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39章 江山与你何干

    三天后。

    罗成率军来到南下,屈突通已经率军连下临汾、绛郡。而另一位大将慕容长生则与尉迟亮搭档,自太原出东路,收取出上党和长平两郡。

    一路上,几乎如入无人之地。

    河东南面诸郡本来立场就是摇摆不定,也没有什么强悍的兵力。

    杨义臣一死,萧投秦,李世民到来,却又屠了霍邑,结果没几天,他自己就被生擒活捉,手下五万过河的关中大军,也尽没。

    那些溃逃南下的唐军,因为没有粮草,甚至只有一边逃一边抢,结果自然是让诸郡官民对李家越发的厌恶了。

    “眼睛通红,这几天没睡好?”

    临汾郡,姑射山下,汾水河边,临汾城中。

    罗成看着五花大绑被押上来的李世民,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世民怒瞪着那只独眼。

    “怎么,输的还不服气,知道你为何会输吗?”

    李世民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不回答。

    “在辽东时,你也在我身边不短时间,应当也看到了,其实失天下得天下,关键并不是谁拥有最强的武力,就好比当年杨广,他拥有天下,精兵带甲百万,可又如何呢?一样失了天下。”

    “得天下,关键在于得民心。”

    李世民不屑的把头扭一边去。

    “你别不以为然,民心这东西虽然听起来虚无飘渺,可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就说大业七年起,依然天下一夜之间就乱起来了,为何?其实并不是一夜之间乱起来的,而是大业天子自继续之后,推行的一项项国策,都在让百姓难受。”

    “越来越难以承受,日子越过越难过,百姓心里的怨恨不断增加,这民心渐渐就失去。当终于有人再忍受不住起来振臂一呼时,于是从者如云。那时,人皆思乱,都想要乱,为何?因为不乱,大家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只有乱起来,或许大家才能有喘息之机,才有可能活下去。”

    “所以才会有剿之不尽的贼匪乱民,因为光剿是没用的,世道没变,百姓依然过不下去,所以只能继续思乱继续做乱。”

    “直到这天下终究不再是大隋的天下,作主的也不再是大隋的天子,这政令不同了,世道变了,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可以安稳下来了,所以大家就从思乱变成了思定。”

    “在如今这个时候,百姓厌战,将士厌战,大家只想尽快的恢复安宁,尽快的过上平静的日子。”

    “而我罗成,建立的大秦,却是天下各方最安稳的一方,也是最强大的一方,因此百姓都盼着我能早点统一天下,早点结束战乱。比起以前的王世充李密等只知道打来打去的枭雄,我罗成虽是隋将出身,可建立的大秦却一直是秩序的代表,在这里我不像张金称一样喜欢杀读书人,也不像朱粲一样好吃人,不会如薛仁杲一样残暴不仁,也不会如林士弘那般横征暴敛。”

    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其实你们李家父子走的路线倒跟我差不多,奈何你们起步太晚了,你们也没有我那么好的基础,虽让你们钻空子逃回关中,占据关陇之地,但现在的关陇有什么呢?如今的关陇其实也没什么家底,一空二白,要人口没人口要钱粮没钱粮,你们李家父子却还大肆扩兵,征战不休,自你们家入关中后,关中的百姓可没过上好日子,虽然少了些盗贼流贼,但你们的租税加派可是一直在增加。”

    “李二,这就是民心,我治下的百姓,不论是过去的贵族还是官吏,又或是士族豪强,日子都并没有比过去更坏,现在的安稳环境,让他们很满意。而更多的普通府兵、百姓们,却是得到了过去十几年来想都不敢想的安稳温饱日子。”

    “放弃吧,顺应时势,不要再做无谓的抗争了,让这天下早日结束纷乱,重归太平。”

    李世民怒瞪着罗成。

    “你说的话也许有些道理,可我绝不会就此投降你的,杀了我,杀了我!”

    罗成拍了拍他的脸,“我怎么感觉自从你在辽东被射瞎了那只眼睛后,就变的特别的偏执呢,这一晃数年了,你现在也二十多岁了,都是一军之统帅,也单独打了如浅水原这样的大胜仗,怎么性格却没有怎么变好点?”

    “成王败寇,我早就知道了,既然你罗成赢了,那就别废话,杀了我!”

    “若是一般人这样求我杀他,我还真就成全了他,可是你姐姐早就求过我,让我务必保全你们父子,哎,你怎么就不能跟玄霸学学呢,你看看玄霸现在跟着我,变化多大,变的好多了。过去你们都说他是个病秧子大傻子,可是现在的玄霸,可是我大秦的唐国公,是一员战绩彪炳的大将。”

    任罗成怎么说,李世民都不肯投降。

    “算了,不跟你谈这些了,杀,我是不会杀你的,但是,放,我也是不会放你的。既然被我擒了,就老实的当个俘虏吧,咱们也不谈那些乱七八糟的了,今天,我们抛开身份,你不要把我当大秦皇帝,我呢也不拿你当什么大唐的赵王,我呢,就是你姐夫,你是我小舅子,咱们好好喝一杯。”

    皇帝招手,自然就有酒菜准备好。

    冷切的五香卤牛肉,香煎的小鱼干,椒盐虾,再来一盘炒豆子,再整上一坛子好酒,来几头大蒜。

    “其实你这么费力巴拉的干嘛呢,你只是次子,就算真替你爹打下江山又如何,难道还会有你一份?来,喝酒。”

    李世民被解开了绑,坐在那里,垂头丧气。

    他怎么也料不到,屈突通说来就来了,更料不到,他自以为可靠的将士们,居然会有人早就暗中投靠了秦军,而一开打,更是无数人只顾着仓惶逃命。

    浅水原击败薛举树立起来的那点信心,在这一战,被击的粉碎。

    坐在罗成的面前,他感觉自己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端起酒杯,他一仰而尽。

    烈酒入喉,如火烧刀刮,可却让他感到难言的畅快,似乎只有这种感觉,才能让他暂时忘记现在的一切。

    罗成一边喝一边还扯着什么天下啊江山啊美人啊,而李世民却只管一杯接一杯的喝,甚至连菜都没吃几口。

    最终,李世民醉的稀里糊涂,抱着桌子腿大吐特吐,最终软趴在自己的呕吐物中醉倒过去。

    罗成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摇了摇头。

    “这又何必呢!”

    李玄霸进来。

    “皇上,我二哥他?”

    “没事,只是心里不痛快,借酒浇愁罢了,你扶他下去休息吧。”

    李玄霸扶着李世民下去了,李世民这一醉就是大睡三天。

    而这三天,屈突通一路打到了河东郡,慕容长生也尽取长平和河内二郡。

    秦琼率兵取文城郡,尉迟恭率兵取离石郡。

    各路捷报传来,河东尽入大秦之手。

    留守潼关的李存孝只来的及在秦军攻破河东郡之前,匆匆把蒲津大桥给烧了,铁索斩断,桥板烧毁,意图守住最后一道黄河防线,退保关中。

    李世民醒来,头痛欲裂。

    看到玄霸。

    “我们这是在赶路,去哪?”

    “皇上下旨,移驾中京洛阳。现在车驾刚启行,往洛阳去呢。”

    “河东尽失吗?”李世民怔怔出神。

    “嗯,河东诸郡,已经尽归朝廷了。”玄霸的回答不是失守,而是尽归朝廷,李世民扭头看着玄霸,突然觉得他好陌生了。

    “四弟,哥都快不认识你了。”

    “二哥,你现在的样子,我也快不认识了,你不再像是从前的那个二哥了。”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李世民叹道。

第840章 各谋退路

    秦开元二年,初夏。

    秦皇御驾亲征,一举平定河东的消息传出,天下震荡。

    山南。

    桐柏山下,当地豪强杨士林请来另一豪强田瓒。

    两人都是汉东豪族,何谓豪族,便是土气蛮横。两人本是汉族豪强,但桐柏山、大别山一带,又多未开化的土蛮,这些土蛮都是蛮族部落,随着汉人的强大,不断的被汉化同化,少数部落退往山区,居住在大山之中。

    杨士林和田瓒两家祖上其实就是早年归化的土蛮,渐渐的也就成了一地的豪族,在当地有钱有势。

    此前他们也在地方为吏,隋乱之时,先投孟让再投李密然后又投萧铣。

    “萧铣此人虽号为梁帝,可实际上梁朝大权却尽在手下八王之手,可谓是个无兵无权的皇帝,先前宋王杨道生进攻夷陵许绍,却为许绍所败,战士死伤大半。而后秦军大将自武关南攻房陵郡,又斩其东平王提。”

    “现如今秦皇先吞河南,又定河东,听说秦皇御驾往洛阳,这天下当归罗我,人人皆能看出来。秦皇自辽东关外举事,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入山东,夺淮南,占范阳,如今又夺河南、平河东,这天下大半已归大秦,军队未遇阻滞,英雄景仰攀附。而且秦皇待人处事襟怀坦荡,任用善人,勉励有功之人,不念旧恶,据有优胜之势来争夺天下,谁还能与其匹敌呢?”

    他叹了声气。

    “我等家族也是汉百数百年的豪族,如今托身于不该托身的地方,只能坐待被消灭。现在各地纷纷归附大秦,如咱们西边夷陵的许绍等四郡官员,便率四郡归附,我觉得咱们也得抓紧机会,也举兵归附。”

    此前已有许绍等人率夷陵、竟夷、舂陵、澧阳四郡归附,单雄信又夺得房陵郡。

    杨士林和田瓒等豪强控制的汉东四郡,汉东、义阳、安陆、永安这四郡,如今北东西三面皆是秦军所据,仅南面隔长江才是萧铣诸将所有。

    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容迟缓了。

    对于杨士林这样的豪强来说,他们毕竟是出身于土蛮,所以虽然在汉东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朝廷向来也是不怎么完全信任他们的。

    他们先后投过孟让李密萧铣,可都没得到什么真正的信任,而且他们也没有如李密孟让这样争天下的野心。

    如今看着天下大势归于秦朝,于是也便开始谋划着退路。

    现在萧铣外表看着还很强大,可核心的势力只剩下了南郡、襄阳郡、沔阳郡、江夏郡和清江郡、巴陵郡、长沙郡,至于更偏远的南面地区,其实虽地广可却偏远。

    而如今做为梁臣,杨士林很清楚现在的萧铣远没有外表这么风光。

    在当初起事之初,萧铣其实就只是被江汉的地方军将豪强们起事后所立的个傀儡罢了。隋末大乱,校尉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以及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本来开始董景珍要当首领,后来大家觉得董景珍毕竟只是个校尉,而其余人更只是旅帅队头这样的低级军官,难以号令服众。

    于是最后提出把罗川县令萧铣推出来拥为首领,毕竟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

    其后萧铣于是募集人马,准备响应,恰逢颍川贼沈柳生进犯,萧铣兵败,干脆劝说他跟他起兵反隋,还说有许多将校愿拥立他恢复梁朝,于是沈柳生归附萧铣。

    萧铣也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沈柳生于是为他招募同党旧伙,数天内,远近贼匪乱兵争相归附,众达数万,然后随萧铣去巴陵郡。

    董景珍派人来迎,结果先看到了沈柳生率领的前锋大部。

    沈柳生跟部下商议,觉得自己最先归附萧铣,功当第一,而此时巴陵郡中兵众而将多,实力还在他之上,到时入城后,谁肯位居他之下?他便与部下商定,不如杀掉董景珍派来迎接他的部将,扣押其兵马,然后挟萧铣夺进取巴陵,如此一来,谁也别想坐到他头上去。

    随后,沈柳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与萧铣兵马入城,董景珍等人自是大为不满,十分愤怒,请求萧铣杀掉沈柳生。

    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对萧铣是很有利的,毕竟董景珍等人又不是他的部下什么,只是起兵要借他的名头才迎他来。若是手里无兵无将,那入城后便就成了董景珍等人的傀儡了。

    而现在有沈柳生这个被他亲自招降的贼首,带领着几万人马随他过来,这正好两边平衡,不管怎么说,沈柳生也能算是他的嫡系,两边平衡,他这个主公的地位就稳了。

    偏偏萧铣犯了一个大错,他被董景珍等一干巴陵军将一请求,于是真就下令斩杀沈柳生。

    沈柳生一杀,其部将几万人马,一夕之间散尽。

    于是萧铣从此就彻底的成了孤家寡人,兵马大权尽在董景珍等人手上。

    于是此后他虽被众人拥立为帝,设立百官,恢复梁制,可随后又被迫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生、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

    一口气封了八个异姓王,全都是董景珍张绣他们一伙的,没一个萧铣的嫡系心腹,此后诸将各统兵攻城略地,诸王各立山头,据守一地。

    萧铣虽移都江陵,可实际上连一支真正属于他的兵马都没有。

    发展到如今,八王手握四十万兵马,各拥数郡地盘,早就把自己地盘经营的跟个人封国一样。

    而且这八王虽说此前也是府兵军校,可如今个个嚣张跋扈,擅兵横暴,对江陵的梁帝那是毫不放在眼中。

    甚至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为武卫将军,却因横行不法被萧铣斥责后,心一横,干脆想要杀了萧铣,事泄,他反被萧铣下旨召入宫中然后以身边近侍太监等杀死。

    杀了董景珍的兄弟后,萧铣担心局势会越发难以控制,所以便干脆听取了身边一位文臣的建议,以休兵农耕为由,命令诸王解散兵马,诸王各只许留一万人马,其余兵马尽皆裁撤回乡。

第841章 天子入洛阳

    这道诏令一下,可以说是诸王皆大为不满。

    尤其是董景珍,他亲兄弟被萧铣所杀,他镇守长沙,皇帝派人手书赦免他,却又要他解散兵马,然后招他回江陵,他只要是不傻,都明白皇帝没安好心了。

    连八王都已经恼了,更别说杨士林田瓒这样本就不是其嫡系的后附诸将了。

    “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妒忌胜已者,偏偏却无兵马实权在手,之前不过是天下动乱,山南空虚,于是诸将才可以攻城略地无往不胜,短短数年便拥四十万之从,数十郡之地,如今中原已有王者出,萧铣却还搞出解甲归田这一出,这是做死啊。”

    许绍此前率四郡投秦,萧铣派宋王去攻,结果却反而吃了大败仗,随后秦军攻房陵,又斩了东平王,可以说,梁国的虚实早就暴露的彻彻底底了。

    “董景珍镇守长沙,张绣镇守巴陵,雷士猛镇守江夏,若是能说服这三将也一起归秦,功劳不小。”

    “董景珍兄弟谋反被杀,萧铣现在要招他去江陵,我倒觉得可以去联系他,至于其余的张绣和雷士猛二人,暂时还看不清,这二人向来残暴,只怕未必愿意放弃这逍遥王爵之位。”

    “那就先联系董景珍。”田瓒决定。

    长沙郡。

    董景珍正在忧心不安之际,接到了汉东杨士林的密信,看完后,董景珍咬牙切齿。

    “萧铣老儿,安敢如此欺我乎?若无我辈,他岂能称孤道寡,如今天下未定,却已经要诛杀功臣乎,既然如此,那就反了!”

    董景珍长的很魁梧高大,他府兵出身,本身也是洞庭湖边人,脾气向来暴躁。

    其实他兄弟谋乱之事,也有他的意思,本来也不是真谋乱,只是因为萧铣的那道解甲归田令,令诸王十分不满,于是他便让兄弟故意搞点事情,敲打下皇帝。

    谁知道,这个萧铣居然还有胆子把他兄弟骗入宫中杀了,如今还要来招他入京。

    若仅是如此,他倒也不惧。

    可现在他有消息从江陵传来,说皇帝听信谋臣建议,给镇守巴陵郡的齐王张绣密旨,让张绣派兵讨伐董景珍,并承诺攻下长沙之后,将长沙郡划给张绣,并晋张绣为尚书令。

    有这好处,张绣动心了。

    张绣与董景珍本就不是一伙的,最初董景珍等人是巴陵郡的校尉,而张绣一伙则是沔阳郡的府兵校尉,两伙人一起密谋举事,最后谁都不服谁,于是只好推出萧铣来。

    现在董景珍镇守长沙郡,张绣镇守巴陵,双方实力相当。

    “老子当初做这事,也是为了大家,现在张绣小儿,居然背叛我,既然如此,那就反了。”

    当下董景珍立即回书杨士林和田瓒等,约好五郡一起举兵归秦。

    中京,洛阳。

    罗成称帝之后,第一次驾临东都。

    上一次来洛阳,还是一次东征后回洛阳朝见天子。

    一晃都已经六年了。

    从河东一路南下的时候,沿途所见还好些,虽然大片田地荒芜,许多村舍毁弃,可总算各城池还能见到不少人。

    但过了黄河进入河南地界后,却是触目惊心。

    大片大片的田地长满了杂草,有些田地里甚至已经长了过人高的灌木树丛,这不是一年两年能长起来的,这起码是数年的荒芜所致。

    道路边上,甚至有许多没有掩埋的白骨就露于野外。

    有时一连上百里之地,都见不到一点人烟,所经的村庄全都毁弃,甚至好些城池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曾经最富庶的中原之地,想不到如今却是这么一副末世景象,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田地全荒芜。”

    萧骑着马在皇帝身旁,也不由的感叹。

    “河东这几年虽贼匪多,可毕竟还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但中原之地,先是贼乱不断,再又有杨玄感叛乱,此后又有李密,再有王世充,不知道打了多少仗。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逃亡。”

    连绵不休的匪患兵灾,再加上拉网式的掠夺征派,以及摊逃,然后便是因水利失修导致的几次黄河决堤水灾,再加上差不多三五年一次的大旱,使得中原的百姓确实活不下去了。

    要么被裹胁入了贼军,要么被征入了官军中,要么就加入了逃荒大军。

    “中原河南之地,曾经一郡便有二三十万户人口,拥有一二百万口人,往来商贩更是络绎不绝,何等的热闹啊,可如今,却只有一片荒凉了。”

    温大雅做为罗成的翰林学士,向皇帝奏报道,“据现在河南诸郡初步统计的数字,不少郡只剩下了万把户,甚至有的郡连一万户人都没有了。”

    一直快到了洛阳,才感觉这边人稍多了些,稍有了点人气。

    但进入洛阳城后,罗成也不由的摇头。

    才修了十几年的新都洛阳城,现在也是残破不堪。

    渠道堵塞,城中脏乱,污水横流,遍地都是乞丐饥民。

    哪有半点煌煌京都的气象。

    皇帝的车驾所过之处。

    无数的百姓跪伏街边,号淘大哭。

    他们的哭声,是高兴是喜悦。

    大秦皇帝来了,或许苦难终于可以结束了。

    罗成扭头对萧和温大雅他们道,“如今首要之急,是赈灾安民。把手头的粮食都调过来赈灾,先让这些饥民填饱肚子活下来。”

    给百姓们放粮赈灾,最好是以工代赈,择其中强壮者去修桥铺路,修补河堤桥梁、修葺城池。

    “接下来就是要恢复生产,百姓愿回原籍者发给粮食,不愿回者可就地落籍编户,然后给他们授田分地,若是愿意去关外的,可享受优厚的移民待遇,能够多分田授地,还有免费的屯庄房屋居住。”

    “今夏是没有收成了,但是不能再耽误了夏种。”

    “陛下,洛阳残破,是否先征集青壮民夫先修葺宫室城池?”

    罗成黑着脸,“皇宫急什么?再残破也比行军野营的条件强的多,先不要修葺皇宫,凑和着能住人就行,把衙门简易的修一下,赶紧让各衙恢复运转。放粮赈灾,修路铺桥,修补河堤,疏通运河这些才是当务之急。”

    有人提出问题。

    “陛下,若把粮食用来全力救灾,那么就无法供应军队做战了。”

    眼下局势大好,正当趁胜攻打关中。

    罗成却摇头。

    “既然粮食转运不及,那么赈灾安民和征讨关中只能二项其一的话,就先暂停进攻,全力抚安救灾吧,正好也给将士们一点时间休整,接下来让他们全力扫荡新收复之地境内的贼匪,我不讲什么路不拾遗,但绝不许还有贼匪乱兵横行乡里。”

第842章 天家无情

    洛阳。

    罗成正接见陈叔达、戴胄、张镇州、周法尚等一干原洛阳文武官员。

    这些人都曾是隋臣,后归附王世充。

    陈叔达是陈后主的兄弟,他刚被罗成拜为中书舍人,坐在皇帝赐给的椅子上,还有几分不太适应。

    “陛下,王世充掌洛阳大权之后,曾在他的太尉府门外树立了三个牌子,一个牌子招求有文学才识、足能成就时务的人。一个牌子招求有武勇智略、能带头摧锋陷敌的人。还有一个牌子则招求遭受到冤屈、郁郁不得申说的人。”

    罗成听了点头。

    “很不错啊。”

    陈叔达便又道,“这三个牌子树起,确实效果很好,每天都有数百人上书陈事,王世充都招来接见,亲自阅文,殷勤慰问,人人自喜。都以为王世充会言听计从,可事实上,最后王世充什么事都没有做。他只知做表面功夫,甚至到士兵仆役这层人,王世充都以好话来取悦他们,可实际却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

    “哦,这么说,王世充就是个喜欢做表面功夫,好空口白话之人了?”罗成捏着下巴道。

    洛阳城中的紫微宫受战火涉及不到,只是略有些失修。

    可在罗成看来,却依然还是很富丽堂皇十分奢华的,于是便也干脆懒得大修,简单的收拾一下,便移驻宫中。

    “陛下,臣提起此事,倒不是要攻击王世充,只是想以此提醒陛下,切勿逐末舍本,丢了本质。”

    罗成哈哈大笑。

    “陈舍人这番话说的很有见地,是真正有见识的谏言,朕纳之。来人,草诏加封内史舍人陈叔达为汉东郡开国公,赐紫袍玉带,食实封三百户,赏爵田千亩。”

    陈叔达慌忙拜谢。

    这一句话,就换得加官进爵特授紫袍玉带,真是让他大为意外。

    其它诸人见状,也暗暗心动。

    于是接下来的谈话,一群人都纷纷出言献策,给了不少谏言。

    “你们都是贤良大才,这些建议都很有用,朕很高兴,朕也不吝赏赐,当然,朕也希望你们能够为国多多举才,多向朝廷推荐人才。”

    罗成虽然一口气给每人都加授了官职,甚至给出了实封或虚封爵位,但他倒没觉得太大方,主要是这些人确实是人才,本就是隋朝时的文官武将,名声也不错,如今新朝初立,正应当把这些有能力的人都招纳过来。

    陈叔达当即向皇帝举荐了不少留在洛阳的江南名士,其中既有文采斐然的才子诗人,当然也有以吏干闻名者,对他推荐的这些人,罗成都一一亲自写下他们的名字,然后让交给吏部,由他们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一一考核,最后把结果报到他这来,然后按才授官。

    文笔好才气足的可以进他的翰林院,当皇帝的御笔词臣,也可以进国子监当教授、博士,或者是宫里的馆阁,教导皇室子孙和宰相重臣子弟。

    那些有干才的,不管是什么出身,可以安排到三省六部里为官做吏,给他们干事的机会。

    哪怕就只是一些名门出身的清淡名士,罗成认为也可以授他们些清闲散要之官,以此把他们的家族拉拢过来。

    议事还未结束。

    结果便听到有人在殿外喧哗。

    “何人殿外喧哗,成何体统?”陈叔达站起来喝问。

    一名侍卫进来。

    “陛下,魏王来了,侍卫让他稍等通传,结果魏王不肯,直接就闯过来了。”

    罗成听到这话,脸也不由的黑了下来。

    那边,罗老四已经一路闯了进来。

    “皇帝不是在嘛。”老四看到罗成,满不在乎的道。

    陈叔达挡在罗存孝面前。

    “魏王何如此失礼,竟敢擅自闯宫,你可知,这可是杀头大罪!”

    老四瞧了眼陈叔达,“兄弟,这干巴巴小老头是谁啊?”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这位是朕新授的汉东郡公、中书舍人陈叔达,他也曾是皇帝兄弟,可却没有你这般不知礼数,不懂规矩!”

    “陈后主的兄弟啊?陈朝虽然被灭了二十多年了,可这位倒是富贵不减啊,陈朝的王爷,隋朝的太守,这刚归附咱们大秦,就又授中书舍人封开国郡公了,我倒不知,陈叔达他有何功劳,能配上这官爵?”

    罗成对陈叔达道,“陈卿等请先回。”

    陈叔达望着罗存孝,不甘示弱,“陛下,虽然大秦新立,可制度却不能废,魏王如此跋扈,必须严惩,否则将来还不知道会犯下何等大错。”

    “老头,你想死吗?”老四提起拳头。

    “放肆,罗存孝退下。”

    罗成大喝一声。

    老四这才笑着退后几步,“皇上,我也就是跟这老头开个玩笑呢。”

    罗成对陈叔达拱了拱手,“朕代存孝向舍人陪个不是。”

    “臣岂敢当。”

    陈叔达最后与诸人离去,走时还不忘记要皇帝严惩老四。

    ‘这些家伙,只知道耍嘴皮子,全是些墙头草,没有一个硬骨头。”老四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下。

    “给我站起来。”

    罗成喝道。

    老四抬头,“干啥呢,咱们亲兄弟,难道还真因那老头几句话,你就要降罪于我?岂有这般道理?”

    “罗老四,你是不是觉得你是我兄弟,又新为朝廷打下了河南,所以膨胀起来了,真觉得自己了不得了是吧?”

    “没有没有,我虽有些功劳,可咱们自家兄弟嘛。”

    罗成冷冷的瞪着老四,直到他坐不住站了起来。

    “老四,汉高祖刘邦也是草莽起家,靠着一帮沛县的老兄弟相帮,还有许多天下豪杰佐助,最终开创了汉家江山。可你知道,为何汉高祖会杀功臣?为何后来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话语吗?”

    “啥意思?”老四脸色不太自然了。

    “其实我不是那种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之人,前提是别越线。老四,你是我兄弟,这大秦天下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可是如今不比从前了,我是皇帝,你是亲王,你的身份变了,有些话有些事就不能再随便说随便做了,你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若是你继续这样下去,只怕有一天,我也保不了你,毕竟我不再仅仅是你的兄弟,我还是这大秦皇帝。”

    老四讪讪笑道,“怎么还说的这么严重了,我不就是跟那老头开个玩笑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开玩笑也得看场合分时候,老四,我知道你最近也挺辛苦的,这样吧,如今河南平定,你那个中原都统之职就可以解除了,河南左都督指挥使、左神武军使之职也先解了,无事一身轻,我在洛阳给你赐一座大宅子,你自己找人好好修葺一些,然后呢,便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好修心养性,提高下修为。”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要免我职?”

    罗成瞪了他一眼,“给你放个假,你什么时候读书读进去了,再出来做事不迟。”

    “现在,退下吧!”

    老四怔怔出神,他望了皇帝兄弟半天,觉得他无比的陌生了,有许多话想说,可最后却还是没法说出口。

    良久,一咬牙,转身离去了。

    罗成看着老四离去的背影,也叹了口气。

    不是他无情,而是必须得敲打下老四了,否则以他现在的脾气,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祸来。

第843章 后宫

    “臣妾听说陛下发了魏王的火,还解了他的职让他在家反省?”

    晚上。

    长孙一边为罗成揉捏着肩背,一边问道。

    “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关心这些事了?”

    长孙按压的力度刚好,让罗成十分受用,“臣妾并不是想干涉朝廷政事,臣妾问的只是家事而已。”

    “天家无小事,这既是家事但也是国事。朕也知道,如今天下还未一统,许多制度都还未健全,可越是如此,这规矩越乱不得。存孝这人,我知道他,没有什么二心反意,只是向来大咧咧惯了,以前也惹过乱子,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是我兄弟,也是朝廷的魏王,还是中原都统,统领河南、山东、淮南三镇兵马,他倒没有什么异心,可就怕被有心之人利用,到时出了乱子,可就难以收拾了。”

    “魏王只是心直口快,觉得陛下如今大肆重用许多隋朝旧臣,给他们授官封爵未免太过轻易,其实魏王今天的话,也是许多军中将士们的心思。”

    罗成转身。

    他将长孙拥入怀中。

    “朕又岂会不知道将士们对此事有会些想法,但马上可以打江山,却不能完全依靠马上来治江山。若是朕只一味重用军伍中的兄弟,那到头来不过是又缔造了一个新的关陇集团而已,这样的军头集团若把持朝政,早晚朝廷还得出乱子。或许我在世之时不出事,可以后呢?”

    西魏北周隋,这三朝短命的根本原因,其实都能跟关陇集团有关。

    “魏王是我亲兄弟,打仗也是把好手,可若是让他来治理地方,哪怕是只给他一个郡,他都未必能比的上陈叔达、萧这些人,而若说到主持朝政中枢,全盘规划,他就更不行了。所以说形势不同了,策略也不同。”

    “再说了,你觉得什么是朝廷?”

    长孙拥着皇帝,沉思着。

    “朝廷就是天下?”

    “哈哈,朝廷,朝廷是治天下的工具,而如何治天下?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字,人。把天下的人尖儿,都聚拢到朝廷来,那么这天下也就稳了。不仅仅是随我征战的将士兄弟们,还有旧贵族官吏,那些地方的士族豪强,地方上的地主百姓商贾,统统都要拢到一起来。”

    “你推开谁,拒绝谁,谁就可能另起朝廷,尤其是那些人尖儿。”

    当年北魏起家代北,最早立都在马邑的平城,为防北方草原上的柔然人,所以特意在北疆边防设立了六大军镇,后来军镇还不断增加。

    最早时,这六镇是北魏性命攸关之所,因此对六镇十分看重,将士到六镇任官当兵,也极有前途,所以勋贵官吏豪强子弟争着去。可后来北魏一统北方,迁都中原洛阳,后来柔然人也没以前强悍,北疆六镇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于是慢慢的,六镇不受重视,去那里不是机会,反成了发配流放。

    最终六镇被边缘化,六镇将士得不到升迁机会,始终被排挤。

    六镇怨恨,最终便掀起了六镇大起义,那群六镇边将士兵,一举掀翻了北魏朝,后来六镇中出身的高欢、宇文泰等建立了东西魏,开创了北齐北周二朝。

    其中武川镇一系的宇文泰等人建立的西魏,最后还又建立了北周、隋两朝,历史上,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其祖父李虎也是武川镇军头。

    “你们长孙氏也是北魏皇族,所以说对此应当很清楚,当年若北魏拓拔氏不汉化,接纳汉人,联合魏赵的汉人士族豪强,也不会有一统北方的机会。在北魏之前,诸胡乱华,纷争不断,始终难以安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视北方汉人为敌,这才有了北方遍地坞堡的情况。”

    对罗成来说,团结大部份,打压敌对的小部份,这是必须的。

    如左才相这种见读书人就杀,张金称这种见富就劫,朱璨这种到处劫掠甚至吃人的这些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事的。

    为何历史上农民起义那么多,最后成功的也就刘邦和朱元璋呢,因为大多数的农民军不知何为制度,不懂何为秩序,甚至连团结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天然的就把士族豪强地主官吏全都推到了对立面,这如何能赢呢。

    而刘邦和朱元璋虽起身草莽,却能做到立制度接纳各方,于是才能成事。

    “朕之前罢节度使,在各道新设三司六使,三权分开。朕知道有不少老兄弟不满,但许多人暂时还只是把这不满放在心里,老四也是个不满的人,这次正好借老四来立下威,老四是朕之亲兄弟,朕既然连他都能一撸到底,朕相信其它人也应当能明白到朕之决心。”

    “陛下,魏王不会因此想不开吧?”

    “不会的,他顶多会生气,也许还会骂骂咧咧,对朕说些不敬之语,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平复情绪的,至于说记仇想不开,更不会了,等过了这茬,朕再让他出来任事就是。”

    不管存孝生气不生气,罗成还是愿意先拿这个兄弟来唱出戏的,相信有存孝这个榜样在,不管是嗣业还是刘武周又或是杜伏威等,都应当能明白皇帝的心意。

    不管高不高兴愿不愿意,各道三司六使的分权制度,必须要推行下去。

    “陛下辛苦了,朝廷之事这般费心。”

    罗成笑笑。

    “是啊,外面那些豪强枭雄,个个都想当皇帝,争的头破血流,拼上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可又有几人知道,这皇帝又岂是那么好当的。杨广当了十二年皇帝,可他营建的东都,还有文帝建的大兴,两座京师他加一起呆的时间都不到三分之一,其余时间都在巡视天下,一般人都说皇帝喜好巡游,是贪玩,是到处找美女,其实,李渊王世充这些人难道不清楚?皇帝的巡游根本不是因为玩乐。”

    “除了雁门之围以后,皇帝消沉怠政被宰相欺瞒,其实杨广以前每天都要阅读奏章到半夜,堪称宵衣旰食的典范。”

    杨广只能说是个昏君,不能说他是个庸君,更不能说他懒政贪玩享乐,他跟中晚唐那些喜欢打马球喜欢游猎什么都不管的皇帝根本不是一类人。

    “天下亿万百姓,万里山河,全靠陛下一人又如何忙的过来呢?”

    “所以说,皇帝需要任用贤人,倚靠宰相治国。朕已经召左仆射侯莫陈、右仆射杜如晦、中书侍郎房玄龄、门下侍郎魏征四位宰相前来洛阳了,现在又有萧为门下侍郎,宰相有五个。不过朕觉得还是少了一些,还要再选拜三到四个宰相才好,这样群相执政,众正盈朝,朕也能轻松许多了。”

第844章 太极宫大火

    从昨天开始,李渊就没有离开过太极殿。

    被他寄以最大希望的次子世民兵败霍邑,五万大军尽没,连世民都被擒了。而紧接着秦军便势如破竹,在河东横扫,短短不过数天,半个河东的各郡尽相投附罗成。

    李存孝烧毁了蒲津大桥,然后分兵驻守潼关和同州,扼守这两个关中门户。但是存孝仅有三万兵马,加上从河东败撤回来的万把败兵,也不过四万。

    而与之相对的,却是罗成彻底吞并河南和河东两地,对他呈现了两面包夹之势。

    更何况,连武关也早丢了,如今李渊还得分兵驻防蓝田,防止秦军自东南杀入关中。

    各地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太极宫中,几乎每一份都加盖着急报的符印。

    蓝田方面的淮安王李神通甚至是一日七八封急报,说武关方面秦军动作不断,正不断增兵,如今已经有起码五万以上的兵马汇集,随时可能杀入关中。

    潼关方面的李孝恭也奏急,说现在他以四万兵马,既要守潼关又要守同州,要守两个门户,实在是太难。

    尤其是潼关这个重中之重的门户,现在仅有三万人守,既要守黄河边的潼关新关城,还要守塬上汉代旧关,同时还得分兵守东南禁谷小道十二连城,兵力是捉襟见肘,尤其是接连两次大败,如今军心动摇,士气大跌。

    驻守同州的是李孝常,可他手中兵既少又弱,虽然蒲津大桥烧掉了,可秦军也在扫平河东后,开始在对岸的蒲坂集结,这里虽没桥了,可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是一个极好的渡口,秦军随时可能渡河来攻。

    “雪上加霜啊!”

    李渊不由的叹气连连,先是长子建成大败于弘农,紧接着次子大败于临汾,如今李唐已经把关外之地丢的一干二净了,手里唯一还能抽调的兵马,也就是陇右的柴绍军。

    李渊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在殿中继续踱步,他在那副平铺在殿中的巨大天下地图上踱着,希望能够找出一两个应敌之策。

    两名宦官小心翼翼的进来,将一迭最新的奏报放到皇帝的桌上,然后悄然退出。

    李渊看了眼这些文书,眼里带着一丝希翼。

    他走过去,拿起一封。

    结果打开一看,大失所望。

    这也是封坏消息,汉中西城郡土蛮邓世洛率土蛮起兵,斩杀了李渊派去的唐朝太守郡丞等官员,夺取了金川、安康两城,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西城郡是汉水上游,其下游紧邻的便是房陵郡,此前秦将单雄信已经攻夺了房陵,现在西城又不守,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再拿起一封奏报。

    永安王李孝基、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总管王俭、吕珉率军攻朔方梁师都,遇伏兵败,全军尽没,一万余人马一个没回。

    看到这消息,李渊不由的身子晃了几下。

    李孝基死了,这还是大唐战死的第一个宗室郡王,之前庐江王李瑗和赵王李世民还只是被俘,现在永安王李孝基直接兵败战死了,两个总管一个大将军也没了。

    梁师都击败李孝基后,乘势攻灵武。

    而驻守灵武的云定兴,此时却率军北上至九原防御罗嗣业。

    “九原千万不要有坏消息了。”李渊心里暗暗祈求。

    再翻开一封。

    又是坏消息。

    巴东郡蛮族首领冉肇则见天下动乱,也杀官造反了。之前巴蜀各地归附关中朝廷,李渊便分派自己的亲信前往接任。

    这些新的刺史、县令等到任后,对李渊那是十分忠心,因为接连战事,关中钱粮急困,于是新到任巴蜀的这些刺史县令们,对于征收粮草兵员十分用心,百姓若是交不出,就要被锁拿鞭打。

    而冉肇则等这些蛮子,以前日子其实是挺逍遥的,隋朝对他们的政策还是较宽松的,只要你老实的效忠天子,朝廷对他们也没啥要求,每年进贡一些土产方物不搞事就可以了。

    可现在李渊派出的官员,因为要向长安那边送钱送粮还得送兵员,送各种物资,都恨不得刮地三尺。

    官府在编的汉民凑不够钱粮物资,那就连山里的土蛮也不放过。

    勒令他们缴纳钱粮,还要派出青壮运粮、打仗,土蛮稍有不从,就要被捉到府衙前枷号示众,这一举动,惹的土蛮们纷纷怨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于是便有了西城邓世汉、巴东冉肇则等土蛮的举事,也才有了他们登高一呼,从者如云。

    李唐在巴蜀一带,其实虽然名义上是统治了,可实际上没什么根基,之前李渊拥杨侑打隋朝旗号的时候还好点,可现在他自己当皇帝了,巴蜀也还是有不少人暗暗不服的,更别说如今李渊连吃败仗,而罗成又不断的给巴蜀的官员和士族豪强写信,各种许诺封官,亲军都尉府也加大力度在这边活动。

    于是乎,现在巴蜀这边就如断线的风筝一样,越来越脱离长安的控制了。

    “邓世洛、冉肇则,区区土蛮,也敢趁火打劫!”

    李渊怒骂。

    可骂完,李渊也无能为力,现在重心是关中,巴蜀那边有心无力。

    本来学希望从巴蜀抽调兵马来救援,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他不由的把披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连续两天不眠不休,他也已经吃不消了,本来就有婆婆面称号的李渊,脸上皱纹更多了,满脸的褶子,再加上已经花白的头发,真如一个老婆婆一般。

    若是没有建成的那场大败,说不定孝恭早就入了巴蜀,为他安定了西南,不使那边生乱,可以有稳定的钱粮运入关中供军。

    “迁都。”

    这个时候,李渊突然又想起了这个迁都的念头。

    只是汉中的南郑已经不适合了,南郑的下游邻居就是西城郡,南面不远就是巴东郡。如今两郡都已叛乱,汉中的南郑如何还能去。

    桌案上还有剩下的几道奏折,可李渊已经不敢去看了。

    “走水了!”

    突然有呼声自殿外不远传来,李渊嘴唇颤抖。

    他快步走到殿前,推开门。

    殿门推开,门外的夏风呼呼的吹进来,他惊愕的看到,太极宫的前朝正在漫天星空之下燃起冲天大火,火光迅速蔓延,很快就照亮了半个天空。

    太极宫里已经乱成一团,宿卫的禁军、侍卫们慌乱的跑来跑去,值班的宫女和宦官也在四处奔散,到处都是呼喊之声,有的喊着救火,有的去打水,有的则无头苍蝇一样的往宫外跑。

    “怎么会起火?”李渊站在殿前飞快的思绪着。

    这时大队的侍卫赶来,“陛下,宫中走水,请陛下暂出宫躲避。”

    “是哪起的火?”

    “好像是承乾殿那边。”

    李渊在侍卫的拥护下,匆匆的往后宫方面去,自玄武门出宫,前往北苑暂避,空气中到处是刺鼻的烟味,到处弥漫着火灰,李渊狼狈无比。

第845章 洛阳

    洛阳城是一座新都城,他不是汉魏洛阳旧城,而是大业年才全新修建的一座宏伟都城。虽然战火几度烧到皇家西苑,李密兵马数度杀到洛阳城下。

    可始终没有攻入城中,洛阳城下也未发生真正的猛烈攻防战,还没等李密和王世充在外围决出胜负,这洛阳城便被秦军巧计趁虚拿下,因此可以说,倒也保全了洛阳。

    起码对于洛阳城中无数的百姓来说,秦军早一天到来,他们就少饿死许多人。

    在裴行俨入洛阳城之前,洛阳城里已经没有粮食可买了,贵族豪强或许还早早囤积了些粮食,而一般的百姓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在魏军不围城的时候,他们还能出城挖点野菜之类的,而当魏军围城时,便只能困饿城中。

    饿急了,买黑市的两脚羊,甚至易子而食都有。

    在李密和王世充争夺洛阳的那段时间,其中还发生过一个罗成现在看来很搞笑的事情,就是东都百姓被困绝粮,王世充向李密提出过一个交易请求,就是拿洛阳城中的钱绢布匹来换李密手里的洛口仓中粮食。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李密居然还真同意了,双方之间还进行了好几次这样以钱帛换粮食的交易。

    虽然最后李密停止了交易,可许多东都商人依然暗暗与魏军将领交易换粮。

    洛阳城中最艰难的那断日子,斗粮卖到万钱,还只能用黄金交易。

    但是现在,已经大为改变。

    从范阳赶来的四位宰相和诸部寺的官员们,迅速接手了洛阳这个烂摊子。

    而一船船的粮食,正通过运河和黄河,从山东、淮南、辽东运来。

    “陛下,臣等按陛下吩咐,将东莱港运来的第一批军粮先做救灾之用,实行登记定量配给制,以工代赈,效果极佳。昨日,洛阳城中已经没有饥饿而死的倒尸。”

    尚书左仆射杜如晦禀奏道。

    “很好,粮食宝贵,所以现在必须严格执行定量配给制,一定要让这些救命的粮食真正落到百姓的口中,严禁有人高价收粮。从现在起,禁止粮食私下交易,禁止商人囤积粮食,敢有私下粮食贩粮卖粮者,皆查没所有粮食以及其家产,并处流放辽东屯田之刑罚。”

    其实李密围洛阳时,王世充手里还有粮食的,洛阳城中也有粮仓,存了不少粮食,可当时王世充死守着这些粮食,只供给军队和百官。

    此外不少粮商和贵族手里也囤积有粮食,但他们的粮食也绝不会拿出来的。

    而市场上那些斗米万钱的黑粮,一部份来自粮仓官吏的偷卖,一部份则是胆大的商人跟城外的魏军交易买来的,他们冒险走私,一来一回,就能赚得数十倍的利润。

    但现在,罗成不管你是前贵族也好,还是什么士族名流也罢,统统禁私自囤积储藏大量粮食,禁私自贩卖交易粮食,违者直接处以没收甚至是流放的罪刑。

    商人和贵族手里有粮的,可以允许多留一些口粮,允他们留够一年口粮,多余的都要和籴卖给朝廷。

    而朝廷的粮食也不随意卖,而是采取定量配给售卖制,先得在官府这里登记,有身份凭证,才有定额量。

    官府给他们登记名册后,发给身份牌,并发给粮票,一次只发三天的量。凭身份牌和这不可流通交易的记名粮票再到专门管理粮食的军粮仓去领粮。

    领了这救济粮,便要承担相应的免费劳役,以劳役换粮食。

    正是在这种粮食政策下,如今虽然秦军还没运多少粮食过来,可洛阳的粮荒却暂时的稳住了,起码每个人都有粥喝不用担心饿死了。

    而每天都有运粮船队抵达洛阳运河,更是让百姓民心安定。

    虽然这粮食政策也侵犯了许多贵族豪强和粮商的利益,可这种特殊时候,罗成才不会管他们,谁敢公然抗旨,捉到就是严惩。

    一切以安稳为首要,只有大家手里有粮,能填饱肚子才有安稳可谈,否则饿急的人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一面是无数饥饿的百姓,一面是少数旧日权贵豪强,罗成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站在哪一边。

    一切都在慢慢的恢复之中。

    数支精锐集结在陕县、蒲坂、武关等处,对关中保持着强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罗成也把许多河南河东原来的兵马,将其中部份精锐者点选留下,混编入秦军中,然后担负起扫荡地方流贼山匪的任务。

    百姓依然面有菜色,可起码不再是行尸走肉般的目光空洞和麻木,如今大家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感觉到了奔头。

    洛阳城里的垃圾,也正在清扫。

    街道在恢复干净,西市、北市、南市这三个大市场,甚至也开始有从辽东、山东、淮南、河东等地过来的商人进驻,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商货,虽然远达不到大业初二百七十行,数千上万商家的盛况,可也让洛阳城恢复了几分生机。

    地方郡县乡里正在重新恢复秩序。

    毁弃的村庄旧址上,迎来了一批批新安置下的村民,他们背着领到的口粮,拖家带口来到新家,一起伐树取土,营建新房,互助互力。

    木屋、草棚、竹篱,虽然简陋,但袅袅的炊烟,让村子有了生气,大家辛苦之余,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孩子们也开始相互追逐嬉闹。

    郡守、郡丞,县令、县尉,乡正、里长、村长。

    一层层的组织正在健全。

    大道上,每隔二十里,便有一座驿站重新开张。

    而每郡中,总会有一二座军府,甚至各郡县也都有了乡团民兵。

    没有了四处横行的土匪流贼,也没了如狼似虎催征的胥吏,更没有趁火打劫的土豪劣绅,有的只是到处丈田量地,安置百姓,分田授地。

    “现在河南经历这场浩劫,一穷二白,可穷不可怕,怕的就是乱。只要不乱了,安定了,那么大家就都能安居乐业,农夫耕种,工匠制器,商人贩卖,很快又会兴盛热闹起来的。”

    中书侍郎房玄龄上奏,说洛阳原来二十二县,有三十余万户,加上洛阳宿卫驻军,宫廷中人等,整个洛阳有不下三百万人口。

    但是现在,整个中京应天府,洛阳及周边二十余县,加起来都不满二十万人口了。

    他建议皇帝,应当从辽宁、安东、河北、山东、淮南、河东等诸道,迁移当地的豪强富户来洛阳,以充实中京应天府的人口。

    这样做呢,一来能充实中京人口,二来也能釜底抽薪,把地方上不太稳定的这些豪强大户削减点力量,以便新朝能迅速在各地加强控制。

    “陛下,河套传来急报,云定兴在九原兵败,不敌晋王兵马,特上表请降。”

    “哦,这是好消息啊,看来云定兴这颗墙头草终究还是看清了形势。”罗成哈哈笑道。九原郡是河套地区的要点,拿下此地,不但控扼河套,而且还能对关中的李渊形成侧后方的威胁。

    “只是还有个坏消息!”

第846章 颉利突袭

    嗣业从河套发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云定兴跟罗嗣业打了一仗后退守九原郡城,表示愿意归附,现在派使者送来册表降书等,实际是想要讨点封赏好处。

    这个罗成倒无所谓,给他个爵位授他官职都不是问题,能够不打仗就把九原榆林等地收复,这是划的来的。

    可还有个坏消息接踵而来。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必南下了,朔方的梁师都向颉利称臣,被颉利授封大度毗咖可汗。梁师都积极邀请颉利南下,甘做他的带路党。

    此时的颉利,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在定襄兵败罗成手下,仓惶远走漠北的咄必了。罗成这几年一直在发展,他也在发展。

    自逃回漠北后,大隋便重夺回了漠南的控制权,隋朝还立了始毕可汗二弟阿史那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实际上是朝廷的傀儡。

    另一方面,罗成又让薛延陀在漠北立国,授封乙失钵为可汗,让其率铁勒人与咄必在漠北攻杀。

    不得不说,其实咄必还是有些实力的。

    薛延陀率领的铁勒诸部自立汗国,跟颉利死磕。而另一面,罗成此前还分封了十个突厥汗王子弟,都是祖上当过突厥可汗,也算有可汗继承权的家伙为设,授封十设,让他们各统一地。

    本意是要让他们瓜分突厥,好让突厥分散。

    谁知道,他们倒是很愿意当这分封一方的突厥设的,可颉利这几年硬生生的打垮了铁勒人,又把诸设又拉又打,十设不是被他打服就是被他打跑。

    虽说漠北还是有许多部落依然反对颉利,可颉利几年没挨罗成的打了,实力却是远比当初在定襄败在罗成手下时实力强的多。

    那个时候,他才是一个设,而现在他自称突厥颉利可汗。

    趁着中原大乱之机,颉利早就想南下报仇血恨了。

    如今梁师都愿当带路党,颉利便急匆匆的率军南下。

    “颉利偷袭定襄,顺国公罗思摩大败,不少漠南突厥人纷纷又倒向颉利,如今兵围定襄城。”

    ‘这些突厥狼崽子,还真没有几个养的熟的。”兵部侍郎王君廓甚至干脆称罗思摩也与颉利暗中勾结。

    “处罗可汗呢?”

    处罗可汗落入颉利之手,已经被他杀了。

    颉利跟处罗虽是亲兄弟,可俟利弗设是罗成立的突厥大汗,有他在,咄必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这家伙突袭得手,捉住了来不及跑路的处罗可汗,于是毫不客气,干脆就把他杀了。

    “倒是大意了,朕原本还准备让处罗可汗来洛阳。”罗成叹惜了一声,这东突厥处罗可汗死了,而长安城那位西处罗可汗也在不久前刚被李渊毒杀。

    李渊杀西突厥处罗可汗,原因是要得到西突厥射匮可汗的支持,为了换得他出兵相援,所以他便把之前兵败投隋一直滞留在长安的处罗可汗给毒杀了。

    两个处罗可汗,都死了。

    现在东突厥是颉利为首,西突厥是射匮为首了。

    射匮可汗暂时还在西域,手没伸过来,但颉利却是已经率部二十万南下并越过阴山突袭了定襄了。

    “嗣业将军已经率军回援定襄。”信使又道。

    “诏刘武周率马邑雁门之军北上增援定襄!”

    罗思摩手下有两万多人,罗嗣业有两万多人,马邑雁门还有四五万人,加起来能有十万之军,足够打一场塞上防御反击战了。

    “至于九原的云定兴,朕授封他为蓝田县开国侯,授太仆卿。”

    对于曾经的手下败将颉利,罗成没有表现出什么慌张不安来,当年始毕可汗四十万南侵,最后都在他手下兵败身亡,如今区区一个手下败将颉利,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甚至都没有动用雁门关以南的兵马,更别说河南、关外的兵马了。

    突厥颉利可汗的犯边,在他看来,就跟朝鲜半岛上的那帮高句丽余孽一样,仅仅只是手足之癣,绝不是心腹之患,也还威胁不到他。

    不过颉利这个时候入侵进犯,却也还是打乱了罗成的一些部署计划。

    原本是计划待河南河东安定之后,入秋天气凉爽之后,便要数路进攻关中,一举先灭掉伤筋动骨的李渊先,然后再回头来啃窦建德这块硬骨头。

    但现在关外军团正在围剿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余孽,还要提防百济和新罗。

    这个时候颉利南侵,罗嗣业刘武周军团去迎战,则对河北窦建德的防御兵力未免不足。

    “武关驻留八千,弘农驻留八千、蒲坂驻留八千,其余兵马都先解甲还乡。”

    既然暂时无法继定战略,那么就没必要继续在关中边界驻扎这三支大军团了,解散大部份兵马,就能省去大量粮草供应,这在中原初定的当下,能减很大负担。

    更别说,解散大部份兵马后,这些府兵是回到原军府驻地,哪怕是不在府当值,可在家耕种也一样是支随叫随到的力量,依然能够充实中原各地的防御,对河北窦建德、江汉萧铣、江南的林士弘等可起到防御作用。

    “再派使者去关中,告诉李渊,我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再给窦建德也派个使者,念及以往旧情,我希望他能够顺应时势,率部献土归附。如若来投,朕授封他为长乐侯,并不失公卿之位。”

    王君廓等不少武将,就嚷嚷着根本没必要,直接打就是。

    还个个直接请缨求战,说给自己一军人马,便能踏平长安,生擒李渊。那个说给他一军人马,他就能把河北诸将一扫而光,提窦建德脑袋来见。

    不过罗成没被他们几句话就搅乱了脑子。

    虽说秦军一路无人可挡,但短短几年,扩张的速度太快了。

    去年刚吞下淮南和山东还有半个河北,今年便又拿下了河东和河南,新扩这么大地盘,还全是战争打烂的地方,必须有时间稳固。

    更别说,数个方向做战,秦军的兵力倒还是还能维持的住,但也已经有些危险了,容易给别人可乘之机,更别说,打仗最关键的还是后勤粮草供应。

    现在河东河南大量的饥民还等着粮食赈灾,罗成哪有余力调集粮食西去关中,支撑一场平关中的大战。

    还是稍稳点,待这波缓过来后,起码等到秋收之后,河南河东之地不需要再从后方运粮过来救济百姓之时,才有余力去打李渊。

    “陛下,好消息,杨士林、田瓒率汉东四郡归附我大秦,本来长沙董景珍也要来投,结果被萧铣派张绣击败。”

    “陛下,汉江以南,长汉以北,就只剩江北的半个南郡和一个襄阳郡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百官齐齐恭贺。

    汉江流域,现在只剩下了一个汉川郡一个襄阳郡还未归秦,长江出巴陵夔门之后,北岸便只剩下半个南郡和一个襄阳还在萧铣之手了,其余东流到海,北岸尽皆归秦。

第847章 最后防线

    唐武德二年,五月。

    一支骑队飞驰过渭桥,驰向长安城。

    骑队在长安城门前也没有停下,他们一路驰马入城,守门士兵也不敢阻拦。为首一员战将,年轻而又魁梧,身着一件沾满灰尘的明光铠甲,他骑马一直在皇城前才停下。

    跳下马,目光灼人的看了眼黄昏下的长安城,递上自己的鱼符。

    把守城门的是天子元从禁军,左监门将军许洛仁是左武侯将军真定侯许世绪的弟弟,兄弟俩个都是皇帝的元从功臣。李渊称帝后,如罗成授封辽东元谋功臣一样,也定了一批功臣,授封功臣名号。

    其中有江都十八元谋功臣,有长安三十六元从功臣,以此授封那些在江都和长安辅佐和拥立他的功臣。

    许家兄弟分别统领着长安城的两万兵马,号为元从禁军,这是李渊亲自掌握的一支嫡系,也是如今长安城最后一支防御力量。

    “陛下在延英殿等你,柴将军。”

    自赵王李世民和庐江王在河东兵败被擒,而永安王李孝基在灵州战死,这段时间,皇帝天天召见文武,宫中议事。有时一天要召见十几二十人。

    大多唐军将领都不些诚惶诚恐,如今唐军在各地战场连吃败仗,皇帝听说都一夜花白了头。

    驻守汉中的独孤怀恩,前不久被李渊召来长安,皇帝拜他为工部尚书加山南道大总管,让他去攻打西城郡和巴东郡的土蛮叛将,结果这位在长安时倒是对李渊拍着胸脯表示定马到成功。

    可是回到汉中出兵后却连吃几个败仗,李渊气的接连下了几道旨意训斥,而谁知道独孤怀恩也气。

    在长安时,皇帝答应给他兵马钱粮,可等他一回到汉中,结果原本说好的兵马钱粮没给他,反而还从汉中调走了三千人。

    手里仅五千兵马的独孤怀恩,既缺兵又少粮,根本搞不过已经跟秦军眉来眼前的土蛮叛军,一气之下,他干脆谋反叛敌,直接派亲信跑到对面去联系秦将。

    长安城的李渊还盼着独孤怀恩这位舅表弟能够戴罪立功,谁知转身就传来独孤怀恩率五千汉中唐军献汉川郡降秦将单雄信的消息,几乎把李渊气的半死。愤怒的李渊也顾不得孤独怀恩是他娘舅儿子,下令把独孤怀恩在长安的妻小全都抓起来杀了。

    事后李渊拍着桌子对将军们道,“罗成一路高歌猛进,单雄信、杜伏威等人原本也不过是一军兵马,可他们为何就能在山南站住脚,为什么就能筹到粮,他独孤怀恩身为皇亲国戚,率领五千兵马守汉中,主场做战,却反打不过客军,吃了败仗训斥几句,就叛乱投敌,这是多么无耻,多么无能?”

    柴绍在皇城门前卸去了沾满灰尘的铠甲,解下了自己的佩剑,然后随禁卫军进入皇城,再穿过皇城来到皇宫。

    虽然时间紧急,可内侍却依然还是先带他去了一处偏殿,在那里让他沐浴更衣。

    洗漱干净,重换上一套衣服的柴绍才被带到皇帝面前。

    皇帝见到他,径直走过来,柴绍见皇帝果然头发花白,眼睛通红。

    “嗣昌,你终于来了,现在只有你能解救大唐了。”

    “陛下。”

    “叫我父皇。”

    李渊拉着柴绍的手,先前他本想把李秀宁嫁给柴绍,可最后又是他做主把秀宁嫁给了罗成,江都起兵前,李渊为了拉拢柴绍这个青年才俊,最后还是选了个女儿嫁给柴绍,当时那姑娘还才十三岁,已经是李渊未嫁女中最大的了,可李渊哪管的了这些,还是把这女儿硬塞给了柴绍。

    柴绍这两年的表现,让李渊觉得当初的决定很对。

    李渊现在有七个女儿嫁了人,他选的七个附马冯少师、窦诞、段纶、长孙孝政、赵景慈、豆卢怀让、柴绍,个个都表现不错,其中尤其是柴绍表现最好。

    江都之乱时,柴绍坚定的站在他这边,护他逃出江都城,助他说服沈光、陈棱,后夺回江都后,柴绍也是帮拉拉拢了不少贵族侍卫,此后西返关中的路上,柴绍也是攻城破池,立功不小。

    虽然在陇右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柴绍兵败被擒,可二次浅水原大捷后,柴绍代替李世民留在陇右,却是一面整合西秦降军,一面四路出击,迅速为李唐拿下了整个陇右地区,为李唐稳固后院立下汗马功劳。

    可以说,柴绍自江都起事以后,还只打了一次败仗而已,尤其是他在陇右半年,如今整合了陇右的唐军和西秦军共计有二十万人马。

    现在李渊最缺兵,极度缺兵,建成和世民两次大败,把李渊的底子都快抖干净了。

    如今蓝田方面有兵两万,潼关三万,同州两万,长安两万,这就是他这边最后的兵力了,总共才九万。

    陇右的这二十万兵马,李渊迫切的渴望着能够为李家守住关中出力。

    数次大败,现在李渊已经不敢谈什么进攻了。

    各战场损兵折将,唐军已经由出击进攻的态势转入了防御,甚至要开始重点防御。

    为此,李渊不得不把陇右的这支大军调来,哪怕其中有许多是新招降的原西秦军,而原西秦军中又有大量的陇右羌部落兵,以及大量的贼匪流民反军。

    李渊管不得了,他不得不把这支‘重兵’拉到东面来,以完善长安的关河防线。

    二十万人马,他在陇右各地只留了约四万人,然后剩下的十四万,他要柴绍全带过来,整编成十二个军,每军约一万二千人。

    “关河防线是我们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守。独孤怀恩挟汉中降秦,幸好有窦抗坚守河池与散关,守住了我们这道西南门户,保住了与巴蜀的联通。”

    “武关失守,东南门户我们只能退守关中的蓝田关,幸好那边路险难走,罗成主力也不在那边,所以如今我们关键是要守华州潼关和同州蒲津二处,这是关中的东大门和东侧门,绝不容有失,一旦有失,秦军将长驱入关,再难阻止。”

    李渊是懂兵事的,所以他很清楚潼关和蒲津的重要性,这是长安的关河防线,如能守住这山河之险,还能有一线生机,守不住就全完了。

    “陛下是让臣去增援潼关吗?”柴绍问。

    “不,不去潼关。”李渊却摇了头。

第848章 定杨可汗

    李渊走到殿中铺设的巨幅地图上。

    “嗣昌,潼关现在有孝恭坐镇,有他在,暂时无忧,所以朕计划抽调两个军过去,一军增援潼关,一军增援同州。然后再调一军去增援蓝田关的淮南王神通,另抽调一军去增援散关的窦抗。”

    东归的十二个军,调走四个,还剩下八个。

    李渊走到地图上的河套一带。

    “据我收到的情报,罗成已经分别从武关、潼关前和蒲阪撤走了重兵,如今三关前都只留下了数千人马。”

    “那我们正好出击。”柴绍道。

    但李渊依然是摇头。

    建成和世民两次主动出关,都遭受大败。李渊现在已经不敢再轻易出击洛阳方向了,那边已经是秦军的天下。

    他想到,只能接受赵郡王李孝恭的建议,固守关河防线,让秦军来攻,他们据关反击,这样才能拉开两军战力的不对等,弥补一些劣势。

    突破点还得是其它方向。

    上次永安王孝基去打梁师都,谁料到却遭遇到了那般惨败。

    “嗣昌,灵州虽还在我军手上,可丰州的云定兴却已经意图投降罗成,好在突厥人终于南下了,颉利可汗已经发兵二十万越过了阴山,意图夺回漠南。我已经派唐俭与颉利会过面,以河套丰州、胜州之地,换取颉利的支援。”

    丰州便是隋之九原,胜州则是东面黄河南的原榆林郡。

    为了能够求得突厥强援,李渊现在已经顾不得丰州是塞上江南了,也顾不得若让突厥人占据了河套之后,将来会是个大患。

    如今他只能顾眼前。

    “颉利已经答应与我们联手共击罗成。”

    事实上事情并不是如李渊说的联手,而是李渊让唐俭带着他的称臣信给颉利,主动向突厥称臣,李渊不但表示愿割让丰胜二州给突厥,还承诺击败秦军后,把雁门关和军都关以外的定襄、云内、涿郡、马邑郡全都给突厥人。

    而且打到雁门关以内,则土地人口归唐,财帛金宝女子归突厥。

    面对这样的承诺,颉利心动,于是他虽然此前已经授梁师都为大度毗咖可汗,但还是答应了李渊的请求,他还册封李渊为定杨可汗,并赐给李渊马五千匹,同时让李渊送一位公主去和亲,同时派兵北上跟他一起攻打定襄。

    李渊没好意思跟柴绍说自己向突厥称臣,所谓定杨可汗,就是平定杨氏,其实不是跟颉利可汗一般大的,而是小可汗。

    这相当于李渊的唐朝成了突厥的附属藩国,李渊成了突厥的附属藩王。

    就连那五千马也不是白赐的,李渊得回贡,要拿金银钱帛去给颉利,甚至颉利把价码都开好了,每匹马五十匹绢。

    唐俭说突厥人给的五千匹马,只有约一千匹能充战马,其余的都很一般,可价格却全比上等战马还贵许多。可李渊没的选择,只得咬牙派人接收这批赐马,然后送去二十五万匹绢,以及册封一位宗室女为公主送去和亲。

    但李渊认为,这一切不过是暂时的隐忍,为了击败罗成,一切都是值得的。待他日夺得天下,再跟突厥人算总账不迟。

    所以对内,他宣称是与突厥结成联盟,而不是称臣突厥。

    “嗣昌,你率陇右来的八个军先往灵州,狠狠的教训下梁师都,记住教训一下就好,梁师都现在是突厥的一条狗,打狗也得看下主人,只要梁师都吃痛退回盐、夏诸州,我们可以先放过他。”

    梁师都曾经与薛举结盟,后来却又悔约没有一起联军东进,等薛举兵败灭亡,梁师都却又跑出来进攻灵州。

    但李渊没怎么把梁师都放在眼里,他现在所占据的宥、盐、夏、绥四州,那都是在长城以北,那里是十分贫瘠的地区,山多石头多,除了许多养羊的胡人,便只有诸城和周边才有一些以往的汉移民。

    梁师都占据着这些地方,对李渊来说,并没什么太大威胁,所以现在他也懒得去管他。

    李渊没有过多询问柴绍的意见,而是向他部署自己的战略计划,这是李渊与裴寂刘文静唐俭等大臣早已经商定好的决策。

    “先去灵州解围,教训下梁师都,然后沿黄河北上丰州,解除云定兴的兵权职务,接防丰州。再东进汇合颉利可汗,围攻定襄城,先把罗嗣业和罗思摩击败,取长城关外之地。再接着你与颉利分兵两路,一路攻马邑,一路攻范阳。”

    这是直接威胁罗成背后的利剑。

    若是攻势顺利,到时兵围太原和范阳,罗成将被打断脊梁,使其四分五散。

    “我还派人去联系河北的窦建德,与他商谈结盟之事。”

    李渊向窦建德派出使者求亲,希望能为三子齐王元吉求娶窦建德之女红线公主,若这门亲事达成,则窦李两家就成了亲家,到时一个在关中一个在河北,两家联手发兵,再配合突厥,便能反攻罗成。

    “我跟窦建德约定,事成之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关外尽归夏国,而我得河东与河南。”

    柴绍看着地图,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个战略倒是没有问题的。

    突厥有二十万南下大军,而他带来十二个军,留下四个还有八个约十万人马,河北的窦建德起码也有二十万的兵力,这样算起来,他们三家联手,那就得有五十万大军,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包夹罗成的河东河北,其实力绝对不弱。

    “关键点是太原,太原是关中河东河北的联结点,同时占据太原,也能俯视中原。所以首先要抢夺太原,然后便能将罗成的河南、山东、淮南、山南的军团,和其代北、冀北、关外分割开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我们再将其各个击破,分割吃下。”

    柴绍很认真的听着,也完全领悟了如今局势的迫切,和皇帝这个战略的意图。

    最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陛下,如今已经入夏,马上就是盛夏之时,天气即将酷热起来,而且雨水多发,颉利可汗的突厥大军,这个季节能保证其战力攻势吗,他们能耐的住酷暑吗,而且雨季河水丰满,骑兵也难以发威。”

    李渊沉默。

    殿中陷入一片死寂。

第849章 平杨天子

    河北,乐寿。

    金城宫。

    夏朝皇帝窦建德在殿中长忧短叹,殿中的空气都为之凝固。

    “公主还没来吗?”

    窦建德问。

    殿中一角的侍者忙小声回道,“公主还未到。”

    “那就再催催,一个姑娘家,整天却呆在军营校场里,像什么话。”

    内侍轻轻的脚步声远去,窦建德坐到御案前,一手支撑着头,却是愁眉苦脸。

    短短一年,局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去年新年之时,他窦建德已经扫平大半个河北,正是气吞如虎,甚至有一些归附的文人士子,写诗赋称颂他为南宋之刘寄奴,同样底层出身,投身军伍,然后乱世中崛起称雄,说他将来必能统一天下。

    只是这些赞歌还没听多久,他就遭遇了河南的困局,与李密拼了半天,死伤不少,结果反让罗成趁虚而入,杀了独孤篡占了北平范阳,紧接着横扫博陵、恒山、上谷,等他匆忙回撤,虽然稳住了局势,可此后这一年多,窦建德都再无寸土扩增。

    他陷入了魏郡和襄国两郡剿贼的沼泽之中。

    一年多,这两郡还未平定,不但未平定,两贼还频频深入到他的夏国境内,烧杀抢掠,反是越剿越多。

    种种迹像表明,他其实剿的已经不仅仅是宋金刚和甄翟儿了,有许多深入夏境劫掠的兵马,本就是秦军轻骑伪装而成的。

    加上罗成在他的南北两面的包夹之势,时不时有自东面海上水师和其陆战队的威胁,让窦建德深感无力。

    他虽拥有大半个河北,可却完全被罗成包围起来了,被彻底的封锁了。

    以前为他歌功颂赞的许多文人官吏,甚至都偷偷的往秦军地盘跑了。

    一面要剿匪一面要应对四面包围的秦军威胁,窦建德不得不常年保持兵马驻防四边,导致的结果就是军费大大增加,军需粮草耗费剧增,同时还使得境内的劳力不足,田地耕种等受到极大影响。

    如今夏国境内,物价上涨严重,粮食紧缺,劳力不足。

    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许多士族官吏的逃离,又使得夏国地方的治理变得混乱起来,而今春的大旱,遍及河北。到现在这个夏季,已经出现了极坏的结果。

    这个夏收,歉收。

    收获不及三之一。

    本就缺粮的窦建德,面临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大饥荒。

    哪怕罗成不率军来攻,只要眼前这个局面继续下去,窦建德自己就会崩溃掉。

    可如果他把二十万兵马,解散大部份回家耕田种地,则军事压力大增,难以防御四面的秦军随时可能的进攻。

    守,粮不足,撑不住。

    不守,秦军随时可能杀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

    有两支使团先后到达乐寿。

    一支是罗成派来的使者,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派来的使者了,罗成依然希望窦建德归附,还旧话重提,说归附之后看在以前的旧情,可以赐封他为长乐侯,并对他麾下文武量才授官使用,对河北百姓不伤害半分。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罗成的使者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为了让窦建德打消疑虑,皇帝提出纳窦建德之女为昭容,这是九嫔第二位,在后宫中仅次于皇后四妃和昭仪。

    这个提亲,倒不算过份,甚至在秦使看来,这是皇帝的仁慈,是对窦建德和夏军的一种保证。

    论年纪,皇帝也才不到三十岁,与红线的年纪很相配。

    可以说,秦国君臣为了能够解决河北问题,是费了很多脑筋的。

    窦建德有几分心动,又有几分不甘心。

    近十年的拼杀,才到了如今这一步,当初既然已经登基称帝,那么这路便难以回头,现在就这样拱手将河北让出,取下皇冠归秦,他不甘心。

    等见到唐朝使者唐俭后,窦建德归秦的心思更加动摇了。

    唐俭是李渊的元谋功臣,此人既不擅长统兵打仗,又不擅长政务,但他是最出色的说客,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为李渊不知道说服劝降过多少地方将领官员。

    甚至上次出使突厥,还成功的与颉利可汗达成了盟约。

    现在唐俭费尽周折来到河北,可是冒了很大的险的,关中与河北被秦军阻隔,唐俭一行是假装一支商队过来偷偷过来的,路上花了很多金银,甚至一度被秦军识破,损失了不少人手,但唐俭最后还是成功到达了乐寿城。

    唐俭向窦建德描绘了一个极好的联盟前景。

    唐、夏、突厥三军联盟,五十万大军伐秦,灭秦之后夏得河北、关外,唐得河东河南,突厥得漠南河套代北。

    三家共赢。

    唐俭还带来了唐皇李渊的提亲请求,希望为齐王迎娶夏公主红线,以结唐夏之好。

    “三家联军先破太原,则到时我唐主在关中长安,夏主在河北范阳,然后三家联军从太原发兵南下,到时三家联为一体,俯冲而下,直趋洛阳,罗成必败。”

    唐俭说三家联军先破定襄,然后入代北马邑,到时破太原,再联军帮窦建德攻下范阳给他,再联军下洛阳。

    三家五十万联军,前景非常好啊。

    这还没算上李渊在潼关武关的关河防线的十几万兵马呢。

    “只要三家联手,罗成再厉害,也必败!”唐俭说。

    良久。

    脚步声打断了窦建德的思绪。

    他抬头,发现女儿红线来了。

    红线公主入宫来,却依然穿着一身戎装,明光铠甲配上织金披风,手里抱着个凤翅盔。

    看到他这个样子,窦建德皱眉。

    “线娘,你整天这样成何体统?”

    “父皇,罗成曾说过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他的妻子单氏和妾氏李氏等都曾经披甲上阵,立下不小军功。”

    窦建德摇头,也不跟女儿争论这个,“线娘啊,父皇召你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讨一下。”

    “是唐秦两家使者求亲之事吧?”

    窦建德点了点头,“想不到你已经听说了。”

    “女儿谁也不嫁,父皇要跟唐结盟或归附秦国,这是父亲的权力,但女儿却不想成为其中的筹码。”

    “你”

    窦建德又叹惜了一声,“当初隋朝官兵抄家的时候,就你我在外,侥幸逃过一劫,却可惜你母亲兄弟等全都惨死,若是你娘还在,定也不会耽误你到如今,肯定早已经挑得好儿郎嫁了。”

    “父皇,别说这些。”

    红线制止父亲说起这些往事,“我对于父亲到底归附秦朝还是和李唐结盟都我意见,但女儿不希望父亲接受突厥人的册封。”

    唐俭前来,不但带来了李唐的求亲结盟请求,还一同带来了突厥颉利可汗给窦建德的册封。

    颉利可汗册封了李渊为定杨可汗,如今又来册封窦建德为平杨可汗。

    一个定杨一个平杨,其实意思都是平定隋朝杨氏之意,但本质都只是突厥的附藩小可汗,而且颉利对窦建德的要求跟李渊一样,河北打下的土地人口给窦建德,但钱帛女子要给他。

    “父皇,你可以争霸天下当天子,但不能去当突厥人的儿可汗!”红线对父亲说道。

    窦建德叹惜了一声,他岂又不知道颉利的心思,但李渊都能接受定杨可汗的封号,所图他又不知。

第850章 藩乱

    夏季的暖风吹过马邑城代国公府门前的树梢,叶子哗啦啦的响着。

    代国公府内,定襄道右都督指挥使、马邑太守、代国公刘武周正与原雁门道诸将校十余人济济一堂,杯筹交措。

    原义武左军使苑君璋,义武右军使高满政等一干将校,都是随刘武周当初马邑起事的兄弟,这几年他们虽说没有什么大作为,一直被杨义臣挡在太原之北,所据之地也一直就是马邑和雁门与楼烦三郡。

    但他这几年也不是干坐着。

    马邑起事之初,刘武周不过是隋马邑太守王仁恭麾下的一个鹰扬郎将,统领一千人马。可借着罗成的支持,他杀王仁恭起事,继而夺三郡,招兵买马,整训兵将,战功没多少,可北面得罗嗣业的马匹支持,后又得了不少突厥铁勒部众安置,实力也是渐强。

    坐在刘武周旁边的是他的妹夫苑君璋,他本是马邑豪强大户子弟,家中巨富,后来跟刘武周交好,刘武周将妹妹嫁与他,两人关系更进一步。

    苑君璋虽说是个豪强子弟,可却不识字,但人很聪明。他平素不太爱喝酒,可今天也灌了不少龙门飞将军,一张脸红光满满。

    他放下酒杯,“娘的,别个个个加官晋爵,咱们这些个兄弟倒是越混官越小了。”

    高满政便道,“可不,皇帝如今大加重用那些隋朝的旧贵族官员,大方豪爽的很,那萧跟咱们打了几年,一归附,就授封国公拜宰相,你说他带着太原归附得封国公还罢了,可陈叔达之类的凭什么?”

    “还有王仁恭的儿子都授封了个侯爵,还授为郡丞了。”

    酒一喝多,这些人说话便越发的肆无忌惮了。

    今天本是刘武周的生日,所以邀请一众兄弟聚齐喝酒,这酒宴只有一干老兄弟。昨天刘武周就已经宴请了马邑城中一干官将,其中也有朝廷派来的郡丞、校尉等,但今天却只是私下小聚,没请那些人。

    都是自家人,说起话来便没多少顾忌,这一喝多,有些牢骚就忍不住了。

    而他们牢骚的根本,都是因为在年初的那轮诸道调整之中,原来的雁门道被并入了定襄道中,雁门道没有了,节度使也罢撤了。

    本来刘武周一干兄弟这几年,日子挺逍遥的,兵马越来越多,战力越来越强,可随着杨义臣一死,萧献太原归附,河东一战而下。

    他们这些兄弟的地位也就不免尴尬起来,他们比不起北边定襄道的罗嗣业,罗嗣业是皇帝兄长,他麾下的兵将虽也不是皇帝嫡系,可晋王却是皇帝亲兄弟,自然其麾下的刘弘基殷开山侯君集等一干大将,也都得授了侯爵,个个都得赐飞鱼袍服。

    甚至在这次改道之后,定襄的两支兵马,也都很快被授与神捷左右军的军号,摇身一变变成了大秦的禁军,个个加官晋爵授勋不说,全军将士还都得了一笔不小的钱粮赏赐,分田分地的好不热闹。

    而反观他们,刘武周被撤去节度使后,改授为定襄道的右都督指挥使兼马邑太守,而义武两军,军号没变,却要精简整编为一个军,苑君璋本来是左军使兼雁门太守,高满政是右军使兼楼烦太守。

    这次苑君璋被授为涿郡太守,高满政则被授为上谷太守。

    很明显,两人这是被调离代北,同时转为文职,被夺兵权了。

    刘武周虽兼着马邑太守,可整编后的义武军,军使却是刘弘基,副军使从朝廷派来的,是尉迟亮,这位是皇帝的近卫将军出身,是皇帝心腹。

    更别说,在上次的授爵中,刘武周虽封了个代国公爵位,但苑君璋和高满政这义武军两大军使,却各只封了个开国伯爵位,其下面的一干将校,却更只有几人得了子男爵。

    这就更让他们不满了。

    凭什么啊?

    朝廷授爵,考虑各个方面,是综合考量。

    比如说刘武周其实没什么功绩,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杀了王仁恭夺下了代北三郡,没给定襄的嗣业扯后腿,让其能安心稳固定襄,剩下的,也就是稍牵制了下太原的隋军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功绩呢。

    他率领的三郡,人口不过几十万,之前还得靠嗣业救济粮草,其部扩充到两军五万人马,可一战像样的仗都没打过。

    所以最后给刘武周封国公,那都是他占了个节度使的名头,至于他麾下的将校,没有功绩当然不可能封公封侯,给个伯爵都算是安抚了。

    但刘武周等人却不这么想的。

    他们只看到连后来归附的陈叔达等一干人都个个郡公县侯的,他们这些首义功臣却爵位官职不高,如今更是随着道郡调整,而降了官职。

    苑君璋等越说越过份,可刘武周却只是端着酒杯不说话。

    “大帅,要说咱们干脆也投突厥人算了。”苑君璋红着眼睛恶狠狠的道。

    突厥人眼下正围攻定襄罗思摩,本来在攻九原的罗嗣业回军救援,皇帝下旨让刘武周率军北上解围。

    “就是,趁着这整军还未完成,咱们带着兄弟伙北上捅罗嗣业一刀。”

    颉利可汗已经派人暗中过来劝降过几次,为了能够拉拢刘武周归附,他甚至开出了只要刘武周肯归附,便赠他狼头大纛,封他为南面可汗的承诺。

    甚至这次密使前来,都直接把一面银狼大纛带来了。

    银狼大纛、南面可汗。

    这可是在很有份量的封号了。

    更何况颉利还答应他,等击败罗嗣业后,那么长城以内的马邑、涿郡、云中、楼烦、雁门这五郡都归他,甚至等将来打下太原、河东等地,也归他管辖。

    曾经的刘武周也是个热血青年,祖籍河北,后家族迁入马邑。年轻时他豪侠热心,任侠好友,投身军伍,也曾满膛热血。

    在辽西,他见不得宇文化及的阴谋诡计,愤而辞去官职归乡。

    只是人都是会变的。

    从曾经的一个府兵小校,到镇守一方的节度使,坐拥三郡之地,五万兵马,一言九鼎,在这里都是他的一言堂,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感觉。

    如今突然一下子就权力尽失,这种失落感是极深的。

    若是没有突厥南侵,或许这种感觉只会深埋心底。

    可偏偏如今却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

    颉利二十万大军南侵,围思摩,困嗣业。

    李渊已经接受了定杨可汗的册封,发兵十万北上。河北的窦建德也接受了平杨可汗的册封,三家联盟,其势已成。

    是当大秦没什么实权的定襄道右都督指挥使,还是当突厥的南面可汗?

    刘武周动摇了。

    只是他还有些犹豫,还未下定决心。

    但今天的这个酒宴私聚,却让他看到了老兄弟们的真实想法,他们更不甘心。

    心中一团火在燃烧。

    干掉罗嗣业,称雄代北,不要再当什么无权的代国公了,要当就当晋王,当河东天子。

    罗嗣业现在很危急,他和罗思摩虽有五万人马,可此前罗思摩已经大败一阵,折损了许多兵员,更何况漠南的许多突厥人都在颉利南下之后,公然又投奔他,这使得颉利在漠南声势大振。

    罗嗣业从九原城下匆匆赶回,数月的辛苦化为东流,兵马疲惫,却也无法一战解围,只能驻军于定襄附近,相互呼应,坚守待援。

    援军,正是他们代北这五万人马。

    在皇帝计划中,刘武周的代北五万兵马是最近的,也是最完整的,休整良久,粮械充足,有他们出战足够解定襄之围,甚至能够击败颉利。

    可现在颉利多了两个盟友,关中李渊、河北窦建德都向颉利称臣,各派重兵来援。

    李渊的十万兵马已经向九原进军,而只要他答应颉利,接受南面可汗的册封,那么河北的窦建德也将向他靠拢,从他这里借道围歼罗嗣业。

    将军们酒醉之后肆无忌惮的怨恨狂妄之语,却如同一把把干柴扔入他心中的烈火之上。

    “莫要喝了点马尿,就胡言乱语,小心被朝廷派来的官员们听到了,到时治你们的罪。”刘武周笑着说道。

    苑君璋红着眼睛道,“大帅,我们怕他们个鸟,这代北三郡是咱们打下来的,可皇帝说割走半个马邑另设云中郡就割走了,还划给了罗嗣业,咱们也不说啥了。可咱们这几年不说功劳,苦劳总有吧,凭什么如今过河拆桥,太原河东拿下了,咱们就没用处了是吧,就要裁撤咱们辛苦招募练起来的兵马,要把咱们兄弟伙都给拆分的七零八散,下一步又是什么?是不是要把咱们调去那什么岭南安南?”

    “就是,凭什么?”

    一众将领纷纷吼道。

    “怕他们个鸟,咱们就反了,那些家伙想夺咱们的权,那咱们就先下手为强,趁现在这个难得的机会,咱们今晚就动手,杀了罗成派来夺权的官将,然后大帅你自立为天子,咱们不给他罗成卖命了!”

    “反了!”

    “反他娘的!”

    一声声反了,让刘武周脸上的笑意渐渐洋溢起来。

    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大家,最后杯子往地上狠狠一摔,“既然兄弟们都想反,那我就带大家反了!”

    “反了!”

第851章 开放式皇宫

    洛阳。

    紫微宫。

    无数的百姓涌入参观皇宫大内,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皇帝下诏,开放洛阳紫微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乾元殿,允许百姓皇城。

    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自古以来,都没有皇帝把皇宫开放给百姓参观的事儿。此诏一下,洛阳城无数百姓都半夜起来排队,都想进皇宫大内看一看皇帝的金銮殿是什么样的。

    甚至一些洛阳周边的百姓,听闻之后,也是激动兴奋的赶来。

    紫微宫与长安的太极宫不同。

    长安城修建的十分对称,太极宫在长安城北的中心。但是洛阳紫微宫却并不对称,其皇城宫城选在了洛阳城的西北角上,这里是洛阳城最高处,皇宫建于此处,可居高临下俯视全城。

    洛阳紫微宫占地约六千三百亩,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乾元殿,东西分别为文思殿和武成殿。

    前朝三大殿,分别为乾元殿(隋称乾阳殿)、开元殿(隋称大业殿)、兴元殿(隋称徽猷殿)。

    乾元殿是前朝三大殿之首,其体量和面积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宫殿,没有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也是秦帝国元旦大朝会和皇帝登基大典举行之殿。

    金殿辉煌。

    百姓们在宫门检验过身份后,排队进入,由礼部官吏带领他们参观,又有北衙禁军维持秩序。

    开放的是前朝三大殿和皇城三省六部诸司衙门,不过些紫微宫很大,在真正的大内以外,还有数座宫城,大内以北是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三城,此三城把守着皇宫大内北面,三重城关,屯有禁军。

    而西面则是西隔城和右夹城,东面是东隔城和左夹城,最外面还有一座比大内面积还大的东城,东城之北则是含嘉仓城。

    大内之南,则是皇城。

    真正的大内,只占整座皇宫的五分之一不到。

    而大内又分前朝和内廷。

    前朝是皇帝办公理事之所,也是召见大臣、以及朝会的地方,内廷自然是皇帝的寝宫和后妃以及年幼的皇子们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掖庭宫是宫人居住以及工作地方。

    哪怕这次只是开放前朝,三大殿也只开放了乾元殿,但对百姓来说,这都是难得的机会,这辈子有几个人有机会进皇宫啊。

    若是想观看乾元殿之外的其它外朝诸殿,当然也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在宫中吃顿饭,当然,那些就不是免费的了,得买票参观。

    而那一顿午餐虽然挺简单,但却绝不便宜。

    可就算如此,依然有无数有钱人争着买票。

    而参观时,宫中还有些纪念品出售,也都是些小玩意,比如说打上了紫微宫印记的文房四宝啊,绣有宫廷标记的丝绸布匹啊。

    甚至御马厩里还有御马可出售,御酒坊中还有御酒出售。

    这些东西全都盖有宫廷御用的标记,如今做为纪念品向百姓出售,便不仅仅是一样商品,而是带有比较特殊的身份象征了。

    买的人十分多。

    负责收钱的内侍省的那些宦官们拿笔登记的手都酸了,那边数钱的宦官也数的手软。

    而在另一边,宫中午餐之时,还有一场别分生面的相亲会。

    皇帝把那些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尤其是一些已经因战火联系不上家人的宫人们安排相亲,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强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农夫自弟,都有机会在午餐时参加这场相亲会。

    这个相亲会最特别之处,不是来吃午餐相亲的人挑选这些宫人,而是由这些宫人挑选这些年轻的子弟。

    宫人若挑中谁,然后安排那男子过来相见,只要男子不拒绝肯同意,这事就算同意了,会由宫里到时做为她们的娘家人,把她们嫁出去。

    男家准备娉礼过来,宫中为宫人们采办嫁妆,然后下嫁。

    这是由嫔妃长孙氏提出,然后皇后单氏主持,四妃协助的一场后宫活动,得到了罗成的大力支持。

    开放皇宫大内,甚至还搞相亲,买御物,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认为有失体统,让普通百姓也都进大内参观,这样便失了皇家威严。

    可罗成说服宰相大臣们的理由很简单,他此举并不为敛财,只是想拉近下与百姓的距离,让大家对大秦朝,对大秦皇家与百官们,更亲近。

    至于售卖御物和卖门票的钱,也不会用来修建宫殿,而是要在洛阳城设立一些救济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救助孤儿弃婴的抚幼院,建立收葬无后之人的公墓园等。

    罗成甚至已经决定,这皇宫开放不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两次这样的皇宫开放日,让百姓能够进入皇宫参观,而售卖御物、宫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来救助孤寡弃婴,收葬无后的穷人或客居洛阳的商贩士子等等。

    他还要求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每年都搞衙门开放日,让百姓得以参观神秘的衙门,甚至每年搞几次公开办公日,让百姓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到衙门是如何运作,官员如何办公的。

    “之前萧侍郎提出的洛阳紫微宫全面修葺计划,说预算要约一百万贯钱。”

    洛阳之南,洛水河边。

    皇宫大内开放给百姓参观,皇帝却来到了行宫显仁宫。

    这是隋朝修建的行宫之一,行宫不大,却保存的很好。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2章 突厥四儿

    为何?

    品牌效应啊。

    这马出自御马厩,就不再是普通的马了,他有品牌溢价。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接受这样的品牌溢价,可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缺那点钱吗?

    不,不缺。

    他们更看重的是御马的名头,所以同样一匹马,从商人手里买来可能只值四十贯,但从御马厩出来,再配上一份宫中出具的御马身份文书,再在马身上烙一个御马标志,便身价大涨。

    同样道理,罗成打算把修皇宫这个事情用商业手段来操作。

    不用宫廷官府来征召工匠民夫,采购材料,而是分成各个项目分包给商人们。

    比如说,修葺宫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开招标,招木材供应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订一个修葺的计划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标明品质等级,然后交给商人。

    商人中标后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劳力,自己采买材料,甚至是自己垫资。

    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朝廷将颁给他们一块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们提供的木材上,允许他们在上面铭刻自己商号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负担太大,可心细分承包。

    有的商人专门承包修建,有的商人专门负责担供材料。

    朝廷可以细分下来,把整个紫微宫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比如一座殿就划成一个项目,再细分为承担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细分为提供某单样材料,修建的又可分为修屋顶的,修地面的,修屋内,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们自己招人,自己出钱,然后帮朝廷修皇宫,最后只得一个皇商牌子,他们会肯?”陈叔达觉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这块御赐牌子,他们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担保,甚至以后他们经商时,官府也会给他们律法制度允许内的方便,朕还可以专门让少府寺负责管理这些皇商,若他们遇到不公,比如官员权贵敲诈勒索之内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少府寺上告,少府寺将专门派人调查负责,这样便可以避免商人被地方官员欺压而上告无门的情况。”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好处,而成为了皇商,对商人而言,也是一种品牌的提升,对他们的产品对他们的商号而言,能得到极大的品牌提升,这都不是一般的提升。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方式。

    你可以登报纸打广告,也可以搞宣传促销,但这些都不如成为皇商,直接成为紫微宫修复合作商带来的效益高。

    你能为皇帝修宫殿,那你的商品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啊,否则,怎么可能为皇帝修宫殿呢。

    商人看似又出工又出力的为皇帝免费修宫殿,但皇家和朝廷的信用,却是价值巨大的。

    这就好比央王的广告标王一样,几秒钟的广告,要几个亿甚至更多,可他们也愿意。或者说,如同那些大型赛事的赞助商一样,抢着掏钱送钱也要赞助,还不就是因为能带来更大的效应嘛。

    宰相房玄龄一直没发言,只是很认真的听着。他与萧瑀和陈叔达他们不同,他跟罗成相处的时间更长,对皇帝了解更多。

    知道皇帝不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能在这场合说出这话,肯定有过细致的考量。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是强迫商家,只要他们是自愿的,就行。”

    “商家怎么可能自愿呢,就算紫微宫再细分,那也得要一百万贯的费用,哪怕招一百个商家,也得平均一万贯一家,这一万贯钱难道是小钱?谁舍得白扔出去?”萧瑀认为房玄龄这宰相有些太过于奉承皇帝,他脾气向来耿直,在杨广面前都敢直言,更别说如今罗成又是出名的纳谏。

    罗成当下便笑道,“不如重修紫微宫一事,就交由房相国来执行,再交由萧相国来监督,如何?”

    “可以。”

    萧瑀马上接下旨意,“我会好好盯着的,若是出现强迫欺压的行为,定会向陛下如实进奏。”

    房玄龄也接下旨意,“欢迎萧相监督。”

    “臣萧瑀还有本启奏。”

    “萧相,这又不是前朝大殿,有事直说。”

    萧瑀说,我大秦立国不久,许多制度大体是沿用隋制,比如说这国库。隋时国库分三库为左藏右藏和黄藏,左纳右出,黄藏为宫廷内库。

    但隋明帝继位后,其实朝廷国库和宫廷内库往往不分,现在我大秦立国,应当区分开来。

    萧瑀的建议是,制度要完善,这样下面的官吏才有制可依好办事。

    国库十分重要,毕竟掌握朝廷的财富。

    民部司财务政令,太府寺则司钱帛金银仓储出纳,少府监则掌管手工制造,并负责铸钱。

    原黄藏从太府寺中分离出来,归入内侍省内府局,负责掌中藏宝货。

    实际上,萧瑀的意思就是朝廷的钱是朝廷的,皇帝的钱是皇帝的,朝廷的是公款,内库的是私钱,公私得分明。

    民部成为国库的监管部门、太府寺则是国库的主管部门,而少府监为国库审计部门,黄藏内库从中分离出来归内侍省,此外再进一步把粮食从太府寺分离出来,这样一来,太府寺只管钱帛,粮食存储出纳归司农寺。

    以后皇帝要私人赏赐百官、将士或者是贵族,这钱只能从皇帝自己的内库出。

    国家的租赋归入司农寺,国家的工商税收归入太府寺。

    这些钱只能流入国库,而不能进入皇帝的内库。

    皇帝内库的钱从哪来?只能是皇家的田庄、宫市,地方进贡、外番朝贡的钱帛收入。

    左纳右出,左藏存储税收钱帛,用以发放百官俸钱、军费开支等,而右藏负责发放。相当于一个是保管一个是会计。

    司农寺也设两仓,一储粮,一放粮,粮食以发官禄和供军为主。

    这样一来,以后皇帝就不能随便动用国库的钱,拿来修行宫啊、赏赐官员贵族等了。

    罗成听完后,居然笑着道,“公私分明,很好,朕觉得这是一个良谏,纳之!”

    “吾皇英明!”萧瑀有些意外,马上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

    皇帝的笑声未停,结果一封急报奏上。

    “马邑刘武周谋反叛乱,刘弘基被袭兵败逃往云中,雁门楼烦马邑三郡尽没。”

    “唐将柴绍率十万兵马在灵州击败梁师都,北上围九原,云定兴降而复叛再归唐。榆林郭子和叛梁师都,率部归唐。”

    “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颉利赐狼头纛,授平杨可汗。”

    李渊向突厥称臣,得授定杨可汗,梁师都向突厥称臣,得授大度毗咖可汗,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授平杨可汗,刘武周向突厥称臣,得授南面可汗。

    殿中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第853章 五娘子

    显仁宫。

    李君羡不安的低头站在殿中。

    一身黑衣的皇帝今天显得很严肃,李君羡奉诏进来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可这半个时辰皇帝却一句话也没让他说,也一句话没问他。

    皇帝低着头在看着手里的折子。

    良久。

    皇帝终于放下了折子,将脑袋抬起来,目光望向他。

    “朕记得你乳名五娘子?”

    李君羡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说起此事,小心答道,“臣出生时,家中已有四个姐姐,因出生时接生婆眼花错认是女孩儿,因此向我父亲报说是个女孩,父亲便呼我五娘子,后来接生婆才发现我是男孩,但这乳名却一直叫着。”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皇帝点了点头,“朕当初还是章丘郡兵校尉之时,你来投军,当时你那一批有几人最为出色,你还有张亮、郭孝恪以及王君廓,后来你们四个都做了我的亲卫,这些年来,你们也是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李君羡便道,“臣永远记得初见陛下的时候,那时臣已经下定决心要一直追随陛下身边,如今陛下授臣武连县开国公、亲军都尉之职,臣感激不尽。”

    “五娘子啊,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其实论武艺你不比王君廓差,论忠心更胜过他。只是他比你机遇好,当初策反了郭绚,拿下了范阳北平,因此朕委他以节度使之职,开国时授他为凌烟阁功臣,授封他为国公。”

    “王侍郎功绩比我高,授封国公也是应当。”

    罗成叹了声气。

    “王君廓自转授节度使后,朕便把亲军都尉府交给了你管理,但现在却发生了刘武周叛投突厥之事,朕不得不说,这是亲军都尉府的失职,也是你李君羡的失职,重大失职。”

    李君羡低头。

    “臣自知失职,有罪,请陛下责罚。”

    罗成从御案后走出,来到李君羡面前,手抚着他的背道,“刘武周这个人,早先还是不错的,当初辽西之时,他表现很好,朕一直记得,否则当初也不会选他来接管代北三郡。可不得不说,权力有时真是一种毒药,他会腐蚀一个人。”

    “刘武周变了,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身为开国公,却仅因为朕罢除了天下节度使之职,他便要反叛。”

    “陛下,刘武周早不是当初那个刘武周了,自他杀了王仁恭后就一直把代北三郡当成是自己的地盘,甚至是将之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了,这两年朝廷一直没有时间深入代北,便对他信任有加,可他却辜负陛下的信任,在代北搞一言堂,义武军的军官皆是他的心腹亲信,两位军使苑君璋和高满政也都娶了其妹妹。”

    李君羡说其实亲军都尉府这边也发现了代北刘武周不好的苗头,也在作一些行动,可没料到刘武周如此胆大叛逆。

    “不说这些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管不了的。朕找你来,也不是要来跟你追究责任的,出了事情,责任要追究,但得在把事情解决之后。现在朕希望你能够发挥出亲军都尉府的真正作用来。”

    刘武周已经反了,而李渊和窦建德和刘武周一样都投了突厥,都想借突厥之力来跟他罗成争霸天下。

    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刘武周背叛的事了,这是突厥与他们的联合反扑。

    罗成原计划是以嗣业、刘武周两镇兵马去对付颉利的南下,可现在,局势已经恶化了。

    “大战即将开始,这是我大秦立国之后第一场关键大战,朕希望你能马上赶往代北,朕要掌握漠南代北的情报,必要之时,你们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将刘武周、苑君璋等人刺杀斩首。”

    颉利、李渊、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这一支支人马,使得大秦北疆烽烟四起,这将会是一场大战,罗成必须掌握充足的情报,才能打赢这一仗。

    “兵部已经派出了职方司的得力人马往北方打探情报,卫尉寺也派出了他们的细作,就连枢密院也派出了特务司的特工人员。”

    罗成提醒李君羡,“亲军都尉司的情报人员是最多的,实力也是最强的,朕不希望你们最后却连另三家的情报能力都比不上。”

    李君羡咬了咬牙。

    还是向皇帝禀报了一件事情。

    也正是因为最近亲军都尉府在盯着这件事情,才让他们的精力有所耽误,使得没能第一时间掌握刘武周叛变之事。

    “最近兵部王侍郎和魏王走的比较近,臣也听说魏王不止一次,在多个场合和部下抱怨陛下没能封他世袭罔替的权力,还说陛下的封爵搞的太不值钱,说罢节度使是过河拆桥。尤其是上次陛下收了魏王兵权,让他在府中反省后,听说魏王整日在王府抱怨,而王君廓不止一次前往拜会魏王。”

    这样的话,出自亲军都尉之口,可就很严重了。

    尤其是刚刚还有一个前节度使叛乱的情况下。

    “你想说老四会背叛朕,跟王君廓在谋反?”

    “陛下,臣知道魏王为大秦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确实有许多不好的迹像,臣本想再掌握些确切的情况再奏报,可如今情况下,不敢再隐瞒了。”

    罗成伸手在李君羡的背上又抚了抚。

    “五娘子,你做的很对,不管他有没有在谋反,朕都有必要知道这些。”

    “陛下,那现在怎么做?”

    “先不要有什么动作,给朕继续盯着就好,尤其是王君廓盯紧一点,朕想知道他有没有跟刘武周也有什么来往。”

    李君羡有些意外。

    一般情况下,哪怕没有什么铁证,可这话出自他这个亲军都尉之口,皇帝都是极可能对王君廓先下手的。

    毕竟,再仁慈的君王也绝不允许背叛。

    李君羡退下。

    年轻的皇帝皱眉沉思。

    李君羡说老四可能要谋反,罗成不相信,老四那张嘴很臭喜欢胡言乱语,但他这人并不坏。至于王君廓,罗成就说不好了。之前撤他范阳节度使之职时,他知道王君廓是很不满有极大怨言的。

    王君廓,朕的凌烟阁功臣,难道跟刘武周一样,都要背叛朕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