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19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陛下,臣以为是否可先从河西与青海撤回一些兵马民夫?”杜如晦做为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如今感受到的是后勤压力巨大,这场战争打了不到半年,已经把朝廷都快压榨干了。

    既然河西和青海两个战场都已经决出胜负,那他建议不必再保留那么多军队在前线,尤其是两地可让原先征召起来,一级备战状态下的郡兵、乡勇们都解散回家,两道的民夫也可以返乡。

    将军决胜在战场,但也离不开庙堂的支持。

    而支持数十万人作战,在东西数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开战,这后勤的压力是巨大的。正所谓前线食粮一钟,后方就得征召运粮二十钟过去。

    前线一名士兵作战,后方就得有数名甚至是更多的民夫支撑。

    皇帝羽林宫里的羽林郎们都学过军事后勤,将军们教导这些羽林郎,正常情况下,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那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

    如果要计回程,就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

    而如果两个民夫供一个士兵,则一次可以维持二十六天,原因是三个人消耗掉的口粮也增多了。八天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

    如果计回程,那就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

    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也只能维持三十一天,如果要计回程,更是只能前进十六天的路程。

    孙子兵法开篇里就曾说过,战争首先就是计算。

    一个将军,若不会计算,就打不好仗。得方方面面计算好,得出有足够高的胜利,才能用兵。

    这才是用兵的正确之法,只一味的想浪战莽战,好用奇谋诡计,这是非常危险的赌博行为,而用兵打仗,不应当靠赌,应当靠计算。

    理论上,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就到了极限。

    如果出动十万军队,则辎重要占去三分之一,能上阵打仗的兵只有七万,还要用三十万的民夫运粮支持。

    再扩大规模就非常困难。

    也正是因此,一般一路出兵,最多也就是十万人的规模。

    大秦这次反击做战,动用了四十多万府兵,但也是分布在几千里的战线多个战场上,河西战场十五万人马,吐谷浑战场十五万人马,剑南五万人马,此外还有在二线防御的军队十多万。

    每军两万四千人中,三衙战兵是占一万六,而征召的郡兵为辅兵,占八千。每军后方还配七万二千的民夫支撑供应后勤粮草辎重,又配一万多的民兵负责保护这些民夫。

    当然,秦军的机动性高。

    不仅军中骑兵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步兵也有许多配有机动的坐骑,甚至还拥有充足的驮马,以备运输帐篷铠甲武器等,一火九人,驮骡、驴便有九匹。

    但拥有大量的战马、坐骑、驮马,使的秦军有高机动性,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粮草的需求更大,消耗更多,同时这样高强度的战争,军中的牲畜伤亡率非常之高。

    一个民夫只能背六斗,但一匹骆驼能驮三石,马或骡可驮一石半,驴子也能驮一石,与人相比,运输能力增加了。但如果战斗时间长任务急,不能及时的放牧和喂养,牲口就会瘦弱而死。

    而运输路上,一旦牲口死了,往往只能连驮着的粮食一起抛弃。

    更别说,每匹马骡成本都是很高的,死掉一匹,朝廷也损失不小。

    这次的大战,动不动就是数百里奔袭,千里转进,对后勤运输需求极高,战马驮骡等损失也巨大。

    杜如晦能预计到,这样一场仗打下来,骑兵的战马得损失起码两到三成,步兵也得损失两成以上,而驮骡驽马更会损失三成以上。

    仅是这一项军中马骡的损失,都能让大秦军方破产。

    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战兵七万,辅兵三万,民夫三十万,每天行进八十里,后勤供应也只能支撑其一千二百里的作战半径,再远,就根本不行了。

    从长安城出发,到金城郡(兰州),都已经超出了这个作战半径,这已经是一千四百多里了。

    如果从长安到高昌,这支十万大军,至少得要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实际作战过程中,也有沿途地方补给,或者是缴获劫掠,以战养战,但出动的兵马越多,越难依靠以战养战。

    杜如晦当然也知道前线还没结束战事,但不论是青海留守五万驻军,还是河西留守五万驻军,都会带来巨大的后勤供应压力,敦煌与伏俟城距离关陇都太遥远了,都是超过千里,每维持一名驻军,就得起码三个民夫运输粮草。

    每从关中运一石粮过去,民夫们路上消耗掉的粮食得十倍之多。

    “战事还没结束,现在不能撤兵。”侯莫陈以前就一直是皇帝的行军长史,对于后勤艰难岂会不知,但若是早早把这两支大军撤掉,那么深入西域或吐谷浑去决战的两支十万大军,就将后续无援,一旦需要接应,临时再征召集结兵马根本就来不及。

    “陛下,臣以为,把河西敦煌张掖的兵马解散,那么就可以把河西的粮草储备起来,以备西征军所用,这样就不必从关中往西域千里迢迢运粮。陛下,从长安到高昌,足足五千里之遥啊!”杜如晦道。

    两个战兵得要征召一个郡兵为辅兵,还要征集六个民夫提供后勤支持,甚至还得要有一个民兵保护民兵、粮道。

    还得动用许多牛马驮骡,人吃马嚼耗费确实是惊人的。

    罗成必须得考虑这一点。

    此次战争秦军是没有准备的,河陇之地归秦也没多久,秦朝在这边并没有什么基础,更没多少储备,这几个月,早已经把河陇打空了。

    这样的战争是秦军以前没打过的。

    “杜仆射说的确实有道理,河陇枯竭,关中空虚,确实到了极限。那就高昌、伊吾各驻军一厢四千人马,敦煌也驻军一厢四千,程咬金和裴行俨统两军四万八千,除此六万军,北路十五万军其它九万人,皆令返回军府,解甲归田。”

    “而北路河西之地,征召起来的郡兵、乡民,以及三十余万民夫,皆令返回归家。”

    有的时候,后勤的崩溃,会比前线的战败更可怕。

    前线偶尔一城一池的得失,都还不算最糟糕的,最怕的就是组织和后勤的崩溃,这才会是最要命的。

    之前秦军的弦绷的太紧了,现在是时候得稍放松一点点,要不就要绷断了。

    不过对于青海这边,皇帝却考虑的更慎重一点,毕竟河西本是秦地,但青海可是吐谷浑的地盘。

    皇帝削去了留守青海五万军的一半,留下了两万四千人,保留一个军的兵力。

    但之前征召供应青海的几十万关中陇右郡兵、乡勇、民夫,皇帝却只留了一两万人继续运粮,其余全都下令让他们结束返乡。

第1020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

    皇帝见杜如晦与王子明把大秦如今的家底兜翻过来后,也想不到情况比预料的还要严重。前线打起来是硬气,赢了也高兴,但大秦的那点家底都给打光了。

    这一次作战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不论是在西域还是吐谷浑作战,都是远离中原之地,全靠中原后方补给,转运都是千里以上距离。

    再一个就是秦军事先没有准备,仓促应战,十分被动。

    更兼作战之地都是无法补充之地。

    当初罗成不论是在关外跟高句丽人打,还是在代北跟突厥人打,都没有这么恶劣的形势。高句丽山城众多,起码能够就地补给以战养战。而与突厥人打,也有太原、马邑这样的边塞重镇的钱粮支持。

    “苏定方那边还没有消息过来?那就召回一军人马,给他留一军两万四千人,如今形势已经缓解许多,朕相信只给他一军,他也一样能够建功。”

    剑南也是边疆偏僻之地,粮草后勤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多两万四千兵马,就意味着得增加十万左右的民夫,得多消耗百万石的粮草。

    “把这一军调回中原,各返军府,以备江南三藩。”

    伏俟城。

    皇帝的特使以最快的速度从长安抵达,两千余里的路程,这位特使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抵达伏俟城的时候,这位特使腿都走不了路。

    “陛下诏令,伏俟城交由大将军冯孝慈接防。”

    秦琼一干将领认真的聆听圣旨。

    “冯大将军正在金城郡,与枢密使张帅谈关于撤返部份兵马以及民夫等事宜,稍后就将赶来。”

    吐谷浑的十五万秦军,这几个月的大战,还有此前的三战三捷,先后也是伤亡了数千兵马。

    如今皇帝有旨,要令秦琼、尉迟恭和来整三将,率三军南下解大非川之围,令冯孝慈来接防伏俟城,统一军两万四留守,其余的兵马都解散归府。

    这意味着要就地解散五万兵马,而在陇右,还将解散五万防御兵马,同时要解散三十万民夫,数万郡兵乡兵。

    尉迟恭有些牢骚。

    “怎么我们打了大胜仗,还给削兵?”

    “鄂国公,实是朝廷也已经支撑不起了。”

    “支撑不起,之前也支撑这么久了,就差这一会了?吐蕃还没击败,大非川还没解围,不给我们增兵,反而减兵,十五万变七万二,这是哪位宰相的意思?”

    特使如实回道,“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说伏俟城南下大非川虽还有八百里路,但已经没有敌军拦截,可安然而下。再者,吐蕃人其实也撑不住了,你们此次南下,有可能都跟他们交不上手。”

    “再者,兵越多,后勤供应越难,青海这边粮草转运实在艰难,所以陛下的旨意是干脆不以关陇民夫转运粮草,而是直接以在吐谷浑作战所夺取的牛羊马匹等牲畜随军为粮。”

    这一次进军,将不携带粮草,不配随军民夫。

    就由军中辅兵赶着牛羊携带一些军械补给随军南下。

    “剑南方面,还有苏定方将军的一个军,会从侧后方支援你们。”虽然现在都还没苏定方的消息,但这起码也还有一个军。

    “这是让我们学吐谷浑人的作战方式了?”

    “陛下说,吐谷浑人、吐蕃人都是如此,敌可往,我秦军亦可往,他们没有民夫转运粮草,那么我军也一样可以。”

    秦琼笑笑,“陛下说的很有道理,我军三战三捷,也确实新缴获了不少的牛羊骆驼马匹等牲畜,还有不少肉干呢,这次我等也就学一学那蛮夷行军,驱牛赶羊南下,不带民夫,不携辎重,如此,咱们照样能杀他们个人仰马翻,请代为转奏陛下,臣等定击败丑蕃,解大非川之围,收回整个吐谷浑!”

    身为前线统帅,秦琼能够理解后方朝廷的压力。

    先前那是万分危急之时,当然顾不得各种算计,只能是拼尽全力。

    但形势好转,便得开始考虑其它。

    让几十万上百万的民夫一直在前线,这本就不是长久之事。

    再说,七万二千人,满编的三个军,秦琼认为足够了。

    “尉迟将军、来将军,请立即召集军中将校军议,准备补充满编三个军,然后立即南下。”

    秦琼行事,雷历风行,他不像尉迟恭还要发发牢骚。

    他是统领一路的总管,是皇帝的元帅,皇帝下达命令,他负责执行,想办法打好仗,打赢仗,就如此简单,其它的,他不去多做考虑。

    伏俟城外,青海湖边。

    秦琼三将,各自精选整编了一个军,把伤残换下,换上精锐,更换残破铠甲刀枪,携带毛毯、肉干、水壶,然后驱赶着一群群的牛羊开始南下。

    这次南下的三个军,皆是重新补充后的满编军,并且除去了先前军中的郡兵辅兵,全是清一色的南衙战兵。

    每名士兵携带了够半个月的肉干、肉松和炒米,每军分出一厢四千人,在后负责驱赶牛羊,而其余几厢则先行南下。

    三军有一万二千人负责后面驱赶牛羊为军粮,秦琼也不担心会有被击溃的吐谷浑人或是突厥人来打劫,也不怕会有吐蕃人过来。

    三个先行南下的军中,每军还有两万人,其中一半是骑兵,每军配一千重装骑兵,另配九千轻骑,这是自十五万吐谷浑秦军军团中,汇集起来的精锐。

    骑兵足有三万,重骑三千,轻骑两万七,这两万七千轻骑中,弓骑占据九千,长矛明光胸甲骑兵占据了一万八,这些冲击骑兵相当于是半具装铠骑。

    骑兵人皆双马,步兵同样是骑马步兵,一样双马。

    用秦琼的话说,就算万一后面的牛羊被人劫了,我们到时还有马可宰杀吃肉。骑一匹,杀一匹,都能支撑他们打完这一仗。

    虽然说杀马吃肉,太奢侈了点,但为了胜利,关键时候也可以。

    敌可往,我亦可往。

    “冯将军,青海就交给你了。”

    临出发前,冯孝慈终于从金城郡(兰州)赶到青海湖边。

    “请齐国公放心,有我在,定不让这吐谷浑人再做乱,定能保你们后路无忧。若是齐国公南下有需,可随时派人来召,冯某定率兵来援。”

    秦琼看看天空,天阴沉沉,似乎要下雪了,这才刚是七月底啊。

    “放心吧,此次定是马到功成,旗开得胜,要不了多久,就能凯旋,还请冯将军做好准接应准备哦。”

    “哈哈哈,一定一定,冯某就在这里恭候齐国公早日凯旋。”

    号声吹响。

    大军开始迈动步伐,一路向南。

    红旗飘飘,士气正昂!

第1021章 骑虎难下步维艰

    囊日论赞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在他父亲为赞普之时,他就已经能独挡一面,指挥征战了。过去,他总是无往而不利,就如他身上的那件披风一样,上面以山虎、雪豹和草原狼的皮缝制在一起,那些都代表着他的武功。

    可是现在,在这大非岭下,他却束手无策了。

    那山上有一头虎,烈虎罗嗣业。

    可他没有打虎的办法。

    派去长安的使团又只回来了一个人,噶尔东本也被押留了,据说他们都被送去山里烧炭为奴去了。

    囊日论赞很愤怒,却又很无奈。

    面对着大秦的回应,他显得很无力。

    不论是他要强势进攻,还是妥协议和,可又打又拉,秦朝就是无动于衷,一副打到底的样子。

    现在,囊日论赞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坐在虎皮褥子上的他,此时恨不得身下的褥子能是罗嗣业的。

    他想起他年少时的一次打猎,他蹲守在雪山冰川里,想要猎杀一头鹿可他等来的不是那美丽的鹿,却是等来的却是危险的雪豹。

    那一次,他差点就没命了。

    噶尔东赞来了,他是出使长安而被扣留的噶尔东本侄子,是他们家族优秀的年青子弟。东赞如今是他的侍卫,负责传令。

    这个年轻人有眼睛有些红肿,他偷偷的为他的叔父而哭泣过。

    “东赞,你放心,你叔父早晚还会回来的。”

    噶尔东赞忧心忡忡。

    他对如今的局势并不看好,他也早发现了赞普的困境。

    “赞普,听说秦军已经击败了西突厥,吐谷浑人肯定也不是秦人的对手,我们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半点意义了,秦人拒绝了和亲谈和,他们会打到底的。”

    “我又岂会不知。”

    “东赞,你说我现在要怎么办?”

    噶尔东赞直了直腰,咬了咬嘴唇,他捏着拳头,对囊日论赞道,“西突厥已经撤回西域,吐谷浑绝不是秦军敌手,而我们现在被阻于此处,军心士气都已不足,天已转凉,即将下雪,我们随军的牲畜牛羊也都已经将尽,再这样下去,待秦军杀到,我们将陷入危险之中。我们这次对秦人的判断是错误的,也高估了西突厥和吐谷浑人,这一次我们失手了,但也只是损失了些钱粮牲畜,牺牲了一些羌人,只要我们及时撤退,还不算晚。”

    囊日论赞打量着这个年轻的贵族子弟,对他的一番话很赞叹。只是他身为赞普,如此无功而退,却也并不容易。

    不说这样的撤退,会使他颜面全无,威望大降。

    最重要的是,他们吐蕃已经惹怒了秦人这头猛虎,现在就这样走了,哪会这般轻易呢。还有一个,这般撤退,就是败退,诸羌国这次吃了不少亏,损失不少人马,没有半点收获,这样撤退,以后只怕诸羌就会倒向秦人。

    这对于囊日论赞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事实。

    吐谷浑没能拿下,反而要把本已归附的诸羌推到秦人那边去,这怎么能行呢。

    囊日论赞希望能有个体面的撤兵,若是能与秦人达成和亲议和,那么就能给各方一个交待。

    但是现在,该死的秦人一点面子也不给。

    “秦人为何连一个女子都舍不得呢,我并不要他们的公主,我只是要一个公主封号的秦人女子而已,为何他们就是不肯呢?他罗成哪怕随便封一个宫女为公主送来,我也会立即撤兵的。”

    囊日论赞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他已经把条件放的更低了。

    只是他并没有想到,秦人对面他的敲诈勒索,绝不会妥协。

    “赞普,许多贵族已经对如今的局面很不满意了。”噶尔东赞不得不提醒他。

    吐蕃虽然在囊日论赞父亲达日年赞时开始,就已经在不断推进改革,目的就是要加强赞普的实力。

    但直到如今,虽然扩张迅速,也有了一支更忠于赞普的新兴贵族力量,但吐蕃依然还维持着传统的会盟以及议会制度。

    吐蕃虽然现在开始推行新制,全国划分了五茹,但却依然还有十八个贵族采邑,这些贵族采邑并不受各茹官员的管理。

    更别说,诸部联盟,一年一会盟,会盟时召开部落议会,商议重大事务。这些,都是对赞普权力的限制与削夺。

    贵族们对于这次出动了三十个东岱,征召了七万诸羌兵,结果却劳师无功,没抢点半点地盘和财物,早就不满了,听说大秦击败西突厥后,更是担心秦军会杀过来,击败吐蕃军。

    囊日论赞带着大家打胜仗的时候,大家自然是称赞他,拥护他,可一旦形势不利,这些贵族们就各怀心思了。

    尤其是在前线统兵的这些贵族,都不愿意自己的兵马部众折损在这里。

    “有人在联络贵族们,希望召开议会,对撤兵做出表决。”

    囊日论赞怒火升起。

    “进攻或是撤退,这是我才有的权力!”

    “可他们说,按照我们吐蕃的传统,赞普有主持会盟的权力,但会盟上的议会结果,赞普也得承认。”

    囊日论赞父子都希望能够效仿中原,把吐蕃建立成一个封建集权的中央王国,而不再是过去那种部落联盟邦国联盟的时代。

    但是旧贵族们的实力依然很强。

    “赞普,如今军心不稳,不如请先撤兵回去。”

    噶尔东赞劝谏赞普不要与贵族们这个时候发生争执。

    “东赞,你也希望撤兵吗?我们若是就这样撤了,那就是败了,以后秦人就会更加瞧不起我们,甚至我们撤退后,他们可能会深入追击入侵。”囊日论赞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也许,但若是我们不撤,最大的可能却是我们会大败于此。”噶尔东赞很直接的说道。

    囊日论赞心乱如麻。

    想攻攻不下,想讹讹不了。

    秦人就是块油盐不进的硬骨头,根本无从下手。

    偏偏这个时候,贵族们还要扯后腿,甚至希望在这战场上召开贵族议会,这不是扯蛋吗,这些该死的旧贵族,早晚有一天,他要把他们一个个踩在脚下,收走他们世代所拥有的那些特权。

    “东赞,你去告诉那些想撤的贵族们,就说本赞普如他们所愿。”

    “准备撤军吧!”

第1022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非川。

    吐蕃贵族们还是如愿以偿的让赞普召开了盟会,吐蕃每年都会举行会盟,各地的贵族前来与赞普会盟,这是以往赞普们取得诸部和贵族们效忠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在会盟上召开贵族议会,商议吐蕃的重大事情,这也是贵族们的一种权力,他们通过议会能够参与并决定吐蕃的重大决策。

    千百年来,吐蕃从最先的一个小邦,一步步发展到如今高原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会盟和议会制度,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只是从上任赞普开始,赞普已经越来越不喜欢这项制度,他更想要当一个能够无人置疑和限制的王。

    会议开始前,由苯教的随军法师宰杀牦牛、山羊、藏马祭祀,占卜问神。

    然后这位法师带着囊日论赞等一众吐蕃贵族官员将领们,一起转神山,拜圣湖,堆石供、挂五彩经幡。

    并燃起一堆堆的大火,许多身上涂着油彩的吐蕃武士跳起了祭祀舞。

    吐蕃人信鬼神,崇巫术。

    此时的吐蕃也极为崇信苯教,苯教又称为象雄佛法,早在吐蕃还只是一个小小邦国的时代,阿里高原上的象雄国就十分强大,象雄国内诞生了苯教,并随着象雄国的强大,而不断传播。

    吐蕃从第一代赞普开始,就接受了苯教,到如今已经是几十代了,在吐蕃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苯教的痕迹。

    象雄本意为大鹏鸟居住之地,他们的图腾也是大鹏鸟,曾经一统诸羌十八国,成为高原上的霸主,他们还在很久远前就创造了象雄文。

    吐蕃以前只是个农业小邦,各方面都受苯教影响,直到如今吐蕃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贵族们都学习象雄文字,个个尊崇苯教。

    随军的苯教法师,祭祀问神。

    “天神降旨,撤军!”

    法师捧着一堆祭祀天神的牦牛内脏,看了半天后,宣布了天神的旨意。

    于是囊日论赞一脸神圣的上前,跪在那堆内脏前,接受了天神的旨意。

    “撤军!”

    四周的贵族们脸上洋溢着笑意,这当然不是天神的旨意,这是众贵族们,尤其是那些吐蕃旧贵族们的决定,赞普也必须得接受。

    那些吐蕃士兵们,也都齐声高呼。

    出兵几个月,什么好处也没得到,他们早厌烦这场战事了。

    吐蕃武士强悍,那是因为打仗能劫掠,有好处。

    没好处的仗,他们并不想打。

    诸羌的首领将军们站在远处,静静的看着吐蕃人装神弄鬼的样子,虽然他们也相信天神,甚至如嘉良夷也信苯教,但他们不相信天神会这样降旨,这不过是吐蕃人想要撤离的一个借口罢了。

    对吐蕃人来说,这次出兵,他们并没太大损失,可对诸羌来说,可就亏大了。

    先不说这次出兵,征召这么多人马,消耗掉了多少牛羊牲畜,就仅一个得罪了秦人,就够他们头痛的了。

    吐蕃人倒是可以撤回去,但夹在秦与吐蕃之间的诸羌,又能撤哪去?

    拓跋豹眼睛发红,这次出兵,党项拓跋部的损失是最大的,他们损失了两千余骑,这对于总共才只有一万来骑的党项拓跋部来说,这都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可他们这么大的牺牲,也没见吐蕃人给半点安慰和弥补。

    为吐蕃人出血流汗,换到了什么?

    再想想吐谷浑的下场,拓跋部陷陷深深的后悔之中。

    吐蕃军撤离前,赞普召见诸羌的国王、将军们,然后告诉他们,战争结束了,各回各家。

    吐蕃会铭记诸羌这次的出兵,很感激他们的忠诚。

    说完后,吐蕃人就撤军了。

    大非岭山上。

    一支骑兵下山,半天后骑兵返回山上。

    带回了一队人,还有一个消息。

    “吐蕃人撤军了,诸羌也全都撤走了。”

    “吐蕃赞普留了一支使团,说要代表他与大将军会面。”

    囊日论赞的这支使团,是秘密留下来的,他们代表赞普很罗嗣业表达了吐蕃休兵罢战结好之心。

    吐蕃还给罗嗣业送上了三千两黄金,并送来一封请罪书。

    囊日论赞称此次出兵,实是为吐谷浑所蒙骗,如今愿意赔礼请罪,重归于好。囊日论赞甚至提出,要送吐蕃公主至大秦下嫁给皇帝,和亲结好。

    至于以后两国的关系,就是互为友好,为姻亲之国。

    囊日论赞也是计穷,秦人就是不肯和亲嫁公主,那干脆他们吐蕃来和亲嫁公主。

    这三千两黄金,只是一点赔礼,待赞普回到国中,到时会正式派使团送公主至长安,那时还将送上五千两黄金,一万两白银并一万头牦牛五万头羊,以做公主的陪嫁。

    嗣业听完使者的话,又看了那一箱箱的黄金。

    不由的冷冷的笑了起来。

    “大帅,这是吐蕃人怕了。”

    此时的大非岭上,可不再是之前了,不久前王玄策自陇右前来,翻越西倾山,由千牛卫和骁骑拼死突破吐蕃人拦截,将他送到山上,带来的是外面的情况。

    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朝廷全面出兵,调动兵马数十万,民夫百余万,这一次要打他个轰轰烈烈。

    只要嗣业他们能再坚持会,胜利自然会属于大秦。

    现在吐蕃人跑了,这说明大秦肯定已经在河西和吐谷浑两路建功取胜了。

    “大帅,出兵下山,干死吐蕃蛮子。”郭孝恪哈哈大笑说道。

    不过嗣业却只是摇了摇头。

    “既然你家赞普如此有诚意,又是要陪黄金,又是要送公主的,我罗嗣业也不好阻拦啊。这样吧,金子我先代朝廷收下了,我也不留你们下来做奴隶了,你们就此回去告诉赞普,早日撤离积石山北,返回吐蕃。至于你们家的公主吾皇要不要,这个得等吾皇圣裁决断。有消息了,自然会通知你们的。”

    吐蕃使者长松口气,两次出使长安的使者都被押留去做挖矿奴了,他还真担心也回不去了。

    “多谢大王。”

    吐蕃人赶紧滚远了。

    “大帅,吐蕃人要跑,肯定是我们援军到了,何不追击,咬住他们?”

    “就是,岂能让他们就这样轻松跑了?”

    嗣业却只是笑看着那些金子。

    “穷寇勿追,这仗打了这么久了,暂时先休兵罢战也好,真要想打,回头还有的是机会,急啥?”

第1023章 积石高奏凯歌声

    收下吐蕃赞普送来的黄金和请罪书后,嗣业派出了一支轻骑,一直目送着吐蕃军和诸羌军越过了吐谷浑南部边境积石山。

    率领这支秦军轻骑的是武骑尉王玄策,他率军登上积山石顶,然后将一面秦字红旗插在了山巅。

    山巅之上,还有皑皑积雪。

    那面红旗显得越发耀眼。

    积石山南。

    吐蕃人扭头回望,看到一直尾随在后的秦骑在山上树起红色秦旗,个个神色复杂。

    赞普囊日论赞死死咬住牙关,差点一口气没有倒过去给摔落马下。

    “赞普?”噶尔东赞打马上前。

    囊日论赞手揪着胸口,另一只手摆了摆手,“我没事。”

    越过积石山后,吐蕃军并没有再逗留,而是继续向北,一直回到苏毗。

    而弥药、白兰、党项三羌,却在越过积石山后,各自返回到山南的自己部落。

    “吐蕃人倒是撤的干脆,可咱们却得夹在这其间,这以后还不知道会如何?”

    拓跋豹有些无奈的对儿子说道。

    弥药、白兰和党项三羌就在积石山南,而其中又尤以他们党项北近吐谷浑,东又接剑南,两面都是秦人,背后又是吐蕃。

    “秦人会报复吗?”

    “这是肯定的。”拓跋豹几乎是咬牙切齿的道,他自认为,就算换做他是秦人,这次吃了这么大亏,也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

    “那我们怎么办?”

    “吐蕃人给秦人又是送黄金又是要嫁公主的,我们怎么办?”

    拓跋豹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回复儿子,这次他们拓跋部对进攻吐谷浑最积极,出兵极多,可结果损失最大。

    “儿子啊,我现在没空去担忧秦人,我现在最担忧的是细封部。”细封部这次仅出兵三千,结果还基本上没有损失。

    外来的拓跋部与党项羌中原本最大的细封部,向来都是水火不容,一直都在争夺党项羌的领袖位置。

    这次拓跋部损失这么大,必然会被细封部血亲酬赛的。

    部落间的酬赛,或许会比秦人的报复来的更加猛烈。

    “吐蕃人就这样走了,真是令人寒心。”拓跋豹的儿子拓跋虎道,“要我说,吐蕃人也就是羊粪蛋子表面光,外表看似强大,可实际上也十分无能。跟秦人比起来,吐蕃还是太弱了。”

    拓跋豹沉思着,他在考虑儿子的话,当初隋乱,汉地动荡,眼看着汉人衰弱,各地混乱不堪,反而是吐蕃人连连出击,将强大的苏毗也给一举攻灭。

    面对着吐蕃人的咄咄进逼,最后拓跋豹决定向吐蕃称臣依附,也是出于实际考量。可谁知道,汉人的混乱居然很快就结束了,代隋而立的大秦,立国才短短几年,可其实力居然一点不比曾经震慑诸羌的隋国弱。

    吐蕃与秦人交战,本以为会是二虎相争,谁能料到,吐蕃在秦人面前,是这般样子的。

    “或许我们也得派人去与大非川的那位罗嗣业大将军联系一下。”拓跋豹说道。

    积石山上。

    王玄策打量着这山上。

    “选一处险要之处,伐木取石,准备筑营吧。”

    他派了一小队轻骑返回大非川向罗嗣业汇报吐蕃人已经撤过积石山,同时也准备奉先前之令,在这里建一座堡寨。

    “此处堡寨,便叫积石堡吧。”

    消息传回大非岭上,嗣业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

    吐蕃十万兵马,不战而撤,这算是眼下最好的消息。被困这山上已经三个多月,若是从他自伏俟城南下算起,已经出兵超过半年了。

    这半年来,孤军陷于重围,最危急之时,有三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他们。

    山上的九万秦军、吐谷浑军以及陇右郡兵乡勇民夫和归附的熟羌部落兵,算是煎熬万分。

    再围下去,他们就真要撑不下去了。

    大非岭上,从陇右运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两次作战缴获的牛羊牲畜也都吃光了。其实这些天,他们已经开始在宰杀驽马和驮骡了,甚至有些步兵的坐骑,也都开始宰杀吃肉。

    这些马骡都已经很瘦了,可每杀掉一批,嗣业也很心疼。

    尤其是当运输用的马骡都给杀光,开始杀坐骑后,士兵们都万分舍不得。

    吐蕃人扔下三千两黄金走了,折算下来不过三万贯钱左右,这点钱,还不够嗣业损失的马骡钱。

    好在还有几万吐谷浑俘虏在,要不这次真是亏大了。

    “郭将军,你立即率一厢军四千,前往乌海城,恢复城池,屯驻军队,建立驿站墩堡。”

    乌海城在积石山之西北,那里正好有一条要道,联通高原吐蕃和青海。

    哪怕吐蕃人已经暂时撤退了,但也不能轻敌大意。

    “给王玄策再拔调战俘和骡马过去,助他把积石堡修起来。”

    一东一西,乌海城与积石堡正好守着积石山两头,把住青海南面门户。

    再加上大非岭如今已有的这些坚固营寨,则正好也屯驻一军,居中策应两边。

    七天后。

    来整率领的前军援兵终于抵达,但他们没有遇到吐蕃人,也没有遇到羌兵,只遇到北上迎接他们的大非岭嗣业所部轻骑。

    稍后,秦琼等闻讯,便干脆下令停止继续南下,而是命令后续兵马直接原路返回。

    秦琼、尉迟恭、来整与罗嗣业、郭孝恪、薛万均诸将胜利会师。

    “想不到吐蕃人居然跑了。”

    秦琼对于嗣业没有追击的决定倒是很赞成。

    “实不相瞒,本来我们早应当南下的,可是不先解决掉青海的吐谷浑人和西突厥人,我们也实在不敢冒然孤军深入千里,幸好你们坚持住了,要不我可就成罪人了。”

    嗣业忙道,“表兄你可千万不要如此说,是我之前不听朝廷旨意,非要一意孤行,要打乌海城,否则也不会有此大非川之围了。这次朝廷耗费无数钱粮,我罗嗣业罪人也。”

    “仗打赢了,我们都是功臣,哪有什么罪人。”尉迟恭安慰他们道。

    吐蕃人既然撤退,想要越过积石山追击千里,这是不现实的,秦军现在也是疲惫不堪,更别说后勤已经绷到了极限了。

    这次秦琼他们可是带着牛羊过来的,就可知秦军后勤已经崩了。

    在大非川休整了几天后,秦军开始班师。

    王玄策被授为积石堡都指挥使,统两千军镇守积石堡。郭孝恪则暂代乌海城军使,并检校河源郡太守,统四千军驻守乌海。程名振则率军一厢四千人,驻守大非岭寨,检校河源郡丞。

    嗣业、薛万彻还有秦琼、尉迟恭等各率兵马,一起北返。慕容顺也率所部,一同北返。

    从陇右诸郡征调的民夫、郡兵、羌兵等,也各令原路返乡。

    “本帅已经命快马送军功簿往长安城,为尔等奏功请赏,你们且安心返乡,功绩赏赐都不会少的。”

    嗣业站在大非岭营门前,为诸军送行。

第102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嗣业离开大非川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

    一路北返,八百里谷道之后,到达青海湖边,这里却已经是草黄天蓝的凉秋。乍一离开那压的人喘不过气来的高原,就好像以前训练时腿上绑了两袋沙,身上背着甲,然后负重跑了一早上,突然卸下后的那种爽快感。

    靠近青海湖边,一路上每隔二三十里,便都会有烽墩、兵站、驿站。

    那些墩堡兵站里的秦军士兵们,看到嗣业他们回来,无不跑来欢呼,高声唱和大将军回嗣业回来了。

    只是嗣业却没有多少欣喜之情。

    一路过来,他对眼下的形势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皇帝在前段时间突然中风差点没醒过来,而秦军为了救出他,打赢这场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更是极大。

    沿途处处都有新立的碑文,好多都是战死后无力运回中原,直接就地安葬的秦军士兵们的墓园。

    甚至还有许多民夫们也葬在这边,好多民夫都是运输任务重,又对高原没多少准备,遭遇风雪、高原气候,冻饿而死或是病死。

    伏俟城,原吐谷浑的王城,此时已经易名威定城,做为青海道的首城,同时也是西海郡的郡治所在。

    慕容顺现在有点尴尬,虽然他是站在胜利的一方,如今安然的从大非川回来了,也把自己那三万多兵马带回来了,但他发现,伏俟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

    在他不在的这半年里,伏俟城十万秦军驻扎,并有数十万民夫往来,如今的这里,大变了样。

    不说城池更大,秦军直接在原来的旧城外再加了一重外郭城,而原来的城池则成了内城,并且内城的城墙还加固加高了,外城的城墙外还修了一圈城壕,更别说城开六门,六门外都有瓮城。

    更名为威定城的原伏俟城,现在是一座崭新坚固的要塞,威定城附近,还修了数座堡寨拱卫。

    朝廷甚至直接在青海湖里,都调来了一支水师部署,给他们打造舟船战舰,巡航护卫青海湖四周。

    “陛下已经诏令让我率军在此屯田了,后续会调来更多的中原移民。”冯孝慈把嗣业秦琼他们迎入内衙城中。

    吐蕃人撤兵的消息早就传到了长安,快马加鞭几天时间就送到了,朝廷也没有继续追击的意思,确切点说,现在也没有能力深入高原与吐蕃做战。

    除北路程咬金的那两军,配合铁勒等军,继续征讨西突厥外,其它各路兵马,现在都在陆续班师撤离,郡兵、民夫们也都陆续返乡。

    秋风凉爽,此时撤兵,还能赶着回家秋收。

    “这次我们调动四十余万三衙大军,二十多万诸道郡兵,十余万乡勇,又征发一百多万民夫,规模空前浩大,所费也是极其庞大。如今整个关陇河朔甚至是中原,都打空了。”

    冯孝慈告诉罗嗣业,虽然吐蕃跑了,但朝廷暂时无力对吐蕃用兵。想打,也确实打不了了,这次耗费太多,元气伤的太大。

    不说别的,仅是战马,就死了十几万匹,还有大量的士兵坐骑以及驮骡、驽马的死伤,就已经是让秦军伤筋动骨。

    而此次大战,历时半年多,秦军出动四十多万大军,前后战死或冻死等死亡者也多达两万余,因伤残需退伍的也是过万。

    而郡兵民兵以及民夫死伤也不少,超过万人。

    “说句实在的,我们从没有打过这样的仗,举全国之力,结果一点便宜也没占到,这是打了个亏本仗。”

    嗣业也不由的叹息点头,“是啊,太亏了,是我的错,未能遵从陛下的战略,在朝廷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把这场仗打的超出预计了。”

    冯孝慈安慰他,“也不能这样说,你不打过去,他们也照样会打过来。”

    “但若是我们防御做战,我们就不会吃这么大亏,也不会损失这么大。”

    这倒是实话,如果是防御守城战,任他西突厥或吐蕃,都不可能在秦军手里占到便宜,但冯孝慈还是道,“但我们这次也保住了吐谷浑,打击了吐蕃和西突厥的嚣张气焰,起码经此一战,他们是不敢再来招惹我大秦了。”

    离开本土,离开城池,跑到吐谷浑、西域那种千里之外的鬼地方打仗,这对秦军来说,确实是不曾有过,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情况。

    “陛下有诏,令各军除留守之兵外,其余的都就地解散,返回地方军府,兵归府,将还朝,民回家。”

    嗣业便取出自己的兵符印信,“总算是带着弟兄们都回来了,否则这印信都无脸交。”

    “去长安吧,陛下在等着你们,要为你们庆功呢。”

    “慕容顺呢?”嗣业问。

    冯孝慈笑了笑,“慕容恪、天柱王都兵败被杀了,吐谷浑的军队也都溃败,只跑了个慕容安远,现在的吐谷浑已经不需要慕容顺了。”

    皇帝已经下诏,召慕容顺入长安朝见天子。

    这实际意思就是要给他在长安安排个闲散职位,从此长留长安做个天子客卿不再回了,吐谷浑也将彻底设置为青海道四郡。

    今后,大秦会在青海建筑更多的城池,修建驿路,屯驻府兵,设立牧场,开设屯田,移民实边。

    这应当也是此次大秦大伤元气的行动后,勉强还算可以的收获了。

    “慕容顺会接受吗?”

    “不接受,就杀了。”冯孝慈冷笑一声道,眼下青海道的左右布政使都未至,他这个左都督指挥使,暂兼西海郡太守,便是青海道最高官员了,手里要兵有兵,杀个慕容顺就跟杀鸡一样。

    “若是他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那就怪不得谁了。”

    嗣业想了想,这几个月,慕容顺也挺不容易,尤其是守大非岭时他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当下便道,“还是我来跟他说吧,相信他会听我的建议,愿意随我一同回长安的。”

    “那样最好,若是他不识相,大王尽管把他交给我来处置,不用脏你的手。”

第1025章 突厥远遁慕容归

    嗣业提了壶酒来到慕容顺的帐中,两人喝着酒吃着烤羊腿,倒也挺惬意的。

    “在大非岭上若是有这样的好酒,日子也不会那么难捱了。”慕容顺几杯酒下肚,脸上便有些红。

    “这样的酒在长安只能算是一般,长安有上百种各式有名的美酒,各有风味,十分不错呢。到了长安,我找皇帝讨要几壶最好的御酒来,咱们再喝个一醉方休。”

    慕容顺举着杯子的手怔了一下,酒杯里的酒液晃了一点出来。

    “去长安?”

    “嗯,陛下诏令,让你随我一起去长安朝见天子。”

    秦军仗打完了,兵归军府,将还朝中,可是他慕容顺去长安做什么?这个时候,不正是需要他这个吐谷浑大汗来统治封地吗?

    要朝天子,也应当等这边安稳了再去啊。

    “晚点去可否,慕容安远还没有抓到,还有许多附逆的部落未归附。”

    嗣业对着他微微摇了摇头。

    曾在中原为质十年的慕容顺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仗打完了,西突厥撤军回西域守老巢去了,而吐蕃畏惧秦军不敢为敌,已经主动撤回吐蕃了。

    慕容恪与天柱王又兵败被杀。

    那他慕容顺又还有何用?大秦完全有实力占据吐谷浑,又岂还会再让吐谷浑汗国存在?曾在中原为质十年的慕容顺,学到最有用的东西,就是学会了中原汉人的思维方式,知道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眼下吐谷浑的局面。

    对吐谷浑人来说,也许这场战争仅仅只是他与慕容恪兄弟争位,是一场王室内乱。但对于大秦来说,却完全不是如此。

    苦涩。

    心有不甘,却无力反抗。

    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冒那个险发动兵变呢,结果还落了个弑父杀君之名。一场内战,吐谷浑却亡国了,他是吐谷浑的罪人。

    “放心吧,到了长安,你也不失公侯之位,可享一世富贵清闲。”嗣业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慕容顺苦笑,只能无奈的叹气。

    他一点反抗的本钱都没有,背离大秦,他连个盟友都找不到,吐蕃、西突厥虽为秦之敌,但也绝不会是他的友。

    “好吧,我把妻儿他们都带上,这一去,就干脆不再回来了,长安洛阳繁华,也许更好。”

    嗣业走出大帐的时候,慕容顺还在独自喝着酒,刚开始觉得这酒很醇美,可现在只觉得越喝越苦涩。

    帐外。

    冯孝慈一身铠甲,手按着横刀。

    “如何?”

    嗣业点了点头,“他愿意去长安,还说要带上妻妾儿女一起。”

    “哈哈,倒是个识相的。”

    长安。

    此时已经是八月中旬,可关中长安却依然是烈日炎炎,除了早晚的时候稍凉快一些,每到中午都能热死个人。

    “今年这秋老虎怎么没完没了,比往年都热的多啊。”

    “因为今年有大战事,死的人也多啊。”

    “这跟打仗和死人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啊,上天不满啊。”

    几个路人边擦着汗,连扯淡。

    “不过总算是打完了,再打下去,可就怕蛮夷杀过来了。”

    “呸,就凭那些丑蕃蠢胡,他们也能打过来?你当现在还是早些年间啊,当今圣文神武天皇帝在位,那是圣明君王,自有上天保护的,那些胡虏能踏进我大秦疆土半步,都能算是了得了。”

    长安的百姓,对于今年的这场西北大战,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多切身的感受,朝廷并没有增加什么战争捐派,也没有向富人大户借钱。

    虽说无数三衙将士开赴前线,并有上百万的民夫也被征召送粮。可相比起当年隋朝征辽时却又大不一样。

    这次征召的民夫,更多的是接力式服役。

    许多百姓都只是在本郡甚至是本县之内服役,有的连郡界都没出。

    所以对他们来说,关中离前线战场还有数千里之遥,关于战事也只是从报纸等地方听到的一些,他们根本就没有见到战争。在后方接力做役,也不会有什么伤亡之类的。

    相比起来,陇右河西的百姓,这次却是承受的任务更重,他们要把后方接力运过来的粮食军械等,送到前线去。有的甚至直接送到最前方去,比如被困大非川的那九万军民中,就有三万多的陇右郡兵乡勇和民夫们,前线伤亡的民夫也多是陇右河西一带的。

    对关中百姓来说,哪怕抽到去做役,一般也就是一户抽一丁,哪怕丁多的户抽两丁,但也影响不大,毕竟不必出郡县,就跟平时做的工程役也没多大区别,甚至朝廷还早就说了,这次服役,也是能折钱发给的。

    暂时官府没钱,那也是可以在来年抵两税。

    长安城北,龙首原上。

    清凉殿中,府院的宰执们已经在开始汇总此次大战的结果了,西域虽还有战事,但那已经只是一路,不再是牵动帝国全身的举国大战。

    “陛下,程咬金与铁勒军已经攻破焉耆国,俘其国王龙突骑支,驻焉耆国的西突厥吐屯所率之西突厥军也兵败溃走。”

    “射匮已经率部离开了龟兹三弥山汗庭,远走石国的碎叶河畔千泉,重建汗庭,西循数千里,丧胆也。”

    西域的军情还不错。

    薛万彻突袭破伊吾国,然后秦军秘密护送高昌王回国复辟,除掉西突厥兵变后扶持的那个亲突厥的高昌王,高昌因此落入秦军之手。

    有了伊吾与高昌这两块西域的前进基地,尤其是高昌落入秦军之手后,秦军占据了极有利的形势,打了西突厥一个措手不及,更别说高昌和伊吾两国的钱粮以及人口,都能补充秦军的军粮和协助运输粮草,这是解决了后勤粮饷和民夫的大问题。

    焉耆国王也是个亲西突厥的,他的王后是射匮之女,因此很卖力,本身也有射匮授封的西突厥俟利发官职,再加上西突厥在焉耆派驻的吐屯,还率有兵马常驻焉耆,因此在高昌被秦所夺后,焉耆立即组织兵马,准备反攻高昌。

    不得不说,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数十个,但在西突厥经营西域的这数十年里,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西突厥成功的把西域诸国纳入到了他们的统治体系之中。

    所有的国王都被授予俟利发之职,同时他们又往各国派驻突厥官员为吐屯,并屯驻兵马。

    各国都要向西突厥上交税赋,但各国又得以保留,各国王也保持有地位,这相当于是西突厥的封建体系。

    西突厥就是西域中央朝廷,诸国是西突厥分封之国,在这个体系下,西域诸国能在西突厥统治下,还享受很高的自治之权。

    西突厥再通过联姻等手段,把这些大小国家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可惜焉耆王虽然很忠心,但他却敌不过程咬金率领的四万八秦军和从金山过来的五万铁勒前军,近十万大军一轮进攻,就直接破了焉耆王都。

    而焉耆王本来还期盼射匮会来救援他,结果射匮早就从龟慈的三弥山汗庭,一口气往西北跑了一千多里,跑到石国的碎叶河畔千泉,重新树立汗旗,建立新的汗庭了。

    直到焉耆国都被攻破,焉耆王龙突骑支也没有再见到西突厥一兵一卒来援。

第1026章 重建汉家安西府

    房玄龄捋着胡须,很兴奋的对皇帝奏道:“我军攻破焉耆都城,擒斩其王龙突骑支之后,焉耆诸城纷纷不战而降。”

    “而龟兹、疏勒、于阗诸国,也纷纷派人前来归附。”

    “西突厥诸部中,也有沙陀、葛逻禄等数部愿意拥立大秦册封的莫贺咄为新可汗!”

    房玄龄话锋一转。

    说如今西域诸部国归附,突厥各部臣服,可以下诏班师了。

    “射匮退到石国,可并未投降,臣以为应当趁胜继续进攻,最后是如征服伊吾、高昌一样,攻破其国城池,擒拿其国王,然后在其地设郡置县,编户齐民,一劳永逸。”说话的却是同为中书侍郎的侯莫陈。

    “侯莫陈中书此言错矣,我军虽连下伊吾高昌焉耆,倒也要看到,现在我军也已经到达极限。再深入,未必是好事,应当见好就收,先把攻下的焉耆高昌伊吾控制在手,消化稳固。”

    “对于射匮,应当让莫贺咄去招纳西突厥部众,然后让他出兵去征伐攻打射匮,让西突厥内战,我大秦则守好伊吾三国坐山观虎斗即可。”

    房玄龄坚持认为,打了这么久,得先停下来歇一歇。

    高昌伊吾和焉耆都还需要稳固,伊吾和焉耆都是攻占的还好些,而高昌表面上是秦军助曲氏复辟,要控制住高昌,还要更复杂一些。

    之前朝廷根本就没有想过现阶段要进军西域,所以现在也没有半点预案,要在那边驻军,要在那里设郡,要往那边派官吏,要移民过去,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非常麻烦复杂的。

    若是不能迅速稳固,那么随时都还有可能再丢失,不能一味的贪快求大。

    “臣以为想一战而灭掉西突厥根本不现实,射匮老奸巨滑,根本不与我们正面对战,他直接退往千泉,若我军远征,就会孤军深入,十分危险。如今西域诸国虽表面归附,但我大秦还立足未稳,这个时候越过他们深入石国,则腹背皆置于敌中,十分危险。”

    再者,房玄龄认为朝廷应当先缓一缓,因为这一战已经打光了家底了。

    各种抚恤、赏赐都还没有开始发,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现在朝廷账面上都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下,继续远征距离长安七八千里之远的碎叶,并非上策。

    罗成看着面前的地图。

    虽然他一想到能够恢复汉之西域都护府,也是十分兴奋,但想想眼下局面,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房玄龄说的对,成本和控制是最重要的。

    “诏令程咬金停止进军,以焉耆国置焉耆郡,以高昌国置高昌郡,以伊吾国置伊吾郡,大秦于西域设立安西道,令程咬金为安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高昌郡太守,以薛万彻为右都督指挥使兼伊吾郡太守,以裴行俨为焉耆郡太守。”

    “诏令莫贺咄前往龟兹三弥山,重建西突厥汗庭,招纳西突厥诸部,奉诏征讨射匮。”

    对于疏勒、于阗、吐火罗、曹、康等等诸国,罗成接受他们的归附,各授他们郡王之爵,各继续统属本国,为大秦之附庸藩属。

    朝廷在安西道三郡,各留军八千驻守,其余撤返回中原。

    本来高昌国,房玄龄是建议如疏勒等国一样,让高昌成为大秦的附庸国,保有独立。但因为高昌的重要位置,尤其是高昌国中基本都是汉人后裔,保留有很好的汉文明基础,所以罗成便干脆把高昌直接设为郡县,纳入朝廷的直接管辖统治之下。

    对于国王曲伯雅,罗成也愿意给予一些补偿,他授封曲伯雅为公爵,在天山以北的伊丽河上游划了一片百里山谷给他,做为他的封地,让他成为伊宁国公。

    可以说,这还是不错的安排了。

    若是伯雅识趣,就会接受这个封爵,虽说从国王到国公,变化很大,但他本来就被兵变夺了王位,这次也是秦军帮他复辟成功的。可高昌这么重要的位置,朝廷不可能还继续让高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大学士于志宁觉得皇帝这吃相未免有些难看,这是强抢硬夺,将来未免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可皇帝却哈哈一笑。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国与国之间,可没那么多温情脉脉。高昌不置郡,那我大秦也不可能在西域建立安西道,为全一小国,而使大秦失去整个西域吗?”

    其实罗成能给伯雅换块封地,给他个国公之爵已经算是天大的优待了。

    秦皇汉武,这些伟大的帝王,可不会如罗成这般客气,秦灭六国,而汉武帝灭的也不少,南越国、卫满朝鲜,还有匈奴,可曾讲过半点情面。

    挡在了扩张的路上,偏偏又实力不济的话,那么灭你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灭你才奇怪。

    秦军的兵马,未出玉门关之时,西域管你是二十七国还是三十六国,大秦都管不着。但既然秦军已西出玉门关,越过沙海进入西域了,那么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宰相陈叔达认为,可对西域诸国实行羁糜制度。

    “对归附西域诸国、以及突厥诸部,按其地,设立郡县,然后授其国王和部落酋长为太守。”

    这也是当年罗成在关外的时候,对契丹和奚等归附部族做过的事情。

    “陈相说的倒也不错,我大秦暂时无力控制整个西域,那么先维持住安西三郡,再对其它诸国和部落,册封授官,纳入羁糜体系,以待将来。”

    羁糜体系,说白了,你认我做大哥,我就授你官职承认你的地方老大位置。

    比如现在焉耆被攻灭后,旁边的龟兹国怕了,国王献表进贡,表示要拜罗成这个大哥,以后就跟着大秦这个码头混了。罗成当然得有所表示,于是把龟兹国设立为龟兹郡,封龟兹王为龟兹太守。

    这个设置授太守的操作作用就在于,从此龟兹国便是在大秦的体系之下了,谁要动龟兹国,先得问问大秦。当然,当了龟兹太守,以后自然就得向大秦朝贡,一旦大秦在西域这块要搞事情,他们就得出兵出钱出人协助。

    但这种羁糜郡与中原是不同的,比如龟兹郡以后世代都是由龟兹王家族世袭其位,龟兹郡内的事务,朝廷也不会插手干涉,更不会派官驻军。

    说起来,羁糜郡的地位,肯定是要比藩属国要低的,相当于是附庸。

    原本罗成准备给予西域诸国藩属国待遇的,现在陈叔达认为那样太抬举他们了,不过是些屁大的小国,直接划为羁糜郡就好了。

    “那好,龟兹国设为龟兹郡,其国王册封为龟兹郡公兼龟兹太守。”

    “高昌郡之北,沙陀渍的突厥沙陀部,则设沙陀郡,其酋长册封为沙陀郡公兼沙陀太守。”

    “金山西麓的葛逻禄部,以其所在的玄池为名,设玄池郡,册封其酋长为玄池郡公,兼玄池太守。”

    “诸藩各郡,各自为政,皆为大秦之藩属,不得相互攻伐,也不得越界犯边,有违此令,大秦有权力和义务召集西域诸藩,出兵共击之!”

    为了便于管理,罗成把西域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还有之前西突厥的各部,全都按他们现有的地盘,给他们设立羁糜郡,划定边界,然后让他们全都隶属于安西道衙门管辖。

    当然,安西道衙门只直接管辖高昌三郡,对其它诸羁糜郡,只是负有监督和指导任务。正常情况下,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互不相犯。

    但若谁违背带头大哥秦国皇帝定下的规矩,那么安西道就可以代表大秦朝廷,征召诸羁糜郡出兵,一起讨伐那个不守规矩的,灭了他。

    不过这样一来,不久前被罗成册封的西突厥新大汗莫贺咄就很尴尬了,西域诸国与西突厥诸部,都各个成了大秦羁糜郡,都成了郡公太守了,那他这个大汗岂不就成了空头大汗?

    当然,更尴尬的则还是射匮可汗,他一路跑到碎叶河畔去了,大秦皇帝却在数千里外的长安城,把他的地盘给全分掉了,根本就没有问过他的意见,甚至还派了莫贺咄带兵来打他。

    关于西域与西突厥,算是就此定下了策略。

    大秦君臣划下好大一个圈,把整个西域都圈了进来,不过实际上也只是控制三郡而已。从朝廷只在西域三郡各留八千兵,就可以看出朝廷对西域的真实策略,那就是暂时还是无力全力西进的,保留一个桥头堡,先慢慢经营渗透。

    至于西突厥,主要还是要让突厥内乱,并借铁勒汗国的力量来对付射匮。

    若是没有意外,可能大秦十年之内都不会真正出兵西进。

    西域这边算是就此定下了决策,但西南还有一个吐蕃。

    吐蕃这次入侵,虽然与秦军没有怎么真正的交手,围大非川数月,秦军和吐蕃军各伤亡不过千余。

    对于两大势力来说,这点伤亡,简直是不值一提。

    但毕竟吐蕃犯境,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

    现在,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第1027章 锦衣卫与皇城司

    长安城里,自七月初一朔望大朝会上,皇帝露面之后,一晃又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皇帝都再没有在百官面前露面。

    也仅有外朝政事堂平章事宰相和内朝翰林院大学士们,才能经常入宫面圣,除了府院宰辅,便只有御史台和枢密院的长官能够求见皇帝。

    好在有那次大朝露面,关于皇帝种种病危甚至是已经驾崩的谣言都是不攻自破,每日常参以及大朝会上,依然还是由太子代为摄政临朝,而单皇后却已经悄然的不再垂帘听政。

    随着河陇前线不断报捷,朝中先前那股凝重的气氛,也渐由欢庆的喜悦所取代。

    朝野官民们,也渐已经习惯了如今长安朝廷新的理政方式,皇帝外朝有宰相,内朝有大学士,府院内外制衡量,政事堂决策贴黄,翰林院议政批红,加上枢密使单掌军令权,御史台有弹劾监督府院宰辅之权,另有亲军都尉府为皇帝耳目,因此倒也形成了新的平稳。

    最终的决策权,始终是握在皇帝手里的。

    三省六部,已经沦为了执行机关。

    朝会现在更是沦为了一种例行仪式,常参不过是到金殿点个名走个过场,而就算是朔望朝会也不过是整个京师的官员和封侯们一起参拜皇帝,并不会在朝会上商议什么国事要务。

    因此皇帝参不参朝,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府院都在遵循着皇帝的旨意行事。在大家看来,如今的府院制度,其实就是皇帝效仿汉武帝中朝和外朝,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皇威。

    从隋初的三高官官为宰相,到后来的不授三高官官以三省次官为宰相,再到后来又扩大宰相范围,连兵部、吏部、民部尚书也纳入宰相范围,宰相最终扩大到九人。再新设翰林院,设九位殿阁大学士,掌朱批之权,实际上宰相已经被严重分权和削权了。

    隋初时的尚书左仆射,那是真正的宰相第一人,可如今,不论是政事堂还是翰林院,都是轮流主持府院会议,并没有什么首相首辅。

    再加上单设出来的枢密院,分走了宰相们的军令权,于是现在府院十八位宰辅的内外朝群相制度,再无法与皇权抗衡,同时诸相也互相监督制约,避免权**相产出,再者群相群力。

    “陛下,嗣业即将抵达渭桥。”

    亲军都尉李君羡奏禀。

    羽林宫中,皇帝今天过来检校羽林骑,每十天一校阅,这是羽林军的惯例,每次校阅中表现出色的羽林骑,都会受到皇帝的额外嘉奖,并记录在档案之中。

    自中风以来,皇帝今天首次执弓射箭。

    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拉开了一张一石的弓,箭射出去,有些歪斜,三十步的靶子都只中了边,差点脱靶。

    但是这一箭依然引来无数羽林郎和羽林骑的叫好,皇帝之前可是差点瘫痪的,如今不到三个月时间,居然就能开弓执箭,还能箭中三十步靶,太了不起了。

    罗成哈哈一笑。

    “还是双臂无力啊,这不过一石之弓,步下发箭,射固定靶同,结果三十步居然勉强中的,差太远了。”

    李君羡便道,“天皇当年可是能挽三石强弓,步下命中百步远奔骑的,不过陛下已经恢复的很不错了,估计再过两三月,就能再复昔日神勇。”

    罗成放下弓,没有打算再射。

    还需要加强康复,射箭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是强度过高了点,得循序渐进。

    “嗣业速度很快啊,这么快就到渭桥了。”

    “陛下,慕容顺、秦琼、尉迟恭、来整等诸将军也都回来了,枢密使张帅还在金城负责善后事宜,要更晚点回来。”

    罗成擦了把脸上的汗水,缓步前行,李君羡落后两步跟随着。

    “五娘子,你执掌亲军府也有好几年了吧?”

    “臣接替王君廓统亲军府已有五年了。”李君羡如实道。

    五年,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亲军府是从早年的暗卫和影卫发展过来的,而暗影两卫最早是由王君羡和张亮两人带出来的,后来合二为一改为亲军府,由王君廓统领。王君廓虽说后来谋反了,但这人本事还是不错的,在他手里,暗影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李君羡接手这五年,却也让亲军府的实力更进一步,做为皇帝的耳目,他们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现在亲军府的眼线暗谍遍布天下。

    “朕有意将亲军都尉府拆分为亲军府和锦衣卫,另再设立一个皇城司。”

    李君羡愣了一下。

    “亲军府一分为二,亲军府以后专责直驾侍卫,皇帝仪仗。而锦衣卫则负责巡查辑捕,侦察百官。”

    “至于皇城司,负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并监督锦衣卫。”

    说到底,皇帝这是要把制衡推行到底,朝堂上有政事堂和翰林院这内外朝。现在连亲军都尉府这个天子耳目也不打算放过,一分为三。

    其中的亲军府不再负责情报侦察,只是充当护卫和仪仗队,比较纯粹的承担亲军本职。

    而新设的锦衣卫和皇城司却是掌握侦察职责,但却是各有侧重。

    皇城司设立在殿中省下,由宦官担任首领,称为提督皇城司,简直提督。他们最大的职责就是监视,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包括监视锦衣卫,目的是平衡锦衣卫。

    皇帝罗成深知要加固皇权,锦衣卫这样的情报特务机关不能少,但也必须得加强掌控,而另建一个皇城司,便是最佳方案。

    就如宰相统领朝政,但列朝列代,御史台都有弹劾监督宰相之权,御史台的长官任命也不经宰相,这就是制衡。

    皇城司负责侦辑、抓人,同时赋予他们听审的权力,重大案件,皇城司都要派人听审,但罗成没有给皇城司审讯之权,他们只有监视、侦辑以及拿人的权力,但最终审问定罪却不归他们,也是给他们的限制。

    至于锦衣卫,他们还是继承了原亲军都督府侦察那块的职责,监察百官、诸侯、宗室,同时负有收集军情、策反敌将、斩首刺杀等职能。

    锦衣卫与皇城司的职责差不多,但多了收集军情、策反敌将、斩首刺杀这些军事任务,同时他们的规模要比皇城司稍大,并也负有监督皇城司的职责。

    一样的,罗成同样只给锦衣卫监察、揖捕的权力,并不给他们审讯之权。

    锦衣卫和皇城司,皆为皇帝耳目,但如此一来,皇帝不用担心被人蒙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朕希望锦衣卫与皇城司以后能够做好侦察揖捕这块的任务。”

    “陛下,臣统领亲军都尉府五年了,时间太长,职责性质原因,不适合再继续任职,请陛下准许辞职。”李君羡非常聪明的当即向皇帝请辞。

第1028章 金辂驰过凯旋门

    八月十五日。

    一队羽林郎率领一支羽林骑军出长安城,前往渭桥。

    渭河边,嗣业一行刚刚抵达。

    羽林郎刘仁轨纵马过桥,滚鞍下马。

    “羽林郎羽骑尉刘仁轨,奉天皇陛下旨意,特来恭迎大将王凯旋!”

    数百羽林骑士身披着麒麟明光铠甲,头顶凤翅兜鍪,肩上挂着丈八红漆马槊,头顶上的红缨鲜艳。

    “羽林骑恭迎大将军王凯旋!”

    数百年轻的羽林骑同时吼出,那声音雄壮万分。

    大将军王听到这呼声,也不由的觉得浑身气血上涌,感觉似乎又回到了战场之上。

    “多谢相迎。”嗣业在马上拱手。

    刘仁轨道,“请让羽林骑为大将军王开路护卫!”

    “尔等羽林军皆为天子门生,岂敢。”

    “能为大将军王护卫,是我等荣幸。大将军王,为我等羽林军之楷模。”

    这时一名羽林骑赶来一辆马车,却是由六马并驾的金色辂车。

    大辂车不是一般的马车,这是皇帝才能乘坐的一种车。

    皇帝出行有特有依仗,名为卤簿。大辂车便是卤簿的一部份,因其为皇帝专门乘坐的最高规格的辇车,因此,车顶还有华盖,车尾还配旌旗,华盖与旌旗均采用了皇帝专用的金黄和杏黄色。

    车上所有的杆头的顶端,包括车辕和旗竿都以龙头装饰。

    车上还陈设着一屏风一条案和一扶手,屏风和条案上均镶嵌金丝图案,高贵而文雅。车的围拦和扶手及装饰花板,都以象牙制成,雕刻着祥云和龙纹。

    并以金丝镶嵌车轮,车轮上下两层还密布了几百粒宝石,处处彰显着皇家风范,帝王威仪。

    此车只能天子乘坐,本来是十二匹马拉车,但今天是皇帝派此车来迎嗣业,故减为六马。

    但金辂相迎,依然是令渭桥边上所有人都震住了。

    “请大将军王登车!”

    秦汉之时,皇帝大驾侍从车队八十一乘,而隋朝时皇帝的仪仗队,前后要排列一百二十个方阵。

    哪怕现在皇帝只是派了三百余羽林军,带着一辆金辂相迎,可嗣业也犹豫了。

    “请大将军王登辂!”

    秦琼看到嗣业犹豫的样子,笑着上前,“既然陛下派羽林军以金辂相迎,五王爷你就坐吧,这也是陛下对你战功的嘉奖。”

    嗣业苦笑,“河陇一战,我是罪多功少,怎还敢居功,更不坐逾礼坐这金辂。”

    可一众羽林军,却站在那里不肯动,嗣业不登车,他们不肯走,一时倒是僵持住了。

    那边尉迟恭却道,“让你坐你就坐就是,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耀,这也是吾等所有军人的荣耀,河陇一战,我等军人为国拼杀边疆,抛头颅洒热血,击败胡虏,守卫了边疆。如今陛下以此金辂相迎,这不是你一人的荣耀,是此次大战几十万将士们一起的荣耀,你应当代表将士们坐着金辂入长安!”

    这番话一出,倒是让嗣业愣了下。

    “请大将军王登辂!”羽林郎刘仁轨再次请求。

    “也罢,那我罗嗣业就代替大秦数十万守边抗虏的将士们登车。”

    嗣业坐上车,发现此车巨大,还有很多空位,于是干脆邀请秦琼尉迟恭来整等一起登车。

    “一起!”

    尉迟恭倒没扭捏,“我老黑也来尝尝这大辂是什么滋味,哈哈哈。”

    尉迟上去了,秦琼和来整这两哥们一想,也罢,这个时候不上去,倒显得矫情了,于是便也一起笑着登车。

    四位立下大功的大将军,一起站在车上。

    羽林郎刘仁轨亲自负责驾车,三百羽林骑军前后护卫,六骑一列,前后各二十五列。

    队伍一路往长安城前进,沿途官道,商旅路人渐多。

    众人远远看到羽林军和金辂还以为是皇帝驾临,纷纷躬身行礼,甚至有崇拜皇帝者,直接跪地山呼万岁。

    嗣业站在车上,不得不对沿途的百姓喊道,“吾乃嗣业,非天皇也!”

    一路解释,队伍来到长安城南正门外。

    这里,神威神策两北衙军的数千将士,沿途站立,每隔五步一名禁军士兵,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袍,披着锃亮的铠甲,手持长矛旌旗。

    翤业的车队一到。

    一名神策军军官高声喝令。

    “恭迎大将军王凯旋入城!”

    无数神策军士兵立正。

    路两边,五步肃立一名北衙禁军。

    嗣业金辂经过,每名禁军都抬起右手握拳,在自己的左胸口敲击并低头,致以他们的尊敬。

    一只只右拳敲打在左胸铠甲上,发出錚铮之音。

    罗嗣业站在辂上之上,忍不住就热泪滚滚而下。

    他罗嗣业何德何能呢?

    尉迟恭在车上也还以同样的军礼,他瞥了眼嗣业,“哭什么,你现在代表的是西北战场数十万将士,你得拿出凯旋将来的那股子气势来,不能给弟兄们丢了脸,让长安的军民百姓们看笑话!”

    秦琼也点头。

    “打起精神来,我们是代表数十万将士受此荣耀。”

    车马进入城门,前方是宽余五十丈,长达十里的朱雀御街。

    “金吾卫恭迎大将军王凯旋!”

    刚从亲军都尉调任金吾卫府中郎将的李君羡,身披铠甲,跨骑大马,站在城门后,拔剑高呼。

    无数金吾卫的将校,列阵肃立于朱雀大街两侧,跟着齐声高呼。

    嗣业点头,强忍着眼里激动的泪水。

    马车一路前行。

    朱雀大街两侧,金吾卫的迎接队伍后,是千牛卫。

    千牛卫的后面是左武卫右御卫等诸军将士。

    今天,三衙诸军卫府,都各自派出了最雄壮威武的将士前来列队迎接嗣业一行凯旋。

    甚至皇帝还御赐下旨,嗣业凯旋入城后,长安外郭城正南门,便改名为凯旋门。

    金辂到达皇城前。

    亲军府的侍卫亲军们,这些每个都是一米八以上大汉,被赞称为大汉将军的雄武汉子,亲自为嗣业推开了皇城大门朱雀门。

    门后,是羽林军骑士们。

    “请大将军王入宫。”

    过顺天门,再过承天门,辂车来到了太极门前。

    “陛下,大将军王嗣业已经入宫。”内侍禀报。

    罗成起身,“朕要亲迎!”

    走了几步,罗成又停下,“给朕更衣,朕要穿正装,换衮冕。”

    大秦开国后颁布大秦律,其中就有包括服装的律令。对于天子和百官臣民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服色和样式各有限定。

    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太子之服四、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三、命妇之服六。

    衮冕是天子十四种服式中的排第二位,仅次于大裘冕。

    各种祭祀和拜祭宗庙,遣上将、征还、庆功宴、即位登基、冠礼加元服、册封皇后、正旦大朝会时,皆穿衮冕。

    宫人赶紧取来皇帝的衮冕,为天子更换。

    换上了礼服正装,罗成亲自赶往两仪门迎接嗣业。

第1029章

    两仪门前。

    金辂车停下。

    嗣业自车上下来。

    皇帝站在城门阙台之上。

    “臣嗣业收兵还朝,拜见陛下。”

    嗣业阙下拜见。

    皇帝罗成站在高高的阙台之上,看着金辂车上走下来的四位大将,然后转身便下阙。

    “陛下。”内侍惊惶。

    “朕要亲自迎接几位功臣上殿。”

    “陛下,不可,岂有皇帝迎臣子的道理。”

    只是皇帝并不理会内侍宦官的劝谏,直接下了两仪门阙台,然后大步来到宫门前广场。

    嗣业秦琼尉迟恭来整四将见皇帝亲迎,不由的万分激动。

    皇帝哈哈笑着,给每人一拳。

    “都是老兄弟,不要跪,我朝不兴跪礼,况且你们都是凯旋的大功臣,朕先前写了一首诗,特意给你们写的,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秦琼呵呵笑道,“陛下的诗是越来越好了,据说先前也做了首诗说的是汉家和亲之事,我等在前线听了,真是感觉热血沸腾,都恨不得立即马踏胡虏百里连营,杀他个七进七出呢!”

    “哈哈哈,叔宝你也皮了。”罗成拍着叔宝的胸膛,然后又打量着嗣业。

    “嗣业啊,朕还以为你我兄弟再不能见面了呢。”

    嗣业心里激动,但面上倒还表现的平静。

    “我是不会有事的,区区一些丑蕃胡虏,能奈我何?只是臣听说陛下先前突然脑卒中风,为何?陛下身体,可比臣还要强几分。”

    罗成摆摆手,“其实没啥,脑溢血这玩意也跟身体强壮否并不完全有关,只能说有点背运吧,不过幸好,鬼门关走一趟,然后还是又把朕送回来了,十殿阎王爷都不敢收朕,怕朕在黄泉重招旧部,招来十万旧部,斩杀阎王攻占地府呢。”

    “哈哈哈。”

    一众人都不由的大笑。

    “以陛下之威,肯定的。我估计十殿阎王都怕了,以后肯定不敢见陛下,估计陛下能活个千年万岁呢。”尉迟恭道。

    “老黑,朕发现你之前特别嚣张跋扈,可是自从那次差点打瞎了李道宗一只眼,被我贬你一次后,你现在倒是成了马屁精啊,很会拍马屁啊。”

    “陛下怎能如此说臣呢,臣是忠厚老实人,什么时候跟那些文人一样会拍马屁了?臣说的都是大实话呢。”

    皇帝哈哈大笑,“嗯,朕就是喜欢忠厚老实人。”

    “可惜程咬金薛万彻裴行俨牛进达薛万均程名振郭孝恪等还驻军在外,要不朕的功勋大将就都齐聚一殿了。”

    罗成左手牵着嗣业,右手挽着秦琼,两边跟着来六郎和尉迟老黑,一起走入两仪门,登上两仪殿。

    入殿之后,嗣业向皇帝请罪。

    “皆因臣不听陛下旨意,轻敌冒进,方致大非谷之围,使得朝廷陷入被动之中,损失巨大,请陛下降罪责罚。”

    罗成挥挥手。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军在前线,更多的还是得靠自己的决断,哪能处处听从后方朝堂上的调令?你的决断也不能说就是错的,只能说情报不准,有些误判导致了被围,但你们虽被围,可坚守数月,表现非常好。何况,大非川之围虽说让朝廷被动,可也因祸得福,你们如一块肥肉诱饵,把吐蕃西突厥和吐谷浑等调动起来,最终为朝廷此次大捷创造了极佳的机会。”

    “虽朝廷大捷,可臣依然是指挥不当,决策失误,臣有罪。”

    “这话就别说了,如今大捷,朕更不想搞什么事后追究。”罗成不想追究嗣业,一来大非川被围后表现的很好,二来其实当时朝廷虽有旨意决策给嗣业,但嗣业决定趁敌人未集结前,主动出击歼灭其部份兵马,也并不能就是错的,不能一味的以结果来否决过程。

    但嗣业还是坚决请求辞去所有官职,要返回封地去。

    “这个稍后再说吧。”

    “你们都是自前线归来的大将军,朕有些情况要问问你们,听听你们的意见。”

    皇帝告诉嗣业和秦琼他们,朝廷现在对于西域已经做出了决策,是停止进军,但依然扶持莫贺咄出兵攻打射匮可汗,同时也让铁勒留下部份兵马支持莫贺咄。朝廷只稳固消化伊吾高昌焉耆三郡之地,其它地方实行羁糜郡制,先纳入天朝体系,其它的留待慢慢渗透。

    “西域那边,暂时是不会有大的动作了,如今还是要把目光放到西南。吐谷浑不再保留其附庸地位,而是直接改设为郡县。”

    吐谷浑设郡,不会有太多的阻拦,朝廷如今在西南关键还是吐蕃。

    这次吐蕃出兵,虽然与秦军没有真正的硬战交手,可已经充分的暴露出了他们的强悍,尤其是其对西南诸羌的控制力。

    “吐蕃虽远处卫藏,与我大秦还隔着诸羌,可如今诸羌皆迫于其威臣服于他,实际上,吐蕃已经直接与我大秦相对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蛮横而强大的邻居,嗣业,你与吐蕃直接交了手,你对他们是何看法,朝廷要如何应对他们?”

    嗣业沉吟了会。

    “吐蕃撤兵前,送了三千两黄金入营,还说要来长安请姻,这次与前两次不同,他们不再奢求能求娶我大秦公主,而是希望能把吐蕃公主送入陛下宫中。吐蕃人,这次也充分的认识到了我大秦之强大,所以想要避免战争,畏惧我大秦的报复,希望结姻求和。”

    罗成点头。

    “那你对此怎么看?”

    嗣业道,“臣以为,吐蕃本是藏地小邦,但扩张意愿强烈,尤其是近两代赞普,他们已经差不多一统高原诸邦,诸羌也已经臣服于他。吐蕃虽说只有六万左右的兵马,但这六万吐蕃军,其实力已经完全足够横扫高原其它所有势力了。”

    “这次吐蕃虽败,可早晚他们还会继续卷土重来的,不过短时间内,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他们不敢再来挑衅大秦,但他们会进一步征服诸部部落,以及西面的象雄国。若待到他一统整个高原地区,那么吐蕃到时必然会再次与我大秦冲突,那时,或许会再次进攻吐谷浑,或者直接入侵剑南云南。”

    这番话,还算是对吐蕃很有见地的。

    “那你认为我大秦直接与吐蕃开战吗?”罗成问。

    “不,臣以为,当接受吐蕃的联姻请求,陛下不妨派人迎吐蕃公主入长安,与他们暂时达成结盟友好关系。”

    “然后呢?”罗成问。

    嗣业接着道,“然后朝廷集中全力,或招降或征讨,把西南诸羌全都征服,在其地设郡置县,或是羁糜郡制,把他们纳入我大秦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朝廷在剑南西一线,增驻府兵,加筑城堡,如果稳固西疆,步步推进,吐蕃便休想坐大称霸,更无法威胁到我大秦,甚至时机一到,我大秦完全可以出兵将其讨灭之!”

    “说的好,这番话才是真正的安国之策。”罗成对嗣业这番话完全赞同,现在去打吐蕃,一来朝廷经此战后,国库空虚,兵民疲惫。

    二来与吐蕃间还隔着诸羌,直接进攻吐蕃太遥远,且秦军也还无法适应高原气候,后勤更是难以保障。

    要灭吐蕃,必先灭诸羌。

    平定诸羌之后,再步步推进,在羌地屯兵筑城,待驻羌地的秦军能够完全适应那边的气候,待朝廷能够在羌地储备足够的钱粮物资之后,那个时候才是开战之时。

第1030章 伊丽封侯镇安西

    从两仪殿出来,嗣业便看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两人站在殿下有些殷切的期盼着见到儿子。

    看到嗣业,二人都上前围着儿子转。

    老爹拄着龙杖一瘸一拐上前,一只蒲扇般的大手在儿子身上使劲的拍打了一个遍。

    “嗯,都还结实,也没缺胳膊少腿的,你娘还整天瞎操心,我就说没事的。”

    皇太后立即拆太上皇的台。

    “刚才是谁心急火了的,非要拉着我这老婆子跑来见儿子的,一刻都不肯耽误呢。”

    嗣业笑着道,“爹、娘,儿不孝,让你们担忧了。”

    老罗便笑道,“哎,自从老五拉着你们兄弟伙去当兵后,这担心也不是头一回了,好在吉人自有天佑,从来也没出事。”

    虽然嘴上说的轻松,可嗣业被困大非岭,听说三十万大军把他们围在一座山上,朝廷大军又救援不急,太上皇可是急的满嘴泡,吃不香睡不好的。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儿子被困敌军重围之中呢。

    当年老五带着兄弟几个远征高句丽,也曾一度传闻说哥几个兵败辽东,甚至已经人没了。

    罗母也是说着说着,眼泪都止不住的往下掉,“你不知道,之前你被困那吐谷浑,你哥又突然中风,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后来他身体好些了,我们才知道,匆匆从洛阳赶过来,总算是老天保佑,你们兄弟两个都没事。”

    “儿啊,以后多留在娘身边陪着娘,你看你这次也是大难不死,这是老天挂念你连个后都还没呢,娘给你再找几个大家闺秀,你平时也多宠宠续弦崔氏和李郑几个妾氏,多给娘生些孙子孙女。”

    嗣业笑道,“儿这次不会在长安久呆,等述职完成,便要返回封地了。”

    刚刚在两仪殿中,皇帝不仅问策嗣业吐蕃之事,而且还与嗣业谈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皇帝打算给嗣业换封。

    从青海湖边换到伊丽河谷去。

    伊丽河谷还在天山以北,那里距离长安整整七千里之遥,如今还是西突厥的控制之下。这片河谷因伊丽河而得名,河名形容阳光照在水面波光光显明达。

    伊丽河长达千里,三山夹两谷,往西汇入了夷播海中,这里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的美称,这是西域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也是少数极适合农耕种植之地。

    河谷气候温和湿润,极适合农牧发展,一千多里长的河谷,最宽处达到六百里。

    眼下,伊丽河谷在西突厥突骑施部落的控制之下,是他们的草场。

    皇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青海湖畔今后还是由朝廷设郡直辖更好,而伊丽河谷虽然是一块肥沃的塞上江南,但毕竟还是太过遥远,距离高昌都还有两千里路。

    加上伊丽河谷南面不远,便是现在射匮新迁的汗庭千泉,于是罗成便有了迁封嗣业去伊丽河谷,同时再分封数位异姓功臣前往。

    初步定下的是嗣业迁封伊丽河谷上游,封地依然六百里。

    这个换封,相比之前祁连山下的那块封地,无疑更好更肥沃,之前那是块只适合放牧的偏僻穷地方是个山区,但现在的伊丽河谷,却是最肥沃的塞外江南。

    皇帝把伊丽河谷上游交给嗣业,也是因为伊丽河谷也是一条重要的河谷通道,往西直通泰西,往北越金山入东部草原,这都是一个重要的通道。

    把这块战略要地,交给嗣业,朝廷更放心。

    除了嗣业封往伊丽,还有原高昌王伯雅也改封到伊丽,原本朝廷打算伊丽是封给他的,但现在皇帝把伯雅改封到伊丽河谷南面支流,八百里野山羊河的上游。

    另外,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裴行俨、牛进达、薛万彻、郭孝恪、来整这九员大将军,这次也被皇帝一股脑的全封到了伊丽河谷。

    另外还有二十多位公侯伯则被授封到了伊丽河支流野山羊河谷。

    一千多里的伊丽河谷,七百多里的野山羊河谷。

    西抵夷播海和大青池两大天山北的湖泊畔。

    这次的数十位功臣受封,最低的爵位都是开国伯,封地以百里起,最高的是伊丽国王,国王爵位,直接授封六百里封地。

    皇帝把朝中最能打的那一批猛将封往伊丽一带,可知皇帝对西域的看重。

    东有伊吾高昌焉耆三郡朝廷直辖控制,占据了西域的东大门,然后朝廷又往西域一股脑的封出数十位战功赫赫的猛将过来,占据天山北最肥沃的伊丽河谷和野山羊河谷。

    一东一西,几乎把天山北路两大要点直接掌握在手,不但在天山南北都握要战略要点,同时还能隔断东西突厥草原。

    有伊丽诸封臣在,朝廷的西域三郡不再孤悬在外。

    有朝廷的西域三郡在,伊丽诸封臣也有后援依靠。

    对于诸侯们来说,伊丽这块封地还是不错的,那里还在丝绸之路上,又是极适合中原农耕文明发展的地方,唯一缺点就是离中原太远,其次就是周边环境过于复杂。

    但若不是有这些缺点,这样的塞外江南之地,朝廷又怎么可能轻易封给他们,甚至连个开伯国都能授封百里之地呢。

    做为朝廷对嗣业和萧换封的补偿,朝廷还特别给这两位先前封在青海的公侯分别一千和五百的吐谷浑奴隶为补偿。

    罗母根本不知道伊丽在哪。

    但听嗣业说伊丽在西域,离长安都有七千里地的时候,愣住。

    “怎么封那么远呢?”

    太后叹气,“你们兄弟几个一个比一个分封的远,继祖和承宗还有小六去了那辽东关外,在海东之地。老四又去了云南,据说是在雪山脚下,如今你又要远去西域,哎。”

    还是太上皇想的比较开点。

    “儿子们一个个分封边疆立国,也是好事,他们虽然离的远,可是孙子们没成年前,不都还是留在长安读书吗,能常常看到孙儿们,也还是不错的。”

    “我是担心他们啊,那么远,那么偏,周边全是些蛮夷。”

第1031章 吐蕃公主宁秦骑

    皇帝在长安城,还记得当初从大非岭拼死突围出来的王玄策。这个年轻人身负圣旨又拼死杀死了大非岭上。

    一进一出,没有辜负皇帝的重托。

    如今,嗣业凯旋,王玄策却还在积石堡镇守。

    远隔千山万水路八千,皇帝一道诏令,快马飞骑送到了积石堡。

    皇帝诏令,加封王玄策为六品宣节校,特赐绯衣银符,授为积石堡都指挥使,封开国男爵位。

    “陛下令王宣校在此迎接吐蕃使团,然后带兵护送他们入长安。”

    积山石上,一座石堡已经初具雏形,扼守险要,封锁山道。

    有嗣业拔给他的工匠民夫,还有数千吐谷浑的战俘,积石堡修建的还是很快的,虽不算大,但胜在扼制险要,能够驻军三千,只要储备粮草军械充足,就算一两万敌军来攻,他们也能守个半年以上。

    “迎接吐蕃使团?朝廷答应和吐蕃议和了?”

    王玄策有些意外。

    “不是议和,而是吐蕃称臣进贡,送女和亲。吾皇也不欲西南再起战事,因此便答应吐蕃的称臣求和而已。”前来宣使的是一位年轻的羽林郎刘仁轨。

    王玄策有些激动道,“吐蕃犯我边境,围我军民,如今就这么算了?”

    刘仁轨对于王玄策还是很佩服的,既佩服他的胆识,也羡慕他的升赏,一场战事,王玄策便因功一升再升,本只是亲军府的一个见习间谍,结果如今阴差阳错的,一再立功,却已经成了六品宣节校,更别说还得封开国男实封爵,虽还没实授封地,但早晚会有的。

    更别说能得赐绯衣银符享受五品待遇,哪怕是担任积石堡这样遥远边疆的都指挥使,可也一样是让刘仁轨羡慕万分的。

    越是边塞之地任职,这越是难得的资历,将来军中更有本钱,更不说万一有点摩擦冲突,这就是立功的机会啊。

    “王宣节,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但是饭一步步吃,事一步步做。朝堂诸公已经议定,欲灭吐蕃,必先平诸羌。”

    刘仁轨向王玄策透露了点口风。

    王玄策一下子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啊,多谢刘兄了。”

    刘仁轨此次是得了皇帝旨意,护送着大秦皇帝的使者冯德遐前往吐蕃,迎接吐蕃公主。刘仁轨一个羽骑尉能得此任务,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一个能立功的差事。

    大秦入吐蕃的使团有一千多人,可以说是规模很庞大的,这支使团的团长是礼部的员外郎冯德遐,携带有大唐赐封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为卫藏王的诏书以及金印等。

    卫藏也是吐蕃的本部,现在吐蕃五茹,其中四如在卫藏,仅有新征服的苏毗如不在卫藏。

    大秦皇帝给吐蕃赞普赐王爵,结果爵号却是卫藏,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很明显,大秦朝廷承认了吐蕃对于卫藏地区的统治权,但却不提苏毗,明显就是没承认吐蕃对于苏毗的统治。

    更别说,整个阿里高原地区的象雄以及卫藏东北的诸羌了。

    卫也称为前藏,东起怛达拉山,西到岗巴拉山,而藏则为后藏,由岗巴拉以西直到尼婆罗交界。

    除了册封卫藏王的诏书,使团还有不少皇帝赏赐给赞普的物品。

    主要是各种佛经道藏,另外还有不少佛像等,甚至千人的使团里,还有一个三百人的僧侣团以及一支百人的道教团。

    至于儒教的儒生士人,皇帝一个都没派。

    那些和尚道士都是从中原各教派里抽出来的,甚至不少还有是挺有名的高僧名道,包含各教各派各宗,皇帝打了个包,给卫藏王送来了,甚至还特意给他们送来了许多佛经道藏佛像等。

    美其名曰是要弘扬佛法道教,要给卫藏之地的吐蕃王公贵族和下面的牧民百姓们带去教化。

    当然,实际上嘛,皇帝不过是看到如今吐蕃奉行苯教,于是想来搅搅水。向来这佛道都是教派众多的,为了争夺信仰教众,可是会很激烈的。

    在卫藏这样落后的地区,有的时候宗教争端便容易渗入政治矛盾,于是最后就会弄的很复杂很复杂。

    罗成可是记得本来历史上,吐蕃本来是崇信苯教的,可后来的赞普,因为新旧贵族的冲突,于是引入了佛教,结果佛苯相争,激烈冲突。

    赞普大搞暴力弘扬佛法,以打压旧贵族们支持的苯教,结果此后数百年,藏传佛教与苯教之间的冲突不断,甚至有好多位赞普都是死于佛苯之争的刺杀之中。

    最后一位吐蕃赞普被刺,甚至导致了称霸西域数百年的吐蕃的崩溃亡国。可以说,曾经强大一时的吐蕃最后衰弱崩溃,确实与佛苯之争是离不开的。

    如今皇帝这么‘好心的’送来这么多汉传佛教和中土道家的僧道过来,可是计划长远。

    当然,这些僧道里面,也有许多锦衣卫和皇城司的密谍暗桩。

    使团除了僧道外,还有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比如一些丹青圣手,音乐达人、诗赋大家等等,大秦皇帝很希望他们的到来,能为蛮荒的卫藏地区,带来一些文艺的萌芽。

    至于什么建筑啊锻造啊之类的技术工匠、书籍等,皇帝则一点也没有送,甚至降旨严令使团有人夹带。

    除此外,使团还带了一些茶叶和酒,都是极好的上等珍品。另外还有雕花的镶银马鞍、精美的蜀锦、又白又薄的河北邢瓷,青色带花的江南青花瓷,美伦美奂的各种精美的雕像,还有许多奢华的金银饰品等。

    都是好东西,其中部份是送给吐蕃赞普的,毕竟赞普要把亲生女儿赛马嘎公主嫁给大秦皇帝,这位公主可是真正的吐蕃公主,为赤崩氏的赤萨图噶王妃所生。据说这位十六岁的吐蕃公主,本来是要嫁到藏北高原的象雄国,与象雄王李迷夏为妃的。

    部份是随团贸易。

    象雄是眼下吐蕃北边的一个强大势力,历史悠久,并不服吐蕃。吐蕃暂时还没与象雄开战,而是希望通过和亲联姻,能够先稳定象雄,然后向北把苏毗以及诸羌征服,再转身来征服象雄。

    可现在,为了防止中原秦人的报复,吐蕃赞普也只好把这位美丽的吐蕃公主赛马嘎远嫁和亲中原了。

第1032章 象雄王夺妻之恨

    藏北高原的象雄国王李迷夏刚刚收到一封来自吐蕃山南雅垄的信件,信是他的准丈人囊日论赞写的。

    穹隆银堡里,李迷夏看着信,越看越恼怒。

    信是以象雄文所写,可内容却让他极为愤怒。囊日论赞告诉他,说他之前率兵北上去帮助吐谷浑抵抗中原秦人的入侵,结果因秦人兵多势大,而吐谷浑人懦弱无能投降,而不得不撤军。

    秦军攻占吐谷浑之地后,对吐蕃是百般威胁。他们听闻吐蕃公主赛玛嘎公主的美貌之名后,派出使者要求公主下嫁秦国皇帝,否则将发大军征讨吐蕃。

    囊日论赞说自己很无奈,秦军兵强马壮,实力强劲,为了避免吐蕃被攻击,只能委屈求全,答应了大秦天子罗成的无礼要求。

    如今大秦的使团即将抵达吐蕃王都雅垄,囊日论赞很遗憾的告诉李迷夏,虽然他更看重李迷夏的才干和英武,但如今不得不背弃当初的婚约,把公主嫁给大秦,以平息秦皇的怒火。

    这信说的囊日论赞那是万般无奈委屈,把他主动和亲说成了是秦人蛮横无礼的强索公主。

    做为曾经整个高原的霸主,象雄王李迷夏与吐蕃的联姻,其实一开始也并不是很情愿,对于吐蕃,象雄是警惕更多。

    象雄曾经差点一统整个高原,那个时候,吐蕃人还不过是雅垄河谷的一个小小邦城,只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象雄仅仅还维持着藏北高原的那片地区,但吐蕃人却已经强大到占据了整个卫藏,甚至把苏毗也攻占,连东部的诸羌也皆臣服。

    面对吐蕃的主动联姻,象雄最后是不太情愿的接受了。

    原本预订是今年象雄王李迷夏要迎娶赛玛嘎公主入象雄王都穹隆银堡的,可现在来了这么一封信。

    “吐蕃人是什么意思?”

    那位吐蕃使者一脸无奈的道,“非我家赞普反复,实是秦人强横,我家赞普畏惧秦人,不欲战火燃烧到高原,只能委屈求全。若我家赞普坚持把公主嫁到象雄,那秦人说了,到时就要发兵上高原,把吐蕃和象雄国一起灭了。我家赞普也是不欲祸水西引,危及象雄也,还请象雄王能够谅解,我家赞普愿意换一位公主下嫁象雄,并多陪财宝牛羊以赔罪。”

    李迷夏脸黑起来。

    “囊日论赞只一个亲生女儿,他再从哪换一位公主来给本王?难道要随便找个吐蕃女子,冒充公主吗?当初这联姻,本王原是不太同意的,可你家赞普非要联姻,我答应了,也付了聘礼,如今你们却要反悔,岂有此理?真当我象雄好欺负吗?”

    “大王,你不能怪罪我们吐蕃啊,要怪,你只能怪秦人无礼,强夺公主。”

    象雄王李迷夏继位不过几年,是个很年轻的人,做为年轻人,总是比较偏激的。

    吐蕃先是主动要下嫁公主,如今又反悔,这让李迷夏觉得非常失礼。

    “你家赞普不是很了得吗,怎么却连一个秦国都畏惧至此?”

    “秦人强悍啊,兵多将广,他们有百万之兵,有数千万之民,我吐蕃不过六十东岱而已。”

    说来说去,最后那吐蕃使者道,“可惜吐谷浑已被攻灭,西突厥也败回西域,只怕就算我家和亲下嫁公主,也未必真能换来秦人的休兵。也许不久之后,秦人就将攻入高原,到时不仅吐蕃遭殃,或许象雄也难逃一劫啊。”

    “吐谷浑之地如今被秦人置为四郡,象雄也在其新夺之地的南面。”

    李迷夏咬着牙,对于他来说,他好好的呆在高原上当他的象雄王,秦人却横插一脚,非要强夺他的未婚妻,这真是岂有此理。

    更别说,这吐蕃使者说的也对,秦人攻夺吐谷浑后,其在吐谷浑西面所置的且末、鄯善两郡,可是已经直接与象雄国北疆接壤。

    象雄也被中原称为羊同,其地虽处于藏北高原,但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使之通联西域诸国,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

    象雄如今不再是曾灭十八羌国的威武之时了,但毕竟象雄历史悠久,做为信奉大鹏鸟的国度,象雄了感受到了秦人西进后的威胁。

    “你家赞普难道就没有想过要反抗吗?”

    “我吐蕃若反抗秦人,大王愿意出兵相助吗?”

    李迷夏没有马上回答。

    吐蕃使者继续道,“先前我家出兵北上,失利原因皆在于吐谷浑人软弱无能,还出了叛徒。若是我们吐蕃与象雄还有西突厥能够三家联合起来,并征召西域诸国、以及西南诸羌国,那么与秦人一战,未必没有赢面,只要我们在西域、高原上与秦人作战,防御反击,则秦人必有后勤之难,难出大军,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击败他们。”

    “若击败秦军,到时吐谷浑之地,吐蕃愿与象雄平分,象雄得鄯善、且末,吐蕃得河源、西海,如何?”

    李迷夏沉吟。

    雅垄城。

    囊日论赞见到从穹隆银堡回来的使者。

    “李迷夏不敢出兵?”

    “他说要考虑考虑。”

    “废物,象雄国怎有如此无能之国王,一点血性都没有。”囊日论赞大失所望,本以为能够以女儿激起李迷夏的一点点血性。然后等秦人使团来到后,由李银夏派来的象雄人刺杀秦使,抢夺吐蕃公主。

    这样一来,到时囊日论赞便能把象雄完全拉上吐蕃的战车,一同对抗秦人。

    既免除了后顾之忧,又可以增加实力,以免秦人将来进攻。

    可谁想到,李迷夏居然如此懦弱,未婚妻让秦人抢了,居然连抢回来的血性都没有。

    “赞普,现在怎么办?”

    囊日论赞长叹一声。

    “罢了,既然李迷夏如此懦弱无能,那还是派人去迎接秦国使团,让公主准备入秦吧。”

    “赞普?”

    “不必多说了,李迷夏这种废物,既然他如此懦弱无能,那我们就先和亲秦国,然后全力灭掉象雄,再将诸羌征服,等时机成熟之时,我吐蕃再出兵北上,向秦人讨回一个脸面!”

第1033章 神之子民有高低

    吐蕃、山南。

    高高的雅拉香布山下,雅砻江浩浩流过,江两岸的的山下,是雅砻江滋润灌溉的肥沃雅砻河谷。

    雍布拉康宫,这座由吐蕃第一代赞普所修建的宫殿,也是吐蕃第一座宫殿。

    这座宫殿已经有了八百年的历史,在吐蕃人眼中,虽然后来历代的吐蕃赞普们都会修建宫殿,但这座宫殿地位特殊,有特别的意义。

    八百年间,吐蕃自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确立世袭制后,到如今,已经历经三十二代赞普。

    雅砻的吐蕃人在山南这块地方兴修水渠、开辟农田,灌溉农田,以木犁耕地,逐渐走向强大。

    十五代赞普时,吐蕃正式立都琼结,成为藏地一霸。

    “雍布拉康宫意为母鹿,因宫殿建在扎西次山开,而山形似母鹿而得名。”

    噶尔东赞走在秦国使者前面,为秦使讲解宫殿名称,东赞上次出使秦国,请姻议和,结果却被扣留,倒是与叔父在中原长安团聚了。

    被扣之后,他被大秦朝廷贬为了奴隶,送到终南山中内侍省下的皇宫炭场里做了一名烧炭奴,每天与叔父一起砍柴背柴然后是装炭窑,烧火,最苦的还是窖刚熄火,就要从那个窄小的炭窖门钻进去把刚烧好的木炭抱出来。

    里面闷热无比,而且味道刺鼻,最要命的还是有的时候里面的木材还未完全熄灭,窖门一开,炭见风就燃,很快炭就成了火炭。

    但炭场舍不得浪费,于是就命炭奴们抢时间把炭抱出来,一边抱一边还派人往里面浇水,于是里面更加的闷和热,甚至能热晕掉。

    吐蕃人来自高原,不惧寒冷,却最畏热。

    终南山烧炭的时间虽不长,也就个把月时间,可这一个月的时间,简直给噶尔东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好在吐蕃再次请婚,这次不求娶公主改请嫁公主给大秦了,大秦答应了,两家因此结亲,噶尔这个吐蕃贵族也终于得以离开终南山炭场。

    跟着秦人使团好不容易回到吐蕃,再次踏上雅砻河谷的土地,再次来到了雍布拉康宫前,噶尔激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囊日论赞因为噶尔跟秦人熟悉,于是特命他负责接待秦人使团。

    “拉康又是什么意思呢?”跟着大使后面的刘仁轨问道。

    “雍布拉康是我们吐蕃语音,译成汉话,雍布是母鹿的意思,而拉康就是神殿的意思。这座神殿是我们吐蕃第一位赞普主持修建的第一座宫殿,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了三十一位赞普,如今每年夏天,我们赞普都会带公主过来这里住一段时间。”

    刘仁轨暗暗记下,想不到吐蕃这个南蛮小邦,居然有八百年的历史,历经了三十一位赞普了,他以前和其它长安的羽林郎们一样,都还以为吐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邦呢。

    八百年历史,这足够让人尊重了。

    对于强大的对手,必须得尊重,这是他们羽林郎听皇帝讲课时提到过的。

    “关外的高句丽不过七百年历史,想不到你们吐蕃国历史居然比他们还久远啊。”

    “那是自然,我吐蕃是天神的子民,第一位赞普到第七位赞普都是天神幻化,都是顺着光之绳,从天界下来,来到吐蕃担任赞普,完成任务之后又顺着光之绳返回天界。后来第八任赞普时,因为光之绳中断,于是赞普从此留在吐蕃。”

    对于这样的传说故事,刘仁轨不过呵呵一笑而已。哪个部落民族,又没有几个这样的神话启源故事呢,包括被大秦灭掉的高句丽、吐谷浑还有突厥,莫不如此。

    噶尔还在那里自豪呢。

    “我也听说过高句丽,不过他们不能与我们相比,我们是天神的子民。”

    “高句丽虽立国仅七百年,可是他们是由扶余王子所创立,而扶余国也有七百年历史,就算不算中间重合的时间,扶余与高句丽也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的,远比你们吐蕃久远的多。至于说我们华夏,自三皇五帝,然后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再到隋,一直到我大秦,那更是数千年之历史。”

    噶尔顿时无话可讲。

    他们吐蕃人讲八百年历史,三十一代赞普,那是口耳相传,歌词传唱,可他们连点确切的文字记录都没有。可人家汉人说自己华夏几千年文明,那是有诸多史书记载的,哪怕仅从夏开始算起,到眼下都有三千年历史了。

    “真要说起来,我华夏应当自盘古开天辟地算起,话说盘古开天地,然后是女娲补天造人·······”那位大使也非常有意思,张嘴就是盘古开天辟地,顿时把噶尔的那什么七赞普天神下凡的故事给比下去了。

    你们的神还只能沿着光绳下凡,光绳断了就回不去了,我们的华夏的神就厉害了,直接开地辟地,创造了世界。

    “我先前听说你们吐蕃人是猴子变的。”

    噶尔怔住,虽然觉得猴子变人感觉像是骂人的话,但又无法反驳。因为据他们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吐蕃人是猴子变的,就是整个卫藏和高原的人都是猴子变的。

    据说在藏地的贡布日山有三座神峰,有一只神猴在神山沿中修行,结果岩山罗刹魔女前来勾引。

    神猴不肯破戒,结果魔女便以自尽相要挟还威胁神猴若不与她成为眷属,她就与妖魔为伴,日伤万灵,夜食千生,还要生下无数小妖,让雪域成为罗刹之地。

    后来神猴为了雪域苍生着想,于是去请示了菩萨圣者,获准与魔女结为夫妇,随后生了六猴。

    六猴又繁衍为五百。

    猴子多了,林中果实不够,神猴就去求菩萨圣者,于是得到了不种自生的五谷,五百小猴吃了这种不种自生五谷后,毛短尾缩,会了言语,成为了人。

    这五百变人的小猴,便是雪域诸部落邦国的祖先,当然也是吐蕃人的祖先了。

    “我华夏先民是女娲以神土捏成,你们吐蕃人却是猴子变的,哎哟,呵呵!”一众秦人站在雍布拉康宫殿前,呵呵笑道。

    噶尔东赞与一众吐蕃人,则深感羞愧,确实比不了啊,总感觉比秦人低了好几个档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