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92章:捷报(上)

    身在环州的杨怀仁正在和边军将士们享受大胜的喜悦,如果他知道远在东京城的杨家发生了这么多变故,不知道他是该愤怒还是哭笑不得。

    那年代通讯就是那么落后,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殿前司的校尉接了高太后的旨意,点了一百来个大内侍卫,出宫南门驱赶请愿的人群。

    见到杨母和众人这样的架势,殿前司的侍卫们也是心中有些不忍,可惜又没法违抗高太后的旨意,只得硬着头皮前来驱赶。

    杨母见来了大内侍卫,已经猜到了朝堂的议论是个什么样的结果,那些人一定是要抓了杨怀仁交给西夏人了。

    士子们往日里高傲惯了,被侍卫们这么粗暴的驱赶,他们先群情激奋了起来,大声叫嚷着一些圣人之言,和侍卫们抢夺者他们中的长戟,竟拥挤着对峙了起来。

    士人们人数虽多,可他们毕竟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那里是从禁军里精选出来的殿前司侍卫们的对手,在这种对峙很快便落了下风,被侍卫们拥挤着逐步的后退。

    跟来的林冲见状,怕跪在地上的杨母万一被拥挤的人群推到,混乱之中在遭到踩踏,忙冲上前去,护在了杨母身边。

    “杨妈妈,不如先退后躲一躲,这里太危险,容易被他们撞伤。”

    杨母看着林冲焦急的样子,报以一个温暖的微笑,然后扶着他的手臂艰难的站了起来,她的腿已经酸麻难忍,即便站起身来,可也走不了路了。

    林冲忙伏下身去,把杨母的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作为支撑,然后伸出收取帮杨母按摩小腿和膝关节。

    杨母示意杨福和杨禄两个过来替一下林冲扶住她,又对林冲表示了感谢,“你是个好孩子,吾儿没有白结交你们这些朋友,老身代仁儿谢过了。”

    林冲自幼丧母,是被父亲拉扯大的,此时慈祥的杨母在他眼里就跟他的母亲一样,他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母亲一般的慈爱。

    殿前司的校尉也顾及杨母这位诰命夫人的感受,没有强行驱赶她,而是十分客气的请她散去回家,上命难为,他们也很难做。

    杨母也很和蔼的向这位年轻的校尉表示了感谢,这时双腿已经渐渐有了些知觉,便松开了扶住杨福和杨禄的双手,转身准备离去。

    这让林冲和那位殿前司的校尉也长出了一口气,对峙始终没有演变成冲突,这件事就算可以平静的过去了。

    可不料杨母走到她命人抬来的那副棺材旁边,突然仰天长啸,“儿啊,别怕,娘先去黄泉路上等你!”

    就在众人为杨家即将败落还在感叹之时,杨母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侧身,猛地拿脑袋撞向了那副棺材!

    ……

    与此同时,东京城万胜门外,一名头戴红缨兜鍪,身背红色传令短旗的边军斥候飞驰而来,万胜门守卫见他背上红旗,心中大惊,立即呵斥进出入城门的百姓靠边站立,让开道路。

    边军斥候已经奔驰了两三个时辰,胯下驿马已经一身粗汗,早有精疲力尽之状,可斥候却仍旧用力抽打着驿马,生怕这道加急的军报送迟了。

    梁门外大街上的行人见一名边军模样的将士疾驰而来,心中也是惊异的说不出话来,只得闪身躲避,无意之间好几人都撞翻了沿街摆摊的摊贩们,街市上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人们议论纷纷,难道是西边又打起来了?难道跟这几日城内议论纷纷的杨怀仁之事有关系?

    马上的斥候虽然是一脸的急切,却也隐隐露出了些喜悦之情,有心之人看在眼里,便猜到了事情的大概,西边不但打起来了,而且宋军获得了胜利!

    斥候很快穿过了内城的梁门,马不停蹄奔至了大内宫苑的宣德门前。

    正在驱赶请愿士人的殿前司侍卫见了这名斥候无不大惊失色,忙为他挤出了一条通道,让他不必减速,便直接穿过了人群,直奔玄德门而去。

    殿前司的校尉赶忙回身跟着马屁股后边往宫内跑,边跑边挥舞着手臂,示意值守宫门的侍卫赶紧打开城门。

    玄德门的门袛侯见这斥候穿着打扮和背后的红旗,也不敢怠慢,直接大开宫门,让他乘马奔入了宫门。

    后边的大庆门等层层宫门也同样不敢阻拦,一路打开宫门,让这名斥候策马直奔大庆殿。

    大庆殿上刚刚散朝,文武百官正从殿内鱼贯而出,可他们刚走出大殿,远远的看见一个骑马的军士竟然在宫内策马奔驰,刚在心理暗道成何体统,忽然发现这名乘马的军士并非是宫内的大内侍卫或者是城外的禁军,而是一名边军传令或传递消息的斥候!

    众官员大叫不好,难不成环州已经失了,庆州告急?

    很快斥候便奔至大庆殿石阶之下,不等他从马背上跳下来,胯下驿马已经跑脱了力,刚一停下脚步,便瘫倒了下去。

    斥候也跟着摔了下来,站岗的侍卫赶忙上前扶住了他,那斥候也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却大喊着,“环,环,环州大,大,大捷!呼呼……环州大捷!”

    喊罢这斥候竟也体力不支,瘫倒了下去。

    走在最前边的几个武官,听了这样的消息最是兴奋异常,紧跨了几步冲上前来,见传令的斥候已经晕厥了过去,忙喊道,“来人,给他打些水来!”

    一个大内侍卫立即转身,来不及去供侍卫们休憩的值守房里取水,见殿前并排着的一行盛装雨水的大铜缸都装满了水,便摘下自己的兜鍪,舀了一兜鍪的水急匆匆又跑了回来。

    那位将军接过盛了水的兜鍪过来,自己先大饮了一口,然后喷在斥候的脸上,见他幽幽转醒过来,才把兜鍪里的水缓缓地倒到了他的嘴里。

    将军喂得还是急了些,那斥候贪婪地喝了几口,被呛了一下,猛地咳嗽了起来。

    将军扔了手里的兜鍪,拉着斥候的肩膀把他拽了起来,等着眼睛大声问道,“方才你结结巴巴说的什么,你再仔细说一遍!”

第493章:捷报(下)

    “方才你结结巴巴说的什么,你再仔细说一遍!”

    斥候这才睁开眼看清楚面前的人是位将军,他赶忙理顺了自己的呼吸,这才露出兴奋的笑脸来,大声又喊了一次。

    “捷报!环州大捷!环州通远军大胜夏军!环州通远军在杨侯爷,童贯童监军和杨世虎杨指挥的带领下,以三千守军大胜西夏静塞军两万夏军精锐,斩敌六千余,俘逾万人,其余残余夏军尽皆逃离了环州!”

    “啥?斩敌六千,俘获万余?你小子跑糊涂了吧?!”

    众官员听了这条捷报一开始也是心中大喜,可喜悦之余,又觉得哪里不对,待听送来捷报的边军斥候说清楚之后,便明白这条军报哪里不对了。

    大宋边军向来有虚报战果的陋习,杀了四五个夏军,就谎报说杀敌百余,俘获个二三十个的夏军,就敢说俘获三百。

    反正那地方天高皇帝远的,官家不可能把手伸到那么远的地方,享受惯了的高官们也不会真的去那种困苦之地实地验证,向来都知道边军的将领或者那些监军们喜欢把功劳夸大最少十倍说。

    而朝廷这边呢,也不会真跟这些边军的官员斤斤计较,人家在西北受苦受累,多邀些功劳也可以理解,朝廷也不缺那点赏钱,至于什么虚头巴脑的勋职,那就更多了,多赐封几个人,也无关大局。

    还有一点,自古以来的当权者,都喜欢夸大自己的功劳,手底下的将士们能多立些战功,仿佛他们脸上也有光,连什么千古圣君都百倍的夸自己的功劳了,现在边军将士们才夸大十倍,不算多。

    可问题是通远军的捷报也太夸张了,三千人打两万人,胜利了不说,还斩敌六千,俘虏了一万多,就算真实情况按缩水十倍算,那也是杀敌六百,俘虏千余了。

    这样的功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宋夏这些年打了这么多仗,也没怎么出现很大的胜利,这样的战果已经算是很突出的表现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静塞军出动了两万精锐进逼环州,这是许多其他边地州县的斥候回报回来的消息,看来此事不假的。

    通远军三千将士,应对夏军两万精锐,就算是报城坚守,也不可能取胜,至于斩敌和俘获这样的事情,那就更说不通了。

    所以在场的文武百官,很多人开始琢磨着,这或许是杨怀仁这家伙没有经验,所以才胡吹的过了头,要么是环州已经失陷了,这个来报捷报的斥候,是个探子,这一切都是西夏人的计策。

    不管怎么样,反正他们是不信的,包括枢密院的几位大佬看来,这捷报最少有七分是不可信的。

    送信的斥候见众官员似乎面露疑色,不太相信他的话,立即扯开抓着他肩膀的那位将军的双手,挺直了身子大声说道,“小底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拿八百里加急的红旗令军报来消遣众位大人!

    小底所说的捷报,字字是真,句句不假。这一战小底是亲自参加了的!

    清平关上,我们通远军的兄弟们浴血杀敌,誓死不退,以两千人顽强守住了城墙不失,没让进攻的夏军一人踏入清平关一步!

    就这一战,杀得那叫天昏地暗,从天明杀到日落,兄弟们可是以血肉之躯挡住了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斩敌三千余,我们也死伤了千余将士。”

    众人见这传令的边军斥候言之凿凿不容他人怀疑,心中似乎又对他所说之事多信了二三分。

    而在场的武官则对通远军将士们不畏生死,英勇杀敌之事大加赞赏,心中也感叹要是自己能在场多好,甚至有了些跃跃欲试的念头。

    那个将军听得认真,也忽然来了兴致,重重地拍了他肩膀一下兴奋地说道,“好小子,你们通远军还真不赖啊!对了,你干嘛停下来啊,继续说啊,不识说通远军弃了通远县城外五官十一寨吗?”

    那斥候接着说道,“对,清平关后来是弃了,不过不是我们通远军的兄弟们怕了夏军,而是因为他们制造了巨大的投石车,清平关注定无法防御,才战略性的撤退。

    不过杨侯爷并不是就要这么撤回了通远县城,而把城外五关十一寨白白让给了夏军,而是出了一条‘留灶示好’之计,骗夏军入关。”

    “啥?啥计?”

    那个将军听得一头雾水,皱着眉头问道,“别以为老子书读的少,那些兵书老子可是都熟读过的,什么《孙子》《吴子》《尉缭子》,还有《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铃经》,只听说过孙膑减灶示弱之计和诸葛亮添灶示强之计,这里边哪有什么‘留灶示好’之计?

    你小子少诳老子,当老子是啥都不懂的三岁小童吗?!”

    斥候跑了这么远,本就身体虚脱,被他一巴掌拍得连骨头都差点快散了架,这才赶忙把杨怀仁故意给夏军留了好几十口大锅的鲜美牛羊肉的事情说了出来。

    不过他也不清楚杨怀仁怎么做到的,只说是杨侯爷用了一种奇特的毒药,放在肉汤大锅里无色无味,夏军闻着杨侯爷制作的美味实在受不了,这才全部中了杨侯爷下的毒。

    可这种毒当时吃了不会立即发作,而是算好了两天之后才会毒发,而两天之后,正好夏军大举进攻通远县城,正攻着城,夏军便大面积毒发了。

    而宋军这边早在杨侯爷安排下做好了准备,等夏军毒发,便冲出了城去,一路追着因为毒发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夏军砍杀。

    所以说整个战役中,总共斩敌六千余人,还俘虏了一万余人就不足为奇了。只可惜静塞军大将军野利图里最后没有抓到,被他逃回了西夏。

    最后他才斩钉截铁的说道,“那六千余具夏军的尸首,他们打败逃走的时候都没有来得及带走,还留在环州城外。

    还有那一万多被俘虏的夏军,都被通远军收了他们兵器和衣甲看押在洪德关的军营里,不信诸位大人可以去看!”

第494章:朝令夕改

    送来军报的斥候把整个过程大致说了出来,这下文武百官都放下了心中的怀疑,原来环州真的取得了大捷,而且人家没有半点虚报功绩。

    众官员心中无不为环州取得这样的大胜利感到骄傲,连那些一直主张交出杨怀仁的主和一派也感到了发自内心的骄傲。

    宋军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自然是一件举国振奋的事情,这个时代的文官,有一种让人不好理解的认知,他们丝毫不认为他们先前的主张有什么不妥之处,并不是他们脸皮厚。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如果牺牲了杨怀仁,能保住西北边地的和平平稳,那么就算是杨怀仁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愿意这么说,而杨怀仁也应该主动承担这样的牺牲。

    圣人之书中明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还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他们眼里,杨怀仁有机会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还是天降大任的好运气。

    当然,牺牲这种事,放在别人身上,看上去都是应该的,如果是放在自己身上,这帮人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认为。

    不知道说他们迂腐好,还是说他们自私好。

    既然把夏军打跑了,那危机也就自然不再存在了,这一战的胜利或许只是一个点,看上去对宋夏之间的实力对比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但是明白人自然明白,从局面上讲,这样的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胜,完全可以极大的鼓舞所有大宋边军,甚至是大宋百姓的士气。

    而西夏呢,吃了这个败仗,损失惨重不说,夏军的士气和信心也会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此消彼长之下,大宋一方便有了扭转局势的势头。

    范纯仁和吕大防两位宰相,同时他们又是枢密院的长官,在仔细推敲了一下这场胜利的大致过程之后,觉得这条捷报并非虚报或者夸大,自然也兴奋了起来。

    他们立即转身跑回了大庆殿,去追上了太皇太后和官家,想他们二人禀报这一条天大的喜讯。

    高太后也赵煦在听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表情可就不一样了。

    赵煦喜形于色,提起仪服的裙裾便冲向了前殿,他希望从送来捷报的斥候嘴里,详细的知道在环州发生的一切。

    而高太后则是怔住了。她心里自然也是为这场大胜高兴的,只是她刚刚下了的旨意,似乎要立即收回了。

    作为一个当权者,朝令夕改的事情,本就不多见,因为怕百姓们知道了之后笑话。

    可旨意是当着文武百官说的,朝堂上好几百人都知道的事,想瞒住不让宫外的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文人们就喜欢拿这种事说事,甚至作个诗啥的出去传唱也很常见。

    高太后丢了脸,心中又气又恨,恨这个斥候为什么不早来半刻的工夫。

    杨怀仁现在不但不是罪臣,而且成了功臣,还是个将来几年里从朝堂到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功臣。

    她身边本来就缺这么一个人来辅佐自己,帮助自己积累威望,可如此一来,不知道杨怀仁知道了她执意要牺牲他的旨意,会怎么想。

    不过高太后也不是个蠢人,既然收回了前一道旨意,那么她完全可以再下一道新的旨意,来弥补上一道旨意的错误。

    杨怀仁的留灶示好之计,高太后其实也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好像这场大胜,跟这个计谋关系重大。

    既然如此,那就先赵煦一步,对杨怀仁以及通远军司的上上下下大肆赏赐,或许可以挽回不少人心。

    所以一道赏赐杨怀仁以及通远军上下将领以及众将士的旨意又下达了出去。

    对于杨怀仁来说,他现在是个大红人,是高太后必须拉拢的,而要拉拢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官进爵。

    进爵这种事,高太后的地位虽然高,可还是必须经过赵煦这位正牌皇帝的首肯的,高太后想了想,杨怀仁这么年轻,如果一下子进到公爵,那是不是太快了,所以权衡之下,还是觉得加个郡公的爵位。

    这一点高太后相信赵煦听了也不会反对,既然他在环州立了功,听说他在环州还有个不小的牧场,那就封他个通远郡公,多加些食邑也就是了。

    而加官这种事,高太后就有完全的权力了,吏部就跟她家开的差不多,随便寻个什么高品秩无实际职事的高官,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又赐了个永兴军路节度使的名头。虽然这个从二品的官位是个虚职,并没有任何实权,可这名头传出去,也够吓唬人的了。

    赵煦穿过大庆殿,拨拉开围着听故事的文武百官,逼着那个已经说得口干舌燥的斥候又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赵煦乐坏了,一开口就赏了这个斥候三百两银子。

    又轮到斥候乐坏了,他本来就是个通远军里骑术不错的令官,通远军大胜夏军之后,才被委派传递军报,充作了驿使。

    一路上确实跑疯了,马都跑废了几匹,人也快跑得半死不活,可如今被官家亲口赏了这么多银子,他觉得这一趟跑的真值。

    拟旨之人见旨意里有进爵的赏赐,还是要跑来请示下官家的,赵煦看了他祖母下的旨意,并没有反对,而且还加了几条。

    赏金嘛,赵煦一想杨怀仁也不缺钱,他再添多少,杨怀仁也看不上眼。

    美女嘛,那就更不行了,他自己都不喜欢祖母给他安排的皇后,他怎么又好给杨怀仁去乱点鸳鸯?

    最后想来想去,赵煦就在旨意里加了十个字。在赐封通远郡公后边,加上了“世袭罔替”四个字,在永兴军路节度使后面,加上了“开府仪同三司”六个字。

    围观的文武百官看傻了。

    世袭罔替,就是说杨怀仁的爵位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福荫后代了,北宋末年封爵的人多了去了,有个爵位也不值什么大钱,可世袭罔替,就是直接把这人整个家族提升到贵族行列之中。

    而开府仪同三司,那就更了不得了,以后通远郡公杨怀仁可以开府,这是无上的荣誉和权力。

第495章:化险为夷

    话说杨母万念俱灰之时,横下一条心来求死,一脑袋撞向了早已经备好的棺材。

    她这一下太突然了,谁也没反应过来,想阻拦已经为时晚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还是林冲这个练过把式的人眼疾手快,见杨母一头撞向棺材,他已经来不及伸手去拉,下意识地用尽全身之力,极速地向前冲去。

    等杨母睁开眼睛时,发现她竟然神志清醒,却是撞在了一个人的怀里。

    可她这一下用力过猛,倒把横身挡在她的脑袋和棺材之间的林冲撞了个七荤八素。

    杨母既感动又痛苦,“你这个傻孩子,为什么不让老身死?”

    林冲捂着肚子,痛得他脸色苍白,“杨妈妈,万事都有办法解决,何必想不开呢?就算朝廷真下了旨意要捉拿仁哥儿,可保不定他们就抓不到他呢?”

    杨母泪如雨下,瘫坐在地上,“哪里还有机会?吾儿又如何逃得过官府的追捕?”

    林冲接着说道,“仁哥儿吉人天相,一定会化险为夷的。”

    话刚说完,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殿前司的侍卫见马上之人的装扮,立即分拨开人群,给他让出了一条道路。

    等他策马直跑进宫里,林冲心中大喜,扶起了杨母兴奋地说道,“杨妈妈可看到方才跑过去的一骑?那便是边军传递加急军报的信使。”

    杨母听了大惊道,“难不成环州已经失守了?那吾儿……”

    林冲忙解释道,“看样子不像!若是环州失陷,送军报的一定是庆州的驿使,面容上看也应该是惶惶不安,面带惨色。

    可刚才快马跑过去的那个人,看打扮是个边军,背上背着八百里加急的红色小旗,脸色上虽然看上去疲惫不堪,却是略微带着些兴奋之色。”

    “你的意思是……”

    “对,他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来的,一定是一条好消息,可能……或许西夏人已经撤退了?”

    “撤退?”

    杨母半信半疑,半信是因为她正希望结果是这样,只要西夏人退兵而去,杨怀仁就多了半分希望活下去。

    而半疑则是因为无缘无故的,夏军为什么要撤退呢?

    林冲只凭借自己军中的经验,猜出了这位送信的斥候送来东京城的并不是一条坏消息,可具体是什么好消息,他也猜不透,只好先安抚下杨母的情绪,不让她再寻短见。

    “杨妈妈稍安勿躁,等宫里传出来什么新的消息,再做打算不迟。”

    杨母点点头,痴痴地望着宫门的方向,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

    等了好一会儿,忽然从玄德门里跑出来一个小黄门,气喘吁吁地跑到被殿前侍卫阻挡驱赶的人群面前,眼睛扫了一圈,便看见了身穿诰命仪服的杨母。

    “官家有旨,命通远郡公杨怀仁之母,三品诰命夫人杨刘氏进宫觐见。”

    “通远郡公?杨怀仁?进宫觐见?”

    杨母一时没转过弯来,心道我家仁儿何时成了通远郡公了?官家要召我觐见,又是为何?

    还是林冲楞了一下,突然反应了过来,杨怀仁的名头改了,而且是爵位升了一级,他立即猜到了刚才那个边军的斥候,带来了是什么消息。

    环州一定取得了大胜!而且这场胜利一定不小,而且肯定是跟杨怀仁有莫大的关系。

    宫里不管是官家还是太皇太后,一定是听了这个绝好的消息,心情大好,才大喜之下立刻赐封了杨怀仁新的爵位。

    林冲琢磨明白了其中奥妙,便小声在杨母耳边说了出来,杨母听后大喜,忙起身跟着小黄门进宫。

    杨母进宫,无非是受到太皇太后的一番安抚。刚才要抓了杨怀仁交给西夏人换取夏军退兵也是她,现在情势大逆转,高太后立即又再拉拢杨家,可见这人心机之深。

    按说被进爵这种事,是要在大朝会上官家亲自赐封,以彰显皇恩浩荡的,可环州的大捷实在是让赵煦欢欣不已,这才没有按规矩,直接便下了圣旨。

    杨怀仁也立即从从三品的环县侯直接连升三级,成了正二品的通远郡公,同时还有了个正二品的职事,永兴军路节度使。

    节度使在宋朝已经是虚职,也是不用赴任只需遥领的职事,但名义上来说,他还是一路的最高军政长官。

    远在环州的杨怀仁,并不知道东京城里发生的这一切,若是知道杨母刚刚化险为夷,即便被加官进爵,恐怕也开心不起来了。

    现在的他,正在忙着给身负重伤的柯小川准备几道药膳,好让小川弟弟的伤势赶紧好起来。

    当日黑牛哥哥把柯小川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时候,两人那副样子差点把杨怀仁给吓死。

    柯小川被绑在马背上,被颠簸地嘴里咕嘟咕嘟吐着鲜血,那时他整个人看上去,真的像是不太行了,呼吸极其微弱,全身因为失血过多而惨白如雪,模样甚是吓人。

    黑牛哥哥一路跟着马儿跑回来,整个后背也没法看了,血肉翻卷,就这么淌血淌了一路。

    不过好在他只不过是皮肉伤,并未伤及筋骨和内脏,一进城,便到处嘶吼着寻玄参。

    玄郎中知道柯小川身受重伤眼看就快奄奄一息之后立即疯了,要是他不能让柯小川起死回生,柯小巧估计会恨他一辈子。

    一帮人抢着把柯小川从马背上抬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出现了暂时性的休克,玄参查看过了伤势,从黑牛哥哥口里问明了他怎么受的伤,便立即开了一服救命的方子,熬药的时候又给他外敷了许多创药。

    药煎好了,可一帮人怎么喂都没法让柯小川把药汤吞下去,玄参情急之下,只要嘴对嘴才勉强给柯小川喂了几口药下去,勉强吊住了他的性命。

    可这样也不是办法,他苦思冥想了半天,才想出另一个法子,命人寻了一个洗澡用的大水桶来。

    水桶里装满了热水,玄参便让几个兄弟扶着柯小川把他放到了大木桶里。

    然后玄参调制了好多药物,也一股脑儿投到大木桶里去,然后就是不断的添热水,不断的添药,就这么忙活了两天两夜,总算让柯小川化险为夷,慢慢转醒了过来。

第496章:黄芪人参鸡汤

    人醒过来了,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柯小巧最是欣慰,这些天她衣不解带在弟弟身边照顾着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恐怕他再也醒不过来。

    杨怀仁听了玄参的医嘱,在柯小川昏迷不醒的日子里也没法给他正常喂饭,只能熬了一些米粥勉强维持他的生理机能。

    如今他醒过来了,那就是可以正常进食了,杨怀仁便在自己脑袋里扒拉前世学过的一些药膳,看看那一种在眼下的条件下材料齐全,又能帮助阳虚体弱的柯小川尽快恢复体力。

    按照玄参的诊断,柯小川属于受到外伤而导致的缺血体虚,杨怀仁便由此入手,想出了一道比较常见的药膳菜谱,黄芪人参鸡汤。

    这道药膳所用的材料在环州相对比较好找,百姓家自家养的土鸡是现成的,几种主要所用的中草药,黄芪,当归,枸杞,药房里都有。

    人参原来找不到很大个的上等人参,好在杨怀仁在和玄参商量着找人参的时候,玄参说柯小川现在的情况还不适合用上好的人参大补,因为他虚不受补,用少量参须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就可以了。

    宰杀之后的土鸡去毛去内脏,洗净了剁成大块,先在煮沸的清水锅里汆水去血和其他沫渍,等汆煮的鸡肉块不再出现油沫之后,捞出来放到冷水中待用。

    找一个大砂煲,其中加满清水,以加入鸡肉块后的砂煲中汤不溢出为准,加入切成片的老姜后把水煮热,然后往砂煲中点一些白酒,点一些醋。

    有些人认为煲汤味道越是纯净越好,切忌加白酒和醋这样的调味品。

    实际上煲汤和煲药膳的不同在于,药膳的目的是让食物起到药物的作用,或者说把药物融合到食物中,更利于人们食用和消化。

    所以少许的白酒和醋,就能促进药物的成分和食物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味道上影响其实很小,但却能让人对药物的吸收更好一些。

    之后加入汆煮后的鸡块,然后大火把汤煮开。在煮沸的水中下入当归,黄芪和参须等其他几味中草药。

    这其中,黄芪和人参补中益气,当归补血活血,这三味是主药,另外加入少许的麦冬、地黄、陈皮、地骨皮等中药,起到滋阴、散瘀、清热以及补肝肾等脏器的作用。

    加入了药物之后的鸡汤先大火猛煮一小会,等药物均匀分布在砂煲内之后,在改文火慢炖约小半个时辰。

    慢炖之后的鸡汤会把药物的精华都吸收在汤汁中,但是汤中的药物残渣却非常影响鸡汤的食用。

    所以此时换另一个先预热过的砂煲,把肌肉块捞出来转移到新的砂煲中,然后用白绢过滤汤汁到新的砂煲中,剩下的调味料和药渣都可以舍弃了。

    新砂煲中这时应该有差不多半个砂煲的汤汁,此时依旧文火慢慢煮,加入几颗大枣,一小把枸杞子,再煮个小半个时辰,以半砂煲的汤汁再收缩一半为准。

    最后只需要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了。大砂煲实在是太大,即便四分之一砂煲的鸡汤依然非常多。

    杨怀仁也是早有打算的,这么一大份药膳一个病人也吃不了,所以他把鸡汤和鸡块都分成了两份,一份送去给柯小川,一份给同样失血不少的黑牛哥哥。

    人在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总是很难有胃口的,不过杨怀仁的厨艺解决了这个难题。

    柯小川闻到鸡汤的味道,似乎比刚刚醒来的时候精神了许多,柯小巧谢过了杨怀仁,这才给弟弟喂饭。

    淡黄色却相对比较清澈的鸡汤不仅闻上去惹人食欲,喝起来更是醇厚香甜。

    柯小巧一勺一勺地喂柯小川喝完了鸡汤,才又仔细的把肌肉块上的鸡肉用手撕成小块,然后扮着稠一点的稀饭,喂他吃了个干净。

    黑牛哥哥一直看着,也没喝了他那一份,等着柯小川吃完,便问他够不够,不够他这里还有一份。

    柯小川躺在床上,微微欠起身来,脸上露出了笑脸说道,“哥哥快吃吧,我已经吃饱了。”

    说着他还打了个饱嗝,“仁哥儿做的鸡汤实在是人间的美味,即使加了不少药材,可还是香甜如饴。”

    黑牛哥哥憨憨地笑了笑,这才吃他那一份。

    天霸弟弟在一边看得直流口水,喉咙已经干咽了好几回。

    杨怀仁看着就想笑,于是在他背上使劲拍了一把说道,“就知道你看见好吃的就走不动道,你去厨房里看看,我其实还顺便做了好几份煲鸡汤,不过是没加药材的,就是专门给你做的,可别说哥哥偏心,没做你那一份。”

    天霸弟弟听了眼睛都亮了,脸上却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怪样子,他拍着自己脑袋笑道,“哥哥说的哪里的话,洒家怎么会怪哥哥偏心呢?哥哥向来都是有啥好吃的都记得小弟的,哈哈……”

    话一说完,没等杨怀仁答话,他便迈着大步子跑出了好几丈远,众人笑着叹气的工夫,估计这小子早吃上了。

    柯小川生命无虞,可毕竟是受了重伤,特别是内脏受到了些损害,玄参说幸亏不算太重,不过也需要几个月的调养,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强健体魄。

    夏军是打退了,可通远城内长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往日的平静,向西的商路暂时也停了下来。

    将士们因为打了胜仗而感到非常鼓舞,可同时也为逝去的几百名将士感到惋惜。

    日落时分,杨怀仁独自走上城头,望着城外日暮下的战场,一时说不出话来。

    记不起哪位哲人曾经说过,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

    杨怀仁这一刻渐渐理解了这句话。

    春天终于来了,城外的土地上,渐渐冒出了些绒绒地嫩绿。偶尔有一小片淡黄色,仿佛刚刚才盛开的小黄花。

    小黄花的不远处,是一片新坟,那里边埋葬的,是那几百名战死的边军将士们。

    杨怀仁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脑海里仿佛有着挥散不去的他们的面孔,他只愿意,那些坟冢里埋葬的不只是逝去的生命,还有无尽的仇恨……

第497章:圣旨到

    世界和平,终究是一个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实现的美梦,起码杨怀仁知道,一千年以后,世界和平还只是许多人挂在嘴上的美梦而已。

    城外的小黄花迎着春风开得越来越旺盛的时候,圣旨到了,杨怀仁和通远县军政官员们像模像样地跪了一片。

    传旨的内侍还是老样子,把圣旨唱得比说的要好听的多,只可惜杨怀仁大多数是没听懂的。

    等到童贯在他背后提醒他领旨的时候,杨怀仁才朝着东方拜了三拜,口里念叨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领旨谢恩”。

    可杨怀仁心里想的却是,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当皇帝的是不是没学过这个至理名言,怎么都喜欢别人喊自己万岁,当个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给传旨的小内侍打赏的是童贯,这一次童贯似乎很大方,掏了一块拳头那么大的银块塞给了小内侍。

    小内侍说着客套话,一开始没敢接,又给推了回来。童贯挤眉弄眼地又塞了过去,小内侍才感恩戴德的接了过来,眼睛都不看一眼,只上手掂量了一下,便堆着笑塞进了自己怀里。

    杨怀仁不服气了,这官家的旨意虽然是给大家的,可主要还是给我的,怎么打赏传旨的小内侍这种事,让童贯给抢了先?这小子平时没这么敞亮啊?

    哥们这么趁钱,还用你替我打赏?我我我……我今天没带钱,就让你相信自己装一回暴发户好了。

    童贯是个灵巧人,早看出了包括杨怀仁在内,还有一些识字不多的武官根本没听明白这道圣旨说的什么意思,等打发走了小内侍,这才赶紧给众人又翻译了一遍。

    杨怀仁这下懂了,他这是被加官进爵了。通远郡公的爵位,他十分喜欢,反正是比环县侯听起来好听了不少。

    而永兴军路节度使的名头,就比较吓人了,之前通远县的官员给他面子只是看他的侯爷身份,如今可是实打实的永兴军路的最高长官了。

    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恭喜的时候,那就笑得更卖力了,只可惜一个个的用力过猛,笑起来跟哭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杨怀仁欠了他们多少银子似的。

    童贯官升一级,被调回了京城,而杨世虎等将军们,也都各有提拔和赏赐,而通远军所辖的各营将士们,赏赐可谓丰厚,除了原有的按军功该得的赏赐之外,旨意里又额外给所有参与了保卫环州的将士们每人一定数额的金钱赏赐。

    不过杨怀仁听完了所有人的赏赐,还是觉得太不公平了。

    他只不过是动动嘴出了个点子,真正打仗他也没没出多少力气,就被连升三级。

    而那些在战场上拼命搏杀的将军和将士们,得到的赏赐和他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

    当着所有人的面,杨怀仁直接埋怨道,“官家真抠门,诸位沙场拼杀,取得了这么大的胜仗,就赏赐了这么点钱,真是太少了。”

    这话一出口就把所有人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们不知道杨怀仁和赵煦以及高太后之间的关系,但是敢这么说话的,要么是愣头青,要么……还是个愣头青。

    不过杨怀仁到不担心有人私底下给他告状,就算赵煦站在他面前,他也敢这么说,就是这么爷们!

    当然,不守着高太后的话。年少无知的皇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年纪大又心眼多的老太婆。

    童贯可算明白了,这个杨侯爷,啊不对,杨郡公爷实在是太牛了,起先只听说他跟嘉王爷关系甚笃,今天听了他这种口气,才明白他跟官家的关系,那可真是不一般。

    其实在边地当官也好,当兵也罢,想立个什么功劳加官进爵的,原本是很难的,和西夏之前虽然打打和和,可并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

    如今都能立了功劳,有了赏钱,这些人还是非常满意的。也有不少人像童贯一样的想法,能通过这次的事情,争取动动地方,从西北苦寒之地调到中原或者江南去任职。

    童贯从听完了圣旨,就明白杨怀仁是他将来要死死抱住的一颗大树了。

    这次击退了夏军,杨怀仁的功劳是不小,可要是直接连升三级,还有“开府仪同三司”这样高大上的赏赐,可绝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

    别看杨怀仁年纪轻轻,看上去也不像是个多么有能耐的人,可他说出的话,做出来的事,却总是出人意料,又让人觉得这个人高深莫测。

    年轻时在宫里,童贯也不是没见过朝堂上的官员和贵族们,可杨怀仁这样的,他还是头一次见。

    他一时没法凭借他的阅历解释这种人和这种事,最后得出来的答案,就是高人都是深藏不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

    杨怀仁平时越是看起来跟个普通的小书生或者小厨子没什么去别,就说明这人城府很深,起码比环江还深。

    童贯觉得跟着这么一个人混,他的将来是无可限量的,说不定过几年能混个大内总管当当也不错。

    杨怀仁呢,现在看童贯也不像是看一个将来的大奸贼,大媪相,而是觉得或许他的出现,改变了童贯的一生,也许,他将来没有成为六贼呢?

    杨世虎将军也被加官一级,成了通远军司真正的最高长官军指挥使,还加了个宣威将军的头衔。

    可他却开心不起来,朝廷里有个习惯,如果边军的将军升了官,过不久就会调到禁军里去任职。

    别人或许都盼着能到东京城那样繁华的地方生活,谁也不愿意呆在西北边地这种穷地方受苦,可他偏偏喜欢环州,喜欢在这里能真正的带兵打仗,而不是回到中原享福。

    杨怀仁对于节度使的官职,其实也没有什么感觉,反正也不用他真正管事。

    可是他也不傻,心里是明白开府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的,所以将来他要用的人还很多,仅仅凭借他身边这几个兄弟,是远远不够的。

    像杨世虎这样的人,他非常喜欢,也非常希望能把他留在身边……

第498章:模特儿天霸

    杨怀仁接了圣旨加官进爵之后,自然要回京感谢皇恩浩荡。

    童贯和杨世虎等人也升了官,按道理他们之中大多数也会有所调动,比如调回东京城当京官,算作对他们在这一场胜利中所付出的一种奖励。

    不过由于担心夏军会卷土重来,他们才临时留在环州。童贯很技巧地向杨怀仁表达了依附之意,杨怀仁也没有拒绝。

    在他心里,能成为一代媪相,一代大奸臣的人,一定是有他特别的本事的,一个蠢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地位。

    所以说如果不论忠奸的话,童贯肯定是个能人,既然他现在还没有成为大奸臣,那么杨怀仁就没必要拒绝他,或许给他点正面的影响,他也不至于发展到后来那么害民误国。

    或者从另一方面考虑,如果童贯现在是个还没有露出獠牙的恶狼,与其放出他去任由他将来祸害人,不如留在身边,好好看住了他。

    那么既然他要投诚,那就给他个梯子,让他顺着合理的道路往上爬。

    柯小川需要休养,同时也不便于一路颠簸,所以杨怀仁让他留了下来住在百花园,这样柯小巧照顾他,而已方便一些。

    玄参最近表现不错,在柯小巧眼里,也是个值得托付之人,所以他也不愿意回京,于是也陪在柯家兄妹身边,留在了通远县。

    临走之前杨怀仁分别嘱咐了陶勇和玄参,算是最后做一回媒人,只要陶勇点头,等过一段柯小川身体好一些的时候,便寻个合适的时间让他和柯小巧把婚事办了。

    天霸弟弟整天往西域楼跑,也不知道他跟赫斯缇雅两个人发展到哪一步了,不过杨怀仁发现天霸弟弟如今也比较在意自己的形象了,新衣服可是裁了好几件了。

    杨怀仁看见他的样子就拿他打趣,说“老弟你马上有成为时装模特儿的趋势了。”

    天霸弟弟没搞懂啥是“模特儿”,但也听出了这话里是拿他开玩笑,便解释道,“人家妹子就会做鞋,给我做了好几双了都,小弟总不能脚下踩着新鞋,身上却穿的破破烂烂。”

    杨怀仁听了这话就骂,“你真能找理由,跟哥哥短了你穿一样,你原来那些衣袜鞋帽,也是你嫂子帮你弄的,怎么,现在嫌弃了?”

    天霸弟弟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反驳,只好一个劲的装傻充愣,看着杨怀仁生气的样子呵呵傻笑。

    还别说,天霸弟弟的傻笑对杨怀仁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他一笑杨怀仁就感觉头皮发麻,忽然就联想到一地肥皂的,天霸弟弟屁颠屁颠地准备去捡起来。

    怎么说喜新厌旧呢,自从有了赫斯缇雅,天霸弟弟就不粘着杨怀仁了,有些时候杨怀仁也觉得有点失落,特别是看着他每天换三回新衣服满街上溜达,真想建个T台让他开一场“赫斯缇雅的秘密”时装发布会。

    本以为天霸弟弟也会要求留下来,没想到他要跟着杨怀仁回东京城。

    一开始杨怀仁以为“见色忘义”这词有点夸大其实了,后来看见麦老板和赫斯缇雅收拾东西也准备跟着去京城,他才明白天霸弟弟是个有本事的,能做到见色不忘义,而且还让“色”能跟和他到处走。

    环州城里基本上所有人都挺开心的,从边军的将士们到平民老百姓,都为这一场大胜感到欢欣鼓舞。

    当然除了两帮人。一帮是当探子被抓起来的契丹人,在通远县衙的大牢里关了几天,算是把他们关老实了。

    其实他们想不老实也没有那么大胆子,一说起要送他们去伺候耶律洪基,他们就开始瑟瑟发抖,手捂宝贝不肯松开。

    从夏军的俘虏里挑了百十个人,只给了十个人的武器,让他们押着这帮契丹探子回西夏,顺便还带上了他们认罪画押的认罪纸,还有杨怀仁写给梁乙逋的两封信。

    一封是以前就写好了的,信里说明梁乙檀被杀是契丹人所为,跟杨怀仁,以及大宋都没有关系,让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别跟大宋过不去。

    当然杨怀仁又新写了一些新的内容进去,署名也变成了通远郡公杨怀仁,意思是宋夏之间不宜继续争斗下去,写得明明白白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至于谁是鹬谁是蚌其实没多大意义,只要两边知道谁是在这边扮演渔翁就行。杨怀仁相信梁乙逋不傻,自然知道渔翁是谁,也不会想不通这里边的深意。

    而第二封信嘛,则是由杨怀仁代表大宋向西夏表达一个愿意和平的诚意,愿意商量一下西夏死在大宋的那六千多名士兵的遗体,西夏愿不愿意,又用如何的筹码赎回去。

    那一万多名俘虏的事,信里也提到了,却不提要他们赎回俘虏。

    杨怀仁的意思是,若是白白放了这些人回去,说不定西夏重新组织一下,又是一帮精锐的夏军,杨怀仁是不可能让这种事发生的。

    特别是这些俘虏里有不少是汉人,也有不少其他民族的人,不如就地教化他们,让那些汉人尽量留在大宋,给他们生计,让他们的生活变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留下来。

    而那些党项人和其他部落的士兵,就尽量感化他们吧,只要让他们认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等把狼养成了羊再放回去,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这件事投入很大,也不一定就间成效。一开始大家是不太同意杨怀仁的做法的,但是其他的办法,也实在无法安置这么多的俘虏。

    总不能学野利图里把俘虏全部杀了,要是宋军也这么残暴,那跟野利图里这样的禽兽还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不高兴的人就是兰若心了。

    她受伤之后,也在杨怀仁这里受到了病号的待遇,顿顿饭都是杨怀仁亲手做的好吃的,兰若心忽然有了一种别样的心情,怎么说呢,乐不思蜀?

    可这样美好的时光,似乎太短暂了,圣旨要杨怀仁回京,她也没有必要自己一个人留在环州地界上。

    可要是回了东京城,她不得不担心,她在杨怀仁心里,现在算是个他的什么人呢?

第499章:隐藏的愤怒

    杨怀仁、黑牛哥哥、小七和莲子三兄弟带领着内卫们,以及百余名在环州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边军将士们一起回京。

    这也是圣旨里提到的,让杨怀仁带些战功彪炳的将士们回京,一来展现边军将士们的威武雄壮,二来让他们接受官家亲自封赏,以显示皇恩浩荡。

    同时,队伍里还带着那四名在清平关一战中英勇战死的四名内卫的遗体,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要安葬也要他们的家人亲自安葬。

    路过庆州的时候,庆州各军政要员还热情招待了杨怀仁一行人。

    杨怀仁不喜欢庆州军的这帮官员们。环州告急的时候,向身后的庆州求援,庆州上下官员没有一个站出来愿意帮助通远军的。

    庆州军近万人的编制,竟然只派了寥寥千人的老弱残兵去环州充数,后来他们给朝廷的军报里,也极尽数落杨怀仁的不是,好像这场战争要是输了全部都是杨怀仁一个人的责任。

    而如今环州军大胜夏军,个个都有了赏赐,他们又眼红了,这次杨怀仁回京路过环州,他们又摆出一副阿谀奉承加摇尾乞怜的样子来,杨怀仁看见就来气。

    他们的意思表达的很明显,环州大胜,论功劳第一肯定是杨怀仁和通远军,可他们庆州军也出了力,那一千援军,不管是不是精锐,也算是支援了环州,要论起来,庆州军也算有功的。

    这一次官家的圣旨里只表彰了通远军和环州上下官员,唯独没提庆州军什么事,他们就不平衡了。

    他们希望杨怀仁回京之后,能在官家面前,好好替他们庆州军也美言几句,环州大胜夏军的功劳,他们也想捞一份。

    杨怀仁越听越气,心想打狼的时候你们站一边看热闹,让我们在前边拼命,现在要吃狼肉了,你们想起来要分一杯羹了?

    要是放在以前,凭杨怀仁的直率性格,脸上是藏不住心里的怒火的。可现在不同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知道现在就和他们翻脸,对他自己,还有环州上下都不利。

    毕竟庆州军还是通远军的上司,他若是现在就跟们掀桌子翻脸,等他离开环州之后,不知道这帮小人又要给通远军的将士们什么样的小鞋穿。

    所以杨怀仁压住了内心的怒火,脸上却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模样来,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至于这帮人向他这位新的永兴军路节度使表达的意思,杨怀仁则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庆州上下官员觉得这位新的节度使还是懂官场规矩,会来事的,于是拍马屁舔屁股更来劲了,不但送了很多金银财宝,对于其他人的招待也是无微不至。

    直到杨怀仁一行人离开庆州,他们还出城相送了数里地,有不少人甚至激动的潸然泪下,跟送走了亲爹一样伤心。

    黑牛哥哥和小七他们,对于这种事也不怎么计较,只是笑笑不说话装哑巴,可兰若心这样的江湖儿女,可就看不下去了。

    她坐在马车里,派人唤了杨怀仁过来,掀开帘子对着骑在马上的杨怀仁叱骂道,“姓杨的,没想到你是这种人!”

    杨怀仁歪着头笑道,“我是哪种人?”

    兰若心见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便更气了,嘟着嘴巴瞪着眼睛继续骂道,“打败了西夏人的功劳,是环州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凭什么分给庆州军那帮孙子?

    难道他们送了你不少钱财,说几句恶心人的屁话,你就把自己的骨头卖了?”

    “男人的事情,女人少插嘴!”

    杨怀仁就丢下这么一句,板着脸走开了。

    兰若心更气了,自己一片好心劝他,却没料到他竟然直接不讲理地走开了,连解释都懒得跟她解释一句。

    想到这里,兰若心望着杨怀仁跑远了的背影,觉得自己心里无限的委屈,大眼睛扑簌了几下,就流出了眼泪来。

    黑牛哥哥一脸尴尬地紧赶了几步马,来到兰若心的马车边上,小声问道,“这个……那个……洒家能喊你一句若心妹子吗?”

    兰若心抹了一把泪,撒气似的回道,“你爱怎么叫怎么叫,你们跟着那个大坏人的,也没一个好东西……”

    “这个……”

    黑牛哥哥被人无缘无故也骂成了坏东西,更尴尬了。

    “若心妹子,其实你对仁哥儿不够了解,你这么找他还拿那样的话质问他,他生气也是咋情理之中。”

    “啥?他还有理了?这天下的道理,总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吧?”兰若心不依不饶。

    黑牛哥哥苦笑道,“那倒不是,不过这次你真是误会他了。听哥哥一句,有些事情,仁哥儿心中有数,可是他不说,也不表现出来。

    跟他在一起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出他这种性格来。有时候是不想让家人担心,有时候是他还没等到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机。”

    “黑牛哥哥,你这话是啥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呢?”

    “其实挺简单的,仁哥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凡是不能只看表面’,洒家也对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想了一下,黑牛哥哥接着说道,“就拿昨天的事情说吧,庆州那帮当官的说的那些话,你当仁哥儿不懂他们的意思吗?你当他心里不生气吗?

    他也是愤怒的,可是他当时不表现出来,是有他的用意。后来他收了他们的礼物,却是一文钱不差的都让人记了下来,而且他是一文钱也没动过的。

    你再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兰若心听了之后忽然想到了点什么,急问道,“难道是他还另有打算?比如秋后算账?”

    “嗯嗯,还是若心妹子你有文化,能说出这样深奥的话来。”

    黑牛哥哥点头憨笑道,“洒家脑子笨,不过洒家却不是看不懂人心的人。仁哥儿这次其实很生气,只不过他不表现出来罢了。

    但是凭仁哥儿的性格,他是喜欢钱,可绝对不是你说的那样见利忘义的人,洒家看来,庆州这帮家伙,将来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第500章:是时候爆发了

    兰若心似乎听懂了,后来她找了个机会,委婉地向杨怀仁道歉。

    杨怀仁没说什么,只是对她微微一笑,说没什么。兰若心不知道他原谅了自己没有,可又不好再说下去,只好说了句,“有火就撒出来,憋在心里难受,还容易憋出病来。”

    这话在杨怀仁听起来挺暧昧的,没让肚子里的气憋出病来,差点因为憋笑憋出病来。

    杨怀仁也没法在兰若心身上发泄火气,人家刚拿屁股为自己当了一刀,伤还没好呢,那多不好意思?

    不如择日再说。

    没想到他们一回到京城,杨怀仁的火更大了,是想憋也憋不住了。

    杨府在京城出了事,杨怀仁从家中送信的人口里听了一些,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

    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你风光的时候自然有人锦上添花,来抬你一把,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自然也有人见利忘义,再踩你一脚。

    只不过当杨怀仁从家人嘴里听到若不是林冲救下了母亲,母亲差点在宫门前一头撞死在棺材上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些虚假的传闻,竟然差点害的他家破人亡,真是让他后怕不已。

    杨怀仁觉得事情太离谱了,惊讶和后怕之余,他意识到这样的年代,单单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在强大的权力面前,再多的钱也不过是浮云。

    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只是有钱的话,很容易就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一脚踩在脚下,永不得翻身。

    宫里的两位,杨怀仁以前觉得这都是他的靠山,可现在看来,无论高太后还是赵煦,都是信不过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他们还不是要牺牲了自己?

    若果不是在环州得了胜,怕是如今的杨府,早已经被人家啃得骨头渣都不带剩的,他的母亲和妹妹,还有两位身怀六甲的妻子,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下场。

    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全是坏事。杨怀仁起码知道自己以前做老好人的时候,算是为下一些值得信任的人,比如林冲,比如赵頵,比如那些廉希宗的弟子们,以及杨家庄子的庄户们。

    他们没有在杨府看上去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是雪中送炭,一直坚定地站在他的一边,所以这些人值得他信任,值得他对他们好,值得他把他们看做了兄弟、朋友和家人。

    杨怀仁的做人准则,就是恩怨分明,有恩必报,而有仇的话嘛,要加倍奉还。

    朝堂上那些说话不嫌腰疼的主和派官员们,在他心里其实还算不上仇人,那帮人一直在他心里的印象就是那个样子,自私自利惯了,从来不从别人活着国家民族的角度着想。

    他们主张把杨怀仁交给西夏人,在杨怀仁看来,其实根本不用想也知道他们会这么做,而且他们这么做倒还不是跟杨怀仁有私人恩怨。

    他们起码还是打着畏惧战争会给边地百姓带来灾难的幌子,起码在他们迂腐的意识里,屈辱的和平才是为了国家好。

    杨怀仁倒不怪他们了,只是觉得他们这样的思想的存在,是整个时代造成的,是必然的,即便换一拨人,也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官场的风气和社会的整体意识就是这样,整个国家都懦弱惯了,不能指望他们当官的就能有超越历史的前瞻性。

    或许这就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他们乐意享受和平,那就让他们继续享受下去,跟他们较劲,没有多大意义,真要跟他们争执起来,说不定他们会大于凛然的拿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样的高尚理由来证明他们的高义。

    可笑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杨怀仁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

    杨怀仁还没有固执到非要改变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那样做太傻,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和能力。

    可是他有能力让别人改变以前对他的看法。杨怀仁不只是个老人,不只是个小厨子,不只是个温顺的兔子。

    即便是个兔子,也是个红了眼的兔子,逼急了,兔子是会咬人的。

    所以那个敢领了一帮泼皮无赖上门叫板的赵奎和他身后的赵士暅,杨怀仁觉得这是私仇,可就不能放过他们了。

    他似乎想明白了一切,便安抚了母亲和韵儿等人,让他们去庄子上住上一段日子,也顺便让韵儿和莲儿安胎。

    而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他了,一个上过战场的人,一个一条留灶之计就毒杀了数千夏军的人,如果还成长不成一条汉子,那这世上就没有真汉子了。

    现在手下就有黑牛哥哥、天霸弟弟和小七在身边,还有近百内卫,还有近百的从通远军带回来的真正在战场上拼杀过的将士们,杨怀仁觉得他心中的火气,是时候爆发出来了。

    ……

    城门的侍卫是见到杨怀仁进了城的,可他没有按规矩进宫先去见官家和太皇太后,而是直接回了家。

    宫里等着接见杨怀仁的赵煦和高太后脸上就有点难看了。

    几个枢密院的大佬、六部的几位高官还有几位大学士有点看不过去了,开始说通远郡公不知礼仪,应当严惩。

    有的人则琢磨着是不是人家的了这么大的胜仗,朝廷竟然没有派人去城门外迎接,通远郡公闹了小脾气?

    可不应该啊,在知道了他在环州打败了夏军之后,官家已经给他破格连升三级了,还给了他开府这样的至高无上的荣耀,他应该知足了。

    其实杨怀仁至今仍然没有进宫复命真正的原因,赵煦和高太后心中最清楚了,迂腐的文官眼里或许那件事只不过是一场误会,可在杨怀仁这种性情直率的人心里,或许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了。

    高太后脸色最是难看,哪里有官家太后和朝堂上的高官等着他一个小小郡公的道理?

    于是直接命叶公公去杨府传旨,让他立即进攻觐见。

    可等叶公公到了城南的杨府,发现府上除了几个看家的仆子,主人没有一个在家的。

    询问之下才知道,杨母和通远郡公的两位妻妾已经收拾行李去了城外的杨家庄子,而杨怀仁这位正主,去了濮王府……

第501章:准备上阵!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最在乎的事,最在意的人,是不允许别人夺走和伤害的,如果有人敢侵犯,那只有跟他拼命。

    简单的说,杨怀仁可以不在乎钱,不在乎官职和爵位,可是母亲和妻子是他的最在乎的家人,她们如果受了委屈和欺负,那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以安胎的理由,让母亲带着韵儿和莲儿去了杨家庄子。

    她们还沉浸在杨怀仁大难不死的欣喜里,对于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疑惑。

    也许就像杨怀仁的一些话说服了她们,虽然他现在被封了郡公的爵位,可是手上也没有多少权力,留在城里指不定又要惹上什么事,不如回到庄子上躲清静。

    而他,则会在见过了官家和高太后,禀报完了环州的事情后,就去庄子上和她们汇合。

    何之韵似乎察觉到了杨怀仁温暖语气中的一丝怪异,可也说不出什么,既然官人回来了,在东京城里是不会再有什么意外的,于是便没有再多想。

    送走了家里四个女眷和大多数的仆子丫鬟们,杨怀仁忽然变了一个冰冷的脸色。

    他召集了跟着他回京的一众内卫和边军将士,对他们说道,“诸位,大家都知道,我杨怀仁刚刚被官家赐封了通远郡公,永兴军节度使。

    听起来这俩名头都好大,规矩上讲,诸位都是我杨怀仁的属下,我要是命令你们随我去办一些事,你们从道理上说也应该听命于我。

    但是今天,我要办一件私事,跟我的名头没有关系的私事……”

    杨怀仁严肃的脸上忽然轻笑了一下,“其实这件事就算凭这两个名头,也不顶什么用。

    所以今天就放下所有的那些身份和名头,我就以我杨怀仁的身份,拜托各位今天帮个忙,跟我去办这件我个人的私事。

    这件事很危险,可能要动刀动枪,也许会得罪不少权贵,也许会被官家判我一个重罪,所以这件事我局对不勉强诸位。

    愿意跟我杨怀仁去的,以后你就是我杨怀仁的生死兄弟,但凡我能吃上肉,绝对不让兄弟们只喝汤。

    这不是命令,所以不愿意跟着我去冒险的,将来我也绝不会为难大家。”

    杨怀仁说完面无表情,只是眼神阴沉地望着北面的某个方向。

    黑牛哥哥、天霸弟弟和小七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站了出来,站到了杨怀仁身边。

    莲子三兄弟明白杨怀仁这是打算干什么了,他们也知道这次的事情绝对不简单,结果也非常严重,可是他们跟着杨怀仁这么长时间,也知道杨怀仁的秉性。

    如果这次他们兄弟三个不跟着,那以后绝对跟杨怀仁是形同路人。连子庚不敢犹豫,站出来说道,“我们三兄弟都是公爷的人,公爷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管上刀山下火海,我们兄弟绝无二话。”

    这些内卫们一直跟着杨怀仁,虽然真正和杨怀仁接触的不多,可这段日子以来,他们感受到了杨怀仁和他们原来那些上官不同。

    无论是平时的吃穿用度,还是杨怀仁帮助他们成家,还有在清平关城墙上一起奋勇杀敌,一件件事情汇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了杨怀仁绝对不是只拿他们当一个使唤的下人,而是把他们当做了兄弟一样的对待。

    所以他们也没有犹豫,纷纷站出来说道,“愿听公爷调遣,上刀山下火海,绝无二话!”

    杨怀仁感激的冲大家点了点头,又转向了他从环州带回来的一百多边军士兵们。

    这一百多边军的将士,都是环州一战中表现最英勇杀敌最勇猛的老兵们,带头的正是黄大银。

    黄大银的兄长黄大金受伤断了一条腿之后,原本凭借边军的医治水平和条件,不但那条短腿肯定是废了,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在兄弟俩最伤心难过的时候,是杨怀仁吩咐玄郎中给他哥哥用最名贵的药材,不惜任何代价,不但保住了黄大金的命,还说他将来有七成的可能还能站起来并且能走路。

    感叹玄郎中高深的医术的同时,他们兄弟俩也十分感激杨怀仁。

    黄大金虽然有七成可能将来还能走路,可惜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能留在边军中了,尽管他因为战功得到了不少的赏赐,但如果他大半辈子都在边军中任职,如果离开了边军,一个残废干不了体力活种不了地,恐怕生计也会成为一个大困难。

    是杨怀仁把黄大金破格提拔,又安排到了通远军司,担任一名文职的录事参军,负责一些通远军后勤方面的事情。

    黄大银从那时候开始,就打定了主意,以后要跟在杨怀仁身边,哪怕是做一个最小的亲兵保护他的安全,他也要报答杨怀人的大恩大德。

    听了杨怀仁说的话,黄大银自然第一个从边军的队伍里站出来表示不管公爷要他做什么,他都万死不辞。

    原本这些边军的将士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东京城,他们只忙着观赏繁华的东京城,感叹京城的富庶和青楼小姐们的花枝招展。

    对于京城杨府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不知道,也不懂这里边的利害。见杨怀仁召集了他们,说了一段奇怪的话,他们大多数人还都没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通远郡公爷这么严肃。

    不过这帮边军的汉子们虽然不懂京城里权利场上的事情,但是他们对杨怀仁是十分认可的,能带领边军将士们用计谋战胜西夏精锐的,都值得他们追随。

    他们都是性情直爽的实在人,也不知道郡公爷要让他们跟着去干什么,更是绝对没有衡量这件事利害的心思,既然杨怀仁发话了,他们也跟着严肃起来,异口同声的答道,“任凭杨公爷差遣,吾等誓死追随,莫敢不从。”

    杨怀仁很欣慰,他没有看错人,内卫里没有一个退出的,通远军的将士们之中更没有一个软蛋,这帮人,都是值得他信任的人。

    杨怀仁高举右拳大喝一声,“兄弟们,全副披挂,准备上阵!”

第502章:包围王府正门

    二百多人全副披挂,一路浩浩荡荡来到城北的濮王府。

    他们都穿的边军的军服,虽然没有禁军的军服那么好看,也许没有禁军看上去那么英姿飒爽,可是那种威武冷峻的气质,却是不曾真正参加过实战的禁军所不具备的。

    东京城的百姓对于这样的军人是没怎么见过的,一时间街头巷尾对路过的这支队伍议论纷纷,猜测城里可能要发生什么大事。

    濮王府位于内城东北的马行街上,大门朝西,整个院落大约占地五六十亩。

    听起来濮王府的规模是比不了南阳郡王府和嘉王府的规模的,但是它的地利位置却比前边提到的两个王府要好了许多。

    濮王府的门外就是宽阔而繁华的马行街,周边多是些商铺楼宇,在寸土寸金的马行街上,有这么大的一个府邸,也可以看出濮王府的尊贵。

    要是单独拿地价来计算,面积并不是东京城里诸王府中不是最大的濮王府,却是价值最高的。

    濮王府的大门也是气派的很,一对两人高的汉白玉大理石的团头石狮子分居左右,门楼的地平面修的也是高出门外的地面三尺多高,门楣上一面巨大的匾额,红底金字写着三个大字——濮王府。

    濮王赵宗晖也享有开府的待遇,所以府内有自己的侍卫,门前便一左一右各站了六名王府侍卫,他们手持一丈长的钺戟,身上整齐的甲片在阳光里反射着耀眼的银光。

    侍卫们本来享受着路过王府门口的百姓们羡慕的目光,可突然之间,从南边来了数百全副披挂的兵丁,转眼之间就围住了王府门口。

    王府侍卫大惊,看这一批人马的样子不像是禁军的装束,也不像是五城兵马司和殿前侍卫营的装束,一时猜不出是谁敢胆大包天堵住了濮王府。

    杨怀仁策马“哒哒哒”地缓缓行至王府门前,立即有一个王府侍卫站了出来,手里钺戟一横,指着杨怀仁骂道:

    “哪里来的不长眼的厮货?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胆大包天堵在王府门口,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杨怀仁面色冷峻,也不答他话,骑在马上望着王府内,说道,“让赵宗晖马上出来见我!”

    王府侍卫听了这话,心道今天可算开了眼了,如何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如此大言不惭之人。

    他虽然不认识杨怀仁是谁,可也知道在这世上,除了官家和太皇太后好像还没有能让自家王爷出门来迎接的人。

    “大胆!我家王爷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

    杨怀仁还不看他,冷冷地又说了一遍,“让赵宗晖马上出来见我!”

    王府侍卫见这些人来者不善,心中却也没把这帮人放在眼里,接着骂道,“老子劝你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别等着我喊了兄弟们出来,到时候让你好看!赶紧滚蛋!”

    杨怀仁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小七,说道,“哪里来的看门狗乱吠,给我掌嘴!”

    话音刚落,小七像灵猴一般从马上飞了起来,连身形都没看清楚,便听见“啪啪”两声脆响,那个说话的王府侍卫脸上已经被打了两个耳光。

    王府侍卫没想到来人还真的敢打他,而且不仅打了他,他连打他的人是谁都没看清楚。

    濮王府门外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二百多命全副披挂的士兵手持长枪短刀围住了门口,引的周围不少过路的行人和做买卖的店家都赶过来观看这场难得一见的热闹。

    当着这么多人面前挨了打,王府的侍卫脸上挂不住了。他捂着脸后退了几步,嘴里还大叫着,“好,你小子给老子等着,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怎么个死法!”

    他转身往王府里奔去,看样子是回去禀报或者喊人去了,而剩下的十来个侍卫生怕这帮兵丁们冲突了王府,急忙并成了一排,挡在王府门前。

    他们也没见识过这样的场面,手里钺戟冲着门外来人的方向,虽然他们也是出身禁军,可是并未参加过真正的战斗,眼见来人气势汹汹似乎并不畏惧濮王府的名头,他们心中也是有些打鼓。

    只过了半盏茶的工夫,从王府里奔出来近百名王府侍卫,一样的甲胄鲜明,手持丈长的钺戟。

    那名被打了的王府侍卫脸上似乎有些得意,走出门来便指着杨怀仁对另一个像是侍卫队长模样的汉子说道,“王都头,就是这个小子带人堵了王府门口,还大言不惭说要见王爷,却是完全没把咱家王爷当回事,出言极其轻蔑。”

    那个王都头听罢点了点头,再看向杨怀仁,却是眉头紧蹙。

    他是认得杨怀仁的,去年归雁楼杨怀仁和魏财比试鮓的时候,他曾经跟着他家小王爷去归雁楼观看过。

    杨怀仁是个什么人,像他这样的人还是比较清楚的,比如官家就比较喜欢这个人,而且这人和嘉王赵頵的关系好似也不一般。

    作为一个军人,对于杨怀仁身上在最近发生的事情,他就更清楚不过了。

    杨怀仁在环州,设计以三千边军击溃西夏猛将野利图里的两万静塞军精锐,斩敌六千余,俘获一万的消息,这几天早就传遍了东京城的大街小巷。

    老百姓听了这样的消息欢呼雀跃,而当兵的对他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场对外战争的大胜,却是另一种感觉,是充满了敬仰和崇拜的。

    如今不知为何,听说这个杨怀仁刚刚回到京城,怎么他忽然带兵围了濮王府大门,这又是什么意思?

    再看他带来的二百名军士,王都头一看他们的军服和武器便猜出了这些人都是些边军,猜想这些人一定就是杨怀仁从环州通远军带回来准备接受官家亲自嘉奖的将士。

    这下他就更搞不懂了,杨怀仁和濮王爷又有什么恩怨,竟然能让他不顾身份和法度,全副披挂的要和濮王爷交恶?

    王都头毕竟在禁军里呆过十几年,为人处世没有刚才那个守门的侍卫那般狂傲,他猜出了这里边可能是有什么误会,于是走上前来,抱拳给杨怀仁施了一礼。

    “不知通远郡公爷为何要围了濮王府门口?”

第503章:你是要造反吗?

    杨怀仁骑在马上,只是轻轻点了下头算是见过了,接着对王都头说道,“你回去喊赵宗晖出来见我。”

    王都头大愕,心道这是碰上不讲理的了。

    要是按照官职来说,面前的杨怀仁是新任的永兴军路节度使,而赵宗晖是镇南节度使,听起来两个人都是节度使,可这官也是个假职,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作不得数的。

    而从爵位上来说,杨怀仁就没法跟赵宗晖比了。

    杨怀仁虽然是官家刚刚赐封的通远郡公,可赵宗晖可是嗣濮王,兼领宗正寺卿,检校司徒,无论爵位还是勋位都最少比杨怀仁高尚好几等。

    说句不好听的,北宋末年爵位很多,老百姓听个什么名头心里觉得怪吓人的,实际上什么侯爷公爷在朝堂上多了去了,那些朝廷上站在前排的人里边,谁还没个爵位啊?

    可到王爷这一级别的人就没多少了,郡王里还算又几个不是赵氏皇族里的外姓人,可亲王这种之高无上的王爵的,就官家的亲叔叔和亲兄弟那么几个,而赵宗晖的嗣王爵比较特殊,笼共就这么一位。

    要论起这些来,杨怀仁是无论如何也不够格这么猖狂的在濮王府闹事的,就算比较在朝廷里的根基,那杨怀仁就更不是个儿了。

    王都头算计了很多,可这些都没有用。杨怀仁还就是实打实的站在他面前,口气也没有半点畏惧的意思,就是冷冷地直接喊赵宗晖的名讳让他出来见他,好似他杨怀仁才是地位高高在上的当权者一样。

    跟着杨怀仁来的那些边军的将士,听着身边围着看热闹的老百姓们的议论,也明白这是谁家的门口了。

    濮王是谁,天下没有人不知道,那是当今圣上的亲堂叔祖,那地位可不是能让他们这帮人围在家门前闹事的。

    可他们见杨怀仁骑在马上昂首挺想毫无惧色的样子,反而也跟着没有任何顾虑了。

    在他们心里,大宋缺少的就是这种不畏强权的人,虽然杨怀仁不会武功,不能带兵打仗,可他们就是觉得这个年轻的郡公爷就是值得他们誓死追随的人。

    王都头原本是看不上边军的,认为他们军纪涣散,军容邋遢。可今日见到这些通远军的将士们,他看到了的是他们脸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决绝和冷峻,眼神里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坚毅和杀气。

    好似他们不是血肉之躯,而是一副机器,只等着长官下达了军令,他们不管前方是什么敌人,都要坚决地扫平一切障碍冲杀过去一般。

    王都头忽然心中一紧,头皮感觉发麻,这要是不能制止,说不定就是一场大事要发生。

    他转变了口气,略显恭敬的又说道,“若是通远郡公要找我家王爷有事商议,不如请杨郡公让这些兵士们回去,末将这就回府去禀报王爷,请郡公爷先入府等待片刻如何?”

    杨怀仁还是面无表情,心里平静的像一潭湖水。他眼神淡然,没有理会王都头提出来的建议,“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不如赶紧去喊赵宗晖出来见我,告诉他,若是他不出来见我,后果自负。”

    这话太狂了!王都头也有些听不过去了,可人家地位摆在那里,现在又是风头正胜之时,他一个王府侍卫都虞候还没有资格让人家听自己的建议。

    王都头思量了片刻,叹了口气,嘱咐属下的王府侍卫们不要轻举妄动,说完赶紧回府去禀告王爷。

    一直守在杨怀仁左右两侧的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也觉察出了杨怀仁今天有点不太对劲。

    他们二人从外表上看,都是傻大憨粗的粗汉样子,可人不能貌相,外边憨厚粗壮,不代表就不如别人聪明,相反的,他们还都是心思机敏之辈。

    天霸弟弟知道仁哥儿因为赵宗晖的孙子赵士暅在杨府危机之时,假意说赵宗晖在朝堂上为杨怀仁求情为条件,实际上他根本就从来没这么想过,目的就是巧取豪夺杨家的产业。

    不仅这样,赵士暅为了达到目的,竟然指使王府的一个管事赵奎,领了四五十个市井里的泼皮无赖围堵杨府,大声叫骂,以及诅咒杨怀仁和杨府上下众人。

    更可恨的是,赵士暅似乎对何之韵有些歪心思,在外边和他那些狐朋狗友们吹嘘,将来杨怀仁叫西夏人宰了,杨府破败了之后,他便要接手何之韵这位美人儿。

    这样的话在京城的纨绔圈子里疯传,让杨怀仁和何之韵的声誉极大的受损。

    作为一个男人,诅咒自己这种事或许还可以忍,可对自己的女人出言调戏,还在外边损毁她的清誉,那就是不能原谅了。

    天霸弟弟以前也许还不懂那种感受,可如今他也有了心上人了,要是换做了赫斯缇雅被别的好色之徒在外边胡乱编排,陈天霸想想也不能忍。

    黑牛哥哥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从杨怀仁送走了杨母等人回庄子上,又召集人马开始,他就想到了杨怀仁是要找濮王府讨回公道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杨怀仁和以前找人报仇出气的情况还不同,这次杨怀仁闹出来的动静太大了,这样的事情恐怕很快就会传遍全城,宫中也不会不知道。

    而他的目的似乎不仅仅是找赵士暅报仇这么简单,似乎他的报仇之心太重了,也太猛烈了,行事也太过不留后路,这跟杨怀仁以前思定而后动的性格似乎有些不符。

    黑牛哥哥有点看不懂,不过他是最坚定的站在杨怀仁身边的那个人,自己的兄弟今天就算要跟濮王拼命,他也会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哪怕一起死也绝不分开。

    杨怀仁坐在马上依旧纹丝不动,像一尊石佛一般宁静。

    濮王府里走出来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他面带愠色,眼神里却是一种严厉之色。

    此人正是赵宗晖唯一的一个儿子赵仲璲,他走出门来,见这样的局面,心中的怒气更重了。

    他背着手站定,仰头口气不善的说道,“姓杨的,你这是什么意思?竟敢带着数百全副衣甲之士在东京城里横行,还敢包围濮王府正门,这是要造反吗?”

第504章:你要做主了吗?

    赵仲璲作为赵宗晖唯一的儿子,将来的嗣濮王,说话分量感十足。他说的这几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可是里边的意味可就非常厉害了。

    他没有像刚才那个守门的王府侍卫一样先大骂杨怀仁胆大包天围堵濮王府,而是先说他纵兵在东京城里横行,就是先安了一条天大的罪名在杨怀仁头上。

    东京城周边屯驻着二十多近三十万的禁军,这些禁军的作用就是卫戍京畿。可历朝历代的当权者,绝没有一个人因为在京城周边屯驻几十万禁军就安枕无忧。

    因为纷乱之始,不一定是来自外部,很多时候这些禁军,对当权者的安全就是一个最大的威胁。

    所以禁军人数虽众,却往往被掌握在不同的利益集团手中,比如龙武卫的军官可能出自某位开国的勋戚,而龙骧卫的将军则出身自另一位新崛起的文官集团的家族中。

    就是利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来平衡朝中各方面的势力。

    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限制禁军的行动和权力,比如在禁军之中,即便是一卫的将军,如果没有皇帝的虎符为证,是无权调动超过百人的禁军的,擅自调动了,那就如同谋反。

    而东京城内,同样规定了严禁整编制的禁军同时进城,人数限制同样是以百人为限,不管是谁,哪怕是个宰相或者王公,超过这个限制,御史台的谏官们足够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参你一本了。

    这也是为帝王者非常忌讳的,同样是朝中百官不敢逾矩的一条禁令。

    赵仲璲来到门前看到杨怀仁带了这么多当兵的,便立即想到了用这一条来禁令先给杨怀仁来了个下马威。

    这样一来,赵仲璲就觉得他已经站在道德规矩的制高点了,如果杨怀仁知趣,立即带人散去,或许这件事只不过是报奏到官家那里,对他稍作惩戒。

    如果他不知趣,不肯散去,那么赵仲璲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将杨怀仁告上朝廷。

    黑牛哥哥意识到了赵仲璲这句话的厉害,赶忙对杨怀仁小声提醒道,“小心被赵仲璲抓住了把柄。”

    杨怀仁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要屈服的意思,而是回道,“哥哥放心,我自有打算。”

    赵仲璲的下马威确实很厉害,可杨怀仁依旧坐在马上纹丝不动,似乎根本没把他威胁的话当做一回事。

    “你就是赵仲璲?快去喊你爹出来,你还做不了濮王府的主。”

    赵仲璲本以为杨怀仁会听懂了他的话中意思,赶紧带人离去,可没想到这个杨怀仁就是个天下第一的大愣子,竟然不知好歹,连他都不放在眼里了。

    赵仲璲大怒道,“姓杨的,你别以为你打了个胜仗就能在东京城里横行无忌了,这天下还是姓赵的,不是你姓杨的!”

    杨怀仁忍不住想笑,这个赵仲璲说话还真是有点水平,一步一步把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恐怕下一句就是直接说他要谋反了。

    杨怀仁成竹在胸,并没有接他的话茬,“怎么,现在濮王府你做主了吗?要是你能做的聊你爹的主,那么我跟你说也无妨。”

    杨怀仁这话也是学赵仲璲的风格,你不是给我扣帽子吗,我也会给你扣帽子,你说我造反,目无君上,那么我也给你扣帽子,说你盼着你爹死了你好做主。

    反正动嘴皮子的事情,杨怀仁是不怕的,既然这年头最讲究的就是“忠孝”二字,你冤枉我不忠,我就冤枉你不孝。

    诛心的话杨怀仁不在乎,赵仲璲当着那么多围观群众的面上,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

    北城住的都是些权贵,像濮王府的周围,就是住了不少在朝廷里都有些脸面的人,虽然人家家里宅子么有濮王府的大,位置也没有濮王府的好,可人家也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实职的官员。

    这年头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事自己心里怎么想都行,你做梦当皇上也没人管你,可要是被人背后议论你哪怕是一点屁大的小事,特别是被这些当官的议论起来,你绝对受不了。

    东京城里赵家人挺多,可有一条,即便是祖宗传下来的爵位,老子还在世,儿子是没有份的,即便你生下来就身份尊贵。

    赵仲璲铁定的是将来的嗣濮王,可他老子赵宗晖还在世,他就还不是个王爷,外边人当着你面前喊你一句小王爷,那也是人家给面子或者巴结讨好你而已。

    赵仲璲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好脸面的人,谁都知道他四十多了还不能继承老爹的爵位心里肯定有怨言,可这种事谁也不会当着人家面前说,更不会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这么多人说。

    杨怀仁这么做了,这么说了,就是铁了心跟赵仲璲过不去了。杨怀仁觉得事情不怪他,是别人先给他扣帽子的,既然要加倍奉还,那就给他扣两顶大帽子。

    趁着赵仲璲气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的工夫,杨怀仁接着说道,“看来你是默认了,濮王府看来已经是你赵仲璲做主了啊,那如今看来,你刚才话里的意思,是赵家的主,也应该你来做喽?”

    卧槽!赵仲璲心中大骂,话赶话地竟然让姓杨的小子钻了空子。

    他刚要反驳,却不料杨怀仁一改方才只会一句要赵宗晖出来见他的话,如今说起来却不肯停了,连他插话的份都没有。

    “原来你真是这么想的啊,赵仲璲啊赵仲璲,想不到啊,原来你还挺有想法的,全东京城的人都小瞧了你了。

    你不仅要当赵家的主,是不是还要当大宋的主?

    对了,刚才你说我胆大包天是吧,原来你胆子比我可大多了,你说我堵了你家门口就是造反对不对?你可千万别抵赖不认账,在场的所有人可都不是聋子,人家可都听的清楚着呢。”

    “你,你,你……”

    “我什么?我说道你心里去了吗?”

    赵仲璲从来没遇到过这么一个不讲理的人,情急之下从身旁王都头腰间拔出一把利刃来,便要向杨怀仁扔过来。

    “住手!”

    忽然从王府里传出一声叱喝来……

第505章:别装清纯

    听到这一声“助手”,杨怀仁知道这是正主来了,以为在濮王府里只有一个人敢跟教育儿子似的这么跟赵仲璲说话。

    赵宗晖是见过杨怀仁的,那还是在大殿之上,可当时杨怀仁眼里朝堂上人太多了,他可认不过那么多人来。

    说来赵宗晖长得也算是器宇轩昂,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帅哥,就是人过六十之后,总有些老年人的虚胖,整体看上去有点笨拙,可能因为长期不怎么出门的缘故,脸色有些惨白得吓人。

    赵仲璲听了这一声叱喝,不敢再过放肆,愤恨地看了杨怀仁一眼,最终还是把手里的的刀刃换给了王都头。

    王都头长出一口气,回身去迎了赵宗晖出来。

    赵宗晖看清了他家门前的局势,倒没有慌乱,而是气定神闲的慢慢走出门来,冲人群扫视了一眼,转而装作看不到杨怀仁,用缓慢的语气问道,“这是何人到访啊,璲儿怎么把客人挡在门外,不把客人请进府中看茶呢?”

    到头来还是赵宗晖城府深啊,杨怀仁心中叹道,这老头这举止谈吐总算没有辜负了他濮王爷的名头,有句话这么说来着,肉还是老的腊,对,在杨怀仁眼里,赵宗晖白花花的就跟一块老腊肉似的。

    不过赵宗晖再怎么装悠闲,杨怀仁要是认为赵宗晖会真把他当了客人,还要给他看茶,那就太天真了。

    赵宗晖能坐在濮王这个位子上,能混到今天的权力和地位,如果把他看做是个和蔼客气的老人,也只能说明你幼稚。

    北宋神宗哲宗两朝是个什么情况?用杨怀仁的看法就是瞎嚷嚷加瞎折腾。

    搞不清民情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要变法的,嚷嚷着要变法却连麦子韭菜都分不清楚的,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反对变法的,为了自己的仕途也跟着嚷嚷着要反对变法的,还有趁着别人瞎嚷嚷的工夫为自己谋权力谋财富的,还有无奈之下远离是非寄情山水吟诗作赋的。

    大致上这二十来年朝堂上就这么个情况,这么些人。

    听起来挺简单,其实在波诡云涌的不断变化里,能屹立庙堂左右逢源的人,实在没有几个,赵宗晖就是那个老赵家里的聪明人。

    有的人明着争权夺利,比如高太后,有的人明面上装好人,实际上暗地里争权夺利,比如赵宗晖,虽然都是争权夺利,但是后一种人似乎潜伏的更深,反而更有成功的可能。

    其实若不是杨怀仁经历了环州和眼下的事情,或许他还不会对赵宗晖有什么看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还有点佩服这种能够隐忍的人,也不会招惹这种人。

    可经历了生死之后,杨怀仁忽然想明白一件事,有句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来这话不止后世说得通,即便放到一千年前,也同样好使。

    既然杨怀仁是个厨子,那自然不能饿死,要死也是要撑死,所以他便下了决心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尽管目前看起来像是一场没有多大胜算的赌博,他也要放手搏一把。

    出于对一个老人家的尊重吧,杨怀仁下马了。客客气气走上前来,给赵宗晖叉手施了一礼。

    赵宗晖有些错愕,可眼神里的惊疑也是一闪而过,便立即露出了笑脸,也叉手回了一礼。

    赵仲璲有点看不过去了,凭着他家濮王府的地位,怎么姓杨的小子上门来捣乱,还带着兵士如此狂妄无礼,他爹怎么还跟他相互拜上了?难不成还真要把他当成了王府的客人不成?

    杨怀仁接了赵宗晖的还礼,却没有多行半礼,他也懒得跟赵宗晖斗嘴耍花腔了,这老狐狸毕竟不是他儿子赵仲璲,跟他要斗,也不会在嘴上这么简单。

    “濮王爷,咱们有话直说,我就问你一句话,要是大宋的将士们在前方卖命抗敌,后边他的家人受了某些人的欺负,这事该怎么算?”

    赵宗晖脸色一阴,似乎立即就懂了,不过他也没有因为杨怀仁这么直白的质问似的口气而动怒,而是反问道,“照通远郡公的意思,应该怎么办?”

    杨怀仁从他那一刹那的眼神里,便明白了他的猜测不假,赵士暅想趁着杨家有了危难,便想借机侵吞霸占杨家的产业,肯定不是赵士暅这种纨绔子弟能有的眼光。

    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出那么一条理由欺骗杨家的女眷,还指使赵奎领人大闹杨府逼迫杨府就范,更不是赵士暅这种阅历和智商能想出来的主意。

    赵士暅的背后,肯定有人指点他这么做,从目前来看,杨怀仁的判断是准确的,赵仲璲并不比他的纨绔儿子强了多少,他们的主心骨,只能是赵宗晖这个老狐狸。

    杨怀仁也没有心思跟他踢皮球了,直接大声说道,“要我看嘛,这跟通敌没什么区别,应该开刀问斩!”

    这几句对话,杨怀仁故意扯着嗓子说得特别大声,让他身后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群众们都听得十分真切。

    将士们对杨怀仁的看法是十分赞同的,这些边军的将士们,成了家的有妻儿,没成家的也有父母,他们在边地守卫边疆,若是他们的家人在老家还受了欺负,那就是他们最担心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将士们义愤填膺,围观的百姓们似乎也有同感。

    虽然以往边军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事迹,百姓们也对他们有些看法,可如今通远军在环州大败了夏军之后,百姓们正是群情激昂的时候,听了杨怀仁的话,自然也就站在了他的一边。

    赵宗晖见杨怀仁身后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百姓们情绪被这么一句话调动了起来,脸色有点阴郁。

    他会看时候赚便宜,看来杨怀仁也不是个好惹的货色。只不过赵宗晖似乎觉得这话和他没有关系,装出一副茫然样子问道,“杨郡公这是受了谁的气,不如说出来,本王愿意替你做主。”

    杨怀仁哈哈大笑,随即愤然说道,“濮王爷,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没意思了,大家都是老司机,就别装清纯了……”

第506章:怀仁的演讲

    杨怀仁已经把话说到脸上了,可赵宗晖似乎倚老卖老,直接装聋作傻,眯着眼睛问道,“老死鸡?啥是老死鸡?”

    “嘶……”

    杨怀仁这才发觉自己说秃噜了嘴,把老司机都说出口了,赵宗晖还真不可能知道老司机是啥意思,于是立即换了一种说法。

    “意思嘛……”

    杨怀仁做手势指了指赵宗晖,又指了指自己,“咱俩都是老郎中了,谁也别跟谁玩偏方,前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有数,我也猜的出来,谁也别把谁当傻子。”

    “呵呵”,赵宗晖抚胸笑道,“有趣,有趣,没想到通远郡公小小年纪,说话还真是有趣。那照通远郡公的意思,你要怎么才满意?”

    赵宗晖一口一个通远郡公叫着,听起来是对杨怀仁高看了一眼,实际上是在强调杨怀仁的身份,意思就是即便你现在是个郡公,可这地位的高低也是讲究对比的。

    在普通百姓和官员的眼里,你个通远郡公好像挺厉害,其实你要搞清楚,我可是嗣濮王,从高贵的地位上讲,可以说是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你个小小的郡公在我眼里,还不算是个角儿。

    杨怀仁忽然想起江湖上的一个规矩,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不是指使赵奎堵了我的家门吗,今天我堵了你的家门,算是有来有往。

    只不过你是暗地里躲在背后,像个见不得光的鬼魅,而哥们则是站在台前,光明正大。

    杨怀仁怎么才能满意?这个其实很简单,杨怀仁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赵宗晖背后操纵的,可这种事即便大家心里都有数,可说不到明面上。

    就算到了官家和高太后那里评这种没有十足证据的道理,杨怀仁也自认没有胜算,反而会因为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

    既然今天的行动这么直接这么猛烈,就不会在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上下赌注。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杨怀仁要的是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要抓住最有把握的事情来攻击对手,而赵宗晖的七寸,就是他一直以来极力装出的一副与人无争的正义形象。

    杨怀仁转身面相自己带来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百姓们,开始了他的演讲,“众所周知,我杨怀仁前段时间在环州跟入侵大宋的西夏人打仗,取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

    话刚说到这里,便有不少百姓为他和边军的将士们唱起了好来,杨怀仁赶忙停下来抱拳给所有为他叫好的百姓们抱拳施礼。

    赵宗晖和赵仲璲父子脸上就不好看了,他们依仗的是他们的高贵身份,预料杨怀仁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反而事后他们把杨怀仁带兵围堵濮王府的事情上奏到官家和高太后那里,杨怀仁会很难收场。

    可没料到杨怀仁很会借势,他不借权贵,反而借了百姓的势。现在城内的百姓谁不是在议论环州大胜夏军的壮举,边军的口碑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杨怀仁的声望也正是如日中天。

    而且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大宋,杨怀仁这个设计大胜夏军的人,或许会被社会舆论鼓吹成一个民族英雄似的人物。

    如果是这样,就算他今天真的犯了什么错,连官家和太皇太后也不好真拿他怎么样了。

    杨怀仁高举双手示意大家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个人那点事情,其实算不得什么功劳,在这场击溃夏军的战斗之中,功劳最大的是那些长期离开了家人,驻扎在荒芜边地的将士们!”

    说着他摊手指向了在场的将士们,百姓之中又是一阵鼓舞叫好之声。

    “但是……”

    杨怀仁高举右拳,“要是没有这些将士们奋勇拼杀,以血肉之躯抵挡了外敌的入侵,或许夏军就打到我们大宋的腹地了!

    这一场战役的胜利,意义不仅仅是守住了环州不失,也不仅仅是挫败了西夏侵吞我大宋的国土,以及抢劫我大宋子民的财产的图谋。

    更重要的,是鼓舞了所有守卫大宋边地的将士们的士气,并且让那些蛮夷胡虏不再敢轻视我大宋,不再敢轻易进犯我大宋的边地,更不再敢欺负我大宋的百姓们!”

    杨怀仁一段话说的铿锵有力,激情澎湃,越来越多的围观的百姓们也跟着热血沸腾起来,叫好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杨怀仁对他掀起来的火热气氛非常满意,演讲还在继续,可他的话锋却突然一转,回身直接指着濮王府的正门说道:

    “可有些人,趁着将士们在前方为国卖命,竟然在背后编造虚假消息,诋毁于我,还盯上了我家的家产,采用极其恶劣的手段,围堵我家门口,意欲强取豪夺我家财产。

    更为甚者,某些人自负是王族贵胄子弟,便在外边言语羞辱于我和我的家人,想必这些事情大家都有所耳闻。”

    百姓们大都听说过赵士暅吃花酒说过的一些浑话,联想起这个纨绔子弟平时的德行,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大家一点都不稀奇。

    赵宗晖脸色更加苍白了,腮帮子都哆嗦了起来。他就这么一个孙子,自然是疼爱至极,赵士暅在外边多么狂妄自大,他并不是不知道。

    他安排赵士暅趁着杨家危机之时想谋取一些杨家的家产,是他料定了大宋的边军不是西夏精锐的对手,杨怀仁惹下的祸事,肯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他活了大半辈子,宋夏之间交恶的事情也见的多了,西夏跟大宋打来打去无非是为了利益,即便夏军攻下了环州,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威胁到大宋的安危。

    一般都是仗打完了了大家再坐下来谈判,大宋或出些钱财,或让出些土地,或允诺些别的好处,取胜的夏军便会退回西夏,大家又能有几年表面上的和平共处。

    见惯了这一切,赵宗晖才觉得这里边有利可图,他自己顾忌脸面不好出面,就找了赵士暅,让他再吩咐赵奎去做这件事。

    可没料到杨怀仁在环州竟然施计大胜夏军,可他们做的龌龊事情却因为赵士暅在外边说大话吹牛皮,最终留给了杨怀仁把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