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六章 会聚

    崇祯十三年春,周显的院试轻松而过,成绩处于中流位置;而乡试则略显艰难、名次基本上落于下流。会试一路懵懵懂懂,至于成绩如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周坤通过了院试,和当日的林老夫子一样,成为了一名秀才,但乡试却没有通过。这个时候,恰好周显的兄长周贞意识到中原动荡,舞阳城最终恐怕难以保全,就将大部分家产变为金银,托人运到了京师。而周坤乡试过后,也想放松一些心情,便随之来到了京师。

    周乾也向上司告了假,特地来见周坤。数年之后,四人终于又再一次聚在一起了。周泰没心没肺的笑着,向周坤道:“小坤啊!你这次还真是不行,我小叔现在都成举人了。说不一定今后还会是进士,你看看你,仅是个秀才。当时四个人中,你可是读书最好的。”

    周坤脸色微红,不好意思的垂下了头。

    周显拍了一下周泰的头,恼怒的说道:“就你会胡说。”然后转向周坤道:“小坤,一次失误算不得什么。你现在还年幼,等下次科举再中就好了。”

    周坤脸色稍解,叹了一口气道:“二公子,自从你们离开之后,我就一直跟着林老夫子。这次中了秀才,他已经高兴的不成样子了。但是他也坦言,自己确实也教不了我更多了。我这次前来,一是为了来看你们一下,二是大公子让我过来找老爷,让我跟着他求学。”

    周显撇了撇嘴,道:“我父亲不进学已经几十年了,官场经验倒是一大堆。但这应试科考,他还真教不了你多少。”

    看周坤脸色突然黯然了起来,周乾心中不忍。向周显道:“二公子,你是太子的陪读,为你授课的都是些朝廷的大儒。你看你能不能帮我弟弟一下,替他找一个先生。”

    周泰也说道:“是啊!小叔。你认识那么多人,就帮小坤一下吧!”

    周显看了看三人,认真想了一会,道:“这样的人倒是还真有,只不过不在京师,而是在江西。”

    周坤脸色疑惑,面朝周显道:“二公子,你一直在京师,怎么会认识江西那边的人?”

    周乾在宫中为羽林卫,比较清楚各项事情,他带有几分疑惑的语气向周显道:“二公子,你说的莫不是被贬到江西的杨翰林?”

    周显点了点头,道:“朝廷的三翰林之一。虽然被贬斥,但在朝廷之内,无论是学问还是名声都是顶尖的。他在一年前便为我和太子授课,是我最敬仰的先生。自他离开之后,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如果小坤你愿意,我就写一封信,将你荐到他那里求学。”

    周坤满脸兴奋道:“我愿意。杨翰林也是我佩服的人,如果能到他那里当学生,简直是我的荣幸。”

    周乾脸色苦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周泰拍了一下周乾的肩膀,安慰他道:“小坤那是去求学,又不是出外游玩。以后如果中了举人、进士,你们兄弟两个不是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了吗?”

    周坤这时才注意到周乾脸色难看,张了张嘴,停顿了一下道:“哥……”

    周乾摆了摆手,脸色挤出一丝笑容道:“别说这个了。今后你就跟着杨翰林好好求学,千万不要辜负了二公子的一番好意。今天我们兄弟相逢,你陪我好好喝一杯。”

    周显端起酒杯,看向周乾。这几年他一直在羽林卫任职,目前已是一个旗长。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其他的,都成熟了不少。他一直与周坤分隔两地,此次见面是几年间的第一次。却能如此稳住自己的情绪,实属不易。

    崇祯帝看着侍立在一旁的吕大器和袁继,道:“你们是这次会试的主副考官,几日辛苦。共招取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共二百九十六名,人数远超往年。但是否在中间还遗漏掉了一二人才?”

    两人相互望了望,眼神之间流露出一些惊诧。吕大器跨步上前,微微躬身道:“陛下,我等二人会同诸位考官,兢兢业业数日,断不敢有丝毫懈怠。但陛下也知道,考生如此之多,有时候难免会有所遗漏,还望陛下赎罪。”

    崇祯帝摆了摆手,道:“朕没有想要怪罪你们的意思。只是昨夜朕略微翻看了一下各个考生的试卷,发现在落选考生之中,有几篇文章也十分有见地。为了避免朝廷失去栋梁之才,朕决定新增四名进士,凑够三百名。你们觉得如何?”

    袁继犹豫了一下,出言道:“陛下,这个,没有旧例可循啊!”

    崇祯帝笑了笑道:“所以,朕不是正在和你们商量吗?”

    吕大器性格较为圆滑,听到崇祯帝如此说,连忙道:“陛下为士子之心,臣深为感动。而且只是加上四名,对整体无碍。即使陛下已开金口,臣下自然无不应允。”

    崇祯帝对吕大器的态度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那就再加上四名,凑够三百之数。但这件事,除了我们三人之外,我不想任何其他人知道。你们可明白?”

    吕大器躬身拜道:“陛下,为臣知道了。是为臣与诸位考官审批数天,从考生之中选取了三百进士,交由陛下御览。”

    崇祯看了一下袁继,后者连忙点头道:“原是如此。”

    崇祯帝点了点头,说道:“周显、林铉、曾益、李正茂这四人,你们加上去吧!另外,这次的殿试,朕想扩大一点殿试的人选。”

    吕大器脸露疑惑道:“陛下这是何意?”

    崇祯帝停顿了一下,说道:“以前是由你们审批,决议出三甲进士。而殿试大多数时候只是例行工作,并无多大作用。这次,朕准备从三百进士中,选取四十八人进行殿试,以选出真的的有干才而不仅仅只是以文章著称于世的人。”

    吕大器拱手道:“殿试本就是陛下亲自审议,当然也应该由陛下做主。但其中的人选还希望陛下能提前告知为臣,由为臣派人提前通知他们。”

    崇祯帝拿出一份文牒,递给吕大器道:“名单我已经拟好,你就派人去通知吧!”

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试

    两人刚走出武英殿,袁继便气急败坏的对吕大器道:“俨若,陛下如此恣意妄为,你怎么没有出一言反对呢!”

    吕大器淡淡一笑,道:“文川,不要急,慢慢说。”

    袁继跺脚道:“我能不急吗?这样完全违背朝廷礼制,也不合祖宗规矩。不行,我得赶快去告诉其他大臣们,让他们集中反对陛下。”

    吕大器一把拉住袁继道:“袁兄,你怎么如此糊涂啊!我告诉你,你现在去将这些告诉那些其他大臣,我保证明天你就会呆在天牢里面。”

    袁继脸色微变,道:“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任由陛下如此胡闹?”

    吕大器叹了一口气道:“袁兄,朝廷内的形势,你我都清楚。东林党、阉党各有势力,陛下多受制约。陛下想凭借此次科举招揽一些自己可以信任的人,这也不是理所应当之事吗?这些进入殿试之人,直接接受陛下的御选。今后就都是天子的门生,他们忠心的或许就只有陛下了。这是陛下谋划的大局,你我二人必须同意。”

    袁继叹了一口气,说道:“殿试倒是没有问题,但陛下为何还要增加四个进士名额呢!这不是等于完全否认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吗?”

    吕大器笑了笑,将手中的文牒递给袁继,道:“你先看看这个吧!”停了一会,他语气平淡异常的说道:“看到了没,周显这个名字可是在殿试名单中位列前茅的?他在崇祯八年,用火铳打死了满虏贝勒萨哈廉,携带蒙古汗阿布奈及其母亲囊囊太后返回我大明境内。被陛下任命为昭信校尉,陪太子读书。可以说,他是陛下一手提拔的。而这次,陛下将他的名次从孙山之后调到孙山之前,然后又将他加入殿试名单。这其中的深意,你还看不出来吗?”

    袁继脸露惊愕,过了好一会才道:“那陛下为什么还要加四个名额,直接加上周显一个人不就行了吗?”

    吕大器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啊你,就是太直。如果只加一人,那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我对你说,这件事有关陛下名声,你我必须将它完全烂在肚子里面。否则,以陛下爱好虚名,而又外宽内忌的性格,绝对会要了你我的老命。”

    袁继沉默了良久,最终点了点头。

    武英殿为崇祯皇帝平常召对大臣的地方,一般十分的安静。但今日却难得的热闹了起来,六十余人聚于厅内。其中四十八人为殿试的学子,十数是个从各部而来的考官、记笔,还有数个侍候的宫女太监。

    随着一声长长的喊叫,崇祯皇帝迈着阔步缓缓走了进来。武英殿内吵闹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齐齐跪下向崇祯帝拜礼。

    崇祯挥手让众人起来,坐到龙椅之上,沉声道:“诸位都是朝廷千挑万选而来的士子,是我大明的未来。今日朕聚集你们,只想问汝等一句。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

    众人脸色一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崇祯帝脸上闪过一股怒色,再次问道:“你们说今日朝廷之困局,到底该如何解决,如何才能再次中兴我大明?”

    周显在殿内所站立的位置并不靠前,听到崇祯帝如此发问,心中也略感吃惊。自尊心极强的崇祯帝发出如此之问,可见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要改变大明目前的颓势。周显在心中也不禁问起了自己,如何可以中兴大明?

    此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学生有奏。”

    如何中兴大明?这个话题太大,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谋定一个清晰的思路。但朝堂之上,不怕砖石之言,最怕无人应说。这一声喊叫打破了堂内的沉静,也冲破了众人沉默给崇祯帝所带来的尴尬。他脸色一喜,连忙问道:“卿是何人,家住何地?”

    那人躬身一拜,高声道:“学生魏藻德,顺天通州人。”

    魏藻德!周显听到他的名字,心中一凛。这可是崇祯帝的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在崇祯十三年他亲封的状元郎。但这位状元郎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帝向他询问对策,他却选择闭口不言。在李自成入京之后,他静静的呆在家中,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一定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

    当刘宗敏将他下狱逼捐之时,曾经问过他“为何不去殉死?”他却答了一句“方求效用,哪敢求死?”,一心想要投靠新朝。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宗敏轻视他的人品。且不相信他堂堂一个首辅会仅仅只有几万两银子。最后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之下,脑裂而死于狱中。此刻,周显听他首先发言,心中暗想此人的确有几分察言观色的本事,却不知他的真实才能到底如何?

    崇祯帝回想了一下,他曾阅览过大部分进士的文章,对此人印象并不深刻。再想到他仓促而言,所述应该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但他首先发言,却解了自己的困窘,对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观。带着淡淡笑意,温言道:“卿有何策,尽且说来。”

    魏藻德直了直身子,高声道:“学生以为,欲报昔日之仇,必首先令天下之人‘知耻’。士卒知耻而忘其身,百姓知耻而顾其家,将相知耻而尽其责。满虏肆虐,流贼横行,只有令天下之人都能知耻而后勇,才能改变朝廷颓势,再次中兴我大明。”

    崇祯帝点了点头,说道:“此论有礼,但如何又能使天下之人知耻?”

    魏藻德自信说道:“想要天下之人知耻,倒也简单,施以教化即可。天下士人何止千万,陛下在朝廷之上,对将相大臣进行说教,让其尽责。而将那些士子派往军中,乡间让其对士卒百姓施以教导,让其忠心卫国。如此,自可人人知耻,人人尽心,朝廷中兴可待。”

    他抬头看了看崇祯帝,发现对方极其感兴趣,随即继续说道:“回想崇祯十一年,满虏兵临通州,学生曾主动上城坚守,对百姓传授天下大义。教其忠心报国,死守城池。在学生和诸位百姓的坚守之下,满虏始终不能破城,最终率部向东而撤。如此,可见百姓确实是可以施以教化的。”

第一百六十八章 殿试2

    崇祯帝听到这里,顿时也上了心。此刻对魏藻德已不是单纯的看好,而变成完完全全的欣赏了。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便首先想出应对之策。而且思路如此清晰,说话有理有据。而且他竟然还有抵抗满虏的经历,仅凭这点,都远超朝廷内的诸个大臣了。

    崇祯帝转向旁边,锦衣卫同知李若珪连忙上前附耳轻声说了一会。崇祯帝脸带笑意,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昔日,朕也听闻满虏进攻通州之时,有不少百姓主动上城助官军坚守,却不曾想其中就有卿。卿之所为,不知要令多少朝廷大臣汗颜啊!”

    魏藻德躬身拜道:“这都是学生应尽的本分。”

    崇祯帝笑了笑,道:“卿为国尽忠,所言也十分有理。来人啊!赐茶赐座。卿先坐在一旁休息片刻,待我也听听其他学子的高论。”

    魏藻德躬身谢恩,旁边的太监搬过一个座椅放到殿角左侧。他向众臣拱了拱手,随之坦然坐到座椅之上。

    周显心中也暗自赞叹,这魏藻德确实厉害。所述之策可行不可行暂且不说,仅他对时机的把握和对崇祯帝性格的掌控已超越在座的所有人。他首先发言,解了崇祯帝的尴尬;接着又很好的叙述了他自己的对策,而且他说的虽然并非金玉之策,但也绝对不是纯粹的引砖石;最后再讲述自己昔日的功劳,以彻底打动崇祯帝。不愧是在四十岁就能当上内阁首辅的人,果然一出手便不同凡响。

    众人看魏藻德如此受看重,脸上俱皆露出钦佩和羡慕的眼神。随后纷纷出言,一时间热闹非凡。但其中的大部分人要么逻辑不清,要么献策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在周显听来,唯有一名叫葛世振提出的“增兵不如练兵,加饷不如清饷”的建策和另一名叫高尔俨提出的“先固民心,再稳京师,稳内然后向外,徐图辽东”的意见有不少可取之处。

    慌慌乱乱,这场殿试一直持续了数个时辰。崇祯帝也十分愿意听这些学子不成熟的意见,过了中午,他甚至还赐食了一次,容许他们继续叙说。待到基本上所有人都说了一遍后,崇祯帝四处看了看,突然望向周显问道:“周显,这所有人之中,好似只有你从始至终没有发过一言。你为太子陪读,此刻又高中进士,可不能落于旁人。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崇祯帝的突然出声,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周显身上。太子陪读这样的身份,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渴望,所有人都好奇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放眼望去,看到的却仅是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青年。再加上他从未发言,如果崇祯帝不发言,甚至没有人会意识到他的存在。心中不禁生出一些轻视之意,暗想也不过如此。

    周显听到先是一怔,心中暗自犹豫。他并不是没有想法,但大明的病是从里到外的,头疼医疼,脚疼医脚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那些有用的说出来,崇祯帝听不听暂且不说,绝对会触及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他看到崇祯帝带笑的样子,心中有所触动,进而上前躬身拜道:“陛下,学生是有些建策,但想了想,觉得可能不太可行。故而,不说也罢。”

    崇祯帝笑了笑,道:“还没说呢!就自觉不行,你倒是真有趣。你们都为我大明新中的进士,虽然尚未从官,但以后都将是朝廷的栋梁。刚从官时,不怕做错,只怕不做。所以,行与不行,我自有论证,你且说来。”

    周显长舒了一口气,随即出言道:“刚才诸位学子的说法,我都已经听过了,也都有可取之处。但无论是教化百姓,还是练兵增兵,都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钱。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朝廷只有丰盈了府库,才能做下面的一切。”

    朝廷府库空虚到什么地步,没人能比崇祯帝更加清楚。防御满虏需要银子,平叛流贼也需要银子,招抚流民也需要钱财。他此刻听到周显如此说,不禁暗自点了点头。旁边的魏藻德看崇祯上心,心中略急,站起来道:“欲充盈府库,莫过于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朝廷赋税,但现在中原糜烂,流贼四起,而山东、河北、乃至京畿要地又遭满虏肆虐,也比中原强不了多少。朝廷八成以上的赋税依靠南方,如果再行加税,恐怕会激起民变。而节流肯定就更不可行了,朝廷各处的支出已经到了不能再省的地步。所以周兄之言,恐怕只在理论可说,而实不可行。”

    周显点了点头,魏藻德无论人品如何,但这才学确实是有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所在。而崇祯帝也没阻止他说话,显然是也有几分认同。

    周显笑了笑,道:“的确如魏兄所言,充盈府库只有开源和节流两个办法。这节流的确是没办法了,而且以后朝廷要彻底平叛流贼、剿灭满虏,这流不但不能节,反而要开。但开源在周某看来,有一些地方还是可供朝廷抉择的。只要朝廷真的下定决心,每年至少可以增银千万。”

    崇祯帝心中惊诧,手握龙椅,身子向前问道:“在什么地方可以?”

    周显停顿了一下,到了现在,事情已到了不可不说的地步。他沉声道:“陛下,我以为至少有几个方面是可以的。一、重开海运,允许民间出海,以增加朝廷赋税。二、对盐、矿、茶三样征收重税。这三样利润极大,但税收极低,真正的富了一部分人,但空了朝廷赋税的府库的行业。三、对西北贸易征收重税。自与满虏开市之后,大量晋商从我大明、满虏两边获利。一年所得,何止千万?而如此所为,以资敌之举而与别的商人征求一样的税收,本就不公。四、重新丈量土地,将士绅抢占普通百姓的田地全部归还于他们。同时,禁止民间土地买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以增田税。”

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试3

    周显一口气说了四条,中间没有丝毫停顿。实际在他心中还有第五条,削藩清贵,将藩王勋贵的数量减少,将他们的田地逐渐收为国有,以减少朝廷每年的支出。只不过这个,周显没敢说出来。

    周显说完,不仅殿内的众人,就是崇祯帝也惊的呆住了。整个大殿之内,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过了半晌,吏部郎中吴昌时顿时站起身子,指向周显,向崇祯帝道:“陛下,此小儿妄议朝政,请陛下下令斩之。”

    旁边的新任首辅薛国观历来对吴昌时不满,冷冷说道:“陛下招揽士子在此,本就是为了议论朝政,何来妄议之说?况且,连陛下都还没说什么,你插什么嘴。这武英殿里,什么时候轮到你吴郎中说话了。”

    吴昌时勃然大怒,正准备出言反击。却见崇祯帝挥了挥手,接着缓缓站立起来。他看了一眼周显,接着沉声说道:“这天也不早了,今日的殿试就到此为止吧!待朕仔细考量之后,稍后自会公布此次科举的名次。你们都先退下吧!”说完,他头也不扭的向殿后走去。

    周显随大股人群走出殿外,所有人都远远的避开了他,对他指指点点而又议论纷纷。就在这时,王承恩突然快步从远处走了过来。他径直走到周显跟前,向他拱了拱手,接着说道:“周公子,请随我来。”

    王承恩领周显走到皇极殿前,崇祯帝正站在一个汉白玉云柱旁边,定眼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宫殿。王承恩上前躬身拜了一下,道:“皇爷,周显来了。”崇祯帝轻轻挥了一下手,王承恩躬身缓缓向后,一直退到不能听到二人谈话的距离之外。

    寒冬刚过,凛冽的冷风还时不时的吹来,给这天增添了几分凉意。过了半晌,崇祯帝这才缓缓回过身来,定定望向周显道:“周显,你在武英殿说的,是别人教你那么说的,还是你自己真的就是那么想的?”

    周显躬身拜道:“禀陛下,都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并无其他人指说。”

    崇祯帝看周显脸上并无半点异色,停顿了好一会,这才长长叹了一口气道:“你这次闯大祸了。先下去吧!凡事由朕给你做主。”

    周显刚走出午门,便见周泰搀扶着周天鸿快步向自己这边跑来。他心中惊愕,连忙快步迎了上去。周天鸿年过六十,身体一直不好。这样跑来,已是靠着意志在坚持。周显到跟前之时,发现他满脸通红,不住的大口喘气。他看到周显,回了一声气,疾声厉色问道:“陛下他怎么说?”

    周显笑了笑,道:“父亲,你别急。陛下他没说什么,只是安慰我说他会为孩儿做主。”

    周天鸿好似完全放松了下来,长长舒了一口气,停了一下道:“一切回去再说。”

    一路上,周显都偷偷望向周天鸿,他脸色阴沉,一句话也没说。只有周泰在旁边悄悄以眼色示意,这次是将周天鸿气大了。

    走到家门口,周天鸿从马车上走下,一边向屋内疾走,一边高声喊道:“高天,高天……”

    高天听周天鸿叫的急,连忙从屋内走出,迎上前去。“老爷,有什么事吗?”

    “我家现在还有多少现银?还有,贞儿上次派人送来的东西大约价值多少银子?”

    高天躬了一下身,道:“现银不多,也就两千多两。那批东西现在都存在钱庄里面,大约值二十余万两。”

    周天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立即去钱庄将那些东西全部先抵押出去,抵押成二十万两银子。然后换成一万两和五千两的银票,带回家中。”

    高天脸露惊愕道:“老爷,你这是要干吗?”

    周天鸿恼怒的摆了摆手。“你就别多问了,现在立即去,让周泰陪你一起。”高天躬了一下身,回屋内拿出一张纸契,和周泰匆匆茫茫走了出去。

    这时,周天鸿又转头向旁边道:“锦瑟,立即准备纸张和墨汁。”然后他转向周显道:“你进屋去,将今天的事情全部写下来。”

    周显已经站立了一天,本来就疲惫异常。但稍微露出一些不耐烦之色,便看到周天鸿脸色不善。不禁咽了口吐沫,转身向屋内走去。

    大约两柱香之后,周显将所写的递给了周天鸿。他稍微看了一下,对周显道:“在开头写上学生周显禀明先生。”

    周显脸露惊愕道:“先生?……。父亲,你这是要传信给谁啊!”

    周天鸿恼怒道:“你可知道,你提的那些建策,每一个都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你区区小儿,不知道天高地厚,目前已经将朝廷大臣从宫内到宫外都得罪了遍。陛下深信杨嗣昌,也只有只有他或许还能救你一命。”

    周显看周天鸿脸色急切恼怒,此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愣了愣,拿起笔写下了那几个字。周天鸿取过来一个信封,将信装在里面。然后从腰间取下一个令牌,一并递给旁边的李开道:“带着我的令牌去太仆寺取两匹骏马,你交替换着,一路马不停歇的赶往襄阳,将这封信交到杨阁老手中。”

    李开接过来,然后拱了拱手,快步向外走去。

    没过多久,高天和周泰从外面走了进来,将一叠厚厚的银票放到周天鸿手里。周天鸿点都没点,取出一叠递到站立在旁边的周坤,而将另一叠收入怀中。“小坤,你先替我拿着这一部分,然后随我一起出去办点事情。”

    然后,周天鸿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向周显道:“你好好呆在家中,一切都交给我,一切都会过去的。”

    周显点了点头,一直目送周天鸿和周坤的背影慢慢消失不见。

    周泰看他们离开,顿时长舒了一口气,走到周显面前道:“小叔,你不是中了进士,去参加殿试了吗?怎么突然间就这样了。”

    周显叹了一口气,脸色黯淡,怔怔的望向远处道:“小泰,我这次好像真的闯大祸了。”

第一百七十章 应对之策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去,周天鸿在周坤的搀扶下,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进家门。高天看到,连忙迎了上去,双手扶住他道:“老爷,您回来了。”

    周天鸿摆了摆手,道:“你下去给我和小坤准备一些吃的。”然后他转身看了一下在旁边站立的周显,叹了一口气道:“你随我来。”

    周显点了点头,随他一直走进厅内。

    周天鸿接过锦瑟递过来的一杯茶,慢慢品了一口道:“锦瑟,你也先出去吧!我有点事要和显儿说。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进来。”

    锦瑟作了一揖,缓缓向外退去。

    周天鸿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土地为乡绅存在的根本,而禁止民间海运则是很多官员富户获取暴利的一道绝好途径。而盐、茶、矿这三样,能把控住它们的,不是世家大族,就是朝廷的官员。还有北地开市,那些晋商们,从上到下,连宫内的公公们都有打点。你的这些建策,将朝廷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官员全部得罪了个光。这其中的严重性,你自己难道一点都不知道?”

    周显摇了摇头道:“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知道这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没想到会这么多。现在孩儿知错了。”

    周天鸿点了点头,叹气道:“你能知错就好。二十万两银子已经送出去了,到时候自会有人帮你说话。只要朝廷之内不是一言堂的要治你的罪,陛下就有对应的台阶下,也就能保住你的命。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就可再次出仕。”

    周显怔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在武英殿的一番话竟然白白耗费了二十万两银子,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肉疼。他无奈的苦笑了一下道:“父亲,你今日到底去求了多少人啊!”

    周天鸿脸色紧了紧,向后靠了靠,使自己处于一个舒服的位置。“这件事已经这样了,你也别多问了。这些日子好好呆在家中,不要再出去给我惹事。”

    崇祯帝颓然坐在龙椅上,单手按在右侧的太阳穴上。首辅薛国观快步走进大厅,向崇祯帝躬身拜道:“为臣拜见陛下。”

    崇祯帝摆了摆手,道:“坐吧!”薛国观坐下,旁边的宫女连忙上了一杯茶。

    崇祯皇帝长叹了一口气,指着龙案上的奏折,恼声道:“你看看这些,看看这些,都是朝内那些文武大臣们写的。下午刚殿试完毕,到了晚上就送来近百本。其中的三十本都是要朕杀了周显的,其他也是要重罚他的。他们是天天没事做吗?这么多人一下子都针对上了一个还不满十六岁的稚儿,他们到底有没有廉耻?”

    看薛国观沉默不语,崇祯帝顿时色变,沉声道:“怎么,你身为内阁首辅,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对朕说吗?”

    薛国观连忙站起身来,向崇祯帝躬了一下道:“陛下,您是要我评判周显是否有罪还是要评判这些官员的做法是否合理?”

    崇祯帝震袖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磨磨蹭蹭的,都给朕说来。”

    薛国观拱了拱手,说道:“陛下,您召学子参于殿试,本就是为了让他们随意谈说。周显所说的那些,也确有一些道理。而诸位大人的做法虽然稍微有点偏激,但也是为了尽自己的本职。在为臣看来,亦没有过错。”

    “都没有错,那是朕有错了吗?”

    “臣不敢。为臣以为,周显所说的那些。例如开海禁,增加盐、茶、矿税率这样的建策,在以前便有大臣提过,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为什么如此?因为里面触及的利益太大,轻易不能动。周显此举,犹如在深潭之中,扔出了一颗石子,搅起了莫大涟漪,这才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强烈反对。”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你所说的,朕也知道。朝廷之内就是因为有这么一股势力,所以没人敢说。这次周显一提,他们就急了。

    薛国观拱手道:“陛下,周显所提的那些建策,即使陛下命朝臣前去商议,最后恐怕仍会不了了之。不在于他所说的对不对,而在于目前能不能实施?我以为陛下应该先保全周显的性命,然后再论其他。”

    崇祯帝挪了一下身子,道:“难道朕不能就将周显封为状元?以借此震慑一下他们。”

    薛国观摇头道:“陛下,如此一来,当然可以可以震慑一下他们。但然后呢!既不能改变朝廷目前的处势,反而将周显一人推到朝廷大部分臣子的对立面。周显目前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如此见识。难道陛下就忍心这样的人才,因为受着诸臣的强烈反对,而在将来受不到一点重用。”

    崇祯帝低下头,沉思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向薛国观道:“爱卿,那依你看来,朕现在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薛国观站起来,躬身道:“陛下,依为臣看来,此事应该暂且放置。而且如若今后陛下要重用周显,这个时候就应该先弃用他一段时间。例如,对其他进士都加以封官,而独独留下周显一人。这样一来,等到一段时间之后,自可逐渐过去。”

    崇祯帝想了想,说道:“这样就可以了吗?”

    薛国观笑了笑道:“陛下,周显为太子陪读,是陛下您的人。他这次一下子提了四策,策策直指朝廷弊端。以他的年纪,谁又会相信那全是他自己的想法呢!”

    崇祯帝疑惑的问道:“那他们以为这是谁的想法?”

    “陛下您的。他们以为陛下是在借周显之口,而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便要进行大改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如此激烈反对。”

    等到薛国观离开之后,崇祯帝疲惫的坐到龙椅上。喊了一声道:“王承恩,将那种进士排次给我拿过来。”

    王承恩应了一声,连忙奉上。崇祯帝看了一下,最后叹了一口气,在玉批之上写下。状元魏藻德,封翰林院修撰;榜眼葛世振,封翰林院编修;探花周显。写完,崇祯帝递给王承恩道:“去传给吏部吧!让他们贴出。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道:“陛下,周显的这个还没写授予的官职呢!”

    崇祯帝愣了一下,王承恩连忙躬身道:“陛下,奴婢这就去办。”

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

    待王承恩出去之后,崇祯帝又拿起了一份奏折看了起来。那是杨嗣昌从前线发来的最新战报,左良玉在枸坪关大破张献忠,俘其妻妾,斩杀近五千人。因为奏折发来之时,他已看过一遍,此刻并无表露出太多兴奋,注意力主要被奏折的后半段吸引了过去。

    杨嗣昌奏说左良玉有大将之才,手下兵卒亦十分强悍,欲剿灭流匪,应重用之。建议拜其为平贼将军,以显朝廷厚恩。

    崇祯帝起初看到之时,心中虽然十分振奋,但对其封赏却有所疑虑。左良玉此人虽有将才,但历来桀骜不驯,名声败坏,为文臣之不容。但此刻他正为周显之事,对朝廷中的那些文臣愤懑不已。遂不再犹豫,提起朱笔批示道“准奏,另加封其为太子少保”。

    写完这一行字,崇祯帝心中有一股报复完毕的舒坦,之前的那点不快顿时一扫而空。他向上伸了伸手臂,接着端起桌上的水杯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此时,一个小太监突然快步走了进来,跪下向崇祯帝道:“禀告陛下,坤兴公主前来拜见,此刻已在殿外。”

    崇祯帝脸色疑惑,暗想她怎么来了。随即回道:“让她进来吧!”

    “媺儿,你怎么来了?”

    “父皇,孩儿无意中听到今天您龙庭大怒,以致到现在连晚膳都没有食用。孩儿就让御膳房做了几个您平时喜欢的小菜,由孩子亲自给您送了过来。”

    崇祯帝闻到菜香,顿时才想起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于是,让朱媺娖将饭菜放在桌面上,自己也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他坐在小桌侧旁的靠椅上,接过朱媺娖递过来的筷子,夹了一块瘦肉填入口中,味道还真不错。

    他摆了摆手,示意朱媺娖也坐下道:

    朱媺娖轻声问道:“父亲,今日你为何生那么大的气啊!”

    崇祯帝眉头微挑,后宫不得干政是朝廷历来的规矩,平时就是皇后也从来不敢过问。但转念一想,却又被自己逗笑了,眼前的这个不过是自己刚刚十岁的女儿。他笑了笑道:“没什么事,只是你太子哥哥的陪读周显惹怒了朝廷中的大臣。他们争先上言说让父皇杀了周显,因此而触怒了我。只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处理妥当了。”

    朱媺娖听完,脸色顿变,犹如罩了一层冰霜,紧张的问道:“那父皇,你是准备重责周显了吗?”

    崇祯帝吃着菜,摇了摇头道:“怎么会,他又没什么过错?如果我就这样听从他们的,天子的威严何在?呃,媺儿,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朱媺娖脸色一红,连忙解释道:“父皇,周显他是太子哥哥的陪读。我以前也见过他不少次,感觉他还挺不错的。而且,太子哥哥也经常私下里称赞他。”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这小子确实有几分才智,只不过性格太直。这次一下子便得罪了朝廷内的大部分的大臣,我这次虽然保了他,但下次就说不准了。”

    “父皇,那还不是您让周显随意说的,他说的不是也都很有道理吗?”

    “实话说话可以,但谁让他说的那么直,那么多……”说着,崇祯帝猛然一愣,厉色转向朱媺娖道:“你怎么知道周显说了什么?”

    朱媺娖脸色微变,懦懦了半天,什么也没说出。

    “照实说……”崇祯帝脸上的怒色增了几分。

    “是太子哥哥,今天下午夫子授课之时给他讲了这件事情。他担心父皇会重罚周显,却不敢直接向您打听,就拜托我稍微向您问一下。”是太子听闻之后,告诉了朱媺娖,而向崇祯询问却是她的意思。

    崇祯帝听完,脸色稍解。他最忌后宫干政,但太子为国之储君,稍微关心一下政事并没有什么错。况且周显为太子佩服,这件事现在满城风雨,自不可瞒过他。崇祯帝看朱媺娖脸上带着少许恐惧,沉思片刻,从他不常笑的脸上挤出一些看起来很不自然的笑容道:“媺儿,你回去的时候告诉你太子哥哥,说周显没事了。而且,他还是这次科举的探花郎。”

    朱媺娖脸色微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半晌,她回过神来,猛然站起来道:“父亲,您说的可是真的?”

    崇祯帝放下筷子,淡淡一笑道:“父皇什么时候骗过你?这次以他在殿试的表现,就是当状元也未必不可。对了,还有一件事。你回去之后,也替我告诉太子。既然他那么关心政事,自明日夫子授课完毕之后,就来文华殿吧!到时候,看一下平时我是怎么处理政务的。”

    朱媺娖喜道:“太子哥哥听到这个,一定会高兴坏的,他一直都想帮父皇做一些事情。”

    崇祯帝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政务枯燥,我只是希望到时候他不是过几天就烦了。”

    坤兴公主走出殿外不远,太子朱慈烺连忙迎上去道:“妹妹,你问的怎么样了?父皇他会不会重罚周显?”

    朱媺娖卖了一个鬼脸道:“你猜?”

    朱慈烺跺脚道:“妹妹,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逗我了。我听王公公说,有几十份奏疏都是请求斩杀周显的。你就赶快告诉我吧!”

    朱媺娖拍手笑道:“好吧!父皇说,周显是这次的探花郎。”

    “周显,他中了探花?”朱慈烺脸色一黑道:“就他的文采,能中探花?那如果我去考,还不直接中了状元?”

    朱媺娖拍了他一下道:“哥哥,你好不知羞。”

    朱慈烺哼了一下道:“没想到他还因祸得福。既然已经中了探花,那父皇肯定是不准备处罚他了?”

    朱媺娖点了点头,笑道:“那肯定是了。父皇,还让我通知你,明天下课之后,去文华殿,他要教你如何处理政务。”

    “啊!真的吗?”

    看朱媺娖点头,朱慈烺满心兴奋道:“我求了父皇那么多次,他终于同意了。”

    朱媺娖笑了笑道:“那你可得努力了。父皇可说,如果你过几天就烦了,他可饶不了你。”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复社张溥

    “哎呀,哎呀,哎呀!”

    周泰恼怒的将木棒扔到地上。“不练了,不练了……。小叔,你今天是怎么了,一点都不让着我。今天我还要去见赵小姐呢,被你打的鼻青眼肿的,还怎么出去见人啊!”说完,他气呼呼的,头也不转的向前院走去。

    周显脸色平静,弯身捡起周泰丢下的木棒,和自己手中的那根一起放在兵器架上。旁边的李开连忙上前,递了一块毛巾递给了他。

    周显用它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突然注意到周坤有点犹豫不决、欲语却无言的样子,淡淡笑了笑道:“小坤,我没事。轮到你和李开了,你们去玩一会吧!”

    周坤看了看周显,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他叹了一口气,扭头向李开道:“李大哥,那我们先玩一会吧!”

    周显躺在横椅上,一动不动的望着天空,脸色黯然。

    实际上,在那日周显说出自己的建策之前,他便考虑过后果。当自己担任太子陪读之时,便与崇祯帝有过不少接触。他性格多疑而猜忌,很容易被别人左右看法。除了这些,他从中还深刻感受到他那种迫切想要改革大明颓势的意愿。

    在之前,因为之前自己职位低卑,面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崇祯帝为天子,自己不行的或许他可以。既然已中进士,入了殿试,为什么就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让他做出这个改变。或者自己一鸣惊人?给予崇祯帝更多的惊喜,来换取将来更高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在以后为这天下做出一些改变。

    可是,给予崇祯帝更多惊喜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这更高的职位却始终没有到来。崇祯帝给了自己一个探花,排在前面的只有榜眼葛世振和状元魏藻德,他们两个都进入翰林院。所授的那两个职位虽然都不算太高,但凡人都知道,翰林院的职位清贵而又能时时见到崇祯帝。那只是提职之前的一个小小的临时职位,今后必受重用。

    而今,距离公布科举榜单已经两个多月了。但对周显的任用,却始终没有下来,就像崇祯帝已经完全忘记了他。其间,杨嗣昌在收到周显求救信之后,曾给他来过一封措辞严厉的回信,狠狠训斥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但也说了,让他好好待在家中,其他的事情,他会想办法处理的。但时间过了这么久了,始终却没有半点消息。

    想到这一切,周显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心中郁闷更增。

    这时,他突然听到后面传来的脚步声。他扭头望去,发现高天正引着方以智走进后院。“二公子,有客人找你。”

    周显站起身来,脸色惊喜中又带着少许疑惑道:“方兄,你怎么来了?”

    方以智脸上带着少许笑意,先是朝停下来的周坤和李开打了声招呼。然后很随意的坐到周显旁边,端起石桌上摆放的清茶,喝了两口道:“探花郎,你现在也不用进宫陪读了,还不允许我过来看看你。”

    周显笑道:“你能来,我当然求之不得。只不过这个时候,你不是应该正给定王和永王两位殿下授课吗?怎么会有时间来这里。”

    方以智摆了摆手,随口道:“我告了一天假,特地来看你的。”

    周显掂起茶壶,给方以智添满茶杯道:“没想到我竟然有这么大面子,还能劳动你告假。”方以智性格随和,平时也十分随性。但涉及到做事却十分认真负责,周显实在不能想象他为了见自己一面而特意告假一天。

    方以智呵呵一笑。“实际上,确实有一点小事。有人看重周兄的才能,知道我们两人关系甚好。特意摆下一场宴席,央我我前来邀请于你。”说完,方以智从怀中拿出一张请帖递给周显。

    周显疑惑的接过来,看了一下,平静的脸上闪过一些异色。他想了想,却又将请帖递还给方以智道:“方兄,这件事我看还是算了吧!”

    方以智脸色微变,站起身来急声道:“周兄,张公子海内知名,见他一面是多少士人梦寐以求之事啊!现在他屈尊亲自拜托我前来请你,你为何不加思考便行拒绝呢!”

    周显脸带笑意,摆手示意方以智坐下。“方兄,我能否问一句,你是何时加入复社的?”

    方以智稍显疑惑,坐下低头想了一下道:“崇祯七年。”复社是在崇祯二年由张溥创建的,那时只是一个文学团体,后来慢慢转变为一个政治团体。到崇祯七年,它的实力还算一般,没有像现在这么庞大。方以智那么早便加入,怎么也算一个小元老了。

    周显点了点头,淡声道:“张公子的确如你所说,海内知名。昔日,他和同乡友人创建复社,最初不过数人。但不到十年时间,组织便遍及全国,会员人数超过三千之数。底蕴虽然仍不如东林党,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张公子劳苦功高。我听闻他尚未中举之时,便曾经暴乱冲击衙门,纵火烧城。以一支笔杆便令阉党闻风丧胆,他的这份胆略和权势也令周某赞叹不已。”

    周显第一次听说张溥这个名字,是在他本人还在上高中之时。那时的课本中有一篇古文,名叫《五人墓碑记》。当时感觉那篇文章写的十分有意思,便顺便查了一下他的作者,然后便记住了张溥这个明末的猛人。他作为当时激进士子运动的领袖人物,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那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无数。后来的复社四公子,无论是权势、能力和勇气,和他相比都是云泥之别。

    这样一个人,在成名之后,广收门徒控制学界,乃至把持科场。当朝的大臣,乃至首辅周延儒对他都是礼遇万分。听说,有一次张溥曾经递给周延儒一个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各种人名。里面包括什么人要大用,什么人要罢官。可笑的是,身为首辅的周延儒竟然对册子里的内容尽数照办,不敢有丝毫违逆。

    而当时,张溥只是一个民间士子领袖,在朝内没有任何实际的职位。身在江湖之远却可以遥控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视大明天下为掌中玩物。这份狂傲和能耐,绝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乃至朝廷勋贵可比拟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复社张溥2

    方以智听完周显的叙说,心中的疑惑更甚。“周兄,既然如此。你为何却不愿见他一面呢!”

    周显抬头看了一下方以智。“方兄,我们两个是朋友。在你面前,我也不再遮遮掩掩了。我之所以不想见张公子,在于复社这个组织。他是复社的领袖,请我赴宴,我想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想邀请我加入复社。而对于这个,我没有丝毫兴趣,更不可能参于。与其到时候两者尴尬,还不如不去。”

    方以智听周显这么一说,顿时一怔。张溥请周显前去赴宴,的确有邀他加入复社的因素。他起初以为劝服周显这件事情十分容易,便自告奋勇的前来。但没想到周显竟然不思考片刻便加以拒绝。他心中隐隐有点不舒服,但看周显随意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周兄,你是不是对复社有什么偏见?”

    周显摇了摇头道:“偏见倒是没有,只不过所走的路不同而已。”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认为朝廷之事,自有相应的人去料理。复社立社的宗旨是没有什么错的,但一个人想到改变朝廷痹症,就应该自己登上高位,凭借一己之力慢慢的改变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周某看来,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试想一个从没有进过六部,根本不了解朝廷之事如何运转的人,却对朝廷横加指责。方兄,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方以智脸色微红,争辩道:“现在朝廷之内,奸佞横行。如果不这样做,哪里会有正义之士的出头之日。”

    周显淡淡一笑,摆手道:“方兄,这就是我和你们想法不同的地方了。朝廷之上,虽有一些奸佞,但并非人人都是奸佞,也没有完全阻断一个人的进取之路。但包括张公子在内的复社大多数士人,性格狂傲,以为自己是天生奇才,只是怀才不遇。直言向上,丝毫不顾忌朝廷的难处和真正的对错。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博取自己的名声。这些作为,周显窃以为实不可取。”

    “况且……”周显停顿了一下,还是决定直说。“况且复社之中,一切都以出身定义,而不是才学。出身好的,在朝廷之内有关系的,就能在复社之中处于高位,以领导其他人。而那些出身寒族,和上面没有什么关系的。即使加入复社,也是在最底层苦苦挣扎,根本无法参与决策。方兄,这样的社团,你以为能有多大的前途?”

    方以智脸色难看,周显说的这些问题,他就在复社之中,早有领会。但他以为,民间乃至朝堂之内,哪里又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宗旨是好的,是为了天下大义,那就没有太大问题。先招揽到人,扩大影响力,然后再谋求改变,这一切自会顺理成章。他沉坐了一会,又忍不住道:“周兄,你真的不去吗?你要知道,如果能获取到张公子的支持,你肯定就可以马上受到朝廷的重用。”

    周显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方兄,凡事有得就有失。这次受了他的恩惠,下次还不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还清。而对于这样的未知,我从来不愿提前支取。到时候还希望方兄你能在张公子面前替我多美言几句,可千万不要让他因此而嫉恨上我。”

    方以智摆了摆手,气声道:“虽然你不愿加入复社,但你这样也太小瞧张公子了。昔日我加入复社,就是看重他的才学、胸怀以及志向。你不愿去,我也不再勉强。你放心,张公子肯定不是那样小气的人。”

    周显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道:“方兄,既然如此,你替我带一句话给张公子吧!我师傅曾经对我说过‘至刚易折,上善如水’,此时送予张公子一起共勉吧!”

    “师傅……”方以智脸露疑惑,“你说的杨翰林?”

    “不是,我在老家时候的枪棒师傅,你不认识。”说完,周显不由得又想起了以前尚在舞阳时的事情,平静脸上闪过一些黯然。此时的林师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张溥性情乖张狂傲,后来在崇祯十四年腹疼而死。虽然无确切的证据,但据说是被周延儒派人毒害死的。

    由春入夏,将周显空置了近三个月后。崇祯帝终于又想起了周显,派王承恩来通知他即刻入宫。

    周显跨步走进文华殿,正看到崇祯帝端坐在龙案之后,而太子则陪侍在旁边。朱慈烺看到周显,在崇祯帝看不到的地方向周显挤了挤眼。周显心中暗自感觉好笑,但脸色却不敢有丝毫变化。迎着崇祯帝威严的眼神,他上前连忙躬身拜道:“臣周显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一个月不见,你清瘦了不少。是不是心中对朕对你的闲置有所不满,故而才会如此。”

    周显脸色稍变,垂首回道:“周显不敢。陛下对我的宠信,周显心中知道。在殿试之时,如此妄议朝政。如果换成别人,恐怕早就死过几百遍了。周显此刻还能安然无恙的站在这里,都是陛下的隆恩。”

    崇祯帝对周显的表态十分满意,随即吩咐王承恩道:“赐座,赐茶。”

    周显躬身拜了一礼,随即找了一个最近的座位坐下。

    “真是委屈你了。你当时所说的,朕心中也知道却有可行之处。但朝廷之内反对的声音太多,朕也不得不考虑。本想将你闲置一段时间后,再授予你官职,但朝廷之内对你的指责之声始终不能平息。后来,还是杨嗣昌给朕提了个建议。他奏折中请求先将你发往襄阳军中,以向朝廷诸臣显示朕对你的惩罚。待以后你立下功劳之后,再将你召回,重新授予新职。你看这样如何?”

    在明朝,武官地位甚低。如果在路上,三品的武官遇到五品的文官,不是依照官位来定性双方的地位,而是三品武官要向五品文官行礼。周显高中探花,按照定制,一般授予从六品乃至六品的官职。而发往军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授予一个四品的武职,以独领一军。这样看来,无论如何也算是贬谪。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军从将

    但这样的贬谪,周显却是十分乐意的。他本就有入军的志向,科举只是一个跨入仕途的敲门砖,而从军则是周显最终的所求。在乱世,掌握一军远比在朝廷之内处处受限更好。此刻他听崇祯帝一说,心中狂喜,慌忙道:“多谢陛下,周显愿往。”

    崇祯帝脸色微变,沉声问道:“你不感觉委屈?”

    看周显脸露疑惑,似乎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崇祯帝只得继续说道:“文官和武官的区别,而且这次并没有授予你官职。”

    周显想了想,回道:“昔日,陛下曾问过为臣的志向。但是臣下所说,愿为边境一小兵。当时所说,确是周显心中所想。此刻,陛下满足了臣的愿望。臣求之不得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感到委屈?”

    崇祯帝脸色平静,过了一会才道:“既然如此,你就下去准备准备,过几天就去襄阳吧!但你此次高中探花,急切授予武职也不合常理。你就以朕昔日封赐你的昭信校尉一职先行到杨嗣昌军中效力吧!至于给予你什么官职,一切都由他做主。”

    周显点了点头,再次拱手向崇祯帝致谢。崇祯帝又与周显叙了一会闲话,便挥手让周显先行退出殿外。他看到太子朱慈烺脸色有些黯然,便开口言道:“怎么了?不舍得。”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父皇,周显陪读孩儿四年有余。此刻要远去襄阳军中,儿臣确实有点舍不得。”

    崇祯帝点了点头,安慰他道:“烺儿,你和周显的感情,我自也知道。但为君者,绝不当轻易亲近任何人,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否则,一旦所亲近之人为奸佞小人,后果将不堪设想。”

    “父皇,你是说周显他……”

    崇祯帝摇了摇头,道:“周显的性格还算忠直。虽然此刻尚且年幼,却颇有见识。对他,你将来是可以倚重的。但他性格太直,此去军中磨砺一番,对他也是有好处的。你身为我大明的皇太子,除了在朝内,在朝外也应该有所援手。如此一来,方能在将来危急之时,有人来帮你。”

    “父皇,您怎么如此说?莫非是朝廷之内,有什么危机?”

    崇祯帝叹了一口气道:“在内民变四起,在外满虏肆边。将来会出现什么变化,还真的很难说。朝内府库空虚,我曾号召勋贵百官捐银。这些人世受朝廷隆恩,家财万贯。但在捐银之时,他们却多方拖延。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数月之间,不过获银二十万两。一旦朝事有变,我们哪里能依靠上这些人?”

    这件事朱慈烺也听过,但他就在宫闱。对这银子历来没有什么概念,此刻也不知道此刻该如何安慰崇祯帝。

    崇祯帝看朱慈烺脸色难看,淡淡一笑道:“好了,不说了。你出去送送周显吧!以后别因为远隔两地而丢了彼此的情义。”

    朱慈烺沉吟片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向崇祯帝拱了拱手,缓缓向殿外走去。

    周显看到朱慈烺走了过来,躬身拜道:“陛下。”

    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周显,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陛下既然已经下令,恐怕也就这几日了。殿下可有什么要交待为臣的?”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我又不知军事,哪里会有什么交待你的?自你上次得罪重臣之后,皇妹十分胆心,多次在我和父皇面前出言为你说话。你随我先去东宫,我命人去通知皇妹,你们见上一面。”

    看周显脸色奇怪,朱慈烺笑道:“实际上,我还是挺希望你当我妹夫的。但你既然中了探花,今后肯定会受朝廷重用。在我大明朝内,外戚不得专政。一旦你娶了公主,便等于失去了所有的官职,不知道你将来愿不愿意?”

    周显想了想,大明的祖制确实如朱慈烺所言。为了避免外戚专政,朱元璋当位之时,便定下这样的政策。不仅养着诸多王爷,还养着驸马、国舅等皇亲。所以,有人说,明朝的国策就是养猪。空养那些皇亲国戚,除了享受,什么都不让他们做。因而在危难之时,也完全指望不上他们。

    周显脸色难看,暗自苦笑了一下道:“以后再谈这个吧!”

    朱慈烺看坤兴公主来到,便说道:“皇妹,我先出去了。有什么话,你们快点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母后就过来了。”

    朱媺娖点了点头。看到朱慈烺离开中堂,这才看向周显道:“听说,你要去襄阳了?”

    周显沉默了一会,笑了笑道:“陛下刚下的命令,让我前去襄阳军中效力。”

    朱媺娖摇了摇嘴唇,脸色凄然道:“你已经同意了,是吗?”

    周显点了点头,道:“大凡乱世,正是男儿崛起之时。你也知道,我对朝廷那些事情历来不太懂,现在前往军中,也算是躲避灾祸。如果以后在军中做的好,说不一定在将来还能拜将封侯,也算是一条出路。”

    “出路?待在宫中不好吗?”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宫中虽好,但也只是暂时的安乐窝,长久不了的。四面烽火,八面狼烟,这北京城也未必就是完全安全的。”

    朱媺娖想了片刻,点头道:“军中刀枪无情,你自己一定要小心。”

    周显笑了笑道:“放心吧!杨督师怎么说也是我的先生,他哪里会亏待我?只要跟着他,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朱媺娖抬头看了看周显,看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反而倒有些不安,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她沉默了一会,说道:“到军中之后给我时时来信。”说完,她向外走去,朝侍立在外的侍女道:“走,我们回宫。”

    朱慈烺走进堂内,看到周显呆立不言的样子,疑惑道:“怎么这么快?我看皇妹的样子,是不是生气了?”

    周显苦笑了一下,没有言语。实际在心中,却不禁暗想。如果将来真的能娶到她,这该是自己多大的幸运。

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京

    虽然只是初夏,但这天气已经热的让人沉闷不已。周显几人人坐在城门外的一座茶亭里,喝着最为平常的粗茶。周天鸿不知道周显是怎么想的,心中为他同意前去军中气闷不已,连给他送行都不来了。

    周泰和锦瑟一直将周显送到城外,周显看他们脸色难看。笑了笑,向周泰道:“小泰,这次前去襄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和赵小姐的婚礼,恐怕我是参加不了了。”

    周泰撅嘴道:“小叔,你说你怎么那么幸运啊!不想在朝中任官,这陛下就送你外任。本来我这次参加武举,是考武状元的。但没想到什么连前三十都没进入,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如愿从军呢!”

    周坤开口,出声安慰他道:“泰哥,师傅不是曾经说过吗?你所用的武器是斧头,适合军中冲阵,却不适合单挑。武举讲究的不仅是个人武勇,还有一个人的灵活敏捷。虽然泰哥你没有入围,但也并不说明你不适合入军。我想如果你能进入军中,肯定在很短时间内便能崭露头角。”

    周泰哈哈大笑,道:“还是小坤说的对。小叔,你看吧!不是我平时不努力练武,而是力气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

    周显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小坤这是在安慰你,你就别蹬鼻子上脸了。我告诉你,如果下次我见你的时候,你还是那个死样子。可不要怪我在侄媳儿面前不给你面子,再次打的你鼻青眼肿。”

    “对了,小叔。你这次入军,能不能以后也带我从军?”

    周显笑了笑,道:“如果将来我能成将,肯定少不了你。但目前,你好好呆在京师,一切等到你和赵小姐完婚之后再说。”

    周泰听周显同意,脸色欣喜,连忙点了点头。

    周显看了看天,道:“此刻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

    锦瑟皱眉,将手中包裹递给周显道:“二公子,让我跟你一起去吧!李开毛手毛脚的,他一个人怎么能侍候的了你啊!”

    周显笑道:“我这是去军中,又不是去外地任官,怎么可能带女眷前往?父亲和高爷爷年纪也大了,而周泰又指望不上。你留在京师,也能好好的照顾他们。”

    周泰“哎哎”了两声道:“我和李开还都在旁边呢!你们这一个那样说李开,另一个却又这样说我。你们都是故意的吧!”

    众人笑了笑,没有理他。而锦瑟沉默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

    周显看她同意,便挥手向周泰和锦瑟告别,和周坤、李开二人跨上骏马向东而去。周坤要前往江西,而周显和李开却要前往襄阳。周显和周坤商议之后,决定两人一起从天津登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随后,周显在开封上岸,从旱路前往襄阳。而周坤则一直乘船顺江南下到扬州,再沿长江西上,直到江西。

    两人在天津找了一个回扬州的商船,一路南下。不数日间,便到达开封地界。周显和李开下船,周坤送他们到岸上。周显找了一个僻静之处,向周坤道:“小坤,你这次前往江西求学,以后一定要好好听杨先生的话。他为朝廷的翰林,才识渊博,远非常人可比。”

    周坤点头道:“二公子,这些我都知道。你就放心吧!”

    周显脸色沉静,沉默了一会道:“小坤,还有一件事情。我希望你顺江到达扬州之后,折道先去一下义乌。”

    “义乌?……二公子,那不是林师傅的家乡吗?”

    周显点了点头,道:“实际上,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给你们说。后来我才知道,师傅他得罪的人是在陛下面前得势的太监高起潜。现在我们没法动他,我只能瞒他说,师傅他仅是周家的一个家仆,以避免受其牵连。”

    周坤理解的点了点头,他在京中数月,对高起潜的权势十分了解。

    “虽是如此,但我却时刻关注师傅的动向。两年之前,我从锦衣卫那里得到消息。高起潜探查到了师傅的住处,并派了一批杀手前往义乌。最后的结果是,师傅杀了数人,然后成功逃脱。自此之后,便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我害怕高起潜从我这里再找到师傅的踪迹,就一直没敢派人前去义乌。”

    “二公子的意思是,想让我去义乌找师傅?”

    周显摇了摇头,道:“高起潜权势滔天,师傅隐藏踪迹本就十分困难,我们万不能打扰了他的清静生活。你去的目的只是去看一下他的旧居,了解一下当日的情形。如果师傅还在义乌附近,应该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动联系你的。”

    周坤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道:“二公子,我知道了。”

    周显从李开手中接过一个包裹,转手递给周坤道:“小坤,这里面有一些平常的衣物,一些碎银子和一千两的银票。师傅这些年躲躲藏藏的,生活一定不易。如果你有幸遇到他,就将其中的五百两代我转交给他,剩下的那五百两就作你的求学的盘缠以及拜师的费用。”

    周显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果师傅他一直不露面,那一定是他安然无恙。也用不到这五百两银子,你就一并收着吧!”

    “二公子,给师傅的,我收着。但给我的那五百两,我万万不能收。我大哥已经给了我一些银子,加上我平时攒的,也有一百多两,足足够了。”

    周显笑道:“百余两银子,你就觉得足够了。我可对你说,南方士人多奢华,所用皆不是凡品。再加上你租房、食用和平时孝敬先生的,这五百两银子,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撑够你三年之用。”

    “二公子,这……”

    “你就收着吧!只当是我放在你那里存着的。这些银子,一些平时日用攒的,还有一些是朝廷给予的一点俸禄。此时去军中,这些留在我身边也没什么用。反而是你,正是需要钱财的时候。而且,在我心中,你和小乾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不收,我反而觉得你是把我当成外人。”

    周坤紧握包裹,脸色感动,点了点头道:“二公子,那我就收下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赵宇

    自崇祯七年开始,到崇祯十六年结束,大明南北各省陆续遭受严重旱灾。在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这几省的连续干旱都在五年以上。而河南最为严重,干旱竟然持续了七年之久。

    而在这七年之中,尤其以崇祯十三年最为严重。两京、山东、河南、陕西相继经历大旱、大蝗、大饥。浙江、三吴大饥。自淮北到畿南,赤野千里,树皮食尽。饿殍遍地,乞丐盈城,各地上报人竟相食的县份竟然多达一百余个。

    周显和李开骑马进入开封城,和五年前相比。此时的开封城虽然繁华依旧,但繁华之后却隐藏着更多的东西。城门口的士卒比平时多了一倍,城内到处都是乞讨的平民。大街上不时有一些行人也是匆匆而过,唯恐被乞丐拉住衣衫。

    上次来开封,周显所住食的地方是梁春苑,这次他仍选择在这里安歇。订好房间之后,他到街上购买了一些礼物,和李开一起前往城西。

    李开拍了好久的门,里面却始终无人应答。倒是旁边铺子里面的店家听到声音,走了出去向周显问道:“你们是要找赵宇吗?他这家铺子已经典当出去了,已经好久没有开门了。”

    周显脸色微变,道:“典当了?”

    “是啊!前段时间他家娘子因病去世,他没有钱办丧事,就把店内的东西全部典押了。虽然铺子仍是他家的,但里面已经没有多少东西了。你们要找他,还是去他家吧!反正距离这里也没多远。”

    周显拱手回礼道:“多谢店家提醒。”

    李开皱了皱眉,道:“二公子,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去他家?”

    周显点了点头,说道:“去是一定要去的。这次我愿意在开封城停留一日,就是为了来见赵宇。”

    李开心中疑惑,不由自主的问道:“二公子,这个赵宇低不成高不就,一事无成。你为何对他如此看重呢!”

    周显笑了笑道:“也许你说的对。赵宇确实有点好高骛远,但他有个长处却是别的人没有的,那就是对火器制作的兴趣和精通程度。现在的火器射程近,威力小,在很多时候看起来还不如弓箭。但它却是今后兵器发展的趋势,如若赵宇能遇一名师,钻研火器制作工艺。说不一定在将来真能成为一代巨匠。现在他落魄异常,给予一点恩惠或许就能收获巨大回报,我又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赵宇对于我还有间接的救命之恩。要不是他当日送我的那个手铳,或许我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李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那就依二公子所言,我们现在就去。”

    周显到达赵宅,李开上前一敲门,大门就奇怪的开了。周显脸色疑惑,跨步走入院内。内侧荒草遍地,除了一条青石砖铺成的小道,基本上没有任何下脚的地方。两侧的数间房屋,上面漏空,房门破败,一点都不像人住的地方。一直走到后侧大厅,才看到简易布置而成的小小灵堂。而赵宇则卧在地上呼呼大睡,嘴中有一股浓重的酒气喷出,四处皆是吐出的各种呕吐物。

    李开皱了一下眉头,向周显道:“现在还是上午时分,他怎么就喝的这么醉?”

    周显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赵宇。比着几年前,他显的更为瘦削,两个眼窝深深向内凹陷,看起来异常的苍老。当日分别之时,他送予自己一杆手铳。正是这杆手铳,助自己击杀了萨哈廉,引得清军大乱,从而安然返回。

    想到赵宇昔日的恩惠,再看看他此时的落魄。周显默默了摇了摇头,向李开道:“李开,扶起他,我们一起回住处。”

    直到天色将黑,赵宇才悠悠的醒来。他摸了摸身上柔软的被褥,顿时惊坐起来,自己已经有多少日没有在床上正经睡过觉了。要不是旁侧传来的吵闹声,他还以为自己这是到了阎王殿呢!

    此时,“砰砰”的敲门声响了起来。周显跨入房内,手中端着一个捧案,上面摆放着数盘肉菜。他脸带笑意向赵宇道:“赵兄,你醒了。”

    赵宇怔怔的看向周显,过了好半晌才道:“你是……周小兄弟?”

    周显将酒菜一个个的摆在桌上,笑了笑道:“还好,没喝糊涂。睡到这个时候,恐怕早就饿坏了吧!过来先吃点东西,我们再说。”

    赵宇下床,奇怪的望向周显,道:“周兄,你怎么来开封了?”

    周显简单的将这几年的经历给赵宇讲了讲。听完之后他唏嘘不已,再想想自己此刻的落魄,不禁苦笑道:“没想到几年不见,你已是朝廷的昭信校尉,还高中了探花。而李兄却从了闯贼,我也落魄到这种程度。人生际遇,真是迥然不同啊!”

    周显听到这里,也不禁皱眉道:“当日,李兄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间便协同红姐姐一起从贼了呢!”

    赵宇叹了一口气,道:“红娘子为江湖之人,四处流浪,谋求存活。上一年八月,她受开封一富户邀请,前往其家表演杂技。但不曾想,那富户看红娘子年轻貌美,就暗生歹意,欲欺凌之。但红娘子武艺高超,不仅没让那人讨得丝毫便宜,反而无意间误杀了他,就被关入了牢狱之中。当时李兄心中同情红娘子,便送了一些银子交给狱卒,让他们照顾红娘子。并且上书府衙,为她申辩。”

    周显暗自叹息,转而问道:“然后呢!”

    “那富户家大势大,花银子买通了上官,一定要杀了红娘子。后来,和红娘子一起的那些江湖人不知通过什么方法救出了她。众人呼啸而去,到豫南信阳为贼。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这与李兄有关,但那家富户却因此而盯上了李兄,向上官言明李兄从贼。而李兄平时急公好义,惹了不少富户大族,众人合力,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周显苦笑了一声道:“后来是不是红姐姐劫掠了县衙,救出了李兄,而李兄也不得不与她一起从贼?”

    赵宇点了点头,道:“虽然其中有颇多曲折,但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见赵宇2

    两人又叙了一会闲话,话题逐渐转到赵宇身上。周显开口问道:“赵兄,你今后打算怎么办?不会就想像这样醉死当地吧!”

    赵宇苦笑了一下,道:“我能怎么办?昔日开书铺之时,便是赔多赚少。现在书铺也仅剩下一个空壳,而我也没有多余的银子再入新书。现在内人也已病死,家室破败到这种程度,我还能怎么办?”

    周显笑道:“经营生意确实并非是赵兄所长,而你又没有足够的金财购置庄园。这样坐吃山空,终有一日,是会山穷水尽的。”

    赵宇脸色黯然,沉默了良久道:“我也知道。可现在,我的确是没有丝毫办法啊!”说着,他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脸色沉闷到了极点。

    周显沉吟片刻,道:“赵兄,我这次南去襄阳,特意来到开封。一是过来看看你,以叙昔日之谊。二是看重赵兄之才,不忍看你在俗事之间消耗才气。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士子身份,我倒是可以为你指明一条道路。”

    赵宇脸色疑惑,直直望向周显道:“周兄,你说。”

    “赵兄,你昔日赠我手铳,三发皆中。我曾经拿那个手铳给一匠人看,他对你的技艺赞叹不已。并说如果给予时日,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代巨匠。依小弟看来,你何不前往京师,到工部寻求一职,以钻研火器制作。”

    赵宇沉默了一会,道:“火器制作,我确实对之十分感兴趣,平时也制作过一些小玩意。但那些都算不了什么特殊之物,在工部能制作的大有人在。况且京师遥远,在那里我也并不认识什么高官。恐怕即使去了,也未必能干出什么。”

    “赵兄,那如果你学会如何以西法制作火炮呢!”

    周显看赵宇脸色顿变,继续说道:“火炮为我大明最早所用,但此时军中所用最先进,射程最远的红夷大炮却是从澳门夷人那里购买,每年耗资无数。在崇祯九年,陛下令洋人汤若望设厂铸炮。但汤若望为传教士,只是想借助陛下的信任为其传教,不可能全心铸炮。数年之间,也不过铸炮二十多尊,远远不够军中所用。况且,火炮为攻城灭敌利器,如果只让洋人掌握。对于我大明来说,并非好事。”

    赵宇脸色疑惑,道:“周兄,你说的这些我也听过。但我一介小民,总感觉这些离我都太过遥远。”

    周显摇了摇头道:“这个一点都不远。我在京师之时,与汤若望本人多有接触。他虽然懂得制作火炮的办法,但他对之没有半点兴趣,总想找一个人代替他做这样的事情,我就向他推荐了赵兄。如果赵兄你愿意前往京师,虽然他无法授予你高官,但给你一个不入流的制作副使却是可以的。到时候,只要你学会了如何制作火炮,还愁朝廷不重用你吗?”

    赵宇沉默半晌。“周兄,你的意思是让我跟随汤若望学习如何制作火炮?”

    周显点了点头,道:“我想依赵兄的才学,这件事对你来说并非难事。只不过现在士人往往清高,不愿为匠,因为感觉那样会降了自己的身份。我此来,就是想劝说赵兄放下这点,做一些真正的实事。”

    赵宇双眼微红,端起桌上酒杯,却发现已经没酒。周显看到,连忙给他倒满了酒杯。他端起来一饮而尽道:“连温饱都保全不了了,还谈什么身份。自从内人死后,我心已死。此刻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自当把握。周兄,多谢你的厚谊。等我卖了店铺、祖宅,几日后便前往京师。”

    周显听赵宇同意,心中顿时长舒了一口气。“赵兄,此室之内,你我相言。有些话,出我之口,入你之耳。连李兄那样的大才都从了闯贼,这天下说不一定真要彻底变了。所以,给你的时间并不多,还望赵兄到时候可得认真钻研,万莫懈怠。今后,这酒能不喝,还是不要喝为好。”

    赵宇脸上闪过一些尴尬道:“我现在经常喝酒,是因为……,今后肯定不会了。”

    周显摆了摆手,道:“赵兄,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感觉乱世之中,好男儿必有一技傍身,以改天地。万莫在酒色之间,空误此生。况且,小弟真的以为赵兄将来必为一代巨匠,千万不要空耗自己的才学。”

    赵宇脸色沉寂,过了好久,拱手向周显道:“周兄的提醒,赵宇知道了。”

    周显伸手入怀,掏出一封信和一张纸递给赵宇道:“赵兄,这封信是我替你写给汤若望的荐信。还有这个,上面除了写有汤若望的住处地址外,还有我家的地址。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就直接去找周泰,他一定会尽力帮你的。”

    赵宇接过,脸色感动道:“周兄,你替我考虑的真周到。大恩不言谢,待到将来赵某有所成就之时,再报周兄大恩。”

    两人又吃了一会酒,不多久赵宇便满脸通红,声音也不知高了多少。“周兄,你身边的那个名叫锦瑟的小娘呢!她怎么没有陪你一起来?自从上次我见过她之后,我可是一直都想着她呢!”

    周显一看他的模样,知道又喝大了。想赶快虚折过去,便笑道:“她待在京师。你这次去,说不一定还能见到她。”

    赵宇双眼含笑,比桃花还灿。“周兄,锦瑟有没有变的更为好看?”

    周显想了想,沉吟片刻,随即点头道:“是好看了。”

    赵宇满脸嬉笑的望向周显,玩意甚浓道:“周兄,上次见你不过十岁有一,恐怕还未曾搏动情愫。现在倒是已经学会欣赏美色了,看来将来必定也是一个花花公子。只不过你没我这么幸运,这次前往京师,就可以与锦瑟姑娘时时相伴了。”

    周显笑了笑,不由自主出言道:“就你……,你以为锦瑟能看的上你。”

    “我……我怎么了?我赵宇风流倜傥,一看就不是凡人。反而是周兄你,那锦瑟待在你身边已有数年,处处照顾你。你就这样远去襄阳,还不带着她。就真的不怕将来有一天,她直接被别人抢了去。”

    “就你……,我还真不怕。”

    “君子不夺人所爱,我也就是占占口上的便宜。倒是周兄你,却一定要小心了。对待女生,一定要大胆心细,千万不要凉了她们的心。”

    周兄听后,脸色稍变。默默的喝了一杯酒,没有言语。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

    周显他在开封待了整整五天,不为别的,只是为之防止赵宇变卦。他那样的性格,说不一定一次大醉之后,便把一切承诺都忘了。

    但这次,好像真的是周显他自己多虑了。赵宇似乎完全下定了决心,在第二天便将店铺盘了出去,并贴出了售房告示。赵宅虽然破败,但说什么也处于开封城的黄金位置。仅那一处宅在便卖出了两千两白银,足够他在京师的一切开销了。

    周显一直将他送上前往京师的商船,这才又重新返回梁春苑,提笔给自己兄长周贞写了一封信。他本来的计划是见过赵宇之后,再回舞阳见周贞一面。但耽搁了这几日,前往襄阳的时间已经拖延。再加上他听赵宇说了河南一地的情况后,知道从豫北到豫南绝非易事。只能先行前往襄阳,等到以后有时间再从那里前去舞阳了。

    写完信,周显让李开将它送到专有的驿站。大约三天之后,这封信便可到达周贞手中。而周显也决定改变路线,先乘船到淮南,以避开民变区,再骑马前往襄樊地区。这样虽然路途之中会耗费不少时间,但却安全了许多。在乱世,周显始终以为保全性命为第一要务。除非遇到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在那时,即使拼尽性命也要去做。

    漕运为大明朝的南北大动脉,尤其在北方陷入大型旱灾的这个时候,南方的粮食供应一直是维持京师乃至北方大部分地区稳定的根本。因而,大明朝廷一直尽全力维持着京杭大运河的安全。在东昌府附近有近万山东兵维持山东河段运河的安全,在淮南地区也有数万漕兵维持着从山东到杭州那一段的安全。

    即使等到明灭亡之时,总督漕运的路振飞仍然掌握着数万漕兵。要不是后来因为马士英罢免了他,而他的继任者也属无能之辈。清军想要南下,还要颇费些波折。而路振飞则在无兵无权之后,在福王的朝廷内不受重用。后来投靠隆武帝之后,虽然受其重用,但亦无法改变丝毫局面。在汀州被破之后,死于途中。

    所以,在明末,无论何时,水路一直都是最安全的途径。

    也确如周显所料,通过水路南下,一路无碍。到达淮南之后,在骑马向西。在路上大约耗费了二十余日之后,周显终于到达了襄阳。但此时的杨嗣昌已经前往荆州,他便和李开又急忙骑马赶赴江陵。好不容易在杨嗣昌前往川地之前在江陵城外遇到了他。

    但此时的形势,已早非几个月前可比。那时,杨嗣昌指挥大军大破张献忠,将后者完全逼迫到绝地。而此时,则是他所指挥的官军疲于奔命,完全搞不清张献忠身在何处。空耗钱财、军粮无数却始终无所得。

    杨嗣昌昔日提出“四面六隅,十面张网”的计策,是基于农民军衣着破烂,在冬季机动性差的特点。利用冬季的三个月,以彻底剿灭流贼。在已经过去的冬日三月内,杨嗣昌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屡次大破张献忠。但张献忠剿而未灭,反而在遭受巨大损失之后,和罗汝才、马回回等叛贼串联一起,共同抵御官军。

    再加上天气逐渐转热,农民军的机动性得到恢复。凭借胯下骏马,一日之间,往往日行近三百里。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行踪不定。

    而杨嗣昌本人因为性格原因,没有处理好诸将的关系,导致他能依靠剿贼的两大骁将左良玉和贺人龙都不肯完全听令,其他诸将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有时为了自保,手下大将竟然明知道张献忠身在何处,却不愿意出兵与之交战。导致他一路畅通无碍,始终无法彻底剿灭。

    再加上南北大旱,而秋粮未下,百姓饥饿。从贼的人数逐渐增多,张献忠的实力在很短时间内又得到了恢复。就在不久前,张献忠在夔州府大破官军,局面再次恶化。四川巡抚邵捷春无能,再加上湖北各地已无农民军的踪迹。杨嗣昌便欲亲自前往重庆,主持围剿事宜。

    周显到的时候,吃惊于杨嗣昌的变化。年余不见,他满头的青丝已经开始斑白,双眼虽然依旧犀利,但却少了昔日的那股精光,显得疲惫异常。他迎上周显的目光,随意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了?”

    周显点了点头,躬身拜礼道:“学生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陛下本来就没打算杀你,我也只是顺势而为。但那件事,你确实得罪了不少朝中之人。以后做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我这次招你来军中,你也别以为是什么好事。不久以后,我将前往川地剿贼,而万先生则作为监军先行前往。我欲给你一百甲士以保护万先生安全,你可愿意?”

    周显本来以为杨嗣昌招自己入军,会让自己独领一部。但却不曾想,此刻他竟然让自己去当一个保安,心中不禁生出一些黯然。但那一丝失望却转瞬而过,毕竟自己刚来这里。他恭谨立身拱手道:“在军中,先生为一军主将。一切命令,周显都自当遵从。”

    周显脸上的那一丝失望落入杨嗣昌眼中,但他却选择了忽略,淡淡说道:“既然你也同意,就下去稍微休息一下吧!我一会会让万先生前去找你,明日你就随他一起前去。”说完,他再次摆手,一个亲兵上前摆手示意周显出去。

    周显再次向杨嗣昌躬身,随着那名亲兵向住处走去。

    路上,他一直回想杨嗣昌的话语。其实,他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并不多。但从他的脸色来看,战争形势肯定不容乐观。要不然,他也不会连和自己叙旧的时间都没有。

    周显记得在原有的历史中,大约是在半年之后。在杨嗣昌远在四川之时,张献忠偷袭襄阳城,斩杀襄王并得到了杨嗣昌储存的所有军备物资。这最终导致杨嗣昌心生绝望,最终选择绝食而死。

    周显本欲提醒杨嗣昌此次入川所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想了想,最后觉得还是暂时算了吧!毕竟那是半年后的事情,这时候提出来。别说他不会信,就是自己也无法完全说服自己。他叹了一口气,收回自己的心思,继续向前而去。

第一百七十九章 杨嗣昌的谋划

    李开边给周显整理床铺边抱怨道:“二公子,你看我们,从京师急急忙忙赶到襄阳。没有片刻休息,又从襄阳奔到江陵。这一路上马不停蹄的,累的腰酸背疼。这倒好,刚到这里又让我们明天就去四川。你的这位先生,也真够狠心的。”

    周显笑了笑,道:“这才是做实事的样子。如果他处处照顾我们,哪里还能显示出你我的本事。蜀地秀丽,你只当是和我一起前去看风景好了。”

    李开整理完毕,坐下来,皱眉苦笑道:“还看风景?二公子,你倒也真会安慰我。我看这次说不定前方有什么龙潭虎穴等着我们往里面跳呢!”

    周显看李开心情沉重,不禁问道:“你为何会如此想?”

    “以前,在舞阳之时,我可是陪二公子一起击破匪寇的。往昔之时,每到大战将临,都是士卒磨枪,将军愁死。现在我们一路走开,不真是如此呢!我想这次前往蜀地,肯定是要打什么大仗呢!”

    李开说的不错,在崇祯十三年,在四川确实爆发了一系列的大小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官军损失严重,一段时间内还失去了对蜀地的掌控权。四川巡抚邵捷春甚至还因为剿匪不利被绑缚京师,最后服毒死在监牢之中。而这些东西,周显虽然知道,却不能对他明说。只得笑了笑,暂时掩饰了过去。

    此时,突然一人掀开军帐走入里面。

    周显张目望去,发现来人正是万元吉。他依旧穿着青色长衫,姿态儒雅,脸带笑意。周显连忙站起来躬身拜道:“周显见过万先生。”

    李开脸色局促,担心万元吉正听到了自己的抱怨。连忙起身向他行了一礼,借口有其他事情要处理,便向帐外走去。

    万元吉摆了摆手,示意周显坐下。而他自己也坐到周显旁边的位置上道:“周公子,军中简陋,委屈你了。你查看一下帐内是否还缺什么东西,我可以让军士再给你送来。”

    周显笑道:“已经很齐备了,就不烦劳万先生了。”

    万元吉道:“你还是检查一遍为好,明日你我二人就要一起乘船前往蜀地了。一旦登上了船,不到固定的港口,恐怕就不能随意下来了。”

    周显点头应道:“多谢先生提醒。万先生,这次你提前前往蜀地,是不是有什么具体的任务啊?”

    万元吉笑着点了点头道:“张献忠、罗汝才等匪首流窜川、陕、湖三省,历来行踪不定,难以剿灭。此刻陕西旱灾严重,流贼在那里,兵员可以得到快速补充。而湖北则地域广阔,适合其四处逃窜。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彻底剿灭他们的有利场所。而蜀地,崇山峻岭无数,道路崎岖艰险。就是兵书上常说的险地,一旦流贼入了那里,就是有翻天之能,也很难再逃脱出来。我此次先杨督师前去,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周显凭借自己的记忆,仔细又将后来四川之战情景回忆了一遍。沉默了好半晌,才语气犹豫的说道:“万先生,杨督师深切了解各地的情形,认为只有将流贼驱赶到蜀地才能彻底歼灭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听说他特意将四川的大部分精兵强将调出,造成四川各地兵力不足的现象。据说,此刻在蜀地只有数万弱卒。这样做,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一旦让流贼击破阻拦他们的官军,那四川就彻底危矣!”

    万元吉点了点头道:“你说的这种风险的确存在,但实际上却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督师他确实从四川调出了不少兵员,也确实有将流贼驱赶到蜀地以歼灭的打算。但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自他担任督师之后,夙兴夜寐,一直想剿灭流贼,以荡平宇内。但诸将不尽心,而大灾却持续不断。如果不采取将他们驱赶到蜀地,以求以最小的损失歼灭他们,恐怕依现在的情况,流贼只可能是越剿越多。但是,这不等于是说,督师他完全放弃了四川。”

    万元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虽然督师之前从蜀地调出了不少兵员,但其中有两支劲卒,他始终都没有动。一个是秦良玉女将军所率的白杆兵,另一个是老将张令所率的重庆兵。有他们在,再加上川地险峻的地形,流贼想要攻到蜀地,谈何容易?而邵捷春这个庸才,却一直以为督师从四川调兵,是完全不顾四川百姓的死活。他也不想想,如若不剿灭流贼,他四川一地又怎能长久安稳?”

    周显点头认同,从这点看,杨嗣昌的方案确实没有什么大错。而且在他尚在之时,张献忠虽然到达四川境内,但始终却在各处徘徊,没有攻破什么比较大的重要城池。他真正拿下四川,是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崇祯帝自缢的一个月前。“万先生,明日前往蜀地,是只有你我二人吗?”

    万元吉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这次我是率先入蜀,目的有二。一是以监军身份前往,以协调四川诸将,严防死守,以防止流贼真的窜入四川。二是尽可能的将流贼全部阻在入蜀的道路之上,拖延时间,以等待杨督师率大部人马前往歼灭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国奇副将会率三千陕西精卒与我们一同前往。”

    周显想了想道:“前有万先生率部阻隔,后又杨督师率大军压上。两相夹击,必定能大破流贼。这果真是条妙计。”

    万元吉笑了笑道:“现在还不好说,要看后面具体的执行情况。但我估计,这次十有八九可以大破流贼。”

    说完,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令牌递给周显道:“这是军中的百总令牌,督师给你配了一百甲士。自今日起,他们便由你指挥了。你是天子亲封的昭信校尉,又高中探花,任职百总确实有点屈才。但这仅是开始,以后肯定会很快高升的。”

    周显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已经很好了。不是有诗云‘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吗?怎么说我现在也是确确切切的百夫长了。”

    万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道:“你还真能想的开。”

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

    除了一百甲士,杨嗣昌还给周显配了个副百总。这个并不奇怪,周显刚才此地,不熟悉军中的情况,派一个人过来帮他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但周显听到那副百总姓名之时,却明显吃了一惊。

    他叫俞振龙。

    这个名字并无什么特殊之处,而本人也并非什么惊艳之才。周显之所以能记住他的名字,只是和当朝的两个重臣有关。在真实的历史中,在卢象升战死贾庄之后。杨嗣昌曾派三个巡逻兵前去查看情况,这三人之中,其中一人的名字就叫俞振龙。

    他和其他两个巡逻兵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杨嗣昌内心并不希望卢象升已经战死,而更希望他畏战而逃。因而他对三人严刑拷打,想要他们改变口供,妄图把畏战的罪名加到卢象升身上。其他的两人屈服了,唯有这个叫俞振龙的在经历拷打三日之后,始终不改其词。并高声长呼:“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这是有关俞振龙这个人的所有记载,最后他是生是死,我们都无从得知。也不知道在那个乱世,他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但他在青史之中却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让我们知道,在众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有一个硬气的人,名叫俞振龙,他仗义执言,为战死的卢象升保住了最后的一点尊严。

    因为这个原因,周显对俞振龙印象极好。他们这一百甲士的目的是保护万元吉的安全,因而都安置在一艘船上。周显平时也有很多时间和俞振龙呆在一起,就趁着空闲,向他问了很多军中的事情。

    周显后来才知道这一百甲士之前都是杨嗣昌的亲兵卫卒,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士。每个人都骑有骏马,身上也除了配有基本的武器,弓箭、长刀、盾牌之外,还有二十支鸟铳。

    而且这些鸟铳都是当时最先进的遂发枪,而非火绳枪。不用点燃,只用装填火药,再后扣动扳机,便可将铅弹激发出去。只不过射程不容乐观,只有一百六十步,有效射程在九十步左右。(在这里,我采用的步是现代人概念中的步,百步距离是在六十米左右。而古代,一足为跬,两足才为一步,百步距离是在一百二十米左右。为了方便作者,我采用的步都是现代人的步,后面不再做解释。)

    周显在船上向江中试射了几下,最初因为没有掌握住规律,都没有命中目标。后来经俞振龙在旁边提醒,他慢慢掌握住了诀窍。虽说不能说是指哪打哪,但基本上距离目标点都不算太远。

    试射了几十下后,周显将鸟铳递给俞振龙,淡淡笑道:“培养一个弓箭手,除了一些特别有天赋的。至少需要五年的勤加练习才能使之成为神射手。而一个鸟铳手,我看只需要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可以让他们的命中率达到八成以上。无论是培养成本,还是其他的,鸟铳的成本都要低上很多。”

    俞振龙点了点头,道:“鸟铳手确实比弓箭手容易培养。但在军中,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主动去用鸟铳。”

    李开脸色疑惑。“这又是为什么?它用起来不用耗什么力,怎么说也比弓箭好用吧!”

    俞振龙听完苦笑道:“鸟铳的功用是没多大问题,关键是它的质量太令人担忧。这二十杆鸟铳因为是督师亲兵专用,制作的时候要求十分严格,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朝廷制作的其他大部分鸟铳,因为工匠制艺不精,再加上偷工减料,用起来始终不能令人安心。我就曾见过数个士卒射击的时候,枪管突然爆炸。有的人一下子被炸掉了数个手指,有的人则直接毁面,在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坑坑。”

    俞振龙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军中还不是少数。有的士卒曾说,鸟铳是先伤己,再伤敌。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兄弟更愿意用弓箭这种原始的兵器,也不愿意用鸟铳这种安全性不定的武器。”

    周显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大明府库空虚,再加上鸟铳造价甚高,制作不易。而户部每年却有自己的制作指标,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就只能偷工减料。钢铁的纯度不够,自然也就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明朝灭亡都没有得到丝毫改变。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到后期,火铳的质量越差,越没人用。

    所以说,明朝虽然掌握了火器的制作方法,但没有彻底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除了个别如戚家军那样的强军大力装备火器外,其他的大部分军队仍然是以冷兵器为主。再加上当时卫所糜烂,军中贪墨横行。导致遇到满清精锐,竟然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想到这里,周显也暗叹了一口气,心想这大明还真有很多痹症要慢慢改变。他抬头向远处望去,突然发现前方江面逐渐变窄,最窄处仅有二十丈左右,而水流则愈加湍急。再向两岸望去,断崖壁立,高愈百丈。不时从两侧山林间传来一阵阵猿啼之声,配上江面呼啸奔腾的水声,令人心悸。

    周显心中一惊,转头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会如此险峻?”

    俞振龙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会道:“我们不久前刚刚经过了瞿塘峡,按照时间推算,应该快到夔门了。夔门为川东门户,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以前我以为是在夸大其词,现在看来,确真如此。只要过了它,我们距离邵巡抚大营驻扎的地方就不远了。”

    周显点了点头,听俞振龙一口正宗的京师官话,心中突然好奇起来他的身份。在周显的概念中,能在京师拥有一片地方的,要么是勋贵,要么是富族大户。这两种身份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来从军的。“俞副百总,你家在京师吗?”

    俞振龙笑了笑道:“小人老家是在陕西榆林,只不过很早就陪同父母前去京师了。后来又娶了个京师媳妇,所以话语还算正宗。很多人初次见面,都会误以为我就是京师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