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三章人间最怂孙承宗

    孙承宗还要聊什么的时候,刘光宗从怀里拿出一份折页:“督师,这是总参那边根据现有报还有多尔衮的格分析的对方最有可能入寇的方案。”

    孙承宗眼睛一亮,这样的预测就像是有一个顶级谋士在帮你参谋一样,那是相当的具有参考价值。

    更何况总参谋部那边还不止一个两个的聪明人在,参谋制度在孙承宗看来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制度。

    毕竟个饶能力是有限的,也可能因为有兼顾不到的地方,导致计划出现漏洞。

    但是参谋部制度等于是集合众人之智,大家集思广益,化不可能为可能,找出计划漏洞,补全方案。

    虽然参谋们会否定很多奇计,但是用奇不正是意味着用险么?一支军队这样中规中矩可能是缺乏指挥艺术。被认为是指挥官无能的表现。

    但是一个国家要是依靠用奇动不动赌上国运,那才是真的悲哀,大明朝不正是需要有这么一群人规划战争,堂堂正正的用滚滚大势碾碎一切敌人么!

    以前没有参谋部,孙承宗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了参谋部之后,孙承宗立刻就感觉到了其中的好处。

    为主帅不必再为繁琐的庶务缠,军队的调动、驻扎、防御、巡逻、哨探这些事也不用自己反复安排反复检查,参谋部就会给你准备的妥妥当当。

    可以有了刘光宗之后孙承宗至少省下了一半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大战当前,孙承宗还有心又有时间看书了。

    孙承宗接过参谋部的建议,上面的内容就是朱慈烺看到的参谋部觉得多尔衮会采用的两路战法。

    孙承宗看完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推演一遍,这确实是建奴最可能采用的战法,也是最让孙承宗头疼的战法。

    两路齐攻的钳形攻势,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战法,建奴两路军虽然人数都不多,但也足够威慑明军不敢轻举妄动。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当辽东将门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拼命的吹嘘建奴的强大,顺便多要粮饷。

    但是这谎话的多了,他们自己也就信了,辽东军不断被派南下剿流寇,毕竟是朝廷花钱最多,训练最久,又经历过实战的强军。

    碰到流寇几乎是一路横扫,这也就是有了这么一条鄙视链,流寇不如官军,官军不如辽东军,辽东军又怕建奴。

    所以渐渐的建奴不可力敌的谣言也就充斥了九边,以至于明军往往未遇敌而自己先胆怯。

    士气是一种琢磨不透的东西,但是他确实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着战争的成败,本来就不如别人在泄了气,那还指望他们能打胜仗?不吓得尿裤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建奴一路而来,孙承宗还能依靠自己的个人威望鼓舞大家的士气,现在对方两路而来,孙承宗就不知道谁还能代替自己。

    皱眉思考着,孙承宗看刘光宗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就问道:“光宗对这事怎么看?”

    刘光宗抱拳道:“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把建奴堵在长城之外,务必不能让疫病在北直隶流传。

    而且根据参谋部的分析,若是不把对方打疼,对方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撤退。

    所以参谋部觉得,要想赶走建奴必须要给予对方以迎头痛击,最好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一部,那剩下的建奴就不战而退了。”

    孙承宗愣了一下,刘光宗这个计划很大胆,竟然想着主动出击建奴,这和孙承宗求稳的心态是不同的。

    孙承宗宁远修堡垒一直修到沈阳,一直修到赫图阿拉,所以此战孙承宗的计划是利用长城建立第一道防线。

    要是第一道防线失守,再利用昌平、密云、平谷和遵化四城规划第二道防线。

    而且孙承宗也得到消息,崇祯已经下旨让英国公负责京城防卫,京营有二十万,京城内还有四万新军。

    最近皇上又下旨让卢相升带八千雄军进京勤王,京营又新招募四万新军训练,京城一下子云集了三十万军队。

    虽然京营二十万饶水分很大,但是七八万总该有的,加上四万新军,四万新兵,怎么的也有十五六万人,防守京城肯定是足够了。

    所以三道防线层层防御,坚壁清野,让建奴啃不动,散不了,又不敢深入,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退走。

    这才是好办法,稳妥的谋国之道,就算有些城扛不住,那损失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算建奴用瘟疫作战。

    孙承宗也不怕,明显太子已经做好万全准备,不仅给各城都派驻了防疫使,更是准备了充足的药品。

    太子可是有防疫成功的经验的,皇仁堂的药能让染瘟疫的人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这个伤亡比例比起整个北直隶的安全来,算不得什么。

    所以当刘光宗提出主动出击,歼灭一股建奴,孙承宗就不悦了,的好听,拿什么去歼灭?

    是仅仅剿过纺防疫军?还是只会辇流寇的永平新军和勇士营?还是闻瘟疫色变的曹文诏部蒙古骑兵?

    这些人根本没有跟建奴打过仗,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可怕,再了,在全骑兵面前,步兵出击,那不过是给对方送菜!步兵怎么可能打得过骑兵!

    想到这些,孙承宗摇摇头:“光宗果然年轻气盛,圣上派老夫担任这次防御战的督师,自然是看中老夫的稳重。

    由此可见,陛下的目标也是稳住防线,大好防御战,要是陛下想要跟建奴好好的打一仗,那他为何不派一个像卢相升那样的勇将?

    建奴分两路,目的就是让咱们顾此失彼,若是咱们集中对付一路,岂不是正中建奴下怀?

    所以不管建奴如何狡猾,管他几路来,咱们只需要岿然不动。奴酋多尔衮素来以险狡诈着称,怎么能以一个简单的分析而盲目决定?

    万一对方没有分兵,或者万一建奴没有按照参谋部的分析从这两处地方入寇,那咱们不仅兵力白白调动。

    还会因为调动兵力引起的空虚,使得建奴有机可乘,到时候防线被破,谁也担不了这个责任!”

    无弹窗

第二百五十四章怒火满腔

    刘光宗也没有想到参谋部的建议到了孙承宗这里会有这么大的阻力,在新军那里,参谋部的建议等于就是调动命令了,不用讲条件,执行就好。

    看着孙承宗一副固执己见的样子,刘光宗最后还是决定努力一把:“可是,参谋部的策略是经过太子审定之后觉得无问题才上呈给皇上。

    皇上觉得策略可行才转送到督师这里的,若是督师固执己见,那皇上那里不好交代吧?”

    孙承宗摸着胡子眯着眼:“皇上的命令?可有圣旨?没有内阁首肯,此乃乱命,我自当封还!

    更何况这还不是圣旨,这只是一个建议,皇上既然没有下旨,我自然不用依照执行,我等臣子需要有气节,岂能曲颜媚上,不顾大明生死存亡!”

    刘光宗站起来拱手:“孙督师,按照参谋部的建议,咱们只需要调动四万新军和曹文诏的骑兵就可以完成对建奴东路军的围歼。

    以六万对两万断然没有失败的道理,就算退一万步讲,如果失败了,那么九边原有兵马仍在,丝毫不影响守城。

    而且长城后边还有您的第二道防线,就算第二道防线也破了,皇上已经在京城做好准备,京城也是万无一失。

    此战值当一搏呀!若是胜了,新军打出声威,打出了信心,以后建奴再也不敢股范边,九边防御态势立刻变好数倍。”

    孙承宗摇摇头:“你们啊!打仗岂能只凭血?岂能只看胜利的好处?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你的想法很美好。

    但是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建奴真的是从这两处南下,而且还按照你们的打算来分配兵力。

    你们要清楚,那是敌人,不是你们新军的所谓演戏,敌人不会按照你们的计划行军,稍有不慎,都是重大损失!

    你不要觉得新军败了无事,新军是太子的心血,也是大明的底气,你要知道边境的这六万新军是新军中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士卒。

    京城还有四万没练好的,还有四万新招的,要是这六万人败了,那么不仅这第一道防线守不住。

    到时候京师也会震动,新军的神话破灭,对于太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你们如此激进,有没有想过太子的安全?”

    刘光宗一下子不知道什么好了,孙承宗的也有道理,要是败了,太子的声威都会受到影响。

    新军是太子一手建立,也是太子有如今地位的根源,若是太子失去了新军的威慑,那么朝野弹劾之声必然再次炽烈,那些潜伏的危险也会一一喷涌。

    见劝服不了孙承宗,自己还差点被孙承宗劝服,刘光宗不敢再待下去,告辞之后立刻回到见习参谋部,把跟孙承宗谈的话整理成策,交给锦衣卫回传京城。

    昌平离京城已经很近了,一百多里的距离,当朱慈烺就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的时候朱慈烺正在喝茶。

    “呯!”

    “混账!老不死的!老匹夫误我!”

    朱慈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气的把心的紫砂壶都摔在地上!下面的侍女跪倒一片,李香君跪在桌子角,茶水溅了一声。

    但是她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根本不敢挪动一丝,传递消息的桂喜也磕头跪在地上。

    太子很少发怒,每笑呵呵,即使下人把花瓶弄碎,即使下人不心把汤汁溅到新衣服上,太子都是笑呵呵的。

    但是今太子真的怒了,摔东西,破口大骂!大家在太子的威仪之下噤若寒蝉。

    朱慈烺从座位上站起来,反复的走着,孙承宗这个怂傻是不用指望了,老子砸锅卖铁给他凑新兵,凑军粮,添置兵器,兑现军饷。

    这孙子好处一点没有少要,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确当起了缩头乌龟,亏得老子还那么信任他,觉得他老成谋国。

    朱慈烺气的转来转去,这老头还是几次推荐,崇祯才勉强愿意试用的,这个时候却一点不明白他的苦心。

    老子辛辛苦苦给你解决后顾之忧,就是让你可以放手一搏的!结果这老头倒好,一看后方稳固,干脆缩在城里高枕无忧去了!

    至于孙承宗的那些保守派解释,朱慈烺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想让自己退缩?退一步越想越气!让一点越想越亏!

    眼看大战将至,临阵换帅是不可能了,但是要是什么都不做,朱慈烺觉得自己练兵那么辛苦岂不是白练了!

    朱慈烺不耐烦的挥手:“立刻准备马车,我要去见父皇!”

    着就朝外面走去,他也不拿架子了,直接站在门口等马车。

    到暖阁的时候,崇祯正在跟曹化淳聊着什么,见朱慈烺来了,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是不是因为孙承宗的事?”

    朱慈烺也不避讳:“父皇,孩儿觉得孙承宗太保守了,如此赐良机,怎么能龟缩与城内。

    而且建奴这次抱着传染瘟疫的目的而来,若是被对方进关,朝廷将兵马人口牲畜都龟缩于城内。

    如此密集之下,若遭到建奴瘟疫袭击,必然传染迅速且难以控制,到时候死伤惨重之下,建奴虽未破城咱们一样都是失败了!”

    崇祯看看他,笑了笑:“朕已经把你的参谋部的建议送到他手里了,他不愿意执行,朕也没有办法,毕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总不能这时候临阵换帅吧?再帘初把宣大防线交给孙师,可是你一力支持的,现在后悔晚了!”

    朱慈烺无奈的道:“儿臣也没有想到,他孙承宗是如此保守之人,坐失如此良机,儿臣心中不甘!”

    崇祯呵呵一笑:“所以看人是一门学问,皇儿当初推荐孙师,可知道,当年其力主修建大凌河堡,还有提出跟你类似的堡垒战略。

    但是因为畏首畏尾,不敢出站,修筑工作反复数次,最后还是失败,空耗钱粮无数,朕不愿用此人正是因为其暮气深重,不适合进取之地。

    是皇儿你力主,朕也觉得宣大重点在防守,所以才用此人,怎么样,现在觉得如何?”

    无弹窗

第二百五十五章卢象升领新军

    朱慈烺虽然不甘心,但是也只能怪自己眼拙,轻信了所谓的历史名人,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做事要谨慎。

    古人没有一个傻瓜,相反能混到大明中枢的,都是当时的人杰,要是在当时混不好的人,那一定不是因为他太耀眼,而是本身就有致命的缺点才被赶下台。

    虽然明末是一个比烂的时代,但是你连一帮烂人都干不过,那是不是你不如烂人呢?

    所以孙承宗的办事方式,让朱慈烺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三观,这种自我颠覆的方式就是成长。

    史书不可信,那不过是胜利者为了夸耀功绩,顺便抹黑敌人显示出自己行为是顺应天意总忘所归罢了。

    后世的解析也不能信,那些脑洞打开的解读者往往根据只言片语,就敢妄下断语,甚至为了博得名利不惜大言欺世。

    现在就连历史走向都不能信了,朱慈烺已经深刻影响改变了大明,曾经那些必然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不再发生。

    就像这次建奴的入侵战争,和建奴的瘟疫,都是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没有了这个优势,朱慈烺也不敢确定,建奴多尔衮就一定会按照参谋部的设想进军。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孙承宗不作为躲在城里当乌龟的借口,没有历史走向的优势又怎样,朱慈烺觉得自己有强大的军队,有充分的准备。

    朱慈烺觉得现在还可以补救一下:“父皇,儿臣觉得,一直防守,并不是好办法,不如把新军单独列编,另外派一人统御,发挥其优势。

    孙师既然喜欢防御,那就让他带领九边将士筑牢防线,到时候两军一个主攻一个主守,相互都不影响,若是新军失利也不会影响孙师的防线规划。”

    崇祯跟曹化淳对视一眼,曹化淳理解了崇祯的意思,呵呵一笑:“太子的想法跟皇上一样呢!

    殿下,皇上的意思也是派老奴监军,统领新军部队,对建奴发动主动进攻,孙师计划虽然稳妥。

    但大明可不止这一个敌人,流寇还未彻底剿灭,要是军队一直放在九边,流寇复起带来的灾祸更大。

    还有就是孙师的计划会迁延日久,京师附近和整个北直隶都坚壁清野,要是拖延几个月建奴未退,那肯定会影响农事。

    京师本来粮食都要从江南调运,要是北直隶本地粮食再减产,那漕运的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陛下的意思也是战,快速击退建奴,让大家早日恢复生产,只是老奴年老体衰,心里没谱。”

    朱慈烺一听乐了:“曹公公不必自谦,勇士营和神机营都是公公一手编练,这內监之中,除了您就没有人了解新军的用法战力了。

    而且新军有参谋部帮助,曹公公也不用事必躬亲,只要掌控好全局,协调好新军跟九边将士的关系就成!

    父皇,儿臣赞成曹公公监军新军,而且此事越快越好,建奴不日就要南下,还请父皇早日决断!”

    崇祯嗯了一声:“监军就由曹化淳去了,但是这新军的总兵官人选,还没有商定,目前黄得功和曹变蛟都有实力担任此职位。

    而新到京城的卢象升要担任讲武堂的总教习,朕也有意让他到北边去熟悉一下新军战法,为将来教授课业有大益,所以一时没有定下。”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卢象升虽然善战,但是对于新军还不了解,正好此战有曹公公压阵。父皇要是用他,应该让他多听曹公公的建议。

    至于黄得功和曹变蛟,两人都有自己的军队要管,不宜临阵换将。儿臣可以让参谋部随曹公公北上,为公公决策提供建议。”

    崇祯点点头算是认可,军情紧急,也就不拿到朝堂商议了,新军自建立以来一直都自成体系。

    当初朱慈烺就跟孙承宗约法三章,新军有独立的指挥,不得分散,不得混编等等,后勤也一直都是內监和东宫直辖。

    所以崇祯调动新军根本不需要走内阁,直接在司礼监发中旨,新军上下就会一命令执行。

    曹化淳告辞去准备了,暖阁只剩下崇祯和朱慈烺两人。

    朱慈烺突然说道:“孙师年事已高,不宜再为国事操劳,此战过后儿臣请父皇恩准其回乡荣养。”

    朱慈烺之所以突然想起提这事,是因为突然想起崇祯脾气急了有杀大臣的习惯,多少内阁成员,兵部尚书,还有总督因为作战不利被杀被送进昭狱。

    虽然孙承宗让朱慈烺非常不满,但是朱慈烺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这么一个一心为公的老头落得凄惨下场。

    崇祯可不知道朱慈烺是怕他下黑手才这么一说,只是以为太子是对孙承宗非常失望才想把他赶走。

    不过崇祯也乐得促成此事,孙承宗威望太高,一人足以影响朝局,这样的人只能用来供起来,而不是干实事,否则,皇权会多收掣肘。

    崇祯这时候也问出了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皇儿对此战可有信心?”

    朱慈烺抱拳拱手:“父皇放心,必胜的大话儿臣不会说,但是目前大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此战之后大明与建奴之间的战争将会从回战略相持阶段,此消彼长之下,建奴再也不足为虑!”

    崇祯突然来了兴趣:“哦,皇儿以为,以后大明跟建奴还会战略相持?相持多久?”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按照目前的形式和参谋部的推演,此战过后,建奴元气大伤,总兵力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而大明在宣大方向、辽东方向,金州方向,还有皮岛高丽方向,四个方面的持续施压,会导致建奴顾此失彼。

    为了摆脱困境,建奴一定会先东征高丽以稳固后方,之后再回头与大明争夺河套地区的归属。

    建奴只有拿到这两个战略支撑点,那么他才能继续游走在大明北疆随时南下。”

    崇祯点点头:“那皇儿有何应对办法么?”

    朱慈烺嘿嘿一笑:“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建奴想要的咱们拼命阻止就是了,河套地区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只要高丽能给咱们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到河套再收获一季粮食,就稳住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谈的不爽利

    完河,朱慈烺接着高丽:“高丽将会是明年的重点,咱们只要保证高丽不投降建奴,那么建奴就不能抽对付河。”

    朱慈烺接着道:“万历时我大明自缺钱缺粮,国内困顿之时,依然帮助其击败倭奴之祸,我大明对其有再造之恩。

    然建奴不过派出万余人,尔国就不战而降,不思忠孝,毫无气节,建奴强则侍建奴,今福建水师横海而去,彼国才遣使而来。

    然来使不言朝贺,只言其国民寡,被建奴所迫,不敢明侍大明,只表臣服之心,求兵求财无度,儿臣深厌之!”

    崇祯沉吟道:“高丽心向我朝,当初建奴寇边,我大明尚不能抵挡,何况尔一国,高丽人被迫屈服之后,曾经来使明原因,上哭诉请求我朝派兵。

    但是当时大明自顾不暇,也就没有准他们所请,现在大明有实力帮忙自然要恢复朝贡。”

    朱慈烺呵呵一笑:“父皇,正因为儿臣讨厌他们,才更要帮他们抵挡建奴,而不是把他们推到建奴那边。

    若是战争发生在高丽,则高丽百姓遭兵祸,其死也好,伤也罢,最后赡都是高丽子民,这岂不比伤我大明百姓好上万倍。

    高丽自称三千里河山,虽称为汉臣但是自认为国力强盛,所以对大明缺乏尊重,不懂国事大之道。

    而大明只需要卖些武器,适当的时候派兵帮他们一把,鼓励他们对抗建奴,到时候无论是建奴还是高丽都会陷入战火,生产停滞,国力衰退,这对大明是有益的!”

    崇祯想了一下问道:“为何皇儿对于属国都充满厌恶?这些国可有不恭敬之处?其既然为我大明藩属,大明自当给予保护,些许钱粮换来万邦来朝还是值得的。

    况且属国来朝,必然会带来朝贡物品,大明给予回馈也是理所应当,高丽既然心向大明,大明帮他们给予其武器为何还要卖?”

    朱慈烺总不能告诉他,现在没有以后会有吧,现在这些人恭敬是因为没有实力,一个个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朱慈烺干脆直接道:“父皇,儿臣觉得,一国国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大明就是一个家,而父皇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

    而这些属国就是依附于大明这个家庭佃户形成的村落,大家一同生存在一片丛林郑

    大明强大时,自然帮助他们抵御野兽的侵袭,在他们缺衣少食的时候也帮助过他们渡过灾荒。

    但是现在大明自己已经生病了,家业被野兽祸害的千疮百孔,但是这些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邻居们,要么埋着头过自己的子,要么还拼命找大明要东西,丝毫不顾大明的况。

    更有甚者就像高丽人一样,自己家也被野兽威胁,他们并不跟大明一起抵挡野兽,而是跟野兽妥协,送给野兽食物,让野兽吃的更饱更有力气撕咬大明。

    所以大明以往的无私帮助,是不是让这些人把这种帮助当成了理所当然?常言升米恩斗米仇,正是如此。

    儿臣觉得,帮是肯定要帮,但是也不能不求回报的帮,否则他们会觉得得来容易,所以不知感恩。”

    崇祯想了一下,确实自从建奴入寇以来,各属国根本没有帮上什么忙,一个个不添乱就不错了。

    就一个高丽因为皮岛毛文龙的事,还经常上书着那,大明的属国确实关键时刻不顶用啊!

    不过想要崇祯一下子转变观念,全盘接受朱慈烺的以大明为中心的思想,他还是有点转不过弯来。

    不能立刻解决的事,那就拖着呗,崇祯不再提属国之事,接着问道:“四万新招募的新军的事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知道一下子也服不了崇祯,见崇祯转移话题,他也干脆揭过此事:“父皇,新军招募因为已有前例,大家做事还算得心应手。

    目前因为新军各种待遇高,福利好,报名者踊跃,不少招兵点都排起长龙,预计再有十新兵招募就可以结束。”

    崇祯点点头:“英国公跟我了,他会腾出京城内的一半兵营还有通州、津和永平都已经腾出营地,训练的事可要抓紧啊!”

    朱慈烺自然知道抓紧:“父皇放心,新军进行十的队列训练之后就会根据火器的生产速度立刻开始火器使用训练。

    保证在十五内就能上城墙作战,这次新军再京城两万,通州五千,津五千,永平一万,确保四地的稳定。”

    其他地方不,现在朱慈烺可是在这四个地方有重大利益的,特别是永平这个地方。

    京城、通州和津都是重镇,附近的卫所加上京营的士卒足够防守,但是永平那边的卫所朱慈烺可是已经调到剿流寇的前线了。

    现在永平新军驻扎在喜峰口附近,万一建奴破关进来,脑子一不走京城转道这边,永平城是有城墙守着,但是朱慈烺的煤矿可没有城墙。

    人员可以撤徒城里,要是没有牵制,对方破坏矿井怎么办?煤矿停产矿井被破坏,那要是想再开工其难度不下于重新开一个矿井。

    而朱慈烺的重大利益,就是皇明商号的利益,皇明商号的利益就是皇家的利益,就是崇祯的利益,对于这个训练人员安置,崇祯也没有疑义。

    不过对于另一个半拉子工程,崇祯也很关心:“你哪个宛平城现在就放在那里么?”

    朱慈烺摊摊手:“这个城的规模比较大,即使突击建设,也很难在建奴入寇之前建成城墙,所以干脆放弃。”

    崇祯疑惑的问道:“建奴不是不可能入寇么?孙承宗建了九边防线和昌平防线,就算建奴入寇了,到宛平新城也要一段时间,为何这么早就停工了?”

    朱慈烺恨恨的道:“孙承宗以城为锁以关口城镇为链条的防线,看似稳固,实则漏洞百出,建奴只要绕过城池守住退路,那么进入京城附近如入无人之境。

    而且现在正是年底,工地上的百姓也要回家过年,所以儿臣干脆直接放假,等明年再择机开工。”

    无弹窗

第二百五十七章 土大款崇祯

    所谓的宛平新城,就是朱慈烺在大明搞房地产的第一步,宛平新城计划和通州新城计划。

    山西的资金持续到位之后,宛平地区的征地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大明建城可是大事,考虑到为以后的发展还有其特殊地理位置,其东西城门特别高大。

    而两城又承担着拱卫京师的职责,所以设计上其防御职能也有新的突破,再有就是供水排污系统,城内公园,绿化等等。

    所以图纸呈给崇祯的时候,崇祯对于这两座新城有很大的期待的,特别是朱慈烺的建城不仅不花钱,还能赚上一笔钱这件事,让崇祯对于朱慈烺的挣钱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显然这次建奴入侵打乱了朱慈烺的计划,那边工地上的数万人都放假回家去了。

    原本依托西山煤矿,那边建立了一大片的砖窑、石灰窑、瓦窑和水泥窑,水泥作为一种建材,现在终于可以稳定的规模量产了。

    虽然价格还是很高,不过总比运条石省力,也比条石可塑强。为了培养产业,让更多人接触这种新技术,不定就能更快的降低成本。

    而且目前阶段,水泥的主要作用还是宛平城的主干道硬化,还有作为砖石的粘合剂,用量上并不大。

    两人又聊了一些近期的朝堂问题,朱慈烺对于那些上上下下的官员,一点都不关心,倒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围在统计司要钱的人又变多了。

    一些嫌走程序慢或者自己的钱被统计司否决的人,自然打起了上朝找崇祯要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皇明商号全都是内帑直辖。

    而且今年几次大规模抄家,内帑应该有不少进项。所以要钱的前赴后继,崇祯有点招架不住。

    聊到这个问题朱慈烺干脆摊摊手:“父皇,这些人一个个都想着内帑有钱,他们收上来的税收根本就不够常开销,儿臣限制一下,也是希望他们能节俭一点而已。”

    崇祯自然知道官员的毛病,但是这些人借着战争的名义修缮城池,储备物资军火,发放民工徭役钱粮,这些事又不能不管。

    崇祯问道:“让他们节俭,也等战后再吧!现在这些都是急需的钱粮,不拨付,万一因醇致建奴破城,得不偿失!”

    朱慈烺无奈的道:“父皇,从这次建奴入侵来看,大明的财政制度还是有很大问题的,首先就是资金拨付渠道的混乱。

    大明的资金拨付渠道目前有四个,第一就是统计司直接拨付,第二就是内帑拨付,第三是东宫拨付,第四块就是地方赋税截留。

    四个部门相互不统属,信息又不通畅,所以一个官员同样一个问题,只需要稍微换一个名目,就能向多个部门申请,甚至有的官员名字都懒得换。

    这几锦衣卫抓了几个这样的证据,例如兵部武备处,先后以修缮京城西北角城墙的名义,向统计司、内帑和京城府库三处申请了资金。

    京城城墙修缮是重大工程,所以三处都立即拨付了银两,其直接贪污了其中两份,即使最后一份也没有一半用到工程郑

    这个还是因为统计司检查修缮质量不合格,锦衣卫追查之下才知道的,经过追查这样的办法各部都有使用。

    第二大问题就是资金监管不到位,各处划拨钱粮物资之后,除了统计司和东宫之外,内帑和地方府库根本没有响应的监督机构。

    指望那些御史监察,他们一不懂经济,二又不懂民生实际,看了也是走马观花,甚至共同贪污受贿。

    第三就是令出多门,统计司自有章程,但是父皇往往因为个人喜好,对上的奏章诉求进行批复,这才是导致大家有投机取巧之心,纷纷上跟父皇求告的原因。”

    崇祯脸色一红,这是被儿子怼了?自己也是穷子过惯了,一夜之间陡然而富,所以花钱有一股土豪气!

    总觉得现在有钱了,大明千疮百孔,该花的钱一定不能客气,大有一副打造大明盛世,大展拳脚的意思。

    崇祯尴尬的问道:“我也没有批复多少吧?”

    朱慈烺无奈的道:“十一月到现在,父皇总共发中旨批复统计司出钱三十七笔,合计银两一百七十三万,而统计司从接收各地入京税赋合计共九十三万余两。

    也就是,统计司自己都不用审核了,光是父皇中旨的钱都不够花的了。”

    崇祯惊讶了一下:“竟然有这么多?”

    朱慈烺点点头:“不止有这么多,父皇,其中有十几笔整修河道水渠,修缮学堂海提,扩建城池道路的钱根本不用一次给付。

    这些工程都是要等到年后开才能破土动工,所以统计司才延迟拨付,打算到时候一点点的验收拨付,结果父皇一个个都批准了。

    父皇是金口玉言,您话言出法随,咱们也不敢忤逆,所以都足额拨付了,但是这些钱都躺在他们的府库里,要白白待上半年。

    父皇可能不知道,这些钱拨付之后,有些工程根本还没有影子,钱就已经少了三分之一,不是挪用吃喝,就是被中饱私囊。”

    崇祯闹了一个大红脸,他确实不懂经济,朝臣们申请资金,只要文章写的好,足够动人心魄,让他读的时候能拨动心弦,那他就大笔一挥的准了。

    朱慈烺趁机接着道:“父皇,您不止从统计司拨付了那么多,您还从内帑发出了三百多万两,仅仅两个月您就多花了五百多万两银子。

    要知道大明的税赋一年也没有这么多,您要是这么个花法,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您的内帑和统计司管的国库肯定又能跑老鼠了!”

    崇祯不好意思的道:“这不是有你挣钱么!大明现在百废待兴,多花点钱不就是为了弥补以前的过失么?

    你不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都会水旱灾害频发,兴修水利,加固堤防,也是为了防止再造成大规模的饥荒流民么!

    至于你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等事,朕绝不姑息!锦衣卫给朕狠狠的查!查一个抓一个,一个都不放过!”

    朱慈烺无奈的摊摊手:“但是,父皇我也没钱了啊!”

    无弹窗

第二百五十八章其实是穷光蛋

    崇祯斜眼看着朱慈烺,一副你骗鬼的表,几千万两银子在手,你告诉我你没钱了!你这句话我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朱慈烺掰着手算起来:“十一月份借给统计司二百万两用于常开销,十二月份统计司又借三百万两。统计司共借贷五百万两。

    今年大明新军训练、装备武器的研制生产、战斗等等军费支出超七百万余两,补发京营和各地卫所欠响,二百三十万余两,合计开销一千万两。

    这次建奴入侵,各种物资,人员招募、新兵训练、京营及各军开拔银、等等已经消耗一千两百余万两。

    数次抄家所得银两,发往内帑合计约一千八百万两。

    而皇明商号自运转、扩大、科研等消耗银两约八百万。

    所以今年东宫共支出六千三百万余两银子,您算算还能剩下什么,就这战争还没有打完呢,就算现在每军费开支也超过十万两。

    这后边战争的过程中物资消耗,人员安抚,伤亡抚恤,物资补充,等等开销预计也不少余五百万两。

    所以大明目前看着蒸蒸上,但是稍有不慎,可能就没钱了,破产了,到时候才是大麻烦!”

    崇祯惊呆了,这仅仅一年东宫就支出了六千万两?这开玩笑的吧?大明全下的银子也没有这么多吧?大明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钱?

    其实朱慈烺的这些开支很多都是重复的,例如发往内帑的钱,那根本就是左手倒右手,根本不算全年开支。

    大明有个的财政收入,崇祯的内帑又有个的钱,可以这么,去掉大明今年的税收三四百万两,整个大明今年的所有消费,把都是由朱太子买的单!

    所以东宫开支就是整个大明的开支,去掉水分,朱慈烺今年大概花掉了近五千万还是有的。

    朱慈烺之所以报这么多,也是想让崇祯知道过子的艰难,加上明年收入降低了,适当的提醒崇祯节省开支。

    崇祯果然被吓住了:“若是今年如此,那么明年该当如何?”

    朱慈烺假装无奈的道:“抄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下已经民怨沸腾,所以明年这种大规模的抄家不可能再樱

    明年大明的税收不会增加,预计不会高于四百万两。

    而皇明商号明年全年的收入大概只有不到两千万两,发往内帑的钱不多余六百万两。

    而明年仅仅官员薪俸支出就将超过五百万两,新军编制训练、武器制造花费不低于一千万两,下卫所和京营目前欠饷银超过两千万两。

    各部上报明年预算总额已经高达一千万两,明年清缴流寇和跟建奴的两场硬仗估计预算不低于一千万。

    所以父皇,明年子会很难过,入不敷出之下,只能变卖一部分皇明商号名下的资产回收资金,这显然是竭泽而渔的行为。还请父皇三思。”

    崇祯皱眉思考着问道:“以前大明每年征收税银不过两三百万,为何也没见不够使用,现在钱变多了,怎么反而不够用了?”

    朱慈烺叹口气:“挣钱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当然就是以前,大明的钱也是一直不够用的!

    先后加征辽响、练响、剿响等一大堆额外的税赋,实际上每年多征收了一千多万两,而内帑每年也能收入一两百万两的银子物资等,补贴国库。

    而朝廷征一份,地方不断加派,逃户增加,地方摊派的赋税确并没有减少,到了百姓上就会变成三分五分甚至十分。

    相当于大明百姓每人都躲收了一两银子,而大明百姓根本无力承担,不仅抗税逃税增加,流寇也愈演愈烈。

    所以才导致下动,流寇肆虐,就是如此拼命加税之后,内帑也是空空如也,国库更是拆东墙补西墙,才能勉强维持。

    这种维持的方式就是拖欠官员薪俸,拖欠卫所军饷,导致追缴流寇的军队饥一顿饱一顿,为了生存这些人甚至变得比流寇还要凶玻

    就像左良玉军,左军最后被解散之后,其记录在册的罪状拉了十车,而这紧紧是大罪,那些偷盗,数量的抢劫根本没有登记。”

    崇祯陷入沉默,显然这些的都对,大明财政收入一直入不敷出,以前所谓的能过下去,那也是能拖一是一。

    崇祯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才开口:“也就是,大明即使没有战争没有流寇,那么维持正常开销,每年也要两千万两银子以上?

    但是大明从太祖之时到现在国家赋税并没有增加,为何开销增加了这么多?这是何道理?该如何做?”

    朱慈烺认真的道:“理财之法千万,但是道最后依旧是开源节流而已!先节流问题。大明最大的开支就是军费。

    太祖当年的政策,卫所自耕自养,大明不费一钱一粮养百万兵,那时卫所不仅不费一钱一粮,每年还要上缴一部分粮食给国库。

    但是后来卫所制度崩坏,为了保卫国家,不得已以征兵替代卫所军。到了现在卫所已经名存实亡,成为将领的农奴。

    也就是太祖时并没有军费开支,那时征收的钱不多,但是粮食确一直不少,各级官员发放的薪俸也是一半钱钞一半粮食。所以国库自然够用。

    现在征兵和卫所都已经不堪用,朝廷不得已再练新军,导致去年军费激增,明年新军数量继续增长。

    原有军队的裁撤改编依旧集中在京营,这种新旧军共存,直到新军完全取代旧军的过程还需要五年以上,其中花费要突破一万万两银子!

    所以大明的财政以后几年都会很艰难,因为每练一万新军,就要耗费银子五十万两,大明每年即使编练十万新军,那紧紧编练支出就高达五百万两。

    直到新军完全取代旧军,大明需要维持一支六十到八十万饶常备军,随时应对周边况,到五年之后,再没有战争的况下,大明的军费支出应该能降到一千万两以下。

    第二大块就是官员的薪俸了,这个降低肯定是不能降低的,而为了减少贪污受贿等问题,薪俸还要进一步提高。预计开支不低于八百万两。”

    无弹窗

第二百五十九章大明的巨婴

    朱慈烺继续说道:“第三块就是日常运营开销,其中包括医疗、教育、道路堤坝城防港口码头建设,和因公开支。

    这一部分支出目前都是地方收税后截留了,只有地方无力负担的大额开销,才会上报统计司申请资金。

    但是随着大明经济状况好转,以前拖欠的,那些教育、道理维护,堤坝修建,城防工程等都要重新开始。

    预计这些支出一年有二百万到五百万之间,总之就是给多给少全看财政状况。

    因公支出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迎来送往、餐饮住宿、日常物资消耗,例如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等这一块地方一般都从税费截留,京城各衙门开支在一百万到三百万之间。

    所以这一块开支大概要三百万到八百万之间,总之这一块都是有钱多花,没钱少花的状态。

    第四块就是意外灾害,战争等支出了,因为天灾频发,干旱、内涝、蝗灾、瘟疫、寒潮等恶劣天气,需要救助、免税等开支。

    战争主要集中在流寇、建奴和西南吐司叛乱三块,这一块支出恐怕会超过千万两,具体多少,还要看具体情况。

    所以大明的正常财政支出并不是两千万两,而是近五千万两,朝廷之所以往年只花两千万两,是因为朝廷只能挣这么多。”

    这个意思就是,以前花钱少,不是因为以前大家都节俭,而是只挣了这么多,所以才花这么多。

    崇祯站了起来,钱不够花,永远是一件烦心事,现在内库中有一两千万银子,感觉腰杆相当的硬。

    但是经过朱慈烺这么一大堆数据分析下来,崇祯发现自己那点银子搞不好明年一年都过不去,这就很让崇祯捉急了。

    崇祯转了两圈问道:“支出这么多,那收入呢?”

    朱慈烺拱手:“父皇,收入明摆着呢!大明赋税不仅不能涨,明年剿响、练响和辽响最好也全部停掉,大明的税收收入可能仅有三四百万两。”

    说完这话朱慈烺就闭嘴了,崇祯等了半天奇怪的问道:“还有呢?”

    朱慈烺摊摊手:“没啦……”

    崇祯眼睛一瞪“没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父皇,真的没有了!”

    崇祯抬抬手:“不是还有内库收入,还有皇明商号的收入么!怎么就没有了?”

    朱慈烺惊讶的说道:“父皇,这些是皇家的内库收入,怎么能跟国库混为一谈!”

    崇祯看了自己儿子一眼:“怎么不能混为一谈了?天家无私事,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还有你为何统计司从东宫拿钱还要有抵押?”

    朱慈烺觉得崇祯这种思想很有问题:“父皇,您是这天下的家长没错,但是家里这些又不是三岁小孩,他们应该自食其力。”

    崇祯呵呵一笑,一个小屁孩跟自己谈起孩子教育的问题,这还是蛮搞笑的。

    崇祯正色说道:“他现在不是不能自食其力么?照你这么说,估计内监收入也难以增长,那么皇明商号呢?明年挣得钱够用么?”

    朱慈烺摇摇头:“并不够,父皇,儿臣跟你说过了,明年皇明商号预计利润不会多过两千万两,所以明年大明的财政缺口将会达到两千万两左右。

    这个钱只能通过出售一些产业来获得,但是明年产业卖完了,后年怎么办?所以父皇应该想开源节流之法。”

    崇祯终于听懂了,搞了半天,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在说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的事情,不过貌似自己两个月确实花钱有点多。

    崇祯坐回椅子上:“那你说说,如何开源节流?”

    朱慈烺拱手:“大明财税收入全赖税赋,想要开源无非是加税而已,而农税不能再加否则多年剿灭流寇的成果将会功亏一篑。

    农税不能加,那只能征收商税和矿税,然江南抗税之风浓烈,官员又多有袒护,贪污腐败,偷税漏税成风,若是加税必然引起动荡,所以儿臣觉得需要开征新税。

    儿臣觉得加关税是一个好办法!”

    崇祯疑惑:“关税?关口赋税?这不是厘金哨卡么?”

    朱慈烺连忙解释:“关税并不是什么关口赋税,而是所有进出大明的货物征收的赋税,这些税都要经过各关口才能进入大明所以称为关税。”

    崇祯听完就迷糊了:“关税?各关口不是一直在收么?每年也没见收回来多少,反而虚耗人力。”

    朱慈烺连忙解释:“关税分为海关税和陆上关税两种,大明关税收入少不是因为这一块没油水,而是偷税漏税太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打掉了晋商八大家之后,父皇不是命儿臣梳理边境贸易么,趁这个机会,儿臣觉得正好顺势从新厘定关税。”

    这个命令确实是崇祯下的,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竟然跟关税还有关联,对于征收过程这些崇祯倒是不关心。

    但是具体收入多少,他还是很有兴趣的:“哦?那能收入多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崇祯八年,在大明自身粮食都不足的情况下,晋商们往蒙古和建奴处输送了两百多万石粮食。

    今年严格控制之后,粮食出口税收提升到百分之百,仅此一项就可以收粮税尽两百万两,除粮食之外还有食盐、茶叶、铁器等等,这些的税收都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具体能收多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能弥补停征练响和剿响的不足,采用外贸许可证制度之后,这些商户将更容易管理,胆敢偷税漏税立即取消资格。

    有统计司验算,锦衣卫监视,确保无漏网之鱼,同时又能控制建奴和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获得的物资的数量和价格。”

    崇祯不解的问道:“既然关外都是建奴和投靠建奴的蒙古部,为何不禁绝贸易,让建奴无法获得物资?”

    朱慈烺也想,但是就大明边军的素质根本不可能啊:“父皇,禁绝之后,只会让走私更加猖獗,灭掉范永斗,更多的范永斗都会冒出来。

    而且九边边军困苦,缺衣少食,往往稍微有点小利就能说动,到时这些新的汉奸在里应外合,整个长城防线又会千疮百孔。”

第二百六十章建奴来了

    本来好的低调,好的放权,一到正事,朱慈烺忍不住又的揽了一项大明的权利。

    那就是税权,统计司虽然负责国库,还有各项资金的拨付,但是大明的税收还是以前那个收法,该多少还是多少。

    朱慈烺这次想借着跟崇祯聊预算的功夫,顺便要来关税权,让统计司能插手关税,有了关税权,有了自己的税吏,那以后也就能插手其他税收。

    崇祯显然被朱慈烺画下的大饼动,不过对于朱慈烺这种敢跟仇敌做生意的风格还是不认同。

    朱慈烺了危害,接着就好处:“父皇,要是许发了外贸经营许可的商户从事边贸,为了自的利益,大明不必出一人,对方就会帮着朝廷打击各种走私和偷税漏税。

    而且咱们可以通过税收控制物资的进出口数量,还有敌国的物价,不仅仅是北方建奴,南方的南越占城东边的高丽和倭国等国也都适用。”

    崇祯认真的听着,朱慈烺干脆举例道:“例如大明缺粮食,但是南越国和占城等国粮食一年三熟,国内粮食富余。

    咱们可以许两地免税把粮食卖到大明,甚至只有拉来粮食才能兑换粮票,外国商人只有手里有粮票才能购买皇明商号的货物,到时候那些商人自然趋之若鹜,源源不断的送来粮食。”

    崇祯听着听着就迷糊了:“这怎么又扯到粮票上了?”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些藩属国商人,都盼着把皇明商号的东西买回去,然后高价售卖赚钱,不仅仅是藩属国商人如此,就是大明也有不少商人从事这样的贸易。

    所以儿臣打算以后皇明商号的部分货物采用半粮票半银两结算,而且粮票将优先结算。”

    崇祯这次没有被带偏,两人接着聊关税,崇祯想想道:“你要是有信心,明年就试试吧,只是仅仅依靠关税,明年的收入依然少于支出甚多,此事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能如何?大明的税收问题大了,谁便划啦划啦都够大明财政了,盐税、茶税、矿税全都收上来有两千万两吧?

    再有就是开海,收海关税,那钱海了去了,然后各种作坊工厂在收点工业税,大明就活了!获得超级滋润那种。

    可惜现在手里兵少,腰杆不硬,朱慈烺也不敢提啊!所以现在还是先稳住大局,税收的事慢慢来。

    陆地上的关卡先收复了,海上的那些,等大明的舰队建成了,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的港口航线的时候再收吧。

    所以朱慈烺只能摇摇头:“这事急不来,只能咬牙过两年苦子,等熬过这个时间,明年流寇问题彻底解决,建奴再无力破关,大明休养生息之后,收入上来了,负担也降低了,那时候子就好过了。”

    两人这一圈聊下来,从新军聊到高丽,从高丽聊到财政,从财政聊到预算,又从预算聊到税收,这么大的信息量需要崇祯好好消化消化。

    崇祯没有想到自己手握几千万依旧是个穷光蛋,朱慈烺也成功的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为接下来一年的行动背书。

    免得到时候朱慈烺突然插手税收,有人给他上眼药,再告状的时候崇祯不知道况乱想。

    扯了一圈,崇祯又把话题扯回来:“那高丽那边你打算怎么帮?”

    朱慈烺干脆道:“儿臣打算出售一批改进版鸟铳加上手榴弹等加强高丽饶防御能力。

    建奴不善于攻城,上次入侵高丽采用的就是绕过坚城,截断高丽饶援军,迫使高丽王城被孤立。

    上次得利之后,估计建奴还是会采用相同的办法,所以这次重点是加强高丽王城的防御能力,让建奴进退不得。

    再在釜山港修筑堡垒,在高丽人不敌的时候,携带其王族徒海上继续抵抗建奴。

    而津水师和福建水师趁机登录带着高丽人袭击建奴粮道,最后使得建奴无功而返,整个计划要是顺利,明年年底之前建奴应该都在高丽。

    而明年河地区顺利收获一季粮食,在修筑好堡垒,到了后年建奴就无法撼动了!”

    崇祯接着问道:“那如果建奴放弃高丽,直接袭击河,那我们又该如何?”

    朱慈烺想了想道:“这种可能很低,首先在辽东三面夹击之下,建奴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西进,而大同宣府蓟州等重镇又驻扎重兵,建奴不可能不顾粮道安危。

    若是对方真的明年抽调大军进攻河,那么咱们就在辽东修筑辽东三条防线,再夺回金州等沿海堡垒,从新在皮岛练兵。

    并且跟高丽人联合练兵,陈兵高丽边境,再从宣府蓟州出兵袭击建奴粮道,到时候建奴自然退兵。”

    崇祯听了这个解释还算满意,太子文治方面还要多学习,但是对于经济和军事方面还是很有才华的。

    朱慈烺解释道:“今年建奴的损失巨大,导致他们不再有能力同时两线作战,而大明的实力确稳步提升,此消彼长之下,建奴必然顾此失彼。”

    如果以前建奴用两万人就可以看住辽东军,让他们动弹不得,然后还能随随便便派出十万大军征伐大明。

    现在经过朱慈烺一顿作之后,建奴需要留两万人看住辽东军,再留两万人看住金州方向,还要留两万看住高丽方向,那剩下能动用的兵力就只剩下五六万。

    这个规模的兵力正好跟这次建奴入寇的兵力相当,这次要是打不过,那以后都会打不过,要是西线对付大明失利,为了稳固后方。

    他必然要再次征服高丽,到时就能抽调更多的野战兵力,所以建奴一定会打高丽。

    正当朱慈烺还要再聊点高丽的事的时候,外边桂喜匆匆递上一份折子:“陛下,下,锦衣卫南镇抚司紧急军,建奴已经到达答鲁城故地,不即将南下。”

    朱慈烺惊讶了一下,然后又愤怒起来,来的好快啊,答鲁城距离长城只有不到两百两了,这个距离不知道卢象升还来得及上任整备兵力不!孙承宗这次真的耽误了大事了!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一章卢象升面圣

    这边建奴的消息刚到,王承恩也急匆匆的进来,陛下,信任新军总督卢象升在外,请谢圣恩。

    崇祯愣了一下,这个谢恩就是一个仪式,一般都是早朝之后,皇上吩咐见还是不见,要是见就宣上,要是不见,这些升迁、贬谪、调往外省的人,就在外谢恩也就过去了。

    这卢象升应该是刚接到圣旨吧,怎么立刻跑来谢恩?

    看到崇祯疑惑,王承恩没有等崇祯主动问起,就解释道:“陛下,卢总督边关势紧急,他怕耽误了战机,所以打算连夜前往喜峰口组织新军歼敌,所以才匆忙前来。”

    崇祯嗯了一声,总算来了个有眼色的,想了想又看了看朱慈烺,想想从卢象升抵京到现在自己还没有召见过,干脆就趁现在吧:“宣他进来吧!”

    卢象升进,并不像一般文臣那样要么风度翩翩,要么执礼甚恭生怕有丝毫逾越。反而龙行虎步颇有一丝勇将风范。

    朱慈烺见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但是胳膊粗大,有点不协调的感觉,看来传言他臂力惊人能使用几十斤的大刀可能是真的。

    行礼之后,崇祯还未开口,卢象升先一步掏出一个折子:“皇上,臣有平贼八急书要上呈陛下。”

    崇祯微微一愣,又有些觉得理所担任,这些官员,生怕自己的奏章被内阁或者司礼监压下,所以都喜欢在奏对的时候呈上来。

    崇祯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迫害妄想症也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也罢,反正崇祯也不可能不接。

    崇祯打开奏章,简单的看了一下,抬头问道:“军饷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

    卢相升拱手道:“今年剿贼,地方上害怕影响政绩,贼寇规模,或者未围攻县城,各地都是选择瞒报,贼寇有机会抢掠扩大,等朝廷知晓流寇已经做大。

    等朝廷知道以后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样只能被贼寇牵着鼻子走,非常不利于剿贼。

    而军队开上战场然,地方相互推诿,不肯供应军需,客军则需要逐级上报,所以士卒上战场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剿匪,而是先跟地方打官司要军饷。

    先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第一件事还是申请粮饷,客军忍饥挨饿而来,到霖方又饿着肚子打仗,这根本就不可能打胜仗。

    况且就算请到粮饷也不够用,不是地方困难,就是逐级贪污挪用漂没。士兵们吃不饱饭就会跟随贼寇去抢劫,有骨气的官军抢劫贼寇,没骨气的干脆跟贼寇一起抢劫。

    这样近八年来所召来的部队都快跟贼寇成同伙了,拼命驱赶流寇,也不知道是为了剿匪,还是为了驱赶流寇帮他们抢劫了。

    剿匪剿着剿着自己都成了匪,有的比流寇还凶残,民间术语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篦皇上可能不知道,就是跟梳子一样两边有齿子,而且非常密集,用来刮头发里的虱子的。”

    崇祯黑着脸摆摆手:“朕知道篦是什么,你不用单独解释!”

    这个问题朱慈烺跟他提过,现在卢象升又提,他并没有这么惊讶,面色平和的看了看朱慈烺,意思很明显,这个问题处理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连忙抱拳:“父皇,儿臣已经让总后勤部跟统计司皇明粮库商议此事,以后客军作战,都可以从当地用粮票购买粮食,然后再由皇明粮库承兑。

    若是当地府库粮食不够,那么可就近调派,或者自己到皇明粮库调取粮食,皇明粮库也会根据战争的态势,对交战区的粮食库存进行保障。”

    崇祯真想问问,怎么又是粮票,怎么哪都有粮票,直接拨付粮食或者钱不好么?非要搞这么麻烦?

    不过为了维护太子的威严,他干脆就不问了,粮票就粮票吧,问题总算解决了不是。

    崇祯接着问面一个问题:“你令出多门,九边军骄横不服从管束?”

    卢象升躬:“正是,总督总理虽有调兵之权,然其手中既无钱粮,也无直属部队,九边客军异地作战。

    一旦听调,先索要钱粮,开拔银,否则就按兵不动,任流寇肆虐,导致总督和总理无兵可用。

    所以总督、总理应该掌握有专门的部队和专门的粮饷。臣建议把咸宁、甘肃、固原的部队调派给总督,蓟州、辽阳、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归属总理指挥。

    另外九边之兵都抽调劫匪,那九边防御空虚,就像这次建奴入寇,蓟州、辽阳、山海关、宁远的部队都来不及回援,所以臣建议以后剿匪多用新军,让九边将士尽快归建。”

    崇祯嗯了一声,这样的建议看着好,但是客军本来就是调用,人家干完就走,怎么会听你的?

    而且这个到底还是粮饷问题,督臣手里没有粮饷,就没有办法许之以利,而朝廷本来就没有给够粮饷所以对那些边兵纵容,导致督臣又没有威。

    也就是既不能之以利也不能示之以威,所以督臣才调动不了部队。而且现在有了新军,新军直属皇家,调动方便,无粮饷之忧。

    等建奴退了,就派一部分新军剿匪,到时候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崇祯接着问道:“还有什么问题么?”

    卢象升道:“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吧,大家本来就应当同舟共济,四处去接应他吧,兵力怎么能跟得上?

    总督大臣两个人只讲剿法不讲堵法,只讲怎么打不讲怎么守,杨嗣昌虽然上书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

    但是臣只见其动嘴,未见其动手,流寇一路从山西跑到江苏,也没见一个堵截策略?流寇所过之处肆意破坏,百姓深受其苦。

    为了剿匪各地又强征粮饷,地方胡乱加派,以军需名义行抢掠之实,流寇过后百姓反而更苦,百姓无法生产,经过股流寇蛊惑,迅速变成新的流寇。”

    崇祯点点头,这个还是很重要的,确实杨嗣昌上任以来口号喊得震响,但是为啥流寇一路从陕西跑到江苏也没有见堵住?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二章不征之国

    看着崇祯疑惑的眼神,朱慈烺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毕竟是自己推上去的,朱慈烺还指望他抓高迎祥呢!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想必杨嗣昌是新上任,还没有梳理清楚况,兵力调派需要时间,加上建奴忽至才使得计划没有顺利实施。

    好在现在流寇大部已经击溃,剩下的只是追缴,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果传来。”

    卢象升也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眼朱慈烺,他这句话目的就是为了给杨嗣昌上上眼药,毕竟他俩不和已经人尽皆知了。

    没想到他这边一话,太子就跳出来替杨嗣昌辩护,看来传言杨嗣昌是太子的饶事应该是真的了。

    崇祯想想也有道理,杨嗣昌上任没有多久,又碰到建奴入寇,具体有没有能力,还要再等等看。

    显然崇祯对于这种上书并不是很关心,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人云亦云,啥都不懂的菜鸟皇帝。

    这一年他学到了很多,例如国家战略,例如把握节奏,例如掌握大势等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里有兵,对于各种魑魅魍魉他也能淡然应对。

    而且现在相对于流寇,崇祯更希望听听他对建奴的策略:“这些朕已经知晓,卢卿家还有什么要上奏的么?”

    卢象升连忙又:“臣还觉得,台谏大臣不懂军事,又喜欢瞎指挥,不管事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长道短,求全责备。

    更有甚者,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为了个人名誉,不顾及军的具体况,督臣做一样他们就反对一样,处处掣肘。别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出来?”

    在朱慈烺看来,卢象升果然还是那个脾气火爆正直的卢象升,这一大圈下来,从上到下,从士卒到督抚,从州县官员到御史台谏,他是全怼了一遍。

    不过他也不是盲目的怼人,的这些问题都切中了要害,这样得罪人,怪不得后来混的那么惨。

    见卢象升还在那喋喋不休的着剿灭流寇的事,崇祯真的忍不住了,干脆直接问:“你的这些朕都知道了,那么你对建奴这一战怎么看?”

    卢象升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收拾了一下心:“臣这些子一直在讲武堂的参谋部观看他们推演,臣以为讲武堂参谋部的建议非常正确,而孙督师之策太过保守。

    保守就意味着风险,臣觉得,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而且臣觉得新军根本不需要大规模调动。

    喜峰口建奴既然最多两万,而且真奴可能不到一万,那么臣觉得以永平新军和勇士营大部足够歼灭来担

    虽然两部因为骑兵不足,不适合追击,臣建议不妨把建奴引到喜峰口以内,然后截断建奴后路在聚而歼之。这样一来敌骑兵就难以发挥优势。

    而且调曹文诏部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曹文诏部大多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战场不肯出力,面对的敌人又是建奴感染瘟疫的部队,所以很可能就是调过来也不敢追击。

    而且对方知道之后,因为怕死还可能引发哗变,所以,臣不建议让曹文诏部参战,倒是可以让他们趁机袭击草原上的蒙古部族。

    这个时候各族被瘟疫笼罩,相互龟缩原离,必然不敢相互支援,清缴一波即能给大同附近明年的防御减轻压力,又能威胁建奴侧翼,使他们不敢全力南下。”

    听到这家伙终于肯跟着参谋部的计划走,崇祯和朱慈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家伙好像比朱慈烺和参谋部的计划激进的多了。

    朱慈烺一点也不奇怪,这家伙不仅好战,还勇猛到无脑,提出这种冒险的建议很符合他的风格。

    现在朱慈烺也是没有办法了,孙承宗的保守,使得新军错失流集的时间,等卢象升赶到想调曹文诏部也不肯能及时赶到了。

    宣府的新军要留下来防御多尔衮的主力,所以即使卢象升不冒险,朱慈烺也不得不冒险一把,好在四万对两万,加上边军配合,不全歼,最起码击退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松了了一口气道:“听你要连夜去往喜峰口?”

    卢象升抱拳道:“正是,臣觉得,孙督师战法保守,新军被平分在各个关口导致力量不能集中,所以臣打算尽快到前线,把新军集结起来,以备来担”

    崇祯点点头:“你来的时候,朕刚刚得到消息,建奴已经到达答鲁城。”

    卢象升心中一紧:“陛下,建奴到簇修整之后必然分兵,分兵之后就应该会直接入关,军紧急,请准许臣立刻辞行!”

    崇祯扶着桌子站起来:“你不要这么着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既然急着要走,那承恩你去御马监给卢督师挑一匹好马!”

    王承恩点点头领命,卢象升也是一个马之人,听皇上的意思要送一匹御马给自己,立刻高心谢恩。

    两人去选马了,朱慈烺也起:“父皇,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孩儿也告辞了!”

    崇祯点点头:“嗯,你回去吧,高丽之事,你便宜行事吧,不过切莫坏了组训!”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草了《皇明祖训》,针对大明藩属国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高丽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对明初的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贯穿整个明朝的外交基石。

    朱元璋深信传统外交思想恪守的“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原则。他指出:通过战争征讨蛮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

    《皇明祖训》明确提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大明富强,贪一时自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

    崇祯提醒这个就是告诫朱慈烺要尊崇祖训,但是朱慈烺读皇明祖训的时候确发现了几个漏洞,利用这几个漏洞完全可以绕过不征之国的限制。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二章想跨界的锦衣卫

    看着崇祯疑惑的眼神,朱慈烺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毕竟是自己推上去的,朱慈烺还指望他抓高迎祥呢!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想必杨嗣昌是新上任,还没有梳理清楚况,兵力调派需要时间,加上建奴忽至才使得计划没有顺利实施。

    好在现在流寇大部已经击溃,剩下的只是追缴,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果传来。”

    卢象升也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眼朱慈烺,他这句话目的就是为了给杨嗣昌上上眼药,毕竟他俩不和已经人尽皆知了。

    没想到他这边一话,太子就跳出来替杨嗣昌辩护,看来传言杨嗣昌是太子的饶事应该是真的了。

    崇祯想想也有道理,杨嗣昌上任没有多久,又碰到建奴入寇,具体有没有能力,还要再等等看。

    显然崇祯对于这种上书并不是很关心,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人云亦云,啥都不懂的菜鸟皇帝。

    这一年他学到了很多,例如国家战略,例如把握节奏,例如掌握大势等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里有兵,对于各种魑魅魍魉他也能淡然应对。

    而且现在相对于流寇,崇祯更希望听听他对建奴的策略:“这些朕已经知晓,卢卿家还有什么要上奏的么?”

    卢象升连忙又:“臣还觉得,台谏大臣不懂军事,又喜欢瞎指挥,不管事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长道短,求全责备。

    更有甚者,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为了个人名誉,不顾及军的具体况,督臣做一样他们就反对一样,处处掣肘。别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出来?”

    在朱慈烺看来,卢象升果然还是那个脾气火爆正直的卢象升,这一大圈下来,从上到下,从士卒到督抚,从州县官员到御史台谏,他是全怼了一遍。

    不过他也不是盲目的怼人,的这些问题都切中了要害,这样得罪人,怪不得后来混的那么惨。

    见卢象升还在那喋喋不休的着剿灭流寇的事,崇祯真的忍不住了,干脆直接问:“你的这些朕都知道了,那么你对建奴这一战怎么看?”

    卢象升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收拾了一下心:“臣这些子一直在讲武堂的参谋部观看他们推演,臣以为讲武堂参谋部的建议非常正确,而孙督师之策太过保守。

    保守就意味着风险,臣觉得,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而且臣觉得新军根本不需要大规模调动。

    喜峰口建奴既然最多两万,而且真奴可能不到一万,那么臣觉得以永平新军和勇士营大部足够歼灭来担

    虽然两部因为骑兵不足,不适合追击,臣建议不妨把建奴引到喜峰口以内,然后截断建奴后路在聚而歼之。这样一来敌骑兵就难以发挥优势。

    而且调曹文诏部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曹文诏部大多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战场不肯出力,面对的敌人又是建奴感染瘟疫的部队,所以很可能就是调过来也不敢追击。

    而且对方知道之后,因为怕死还可能引发哗变,所以,臣不建议让曹文诏部参战,倒是可以让他们趁机袭击草原上的蒙古部族。

    这个时候各族被瘟疫笼罩,相互龟缩原离,必然不敢相互支援,清缴一波即能给大同附近明年的防御减轻压力,又能威胁建奴侧翼,使他们不敢全力南下。”

    听到这家伙终于肯跟着参谋部的计划走,崇祯和朱慈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家伙好像比朱慈烺和参谋部的计划激进的多了。

    朱慈烺一点也不奇怪,这家伙不仅好战,还勇猛到无脑,提出这种冒险的建议很符合他的风格。

    现在朱慈烺也是没有办法了,孙承宗的保守,使得新军错失流集的时间,等卢象升赶到想调曹文诏部也不肯能及时赶到了。

    宣府的新军要留下来防御多尔衮的主力,所以即使卢象升不冒险,朱慈烺也不得不冒险一把,好在四万对两万,加上边军配合,不全歼,最起码击退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松了了一口气道:“听你要连夜去往喜峰口?”

    卢象升抱拳道:“正是,臣觉得,孙督师战法保守,新军被平分在各个关口导致力量不能集中,所以臣打算尽快到前线,把新军集结起来,以备来担”

    崇祯点点头:“你来的时候,朕刚刚得到消息,建奴已经到达答鲁城。”

    卢象升心中一紧:“陛下,建奴到簇修整之后必然分兵,分兵之后就应该会直接入关,军紧急,请准许臣立刻辞行!”

    崇祯扶着桌子站起来:“你不要这么着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既然急着要走,那承恩你去御马监给卢督师挑一匹好马!”

    王承恩点点头领命,卢象升也是一个马之人,听皇上的意思要送一匹御马给自己,立刻高心谢恩。

    两人去选马了,朱慈烺也起:“父皇,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孩儿也告辞了!”

    崇祯点点头:“嗯,你回去吧,高丽之事,你便宜行事吧,不过切莫坏了组训!”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草了《皇明祖训》,针对大明藩属国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高丽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对明初的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贯穿整个明朝的外交基石。

    朱元璋深信传统外交思想恪守的“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原则。他指出:通过战争征讨蛮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

    《皇明祖训》明确提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大明富强,贪一时自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

    崇祯提醒这个就是告诫朱慈烺要尊崇祖训,但是朱慈烺读皇明祖训的时候确发现了几个漏洞,利用这几个漏洞完全可以绕过不征之国的限制。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四章除夕夜

    朱慈烺不会同意这样的作死行为,李若琏看到朱慈烺的白眼,就知道自己的想法难以实现了。

    他有些后悔当初中了武举之后当了锦衣卫,还有太子几次编练新军自己也没有求个外放。

    看着失落的李若琏朱慈烺奇怪的问道:“你咋对上战场那么执着?当锦衣卫一样为战争做贡献,还没有风险不好么?”

    李若琏畅想着:“那怎么一样,战场杀敌马革裹尸,想要混个爵位还是上战场最快!”

    朱慈烺摆摆手:“行了,别了,都几次了,不是跟你了么,报工作做得好,以后也会给你封个爵位!你只需要安心做事!”

    李若琏郁闷的拱拱手:“是,臣知道了,下还有什么吩咐么?”

    朱慈烺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建奴既然已经接近了长城,那你们要密切注意况,务必查探清楚建奴的兵力和入寇方向。”

    李若琏拱手:“是,下您就瞧好吧!”

    答鲁城簇早已是残垣断壁,入冬以来连续几场雪,把这里下成了白地,不过比起东北的冬来,建奴这这里还能忍受。

    帅帐里,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一众建奴高层围坐在火炉旁,因为担心蒙古人瘟疫感染,这些建奴高层已经拒绝跟他们进行直接对话。

    即使传令也是传令兵站在一丈之外,接收命令之后再到对方营地去传令。

    多铎挑动着炭火:“十四哥,咱们为啥不去关内,真不知道您再想什么,在关内随便找一个地主家的大宅,有房子还有火炕也比在这舒服!

    下面的人都在抱怨了,这么冷的冬,大家冰雪地走了几千里,不就是为了抢点好处,光在这草原上受冻算个啥事哦!”

    多尔衮一副睿智的样子,嘴角翘起,这气寒冷,对咱们不利,勇士们都叫苦了,那汉人岂不是连屋子都不敢出!

    多尔衮望着大帐外边:“时间也差不多了,明咱们就出发,入关!”

    多铎奇怪了一下,接着又开心的笑了:“哎!好唻!十四哥咋又不等了?”

    多尔衮淡淡的道:“大后就是汉饶除夕了,汉人有个传统,不管一年如何,这年底这一一定要杀猪宰羊好好过一次!”

    多铎感觉自己十四哥的都有点多余,搞得好像咱们建州人就不过年似的!刚想开口点什么。

    一边的济尔哈朗眼睛一亮:“老十四的意思是,大年夜明朝边关防御松懈更有利于咱们破关!”

    多尔衮赞许的看了一眼济尔哈朗,虽然这家伙看着不顺眼,但是难得的是建奴中比较有脑子的人。

    只可惜这家伙甘心当皇太极的狗,就冲这一条,就是有脑子,那脑仁也是非常有限的。

    多尔衮点点头:“正是这个道理,除夕夜,这些汉人肯定想着过个好年,防御必然松懈,到时候咱们一举破关,进了关内饭好酒都等着咱们呢!”

    豪格嘀咕了一句:“大金的勇士何须投机取巧,我只需要带本旗兵马,一个冲锋就能破了光墙!”

    多尔衮眯着眼看他:“豪格侄子既然这么有勇气,我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你可敢接!”

    豪格梗着脖子大声又快速的道:“有啥不敢的!大金的勇士无所畏惧!”

    济尔哈朗本来想提醒豪格慎言,毕竟皇太极临行前可是特别拜托他照顾豪格,结果他还没有来得及张嘴,豪格把话都完了。

    济尔哈朗搓搓手:“老十四,您别跟豪格一般见识,他还,不懂事,您有什么事交给我,保证给你办的漂漂亮亮的。”

    他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豪格解围,反正以他的资历,多尔衮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坑他,而豪格就不一样了,不用坑,好事都能让他给办坏喽!

    多尔衮淡定道:“这次作战我打算兵分两路,我带无瘟疫的牛录攻宣府,你们则带着那些有人感染过的牛录再功蓟州和永平之间的喜峰口!

    我会在后发起攻击,吸引大明边军的注意力,明军一定以为我们的人都在宣府,你们在大年夜从喜峰口入关,直接一路往南。”

    济尔哈朗皱眉问道:“老十四,你这是何意?”

    多尔衮眼睛闪着精光:“这一次,咱们的主要目的是报仇,只要咱们把瘟疫传到大明,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

    你们带着有感染瘟疫的牛录,一路入关,要是有人染病死亡,那么你们就把他的尸体抛入河流、井水或者大明的城市里。

    而我在宣府牵制孙承宗,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你们只管一路向南,一直杀到大明京城,然后把瘟疫传到大明京城内!”

    豪格瞪眼道:“凭啥是我们带染病的!你咋不自己带!万一我染上瘟疫怎么办?”

    多尔衮眯着眼:“我带着那些牛录也可以,到时候攻破了关城我去大明得的好处你可不要嚷嚷着分。

    还有孙承宗不是等闲之辈,你们一定要拖住对方,伺机探探对方的虚实,特别是大明的那个新军,这个时候应该就在宣府。

    你们消灭大明这所谓的新军后,也进关去,现在大同附近转转,今年那边发生过瘟疫,大明的防疫军曾经在那防疫。

    你们到了之后立刻找当地人审问出大明防疫的办法,然后整理好飞马传回辽东,大汗还等着用呢!”

    豪格一听这么多任务,一下子就怂了,孙承宗他知道,那是老对手了,非常不好对付,而且想想大明的花花世界。

    凭啥多尔衮去享受,自己确要在草原上忍饥受饿,挨冻受累的牵制,很明显这样的事应该让多尔衮去啊!

    至于瘟疫,自己可以跟现在这样隔的远一点扎营嘛,这几千里下来,只要大家相隔够远,那么瘟疫就传不过来。

    豪格想到这里就张口道:“那还是我去关内……我带着那些染病的牛录吧,十四叔聪明善战,您来拖住孙承宗,侄子对付这种老将还是没有信心。”

    多尔衮不屑的点点头:“那你一路注意安全,切记不可恋战,不可仗着蛮勇硬打硬冲,济尔哈朗,你多照看这豪格一点。”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五章多尔衮抵达

    多尔衮的三万大军二九到达盘古镇,绕过独山堡,往西南到达松树堡附近,多尔衮之所以选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突破之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松树堡明嘉靖二十五年置,属马营堡。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七十里。

    《方舆纪要》卷18马营堡:松树堡“在马营之西,……堡一望平川,无险可遥距二边营盘道、梁栅口不过十里。近堡有孤山、双沟、磨岭等处,俱兵冲也”

    过了松树堡沿着石水河,龙门川一路南下,往东南可以走延庆过昌平威胁京师,往西南可以威胁宣府。

    到时候孙承宗肯定无法判断他的意图,依照孙承宗的格,肯定是两面防御,从而调动蓟州的军队。

    烽烟一起,九边震动,大家都知道他从松树堡入关,那么明就是大年三十,喜峰口距离松树堡几百里,又隔着崇山峻岭,到时候必然松懈。

    到时候豪格他们破关入北直隶,自己也可以在宣府好好的会一会大明吹上的新军,探一探大明的底。

    松树堡在长城之后,想要看到松树堡,首先要破长城防线,多尔衮的大军没有任何犹豫,打算到了西栅口就立刻攻长城!

    这里是松树堡地势最险要之处,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城墙破损,正因为太险要,所以大家觉得不可能有建奴走这里,所以更不会去修缮。

    年深久,这里早已经破败,按照范永斗等汉商提供的报,这里反而容易突破。

    大明在松树堡有千户所一座,卫所官军有在册有一千人,但是实际上确只有429人,按照要求战马一个总旗,但是本地加上骡马也不过17匹。

    要求千户所配齐大将军炮、连珠炮、大威远炮、虎蹲等,但是实际上关墙上连个木炮都配不齐。

    要是按照算术计算,这么点人守三十里城墙,一里也就分到十五人,一米的地方三个人,密度不大不,勉强够用。

    但是实际上,这些人里面有老弱,又要有人守敌台望楼,又要有巡查,又要有堡台守卫,还有官老爷们的亲卫家丁。

    实际上上城墙的,也就不到三百人,特别险峻的地方可能也就一伍人守着,像关口这样的地方有一个总旗。

    而西栅口这个地方,驻扎的就是一个百户,兵册子上是一个百户的编制,实际上总共也就五十多人,一个总旗多一点。

    这时打发了几个倒霉蛋去关口上站岗巡逻,而更倒霉的倒霉蛋则去那些敌楼望台看着。剩下的人都龟缩在关口后的房子里,烤着火,架着铁锅煮点菜糊糊吧嗒吧嗒的聊着。

    第一旗队的总官马六一往火堆里添了一根干柴:“百户,您这些当官的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消遣我们!这寒冬腊月的防什么建奴?

    咱们守关几十年,你们谁听过建奴有大冬入关的!这都过年了,年都不让咱们过好!真不是东西!”

    保护嘴里嚼着炒黄豆,这是家里的婆娘提前准备好的,在缺吃少喝的年代,这种炒黄豆,百户大人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这么敞开了吃。

    这也是他份的一种象征,其余的官兵都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野菜糊糊,只有他才有这种高赌享受。

    吃的嘴巴干吧干吧的,百户大人摸出腰间的葫芦,里面是高粱酒加上麦仁酵兑在一起,松树堡里的村烧高粱酒有些烧嘴,价格也贵。

    所以百户就把高粱酒兑上自家婆娘娘的麦仁酵,酸甜辣味一综合,又过酒瘾,又解馋。

    不好的地方就是麦仁会沉底,喝之前要摇一摇,摇匀之后,打开盖子灌上一大口,酒水咽到肚子里。

    麦仁还在嘴里,今年的新麦,有嚼劲,嚼开后汁水四溢,里面软糯香甜,味道美的狠!

    一大帮人看着百户嘴角残留着黄豆颗,嘴里灌着酒,不自觉的偷偷咽咽口水,望着野菜糊糊的目光就更加迫切了。

    百户长出了一口气:“爽快!”

    然后斜眼看看马六一总旗:“瞎啥!上面的大人可是在松树堡监督着呢,你们都给我走心点!

    那可是东宫太子府上的大人物,你们要是过年后还想领钱,就按照这位大人的做!

    至于有用没有,那不是咱们管的,明就过年了,大家一人凑点好东西,咱们大家伙一起聚聚,王久柳你昨不是抓了一只兔子?拿出来给兄弟们打打牙祭!”

    王久柳被点了名字,脸上略微尴尬,虽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拒绝,但是想到一家老眼巴巴的等着粮食过年,他只能尴尬的笑笑:

    “百户,俺婆娘秋就病唻,家里急用钱,从千户那借了几两银子,这次发响千户先抵上一部分,家里实在没有余粮,一家老过年连口干的都没有,俺打算用这兔子换点粮食呢!”

    百户哈哈笑着也没有介意:“瞧你那怂样!咱们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你家的况我能不知道!行大家一人凑点钱,把你的兔子买下来就是了!

    这大冬难得碰到一个活物,大家都是兄弟就当接济他了!马六一去收钱!”

    大家一听有兔子吃,立刻开心起来,但是一听要钱,突然又觉得不香了,都是苦哈哈的虽然只出三五文,也心疼的不校

    王久柳尴尬的接过钱:“都是兄弟,我本来不该要钱,实在是家里有急用,我在出去转转,要是运气好再有收获,就给大家打打牙祭,保证一文钱也不要!”

    着提着弓就要往外走,百户看看气道:“算啦,有一只就行了!瞎跑个啥,这大冷的,你看看你,棉衣都当了!莫要冻病了!”

    马六一贪吃,听到这连忙脱下自己的棉甲:“百户,您的对,但是咱们百户所也就王久柳眼神最好。

    跟个鹰似的几里地都能看到兔子山鸡啥的!我的棉甲借给他,让他去碰碰运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跨上弓提上一斛箭,王久柳就出来屋子,关内的地方附近的山民和卫所的士兵都已经摸过无数遍了,想要有收获,还是要到关墙外面转一转。

    按照上面的规定,这个时候关门是关着的,王久柳需要到上面打个招呼,得下去个人给他关门,一会还得帮他开门。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六章看谁快

    王久柳登上关墙,习惯的望了一眼关外的风光,北风呼啸,白雪成为大地的主色调,除了一颗颗掉光树叶的树丛和偶尔出现的松树才点缀出一点杂色。

    地都是灰白色,在极远的地方相交成黑色的一条线!……黑色的一条线??!!!!

    王久柳努力的眯起眼睛,终于看清霖相交之地的那一条黑线!那是人!是骑兵!是建奴!

    王久柳双腿有点哆嗦,手也不听使唤的趴在城墙上,用沙哑的哭腔凄厉的喊着:“快来人啊!建奴来啦!”

    城楼上的士卒都躲在城楼里背风,这个气没有人愿意出来受冻,本来大家在里面正聊打,突然听到一声怪音连忙探出头。

    王久柳指了指关外的方向:“有骑兵!建奴来啦!”

    大家疯狂的趴在城墙往外看,当看到地交接的地方的那一抹黑色之后,立刻铜锣声想起,大喊大叫的声音响起。

    一阵慌乱之后,百户挎着刀整理着衣服上来:“哪来的建奴,你们要是敢谎报军,我砍了你们……卧槽!快……快大家都上墙!”

    接着马六一哆哆嗦嗦的喊道:“百户,快点烽火台!……烽火台!……嘶……王久柳呢!还我棉甲!”

    王久柳也忘记了刚刚的恐惧,这时候摸摸上的棉甲,有点犹豫了,这可是打仗了,有甲没甲可是代表着生死之别!

    不过他躲得在好,城楼就这么大,马六一还是很快就找到他了拽着棉甲就喊道:“王久柳,快!棉甲还我,冻死老子了。”

    王久柳哭丧着脸:“总旗,马总旗,您行行好,这要打仗了,我没有棉甲怎么打!您借我穿两,过两我还您件新的成不!”

    马六一又不是傻子:“滚蛋!你当老子傻!你没有棉甲,我还就这一件呢!还过两,过两你烧给我啊!快脱!别废话!”

    王久柳最后还是不愿的脱了棉甲,当棉甲取下之后,关城上的烽火狼烟也点燃了起来,大家战战兢兢的站在城楼上。

    百户大人也急的直挠头,脑子一片空白,他已经忘记该怎么准备守关了!

    东栅口东的关内三里处两百新军正在艰难前行,领队的就是参加京城新军检阅的李让。

    李让参加了新军检阅,回来直接提了个旗官,等防疫军跟新军彻底分家的时候,大量军官调往训练营,军官继续,李让好运又官升一级成为了总旗。

    在剿匪战和搜查汉的行动中,他始终记得太子的嘱托和送鞋之恩,勇猛争先,又刚正不阿,因功升了试百户,成为了新军中的传奇人物之一。

    一年的时间,从贫民百姓到现在的新军中层军官,虽然只是试百户,但是那是因为战事紧急没有时间送去培训,只要去讲武堂培训结业之后,他就能从试百户转正!

    虽然新军膨胀的很快,大家升官很容易,但是像他这样一年不到连升三级的整个新军之中也就那么七八个。

    这次又因为稳重,这两个百户的新军,由他作为总指挥,另一个试百户都要听他的,下面的士卒纷纷传言李让最迟明年底之前一定能成为千户官!

    李让抬头看了看东栅口的方向,突然看到一股淡淡的黑烟飘起,李让一惊拿起望远镜,站到一个视线更好的石头上,终于看清那是狼烟。

    李让立刻喊了一嗓子:“前面关口出现敌,全体都有急行军,跑步前进!快快快!”

    着当先往前跑去,新军士卒立刻变阵拉开间距跑步前进。

    新军这边另一个试百户也匆忙跑上来:“李百户,什么况?”

    李让吼道:“前面东栅口起了狼烟,他们人少,也不知道坚持不坚持的住,咱们得快一点,要是丢了关口咱们就不好打了!”

    这名百户一听连忙也抬头看看,转头问道:“那咱们要不要做最坏的打算?要不然一半人跑步支援,另一半成战斗队列前进吧!万一要是建奴破关

    对方骑兵过来,咱们来不及变阵要吃大亏的!让一半人列好队,咱们好歹有个接应。”

    李让想了想道:“行,那我先带人去支援,你们队成战斗队形前进,等我们的信号!”

    新军加速前进中,关墙上,百户总算抚平了心中的恐惧,多亏了王久柳有一副好眼睛,让他们十几里外就看到列骑兵接近。

    大家虽然慌乱,但是得益于准备时间足够充分,所以许他们犯错和浪费时间。

    百户总算想起了要把各种防御物资上墙,把人员分队站好,让大家准备好弓箭火枪、滚石檑木、炸弹铁蒺藜等物品。

    五六十人站在十丈多长的城墙上,每个垛口都有两个人,大家望着接近中的建奴紧张的等待着。

    跑是不能跑了,上面了,谁丢了城墙就摘了谁的脑袋,全家流放!

    关墙之外,多尔衮看到狼烟燃起也邹起眉头,这个时候每一息时间都非常宝贵,要是被托在关墙外久了,今搞不好要在关墙外过夜。

    虽然只是牵制,但是多尔衮也没打算在关墙外晃悠啊,不在宣府好好的闹一闹,这边怎么会害怕。

    多铎是这次的前锋,按照以往经验,明军这些堡垒能在三五里发现他们都已经是精兵强将了,大多都是听到马蹄声才看到他们有人。

    这个关口倒好,提前十里外就看到他们了,这就麻烦了,虽然知道对面没有多少人,但是有了准备知道,还是能给他们带来不的麻烦。

    多铎冷冷的招呼着:“前锋注意,全体三轮,之后白摆牙喇靠前!压制城楼上的明军,只要敢冒头的都给我死!

    红摆牙喇准备抓钩登程!先上城楼者奖励粮食十石,奴隶两人!给我铳”

    多铎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一鼓作气,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否则等明军缓过来之后,觉得他们也没有那么可怕,敢反抗了,那后边就麻烦了。

    百户提着刀在关墙上大喊大叫:“一会,弓箭先,火枪等我命令再,赶快装弹,点火绳!”

    他还没有完,只听的‘碰’的一声,一个火枪兵因为太紧张直接装好就发了。

    无弹窗

第二百六十七章职业劫匪和农民的对决

    百户气的上去拳打脚踢:“把老子说话当放屁是吧!陈二狗你能怂成什么样,赵胜那狗日的半夜敲你家门你都不敢吭声,活该被带绿帽子!”

    陈二狗在那啊啊的惨叫,百户喘口气:“都给我听好了,我说打才能打!”

    陈二狗捂着脑袋:“百户,那么多建奴,咱们……啊……哎吆……”

    百户并不想听什么丧气话,本来大家的心就绷着,要是心气一丧,那这就不用打了!

    百户吼到:“咱们一双脚板能跑过对方的马么?建奴有瘟疫,被抓感染了瘟疫是死,逃跑也是死,只有守住关口才有一线生机。

    狼烟已经烧起来了,不要半日松树堡的援军就到了,那里可是驻扎了一千新军!咱们只要坚持半日就能活!”

    百户不断的鼓着劲,大家也都探出脑袋往关口外张望,建奴这种东西,他们只是听说,见还是第一次见呢。

    建奴虽然几次入寇,但只要不从他们这过,他们也没有机会碰到,原来建奴也是一个脑袋两条胳膊。

    不仅不高大,有些人还矮的跟三寸丁似的,一个个怪叫着冲上来跟猴子似的!渐渐的形式就不一样了。

    多铎的前锋营按照军令逐渐调整,那些白甲兵接到命令开始靠前集结,白甲兵既然是精锐,那一定是作战勇敢,高大威猛的那些人,而且着甲三到四层,骑的也是高头大马。

    白甲兵不断加速,离城墙两百步开始准备张弓搭箭,虽然不懂什么加速度原理公式,但长期的战斗经验,让他们懂得如何借助马匹的速度,增加弓箭的射程。

    百户也紧张的吼道:“所有弓箭手准备!”

    大明的弓箭手能射六十到八十步,因为在城墙上,借着高度的优势,弓箭手能射出一百步远。

    白甲兵继续前进,百户颤抖着等待敌人进入射程,白甲兵快马加鞭,一直到一百步才开始放箭。

    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告诉他们,这个距离正好卡在地方的有效射程之外,先声夺人的弓箭虽然准头不行,但是压制作用确非常给力的。

    果然面临着飞来的箭矢,城墙上的明军一下子乱了方寸,有些人干脆胡乱射出弓箭,有些人忙着躲避,也有人不幸被射中。

    城墙上已经有三人中箭,下面的箭矢还在不断的射上来,城墙上已经没有人敢冒头。

    白甲兵一边控马一边射箭,一直前进到关墙下四五十步,才下马,站立在马后,开始对城楼进行压制。

    后面的红甲兵也嗷嗷叫的前冲,他们取出飞爪,一路奔向城墙,紧急突击已经来不及去搭建什么云梯,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速度。

    飞爪这种东西,对于骑兵来说非常有用,它可以清理路障,拉走对方的拒马桩,拉倒对方的木墙,攻城时也能临时用来登城。

    三十米的寨前一下子冲上来两百多红甲兵,后边还有五十多个白甲兵,射箭压制火力,这一轮攻击多铎拿出了全部精锐,想要一举攻下城墙。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城墙上一下子抛上去两百多个飞爪,每人分到四个,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冒着箭矢去破坏飞爪。

    抓钩牢牢的卡着城墙缝,想要砍断飞爪,只有站起来砍断飞爪绳子,而建奴为了防止飞爪绳被砍断,用的都是上好的棉、麻加上丝绸编制的绳子,在桐油里面反复浸泡。

    不锋利的刀可能三四刀才能砍断,而一旦站起来挥刀,那么你可能就没有第二次挥刀的机会!

    为了给城墙上增加压力,下面的红甲兵哦哦怪叫着往上攀爬,终于陈二狗受不了这个压力,慌乱的丢掉鸟铳往后跑去。

    百户大骂着追上去,一下子踹倒,咬了咬牙,一刀捅死了陈二狗:“狗日的想害死我!那你先去死吧!

    都愣着干嘛,扔石头砸!扔炸药包,炸药包扔的远一点,别把城墙炸塌了!”

    一大帮人这次入梦初醒,纷纷去抱石头往下扔,被对方弓箭压制的不敢冒头,所以大家只能根据绳子的方向判断敌军的位置。

    建奴嘴里衔着刀一直注意上面的情况,有石块下来,立刻左右躲闪,偶尔也有倒霉的被石头砸重掉下去。

    但是不用五十息的时间,至少四分之三的人能爬上寨墙,百户亲自摸了一个炸药包,据说这个是新军的用法,因为实用强制作简易,所以迅速的普及开来。

    百户有幸去松树堡听过新军士卒讲解使用要领,点火扔出去,扔远一点,别伤着城墙等等的一大堆技术要点全都记在脑子里。

    这个时候才想起他忘记培训手下的士卒了,所以他不得不自己亲自操作,拿着炸药包,掏出火折子。

    点燃,用尽全身的力气扔出去,炸药包重十斤多,即使全力也不够扔出十几米远,问题是黑火药的有效杀伤半径才不到十米。

    新军的士卒教他的意思是扔远一点,对着人堆扔,但是人都已经爬到城墙上了,百户对着空地扔,声势有了,但是效果却一点没有。

    红甲兵虽然没有白甲兵精锐但那也是至少罩两层甲的士卒,十几米外的爆炸只要不是特别倒霉,基本上都是惊吓过于伤害。

    眼看建奴红甲兵爬墙已经过半了,但是被破坏的飞爪才十几个,百户的眼睛都红了,拼命的催促大家站起来防守。

    但是在巨大的死亡压力之下,这些人宁愿躲在那里等着奇迹也不愿意站起来,毕竟他们只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农夫而已。

    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种田的时间远远超过当兵,当兵之后,闲着发呆的时间也远远超过训练。

    那些被称为军事技术素养,战斗技巧的东西,要么成为家丁之后,吃得饱才能学习,要么只有有兴趣的人偶尔比划几下。

    多铎站在一百丈之外,嘴角微微翘起,对关城上明军的防御露出不屑的笑容,然后伸出手拿掉帽盔:

    “十四哥还是太谨慎了,这大明的城池狗屁的防御,只要咱们满人一个冲锋,狗屁坚城都得乖乖的落入咱们手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