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朝先

    韩括继续沉声道:“我对你有两个要求。一,在舟山保有足够的兵力,确保象山明军不会因为我大军前往南洋而生出攻击舟山之心。二,此刻在台湾北部已有我一千五百士卒,台湾中部的大肚番王和其他部族也有不少支持我们。侯公子在前往台湾之后,会整合他们从陆路向南,以给在台湾南部赤嵌城和热兰遮城的荷夷施压。而你要做的就是指挥包括高副将所遣之船队在内的水师逼近澎湖,从水路牵制荷夷在台湾的船队。不必与之大战,能牵制住他们就行。总之,不能让荷夷在台湾的一兵一卒增援南洋。”

    王朝先的眉头挑动了一下,神色一下子变的黯淡起来。

    荷夷水师强大,韩括前往南洋必定带走大部分新型战船。靠剩下的老旧船只牵制台湾荷夷强大的水师,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韩括看王朝先面露迟疑,开口问道:“怎么,有问题吗?”

    王朝先沉默了片刻,立着身子,拱手道:“将军放心,若是不能做到,王某提头来见。”

    韩括满是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我给你留两艘装备有十二尊佛朗机炮的大海船,同时调出十艘行动迅速的海盗船给你。只是牵制,而并非击败,这点你要搞清楚。即使你不杀一敌而能让荷夷水师不离开台湾,就算大功一件。反之,无论你击杀多少敌人,等我回来之后必会重惩。”

    王朝先本是黄斌卿手下大将,在韩括和张名振的联军突袭舟山的时候,黄军瞬时崩溃。王朝先知道事不可为,手持一把长刀率领数百手下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海边。他们夺了一艘船,欲要逃往海外。但行到中途被韩括的水师截住,他本人及剩下的近百手下都被生擒。

    后韩括感念其忠勇,且他有意收复舟山军为己所用。就饶过王朝先,并让其留在自己身边为将,专门负责整编舟山军。

    在这个过程中,王朝先的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后来与日本岛津水师作战,他所率船队直冲岛津水师的中阵,最终引得岛津光久全军溃败,立下大功。韩括上书周显,为他表功,使他成为自己的副手,地位远超其他将领。

    王朝先深知自己为降将,大部分韩括的嫡系将领对他并不心服,因而他大部分时候也表现的异常低调。

    就此战而言,诸将已争论过多次。大部分将领的意思是先集中所有船队收复台湾,再以其为基地,进攻南洋。

    唯有王朝先以为驻守台湾荷夷强大,赤嵌城和热兰遮城坚固异常,且部署了很多火炮,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攻下。

    他提议以突袭的方式,率船队远征南洋,先攻破巴达维亚的荷夷水师,使台湾丧失外来的援军。再采取慢慢围困的方式,逼迫其投降。

    但他也只是私下向韩括建议过,并没有指望韩括真能采取。但最终韩括却采用了他的建议,并将留守的重任交给了他。

    王朝先感念其信任,站直身子道:“将军放心,属下知道该怎么办。”

    韩括点了点头,转向李雯道:“李县令,本来督帅已决定调你到高邮担任知州,是我觉得舟山之事非你不可,最终才让你驻留此地。此事,是我对你不起。”

    李雯年近四十,头戴四方巾,身穿对襟长衫,一副儒者打扮。他端坐在石凳上,听韩括提起这个,那双细长柳眉微微上挑,白皙的脸上露出一些奇怪的神色。他之前并不知道此事,此刻听韩括说起,心头先是一怒,接着很快恢复平静。

    他少年成名,和陈子龙、宋征舆相交,被人称为云间三子。

    陈子龙文武全才,才绝于世;宋征舆的风流倜傥,博览群书。就三人而言,李雯唯一能与两人比肩的大概只有他的诗才。但诗才并非政才,平时附庸风雅可以,但做起实事却没有半点用处。

    且他性格柔弱,遇事犹豫,又兼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对功名也无特别的执念。仔细一想韩括的话语,里面的认同倒使他有些欣慰。只不过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韩括在此时又刻意提到此事。

    但片刻之后,他便明白了。

    韩括脸上露出些许笑意,继续说道:“好在督帅已决定将舟山由县变州,而这新的知州人选就是你。如此一来,我对你便少了些愧疚。”

    周围顿时一片恭喜之声。李雯也脸带笑容,一一拱手致谢。

    韩括摆了摆手,止住众人的声音,“督帅考虑到舟山的情况和山东有所不同,决定所有的官员不由山东指派,全部在本地选用。张老,你乃当地名宿,对迁来百姓的情况最为了解。陈掌柜,最近也有不少南洋商人回来,携他们的子孙在舟山安居。他们的具体情况,你最为了解。还有钱族长,你是舟山本地人,对当地人的情况也最为了解。由县变州,从主官到辅官都需要补充不少官员。就由你们负责推荐人选,最后由李雯、宋征舆、吴桐三位大人负责评定,军中官员不参与此事。”

    等回到军营,天色已黑。韩括的随身书吏马世存过来找他,将两封信递给他,“将军,一封是马大人的来信,有关澳门葡夷与我军共同出兵的回应。还有一封是戚将军从南鲁县的来信,

    他说荷夷已在巴达维亚征调粮草和战船,应该很快就会有大的动作。”

    韩括轻轻的点了点头,展开信第一封信看了一遍,面露鄙视道:“外夷小国,确实不可深交。一听说要与荷夷开战,就巴不得躲的远远的。他们不来就不来吧!我本来就没抱多大指望。你亲自去澳门一趟,顺便把葡夷许诺的五十尊佛朗机炮交接过来。”

    马世存微微蹙眉,“将军,那马大人那边的求援,小人该如何回话?”

    韩括想了想道:“让韩卫东去吧!带一个千人队,一个炮队前去。五十尊佛朗机炮也留二十尊给马大人,想来足够收拾那些海南土著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进军南洋

    最初周显和南明谈判,以让出扬州的治权和共管崇明岛为代价换取琼州府。

    南明朝内派系复杂,虽然此举周显已经做了极大的让步,但南明那边依旧很多朝臣反对。最后,左懋第再次来到山东,并向周显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

    双方以琼州万泉河和昌化江为界,将琼州府三州十县分成南北两部分。南明得儋州,而周显得崖州和万州。

    说是两州,但实际上两州所占的地域面积甚至不到全岛的三分之一,且多是黎族群聚的山陵荒泽之地。

    而儋州地域广阔,其下琼东更是琼州府治所所在,有驻兵近万。那里是迁岛汉人最早开始耕耘,也是汉人聚集最多,整个琼州最富裕的地方。

    双方协调了无数次,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南明那边以不限制周显所控的商船在闽浙以及南粤等离岸岛屿暂歇为代价,换取了周显的同意。

    万州和崖州的南明军尽皆北撤到儋州,与之一起离开的还有大量当地的汉人百姓。

    驻军的离开,使当地的土著侗长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他们率领自己族人纷纷从山上拥下来,到处抢劫、杀戮汉人,琼州南部一下子就陷入了无穷的混乱之乱。

    这里面有土著侗长看形势混乱,想趁机捞上一笔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原有在琼州的大明官将不愿看到他们在当地立足,从中挑拨离间,故意让之生乱。

    马绍愉最初前去之时,只带了千余士卒和十艘船只。虽得当地汉人,以及部分黎族侗长的支持,但面对这样的大规模叛乱,他也是有心无力。

    而且他带来的这些士卒都是山东人,初到海南,各种不适应,有大约三成直接就病倒了。在最初的数月内,他也只能暂时守住崖州城和万州城。直到两个月前,官军才凝聚了足够的实力,开始逐步反攻,最终将那些土著侗长又赶回了山中。

    但这些土著熟悉当地的地形,一入山中便逃的没影。而一旦官军后撤,他们又出来四处抢劫,闹的人不胜其烦。

    在周乾的提议下,马绍愉最终同意彻底扫荡那些不配合的黎族侗长。除了大量招募当地更适合山战的黎人入军外,还连续两次向韩括求援,让他派出更多的军队支援。

    韩括知道马绍愉的难处,但他这边的兵力也不富裕。

    荷兰人在马六甲先是击破亚齐国水军,后又以重兵杀入马来半岛。柔佛国苏丹苏丹挡不住压力,重新投向荷兰人。

    在荷兰人的鼓动下,柔佛苏丹调集万余大军,乘坐荷兰人所提供的战船直接杀入苏门答腊岛,再次向他的宿敌亚齐国开战。

    亚齐军大败,国都被荷兰人和柔佛国的联军攻破,亚齐女苏丹逃向苏门答腊岛的南部。要不是苏门答腊岛东部的阿鲁国担心柔佛国坐大,及时派出援军支持,亚齐国这次或许已经被柔佛国所灭。

    但亚齐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外有强敌,内有叛乱。亚齐国女苏丹已数次派出使者前来舟山,希望大明能派出援兵。亚齐国对大明的情况并不了解,他们依旧认为韩括所部是大明的一部分。

    韩括思考之后,以自己手下游击曾怀荣为将,率领五百人前往苏门答腊岛。人数不多,但一个游击,一个守备,两个千总,十个把总,都为军中精锐。他们不是去参战的,而是和戚国勇一样去帮亚齐国训练军队的。

    除去增援亚齐国的,驻守崇明岛的,还有留守舟山的,韩括所能调用的机动兵力就没剩多少了。特别是底层将领,更是严重稀缺。

    为此,韩括数次向周显写信,阐明这边的情况,并积极准备和荷兰人开战。

    但最后,周显也只是将从威海水师学院毕业的多数学子送来了舟山。并数次来信提醒他,与荷兰人开战要慎之又慎,无论何时都不可孤掷一注。即使战败,也要保留一定的战船和水师水卒,绝对不可以影响山东到辽东的海上通道。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韩括才做出让高奇所派遣的水师滞留台湾东部海域,牵制台湾岛上的荷夷水军,而不直接参战的决定。

    周显为了彻底将琉球国与自军绑在一起,做出了将奄美群岛等琉球故土交还给琉球王,并与之签订了保护协议。

    华夏确保琉球国土完整,在战时,华夏军具有琉球军的指挥权。

    永为主属,誓不相弃。

    为了表示感谢,琉球王将其不能掌控,且与台湾临近的竹富、石垣、宫古三岛交给周显,从而确定了华夏和琉球的海域划分。

    韩括心中想着这些,顺手打开了第二封信,是戚国勇写的。

    荷兰人将在马六甲船队调了一部分回巴达维亚,并从马打蓝苏丹国和其他地方调集了大量粮草辎重,有动兵的迹象。

    但是他们是向马尼拉进军,还是进攻南鲁县,还不完全确定。

    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派出使者,想和戚国勇合兵抵御荷兰人,但戚国勇以西班牙军队屠杀过大量文莱和苏禄百姓而加以拒绝。

    而为了吸引荷夷去进攻马尼拉,戚国勇鼓动在马尼拉的汉人闹事,让在马尼拉的西班牙守备力量更加薄弱。

    看过戚国勇的信,韩括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转向马世存道:“派人去通知千总以上的将领来此,同时让侯方域、宋征舆,还有李雯也过来。”

    马世存蹙眉道:“将军,那几位大人可是刚回去啊!是不是明天再说?”

    韩括若有所思,想了片刻道:“也好。就只请千总以上的将领来此吧!具体商议一下出兵的计划。另外,你也留下,做个记录,把今日之讨论以书信形式呈报给督帅。”

    马世存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韩括抬头看了看天空,月明星稀,天气晴朗。他心中暗叹,真是个好天气。他大声喊向身边侍卫道:“下去告诉厨房,明日杀几头猪,犒赏将士。”

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编军队

    榆林铺,清河前线。

    周显手持望远镜,遥望远处的盖州城。看了好一会,他将望远镜递给旁侧的赵旭升,淡淡笑道:“看来这尚可爱是打定主意当缩头乌龟了,又在加固城墙了。”

    赵旭升摇头苦笑道:“这尚可爱乃尚可喜之三弟,随其父兄征战多年,也算是久经沙场。他知道我军兵力众多,断非他所能抵挡。就自己主动放弃了清河前线,把兵力都撤回到了盖州城中。与之相反的,尚可喜和佟图赖却在距离盖州城不远的汤池堡附近聚集了六千精骑和近万步卒,这就是典型的掎角之势。他们是以盖州城为诱,引我军去攻。一旦我军攻城失利,他们立即就会掩杀过来。”

    说着,赵旭升偷偷看了周显一眼,“听说尚可爱为了鼓舞城中士卒的士气,专门把自己的幼子从海州也接到了城中,以示与盖州城共存亡。而城中本就有八千余尚家军,这些人跟随尚可喜多年,对尚家极其忠诚,战力也远超其他军。最近尚可爱又将周边各堡的百姓迁入盖州城,里面就有不少青壮。目前尚可爱能调用的兵力应该不少于三万之数,而且城中粮草充足,兵械齐整,要想在短时间内攻破绝非易事。”

    周显“哟”了一声,“三万?有这么多吗?”

    赵旭升肯定的点了点头,“是城中我军细作传回来的消息,三万之数,只多不少。虽然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之前都是普通的百姓,野战顶不上什么事,但防守坚城却是足够了。而且现在尚可爱一直在加固城墙,拖得越久,越不好攻破。”

    周显笑了笑,“休之(赵旭升的字),你是不是到现在还觉得我没有及时出兵攻破盖州这件事是大错特错了?”

    赵旭升连忙道:“属下不敢。属下只是觉得整编军队这样的事大可以以后再做,没必要这么着急。”

    赵旭升所说的整编军队,是周显来辽东之后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他做的一种新的尝试。

    千人队以下,他基本上没做改变。十二人为一小旗,三十六人为一总旗,一百零八人为一百人队。以上都是三三制,十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千人队,共计一千零八十人。

    但在百人队到千人队之间设置一个大队,由三个百人队组成。多出来的那个百人队隶属千总,作为千总的亲兵护从。

    从小旗到千总,都设副职,以便主官战死后副官立即接任。

    从百人队开始,所有主副官之外,再设一个赞画。职位在主官之下,副官之上,由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担任。不干涉主官指挥作战,只负责士卒的日常生活和鼓舞士气。相当于后世的政委,教会普通士卒为何为战。

    千人队以上,三个千人队构成一营,设营佐。三个千人队,三千二百四十人,再加上三百六十个直接隶属于营佐的亲兵护卒,共计三千六百人。

    营佐之上改三三制为二二制,两营组成一团,八千人。两团组成一师,一万七千人。团有団佐,师有师长,这和他们的官职没有关系,只和他们率领多少军队有关。

    从营到师,除了赞画外,还设参谋之职,专门为主官提供各种建议。他们的职位在主官之下,副官之上,和赞画同属一级。

    在辽东的大军被周显整编成三个整师,其中两个分别交给赵旭升、李开。最后一个,周显给了谢迁。

    论资历,他不如赵旭升。论亲近程度,他不如李开。在指挥方面,他也没有太多优于其他人的地方。

    但周显看中他能团结手下士卒的优点,所以才给了他这个特别的优待。

    除了两个整编师外,还有一个骑兵营。应是三千骑,但实际上只有两千骑,这是因为周显缺马的缘故。

    两个斥候大队,六百骑。

    两个神火营,七千二百人,全部配属火铳和虎尊炮。

    一个火炮营,三千六百人,配属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

    两个守备团,一万六千人。兵器较差,主要用于守备各地。

    这些加起来,总兵力在八万左右。除他们这些随时可调用的大军之外,还有各地的乡勇,警察,衙役也都不在少数。

    虽然在整编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但在整编后,全军的变化是明显的,也使全军更有凝聚力。

    可是因为这个整编的过程漫长,而周显也一直没有出兵夺取盖州,从而让尚可爱有足够的时间加固盖州城,征募兵员。

    在赵旭升在内的很多将领认为,周显是因为这个而贻误军机。

    周显摆了摆手,淡淡说道:“你真以为我是为了整编大军而不去进攻盖州城吗?”

    赵旭升愣了一下,一副“不是吗”的表情。

    周显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整编军队只是因为有时间,顺便而为罢了,而并非因此而不去进攻盖州城。说实话,这盖州城我还真不着急拿下它。”

    赵旭升满脸不解,“那您在清河前线聚集这么多兵力,难道只是做戏给满虏看吗?”

    周显笑道:“你还真说对了。不在此聚集这么多兵力,怎么引起满虏的注意?他们在此聚集的兵力越多,那在其他地方的兵力就越少。你大概还不知道吧!李定国和林庆业已经分兵向连山关和建州卫进军了,相信不久后便会有新的回报。”

    赵旭升有点回过味来,“督帅此举是为了声东击西,我军在此只负责牵制?”

    周显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由此向北,一路都是满虏重兵集结的大城。且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冲杀。若是强行向北进军,损失必大。既然如此,何不稍微等等?等其他地方有了突破再说。”

    赵旭升眉头紧蹙,“但督帅,近六万大军聚集在此,每日的人吃马嚼都不是个小数目。我军本就缺粮,又一直由后方运来,专司此事的百姓就有数万之数。如果拖延下去,恐怕首先支撑不下去是我们,而不是满虏。”

第一百三十九章 缺粮问题

    赵旭升除了主管军事外,还兼管政务。因而他对全军的情况一直十分了解,缺粮一直是克辽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克辽军所占据的辽南地区多是缺少可土耕土地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到目前为止,在当地的百姓也不过四万多户,每年收获的粮食也仅能养活他们自己。

    但在整个辽南地区,可是有八万大军,数千官员。他们的所食所用都要通过船只从山东运到旅顺,再由旅顺运到前线,在路上消耗的基本上是运到前线的两倍有余。

    山东地域广阔,在鲁西有大片平原可供耕耘。但山东人口众多,旱水之灾频繁,且因为北地战乱,大量灾民拥去山东。粮食入不敷出,只能靠从南地或者南洋购买,这个在路上的耗费就更多了。

    而且目前南方也大乱,南明已下令减少粮食运来山东。虽然之前周显在山东建立敖仓,还有一些存粮,但消耗到现在也没剩多少了。最重要的是,缺粮的不止辽南,觉华岛、凤凰城等各地的求粮信也是一封接着一封。

    周显下令紧着其他地方用,就在上个月,还下令将本要运来辽南的三万石粮草运往凤凰城给李定国。

    这样一来,辽南的储粮就更不足了,仅可供全军四个月所食。这也是赵旭升等人迫切想要出兵拿下盖州城的原因,取敌之粮为己所用。

    周显微微蹙眉,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缺粮的确是他面临的大问题。现在山东多年的储粮已经差不多告罄,而南明也减少了售给山东的粮食数量。秋收在即,或许可以顶上一阵。但入冬到春收这段时间之间,恐怕山东各地又要饿殍遍野了。

    赵旭升知道盖州城内有大量存粮,就想立即出兵拿下它。但他没有想过,一旦大兵出动,那消耗就更大了。

    而且一旦失利,不仅城中的粮食得不到,自己仅剩的储粮也会消耗殆尽。

    周显低头想了一会,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本来心情十分高兴,但听赵旭升说到这个,顿时有点兴趣索然。他遥遥望着远处的盖州城,沉默了好半晌,最终下定决定,“再等一段时间吧!秋收之后,攻取盖州。走,回去,该搞点大动静了。”

    天色如墨,不时闪过一道闪电,接着是响雷滚滚,珍珠般的雨滴倾盆而下。这是自进入仲夏之后辽东所下的第一场大雨,清水河暴涨,联结两岸的浮桥被冲毁。幸而在此前周显及时下令,才使在北岸的两营人马在暴雨之前安全回撤到南岸。

    周显站在窗前,凉风袭来,有几分寒意。他伸出手,雨滴打在手掌里,浸湿了他的衣袖,而他却恍然不觉。

    各地的情报如纸片般传来,让他心绪难宁。

    在山西,黑明道行事轻率,多次洗劫以范家为首的投清晋商,而最终落入清军所设的陷阱之中。数千之众,伤亡殆尽,连他本人也在被俘后被清军送到京城斩首。其残部千人退到朔州境内,与山东方面完全失去了联系。

    张家玉为支持李岩在彰德府的战事,以利相诱,组织了周围近十万各路盗贼,齐力攻下了常山。

    常山位于保定之南,巨鹿前线之西北,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也是清军储存粮草辎重的地方。

    张家玉极具眼光,一下子便打到了清军的七寸上,巨鹿清军顿时陷入惊慌之中。吴元吉趁势猛攻,虽然最终没有突破清军防线,但也给清军造成了大量死伤。从而使巨鹿军可以抽出足够的兵力支援李岩,并最终解了安阳之围。

    姜瓖率主力大军退出河南,其主力屯驻在山西和河南交界处的黎城。而在攻打彰德府过程中表现出众的王辅臣率领近万大军驻扎在临漳,与在大名府的阎应元部对峙。

    陈子龙的围解了,但张家玉的问题来了,他占据常山使清军感到了直接的威胁。虽然吴元吉的积极出动使驻扎在巨野清军不能有所作为,但在保定和京城的清军精锐出动了。

    多铎亲率三万步骑出征常山,欲要一举荡平所有贼寇。

    仅仅一个月,张家玉所组织起来的近十万大军便全部溃散。大部分被多铎攻破,剩下的再次逃进了深山。

    但多铎这次却没打算就此饶过他们,他率领大军四面围剿。遇人就杀,见人就戮,而无论他们是否为贼。

    一时间常山周边血流成河,被杀戮之百姓就不下十万之众。

    虽然张家玉回报,说他是故意如此,被清军所杀的也多是各山的盗匪,他所率领的军队损失并不重。

    但因为多铎的强势和威逼,大部分贼寇最终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归顺清军,而多铎也授予他们各种官职。

    这些人熟悉当地地形,且人数众多,顿时便让张家玉陷入了困境。

    而多铎也仅是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一把刀,只授予他们各种官职,而不给他们提供粮饷。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四处抢劫百姓。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各路官匪来来去去,使常山周边彻底沦为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张家玉因为提前有防备,及早脱身,自身的损失并不大。而且在路上,他还借机收编了一部分盗匪,扩充了自军的实力。

    最终,张家玉成功逃撤入了太行山中。暗自潜伏,隐藏踪迹,以等待时机。

    从结果来看,以自军的少量折损支援李岩解了安阳之围,同时逼迫多铎出动清军主力。张家玉做的十分漂亮,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

    但周显思考的是,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当?

    在短时间内便联合近十万匪寇大闹常山,这是周显最初派张家玉去河北时完全没料到的。

    但这样一股庞大的势力,没有发挥大的作用,就这样被多铎一扫而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若是让他们不表现的这么明眼,暗自积攒势力,绝对可以在将来能给清军带来更大的威胁。

    等张家玉那里重新恢复实力,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第一百四十章 乱

    周显并不是在怪罪张家玉,毕竟在让他和黑明道前往河北和山西之时,就下令他们可以自行做任何决定。

    但他心里有一种感觉,以张家玉之才,应该不会料不到最后会有这样的结果。毕竟在河北腹地的常山生事,满清无论如何也不会置之不理。

    但他为何最后还是决定那样行事?

    周显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想到一个可能的原因,那就是张家玉想要凭借这次战事让所有人看到的才能。

    他太迫切了,以致提前预支了这支将来可能成为大军助力的庞大势力。

    除了张家玉,黑明道的死也使周显感到有些心痛。

    从京城撤到山东,他们两黒氏兄弟便一路跟随。黑明道的性格,他大致清楚。但想到他们黑家在大同和宣府的影响力,周显最终还是决定让黑明道前去山西。最终这种结果,周显有一定的责任。

    黑云龙祖籍山西大同,出生于宣府前卫,大明宿将。历任宣府守备,葛峪堡参将,蓟镇副将,宣府总兵,山海关总兵。其职位最高时,是大明的后军右都督。

    他总共七子,一子早夭,两子先后死于与满清的战事中。还有两子在宣府因其不愿投降闯军,与他一起被闯军所斩杀。此刻黑明道又逝去,仅剩黑明德一人。

    一家忠勇,却在乱世这样凋零,难免让人心生悲凉。

    因而当黑明德请命准许他北上山西为兄报仇时,周显直接拒绝了。并给杨衍写了一封信,非到必要之时,不要轻易让黑明德再上战场。

    在杨衍所驻扎的德州,虽然还算安宁,但在运河北部的南皮还时时有战事发生。

    在吴三桂调兵入蜀之后,唐通、白广恩孤立无援,只能完全投靠满清。为了显示其忠心,他们更是多次主动率部进攻南皮。

    周显有心说服他们归顺自己,并曾经派了人暗中去联系他们。但因为他们的亲人都被囚禁在京城,而多尔衮又向他们军中插入了不少亲信将领。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敢与山东方面有任何联系。

    当了多次狗的人是永远站不起来了,这是周显对他们的评价。为此他下令丁可泽不再争取两人,转而把目标转向他们底下的将领。

    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是拉拢了少数底层将领为杨衍传递一些唐通、白广恩军中的有关情况。在这个时候,暂时用处不大。

    在豫西南,鳌拜攻破南阳,闯军被一分为二。

    刘体纯的回援大军与鳌拜在新野附近大战数次,损兵折将,但始终无法击败以骑兵为主的满清骑兵。最后大军止步于襄樊,和鳌拜军对峙,再也无法前进分毫。

    豪格攻洛阳甚急,守洛闯军损失很大。逼的闯军将归德府守军调往洛阳,并不断在各地招募新卒。

    因为有清骑深入开封腹地,河南各地军心浮荡。在距离开封不远的中牟,一些对闯军不满乡绅大户趁机生乱。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但影响很大。这就等于开了一个坏头,一旦闯军失利,各地叛乱就会像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

    在河南,闯军赢得了普通百姓之心,却难获得各地乡绅大户的支持。

    这是闯军在各地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士绅视他们为贼。哪怕李自成已经称帝,但大多数乡绅眼里依旧如此。

    正是担心这种情况发生,李岩说服吴元吉向闯军提供了五千杆燧发枪和二十尊佛朗机炮,以助闯军抵御清军。

    毕竟,一旦清军席卷河南,鲁西将直接暴露在清军的铁骑之下。以目前的山东留守兵力,是做不到两线作战的。

    同时,李岩还从徐州刘孔和那里调了两营戍卒,紧急前往沁阳。以帮助闯军守卫黄河北岸,防止清军从孟津方向进攻闯军。

    虽然闯军和周显军互不信任,但因为有李岩在,双方难得的共同御敌。

    奇怪的是,当河南闯军战事危急的时候,李自成没有再向刘体纯增派援军。而是在将高杰驱逐出衡阳后,让刘芳亮率一部分人马继续追击高杰。而他亲率闯军主力北撤,继续强攻武昌城。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左良玉病死的消息已经传开,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也开始各寻出路,这使李自成看到了攻下武昌的机会。

    毕竟一旦拿下武昌城,闯军便可以乘船顺长江南下,一路直取南京。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只要能守住武昌城,荆楚大地便彻底沦为闯军的囊中之物。

    因为距离问题,周显看到的消息是一个月前的。至于现在战事如何,还未有新的回报。

    从周显内心讲,更看好闯军。毕竟他们是携大胜之势对战失去主将,惊慌失措而又心思各异的左营诸将。

    但目前,也只能等待新的情报。

    高杰被闯军驱逐出衡阳后,本欲逃往广东。但因为他军纪败坏,一路劫掠。在逃到桂阳之时,当地官员关闭城门,严守城池,拒绝他们从那里经过。

    眼看刘芳亮的追兵马上就要杀来,高杰不敢停留。在周边杀了一些百姓泄愤后引兵向西,逃到了广西境内。

    桂王朱由榔正担心闯军会进攻广西,就派出官员前去犒劳高杰,让之暂时驻扎在全州,并答应会为之提供粮草。

    因为高杰一路逃撤,身边只有近万疲兵。而在广西,仅两广总督丁魁楚手下就有数万之卒,而各地土司更是拥兵无数。

    在这种情况下,高杰也只能服软,言说愿意听从朱由榔和丁魁楚的号令,答应协守广西。丁魁楚为之大喜,急忙派出兵卒支援,高杰也最终挡下了刘芳亮的进攻。

    在四川,吴三桂也没歇着。他大败曾英、杨展,擒杀汉羌总兵赵光汉,将明军完全驱逐出了川西。

    除了秦良玉还占据川东的一隅之地外,吴三桂基本上占据了全川之地。

    在云南,曹变蛟当地土司兵的支持下,在很短时间内便平定沙定洲之乱。但川地糜烂,他不敢多做停留。

    在得到黔国公沐天波许诺会全力支持他征讨吴三桂后,曹变蛟留下自己的副将龙翟文镇守云南。大军在楚雄誓师,从滇回川。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乱2

    吴三桂占据川地,手握关宁铁骑,军力强大。但因为川地地形复杂,便于割据,使他很难在短期内剿平那些反叛势力。

    曹变蛟兵力不多,但多数都是跟随他一路征战的骄兵悍卒。在军中,他也完全压服了武大定和孙守法,免除了军心不齐的问题。

    此刻又平定沙定洲之乱,收降了数万土司兵。再加上沐天波的支持,使云南彻底变成了其后方。今后无论是兵员,还是粮草,都不会再有任何问题。

    一个辽东名将,一个山西大将,都是少年从军,久经战事之人。周显倒是有点期待他们接下来的龙争虎斗了。

    在长江沿线,南明军和隆武军又爆发了数次大战,各有胜负。但在诸将的协力下,南明军最终挡下了隆武军的进攻,并牢牢控制住了长江。除了长江南岸的徽州府境内还有少量隆武军外,其他的全部被赶回了长江北岸。

    而徽州府境内的隆武军之所以没被剿灭,除了因为他们躲入歙县和黟县的深山之中,剿灭确实有一定难度外。还因为当地官员存在养寇自重的心思,只要隆武军一直存在,他们便能得到朝廷源源不断的粮饷。

    即使从南明朝廷那里得不到,以各种名义搜刮当地百姓也是可以的。

    毕竟一旦徽州的这些隆武军被平定,他们就会被送到前线平叛,在后方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如此一来,反而使隆武军彻底在当地立了足。

    在相持期间,堵胤锡说服朱慈烺派出使者前往合肥。不仅和隆武帝朱聿键谈,还和孙可望等隆武军大将谈。

    朱慈烺许诺只要朱聿键放弃帝位,南明便准许他继承唐王故爵,并保证不再追究他此前的任何过错。

    而对孙可望等人,只要他们归顺大明,大明便承认朱聿键授予他们的侯伯之爵,准许他们继续统领江淮之地。

    这本是瓦解、收编隆武军的最好办法,但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很多与闯军厮杀多年忠心大明的将领都没有授爵,却承认挖了朱家祖坟的流贼和朝廷叛将的爵位,这在谁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

    诸臣争来争去,最后在史可法的运作下,勉强达成了一致。

    给朱聿键的待遇不变。隆武军原有的爵位降一级。侯爵变伯爵,伯爵授总兵。对于曾经叛明的刘良佐和方国安,同样授予副将,准许其戴罪立功。

    朱聿键没有回应,孙可望等人也没明确答应,但都没直接拒绝,而长江沿线的战事也逐渐停歇。

    甚至在朱慈烺的坚持下,马士英也暂停了对徽州隆武军的围剿。进攻怀宁,从西侧牵制安定隆武军的江西军也撤军马当,增兵武昌。

    说到底,南明方面不想两线作战,只能开出天价想要先稳住隆武军,从而使自军能集中全力和闯军相战。

    而隆武军这次出动十几万大军也没讨得任何便宜,让朱聿键、孙可望等人意识到双方军力上的差距。

    他们在等,也在恃价而沽。

    若是闯军胜了明军,他们再起兵南下,夺取江南。反之,接受南明的条件对孙可望等人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隆武帝,一个称了帝的人,怎么肯轻易去除帝位?但隆武军不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若是孙可望等人接受了南明军的条件,他恐怕也只能接受。

    基本上同时,在南京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在史可法的劝说下,朱慈烺决定恩赐宗室。毕竟在乱世,他们觉得只有姓朱的才是最该信任的。

    朱慈烺改变了以前大明圈养宗室的策略,决定让他们监察地方军政。不直接指挥大军,只是一面旗帜,负监督之责,类似于监军。

    其中,鲁王朱以海被派往江西,福王朱由崧随黄蜚一起去了广州。而原有的,在武昌的楚王朱华奎,在广西的桂王朱由榔也各领其职。另外的,如德王、衡王也给予了在南京的参政之权。

    除了这个,朱慈烺还还将一些宗室子弟编入禁军。这些人中少有能吃苦耐劳的,但对皇家的忠诚度没有问题。

    另一个是在左良玉离世之后,朱慈烺迎娶了他的幼女,并封其为后。

    父丧婚嫁,这样的做法明显不合礼制,因而向外发出的消息是这是左良玉的遗愿。所有明眼人都看的清楚,朱慈烺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左梦庚完全与大明绑在了一起,同时让左军诸将安心。

    果然,左梦庚上表谢恩。言说左军全体将永远忠于大明,而让自己会全力支持堵胤锡掌控全军。

    以一个皇后之位换取十数万大军的效忠,在乱世,这样的生意无疑是很值当的。

    周显在心中把这些事情重新思考了一番,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南地的乱局或许还要持续很多年。

    这种局面,放闯军南去时周显就有此预料,倒也没有太大的感觉。况且即使他有心,实际上也无法对南边的战事有太大的影响,他真正关心的是南洋和台湾的战事。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的水师站在整个世界的最高峰。但这么多年过去,大明水师不进反退。

    而就在这段时间内,整片大海风起云涌。

    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成为老牌的殖民强国。中有荷兰奋起直追,成为海上的马车夫。后有英法两国结束百年战争,开始参与这场漫长的海洋争霸中。

    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始衰落,英法还未成气候,荷兰人才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仅在亚洲,他便有兵卒近两万,战船两百余艘,商船上千艘。

    虽然因为荷兰殖民地众多,导致其兵力分散。韩括要与之交战的巴达维亚周边海域,也只有近六千兵卒,战船五十艘。

    但即使这样,若是与直接在海上交战,韩括仍没有一丝胜算。

    南洋水师创建太晚了,无论是船员的航海技术、火炮的威力,还是兵员对海战的熟悉程度,都远不如荷兰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取胜,殊为不易。

第一百四十二章 乱3

    其实从周显内心讲,他根本没对韩括取胜抱有太大的指望。

    此次远征,他只想韩括能对荷兰水师造成一定的损失,至少要确保荷兰人不敢再肆无忌惮的袭击华夏商船。

    海贸是山东和辽东的生命线,周显必须确保它的安全。

    至于荷兰,南洋水师目前不具有与之全面抗战的实力,甚至连收复台湾的实力都没有。既然如此,那就暂时相持下去吧!

    荷兰说到底是有七个省的商人和当地贵族组成的商业帝国,商人主要的问题就是追求就是利润。

    若是让他们明白在南洋无利可图,甚至要赔本,他们又该如何抉择。

    即使荷兰的统治上层看长久的利益欲要坚持下去,但把自己的所有家当都放在东印度公司里面,靠股份获利的中下层荷兰人民岂会答应?

    而且在周显的记忆中,数年之内,荷兰与英国的第一次争夺海上贸易权的海上大会战便会爆发。

    到时候荷兰必定调兵回欧洲,那时或许才是最好的时机。先打着,慢慢谈。等有一天荷兰人撑不下去了,那自军就胜了。

    论耐力和持久力,华夏从未输过。

    在信中,周显数次叮嘱韩括要谨慎,断不可将所有兵力压上,就是这个原因。

    以韩括的性情,他应该可以做到,但周显内心依旧对此满是担忧。他看着外面瓢泼的大雨,眉宇间有些许愁色。

    穿过雨幕,两人偕同而来,分别是周泰和傅以渐。

    在屋外,傅以渐放下雨伞。看着鞋上的污泥,面露难色,一时有点犹豫要不要进去。但他转头一看,周泰已经甩开身上斗笠,带些污泥跨入屋内,地板上留下一排肮脏的鞋印。他无奈的摇头苦笑,跟着走了进去。

    “小叔,有没有吃的?快饿死我了。”周泰进屋大声喊道。

    周显转过身,去看了一下抽屉,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低头看到桌上还放着一糖罐,便顺手拿过来递给周泰。“吃这个吧!马绍愉派人从琼州送来的,说是当地用甘蔗造的块糖。”

    周泰拿出一块,“这不是红糖吗?”说完,他拿出一块填入口中,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周显点了点头道:“是红糖,只不过却不是纯的红糖。当地人在里面加了干面粉,水果晒干后磨碎的粉粉,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使它的味道不是太甜,吃起来不腻,而且还有一些水果的淡淡清香。琼州其他的不多,但这些东西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已下令让马绍愉尽量多的制作,山东、辽东这边负责售卖。于磐(傅以渐的字),你说这算不算一笔好生意?”

    傅以渐看周显将罐子递过来,迟疑了一下,从中拿出一块较小的。“督帅决定的,自然是好的。”

    周显摇了摇头,颇为无语。

    傅以渐以一布衣身份能让顾咸正和彭士奇两个人为之说情,自非常人。自调他到自己身边担任亲信书吏,周显也意识到了这点。做事井井有条,凡事兢兢业业,很多时候对事都有独特的见解。兼学识广博,经史诗文无一不通,做人做事更是无可指摘。但经过之前的变故,性情变的愈加谨慎,甚至有点畏畏缩缩。

    只不过这样也好,让他心存恐惧总比无所畏惧要强。

    周泰吃完一颗,又伸手过来拿。

    周显直接把糖罐递给他,问道:“兄弟们都安置好了吗?”

    周泰口中含糖,点了点头,囫囵不清道:“都……,好了啊!都是干净的营房,兄弟们很满意。高参将说让我先回来,说等他忙完了再来见你。还有,小叔,王俊私下找过我,说的犹犹豫豫的,好像他是想独立在外领兵。”

    周显勾了勾嘴角,心中对王俊的小心思十分清楚。

    他是看谢迁独领一军,心中生出了嫉妒之感。当时两人南北呼应,基本上同时起事反叛大明,有南王北谢之称。但混到现在,谢迁已经成统领一万七千人的副将,而他却只是统率七千二百人的游击。

    王俊出身草莽,自尊心极强,自始而终他都不愿在谢迁手下效力。周显也考虑到这个,便让他在李开手下为将。虽然同在一军,他和谢迁仍旧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至少避免了直接听谢迁命令的尴尬。

    此刻,他又找周泰,无疑是想通过周泰来向周显请命,希望多给他些立功的机会。

    周显内心倒也不拒绝他有这样的心思,微微笑道:“若是吃好了,就替我去办件事吧!”

    周泰满脸不情愿道:“小叔,我可是刚回来啊!你就不心疼心疼我,屁股还没坐热你就让我做这做那。”

    周显笑道:“你这身肥膘,正该多运动运动。现在你去找李开、王俊、夏魁元过来,就说我请他们来此吃饭。对了,让刘玉尺也跟着李开来吧!”

    周泰一听有吃的,顿时雀跃起来,“好,我这就去。”他刚迈步,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小叔,那高参将如果这时来,会不会妨碍你的正事。”

    周显摇了摇头,“我把他算里面了,你顺便知会他一下,不要太晚过来就行。另外,你去找孙豹,让他取十斤糖,给王俊五斤,给李开五斤。”

    这些糖算不得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因为从琼州运来,量少而显得珍稀。送给二人,这里面有特别优待的意思。

    等周泰离开,屋内只剩下周显和傅以渐两人。他指了指自己的书桌,向傅以渐道:“于磐,你坐在那里,替我拟几道命令。”

    傅以渐坐在桌前,铺开纸张,研墨,问周显道:“督帅,需不需要单独列开?”

    周显回道:“不用。”

    说着他取了一些茶叶,提起煮沸的茶水,倒了两杯。一杯放在桌上,示意是给傅以渐的。

    傅以渐连忙站起来,有些惶恐。

    周显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淡淡说道:“我说什么,你就写什么。等一会,你把文字再整理一下,交给我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条陈十三策

    傅以渐提笔,看向周显,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周显略微沉默了一会,缓缓开口。

    一、限于各地粮食紧缺之问题,自今年中秋节后,包括山东六府、淮安府、大名府、彰德府及我军所有所占之辽东地区施行禁酒。

    军中将士及官员全面禁止饮酒,府库内的现有存酒全部交给军中医官,用以清洗伤员伤口所用。

    民间不完全禁酒,但各个酒坊的粮食酿酒量应该有所限定和减少。这个数值另定。

    从外地运酒入内和各种果酒不在此限定之列。

    二、全军将士同是为国效力,不分高低贵贱。取消跪礼,改以“右手握拳,平举于胸”的军礼。

    无由斩杀士卒者偿命,无由打骂士卒者严惩。

    三、设置军法处,论将士之赏罚。若是感觉自己遭受不公,或者上官有违规乱纪者,任何人均可以书信或者亲身前去向军法处告发。

    着万元吉、李岩、于成龙、顾炎武四人制定一套适合军中的法规。

    四、加强各级官府对地方的控制。

    一县之下再设镇、村(或者堡)两级,以镇长和村(堡)长领之。镇长为正八品,村(堡)长为正九品,领官俸。

    各镇由县官以地域划分,镇长由县官指派,村(堡)长由当地百姓推举。

    此令逐步实施,着令金州知州许知远、复州知州吴志莱先行负责推行。其他各府,以自身情况而定,不可操之过急。

    五、军中缺马,自即日起,与敌交战时获良马一匹等功于阵斩三名敌卒,集体擒获论功赏于集体。

    六、统一教育。

    着夏允彝、宋应升、黄宗羲、陈名夏四人负责编纂六策启蒙书本,分上中下三册,国学和算术两类,共六本。

    每县至少设置六所可容纳三百人之蒙学官署,凡三至六岁儿童均可进入官署免费学习,所有官署都以其六本教材为基础授学。

    富裕之县可以多设,此入县官之功绩考核。

    七、女性裹脚摧残身体,有碍行步和劳作,我大军所辖之九府及辽东所控之辽东地区全面禁绝。

    已经裹脚者松开绑缚,没有裹脚者禁止再裹。

    有违此令者,其父兄担责。

    八、在旅顺设置一所医学院,从各地招选学员。只要有志于医学,并识字者均可入选。

    无论男女,周显刻意强调了一句。

    周显说的很慢,但说的很清楚,也很顺畅。一刻没停,就说了八大条,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时他停了下来,伸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摆手示意傅以渐也暂歇一会。“这八条到时候由你整理一下,制成策令,该传给谁就传给谁。传之前,让我阅览一下。”

    傅以渐回道:“督帅放心,属下明白,我会尽快做好。”

    周显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等过了大约一盏茶时间,他才继续开口道:“上面的八条不是太重要,暂且可以稍微缓一缓施行。接下来我说的较为重要,找另外的纸张来记。”

    一、虏酋努尔哈赤本辽东一蛮夷,不思大明历来恩宠,胆敢犯上作乱,妄自称帝。致使万千黎民流离失所,更有无数人丧命于战乱之中。不重惩不足以示天理昭昭,不重惩不足以抚慰万千黎民,不重惩不足以教育后世万代。

    设战犯名单,列三十六人,立罪不赦。要求多尔衮居于首位,伪帝顺治居于次位,其他各人依次下排。

    着万元吉、陈子龙、夏允彝拟定此名单,傅以渐撰写讨虏檄文。

    傅以渐愣了愣,没想到这还有自己的事,但他很快反应过来。

    之前因为自己欲要前往京师参加满清组织的科举,即使知道的人寥寥,但终究算个污点。而且人言可畏,若是流传开来,恐以后自己难为士人所容。周显让他写讨虏檄文,是想让他借此与满清划清界限。

    这里面有成全宽容之意,似乎也有今后会加以重用之意。

    想到这里,傅以渐长久以来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他心存感激,顿时下笔如流。

    今后,若是有罪大恶极者,再加入此名单。

    二、大军不屠城,不洗劫。

    我军是王者之师,兴兵讨虏乃为保家卫民护苍生。多尔衮、顺治小儿、满虏贵族示所有人为之奴仆。

    无论是汉人百姓还是普通满人百姓,皆是被其胁迫为军。但他们皆为我华夏子民,亦平等而待之。

    我军此次杀入辽东,凡弃械投降之士卒,皆可保命。但,凡手不弃械,负隅顽抗者,无论其在敌职位高低,皆可杀。

    三、北上破城,所获一切都归公家所有,个人不得私藏。

    破城非一兵一卒之功,凡参战将士皆应得赏。

    所得所获,三成平均分给所有参战将士。剩余七成,奖赏有功将士,抚恤战死、受伤士卒及其他所用。

    私藏财物乃侵占兄弟同袍之利,不可为。

    四、除三十六名战犯外,其他为满虏效力者未必无罪,有罪就当罚。

    着万寿祺、周立勋、于九、丁守义、乔松等五人组成刑罚部,专门负责刑讯之事。

    有几条基本原则。

    凡在满清为将或为官者,其所拥之田地全部充公,家产没收一半,房宅只余一处。这是针对无有罪过者。

    有入关屠杀汉人百姓者,有在辽东虐杀手下奴仆者,有战场之后屠杀弃械士卒者。总之,凡有屠杀无辜人等者,皆死罪,家产全部充公。

    但若有立功表现,如主动率部而降,恩施我军俘卒,或护佑百姓等。论其过往刑罪轻重与所立功劳大小评定。

    功大于过,赏。功小于过,罚。

    其他罪行,以此方法评定。或流放,或监禁,或苦役,或罚金。

    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勿枉勿纵,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五、迁汉民入辽东。

    所辖关内九府,凡治内百姓愿意主动入辽东者,路费由官府负责。到辽东后,按人口论,每口得良田十亩,免田赋三年。

    但一个壮丁夫妇最多只能携带两老或者两小,年过六十者不可随来。

第一百四十四章 迁民入辽

    军中将士亦可,若其父母兄弟来此,加其本人二十亩良田。若军中将士在此娶妻生子,亦可享受此等待遇。

    说完这条,周显便止了声。沉默了好半晌,缓缓道:“就先这样吧!”

    傅以渐写完,站起来呈给周显道:“督帅,您阅看一下,看属下是否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周显看了一遍,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挺全的。等你整理出来,弄一个副件交给赵副将,也听听他的意见。”

    傅以渐抱了抱拳,就要离开。

    周显叫住了他,“于磐,你是聊城人,是山东遭受战乱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我说以我开出的条件,山东之民会愿意迁来辽东吗?”

    傅以渐沉默了一会,拱手回道:“督帅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待,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就是五十亩良田,况且还免赋三年。问题是,山东之民多安土重迁。除非家有灾祸或者官府强制,很少会有人主动迁往其他地方的。况且,辽东乃满虏起兵之地,目前我军所占也不过金复二州及凤凰城周边。我军欲要收复辽东,满虏欲将我们赶回山东,此地就是别人所言的兵家必争之地。趋利避凶乃人之本性,所以……”

    傅以渐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周显听懂了,就是很少有人会愿意主动迁来辽东。

    看周显眉头紧蹙,傅以渐出声劝慰道:“督帅也莫要心忧,属下说的是正常的情况。但目前战乱不止,各地流落山东的难民都为数不少,他们这些人中有家有财者并不多。若是督帅以这些人为主,劝来万余人入辽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周显苦笑道:“万余人,能顶什么用?”

    傅以渐挑了挑眉头,脸上有些疑惑,“督帅,恕属下直言。目前金复二州本就缺少可耕之田地,每人十亩良田。若是人多了,又从哪里得到更多田地?”

    周显勾了勾嘴角道:“对面,盖州、辽阳、沈阳,还有更北的那些地方,千万亩良田遍地都是。”

    傅以渐有点回过味来,“督帅是想要迁民到辽东腹地?”

    周显站在窗前,眼睛望向远处。雨有点小了,天也重新放亮,依稀可以看到随风而落的翩翩黄叶。“女真完颜氏起于辽东,建立金朝。七年攻灭大辽,十二年破宋东京,靖康之耻掳二帝东归,占据中原百年。六百年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数十年间,其子多尔衮已在京城发号施令。一个辽东小族,为何却能两次入主中原?”

    傅以渐沉思片刻,说道:“辽东苦寒,女真族人长久居于此地,以渔猎为生。其族人擅长弓射,吃苦耐劳,而又时常相争,极其擅斗。在大明强盛之时,他们便时常随大军出征,战力丝毫不逊于正规士卒。李成梁镇守辽东之时,对女真各族一直采取的措施便是分化拉拢。拉拢弱的,打击强的,使其任何一支都不能单独坐大。但李成梁离世之后,大明最终无人可以那样平衡各个势力,终使努尔哈赤成事。”

    周显摆了摆手,“你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是主要的。”

    傅以渐微微欠身,“愿闻督帅高见。”

    周显道:“算不得什么高见,而是人人可见。女真族之所以能够成事,在于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从来没把这片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而让他们彼此相斗,也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子民。这就如苗疆的养蛊,最终存活的都是最毒,最强,最厉害的毒虫。若是镇守之将都如李成梁,再毒的毒物也会被他压服。但可惜的是无论什么时代,碌碌无为的庸才都是多数,李成梁这样的大将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傅以渐皱眉沉思,心中不免有些暗自嘀咕,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

    分化拉拢一直就是中原王朝对待塞外蛮族的方法,如大汉对西北羌族,隋唐对塞外突厥,明对蒙古、女真。

    长久以来,不都是这样吗?

    看傅以渐沉默不语,周显用十分平静却异常坚决的语气道:“我这次占据辽东要彻底掘了女真今后作乱的根基,让女真族从此之后再不存在于这个世间。”

    傅以渐震惊万分,“这,……这怎么可能?除非督帅屠了辽东,但您刚刚不是下令禁绝屠城吗?”

    周显摇了摇头,“屠杀是一种办法,但后患太大,有更好的办法。你想想,华夏起于黄河流域,最初只有黄炎二族。周围更是有南蛮北狄,西戎东夷各个部落。但现在呢!那些部落又到哪里去了?”

    傅以渐更加震惊,“督帅所说的是同化,让之归为汉族。”

    周显点了点头,“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蛮夷则蛮夷之。我要迁民入辽东,让汉人在辽东占绝对优势。同时在此地推行全面汉化,无论是女真族、蒙古族,还是鄂伦春族、锡伯族。我都要他们全面接受汉学,真正成为中原王朝之子民。今后只要我全占辽东,他们什么族长,贝勒,小王、哈达、台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我都会给撤了。我会把他们的族人彻底打散,让他们和汉人合居在一起。我会让这些小族全部从这世上消失不见,让他们彻底融于汉族。”

    傅以渐收起张大了的嘴巴,干咽了一口吐沫,轻声叹道:“督帅,这个时间会很长,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都有可能。而且督帅刚刚说要让汉人的数量在辽东占绝对的优势,那您又打算迁多少汉人入辽东呢!”

    周显伸出三根手指,“三百万。”

    傅以渐这次是完全的目瞪口呆,张大了眼睛,表情有点失控。

    目前整个辽东也就百余万人,三百万,那可是整个辽东人口的近三倍啊!

    大明在崇祯初年曾统计人口,在籍者约六千万口,其他如妇孺、隐匿的加在里面,应该有近一亿。

    但这些年饥荒,战乱不止,真实数量能否有六千万还是未知之数。

第一百四十五章 迁民入辽2

    山东乃大省,人口冠绝其他诸省。

    周显主政山东之后,就令人重新审计人口,把隐匿的、妇人都统计在内。

    最后得出,山东之民也只在八百二十万人左右,加上流落到山东的难民,也只能勉强能凑够九百万。

    三百万,这可是整个山东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举动,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但傅以渐看周显一脸严肃,显然他内心是真是那么想的。

    这个时候,傅以渐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注意到傅以渐情绪上的变化,周显浅浅一笑,以一种十分平静的语气缓缓道:“莫担心,我所说的迁民三百万,并不准备在一朝一夕内完成。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一百年。辽东的确是苦寒之地,但它土地肥沃。虽然主要粮食作物在这里都是一年一熟,但收成却远高于其他地方。别说三百万人,这片大地,养活一千万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说到这里,周显脸上闪过一些冷笑,“他女真人不是渔猎民族吗?那我就施行一定的禁猎期和禁渔期,逐渐改变他们的习惯。我不屠城,不灭族。等攻下辽东,只要不是他们本人犯下大罪,就算他是多尔衮的儿子,虽然他只有女儿,我也不会杀。”

    “我会给他们每个人十亩粮地,让汉人教他们如何耕种。我会让他们像普通百姓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让他们去做个普通人,让他们知道只有劳作才能有所收获,而不是抢掠。什么皇亲贵族,什么八旗子弟,什么天潢贵胄,都是狗屁。我要公开审判那些乱杀无辜者,我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不仅受天下人辱骂,还让他们的后世子孙以他们为耻。”

    傅以渐听着周显话语,心中越来越惊。等周显停下来,他忍不住提醒道:“督帅,但这样一来,恐怕那些女真贵族会不断反叛作乱。”

    周显看向傅以渐,带着一些玩味的笑,“于磐,你今日的话很多呀!”

    傅以渐心中一沉,面带恐惧,慌忙跪下道:“督帅,属下妄言,请您恕罪。”

    周显摆了摆手,淡淡道:“起来吧!我留你在身边担任随身书吏,所有重要的文书都经由你手下发。可以说,军中大将不知道的事你都知道,地方大吏不了解的事你也了解。你官职不高,但却是亲信一般的存在。什么是亲信?”

    周显看了傅以渐一眼,继续道:“亲信就是可信任之人,目前的你显然还不够格。一个人读的书多了,心思就变的活络起来。这对做事有好处,但做人就另说了。你是有才能的,这就是我愿意给你机会的原因。以前你意图到满虏那里参加科举的事情我会帮你处理,禁止人再提此事,不会让它成为你将来仕途上的障碍。但下不为例,若是你今后再存有别的心思,谁也救不了你。”

    看傅以渐又要下跪,周显摆手示意他不用,接着说道:“在我面前,你不必有太多顾虑,有什么想法都可直说,因言治罪这样的事我还从来没做过。但在其他人那里,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懂得其中的界限在哪里?好好做吧!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你能在别人那里得到的,我都可给你。”

    傅以渐拱手应是,侍立在旁,异常恭谨。

    周显沉声道:“我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如果我大军能收复辽东,那满虏主力必定已被我军击破,你以为我会害怕他们那些残兵败将反叛吗?其实我巴不得他们跳出来反叛呢!他们反一批,我就杀一批,直到杀的他们不敢再叛。我倒是想看看等到最后是他们的头硬,还是我的刀快。”

    王俊和夏魁元先到,周显问了他们一些来辽东之后的情况,又叙了一会闲话。

    没过多久,李开和刘玉尺也到了。周显让傅以渐和孙豹陪他们在大厅端坐,叫李开单独进书房,问了他军中的情况。

    等天色黢黑,孙豹进来禀告,说高毅到了。

    周显起身,笑着向李开道:“走吧!该开宴了。”

    周显坐于主位,周泰和李开分坐两旁。刘玉尺、高毅、王俊、夏魁元几个依次落座,傅以渐陪侍末座。家仆上前,把菜肴一个个都端了上来。周显淡淡笑道:“前几日无事,出外射猎,打了一头鹿和几尾榛鸡。在辽东有一道宴,名曰飞龙宴,所谓飞龙就是榛鸡。本来正规的飞龙宴应该有一个花拼,六碟六热,两点两主。但目前身处前线,也没有那么讲究了,今日只能以猎到的东西来款待诸位了。”

    说着,他转向那位厨子道:“范大厨,给诸位介绍介绍都有什么菜?”

    称为范大厨的中年男子上前,满脸堆笑道:“今日有六个热菜,分别为葱油鹿筋、芙蓉鹿尾、三鲜飞龙、酒锅飞龙、红烧松茸鼾鼻、白扒猴头菇。四个围碟,分别为海米蕨菜、油炒榆黄菇、凉拌鹿丝、花篮蕨菜。两个点心,为枇杷酥和雪衣豆沙。一汤,山参榛鸡汤。主食是鸡丝面,随时都可以上煮。暂时就这些了,若是诸位将军和大人还有什么想吃的,可以单独吩咐。只要有材料的,小人都能给你们做来。”

    周显指向范大厨道:“范大厨是地道的辽东厨师,在熊岳驿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意那就一个红火。为了招待你们,两天前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为此忙活了大半天,这做成了这饕殄盛宴。”

    说着,周显端起酒壶满倒了一杯,递给范大厨道:“辛苦了。”

    范大厨在身上擦了手,慌忙接过,“谢……,谢大人赏赐。”说完,一饮而尽。

    周显将酒杯放回桌面,摆手吩咐道:“那你先下去吧!期间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了。这边要持续很久,你们先吃你们的,留一个人等到时候下面就行。”

    等范大厨离开,周显拿起筷子,笑着道:“来,趁热,都尝尝味道如何。”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设宴

    周泰早就有点迫不及待了。等周显刚说完,他便拿起筷子直接开动了,而且还一口一个“好吃”。

    与他一样情况的还有高毅,也是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

    与之相反的,王俊倒显的十分拘谨。偶尔动动筷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他旁边的夏魁元就没有这种情绪,神态十分自然。

    周显站起身,端起酒壶。李开连忙起来想要替他,却被周显按下身去。“今日设宴,一是为高毅接风。这些日子,他以两营士卒坚守在清水河北岸,日日都要忍受清骑的袭扰,劳苦功高,辛苦的很。这一杯酒,我敬你。”

    高毅虎的站起来,擦了擦嘴角的油渍,乐呵呵的说道:“督帅,那些奴才兵胆怯的很,都没敢直接攻阵,往往放一阵弓箭就跑了,害的我都没宰几个。我听赵总兵说,您准备攻盖州城了,这次让我当先锋怎么样?”

    周显自饮了满杯,淡淡笑道:“除了你高毅,还有更合适的先锋大将吗?先登之功,非你莫属。”

    高毅满脸欢喜,一仰头,喝尽了杯中酒。

    周显转到李开身旁,“这二吗?是为李开送行,他即将率部前往觉华岛。那是一座孤岛,距离清军驻守的海岸不过二十余里,是我军将来进军辽西的必守之地,但也是险地。天启二年,努尔哈赤趁隆冬时分,海面被冰封,猛攻觉华岛。岛上七千余士卒,七千余商户向前挡不住满虏的进攻,向后不能乘船而逃,最终尽数被满虏所屠。李开,你生在我周家,但我从来没有视你为家仆过。你年长我十岁,时时照顾我,和我兄长一般。遇到难事,我不靠你又能靠谁?”

    李开站起来,眼睛有点微红,“督帅的恩情,我李开纵百死也难报其一。当日觉华岛上的明军之所以被满虏击破,只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水手,既无铠甲又缺兵械。但今日,岛上本就有两营士卒,再加上我全军一万七千人,合起来有精兵两万五千之众,何惧来哉!督帅放心,除非我死,否则绝不会让满虏占据此岛。”

    周显摆了摆手,“什么死不死的,说的如此晦气。我之前派了数百工匠上岛,修补、加固了原有的城墙,还在关键处增修了几个利于防守的西夷梭堡。岛上有足够两万人半年所用的粮草,其他军械、铠甲也只多不少。你还有什么要求,尽可此时向我提出。”

    李开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刘玉尺。周显之前就向他提过出镇觉华岛的事情,他也就此和刘玉尺商议过,有些话由刘玉尺来说更为合适。

    只见刘玉尺站起来,向周显抱了抱拳,坦然说道:“督帅,我和李将军商议过此事。辽东天寒,觉华岛至少有三个月的冰封期。这段时间,岛上与外会完全隔绝。满虏若是攻岛,也会趁这段时间。毕竟他们少船,只有海上结冰时,他们才能踏冰而来。我军两万余精兵,除非在辽东的满虏倾巢而出,或者由山海关调兵而回,我大军都可确保觉华岛无忧。但若是粮草出了问题,那可就……”

    周显点了点头,“你考虑的倒是周全。我建议除了对粮草派重兵保护外,还应分散存储。这样即使出事,也可保全一部分,节省点用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只要海冰解封,我会第一时间从旅顺派出援兵和运粮船。”

    刘玉尺回道:“督帅所言极是。但属下的意思是,粮草是死物,人是活物。粮草出问题,那就一定是人的问题。李将军所率士卒大多数是豫鲁籍贯,他们的家都在海的对面,和满虏没有任何牵连,更不可能主动去投靠满虏。但其中却有一营士卒,他们多数都是辽东人,而且还是曾经投靠过满虏的辽东人。我和李将军商议过此事,就想请督帅把这一营士卒留下,以免生事。”

    周显皱眉道:“你说的是杨震手下那一营?”

    李开夺取了觉华岛之后,留下自己手下大将辛志华率两营精锐留守,而他自返复州前线。后来补充兵力,除了他原有的嫡系人马外,周显让杨震和王俊两人也受其指挥,并各领两营人马。

    无论是王俊,还是杨震,手下都有不少新卒,也各有嫡系。王俊的嫡系是曾经和他一起占山为王的穷苦兄弟,杨震的嫡系是随他一起反清而回的辽东军卒。他们自动抱团,差不多都占了一营。

    刘玉尺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

    周显想了想道:“杨震虽然两次降清,但第一次是被随其主将祖大寿降清,第二次又是随吴三桂投清。他非主将,这些都非他所能做主。后来无论是卢兵部偷袭锦州,还是李来亨攻下榆关,他都是第一时间举兵起事,可见其内心对满清的真实想法。难道他这样的所为,还不值得信任吗?”

    刘玉尺道:“督帅,我们并不是不信任杨参将,而是不信任他手下的士卒。祖大寿、吴三桂能胁迫他一起投清,那他手下的士卒难道都是心甘情愿归顺督帅的吗?觉华岛是一个绝地,若是不能齐心应敌,岂能久守?”

    周显眉头紧蹙。

    刘玉尺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就因为这点怀疑而强制一营士卒留下,那今后如何让他们在军中行走。一军之将的态度基本上代表全军的态度,如果周显表现出对他们的不信任,其他各军必将他们彻底孤立起来,到时候即使再忠诚的将士也会生出异心。

    周显想了好半晌,端起酒壶给李开和刘玉尺斟满,和他们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这样的事情,我断不能为。”

    刘玉尺顿时心急,“督帅,这……”

    周显摆了摆手,止住他继续往下说,“玉尺公,我乃全军主帅,考虑的是全局。宁可手下将士负我,我不可先负我手下将士。否则将来谁还愿意为我效力?实际上,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设宴2

    王俊忙站起来,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督帅这样真心实意的对待我们,我们若是再生出别的心思,那还是人吗?若是我王俊,或是我手下的将士有胆敢对待背叛督帅的。不用督帅动手,我亲自宰了他。”

    周显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刘玉尺愤怒的瞥了一眼王俊,知道经他这么一说,周显恐怕再难改变心意。他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拱手道:“愿听督帅高见。”

    周显道:“不就是要确保粮草的安全吗?也简单,多派些亲信士卒严防死守即可。就像你刚才所言,杨震是可信的。我看不止如此,应该说他手下的大部分将士都是可信的,否则他们不会随杨震一起渡海前去山东。即使有一二暗通满虏者,也是极少数,闹不出什么大事。我可以给你监察之权,你可以派人监视任何你怀疑的军中将士,但必须有确切的证据才能惩治他们。此事我稍后会亲自和杨震详谈,让他不生戒心,并协助你做好此事。”

    刘玉尺沉思片刻,心想现在也只能如此了。他向周显拱了拱手,表示愿意领命。

    周显转向李开问道:“那还有其他要求吗?”

    李开想了想道:“督帅,我知道您不久之后就要攻打盖州,红衣大炮我就不奢望了。但希望您能多给我一些燧发枪、虎蹲炮和火药,毕竟这些东西守城时可是极其有用的。”

    周显稍微思索了片刻,说道:“那就让神火营调一个千人队随你前去。同时我再给你一千燧发枪,五万斤火药,用以装备你军中的士卒。至于虎蹲炮就不用了,小炮顶不上什么用,况且你军中就有不少了。相反的,我给你四尊红衣大炮,十尊佛朗机炮,炮弹你想带多少就带多少。你看这样可好?”

    李开没想到周显会一下子给他这么多,喜不自胜,正要抱歉感谢。

    却见周显摆了摆手,说道:“给你这么多东西,可不止是让你只守住觉华岛的。现在在关外的满虏兵力不足,故而强迫迁民入城,同时招募大量青壮入军,甚至放宽了旗兵的准入资格,以博取辽东汉人的支持。但问题是,这些人短期内是形不成战力的,仅靠他们也收复不了觉华岛,除非满虏舍弃辽东诸城不要。而在关内,多尔衮正在与闯军、我军、还有各地的乱民交战,也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兵卒回辽东。虽然觉华岛是绝地,但我不觉得满虏会在今年冬季发起收复觉华岛之战。”

    说着,周显微微一笑,继续道:“满虏想休养生息,但我们却不能遂了他们的意。觉华岛对面是兴城,再后面就是宁远城。距此不远的海岸边还有塔山、杏山、松山等地,满虏在那里修建了不少垒堡,但各地驻兵却不多。我要你率部不断突袭这些地方,能拿下就拿下,拿不下也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闹出足够大的动静,造成我军要收复宁远的假象,最好能逼迫满虏从其他地方调兵回援宁远城。”

    李开脸带疑惑,一时没有理解。

    刘玉尺却突然插嘴道:“督帅是想将盖州前线的清军调到宁远城?”

    周显点了点头,“盖州城内兵力虽众,但多是乌合之众,攻城时的主要问题是盖州城外由尚可喜和佟图赖所率的六千精骑和近万步卒。特别是那六千精骑,是我军的最大威胁。若是你们能在觉华岛周边搞出足够大的动静,哪怕只让满虏调出一半骑兵前去增援,那盖州城就是我的囊中之物。”

    看两人都微微点头,周显接着说道:“攻下一地,只要时间充足,就把那些垒堡,无论大小都给我毁了。能搬动的都给我运到觉华岛,不能搬动的就直接烧了,砖墙也都给我扒了。总之,能毁多少就毁多少,尽量消除我军将来进军辽西的一切障碍。还有,现在你有六个营兵力,岛上任何时候留守兵力都不应该少于三营之数。能不能打击到满虏对整个战局是有影响,但也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确保觉华岛无恙,为我军将来进军辽东保留一个基地。”

    李开抱拳道:“属下明白了。”

    周显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走到王俊身边。

    王俊连忙站起来,轻声道:“督帅。”

    周显笑了笑,给他斟满酒,“小吾(王俊的字),周泰对我说,你想出外领兵?”

    王俊不安的看了李开一眼,对方脸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有点疑惑的看着自己。略微迟疑的片刻,他便抱拳道:“只是希望能为督帅做更多事情。”

    周显点了点头,无喜无忧,只是淡淡的说道:“这样的事情你实际上不必通过周泰,直接对我言说就可,难道还怕我不给你立功的机会吗?”

    王俊忙忙应是,心中满是忐忑。

    周显和他碰了一下酒杯,对饮了一杯,缓声道:“你手下那些人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正面对敌或许弱了点。但干起打家劫舍,四处出击的买卖可是个顶个的。李开,我看就把突袭沿海诸堡的事情就主要交给小吾吧!我相信他既能对满虏造成重创,又能避免自军遭受重大的折损。”

    李开站起来抱拳道:“是。”

    王俊张了张嘴巴,面露吃惊。

    这和他最初所想的有点差别,但他转念一想,目前在辽西的满虏兵力并不多,或许真能有所作为。要立军功,哪能不有所冒险?谢迁已独立统军,自己又不比他差上多少。周显这明显是在给自己机会。

    想到这里,王俊拉了拉夏魁元,让他和自己一起站起来。说道:“督帅如此信任,我二人必然全力以赴。”

    周显点了点头,“我从军中调五十斥候,还有两百骑给你。可以提前将他们外放远处,及时探查满虏的情况,避免你遭受满虏围攻。总之,还是那句话,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尽量避免自军遭受太大损失。”

第一百四十八章 设宴3

    雨停,众人各自离开,周显送他们到门口。

    看李开有点犹豫的样子,周显让其他人先走。留下李开和周泰,随自己进了书房。

    不一会,仆人进来,送来了一些醒酒汤。

    周显给自己盛了一碗,让二人自便,边喝边问向李开道:“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李开也没再迟疑,放下碗道:“二公子,我不懂,为什么是王俊?他私心很重,六营之中就他所率的那两营军纪最为败坏。留在我身边我尚能压制他,放他在外,他岂不会更加肆无忌惮?”

    周显放下碗,“那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李开没有片刻犹豫直接回道:“杨震,他本就是辽东人,先后在大凌河、锦州、宁远等地驻防,对辽西的情况最为了解。况且他杨家世代军户,懂战阵攻伐之法,在这方面远胜于王俊等人。用他,或可取得更大战果。”

    周显点了点头,没有否认。“你说的是有道理。但你想过没有,杨震所率的两营士卒,有一营多数为所招募之新卒,一营主要为随他一起渡海来投的辽东军卒。其战力并不出众,而杨震又是比较死板固执之人。让其袭取沿海垒堡,他能攻下固然极好。但若是一时受挫,他是会选择及时撤离,还是继续强攻?若是正面对敌,当然应该用他。但论偷鸡摸狗、突然袭击的本事,军中谁又能胜过王俊?”

    看李开眉头紧蹙,周显接着说道:“你所说的王俊的私心在我看来更多是功利心,我并不觉得那算什么大错。让他留在你身边,他的确不敢生事,但也限制了他的能力。王俊是只狡猾的狐狸,让他去辽西,那头疼的就该是满虏了。就让他尽情去闹吧!至少他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

    李开沉默了片刻,轻轻的点了点头,“属下明白了。我将钱赞画调到他军中,关键时刻也能对他有所限制。”

    周显淡淡笑道:“这就对了呗!让其有所发挥,但同时也对其有所限制,这才是真正的御下之道。这些事情,你还是要多学学。我送你的那些兵法战策之书,拿出来多看看,莫要扔到一边让之生灰。”

    说着,周显转头向瘫坐在方椅上,打着饱嗝的周泰道:“你也是。现在已升为游击将军了,手下担着三千余将士的生死,不是天天耍个斧子就行的。”

    周泰撇了撇嘴,低声嘟囔了几句,“天天就知道说我。”接着才提高声调道:“知道了,知道了,我好好读书,将来给你考个状元。”

    周显颇为无奈的苦笑着摇了摇头。

    李开也笑了笑,“二公子,小少爷现在可是好多了,谢迁就多次在我面前夸他。”

    周显道:“你可别夸他,否则尾巴又翘上天了,谢迁就是太纵容他了。这次他随你去觉华岛,你一定给我好好管教他,千万别让他给我生事。”

    李开皱了皱眉头,“二公子,这就是我要跟你所说的第二件事,这次就不要让小少爷跟着一起去了。”

    周显抬头看了李开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周泰问道:“小泰,你自己觉得呢!去还是不去,这次我听你的。”

    周泰看了看李开,又看了看周显,勾了勾嘴角,呵呵笑道:“小叔让我去觉华岛不就是想让我去当个定海神针,稳定岛上军心吗?岛上两万多将士,又不用我去冲锋陷阵,哪会有什么危险?我就老老实实的在岛上吃三个月,然后再返回辽南不就行了吗?”

    周显笑了笑,看向李开道:“看,他自己要去的。”

    李开还欲再言,却见周显摆了摆手,“此事就这么定了。还有,实际上我让你留下杨震还有另一层意思。杨震与满虏交战多年,经验丰富。驻防觉华岛的大部分士卒或许很长时间内都无战事之扰,你要趁这段时间对他们加强训练,为下一步进军辽西做好准备,尤其要让他们尽快适应辽东的苦寒天气。在这诸多方面,杨震都可以帮到你。”

    三人叹了很久,李开起身告辞。

    周显想让李开留宿,但他说刘玉尺还在营中等他,两人要商量一些启程的事宜,便直接回营了。

    走回院内,周泰揉了揉自己太阳穴,向周显道:“小叔,那我先去睡了。”

    周显点了点头,但等他迈出十多步,周显突然叫住他,“小泰,这次委屈你了。”

    周泰呲牙笑道:“小叔,你什么时候变的这样婆婆妈妈了?不就是去岛上待三四个月吗?您还真害怕满虏会攻上岛吗?”

    周显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内心确实有这样的担心,虽然可能性并不大。他没再多言,摆了摆手,让他离开。

    周泰却站在原地笑道:“小叔,你若是真觉得委屈了我,就把你的那件白色铠甲送给我吧!我都惦记好久了。”

    周显无语道:“你要它干吗?况且你这样的身材能穿的上吗?”

    周泰毫不介意的说道:“紧是紧了点,但应该能穿的上。关键是威风啊!你想想,白甲穿阵过,人头地上滚,多威风啊!”

    周显轻声啐了一口,“滚!”

    周泰嘿嘿一笑,转身走了,远远听到他的声音。“小叔,早点睡啊!”

    两日后,李开率大军回撤到复州长兴岛。在旅顺船队也从北面而来,向长兴岛汇聚,其他各处的船只都调向那里。

    但即使如此,海船的数量依旧不足。

    全军被其分成两部分,先是李开率两营士卒及一个千人队的神火营士卒先行出海。十数天后,船只返回,另外两营士卒随刘玉尺一起出发。

    火炮、火药及其他辎重也分散开运往岛上。

    因为早已提前探知了周边海域的海事情况,除了除了两艘海船因风急浪高撞到一起而导致数十士卒死伤外,其他的一切都十分顺利。

    周泰随第二批士卒登岛。在他离开的当天,周显派人去见了他,送给了他一套精铁铠甲,很合他的身材,坚固和轻便程度丝毫不逊于自己的铠甲。

    只不过和周泰所想的不同,那套铠甲是纯黑色的,看起来很不起眼。又让他抱怨了一顿。

第一百四十九章 马尼拉战事

    进入秋收时节,辽东各地一片忙碌。无论是清军还是克辽军都在抢收粮食,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

    周显派出骑兵,以百人为一队深入盖州腹地。四处放火,烧毁了清军控制境内一些即将收获的粮食。

    实际上,盖州境内除盖州城周边有大量耕田外,其他地方的田地都极为分散。他们对清军造成的损失并不大,只是引起了一些恐慌。

    同样的,尚可喜也派出骑兵,对这些骑兵进行剿杀。但因为这些骑兵数量少,且行动迅敏,损失也不大。

    期间,武志英奉命从山东来,与之一起而来的还有新训练好的一千二百骑,以缓解辽南骑卒不足的问题。

    自吉木离开之后,在辽南的骑兵一直由札拉里统率。因为数量有限,大部分时候只负责探查敌情,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也只是牵制。有了这一千二百骑的加入,三千骑兵,足可以用来冲阵。

    武志英是这支骑兵的新统领。

    正值盛年的琉球王尚贤却突然染疾病重,招在济南求学的王弟尚质回国。而朝鲜王李德仁也传出旨意,希望朝鲜王世子李玄署回国。

    两人都向周显发出请求,周显没有阻拦,反而派出医者随尚质一起返回琉球。而对于李玄署,他更是写信让万元吉挑选了四位当地有名的儒学大儒,让他们随他一起回国,以图在朝鲜国内推行汉学。

    一年多后,琉球王尚贤去世。因为没有子嗣,其弟尚质继位,成为新的琉球王。他继承了其兄的政策,一直与周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而在朝鲜十数年后,在周显的支持下,李玄署最终继承朝鲜王位。此后,其大力推举汉学,儒学在朝鲜国内大盛。

    很久之后,华夏与之签订协议,定朝鲜、琉球、苏禄、文莱四国为血盟属国。

    一旦其国土遭遇外地侵入,华夏必要出兵相援。而相应的,华夏获取了他们军队的战时指挥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南洋也传来消息,荷兰人开始正式进军马尼拉。

    这次荷兰人准备的十分充分,派出了包括三十四艘盖伦帆船,八艘快艇在内的四十二艘战船,动员兵卒超过两千五百。

    这些船被其分为四个舰队。

    第一舰队前往吕宋岛北端。煽动对西班牙人不满的当地土著,顺便堵住来自福建的华夏商船,阻断西班牙人与华夏的海上贸易。

    第二舰队前往吕宋岛东边的圣杯南迪诺海峡,拦截从墨西哥城驶来的西班牙运宝大帆船,断绝西班牙驻军的军费支持。

    第三舰队驻扎在宿务岛之西,切断吕宋岛和婆罗洲之间的联系。

    第四舰队拥有盖伦帆船十二艘,四艘快艇,是进攻马尼拉的主力。

    可以说,荷兰人最开始就把南鲁县驻军参战的可能性考虑在内了,而且对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而可笑的是西班牙对此毫无准备,他们在马尼拉只有两艘老旧的运宝船,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装备。得问荷兰人袭来,逼的西班牙人直接把大部分岸炮拆除,装上船去,从而使每艘船上拥有了不下十五尊火炮。

    在荷兰人战船的围攻下,两艘西班牙战船最终被击毁,西班牙残部退进马尼拉城。荷兰人围住城池,四面强攻,但西班牙驻军靠着坚固的城池屡次击退他们。

    但幸运之神这次显然没有站在西班牙人这边,一场大地震席卷了马尼拉,城墙被震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荷兰人从缺口处攻入城中,西班牙指挥官尼尔文竖起白旗,率部向荷兰人投降。

    自荷兰船队从巴达维亚出发,到其最终攻下马尼拉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快的让戚国勇甚至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

    得到消息的韩括震惊万分,最开始议定的计划已完全无法实施。在和手下诸将商议之后,他们在吕宋岛东部绕了一个大圈,最终通过巴拉巴克海峡,在南鲁县登岸。

    在那里,韩括将船队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留在南鲁县,防止荷兰人南下侵入文莱。另一部则东上,驻扎在马尼拉南边的宿务岛,和苏禄国军队一起协防婆罗洲。

    面对突然出现的华夏船队,刚夺取马尼拉的荷兰人也震惊万分,同时也异常谨慎。而韩括也知道双方船队上的差距,更多的依赖沿岸的步卒进行防守。

    双方在宿务岛周边海域爆发了小规模的水战,但都没有投入多少兵力。彼此对轰了几炮,都没有船只沉没。

    但荷兰人控制了马尼拉,以船队封锁了北婆罗洲海域。这样一来,华夏与西班牙的海贸算是完全断绝了,而在宿务岛的韩括的处境也变的艰难起来。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马尼拉当地汉人商人的协助下,戚国勇救出了包括马尼拉西班牙军队指挥官尼尔文在内的上百个西班牙士卒以及他们的家属。

    韩括向尼尔文提出可以让西班牙的运宝船直接航行到琉球,然后在那里进行贸易的建议。

    尼尔文表示认同,但这些事不是他能做主的。

    最后韩括派了一艘海船及五十个士卒,一路护送他去墨西哥城,与之商谈海贸及合作对抗荷兰人的事情。

    其余西班牙士卒则暂时被安置在南鲁县,充当当地水师的教官。

    在留在南洋,还是暂时返回舟山的事情上,韩括最终选择留在南洋继续等待时机。

    他写信给周显,详细叙述了马尼拉海战的经过,分析了南洋荷兰军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只要相持一年,他必能夺回马尼拉,让周显另外指派官员暂代舟山军务。

    周显本来已经同意了此事,但不久之后,王朝先来了一封信。说郑芝龙派遣使者去舟山,约周显共击荷兰人。

    荷兰人占领马尼拉,驱逐西班牙人。不仅阻断了周显与他们的海贸,同时还阻断了郑芝龙的财路。

    甚至在周显有回应之前,郑芝龙的船队已经开始向台湾南部进军。对于这样的情况,周显当然喜闻乐见,下令让王朝先和侯方域配合其行动。

第一百五十章 藩属体系

    荷兰人水军虽然强大,但限于其国土狭小、人口稀少。除非华夏陷入长久的战乱中,长期相持,它在南洋没有丝毫胜算。

    既然郑芝龙想给它一点教训,周显当然乐意配合。至于这次能不能拿下台湾就不在周显的考虑范围内了,至少在他看来,现在还不是好的时机。

    甚至周显内心觉得,拿下马尼拉比收复台湾更加重要。因为马尼拉在手,便可以将苏禄、文莱两国彻底纳入华夏的藩属体系,甚至可以再向南降服马打蓝苏丹国。

    当然,台湾在将来是一定要收复的,这涉及心理上的感受。而且他确信只要收复马尼拉,威逼荷兰人在南洋的统治核心巴达维亚,到时候再出兵收复台湾就是自然而然之事。

    此刻,殖民主义正当其时,先是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英、法两国,但周显内心却不认为这套体系适合华夏。

    殖民主义确实可以在短时间积攒大笔财富,迅速扩充国力,但也必然招致当地人激烈反抗。在国力强盛之时,宗主国可以完全压制他们。但在国力衰落之时,这些殖民地便成了宗主国的负担。

    兴衰之道,每个王朝都难以避免,强盛如汉唐,衰落时也是一地鸡毛。其根本不在于强盛时有多么强大,而是弱时能保全多少国土,为再次崛起储存足够的力量。

    否则像蒙古那样,即使打到欧洲,除了破坏又留下了什么。

    况且无论是南洋还是东海,目前都是小国。连最强大的马打蓝苏丹国所占的地域也不过将来印尼国土的四分之一,其他则分成亚奇、阿鲁、爪哇等国。

    虽然殖民国家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但不得不说让被殖民地区归于统一,这大概是英国这些殖民国家所做的唯一好事。

    像印度、印尼等国都是最后的受益者。

    否则,就印度那样拥有几百种语言,近百个部落王国。等其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统一,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英国曾经做过的事,周显当然不会去做,他甚至希望那些国家越分裂越好。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谁又希望自己国家的周边存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呢!

    无论这个国家是否对自己友好,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毕竟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真正的朋友。

    即使有,也是短暂的,而且会随着主政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周显的规划中,若他主政华夏,会尽量避免周边较大国家对较小国家的兼并,以使每国的实力都在华夏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至于日本、沙俄、印度等可能的大国,就尽全力让其分裂成诸个效果,至少也要遏制其发展。

    将来,是海洋国家占据主导的时代。

    周显无意夺取其他国家的国土,让之变成华夏的殖民地。尤其在华夏周边,他更不愿采取这样的方法。他希望竭尽所能在周边建立一套完整的藩属体系,同时尽力夺取向外的海上航路和港口。

    至于更远的地方,当然是殖民主义更好,毕竟任何时候有个供给主国的奶牛总是好的。

    在周显妄图建立的体系中,在南洋有两个地方是必须夺取的。一个是马尼拉,另一个是马六甲。

    这点,他倒是和将来美国所采取的策略极其类似,不吞并与之相邻的墨西哥,却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以长久维持自国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周显对此并不着急。

    现在无论是在南洋,还是在台湾,让韩括、侯方域他们尽情去做就行了。即使失利,大不了将来再来就是了。

    实际上,受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被荷兰夺取影响的不止周显和郑芝龙,还有南明朝廷。

    张肯堂和黄蜚一起前往广府,一个负责政事,一个负责军事。他们对海贸报以最大的期待,甚至到广府的第一时间就接见了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但现在,他们恐怕只能和葡萄牙人进行小规模的海贸了。

    论实力和航运能力,葡萄牙和老牌殖民帝国和新兴的荷兰有点资本主义的海上帝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同时受影响的还有日本,荷兰人日本各藩在长崎的贸易也被高奇完全阻断,这引发了受益各藩对鹿儿岛华夏驻军的不满。

    因为姚启圣和高奇用联姻的方式拉拢到了伊东藩和平川藩的支持,其他九州小藩也纷纷出来站队,使九州各藩不再是铁板一块。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即使有所不满也只能忍着,毕竟他们任何一个拉出去都是对手。但在岛津光久参与后,事情有了轻微的变化。

    在得知姚启圣将大部分兵卒调往台湾之后,岛津光久请求毛利就隆帮其夺回鹿儿岛。但这次,作为其盟友的岛津光久却拒绝了。只默许他在长岛藩境内招募浪者,却不允许自己的家将和武士参与此事。

    岛津光久七拼八揍,征集了一支三千人的大军。其乘船在鹿儿岛西侧的下岛登陆,准备从路上偷袭萨摩川。

    因为长崎周边从与荷兰海贸中受益的各藩都暗中支持他,岛津光久最初的进军十分顺利,甚至有不少浪人加入了其中。当进入鹿儿岛境内时,他手下已有近五千士卒。

    而在鹿儿岛心向岛津光久的武士和浪人也掀起叛乱,不断偷袭当地驻军。一时间,倒真让岛津光久成了气候。

    等摸清其实力和动向后,姚启圣和高奇决定先派出小股部队向西,不断袭扰萨摩藩军,延缓其进军速度。同时在鹿儿岛境内采取雷霆之势,迅速扑灭境内的各种叛乱。

    最后,双方大军相会于萨摩川西侧的平原上,爆发了最终的决战。

    萨摩藩军八千左右,华夏军六千。不同的是,华夏军有近千骑兵。

    半日血战,岛津光久手下的仆从军因损失过大,不断有人逃跑。而骑兵连续不断的冲阵,彻底动摇了萨摩藩军的军阵,最终促使其崩溃而逃。

    萨摩藩军被斩首近千,俘虏两千余,余部逃向下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