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五十九章政策延续性

    这个共享库初看是在跟朱慈烺争生意,但是实际上,朱慈烺还真的没有从灾荒年挣到什么钱。

    就像这次大旱灾,别说挣钱了,一年几亿两银子的贴补,裤子都赔掉了。

    如果当初有这个共享库,百姓自己的余粮顶一年,共享库再顶一年,那朱慈烺只需要在提供一两年的粮食这个大旱灾也就过去了。

    再说了,又能有多少这样的大旱灾,几百年也就这一次而已。

    一般的灾荒,一两年也就过去了,基本百姓用共享库的余粮就能顶过去,都不用朱慈烺在另外单独赈灾。

    朱慈烺想了想:“既然是共建共享,那么就不能搞得民怨沸腾,更不能强制百姓粮食入库,这样和加征加派又有什么区别。

    这样吧,内阁先拿出一笔钱在一些灾害频发的地区试点一下,原则上自愿参加,内阁出一半的建设费用,等粮库建成之后皇家出一半的粮食,百姓存多少,皇家补多少。”

    孙传庭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陛下会同意,二是没有想到陛下竟然也会出钱。不对陛下出的是粮食。

    孙传庭突然反应过来,这怎么听着像是内阁出钱皇上落名声?

    想想陛下反正都有存粮计划,存在战略库跟存在共享库对于陛下来说都是一样的,反正到最后都是给百姓应急的,存在共享库还能落个好名声。

    孙传庭从一开始就决定他当首相可不想跟赛伯温一样只给陛下当工具人,内阁必须有自己的声音,孙传庭也想有自己的名声,最起码也要成为一代贤相。

    所以眼看着自己想的好计划被陛下摘了桃子,他也是暗暗着急,但是确没有办法,毕竟让内阁出钱填补粮食补贴亏空内阁也拿不出来呀。

    就是这个建库费用要不是有旧粮库可以改造,明朝地方上除了常平仓之外,还有一个义仓体系。

    皇明粮号依托常平仓体系建立了通达全国的粮号,而大型战略储备粮库又往往是重新选址修建。

    所以义仓体系一直被忽略,孙传庭的计划就是统合义仓资源,完善制度,共建共享,所以取名共享库。

    这个计划需要建新库的地方反而不多,只是有些义仓因为多年不用年久失修需要拿钱出来进行修缮。

    朱慈烺说让内阁出一半钱就是出这个修缮义仓和梳理管理体系的钱,不算多,内阁挤一挤还是能拿出来的。

    一边的赛伯温愣了一下,明年试点,那岂不是要从他开始?孙传庭提出的计划,让赛伯温发起,那功劳岂不是记在他头上,这不是给下一任首相上眼药么!

    赛伯温拱手道:“启禀陛下,粮食的事情都是朝廷大事,再加上第二个五年计划还在修订阶段,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事情拿到明年做,是不是太早?

    不如等孙大人完善了计划,明年在梳理清一些问题,如果明年灾害过去,百姓也需要种两季粮食才有余粮,正好后年启动计划才是最好时机。”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后年启动,但是明年需要开始准备,仓库修缮改建,人员招募培训加上粮食入仓等等不是一年能完成的。”

    赛伯温松了一口气,孙传庭也没有说话。

    朱慈烺继续说道:“还有就是监督体系,除了锦衣卫,内阁也要派人监督抽查,皇家既然给了粮食也会派人不定期的巡查。

    不管谁查出来问题或者举报,奖励贪污者罪产的三分之一,粮食是根本,不能有丝毫疏忽,这一类问题一定从重从严处置。

    百姓存粮要发放粮票,灾荒年可以凭票取粮,存的越多取的越多,如果没有存过粮的只能借贷若是大灾荒,则没有存粮的只能去购买了。

    这个要搞清楚,不要让那些一毛不拔的人占到便宜,即使普惠型政策也不能让那些小人得利,助涨小人,就是让善良老实人吃亏。

    一旦老实人善良的人的心被伤透了,那么大明就会小人遍地走了。”

    孙传庭躬身应是,陛下说的对,孙传庭也觉得普惠性政策容易助长懒惰和贪欲,让小人得利,就是多善良人的伤害。

    那些打着仁德的幌子推行普惠的人,其实不过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

    朱慈烺继续翻下一项,第二个章节是教育,朱慈烺有些意外也理所当然,重视教育是几千年的传统,温饱而知礼乐,先解决了吃下面不就是教育了么。

    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对教育普及,竟然和朱慈烺提到的全民教育不谋而合,不过显然孙传庭的计划更保守,没有朱慈烺这种全民义务教育的魄力。

    朱慈烺点点头:“教育这一块就按照刚刚说的修改,大明以后要靠科技靠教育维持自己的优势,而不是靠礼仪,什么是礼?打不过人家跟人家讲理人家会听你的么?你要是打赢了,你说的不对都是有理的!”

    孙传庭愣了一下,礼还能这么解释么?不过好像说的也对,礼这个东西,都是强者向弱者输出。

    第三章是卫生,这里孙传庭竟然创新性的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因为莫卧儿地区的人口太多,大明应该想办法限制他们的人口增长,否则大明人口始终成为不了优势人口。

    朱慈烺想了想:“这个应该不是卫生范畴,而且这个事情只能隐蔽的搞,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限制。

    前一阵子朕已经跟赛首相聊过这个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异族入籍政策体系就是一种限制人口的方法。

    你可以跟赛首相一起完善这个计划,卫生还是要重视新生儿成活率、婴幼儿成活率、疫病传播、医疗体系完善这些大事。

    鼓励大明百姓多生,减少百姓养育子女的负担,为大明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样人口才会增长。

    而异族也是一样,加重养育子女的负担,例如收费教育,收费医疗,商品房这些都会降低他们的生育欲望。

    还有养老金,养老体系,要让异族觉得,即使没有子女,靠养老金住养老院一样可以安享晚年,完善的养老体系一定能降低生育率。

第九百六十章真的有用么

    孙传庭惊讶的看着皇上和一旁从他微笑的赛伯温,原来大明不止他一个人在做事,也不止他一个人聪明。

    赛伯温把整个计划跟孙传庭介绍了一下,顺便拍一拍皇上的马屁。

    孙传庭震惊的听着,这样的套路,这样的心计,不要说那些异族人了,就是他在不知道计划背后的深意之后,也会被套入其中无法挣脱。

    朱慈烺继续说道:“虽然不能强制计划生育,但是可以忽悠那边的文化人,让他们自己相信计划生育是好的,是有利的,只有他们自己骗自己才能更信。”

    自己骗自己?还有这种操作?

    朱慈烺确知道,忽悠那些公知,在花点钱买通一些媒体人,然后由他们自己欺骗自己效果往往会更好,例如计划生育,素质教育,或者印度人吃海鲜会导致环境灾难生物灭绝等等。

    看完这个所谓的计划生育计划之后剩下的卫生投资计划就中规中矩了。

    朱慈烺看到一个金鸡纳树的种植计划:“金鸡纳树缺口还很大么?”

    孙传庭点点头:“自从金鸡纳树推广以后,其治疗霍乱的特效被广泛使用,随着大明占领的热带地区越累越多,易发生霍乱的地区也越来越多。

    无论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还是莫卧儿地区,还有这两年新开发的非洲地区,这些都是霍乱的高爆发区。

    金鸡纳树一般最佳采收时间是生长五年之后,复兴元年的那次霍乱的紧急砍伐导致整个种植计划都拖慢了一年以上。

    加上接下来的用量激增,导致新树木培育艰难,枝干都用来制药了,哪还有机会扦插育苗。

    这几年虽然也在努力的培育,但是欧罗巴人也认识到了这种树的巨大经济价值,现在大明商人已经很难从那些拉美部族弄到金鸡纳树种子。

    而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手里购买的种子几乎和黄金等价,树苗更是一两黄金一颗。

    从明年开始大明种植的第一批金鸡纳树就能自己生产种子了,以后种子会越来越多,所以大明需要开辟更多的种植基地。

    而这些种树人的收入也要增加,监管也要加强,现在金鸡纳树树皮在黑市上能买到数百文一斤的地步。”

    朱慈烺这才想起,貌似热带的地盘大明确实没少占,霍乱这种东西伴随蚊虫而生,北方地区仅仅夏天偶尔出现,但是南方热带一年四季都有蚊虫。

    以前没有特效药碰到霍乱爆发那基本上是和瘟疫一样,现在有了特效药有了防御措施,霍乱就从瘟疫降低为一种常见急病了。

    这背后有种植金鸡纳树的人的努力,所以提高待遇无可厚非,加强监管就是防止被偷了,想想也是树苗一颗一两黄金,这利润足够人眼红了。

    这个计划没毛病,继续翻页,第四章是交通规划,大明下一个五年主要是疏通陆路交通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打通交通的拥堵点,例如山林里的羊肠小道,泥泞难行的滩涂道路,某些地方的危险桥梁。还有坑坑洼洼的年久失修路段。

    这些工程都是辅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以河运和海运为骨干打造的路网,陆路运输只是河运和海运的辅助。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大明的大小河流通航性都有增强,特别是大干旱让大明维护水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水运网络基本已经成型了。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大明开始跳出河运网络,也可以说是补充河运网路到达不了的地方。

    还有就是新兴的铁路和水泥路这两种高等级公路。

    这两种路的规划朱慈烺一直在持续关注亲自设计,所以这个计划都是按照朱慈烺的意思进行的。

    继续翻页第五章竟然是税务改革

    朱慈烺有点意外,改革税务?整个计划把税收分为三种,一种是生活必需品例如粮食等物资进口按照优惠税收,出口则税收加百分之三十。

    第二种是大明的优质商品进出口正常不变。如果大明有些商品自己有但是别人的更好,那就增加税收让别人失去价格优势这样就能保护大明自己的行业。

    第三种就是那些奢侈品,大明必须征收高额的关税,用价格让那些人减少相关消费,免得使大明百姓因此腐化。

    朱慈烺有些惊讶,这个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现代税收的雏形,通过税收调节物价调节进出口的思想朱慈烺简单的跟下面聊过。

    这些人能够慢慢的尝试摸索朱慈烺就很欣慰了。

    朱慈烺点着税务计划说道:“税收这个事情关系很大,以大明这个体量来说,稍微一点的政策变动都关系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上千万人的生死。

    所以改革要慎重,要仔细调查,要用于认错,错了不可怕,新的尝试难免会出错,但是不要因为怕认错,依旧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这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受伤的确是百姓。”

    孙传庭躬身应是,朱慈烺继续看下一个,下一个竟然是造船。

    而且不是发展造船业,而是限制造船业的发展。按照孙传庭的调查,经过十年的发展,大明的造船业已经发展到畸形的地步。

    目前大明拥有三千吨以上的船台一千个,再建的超过三千,三千吨以下的船台更是难以计数。

    造船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经成为大明从事人员最多,相关产业最多的行业,而且它还在持续不断的吸纳这人力资源。

    目前很多船上其实都是靠着皇家的订单在支撑,特别是大船,只有二十四商会和皇明商号才会订货。

    如果继续任由发展,那么不仅会浪费人力资源,也浪费了木料等等。

    所以孙传庭计划实行船厂分级计划,对于能造军舰的,能造海军后勤船只的为一级船厂,

    能造三千吨以上新式商船的为二级船厂,能造两千吨以上商船的为三级船厂。

    然后能造一千吨以上船舶的为四级船厂,以下的为五级船厂,六级甚至七级。

    设立等级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以订单和技术能力来进行升级,对于连续数年没有订单的船厂则会降级。

第九百六十一章又来一个

    朱慈烺没有想过这个东西,这两年造船行业确实发展的很好,但是产能过甚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考虑过。

    大明造船业不知不觉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孙传庭见朱慈烺并没有第一时间同意:“陛下,单去年一年,大明下水的海船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船毁人亡的案例就有二十多起。

    而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船只损毁的案例更是明显增加。

    这已经充分说明大明造船质量在下降,一些没有资质没有经验的工匠造出来的船简直就是谋杀。

    臣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仅仅去年一年就有数千人因为海难丧生。”

    原本朱慈烺还有忧虑一听到这个那就没啥说的了:“那就规范造船业吧!

    朕一开始的计划是,大明造船业正在变革时期,从帆船到蒸汽船过度,这个时候自然会有一部分脱颖而出,而一部分技术水平跟不上自然被淘汰。

    既然自然优胜劣汰有那么大的弊端政策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孙传庭拱手:“正是,陛下推动蒸汽船,也需要一个标准和准入门槛,不能大厂小厂都一起造蒸汽船,那只会让这个行业更乱。”

    朱慈烺沉吟一番:“虽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造船是好事,但也不能搞不教而诛,推动造船也行会正规化,在管理之前要确保标准通知到每一个船厂,确保这些船厂有改造升级技术的时间。

    另外就是标准制定的时候不能坐在衙门里想当然的就随便写写,要多听听行会的意见、船厂的意见,工匠的意见。

    最后找到这些意见的平衡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让大家都满意的规则。

    朕也会命令皇明造船给这些行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升级技术。”

    当然这个技术升级不是免费的,大明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在皇明造船,皇明造船现在主要有三个船厂。

    天津造船厂,胶州湾造船厂和金州造船厂。

    三个船厂前几年都是以生产军舰为主,从一开始的炮舰到战列舰,然后是飞鱼快船、飞鱼式炮舰、后勤部的专用运输船,专用牲畜运输船、专用移民船。

    到现在的新式蒸汽商船和新式蒸汽战舰,海军甚至直接上马了帝国号战列舰的改造项目,大明还有新式战列舰项目,就是朱慈烺规划的巨舰大炮的钢铁战列舰。

    所以皇明造船厂掌握的技术能分一部分给民间船厂,对于民间船上的技术是有很大提升的。

    按照三大船厂的规模,如果新技术研究成功,光军工的订单都够吃的,造民用蒸汽船的船台根本安排不出来。

    孙传庭松了一口气,其实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审议不通过,看似很普通的一提案,其实是孙传庭反复权衡犹豫了很久才制定的。

    它代表着大明到底是内阁说的算还是商会说的算,代表着内阁还能不能管理商会事物。

    从英国发生的事情来看,无序的资本扩张将会导致动乱,资本的贪婪比想象中更严重。

    而大明最大的资本家最有钱的人,真富可敌国皇帝陛下,不准确的说是比内阁还有钱的皇帝陛下的意思代表了大明资本的发展方向。

    现在陛下同意了,那么就代表着大明走的不是完全市场经济的那一套。

    朱慈烺自然知道根据后世的资本主意发展来看,其拼命鼓吹的市场经济并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好。

    不说那永远逃不脱的经济危机,单单说资源的浪费都是惊人的。

    市场经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鼓吹市场经济,鼓吹全球贸易,鼓吹产业分工。

    一旦对自己不利了,那就脸皮都不要了,市场经济不香了,全球贸易变成了关税壁垒化,全球产业分工变成了工业回归,资本家本来就不要脸,他们只要钱!

    所以大明就算实行也是计划市场经济,不能让资本无序发展。

    造船之后,下一个章节孙传庭提出了区域中心的概念。

    大明的疆域实在太大了,前几年因为兵力不足,大明防御模式改为中心屯兵应变,其他区域只留下少量兵力处理日常事物的模式。

    本来这只是因为派往南大陆的兵力不足,军部的一个小变通,不过被证明有节省兵力的效果之后大明基本上已经全面推广。

    军部选点岂会无的放矢?那都是经过计算的交通节点,去往各地最方便最便捷的地方。

    拥有大量驻军,不仅安全感爆表,军人还都非常有钱,所以各种服务业也很发达。

    这样一来这些地方就成为了区域中心的雏形,这些地方因为是交通节点,繁华程度和发展速度都最快。

    孙传庭认为,

    大明应该重点发展这些区域中心,通过这些节点连接成线织线成网繁荣经济。

    朱慈烺沉默了,这家伙又来这一套?这是贸易节点的事情么?打着繁荣经济的幌子打算把这些城市纳入内阁管理才是真的。

    自从上次朱慈烺交给内阁一批城市之后,内阁是得了利了。

    既然赛伯温能从朱慈烺手里要到一批城市,那么孙传庭认为,他应该也可以,要不然怎么显得他比赛伯温厉害?

    朱慈烺敲着桌子,其实让内阁逐步接手管理权一直是朱慈烺的计划之一。

    统一的管理能防止关外的城市生出异心,现在大明关外的城市很多都控制在垦殖公司或者皇明商号手里。

    不管是垦殖公司还是皇明商号,这些都是商业机构,尤其是垦殖公司,随着规模的壮大人口的增加难免会生出野心。

    要知道垦殖公司不仅有人有钱,他们还有兵。虽然一个公司仅仅五千到一万,但野心这个东西不一定跟实力挂钩。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一联合,一旦控制不住,那就是灾难。

    大明现在控制的主要办法是军事武器都必须从皇明军火购买,火铳的技术难度很大么?并没有,随便一个铁匠铺都能造,只是质量的区别而已。

    所以把管辖权交还给内阁,把军事权收归军部,这是大的战略方向,但是不是现在,因为现在大明的经济实力还不允许把这些垦殖公司的防卫军纳入军部供应。

第九百六十二章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朱慈烺翻到这里停了一下,孙传庭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这才翻几项,就连续干三件大事?

    朱慈烺开口问道:“五年的时间做这么多事,你的精力足够么?”

    孙传庭笑笑:“这些事情是整个计划编写小组一起推动,将来他们也会一起执行,臣只是提案的上报者,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臣来做。”

    首相换届,部分内阁和各部相也会做出相应调整,这个要看新的五年计划跟各部部长的契合程度。

    如果不契合,那么朱慈烺会适当提拔几个五年计划编制组的负责人来担任相位。

    否则这个首相就当的太没用了,首相没有直管部门,如果再没有自己人掌权,那他还推行什么自己的政治抱负?

    朱慈烺没有在说什么继续翻看,还好除了前面的有大动作之外,其余的都是一些补充,或者是按照皇明商号的发展计划制定出相应的规划。

    例如有线电报线路计划,按照皇明电报的计划,五年内大明将建造三条干线网络。

    第一条是从京城到广州,然后一分为二,一条进入西南穿越横断山脉进入莫卧儿。

    另一条从广州沿着海岸线一直通到龙牙港。

    第二条干线是从京城到西北轮台和莎车。第三条是从京城到北海再到北疆。

    除了这些主干线之外,所有省会城市也会设立分线接入主线网络。

    这个计划全部由皇明电报来执行,内阁只需要监督协调就行。

    再有就是钢铁产业规划,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铁二百万吨钢产量一百万吨的目标明年一定能实现。而且可能达到一百一十万吨钢产量,两百五十万吨生铁产量的目标。

    而第二个五年计划,皇明钢铁重点发展优质钢材冶炼工艺,例如武器用钢,弹簧钢,轨道钢,轴承齿轮钢。还有就是正在研制的船用耐腐蚀钢材。

    而皇明钢铁粗钢炉将不在新建,将把机会留给民间钢铁厂。

    除了钢铁冶炼之外,铜冶炼也是大明的一个重点领域,零零散散发现的铜矿只要具有开采价值,大明都会全力开发。

    反正朱慈烺不害怕,现在把自己的开采完了,那以后整个世界的矿石都是我的,要是能把整个地球的金属用完,那太空采矿也就来了。

    只要抢劫世界的速度够快矿场枯竭就追不上我。

    铜属于皇明冶金,冶金是指有色金属冶炼,除了铜之外,大明还有金、银、锡、铅、汞、锌、镍、锰、等等。

    其中锰的冶炼技术大明刚刚初步掌握,锰是因为其是耐高温钢材的主要添加剂。

    大明能发现这么多种合金钢,正是因为对各种金属混合的尝试。

    随着蒸汽碎石机的大规模应用,粉碎矿石变得容易,无论是冶铁还是采煤或者是石灰石的破碎都明显变得高效。

    而新的建筑材料水泥的应用,更是让粗钢成为了一种建筑材料,城市越来越大,地产就越来越值钱,高层建筑不仅能更好的解决土地不足,还非常的时尚且显眼。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孙传庭把水泥的生产纳入了规划,除了盖房子用之外,这个产业还关系到大明的水泥路计划。

    按照交通部的水泥路修建计划,仅仅修路的订单就足够很多工厂吃到撑。

    尽管水泥路被后世放弃,因为重型卡车太多,水泥路一旦被压坏修补困难,且坑坑洼洼的很影响速度。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大明最重型的马车也不过一到两吨,根本压不坏水泥路。

    几十年之后,如果各种重型卡车研究出来,水泥路也到了使用年限。

    之后就是煤矿开采,朱慈烺重来没有担心过缺煤,但是地下有煤没有用,你要能挖出来,挖出来也不行,你要运的出去用的上。

    朱慈烺知道山西煤多,但是不好运啊,所以新的五年计划里有连接矿场的交通线,这些主要就是连接煤矿。

    炼钢需要煤,生活需要煤,烧砖需要煤,烧水泥同样需要煤,还有就是蒸汽机,也是吃煤大户。

    所以新的五年计划,煤矿开采业计划提升到一亿吨的水平。

    朱慈烺翻了一遍:“把这些需要改的地方改一下,然后制定详细计划。”

    赛伯温和孙传庭退出去,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拱拱手。

    一到过年这段时间,整个京城的官员就忙碌起来,往年只有预算和决算,明年还有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各部门都要自查。

    锦衣卫也开始忙碌起来,锦衣卫也要换届选举,李若琏这个跟了朱慈烺十几年的心腹,将要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退下来,担任锦衣卫情报大学的校长。

    锦衣卫是可以说是李若琏一手缔造,锦衣卫的换届确是安排在最前面的,明年年初,锦衣卫就要换人了。

    所以李若琏要把很多工作交接收尾,李若琏倒是很轻松,他本来就不是什么贪恋权位的人,而搞情报的能熬到退休并且能有个好归宿,还有什么比这个开心的。

    新的锦衣卫指挥使是王国兴,这本是一个普通的名字,朱慈烺用他正是欣赏他的忠义。

    历史上他跟李若琏一同殉国的事情朱慈烺是不知道,但是朱慈烺确知道他带着锦衣卫五十人守卫勒拿河河口的事情。

    大明刚到北疆城的时候,为了防止沙俄从北冰洋逆流而上进入勒拿河,所以派出了五十人的精锐锦衣卫前往北极圈的河口地区监视。

    这五十人克服荒原沼泽野兽食物短缺等等困难在荒原上坚守了三年的时间。

    直到换人接替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河口修建了营地和永固工事,减员至十二人。

    中间沙俄人曾经数次突袭锦衣卫营地,炮击派人登陆等等,他们死战不退,王国兴重伤被俘之后在沙俄严刑拷打之下,不说一句话,被解救的时候生命垂危。

    这样的履历回来自然一路高升,仅仅两年就升任锦衣卫同知,这次更是直接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

    李若琏正在跟王国兴交接各项事宜。当然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一些该分出去的部门也都分了出去。

    朱慈烺信任李若琏,所以李若琏才能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李若琏之后的继任者就不需要了。

第九百六十三章惠民四诏

    腊八这天,朱慈烺喝着皇后亲手熬制的腊八粥,听着赛伯温汇报。

    “这一场降雪从外蒙一直持续到长江沿岸,其中华北降雪最厚,最深处达到一尺以上,黄河到淮河之间的区域降雪持续了三天,完全盖住了小麦芽。

    淮河以南渐渐转为雨夹雪,到了长江附近变成了下雨。”

    赛伯温脸上都笑出了褶子,有了这场大雪,大家的心才彻底放回肚子里。

    民间俗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虽然钦天监已经保证大旱灾已经过去了,但是每次赛伯温看到钦天监的人都是一副如丧考妣忧心忡忡的样子,傻子都能看出来,他们自己也不确定。

    皇上借着钦天监的名义发布灾害将会过去,显然是打算要是不准拿钦天监顶缸的。

    这种涉及天命的事情一但算错,丢官去值都是运气好,一般情况下都是杀头,现在大明流行流放荒岛,到时候不仅自己完蛋,子孙跟着倒霉。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想到这些赛伯温不禁热泪盈眶。

    朱慈烺喝完粥笑了:“爱卿何须如此激动,一切不都过去了么,以后的大明只会越来越好!”

    赛伯温深吸一口气:“臣到不是只因为这旱灾过去激动,而是想到陛下这几年承受的压力,还有对臣的维护,臣不禁感激非常,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朱慈烺笑笑:“朕在十年前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场大灾,九年前也亲自在朝堂上上奏了这些事。

    那次大朝会上,参加的官员超过一百,现在大多都还健在。

    所以上天示警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你也不必在意那些弹劾,天人感应?这场大雪从北到南,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等将来有一天……算了,咱们估计等不到那一天了。”

    朱慈烺本来想说,等将来有一天气象卫星上天人能预测天气的时候,结果现在别说火箭了,大号窜天猴做的都磕磕绊绊的。

    朱慈烺原本以为按照大明的火器储备,生产喀秋莎这种多管火箭炮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结果现实狠狠的打脸,火箭推进器并不是窜天猴放大版,而一般的材料根本抵抗不了火药助推长时间的冲击。

    一开始经常出现后半段被烧毁之后到处乱窜,还有一次竟然直接飞回来了,还好头部没有装炸药,仅仅造成了两个观察员因为助推剂爆炸炸死。

    从那以后研究室就跟试验场分开,试验场里也修建了地堡。

    一直到钨钢研制出来,朱慈烺说的陶瓷隔热材料也研制出来,这个烧毁的情况才得到控制。

    结果新的问题来了,黑火药助推剂推力不够,钨钢加上陶瓷隔热层太重了,飞倒是能飞起来,但是飞不远。

    这就需要研制新的助推剂,或者研制新的发动机提高热效率,或者研究新材料降低火箭炮的重量。

    但是问题依旧不断,助推剂威力大了,还要考虑材料的承受力,减重?减的少没意义,减的多了,火箭不就报废了。

    目前连喀秋莎都造不出来,其他的就更不用想了。

    而那些火龙出水之类的,全靠捆绑火箭来解决问题,而且火龙出水威力也不大,飞的也不远,主要还是用来火攻。

    赛伯温不知道皇上说的那一天是哪一天,皇上说等不到,那就等不到吧。

    看着皇上喝的腊八粥赛伯温觉得自己也饿了,但是皇上没有赏赐他也只能干看着。

    朱慈烺当然没想着给他,这个可是皇后亲自熬的,你脸多大,让敢喝皇后亲自熬的粥。

    汇报完下雪情况朱慈烺感叹一句:“过了腊八就是年,又过年了,明年年初第一号圣旨准备好了么?”

    从崇祯九年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宣布重大福利或者重大政策变更已经成为大明的惯例,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赛伯温拱拱手:“第一号就是‘全民六年义务教育’诏。第二是‘废除四籍’诏。第三是‘盐价再降一文每斤’诏。第四是‘共享库试建章程’。”

    朱慈烺嗯了一声,全民义务教育和共享库都是前一阵子刚商定的,现在形成诏书明年开始施行。

    废除四籍,更明确的说法是废除士农工商籍分类。

    大明公民现在已经天生高贵,何来贱籍之说?贱籍者是非大明公民。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首先军户者改为垦殖公司,不仅吃饱穿暖,而且个个腰包鼓鼓,根本就不是当初的破落,也不会被看不起。

    工匠也因为这些年作坊工厂的兴起工资屡创新高,现在已经妥妥的高收入阶层,有钱就有地位,加上工匠对于大明的贡献,没有低人一等的道理。

    科举制度的一再改革,新学完全不看出身,甚至新学本来就是从工匠中先推广开,所以根本不存在工匠不让考新学的情况。

    至于剩下的什么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户、绍兴的“惰民”这些也都一并废除了。

    想来这个事情不会引起太多的问题。

    盐价再降一文,这个没啥说的,百姓切实感到实惠,现在大明关内盐价已经降到八文一斤,再降一文就是七文了。

    不过现在大明制造食盐的技术也更新换代了,蒸汽机,烘干炉,粉碎机,过滤池等等。

    不仅食盐的品质更高,成本也更低了。

    质量堪比一两百文一斤的青盐的新盐现在只要七文钱一斤了。

    当然皇明盐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关外之地,特别是莫卧儿这样的地方,去年盐价一直维持在二十文左右一斤。

    就这还比原来的盐价低了一半,质量更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提高。

    有了这四条惠民政策,加上旱灾结束,那么赛伯温也算是给自己的五年首相任期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官。

    在这么困难的时期,保证国家不乱,保证没有百姓因为饥荒而饿死,大明还取得了历史未有的大胜。

    赛伯温怎么看,自己比古代贤相也差不了多少,名留青史那是肯定的!果然跟对人比做对事要重要。

第九百六十四章李岩谋功

    李岩皱眉看着军报,上面卢象升主持大兵棋推演,也就是说,这次换届他基本上无缘总参谋长了。

    大兵棋推演的风声刚传出没有多久,大家都知道,这个跟五年计划一样,将决定大明未来一段时间的军事编制走向。

    这次推演不仅所有军部部门都要参加,所有基础数据都以实战数据为基准,如果没有实战数据就创造,或者让锦衣卫前往收集。

    力争做到完全真实的模拟,到时候正反双发将集中参谋部全部的优秀参谋,甚至还会从各师抽调熟悉各种战法的单独参谋。

    整个推演历时三个月以上,大家私底下更喜欢称它为‘世界大战推演’。

    能主持这次推演,跟主持五年计划一样,他将会是最熟悉接下来大明军事需求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总参谋长。

    李岩知道,周遇吉是推荐了他的,能被一个重臣看中,是他这几年平步青云的关键因素。

    不过周遇吉为了怕别人说他拉帮结派影响了李岩的前途,回京之后并没有力推李岩。

    甚至周遇吉都很少在皇上面前出现。

    李岩走到这一步,谁也带不动了,只有依靠自己获得皇上的看中,他不是没有机会了。

    按照陛下的规划,大明要进入十年的休养生息,而卢象升最多也就是干两届十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卢象升只是一个铺路奠基的角色,真正大战开启的时候,卢象升已经退休了。

    所以争这一届,不如争下一届,他还年轻,当然他也需要积累功劳。

    整个南莫卧儿是目前大明少有的还在打仗的地区之一,经过一年的清缴,数量超过一千的叛军已经不存在了。

    李岩心中权衡着,历代武将想要持续获得战功,无非是养寇自重,但是在新军中,这个办法并不合用。

    因为参谋制度极大的限制了将领的权力。

    李岩所下的所有军令都会登记在册,战区参谋部会根据胜败得失对比军令的对错。

    然后上报之后,总参也会进行推演,一旦发现有问题,还会调阅锦衣卫文卷,并且标注讨论。

    一旦几十人上百人一起讨论你这么做的目的,那么你所谓的小聪明,在大家眼中就无所遁形,判断失误一次还好说,判断失误次数多了,导致了重大损失,会直接问责的。

    所以养寇自重这一招用不了,那么怎么才能获得军功呢?这是个大问题。

    南莫卧儿地区因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阻挡,德干高原俨然成为了一个内陆孤岛。向外扩张不可能,敌人想要打进来也不可能。

    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黑土,非常适合种植棉花,所以不少大明商会到这里圈地种棉花,更南面的位置,则是十几个藩国的领土,那里适合种植玉米和棉花。

    南面不要想了,那些藩国一个个看的紧,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国土内有叛乱,清缴的很疯狂。

    北面因为很多都是商会的棉田,如果动乱,传到内地他这个战区总兵官肯定会被问责。

    李岩不禁羡慕起了赵安东,这个被誉为大明运气最差的师长,一路有惊无险的升任了北疆战区总兵官。

    都说他运气差,李岩确觉得对方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新军两次重大战败都是由他指挥,确安然无恙,这哪是运气差,这是运气好到没有边了。

    而北疆也是目前大明依旧在交战的边疆区,要不是没有极地指挥经验,李岩都想去跟他换换。

    李岩又想起,要是赵安东一直有仗打,那战功积累岂不是很容易?到时候不就成为他争总参谋长的竞争者了么?

    不过运气这么差的人皇上不会用吧?

    苦笑着摇摇头:“想别人干嘛,还是想想自己从哪能搞到功劳吧。”

    想来想去,只有这些欧罗巴贸易点可以搞搞了。

    正琢磨怎么搞这些呢,锦衣卫镇守使段端安匆匆进来:“李总兵,有个消息要只会你知道。

    真腊国跟西班牙过往慎密,还望总兵大人注意防患。”

    李岩一听乐了:“真腊国这是找死么?”

    段瑞安悄声说道:“还是因为王位继承人的事情闹得,按照大明规定,各藩国要严格执行长子继承法,立长不立贤。

    真腊国王储之中,长子乃是侍女所出,天性纯良而懦弱,一直不被国王所喜,也没有被众王子当成对手。

    但是自从大明修订了新的藩国制度之后,这些皇储才发现,这个原本被大家遗忘的长子确成为了国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这不,整个真腊国老国王大限将近,迟迟没有宣布继承人人选,正是因为老国王也不喜欢这位懦弱的王长子。

    其他王子觉得这是国王给他们发的信号,让他们除掉王长子而代之。

    而王长子因为是合法继承人,真腊不少朝臣觉得,大明的规定摆在那里,那就必须执行,所以有一部分朝臣选择支持。

    尤其是真腊国新军师长们,他们认为大明这么规定是为了藩国的长治久安,皇上如果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干脆模仿大明成立军部和内阁风统军政,根本不影响什么。

    其他王子得不到军队的支持,求大明大明肯定也不会支持,就把主意打到请西班牙插手的主意上来了。”

    听了段瑞安的解释,李岩眼睛眯了起来,这不是找死么?身为大明属国阴谋叛乱也就算了,竟然还试图引外军入国,这不是找死么!

    李岩客气的拱拱手:“你们上报了么?陛下是怎么安排的?”

    段瑞安这个锦衣卫镇守使,是根据战区划定之后锦衣卫新增的部门,镇守使负责整个战区的情报统筹工作。级别跟李岩是一样的,所以李岩比较客气。

    段瑞安点点头:“已经上报了,但是上面反馈需要世界,这消息来回大半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还请李总兵早做准备,不能让他们破坏了大明的规矩。

    目前这位王长子就在新仰光城,吓的连国都不敢回,如果西班牙势力真的介入,那只有靠李总兵处置了。”

第九百六十五章大明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真腊国原本不是真腊,而是大城王朝,就在柬埔寨旁边,也就是泰国的前身,因为一次朝会的时候,朱慈烺误把大城国叫成了真腊,所以一夜之间所有的官方称为大城就变成了真腊国。

    弹丸小国的国名,谁会在意,陛下怎么可能错,因为这个国家本来就应该叫真腊,更有学者考证历史上这个大城国曾是真腊的一部分。

    本来大城国就不是他的本名,所以改一改也没有什么。

    只有大城国的使臣懵逼了一阵子,不过天朝上国怎么叫他们也管不着不是。

    李岩早就看真腊国不顺眼,别人早早的都朝拜供奉,纳入了藩国体系,就他一个真腊觉得自己了不起,一直拖拖拉拉。

    要不是大明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又因为他不是交通要道懒得搭理他,这样的国家早就被灭了。

    结果大明这边一再莫卧儿取得大胜,这家伙倒好,立刻怂了,立马投降入藩。

    陛下也是仁慈,不仅接受了,还给了他出兵的机会,这家伙竟然在莫卧儿还混了一块地,虽然地方不大,只有一城之地,但是背山靠海,风景还不错。

    这个地处偏远的飞地,没有哪位王子愿意来,毕竟离开了大城,那岂不是被边缘化,还怎么争夺继承权?

    再说一个城而已,大城虽然大明看不起,但是其领土面积也有大明一两个小省大,为了一城放弃一国,这不是脑子抽了么!

    最后怀着一样的心思,一众王子推举王长子前往担任这一城之主。为了表示对这块地的重视,特意把名字改为省。

    王长子因为性格懦弱,加上被父亲和兄弟欺负,早就想逃离这是非之地,说以欣喜的收拾东西就来了莫卧儿。

    众王子算盘打的响,但是没有想到形式确不随着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大明来了!

    整个真腊国因为上了称臣的藩属国奏表整个国家上下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大量的大明商会涌入,不少的港口商铺,田地,矿山一样样的被买走,这些商会挥舞着大明纸币,几乎是看到东西就买,一副要买光真腊的架势。

    等到真腊上下反应过来的时候,全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港口易主,接着就是大明的商船队蜂拥而至。

    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前来买卖物资的船只挤满码头,百姓们织出的土布要一两银子一匹,大明更好更密更宽的布只要九钱银子。

    土布跟着降价到九钱的时候,大明棉布就卖八钱,一直到土布降到六钱,大明棉布才停止降价,以六钱一匹的价格出售。

    大明商会不讲价了不是因为已经到了成本,而是大城王室表示了抗议,大城王拖着病体约见了大明理藩院院正,双方进行了友好的商谈,彼此交换了彼此关系的问题,达成了诸多共识。

    然后各商会把价格定在六钱银子一匹,这个价格土布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了,一个月辛辛苦苦织布还挣不到半两银子。

    整个大城国的土布织户受到了致命打击,不少工坊破产,街上流民和没有工作的工匠沿街乞讨。

    因为不止止是织户,大明的优势产业还有陶瓷、铁器、木器、漆器、盐、糖等等很多。

    面对这样的形式,大城上下暗暗着急,甚至不少人抱怨大明不给人留活路,在理藩院大城国的官员头都磕破了,街上的流民和工匠也有人串联想要围攻大明商会。

    然后大明海军陆战队来了,大明战列舰分舰队来了,大城上下一下子安静下来,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大明也不是不讲理的,大明的商会经过商议,大量招募当地破产的工匠和织户,大量招募流民屯田垦荒。

    从大明拉来先进的纺织机器,拉来铁定钢锭,拉来木器漆器匠人,就在大城办厂,促进大城国就业!

    然后这些人涌入大明的工厂,社会再次回归了安宁,一切又像从前一样,而且不少原本很贵的东西现在都变得便宜了。

    一切都像一样,但是好像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高高在上的人依旧高高在上,不一样的是高贵的贵人里面又多了很多大明商人商会代表的身影。

    除了商业上的变革,大明的报社纷纷在真腊成立分社,报纸低到五文钱一份,要知道就是这么大的一本书也都要几十两银子。

    而且内容之丰富让真腊国上下觉得自己这群土包子刚刚开眼看世界。

    大明真是太强大了,各种政策真是想百姓之所想,当大明百姓真幸福,要是咱们也是大明百姓就好了,为啥真腊有这么多的黑暗面?真腊已经坏了,必须要向大明学习!

    仿佛一夜之间,真腊王说的话百姓再也不相信了,王宫流传出的正规的盖着大印的文书,都没有大明的报纸来的真实!

    毕竟真腊国已经腐化了,

    已经堕落了,是肮脏的,说以各种政策法规一定充斥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交易。

    大明那么强大,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是自由的灯塔,大明是给真腊带来文明的,大明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失去了经济失去了舆论喉舌之后,这些王室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是怎么辛辛苦苦花钱编练的新军也不听话了?

    真金白银的武器钱是真腊国出的,军饷伙食后勤也都是真腊出的,为啥新军确要听大明的话?

    当新军被调到莫卧儿之后,为啥只有老国王的命令和王长子才能指挥的动?王长子什么时候有这个手腕了?

    还有这些朝臣是怎么了?为什么个个都喜欢往理藩院跑,为什么个个都争着跟大明的商会做生意?代理人?那不就是出卖真腊的资源给他们自己换好处么?

    当某位王子在朝会上大声斥责的时候,为啥这些官员一副就应该如此的模样,什么穷的时候就应该拿资源换物资换科技,换百姓富足。

    还有人说王室就应该按照大明的指示和指导来治理国家,早日提升自己的藩国等级,这样百姓才能得到更多实惠等等。

    最关键的是,一大帮人拿着大明的长子继承权说事,大明都说了,立长不立贤,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大明都支持真腊国进行改革,革新的跟大明一样成立内阁和军部!

    王室就应该顺天应人,早日推行改革!王长子就支持改革,我们都支持王长子!

第九百六十六章为了大明

    因为只有一城之地,真腊国王长子只留下了两千人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剩下的一部分参与了大明的剿匪任务。另一半去了非洲抢地盘去了。

    藩国新军旧编制是一万人师五团编制,每个团两千人,真腊王觉得新军不再听话之后,自然不愿意在投资给新军进行新军改。

    好在王长子获得的这一个城市委托给大明税部代管之后每年税收还能收上来几十万两,在加上新军自己的战利品足够维持开销。

    真腊国内眼看着王长子一天天成长,终于坐不住了,既然这个城只有两千人驻扎,那么边上还有西班牙的堡垒有一千多人,如果联络西班牙来一场突袭,搞死王长子,那一切不又回到正轨上了么!

    特别是老三,做这事最积极,因为老大死了,可以嫁祸给老二,那他不就可以顺利继位,前面两个,一个扑街,一个弑兄被废,他就能利用长子继承制,来一个顺位继承,美的很!

    当然老四老五也抱着相同的心思,最好多牵连几个,能把自己摘出来,就算一次坑不死,只要回到大城国内,那就有的玩了!

    当李岩把整个局势复盘之后,看着眼前的段瑞安,究竟怎么做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支持王长子这个亲大明的王子继位?顺便平叛一波,最好把西班牙也牵扯进来搞对方一波!

    但是陛下刚刚要休养生息,自己这边就被迫跟西班牙开战,这确定陛下会对他有好脸色?到了他们这个层次早已经明白,一时的义愤和得失和大局比起来不值一提。

    大明现在最大的大局就是休养生息,皇上是不会管你因为什么有多完美的借口,只要你挑起战争,那么就是你的责任!

    又或者等王长子被杀之后,出兵平叛,狠狠的收拾一波真腊国,让他们知道大明为什么是爸爸,他们为什么是儿子!

    但是问题依旧,皇上不想打仗,按照大城国的面积,这一战最起码要出动三个师吧,后期的维稳至少也要再有一个师。

    虽然收益也不错,不过这个战争还未必跟他李岩有关系,因为他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一旦京城的新消息来了,那么他们只能遵照执行,一个月内真腊国会发生战争么?

    李岩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会,那大明从调兵到开战也要几个月准备,调兵也不会从他这里调。

    所以想来想去,李岩也没有打定主意,倒是段瑞安在那一副眼珠子乱转的模样。

    李岩心中一动,这事不会是锦衣卫做的局吧?听着段瑞安把整个前因后果说的那么明白,显然锦衣卫不是关注这事一天两天了。

    偏偏这个时候段瑞安过来找他?这里面难道有猫腻?

    李岩假装叹了口气:“这事我会小心,不过此事明显真腊国内的形势更重要一下,那边可不是我的辖区,我管不了啊!”

    段瑞安连忙说道:“总兵大人您不必担心,您只需要关注一下真腊大王子这边的情况,调动兵力进行防范,那么这些人必定不敢轻举妄动,只要朝廷正式命令一到,这件事就稳妥了!”

    李岩想了想:“我看不必,西班牙人只有区区一千两百人,去掉留守人员顶多派出八百兵力,真腊大王子手里有两千兵力,只要他小心一点,西班牙就算出兵也只是徒劳。

    陛下早就下令,不要轻易挑起战端,如果大明出兵参与,那么必定跟西班牙开战,这个事情还是要慎重一点。”

    段瑞安有点着急了:“这事还是不要通知大王子的好,因为局势不明朗,大明还是不能直接宣布支持大王子。”

    李岩奇怪的看着他:“为什么不行?大明一直的国策就是立长,陛下也最讨厌这种谋逆之辈,我们难道不应该坚定的支持大王子,表明大明的立场么?

    我就觉得,真腊国内为啥这么乱,就是因为大明没有表态,只要大明态度鲜明,这些牛鬼蛇神早就不敢乱来了。”

    段瑞安还想解释,看着李岩眼睛看着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立刻知道自己因为着急暴露了。

    段瑞安叹了一口气:“李总兵不愧是得周将军看重的顶级参谋,佩服佩服!”

    李岩没有接话,段瑞安低声说道:“其实这个涉及到锦衣卫一个重要计划‘推恩****。

    锦衣卫的计划是趁着这次真腊国内乱,大明把真腊国一举分成四份,这样这个东亚‘地区强国’就再也不能对大明在东亚的影响力构成威胁了。”

    李岩惊讶的看着段瑞安:“你们这么做陛下是什么意思?”

    段瑞安连忙说道:“李总兵放心,陛下以前就多次说过,这个世界上除了大明不能再有任何帝国,所有藩国等,领土范围不得超过千里。

    而真腊国纵横几千里,尤其是占城等国国土缩减之后,其在区域内一直以大国自居,欲和大明争夺影响力。

    就算是因为大明大胜莫卧儿让他们不得不屈服,但是其内心和民间情绪中不满大明这个宗主国的声音一直不断。

    肢解其国是符合大明利益的!也是符合陛下的长期战略的。

    这一次我们已经约好了另外三个亲大明的王子到真腊国莫卧儿省进行谈判,只不过四人谈判还在僵持,锦衣卫需要李总兵从外部适当给予压力,促进这些人早日认清形势,好完成分解计划。”

    李岩一下子想明白了,不过这个段瑞安一开始不说实话,打算忽悠他,让李岩非常不喜,把聪明人当傻子耍是让聪明人最气愤的。

    所以李岩打算拒绝,段瑞安看到李岩的眼神,悄声说道:“当初在王副指挥使手下的时候,就听说李总兵是一个慷慨好义的真汉子,还请李总兵务必帮忙。”

    李岩说道一半的话咽了回去,王副指挥使,不就是王国兴么?这位即将接任的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岩还真的不能不给面子。

    段瑞安地身拱手:“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王大人对于这件事特别看重,又值此特殊时期,打算以此功绩献给陛下,以酬谢陛下信任之感激。还请李总兵成全。”

    这么看来,这件事是王国兴拿来巩固地位的,所以锦衣卫想要全功也可以理解,关键是获得了信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友谊比起这个功劳来说也差不多。李岩点点头拱拱手:“为了大明!”

第九百六十七章胡天八月既飞雪

    迪古力看着眼前的轮台城,进城之前首先经过的是历代戍边英雄碑,上面雕刻着有名的人物战役,和没有名气但是有据可查的人名,

    最中间最高最显眼的是大明皇帝手书的历代无名英雄纪念碑。

    无名纪念碑的正面写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转到碑文的背面刻着李白的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迪古力虽然身为准噶尔人每次读到这首诗也是热血沸腾,只恨自己不是大唐的一份子。

    穿过纪念碑林,后面是历代戍轮台和边塞诗。常言说歌以咏志,诗歌是最能感染人的。

    最中心的就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陛下吩咐挂在最中间的,整首诗对边境苦寒环境的描写,代表着陛下感同身受的心情,代表着陛下对戍边将士的关心。

    之后还有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

    按照陛下的说法,这些就是这里曾经是大明故土的铁证,大明承汉唐之正统,当继承汉唐之盛世。

    当然在边关将士来说,这些不过是一个景点,至于是不是故土?

    我们说是就是!谁支持?谁反对?

    迪古力穿过诗林,在前面就是轮台城了,没有高大雄伟的城墙,没有宽阔的护城河,只有一圈圈的齐腰矮墙,还有一个个炮台,一道道壕沟。

    但是谁也不敢忽视这样的防线的防御力,迪古力没有细看这些防线,以免让明军误会他是间谍。

    穿过防线,内部开始有店铺商户,还有街上不时巡逻的士卒,北风一吹,迪古力紧了紧身上的狐皮衣,然后羡慕的看着毫无所觉的明军将士。

    身为准噶尔汗国派出的谈判正使,他穿的竟然还没有大明一个普通大明士卒暖和,难道准噶尔和大明差距竟然如此之大么?

    到了轮台军管处,迪古力递上国书,耐心的在门口等着。

    不一会士卒携带着国书回来:“你这事军部不管,你可以去理藩院谈。”

    迪古力一脸正气的站直身子:“我国和大明并非藩属,为何要到理藩院商谈,我们要和大明外交部商谈。”

    士卒翻翻白眼:“事,还挺多,轮台没有外交部驻点,你在这等着吧,等上报之后看上面的意思1

    迪古力深吸一口气,这个关系到国家体面,如果他轻易答应去了理藩院,岂不是承认自己低大明一等?

    不过想想准噶尔正遇到雪灾,国内正期盼着重开互市,好换到急需的物资渡过雪灾,他犹豫了。

    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救灾重要?

    最后迪古力看向身后的副使,副使倒是一脸无所谓:“等就等呗,正好在轮台多住几日,你别说,汉人就是擅长经营,这轮台才建立多久,竟然比我们王庭还热闹。”

    迪古力无奈的提醒道:“可是国内雪灾还等着物资过冬呢1

    副使摆摆手:“这些贱民每年不冻死几个,再说冻死了老弱咱们还能省下粮食,什么早一日晚一日的。”

    迪古力没有再劝,他虽然是正使,但是这位副使是大汗的二儿子古契,最终拿主意的还是古契。

    迪古力再次拱手:“那我们就等几日,不知道你们消息来回要多久?”

    士卒没有看他:“等着就是,何须问那么多1

    迪古力再次等在那里,士卒看他:“那你怎么还不走?等什么?”

    迪古力奇怪的问道:“我们既然为使节,大明难道不应该安排驿馆给我们休息么?大明不会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了吧?”

    士卒对于这个还真不知道:“等着,我进去问问。”

    不一会士卒出来了:“还是这个事,驿馆使节接待是理藩院的事情,你要是想住驿馆,就去理藩院,你要是不乐意去理藩院,那么就自己先住客栈等待消息。”

    迪古力正想再劝,但是一边的古契早就不耐烦了:“住客栈就住客栈,咱们还差这一点钱么?走了,站这里冷死了,怎么这么多事1

    迪古力叹了口气,几人朝着不远的客栈走去,刚订好房间,古契就兴冲冲的要带人上街。

    迪古力连忙拉住:“二王子,咱们初到此地,还是先观察清楚形式,在出门,免得出现纰漏被大明抓住把柄。”

    古契不屑的撇撇嘴:“谈判是你的事情,我可不管,我就是来玩玩的1

    迪古力没有敢去拉住,无奈的叹了口气。

    古契大摇大摆的出门,在街上摇晃着,轮台军管处正在商量着迪古力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是,准噶尔遭遇了雪灾,急需物资补充,沙俄自身难保,没办法帮忙,西面哈萨克汗国那边还在交战,也获得不了物资。

    所以他们就想跟大明互市,同意了商人们大赚一笔,不同意要防止准噶尔狗急跳墙。

    从这个使团的情况来看,这些家伙能为了理藩院这个名目斤斤计较,显然是不会轻易屈服。

    故而咱们就先晾着,等他们着急了咱们在谈,同时做好军事防御工作,万一对方真的越境打草谷咱们还是要好好收拾。

    同时通知蒙西战区,让他们也做好防备。”

第九百六十八章鱼死网破

    “听说新总兵杨大人就要赴任了,咱们是不是等总兵的指示?”

    “听说这位杨总兵可是战略高手,这种大战略的事情咱们也不擅长,还是让他拿主意吧。”

    “那就传书吧,咱们又不着急,缺物资的又不是咱们。”

    “杨总兵到哪了?前几天不是说已经出嘉峪关了么?现在应该快到吐鲁番了吧?

    “那就传到吐鲁番吧,等杨总兵到了就能看到。”

    杨嗣昌顶风冒雪,终于在过年之前到达了吐鲁番,曹文诏选择的是把指挥中心放在兰城,是因为他即将回京,没必要在塞外受罪。

    但是杨嗣昌不一样,他被指挥中心设在了吐鲁番,这样前线的情况只需要一天就能传回,更方便他指挥。

    而选择年前赴任,则是因为,一个能跟士卒一起吃苦的将军更能让士卒信任,别看就年前年后这几天,你在边关过年,跟过完年之后再去,士卒心里你的形象天差地别。

    刚到大营,堆积的公文就一一呈送,杨嗣昌拒绝了接风宴的邀请,先处理紧急事物,等忙完再吃饭。

    杨嗣昌拿到的第一个公务文件就是准噶尔使者想要来谈判开通互市的。

    杨嗣昌大笔一挥:“准!但是大明只有马匹,牛羊等牲畜,至于皮毛等物,西北地区自有出产。”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人还在钱没有了,既然大明不准备立即开战,那么用贸易蚕食对方的国力自然是不错的办法。

    大明多买回来一匹马,对方就少一匹,既然对付叶尔羌的时候证明这个办法有效,那么为什么不把准噶尔变成大明新的马场。

    况且在杨嗣昌看来,准噶尔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大明应该把战线延伸到准噶尔境内,而不是把准噶尔列为敌人然后在边境建立防线。

    实施积极主动的防御策略,搅乱准噶尔汗国内政,既然有人因为沙俄的支持得利,那么肯定也有人因此而吃亏。

    大明只需要找出这样的,然后加以扶持,只要准噶尔内部不能拧成一股绳,那么西北地区的安全威胁就能降低一个等级。

    杨嗣昌的积极防御策略是得到陛下同意的,所以通过互市建立明面上的关系,这样才能方便支持一些人。

    例如互市上,西北需要什么东西,从谁手里买,这里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明面上的支持加上暗地里支持,两手准备,随时准备颠覆分裂其政权,更远的中亚地区和沙俄腹地,花钱雇佣赏金猎人和土匪袭击沙俄的商队和运输后勤队伍,破坏其交通线。

    既然沙俄已经把战线烧到大明边境,大明又何必跟对方客气,要把后勤的包袱甩给沙俄,让他每次运输都付出更大的代价。

    杨嗣昌的命令一到,准噶尔的使团就朝着吐鲁番而来,迪古力心情一松,如果谈判顺利,年前还能开市呢!到时候大家的日子又好过一点。

    来的时候大汗也说过,最好还能商定边境范围,让准噶尔部能在天上脚下放羊,最好大明轮台城外不得再有人员。

    迪古力到吐鲁番的时候杨嗣昌亲自接待:“贵使远道而来,满饮此杯!”

    迪古力喝着辛辣的白酒,看着燃烧的正旺的火炉竟然有种微微出汗的感觉。

    忍不住再次打量其这座大帐,看来这个军帐不仅仅是大,还有不错的防风效果。

    杨嗣昌摆摆手:“贵使在看什么?这大帐是上个月新建,天寒地冻不便建房先拉一个大帐对付一个冬天,倒是有点怠慢使者了。”

    迪古力看着炉子里燃烧的石炭:“这个东西不是说有毒么?”

    杨嗣昌笑了笑:“这个是煤炭,确实有毒,不过有毒的是烟,还是燃烧不充分的时候才有毒。

    你看这个是大明新式火炉,用钢管把烟引出帐篷外,而烟在烟道内又能温暖帐篷。

    这么大的一个帐篷只要两个壁炉就能温暖非常。当然这个烧木材或者牛粪饼都不错,还能做饭烧烤,非常方便。”

    迪古力神色复杂的看着石炭:“据我所知,大明在轮台城外开采的石炭矿,原本是我准噶尔部的地方,你们非法占有,还尽享其利,难道不羞愧么?”

    杨嗣昌挑着眉毛哈哈一笑:“哦?准噶尔准备来抢么?大明可没有说大明的疆土范围只到轮台,只要有大明军队驻守的地方都是大明疆土。

    如果你们不满,大可以过来讨要,你们不是试过么?”

    迪古力气的没办法,准噶尔几次试图捣毁这个煤矿,最多一次派出两千多人,都没有成功,要是能抢下来,谁还在这说废话。

    杨嗣昌见迪古力不说话拿起一个羊肉串吃了一口:“还是这西北的羊肉串有味道,烤着火,吃着羊肉串,再喝着酒真是人间享受!”

    古契凑趣道:“要是再有几个跳着舞的小娘,那才是真的享受。”

    杨嗣昌举起酒杯:“还是二王子会享受,不过我们乃军人,军营中不能有女眷。”

    古契撇撇嘴:“要我说,这舞娘还是汉人奴隶跳的最好,那身段,那柔美,让人恨不得当场……”

    杨嗣昌手里的酒杯一顿:“哦,是么,看来二王子没少看,想必这样的汉人准噶尔部不少吧?”

    古契早就看杨嗣昌高高再上的不顺眼,这会提汉人奴隶就是想扳回一城,但是迪古力确知道这要糟糕。

    刚想说话,古契已经开口:“那是当然,整个准噶尔汉人奴隶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各个部落谁家要是没有几个汉人奴隶待客!”

    杨嗣昌眯着眼睛:“原本我还准备准许你们互市呢,现在看来,就不用谈了,迪古力是吧,回去告诉你们大汗,明年春天如果我们看不到一万汉人被放归。

    那么大明将会踏平准噶尔!灭其国,亡其种,绝其苗裔!用整个准噶尔的鲜血祭奠枉死的汉人百姓。

    滚!”

    古契身子一抖:“你!”

    迪古力连忙拉住他:“二王子,不要冲动!杨总兵,刚刚是王子殿下的醉话,我们准噶尔虽然也有一些汉人奴隶,但是绝对没有一万人那么多。

    这些努力都是我们从叶尔羌人手里换来的,大明想要讨回,可以用粮食盐茶铁去换,但是想要威胁我们准噶尔,那么只有鱼死网破!

第九百六十九章鱼会死,但网不会破!

    杨嗣昌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开战借口,以陛下的性格,准噶尔干这事还拿出来炫耀,这绝对是取死之道。

    古契也在一边吆喝:“我准噶尔二十万精锐骑兵,随时可以踏平西北!砍下你的狗头!”

    杨嗣昌笑了:“区区二十万兵也敢炫耀?我大明两百万精锐!踏平西北,你们连轮台都过不去!”

    古契不信:“你这轮台县连个像样的城墙都没有,我们骑兵一口气就能踏平!”

    杨嗣昌看了一眼迪古力:“你们所有的王子都这么白痴吗?”

    迪古力也觉得丢脸:“杨总兵,我们带着诚意而来,奴隶只是小事,不如我们继续谈一谈互市,回去我一定禀告我们大汗,善待汉人奴隶等待大明赎回如何?”

    杨嗣昌摇摇头:“看来,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如果大明百姓有人在准噶尔为奴,那么准噶尔就永远是大明的敌人。

    只要这个消息传回京城,那么接下来开战将是必然!

    你们现在要么送还这些人,要么就等着大明军队亲自去要!

    到时候鱼会死,但网不会破!”

    迪古力不信,但是杨嗣昌已经送客了,出了大帐,迪古力看了看古契:“二王子,您觉得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古契连忙撇清关系:“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散心的,又不是来谈判的,这事你自己搞定就是,何必问我!”

    迪古力生气的咬牙:“可是,汉人奴隶的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大明因此不在谈判,或者真的引发战争,大汗问起,你该如何交代?”

    古契眼珠子乱转:“那又如何?你是不是傻,明人这么在乎这些奴隶,咱们又不在乎,既然手里抓住别人宝贵的东西,那么不用来威胁岂不是可惜!

    你回去跟那个明朝总兵说,不开互市,就杀明人奴隶,不卖粮食,就饿死那些奴隶,要是敢以此开战,我准噶尔汗国必定杀光这些奴隶祭天和明人不死不休!

    我还就不相信,他们会不怕!”

    迪古力幽幽的问道:“如果明人不怕威胁,冒着这些奴隶被杀光的风险跟我们开战,那我们该怎么办?”

    古契一副看傻子的表情:“我不死跟你说了,咱们不在乎这些奴隶,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无所谓,能谈就谈,不能谈总要用这些奴隶换一些好处。

    只要最后咱们把奴隶给他们,代价又是他们能承受的,那他们一定会选择忍下来!

    敲诈勒索这种事情我擅长,你要是不行就我来!”

    迪古力很想甩锅给这位二王子算了,但是以二王子这个德行,迪古力还真怕谈崩了,那他就真的成准噶尔部的罪人了。

    但是不得不说古契说的也有道理。

    下午古契正挎着马刀摇晃在吐鲁番的街道上,整个吐鲁番只是一座小城,自从大明占领之后放弃了城墙的经营,整个吐鲁番沿着城市的三个防线呈土字形延伸。

    大明所有的城市都放弃了城墙的修建,当然大明的皇帝陛下也特别发圣旨,要求各地保证城墙的完整。

    所以不少城市都喜欢把城墙内称为内城,城墙外称为新城。

    而新城在建设初期就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最起码公共园林这些东西是旧城没有的。

    当然古契并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这街道上有没有青楼。

    正走着远处一派火红的灯笼牌匾上写着‘青莲邀月楼’。古契眼睛一亮妙!妙!妙!

    大踏步入楼,老鸨子热情的把他引入一个雅间,古契哼着小曲眼神乱瞟。

    进房间之后,一个儒生装扮的中年人正在喝茶,见古契来了,随手一挥,曲声响起。

    古契呵呵一笑:“你倒是会享受,这女子也是你们的人?那整个楼里都是你们的人?锦衣卫干这事,听着挺刺激的。”

    中年儒生翻翻白眼:“这位得月姑娘是我们的人,至于楼里,就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了。

    今天的事情做的不错,你回去之后尽量主导这次谈判,这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够你做很多事情。”

    古契也座了下来:“你们真的会花钱买?就不怕失了大明的体面,堂堂这么大的国家,因为这区区万人的奴隶被威胁,你们也真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还是主动把这个短处暴露出来,你们就不怕以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中年儒生沉默了一下:“陛下口谕‘人命关天,比起体面,给这些人留条生路更重要。

    即使有人效仿,也代表同样其他人也能因此获得生的希望,这个钱大明出的起。”

    古契细细品味了一下这句话:“说的真好,不愧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这次雪灾我们损失惨重,我的部落里的粮食还够一个多月,要是再没有补充就要驱赶老弱杀种畜了。

    大明的补给什么时候能到?”

    中年儒生肯定的说道:“大明现在最需要的是马,为此愿意给出高价,你只要准备足够的马匹,就能换到粮食盐茶甚至铁器。

    如果能搞到汗血宝马或者沙俄的好马价格更高。”

    古契眼睛一亮:“那能不能买到火器?我的人手还是不如老大的多,如果有了火铳我也能跟他掰掰腕子。”

    中年儒生笑了:“火器自然有,你可以鼓动那个迪古力让他用汉人换火器,你提前从其他部落换一批汉人回来,到时候每个汉人换给你两把火绳枪或者一把燧发枪。”

    古契哈哈笑着:“好!好!大明果然够朋友!”

    中年儒生端起茶杯:“那么就预祝二王子早日登上大汗之位了!”

    古契听到这个就心中冒火:“老大那边现在跟沙俄走的很近,我爹也糊涂,大明虽然强大,但是至少还有藩国。

    沙俄虽然距离远,但是沙俄确是见一个吞并一个,从那些家伙的做派,俨然一副要吞并准噶尔的架势。

    若是我为准噶尔大汗,我一定带着准噶尔成为大明藩属,为大明开疆拓土击败沙俄。”

    中年儒生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显露,长时间的喜怒不形于色让他变得有些阴沉,沉默着听完古契的保证,他点点头:“大明也会支持殿下。”

第九百七十章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李岩接到调令心里一阵苦涩,从一个战区总兵官竟然降级为一个小国的军事咨询,还被命令回京述职。

    李岩觉得自己是被针对了,一定是卢象升对付他,接到圣旨,李岩草草收拾了行装,坐上锦衣卫的飞鱼快船回京。

    上船的时候看着慢船的锦衣卫,李岩突然想起段瑞安跟他商量的事情,莫不是因为自己参与了锦衣卫指挥使的换届所以才被降职?

    一定是了,陛下是最忌讳军政和锦衣卫之间合谋的。

    李岩假装不经意的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你们段镇守使去哪了?我好歹也是一任军区总兵官,难道不应该他来送行么?”

    船上的锦衣卫看看他:“段镇守使也接到了调令,已经出发前往非洲,所以不能来送行。”

    李岩只觉得浑身冰冷,如果只是他被调动,那么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段瑞安也被调走,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李岩甚至怀疑他回京之后会不会直接被下昭狱?

    京城内,新年的气氛已经非常浓郁,过了祭灶之后朝廷基本上已经停止了各种办公,各部门除了留守人员其余的都回家过年去了。

    朱慈烺正在后宫跟皇后和几个妃子赏雪,外面桂喜犹豫的上前:“陛下,周遇吉求见。”

    朱慈烺自然知道周遇吉来是为了什么,想了想:“你带他去观鱼台,朕一会就到。”

    皇后体贴的问道:“陛下要是有事可以先走,国事为重,我们姐妹在这就好。”

    朱慈烺嗯了一声:“我去处理些事情,你们先在这边玩着。”

    朱慈烺到观鱼台的时候,周遇吉已经等着了:“周爱卿许久不见,是来给朕拜年的么?”

    周遇吉拱拱手:“陛下,臣是为李岩之事而来,此事虽然虽然有互通之嫌,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大明,还请陛下从轻发落。”

    朱慈烺倒是有些意外,原本以为周遇吉会敲敲边鼓,或者隐晦的打听一下,没想到周遇吉说的如此直白。

    朱慈烺笑了笑:“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初周爱卿推荐李岩确实一心为公,朕心甚慰。”

    周遇吉没有接话,他还等着朱慈烺发话呢,朱慈烺示意周遇吉坐下:“你我君臣从相识到现在已经十年,吃饭喝酒次数很多,只是今年越发的生分了。”

    周遇吉呵呵一笑:“臣通过这一战也是深感自己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大明的巨变,所以在学校好好的学习了一段时间。

    只是这新战术新战法新武器层出不穷,臣感觉老眼昏花,越来越吃力了。”

    朱慈烺吩咐桂喜:“上些酒菜,我和周爱卿共饮几杯。”

    朱慈烺看着外面的雪景:“今年京城已经下了三场雪了,这几年都没有这么大的雪了,河南山东那边上报积雪厚的地方已经两尺多了。”

    周遇吉点点头也是一连感慨:“是啊,大明终于挺过来了,这一切都是陛下应对得当……”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是咱们一点点抢回来的,大明能挺过这场灾难,军队当计首功,而你主持了对莫卧儿帝国之战,当是首功中的首功。”

    周遇吉连忙低头:“全赖陛下坐镇指挥,臣不过是陛下的一支马鞭,陛下往哪指,臣就往哪打就是。

    再说,国家正是最困难的时候,臣贸然开战,不仅在饥荒时期没有给国内供应一颗粮食,还大量消耗了民力国力,罪该万死。”

    朱慈烺正要接着说话,酒菜到了,端起酒杯:“不要听那些报纸瞎说,这一战的意义又是他们能够明白,来,喝酒!”

    周遇吉想起自己刚刚说自己老眼昏花的话陛下并没有接话,这个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陛下也觉得自己已经老了?那是不是要主动引退?

    周遇吉喝了一杯酒:“陛下,臣在军校近一年,深感精力不济,加上家中老母尚在,臣乞骸骨,告老还乡。”

    朱慈烺再次沉默,然后忽然笑了:“‘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周爱卿你对这句诗怎么理解?”

    周遇吉心中一紧,这句诗怎么理解,这诗有毒,他不敢理解。

    朱慈烺又继续问道:“那周爱卿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又是怎么理解?”

    周遇吉再也坐不住了,慌忙跪在地上:“臣有罪,罪该万死!”

    朱慈烺哈哈哈的笑了:“朕岂会不知道你所想之事?怎么难道非要朕给你们发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你们才会放心?起来吧!”

    周遇吉抬头谢恩之后站起,朱慈烺也跟着站起来,看着已经结冰的湖面:“寒冬来临,鱼儿就减少活动藏在冰层之下,只等来年开春万物复苏再出来活动。

    是不是像你一样?当年李靖是不是就是这么干的?”

    周遇吉只能默然以对,朱慈烺笑着说道:“今年过年,朕要在玉泉宫陪太上皇过,朕和太上皇有约定,等到大明国家稳固,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太上皇就可以出玉泉宫,游历大明的大好河山。”

    周遇吉心中一动,这个时候皇上提起太上皇,是不是说朕连太上皇都能容得下,更何况是你?

    朱慈烺继续说道:“你和曹爱卿,为什么打赢仗之后被召回来放在学堂当老师?

    不少人都觉得朕是怕你们功劳太高,其实朕视你们为国之重器,让你们回来是想让你们韬光养晦,他人好一鸣惊人。

    须知国之重器,不可不察也,不可轻易示人也。

    你们若长期留在边关,被敌人熟知,他日战端一起,敌人必定针对你们制定战法战术,就达不到威慑的效果了。”

    周遇吉躬身行礼:“臣惶恐。”

    朱慈烺摆摆手:“所以啊,你们不要想太多,一边多教一些有用的人才,一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来朕还指望你们指挥世界大决战呢!

    可不要在说什么退不退的事情。为什么你和老曹都只是侯爵?是朕舍不得么?不是,因为后面世界大决战结束了,才能封你们公爵,到时候你们再功成身退岂不好?”

    周遇吉躬身行礼,他有些激动,这个大饼有大又圆又香,又是大决战的指挥权,又是公爵的许诺,可以说是满足的周遇吉的所有幻想,以至于他都忘记了自己来是干什么的!

第九百七十一章有事您就说

    至于李岩的事情朱慈烺也顺便解释了一下:“李岩是上位过速,缺乏对权力应有的敬畏。

    这次只是警告,况且这次让他作为大明的观察使前往英吉利,也是为了观察西方的作战方式,及早的观察适应这种不同。

    森森如千丈之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也。”

    周遇吉自然听出了皇上的话外之音,让李岩去观察英吉利内战做什么咨询原来还有这个目的,那将来这场战争对李岩肯定是有大用的。

    正高兴呢,朱慈烺问道:“西北那边准噶尔准备和大明重开边贸,你对这个怎么看?”

    周遇吉有些茫然,这事跟他没有关系啊,西北的情况他也不熟悉啊!现在大明这么大,关注一个战场都不容易,对于其他战场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这种涉及军政的大战略问题。

    要论作战指挥,周遇吉自认为自己不逊色于人,但是这种大战略的问题,真的不是他擅长的。

    皇上既然问了,不回答肯定是不行的,仔细分析了这件事,周遇吉拱手说道:“臣觉得十年能做很多事情,从叶尔羌的例子来看,只要操作得当能消耗不少敌人的战争潜力。

    而且准噶尔不是关键,臣觉得关键是通过准噶尔可以连通通往沙俄的商路,能影响到沙俄。

    如果大明断开商路只会让准噶尔坚定的倒向沙俄,给敌人十年的准备时间。

    开通商路就是给准噶尔一个选择,到时候从这条商路上得利的人肯定不愿意跟大明做对,十年的时间大明会多很多朋友。”

    这些朱慈烺自然知道,见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也没有强求。

    朱慈烺端起酒又喝了一杯:“最近在学校有什么发现?”

    周遇吉想想:“从今年开始,第一批新学生正式读大学。通过这半年的学习,这些系统的学习过的学生确实更有优势,甚至入学半年后不少学生的水平都超过老师。

    这就显得老师好像教不了,毕竟学校的老师。”

    朱慈烺笑了:“这个问题不止军校有,普通大学也面临一样的问题,目前各学校的主要处置方式是让他们自己成立兴趣小组,边学习边研究。

    而对于军队来说,纯理论的东西也可以效仿,而对于训练、作战、武器等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尝试。

    军事有其特殊性,没有固定的模板,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所以没有谁不如谁,大家都在学习的路上。”

    今年第一批从小学五年中学三年升入大学。

    这些人当初都是工匠子弟,新学是从这些工匠中开始,第一批学生只有几万人。

    但是有了这几万人,朱慈烺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大明腾飞就在眼前。

    所以这批学生朱慈烺一直在关注着,周遇吉遇到的问题不是个例,以前的大学招生,都是从全大明那些想要进行科研或者有这方面专长的人。

    而这些人确是真正的经过系统学习,他们最宝贵的地方是,能把技术上升的理论的高度,只有有了完善的理论支持,科研项目才不是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明科研之所以出现了瓶颈,正是由于理论知识不完善,很多工匠只擅长自己负责的那一块不能从整体上从大局上解决问题。

    就像蒸汽机一样,整体设计框架完全都是朱慈烺完成的,在例如火车,有线电报等等这些高科技。

    这都是朱慈烺发明出来,然后让工匠研究的。

    大明皇家科学院有这些基础科学研究,目前进展都还不错。

    但是没有人能把这些科学统合起来,成为‘大家’。能通过新学独立的研究发明出改变世界的东西。

    朱慈烺一直觉得世界的未来应该是不确定的,后世之所以那样发展是因为很多随机事件的结合,大明的未来不应该复刻西方走过的路。

    简单的喝了几杯之后,周遇吉起身告辞,朱慈烺也继续去寻找皇后她们赏雪,后宫生活的快乐那岂是几万字能够描写的完的。

    目前朱慈烺的后宫怀孕的超过二十个,这就是明证。

    年二十八的时候朱慈烺启程前往玉泉宫,今年的年要在这边过。

    崇祯夫妇对于这半年儿子的改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父母跟子女哪有什么隔夜仇,当崇祯看清了形式有了希望之后渐渐的也就方向了。

    当天晚上京城又下起雪,崇祯看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感叹一句:“瑞雪兆丰年啊!皇儿,有没有安排好京城的鳏寡孤独和流民乞丐?”

    朱慈烺眉毛:“父皇,大明现在不允许乞讨了,流民也都不存在,流民和乞丐一旦发现都会安排到垦殖公司垦荒种地。

    大明土地多的种不完,哪里会有闲人,要是确实残疾没有生活能力的,内阁那边也有相应的布置。

    如果是那种懒惰偷奸耍滑的,垦殖公司会进行惩罚。

    至于鳏寡孤独俱都登记在册,父皇不必担心。”

    崇祯这才想起,几年之前朱慈烺就下令不许上街乞讨,当时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不给人活路。

    其实这种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确被关注的最少,滋生的肮脏交易不仅多,有些还残忍的令人发指。

    小到偷窃、聚众闹事、拉帮结伙。大到抢劫、杀人、贩卖儿童妇女、胁迫儿童偷窃、乞讨、表演杂耍、甚至为了博取同情,致残儿童乞讨。

    仅仅一年时间因为全面禁止乞讨,大明就抓获贩卖人口的乞丐组织过百,解救被拐卖胁迫偷窃胁迫表演,致残的儿童等上千。

    更不要说逃犯,罪案等等,真正因为生活无着落沦落到乞讨为生的竟然十不存一。

    只是时间久了,这个事情报纸上不在说了,崇祯提起鳏寡孤独就顺便想起了流民和乞丐。

    是啊,大明已经没有流民和乞丐了,崇祯的眼神有些复杂。

    周皇后在一边问道:“明年皇儿有什么打算么?听说大明要休养生息,不打仗了?皇儿明年是不是有很多闲时间?”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母后有事?”

第九百七十二章瘦身计划

    周皇后面色试探的问道:“到了明年大明有三位公主到了及聘之年,你的两个弟弟也到了娶亲之时。

    这两年你总是忙着国事,没敢让你操心,明年既然无事,你且把这些事办了,免得失了皇家体面。”

    这种事情原本应该是崇祯夫妻二人来办的,无奈被困玉泉宫,有心无力。

    朱慈烺这个大哥每天国事繁重,几个弟弟妹妹又不敢打扰,更不敢私自做主,只能这么拖着。

    这个到了年龄不是指都满十六岁,而是年龄到了十四十五,可以先定下来到十六岁结婚。

    其他人不操心不方便说也就算了,周皇后总不能不闻不问。好歹她也是太后,崇祯那些妃子们还仰仗着她撑腰。

    朱慈烺记得自己半年前就准许公主出宫,怎么半年的世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难道是因为相亲相惯了,所以不会谈恋爱。

    这些都是小事朱慈烺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孩儿记得了,年后就着手安排此事。贵喜,到时候记得提醒朕。”

    说了这件事,玉泉宫的气氛再次活跃,这个年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充满了期待。

    新年第一天,报童夜里十二点就领了报纸,开始挨家挨户的分发,因为没有春晚可以看,所以头天晚上,除了皇城的烟火表演之外,守岁之后的第一份报纸就成了大家最期待的事情。

    每年初一必有大事,皇上喜欢在大年初一公布新的圣旨或者福利,百姓也喜欢上了后半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大明,聊政策的好处等等。

    报童一个个早早的领了报纸挨家挨户的送,顺便沿街叫卖,送报纸的时候说两句吉祥话往往能讨的几文喜钱。

    所以过来夜里十二点,报童就出发送报纸。

    大明的十二个时辰时间制度已经改成二十四小时制,没有强制推行,只不过是所有钟表都以此计时,百姓也就习惯了这种二十四小时制度。

    今年的新年四政可谓是惠及了千家万户,全民教育,这是历代都不敢想的事,大明竟然实现了。

    想想现在的大明真的是开前所未有的盛世,种地不收税,全民教育,让百姓感觉不真实。

    大年初一余七安先去了天地坛,祭天祭祖各有人操持,朱慈烺亲自来这边是为了祭奠那些战死的忠烈,大明忠烈祠就在天地坛的中间。

    每年这个事情是朱慈烺必做的,每逢节日就算朱慈烺不能亲自出席也会令军部主持祭祀。

    祭祀活动规模不大,但是每一年牌位的数量确在不断增加,那碑林里,又新加了二十三个碑。

    这种碑每一个能写一千个人名,二三十个,就代表着两三万人战死。

    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死在莫卧儿战场,朱慈烺抚摸着个个石碑:“如果有一天这里摆不下了,就迁移天坛和地坛!”

    忠烈祠军官立正:“是!”

    把忠烈祠放在天地坛中间,不少人对此意见很大,祭天地的地方怎么能跟祭奠死人的地方放一起呢?

    现在陛下这样说,意味着陛下最终把这种争论给做了最后判决,忠烈祠最重要。

    要是谁觉得祭天地跟忠烈祠放一起不合适,那么就把天地坛迁移一下。

    原本放在除夕夜的大宴今年因为朱慈烺前往玉泉宫过年改到了初一,在京的重要大臣都参加了宴会。

    今年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后宫举行了诰命和王公贵族家人参与的内部宴会。

    皇后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宴会,提前排练了不止十遍,对于那些命妇更是如此,不仅礼仪学了很久,为了一个入宫的名额还打破头勾心斗角。

    朱慈烺听说有三四家本来定了入宫名额的接连爆出丑闻被取消名额。

    这种勾心斗角让朱慈烺有种看宫斗剧的即视感。

    今年安排的歌舞终于如期开演了,大明要祥和,要太平,所以原本紧张一丝不苟的朱慈烺也放松了心情。

    不过看着为了表演好看穿着很单薄的女子,朱慈烺不禁感叹,谁都不容易。

    今年和今后的几年对于朱慈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填补亏空积攒实力。

    正月初六,贵喜不在担任皇明商号的总管事,新的总管事陈玄,这位被称为胖玄的公公从江南回来。

    去江南是为了代替刘若愚,现在刘若愚已经回老家彻底退休,江南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也已经跟大明成为一个整体。

    大明的两京三都格局也彻底结束,江南省已经没有好几年了。

    贵喜和陈玄的斗争朱慈烺看不出了,陈玄这个新任的皇明商号管事也没有见到有什么三把火的征兆。

    李若琏走了,王国兴最终顺利接任了锦衣卫指挥使,不过因为莫卧儿南部战区的事情,他失去了禁卫权,禁中锦衣卫指挥权由贵喜接管。

    不少人认为这是皇上打算重开东厂的征兆,实际上朱慈烺还真的没有这个想法。

    王国兴也没有这么让朱慈烺不放心,这件事除去下面的越界交易,其实整个事情的解决还是很符合朱慈烺的目标的。

    整个复兴五年会有很多调整,包括皇明商号自身也会有很多职位变动。

    军部按照既定目标安排各师的轮换驻扎,跟这次变动错开时间。

    大明还是第一次搞这种大规模的换届,各方面搞得都很紧张。

    陈玄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皇明车马的低端马车货车业务,朱慈烺对此还是支持的,自从大明推出四轮马车开始,这种马车就从一开始的时尚到后来的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朱慈烺大修道路,和马匹的持续富裕,大明对马车的需求一直是爆发式增长。

    皇明车马的低端马车业务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京津地区的运输压力,后来虽然马车生产订单一直拉满,但是皇马车马确没有足够的人员来扩大经营规模。

    因为皇明车马这些熟练的生产线工人,懂一点机械原理,被各个工厂不停抽调,从纺织到蒸汽机生产还有机床厂这些都从皇明车马抽调了不少人。

    而低端车马的生产因为参与的百姓多,所以利润已经被压的非常低,陈玄认为这样不赚钱的生意完全没有保留的必要,不如把空出来的人力投入能赚钱的行业。

第九百七十三章新的重工业中心

    除了皇明车马之外,陈玄下一个动手的就是皇明矿业,尤其是煤矿和铁矿。

    以前因为急需资源,朱慈烺采用的是全面开花的战略,那里有资源就往哪里开,大矿开不起来就开小矿。

    随着皇明矿业新式矿井的应用,那些地形条件不好,不方便运输,只能供应周围市场的中小型煤矿陈玄觉得都可以砍掉了。

    把这些矿场卖了之后,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新矿,尤其是莫卧儿东高止山脉北部的煤铁,陈玄觉得靠近莫卧儿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不发展一个大型煤铁工业中心岂不是亏了。

    再有将来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从莫卧儿这边直接开采煤铁岂不是比从大明关内运输要方便的多。

    更何况这边的铁矿含铁量还高质量也好。

    朱慈烺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考虑,莫卧儿现在相当于大明的殖民地,大明移民数量相对于莫卧儿的总人口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大明包括军队在内在莫卧儿的人口还不到三百万,而最新的统计显示,整个莫卧儿现在的总人口还有一点八亿左右。

    这不就跟建奴进中原很像了,不同的是建奴后面没有支持,大明可以随时增兵或者迁移人口。

    问题就是大明没有人口供迁移了,所以朱慈烺自然也不愿意对莫卧儿进行工业开发。

    朱慈烺的想法很简单,万一莫卧儿人民族意识觉醒闹独立了,那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大明不是给自己培养一个敌人么。

    现在陈玄这个想法朱慈烺早就想过,然后在心里就否决了。

    现在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体大战略上考量,陈玄有一点说的很对,打仗的时候工业区越接近前线对后勤的压力就越小。

    不考虑其它单单为了军事,这就是不得不慎重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莎菲王朝还是奥斯曼帝国,大明最佳的进攻路线依旧是从海向陆,整个印度洋战场上有这一个后勤补给中心和没有,那简直能成为左右胜败的关键因素。

    即使后面攻山欧陆,从印度洋过苏伊士运河,依旧是最近的进攻线路,后勤物资是从关内出发还是从莫卧儿出发,这可是一个月的航程差。

    而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很多事情。

    当然能提出这样的战略设想的问题,并不是陈玄的脑子变好了,而是陈玄邀请了大明智囊团的几个战略大家为皇明商号新拟定的战略。

    至于陈玄,上任第一天声称要利用皇宫的御厨资源模仿皇仁堂改造皇明餐饮。

    朱慈烺当时听了头都大了,这家伙果然就知道吃!

    所以既然智囊团都觉得在莫卧儿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利大于弊,朱慈烺自然要慎重考虑。

    陈玄对于这个新工业中心倒是没有什么感觉,离得太远了,这辈子可能都不回去,所以建不建他不管。

    朱慈烺正在考虑问题呢,看见陈玄在那一会陇袖子一会摸鼻子的,嘴还在悄悄的咀嚼。

    朱慈烺翻翻白眼:“你在那吃什么呢?”

    陈玄连忙摆手:“没……没有……”

    朱慈烺皱眉:“嗯?”

    陈玄不好意思的摊开手:“糖炒板栗夹核桃仁,里面还有葡萄干,杏仁啥的,可好吃了,陛下要不要尝尝?”

    朱慈烺摆摆手:“你看你胖的!小心将来三高!”

    陈玄傻傻的:“啥高?啥三高?”

    朱慈烺想给他普及一下三高的概念,但大明根本没有这个说法,糖尿病好像叫渴饮症还分啥上焦中焦下焦的。

    朱慈烺指了指他:“总之要少吃,你看你胖的,胖了容易得病!”

    陈玄低头:“是。”

    朱慈烺扬了扬手里的提议:“如果开这个工业中心,你们打算在那边安置哪些产业?”

    陈玄想了想:“我记得文件上写的有,第一期主要是生铁和通用钢材的生产,煤炭炼焦等等民用。

    第二期还在考虑,按照陛下您的要求,军工不出渤海湾,所以接下来就是一些机械工业和纺织这些。”

    朱慈烺沉吟着:“如果成立工业中心,必须以大明公民为主,莫卧儿本地人不得学习技术,不得从事关键岗位,不得成为高层管理人才。”

    陈玄盘算着:“那这样人就不够了,现在抽调人手有点困难。”

    朱慈烺疑惑:“你不是刚关停一些小矿么?人呢?”

    陈玄掰着指头算:“陛下,因为连轮铁路修建计划,所以沿线的莱芜铁矿和邯郸铁矿都要扩产生产轨道钢。

    永平铁矿那边关小留大,大的也要扩大生产规模,那里可占据着大明钢铁工业产量的一半,军工用钢铁绝大多数都依托那里。

    马鞍山钢铁那边也要人,整个江南半壁和长江沿线的煤铁都是那边供应的。

    还有安南的煤铁矿那边的,铁矿石供应佛山,钢铁制品销售整个东南亚和两广,也要扩大。

    再加上铜矿银矿金矿都等着扩产,这人根本不够分的。”

    朱慈烺一挥手:“就算人不够也不准用非公民,大明的核心产业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玄点点头算是应允了,人怎么调动,那是陈玄的事情。

    从整个重工业的布局来看,目前大明主要的工业集中在渤海湾、江南和大北部湾三个区域。

    所以开发莫卧儿工业中心并不是简单的挖煤炼铁的事情,这里无论是市场还是资源,都足够发展成为新的重工业中心。

    莫卧儿煤铁矿的位置沿海,又靠近恒河出海口,生产的煤铁能够销往整个孟加拉湾地区,沿着恒河而上整个恒河平原都是他的市场。

    煤铁资源也非常丰富,矿石品位高,比起渤海湾和马鞍山的矿可好得多了。

    就算是跟安南铁矿的品味比也不逞多让。

    朱慈烺知道大明关内没有富铁矿,所以如果一旦莫卧儿铁矿开发,那么关内的炼铁不仅没有丝毫竞争力,反而会被反向倾销。

    除非理由机器工业的高附加值,来抹平这种成本差距,但是总不能在莫卧儿炼铁之后,拉回渤海加工,然后再卖回来吧?

    等等!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