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04章 不胜而胜休妄想

    大非岭上。

    天气又转凉了。

    但是秦军的营寨已经从九道增加到了十三道,神机工匠更是又新制造了上千门大小神机炮,配上一座座的箭塔炮台,使的整个大非岭山上成为一个鬼神莫近的地方。

    山下藩军围困,可山上还能每天杀牛宰羊炖汤烤肉吃。

    养了一夏的牛羊,正是长了不少膘。

    营寨里的秦军将士们,包括那些民夫们,现在都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这丑蕃傻羌已经好久没来攻山了,莫不是已经不敢来了?”

    今天又轮到张彪的团守第一道栅,此时栅前树起了更多的拒马鹿脚,挖了更多坑,栽了更多尖桩,营栅也更高,已经堪称半永久的堡垒。

    守在这样的营栅里,安全感大大提升,更别说后面的大量弩车和投石炮助威。

    “丑蕃只是长的丑又不傻。”一名军官道,这些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个个头上结满小辫,有些人还往脸上以赭涂面,弄的两个大红脸蛋子,异常难看。可另一方面,这些吐蕃人也是很聪明的,之前进攻,那都是驱使羌夷进攻,伤的也都是羌夷。

    军官们惬意轻松的在营栅后聊着天,顺便晒晒太阳。

    而士兵们各守本位,或擦枪或抓抓虱子。

    “都将,有吐蕃人来了。”

    望楼上,一名秦军高声喊道。

    张大彪听闻,一下子就跳起来,还以为是吐蕃人终于忍不住要来进攻了,可等他登上营栅眺目远望山下,却只看到一只数十人的队伍打着一面白旗过来。

    “白旗?没见图案啊,这是哪部的旗帜?”

    吐蕃人旗号很多,不同的部落用不同颜色的旗帜,还有不同的图案,甚至马是颜色不一样的。

    “才十几人,莫不是来求降的?”

    “放他们过来。”

    等这队吐蕃人来到山下,先是摇晃了半天旗帜,然后才缓慢的小心接近。

    “丑蕃休得再近前,站住!”

    距离五六十步,秦军喝令。

    “山上的秦军兄弟,我们是奉赞普之令,前来谈和的。”

    “有什么好谈,尽管来打就是。”张大彪不屑道。

    “可否让我们进去,与你们家大将军谈一谈。”

    大彪要拒绝,这时参军道,“不如先禀报大将军,由大将军做定夺。”

    嗣业在寨子里读书,听闻吐蕃派了使者要和谈,“听听吐蕃人想怎么谈。”

    嗣业来到山前第一道寨墙之上,数名参军出寨,与吐蕃使者在寨下先见面,确认过身份,询问了一番。

    然后带了吐蕃使者一人入寨。

    “囊日论赞来了?他想跟某谈什么,谈他怎么撤兵?”嗣业哈哈笑道。

    吐蕃使者有些畏惧的看着嗣业以及一干秦军,他可是知道,先前吐蕃使团入长安,结果百多人去,就只回了一个,其它人全被大秦天子扣留当奴隶了。

    他定了定神,缓缓道,“我家赞普钦佩大将军的忠贞,赞叹大非岭上秦军们的勇敢。但是你们被困此地,只怕粮尽械绝在即,我家赞普不忍看到勇士们饥恶困死,现重提议和。”

    “怎么个和法?”嗣业坐在一把交椅上,手里还拿着根牛肉干在嚼着,很是轻慢。

    “我吐蕃赞普愿意以五千两黄金,一万头牦牛为聘礼,向大秦天子求娶一位公主,以结两家之好。”

    嗣业呸的一声。

    “我大秦天子的公主们都还年幼。”

    “我家赞普也知天子公主年幼,但也知中原和亲,所嫁公主往往并非天子亲生,不过是以宗室或大臣之女赐以公主名号,然后和亲下嫁也。我家赞普并不求天子之女,只求大秦之公主也。”

    这话已经说的很名显了,吐蕃要求的是公主和亲,而不是皇帝之女。管你是送宗室女还是大臣女来,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得有公主的封号。

    和亲,意味着两家联姻,缔结盟约。

    对于本只是高原上一小邦的吐蕃来说,这意味着成为与中原大秦对等的存在。

    嗣业翻了翻白眼,汉魏等朝和亲嫁公主,虽说确实经常以宗室或大臣女,甚至是宫女充当,但胡人也不会点明道破啊,如吐蕃这样的还真是少见。

    吐蕃使者继续道,“两家联姻结盟,我家赞普自然会网开一面,礼送秦军下山返回中原。尔后,秦军退出吐谷浑,吐谷浑由太子慕容恪继承汗位恢复王国。”

    嗣业啧啧了几声,“合着在你们眼里,我罗嗣业这是未败而败,你们未胜而胜了?还是说你们觉得你们在这大非岭下占着我天大便宜,还是说我罗嗣业就必将败于你们之手?”

    “大将军,你们被困此地近三月,孤军重围,无援无粮草,再撑也撑不了多久的。”

    “撑不撑的了多久,你们说了不算。”

    嗣业一挥手,“就算你们想休兵罢战要和谈,那也得按着我罗嗣业划下的道来。不想打了?好,第一条,先自吐谷浑撤离,不得留一兵一卒在吐谷浑境内,包括诸羌附从。”

    “其二,遣使入朝谢罪,从此称臣纳贡,送宗室子弟入长安为质,送宗女入皇宫之中充做御女。”

    “其三,以后吐谷浑的事情,是我大秦内政,绝不许你们吐蕃再来干涉。”

    “其四,你们出兵入犯,围我秦军,必须得赔偿道歉,至于数目,这个待我计算下损失后再告诉你们。”

    嗣业冷冷说完。

    “好了,老子的条件就暂且这么多,你滚回去告诉囊日论赞,若是识相的就赶紧撤兵。若是不识个好歹,那他就继续来攻,老子倒是想知道,究竟是谁先撑不下去。我罗嗣业的身后,还有百万秦军甲士,有五千万中原子民支持,而他囊日论赞还有什么?高原上那几个兵,已经都搜刮来了吧?”

    那使者想不到罗嗣业如此反应,吐蕃主动提出罢战休兵,他居然一点不在意,还反提出如此过份的要求。

    当下有些讪讪的道,“大将军是否先请示下大秦天子呢?”

    “请示个屁,有老子在,你们吐蕃休想再前进一步!”

第1005章 壮士饥餐胡虏肉

    囊日论赞坐在山下大帐里吃着饭。

    身为赞普,他的午餐也非常简单。

    青稞糌粑,酥油茶,然后是水煮羊肉,全是没有加半点辛辣调味品的清淡饮食。囊日论赞吃东西很专注。

    糌粑是以青稞炒面,然后手捏成一个碗状,再往里面放上酥油和肉羹,最后全都吃掉。这种吃法,本来是因为以前吐蕃游牧部族缺少碗盆,同时在外放羊时这样方便。

    不过酥油茶却是一种新式吃法,以前吐蕃人是没这种吃法的,后来有中原商人把这种吃法传过去,主要还是卖茶的商人为推销茶叶传过去的。他们把酥油加上盐和茶放一起熬煮,于是弄出了美味的酥油茶。

    这种吃法一出现在高原上,立即深得吐蕃人的喜欢。只不过茶叶太贵,只有有身份的人才吃的起。

    吃完糌粑、酥油茶和煮羊肉,囊日论赞抹了一把嘴。

    高原上缺水,游牧人平常饮食很少洗碗,甚至有的牧民连碗都没几个,拿个羊皮袋子装上青稞炒面,饿了就掺点酥油或点奶渣搅拌,手捏成团直接吃就是。

    抹净嘴,囊日论赞才终于把目光望向回来的使者。

    “那罗嗣业真是这般说?”

    “是的。”

    囊日论赞一声叹息,“看来秦人比我预料的还要强硬。”他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他现在是深刻的感受到了秦人的强悍。本以为出动十万大军,必能一战击败秦军。可现在才发现,连罗嗣业这样一支偏师都歼灭不了。

    “赞普,罗嗣业或许是担心我们骗他,不如绕过他,直接派一支使团前往长安,直接与秦天子谈。”

    “罗嗣业不肯低头,这事也不好谈。”囊日论赞原本是想营造出嗣业已经撑不住了的假象,然后逼迫秦军让步和谈。

    若是能够娶得一位公主,那么就能向各方证明吐蕃的强大,连突厥都求娶不到公主,但他吐蕃却能娶到,以后各部,尤其是吐谷浑就知道该在秦与吐蕃之间如何选择,其它如党项等诸羌也就更不敢反抗。

    “也好,既然罗嗣业这么强硬,那就继续围着,着手准备一下,派一支使者前往长安,跟皇帝提出我们的要求,告诉皇帝,若是他不嫁公主来,则我将踏平大非岭,将罗嗣业的脑袋砍下来送还给他。”

    只是派谁人出使呢?

    有了上一次使团覆灭的经历,只怕没有哪个吐蕃贵族愿意出使中原了。

    “噶尔,你也精通汉文,便由你率领使团前往长安。”

    囊日论赞点名,噶尔怔了一下,犹豫了会还是只得上前接令。

    大非岭上。

    慕容顺也很快知道了嗣业拒绝了和谈,他既有些觉得嗣业不与他商量对他不尊重而不满,又因为嗣业没有答应和淡而暗自高兴,毕竟吐蕃人和谈的条件是要让他兄弟慕容恪来当吐谷浑大汗的。

    与罗嗣业这位大将军王在这岭上几个月,慕容顺对这位皇家烈虎倒是多了些了解,觉得有时候这位宗室名将挺普通,也很好说话,没多大架子,不讲排场,对待将士很好。

    但有时候,这人又很凶,特别是打仗的时候,那是令出法随,容不得一丁半点的马虎。

    被困这段日子,慕容顺想过无数次突围,也想过无数次被攻破后的下场,可罗嗣业却好像从不担心一样。

    “大王,我们的粮食已经吃尽了,现在全靠宰杀牲畜,但这山上十几万人,剩下的牛羊也吃不了多久了,顶多还能吃一个多月,到时就将粮绝。”

    慕容顺找到罗嗣业,“为何不先假意答应吐蕃的条件,让他们先撤开,然后我们先撤回伏俟城再说呢?”

    嗣业冷笑几声,“你当囊日论赞就那么傻,能让你这么轻易的占便宜?当心你这边刚撤下山,那边囊日论赞就来围你,要知道,这里去青海湖边还有八百里,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离开了大营,我们根本走不出一百里。”

    嗣业是根本不相信吐蕃人的,除非他们全部撤回苏毗去,退到积石山以南。但现在情况是,嗣业也不敢轻易冒险。

    “为何朝廷的援军一直没到呢?”慕容顺问。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疑惑,中原再远,可都几个月了,也早该来援了。

    嗣业倒是想的比较开,“总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最大的可能,还是朝廷在其它方面用兵,采用的可能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你看从始至终,我们这里都没有见到西突厥人,之前西突厥人可是有几万人部署在我们北面的,甚至连吐谷浑人也不见了,你道是为何?这次是吐蕃西突厥吐谷浑三家来攻,现在仅有个吐蕃在这边围着,却不见了慕容恪叔侄与西突厥人,很明显,这肯定是与朝廷有关。”

    嗣业是相信朝廷,深信朝廷绝不会放弃他们的。

    “或许西突厥和慕容恪他们已经要被朝廷大军干趴下了,所以吐蕃才这么急着要来与我们议和。”

    慕容顺听这么一说,又觉得似乎还真是这么个理,当下心里不由的鼓舞起来。

    “别慌,不是还有一个多月能守吗?”

    “可若是一个多月后,牛羊吃完了,援军还不至怎么办?”慕容顺问。

    “牛羊吃完了,那就吃马,还有,从今天起,那些吐谷浑俘虏,得再减少一点口粮,只要饿不死就行。实在没粮了,到时老子就把这些俘虏也全杀了吃肉。”

    慕容顺听的骨头发麻,想不到罗嗣业还有这么凶悍的一面。

    此时,距离大非岭不远的西倾山上,王玄策正带着数名千牛卫高手,还有百余骑骁骑在休整。

    “越过了这座山,前面不远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大非川了。”

    年轻的王玄策对身后的千牛卫高手道。

    几名大内高手点点头,“陛下的旨意是让我们护送你登上大非岭,前方会有无数蕃军羌兵,但你不用担心,我们会用性命护着你回到大非岭,我们兄弟四个,还有这一百骁骑,都会舍命助你完成任务的。”

    王玄策知道他们说的并不是假话,只是觉得沉重。

    “多谢了!”

第1006章 绝地反击再破国

    青海湖南,黄河岸边。

    树墩城中,来整站在城中军前检阅。

    天近黄昏,全军将士皆已经饱餐,此时披坚执锐,整装待发。

    来整手持一杆大槊,站在军前。

    “吾率尔等来此驻军月余了,一仗未打。不少将士们早有不满,认为大将军罗嗣业与九万军民被困大非岭数月,我等却勒兵止步不前,不肯救援。”

    “我来老六十分佩服西海王,对大将军王更是没有半点私人恩怨。驻军不前,那是因为朝廷有更全面的考虑,此次朝廷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征发了近百万民夫,就仅仅是要救援嗣业将军回来吗?不,我们要狠狠的教训那些敢挑衅我大唐的贼子们。”

    “这段时间,嗣业将军孤军在大非岭上坚持,程咬金将军在河西敦煌、伊吾大破西突厥军。秦琼将军在伏俟城与西突厥统叶护大战数场,就是尉迟将军也在曼头城与慕容恪叔侄交手几次了,唯有我们,始终在这里空坐。”

    “但是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出击了。陛下有旨,枢密院发令,调我军出战。今夜,我军将出城做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等养精蓄锐多时,能否一战?”

    数名将军校尉带头高声大喊,“能,能,能!”

    来整对这士气很满意,大家伙憋了这么久,连他都无数请令出战,但一直得不到许可,如今终于有军令下达,让他们出击。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现在整个西部的战争局势已经悄然扭转。

    之前是西突厥、吐蕃、吐谷浑突然来袭,大举进攻,大秦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本来没有计划要打一场大战的。

    但大秦本无意打大战,却并不惧打大战,哪怕吐谷浑之战,因唐俭的私自挑起,与嗣业的不顾军令深入,而导致一开始有些被动。

    可体量如此巨大的中原帝国,一旦全力开动战争机器,其潜力是巨大的。

    秦琼、尉迟恭、来整各率一军,驻守于青海伏俟城以及曼头城、树墩城,牢牢的稳住了吐谷浑的局势,挡住了西突厥和吐谷浑慕容恪叔侄联军的第一波冲击。

    战火被阻在大秦陇右边境之外。

    而大秦后方的粮草军械源源不断的转运过来,也使得秦军在吐谷浑彻底站住脚,并利用这段时间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

    三大堡垒为支点,然后周边修起十几座堡垒营寨,死死的挡住了敌军进犯秦境的可能。

    秦军守住了第一波,接下来自然就是反击。

    兵员充足了,粮草充足了,军械充足了,甚至陇右河西诸地,也已经构筑起了第二道防御,补充到位了更多士兵。

    这一切完成后,自然就是反击。

    北路的程咬金最先奏捷,连打了西突厥几记硬拳,败其北路先锋,又灭其伊吾属国,恢复了隋之伊吾郡,夺取了入西域的北大门,直接威胁到西突厥的汗庭。

    再加上铁勒与契丹等草原诸藩也开始调兵西进,迫使射匮可汗不得不把派出的大军,开始回防。

    在这种局面下,吐谷浑境内本已经过来的十万西突厥军,已经越来越少。

    枢密院及时下令,要想办法拖住西突厥军撤退,不让他们回防增援西域。

    秦琼已经主动出击,不再一味坚守伏俟城,数次出击西突厥军,取得了几场不小的胜利,斩敌数千。

    现在轮到他们出击了。

    养精蓄锐多时,来整这一支还没打过仗,憋的个个嗷嗷叫。

    暮色之下,来整率两万四千兵马尽数出击,树墩城只留了一些郡兵辅兵民夫们留守。

    一路向西南行军。

    西南方向,那是慕容恪慕容安远叔侄的军队,还有慕容恪岳父天柱王的兵马,三人联军十万,之前一直在围攻曼头城,试图拿下这座青海湖南要寨,以彻底切断秦军与大非岭嗣业军的联系。

    只是三人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实在是很水。

    此前西突厥一直攻打伏俟城,帮他们分担了巨大的压力,可他们十万人打尉迟恭的一军两万余人,却怎么也打不下,还折损了不少兵马。

    如今伏俟城那边的西突厥军不断抽调撤离,已经转攻为守,甚至守都快守不住了。

    已经自称大汗的慕容恪很焦躁不安。

    这仗已经打了几个月了,对于游牧为主的吐谷浑人来说,连打几个月的仗,也是吃不消的。

    尤其是为了能够早日取胜,慕容恪他们把各自部族能拉上战场的青壮都拉过来了,可几个月都无法取胜,恶果也在显现。

    青壮们不能去牧羊,不能去射猎,每日围在秦人城下坐吃山空,牛羊吃了一群又一群,眼看着天气从春入夏,又由夏入秋,还是没有半点结果。

    “西突厥人要撤了。”

    “他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撤退?当初我与射匮可汗约定,三家一起攻秦,事成之后,他们得河西朔方,我得陇右,为何现在却要撤退?”慕容恪发怒。

    “据说高昌国发生内乱,秦军入高昌,而铁勒军又东来,射匮可汗已经自顾不暇了。”

    高昌在伊吾的西北,在西域诸国中实力是很强劲的。

    开皇中,高昌向隋称臣归附,引得突厥率兵攻破高昌城,破城后,突厥扶持亲突厥的高昌王子继位,西突厥达头可汗还把女儿嫁给高昌王。

    此后高昌一直依附于西突厥,后高昌王干固死,突厥令其子麴伯雅继位,为了控制麴伯雅,突厥令其以突厥习俗,娶其继母达头可汗之女为妻。

    麴氏出身于凉州西平,家族世代受儒家文化熏陶影响,麴伯雅更是从小学习汉文化,对于突厥人的收继婚制,娶继母为妻之事难以接受,可迫于西突厥的压力,也只能忍辱服从,可心里却埋下反抗种子。

    大业五年,杨广巡视西域,一直暗暗与中原隋朝往来的麴伯雅立即率西域二十七国国王在张掖跪地迎接中原帝王。

    杨广对他的臣服也非常高兴,把宇文氏女册封为华容公主,赐婚给了麴伯雅,并赐封他为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

    从张掖返回高昌后,麴伯雅立即进行改革,令国人解辫削衽,庶均大化。

    当时的西突厥已经是由杨广册封的射匮可汗接替了入中原被扣留的处罗可汗,但就算已经臣服于中原的射匮可汗,也一样不能接受高昌脱离西突厥的控制,于是在大业九年,射匮可汗策动了一场高昌政变,扶立了达头可汗之女与干固所生之子为新国王。

    麴伯雅在亲卫护卫下逃离高昌,逃亡中原避难。

    直到秦军攻破伊吾,册封莫贺咄为突厥大汗,并派了阿史那大奈为伊吾太守,这位一直流亡中原的高昌国王,才被秦军护送着回到了西域,并派人秘密送他回到高昌国,暗中联络旧臣,最后在伊吾秦军大将薛万彻、阿史那大奈的协助下,一举发动高昌兵变,夺取高昌城。

    流亡中原八年的麴伯雅终于复辟成功,再次登上高昌王位。

    他也被大秦天子授封为高昌太守,裴行俨率一军两万余人进驻高昌接防,大军威胁焉耆国,距离西突厥汗庭龟兹三弥山,已经很近了。

    虽说还有一千余里,但中间仅剩下一个焉耆,骑兵突袭,也就是几天时间而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射匮可汗才不得不急召吐谷浑的军队回援,据说射匮可汗甚至已经打算往西北再撤退一千多里,将汗庭多龟兹三弥山迁到石国的千泉去,以避秦军兵锋!

第1007章 驱虎吞狼战不休

    夜幕中。

    皇帝站在甘露殿前的葡萄树下。

    这是来自高昌国的葡萄种,经过宫人们的悉心栽培照顾,如今长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秋天已至,葡萄叶慢慢的枯黄凋落,但是一串串的葡萄却十分的饱满,颜色渐渐好看起来。

    皇帝伸手摘下一颗葡萄,放进嘴里,饱满的葡萄被咬破,那里面的汁水立即炸裂开来,在皇帝的口腔里绽放。

    甘甜中,又带着一丝丝的酸意。

    “很不错。”

    虽然比不得后世吃到的各种葡萄,少了些甜度,但罗成却觉得这种微酸的葡萄似乎更好吃,似乎这才应当是葡萄本来的味道。

    “摘些下来,酿一些葡萄酒吧,之前麴伯雅不是献给朕高昌葡萄美酒酿制秘方吗。”

    皇帝义子阚棱便笑着道,“麴伯雅的儿子麴文泰如今不是留在长安,还在陛下的内军中当侍卫吗,我看可以直接喊他来亲制酿造就好。”

    皇帝笑笑。

    “文泰可是高昌王子,这酿酒之事怎好叫他做呢。”

    那边皇帝另一义子王雄诞则道,“陛下帮他麴氏复国,让他酿点葡萄酒,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罗成也只是哈哈一笑,又伸手摘了一颗葡萄。

    经过这些时间的康复训练,皇帝如今撑着根拐杖,已经能够自行行走了,虽然手脚还是有些不太利索,但人精神不错。

    大秦帮麴氏复国,这当然只是个笑话。

    事实上,秦军灭掉复国的伊吾王,恢复为伊吾郡,就已经宣示着大秦正式进入西域的开始。

    让麴伯雅复辟,不过是要利用高昌的势力,让秦军好插手其中。有麴伯雅这个前高昌王,秦军果然很轻松的就夺取了高昌国。

    当然,表面上是秦军助麴伯雅复国,但实际上现在裴行俨已经率军两万余进驻高昌。

    高昌国对大秦进入西域很重要,若说伊吾是个门户,那高昌就是个堡垒。

    高昌国在后世吐鲁番盆地,是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是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自公元五世纪起,在这个狭窄的盆地,就一直是由汉族建立的王国,先后出现了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高昌本是西域的车师国,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眷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于是称为高昌垒,这是高昌的由来。

    东汉、魏晋都沿袭其制,设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隶属于凉州敦煌郡。

    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已经空前繁荣,足备置郡条件。

    前凉时,校尉叛乱,被击败斩杀,于是在其地置高昌郡。在混乱的十六国时期,高昌郡先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直到北凉时,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

    此后高昌国经历了四姓,立国也有二百来年。

    一直都是汉人王国,其国四十六镇,官有四镇将军及杂号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等。

    国人言语与中原几乎一样,也同样读中原五经,学历代诸子史集。

    不过到了隋时,这些早年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也渐渐染上胡风,比如习惯辫发等。

    正因为高昌国的这种特殊的汉文明传统习俗,让罗成很重视高昌。占据高昌之后,稍加移风易俗,那么这就将成为秦军西域的最佳桥头堡。

    不论怎么说,高昌人大都还是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他们是同族,有天然的亲近感,易于大秦统治。

    “薛延陀的乙失钵到哪了?”

    “据报,乙失钵率十万铁勒大军,前锋已抵达金山。”

    铁勒九姓,游牧于金山南北,漠北之地。早年乙失钵曾是处罗可汗的部众,后来因不满处罗的强征摊派,于是起兵反叛,自称可汗。兵败后远走东部,投奔东突厥。

    多年以后,乙失钵却成为了漠北草原的老大,而当年强大的处罗可汗、启民可汗、始毕可汗、颉利可汗等,一个个都烟消云散了。

    东突厥更是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成为了漠北老大之后,乙失钵还是比较低调的,没有马上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对于中原秦国还是十分尊重,甚至也根本不敢染指漠南之地,老老实实的呆在漠北,继续围剿那些突厥的残部。

    这次皇帝召他出兵西域,乙失钵更是二话不说,立即发下令箭,召各部出兵,一下子就拉起了十万人马,直杀奔西域而来。

    对于乙失钵来说,此次出兵,既是尊从大秦天子的诏令,同时也是他衣锦还乡的荣耀。当年被处罗追杀的狼狈东逃,如今终于又回来了。

    只是当年他们起兵时,本来契必部的歌愣是大汗,他只是小汗。铁勒诸部中,也本是契必部最强,奈何哥愣命不好,在始毕南征中原时,被始毕阴死了,部众也实力大伤,他则运气较好,得到罗成支持,成为漠北的真珠可汗。

    “陛下,东突厥覆灭之后,如今铁勒人尽取漠北,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不得不早做提防,若是让他们借此机会,再攻灭西突厥夺得西域之地,只怕又是一个突厥崛起。”阚棱提醒皇帝。

    皇帝却只是摇摇头,他双手拄在拐上。

    “朕不会给铁勒这个机会的,虽然此次调铁勒出兵西域,但此战后,西域他休想染指。”

    “可若是铁勒人白眼狼翻脸不认人呢?”

    “哈哈哈,怕什么,朕还有契丹、奚等诸部,铁勒敢试图染指西域,朕就让契丹等东部诸藩出兵抄了他们的老巢,到时让他们既得不了西域,又回不到漠北。”

    “陛下,儿扶陛下回去,外面起风了。”西门君仪上前。

    今日皇帝的三义子入宫面圣,也是因为皇帝要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西线大战未休,而南面江南三藩在蠢蠢欲动,虽然亲军府掌握了他们不少谋乱证据,但皇帝却没有公开,也没打算现在出兵。

    “江南三藩,始终是要除的,但不是现在,这次就算击败了吐蕃和西突厥与吐谷浑,对朝廷来说也是元气大伤的,未来数年都难以再用兵。因此对于江南三藩,暂且姑息,朕这次叫你们入京,就是要派你们三个出镇江北,防范三藩。”

    阚棱被皇帝授以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职,王雄诞则被授予湖北道左都督指挥使,西门君仪被授为巴汉道左都督指挥使。

    对于这三个义子,皇帝既信任他们的忠心,也相信他们的能力。叫他们入京,也是要让他们见见自己,好消除一些他们的担忧与怀疑,好安心出镇,防御三藩。

    “你们只管安心镇守江北,防御三藩,西面的丑蕃西虏们,不用担心,这些就是入秋后的蚂蚱,已经长不了了。”皇帝说道。

第1008章 圣文神武天皇帝

    七月初一,太极宫朔望大朝。

    今日不止五品以上的常参官员入宫上朝,而是京官实职七品以上皆上朝,而在京的王公诸侯,也尽皆上朝参会。

    百官入殿。

    由宰相领衔向皇帝龙椅先行参拜大礼,然后准备再拜太子。

    结果却只到宦官高声唱喝。

    “皇帝陛下驾到!”

    净鞭响起,上玄下衮龙袍的皇帝走出。

    百官看到天子,无不惊讶。

    皇帝已经两月未上朝了,殿上的百官更是有大多数许久没见过天颜,谁也没料到,皇帝突然就驾临金殿。

    虽然此前皇帝已经召见了不少大臣,破除了坊间关于皇帝病重的重重传闻,但毕竟众多官员都未能见过皇帝,也不知道皇帝病情究竟如何。

    皇帝身着衮龙袍,头戴天平冠,步履缓慢却又稳重。

    皇帝脸上的气色也很不错。

    登坐龙椅。

    “拜!”监礼御史有些激动的高声唱喝,都喊破了音。

    百官于是齐齐拜倒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

    “给三公三师三孤、府院宰执,赐坐!”

    皇帝平稳的声音充满威严,此刻许多官员再次听到这声音,甚至都激动的流出了眼泪,这段时间,不见天颜,每天上朝看到的也只是年幼的太子坐在龙椅前,还有那垂帘后的屏风传出皇后的声音,对许多官员来说,这是让人充满焦虑的,很多人都在担忧皇帝。

    年轻而又神武的皇帝一旦病重不能治,带来的绝对会是天崩地裂般的巨变。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眼看着将有大治之世,谁也不希望重回混乱。

    如今,他们期盼的皇帝终于出现了。

    他们在山呼万岁的时候,真是嘶声力竭,都顾不得会被御史弹劾失礼。

    激动的中书舍人封德彝更是直接出奏。

    “陛下功德着著,臣死请上尊号,请陛下受尊号开元圣文神武天皇尊号。”

    给皇帝上尊号,算是封德彝一记神来之笔,一般来说皇帝会有庙号、谥号、年号,但尊号却极少,隋之前,载于史书的也就是史记秦皇本纪里有大臣为始皇帝请上尊号,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尊号不像是庙号谥号,得是皇帝死后所评,而是生前就可由大臣尊上,且无须避讳,百姓都可以直呼。

    尊号,自然就是尊贵的名号。

    封德彝不愧是中书舍人,快六十了,但这拍马屁的功夫却是非常了得的,信手拈来,却是拍的犹如羚羊挂角。

    别人都还只是看到皇帝出现激动,他却马上就想到要给皇帝上尊号,甚至一下子就想出来一个相当尊贵了得的称号,圣文神武天皇帝。

    一点也不比当年给始皇帝的泰皇差,起码字就有七个,远比两个字的泰皇听起来牛逼。

    这记马屁拍的,其它大臣们都震住了,许多人都在暗里嘀咕,他们怎么就没有封德彝的水平呢。

    而龙椅上的皇帝,也不由的叫了一声卧槽。

    尊号这玩意虽说在始皇帝时就有了,但真正发扬光大,是在唐朝时。

    唐朝开始,尊号就泛滥了,不但皇帝有尊号,皇后也有,生前上,死后也上。甚至如唐玄宗,一生上了六次尊号,且尊号字数越来越长,到最后足有十四个字,用尽了各种赞谥之词。

    这有好汉朝时的皇帝庙号,非十分了得的皇帝是没有庙号之尊的,但到了后来,管你是割据一方的枭雄,还是王朝短命昏君,都能死后捞一个庙号。

    “请陛下受尊号!”

    其它大臣们反应过来,也觉得皇帝这次重返朝堂,那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于是纷纷附喝。

    罗成看着众臣那激动兴奋的样子,微皱了皱眉头。

    上尊号这个事情倒没什么,只是这尊号七个字里,那天皇帝就让他有些不太喜欢。虽说古人称天皇地皇泰皇,但他不由的联想到此时日出之地那小岛上的和族小日本子。之前东瀛王派使者来大隋,曾致信杨广,开头说日出天子致信日落天子,这引的杨广极为不满。

    小小岛国蛮夷酋长,也敢自称天子,还把把隋帝称为日落天子,这是作死。

    宰相魏征等人见众臣这么激动兴奋,微微一笑,觉得皇帝大病初逾,上个尊号倒也没什么,就跟民间百姓搞冲喜一样了。

    于是便也拱手请上尊号。

    本来罗成不喜天皇之称,但见众臣一个劲的起哄,想想自己也没理由要避小日本啊,于是欣然接受。

    当下,大秦天子罗成,于是便新增了七字尊号:圣文神武天皇帝。

    百姓也可简称为天皇。

    皇帝受号,百官欢呼,于是今天的大朝会气氛达到顶点。

    罗成也很高兴,今天这次亮相,也是他这段时间努力康复的结果。有孙药王的帮助,再有他的坚持努力,康复的很快,比孙神医预计的都提前了三个月就能恢复如常人样。

    “请改年号!”

    又有大臣上奏,认为皇帝龙体安康,可改年号以示庆贺。

    不过这次罗成倒没同意,年号改来改去,三五年一改,实无必要,只会让百姓混乱迷糊,而且他也很喜欢开元这个年号。

    不用改元,但也一样可以庆贺,罗成主动提出要大赦天下。

    这次颁布大赦令,不同以往,赦免范围更广,除十恶、杀人放火强奸投毒这些罪在不赦外,其余的特赦免除。

    此次特赦甚至还特别赦免了大秦开国以来,历次征战所获俘虏汉人,以及几次谋反叛乱大案中二十一岁以下未成丁者,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者,以及曾经参与过征辽之战、北伐突厥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者。

    这次的特赦令范围很广,首次赦免了几次叛乱谋反大案里的许多人,如刘武周叛乱集团、宋金刚甄翟儿高开道叛乱集团、王君廓谋反案,还有长孙安业、李孝常、窦轨等谋反大案中受到牵连的无数官吏士兵士人平民。

    赦免刑罚,恢复良人之身份。

第1009章 神农本草惠民医

    大朝会开了两个多时辰。

    丹墀之上,皇帝神色始终很好,直到散朝。

    退朝还宫,孙思邈立即为皇帝检查身体,“陛下今日朝会时间太久了,应当在一个时辰之内的。”

    “一时高兴,也就多呆了会。”罗成笑呵呵的道,不过连开两个多时辰的朝会,皇帝还是感觉此时有些疲惫。

    “请陛下静卧,臣为陛下施针,今日陛下过劳,已经有些气血不畅了。”孙思邈提醒皇帝。

    罗成很听话的躺好。

    “药王,朕的提议你考虑的如何?”罗成笑问。

    孙思邈取出银针,准备施针,“臣闲云野鹤惯了,无意仕途也。”

    “好吧,朕也知道你不在意仕途功名,朕也就不勉强你留在尚药局当俸御,但你的医术需要发扬光大,你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朕觉得你继续留在终南山中研究,其实有些不便,你看要不这样,朕授你为兵部下军医院的军医使。”

    “你别急着拒绝,先听朕说完。”罗成这段时间与孙思邈相处,对他的本事十分佩服,可舍不得放走这个医界大佬。

    “军医院与殿中省尚药局和太常寺太医署职责不同,殿中省尚药局是负责皇帝和宫廷医疗,而太医署主要负责医生培养。”

    “之前朝廷另设了军医院,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军医,开展军医教学,现在我欲给军医院增加一些职责,比如负责医书修订,收集整理民间医书药方,主管军队医药采购、药库管理,统辖各军的军医院、军医,同时负责皇帝的军医药诏令等。”

    孙思邈听完后,对于军医院职责中修订医书,整理刊印民间医书药方这块很有兴趣。

    “老神仙,我希望能够请你主持,先编一套大秦本草纲目,希望能够目随纲举,编写体例,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以朝廷之力,请名医主持,编写这样一本医书,目的还是能够支持医药行业,也规范医药行业。这本书将收集各种各样的药草药方等等,关键是还要标明为纲列事为目,方便索引。成为医药行业从业者们的学习工具,和临证用药手册,能够对军医和民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陛下是要把历代诸家本草,各种药材都罗列搜集,还要把各种病症都罗列出来?”

    “嗯,罗列诸家本草,说明药效以及用药禁忌等。注明各种症病,以及医治药方等。”

    这就是要编一本医药大词典,各种药材全都收录进来,各种天然的药材还有各种药材加工炮制之法,然后各种各样的病症,其病原病因,何药可对症而医。

    当然,具体的用药与医治,肯定还是各有配伍加减的,这得是具体的诊治用药,但编订这一样一本从未有过的药典,对整个医界都还是会有巨大的影响力的。

    能够由朝廷全力支持编订这样一本需要耗费无力精力财力人力的药典,对于孙思邈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若以他个人的能力,只怕没有个几十年也未必完的成,而且可能也不全面精准。而有朝廷全面支持,那么编这样的一本药典,用时会更少,也更全面更精准。

    “以后军医院还将负责整理那些民间医师们留下的笔记、处方、和医书,经过整理修订后,刊印出版,收入皇家和朝廷馆藏之中,发扬光大。”

    这样的诱惑对于八十多岁的孙神医来说,也是无法拒绝的。

    他不由的苦笑,“陛下总能找到别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么老神仙答应了?”

    “但愿我还能看到本草纲目完成的那一天。”孙思邈笑道。

    “有你来主持军医院朕就欣慰了,过去的太医署虽说也是培养医生,开有各科,但太医院里不过几百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多数都是留在尚药尚食等宫廷朝廷的医疗衙门之中,很少能回到民间诊疗。”

    “朕希望军医院不仅仅为大秦百万之将士救死扶伤,也希望能为民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生,让他们到地方上去。朕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在大秦所有的郡县都设立安乐医院、惠民药店,能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有医可看,有药可用,并且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术,得到更好更便宜的药材。”

    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是由罗成提出的一项新皇家产业,原本是打算由朝廷的太医署和尚药局等来主持,但被大臣们认为这可能会是个贴钱的事务,而使的皇帝决定干脆由皇家自己经营。

    罗成认为,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就算走平民化亲民化路线,也绝不可能会亏钱,只要用心经营,做出口碑,再加上规模化,这医疗药材生意绝对会是个很赚钱的生意。

    现在六京已经陆续开设了十几家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其经营模式类似于后世的医药体系,与此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但由于是皇家经营,挂着皇家的牌子,有皇家背书,一开业还是引的不少百姓前来。

    尤其是他们发现这里的亲民价格,以及众多医生护士们的高效和极好的医术及服务后,更是对其赞不迭口。

    现在唯一限制着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扩大规模的就是医师太少,虽说皇家到处聘请医师,可这个时代的医馆药铺都是极赚钱的买卖,医师的培养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皇帝扩张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需要更多专业的医师以及医师助理的护士,各药店也需要有能开方的处方药师,这就意味着皇帝得想办法自己培养。

    安乐医院最特别之处,就是分有多科,这与普通的医馆多数只有一两个大夫做堂,然后带一些徒弟不同,一般的医馆大夫多只是精通于一科。而安乐医院却是主打综合性医院,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诸科都有,大夫也更多,甚至有众多的医师助手以及专门护理的护士。

    药店也有精通于药理配伍的药剂师,这都是过去所不具备的。

    “朕需要能够大批量的培养这些医科人才。”罗成希望军医院能变成一所快速、大批量培养医师的专科学校,甚至还要培养药剂师、护士等,不仅仅是为军队提供各科医生护士,也为民间的医院提供。

    “朕已经打算从天下各地招募有天赋和一些基础的苗子过来学习,委托培养。”

    罗成打算直接给军医院先弄委培生,就是定向招生,比如军队里先招好军医学生或护士学生或药剂师学生,然后再送到军医院里来培训,培训完成后,这些人从哪来再回哪去。不仅军医如此,他还打算为自己的皇家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也如此定向委培。

    “陛下的计划真的是很大啊。”孙思邈听完也不由的惊叹,不过他还是觉得很兴奋,皇帝想做的事情,却正是他这个老医师想做而不可能的事情,“臣这把老骨头,愿意豁出去了陛下再拼一把。”

    “哈哈哈,可不敢这样说,有劳神仙来主持大局就好,至于下面具体的事务,要人调人,要钱拔钱,一定全面给予支持。”

    “陛下,这会很费钱的。”孙思邈提前给皇帝提了个醒。

    “朕岂会不知,但这个你不用操心,朕自会解决的。”

第1010章 最狠不过帝王心

    皇帝的构想,让八十多岁的孙思邈重燃起激情,终于接下了兵部军医院军医使的五品官职。

    今天的天气很凉爽,兴奋的孙药王施针的手法似乎也更精进了一些,比往常施针足足缩短了一刻钟,皇帝甚至觉得施针时没以前那么痛。

    一个时辰的针施完,皇帝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疲惫一扫而光,甚至有点微微的小兴奋。

    “秋风起,叶飘零,马上就要八月了。”罗成扶着手杖走在甘露宫的院中,看着那颗巨大的银杏树不由感叹。

    “八月胡天即飞雪,天皇,嗣业将军已经撑了三个多月了,只怕粮草将尽。”羽林将军王铁汉在一边说道。

    羽林军并不隶属于三衙任何一军,这支三千余人的部队,更像是皇帝的贴身近卫保镖,但他们又相当于是皇帝的讲武门生。

    三年一期的羽林郎、羽林骑,皆是死于王事的军中忠烈后人,先入长白义儿营训练,再入军中侍从见习,然后择优才选入羽林宫,每一个羽林,不论是其能力还是其忠心,都是绝佳上选优良。

    对这些人,皇帝极为信任。

    而统领这支军队的,现在是王铁汉,一位天生神力的猛将,当年皇帝还只是长白司马时的亲卫。

    王铁汉为人忠厚耿直,皇帝对他的信任非同一般。

    “朕又岂不知呢,但这场战争棋局上,朕不能只盯着一点,得顾及全局。”

    眼下,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吐谷浑,不再是围着大非川了。北及金山,西及高昌,南及雪山金川,如今秦军横跨数千里的战线,六七路军队同时用兵,动用的秦军四十万,郡兵三十万,民夫百万,更别说还调动了藩军二十万。

    朔方陇右河西关中巴汉剑南云南,诸道的军民几乎都已经卷入其中。

    对于大秦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一场大战,其规模之大,用兵之广,战线之长,都是远超历次的。

    这样大的战事,随便一地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错一招而乱全局。

    皇帝明知道嗣业孤军守大非岭很艰难,但也无法只盯着嗣业。

    他是大秦皇帝,不仅要为嗣业及那九万军民负责,也还要为其它数十万将校负责,而一旦兵败,局势崩坏,可能就是边境数道几十郡的数百万军民遭受劫掠,承受无情战火。

    “再等等吧,现在各种反击,战况都还不错。”

    薛万彻占据伊吾,裴行俨兵入高昌,再加上牛进达在居延海大败向北绕来的一支突厥军,在河西方向,秦军北路军已经彻底的站稳脚跟,并守住了边境。现在拿下伊吾高昌之后,虽然还没有能力马上就进军焉耆和龟兹,但铁勒和奚契的联军骑兵正在赶来,他们一到,那时程咬金便能挥师直攻三弥山西突厥汗庭。

    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眼下秦军形势大好,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敌军的主力还在。

    一个不好,若是秦军脱节,就有可能被敌军包围歼灭的可能。

    谁都在小心翼翼的调动兵马,寻找机会,虽然攻守易势,但鹿死谁死,犹未可知。

    对于秦军来说,攻守易势也并不全是好事,这意味着秦军离开了本土防御,不再有坚固的城池可依托,尤其是随着进军的深入,后勤粮草军械的供应补给,都会成为极大的麻烦。

    而天气已经渐凉,吐谷浑之地八月就下雪,就更添加反击的困难。

    一个不好,大好形势就可能再次易手。

    现在两边,拼的已经不再是谁兵多,而是谁能犯更少的错误。

    大非岭也许会是吐蕃等敌军的突破点,但也可能会是他们的致命处。

    “但愿尉迟恭和来整二将,能够顺利击败慕容恪叔侄,解大非岭北面之敌,撕开包围圈的一面。”

    张仲坚从江陵返回长安,向皇帝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

    江陵萧梁内乱,皇帝萧铣先后杀了元老大将董景珍与张绣,又大肆裁撤诸将的兵马,使得人人自危。

    虽然之前朝廷与三藩达成协议,三藩称臣归附,朝廷在三藩设道置郡,授给他们官职,仍由他们自治,一时间相安无事。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依然是有割据之实。

    “梁将周法明和雷长颍各欲率土统兵归附。”

    张仲坚已经与周法明等达成了协议,约定叛梁投秦。

    可皇帝听了之后,却并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之色。

    “亲军侍卫府的能力朕看到了,张仲坚的江陵之行很有成效,也很辛苦。只是,眼下不是时候,让周法明和雷长颍先不要动。”

    “陛下,周法明与雷长颍正是因被萧铣猜忌,这才欲归附我大秦,若是不派兵接应,只怕难逃董景珍和张绣之下场也。”

    周法明祖父本是南梁车骑大将军,他父亲则是南陈的大都督,他的次兄周法尚曾是隋朝武卫大将军。周法明在隋朝时是真定县令,隋乱时袭据永安郡,并派诸子分袭江夏沔阳等数十城,后归附萧铣,中途又投过李密。

    其兄周法尚早年为隋朝大将,征辽时为海路副帅,多次随罗成征战,后病死于军中。若不是死的早,肯定也能成为大秦开国功臣的,有这关系,再加上曾经中间投过李密,使得萧铣一直猜忌周法明。

    “大秦现在不能与三藩开战,这样,给萧铣下一道密诏,告诉他雷长颍欲叛乱投秦。”

    “陛下,这岂不是出声雷长颍?”李君羡大惊,这样搞,以后谁愿意投大秦?

    “朕知道这个雷长颍,不过是一水贼草寇,为恶多端,就是乱世里的一根墙头草,东倒西不歪,前后不知道投过多少家,有奶便是娘。这种人,本就不是什么好鸟。更何况,现在朝廷全力西线作战,根本无力再南线开战,牺牲一个这样的草寇,换得与萧铣暂时安宁,朕觉得没什么。”

    如雷长颍这样的就是投机者,朝三暮楚,眼见萧梁势弱,便想跳槽大秦,若是一般情况下,罗成倒也愿意接受他的归附,免除一地战火。但眼下局势,大秦根本不可能再在江南燃起战火,那么牺牲一个这样的家伙,暂时安抚下萧铣,罗成觉得没什么。

    为帝皇者,若是连点这样的暗黑都没有,那就太天真了。

    “周法明呢?”

    “先不要提他,毕竟其兄周法尚当年也与我多次征战高句丽,多少还是有些香火情的。”皇帝想了想后道,当然万一局势不对,朝廷也还是有可能会牺牲掉他的。这种事情,有时就是这般无情。

    当年杨坚立隋后,就有许多江南官员过江北渡投隋,然后当时的杨广根本还没有准备好南征,于是为避免南北提前开战,于是干脆把那些投隋朝又全送回了南陈。

    “对了,派使者去宣诏的时候,顺便跟萧铣提一下,就说朕希望能够迎萧铣的女儿入宫为才人。”

第1011章 只听调令不听宣

    张镇周自江陵顺江而下,在荆江上一帆风顺,数日后便抵达汉阳。

    张假称要往攻江西林士弘,入汉阳暂做补充,骗开城门之后,立即拿下雷长颍,夺下汉阳城。

    雷长颍城外的儿子率部逃往汉江对岸的汉口,结果本来应收留接纳他们的汉口秦军却反将他们全绑了起来,然后送过江交给汉阳城中的张镇周。而随其过江的兵马部众,则被秦军收容安置。

    汉口守将向张镇周去信,说雷长颍叛乱这是梁国内务,大秦不插手干涉。

    张镇周命人斩杀雷长颍父子,然后也对秦军收纳了数千雷部叛军视而不见,两家依然保持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甚至几天后,汉口秦将翟摩侯还约张镇周在汉江上登船会面,重申两家宗藩关系。

    “雷长颍这等反复无常背主不忠之草寇乱贼,人人得而诛之,但如今反贼既诛,这江汉也就重归太平,不复动乱矣。”

    张镇周也曾是一员隋将,早年曾经随朱宽赴琉求岛,途经了一座岛屿,将之命名为高华屿。

    这座岛,便是后世的钓鱼岛。

    当年隋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结果到了琉求却语言不通,后来抓了几个人返回,第二年,朱宽奉旨再去招降,结果流求不从。于是派虎贲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

    陈棱这次带了懂琉求语的昆仑人,再次招抚,结果流求依然不从,于是张镇周为前锋进攻琉求人,数战数捷,并斩杀琉求小王,此后一路攻至流求国都,斩杀老王,俘其子,毁其宫室,掳男女万人而还,因为这次战功,张镇周还因此从五品的散官直升到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

    出身于淮南的张镇周打水仗是把好手,隋末时他本是率军去讨伐萧铣的,结果兵少不胜反被击败俘虏,后来干脆就降了萧铣。

    张镇周坐在船上,看着左右也无旁人,便道,“某只是有些不解,你们为何要抛弃雷长颍呢?”

    他此次来平叛,本就是梁王萧铣得到大秦皇帝的诏令通知,这才知道雷长颍要叛乱投秦,于是才有了张镇周统兵平乱。

    “雷长颍贼子也。”翟摩侯道。

    但这个回复,却是无法满足张镇周的,“据我所知,要投秦的也并不止雷长颍吧,如今驻守江夏的周法明也一样欲降秦啊,可你们就没抛弃他。”

    “周法明是周法尚之弟,当年周法尚曾随我家天皇数次征讨高句丽,颇立功勋,有香火之情。”

    “先前你们的人南下四处活动,如今为何却又要把雷长颍抛弃,且不肯接纳周法明他们归秦呢?”

    “张将军你也是个明白人,有些事情也没必要说的太过明白,眼下形势有些乱。天皇并不愿意这个时候与三藩发生战争,只要你们能够安份守已,那么一些小动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怕了打仗,你们真要是闹的过份了,那就只有开打了,我相信,真打起来,最后的赢家还是我大秦,只不过如此一来,会让百姓遭殃而已。”

    张镇周对这个答复还算是满意,事实上现在的西梁,其实也是一片混乱,大家都看不到有未来,萧铣早去除帝号改称王,向大秦称臣,可谁都知道,早晚有一天,等大秦腾出手来,就是削藩之日。

    但不管是萧还是林士弘又或沈法兴,三藩都没有勇气跟秦军打。

    打又打不过,入长安归附又不太甘心,于是便就埋起脑袋来,当一天藩王是一天了。

    这一次,若是雷长颍和周法明真要率地归附秦国,其实萧铣也未必敢坑声的,但大秦皇帝下了密诏,说不干涉梁国内务,让他们自己清理门户,萧铣这才敢出兵平乱。

    张镇周觉得,早晚有一天萧铣估计就会跟萧琮一样,会被大秦征召入朝,这个小朝廷也就国除而亡了。

    做为一员后来归附西梁的隋将,张镇周对萧铣自然谈不上什么忠心,不过是身在曹营没办法,但如果秦军真的进攻江陵小朝廷,张镇周肯定不会抵抗投降的。

    当然,江陵小朝廷里,肯定也还会有人抵抗,或许正因此,大秦才一直还没有对江陵动手,不过是还没做好准备而已。

    “张将军此次东来平叛,暂时就留在汉阳不会离开了吧?”翟摩侯问,他是翟让的侄子,在大秦天子还没发迹的时候,便跟着叔父一起与罗成有了很好的交情。凭着这份关系,翟摩侯虽说也没什么大功,但如今也官至安陆郡丞,掌一郡之兵。

    “嗯,陛下已经授任我为沔阳郡太守。”

    原先萧铣江陵称帝后,是在江汉恢复了州县制的,但称臣大秦后,江陵小朝廷之地被划为湖南道,长江以北也就只剩下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沔阳郡,剩下的地盘大多在长江和洞庭湖南。

    萧铣尊洛阳之令,改为郡县制,掌握着剩下的十一郡之地。

    “江夏太守周法明不会调动吧?”

    “嗯,暂时不会。”

    江夏与沔阳郡,一个江南一个江北,又都处在汉江口,同时又是与淮南和江西临近,可以说这是很重要的战略地带。

    萧铣此时应当是知道些周法明并不可靠的,但他却并不动周法明便可知,这个萧铣如今已经是没有半点雄心,真正是在苛存了。

    “这样好,以后咱们汉口汉阳江夏三城,可就能做个好邻居了。”

    三城都在长江附近,相距极近。

    “嗯,以后还要多亲近亲近。”张镇周也立即道。

    两人呵呵一笑,却是都心照不明了。

    能手握着一郡之地,统领着这些士兵、人口,等将来大秦要削藩之时,这可是张镇周他们的本钱,当然这不是对抗大秦朝廷的本钱,只是他们入秦为官的本钱。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打招呼。”张镇周很客气的对安陆郡丞翟摩侯道。虽然他当初升官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时候,这个翟摩侯还只是个关东地方豪强少年,他的叔父也不过是个东郡法曹的六品小官而已,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后的安陆、沔阳、江夏三郡,必然会是以安陆郡为中心的。

第1012章 汉家计拙是和亲

    羽林宫校场。

    一群羽林骑正在驰马射箭,因为皇帝就在廊庑之下观看,因此大家表现的格外的卖力。

    羽林骑已经不仅仅是在训练骑射之术,而是在炫技了。

    “驰马飞奔,居然能百步穿杨,这箭术确实了得,当赏。”

    皇帝招手,于是立即有内侍上前领了皇帝的旨意,来到场上,高声宣布对刚刚那位骑马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给予赏赐。

    “赏锦袍一件,授神箭手铜章一枚,赐御弓一把,大箭三十。”

    那名年轻的羽林骑听闻赏赐,滚鞍落马,欣喜领旨。

    “你叫何名?”

    “左羽林骑上士刘仁轨,颍川郡尉氏县人,今年二十一。”年轻的神射手高声报名。

    “声音还真是大。”那内侍嘻嘻笑着点头,然后返回廊庑下向皇帝禀报。

    “朕已经听到他的报名了,刘仁轨?”

    罗成听着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想了许久,终于想起来,这个不就是史上号称中日第一战中那位大唐的指挥将军刘仁轨吗?白江口之战,刘仁轨指挥唐军大败援百济的东瀛水师,打的此后倭人把唐人当爸爸的那位。

    “召刘仁轨上前来。”

    罗成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发现长的高大威武,脸有些黑,但是很健壮,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得知他少年时家境贫困,但爱好学习,只是家中无钱财供他读书,于是便经常跑到庄上大地主家的宗学去偷听,每当放牛砍柴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练习写字,巩固偷听来的知识。

    到后来,那个大地主家的宗学里的一群地主子弟和族人,倒没几个学出名堂的,偏偏这个偷听的却反而学的不成,让那位宗学里的先生惊叹不已,视他为一个好苗子,于是收他做了弟子,倾力相教。

    后来隋末大乱,到处兵荒马乱,刘仁轨的父亲被征召为兵,辗转于数支势力之间,先后投过李密、王世充等,再后来又归附秦军,只不过运气不太好,归附秦军没多久就战死了。刘仁轨也因此得以补录进义儿营中学习,因其能识会写通熟典经,于是受到义儿营中教头的欣赏,让他做了义儿队头。

    再后来他被分到了颍川郡丞李如帐下为侍从扈卫,有次李如按朝廷的要求,向朝廷起草奏疏汇报地方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后,便替他修改了。奏疏呈到朝堂上,连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对这份奏疏十分惊叹满意,不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说明了颍川地方现状,而且提出的数条建议,也十分中肯。

    结果上面给予李如嘉奖,李如十分意外,弄了半天原来是刘仁轨帮他修改过奏章,本来他只是让刘仁轨帮他抄誊,谁知他还改了内容。不过能得嘉奖是好事,于是李如便干脆向朝廷再上奏申明情况,并荐举刘仁轨之才。

    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十分意外,想不到义儿营出来的一个年轻侍从扈卫,居然还有此才学,授他官吧,还太年轻,于是最后干脆将他荐举入羽林骑。

    “朕倒想不到,朕的羽林骑居然有如此之才,区区一羽林骑上士屈才了。”罗成已经能确认,这个刘仁轨应当不是重合,而就是那位历史上大放光彩的名将了,历史上的刘仁轨好像后来还当上了宰相,出将入相的典范,还是个寒门为相的传奇,能跟马周相比并论了。

    “朕授你为正九品上飞骑尉武官阶,再提拔你为羽林郎,好好努力,将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之才。”

    “臣臣”

    刘仁轨被这突然而来的幸福给刺激的都不知道如何回复了,飞骑尉,从九品上阶,八尉中第五级。虽然仅是正九品,但他此前不过是个上士而已,只有兵衔,连官阶都还没有。

    而现在一下子就跨越了兵官门槛,还连升四级,直接是正九品上了,更别说还直接进了羽林郎序列。

    虽然他现在也是羽林宫中,但只是羽林骑。羽林军有三千多名羽林骑,但只有三百多羽林郎。每一个羽林郎,都起码是尉阶,最低也是从九品下的羽骑尉,甚至不少云骑尉、旅骑尉、飞骑尉,连游骑、骁骑、屯骑、武骑尉衔的都有。

    哪一个不是千里挑一的精英呢。

    正常的情况下,就算入了羽林宫成了羽林骑,三年满后,下放到军中,能授个羽骑尉,但也得努力个好几年,然后表现极好的,才有可能再次入羽林宫授为羽林郎。

    无数双眼睛都唰唰的望过来,一个个目光里全是羡慕啊。

    就连那些羽林郎们,都为这个半路加入的羽林郎而惊叹,真是好机遇也是好本事。

    三百余羽林郎,才能算是真正的天子门生,而羽林骑,顶多算是天子侍卫。

    “无须激动,好好努力,朕期待你将来边塞扬威的时候。”

    “臣愿为陛下效死!”脑子很乱,刘仁轨半天也才只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一名内侍走过来。

    “陛下,银台进呈,政事堂奏报说吐蕃使团已到长安,请求面圣和谈。”

    罗成呵呵一笑。

    皇帝双手搭在紫檀手杖上,“和谈什么?”

    一道奏章呈上,是关于吐蕃使团来长安请求和亲并休兵的,上面有吐蕃人提出的详细请求,同时也有政事堂宰相们的贴黄处置意见,而翰林院的学士们也已经做了初步的批示。

    “黄金五千两,牦牛一万头?吐蕃人倒还是挺大方的嘛,他们那鸟不拉屎的荒凉高原之上,要凑起这份礼物也不容易吧?”

    “不强求皇帝之女,只要有公主封号就行?看来吐蕃人这次很有诚意啊。”

    罗成翻看政事堂的贴黄意见,轮执政事笔的平章事、门下侍郎陈叔达认为既然吐蕃人这么有诚意了,只是要一个有公主封号的女子和亲,得许之后就愿意休兵罢战,那不如答应吐蕃。

    他认为如果一个女人就能换得吐蕃撤兵,这是很划算的。

    而翰林院的代批是由西阁大学士王当值代批的,他也是一样的意见,认为可先答应吐蕃和亲请求,先解除大非岭之围再说。

    “朝廷可先安抚吐蕃,和亲下嫁,然后先剪除西突厥,再徐徐图之。”

    皇帝看完,直接把这奏折甩到了地上。

    “荒唐,府院的宰执们,就是这态度?这究竟是陈叔达和王个人的意见,还是政事堂和翰林院都达成一致的态度?”

    内侍们看到皇帝发火,都有些惊慌。

    “天皇请息怒,切勿激动气坏了身子。”

    “立即召集府院宰执,到甘露殿来议事,立即!”

第1013章 皇帝赋诗决战心

    甘露殿中。

    在长安的两府院宰执们都闻诏赶到。

    皇帝刚换了一袭明黄衮龙袍,手里的手杖则换成了一把天子玉具剑。

    一众宰执看到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都不由的咯噔一下。

    “诸位爱卿,朕今日新作了首诗,想请诸位爱卿品评一下,看看如何。”

    宰辅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皇帝这是又唱的哪出戏。

    “你们且听朕念来。”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皇帝的诗念完,殿中安静无比。

    殿中除了平章事·兵部尚书卫文升坐镇河西武威,其它政事堂平章事和翰林院的殿阁大学士们都在。

    十八个宰相学士,来了十七个,另外太傅、枢密使张须陀,太子少保、御史大夫杜淹,京兆府尹长孙无忌三人也奉旨前来参会。

    殿中二十人,基本上都是听的懂这首诗的。

    尤其是翰林院的一众大学士们,哪个不是当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学士?而政事堂的诸宰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那也是文章过人,御史大夫杜淹还是大儒王通的亲传弟子。

    含元殿大学士温彦博甚至觉得这首诗已经做的非常好了,虽没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那种宫体诗的华丽词藻,但诗骨挺立,诗意更是鞭辟入里。

    皇帝的这首诗,直接就抨击说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最为拙劣的政策,说江山社稷靠的应当是英明的皇帝,而不是依靠妇人。企图通过美人美色,来化解与胡人的干戈,是一种徒劳的行为,也是自欺欺人之举。

    汉朝那些主张和亲的大臣,早已经成了白骨,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够可为后人称赞的辅国之臣。

    大家都明白了,原来皇帝急急召大家来,还是因为吐蕃使团入长安求娶公主之事。

    “国威是打出来的,不是靠女人换来的。”皇帝以剑杖地,发出震耳之声。“朕立国之初,就立下国训,不和亲不和亲,可为何才过了几年,你们就把朕的训言抛诸脑后当成耳边风了?”

    殿中沉默。

    良久,还是陈叔达出列。

    “陛下,今年这场大战,缘起于唐俭出使吐谷浑一个错误的举动,这让我大秦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本不该打的错误战争。如今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几个月了,朝廷调集了三四十万府兵,数十万郡兵乡勇,百万民夫百姓,耗费的钱粮国帑更是数千万贯之多,而现在离战争结束还遥遥无期,嗣业将军的九万军民被困大非岭三个月了,危在旦夕。”

    “国库已经空了,府兵们疲惫了,百姓们疲惫了,实已经到了危急之时,若是再不结束战事,那么这场大战,可能就是我大秦之征辽东也。”

    征辽东三个字一出,一众宰执们脸色都微微变色。

    陈叔达却是继续道,“必须结束这场战事了,再打下去,我大秦就将崩溃,国无钱粮可供军,无钱粮可抚恤,百姓苦于役,耽误农时荒废田地,危矣。”

    “江南三藩已有不稳迹像,若是三藩叛起,东南也将糜烂,到时国将不国也。”

    沉默。

    罗成长叹一声。

    “陈相国所言,也是言之有理,并非完全危言耸听,但朕依然还是认为,就算要休战,那也不是送女人,朕也绝不送女人。”

    陈叔达顶牛。

    “陛下难道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妙策?”

    他有些不太明白,为何皇帝如此执着于不和亲,吐蕃也只是要一个台阶下而已,他们都明说了,不强求要皇家公主,只要是有公主封号就行。不管皇帝是嫁个宗室女还是大臣女甚至哪怕是个宫女都行。

    他们只要这个女人有着大秦公主的封号,然后送过去和亲这事就成了,他们照样送来五千两黄金一万头牦牛,一样停战撤兵,解大非川之围。

    “吐蕃人只要一个公主和亲的名头,但我大秦又岂能轻授这个名号?岂能轻易开这个口子?”

    “陛下,国事为重啊。”陈叔达苦谏。

    “国事为重没错,但朕不会开这个口。朕给吐蕃人的回复只有一句话,若欲休兵罢战,那么就立即主动撤兵解围,撤出吐谷浑,并且从今以后,都不得再越过边界,吐谷浑是我大秦之内务,吐蕃无权干涉插手,敢伸手,必砍。”

    “陛下,暂与吐蕃议和休战,并不损国威天颜,请陛下三思。”这下,连于大学士于志宁也请求道。

    罗成摇头,“朕答应和亲,然后呢,我们就此撤离吐谷浑,然后把吐谷浑拱手让给吐蕃?甚至以后,西山诸羌夷,眼里便只有吐蕃而再无我大秦,若让吐蕃进入吐谷浑,以后我大秦之河西陇右,都将不再安全,甚至西域之地,都将难以争夺。”

    “朕已经诏令秦琼军团,全线反击,击溃慕容恪,南下大非川。”

    “陛下,三思啊!”

    近半的宰相和大学士,都在劝说皇帝不要意气用事。

    一旦战事不能迅速取胜,那嗣业的军团将可能全军覆没,大秦也可能因此崩溃。

    “不,不会的,西突厥已经被攻到了其软肋,现在射匮可汗已经接连抽调其入吐谷浑的西突厥军,现在吐谷浑的西突厥军还不足三万,不到开始时的三之一,就是这三万也是已经毫无斗志,他们更担忧我军攻入其西域老巢,都想着如何撤退返回。”

    “慕容恪的十万吐谷浑军,有近半都是乌合,在青海湖附近决战,他们根本不是秦琼尉迟恭军团的对手,战争的天平已经向我们倾斜,胜利就在眼前,这个时候说休兵罢战,那一切就前功尽弃付之东流了。”

    “朕相信嗣业还能坚守,朕也相信尉迟恭和来整他们能够击败慕容恪。”

    战争的决胜点已经到来,在这种时候放弃,接受吐蕃的条件,那就是不败而败。

    “诏令天下,免除天下今年一年的所有两税钱粮,各道百姓若因支援战争而导致耽误的田地,可由朝廷记录在册,以后发给补偿。若是诸道郡县有百姓缺粮,各地官府可先开仓放粮再奏报。”

    哪怕拼着打完这一仗,朝廷元气耗尽,罗成也必须拼出结果来。

    而他相信,胜利已经就在眼前了。

第1014章 孤注一掷赌国运

    从甘露殿出来,一众宰辅们都是面色有些凝重。

    可以说,皇帝已经押上了一切,把国运都赌上了。这让好几位宰辅们感觉看到了当年隋明帝杨广的影子。

    当初隋明帝决意东征高句丽,发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多少大臣反对啊,可皇帝还是一意孤行。

    结果一次大败,二次再征。

    二征前线大捷,结果后方叛乱,又使得无功而止。

    正是这一而再的东征高句丽,使得大隋损兵折将无数,更重要的是耗尽了国力和民力,引军民生怨,士人背离。

    最终连臣服于隋的东突厥也反噬天朝,更是让大隋雪上加霜,最终把这个强悍的帝国推进了无尽的深渊。

    现的的情况,与当初是何其的相似啊。

    皇帝还只是明面上一统了天下,不久前又大肆清洗旧贵族旧士族,牵涉之广株连之深那是极为惊人的。

    在这种表面看似平静,但底下暗流涌动的时候,却偏偏又毫无准备的打起了这场倾国之战。杨广还有隋朝三十年积蓄,而大秦却刚立国不过几年啊。

    大秦这根弦已经绷的太紧了。

    “皇帝这是在赌,甚至已经红了眼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走在一起。

    “嗯,现在皇帝赌的关键就是秦琼军团,尤其是来整和尉迟恭的那两军,五万人能否击败慕容恪的十万吐谷浑军,将是关键的关键。”杜如晦没有过多的跟皇帝说如今国库如何空虚之类的,他很清楚现在的形势。

    皇帝寄希望于秦琼的吐谷浑军团,尤其是来整和尉迟恭驻于树墩城和曼头城的那两军人马,这是打破现在僵局的一个关键的关键。

    若能一举击败慕容恪吐谷浑军团,则秦军就可以杀奔大非川,迫使吐蕃军决战或者是撤退,先解了嗣业之围。

    “西突厥这一路暂时已经化解,但吐谷浑依然还有吐谷浑十万和吐蕃十万军,这仗并不好打。”

    房玄龄捋着胡须,充满担忧。

    “纵观皇帝用兵,向来喜欢行险,也总是能够得胜,每次都能获得巨大的回报,也正是这原因,导致皇帝登基后,其政策也是急进用险,如今这关键之时,又再次用险。河边走多了,总怕湿鞋啊。”

    对于宰相们来说,他们执掌朝政,要为整个朝政整个天下负责,因此他们是求稳的,是反对急进冒险赌国运的。

    可皇帝却偏偏是个喜欢冒险的。

    当年打高句丽,哪一场胜仗,不是冒险赢来的?

    可这样的国战,秦国也输不起啊。

    “剑南的苏定方一时半会是起不到作用的,要不然还能增加点胜算。”房玄龄道。苏定方从河南河东等地带五万大军南下,从中原到剑南,这一路上都不知道要走多久。等他们准备妥当兵出剑南,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可惜铁勒和奚契军团太远了,否则调过来,能形成优势兵力。”杜如晦道。

    房玄龄笑着摇头。

    当初北线程咬金军团若不部署过去,那么西突厥就会打进河西走廊,到时就会更加被动,一个不好,西突厥军说不定就要打到关中去。

    朝廷在河西部署一支十五万人的大军团,又调了铁勒和奚契十五万草原骑兵军团,一起攻入西域,这一招一点问题没有,甚至很漂亮。

    也确实成功的迫使西突厥从吐谷浑撤兵回援,更是守住了河西。

    但毕竟西域太遥远,兵马派出去了,想马上调回来,又谈何容易。再说了,程咬金军团虽迫使西突厥军撤离了吐谷浑,但其主力依然是没有什么损失的,依然还有二三十万的兵力,若程咬金他们这时东返吐谷浑,高昌伊吾,以及河西敦煌等地的形势,又将易势。

    程咬金和草原藩属军团,能够把西突厥军先牵制在西域,就已经是极理想状态了。

    吐谷浑战场,还真是只能依靠秦琼的军团。

    关中和陇右一带虽还有防御部队,但前线的补给也是达到极限,再增兵,也只是无益。

    大非川离青海八百里,这是最致命的一点,吐蕃人掐住了嗣业军团,等于一直捏住了秦军的一道命门,迫使秦军很多行动都得受限。

    若是没有大非川的那九万人,其实秦军的战略形势要好的多,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但吐蕃人攻到了秦军必救之处。

    “若是这战在中原打的,早就结束了。”房玄龄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是啊,若是在中原打这仗,谁是我大秦之敌呢?”

    高原的气候,艰难的道路,荒芜的边地,使得秦军的许多优势在这里无法发挥,难以补给,不惯气候等等。

    “等来整他们的消息吧,但愿能赢。”

    “只能随陛下一场赌一把了。”

    “真是疯狂啊!”

    吐谷浑。

    河卡山北。

    清晨,来整率领两万四千人绕到了曼头城南的慕容恪军背后。

    那里是慕容安远的大营,他的兵力约两万,之前进攻尉迟恭曼头城不利,伤亡不小,此时撤换到后方休整。

    兵营设在河卡山北,扼守着通往南边的山谷谷口。

    两万余大军突然就出现。

    营中的吐谷浑当值守兵,慌忙吹响了牛角号声。

    “是秦军,秦军来了。”

    牛角号声惊醒了营地的吐谷浑人,可他们好多人都一头雾水。

    “曼头城下的大汗已经被秦人击败了吗?”

    “天柱王呢,他也败了吗?”

    “秦人怎么杀到这里来了?”

    措不及防,慌乱,不安。

    本就在曼头城下吃够了秦军凶悍苦头的慕容安远部下,听闻秦军突然杀到,都有些慌张。

    不等他们准备好,来整已经亲率骑兵率先冲到。

    慕容安远的营地很简陋,本来他们是在后方的,前面还有慕容恪和天柱王的大军,后面又有吐蕃和羌军。

    怎么也想不到,秦军怎么就杀过来了。

    营地连栅栏都没有,只是连绵的帐篷,还有成群的牛羊马匹,就如同是游牧时的样子。

    红旗飘飘。

    马槊幽冷。

    五千轻骑犹如一股滚滚铁流,势不可挡的冲过来。

    冲出来迎战的吐谷浑骑兵,连个队形都没有立好,就被一冲而破。

    向前向前向前。

    来六郎一杆马槊,所向无敌。

    五千轻骑战士,身上的明光甲在初升的朝阳之下,是那般的耀眼。

    吐谷浑人远远望去,只看到背着朝阳驰来的秦军骑兵,是连绵不绝的一大片巨大的光团,那光晃的他们都睁不开眼睛,只觉得面前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

    当他们听到铁蹄之声近前时,已经来不及了。

    成千上万的铁骑冲过,碾碎了他们。

    轻骑的后方,是骑着步的步兵们随后赶到,他们随着轻骑冲击践踏吐谷浑的营地帐篷,一直冲到了另一端,然后才开始下马。

    一个又一个的步兵方阵迅速集结起来。

    枪盾在前,弓弩在中,刀牌手在侧,他们缓缓推进,将一切拦在面前的吐谷浑人都砍碎。

    血在烧。

    马在吼!

    大秦的红旗在飘舞!

    “大王,小心。”慕容安远的一名亲卫扑过来,为他挡下了一支射来的弩箭。

    “大王,撤吧。”

    眼看着一支秦军骑队已经盯上了他们,正蓄势冲锋,几名侍卫拉着慕容安远就跑。

    慕容安远擦了把刚才被秦骑撞倒在地时脸上的泥污,转头四顾,发现营地一片混乱,他的部众们连集结成群都无法做到,秦军的骑兵不断的反复冲过碾压,而步兵正四面包抄过来,砍瓜切菜一样的将一个又一个慌乱的吐谷浑人砍倒刺死。

    慕容安远突然打了一个冷战,他知道自己败了,一败涂地。

    “撤!”慕容安远终于跃上了侍卫为自己牵来的马,头也不回的跑了。

第1015章 潜行夜至烽火举

    “阵斩二人,生俘三人。”

    一名左骁卫骑士排队来到记室参军面前,高声汇报自己的战功。

    左手提着三个以头发绑在一起的吐谷浑首级,右手里的绳索上还捆了三个生俘。血染战袍,身上血腥味混乱合汗臭味,但这名肩膀上挂着中士铜章的秦军,却豪气干云。

    一名士兵上前验看,然后拿起烙铁在首级上打上记号,算是入了账,然后把散发着焦味和腥臭味的首级扔到一边,那里已经堆起了一堆,还有士兵正在一个个的把验过的首级装入袋子,然后用马驮到远处去。

    那里有士兵正在用这些首级,和以泥土垒筑京观,一层首级再铺一层泥土,层层堆积如塔,便为京观。

    “赞!”提着笔的记室参军先是大赞了一声,然后道,“军牌递上,自报军名!”

    “徐德良,左骁卫前厢一团轻骑营左都骑兵中士。”

    “好,本记室已经验明首级和生俘,全都登记于军功草簿之上。”

    在徐德良的身后,还排着长队,都是提着首级或牵着俘虏的秦军士兵。

    战斗早已经结束,全军正在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斩首记功,捕捉俘虏。秦军府兵们排着长队,井然有序,他们身上的血污还未洗去,依然身着染血的铁甲征袍,提着敌人首级,牵着敌军俘虏,却一个个喜笑颜开,相互聊着天,吹嘘着自己的收获。

    来整骑马穿行,看着这场面,面带着欣尉。

    “加紧打扫战场,把追击的轻骑召回来。”

    “慕容安远还没有捉到。”

    “跑就跑了,没关系,先不要管他,稍做休整,我们回头去曼头城。”

    来整对自己此次的战斗任务是很清楚的,移镇西平郡的张须陀老帅,亲自拟定的战策,便是先破慕容安远,再回头与尉迟恭南北夹击慕容恪,然后再回击伏俟城配合秦琼截击西突厥人。

    他们这一军,就是这整个战略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支奇兵,是一只活棋。他们活了,才能全盘皆活。

    这场数百里奔袭,绕后出击的效果是很好的。

    一举把没有防备的慕容安远大败,其部近两万人马,在数量超于他们,且战斗更强悍,也更有准备的来整军突袭下,大溃。

    战斗统计很快报上来。

    “阵斩千三百余,俘虏七千余,另有万余四散而逃。”

    “跑了这么多?”来整稍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不再纠结这个。“算了,跑就跑了,反正此战后,他们没有个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可能再收拢起来,更不可能再影响到曼头城之战。”

    “让弟兄们收拾一下,准备出发。”

    “大将军,那些俘虏怎么办?”

    “俘虏?我们不是有些受伤的弟兄吗?留下两千轻伤的兄弟们,照顾那些重伤的弟兄,再负责看管这些俘虏,就在此山口安营,扼守山口。”

    这一战,来整军也阵亡数百,重伤不少。

    一将功成万骨枯,来整很清楚,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就算是胜仗,杀敌三千,也得自损八百。

    但战争就是如此。

    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囫囵把肉松粥吞下。

    “兵贵神速,准备吧。”

    早上发起的突袭,到了午后,两万秦军便又再次上马,留下三千轻重伤员,还有七千多俘虏,他们继续北上。

    曼头城里。

    尉迟恭正一遍遍的擦拭着自己的马槊。

    数尺长的槊锋冰冷而幽寒,透着一股凶气。

    “有烽火起吗?”

    年轻的义儿侍从摇头,“还未有烽火。”

    “等。”

    曼头城堡,一座不大的土堡,连同着附近的两座木栅,形成了一块坚固的防御阵地,尉迟恭所率的一军两万余人,在这里硬顶着慕容恪十万吐谷浑军,战了两个月,丝毫没有让慕容恪占倒半点便宜,一步也没有让他们寸进,甚至还杀伤数千敌军。

    月亮升起来。

    今晚的月亮很圆。

    尉迟恭顶盔贯甲,穿上了他为皇帝站岗守卫宫门那夜穿的那套御赐凤翅兜鍪麒麟山纹明光甲,腰间还插上了御赐的玉具剑,背上背了十三节竹节钢鞭。

    他登上曼头城堡的城楼,远眺城外。

    城外是吐谷浑人的十里连营,此处有慕容恪与天柱王的八万联军。

    “今晚月色正好,是个夜战的好日子。”

    尉迟恭身后,一名名将校也都是顶盔贯甲。

    城中,一队又一队的秦军士兵,都已经披上了甲,手持着武器,一队队的坐在地上休息。

    披甲执锐,这已经是战前准备。

    无声的凝重气氛。

    “大将军,来大将军真的能杀来吗?”

    “我们已经等了他们三天了,按预定的计划,应当就是在这几天。”

    “可万一呢?”

    “不会有什么万一,来六郎可是无双悍将,区区慕容安远两万人马不到,他岂会敌不过?”

    最迟今夜,来整必至。

    白日狼烟未起,那么夜晚烽火必亮。

    ……

    夜半,烽火终于燃起。

    “把随军带来的御酒拿来,还有所有的钱帛。”尉迟恭高喊。

    一坛坛的御酒,还是他们出征之时,随军所带来的,都是朝廷御赐,为庆功之酒。也有一车车的绢帛钱银,也是朝廷准备的赏钱。

    “倒酒!”

    一坛坛酒打开,顿时一股子美酒醇香弥散开来。

    侍从见习军官为尉迟恭倒满一碗酒,老黑举起来,对着面前一个个将士。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来整大将军已经击破了慕容安远,率军前来了。今夜,我们大破吐谷浑,决胜疆场!”

    烽火已经点起,决战的信号已经发出。

    “是时候一举灭掉那些吐谷浑狼崽子们了,干!”

    “干了这碗酒,杀尽吐谷浑!”

    一碗酒喝完,尉迟恭直接把碗砸了。

    “今夜,让我们战个痛快,每个出城杀敌的将士,皆赐钱十贯、绢十匹。若有功绩,另按功赏赐。”

    还没开打,先赏钱十贯、绢十匹,这个赏赐,可就惊人了。要知道,大秦只有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是职业兵,有军饷拿的,但一个北衙禁军,一月也不过军俸一贯,外加绢两匹而已。

    一个北衙府兵,基本的军俸一年也才十二贯,外加二十四匹绢,但他们还得养妻儿子女赡养父母呢,这么大笔钱,三五年也未必能存的下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本就悍勇的秦军,在这赏格之下,更加的激昂了。

    “干!”

第1016章 月圆之夜围可汗

    曼头城南的山岭上烽火燃起,在夜色之下是那么的显眼。

    这烽火不仅仅是城中秦军看到,城外的吐谷浑人也看到了。

    “莫非秦军绕后?”

    慕容恪闻报,有些慌乱,“快请国相来。”

    派去请天柱王的侍卫还刚出去,结果就听到南边远远传来喊杀之声,脚下的大地都在微微震动着。

    来整派人登山点燃烽火为号,并没有耽搁,而是直接就率先发起了突袭。

    就如突袭慕容安远一样,虽然敌人从两万变成了八万,可只有两万军的来整去毫不犹豫的发起突袭,且兵分三路,每路各两千轻骑在前冲锋破营,后面五千步兵骑马跟随扩大缺口。

    月亮很亮。

    月光洒下,如水银泄地,为大地披上一层明亮的白纱。

    突袭的来整军很方便,不需举火把,也能看的清楚。

    策动马匹,直冲向前。

    “秦军,秦军绕后了!”

    “慕容安远呢,他的两万人马在后面,怎么就放这些秦人过来了?”

    “这些秦人是哪来的?”

    吐谷浑大营,一众吐谷浑贵族将领们都迷惑不解。

    不知道怎么会有秦军自后而来。

    号角呜呜的吹着,一个又一个的吐谷浑人匆匆从帐中跑出来。

    “给老子吹响战号,擂起战鼓,随老子出城,杀他娘的!”尉迟恭高高举起马槊,怒吼连连。

    曼头城的城头猛然打开。

    尉迟恭一马当先,率领着三千轻装铁骑,人马俱甲滚滚杀出。

    在三千半俱装铁骑的后面,是一千更精锐强悍的全具装铁甲,人马俱着铠甲,人如虎马如龙。

    轻骑在前开路,重骑隐藏其后。

    再后面,是一拥而出的步兵。

    几乎是同时,在曼头城左右两侧,相距不过几里的两座木营里,驻守的那两支三千人兵马,也同时倾巢而出。

    没有了西突厥人在侧后支撑,就算是十万吐谷浑人,尉迟恭也不怕,何况还有了来整自后突袭。

    四万余对八万,秦军个个都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了。

    两万余打十万,尉迟恭不敢浪,但四万余打八万,这完全就是有兵力优势嘛。

    秦军向来是能一打二的。

    匆匆集结起来的吐谷浑人,不得不两线做战。

    既要仓促迎战南面的来整军团袭击,又要应战北边一城二寨里杀出的秦军。

    尉迟恭驱驰战马如电,手中长槊似龙。

    两支骑兵接近。

    尉迟恭却树起了长槊,高吼。

    “左右绕开!”

    一个接一个的骑士都跟着高呼,“左右绕开。”

    犹如二龙分水,本来奔驰如电的三千半装铁骑,却突然就分为两股,一左一右,如急流遇到顽石一般。

    三千轻骑左右分开,本来与吐谷浑的骑兵是要正面撞上的,可突然这么一分。

    吐谷浑骑兵继续前冲,发现前面空荡荡的,秦军骑兵似是畏惧他们一样的纷纷从两侧绕过前冲。

    还没等他们自豪。

    结果尉迟恭等绕到两侧的秦骑,纷纷马上张弓发弩,侧面骑射吐谷浑骑兵,这一下,让吐谷浑人措不及防。

    箭弩如雨下,只顾埋头前冲,盾牌顶在前面,却哪料箭弩从侧面至。

    一时不少吐谷浑人中箭倒下。

    更要命的是,秦骑两侧滚滚前冲,边冲边射。

    而他们还在惯性前冲,结果一抬头,发现前面居然又有秦骑了。

    只是这些秦骑好像不太一样,他们不再只是半装铠甲,而是全俱装铠甲,人马俱甲。

    马更高大,铁甲更坚固。

    乌泱泱的一片。

    秦军的重装甲骑兵终于杀到,他们刚才隐藏在半装骑兵后面,现在突然冒出,露出了狰狞的爪牙。

    轻骑兵与重骑兵们正面碰撞,那是最愚蠢的。

    如果吐谷浑人知道对面是重骑兵,他们绝不会这样傻傻的撞上来,再彪悍的游牧轻骑,也绝不敢硬碰中原重骑兵。

    他们本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秦军轻骑,却不料,对手是重骑。

    两支骑兵狠狠的撞到了一场。

    马翻人仰。

    秦军重骑的重甲,让轻骑的骑射刀砍几乎无效,而秦军重骑的铁骑冲撞、马槊刺击,却轻松的带走一个又一个吐谷浑人。

    再加上绕到两侧的秦军轻骑,还在不停的弓弩齐射,一时吐谷浑骑兵居然是处于多重打击之下。

    重骑兵一冲而过。

    侥幸没有被秦军轻骑驰射、被重骑冲击干翻的吐谷浑人,还没来的及松口气。

    结果发现对面又冲来无数的秦军步兵,他们端着长矛,提着刀盾,大步奔驰而来,看着被冲的七零八落,射的稀稀疏疏的吐谷浑骑兵,个个眼中放光,嗷嗷叫着就围了上来。

    痛打落水狗,步仗骑势。

    完全跑不起来的吐谷浑轻骑,发现自己陷入了比刚刚更绝望的境地,到处都是步兵,三个一组,九个一火,枪刺刀砍弓弩射,防不胜防。

    一个接一个的吐谷浑人被干倒,临死都不服气。

    天柱王匆匆找到了慕容恪。

    “不能这样打,这样打下去我们全得玩完,得把人马拉出去,我们的轻骑得冲起来。”

    慕容恪怔怔的环顾四周,到处是一片混乱,嘶吼声震天。

    好像已经陷入了无尽的秦军海洋,所见好像都是秦军的红色战旗,处处是他们的赤色军袍,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八万吐谷浑军。

    “秦人太无耻了,居然偷袭。”慕容恪道。

    天柱王心里暗暗骂了一句幼稚,打仗谁还管手段,只看结果。

    “把本汗的汗旗举起,让吐谷浑的能干们靠拢过来!”慕容恪大喊。

    结果那面汗旗高高一举,立即吸引了无数的秦军目光。

    “汗旗,吐谷浑的汗旗在那里,慕容恪在那里!”

    赤红着眼的秦军将士们,都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

    斩将夺旗,这可是军功中最重的功,比攻城时先登,比野战时跳荡还要高,尤其是慕容恪这种国王一级的敌将,要是能斩将夺旗,那可是能够直接封侯授爵的啊。

    正冲锋的尉迟恭远远也看到了这面汗旗,他收回刺出的长塑,嘿嘿一笑。

    长槊向那汗旗一指,“儿郎们,随我斩将夺旗!”

    南面,来整已经在吐谷浑营杀了个数进数出,刚再一次杀透敌阵,再次收拢兵马,“大将军,吐谷浑汗旗树起来了,快看,在那!”

    来整扭头一瞧,果然。

    “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树起汗旗,跟我来,生擒慕容恪!”

    一众骑士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吼叫连连,舞动着弯刀长矛,策动战马,向着那汗旗就猛的冲了过去。

    一支又一支的秦骑,都鼓足了劲往那汗旗杀过来。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天柱王怒吼连连,“赶紧撤下汗旗,撤下汗旗!”

    可是,已经晚了。

第1017章 恐秦突厥尽奔逃

    “带慕容恪!”

    曼头城下,染血秦军战旗之下,尉迟恭和来整两位行军总管并坐。

    征袍未解,战场也还在清理。

    索头断发的慕容恪被押了上来,他那断到颈边的索头短发,此时散乱不堪,脸上甚至还满是泥土。

    身上的铠甲也早换成了普通吐谷浑兵的索子甲和皮袍。

    “慕容恪,你真当以为你脸上涂点泥巴,换身铠甲,我们就认不出你来了吗?背叛大秦,勾结外敌,还想跑?”

    “我呸,老子是吐谷浑太子,我父汗被慕容顺勾结秦使唐俭兵变谋害,我身为吐谷浑之太子,自当起兵讨伐叛逆,这也是我吐谷浑之国事、内务,干你们秦人狗屁事,你们依仗兵甲强势,阴谋兵变,谋杀我父汗,巅覆我吐谷浑国,如此强不讲理,我呸!”

    “吐谷浑国?”来整哈哈大笑。

    “隋大业五年,吐谷浑国便因勾结突厥谋乱背叛宗主而被出兵讨灭,此后青海之地置西海四郡,又哪还有什么吐谷浑国?”

    “我大秦立国之后,你吐谷浑部也是立即遣使上表,自请称臣内附。我大秦天子接下你们的归附降表,并册封你父亲为郡王,你父亲也接下册表金印,从此便是我大秦之臣。”

    两人各有各的说辞,但终究不过是弱肉强食。

    吐谷浑确实是一个国家,但想当年,吐谷浑是居住于辽东之地的鲜卑慕容的一部,后来西迁来到青海,并以武力击败当地的羌人,在此立国,此后依附中原,东征西讨,扩充边疆,才有如今几千里疆土,但说到底,吐谷浑也是个外来者,也是靠武力征服这里的土羌。

    此前,隋灭吐谷浑也好,秦征吐谷浑也罢,都不过是一样的,因此没什么好多说的。

    成王败寇,本就如此。

    国与国之间,更没有什么公正王法。

    若是当初慕容伏允肯老实交权,能接受大秦的安排,让大秦能够在青海拥有更多的实际权力,那么他还能再继续做他的郡王。

    可伏允不肯,下场自然就早就定下了。

    来整冷眼看着慕容恪最后的疯狂,可惜他败了,于是他就是叛乱者。若秦军败了,那秦军就是入侵者。

    尉迟恭哼了一声,“跟他多罗嗦什么,砍了。”

    慕容恪脸色灰败,怎么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我要见大秦天子,我要面见天子。”

    结果尉迟恭手一挥,“乱臣贼子,凭你也配见天子,斩首示众,传首长安。”

    不管慕容恪如何喊叫,都没用了,数名军校上前拖着他下去,片刻后,一颗人头就摆在托盘上端了上来。

    “把天柱王以及一众吐谷浑贵族、酋长、将领者皆斩。”

    尉迟恭非常狠辣的下令,凡统领百人以上的吐谷浑军官,皆斩。凡吐谷浑王室,男丁皆斩。吐谷浑国羌、氐诸部随军反抗的贵族、官员等,皆斩。

    吐谷浑军中统百夫以上的军官,皆斩。

    “胆敢叛秦作乱者,皆斩!”

    一时杀的人头滚滚,足有数千人被杀。

    血气冲天。

    “垒筑人头京观,刻碑记录此战!”

    尉迟恭本来还打算把所有吐谷浑的数万战俘全砍了,这一战,阵斩五千余,俘虏三万余众,另外有四万余溃散跑了。

    来整等也没空去追击。

    对于斩杀俘虏之事,来整不肯同意,认为杀慕容恪等都有些草率,应当战后押回长安,交由皇帝和朝廷处置。

    不过尉迟恭坚持要杀,他也就不再拦着,但一般的战俘,就没必要杀了,哪怕这些人是战俘,也可以押回去做奴隶啊,到时发卖之钱,也能拿出大半来分赏给将士们,杀了就太可惜了。

    先战河卡山口,破慕容安远两万人,阵斩一千三,俘虏七千余。再战曼头城下,破慕容恪和天柱王八万大军,阵斩五千余,俘虏三万多。

    此两战过后,尉迟恭与来整两军会师,已经把吐谷浑军击溃。

    秦军士气高涨。

    这几个月,大家也是憋的难受,如今终于吐气扬眉。

    “北上伏俟城,杀西突厥人!”

    短暂的休整过后,留下轻伤兵员驻守曼头城,并照顾重伤员,以及看押俘虏后。四万秦军启程北上。

    七月十九日。

    尉迟恭与来整率四万军北上至青海湖西南方向,拦截住了三万殿后西突厥军的去路。

    此时这三万西突厥军原本是得到射匮可汗命令,要返回西域,可却被秦琼咬住不放。多日激战,且战且退,可始终不得脱身。

    这一在,当他们发现一军秦军自西南而来,拦住他们的退路之后。

    这些西突厥人绝望了。

    统领这支西突厥军的是射匮可汗的弟弟统叶护,这是位相当勇猛能战的猛将,之前西突厥军分批撤返,就是统叶护自请殿后,若不是有他在后面留守,那七万人马,也没有那么轻松的撤离。

    统叶护以为凭他的本事,掩护其它兵马撤离之后,他随时都可以撤离。

    却不料,伏俟城的秦琼先前能顶住十万西突厥的猛攻而不败,自然也非等闲之辈。如今他想全身而退,又岂是容易。

    一个秦琼他都甩不开,更别说又来了尉迟恭和来整。

    高原之上,秋风瑟瑟,寒风已起。

    统叶护望着连绵的秦军,眉头紧锁。

    被秦琼军一路追击,统叶护的三万人虽只减员了一成多点,但全军疲惫无比,人马皆疲。他很清楚秦琼的战术,就是草原上的狼群战术,他们围攻鹿群或羊群时便是如此,先是驱赶然后是尾随,不时的攻击袭扰,耗尽猎物的精力,最终发起致命一击。

    “后有追兵,前有拦截,我军危矣。”

    统叶护不由的感叹,当初兄长射匮可汗决定发兵入吐谷浑,要助慕容恪复国时,他曾反对过。但大哥却认为秦军太过霸道强势,若任由秦军把吐谷浑灭了,那么西突厥与秦就没有了半点缓冲之地,秦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进入西域,抢夺西域的控制权。

    而统叶护当初却认为,面对统一中原后越来越强的秦朝,他们西突厥应当如漠北的铁勒人一样,向中原称臣,换取他们对西域的继续实际控制,可大哥不甘心西域霸主做中原的藩属邦国,悍然出兵,结果不过几个月,就损兵折将。

    “传令,全军分散突击,我们不跟秦军打,能跑出去几个算几个,若是能返回西域,转告大汗,立即遣使入长安,上降表赔礼谢罪,秦军之强,非我突厥能敌也!”

    西突厥第一猛将统叶护的这个决定,惊呆了一众将领们,他们想不到这位要不战而跑。

    “突围,全军突围,分散突围!”统叶护再次下令,毫无与秦军决战之心。

第101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七月下旬。

    长安城依然是烈日炎炎,太极宫当初设计之时,地理和天象相对应,象征北极星的皇宫太极宫,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

    虽然皇宫居于城北中央,符名皇帝的身份,但却忽略了地形的缺陷,过于理想化的设计,使的太极宫却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夏季之时潮湿而燥热。

    皇帝的突然中风,甚至也有几分太极宫的原因。新授军医使孙思邈就曾建议皇帝离开太极宫,另选一处地方居住休养,以备清时暑。

    将作监和工部甚至堪测长安地形后,选中了长安城北的龙首原,认为可在这里新建一座宫城。

    只不过皇帝以国家前线用兵要紧为由,拒绝了这一奏请。

    不过最后宰相们还是提议先在龙首原上建一座别墅,以备皇帝居住。

    孙思邈也请皇帝暂离太极宫居住,以免风卒未好,又得风痹。风痹便是风湿病,居于地洼潮湿之地,确实是容易得风痹的。最后罗成也便只好同意了这一请求。

    最后,掌供邦国修建木土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的将作监负责了这栋皇帝避暑别墅的修建,阎妃之父楚王的外公将作大监阎毗与儿子阎立本一起设计了这座别墅。

    别墅不大,连别宫都算不上,但他们却已经预留了今后修新宫的规划,这座别墅,今后可以为新宫中的一处殿院。

    只用了半月时间,龙首原上便修好了一座居高通风的别墅,皇帝也从太极宫迁过去。

    换到龙首原的大明宫别墅后,罗成也确实感受到环境不错,似乎康复的也更好了。

    人的心情也变的好了起来。

    别墅在阎毗规划的大明宫的北面,是在后廷位置,他计划这里以后边上要挖一个人工湖,为名太液池,池中还要填上一座湖心岛,名为蓬莱山。

    皇帝的别墅此时还只是孤零零的一座院落,名为含凉殿。

    殿中前后放有冰块以消暑清凉,在含凉殿边上,还有一座自雨亭,通过水车汲水送到亭子顶上,然后形成不间断的雨帘,使的就算是在炎炎烈日的中午,亭里也十分的清凉。

    自雨亭里还配有水车驱动的风车,清风吹来,丝丝清凉。

    “陛下,吐谷浑飞信奏捷!”

    “大捷!”

    自皇帝移驾长安之后,国事似乎就十分不顺,朝廷上的气氛也是一天冰冷过一天。

    皇帝风卒,差点没醒过来。

    而西北战线,也是久之不胜,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加征兵马,已经赌上了国运。

    没有人敢想象一旦战争失败的后果,所有人都在祈盼吐谷浑战事能够得胜。

    每天,长安城门都有专门的官员在那里等候,希望能够见到陇右来的奏捷使者。

    等了许久,如今终于等来了这好消息。

    名为含凉殿的地方,现在虽还仅是一座不大的别墅,但前来贺喜的宰相们,却个个喜笑颜开。

    皇帝的脸色也变了。

    “捷报呢?”

    魏征赶紧献上捷报,这封捷报已经在政事堂和翰林院一众宰执们的手里转过多次手了,几个记性好的宰相,甚至已经能够直接背出里面的内容。

    “陛下切勿激动,是好消息,来整七月十二日出击,绕到吐谷浑军背后,击溃慕容安远两万众,随后北上至曼头城外,七月十五日与尉迟恭内外夹击,再败慕容恪与天柱王八万军。”

    “七月十九日,尉迟恭、来整二将率两军四万人北上,拦截住了西突厥殿后的统叶护三万军,与秦琼展开围歼战,西突厥军大溃。”

    七天时间,秦军三战三捷。

    击败了十万吐谷浑军、三万西突厥军,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军和西突厥军都被击溃。

    “陛下,北路的程咬金将军先败了西突厥一路,如今秦琼将军又败吐谷浑,如今,河西陇右之危已解,唯剩大非川的吐蕃羌人十万军了。”

    三国解决了两国,大秦已经彻底的解开了束缚,能够全力后顾无忧的南下大非川,与吐蕃军团决战了。

    皇帝终于打开捷报,有魏征他们提前透露了一些内容,也让皇帝的心情有了一个缓冲,不至于过于激动。

    “击慕容安远两万军,斩一千三百余众,俘七千余。击慕容恪八万军,斩首五千余,俘虏三万七千余众。击统叶护三万军,斩两千余级,俘一万八千余。”

    皇帝不由的拍腿惊赞。

    “朕,赌赢了!”

    这一场惊天巨赌,赌赢了。

    七天,三战。

    斩首八千余级,俘虏六万余。

    尤其是斩杀了吐谷浑太子慕容恪与吐谷浑国相天柱王,虽然跑了个慕容安远和统叶护,又逃了六万左右吐谷浑和西突厥人,但这些人已经溃散,不可能再对吐谷浑局势有什么威胁了。

    “哈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

    “陛下。”内侍惊惶的上前,小心的为皇帝抚背,生怕皇帝一激动,又给中风了。

    “朕无事,只是有些高兴。”

    清凉殿里,一群重臣个个兴奋异常。

    现在,要讨论的就是接下来如何痛打落水狗了。

    “为朕草诏!”皇帝大声道。

    中书侍郎房玄龄亲自提笔为皇帝草诏。

    “诏令牛进达留守墩煌、张掖,薛万彻统兵五万移镇高昌,兼镇伊吾,程咬金、裴行俨、二将统兵五万,汇合铁勒、奚契诸部大军,联合进攻焉耆、龟兹,直捣西突厥汗庭。”

    河西方向,十五万大军,皇帝分其为三路,牛进达统兵五万,留守河西坐镇。而猛将薛万彻,率五万军,负责镇守新打下的伊吾和高昌两地。

    程咬金与裴行俨这两员猛将,则汇合铁勒奚契部落联军后,将一路攻向三弥山西突厥汗庭,这一次,要趁胜而进,寻歼西突厥的主力。

    “陛下,北路是否先缓缓?”

    杜如晦提醒皇帝,西突厥虽在敦煌、伊吾、高昌还有青海都吃了败仗,但西突厥此次发兵二十万,几次败仗也只被击败了不到五万人,折损的突厥兵更不到三万,射匮可汗依然实力强劲。

    “不可沽名学霸王,宜将剩勇追穷寇。”皇帝吟诗表志,“眼下正是打翻身仗的时候,决不能犹豫,让程咬金他们打起护送莫贺咄到三弥山继任可汗的旗号,一路招降纳叛,一定不能给射匮喘息调整的机会。”皇帝扬起拳头。

    前段时间,太憋屈了。

    射匮可汗在他最不想打仗的时候,挑衅来犯,如今罗成岂会饶过他。

    有伊吾和高昌这两块前进基地,完全足够能支撑这次进攻,更别说还有莫贺咄这个新可汗棋子,用的好,足够让西突厥乱起来。

    就算灭不掉射匮,罗成也不在意,要的就是搅乱西突厥,要让射匮可汗今后根本没有机会再出手。

    雷霆怒意在眼中汇聚,熊熊怒火在心中燃烧。

    这一次大战,秦军就算最终赢了,也完全打乱了此前的国策部署,一样是大伤元气的,吃这么大亏,不狠狠干射匮怎么行。

    “陛下,还有大非川。”侯莫陈道。

    皇帝当然不会忘记大非川,这几个月调兵遣将,为的不还是解救大非川的嗣业吗。但不先解决青海的西突厥军和吐谷浑军,秦军也根本不敢孤军深入大非川,三十万敌军的大网,秦军哪敢轻易钻。

    现在这张大网三面撕开了两面,三十万敌军也只剩下了吐蕃十万。

    “令秦琼、尉迟恭、来整三将率兵十万,南下大非川。诏令大将军冯孝慈前往伏俟城,任青海道左都督指挥使,统领五万兵马,驻守伏俟城、曼头城、树墩城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