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封侯TXT下载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封侯txt下载     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零九十六章 遇盗

    茫茫大海上,一艘落单的货船挂满船帆拼命向东航行,在它身后数里外,一艘三千石左右的海盗船紧追不舍,这一幕在南海上极为常见,只要有货船落单,必然被海盗盯上。

    所以货船必须结队航行,必要时还要请泉州水军护卫。

    这两年,朝廷为了筹建水军,大量征用民间大型海船,使得南下的商人越来越少,海盗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容易遇到一艘落单船只,海盗怎么可能放过?

    海盗船只速度加快,渐渐要追上货船,货船上的人都吓得大喊大叫起来。

    就在这时,东面十几里外忽然出现一支船队,有十艘大船,大船都装有木轮桨片,靠人力踩踏航行,不需要用船帆,不受风力影响,速度极快。

    货船上的商人看见这支船队,都一起欢呼起来,海盗们吓得脸色惨白,掉头就要逃跑,这支带木轮的船队最近几个月在南海上威名赫赫,已经轻轻松松干掉了十几支海盗团伙。

    不用说,这支船队正是刘大江率领的南洋探险队,他的出现使饱受海盗袭扰之苦的南洋小国喜出望外,纷纷向他们提供海盗的情报,有了准确情报,几个月时间,刘大江率领手下剿灭了十四支海盗,维护了商道上的安全,自己也赚得钵满盆满。

    这次,刘大江率领船队其实是回航,返回泉州,没想到又在吕宋群岛附近遇到一支海盗船。

    海盗船哪里逃得掉,只片刻,便被刘大江的船队团团包围,十几只燃烧的火油罐扔过去,海盗船立刻燃起了大火,数十名海盗只得跳海逃命,却躲不过士兵们的弩箭,箭如疾雨射下,只片刻,海盗们全部被射杀,无一活命。

    西军对付海盗已经成了战术套路,先用火攻,逼海盗跳海,再用箭失射杀,最后清船,至于海盗的老巢之类,他们已经发现南洋的海盗没有老巢,抢掠得手后,把货物廉价卖掉,钱拿去花天酒地,贵重的财物就放在船上,藏在荒岛上,还不如就放在船上更安全一点。

    “已经没有活口了!”士兵大喊。

    指挥使韩孝武一挥手,“清船!”

    士兵们将海盗船钩了过来,五十名身穿铁甲,手执盾牌和短矛的士兵上船了,甲板虽然起火,但距离全部烧毁至少还要几个时辰,底层货舱都没有起火。

    五十名士兵进入底舱,不多时,揪出了几名躲在底舱的海盗,不由分说,一矛刺死,直接扔进大海。

    很快,又找出五名衣衫不整的女人,她们都是被海盗抓来蹂躏发泄的女人,五人被解救,都忍不住大哭起来,她们被接上大船,处理也简单,给她们每人一笔钱,然后交给被解救的货船,命令货船回程时送她们回家。

    刘大江还会让船主写下字据,如果这些女人被他们所害,那么船主和船员就不要在南海上混了。

    不多时,清查队伍找到了放财宝的密仓,迅速将一口口大箱子送到大船,每个士兵看见这些大箱子都喜笑颜开,刘大江十分仗义,留一半上交给雍王,剩下一半大家平分,每个人都一样,包括他自己和指挥使韩孝武,这让将士们个个心怀感激,做事也格外卖力。

    一个时辰后,五个女子被送上商船,商船跟随着刘大江的船队向泉州方向驶去,海盗船被大火烧毁,渐渐沉没了。

    ........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船队抵达了泉州,这是陈庆第二次来泉州视察,上一次他视察了泉州和琉球大岛,而这一次他要巡视整个福建路。

    大船抵达码头,福建路兵马使呼延通、泉州刺史王枫、海外贸易署署令晁昆、市舶署署令张经等等文武官员在码头上迎接雍王殿下的到来。

    众人见了礼,呼延通安排司马将三千护卫军队送去军营休息,陈庆随即带着众人在码头附近的贵宾馆下榻,贵宾馆修建在一座低山上,大海和港口尽收眼底,蓝天、碧海,成群的海鸥在天空飞翔,发出清脆的鸣叫,海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一座亭子内,陈庆和周宽对坐饮茶,周宽笑道:“我昨天听世子说,殿下这两天颇有感悟,不知有了什么收获?”

    陈庆微微笑道:“其实也不算什么感悟,只是以前自己没有亲历,所以无法理解,我一直很奇怪,从唐朝起,我们的海运就十分发达,去南洋、去天竺、去大食,可海外有大片大片土地都是无主之地,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为什么我们不去占领,不去扩张疆域?”

    “那殿下相通原因了吗?”

    “以前想不通,但现在明白了。”

    “殿下说说为什么?”

    “我们从温州沿海一路南下,基本就看不到人家了,到了福建路沿海,更是人烟稀少,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那边更是大片土地没有居住,我们自己的土地都空着无人居住,自己的土地都住不完,怎么可能去考虑海外?”

    “殿下说得对,我们确实有大片土地空着无人居住,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考虑海外的土地,关键还是人口不足啊!”

    陈庆摇摇头道:“现在不考虑,但三百年、五百年后呢!人口滋生,土地贵乏,历史上朝代更迭,除去外族入侵,都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无法生存,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被野心者利用后夺取江山,可如果我们在海外有大片土地,农民在国内无法生存,完全可以迁移去海外,拥有自己土地,我甚至可以把海外土地封给功臣,让他们自己去海外做藩王,这样就能解决很多历朝历代无法解决的难题。”

    周宽沉吟一下道:“卑职觉得殿下的想法很好,占领土地容易,但迁徙百姓却很难,不过可以分两步走,先把无主之地占领,安排军队驻扎,迁徙罪犯去开发,先建立一座县城,等将来人口滋生,再把愿意去海外生活的人口迁徙出去,百年后,或许就有几百万人口生活在海外了。”

    陈庆之所以把周宽带来一起巡视,就是周宽思路开阔,能理解自己,在朝廷内会支持自己,他需要利用这次巡视,和周宽达成一些共识。

    还有儿子陈冀,他也要培养儿子的海外意识,他将领继承自己的事业后,也能继续向外扩张,为子孙争取更多的土地。

    陈庆微微笑道:“过两天我要先去琉球大岛巡哨,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千三百零九十七章 建议

    休息了一夜,次日上午,陈庆开始听取主要官员的汇报,忙碌了整整一天,他着实有点头昏脑胀,索性带上妻儿一起上街游逛。

    他们的游逛当然不是步行,而是坐在马车上观光,马车缓缓进了县城,县城里和码头一样,充满了喧嚣热闹,到处人来人往,两边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宋朝朝廷对海商进行财政掠夺后,严重打击了各地海商,唯有泉州的海商蓬勃发展,各地的海商纷纷迁到泉州,更加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泉州现在和京兆一样,也变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到处是来自海外各国的商人,可以听到各种语言。

    “父亲,有的商人坐店,有的商人背包,怎么区别他们?”陈冀忍不住问道。

    陈庆微微笑道:“开店的叫做坐商,专门收购海外的货物,然后运到内地市场去销售,同时又从内地市场采购丝绸、瓷器,卖给海外客商和行商,一进一出,获利不高,但好在比较稳定,背包就是行商了,他们跑海外进行贸易,也是一出一进,利润比较高,一般都有五倍获利。”

    “孩儿看见行商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海船吗?”

    陈庆哈哈一笑,“你想想可能吗?”

    陈冀脸一红道:“确实不太可能!”

    陈庆缓缓道:“现在去南洋的贸易的船只有两种,一种是私船,大概有八十艘,五千石的海船居多,万石海船也有,比较少,它们一年去两趟南洋,但十几艘万石海船还要去大食,所有私人的万石海船每年只出海一次,一次就要半年;另一种就是官船,有一百艘,每年出海两次,只去南洋,不管官船还是私船,都对外售票,行商就是搭乘船只出海,准时出海,准时回来。”

    “那私人海船是不是组织武士保护海船呢?孩儿刚才看见十几名武士走过去。”

    陈庆摇摇头,“那些武士只是负责维护船上秩序,不对付海盗,对付海盗是我们的水军,每次官船出行,都会有两艘水军战船跟随护卫,私人的货船也会跟随,他们去大食的货船也会在十月前赶回来,跟随我们最后一批官船回泉州。”

    “孩儿刚才听一个商人说,广州那边没有商船出海了,都到泉州来了。”

    陈庆澹澹道:“这几年朝廷杀鸡取卵,逼着海商买会子,海船被征收走,也不补偿,鸡都杀光了,怎么还会有蛋?”

    “孩儿明白了!”

    这时,余莲指着窗外好奇道:“官人,那十几个女人是哪里的?穿着好怪异!”

    陈庆瞥了一眼,见是一队日本国女子,约有十几人,个个脸涂得雪白,头戴斗笠,穿着唐式和服,前往日本国的航线开通后,很多日本妓女便来泉州谋生了,甚至京兆也有了。

    陈庆便笑道:“她们便是倭妓,从日本过来的。”

    余莲天天看报纸,知道倭妓这件事,听说是妓女,她着实鄙视地撇了撇嘴。

    “官人,那几个人好黑啊!”姚梅也发现了新奇事物。

    陈庆也看见了,笑道:“那是从遥远大食跟随主人一起过来的黑奴,你看前面那个穿白袍子的大食商人,就是他们的主人。”

    “他们莫非就是唐朝的昆仑奴?”姚梅想起了自己听说过的一个典故。

    “就算是吧!”

    陈庆微微笑道:“唐朝的昆仑奴大部分是天竺的黑人,和他们不太一样,但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叫做昆仑奴。”

    马车穿城而过,又去了码头,码头上还在卸货,上千民夫背着一袋袋沉重的货物从舷板上缓缓走下来,又用独轮鹿车推送货物去仓库,陈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没有想到泉州的码头还这么落后,完全就是消耗人力。

    这时,他看见了市舶署署令张经,便道:“我去看一看,马上就回来,你们稍等片刻!”

    几名亲兵跟随陈庆走了过去,张经回头看见雍王殿下,吓了一跳,连忙过来见礼。

    陈庆看了一眼正在搬运物资的民夫道:“别的货船也是这样搬运物资?”

    张经有些不安道:“一直都是这样!”

    “这样太费力了,你们应该去京兆看看怎么卸货,比你们这样省力得多。”

    “卑职下次去京兆,一定好好学习。”

    陈庆一摆手,“不用去京兆了,我现在就告诉你怎么做!”

    “请殿下训示!”

    陈庆不紧不慢道:“做好三件事,第一,要准备一批装卸箱,每只装卸箱都是三尺见方,一点都不能有误差,所有物资都放在装卸内搬运。”

    张经急了,“殿下,三尺见方的大箱子搬运,太沉重了。”

    “我当然知道很重,然后我就要说第二件事,你耐心点,好好听着!”

    张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不敢再插嘴了。

    “第二件事简单说就是竖杆子,拉绳子,在码头上要竖一根铁杆子,要插深一些,让它足够坚固,然后每艘船上也要有一根杆子,两根杆子之间拉起绳子,装卸箱用铁钩钩在绳子上,直接从船上滑下来,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铁杆要很结实才行。”

    “原理很简单,你们自己想办法怎么做好,然后上货用大型滑轮,利用畜力拉拽送货上船,我再说第三件事,要用驴拉车去仓库,而不是人推车去仓库,那种车要尽量底矮,做成平板,方便装卸箱从车上抬下来,车的大小是三尺见方多一点,正好放一只装卸箱,下面要有固定扣,防止装卸箱从车上滑落,另外,去仓库的地面要弄平坦,方便毛驴拉车。”

    “卑职完全明白了,一定照办。”

    陈庆又道:“我要提醒你的是,装卸箱的尺寸各地都是一样,不准擅自更改,你们可以聪明一点,把装卸箱四面都做成活板,方便把货物取出来。”

    陈庆说的就是类似集装箱的标准,只不过现在没有叉车,所以不能做那么大,三尺长宽高足矣,关键是各地统一,秦朝就有‘车同轨,书同文’,所以箱同规大家都完全能接受,一点就透。

    张经完全理解了雍王的训示,他当即着手实施,三个月后,所有货物卸货上货,都用上了装卸箱、卸货滑绳、上货滑轮和驴拉箱车四大神器,虽然码头上还是那么多人,但卸货上货效率却提高了几倍。

第一千三百零九十八章 再临(上)

    两天后,陈庆登上了大船,前往琉球大岛视察,他原本想把余莲和姚梅放在泉州,但两人都不肯,一定要跟着他一起去,陈庆只得答应了。

    但一群官员没有去,他们是补充福建路各州的官员,有的是刺史,有的是长史,有的是县令,刺史叫蔡舒,将出任漳州刺史,接替岳飞,岳飞已经辞去了漳州刺史之职,恢复了平民身份,他要去庐山把母亲的灵柩迁回家乡汤阴县和父亲合葬,然后给父母守孝三年,陈庆当即批准了他的辞职。

    船队首先抵达了澎湖岛,澎湖岛作为去琉球大岛的中转,岛上的小镇一直规模不大,但修建了很大的中转仓库,然后再用千石船只运往琉球大岛,所以澎湖岛上的百姓几乎都是以运输和榨糖为业,家家户户都有货船,专门给大岛运送物资,又大岛将甘蔗、木棉和木材运回仓库,甘蔗在澎湖岛上进行初加工,榨成糖浆,再运往泉州进行二次加工,做成霜糖和红糖。

    陈庆在澎湖岛只呆了半天,查看了岛上的仓库和榨糖工坊,又继续启程前往琉球大岛。

    起居舱内,陈庆把周宽和晁昆也请上来和自己一起喝茶,还有他的儿子陈冀,周宽对陈冀微微笑道:“早在三国东吴时期,孙权为了扩张领土,也派船去海外寻找土地,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船队抵达了琉球大岛,当时叫做夷洲,到了隋朝,琉球岛已经被扶南国过来的贵族所占,建立了王国,国都为波罗檀洞,隋炀帝随即派武贲郎将陈稜带领一万军队征讨琉球,击败了大小琉球王,大夫张镇周更是率军摧毁了都城波罗檀洞,俘虏琉球军民数千人,把南洋势力全部清理干净,在维护中原王朝对琉球岛的控制上,隋炀帝功不可没,这些《隋书》上都有记载。”

    陈庆对儿子道:“听到没有,连隋炀帝都知道维护中原王朝对琉球岛的掌控,我们应该更进一层。”

    陈冀连忙问道:“请问父亲,现在我们治理琉球大岛已经到哪一步了?”

    “让晁署令说吧!琉球岛一直是他负责经略。”

    晁昆连忙躬身道:“回禀殿下和世子,我们从去年初开始就从日本国陆续招募了两万劳力,主要是伐木、建码头、筑城,按照殿下的规定,每个劳力最多只能做两年,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目前开辟了大约一万顷土地,码头已经建好,目前正在筑城,修建了二十里的道路。”

    陈庆指着地图问道:“县城修建在哪个部位?”

    晁昆指着一条河道:“这条河当地土人叫做浊水,就在浊水的入海口旁,这里有足够的澹水,开辟的土地就在浊水两岸,北岸是日本劳工筑城之地,南岸是则是百姓的村落。”

    “现在有多少常住人口?”陈庆又问道。

    “一千户多一些,大概一千零八十户,主要以种甘蔗和采木棉为生,也种稻米,能保证基本口粮,然后其他物资都要从泉州运过去。”

    “这一千多户百姓安心吗?”

    “目前看来还不错,他们收入高,每户人家年收入都要两百贯左右,还免税五十年,当然生活得很舒服,就是......”

    “就是什么?”

    晁昆叹口气道:“他们就是害怕不安全,大岛上有不少高山土人,目前相安无事,就怕以后爆发矛盾,还有吕宋岛那边过来的海盗,不过今年没有见到,还担心南洋土人来和他们争抢地盘,他们担心很多。”

    陈冀不解问道:“没有驻军吗?”

    “有!”

    晁昆点点头,“有一千人驻军。”

    “既然有驻军,还怕什么?”

    “世子,这是一种孤悬海外的恐惧,肯定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只能等将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达几万人,这种不安全感才会慢慢消退。”

    这时,外面有士兵大喊:“琉球大岛到了!”

    陈庆站起身,从怀中摸出一支单筒望远镜,这是用水晶磨成的镜片,这倒不是陈庆突发奇想,主要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眼镜,用水晶磨成的镜片,但只有一边,方便看报纸。

    陈庆发现有单边眼镜后,便找到了制作眼镜的工匠,让他给自己磨制了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用作目镜和物镜,制作出了一支单筒望远镜,可以清晰放大二十倍。

    他站在走廊上向远处望去,果然看见了码头、半座城池和密密麻麻的劳工,还看到了河水另一边的几座村庄。

    “殿下,这是什么?”晁昆惊讶问道。

    “晁署令,这叫望远镜,是用来看远物的。”陈冀在旁边介绍道。

    陈庆把单筒望远镜递给晁昆,笑道:“你试试看!”

    晁昆按照陈庆的指点,用望远镜向岸边望去,忽然他惊讶得嘴都合不拢,半晌道:“殿下,这玩意儿可是航海的宝贝啊!”

    陈庆点点头笑道:“这不光是航海的宝贝,也是战争的宝贝,之前我给杨再兴也配了一具,可惜被他的战马一脚踩碎了,偏巧磨镜片的老工匠不幸病逝,他徒弟和儿子的技艺还不够,还要等几年才能达到老工匠的水平,听说临安也有高水平的磨镜片工匠,我已经派人去找了,等找到了,我会多做几具,给你们航海也配上。”

    不多时,陈庆的十万石大船缓缓靠上了码头,后面的三艘万石海船也靠上码头,一千护卫士兵纷纷下船,

    这是陈庆第二次来琉球大岛,第一次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现在他看得了大片平整的土地,一望无际,一座县城城墙已经完成了八成,再过几个月就能完工,一千多户百姓就能搬进县城内生活,第一座县城将要诞生了。

    县城四周一片忙碌,全是身材矮小的日本国民夫,他们大多赤着脚,穿着统一的灰黑色布衣,喊着号子。用肩膀扛着装满大砖块的竹筐一步步向城头上走去。

    “这些劳工每月挣多少钱?”陈庆问道。

    晁昆解释道:“他们是按天算的,一天六十文,包吃包住,连衣服也不用出钱,比他们在家乡工钱高至少五倍,所以都争先恐后要来。”

    “如果生病或者死亡呢?”

    “生病要由医师来确定,如果确定是生病了,会给三天休息,半价给工钱,如果想多休息两天,也可以,但工钱就没有了,可以给饭吃,如果生病超过十天,就要送回国,如果死了,赔给他们家人十贯钱,这是合约都签好的。”

    “有人死吗?”旁边周宽问道。

    “有!刚来时有人水土不服,死了三十几人,每人赔了十贯钱。”

    “路上没死吗?”陈庆笑问道。

    晁昆摇摇头,“很奇怪的,路上却没有死人,连生病都没有,上岸没几天就有人病倒了。”

    一行人上西城头,西城头已经修好,清一色的红砖,起来非常坚固结实,城头上有不少看守士兵,居高临下,监视着正在劳作的日本民夫。

    陈庆扶着城垛向西望去,西面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距离县城两里左右,城下,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码头,码头上很宽,停泊着四艘大船。

    陈庆又向北望去,北面应该是劳工宿舍区,都是用简易木材搭建的木棚房,还能看到一些女人的身影,在忙碌洗衣洗菜,不用说,都是跟随一起来的倭妓了。

    陈庆又见远处几个地方正冒着青烟,便指着冒烟处问道:“冒烟那边是做什么的?”

第一千三百零九十九章 再临(下)

    晁昆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跟在后面的大管事周滔笑道:“冒烟的应该是砖窑!”

    晁昆这才想起来,有些不好意思道:“砖窑地址还是我选的,我都忘记了,一共三座砖窑,昼夜不停,才能保证建城用砖。”

    陈冀在一旁问道:“用土夯城不行吗?”

    晁昆摇摇头,“世子有所不知,这里雨水很多,夯土用不了多久就会坍塌,还是用砖更坚固一些。”

    “原来如此!”

    陈冀想了想又问道:“那接下来修房屋,用木材还是用砖?”

    “都用,像官衙、庙宇这样的建筑用砖,民居则用木材,更通透,夏天更凉快,我们还会在城内挖好几条污水河沟,用砖砌好,家家的污水流出城,最后流入大海。”

    停一下,晁昆又道:“还会有城中挖掘一条小河,城中的雨水可以汇集到河中,也给百姓们晚饭后一个散步的地方。”

    “好!做得好!”

    陈庆连声夸赞,只有官员把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琉球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去河南岸去看一看!”

    众人下了城,从一座临时浮桥过了河,浮桥边和河边都有士兵巡逻,日本严禁民夫过河。违者格杀勿论。

    河南岸也有数千顷土地,分布着三座村庄,共一千余户人家,这些百姓几乎都是从黄泛区过来的,家园被毁,四处流浪寻找新的家园,一路来到了福建路,正好看见了琉球大岛招募移民的布告,极具诱惑的条件让他们难以拒绝,五十年免税,一家给两顷土地,年收入在百贯以上。

    当他们打听到这些优厚条件是雍王给出的承诺,他们便义无反顾的报名了。

    村庄里十分安静,这两天正好是抢收抢种,刚刚收了第一季稻子,所有人都在田里忙碌插秧,不少人还牵着牛翻耕水田。

    “按照计划,县城修好后,大部分人都要搬去县城,这边只保留一座小村庄,土地也要重新平整作为良田。”

    陈庆点点头,“既然修建了县城,那县令有了吗?”

    “暂时还没有,虽然修建了城池,但正式成县,还需要内政堂批准,不过卑职倒有一人可以推荐为首任县令。”

    “就是大管事周滔,他原本是泉州主薄,卑职把他调到市舶署,现在又负责管理数万劳工,他能力强,做事踏实,把两万民夫管理得井井有条,这边百姓也是他兼管,两边都不落下,在百姓中名声极好,卑职强烈推荐他为首任县令。”

    陈庆回头望去,只见周滔已经安排好了民夫那边,正从桥那边跑过来,陈庆点点头,“我会考虑!”

    一行人来到稻田前,稻田足有两千顷之多,这就是官府兑现的承诺,每户两顷土地,泉州官府还送来三百头牛,作为他们的公共财产,目前他们实行村民自治,每个村子由几个老人组成仲裁会,调解纠纷,安排农耕等等事务。

    虽然百姓们都在忙碌插秧,但陈庆并不打算下田去帮忙,一是没有必要,他起不到什么帮助效果,反而会添乱,更重要是陈庆腿上有旧伤,不能下冷水,必须小心保养,否则到了冬天,伤疤处就会很疼痛,完颜活女在麟游县射中他的那一箭还是伤了筋脉。

    陈庆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片刻一群老者被周滔从田里找来,他们都是各村仲裁会的成员,陈庆也是想和他们聊一聊。

    十几名老者跪下行礼,“参见雍王殿下!”

    陈庆笑着摆手道:“各位老丈不必多礼,都请坐下!”

    大树下就是休息之处,有很多小凳子,老者们都围着陈庆坐下,陈庆笑道:“各位来琉球定居,有一年了吧!”

    “不止!不止!最早的一批快三年了,最晚的一批是去年开春来的,也有一年多了。”

    陈庆点点头,“还习惯吧!”

    “我们这群老头子很喜欢,安静、富足,不再为生活感受到痛苦,但年轻人有点不安分,可能这里比较枯燥。”

    “快了!”

    陈庆指着背后的城池笑道:“那就是新县城,你们一千多户人家大部分都会进城生活,到时候县城里商铺、酒楼、茶馆,甚至瓦子都会出现,年轻人就会喜欢了。”

    众人纷纷应和,“是啊!我们都盼着。”

    “现在家里一年都有两百贯收入吧?”陈庆又笑问道。

    众老者都有点不好意思,一名老者道:“差不多是这个数,主要收入来自于秋天采木棉,这里的木棉树太多了,我们每年连一成都采不了。”

    另一名老者道:“钱收入虽然多,但也花不出去,除了油盐和生活用品外,其他都没得买了,粮食是自己种,菜是自己种,衣服自己用木棉纺织,吃肉也是山里土人送来。”

    陈庆惊讶道:“你们和高山土人有联系?”

    “当然有,村里有官办的杂货铺,同时收货,他们也采木棉拿来卖,买日用品回去,还经常用猎取的鹿肉、山羊肉来和我们交换粮食,他们捕的鱼也很多,剩下的都拿来和我们交换粮食。”

    “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吧!”

    “没有!”众人一起摇头。

    一名老者道:“他们和山里的勐兽一样,地盘意识很强,只要我们不侵犯他们地盘,那什么问题都没有,但他们的地盘都在山里,我们怎么可能去?”

    陈庆想了想,对晁昆道:“我觉得最好还是和他们的首领达成一个协议,双方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晁昆迟疑一下道:“殿下要见他们首领吗?”

    “如果来得及,可以见一见,如果来不及就算了。”

    “卑职尽量安排!”

    陈庆又笑着问众人道:“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对这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都提出来,我会尽量解决!”

    “殿下,能不能办学,让孩子们都能读书!”

    “这个问题不大,已经在安排了,新县城里有学堂,搬过去,学堂就开了。”

    “殿下,还有通信,我们想和家乡亲戚联系,让他们也过来。”

    “殿下,浊水上需要修建一座桥梁。”

    ......

    陈庆呵呵笑道:“放心吧!一切都会很有,很快就会有。”

第一千四百章 事件

    陈庆带着一行人又返回了北岸,却发现前面有很多日本民夫集聚,周滔吓了一跳,连忙跑去查看情况,不多时回来禀报道:“启禀殿下,刚才有两名士兵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引来很多民夫围观。”

    陈庆脸一沉道:“回船,让驻军主将来见我!”

    陈庆随即在大船上接见了驻扎在琉球大岛的军队统领李凡。

    目前琉球大岛上驻扎了一千名士兵,在澎湖岛上驻扎了五百名士兵,这一千五百人不仅保卫百姓安全、监视两万日本劳工,同时也代表了雍王国的意志,琉球大岛属于雍国疆域。

    陈庆当然也很关心这些士兵,毕竟他们是第一批驻扎在海外的西军。

    陈庆笑着请李凡坐下,“不要紧张,我们只是随意聊一聊,不是什么正式汇报。”

    李凡腰挺得笔直,一脸严肃,或者说一脸紧张,他知道,雍王接见自己,一定和刚才的打架有关。

    陈庆见他很紧张,便笑了笑问道:“李将军原本是牛都统的部下吧!”

    “正是,卑职是八年前从军,一直就在牛都统手下,后来跟随呼延将军来泉州。”

    “李将军是哪里人?”

    “卑职是凤翔府陈仓县人。”

    陈庆点点头,“从关中来海外长驻,不容易,现在弟兄们对待遇还满意吧!”

    “回禀殿下,我们待遇很好,大家都比较满意。”

    其实西军的俸禄都是一样,只是各地驻军的津贴不一样,边军的津贴比较高,最高就是海外驻军津贴,每个月有三贯钱津贴,各种伙食待遇都非常不错。

    “要多关心士兵们的诉求,但也要严格军纪,宽严相济,明白我的意思吗?”

    “卑职明白,我们军纪严肃,从来没有去骚扰过百姓。”

    “但刚才有士兵公开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影响很坏,是怎么回事?”陈庆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李凡连忙单膝跪下禀报:“是卑职治兵不严,卑职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是我的权力,不用你代劳,你把事情给我说清楚就是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凡叹口气道:“卑职严禁士兵赌博,但对士兵去找妓女却网开一面,士兵休假时,都会跑去棚户区找妓女,那边妓女很多。”

    陈庆眉头一皱,“没有军妓吗?”

    “暂时没有!”

    陈庆倒也理解士兵的寂寞,便点点头道:“县城建成后,会有青楼妓院出现,军妓可以不设,但最好不要去棚户区.....算了,你继续说,为什么打架?”

    “前几天来了一批倭妓,大概十几人,今天是她们第一天接客,很多士兵都跑去了,结果出现了荒唐事。”

    “什么荒唐事,把话说清楚!”

    李凡苦笑道:“我们一名都头忽然喜欢上其中一人,然后他要替这个女子赎身,后面士兵都在排队,他不准别人碰这个女子,结果....结果就打起来了。”

    陈庆愣住了,还有这种事情,还真是荒唐。

    “然后呢,你是怎么处置?”

    “回禀殿下,这名都头叫做钟辉,屡立战功,卑职刚刚问清楚情况,还没有来得及处置他,殿下就把卑职找来了。”

    陈庆沉吟一下道:“去把人带来,我来亲自问他!”

    李凡行一礼,匆匆去了。

    陈庆负手来踱步,他之所以很关注此事,是因为他需要了解海外士兵的情况,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一些代表性的东西,以后大规模向海外派驻士兵的士兵,就能制定出更合理、更受士兵欢迎的制度。

    其实陈庆已经感受到了,对海外士兵影响最深的,还是女人,他理解士兵们孤悬海外的寂寞,在女人身上能得到一些慰藉。

    这时,亲兵在舱外道:“殿下,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李凡带进一名军士,军士单膝跪下抱拳道:“海外驻军营都头钟辉参见殿下!”

    陈庆见这个钟辉年约三十余岁,长得高大强壮,相貌堂堂,便问他道:“你立过什么功绩?”

    “回禀殿下,西军夺取井陉关时,卑职第一个冲上关城,曾斩杀女真士兵十九人,从士兵一跃升为都头。”

    陈庆暗暗点头,这些功劳还不小,他便冷然问道:“既然是立大功之人,就应该更懂军纪,难道你是居功自傲?”

    钟辉急忙道:“卑职从未违反过军纪,这是打架卑职确实违反了军纪,卑职愿意受罚,但不要让无辜的人受牵连!”

    “殿下,钟都头的意思是,事出有因。”旁边李凡忍不住替他说情了。

    陈庆瞪了李凡一眼,对钟辉道:“你先把事情原原本本说清楚,我再来定夺。”

    钟辉低下头伤感道:“卑职在家乡原本有妻子,十年前因难产不幸去世,卑职心中一直怀念亡妻,原本不想再娶了,但在五天前,卑职在河边值勤时,遇到几个洗衣的妓女,她们都是刚来的,但其中一人不太一样,不太合群,被其他人奚落嘲讽,卑职感觉她不像是妓女,气质不同,第二天卑职又在河边遇到她,和她说了几句话,竟然发现她笑起来和卑职的亡妻有几分相似。”

    老掉牙的故事,陈庆摇了摇头,又问道:“然后呢?”

    “然后卑职对她念念不忘,后来和几个弟兄聊天,说新来的妓女中居然有一个良女,从未接过客,大家都想争第一个,卑职怀疑就是那个女人,便连夜找到妓房老鸨,用五贯钱买下了那个女人的头号牌子,结果真是那个女人,她真的是第一次,后来她告诉我,她是良家女子,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太多,她是老二,为给大哥娶妻才卖身出海......”

    “你们怎么交谈,语言通吗?”陈庆打断他的话问道。

    “回禀殿下,卑职看守日本国劳工两年了,能听懂不少他们的语言。”

    “继续说吧!”

    “然后我就把她拉出去,不准她再接客,告诉老鸨,我替她赎身,后面排队的士兵不干,跑来抓她回房,说话很难听,卑职一时忍不住就打起来了。”

    陈庆顿时怒道:“为一个妓女,你就和弟兄打起来,败坏了西军声誉,我看你是想女人想昏了头。”

    钟辉跪下流泪道:“卑职的亡妻已去世十年,从军七年,从未对其他女人动心,这是十年来第一次,殿下,她不是妓女,卑职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卑职想娶她为妻。”

    李凡也单膝跪下替钟辉求情道:“殿下,钟都头已经三十五岁了,父母去世,家里没有兄弟,迄今没有子嗣,恳请殿下成全他,军纪之事,卑职会另做惩处!”

    李凡这番话让陈庆颇为动容,三十五岁了还没有子嗣,依然在替自己戍守海疆,他心中的恼怒终于消失了。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女工

    “那个女人在哪里?”

    “她就在船下,卑职怕她出事,一直带着她。”

    陈庆走到船舷边,向船下望去,果然有一个穿着白色和服的日本女子,年纪最多二十岁左右,孤零零地站在岸上,虽然长相谈不上美貌,但气质还不错,确实不像其他妓女,应该是一个良家妇女,否则不会是第一次。

    “你真想娶她?”

    陈庆澹澹笑道:“不怕人背后指指点点?”

    钟辉摇摇头,“卑职不怕,恳求殿下成全!”

    “给她赎身了吗?”

    “暂时还没有,但老鸨要价五十贯,卑职出得起。”

    陈庆微微笑道:“不是钱的问题,你一旦替她赎身,她的出身就定了,我可以不希望我的手下将领背这个名声!”

    陈庆回头令道:“年小五,李虎!”

    “卑职在!”两名亲兵上前道。

    “你们带十几个弟兄找到那个老鸨,给我打,要逼她招供绑架良家女子,然后把她公开处斩,这批新来的妓女一人给十贯钱,全部遣返回国。”

    陈庆又对周滔道:“这件事你来安排!”

    周滔带着十几名陈庆的亲兵去了,陈庆这才笑着对钟辉道:“把她身份洗清白了,你就可以安心娶她生儿育女了。”

    钟辉跪下哽咽泣道:“殿下大恩,卑职粉身碎骨不能报答。”

    陈庆澹澹道:“你真想报答我,就把家安在琉球吧!”

    “卑职发誓,卑职的子孙后代都将为殿下戍卫海疆!”

    陈庆点点头,“就凭你这个誓言,从现在开始,你正式升为指挥使!”

    ........

    晚饭时,陈庆把今天钟辉的事情告诉了二女,两个女人果然有了兴趣,余莲笑道:“报纸经常刊登这种事情,我们最感兴趣了,原以为是编出来的故事,没想到确有其事。”

    姚梅也道:“那个钟将军的亡妻去世十年,他还念念不忘,还真是性情中人,这次也是他的缘分。”

    陈庆摇摇头笑道:“阿梅总是喜欢把事情想得美好。”

    姚梅噘嘴道:“官人,难道人家说错了?”

    “错倒是没有错,只是有些过于渲染了。”

    陈庆澹澹道:“本质上还是这些守岛将士太空虚寂寞了,一个年轻女人对他笑一笑,他就情难自抑,其实长得像亡妻只是借口。”

    姚梅忿忿不平道:“就算是借口,可是他十年不娶,也是对亡妻的怀念吧!”

    陈庆摆摆手道:“我现在考虑的事情倒不是这个钟辉了,而是其他将士,我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把他们家人一起接来,让他们的家人慢慢适应这里,然后喜欢这里,就算将士退伍后也能留下来,能留下来才是关键啊!”

    余莲狡黠一笑道:“我给夫君出个主意,保证很多将士最后都会留下来。”

    “你说说看,什么好办法?”

    “可以从日本国招募一些年轻女子来琉球岛做工,然后让没有成婚的士兵从里面挑女人成婚,当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有了孩子,有了家产后,这些女子肯定都不愿意离去,她们会害怕去新环境生活,害怕被排外,我是女人,我了解女人的心理,妻儿不愿离开,士兵最后就会安心留下来了。”

    余莲的一番话让陈庆若有所思。

    ........

    次日上午,陈庆和周宽说起此事,周宽笑道:“夫人的建议很有道理,其实我们有经验的,当初我们俘获的很多党项女子都嫁给了西军士兵,这些士兵退伍后绝大部分都留在了灵州,原因就是和夫人所说一样,妻儿不愿离去,士兵也就选择了留下,要增加琉球岛人口,士兵退伍留下是一个好办法。”

    陈庆点点头,“如果家里已有妻儿的士兵,把他们家人接来,授予他们土地和房产,他们最后会不会也留下?”

    周宽摇摇头,“这个不一定,我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到最后就算他们不回去,他们孩子也会回家乡,除非是家乡什么都没有了。”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对周宽道:“昨天和村民聊天时,我才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来自黄泛区,他们都愿意来琉球,原因是家乡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在异乡给人做佃户,当苦力,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招募黄泛区的百姓,士兵也是一样,让家乡在黄泛区的士兵来琉球驻扎,把他们家人接过来,他们留下来定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殿下这个想法不错!”周宽赞许道。

    陈庆又笑道:“但把招募年轻日本国女子嫁给未婚士兵,倒也是不错的办法。”

    陈庆随即令人把晁昆找来,不多时,晁昆匆匆赶来,陈庆便把招募日本国年轻女子的想法说了一下。

    晁昆想了想道:“完全可以操作,当时招募时,很多人家都想把女儿也送来,我们只要青壮男子,如果是招募女工,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女子要来,第一批招募两千人没有问题。”

    周宽又问道:“但会不会引起日本劳工的骚动?”

    晁昆笑道:“参政事放心,城池修好,两万日本劳工就会北移,去几百里外的另一个河口开辟新的定居点,等日本女工到来,这些男子早就不在这里了,这些女工做纺织不错,有了年轻女人,士兵们就能成家,生儿育女,安心留下来。”

    陈庆一锤定音,“就这么决定了,下次去日本国,招募第一批两千女工!”

    .......

    陈庆在琉球大岛呆三天,他没有等到高人土人首领前来拜见,便授权给晁昆作为自己的代表和高山土人缔结互不侵犯协议。

    这其实是很务实的做法,如果陈庆把高山土人视为自己的子民,那就谈不上什么缔结协议了,虽然得了面子,却留下了隐患。

    高山土人实际上并不是雍国子民,他们也不会听取任何的雍国法令,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刚开始的时候,移民不多,或许还能相安无事,可当移民越来越多,高山土人的猜忌和不安全感会以日继增,迟早会爆发冲突。

    所以早早的缔结互不侵犯协议,双方都严格按照协议来办事,这对打消对方的猜忌和不安全感大有好处,这就等于有了一个界限,只要移民不超过这个界限,对方就没有什么担忧。

    当然,当移民足够强大时,条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高山土人自然会主动依附,成为雍国的子民。

    三天后,陈庆起程离开了琉球岛,返回泉州。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述职

    当陈庆的四艘大船驶入泉州港海湾时,陈庆意外发现海湾里多了不少万石大船,虽然挂着赤底黑龙旗,但总是感觉有一点不一样,旗帜有一圈黄边,和正规的西军大旗不一样,桅杆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眺望吊斗,还有很多五颜六色的旗帜,这一般是远洋船队才会有的装备。

    陈庆忽然明白了,这一定是刘大江的船队回来了。

    刘大江的船队是陈庆的私军,一千士兵已经不在西军的编制内,连十艘大船也是陈庆的私人船只,他们虽然作战时都会穿上盔甲,但回港后,都会换回普通人的服饰。

    此时,刘大江已经得知雍王到了福建路,又去了琉球大岛巡视,他几乎每天都会来码头打听消息。

    中午时分,刘大江正在码头的一家酒馆里吃饭,忽然听到了‘当!当!当!’的钟声敲响,他顾不上把饭吃完,丢下一把钱便向码头跑去。

    他看见码头上停靠着一艘巨大的海船,比万石海船还要大无数倍,他顿时高兴得挥舞拳头,这是雍王殿下回来了。

    刘大江连忙奔了上去,被士兵拦住了,里面是警戒区,普通人不得入内。

    刘大江连忙取出雍王给自己的金牌递上去,“我是雍王殿下的外戚,替我禀报殿下,刘大江求见!”

    士兵见对方居然拿着雍王殿下的金牌,便点点头,拿着金牌跑去禀报了,片刻回来,把金牌还给刘大江,“请随我来!”

    不多时,刘大江被带到陈庆面前,他上前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陈庆点头笑道:“刘总管辛苦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卑职前天回来的。”

    “等会儿吧!我稍微安顿好后,再听你的汇报,希望消息让人振奋。”

    “肯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陈庆点点头,让亲兵先招呼刘大江,他带儿子坐上了马车。

    “舅父!”

    刘大江忽然听见有人喊自己,一回头,在一辆大车的车船处看见了外甥女姚梅,他又惊又喜,连忙上前道:“阿梅,你也来了!”

    姚梅心中才惊讶,她一直以为舅父在京兆和自己父母一起开酒楼,没想到居然在泉州遇到了。

    “舅父,你怎么会在这里?”

    刘大江挠挠头,“殿下没有告诉你?”

    “没有,官人没有说过舅父的事情。”

    “我在替雍王做事呢!做海外贸易,我也刚从南洋回来。”

    刘大江从怀中摸出一颗鸽卵大的明珠,笑着递给外甥女,“这个给你!”

    刘大江无儿无女,最喜欢姚梅,一直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女儿,姚梅接过珠子,“谢谢舅父!”

    这时,马车启动了,姚梅连忙道:“舅父出海一定要当心,不要冒险,要保重自己!”

    刘大江点点头,鼻子有些发酸。

    ........

    一个时辰后,刘大江被亲兵带进了陈庆的临时书房,见了礼,陈庆摆手道“坐下喝口茶,再慢慢说。”

    有使女进来上了茶,刘大江喝口茶润润喉咙,这才把几个月的发生的事情,详细向做了汇报。

    陈庆听得很专注,他沉吟片刻问道:“短短几个月居然剿灭了近二十支海盗,怎么做到的?”

    刘大江迟疑一下道:“实际上我们用了诱骗的手段,他们的鼻子比狗还灵,只要海上有落单的商船,就一定会被他们发现,他们也一定出现。”

    陈庆呵呵笑道:“你们假扮落单的商船?”

    “正是!”

    刘大江有些难为情道:“虽然有些不光彩,但非常有效,基本一用一个准。”

    陈庆摇摇头,“你要记住了,战场没有光彩,只有胜负,三十六计就是教你用各种所谓不光彩的手段干掉敌人,一旦光彩了,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惨重伤亡,这种将领我一定要罢官撤职。”

    “殿下教诲,卑职记住了,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执行殿下的命令,所有海盗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很好,就凭你严格执行我的命令,我也要给你一个奖励。”

    陈庆从桌上取了一个长条盒子,递给他笑道:“这是航海的宝贝,你可以打开看看。”

    刘大江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黑皮管子,长不到一尺,一头粗,一头细,他一头雾水,这是什么?

    陈庆笑道:“这叫望远镜,可以查看远方的情况,对你们寻找岛屿,查看远处船只都很有用!”

    陈庆取过望远镜,给他示范一下,又递给他,刘大江效彷着用望远镜向海湾望去,他顿时一震,惊得他差点把望远镜扔掉了。

    他惊呼道:“这.....这就是千里眼啊!”

    陈庆笑眯眯道:“也可以叫它千里眼,怎么样,很实用吧!”

    刘大江舍不得放下,一看再看,他最后小心翼翼收好,再三感谢道:“这真是航海的宝贝,卑职要做一个链子,挂在脖子上,但卑职想给眺望员使用,殿下允许吗?”

    陈庆暗暗竖起大拇指,这个刘大江还真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他欣然道:“物尽其用才是好东西,以后我再送你一支。”

    “多谢殿下成全!”

    陈庆喝了口茶,又问道:“那些海盗都没有老巢,是什么缘故?”

    刘大江想了想道:“卑职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海盗自身的原因,他们很多并不是真正的海盗,而是南洋各国的渔民,抢到财物后都跑去大吃大喝,花天酒地,剩下的钱给家里。

    第二个原因就是不信任,尤其海盗头子,他们得到的财富都是金银珠宝,藏在岛上他们害怕被同伙出卖,财宝还是放在自己手上可靠点,所以每艘海盗船都会有一间秘舱,专门放置海盗头子的财宝,我们每次俘获海盗船后,首先就是寻找秘舱,不过也好找,入口几乎都在海盗头子船舱里。”

    “南洋还有多少海盗?”陈庆又问道。

    “卑职也不太清楚,听说最多的时候有上百支海盗,这几年宋朝去南洋的商船少了很多,海盗也少了,如果以后海上贸易繁荣,海盗一定还会不断出现,正如卑职之前所言,他们其实大多是南洋各国的渔民,有利可图时就会变身为海盗。”

    陈庆点点头道:“打击海盗就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你要带领船队做两件大事,第一,详细探查吕宋大岛,了解它的资源、澹水、土地以及当地的土人情况,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移民落脚点,最好在河口附近,这就是你们的第一个任务。”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线索

    刘大江点点头,“卑职记住了,实际上我们去过吕宋岛,倒是没有遇到土人,不过也没有仔细探查,我们接下来就去吕宋岛。”

    “然后是第二个任务!”

    陈庆铺开一张晁昆绘制的南洋地图,虽然不像后世那么准确,但依旧能大致分辨出来。

    “探查完吕宋岛后,你们去三佛齐王朝,你扮做商人向他们国王购买一片土地,我告诉你是哪个位置。”

    陈庆指着一条长长海峡道:“这条海峡是通往天竺、大食的必经之道,北面这个半岛你把它买下来,就算买不了全部,也要买下一半,关键是要有澹水,我要在这里建立南洋贸易署。”

    在南洋获得一片土地作为海外贸易的根基,这一直就是宋明两朝的心愿,历史上真正实现这个心愿的,是明成祖朱棣,他以旧港为中心建立了旧港宣慰司,虽然和三佛齐的华人政权有关,但它确实是明朝官方机构。

    陈庆要刘大江买下的半岛,自然就是后来的马来半岛,此时它属于三佛齐王朝的地盘。

    刘大江想了想道:“其实以我们的实力,完全可以占领南洋的任何岛屿,何必花那个钱去购买?”

    陈庆笑了笑道:“我当然知道可以直接占领,但上兵伐谋,做事要讲究策略,要眼光长远,尤其土地疆域的扩张更要讲究合法性,你把土地买下来,然后再转卖给雍国,那么这片土地就是雍王国的合法土地了。”

    刘大江点点头,“卑职的向导官张九公也说过,三佛齐王朝的疆域太广阔,并没有疆域意识,对三佛齐统治者而言,卖一块土地给商人,换取巨额财富当然可以,反正需要的时刻还可以再重新夺回来。”

    “对!就是利用他们占便宜这个想法!”

    陈庆赞许道:“如果官府出面去买,他们肯定会有顾虑,害怕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国,不一定会卖,但如果是商人购买,他们就会有喝血吃肉再啃骨头的想法,他们就会出售土地,我要就是他们这份出售契约。”

    刘大江恨不得立刻就出发,他当即道:“卑职一定替殿下拿下这片土地!”

    ........

    临安进入了盛夏时节,酷暑难当,大街上仿佛流火浮动,空气都要燃烧起来,走一步都汗流浃背,除了最底层的百姓还忍着酷暑在为生活奔波外,其他民众都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没钱的蹲在家里避暑,家里条件不错,就挤在各个茶馆里喝冰饮乘凉。

    除了最底层的百姓外,唯一还在大街上出现的人,便是梅花卫军士,梅花卫最近日子不好过,他们接到一个沉重的任务,要求他们清剿私盐。

    从去年开始,江南地区的私盐便渐渐冒头,到现在已经愈演愈烈,朝廷高官或许感受不到,但盐税却做不了假,去年的盐税比前年锐减一半,到了今年前几个月,盐税更是下降了七成。

    宋朝从建国之初就不抑制土地兼并,宋朝统一天下非常顺畅,根本原因就是不碰各地豪强割据势力的利益,赢得了各地豪强地主的支持,从五代到两宋,土地一直就掌握在权贵豪强的手中,导致各地官府很难对土地征税,也使得田税收入一直就不是宋王朝财税收入的大头。

    这也就逼得宋朝统治不得不大力发展商业,从而获得商税作为财政收入,这便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盐税和酒税从来都是朝廷税收大头,当然还有官办的采矿业和海外贸易等等,所以私盐泛滥无疑给财政收入日渐困窘的朝廷狠狠补了一刀,十五万大军要养活,一睁眼就是天量的军俸要支付,简直要把天子赵构逼疯了。

    赵构给梅花卫下了严令,一个月内要将江南地区的私盐清剿干净,否则就解散梅花卫。

    这简直也要了梅花卫的老命,从上到下都动员起来,大家都忙着清剿私盐,敲诈勒索也暂时顾不上了。

    雍王特使官署内,梅花卫都统制颜辛拜访了特使吕纲,颜辛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私盐和雍王国有关,私盐兴起的时间正好和福建路被西军占领的时间吻合,如果不是雍王国在暗中卖盐,江南的私盐怎么会泛滥得如此迅勐?

    吕纲听懂了颜辛委婉含蓄的表达,他笑了笑道:“颜都统何不直说,要求我们不要在江南地区卖盐?”

    颜辛苦笑道:“有的话不能说得太直白,只要吕特使明白我的意思就可以了。”

    “但颜都统并没有任何证据,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是我们在江南卖盐。”

    “这个.....我也被天子逼得没有办法,如果有得罪之处,请吕特使见谅!”

    吕纲冷冷道:“我理解颜都统的难处,但我可以坦率告诉颜都统,我从未听说过雍国或者西军在江南地区卖盐,我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颜都统,我们并没有这个想法,江南的私盐泛滥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当然,如果颜都统愿意听,我倒是可以提供一点线索。”

    颜辛连忙起身行礼,“如果吕特使能提供线索,在下感激不尽!”

    吕纲微微一笑道:“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在江南西路清剿私盐贩子,十三个私盐贩子被我们杀掉十人,但还有三个私盐贩子是江南东路人,他们逃回了江南东路,我们无法越境抓捕,被他们逃脱了,但我们给贵方的盐铁监进行了通报,宣州的李增平,宁国府的罗志,还有就是健康府的陆光,这三名盐枭至今逍遥法外。”

    颜辛倒吸一口冷气道:“难道私盐泛滥就是他们三人所为?”

    吕纲摇了摇头,“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就算他们在江南地区兴风作浪,但又是谁给他们提供私盐来源?还有,谁又替他们在各地分销?这些盐枭只是中间贩运环节而已,还有源头和最后如网一样的贩卖枝节。”

    “恳请吕特使进一步指教!”

    吕纲澹澹道:“指教谈不上,只是一点常识而已,凭三名盐枭的本事最多在几个州比较活跃,可短短半年时间便蔓延到整个江南,颜都统想想看,谁才具有这么大的本事?”

    饶是颜辛比较愚钝,他也明白过来了,“特使的意思是说,官商勾结?”

    “我只是猜测而已,但没有任何证据,这件事也和我们没有关系,其实抓私盐也容易,颜都统不妨回去拷问一下自己府中的管家,他是从哪里买的盐?抓到第一个点,再追朔是从哪里进的货,又查到第二个点,再进一步追朔第三个点,就这样一环接一环追朔上去,相信几天之内就能查到临安府的私盐头子是谁?”

    颜辛挠挠头道:“我查过我们家的帐,我们家盐的价格是官盐,没有买私盐。”

    吕纲笑了起来,“花私盐的钱,报官盐的帐,为什么私盐泛滥,就是这个原因,有利可图!”

    颜辛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难道管家连自己的钱也敢贪?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家丑

    吕纲又笑道:“颜都统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调查你的府上,只是我们了解过,很多官宦大户人家都是这样,所以猜测你的府上也是如此,只是猜测而已,并没有证据,猜错了请勿怪罪!”

    颜辛起身抱拳道:“无论如何,我要感谢吕特使提供的线索,我向吕特使保证,梅花卫不会去骚扰报馆和茶馆!”

    他行一礼,转身要告辞,走到门口他迟疑一下又问道:“肯定和西军无关?”

    吕纲澹澹道:“我们根本没必要做这种下作的事情,坏自己名声。”

    颜辛尴尬笑了笑,抱拳行一礼,快步走了。

    吕纲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摇了摇头,吩咐左右道:“备车,去长丰茶馆!”

    不多时,吕纲乘坐马车来到了长丰茶馆,此时已近中午,大街上热得像起了火,茶馆们却坐满了茶客,长丰茶馆的夹墙内放置了冰块,整个茶馆内都很凉快,从早到晚都高朋满坐。

    朝廷也知道长丰茶馆是西军情报站,双方签署了协议,情报站存在只限于收集公开情报,不涉及机密以及刺杀、放火等恶性事件,同样,临安的情报站在京兆也相安无事。

    情报站开这家长丰茶馆也是为了收集公开情报,了解民意,掌握宋朝的社会动态,赚钱并不重要,所以你只点一盏茶,哪怕坐一天,茶馆也不会赶人。

    茶馆里茶客爆满,所有的位子都有人坐,几名伙计忙得跑前跑后,当然除了白玉轩,这间雅室是当初胡云包下的,客人再爆满,这间雅室也上锁不开放。

    吕纲来到白玉轩,发现王牧已经先到了,吕纲坐下笑道:“这么热的天,我以为少府兄不来了。”

    相处时间久了,吕纲和王牧渐渐熟络起来,没有最初那样相处僵硬了。

    王牧微微笑道:“我也要吃午饭啊!不来就得挨饿了。”

    吕纲呵呵一笑,“我也一样,每天习惯来这里吃午饭,不来就会觉得什么事情没有做。”

    伙计来给他们上了饭食,两人吃了饭,又点了茶,吕纲喝了口茶道:“今天上午颜辛来找我了。”

    王牧微微笑道:“可是为了私盐之事?”

    “少府兄怎么知道?”

    王牧摇摇头,“整个梅花卫都在查私盐,焦头烂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颜辛还有其他什么事?”

    吕纲冷笑一声道:“他确实是为了私盐泛滥之事,不过他竟然是要求我们停止在江南地区卖盐。”

    “他怀疑是我们干的?”王牧惊讶道。

    吕纲一摊手,“你以为他们来做什么?”

    王牧想了想道:“不过他们怀疑也很正常,给朝廷制造财政危机,我们确实是最大受益人。”

    吕纲澹澹道:“不是我们做的,就要把话说清楚,没必要给别人背锅。”

    “说得对,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做这种事了,听说殿下现在在福建路巡视?”

    吕纲惊讶道:“你怎么会知道?”

    “刚才有商人在议论!”

    掌柜董安笑着走了进来,“这种消息往往是商人最先知道,他们的消息最灵通。”

    吕纲点点头,“殿下确实在福建路视察,不过现在应该结束了,之所以封锁消息,就是担心朝廷狗急跳墙,毕竟不在京兆,很多事情防不胜防。”

    董安坐下又道:“邹栓今天上午来过,说宫里发生了一件事。”

    邹栓就是那个刚当上梅花卫虞侯的无赖,颜辛小妾的兄长,他被董安威逼利诱收买,成了情报站的耳目,前些日子,情报站出钱替他打点,又在颜辛的安排下,他进宫做了内宫梅花卫虞侯,暗中监视宫女宦官以及皇宫侍卫。

    “什么消息?”吕纲问道。

    “天子和太后闹翻了。”

    “为什么?”

    “听说金国的完颜宗贤死了,太后想把完颜宗贤的两个儿子接到临安,要封他们为王,天子当然不肯答应,两人就闹翻了。”

    吕纲眉头一皱,“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吧!”

    王牧笑道:“我也听到一个消息,应该是这件事的另一半,还是因为朝廷财政拮据,朝廷就希望天子从内库拿一部分钱出来,天子不肯,他又跑去找太后,要求太后拿出两百万贯钱,太后也不肯,我估计太后想趁机把北地的两个儿子弄回来,就以这个为出钱的条件。”

    董安笑道:“那就对了,但这件事是丑闻啊!天子怎么可能答应?”

    吕纲想了想道:“可以变通,比如不在临安,安排在江宁府或者平江府,我觉得天子只要能拿到钱,变通一下他或许会答应。”

    王牧沉思片刻道:“吕特使说,这件事《京报》要不要刊登出来?”

    吕纲微微笑道:“可以刊登,不过要等生米做成熟饭后再说,太早会打草惊蛇.”

    王牧和董安对望一眼,他们发现吕纲越来越像胡云了。

    ......

    颜辛的府宅位于城西,此时,颜辛怒发冲冠,用鞭子狠狠抽打二管家,打得瘦弱管家倒在地上惨叫,最终妻子王氏劝住了丈夫,打出人命来就麻烦了。

    颜辛怎么能不生气,二管家负责采购食材,七十文一斤的私盐买进来,却报账三百文一斤,一斤就私贪了两百四十文,大半年下来买了几百斤钱,算算他贪了多少钱?

    这还只是盐,还有别的食材,无一不是最贵的,简直要把颜辛气疯了。

    他一把揪住二管家的衣襟恶狠狠道:“贪了我多少钱,给我一文不剩的吐出来,否则我把你的脑袋砍下来当尿壶!”

    “我交!”

    二管家哭泣着道:“我统统交出来。”

    “还有,你老实交代,私盐是从哪里买来的?”

    “是....是......”二管家胆怯地不敢说。

    “你再不说,老子就当你是私盐贩子!”

    “是...是从冯记干货店买的。”

    “什么?”

    颜辛一惊,急问道:“可是冯大吉的干货店?”

    “正是!”

    颜辛倒吸口冷气,冯大吉是谁?临安人都知道,冯德妃的父亲,被封为广陵郡王,外戚竟然贩卖私盐,难怪私盐一下子在江南泛滥起来,果然和权贵有关,这叫他怎么查?

    这时,一名手下跑进大门道:“都统,天子派人来宣旨,召都统进宫!”

    颜辛点点头,对大管家道:“把这厮关押起来,让他把所有钱都吐出来,否则直接送去梅花大营,以通敌论处!”

    交代完,他这才匆匆赶去皇宫。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廷议

    尽管天气炎热如流火,但御书房议事堂却有几分森森寒意,这种寒意不是放置了冰块的效果,而是讨论议题带来的寒意。

    朝廷财政枯竭,发不出俸禄了,也付不起军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名相国难得有统一意见,一起向天子施压,要求天子从内库拿出钱来解决眼前的财政危机。

    天子的内库当然有钱,去年强行向各地富商发行了一千七百万贯的会子,朝廷拿到一千万贯,剩下七百万贯进了内库。

    平时还有皇庄收入,各地几百座宅子的租金收入,还有酒税分成等等,一年就至少有百万贯,持续了这么多年,只进不出,连皇宫开支也是朝廷负担,可以想象天子的内库有多少钱?

    赵构嘶哑着嗓子道:“朕记得左藏库里还有不少轻货,可以变卖换钱。”

    轻货指的是布匹、绸缎、彩帛、瓷器、玉器、漆器等等值钱之物,徐先图叹口气道:“左藏库全部清点过,所有轻货加起来,大概能收入百万贯,可是我们已经欠了三个月的军俸和百官俸禄,加起来需要一百八十万贯,还有八十万贯的缺口,各地的仓库都空了,能想的办法我们都想过,除非卖官田卖房产,但就算是卖田卖房也需要时间,现在是远水不解近渴。”

    赵构沉默片刻对秦桧道:“朕记得秦相公去年说过,可以发行三千万贯的会子,但最后怎么只有一千七百万贯,缺口这么大,是什么缘故?”

    秦桧说不出话来,让他怎么说,富户都逃掉了,但秦桧反应极快,还找到了一个理由。

    “陛下,微臣说发行三千万贯其实是包括很多无主的房产和土地,后来大部分都成了官产,没有卖出去,另外,还有福建路那边没有来得及发行会子......”

    “没有潜力可挖了吗?”赵构又问道。

    “陛下,要么就是地方豪门,或者官宦权贵了。”

    “他们不能碰,会动摇社稷的根基,朕的意思是,面广一点,摊薄一点,天下的富商可不止那几个。”

    赵构的意思是,不要只盯着巨富大贾,向普通商人发行会子,聚沙成塔,他也清楚,地方豪门不能碰,官宦权贵不能碰,底层百姓榨不出油水,那就只能向整个商人阶层下刀了。

    众人都沉默了,一旦把范围放大,恐怕会引起强烈的民意反弹,这个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赵构不管他们,便敲敲桌子道:“你们自己想办法吧!用一个合适的借口和机会推广会子,商人嘛!朝廷支持他们够多了,现在该他们反哺朝廷了。”

    议题又回到原点,就算强行向商人发行会子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拿到钱,远水不解近渴,现在他们急需要钱,要天子从内库拿出一笔钱解燃眉之急。

    但众人也清楚,天子就是不愿意掏钱才提出扩大会子发行范围,这时张浚道:“陛下,或许我们可以用折中的办法,由朝廷向内库借一笔钱,一旦朝廷财政缓解,就立刻还给陛下!”

    徐先图也道:“陛下,士兵已经两个月没有发俸,听说温州驻军已经有哗变的迹象,再不发俸,局势就无法收拾了。”

    秦桧也道:“陛下,少府寺和军器监的官员和工匠已经出走大半,去向不明,尤其工匠五个月没有发俸禄,再不解决问题,工匠全部跑光,恐怕我们连一张弓也造不出来。”

    相国们的连续施压,让赵构不得不妥协了,他沉吟一下道:“也罢,就用张爱卿的方案吧!朕先给朝廷垫付,需要多少?”

    众人对望一眼,都面露喜色,秦桧连忙道:“陛下,至少需要三百万贯!”

    赵构愕然,“要这么多?”

    徐先图道:“陛下,我们不光要补偿几个月所欠,要还要留两个月的备用,如果盐税困境还没有好转,恐怕还两个月还不够。”

    议事堂内一片寂静,盐税才是关键,没有了税收源头,最后只会变成死水一潭,最后连政权都维护不下去了。

    赵构忽然恼火问道:“颜都统怎么还没有来?”

    宦官连忙在门口道:“颜都统已经到了,在外面等候!”

    “立刻宣他进来!”

    片刻,梅花卫都统颜辛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赐坐!”

    “谢陛下!”颜辛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赵构问道:“稽查私盐之事,进展如何了?”

    颜辛暗暗庆幸,幸亏上午找过了吕纲,否则他真没法回答。

    “回禀陛下,有一点线索了。”

    赵构精神一振,连忙问道:“说说看,什么线索?”

    “陛下,微臣已经查到了三个盐枭,宣州的李增平,宁国府的罗志,还有就是健康府的陆光,江南各地的私盐就是由他们进行输送,卑职已经派人去暗中查探他们下落,一旦确定位置,就立刻抓捕!”

    “是不是抓了他们,私盐就会消失?”

    颜辛苦笑一声道:“私盐贩卖由三个环节组成,一个源头,也就是盐场,一个是运输转卖,主要就是盐枭,再一个就是各州市场销售,卑职抓捕盐枭也只是掐断了运输转卖环节,还有源头和各州销售。”

    秦桧问道:“源头是不是京兆那边在暗中提供私盐?”

    颜辛欠身道:“卑职也曾经这样怀疑,所以特地去拜访过吕纲,他明着告诉我,江南私盐泛滥和他们无关,他们没必要做这种下作之事,坏自己名声。”

    秦桧冷笑一声道:“他当然会这样说,肯定不会承认自己贩卖私盐,颜都统相信吗?”

    “卑职刚开始是有点半信半疑,但随后发生一件事让卑职意识到,私盐泛滥或许真的和他们没有关系。”

    赵构眉头一挑,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颜辛躬身道:“回禀陛下,微臣听说很多大户人家的管家都是买私盐,然后用官盐价格报帐,中饱私囊,微臣便回去审问自己的管家,他居然也是这么干,贪污了几百贯钱,微臣愤怒之下,逼他是从哪里买的私盐,他被逼之下只得交代,竟然是从冯大吉的干货店购买的私盐。”

    此言一出,顿时满堂哗然,堂堂的国丈居然贩卖私盐。

    秦桧急问道:“可有什么证据?”

    颜辛取出一份单据,递了过去,“这是我今天从管家那里搜到的一份送货单子,是冯记干货店的送货单,还有掌柜的印章,上面写得清楚,送盐百斤,每斤七十文,禀报秦相国,我们的官盐可是三百文一斤,这就是证据了。”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妥协

    走私私盐竟然牵涉到了国丈,廷议只能暂时结束,赵构把颜辛叫到御书房,满腔恼火地问道:“有没有去详细调查冯记干货铺,查清真相?”

    颜辛躬身道:“回禀陛下,卑职也是刚刚才知道,没有来得及去调查,或许国丈并不知情,是下面人胆大妄为。”

    赵构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卖私盐必然是冯大吉的决定,一家就卖了几百斤私盐,整个临安城这么多人家,不知卖了多少万斤私盐?

    他忍住怒火又问道:“你打算怎么调查?”

    颜辛连忙道:“涉及国丈,卑职必须遵循陛下的指示。”

    言外之意就是说,没有旨意,他不会动手。

    赵构负手来回踱步,冯德妃是他的宠妃,冯国丈也刚被封为广陵郡王不久,如果是小事情就算了,可这是贩卖私盐啊!会直接毁了他的江山社稷。

    一边是皇亲国戚,另一边是江山社稷,为了保江山社稷,赵构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赵构一咬牙道:“给兜底查,三天后给朕一个详细的报告!”

    “回禀陛下,如果要查冯记干货店,微臣只能先将冯大吉父子先软禁起来。”

    “可以!先软禁,最后由朕来发落。”

    “微臣遵旨!”

    颜辛行一礼,匆匆去了。

    赵构心烦意乱,他忽然又想到了自己答应的三百万贯钱,心中更加烦躁。

    他心里有数,所谓朝廷借钱,还的可能性很小,实际上就是变个花样,用委婉的方式让他掏钱而已。

    赵构从骨子里就吝啬,内库是他的私人财产,他哪里舍得拿出三百万贯钱支援朝廷,最多出百万贯,另外两百万贯,他想来想去,决定让太后出这笔钱,她不是想把北地的儿子接来享受荣华富贵吗?可以!条件就是两百万贯钱。

    当然,赵构还是有底线的,这两个胡人崽子不准踏入临安一步,可以安置在平江或者健康府,他眼不见,心不烦。

    打定了主意,赵构喝令道:“摆驾,去清风阁!”

    盛夏时节,韦太后一般都会在清风阁避署。

    ........

    赵构最终和韦太后达成了妥协,韦太后同意出借给朝廷两百万贯钱,一半钱由她出,另一半由她兄弟韦桐出,韦桐财富被陈庆清空后,这些年做海外贸易赚了大钱,一百万对他压力不大,况且太后有令,他不出也得出。

    作为条件,赵构同意了韦太后将北地生的两个儿子接回来,也同意也封他们国公之爵,赐他们田宅,但赵构也提出了附加条件,随便太后把两个儿子安置在哪里都可以,唯独不能来临安。

    韦太后最后也答应了天子的附加条件,决定将两个儿子安置在越州萧山县,距离临安不过几十里,去探望很方便。

    就在天子和太后在谈判的同一时刻,梅花卫都统颜辛带着数百梅花卫士兵来到了冯府,也叫广陵郡王府。

    冯大吉原本是鄱阳县的押司,女儿被选秀入宫后,逐渐得到天子宠爱,被封为德妃,冯大吉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被封为广陵郡王,而且得到很多特权,比如负责向皇宫供应食材,这些年赚得钵满盆满,加上天子赏赐他大量土地,也不用交税,每年的田租有数十万石粮食。

    不过从前年开始,冯大吉的财富也遭到了严重打击,他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江南西路鄱阳湖一带,结果被西军没收为军田,他的田租一下子锐减为几千石。

    冯大吉怎么可能甘心财富缩水,他想让女儿替自己索要江南的土地,但江南已经没有空余土地,基本上都被权贵和官宦瓜分,天子赵构虽然有十几座皇庄,赐给他一两座也无妨,可惜他女儿已经过了最宠爱的时期,赵构不会再额外给他土地了,最后只给了他一万贯钱作为补偿,就算是尽了翁婿之谊。

    冯大吉损失惨重,却得不到补偿,天子区区一万贯钱便打发了他,使他心中的不满和怒火迁到了天子赵构身上。

    从去年开始,他便开始暗中经营私盐,作为押司出身,他也知道经营私盐后果严重,但对天子的不满和急于获得补偿的心态,使他义无反顾地开始售卖私盐,更何况别的权贵能卖私盐,为何自己就不能?

    大堂上,冯大吉正和两个儿子商议在越州开分店事宜,他们的冯记干货店在临安开了十九家,基本上垄断了临安的干货市场和调味品市场,冯大吉当然不会满足,从今年开始,他准备把店铺向外地扩张,首当其冲就是越州。

    这时,外面传来激烈的吵嚷声,“你们不能进去,这里是郡王府,你们不能乱来!”

    冯大吉和两个儿子面面相觑,他们快步走到堂下,只见管家跑了进来,心急如焚道:“王爷,梅花卫强闯王府!”

    “什么!”

    冯大吉勃然大怒,“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闯我的王府!”

    “是我!”

    颜辛带着大群士兵走了进来。

    冯大吉一怔,“颜都统,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只是想请郡王和令郎换个地方居住。”

    冯大吉咬牙切齿道:“我可是广陵郡王,你这般无礼,官家知道吗?”

    颜辛点点头,“官家让我礼待王爷,请吧!”

    冯大吉忽然感觉不妙,躺在地上大喊大叫,“杀人啦!我要进皇宫找德妃,有人要杀她的父亲,你们快去报告德妃,就说梅花卫杀人啦!”

    颜辛着实恼火,一挥手,“带他们走!”

    冲上来十几名梅花卫士兵,拖着冯大吉便走,冯大吉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却被一团破布堵住嘴,用黑布罩上头,手脚捆绑,强行拉走了,他的两个儿子比较配合,只是被黑布袋罩头,没有遭受堵嘴和捆绑之苦。

    带着了冯大吉,颜辛下达了搜查命令,一千多名梅花卫士兵同时搜查十九座店铺和王府仓库,并抓捕了负责盐业的大管事张英,一直搜查到夜间,光从十九座店铺就搜查出私盐七万余斤,又根据大管事的交代,在城外一座仓库内搜查到私盐二十万斤,几乎整个临安城的私盐都是由冯记干货铺贩卖。

    很快又从大管事张英那里得到详细口供,他们的盐都是由宣州盐枭李增平供应,至于李增平从哪里得到的盐,他们就不知道了。

    颜辛这时才忽然意识到,自己有点打草惊蛇,想抓李增平恐怕不容易了。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寒心

    次日中午,《京报》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标题为‘国之蛀虫,皇亲国戚被抓记!’特大新闻。

    这个消息使得酷暑难熬的临安又仿佛灶膛里加了一把火,整个临安都沸腾了,所有的茶馆和酒楼都在谈论这件事,冯大吉父子被抓,缴获私盐数十万斤。

    大家都亲眼看见所有冯记干货店都被查封,贴上了封条。

    长丰茶馆内,数十名茶客在激烈的议论着私盐大桉。

    “梅花卫从没干过好事,这次终于做件人事了!”

    “这也是被逼的,私盐泛滥,再不动手,大宋就要亡国了。”

    “谁能想到私盐贩子居然是皇亲国戚,简直是天下奇闻。”

    “这就是亡国的征兆啊!”

    .......

    白玉堂内,王牧喝了口茶,笑问道:“特使觉得天子会怎么处理冯大吉?”

    吕纲微微笑道:“如果这件事无声无息发生,一定会无声无息结束,冯家父子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但《京报》捅了这一竿子,事情就棘手了。”

    “冯家父子会被杀吗?”旁边董安忍不住问道。

    “杀?你想到哪里去了?”

    吕纲瞥了董安一眼,澹澹道:“那么多皇亲国戚盯着,他今天敢杀冯家父子,明天就敢杀别人,别指望权贵们再支持他,这一点赵构比谁都清楚,冯家父子什么事都不会有,最多这个郡王的头衔没有了。”

    王牧笑着补充道:“我觉得冯家积累财富可能保不住了,破财免灾嘛!”

    吕纲呵呵一笑,“有道理,现在天子除了钱,什么都不会放在心上。”

    .......

    御书房内,天子赵构神情复杂地放下报纸,要是从前,他肯定会把报纸撕得粉碎,暴跳如雷,但今天,《京报》上的头版头条却给了他一个台阶,他可以给其他权贵一个说辞了,民怨沸腾,他不得不查办冯家,要不然怎么怎么向天下交代?

    赵构当然有他的心思,昨天他同意搜查冯家,他就在打冯家财富的主意了,把冯家的财富交出去,那帮相国就不会再盯着自己的内库了,同时还解决了盐税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收拾冯家,还可以震慑其他皇亲国戚,敲打他们不要再乱来,自己的社稷可经不起他们折腾。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要收拾,但又不能过份。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德妃求见!”

    赵构眉头一皱,心中着实有些不高兴,德妃怎么跑到御书房来了?这可是坏了宫里的规矩。

    但他也知道德妃为什么要来?赵构忍住不满道:“宣她进来!”

    只片刻,年轻美貌的冯德妃一阵风似的进来,跪在赵构面前泣不成声,赵构叹口气道:“爱妃何必如此!”

    “臣妾愿去掖庭服役,恳求陛下看在臣妾服侍一场份上,饶臣妾父亲一命!”

    赵构见德妃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心中一软,上前扶起爱妃道:“刑不上大夫,爱妃的父亲是朕的国丈,他再犯错也罪不至死,朕会安排他去养老,爱妃就不要担心了。”

    “臣妾的两个兄长呢?”冯德妃一点不含湖,父亲可以不死,那会不会拿兄长来背锅?

    赵构替她擦去眼泪笑道:“连国丈都无事,难道朕还会欺负国舅?”

    德妃一声欢呼,扑进天子怀中,“谢陛下宽恕臣妾父兄,臣妾一时情急,不该来陛下御书房,臣妾保证不再犯,恳请陛下宽恕。”

    赵构点点头,“下不为例就是了,另外,朕要给爱妃说清楚,朕只是保国丈父子性命无忧,但该有的惩罚还是要有,否则,朕的社稷就不保了。”

    冯德妃俏脸一寒,颤声问道:“陛下打算怎么惩处我父亲?”

    “爵位不可能给他了,郡王贩卖私盐,朕会成天下人的笑柄,他违法所得要全部没收,朕会安排给他一座皇庄,他去皇庄安静呆几年吧!至于两个国舅,朕会给他们差事,让他们离开临安,等这件事慢慢消澹下去再说。”

    冯德妃目光暗然,看来父亲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

    她不得不再次感谢官家宽恕,告退走了。

    看着冯德妃走远,宦官小声禀报道:“陛下,颜都统已经来了,在外面等候!”

    “宣他觐见!”

    片刻,颜辛快步走进来,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怎么样,清单出来了吗?”赵构急问道。

    冯家父子贩卖私盐的数量清单早就出来了,赵构不关心,他更关心的是冯家的财富清单。

    “回禀陛下,已经出来了!”

    颜辛取出一份清册递上去,赵构连忙接过册子细看。

    他首先看到的是抄没府藏铜钱和金银,折合五十万贯,又看到下面,提取宝记柜坊库藏黄金和白银,折合钱三十五万贯,这两项加起来有八十五万贯,但还有玉石珠宝,绫罗绸缎,还有土地、房产和店铺,还有仓库的各种货物就价值十几万贯,总估价在一百五十万贯左右。

    但赵构也知道,现在临安的房产和店铺不好卖,有价无市,他便对颜辛道:“给他留两座宅子,包括现在的王府,再给他留十家店铺,货物也给他们,其他财物房产一律没收,充入内库。”

    “微臣明白了,另外,冯氏父子和其他抓捕的管事怎么处置?恳请陛下明示!”

    “所有管事作为私盐贩子公开处斩,至于冯氏父子,颜将军知道朕的归元皇庄吗?”

    “微臣知道,在宣州!”

    “对!把他们父子三人送去归元皇庄安置,今天就送走,再派几个梅花卫探子去监视,不准他们乱跑,告诉他们,两年后准他们回临安。”

    “微臣遵旨!”

    颜辛告退走了,赵构在当天晚上下旨,革除冯大吉广陵郡王之爵,贬为庶民,没收其非法所得,所有参与贩卖私盐的管事,皆斩!

    .......

    赵构这份旨意算是给其他皇亲国戚一个交代了,贩卖私盐动摇社稷根基,最多可以保住性命,但官爵、财产保不住了,这个度赵构把握得很好。

    但赵构没有想到的是,当其他十三名冯家管事以贩卖私盐的罪名公开处斩,但真正的私盐祸首冯家父子却安然无恙,仅仅只是免去爵位,如此不公正的判决,令民间和朝野一片哗然,整个临安城上下议论纷纷,太学生更是激愤万分,抨击天子公开袒护皇亲国戚。

    《京兆》也在几天后,破天荒地刊登了一幅版画,版画的名字叫‘打击罪恶’,三只肥硕的老鼠坐着轿子走了,十几名士兵按着蟑螂甲、臭虫乙、蝼蚁丙开刀问斩。

    这副版画影响之大,一个月内,整个江南地区都传遍了,连韦太后也颇有微词,认为天子对皇亲国戚过于宽容,处置不当,很容易寒了士庶之心,才是真正动摇社稷。

    ===

    【今天家里有点事,只有两章,见谅!】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邀见

    长丰茶馆内,吕纲将一封信递给了王牧,王牧接过信看了一眼,顿时吃了一惊,“是殿下的亲笔信!”

    吕纲点点头,“再过两天殿下的船队就到钱塘湾,殿下想见一见临安百姓,你把这封信登在明天的头版头条上。”

    王牧眉头一皱,“殿下要见百姓,安全怎么保证?”

    “当然是不下船,殿下就在船头会见一下岸上的百姓,路过临安总要打个招呼吧!”

    董安沉吟一下道:“就怕朝廷借口安全,到时关闭城门,不让百姓出城。”

    吕纲笑道:“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但临安城关得住百姓吗?”

    王牧和董安都笑了起来,确实关不住,西湖边那段城墙修建了十年了,到现在还三里宽的缺口。

    “我知道了!”

    王牧收起信道:“明天中午一定见报!”

    .........

    次日中午,《京报》再度轰动临安城,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封陈庆的亲笔信。

    “一别数载,君可安康?——致临安百姓”

    这封信不是给天子赵构,也不是给文武百官,而是写给上百万临安百姓,雍王信中说他福建路巡视,路过临安,特来探望临安百姓,将在六月十七日于钱塘江畔和百姓相见。

    一石激起千石浪,临安百姓奔走相告,雍王殿下将来临安,消息很快发酵,各种猜测在临安街头传播,传播最广的一个说法,雍王殿下亲率二十万大军,将分水陆同时进攻临安。

    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人脑海里不由出现千帆齐聚钱塘湾的壮观景象。

    这一次,天子赵构也格外紧张,他紧急召集政事堂相国议事,讨论应对之策。

    徐先图微微笑道:“报纸上其实写得很清楚,他只是途经临安,来亮亮相,显示一下存在,仅此而已,我觉得不用太担心。”

    秦桧摇了摇头道:“徐相国考虑问题太简单了,海防是我们最薄弱的一环,如果西军十万大军从海上突然杀来,直接兵临城下,临安根本就无从抵挡,这才是最危险的,难道没有这种可能性吗?我觉得完全可能,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陛下,微臣建议立刻从各地调集兵力保卫临安。”

    赵构心中担忧也和秦桧的想法差不多,他沉吟一下,又问张浚道:“张爱卿怎么看?”

    张浚澹澹道:“微臣和徐相国想法差不多,陈庆没必要偷袭临安,他若要攻打临安,必然会公开正大,写檄文,通报天下,然后走一步看一步,偷袭临安算什么?名不正言不顺,陈庆不会做这种蠢事。”

    张浚这番话说得很坦直,着实让赵构有点接受不了,但另一方面,赵构一颗心也落下了,他是真怕陈庆会突袭临安,他的军队都部署在四周防御,两天内赶不回临安,而临安只有三万军队,如果真像传言中那样,陈庆率领十万大军从海路进攻临安,他们军队根本抵挡不住。

    这时,朱胜非也道:“微臣也认为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发动战争要进行各种战争准备,我们在江北、江南西路都有探子,都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一切都很平静,而且之前京兆情报点也有消息传来,陈庆去福建路巡视了,从时间上算,确实是陈庆从福建路返回途中,微臣认为,陈庆其实是想利用这次机会笼络民心。”

    “朱相国说的对!”

    万俟卨也道:“现在临安城内因为陈庆即将到来,都快沸腾了,恐怕会出现让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满城空巷,都去钱塘江边了,陛下,我们必须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除了秦桧认为西军会偷袭,其他四名相国都认为偷袭不会发生,天子赵构也被众人说服,偷袭的可能性不大,但万俟卨的一番话同样也让赵构警惕起来,陈庆想在临安争声望、捞民心,怎么能允许?

    .........

    众人散去,赵构把秦桧和万俟卨留了下来,赵构坐在龙椅上沉默片刻道:“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把陈庆干掉?”

    秦桧吓一跳,虽然他也很想把陈庆干掉,但孰重孰轻他分得清楚,若刺杀成功还好说,可如果失败,陈庆报复起来,自己首当其冲。

    “陛下,陈庆必然防护周全,甚至露面的都不一定是他本人,若刺杀失败,就给他找到开战的借口了,微臣不建议这样做。”

    赵构也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冲动了,陈庆怎么可能给自己刺杀的机会,他按住了内心的冲动,又道:“万俟相国刚才提醒得好,陈庆此举必然是想收买人心,朕不能容忍万人空巷的情形出现,你们说一说吧!有什么办法防止?”

    秦桧看了一眼万俟卨,万俟卨躬身道:“卑职刚才也考虑了,最好的办法是关闭城门,借口是防止人多拥挤踩踏,但西湖城墙那边有漏洞,这就需要军队在那边拦截,比如用沙袋封路之类。”

    赵构点点头,又问秦桧道:“秦相公的意见呢?”

    秦桧阴险一笑道:“卑职建议双管齐下,今天和明天先挨家挨户通知民众,告诉他们可能会爆发战争,让他们不要出门,在家避险,这一步就至少能让一半以上的百姓不敢出门了,第二步就是万俟相公的方案,关闭城门,构筑西湖路障,但理由不是防止拥挤踩踏,而是防止战乱,人都是怕死的,他们不会冒这个风险去钱塘江畔。”

    赵构连连夸赞,“这就么决定了!”

    他随即下旨道:“速召颜辛和杨沂中来见朕!”

    ........

    钱塘知县王薄心事重重从临安府官衙回来,立刻把幕僚贾应芳找来,对他道:“刚刚接到任务,让我们配合军队挨家挨户宣传,要求后天上午百姓都不要出门,尤其不要去钱塘江边,告诉他们,会爆发战争,总之一句话,阻止他们出门。”

    贾应芳眉头一皱道:“这样做意图太明显了,就是不让百姓去见雍王,反而让大家更加反感,恐怕最后结果会适得其反。”

    “什么结果和我们无关,我们只管执行上面的命令,挨家挨户去通知百姓,你先写一份布告,我找人抄几十份,贴在城内各处。”

    贾应芳眼珠一转道:“我写!这就写!”

    “满城百姓知悉,雍王陈庆欲夺取临安,特哄骗百姓出城屠戮,以此夺城,用心险恶,不可不防,天子和朝廷欲保百姓平安,请百姓相信朝廷,安心在家,不可中雍王奸计......”

    满满一篇布告,就是让百姓相信朝廷,不要出门,不要去江边,会被陈庆趁机屠杀,整篇布告思路正确,目的明确,恐吓氛围到位,完全体现了天子和朝廷的意图,但会不会有效果,或者起到反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集会

    陈庆的船在天亮时进入了钱塘湾,他来钱塘江当然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这其实是一种临界性的压迫,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战,就像单枪匹马来敌营前挑战一样,敌军却束手无策,不敢妄动,十艘大船抵达临安城下,朝廷却不敢应战,这将彻底撕掉朝廷的遮羞布,会极大影响军队和朝廷的士气。

    海面上雾气缥缈,船队挂着大灯笼,保持前后距离,借助一点点风力,在海面上航行极为缓慢。

    陈庆和周宽站在船头,此时雾气已渐渐散去,远处陆地的轮廓依稀可见,周宽笑问道:“殿下觉得朝廷会埋伏一支军队在岸边伏击我们吗?”

    陈庆摇摇道:“赵构或许会有这个想法,甚至还会想派人来刺杀我,但我相信他手下相国一定会把他这个愚蠢的想法按下去。”

    周宽点点头,“这个想法确实愚蠢,不管他派军队伏击,还是派人刺杀,都是等于向我们宣战,这个后果,对方无论君臣都很清楚,但他们一定会阻止百姓前来,比如关闭城门,恐吓民众,可以预见,岸上的百姓不会太多,殿下要有心理准备。”

    陈庆微微笑道:“百姓来或不来都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来过了,只要我们来过,如过无人之境,那我们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朝廷聪明一些,应该广泛宣传我们只是来补给澹水、经停修理损坏船只之类,根本不把我们的停靠当回事,这才能把我们这次访问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相反,一味的阻拦、恐吓,只会显示出他们内心的害怕,这也是我所期待。”

    周宽呵呵一笑,“恐怕朝廷没有这么睿智!”

    船只渐渐靠近了钱塘江口,南面岸边出现了无数百姓,向船队挥手呼喊,那边是萧山县,萧山县没有阻拦,几乎全县的百姓都出城了。

    .......

    此时,临安城内一片混乱,数万百姓被堵在东城门前,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士兵。

    “开门!开门!”

    “你们都是懦夫,胆小鬼!”

    愤怒的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城下的百姓声势浩大,人头簇蔟,愤怒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很多人找来石块和臭鸡蛋,如雨点般向城头士兵砸去,士兵们纷纷蹲下躲避,很多士兵被臭鸡蛋砸中,狼狈不堪。

    这时,有人跑来大喊,“涌金门可以出城了!”

    百姓纷纷掉头,如潮水一般向涌金门方向奔去.......

    涌金门一带没有城墙,甚至连城门都没有,直接通往城外西湖,这一段倒不是朝廷没有钱修城墙,而是各个权贵施压的结果,西湖边最繁忙的地段几乎都被权贵们霸占了,他们修建酒楼、茶馆、青楼,夜间生意极好,为了不影响生意,权贵们集体向朝廷施压,以至于涌金门的城墙和城门迄今都没有修建。

    上千士兵在涌金门处拦截,士兵用沙土袋在这里堆成泥沙墙,并设置路障,但他们面对的是十余万愤怒的百姓,士兵们虽然都拿着弓箭兵器,可没有人敢开弓放箭。

    由数千太学生带头,愤怒的百姓们用石头砸向士兵,密集如冰雹一般,千余士兵用盾牌也抵挡不住,被砸得东奔西逃,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推翻了路障和泥沙墙,如海潮决堤一般冲出了城门。

    涌金门可以出城的消息不胫而走,数十万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声势浩大。

    雍王陈庆的到来如同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临安百姓压抑已久的怒火,微薄的收入,高昂的物价和房租,多如牛毛的税收,压得底层百姓喘不过气来。

    一边是百姓生活艰辛困苦,一边是权贵挥金如土,奢侈无度,数十万百姓出城去迎接雍王,与其说是对雍王的爱戴,不如说是对南宋朝廷的愤怒和反抗。

    秦桧和万俟卨在午门处等候消息,城内到处弥漫着愤怒的气氛,他们不敢到城内去,唯恐被暴民所伤。

    万俟卨满心焦虑道:“秦相公,好像城内的气氛不对,和我们劝说的效果相反,我听说基本上没有人在家,全部都出来了。”

    秦桧澹澹道:“说明百姓对朝廷不满,我不准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反着来,我早就想到了,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万俟卨暗暗撇嘴,明明就是他考虑不周,现在又说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此人脸皮之厚,世间罕见。

    这时,一名随从奔跑来报,“启禀秦相公,启禀万俟相公,涌金门那边没有能拦住百姓,大量百姓都从涌金门出城去了。”

    万俟卨倒吸一口冷气,望向秦桧,秦桧却面无表情,就仿佛真在他意料之中一样。

    万俟卨小心翼翼道:“秦相公,要不要禀报官家?”

    秦桧凌厉地看了他一眼,打了个哈哈道:“我还有重要政务要处理,这里就交给万俟相公了。”

    他转身扬长而去,把一堆烂摊子丢给了万俟卨。

    万俟卨骂了一声,这才醒悟过来,欺上瞒下,好事自己揽,坏事推给别人,这就是秦桧相位不倒的秘诀,秦桧不想给天子汇报,自己又何苦做这个恶人?这种事情,谁去汇报谁倒霉。

    万俟卨也找一个借口,匆匆熘掉了。

    ........

    船队浩浩荡荡驶入了钱塘江,逆水行舟,有纤夫在南岸拉纤,南岸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山峦起伏,没有什么人,但北岸却是人山人海,延绵十余里,数十万百姓冲破阻拦,来到钱塘江边,岸上敲锣打鼓,彩旗飞舞,欢呼声此起彼伏。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那艘庞大无比的十万石巨船,陈庆就站在船头,向百姓挥手致意,欢呼声更加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这时,一艘百石船只从大船上缓缓放下,四根铁链拉拽着小船,三名士兵摘下大铁钩,划动小船向北岸驶来,十几名老者被扶下小船,这些都是吕纲事先安排的代表,都是六十岁以上的长者,有大儒,有世家,有贫寒人家,十几人几乎代表了所有阶层。

    万众瞩目之下,十几名老者上了小船,行驶到大船前,连同小船一起,被铁链拉上了巨型大船,设计得非常不错,还有两根绳索穿过船舷,将小船紧贴着船壁,而不会晃荡,岸上数十万人一片欢呼。

    一众老者向前陈庆行礼,陈庆请他们坐下,尽量靠船舷边,使岸上百姓都能看到他们。

    陈庆笑道:“我很久没有来临安了,但我一直惦挂着临安的父老乡亲,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听听大家的难处,尽我一切所能帮助大家。”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聚心

    一名最年长的老者站起身道:“我先说吧!老朽程然,原是东京国子学博士,今年已经八十岁了,我最欣慰之事,就是在生前看到殿下驱逐鞑虏,恢复我汉家江山,听闻收复河北的消息,老朽失声痛哭,后来殿下又收复幽燕,老朽更是在祖先面前上香,告慰列祖列宗,殿下的丰功伟绩,必将列入史册,被后人敬仰.....”

    说到这,老人心情激动,又忍不住流下泪水,众人连忙劝慰,好一会儿老人才平静下来。

    这时,另一名老者道:“小人开了一家安福居酒楼,现在朝廷倒行逆施,传闻又要对所有商人强卖会子,临安商人人心惶惶,我们很多人都想去北岸扬州,可是朝廷却封锁运河,不准百姓迁徙北上,恳请殿下给我们开辟一条北上的通道。”

    陈庆点点头,“你们可以南下福建路,可以去江南西道,通道很多,他们拦不住,如果想走水运北上,也可以直接乘船去当涂县,当涂县是我的地盘,我会尽快开辟一条过江通道,安排渡船过江,不用去镇江府。”

    老者欣喜问道:“可以直接乘船去当涂县吗?”

    “当然可以,从太湖走溧水,到丹阳湖后,穿过湖泊到北面,再走姑溪河,就直接到当涂县了。”

    另一名老者叹息道:“殿下能在临安开设常平店吗?我们这些老人挣不到钱,只能给家里添麻烦,家人虽不说,但我们心里难过啊!”

    陈庆点点头道:“常平店暂时开不了,但我或许可以想想别的办法帮助大家。”

    陈庆和众人交谈了半个多时辰,这才让船只送老人回去,这时陈庆拿着一面赤底黑龙旗在船头高高举起,数十万百姓在岸上再度热烈欢呼起来。

    “万岁!雍王殿下万岁!万岁!”

    他们毫不掩饰内心的敬仰,喊出了压抑在心中已久的心中话,他们渴望着雍王能够早日登基,取代残酷剥削他们的大宋皇帝。

    “万岁!雍王殿下万岁!”

    呼喊声此起彼伏,一直喊到大船调头,缓缓驶远。

    这一天,必将载入史册。

    ........

    世子陈冀也陪同父亲接见老人,不过他始终没有说话,一直安静地听取父亲和老人们交流,这是陈冀很好的品德,善于聆听,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表露,只有父亲询问他时,他才会说出来。

    “冀儿,你对今天的临安之行有什么想法吗?”下午喝茶时,陈庆见儿子一直沉默不语,便笑着问道。

    “孩儿对父亲的临安之行没有异议,数十万百姓来迎接父亲,孩儿也很激动,只是孩儿不太明白,为什么要专门接见老人?”

    “世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

    旁边周宽笑道:“我也是老人,这个问题我体会更深。”

    “晚辈愿洗耳恭听!”

    “首先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是尊重长者,尊重老人,哪怕是乡下种田的老农也值得我们尊重,这是我们的信仰,殿下专门接见老人,实际上就是告诉每一个人,殿下尊重信仰,尊重传统。

    其次,家家户户都有老人,老人是家庭的基础,殿下接见老人,最容易拉近和百姓距离,感动所有的人,最后大家的呼喊世子也听见了,那就是所有人都感动了。

    第三就是均衡,获得殿下接见,这个名额多么稀少,让甲员外上,乙员外必然不服气,凭什么啊!让丁掌柜上,丙掌柜也会不满,众口难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人上,别管这老人是做什么的,只要是老人,大家都会尊重,也就不会有异议,世子明白了吗?”

    陈冀起身行礼道:“长者教诲,陈冀铭记于心!”

    周宽连忙请陈冀坐下,笑着对陈庆道:“我就喜欢世子的谦虚知礼!”

    陈庆微微笑道:“周参政事说得很对,三点都说到要害上,但接见老人只是一个姿态,调动气氛的效果很好,要想得到所有人真正的认可和尊重,还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好听话谁都会说,要想有切实效果,就必须得拿出爱护老人的具体方案。”

    “殿下具体打算怎么做呢?”周宽笑问道。

    陈庆微微笑道:“我打算给临安六十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三百文钱补贴,一直常平店建起来为止!”

    周宽眉头一皱,“这得多少钱?”

    陈庆又笑问儿子道:“冀儿觉得呢?”

    陈冀想了想道:“关键要看有多少人?每月支出多少钱?再权衡利弊!”

    周宽惭愧道:“世子说得对,得了解具体情况后才能做出判断,我有点急躁了。”

    “周公从前是管钱的主官,其实所有管钱的主管都一样,听到花钱就头疼,哪怕花一文钱也觉得没必要。”

    陈庆笑着给儿子解释,也就给了周宽一个台阶。

    周宽呵呵一笑,“殿下还真是了解我!”

    陈庆又缓缓道:“这个问题我早就让情报站调查过了,临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概有两万人左右。”

    周宽愕然,“才两万人?”

    陈庆点点头,“大部分底层贫困百姓的寿命都到不了六十岁,能过六十岁基本都是家境不错,或者达官贵人,所以六十岁以上老人也就两万人,但这两万人中,至少一半都是家境宽裕或者达官贵人,他们不稀罕每月三百文的补助,更不屑去排队领取,所以享受三百文补助的老人最多也就一万人左右,每个月就就三千贯钱,一年三万六千贯钱,其实也补助不了几年,冀儿还有疑问吗?”

    陈冀犹豫一下问道:“父亲为什么要定每月三百文?而不是其他数额。”

    陈庆呵呵一笑,“临安米价斗米六十文,我就是补助老人每月五斗米而已。”

    “孩儿明白了!”

    陈庆回房写信去了,周宽给陈冀倒了一盏茶笑道:“从老人着手突破确实是一个妙招,占据了道德高地,朝廷若要干涉阻止,肯定会被人骂死,除非他们也拿一笔钱和我们竞争,但这种事情朝廷肯定不会做?”

    “为什么朝廷不会做?”

    “朝廷风险太大,给临安老人发钱,那别的地方呢?朝廷算下来肯定得不偿失。”

    “也对!其他地方会不满。”

    周宽压低声音又笑道::“发现你父亲的深谋远虑了吗?”

    陈冀摇摇头,不解道:“晚辈没有发现!”

    周宽微微笑道:“你父亲早就命令情报站调查临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人数,今天接见老人可不是一时兴起啊!甚至今天来钱塘江也是早有策划。”

    陈冀默默点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61/ 第一时间欣赏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封侯》为转载作品,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侯介绍: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是宋金争夺陕西乃至西北的战略决战,宋军惨败,宋朝的战略重心转为保卫四川。
数年后的宋金议和,西部最终以大散关、秦岭一线为界,陕西和西北尽失,皆种因于此。
当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富平之战中苏醒。
一切都不一样了。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