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章 夺扬州2

    因为周显重建了驿道,建立了信鸽传信,徐州和临近扬州的淮安府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但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刘孔和调往定陶,在淮安只剩不到三千士卒,其中有一千还是余留在洪泽湖的水卒。

    他们之所以被留下就因为战力不强,而且只有二十余艘破旧小船。

    徐州是大城,但情况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虽然有大约四千士卒,但都是驻卒,只有少数历经过战事。

    陈王信手下的三千五百步骑都是老卒,也是周显部署在江淮,防备南明军的主力。但从目前看,数量还是太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周显觉得南明在外需要面临闯军和隆武军的威胁,在内派系复杂,暂时应该无暇北顾。

    而清军势大,周显又不得不把大量兵力北移。

    最主要的,是周显觉得以朱慈烺犹豫不决而又仁厚重义的性格,应该不会趁周显与清军相战之时出兵。

    当夏允彝将消息传到济南之时,周显的第一感觉是错愕,接着便是暴怒,当即下令武志英集合在山东境内的所有骑兵南下驰援。

    同时,山东各地也开始积极调兵。

    实际上,周显并没有错估朱慈烺的性格。而且因为朱媺娖身在南京,他更是下旨给堵胤锡让他适时收回襄阳,支援周显。

    只是这次夺取扬州的行动是瞒着他进行的,而策划这次行动的是张煌言。

    之前,堵胤锡离开南京前往湖广赴任之时便向朱慈烺推荐张煌言。

    但张煌言年纪不大,资历也浅,当时并没有引起朱慈烺的重视,只授予他一个翰林院编纂的虚职。

    南明重文轻武,翰林院编纂职位虽然不高,但极其清贵。而且常伴皇帝身边,有一飞冲天的可能,整个明朝很多名臣都以这个官职起步,也不算亏待了张煌言。

    但张煌言只在这职位上待了一个月,便主动向朱慈烺请辞,希望能到军中任职。

    而恰好那时,张名振晋升为总兵,回南京向朱慈烺谢恩。

    两人都为兴明社社员,关系密切。张名振与之相谈,知晓其心中郁闷。便请朱慈烺准许张煌言到自军中担任赞画,满足其以武兴国的志向。

    张名振当日和韩括合力平定黄斌卿,韩括占据舟山,而张名振获得了大量黄斌卿手下的船只和水卒。

    后来,又因为其率船队北上迎接朱慈烺,表达效忠。还在卫护南京,抵挡隆武军过程中立下大功。

    于是张煌言步步高升,已算是镇守一方的大将,而且深受朱慈烺信任。

    朱慈烺对他的请求当然应允,毕竟在他心中,张煌言只是一个二十出头,心志较高的青年官员,远不如张名振这样手握重兵的将军重要。

    实际上,张名振之所以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私心。在其与韩括合力平定黄斌卿过程中,深感周显军将士战力之强悍。

    在周显叛明,很多朝廷大员还认为周显未必挡得住满清之时,张名振就认为满清定然不是周显的对手,大明将来的敌人只会是周显。

    张名振的理由很简单,满清人少,战死一个就少一个。而且他们还是异族,很难获得北地百姓的支持。

    只要周显能稳住局面,徐图进取,北地迟早便是他的。

    张名振多次上书,提出应该对周显多加防备。即使暂时无力北伐,也应该积极招募士卒备战。一旦局势有变,便可趁机北上,顺势拿下整个江淮。

    但这等言论,在外有闯军和隆武军威胁的明廷显然不受重视。

    而且,掌管明廷大权的,无论是史可法,还是高宏图,亦或是姜日广,都是老成持重,重大义,讲规矩的老旧之臣。

    在他们眼中,大义和规矩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认为,大明是朝廷正统,平定叛乱,还于旧都是大义。周显抵御满清,驱逐异族同样也是大义。

    他们视周显为大明叛贼,却难以做出趁周显与满清相战之时,从背后给周显以致命一击的决定。

    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因为他们的决定而最终使满清夺取天下的风险。他们可以为了大义而坦然赴死,却不愿在青史上留下骂名。

    这就是为什么在王朝覆灭之时,大部分士大夫选择自杀殉国,却不愿意拿起刀枪和敌人厮杀到底的原因。

    他们把自己的名声看的比整个王朝的兴衰更重要。

    但张名振的上书也不是完全无用,就如史可法,他虽然不赞同张名振出兵的计划,但也认为张名振的提议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他向张名振秘言,可以提前收集北地的情报,以备将来出兵北伐。

    张名振锦衣卫出身,本想借助锦衣卫在北地遗留下的关系来施行此事。

    但自马吉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后,便彻底摒弃了北地。不仅不再向北地派人,还彻底断了遗留在北地锦衣卫的官饷。致使很多人和大明朝廷断了联系,或直接投靠了满清。

    具体原因就是马吉祥是外调入南京的,在朝内毫无根基,他需要大量金银来拍马逢迎朝内大员,培植自己的亲信。

    而因为前任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投敌,北地大部分锦衣卫都投靠了满清。即使仍旧有联系的,也不能确定他们是否是真的心向明廷。

    因此,马吉祥一刀切,完全摒弃了他们。

    张名振不耻马吉祥为人,但又不得不去求他。甚至通过克扣军饷向马吉祥行贿,获取了北地锦衣卫的名录。

    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张名振当然是想有所作为,但他缺乏一个可靠之人来施行此事。而张煌言忠信精诚,心怀大志,而又智勇双全,正可堪担此任。

    张煌言也的确不负张名振之所望,他承下此事之后便开始积极行动,不仅大量招募细作,遣往北地探查情况。还亲自秘密前往北地,启用了一批原有的锦衣卫。而且还暗中和满清、周显治下的官员联系,引得一些心向大明的旧官旧吏投靠。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夺扬州3

    在这个过程中,张煌言暗自前往北地,游历了徐州、济南、莱州、胶州,甚至还前往与满清势力范围相近的定陶和德州。

    这一趟行走,张煌言看到了一幅不属于乱世的秩序和繁华,内心深受触动。

    最后,张煌言在心底默默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让周显击败满清,大明恐怕也距离覆亡不远了。

    南回之后,张煌言和张名振详谈了此事,并将南地得到的情报做了一个汇总,秘密奏报给了史可法,并由其上呈给了朱慈烺。

    在奏折中,张煌言极力说服朝廷趁周显与满清相战之时出兵北进。夺取以扬州为重点的江淮地区,稳固长江防线。

    后来,堵胤锡携牛金星返回南京,张煌言又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堵胤锡。

    堵胤锡明白张煌言的担忧,但提醒他此事现在时机未到。应当慢慢等待,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等安抚了张煌言,堵胤锡却在另一方面开始了积极行动。

    他私自去拜见了史可法,提出自己可以让出湖广巡抚一职,只掌兵权,不管政务。同时,答应在收降湖广闯军之后,会将汇集于武昌的大军一分为二。

    其中半数士卒会跟随他北进收复襄阳,剩下的一半会交给左梦庚。让他继续镇守武昌,掌管北伐军的后方,并防守长江中游的安全。

    朱慈烺迎娶左羡梅,左梦庚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大明的国舅爷。

    堵胤锡将半数军队交给他,就是把这一半军队交还给了朝廷。再加上让出湖广巡抚,大军粮草由朝廷控制,也等于自己所率的大军完全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这样一来,堵胤锡将来必定面临各种各样的限制,但却也以此释了朝廷的疑心,让很多抨击他拥兵自重的官员再无可以指责他的理由。

    做出这样大的让步,堵胤锡提出的唯二条件就是让张煌言进入十团营担任一营主将和让忠贞营置于他的指挥之下。

    在乱世,人心思变。上到皇帝王侯,下到百官黔首都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情绪中。

    堵胤锡当然明白若是由自己统率所有湖广大军将更利于其收复襄阳,但也明白拥兵自重一定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他认为,与其将来受多方掣肘,还不如放弃部分兵权来显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

    但张煌言不同,他只有二十多岁。虽然在同等人中也是天才级的人物,但所历经的事毕竟太少,而且有着年轻人的固执和坚持。

    堵胤锡的话也只是让张煌言稍微安分了一段时间,接着又开始了行动。

    在十团营新兵的招募上,他尽职尽责,每个兵卒都由他亲自挑选。通过张名振,他不断向北方派人,以便随时掌握北地的情况。

    通过原先遗留在北地的锦衣卫,心向大明的官员、士绅,再加上新派去的。在很短时间内,张煌言便建立了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

    虽然还不完善,但比着以前对北地的一无所知却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通过同为兴明社成员的方以智,张煌言和韩赞周、卢九德等人连上了线。

    他们两个,一个是内侍总管,一个是京营提督太监,都手握重权。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叛明自立的周显极其不满。

    张煌言还结交了曾背离周显,同为十团营总兵的谈震彩。以及曾担任总兵,在山东临沂地区极具影响的杨家的领头人杨御藩。

    谈震彩在周显前往登莱之前就是墨营守备,五德营之一的仁字营就是以他原先统御的墨营为基础建立的。

    他虽然离开,但留下的众将士都曾在他手下效力。况且,其子谈时迈目前就是周显手下的统兵大将。

    张煌言通过谈震彩,确定了一些可以拉拢利用之人,并暗自派人与之联系。以便得到周显军的情报,明确周显的进军方向。

    而杨御藩所在的杨家在临沂背景深厚,也能为之提供不少帮助。

    很快,堵胤锡顺利了收降湖广闯军,隆武军也接受大明朝廷的招安,形势看似朝着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张煌言得到的情报。

    姜瓖所率的清军依旧三面包围着大名府的治所元城,周显已经陆续向黄河北岸增派了大约六营兵卒,想重新巩固黄河北岸河南三府的意图十分明显。

    在德州,杨衍率部北进,成功拿下了沧州,前锋骑兵甚至袭入天津近郊。在青县附近,三万周显军正和唐通和白广恩所率的数万清军对峙。

    在临清之北的衡水、新河一带,吴元吉与清军数番大战,双方损失都很大。

    在丁家道口,刘孔和率领的定陶和徐州士卒数次试探性强渡黄河,但被博洛所阻。

    多点开战致使徐州、济南兵力空虚,周显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已无多少。虽然山东各地都在招募士卒,但这些士卒要形成战力尚需很长时间。

    张煌言认为时机已到,若是这次放弃恐怕再也不会有。他数次秘密上书朱慈烺,想要说服朝廷出兵收复扬州,但都没获同意。

    最后,张煌言实在等不及了。他说服了张名振,让其同意绕过朝廷私自出兵,来一个先斩后奏。

    张名振心怀壮志,虽然明白私自出兵的罪过,但在张煌言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了此事。

    张煌言的计划成功了。在基本上没付出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就成功进入了扬州,而且还以朝廷的名义调动了郑鸿逵来援。

    同时,南京城内的马吉祥也配合开始了行动。他做事的能力虽然比不上他溜须拍马的本事,但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行动力还是有的。

    张煌言知道马吉祥早就看中了南京城内那些由北地人开办的商铺和钱庄,就以此为诱,说服马吉祥参与他们的行动。

    马吉祥性格圆滑,当然不愿。但当韩赞周出面后,他便以为这是朝廷的旨意。而且他对那些钱庄和商铺早就垂涎已久,就同意参与此事。

    在张名振出兵扬州的时候,马吉祥以阴谋叛乱、私通敌寇的名义查抄了数十家商铺,逮捕了数百人。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夺扬州4

    一夜之间,扬州、南京相继陷入动乱之中。

    虽然马吉祥严格控制了事情的规模,但这么大的动静依旧引起了皇宫内的朱慈烺的注意。

    一夜无眠,全城戒严。

    天快明的时候,史可法带马吉祥去见朱慈烺,向其面呈了扬州和南京城内的情况。

    朱慈烺先是吃惊,接着便是难以遏制的愤怒。在外将领私自出兵,视皇帝于无物,这和谋反有什么区别。

    但在史可法,以及韩赞周等人的劝服下,朱慈烺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后,高宏图、姜日广、钱谦益等朝内众臣先后到达。

    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默默的把这两件事串联到一起,绝口不提张名振和马吉祥的恣意行事,而把原因归结于周显意图在南方掀起叛乱。

    这里面原因各不相同,但无疑,他们都将周显当成了大明的敌人。

    面对群臣这样难得的共识,朱慈烺突然也有点犹豫。他没有立即处置此事,而是令史可法尽快探清扬州那边的情况。

    但史可法还未派人出发,张煌言便回到了南京,送上了两封信。

    一封是张煌言和张名振的请罪疏,言说他们出兵的理由。还有一封是二人共同的建言。他们提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方案,既然已经夺取扬州,就应该和周显彻底翻脸。

    除了完全夺取扬州之外,他们还提出应该趁此机会,大明船队顺长江直下,直接夺取长江的入海口处的崇明岛。

    同时,由杭州出兵,拿下舟山岛。

    这两地,都是周显设立的向外海贸的交易点,也是周显在沿海的两个据点。

    若将来周显出兵向南,崇明岛和舟山群岛就可能是其进攻的前沿,也是对大明威胁最大的地方。

    如果掌控这两地,以后的海贸就可不再依靠周显,而是由大明独自施行。所得的金银正好可以用来补充大明的赋税。

    在信中,他们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

    黄得功部西调,会和郑鸿逵部,顺江而下,直取崇明岛。

    由浙东督师朱大典统杭州、绍兴、宁波之兵,直达定海,阻断舟山与内陆的一切联系。同时传令在泉州的郑芝龙率船队北上,断绝舟山军在海上通路。

    和夺取扬州一样,张煌言的计划激进而有效,但似乎和他阻止阮进进攻在扬州的周显军有所不同。

    其实,张煌言并不是不想进攻,而是他知道这样的决定应该由朝廷来做。

    进入扬州,还可以说是漕丁作乱,不得不进入。但若是进攻城内的周显军,那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后续的责任他和张名振都承担不起。

    在朝廷未有决定之前,张煌言仍保留了将来和周显持续和平共处的一丝机会。若是朝廷决定不与周显翻脸,至少还有转圜的余地。

    但张煌言从心底觉得,朝廷应该趁此机会为大明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但这样激进的建策显然不是目前的朱慈烺以及大明朝廷内的那些众臣所希望的。

    正在大明朝廷犹豫之时,三千骑兵在武志英的率领下已经到达了扬州近郊,使当地周显军的总兵力达到了近八千。

    虽然在兵力上,明军仍然占据优势,但周显军中有三千五百骑兵。若真的开战,明军难有胜算。

    面对夺取扬州已成定局的局面,朱慈烺也只能选择暂时妥协。他没有下旨追罪张名振和张煌言二人,反而传旨给黄得功,让他出兵增援张名振。

    但对于张煌言和张名振那个激进的建案,他依旧没有采纳,反而要张名振将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好不要与周显开战。

    对于这次事件的定义,也成了周显意图在南地掀起叛乱,而张名振和马吉祥及时出兵,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张煌言回南京面见了朱慈烺,向他阐明自己出兵夺取扬州的理由,表明周显目前没有和大明开战的条件。

    但很快,一件事便狠狠的打了他的脸。

    因为一个新消息传来,三营步卒从济南出发,向扬州而来。

    落叶随着秋风飘下,地上一片金黄,很是萧瑟。

    周显穿了一件便服,坐在案几前。看着远处屋子内应考的士子,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宋祖乙在旁侧道:“督帅,这次山东六府,总共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位士子参考,最终录用三百六十人。和以往只写一篇八股文不同,这次还增加了计算、问策两科。除了文章之外,计算和问策都设置了九十道题,到时候按评分高低录取。”

    周显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道:“翻一倍吧!”

    宋祖乙愣了一下道:“督帅,什么翻一倍?”

    周显抬头看了他一眼,“我说录用的士子人数,翻一倍,七百二十人。”

    宋祖乙面露吃惊,“督帅,能有那么多官职给他们吗?”

    周显笑道:“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的。”

    看宋祖乙有点疑惑的样子,周显接着道:“我们应该为将来做点打算了。”

    宋祖乙心中还有点不太明白,但也没有再追问。

    又叙了会闲话,周显抬头问道:“应该快结束了吧!”

    宋祖乙看向旁边摆在案几上的香炉,“还有半柱香时间。”

    周显有点疑惑,“不是给你们准备了钟表吗?怎么还用这个?”

    宋祖乙露出一些尴尬的笑容,“众官都说用不习惯那东西,说它不一定准,还是喜欢用老祖宗留下的这……”

    周显无奈的摇了摇头,“时代在变迁,人也应该学会变,更要学会适应。”

    宋祖乙脸色微变,连忙道:“属下知错了。”

    周显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笑着摆了摆手,“这算什么错?宋知府,你这人就是太忠厚老实了。论见风使舵,看人眼色,你比着你的那个老泰山可差远了。”

    宋祖乙脸色一怔,心中不明白周显这是在称赞还是讽刺孔胤植。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下管鲁钝,很多地方都不如人。多蒙督帅不弃,委以重任。下官必竭尽全力,办好督帅交待之事。”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万世孔家

    周显笑了笑,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倒是让自己不好再说什么了,遂转移话题道:“听说孔胤植最近身体不太好?”

    宋祖乙点了点头,脸色间有点担忧。“岳丈大人之前突遭风寒,初时并没有在意,但后来越加严重,现在已经无法起床了。”

    周显点了点头,“等此间事了,你请假去曲阜一趟,代我去看看他。威尔斯虽然是西夷,但医术高超。王琛曾是先帝的御医,医术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你去时可以带上二人,好好为之诊断一番。”

    宋祖乙脸带感动,“下官代岳丈大人谢过督帅。”

    周显摆手道:“宋知府,我刚才翻阅了应考士子的籍贯和姓名,发现来自曲阜孔家的寥寥无几,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宋祖乙面带犹豫,没有底气的回道:“属下并不清楚,或许……,或许是因为下官是主考官吗?他们不愿……”

    周显笑着看着他,“不愿瓜田李下,授人以柄吗?连举贤不避亲都做不到,你这个知府可不太称职啊!况且你只是组织了这次应考,最后的评定又不由你做主,你又担心什么呢!”

    宋祖乙脸色尴尬,没有回答。

    周显接着道:“我看不是因为你是主考官,就算是,也只是原因的很小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孔胤植不愿让他们孔家人在我这里为官吧!”

    看宋祖乙脸色难看,周显知道自己猜对了,便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缓声道:“宋知府,你去曲阜之时,替我给孔胤植带些话。”

    “督帅请吩咐。”

    “历代帝王因为尊奉孔老夫子而对孔家多加优待,不断增加对孔家的赏赐,现今曲阜的八成田地都是孔家的,在其他地方也有百万亩之多的良田。孔家子孙在曲阜有数万之众,就算这些人什么事情都不干,每个月都能领取一定量的粮食和银子。论传承和延续,孔家无疑是天下第一大家族。就算是帝王之家,也难以与之匹敌。但孔家这样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是孔老夫子身体力行,为天下百姓行走于诸侯之间,推行仁义。是有教无类,为普通士子提供一条进身之道。是孔子弟子开枝散叶,播撒礼仪于后世,使孔老夫子成为万世师表。但试问,当今之孔家配的上这样的地位吗?”

    周显声色俱厉,“李自成刚入京师,孔胤植便上劝进表,意图改换门庭。乱世饿殍遍地,孔家不思赈济灾民,却趁机加税,压榨租户。在地方,孔家人横行霸道,欺压良善,示朝廷律法,官府军吏于无物。这累累罪行,放在普通人家,恐怕早就被诛杀九族无数次了。但孔家就是孔家,没人动的了他们,也无人敢动。因为他孔家是天下文脉之所在,孔家人虽然不争气,但孔老夫子这万世师表的地位却应该一直持维持下去。”

    周显扭头看了宋祖乙一眼,“但天下百姓养活了孔家了两千年。他们不应该做点什么来回报天下百姓吗?”

    周显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清茶,“我明白孔胤植的担忧,不就是因为现在我只是一地诸侯,而不是天下之主。他不想让孔家人出来为官,以防将来我失败之后,他孔家也因此而受到牵连吗?但他是否想过,自孔老夫子之后,他孔家出过几个足以名留青史之人?其子孔鲤算一个,孔融孔北海也算一个,然后就没了。上千年的传承,几十代人,能说的出的名人比寻常家族更少。难道,他们就从来没想过这是为何吗?”

    还未等宋祖乙说话,周显便继续说道:“因为他们过的太安逸了。天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可享受最好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向上奋进?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周显放下茶杯,“现在我在山东施行摊丁入亩,按田地众寡征税,而不是人丁数量。同时,还废除了举人、进士和士绅免税免赋的律法,对所有人施行同等征税,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他孔家。现在孔家一年的缴税额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吧!你那位老丈人,表面看似对我恭恭敬敬,但实际上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吧!”

    宋祖乙知道自己不能再不说话了,忙道:“督帅说笑了。我岳父他……”

    周显摆手制止他往下说,“你不必多做解释,事实怎么样我比你更清楚。不但是他,现在山东十之七八的读书人恐怕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大明立国以来享受的好处突然没了,要和普通百姓一样纳粮、纳税,是我也会想不开,也会有抱怨。山东是孔孟之乡,读书人的比例本就比其他地方要高,但山东六府,这次来应考的只有一千六百多,恐怕也是借此想向我表示他们的不满吧!”

    周显无奈的摇了摇头,“读书人应该明礼仪,识大体,但他们怎么就不清楚。他们缴粮纳税,最多日子过的稍微苦一点。但这世上多少人挣扎在死亡边缘,为一口饭卖儿卖女,而最终仍旧被活活饿死。

    “好吧!”

    周显自嘲道:“他们不愿出来,我不强求。他们想不通,就慢慢去想。我不着急,我一点都不着急,弄的好像我求着他们出来为官似的。你去时我刚才说的话带给他,同时告诉他,摊丁入亩这样的政策我会坚持推行下去。若他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能养活孔家那几万人口,我当然也没意见。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应该像孔老夫子那样身体力行,为这天下百姓做点实事。”

    周显抬头看了宋祖乙一眼,继续说道:“我不会对他们特别优待,但会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这天下本就应该这样,能者多得,出身并不应该决定一切。”

    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三声清脆的铃响。

    周显起身,沉声道:“考试结束了。走吧!去看看那些应考的士子,他们才是这天下真正的栋梁。”

第一百二十六章 相谈3

    齐鲁学院,也是以前的德王府。

    大院内,灯火通明,亮的如同白昼一般。数百张八仙桌依次排落,几十个杂役忙碌着把各色食物摆在桌面之上。

    四荤八素两汤,共十四道,冷热搭配,荤素适当。这样的标准虽不算很高,但在乱世也足以算的上奢侈。

    宋祖乙看已经准备的差不多好了,吩咐身边一位身材清瘦的中年官吏道:“你去请那些士子过来吧!让他们依次落座。登州送来的那些果酒,一桌先上一罐。私下嘱咐他们一句,这酒虽好喝但后劲大,万不可多饮。十数年苦读,只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可不要因为醉酒而误了以后的前程。”

    中年官吏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另一个青年官吏开口问道:“宋知府,下官是不是现在就去请督帅他们过来?”

    宋祖乙摇了摇头,“你在这里盯着,我亲自去请督帅。”

    远离热闹大院,稍显安静的一处偏房内,周显,万元吉,李岩相对而坐。

    李岩端起桌上的茶杯,呷了一口清茶,“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开封城内将士们的口粮已经减半,但即使这样,最多也只能再支持两个月。若是在两个月内还不能解开封之围,就算清军不攻城,开封恐怕也守不住了。”

    周显皱了皱眉头,问道:“那高夫人做出决定了吗?等解围之后,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我军的收编?”

    李岩道:“据顾君恩说,高夫人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但高一功、田见秀等将却不同意。他们提出集合所有兵力,率部突围。但此举又得不到城内的那些文官武吏的同意。他们觉得闯军靠着开封坚固的城池尚能支撑,若是出城,瞬间就会被占据优势兵力的清军击溃。他们提出的方法是派人与清军议和,以暂时投靠满清来换取他们退兵。”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高一功、田见秀他们是闯军旧部,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历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觉得只要突围出去,无论损失多重,都有再起的机会。

    所以,他们支持率部突围。

    持不同意见的是后来那些投靠的大明官将和闯军占据河南之后启用的官员士绅。

    他们多是本地人,在开封周边多有田产,不到迫不得已,他们绝不会轻易离开。最主要的是,他们平时养尊处优,上不能骑马冲阵,下不能提刀杀敌。即使突围出去,他们也不觉得自己能受得了那种颠破流离之苦。

    他们中真正忠于闯军的并不多,更多只是武力之下的妥协。只要能维持自己的利益,不管投靠满清还是归附周显,他们都可接受。

    沉思了片刻,周显抬头问道:“清军围困开封已近半年,看着即将告破,他们岂会因为城内守军的几句话就轻易退兵?而高一功、田见秀等人的意见更不可取,出城之后一马平川,他们不会不知道自军不是清军的对手。况且,即使他们侥幸能突围出去,他们又能去哪里?陕西、河南、山东,还是淮南?一群残兵败将,能抵得过哪部势力?”

    周显看了李岩一眼,接着道:“李自成虽不受普通士绅待见,但天下的穷困百姓都十分支持他。以前李自成还在,无论当时损失有多惨重。只要打出闯王的旗号,很快就能拉出一支大军。现在李自成已死,试问他们谁有李闯王那样的威信?他们应该知道除了投降满虏,他们只有我这一路援军。高一功、田见秀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我只是奇怪,难道我提出收编他们的方案就那么让他们难以接受吗?”

    李岩淡淡一笑,“他们是领兵之将,若是没了兵,他们又能算什么?说到底,你是大明旧将,他们是反叛之民,他们对忘荃你的保证并不相信。即使有我在中间做保,他们觉得这仍旧不够。”

    周显想了片刻,点头道:“也是,但我好像也无法给他们更多的保证了。”

    李岩犹豫了片刻,说道:“忘荃,顾君恩倒给我说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若是照他说的办,或许不仅可以解决此事,还能获取那些闯将的完全效忠。”

    周显顿时有了兴趣,“你说。”

    “闯王有一女,名叫李翠微,现年十七,已经到了婚娶的年级了。”李岩说完这句话便闭口不言,静静的看着周显。

    周显脸色微变,指了指李岩,又指了指自己,“你是说我?和她?”

    李岩点了点头,“只有通过联姻,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不是外人,才能在将来心甘情愿的为你效力。闯军人数众多,山头林立,军纪又不好。若收降了他们,你必定会大量裁撤兵员,他们到时候还能心安吗?但若你娶了李翠微,这情况就不同了。他是闯王留下的唯一后嗣,高一功是其舅父,田建秀、刘体仁是跟随闯王多年的闯将。到时候由他们支持你,你想怎么做都行。”

    周显抬头看了万元吉一眼,发现后者十分玩味的看着自己。“万先生,你认为呢!”

    万元吉笑了笑,“这事还得你自己拿主意,老夫可不便说话。但有一点,先帝殉国之前可是把坤兴公主许配给了你。即使你决定与李氏联姻,也应确保坤兴公主的正妻地位。林泉,你觉得呢!”

    李岩想了片刻,点了点头。“万先生所言极是。”

    看周显没有说话,李岩继续说道:“忘荃,我和翠微平日接触不多,只见过其几面。单纯说长相,她绝对优于大部分女生。论其他的,我不敢多说。但红儿一直对她的这个义妹赞赏有加,认为其温婉良善,谦逊有礼,是难得的良配。我是想……”

    周显摆了摆手,沉声道:“若能收服十万闯军,她即使是丑妇又如何?但另一方面,我不能辜负媺娖。你就按照万先生所说的,和顾君恩相谈吧!”

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身为诱

    李岩看周显同意,面露喜色。

    身为闯军旧将,他当然希望周显能和李翠微联姻,以报李自成的知遇之恩。最主要的是,他也想给近十万闯军寻一个好的出路。

    李岩站起来道:“那我现在就去找顾君恩。”

    周显摇了摇头,“不急,我还有事要和你商量。”

    李岩坐下,看周显没有说话,眉头顿时蹙了起来。

    周显道:“林泉,我决定了,这次由我亲自前去开封,外面的战事由你全权负责。”

    李岩脸色顿变,万元吉脸色也阴沉了起来。“忘荃,你想好了吗?你这可是在冒险。”

    周显坦然道:“若是能将多铎所率的十余万清军拖死在中原,那这险就值得冒。况且,开封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万元吉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围城近半年,你能确定城内没有人与城外的满虏暗中联系吗?若你出事,那北地怎么办?山东和辽东的这十几万将士怎么办?”

    周显沉默了片刻道:“辽东有宁宇在,足以牵制尚在辽东的清军。山东有万先生你在,也足以压服山东境内的文武官员。若我真的不幸出事,就请万先生你写一封降表,将山东和辽东交给大明。总之,绝不可让满虏统御中原。”

    万元吉脸上露出错愕的表情,喉结抖动了一下。沉默了好半晌,开口问道:“你这是已经决定了吗?”

    周显点了点头,“开封城内的闯军在死扛,城外的清军又何尝不是?数月的围城,近两万旗兵,十数万汉兵,每天的消耗岂是一个破败的河南能支撑的起的?若我军出兵,多铎在形势不对时直接向西撤回洛阳,依靠那边的坚关险隘来阻挡我军,我军将来西进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我入城,以自身为诱,多铎西撤之时就会有所犹豫。只要他耽搁一段时间,我军就可彻底截断他的西撤之路。”

    万元吉摇了摇头道:“即使能如此,此举所冒之险还是太大。为何就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让林泉入城?”

    说完,万元吉看向李岩,解释道:“林泉,我并不是说你不重要,一定要你去冒险。只是忘荃所系太大,我认为你比他前去更为恰当。”

    李岩轻轻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忘荃,我也不支持你前往开封。我看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由我前去,你留在城外指挥大军。八万余大军的调动,而且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这是一场难得的大战。若是下面的将领不对指挥者绝对信任,到时候如何执行命令?我投到你这边的时间并不算久,恐怕到时候也难以指挥的动刘孔和、吴元吉、杨衍等大将?你留在外面,更为适合。”

    周显沉声道:“我会提前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完全服从你的指挥。若他们不听,你可以随意处置,斩了他们都行。他们不是我的家将,他们手下的将士也不是他们的私兵。全军将士应该唯令是从,而不是只听我一人之令,这从来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看两人表情严肃,周显笑了笑,说道:“况且此战我军计划了那么久,各将之间的配合并不多。只要他们做好自己的事,这一战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我军能否能在和清军的野战中取胜。”

    周显顿了一下,接着道:“我算来算去,始终都觉得我们在兵力上还差了一些。开封城内尚有数万可战之卒,在睢阳城和商丘城内也有近三万士卒,若能说服他们参战,那才可确保此战的胜利。我入开封城,也是想以自己作保,来换取城内闯军将士的完全信任,让他们为我效力。”

    “此事我同样可做,而且我比你更能获取他们的信任。”李岩争辩道。

    周显勾了勾嘴角,“但你不是我,你不是主将。你是闯军旧将,深受他们信任,他们不信任的是我。一个让他们接受改编的提议,他们就宁愿突围出去吃土都不愿意接受,更奢谈让他们付出巨大伤亡去参加一场胜负难料的大战。所以,必须是我去。”

    万元吉脸色难看的摇了摇头,“忘荃,我们没必要打的这么急啊!辽东现在是步步推进,山东也和清军成对峙之势,没必要为了收降几万闯军而置自己于险地啊!因为你一旦出事,将来将有很多不可预测之事。”

    周显摇了摇头,“万先生,我不是为了开封城内的几万闯军,而是为了天下大势冒险。你要知道,鲁西可是无险可守的。若失去了中原,清军东进,山东这片最为富裕之地便会在战火中沦为灰烬。到那时,山东这十数万大军要靠什么养活?即使我们次次取胜,有着兵员和财赋优势的清军也会逐渐压垮我们。况且,还有南边呢!”

    周显没有继续说,但万元吉明白了,周显对南明一直有所戒备。而这次他们夺取扬州,也说明周显的戒备并过分。

    万元吉沉默了片刻,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便没有再劝。

    李岩又争辩了几句,但每次都被周显堵了回去。他最后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那让红儿和你一起去吧!她是高夫人的干女儿,在那边也有很多熟识之人。或许可以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她手下的那四营士卒训练良久,所用也是最为犀利的启明枪,这一次大战,她跑不掉。让红姐姐率两营火兵和一营炮兵以运粮的名义先行前往阳武,协助陈子龙。等我到时,再随我一起入城。”

    说完这话,周显转向万元吉道:“万先生,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会留下三营机动兵力来卫护山东,在济南部署的只有数千驻兵。剩下的一营士卒,我就交给你了。可以对外宣称他们是新募之兵,放置在济南外围的历城。若到时候有人想趁济南兵力空虚作乱,就立即调用他们进行平叛。”

第二百零八章 以身为诱2

    万元吉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周显之前在各地积极募兵,现在整个山东已经新招了新卒。但这些士卒都为新卒,而且训练不足,毫无战力可言。

    虽然周显从军中调用了不少老卒来统率和训练他们,以增强他们的实力,但时间太短,也只是使他们比普通乡民强上一点。

    按周显的说法,他们属于预备役,是第二梯队。

    在他们训练未完成之前,只有前线损失惨重,战事极其不利之时。他们才会被补充到前线,编入军中,和那些老营士卒一起作战。

    而这个训练时间,周显定的是四个月。

    在这之前,他们的任务就是以营或者更低的千人队为单位,驻守在山东各个州县,训练的同时也维护当地的治安。

    等敌袭来之时,他们的任务就是紧守城池,等待救援即可。

    周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替代原先驻守各地的老卒,以将尽量多的老卒聚集到一起参与这一场即将开启的大战。

    除此之外,还有三营步卒和一千骑卒在山东充当机动兵力。他们都是精锐老卒,目的是为了应对山东可能发生的乱事,以及防备南明可能的进攻。

    另一方面,一旦前线战事失利,他们也会担负起抵御清军侵入山东的重任。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河南战败,也不至于一溃千里,从而为将来的再起留一些机会。

    永远都留有后路,这是周显历来的作风。

    按照计划,这部机动兵力会被分成两部。一部部署在战略要地徐州,另一部部署在兖州,以便随时支援四方。

    济南作为山东省府,但因为处于后方,部署的兵力反而不多,只有数千新招募的士卒和一个千人队的老卒。

    万元吉就曾对此提出过看法,现在周显决定新增一营士卒驻扎在历城,他顿时感觉安心了不少。

    “忘荃,你什么时候出发南下?”万元吉开口问道。

    周显道:“就今晚吧!让章怀率三百骑兵随我一起。林泉,你三天后,等安排好了这边的一切喉再行南下。”

    李岩点了点头,“嗯。”

    这时,门外亲兵进来,向三人拱了拱手,面向周显道:“督帅,宋知府来了。”

    周显起身道:“林泉,那边好了,我先过去应付一下,你去准备吧!万先生,你和我一起去见见那些士子。”

    周显跨步入席,所有的士子都起身向之行礼。行到座位,周显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提高声音笑着道:“诸位此次前来应考,今日结束。无论来日是否高中,你们都比普通百姓强了不知多少。说你们是天之骄子、国家栋梁也不过分。诸位举杯,我在这里祝诸位今后前程似锦。”

    众人站起来,举杯齐声道:“谢督帅。”

    周显一饮而尽,旁边的杂役连忙为之添满。他端起酒杯,继续说道:“曾有人问宋代大儒张载,读书是为了什么?他当时没有回答,思考了良久,在自己的著作《诗书》中写下了四句话。诸位中有知道是哪四句话吗?”

    其中一个座位靠前的士子连忙起身,向周显抱了抱礼道:“学生知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

    周显鼓掌笑道:“对,就是这四句话。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宋代真宗皇帝赵恒在劝学篇中所写的,也同样是四句。你是否也知道?”

    那士子面露难色,迟疑了片刻道:“莫非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这四句。”他的脸上带着一些犹豫和疑惑,因为这四句话虽是大部分人读书的目的,但说出来却有一些尴尬。

    周显再次鼓掌,笑着称赞道:“不错,正是这四句。如此博览群书,想来你这次必定在孙山之前。”

    那士子微微欠身,绷紧了脸,却不知如何回答。

    周显摆手示意他坐下,接着道:“我不知诸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是希望为了前面的多一点,为了后面的少一点。如此,天下百姓就有福气了。我还想起一事,当时先帝还在人世,向当代大儒刘宗周发问,如何实现天下太平?我当时因是太子陪读而在当场。念台先生借用了岳少保的话作答,‘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周显扫视了一圈众人,“今日想起,依旧是振聋发聩。先帝宵衣旰食,恭简辛勤,却改变不了京师沦陷,天下覆亡的结局。我后来无数次思考,想要找到大明覆亡的原因。发现先帝行事虽有过错,但也不至于亡国身死。最后我逐渐想明白了,大明之所以覆亡,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吏治早已败坏,使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以及百姓的支持。”

    看着疑惑的众人,周显淡淡笑道:“你们不信吗?闯王李自成兵败潼关之时,只有十八骑随他突围而出。但一年之后,却能率领近四十万大军围攻开封。试想,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天下百姓愿意舍生忘死跟着闯王造反,而不愿协助朝廷平定叛军?因为跟着闯王尚有一丝活路,跟着朝廷走,只有死路一条。先帝宽仁,数次下罪己诏。但我看,他最大的罪过是无法将自己的诏令下达到地方。”

    周显顿了顿,“他要求文官不爱财,但地方贪墨严重,***者遍地都是。他要求武将不畏死,要为国奋战。但大明的将领们却忙着贪墨军饷,杀良冒功。遇到敌寇来袭,百里之外就一溃而散。文官爱财,武将惜命,才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否则我堂堂华夏怎会让一个辽东小族窃据京师,眼看还有夺取天下之势。”

    周显不理会陷入沉默的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天下的基石不仅在朝廷,还在于地方,在于你们这些识文断字,即将奔赴各地为官的栋梁之材。”

第二百零九章 士子选用

    说完,周显放下酒杯,伸出右手。

    在旁的宋祖乙连忙上前,递上一纸叠。

    周显顺手打开,缓声道:“这次官府会从你们之中挑选出七百二十人,前三十名为一等,中间一百二十名为二等,剩下的人为三等。其中一等三十名可直接授予官职,不高,从七品辅官或者正八品正官做起。二等的一百二十名也会直接授予官职,为从八品辅官或者正九品正官。位列三等的不会直接放到地方为官,由官府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你们进行安排。”

    大概没料到周显会录用这么多人,底下一片糟杂的议论之声。

    过了一会,其中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士子站出来道:“督帅,以前高中三甲者,若是外放为官,一般都会授予知州,甚至是更高的官职。但听您刚刚所言,一等前三十名最高者却只能授予从七品辅官,就是说比着知县还不如。不知……”

    周显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这不难理解吧!毕竟我目前所占据的地方只有山东、河南三府,以及辽南部分地区,暂时没有那么多官职授予你们。况且,你们真觉得以前那种通过一次考试来授予你们***的方式合理吗?你们之前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之事,你们真的知道如何为官吗?那不过是赶鸭子上架而已。况且那也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待遇,大部分人高中之后就会留在太学之中,只有官职空缺的时候你们才有机会补缺。这一等,有的时候就是十几年。看着自己满腔才学却没有用武之地,你们心甘吗?”

    周显转头看向下面的众人,“官府现在授予你们的官职虽然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官职。也是想通过这样让你们从底层做起,慢慢积攒经验,慢慢学会如何当官,如何为百姓做事。我知道你们的担心,大概觉得一旦自己到了地方就再无高升的机会了。这点,你们完全可以放心。今后,地方政绩会半年一考核,而战时,这个时间只会更短。只要你们足够出众,相信很快就会脱颖而出。能者上,不能者下,这便是今后的取士之道。”

    说到这里,周显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这样还是太慢,觉得你们值得被授予更高的官职,我还有另外一条路指给你们。宴后,宋知府会给你们一张纸,上面有些东西要你们自己填写,有你们的籍贯,年龄,擅长之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便是问询你们意愿为官的地方。”

    那名士子又问道:“不知道督帅所说的为官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这难道不是由官府指派的吗?”

    周显摇头道:“以前是,但我想改一改这样的规矩。毕竟现在是乱世,同为七品知县,有些地方享福,有些地方受苦。有些地方百姓好管,天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能获取好名声。有些地方民风剽悍,天天忙的不可开交却受人指责。这公平吗?必是不公平。所以,这规矩得改。”

    周显看他们脸带疑惑,继续道:“若是你们想在山东境内为官,就按照上面所说的规矩分配官职。但若是在山东之外,例如辽南,河南这些随时可能发生战事的地方,或者舟山、台湾等沿海诸岛,抑或是南洋的一些地方,在授予你们官职的时候会直接提升一级,甚至是两级。例如刚才所说的一等三十名,至少直接授予七品县令,知州也未必不可能。所以说,选择权在你们手中,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冒险,为自己搏一把?”

    周显看着那名士子,笑着道:“这位士子,如果普通人,一般不会去关心会授予三甲什么官职,想来你必是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知道自己必然高中。我也希望你能高中,但更希望你不仅有写文章的才能,还有做实事的能力。”

    那士子沉吟了片刻,向周显深深的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周显转向众人道:“这个事情对于你们来说是大事,也不必那么着急做出决定,这榜三天之后才会发放。考虑到你们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士子,所携的金银盘缠不多。接下来一个月内,你们在济南的食宿全部由官府承担。另外,官府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礼包,就是这个……”

    周显转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布袋,从里面向外掏东西,一边掏还一边说道:“这里面有一个砚台,是黄河澄泥砚。有一只毛笔,小楷狼毫笔。这两个都是济南文汇坊制作的,平时十两银子都拿不下来。官府新印发的邮票十枚。只要把它们粘在信封上,就可以通过驿站进行免费寄信,只不过目前只限于山东,河南、辽东等驿站能到达的地方。此外,还有官府新发行的银元三枚。一枚一两银的,两银的。数额不多,但省着点用也足够你们一段时间的开销了。”

    听下面一片赞叹之声,周显接着道:“我希望你们不要那么着急离开济南,可以趁这段时间看看济南的风光,看看本帅治下的百姓。近的可以去看看大明湖、趵突泉、铁公祠,远的可以去登登泰山,看看朝阳落日,好好的放松一下心情。当然,我的目的不是这个,真正的原因是接下来官府会逐渐发布一些告示,里面有官府各个部门招募人选的信息。”

    其中一个士子站起来,“请问督帅,您说的各个部门,指的是六部吗?”

    周显摆了摆手,“不一定。有济南讲武堂招募学员的,只要你们能够结业,以后会直接分到军中担任赞画。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进入讲武堂,不仅不用交任何费用,还可以直接拿军饷。有山东六府的学院来招选先生的,用以教书育人。有莱州炮厂、船厂的,将来学习火炮、船只的铸造制作之法。还有其他一些其他部门的,如农部育种栽培、工部的天文测向、户部算术计量等等。你们中若是对此感兴趣的,都可以去试试。若是最后招选成功,你们也同样可以在将来为官。”

第二百一十章 天问九章

    一位学子突然站起来问道:“督帅,那没有高中的也可以去应招吗?”

    周显点了点头道:“对,你们所有人都可以,无论中了的还是没中的。当然,你们这次的应试成绩会拿来做一定的参考,但不完全凭此招人。如之前考你们的算术,若你们考的足够优秀,就算你没中,也比那些高中的更容易获得户部的亲睐。当然,到时候还会有专门的官员对他们进行另一场会试,会根据你们的才学来分配职位。你们也可以同时多选几个职位去会试,只要时间来得及就可以。”

    看着下面有些迷茫又有些期待的众人,周显接着说道:“这次设宴招待你们所有人,而不是等上几天揭榜后,只去请那些高中的士子,我就是想借此告诉你们,一次应试不代表什么,以后落第士子的成就未必比高中的低。因为写文章擅长,在其他地方未必。我这里录用士子,只看个人的本事和我所需要的人才,哪怕这本事在其他人看来只是奇技Yin巧。只要你们有一技之长,我都愿给你们为官的机会。至于最后你们能走多远,这就看你们的选择,还有你们是否真有那个本事了。”

    众人脸色各异,有的不屑,有的激动,更多的是不解。他们彼此窃窃私语,使场面顿时显的有些糟乱。

    周显摆了摆手,让他们安静,缓声道:“在座的诸位都饱读诗书,见识远超普通百姓,所以你们肩负的责任也更重。接下来的百年间,这天下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与之相比,满虏入主中原反而算是小事了。我华夏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若是能把握好这机遇,至少我华夏可年强盛。若失去这机遇,亡国灭种也未必不会发生。这是千年未有之变局,望诸位与我一同努力。”

    万元吉眉头紧蹙,不知道为何周显突然有这样一说。满虏军力虽强,但入主中原之后其兵力分散,已明显露出颓势,他所说的巨变显然不是这个。大明不过二百余年,何来千年未有之变局?还亡国灭种之祸?这亡的是哪个国?

    万元吉看着周显,眼神间满是疑惑。

    周显还在继续说,“诸位将来只是熟读四已经远远不够,今后学院将开办算数、天相、医学、地理、建筑等学科。将来取士,大部分会从学院直接录用。不管哪方面,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有施展自己才学的地方。”

    看着议论纷纷的众人,周显继续说道:“我此次来,带了一封长庚先生所办的报纸,名曰天问,名字来自战国屈原的长诗。”

    说完,周显从袖筒里取出一张报纸,递给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位士子。“帮我把正页的内容大声念出来。”

    那名士子大概没想到周显会挑中自己,神色激动。他忙伸出双手,态度恭谨的接过去,十分认真的展开。清了清嗓子,盯着那张报纸认认真真的大声念道:“天问九章。”

    一问、一年之内,为何有春夏秋冬四季?..

    二问、风雨雷电,从何而来?

    三问、日月轮替,为何一日而换?

    四问、两小儿辩日,如何解答?

    
    六问、木船渡海,行驶万里。人浮江河,为何却丧身鱼腹?

    七问、为何司南能够定向南北?

    八问、天狗食日,如何作解?

    九问、六月飘雪、如何解释?

    这些话一出,底下唏嘘一片,因为他们似乎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一时间面面相觑,脸色有些莫名的尴尬。

    周显看那位士子放下报纸,说道:“还没完呢!把结尾出的那行小字也同样念出来。”

    那士子连忙重新看去,双眼顿时亮了起来。他看了周显一眼,见对方点头,迟疑了片刻,用着发颤的声音念道:“以上九问,答一问,得三千两白银,一世享有七品县令之官饷。”

    这话一出,底下惊呼一片。

    周显从那士子手中拿回报纸,笑着道:“等此宴结束,你们每一个都会领到一份与这个相同的报纸。在报纸的另一面,有天工局的地址所在。若你们想回答此九问,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写到信中,寄到天工局。只要言之合理,并获得天工局的认可,便可得到此赏。”

    周显顿了顿,接着道:“再多说一句,报刊天问行,每月发行三版,只要十个铜板便可购得。只要你们回答了一问,你们的大名就会和答案一起印发在上面。此外,每一版都会有一些的问题提出,若你们有答案,也可投稿天工局。同样,只要你们写的能够刊发,也能得到一定的赏银,这个叫做稿费。当然,不会有三千两那么多,会根据具体的答案来决定有多少稿费。”

    “另外,通过回答,你们还有可能进入天工局。天工局里面的人现在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神匠,巨匠、熟匠、材匠。神匠如宋应星、长庚先生,现在享有的待遇和二品封疆大吏相当。即使最低级的材匠,也可享有和九品正官一样的待遇。望诸位努力,早日拿走这赏银,得到这报酬。来,让我们齐齐举杯,再满饮一杯。”

    又说了一会话,周显起身离开,留下宋祖乙陪席。行至门口,只见一青年上前,微微弯身行礼,“下官见过督帅。”

    周显定眼一看,随即笑道:“是忠清啊!什么时候到的?”

    顾炎武回道:“来了有一会了,看督帅在上面神采奕奕,高谈阔论,不愿打扰,故而在此等待。”

    周显点了点头,问道:“你说我下的赏银够他们放下四,去钻研这些所谓的异类杂说吗?”

    顾炎武笑道:“吕不韦编《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督帅,您这一答就是三千两白银。别说他们,就是下官自己都想试着答上几问了。督帅,若是下官能答出来,是不是也能领那三千两白银?”

    周显哈哈笑道:“若你能,当然算。只不过短时间内,你是没那个时间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博洛的担心

    说着,周显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淡淡笑道:“这几个月的历练,看着黑了些,瘦了点,却精练了不少。我听了你在县令任上的表现,非常好。”

    顾炎武有点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督帅,我在任上犯了不少错。若不是县丞魏大吉多有协助,恐会闹出大乱子。”

    周显点了点头道:“事情的经过我已知道,魏大中确是一个良材,抚衙对他的任命已经下达,调他入大名府开州担任知州。”

    顾炎武面露惊愕,“督帅,直接由八品县丞提升为六品知州吗?”

    周显点头道:“不止他,这次有近一百个表现较好的中低级官吏提职,不少都是跨级提升。科举取士是方便,但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有经验的底层官吏来稳定地方。”

    万元吉将周显送到南城门口,“忘荃,一路小心。”

    周显点了点头,跨上骏马,旁边的章怀连忙递上马鞭。周显接过来,抱拳向万元吉道:“万先生,山东这边就辛苦你了。”

    万元吉轻轻的点了点头,提醒道:“忘荃,这次你去扬州,应尽量忍让,万不可冲动行事。从目前所看,大明朝廷内部想与我军开战的并不多。若能以略作让步,从而谋求我们和大明暂时的和平,是十分值当的。”

    周显略微沉思了片刻,最终点头道:“我明白了。”

    说着,周显再次向万元吉拱了拱手,转头向后,大声下令道:“所有人,出发。”

    硕大的城门被缓缓打开,吊桥也被放下。三百骑兵清喝一声,随周显奔驰而出,荡起一股冲天的黄烟。

    此刻,在距离城墙不远处,没人注意的黑暗中,两人压正低了身子,趴在一处小山坡后。

    等那些骑兵走远,其中一人才压低声音问道:“看清楚了吗?是周显本人吗?”

    另一人点了点头,“是他,千真万确。”

    “你在这里继续盯着,我去禀告将军。”说完,他快速退到一片丛林后,随后牵着一匹马走了出来。

    在他身后,跟着另外三骑。他们一起跨上骏马,扬起马鞭,飞驰而出。

    博洛盯着跪在一旁的士卒,沉声问道:“你确定是周显亲自率部南下扬州了吗?”

    那士卒压低了头,老实回道:“主子,虽然他离开那时是午夜,光线不好,但奴才确定是他本人。而且在他离开的第二天,还有大约六千步卒从济南出发,也是向南而去。”

    博洛想了片刻,挥手道:“下去领赏吧!”

    那士卒面露惊喜,“谢将军。”

    等人走后,拜音图满脸喜色,哈哈大笑道:“汉人最喜内斗,现在周显和南明免不了再打一场,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拿下开封。”

    拜音图正笑着,突然发现博洛似乎没有那么高兴,满脸疑惑道:“博洛,怎么了?这不是好事吗?怎么看你还是愁眉苦脸的啊!”

    拜音图是努尔哈赤的侄孙,博洛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两者是堂兄弟关系。而且在年龄上,拜音图比博洛年长了不少。

    所以,虽然博洛是主将,拜音图是副将,但他们之间谈话却十分随意。

    博洛蹙了蹙眉头,“阿哥,这周显和我有杀父之仇,我恨不得直接活剥了他。为了达到这个目底,我派出不少人专门搜集和他有关的情报。从他以前的行事来看,他是一个十分顾全大局之人。”

    博洛停顿了一下,接着道:“在闯贼攻破京师的前夜,他带走了大明太子朱慈烺。却没有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机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反而主动放朱慈烺南去,没有让南明陷入皇位之争的内乱之中,也使我大清夺取天下的困难加大。后来,他又主动提之内不争天下,只与我军作对的口号。我只是不明白,他这样的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南下?难道他不知道一旦我军击破了闯军,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吗?”

    拜音图皱眉道:“你什么意思?”

    博洛道:“我在想周显这次南下会不会有其他的目的?”

    拜音图听完,沉吟了片刻,随即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博洛,你想的太多了,让我告诉你他为什么南下吧!这数月间,他周显一直在和我军交战。但除了在辽南略有小胜外,他在中原没有讨得多大的便宜。要不是有闯贼在前面顶着,我军早就杀入山东腹地了。”

    博洛蹙了蹙眉头,“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应该集中兵力援救开封闯军,而不是这个时候还率部南下啊!况且之前周显之所以在中原没有进展,是因为他兵力不足,而这数月间他可是一直在招募士卒啊!”

    拜音图摆了摆手,“援救,他怎么援救?他去开封只有两条路,一个由南向北,是从滑县方向南渡黄河直达开封城下。还有一个就是从定陶方向由东向西,先击破我们对睢阳的包围,救出刘体仁所部。然后向西攻杞县、陈留,最终援救开封。按说,渡河援救开封对周显是最有利的,但那里有豫亲王的大军,还有姜瓖在大名府的牵制。我敢说,豫亲王此刻恐怕巴不得周显渡河好一举歼灭他的精锐呢!而在我们这边,刘孔和攻打了这么多天,还不是照样没有成功渡过河吗?”

    说到这里,拜音图突然抬头看向博洛,“博洛,我问你,能过河的地方那么多,刘孔和在这里受阻,为什么不选择从其他地方渡河呢!”

    博洛略微沉思了片刻,说道:“因为刘孔和手下多是步卒,行动驰援。即使他选择从其他地方渡河,我们也有时间做出反应,以骑兵增援来阻断他们过河。而且因为他们是步卒,一旦从其他地方过河,路程上就会远上很多。即使他们成功过河,我们也可以以精骑随时袭击他们的粮道。等他们陷入困境之时,再以重兵围剿,一定可以彻底攻灭他们。因而,刘孔和只能走这里。”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匪之分

    拜音图笑道:“这不就妥了吗?不是周显不想援救开封,而是他根本做不到。再看你说的周显是顾全大局的人,在我看来,他以前之所以顾全大局是因为他之前是大明的将领,上面有人管着,所以他有的时候不得不顾全大局。但现在他占据山东和辽南的大片土地,手中有十多万雄兵。再进一步,说的不客气一点,他就能称王称帝。在这个时候,他心中怎么会没有一点野心?要我是他,我也率领南下,毕竟比着我们八旗子弟,南边的那些臭鱼烂虾可要容易收拾多了。”

    博洛抬头看了拜音图一眼,“阿哥,你是说周显会南下进攻南明?”

    拜音图说道:“南边富裕,也容易进攻,谁会不想呢!况且,这次是南明主动惹事,周显恐怕也担心南明趁他将来和我们交战之时再踩他一脚吧!而且你想想,现在南明已经收降了湖广闯军,若是南边稳定了,周显还会有机会吗?在我看来,周显这次南下完全是因为彻底急了,不得不对南明发起进攻。”

    博洛皱眉道:“但是……”

    拜音图摆手制止了他,“别但是了。博洛,你什么都好,只是有时太拖拖妈妈了。周显是一直在招募兵卒,现在实力比着以前也增强了不少,但养活这些兵卒可是要银子的。辽南苦寒,而山东也不算特别富裕。这次明军直接出兵扬州,你想想扬州是什么地方,商户云集,白银遍地,这不就是在要周显的命吗?他这一急,不就出兵南下了吗?”

    博洛无奈一笑,但不得不承认,拜音图所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拜音图还在继续说,“博洛,你就光别想着周显了。若我军拿下了河南,难道会放着山东不管吗?你想找他报杀父之仇,以后有的是机会,重要的是现在。我刚刚去看了一下我军的粮草,发现只剩下不到二十天的余粮了,这才是你我应该关心的事。”

    博洛脸色微变,两条眉头深深的拧在了一起,“我已经派人去催了,只不过豫亲王那里也缺粮。十余万大军围困开封城近半年,每天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中原兵连祸结,又经年大旱,大部分田地都是荒的。虽是秋收刚过,有些百姓手中是有些余粮,但之前已经强收了数次,恐怕接下来也征不来多少了。阿哥,让伙房把将士们的口粮减半。告诉他们,等陕西的军粮运来,情况就会有改善。”

    拜音图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壳,有些厌烦的说道:“陕西经年不雨,能有多少粮食?况且以肃亲王和豫亲王水火不容的性格,即使有粮他也未必会运来这里。口粮减半最多能撑上几天,但一旦让将士们知道我们缺粮,那必然会影响到士气。况且将士们吃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啊!”

    看博洛眉头紧蹙,没有说话,拜音图语气犹豫道:“博洛,我倒是有个办法,我说说看,你看行不行?”

    博洛有点疑惑抬起头,正迎上拜音图有点闪烁且很是激动的目光,他心中奇怪,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阿哥,有好办法你就快说啊!”

    拜音图压制心中的狂喜,语气突然变的十分严肃。“那些汉人都鬼的很,等你派人去征粮时,他们早就把粮食藏起来了。而那些地方官也是汉人,平时对我大清就阴奉阳违,口中说着效忠我大清,但心里恐怕巴不得伪明大军杀回来呢!也不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为我军征粮。这时候,以官府的名义征粮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干些不是官能干的事情。”

    拜音图挥动着右手,眼神间满是激动,却转头却看见博洛一脸的迷惑,于是说道:“就那个呀!直接抢啊!征粮征的都是穷人,但他们家中没粮。那些富户乡绅,哪一家没有几千亩良田啊!找几家富的,抢些粮食,银子,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博洛愣了一下,随即摇头道:“这个不行。我大清虽然进入了中原,但基础还不稳固,需要汉人们的支持。特别是这些富户乡绅,他们在官场、地方都有深厚的人脉。为什么我军能在河南轻易击败李自成?就是因为李自成到处洗劫富户,得罪了他们。所以当我军杀到河南的时候,他们才会捐钱捐粮来支持我们。如果我们去洗劫他们,不是把他们逼到我们敌人的那边吗?”藲夿尛裞網

    拜音图摇头笑道:“我没那么笨,怎么可能直接去抢?我是说,河南乱成了一锅粥,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死一个人,不是兵就是匪。兵和匪的区别,不就是有没有身上这张皮吗?脱了那张皮,谁知道你是兵是匪呢?在这个盗贼遍地的地方,出现一群强盗,洗劫几家富户不是常有的事情吗?”

    博洛面露犹豫,“这个是否要告知豫亲王?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一旦出事,豫亲王那边也能及时应对。”

    拜音图摆手道:“这样的事告诉豫亲王,你让他怎么说。是支持呢,还是不支持呢!出了事再告诉他也不迟。再说有什么不光彩的,之前我大清还弱的时候不就数次入关,抢人口、抢钱粮,凡是能抢的都抢,不就是靠这些我大清才能强大起来的吗?现在不光彩,那以前我们做的那些又算什么?”

    博洛摇了摇头,表情严肃道:“那时的大清还没有入主中原,要想将来夺取天下,那样的事情就不宜再做,至少不能做的那么明显。”

    博洛看拜音图脸色难看,缓了缓语气道:“但事有轻重缓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粮草。派那些新近投靠的汉兵去吧!他们没剃发,穿上百姓的衣服和盗贼没区别。到时候即使他们被捉到,事情暴露,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理由推脱。反正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是我们这边做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此时彼时

    拜音图本以为事情已无法改变,突然见博洛答应,满脸带笑,“放心吧!对此我早就准备好了。前几日不就有伙来自砀山的贼匪前来投靠吗?他们人数不多,也就七八百人,以前干的就是打家劫舍的事情。我让鲍敬带一队人统领他们,给他们些马,再给他们整些刀枪。就让他们去做,将来即使出了事也算不到我们头上。”

    博洛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此事。“鲍敬为人谨慎,还是汉人,倒也适合。但你要明确告诉他,抢的时候要分人。有些富户,怎么抢都无所谓。但有些富户,特别有家人在南明或周显那边当官的,为将的,千万不能动。我们将来还希望通过他们来招降这些人呢!”

    拜音图脸色犹豫道:“这样一来,能抢的就真没多少家了。”

    博洛轻轻的摆了摆手道:“你还真指望靠抢来维持我军每日的消耗吗?别忘了,我们现在可是官。让鲍敬他们找几家富户,抢了之后,无论老小,全部杀光。场面弄的越大越好,越多人知道越好。这样一来,其他富户必定心怀恐惧,自会找官府寻求保护,到时候还不是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吗?”

    拜音图听闻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道:“博洛,还是你玩的绝啊!让他们出钱,还得千方百计讨好我们。”

    博洛淡淡一笑,“阿哥,你要知道,大多数时候当官比当匪来银子容易多了。要不然那么多读书人怎么会耗尽一生读书去谋取功名呢!”

    拜音图微微点头道:“行,那一切都听你的,我现在就去通知鲍敬。”

    博洛出声拦住他,“阿哥,别急,我还有事要和你商量。”

    看拜音图重新坐下,博洛犹豫了一下,继续道:“虽然说周显南去很大可能是为了和南明争夺扬州,但我们对他也不能没有防备。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多派哨骑去南边探查情况,以便随时做出应对。另外,商丘虞城、睢阳二城被围困了这么久而没有被拿下,我军士气很受影响。留这两城在我军后方不仅要预留大量兵力,还要防备他们随时出城配合刘孔和袭击我军的后方。所以我想,是不是趁机拿下两城?至少应该拿下一城。”

    拜音图皱眉道:“博洛,不是我们不想拿下,而是这两城实在太坚固了。特别是那睢阳城,有余,绵延十几公里,扒掉外层的石砖向里面挖,连挖几天都没有挖通。我问过一些当地人才知道唐时有个姓张的,叫什么来着那将领……”

    博洛抬头问道:“你是说张巡?”

    拜音图一拍大腿,“对,就是他。据说当时他防守睢阳,靠着不到三千士卒挡住了十几万叛军数月的围攻,光杀敌就有两万多。最后之所以被攻破,是因为城中粮草尽了。现在睢阳城中还有万余闯贼,若我们出兵强攻,那要死多少将士啊!虞城肯定不能和睢阳比,但里面也有好几千闯贼。而且虞城就在丁家道口的对面,每次我军进攻,刘孔和就会马上派兵渡河来攻,让我们根本不能抽调太多兵力去攻城。”

    博洛点了点头头,认同拜音图所说的。“攻城或许不行,但若是将他们诱出城呢!”

    拜音图愣了一下,随即摇头道:“之前又不是没有采用这样的办法,但刘体仁就是个老乌龟,怎么都不出来。”

    博洛沉默了片刻道:“阿兄,现在形势比着之前有点变化了。之前刘体仁之所以选择坚守,是因为城内粮草充足,外面又无援兵,他出外对战我军一点胜算都没有。但现在刘孔和的援兵就在黄河北岸,对我军形成牵制。而据城内细作传出的消息,虞城粮草已经耗尽,睢阳城内的粮草也所余无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让他看到击溃我军的可能,刘体仁必然会有所行动。”篳趣閣

    两日后,深夜三更时分,丁家道口。

    黄河南岸的清军大营突然响起了一片糟杂的喊叫声,接着便四处燃起了火。

    赤红色的火焰直冲天际,帐篷、粮仓、鹿角都被引燃。先是几个火点,逐渐成了一片红色的火海。

    河面照耀的像血一样红,在河对岸隐约可以听到急促而激烈的喊杀声。

    这样的情况早就被巡守的士卒报告给了刘孔和,他和几个将领站在岸边看着对面的大火,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几个斥候先后前来汇报,但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丘名磊犹豫了片刻,走上前来,“将军,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出兵渡河吧!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丘名磊是邹平人,曾在刘泽清手下为将,和刘孔和是旧交。在刘泽清兵败身死后主动率部归降,在刘孔和出外独立领军之时周显把他划归给刘孔和。因军功升为参将,现是刘孔和手下的头号大将。

    刘孔和没有回他的话,而是转头向他身边一个身材高大,穿着一副精致银色铠甲的中年将领问道:“太平,你说呢!”

    王遵坦,字太平,青州人。和刘孔和一样,他出生于官绅之家,其父王潆曾在天启年间担任内阁大学士。

    刘泽清作乱之时,王遵坦散尽家财招募士卒三千,协助日照县令李若星坚守安丘城数月之久,最终迎来了周显的援军。

    当时周显正大肆招募士卒,王遵坦这样的人他当然不会错过。他先是随军参与了沂州、郯城之战,在收降地方官吏的过程中功绩显著。后周显调他入新建军中为游击将军,在决议各军补充文官时又将他分派到刘孔和手下为军赞画。

    听刘孔和问他,王遵坦迟疑了片刻道:“将军,现在敌情未明,不宜倾军而出。”

    刘孔和轻轻的点了点头。

    王遵坦的意思说的很明白,不宜倾军出击,但一定要出击。毕竟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敌营大乱,对于自军都是机会,只是此事太过奇怪。

    睢阳、虞城的守军都没有主动出击,派出去的斥候也没有探得实情。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渡河而攻

    难道是敌营内乱?刘孔和在心中暗想。他沉吟了片刻,转过身高声喝道:“赵勤、辛建义,你二人各率一千士卒从上下游分别渡河。若成功上岸,确认敌方没有埋伏,就立即向后方发释信号。”

    两人大声应和,领命而去。

    刘孔和随即转向丘名磊,“丘参将,你率一营士卒充当后援。若是前线顺利,你立即率部杀过河去。”

    丘名磊满脸喜色,“属下领命。”

    刘孔和接着又对站在自己身旁一将道:“王敏瑞,你去传令,让全军集结,做好随时渡河的准备。诸将也各自返回岗位,等待新的命令。”

    众将拱了拱手,各自散去。

    在河岸边,只剩下刘孔和和王遵坦二人,还有二三十个亲兵护卒。

    刘孔和挥了挥手,亲兵们自动退步开外,“太平,按照督帅的计划,我军会首攻之军,但那也是在得到高毅两营精卒的支援之后。现在援军未至,督帅也未发释信号,而敌营又突生变故,这真是进攻的好时机吗?”

    王遵坦道:“将军,我军与博洛对峙多时,对双方的情况都十分了解。若是敌营燃起大火,而我军却没有丝毫反应,那就更令人生疑了。督帅的计划在于一个突然袭击,若是让博洛生疑,后果将难以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还是正常应对。若真是敌营出现了什么变故,让我们成功击破对岸清军,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即使不能,只要我们谨慎一点,对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刘孔和皱了皱眉头,“我是担心多铎会派兵增援博洛?”

    王遵坦笑道:“这点将军倒不必担心。多铎的主要目标是开封,若真能调动他的大军来归德府,对于督帅的计划只有好处。”

    刘孔和叹了一口气,“若是那样,我军又要多死伤多少将士啊!”

    王遵坦愣了一下,劝慰道:“将军,此次援救开封,我军是先锋,也是主力,此战伤亡超过其他大军是再所难免的。若因为疼惜将士性命而迟疑不前,后果将不堪设想,望将军深思。”

    刘孔和摆了摆手,“本将明白。你也去吧!我有不好的预感,这次事情恐怕没有眼前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你去盯着丘名磊,让他谨慎行事。”

    等王遵坦离开,其中一个亲兵突然走上前,弯身低头,态度恭谨,语气中却平静的很,“刘将军,不知史阁部的提议,您是否接受?”

    刘孔和沉默了片刻道:“我本是大明的臣子,按理说应该遵从陛下的旨意,但周督帅对我有知遇之恩。率部反叛,阻断他北归这样的事,恕刘某无法听令。”

    那人皱眉道:“那不知刘将军能否告知周显此次对战清军的计划?”

    刘孔和摇头道:“这个同样不行。满虏还窃据着京师,你们却袭取扬州。我知道这或许并非出自陛下的本心,但事实是朝内那些人的确趁督帅和满虏相战之时偷取了扬州。现在满虏势大,而督帅是全军的主心骨。若他出事,北地恐会再次陷入无尽的混乱,辽东、山东、河南也会被满虏夺去。到时候的大明靠着一条长江能挡的住清军吗?督帅这次的目的就是满虏,和朝廷无关,我不会透露督帅此次计划的一丝一毫。”..

    那人脸色难看,显然稍微有点吃惊。

    刘孔和继续道:“你走吧!以后也不用再和本将联系了,一切都到此为止吧!”

    那人不愿放弃,“将军,您是否再考虑一下?大明才是天下的正统,若将来周显败亡,您依旧有路可走。”

    刘孔和无奈的笑了笑,“实际上,你们一开始就错了。以为拉拢几个将领,就能拉动他们手下的士卒在大明效力。但就算是我,若是南去归顺大明,恐怕最多也只能拉走两成士卒和我的那些亲兵卫卒。你知道为什么吗?”

    刘孔和紧盯着那人,继续说道:“他们的军饷是督帅发的,他们战死的抚恤是督帅派人发给他们的亲人的,从不缺欠,也没人敢贪污。而这些银子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士卒都存在那几个钱庄里面。若是他们南归,他们能得到什么?朝廷给的银子会比督帅给的多吗?给他们的抚恤会比现有的多吗?况且,是个人都知道‘兄弟阋于墙而外辱之"。督帅孤力抵御满虏,说大明是天下正统,但大义是站在朝廷那边吗?”

    刘孔和长叹了一口气,“走吧!你,带着那些安插在我军中的那些人,我不拦着他们飞黄腾达。这也算是我这个当臣子的对大明最后一次尽忠吧!”

    战鼓雷响,二十余艘战船满载士卒向着黄河南岸驶去,喊杀声震天。

    这样大的动静当然引起了虞城守将刘体范的注意,他犹豫再三,考虑到城中粮草将尽,最终下达了全军出城,协助刘孔和夹击清军的决议。

    同时,刘体范还派出数骑赶往睢阳,把他的决定告知刘体仁。

    睢阳城中,刘体仁看着汇集而来的三千步骑,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被围困这么久,自己的命令依旧如此高效的执行,这使他产生了一些莫名的自豪。

    这时,远方突然走来十数人,领头者满头白发,正是曾经的大明户部尚书侯恂。

    刘体仁暗自嘀咕了一句,“他怎么来了?”说着便连忙迎了上去。“侯公,这大晚上的,您怎么来了?”

    侯恂年纪大了,刚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他缓了缓语气,扫视左右,“将军,您这是?”

    刘体仁道:“哦,刚得到消息,刘孔和已经成功渡过黄河,正在和博洛交战。我准备率部出击,配合刘孔和彻底击溃满虏。”

    侯恂脸色顿变,“将军,你率兵走了,这睢阳城怎么办?博洛可说过,若让他攻破城池,鸡犬不留。”

    刘体仁摆手道:“侯公不用担心。博洛手下就几万兵卒,多数都是征来的丁役。只要刘孔和能渡过黄河,清军就不是对手。我现在出去,就是配合刘孔和更快的击溃的清军。这样,睢阳城也能尽快解围。”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汤斌之劝

    侯恂曾总督保定六镇军务,对军事也并非一无所知。他略微沉思了片刻,向刘体仁道:“将军,既然刘孔和已经成功渡河,那到达睢阳也是迟早之事,您又干吗那么着急出城呢!睢阳城池坚固,粮草依旧可支撑三月。你只要坚守城池,牵制住城外的万余清军,不也算配合刘孔和击溃清军吗?”

    刘体仁脸色难看,心中暗想这侯恂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如果等刘孔和杀到睢阳,击败了清军,那到时候这归德府到底姓李还是姓周。他是闯将,虽然闯王身死,但高夫人还在,在各地也还有十数万闯军。

    清军来劝降,刘体仁觉得他们为塞外蛮夷,坚决不降。

    孙可望派人来,想要他归附,他认为孙可望实力还不如现有的闯军,派人找了个借口应付了过去。

    而周显,在高夫人未做出决定之前,刘体仁仍旧想替闯军守住归德府这一个地盘。

    刘体仁呵呵一笑,“侯公啊!我们总不能就待在这里等别人来解救吧!况且,若我率部前去,不是能更快的击溃满虏吗?”

    侯恂脸色难看,“但将军是否想过,您带走了这些精锐士卒,若此战失利,回不了城,这睢阳城还能守的住吗?”

    刘体仁搓了搓手,“侯公,你想的太多了。这次出击,必胜。你就安心的待在这里,等我胜利归来。去去去,赶快扶侯公回去,这大冷天的,别生病了。侯公,我还有事,你就不陪你了。”

    说完,刘体仁头也不回的向城门口走去,留下胀红了脸的侯恂。“我堂堂……,唉!走,老夫不管了。”

    这时,一青年站出来,“先生,学生还想试上一试,我能否?”

    侯恂扭头看了那青年一眼,“孔伯,那你去吧!即使刘体仁真要率部出击,也要说服他做好城中的防守。”

    刘体仁骑在马上,看着拱手侍立的汤斌,“怎么又来了?是本将说的不够明白吗?”

    汤斌脸色平静,仰头看向刘体仁,“将军,小民是否能问您几句话?您放心,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的。”

    刘体仁哈哈笑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这秀才来向我这土匪问话,还真算是有胆量。好吧!你问。”

    汤斌拱手致谢,“请问将军,您这么着急忙慌的率部出击,是担心刘孔和击败清军后,您无法再保有归德府吗?”

    刘体仁勾了勾嘴角,“那又如何?”

    汤斌道:“小民以为您这样做很有可能不但无法实现您心中所想,反而有可能让您完全失去归德府。”

    “哦!是吗?”刘体仁提起了兴趣,但内心并不在意。

    汤斌轻轻的点了点头,“这是乱世,并非说您现在占据归德府,它就是您的。而是谁手中的兵卒多,谁的实力强,它就属于谁。你死守睢阳数月,士卒死伤惨重,这三千步骑是您仅剩的精锐吧!若您这时出城,致使手下士卒损失惨重,您接下来又要靠什么来占据这睢阳城呢!”

    刘体仁脸色微变,沉默着没有说话。

    汤斌还在继续说,“您这么着急出城,无非是想在归德百姓面前显示您的实力,但这在刘孔和那里并没有用。您助他击败清军,最多能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除此之外,您什么都得不到。他不会因此心存感激而让您继续保有归德府,但此战损失的却是您手下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兵卒,实力折损的您将失去和他谈判的条件。”

    刘体仁道:“若我大胜呢!难道就不可以收编清军为自己所用吗?”

    刘孔和苦笑道:“将军,刘孔和会给您扩充实力的机会吗?”

    刘体仁沉吟片刻,道:“我就算保有这三千步骑,实力上仍远逊于刘孔和,难道靠他们我就能保有归德府吗?”

    汤斌摇了摇头,“将军,实际上,归德府对您并不重要,眼前的睢阳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兵力。现在满虏齐聚开封,河南其他各府兵力孱弱,别说三千精兵,就算是数百士卒,同样也可以攻城略地,占据一方。但您为何却选择死守睢阳?因为其他地方您能打下来,却守不住。开封城内还有数万闯军,只要能击败满虏,那河南就是闯军的。前提是,闯军到时候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接受河南诸府。您所率的兵卒是开封闯军的唯一外援,若有失,那以后救不救开封,怎么救将完全由周显大军说了算。而周督帅最好的选择难道不是坐山观虎斗,等满虏耗尽闯军实力后再出兵相援?一旦如此,那闯军将彻底在河南失去立足之地。”

    看刘体仁依旧面露犹豫,汤斌接着劝道:“况且目前敌情未明,谁又能确定这不是满虏为了引诱您出城设下的女干计呢!即使要出兵,是否也应该等到局势明朗,清军败退之后?毕竟在那时,您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谋求最大的利益。”

    刘体仁此时已完全被说服,点了点头,转向左右下令道:“通知全军下马暂歇,不卸甲,不回营,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同时多派斥候出城,随时报告清军和刘孔和的动向。”

    天明时分,一个身受重伤的斥候返回睢阳,告诉城外二十里有近万清军埋伏。

    再后来,又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一切都是清军设下的诡计。

    刘体范出城后不久便遭受了数倍于己清军的围攻,他本人被清军射杀,数千士卒溃散而逃,但也只有数百人成功从浅处逃到了黄河北岸。

    清军趁机占据虞城,屠尽了城中的百姓。

    博洛集中了他手中所有的火炮,就埋伏在黄河南岸。当第一批周显军成功靠岸之时,他便下令猛烈轰击。

    十数艘战船被炸沉,数百士卒丧生。

    登岸的士卒也遭到清军骑兵冲击,损失惨重,得后续小船接应才勉强逃了过去。

    这一战,刘体仁失去了虞城,只剩下睢阳一城。

    事后,刘孔和统计,全军死伤千余士卒,可谓惨重。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入扬州

    反之,清军则因为此战而士气大振,没有后顾之忧的博洛从对峙前线抽调大量兵卒返回睢阳。挖沟建壕,设堡建垒,彻底断了睢阳城与外界的联系。

    同时,博洛还向城中发射了无数劝降信,不再强调屠城。反而向城中人保证,只要杀了刘体仁,举城而降,全城人都可活命。

    城中士气低落,不断有人夜坠而出,投降清军。而清军则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之后,又让他们在城外大声招降,这使城中士民的士气更低。

    幸而刘体仁实力尚存,再加上侯恂以及应天学院士子的竭力协助,勉强能维持城池不破。

    扬州城外周显军大营。

    裴守政翻身下马,将马缰绳递给自己的亲兵,“你们在这里候着,我去拜见督帅。”

    这时,从营内走来一人,是章怀,只见他拱手问道:“来将是否是扬州守备裴守政?”

    裴守政慌忙回礼,“末将裴守政,前来拜见督帅。”

    章怀点了点头,“鄙人章怀,目前负责督帅的卫护。请裴守备派人回去通知城内明军主将,督帅想见他一面。尤其是那个名叫张煌言的,他一定要在场。”

    裴守政脸色微变,但很快拱手道:“属下明白。不知督帅要在哪里见他们?”

    章怀道:“督帅说,扬州的瘦西湖他早有耳闻,乃天下胜景,一直没机会去看看,所以想趁这次去看看。”

    裴守政嘴角抽了抽,面露惊讶,“督帅想亲自入城?”

    章怀点了点头,“我会率一旗士卒随督帅入城,专司护卫督帅。至于外围的保卫,就麻烦裴守备了。”

    裴守政沉默了半晌,说道:“章首领,这个末将一定会尽力而为。但城内毕竟大部分地方都被明军所占,瘦西湖就在此中,此举实在是太危险了。希望章首领去劝劝督帅,放弃入城,或者至少要选择在其他我军可以控制的地方。”

    章怀苦笑道:“督帅的决定,我们只能遵从。督帅说,城外的数万大军就是他安全最大的保障,你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裴守政想了片刻,拱手道:“那末将现在就回城,亲自安排这一切。”

    章怀道:“那就辛苦裴守备了。哦,还有件事,算是末将提前恭喜您了。督帅对您新的任命已经下发,不就之后您便会升为游击将军。”

    裴守政抬头,表情有点吃惊,“章首领,这是真的?”

    章怀点了点头,“这是督帅亲自下发的,只不过过程还在走,要不然我也不敢多这一嘴。”

    裴守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笑道:“督帅对末将的大恩,末将没齿难忘。本以为失了扬州,不被罢官已属万幸,没想到还被升了一级。章首领,您看我来的匆忙,也没准备什么谢礼。真是……”

    章怀摆手道:“军中不兴这个。若将来闲了,裴守备,不,应该称裴游击了,请我喝一顿好酒就是了。”

    裴守政哈哈大笑,“行,到时候我们一定不醉不归。”

    凉风吹动,落叶瑟瑟而下,秋末的天气总令人惆怅。

    周显拾级而上,走进一座亭阁,里面已等待多时的几人慌忙站起来。周显扫视了一眼,笑着向一人道:“邵知府,好久不见,一切还好吧!”

    邵宗元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托督帅的福,一切还好。”

    周显点了点头,“在座的几位,以前都未曾有机会见过,就麻烦邵知府介绍一下吧!”

    邵宗元点了点头,指向身旁一中年人道:“这位是富平将军,兼镇江总兵张名振,听闻督帅要来扬州,他立即就赶过来了。”

    周显抬头看向张名振,身材壮硕,颇有武将风范。他笑着道:“张名振,张侯服,韩括曾向我提过你,他对你可是大加赞赏啊!”

    张名振淡淡笑道:“当日与韩参将一起并肩作战,平定黄斌卿之乱,至今思之,依旧是心潮澎湃啊!不知,现在韩参将身在何处?”

    周显回道:“应该是在阿鲁国的槟岛附近吧!荷夷肆虐,欺压我华夏之民,自当给其一个教训。”

    张名振微微点头,南洋的事他也有所耳闻。朝廷曾下令让郑芝龙伺机***,但对于更远的南洋,他就说不清楚了。

    邵宗元指向站在他侧旁的一个青年道:“这位是张煌言,也是督帅要求在场的。”

    周显看向张煌言,他也就二十多岁,穿着一件青色儒服,身材中等,双目炯炯有神。他以一种特别平静、审看的姿态看着周显,似要看透周显。“张苍水,终于见到你了。”

    张煌言微微拱手,“督帅知道学生?”

    周显笑道:“当然了。不动兵戈而轻取扬州,又能维持我军和大明到目前为止的和平关系,这等大才如何不知道?”

    张煌言欠身道:“督帅谬赞了,只不过是尽臣子本分而已。学生对督帅也是仰慕已久,今日得见,乃学生之幸。”

    邵宗元又介绍了其他诸人,乃张名振手下的将领和扬州本地的士绅。

    叙了会客套话,周显直接说道:“侯服,听闻朝廷大军齐聚镇江,有为了得到扬州不惜代价之势。不知侯服觉得,你们有几成胜算?”

    张名振笑道:“目前在扬州附近有我大军近十万,而督帅手中士卒不到三万。若是开战,我军自是有十分胜算。只是圣上念及和督帅旧情,不愿……”

    周显摆了摆手,“今日只谈利弊,不谈旧情,否则永远也谈不完了。论兵力,你们的确三倍于我。而且此处临近南京,你们随时都可以调用更多兵力前来。但临战对决,兵力并非一切,否则闯军就应该是这天下间最强大的,因为它们兵力最多。你说的那近十万士卒,有多少是久经沙场的老卒,有多少是平时只参与过剿匪的各地戍卒,又有多少是临时招募而来,连一次战场都没有上过的普通百姓。侯服,这个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