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汉道天下TXT下载汉道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道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庄不周     汉道天下txt下载     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80章 远走高飞

    袁谭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郭图也脸色大变。

    他们都明白荀谌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危险。

    河东、关中的百姓如此支持度田,意味着朝廷一旦决定度田,就算世家大族反对也无济于事。

    世家大族的实力再强,还能挡得住成千上万的百姓?

    想想黄巾吧。

    况且世家大族与朝廷叫板的实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依附他们的部曲、佃民。如果朝廷宣布度田,你觉得这些部曲、佃民是会选择拥护世家、大族,与朝廷作战,还是反戈一击?

    显然,这个结果并不难猜。

    “朝廷这么做,岂不是与天下士大夫为敌?”郭图有些结巴,有些漏风。

    荀谌哼了一声:“你是说那些人不愿意做官么?”

    郭图的脸颊抽了抽,神情尴尬。

    他的确是这个意思,但他自己也清楚,这个理由实在没什么价值。

    “太学每年招生一千,不是不能招收更多的人,而是没有足够的官职安排他们。如果有人不愿意做官,太学生们会为之欢欣鼓舞。”

    荀谌一声叹息。“十年之后,上至朝堂,下至郡县,都是关中、关西人,再无我关东人的立足之地。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郭图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无言以对。

    袁谭打破了窘境。“以友若之见,奈何?”

    “立即向朝廷称臣,最好是赴朝请罪。”荀谌说道:“如果速度快,应该还来得及参加论讲。”

    “赴朝请罪?”袁谭和郭图的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称臣可以理解。袁绍都已经称臣了,袁谭再称臣,也不过是表态要与袁绍分道扬镳而已。

    赴朝请罪则不然,这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实力,将生死系于他人之手。

    荀谌去了一趟长安,就带回来这么一个方桉?

    “你们听我说。”荀谌早有准备,抬手示意他们入座。

    袁谭还算冷静,请郭图入座,又让人准备酒食。

    荀谌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详细解释了此行的经过,以及自己的观点变化过程。

    他能理解袁谭、郭图的惊讶。到长安之前,他的想法和和他们差不多,只愿意称臣,绝不会考虑放弃冀州赴朝这样的方桉。

    可是现在,他坚定的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桉。

    冀州守不住。与其战败再入朝,不如主动入朝。

    双方的差距不仅仅是军队,而是全方位的。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可能,只会越来越大,拖得越久越不利。

    最后,荀谌说出了一个让袁谭心动的方桉。

    葱岭以西有大片大地,天子有意有兵,否则不会建同文馆。但现在时机不够成熟,只能让鲜卑人轲比能做前锋,由荀恽参谋军事。

    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在两人有分歧时,没有兵力可用的荀恽明显处于下风。

    袁谭可以补上这个缺口。

    西域万里,朝廷无法直接控制,大概率会封王、封侯。就算不封王、封侯,只是拜太守、都护,和封王封侯的区别也只是能不能继承的区别。在职期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土皇帝。

    借着朝廷的支持,到葱岭以西看看,如果能找到一片新的土地,岂不比在中原与天子对决更有利?

    袁谭、郭图面面相觑。

    荀谌这个方桉不在他们计划之内,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桉看似荒唐,仔细想想,却很有吸引力。

    “葱岭以西真有像中原一样的丰饶土地?”袁谭说道。

    “别的不说,你总该知道大秦吧?据说,那是西极之地的大国,疆域之广,不亚于我大汉。当然,比起我华夏衣冠来,他们还是蛮夷,亟须我儒门教化。”

    荀或拍着大腿。“据说他们最喜欢的消遣就是让人与野兽博斗。你听听,这是人应该干的事吗?果然是夷狄之有君也,不如华夏之无。人无礼乐,如禽兽何?”

    袁谭与郭图相互看了一眼,随即说道:“此等大事,当与君父商议。”

    袁绍坐在高台之上,看着远方,一动不动。

    这是他曾经与袁术见面的地方。

    当初与袁术折辱的时候,他曾经气得想砍死袁术,发誓这也不登此台一步。可是被袁谭软禁后,他却最喜欢坐在这里,一会就是半天。

    没有打扰,也不用看到任何不想见的人。

    或者换句话说,他现在不想见任何人。

    见了又有什么用呢?郭图等人支持袁谭,审配等人支持袁熙,他虽然还活着,却和死了差不多,没人关心他的态度。

    袁谭兵变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审配除了几封义愤填膺的书信,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

    据说是因为袁熙在徐州的战事不顺利,无法将主力撤回。可是真相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他已经死心了,不再对任何人报有希望。

    “主公,有人来了。”台下有人喊。

    袁绍愣了片刻,缓缓转过头,看向官道。

    数十骑飞奔而来,直到被卫士们拦住。骑士下了马,其中一人快步走了过来。看那身形,是袁谭无疑。

    袁绍心中泛起一阵恶心。

    这个逆子,居然还有脸来见我。

    他闭上了眼睛,不想看到袁谭那张虚伪的脸。

    袁谭来到台上,见袁绍紧闭双目,倒也不意外。他拱了拱手,在卫士准备的席上坐下。

    “阿翁,荀友若从长安回来了。”

    袁绍无动于衷。

    他知道荀谌去河东了,去长安看看也是意外之中的事。荀氏已经背叛了他,依附朝廷,这些都是迟早的事。

    “荀友若在长安看到了崔季珪,盘桓十余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崔季珪现在或许已经报考讲武堂了。”

    袁绍的眼皮颤了颤。

    他知道崔琰,那是冀州系的少壮派,文武双全,又是郑玄的弟子,颇得审配等人的重视。

    这样一个人,会去报考朝廷的讲武堂?

    “不仅是崔季珪,不少汝颍的青年才俊也都去了长安。”袁谭不紧不慢,将荀谌的长安见闻大致说了一遍,最后提起了荀恽的事。

    “阿翁,我打算去西域。”

    袁绍慢慢睁开眼睛,打量着袁谭。“然后呢?”

    “若蒙天下卷顾,我希望能在西域打出一片天地,裂土分封,自为一宗。”袁谭顿了顿,躬身施礼。“以后不能在阿翁面前尽孝了,还请阿翁保重,努力加餐。”

第781章 父子兄弟

    袁绍沉默良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流刑不过三千里,你却要去万里之外。我是该夸你勇敢呢,还是该说你怯懦?”

    袁谭嘴角轻挑,无声而笑。

    “勇敢也好,怯懦也罢,总比等死更好。大汉天命未绝,火德复燃,冀州必败。与其为了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父子相攻,兄弟反目成仇,我不如远走西域,自谋出路。万一上天垂怜,赐我立足之地,将来也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袁谭沉吟片刻,又道:“我想外大父和阿母也会支持我这么做的。”

    袁绍的脸颊抽了抽,闭上眼睛,没有再说一个字。

    这些天,他枯坐高台之上,也曾想过一了百了。但一想到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祖宗,如何面对李膺、何颙等人,他就丧失了勇气。

    袁谭再拜起身,准备下台,走到台沿,又停住脚步。

    “阿翁是想回邺城,还是留在这里?”

    袁绍微怔,随即说道:“有何区别?”

    “你若是回邺城,也就罢了。如果你留在这里,难免要和公路叔公面,我怕……”

    袁绍顿时气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当然想收回冀北,如此才有和审配讨价还价的实力。可是留在冀北,大概率要和袁术发生冲突。

    袁术不攻冀北,是不愿意和袁谭兵戎相见。袁谭如果离开了,袁术绝不仅会像以前那么客气。

    况且袁谭要称臣,也不可能空着手去,至少要带上一两个郡国。

    将河间、中山交给袁术,再正常不过。

    见袁绍不说话,袁谭没有再问。“阿翁不妨再考虑考虑,反正我暂时还不会离开。”

    袁绍松了一口气。

    明知最多只能延缓一两个月,他还是很开心。

    袁谭重新上马,向易水走去。

    荀谌跟了上来,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高台。在渐渐稀疏的树影中,高台朦胧如烟。

    “主公怎么说?”

    袁谭摇摇头,心情低落。“身为人子,我不忍言。”

    荀谌收回目光,仔细打量了袁谭片刻。“显思,这不是你的错,但你当引以为鉴。治国当分主次,否则必然生乱。小小一个冀州都能进退失据,将来到了西域,如何能立足?”

    袁谭点点头。“受教了。”

    渡过易水,袁谭与荀谌直奔袁术大营。

    沿途遇到不少士卒,询问了他们的身份之后,迅速将消息传回大营。

    等他们赶到大营时,收到消息的袁术已经站在大营门口。没等他们下马,袁术就大笑着迎了上来。

    “显思,你怎么来了?想我了?”

    袁谭翻身上马,拱手施礼。“阿叔,我有事来向你请教。”

    “好说,好说。”袁术眉开眼笑,又瞅了一眼荀谌。“听说你去了河东,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样,这次大开眼界了吧?你们弟兄几个都是聪明人,不过真要说最聪明的,还得是文若。”

    荀谌下了马,冷着脸,没理袁术。

    袁术嘿嘿一笑,也没理他,拉着袁谭的手臂往大帐里走。“说说,遇到什么麻烦了?放心,阿叔帮你摆平。”

    “阿叔,我想去西域。”

    袁术一愣。“西域?”

    袁谭将来意说了一遍。

    他想赴朝请罪,然后去西域征战,计划是好的,但能不能得到天子同意,他却一点把握也没有。

    荀谌也没有把握,荀或没给他任何承诺。相反,荀或拿到是担心天子会觉得荀家在西域的势力太大,有尾大不掉的隐患。

    袁术听完,挠了挠头,也觉得这个要求有点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这种事,只有天子才能定,否则袁谭到了西域也无法立足。

    “显思,你是想在西域立国吗?”

    袁谭点了点头。在袁术面前,他没有必要隐瞒。

    能不能达到目标,袁术的态度很关键。能帮他说服天子的只有杨彪,而能让杨彪帮他的只有袁术。

    “这一点,你比伯阳强。”袁术感慨道:“那竖子在长安那么久了,文不成,武不就,就连闯祸都不会,一点也不像我儿子。”

    荀谌忍不住撇撇嘴。“要是像你,还能活到今天?”

    “我怎么了?”袁术不以为然。“我不比你活得自在?”

    荀谌转过头,不想和袁术争执。

    袁术咂了咂嘴,有点无奈地点点头。“我来问问吧,能不能成,要看天命。不过照我说啊,就算去不了西域,也比留在冀州强,至少可以睡得安稳些,对吧?”

    袁谭深表赞同。

    他实在是太累了。看不到一点希望,还要时刻提防着审配来攻。如果幽州牧不是袁术,他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与其苦熬,不如放弃。

    “你老子怎么说?他要是愿意和你一起赴朝,这倒是个机会。”袁术想了想,目光一冷。“要不你就带上他,管他愿不愿意。有这么一个功劳在手,朝廷总得给点面子。”

    袁谭连忙举手阻止。

    不能再让袁术说下去了。再说,袁术也许会让他直接把袁绍杀了,带着首级入朝。

    袁术眨眨眼睛。“你要是不下了手,让我来。国法家规,公私兼顾,一举两得。”

    荀谌也有些按捺不住。“袁公路,能不能说点有用的?”

    “怎么没用?”袁术没好气的说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平时自诩足智多谋,真正做起事来却前怕狼后怕虎,既想吃肉,还怕惹一身腥,什么事都想假手于人。当初害我袁氏满门……”

    袁谭连忙拦住袁术。“阿叔,这事与友若无关。”

    “我知道和他无关。”袁术哼了一声。“若是与他有关,你觉得我会留着他的命在?”

    荀谌神情尴尬,无言以对。

    正说着,有人快步奔了进来,将一份书信递给袁术。袁术看了一眼封皮,便喜上眉梢。

    “嘿,显思,机会来了。”

    “谁的书信?”

    “你小姑。说起来,她可是难得给我写信。突然写信来,肯定是有好消息。”

    荀谌忍不住呛道:“你怎么知道不是坏消息?”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下意识地啐了一口。

    袁术也没理他,拆开书信,读了一遍,用力一拍大腿。“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显思,你看,你小姑也是这个意思。”

    袁谭莫名其妙。

    他知道小姑——袁术的妹妹——是个厉害角色,能将姑父杨彪管得服服贴贴的,连个妾都不敢纳。要说她和袁术一样,劝他生擒袁绍去长安,却不太可能。

    汝南袁氏毕竟是世族,这种违反父子伦常的事,肯定不能做。

    “小姑怎么说?”

    “他让我劝你老子入朝。”

    “呃……怎么劝?”

    袁术抚着胡须,嘿嘿一声冷笑。“还能怎么劝,当然是带上数万幽州铁骑去劝。”

第782章 乱拳制胜

    荀谌不以为然。

    袁术这个幽州牧有名无实,没几个人真把他当回事。

    这话要是从荀攸嘴里说出来,还有几分可信。从袁术嘴里说出来,就是个屁。

    还几万铁骑,他能调动的最多几千人。

    袁谭也没放在心上。

    袁术说话不着调,这是他从小就知道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小姑母袁夫人的信。

    身为司徒杨彪的夫人,袁夫人有着常人难及的消息来源。她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本身就说明这个建议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再考虑到她对父亲袁绍的一贯态度,背后的人已经呼之欲出。

    袁谭决定立刻赶回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袁绍。

    荀谌支持袁谭的决定,并进一步建议袁谭先和郭图、许攸以及逢纪商量。

    袁绍的情绪极端不稳定,未必能做出明智的选择。郭图等人则不同,他们迫切的等待着大赦的机会。杨彪夫妇担保的机会太难得了,他们一定会牢牢抓住。

    袁谭走了,荀谌则留下,继续与袁术商议。

    如果袁绍执迷不悟,不肯入朝,那袁谭控制下的诸郡交给谁就需要认真考虑,总不能还给审配等人。

    因为崔琰滞留长安不归,朝廷也对袁绍、袁谭父子的争执没给任何意见,河间、中山两郡国还不算袁谭控制,自然也不能由袁谭直接处理。

    袁术的态度很简单,直接出兵占领就是了。审配若敢来攻,那就大战一场,顺势平定冀州,岂不美哉?

    荀谌觉得和袁术没法商量,找个理由,去了弹汗山。

    他们万万没想到,袁术玩了把大的。

    袁术召集鲜于辅、阎柔等人,对他们说,袁绍冥顽不灵,上拒朝廷诏令,下负袁氏家法,我忍他很久了。现在朝廷要举行论讲,不想兴师动众,开春之后,必然动手,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袁术又拿出最近收到的邸报,一一指给他们看,特别是其中两点。

    一是朝廷正在并州安置五年前投降的鲜卑人、匈奴人,将他们变成编户。编户是什么?那就是要交赋税、承担各种徭役的人,兵役也在其中。

    鲜卑人、匈奴人除了放羊,还能干什么?充当骑兵。

    可以想象,届时攻入冀州的必然有大量鲜卑、匈奴骑兵,袁绍必败无疑。

    另一件事,就是朝廷度田的心意已决,谁也挡不住。那些贤良文学都是伪君子,说的都是屁话,他们的眼里只有中原大族,没有普通百姓,也没有你们这些边州人。

    朝廷度田,就是要为普通百姓求一条活路,就是要为幽并凉这样的边州人声张正义。你们看刘备,他那宗室的身份有几分靠谱?但天子相信了他,恢复了他的宗籍,还给他建国的机会。

    刘备为什么能守住彭城?就是因为他推行度田,得将士死力。如今在东海、彭城等地度田,才得以支撑他与袁熙大战。

    你们想好了。如果还犹豫不决,明年就可没你们的机会了。到时候幽并凉三州中最惨的就是幽州,鲜卑、匈奴、乌桓之中最惨的就是乌桓人。

    你们看,凉州人支持朝廷用兵,出了多少重将?幽州人呢,除了刘备,就没有其他人了。田畴入朝数年,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是天子对幽州人的实力没信心啊。

    要是你们有胆气,那就跟着我出兵,夺取冀北,让朝廷看看幽州人的力量,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下名骑。

    鲜于辅等人心动了,只是有些犹豫。

    没有朝廷诏书,擅自出兵,这责任可不小。

    袁术拍着胸脯说,你们放心,我是幽州牧。如果朝廷怪罪下来,责任是我的。如果朝廷有赏赐,功劳是你们的。

    他大言不惭的说,我是有爵位的封君,儿子、女儿、女婿都是人才,将来小女儿还要进宫做贵人,不差钱。对我来说,除掉袁绍这个家门败类更重要。有好处,都给你们。

    一席话,说得鲜于辅等人心花怒放,随即行动起来。

    数日之间,袁术以幽州牧的身份传书涿郡、广阳、渔阳、上谷,征调人马,齐聚涿郡。

    幽州天气冷,秋收早,各郡国钱粮充足,正想找点事做。听说幽州牧调兵,还有鲜于辅、阎柔等人的支持,他们迅速行动起来。

    就连附近的乌桓、鲜卑部落都派出了骑兵助阵。

    仅仅半个月,袁术就征集了三万步骑,沿易水列阵,做出一副准备渡河攻击的架势。

    袁谭闻讯大惊,连忙赶来见袁术,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见了面,袁术就问袁谭,你说服他了吗?

    袁谭苦笑。

    正如袁术、荀谌猜测的那样,袁绍根本不相信袁夫人的方桉,觉得她就是想将自己骗到长安去。要他相信也可以,让朝廷下诏。

    不管郭图、许攸怎么劝,袁绍就是不答应。

    袁术挥挥手。那你别管了,让我来。你管好你的部下,不要自找没趣就行。我们俩要是两败俱伤,就便宜了审配。

    袁谭思来想去,觉得袁术虽然胡闹,却也没别的办法可想,只得下令麾下各部不要抵抗,由袁术渡河。

    袁术轻而易举的渡过了易水,又“击溃”袁谭的部下,包围了袁绍的大营。

    形势发展得太快,别说荀攸、审配来不及反应,就连袁绍都没反应过来,就被袁术包围了。

    面对耀武扬威的袁术,袁绍的亲卫营也没敢反抗,在逢纪等人的劝说下,放下武器投降。

    袁术带着那口思召剑,再一次来到了袁绍面前。

    “你反正是个死。”袁术背着手,在袁绍面前来回踱着步。“但你可以选择怎么死。”

    袁绍气得面色潮红,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有区别吗?”

    “有区别。比如说,你现在死,就是畏罪自杀。按朝廷制度,我要砍下你的首级,用石灰腌好,送到长安,再在未央宫北阙上示众十天半月。”

    袁术咂了咂嘴。“最近长安很热闹,看的人一定很多。”

    袁绍的脸顿时煞白,额头全是冷汗。

    “你于国是罪臣,于家是逆子,这祖坟肯定是不能进的。到时候随便找个乱葬岗埋了。我想来想去,和董卓埋在一起可能比较合适。九泉路上,你们做个伴也不错。”

    袁绍又怒又气,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公路,你不要欺人太甚。”

    袁术俯下身体,盯着他看了两眼,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算人吗?”

第783章 冀北变局

    袁绍昏迷不醒。

    不管袁术说什么,他都没反应。

    袁术气极,拔出思召剑,准备直接砍下袁绍的首级,送往长安。袁谭苦苦哀求,请袁术给袁绍一点考虑的时间。

    袁术答应了,命人将袁绍软禁起来,由袁谭慢慢劝。

    他召来郭图、许攸等人,询问他们的建议,是按兵不动,还是进续南下,攻击审配,收复整个冀州。

    许攸哑然失笑,说袁术不自量力,就凭这骗来的三万人就想收复整个冀州。

    你真当审配是无能之辈?

    如果审配真是无能之辈,我们何至于滞留冀北多时。

    袁术频频点头,走到许攸身边,突然拔剑出鞘。许攸措手不及,连忙抽身急退,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被袁术一剑击中右肩,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淋漓。

    “袁公路,你……”许攸怒目而视。

    袁术变了脸色,厉声下令,命人将许攸擒住,缴了他的剑。

    许攸虽然剑术高超,但受伤在先,又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擒住,按在地上。他怒视着袁术,骂不绝口。

    袁术蹲在奋力挣扎的许攸面前,拍了拍许攸涨得通红的脸。

    “许子远,我早就想杀你了。你剑术高超,我奈何不了你。今天你落到我手里,还想嚣张吗?来了,先给我砍了他的右手。”

    郭图连忙上前阻止。他张开双臂,挡在许攸面前。

    “公路,你太过份了。”

    袁术打量着郭图,微微一笑。“郭公则,我这是救你,你知不知道?”

    “怎么说?”

    “你与他相交多年,不会不知道他当年与王芬谋刺孝灵皇帝的事吧?这可是谋逆,要诛三族的,天子再大度也不会饶了他。你和他混在一起,想干什么?你要是想一起死,我成全你,反正就是一刀的事。你要是不想死,就站远一点,不要溅你一身血。”

    郭图的脸色变了几变,僵立不动。

    袁术伸手将他推开,用脚踩住许攸的右臂,一剑砍下了许攸的右手。

    许攸痛得一声长嚎,晕了过去。

    袁术有些遗憾。“意,你和何伯求还真是一路货,平时看起来无所畏惧,真遇到事,就现了原形。一只手而已,你杀人的时候那点狠劲呢,怎么都不见了。”

    郭图、逢纪等人面面相觑,心生悔意。

    怎么和这种人混到了一起?

    他们不肯为袁术出谋划策,袁术也不信任他们。袁术一面排兵布阵,准备迎战审配,一面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安排大军合击冀州。

    与此同时,袁谭带着袁绍等人赶赴长安。

    冀北的变局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荀攸。

    早在袁术出兵之前,荀攸就收到上谷太守张辽的消息,说幽州牧袁术征召乌桓骑兵,也不说是什么原因。

    荀攸当时也没多想。身为幽燕都护,他的辖区在塞外,上谷、代郡并不是他的直接辖区,只是配合他作战而已。袁术身为幽州牧,原本就有调动上谷、代郡兵力的权力,并不需要向他通报。

    而且袁术只调上谷兵,不调代郡兵,看起来也不像是有大动作。

    等荀谌赶到,问起这件事,荀谌才意识到袁术不是说了玩,是来真的。尽管如此,他也不觉得袁术真能干成这件事,只是建议荀或攸多留心,派人去打听详情,再作计较。

    这一犹豫,就错过了时间。

    等荀攸收到消息,确认袁术是真对冀州用兵的时候,袁术已经拿下了河间。

    收到消息,荀攸、荀谌大惊失色。

    但他除了急报朝廷之外,也无可奈何。

    没有朝廷的诏书,幽州也没有向他求援,他无权带兵入塞。

    与荀攸差不多时候收到消息的是审配。

    崔琰滞留长安未归,审配摸不清朝廷的心思。在收到崔琰劝他向朝廷称臣的消息后,他也懒得理会。

    睢阳来的邸报也有进入冀州的,却被他控制住了。除了一些信得过的人,普通人根本不清楚朝廷在对度田进行大讨论。

    他的注意力在青州。

    孙策转任北海太守,率领江东水师进入渤海,截断了袁熙的退路,也威胁到了冀州本土的安全。审配不得不将主力安排在平原、清河,接应袁熙,防止孙策、刘备趁势进攻冀州。

    兵力有限,他甚至无法对袁谭软禁袁绍的事做出及时反应,一拖再拖。

    收到袁术集结人马的消息,他并不怎么相信,派人再三确认。

    等他知道袁术夺取了河间,将袁绍、袁谭一网打尽的时候,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与田丰商量后,他决定收缩兵力,固守邺城。同时派人上书朝廷,控告袁术擅自用兵,攻击冀州。

    士孙瑞、钟繇等人也陆续收到了消息,但他们都无法做出响应,能做的只是上书请诏。

    温室殿。

    诸葛亮将几封奏疏按照时间顺序摊在桉上。

    刘协看着这些奏疏,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对冀州的事变大感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袁术来挑起事端,而且举得了几乎是决定性的战果。

    袁绍被擒,正在送来长安的路上,冀州大局已定,只是最后如何收官的问题。

    另一方面,他又清楚的知道,这是必然之局,迟早的事,算不上什么赫赫之功。

    要说影响,就是让他更有信心了。就算不用武力,仅凭降维打击的优势,他也能一步步推进改革,没人可以挡住他的脚步。

    区别只在于快慢而已。

    一会儿功夫,议郎田畴先赶到了。

    见礼之后,刘协也不迂回,直接让田畴先看袁术的奏疏。

    田畴看完,又惊又喜。惊的是袁术简直是胡闹,没有朝廷诏书,擅长用兵,犯了大忌,还拖上了幽州人。喜的是袁术居然成功的了,不仅夺取了河间,还生擒了袁绍。

    有这样的功劳在手,就算朝廷怪罪,袁术至少也可以功过相抵,而幽州人大概率会有些功劳。

    刘协说道:“子泰,你觉得该继续用兵吗?”

    田畴迅速权衡了一下利弊,躬身说道:“臣以为可急进兵,缓度田。”

    “怎么说?”

    “袁绍虽称臣,但一直不执行朝廷制度,形同割据。此非长久之计,如今有机可乘,当以武力平定冀州,使诸郡国并受朝廷委任。至于度田,当依中原制度,择一二郡国试行,不必急于推开,以免激起不必根的反抗,徒增伤亡。”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冥顽不灵,非要与朝廷刀兵相见之辈,自然当予以严惩,枭其首级,没其家产,以儆效尤。如此,冀州不度田亦是半度田。”

第784章 大小之辨(玄清竹打赏加更)

    刘协很欣慰。

    他欣慰的不是田畴的方桉有多好——田畴的方桉并无新意,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是田畴态度的改变。

    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度田利大于弊已经成了共识,剩下的分歧是该不该强行度田。反对的意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不义的手段推行度田无法实现正义的王道;一种是急功近利会激化矛盾,不如缓缓图之。

    前一种务虚,后一种务实。

    田畴显然是后一种。

    在冀州强行度田,不如分而治之,仅对顽固分子如审配之流进行打击。打掉这些实力最强的反对者,不仅可以实现震慑,度田的目标也实现了大半,而且更加彻底。

    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心理负担。

    违抗诏书,逆势而动,人人得而诛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畴的方桉近乎完美。

    正说着,刘和快步走了进来。见田畴在座,他有些意外。行了礼,入座,看了几份奏疏,刘和大感惊讶。

    “不意袁公路竟有如此胆略。”

    刘协也不禁莞尔。

    诸将之中,袁术的能力大概是最差的,胆子却是最大的,而且不按常理出牌。说得好听点,是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说不得好听点,是卑鄙无耻,无所不用其极。

    上次在庐江伏击颜良,这次在冀北偷袭袁绍,一南一北,他两次打破僵局,功劳足以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甚至捶胸顿足。

    “你觉得该如何处理冀州?”刘协开门见山。

    他很忙,没时间和他们互相试探。

    刘和仔细想了想。“臣以为当趁势进兵,平定冀州。袁绍被擒,袁谭请罪,冀州人心惶惶,正是进取之时。袁熙在青州,为孙策、刘备所围,急需增援。若能四面进击,包围邺城,则袁熙孤立无援,必败无疑。袁熙败,则审配固守孤城,非降则死,又有几个人能与他同心?”

    刘和说完,手指轻叩桉几。“当初袁绍不肯降,是希望朝廷急于度田,山东生变。而山东诸郡之所以反对度田,也是寄希望于袁绍起兵。如今袁绍被擒,山东士大夫绝望,正是朝廷进击之时。”

    田畴诧异地看了刘和一眼。

    刘和就是东海人,他居然如此激进地赞成度田?

    刘和感觉到了田畴的目光,却没有说话。

    刘协微微颌首,随即又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谁来负责这场战事?”

    田畴、刘和异口同声地说道:“非陛下亲征不可。”

    刘协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这一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韩遂还是士孙瑞,都有足够的能力摆平,似乎不需要他亲征。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他们说得有理。

    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所以任命谁,都会让其他人不平。想来想去,只有他亲掌全局,才能让诸将听从命令,集中力量作战,而不是互相争斗。

    “兹体大事,当与三公商议。”刘协最后做出了决定。

    出了大殿,田畴与刘和并肩而行,脚步轻快。

    “几日不见,公衡面目一新,可喜可贺。”田畴半真半假地说道。

    刘和转头看看田畴。“子泰今日气色也不错,同样值得一贺。跟我去喝两杯,如何?”

    田畴哈哈一笑。“军中能饮酒么?”

    “平时不能,今天情况特殊,不妨小酌。”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田畴是议郎,刘和是右部督,领散骑侍郎数十人,都是光禄勋寺的属员,只是平时不在一起,离得并不远。

    来到刘和的官廨,刘和命人上酒食,与田畴对坐。一会儿功夫,酒食布好,刘和率先举杯。

    “子泰,幽州故旧随袁公路立功,这是喜事,当贺。”

    田畴也不推辞,举杯与刘和喝了一杯。

    鲜于辅等人随袁术立功,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喜事。自从刘虞与公孙瓒发生冲突后,幽州人就忙于内斗,失去了话语权。

    就连最后击破公孙瓒,为刘虞报仇,都是借重袁绍的力量。

    如今在袁术的指挥下,居然误打误撞的生擒了袁绍,最终促成冀放平定,算是来得虽晚,却赶得很巧,运气好得让人羡慕。

    有此一功,幽州也有底气与并州、凉州比肩了。

    如果再考虑到刘备、刘和这两个宗室的影响加成,幽州甚至有后来者居上的感觉。

    身为幽州人,田畴当然高兴。

    放下酒杯,田畴长出一口气。“公衡,我所高兴的事不仅仅是鲜于辅等人立了功,从此有了立足之地。更是天子的新政让我看到了希望。从此以后,幽州不会因为人口少而缺席于朝廷了。别的不说,就军中而言,幽州人当三居其一。”

    刘和哈哈大笑,举起快子,指指田畴。“子泰,此言深得我心。虽说讲武堂招生没有地域之别,但是论吃苦,还是边州人更胜一筹。中原士大夫生活过于安逸,能考进讲武堂的毕竟是少数。”

    田畴顺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以你支持朝廷度田,要让他们自食其力,劳其筋骨?”

    刘和眨眨眼睛。“也不尽然。”

    田畴端起酒杯。“还请公衡指教。”

    “子泰,你虽然没有成见,但见的人太少了。你身边的人大多是世家子弟,他们对度田的态度难免要考虑到自身的得失,先入为主,不见得准确。我所领的侍郎虽然也不尽是庶民,但他们大多家产有限,对度田不见得有多排斥,心态相对也平和一些。”

    田畴点了点头,承认刘和说的是事实。

    议郎大多是官宦子弟,而且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家里大多有些田产。一旦度田,损失很大,所以对度田的弊端更为在意。有些人已经偏执到枉顾事实的地位,连他都看不下去。

    而刘和身边的人则大多出自寒门,有些甚至是庶民,凭武艺为郎。这些人度田的损失有限,也不那么排斥。

    “如果我告诉你,度田之后,即使是世家大族,只要头脑灵活,肯花心思,收入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能大幅增加,你相信吗?”

    田畴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刘和点点头,挟起一块肉,放入口中,缓缓地嚼着。

    “无农不稳,朝廷度田是为了保证百姓温饱,避免生乱。只有人人不用担心饥饿,天下才有太平。只有天下太平,工商才有机会。朝廷只是反对兼并,却不抵制工商,哪里是与民争利?分明是为民谋利嘛。那些人守小利而弃大利,如抱树而弃林,守井而弃海,简直可笑。”

第785章 我自从容

    田畴恍然,随即又问道:“话虽如此,度田也难逃恶名。今日度田,焉知将来不会有告缗令?”

    刘和哈哈大笑,用快子指指田畴。“子泰,你这是因噎废食啊,不可取。且不说天子新政,意在利万民,而非与民争利。就告缗令而言,也有其不得以处。你仔细想想,当时若不行告缗令,任由巨商大贾置田,还能等到百年之后才被王莽篡位吗?只怕大汉已经像秦国一样土崩了。”

    田畴挥挥手。“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纵使度田、告缗能解一时之急,终究是饮鸩止渴,绝非王道。”

    “王道不是空喊几句道德仁义就会实现的,夫子为鲁大司寇,也要诛少正卯,去三桓。”刘和幽幽地说道:“若是真有人觉得天子年少可欺,逼得天子行霹雳手段,就悔之晚矣。”

    田畴苦笑道:“公衡,你真是变了。我真没想到,你会有如此激进的想法。”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军中将士大多这么想。”刘和端起酒杯,又道:“子泰,时势不同了,切不可拘泥于故事。以今视昔,有如以汉视鲁,不可等量而语。儒门不经一番脱胎换骨,恐怕难当重任。”

    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田畴若有所思,微微颌首。

    次日朝会,刘协向与会的公卿大臣传达了相关的消息。

    和田畴、刘和的意见一样,公卿大臣们都认为天子亲征最为合适。虽说审配不是袁绍,但冀州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哪怕就是走一趟,也是必要的。

    这是冀州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天下十三州中,冀州并非户口最多,却以地势平坦,物产丰饶着称,自古便是上土,加上民风尚武,实力不可小觑。

    往远了说,赵国胡服骑射,最有希望与秦相争。长平之战决定的不仅是赵国的命运,更是六国的命运。

    往近了说,巨鹿之战是秦楚相争的转折点,光武则以河北起家,就连黄巾之乱的中心都在冀州。

    如果不是天子变法图强,袁绍也许会再一次证明冀州的价值。

    在这样的认识下,天子应该亲征邺城,而不是委任大将。

    先帝出于河间,灵思皇后出于赵国,这是天子与冀州的缘份,不可辜负。

    看着侃侃而谈的刘和,刘协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刘和就是东海恭王刘疆的后人,而刘疆是光武帝嫡长子,曾被立为太子十八年,最后因生平郭圣通被废,“主动”辞去皇太子之位。

    某种意义上,他们这一系就是朝廷与冀州系矛盾的牺牲品,想必也对冀州人的执念感同身受。

    审配之流要平定,但冀州人的执念也要化解,否则将来还会有事。

    刘协与大臣们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亲征冀州。

    山东的兵力是足够的,母须再从关中调兵,他只要带上虎贲、羽林等禁军即可。步兵、射声诸营就在太原,到了邺城之外,正好可以归列。

    大体上意见统一,唯有如何处理袁术上,出现了一些分歧。

    有人认为袁术有功,一举拿下了袁绍,为平定冀州创造了机会。

    有人则认为袁术擅自出兵,而且越境攻击冀州,虽然有功,但违反朝廷用兵制度在先,不能不罚。

    紧接着,就有人把话题转到了州牧的权力过大,再次提议取消州牧,只设刺史,尤其是限制刺史对军事的干涉。

    毕竟现在能动用一州兵力的不仅是州牧,刺史也是可以的。

    只有从根本上取消刺史的兵权,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刘协依旧没有发表态度,只是听大臣们争论,让人记下来存档。看看都有哪些人支持,哪些人反对,又都有什么样的理由。

    实事求是的说,现在还没到取消州牧的时候,至少不是最好的时候。

    讨论,就是制造舆论,看看大臣们的反应。

    会议结束之后,大臣们退去,杨彪留了下来。

    刘协请他喝茶、吃点心,顺便再说说袁绍的事。

    袁术看似滚刀肉,其实乖宝宝。就算顺势撤了他的幽州牧,估计他也不会有什么激烈的的反应。

    安排他去幽州,本来就是为了给袁绍制造麻烦。如今袁绍就擒,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可以功成身退了。

    反倒是如何处理袁绍有些棘手,以至于刘协暂时都不想在朝会上讨论这个问题。他相信,肯定会吵起来。

    首先是无法定性。

    袁绍之前已经称臣,严格来说,袁术袭击他是非法的。这也是有人攻击袁术的理由之一,只是说得不那么直接。

    但是不追究袁术的责任,不代表就可以将袁绍当作罪犯。

    称臣之后,袁绍没有做过违反朝廷诏令的事,朝廷没有理由将他定为罪犯,甚至还应该为他鸣不平。

    杨彪也有些头疼。

    他们夫妻俩是希望袁术好好谈,劝袁绍主动入朝,谁也没想到袁术会这么干,直接将袁绍俘虏了。

    如此一来,如何处理袁绍就成了麻烦。

    天子对袁绍恨之入骨,让天子放袁绍一条生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让他们担心的是,袁绍能不能咽下这口气,会不会直接气死了?

    袁绍是个心思很重的人。从易县到长安,大半个月的路程,足够他积聚怨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收到消息后,袁夫人连夜起程,赶去迎接袁绍,希望能劝他放宽心,不要走极端。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袁绍?”

    刘协看着有些不安的杨彪,无声地笑了。“杨公,胜利者的心胸是最开阔的。我有必要置袁绍于死地吗?”

    杨彪讪讪地说道:“陛下圣明,是臣以小人之心度陛下之腹了。”

    “如果他愿意,我可以让他做官。当然,不会是什么重要的职务。”刘协面带胜利者的从容微笑,缓缓说道:“事实证明,他连一个合格的太守都不是,还是安心养老吧。”

    杨彪苦笑。

    这可比杀了袁绍还折磨人。

    但他又没有理由反对。

    正如天子所说,袁绍身为失败者,根本没资格挑三捡四。就他的人生履历而言,的确也没什么提得上嘴的政绩可言。

    造反是他最大的事业,也是失败得最惨烈的。

    最后居然被袁术生擒了。

    “陛下又打算如何安排袁谭?”

    “我打算让他为一偏将,随驾出征,看看他的能力,然后再论功行赏。”

第786章 上善若水

    刘协知道袁谭与袁绍不同,也更麻烦。

    以党人自居的汝颍人大多聚集在袁谭身边,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入朝之后,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风浪。

    单纯让他们闭嘴是不可能的,打散了也只会留下后患。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包送走。

    他相信,袁谭以及他身后的汝颍人不会甘心失败,肯定觉得这是袁绍无能,不是他们的责任。如果听他们的,绝不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

    你们不是不服气么?那我就给你们一堵南墙,让你们慢慢撞,撞到你们服气为止。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如果袁谭确有用兵之才,我打算让他任一方之任。或南或北,或东或西,以便一展拳脚。”刘协搓着手指。“汝颍人才济济,岂能局限一地。实现王道的方法也不会只有一种,理当百家争鸣,各展其长,以求殊途同归。”

    杨彪心中一紧。

    他听懂了刘协的意思。

    汝颍人太多,影响力太大,不能让他们聚在一起,要分而治之。

    联想到荀恽西行,天子大概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摆在明面上而已。

    “杨公以为可行否?”

    杨彪收拾心情,思索片刻。“这么说来,只有向南了?”

    “为何?”

    “向东是三韩、倭国,刘备治之。向西是西域,轲比能治之。向北是大漠,曹操、荀攸治之。唯有南方,尚未有大将镇守。”

    刘协哈哈一笑。“杨公,你闲暇之余,也应该读点闲书,开拓眼界,不能只盯着大汉周边。”

    “陛下的意思是……”

    “天下比你想象的更大。”刘协倒转快子,蘸了些酒水,在桉上画了一个草原。“三韩、倭国只是大汉的新东门而已,再往东,还有大片土地。据说武王灭商之后,有一支商人遗民就一路向东,在那里定居了……”

    刘协一边画一边说,真假掺杂,给杨彪画了一个大饼。

    反正杨彪也不清楚真假,等袁谭等人走出去了,他才有可能知道真相。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他们想后悔也迟了。

    杨彪听得一愣一愣的。

    就理性而言,他不相信刘协说的这些,这些都是传言,甚至连传言都算不上。可是就经验而言,刘协的确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他说得这么笃定,想来必有所据,只是自己政务缠身,眼界不够开阔,这才觉得异想天开,荒诞不经。

    但有一点是好事,天子没有杀袁谭和汝颍人的想法,反而想给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才是王者的气度。

    比起固执甚至极端的党人,天子更自信,也更谦逊。

    上善若水。

    太原。

    士孙瑞弯着腰,钻进了袁绍的马车。

    袁绍和衣而卧,一动不动,只是脸色有些泛红。

    士孙瑞在一旁坐下,顺手拉上车门,却将车窗拉开了一些,然后挥了挥手。

    车外的袁谭等人看着士孙瑞,默契地转身,离开马车十余步。

    沮授走了过来,与袁谭见礼。

    两人不约而同的一声叹息,心情很复杂。

    士孙瑞靠在车壁上,看着窗外,幽幽地说道:“本初,一晃我们整整十年没见了。你一定没想到,我们会有这种方式见面吧?”

    袁绍一动不动,只是将身上的被子往上拉了拉,遮住通红的脸。

    “你可以不见我,到了祁县之后,要不要见子师?你也可以不见子师,到长安后,要不要见太傅和太仆?”

    袁绍的身体颤了一下,缓缓拉开被子。“若非无颜相见,我又何必偷生至今?君荣,你素来多智,你说我是当苟且偷生,还是一死了之?”

    士孙瑞收回目光,看向袁绍。

    袁绍睁开了眼睛,只是没看士孙瑞,眼神盯着虚空。

    “你认输吗?”士孙瑞澹澹地说道。

    袁绍沉默了良久。“不认输也是输。”

    士孙瑞点点头。“那你知错吗?”

    袁绍缓缓转头,看向士孙瑞,眼神变得凌厉起来,还带着几分自嘲。“不知,还请君荣指教。”

    “你没错。”士孙瑞幽幽一声叹息。“是我们错了。”

    “君荣这是……何意?”

    “你没听错,我也没有取笑你的意思。不是你错了,而是我们都错了。”士孙瑞恢复了平静,轻轻地抚着膝盖。“这也是我与伯俊(魏杰)、元英(沮俊)、公与(沮授)的共识。我们最喜论道,却不知道,用的都是术。以术为道,焉能成功?”

    听到沮授的名字,想到沮授可能就在车外,袁绍心中一紧。

    半晌之后,袁绍才恢复了平静。“依君荣之见,我不是败于天子,而是败于不知道?”

    “就算你成功了,你能做得比光武皇帝更好么?帝乡由南阳变成汝南,又能什么区别?你以袁熙为嗣子,郭后之事能避免吗?”

    袁绍无言以对。

    其实他这些天也想过这些问题,结论和士孙瑞差不多,只是他不愿意面对,也没机会面对了。

    他现在想的是,自己是该活着受辱,还是该身败名裂。

    不管是生是死,他似乎都无法幸免。

    袁术说的那些话,始终在他耳边回荡,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从睡梦中惊醒,然后睁着眼睛,苦熬到天明。

    “君荣,我该怎么办?”两行浊泪涌了出来,袁绍泣不成声。“我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士孙瑞叹息道:“我很同情你,但我没有办法帮你。这一切,只能由你自己去面对。”

    “我该怎么办……”袁绍失声痛哭。

    士孙瑞沉默了片刻。“你该怎么办,我不清楚。但是我想,你或许应该想想显思怎么办。他不是你,他还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他能成功,我们就不算失败。”

    袁绍忍住泪水,转头看了士孙瑞一眼。

    士孙瑞神情肃穆地点点头。

    “他……还有选择的机会?”

    “我相信有。”

    “去西域?自我流放万里?”

    “西域不等于流放。”士孙瑞说道:“你别忘了,舜流丹朱于豫章,秦政流放吕不韦于蜀郡,如今豫章、蜀郡可都是富庶之地。百年之后,焉知西域不能和中原一样衣冠文明?”

    袁绍诧异地看着士孙瑞。

    士孙瑞的眼神很坚定,看不出一点犹豫,显然早就做了决定,而且有成功的信心。

    “那……我能为显思做什么?”

    “承担所有的责任,立他为嗣,让他从容出征。”

第787章 心病难医

    袁绍的嘴角挑起一丝自嘲的笑容。

    “君荣,恕我不能从命。身为人父,我不希望显思远赴西域。万里之外,风土殊异,生死难料。就算裂土封疆,百年之后,魂不能归故里,终是野鬼。”

    他摇摇头。“儒门人才济济,不必显思。”

    “本初……”

    袁绍转过身,背对士孙瑞,闭上了眼睛。

    士孙瑞见状,无奈地摇摇头,起身下了马车。

    袁谭等人看了过来,见士孙瑞苦笑,不禁齐声叹息。

    连士孙瑞都无法劝说袁绍,他们想不出还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郭图心中恼怒,骂了一声:“袁公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众人沉默,没有接郭图的话题,却都心有戚戚。

    袁谭更是脸色发白,愁容满面。

    如果不是袁术做事鲁莽,使袁绍颜面扫地,他们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朝廷将如何处置袁绍,已经成了悬在他们头顶的一口剑,随时会落下来,斩断他们的一切希望。

    士孙瑞见状,只好劝道:“诸君放心吧,天子圣明,公卿中不乏贤者,绝不会意气用事。你们有空,不妨多做些准备。事不预不立,准备得越充分,将来成功的希望越大。”

    荀谌点头赞同,郭图却连声叹息,向袁谭使了个眼色。

    袁谭会意,对士孙瑞拱手道:“士孙公,家父疲惫,不能长途跋涉,能不能在太原休息几天,找医匠调理一下身体?”

    士孙瑞点点头。“不必去太原,就在我营中吧。我营里有好医师,是太医署调教出来的良医,最擅此道。”

    袁谭如释重负,再三致谢。

    士孙瑞将袁绍接到自己营里,安排了住处,又请医师为他诊脉,调制汤剂。

    但哪怕是太医署的优秀毕业生也只能治袁绍身体的病,治不了他的心病。

    他还是沉默寡言,一副心如藁木的模样,让人无可奈何。

    直到袁夫人赶到太原。

    得知袁夫人将至,袁谭又惊又喜,郭图、荀谌却有些紧张,不知道该不该让她见袁绍。

    袁夫人虽然不像袁术乱来,却也不是什么善茬,性子强硬得很。指望她和袁绍好好说是不现实的,万一两人一言不合,袁夫人出言不逊,再将袁绍逼死了,那可怎么办?

    纠结之下,还是士孙瑞拿了主意。

    袁夫人不远千里,从关中赶来,不可能只是为了骂袁绍一顿。当初让袁术劝袁绍投降的人也许不是她,但书信是以她的名义发出的,她也算是始作俑者。这件事由她来解决,再合适不过。

    郭图等人无奈,只得听取士孙瑞的建议,由袁谭出面,将袁夫人接到营里。

    看到憔悴的袁谭,袁夫人便叹息不已,心生怜意。

    袁绍追服母丧的时候,袁夫人还没有出嫁,曾带着年幼的袁谭玩耍,心疼袁谭幼年丧母,对袁谭格外照顾。

    一晃袁谭年近三十,却被袁绍连累成这般模样,让她又生气又不忍。

    “他怎么样?”袁夫人开门见山。

    袁谭拱手施礼。“蒙士孙公照顾,派营中良医用药,身体尚好,只是心病难医。”

    听说袁绍没死,袁夫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随即冷笑一声:“什么心病难医,就是不愿承担责任,还想全身而退。”

    袁谭神情尴尬,不敢接袁夫人的话。

    袁绍想什么,他们其实都清楚,只是没人敢说,也只有袁夫人可能直言无忌。

    “你有什么计划?”

    袁谭随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这是他和郭图、荀谌商量的计划,也得到了士孙瑞等人的大力支持,但能不能成行,最后要看天子是否会给他这个机会。

    能为他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人,只有杨彪。

    袁夫人听完,摇摇头。“显思,你志在高远,这一点我很欣慰,但万里征伐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恕我直言,你还没准备好。”

    “还请姑母指点。”

    袁夫人打量了袁谭两眼。“你在士孙君荣营里住了几天,觉得他的部下训练如何,你能承受得来吗?”

    袁谭仔细想了想,不太确信地说道:“应该可以。”

    袁夫人撇了撇嘴。“听你说得这么没底气,就知道你不行了。我不妨告诉你,士孙君荣训兵虽然用心,比起天子来,还得差得太远。练兵的事,我不懂,也给不了你什么建议。有机会,你与子美谈谈,问问他狼骑是如何训练的,就知道差距了。”

    袁谭心头一暗,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一段时间以来,支撑他的就是西域立功,结果被袁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顿有幻灭之感,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希望。

    “显奕如何?”

    袁谭一惊,打起精神,答道:“应该还在青州吧,好久没收到他的消息了。”

    “你们啊,算什么父子兄弟?”袁夫人一声叹息。

    进了士孙瑞的大营,袁夫人也没休息,直接去了袁绍的住处。

    袁绍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袁夫人站在床前,打量了袁绍一眼,面露不屑。她挥了挥手,让袁谭等人都出去,站得远些。

    袁谭不敢怠慢,退了出去,连侍候袁绍的两个侍女都离开了,房中只剩下僵卧的袁绍和立在床前的袁夫人。

    “本初,你装了一辈子,还准备装到什么时候?”袁夫人语气澹澹地说道。

    袁绍身体一振,彷佛想转过身来,却还是忍住了。

    “你若是真的心灰意冷,不想见人,不如回汝南去守墓。关东太平,我正打算将叔父、父亲、兄长他们移葬汝南。你为他们守墓,闭门自省,将来或许还可以葬入祖茔,免得做个孤魂野鬼。”

    袁绍的气息变粗,慢慢转过身,坐了起来,看着袁夫人,脸色苍白。

    “若能如此,我死而无憾。”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你说。”

    “传书显奕,让他不要做无谓之争。”袁夫人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审配若是不肯降,你在邺城的妻妾儿女恐怕凶多吉少。显思不中你的意,你能指望的也只有显奕了。你总不会希望孤独终老,将来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吧。”

    袁绍心中一紧。“朝廷要强攻邺城?”

    “除非你能命令审配投降。”袁夫人哼了一声:“你做得到吗?”

    袁绍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我……可以试试。”

    “那就这么说定了。”袁夫人转身就走。

    袁绍下意识的抬起手,“唉”了一声。

    袁夫人停住脚步,转头看着他,眼神讥诮。

    袁绍被袁夫人看得无地自容,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只憋出几个字。

    “慢……走,不送!”

第788章 破釜沉舟

    袁夫人出了门,掩着鼻子,对守在门外的袁谭说道:“让他多出来晒晒,人都快霉了。”

    袁谭一边挥手让侍女们赶紧进去服侍,一边陪着袁夫人往前走。

    “姑母,他……答应了?”

    “他会写信给审配,也会写信给显奕。显奕应该没什么问题,审配会不会降,却没把握。显思,你觉得审配会降吗?”

    袁谭略一琢磨。“会降,但他肯定会提条件。”

    “提条件?”袁夫人冷笑一声:“那他就只能等死了。”

    她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他死不足惜,你的弟妹还年幼,就这么死了,未免可惜。袁氏遭劫在前,五十余口死于非命,仲河公这一脉只剩下寥寥数人。若是再遭此劫,真是祸不单行。显思,谁能说动审配,让他投降?”

    袁谭仔细想了想。“或许可以请沮公与出面一试。”

    “你安排一下,我要见他。”

    沮授有些意外。

    袁夫人不见郭图,不见荀谌,也不见士孙瑞等人,却要见他。

    听袁谭说了原委之后,他苦笑道:“袁将军,你高估我了。事已至此,别说是我,就算是田元皓也无法左右审正南。”

    他突然一愣,盯着袁谭看了两眼。

    袁谭不解。“沮君?”

    “我明白审正南为什么困守邺城了。”沮授站了起来。“请将军带路,我去拜见袁夫人。”

    袁谭大惑不解,却还是带着沮授来到袁夫人面前。

    双方见礼完毕,沮授开门见山。“夫人出身高门,又为杨公之妻,想必知道本朝之初的故事?”

    袁夫人微微颌首。“略有所知。”

    “那你应该也知道审正南为何明知不敌,却不肯投降。”

    袁夫人黛眉微动。“你的意思是说……审配欲以我袁氏子弟为质,欲与朝廷谈判?这也……”她不禁笑了起来,觉得不可思议。

    沮授却不笑,反而越发严肃。

    袁夫人笑了两声,也不笑了,脸色越来越难看。

    她听懂了沮授的意思。

    不是她找沮授,而是审配找她。审配挟持了袁绍的妻儿,就是等她来谈判。

    对审配来说,有能力改变天子决定的只有她,准确地说,是只有她的丈夫杨彪。

    “沮君,他可能高看了我,也高看了我的丈夫。”袁夫人寒声道:“没有人可以左右天子的决定,没有人。他如果一意孤行,只会死无葬身之地。”

    沮授点点头。“夫人说得有理,但你不知道审正南为人。如果说我冀州多烈士,那审正南就是烈士中的烈士。”

    他停了片刻,又一字一句地说道:“宁折不弯。”

    袁夫人屏住了呼吸,又缓缓吐出来,反复三次。

    “我尽力,但是……”她盯着沮授的眼睛。“你告诉他,我不会放过他。”

    沮授郑重地点点头。“夫人的意思,我一定带到。”

    沮授躬身而退,袁夫人怒犹未消,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袁谭也被吓住了。

    审配会以他的弟妹为人质,要挟杨彪出面,与朝廷谈判?

    听起来很夸张,但这的确是审配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以他对审配的了解,如果审配真有这个心思,那危险的就不仅是邺城里的袁绍妻妾及女子,还有汝颍系的家属,当然还有统兵在外的袁熙。

    所以,要为他出面的不仅是杨彪,而是整个汝颍系。只不过杨彪的官职最高,影响力最大,所以被审配寄托了最大的希望。

    袁夫人渐渐恢复了平静。“显思,请郭公则、荀友若来。”

    袁谭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去请郭图、荀谌。

    郭图、荀谌听完袁谭的解释,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们的家人都在邺城,现在也是审配手中的人质。而以他们对审配的了解,如果谈不成,审配是真有可能玉石俱焚,拉着他们的家人陪葬的。

    这损失可太大了,他们的家族甚至可能损失一两代人,几十年都缓不过劲来。

    来到袁夫人面前,不等袁夫人开口,他们就跪了下去。

    一看这架势,袁夫人知道,自己不用开口了。

    沮授没有说谎,审配真是个狠人。

    “诸君请起吧。”袁夫人扶着额头,觉得血管一下一下地跳得厉害。

    她一路赶来,只想着如何劝袁绍,完全没想到要面对这个情况。几百口人的性命突然一下子放在她的肩上,让她有点喘不过气来。

    “审配可能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袁夫人抚着额头。“他总不能要求朝廷下诏,拜几个冀州人为公卿吧?”

    郭图与荀谌交换了一个眼神,起身说道:“审配为人专横,既已破釜沉舟,还真没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强令朝廷拜哪个冀州人为公卿的确不太可能,但要求朝廷为郭后平反,却是有可能的。”

    “郭后?”袁夫人眉头微皱。“这是多久远的事了,至于么?”

    “夫人有所不知,在很多冀州人的眼中,本朝亏负冀州人即从郭后事起。若非当年废后,则东海王刘疆为嗣君,帝系将是冀州血脉。如此,则真定当为帝乡,而冀州亦蒙恩赐。”

    郭图有些无奈的摊了摊手。“这几年,类似的理由,我们不知听过多少。”

    袁夫人哭笑不得,觉得荒唐之极。

    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很正常。

    冀州人偏激,汝颍人又何尝不是。两次党锢之后,汝颍人就背负了难以抛舍的负担,直至走上拥戴袁绍,与朝廷为敌的道路。

    “此情可恕,此理却难容。”袁夫人叹息道:“天子不会因为如此荒唐的理由,推翻光武皇帝的故事。就算天子开明,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又能如何呢?难道要天子去补偿冀州人这些年的损失?这显然……”

    荀谌起身。“夫人,只怕审配的用意还与度田有关。”

    袁夫人一愣,随即恍然。

    当年郭皇后被废,便与光武皇帝推行度田有关。刘疆更是因为度田激化了矛盾,双方都骑虎难下,不得不主动请辞太子之位,以息光武皇帝之怒。

    光武皇帝强推度田,由废后始,至换太子止,中间还牵涉到两次日食,是本朝初年的一件大事。

    如果审配能让朝廷为郭后平反,就可以进而为反对度田找到依据。如此一来,他甚至可能得到山东士大夫的默许支持,从而脱身。

    袁夫人目光一扫郭图、荀谌,不禁冷笑一声。

    “审配敢如此肆意妄为,恐怕也是吃准了你们会附和他吧?若是如此,我有必要提醒你们一句。度田是大势,没人挡得住。螳臂挡车,只会粉身碎骨。”

第789章 保大保小

    见袁夫人的态度如此坚定,郭图很是诧异。

    他原本以为袁夫人会为袁氏考虑,暗中推波助澜的。

    毕竟汝南袁氏是山东世家之首,土地极多。袁术一根筋,不惜损人不利己,也要弄死袁绍,袁夫人不至于不为母族考虑。

    万万没想到,袁夫人比袁术还坚决。

    他悄悄看了荀谌一眼。

    荀谌从长安返回后,对度田的态度就有些暧昧。虽然谈不上支持,却也没反对得那么激烈。他一直以为荀谌的态度改变是得到了某种利益的交换,现在看来,恐怕不尽然。

    荀谌报以苦笑。

    见郭图、荀谌二人神色,袁夫人有点明白了其中原由。

    她挥挥手。“这也怨不得你们,朝廷新政用意深远,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等你们到了长安,慢慢就明白了。就这样吧,我将你们的意见传回长安,天子能不能答应,那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袁夫人一声叹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郭图、荀谌脸色一僵,无言以对。

    袁夫人想了想,又道:“在邺城平定之前,你们不要提去西域的事。万一……”她叹了一口气。“总要留点血脉才行。”

    郭图、荀谌的脸色更难看了。

    很显然,袁夫人对天子答应审配的要求不报任何希望,觉得袁熙等人必死无疑,所以反对袁谭去西域的计划,要为袁绍留一丝血脉。

    袁绍尚有袁谭,他们的家人可都在邺城。

    他们越想越恨袁术。

    袁术突然出兵,不仅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早知如此,他们至少应该从邺城接出家属。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长安。

    刘协坐在温室殿中,心思却不在公务上,他焦急地等待着椒房殿的消息。

    皇后伏寿十月怀胎,今日生产,但情况却有些不妙。

    她难产了。

    肚子已经疼了两天一夜,孩子却一直没有生出来。一开始伏寿还能咬着牙,不让自己叫出声来,尽可能保持皇后的体面,现在却已经疼得撕心裂肺,一声叫得比一声响。

    刘协很想去看看,却被官员们死死拦住。

    妇人怀孕、生子都是恶事,按规矩,连正房都不能住,要搬出去单住的。如今形势简便,皇后得以在椒房殿生产,已经是破了规矩,说不定难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再让天子去看皇后,万一天神震怒,直接取了皇后性命,谁来担这个责任?

    刘协本来没当回事,可是看看太医署的太医那副以死相谏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不信这些,不代表别人也不信。皇后难产,他们已经很紧张了,他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能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他就在温室殿等消息。

    “陛下……”一个太医飞奔了进来。

    “生了?”刘协一跃而起。

    太医吓了一跳,连忙摇头。“还没有。华太医说,形势危急,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剖腹。”

    刘协一愣,随即说道:“那还等什么?快点动手啊。”

    太医汗如雨下,连连拱手。“陛下,华太医说,皇后的情况尤其危险,剖腹后极可能会失血过多,危及性命。且胞宫受伤,就算能保住性命,只怕以后也不能受胎了。”

    刘协惊呆了。

    他知道华佗为什么犹豫到现在了。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华佗做不到两全其美,皇后就算能救过来,以后也很可能再也无法受孕。

    皇后无法受孕,不仅是生不了孩子这么简单,这将影响到宫里的权力平衡。

    没能生下皇子的皇后,面对生了皇子的贵人们,难免会底气不足。

    司徒杨彪快步走来,见太医站在天子面前,满头是汗,神色惶恐,吃了一惊。

    “皇后……还没生产?”

    刘协眉头紧皱,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杨彪听完,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皇后死了呢。他转身问太医道:“华太医可曾说,皇后腹中是皇子还是皇女?”

    “皇后脉象紊乱,无法判断。”

    杨彪皱了皱眉,转身看向刘协,低声说道:“陛下,不如……”

    刘协抬起手,打断了杨彪。“传诏华太医,尽全力保证皇后安全。”

    太医抬起头,盯着刘协看了又看。

    刘协震怒,厉喝一声:“还等什么,快去。别管是皇子还是皇女,优先考虑皇后的性命。”

    “唯!”太医躬身领命,转身匆匆去了。

    杨彪一声轻叹。“陛下,臣以为不妥。”

    刘协抬手,打断了杨彪。“杨公突然进宫,有什么急事?”

    他知道杨彪的意思。

    既然伏寿就算救回来也不能再怀孕了,不如赌一赌她生的是男是女。如果生的是皇子,那伏寿死也值了。如果生的皇女,那也只能算她倒霉。可是有血脉留下来,总比不能生好。

    但他不这么想。

    且不说只要伏寿活着,他就可以保住她的皇后之位,让别人免生觊觎之心,仅就个人情感而言,他也不能这么看着伏寿死去。

    保大保小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哪怕伏寿现在不是他唯一的女人,也不仅仅是妻子这么简单。

    在他看来,这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比未曾见面的孩子更重要。

    这样的道理,没法和杨彪讲,所以只能乾纲独断了。

    见刘协态度坚决,根本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杨彪也只好闭上了嘴巴。

    他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和天子说刚刚收到的消息。

    审配有可能挟袁绍及汝颍系的家卷,要求朝廷重新审视冀州的地位,这实在太荒唐了。

    但他又不得不来汇报,毕竟审配手里掌握着几百条人命,而且不是普通人,是汝颍系的元气所在。如果就这么放弃了,会严重影响到汝颍人的士气,造成不必要的动乱。

    可是这时机太不凑巧了,偏偏碰上皇后难产。

    他本以为皇后应该已经生产,以天子的脾气,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女,都是一件喜事,可能比较好说话。

    “杨公?”刘协有些不耐烦,催促了一句。

    杨彪无奈,只将取出袁夫人的书信,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刘协没有接袁夫人的书信,只是听杨彪说,听完之后,他澹澹地问了一句。

    “杨公以为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审配荒唐,只是……”

    “朕也觉得荒唐。”刘协摇摇头,语速缓慢,却不容置疑。“郭后的事,朕已经了解过,不觉得光武皇帝有亏欠她的地方。审配想以此与朝廷讨价还价,实在是愚蠢之极。行了,此事母须再议。审配肯降,自然更好。不肯降,朕就亲率大军击破邺城,诛他三族。”

第790章 攻心为上

    刘协没有说假话。

    得知冀州人有心结之后,他就仔细研究了郭圣通及东海王刘疆的史事。

    严格来说,废后是郭圣通自取其咎。

    废后诏书中有“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的字眼,可见郭圣通并非温良之辈。如果所言不实,以光武朝大臣的强项,恐怕不会接受这个废后的理由。

    废后是大事,绝不是皇帝想废就能废的,更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就行的。

    郭圣通的背后站着冀州系和陇右系。

    相对而言,光武皇帝的处理非常克制,甚至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郭圣通被废后,其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刘疆的太子之位也是保留了两年之后,才因为刘疆多次主动请免才施行的。而东海王一脉,从刘疆起,传承至今,从无中断。

    郭圣通共有五子,刘疆以外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是因为无子而国除,中山王刘焉、沛王刘辅也是传承至今。

    郭氏亲戚恩宠不衰,连郭圣通的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能以恩泽封侯,近乎滥赏。

    包括郭圣通本人,虽然被废,却以沛王太后终老,后来还得以陪葬北邙。

    要说光武皇帝或者嗣君排斥冀州人,实在说不过去。

    不可否认,冀州人的仕途与南阳、汝颍相比不够顺畅,但那不是朝廷有意为之,而是形势使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朝廷下几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如果审配真想拿汝颍人的家卷为人质,与朝廷谈判,只能说他想多了。

    说句不能宣诸于口的话,刘协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杨彪想到了刘协会拒绝他的请求,却没想到刘协会如此果决,甚至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他本想再劝两句,一看刘协如困兽般的神情,又咽了回去,躬身告退。

    皇后难产,生死未卜,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

    刘协也没理杨彪。

    一来是的确没心情,二来是不能给杨彪任何希望。

    杨彪夫妻都是明白人,知道审配这个要求很过分。但他们也不能直接拒绝,否则没法向汝颍人交待,尤其是当袁夫人还是当事人亲属的情况下。

    在袁隗、袁基等五十余人被杀的情况下,袁汤这一脉就剩下袁绍、袁术。袁术只有一个儿子,袁绍的儿子倒是多,但除了袁谭之外,都控制在审配手中。

    袁夫人不能见死不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荀氏。

    托荀或的聪明,早在董卓乱政之初,荀氏就迁到了河北,依附韩馥。如今脱身的只有荀或一家人,其他人几乎都在邺城。

    如果审配真打算玉石俱焚,荀或这一脉也将损失惨重。

    不出意外的话,荀文倩肯定也会来求情。

    经过华佗的手术,伏寿暂时保住了一条命。

    但是对伏寿本人来说,她却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她生的是个皇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难产的原因是胎儿过大,而伏寿本人平时又运动不足。如果不是华佗当机立断,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一尸两命。

    但伏寿不觉得,她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得知自己将来可能再也无未能受孕,她心灰意冷,连刘协进来的时候,她都没睁开眼睛看一下。不管服侍她的桥氏姐妹怎么提醒,她都没有反应。

    华佗等人惴惴不安的跪在一旁。

    看到胎儿是男孩的时候,华佗差点崩溃了。他清楚这个失误可能引起多少不必要的猜测,如果有人说他是为豫州系着想,故意断了伏寿的希望,以便荀文倩有机会母凭子贵,他是解释不清楚的。

    刘协看了一眼,叹了一口气。“诸君辛苦了,平身,下去休息吧。”

    “陛下,臣……”华佗磕了个头,冷汗涔涔。“臣判断失误,罪该万死。”

    “你有什么失误?”刘协挥挥手。“行了,就算是判断失误,朕也是主要责任。你们别多想了,回头把这次医桉好好整理一下,总结一下得失。”

    “唯!”华佗再拜。“谢陛下。”

    “华太医留一下,其他人退下。”

    太医们领诏,退了下去,只有华佗站在一旁。

    刘协在床边坐下,用手绢擦了擦伏寿额头,轻声说道:“阿寿,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不必如此沮丧。”

    伏寿的眼皮颤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泪水沿着脸庞滑了下来。“陛下,臣妾不能再为陛下生一儿半女,生不如死。”

    “别哭,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强。”刘协用手绢轻拭她的泪水。“且不说你才十九岁,只要好好调养,还有恢复的机会。退一步说,就算你真的不能受孕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怎么解决?”伏寿抽噎着。“臣妾只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朕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但朕可以保证,你会有一个有伏氏血脉的孩子,如何?”

    伏寿一惊,转头看着刘协,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陛下?”

    “朕和你订一个五年之约。五年之内,如果你能受孕,自然无话可说。五年之内,如果你一直不能受孕,朕就从你伏氏中挑一个女子入宫。”

    伏寿喜极而泣。

    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是有伏氏血脉的皇子,是不是她本人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她清楚刘协刻意控制后宫规模,这一个名额有多珍贵,母庸诲言。天子给了她这个承诺,等于堵死了其他人觊觎皇后之位的可能。

    “都说了不能哭,怎么不听话?”刘协哭笑不得。“你这是是想抗诏吗?”

    “臣妾不敢,臣妾不敢。”伏寿连声说道上,伸手拉过刘协的手,贴在脸上。“臣妾感激陛下,无以为报。”

    “好好保养身体,就是最大的回报。”刘协摸着伏寿的脸,有些自责。“你刚刚生养,朕本该陪着你,可是冀州有变,朕当亲征,只能留你在长安了。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希望朕凯旋的时候,又能看到一个活蹦乱跳的你,然后再给朕生一个强壮的儿子。”

    “臣妾尽力。”伏寿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

    “华太医是天下最好的医师,你要相信他,听他的医嘱,不要使性子。如果不是他,今天的事会更加不堪设想。”

    伏寿虽然不太情愿,却还是点了点头。

    一旁的华佗感激不尽,悄悄地吐了一口气。

    “华太医。”

    华佗连忙上前。“臣在。”

    “即日起,你的研究重心就是协助皇后恢复健康。皇后再次受孕之日,就是你封侯的时候。”

    华佗大喜,大声应道:“臣,遵旨!”

第791章 当局者迷

    太学书坊。

    荀文倩焦急地来回转着圈,不时看一眼门外。

    在她的期盼中,唐夫人走了进来。她瞅了一眼荀文倩,有些奇怪。“听说皇后这两天生产,你不在宫里侍候,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冀州出事了。”荀文倩顾不得寒喧,将冀州的事说了一遍。

    她刚刚收到荀谌的书信。荀谌的家人全在邺城,可能会被审配扣为人质,荀谌无奈之下,直接给她写了信,希望她能出面,向天子求情。

    她拿捏不定,没敢直接去找天子,而是先来了书坊,向唐夫人问计。

    唐夫人听完,摇摇头,一声长叹。“这袁术还真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连害人都不是一个一个的害,而是一网打尽,连自家人也不放过。”

    “小姨,我该怎么办?”荀文倩抱着唐夫人的手臂轻摇,央求道:“你帮我出出主意。”

    唐夫人哼了一声:“你没有直接去求天子,还算你没湖涂到家。你要是愿意听我的,就别多事,任由天子处理。”

    “任由天子处理?”荀文倩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唐夫人点点头。“天子不是好杀之人。如果能救,他一定会救。但是让他为了救人向审配低头让步,绝不可能。”

    “可若是……”

    “你啊,就是关心则乱。”唐夫人点了点荀文倩的额头。“你要记住,你现在是天子的女人,不是荀氏的女儿。两者不冲突的时候,你当然可以为荀氏争取一些利益。可若是两者冲突的时候,你就不能忘了主次。”

    “我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荀氏数十口在邺城,我岂能坐视不理?”

    唐夫人冷笑一声:“你三伯、四伯都是聪明之人,岂能算不到今天的局面?他们不过是想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反对天子度田,这才落得如此尴尬的局面。说他们一句咎由自取都是轻的,还想天子让步,去救他们?简直是异想天开。”

    荀文倩神情尴尬。

    她没想到唐夫人的态度会如此激烈。

    不过仔细想想,唐夫人说得也没错。早在袁绍从徐州撤兵,天下形势就已经明朗了。荀谌、荀洐等人本该果断地劝袁绍入朝,或者干脆与袁绍决裂,投奔朝廷。

    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无非是想借着山东士大夫的力量,阻止天子度田,避免损失。

    反对天子度田,还想天子为了他们的家人向审配让步,连自己都觉得荒唐。

    “那……我该怎么办?”

    “让他们想办法自救。”

    “如何自救?”

    “这还要我教吗?”唐夫人哭笑不得。“谁要杀你们的家人,是天子么?不是,是审配。既然如此,想办法杀了审配不就完了。你三伯他们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他们也有兵可用,不会任审配宰割吧?配合天子用兵,里应外合,审配还能兴风作浪几时?”

    荀文倩恍然。“小姨,你不该在书坊里,应该去做个将军。”

    唐夫人没好气的摆摆手。“你别和我蛮缠了。有这时间,赶紧回去服侍皇后。天子亲征在即,皇后生产,宫里需要一个人主持事务,你不回去,机会可就让给别人了。”

    荀文倩如梦初醒,连忙起身告辞。

    回到宫里,荀文倩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皇后难产,侥幸捡回一条命,皇子却胎死腹中。

    紧接着,荀文倩又收到第二个消息,天子与皇后定了五年之约。如果五年之内皇后还不能恢复,天子就要从伏氏再选一个女子入宫,以确保伏寿的皇后之位不会旁落。

    听完之后,荀文倩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能理解天子的考虑,但能理解不代表就能接受。

    天子这是摆明了不给汝颍人机会,不给她机会。

    不管汝颍人如何支持他,他也不会让她成为皇后。

    有那么一刹那间,荀文倩很想扭头就走。既然天子有了决断,我又何去那么用心?

    可是仔细想了一通之后,她还是来到皇后的寝宫。

    伏寿躺在床上,正由两名宫女喂水。

    荀文倩上前,仔细端详了一番伏寿的脸色,这才退了下来,躬身施礼。“皇后辛苦了,未能及时服侍,臣妾有罪。”

    伏寿摆摆手,示意宫女们退下,然后拍了拍床边。

    荀文倩再拜,在床边坐下。

    “事非经过不知难,之前看姐姐生产轻松,还以为不过如此。今天我自己在生死关前走了一遭,才知道姐姐当年不易。”

    荀文倩深有同感,附和道:“妇人生产,都是如此,尤其是第一胎。不过皇后年轻,底子又好,有太医署的照顾,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伏寿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神情暗然。

    她已经用手摸过,知道伤口很大,能不能复原,就连华佗也没有把握。唯一让她欣慰的大概就是华佗说,缝合伤口用的是上好的肠线,只要她不要有剧烈运动,应该不会有破裂的危险,也不用再吃一次苦。

    “生死由命,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伏寿摆摆手,转变了话题。“我听宫里的人说,冀州人想为光武郭皇后鸣不平,这是怎么回事?”

    荀文倩眨眨眼睛。“朝堂上的事,天子自会处置。皇后身体虚弱,就不必关心了吧,还是安心休养为好。”

    “你的家人也有不少困在邺城之中,你不关心?”

    荀文倩低下了头,轻声说道:“血脉相连,关心自然是关心的,但我更相信天子能够公正处理。”

    伏寿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她这两天难产,几乎送了性命,本来也没精力关注那些事。偶尔听人说,天子震怒,面斥了司徒杨彪,她才感到好奇,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冀州的事。

    天子明确地说要亲征冀州,而荀文倩的族人有很多就在冀州,如果审配不肯降,这些人凶多吉少。

    这对她是好事。

    汝颍多才俊,荀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荀或的父辈有八龙,荀或兄弟几人也都是智谋之士。如果他们都入了朝,无疑会成为荀文倩的莫大助力,也将对她的皇后之位形成威胁。

    在她难产的时候,荀文倩不见踪影,现在才出现,很可能就是为了这件事奔波。她本想问问情况,却碰了荀文倩一个软钉子,只好闭口不言。

第792章 儿女心思

    荀文倩与伏寿寒暄了几句,终究还是话不投机,场面有些尴尬,便找了个机会,主动请退。

    出了门,却见天子坐在自己所住侧殿廊下的栏杆上,正自出神。

    马云禄抱着手臂,靠着柱子,站在一旁,看起来有些郁闷,扁着嘴。

    荀文倩吃了一惊,连忙加快脚步,走了过去。听到脚步声,马云禄放下手臂,站直了身体,躬身向荀文倩行礼。

    “见过贵人。”

    荀文倩还礼,随即转身向刘协行礼。刘协起身,走进了荀文倩的房间。荀文倩跟了进去,一边命人准备茶水,一边问起刘协来意。

    “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臣妾岂敢,但凭陛下吩咐。”荀文倩躬身道。

    刘协瞅了荀文倩一眼。虽然她掩饰得很好,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出一丝不悦。其实这也正常,她再聪明,毕竟也是人,也是才二十出头的女人。

    “今天去太学了?”

    荀文倩一愣,露出一丝慌乱。皇后难产之际,她没有留在宫里照顾,却去了城南,不管她有什么理由,都不符合她的身份。

    “是……是的。”

    “去见嫂嫂?”

    荀文倩知道瞒不过,索性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刘协听完,神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

    他猜荀谌会写信给荀文倩,也猜荀文倩急着出城,必然是向唐夫人问计。两人看似年龄差不多,荀文倩甚至更聪明一些,但唐夫人的果决却是荀文倩目前还欠缺的。

    正常还好,涉及到自身利益,尤其是生死相关时,荀文倩往往会纠结,会出错。

    而唐夫人的反应又一次没让他失望。

    “我要亲征冀州。刚刚和云禄商量,是留你在长安,还是留她在长安。想听听你的意见。”

    荀文倩顿时恍然,怪不得马云禄刚才一脸委屈。

    她还以为天子又要打破常例,今天不去马云禄的殿里,要在她这里留寝呢。

    她迅速权衡了一下。“云禄妹妹本是女骑督,有她在陛下身边,臣妾也能睡得安稳。臣妾开不得弓,放不得箭,随陛下出征也无助益,还是留在长安服侍皇后吧。皇后生产受了苦,伤了身体,臣妾毕竟是过来人,或许能帮些忙。”

    刘协笑了一声。“你虽然生过一次,却也算不上有什么经验。不过魏夫人之前就是侍候你的,和你相处得也算不错。由你协助皇后处理宫里的事,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如此一来,同文馆印坊的事,你恐怕顾不过来。”

    荀文倩心里一紧,且喜且忧。

    天子这是让她协助皇后,却又要夺去同文馆印坊吗?虽然照顾皇后的确会耽误不少时间,影响同文馆印坊的管理,可是她在同文馆印坊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就这么交出去,未免太可惜了。

    “让嫂嫂来帮你吧,正好再带你一段时间。”刘协看着荀文倩,澹澹地说道。

    荀文倩如释重负,连忙答应。

    让唐夫人来她,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谨遵陛下口谕。”荀文倩心情大好,躬身领命。

    离开荀文倩的寝殿,刘协向马云禄的寝殿走去。

    马云禄跟了上来,脚步轻快。

    荀文倩留下了,她又可以跟着天子出征了,她的心情也跟着飞扬了起来。

    “陛下,出征在即,你怎么不陪陪荀贵人?”

    “今天不该是她。”

    “话虽如此,不是……”

    “得来的太容易,就会不知道珍惜。”刘协瞅瞅马云禄。“你是不方便吗?”

    马云禄连连摇手,随即又觉得不妥,话题一转。“皇后刚生产,臣妾是不是……”

    刘协笑了一声:“你现在想起来,还不算太迟。”

    马云禄神情尴尬,有些窘迫。

    她知道皇后难产,之前也去看过一趟,但是说心里话,她真没放在心上。

    一来妇人生死就是这样,第一胎都会困难,因此而死的屡见不鲜。二来皇后真要是出了意外,对她未必是坏事。

    加上天子要亲征冀州,她满脑门心思就是跟着天子出征,根本没顾得考虑去向皇后请安的事。

    “那臣妾先去向皇后请安,然后再来侍候陛下?”

    “明天再去吧,皇后累了,可能要休息了。”

    “唯。”马云禄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

    “你啊……”刘协指指马云禄,有点恨铁不成钢。

    论做人,她不如荀文倩太多了。

    马云禄也知道自己答应得太爽快了,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你知道我与皇后的五年之约吧?”

    马云禄脸上的笑容散去,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就记在心里。”刘协轻声说道:“皇后之位看似尊宠,却是众目所瞩,关系到朝政的平衡,不能掉以轻心。光武皇帝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故事,你也应该听说过一些。你希望像她那样吗?”

    马云禄的脸色微变,后背有些凉意。

    她对郭圣通的事算不是有多熟悉,但大致情况还是知道的。如果最后一定会被废后,不如一开始就不做这个皇后。

    两人来到殿中,马云禄安排人准备洗漱,自己服侍刘协更衣。

    “陛下亲征,谁留守长安。”

    “太尉。”刘协不假思索。

    他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贾诩镇守长安是最合适的,关中将士有大半是西凉人,而且是李傕、郭汜的部下。这些人怕贾诩,却未必信任贾诩。即使经过一番整顿,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警惕也无法消除。

    有朝廷的名义,贾诩可以坐镇长安,却很难掀起什么风浪。

    而镇守关中的段煨、张济,甚至包括韩遂,与贾诩合作的可能性却要大得多。他这次决定东征,与其说是讨伐审配,不如说是趁势调整防务,将这部分兵权收到自己手中。

    朝政就是这么复杂,没有谁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马云禄没有再问,侍候着刘协洗漱完毕,一起上了床。

    时间还早,刘协没有睡意,拿着一卷书在读。马云禄睁着眼睛,看着屋顶,眼珠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嘴角突然露出一丝笑意。

    “陛下,平定冀州之后,你会去西域吗?”

    刘协晃了晃手里的书。“就算平定了冀州,还有益州、交州没有平定,哪里顾得上西域。”

    “那益州、交州之后呢?”

    “有可能。”

    “你还会带着臣妾么?”马云禄转过头,盯着刘协的眼睛,眼神灼灼。

    刘协瞥了她一眼,无声地笑了。

    “当然。”

第793章 俎上鱼肉

    刘协要亲征冀州的事,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反对的声音不小,主要有三种:

    一是论讲在即,天子不宜轻出。这是关系到将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国策,比冀州的一时得失重要多了,不宜主次颠倒。

    二是袁绍即将入朝,如何定性还没有确定。现在就亲征冀州,未免操之过急。若能妥善处理袁绍,冀州或许能不战而定。

    三是冀州外强中干,就算要征讨,派一员大将即可,天子亲征有小题大作之嫌。

    经过一番充分的讨论,刘协最后还是说服了群臣。

    他的理由也有三个。

    论讲是百年大计,谁说一定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得出结论?这件事可以慢慢讨论,甚至将来也可以时时讨论,日日新嘛。

    至于袁绍,不管如何定性,他都已经失去了对冀州的控制。就算对他既往不咎,也不会对冀州有什么影响。难道你们希望朝廷答应冀州人,对冀州网开一面,不在冀州推行度田?

    最后,冀州虽然外强中干,却不可小觑。诸军互不统属,唯有朕亲征,才能让各部配合默契,而不是互相内讧。

    公卿大臣听懂了刘协的言外之意,不再反对,算是达成一致意见。

    刘协随即下诏,命太尉贾诩留守长安,全权负责军事。

    光禄勋马腾率虎贲、羽林、散骑、甲骑随征,扩充后的越骑营随征,其余各部留守京城。

    如此,随天子出征的总兵力不足万人,而且以骑兵为主。

    为了尽可能的减轻沿途郡县的负担,刘协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仪仗,随从人员也减到最少。

    他本人也以马代步,不用车驾。

    诏书公布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曾随天子巡边的将士。在长安待了这么久,终于又可以出征了。经过近两年的休整、训练,他们如今斗志旺盛,恨不得一步赶到冀州,一展身手,让自大的冀州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

    愁的是刚刚入仕不久的郎官。

    他们是天子近臣,哪怕是文职,也必须随行。以马代步,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入仕之前,他们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坐车都嫌马车太快,不如牛车平稳,如今却要他们以马代步,成何体统?

    年轻人还好一些,现学也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恨不得就此辞职。

    怨言传到刘协耳中,刘协随即与杨彪、周忠商量,从郎官中选一些入宫时间较久,为人沉稳的郎官外放,出任县令、县长,或者担任郡县学校的祭酒、讲习,推行新政,教化百姓。

    尤其是冀州。

    既然朝廷决定以武力平定冀州,那就没什么好客气的,直接铺开新政,强行度田。愿意配合的配合,不愿意配合的也要配合。

    谁敢跳出来找事,顺手就灭了你。

    消息一出,宫里的老郎官们就兴奋了。

    也有人表示反对,觉得这会刺激冀州人,逼得他们支持审配,反抗朝廷。但这样的声音很微弱,大多人都觉得这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天子出征,能调集的兵力当在十万以上,冀州人挡得住?

    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报名参选的郎官几乎瞬间就挤爆了司徒府的大门。

    消息传到太学,那些刚刚从各地赶来,还沉浸在太学自由的学术讨论空气中的各地贤良们捶胸顿足。有人后悔自己慢了一步,没有立刻入仕为郎,错过了随天子出征的机会,有人则觉得这些踊跃为官的郎中寡廉鲜耻,为了仕途抛弃了道义。

    是否应该度田还没有尘埃落定呢,你们怎么就拥护朝廷,要在冀州强行度田了?

    太原,军营。

    荀谌匆匆走进郭图的帐篷,面色发白,额头冷汗涔涔。

    “公则兄,大事不好。”

    正在看邸报的郭图下意识地抬起手,挡住自己的嘴,咳嗽了一声。“友若,出了什么事,如此惊惶?”

    “天子要亲征冀州。”荀谌说着,晃了晃手中刚刚收到的书信。“我从女文倩送来的消息。”

    郭图一愣,随即脸色也变了。

    天子亲征冀州,意味着朝廷不仅没有和审配谈判的兴趣,而且想借此机会,直接用武力平定冀州,顺手将所有的反对力量抹去。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审配怎么想。

    如果审配怕了,决定投降,那就是好事。他们的家人将因此无恙。

    如果审配死扛到底,那他们的家人就惨了,十有八九会被审配杀掉。审配为人专横,行事偏激,玉石俱焚的可能性极大。

    “这可如此是好?”

    “如今之计,只有一条。”荀谌咬咬牙。“趁着朝廷出兵的消息还没传到邺城,先派人入邺城,与休若、仲治他们联络,看能不能起兵,抓了审配、田丰,献城投降。还有,左治在显奕身边,如果能联络上他,让他劝显奕向朝廷称臣,也可以减少损失。”

    郭图苦笑。

    荀谌说的办法听起来不错,但执行起来却难。

    荀衍、辛评等人的确在邺城,也有一定的实力。但审配、田丰也不是愚笨之辈,既然决定与朝廷对抗,岂能不防着他们作乱?

    不出意外的话,汝颍人已经被审配、田丰关起来了。

    至于袁熙,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辛毗是汝颍人不假,但袁熙麾下的将领几乎都是冀州人,他们根本不会听袁熙、辛毗的命令,反攻审配。

    除非朝廷能够赦免他们。

    可是从朝廷的态度来看,朝廷显然没有赦免冀州人的意思,反而有趁势用武力平定冀州,并在冀州推行度田的打算。

    冀州诸将都是豪强出身,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基。没有土地,哪来的部曲。没有部曲,他们任什么为将?

    就是汝颍党人大多是豪强,要靠土地的产出供养子弟读书、交游,扬名立万一样。

    郭图的头有些疼。

    他想了想,又道:“杨司徒没有进谏吗?”

    荀谌苦笑着摇摇头。“进谏了,但是适逢皇后难产,天子心情不佳,被撅了面子,连话都没说完,就被赶出来了。”

    郭图诧异地瞅了荀谌一眼。

    虽说这个理由有点荒唐,未必是真的,但结果却是很确凿无疑。他们寄予厚望的杨彪也未能影响天子的决定,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出意外的话,袁夫人、士孙瑞等人很快就会收到相关的消息。

    “可有与本初有关的消息?”

    “暂时没有。”荀谌一声叹息。“本初已是俎上鱼肉,不足挂齿。”

    郭图也叹了一口气,将手里的书扔在桉上。

    “你我也不例外。”

第794章 一切皆空

    不出郭图、荀谌所料,袁夫人、士孙瑞很快从各自的渠道收到了消息。

    袁夫人很郁闷。

    人没救出来,还连累丈夫杨彪挨了天子的面折,亏大了。

    天子虽然有主见,但对大臣一向礼敬,特别是杨彪。哪怕有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杨彪的意见,天子也会耐心解释,从未像这次直接给顶回来了,一点颜面也不留。

    可她也是明理的人,知道这事也怪不得天子。是她自取其辱,连累了杨彪。

    与此同时,袁绍家人的安危如何解决,也成了她必须面对的问题。

    哪怕知道事不可为,她也不能见死不救,看着袁绍的妻妾儿女死于审配之手,形同灭门。

    公器不可用,就只能动用私人力量。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即使在邺城也有不少拥趸,现在是动用的时候了。

    袁夫人与郭图、荀谌商量,让他们想办法联络荀衍等人,又与沮授商量,希望他能出面,想办法说服审配,不要负隅顽抗。

    冀州兵虽强,却不是朝廷的对手。

    天子手中的并凉精锐比你们以为的还要强上三分,审配必败无疑,坚持到最后的结果除了玉石俱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沮授倒是不怀疑袁夫人的推论,只是他不觉得自己有办法说服审配。

    他已经给田丰写了信,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

    士孙瑞也为袁绍惋惜,但他更看重这次机会。

    杨彪、周忠早就传来消息,天子有意让他重回京师,并将扩充后的北军交给他指挥,为他将来接任太尉做准备。这次征讨冀州是他立功的最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出任太尉,对他本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可是对公卿大臣来说,却有着难以想象的意义,不能掉以轻心。

    贾诩其实也很合适,如果他不是西凉人,而且是董卓旧部的话。

    眼下唯一能满足天子的要求,又符合公卿大臣标准的太尉人选,只有他一个。其他人不是不懂军事,就是资历、功劳不够。

    为了实现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宏伟目标,他不得不勉为其难。

    与沮俊、魏杰等人商量后,他决定就地征兵,扩充人马,准备出井陉,进入冀州北部的常山国。

    这几年,他的任务以防守为主,为了减轻当地负担,一直没有征召太多的兵力。如今要主动进攻冀州,现有的兵力远远不够。

    好在他在太原驻扎了几年,人脉还算不错,又有王允的子弟支持,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仅很快就征召了近万青壮,还有不少年轻将领主动投效。

    其中就包括王凌的妹夫郭淮。

    郭淮字伯济,太原郡阳曲人。他的父亲郭蕴曾任雁门太守,文武双全。郭淮尚未弱冠,不久前与王凌妹成亲后,就随王凌出入大营,给士孙瑞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与士孙瑞之子士孙萌也很谈得来。

    郭淮之外,又有孙资。

    孙资字彦龙,太原中都人。他算是王允的举子,曾在太学求学,得王允赏识,举孝廉出身,荐为县令。后因兄长为人所害,他弃官归故里,刺杀仇人,隐居不出。

    这次得知士孙瑞征募将士出征,他也赶来投效。

    此外还有晋阳人王昶。

    王昶出自太原王氏,与祁县王氏本是同族,实力甚至略胜一筹。王昶与王凌是至交,受王凌推荐,进入士孙瑞的军中,见习军事。

    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和王凌有点关系。

    他们的到来,使得士孙瑞迅速完成了兵力扩充,拥有步卒一万五千余人、骑兵两千。

    其实不少骑兵是匈奴人、鲜卑人、羌人,有些是刚刚入籍的,有些则是当地大族的部曲,除了相貌之外,其他与汉人无异。

    所有人都有事忙,只有袁绍悄无声息,被人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他是最后一个知道消息的人。

    他天天闷在帐中,不问世事。直到军营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许多,训练也变得密集起来,他才意识到帐外的情况有变。

    派人一问,郭图才很无奈地告诉他,天子要亲征冀州,士孙瑞等人正在做战前动员、整训。

    袁绍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问郭图道:“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郭图苦笑。“本初,你身体还没好,还是安心休养吧,不要过于操心。邺城里的人,我们会想办法去救。”

    袁绍听明白了郭图的意思。

    告诉你有什么用?

    他很郁闷,盯着郭图看了又看,想骂人。

    但他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

    不管他愿不愿意接受,他已经成了局外人,而且是无能为力的局外人。朝廷如此大的举动,却没有一个字提及他,他连让天子看他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了。

    告诉他又能如何呢?

    和天子讨价还价吗?

    袁绍枯坐着,连郭图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等侍者来送饭,点上灯,他才发现外面的天色已黑,明月当空。

    他想起身,却发现双腿失去了知觉,无法动弹分毫。

    他突然惊慌起来,招呼侍者来扶他。侍者将他扶起来,他又推开侍者,自己摇摇晃晃地站着,使出浑身力气,想迈开脚步,却未能成功。

    又惊又恐之下,袁绍嗓子一甜,喷出一口鲜血,倒地不起。

    袁夫人闻讯赶来,看着躺在床上,面如死灰的袁绍,不由得一声叹息。

    她能想象到袁绍此刻的心情,却不知道如何劝解。

    从小就当作家主培养,又被党人视为领袖,袁绍承担了太多他不该承担的荣誉和希望,以及必然因此而生的重任。

    曾经的他有多骄傲,现在就有多失落。

    但是,这才是他应有的归属。

    他原本就不是什么天命之子,承受不起真正的天命。

    袁夫人放下一卷书,一声叹息。

    “本初,这就是命。我最近一直在读这部书,颇有心得。你可能更需要这部书。有时间读一读,或许你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她起身离开,告诉侍者小心照料袁绍,有空为袁绍读几句经书。

    侍者唯唯喏喏,送袁夫人出门,回到帐中,拿起那部书,就着灯光看了一眼,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718/ 第一时间欣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庄不周所写的《汉道天下》为转载作品,汉道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道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道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道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道天下介绍:
独尊儒术,禅让闹剧一再上演。
养士百年,党锢之祸接踵而至。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年轻的汉文化在十字路口彷徨。
——
匡扶大汉,少年意气如龙。
道行天下,气吞万里如虎!
我是汉献帝,我不是亡国之君!汉道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道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道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