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二十九章军队财权

    朱慈烺也知道统计司的难处,统计司号称‘小内阁’基本上朝堂上要管的事情他们都要参与。

    而一些朝堂上不管的事情,他们也要管。厽厼

    他们相当于一个财政、统计、预算、监察等机构的集合体。

    而且仅仅是统计这一块,他们既要统计朝堂数据,还要协助科学研究统计,还有战争统计,武器研究统计,农业统计等等一大堆。

    朱慈烺沉吟了一番说道:“这样吧,从明年开始,你把大明税收的百分之三十拨付给典算司用作军费之后,军队相关的财税问题你们就不用过问了。”

    吴启晨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连忙低头应:“是。”

    军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涉及的东西非常多,若是不在管军队这一块,吴启晨觉得自己的担子能轻松三分之一。

    朱慈烺继续说道:“统计各种数据这一块,孤明年也打算单独独立出一个部门,就不放在统计司内部了。

    现在科学院、各武器研究实验室和各大学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统计方法,一些不重要的统计,交给他们自己就行了。

    而一些重要的数据则由新的数据处来收集统计。

    你们自己只需要统计和朝堂还有财税监察相关的数据就行。

    从明年开始,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资金拨付,然后监督资金使用,检查项目成果,还有查处贪污等行为。”

    朱慈烺这样一改之后,统计司就变成了存粹的财政部,偷偷的拿走了他对军费的决算权,等于把军费这一块跟朝堂彻底割裂。

    你们不是担心穷兵黩武么,你们不是担心军费开销过大么?

    行吧,军费定死百分之三十,至于不够的东宫自己出了,你们还放屁不!

    吴启晨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分摊,反而因为不用负责这些杂事,感觉轻松了很多。

    统计司一直管的宽,但是确管的非常乱,这样改制之后,他以后只需要跟这些朝臣打交道就好。

    朱慈烺继续对皇明银行说道:“皇明银行今后继续负责银钱转运工作,不过在各省会设立皇明金库分库,皇明银行转运的银钱直接转运到各省皇明金库就行。”

    皇明银行管事连忙应是,前一阵是皇明银行刚刚被拆分,现在他非常老实,生怕太子还在生气。

    这次他能参会,不是因为他的存储放贷业务手握资金最多,而是因为他承担着各地税收转运工作。

    按照现在的新政,各地税收收上来之后,会直接存入皇明银行,然后在把入库凭证上报,也就完成了报税工作。

    皇明银行负责把这些钱转运,有的需要转运到造币司去铸造新币,然后再把新币拉回来,统计司拨付资金之后,他再按统计司拨付调运银钱到各地。

    从这次事件之后,朱慈烺觉得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京城金库里,要不然以后谁突然出手抢了自己的金库控制权。

    那么自己岂不是一下子就失去了财权?搞不好这帮子人在乱来一点,搞出什么动荡,导致大明纸币崩溃,那么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础一朝丧尽。

    所以这次改革之后朱慈烺打算在各省建立金库分库,分开储备金银,确保不出现被一锅端。

    朱慈烺转身对金库管理者说道:“随着大明纸币比重加大,各银行又上缴保证军,导致各地皇明银行等机构存银不足。

    为了确保各地皇明纸币的币值稳定,出现挤兑风波的时候能及时应对,黄明金库要在各地设立相应的准备金。

    但是为了确保准备金充足,这些准备金任何人不得调用,没有孤的印玺,没有东宫的文书,任何调用者必将严惩不贷。”

    管理者连忙应是,这个操作很正常,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如果赛伯温在可能会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但是这些人也许对钱敏感一点,但是政治方面,就是一群白痴了。

    接着就是铸币厂了,这个机构虽然不是银行机构,但是他每年涉及的资金并不少,特别是铸币和印刷纸币。

    这两项可以说是命脉中的命脉,朱慈烺看着管事的:“铸币之事事关重大,明年又是大明回收第一版纸币的年份,纸币回收工作一定要慎重。

    虽然因为外贸购铜渠道畅通,今年铜币铸造已经扭亏为盈,但是你们不能忘记市面上依旧新币不足的问题。”

    准确的说,到明年大明纸币才使用第三年,不过因为第一版工艺不够成熟,而且流通久了容易被仿制。

    所以明年大明会对市面上流通的第一版纸币进行大规模的兑换。

    而铸币作坊能够扭亏为盈,则完全依赖于这些西方殖民者听闻大明缺铜,所以从其他地方调运。

    要知道目前大明铜币的币值是很坚挺的,所有的外来品,能跟币值等价的并不多。

    例如你从印度花一两银子买一批布带到大明,他可能只值七百文,你从南洋拉回来一石粮食这么重也只值八九百文。

    虽然贵重东西值钱,但是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你怎么知道你拉来的东西就是大明需要的?

    如果是太贵重的东西,贵重就代表着值钱,值钱的东西卖的就慢。

    再说了,谁能保证每次来大明货场都是满的?

    装压舱石也是装,那么为什么不换成大明需要的铜锭呢?

    不仅不占地方,而且还有不错的利润。

    大明很乐意他们用铜锭换取纸币,然后用纸币在买东西花掉,大明无限量的收,不管你运来多少,都不用担心滞销。

    甚至走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大明把铜锭直接兑换成白银。

    造币厂管事的擦擦汗:“我们只负责纸币的印制和回收,具体兑换的事情还需要皇明银行……协助。

    我们最近正在加紧制版,确保明年印刷足够的纸币用于兑换。”

    朱慈烺嗯了一声:“你们最近做一批勋章和肩章,具体的图纸孤命人设计好交给你们,你们要制作的精美。”

    造币厂管事的一愣:“是,不知道这勋章和肩章是什么材料?”

    朱慈烺敲着桌子:“到时候会根据不用的用途使用不同的材料,都会标清楚的。”

第六百三十章帮崇祯花钱

    这些部门都说完之后,朱慈烺才把目光转回到东宫典算局上面。

    东宫典算局因为跟外界接触不多,所以其他人对他不了解。

    厽厼。但是实际上他的权利和负责的事务比起统计司都不逞多让。

    首先东宫所有花费,这个是他的本职工作,当年东宫只有几千两银子的时候,朱慈烺就成立了典算局,目的就是管理东宫日常开销。

    第二块就是管理皇明系各商号的利润上缴,皇明系这么多商号,一开始是每日,后来改为每旬再到每月,都要上报账目。

    典算司会对账目进行清查比对,发现问题也会调查,有时候也会委托统计司或者锦衣卫去调查。

    然后就是上缴利润,驻扎京城的商号每月会上缴一次利润,而驻外机构则是每季度上缴一次利润。

    第三块负责把上缴的利润抽调百分之三十上缴内库,也就是从东宫上缴给皇宫内库。

    东厂还有司礼监那边都派人监督账目。

    第四块就是对统计司等等东宫系的属官,各商号发放工资。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目前皇明系各商铺从业者超过十万,还有统计司的一万余人,再加上东宫二十四司的数千人。

    第五块就是对军队账目的管理,大明目前的新军体系中,账目系统是归东宫管辖的,而东宫管辖这些军队账目的方式就是监军加上典算。

    军队虽然有自己的总后勤部,但是总后勤部要受到东宫的监管,特别是军饷这一块,一直是东宫典算直管,然后由皇明银行直接发放,不经过任何的军队机构。

    目的就是防止对方出现克扣军饷的事情。

    监管后勤部,后勤部请求的资金都需要到东宫典算局去申请,即使是统计司直接拨付的资金,东宫典算也有权利监督。

    现在朱慈烺更是要求统计司先把钱拨给典算局,然后由典算局在划拨给军队。

    这就等于典算局成为了军队的顶头上司。

    除了总后勤之外,军队总装备部的装备生产需要典算局拨款,军队训练、调动、演习,打仗等等都需要从典算申请资金。

    典算因为其属于东宫属官又分为内典算和外典算,因为內监之中合用的会算学的太监不多,所以东宫招募了一大批师爷账房等等在做这些账目。

    这次朱慈烺计划把典算权利进一步强化,首先就是收回了军队预算管辖权。

    要知道军队花销之所以要经过东宫,是因为统计司收上来的那点税收是根本不够大明军队开销的。

    军费这一块一直需要东宫补贴才能正常运转,你用人家的钱自然要服人家的管。

    特别是朱慈烺进一步降低了军费拨款比例,到时候军费缺口会更大。

    所以朝堂上就算知道了,也没有人敢说什么,否则朱慈烺就来一句‘你行你上!’

    谁也接手不了这个摊子。

    朱慈烺敲击着桌子:“典算这边注意,从明年开始战争减少,战争特备津贴变少,给士卒们的军饷上浮一成。”

    典算这边一直是桂喜负责监督总管,听闻朱慈烺的话,桂喜连忙拱手:“是!”

    朱慈烺继续说道:“大明现在税收状况好转,官员已经几百年没有涨薪了,从十二月开始,官员月奉也上浮百分之三十吧。”

    统计司的吴启晨愣了一下,看了一眼朱慈烺,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现在外朝整天找太子的麻烦,太子竟然给他们涨薪水?

    朱慈烺眯着眼看他:“有什么问题么?”

    吴启晨连忙躬身:“没有问题。只是……臣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朱慈烺笑着说道:“虽然政见不和,但是不能因此抹杀了他们的功劳,大明不能亏待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

    再说了,这些朝中大臣就算看不上这几两银子,但是下面的底层官员可是在嗷嗷待哺呢!多拿几两银子,也能过一个好年了。”

    吴启晨犹豫着:“是。”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除了在任官员之外,大明所有退休官员也要有相应待遇,现在大明官员退休是什么待遇?”

    吴启晨站起说道:“按照朝制规定,免去退休时品级等额赋税,若是确有困难着有司发放月米二石。

    统计司接手之后,沿用旧制,没有大变动,只是改月米二石为银二两。”

    朱慈烺敲打着椅子:“这对于那些家有恒产的贪官污吏还有点用,但是对于两袖清风的官员,这个待遇有点低了。

    月银二两,怎么能够一家之用?

    从十二月起,取消退休时免赋税待遇,改为领取本级俸禄之八成,年底享受加一月俸禄之过年钱,今年十二月就开始执行。”

    吴启晨犹豫的问道:“这样一来,官员俸禄花费将会提高一倍有余?”

    朱慈烺点点头:“提高一倍就提高一倍吧。”

    这也是朱慈烺的目的,只有提高了行政开销,税收才会越来越不足。

    朱慈烺大概算了一下,这样一搞之后,大明每年用在薪俸上的开销将会超过四千万两白银。

    就算明年税收超过一亿两,发俸禄消耗四千万,然后各部花费剩下的三千万,到时候要回军队管理权,那么从哪里出钱?

    莫不是从内库出钱?崇祯明年可是要修园子的!也就是玉泉宫,地址就位于玉泉山到昆明湖再到万寿山等一大片地方。

    以前大明没有修过什么离宫别苑,因为蒙古的威胁始终没有断绝,但是现在这些问题没有了。

    蒙古不存在了,大明京畿固若金汤,内宫又有钱,修建个园子根本不用外朝出钱。

    所以崇祯大手一挥,就修了,没想到因为这事被朝臣一顿好怼。

    崇祯一怒,跟你们说不就是想用点徭役,让各地上贡一点需要的土特产么!

    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朕自己花钱请人,花钱买!

    朱慈烺当然是支持的,修园子能花几个钱?

    后世蛮清在同样的地方,修建同样规模的园子,花了大概三四百万两银子。

    当然他们征发了徭役,要求各地上供了。

    如果大明不使用徭役,所有东西都走采购,最后花费大概是两千万两。

    当然朱慈烺觉得工程分为十年期,每年投入两百万两白银足够。内库出这点钱绝对宽裕。

    所以在东宫的支持下这个玉泉行宫就开始动工了。

    因为这事崇祯算是和外朝划清界限,内库的钱一分都不给。

    无弹窗

第六百三十一章做最坏的打算

    而且崇祯也不知道是看朱慈烺的锦衣卫发展太好,还是觉得东厂太弱。

    这两年对于东厂投入持续加码,不仅人数疯狂扩充,花费也迅速增加,甚至一直都是锦衣卫负责的境外情报东厂也在插手。

    导致内宫今年拨给东厂的银子都超过四百万两。

    厽厼。内库一年收入多少呢?按照今年的上缴情况,内库收入超过两千万两白银,因为有抄家等外快。

    这边建行宫一年两百万,东厂耗掉四百万,然后皇宫管理着一万多的太监宫女,自从朱慈烺给东宫太监侍女等提高月奉之后,内廷也跟着提高。

    内廷一万多人,月奉消耗过十万两,年百万两。

    然后就是各宫日常开销,这个是皇后在管,去年消耗百万两,今年也只会多不会少,因为今年内宫的妃子又会增加。

    所以内库每年还有一千二百万两。

    但是从今年往前,内库屡次贴补朝堂,各地灾荒也是内库和东宫出银钱赈济。

    好有就是各种赏赐、褒奖等等,也需要内库出钱。

    所以崇祯的内库存银一直都在五百到八百万两左右徘徊。

    即使崇祯有心补贴外廷,这几百万两银子也解决不了啥大事,也填补不了军费的窟窿。

    更不要说明年五年计划开始之后,各种花钱的事情一大把,很多项目都需要东宫补贴才能进行,这群人更别想脱离。

    既然军队和官员薪俸都涨了,没道理自己人不涨,朱慈烺沉吟一下继续对典算说道:“东宫这边各商号包括锦衣卫等薪俸一律也上浮一成。年底再发一个月的薪俸奖金。”

    桂喜惊喜的说道:“谢殿下赏。”

    加了军饷稳定了军心之后朱慈烺继续安排:“统计司把钱拨付给典算之后,典算对军队所有开销负全责,更要把好关!

    你们也是,今年整个东宫系有一千三百多人被夺职、下狱、劳改、发配、这个数字比起锦衣卫因为剿匪损失的人都多1

    各部都低头不敢吭声,和钱打交道,怎么可能保证没有人伸手,特别是这些人对新记账法熟悉之后,以前的各种陋习又纷纷涌现。

    朱慈烺虽然有典算、统计司和锦衣卫三重监督,但是依旧挡不住这些人的贪欲。

    再加上皇明系发展太快,招募的人难免就各色都有,所以朱慈烺不得不警告一下。

    发展能隐藏问题,发展能解决问题,正因为皇明系还在发展,所以这些问题暴露之后并没有动摇其根基。

    但是想想后世的那些经验就知道,这种大锅饭之下,以后各种问题浮出,到时候皇明系未必比后世会好多少。

    朱慈烺对于各种贪污、受贿、渎职、不作为等等都查的很严,虽然不会剥皮实草,但是最轻的就是追回损失夺职。

    如果数额过大或者损失不能追回,就会直接下狱,关进监狱之后会跟其他案犯一起送到各地进行劳动改造。

    再有更重的,就是流放,流放分为自己流放,全家流放,全族流放等等。

    你不是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想法么?那好!我就让你全家都去荒岛都去奴儿干都司去!看你谁能享福!

    要是为了给家族谋福利的,那就把你家族都流放了!让你还贪!

    没错!这些人竟然还敢贪污!

    不得不说,这样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氛围,很难让人自控,这人抓了一批又一批。

    当然今年的会议的核心不是****慈烺警告一番之后,就继续说其他事情。

    朱慈烺继续说道:“军队这一块是大事,各种开销要做好监管,以后各师除了上报四总部之外,每季度还要单独向东宫典算上缴一份资金报告。”

    桂喜仔细的把朱慈烺的要求记下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为了方便物资转运调拨,做到遇到战争时快速投入战斗。

    东宫典算要协助总后勤部在大明各前沿方向设立物资仓库,确保每个仓库至少有一个师的装备,和够一个月作战的补给。

    这些物资仓库设立在北海、嘉峪关、成都、广州、松江、天津、龙牙、河套八个地方。”

    桂喜不太确定问道:“那这八个师的装备是陆战师制式装备还是各特殊师配套装备?”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如果启用这些装备,就代表当地的特殊师已经不足以应对战争,所以自然就是制式装备。”

    装备预置,这个即可以用来立即投入战争,紧急时刻,各部可以放弃辎重轻装上阵快速到达战场,或者就地招募新军武装起来投入战斗。

    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从明年开始,第一批大明新军就要服役期满了。

    以后这种退役回乡的士卒多了,真的战事紧急不就能征召了。

    也可以保证如果真的出现太子位被夺的特殊情况,朱慈烺可以破坏掉武器生产能力,立即再武装新的部队投入战斗。

    即使禁卫军三个师忠心崇祯,朱慈烺也有信心快速‘清君侧勤王’成功。

    朱慈烺的这个操作并不让人意外,这种库存武器备战不仅大明有,以前各朝代也有,只不过历代都

第六百三十二章外典算局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开始了京城巡视之旅,首先要巡视的就是典算外局,皇明商号很多结算都在这里。

    因为内宫不是你相进就能进的,而且晚上还要落锁关门,所以那些师爷账房如果不是必须的,一般都在外城办公。

    外典算局的办公地点是以前御马监的中府草场,也称为外草料厂。

    御马监改制为新军之后,内宫的骑兵编制基本上都撤销了,只保留了一部分皇家仪仗用马,御马监收藏的那些好马也交到皇明牧业那边去当种马了。

    所以这外草料厂也就空闲下来,被朱慈烺从御马监要过来自己使用。

    外草料厂北面一街之隔就是外东厂,跟朱慈烺的外典算局一样,东厂的幡子大多都不是太监所以也不适合经常出入内宫。

    跟外东厂做邻居,一个是保证安全,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大量财富。

    另一个也是让崇祯放心。

    东厂一直在扩建,这边的地方不够之后,东厂又在城南和城北各设立了一个新营,成为北东厂和南东厂。

    估计这位厂公方化正是想要效仿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的格局。

    从目前东厂的情况看,方化正把草料场北面的这个外东厂设置为皇城厂,也就是主要建设京城内的动向。

    南东厂则针对大明境内,北东厂针对大明境外,然后内廷东厂负责监督执法等。

    并且美其名曰保护,把整个东宫外典算局都纳入巡查范围。

    为了减少冲突,维持自己的形象,朱慈烺特意安排了李若琏,锦衣卫负责外典算局内的防卫,外面的就不管了。

    所以朱慈烺来到这边首先面对的就是东厂幡子的搜查,当然直接上车搜查这些人是不敢的,只是头头借着汇报的名义扫了一眼。

    当然了大明太子现在又没有失宠,皇上虽然防备,也没有对付太子的意图,这些人自然不敢放肆。

    扫一眼紧紧是为了确认太子的安全,别被绑架挟持什么的而已。

    李若琏冷着脸没有吭声,同行是冤家,东厂现在在模仿锦衣卫,李若琏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自然不高兴。

    进到外典算局,桂喜已经在这等着:“殿下,我扶您下来。”

    朱慈烺搭着他的手跳下车,院子里这些汇报的人都乖乖的躬身站在两边。

    朱慈烺摆摆手:“孤这边谁便看看,你们各忙各的去吧。”

    进入正堂,这边是会客的地方,两边厢房院落,按照不同的商号和军中各部进行区分,有的占据一个院子,有的紧紧占据一间房子。

    最后才是典算汇总,然后向内呈送。

    所以朱慈烺话一结束,那些办事的就开始乱窜,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朱慈烺问一边的桂喜:“这边地方够用么?”

    桂喜拱手:“有些紧吧,但是还能勉强凑合。”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北面的天师庵草场现在在干嘛?”

    桂喜小心的提醒:“那边临着惠民医院局,都借给皇仁堂用来开设医学院了。”

    朱慈烺笑着说道:“这么好的地方开学校有点浪费了,从城外另选一个地方给医学院,那边空出来之后,把这边的一部分搬到那边去。”

    桂喜高兴的说道:“谢殿下,只是那边离东宫又远一点,汇报没有这边方便了。”

    这个朱慈烺自然知道:“那就把一些没有紧急事务的放到北边,可能有紧急事务的放到这边。”

    桂喜有点挠头:“只是那些是有紧急事务,那些是没有呢?”

    朱慈烺沉吟一番:“涉及军队的自然是紧急事务,还有粮食,银行这些。

    至于其他的商号结算都可以放到北面。”

    桂喜连忙应是,朱慈烺继续说道:“明年孤就要北上了,这内外典算又耽误不得,明年就一起迁移到沈阳吧,这边和北面一起改造。

    这两个地方要重新设计,你看这人来人往的一点章程都没有,要好好改造。”

    桂喜被批评了几句立刻额头见汗,朱慈烺继续往前走。

    其实改造是假,分成两部分也是假,朱慈烺真正的目的就是把典算带上。

    典算跟着朱慈烺走了,那就意味着大明除了京城驻军以外的军队,钱财结算资金拨付等等都可以不经过京城。

    这些朱慈烺不方面跟桂喜说,朱慈烺也不敢肯定自己身边到底有多少崇祯的探子。

    接下来对外典算的巡视,主要就是对各处的规划了,朱慈烺说出了大概的改造要求。

    改造虽然是假,但是这假也要假的跟真的一样。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下一站就是当初的八家皇店了。

    这边可以说是朱慈烺的起家之地,当然朱慈烺发家不是靠做生意,靠的是抄家!

    经过几次抄家之后,皇明系各商号陆续在京城各地都混到了一座大宅,改造之后作为驻地。

    而这起初的皇店就全部交给皇仁堂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明最大的全科医院。

    先参观皇仁堂正是因为其对于接下来五年有着重要意义。

    后世总喜欢把科教文卫放在一起作为一个词组来说,由此可见这四个门类对于国政的基础性。

    尤其是卫生事业,想要大幅度提高大明的百姓人数,无非就是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而大明如果没有战乱、饥荒、瘟疫等事情发生,百姓能吃饱饭,自然平均寿命也就上来了。

    但是出生死亡率确是一个绕不开的坎,这两年为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朱慈烺特意培养了女医和接生女医。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这新生儿除了因为接生护理不当死亡之外,传染病也是重大的致死原因,而众多传染病之中天花又是最厉害的。

    其实隆庆年间大明已经有种痘防治天花的法子,只不过那个时候主要采用的是人痘法。

    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旱苗法一个是水苗法。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

    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让种痘的人先患上轻度的天花,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已经得过天花了。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失误导致孩子惹上重症天花致死。

第六百三十三章治病防病

    作为穿越者,朱慈烺怎么可能不知道牛痘可以防治天花呢。

    但是这个东西总要实验,总要培养出规模,总要试着接种,并且证明有效吧。

    初代实验就是用病牛,初代培养也是用病牛培养更多的病牛。

    但是这样的效率太慢了,所以朱慈烺吩咐皇仁堂一边试种,一边研究新的培养方法,并且尝试研究灭活疫苗。

    显然大明还没有这个科技水平,灭活疫苗研究失败了,准确的说是免疫成功率不高,为此还死亡了几十个棒子和倭奴。

    但是牛痘的培养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明总算做到了把牛痘脱离牛体之后培养。

    种痘的方法也是两种,一个是传统方法吹入鼻子,另一个是在胳膊上刺破皮肤接种。

    今天朱慈烺来皇仁堂,这边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管事的恭敬的汇报:“从目前的情况看,刺破胳膊接种要比吹入鼻子更安全,因为胳膊的局部感染要比头上的要容易处理。”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那就从孤开始吧,今天晚上你们就安排人入宫给孤接种,确认无事之后,给宫内所有人都接种一遍。”

    管事的连忙躬身答应:“是,其实从这边开始试验,不少大臣已经打听过了,而且从牛身上直接取痘接种不少人已经开始接受,宫内也有贵人来问过。

    按照殿下的吩咐,取牛痘的事情一直严格保密,所以并没有人知道皇仁堂的痘种从何而来。

    这次殿下改牛痘为这种培养出来的痘种,以后更不会有人知道。”

    朱慈烺嗯了一声:“除了京城之外,各地只要有天花爆发,就优先前往接种,这次种痘治天花你们功劳很大,孤会奏请父皇给予重奖!

    但是牛痘接种之法一定要严格保密,今后在大明之外,这将会是皇仁堂的一项重要收入,千万不要泄密了。”

    管事的跟着笑了:“是,这边有锦衣卫帮忙看着,没有人敢乱说,取痘的人签署了保密协议,其他培养痘种的人跟本不知道痘种从何而来。”

    朱慈烺点点头:“除了这个,皇仁堂还有什么需要回报的么?”

    管事的忧虑的说道:“按照五年计划要求,皇仁堂要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万名外科医生,这个……”

    朱慈烺眉头一挑:“怎么?做不到?”

    管事的咬牙说道:“要想做到,还请殿下把那些放在各师的军医归还我们皇仁堂,我们皇仁堂现在人手不足,想要培养外科医生需要这些有经验的医者参与授课。

    还有就是京城医学院范围太小,并不能容纳那么多的学子,请殿下给皇仁堂从新划地。”

    朱慈烺笑着说道:“孤虽然让你们培养一万个外科医生,但是又没有让你们都在京城培养。

    各师都有几十个外科医生,你们完全可以在各师成立一个几百人的外科学院,到时候一边跟着实习一遍学习,岂不是能更快成才?

    而且京城医学院的事情孤已经吩咐典算帮你们物色,会给你们尽快建好,不会耽误你培养学生。

    一万个只是一个基本数,并不是培养一万个就完事了,按照医学院的培养计划,一个外科医生培养时间是五年。

    也就是说,你们明年至少要招募两千人,这样才能在第五年完成一万个的目标。

    这些是应急的,大明急需这些外科医生,从明年开始可以根据需求适当减少,但是也不能减少太多。

    你们在各师培养几百,再在京城培养一部分很容易就够一万个。

    五年计划制定的时候,并不是没有考虑你们的实际情况,绝对不会制定一个你们完不成的任务。

    再说了,军队里的军医本来就是从皇仁堂调拨,战争的时候归军队管辖,但是不打仗的时候自然需要归皇仁堂调遣。

    军医既要相互学习交流,也要经常回来进行再教育,这些军医很多都是紧急培训的应急医生,自身医学知识并不是多扎实,你们自然要招回来,这个还用请示么?”

    见自己的问题都被太子解决,管事的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这边没有问题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皇仁堂除了正常疾病研究之外,还要关注地方病,例如疟疾、血吸虫病、烟瘴病、这些的研究的都怎么样了。”

    管事的说道:“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薏苡仁和槟榔籽等对于瘴气有很好的克制作用。

    引起血吸虫病的螺蛳已经找到,当地人称为钉螺,现在正在对这些钉螺研究消灭的办法。

    而疟疾方面,锦衣卫提供的金鸡纳树树皮确实对于疟疾有着良好的效果。”

    开放南方离不开三个问题,疟疾、血吸虫病和瘴气病。

    中原人畏之如虎,而且致死率非常高,大明想要开发南方自然离不开对这些病的防治。

    总不能等移民过去大片死亡才知道去防治吧。

    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秘鲁等地,但是这个时候的欧洲人已经把这种植物带到了欧洲。

    荷兰人还靠这个发了不少财,起初西班牙试图垄断金鸡纳树贸易,但是英国人提前引种,把这种植物引进到南洋。

    在朱慈烺的吩咐下,锦衣卫在南洋果然寻找到了这种植物,并且在广州、云南和海南等地进行引种。

    不过因为刚刚开始种植产量还比较有限。

    血吸虫病现在在江南有多地爆发,治疗办法还没有找到,不过能防治让以后人不得这个病也是好的。

    送瘟神这么重要的事情朱慈烺自然记得,让下面的人按照他的记忆去寻找,果然一找一个准。

    既然知道了致病原因,下面就好办了,想办法消灭这种钉螺就是了。

    如果不能消灭,迁移百姓,然后阻断其向四周扩散也就是了。

    三个问题解决,下南洋的医学准备就差不多了,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蚊虫问题,蚊虫还会传播疟疾。

    不过那个已经安排锦衣卫寻找苦菊,然后研制蚊香等驱蚊物品。

第六百三十四章钟表和镜子

    第一天的巡视就这么过去了,傍晚朱慈烺就回了东宫。

    其实这种父子间的不信任还是挺令人沮丧的,以前规划的很多改革朱慈烺都不得不放缓。

    朱慈烺也不想即当又立,但是逼父亲退位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啥好事。

    李世民的一生雄才大略,但是后半生确落得儿子相继造反,各种造反频发的境地。

    最后选了一个包容的皇帝,确被武媚娘篡权夺位,大唐差点终结。

    朱棣更是有永乐之盛,但是后世评价依旧不高。

    身后名不说,这样的行为对大明的伤害,对于以后继承人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朱慈烺辛辛苦苦一辈子,梦想着大明崛起,结果大明没有亡于外敌,反而亡于内斗,那才是最大的讽刺。

    第二日朱慈烺继续巡视,今天的目标是皇明商号,作为皇明系最找的商号之一,皇明商号的发展朱慈烺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

    其依托各种贡品组成的贸易体系,货物最大宗,但是利润确只是一般。

    因为朱慈烺要求他们不能压低进货价格,贡品这种本来就是比市场质量好,自然价格高一点,但是开放了贡品买卖之后,其他商会并不是搞不到同质量的货物。

    靠着皇家的招牌,皇明商号每年能大规模出货,利润率维持在百分之十几。

    不过从皇明商号分出去的黄明特供确堪称暴利。

    黄明特供,就是皇家专属的,一半都指皇明特供自己设厂生产的,或者内宫监等生产的物品。

    后来像什么玻璃、望远镜、钟表、玻璃镜、化妆品、丝绵布匹、毛呢料等等。

    黄明特供在京城以南和以东设置了不少工厂,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时间挨个去看。

    今天朱慈烺主要就是看一下他们最新研制的怀表。

    受限于技术,目前手表还不能大规模生产。

    不过怀表确已经能制造,跟座钟使用等摆原理不同,怀表使用的是发条加擒纵机的结构。

    而发条这种东西,说白了还是弹簧,所以怀表离不开弹簧。

    欧洲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有便携式钟表出现,最初因为玻璃没有发明,当时的‘纽伦堡蛋’是一个圆球带盖的设计。

    不过这个时候的怀表价格高昂,需要精细的工匠仔细打磨,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得益于朱慈烺小时候没少拆家里的机械闹钟—里面的每个齿轮都能用来当小陀螺玩。所以钟表的内部结构,他还是能绘制简图的。

    更何况大明还有大批的欧罗巴工匠,经过汤若望的招募,这里面有几个钟标师也加入了制造怀表的行列。

    经过大明工匠和欧罗巴工匠的共同努力研究,终于研究出了第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实用怀表。

    当然说是研究怀表实际上主要是研究制造怀表的机床。这种精密机床,号称机床领域的王冠,大明的工匠废了很大力气才制造成功。

    朱慈烺拿到这个半个手掌大的怀表,也是无奈,好在大明的衣服样式决定怀里能装很多东西。

    朱慈烺翻看着:“走时准确么?多久上一次发条?”

    管事太监紧张的低下头:“一天误差半刻钟左右,大约三个时辰就要上一次发条。”

    朱慈烺皱眉失望的摇摇头:“还是要继续研究啊,精度上在想想办法,误差太大,发条也是,最少要用一天吧?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么?”

    管事的擦擦汗:“主要是个头还太大,还有各工件摩擦太大,机床那边正在努力改进,预计最多六个月就能生产出更精细的机床。”

    朱慈烺点点头:“很好,好好努力,该给的奖赏按照条例发下去,虽然问题很多,但是也多少有点实用价值了,先生产两千个练练手吧。”

    管事的松了一口气:“是,已经培养相关工人,目前有一百多人生产零件,一天能生产十个这种怀表。”

    朱慈烺惊讶的问道:“十个?”

    管事的心里一紧:“主要是工人没有生产过,还有就是机器误差大,容易做废零件,等过一段时间工人熟悉之后,产量一定会提升的。”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一批怀表,要生产一百枚金壳怀表,五百枚银壳怀表,一千四百枚铜壳怀表,在表面还要植入指南针!”

    机械加工这种东西,产业工人是最难培养的,即使到了现代,一个合格的钟表匠也都是很难培养出来。

    大明能完成怀表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表明大明的机床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怀表对于战争,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这两千个怀表朱慈烺打算用来给讲武堂的学生发福利。

    也就是讲武堂的毕业生的纪念品中又会多一样东西。

    而指南针这种东西更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特别是军队中,有这个东西所不定关键时刻能救人命。

    管事的默默记下,又把下一样东西呈上来,这是一面玻璃镜。

    锦衣卫在欧洲并不是啥都不干,不少有用的东西和技术都被源源不断的通过秘密渠道送往大明。

    而玻璃镜制作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十六世纪欧洲人就发明了锡汞齐玻璃镜,意大利商人一度靠这个垄断镜子贸易发财。

    后来法国偷渡了几名意大利工匠,学会技术之后,制作镜子的技术就逐渐扩散开来。

    大明知道了制作方法之后,很容易就生产出了这种镜子。

    不过大明的平板玻璃工艺刚刚起步,所以制作的镜子真实度和透光度都没有欧洲的好。

    这次管事送上来的这一个就是最新成果。

    朱慈烺拿着这个密封镶边的镜子,这个东西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贡有剧毒,这种锡汞齐镜子在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问题。

    不过大明采用的是胶封加漆封在镶边镶框的工艺,只要你不作死,一般也碰不到里面的东西。

    朱慈烺看到自己清晰的人像,除了觉得挺帅之外,比起铜镜确实清晰很多,比起欧洲的镜子也相差不大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要不试试?

    管事的看着朱慈烺挺高兴的就解释道:“目前这种镜子已经开始出售,最大的是长宽一尺,最小的只有手掌大。

    因为是新鲜东西,所以销量还不错,工坊那边也在加紧生产。”

    朱慈烺翻看了一下:“生产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这东西可是有毒的!”

    管事的连忙说道:“用的都是昆仑奴、建奴、倭奴等。”

    朱慈烺翻看了一会就放下了:“还有什么?”

    管事的连忙继续:“还有这个,温度计,按照殿下的吩咐,我们使用酒精和贡作为内部材料制作了两种温度计。

    以水冰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沸水温度为一百度,用两种温度计结合,我们已经能测量最高357度,最低……还没有找到极限,不过在北海那边酒精温度计测出最低零下56度的温度。”

    朱慈烺开心的点点头:“非常好!”

    对于一个统计工作者来说,不能量化的数据是最让人不可忍受的。

    所以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基本量这个概念了。

    基本量是指在量制中,约定地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

    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倒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后世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约定为:长度(m)、质量(kg)、时间(s)、温度(K)、电流(A)、发光强度(cd)和物质的量(mol)。

    如果能推导出这七个基本量,那么世间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被数据化。

    当然后三个显然超出了朱慈烺的知识容量,但是前面是个确是朱慈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准确来说,这些东西一直存在,只是有些没有约定成俗的量化。

    现在通过黄明特供和皇家科学院的研究,时间和温度终于被量化,这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

    时间和温度的应用领域就不用说了,反正工业农业商业等等都将因此受益。

    后面皇明商号又展示了一些商品,不过比起初期的这些稀罕玩意和朱慈烺要求制造的,剩下的就显得平庸很多了。

    朱慈烺简单的看了一遍,就满意的走了。

    下午朱慈烺去锦衣卫南镇抚司,锦衣卫虽然不是产业,但是也是朱慈烺一手缔造。

    而且锦衣卫北镇抚司倒闭了。现在南镇抚司就是锦衣卫的全部。

    当然锦衣卫北镇抚司并不是解散了,只是被东厂合并了。

    自从崇祯有意扩大东厂规模之后,方化正为了快速扩充,除了从御马监抽调幡子之外,就大量吸收北镇抚司的哨探力量。

    北镇抚司虽然一直被李若琏压制的厉害,但是人家专业是对口的,总比御马监那些只会打仗的士卒要精通情报些吧。

    再说了,北镇抚司也没少学习南镇抚司的模式,手底下还有很多李若琏不知道的暗子还有李若琏不要的暗探等等。

    北镇抚司衙门现在成为了东厂的养鸽厂,专门用来训练信鸽,信鸽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行业,东厂不愁找不到人。

    现在东厂的幡子也有几千名,撒在大明各处,学着锦衣卫成为地方治安稽查势力。

    至于国外的情况,目前东厂也在努力,不过明显方正化是不会告诉朱慈烺的。

    南镇抚司对于太子的到来迎接的很隆重,所有在职的锦衣卫都集中在演武场,站的笔挺。

    朱慈烺很喜欢这种精神劲,看着大家站着忍不住就想说两句:“众位辛苦了!”

    可惜没有人喊什么为大明服务之类的。

    朱慈烺看着这些人感慨道:“今年截至十一月,锦衣卫共阵亡两千四百二十人,其中剿匪缉私等有七百三十四名锦衣卫缇骑战死,一千多人重伤退役,

    在北方剿灭建奴一战有三百余人战死,在对倭国战斗中有一百多人战死,在和沙俄作战中有五百八十人战死。

    其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更多的锦衣卫在为大明的利益奋斗。

    你们都是无名英雄!虽然报纸上不能报导,虽然忠烈祠内不能扬名,但是孤一直都把你们记在心里!

    你们的每一份功劳,孤都记得!”

    锦衣卫们激动的半跪在地:“为殿下效死!”

    朱慈烺摆摆手:“你们要为大明效死!今天孤来这里一个是看看你们,另一个是想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从明年开始,锦衣卫将成立自己专属的大学,并且纳入军功爵体系,以后情报工作搞得好也能封侯拜将!”

    这个本来就是在规划之中,既然崇祯已经答应他在他去沈阳之前可以搞这个,朱慈烺自然要告诉锦衣卫这个好消息。

    果然纳入军功爵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解散了队列之后朱慈烺对李若琏问道:“锦衣卫现在暗部组建的怎么样了?”

    李若琏拱手说道:“暗部已经抽调够了人手,现在正在训练,不过现在大明境外已经很少有跟大明汉人肤色相近的国家了。

    这给暗部以后的行动带来了很多不便。”

    暗部就是暗杀部,现在汉人只活跃在东亚这一块,其他地区的人那里见过汉人。

    要是一群汉人跑到国外去搞暗杀,人家一眼就看到不一样,你还暗杀个屁啊!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可以适当的招募一些其他地区的孤儿从小培养,这个是长久计划,将来随着大明国土的扩张,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同人种加入大明。

    到时候自然就不缺各种刺客了。

    特别行动部队呢?进展如何了?”

    李若琏对这个还比较满意:“按照殿下的吩咐,我们从全国抽调了不少精锐力量,还有在外有功的缇骑成立了特别行动部。

    经过加强训练之后,这些人至少都能以一当十!虽然只有一百人,即使面对一千人的敌人特别行动部也有信心战而胜之。”

    朱慈烺高兴的问道:“跟军队的特种部队比呢?”

    李若琏自信的说道:“即使跟军队的特种部队比,我觉得也相差不大!”

    朱慈烺嘴角上翘:“那要不要试试?”

    巡视军械研发巡视参巡视后勤巡视锦衣卫巡视结束

第六百三十六章应对叛乱

    李若琏丝毫不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是,臣也愿意试试。”

    朱慈烺哈哈一笑:“孤开玩笑的,你们两边的特种部队,面对的敌人不同,应对的情况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对比也没有意义。

    就像你们的特战队主要是在大明境内外处置各种叛乱、颠覆、剿匪、暗杀、破坏等等行动。

    但是军队的特种部队主要做一些斩首敌人中枢、破坏后勤、破坏运输线、控制或破坏战略要点等等。

    一个是用在战场,一个是用在平时。”

    李若琏不好意思的拱拱手:“是,谨遵太子殿下吩咐。”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锦衣卫要做好保密工作,特别是内部的审查一定要慎重,别人家的情报没有探听到,自己的情报被出卖了。

    还有就是各地潜伏人员的保护,如果有暴露的风险,那么优先以保护情报人员的安全为主。

    如果情报人员失误被俘虏,孤允许你们动用金钱或者通过交换俘虏等方式换回我们的人。”

    李若琏认真的点点头:“臣,记下了!臣一定保证锦衣卫的纯洁,保证不让其他势力渗透进锦衣卫内部!”

    朱慈烺知道李若琏已经听明白了他的话,李若琏也知道太子殿下的意思,但是两人都不说出来。

    朱慈烺突然问道:“赛伯温最近怎么样了?”

    李若琏微微一笑:“这个时候应该窝在海参崴那边猫冬吧,最近一次消息说那边一切正常,不过下大雪之后,大部分工程都已经停下。”

    朱慈烺沉吟一番:“派人喊他回来吧,让天津港那边负责建设的杜喜去接替他,天津港那边让副手顶上。”

    李若琏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见朱慈烺提起赛伯温,他就知道估计太子是想让他回来了。

    朱慈烺也没有想到最后一切还是按照赛伯温说的那样上演。

    既然事情都被赛伯温聊到,朱慈烺现在也想听听这个智囊的声音。

    走到锦衣卫制图室,和参谋部的地图不同,锦衣卫的制图室里,地图上标志的旗帜大多都是内部叛乱或者敌对国家情况。

    朱慈烺老远就看到地图上插满了黑色的旗帜,其中以西南地区、倭国、北疆、南洋最多。

    倭国那边不奇怪,虽然六国疆界已定,但是肯定有人不满不服,自然也有不少反抗势力。

    朱慈烺抬头问道:“倭国国王后裔带回来了么?”

    李若琏嗯了一声:“已经被控制起来。”

    朱慈烺眯着眼:“别让他断了跟国内的联系,要不然时间久了可没有人认识她了。”

    李若琏愣了一下:“可是如果不完全断绝,对方肯定会策动叛乱或者营救行动。”

    朱慈烺呵呵一笑:“倭六国只有不停的乱,大明军队驻扎才显得有意义,要不然对方闲的没事,岂不是找咱们麻烦?

    至于营救?他们能跑到哪里?跑回倭国?最后还不是被抓回来?”

    李若琏想想也是:“臣明白了。”

    朱慈烺继续问道:“北疆那边的赏金猎人要控制好,派一批人打入其内部,大明要用这把刀,但是也要防止别伤了自己。”

    李若琏也看向北边:“那边的部落听到这种事情已经积极准备了,他们不少都知道一些当地沙俄人的所在,就等着入籍之后成立赏金猎人团呢!”

    朱慈烺摇摇头,当初制定规则还是算漏了这一点,大明领土扩张,新占领区的百姓自然直接获得大明国籍。

    这也就导致了赏金猎人政策中必须有大明百姓作为团长这一条限制变得不是限制了。

    就像北疆这些部族,只要他们愿意,到当地官府登记入籍之后就获得了大明百姓籍。

    相比赏金猎人团没有大明百姓作为团长,限制统治区内的百姓入籍显然危害更大。

    只有解难对方进入大明籍,才能谈同化,如果连一个正经身份都不给人家,你还想同化?人家心怎么会跟你往一块使?

    朱慈烺看看西南:“那些土司是不是很活跃?”

    李若琏摇摇头:“那也没有,不过就是常在部落里说一些反明的言论,我们把这种土司标为黑色。

    意思就是只要有人挑拨串联,他们反叛的概率非常大。”

    朱慈烺眯着眼:“白杆兵也镇不住他们么?”

    李若琏犹豫了一下:“可能白杆兵离他们太远了吧。”

    朱慈烺沉默了,两个山地师看着西南,确实有点紧张,有白杆兵的山地第一师驻扎四川,显然吓不住云南的土司。

    广西那边的第二师,更多的是给予安南以压力,所以也没有深入。

    朱慈烺看着旗帜:“有没有可能挑动他们矛盾对立?”

    李若琏扯了一下嘴角:“试过,不过这些人一旦有仇,会立刻召集部落里的壮丁两方打仗,我们这边担心过分挑拨会导致西南动乱,所以就放弃了。”

    朱慈烺也无奈,这些人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对于朝廷的尊重也紧紧是不造反而已,但是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的争斗,他们并不会跟朝廷报备。

    朱慈烺看了看云南那边:“沐王府那边是什么情况?”

    李若琏拱手:“黔国公最近正在协助皇明商号开拓茶马道。”

    沐家朱慈烺倒是不怎么担心,不过云南土司经过奢安之乱之后一直蠢蠢欲动,最近朱慈烺又推行改土归流,难保这些人不心生间隙,闹出事情。

    不过这些跟李若琏也说不上:“走,去参谋部看看!”

    坐上马车,朱慈烺直接去往参谋部,参谋部办公地址在原本的五军都督府位置,也就是承天门西侧。

    现在五军都督府没有,这边自然就成为了军队四总部的办公地点。

    到了参谋部之后,朱慈烺当先开口问道:“锦衣卫侦察到西南有不稳之像,参谋部有什么应对么?”

    参谋部的人都面面相觑,总参谋长刘通拱手:“回殿下,锦衣卫未告知此情报,所以参谋部并无准备。”

    朱慈烺嗯了一声:“走,去地图室,你们现场制定计划。”

    一大帮人进入制图室,刘通介绍道:“殿下,目前离西南比较近的有山地一师、山地二师和高原一师三支部队。

    而三支部队的规模足够因对叛乱。”

第六百三十七章试一下

    朱慈烺看着地图问道:“现在各师都在什么位置?”

    参谋连忙解说,目前禁卫第一师在沈阳,禁卫第二第三师在京城,第一师在天津、第二师在广州、第三师在嘉峪关、第四师在西安,第五师在徐州、第六师在金陵,第七师在湖北。

    骑兵第一师在张家口、第二师在河套、第三师在北海。

    极地第一师在纳勒河地区,第二师在北海地区。

    山地第一师在四川石柱附近、第二师在广西、第三师在武夷山区。

    高原第一师在川西、第二师在青海湖区。

    朱慈烺看了看地图:“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应对?”

    参谋们相互看看,刘通试探的问道:“不知道要叛乱的是哪个土司?人数多少?何时叛乱?”

    朱慈烺看着地图划定了一片区域:“这些地方都有叛乱的可能,你们制定一个计划出来。”

    刘通想了想说道:“殿下,这里不如就让山地一师前往,四川这边还有高原一师在,不会生出什么乱子。”

    朱慈烺摇摇头:“对于这些人要进行足够威慑,让他们不敢乱动,否则一旦乱起,就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能平息。

    命令第七师前出至长沙,山地第三师镇守贵阳,山地第一师镇云南,三地第二师前往云南和广西交界之地,第二师移驻广西。”

    刘通仔细算了一下:“动五个师?这是不是太过了,这些地方应该不至于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叛乱吧?”

    朱慈烺哼哼道:“未来五年,西南改土归流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其稳定,军队驻扎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但是一旦有人不开眼,那就要迅速以雷霆之势迅速扑灭。

    这样才能防止有后来者学习。”

    刘通想了想说道:“这样一来,西南后勤压力就增大了,恐怕安南等地也会心中不安。”

    朱慈烺没有接话,刘通见太子不吭声只好弯腰说道:“谨遵殿下吩咐,臣等这就制定调兵计划。”

    朱慈烺嗯了一声出去:“你们继续计划,孤去海军那边看看。”

    朱慈烺去试验了一下自己的命令再参谋部是不是有用,就跑去海军那边看看大琉球问题怎么样了。

    到了海军这边,一群人还在紧张的议论,朱慈烺进来郑成功先看到过来:“殿下,臣等正在商量北洋舰船问题。”

    朱慈烺奇怪:“什么北洋舰船问题?”

    郑成功跑过来:“就是拿勒河流域还有入海口以东的北洋的防守问题。

    那边不是冬天封冻么?大家正在商量是不是研制一种新船因对那边的特殊情况?”

    朱慈烺这才知道他们说什么:“北洋是谁起的名字?”

    郑成功瞪着眼:“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叫的。”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那边叫北冰洋吧,不要叫北洋了,北洋海军不好听!”

    郑成功有点疑惑,为啥北洋海军不好听?北冰洋就北冰洋吧。

    郑成功接着解释道:“咱们现在的崇祯八年式,续航性太差,那边又缺乏补给,一旦失去基地支持,被海冰围困。往往都是几个月无法动弹。

    再有就是穿上炮位虽然多,但是那边根据极地一师的反馈,冬天火炮会被冻的变脆,开炮容易炸膛,船身木头外漏,容易被敌人火攻等等。

    所以大家觉得大明是不是要设计一种新船,减少一定的火炮数量,增加物资储备,船上多带陆战队,所以船上活动空间宽敞一点,然后最后在携带一批牛皮,一旦有敌人,可以用牛皮包裹船身。”

    朱慈烺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那你们在争什么?”

    郑成功不好意思的说道:“但是有些人觉得,这种船说的就是福船,根本不需要从新设计,也不用麻烦天津造船厂。

    只需要在江南船厂订购一批假装龙骨的福船就行,以后再有秋冬季节北上的舰队,最好是混编崇祯八年式和福船,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战斗力,又能增加物资储备。

    一旦遇到海冰被困,两条船或者四条船还能相互支援,保证及时几千上万敌人也难以攻破。”

    朱慈烺觉得这个说的也有道理,少装点炮,多装点货,船上利于陆战队作战,这不就是说福船么。

    唯一的问题就是福船龙骨不够坚固,所以需要单独定制。

    朱慈烺点点头:“先订几条这种福船试试,至于新船,天津那边暂时没有时间。”

    天津南边正在全力研制新船,本来能设计船的工匠就不多,自然不可能再分出一部分人搞什么新船型。

    除非新的船舶设计师培养出来朱慈烺才会考虑这些问题。

    大明又不止是缺少战船,运兵船也缺,还有运送军马的船,移民船等等很多专用船舶大明都缺。

    但是大明并没有这么多优秀工匠,相比于解决这些特殊船舶设计,还是先解决正面作战问题重要。

    说不定自己这边不涉及,民船厂自己就摸索出来了呢!

    朱慈烺继续问道:“大琉球那边有没有最新消息?”

    郑成功摇摇头:“没有,都在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支援舰队呢!”

    朱慈烺原本就是担心那边的战事,所以特意过来问问,见没有新消息,朱慈烺就继续看其他的。

    朱慈烺问身边的郑成功:“你实习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自己指挥一条战舰?”

    郑成功挺起胸脯:“以前我自己的船都是我自己管,现在又学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有管不好的道理,殿下您放心吧!”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毕竟是郑芝龙的儿子,从小在船上应该没少玩:“那你想去哪支舰队啊?”

    郑成功嘿嘿笑笑:“我爹想让我去东海舰队,但是我想去天津的禁卫舰队,我想驾驶炮舰,最好是崇祯十年式那种战列舰。

    决战于海洋之上,舰炮对轰,那个才是刺激,我爹那边都是一堆旧船,指挥这没意思!”

    朱慈烺踹了他一脚:“寸功未立就像上大明最好的船!按照孤的意思,就应该让你去拿勒河那边好好历练历练!”

    郑成功啊了一声摇摇头:“殿下,您千万别让我去,要不我去龙牙港吧!

    不是我不能吃苦,只要是沙俄那边又没有啥战舰,那边连人都没有,去了也打不成仗,还是龙牙港好,那边天天有海盗有军舰打。”

第六百三十八章悄悄改变

    参谋部巡视结束,朱慈烺把军四部的主官都叫到前厅。

    朱慈烺用淡定的语气开口说道:“从明年开始,统计司因为任务繁重,将不在负责你们的军费拨付问题。攫欝攫欝

    你们的军费拨付只需要到典算局申请,到时候孤会亲自批复。

    明年孤会在沈阳办公,典算也会迁移到沈阳办公,所有申请文书发到沈阳典算。”

    说完之后,朱慈烺悄悄的打量着这些军部官员,这些人并没有脸色狂变或者疑惑。

    反而是刘通眼神乱转拱手道:“殿下,若是都去沈阳申请,下面各师人员混乱,增加了典算局办事的难度。

    臣觉得不如军部在沈阳设立一个办事处,我们先统计好分好类,在上报典算局。”

    朱慈烺觉得这个提议没有什么问题,就点点头:“可以。”

    刘通就继续说道:“既然在沈阳成立办事处,本来北方五省的军情就需要殿下统筹,不如把北方五省的军情放在沈阳,这样也省的先到京城在发往沈阳的路程。”

    朱慈烺眯着眼睛看着刘通,然后淡定的点点头:“可!”巘戅追书看巘戅

    刘通退下,朱慈烺看了看大家:“明年年初就要实行军功爵制度了,各位这些年的努力孤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褒奖你们的功绩,孤决定消灭建奴、扫平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之战、大琉球之战,还有以后的安南等都算拓土之功。

    凡是大明崇祯八年没有被大明控制的地方完成控制,都算拓土之功。

    而诸位以后也可以申请到前线带兵获得军功,即使不去前线,只要在军部指挥得当,也会有相应的功劳。”

    下面的军官都开心的拱手:“谢殿下!”

    朱慈烺敲击着桌子:“现在军部跟朝堂矛盾越来越激烈,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也不用在意朝堂上的那些话。

    相信父皇也明白,你们跟朝臣对立,比起和朝臣和睦蛇鼠一窝要好的多!

    军队就不应该跟朝臣参和在一起,军队是大明的军队,是皇家的军队,是为了实现大明的意志,为百姓谋福祉。

    而不是跟朝臣搅合在一起成为他们党争的工具!”

    军部大佬都吓的不敢说话,这个话题有点诛心了。

    朱慈烺继续说道:“现在军部有了自己的大学,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后将不会出现文官指挥武将的事情。

    以后军队作战更加的专业化,高技能化,不是某个文官读两本兵书就能打好仗的了!

    所以以后军部拒绝文官们瞎指挥,这是对你们负责,也是对大明的士卒生命负责,更是对大明负责。

    如果因此你们被指责,被问责孤给你们撑腰!

    就像军功爵制度那样,以后的武将必须经过军校培养,必须是通过战功一步步升上来的。”

    军官相互看看,心中既骄傲又忐忑,一直以来大明重文抑武,一个小小县令都能在总兵面前耀武扬威。

    这几年新军不断打胜仗,而且后勤的事情跟文官隔绝,武将地位逐渐提高,甚至有跟文官分庭抗礼的架势。

    但是要是说拒绝文官,他们还真么有这么硬气过。

    而且这已经不是拒绝文官了,文官指挥军队这个必然是皇上的安排,这岂不是等于抗拒圣旨。

    刘通拱手:“殿下说的对,文官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可能导致不好的后果。”

    朱慈烺点点头:“欧洲有一个民谚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一枚铁钉都可能引起一个国家的灭亡,更何况是一个瞎指挥的将领。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事切不可轻忽,当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战争失败的可能。”

    军部这些高官这才神色凌然,躬身应是。

    朱慈烺看了看一边的总后勤部王敢:“总后勤这边也要和皇明商号做好协调,各种物资皇明商号会生产好之后运往预定地点,然后你们做好交接。

    以往都是由总后勤部上报典算局,典算局再做好协调生产运输。但是从明年开始东宫典算局北迁沈阳,后勤这边也要做好相应交接。”

    王敢抬头说道:“臣觉得各部先申请再调拨,战时有些应对缓慢,极有可能延误军机。

    以往打仗大明都是谋定而后动,先运送物资到前线,然后发动战争。

    但是以后战争可能会突然发生,特别是像沙俄、荷兰和西班牙等,这样的敌人,大明很难一战消灭,持久的战争,对方随时可能发动反扑。

    前两天殿下提出预设装备的计划,臣觉得这是高瞻远瞩,由此臣觉得,后勤部是不是可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军种的作战需求,预设后勤补给基地。

    按照各地区可能发生战争的概率和规模建立物资仓库,保证有战争发生的时候,立刻能调集物资应对作战。”

    如果以往,朱慈烺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计划,后勤自然要掌握在东宫手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部具备随时投入作战的能力,这对朱慈烺是有利的。

    朱慈烺嗯了一声:“那就在北海、广州、嘉峪关、昆明、松江、龙牙、海参崴、天津设立八个后勤物资中心。

    孤要强调一点,预设装备不能动,那是应对紧急情况的,每年预设仓库装备会进行更新,替换出的装备可以放到后勤物资中心,但是要确保预设装备总量不减少。”

    接着总装备这边薛德备拱手:“殿下,听说统计司那边只拨付百分之三十的税收到典算局,那么我们装备生产怎么办?钱根本不够啊!”

    后勤部负责的是粮食、衣服、帐篷等等物资,总装备部负责的是火枪、火炮、战船、弹药等等军备生产。

    其它部门倒是能不着急,反正就算军部没钱,总要给士卒吃饭发军饷。

    但是装备这一块就不一样了,要是没钱了,那肯定是停掉作战,减少生产新装备啊。

    刘通既然没有提出来,那只有他问问了。

    无弹窗

第六百三十九章 自作聪明

    朱慈烺笑着问薛德备:“以往大明军费一直也不够,税收都不够官员发薪俸的,那时候缺过你们的装备么?”

    薛德备不好意思的笑笑:“没有缺过。”攫欝攫欝

    朱慈烺开口说道:“仅仅依靠税收支持,大明军队至少要裁撤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整个海军都要停掉,才能勉强维持。

    或者你们的军费降低三分之二,军饷也降低三分之二,换大刀长矛打仗,这样大明才能维持百万军队。

    但是孤没有让你们这样做吧?

    军费的事情,统计司拨付永远只占一小部分,以往都是东宫补齐,以后军费统合到典算局东宫岂会不管你们?

    大明军队战略自有计划,一切都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你们只管放心,税收不够的部分,东宫会想办法给你们补齐。”

    薛德备松了一口气:“谢殿下。”

    其他人都说话了,一直躲在后面的军人事务部王远志一直没有吭声朱慈烺问道:“王远志,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明年的退役事物安排好了么?”

    王远志朝前战了一个身位:“按照殿下的要求,明年军队中所有二十五岁以上的,士官以下服役四年的士卒将会先退役。

    这些人主要是原山西防疫军、永平新军和河套骑兵三部崇祯八年时招募。目前总人数为三千七百五十六人。

    明年这些人退役之后将会安排其到各地兵站负责士卒招募、退役军人安置、预备役训练、地方治安等工作。

    这些臣都已经安排妥当。”

    朱慈烺点点头:“明年只是第一批,从后年开始,那些五年服役期满的士卒都会陆续回乡,你要按照好,这些人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稳定地方改变地方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一些不稳定地区,一批退役士卒存在,往往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即使有动乱,这些士卒也能指导当地百姓守护家园!”

    王志远躬身:“是!臣会仔细安排。”

    除了安排这些朱慈烺又看了看陆军情报和特战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陆军的情报都是由锦衣卫提供战略情报,自己探查战场情报相结合的形式。

    但是军队不愿意一直受制于锦衣卫,朱慈烺也不愿意锦衣卫手申的太长,所以就同意了新军建立自己的情报处的设想。

    以往的军队对于情报的理解,就是派出侦骑哨探查看战场情报等等。

    但是经过跟锦衣卫合作之后,这些人也发现了,原来其实战争是从情报开始,很多战争都发生在战场之外的。

    所以军队成立了自己的情报室,军队情报分为战场情报、军队评估、战争潜力评估、敌方武将性格、地图测绘、刺探、策反、破坏、暗杀等等。

    军事情报室为新建,很多东西都还在摸索,刺探情报这些还很稚嫩,主要是身上那股子军人作风,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看了他们的训练李若琏嘴角都泛着笑意,一帮子军方大佬还自以为得计。

    朱慈烺揉揉脑袋:“你们是看这规规矩矩的看习惯了吧?这样人的扔到大街上,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当兵的,还刺探可屁的情报?”

    一帮子人都呆了一下,然后看着忍者笑的李若琏,脸色都黑了。

    朱慈烺也斜眼看了看他:“很好笑么?”

    李若琏连忙摇头:“不好笑。”

    朱慈烺看着一帮子军方的人:“承认别人比你们优秀不丢人!但是不懂装懂,现在被人拆穿了,丢人吧?

    这还不是最丢人的!士兵接受了你们的训练,放到敌人那里去查探情报,还没有开始,就被人识破了,那就不止是丢人了!那是丢命!”巘戅九饼中文巘戅

    一帮人都羞愧的低下头,朱慈烺看看李若琏:“还有你,这么明显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派人提醒他们?”

    李若琏连忙解释:“殿下,这个是他们自己的情报机构,他们打算自己培养,没有邀请我们锦衣卫参与,我们也不好伸着头往前凑,要不然他们还以为我们探听他们的情报呢。”

    朱慈烺翻翻白眼:“挑一些各行的高手,给军方当一当顾问,还好发现的早,又不是战时,否则出了问题,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李若琏委屈的摊摊手:“我们也不想管军队这一摊子事,不仅辛苦,危险性还大,早就想把这些交给他们,但是他们不配合,我们也没有办法。”

    朱慈烺摆摆手:“不要说了,以后崇祯八年以前的长城以内大明原有疆域为锦衣卫管辖,崇祯八年之后新控制的地方则由锦衣卫和军部分开管理。

    至于大明境外的土地,则为两方合作获取情报,其中军部主要负责军事相关,锦衣卫则负责军事以外的情报工作。”

    李若琏和军部这边都低头答应。

    特种部队没有在京城内,所以朱慈烺一时半会还看不了。

    只是听特种作战室的人聊一下训练情况,还有演习效果。

    目前这种部队因为缺乏武器装备支持,能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

    转了一圈,天黑时才回宫。

    朱慈烺这边刚回到东宫,他这些天的行程就被摆到崇祯的案头。

    看到朱慈烺这一系列的视察,崇祯最关心的还是朱慈烺在军队里面的表现,而今天最重要的行动就是阻止文官指挥军队了。

    对于这个崇祯沉默了良久,最近他好像也没有安排文官指挥军队,那么应该不是针对他。看来太子还是对文官怨念很重。

    太子不喜文官,从四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就像朱慈烺自己说的那样,军队不应该跟朝臣有接触。

    其实在崇祯眼里,作为太子更不应该跟朝臣有接触,而这一点正是他对于太子最放心的地方。

    父母总盼着孩子长大,能够独当一面,帮自己分担一点。

    但是作为帝王之家,既盼着太子懂事,又不希望他成长的太快,朱慈烺就是长的太快的一种。

    一边王承恩小心的看着崇祯的脸色,太子这些所作所为要是单独拿出来没有什么,但是要是集中在一起,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太子还是太急了!他这个奴才都能轻易看出来问题,皇上这么多疑的性格,难道就看不出来么?

第六百四十章孙铨办报

    崇祯最终还是没有动作,如果太子不在意,他还能慢慢的渗透。

    但是现在太子明显察觉了,缩成一个刺猬,现在去碰是要扎人的。

    崇祯沉默了半天开口说道:“传旨,黄得功等禁卫第一师官兵,保护太子,安定东南有功,一律嘉奖一级,赏银百万两。其中黄得功封‘开东伯’。禁卫第二、第三师赏银五十万两。

    东宫承担军费辛苦,禁卫三师乃是皇帝禁卫,理应内宫出钱,以后禁卫三师军费由御马监拨付。”

    王承恩躬身下去拟旨,心里松了一口气,崇祯这样处置很明显是想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禁卫军三个师都是出自御马监。崇祯绝对的心腹。

    现在想想还是有钱好啊,这两百万两银子撒出去,第一师一人能分到三十两,即使第二第三师也有十五两银子。

    对于官兵来说,终究是谁发军饷就听谁的,皇上如此笼络,这些人敢不笑屎……效死!

    不过这明显是把禁卫三师从军部剥离出来,再次划归内宫管辖。

    也不知道太子会怎么想,军部那边会怎么处置这件事。

    王承恩派人去拟定奖赏旨意,然后他亲自前往御马监,曹化淳颤颤巍巍的接旨,心中一阵苦涩。

    其实曹化淳准备今年请辞的,但是这个时候明显皇上已经跟太子相互防备,他这个时候辞职,那皇上会怎么想?

    王承恩也有点同情曹化淳,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

    王承恩屏退左右:“曹公公,你觉得曹文诏曹变蛟叔侄有没有争取的可能?”

    曹化淳皱眉思考,然后摇摇头:“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若是能说动陛下给予奖赏,多少能让下面的士卒感念皇恩,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的多。”

    曹文诏现在是骑兵第一师师长,驻扎张家口,而曹变蛟带着第三师在北海,为朱慈烺的左膀右臂。

    从一开始曹变蛟在永平练兵开始,曹家叔侄就有倒向太子的趋势,现在四年过去,曹变蛟估计已经完全倒向太子。

    但是曹文诏的性格,曹化淳觉得他不会轻易站队,毕竟在新军改革之前曹文诏就已经是总兵官,太子能给他的很少,还是值当争取一下的。

    王承恩听懂了曹化淳话里的意思:“听说禁卫军三个师里面有不少都在讲武堂学习过,你一定要妥善处置。”

    曹化淳苦笑:“王公公,不是有不少,而是大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在大明讲武堂学习过。”

    王承恩站在那里思虑着,曹化淳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开口说道:“其实军队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王承恩眼睛一亮:“哦,快说说!”

    曹化淳组织了一下语言:“军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少壮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跟朝廷一样,军中有一批年轻人,他们受讲武堂影响较深。

    他们激进、野心大、好战、恨不得大明能够统治整个地球,就像太子殿下说的‘凡日月之所照都为大明疆土’。

    激进派之外就是保守派,保守派以老一辈的军官为主,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已有财富,希望大明稳步向前,希望每一战都能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土广大而广大。

    既然有纷争,就可以制衡,目前太子更倾向于少壮派,所以陛下可以拉拢军中保守派。”

    王承恩微笑着点点头:“此策若是有用,陛下一定欣喜。”

    回到暖阁,王承恩把曹化淳的话跟崇祯叙述一遍,崇祯微微一笑:“大伴以为该怎么做?”

    王承恩连忙躬身:“陛下,奴婢就是个不全之人,哪有什么远见,这种大事自然要陛下定夺。”

    崇祯嗯了一声:“那就通知方化正先搞清楚哪些是保守派。”

    王承恩躬身出去安排。

    朱慈烺当晚就得到了消息,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进入腊月之后,大明立刻紧张起来,不少有识之士都闻到了朝堂上的特殊味道。

    大家才猛然惊觉,这几年太子看似没有插手朝堂事物,力量都用在朝堂之外的地方。

    但是实际上太子已经编织好了牢笼,把整个朝堂困在笼子里。

    太子和皇上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大明军报上,进入腊月,朱慈烺以军队需要获得信息,需要更多的渠道进行爱国教育为由申请成立大明军报。

    而军报管理人选,崇祯直接任命了山东高阳知县孙铨担任。

    这个人正是孙承宗的长子,继承孙承宗的衣钵,而孙承宗从当初的坚定的保太子派,变成后来的反太子派。

    加上孙承宗被赶出朝堂,正是因为朱慈烺的决定,所以孙铨肯定不会偏向太子。

    而军部这边觉得孙铨不是军部出身,不能在军部任职,其没有军事经验,无法适应军报的需求。

    朝堂上的人就不愿意了,凭啥说孙铨没有军事惊讶,孙承宗可是名帅,人家指挥打仗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还没出生呢!

    孙铨作为孙承宗长子,一路跟随照顾,可谓耳濡目染,尽得孙承宗真传!这当然也是经历,更是资历。

    但是军部那边就是不同意,虽然孙铨得到了圣旨的任命,但是军部的确一直没有下达。

    腊月初二,孙铨到军部,根本没有人搭理,准确的说刚到门卫就被拦下:“你没有身份牌,不得入内。”

    孙铨都气笑了:“我堂堂六品顶戴,飞鱼金印,如何还不能证明身份?”

    卫兵并不买账:“你那个是官员身份,只能证明你是官员,你来军部办事要有身份牌。”

    孙铨托起圣旨:“那这个能不能进去?圣旨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让我负责军报,怎么?你还想抗旨么?”

    卫兵退到一边:“圣旨当然能进!您请吧!”

    孙铨来到参谋部:“李通参谋长,我是来接手军报事务的,麻烦您给安排吧?”

    李通疑惑道:“军报?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再说了军报也不归我们参谋部管啊?我们只管作战调兵,这办报纸的事情,您去后勤部问问吧!”

    孙铨又来到后勤部,后勤部的管事摇着头:“不好意思啊,我们王敢部长下去协调物资去了,您也知道,快过年了,总要让各地士卒吃顿年夜饭不是!

    太子殿下说了,要让每一个士卒都吃到饺子,我们部长去协调了!这不到年底怕是回不来。

    您也知道有些部队地处偏远,物资调拨不易。”

    孙铨皱眉问道:“既然你来接待,那么说明你是主事之人,你给我调派人手,我要在年底前出一份报纸!”

第六百四十一章从头开始

    管事摇摇头:“这个我可做不了主,我们后勤部不管这个啊,我们后勤部只负责物资调运,您这个一看就是宣传的事情啊!您应该找军人事务部吧?他们又宣传类的管事。”

    孙铨无语的又转去军人事务部,王志远看完圣旨沉吟道:“虽然我们有宣传管事,但是我们确没有办过报纸啊!您也知道我们当兵的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认识几个。”

    孙铨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正主了:“那你拨付一笔经费给我,我认识一批读书人能做这个事情。”

    王志远一拍大腿:“你咋不早说呢!你看这是不是巧了么!我们今年最后一笔经费刚拨付出去。

    这不是年底了么,给各部队备点年货,您也知道,这天南海北的,现在拨款,年底有的都不一定能收到,有点晚了!”

    孙铨气的站起来:“我带着圣旨而来!你们难道想要抗旨么!皇上和太子可是同意了军报的事情!”

    王志远嘿嘿一笑:“您别生气,我再去司库问问,看看有没有剩余经费。”

    王志远出去半个时辰才回来,笑着对孙铨说:“好消息啊!孙铨大人,好消息!司库那边确实存了一笔应急开销,我给你要了一半,您看!”

    孙铨本来听到王志远的话还挺高兴,这个军人事务部还是挺上道的。

    但是当王志远拿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五十枚银币的时候,孙铨脸色彻底黑了!

    孙铨一挥衣袖:“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我一定要到皇上那参你们不可!”

    话一说完,孙铨就后悔了,这个时候参一本,不显得自己特别无能么!

    不行!既然军部不给钱,那他就去兵部,相信兵部杨嗣昌肯定愿意帮忙。

    杨嗣昌看了一遍圣旨,也是无可奈何:“孙大人,不是我不愿意帮你,年底统计司考核,如果各部有剩余资金就代表有项目没有按照计划开展。

    为了不被统计司找麻烦明年扣钱,我们各种开销已经打款完毕,实在没有钱给你!”

    孙铨摇摇头叹气:“我等竟然被一群账房欺压至此!”

    杨嗣昌站起说道:“不过,我兵部虽然没钱,但是地方还是很大的,自从军改之后,我们兵部不少地方都在闲着。

    我这就让他们腾出一个院子,给你当办公地点,至于钱的事情,你再去别处问问。”

    孙铨感激的拱拱手:“铨定不忘记大人之恩!拜谢!”

    杨嗣昌连忙扶起:“不必如此,我对孙师敬仰已久,你我又同殿为臣,理应相互照应!”

    孙铨迷茫的摇摇头:“只是若是你部如此,那其余各部怎么会有资金剩余?我也不知道这钱该向何处去要。”

    杨嗣昌想了一下说道:“按照道理来讲,你有圣旨在手,是可以到统计司去申请一笔特别劲经费的,我们兵部有项目申报人员,我让他协助你定一个申报单,你去统计司试试。”

    孙铨感激的拱拱手,在兵部的人的帮助下,很快申报单就制作好,递到统计司。

    统计司办事员看看申报单说道:“这位孙大人,您这个条目是军费开销,应该到军部去申请资金。

    今年的军费已经全部拨付给了典算局,你应该去典算局申报。”

    孙铨又跑到外典算局。外典算局的太监拿着圣旨摩挲:“哎呀这个咱家也不好办啊!今年的军费已经进入决算阶段,为了提前结算好制定明年的预算,我们把军费都拨给了军部。

    您要是不着急,咱家把这个放在明年的预算里?”

    孙铨咬牙说道:“我一定要在年前出一份报纸!”

    管事太监叹口气:“那咱家也没有办法了,要不你去军部问问有没有剩余资金?”

    孙铨知道自己是别想从军部要到钱了,这一大堆人都在敷衍自己。无奈之下他只有再去求教杨嗣昌。

    杨嗣昌沉吟一下说道:“既然太子不出钱,那么你可以找皇上啊,皇上让你办的报纸,自然由皇上出钱,皇上内库又不是没有,你可以去司礼监要啊!”

    孙铨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这个时候已经腊月十二了,在不加把劲就要过年了。

    这十多天跑的,是一点钱都没有要到。

    到了司礼监,王承恩接见了他,王承恩听完他的遭遇,倒是没有为难他。

    淡定的提笔:“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到报监去拿钱,第一笔十万两,你要好好使用,报监每天监督审阅报纸,你让他们教教你该怎么写!”

    孙铨拱手而回,果然到了报监,管事太监看到司礼监的批条很爽快的给了钱。

    孙铨拿着钱回到兵部。军部既然不给钱,也不给人,那他就自己找!

    孙铨也是硬气,直接招呼了一帮子孙承宗的徒子徒孙,还有一些落魄书生,直接在兵部创办了军报。

    报监派了一个太监协助,期间暗示他应该多为皇上歌功颂德,多讲讲皇上再军中的作用等等。

    孙铨也都一一照办了,毕竟是人家出的钱,再加上军部的遭遇也让他确实不喜欢东宫。

    有钱有人之后,果然进度顺利,大家虽然没有办过报,但是都看过报纸!

    正当孙铨开心的看着成品的时候,外面的吴理怒气冲冲的进来:“大人,我们又被刁难了!”

    孙铨愣了一下:“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吴理生气的说道:“今天我拿着样报去皇明印刷那边让他们印刷,结果他们确说什么印刷以任务已经排满,拒绝为其印刷。”

    孙铨傻眼了,大明最好的印刷作坊就是皇明印刷,活字印刷排版成本最低。

    无奈他又去求内监的报监。

    报监管事太监倒是没有为难他,听说他无地印刷之后,让他等了一会,一个时辰之后,管事的回来:“我给你从司礼监又请了一笔资金,你找了一家民间印刷社印刷。”

    这两年皇明印刷的活字印刷术进步,并没有阻止其他民间印刷社使用活字印刷术。

    所以还是有不少印刷社研究出了自己的特色印刷业务。

第六百四十二章前路漫漫

    孙铨心情很郁闷:“二十文!怎么会这么贵!”

    马文才印刷坊的作坊主一脸委屈:“大人,我们这已经是成本价了,不能在底了。”

    孙铨一脸的怀疑:“你欺负我没有买过报纸么?大明日报只要两文钱,大明民报只要四文钱,你跟我要二十文?

    大明日报也是两大张纸,大明民报更是四大张,人家不仅便宜,印刷还精美,纸张质量也比你好!你莫不是想欺瞒本官。”

    马文才都快哭了:“大人呐!大明日报和民报,人家一天要印百万份,您只是印区区一千份。

    这报纸我们也没有印过,您只有印的越多,成本才能越低啊!你要是也一天印刷百万份,我有把握把价格降到十文左右。”

    孙铨皱眉:“十文也贵!人家是两文钱!再说了,大明只有区区七八十万士卒,印百万份给谁看?

    这些丘八能有几个识字的?我觉得一千份就足够了!”

    马文才很想把人赶出去!但是无奈人家有兵部和报监的行文,报监虽然只管理报纸印刷事物,但是跟报监一起办公的出版司可是他的顶头上级部门。

    这所有印刷出版物都要到内官监出版司审核之后才能出版,惹不起啊!

    马文才组织了一下语言:“大人,这大明日报和民报之所以卖这么便宜,一个是成本底,大量印刷降低了成本。

    还一个原因就是人家有广告啊!您不知道,大明日报和民报去年广告费都有百万两白银,人家是把广告费贴补到印刷费用上降低了售价。

    您这报纸上面一个广告都没有,要不您也招募一批广告怎么样?”

    孙铨听到这个倒是脸色挂不住,这不是他不知变通,主要是招广告没有招到,商人又不是傻子,这个只发行一千份的报纸,还不一定发行的出去,谁会傻了吧唧的做广告。

    再加上孙铨招来的人,文化水平是有了,写文章那个叫花团锦簇,但是让他们去招募广告,他们确纯属外行了。

    所以这份军报干脆就没有广告。

    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把报纸印刷出来,一份二十文,一千份也不过是二十两银子,一个月才六百两。

    这点钱孙铨还是亏得起的,更何况报监还另外批复了印刷的钱。

    孙铨大手一挥:“那就开始印刷吧!明天去兵部军报编辑部去领钱!还有给我印几份质量好一点的,我要呈送给皇上还有大臣们看看!”

    马文才连忙点头,这六百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至少通过这次印刷和报监拉上了关系,以后自己岂不是也可以参与报纸印刷的事情。

    有了第一个生意,那以后的生意还会远么!想想自己将来能把印刷作坊发展到皇明印刷那样的规模,马文才就一阵激动。

    马文才拱手致谢:“那明天我把印刷好的报纸送到兵部,然后去拿钱和后天的样张,以后我们每次送报之后去拿样张?”

    孙铨喝茶的手顿住了,他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为啥要送到兵部?”

    马文才疑惑的问道:“不送到兵部送到哪?”

    孙铨皱眉:“送到哪?卖出去啊!”

    马文才呆住了:“啊?我们卖?”

    孙铨一瞪眼:“荒唐!你们不卖?难道还让我们卖不成?”

    马文才被这位大人的无知惊呆了:“不是啊大人,我们没有这项业务啊?再说了,您这是军报,卖给谁啊?”

    孙铨揉揉脑袋:“其他报纸都是怎么卖的?”

    马文才掰掰手说道:“其他报纸,都是皇明印刷送到皇明邮报,皇明邮报在利用驿站送往各地,最后再有书商报亭承销,一部分订购包年的报纸则有报童送到各户上。”

    孙铨这才想起,看来他是真的忘记了,这个报纸卖出去的事情他根本没有想过!

    站起来转了一圈,皇上掌握军报的目的是为了让军人沐浴皇恩,所以报纸肯定要送到各个军队里面。

    现在明显军部不想配合他的工作。那么他该怎么卖报呢?

    指望这个印刷坊是不行了,就算孙铨敢交给他,他也得进得去军营才行啊!

    孙铨烦躁的挥挥手:“那就先送到兵部吧!”

    孙铨慌张的回到兵部再去找杨嗣昌,杨嗣昌正坐在屋里吃着火锅看着兵书。

    孙铨抽搐着嘴角:“杨大人好雅兴!”

    杨嗣昌客气的说道:“来!今年冬天的流行吃法,快一起来尝尝。”

    孙铨颓废的坐下:“杨大人,我有事想问您……。”

    杨嗣昌摆摆手:“看你这冻的,这一天天没少跑吧,其他先不要说,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

    你不知道以前这辣椒啊,一罐都是上百文钱,我也只有嘴馋的时候吃一顿。

    今年好了,这皇明罐头厂生产了这个叫做火锅底料罐,你看这牛油羊油厚厚的一层,这里面是牛骨羊骨混合着熬制,然后这鲜红的辣椒,一罐才八文钱,就能做一锅火锅!

    你说他们咋就这么厉害,这点子是谁想出来的!”

    孙铨闻着味道看着桌子上的羊肉卷、白菜、粉丝、土豆、蘑菇、冻虾、冻鱼等等,也咽了咽口水。

    不过他还是很矜持的问道:“杨大人,这当值的时候咱们在部里吃火锅,这是不是……。”

    杨嗣昌哈哈一笑,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冷馒头,揉碎了,撒在院子里,然后一大群麻雀就飞过来叽叽喳喳的啄食。

    杨嗣昌指了指院子问道:“孙大人觉得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孙铨呆呆的看了看麻雀有看了看杨嗣昌,谜语?啥时候有谜语了?您这是要干嘛?

    杨嗣昌拍拍手上的馍渣子:“没错!门可罗雀”

    孙铨无语的看着杨嗣昌,您还有心情打哑谜?

    杨嗣昌继续拿起筷子:“吃吃吃,这土豆该熟了,你也唰肉!这上好的蒙古羊肉,就是比咱们本地的好吃!”

    孙铨拱拱手:“杨大人,今天我去印刷坊谈印刷的事情,然后报纸一份两开版那边要价二十文,然后……,最后就是这报纸印好,我想请教该怎么发出去?”

    杨嗣昌看了看孙铨:“孙大人应该知道,我被派去奥斯曼帝国做交流的事情吧?”

    孙铨疑惑杨嗣昌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事情,不过这事传的沸沸扬扬,他自然听说了。所以就点点头。

第六百四十三章是正是邪

    杨嗣昌喝了一口酒:“本来按照参谋部的意思,我应该是过年之后出发。

    但是因为我帮了你之后,那边突然来人催促,让我尽快动身,连年都不让我过了。”

    孙铨怒气爆发:“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杨大人,我这就上书参他们,就算这顶乌纱帽丢了,我也要为你讨个公道!”

    杨嗣昌淡定的摆摆手:“吃菜吃菜,我都不着急,你急什么,你看我,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么?”

    杨嗣昌看着惊愕的孙铨:“一开始,我比你还生气呢!我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被一群参谋指挥着干这干那!凭啥!”攫欝攫欝

    孙铨连忙点头:“杨大人说的对!咱们不去就是了,又不是皇上下圣旨催您!”

    杨嗣昌扒拉着把蘑菇下到锅里:“你说这蘑菇真奇怪,大冬天还能长出来,稀奇不稀奇?”

    孙铨急的想打人,杨嗣昌确在那翻蘑菇,孙铨深吸一口气:“那后来呢?”

    杨嗣昌坐下在炉子里加了两块炭:“上好的柳木炭,好东西啊!”

    看着孙铨都有点发抖了,杨嗣昌才接着说道:“我就不服去,然后去军部问问,凭啥他们说啥就是啥,我要看圣旨!看看圣旨上是怎么规定的!

    圣上要是让我年前去,我立马卷铺盖就走,但是要是没有,我就待在京城,哪也不去!”

    孙铨伸出大拇指:“杨大人硬气!好样的!”

    杨嗣昌噗呲一声笑了:“然后啊!参谋们很客气的把我请到战略研究室,讲述了一遍参谋部的作战计划。”

    孙铨期待的看着杨嗣昌,一直以来军部参谋部都是一个神秘的部门,他们谋定而后动,由他们规划的战争就从来没有输过。

    有人说新军全靠以多欺少,不过谁也不能否定参谋部的作用。

    而参谋部只对东宫和皇上负责,所以朝廷官员和普通百姓一样,了解军事消息只能通过报纸。

    特别是孙铨现在编写军报,他迫切的想知道,这个所谓的参谋部到底是什么样的,而这个所谓的作战计划究竟是什么。

    不过杨嗣昌涮了几片羊肉说道:“作战内容我就不跟你说了,这个要保密,要到了一定级别才能知道。”

    孙铨感觉有句麻麦皮不知当不当讲!你要是不说就别开头啊!

    他觉得杨嗣昌跟以前不一样了,说不上来哪里不同,但是就是不一样了。

    杨嗣昌接着说道:“反正整个过程就是震撼!震惊!佩服!

    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这么多人默默的做了这么多事情!

    正因为去了这么一趟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孙铨忍不住了:“可是他们把你发配到了万里之外,而且连年都不让你过了!”

    杨嗣昌摇摇头:“并不是这样,奥斯曼那边真的发生了重大变故,必须有一个我这样的战略家去坐镇。

    而且这也不是发配,嘿嘿,你都不知道那些儒士在那边混的多好!

    都快被榨干了!”

    孙铨神色惶然,如果杨嗣昌也叛变了,那么他该找谁?

    对了!去宫里!报监还愿意帮他!皇上是支持他的!

    孙铨就要站起离开,杨嗣昌淡淡的看着他:“跟你说了你不要着急,你就是沉不住气,你是不是想去报监?”

    孙铨脸色变了数变,没有回答。

    杨嗣昌淡定的倒酒:“我又没有说不帮你,虽然我消除了对他们的误解,但是看在跟你父亲往日的情分上,我也不会坐视你不管不是。”

    孙铨已经不信他,不过还是拱拱手:“多谢杨阁部。”

    杨嗣昌说道:“想要解决此事有两个办法。

    其一,据我所知,大明新军并不是没有报纸,不仅有报纸,每日新军订购报纸超过百万份。

    因为新军有读报会,也就是一群大头兵围坐在一起,然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说一下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些当兵的怎么会识字?”

    孙铨点点头,一脸的不信。

    杨嗣昌接着说道:“这些士卒招募进军营的时候是不识字的,但是入营新兵训练开始就安排识字课了。

    因为新军有规定,想要升迁到百户以上的职位必须要识字课及格,而将来退伍了,想要在地方上获得好的职位也必须要识字课及格。

    所以这识字就跟升迁挂钩,跟将来的生活挂钩,士卒们自然不用催促就自己勤奋读书了。”

    杨嗣昌摆摆手:“这个不重要,咱们继续说报纸,因为新军每天都需要购买大量的报纸,所以他们不同于民间是有自己的宣发渠道的。

    这里面有一个军人事务部,他们下面有宣传司,专门负责报纸转运分发。

    所以你要是想要把你手里的报纸宣发出去,可以到军人事务部找宣发司,他们会帮你发放。”

    孙铨一脸愤怒,想想这些天在军部受到的冷遇,孙铨不觉得宣发司会帮他发报纸。

    杨嗣昌自己说完也摇摇头:“不过看你报纸的内容,估计宣发司那边也很难愿意帮你宣发,就算承接了,你没有监督,也不知道他把你的报纸送到哪里去了。巘戅巘戅

    所以你要采用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建宣发渠道!”

    孙铨一愣:“自建宣发渠道?什么意思?”

    杨嗣昌摊摊手:“就是字面意思!”

    孙铨脸色涨红:“大明国土如此广博,为了区区一千份报纸,你让我自建宣发渠道?杨阁部若是无事,下官就告辞了!”

    杨嗣昌呵呵一笑:“你怎么就知道只有一千份报纸?你有怎么知道你上面的人会不同意?”

    孙铨怀疑的问道:“什么意思?”

    杨嗣昌淡淡的看着他:“你这几天也把报纸发行的事情全程跑了一遍,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孙铨仔细的想想,什么问题?到处都是问题,他怎么知道杨嗣昌说的问题到底是哪个问题!

    杨嗣昌看他一副啥也不懂的架势,叹了口气:“你有没有发现,大明所有的报纸其实从印刷、发行、广告等等都掌握在东宫手里?

    名义上,报纸审核权是内宫监,但是若是离开东宫,大明报纸一张也印不出来,一张也发不出去!”

    孙铨猛然惊觉!然后身上冷汗不断:“杨大人的意思是?”

    杨嗣昌掂起筷子:“不是我的意思,想想你身后的人的意思,想想他为什么要让你办这军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