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74章 突破限制

    到诸葛时,四闲也占上,但是中阵为预备队,于是便只称八阵,其实也可称为九阵。

    张须陀的八风阵,也是一模一样,主帅立于中阵,而其余八阵立八军,八阵攻守兼备。

    之前罗成在马邑时,跟李靖聊了许久,就曾聊到这统兵布阵之法,李靖则自创了一种六阵法,是对八阵的革新。

    诸葛亮的八阵图和张须陀的八风阵,是把四阵四角都占满,而李靖对罗成讲他的六阵法,则是同时占正、角之地,然后每一个方阵取一部形成总预备队归中央的主帅控制,其中的六阵称为正,中间称为圆,外正内圆,形如花,于是也称为六花阵。

    李靖现在已经调任柳城郡太守,也来到了罗成麾下,于是这段时间罗成天天跟李靖研究,李靖的六花阵更加完善,有一万二千人的小六花阵和三万人的大六花阵。

    小六花阵是每阵两千人,大六花阵则是每阵五千人。大小六花阵,每阵还能各分出六个小阵,并能演变出六种阵形,使之进可攻退可守,成为精锐之师。

    现在罗成在跟李靖探讨许久之后,认为安东属于边疆战区,所以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最好都是一种编制比较为好,这样更能让士兵们习惯掌握。

    所以他现在计划是改掉原来府兵的火队旅团这种驻军编制,也并不采用征战时的百人队,千人团万人军这种大军团模式,而是按现在的战区驻战需求,重新定义编制。

    在这个新的编制下,最低一级为组。

    一组三人,三组为火,一火九人。

    三人一组,比起过去的五人一伍,数量还小,但李靖认为,三人一组,这是最佳的战斗编组。

    组有组长,火有火头。

    而一队为五火,另外又有队头、队副、旗头、旗二人,刚好组成五十人的队。

    队之上,设都,三队为一都,置都头。

    都之上,设营,一营三都,编五百人。

    营以上设团,一团两千人。

    按李靖的建议,在队一级,实行纯队,就是一整队,都是一个兵种,比如长枪兵,则五十人皆为长枪兵,如刀牌手,则五十人皆为刀牌手。

    而在队以上,则根据实际需要朝廷编制,可编纯都、纯营,也可以花都花营。

    花都花营,也就是指混编部队,可能有弓弩手队,有长枪兵队,有刀牌手队混编。

    总体上,骑兵和步兵是分开的,但到了团一级,则步兵团也配有部份骑兵。

    “我们在安东道内设立军城、军镇、军堡、兵所、兵站、兵墩。一个兵墩,驻一个组三个兵。一个兵站,驻一个火,九个兵。一个兵所,驻一个队,五十个兵。”

    “一个军堡,驻一个营五百人。一个军镇,驻一个团两千人,一个军城,驻六千人。”

    这些是基本的部署,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做些增减。

    军城军镇军堡、兵所兵站兵墩,李靖把安东道的驻军城池堡垒划分为六个级别,根据不同级别,驻以相应的兵力,根据边境需要,设立相应数量的镇堡所墩等。

    一个军城,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军区,军城就是军区总部,是整个军区战略的核心节点,也是军将的驻旗之处,全局统筹。

    一个营五百人,但是步兵一团其实是三个步营加一个骑兵营,其中三个步营是两个战兵营加一个辅兵营,一团两千人。

    团以上则是厢,厢以上为军。

    一厢两个步兵团四千,其中步兵两千,骑兵一千,辎重兵一千。

    而一军,由四个步兵厢加两个骑兵厢再加一个中军部,共六厢一部组成。

    步兵四厢分为前后左右四厢,共一万六千人。

    两个骑兵厢,一个骑兵厢为两个骑兵团组成,一骑厢两千人,两骑厢四千人。

    中军部由两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组成,四千人。

    如此一来,一个军,便总共是两万四千兵员,其中队头以上的军官人员不算在其中。

    两骑厢四步厢,便正好是合他六花阵。

    一军,也正好是一个军区,军的主将为军使,驻于军城之中。

    厢设都兵马使,团设兵马使,营设指挥使,都设都头,队设队头,火设火长,组设组长。

    “大帅,队为基础核心,每队皆有队旗。因此每队要设队头一人,还要设押队的队副一人,设旗头一人,护旗的旗二人,这五人都是军官。队头为正八,队副从八,旗手正九,旗从九品。”

    队头负责引战,是指挥官。队副负责押队,充当军法官。

    每一组用一个炉灶,每一火用一个营帐,并配备十驮马。

    立营的时候,队中五个军官,还要各监管一火。

    平时教习、列阵,以及战时行军、作战,都是按这套编制来,打仗的时候,队头得站在最前面的第一列,旗头仅次于后,再然后是两个护旗手,而五火四十五名士兵,则以七、八、九、十、十一的数目排为五行,最后队副一人执陌刀最在最后一列监督军纪。

    “一队之后,应当都安排居于一个屯庄之中,这样有利于平时培养默契,甚至能够遇突发情况后,最快速度集结备战迎敌。”

    一个标准的军,总共拥有四十八个营,其中二十一个骑兵营、十八个步兵营、九个辎重营。

    战步兵九千,辅步兵四千五,骑兵一万零五百。

    骑步比例,达到惊人的战骑比战步多的配置。

    而每军二十一个骑兵营中,中军的那两个骑兵团四营两千骑,还有一半是惊人的重骑兵。

    通过增加郡兵,罗成实际拥兵十万。

    因此他可以组建四个标准的两万四千人的军,另外还可以有四千人的节度使牙兵。这四千人,便是留给白马义从的编额,白马义从四千骑,三千轻骑一千重骑。

    四个军每军一千重骑,加上节度牙兵的一千重骑,则罗成便拥有五千重骑兵,加上四万一千的轻骑兵。

    “四军可打破现在六郡划分,第一军驻于辽河西岸的怀远,六厢步骑分驻于怀远、泸河等军镇、戍堡。”

第675章 清除后患

    “第二军驻于新城,第三军驻于辽东,第四军驻于旅顺。”

    以四城为中心,各自联结周边的军镇戍堡兵站烽墩,派驻兵马,屯田训练。

    “以辽河西岸之兵驻怀远,镇辽西以及辽北。以辽东周边之兵,驻辽东城”

    这样便打破原来把忠武军分属六郡的分配,并且重新调整镇城堡垒等,对于一些已经是腹内的镇城可以降级减少驻兵,对于边界要地,可以升级镇城堡垒的级别,增派兵马。

    总的来说,第一军驻怀远,负责镇守的是辽河一线。

    而第二军驻新城,负责镇守的是小辽河一线,即浑河流域。

    第三军驻辽东,负责镇守大梁水一线,即太子河流域。

    第四军驻守旅顺,负责的是辽南沿海一线。

    四军的战略支撑点,便是怀远城、新城、辽东城和旅顺城。

    四大城下,各择六座险要之地的大城设为军镇,各派一厢兵马分驻。

    这样一来,便等于是把整个安东道划分为四大战区,每战区下再设六个军分区。

    一个军对应一个战区,一个厢对应一个军分区。

    对于柳城啊、泸河啊、建安啊、营口啊这样的腹心之城,虽然城大,如今也很繁华,人口多,处于商路上或是海港,可也并不需要派太多兵马驻守。

    主要的府兵郡兵,还是应当驻于边境线上,把守好每一条重要的孔道关隘。至于建安啊柳城这些大城,可以少量驻守兵马,配以土团乡兵协防就够了。

    毕竟真打起来,还是外线作战,而不会任敌人突破到后方去。

    罗成点头。

    对于李靖的这个战略部署很满意。

    “那我们接下来就按药师你的计划,重新调整划分这些府兵郡兵的隶属。”

    “对,最好是就地隶属驻防原则,这样较为方便。”

    比如张三如果是在辽西,那他就划到第一军去,如果他刚好处于怀远城下,那么可以将他编到第一军的牙兵中军,或者编到左近的通定军镇,或是旁边的哪个军堡、或兵所、兵站、兵墩去。

    这样就近隶属,就近居住,就近驻防,比较方便。

    再比如张三如果只是个组长,他又分到一个兵墩,那他就可以兼任墩长。如果他是个火长,那他如果是在一个兵站,就可以兼任站长。

    总之,就是尽量让士兵就近驻守,越近越好。

    “好,趁着夏收过后,赶紧开始这轮整编调整。待秋收过后,我们正好可以拿扶余川试试手。”罗成抚着下巴道。

    罗成自迫渊氏求降之后,已经两年多没有再跟高句丽人开战了。

    现在中原纷乱不止,而安东道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经过两年多的屯田积蓄,如今忠武军不但粮食充足,而且战马也充足,更不用说罗成还组建训练出了近五万郡兵,使得现在忠武军名面上还是五万人,实际上已经翻了一倍的兵马。

    甚至他还有雄厚的战备力量,随时能够征召出不下十万人的土团乡兵来助战。

    积蓄了这么久的实力,也是时候可以再启战端了。

    第一个目标,罗成便是瞄准了扶余川。

    扶余川曾经是扶余古国所在之地,这里是松辽平原的中部腹地。说细致点,扶余川便是在松花江流域,确切的说是西流松花江,此时也叫粟末水。

    扶余川中不但有高句丽重城扶余城,而且周边还有四十余城,人口不下百万。对于罗成来说,现在扶余川其实是被罗成切断了与渊氏国内城的联系的,孤悬北部。

    因此,拿下扶余川其实有很不错的条件。

    这比直接进攻国内要容易的多,而拿下后,又能有极大的收获。更不要说,拿下扶余川后,还能从此解除安东道北面之威胁。

    以后罗成便能放心的向东进攻渊氏,再无后顾之忧。

    柳城太守李靖对于罗成的这个攻夺扶余川的计划,也是持完全赞成态度。不直接去打国内城,而是先打扶余城,这在李靖看来完全正确。

    毕竟渊氏现在手里还是有十几万兵马的,而且向国内城方向,虽然孔道已经打开,但沿途全是大小山城,更别说乌骨、国内诸城还都十分险要庞大,易守难攻。

    倒不如先去断掉扶余这一臂,既能重创渊氏,又能解后顾之忧,还能夺得百万人口壮大忠武军实力。

    “药师,若攻打扶余川,则怀远的第一军和新城的第二军,必为主力。你是柳城太守,所以我欲请你来担任这第一军的军使之职,还请不要推辞。”

    罗成对李靖的能力可从不怀疑,况且在马邑,也亲自见证过他统兵和谋划的能力了。

    李靖大为惊讶,他是刚调来安东道,在忠武军里算是新人。可罗成却一来就把第一军军使这样的要职给他,如何不惊讶。

    这可是两万四千人马啊,忠武军四分之一的家当。

    李靖跟当今皇帝差不多年纪,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当年还跟着罗成父亲罗贵一起在亲卫做过殿前侍卫的,可依然激动的不知道如何说话。

    “什么也不用说,替我把第一军带起来,等到秋后打扶余川时,不拉稀就行了。”

    李靖哈哈一笑。

    “这个你放心,若是到时第一军带不好,大帅你直接砍了我脑袋去当球踢。”

    安排李靖为第一军军使,不过剩下的三军军使罗成倒有些为难了,麾下猛将不少,但一军军使就是要独镇一方,这不比平时打仗,听令就行了。

    “药师,你看由罗存孝担任第四军军使,由赵贵任第二军军使,由冯孝慈将军任第三军军使可行否?”

    李靖答道,“其实大帅也可以自统一军啊!”

    “我就算了吧,我是节度使,统四千牙兵就行了,至于四军,还是交给其它人吧。”罗成没有再兼任一军军使的念头。

    “论资历,赵贵将军和存孝将军都是足够担任一军之主的,当然,两位将军以往的表现也是足够的优秀。”李靖道,在他看来,罗成麾下猛将不少,但真正帅才却也不多,罗成不用说,侯莫陈也算一个。

    至于其它,如罗士信,那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慕容长生、尉迟亮、秦琼、单雄信等也大抵如此。

    “我也知道存孝不是最佳人选,其实我更看好徐世绩和薛万彻,他们更有帅才,然二人资历却是差些,威望不足。”罗成道。

    “那大帅可以令他们为军副,协助存孝和赵贵将军统领一军。”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是此意。”

    于是当下便决定,由李靖出任第一军军使,副军使为周德威。

    赵贵担任第二军军使,薛万彻为其副军使。

    冯孝慈担任第三军军使,慕容长生担任其副军使。

    罗存孝担任第四军军使,由徐世绩担任其副军使。

    又选秦琼接任慕容长生出任都押牙兵马使,统领忠武军牙兵并兼牙兵三千轻骑兵马使。授尉迟恭为副都押牙兵马使,并兼牙兵一千重骑的兵马使,授李世民、长孙无忌为牙内指挥使,协助秦琼,各领一团白马义从轻骑。

第676章 江都、骁果

    淮南,江都。

    孟夏时节,江南的烟花也已经凋谢。

    波光粼粼的运河岸边,杨柳树已经枝繁叶茂。

    杨柳树下,淮南安抚使李渊一袭麻衫长袍,正手持一竿钓竿,垂钓江边。

    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骑飞至,蹄声惊动了河中的鱼儿,一条正咬钩的鱼惊走。

    “你来的也太不是时候了,把我的鱼都给吓走了。”李渊对下马大步过来的儿子世民道。

    “我再不来,就太晚了。”李世民走到父亲面前站定。

    李渊打量着这个二儿子,差不多有半年多没见了,他从辽东回来后,把世民留在罗成那里,还是上次雁门勤王时见了一面,但当时也是匆匆一会。

    许久不见,他发现儿子好像更成熟了些,脸上皮肤粗糙黝黑了点,一只眼睛蒙着眼罩,一看到那个眼罩他不由的心里一痛,可儿子另一只眼睛里,却透着一股成熟。

    “此话何讲?”

    “父亲,难道你还不清楚眼下的情况?王世充先前率大军与李密决战于虎牢,结果却三战三败,如今退入洛阳城,龟缩不敢出。樊子盖率兵入河东剿贼,贼是剿了,可他在那里大开杀戒,杀人数万,弄的河东、河内几郡人心惶惶。”

    樊子盖在洛阳北剿贼,发狠大开杀戒,大搞株连,结果一下子杀了几万,虽然叛军形势被他遏制,可一把年纪的樊子盖在回洛阳的路上也病亡。他一死,部下撤回洛阳,而河东河内上党诸郡的叛军立马就死灰复燃,甚至比上次还来的猛烈。

    李世民又道,“李密如今在河南无人可挡,已经兵进东都洛阳的北苑之中,兵围洛阳城下了。而朝廷虽新设山东道,可来护儿这个山东威武军节度使却一直还在江都,张须陀这个副使又一直在齐郡后方养伤,山东道现在以节度长史罗贵统领,麾下虽几万人马,但也不过都是群乡勇民兵,能够勉力维持住运河以东不受叛军攻陷,都已经难得了。”

    “罗成派你来江都,所为何事?”李渊问,儿子说的那些,他当然很清楚,只是他虽说是淮南安抚使,可自己的麻烦也不少。

    孟让在淮西纵横,兵锋甚劲。

    此外又还有左才相和李子通二贼为乱淮南,李渊几次征讨,都是作战不力。孟让、左才相、李子通都是拥兵不下十万之众,而他李渊手下就那么几万人,还得驻防于淮河边,防止李密南下,又得驻兵于江都外围,防止有贼匪做乱威胁江都,惊扰圣驾。

    李子通原本是投于左才相的,是他麾下一员大将,能征善战,结果被左才相猜忌,最后被逼带人马出走自立。

    所以现在的淮南,李渊能够维持住局面,不让叛军打到东边来,都不错了。

    “罗成让我来问你,想不想当宰相。”李世民道。

    李渊讶然。

    “当宰相?何出此言?”

    “罗成说,如今天子被虞裴四奸蒙蔽,导致如今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他欲拔乱反正,只要父亲愿意,他会助你拜相,到时父亲居于朝堂之上,辅佐君王,他和嗣业等忠贞之臣居于外,扫荡叛乱,安稳边疆,则可重让天下迈入盛世,恢复开皇景象。”

    李渊握着钓竿,沉吟了许久。

    “看来罗成虽过在关外,可对于朝中的事情,还是很关注的。估计他消息灵敏,已经听到一些风声,这是想先下手为强了。”李渊道。

    “什么风声?”李世民不解的问。

    于是李渊便告诉儿子,说裴虞四相,最近正谋划着要把宇文述重新调回朝中来,等宇文述回朝,下一步就是要着手对付罗成,要削罗家叔侄之兵权。

    “到时,屈突通会接任安东节度使之职,而王仁恭的雁门都督府会和罗嗣业的定襄道合二为一,由王仁恭出任新的定襄道节度使。来护儿,也会去山东就任山东节度使之职。”

    李世民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还有这样的谋划,这些是罗成不曾告诉过他的。

    “那父亲呢,可有变动?”

    “嗯,我们家与罗家如今的关系,岂会不受牵连,我得到消息,他们拟将我调去陇右任节度使。”

    “陇右?那里不是由赵才担任节度使吗,而且陇右现在好像有许多羌人叛乱?”

    “赵才已经死了,在征讨羌人叛军的时候中伏而死,不过朝廷为了安稳军心,却只对外说是病死。现在那边的羌人叛乱的厉害,而且吐谷浑已经复国了,朝廷已经无力镇压青海,所以打算放弃青海,调裴仁基回河南任河南安抚使,而王世充接替病死的樊子盖任东都守。”

    去陇右,那就是贬离。

    李渊不想去。

    他望向儿子,“罗成可有什么计划?”

    “计划自然是有的。”李世民答道。

    江都,骁果军江北大营。

    一名年轻的骁果军将领骑马出营,半路上,一骑拦下他。

    “是折冲郎将沈将军吗?我奉出云公主之令,特在此恭候将军多时了,可否请将军移步,耽误你一点时间?”

    沈光年纪不大,还不到三十,但在骁果军中却十分有名,如今更是新建的骁果四军中的左一军折冲郎将。

    他父亲本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隋灭陈后,全家迁入西京。后其父为杨勇的属官,再后来杨勇废,又成为杨谅的属官,可因为杨谅谋反,沈父受到牵连,被除职为民。

    因此沈光少年时家境十分贫穷,父亲和兄长都只能替人抄书为业。可沈光却跟父兄们不一样,他放荡不羁,喜欢结交豪侠之人,而且本人也骁勇敏捷,且擅赛马,外号肉飞仙。

    慢慢的,他成为长安城中游侠浪荡子的首领,得到拥戴和依附,也有许多商贾势家送他钱财,日子倒也不错。

    可他一心想建功立业,所以后来征辽的时候,便报名参军。并且在皇帝攻辽东城时,表现的极为出色,被皇帝所看中,因此破格授予了朝请大夫之职,虽然跟罗成无法比,但也算是一飞冲天。

    此后两次征辽,再加上雁门围城时都是表现极佳,因此再次征建骁果军,他也得以成为新建四军中的一军之主将。

    可今年,他也才不过二十八岁。

    皇帝对他十分欣赏,如今在江都,经常召他陪同侍卫,甚至经常把自己吃的和用的都赏赐给他,算是现在少数能见到皇帝的人之一。

    沈光看着他,“既然公主召见,自然是有时间的,还请带路。”

    身为禁军大将,本来是不应当跟宗室以及大臣结交的,平时沈光连虞世基等宰相的拉拢都不怎么理会,可对方是出云公主,这个时候来找他,他还是决定见一见。

    因为出云公主不仅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而且她的丈夫还是罗嗣业。

第677章 困龙觉醒

    淮南,江都宫。

    皇帝问裴蕴,“近来各地盗贼情况如何?”

    裴蕴紫袍玉带,他暗暗打量皇帝说此话时的神情,见皇帝脸色如常,眼中也没有什么异常之色,他以谨慎的态度在脑中迅速的思考了一下。

    脸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陛下,各地盗贼正在不断减少,各道安抚使们成效不错。”

    皇帝听了这话点了点头,此时的皇帝一顶束发金冠,却也难掩那梳理的一丝不苟的头发中掺杂了不少银发的事实。皇帝的胡须依然修剪的很精致,可面庞却有些浮肿。尤其是那双眼睛,有着深深的眼袋。

    皇帝的小腹也已经凸起,皇帝胖了不少。

    “李密还没有擒住吗?”皇帝又问。

    “李贼相当的狡猾,总是东躲西藏,始终不肯与王世充正面交锋。不过近来他的羽翼贼党,已经先后被剿灭多支,运河以东之贼,业已全部剿灭。”

    “李密此贼,朕当年刚即位之时他曾是殿中侍卫,当时朕就觉得此人獐头鼠目,脑生反骨。传令河南,务必早日擒拿李密,将他送到江都来,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皇帝挺着肚子,在园林里散步。

    走了一段路后,皇帝又问起北边的突厥。

    “突厥上次兵败后败退,如今已经退往漠北,现如今整个阴山以南,甚至是越过阴山直到大漠边上,已经没有突厥人可立足的地方了。”裴世矩也趁机向皇帝说起眼下‘突厥形势’来。

    “据最新的消息传回,始毕败回漠北之后,便一撅不振,年后不久就已经病死了。如今漠北草原上,始毕的二弟俟利佛设和三弟咄争夺汗位,铁勒人也趁机叛乱,可谓是一片混乱。”裴世矩把这些谎话张嘴就来。

    “臣等商议过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正好可以分化离间突厥人,臣请求陛下赐俟利佛设为处罗可汗,同时封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叶护,封始毕之子什钵为突利小可汗,并册封铁勒薛延陀俟斤乙失钵为真珠毗咖可汗,许他建立铁勒汗国。”

    裴世矩告诉皇帝,现在咄在漠北势大,所以咱们要离强合弱,先册封俟利佛设,然后让他继娶义成公主为可敦,这样便能够让俟利弗设兄弟俩个互斗,再让乙失钵的铁勒人搅局,如此这团水越浑,则大隋的北疆越安宁。

    这些,其实就是罗成在斩杀始毕可汗,全歼他的南下军团后,对突厥人的处置结果,他完完本本的上奏给了朝廷,裴世矩等人当时以皇帝的名义回复同意,但实际上一直没告诉过皇帝。

    今天,找个机会把这些才说出来,却又当成是他们的功劳。

    皇帝却还听的很有精神。

    “好,很好,如此一来,漠南之地,尽复为我大隋所有。”

    而这个时候裴蕴便又趁机进言。

    “如今突厥远走漠北,内斗不断,臣以为漠南之地,可以重新规设。现有漠南、定襄两节度和雁门一都督府,臣以为,可以将雁门、定襄合为一道,由老帅王仁恭统领。”

    杨广扭头问一直没说话的苏威。

    “纳言,你以为呢?”

    苏威一直打瞌睡似的,眼睛半睁半闭,皇帝不问他他就一声不吭。听到皇帝问他了,他才道,“雁门都督府和定襄节度使府合二为一,可以。”

    “那朕把嗣业重新召回来统领骁果军如何?”

    虞世基忙道,“陛下,近日陇右道不宁,节度使赵才又突然病逝,不少羌人趁机作乱,所以臣以为,可以派骁敢能战的嗣业将军接替赵才担任陇右节度使,镇压陇右羌乱。”

    皇帝皱眉。

    “赵才死了?”

    “赵帅年纪大了,早年戎武半生,受了不少伤。”虞世基这样说,并没如实告诉皇帝,赵才这位皇帝的潜邸旧臣,其实是死于率兵平羌人叛乱之中。

    “给赵才家里多赏赐些钱帛。”皇帝交待。

    皇帝感叹了几句。

    “如今突厥既然已远走漠北,又内乱不止,中原的贼匪也都平定的差不多了,朕觉得,可以再征高句丽,你们以为如何?”

    皇帝的这句话,让四位胆大包天的宰相都有些架不住。

    这个时候,皇帝怎么还想着东征呢?

    “陛下,高句丽已被渊太祚弑君篡位,如今也已归附我大隋,无须征讨。”

    可东征始终是皇帝的一块心病,之前答应渊氏归附,那不过是因为当时还没条件。可现在既然内乱平定,外敌又除,这正是灭掉渊氏的好时机。

    “渊氏的归附,不能相信。我大隋的兵马,一日不能尽掌辽东之山河关津,一日便不能称之为已征服辽东。必须将土地、人口、城池皆纳入我大隋,方称的上是征服。”

    四位宰相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要用什么理由来搪塞皇帝了。

    倒还是苏威开口了。

    “陛下,辽东有罗成一人足矣。”

    “别跟朕提罗成,朕之前自雁门归京,下旨让罗成来见朕,为何不来?什么边地军务繁重,能有多繁重?早之前还跟朕说有三年便能平辽,可到现在却还一直没半点动静,朕觉得罗成是有些得意骄傲了。”

    “陛下,中原的贼匪还未靖平。”苏威只得道。

    皇帝盯着他,“什么意思?”

    苏威目光闪烁,声音有些沙哑的道,“臣不主管这方面,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可也知道贼匪未平,洛阳边上有李密、河北有窦建德、王须拔、卢明月,河东有魏刀儿、敬般陀、柴保昌,淮西又有孟让、左才相、李子通等,都还未平定。”

    裴蕴几人都目光直瞪苏威。

    可此时这位老磕睡翁宰相,竟然无视他们的目光,只是继续道,“以前盗贼们只是躲藏在泰山、长白山、高鸡泊、豆子岗、大野泽等这些地方,可如今却是攻郡破县,过去贼人们多是几百数千,而如今却个个号称十万数十万。不但如此,现在各地运河堵塞,甚至洛口仓、黎阳仓等几个国家大仓也落入贼手,无数百姓更是成从贼,现在各地奏报上来的情况都不属实,以至于朝廷也措施失当,不能及时剿灭贼乱。”

    “现如今虽然突厥之患暂去,可中原之内乱却不减反增,此时若是再东征,只怕便如火上添油,天下越发动荡难安了。”

    苏威在大隋当了几十年宰相了,几起几落,曾经也是文皇帝倚之开创了开皇盛世的功臣,可如今却成了一个混子。

    归根到底,不是他老迈昏庸了,而是皇帝并不真正的用他,于是他只能当个招牌,当个混子。

    但就算是混子,就算是已经七老八十,可听到皇帝居然还要再东征时,他还是忍不住终于说了几句实话给皇帝听。

第678章 龙之怒

    皇帝的眼神变的很可怕。

    他目光死死盯着苏威。

    纳言苏威目光迎着皇帝,居然没有低头。

    “哼!”

    皇帝一甩衣袖,扭头就走了。

    他大步流星,样子十分愤怒,可内心里又带着恐惧和不安。

    为何?

    因为自从雁门解围,他南下洛阳,再到西京,再到江都,这大半年来,他每天看到的奏报里,全都是大捷之类的词汇,而虞世基等人的汇报里,也都充满着胜利和喜庆的词语。

    特别是来到了江南之后,皇帝眼中所见的只有江都的繁华。

    江都有的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并没有人跟他说过什么哪里哪里贼人又作反了,哪里哪里又破郡县了,他所听到的只有哪哪又灭了一支贼人,哪里哪里又进献了多少美人珍宝来。

    因此皇帝还真以为,现在天下太平,各地都是形势大好。

    毕竟,他是如此的相信裴世矩和虞世基等人,没有理由骗他,他们也绝不敢期瞒他啊。

    可现在,苏威却告诉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四个宰相之中,有人在说假话。

    要么是苏威,要么就是裴蕴三个。

    可不管谁说假话,这都告诉了皇帝,他的宰相并不都是可信任的。

    那么他之前听到的那些好消息,可能就是有人在故意粉饰太平。

    他,被骗了。

    虽然他自认为被骗的可能性极小,甚至他更认为是苏威老糊涂了,可毕竟还是有这么一丝丝可能的。

    而身为天子,是连一丝丝被骗也不允许的。

    走到一座亭子前,杨广走进去坐下。

    他经过刚才这一路上,脑子里已经转过许久,也想了许多种可能。

    四位宰相还跟在后面。

    皇帝再次问苏威。

    “天下真有这么多贼匪吗?朕的诸道安抚使呢,他们难道没有尽职尽力?为何一直不能剿平贼匪?”

    “苏威,朕知道你反对东征,可你也没有必要用贼匪来吓朕!”

    “陛下,臣岂敢欺君,更不敢吓陛下。天下盗匪越剿越多,这是事实。张须陀上次在河南剿李密,结果一万兵马尽没,仅他被几个亲兵拼死救出。王世充剿李密,结果到现在,兴洛仓、虎牢关和荥阳等河南八郡也还在李密手里。”

    “若陛下真要再征高句丽,其实根本不需要再征召天下兵马,只需要一道赦令,赦免天下的盗贼,然后让他们从军东征,陛下可瞬间得百万之兵,则辽东渊氏必灭。”

    苏威今天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还开始硬顶起来,而且句句都是真话实话。

    杨广也不是傻瓜。

    苏威一而再的提起盗匪,还很直白的告诉了他如今天下盗匪的数量,足有百万之众。

    皇帝则愤怒变成了沉默。

    裴蕴最会察颜观色,一看皇帝沉默,知道事情不好。

    于是立马道,“看来我等身为陛下之宰相,却也还是被地方官员们欺骗蒙蔽了,请陛下给臣一次机会,一定彻底查明此事,给陛下一个交待。”

    裴蕴很联明,没有马上在皇帝面前跟苏威争论。

    他只是先说苏威说的可能是真的,但不是我们骗皇帝,是下面有人在骗我们。皇帝你给我们点时间,我帮你查一查,看实情究竟是不是如苏相所说。

    “好,朕给你点时间,但一定要把真实情况查明。”

    这会的君臣会面不欢而散。

    而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三人出宫之后,立即密议半天,然后当天裴蕴就密令一个御史台心腹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里,这名御史弹劾苏威在负责选拔举荐官员之时,收受贿赂,然后随意授人官职。

    这道弹劾,证据如山。

    皇帝看到奏章后,果然大怒,马上就召了御史台和大理寺负责调查,结果有裴蕴等三相在后面操作,这调查的结果自然不会有变化,更何况,裴蕴搞苏威的这个事情本就是真的。

    甚至他们还指使大理寺和御史台借着此案,又装作是无意中发现了更多的苏威不法的证据。

    其中既有他贪污的,也有他结党的,甚至还有他与突厥勾结意图不轨的线索。

    杨广看到这些调查结果。

    也是吓了一跳。

    他把此案特意交给宰相裴蕴来查。

    结果裴蕴的办事效率可是相当的快,只有了几天就审理完毕。

    他的处置结果也很简单。

    罪证属实,当判处死刑。

    看到这个结果,杨广犹豫了会。

    “把苏威带来见朕,朕要知道苏威还有何话可说。”

    苏威被带了进来。

    这位在文帝朝就是宰相,曾两起两落,到大业朝又为宰相,并且三起三落的宰相,已经八十二岁高龄。

    满头白发的他,算是五起五落了。

    他看着皇帝,知道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辩白。

    “陛下。”

    苏威向皇帝叩头谢罪,磕的头破血流。

    皇帝也有些看不下去了。

    毕竟大隋的开国元老,五起五落。

    “你起来吧,这么大年龄了,怪可怜的。”

    “陛下,臣自知辜负了天恩,不敢求陛下宽恕,但请求陛下让臣与家人流放辽东为长流人,为大隋守疆拓土。”

    说着,苏威还膝行到皇帝脚前,抱着皇帝的脚叩拜。

    杨广感觉苏威的手往自己的袍子下的靴里塞了一团什么东西,他心中一动,目光望去,却见苏威望向自己的目光带着祈求之色。

    于是杨广最终没动声色。

    “好吧,朕念在你两朝宰辅的份上,又八十多岁的高龄,年迈昏庸一时糊涂,便赦你死罪。这样,朕贬你为安东道正七品节度推官!”

    本来裴蕴等人已经做足了功课,这次是要把出卖他们的苏威给弄死的,谁知道苏威毕竟两朝元老,五度为相,所以一通磕头,最终皇帝还是赦免其死罪,最后甚至还给他留了个七品的官职。

    节度推官,一个节度使的低级属官,是节度判官、掌书记之下的官员,负责的就是推勾讼狱之事。

    当苏威被侍卫带出宫后,裴蕴几人知道结果后大惊失色。

    “怎的不但没处死,还让他去了安东罗成那?”

    “定是那苏老匹夫使的鬼!”

    “说不定后面都是罗成在操纵!”

第679章 清君侧

    江都宫。

    行宫之中,皇帝摒退所有的宫人内侍,然后他掀开袍子,把靴子脱下。

    靴筒里果然有东西,一团布。

    展开,发现这布好像是从衣服上撕下来的,上面有字,红色的,似用血写成的血书。

    上面的字迹杨广很熟悉,那是苏威的字,苏威的字写的很好,很有几分书圣的风范。可是上面的内容,却如那鲜血一样触目惊心。

    皇帝越看越惊。

    看完后,才发觉整个后背都湿了。

    “这些该死的家伙!”

    皇帝咬牙怒道。

    实在是苏威写的东西太惊人了,上面一开始就说裴虞三人欺君,然后就是罗成罗嗣业云定兴和王仁恭四将在马邑的大捷,一场真正的大捷。罗成阵斩始毕可汗,歼灭数万突厥军,并降俘十三万突厥军。

    ········

    始毕根本没回到漠北,他在偏头寨前的平虏谷被罗成斩杀。

    铁勒人被始毕杀了三万多,然后现在罗成放乙失钵万余人回去召集诸部反突厥。

    ······

    罗成在代北围住始毕,几次上奏请求派兵聚歼突厥人,可裴世矩他们都把奏章压下了。后来罗成打赢了,奏捷,他们又压住了消息。

    罗成请求到洛阳朝见天子,裴虞几人也不许。

    他被蒙骗太久了。

    赵才不是病死的,是陇右兵变后去平叛时中伏被杀的。

    青海的吐谷浑人重新复国了,朝廷根本镇压不了,损兵折将,而王世充在洛阳讨伐李密三战三败,已经退守洛阳。

    裴虞等人已经瞒着他放弃了青海道,把节度使裴仁基调到洛阳去协助王世充防李密。

    当然,还有许多恶劣的消息。

    诸如现在江淮都不太平,孟让在淮西山南攻占了十郡之地,左才相也已经流窜到江南,夺占数郡之地。

    左才相曾经的部下李子通,如今自立之后在江淮被李渊围剿,也跑到江南。他在丹阳被郡丞杜伏威击败后,又逃到了江北的海陵,距离江都不过数十里地。

    李渊继续追击,他又逃到江南,一直逃到余杭郡去了,朝廷大将吐万绪在讨伐他时,中伏身死。

    现在孟让占据淮西山南十郡之地,以大别山为大本营,号称齐王。

    左才相流窜江南,占据鄱阳、九江、豫章数郡,自称越王。

    李子通流窜到余杭,还占据了会稽、东阳、永嘉数郡,自称吴王。

    这些人都号称拥兵数十万,但各个都有几万人马。

    更不用说本是孟让手下的李密召集占据河南八郡之地,威逼洛阳,其实已经自号中原盟主。

    至于窦建德、王须拔、魏刀儿、卢明月等等,也个个兵强马壮。

    皇帝想不到,他自认为一片歌舞升平的江都,居然曾经被叛军兵锋相距不过数十里而已。

    如果苏威所写的这些属实,那就太可怕了。

    杨广呆呆的坐在宫殿,他失神发怔许久许久。

    他只觉得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东西。

    张须陀兵败重伤,赵才战死,樊子盖病死、吐万绪战死、鱼俱罗也战死了。

    这么严重的情况,宰相们却一直瞒着他,甚至连代北大败突厥的消息都一直隐瞒着他。

    他们想做什么。

    晚上。

    杨广直接去了皇后的宫殿。

    “梓童,你最近跟萧瑀有书信来往吗?”

    萧后不明白皇帝怎么突然又问起这个来,他那兄弟因为太耿直,之前拜相没多久,就被皇帝贬去了陇右。

    “有些书信来,不过不多。”

    “为何?”

    “听说现在道路不靖,贼匪众多。”

    皇帝叹惜一声,“把你兄弟给你的信都拿来给朕看看。”

    信一封一封都看过,每封信内容不多,部份是亲人间的思念,剩下的也有萧瑀向皇后告之关陇的一些形势,还有一些他听闻的。

    萧瑀也在信中不止一次的请皇后多劝谏皇帝,说如今天下乱成一锅粥,裴虞几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这时杨广才想起来,之前皇后确实多次劝谏过他,可他每次都听不进去,甚至因此,使得他最近都减少了来皇宫的宫中。

    看完这些信,皇帝对苏威的血书又信了大半。

    萧瑀这个小舅子以前是在他身边长大的,出了名的耿直,虽然因此很不得他喜欢,但杨广却很相信萧瑀的品性。

    “梓童,朕有好久没见到吉儿了,有些想她了,明天你让她进宫来。”

    皇后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思,让她出面召公主入宫,而不是皇帝直接召入宫。

    “好的。”

    第二天。

    出云公主带着儿子入宫见皇后,中途皇帝到来。

    “不必行礼,坐。”

    皇帝打量着女儿,已为人母的女儿似乎丰腴了点,“这孩子越看越像罗嗣业,他们罗家人都是眉如刀锋,鼻梁高挺,天庭饱满。”

    “将来定又是一员骁勇善战上将军呢。”皇帝抱着外甥哈哈笑道。

    “最近嗣业可有来信?”皇帝似不经意问道。

    “有。”

    “他来信都说了些什么?”

    “驸马的来信,女儿看后总是很疑惑,因为与我在陛下身边听到的总是不一样。”

    “比如?”皇帝问。

    “比如说马邑大捷。”

    “你把嗣业跟你说的,跟朕好好说说,朕想听听有什么不同。”

    ········

    “陛下,虞世基、裴世矩和裴蕴都在欺君,苏相总算还有几分良知,把实情相告。”

    皇帝长叹几声。

    “朕都想不到,他们会如此期瞒于朕,他们可都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重臣。”

    “陛下既知真相,还请罢撤这些奸佞之臣。”

    皇帝却道,“这事不简单,若操之不当,只怕会起大乱。”

    “父皇,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三人虽为相,把持朝政,可骁果军却是忠于陛下的。此外,淮南安抚使李渊、山东节度使来护儿他们都是可信任的肱骨之臣。”

    “只要陛下一道旨意,他们便能拔乱反正,清理君侧奸佞。”

    “朕是担心骁果军中也有他们的人。”皇帝道。

    被宰相欺瞒这么久,这不是简单的期瞒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三人骗他,而是江都行宫朝廷的许许多多人都在一起期瞒于他。

    皇帝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骁果军折冲郎将沈光向来忠心,而随驾的来护儿也很有威望,再加上江淮安抚使李渊、彭城都督陈棱都忠心耿耿,随时可护驾。而在外,又有安东道节度使罗成、定襄道节度使罗嗣业等在,陛下不必担忧几个奸佞之臣能翻起多大的乱子来。”

    “儿臣请陛下赐一道旨意,儿臣愿替父皇去一趟骁果左一军大营见沈折冲,替父皇宣旨,令他率兵入宫护驾,然后再调李渊率江淮兵捉拿欺君奸臣,重还大隋一个朗朗乾坤。”

    以前皇帝自己装睡,谁都叫不醒。现在皇帝终于醒来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第680章 连杀三相

    “朕欲调罗成入朝,让他统领骁果四军,可否?”

    御殿之上,皇帝问三位宰相。

    “陛下,不可。”

    裴蕴立即反对。

    皇帝目光盯着裴蕴,炯炯有神。

    裴蕴不由的大吃一惊,总感觉今天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为何不可?”皇帝问。

    “陛下,臣以为罗成久在边地,更熟悉边疆事务。如今陇右羌人做乱,不如调罗成入陇右平羌乱?”

    “陇右羌乱?怕不止是陇右羌乱吧,裴卿为何不告诉朕,青海的吐谷浑人已经复国,为何不告诉朕,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居然敢背着朕就擅自做主,下令裴仁基放弃青海道呢?你们为何不告诉朕,为何要调裴仁基去河南?”

    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直逼的裴蕴额头冒汗,后背湿冷。

    “怎么,说不出来了吗?”

    而后皇帝从御案上扔下一本折子,“好好看一看,然后告诉朕,这上面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裴蕴捡起来打开,一眼望去,差点晕了过去。

    上面所写的,都是他们一直在向皇帝隐瞒的东西。都是不想让皇帝知晓的各种叛乱军情,边关形势等等。

    可现在,皇帝的这本折子上写的明明白白,一点不差。

    “陛下。”

    裴蕴知道这个事情瞒不住了,约终究是包不住火。

    “不想解释一二吗?”

    “臣等只是想替陛下分忧,不想让这些事情扰到陛下。”

    “好一个替朕分忧!”

    杨广气的胡子都立起来。

    “折冲郎将沈光何在!”皇帝大喝一声。

    顿时一员身披明光铠甲佩带尚方剑的年轻大将进来。

    “臣光拜见陛下。”

    “将欺君瞒上,蒙蔽圣听的这三个奸佞之臣拿下。”

    沈光昨天就被皇帝秘密召见,得授机宜,手握密旨,因此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外面都是沈光的左一军驻防。

    裴世矩和虞世基几乎是晕坐在地,他们几个并非出身关陇贵族门阀,都是出自关东或是江南的士族豪强,全凭着皇帝的信任,才能直入中枢,以参知政事衔执掌朝廷军国大权。

    但毕竟没有什么根基底蕴。

    其实若说三人谋反做乱也是冤枉他们,只能说面对当下乱局,三人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手段解决,于是只能蒙蔽皇帝,带着皇帝跑到江南来躲避。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造反,根本不可能造反,他们的权力全是皇帝给的,本身又没多少根基,如何造反?

    其实他们真是为皇帝好,毕竟这乱局实在是难以解决。

    可杨广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解释,你们为朕好,为朕好到把朕完全蒙在鼓里?

    那朕这个天子,还算什么?岂不是你们的傀儡?

    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三人被直接削夺官爵,然后直接在殿外杖杀,皇帝是真的气极,一点情面都不给这三个曾经的心腹。

    以前那么信任他们,如今却这般欺瞒于他,岂能容忍。

    苏威倒算是逃过一劫,之前他那番话才让皇帝终于从梦中惊醒。如今,皇帝念及这位老臣的好,虽然还是不满他也一起骗了他这么久,可毕竟他最后还是说了实话。

    于是杨广下旨,将苏威改授为安东道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的品级不高,但负责一镇的文书事务,权责还是很大的。

    这道旨意,也算是对苏威的一点恩赏宽恕。

    骁果卫士的军杖噼里啪啦的落在三个奸相的屁股上背上,打的三人是血浸衣衫。

    没一会,笔杆子最厉害的裴蕴便直接没了气,而书法最好的虞世基也惨叫连连昏死过去,至于裴世矩这位外交专家,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哼着。

    四十杖打完。

    侍卫报说裴蕴和虞世基都没气了,裴世矩还有一口气。

    “没死?那就继续!”

    杨广咬着牙道,一点生机都不给裴世矩。

    于是又是一顿棍杖下去,裴世矩也死了。

    杀了三个奸相,杨广又下旨追查三人的党羽。

    一时之间,朝中扯出数百官吏,毕竟三人掌握中枢这么多年,多少人攀附。

    一连几天,江都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好在有沈光和司马德堪统领骁果军在江都城,而李渊又率兵在外拱卫,倒也很快平息下来。

    三日后。

    江都城中李渊的御赐宅第前。

    一队人马到来。

    “内史舍人携陛下的制文来了,请唐国公接旨。”

    李渊这些天都在江都,听了连忙出来迎接。

    前来宣读旨意的是内史舍人李桐客,还有一位宫内中使。

    皇帝下旨诏封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正式拜相。

    “恭喜唐国公!”

    李桐客拱手。

    李渊心中喜不自胜,表面上还极力镇定。之前儿子从关外辽东秘密回来,跟他说罗成要支持他入中枢为相时,他还不太相信。

    可谁能料到,这短短时间,他居然就真的成了黄门侍郎呢,现在朝廷三省的长官内史令、纳言、尚书令都不实授,于是便以尚书左右仆射、内史侍郎、黄门侍郎加衔为宰相。

    “臣渊,敢不奉王言制命!”李渊欣喜拱手拜谢君恩。

    当天,皇帝连下数道制书。

    分别拜授萧为尚书左仆射加参知政事衔,拜原秘书监袁充为尚书右仆加参知政事衔。又拜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拜来护儿加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皇帝又想起头号心腹宇文述的好来,于是下旨授宇文述为兵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紧接着,皇帝下旨授王世充为洛阳守,授裴仁基为河南安抚使,授张须陀为山东节度使,授罗嗣业为陇右节度使,授王仁恭为定襄道节度使。

    李渊入相后,皇帝下旨以彭城太守陈棱接替淮南安抚使之职,而丹阳太守赵元楷升任江南安抚使,丹阳都尉杜伏威也因此升授丹阳太守。

    罗成最终没有召入京,依然是安东道忠武军节度使,皇帝拜罗成为太子太师,增赐实食封通前共食邑三千户,并辽东赐田百顷,赏赐绢帛千匹。

    “看来罗家的地位依旧稳固啊,一门三节度!”

第681章 忠武军兴兵

    “皇帝居然又要启用宇文述,这还真是让人无语啊。”

    关外,辽东城。

    牙城,帅府,白虎堂。

    罗成跟魏征在下棋,谈到江都的朝堂巨变,两人都很感慨。世人皆道是皇帝察觉奸佞,可魏征却是十分清楚,一切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因为几个宰相要对罗成下手,这才逼的罗成先下手为强。

    若不然,罗成也并不会出手。辽东都还未安稳,罗成哪顾的上中原呢。但既然别人打上门来了,那罗成肯定要还手的。

    “我最佩服的还是节帅你居然连苏威都能驱使的动。”魏征叹道。

    “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不过是派人给苏威送了封信,跟他陈明了一点厉害关系。他主动站出来,总好过等我发动之后的被动。而事实也证明,苏威确实不愧是五起五落的两朝宰相,了得。八十二岁的高龄了,都还能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魏征摇着头,将一枚棋子落下。

    “我倒是觉得这老头眼光精明着,就算他现在跑不掉,可起码也给苏家留了翻身的机会,而现在的结果更是远出他的预料之外,他来辽东当节度判官,这可是极不错的结果,起码邳国公的爵位还在,官身还在。哪怕他这个年纪不可能再起复入朝,可给子孙后人留了条路。”

    苏威虽老,可精明,这招壮士断腕着实令人惊叹。

    但皇帝重新启用宇文述,无疑是个昏招,不说宇文家跟罗家的敌对关系,就说宇文述以前跟裴虞几人那都是一丘之,现在皇帝居然还要召他回来为相,这既是扇罗家的脸,同时也是置他于不利处境。

    “无妨,反正这天下烂的,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咱们还是安心种好咱们这一亩三分地,指望着这位皇帝能够中兴振作,那是做梦了。”

    罗成对杨广根本不抱希望,哪怕现在杀了虞裴三人,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实那三人死的有点冤,一直以来,都是因为皇帝的处事风格,才造就了那三个奸佞宰相。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就说苏威那可是一等一的治世能臣,曾经也是辅佐文帝打下开皇盛世的功臣,跟高和李德林是开皇之治的三驾马车。

    可在大业朝,硬生生的让杨广玩焉了,玩成了一个老混子。

    怪谁?

    怪杨广。

    皇帝的那种自负的性格,注定不可能容忍一个如文帝朝时代高和苏威这样的能干宰相的。

    杨广连杨素都容不下,又能容的下谁。

    “宇文述要回朝,你何不让你叔父燕国公也回朝?”

    “回朝做什么?那个污泥潭,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倒不如出镇一方,还能干点实事。”

    王朝末世时的宰相,又值几个钱呢。

    再说,现在朝中有李渊为黄门侍郎,有崔君肃为吏部尚书,有阎毗为工部尚书,这都是他罗成在朝中的后援助力,已经足够了。

    “你就这么不看好朝廷?萧忠直,李渊能干,来护儿也是忠心耿耿,袁充也还算务实,说不定能重振朝堂呢?”

    “根都烂掉了,如何重振?不说其它,现在李渊和萧等奏请御驾回京,可皇帝都不愿意,你说就这样,能重振朝纲?如今一个李密,就能把皇帝回东都的路给挡了,如何重振?”

    在罗成看来,如果皇帝真要重振朝纲,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回京,而且不是回大兴,而是回洛阳。

    召集罗成、嗣业等一众边疆大将率兵入中原讨逆平叛,先把李密这个所谓中原盟主干掉,还都洛阳,然后再一路路的讨伐过去。

    剿平叛乱,恢复地方,这才有可能说重振。

    可现在皇帝的路子,根本不是向着这个方向的。

    皇帝人在江都不肯北上,却还要下旨遥控罗成的忠武军如何灭掉渊氏朝鲜,还在想着要如何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一心要远迈秦皇汉武,建不世武功。

    根子烂掉了,中原的府兵已经基本上废掉了,不是毁在东征之时,就是毁在中原内乱之中,而皇帝最后一支精锐骁果军,也在雁门折光了。

    所以说,现在真正能打的,也就是边关的这些大帅。

    可青海吐谷浑复国,陇右羌人叛乱,云南还在征讨乌蛮,安南在讨伐林邑。

    罗成的忠武军也在盯着高句丽人。

    “不说朝廷的事了,如今裴虞等人除掉,我们忠武军暂时也不会受到朝廷的干扰了,所以可以继续进行攻夺扶余川之战了。”

    几天后,罗成在牙城帅府召见诸将。

    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编,安东道忠武军新的架构编制已经出来了。

    六郡的兵马,整合为四军。

    四军没有采用前后左右的番号,而是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为号。每军下辖步兵四厢骑兵两厢外加一个中军部。罗成也按军号划分的方法,给各厢授番号,从步一厢到步十六厢,从骑一厢到骑四厢。

    甚至下面的团营也都按此授番号,并授给军旗。

    四军一百九十二个营,再加上罗成的帅府牙兵八营,整整是二百个营的人马。

    平时当值驻防五十个营。

    “诸位,我打算等夏季过后,在秋季凉爽之时即展开攻势,等秋收一结束,便追集兵马,将扶余川四十余城拿下。”

    “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路、运粮。”

    罗成计划要在辽东修两条主干线,一条是从临渝关沿山与海之间,通过辽西走廊,修到辽河东岸,直抵辽东城下。

    另一条,则是沿辽河修,从最南端半岛的旅顺港,一直沿海岸往北修,修到辽河口,然后再沿辽河东岸一直修到新城北的金山城去。

    一横一竖两条干道,把安东六郡联结起来,然后辽西东部再修三条支路,联通新城、辽东、安市三城。

    同样的,辽河东岸也修三支路,对接起来。

    趁着现在农闲之时,发动军民一起把这几条路拓宽修整,连接起来。

    并且提前把军粮运到金山一带,做为秋后开战之粮。

    从辽西过来的路,联结中原的陆路通道。

    而从旅顺过来的路,则是海上航线。

第682章 四路出兵

    接下来,六郡动员百姓修桥铺路,运送粮草。虽然全境动员,可好在节度使府并不扰民,征召百姓不是无偿服役,且并不出本郡本县,不论是修路还是运粮,都是各自接力,且节度使府还会拔出钱粮为工钱。

    此举虽让帅府出钱不少,但却深得百姓好评。

    百姓们干劲很足,各郡县内的道路接二连三的连接贯通,而后各郡粮草沿着大路输送到辽河边的转运仓城,再由粮船转为水运,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罗成在金山城之西五十里的辽河边平原上,建立起了一座新的军镇,名为铁岭军镇,并让新城第二军向此派驻一个步兵厢四千人马。

    此前忠武军在紧邻扶余川的这北面,最大的一个军事要塞就是金山城。金山城修建在铁岭东面山区里的辽河支流泛河边山上,占山扼河,控制着这条河谷通道,十分险要。

    不过这座城因为是山城,所以并不算太大,此前新城的第二军驻了一个步兵厢在金城山城,这座山城是第二军防区内仅次于新城这座军城的一座军镇。

    而现在,罗成为了进攻扶余川,开始在西边的辽河平原上,修建一座更大的平原城,既为军镇,同时也是粮草转运大仓。

    这座新的铁岭军镇,距离辽河二十里,同时也驻在泛河北岸,同时这里还有座大湖,并有几条向北的支流,可谓是水网纵横。

    为了守卫这座前哨基地,罗成又在铁岭军镇北面二十里的辽河和支流柴河交汇处,修建了镇北堡。

    在镇北堡西面二十里的辽河西岸大台山脚下修建镇西堡。

    在镇北堡东面二十里的辽河支流柴河的边上山谷里,修建了柴河堡。

    镇北堡北面二十里,辽河与支流沙河交汇之处,于两山之间的狭窄河谷处修建了平顶堡,又在更北面的沙河支流河谷中,修建了北腰堡。

    金山军镇、铁岭军镇,两座军镇再配以镇北堡、镇西堡、柴河堡、平顶堡、北腰堡五座堡垒。

    两军镇五军堡,在这边足足驻了两厢五团。

    依靠着辽河这条重要的水路,军镇堡城的修建速度非常快,夯土为墙,引水为濠。从山上伐木,运到河边,扎成木排,沿河而下,直接运到城堡边。

    最北的北腰堡,距离扶余川最南的山城西龙湾山城仅仅只有二十里。

    忠武军在这里筑城的时候,直接派了一个骑兵厢越过北腰堡北面的清河,在清河北岸下营。

    西龙湾山城里的渊氏兵马,只有几百人,吓的连山城都不敢出,把所有的百姓和牲畜都赶进城,如临大敌,连派出十余骑去向北面扶余城求援。

    扶余城城主却正是曾经在罗成手下为俘虏的渊建土,听闻罗成大举派兵北上,又是筑城又是兵临城下的,吓的面无人色。

    于是一面派出数十骑向国内城求援,一面派出了两千人马进驻西龙湾山城和东龙潭山城,同时又派出使者前来询问,为何要发兵北上,并在扶余城的境内筑军城堡垒?

    面对渊建土的质问,亲自驻守在铁岭军镇的第二军军使赵贵却只是冷笑几声就打发了那位使者。

    这样一来,渊建土越发认定隋军是要发兵侵袭,于是不断的派人向国内城的父亲求援。

    可等渊太祚派人来辽东城给罗成送了许多美人马匹金银等礼物,想要谈判的时候,罗成表面答应把赵贵撤回来。

    可赵贵把第二军驻铁岭镇的兵是撤回来了,但还没等渊氏高兴两天,第一军军使李靖带着更多的兵马进驻接防了铁岭镇和下面的五个堡。

    而赵贵从铁岭撤回后,却是沿新城的小辽河河谷,派出两厢兵马越过之前议定好的边界线,向前推进了百里,并也开始在那里修筑城堡。

    紧接着,渊氏又接到报告,说辽东城方向,同样有一万隋军沿大梁水河谷向东,越过防线百里,在紧要河谷山区修筑城堡,屯驻兵马。

    而后,又有旅顺的罗存孝率兵出旅顺,沿着海岸线推进,并且还有水师在海上随同,他们直接推进到石城附近,也在修路筑城屯兵。

    一时间,忠武军兵出四路。

    李靖屯兵铁岭,兵锋直指扶川城。

    而赵贵屯兵小辽河谷,剑指木底城。

    冯孝慈屯兵大梁水河谷,兵锋直指仓岩、国内城。

    罗存孝水陆并进,兵逼石城,威胁鸭绿江口。

    忠武军四路兵马,各出万人,都是直逼高句丽人的边境山城下二十里左右,在险要之处筑城屯兵。

    国内城中,渊太祚不由的紧皱眉头。

    担忧已久的事情还是要发生了,一直隐忍,可隋军终究还是发兵来攻。

    “我儿盖苏文还在中原,隋人却发大军至,我将如何?”

    渊太祚问麾下大臣。

    “当趁隋军立足未稳,城堡未完工前,发兵袭击摧毁。否则一旦让他们修好城堡,那么我们就危了。”

    以往高句丽能扛住中原历代王朝一次次进攻,靠的就是这些山城堡垒,靠的就是硬拖时间,耗的对方后勤补给接不上,让对方不得不自己撤兵,而他们甚至能在对方撤退时发起反击。

    不争一时之雄。

    可现在罗成在辽东屯兵三年,兵精粮足,又适应了这里的气候,熟悉了这里的地形。

    现在还跟他们来同样的堡垒推进战术,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大王,现在隋人还未真正发兵,若我们先出兵攻击,这正是授他以柄,到时隋人四路来攻,我朝鲜必亡也。”一位大臣提醒渊太祚。

    攻不能攻,可守又难守。

    隋军兵出四路,到时谁知道他们要攻哪一路?

    他们不可能把兵马四面布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兵马无法集中,分开防守,可能要被各个击破。

    渊太祚手里还有十万兵马,他还能再动员十万青壮为兵,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而让渊太祚最怕的则是罗成步步推进,筑城屯兵,不断推进,一把剑悬而不发,那才是最可怕的,到时,他不得不四面布防,时刻屯兵等待,牧民无法牧牛羊,农夫无法耕田地,罗成只要这样熬他两三年,他的朝鲜就得崩溃。

    犹豫半天之后,渊太祚最后只能不甘心的向扶余、木底、仓岩、石城四路派兵,每路增派一万守军。

    同时,开始全国紧急动员,以备忠武军全面入侵。

    高句丽人这边的调动,很快也通过间谍斥候传到了罗成这里。

    “渊太祚还真是贪心,居然四路都想保,那如此一来,我们接下来倒是轻松了。”

    罗成此次出兵,虽发兵四路,可真正的目标只有扶余川,其余三路不过是虚张声势,佯攻作态而已,为的就是牵制高句丽的兵马,想不到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第683章 火烧宇文述

    辽东城外,大梁水河边,胜利驿站。

    罗成正在这里送别宋老生,这位老将从第一次东征时便是罗成的副将,数年来一直紧随罗成的脚步,两人关系向来不错。先前他为建安建太守,但在上次调整兵马,设立四军时,罗成却没用授他军使之职,这位老将军被罗成请到了安抚使衙门,出任了安抚副使一职,依然兼着建安建太守。

    现如今安东道依然是六郡十八县的区划,但另一面,兵马却已经改成了四军制。实际上,辽西的柳城和辽西两郡的兵马,都并入了第一军。而建安和旅顺两郡的兵马,则都并入了第四军。

    因此,建安和辽西两郡的太守,其实现在已经不管兵了。

    身为忠武军元老的宋老生退出了军队序列,反倒是新来的李靖却成了第一军军使,要说没有半点想法也是不可能的,好在罗成主动找宋老生谈了许久,最终解开了他的心结。

    罗成跟他只说了一点,那就是他不信任封得彝这个安抚使,所以安抚使衙门必须得有个自己人,而且还得是有足够的威望,这个人宋老生最合适。

    另一方面,罗成又让宋老生出面负责组建了一支船队。

    说是安东的运输船队,这支船队包括了海上运输队和内河运输队,可实际上罗成并没有简单的只是弄两支运输船队这么简单。

    这两支运输船队里,各隐藏着一支水师,平时负责护航,关键时候也可以运输兵员,甚至登陆作战。

    两支水师的规模都不算大,各两千人马,几十条船,但拥有输运万人的能力。

    现在罗成交给宋老生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由他带着海上舰队去平壤,那是杨万春的乐浪郡,也是齐王杨的封地。

    罗成让宋老生以安东道安抚副使的身份前去,动员杨万春出兵从后方威胁牵制高句丽人。

    “我听说杨万春病重,快不行了,你过去,想办法要扶立一个能够追随我们的新太守,若是杨万春立的人不行,那就想办法把他换掉,实在不行,你可以先兼任这个乐浪郡太守之职。”

    罗成除了让宋老生带着他的第一舰队去平壤,还另拔给了他一个厢四千人的乡兵,虽战斗力不如正规的忠武军,可也是装备齐全,士兵健壮。一样拥有两千步兵一千轻骑和一千辅兵。

    “这个杨万春倒真是病危的不是时候,他跟渊太祚那是死对头,若是他在,肯定会死咬着渊氏不放。可现在他这个时候病危,还真不知道他的继任者会是什么样的。”

    罗成给宋老生续上茶水,笑着道,“我倒觉得他死的挺是时候,这个杨万春别看他跟渊氏不对付,可是此人其实也从没真正倒向过我们,不过是想借我们之力复他的高句丽之国。有他在一天,乐浪郡也不可能真的归附我们,他现在一死,我们说不定有机会提前把乐浪郡和那百万人口收入囊中。”

    杨万春是个铁杆的高句丽国复辟保王党,哪怕高氏亡国的那么彻底,他都还一直念念不忘记复兴故国。

    送走宋老生,罗成还没回辽东城,结果就遇到驿骑带着一封快信赶来。

    现在罗成在安东建立了一个高效快捷的驿传系统,不但沿两条主干线每隔二十里一个驿站,而且白狼水、辽河和渤海上,都有水驿和海驿,在渤海湾的庙岛君岛,在白狼水和辽河岸边,都有驿船,以传递消息。

    而在中原,罗成还有张亮的暗卫负责打探消息,在两京和三府,更设有专门的办事院,负责收集传递消息。

    “宇文述死了。”

    最新送来的消息很劲爆,宇文述这个老狗终于死了,他死在回中原复相的路上。但是这位死的有几分蹊跷,他并不是病死或什么。

    他是在路过交趾郡的时候,晚上在驿站里休息的时候,驿站失火被烧死的。

    而众所周知,驻守交趾郡的正是安南节度使燕国公罗艺,这位跟宇文述是死敌,当初还在皇帝的面前直接打爆了宇文述的一只眼。

    现在宇文述从云南路过安南交趾回京复相,偏偏就在驿站里失火烧死了。

    这简直比在船上落水淹死了,还让人遐想连篇。

    最大的可能便是罗艺故意放火烧死了宇文述。

    罗艺没有给宇文述回京复相的机会,一把火放他上了西天。

    果然。

    第二天,又有一个消息自驿路急递送到罗成面前。

    江都的皇帝听闻这个结果,很是震怒。

    皇帝下旨,解除罗艺的安南节度使之职,召罗艺入京,授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加兵部尚书。

    本来兵部尚书是宇文述的,现在改授给罗艺,但宇文述原本是兵部尚书加参知政事衔,现在罗艺仅是兵部尚书,这意味着罗艺并没接替宇文述拜相。

    不少传言,皇帝是要召罗艺回去问责降罪的。

    听到这个消息,罗成皱了眉头。

    他认为,罗艺其实没必要弄死宇文述,他和多数人一样,都认为宇文述就是罗艺故意放火烧死的。

    可烧死了宇文述固然痛快,但也要面临着皇帝的怒火。

    罗成赶紧给罗艺去信,让他不要回中原,结果他的信刚发出去没几天,就有消息传回来,罗艺在安南称病,推说无法入朝,还说等病好之后便入朝请罪。

    这种公然抗旨行为,形同谋逆。

    可江都那边,却出奇的沉默。

    谁都知道,皇帝此刻是如何的暴怒,但安南远在天之南地之角,罗艺真要抗旨,皇帝一时也没办法。

    尤其是他还得顾忌着罗艺还有两个身为节度使的侄子,一个身为节度副使的兄长在外统兵。

    罗成于是连忙又给还在定襄的嗣业去信,让他暂缓交接,先不要去陇右,他约嗣业先到临渝关会面商议。

    本来皇帝调嗣业却陇右任节度使,罗成是挺支持的,毕竟最早的时候,罗成和罗艺就商议着让罗艺去青海的,那里靠近西京,大有可为之地。

    但现在这局势,谁也不知道因罗艺之事,会发展向什么地步,所以暂时不要交出定襄道无疑是最安全的。

第684章 造反吧,兄弟!

    燕山之北。

    草原坝上。

    这里曾是北魏六镇之一的怀荒镇之地。

    不过在隋初,长城之外的坝上因为处于燕山之北长城之外,已经是草原南缘,因此这里便没有置县安民,只是一个军事缓冲地带。

    在雁门之围后,朝廷把燕山燕,军都关以西地区,析出一个涿郡,都划归了定襄道节度使府管辖,连同马邑郡的北部也析出一个云内郡,也划给了定襄道。

    长城外,野狐岭上。

    两支人马在这里会合。

    一边是安东道忠武军节度使罗成,一边是定襄道宣武军节度使罗嗣业。

    两位骁勇善战的边帅却在这长城外秘密会见。

    “我一路赶来,还担心你已经去陇右了。”

    “本来是要走了,结果见到你派人快马送来的信,所以便又留下来了。”

    嗣业和罗成兄弟见面,笑着各自下马,互相拥抱。

    “让你特意跑来这里,辛苦了。”

    本来罗成是约在北平郡和柳城郡之间的临渝关会面的,但最后嗣业提出在涿郡长城外的坝上会面,罗成便只好又快马加鞭赶来。

    “一路上还好吧?”

    “还好,我走的是关外,虽然路难行一点,但经过的是奚人的地盘,倒也方便。”

    罗成现在对奚契两部的影响力可是巨大的,特别是上次共同出兵攻突厥后,关系更进一步。一面是得了许多战利品,另一方面则是罗成与他们全面开放边市贸易,两族的汗王、贵族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得了这些好处,自然对罗成是很尊敬。

    因此这次罗成秘密借道,奚汗杨国庆自然是十分热情,他亲自来为罗成引路向导,并带了一千轻骑护卫。

    所以这一路上没有半点阻碍,又是轻骑而行,因此并不比经临渝关过北平、范阳麻烦。

    兄弟俩站在野狐岭上。

    “你知道叔父那事的内情吗?”嗣业问。

    “知道,这次的事情估计有些麻烦。”

    其实宇文述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宇文述得了皇帝的旨意,召他回江都复相。宇文述走的是当初入云南时修的那条新路,就是自交趾通往滇池的昆明。他原路而回,在路过交趾的时候。

    本来罗艺是不想见宇文述的,结果宇文述却好死不死的有些得意忘形,故意让随从去拜见罗艺,还说要在驿站邀请罗艺吃饭,说要摒弃前嫌什么的。

    罗艺见此,也不好拒绝,于是便去赴宴了。

    若是大家各自留几分脸面,那吃顿饭,哪怕心里还记着仇,起码场面上还能过的去,以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也不错。

    可偏偏宇文述几杯酒下肚之后,开始翻起了旧帐。

    言语之间对罗艺十分不善,甚至借着几分酒意,说待他复相之后,定不会忘记当初罗艺打瞎他眼睛的这笔帐。

    甚至他还得意的跟罗艺说,回京后他就要让罗艺去云南接任他原来的位置,还说了要弹劾罗成之类的一些胡话。

    罗艺本也是个硬脾气的人,要不也不会当初在皇帝面前打瞎宇文述一只眼。

    本来是本着场面上的面子过来,谁料到这宇文述老狗如此嚣张。

    两人在驿馆里就吵了一架,当时罗艺差点动手把宇文述另一只眼睛也要打爆,手下拉着他回去后,罗艺越想越气。

    不但没气消,反而更加愤怒了。

    于是一怒之下,带着几分醉意,干脆让人去放火烧驿站。本来若是一般的手下,就算上司下了这样的命令,也不敢去。

    可罗艺治军,向来严苛,而且他对手下又赏赐极厚,所以在军中极有威望。

    他说去烧死宇文述,结果手下还真就去了。

    一群人半夜包围了宇文述的驿站,然后扔火把进去。

    等驿站里宇文述一伙想冲出来时,再放箭。

    这事做的很绝,可万万没料到的是,当晚宇文述有手下不在驿站里,那是宇文述派出去打探收集罗艺消息的,他亲眼看到罗艺的牙兵放火烧驿站,并拿箭射死了想冲出来的宇文述等人。

    这人后来悄悄的逃离交趾,然后把情报奏报上去。

    这事因此就捅了出来。

    这下不但皇帝震怒,连萧、袁充和来护儿等也都力主要追究罗艺之罪,李渊这个宰相也无法帮着说话,只能劝皇帝先把罗艺召到御前询问清楚再定罪不迟。

    “这宇文述是不是傻?”嗣业听完内情,也不由的摇头。

    “宇文述傻不傻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得到消息,这次皇帝不肯甘休,一定要让叔父获罪。甚至还打算趁机削夺我们兄弟的兵权,嗣业啊,我知道你是天子女婿,可如今我们罗家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若是叔父出事,我们谁都逃不过牵连。而站在我们如今的位置上,一旦失去兵权,那就没有了半点倚靠,到时就得任人搓扁捏圆,而你我兄弟这几年窜起的太快,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权贵,又让多少人眼红过,真要到那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落井下石呢。”

    罗成拍着兄弟的肩膀,“这次的事情,我们一定得好好思量个对策。”

    嗣业侧头打量罗成,见这位兄弟在他面前毫不掩饰他的一些意图。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叔父现在拖病不进京,皇帝还在催促,但现在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我们两个,只要我们一天还握着忠武和宣武两军,皇帝就一天不敢真对叔父如何。”

    “拥兵自重,这和谋反没什么区别吧?”嗣业道。

    “可以这么说,但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兄弟为大隋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难道最终却要换个如李浑李敏那样的结局?因为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株杀全族?”

    “嗣业,况且当今天子,并不是一个万民景仰的圣人明君,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今上就是个败家子,是个纨绔,是个昏君。不管他曾有多宏伟的理想,可结果就是如今天下千疮百孔,是这万民水深火热,也许,换个皇帝,或者干脆改个朝代更好。”

    嗣业一点也不惊讶罗成这些惊人的逆言逆语。

    “可你想过没有,如果真到这一步,这天下只怕更加千疮百孔,百姓水深火热。”嗣业道。

第685章 废昏君

    “我只担心这样一来,天下便将彻底大乱。”嗣业长叹一声。

    “三哥,不破不立。有的时候,病入膏肓,医是没法医的。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百回征战,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皇帝不断作死,换来如今这般天下大乱?不,若我等只是平头百姓,那么这天下大苍生自然与我等无关,古来先贤们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你我手中拥有解救天下苍生于倒悬的实力,为何不站出来尽到这个责任,还非要坐观天下大乱,甚至是看着皇帝继续昏庸胡来,甚至为虎作伥呢?”

    嗣业的眼中充满着迷茫,这一刻他对自己的身份也有些迷茫了。

    一边,他是皇帝的女婿,而且皇帝对他也确实很好,他没有理由造皇帝的反。可另一方面,兄弟罗成的话却又在触动着他的心底。

    “嗣业,我们不能等刀架到脖子上才来后悔,到时不止是我们罗氏一族的性命,也还关系到我们麾下无数跟随我们的弟兄,大家出生入死,难道最后结局要跟太原城下被杀的那些陇右勤王兵一样?”

    罗成知道兄弟还在犹豫。

    这个时候直接道,“本来没有这次的事情,我还打算先平定渊氏朝鲜,把关外辽东安定下来,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劝谏皇帝,我不瞒你说,把虞裴三人弄下去,我是花了极大力气的,我本来以为弄下那三人,皇帝能够振作起来,重新安定天下。”

    “可是皇帝怎么做的?他还想着要再亲征辽东,想着再北伐突厥,还想着要再灭吐谷浑,征服西域,他对于中原各地的黎明百姓,并没有怎么真正的放在心上。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是对皇帝不抱任何的幻想了,而且我也绝不会任皇帝把刀架到我脖子上任他宰割。所以不管你今天答应我还是不答应我,总之我都已经决定反了。”

    “你真这么决定了?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嗣业道。

    “我已经考虑的够久了,若让皇帝继续这样下去,这天下只会更乱。所以我已经决定,要迎齐王杨为天子,尊皇帝为太上皇,我们革新朝政,恢复秩序,安定下天。”

    嗣业认真的看着兄弟,没想到他的计划已经这么远了,看来他确实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迎齐王为天子,然后呢?”

    “然后?”

    “然后我们自然是另立朝廷,恢复天下。”

    “那再然后呢?”

    “你是想问我最终会走到哪一步吗?我也不避讳的告诉你,如果我真能恢复天下太平,到时自然也会当仁不让的接受禅让,建立新朝。”这一点上,罗成没有什么好扭捏的,只要他真的跨出现在这一步,那么未来不管他自己有几分愿意,他都会必然被推到那个位置。

    成王,败寇。

    就看最终是成还是败了。

    至于现在迎齐王为天子,那也完全是为了政治需要,毕竟直接造反,步子还是迈太大,大家也得有个心理转变过程,得给大家一些时间。

    “你需要我怎么做?”嗣业问。

    “控制好宣武军,掌握好定襄道,待我在辽东举旗,你立即响应,我还会联络山东、安南、河北诸道,到时大家共同进退,再造神州,共建新朝!”

    “你有几分把握?”

    罗成望着野狐岭下的青青草原,“把握这个东西,谁敢说呢,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也就无怨无悔了。”

    嗣业感叹着道,“在章丘老家的时候,我从没有想过,我有朝一日能够做官,我一直以为,我以后会继承老爹的手艺,从官府均二十亩田,然后农闲时打打铁,娶个乡下婆娘,生一堆孩子,然后这辈子就过去了。”

    当年的那个乡下青年,如今却是爵封襄阳侯,官居节度使,手下还统着两万余兵马,镇守北疆。

    谁能想到呢。

    “可是我更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成为一个叛臣贼子。”

    “嗣业,成王败寇而已,成了,我是天子你是亲王,败了,我是逆首,你是从逆,就是如此,以成败论英雄尔。”

    “你说爹会支持我们吗?”嗣业又问。

    “应当会吧,咱们都是姓罗的,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今到这一步,我们一家人自然也是要一起共进退的。”

    罗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你愿意支持我,我非常高兴,咱们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你现在马上回定襄,想办法把义成公主和俟利弗设控制起来。”

    “漠南的归附突厥诸部里出面的一直是阿史那思摩,这人我怕不好控制。”嗣业道。

    “这个你放心,阿史那思摩与我关系不错,我跟他一直有往来联络,你回去后,我保证他会统漠南突厥诸部配合你的行动。”

    嗣业惊讶万分,想不到兄弟远在辽东关外,可手却一直都伸到漠南来了。当下不由的苦笑,“看来,你这是一直就早有准备啊。”

    “有备无患嘛。”

    嗣业又问起马邑的王仁恭。

    “王仁恭掌握马邑、楼烦、雁门三关,这是我南下河东最关键的通道,若是不能拉他过来,我无法南下。”

    “王仁恭跟我也有点交情,我会派人去找他的,希望他能够站到我们这一边。”

    说实话,罗成心里也没什么底,王仁恭这人,是个脾气比较直的人,当初宇文化及带一道旨意,就能让他出卖自己,现在罗成不敢说他会站过来。

    “那河北的三帅呢?范阳的薛世雄、北平的独孤篡还有邺城的李景,他们会站过来吗?”

    李景是罗成的老师,可罗成一样不敢说他会站过来。

    “我会去联络他们的。”

    “如果马邑的王仁恭、太原的杨义臣,还有河北的这三帅都不肯支持我们,怎么办?”

    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很麻烦,因为他们正好把罗成和嗣业两军南下之路堵了。

    “真要有那个万一,我们也还有山东道,我可以自旅顺渡海南下。”

    “可若这五帅来攻,你又岂能分身?”

第686章 再下一城

    “我们继续并肩膀战斗!”

    罗成与嗣业在长城外野狐岭上,兄弟二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商议已定,兄弟俩人便没再多逗留,各自立即返回节镇。

    奚境,濡水河畔。

    濡水、索头水、武列水三河交汇之处的一座土城矗立。

    原本库莫奚人是不立城寨的,他们习惯游牧,逐水而居。不过这两年,罗成镇守关外,大力发展与奚人的关系,特别是加强放开通商互市。不仅在安东道境内设立多个关市,而且还不断组织商人,还派兵护送商人们进入奚和契丹等境内贸易经商。

    这座土城因为距离北平卢龙寨不远,同时与关外柳城郡也近,因此便成了一个大集市。连奚汗可度者后来也干脆在这里设立牙帐,派人在此收税。

    再后来,罗成表奏朝廷,以奚境设为饶乐郡都督府,以可度者为饶乐都督,还赐国姓名杨国庆,和亲一位宗室公主,于是为迎接公主到来,可度者更是耗费许多奴隶人工和钱财,在原来土城基础上,再次扩建。

    这使得在后世承德这个位置上的饶乐郡城,显得很壮观。

    尤其是这里靠近河北的北平和关外的柳城两郡,大量汉商往来,使这里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因此商铺林立,而奚族的贵族头人们也争相在这里建府邸宅院,于是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连罗成都特别在这里设立了忠武军的办事院,另外有安东道各郡官方、军方还有私人的?店、商铺等许多。

    此外还出现了安东会馆、柳城会馆、辽东会馆这样由安东六郡同郡商人建起的带同乡商会性质的会馆。

    在城外,原本的牧场,甚至已经出现了成片的桑田麦田,这些都是由安东商人出钱或租或买下的土地,然后雇佣奴隶过来耕种,耕种的粮食直接就售卖给饶乐城,供给来来往往的商人,以及城中的贵人们食用。

    罗成骑着马,由可度者亲自陪同着来到这里。

    看着那城外路边田地里忙碌的那些高句丽奴、突厥奴还有昆仑奴、新罗奴等,还有那些负责管理监督的汉人庄头、庄丁,会让人产生一种恍惚感,好像是行走在河北或辽东的一处乡野中。

    看到奚王过来。

    田里的奴隶们全都跪伏在地上。

    而那些汉人庄头庄丁们,则只需要微微低头躬身行礼即可。

    看的出来,他们在这里地位不低。

    “五郎,你看看这里,才几年时间,居然已经如此繁华,这座饶乐城,连同周边怕不是有万人了。”

    被称为五郎的年轻人便是可度者的儿子苏支,不过他现在叫罗守信,是罗成的义子。

    已经得赐名为杨国庆的奚王可度者,看着这景象充满自豪。

    身为奚王,以前他手下常备的侍卫不过五百骑,可自从他投效罗成之后,那是实力大增。尤其是以在边市贸易中他占了许多好处,每次去贸易,他自然占最大份额,能换到最多的商货,也自然也赚到更多钱。

    后来他在奚境迎汉商进来,也开始设立集市,开始收税,这税自然是落入他口袋。

    有钱了,自然就会有兵。

    更别说,跟着罗成去打突厥,回来得了那么多装备。

    于是他用这些装备和钱,开始扩建自己的常备侍卫军,现在已经足足有五千骑了。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毕竟要维持一支五千人的常备侍卫,就得他负责这些人的开销,人吃马嚼,五千人以前他根本养不起,可现在他不但养的起,还给他们装备的很精良了。

    他的五千侍卫,其中一千骑装备着大隋的铁甲,另外四千骑,也都装备了皮甲。人人配弓,个个带矛。

    “饶乐侯,我听闻你有个女儿被称为草原上的珍珠,非常的美丽大方,而且还未订亲下嫁?”

    罗成心中惊叹着奚王实力这几年暴增的同时,笑着开口。

    杨国庆一听罗成提他心爱的黑珍珠,于是万分得意自豪,拍着胸膛说,他的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无价之宝。

    罗成先是打听了下这位明珠的年纪,听说已经十六岁,于是笑着问道,“我们中原的诗经中有一句很美丽的诗,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帅也爱慕明珠之名,想要追求,不知可否?”

    罗成的姐夫王子明在一边对可度者诱惑道,说罗成愿意拿出一千支长矛,八百把横刀以及一百副铁甲,另外三千匹绢,三百匹蜀锦来求得这位奚王明珠。

    杨国庆有些意外。

    甚至有些迷茫。

    他儿子苏支现在为罗成的义子,而现在罗成又要求娶他女儿?而他又知道,罗成是有妻子的,女儿过去也只能做妾。

    这既乱辈份,也无疑会委屈女儿。

    “怎么,饶乐侯是不愿意这门亲事,难道这还会委屈了令千金不成?”

    罗成在边上笑呵呵的道,“我是真心爱慕令千金,我愿意再赠送饶乐侯你一百副具装甲骑。”

    这话一出,杨国庆不由的深吸了口气。

    上次跟罗成去打突厥,他可是亲眼见识过罗成麾下重装铁骑的威力的。那种横扫一切的气势,真正让人羡慕。

    可是他们奚人,却从没有具装甲骑,因为这种铠甲他们既不会造,又没地方买,而且成本太高,也装备不起。

    平时也就是高价偷偷弄个几副来收藏而已,根本无力装备出成队的重骑来。

    现在罗成直接开口送他一百副,如何不让人心动。

    “饶乐侯,我马上要发兵征讨渊太祚,若是我们亲上加亲,那我这次肯定也要带上你们饶乐府,到时我承诺,打下的渊氏土地和人口归我,但你们攻夺的钱财牲畜,甚至是夺得的铠甲兵器全都归你们,一件也不需上缴。”

    罗成又抛出一个大饵。

    这下杨国庆眼睛都不由的瞪的巨大,呼吸也急促起来。

    上次跟罗成去打突厥,虽然损失不少,可收获更高。

    攻下的地盘和人口归罗成,而夺取的牲畜钱粮还有武器铠甲全都归自己,这种好事可是太难得了。

    “我答应,如此美事,岂有不答应之理,我答应了。”奚王忙不迭的应允下来。

第687章 忠义无双李靖

    安东。

    铁岭军镇内。

    安东柳城郡太守、忠武军第一军军使李靖正有些不安的在厅中踱步,凭着敏锐的直觉,加上小心的调查,李靖刚刚得出一个让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的结论。

    “罗家这是要造反了啊!”

    综合种种迹像,尤其是这段时间罗成的反常行踪,让李靖得出了这个结论。

    只是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并没多高兴,反而是惶恐万分。

    罗成要造反,那忠武军何去何从?安东道又将置于何立场?

    还有他这个刚从马邑调来,却这般得罗成信任的外来者,又将站在什么样的立场。

    李靖不敢把这个结论告诉别人,他也不知道忠武军里究竟谁是可以信任的,毕竟他刚来不久,在这里最熟悉的人,也就是同样从马邑过来的尉迟恭。

    可是尉迟恭还已经跟随罗成离开了辽东,李靖猜测罗成可能是去会罗嗣业密谋去了。

    “你真的这么判定?”

    回到府中,憋了许久的李靖最后还是找了个人说了,这人是他的妾侍张出尘。当年她曾是杨素府中的持红佛婢女,因此被称为红拂女,她本是江南陈朝宦官女子,后因陈朝灭亡,她也被赶到长安,还被赐给了杨素。

    杨素府中美婢歌姬成百上千,张出尘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红拂婢女。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来府中做客的李靖。

    这个年轻的关陇贵族子弟,一表人才,且极得杨素赏识,家世又好,连杨素都说将来他必定会坐到他那个位置。于是红拂女便主动的去李靖的房间表露爱意,自荐枕席,后来还跟李靖私奔出府。

    好在杨素是个比较豪爽的人,不但不以为怒,反当成是桩好事,事后直接把她送给了李靖。

    这些年,张出尘一直陪在李靖身边,多年过去,李靖并没有如杨素牛弘等人说的那样一飞冲天,反而有些中年蹉跎。

    好在上次雁门之围中表现不错,调来辽东后,更是深得罗成赏识看重,一个外来的新人,却一下子被罗成选为四军使之一。

    可以说,罗成对李靖那是有知遇之恩的。

    “我可以肯定,罗成正在密谋造反。”李靖叹道。

    张出尘对丈夫的判断还是很相信的,因为丈夫虽然蹉跎了些年,但确实是有本事的,尤其是他的洞察力极为的敏锐。

    “忠武军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安东六郡又会有多少人肯依附他?”张出尘继续问丈夫。

    李靖叹口气。

    说我现在最感慨的就是这个,我来安东不久,可却也惊奇的发现这里与中原很不一样。虽然之前我在的马邑也是边关之地,可与这里全然不同。

    罗成在这里虽只数年,可却把这里经营的跟个铁桶似的。

    以前我只道罗成为开镇节帅,又在是辽东征高句丽扬的名,所以在这里威望高些,行事独断一些,可是现在看来,其实罗成行事,早有轨迹的。

    忠武军本只五万一的军额,可罗成却通过郡兵,硬生生的编出了十万之兵,而且郡兵跟府兵完全没有区别,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再者,他的那土团、乡勇、民兵,其实就是在搞全民皆兵。

    李靖说罗成利用边镇节帅的权宜之权,尤其是利用安东道是刚夺下的疆土,因此在这里对府兵破规格的授田分地,大搞军屯民屯,还利用战争,豪爽的把战争缴获私分给将士们,使得这里的将士,只知有罗成,不知有朝廷。

    “从节度长史侯莫陈乂到行军司马魏征,再从度支营田使王子明到安抚副使宋老生,罗成已经聚起了一支惟他马首是瞻的队伍了。”

    “那就是说,罗成真要举兵,忠武军都会追随他起事?安东六郡的官吏甚至是百姓,也都会相随?”张出尘问。

    “大抵如此吧,也许还会有些忠义之士,可不会有太多的。罗成很聪明,他早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辽东的军民都跟他绑到一条船上了。”

    李靖认为自己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忠义之士之一。

    身为关陇贵族,李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由他们祖辈父兄们拼血冲杀而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

    “我要密奏皇帝,告诉朝廷罗成要谋反。”

    终于,李靖下了决心,做出决定。

    “你疯了,你也说了,罗成把这里经营的跟铁桶一样,安东的军民都跟他绑在一起了,你要密告他谋反,只怕你的信还没送出去,就先落到了罗成的手里了。”

    “可我岂能坐看罗成谋反叛乱而无动于衷,那就是附逆从贼。”李靖道。

    “夫君,你觉得罗成造反,能成事吗?”张出尘问。

    李靖不明白她为何这样问。

    “你就说能有几成机会?”

    李靖想了想,不由的更加叹气,说罗成掌握关外六郡,还与奚、契两部关系极好,手里忠武军明面上就有十万兵马,暗里还能动员不下十万,而且他兵精良足,其兵马都是久经战阵的悍勇之兵。

    而其兄弟罗嗣业在定襄道掌宣武军,手下军额两万余,但他却还控制着漠南的突厥人,那也是随时能召起数万突厥骑兵的。

    还有河北安抚使李景是罗成的老师,山东道节度使张须陀也是罗成的老师,副使罗贵更是他父。

    此外范阳府尹薛世雄跟罗成交好,薛的几个儿子都在罗成麾下为将,很受重用。

    再有罗艺为安南道节度使,也握有镇海军一镇人马。

    ·······

    越算,李靖越发的无奈。

    “反观朝廷这边,经雁门一役,骁果军精锐尽去,如今虽还有十万之众,可已经不过是贼囚流民无赖子的集中营,中原的东都军连李密都打不过,江淮江南又有孟让左才相李子通三支人马牵扯。”

    这样算来算去,李靖觉得罗成真要造反,朝廷只怕都无力抽调多少兵马去讨逆。

    “既然罗成胜率如此之大,那夫君为何不顺应时势呢?你如今这般得罗成礼遇重用,若是夫君肯相助他,那到时改朝换代,夫君也不失一元勋之位。”

    李靖便气愤的对爱妾道,“事情怎么能如此功利的去计算呢,为人臣者,应当以忠孝为先。我是大隋的将军,李家更世受国恩,为国家勋贵,如今国家有难之时,我当全力帮扶国家,怎么还能想的是附逆从贼?”

    张出尘苦心劝说李靖,说你们李家虽几代贵族,可也先后经历了西魏自立,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等,你们李家祖辈父兄们也没哪个说非要以死殉国的啊。

    可李靖却一根筋的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

    “你一妇人,不懂忠孝大义,我还是不跟你说了。”李靖摆手,让张出尘出去。

第688章 不杀李靖,留着过年吗

    辽东城的牙城白虎堂上。

    李靖失踪的消息从铁岭镇传至,代罗成留守帅府的长史侯莫陈乂十万火急的召急了一干忠武军大将,商议此事。

    这时,刚好在辽东办事的的旅顺太守、忠武军第四军使罗存孝也在城中,便也赶来议事。

    罗存孝很清楚兄弟罗成现在哪里,也知道罗成在谋划着如何惊人的大事,这是掉脑袋的大事,可偏偏此时,第一军使李靖却在前线铁岭镇失踪。

    “王君廓呢!”

    罗存孝一进入白虎堂,立即询问。

    “王将军稍后就到。”主持会议的侯莫陈乂说道,存孝这时才有空打量了下与会众人,都是忠武军的老兄弟,而节度副使屈突通、安抚使封德彝、观察使李百药等都没来。

    “我没有派人去请他们,这个会就我们老兄弟们开。”侯莫陈乂又道。

    除了离开辽东的罗成,还有在前线的赵贵、冯孝慈,以及去乐浪的宋老生,可以说,忠武军大将都到了。

    “李靖到底怎么回事,这个时候怎么会突然失踪?”存孝问。

    侯莫陈乂道,“我怀疑李靖察觉了些什么,所以极有可能是潜逃回中原去告密去了。不过这暂时还只是我的猜测,王君廓将军已经在查证了,等他到了,一切都清楚了。”

    在坐的都是忠武军老兄弟,也都是团结一体的,因此罗成准备要举事前,也是提前跟诸位老兄弟们一一吹过风,得到了回应的。

    大家对于罗成的大计划,表现的有些惊讶,但最后都愿意支持。

    对大家来说,罗成就是他们的头,头往哪指,他们自然往哪跟,没有罗成带着大家,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更别说,他们现在的家业都在辽东,若是罗成被皇帝撸了或杀了,他们这些人就算不被论罪,可辽东的产业毕竟也不是那么明正言顺的,到时肯定受影响,更别说,罗成真要倒下了,他们这些人岂有可能置身于外的?

    等了会,王君廓终于到了。

    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让大家久等了。”

    存孝有些迫不急待的问,“李靖到底怎么回事?他人在哪?”

    做为罗成秘密力量之一的统领,王君廓这几年东奔西走,十分忙碌,但在罗成这里也越发受重用。

    他在白虎堂门口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先喝了杯茶,才不急不缓的道,“李靖辜负了大帅对他的信任,这家伙是个人才,我们一点风没跟他透,可他居然也凭直觉就嗅出了些风向,然后便悄悄的打探,最后证实了猜测后,这家伙便要去告密。”

    “他真去告密了?”

    “无用担心,虽然李靖自以为行事机警,可却岂能逃的过我们影卫的眼睛,从他来辽东的第一天,我就盯上他了。果然没有白在他身边浪费那些眼线暗桩。”

    王君廓的影卫主职是刺杀、斩首,当然监视也是他们的一个任务。

    李靖行动还是很迅速的,他不相信忠武军任何人,哪怕是副帅屈突通这样的老将,他也不太相信,他在铁岭堡简单的交待了下军务,说要出城查探敌情,然后便跑了。

    出了城李靖就化了妆,装扮成一个契丹商人。

    甚至还提前伪造好了这契丹商人的通关文书,他很聪明的没有一直骑马南下,而是离开了铁岭镇百里后,便乘船沿辽河而下。

    水路船快,他一直坐到了辽河的出海口营口城,在那里又转乘去旅顺港的船只,想要从那里乘船去山东,然后下江都密奏皇帝。

    可惜李靖虽跑的快,可王君廓一直盯着他呢。

    他只半天没露面,暗线就立马上报了,然后就有专人来追查,结果发现李靖跑了,于是紧急传令下去,四处追寻。

    最后王君廓追到旅顺,查到李靖已经上了船,准备去山东。

    他急调了一条船扬帆直追,最终在海上拦下了李靖的船只,硬生生的把李靖从船上抓了回来。

    罗存孝冷哼一声。

    “大帅授他为第一军使,又命他全面负责攻夺扶余川的准备事宜,铁岭堡万余兵马交他指挥,他居然临阵脱逃,人呢?”

    “已经秘密押回来了,现就在牙城,为了避免造成不好影响,我们一直把他隔离着。”

    存孝大喝一声,“这种人不杀还留着过年吗,临阵脱逃,直接斩立决,杀无赦!”

    侯莫陈乂说,是否先等大帅回来后,再交他处置?

    毕竟李靖自加入忠武军来,可是极得罗成信任的,忠武军现在的四军制,也还是这位提出的建议。

    气愤的老四哪管的了这些,李靖虽被老五看重,可李靖再有将才,但他吃里爬外,就决不可饶恕,尤其是在这种紧要关头。

    “等个屁,直接杀,你们若是担心大帅回来责怪,这事我一人负责。”

    侯莫陈乂于是劝说道,“如今关键时候,若是杀李靖,只怕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烦,屈突通、封德彝等人一直跟咱们不合流,若是杀了李靖,惊到他们,只怕不好。”

    老四愣了下,接着便说,既然不能明杀,那就干脆暗杀。李靖不是要坐船出海回中原吗,那就直接把他装麻袋里绑上石头,然后扔海里去好了。

    “还是等等吧,毕竟脑袋砍下来可就接不回去了,但现在人关着,他又跑不掉。”

    侯莫陈乂说反正李靖抓回来了,现在已经碍不了我们的事了,我现在倒是比较担心屈突通和封得彝几人。

    屈突通毕竟是副帅,他资历老品阶高,以往在军中威望也还是不错的,若是这人来捣乱,那也是够麻烦的。

    “这老家伙,白跟我们在一起几年,好处也没少得一点,可却始终喂不熟,到如今了,还吃里爬外,跟李靖一样,不是什么好鸟。”

    侯莫陈乂也不理会老四的话,扭头对王君廓道,“王将军,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麻烦你再辛苦一趟,你马上去一趟乐浪郡,把大帅写给宋帅的这封信交给他,宋帅见信之后,定知道该如何做,你过去的任务就是从宋帅手里接过齐王暕,把他秘密带到辽东来,记住,一定得秘密,绝不能透露半点风声。”

    王君廓点头。

    “放心吧,这种事我最拿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