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12章:人间天堂的由来

    **仁嘻嘻笑着对悟能老和尚道,"怪不得你偷偷跑下山了。"

    老和尚倒不介意**仁和他开玩笑,反倒乐呵呵比划着,"老衲原来在山上已经如此痴肥了,后来到你家,不过又肥了一点点而已。

    所以说起来,你说老衲是吃不了寺院的斋食才下了山,是不对的。"

    **仁想了一下,他第一次在自家菜地里见到悟能老和尚的时候,他确实已经胖的跟个弥勒佛似的了,眼下跟当时比起来,也确实没胖多少。

    不过他旋即笑了,试探着问道,"大师,少室山上听说葱葱郁郁,飞鸟走兔也不少,大师下山之前,没少祸祸他们吧?"

    老和尚笑得没了眼睛,"说不得,说不得。"

    他又指了指对面饭堂里机械人一般吃饭的和尚们道,"和尚吃斋,也许在你看来很是奇怪,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修行。

    而有的和尚把断绝口舌之欲当做修行,有的和尚反其道而行之,你怎么就知不道不是另一种修行?"

    **仁笑得很暧昧,"大师不用跟我解释,我懂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嘛。"

    老和尚笑得更开心了,下意识的端起面前水杯要和**仁对饮,端起来才想起来杯中所盛的只不过是清水,又说了一咕噜禅语,"杯中是水还是酒,自在你我心中。"

    说罢一饮而尽,**仁也跟着一饮而尽,只是他没有老和尚那种境界,一口凉水是如何也幻想不出酒味来的。

    吃完了斋饭,谢过了住持,**仁一家人这才告别了僧人下山。

    二丫头早就不耐烦了,恨不得三两步便能冲下山去西湖边去玩耍,这回**仁也没抱孩子,陪着急匆匆走出来的老和尚一起走在了队伍的前头。

    寺门外还有一条继续上山之路,**仁都不记得这是去哪儿的路径了,于是随口问道,"顺着这条路,是去往何方?"

    二丫头听见哥哥疑问,跳出来笑道,"大哥,这个还不简单,这山上没有住户,全是寺院,再往山里走,也还是寺院罢了。"

    老和尚点点头,"丫头说的不错,顺着山路继续走,还有几家寺庙,最出名的应该是一座天竺佛教寺庙了。"

    "哦,原来如此,"**仁忙对妹妹说道,"那咱们赶紧下山,下边有天堂还等着咱们去游览玩耍,若是被母亲想起这件事来,怕是一头午都要耗在和尚堆里了。"

    二丫听罢吓了一跳,赶紧冲着身后几位嫂嫂挥挥手,示意他们走快一些。

    老和尚又望着兄妹二人痴笑,**仁问道,"如何?有什么不妥吗?大师不也不喜欢拜佛吗?大宋的和尚都不待见你,恐怕天竺的和尚也够呛能待见你。"

    大和尚忽然问道,"王爷可知杭州天堂之说来自何时?"

    **仁挠挠腮帮子,心说自己小时候就听说大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来赞美苏州和杭州的景色美丽,却不曾想过这种说法从何而起。

    他摇了摇头,大和尚解释道,"起先把杭州形容为天堂,其实并不是说杭州西湖的景色秀美。

    前朝**国以佛教为国教,对佛教表现出了极大的尊崇,在当时的国都杭州城外,花费了大量钱银建造了数以百计的佛寺或者佛塔。

    一百多年前,西湖还不叫西湖,叫做钱塘湖,周围几乎布满了各色佛教寺院,供奉各类佛祖菩萨的香火在湖上弥漫。

    百姓游人漫步其间,迷雾朦朦里犹如来到仙界一般,于是把当时的钱塘湖当做天上人间。

    到后来宋太祖皇帝统一十国建立大宋,钱塘湖的这些佛寺失去了原本的香火,好多寺庙在战火中破败,甚至被拆除了。

    留下来的那些,都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佛寺。仁宗朝时官家从新重视佛教,比如给灵隐寺拨配了一千余亩上好的田产,这才让灵隐寺等僧林有了今日的繁茂。

    而以前的钱塘湖,在诗人的赞美声中,也渐渐变成了西湖,钱塘湖之名,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了。"

    **仁一脸佩服的冲着老和尚抱了抱拳,"大师渊博,小子受教了。"

    原来西湖之名和天堂的说法是这么来的,不过从现在到此后的千年里,西湖被称为天堂也确实名副其实。

    一来西湖美景本身就冠绝天下,二来江南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放眼全国都是最高的地方之一,被叫做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仁记忆里还有一件事对西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东坡元祐年间出任杭州知府,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过半,西湖如果不治理,美丽的西湖便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于是东坡先生上书朝廷,请求疏浚西湖。朝廷只以为他是疏通水利,虽然拨给了苏轼一些钱银,但比起疏浚西湖的工程量来说,那点钱银还是差了太远。

    于是苏轼想了另一个办法曲线救国,又问朝廷要了百余张僧人的度牒,以此为好处,要西湖周边的寺院帮忙发动百姓为这项工程募捐和募集劳力。

    寺院的号召力果然巨大,几乎发动了杭州所有的乡绅出面捐款,这才让苏轼有了足够的资金和人力。

    据说当时苏轼发动了二十万名民伕,从东往西挖出湖中的葑草和淤泥,在西湖西侧堆起一条湖堤来。

    然后在湖堤上修建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束浦和跨虹六座拱桥,并栽植芙蓉、木樨、樱花、垂柳、海棠等十余种观赏树木,为西湖平添了数个美景。

    这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苏堤了。

    照这么说来,后世人还有西湖美景可以欣赏,还要多亏了这位东坡先生。

    **仁想起来还跟东坡先生有过几面之缘,忽然幻想出他当时领着民伕疏浚西湖的场景来,心中仰慕之情更甚。

    只是想到苏老先生他老人家如今被朝廷贬谪去了海南的儋州受苦,心中有忍不住唏嘘感叹。

    要知道,这时候的儋州,可是一片莽荒,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贬谪到儋州这种地方,几乎就是比砍了脑袋仅仅差一点的惩罚和羞辱了。

第1413章:西湖与美食

    走在苏堤之上,**仁仿佛还能看到苏东坡当年的劳动场景,只是如今是深秋,堤边的各色树木已经开始叶黄,幸好阳光明媚,倒没有萧瑟之感。

    堤上来往的行人倒是不少,明明没有烟波浩渺里飘来的水雾,行色坦然的小娘子们依旧打着油纸伞。

    再看到昂着头徜徉而过的文人士子,**仁便明白了,小家碧玉们待字闺中,也总怀有偶遇士子发生点浪漫故事的好梦。

    这便是人类强大的地方了,这世上也只有人类战胜了季节变化,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生息繁衍,当入冬之前万物开始静寂下来,也只有人类还有如此巧妙地心思。

    男欢女爱,本也没有错,西湖这种地方也的确孕育出了无数缠绵悱恻又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

    **仁忽然想起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来,便说给几位娘子听,饶作闲游中的乐趣。

    本以为自己讲故事的水平一流,却不料韵儿听罢竟惊恐道,"官人说的好吓人,一个蛇妖如何能和一个书生结合?"

    **仁解释道,"蛇妖变成了人形了啊,你可别误会,妖也不是全都是坏的,白蛇娘子可是救了好多人的。"

    何之韵还是不太能理解,"这...可毕竟人鬼殊途啊。"

    "呃..."

    **仁也没法解释了,倒是鬼姐挺喜欢这个故事,对于这种冲破了世俗的枷锁而走在一起的情侣,她有种感同身受的感悟。

    **仁瞧了一眼鬼姐忽闪忽闪眨着一双蓝眼睛的样子,倒是觉得她还真有点像妖精。

    只是这妖精太美了,看得**仁不自觉地笑了出来,几个老婆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可都是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做出了不少的牺牲的,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感动。

    二丫头对法海恨之入骨,再看悟能和尚的时候眼神就有点奇怪了,害的悟能和尚不得不站出来驳斥**仁的故事中的漏洞。

    "王爷,你说的不对,首先雷峰塔里是绝对没有蛇的,其次白蛇若是水漫金山,恐怕整个杭州人都要被淹死了啊。"

    说着而他指了指西边山上的一个方位,"喏,金山寺可是在高处,比杭州城可要高出起码几十丈。"

    **仁斜了和尚一眼,"人家白蛇就专门淹和尚庙不行吗?"

    和尚负气地甩甩宽大的袖子,摇着头闪到一边。

    苏堤的确是个好地方,除了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相亲场所,还是一个文人雅士的集市,不分日子的那种。

    前边说的那些负手而行的士子,一个个的衣着光鲜,神色轻松,手里转着一把折扇,身后或许还跟着一二皂衣小童或总角丫头提着糕点茶水。

    不用想,这都是富人家的孩子,而还有一些同样的读书人,命就有点不同了。

    他们只是穿着简单的素色儒衫,尽管只有一条灰色或蓝色的头戴束着头发,但却是一丝不苟的。

    他们用竹枝支起了一个简易的架子,架子上晾着字画,每逢有有人路过,便红着脸上前询问着,"兄台来瞧一瞧字画,三十文一幅,挂在家里正堂也显得书香满溢。"

    花三十文钱就能把家里装扮成书香门第这种事,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穷书生们这么叫卖字画,也是为了生活,或者为了积攒进京赶考的盘缠。

    **仁虽然不喜欢读书人中的酸儒,但是想起这些人寒窗十载的艰难,还是路过一个摊子便撒一把钱,准备扫了一堆字画回去。

    杭州认识他的人还不多,不过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哪家财主领着家中女眷来游湖了,买了那么多字画,也算是是个识趣之人。

    只是那些卖字画的酸儒们眼光似有不善,眼瞧着自己辛苦创作的艺术佳作就要被一个土包子大款带回家又心有不甘,似乎还有些珠玉蒙尘的叹息。

    **仁也只有叹气的份,有钱也是种罪过,只是想着这些书生们将来真金榜高中做了官,也大多数祸害大宋的蛀虫,心中忽然又有些不爽。

    做好人真的很难,还是做个吃货容易些。

    杭州的美食种类同样繁多,其中很多就跟西湖有关系,据说东坡肉便是东坡先生当年带领二十万民伕疏浚西湖之时创造出来的菜式。

    这种菜式产生的方式有点特殊,所以说不上这道菜有特定的最正宗的做法,百姓也没有太多要求,做出来好吃能下饭,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美味。

    另外两道闻名遐迩的西湖菜,应该是龙井虾仁和西湖醋鱼了。

    龙井茶烹西湖对虾,不算复杂的一道菜,但却处处显示着西湖的特色。

    西湖龙井的产茶山其实离西湖还有一段距离,在西湖边是看不到的,不过用西湖水泡出来的龙井茶,倒是真的和用别的地方的水泡出来的不是一个味道。

    **仁也搞不懂这里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只能往原汤会原食的道理上想,内外的融合和统一,或许正是西湖龙井味道纯正的关键之一。

    西湖靠近岸边的水域长满了水葱菖蒲等种类繁多的水草,被当地人称作罗锅虾的湖虾便在水草之间游弋。

    这东西后世还真很难看见了,在没有污染的当下,西湖里水产资源那是相当丰富的,除了虾,还有多达五十种的各色鱼类。

    睡莲的大叶子下边躲着草鱼,偶尔还有几尾鳑鲏露出头来啄着落入水中的柳叶儿嬉戏,这种鱼还真是好看,背上湛蓝,下腹又是殷红,阳光照射下闪着彩色的炫目光芒。

    清澈的水面下面是凶猛的鳜鱼,身穿豹纹外衣,也确实像豹子一般的迅捷,时刻准备着捕食其他的小鱼们。

    慵懒的鲶鱼胖胖的身子趴在湖底,和湖泥的黄褐色混杂一气,若不是他脑袋上戴着一顶羊角帽,还真不容易发现了它们。

    驼背老儿小虾最是倒霉,一旦离开了茂密的水草,就用好几只鱼儿游过来抢夺。

    **仁笑着欣赏着这一切,西湖还真是用自己的物产哺育了湖边数以万计的百姓们,他已经琢磨着有时间来这里钓鱼了。

第1414章:两家文武楼

    苏堤长六里从北到南悠闲地走完,已经是中午了。

    苏堤南边是游船港,这时间里租船游入湖玩的人不多,再往东走不远,北边是雷峰塔,南边是净慈寺,也就是著名的景点南屏晚钟的所在了。

    南屏山下有一条街道,街道两边有各色的酒馆客栈,**仁早听说这条街上有几家酒楼做的西湖菜特别有名,便打算带家人来这里吃午饭。

    拦下过往路人仔细打听,都说前边有一家文武楼,西湖醋鱼便是他们的招牌菜。

    **仁想了想,游西湖不吃西湖醋鱼,那就算不得来过西湖,既然文武楼的西湖醋鱼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那去文武楼吃鱼就没有差了。

    只是一路顺着游人的指引,**仁确实是找到了地方,但奇怪的是,街道两边各有一家文武楼。

    这本来也不算怪的,随园对面的聚园,如今也都是杨家的买卖,出现这样的局面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生意做大了嘛,扩展一下店面增加营业收入,是很正常的现象。

    怪就怪在对街而立的两家文武楼,好像不是一家人开的,**仁走近了之后还发现,两家文武楼竟然还是仇敌。

    酒楼门前摆个台板上书今日特色菜式之类的广告手法很常见,不过两家文武楼的台板上写的东西,却不是为自家做的广告,而是用一些讥诮的语言嘲讽对方。

    一边的台板上直截了当的写着"对面的酒楼不正宗",另一边的台板上则写着"对面做的菜不好吃"。

    **仁看了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这种相互诘难的事情后世很常见,相邻或对街而开的两家饭馆,如果做的食物是类似的或者相同的,总会想些办法攻讦对方。

    **仁就亲眼见过三家相邻的海鲜酒家互相诋毁的场面。

    第一家挂上横幅,上书"某市第一好吃的海鲜酒楼",第二家就挂横幅上书"本街最好吃的海鲜酒楼"。

    第三家见前边两家把话都说绝了,便直接挂横幅上书"前边两家太胡闹,还是我家最好吃"。

    虽然事情玩的不太和谐,但对于食客来说,这都是一种趣味所在,实际上是提升了是三家的生意的。

    再回到眼前,北街的文武楼古朴典雅,南街的文武楼则恢弘大气,两家的建筑装潢风格截然不同。

    但名字却是一模一样的,牌匾上"文武楼"三个字,**仁细观之下不难发现,这三个字竟然是同一个人写的!

    再看两家大门前挂着的诗句,**仁便明白了,文武楼三个字应该是苏轼给题的,因为两家文武楼前都用大理石雕刻一首诗贴在门前的墙上。

    更让惊奇的是两家所贴的诗句都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过是不同时间苏东坡写的两首诗。

    南街文武楼所题为"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北街文武楼所题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仁来说,北街文武楼的这首相对熟悉一些,上学的时候课本上学过,南街这首虽然不算熟悉,但诗句同样是经典。

    这便让他心中更是好奇了,如果两家是一个老板开的,为何搞这么多事呢?如果两家是不同的东主开的,为什么会允许大家都挂了文武楼的招牌呢?

    带着疑惑,**仁走进了南街的文武楼,南街地势稍高,可以稍稍俯瞰北街的文武楼,从视线上来说,要比北街文武楼好一些。

    酒楼里掌柜的见来了这么多客人,自然急忙呼唤着小二上来迎客带座,杨家的女眷被安排在了楼上的雅间里,实在没有单间了,**仁便和悟能大师以及亲兵等男人们坐在楼下。

    酒楼的菜式也大都是淮扬菜系中的菜式,只不过属于衍生出来的具有杭州西湖特色的浙菜。

    每桌一道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和东坡肉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他诸如蒜蓉蛏鳝、鱼头豆腐、西湖莼菜、糟烩鞭笋和桂花鲜栗羹等等特色菜式,各人根据个人的喜好分别点了就是。

    杨家人进了酒楼,掌柜的也是个有眼力价儿的人,也能看出来这是哪家财主领着女眷游湖了,所以再有人往楼内走,便被他客气地请了出去。

    其实也不用他刻意赶客,上百号人几乎就占据了酒楼的所有雅间和一大半座位,再进人也不好安排了。

    何况**仁的亲兵即便穿了便服,脸上的凶狠劲儿也不是寻常的街头花胳膊混混可以比拟的,真正上过战场的人都有种难以言表的杀气,那些混混是不具备的。

    他们在刚进大门的桌上一坐,外头人见了这架势也大都不敢再走进来。

    掌柜一看**仁就一身的富贵气,也不用**仁过多的吩咐,掌柜的早已经吩咐了小二赶紧上最好的龙井和精致的糕点。

    **仁他们早上去灵隐寺吃了斋饭,其实和没吃饭没什么区别,这回儿早已经饥肠辘辘,五色桂花糕搭配清口的龙井茶,倒是可以先垫垫肚子。

    过了一会儿,几道制作相对不算复杂的菜式先被端了上来,龙井虾仁茶香馥郁,西湖莼菜清凉爽口。

    **仁稍微一尝,便知道这家文武楼的西湖菜做的非常正宗,古代的厨子的拿手菜,是比后世的厨子做的还好吃的。

    也许调味上他们不及**仁,但在发挥食材原味的技法上,他们是一点儿也不输的。

    这时候**仁再望望街对过的文武楼,就有点怀疑这是故意和人家正宗的老店恶意竞争的坏痞了。

    等到西湖醋鱼被端上来,**仁才改变了这个看法。

    西湖醋鱼,普通人都认为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式,和糖醋鱼差不了多少,很多百姓家里也会做这道菜。

    但**仁可以负责的说,真正的西湖醋鱼和普通的糖醋鱼可完全不是一码事。

    怎么形容呢,就跟人参和草参的区别一个道理,看样子或许也就差之毫厘,但要比真东西,那就谬以千里了。

第1415章:西湖醋鱼(上)

    糖醋鱼不难做,普通的家庭主妇只要稍稍练习一下,就不难做出还算可口的糖醋鱼来,但西湖醋鱼的做法,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首先食材就不同,即便都是选用了草鱼,可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草鱼,在味道和口感上也有是天壤地别的差异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都是草鱼,用河流中的草鱼和湖泊中的草鱼做出来的西湖醋鱼,味道完全不是一码事。

    原因不难理解,草鱼本是洄游草食性鱼类,不论生活在江河还是湖泊中,都喜欢逐水草而居。

    西湖中的草鱼因为失去了洄游环境,所以生存习性会发生改变,另外湖泊中草鱼没有绝对的天敌,食物又相对丰富,所以草鱼的生活相对放松。

    这就造成了湖中生活的草鱼肉质失去了江河中草鱼原有的紧致细密,反而积聚了更多的体脂,使草鱼的肉质更加松软肥美,在口感和味道上都略胜一筹。

    从厨师的角度讲,草鱼鱼肉的味道相对较淡,烹制的时候也更容易入味,所以便成了制作醋鱼的最佳食材。

    制作方法上,正常的做法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大致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洗鱼、煮鱼和炼汁三个步骤。

    调味所需的味料也相对简单,无非是葱姜醋等最常见的调味料而已。

    但一般人做出来的家常醋鱼和真正的西湖醋鱼味道上却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一些秘而不宣的厨艺之道起到了关键作用了。

    **仁看来,南街的文武楼的其他浙菜烹制的都算不错,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条件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唯独这道最具代表性的西湖醋鱼,他们做的和**仁预想里差距比较大。

    想起外头百姓说的吃西湖醋鱼就来文武楼,让**仁很是疑惑,若是一两个人不识货也就算了,西湖附近的游人和百姓都这么说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他走错了地方?北街的文武楼才是正宗的文武楼,南街的文武楼是那个没有真手艺却故意模仿人家的武艺竞争对手?

    但想想也不太对,如果南街文武楼的大厨没有足够的水平,其他几道西湖菜也不可能做的让**仁满意,那为何偏偏这道最具代表性的西湖醋鱼做不出好味道来呢?

    **仁又仔细尝了尝那盘西湖醋鱼,发现鱼肉的处理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是足够鲜美的,唯独醋汁的味道差了不少,把整道菜的水准都给拉低了。

    见**仁面露疑色,老和尚问道,"怎么了?菜不可口吗?我觉得还不错啊。"

    **仁指了指那道西湖醋鱼,"大师尝尝这道西湖醋鱼,说说你的看法。"

    悟能老和尚笑眯眯地夹了一口醋鱼填在嘴里,仔细尝了尝之后依旧笑着,"味道行啊,虽然和糖醋鱼的味道有些不同,但大体上...差不多就是这个味道吧。"

    **仁点点头,"问题就出在这里了,西湖醋鱼是极其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式,如果像大师所说的,和普通的糖醋鱼味道差不太多,那它的特色又在哪里呢?"

    老和尚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那你的意思?"

    老和尚便说便瞅着街对面的文武楼,那意思很明显是说,难道咱们走错了地方,来了山寨的文武楼?

    **仁摇摇头,"那倒不是,其他几样菜式,已经说明了这间文武楼后厨的大师傅厨艺不错,仅仅以一道菜来妄论褒贬,也不太合适。"

    "那可能就是一时失了手,只是这一盘做的不好?"

    **仁又摇头,"那不至于,文武楼既然以西湖醋鱼为招牌大菜,在烹制上就不敢马虎,那是会砸招牌的。

    另外,我说一个例子大师就能明白,我们厨师做菜,和大师练武其实有些相似,做某一道菜,就像大师修炼某一个招式。

    当厨师做同一道菜的手艺熟练了之后,在之后的重复烹制之中,那种感觉就会融入到身体的肌肉记忆之中。

    大师练武,一个招式打了成百上千遍,平时使出来的时候也不是预先要想很多,也是根据肌肉的记忆和习惯便施展出来了吧?"

    老和尚点点头,"这一点倒是真的。照你这么说,这间文武楼的大厨平常做出来的这道醋鱼,就是现在这个味道?"

    "不错。"

    **仁道,"肌肉的记忆是不会骗人的,只做一道菜,当他习惯了一种做法,不论是烹制时的手法习惯还是调味,都不会再出现太大的变化。

    所以大厨做这道西湖醋鱼,一直会是这个味道,除非有人能指出来他做法中不对或者不完美的地方,否则他是不会改变固有的习惯和手法的。"

    老和尚笑了起来,"那就怪了啊,咱们一路打听过来,都说文武楼的西湖醋鱼是当地一绝,现在发现名不副实了,可你又说大厨的手艺不错,这是为何?"

    **仁砸吧着嘴,"一时之间我也没想清楚,不如找掌柜的过来打听打听。"

    说完他吩咐一个亲兵唤了掌柜的过来,和和气气地问道,"掌柜的,请问你们文武楼的招牌菜可是西湖醋鱼?"

    掌柜的眼珠子转了转,笑着答道,"大官人说的没错,西湖醋鱼的确是我家文武楼的招牌菜式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几种西湖本地的特色菜。"

    **仁又问,"你确定?"

    掌柜的似乎有点为难,不过他还是嘴硬道,"那是自然,我家西湖醋鱼乃是西湖一绝,全杭州城的人都知道的,大官人若是不信,可以出去打听打听。"

    **仁嗤鼻一笑,"说是那么说,可说是一绝,就言过其实了。"

    掌柜的脸色有点难看,不过倒还不敢得罪客人,便强撑着脸面反问道,"大官人以前吃过西湖醋鱼,可是觉得我家的西湖醋鱼和以前的吃过的味道有所不同?

    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以前吃了不正宗的西湖醋鱼了,我家的西湖醋鱼,才是这道菜最纯正的味道。"

    掌柜的说的很自信,顺便还鄙夷地瞅了一眼对街文武楼,他可能以为**仁以前去过北街的文武楼,所以才吃出了自家西湖醋鱼的不同味道来。

第1416章:西湖醋鱼(中)

    掌柜的反应很有趣,客人对他家的菜的味道表达不满意,他却不找自身的原因,偏偏有工夫去诋毁对面的酒楼。

    杨怀仁笑了笑,也不想和他争辩什么,既然两家文武楼是竞争对手,他们之间肯定是会相互诋毁的,门店台板上写的东西已经说明了一切。

    杨怀仁故意说道,“掌柜的,不是我们故意挑你们家的毛病,而是你家大厨做的这道西湖醋鱼,真的不是那个味道。

    难道说外边百姓说的能吃到正宗西湖醋鱼的酒楼,是对面的文武楼?”

    掌柜的一听这话便忍不住了,情绪变得有点激动起来,“客官,你这话从何听来的?实话告诉你,要吃西湖醋鱼,我们家就是最正宗的!”

    他又指了指对面的文武楼,一脸鄙夷地讥讽道,“对面的文武楼,他也配叫文武楼?三年前他们还叫望湖楼呢,改了文武楼的名字,也不过是为了沾我家文武楼的名气罢了。”

    “啊?”

    杨怀仁有点惊讶,“掌柜的,你说的可是真的?对面的文武楼,是后来改的名字?”

    掌柜的骄傲道,“这种事我还能乱说不成?你若是不信,可以去左邻右舍的买卖家打听打听,对面的酒楼是不是原来的望湖楼!”

    杨怀仁又问,“那不对啊,望湖楼的名声好像也叫的挺响的,他们没必要为了争抢生意,把自己的招牌扔了,偏偏来抢夺你们家的招牌啊。”

    掌柜的觉得自己有理,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说的是这个理啊,望湖楼就做望湖楼的生意好了,大家虽然是做同一行买卖的,可住着邻居这么久了,多少也有些交情。

    可他家三年前忽然改了文武楼的招牌,就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了,此等恶劣行径,在老百姓心里也是为人所不齿的。”

    老和尚插话道,“且不说菜做的如何,对面酒楼如果真是这样做了,那还真是他们短了礼,就算是争买卖,也没有抢夺人家招牌的道理。

    对了,他们这么做,官府就不管吗?”

    如今虽然没有后世那种工商注册制度,但开门立户的干酒楼买卖,也是需要去官府办理一些手续的。

    有些类似后世经营许可,卫生许可和贩卖酒类许可等官府文书,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官府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买卖家不至于搞混了,在一定的地域内,是不允许同行业用同样的名称的。

    就算官府不愿意掺和这些民间买卖家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杭州城这么大的地方,开酒楼的商家也有成百上千,也一定会有同行业的商会的。

    商会里也有商会的规矩,这些圈内的约定成俗的规矩,其实约束了同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维护了一个做生意的平稳环境。

    像这样面对面开着酒楼,却用同一个招牌的,是不会被商会允许的,杨怀仁怎么想,都觉得这种事实在是不合情理。

    但问到这个,掌柜的却说不出个理由来了,支支吾吾了半天,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便让杨怀仁觉得很奇怪了,如果真如掌柜的所说,他们家才是真正的文武楼,那么他们便占着理啊,为何忽然又说不出道理了呢?

    杨怀仁觉得这其中一定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刚刚来到杭州,很多事情还不知道罢了。

    不过杨怀仁想了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从掌柜的嘴里应该问不出什么来,他说的话,自然是向着自家说,尽量去编排对过的酒楼的,所以他说的话也不能尽信。

    杨怀仁一想,要知道事情的缘由,还是要从做了这道西湖醋鱼的厨子那里下手,于是笑道,“掌柜的,不如把烹制这道西湖醋鱼的大厨叫上来,在下一问便知这道菜为何味道不够了。”

    掌柜的很为难,从他的表情里,能看出来他是知道自家的这道西湖醋鱼是不完美的,但似乎又不想深入的去探讨这件事情。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一个戴着围裙的厨娘走了出来,欠了欠身子给杨怀仁行了礼,才开口问道,“这位官人,你觉得奴家做的西湖醋鱼不合口味?”

    厨娘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还很年轻,虽然在厨房做活,身上的围裙和衣衫上少不了沾上了些油渍。

    但人打扮的还算干净,样貌还算不错,皮肤也白,倒也能算的上是个美厨娘,起码她站在杨怀仁面前,杨怀仁作为同行就觉得她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杨怀仁也拱了拱手算是回礼,“在下没想到做出这么多美味菜式的厨子竟然是个年轻女子,失敬了。

    不得不说,你的厨艺不错,这桌上的大部分菜式,你都做出了很高的水平,但唯独这盘西湖醋鱼,只能说差强人意。”

    掌柜的似是要向美厨娘交代些什么,不料美厨娘抬手制止了他,“陆伯伯,这里交给五妹好了,您去看看厨房里的桂花羹熬好了没有。”

    陆掌柜叹了口气,摇着头退了下去。

    美厨娘面对杨怀仁的诘难,竟表现的一点儿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问道,“这位官人你可以把奴家做的这道西湖醋鱼的不足详细说一说吗?”

    杨怀仁心想,她倒是个讲道理的,便笑着随口道,“西湖醋鱼的烹制,重点无非有三,选材、煮鱼、炼汁。

    选材没什么好说的,西湖里的草鱼食物丰富,生性慵懒自在,肉质确实是极其鲜美的。

    煮鱼一道,你做的也不错,让肥美软嫩的鱼肉有了伶俐弹滑的口感,可以说是一定用了非常特殊的处理手法的。

    我也不当着大家面前揭穿了你的手艺中的秘密,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知道你是怎么做的。

    至于最后的炼汁一道,你的手艺就太普通了,说句不好听的,我徒弟做的醋汁,也比你强了不少。

    所以最后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味道,鱼肉很好吃,但光吃煮鱼,却不是西湖醋鱼的味道。

    而浇了醋汁之后,虽然样子和西湖醋鱼差不多,可醋汁的味道不够,把原本很好吃的鱼肉的味道也破坏了。”

第1417章:西湖醋鱼(下)

    宋五妹的表情很奇怪,因为杨怀仁说出了她烹制西湖醋鱼的手艺的不足非常正确,让她对杨怀仁表现出一种好奇,同时也有一些惭愧之意。

    他欣然接受了杨怀仁提的意见,偏腿福了一礼,“原来大官人还是位厨行的行家,只是不知这道西湖醋鱼,大官人可知道正确的做法?”

    杨怀仁笑道,“知道是知道,只是不知道和你们文武楼的做法是不是相同的。我可以告诉你,不过有件事我搞不明白,希望你先让我弄明白了,之后我再告诉你不迟。”

    宋五妹问道,“不知大官人有何疑惑,奴家自当为大官人解惑。”

    杨怀仁指着对面北街的文武楼问道,“不知你可否告诉在下,你们和对面的文武楼不是一家,为何都挂了同一块文武楼的招牌?”

    宋五妹有些迟疑,杨怀仁很快从她的表情里读出了些东西,应该和他之前猜测的差不了太多,两家文武楼,应该颇有渊源,只是眼下相互为竞争对手甚至成了仇敌罢了。

    而他们能同时挂上文武楼的招牌,便说明不论官府还是商会,认为他们是一家的,所以才允许他们这样做,但至于两家之间为何交恶,那就得从宋五妹嘴里知道了。

    宋五妹呢,听到杨怀仁说她做的西湖醋鱼的不足之处的时候,是有些吃惊,因为他简单明了的说到了点子上。

    所以她也对杨怀仁很好奇,便试探性的问了一下,不料这个男子竟说他懂得做西湖醋鱼,这便让她更加惊奇了。

    西湖醋鱼这道菜产生于北宋,离眼下的时间距离并不太远,也就几十年的光景。

    但这道菜产生了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就面临要失传的境地,宋五妹作为一个传承人,自然会觉得对不起祖宗。

    所以她很奇怪,一个陌生的男子,听口音还绝不是本地人,他又如何知道的西湖醋鱼的烹饪秘技?这首先就是说不通。

    但他确实说出来了别的食客很难发现的东西,而且他自信的样子让人没法怀疑他说的话。

    宋五妹想了一下,面前的男人这么年轻,应该不可能在自己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来文武楼吃过父亲烹制的西湖醋鱼的。

    那有没有可能,在很久以前,她还很小不太记事的时候,他的父辈来文武楼吃过西湖醋鱼,又通过不为人知的方式从她父亲这里得到了西湖醋鱼的正统做法,然后又告诉了面前的男人呢?

    她的确很想知道西湖醋鱼的烹制秘籍,但两家文武楼的陈年旧事,她又不愿意提起,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所以她有点左右为难,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为了自己的脸面,连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都不要了?我还真看错了你了。

    算了算了,你既然不远说,我也不问了,只是可惜了,一道西湖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味,到你这里就失传了,可惜啊,唉……”

    宋五妹听了这话很是诛心,她咬了咬牙,认真问了一句,“这位大官人,你说你知道西湖醋鱼的做法,奴家要如何相信你?”

    杨怀仁头也不抬地淡淡说道,“煮鱼嘛,调料味一酱二酒三糖四醋,酱是鱼豆三七兑的陈年老酱,酒却是五年的黄酒,年份多了少了都会影响煮鱼的味道,糖是熬制过的蜜芽糖,醋是红浙醋……”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宋五妹打断了他,但从杨怀仁嘴里说出来的字,每一个都是正确的,从选料到配比,不由的不相信杨怀仁真的会做西湖醋鱼。

    “说了我现在不想说这个,你非不信,我才随口说说而已。”

    杨怀仁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宋五妹,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惊喜的时候,便知道她已经服气了,打断他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便是不想暴露了自家的厨艺秘密了。

    杨怀仁接着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对面北街的文武楼,东家和大厨也是姓宋吧?不如你过去把他请过来吧。”

    宋五妹惊呆了,面前的男人又是如何猜到这些的?

    不过想知道西湖醋鱼做法的念想占据了她的思想,她已经试探过了,面前的男人太神秘,虽然还没搞清楚他是谁,但他确实会做西湖醋鱼。

    宋五妹不再纠结,神色变得和缓,又福了一礼,“大官人稍待,奴家这边去对过请人过来。”

    说罢她转身走出大门,走向了对面的文武楼。

    北街文武楼的掌柜的见南街文武楼来了一群富贵人,心中好生羡慕,同时也心中咒骂着些不堪入耳的话,赤落落的嫉妒人家生意比他们家生意好。

    但忽然间他发现南街文武楼的东家兼大厨宋五妹朝他们走了过来,心中惊讶不已,忙出门挡住了宋五妹进门的道路。

    “老五,你过来这边作甚?是你们家有了大户照顾生意,故意过来显摆的吗?”

    掌柜的出言不逊,宋五妹的眼神里也充满了厌烦,“这里也有你说话的份儿?赶紧回去把老三叫出来,就说我有要事找她!”

    掌柜的更生气了,扯着嗓子骂道,“老五,你当你是谁啊,你以为你还是老子的东家吗?我们家东家很忙,没空搭理你,你还是滚回去吧!”

    宋五妹气极,抬手便一巴掌打过去,掌柜的来不及躲闪,生生挨了她一巴掌,接着便捂着脸倒退了几步,嘴里结结巴巴骂道,“老五,如何说我也是你的兄长辈上的,你敢打我?!”

    宋五妹不依不饶,作势还要抬手继续打,嘴里还骂着,“一个看门狗而已,我打你又如何,去报官啊!

    赶紧去喊老五出来,耽误了大事,你还担当不起!”

    掌柜的见她说的认真,也知道宋五妹从小性子就泼辣,说打他就真的敢继续打他,他也只好回头跑进了自家酒楼里去喊人。

    但一边跑着,嘴上却极力给自己找面子,“老五你给我记着,老子将来绝饶不了你!”

    不大会工夫,从酒楼里走出另一个穿着厨娘打扮的女子来,看样子很年轻,但应该比宋五妹大了一些。

    她走出门来便指着宋五妹大骂道,“老五,你是闲的没事干还是胆子又肥了,敢上我家门前来捣乱?!”

第1418章:厨师姐妹(上)

    古代厨子被认为是伺候人的卑贱行当,所以像宋五妹这样的厨娘并不少见。

    当杨怀仁看到从北街文武楼里走出来的厨娘的那一刻,其实他就明白两家文武楼是什么关系了。

    那个被宋五妹称作“老三”的女人,和她的样貌竟长的差不多少,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么她们应该是姐妹关系才对。

    似乎一切都渐渐开始容易理解了起来,只不过如果她们是姐妹,为何关系相处的如此恶劣?

    但凡她们心里对对方还有一丝的骨肉亲情,也不至于如此的恶言相向。

    这让杨怀仁皱起了眉头,刚才宋五妹和他对话的时候,明明感觉上宋五妹是个极其斯文的厨娘,对一个食客都礼数齐全,没理由对她姐姐态度这么差劲啊。

    宋三娘同样对妹妹没有好口气,也不顾这会儿从门前路过的行人怪异的目光,她叉着腰站在自家酒楼门口,扯着嗓子就开骂了。

    宋五妹呢,被姐姐一通臭骂,似乎充耳不闻似的,脸上甚至带着些讥诮的意味,等宋三娘骂累了缓口气的工夫,她才阴阴地说道,“你骂够了没?

    要是骂够了就赶紧去做一道西湖醋鱼出来,我那边有位食客要尝尝你的手艺,我劝你不要废话,赶紧去做,而且要认真做,不然后悔的是你自己!”

    宋三娘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妹妹,接过掌柜的递过来的茶水猛灌了一口才又骂道,“你当你是谁啊,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你家里的客人要吃西湖醋鱼,那就叫他过来我这边吃,我自然会好好招待着,怎么,是不是人家觉得你的手艺不行啦?

    哈哈哈哈……你也有今天,我早就告诉过你,你手艺不精,就不要做文武楼的招牌菜,平白无故被你砸了招牌,害的我也跟着你丢人!”

    宋五妹气得腮帮子鼓鼓的,接着长出了一口气平静了下心情,然后又连珠炮似的又往姐姐脸上怼了回去。

    “你个老三,平日里就见你家没有多少买卖,你是闲日子过的多了,把自己给闲傻了吧?

    我做的不好吃?我做的不好吃?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我都懒得说什么,可你也敢说,你也配?

    我可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虽然西湖醋鱼一道菜做的还不够完美,可其余菜式,我哪一样不比你做的好吃?

    不仅仅是好吃,而且是好吃了十万倍呢,就连西湖醋鱼算上,你做的也不见得比我好。

    之前有人吃你做的西湖醋鱼吃吐了的事情,我都懒得说,你自己心里不觉得丢人,我都替你丢人!

    你自家生意做得如何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要不是沾了文武楼这块招牌的光,你能混到现在?恐怕早就趴蛋了吧?

    不如你赶紧把文武楼的招牌给摘了,用原来的望湖楼的招牌也行,或者用个其他什么招牌也罢,可不要再挂着文武楼的招牌给祖宗丢人了!”

    搞笑的是,宋五妹骂宋三娘,宋三娘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等到她骂完,又要叉着腰回怼回来。

    杨怀仁本来还本着一个看热闹的心态,可渐渐的,他越来越觉得宋家姐妹这么当街对骂,实在是辱没了厨行的名声,赶紧派了一个亲兵去劝架。

    亲兵走过去,脸色淡然地对对骂的宋氏姐妹说道,“你们骂够了没?骂够了就赶紧按我家主人的意思办事。

    要是没骂够,那你们就继续骂,我家主人可没有这闲工夫看你们的热闹!”

    说罢便摆了摆手退回来酒楼,宋氏姐妹俩也已经骂的意兴阑珊,宋五妹放缓了口气开口道,“我家的那位客人是一位美食名家,他知道西湖醋鱼最正统的做法。

    所以才让我来你这边喊你过去,是有话要说。你如果愿意眼睁睁看着父亲的传世手艺败落在咱们手里,你就继续骂吧,我没工夫陪你丢人了。”

    说罢她也回头往回走,宋三娘怔了怔,往杨怀仁这边望了过来,看到杨怀仁的那一刻,她脸上也写着半信半疑。

    但再看看妹妹的样子,觉得她又不像是撒谎或者设计算计她,便回头对手下吩咐道,“准备草鱼,我要做西湖醋鱼!”

    掌柜的劝道,“东家,你相信老五说的话?我仔细瞅了瞅他家那位客人,也不过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富贵人家的子弟罢了,他怎么可能知道西湖醋鱼的做法?”

    宋三娘深吸一口气,“你不用多说什么,就算是这次又是她骗我,我也只能心甘情愿的上当,父亲的手艺,比我们来的名声什么的都要重要。

    如果父亲的手艺在我们手里失传了,将来我们百年之后,根本就没有脸面去见父亲!”

    ……

    不大会儿工夫之后,宋三妹端着一盘刚做好的西湖醋鱼走进了南街的文武楼。

    这会儿宋五妹正坐在杨怀仁对面静静坐着,宋三娘走近了先是对杨怀仁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然后才把醋鱼放在了桌上,同样静静地坐在了桌子前的圆凳上。

    杨怀仁笑着叹了一口气,调侃道,“现在看你们如此文静地坐在我面前,我真的不敢相信,刚才大街上对骂的一对泼妇,和你们竟是同样的人。”

    宋家姐妹忽然有点尴尬,脸色火辣辣的泛红,可她们俩对视一眼之后,又互相嗤鼻“哼”了一声,扭过头去谁也不看谁。

    杨怀仁知道她们之间的积怨很深,可不是他一个外人能轻易几句话就能调解的,于是不在多说什么,而是拿起筷子去尝宋三娘做的西湖醋鱼。

    他夹了一块到嘴里细细品尝,渐渐地露出了疑惑之色,但紧接着,杨怀仁便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心里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了。

    宋佳姐妹俩看着杨怀仁一会儿疑惑一会儿又大笑,搞不懂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宋三娘忍不住先开口问道,“这位大官人,您这一会儿愁一会儿乐的,到底是怎么了?三娘做的西湖醋鱼到底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啊?”

    她斜眼瞧了一眼同样好奇的宋五妹,又问了一句,“是不是我做的西湖醋鱼,比她做的好吃呢?”

第1419章:厨师姐妹(中)

    不等杨怀仁回答,宋五妹讥讽道,“这人啊,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好,你西湖醋鱼做的什么样,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宋三姐嗤鼻道,“你也好意思说自知之明?我看你就是那个最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宋五妹怒道,“西湖醋鱼这道菜,是爹爹亲手教给我的,如何会做的还不如你?”

    宋三姐不服气,“你的西湖醋鱼是爹爹亲手教的,我的西湖醋鱼就不是爹爹亲手教的了?你这人真有意思,道理在你这里就是道理,换了旁人身上,就不是道理了?”

    宋五妹摇摇头不屑道,“我的西湖醋鱼做得不好,那是我学艺不精,辱没了爹爹的名声,可你的西湖醋鱼做成这种水平,是你根本就没好好学!”

    “我哪里没好好学了?”

    “你就是没好好学,当年爹爹教你手艺的时候,你仔细想想你在做什么?!人家姚家公子是要赴京赶考,将来要当官的人,怎么可能看上你?

    要不是你当年日日夜夜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不专心学艺,也不至于混到如此境地!”

    宋三姐被提起那段不堪回首的陈年往事来,一下就气炸了,虎地站起来指着妹妹骂道,“我那时候还年轻不懂事,再说也是姓姚的欺骗了我……”

    宋五妹也猛然站起身来,大笑道,“哈哈,终于承认你当年年轻不懂事了吗?想当年我苦口婆心的劝你,你偏是不听,现在好了,老了老了,还不是一个老丫头了被人笑话?!”

    “你!”

    宋三姐被说道伤心事,恨的咬着牙,“你好,你好!你好好跟着爹爹学了,可凭你可怜的资质根本学不会,西湖醋鱼这道家传菜若是失传了,都是你的罪过!”

    宋五妹红着脸,“明明是你的错,可非要我头上扣屎盆子,你可真不要脸!”

    “你不要脸!”

    “你不要脸!”

    ……

    两个美厨娘就这么当着酒楼里众人相互指着鼻子对骂,悟能大师都看不下去了,长叹了一口气,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也消失不见。

    他作为一个出家人,又不好上前拉架,只得闭起眼睛来眼不见心不烦,可那激烈的吵闹声还是从大耳朵里传来,他又只好念经来清静自己的内心。

    杨怀仁倒是和没事人似的,笑眯眯地说道,“打,使劲打,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才人脑呢!

    两姐妹能反目成仇到如此地步,不知道你们的爹爹泉下有知,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换了是我,恐怕恨不得一在阎王面前再撞死一次,后悔生了你们俩这么好的两个女儿!”

    杨怀仁这么一说,宋家两姐妹这才停止了吵闹,又坐了回来,转瞬间便恢复了常态。

    杨怀仁只得摇头,看来她们平时吵闹惯了,怒气来得快,去的也快,眨巴眼的工夫,两人又好似没事人似的安静了下来。

    杨怀仁知道这时候好言相劝是没有用的,她们身边的人也不少,如果说几句好话就能让她们重归于好,就不至于现在把关系搞得这么僵了。

    尽管她们和杨害人其实差不多大,宋三姐甚至还比杨怀仁大了些,但杨怀仁忽然摆出男人的威严来,用她们父亲的口吻训斥一下,反倒能起到些效果。

    他说道,“你们之间怎么回事?明明是姐妹来,为何要搞到如此地步,让先人在泉下寒心,让外人看了笑话?

    宋三姐,不如你先说说,你们俩是怎么弄到现在的情况的?两家文武楼是什么情况?”

    宋三姐长出了一口气,本来这种家事是不便为外人知道的,但如今其她们俩之间的事情,几乎行内都知道,附近的邻里街坊也熟悉,所以并不是什么秘密。

    只是她忽然瞧出来面前的男子不简单,虽然是个富贵公子的模样,但似乎他很懂得厨艺之道。

    如果真如宋五妹所说的,他懂得西湖醋鱼的做法,为了不让爹爹的手艺断送在她们姐妹手里,与他说些陈年往事,倒也没什么。

    “大官人应该也看出来了,我们俩,其实是姐妹俩,奴家比她大了两岁,名叫宋三娘,她叫五娘,平时大家便以三姐和五妹称呼。”

    杨怀仁点点头,“你们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宋三姐微微笑道,“没有,奴家的爹爹只有两个女儿。”

    “那……”

    宋五妹知道杨怀仁是对他们的名字感到奇怪,于是插话道,“爹爹给我们取名时,请了个卜卦的先生,先生说起名避双,于是便越过了二四,取了三娘五娘的名字。”

    杨怀仁明白了,古时候百姓家里生女儿家,只有读书人和少数富贵人家的女儿才会有个像样的名字。

    寻常的老百姓生了女儿,小时候就换做大丫二丫,长大了变成了大娘二娘之类的简单排行的名字。

    宋家老爹有点迷信,也是古人的常态,之所以不用大娘这样的名字,应该是宋老爹幻想着还能生个儿子,大郎的名字是留给儿子的。

    宋三姐继续说,“我们俩性格相似,也因为性子太一样了,所以从小就针尖对麦芒,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情。

    可即便如此,爹爹在的时候,我们俩还是能和平相处的,爹爹一直想要个儿子继承香火和他半辈子的手艺,可天不遂人愿,娘亲生了老五之后,便再没有生育。

    爹爹知道自己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这才肯把手艺传授给我们俩,只是当年我的心思不在厨艺上边,总觉得女儿家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寻一个好人家嫁了,手艺学了也是没有用的。

    而老五天资愚钝,她就算认真学也学不到爹爹手艺的精髓。”

    宋五妹打断了她,“你说谁天子愚钝呢?!”

    杨怀仁板起脸来,“不要插嘴,一个一个说!”

    宋五妹似乎很吃这一套,便闭嘴不出声,宋三姐叹了口气才接着道,“可惜我命运多舛,本以为姚家公子是个可以托付终生之人。

    但他赴京赶考之后,在京城里见识了那些莺莺燕燕,便乐不思蜀,把奴家忘的一干二净。

    所以我们姐妹俩,一个没好好学,一个学不会,才埋没了爹爹的一身好手艺。”

第1420章:厨师姐妹(下)

    杨怀仁笑了笑,宋家姐妹太有意思了,也不知道她们的爹是如何生养的,怎么就养了这么两个滚刀肉,切不断,煮不熟,还咬不烂。

    明明样子生得非常淑女,平时看着也文文静静的,怎么俩人凑到一起就立即变了泼妇,谁也不让谁,骂人讥讽的话语张口就来了呢。

    姐姐宋三姐看上去是为情所困,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似乎到现在还没有放下,妹妹呢就知道一个劲的埋怨姐姐,从来不找自身毛病。

    宋五妹见宋三娘想起往事来又开始兀自伤心,便不耐烦地接着她的话往下说。

    “命运?呵呵,我们生下来命运就注定了!生在厨师家庭里,你还想找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嫁出去?这梦做的也太没边了!”

    这话倒不是妹妹瞧不起姐姐了,因为连她自己也说在话里,这年头三教九流身份高低分的清楚,娶媳妇找婆家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

    厨师这一行一直就没什么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地位最高的士人面前,就更抬不起头来了。

    那位姚公子恐怕也从来没把她真正放在心上过,因为人家知道,他们的身份悬殊太大,要走到一切根本就不可能。

    宋五妹接着说,“爹爹三年前的了一场急病过世了,娘亲伤痛欲绝,不久之后也随爹爹而去。

    不过爹爹是个明白人,知道把文武楼交给老三肯定会被她搞垮了的,所以临终之前千叮万嘱把文武楼交给了我打理。

    而对老三,爹爹明显就是不放心她,所以才把家财分了一大部分出来给她,算是对她的一种补偿。”

    宋三姐似是不满意妹妹这么说她,怒道,“老五你什么意思?你是说爹爹信不过我了?”

    宋五妹幽幽一笑,“呵呵,原来你还知道爹爹信不过你啊,文武楼是爷爷和爹爹两辈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爹爹自然懂得要把文武楼交到他最信得过的女儿的道理。”

    宋三姐嘴唇都咬破了,看来对这一点她十分在意,她额头上青筋暴露,大怒道,“你乱放的什么狗屁?!

    明明是爹爹知道我离开了文武楼也能活,而凭你的那点本事,离开了文武楼却很可能是要饿死的,所以才把文武楼交给你打理而已。

    可你看看文武楼被你经营成了什么样?你还有脸说?!”

    宋五妹也来了怒火,“我没有脸说?又是谁给你的脸这么说?你可真是能胡搅蛮缠,你自己怎么回事自己心里没点数啊?

    按说你年长我两岁,爹爹应该把文武楼交给你的,但爹爹偏偏选择了我,你不想想为什么吗?肯定是不放心你啊!

    我承认文武楼现在的经营状况不如爹爹在世的时候那么好,可在我手里,怎么都比在你手里强吧?

    对面望湖楼的东家年老还乡,你便乘机盘下来人家的店面,你这是要做什么?

    你不是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找个好婆家就能享受你少奶奶的美好生活了嘛,干嘛又回来开酒楼?

    你开酒楼也就算了,我不跟你计较,可你好好的望湖楼的招牌不用,为何偏偏又来抢我文武楼的招牌?”

    宋三姐据理力争,“我愿意怎么活,你管得着吗?钱是爹爹给了我的,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怎么,你眼馋了吗?

    有本事去爹爹的排位前哭啊,每次你不都是在爹爹面前哭一哭,便讨了好处吗?你这辈子就讨巧在行,干别的你行吗?

    还有文武楼的招牌,你是爹爹的女儿,我也是爹爹的女儿,为何你能用,我偏就不能用?

    杭州城里你打听打听,谁又承认文武楼就是你老五一个人的?你好霸道啊!”

    杨怀仁可算听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这才一会儿工夫,两姐妹又吵了起来。

    杨怀仁吃到了两姐妹的手艺,便知道她们来做的西湖醋鱼是怎么回事了,宋五妹的西湖醋鱼煮鱼做的不错,可炼汁做的马马虎虎。

    而宋三姐做的西湖醋鱼煮鱼煮的一塌糊涂,但炼汁的手艺却做的十分正宗。

    相比起来,她们的手艺都不到家,可以说她们都掌握了一半西湖醋鱼的正确做法。

    但煮鱼煮不好很影响鱼肉的味道和口感,吃起来鱼肉的味道就不对了,但炼汁做不好的话,食客就算有些挑剔,可大不了只当一道普通的糖醋鱼来吃好了。

    所以从一个普通食客的角度讲,宋五妹的手艺似乎比她姐姐宋三姐要好一些,这应该就是造成了南街文武楼比北街文武楼生意要好的原因了。

    杨怀仁身为一个厨师,回过头来慢慢再去体会宋大厨的心情,不难想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中国人讲究生儿子续香火,好像生了儿子就能传宗接待,而生了女儿便好像是给别人生的一样。

    所以宋大厨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下,本来是想生个儿子,然后把自己的全部手艺悉数教给儿子,让儿子把手艺和文武楼传承下去的。

    但可惜的是他没生出儿子来,却生了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女儿,这俩女儿也是够他受的,宋三姐是个怨女,而宋五妹是个直性子愣头青。

    两姐妹从小就争斗不断,宋大厨这个当爹的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没有儿子,他也只好把手艺传给两个女儿,好让自己毕生所学能传承下去,特别是一道自家的传家拿手菜西湖醋鱼,更是不能在他这里断了传承。

    可让他为难的是,聪明一些的姐姐心思不在学厨上,整天坐着美梦要嫁个如意郎君,而妹妹虽然愿意学,可资质有限,又不能把他的手艺全部发扬光大。

    当爹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生活美满,同时又能和睦相处,所以他想了这么一个主意,幻想着可以让两姐妹相亲相爱,合作把文武楼的招牌继续传扬下去。

    宋大厨可谓用心良苦,可惜他的两个宝贝女儿到现在都没明白她们父亲的一片苦心。

    说起来她们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显然不是的,她们争吵的,也往往只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就是在这种日日争吵天天对骂的生活状态下,她们的关系便变得越来越差,从亲生姐妹变成了冤家对头。

第1421章:合则双赢(上)

    妹妹这边,虽然资质不算很好,但她肯吃苦肯用功。

    尽管创造性略显不足,但只要是她学会了某一道菜的正确做法,也许一遍两遍不容易学会,但在她勤加练习之后,烹制出来的味道也算是中规中矩。

    就像龙井虾仁那些西湖附近的酒楼都会烹制的菜式,她就做的不错,尽管没有多少创新,但他却非常擅长这种熟能生巧的菜式,因此也保住了文武楼的金字招牌。

    姐姐这边呢,因为当初学艺的时候就朝三暮四,所以尽管他天资好一些,可基础太差,导致她的北街文武楼买卖就差了一些了。

    不过杨怀仁觉得,她没有把宋大厨临终之前交给她的钱财乱花,而是盘下了原来的望湖楼,还特意挂上文武楼的招牌继续经营酒楼,内心里应该也是希望把爹爹的手艺传承下去的。

    这么说来,两姐妹的人生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她们俩谁也不肯低头,又缺少平心静气的沟通,所以才造成了这种奇怪又好笑的局面。

    “够了!”

    杨怀仁大喝一声,“你们俩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你们这么吵闹下去真是白费了你们爹爹的一片良苦用心。”

    两姐妹安静下来,可还是谁也不服谁。

    杨怀仁本想直接把宋大厨的心思说出来的,可一想这么简单说出来似乎太没有说服力,便想了一个主意,让她们自己去体会父亲的用意。

    “你们俩想知道西湖醋鱼的正确做法吗?”

    宋家姐妹的眼神里忽然来了神采,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急切地淡了点头。

    杨怀仁笑道,“那好,你们跟我来后厨。”

    两姐妹对视一眼,这会儿倒是想到一块去了,这个客人是要亲自动手烹制一道西湖醋鱼教给我们知道?

    二人赶紧起身陪着杨怀仁来到文武楼后厨,不用杨怀仁吩咐,宋五妹已经呼唤着厨房里的帮厨杂役准备好了制作西湖醋鱼的所有材料,然后又把他们赶了出去。

    自家的绝学,自然不能让旁人知道,宋五妹和宋三姐都知道这个规矩,便分头去关门关窗,还恐吓着门外的帮厨们,都离厨房十步之外,谁敢靠近,立即开除谁。

    帮厨和杂役们自然不想砸了自己的饭碗,赶紧紧张的离的厨房远远的。

    等他们回到杨怀仁身边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的时候,惹得杨怀仁忍不住笑了出来,他笑骂道,“你们俩也配说自己是厨子,这厨房被你们捂得严严实实,一会儿做菜弄出油烟来,是要呛死咱们三个吗?”

    宋五妹想了想,觉得他说的对,可西湖醋鱼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又不好被旁人偷学了去,这才不情愿的走到一扇窗户边,把一面对着墙的窗户打开。

    杨怀仁心说你只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冲着墙没有多少空间的,空气依然不能流通,效果和不打开真的没什么区别。

    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她们俩都太紧张了,不可能打开窗户打开门让旁人看见的。

    杨怀仁心说幸亏也就是俩女人和他在同一间房子里,如果只有一个,指不定让外人说什么闲话呢,而且自己的老婆就在二楼雅间里用餐,这也说不明白啊。

    准备好了一切,宋五妹又找了一身干净的围裙和厨帽过来,甚至想亲自帮杨怀仁换上。

    杨怀仁赶忙拒绝,“我没说我要动手。”

    宋三姐呆了一下,问道,“那大官人的意思,是您来说着,奴家来烹制?”

    宋五妹抢话道,“什么你来烹制,我的手艺比你好,自然是大官人教导着,由我来烹制才对。”

    见两姐妹又要争论不休,杨怀仁大体瞧了瞧这间厨房,同样是分了几个房间的,像宋五妹这样的大厨,自然会有一间独立的小厨房。

    于是他说道,“你们俩也不用争,你们俩都要下厨来做这道西湖醋鱼,一个人一个房间,我分别指导你们一下,没问题吧?”

    两姐妹又瞧了瞧对方,宋三姐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这里是妹妹的文武楼,她是客场,而且这一趟还是老五喊她过来的,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宋五妹想了想,这位大官人这么做,应该是怕她和姐姐一起学又要吵闹起来,所以才把她们分开,然后分别进行指导。

    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心里其实很满意,她自信凭她现在的厨艺基础,只要杨怀仁把制作西湖醋鱼的正确方式说出来,她就能做出来。

    而宋三姐可就没有这样的实力了,就算她知道了这道菜的做法,但凭她那点道行,恐怕还制作不出来。

    她自然也知道,凭宋三姐的天资,回去仔细琢磨琢磨然后多加练习,过一些日子也能做得出来。

    不过这几天的时间对她来说,可就是极大的优势了。

    只要她抢先一步学会了西湖醋鱼的做法,利用这几天时间搞一个美食品鉴会之类的活动,把杭州城里的同行和有头有脸的人物请来先行品尝她的手艺,将来就算宋三姐也做出来西湖醋鱼,别人也会说宋三姐是偷师的她的手艺。

    一来一去,她家文武楼的招牌就更鲜亮了,外人也会觉得南街文武楼才是正宗的文武楼,而北街文武楼只不过是个可怜的山寨货罢了。

    二人既然都同意了,杨怀仁便让她们俩各自取了材料,分头去一个独立的小厨房里烹制。

    不过杨怀仁去指导的时候,却没让她们制作完整的西湖醋鱼。

    他吩咐宋三姐只制作西湖醋鱼的炼汁,而吩咐宋五妹只需要制作西湖醋鱼的煮鱼出来即可。

    二人听了杨怀仁的指令也有点迷糊,不过她们都看出来杨怀仁刻意这么要求她们应该是有某种深意的,所以心里虽然觉得疑惑,但还是按照杨怀仁的吩咐去做了。

    杨怀仁只给了她们俩一炷香的时间,说完便回到了后厨的大房间里,找来了一个空盘子摆在面前备菜的案板上,然后便寻了个板凳坐了下来。

    两边的小厨房里都忙碌起来,很快便有动刀、起灶以及起锅的声音传来,杨怀仁也不着急,笑着等着她们完成他交代的任务。

第1422章:合则双赢(中)

    杨母等杨家的女眷们已经吃完了饭了,本来想继续沿着西湖南岸东行继续游湖的,可下楼后却不见了杨怀仁。

    听随行的亲兵上前禀报,这才知道杨怀仁又去掺和人家的家事了。

    杨母倒是没说什么,儿子的性子她是了解的,嘴上总是说不愿意多管闲事,可哪一回碰上了闲事,他从来都是忍不住要管一管的。

    何之韵这个大妇这时候自然要站出来问个明白,悟能大师笑答,“王爷今日做的是好事,南街北街两家文武楼看着别扭,他便是要人家合成了一家。”

    何之韵瞅瞅街对面也有一座文武楼,心中也觉得奇怪,其实她不用搞清楚这里边的事情,杨怀仁这个官人做的事情,她都无条件的支持。

    既然和尚不远多说,她也不好细问,如果官人愿意,将来自然会当故事一样讲给她听。

    倒是鬼姐心里好奇,想去后厨里看看,可还是被老和尚拦住了,杨母明白这里边的意思,便拉着鬼姐去外头看鱼,并留下一句话,“王爷做完了事情,让他来寻我们好了。”

    ……

    也没用了一炷香的工夫,宋三姐的醋汁和宋五妹的煮鱼便做好了。

    当她们俩从厨房里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对方手上的东西,也觉得很是奇怪,为何对方只做了一半?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她们走过来,把宋五妹刚煮好的鱼盛出来放入早已准备好的盘子中,然后从宋三娘手里接过刚熬制好还烫手的醋汁碗接了过来,小心地倒到了煮鱼上。

    红亮的醋汁浇在煮鱼上,立即便包裹了整条鱼,热气腾腾里,一股鲜香的味道也升腾了起来。

    杨怀仁等着浓稠的醋汁渐渐浸入到改刀形成的鱼肉缝隙中,凑上去用鼻子仔细嗅了嗅,最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们想知道你们爹爹烹制的西湖醋鱼的正宗味道吗?”

    宋三娘和宋五妹呆呆地看着杨怀仁,又看了看那一盘西湖醋鱼,疑惑道,“难道是……”

    杨怀仁笑得很得意,“没错,这就是,如果你们不信,可以亲自尝一尝,看我说的有没有错。”

    宋家姐妹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不过她们嗅到的那种气味,确实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而且和她们俩各自做的西湖醋鱼有一些不同。

    两人分别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先试探地嚼了一口,脸上忽然浮现出奇怪的神色,又惊奇,又有些不可思议。

    接着二人同时快速的仔细咀嚼,等确定了那个味道和记忆里的味道是一模一样的,这才真正呆傻地望着对方。

    杨怀仁也取了一双筷子尝了一口,闭着眼享受了一番,才开口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个味道。”

    接着他笑眯眯地对宋家姐妹道,“你们现在明白了什么吗?”

    宋三姐和宋五妹面面相觑,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迷迷糊糊。

    杨怀仁摇了摇头,继续吃着那盘西湖醋鱼,慢慢帮她们解惑。

    “西湖醋鱼,西湖名菜,也是你们文武楼的招牌名菜,更是你们祖父和父亲的拿手绝活,可以说是你们宋家的家传菜。

    这道菜,现在很多西湖边上,还有杭州城里的酒楼食肆也都在做,可惜没有人真正做出来当年你们父亲的那种水准和味道。

    真正懂得这道菜的食客其实也不多,普通人尝过了别人家的西湖醋鱼,会觉得也还不错。

    但他们内心里却会低看了这道西湖醋鱼,认为就是一道糖醋鱼罢了,只不过选用了西湖中的草鱼才带上了些地方特色而已。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西湖醋鱼是个什么味道,平白无故的便把这道西湖醋鱼的名声给小瞧了。

    虽然你们的爹爹过世了,好在文武楼还在,宋五妹仍旧维持着文武楼的招牌,大家也公认文武楼做的西湖醋鱼是最好吃的。

    可他们只说对了一半,不论是五妹还是三姐,你们做的西湖醋鱼,只能说比别人家做的寻常的糖醋鱼有了些特色,可还不是西湖醋鱼真正的味道。”

    宋三姐和宋五妹认真听着,忽然觉得面前的大官人好高深,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现状和形成这个现状的原因说了个清楚。

    她们俩自然知道西湖醋鱼和糖醋鱼并不是一码事,心里对那些用糖醋鱼冒称西湖醋鱼的酒楼很是鄙夷。

    可她们俩也没有能力把真正的西湖醋鱼做出来,所以对别人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指责起来又没有多少底气。

    两个人内心里都不希望西湖醋鱼这道家传菜在她们手里失传,所以这三年来私底下也是努力回忆当年爹爹教她们烹制西湖醋鱼时候的记忆,试图把真正的西湖醋鱼做出来。

    但她们俩都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宋三娘天资够了,可惜厨艺基础相对薄弱;宋五妹厨艺基础较好,可天资少差一些,在变通上做的还差很远,所以两人最后都没有取得成功。

    杨怀仁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厨艺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然需要有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精进。

    这道西湖醋鱼,其实也不难做,很多富贵人家里的厨娘也能做个差不多,但和你们俩的情况一样,始终没法做出最正统的味道来。

    或者可以这么说,西湖醋鱼九成的做法,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只有一成的烹饪细节,才是你们宋家秘而不宣的秘密。

    但对一道菜来说,这一成秘而不宣的秘密,才是烹制这道菜最关键,也是影响它成菜最终味道的关键因素。

    只是好吃和美味,差距看起来不大,但对一个真正的食客来说,一点点差距,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没吃过这道西湖醋鱼的人,你们做出来的西湖醋鱼,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西湖醋鱼的味道。

    但对严谨认真、要求又极高的食客来说,如果吃过了你们爹爹当年烹制的西湖醋鱼,再出你们来做的西湖醋鱼,就真的会觉得食之无味了。

    你们俩,一个学到了煮鱼技巧的奥秘,一个学到了炼汁手艺的精髓,其实你们知道的秘密,对我来说都不是秘密……”

第1423章:合则双赢(下)

    面对惊讶的宋氏姐妹,**仁坦然笑道,"这里只有咱们三个人,我说出来,你们听听我说的对不对。

    煮鱼嘛,三姐之所以不如五妹做的好吃,原因并不在于调味,调味上其实你们各有各的独到之处,五妹的基础更好,所以手艺更扎实。

    但是煮鱼的手法上,三姐就比五妹差远了,大家都知道煮鱼需要鱼皮朝上放进锅里煮。

    以普通的草鱼作为主料的西湖醋鱼,西湖草鱼的肉质松软肥美,是一种优点,同时也是一种缺点。

    过于松软的鱼肉,在入口的时候难免让食客少了一种嫩滑和有弹性的口感,所以五妹的手法,应该是在煮鱼的过程中,使用了三次冷浇的技法。

    鱼下锅煮到半熟,提出来用之前煮鱼的冷汤浇一次,七成熟再浇一次,九成熟再浇最后一次,最后下锅煮熟,煮鱼才算完成。

    就因为多了这三道浇冷汤的过程,让鱼肉也原汤的味道更佳融合在一起,同时在热胀冷缩里,让新鲜的鱼肉变得爽滑又富有弹性,吃起来自然口感舒爽。"

    宋五妹诧异地长大了嘴巴,爹爹传授给她这个煮鱼的秘诀的时候,她其实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她却知道这样做之后会让鱼肉的口感更好的,所以很好的把这个秘密的煮鱼技法继承了下来。

    这种技法可以算是她文武楼独有的秘法,旁的酒楼不知道,所以做出来的西湖醋鱼都没有五妹的文武楼烹制的西湖醋鱼那么好的口感。

    她本来觉得**仁会做西湖醋鱼,但也肯定不知道这种处理手法,她相信她爹爹也不会把这么秘密的东西和别人说。

    如今**仁当着她和姐姐面前说出来,让她觉得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宋三娘同样诧异,"老五做的煮鱼好吃,就因为多浇了三次冷汤这么简单?"

    **仁严肃道,"简单?简单你怎么不知道这么做呢?厨艺这东西,就是看着简单,但一道菜味道是好是坏,就是一些看着很简单的小细节小步骤所决定的。

    再来说说你炼汁的秘密。烹煮醋汁,和煮鱼不同,手法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所用的调味料非常讲究,但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家用的材料几乎是一致的。

    就算调味料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可调味料配比这种事,有心的厨师如果肯下苦功不断地尝试,总会找到你家醋汁秘方的配方的。

    可你们宋家的醋汁,有一样调味料是别人不知道的。"

    **仁说着瞅了瞅宋三姐的围裙,宋三姐下意识地摸向了围裙上的一个小口袋,这一刻她也明白**仁已经知道她炼汁的秘密了。

    **仁接着道,"不用藏了了,这里就咱们三个人,宋五妹其实也不是外人。你烹制醋汁的秘密,就是你加入了草鱼籽。

    做西湖醋鱼,一般使用一年生刚成熟的草鱼,这么大的鱼鲜嫩,用来做菜刚好。

    有些酒楼还专门挑又大又重的草鱼来做西湖醋鱼,以为鱼越大越好,其实是一种不懂行的愚蠢表现。

    美食的材料从来都不是越大越好,即便都是同一种鱼,不同的鱼在不同的年龄,味道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季节捕获的鱼,味道同样大有差异。

    这么大的草鱼是没有鱼籽的,但年长的雌鱼有,这样的草鱼虽然不能用来做西湖醋鱼,但它的鱼籽可是你炼汁的秘密材料。

    草鱼本身味道较淡,一年生的草鱼鱼肉鲜嫩,可鱼的味道就更不足了,加上西湖醋鱼最后一道工序是浇醋汁,就更容易抢了鱼肉的味道。

    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点,让一道西湖醋鱼完美,便把草鱼鱼籽收集晾干,然后磨成粉末,在炼汁的时候稍加一些进醋汁之中。

    这样一来,整道菜才显得味道统一,也成了一个整体,鱼籽和鱼肉的味道结合,让鱼味更加鲜美,同时又融入了醋汁之中,完全没了鱼籽的腥味。

    宋三姐,我说的你炼汁的秘密,可说的对?"

    宋三姐佩服地福了一礼,"大官人说的不错,没想到我宋家西湖醋鱼的秘密竟被你全部参透了。"

    宋五妹同样福了一礼表示对**仁的钦佩,接着疑惑道,"敢问大官人名讳,以及您又是如何知道我们文武楼的招牌菜西湖醋鱼的秘密的?"

    "我姓杨。"**仁淡淡答道。

    宋家姐妹一开始也没想起来西湖边上有什么杨姓的大户人家,可后来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立即便给**仁跪了下去。

    **仁赶忙起身虚扶了二人起来,"你们不用说话,我今天不是钦差和王爷,就是一个厨子,咱们仨在厨房里说话,就是同行之间的平常交流。"

    宋三姐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吓得不敢说话了,她从来没见过身份这么高的人,心里早就慌乱了,舌头都有点发麻,哪里还有心思乱说话?

    只是二人知道了**仁的身份,也便明白为什么他会做西湖醋鱼了,以**仁在厨艺界的名望,他会做什么菜都不算离奇。

    宋五妹倒是个胆大的,竟大大咧咧说道,"王爷厨神大名如雷贯耳,奴家心中敬仰已久。"

    **仁笑道,"外人这么说,有拍我马屁的成分,你这么说,我还是很开心的,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不过厨神之名,其实有点夸大了,这世上没有一个厨师是全能的,就说这道西湖醋鱼,如果你们的父亲在世,就一定比我做得好。

    话说到这里,你们来也应该明白你们的爹爹临终前的安排,是什么样的用意了。

    西湖醋鱼作为你们文武楼的招牌才,你们宋家的家传菜,是绝不能失去了传承的。

    宋大厨把一道菜的两个最重要的步骤分别教给你们姐妹俩,就是希望你们明白,只有你们姐妹同心合力,才能把你们的家传菜传承下去。

    而且不仅仅是你们爹爹的安排,还是他的遗愿,两家文武楼面对面的竞争,还搞得你们来如今这种仇敌似的样子,会让你们爹爹伤心的。

    不如让两家文武楼合二为一,合则双赢啊!"

第1424章:怨散缘来

    宋三姐和宋五妹同时陷入了深思。

    宋三姐回想起当初爹爹去世的时候,执意要把家里最大的产业文武楼交给妹妹打理,她心里是极其不服气的。

    但不服气归不服气,她还不会违逆爹爹的意思,何况爹爹为了补偿她,也把家中的大部分积蓄交给了她。

    光是那价值近万贯的金银珠宝,也完全抵得上一座文武楼了。

    不过即便如此,爹爹过世后宋家也没有分家,她和五妹再不对付,也不可能在爹爹刚去世的时候就大吵大闹。

    母亲是父亲唯一的妻子,便已经说明了他们老两口是多么恩爱,父亲那么想要儿子,可也没有纳妾。

    父亲过世之后,母亲的身体便突然间不行了,整个人没了生气,没出一个月,也跟着父亲而去。

    父母都过世之后,姐妹俩的矛盾就一天一天地爆发出来,最后她负气出走,带着爹爹给她的钱银离开了家。

    一开始离家的时候,宋三姐也曾经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舒畅,可渐渐地,她才发现她心中的那个家,不是那个院子,而是父亲母亲的亲情,还有爹爹强逼着她学了的厨艺。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开始不敢吃饭,因为每次吃饭,便能想起爹爹是个厨子来,想起爹爹躺在病榻上用拉风箱似的声音嘱咐她要把宋家的吃饭手艺传承下去,她就没了胃口。

    这种压力伴随了她好久,直到她亲自下厨做了一顿饭的时候,那种压力才稍稍有所缓和。

    于是宋三姐做了一个决定,她也要做一个厨师,可回文武楼是不可能了,因为妹妹在,如果她回去,一定会被妹妹讥讽一番的。

    幸运的是,文武楼对面的望湖楼,老东家因为要回乡养老,才决定要转让出去。

    宋三姐借着这个机会,用爹爹留给她的财产,把望湖楼盘了下来。

    可她看着那块望湖楼的招牌,心里如何都不是滋味,酒楼是盘下来了,但招牌是人家的,自家的招牌是文武楼,她就是爹爹用开文武楼赚的钱养大成人的。

    看着对面文武楼,宋三姐忽然想到,文武楼是爷爷创立的,是宋家的招牌,不是他宋五妹一个人的,我也是宋家的后代,为何我不能用呢?

    于是宋三姐又打造了一块和老文武楼一模一样的招牌,这才开门营业。

    当她站在文武楼的招牌下的时候,她才感觉又有了家的感觉。

    可惜妹妹认为这件事是她故意针对她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劣,甚至到了见面就吵架的地步。

    这三年来,两人因为面对面开着同样的买卖,天天都能见面,可两个人却再也不能好好说话了。

    她们甚至不再用姐姐妹妹相称,连自家请回来的掌柜和仆子们,也把对方当做了仇敌一般的看待。

    宋三姐听了杨怀仁的话,忽然意识到爹爹为什么当初那么安排了。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对女儿来说,父亲又何尝不是女儿的大棉袄呢?

    爹爹永远都是那个最了解女儿的人,或许爹爹那时候就看出来了,他在的时候,她和五妹虽然貌合神离,可还能住在一个屋檐下。

    但如果爹爹去世了,她和五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姐妹了。

    而爹爹早就看透了三姐的内心,知道她那时候不好好学厨艺,是因为感情上遇到了波折,可在她内心里,整个人生都离不开厨房了。

    一道菜的两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分别告诉她和五妹,就是让她们姐妹俩知道,她们要想继承家传的西湖醋鱼这道菜,谁离了谁都不行!

    一开始她们没意识到,这才耽搁了三年,这件事现在说起来,连她自己都觉得好笑。

    那两个烹制西湖醋鱼中的小窍门,很复杂吗?很难吗?很神秘吗?都不是的。

    可如果凭她们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影响了西湖醋鱼味道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一个煮鱼的小技巧,还有在炼汁的时候加入了草鱼鱼籽研磨的粉末而已。

    或者这就是厨艺的神奇和趣味的所在了,一道传世名菜和普通家常菜的区别,就是这么简单。

    可如果懂行的厨师不说出来,老百姓谁又会知道呢?这就是手艺了,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这就是人家的生存之道。

    爹爹的遗愿其实很简单,让两姐妹真的情同姐妹,所以他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或许这就是一个父亲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了。

    宋五妹这边也进入了自己的回忆里,想起这些年和姐姐的相处,想起她对姐姐的态度,她也开始觉得她做的似乎有些过分了。

    姐姐当年感情受了伤害,只能说她遇人不淑,可她又有什么错呢?

    一个女人,谁不想找一个疼爱自己的如意郎君呢?就连她自己算上,又何尝不是整天做着浪漫的美梦呢?

    姐姐当初伤痛欲绝的时候,她这个做妹妹的,应该尽力去安慰姐姐,开导姐姐,而不是站在旁边冷嘲热讽。

    直到刚才,她和姐姐拌嘴的时候,还不忘把那件陈年旧事拿出来揭姐姐心头的疮疤,她这么做真的有点太恶毒了。

    大家都是女人,她们俩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何必要这么往死了去互相伤害呢?

    宋五妹想起她还很小,也就三四岁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去厨房里寻爹爹,可惜爹爹正在忙,把她抱到一边。

    她太调皮了,竟踩着凳子爬上了灶台,被旁边炒菜溅出来的油烫了手指头,是姐姐赶紧跑过来把她的手指头含在了嘴里,说这样就不疼了。

    当年相亲相爱的两姐妹,为何到了今天会成了冤家呢?

    杨怀仁左瞅瞅右瞧瞧,宋家姐妹各自在想事情,竟各自想的黯然神伤,流了泪水出来。

    等两人再对视的时候,眼神里那种怨毒和愤怒忽然间就不见了,滢滢泪水洗刷过的眼睛,显得那么的明亮纯真。

    这时候语言是无力的,人的感情很奇妙,相爱的人下一秒可能反目成仇,积怨的人下一秒又变得相亲相爱。

    杨怀仁觉得他的任务完成了,起身负手往门外走,头也不回地留下一句话,“西湖边上,还是只有一家文武楼的好。”

第1425章:不怕人的锦鲤

    走出文武楼的时候,正午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人身上,既暖和又舒服。

    回头向西去寻家人,在西湖西南角有一处和西湖相连,却又独立的一处水塘。

    水塘只有半人那么深,池水清澈见底,微波把照射到池底的阳光分成了金黄色的小块,摇摇晃晃煞是好看。

    水塘里睡莲依旧在开放,莲叶儿之间又一大片巴掌大的锦鲤,鱼儿积聚在一起一簇一簇地,鱼鳞闪烁着红黄相见的彩色光芒。

    也许是因为水钱,池塘边也并没有护栏,只是用白色的石头砌成了规则的边沿。

    游客们站在水塘边沿的石头上,洒下一些干饭粒儿或者吃剩的炊饼搓成的碎屑,便引了鱼群争先恐后的围过来抢食。

    杨怀仁走近的时候,二丫头就在往池子里撒炊饼的碎屑,引鱼儿簇拥到岸边,大官睁大了眼睛瞅着花花绿绿的锦鲤,二丫头便夸张地做着口型,教着他的大侄子说“鱼”。

    大官会说的话还是不多,鱼这个字好像还不太能把发音说的准确,只是他伸开了双手,那样子好像要去抓鱼一般。

    何之韵本想教育儿子,却被杨怀仁走过来抢了宝贝儿子去,往儿子小胖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呵呵笑着,“爹爹带你去抓鱼。”

    说着杨怀仁抱着大官蹲了下去,把儿子放在岸边的石头上,左手搂着大官的小腰保护他的安全,右手则问妹妹要了些炊饼碎屑来,顺手就洒在了岸边的水域。

    锦鲤嗅到了食物的香味,立即扭转了身子游了过来,在水里一跳一跳地啄食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碎末。

    杨怀仁揽着儿子,让他探出身子去,伸出手的小胖手也终于够到了鱼。

    鱼儿竟是不怕人的!

    本以为鱼儿能看见岸边胖乎乎的小人儿伸手去抓它们,它们应该惊恐的一哄而散,夺命而逃的。

    可没想到那些同样胖胖的锦鲤,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人类没有恶意的触摸,即便被碰到也只是稍稍扭动着身子躲了躲,却继续拥挤着争抢食物。

    大官摸到了滑溜溜的锦鲤,一开始又惊讶又好奇,还有些害怕,摸了一下便快速地把小胖手收了回来。

    杨怀仁鼓励着儿子,“不怕,再摸摸。”

    大官也壮起胆子来,又勇敢的下手去抓鱼,只是鱼儿的身体太滑腻,还不容易被人抓住,一个激灵之下奋力地甩着身子潜入水底,又从另一边冒出头来继续抢食。

    只是这么一闹腾,鱼尾巴甩起好多水珠,甩在了同样顽皮的爷俩脸上,大官乐得开怀笑了起来,惹得杨怀仁也哈哈大笑。

    鬼姐看得开心,只是有一点她没搞明白,她疑惑道,“这些彩色的鱼儿为什么不怕人呢?”

    她扭头瞅了瞅好多游人都在喂鱼逗鱼,继续说,“大宋的百姓还真是知书达理,若是人人都是怀着贪婪之心去捉鱼,恐怕西湖边上便少了一处美景了。”

    是铁香玉笑着给他解释,“锦鲤和别的鱼不同,普通的鲤鱼也好,其他的鱼类也罢,人们捕捉回去是为了吃的。

    锦鲤确实被大宋百姓认为是一种有灵性鱼类,前朝甚至有诏令严谨民间使用锦鲤,这规矩也这么传到了现在。

    若是换了别的地方,人们吃不上饭的话,遇到这么多不怕人的锦鲤,估计早就被捉光了。

    可在富庶的江南不同,百姓不缺食物,是不会去捉具有灵性的锦鲤食用的。

    而且有个传说,说的是锦鲤跃龙门便能化身为龙,食用锦鲤也被认为是对皇家不敬的表现。

    因为习惯、传说或者鱼儿的灵性,人们便不会轻易食用锦鲤了,西湖边上住的都是富贵人家,更不会去捕捉和食用这些精灵们。”

    杨怀仁笑了笑,觉得铁香玉说的有道理,只是想到这些身材肥壮的锦鲤不怕人,应该是因为喂鱼逗鱼的人太多,又没有真正捉鱼的人,所以锦鲤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

    没有了危险,它们自然活的悠然自得,可问题在于一旦真正的危险降临,这些锦鲤也早已经失去了求生的本能了。

    杨怀仁很担忧的觉得,大宋,还有大宋的人,包括高高在上的官员和普普通通的百姓们,或许在长时间优越的生活环境里,也已经渐渐变作了肥胖的锦鲤。

    国家富裕是好事,可所有人都渐渐没了危机意识,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了。

    燕云十六州已经失去了百年,百姓早已经想不起那片土地曾经是中原王朝的国土了。

    文人士子们自然还在忧国忧民,忧思燕云的诗句也时不时的会冒出来一些,只是酸儒们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所谓的忧国忧民,也不过是在士人中间自抬身价的一种手段。

    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将来出仕为官,在官场和仕途的不断磨砺中,一个个都变得光滑可鉴,与其假惺惺的忧国忧民,不如为自己讨点实际的好处来的实在。

    朝堂上的大佬们自然挂念那片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河山,只可惜也就是想想而已,即便是好战的章相公,也没有胆气敢当着大家面前说出收复河山的豪言壮语了。

    至于官家,寝宫里包含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江山图依旧高高悬挂,一开始或许每一任皇帝初登大宝之时,也不是没做过收复燕云的美梦。

    但图看得多了,梦做得多了,也就麻木了,然后便渐渐地开始装作看不见,知道视而不见,晚上的美梦也变换了其他的光景,皇帝还真是能变成锦鲤的。

    杨怀仁是去过燕云的,想起那片土地上的受苦受难的同胞,他忍不住心头一紧。

    更让他伤心难过的,是燕云之地最精华的汉人,早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宋人了。

    辽国皇帝向来把百姓分的清楚,有能力或者有才学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什么民族,他都一个劲的拉拢,慢慢收为己用。

    至于寻常的贫苦百姓,那不过是他们家的奴隶罢了,能劳作创造价值的,自然也要给他们留一口饭吃,不能创造价值的,自然便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了。

第1426章:甘蔗(上)

    杨怀仁忽然变得有些怕,记忆里的历史,二十多年之后,当女真铁骑跨过白沟河一路南下的时候,大宋依仗的禁军也没抵挡了多久。

    女真人出现在东京城门前的那一刻,估计守门的士兵们一定是吓破了胆的,没有任何抵抗,便让女人真直捣皇城,连皇帝老儿也给抓了去做宠物。

    可怕之余,杨怀仁又觉得可笑,偌大的国家,都城就这么失了,上百万百姓集体出逃的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这里边自然包括哪些披甲的禁军们,可他们之中竟没有几个拿起武器来反抗的,这是不是很可笑?

    这个国家的锦鲤太多了,至于那些能跨越龙门化身为龙的健壮锦鲤,似乎已经不多见了,大多数锦鲤都养的肥肥胖胖的,只是用来被人观赏的。

    本以为今年征西的战事可以给大宋的军队带来新的气象,可以改变大宋军备常年羸弱的局面。

    但让杨怀仁痛心的是,获胜的大宋军队一方面损失了很多有生力量,虽然不缺新的兵员补充,可军队如此大规模的换血,究竟还能不能维持之前已经提升了的军力,真的不好说。

    另一方面,得胜的军人开始骄傲了,这其实不奇怪,多少年来大宋军队没取得过这么大的胜利,获胜的军人确实有值得骄傲的资本。

    连皇宫里的皇帝都膨胀的跟吹气球似的,外头的军士们如何不会有样学样跟着膨胀呢?

    他们没有认清这次获胜的原因,并不是大宋的军力多么强,比起西夏军队,宋军还是差了不少的。

    只是宋军占据了后勤保障上的优势,加上西夏朝堂内讧,宰相和皇太后兄妹俩夺权,其余军司的党项贵族又各怀心思,这才给了宋军机会。

    朝堂上的大佬们也只是只敢夸功,不敢说出事实真相,就怕皇帝的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受到一丝的损害。

    可像章这样的聪明人,会不清楚这一仗是如何赢的吗?不可能的。

    只是他有他的政治抱负要实现,还要哄着皇帝让他按照他的理念来执政罢了,所以他也只能欺骗自己,强制自己认为大宋会安宁好长一段日子。

    文人们错误的预估了形势,认为把西夏打的半身不遂再无还手之力就可以安心过日子了,甚至还有人提出来这一仗给大宋带来了五十年国运。

    真特码的好笑,契丹人是换了新皇帝,他也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可绝对用不了五十年时间,耶律跋窝台的心里,中原也应该是他们契丹人的。

    当然,杨怀仁眼里契丹人其实也有不少人变成了锦鲤了,农耕生活和商业渐渐兴起,曾经马上封侯的契丹贵族们也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和大宋一样,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契丹人过惯了舒坦日子,再让他们打仗,也够呛有曾经的实力了。

    不过契丹的军队确实多,常规的禁军、京城军和偏军还有超过百万,这还不算平时放牧,战时上马便为兵的百万部族军。

    这么多人就算不用打,骑着马披着甲排成了队列冲过白沟河来,就够大宋喝一壶的。

    契丹军队毕竟骑兵多,这一点宋军是比不了的,所以契丹人还是个很大的威胁。

    但他们还不算最大的威胁,东北方向的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正在经历民族觉醒的过程。

    此后他会带着他的完颜部进行一个统一女真并大规模繁衍发展的过程,十年后他们就会真正建国,当时候连契丹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女真不过万,过完不能敌,这可不是吓唬人的,觉醒后的女真人的强悍程度,是契丹人和西夏人都比不了的。

    本来心情挺好的杨怀仁忽然变得有些忧心,把儿子交给妹妹照看,便拉了莲儿过来问话。

    “家里北边的生意,如今做的怎么样?”

    莲儿刚才还在被杨母调侃着说她比水塘里的睡莲还美,忽然被杨怀仁拉过来问这样的问题,一时还转不过头脑来。

    不过见杨怀仁神色认真,便仔细想了想才答道,“回官人话,咱家在岭南买了好多地,也种了甘蔗。”

    杨怀仁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今年还能有收成吗?”

    莲儿道,“能啊,咱家买地的时候,有的就是买的甘蔗地,是种了甘蔗的,因为出的价高,还回雇了地方上的蔗农来做工,所以年底是能收获一次的。

    不过这样的地只有不到一万亩,只有收地的三成,其他的两万多亩,种的是晚蔗,糖分差一些的那种。

    但晚蔗熟的快一些,明年年初倒也还能收获,也赶得上明年同时种糖分更好的早蔗。”

    杨怀仁有点惊讶,没想到他的计划被莲儿和家里买卖的管事们干的这么好,几个月工夫,已经在岭南收购了三万亩地。

    “三万亩,这么多啊。”

    莲儿笑了,“官人当初交代这件事的时候,可是很急切的,还吩咐妾身尽量多的种植甘蔗。

    所以妾身和家里的管事们便尽力去做啊,岭南那边山多地少人少,有些滩地根本就是没有主的,所以和地方官府说收地的时候,基本也没花多少钱,而且一买就是一大片大片的买进来的。

    若不是担心咱家买的地太多被人胡乱编排,奴家觉得还应该多买一些土地的。”

    杨怀仁懂得王夏莲的心思,在她的观念里,土地自然屯的越多越好,不过也担心囤地太多被那些有心之人乱说杨怀仁的坏话,这才买够了三万亩就收手了。

    古代的甘蔗亩产量杨怀仁还不清楚,这年头甘蔗榨糖的手艺他也不是很了解,倒是后世的一些情况他从某些文章上见到过。

    后世一亩甘蔗地能产五到六顿甘蔗,甘蔗运到糖厂之后经过清洗、压榨、沉清、蒸发、浮清、煮炼、分蜜等步骤后生产出来的是洁净的白糖晶体。

    但这时候的糖是粉末的糖霜状,在糖度和纯度上都没法和后世的白糖相比,应该是炼糖的工艺上的差距造成的。

    而且后世的出糖率,差不多是1%左右,大概八斤甘蔗出一斤白糖的样子,眼下的话,出糖率应该更低才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