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七十四章 逛街

    看周显头也不回的向外走去,高文采有点惊奇,“督帅,您这么就走了?”

    周显扭过头来,“那高千户还有其他的事吗?”

    高文采犹豫了一下道:“据小人所知,闯贼从临清抽调了万余人马前往增援南阳,督帅坐拥数万之兵,难道此时就这样什么都不做?”

    周显笑道:“两天前的事情,高千户这么快就知道了。能这么快把触角伸到临清,高千户好本事。看来我以前还是低估了锦衣卫的实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已经下令让谈时迈从济宁出兵,尽力牵制还在山东境内的闯军西去增援。同时,一营人马已在昨日深夜秘密出发,前往临清,或许此刻已经与闯军交战。”

    高文采惊愕万分,“这可是真的?”

    看着高文采吃惊万分的表情,周显说道:“我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希望天佑大明,孙兵部能够大胜闯贼。你锦衣卫在山东做什么,我不加干涉。但你要清楚一点,只要我还是大明之臣,就不会坐视他覆亡。都说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但总得试试。”

    周显离开,留下呆立在当地的高文采。“陈锋,你现在去漱玉馆去找风掌柜,就说今晚我要在她那里请客。”

    陈锋点了点头,“那您什么时候过去?”

    周显抬头看了看天空,“时间还早,我先去城东市场看看。边诚,你去驿所见苏禄和文莱两国使者,让他们在戌时去漱玉馆。”

    济南遭战乱,在收复之后,形势逐渐稳定,很多商铺重新开放。而一些新开的,周显有意将之放在北城,逐渐形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商铺聚集区,也是目前济南城最繁华的地方。可以说,它是一个地方的简单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这也是周显愿意经常来这里看看的原因。

    再有两日便是元宵,街上满是购买灯笼、烟花和各种货物的人门。

    周显吩咐卫卒道:“留下两个人和我一起,你们三个去街上随便买点东西。吃的,喝的,用的,记录下价钱,之后去账房那里报销。”

    几个卫卒大喜,纷纷抱拳道:“谢过督帅。”

    周显摆了摆手,让他们各自忙去,自己走进了一个玉器店。他看了良久,最终挑了一块玉佩挂件,半干白,半粉红,为南阳独山玉中知名的芙蓉红。

    掌柜走过来,满脸堆笑道:“一看公子就是识货的人。这玉虽然是新玉,但成色在独山玉中为上等,这红,这白分布如此均匀。这世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件。公子是想自己佩戴,还是送人当礼物?”

    周显笑了笑,“送予小辈当礼物。另外,这里有玉镯吗?”

    掌柜连声道:“有,有有,您稍等。”说着,他走进内室。不一会,他端着一个托盘走了出来,上面放着六个颜色不一的手镯。

    周显仔细翻看每一个,问道:“掌柜的,现在每天的生意怎么样?”

    掌柜的叹了一口气道:“这乱世,除了像您这样的贵公子,一般人吃都吃不饱,还有几个人能买的起玉器呢!济南城安稳之后,生意稍微好做了一点。但大多数人买的都是那些低价的劣质玉,像您这样进来就直接瞄向这独山玉的,新年之前有几个,新年之后就您一个。但那几个最后也没将它买走。”

    周显笑道:“那掌柜会不会因为生意不好而狠狠的宰我一次?”

    掌柜连忙道:“公子说笑了。您只要买,绝对是最低价。实话告诉您,现在我已经很少进货了,这些都是以前的存货,能卖出一件是一件。现在到处都在打仗,银子拿在手里才最让人放心。”

    周显沉默了片刻,说道:“以后会好起来的。”

    最后,周显挑了两个玉镯。一个是碧绿色的蓝田玉,一个是纯白色的和田玉。加上玉佩,总共三百两银子,也真的算低价了。

    出了玉器店,周显又转了一会,最后在一处卖鸽子的地摊处停了下来。他指着眼前的几个笼子问道:“这里面的是信鸽吗?”

    一个老汉上前道:“禀公子爷,是信鸽,能飞好远的。您要不要来几只?”说着他从一个笼子里拿出一个递给周显,“您看看这鼻形,这膀羽,这尾形,您是识货的人,就不用我老汉多说了。”

    周显笑道:“如果我买几个,等我放飞了,它们会不会飞回您老这里?”信鸽之所以能用于通讯,只要是具有归巢和感应地磁的能力。前者为他指明飞翔的目的地,后者让它飞行过程中不会迷路。

    老汉脸色微变,竖起大拇指哈哈笑道:“公子,行当人。这鸽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全认新家。您只要好好的养它半年,到时候无论您从哪里放回,它都会飞回您那里。”

    周显点了点头,问道:“老伯,在这济南城中,您老这养鸽水平属于几等?”

    老汉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受了极大侮辱似的。“公子爷瞧不起老汉?别说整个济南城,就是整个山东。老汉说自己养鸽属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以前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官家公子到老汉这里买鸽子。”

    周显站起身来,把信鸽递还给老汉。

    老汉反问道:“怎么,公子爷不信?”

    周显摇了摇头,“我信,只不过我要验一下货。老伯,告诉我你的住处吧!提前挑选你最好的十只鸽子,明日一早我去验货。如果它们真的像你所说的那么好,你的鸽子我全要了。”

    老汉拉住最后面的一个卫卒问道:“小哥,你家公子真的会买所有的鸽子吗?不会逗我老汉的吧!”

    卫卒愣了一下道:“老伯放心,我家督……,我家公子说话从来都算数。您明日就好好在家等着吧!”

    “那你买那么多鸽子干吗?”

    卫卒笑道:“这我就不知道了。总之,您明日在家等着就好了。”说着,他快步追上前面几人。

第九百七十五章 会见使者

    风三姐笑意晏晏,给周显倒了一杯茶,柔声道:“大人怎么想到来小女子这里请客了?据我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呢!”

    周显笑道:“这不是想着风掌柜平时太忙,不想打扰您吗?这次所请的客人比较特殊,在家里不好招待,便想到了您这里。而且听闻漱玉馆目前已是济南第一馆,我也想来看看和以前有何不同。”

    风三姐目前替周显管理着所有粮店的运营,在她的努力下,山东粮价虽有波动,但一直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论这方面的才能,周显暂时还未见过比她更好的。对于她,周显满心尊重。

    风三姐歪斜着身子,右手掌托着脸庞,一双杏花眼望着周显娇笑道:“大人这话似乎有点言不由衷啊!妾身可听闻,那是因为大人家中有一个可人的小厨娘。因为您独宠她一人,这才不在外沾花捻草。”

    周显愣了一下,随即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又是谁瞎传的?”

    风三姐笑道:“众人都这么传。只不过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如果大人哪一天想尝一下不同的滋味,妾身这里倒是有不少好姑娘。”

    周显正喝着茶,听了她的话,差点直接喷出来。他咳了两声,缓缓放下茶杯,收住心神。扭头看向风三姐,眼间瞬间满是笑意。他的眼光从上到下,肆无忌惮的打量着她。过了片刻之后,身子突然前倾,脸颊距离风三姐只有不到三寸,彼此呼出的气息都可以感受的到。

    风三姐吃了一惊,想要后退,却被周显一把抓住手脖。

    周显满脸邪笑道:“好香啊!风三姐说的是像自己这样的好姑娘吗?”说着,他身子更加前倾,眼看两人就要接触到一起。

    风三姐大窘,满脸通红,身子不住的向后倾斜。而此时,周显却突然松开了她的手,留下了一脸迷惑的她。

    周显笑吟吟的看着风三姐。心想,女人终究脸皮薄,和男人比,终究是不能拉下脸皮。

    风三姐瞬间明白周显是在和她玩笑,一下子反而有点失落。久经风月,到最后却被一个毛头小子这样欺负了。难道年纪大了,连这点吸引力都没了。

    周显不知道风三姐在想什么,说道:“不和您玩笑了。前几日我遣人送来的那套瓷器,可还入得了您的法眼?”

    风三姐点了点头,瞬间想起一事,便笑着说道:“瓷是好瓷,妾身很喜欢。德王来这里时看到,便想要讨了去,只不过妾身没舍得给他。”

    周显拍了一下额头,“哎呀!我怎么把德王给忘了。你放心,明日我便遣人送一套去德王府上。”

    风三姐笑道:“那妾身就代德王谢过大人了。您也知道,德王就那样软的性情,一点小事都放在心里。无论多好的瓷器,他德王府都有,主要是大人的心意。他是实在人,如若大人能以诚待他,他自然不会妨碍大人做您的大事。”

    周显点了点头,“风掌柜提醒的是,是我考虑不周。你替我告诉德王,对于他迎我军入济南城的事情,我一直都有记着。我不是小气之人,只要不触到我的底线,我是不会做出什么过格之事的。况且,他还是大明的藩王,我也碰不得。你让他放宽心。但我现在的情况确实比较困难,如果他有心,可以拿些银子投入那些新建的店铺、厂房。一方面帮我尽快使山东形势尽快好转起来,施恩于山东的百姓。另一方面,他亦可赚点小钱。对此,我将感激不尽。”

    风三姐点头道:“妾身会将您的话告诉德王殿下的。”

    周显看着她不禁笑道:“真是羡慕德王,有您这么能干,又能时时为他考虑的红颜知己。在我看来,他早就应该给您一个名分了。”

    风三姐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我这样的出身,哪里奢望有什么名分?”

    看风三姐神色黯然,周显本打算安慰她一番。但话到嘴边,却不知该说什么。正在尴尬的时候,外侧传来了呼喊之声,是他所请的两个客人来了。“风掌柜,那我先过去了。”

    风三姐点了点头,看周显离开。走向一旁柜橱,拿出一个铜镜,认真的看着里面的自己。柳叶眉,杏花眼,瓜子脸,依旧是那么美,只不过眉宇紧锁,多了一些莫名的哀愁。

    周显走进雅间,三人分主次位置坐下,各式菜肴早已摆上了桌子。

    文莱派来的使者是个汉人,姓黄,名德旺,是文莱贵族。而苏禄使者叫邦格卡迪,他是苏禄苏丹的近臣,曾经多次前往马尼拉和西班牙人进行谈判,和行商到那里的汉人多有接触。两人都懂汉语,正常交流没有一点问题。

    周显笑着向两人道:“知道两国都信奉***教,准备的食物都符合教义,你们可以放心食用。”

    黄德旺抱拳道:“大人有心了。只不过小人为汉人,并不信奉***教。而邦格卡迪也并非严格的***信奉者,对食物并不太忌口。只不过大人能为小人们考虑到这点,真的很令我们二人十分感动。”

    二人之前听马绍愉谈过周显,但来山东之后却未曾见过他。最初看到周显如此年轻,明显吃了一惊。但他的官职毕竟在那里摆着,所以二人表现的十分谦恭。

    看邦格卡迪点头,周显哀叹了一声,“可惜了,好多这里的招牌菜都没上。只不过也没关系,等到来日为两位使者送行的时候,我再给你们补上。来,动筷,尝尝这里菜的口味适不适合二位。”

    席间,周显问了两人南洋的一些情况,还问了邦格卡迪前几日去德州祭祖的情况。高名衡派了专门的官员随他们一起去。在那里,他们祭拜了葬于当地的东王陵墓,并去见了遗留在大明另一支苏禄王族后裔。对于邦格卡迪邀请他们返回苏禄的提议,他们拒绝了,但提出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去访问苏禄。

第九百七十六章 会见使者2

    周显微微点头,说道:“他们早已是我大明的臣民了。既然他们自己不愿意返回苏禄,就不要再强求了。”

    邦格卡迪道:“大人说的是。上国物产丰富,远胜于苏禄,他们选择呆在这里,小人是可以理解的。而我国苏丹对大明也满是向往,希望上国皇帝这次能同意我国苏丹的请求,将苏禄并入大明。”

    周显放下筷子,叹了一口气道:“你们也在大明境内待过一段时间了。有些事情,我也不想瞒你们。按说,你们两国都为大明的属国,大明有义务帮助你们。但目前,大明正在经历内乱,真的是有心无力。实话已经告诉你们,圣上已经决议拒绝苏禄苏丹的请求。或许就在这一两日,圣旨便会传到山东,你们还应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邦格卡迪脸色大变,惊的顿时站了起来。“怎么会这样?上国皇帝怎么能如此对待我国?”他们这次冒着重重危险出使大明,是把大明看成可以挽救他们族人最后的希望。本来还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没想到最终带来的却是失望。

    周显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心想,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大明帮助你们是恩惠,不帮助你们也说的过去。好像说的你们要并入大明,大明就一定要答应似的。

    黄德旺看周显脸色不善,连忙拉邦格卡迪坐下,“邦格卡迪,不得对大人无礼,快快向大人致歉。我想大人在此召见我们,应该不只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件事吧!我们且坐下仔细听大人吩咐。”

    邦格卡迪回过神来,连忙拱手施礼道:“大人,小人性急,冒犯之处还望您能够恕罪。”

    周显摆了摆手,沉声道:“来使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真的误会当今圣上了。虽然他拒绝了苏丹的请求,但并非完全弃你们于不顾。我之所以邀你们前来,除了提前告诉你们圣上的决议,让你们心理有所准备外。还有就是,告诉你们大明会私下提供给你们怎样的帮助。只不过这种帮助在目前不能让西夷所知,以免为大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相顾看了看,不太明白周显的意思。

    周显便继续说道:“大明会秘密派遣将士前往你们那里。他们会帮你们训练士卒,教会你们如何与西夷交战。同时,大明还会为你们提供火铳、火药、火炮和一些必需的物资,帮助你们建立一支新型的军队。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大明也会出兵,以帮助你们将西夷彻底赶出你们的家园。”

    周显返回住处,从卫卒手里接过盒子。“累了一天,都下去休息吧!”

    锦瑟走过来,向周显道:“二公子,李大哥他们等你好久了,你快去见他们吧!”

    周显点了点头,将盒子递给她。“这里面有一个玉佩,两个玉镯。玉佩你改日交给周泰她媳妇赵氏,那是我给她女儿的礼物。玉镯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把另一个给我留着。最好选那个蓝田玉,暖玉,养生。”

    周显用凉水洗了脸,跨步走进书房,众人连忙站起来向他施礼。他微微吃惊,上前拉住丁可泽道:“丁二哥,你怎么突然回济南了?”

    丁可泽连忙抽出手,“督帅,您这真是折煞小人了。”

    周显又拉住他,走到座位旁坐下。丁可泽利用自己以前在江湖上的威望,很短时间内在山东建立了一个情报网。之前多次战事,都多亏他,要不然也不会那么顺利。

    丁可泽道:“督帅,我之所以这么急赶回济南,是重要军情需要当面向您呈报。这些日子不断有马车从临清出入,最开始只是少数几辆,后来越来越多。我派人扮作苦役前去,发现他们运出的不是粮草辎重就是金银资货,而且每次护送运送这些东西的士卒都没有返回。现在临清城中所余兵卒已不到五千,当我军那营士卒兵临高唐州后,贼军没做丝毫抵抗便主动撤离,将高唐州让给了我军。”

    看周显皱眉沉思,李开道:“督帅,我们刚才商议了一下,觉得应该是南阳战事有变,闯贼将主要兵力调去增援。如若我们此时再向临清增兵,或许可以成功收复整个鲁西。”

    周显转头看了看其他人,“你们呢!也如此认为吗?”

    众人点头,唯有俞百易道:“督帅,即使要出兵,规模也不宜太大,否则军需辎重供应不上。属下还是觉得应以袭击为主,不要与闯贼硬拼。”

    周显想了一会道:“不,不攻临清,从济宁出兵攻定陶。”

    李开愣道:“督帅,这是为何?”

    周显道:“依我对李岩的了解,他凡事都是谋定而后动。他不会不知道,靠几千人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临清的。除非,他另有所图。现在看他将大量物资运出临清,看着更像是闯军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逼的他不得不主动放弃临清。或许不久之后,他会将所有士卒都撤出临清。不管是什么情况,在形势未明之前,不宜再行增兵。而在济宁那边,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十分了解。若是谨慎出兵,可以以最小的代价,以更快的速度摸清李岩的真实目的。”

    俞百易长舒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他便不用头疼粮草不足的问题了。

    周显转头向旁侧道:“韩畅,你赶去济宁一趟,让阎应元守城,谈时迈率兵出击。但是要多派斥候,小心谨慎,莫要中了闯军的埋伏。而李开,你派人通知已经夺取高唐州的那部人马,让他们紧守城池,等我命令。”

    两人拱手应命。

    周显转头向丁可泽道:“丁二哥,还得麻烦你再赶回去。我要知道在鲁西的大部分闯军是不是真的离开了山东?李岩本人在什么地方,还有南阳的战事究竟进行的怎么样了?”

    丁可泽道:“那我今夜就赶回去?”

    周显摇了摇头,“在这里休息一夜吧!等明天一早再回去,我还有些事要问你。”

第九百七十七章 李岩撤离临清

    天还未亮,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响起。

    老汉起身,披了件外衣,骂骂咧咧的去开门。当打开大门时,他顿时惊呆了。只见眼前十数人,每人都牵着骏马,持械站在门外。

    还未等他回过神来,周显上前道:“老伯,我来验你的鸽子了。”

    喂了食物,在每个鸽子脚上绑了一圈不同颜色的丝线,将它们装在不同的笼子里,分别交给不同的骑卒。

    周显吩咐道:“你们四个,每人三只鸽子,分别向四个不同的方向。每跑三十里放一只,直至全部放完。”

    四人拱手,领命而去。

    大半个时辰后,第一批鸽子返回。还未到中午,三批,十二只鸽子便全数返回。

    周显笑着道:“梁老伯,你的鸽子养的不错。”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放在桌子上。“这里面有五十两的银币,算是买你现有的所有鸽子和你自己的安家费。另外,从今天起,你帮官府养鸽子,每个月五两银子。另外,你住的地方也得换换。离军营不远处有处大宅子,很不错,他们几个会帮你搬家去那里。”

    走出院落,周显将一笼子鸽子递给丁可泽,“丁二哥,先给你这十二个信鸽。如若有什么紧急之事,就将消息绑缚在鸽子腿上,然后放飞它,它自然会飞回来。这样传递消息会更快一点,但也不是万全的。毕竟鸽子不是人,难免飞行途中会出现意外,例如就有可能被人逮去直接烤了吃了都是有可能的。为了避免信息传递不到,一次同时放三个。还有就是,事关重大,且不是很紧急的情报,还是交给人骑马回报。”

    丁可泽最初对信鸽有抵触,但看了它们的表现后,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它们确实比人传递情报要快的多。而且如若全军推行,能节省不少信卒斥候。“督帅,我知道了,那我就先走了。”

    周显点了点头,亲自将他送出城去。

    李岩坐在火堆旁,伸手烤火,旁边围着数个卫卒。

    李梅从远处奔至,翻身下马,抱拳向李岩道:“将军,那部官军占据高唐州之后便紧闭城门,没有再出来。而派往济南方向的斥候发现,官军没有丝毫调兵的动静。倒是在济宁,谈时迈又出兵,袭取了几座垒堡后紧急回撤。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的了。兄弟们已经在这里埋伏三日夜了,再等下去迟早会被官军发现。您看,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岩沉默了一会,淡淡笑道:“看来,周显没有上当。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他兵力不足,还是识破了我的计策。总之,他应该不会主攻进攻临清了。让剩余兄弟们撤出临清吧!你亲自带人掩护,尽快前往定陶。”

    李梅点了点头。

    看李梅没有离开,李岩问道:“李参将,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李梅犹豫了一会道:“属下有点不太懂。按说,在山东,临清的富裕程度仅次于济南,且城池坚固。如若好好经营,定可对将来闯王进入山东的提供很多助力。现在主动放弃,难道将军认为不可惜吗?”李梅在山东为将多年,他亲信的部下也多为山东人。他这样说,有自己一定的私心,不想离开山东前往河南。但更多的是,对不战而放弃临清的不解。

    实际上,李岩对此也同样不解。南阳战事正酣,虽然孙传庭小胜了几场,但真有必要将山东大部之兵力尽数调往河南吗?他曾去信牛金星,想要说服他,但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牛金星的回信提到的大军在南阳的折损,粮草的损耗。还有很难各地乡绅受孙传庭鼓动,召集乡勇反抗闯军等等诸多事情,这些都给了李岩很大的压力。说到底,还是包括牛金星在内的诸多将领都认为山东并不那么重要,他们更愿意把兵力投向河南与陕西。最后,李岩妥协了,他听从了牛金星的指令,抽调兵力前去河南。但完全放弃临清,则是李岩自己做出的决定。

    李梅为降将,有些上层的问题和矛盾不宜对他言明。李岩思索了片刻,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劝说他。“李参将,自济宁被官军所占之后,只要周显想,就可以随时兵阻断遗留山东南北闯军之间的联系。临清是比较富裕,城池也坚固,但它随时可能沦为孤城。周显火炮的威力,你不是没有见过。如果有两三万之兵,我定然不会轻易放弃临清。但如此一来,增援闯王的兵就少了,而这才是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而留几千士卒,是挡不住周显的。虽然可以对官军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没有太大的意义。我本来想在走之前,以临清做引,让周显主动来攻,以求在临清城下大败周显。如果成功,倒是可以保有临清。但现在他并没有上当,而南阳战事正急,需要我们尽快前往,再也行不了其他之策了。留兵多,起不到增援闯王的意义;留兵少,则守不住临清。期间,倒是有人提议留李参将留下来不,守卫临清。但被我拒绝了,我认为以李参将的领兵之能,应该在闯王这边起更大的作用。”

    李梅听完,心中惊诧万分。幸亏李岩不是兔死狗烹的主,否则自己可就惨了。留守临清,只有死路一条“多谢将军的厚恩。却不知是哪位将军提议由属下留守临清的?”李梅并不是大气之人,听闻有人要害他,恨的牙痒痒,不自觉就问了出来。

    李岩摇了摇头,“这你就不必知道了。而且,也并非什么大事,只是个提议。李参将,我先赶去南阳,你将临清守军撤回定陶后,也率大军前往。闯王重用贤才,只要你这次立下大功,闯王定会重用于你。男儿志在四方,别太局限于山东一地了。”

    李梅心思敏捷,瞬间明白了李岩的意思。连忙拱手道:“多谢将军。属下一定不会令您失望的。”

第九百七十八章 兵往南洋

    济尔哈朗肆虐河北,尼堪抢掠山西。这一路上,他们基本上没有遭遇什么抵抗,顺利的有点超乎想象。在烧杀抢掠三个多月后,两人心满意足,抢得青壮近四十万,财宝、金银、粮食无数。

    两部人马在大同府附近会和之后,绕城而过。押着那些青壮,带着抢来的战利品一路向北缓缓而行。明军紧随其后,就像送行一般,看着他们一步步的跨过长城,离开中原。路上,不断有妇人被强奸,有妄图逃跑者被杀害,有走不动者被杀害。还有人饿死,病死,累死,等等,不可胜数。尸体就遗留在当地,用以羞辱他们身后的明军。

    看到清军离开,众军士欢呼,认为终于把瘟神送走了,而丝毫没有半分耻辱之感。然后他们返回,顺便在路上再劫掠几个村庄,抢一些妇人和财宝,最后再到京师去接受赏赐。毕竟,是他们赶走了清军,皇帝理应给他们奖赏,给他们赏赐。

    此时的大部分明军,和贼并无二致。

    济尔哈朗骑在马上,心满意足。这次入关,所带士卒最少,所获却最丰。虽然出现了一点意外,务达海战死,但和所得相比,这根本算不得什么。起初他还有所怀疑,但此刻真的信了。现在的明国,真像范文程所说的,已经空剩下一个架子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清便可入主中原,享受这大好河山。

    尼堪飞本向前,向济尔哈朗道:“王叔,明军都逃回去了,一个不留。”

    济尔哈朗点了点头,吩咐道:“尼堪,按照之前所说的,你带三千骑押送这些奴才回去。路上你要多依靠那些新投靠的汉人控制、管理他们。如若有人胆敢逃跑和反抗,就直接杀了,万不能出现什么大乱子。”

    尼堪道:“侄儿明白。但王叔,您的身体一直都不好。这次又要远去塞外,侄儿真的很担心您。要不,这次就让我领兵去吧!”

    济尔哈朗笑道:“我家的狼崽子长大了,但这次不行。本王这次前去塞外,除了要助豪格彻底清剿察哈尔部外,还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和他相商。这次获取青壮四十万,你的任务就是将他们全部拉回辽东,让他们为我大清开垦出更多的田地。”

    俞百易命人打开箱子,“督帅,二百杆火绳枪,一千斤火药,一百具皮甲,三十把良弓,一千支羽箭,还有十柄戚家刀和一百柄普通刀,五百个长枪枪头,都在这里了。”

    周显点了点头,随意翻看了一下,都是崭新的。他转头向旁道:“两位使者,这便是我大明给予两国苏丹的回礼。”

    两人忙道:“大明皇帝对我等之恩,我二人必上报我国苏丹。”

    周显点了点头,“你们来时所乘的海船破损严重,已不堪再用。我为你们调来了另外两艘海船,戚游击你们一起返回苏丹,与之同往的还有两百大明兵卒。他们会帮你们训练一支一千人的军队,助你们抵御西夷。”戚国勇本是守备,但周显为了提高他的身份,特意提升他为游击。而且愿意随他前往苏禄的士卒,都提职一级。

    两人看戚国勇身材高大,威武雄壮,心中很是满意。相互施了礼,再次向周显表示感谢。

    邦格卡迪道:“大人,西夷所用都为火炮和火枪。这二百杆火绳枪,恐怕难以挡住西夷,能否请大人再给予一些火绳枪和火药。如果有火炮,那就更好了。”

    周显笑道:“使者可真贪心啊!但我大明目前困难重重,能调出这么些给你们,已经是竭尽所能了。再多,现在还真拿不出。除非……”

    “除非什么?”邦格卡迪急切的问道。

    周显道:“除非你们买。”

    两人彼此看了看,“那大人准备如何卖?多少银子一杆?”两国都是穷国,这也是他们最在意的地方。

    周显淡淡笑道:“买也未必用银子,也可用南洋的各种资货来换。至于怎么换,你们到时候就和马绍愉商议吧!只要差不多就行。”

    等送两人离开,夏完淳问道:“督帅,现在我们最好的火枪应该是燧发枪吧!您干吗还特制这些落后的火绳枪卖给他们?”

    周显看了夏完淳一眼,说道:“是为了防止燧发枪落入西夷手里,而且最好的武器当然是留给自己用。大明以前就是对这些藩国太好了,让他们忘了自己作为属国应该承担的责任。通过贸易将彼此联结到一起,不用对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也让他们为大明处理,这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夏完淳继续道:“那为何不同意苏禄苏丹并入大明的请求呢!如果他们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自然不分什么内外了。”

    周显道:“苏禄一个穷国,现在要了它得不偿失。而且,我有意通过苏禄国来向南洋诸国展示大明和西夷的不同,并没有吞并他们的意图,以便将来更好行事。还有,小隐你没仔细看当地的地图。吕宋岛地域广阔,拥有大量的平原和优良的港口,是最适合耕种的。而且在西班牙人来以前,它是无主之地。如若真要领土,我也要吕宋岛。”

    向夏完淳解释完,周显转头向戚国勇道:“国勇,这次远去南洋,以谨慎为要,不要轻易与西夷开战。但我授予你和马绍愉全权处理南洋事务之权,无论你们做出怎样的决定,我最后都会支持。别忘了,你们身后站的是大明,别做有损国格之事。”

    戚国勇抱拳道:“督帅放心。国勇宁死也不会令您失望。”

    周显点了点头,继续道:“南洋有诸多福建商人,你要团结他们,让他们知道只有大明可以为他们提供保护。另外,苏禄和文莱都是***国家,你要严格要求手下士卒,不要轻易去破坏他们的习俗。但我大明的兵卒不可信教,要始终明白他们是我大明的子民,现在是,将来也是。”

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战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血红色的光芒洒向大地,黑夜来了。凉风浮动,篝火燃起,三千清军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不时有人闯入俘虏群中,从中拉出几个妇人陪他们饮酒,引得一片尖叫和哭泣声。

    所有俘虏见惯了这些,变的熟视无睹,呆呆的坐在当地,好似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有人默默的拿出干粮,自顾啃着,不时落泪,怀念以前,伤心此间。

    远处传来了一阵吵闹声,几十个汉卒押着十数个青壮走了过来。他们想趁天黑逃跑,但被抓了回来。对待自己人,这些汉卒比鞑子更加狠。基本上每个都抓回来的人都挨了揍,满身是伤,走路一瘸一拐的。

    等到了地方,他们被扒光衣服,绑缚在一根根柱子上。大漠天寒,况且是冬季,一夜如此绑着,大部分人会被直接冻死。即使有少数人侥幸熬到天明,他们也会被直接处死,以作警示。自出长城向东行的近一个月内,虽然有少数百姓冒险逃脱,但大部分人都被抓了回来,数千人因此而死。

    大部分被俘百姓对此早已经认命,被清军像驱赶牛羊般赶向辽东。此刻的他们已非人,只是一个个能够站立的牲畜。看着那些绑缚在木柱上的同类,陌生而平静。

    尼堪啃了一个全羊腿,又喝了不少酒,感觉疲乏的很。他站起身子,说道:“本帅乏了,先去睡了。你们这些狗崽子也别喝多了,明天一早还得赶路。”说着,他有点踉跄的走向自己的帐篷,那是俘虏们刚刚搭的。

    睡到半夜,尼堪猛然惊醒。侧耳附在地上,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他惊的顿时跳将起来,掀开帐篷走了出去。

    在外,有不少已经醒来的清军将士。但他们眼神里满是迷茫之色,莫非是济尔哈朗的那部人马赶了过来?每个人都这么想。

    尼堪怒声吼道:“都站着干吗!赶快派斥候去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过来的不是清军斥候,而是新归降的汉人士卒,他语带惊恐道:“主子,是明军,是明军杀来了。”

    他话音刚落,蹄声如雷,黑夜间,不知有多少明骑呼啸着向这个方向冲杀了过来。

    白翥遥望前方,“鞑子主力就在那里。唐千总,你带京营的三百骑从南杀向俘虏阵,击杀那些投靠鞑子的汉人败类。让百姓们寻机向北逃,以引发混乱。武志英,你我二人各率一路人马,从左右两侧包抄清军。以最快的时间突入阵中,不给他们集结的时间。”

    通州一战,白翥所统的五千骑直接损失了一千五百余骑。在清军离开之后,他便一直有派斥候跟随,寻找机会。当他知道清军出了长城之后便直接分兵,大部向北,只有三千骑押着几十万俘获的青壮向东而行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白翥令刘孔和率领所有步卒返回京畿向崇祯皇帝复命,而他亲率所有骑兵一路向东奔驰。他们从山西飞驰回河北境内,从喜峰口方向出关,提前埋伏在清军返回辽东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准备在此痛击清军。实际上,清军押着众多俘虏,行进缓慢,他们比清军早到了整整五天。

    为了避免事情外泄,白翥没有告诉任何人,只以追击清军的名义向王先通借兵。王先通感念白翥在通州的救援之恩,将自己仅有的三百骑拨给他,领兵的便是唐琦。他在通州城上射杀务达海和十数个清军,掩护城外明军入城,立下大功,白翥对他印象很深。

    京营营兵不堪重用,骑兵也是如此。在这一路上,抱怨连连,四处惹事。要不是考虑到兵力不足,白翥早就驱赶他们回去了。好在唐琦在京营士卒中也有一定的威信,也极力配合,才能控制住他们而不耽误正事。

    唐琦率三百骑沿着圈起来的百姓飞驰,一边奔跑,一边大喊。“我们是大明的军队,来此救你们了。向南,回大明。向南,回大明。”高昂的喊叫声,响彻天地,也使早已麻布的百姓回过神来,长久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了出来。

    他们怒气升腾,看向那些平时欺压他们的汉卒,眼神变的像狼一般。有些看押他们的汉卒仗着有清军为他们撑腰,大声呵斥,妄图弹压。但转瞬间,他们便被怒气冲冲的百姓用拳头打死,用脚踹死,成了众人脚下的一团烂肉。

    唐琦不时引弦拉弓,协助那些百姓射杀汉卒。而他身旁的三百骑也被这激烈的气氛所激,纷纷冲锋向前,平时的怯弱完全消失不见。

    剩余侥幸未死的汉卒惊慌失措,四散而逃,但大部分人被追上打死。这是几十万的百姓所爆发出的力量,可以令天地变色。

    这一路上,清军海吃胡喝,逍遥自在,早没有在中原的那种谨慎。他们不相信明军敢追击他们,更不相信明军会出现在这里。

    而这样的懈怠给了明军机会。当明军杀来之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沉睡,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饮了酒。身上没穿铠甲,手中没有武器,脚下走动踉跄,连翻身上马对一些人来说都变的困难起来。

    明军一冲之下,便将清军拦腰截断。羽矢如飞,长枪抖动,杀的清军是哭爹叫娘,狼狈不堪。尼堪集结了一些士卒,但瞬间便被冲散。他稍稍后退,大声呼喊,妄图将清军聚集在他身边,但明军岂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哪里人多,他们便向哪里冲,不求杀人,只求将清军打散,让他们没有反击之力。

    明军数量多于清军,但对方战力强悍。如果直面相战,明军不占优势,白翥深知这点。他要做的就是在一个点上,以数倍于清军的兵力压垮、击散他们,不给他们集结到一起的时间。这样一来,再强悍的清军士卒也只能各自为战,而这样个人悍勇在整个战场能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九百八十章 战后

    骏马奔驰,大地震颤,明军骑卒发出慑人的呼啸,一遍接着一遍的向前冲锋。黑夜如墨,不知有多少人隐藏其间。

    平时骄横的清军变的恐惧起来,他们翻上骏马,不是向前冲杀,而是向后逃去。武器、铠甲丢了满地,劫掠来的财宝也无暇顾忌。逃,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想法。向北、向西、向东、向南,向任何没有明军的方向逃。

    在几十个亲卒的护卫下,尼堪突破围困,向北逃窜。明军奋勇上前,追杀着每一个落在后面的清军兵卒。人头落地,断肢横飞,惨叫声沸反盈天。横行天下的清军败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不堪,而软弱的明军士卒在此刻也各个变成了勇士。

    这战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但明军连续追杀了五十里,直到正午时分才慢慢归队。每骑马上都悬挂这一颗或两颗头颅,这是他们的战功。

    武志英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声喊道:“禀白总兵,共斩鞑子头颅两千五百三十二颗,我军战死三百四十六人,伤愈五百人。此外,还俘获骏马两千一百匹,金银财货无数。我军大胜,鞑子溃败而逃。”

    声音震天,包含了无限的骄傲和悲愤。他和白翥一样,都是辽东人。一败再败,从辽东一直败到了山东。家乡被占,家人被屠,这其中的心酸又有几人能懂?

    白翥双眼微红,心情激荡,沉声道:“起来吧!”

    陈名夏在旁,笑着道:“恭喜白总兵大破鞑虏,此功足以闻名天下。但小人以为,我们还是应及早返回明境,以防事情有变,毕竟这是蒙古人的地盘。”

    白翥点了点头,望向远处正在吃喝的百姓,“那他们怎么办?”

    陈名夏沉思了片刻道:“这次大胜,多亏将士用力。这次从清军那里得到的财宝众多,小人看就因功封赏吧!每个将士分得五两银子,斩获一个清军头颅多得十两。至于多出来的,就分给这些百姓吧!他们被清军赶出家门,流离失所,即使返回明境,也很难活下去。俗话说救人救到底,反正这些财宝本来就是清军从他们手里夺来的。”

    白翥愣了一下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督帅的?”

    陈名夏笑道:“督帅曾提过民为重,您就当是他的想法吧!”

    白翥想了一会,向武志英道:“就按陈先生所说的办。但京营的兄弟们没有直接参战,每人给他们发八两。”

    昨夜之乱,有部分百姓逃脱,但余剩仍有三十多万人。白翥把清军劫掠来的食物以及财宝分给他们,下令让斥候引领他们返回明境。

    看着眼前的百姓越来越少,白翥长舒了一口气。不禁想起周显的话,要想攻灭满清,就必须剪断他们壮大的路径。这次胜利不在于击杀多少鞑子,而在于救回了这么多的百姓。这一次入关,清军一无所得,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

    武志英走过来,身后跟着数百青壮,他拱手向白翥道:“将军,这些人不愿离开,只希望能允许他们从军。”

    其中一个高瘦的青年男子走上前道:“将军,我等都是山西人,被鞑子劫持到此。本以为会丧命于此,却不曾想将军率天兵至此,救得我等性命。不但没有欺压我等,还发放金银让我们归乡。如此大恩,我等如若就此离去,那真是天地不容。只求将军收留我等,甘愿在您手下为一小卒。”

    白翥点了点头,淡淡笑道:“我听你说话文绉绉的,应该是读书人吧!在我这里为一小卒,不屈才吗?”

    青年男子摇了摇头,“小人曾参加过乡试,但太原考官公然行贿舞弊,这才不曾中举。小人已无意功名,看将军真心为民,这才愿意主动投靠。希望将军不要嫌弃我手无缚鸡之力,准许我在你们手下效力。”

    白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年男子道:“小人于成龙,字北冥,山西永宁人。”

    白翥转头向陈名夏道:“陈先生,你怎么看?”

    陈名夏道:“我看此人条理清晰,说话有理有据,是个人才。如若他们愿意前往山东,留下他们倒也无妨。现在督帅因才招人,我想到时候应该会重用他。”

    白翥点了点头,“如若你们愿意随我前往山东,就留下名字,我会令文书做好登记。”

    三骑手持狼头骑,从远处缓缓而来。

    白翥立在阵前,近两千骑卒依次排列,这是殿后的士卒。两日之前,他们击败了清军,没想到这个时候却突然有数百骑出现。看那旗帜,应该是蒙古人。

    三骑到达跟前,中间那人右手抱拳在胸,“你们是大明的将士吗?”

    白翥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是何人?来此有何贵干?”

    中间那人没有直接回话,而是向右侧那人轻轻的点了点头。后者会意,从马上取下一个黑色包裹,双手呈给白翥,“我们是蒙古察哈尔部的族中,这是献给将军的礼物。”

    武志英上前,用枪挑开黑色包裹,脸色惊喜的望向白翥道:“白总兵,是这支清军的领头的,好像叫尼堪。”

    白翥没有放松警惕,问道:“你们是察哈尔部的族众,怎么会在这里?据我所知,察哈尔部在台吉图尔海的率领下,正在归化抵御清军,那里距离这里可有上千里。”

    那人道:“我们是察哈尔部,但却是被清军掳到辽东的那支。在几个月前,我们在几个将军的率领下起兵,痛击了科尔沁部。但因为清军及时出兵,最终失败,残部四散逃入大漠。最开始还有上千人,但东躲西藏,现在带上家眷也只有这三百多人。这尼堪带着这几个清军逃到了我们的地盘,被我们擒获,才知道有支明军在这里。”

    白翥点了点头,“那我明白了。谢谢你们的礼物,我收下了。”

    那人道:“将军,现在到处都是清军和科尔沁的狼崽子,我们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请将军看在察哈尔部已经归降大明的面子上,收留我们。”

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复临清

    李岩率部撤离东昌府,在山东境内,只在西方角的定陶余留了一万精兵。但在距此不远的河南睢州保有大军,可以随时增援。在其全军回撤的过程中,李岩又用计诱出谈时迈。双方交战,得益于谈时迈的谨慎,虽然战败,但损失不大。

    在完全确定李岩已经率部离开之后,周显下令进驻临清。除原有的一营兵卒外,周显又加增一营,使官军在临清兵力达到六千以上。同时,他还派出万元吉前往临清,暂行东昌知府之事。

    接着,官军又兵不血刃拿下了聊城、濮阳等地。在当地任命官员,贴出告示,安抚百姓。运送粮食,救济灾民,招募乡勇,清查贼寇。这一系列措施下去,东昌府迅速恢复了安稳,毫无障碍的归服官军。

    自此之后,除了郯城和定陶两隅,山东六府已尽在周显掌控之中。最主要的是,李岩率部离开,让其可以抽出足够的兵力全力应对李定国。

    唯一的问题是,周显所拥有的骑兵远少于李定国。

    白翥大胜满虏,携骑兵进入京师,一时军心振奋。崇祯帝大喜,重赏了白翥和众将士,并派魏藻德前去劳军。

    魏藻德看过之后,觉得白翥手下的这些士卒个个威武雄壮,纪律严明,可堪大用。他回去之后,便向崇祯帝提议将这两部人马尽数留在京师,以作剿贼之用。而崇祯帝因为周显之前不太听话,早就想着削弱他的兵权。听了魏藻德的建议,便顺水推舟,就以剿贼的名义留下这些兵卒。

    白翥大概是感觉这样太对不起周显,据理力争。认为山东局势还未完全稳定,需要这些将士,特别是这些骑卒应对闯军和隆武军。他的话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崇祯帝仍旧留下了一营步卒和一半的骑兵,并且白翥也被他留在了京师。

    一万两千余人出征,回到山东的只有不到三千的步卒和一千五百骑兵,还有三百多蒙古难民和数百个请求从军的青壮。有一点好的是,白翥以京师缺粮,无法供养太多骑兵为由,将俘获的清军马匹给周显送了过来,有近两千匹。但现在空有马匹,没有骑卒,周显的心情也只能用苦涩来形容了。

    那三百多口蒙古人,有半数为妇孺老弱,可堪用者,也就一百多人。周显将老弱安置在德州,青壮编入骠骑营。最开始的两营,共计六千骑,现在余剩半数都不到。而只能再在山东境内征调马匹,从全军中挑选会骑马的补充到骠骑营中。

    昔日,蒙古骑兵横行天下。但时至今日,无论是战法,还是武器都远落后于清骑,甚至是明骑。最初,周显还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能借用的地方还真不多。

    为了避免生事,周显把那些蒙古妇孺进行了集中安置。这些察哈尔部蒙古人当时起事时,从科尔沁部那里抢了很多金银,倒也不用周显再给予他们安家的费用。只是派人协助他们盖了一些房子,并派出夫子去他们那里教授汉文。而那些年纪比较大的蒙古人,周显则把他们分配到马场里面,让他们协助养马。在汉人完全占优的环境内,只需要数年时间,他们中的大部分便会完全融于。

    武志英返回山东,向周显提起清军在出长城之后,主力骑兵向北而去,才让他们的偷袭大获全胜。周显看过地图之后,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在归化的图尔海,但此时再去通知他们明显有点晚了。思索之后,周显派了一小旗,十二个骑兵,其中两个为蒙古人。出关向北,以探查那边的战事情况。如果这次清军能彻底平定察哈尔部,那在关外便完全没了牵制。

    唯一令周显高兴的事情,在那些愿意投军的青壮中,竟然有于成龙。他生于明末,兴起于康熙年间,是清初有名的干吏、清官。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大明所用,也是一种遗憾,而周显断然不会让这种遗憾发生。

    为了严肃军纪,周显曾制定了十三条简易的军规,正缺一个监督之人。周显先是任命于成龙为随身书吏,不久之后任命他为监军,携武士三十名,专行监督之责。守备以下,他可以随意处置;守备以上,要向周显报告。

    不久之后,一桩贪墨战死将士抚恤银子的弊案爆发。于成龙孤身深入营中,强迫吴元吉斩杀了一个主使此事的千总。他手下的两个把总被一百军棍打的屁股开花,其中一个脊柱断裂,今后只能躺在床上了。

    这件事,让于成龙吸引了最多的仇恨,成了所有将士的眼中钉。要知道,将士之间是生死情,而他则是个外人。而于成龙毫不在意,继续严格执法,并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条文细则。

    开始,很多将士跑到周显这里,向他告于成龙的状。周显对有些人进行了安抚,对有些进行了申斥,但原则就一条,就是于成龙所做的,自己都支持。后来,便没有人再敢轻易招惹于成龙了。军中将士表面上称他铁面包公,暗地里却直接骂他疯狗。

    只不过效果立竿见影,使全军气氛陡然间变的严肃了起来。而那十三条军规,也坚定的推行了下去。后来为此还设立了专门的军法司,专门处理将士违纪及战功统计等诸多事情。

    一切未必都尽善尽美,但周显朝着建设一支职业化军队的方向努力。

    期间,南阳那边的战事情况不断传来。孙传庭在南阳城下多次击败闯军,官军士气大震。而闯军则士气低迷,有一支数千人的闯军在战败之后主动投靠官军。闯军各部人马听孙传庭色变,闻曹变蛟胆寒,军心思变。

    河南各处乡绅看到形势好转,也纷纷竖起旗帜,聚集乡勇,不断袭击闯军。在豫西,这样的队伍便有上百支,严重威胁闯军的粮道和后方。从迹象上看,是官军逐渐扭转劣势,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九百八十二章 隆武封侯

    关注南阳战事的不仅有周显,还有朱聿键和孙可望。看李自成和官军在南阳激战,无暇顾及他们。便出兵向东拿下了商城、固始,向北拿下了亳州、永城,并设立防线。这几个城池对于李自成来说可有可无,但对于隆武新朝来说却极其重要。有了它们,整个江淮才算完全掌握在隆武新朝手中。

    后不久,朱聿键以皇帝的名义加封孙可望为护国侯,李定国为征北侯,方国安为靖武侯,刘文秀为安东伯,艾能奇为平南伯,金声为归义伯。

    孙、李、刘、艾四人自不用说,正是他们扶植了隆武帝。方国安投靠过来的时候,带了近万士卒,还差点助隆武军渡江拿下镇江。朱聿键也想借助他制衡孙可望,因而也直接为了封了侯。

    金声不同,他在崇祯元年便高中进士,和洪承畴同榜。次年,崇祯帝召对,以《廷试策》得到崇祯帝的激赏。不久之后,他升任御史、监军。可以说,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前途无量。但后不久,清军初犯北京。他上书崇祯帝建议破格用人御敌,可惜的是未被采纳。对朝局失望,或者说是他当时太过年轻,直接托病辞职返乡。

    之后,金声在老家徽州广集乡勇,护一方平安。又在还古书院授课育人,培养弟子。虽未在朝堂,但却时时关心朝政。朱聿键称帝之后,观其所为,他觉得其为明主,便主动去投。随他同往的还有他的若干子弟和近千徽州乡勇。

    朱聿键亲自见了金声,两人密谈良久,大有刘备遇孔明之感。金声为朱聿键分析了朝内外形势,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例如为手下将帅封侯,采取分化拉拢之策,离间孙、李、刘、艾四人的关系,以集中君权。

    金声新近投靠,且实力不足,本没有和众人平起平坐的资格。只是朱聿键坚持,孙可望默许,最终才封了他归义伯。

    试想,一个不愿为崇祯帝效力,却主动去投靠朱聿键,这样的所为能在江南士绅心中引起多大的震荡。而封其为侯,千里买马骨,又会引得多少人从崇祯帝那边偏向到朱聿键这边。况且,金声真的很有才能。

    后不久,左良玉出兵收回了武昌。马士英逃往江西,而刘良佐直接渡江投靠了朱聿键,被封为广昌伯。

    之后,三侯四伯便成了隆武朝的统治核心。

    基本上在为几人封侯封伯的同时,朱聿键宣布了他的另一个决定。将他的小朝廷从高邮搬到了合肥,作为他临时的都城。

    因为天下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南阳那边,这件事没有引起太大的涟漪。但周显看来,意义却十分深远,至少有好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个避开在镇江和山东的官军主力大军,从此以后,便再也不用担心遭受两面夹击了;一个合肥是距离南京更近,隆武帝是在向天下人表明自己不会做偏安一隅的守成之君。终有一天要夺取南京,中兴大明,这样的态度显然更能吸引有识之士的关注。最后一个是皖西民众穷苦剽悍,更便于隆武军招兵买马。以扬州、高邮等地的富裕养皖西之兵,这是壮大军力的最快方法。

    而且合肥毗邻巢湖,也便于训练水师。孙可望心心念念的便是南下,夺取南京,以求立于不败之地。如若兵分两路,一路从安庆出发,一路从扬州出发,同时进攻南京,成功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而这些优势,都是高邮所不具备的。只要能在合肥立足,隆武新朝便有了与朝廷,还有闯军分庭抗礼的资本。

    但对周显,朱聿键这样做却是有点好处的。

    隆武朝的重心便放在了江淮地区,大军西去。那么在淮河之东,兵力自然会有所缩减。刘文秀驻于扬州,抵御史可法所率的朝廷联军。在北面,只剩下李定国这一部人马。只要能击败他,便可以直接推进到长江边上。这样一来,运河便可以打通了。

    李定国大概也感觉兵力不足,留下少量兵力驻防郯城,自率大军退到徐州。他暂时放弃了夺取临沂的打算,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下邳两城,成掎角之势阻拦周显南下。两地有兵两万余,而这算不得什么,最麻烦的是李定国手下的近五千精骑。

    徐州周边地势平坦,适合骑兵奔驰。如若周显大举进攻徐州,只要他率骑兵不断袭扰,消耗周显大军的士气和兵力。即使不能取胜,但拖延下去却是足够了。以山东所存的粮草和辎重,根本撑不下去。

    论士卒的素质和武器的优良,周显手下的士卒都胜于他,但周显要应付的敌人并非只有他一个。如若陷入苦战,拼消耗,即使最终能拿下徐州也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是将李定国手下的那些骑兵困于一地,以火炮、燧发枪灭之。然后再集中大量火炮攻城,这样便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但李定国勇猛善战,兼他和周显一样,每次行军都多派斥候,四处探查情况,以摸清敌军动向。以前对付其他人的办法,在他这里完全无用。本来李定国一直想夺取藤县,以巩固徐州,为此他还多次亲率骑兵北上。周显数次设下陷阱,想要一举歼灭李定国的骑兵,但都被他轻松识破。倒是李定国几次突入枣庄附近,给周显造成了一些损失。

    因而,周显也只能暂时将此事搁置,投入更多的精力招兵、练兵。而他所拥有的两千多骑,对付李定国不行,但面对主力大军增援南阳,在其他各处都完全采取守势的闯军却可以。两千余骑绕过定陶,在豫东平原横行无阻,到处惹事,闹的当地鸡犬不宁。

    而另一方面,周显派刘玉尺前往豫东南。利用小袁营原有的影响力招揽当地豪强,尽量为闯军制造麻烦。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想为在南阳苦战的孙传庭尽一份力。

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

    日本江户,王武纬和国田兵右门卫并排走出幕府将军府。

    国田兵右门卫呈九十度鞠躬,“王君,那我就送您到这里了。”

    王武纬鞠躬回礼,“此次多亏右门卫君从中周全。今后无论形势如何发展,都不会牵扯到两国,这是两国百姓之福。”

    国田兵右门卫点了一下头,“王君,周大人真的打算与萨摩藩开战吗?”

    王武纬摇了摇头道:“周督帅的心思,我不敢妄猜。我这次出使日本,只是奉命弄清助满清造船,参与我国之事是德川将军的意思还是岛津光久私下所为?此时既然德川将军已经明确表态,我的任务便完成了。至于周督帅接下来要怎么办?我就不清楚了。”

    国田兵右门卫眉头微蹙,沉默了一会道:“我知道了,多谢王君。”

    德川家光看国田兵右门卫返回,摆手道:“坐!”他给对方倒了一杯茶,“你曾见过那个周显,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国田兵右门卫放下茶盏,“不到二十岁,行事果敢,有勇有谋。很受他手下将士的爱戴,有大将之才。”

    德川家光皱眉,“不到二十岁?他在明国的地位比李如松如何?”李如松为万历援朝之战的主将,数次大败日本,因而在日本人眼中的地位很高。

    国田兵右门卫回道:“李如松在明国为都督佥事,辽东总兵。而周显为山东都督,官职要比李如松更高。在朝鲜与清军交战的林庆业,他的官职为皮岛总兵,是周显的手下。如果算上在辽东、朝鲜以及山东境内的兵力,他手下有近十万之众。”

    德川家光沉默了片刻道:“有近十万之众,那岛津光久与之交战,能取胜吗?”

    国田兵右门卫回道:“周显所统兵力虽然远超岛津,但兵力分散于各地,他能抽调出来的兵力并不一定比岛津多。而且明国缺水师,虽然周显任登莱巡抚之后极力发展水师,但毕竟起步晚,规模不大。远航至日本海域与岛津交战,明国胜算不大。况且萨摩兵本就善战,以一当百,德川家康家主昔日就是忌惮这个,才准许岛津氏继续主政。以前数百浪人便可直逼南京城下,可见明国士卒羸弱到什么程度。臣下以为,如果开战,岛津会胜。”

    德川家光微微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摇头道:“明军羸弱,那是统将无能。在文禄庆长之战中,太阁大人率战国最强之兵也没在朝鲜讨得任何便宜,那时的明军怎么能用羸弱来形容。还有戚继光所统的戚家军,战力也丝毫不弱于我日本武士。骄兵必败,对待明国,我们还是应该谨慎。”

    国田兵右门卫猛的点了一下头,“嗨!家主说的是。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德川家光想了一会道:“你现在赶去长崎,把明国的态度,以及可能出兵这些事情都告诉岛津光久。如果他战败,正可以借此削弱萨摩藩的实力,逼他接受幕府的控制。况且,我们亦可随时撇清与岛津光久的关系。如果他能够取胜,那大明士卒确实羸弱,且受限于内乱,出兵占据朝鲜也未必不可。”

    国田兵右门卫“嗨”了一声,起身缓缓向外退去。

    德川家光突然道:“去兵库取三百杆火绳枪,也一并给岛津光久送去。告诉他,我等着他取胜的消息。”

    王武纬返回住处,令人叫来李雄,“李守备,和德川家光谈妥了。无论将来是战是和,都与两国无关,只限于大明和鹿儿岛藩,岛津氏的所作所为与幕府完全无关。”

    李雄轻轻的点了点头,追问道:“确定吗?”

    王武纬愣了一下道:“反正他是那么说的,至于后续是否会有变化,真的很难说清。但据目前的情况所知,德川家光确实不知道岛津光久与满虏有联系。”

    李雄沉默了一会道:“王大人,我要尽快赶回朝鲜将这边的情况告诉林总兵,去长崎见岛津光久这件事就要您孤身前往了。”

    王武纬点了点头,“小事。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现在大明还未与岛津氏开战,我想岛津光久应该也不敢拿我怎么样?还有一件事,如若真要动兵,应提前将消息告知在琉球的高将军。最近,岛津光久可是暗中向那边增加了不少兵力。”

    戚国勇一行从胶州出发,乘船一路向南,至舟山。在那里,韩括为他提供了新的海船并找了以前曾到到过苏禄的商人为之领路。而第一批从葡萄牙人那里定制的二十四尊佛朗机炮恰好运至舟山,韩括私自做主将其中的十二尊安置在两艘海船上。为此,戚国勇他们还在舟山停留了近十日。

    韩括将戚国勇送至港口,不远处,一班壮夫正在搬运货物上船,眼看就要搬完。“这段时间,海上并不安宁。荷夷占据台湾,想独占对日本和我大明的贸易。但其人太过小气,购买货物的价钱远低于西夷,逼的大明的商人更愿意冒险远航至马尼拉与西班牙人进行交易。但荷夷蛮横,仗着自己船坚炮利,随意抢劫船只,捕杀大明商人。仅上个月内,便有十几艘商船被劫,近二百人被杀。这一次你们前去苏禄,危险重重,一定要小心在意。”

    戚国勇抱拳道:“属下明白,多谢韩参将提醒。”

    韩括道:“这两艘海船是从海盗那里得到的战利品,船不大,但速度很快。遇到荷兰船,只要距离的不是太近,逃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其次,我给你调的那二十个炮手也都是老手,配上佛朗机炮。即使交战,也有一战之力,但能不战还是不要战。毕竟在那里,我大明军力不占优。”

    戚国勇点头道:“督帅在我来之前也就此事提醒过我。首先是在苏禄立足,接下来才是取代西夷和荷夷在当地的地位,并最终战胜他们。”

    韩括笑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多和你废话了。祝你一路顺风,早日完成使命归国。”

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

    太阳初升,台湾南部海域,两艘悬挂着郑家令旗的海船缓缓向南行驶。

    戚国勇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在朝阳的照耀下,光线四散,犹如给天空披上了一层绚丽的红纱。海水与天空合为一体,片片鱼鳞铺在水面上,海浪拍打船头,翻来覆去。偶尔有海鸥从船顶飞过,发出悠悠的鸣叫。

    他生在登州,大海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但站在岸边看海景和站在船上看海景的体验完全不同。在海上航行了一月有余,一路顺利,连大一点的风浪都没遇到过。按照领路的商户所说,再有半个月,便可抵达马尼拉西北方向的林加延湾。

    林加延湾在吕宋岛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明朝万历初年,大海盗林阿凤率战舰六十二艘,手下五千余人出征马尼拉。首战取胜,击毙西班牙总督戈尹特,焚毁总督府。但因后军缺少持续性支持而后撤,退守到林加延湾,并在班诗兰建立了城寨。在这里,他获得了当地土人的支持,被拥立为国王。

    林阿凤进攻马尼拉时,正是西班牙帝国最强盛的时期,这样的失败是西班牙当权者所不能忍受的。新任总督勒比撤里调集兵员六千多人,协同潮州把总王望高联合围剿林阿凤。

    面对源源不断到达的西班牙船只和士卒,林阿凤在苦守了四个月后,率部突围,率船四十余艘返回台湾。但也有一部分林阿凤的手下不愿离开,而留在了吕宋岛。在西班牙清剿之时,他们逃进碧瑶山林地带,逐渐和当地土人通婚。

    但随着西班牙逐渐衰弱,大部兵力被抽调回南美洲或欧洲,在当地的控制力有所减弱。有些人便又从山林里走出来,在林加延湾周边定居。后来又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他们中有海盗,有商人,有走私犯,还有逃亡的倭寇、罪犯。

    因为这里距离马尼拉不是很远,西班牙人曾出兵征讨。但这些人大多是亡命徒,面对西班牙人的进攻,表现的空前团结。西班牙人损兵折将,但所得不多,最后只得与之谈判。西班牙人准许他们在林加延湾定居,但每个月需要向他们缴纳一定的银钱。因而,林加延湾逐渐沦为了一个法外之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才逐渐稳定下来。

    大量从事走私的海商前往马尼拉用货物与西班牙兑换廉价白银,但他们对于西班牙人并不信任。无论是前来,还是返程,他们都愿意在林加延湾停留,而不愿呆在马尼拉。商业促进了林加延湾的繁荣,但利益相争也使其陷入无穷的争斗中。

    现在的林加延湾有七股主要的势力,以福建船商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但其他的如潮州帮,道乾帮,倭人、琉球人等,也占据一定的地盘和势力。

    本来,这两艘海船可以绕过台湾岛,从西南方向直向文莱,这也是最安全的路径。但戚国勇听完领路商户的介绍后,选择了一路向南行,决议先去林加延湾。他想在当地补充一些淡水和粮食,顺便拜访当地的主要势力,之后再向南去苏禄岛。

    周显告诉他,要想尽快在这片海域立足,就必须借助于当地的那些大明船商。

    郑芝龙想坐收这些商船所带来的利润,因而在福建、台湾海域,郑家会为这些船商提供各种保护。但在更远的海域,郑芝龙无意也无力为他们提供保护。荷兰人为了垄断贸易,到处拦截大明船只。每次出海,对于这些大明船商来说,都是冒着生命危险。

    利润和危险并存,在夹缝中生存,这是大明海商所面的外在环境。他们都为商船,面对荷兰军队没有丝毫抵抗之力。而如果母国能为他们提供保护,想来他们不会拒绝。但这些人都是走私犯,对于官府存在天然的抵触,如何能谋求他们的信任才是最困难的。

    想到这些,戚国勇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发现自己这次任务好似没那么简单。

    正在此时,桅杆上端,监视周边情况的士卒突然大声喊道:“东北海域,有船二十艘,正在逐步靠近中。”接着,船上响起了紧急的铜锣声,在船舱中的士卒纷纷跑了出来。

    戚国勇脸色一变,拿出望远镜向东北方向望去。茫茫雾中,二十艘大帆船成三角阵型,正在飞速向东南方向行驶。方向有所不同,但同为向南,距离确实在不断缩短。

    领航的商户跑到戚国勇身旁,看了下远处的船只,说道:“将军,是荷兰人的船。他们一般会从东南方向绕过吕宋岛,然后前往巴达维亚。但最近,荷兰人疯狂拦截大明商船。遇到大明商船都是直接抢了货物,然后把人都杀了。我们必须赶快离开,一旦被他们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戚国勇点了点头,下令道:“向西南方向撤。把佛朗机炮和炮弹从船舱里都搬上来,先用黑布盖住,非到万不得已,不要与之交战。”

    黄德旺和邦格卡迪听到动静,也跑了上来,脸带惊恐问道:“将军,怎么了?”

    戚国勇十分淡然的回道:“是荷兰人。这里危险,两位使者还是先回船舱吧!”

    在荷兰船队的旗舰上,一个身材高瘦,带着尖角帽的中年男子手持望远镜,看向远处的两艘商船,嘴角有一抹浅浅的笑意。“尊贵的赵国祚先生,那是明国的商船。你看船首悬挂的旗帜,是郑芝龙总兵的郑家令旗。”他叫揆一,是东印度公司的中级商户,常驻日本长崎。

    他旁边立着一人,身穿马褂,身型健硕,脑后一条长辫尤为醒目。他双眼微眯,“哦,莫非贵国还害怕郑芝龙?你们可是向我家将军夸言,数支船队便可以横扫大明南部水师的。”

    揆一淡淡笑道:“先生莫急。”他转头向旁侧道:“戈尔德,你率一艘战船前去,给我击沉那两艘商船,也好让尊贵的先生看看我军的实力。”

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

    揆一在很早之前便进入东印度公司,随荷兰商队游历各地。这些年,荷兰人为了打通日本-台湾-巴达维亚的商路,在日本长崎派了常驻官员。揆一因为才能出众,被任命为日本商馆的副馆长。

    因为岛津光久的关系,揆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李率泰。

    满清缺少船只,选择和岛津光久合作,由日本人帮忙建造。但荷兰人的火炮和航海技术却是日本人没有的。

    而荷兰人一直想打开大明这个巨大的市场,但真正掌管海贸的两个人,郑芝龙和周显都不同意。郑芝龙慑于荷兰人的船坚炮利,担心他们会威胁到自己在福建的统治,直接拒绝他们的请求。

    周显没有直接拒绝,但他则更倾向于与葡萄牙人合作。当荷兰人派遣船只到达胶州想要与他谈贸易的时候,周显向之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个是荷兰军队退出台湾,由大明军队接管。另一个是惩戒杀害大明海商的荷兰军人,把他们交给大明进行处置。这两个条件,无论哪一个都是荷兰人不能接受的。最后周显下令禁止他们在胶州上岸,连议谈的机会都没给他们。

    因而,当揆一和李率泰见面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荷兰人为满清提供可供装载在海船上的佛朗机炮,而满清准许荷兰人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贸易。

    但李率泰对荷兰人的真实实力有所怀疑,便派遣自己的副手赵国祚前往巴达维亚。赵国祚对荷兰人并无好感,认为他们只是想借助大清与明国交战谋求利益。但李率泰说的很清楚,大清要想在海上击败明国,就必须有足够的战船和火炮,而这个必须依靠荷兰人。这一路上听惯了揆一的吹嘘,赵国祚早已厌烦不已。

    这二十艘商船从日本长崎出发,经由台湾,满载各种货物。因为海上不宁,有三艘护送的战船。

    戈尔德招呼来一艘战船,接着跳了上去。然后挥手下令,向西南方向追去。

    赵国祚看其他荷兰船队并没有停下的意思,问道:“揆一先生,不等等他们吧!”

    揆一摇了摇头,“不用。只是两艘大明商船,等戈尔德击毁它们,自会赶上来。我们继续赶路,争取早日到达巴达维亚。”

    戚国勇手持望远镜,看着一艘荷兰船脱离船队向自己这边快速驶来,眉头高蹙。荷兰船只高大,基本上比自船长了近一倍。远远望去,便感到一股压迫之势。

    领航的商户道:“将军,这是荷兰人的战船,每艘上面都有二十尊佛朗机炮。他们依靠船上的大帆,借助风势而行。好在此时风势很小,否则我们恐怕将很难逃脱。”

    戚国勇抬头看了一下天空,“这风好像已经比刚才大了点,而且为什么荷兰人只派了一艘战船过来?”

    这时,一身穿皮甲的青年男子快步跑了过来,“将军,所有佛朗机炮都移上来了,随时可以开炮。”

    戚国勇点了点头,问道:“雷炮手,如果只有这一艘荷兰战船,我们可以击沉它吗?”

    雷炮手向远处的荷兰船看了一下,说道:“荷兰船大,火炮数量多,但移动缓慢。我们的船小,航速快,可以更快、更灵活的移动。而且我们与之交战还是二对一,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我们上面装载有火炮。如果趁他们不备,突然发起进攻,有很大可能能够取胜。但将军要注意的是,在远处还有那么多荷兰船。”

    戚国勇沉默了片刻,“传令另一艘船,让他们向西行,与主船相距十里以上。在主船未下令之前,不得随意行事。另外,两船全速向南前进。”能不交战就不交战,即使逼不得已要交战,也要尽量离荷兰船队越远越好。

    太阳慢慢升了起来,驱散了雾气,视野变的好了很多。

    戈尔德立在船头,手持望远镜向前看,心中禁不住抱怨。“这些该死的大明商船,速度怎么这么快。等追上了,我要把他们全部处死。”追了一个多时辰,看着近在眼前,却始终追不上。海波翻滚,这是海风将起的迹象,这也是戈尔德一直追击的原因。只要风起来,船帆的优势便会发挥出来,追上他们便再没一点问题。

    西北风起,吹动旗帜猎猎作响。船只在水浪中左右腾挪,不断转变方向。炮弹在船只周边爆炸,掀起两丈多的水花,拍击着船身。偶尔有一两颗落在船板上,顿时木屑横飞。数个士卒被气浪掀翻在地,甚至掉落到海中,发出一声声的惨叫。

    戈尔德欢声大笑,“轰,轰沉它们。”

    这时,一个荷兰士卒指了指前方,“将军,您看,他们竖起白旗了。”

    戈尔德持望远镜,定眼望去,商船桅杆上方,一面长方形白旗迎风飘扬。而旗下一人正在拼命挥动双臂,是海上惯用的交流旗语。等看清之后,他冷哼一声,“这群懦弱无能的明人。”

    荷兰士卒问道:“将军,他们说什么?”

    戈尔德道:“他们说船上都是瓷器和茶叶,经不起炮击。他们愿意献出所有的货物,只求能饶他们一命。”说完,他仰头向上,高声喊道:“汤姆斯,旗语告诉他们。他们的提议我们接受了,让他们立即停船。”

    两艘商船放慢速度,荷兰船继续前行,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戈尔德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船头,俯视着下面的两艘小船。临近的那一艘船的船板上站着十几个水手,畏畏缩缩的聚在一起。而他们旁边,黑布基本上覆盖了小半块船板,应该就是他们所说的货物。他向旁边使了一下眼色,两根硕大的缆绳从船上扔了下来。

    戚国勇向旁边点了点头。七八个水手拥上前去,用力拉动缆绳,直到两艘船完全挨上。然后他们将缆绳在自船的栏杆上绕了好几圈,绑紧。

    四个荷兰士卒从大船上下来,走向那些黑布。而其他荷兰人聚在栏杆旁,笑吟吟的看着。荷兰人的规矩是只要是截获的大明商船,船上的货物就归士卒所有。这一艘船一看,就是装载有大量货物的。

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

    两个荷兰士卒上前,掀开黑布,探头向里面望去,映入眼前的是一个黑乎乎的铜管。还未等他们意识到那是什么,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最前面的那名荷兰士卒倒飞了出去,接着重重的撞在船栏上,胸上有一个碗口大的血洞。

    戚国勇他们急忙上前,将剩下的三个荷兰士卒掀翻在地。从腰间抽出短剑,向没有保护的脖颈处刺去。一阵狂吼,黑布被完全掀开,六尊佛朗机炮并排展现在船板上。每个旁边都蹲着数个士卒,而后尾正滋滋的燃着火绳。

    基本上在同时,无数士卒从船舱里拥出。他们手持火绳枪,瞄准向上,正对着上首位置的荷兰士卒。“砰砰”直响,烟雾荡起,转瞬间便有数个荷兰人中枪。

    戈尔德惊的张大了嘴巴,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挥动长剑,大叫着指挥手下士卒反击。

    荷兰船只高大,两船相隔太近,他们船上的佛朗机炮无法发挥作用。而大明船小,佛朗机炮仰头向上,正可以轰击到荷兰船的船栏位置。而另一艘船紧急航行到荷兰船的侧后面,不断开炮轰击。

    因为两船被绑缚在了一起,荷兰船无法轻松移动,连远处的那艘明船都轰击不到,只能白白的挨打。等戈尔德反应过来,下令砍掉缆绳,想要脱开距离。但明军岂会坐看他们离开?数个勾爪从下方抛了上来,缠在船栏上。明军士卒口咬短剑,快速向上攀爬。

    荷兰船只高大,荷兰士卒占据有利位置,手持火绳枪向下射击。不断有明军士卒中枪,从高处跌落,非死即伤,发出一声声的惨叫。明军向上仰射,不占地利。而荷兰人身穿板甲,防护很好,也能挡下一些伤害。

    数轮齐射,死伤在火绳枪下的明军士卒的数量要多于荷兰人。但明军有火炮增援,在不断的轰击下,荷兰人的死伤逐渐加重,到后来已经控制不住局面。

    最开始上攀的明军士卒被荷兰人一一打下,但也不断有人攀爬上去。而另一艘船也停止了炮击,靠上前去增援。越来越多的士卒爬上荷兰船,持刀与拿剑的荷兰士卒战在一起。

    一艘荷兰战船上只有不到三十个荷兰正规士卒,加上附从兵也不到六十人。明军基本上是荷兰人数量的近四倍,一番近战,荷兰人的气势被彻底压了下去。一盏茶后,船上的荷兰人便死伤殆尽,剩下不到十几个人逃进船舱里,利用狭窄的空间持枪反击。明军数次冲击都被他们挡下,伤了好几个人。

    雷炮手走过来,向戚国勇道:“将军,那几个龟儿子躲在船舱里面,怎么也不出来。那里面空间狭窄,不好直冲,且储存有大量火药。兄弟们不容易冲进去,也不敢用火炮轰击,真拿他们没办法。”

    听船舱里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戚国勇微微皱眉,“这些洋鬼子在说什么?”

    邦格卡迪在旁道:“将军,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海盗,担心投降后也会被他们杀光。还说里面存有火药,如果有人敢进去,他们就直接放火炸沉这艘船。”在荷兰人的印象中,只有海盗才有火炮和火铳,商船不会有这样的火力。

    戚国勇冷笑一声,“麻烦贵使告诉他们,我们是大明将士,不杀俘虏。只要他们马上出来投降,我便饶他们一命。否则,这火我替他们放,让他们和这船一起沉到海底。”这并非戚国勇在恐吓他们,而是全军必须尽快离开,以防被荷兰人发现情况不对再追上来。到时候再想取胜就难了,他不能在这里耽搁太长时间。

    没过多久,船舱里的荷兰人便丢出武器,举着双手从里面走了出来。

    统计死伤,明军有二十六个人战死,受伤的有三十来个,其中四个人受伤比较重。大部分是被佛朗机炮的炮弹和燧发枪所伤,死于剑伤的基本上没有。荷兰人只剩下十一个人活着,其他的全部被杀。

    雷炮手过来道:“将军,这船上有佛朗机炮二十尊,几大箱炮弹,火药好几百斤,火绳枪七十一杆。还有那种奇怪的铠甲,有二十八副。其他的,像剑,金银币都有一些。已经全部清理完成了。”

    戚国勇微微点头,“把伤员移到这艘船上,好生医治。把战死兄弟的尸身暂时存放在船舱里面,等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再行安葬。”

    雷炮手道:“那那些俘虏呢!怎么处置?”

    戚国勇说道:“饶他们一命。把他们关在底仓,充当划桨的苦役,以后再说。把不必要的东西都扔了,尽快起航。”

    揆一等了好久,也不见戈尔德回来。他隐约感到一些不安,派了两艘船前去寻找。船没找到,但在海面上看到了好多漂浮的尸体。等打捞上来,发现都是荷兰人的尸体。揆一大吃一惊,但他看天色已晚,也不敢分船去追,只是将此事暗暗放在了心上。

    数日之后,确定没有荷兰船追来。戚国勇将船队停靠在黄岩岛上,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试,南海的测试点便在这座岛上。岛上多礁石,并无人居住。

    戚国勇在岛上选定了一个高点,将战死将士的尸身合葬在了那里,并竖起了石碑。下令全员下船,进行祭拜。在岛上停留了一夜,然后又启程向林加延湾。

    后来,六艘满载白银的西班牙商船从墨西哥前往马尼拉。当天色放亮,他们吃惊的发现不远处竟然出现了一艘巨大的三桅帆船。派人登上船,发现上面并无一人。船舱里面也空荡荡的,除了一些杂物,什么都没有。

    但船体崭新,除了船栏上有稍许破损外,其他的地方都完好如初。西班牙船员心中奇怪,但也没有多想。他们派了一些船员上船,驾驶这艘船进了马尼拉海港。

    三月之后,荷兰人派人前来马尼拉,要求西班牙人归还船只并就屠杀荷兰船员进行赔偿。但西班牙人认为荷兰人无理取闹,直接加以拒绝。又等了六个月,对吕宋岛早就虎视眈眈荷兰人以此为由,出征马尼拉。

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势

    周显看完李雄传来的有关朝鲜和日本的种种情报,眉头舒展。形势虽然依旧不容乐观,但林庆业基本上在朝鲜南边算是立足了。而日本,只要只是德川家光想要与大明开战,岛津光久手下不过万的士卒掀不起什么大浪。

    唯一令周显担心的是,满清和荷兰人连上了线。这或许在将来会是个麻烦,但现在也不必太过担心。也不知道戚国勇是否安全到达了苏禄国,这是周显未来计划的关键一环。如果能够成功,或许将来可以将荷兰人彻底驱逐出亚洲。

    周显转头向韩畅道:“写信给王武纬,让他回来吧!一个岛津光久,不值得再耗费精力和他谈。”

    韩畅抬头问道:“督帅,那我们要和萨摩藩开战吗?”

    周显摇头笑道:“岛津光久如此放肆,是该给他一点教训,但现在却不是彻底撕破脸皮的时候。韩括不是收降了很多海盗吗?让他们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乘船去长崎,四处偷袭,彻底瘫痪长崎海上的贸易。告诉他们,凡是日本和荷兰的商船,他们可以随意劫,所得货物归他们所有。但其他的船只不要乱动,否则军法从事。同时,让韩括和林庆业各派一些船只去琉球,增强在当地的兵力,以防岛津光久狗急跳墙,做出什么过格之事。”

    韩畅想了片刻,点头道:“属下明白。”

    周显从如同小山的案牍中抽出一文牒,“上次刘孔和斩杀刘泽清,得到他从各处抢掠的十几车资货。因为当时我们还未彻底收复兖州,他就把那些东西找了个隐蔽处埋了起来。后来挖出来,除了犒赏有功士卒和抚恤死伤将士的,还剩余好几车的资货,大部分是文玩玉器。萧冷,你去济宁一趟,把这些东西运回济南。提前联系济南城中的金石商人,把这些货物尽快换成金银。此事,由你全权负责。”

    萧冷拱手道:“那属下稍后就赶去济宁。”

    周显点了点头,转向陈名夏道:“百史,你代我去登州一趟。葡萄牙人帮忙训练的第一批水师学员已经毕业,你去祝贺并慰问他们一下。这些学员,一半分给韩括,另一半让他们前往皮岛。那五艘已经完工的新式战船,尽数交予韩括,让他加强训练,尽早形成战力。这是五艘新船的名字,我已经令人打造了铜牌,到时候你一并带去,钉在船头。”

    陈名夏接过纸张,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郑和号”、“戚继光号”、“俞大猷号”、“邓子龙号”、“汪鋐号”。

    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戚继光和俞大猷为抗倭明将,陆战水战都为当时最强。邓子龙为万历援朝之战大明水师的主要领导者,也是援朝之战战死的最高将领。汪鋐在担任广州按察使时期,主持了对葡萄牙人的屯门海战,并最终取胜。从而避免让澳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只是准许他们在澳门停留。

    陈名夏看过之后,眉头微蹙,犹豫了片刻道:“督帅,这其他的还好,但这汪大人是否可以更更换成其他人。毕竟,我们现在和葡萄牙人还有合作。”

    周显大手一挥,“就用这个名字。我就是想借汪鋐这个名字告诉葡萄牙人,澳门是我大明的。只是暂时让他们停留,别奢望把它变为殖民地。大明之地,寸土必争,这是底线。而且你以为葡萄牙人真的在意澳门吗?他们只是在意与大明的贸易,只要依旧和他们保持合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终有一天,澳门是要收回来的。”

    陈名夏听周显如此说,就没再多说什么。

    周显突然想起一事,便问道:“最近那个崔鸣吉怎么样了?”

    韩畅道:“按照您的吩咐,将他安置进了齐鲁学院。在那里,他教授心学。属下曾去听过一次他的课,见解很独特,发人深省。”

    周显笑道:“他本就是朝鲜左议政,独崇王阳明,渴望建立与他一样的功绩。可惜,朝鲜并非大明,而李倧也非明主,使他在夹在朝鲜向明派和降清派之间两头受气。剩下的事情,你们几个商量着办吧!小隐,你陪我去一趟齐鲁学院,我们去见见这个,或许是最能看清朝鲜形势的人。”

    不久前,在齐鲁学院进行了一场较量,有关西医和中医的,为首的为葡萄牙的传教士威尔斯和济南名医华清封。两人从三十个病人中各挑出十五个,以一月为期,各尽所能对他们进行医治,最后以治好病人的数量和好转的效果来定输赢。

    周显听完,心中好奇,问道:“谢少保,最后谁胜了?”

    谢升笑道:“如果单纯论结果,是华清封胜了,他治好的病人更多。而且即使没有治好的几个人,身体也明显有所好转。但威尔斯尤其擅长治疗各种外伤,几个重伤在身,按照中医疗法要好几个月才能复原的。但在威尔斯的治疗下,半个月便可直接下床了。这样的本事,连华清封也佩服万分。他研制那些粉末末,显然比草药起效更快。通过这一次较量,华清封维护了中医的尊严。但也有不少人转变了对西夷医学的态度,不再以蛮人邪术待之。可以说,双方都胜了。”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这样的结合是他乐见的。就医学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好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华夏一直能保持强大,最重要的一点,他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如果能挽救生命,周显不在意采用哪种医学。“但我听闻,真正愿意学医的人并不多。”

    谢升点头道:“大部分学子入齐鲁学院,是因为这里有众多名师。他们来此,还是想将来通过科举来谋求功名。虽然你把弓箭、医学、算术、火药、水利等方面纳入教学,但除了个别感兴趣的,真正愿意在将来当一郎中的基本上没有。华清封都私下抱怨了好几次,说要没有人跟他学,他便要回去坐堂了。”

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鸣吉

    谢升曾为建极殿大学兼吏部尚书,虽未曾做过首辅,但其眼光和见识在朝内都属顶级。他三言两语,便直接点明了问题的本质所在。大明通过科举取士,想要做官,就必须熟读八股文章。

    即使周显创办了新的学院,开办了不同的学科,但如若他无法为这些学子提供大好的前途,一切都属白费。除非一些自感科举无望,才会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而这些学子已非第一等的学子。而这样的局面,却不是现在的周显能轻易改变的。

    “八股文害人啊!”周显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夏完淳在旁道:“三年一科举,今年已过,再来就是三年之后。满虏肆虐九边,闯贼中原横行。三年之后,这大明还在不在都不知道呢!在这样的乱世,还想着通过科举做官,这些人还真是蠢不自知。”

    周显瞪了他一眼,“小隐,慎言。”

    夏完淳道:“督帅,您不这么看吗?以当前的形势,如果不兴改制,大明覆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观当今圣上所为,多疑而寡断。即使聪慧无比,但在当今乱世却毫无用处,他如此下去,大明……”

    周显顿时有点怒了,提高声音道:“闭嘴,你给我闭嘴。”

    谢升眼角一紧,看了看周显,若有所思。

    夏完淳面露惊愕,胀红了脸庞,欲言又止。

    周显抱拳向谢升道:“谢少保,今日所谈,受益匪浅。我还要去见崔鸣吉,就先行告辞了。小隐年幼,说话无状,还望您能够……”

    谢升淡淡一笑,“督帅放心,老朽早已不过问政事。这点小事,更不会与旁人言说。说起这个,老朽倒有件事麻烦督帅。”

    周显点头道:“少保请说。”

    谢升道:“前几日,老朽以前的两个门生过来见我,言说想在督帅这里谋一职位。这等事情老朽本不想多管,但这两人都属良材,只是时运不济,才一无所成。老朽不忍二人再蹉跎岁月,因而厚着脸皮向督帅请求。”

    周显笑道:“我还以为什么大事情呢!原来就这个啊!实际上,我巴不得谢少保能多举荐一些贤才为我所用呢!您让他们这两日去巡抚衙门找万先生,如若真有才学,我相信万先生定会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对了,他们叫什么名字?”

    谢升道:“赵继鼎、卢世傕。”

    走出屋外,周显怒气未消。“小隐,你怎么越来越放肆了?圣上过失,是你能随便能妄议的吗?而且还当着外人之面。你是嫌自己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还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夏完淳嘴角一撇,“但我所说的都是事实啊!”

    周显怒道:“事实,谁会管你说的是不是事实?我现在受的朝廷非议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再加上一个妄议之罪。而且,你说这样的话能改变什么吗?只是平了你自己的口舌之欲,于事没有半点用处。如果你连这点都看不明白,我将你带在身边这么久真是白带了。”说完,周显跨步离开。

    夏完淳呆立在当地,犹豫了片刻,连忙追了上去。“督帅,我错了,您别生气了。”

    周显摇了摇头,“我并非完全是在生你的气。而恰恰是因为你所说的是事实,但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这样的无力感,使我生气。”

    夏完淳犹豫了一会道:“督帅,您觉不觉得这大明亡了或许更好?大明积重难返,难以改变。很多时候,大乱之后反而会迎来大治。”

    周显愣在当地,沉默了好半晌,才轻轻的摇了摇头道:“那也得先灭了满清。一家一姓王朝之兴亡,乃是常事。但若是让满清入主中原,那亡的确实华夏数千年的风骨和文化,我等都将是罪人。”

    夏完淳的话扰乱了周显的心思,直到崔鸣吉泡好了茶,道了一声“督帅,请!”,他才回过神来。他端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小口,茶香浓郁,但带着一股淡淡的土腥味。说不上有多好,但也说不上有多差。

    崔鸣吉给周显补满水,“督帅这时候来见小民,可是有什么事情?”

    周显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崔议政,在这里待的可好?”

    崔鸣吉点了点头,“挺好的。以前总有各种杂事烦心,现在难得一身轻松,这还得谢谢督帅。”

    周显微微点头,“这样的轻松日子,崔议政恐怕过不了了,我需要你尽快返回朝鲜。”

    崔鸣吉愣了一下道:“回朝鲜?”

    周显点了点头,“林庆业已经基本上稳定住了朝鲜的战局,但他不通政事。我准备遣你和金正议一起前往朝鲜,帮助他处理这些事情。”

    崔鸣吉苦笑道:“周督帅可知道我和金正议的关系?”金尚宪为朝鲜斥和派的领袖,而崔鸣吉是丙子胡乱期间的降清派领袖。两人水火不容,当时相互指责,闹的不可开交。结果是金尚宪被贬,而崔鸣吉成为李倧的亲信大臣。

    看周显点头,崔鸣吉心中奇怪道:“那您还?”

    周显道:“你们只是理念不同,但都是为了朝鲜。目前的情况你大概不知,李亾已彻底投靠了满清,勒克德浑已经成了朝鲜的太上皇。目前满清已与日本达成协议,如若其彻底占据朝鲜,那朝鲜三道之地将归日本所有。你和金正议都为朝鲜之臣,我相信你们会通力合作,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崔鸣吉皱眉沉思了片刻道:“如若我和金正议的意见有所不同,那听谁的?”

    周显道:“金正议为主,你为副。”

    崔鸣吉点了点头,心中了然。毕竟金尚宪为斥和派,周显不可能让他这个曾经的降清派主持朝鲜政事的。在朝鲜朝内混了那么久,这点道理他很明白。

    周显看崔鸣吉答应,站起来道:“崔议政,你到朝鲜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彻底废除朝鲜贱民制度,为林庆业提供足够的兵员。到时候你们不仅还抵挡勒克德浑吞并整个朝鲜,还要挡住日本人的扩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