒都敬佩不已。

    从文学到恪物之理,从天文地理到生物科学,他竟无一不通,从现代研究历史的人的眼光出,廉复没有学习这些知识来源,他是怎么知道的?

    总不能像民间流传的那样,他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位仙人的指点,一夜之间打通了他的慧根,或者烧了天书把灰烬泡水喝下去就全懂了吧?

    第二,廉复能够预知未来。正是他看透了历史展的轨迹,才在许多当朝大儒极力邀请举荐之下,他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过隐士的生活。

    也许有人说人家这就是淡泊名利,但是从和他接近的某些历史人物的记载中,都有廉复洞悉了未来,知道他如果出仕不会有好下场的预言的相关记载。

    更神奇的是,北宋中期许多大事的生,廉复都是先知先觉的,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说他精于研究《易经》,会占卦卜命,但在杨怀仁看来,这世上说自己懂《易经》的人多了,真正能预知到未来的,历史上也只有廉复一个人而已。

    第三,廉复隐居在齐州砚池山绣红河源,开垦荒地,建设家园,仅凭借一人之力,短时间内一片荒山便变成了茂林修竹,山清水秀之地,从他子孙对他当时生活的记录中,现了许多看不懂的生产和生活用具。

    换句话话说,他的生活习惯和用具也是前的,也因此他自己能植竹植树千余,开垦山田百余亩,这种出常人的能力,就更没有办法解释了。

    廉复活了近百岁,而且是自然死亡,当时他子孙众多,却没有立即给他办葬礼,却在大爷一年以后才立碑补坟,这如何解释?

    据猜测某一天他忽然身体影化,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里,他是死了还是升仙了,众说纷纭,可谁也说不清楚,这世上一个大活人就这么不见了,周边的百姓只能当他是成仙上天了。

    所以他的子孙等待了一年余,才确定老祖宗羽化升仙,为了掩人耳目,才为他假立了了一座衣冠冢。

    他活了那么大年纪,却一直是鹤童颜,看上去比他的子孙还要年轻不少,当地百姓无不称奇。

    有人说他精于炼金之术,修炼了什么仙丹一类的药物才让他长生不老,所以也有不少官宦和富贾千里来找他高价求药,却被一一拒绝了。

    最离奇的是,廉复可能是有一次说漏了嘴,在表达他天地之气一养万物的道理的时候,竟说出养人之气,气之五一的话来,在古代,别说古人不知道空气中的成分和人类呼吸的原理,连空气中五分之一是氧气的理论他都知道,这怎么可能?

    综合廉复一生这些事情来看,除了他也是百年以前的另一位穿越者,杨怀仁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释。

    而廉希宗,正是廉复幼子。由于廉希宗并无文学方面造诣,没有流传下只字片言,所以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当地传说中认为他是一个内气修行方面的大家而已,至于是否属实,那就要杨怀仁现在来验证一下了。

    李格非正是因为廉复和他的子孙隐居在李格非的老家附近的一座山上,才结识了廉复和廉希宗,并以师侍之。

    从李格非的性格脾性来看,也是个极尽清高淡泊之人,他现年已经四十七八,其实早在青年中进士之后,便已有个体面的官职。

    只是后来看不惯朝中党争和官场黑暗,才甘愿远离这些是非,只在郓州委身担任了教授这一末品的清闲之职,实际上现在也不过是挂职而已,如今正赋闲在家,便邀请了廉希宗来齐州城里家中做客。

    杨怀仁心中对廉复的知识和廉希宗十分好奇,如果廉复真的是个穿越之人,那么他的儿子,或许多多少少知道些什么。

    杨怀仁故意试探道,“小子早闻廉复先生美名,其养人之气,气中五一之说,小子甚是敬服,不知另外五中之四,又和何气呢?”

    这话问出来,廉希宗和李格非同时一怔。李格非也是听说过廉老先生这个理论,不过凭他的见识,还不能理解,所以并未明白其中道理,但是杨怀仁这个年轻人竟也能听说,他就惊异不已了。

    而廉希宗自然是知道父亲说过的话是何意,而且这些话从未跟旁人提过,就是身边的李格非,也并没有告知全部实情。

    杨怀仁的事情,他在齐州也是略有耳闻而已,他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让廉希宗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和他父亲或许有什么不解之缘也说不定。

    外人只当是他父亲早已仙逝,可他心里清楚不过,父亲是离奇消失的,至于去了哪里,谁也没有答案,从古人的认知来看,确实像是羽化成仙而去。

    廉希宗很想知道先父是否真的是旁人说的那样升仙了,如今杨怀仁问出这样的问题来,他心中难免怀疑杨怀仁或许知道些什么,他想的也是要对杨怀仁试探一番,于是急忙拉过杨怀仁到一边,小声问道:“你可知道这两种气之名称?”

    杨怀仁心中狂喜,他既然这么问,便是听廉复生前讲过了,如果真的有了廉复的先例,他这个穿越人士,或许能从廉复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

    他睁大了眼睛说道:“一曰为氧,一曰为氮,不知的可对?”8

第292章:看相

    廉希宗听了杨怀仁的回答目瞪口呆,他父亲当年曾经给他们兄弟几个讲起过这另种气体的名称,这些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当时他们兄弟几个理解不了父亲话中这种名词的来历和意思,却知道父亲的这些理论一定不是信口胡说,也正是因此,他们觉得父亲对世界的认知是高于他们的。

    廉希宗无法相信今天从杨怀仁嘴里听到了这两个名词,都说他的父亲的知识是神仙传授的,难道杨怀仁也是这位神仙的门徒?

    廉复当年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廉希宗也不知道父亲到底去了哪里,是死了,还是升仙了,还是被以为仙人带离了人间隐居到仙界去了呢?他很想知道。

    而眼前的杨怀仁,或许是唯一能接触到这个真相的人了,他忙问道:“不知仁哥儿从何处知道的这个理论?”

    杨怀仁看他表情阴晴不定,似是心中有所怀疑,又似是不明真相,约摸着看来廉希宗作为廉复之子,也未必知道他父亲的真实身份和来历,那么自己的事情,也不能直接说出来吓坏了他。

    杨怀仁便把他当初讲给母亲听的那个珍珑棋局的故事给他讲了一遍,只不过着重提了一下他从神仙那里得来的知识,大多是厨艺方面的罢了。

    廉希宗听罢,脑袋里立即清明了,心道:“是了,就是这样,父亲当年也是像他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可能同样遇上了一位老神仙,才让父亲学到了那些高深的知识。”

    廉希宗觉得在杨怀仁面前无须再隐瞒什么,便把他的父亲廉复当年讲给他们的故事说了出来,竟是和杨怀仁所编撰的故事有八成相似。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廉复这位老前辈为了隐藏自己的来历,对自己的儿女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了他一段离奇的遇仙经历,才让他从一个平凡的小秀才成为了一位知识渊博高深的大隐士。

    他虽然把自己超前的知识变换方式教给了自己的子女,却没有透露他的来历。正像杨怀仁做的一样,可以编个故事欺骗身边最亲的人,也没有办法说出自己魂穿这种他们更接受不了的事实,而是用一个他们更愿意相信的谎言,来善意的让亲人接受。

    那么问题来了,杨怀仁现在要作何选择?是像廉复一样做一个默默的隐士,还是努力去实现心中那个伟大的理想?

    其实现在做选择已经晚了,从他来到大宋第二天买下及第楼的那一刻起,或许老天对他的命运已经做出了选择,他现在想抽身,已是不可能了。

    何况更高的眼光,更大的能力,就代表了他有更大的责任,而且他考虑的已经不是他的所作所为会不会改变历史的问题,或许这个时空和未来他存在的时空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只不过是镜子里边和镜子外边,一对相似的时空罢了。

    杨怀仁的性格就是这样,面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盲目的乐观。也许这就是没心没肺之人更快乐的原因所在吧。

    既然廉希宗把他看做了廉复当年一样,受了神仙指点的人,那么就让他们这么认为好了,没有必要解释,因为要解释的话,又要废脑子去编另一个故事。

    廉希宗实在是个有趣的人,当他知道杨怀仁所谓的经历之后,心中竟想着若是杨怀仁和他父亲当年的经历有些相像,那么这位从人世间选一个秀才传授天书的神仙,是不是同一位神仙呢?

    如果是同一位的话,按辈分算起来,那杨怀仁岂不是他父亲的师弟?那他不就是自己的师叔了吗?

    廉希宗看着杨怀仁这张俊秀的脸,根据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易学知识,从面相上看,杨怀仁按说是个短命之人。

    但世间的事情都是很奇妙的,大悲大喜,大吉大凶,并不是截然相反南辕北辙的,而是十分相似,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所以大凶之相的人,或许同样是个大富大贵之相的人,联想起杨怀仁小小年纪就有了现在的身份地位,确实容易验证这种观点。

    “若是如此,侯爷便应是老汉的师叔了。”

    廉希宗恭恭敬敬的说了这么句话,然后便要跪下去。

    杨怀仁见状忙扶住了他,一张脸比苦瓜还苦,“老伯,这是哪里话?小子怎么敢自认是您的师叔?这可折煞小子了。”

    廉希宗说道:“侯爷和先父同拜仙人为师,论起来自然是师兄弟关系,那么老汉喊侯爷一声师叔也是情理之中。”

    杨怀仁可吓坏了,忙解释道:“不合情理,令尊和小子拜的不是一个仙人,令尊的师父教授的是世间万物之理,是大道理,小子拜的是一位仙厨,教的是油盐酱醋的小道理,分属不同的门派,谈不上师兄弟的,呵呵。”

    大冷天的杨怀仁急出了一头汗,这要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喊自己师叔,而且人家还是一位大隐士之子,是无论如何也使不得的。

    廉希宗想来也杨怀仁说得也有道理,虽然先父和他分属不同门派,但两人可都是被神仙选中的人,那就肯定不是一般人,即便不能以师叔待之,内心中也是对杨怀仁充满了敬意。

    李格非在一旁听不见他二人在小声说着什么,但是看两人表情和动作都十分怪异,又不好走过来偷听人家讲话,只好远远的问了句,“师长和侯爷不是相约来大明湖钓鱼的嘛,怎么聊起来了?”

    杨怀仁和廉希宗这才想起他们冷落了李格非,心中有些歉意,相视一笑,便走回到李格非面前,廉希宗扯了个无伤大雅的谎话,故意岔开话题不想让李格非发问,“没想到侯爷也是个会看相的人呢,我二人只不过对此闲扯了几句。”

    李格非看了看杨怀仁,实在是太年轻了,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个精于易学之人。

    杨怀仁也只好顺着廉希宗的话去假扮一个神棍,忽然想起一件事,便打趣道:“看相也是瞎看,不过我能通过面相猜到令媛的名讳,李先生信吗?”。

第293章:萌妹清照

    李格非听了这话是如何都不可能相信的,古时候普通的女性,是有姓无名的,只有身份地位较高的女性有名,但也无字。??

    即便这样,很多读书人或者富贵人家未成年的女孩子也大都没有名,到成年出嫁之前才取个名而已。

    像杨怀仁的妹妹,也是没有名,二丫只是个小名罢了。李格非作为书香世家,前几年女儿五六岁的时候便开始教她读书识字,也因此破例给女儿起了个名。

    虽然他给女儿起了名,却因为怕旁的读书人对他有不好的看法,一直没有把女儿的姓名告诉旁人,人前也只唤女儿“囡儿”而已。

    杨怀仁这么一说,李格非就好奇了,他若真是能看看面相就能算出女儿的姓名来,那可真是易学大家。

    杨怀仁见他默不作声,面带微笑,已猜到李格非是不会相信他有这样的本事的。他也不用证明些什么,只望着大明湖,淡淡地念了一句诗:“清水出芙蓉,照月影湖中……”

    “这……你是如何得知?”

    李格非讶异的张大了嘴巴,刚才在旁边和二丫正玩耍着的李清照听了这句诗,忽然抬起头来,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杨怀仁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叫李清照的呀?”

    杨怀仁从没想过这个未来的大才女,如今竟然这么萌,那好奇的眼神和嘟起的小嘴直接把他萌翻了,他蹲下来,摸着她的小脑袋答道:“哥哥会算。”

    李清照的小嘴嘟的更高了,斜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清水出芙蓉,照月影湖中,真是好诗,动静结合,光影流离……你能教我作诗吗?”

    杨怀仁吓了一跳,乖乖,这是真的吗?史上第一大才女要我教她作诗?

    可惜肚子里墨水太少了,杨怀仁感叹当年读过的唐诗宋词倒是不少,可能全篇背诵的也没有几,只是记住了一些名句而已。

    李清照将来长大了可了不得,既能写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温柔婉约,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热血。

    杨怀仁心道这不关公面前耍小刀嘛,这可是万万不能的,正无计可施不知如何回答这位小萌妹,自己的亲妹妹救了自己。

    二丫也是识的不少字,不过她不喜欢读书,听了小伙伴的名字这么好听,还有句好听的诗做引,心中羡慕不已,这时站起来身来抱住哥哥的胳膊说道:“哥哥,二丫也要像清照妹妹一样有个名字。”

    杨怀仁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妹子竟还没有名字呢,人家李清照的名字这么好听,若是随便给她取一个普通的名字,虽然她还是小孩,但脸上却也会不好看,于是便在自己脑袋里扒拉起那些诗词来。

    看着李清照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杨怀仁忽然就想起她的一词来,嘴里下意识的便念了出来,“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二丫还没反应过来,李清照却若有所思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好似个小大人似的点点头说道:“杨雪寒,这名字真好听。”

    二丫听好听,也喜滋滋地念了起来,“雪寒,雪寒,好听好听,嘻嘻……”

    李格非这下服了,他起先只当杨怀仁这种年少的侯爷只不过是个喜欢玩乐的纨绔,听了他连续吟唱了两句好诗,心中也暗暗称奇起来。

    已近午时,三人闲扯了半天,还没有开始钓鱼,就算大人不饿,两个小家伙也喊饿了。

    于是三人一字儿排开,甩开了鱼竿开始钓鱼,二丫和李清照两个小家伙也牵着手注视着水中的三个鱼浮,期待第一条鱼儿上钩。

    廉希宗本就是个十分聪明之人,学东西特别快,杨怀仁传授了他看鱼浮的技巧之后,今天也大获丰收,不消一个时辰的工夫,便钓到了四条鱼,他的脸上也乐开了花。

    李格非原就是个精于钓鱼之人,这次他们按照杨怀仁的秘方制作了新的鱼饵,这鱼饵也果然非常好用,同样的时间里,他钓上了六七条大鱼。

    杨怀仁这边就更不用说了,两位萌妹子注视着他,他怎么也不能输给另外两位,最终结果也是他钓到的最多,整整十条!

    二丫见哥哥钓到的鱼儿最多,快乐的手舞足蹈,李清照第一次见比她父亲还厉害的钓鱼高手,也向杨怀仁投来了崇拜的目光。

    被现在的萌妹子,未来的大才女用这种眼光注视,杨怀仁心里也是舒坦的飘飘欲仙,接下来,就是展现他精湛的烤鱼技艺了。

    天霸弟弟这次早有准备,他们三人钓鱼的时候,他早就去拾了一大堆干柴,还有荷叶和湖泥也早已为杨怀仁准备好,只需要等着吃鱼了。

    这次杨怀仁不但按约给廉希宗老爷子带来了两坛上好的随园春美酒,还随身带了一些盐巴等调味料,上次的烤鱼虽然也非常好吃,但却了些调味,总还有些清淡了些,这次的烤鱼,杨怀仁打算加入一些辣油,便是完全变成了另一种口味。

    将鱼儿清洗处理干净,精心的调味加上充足的腌制之后,杨怀仁如法炮制,用荷叶包了两个泥巴蛋,还在原先的地方浅埋,然后在上边对了干柴生起火来。

    之所以包了两包,也是因为他觉得二丫和李清照年幼,可能受不了辣油的味道,所以两个小孩子的那一份,除了没有加白酒和红油之外,他适当加了些糖霜,然后抹了些米醋,味道是清爽酸甜味的。

    而他们大人这一份,除了调味更复杂一些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抹了少许辣油,冬日里吃些辣味的烤鱼,配合醇厚的酒香,让人吃了浑身都会感觉热起来。

    干柴“噼噼啪啪”渐渐烧完,所有人都已经迫不及待,廉希宗也带来了精美的酒壶和酒盅,还有一张小几和几个盘碟,正适合几人围坐了对饮。

    一打一小两个还冒着火气的泥巴蛋被敲开,一股喷香扑面而来,杨怀仁先把那没有辣油的一份晾出来,帮两个小家伙吹温后用小刀分割下鱼肉。

    当着烤鱼吃到了两个小家伙嘴里,两人那享受美味的表情又一次把杨怀仁给萌翻了。8

第294章:惊天的猜想

    杨怀仁的烤鱼和他带来的两坛美酒果然名不虚传,让李格非这么挑剔的人也赞不绝口。

    二丫和李清照饭量小,不过两个小家伙还是共同干掉了一条大鱼,刚吃完,二丫便拉着小伙伴去旁边找另一帮在湖边玩耍的小孩子玩去了。

    杨怀仁陪着廉希宗和李格非喝了几杯酒,感觉身体也热乎了起来,随之话也多了起来,想起李格非的职事是郓州教授,便开口向他打听梁山的情况。

    可惜的是李格非是个文人,对这些事情不怎么关心,他知道的还不如杨怀仁多,从他这里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不过廉希宗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告诉了杨怀仁。

    原来廉希宗如今也算是江湖中人,虽然没有开宗立派,却是江湖中有名的修行内气的行家。

    廉复开辟的荒山,如今已经是山田千余亩的村庄,叫做廉家坡。早年间有位江湖隐士来到这里拜访廉复,廉复用超前的医学知识治好了这位江湖隐士的怪病,作为报答,他留下了一本内功心法的秘籍送给了廉复。

    廉复对练武不感兴趣,便没当做一回事,将这部内功秘籍随手扔进了书箱之中。廉希宗和他父亲的爱好截然相反,那些奇怪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廉希宗学不进去,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内功秘籍,便自行按照秘籍中的图解修炼内功。

    当时他也只不过是当做强身健体罢了,没曾想竟真的练出了高深的内功来。如果不是廉复之后阻止他离家去闯荡江湖,或许廉希宗已经是一位名震江湖的大侠了。

    廉希宗说起这件往事来,并不对父亲当年的决定而懊恼,反而老来想起这件事来,对父亲的决定感到满心感激。

    因为他知道他并没有经过指点,只是凭借自身的天赋修炼了高深的内功罢了,而招式上来说,实在是平平无奇,况且他为人太正直,不善计谋,若真是闯了江湖,说不定他早已被人暗算,也活不到今天了。

    廉复虽然坚持隐居山林,却名声在外,许多对他心怀敬仰和志在修身的人士纷纷找上山去,跟他拜师学艺。

    也正因此,这些人受了廉复的影响,也都成了淡泊名利的隐士。廉希宗也在这些人之中收了些喜欢练武的徒弟,随便教些简单的功夫,不过也因此名声在外。

    多年以前,有位来自郓州的叫李光普的人,拿了沧州柴氏的举荐信要想廉希宗拜师学艺。

    沧州柴氏便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子孙了,到了这一代,柴氏家主叫柴致祖,是沧州当地家财万贯,良田万亩的一方豪族。

    凭着祖宗当年让位之功,柴氏在河东一带地位显赫,加上乐善好施,又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在黄河南北都享有盛名。

    廉希宗见李光普是柴氏举荐来拜师学艺的人,便留他在廉家坡学武。不过这位李光普先前就有武功底子,廉希宗教授他的内功心法与他之前所学恰是冲突的。

    李光普在廉家坡学艺三年,外功虽有长进,但内功却并无精进,他见在廉希宗这里学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便告辞离去了。

    后来他去了哪里,廉希宗也不知道,只是后来听另一位徒弟说起过,这位李光普离开后回了郓州老家,没多久之后就上了梁山。

    廉希宗以为若是李光普落草为寇,这事情有些说不过去。因为李光普在郓州当地也是出身富甲一方的大家族,根本不缺钱财,又没听说过他犯下什么罪行被官府追捕,实在没有理由上梁山落草,所以只当这是道听途说的而已,并没有当真。

    这些事情杨怀仁大吃一惊,想起他派去梁上打探消息的内卫回报,梁山上现今那位大头领也是姓李,会不会就是这位李光普?

    且不论是不是同一个人,这李光普当年去廉家坡拜师学艺,靠的是沧州柴氏的举荐,这是不是说沧州柴氏也梁上上这伙山贼有什么关系呢?

    杨怀仁胡思乱想了一阵,觉得这件事有点可笑。现今的柴氏家主柴致祖的儿子,应该就是柴进了,算起来柴进如今也不过是个**岁的孩童。

    《宣和遗事》中记载,柴进确有其人,不但是后周皇族的后裔,也确实是后来梁山宋江起义三十六名头领中的一名。

    元末施耐庵创作白话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便是从《宣和遗事》中记载的宋江起义的内容加以改编和文学演义而成。

    《水浒传》里柴进一定程度上是逼上梁山的,若不是殷天赐打了他叔父,也不至于被同往的李逵失手打死导致柴进被连累进了高唐州大牢。

    文学创作是这么说的,但史上的柴进真是被逼上梁山的吗?

    从现在杨怀仁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似乎梁山就是他柴家的啊,沧州柴氏大有可能就是现在梁山上这伙山贼的幕后之主。

    柴进的父亲现在如果就是梁山的主人,那他为何要聚集一帮贼寇在梁山上呢?

    难道……杨怀仁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一百多年前柴宗训让位给赵匡胤,也许是心甘情愿的,可他的后代是不是也心甘情愿呢?

    起码杨怀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些柴氏子孙,难免会想,大宋的江山,本该是大周的,也就是他们柴家的,当年让位赵氏,也是迫于无奈。

    太祖和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他们还不敢有什么想法。可百余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赵氏皇族,都成了什么样子?

    屈辱的外交和羸弱的军力,早已让无数汉家男儿所不满,近年来的变法革新来回反复,百姓并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受其害,更是让朝堂上的党争愈演愈烈。

    大宋的统治或许已经是强弩之末,柴氏便是看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不断结交江湖人士,仗着祖宗名声和万贯家财资助黄河南北各色的帮派和山寨,早已经拉拢了许多人心。

    而梁山,或许就是他们开始暗中反宋的第一步,而柴氏将来的计划,又是什么呢?杨怀仁陷入了深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