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帅

    孙可望大马金刀般坐在主位上,就宛如一切都由自己做主一般。

    诸将看孙可望一脸当家人的表情,心中微微有点吃惊,他们都朝李定国看了看。发现后者脸色平静,便也没有多言。

    徐以显站起身来,先是朝众人拱了拱手,然后说道:“我先告诉大家几个消息。据我军斥候来报,左良玉目前已经和贺疯子合兵一起,统御三万精兵。作为杨嗣昌的前部,率先出川向湖北而来,由勋阳巡抚袁继咸统御数千士卒为之转运粮草。他们此刻已过了夷陵,距离襄阳也不过十天的路程。我需要提醒诸位的是,之前左良玉在开县首先率部逃走,导致猛如虎部大败。他知道自己已犯下大罪,为了将功赎罪,这次必将竭尽全力进攻我们。”

    看到众人脸色都微微有点难看,徐以显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上面的都是坏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在八天前,闯王李自成攻进了洛阳,杀了崇祯皇帝的叔父福王。此刻已在洛阳周边聚集了近二十万大军,势力扩展迅猛。可以说,北边官军的注意力已经被李自成吸引了过去,我们这边的压力会减轻不少。”

    马元利哼了一下,道:“这李自成倒是会挑时间,在我们被杨嗣昌追的像龟儿子似的到处乱跑的时候,他却趁机摘果子。听说福王家的钱比皇帝家还要多,这下他可发大财了。”

    徐以显点了点头,道:“这李自成之所以能攻占洛阳,确实是占了我军很大的便宜。只不过他当前的形势,却比我军好上太多。目前我军只有两条选择,向南或者向北。南边富庶,但杨嗣昌到达之后,我军面临的压力就会陡增。北边兵少,但很多地方却十分贫瘠,况且在南阳府还有不少官兵。而且如若选择向北,我军就一定会和李自成发生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我为何将这两个消息并列在一起说的原因。”

    “老徐,在决定是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之前,有件事情我们要首先做出决议。”潘独鳌身上数处受伤,右手缠着厚厚的绷带,蹒跚着从帐外走了进来。

    孙可望连忙站起身来,上前扶住潘独鳌坐下,道:“潘先生,你怎么来了?”

    潘独鳌轻轻的拍了一下孙可望的右手,示意他放心。

    徐以显八面玲珑,当然知道潘独鳌想做什么?只不过这件事,早做出决定,对于全军来说也是莫大的好事。既然潘独鳌此刻主动站出来,徐以显当然也乐观其成。他故作惊诧道:“老潘,你说的是什么事。”

    坐下之后,潘独鳌望向徐以显淡淡笑道:“老徐啊!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我们目前要做的不是议论向南或者向北走,而是先选出一个新的大帅。否则,今后令从多出,全军怎么齐心合力抗敌?”

    徐以显点了点头,也表示认同。他故作沉思了片刻道:“老潘,你说的对,是我忽略了。在座的都是大帅最信任的人,此刻也不必拐弯抹角,你就先说说你心中的人选吧!”

    潘独鳌当然支持孙可望,但这话他不能明说。“大帅身死,只留下一个小少爷。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由小少爷继承帅位,自然无可厚非。但大家都知道,小少爷毕竟只有两岁。由他继承,不仅难服众望,还做不了什么决议,这显然不行。”

    马元利叫嚷道:“如果是太平盛世,我第一个支持小少爷。但我们现在是在造反,一个个都是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小少爷年纪太小,肯定不行。我看就从大帅的四个义子中选一人吧!虽然不是骨肉血亲,但我们军中信这个。”

    潘独鳌击掌叫好道:“马将军说的是。大帅收义子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虽然不是血亲,但也都是以性命相托,而大帅也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我看就依马将军所言,从四个义子中选一个。”

    说着,潘独鳌斜瞥了一下坐在自己下首的王尚礼和冯双礼。

    王尚礼正在低头想着什么,没有看到。而冯双礼则第一时间站起来,霍哈哈的说道:“皇帝继位不是有个长幼有序吗?我看我们也不必选了,直接让孙少将军继任帅位算了。他在四个少将军中,资历最老,兵将也最多。在我看来,也最为合适。”

    艾能奇哼了一声,嘿嘿笑道:“王叔,皇帝继位是有个长幼有序。但您也别忘了,他们不是也有个择贤而立吗?”

    冯双礼脸色微变,红着脖子嚷道:“我老冯就是个粗人,不知道什么择贤而立。只知道在我家乡的土财主那里,都是长子当家。老三,我看你这是不服气,要和老大争一争吗?”

    艾能奇笑着指了指自己,道:“我?……冯叔,你就别逗我了,我哪里有这个资格?我说的是二哥。你们都别忘了,上次是谁射杀了张令,让我们成功在川地立足;又是谁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让我们成功出川;还是谁以精兵混入襄阳,让我们攻取了这个王八壳。在座的哪一位觉得自己知兵能超过二哥?父帅不幸生死,接下来我军肯定要面临很多硬仗、狠仗,难道还有谁比二哥更适合当这个大帅的吗?”

    诸将听完,都沉默不语。的确,论知兵,没有人能更胜李定国。就是孙可望的铁杆支持者对此也找不出丝毫毛病。

    在沉静的大帐内,突然响起了“啪啪”的拍手声。潘独鳌满脸堆笑道:“艾少将军说的是,论知兵,确实没人比的上李少将军。但身为大帅,可不仅仅是知兵那么简单。刘邦昔日不过是一亭长,他对兵事、政事可以说是一概不知。但他知道用韩信统兵,用张良制定策略,用萧何转运粮草,最终得了整个天下。大帅之位不需要知兵,但最重要的是能将大家凝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才是大帅应该做的。而不仅仅是知兵那么简单。”

第二百二十七章 立帅2

    潘独鳌偷偷瞄了一下徐以显,那张老脸上没有丝毫变化。他心中暗喜,知道这老东西是不打算管这件事了。

    他转头向李定国说道:“李少将军,我可不是说你完全不懂这些。但你也知道,你毕竟只有二十出头,无论经验还是其他的什么,都稍显不足,孙少将军在这方面可能会做的更好。你也知道,我军在此刻万不能分裂。否则,就会被官军一部部的吃掉。希望你能从大局考虑,慎重思考。”

    艾能奇正要起身争辩,哪里有以年龄来论才能的道理。但他还未开口,就被李定国按下。他缓缓站起来,看了一下左右众将,最终向孙可望躬身拜道:“大哥,我李定国自幼便无双亲,得义父收养,才能苟活至今。我早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把大哥您当成了自己的亲大哥。说到底,我仅是一个领兵莽夫,对于其他的事情,不擅长也不太关心。所以,这个大帅,一定要由大哥来当。”

    “二弟,你这……”

    徐以显看到李定国的表态,心中暗暗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有丝毫变化。

    潘独鳌看他如此知趣,淡淡笑道:“李少将军谦虚了。如果你是领兵莽夫,那我们这些人不就是领兵傻子和领兵笨蛋了吗?”说着,他转头向孙可望道:“孙少将军,我提议在您继任大帅之后,设立一个将军府。由李少将军任大将军,负责一切军事。”

    孙可望顿时一怔,但看潘独鳌正悄悄在向自己使眼色。他咳了一声,连忙道:“这个……这个自然,就由二弟当这大将军。”

    李定国也不谦虚,拱手道:“多谢大帅。”

    潘独鳌和徐以显一起向住处走去。潘独鳌带着戏谑的笑,望向徐以显道:“老徐,你这次是怎么了?为什么从始而终一句话都没说呢!”

    徐以显回道:“您既然已经全力支持孙少将军了,哪里还有我说话的份?如果我再全力支持李少将军,接下来肯定是我军分裂。而这个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分裂。与其那样,还不如让李少将军受点委屈,维持我军的统一。”

    潘独鳌笑道:“说到底,你还是支持李定国?只不过是暂时忍下了。”

    徐以显苦笑了一下,但最终点了点头道:“不错,因为我始终觉得孙少将军那样的性格不太适合为大帅。而李少将军虽然年轻,却有一股特有的资质,我相信他以后做的肯定会比孙少将军更好。”

    “老徐,现在既然已经如此。你希望你能放下成见,和我一起支持孙少将军。毕竟你也知道老帅死后,我军最不能要的就是分裂。”

    徐以显浅笑道:“自我选择不说话的那刻起,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身后孙可望快步走了过来,向两人拜了一下。徐以显躬身回礼,笑道:“大帅,我还有点事要处理,您先和老潘聊。”

    孙可望张了张嘴,但什么也没说出来。

    潘独鳌笑了笑,道:“大帅,老徐既然称呼您为大帅,说明他已经认您为主。您不用想那么多,给他一段时间就好了。对了,大帅,您现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孙可望点了点头,道:“老二刚才给我说了两件事。一是,他提议派两个大帅生前最信任的亲卫将少爷和夫人送回陕西,让他们自此之后完全过普通人的生活。二是,他说在襄阳周边,虽然我军可以招来数十万新兵,但能战的只有最初的三万余人。一旦杨嗣昌率大军前来,向南走只有死路一条。他让我写信给李自成,暂时向他表明归顺之意,以换取他出兵共同进军南阳。说只要攻下南阳府,那里的群山就是我们天然的防障。只要给予我们一段时间,将那些新兵训练成老兵,我们便能彻底存活下去。”

    潘独鳌点了点头,想了片刻笑道:“大帅,大帅继任帅位,小少爷已经对您产生不了任何威胁。李少将军如此提议,只是想让您饶过小少爷一命。我看,您就依了他吧!以后您用到他的时候还多着呢!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和他闹矛盾。”

    “那行,就听先生的。我会多给他们一点金银,让他们今后衣食无忧。但他说的第二件事,先生觉得可行吗?”

    潘独鳌眉头紧蹙,想了一会道:“大帅,我们现在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李少将军说的归顺,我感觉不妥。应该是合作,我们两军共同进攻南阳。”

    “那李自成会同意吗?你要知道他刚攻取了洛阳,正在豫北横行呢!”

    潘独鳌笑道:“如果老帅不死,或许他不会同意。但现在,我断定他会同意。因为他知道老帅一死,我军必定军心离散。一旦我军被灭,所有的官军就会北上。在豫北,他没有更多的回转余地。而在豫西,则大有不同。而且……”

    他看了一下孙可望,继续说道:“李自成老谋深算,我军现在这么多士卒,他肯定也有吞并的意愿。这样的诱惑,我不信他就完全不动心。”

    “先生,这样……不好吧!”

    潘独鳌淡淡笑道:“大帅是担心手下的将领都被李自成拉拢了过去?”

    孙可望沉默了一会,点头道:“先生,我确实有此担心。您要知道我初继帅位,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比着李自成都相差不少。难免有些人会鬼迷心窍,借机归附李自成。况且,我们也不能阻止他的拉拢。”

    “大帅有这点自知之明,说明您已经远超常人。虽然存在这种风险,但目前,我们只有先立足,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经过招募新兵之后,我们会有数十万之众,让李自成拉拢去一些也无妨。但有我和老徐全力帮您,您再略释手段,让李少将军全力支持您。只要保持我们的老营人马不被李自成拉去,我们就有足够的资本与他谈合作。”

    孙可望沉思片刻,最终下定决心道:“好,一切就都依先生所言。”

    潘独鳌点了点头,道:“我现在再去找老徐商量一下,大帅您也马上提醒一下支持您的那些将领,让他们也早做准备。”

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胁

    周显回到宜阳已有两天,在此期间不断有骑卒返回,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不到三百之数。虽然之后一定还会有人生还,但数量肯定也不会太多。也就是说,这一战下来,至少损失了二百士卒。

    当日,张献忠急于北上襄阳,在攻取当阳城之后,对距之不远的宜昌只是派了一部人马前去劫掠。而且,这一部农民军很快也行离开,对这里也未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这两天,便不断有逃亡在外的百姓返回城中。

    最初,还有一些当地的无赖引一些虎啸山林的土匪入城抢劫。但他们遇到周显所率的二百余骑,就如小鬼遇到阎王一般,当即被斩杀了几十个。自那之后,城中的秩序才慢慢稳定了下来。

    期间,周显找到了一个生还的主薄,便让他负责安抚归来的百姓。并拨派了二百骑兵,帮助他维持城中的治安。但凡遇到有人趁乱生事,就地斩杀。乱世需用重典,周显绝不会在此时心慈手软。

    这一日,太阳早已高高升起,周显卷着被子坐在桌前给杨嗣昌写着信。他刚刚起来,这也不能怪他,这几日连续的奔波,确实把他累坏了。要不是斥候带来了最新的消息,他这个时候应该还在继续熟睡之中。

    其中有两个消息最为重要。一是张献忠确实已经身死。虽然农民军现在还在竭力隐瞒这件事情,但斥候还是探得了消息。二是,李自成攻破了洛阳,并烹杀了福王。

    这两个消息一好一坏,但张献忠身死,却带来了襄阳城破。可以说,这两个消息对于杨嗣昌来说,都未必是好消息。以他的身体,周显真害怕他一时承受不了。

    周显写完,叫来李开道:“你现在立即返回川地,将这封信给万先生,让他把这封信代为转交给督师。”

    李开疑惑的望了一下周显道:“二公子,为什么不直接交给督师?”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总得让他有个接受的过程。你到地方后,先给万先生讲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让他选择性的告诉督师。另外,那日出击前,我答应每个士卒只要生还就有一百两银子,你把这件事也告诉督师。”

    李开点了点头,道:“恩,那我立即就出发。”

    待到李开走出房间,周显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他不情愿的放下被子,穿戴整齐,准备出外去找点吃的。但刚走出院门,便见那个主薄急匆匆的赶来。

    “高主薄,你怎么来了?我正准备去找点吃的,你要不要一起?”

    高主薄先是一怔,接着向周显躬身拜了一下道:“周游击,您赶快去南门吧!来了一股官兵,有一千来人,说是贺人龙的前锋部队。我不敢放他们进入,就让那二百骑兵先将他们堵在了门口。”

    周显脸色一变,同时又满是疑惑道:“你昨日不是还发愁说维持秩序的士卒不够吗,为何不直接放他们进来?”

    高主薄脸色愁苦道:“那可是贺疯子的部队,抢民比杀贼还狠。如果放他们进来,我害怕他们……”

    周显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贺疯子的名声的确不好。如果是平常的城池,他的属下绝对不敢恣意妄为。但之前农民军攻下宜昌,此时在这里连个正常的衙门都没有,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想到这里,周显顿时加快了脚步。

    周显看了一下他们递过来的文牒道:“你是贺总兵手下的王千总?”

    一个身形高大,满脸横肉的男子带着谄笑道:“在下王迈,拜见周游击。贺总兵命在下首先率部前来,是为了探清张贼的行踪。可是,因为来的紧急,没有携带多少粮草。到宜昌来,就是希望城中能提供一些,也好让兄弟们度过这个难关。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周游击,小人刚到这里,就听闻张贼死在您的手里,对您可是佩服的紧。”

    周显看他笑的有点瘆人,不愿就此多言。摆了摆手,招高主薄上前询问道:“高主薄,城中府衙内可还有存粮?”

    “周游击,您也知道,贼兵过后都是寸草不留,府衙内早被他们搬空了。现在我们吃的,还是一些富户捐赠的粮食。而且……”

    他看了一下王迈,小声嘟囔道:“而且,外地将领作战,都是自带粮草。哪里有从当地直接取粮的规制?”

    “去你妈的,老子为朝廷征战,要你点粮食又怎么了?”王迈出声怒吼。

    高主薄心中害怕,脸色胀的通红。但张了张嘴,但什么也没敢再说出口。

    周显摆了摆手,道:“王千总,虽然朝廷规制如此。但你们远来此地,城中为你们提供一些粮食也属应当。但现在城中什么情况,你刚才也听高主薄说了。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我看你们还是去别处吧!”

    王迈脸色微怒,皮笑肉不笑道:“周游击,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兄弟们已经连续奔波了好几日。现在饿的都前心贴后背了,哪里还能气力去别的地方?周游击,您就帮帮忙,稍微提供一些粮食。您也知道,这些兔崽子平时都不怎么听话。一旦饿的急了,我还真保不准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

    听到王迈语气中满是威胁,周显眉毛一挑,直直望向王迈道:“王千总,你这是在威胁我?”

    王迈连忙摆手道:“在下不敢,周游击乃督师的学生,这次又成功率部斩杀张献忠,以后说不得要高升到什么地步呢!我这只是向周游击叙说一个事实,望周游击慎重考虑。”

    高主薄听出了王迈口中的威胁之意,拉了拉周显,悄声道:“周游击,城中只有您的那不到三百的骑卒。一旦乱起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去和城中的富户商量一下,让他们再捐出一些粮食,先送走这些索命鬼再说。”

    周显沉思片刻,最终看向王迈道:“王千总,你这一千士卒就驻扎在城外,我会尽力给你们筹措两天的口粮。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能生乱。否则,到时候我保证贺总兵也救不了你。”

    王迈连忙道:“这个自然,在下保证。只有过了今晚,我们就离开,绝对不给周游击惹事。”

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离襄阳

    王迈他们的确没有给周显惹事,第二天天刚一亮,他们便率部离开了。

    但不久之后便传来消息,宜昌西北侧的几个村庄全部遭到了洗劫。加起来近千口百姓,无论老幼,全部被杀。在宜昌附近,农民军早也撤离。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一目了然。

    乱世,兵是贼,贼更是贼。很多时候,两者之间的分别只是浅浅的一道线。过了那道线,兵和贼就没了区别。

    周显听闻之后,心中虽然气愤异常。但这样的事,在他看不到的角落,多如牛毛,天天都在发生。周显即使想管,也是有心无力。他能做的,只是尽力维持自己身边能够控制的事情不完全失控而已。

    几天后,左良玉和贺人龙的军队来到了宜昌,还带来了杨嗣昌的一封信。心中说让周显暂时听从左良玉的调配,尽快摸清张献忠在湖北的兵力部署。很明显,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杨嗣昌还收到周显的回信。

    周显对此没有太大异议,他将自己这几天得到的讯息一一向左良玉和贺人龙做了汇报。提议他们趁张献忠刚刚身死,农民军军心不稳,立即出兵襄阳,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但两人听闻有农民军已有近二十万之众后,被这个数目吓住了,说一定要等到后续官军到达之后才可进军襄阳。他们选择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打法,决定先出兵勋阳,和当地巡抚袁继咸会和。待稳定了湖北局势,再徐图襄阳。

    在勋阳只有只有少量的农民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官军击破。和袁继咸会和之后,得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孙可望已经继承了帅位,成为这支农民军的新一任的领袖。他们在汉水南岸征集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数百艘,渡江北上,攻下了汉水北岸的樊城。他们以船为桥,连接汉水两岸。襄阳城中的财宝、青壮,源源不断的被他们运向北岸。

    左良玉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发现留守在襄阳城中的都是张献忠的精锐部队,且数量不少。官军没有攻城火炮,强攻必定得不偿失。左良玉一方面派人通告杨嗣昌,让他赶快率大军出川;另一方面则派出士卒前去汉水的上游和下游诸县,征调船只。试图到时候破坏农民军的船桥,将襄阳城的农民军全部阻在江南。

    但船只还未征集多少,襄阳城中的农民军却突然出城猛攻官军,左良玉和贺人龙后撤近二十里才稳住阵线。而农民军却在他们后退之际,借着夜色全员撤退到汉水北岸的樊城。接着他们凿穿了所有船只,让它们沉在汉水北岸的浅水域,阻止官军的大船靠近。并且在江边设下防线,留下少部人马驻于樊城,阻止官军渡河,而大部人马却北向进攻应山。

    左良玉率部进入襄阳,但此刻的它已经是一所空城。不仅是钱粮,城中的大部分青壮也被农民军掳去,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计划如此周详而严密,这些农民军竟然在三万官军的眼皮底下全员撤回了江北,并且运走了襄阳城中的所有军用物资和他们能带走的所有青壮。要不是他们是敌人,周显都忍不住要为他们击节鼓掌了。

    后来才知道,这都是李定国的谋划。谈笑之间,就将左良玉和贺人龙两个军中宿将玩弄于鼓掌。他的这份本事,不由得让周显心生佩服。

    因为之前农民军就沿江将船只搜刮了一番,导致汉水上的船只所剩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渔船。依靠它们,要想快速将三万大军全部运到江北基本上不可能。但江北形势紧急,左良玉最终决定采用偷运的办法,分批运送士卒过江,然后再行会和。而且为了避免被农民军发现而招来他们的攻击,官军选择的渡江的地点远离襄阳。按这样的进度,要想完全过江,至少要等到十数天之后了,而且还是保守的估计。

    在襄阳呆了几天之后,周显得知杨嗣昌已先行率李国奇和张应元两部人马到达宜昌。但不好的是,他的病情又加重了,而且这次远比以前更为严重。

    周显看到渡江作战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便向左良玉告了假,带着还活着的近三百骑兵返回宜昌。

    周显取下兜鍪,放在手中,向万元吉拜了一下道:“万先生,督师他现在怎么样了?”

    万元吉摇了摇头,道:“很不好。襄阳、洛阳连续被破,三王被贼寇所杀,阁部这次是完全放在心里了。虽然张贼被你所杀的消息让他高兴了一番,但形势的剧变还是压的他喘不过来气。”

    周显脸色黯淡的点了点头。

    万元吉接着说道:“你率五百骑兵杀死张献忠的消息早已传遍军中,我已按照阁部的吩咐,从军饷中暂时拿出五万两白银作为奖赏,你稍后便可派人跟我去取。”

    周显拱手道:“我代那些战死的和活着的兄弟谢过万先生。”

    万元吉摆了摆手道:“阁部的决议,我并无寸功。阁部他一直都很挂念着你,你先进去看看他吧!剩下的事,我们稍后再议。”

    周显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兜鍪递给旁边的俞振龙,跨步走进房内。

    这里本是宜昌县令的私宅,他被农民军杀死之后,房子便空了下来,暂时被杨嗣昌当成了行营。

    周显望去,发现杨嗣昌此刻正躺在床上,须发皆白,形容枯槁,连平时闪着精光的双眼也变的异常混沌。后者听到响动,转头看到是周显,他轻轻的摆了一下手,示意周显坐到自己的身边。

    周显坐下,看他的样子,心中涌出一些苦涩。叫了声“先生,您……”

    杨嗣昌艰难的扶住床边,向周显道:“扶我起来。”

    周显连忙上前托着他,本来高大的身躯,在此时已衰如枯木。周显托着他就宛如托了一团棉絮,轻的基本上感受不到任何重量。周显慢慢的扶他坐起来,然后把枕头放在他身体后面,好让杨嗣昌靠的舒服。

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

    刚坐起来,杨嗣昌便剧烈的咳了起来。他颤抖着双手指了指桌上的瓷杯,周显连忙拿起水杯递给他。

    杨嗣昌饮了几口,颤抖的身体总算恢复了平稳,只是脸色仍然十分苍白。他将水杯递还给周显,缓缓闭了双眼。过了好一会,他重新睁开双眼,望向惨然一笑道:“我的病情,吉人他应该已经给你说了吧!这次,恐怕挺不了多久了。”

    “先生,您别如此说,学生相信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轻轻摆了摆手道:“我自己的身体,我最知道,先不说这个了。这次真被你料定了,张献忠的目标确实是襄阳。他这次得了襄阳,却丧命在你手中,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他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说完,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咳声带动他的整个身体又颤抖了起来。

    周显拍着他的后背,道:“先生,您就先别想这个了。您现在要做的是好好休息,张献忠的余众已经流窜到南阳,朝廷还需要您前往那里稳定大局呢!”

    杨嗣昌苦笑了一下。“自万历三十八年,我考中进士后从官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多少人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我在内入阁为相,在外督军为将。这一生,能有如此殊荣,真的已经足够了。况且,我也累了,真的做不动了。以后的朝廷,就要完全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支撑了。”

    周显听杨嗣昌一脸的绝望,脸色黯然,本想说几句话来安慰他,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杨嗣昌还在继续说。“我性格高傲,历来瞧不上那些空言误国的书生之见。可以说,与他们是水火不容,而正是这些人掌握了朝廷的上下言路。这次襄王、福王、贵阳王接连被贼军所杀,这样扳倒我的好机会,朝内的那些庸人岂会错过?到了这种地步,死了比活着好。死了就什么都不用再考虑,一了百了。活着,说不一定还要忍受被缇骑绑缚入京。我岂能让他们看那样的笑话?”

    周显摇头道:“先生,您多想了。陛下对您历来信任,即使朝廷之内对您都是怨言,他也绝对不会重责您的。”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道:“我历来恣意妄为,对任何人都不在意。唯有对陛下,始终感到愧疚难当。陛下他历怀中兴大明之志,将所有的大事都托付于我。但我奔波数年,最终还是令他失望了,流贼越剿越多,朝事愈加糜烂。这次,我就不让他为难了。”

    杨嗣昌看周显脸色难看,继续说道:“忘筌,你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周显疑惑的看了一下杨嗣昌,回道:“先生,我……”

    杨嗣昌点了点头,道:“你这次突袭张献忠的主营并杀死了他,虽然这是莫大的功劳,但你今后也会彻底被他的余众盯上。目前,农民军北向,有二十万众,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剿灭的清的。你现在是游击将军,或许立下此功之后会升为副参将,甚至参将。但所统士卒毕竟仍然远少于农民军,一旦他们全力对付你,你恐怕很难能应付下来。而且,一旦我离世,新的督师人品未知。一旦到时候是一个与我有仇的,必然把你当枪用,到时候你更难幸免。”

    周显没想过这茬,此刻听杨嗣昌提到,他顿时一怔,惊诧道:“先生,应该……应该不会如此吧!”

    杨嗣昌笑了笑,道:“应该,还是不应该,谁又能完全说得清呢!我只知道你留在这里,接下来的日子应该会很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早离开这样的是非之地。”

    周显沉默了好一会,最终拱手道:“请先生给学生指一条路。”

    杨嗣昌点了点头,道:“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会剿匪失败。流贼奸猾是其中之一,但更多是因为官军分裂,都不尽力剿匪。像左良玉、贺人龙之类,甚至和贼军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上面制定的计划再周详,下面执行不力,到时候一切也都是白搭。你这次之所以能以五百骑兵突袭张献忠成功,就在于他们都听从你的命令。这时我才发现并不在多而在精,有一支自己能完全掌握的精兵才是重中之重。”

    周显不知道杨嗣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提到这个,只得任由他继续说下去。

    “你在军中遇到我,或许我可以全力帮助你掌握一军士卒。但遇到别的人,你将很难有培养属于自己的一系人马的机会。与其在军中面临诸多困难,还不如到外地暂时领一个能掌控一地军政之权的小吏。我会上书陛下,让你前往一地担任知州。以你目前的功劳,应该是足够了。你就在那里慢慢积攒实力,练兵、训兵,造就一支精兵。一旦局势有变,你不仅可以凭借手下的这支精兵自保,还可以帮助陛下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周显大概听明白了杨嗣昌的意思,他是想让自己镇府一方,以自己的能力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

    “现在朝廷这样的局势,不破不立。或许只有天地剧变的那一刻,才能在乱中寻求一丝改变的机会。先生相信你,真到了那个时间,必是你大放异彩的时候。”

    杨嗣昌停顿了一下,拉着周显的手,道:“忘筌,你一定要答应我。一旦将来有那么一天,陛下他陷于困境,你一定要全力帮他。否则,先生我死难瞑目……”

    周显低头不语,沉默了好一会,道:“先生,学生一定尽力而为。”

    杨嗣昌满意的点了点头,轻轻的摆手道:“你先下去吧!具体的地方,我已经给你想好了。道时候等到吉人将这边的一切事务交到新任督师那里,而你在那里也立了足,他便会前去帮你。”

    周显心中听的不明不白,本还想继续追问。但看杨嗣昌已闭了双眼,他只得躬身拜了一下,慢步退到房外。

    天色冷清,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周显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杨嗣昌死了,就在见过周显后的那天晚上。

    那一夜,万元吉早早就将所有的卫士全部驱赶到院门之外,仅留下他一人。他静静的站在院内,怔怔的看向杨嗣昌所住的房屋,脸『色』黯然。

    房内,杨嗣昌的意识早已模糊,双手指甲发青,床上被褥凌『乱』。双眼、双耳和鼻子都有血丝渗出,他歪倒在床头。口中不断重复的喊着“陛下,陛下……”

    过了不知多久,听到房内再无动静。万元吉轻轻推门而入,将杨嗣昌脸上的血『液』和身上的污渍全部擦洗干净,然后给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忙完这一切,万元吉跪在床头,躬身长叩,久久不起。

    等到万元吉再次直起身来的时候,早已是泪流满面。“阁部,学生为您送行,您一路走好。”

    周显走进院内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那股死一般的安静。杨嗣昌静静的躺在床上,早无半点声息。看杨嗣昌死相难看,周显他心绪激『荡』,失声喊道:“先生他……是服毒死的?”

    万元吉脸『色』痛苦的点了点头,无限怅然道:“阁部昔日入川之时,便心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念。襄阳、洛阳被破,三王被杀。无论怎么说,阁部这一次是过不去了。他不愿忍受被缇骑绑缚入京那样的耻辱,便让我准备了毒『药』。一死百了,或许也算是一种解脱。”

    周显上前跪下叩了三个头,久久不起。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来望向万元吉道:“万先生,朝廷督师一夕暴亡,此事关系非轻。您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万元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点头道:“督师服毒身亡这件事,知道的人仅限于你我二人。对外,我会宣称阁部是积劳成疾,才不幸病故。忘筌,我需要你帮我,自今日起,你率部守在这个院子内,除非有我的命令,不能让任何人靠近。我会说服李总兵和张副将,在新的督师到达之前,由我暂时接管大军的控制权。目前最重要的是,军中万不能『乱』。”

    周显点了点头,道:“这个好办,我手下还有近两千忠于先生的士卒,足以做到这点。但先生身死,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在川地,刘进忠、王光恩等人刚刚归降。一旦他们得到这个消息,难免会再掀叛『乱』。”

    万元吉叹声道:“阁部果真没有看错你,对事情的敏锐程度远超常人。只不过这件事你不用担心,先生在两日前已经派人通知了秦良玉、马祥麟和曹志耀三将。只要那些贼将敢于反叛,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周显小声自言自语道:“原来先生他早有准备。”

    万元吉点了点头道:“督师留下了两份遗信,一份是给陛下的,另一份是给杨山松大公子的。这两封信,都要立即送出去。后续的事情,只能等到陛下有回信之后再说了。”

    等到天『色』大明,万元吉走出院门,向所有人宣布杨嗣昌因积劳成疾,突然病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迅速传遍了全军。所有人都脸『色』哀戚,有些更是失声痛哭。除了个别军中大员之外,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被周显挡在了外面。

    万元吉需要时间来控制局面,不能让人知道杨嗣昌是『自杀』。因为那样会被人说是畏罪『自杀』,这和劳累致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李国奇和张应元到了之后,不知万元吉通过了什么样的方法。反正到最后,两人同意暂时受其指挥。万元吉同时去信左良玉和贺人龙,让他们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不必再听从中军命令,自行剿匪,自此之后互不干涉。

    杨嗣昌去世的这件事,虽然短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多赖万元吉的谋划,在中军之中那点影响不久之后便完全消弭。只不过军中士气低落,短时间想要北上剿匪是彻底不可能了。

    在得到杨嗣昌身死的消息之后,罗汝才昔日帐下军师说服王光恩、刘进忠等人再掀叛『乱』。但他们拉拢的对象惠登相却提前将消息告知了官军诸将。在马祥麟和曹志耀的双向夹击之下,反叛部队大败。除王光恩率领数百士卒逃到川中深山之中外,剩下的如刘进忠、元珪等人尽皆被杀,川中迅速恢复了平静。

    杨嗣昌的死讯和襄阳、洛阳城破的消息基本上同时传到了北京。自此之后,便不断有朝中大臣弹劾他的罪款,肆无忌惮的攻击他,甚至还有人提议罪及他的三族,让他死也不得安宁。崇祯皇帝因此而暴怒异常,全部置之不理。甚至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过不掩功,再敢言罪者,必重责。”

    杨嗣昌身死,但军中不可一日无帅。有朝臣提议,由丁启睿暂代督师之职,前往襄阳稳定局面。但崇祯帝觉得丁启睿并不知兵,没有同意。而是从狱中放出了与杨嗣昌历来不合的傅宗龙,任命其为三边总督,前往陕西,防止李自成西进。

    而同时,命人前往开封,以失地害福王被杀为由诛杀了河南巡抚李仙凤,由高名衡接任。此外,保定总督杨文岳率猛将虎大威进入豫地,以配合豫地官军,相机收回洛阳。

    而去职已经两年的卢象升被召回北京问对,最终由他接替杨嗣昌的职位,成为新一任的督师。

    崇祯帝的回信也传到了襄阳,在卢象升到达之前,由万元吉暂时负责一切军务。崇祯帝亲自写了祭文,让周显护送杨嗣昌灵柩返回武陵老家,以阁臣之礼葬于龙阳,所有当地官员必须到场。

    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之中堪称独一无二。明末犹如一个大炼炉,每个人都经历属于自己的生死磨难。杨嗣昌没有剿清农民军,而崇祯帝也没有中兴大明。

    但在那样的绝境中,他们君臣之间。一个人那么真诚、完全无条件的信任另一个人;而另一个则鞠躬尽瘁,为了实现前者的中兴之志,奔波千里,劳苦丧命。这种独特的君臣之谊,不得不让周显赞叹不已。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成功。

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西安之争

    攻破洛阳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农民军搬空了整个福王府。所得金银财宝无数,而得到的粮食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整整一年的开销。福王之富,甚于天子,这话果然不虚。

    自出商洛山之后,李自成的日子便一直顺风顺水。杨嗣昌忙于围剿张献忠,无暇顾忌他。而河南严重的旱情和当地官员和乡绅的恶毒也帮了他不少的忙。这次如此顺利便攻下洛阳,他心中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民心可用。

    福王的恶毒和贪婪,使的洛阳周边天怒人怨,处处都是灾民,遍地尽是饿殍。还未到洛阳,愿为之引路的百姓便不计其数;刚率部到达洛阳周边,便有人主动献上洛阳的地图和城中的兵力部署。

    福王坐拥万贯家财,在兵临城下之时,竟然仍不愿出一栗赈济百姓,出一钱振奋军心。最后的结果是城中士卒、灾民呼应闯王,主动打开城门。福王身死,府内的所有财宝归李自成所有,而他成了农民军攻破洛阳乃至今后数年横行中原数年的最大功臣。

    身为皇室宗亲,当今天子崇祯皇帝的亲叔父,这位福王的一生可以完全用可悲、可叹两个词来形容了。

    而李自成起这个时候,坐拥大军二十万,粮草军械一应俱全。比着当年率十八骑逃窜入商洛山的窘迫,此刻,怎一个风光了得?

    但李自成是一个十分克制的人,不抽旱烟,平时连酒也很少喝。初破洛阳之时,他断然拒绝了众将让他入驻福王府的请求,找了一栋十分宽阔,但是表面却十分普通的宅子。它本属于一位不大不小的洛阳官员,在城破之时死在乱军之中。

    李自成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它位于洛阳的主干大街,便于控制四方。而且院内广阔,随便摆上七八十桌酒席都没问题,最初的庆功大宴就是在这里摆的。

    此刻已差不多过了正午,但李自成却盘腿坐在床上。眼前摆放一尺高的一个小桌子,桌子的四角有刚刚锯过的痕迹。显然它以前是放在地上的,李自成是把这床当成了自己陕西老家的炕头,而这个桌子也悲剧的由高桌变成了可以放在床上的矮桌。

    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张地图和一杯茶。茶水满杯,但已经没有半点热气,显然是自倒过之后就没有被动过。地图占据了大半个桌面,上面星星点点,标识着河南各地的地形山川。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模糊,但至少能看个大概。

    李自成定定的已经看了好久,久到他的眼睛都有点发胀。他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叹了一口气,不再去看,而神思则漂荡去了很远的地方。

    自攻破洛阳之后,军中一直便有不同的意见。牛金星强烈提议在洛阳改元称王,树立一个新名号,以便号召天下。闯王是绰号,而非真正的王。只有称王了,对诸将进行加官进爵,树立起个人真正的威信。

    宋献策和牛金星意见大致相同,昔日他造出了“十八子当主神器”的谶语,目的在于蛊惑人心,收揽军心为李自成所用。如果李自成真的称王,他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所以,他对称王也十分热心。军中其他诸将对于李自成称王也抱有极大的热情。

    李岩在称王之事上提出了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说朱升昔日为朱元璋谋划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最终助他获取了天下。他不鼓励李自成即刻称王,因为那样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但也没有对此表示出太大的反对。但他却十分坚持要李自成占据洛阳以为中心,避免像以前那样四处流窜,没有一点根基。接着攻取宛洛地区为根本,以此为根本扫荡中原,进而谋求整个天下。

    所以,对于称王之事,李自成军中诸将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大体都表示支持。但李岩所建议的以宛洛为中心,却与大部分军中将领的意见完全相悖。

    李自成为陕西人,他最信任的将领也都是他的陕西老乡。军中除了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这三个河南人占据高位外,其他的重要职位都被陕西将领所把控。而新投靠的河南百姓都是处于农民军的中下层,根本没有丝毫话语权。

    陕西出将,论善战之能,无人可比。但他们这些人往往缺乏战略眼光,而且乡土情结极浓。他们中很多人看到轻易攻取洛阳,便觉得大明气数已尽。极力主张趁胜西入潼关,攻破西安,并且以关中为根本,建都西安。

    当有人提出了这样和李岩相反的意见后,军中竟然高达七成的人都立即表示了支持。原因有二,一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陕西人,对故乡有种放不下的特殊感情。二是,他们在关中长大,自小耳濡目染的便是关中是形胜之地,最为适宜建都。况且,他们多次出入陕西,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也便于坚守。

    李岩当即对此表示了反对,虽然不是完全嗤之以鼻,但言辞也颇为激烈。他提出秦汉之时,人口稀少,以八百里秦川为根本足以称霸天下。但唐朝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大量土地遭到破坏,每隔数年,陕西便有一次大旱,秦地所有供应都依仗外部。此刻,如若数十万大军进入陕西,补给该如何解决。如果有一鼓作气拿下北京的实力当然可以,但目前的大明虽然衰败,但实力尚存。谋求短时间攻入京师,根本就不可能。

    而河南与陕西虽然同样经历旱灾,但河南为四向之地,向南可以掠取湖广,向北可以威胁京师,向东可以占据运河,向西可以直攻陕西。如果能完全掌握宛洛,以富庶的南阳盆地便能养活数十万大军。

    况且,开封之富,十倍于洛阳。以后如若有实力,兵临城下,拿下开封,完全阻断南北运河。京师的补给断绝,就会慢慢的沦落成一座死城。真到了那时,京师或许可以不用强攻就可以完全拿下。这远比前往陕西,在没有绝对实力之下,定都洛阳要比冒险去占据一个什么都不能带给自己的西安要强上太多。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岩出策

    至于李自成,他的想法和李岩又有所不同。

    宛洛地区农村残破,百姓流离失所,县中十室九空。虽然此刻攻取了洛阳,暂时获得了不少粮草,在短时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时间一久,局势或许就会完全失控。

    李岩所言的,南阳平原便可养活数十万大军的说法,那是在平常。这连年的干旱,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再加上一旦久居一地,必会招致官军的极力反扑。双方军队你争我夺,百姓不得安居,恢复农桑更是奢望。恐怕两三年之内,大军的粮草都很难得到补给。除此之外,为了维护统治区的安定,说不一定还要拿出不少粮食来补给灾民。

    宛洛地区是易于防守,但守地护城却并非自军所长。一旦将来杨嗣昌率部北上,自军必将首当其冲。李自成从心底感觉不应该据守宛洛,至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

    他比一般的将领更为清楚自军的实力和长处,这次攻取洛阳并非是官军实力不济,而是福王太蠢,侥幸占了很大的成分。他内心真不觉得如果官军全力来攻,自己就能守住宛洛。如果无法定都西安,那就选定一个比洛阳更好的地方。

    因而,他在心中暗自制定了另一套方案。

    放弃洛阳,只在这里留守少量的守卫部队,而率部猛攻汝州,造成自己即将南下的假象。以此吸引官军来收复洛阳,这样很有可能便可以将开封的守军,以及从河北而来的援军全部吸引到洛阳周边。

    而这时,自己就再从汝州折向突袭开封。一旦成功,开封城的财富足以支撑全军士卒五年之用。到时候,再回兵西向,重新占据宛洛地区。之后,西进陕西,进而谋取京师还不是理所应当之事。

    本来,李自成在心中已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方案的策划,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军师牛金星和大将刘宗敏。两者听后虽然惊诧异常,但最后都被李自成所说服。

    但没想到是,正当李自成准备将这个计划告诉手下诸将的时候,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之前,他便得到了曹操罗汝才全军覆没的消息,但他素知罗汝才并非长于军事。虽然心中有所忧虑,但张献忠的顺利出川还是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只要张献忠在,杨嗣昌就不可能全力北上对付自己。但不久之后,张献忠出其不意的攻取了襄阳,但他却以一种特别憋屈的方式死在战场之上。接着,是杨嗣昌病死于宜昌。

    这一个个消息在李自成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使他不得不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李双喜快步走进屋内,向李自成禀告说:“父帅,李公子来了。”

    李自成连忙从床上下来,衔了鞋便走了出去,笑声道:“林泉,你来了,快快进屋坐。小喜子,赶快去把从福王府中的好茶叶泡上,让林泉尝尝。你和红娘子新婚燕尔,我这时将你找来,不会有什么情绪吧!”

    李岩之前的妻子为汤氏,性格忠顺温良。在李岩被破反出朝廷之时,一时想不开,选择自杀身亡。而李岩和红娘子在后来的来回奔战过程中,也互生情愫。在攻破洛阳后,由高夫人做媒,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李岩听出了李自成语气中的戏谑,脸色微红,坐下向李自成拱手道:“闯王,您客气了。”

    两人叙了一会闲话,李双喜把茶上来之后便退了出去。

    李自成从床上取下地图,将自己的突袭开封的计划给李岩讲了一下。他此刻迫切需要李岩给予自己意见,以确定这件事有多大成功的可能。

    李岩听完之后眉头紧蹙,沉默了良久道:“闯王,开封为河南省会,户口有百万之巨,商业繁华,其富裕程度超过洛阳十倍不止。如若能攻下开封,给我军带来的好处自不可言。但攻取它之后能获取的这些好处,在攻取它之前却会给我军带来莫大的妨碍。闯王,您的方案的确可以起到迷惑官军的目的。但一旦失败了呢!周王可非福王,他要贤明的多。一旦到时候突袭失败,突袭就要变成强攻。依靠开封城城墙的坚固,百万人口,可以说我军没有半点机会。而且……”

    李岩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开封城如此重要,官军到时候必定全力支援。给予我们的时间根本无多,而且其周边多为平原。一旦我军失利,将逃无可逃,在洛阳获取的这点优势也会丧失殆尽。”

    李自成眉头紧缩,李岩说的很明白,突袭虽然有可能成功,但却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有些事,李岩目前还不知道。如若攻取开封失败,所引起的后续反应会比他所说的更加严重。他叹了一口气,将一封信递给李岩道:“林泉,你先看看这封信吧!”

    李岩有点疑惑的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番,转瞬脸上露出一股惊诧道:“张献忠死了?孙可望想要和您一起合攻南阳?”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除了这个,军中斥候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就在几天前,杨嗣昌在宜昌病逝。林泉,这件事,你怎么看?”

    李岩想了一会,道:“闯王,我倒是以为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好机会。”

    看李自成脸色疑惑,李岩继续说道:“朱明失去人心,导致天下义军纷起。在高闯王战死之后,能挑起义军大旗者,只有有三股势力。一个自然是闯王您,还有便是罗汝才和张献忠这两支。除了这三支,其他的,仅有革左五营算是一股强军。但他们任何一支挑出来都算不上什么,所以,现在他们牢牢联结在一起,才得以在大别山脉存活。其他剩余的义军,根本不值一提。”

    李岩看李自成脸色不变,继续说道:“此刻,罗汝才和张献忠先后战死,而您却成功夺取了洛阳。此刻只要振臂一呼,便可收拢天下义军,或许趁机占据整个中原也未可知。”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岩出策2

    李自成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我也有如此考虑。但老张虽然身死,他的军队却保持完整。在攻取襄阳之后,有近二十万众,人数丝毫不逊于我们。而且,他的帅位已经由他的义子孙可望继任。你说,他会甘愿听从我的指挥吗?”

    李岩摇了摇头,道:“闯王,很多人的观念是宁为鸡头,莫为牛后。孙可望现在坐拥二十万众,如若他甘愿听从您的指挥。先不说他自己,连他手下大部分将领都不会同意。但他并非张献忠,虽然继承了帅位,但威信未立。只要到时候我们与他们合力攻下南阳,两军便会联结到一起。到时候闯王您再对孙可望手下诸将尽心分化拉拢,以您的威信,绝对可以引不少孙可望手下的将领主动来投。到时候再恩威并施,逼迫孙可望做出选择。到时候,他的这支军队,能逃出您的手心”

    在李自成心中,也觉得孙可望不过是一毛头小子,比张献忠容易对付的多。如果真能收拢他的部众,自己的实力不啻又会增长一个层次。况且,张献忠的身死必会对他军队的士气产生致命的影响。如果自己置之不理,一旦他遭受南阳、襄阳两处官军的两相夹攻,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到时候,官军的压力就会全部集中到自己这边。

    于私,张献忠和自己是旧交,自己也需要孙可望的这支残军来壮大实力;于公,两者都是反叛的义军,只有彼此依仗才能存活。

    李自成听完李岩的叙说,心中已经有了八分出兵南阳的打算。他沉默了一会,向李岩道:“林泉,如果我出兵南阳,应该带多少士卒前往?而洛阳又该如何处置?”

    李岩拱手道:“闯王,我始终以为以宛洛为根本,逐步谋求河南,才是目前对我军最有利的方案。洛阳必须守,而且要把它逐渐经营为我军的后方基地。而南阳已经有了孙可望的二十万大军,我们这边根本无须派大量士卒前往,分出十万大军前往足矣!”

    “林泉,该如何做,把你的想法再说的详细一点。”

    李岩点了点头,解释道:“闯王,我们分两边说,先说进军南阳。南阳和洛阳之间,有个汝州。欲下南阳,必须首先攻破汝州。汝州有熊耳山、伏牛山,它们都是绵延数百里的险要之地。但因为目前汝州官军不多,他们完全放弃了这些险要之地,而选择坚守在城池之中。我军以十万大军去攻,数日便可拿下。攻下汝州城之后,分出三万大军坚守汝州城并在两山险要之地设下营垒,而七万大军继续南下,配合孙可望攻破南阳。”

    李自成皱眉问道:“这个兵力是不是有点少?要知道孙可望足有二十万大军,如果我仅带七万大军前往,恐怕无法震慑于他。”

    李岩淡淡一笑道:“闯王,震慑未必一直都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孙可望刚据帅位,本就对您心有疑虑。如果您率更多军队前往,他必定心存戒备。到时候两军无法有效合作,反而会给官军以可趁之机。在属下看来,即使能派出更多士卒,也不应该在此时。我的意思是,让孙可望的大军充当攻取南阳府的主力。而且攻取之后,也不妨多给孙可望一些让利,借机收揽于他。”

    李自成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剩下大军呢!全部留守洛阳?”

    “闯王,洛阳居于天下之中。要守洛阳,必守四边。一旦我军决定坚守洛阳,官军的攻击只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东侧开封,二是从西侧陕西,三是从北侧河北,四是从南侧汝州。一旦我军占取了汝州,就可保证洛阳南侧无虞。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向东迅速占据险隘虎牢关;向西攻取灵宝境内的函谷关,而向北则要守住孟津,隔断官军南渡黄河进入河南之路。这些地方现在要么官军已经逃散,要么只有少量官军,我们要立即出兵夺取。”

    李自成沉吟道:“函谷关和虎牢关都是险隘,应该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吧!”

    李岩点了点头道:“闯王您真是见多识广。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五千士卒坚守,便可基本上确保无虞。最重要的是孟津,因为黄河上的船只都被官军把控,他们随时可能北渡,因而至少需要两万精兵。”

    李岩看了一下李自成,继续说道:“闯王,我需要提醒您的是,我军目前虽有二十万之众。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归附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战力而言。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将他们练就成一支强军,而这些地方,您一定要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去驻防。到时候,我们一边应付官军进攻,一方面抓紧时间练兵。即使以后攻战南阳失利,到时候凭借手中的这支强兵也足可以自保。”

    李自成沉默了片刻,最终展颜笑道:“林泉,你真是治国大才,几句话便将形势分析的如此透彻。由你在我身边,何愁天下不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等我和众将商议之后,便会立即实施。”

    李岩拱手道:“闯王您过誉了。”

    李自成摆了摆手,道:“你们文人啊!就是太谦虚。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人,周显,就是他以五百骑偷袭了老张,并且杀死了他。他那只是一夫之勇,而你确实谋天之策,他远远不如你。”

    李岩脸色惊诧道:“闯王,您刚刚说的是周显……”

    李自成疑惑的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军斥候来报,正是他率部袭杀了老张,现在孙可望最想要的就是他的人头。怎么,你认识他?”

    李岩苦笑了一下,道:“在崇祯八年,我和他在开封相识,当时便有一见如故之感。后来一直有书信往来,但却没再见过面。只知道他后来出塞轰杀虏酋萨哈廉,被天子任命为昭信校尉。没想到他竟然从军了,还立下这样的大功。”

    李自成笑了笑,道:“世事难料,是吧!如果他的人头能被我所拿,对于收服孙可望大军必将十分的有利。林泉,你既然与他熟知,就由你派出斥候收集有关他的一切资料吧!如果有机会,就杀了他。”

    李岩脸色顿变,但最终拱手道:“属下遵命。”

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

    周显护送杨嗣昌灵柩返回龙阳之后,便再次折回襄阳。只不过这次没有停留多久,因为崇祯帝的诏令,是让他回京复职。

    这次周显不打算走水路,而是想从襄阳渡江走陆路,想趁机回老家一趟。但刚跨入豫地,形势却突然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整个河南完全乱成了一锅粥。

    首先,在原有历史中本应该率部突袭开封的李自成却突然选择了坚守洛阳。他以高夫人为主,牛金星辅,留下将近一半军中将领,近八万大军守卫洛阳。而他本人则亲率十万大军,以宋献策为军师,率刘宗敏、李岩等大将,以雷霆之势拿下了汝州。接着挥兵向南,谋求与孙可望共破南阳。

    而同时,一支虎李过率两万精兵攻下了黄河北岸的孟津,阻断了保定总督杨文岳妄图从河北渡河进攻洛阳的企图。此外,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芳亮率五千精兵夺取了函谷关,防止三边督师傅宗龙从陕西东入河南。而红娘子则率领归属于自己的所有士卒,和李岩的二弟李侔一起进驻虎牢关,防止开封守军西向。

    沉寂多时的革左五营也突然从皖西进入河南,他们连续攻取了固始、信阳等地,在豫南地区掀起了滔天巨浪。而在豫北,横行多时的小袁营在主将袁时中的率领下突然攻下了豫北重镇濮阳,攻取了重镇濮阳。聚集数万人马,直接威胁河南省府开封。

    这一切,看起来彼此孤立的事件,相互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罗汝才全军覆没,川地的匪寇被彻底剿灭。张献忠又战死,仅留下一个李自成。如果他们在此时再不联结到一起,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官军各个击破。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把目标一起都瞄向了河南。

    周显知道这一切后,心中不禁涌出了一股苦涩。李自成选择坚守宛洛,自此之后他们便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流贼便不复为流贼,已经和官军没有什么区别了。一旦他们成功立足宛洛,恐怕会更加难以剿灭。穿越至今,种种巧合,自己似乎反而帮了李自成。

    迈入三月,天气开始逐渐转暖,在豫南亦是如此。

    周显回到舞阳之时,城内一片残破,仅死尸就抬出去了数千具。革左五营攻破信阳之后,绕过汝宁府,继续北上,接连洗劫确山、遂平等地,实力大增。在舞阴地区活动的乱匪杜金率近千人归附马回回,并提出愿意助其攻破舞阳。

    杜金、马回回都是回族人,对回族百姓有着天然的号召力。而在舞阳城中,则有着两千余回民。马回回率轻骑前往舞阳,而城中的一些回民则趁着夜色打开了舞阳城西门,引农民军入城,局势一度危殆。

    好在马回回轻视城内守军,以为有内应配合,夺下舞阳肯定万无一失,所以携带的兵卒并不多。城内守军的激烈抵抗出乎了他的意料,使他一度怀疑这是官军故意引自己前来以趁此歼灭自己。在犹犹豫豫中,他没有在第一时间投入全部士卒,导致战机慢慢丧失。等到他回过神来,城中官军已经集结了一部分兵力。

    一夜交战,双方都死伤无数。在天明时分,马回回基本上占领了整座城池的四分之三,城中守军退到北城坚守。马回回看到自军也死伤惨重,再加上担心官军援军到达,他最终下达了撤退命令。但是在撤退之前,他抢掠了自军已经占领的各处,并放火烧城。

    此战过后,城中一半的房屋变为灰烬,被杀百姓数千。包括县令袁成、巡检张虎在内的近千守军战死。愤怒异常的普通百姓把气洒在了那些回民身上,虽然官府极力制止,仍然有百余无辜的回民百姓被私刑所杀。

    周显进城的时候,这场战事刚结束不过五日。到处都是火烧过的痕迹,而周宅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好在昔日结下的情义,张虎在城中乱成一团的情况下,还派人将周府内的所有人护送到北城官军的控制范围,最终保得一家老小的性命。

    周显和周贞见面之后,发现情况比自己表面看到的更加严重。死亡的不仅有袁成和张虎这两个周显熟悉的人,还有王毛子和林夫子。昔日在乡勇团,周显挑选的五个旗长,王威在昔日剿灭匪寇时已战死,这次又死了张虎和王毛子,活着的仅剩下李开和赵勤两人。而林夫子则是在城破之时,自己选择了自缢而亡。

    看过太过死亡,人就会变的麻木。只不过听闻这些自己曾经都十分熟悉的人一个个都消失不见的时候,周显内心还是涌出一些苦涩。林夫子是自己的授业恩师,而张虎和王毛子在以前都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帮助。更不用说这次要不是张虎,留在舞阳城中的亲属这次恐怕绝难生还。

    周显借此机会,再次劝说周贞离开舞阳。周贞虽然语气有所松动,但最后仍然没有同意,他始终觉得放弃祖产前往别地不是好的选择。而他却让周显带陈锋前往京师,周泰上一年十一月份在北京和赵氏成婚,周贞前往京师,看周泰身边并无侍女,便让陈锋的妹妹陈蓉留在那里照顾赵氏。

    周显对此并无异议,他最初入北京之时,便是想带陈锋一起前去的。但后来因为各种事情,便将他留在了舞阳。这次带他前去,也算遂了周显自己的愿。

    周显特意去拜见了赵勤,袁成、张虎死后,他负责维护城中的治安。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应该会成为舞阳城中的下一个军事掌权者。周显希望他以后多照拂一下周贞,后者对以前周显的看重感念至今,十分轻易便同意了。

    在忙完这一切之后,周显便继续前往京师。

    PS:革左五营共有五支人马,为老回回马守应、革里沿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五部人马构成。各有所属,但又彼此相助。

    小袁营为豫北农民军的一支,后投靠闯王李自成。是当时李自成进攻开封的先锋军。但因为它的首领袁时中在闯军和官军之间始终摇摆不定,最终被李自成杀。只不过小袁营在当时的名声算是比较好的,不但赈济灾民。在崇祯十五年,满清第六次入塞的时候,他们还果断出兵山东抵抗满清。

    在明末,回人已差不多已经遍布全国。在河南开封之战时,开封城中官军曾组织过回营。而舞阳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是城中的回民打开城门导致城破的。只不过攻破城池的李自成的一部人马,马回回攻打过舞阳一次,只不过没有攻下来。

第二百三十六章 启用卢象升

    卢象升赋闲两年之后,第一次收到崇祯帝的诏令。他接过圣旨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了一下行礼,便带了两个仆人一起赶赴京师。他到达京师之时已是深夜,但崇祯皇帝却不顾夜色深沉,在第一时间便诏见了他。

    文华殿内点着无数烛台,明亮如昼。崇祯帝眼角的皱纹又增加了不少,看起来十分苍老。而卢象升也因为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到京师,整个人也十分疲惫。

    卢象升跪下叩头,崇祯帝命令他起来,让王承恩端来了一杯清茶。之后,他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卢象升,对方依旧是那一副倔强的表情。他沉默了一会,轻声道:“这两年,委屈卢爱卿了。昔日,孙帝师在高阳身死殉国。虽然并非完全是你的罪过,但你身为督师加兵部尚书,也难辞其咎。况且,当时朝臣对你也多有指责,为了保护你,朕只能暂时将你弃用。朕这次诏你回来,准备升任你为督师。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以剿清流贼。如若成功,朕自当重赏。”

    卢象升赋闲在家,却一直忧心国事。昔日到底是谁对谁错,他不想争辩,心中唯一念想就是这次复出,一定要尽力改变朝廷颓势。他略微欠身,向崇祯帝拜道:“为臣甘愿粉身碎骨,以报陛下之恩。”

    崇祯帝知道卢象升虽然性情倔强,但做事很是尽责。他既然已经如此说,到时候必定会竭尽全力。崇祯帝也不愿就此多言,直接问道:“卢卿,目前河南的态势,你可清楚?是否有对应的应对之策?”

    卢象升摇头道:“路上听闻了一些,但都不甚详尽,而且多是闲人妄言。如果陛下没什么要交待臣的,臣打算明日便赶赴襄阳。等到达地点了解实情之后,臣会第一时间向陛下禀明条陈方略。”

    崇祯帝心中担忧河南局势,也希望卢象升早日出发。他心中涌出一些感动,暗想如果天下官员都如卢象升这般尽责,这天下绝对是另一种场景。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杨嗣昌,后者做事也是如此的尽责。

    他叹了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道:“卢爱卿也不用如此着急。你刚从苏州老家赶来,一路劳苦,就先休息一天吧!明日你再来宫中,到时候朕给你推荐一人,他刚从前线赶回,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最新的消息。这肯定有利于你迅速了解军中情况,制定相对的方略。”

    卢象升心中闪出一些疑惑,但很快拱手道:“臣遵旨。”

    周显来到京师,王承恩第一时间便传崇祯皇帝旨,诏他进宫。

    崇祯帝询问了周显一些有关杨嗣昌葬礼以及河南的局势的事情,之后便行离开。不久之后,王承恩引来卢象升,说是奉崇祯皇帝之令,让周显在文华殿内给卢象升讲解河南的态势。

    周显看了一下卢象升,躬身长揖道:“九公,您回朝了。”

    卢象升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周显坐下道:“周显,我似乎还欠你一顿饭呢!”

    周显回笑道:“等到九公您这次剿清流贼之后再请也不迟。听说,陛下已升任您为督师,总督长江南北诸省军务。”

    “这是陛下的隆恩。只不过我需要你的帮忙,你刚从前线回来,就给我讲一下此刻河南目前的整体情况吧!”

    周显点了点头,从杨嗣昌入川开始,一直到讲到他在河南得到的所有消息。其中包括他所接触的所有官军将领,以及各部的兵力,还有农民军在河南的整体布局。

    卢象升听后,眉头紧缩。过了良久,最终长叹了一口气道:“看来形势比我之前想的更加严峻。”

    周显点了点头,道:“李自成在洛阳留守大军,显然是想以宛洛为中心,进而谋求整个河南乃至整个天下。李自成和孙可望两部人马,合在一起有四十万之众,其中近三十万都会去进攻南阳。南阳府兵力虽然不少,但缺乏良将指挥,恐怕在九公您到达之前就会陷落。一旦贼军占据南阳,便可以将宛洛地区完全连成一片,到时候再想夺回来就难了。而且,现在在河南还有革五营和小袁营两部人马分别在豫南和豫北横行,导致开封和河北的援军根本不可能快速到达南阳,您所能依靠的只有四川和湖北的那些人马。但他们在川地奔波近一年,士卒疲惫,战力远不如之前。而且彼此之间,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卢象升苦笑道:“你说的对。我来之前,本打算以雷霆之势夺取河南,甚至想过调九边精锐的一两支进入河南,以彻底剿灭他们。但来到京师之后,才听闻满虏已彻底围困了锦州。陛下准备调八总兵,十三万人马前去救援祖大寿。为了维护京畿地区的安全,河北杨文岳的人马不能轻易再动,只能留在黄河之北严防贼军北渡。洛阳尚留十万贼军,开封周边的部队,也不能调用太多。之前便有不少秦兵进入湖北,留在陕西的都是老弱之卒。傅宗龙前去之后,短时间内能自保已实属不易,也不能调他们轻易进入中原。真如你所言,我能用的只有四川和湖北的那些部卒了。”

    松锦之战,这场影响大明国运的战争最后以大明的惨败而告终。大量中层将领遭到屠杀,九边精锐基本上全部丧尽。之后,直至大明灭亡,官军就再也没组织起对满虏的有效反攻。想到这里,周显皱眉道:“九公,这个时候救援锦州,是否真的明智?”

    卢象升苦笑了一下道:“此时不是最好的时间,但祖大寿却不得不救。因为一旦锦州被满虏攻陷,整个辽东就将彻底为之所有。此次朝廷征集十三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打这一仗。一旦成功,局势便会朝着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与其坐看满虏肆虐,我更支持打这一场国运之战。”

    卢象升对满虏历来主战,他这样想并无太多不妥。而且,未来的松锦之战未必就如真实的历史中依旧是大明惨败。毕竟在原有的历史中,卢象升在此刻早已战死。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

    卢象升没有再就着松锦之战这个话题往下聊,他有更重要的眼前事需要去关注。他转向周显问道:“忘筌,一旦我到达襄阳,接下来肯定有无数大仗要打,我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整合部卒。你久在前线,我想知道,你以为哪些将领我是可以完全信任和倚重的?”

    周显沉思了片刻,道:“秦良玉总兵所率的白杆兵忠心为国,无论谁为督师,他们都一定会全力支持。虽然目前秦总兵在川地驻防,但马骠骑却已经率五千白杆兵出川,您可以完全信任他。还有就是曹志耀,他受杨阁部看重,由一个游击将军直升为参将,在军中并无其他根基。一旦您到达后对他稍施恩惠,他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必会全力支持您。当然,还有之前便是您手下部将的猛如虎,虽然之前他经历大败,士卒损耗过半。但他却是难得的一员猛将,只要您给他补充一些兵员,今后他必将成为您的左膀右臂。”

    卢象升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除了他们,其他的如李国奇、惠登相,还有左良玉和贺人龙等人呢!”

    “左良玉和贺人龙历来桀骜不驯,他们手下的士卒遵从对他们将令的遵从程度远大于朝廷之令。恐怕九公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完全听令。至于今后是否依旧会那样,军师到时候自有考量,不需要我多言。我提醒九公的是,您要预防在局势变坏之时,两人去看保全自军实力而置朝廷大局于不顾。李国奇稍好一点,但他和左良玉、贺人龙也大致属于一类人。可以用,但却不可以重用。惠登相心思太重,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完全信任。”

    卢象升听后,沉默良久道:“我明白了。”

    周显看卢象升低头不语,好似在想写什么。他心中好奇,不由自主的开口问道:“九公,不知道您进驻襄阳之后准备怎么做?”

    卢象升想了一会,直言道:“分两种情况。如果在我到达之前,南阳未破,我就会全力救援之。反之,就只能徐图宛洛地区了。开封为点,豫中为面,先击破豫南的革左五营,再灭豫北的小袁营。然后以开封之卒牵制洛阳贼军,大军从豫南向西先破南阳,再夺洛阳,从而撤离剿灭流贼。”

    卢象升的战略很清晰,就是拿革左五营开刀,先打几个胜仗来鼓舞士气。等到彻底控制全军之后,再谋求与李自成彻底决战。至少听起来,确实可行。只不过这样一来,所耗的时日肯定会更长。周显担心的是,依照崇祯帝历来急躁的性格,不知他是否会给予卢象升足够的时间。

    周显皱了一下眉头,提醒道:“九公,如此行事必定耗时日久。您准备怎么说服陛下?”

    卢象升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我也正在为这件事犯愁呢!陛下中兴大明之心太过迫切,但此时兵力不足,军心不稳,士无战心。如若贸然而出,直接推他们去和闯贼决战,实非良策。”

    “九公,我感觉不能对陛下直接说这些,因为这样很容易会让陛下误以为这些都是您不敢战而故意找的托词。好在目前在南阳现在有两股势力,您可以借此说辞。就说急攻南阳,就会使这两部贼军感受到朝廷威压而谋求全力合作。而如果缓攻,时间一久,他们必然内讧。这样一来,在陛下看来,就不是九公您不敢攻,而是特意定下的计策。如此,您便有足够的时间整合部卒了。”

    卢象升沉默了一会,突然哈哈大笑道:“你说的对。虽然只是说法不同,但这样显然更容易让陛下接受。看来,还是你们年轻人的想法更为活络,接下来就如此向陛下禀明。如果不是这次你率部袭杀了张献忠,立下大功,今后必受陛下重用。我还真希望你能留在我身边,助我剿清流贼。”

    “九公,实际我内心也十分愿意,只不过这次恐怕是不行了。杨阁部与我有师生之谊,在他离世之前曾上书陛下,让我暂时远离军中以避祸。我想不久之后,陛下应该就会对我有新的任命,应该短期内应该是不会再回前线了。”

    卢象升听周显提到杨嗣昌,脸色一怔,对于后者他始终不怎么看的上。但他又转头看了看周显,却是长叹了一口气,点头道:“杨文若替你考虑的挺周全的。连张献忠这样的巨贼都可以突袭被杀,如果贼军特意针对你,这的确会是一个问题。暂时远离前线避避风头也好,但天下纷乱,总有一天会避无可避。你有统御之才,莫辜负了自己。”

    周显拱手道:“多谢九公夸赞。九公,昔日在杨阁部身边,我曾组建了一个亲兵营。目前虽有折损,但尚有一千七百之数。如果剔除那些新归降的秦兵,大约还有一千之数。如果九公您不在意,可以让他们担任您的亲兵。到时候,您只用留下俞振龙,就基本上能完全控制他们。”

    卢象升脸带浅笑,摆了摆手道:“军中一心,才能永固。如若我刚到军中便剔除秦兵,这些秦兵怎么看我,军中将士又会怎么看我?这才真正的乱命,万不可取。”

    周显不自主的“啊”了一声。实际上,他这样说并非完全为了卢象升,也是为了自己。在前线近一年,四面奔波,才留下了这点家本。他本来希望说服卢象升驱散那些秦兵,自己就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将他们招揽到自己身边。但显然,他低估了卢象升的胸怀,他的性格是宁愿自己冒着风险,也不愿凉了手下士卒的心。这点,确实要比杨嗣昌强。

    诡计不行,那就只有直说了。“九公,实际上……实际上,我想留一点军士,以便自己将来有用到他们的时候。”

    卢象升先是一怔,似乎没有完全明白周显所说的。当回过神来,他突然哈哈大笑,指向周显道:“你……,让我说什么好啊!好吧!本就是你的人,只要陛下同意。你要什么人,我都放行。”

    周显心中狂喜,连忙站起来躬身拜谢道:“周显谢过九公。”

第二百三十八章 席宴

    崇祯帝从朝堂回来,身旁多了三人。分别为太子朱慈烺、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兵部尚书陈新甲。

    内阁首辅范复粹是在薛国观因贪墨而被处斩之后接替成为内阁首辅的,但他学浅才疏,名望不足,历来受朝臣讥讽看轻。他的才不足以济世,而能又不足以稳定朝政。自上任之初便像是一个受气包,一直战战兢兢的过活着。崇祯帝大概是觉得他比较听话,几次拒绝了他的请辞。此刻商议军政大事,当然少不了他这个首辅。

    崇祯帝看了一下卢象升和周显,向卢象升道:“卢爱卿,周显将一切都给你讲了吗?”

    卢象升点了点头,欠身道:“陛下,豫地的形势,为臣已基本了解。也制定了一个简略的计划,正要禀告陛下。”

    崇祯帝脸色欣喜,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向太子朱慈烺道:“烺儿,你和周显也好长时间没见了,你先带他去你宫内去用点食。如若有事,我再叫你们。”

    周显向崇祯帝躬身拜了一下,便随朱慈烺走了出去。

    朱慈烺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在一年前,他便开始逐渐接触朝政。大概正因为如此,他的性格沉稳了不少。但对待周显,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和真诚。在路上,他询问了周显很多军中的事情,那欢悦的表情,和昔日没有一丝分别。

    但不知为何,周显总感觉朱慈烺比着之前,朱慈烺多了一些儒生之气,而少了一些灵性。这如若处于盛世,以他的宽仁、正直,绝对会是一个好的君王。但在乱世,只有融合各股势力才能重振大明,周显从内心不希望他变成这样。

    朝廷之内,儒风太盛,潜移默化中难免受其影响。周显在内心一直觉得,儒学是盛世治国之道。但在乱世,太过讲究儒道,反而会误国害民。

    周显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从此刻大明的角度看,他更希望朱慈烺能多一点戾气,多懂一点权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掌控全局。但从朋友角度说,这样的朱慈烺,周显更喜欢。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全力支持。

    看周显沉默不语,朱慈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想什么呢!”

    周显笑了笑,道:“偶然间想到以前和殿下相处的时光,感觉那时轻松很多。”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笑道:“是啊!我这些日子,一直跟在父皇身旁,到处传来的都是坏消息。父皇难过,我也跟着高兴不起来。只不过周显你现在已经是游击将军了,这次又立下大功,官职肯定会再升。你过的也不轻松吗?”

    周显苦笑道:“殿下,以前我听过一句话。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陛下掌管整个天下,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他面临的压力很大。而殿下您为国之储君,现在年纪虽幼,但迟早有一天也要接过来这一切,担一些责任也是好的。而我呢!在军中之时,手下有两千士卒。一个决策失误,带来的可能就是老人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殿下您说,我能过的轻松吗?”

    朱慈烺沉思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对。”但他随即展颜笑道:“今天好不容易又聚到一起,就先不说这个了,先轻松一天再说。我已派人告知皇妹,你来宫中了。此刻她应该已经在我殿内了,我们也快点过去吧!”

    朱媺娖双手托腮,无聊的坐在矮凳上,不时向外看一眼,眼神间有少许急躁。细长的柳叶眉向上微挑,晶莹剔透的双眼犹如水晶般好看。

    外侧传来了朱慈烺的温和的声音,她猛的一下站起身来,但片刻之后,她又提裙坐下,抚了抚头上的云鬓,端坐在桌前。

    看到朱慈烺走进屋内,她才站起身来,走到他跟前。嘴角一笑道:“皇兄,您回来了?”

    朱慈烺笑了笑,拉了一下朱媺娖的手,转向后侧道:“皇妹,你看这是谁?”

    周显上前,欠身道:“殿下。”

    朱媺娖用眼角瞥了一下周显,“哦”了一声,脸色平静道:“是周显啊!你回来了?”话中语气平淡到了极点。

    周显脸色稍显尴尬,欠身道:“殿下……”

    朱媺娖点了点头,道:“刚给皇兄准备了一点吃的,你也过来坐吧!”说完,她便转身回到桌前。

    朱慈烺看了一下周显,惊诧道:“怎么回事?”

    周显苦笑了一下,低声道:“我怎么会知道?”

    朱慈烺默默摇了摇头,心中暗想道:“小女孩的心思,真难猜啊!”

    周显坐到桌前,满眼望去都是各种精致的点心。他一大早便赶到宫中,和卢象升一谈就是好几个钟,腹中早已空空。他忍住口中马上就要掉下的涎水,喉咙间不由自主的梗了一下。

    朱媺娖捕捉到周显的小表情,俏皮一笑,却转向朱慈烺道:“皇兄,这些都是我做的,你先尝尝。”

    朱慈烺脸色疑惑,用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味道还不错。“皇妹,你什么时候学会做点心了,我之前怎么都不知道?”

    “早就会了,只不过之前没做给你吃过。”

    朱慈烺又夹了一块填入口中,向坐在自己旁边的周显道:“周显,你也尝尝,味道真的很不错。”

    周显偷看了一下朱媺娖,却见后者一脸忽视的神色,张了张嘴道:“我不饿。”

    朱媺娖坐在对面,双手扶着桌沿,欺身上来,语气严厉道:“周显你不想吃,是你看不上我的水平吗?”

    周显脸色通红,连忙摆手道:“不,……我吃,现在就吃。”他夹起一块点心,囫囵吞枣般放入口中,只感觉黏黏的,粘在喉咙里,一时间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他脸色通红,转向旁边的朱慈烺,嘶声道:“水”

    那一块点心大部分是由面粉做成,在上面还附有一些甜粉。刚一张嘴,那些甜粉、面粉便呼啸而出,直喷了朱慈烺一脸,害的他侧身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朱媺娖咯咯直笑,朝向站立在外的宫女、太监道:“赶快去端一些水进来。”

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祯召见

    崇祯帝心中有点无奈,因为周显在他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打嗝,而自己的肚子却时不时的咕噜叫着。从用过早膳之后,他便是接见了这个之后又接见那个,忙的连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吃什么东西了。

    在对周显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之后,他实在没有气力继续往下说了。赶紧将话题转到今日召见他的主题上道:“周显,杨文若在自己的遗信中对你盛赞有加,提醒朕今后要给予你更多的关注。而且他信中还提议暂时将你从军中调出,外出担任一地的主政官员。朕这次招你前来,是想亲耳听听你的想法,你可愿意如此?”

    周显张口正要回答,却又忍不住打了一个嗝。他此刻心中恨死那些点心了,也怪自己,一下子吃了那么多。他偷偷瞄了一下崇祯帝,发现后者脸上隐隐有点变『色』,显然是在强压着自己心中的愤怒。他连忙低下头,拱手道:“为臣一切愿意听从陛下的安排。”而后,用手不断抚按腹部,不让它再发声。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命吏部下书,任命你为莱州知府并兼任参将一职,负责莱州境内的一切军政事务。”

    周显惊愕的张大了嘴巴,他没想到崇祯帝会如此任用。知府为正四品文官,而参将为正三品武官,这样等于将莱州一地的军政完全交给了自己。不要说自己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就是自己所擅长的军事也不能说是完全是由自己做的。

    在军中,自己虽然统领过一营人马,但那也只是管理军务。其他的一切如粮草、军械的供应都是万元吉帮忙提供的。一旦自己接受了这样的任命,接下来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他对此的信心实在不大。

    崇祯帝看周显眉头微蹙,接着说道:“朕知道你的担忧。你年纪尚幼且经验不足,担心自己做不好。但你要知道,一旦这样的任命传出,必定在朝内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朝臣反对,朕所面临的压力一点不比你轻。如若你将来做的不好,虽然他们表面不敢说什么,但在背后肯定会说朕无识人之明。”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陛下,此事太过重大,为臣真的担心自己做不好。”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朕也有此担心。但杨文若说只要给你一年时间,你就会帮朕重整莱州军务。朕从来没有对他有过任何怀疑,这次亦是如此。朕知道他一直把你当成他最得意的弟子看,朕觉得你也应该像朕一样相信他的眼光。”

    周显不知道莱州那边是什么情况,但从崇祯帝的话语来看,那里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暗想杨嗣昌在去世之前如此提议,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他沉默了片刻,最终拱手道:“陛下,臣愿意领命。但有些事情却不得不提前说。”

    “你说。”

    “陛下,我从外地调入莱州,没有自己的亲信,根本无法行事。因而请求陛下让我从自己原先的营兵中挑出一部分士卒,随我一直前往莱州。”

    “这个朕准了。卢象升目前还在京师,你去找他,至于要调多少,由你们自行商议决定。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

    “臣还想问,在臣到任之后,是否可以对所有当地官员进行一切任免处理?”

    崇祯帝疑『惑』的问道:“你为什么会问起这个?”

    “陛下,但凡做事,只有下面的人愿意听从下面的命令,才能收到对应的效果。如果我不能对他们做出惩罚,他们中的一些便会肆无忌惮的阳奉阴违。到时候恐怕不仅做不成任何事情,还会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崇祯帝想了想,道:“朝官任命处理兹事体大,朕不能答应你,但却可以给予你一些特殊的权限。这样吧!七品以下的官员,包括七品在内,你可以随意任免、七品以上的官员,你要处理他们,必须通过朕。而且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有罪,或者能力不足以称其职,绝不可以不经有司判定而对他们私自进行处理。”

    周显知道这是崇祯帝能给予自己的最大权利,因而不再纠缠这个话题,拱手道:“那是否能请陛下给为臣提前写一道诏书,以便到时候知会莱州众官,也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恣意行事。”

    崇祯帝笑了笑,道:“你这是怕朕赖账吗?好,朕写给你。还有其他的吗?”

    周显沉思一下,道:“陛下,还有最后一点。臣缺少处理政事的经验,能不能请陛下给为臣派一个熟知政事的官员来帮助臣。”

    崇祯帝摆了摆手,道:“这个杨文若已经替你考虑到了。他的手下幕僚万元吉之前为州府推官,正七品官吏。我会下令改任他为莱州通判,只要他将襄阳那边的军务完全交给卢象升,便会立即前往莱州。只不过这个,恐怕要耗一段时间。毕竟卢象升到襄阳之后,需要有人帮他迅速弄清形势,并帮他稳定军中局面。”

    周显心中狂喜,如果有万元吉在,一切的事情必将事半功倍。至于那点时间问题,自然不算什么。他欠身向崇祯帝道:“多谢陛下。”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周显,你到达之后,先去莱阳拜访登莱巡抚徐人龙和登莱总兵黄斐。他们今后便是你的直属上司,和他们搞好关系,或许今后你有很多事情要获得他们的支持。”

    周显点头称是。“为臣知道了。陛下,不知为臣能在京师停留多长时间?”

    崇祯帝道:“等上几天再说吧!目前你从京师到莱州并不安稳,过几天沈廷扬也会从京师前去莱州。你精通武艺,到时候你和他一起去,一路保护他的安全。”

    周显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沈廷扬这个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莱州。心中只是闪过一些好奇,能让崇祯帝如此在意的人并不很多。他不再多想,躬身道:“为臣遵命。”

第二百四十章 挟蒙出兵

    周显出宫之时,天色已黑。崇祯帝赏了他一个玉带、五千两银子以及两匹御马,以作为他杀死张献忠的奖励。他找到一直在宫门外等候的李开,让他先行归家,而自己则前往贤良祠去找寻卢象升。

    贤良祠为明代专门设置的接待外地来京官员的地方,规模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共有近百间式样完全相同的房间。但因为这里的吃住条件很是简陋,一般的官员宁愿选择去同乡会所或者客栈就住,也不愿选择住在这里。

    卢象升属于官员中的另类,从来不去那些所谓的同乡会所。为了方便别人前来找寻,他也从不选择客栈。所以,周显根本不用多想,出宫门之后便向贤良祠方向奔去。

    禀告了姓名和来意之后,在一个门子的引领下,周显很轻松便找到了卢象升。

    卢象升看到周显,有点疑惑道:“忘筌,你怎么来了?”

    周显笑道:“找九公讨兵来了。陛下已任命我担任莱州知府,他同意我从原有的亲兵营中挑出一些我熟悉的士卒随我一起前往莱州,到时候还望九公给以援手。”

    “莱阳知府……”卢象升听后脸色微变,停了一会,大笑道:“忘筌,以刚过十六岁之龄担任一地知府,这在我大明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周显谦恭回道:“这是陛下的厚恩,周显愧领。”

    卢象升摆了摆手,道:“你昔日轰杀萨哈廉迎阿布奈母子返回,献策围歼罗汝才,不久又袭杀了张献忠。这些都是大功劳,单论功绩而言,你担任朝廷四品官吏是绰绰有余了。说吧!你需要多少士卒,准备调哪些将员?只要说出来,我全部给你提来。”

    卢象升的大方倒让周显有点不好意思了,他想了想,道:“九公,五百士卒足矣!您什么时候去襄阳,我让李开陪您一起前去,到时候由他随意挑出五百士卒即可。至于将员,除了一个把总吉木外,其他的我一概不需要。”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要求不算高,我答应了。只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自从吴桥兵变之后,登莱的局势就一直不好。你到了之后,一定要小心在意。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周显拱手道:“多谢九公提醒。现在那边到底怎么样,督师可以给我讲讲吗?”

    卢象升摇头道:“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但听一个同僚讲,现在整个登莱是贼比民多,匪比兵多,民政、军政都糜烂到了极点。”

    看周显脸色难看,卢象升笑了笑道:“话虽是如此,但凡事都要解决之法。等你到达莱州之后,多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然后尽力去做,也不一定就毫无办法。况且,朝廷昔日在登莱做了多方面的布局,现在即使如此,也总还有点基础在。你如若能善加利用,或许真能撑起一片大好局面。”

    周显想了想,感觉卢象升说的确有几分道理。去做一件事,总有一些可以助自己做成的有利因素,也有一些妨碍自己做成的不利因素。只要能充分利用那些有利的,并尽力避开那些不利的,做成一件事的几率自可大大增加。况且,自己还未去过莱阳,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或许,事情并不如外传的那么严峻呢!

    想到这里,周显拱手道:“多谢九公提醒。”

    卢象升拜了摆手,道:“再告诉你一个消息,是今早刚从塞外传来的。前蒙古可汗林丹的长子额哲在今年二月份因病去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没留下子嗣。”

    周显脸色微变,转瞬大喜道:“九公,这对于我大明显然是好消息。昔日,额哲归降皇太极之后。皇太极为了拉拢蒙古察哈尔部,先是封额哲为察哈尔亲王,接着又把自己的次女嫁给了他。现在额哲离世,那么在我大明境内的阿布奈就是林丹可汗的唯一正统继承人了,整个察哈尔部的财富、牧民都将归他所有。皇太极即使再立林丹可汗的旁系为亲王,恐怕也无法达到完全拉拢察哈尔部蒙古部众的作用。”

    卢象升笑着点了点头,道:“你想法倒转的挺快。陛下已经准备派出多股哨骑深入蒙古,以大明崇祯皇帝和蒙古大汗阿布奈的名义昭告所有蒙古百姓。说阿布奈是蒙古林丹可汗的唯一继承人,是所有蒙古人的真正可汗和察哈尔部所有财富的拥有者。”

    周显笑道:“如此甚好。如若能借机挑起察哈尔部和满虏两者之间的矛盾,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于我大明也是极其有利的。”

    卢象升笑吟吟的望向周显道:“你还记得那个图尔海吗?”

    周显点头道:“怎么会不记得?他是蒙古台吉粆图的儿子,图尔山的弟弟。昔日,我和牛勇,还有图尔山从萨哈廉手里去抢阿布奈,而他护送那个千两金佛返回明境。只不过我回到大明之后就没有再见过他,听说他是又回塞外了。”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他是回青海了,并且以他蒙古台吉的身份招揽支持阿布奈为可汗的蒙古部众。这几年他做的很不错,身边已有近万户蒙古百姓。这次额哲去世的消息就是由他带来的,他请求陛下放阿布奈及囊囊太后返回蒙古以主持大局。”

    “那陛下同意了?”

    卢象升摇了摇头,道:“陛下他还在考虑,大部分朝臣的建议是继续将阿布奈母子囚禁在京师。但也有人提议,将阿布奈母子养在京师也非长久之计。可以借此机会,以同意阿布奈母子返回塞外为挟,让图尔海率骑兵前往辽东助洪亨九援救锦州。”

    “这第二个方法倒是可以,只不过听起来似乎稍显有点不道义。”

    卢象升笑道:“国与国之间,重大义,而莫讲小义。无论何时,大明利益都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其他的都是次一位的。况且,当时要不是我大明,恐怕阿布奈早已是满虏的俘虏。于理于情,图尔海都应该率部前往。”

    周显沉默了片刻,拱手道:“周显受教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