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三章大明皇家实验室

    收购西山煤矿跟朱慈烺当初不成熟的想要打造京津唐工业基地有些背道而驰,这也是开平地区开矿之后朱慈烺才醒悟过来的。

    原来他一直没有搞明白,大明跟后世是不同的,后世用煤的是什么地方?是工业企业,而民用只占市场需求的很少一部分,所以开平地区搞煤矿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通过市场调研朱慈烺尴尬的发现,原来大明用煤的大户一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而说道老百姓生活,那京师又是不得不争取的重要市场。

    所以朱慈烺不得不反手控制西山煤矿,以控制整个京城的煤价,控制了能源开采权就控制了定价权,为了防止西山煤矿那边可能出现的逼宫戏码,朱慈烺又不得不招募了大批的西山矿工。

    至少在朱慈烺规划的那些工厂建成之前,百姓生活用煤市场的争夺还会继续下去,对于朱慈烺来说,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比每天多挣多少钱要重要的多了。

    只要他的煤在市场上卖的多,那么他手下就有活干,大家就能吃上饭,生活的比别人好,如果朱慈烺死抱着价格不动,那么同样的价格别人干嘛买你的?

    货卖出去你总不能一直生产吧?就算你许给工人煤价多高,你卖不了这么多,工人没活干,谁还信你?

    所以即使少挣钱朱慈烺也要多卖煤,只要他不停的多卖煤,手下的工人人心就稳了。

    当然投资了上百万,怎么可能就这么耗着,通过改造矿井,修建道路提高了采矿效率,又在永平和天津上马了这么多的工程和工厂,这些地方的煤炭使用量会逐渐超过百姓用煤成为永平矿的主要收入来源。

    还有辽东的棱堡计划,大量的堡垒需要大量的砖石,大量的砖石需要大量的煤炭去烧制,而辽东无论是用煤还是用砖石,那都是永平最近啦。

    所以情况会越来越好,朱慈烺对于挣钱是一点都不担心。

    御医的价值经过这一波之后已经被榨干了,朱慈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关于御医的新财源可以开辟,所以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会进入稳定期。

    百万两银子除了填补了两座矿建设的亏空,朱慈烺还特意留下了十五万两银子,打算办一件大事。

    那就是筹建大明皇家实验室。

    按照后世的经验,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那么科研投入必须要大,世界排名靠前的十个国家,科研投入占国家GDP多则百分之四,少的也有百分之一点几。

    大明想要从回世界之巅,自然需要对科研加大投入。

    虽然朱慈烺对几个重点领域都投入了人力物力去研究,并且同过开挂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朱慈烺比谁都清楚,想要真正的科研强国,离不开基础物理学基础化学基础材料学等学科的研究。

    大明现在缺少的不仅是科学思考方法,也缺少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认识,还有资料的总结。

    想要在大明全面普及西式教育短时间是别想了,但是现在对于基础材料的认识,对于基本的物理想象的总结,对于炼丹师的化学的整理这些都可以开始做了。

    而这个大明皇家实验室存在的目的就是这个,现在汤若望已经写信叫来了十多个欧罗巴人在帮助大明设计新式火器,这些人无不是对物理化学都有涉猎,而且接受过科学教育,懂得科学方法,朱慈烺正好用这些人为大明建立起科学的实验体系。

    如果不能推广全民教育,那么发掘精英人才加以培养,也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

    况且教育无小事,想要推广科学,自然要让大家看到科学的好处,总不能应为皇帝喜欢就可以想让你学啥就学啥吧。

    科学的好处显而易见,在这个时代,稍微投入点钱,找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那成果绝对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出现。

    到时候大家看到搞科学的又挣钱又封侯又当官,不用去费力推广自然有一大帮人争着抢着要学科学。

    因为皇城内外人进出不便,如果说讲武堂还能用是兵学来解释,那再把皇家实验室放在皇城内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内城寸土寸金,外城又显得不太重视,所以朱慈烺相中了罚没的温体仁旧居,温体仁身为阁老,其住宅自然面积不小。稍微改建之后用来做一些危险性小的实验足够了,至于真正危险的实验,则放在西城火药厂那边进行。

    反正那边枪炮齐鸣,也不差这一点爆炸,有了这个宅子可以使用,朱慈烺就能把钱都花在研究上面了。

    好在通过这次新式火器研究,朱慈烺发现了一批优秀工匠和一些懂技术的官员,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慈烺不知道大明竟然有这么多懂西学的人。

    汤若望从各个犄角旮旯里把他们挖出来,朱慈烺又派出大批的学童,相信等皇家实验室改造完成,这些人就能抽调一部分精锐进行相关研究了。

    崇祯圣旨下发之后,各地卫所都按照要求派遣指挥使家的后人还有两个优秀的卫所军卒,离京城近的已经陆续前来报道了,而离得远的估计还没有收到圣旨呢。

    看着郑森和吴三桂逐渐在众人之中崭露头角,朱慈烺的心情是复杂的,两个人人才肯定都是人才的,但是朱慈烺心里面总觉得怪怪的。

    而这些卫所派来的人也是百花齐放,啥样的都有,因为朱慈烺点名只要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若是继承人年龄不到,可以从卫所选拔三个优秀士卒代替。

    所以大部分卫所都派来的是三个士卒,至于优秀不优秀,反正都达到了朱慈烺的选人标准。

    这些人可以说是勇士营的翻版,当年勇士营初建时,不就是招募天下卫所精锐加上关外逃回的汉人建立。

    现在朱慈烺招募天下卫所优秀士卒,正好又是勇士营的办法,不过朱慈烺对于这些人确有更高的要求。

    大明卫所制度是烂掉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卫所里的人都没有用了,他们除了可以垦荒之外,其实还是非常优秀的兵员。

    在朱慈烺的规划中,卫所应该像大明的预备役,大明不需要全民义务兵役制,只需要所有军户都服完一遍兵役,成为合格的预备役士兵,那么大明就能在军队出现重大伤亡的时候,分分钟再武装百万士卒。而这就够用了!

第七十四章戚继光选兵原则

    紫荆关,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宋时名金陂关,金元以来皆名紫荆关。明初进行大规模改筑和新建,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有“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皆万历年书、刻。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建筑水平高超,为中国同类建筑中罕见。

    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数兵家必争之地。有古人描述为:“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京师。

    大明在此设立紫荆关所,朱慈烺在这里也驻扎了五百人的防疫军,用来检查从此地过来的山西人。

    得益于大明完善的路引制度,在疫情缓解之后,滞留的商队只要不是从疫区出发或者经过疫区都能正常通行了,至于没有路引的,全部被安置在一片营地。

    什么样的人没有路引?一个是流民,一个是逃荒的百姓,还有就是疫区大规模逃散的人,或者自己就是乱民流寇。

    总之没路引的全部送到别营看押,而紫荆关因为离京城近,这里出现了大批流民滞留。他们都是隔离期限满了不愿意回乡的人。

    这些人被按照保甲编组,在关口附近开荒种植朱慈烺从南方运回来的西方农作物。除了玉米红薯和土豆之外,紫荆关这边还种植着辣椒,辣椒在大明已经传播了很多年,不过初期只是作为观赏性植物。

    朱慈烺是一个爱吃辣的人,他深知一个小小的辣椒要是种植的好,那不仅仅是一个大调料产业,也是对战争的一大贡献。

    所以从收集三种作物种子开始,朱慈烺就安排他们把辣椒种子带回来,辣椒开春就可以种植,现在种虽然晚了,不过打霜之前还是能收几波的。

    一批流民正在晾晒厂晾晒辣椒,然后磨粉送到京城,新来的狗子看着这红彤彤的辣椒充满着畏惧,听老乡说这些都是毒药,要用来打仗的。

    不过看到老乡们一副满不在乎的翻弄他还是忍不住的问道:“李哥,这个不是毒药么?咱们摸着会不会死?”

    李哥打量他一眼,一脸坏笑的擦擦他的额头还有眼睛:“傻子,这玩意有毒,但是顶多让人身上火辣辣的不舒服,只要不碰到眼睛小鸟上,都不会有事?”

    狗子连忙问:“那要是不小心碰到眼睛和小鸟会怎么样?哎?不对啊,谁闲的没事朝自己裤裆里放这玩意?”

    李哥打量着他:“会咋样?嘿嘿,一会你就知道了。哈哈哈。”

    狗子感觉到自己的额头和眼睛开始刺痛,想到刚刚李哥摸完辣椒又摸自己的额头和眼睛,他顿时泪如泉涌,愤怒的指责李哥:“我以为你是好人,为何你要害我,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啊!我要死了!呜呜呜。”

    李哥蹦的一下敲了一下他的头:“好啦,看你吓的!这个毒不死人,就是不舒服,去洗洗那薄荷抹一点会好一点,什么毒药,就是吃的,现在那些防疫军做饭都放这个,哪来的毒药?不要听别人瞎说。”

    狗子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怀疑的看着李哥:“真的?”

    李哥见他不信,抓起一个辣椒噻进嘴里,咬了几下咽了下去:“看到了么!这玩意现在可是贵重调料,是皇明御用专卖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你要不是正好负责晾晒一辈子也未必有机会尝一口!”

    狗子连忙去洗眼睛,李哥摇摇头,也不知道这毒药的说法是谁传出来的,反正他家儿子就在防疫军,他儿子亲口跟他说的可以吃,并且让他偷偷收集一些种子带出来,将来回乡好自己种一点吃。

    多了他也不敢拿,不过每天带一两粒回去,这一个多月也攒了几十粒了,儿子说等防疫军练好,太子殿下会让他们打仗,到时候能拿战功换田地,立功劳越大得的土地越多。

    一直忙碌到傍晚老李下工往家里赶,路过集市的时候特意买了一直鸡,今晚儿子能轮休回来一趟,一个月只有这么一次。

    他们也是运气好,正好招防疫军时家人就在附近,所以儿子轮休的时候能回来看一眼,听说住得远的一年才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家。

    流民营地里的老人还说这是太子的仁德,相传以前当兵的十年八年不能回家一趟的多得是,更有当兵就当了一辈子在也没有回来的。

    那老人好像是哪里逃来的军户,年纪大了,只能帮大家看看孩子,放放牛羊啥的。

    老李到家时老远就听到二儿子在那叽叽喳喳,他低头钻进茅草屋:“聊什么呢?这么热闹?老大回来了?孩他娘去把鸡炖了,娃回来了给娃补一补。”

    老大连忙站起来:“爹,您坐吧,我前天刚吃过肉,不用杀了,我看这是只老母鸡,您先养着吧,下点蛋还能给您和娘补补身子。我们部队的伙食可好了,您看我现在都壮实多了。”

    老二心里不服气:“你们那能有啥好吃的,还吃肉?这么多人能喝点肉汤就不错了……”

    老大呵呵一笑:“我们那一顿三个馍馍稀饭管够,吃的可好了。那稀饭筷子插进去都能立起来,可顶饿了。肉每人一大块有最少有三两重,部队不许拿回来,要不然真想带回来给你们尝尝。”

    老二当初跟老大一起去报名参军,两人是兄弟,防疫军只收了一个,不过平时精明的老二确没有选上,反而老实木讷的老大被军官一眼挑中。

    老二可不懂啥戚继光选兵法,就觉得那群兵挑一帮傻子当兵一定是因为傻子好骗。

第七十五章觐见太子的机会

    老大没有心情跟老二争辩吃的啥,他见老李根本没有听他的话把鸡留下,而是示意他娘去做饭,连忙拉住他娘:“娘,您先不忙,我有事情跟您两个说。”

    老李看大儿子这么正式,立刻心中有些忐忑,莫不是要打仗了?虽然奖赏田地很让他心动,但是那可是自己亲儿子,要是战场上有一个好歹,他这个当爹的心里那过意的去。

    老李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儿子去打仗,可惜当初太子选兵,二十岁以上的不要,至于不让老大去打仗了,他也不敢,且不说军法无情,那是要杀人的!

    现在他一家人能有活干,他还能买只鸡给儿子补身子,正是靠着他大儿子在防疫军,他们全家才能受到优待,他们打算等儿子签订的五年服役期满,攒上一笔钱,一家人整整齐齐回乡,给老大老二置办两亩地盖上两间房,这辈子也就值了。

    老大收拾一下心情,骄傲的说道:“我们百户所训练成绩最好,这次我们将承担护送辣椒粉进京的任务,还有机会接受太子殿下检阅。”

    老李眼睛一亮:“太子?那可是天上的神仙啊!娃子长本事唻!好!好!老二!去打二两酒我跟你哥喝两杯,快去!死娃子你咋不动!”

    老二心里酸酸的,太子殿下呀,他也想见啊,不过他一想:“哥,那你是不是要进京城?京城唻!能带我去么?”

    老大摇摇头:“这次俺们还有重要任务唻,运送辣椒还是其次,不能带人。二娃子你不用担心,我听百户大人说,等俺们训练半年之后,下半年可能还会招募一批防疫军,到时候我跟百户大人说说话,把你也招去。”

    老二眼睛一亮:“当真?”

    老大吧啦吧啦嘴:“应该是真的吧?百户大人不会骗人的,他可是识字认得步兵操典的人来,我们所有的军纪军情都是他在宣读。”

    老李相信识字的人都是有学问的,有学问的人怎么会骗人呢?百户大人,那可是大官呀!更不会骗人了。

    老大骄傲的说道:“我现在也认识四十三个字了,我还会写呢!”

    老李手一抖:“会写字唻?”

    老二凑上来:“哥你写写我看看。”

    老大从一边抽出一根芦苇杆,在地上划啦:“这个是一、二、三、四、五、……十、百、千、万、亿,人之初、性本善、……就这些了。”

    老李的婆娘激动的两眼通红:“孩他爹,咱家出个识字的唻!大娃子他会写字唻……”

    老李开心的有点语无伦次婆姨又不停的摇晃他,晃的他眼晕,他烦躁的一扒拉:“闭嘴!别嚷了,我看到了!一天天一惊一乍的,咋呼个啥!”

    老李看着地上的字迹,是啊娃子连字都会写了,他开始认真打量自己的大儿子,是唻,大娃子自从加入防疫军以后,整个人都变得有精神唻,走路腰杆挺得笔直,说话声音清晰洪亮,就是这衣服破了一点,他咬咬牙:“孩他娘,我去扯几尺布给娃子做一身新衣裳,娃要去见太子唻,咱们给娃子置办身好衣服。”

    老大连忙拉住二老:“爹,娘不用,忙活,俺们发新军服唻,我怕弄脏了,没舍得穿,在包里呢。”

    老二连忙去翻背包,果然里面一身火红的棉布衣服静静的躺在里面,老李连忙喊道:“二娃子,你懂啥唻!快别碰,给弄脏了!”

    老李的婆娘在自己衣服上擦擦手,拿起新衣服:“多好的料子啊,这衣服穿着肯定舒服。”

    二娃子被训斥了一句本来不高兴,见老娘拿起衣服又迫不及待的说:“大哥,要不你穿上试试,我看看好看不?”

    老大看看大家期待的眼神,嗯了一声就去里屋换衣服了,其实他把衣服背回来不就是为了穿上显摆显摆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大换好衣服走出来立刻感觉自己精神了好多。转了几圈看着几个人:“咋样?”

    老李的婆娘满意的点点头:“好,我儿子穿上就是好看!娘给你做好吃的!娃他爹你去杀鸡,我给娃子准备点吃的,今晚给娃子烙大饼,京城可远唻!”

    老大呵呵一笑:“俺们进京粮食都准备好了,还有伙夫专门做饭唻,不用您准备……”

    老李的婆娘呵呵一笑:“你们这部队还真细心,啥都有,这衣服吃的都准备好了,娘给你炒点炒面吧?”

    老大微笑着:“有啦,我们有压缩饼干,用油炒的,里面还有盐巴辣椒糖压的结实的很,这么大一块就能顶一顿饭,一人身上都带十块。您就不用忙活了,太子殿下心里装着俺们呢!连上厕所的手纸都有唻。”

    “啥?蹲个茅坑还用纸?”老李十分不理解这种行为,纸是多高级的玩意,这些人竟然用来擦腚?这不是“作”么?

    老大从怀里拿出一张:“就是这个,跟火纸差不多,比火纸软,部队里不许用厕筹,太子殿下说会有传染病。这个确实比厕筹舒服很多。”

    于是一家人拿着老大的厕纸在那来回抚摸,老大解释道:“防疫军是特殊军种,虽然我们也会打仗,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参与防疫工作,所以对于预防传染的要求会特别严格,我们的碗筷都是各自用自己的,分开使用,吃饭也不许聚集扎堆。”

    老李两口子去做饭了,老二缠着老大给他走正步看看,老李两口子围着炉子聊天,看着儿子在那走来走去,老李的婆娘问了一句:“孩他爹,你真的让老二也去当兵么?”

    老李沉默了半天:“再看吧?现在还说不好……”

    婆娘看着儿子的方向:“要不给老二说个婆娘吧,这老李家总要留个后吧?”

    老李没有说话,当兵吃粮看着风光,但是刀枪无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老李家不能绝后啊,看着二儿子围着老大转圈,学着老大的样子走路转圈开心的样子,老李一下子心乱了。

    大儿子在家里待了一天,一家人聊着开心的事情,老大把这个月的军饷交给二老,二两银子外加两石粮票,凭着粮票能到防疫军后勤部领二石粮食。

第七十六章到京城

    李家老大回军营的时候,老妈还是偷偷塞给他两张白面饼,里面加的葱花炕饼的金黄,一支鸡腿用荷叶包好,因该是昨天他娘给他藏的,两双新袜子,一双千层底布鞋。

    李让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尽管他一再嘱咐军营里啥都有,但是老娘还是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

    回到军营,核验了身份凭证然后回到百户那里销假,百户拍拍他的肩膀:“快去准备吧,一会咱们的副千户大人要讲话,讲完话咱们就出发了。”

    行礼回家之前都打包好了,大家都静静的坐在营房里,相互之间都能看到彼此眼神中的兴奋。

    百户从营门走过:“换新军服,校场集合,副千户大人训话!”

    大家连忙从背包里把新军服拿出来,往身上穿,本来都商量好了,军服等到了京城再换上,怎么突然变卦了?这一路风尘仆仆的,到那新衣服还不变成旧衣服了?

    虽然心里疑惑,两个月来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们立刻按照军令行事。

    等一百人来到操场,副千户大人已经在检阅台上等着他们了。

    本地五百士卒最大的官就是副千户大人了,听说当年是勇士营的一个百户颇得指挥使周遇吉大人的信任才能当上副千户。而下一步不对一旦扩编副千户大人可能就变成代千户,甚至直接变成千户大人。

    而这一次抽调他们中一下子被选出一个百户所的兵力进京,除了护卫辣椒之外也是因为副千户大人上面有关系。

    副千户大人站在台上:“兄弟们,这次我给你们争取这次机会,是你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见到太子一定要展现咱们紫荆关所的气势来,谁要是给我掉链子拉稀,回来就给我去扫一辈子茅厕!”

    副千户大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不过这些话大家听着都很亲切,听完之后立刻哄笑起来。

    副千户瞪了一眼:“都不许笑!我在说一遍,这次咱们防疫军十个里面才抽一个,也就是你们运气好,跟着我,要不然你们有一半人都去不成!路上除了要听你们百户的话,还要协助统计司的人完成各种训练统计,到了地方要服从命令……”

    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最后副千户大人总结道:“这新衣服穿着就是带劲,回去都换掉,路上不要穿!走吧走吧!”

    李让等人慌忙跑回宿舍换衣服,从新集结之后去后勤科领物资。一百人每人配发了一杆长枪和一把腰刀。

    从第二个月开始他们就练习了长枪腰刀阵的配合,虽然他们将来会成为火铳兵,不过现在火铳没有到货之前,他们只能用长枪和腰刀对付着。

    虽然用的不熟,那也不至于赤手空拳不是。

    部队汇合了后勤处运送辣椒的车队,一路沿着拒马河往房山县而去。

    第一天大家只走了三十里,然后在百户的带领下练习扎营,扎营的地点是一处驿站旧址,因为崇祯的一纸命令,驿站的规模急剧缩小。不过驿站周围的店铺还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生活给养。

    他们都是新兵,扎营还是一个新奇的科目,即使他们的百户也不过是一个半吊子水平,不过他们中有一个总旗官是老兵出身,大家都在他的指导下结合着练兵操典进行扎营。

    按照操典上的要求,扎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挖壕沟,把土垫到营地一侧,壕沟要挖一丈宽,深度根据情况而定,壕沟两侧都要安置拒马桩,防止马匹跳过,这既是防御设施又是进攻阵地。

    若是对阵骑兵,扎营会挖两道甚至三道壕沟,大营也会按照壕沟阵地展开,保证无论何处收到袭击随时能有部队尽快投入战斗。而有余力的话还会在壕沟前安置陷马坑绊马索,铁蒺藜等物。

    显然这个工程归于仅有一百人的紫荆关百户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他们的营地甚至都没有壕沟阵地占用的地方多。

    但是百户大人问过统计司的人之后一脸不高兴的说:“挖!大人们要收集数据,兄弟们辛苦一点李让你去把车上的钉卸下来,田七你去划线,兄弟们先挖南面,开工!”

    李让不知道统计司的人怎么想的,干着干着他自己就不想想这些问题了,看到天都黑了才完成一半的壕沟,统计司的人发话了,数据收集完了,为了不影响明天赶路,不用挖了,剩下的两面用车阵补充一下,扎营休息。

    大家如蒙大赦,连忙把车用铁链连好围成半圈,百户大人安排守卫,大家草草的吃了点饭就睡下了。

    睡到半夜李让突然被一声铜锣响声吵醒,睡眼惺忪之下,慌忙去摸武器,大家一下子乱了套,各种奇怪的声音遍布营地。

    等李让出来看的时候,发现统计司的人正站在马车登上敲锣,李让真想上去把他捅下来了,太气人了,大家睡的正香呢!

    不一会百户沮丧的从统计司的人那边回来:“看啥看!守夜的都是怎么搞得?还有你们要是刚刚不是统计司的人敲锣,而是敌人袭营,你们现在都已经死光了?”

    百户无奈的看看衣衫不整的大家,有看看统计司的方向:“睡觉去吧,统计司是在收集数据,明天还要赶路,都去睡觉吧!”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百户所进行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实验,例如最快行军速度实验、搜索前进实验、冲锋上山实验、冲锋下山实验、防御阵型行军实验、连续行军实验等等。

    一直过了房山大家才难得修整,统计司的人告诉他们可以换新衣服了,因为京城营地就要到了。

    大家期待的一夜没有睡,不过当他们路过一座大桥看到一座热闹的码头,人流攒动,车水马龙,各种行商叫卖不绝于耳,以为那里是京城时,统计司的人告诉他们那里只是卢沟桥码头,这里离京城还有几十里呢。

    他们要去得是西山皇庄附近的营房,今天是看不到京城的。

    大家有些失望,到了地方有其他地方的防疫军已经提前到了,大家现在都是竞争状态,所以对对方都很警惕。

    新来的李让等人被告知要在这里进行为期十天的合练然后太子殿下才会抽空来检阅他们。

第七十七章新的设计指标

    朱慈烺此时正听汤若望炫耀他们的设计:“伟大的太子殿下,我们根据燧发火铳原理,改良了火门和弹簧工艺,研制了这种新式火铳。这种火铳把火药装填好之后,只需要压下燧石弹簧,扣动扳机就能完成发射。”

    朱慈烺打量着图纸皱起眉头:“我要的是能大规模生产的火铳,大明要装备一百万支以上的火铳,你这个燧发机构太复杂了,还有这里火门密闭性不好导致药气泄露,枪膛为什么不实验一下膛线?”

    汤若望摇摇头:“不,太子殿下,膛线想要起到作用必须要用比枪管更粗的铅弹,然后捅进枪膛需要力气大,浪费装填时间,士兵装填效率会从一分钟三到五法降低到一发甚至不到一发,火铳发射就应该追求更大的火力密度,更快的射速,欧罗巴人的战争历史证明射程并不比士兵的意志更重要。”

    朱慈烺翻翻白眼:“我也研究过你们欧罗巴的战争史,确实大部分火铳射击都会逼近到拒敌五十米以内,而海战火炮射击也会放到四百米以内,但是这样做的原因是火铳火炮射程和准确度有限,只有靠近到这个距离才能提高精度跟威力。”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所以,战术和战法要随着武器和科技的进步来更新换代,而不是抱残守缺,大明有办法生产合适的子弹,你只需要做出我要求的火铳,这个燧发机构必须更加简化,方便维修和制造,确保使用次数。膛线必须要加上。”

    汤若望担心的看着朱慈烺:“太子殿下,恕我直言之罪,您的要求太高会极大的减缓研发进度,最终导致您输掉这场比赛。”

    朱慈烺微微一笑:“放心吧,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我提议父皇下发了研发要求,你来看一下。”

    汤若望接过设计要求:新式火枪有效射程必须要超过一百五十步,在九十步必须能穿透棉甲,射速不高于十息每发,重量不能超过二十四斤,要求五百发子弹安全射击无故障。

    汤若望看的直摇头:“殿下,这不肯能,这样的射击要求简直是强迫男人干他不愿意干的事!”

    朱慈烺无语的问道:“你说的是强人所难还是强人锁男?你要多学习学习成语了!”

    汤若望脸一红:“对就是强人所难!殿下,您知道这个要求根本不可能完成,除非您能提供更优秀的钢材。”

    朱慈烺哼哼一笑:“李若琏,拿一把新枪过来。”

    李若琏把朱慈烺射击的新式火铳拿过来,朱慈烺得意的说道:“大明崇祯八年式,枪重二十四斤,每十息一发,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九十步能穿棉甲,无故障使用三百发。”

    朱慈烺把枪递给汤若望:“没有不可能,只是你们没有多用脑子!这个设计要求只是最低要求,是参照现在大明现装备火铳指标制定,而你们设计的新式火铳各项指标至少要比这个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才算合格。”

    看着一脸纠结的汤若望,朱慈烺并没有告诉他大明使用了新式子弹才让崇祯八年式有这样的威力,按照正常的发展方向,若是滑膛枪加上膛线之后,即使没有米尼子弹射程也能超过一百五十步,所以这个并不算为难他们,只不过是要他们多费点心思,不要想着随便搞一个糊弄事情。

    朱慈烺接着说道:“据我所知,工部和兵部那边已经在实验用秘鲁铳加上购买的自生火铳和三眼铳一起研究一种新式火铳,而内廷御马监打算在崇祯八年式的基础上加装燧发机构,改进材料研制新型火铳。而你这个火铳已经过时了。”

    汤若望打量着手里的新式火铳,一边惊叹于设计的巧妙,但是他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普通的设计能达到这么大的威力。

    朱慈烺接着拿出火炮的设计参数:“这个新式火炮也要按照这个设计要求来,重量不能超过八百斤,要能在五百米距离击穿六寸厚木板……”

    汤若望接过设计指标松了一口气,好在这个火炮设计要求没有那么变态。

    汤若望看完之后抬头道:“太子殿下,您的设计要求很高,我请求材料从熟铁变成钢材,这样我们一定能设计出符合您要求的火铳和火炮。”

    朱慈烺摇摇头:“大明的钢产量很低,而且不能稳定钢铁质量,不符合大规模使用的要求,不过开平矿那边会在八月之后陆续给你送来新材料,甚至你要的钢材也可能在今年到明年研制成功。”

    汤若望开心的一挑眉毛:“那真是太好了!那我请求推迟火器设计,研究新式火药,您要知道优秀的火药能极大的提高射击威力。”

    朱慈烺嗯了一声:“火药的问题我会让人协助你,火枪可以推后一段时间,但是火炮你要加快进度,孤的新军现在需要一款野战炮御敌,你必须在六月份完成射击,七月份开始生产!”

    汤若望看看设计要求:“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太子殿下,不知道您说的火药研究人员什么时候能到?若是他们能提供更优秀的火药配方,那我相信火炮的威力一定会更大。”

    朱慈烺看了一眼魏平安,魏平安低声说道:“殿下,吴道长已经答应了,但是那个烟火师还没有同意,他说鱼龙舞是他祖传的手艺,他可以帮咱们配置,但是不肯贡献配方。”

    朱慈烺敲敲椅子扶手:“告诉他,只要给他的配方有用,孤会给他请功,到时候当官个弄个锦衣卫世袭百户,不比他当什么烟火匠人强百倍,若是他不同意就找其他人,孤王不信他们家族这么多人,就他一个人会。”

    魏平安低头:“是,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汤若望眉头一跳:“殿下?您找的是烟火师和道人?恕我直言之罪,这些人都是些招摇撞骗之人,他们根本就不懂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是……”

    朱慈烺摆摆手:“科学无非就是透过现象寻找问题的本质,然后归纳总结出的规律,他们虽然不懂科学,但是他们身上有华夏上千年对火药和各种物质实验的数据和配方,有了这些你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

第七十八章一个思想!一个意志!一个声音!

    汤若望抱着火铳弯腰:“那臣就告退了,回去我等您的好消息。”

    朱慈烺指了指火铳:“这个你不能带走,回去抓紧把火炮给孤搞出来。”

    汤若望尴尬的把火铳交给一边的李若琏,行了一个拱手礼走了。

    魏平安不解的问道:“殿下,您不是信不过这些蛮夷么?怎么火药坊的事情又交给他们?”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些洋和尚总是想借机传他们的教,我不往里面掺点沙子,等武器研究完了,这研究所里还不都是他们的人了?”

    魏平安立刻明白了:“所以您安排吴道长进去他们研究所就是让他们相互竞争?那殿下为什么不在派个和尚,这样斗的不更激烈了?”

    朱慈烺也想派个和尚去呀,但是这帮子和尚除了吃饭念经啥都不会,进去以什么名义呢?

    李若琏微笑着没有说话,魏平安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朱慈烺转头看看他:“去拿今天的报纸过来,我看看复社跟楚党今天又在讨论啥?”

    等魏平安走了,朱慈烺打量这李若琏,李若琏抱拳:“殿下,汤若望等人行动尽在掌握之中,所有来往信件也都会经过锦衣卫检查之后才会送出,目前没有发现他们有刺探大明军力的行动。”

    朱慈烺嗯了一声:“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现在大明还在收拾流寇跟建奴,没有时间关注海上的问题,一旦大明开始把目光转向海洋,那么竞争不可避免,这些人也就会变成敌国的间谍。”

    李若琏思考着朱慈烺的话:“是,殿下,我会派人严加看管。”

    李若琏看看魏平安离开的方向:“殿下,真的要对皇宫中信洋教的太监进行驱逐么?”

    朱慈烺点点头,李若琏从怀里拿出一份名单:“这些人是接受过洗礼还有对洋教有密切往来的人员名单。”

    不一会魏平安兴冲冲的跑来:“殿下今天的报纸。这里还有司礼监送来的奏章,那小太监说上面一本让您务必看看。”

    朱慈烺好奇的拿过奏章,打开看了一眼,嘴角露出笑意:“这挣钱的机会来了!”

    朱慈烺把奏章递出去:“这些人都不笨啊,现在都发现在咱们的报纸上发文章会被咱们利用了,这复社申请自己开办江南学报。”

    魏平安笑嘻嘻的说道:“这样咱们就能弥补办报纸的亏空了。不过这一个没有批红,看陛下的意思是留中不发吧?还是想问一问您的意思?”

    朱慈烺敲敲椅子扶手:“李若琏,你派人把复社想要办报纸的事情传出去。魏平安你去备辇,孤要去见父皇。”

    两人应了一声都去准备,朱慈烺坐在步辇上,看着今天的报纸,复社跟楚党争论的是最激烈,复社大力吹捧钱谦益的文章和济世之才,而楚党主推丁忧在家的杨嗣昌。

    这温体仁下去了,所以内阁就空出来一个职位,钱谦益跟杨嗣昌自然都想争取,钱谦益靠着复社的关系,为其摇旗呐喊,杨嗣昌他爹杨鹤那也是当过三边总督的人物,无论出身后台都不次于钱谦益。

    而且杨嗣昌素有知兵之名,故此虽然杨嗣昌没有钱谦益后台实力雄厚,但是确正抓住崇祯的痛点,所以能跟钱谦益掰掰腕子。

    今天报纸上就有钱谦益写的治学之道和杨嗣昌的剿贼方略两篇文章刊登,相比于钱谦益那些之乎者也,朱慈烺还是更喜欢杨嗣昌的文章。

    杨嗣昌有对剿贼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这些简直跟朱慈烺不谋而合,而且参考历史可以之道,杨嗣昌的办法确实起到效果,使得李自成十八骑遁入深山,张献忠诏安,一度使得流寇肆虐的状况陷入低谷。

    后边要不是建奴入关,朝廷抽调兵力北上,他真的已经解决了流寇,所以比起钱谦益朱慈烺更希望杨嗣昌能入阁主持围剿流寇的工作。

    历史上杨嗣昌是崇祯九年被夺情,十年才上任,要是能提前一年的话大明的形式或许会有很大的改观。

    到了乾清宫通报之后朱慈烺就抱着报纸进了御书房,崇祯看着他:“皇儿今天又有什么事情?”

    朱慈烺递上宫里洋教传播的名录:“父皇,宫内这些人信洋教,请父皇将他们调离皇宫。”

    崇祯接过看了看:“一个洋教而已,为何要大动干戈?皇儿的火器研究院不是还有洋和尚在制造新式火器么?”

    朱慈烺正色道:“父皇,洋教传教士为何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我大明传教?除了他们的意志坚定之外,又是谁支持和帮助了他们?支持帮助他们的那些人又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呢?把洋教发扬光大?国际友谊?”

    崇祯听罢细细一想,确实支持他们帮他们的人肯定不是为了洋教发扬光大国际友谊,想想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明显是对大明有所图谋:“那不如把这些洋和尚都统统赶走!”

    朱慈烺嘿嘿笑着:“赶走是要赶走的,但是确不是现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完全可以学一下他们的长处,探听一下他们的虚实,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崇祯笑笑:“皇儿说的对,既然如此那为何现在就要动这些宫中信洋教的人?不如放到以后一网打尽?”

    朱慈烺担心的说道:“现在大明上层洋教已经有扩散趋势,儿臣派人学习西洋人的知识,西洋人想借机传播洋教,然时间长了就算不信教也必然对洋教抱有同情之心,这些太监宫女生活在宫中也必然会如此,儿臣担心这些人会影响父皇,皇宫作为大明心脏,这里有且只能有一个思想!一个意志!一个声音!那就是父皇您的声音。”

    崇祯听到朱慈烺这么说立刻很欣慰的点点头:“皇儿言之有理,如此王承恩你去办这件事吧。”

    吩咐完宫中洋教的事情之后,朱慈烺想推荐一下杨嗣昌,不过不知道怎么开口,这时崇祯正看到他拿着报纸就问了一句:“皇儿今天的报纸都看了么?”

    朱慈烺啊了一声:“儿臣路上大致看了一下,不知父皇问的是哪一篇?”

    崇祯拿过报纸指了指:“就是这一篇文震孟写的《臣力陈致乱之源奏》”

第七十九章罪己诏有啥用?

    朱慈烺接过报纸仔细的阅读起来,文震孟运用华丽的辞藻,引经据典,说以一大堆废话。

    他认为当前诸臣,不能忧国奉公,结党营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最近几年来,振肃纲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选贤任能用了几人?安内攘外有什么策略?富国强兵有何方法?陛下应奋然一怒,颁发哀痛之诏,追究犯法该职者的罪行,从重处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抚、绥靖政策,放宽对黎民百姓的征派。先收人心以遏制叛逆,慢慢地再筹划增加税收的方法,切毋竭泽而渔。把那些患得患失的官吏都赶出朝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定国乱。如此,国家尚可挽救。

    这话虽然说的句句在理,但是你光大言不惭,有哪些振肃纲纪的措施?该用谁?谁是贤能?你倒是觉得攘外安内没有策略你倒是提出策略来呀?

    又是富国又是强兵你倒是说点办法呀?整篇文章好像就是说让崇祯发个罪己诏?

    朱慈烺看完之后疑惑的问道:“父皇觉得他说的好么?”

    崇祯点点头:“以前廷讲从来没有讲春秋,故而诸臣推荐文震孟讲春秋,朕觉得其言多有可取之处,治学严谨知识渊博。难道皇儿不觉得他这篇文章写的好么?朕打算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

    朱慈烺抬头问道:“父皇难道不觉得他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其实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其心可诛么?”

    崇祯被问得有些愣了:“皇儿何出此言啊?”

    朱慈烺指着报纸说道:“他开篇就说当前诸臣不能忧国奉公,结党营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一切的责任都在诸臣喽!那后边为啥让父皇替他们背锅?让父皇发罪己诏?这岂不是让父皇替那些犯错的大臣顶罪?”

    崇祯当然不想下罪己诏了,这个事情本来他就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现在那些大臣这样说他心里抗拒,所以朱慈烺一说他就立刻有了共鸣:“皇儿继续说。”

    朱慈烺点点头:“他说振肃纲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选贤任能用了几人?安内攘外有什么策略?富国强兵有何方法?怎么着父皇您在位八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节衣缩食,每日从早忙到晚,他几个问题就把父皇这几年的辛苦都否定了?”

    崇祯一想是啊,你这把朝廷这几年的政策说的一文不值,那岂不是说我这些年辛苦都是白忙活?

    朱慈烺继续说道:“还有这里,前面刚说要富国强兵,后面就说放宽对黎民百姓的征派。先收人心以遏制叛逆,慢慢地再筹划增加税收的方法,切毋竭泽而渔。怎么不靠税收大明富国强兵靠他们张张嘴说说还是靠巧取豪夺与民争利呀?”

    朱慈烺不屑的说道:“像这种大言不惭,嘴上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之辈,怎可入中枢?这岂不是把朝堂都变成了夸夸其谈之地。再看这里口口声声说人家结党营私,父皇您看这报纸,替他说话的人都是江南人士,这奏章刚刊发天下,这吹捧的文章就一起上了报纸,儿臣可不信这些人都是能掐会算算到他文震孟要发这篇文章。”

    崇祯在看报纸,立刻邹起眉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不悦的转头问王承恩:“大伴,这文震孟可有党羽?”

    王承恩低头想想,看了朱慈烺一眼说道:“好像跟复社那帮人走的很近,最近复社一直在报纸上推举文震孟、周延儒和钱谦益的文章,所以报纸上不得不选用一些。”

    崇祯听到钱谦益更是厌恶:“钱谦益文章虽然有点才华,但是人品有待商榷,科场舞弊一案,其不能洗脱嫌疑。至于周延儒此人皇儿以为如何?”

    朱慈烺奇怪的问道:“父皇不介意他是复社之人么?”

    崇祯叹了口气:“天下士子半江浙,江浙士子皆于复社有关联,若是弃之不用,朝堂上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朱慈烺指了指杨嗣昌的文章:“父皇难道不觉得他也是个人才么?”

    崇祯打量了一眼:“其说言不是跟皇儿所说差不多么?再说其入阁资历还不够……”

    朱慈烺开心的说道:“父皇大明已经有了对付建奴的策略,富国强兵富民也都有了方案,现在唯有对流寇缺少一个总览全局的人居中调度,此人从兵部入阁岂不比礼部那些人更适合当前局势。”

    崇祯犹豫的说道:“皇儿已经说过百姓压力过重,看最近的统计数据,朝廷每收一份的税银,地方官府就会加收两份的火耗公摊等银,其策虽好,若是催逼百姓过甚岂不是引起新的流寇?”

    朱慈烺大概计算了一下:“父皇,按照杨嗣昌所言需要加派剿响二百八十余万两,儿臣倒是觉得不用加派就能填补上这个兵力亏空。”

    崇祯惊讶的看着朱慈烺:“皇儿能筹集到二百八十万两?”

    朱慈烺解释道:“那当然不是,父皇其实这些咱们已经在做了。杨嗣昌是要十二万兵而已,其中步兵七万四千人,马兵四万六千人,父皇已经命令曹文诏在招降蒙古人,朝廷只需要提供足够的粮食军饷,此骑兵缺额已不是能解决大半?父皇在招募边塞善于骑射的汉人加入曹文诏骑兵部队,则马军不就有了。”

    朱慈烺在算着:“父皇已然扩大了勇士营,并且打算对神机营进行扩编,加上曹变蛟在开平编练的新军还有山西那边的防疫军,咱们编练的规模要比杨嗣昌想要的规模只多不少,所以募兵这事大可以不必增加练响。”

    崇祯皱眉想了想:“皇儿不是说这些军队是练出来对付建奴的么?若是用来剿流寇,建奴那边怎么办?”

    朱慈烺摊开手:“父皇,既然咱们练了新兵用来对付建奴,那原有的九边部队是不是就可以抽调一部分往中原围剿流寇了?”

    崇祯叹气道:“皇儿有所不知,这些新军编练都是内帑在支持,现在还只是初期,所以内帑尚能维持,但是一旦扩大规模恐怕内帑也入不敷出。”

第八十章又被崇祯上了一课

    朱慈烺得意的说道:“父皇,通过报纸的广而告之,咱们的皇明御用等商号生意都成倍增长,仅仅皇明御用每月利润就超过十万两,皇仁堂药铺成药也足够防疫军扩军使用,其余商号利润也非常可观,儿臣打算以后每月往内库输送银子二十万两,助父皇扩军之用。”

    这话沈万三也说过,他的下场非常凄惨,朱慈烺现在也这么说,他也怕自己会落个那样的下场。

    朱慈烺小心的打量着崇祯,没想到崇祯眼睛微红,脸上满满的都是感动:“好!皇儿能把皇店做到今天,父皇也没有想到,有了这比收入即使不加税也足够完成扩军,看来皇儿比较中意这个杨嗣昌了?”

    朱慈烺摇摇头:“其实父皇也是中意他吧?只不过是体恤民生艰难担心加税使百姓生活困苦。”

    崇祯点点头:“昨日朕去社稷坛看了新栽种的三种作物,农人说庄稼长势都很好,若是培育得当,明年北方都可以分到种苗,明年开始北方再也没有缺粮之忧。所以到明年流寇问题一定能得到极大改观。”

    朱慈烺想了想问道:“父皇对于三种粮食纳入粮税有何看法?”

    崇祯对于朱慈烺旧事重提也很无奈:“上次我在朝议上提出将三种杂粮纳入粮税,可是百官均反对如此,朝廷自一条鞭法以来,一直实行以银代粮,若是改为从新征收粮食,就需要雇佣更多税吏增加仓储运输,得不偿失。”

    朱慈烺自然听说了这件事,不过他确有另外的想法:“父皇既然朝廷征税以银子为主,征银之后在买粮食,百姓对于新粮食心中还有焦虑,担心无人收购影响纳税,不如在粮收获的时候,设立仓库以正常粮价购买杂粮作为储备,这样百姓才能放心种植新粮食。”

    崇祯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对于大明目前的形式来说,很难再拿出一笔钱来做这个事情。

    但是这又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是没有人收,只让百姓种,那惠民就变成害民了。

    朱慈烺见崇祯在犹豫,自然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父皇若是对儿臣有信心,那请让儿臣来负责此事。”

    崇祯嗯了一声:“皇儿经管放心大胆的去做,父皇自然是相信你的!”

    朱慈烺正正经经的行了一礼:“那请父皇给皇店经营盐的权利。”

    崇祯也正色皱眉:“盐不可轻动,国税过半需要依赖盐税,若是盐务一边会动摇国本。”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儿臣一不要现在产的盐,二不要现有的盐引,儿臣打算在开平设立盐厂生产熟盐销售往蒙古、建奴、高丽、倭国等处。而儿臣若是卖盐于一地,自然承当当地盐税。”

    崇祯想想这个好像没有啥损失,往外边卖,这些地方又没有交过盐税,而卖往内地卖到一处就承担一地的盐税,那大明的盐税就不会减少了。

    不过崇祯还是不解:“既然皇儿不是为了省去赋税,为何要去参与盐务?”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父皇,我让统计司计算了,大明百姓一人一年需要吃五斤盐左右,以大明人口计大明每年消耗盐至少应该在五万万斤,按照纲盐法计算,每引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外盐税三两,公使银三两,故而每引盐朝廷应该实际收入合计六两六钱四厘。也就是说,一斤盐只收大概二十二文钱左右。”

    最近朱慈烺老是喜欢引用算学来上奏,连带着崇祯也喜欢上了算学,崇祯跟着算了一下确实是这样。

    朱慈烺接着说道:“五万万斤也就是应收税款一百一十万万文,折合银子一千一百万两,但是实际上朝廷只收到了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税收。”

    朱慈烺递上一份统计报告:“父皇请看,这是各地盐价报告,多者如两湖山区有三百文一斤,少者福建广东等地生盐价格八九十文。也就是说大明百姓每人每年差不多要花一两银子买盐,但是这五万万两银子,朝廷只分到了二百五十万两,剩下的四万万九千七百五十万两银子都哪去了?”

    崇祯看着表格久久不语,盐竟然如此暴利?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朱慈烺看着不说话的崇祯继续打击道:“父皇,从宋朝的数据看,北宋时朝廷一半税收来自盐税,约为每年八千万贯,南宋末期更是百分之八十来自盐税,也有七八千万贯,大宋每斤盐抽取税收为三十文,紧紧比我们多一点点,但是大宋盐价格紧紧为每斤五十文,比我们最便宜的广盐还要便宜二三十文之多。所以大明盐税制度已经彻底崩坏,孩儿插手其中正是想把这一部分利益拿回来。”

    崇祯抚摸着桌子想了半天,最后艰难的摇摇头:“此事不能着急,应当缓行,皇儿切莫操之过急,此事不可外传。”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是少有的崇祯没有应为利益吸引而做出决定,一直以来只要朱慈烺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哪一出崇祯不是言听计从,这一次竟然明确的拒绝,朱慈烺非常不解?莫非父子之间新生间隙?

    崇祯看着一脸不解的朱慈烺微微摇头抚摸了一下朱慈烺的脑袋:“你既然读了刘若愚的酌中志,又把他要到身边,为何还是不懂这些道理?王承恩去把酌中志取来。”

    王承恩送来酌中志之后,崇祯亲自交到朱慈烺手里:“你在仔细读读梃击案、红丸案始末,须知谨言慎行!”

    崇祯的话让朱慈烺如同浇了一盆冷水,这几个他事事顺利,确实有点飘了,这些士大夫是没有节操的,为了党争利益,他们是敢杀太子杀皇帝的。

    而这些盐商无不是庞大的利益集团,自己确实不该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去想这些事情,搞不好自己这个太子也会早夭的。

    朱慈烺接过书点点头:“儿臣懂得了,此事儿臣绝不在提。”

    崇祯非常满意朱慈烺这一点就透的样子:“你的防疫军还要好好训练,听说你最近调了一批来京城要检阅?要好好搞!”

第八十一章报纸还是多了好

    这根本不算啥暗示了,这是明示好么!看来自己最近一直的努力没有白费,崇祯开始心里有逼‘数了。比朱慈烺还要清醒。

    朱慈烺顺便解释了一句:“父皇我让他们来京城是想培训一下新式火铳的使用规范,还有步炮协同,要是直接把火铳发下去,我怕他们用不好。”

    崇祯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还有别的事情么?”

    朱慈烺举了举报纸:“我是来问复社想要办报纸的事情父皇怎么看的?”

    崇祯皱起了眉头:“你不是专门写过一个奏章说报纸是国家喉舌机关,宣传的前沿阵地什么的,所以朕不打算让其他人办报纸。”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现在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总发行量才不到三十万份,按统计司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还是觉得报纸价格太高,尤其是大明日报因为版面比民报少一半,导致日发行量才七万多份,要是价格进一步降低,报纸的发行量一定能增加很多,到时就能有更多人读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咱们才能更好的发挥宣传作用。”

    崇祯对这个说法还是赞同的,不过他疑惑的看着朱慈烺:“这根同意他们办报纸有什么关系?”

    朱慈烺抬起头,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父皇以前大明书籍刊印都是礼部管辖,但是苏州、常州、金陵、湖州、徽州等地出版的图书,质量相当高。比之前朝书籍质量相当。但就总的刻书质量来说,大明出版的图书不及宋元。特别是近些年,民间刻书风气变坏。表现为校勘不精,任意窜改和删节原文;装订不善,脱页较多;无用的序跋连篇累牍,甚至伪造古书。形成了一种“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风气。”

    朱慈烺指了指报纸:“借着这次请开报纸的机会,父皇可以成立新闻出版局,规范图书报纸刊印,所有图书报纸经过审核才能刊印,而为了防止报纸出现诽谤朝廷,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军事布局和战略意图等行为,所有的报纸出版都要交由新闻出版局代印代发,严禁私人未经允许发行刊印。”

    崇祯听完之后,立刻反应过来:“你是想拿给他们印报纸的收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降低两种报纸的价格?但是仅仅复社一家也发行不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用其余报纸的收益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当然仅仅依靠复社一家自然不足以补贴两种报纸发行,但是只要复社一发行自己的报纸,这其余的竞争党派自然也会争相发行自己的报纸,那不就能补贴了么?而且这办报纸最赚钱的并不是那些印刷费用,而是广告费用。”

    崇祯疑惑了一瞬间又想起刚刚朱慈烺说过的自己通报报纸广而告之导致皇店的商铺利润增加了几倍,连忙期待的问道:“广告?”

    朱慈烺嗯了一声:“就像皇儿说的那样,如果广告能让一件商品的销售增加几倍,那商人一定愿意出更多的钱来打广告。就像孩儿情愿每月拿出几万两银子打广告。”

    崇祯赞同的点点头:“皇儿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发行的报纸我们在上面印广告卖钱,那些人会不会不满?”

    朱慈烺诡异的一笑:“父皇,现在这个好处没有人知道,咱们可以在跟他们议价的时候降低一部分发行价格,让他们把广告版面让给我们经营,等他们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咱们有合同在。”

    崇祯看着朱慈烺的坏笑,就想同情那些将要办报纸的人,不过想到这种光明正大的坑人,还是很让人期待的:“那议价的事情就交给皇儿了,虽然有合同,但是难免有御史言官不满你独吞广告收入,父皇也不好太过偏袒你啊!”

    对于崇祯的担心,朱慈烺早就想好了对策,连忙解释:“父皇,咱们要的只是中缝广告,跟每页下五分之一版面的广告位置,要是他们看到挣钱可以自己在上面在加广告嘛。只要不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应该就不会狗急跳墙。”

    崇祯无语的看着朱慈烺,能报一群读书人比作狗急跳墙,也只有朱慈烺敢这么说了。不过说的好像也有道理:“那他们要是大量的设置广告,那你还怎么赚钱?”

    朱慈烺摊摊手:“要是广告太多,百信就会讨厌,百信不乐意买,最终损失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以聪明人一定会想办法做好平衡,要是做不好那尽管让他们倒闭去好了。”

    朱慈烺看着崇祯在那沉吟,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感觉崇祯就是墨迹,没有一点明君风范。

    崇祯转了几圈还是不确定的问道:“要是大家都发行报纸,那朝廷报纸岂不是也没人看了?”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这个恰恰相反,越是报纸多,大家越会相信朝廷的报纸,各家办报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他们肯定都带有自己的思想和偏颇,而能做到中肯报道,信息真实可靠的只有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到时咱们自然是百姓最信任的报纸。”

    解决了最后几个疑问,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大办报纸:“皇儿对于审核工作可有合适人选?”

    朱慈烺摇摇头:“这个没有,不过孩儿觉得此事不可轻忽,官员多有朋党,各地审核除了官员之外必须要配一个内监出任监审,这样才能防止有些人上下串通发表一些不利言论。”

    崇祯嗯了一声。看着自己桌子上一大堆奏章,刚放松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他看了看朱慈烺:“皇儿最近在朝堂很少说话,对于现在的朝局可有什么看法?”

    朱慈烺摊摊手:“父皇,最近朝堂纷争较多,实际上主要问题还是阁臣变动,有些人企图通过朝堂影响父皇的判断,而弹劾也大多是为了污名化政敌,让自己有机会脱颖而出。”

    崇祯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说归说,他又觉得这种时候奏章也不能放松,万一弹劾的问题是真的,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

    朱慈烺看着那一大摞奏章也是头皮发麻,这一个个的都看一遍也是浪费大把的时间啊!怪不得崇祯天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鸡晚忙来忙去,啥成果都没有,仅仅是看奏章就把他困的死死地他哪里还有时间干别的事情。

第八十二章女人的事情

    朱慈烺忍不住问道:“父皇,这些弹劾的奏章这么多每天弹劾来弹劾去,父皇为什么不让东厂锦衣卫先调查一下,等有确凿证据了在看,没有确凿证据的直接不在看了,这样岂不是能节省好多时间?”

    崇祯皱眉看看一大堆奏章,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嗨!若是让厂卫参与,难免有矫枉过正,虐待大臣的事情发生,若是有人以私利诱惑屈打成招,百官震恐以后如何在广开言路?”

    朱慈烺奇怪的问道:“父皇,儿臣说的是让厂卫收集证据,并不是直接拷问,只需要把有证据的交给有司定罪,没有证据的无罪释放,只要厂卫不参与审讯,百官自然无法说厂卫的不是。”

    崇祯权衡了一下:“若是这样一来官官相护又如何?”

    朱慈烺对于崇祯的脑回路有些无语了:“父皇,这都告到您这了,厂卫参与了调查,只要处置不公,厂卫直接送到父皇面前,父皇自然可以发还重审或者让厂卫重审。”

    崇祯还是感觉怪怪的,一直以来他都有靠奏章断案的习惯,现在把这些弹劾奏章分下去,他总有一种权力被分走的感觉。

    朱慈烺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反正办法朱慈烺是出了,至于怎么办还是崇祯自己看着办吧!

    回去的时候顺道去坤宁宫,现在正是盛夏时节,朱慈烺坐着步撵虽然不凉快但是也不是很热,不过一边撑伞的太监就累坏了,扛步撵的力士也是汗流浃背。

    到了坤宁宫朱慈烺回身道:“步撵撤回去吧,你们回去换马车来,以后天气热了白天出行都用马车吧。魏平安赐他们酸梅汤!”

    下边的太监和力士连忙叩首道谢。

    等进了坤宁宫,皇后正在树荫下纳凉,见朱慈烺来了摆摆手:“皇儿快过来,小环去取井里的寒瓜来。”

    朱慈烺眼睛一亮,好久没有吃西瓜了,记得前几天魏平安好像跟自己提过,不够被自己赏赐给讲武堂的学生了。

    看着朱慈烺大口的吃着寒瓜,皇后慈爱的帮他擦试嘴角:“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喜欢吃一会在拿几个回去。”

    朱慈烺吃了几大块,这宫里进攻的东西口味和质量都是最好的,西瓜又沙又甜,吃完之后朱慈烺抬抬头问道:“母后,听说您跟田妃闹的不愉快?”

    周皇后冷哼一声,看了看朱慈烺:“皇儿虽然年幼但是很多道理也都懂了,皇儿当知道郑贵妃之事,最近田贵妃受宠不下于当年的郑贵妃,娘也是替你担心啊。”

    朱慈烺呵呵一笑:“母后,今时不同往日,四弟朱慈炤虽然聪慧怎么会敌得过孩儿,而且田贵妃也不是郑贵妃。”

    周皇后冷笑一声:“人是会变的,我听宫里的小太监说田贵妃她爹找你外祖父算命,这不是讽刺我出生不高么?我爹就算算命那也是读书人,他一个江湖游侠有什么资格笑话我的出生!”

    朱慈烺摸摸鼻子,争宠的女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周皇后见朱慈烺不说话就继续说道:“上次你父皇问我为何田贵妃琴棋书画骑马蹴鞠样样擅长,为何这些你都不会?我就说我是诗书传家,怎么会那些青楼楚馆的调调,结果田贵妃确是跟她娘学的,让我丢了一个大丑,这口气我怎么能咽得下去。”

    这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朱慈烺自然也听说了,其实田贵妃虽然受宠,但是她还是比较知道分寸的,就像当初魏平安的事情,若不是田贵妃给面子,他还真要不到这个人。毕竟当时的情况,就算她非要打死,朱慈烺也没有啥办法。

    而且人家田贵妃真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骑马蹴鞠也是好手,人又长得漂亮,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朱慈烺挠挠头:“那母后想要什么样的结果?父皇回到你的身边还是只要不专宠田贵妃就行了?”

    周皇后叹口气:“母后为天下表率岂能以色相迷惑君王,只要你父皇不专宠一人使得田贵妃恃宠而骄生出什么事端就好了,皇儿对于这个也有办法?”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其实想要父皇不专宠她一人方法简单的很啊,就是多一些各式各样的美女,父皇有的选择,自然就不会留恋她一人,母后可以让外祖父物色美人,在某方面强过田贵妃,到时候父皇被新人吸引对田贵妃也就淡了,就是这样一来,父皇到母后这边的时间就更少了。”

    周皇后翻了翻白眼,点了点额头:“这是你一个儿子该给娘想的主意?这到底是帮你母后还是帮你父皇啊!你啊满脑子都是什么东西!该打!”

    说过之后周皇后又仔细想想:“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只是什么样的女人……算了,你回去吧,说了你也不懂,我自己再琢磨琢磨。”

    朱慈烺从皇后那边回来,望了望交泰殿的方向,过了交泰殿就是乾清宫了,那里崇祯还不知道自己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希望老子知道了会感谢自己吧。

    回到东宫朱慈烺才发现,这个报纸的事情自己还要派人去执行,好在几个月下来别的不说,这懂经营之道的人才朱慈烺还是发掘了一大批的,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广告运营王进财一直做的都不错,这次正好还交给他。

    王进财是从皇明特供那边出来的五月销售前三,作为一个不是太监的读书人,能把生意做到这个地步,还真的是一个人才。

    王进财家住京师前门外前门大街,父亲是个落地举人,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没有考中,干脆就在京城娶妻生子过上了日子。王进财在父亲的督促下继续他伟大的科举梦,显然京师并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膏粱子弟斗鸡赌博是一把好手,晃荡了十几年之后他突然有了上进心,投效到皇店搞起了销售。根据李若琏调查得知,是跟一个青楼的小娘有了私情。

    所以来的第二月就成了销售前三,不管他抱有什么样的目的投效东宫,既然是人才朱慈烺没理由不用。正好分管广告搞得好分成更高,这样离他娶小娘岂不是又近了一步。

第八十三章你买茶叶么

    王进财来到的时候心情很忐忑,大家都说太子殿下多智近乎于神,普天之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而自己自从在皇明特供拿过一次销售奖金之后立刻就被调任到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担任广告编辑。

    想到大明朝廷办的报纸,大明所有读书人读的报纸上有文章是他编辑审阅的,他心里就有一种骄傲的情绪,在当年的兄弟中间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虽然仅仅是一个中缝广告页面,但是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他斟酌在三才定下来的,就连他老子都以他为荣,叫嚷着等攒够了钱就回家祭祖云云。

    不过名声好听归好听,这报纸收入可比在皇明特供做销售少的多了,想起哭成泪人的红鸾,他终于咬定牙关,听说太子殿下很好说话,这报纸广告他不想干了,他要挣钱替红鸾赎身!

    “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打量了一眼王进财:“坐吧!最近的报纸广告做的不错,这次要交给你更大的任务,你有没有信心完成?”

    王进财犹豫了半天:“殿下,我想回皇明特供做销售……”

    朱慈烺一愣,自己这话还没有说呢,这家伙怎么直接不干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问道:“是缺钱?”

    王进财点点头:“是!”

    朱慈烺望着他:“是为了你的红鸾姑娘?”

    王进财惊讶的抬起头,看着朱慈烺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无奈的跪下:“求太子殿下成全。”

    朱慈烺叹了口气,从书架上翻出一张文档:“本来你的私事我不想干涉,不过既然要抬举你自然就顺便调查了一下你的家室,你这位红颜知己红鸾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这个给你你看看吧?”

    王进财接过纸条看了起来,刚看完一半两眼通红,全部看完之后气的浑身颤抖:“这是真的?”

    朱慈烺点点头:“红鸾虽然改了艺名,但是她的买卖契约还是很容易调取的,从扬州卖到京师,这位红鸾姑娘以前不知道骗过多少人,但是扬州的左诗明公子可是散尽家财整日以泪洗面呢!”

    王进财自然之道朱慈烺没有必要骗他,他涨红了脸:“贱人安敢如此欺我!”

    朱慈烺摇摇头:“大丈夫何患无妻!为了这样的烟花女子动怒平白丢了身份,想报仇就告到顺天府,自然有人给你做主,今天给你说的是令一个事情……”

    看着王进财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朱慈烺摆摆手:“算啦,你回去处理私事吧,我把注意的内容写下来,过两天你再来找我。下去吧。”

    王进财走了,朱慈烺想起后世卖茶叶的小女孩,多么熟悉的套路,但是确一直有人上当,真是绝了。

    魏平安探出脑袋:“殿下,天津船厂派人送船模来了,还有郑森求见。”

    朱慈烺奇怪的看了一眼魏平安,郑森不在讲武堂学习,这个时候来见自己有什么事情?不管什么事先见一见:“让送船模的先等等,让郑森先来见我。”

    不一会郑森走进来,行礼之后,朱慈烺奇怪的问道:“阿森找我何事?”

    郑森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族叔郑久亮想要拜见太子殿下,只是皇宫宫禁森严不得门而入,所以让我来跟太子殿下说说。”

    朱慈烺就更奇怪了:“你族叔找我又是干嘛的?”

    郑森挠挠头:“族叔负责的是家里面的生意,找殿下您应该是生意上的事情吧?我也不知道,这次族叔是跟船队过来的,太子殿下要的十条船已经送到天津了。”

    朱慈烺摸着椅子扶手,管生意上的事情,那找自己应该是为了生意的事情喽?一直以来东宫的生意都是刘若愚在打理,莫不是有什么纰漏或者郑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想要搞?

    朱慈烺嗯了一声:“魏平安,去拿我的条子给郑森,明天中午在东宫传见郑久亮。”

    郑森谢了一身下去了,朱慈烺敲了两下桌子:“今晚让刘若愚来见我。把船模带进来吧。”

    进献的船模有六七尺长,用一个大木箱子放着,打开箱子朱慈烺被眼前漂亮的船模吸引,按照朱慈烺的要求这条船吸收了西式快船的优点,加入了中式的水密隔舱技术,融合了西式炮舰结构设计的优点,兼顾了中西方软硬帆的优势,可谓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两个太监小心的把船模拿出来,想要放在地上,朱慈烺指了指桌子:“小心点!放桌子上!把这些东西都撤了,快点!”

    等船模放好,朱慈烺挨个数着船上的炮口,一排甲板炮一侧十门,下边又是一层火炮数量为八门,加上一门船首炮两门船尾炮,整条船有三十九门火炮。

    数完了火炮朱慈烺才来得及问道:“工匠呢?让他过来回话。”

    这时一个胡子一大把的老人从后边走上来,老年人虽然胡须花白了,但是很精神,精神抖擞的行过礼,朱慈烺直接问道:这船速度多少?

    老人开口说道:“估计正常情况下一个时辰能跑三十多里不到四十里,若是顺风一个时辰能跑七八十里的样子。”

    朱慈烺用心算算了一遍,一个时辰四十里,一个小时就是二十里,也就是十公里,一节等一一点八公里,那也就是五节左右的航速,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属于正常水平了,一般西式的帆船也都是这个速度而已。

    朱慈烺再次打量了一下船模:“这个船有多少吨?算出来没有?”

    老人看看船:“大概八百吨左右。”

    八百吨在欧洲顶多算的上五级战舰,不过对于大明第一型风帆战列舰来说也足够用了:“有没有算过这条船要多少人?”

    老人直接从怀里拿出表格:“按照殿下的要求,算上操作船帆、火炮、缆绳、瞭望、舵手、船长、帮杂、火枪队等,整条船应该在两百人到三百人之间。”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那造价呢?”

    老人担心的看了一眼朱慈烺:“殿下,因为船身和龙骨大量采用硬木,这些木料价格高昂,若是造这样一条船大概需要两万到三万两白银,这个只是配齐船上所有物品,还不算船上装备的大炮等火器。火器这一块我们也不知道价格。”

第八十四章不会说话的人

    对于这个价格朱慈烺觉得还是比较中肯的,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西洋造一条八百吨左右的五等战舰大概需要一万英镑左右,一英镑不是折合银子四百三十多克,而是按照旧制折合三百七十克,所以综合下来一条相同的船造价约等一十二万两银子。

    考虑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权,抢掠全世界的财富导致本土通货膨胀,所以大明这边的相应价格会比西洋人要底一点。

    当然跟同时代的福船比,这个造价就要高的多了,即使一条五千料的大船,造价也不过一两万两而已。

    军舰比货船造价高这个是必然的,再加上火炮火枪等物的配备,朱慈烺估计一条船造价要达到五万两。

    这还只是五等战船,船每大一圈,需要用的钱那都是成指数的增长。

    这个价格说着不贵,但是对于现在缺钱的朱慈烺来说,价格就太高了,原本朱慈烺打算先造两条试一下,改进改进在大规模生产,但是看到价格之后不得不考虑是造一条还是造两条。

    敲击着椅子背,朱慈烺一直没有说话,下面的老人心情忐忑的看着朱慈烺,见朱慈烺一直不说话,他也怕太子殿下一个大怒把他拖出去斩了。戏文里不都是这么唱的么!

    老人家咽了咽吐沫:“殿下价格是因为天津船厂缺少工具,还有附带的作坊都要改造才能适应新船的建造,要是等工具都做好,作坊也都改好,一条船的造价应该能降低三千到五千两。”

    朱慈烺嗯了一声,大规模生产能降低成本朱慈烺当然知道,现在不管如何总要造一条先试试。

    打定了主意朱慈烺吩咐:“先造一条试试吧,船坞准备好没有?多久能造好?”

    老人摇摇头:“估计第一次造要一年到一年半,船坞都已经准备好了。”

    朱慈烺有些牙疼,不过一切都是全新的,这些人没有经验也是正常:“那就造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老人松了一口气:“回太子殿下,老朽叫赵大船,是龙江船厂的船匠户。”

    朱慈烺打量了一眼他:“你们龙江船厂那边已经好些年没有造船了吧?你的造船技术有没有实践过?别造出来不能用。”

    赵大船连忙解释:“请太子殿下放心,官家虽然造船少,但是民间船厂一直都在造船,老朽也是造了一辈子船,造的船一定能用。”

    朱慈烺点点头,匠户也要吃饭,官家没有活干的时候,大家接点私活养活家小也是正常:“那你的儿子孙子呢?也都在民间船厂造船?”

    赵大船吓得跪在地上:“殿下,官府下文每家匠户抽调一丁,小的虽然年迈,但是造船绝对是一把好手,家里孩子有一大家子人要照顾,实在不能应役,求殿下开恩!”

    朱慈烺:“……”

    其实朱慈烺只是随便问问,觉得要是好船匠招来造船不是挺好,没想到这老头反应这么大,这细细一品朱慈烺才知道:“也就说,你是代你儿子来应役的?”

    赵大船抬起头:“是,老朽并无欺骗殿下之心,只是上京路途遥远,前些年官府都是以钱代役,没想到今年突然让我们进京,我们世代居住江南儿孙已经成家,不适合长途跋涉,老头子一把老骨头在哪不是死,就顶了这个差事……”

    朱慈烺听着听着脸就黑了,这意思是给他干活是被逼无奈了?

    朱慈烺皱眉问道:“你起来回话吧,你们每月的饷银东宫典算司没有如数发给你们么?”

    “谢太子殿下,回太子的话,发了,发了,好汉我上个月拿了六两又四百八十文钱,大家都感念太子仁德,我老汉干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官府给钱……,太子殿下恕罪,老汉不是那个意思,老汉是想说太子殿下好,太子……”

    朱慈烺摆摆手:“不要说了,孤知道你的意思了,既然发了饷银,那为何你还是觉得给大明干活是苦差事?”

    赵大船连忙解释着:“跟着太子干不缺吃喝,还有钱拿怎么算苦差事!是好事呢!可是老汉心里就是不踏实,这船也不知道要造多久,要是干一阵子,这回去好多事情都耽误了,老汉倒是没有啥,耽误也就耽误了……”

    朱慈烺指了指船模:“不是说让你们造船了么!至于造多久?这个就要看你们能造出什么样的船了!干得好你们以后源源不断的会有活干,干不好你们就卷铺盖回家去吧!”

    “是,老汉我知道了,殿下,要是没啥事我就先回去了,船厂的兄弟们还等着我的消息呢!”

    有些人就是只会老实干活,这要是换个心眼小的,这家伙一定会被收拾一顿,说白了还不是乡土情结,加上给官府干活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怕干个三天两头的就结束了,回去原来的活计也丢了。

    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经过调查这东南船厂可不是一般的多,原本朱慈烺打算自己造货船,现在看到东南那么多船厂,就打算把天津船厂改成专门制造战船的船厂了。

    委托郑芝龙帮忙购买的十条福船也到了,这些船是给天津水师使用的,正好明天郑家的那个什么郑久亮要来拜会,顺便看一下郑家的态度。

    郑芝龙先后跟西洋人打了几仗为的就是这对倭国高丽和大明内地的贸易独占,特别是倭国一项被郑芝龙视为禁脔,有着重要的意义。

    倭国其他资源不多,但是这个时代金银矿确很富裕,大小矿点数十处,金银比价最高曾经达到三比一,看得人直流口水,不说金银比价问题,单单一个购买能力就是杠杠的。

    而且对于朱慈烺来说搞南洋贸易太过遥远,而和高丽跟倭国贸易还有国内从天津到南方的航线开辟才是现阶段的目标。

    而想要搞海洋贸易就必须有护航船队,不一定要非常专业的战船,那至少也要在福船上准备大炮,朱慈烺的大炮还在画设计图,陆军也急着用,海军也急着用,就是汤若望个龟孙子不着急!

第八十五章林丹汗回军东归

    而且现在造的还只是基础版本,口径只有两尺,这海军用的炮这点口径就是打中了,也没啥作用,那不得几百炮才能击沉对方?

    海外贸易要用来护航,天津水师也等着炮上船,好在天津水师面对的是建奴,建奴没有水师,所以有小炮就能应付了。

    眼看着朱慈烺忙前忙后的好像干了很多活一样,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练了两万兵,帮着皇帝老子保住了曹文诏这员良将,在蒙古埋下一颗种子。之后就是勇士营扩编,神机营换装重练。

    这一切结果到底如何朱慈烺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仅仅在皇宫里指点江山,总让他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所以为了看看防疫军的训练效果,即使对方要跋涉几百里,朱慈烺还是让他们集合到京城,为的就是看看他们的训练成果。

    顺便教他们使用新式火铳和迫击炮,对他们进行一轮强化培训,顺便整理一些数据,看看部队编组还有哪些问题。

    西北阴山西面的边缘阿拉善地区,阴山余脉在这里走低没入阿拉善高原,没错就是曾小贤支援的阿拉善电台所在地,沿着阿拉善往东南就是河套平原。

    半个月前一支浩大的迁徙队伍曾经途径这里。

    迁徙队伍的前端,骑兵歪斜着成扇形向前搜索防御,在扇形的尾部有一个八匹马拉着的黄金马车在那里泽泽生辉,天子六驾,这个比天子还要多两匹马的马车就代表了当年林丹汗的雄心壮志。

    马车上不时传来少女的嬉笑,还有酒杯碰撞的声响。

    不过队伍里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两眼无神,肚子干瘪,露出来的肩膀上肋骨也清晰可见,孩子望了望马车的方向,紧紧的跟随着。

    突然马车上扔下一根啃干净的牛骨,孩子们眼睛一亮,蜂拥的上去抢,大骨棒子上一丁点肉都没有,即使这样孩子们也争的头破血流。

    马车边上的卫士丝毫没有管这些孩子的争斗,他们好像对此已经司空见惯,眼神望向阴山,又看了看边上的河水,是啊,他们回家了,但是他们丝毫没有回家的喜悦。

    三年前他们被东北森林里来的野蛮人赶出了这里,林丹汗带着他们退到居延海,退到青海湖,他们和叶尔羌作战,和大明作战,和建州女真人作战。

    最后他们失败了,他们的大汗死了,叶尔羌人藏巴汗和康区的白利土司等人企图吞并他们,新汗额哲不得不带着大家踏上回家的路。

    现在他们回来了,但是建奴随时会打回来,去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建奴。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目率千余户投降了建奴。

    还有那些投靠后金的奈曼、敖汉两鄂托克还有阿喇克卓特这些人都像疯狗一样的随时准备取下他们的头颅献给他们的新主子。

    现在的河套也不再是当年的河套,林丹汗丢了广宁,丢了察哈尔,又丢了归化城,现在河套已经成了最前沿,他们又丢了西边诸部,现在剩下的人马已经不足两万,拿什么跟建奴争?就连跟大明的互市和赏赐也都没有了,额哲真的能带着他们从建家园么?

    卫士们正在神游天外,远处一个骑兵快速的接近:“报!报!紧急军情!”

    卫士制止了接近的骑手,马车也挑开了一角,额哲光着上半身探出头:“什么事?”

    骑手快速的说道:“报告大汗!前锋在河套地区发现明军营寨。”

    额哲吓得双腿一抖,咽了一口吐沫:“停着,防御!防御!快!来人给我背甲,你们给我滚蛋!”

    一通忙乱之后,行进的队伍总算停了下来,大家围成圆阵骑兵集结在一起,等待着前锋的回报。

    另一边的河套曹文诏扔掉手里的羊腿皱眉听着斥候的回报,一个迁徙的大部落?蒙古草原上还有大部落么?

    想到前几天西边送来的消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有变,部落正要东迁,莫不是他们回来了?连忙让骑兵集结,这可是个麻烦事,要是林丹汗真的回来了,自己收拢的这些人搞不好会反水吧?

    两边都小心的防备着对方,探马相互试探,曹文诏想了一下,不管如何自己都应该先去问问,不能被林丹汗的名头吓住。再说了一个丧家之犬也没有那么吓人。

    带着先集结起来的两千骑兵赶到额哲大帐十里外:“对面是哪个部落,我乃大明抚蒙总兵官曹文诏!”

    大旗立在那里,对面额哲大帐半天才来了一队兵马,领头的额哲望着明军曹字大旗心里嘀咕。

    曹文诏艺高人胆大见对面来人了,直接挥挥手:“你们都在这等着,我上去问问话。”

    下边的人也都习惯了,对此根本没有一点疑义,打马上前抱拳道:“我乃大明抚蒙总兵官曹文诏,对面可是林丹汗?”

    额哲见曹文诏都出来了,他也不想弱了威风,打马前进几步:“我乃新的草原共主,新大汗额哲!我的父亲林丹汗已经回归长生天的怀抱。”

    曹文诏听到这里心就放下了大半,本来还担心林丹汗借着威望直接跟自己干上呢,现在林丹汗死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曹文诏抱抱拳:“新汗有礼了。”

    额哲对于曹文诏这种勉强应付式的行礼非常不悦:“大明的将军,你到我察哈尔的河套是何意?你想挑起两国的战争么?”

    曹文诏呵呵一笑:“大汗这么说就不对了,是林丹汗弃蒙古百姓不顾,自己仓皇逃窜,大明天子看蒙古百姓辛苦,所以特意命我抚慰蒙古诸部,使得他们不至于饥寒交迫被建奴欺辱。”

    额哲听到这话哪还不明白,这是大明要捡他的便宜了:“那我还要谢谢您喽?现在本汗已经回来了,我自己的子民自己自然会抚慰,大明的将军请回吧!”

    曹文诏哈哈一笑:“我可是听说您在西边也是缺衣少食,这又是长途跋涉跑回来,自己吃饭都成问题吧?不如你把手下的民众也交给我,让我帮你抚慰?”

    额哲气的脸色泛白,但是部队长途跋涉,他也不敢跟明军的将领打仗。

    曹文诏这边也是在编组收拢的蒙古人,这些人那里能打仗,不阵前投敌都算这两个月的饭没有白管。

第八十六章又一个不会说话的

    现在问题来了,额哲必须要回到河套,否则他就无家可归了,要是这时候往回走,且不说物资够不够,估计迁徙这么久的族人肯定都去投靠建奴了,不对,现在也有可能去投靠大明。

    而曹文诏也必须钉在这里,按照大明的方略,是打算用这里看住蒙古诸部,防止他们无后顾之忧的骚扰宣府。他守得住那是开疆拓土,守不住那就是丧师失地,那可是要杀头的。

    两人虽然都不想打仗,但是谁也不想后退一步。战争的气氛弥漫,额哲看着明军的两千骑终于下定了决心,即使不愿意打,这河套也要抢回来。

    想着这些额哲把手放在了马刀上,刚要拔刀远处烟尘卷起,曹文诏身后集结起来的骑兵匆匆赶到。

    额哲把手收回:“对面的明将,我们谈谈吧,只要你们退出河套,我们愿意上表尊大明皇帝。两族世代友好……”

    曹文诏看着额哲手放在刀把上的手眼睛也眯了起来,准备情况一变随时回自己本队,好在后边的骑兵来的及时,使得额哲选择了从心。

    听到对方提到尊大明皇帝曹文诏眼睛就亮了:“好说,若是额哲可汗愿意上京城觐见我皇,那皇帝陛下一定会接纳你的族人,不仅给你们安排居住地,还会给你们过冬的粮草,怎么样?你看我身后的蒙古兄弟,现在每天吃着肉和馒头一个个膘肥体键的,怎么样?考虑考虑?”

    额哲脸色当时就黑了,他说的尊大明皇帝是指名义上的尊崇,至于上京城,虽然他很想去,但是绝对不是去摇尾乞怜,万一大明的皇帝把他囚禁到京城怎么办?

    再说了他老子跟大明打了一辈子仗,到死都在抢掠大明,谁知道大明君臣安的是什么心,搞不好去京城脑袋都不保了。

    曹文诏看着额哲不吭声,他依旧继续说着:“你看你们人困马乏,只剩下几万人了吧,这骑兵看着也就一万多,还谈啥代表两族世代友好,现在察哈尔人已经投靠了建奴,你现在只能代表你身后的族人了,你现在要是再不做决定等你的族人都饿跑了,你到时候就只能代表你自己了,那时候你还有啥用?不如……”

    额哲听着曹文诏一顿奚落,心里也是无名火起,他就是在落魄那也是察哈尔的大汗,怎么轮到一个大明的总兵奚落!

    当即冷哼道:“大明必须从开互市,给察哈尔的市赏不能少于去年,我乃草原共主,此次东归就是要讨伐那些两面三刀的小人,我乃黄金家族的后裔,察哈尔部族的子民一定会归顺到我的麾下……”

    曹文诏不屑的打量着他:“你这么吹嘘自己,你自己信不?你爹在的时候他们都敢投降,他们会应为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归顺,你做梦也做的太……”

    后面的张启礼实在听不下去,这哪是在劝降啊,这是怕对方不直接挥刀来砍他吧?见过不会说话的,没有见过这种刀刀朝人家伤口上捅的。

    张启礼连忙打马上前:“将军,将军,您不要在说了,再说那边就急了,大局要紧,您这样会坏了太子殿下的大事的。”

    曹文诏咋吧两下嘴:“啊?我觉得我说的挺好的呀,说的是句句在理,你说我说的可有礼?他自己听不进去,这不是忠言逆耳嘛!”

    张启礼挠挠头:“曹将军,您还是少说两句吧,要不您让我来试试?”

    曹文诏看着脸色越来越黑的额哲:“好吧,好吧,我换个人跟你说,这位是监军大使张公公,他跟你说。”

    张启礼抱拳说道:“见过大汗!”

    额哲要不是担心自己损失太大,都想直接带兵劈了这个叫曹文诏的明将了,现在换了一个监军太监,他才勉强平复了一下心情,听说大明的监军比将军说话管用多了。

    额哲哼了一声。

    张启礼尖细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林丹汗当年跟大明结盟一起对付建奴,我们是朋友,是兄弟,对于林丹被建奴追击致死抱憾而终我们也很痛心,希望大汗节哀顺变。”

    张启礼一句话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还打算把额哲的仇恨引向建奴,额哲虽然能听出话里的意思,但是话这样一说他的心气也就顺了好多,想到建奴,他更加不愿意跟明军在打一场了。

    张启礼继续说道:“现在察哈尔的处境非常糟糕,西面被叶尔羌人吐蕃人驱逐,北面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也对察哈尔部虎视眈眈,东北面投靠建奴的科尔沁是所有草原人的耻辱,东面的建奴又是您的杀父仇人。只有大明愿意接纳您,您也需要大明来为您提供支持和靠山,您说是不是?”

    额哲咬牙说道:“大明跟我察哈尔部早有盟约,但是建奴攻击我部的时候,大明朝堂没有出一兵一卒,坐视我们被建奴击败,大明还停了我大明的市赏,大明现在又占领了我们世代居住的河套,让我们无家可归,你们就是这样做朋友的么?”

    张启礼摇摇头:“大汗此言差矣!我们不是抢了大汗的河套,河套当初是我大明的朔方、五原、云中等地何来察哈尔故土之说?更何况若是我大明不守住这里,这里恐怕已经归建奴所有了。”

    张启礼掰着手指头数着:“林丹汗西迁之后,留下了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但是大汗走后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靠建奴,阿喇克卓特也步其后尘而降建奴,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若是大明不来,您现在回来看到的就不是大明的朋友而是建奴的刀枪了。”

    额哲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在强词夺理,但是怎么有一种对方说的也有道理的感觉,还有,自己的情况对方好像早就看穿了,那还谈个屁啊!

    额哲昂起头:“那又怎么样,不管怎么说,你们占领了这里,那么我们怎么办?若是没有栖息之地,我们察哈尔人宁远全部战死!”

    听着额哲放狠话,张启礼反而松了一口气,对方已经从结盟降到只要生存之地了,那剩下的就好谈了呀!

第八十七章互市和赏赐

    张启礼松了一口气:“大汗的心情咱家可以理解,但是大汗带着数万族人从西北荒漠一路跋涉数千里,难道是为了战死么?你们这些勇士自然都愿意跟着您战死,但是他们的家人和孩子呢?到时候你们的女人枕着别人的肩膀,你们的孩子给别人当奴隶牧马放羊,这就是您想要的结果么?”

    额哲不吭声了,是啊!他带着族人走了几千里是回家来了,可不是为了找死,现在人回来了,家没有了!

    看着一脸不爽的额哲,张启礼接着说道:“其实大汗应该也知道,要是没有大明的帮助,您自己很难抵挡建奴,若是建奴知道你回到了阴山脚下,那他们很快就会回来对付您?您说是不是?”

    额哲虽然维持着最后的倔强,但是不得不说,张启礼的话确实打动了他,是啊,回到河套就要面对建奴,要不是没地方可去,他又怎么愿意回到这边,还不是想借大明的靠山还有市赏企图回复部落的实力。

    其实按照原本的历史,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这时,皇太极于崇祯八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后金兵渡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建奴后金。

    但是因为曹文诏的北上,建奴这边做了反应,多尔衮等人怕明军切断退路,追到大同附近就停了下来,额哲也因为大明政策的转变,路上有机会跟大明互市补充了物资,所以行程耽搁了一阵子。

    所以多尔衮等人派出的探子得知林丹汗并没有返回河套,建奴也就没有再往西进军,而是留在大同附近收拢蒙古旧部,企图跟曹文诏争夺蒙古牧民。

    而曹文诏为了避开多尔衮等人,只好往西到河套这边收集蒙古旧部。

    张启礼指了指东面说道:“您可能还不知道,建奴的大军已经到达大同之外,若是他们得知您回来了,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过来,若是大汗准备投降建奴那自然时机正好送货上门,若是没有打算大汗最好还是跟我们联合共同抵御建奴。”

    额哲烦躁的甩着马鞭:“建奴想要我们投降,你们大明难道不想要我们的族人么?你们还不是一样的!”

    张启礼摇摇头:“您这样说就不对了,您要想一个道理,这整个蒙古所有人都能投降建奴,就您不行,建奴能放过所有人唯独不会放过您对吧?您的父亲曾经统治整个蒙古,建奴吞并蒙古就像蛇吞象一样,有您活着他们会寝食难安。”

    说蛇吞象那绝对是抬举额哲了,不过两方至少是势均力敌的存在,这一点是没毛病的,满人吞并蒙古国土也是成倍增加,战略纵深极大的拓展。

    不要小看这一点,要是建奴没有吞并蒙古,收拾建奴只需要把目光集中在辽东一地。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想要收拾建奴,大明不得不先跟对方争夺蒙古的归属,然后在合围辽东,这就是战略纵深的作用。

    额哲也是读过史书看过话本戏曲的,这些话他自然明白,原本有些松动的心又变得坚定起来。

    张启礼往京城方向拱拱手:“而我大明就不一样了,我大明人口亿万,幅员万里,带甲之士百万,也无意吞并蒙古,自然能收容您的族人修养生息,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建奴!您投靠大明除了付出一个名义,您依旧是蒙古的大汗,您投靠建奴,不仅认贼作父还可能朝不保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杀了?”

    额哲终于被张启礼说动了:“若是我投靠大明,大明会给我什么?”

    张启礼哈哈一笑:“大汗说笑了,您的问题不是大明给您什么,而是您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大明需要大汗稳定蒙古诸部,需要大汗在西面牵制建奴可能的进攻,需要大汗跟曹将军一起守卫河套。大汗您觉得您这么重要,大明会轻视您么?”

    额哲被说的瞬间就有了底气,原来他还是有用的,这样一算他岂不是就能跟大明好好谈谈了?

    其实张启礼也是无奈,朝廷并没有给他开什么谈判条件,他也不敢私下里跟额哲议和,他只是太子殿下派到曹文诏这里帮助管理后勤和传递消息的太监,哪有权力决定这样的大事。

    额哲看了看对峙的双方:“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张启礼笑着说道:“大汗远道而来需要休息,不如您先在这扎下营帐,我们在河边开设互市,大汗的族人可以用自己带来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换取粮食、盐巴和茶叶,然后我们一同上书皇帝陛下,相信陛下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额哲听到这里就不开心了,自己远道而来帮助大明,大明难道不应该给自己提供这些东西么:“这位监军,我部族远道而来,哪有什么东西能用来交易?大明难道不应该赠送我们一批物资来表示你们的诚意么?你刚才还说市赏,现在岂不是该兑现承诺?”

    张启礼摊开手说道:“大汗,您也知道市赏这个东西虽然都是一起说,但是他是两回事,皇帝陛下下旨允许了大明跟蒙古的互市,但是赏赐的事情岂是我们这些做下人的能随意定的?我们设法渡过这些天,等着朝廷的命令如何,至于货物我们对于皮毛、牛羊、马匹、金银来着不惧。”

    虽然说了一大堆,但是额哲还是听出来对方在打他们马匹的主意,现在势必人强,额哲能拿出来交易的也只有马匹了,牛羊路上都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还打算留着做种再卖部落就没有了。

    至于金银,前几次互市金银早就花的差不多了,他还准备到河套找大明要赏赐还花销呢,现在哪有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