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迈步从头越TXT下载重生迈步从头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迈步从头越全文阅读

作者:择忘之     重生迈步从头越txt下载     重生迈步从头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73章 干什么都要有名气(为书友20180623214943044)

    现在的吴惠如,无论从理论还是操作上,都可以称得上质量管理专家。

    近两年时间里,她独自发表有创意的质量管理文章十二篇,和龙建华合作发表文章九篇;对重世集团下属公司进行培训、指导实施,对ISO组织的各国质量管理专家代表进行过培训,这都是硬件。

    通过这次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抽象、具象化,让龙建华感觉到她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天赋,所以需要给她相应的平台。

    这平台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作为外部平台,那就是在世界质量管理界的地位,ISO质量管理体系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就是一个表现。

    看到她那副模样,龙建华笑道,“很惊讶吗?你的水平已经足够。不过,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我就不参与了,你这次去米国,可以收集一些环境审计方面的资料,要她们在欧洲也收集这样的资料。”

    “现在北美和欧洲的环境审计是企业的被动行为,你们可以制订一套体系,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

    她有些不好意思,“龙总,您这么说,我有些失态。”

    接着露出纠结的表情,“要弄这样的一套体系,很复杂的。”

    龙建华淡淡地说,“质量管理体系弄了,六西格玛弄了;也就是说,按照成功经验去执行的弄了,对习惯问题进行质疑的也弄了,你还害怕什么?”

    她苦着脸说,“龙总,没您参与,我感觉心中没底。”

    他瞥了她一眼,“把信心树立起来,没有什么不行的。”

    她坐了一会后离开,龙建华却陷入沉思。

    在前世,他对ISO9000管理体系很在意,是国内第一批获得认证证书的人;在ISO9000:2015版本出来后,特意请咨询公司的外审员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培训,他甚至都推掉一切其余应酬。

    他知道,作为公司一把手,即使没听进去多少,到那里坐着也是好的,那是一种态度,向那些管理者证明他很重视的态度。

    不过,他并不是只到那里坐着,不但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记,甚至都把那些术语背了下来。

    但对于ISO14000,他确实没怎么在意。作为一家机械公司,他的机械设备噪声较低,三废微乎其微,所以没引起他的认识;如果不是出口需要——敲门砖,他根本就不会弄那个证书。

    因此,对环境管理体系了解的内容并不多,只是知道来源于70年代的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那里的公司迫于遵守环境义务费用的不断升级,不得不采用环境审计这一管理手段以发现其环境问题。

    后来的ISO14000就是以这个为基础,加入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

    有现行的三套管理体系,弄出一套环境管理体系不应该是问题,但他不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他可以参与,但不能为主。

    于己,没那么多时间,有那样的时间,还不如看看别的书籍;于人,需要把麦吉田、吴惠如等人培养出来,让他们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名望……

    得知他回来,一直关注他行程的麦吉田很快来到他办公室。

    两人简单寒暄后,龙建华开门见山,“麦教授,我这段时间想到一个有关环保方面的体系,但我又没那么多时间,所以想请你和吴惠如她们弄一下。”

    麦吉田双眼发亮,这是一个好机会啊。

    虽然因质量管理体系白捡了一个组长单位的头衔,可前期并没参与,属于名正而言不顺;如果参与制订出一套新的管理体系,那就名正言顺了。

    他身体往前一趋,“真的?你能不能说个大概,让我去找一些相关资料?”

    龙建华点点头,“资料的话,吴惠如她们已经在收集,最好你们能分一下工,把这进度加快。”

    接着拨了一个电话,把吴惠如叫过来,龙建华把环境管理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讲完后,两人连连点头说可行。

    接下来,三人商议该如何进行。

    这下,吴惠如就有话可说了,因为她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得知要她参与弄一个新体系后,吴惠如很激动,回办公室后马上给还在欧洲的彭丽香和钟意旻通电话,把他的意思给她们讲一遍,接着要她们收集环境审计资料。

    那样的资料,三家公司本来就有,只是她们平常很忙,加上此时的香岛并不注重环保,所以没去收集。

    听到她说欧洲那边已经在收集、马上要去米国收集有关资料后,麦吉田很不好意思地说,“质量管理体系的制订,我们没出一点力;现在的环境管理体系,看来我们又出不了多少力,很不好意思啊。”

    龙建华哈哈笑道,“那好办,让她们读研就是……”

    麦吉田一拍大腿,“对,吴部长,你们到我们那里读研。凭你们这样的水平,其实已经超过一般管理学研究生的水平;凭你们的岗位特点,比一般的研究生更能深入实际,这是他们没有的优势,到时候写一篇论文就行。”

    龙建华笑道,“吴部长现在已经发表的文章,独立的有十二篇,和其他人合作有十七篇,都是很有创意的……”

    说道这里,他忽然停顿下来,弄得两人紧紧地看着他,以为他怎么了,没想到他接下来说,“麦教授,我刚才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学校为什么不出版一本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刊物呢?你们是质量管理小组长单位,有这个优势啊。”

    麦吉田尴尬地笑道,“我们以前也想过,但干什么都要有名气,怕办不下去,故而没采取实际行动。”

    “没成为这个小组长单位以前,我们名声不显,哪会有什么名家向我们投稿?即使邀稿,人家也不认识我们。”

    “成为小组长单位后,我们的接触面虽然广了不少,但主要接触的是国家官员和专家,对学者的了解还是很少。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如果不是用你的名义,克劳斯比和戴明这两位大师这次就不会来。”

    龙建华点点头,“那就把握这个契机,办一份全球知名的质量管理杂志。”

    PS:感谢书友20180623214943044打赏10张月票,择忘之拜谢!特加更1

第574章 暗流涌现(为书友20180623214943044)

    办一份全球性的质量管理杂志,确实是龙建华在讲着讲着中灵光闪现而形成的;既然吴惠如到处投稿,为什么不就在香岛投呢?

    全球有名的报刊杂志,这也是软实力的体现,对香岛也有广告效应;更深层的是,一旦这样的有名刊物多了,在相应的领域就会产生集群效应——对人才进行集群。

    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富有创造性,真的是一个天才。

    在目前阶段,香岛有那么多技术领先的行业,不只是可以办一份质量管理方面的刊物,可以办更多的专业刊物。

    想想都激动!

    但这个话题马上被麦吉田扭转,他呵呵笑道,“龙教授,杂志的事情我去解决,你只负责帮我把戴明和克劳斯比两位大师搞定就行。”

    “今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这个环境管理体系如何往下走,先把框架定下来,然后往里面填充。”

    创造性的思维被打断,龙建华只能和他们两人开始讨论环境管理体系……

    李正凯又冒出来了。

    香岛形势变化,行政长官变成香岛本地人,绝大多数署长、处长也由本地人担任;在交接过程中,很多资料遗失,加之现在还处于稳定期,很多工作都脱节了。

    他在内地老老实实呆了几个月后,又来到自己的公司;不过这个公司已经改名,也聘用了一个叫杜富华的职业经理人管理。

    所以说,那次运动,改变了香岛,也间接救了他。

    他自己也感觉第二春爆发,需要来香岛走走,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昨天下午,他带着两个保镖来到香岛,晚上召见了杜富华,和他吃了个饭,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

    今天上午,两人在一家饭店的包间里喝早茶。

    两人把早茶点好、送上来后,李正凯夹起一个水晶虾蛟,同时问道,“杜经理,有什么好办法?”

    杜富华夹起身前的叉烧包,摇摇头说,“老板,说句实话,我们两家的力量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打个不恰当的比如,就如一个婴儿想要对付一个壮汉——一点威胁都构不成。”

    李正凯脸皮抽了抽,差点把水晶虾饺甩出去,但努力管理着表情,缓缓将其放在跟前的小碟里;过了两三秒,才重新夹起蘸一点酱,送进嘴里,狠狠地咀嚼起来,汤汁从嘴角流出,眼里凶光闪烁。

    把嘴里的食物慢慢咽下去后,他拿出一块手帕擦擦嘴角,“完全没办法?”

    杜富华嚼着叉烧包,慢慢地点着头,过了近半分钟才说,“实力差距是硬伤。如果能拿出千万美刀,倒是有可能弄一下。”

    话是这么讲,心中却是一千个不愿意。

    李正凯眼睛一亮,“从哪些方面动手?”

    杜富华点点头,“假如有千万美刀,可以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荧光粉,这东西不大不小,他们自己不生产,囤积两三个月所需要的资金最多六百万,再拿四百万预定半年。”

    “没荧光粉,他们的玻壳就不能生产,就没有电视机卖。我们可以加价出售给他们,也可以不卖给他们;不过,这就需要李少协调国内那家玻壳生产厂的关系。”

    李正凯略有所思,然后露出兴奋之色,“第二种方式呢?”

    杜富华笑了笑,“其实都一样,从他们的原材料方面下手。当然,如果李少愿意,可以找到足够的关系,可以要当地政府找他们的麻烦。”

    “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永远都是被猎者,想要找茬,到处都是。香岛都一样,何况他办的那些?”

    李正凯面部肌肉剧烈地抽动,放下筷子用手用力搓搓脸。

    找那些关系,他不是不能找,可不敢啊。

    自老爷子退下后,李家已经不是前两年,势日颓,正在补漏填缺;再出幺蛾子,很快就要被挤出一流。

    而龙建华,从一个临时工变成现在的世界级富翁,家族也从很普通的市民变成正宗的书香门第,还有刘芷菲一家作为后盾,更有鼎力相助的张晟。

    即使没后两者,对付一个龙建华都很困难;如果使用那些关系,后两者不是吃素的,势必会群殴他李家。

    作为那样家庭出来的人,是深谙此道的;官场和商场一样残酷,甚至更残酷。

    他不能选这样的方式,不敢。

    慢慢地吃了一口肠粉后,他说,“那些办法就不选了,我们只从那个什么链渠道下手。”

    杜富华点点头,“那就从供应链上下手。大宗的弄不了,小的如荧光粉、柴油发动机等还是可以操作的。”

    随即又抬头看向他,“李少,我得事先说明,这样也是有风险的。”

    看到李正凯盯着他,叹了口气说,“他那么有钱,行事方式不是我们能揣度的。有钱的世界,我们弄不懂啊。”

    “就说他现在在香岛的地位,首先是顶级富豪,甚至有可能是世界级富豪;其次在学界的地位,明着是两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实则还有更广泛的影响;”

    “还有,他是香岛议员,马会会员,这两个身份意味着他有大量的资源,会从意想不到的的角度化解各种难题。”

    李正凯有些恼火,“我们是采用商业竞争,那些都没多少用,用不着自己先吓唬自己。这样想,会坠了自己的威风。”

    杜富华摇摇头,“谋事要先虑败,后虑胜;不然,只能败。”

    他是一个经济人,本来不想掺和这种自不量力的事;但李正凯这个老板要这么做,他自当出谋划策。

    不过,他在某些方面也不是一个愚笨的人,先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免得事后被追责。

    李正凯显得有些不耐烦,“不能过多考虑失败,不然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这样吧,你把哪些可以下手的列个清单,最好是500万美刀左右的;我到时候选一个下手,你来操盘。”

    杜富华点点头,“给我半个月的时间。对于荧光粉,我觉得时机还未到,要等他们的订单达到最大的时候再下手。”

    看到李正凯露出疑惑的表情,他解释道,“他们现在在尽量压缩原料库存,一旦他们订单最高,产量也会最大;那时,只要我们忽然出手,加价收购三个月的荧光粉,他们自己建厂都来不及,更何况他们没这个技术。”

    李正凯缓缓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高!”

    PS:感谢书友20180623214943044打赏10张月票,择忘之拜谢!特加更2

第575章 三位大师之间的吹捧(为了了蛋蛋书友加更)

    晚上,麦吉田组局,邀请龙建华和克劳斯比、戴明一起吃饭。

    三人见面,免不了寒暄。

    龙建华和他们两人是第一次见面,而后两者以前是见过面的。

    在三人中,戴明是前辈,他今年已经81岁;克劳斯比只有55,而龙建华更只有22。

    看到这么年轻的龙建华,戴明笑道,“我没想到,会在香岛出现一个这么年轻的质量管理大师。”

    克劳斯比点点头,“令人惊讶,令人意外,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质量管理大师。”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其余人怎么评价,龙建华都不会很在意;但他们两人这么评价,他还是很高兴。

    能称得上质量管理大师的,当今全球也就只有这么几个人,他们两个是最早的质量管理大师巨头之二。至于他,确实也应该算一个,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些拒绝这个称号的,因为是截胡来的。

    他很谦逊地说,“两位前辈这么说,着实令我有些汗颜。我的思路还是建立在两位以及朱兰博士的基础上,并没有有什么突破。”

    “在我的6S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中,基础模式就是PDCA。我认为这个模式抽象得很精准,不但是质量管理的圭臬,也是其它管理模式的基础。”

    克劳斯比点点头,“确实。我任ASQC总裁以来,也在大力推行PDCA循环,没有比这个更直截了当、更容易把事情做得更趋向完美的模式了。”

    戴明指指两人呵呵笑,“你们两个,这是想捧杀我?我都八十多岁了,不是这么容易捧杀的。”

    克劳斯比笑着摇头,“戴明先生,这还真不是为您吹嘘。龙先生说他的两套管理模式采用了,其实在我的工作中,PDCA循环无处不在。”

    “也许,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这么进行,但就是讲不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您现在抽象出来,让大家醍醐灌顶,使得大家今后有意识地遵照这个循环实施,会节省更多成本,提升更多效率。”

    戴明指着龙建华说,“年轻的质量管理大师,你来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免得他老在吹捧我。”

    说完呵呵笑起来,龙建华、麦吉田和克劳斯比也哈哈大笑。

    龙建华笑道,“戴明先生,我觉得克劳斯比先生说的很对。大家都想着提升质量,都在朝那个方向努力;可您提出的PDCA循环给了大家一种思考模式,让这些人事半功倍。”

    “至于克劳斯比先生,我觉得他的一句话和一个词代表了全部,那句话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一个词是‘零缺陷’。”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涵盖了质量管理全部内容。克劳斯比先生的一书将其解释的淋漓尽致;‘零缺陷’这个词,看起来是这句话的目标,其实内涵一样的广。”

    坐在旁边的麦吉田嘿嘿笑道,“三位质量管理大师,你们这是在给我上课吗?”

    三人一听,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随即,他说了一句,“戴明先生,克劳斯比先生,龙教授建议我组织发行一本有关质量管理的期刊,我也有些意动。我计划在明年一月发行第一期,今天能不能向两位约稿?”

    龙建华跟着说,“香岛华文大学是质量管理体系组长单位,没一本期刊真的有些不行。戴明先生是质量管理先驱之一,克劳斯比先生不但是先驱之一,还是米国质量管理学会总裁,现在是PCA及克劳士比质量学院创始人;两位的稿件,对这本刊物的权威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况且,我觉得质量管理界,现在没有一本真正权威的专业刊物。香岛华文大学发行这么一本刊物,对全球质量管理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虽然戴明年龄大,但真正出名相对较克劳斯比晚。

    克劳斯比于1979年出版的著作,不但奠定了他大师的地位,还标志着质量管理学的诞生。

    而戴明虽然从1946年就开始为岛倭国讲述统计方法、摸索质量管理,但真正出名还是因为他1980年6月在NBC的一句“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他出版过一些书籍,有名的要到1986年才出版,以前都默默无闻。

    克劳斯比看了一眼龙建华,“米国质量管理学会就有自己的刊物,稿件也来自于全球。按戴明先生的观点,这也算是打破了部门界限,你认为还不算权威?”

    听他这么说,麦吉田脸色发红,有些急了。

    龙建华呵呵笑道,“你们的QualityProgress确实是极好的刊物,但麦教授他们的QualityManagement相对而言范围要广一些。我听他们的办刊宗旨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如何稳固现有质量管理水平,而是如何进行质量提升。”

    “对于质量管理,我觉得也要像戴明先生说的,‘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有些文章的领域并不适合QualityProgress,但适合QualityManagement,这就是你说的质量的定义必须是‘符合要求’。”

    戴明呵呵笑道,“龙博士,你还真是看过我们的书籍啊。”

    克劳斯比点点头,“确实,并且用得很到位。难怪,你能创造性地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抽象出6S,看来你这也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也叫做‘素养’。好吧,我被你说服了,明天的演讲内容,就当做我第一篇投稿。”

    戴明也笑道,“我也先投一篇。”

    麦吉田立马喜上眉梢,“非常感谢。”

    同时,在桌子侧朝龙建华伸出大拇指,他只是一笑。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要有共同语言,满足对方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克劳斯比是一个质量管理大师,想要约稿,按惯用的套路是不行的,而应该投其所好,即从他喜好的质量管理方面着手。

    戴明是一个长期研究质量管理的专家,五十多岁才真正成名,没那么多讲究;龙建华能讲出他的质量管理核心点,说明他是真正研究过他的观点,并且在现场进行了认同。

    所以,龙建华约稿成功。

    PS:感谢了了蛋蛋书友的打赏,择忘之拜谢!特加更

第576章 完美印象

    圈子是怎么形成的?龙建华有自己的观点。

    圈子不外乎几点:第一是志同道合,大家有共同语言;第二是互补,成员间有相互需要的东西;第三是有主有辅,主者能从辅者身上找到精神愉悦。

    除此以外,他不觉得能形成真正的圈子。

    就如他和戴明、克劳斯比三人,就是因为都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既能互补,又有共同的语言。

    一开始就搞定杂志稿件,让麦吉田的心放了下来;也通过这个过程,三人间的共同话题更多。

    结果,这一顿饭一吃就是三个小时……

    第二天,也是12月1日,龙建华和赵惠仪带着戴明、克劳斯比以及三十余个国家的质量专家到机械公司和方便面公司进行现场参观;ISO组织的审核人员则对重世集团进行审核,这一队由吴惠如应付。

    首次会议,龙建华没有参与,ISO的头头都跟着他参观,那些审核员不可能认为他不重视;那边都是质量管理大佬,这里有培训过他们的吴惠如几人,动那种想法都不敢。

    走进机械公司,龙建华把布局给众人讲解一遍,接着就看他们想看哪个车间。

    有一个国家的质量专家皱着眉头问,“龙总,这家工厂今天停产吗?”

    龙建华一愣,接着回应,“不,满产。我们的订单很多,每天都要两班倒。除了正常的机器设备维护或突发状况,没有停产一说。”

    那人露出奇怪表情,“你说前面就是刨床车间,可我没听到机器开起的声音。”

    龙建华露出笑容,“那我们就先参观这个刨床车间吧。”

    另一个参观者扭头四顾后说,“机器的声音还是有一些的,不过今天的风不小,被风声掩盖了。”

    龙建华没做回应,带着众人走向刨床车间。

    进入车间,有几个人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刨床车间不但没有停产,反而是同一种型号的八台刨床都在工作,每台刨床旁边有两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操作:装料,卸料,转运。

    克劳斯比扫视一眼后“哇哦”一声,“这是我看到过最整洁的工厂现场。龙教授,你不愧是6S管理的首倡者。”

    戴明点点头,“我在岛倭国很多工厂呆过,也在米国很多工厂参观过,刨床车间的噪声这么低的,你们是第一家。”

    扭头看向龙建华,“龙先生,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属于6S管理,而应该是健康方面的管理。这要求对刨床进行改进,并且要维护得很好。”

    龙建华笑道,“戴明先生说的对,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属于6S管理;但如果硬靠,也算得上是安全这个S。长久的噪声,会地操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伤害,是隐患。”

    “我们有QC小组组织对噪声进行攻关,结果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

    戴明和克劳斯比几乎同时问,“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龙建华指指八台刨床,“我们都改了,然后对QC小组进行了重奖。对有些技术,我们申请了专利;入股今后有获利,他们能继续分红。”

    两人同时伸出大拇指。

    他们两人的质量管理理论中,对全员参与讲得最多。

    虽然他认为导致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有85%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系统,而只有15%是由员工造成的;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通过教育来增强质量意识,举办质量改良的技术培训。

    克劳斯比讲的更具体。他的质量14步骤中,有“灌输员工对质量的警觉心,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有“找出问题,并从根本解决它”,有“设计一套质量教育系统来教育员工”等。

    一个国家的质量专家指着强上标语说,“龙先生,我觉得这个‘累了,就停机休息一会’不能放在这里。这不是明摆着让员工偷懒吗?”

    还没等龙建华回应,戴明就笑道,“我们是在追求质量的提升。累了意味着什么?疲倦,身体疲倦,精神疲倦;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出不合格品。”

    “稍事休息,能把体能和精神状态恢复,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会有保证。质量是由于成本的,而成本来自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克劳斯比则指着旁边不远一幅标语对他说,“那句话讲得很清楚,‘不合格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对这句话的印证。”

    扭头对龙建华笑道,“这些话简单易懂,不教条,不严肃,让人很容易接受。别告诉我,这也是你们这些质量管理人员提出来的。”

    龙建华呵呵一笑,“我们培训过后,向全公司员工征集有关这方面的话,最后评选出最佳十条,优胜五十条,都有奖励的。这两条都是十万港币。”

    戴明和克劳斯比两人再次同时伸出大拇指。

    周边的人呆滞一会后,表情各异,很多也伸出大拇指。

    这样的一句话就值十万港币,发的敢发,领的敢领,想的敢想。

    都不是寻常人!

    看到车间的原料和产品通过皮带运往相应岗位,很多人不解,直言这不利于降低成本。

    龙建华给他们算了一下经济账:用皮带,需要一整套设备,但只要一个人操作;不用皮带,需要转运工具,甚至是车辆,要占用更多场地,还要有专门的人才执行……

    戴明听完笑道,“其实这就是改进。可能对质量没多少影响,但对车间内部整洁有很大帮助……”

    克劳斯比点头插话,“仔细算来,这也是把不必要的过程消灭。在管事与管人方面,管人更麻烦;这样可以减少用人,也就减少了产生质量问题的机会。”

    一行人在这个车间里竟然不走了,针对一个个现象,提出一个个疑问。

    戴明和克劳斯比也兴趣大起,很多时候都主动解释,并且越讲越兴奋……

    在走出车间后,戴明有些激动,“龙先生,这个车间虽然不豪华,但很实用,很整洁;人流和物流清晰分开,员工培训很到位……不,精准……也就是说他们操作的知识很齐备。”

    克劳斯比在旁补充一句,“虽然我赞同用皮带转运代替人工,但具体成本方面还需要细思量。总的说来,这个车间给我的印象是完美。”

    龙建华点点头,转而问道,“各位,接下来去哪个车间?”

    克劳斯比看了一下手表,“在里面就简单看了车床车间、仓库和组装车间,至少表面是大差不差,不需要再看了。八台机床,十九个人,让我们研究了一个半小时,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

第577章 如果有推荐人资格

    龙建华有点后悔,不应该带着这么多人来的,问题太多了,并且都直指核心。

    都是质量管理专家不假,不意味着他们只懂质量管理。

    在队伍里面,他看到国内那个质量管理专家,是上次接受培训的两人之一,他的问题不少。

    不过,他应付这个还是很有一套的,把商务谈判中价格解释那一套搬了过来:不问不答,有问必答,避实就虚,能言勿书……不,这一点没有,因为整个过程都没动手写。

    可以说,整个过程的解释因为戴明和克劳斯比的协助,大家都很满意。

    他们三个却有点惨……嗓子都冒烟了。

    来到小会议室,王克俭等人已经准备好了茶水,龙建华边吹边喝,很快喝完一杯,接着端起第二杯。

    戴明端着茶杯说,“到方便面厂,我不发言了;话讲多了,嗓子难受。”

    克劳斯比喝下一口茶笑道,“戴明先生,如果不是在重世集团,我还以为你是讲解员,因为数你讲得最多,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积极。”

    引发一行人哈哈大笑。

    戴明老先生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因为惊奇才有发言的欲望。你们说,这么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眼前,能不发表一下赞美,让大家知道质量管理的魅力吗?”

    ISO副秘书长斯蒂文连连点头,“确实值得赞美。我们通过戴明先生的解释,很快就把握了精髓。看着重世机械的现场,听着龙建华先生、戴明先生和克劳斯比总裁的解释,收获太多;完全印证了华国一句古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岛清明也是随团一份子,他笑道,“我们上次针对戴明奖申报进行审核的时候,现场还没今天那么完美。这完全就是戴明先生的改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现场进入彩虹屁时间,整个会议室内闹哄哄的……

    莫约四十分钟后,一行人来到方便面公司,直接进入生产车间,在参观通道里慢慢走一遍后,一行人来到仓库,这是戴明老先生在快走完参观通道的时候提出来的。

    首先来到原料库的面粉库,看到里面堆的面粉并不多,都摆放在不锈钢台子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克劳斯比有些惊讶,“这么小的仓库,能保证生产的需要的?”

    李光海作为陪同人员,他点点头,“足够保证。下一批货正在路上,今晚可以到仓库。”

    一行人戴上口罩、套好头套和鞋套进入仓库,看到里面的面粉分成很明显的三个区域。

    站在参观区域,戴明忽然扭头左顾右盼,好一会才点点头,“龙先生,你们对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在意。有抽风系统,进入里面的员工都有口罩,这是对他们身体的一种保护。”

    斯蒂文随即附和,“确实,现在想到这些的不多,做这些的更是罕见。”

    龙建华哈哈一笑,“我们做企业的,要关切各方利益,员工也是利益一方。我可不想他们在这里上一段时间的班后,身体受到损伤,那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克劳斯比指指面粉堆,扭头问李光海,“我看10月31日的堆在外面,29日的堆在最里面;为什么不先用31日的,反而先用29日的,那样更方便,更节省费用啊。”

    李光海摇摇头,“我们仓库的管理原则是先进先出,后到后出,这样可以防止原材料报废。至于成本,我们仓库这样的设计,成本差别几乎没有。”

    克劳斯比迅速伸出大拇指。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他设置了一个陷阱,那就是降低成本。

    如果对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理解不是很深的人,很容易被他带进沟里……

    来到成品库,一行人看着空阔的仓库,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虽然有成品正在往里进,也有产品往外发,但仓库里的货实在太少,让偌大一个仓库显得空荡荡的。

    岛清明有些不解,“龙先生,去年的时候,好像仓库里的方便面比现在要多,是市场原因造成的吗?”

    龙建华点点头,“总体来讲是这样的。卖不出去,仓库的库存就自然就会多。”

    核心却没告诉他,这是精益模式管理的一环——不只是原材料追求更低库存,成品也要追求低库存。

    戴明老先生慢慢走向前面立着的不锈钢牌子,看了看后走向第二块,看完牌子上的字又走向第三块。

    回到原来的位置朝龙建华伸出大拇指,“龙先生,这套质量管理体系很神奇,一定能保证产品各个环节都受到控制。”

    扭头对克劳斯比说,“总裁先生,我想米国应该加快认证过程。原来,我对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概念,经过对这两个不同性质公司的参观,我坚信这套体系会让米国的产品质量上一个大台阶。”

    克劳斯比点点头,“引进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是ASQC的职责,我们当仁不让。”

    这时,他看到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拿着一沓纸走进仓库,来到一处方便面产品前,将原来的不锈钢牌子拿到一处角落,再从那里拿来另外一块不锈钢牌立在原位。

    他摸摸鼻子,“这个体系对管理规范得很细。检测没有出来前都是待检,检测结果出来后分合格与不合格,不会造成混乱。”

    转身朝龙建华竖起大拇指,并赞叹,“龙先生,你真是一个天才的质量管理大师。”

    龙建华哈哈一笑,“没有你们这些前辈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这种管理模式。有句话说得好,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斯蒂文拍拍手掌,“我是第一次来现场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没想到会如此完美。龙先生,你这是为生产型企业的规范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建华笑道,“斯蒂文先生,如果你看过服务行业也采用这套质量管理体系,就不会这么说了。”

    岛清明略有所思后点头,“确实。这套体系不仅涵盖生产管理,还有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等的管理。”

    很多人都点头表示认同。

    斯蒂文哈哈大笑,“那就更值期待了。如果我有推荐人资格,我愿意把你推荐为明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你提出的这一套模式把全世界的质量管理统一起来,这符合‘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宗旨。”

    龙建华指指戴明和克劳斯比,笑道,“斯蒂文先生,你这是想捧杀我吗?两位前辈还在这里呢。”

    说着,戴明和克劳斯比哈哈大笑起来,弄得其余人一脸懵。

第578章 吃货就是这么上钩的(为1278加更1)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斯韦德国家银行为纪念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因此也称为斯韦德银行经济学奖。

    虽然该奖项并不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从1968年起,奖项由斯韦德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

    龙建华知道,质量管理体系并不符合评选要求,就如爱迪生即使发明了电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没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样,根因在于没有理论突破,只是利用了现有的理论进行创新。

    斯蒂文给他抛出一个馅饼,虽然没恶意,甚至有可能是诚心,但龙建华不接受这种捧杀。

    其他人不知道他们昨晚在一起开玩笑的梗,所以看到戴明和克劳斯比哈哈大笑,一脸的莫名其妙。

    龙建华笑道,“各位,我们接下来去我们公司简单吃个午餐,然后大家休息一会?午餐很简单,和我们员工一样的自助餐,并且和他们一起吃。”

    一直很少发言的麦吉田连忙说,“对对对,龙教授在重世研究院食堂给大家准备了午餐,吃完后休息一会。今天下午自由活动,明天听三位大师和几位同行的讲演。”

    “不过这个午餐虽然是自助餐,但很不简单,因为那些厨师都是香岛很有名的,保准让大家体会到中华美食的精髓。”

    讲到吃,一干人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马上就开起玩笑来……

    到食堂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四十。这帮人太好奇,犹如一个个好奇宝宝,见什么都问,都想了解清楚,所以即使只参观了两家厂子,耗时却不短。

    看到研究院食堂窗明几净,一张张不锈钢桌子刨得铮亮,里面已经有不同肤色的人在拿着餐具自取食物,大家都露出惊讶神情。

    克劳斯比问龙建华,“龙先生,这都是你们公司的人?”

    龙建华点点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院的专家。”

    这些人对那些人产生很大疑惑,那些人却对这些人视而不见,只是看到龙建华时才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有的专家打好饭就离开,有的则三三两两找一张桌子坐下,边吃边聊,甚至在争论。

    看到龙建华到来,食堂负责人谭朝群走出来和他打个招呼后开始引导客人自己打饭,并向他们介绍已经炒好的十六道菜。

    戴明和龙建华、克劳斯比走在一起,看着十六道菜,他耸耸肩,“龙先生,这是刻意为我们准备的吗?”

    龙建华笑道,“不是。”

    克劳斯比脸上马上来了一个大号特写,“Why?”

    龙建华笑道,“这是一批,等这一批吃完,接下来就是另外十六道菜,不重复的。”

    看到他们两人疑惑的表情,他接着说,“我们这里吃饭的人有些多,超过1000人;时间跨度比较长,从上午十点到十四点。”

    指指那一桌正在争论的,“按他们这个进度,可能会坚持到十四点,因为他们的想法还没统一。”

    他不好说这个食堂至少要承担三千科学家吃饭,因为这个数据实在有些庞大;再说,3000也在1000以上,没毛病。

    戴明从菜盘里用夹子夹起一块糖醋里脊看了一眼,直接送进嘴里,接着连连点头,“嗯,美味!”

    马上又夹了几块放进盘子里,含含糊糊地说,“十六道菜,我都要尝试,不能专注于这一道。”

    接下来,他真的把每道菜都尝了一遍,然后都往盘子里夹一点。

    克劳斯比也学着他的样子,每一道菜都尝一点,遇到适合他口味的就多夹一些;在吃过拆骨肉炒蛋时,他马上把手中的盘子放下,跑去拿来一个新盘盛菜,嘴里嚷嚷道,“龙先生,你们这个食堂的菜,绝对美味,我都想来加入了。”

    龙建华笑道,“欢迎!”

    麦吉田马上接口,“克劳斯比先生,我们香岛华文大学也欢迎你。每天到这里吃饭,到这里做研究;想上课的时候,到我们那里去上上课。”

    这家伙,竟然想搭顺风车,不过这个顺风车搭得有些生硬。

    龙建华这么说,纯粹就是一句玩笑;他那话,却是有些认真,有些不合时宜。

    克劳斯比摇摇头,哈哈笑道,“我现在很忙的。”

    转头对龙建华说,“不过,鉴于龙先生的成就,我觉得可以推荐你和重世集团参加‘灯塔奖’评选。”

    正在前面夹菜的戴明老先生转过头问道,“‘灯塔奖’已经确定?”

    看到他点头,老先生也点点头,“确实,龙先生和重世集团有这个资格获得这个奖,他们完全符合‘在质量管理领域具有杰出成绩’这一要求。”

    龙建华有些懵。

    对这个奖,他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前世,他只知道‘戴明奖’、“米国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三个奖项。

    他疑惑地问,“灯塔奖,什么时候设立的?”

    克劳斯比专心夹着拆骨肉炒蛋,头也没回地说,“就是今年。”

    龙建华糊涂了,这难道也是自己这只蝴蝶带来的?

    其实是他前世并没关注这些,这个“灯塔奖”就是今年设立的,而不是他这只蝴蝶带来的。

    在他迷糊的过程中,克劳斯比用勺子盛起拆骨肉炒蛋塞进嘴里,含含糊糊地连声说,“美味!非常美味!我爱中华美食。”

    看到他那样子,他笑了。

    这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呐。

    这菜,龙建华在刘芷菲家里做过,吃过的人都说好,所以他后来教食堂的师傅做;同样滴,受到研究院科学家的一致好评。

    坐到桌上,看着克劳斯比两大盘子菜,戴明老先生笑道,“现在虽然处于经济危机阶段,不至于菜都没得吃吧?”

    克劳斯比“哇哦”一声,“实在太美味了!”

    指着拆骨肉炒蛋,“这是我出生以来吃到过最美味的一道菜。”

    龙建华笑道,“克劳斯比先生,你完全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到这里来品尝一下美食。在香岛,如果你每天只品尝两种美食,那么至少可以呆半年。”

    随后嘿嘿一笑,“每半年来一个礼拜,给我们讲授零缺陷理论以及你新理论。”

    克劳斯比不停地吃,过了好一会才回应他,“这个建议可以有。每年来两个礼拜,上下半年各一个。”

    龙建华扭头看向他,“确定?”

    克劳斯比点点头,“确定。”

    看来,即使不是夫妻,也符合“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得抓住一个人的胃”的说法,吃货就是这么上钩的。

    龙建华拍拍手,“从米国起飞开始到香岛起飞这段时间的开销,我重世集团负责……”

    麦吉田抢过话去,“讲课的费用和场地由香岛华文大学负责!”

    这家伙,会抢话了。

    PS:感谢1278书友打赏10张月票,择忘之拜谢!特加更两章

第579章 留下墨宝(为1278加更2)

    参观团人员的档次都是很高的,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就是质量管理专家;这些人什么都吃过,但在一家公司的食堂吃到这样可口的饭菜还是第一遭。

    面对十六道美味,大家交流的时间很少,都在埋头猛吃;原本就不多的菜,很快被消灭光,接着又是第二波十六道菜上来。

    克劳斯比看着一道道新菜端上来,他跑过去看了一圈,拿起夹子夹一些尝尝,不停地点头。

    杰里夫和尤尼克两人刚刚进来,恰好看见那一幕,杰里夫嚷嚷道,“嘿,老兄,这样做是不对的。”

    克劳斯比听到地道的米语,扭头看向他们俩,“米国人,还是在米国呆过?”

    杰里夫哈哈笑道,“地道的米国人,不过我现在只想做一个地道的重世人。”

    克劳斯比一脸惊讶,“Why?”

    尤尼克嘿嘿一笑,“你现在的状态,和他当初好有一比。这种表现……嗯,按香岛的话说是没见过世面。”

    杰里夫耸耸肩,“重世把我的胃拴在这里,回不去米国了。垃圾般的米国食物,我现在一点都不想见到。”

    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老兄,我想你已经吃了一波,是不是还想来第二波?”

    克劳斯比点点头,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第一波的还没完全吃完,这一波的又是这么美味,而肚子已经有些胀了,很纠结。”

    杰里夫哈哈一笑,“把皮带松两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克劳斯比真的松两扣,脸上痛苦马上消失,“对,这样还可以吃点。谢谢你们的建议。”

    转身回到餐桌旁,拿起一个盘子过来继续盛菜。不过,这次的分量比开始那次要少很多。

    再次回到餐桌旁,他向龙建华“抱怨”,“看着这么多菜不能大快朵颐,真是一大遗憾。龙先生,我感觉我的胃就要被你给拴住了。”

    龙建华呵呵笑道,“拴住了?好事啊!在我们的文化里,‘衣食住行’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食’排在第二位,可见其重要性。”

    “马斯洛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中,‘食’也是生理需求之一……”

    戴明老先生嘿嘿笑道,“龙先生,你这是偷换概念。需求理论中的‘食’,只是为了吃饱,解决饥饿问题;而你这里的‘食’,已经极大地超越了这个层次,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自我实现’层次,因为通过‘食’产生了精神愉悦。”

    “如果按客户满意理论,你这是超越了顾客的期望,让顾客非常满意;如果按质量管理,这是通过产品功能的丰富,使得顾客体验超出预期。”

    克劳斯比补充道,“你这是对过程的完美控制,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了。也可以说,这些菜品的出现,是一种美食理念和美味哲学上的训练和纪律,把所有这些带入一种我们能欣赏和运用的舒畅文化。”

    接着把双腿分得更开一些,身体往前倾一些,嘴里嘟噜道,“即使松了两个扣,可肚子还是撑得慌。”

    麦吉田在旁只是苦笑。

    他是半途介入的,在质量管理这一块明显差一些。

    三人讲的都是自己领域的基础知识,他只能谁说看谁,不说话。

    龙建华笑着向谭朝群招招手,他小跑过来问,“龙总,有什么吩咐?”

    他笑道,“我带来的这些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

    指指戴明和克劳斯比说,“他们两位刚才用质量管理最经典的理论给中午的菜进行了评价。”

    谭朝群“哦”了一声,拍拍脑袋后转身就跑,很快拿来一沓白纸和一支钢笔,首先递给已经吃完的戴明,“先生,还请你把刚才的话写下来,我们今后慢慢体会。”

    真是一个机灵鬼。

    戴明看了龙建华一眼,哈哈笑两声后,真的拿起笔开始写起来。

    龙建华则起身挨桌挨个和其余人打招呼,问午餐吃得怎么样。

    得到的恢复自然都是“好”“美极了”“非常满意”之类的溢美之词。

    内地的质量专家冯俊宁问他,“龙总,这样的伙食,公司每顿收多少钱?”

    龙建华淡淡一笑,“两港币。”

    冯俊宁呆滞了好一会才说,“这么便宜啊,这不是明摆着亏损吗?”

    他点点头,“我们这也是相当于暗补。你刚才也听到了米国科学家的话,还有克劳斯比先生的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吸引那些外国科学家的一部分。”

    冯俊宁略有所思,默默地看着龙建华和别人寒暄……

    待克劳斯比吃完后,谭朝群把纸和笔递给克劳斯比,“先生,也请你把刚才的话写下来,我们今后好好学习。”

    克劳斯比抬头看着他说,“我刚才说的好像是你们的饭菜差点把我撑死,这样的也要写下来?”

    谭朝群嘿嘿笑道,“也是很好的,说明我们的口味做的还不错。”

    克劳斯比扭头看向龙建华,“龙先生,你们这个管理者很不错啊,应变能力很强。我想,他的业务能力应该很优秀。”

    他笑道,“他是服务部门,顾客的反应最直接,反应慢了不行。”

    接着对谭朝群说,“今天来吃饭的都是各国质量管理专家,你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人。”

    谭朝群欢呼一声“好嘞”,又快速拿来一沓白纸和一盒钢笔,叫来了几个人,把纸和笔挨个发下去;发到最后,竟然给龙建华也来了一份,让他哭笑不得。

    他之所以要他们写,其实是活跃一下气氛,顺便留下这些人的墨宝;墨宝不重要,关系很重要。

    和大家发展好关系,今后到他们的国家去,也有一个认识的人,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没想到自己也要留下墨宝。

    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句,“想要拴住人的心,先要拴住人的胃。”

    看到他的字,谭朝群惊讶地说,“龙总,您的钢笔字写得这么好啊。看过这么多字,还是方块字看起来最舒服。”

    龙建华没理他,权当是他在吹彩虹屁。

    不过,他自己也觉得这钢笔字写得很好……

    PS:感谢1278书友打赏10张月票,择忘之拜谢!特加更两章

第580章 底蕴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为一个人的故事g加更)

    这些人一个个拿起钢笔就写,那些还在食堂吃饭的科学家都好奇地围过来,看到他们的留言,有的向谭朝群要了钢笔和白纸,也纷纷写将起来。

    杰里夫写完后大声念出来,“重世美食,让我不想回米国。”

    尤尼克跟着念出自己所写的,“天天一份红烧肉,再在香岛三十年。”

    一个胡睿恩施科学家写的法语,却用英语念出来,“同样的食材,不同的技术,创造出世界最美味。”

    一个岛倭国科学家拿着白纸叽哩哇啦念一遍,岛清明笑着用英语说,“素材新鲜,咸淡适宜,美味可口,乐不思乡。”

    一个南棒国科学家用英语大声念出他所写,“已经将南棒国美食发扬光大。”

    一听这话,龙建华心中马上有万头草泥马在奔腾,直朝他扑去。

    这家伙是今年六月从米国过来的,也是研究半导体的一个博士,没想到他会有这种观点。

    他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马上将其解聘。有这样想法的,明显是不以数据、事实为决策基础的人;但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中,感觉他又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表现得很严谨。

    难道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追求虚幻的历史,导致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很扭曲,进而做出不合常理的判断。

    谭朝群反应很快,嘿嘿笑道,“朴宰梓先生,我听说棒国的人都是从华国迁过去的,要发扬光大也只能说你们南棒国发扬光大。”

    朴宰梓脖子一梗,马上反驳,“你的说法不对,我们民族的历史更为久远,东亚人都源于棒国。”

    戴明老先生呵呵笑道,“龙先生,看来他们之间的观点有冲突,完全是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你怎么看?”

    龙建华笑道,“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历史方面考证,循证决策嘛,他们的争论只能算作饭后的甜点。”

    忽然之间,他决定不解聘朴宰梓。

    历史就是历史,没人可以更改,这种争论是最幼稚的表现。

    因为这种无伤大雅的争论去解聘一个博士,反而显得他心胸狭隘,降低他的格局。

    没想到,南非的质量管理专家站出来说,“世界人种来自于非洲,你们都是非洲人的后裔。”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他很得意地说,“我们非洲人们因为你们能把食物制成这等美味而感到骄傲。”

    得,这话没法回,因为有人考证出这个结果。

    斯蒂文本来想念他所写的,立马放下,拍拍手说,“各位,下午自由活动。有兴趣的,明天上午去香岛华文大学参加讲演。演讲人分别是克劳斯比先生、龙建华先生、戴明先生,还有晚上才能抵达的石川馨先生、田口玄一先生。”

    麦吉田很惊讶地问了一句,“石川馨先生和田口玄一先生也被邀请到了?”

    他也向两人发出了邀请,但两人都没给出明确的回应,所以他并没有思想准备,故而由此唐突一问。

    龙建华也有些意动。

    前世,他是不知道这两人的。这一世之所以知道,还是因为他到了香岛,派人大肆购买世界各国的经典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就有石川馨六十年代出版的,还有他1968年为QC小组成员准备的非技术质量分析课本——。

    田口玄一,因一书而名扬世界质量管理界;重世集团就有五套,其中一套在龙建华办公室。

    麦吉田看着龙建华笑道,“龙教授,你们三个可是很有渊源。”

    龙建华点点头。

    斯蒂文显然听到了麦吉田的话,哈哈笑一声,“对啊,龙先生和石川馨先生、田口玄一先生都是戴明奖个人奖的获得者。”

    龙建华连忙说,“他们两位是前辈,我只是晚辈。”

    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1960年就因一书获“戴明奖”;1971年,因质量控制教育项目获米国质量控制协会“格兰特奖章”。

    田口玄一生于1924年,1951年和1953年获得戴明品质文献奖,1960年获得戴明个人奖。

    无论年龄还是获奖时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前辈。

    在离开食堂的途中,斯蒂文走到龙建华身旁轻声说,“他们两个之所以来,一是因为戴明先生的到来,二是因为年轻的你。”

    “戴明先生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而你则是年纪轻轻就把他们两个的知识发扬光大,想和你交流。如果是你亲自邀请,他们早就答应了。”

    龙建华呵呵一笑,“深感荣幸。”

    心中叹了一口气,麦吉田在质量管理界的名气还是严重不够,幸好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这样看来,环境管理体系一定要尽快推出,尽早把他的威望树起来。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香岛要想在这质量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培育大师级的任务,这样才有集群效应。

    实在不行,把六西格玛管理也向他公开?

    不行!不能这么大公无私。

    还不如把米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标准给他一个框架,让他参与这项卓越绩效管理系统。

    截胡就要彻底。

    这个办法好!

    他的脚步马上轻盈起来。

    果然,在把所有人送走后,麦吉田向他诉苦,“龙教授,我的分量还是很不够啊。我亲自打电话邀请石川馨和田口玄一,可他们没答应来,也没说不来。”

    “斯蒂文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马上就答应来了,根本原因是我们搭了你的顺风车,被他们瞧不起。”

    龙建华拍拍他的肩,“麦教授,这需要一个过程,底蕴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把环境管理体系推出后,这种状态就会改变。”

    麦吉田叹了一声,“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和几个教授在抓紧学习和研究质量管理,也在本科、硕士中开了质量管理这门课程,为的就是追赶世界水平。”

    “但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还是不好受,憋屈得很。”

    龙建华呵呵笑道,“你要想想,你们当这个组长还不到一年,很多人都不知道。能请到戴明老先生和克劳斯比院长,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把环境管理体系弄出来,就是你们名扬世界的时候。”

    不能纠结于过去、苦恼于现在,而应展望未来。

    PS:感谢读者一个人的故事g本月累计投月票5张,忒加更一张。

第581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点谁都知道;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想一步到位,不去注重过程。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事不在忙中。

    目标已经设立,战略已经制订,如何达成目标,需要的是如何执行,采取何种战术。

    龙建华现在很稳。他有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金钱,所以他要把每一步都走稳、走踏实。

    把麦吉田等人送走后,他来到研究院的办公室,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一会后,拿出一张稿纸写划起来……

    赵翰远敲门进来,“龙总,下午不陪他们了?”

    他笑道,“下午自由活动,晚上和几个人一起吃饭。”

    斯蒂文离开的时候和他说,已经邀请克劳斯比、戴明、石川馨、田口玄一四位质量管理大师一起吃晚餐;作为香岛的大师,请他一定要到场。

    他顺便提及要麦吉田参加。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负责人,他完全有资格参与这样的场合。

    赵翰远坐下后说,“诶跑公司的行动还真不慢,竟然到这里办了一个研究院,这是准备和我们抢人才资源啊。”

    龙建华很惊讶,“定下来了?”

    他点点头,“定下来了,就在香岛华文大学旁边。香岛硅谷已经成型,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回归,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公司注入。”

    “虽然真正意义上可自由流动的人才不多,但随着明年本科生和硕士的毕业,他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龙建华叹了一声,“这很正常。他们先把架构设置好,然后进行填充,总会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战略布点很超前,没因为这里现有的人才不够就放弃,反而是看到我们的电脑技术强大,就判断出这里的潜力。”

    “不过也是好事。他们能来这里,会加速人才的集群效应,我们也是直接受益的一方。”

    赵翰远笑道,“龙总,我想不清为什么不采取降价策略,直接把对手摁死,反而让他们发展,甚至刻意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龙建华笑道,“我们这次去米国收购科莱斯乐,你知道爱科卡上任之初是怎么拿到政府抵押贷款的吗?”

    赵翰远摇摇头。

    他伸出三个手指头,“三点。第一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怜的人,第二是把科莱斯乐塑造成抵抗岛倭国汽车产业的民族企业,第三是把科莱斯乐倒闭描绘成米国社会的灾难。”

    “我们不能小看了这第二点。如果不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他们就会竖起民族主义大旗,把我们赶出来。你知道的,米国的麦卡锡主义很有市场。”

    “不过,他们来我们这里建研究院,我们也去他们那里建,不亏。还有一点,我觉得一种技术产品,需要有竞争才能进步。”

    “如果独此一家,那就是垄断,前进的动力就会减弱,甚至消亡。造成的后果是技术停滞不前,或者走偏;如果某一种新型技术忽然出现,给他造成重大打击,导致衰落。”

    赵翰远笑道,“龙总想的就是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随后说,“科莱斯乐的团队将于后天到达,说是想购买我们的汽车车型。龙总,这是你对他们说的吧?”

    他点点头,“内地的汽车公司刚刚组建,试车场也没有,还不如卖些车型给他们,我们的设计人员早点有些收益。”

    赵翰远表示赞同,“他们有渠道,有市场,这确实不失一种好办法。既激励了设计人员,也彰显研究院的设计能力……问题是,这些车型能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龙建华笑道,“新产品开发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只能让时间去考验了。”

    两人沉默了半分钟,赵翰远开口问,“龙总,你这次米国之行,是不是又联络了很多人?”

    看到龙建华点头,他笑道,“有九个已经电话来联系过了,好像很迫切的样子。估计会有多少人来?”

    龙建华摇摇头,“初步有十七人,其中有两对夫妻。不过,到底来不来,现在不要有指望,因为硅谷那边的研究院就要投入运营。”

    赵翰远“嗯”了一声,“这倒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特区研究院的队伍正在壮大,现在有教授、副教授三十五个,博士三十二个,硕士九十六个,本科二百一十七个。”

    龙建华很惊讶,“怎么忽然一下子增加这么多?”

    记得8月22日那天,研究人员还只有专家教授十八人、研究生三十七人、本科一百六十三人。

    赵翰远指指自己的脑袋,“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这些新加入的人中,小半来自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你还记得水木大学那位梁金元教授吗?他也来了。”

    龙建华呆了呆。

    梁金元教授,他自然是知道的,去香岛研究院交流的时候,他还陪他们吃过一顿饭,因为他们是内地光刻机的先进代表,更是筠研的老师。

    赵翰远还在继续,“有几位教授,包括有些解放前就出了国的,他们想借那个位置回老家看看,所以过去了;还有一些老外,他们想见识一下新天地,也带着团队过去了。”

    “总院这边的态度是谁愿意过去就过去。这下倒好,他们向以前的老朋友、熟人发出邀请,来到香岛的科研人员数量更多。这里去了三十来个,因他们而来的却有四百多,使得总院这边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七千,赚大了。”

    龙建华若有所思,“这也应该算是我们重世研究院的一种态度,那就是来去自由。因为有这种态度,使得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才有更多的人来。”

    赵翰远挠挠耳朵,“好像我们以前也没说禁止流动啊。”

    龙建华摇摇头,“以前虽然没说,但没有例子;现在他们想到哪里都可以成行,这个的示范作用更大。”

    看着他的鼻子说,“梁金元教授到特区来,意味着他已经脱离那个团队,有什么反馈吗?”

    赵翰远呵呵一笑,“通过层层审批的,好像没什么影响,因为他的关系还在学校。他来我们研究院,用的是交流的名义。”

    龙建华叹了一句,“办法总比困难多。梁教授这种方式,也是创造性的。”

第582章 埋头赶路,抬头看天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并且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相对于重世集团的利润,龙建华更加看重研究院的发展。

    到目前,香岛总院有7000研究人员,欧洲达到2100人,特区也有了400人;而正在筹建的米国研究院,预计起始人数就可以达到1200人。

    近11000人,在当今的世界研究领域,已经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赵翰远笑道,“也就是你龙总有这么大的魄力,不计成本地往里投钱。”

    龙建华看着他笑了一下,“可是我们也出了大量的成果。这里面虽然很多产品是我们自己不准备生产的,但也可以对外出售,收回一部分研发成本;还有,这么多专利,今后可以收取使用费,或者直接卖掉,也是收益。”

    赵翰远点点头,“确实。实体产品是产品,我们的专利、核心技术、设计也是产品。”

    龙建华忽然想到一件事,“那些没被转化的技术,那些参与者没怨言吗?”

    虽然他经常和科研人员交流,在这过程中没听到有人抱怨;但他是大老板,也许由于身份的原因,人家不敢或不好意思向他提及。

    赵翰远摇头道,“有人问及过,但没有抱怨的。他们知道,公司不准备推出的,那是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既然已经准备出售,那就是想在适当的时候卖个好价钱,让他们的收入也多一些。”

    龙建华不置可否,“有关数码相机的事,你多过问一下。我们接下来准备收购西捷毛尼的泽斯公司,有这项技术,对他们的发展更为有利。”

    赵翰远轻点头,“我一直在关注这件事,进展还算不错,每个节点的任务都能完成,按期完成不会有问题;还有LD、CD播放机,预计能于12月下旬按期推出。”

    龙建华点点头,“记着要制定规范标准,把后来者的进入门槛提高;还有,声频要研究,视频也不能落下。”

    原本想抢个人计算机第一的,结果因慎重起见没能抢到,这个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的头衔他一定要抢到;如果不出意料,索尼要到1982年才能研制出。

    CD播放器只能播放声音,视频播放器则可以放出图像;1993年9月,第一台VCD出现后,引领了华国十余年的视听播放设备热。

    LD也有研究机构在研究,龙建华也要求研究院研制;即使CD销量那么大,LD的销量也有近1700万台,直到2009年才完全退出市场。

    按前世经验,LD在岛倭国和香岛很流行,在其它地方的销量却比CD差得很远,但这都是市场,必须占领。

    不同的客户需求,都要去满足,更何况LD这个市场还不小。

    赵翰远呵呵笑道,“龙总这么做,完全就是想把人家的录像放映机淘汰啊。那些厂家不知道会有多恨你。”

    他笑了笑,“这是前浪与后浪的问题。新技术能淘汰旧技术,说明客户要求已经提高,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产品和技术,那些技术只能退出市场,当做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在历史滚滚长河里,谁都只能加速向前奔跑。如果我们不能研究出视频播放器,只会音频,不会压缩、解压技术,迟早也会被人家拍在沙滩上。”

    接着,他看着赵翰远说,“赵院长,我们涉猎的范围也不少,水平更是不低。我想能不能梳理一下我们的优势研究领域,然后和高总商议一下,看能不能成立一些机构,譬如一些标准规范的制定,能成立国际性组织的要成立,已经有的要争取必要的话语权。”

    赵翰远看了他一会后点点头,“这些东西确实需要做。光埋头赶路还不行,需要抬头看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科学确实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籍;遇上流氓政治家,科学也会有国界,不然不会有“巴统”这样的组织存在……

    19:30吃饭,龙建华19:10就赶到预订包间。作为东道主之一,比客人早来是一种礼貌。

    19:20,麦吉田推开包间门,戴明老先生第一个进来。

    看到站起迎来的龙建华,戴明老先生呵呵笑道,“龙先生,这么早就来了,中午没吃饱?那可是在你公司的食堂。”

    这老先生,这个玩笑是张口就来。

    龙建华和他握手的同时笑道,“麦教授选的这家店子,很有几道美味。我特意从公司跑过来,把中午的食物消化掉,争取多吃点。可能跑得太快,时间上没把握好。不过,早了也好,显得我这个人很绅士。”

    克劳斯比田口玄一早一步进来,哈哈笑道,“为了晚上这顿美味,我下午在床上跑了两个小时,终于把中午的食物全部消化了。”

    转身指着田口玄一说,“田口玄一博士,岛倭国质量研究院主任,的编写者,戴明个人奖获得者。”

    向田口玄一介绍说,“龙建华博士,和的编写者,因获得去年的戴明个人奖。”

    龙建华和田口玄一同时伸手,“非常荣幸。”

    田口玄一轻轻拍拍龙建华的手,“你的著作我都拜读了,按你们的语言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佩服。”

    龙建华呵呵笑道,“那是你们这些前辈打了很好的基础……”

    克劳斯比把两人往里拉一把,“你们不能堵在门口,后面的人没法进来了。”

    接着拉着迈进室内半个身子的小老头,“石川馨先生,的编写者,戴明个人奖获得者。”

    在龙建华和他握住手的时候,他还在讲,“全面质量管理是我们米国的费根堡姆在1951年提出的,却被他在1955—1960年发扬光大到极致。”

    “致使岛倭国产品质量快速提升,把米国的产品打得丢盔弃甲,米国的企业丢城失地,现在的情况还没什么变化。”

    “按你们华国人的话说,这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石川馨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抽抽嘴角,讲出晦涩难懂的日式英语,“米国企业现在生存得很好。我们做质量管理的,要遵照龙博士的‘循证决策’、用数据说话。”

    戴明老先生接口道,“确实,米国企业不以顾客满意为前提,不进行改进,失败是必然的。”

    接着指指石川馨,“他的英语一点都没进步。五十年代是这个水平,现在还是这个水平。他刚才说的你们可能没听懂,我给你们翻译一遍。”

    一干人都哈哈大笑,石川馨脸上也露着不知是笑还是哭的表情。

    说实话,石川馨的英语确实不咋滴,对龙建华而言,还不如直接用岛倭语。

第583章 有张有弛

    一行七人都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甚至都是大师级别的,坐到一起,这方面的话题自然最多。

    这个时候还真没有什么彩虹屁之类的,讲的都是自己研究中遇到的各种疑惑。

    龙建华虽说是截胡来的,但他知道社会发展趋势,又对这些比较精通,说的既有前瞻又有深入,得到这些人的一致称赞。

    田口玄一地他很惊讶,“即使在大学和专门的质量研究机构,研究质量损失函数的人并不是很多,没想到你竟然有研究。”

    斯蒂文笑道,“如果他不研究你们几位的理论,就不会抽象出这么完美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七大管理原则,把你们几位的理论核心全部囊括进来了;我们拿回去研究,想找改进的地方都没能找出。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文本,就是龙先生的原版。”

    石川馨扯扯面部肌肉,“确实,这是一套完美的体系,完全可以进行复制,使得全球各种组织的管理都可以进步。”

    “有这套体系,即使偶尔出现问题,也完全可以快速纠正过来,使得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得意保证。”

    戴明老先生摇摇头,“对质量管理,我承认这套体系很完美;但说到改进,我觉得还是不够,这也算是一些缺憾吧。”

    都是质量管理专家,个中问题,大家很清楚。

    对戴明的话,克劳斯比点头同意,“一套体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余的方式还需研究。”

    随后笑道,“如果一套体系就解决了所有问题,那我们都要失业了,龙先生也成了质量管理的终结者。”

    龙建华哈哈一笑,“即使这套体系,也会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技术的进步,问题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先生1911年才在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才七十年,现在的管理理论已经层出不穷。”

    “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理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学有更多的管理模式出现,只是我们如何对其采用的问题。”

    克劳斯比点头称是,“休哈特先生利用数学统计的方式提出‘统计质量控制’,而田口玄一先生提出了质量损失函数,都是用数学知识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一旦今后有人发现或提出别的数学模型,我们的质量管理方式可能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还有,刚才龙先生说的一些技术,如电脑软件、工程软件的发展,会让质量管理更为快捷、精准。”

    “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可以随时得到,相应过程的产品质量数据可以随时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快速找出,为寻找新方法或改进的根因提供了决策的基础。”……

    一行人好像不是在吃饭,而是在进行学术交流;越谈越兴奋,竟然到十点半才在斯蒂文的提醒下结束。

    麦吉田收获满满,他带了两个小型录音机,录了两盒多磁带,他扬扬录音机,“各位大师,我们的杂志第一期就会把你们今天的对话刊登。”

    “这文章的题目叫什么好呢……嗯,六位质量管理大师谈质量管理……”

    斯蒂文摇摇头,“他们五位才是,我不算。”

    克劳斯比呵呵一笑,“这个题目不好,还不如叫做‘质量管理上餐桌’,很接地气。”

    戴明老先生笑问,“是不是还要把你中午的表现加进去?”

    克劳斯比摇摇头,“不不不,那是管理出现了问题,是失败的案例,且与主题无关,不能加。”

    不得不说,他经过中午失败的“肚子管理”,晚上要“温柔”多了,加上这此不是自助餐,即使再好吃的,也是细嚼慢咽、浅尝辄止,管理很到位。

    他扭过头问龙建华,“龙,你最年轻,脑筋转得最快,你说取什么题目好?”

    龙建华马上回应,“这是质量管理范围之外的事情,我们不能随便下定义;具体题目如何,还得由编辑那些专业的人来思考,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去做。”

    克劳斯比竖起大拇指哈哈大笑,“果然年轻,果然会抽象。”

    接着拍拍他的肩,“你这是有本位主义思想,不利于整个团队的进步。”

    龙建华笑问,“要不,我们来个‘头脑风暴法’?”

    戴明老先生站起来就往外走,“你们两个的想法太多,我是招架不住了,得回去休息。”

    克劳斯比嘿嘿笑道,“我的想法太多,说不定可以取上百个题目,接下来的删除、合并、排名次,时间需要更多,说不定坚持到明天早晨都不会有结果,我还是不掺和这个了。”

    七人呵呵笑着走出,只见外面的万家灯火……

    回到七号院时已经十一点半,看到筠研还在客厅整理箱子,便问她,“这么晚还不睡觉,整理什么?”

    她扭头看了他一眼,“我们研究小组今天取得阶段性成果,准备放松一下,临时决定明天去岛倭国旅游,稍微收拾一下。”

    看着她好像满满一箱东西,“这么多东西,准备去多久?”

    她嘿嘿笑道,“五天。主要是棉衣占地方。”

    看着她有些清瘦的脸,龙建华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到研究院参加科研小组,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她那钻研的劲头,如果不是他经常拉她回家,她真的有可能吃住都在实验室里。

    还好,她有两点坚持得好。一点是吃得好,不怕自己发胖,每天半斤肉食一定要吃;另一点是坚持锻炼,每天要雷打不动地进行一个半小时。

    这次终于愿意休息、放松放松自己,他感到很高兴。

    拍拍她的肩说,“不要带这些老棉衣了,穿一件就行,不够就到那里买。”

    筠研笑道,“也是。”

    说着把棉衣拿出来。

    龙建华看到箱子里还有两本厚厚的书,拿起来^_^籍,不由得叹道,“筠研,要学着放松自己。既然出去玩,那就要玩得尽兴,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一点都不要想。”

    说着,把书放在桌子上,从旁边的茶几上拿了两本重世漫画放进去。

    筠研扭头看看桌上的专业书,又低头看看箱子里的漫画,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后把箱子合上,“好,我就什么都不想,尽情地玩一周,算是大学毕业前的一次旅行。”

    龙建华点头称是,“这样想才对。有张有弛,才是成功之道。有压力是对的,但我感觉你把自己逼得太狠,这样就不对了。和你一起工作的,都是三十来岁的人,弄这个研究都很多年了。”

    “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在这个过程中,要时不时静下心来总结一下,争取能找出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快速进步。”

    PS:感谢“岚”大大投10张月票,择忘之将努力码字,尽快加更两章。拜谢!

第584章 节奏很重要

    人生如行路,节奏很重要。

    在途中,如果老是迈开大步行走,很容易让人疲劳;如果刻意地大步行走而不注意频率,有可能速度更慢。

    所以,需要找出适合的频率与每一步的跨度,既使速度达到最快,又能让自己可以承受。

    从去年寒假开始,龙建华发现筠研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苛,每天的时间都已经规划好,除了锻炼和吃饭、睡觉时间,其余时间都在看书;而且她的睡觉时间,每天也不超过六小时。

    有一次,他把她手里的书拿掉,问她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

    她只是笑着说,“这样很好,很踏实。至于不到六个小时睡觉,人家有个达尔文睡眠法,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就行,等于一天只要睡一个半小时,我睡了近六个小时,比那种方法多多了。”

    龙建华只是淡淡地说,“强扭的瓜不甜。为什么不甜?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我举个简单例子,你跑完四个小时后休息十五分钟,你还能继续跑四个小时吗?如果能跑第一个,休息十五分钟后还能跑第三个吗?”

    “我想肌肉和大脑皮层的反应应该有一样的调节机理,只是肌肉的表现可能更明显一些。”

    从那次开始,他经常注意筠研的生活细节,最终发现是因为自己表现太优秀,给她造成了压力,导致她想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来快速提升自己。

    对此,他没什么很好的办法,只能尽可能地和她多聊聊天,关注一下她的生活;毕竟,他自己也不可能停下,让自己不优秀起来……

    看到她把箱子锁好放在一旁,他才问,“怎么想去岛倭国旅游?”

    筠研嘿嘿笑道,“已经联系好妮糠的研究院,明天下午到那里和他们交流,然后才是旅游,去看看北海道的冰雪世界,星期天回来。”

    合着还是有任务的。

    不过这也好,还是可以玩两三天。

    龙建华点点头,“出门在外,注意安全。我们在岛倭国有公司,小事可以联系他们,大事要联系我。”

    她捋捋袖子,“哥,我现在也是半个高手,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

    他从手包里找出两张名片递给她,“行,你厉害,比我都厉害多了。”

    搓搓她的头发,“我这样的人,你能打几个?”

    她吐吐舌头,抱着他的脖子说,“这个世界要是到处都是我哥这样都不惹事的人,就不用担心什么安全问题了。”

    他拍拍她的手,“抓紧洗漱去睡觉,我帮你拿相机。”

    她呼地跳起,“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要带照相机?我去睡觉了,你帮我准备相机,免得我明天忘了。”

    看着她蹦蹦跳跳走向房间,他摇摇头……

    早晨六点,兄妹两人都从各自房间里走出,到健身房锻炼半个小时后分开行动……

    七点半,两人一起吃完早餐后出车离开七号院,把筠研放到研究院后,龙建华去华文大学。

    八点十五进入管理学院小报告厅时,看到昨天那个参观团队的人员大部分已经就坐,后面还有五六十个老师和学生,龙建华感到很眼熟。

    石川馨和麦吉田也已经坐在前排。

    看到龙建华进来,麦吉田连忙给他安排一个位置。

    石川馨则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简单地说了一句“早上好”。

    龙建华隔着一个座位问他昨晚睡得怎么样,他扯扯脸皮说了两个字,“很好。”

    面对这种沉默寡言的人,龙建华也没继续和他交流,转而闭目养神。

    讲演的内容在去米国以前就已经写好,在飞机上看过两遍,完全可以脱稿讲演;其实也相当于是脱稿讲演,因为他写的只是一个框架,其余都是用案例来填充的。

    八点二十,斯蒂文和戴明、克劳斯比、田口玄一走进来。

    龙建华站起迎接,把戴明老先生请到自己右侧坐下,“戴明先生,昨晚睡得可好?”

    老先生摸摸鼻子,“不好。可能是想问题想多了,接近两点才睡着。你也不要有负担,老年人就是这样,睡觉时间少,我早晨睡到了六点半。”

    接着眨眨眼,“等会我可以在这里偷偷睡一下。如果我打呼噜的话,你要拍醒我,不然会很尴尬的。”

    龙建华哈哈一笑,“一定。”

    他耸耸肩,“如果你讲演的时候我睡着了,那只能说明讲的内容不好。”

    龙建华笑道,“那我努力刺激你不睡觉。”

    快八十二岁的老同志,来参加这样的讲演会,还真是难为他了。

    内地民俗文化中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一说,他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许外国人不怎么在乎,所以麦吉田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同意来了,一路舟车劳顿的。

    第一个上台的是斯蒂文,他简单介绍了一下ISO的宗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专家组的职责,对这套体系正式运作表示祝贺,接下来把上台讲演的顺序安排好。

    克劳斯比第一个,龙建华则是最后一个,他们两个都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戴明排在第二,半个小时;田口玄一第三,一个小时;石川馨第四,一个小时。

    石川馨和龙建华的讲演安排在下午。

    这个顺序和时间长短是昨晚吃饭的时候定下来的,从自愿和会议日程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克劳斯比的讲演从质量到底是什么、谁负责把质量引入组织、弄清了前两个问题之后该做些什么进行展开,从战略质量、文化变革、领导力、零缺陷、管理和可信赖的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到底是老牌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他的讲演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证据详实,让龙建华感觉受益匪浅。

    他偶尔瞟了一眼戴明老先生,发现他双目炯炯有神,根本没一点困倦的样子,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同志精力充沛。

    轮到戴明老先生上台讲的时候,他的内容把龙建华吓了一跳,竟然把昨晚吃饭时大家讲的一些方向引进了自己的内容;当然,他并不是剽窃其余人的创意,而是在讲到某个观点时,都要把出处讲出来,譬如龙建华先生说xxx……

    越是如此,龙建华越是佩服他,因为他记得每一个人当时讲话的要点,昨晚可是扯了近三个小时。

    难怪他们没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一说。

    马上八十二岁的人,记忆力这么好,精力这么旺盛,哪里还用有这些顾忌?

    PS:感谢“岚”大大投10张月票,择忘之将努力码字,尽快加更两章。拜谢!

第585章 那就透露一点

    真正做研究的人,其心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求同存异是他们的处世方式。

    田口玄一上台讲演的时候,并没重点讲他赖以成名的质量损失函数,只是稍微提及,因为那个太深奥、太专业;相反,他也如同戴明一样,引用了很多昨晚的观点。

    讲着讲着,他忽然停顿了一会,然后说,“对不起,我刚才忽然想到一种方式,那就是多变量决策分析。”

    看向龙建华说,“龙建华先生对未来的预测中讲到,由于积累的到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会加快,今后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起来更加容易;”

    “我想,作为质量管理者,能迅速收集这些信息来进行产品的改良与制程的改善,而这个方法就是多变量决策分析。”

    龙建华内心有些震惊。

    能从不相干的知识中获取灵感,进而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这得有多敏锐!

    也有些高兴,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自己所讲的一些东西,能给人家开拓思路,进而产生新的理论,这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家会感激的。

    由于前世没听说过他,不知道他前世到底有没有提出这种理论,但这一世做到了,成了他的启迪者……

    他讲完烘炉,斯蒂文上台简短地总结一下,“五位大师昨天晚上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交流,我当时感觉受益匪浅;通过三位大师刚才的讲演,我感觉受益更深。我很期待,下午两位大师的讲演会带给我什么样惊喜……”

    在去吃饭的路上,田口玄一特意走到龙建华身边说,“龙先生,谢谢你的启发,我现在越发感觉多变量决策分析是一种很适合质量管理的方法。”

    龙建华笑道,“我很羡慕你。为什么我想不出这样的观点。”

    戴明老先生呵呵笑道,“这是你说的‘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他一直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些方面更敏感。”

    周围的人点头称是。

    斯蒂文哈哈笑道,“这次会议能有新的观点提出,说明很成功,是一次名符其实的顶级水平质量管理会议。”

    田口玄一拿出钢笔和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边走边写着……

    大家快速吃完午餐后简短休息一下,接着开始下午的进程。

    如同表面一样,石川馨的讲演也是中规中矩的。

    他号称“QCC之父”,最大贡献是把戴明和朱兰的“全面质量控制”发扬光大,甚至可以说运作到极限。

    他致力于促进质量工具用于优化质量改进,比如运用帕累托图和因果图等。

    他对管理系统培训的手段很具体,那就是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员进行培训,认为他们才是质量控制的中坚力量。

    他在讲演中,也提及龙建华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轮到龙建华讲演时,他开头就说,“如果大家看过我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就可以看到这套体系是以前面几位大师、甚至还有没来的大师的理论为基础的。”

    “没有他们的理论基础,我这套质量管理体系不可能出来。”

    作为晚辈,该谦虚的时候必须谦虚,这是起码的做人方式。

    接下来,他以七项基本原则为框架,对质量管理进行展开讲述。

    在上次培训的时候,他就讲过七项基本原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加上昨晚的交流,还有今天前面四人的讲演,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

    待他讲完时,戴明老先生首先提问,“龙先生,既然你认为这套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在于执行,执行已有的成果,有没有考虑改进?”

    不愧是“改进之父”,凡事都从改进角度考虑。

    龙建华点点头,“作为这套体系,我认为重点考虑执行是对的,因为可以标准化,可以对全世界任何组织中进行复制。”

    “如果组织要改进,那就需要有专门的改进管理体系,那样的体系不一定能复制。”

    克劳斯比跟着问,“你考虑过改进管理吗?或者说,你是不是已经在考虑这一块?”

    龙建华滞了一下,这是要提前泄露六西格玛管理的节奏吗?

    那就透露一点吧。

    不着痕迹地呼出一口粗气,“确实,我们重世集团正在考虑改进的管理体系,目前尚不完善,需要进行验证。”

    克劳斯比“哇哦”一声,“我就知道,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这套体系重点在于执行,那你一定会补齐这块短板的。”

    接着伸出大拇指,“我希望能尽快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龙建华哈哈一笑,“非常感谢!我们正在努力,希望能获得成功。”

    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伴随着左邻右舍之间的大声交流。

    戴明老先生拍着手掌站起来,“我们这些质量管理人应该向你致敬。”

    龙建华连忙微微弯腰致谢,“作为质量管理人,追求客户满意是我们的目标,追求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是我们的方向。”

    斯蒂文哈哈笑着站起来,“看来,质量管理界很快就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出现,这是质量管理界的荣幸,也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巨大成功。”

    他转身看向后面的人,“本来明天安排自由活动的,我现在想,是不是再交流半天,只留半天自由活动?”

    众人爆发出激烈掌声,还伴随着“好”的叫喊声。

    今天一天,虽然收获很大,但显得太仓促;除了大师们提了几个问题,其余人都没捞着机会。如果再加上半天,这机会就大了很多。

    能和大师交流,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的。

    斯蒂文笑眯眯地征求戴明等人的意见获得同意后,又笑眯眯地看向龙建华。

    龙建华心中苦笑,这是完全的先斩后奏,造成一个既成事实让他们不来也得来。

    但他没有同意,“很抱歉,我明天已经有很重要的安排。”

    看到众人一脸失望,他接着说,“今后会有机会的。”

    在米国呆了近半个月,很多工作已经积压,更何况明天的工作真的很重要。

    他的重要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和一大两小三个女人见面……

    PS:感谢书友20180715193004581打赏,欠一章加更。

第586章 拯救数学家(1)

    这次去米国,龙建华利用空余时间拜访了大量的科学家,其中就有两个数学家。

    在聊天中,一个数学家赞叹华国的数学很强大,让他很惊讶;说实话,他前世专注于应用,他知道的国内数学家并不多。

    在拐弯抹角得知让其赞叹的人叫陆家羲后,他仿佛被人重击。

    这个人,他知道啊。

    如果说这时候的陈景润是因为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而被国内大肆宣扬报道被人知晓,那么研究组合数学的陆家羲则是被“嫌弃”并累死的天才数学家,去试几年后才被人提及。

    他第一份世界级研究成果——“科克曼女生问题”被国内同行“嫌弃”,不予发表,十余年后却被国外数学家研究出来并公开发表,使中国组合数学方面的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成就少了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

    现在的他,还是包头市一所中学的主力物理老师,教学任务可想而知。

    他之所以被米国数学家称道,是他从1981年9月18日起,陆续向投“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

    而他从1979年2月24日到7月20日,陆家羲先后向国内的某权威刊物投寄了三篇论文,到现在都没有回信;直到1984年第4期才发表了一篇,而他此时已经去世九个多月。

    见面结束后,他回到宾馆后就给林琳打电话,要她亲自去包头把陆家羲老师及其一家接来香岛,最不济也是特区。

    总体上没让他感到失望,完全如他心中所想,陆家羲老师因工作繁忙、不想耽误工作而没一同前来,但他妻子最终还是带着两个女儿一同来了,今天下午会到达香岛……

    急匆匆地回到重世研究院,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林琳带着她们娘三到来。

    不由得他不忐忑。

    因为他想把他引入重世研究院,这不是在大学招教授、副教授,而是挖中学老师,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物理老师,这会让很多人没面子。

    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他要拯救这个数学家,拯救他的研究生涯,拯救他的生命……

    六点半,林琳和一大两小略带拘谨的女人敲开龙建华办公室的门,笑道,“龙总,不辱使命,陆哥没来,但我姐张医生和两位侄女都来了。”

    这林琳,到内地上十个月的班,人际关系这一套处理得得心应手了。

    他连忙站起,绕过办公桌,伸出手的同时笑着说,“欢迎张医生。”

    和她握了一下手后,摸摸两个小女孩的头,问林琳晚上安排在哪里吃饭。

    得知在外面吃饭后,他马上带着她们出发,“坐了那么久的飞机,应该饿了,我们先吃饭。”

    张医生笑着说,“我们在飞机上吃了一些东西,现在还好。”

    两个小女孩看看他,又看看她们的妈妈,每人牵着她一只手,跟在林琳后面朝外面走。

    到预定包间后,龙建华比较严肃地说,“张医生,我之所以想请你们一家来香岛,是因为我在米国听说李老师向投了文章,并且受到米国数学家的称赞。”

    “既然陆老师有这样的天赋,我认为不应该再在那里教物理,而应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数学研究中来。不知您认为我的想法对不对。”

    张医生点点头,“我家老陆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组织上给他安排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这些数学研究,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

    “为了研究这些,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经常熬夜。即使春节,他也要我们回娘家去过,而他自己在宿舍里继续研究。”

    龙建华点点头,“您是医生,对他的身体状况应该比我更清楚。在我看来,他这样下去会对身体有很大伤害的。”

    张医生点点头,“所以我给他定过一个作息时间,但他基本没有遵守过,我也没办法。”

    龙建华直截了当地说,“张医生,我想请陆老师来我们重世研究院工作。”

    看到她一脸疑惑的样子,他继续说,“想必林部长已经和你们说过,我们有很多产品。刚才你们去的地方是我们的研究院,这是总院,在特区还有分院。”

    这时候,服务生端菜进来,他笑着对两个小家伙说,“饿了吧?先吃,想吃什么吃什么,不要客气。”

    林琳给她们各盛了碗汤后,又过来帮他盛,被他拒绝了,他自己盛。

    张医生喝了两口汤后问,“龙总,他一个研究数学的,到你们研究院能干什么?”

    他笑着说,“第一,是为了保护他这么一个天才的数学家;第二,我也是有私心的,因为我们想要在计算机方面有大发展,就需要组合数学的支持。”

    林琳给两个小家伙一人夹了一筷子菜,咯咯笑道,“姐,我们龙总在研发上面的投入很大的。从你家出来后,龙总已经决定在米国再建一个研究院,我们的研发副总正在米国筹建。这样的话,我们马上就有四家研究院了。”

    “有了米国研究院,今后陆哥想向米国的杂志投稿更加方便。而且来到我们研究院后,陆哥不用分心做别的事情,只要专注于他的数学研究就行。”

    看到张医生有些意动,龙建华趁热打铁,“今后,你们想到香岛安家落户也好,到特区安家落户也罢,我们都解决三室两厅的房子。”

    “陆老师专心研究数学,您如果想上班,可以到我们医务室上班;如果嫌医务室施展不开,我可以介绍去地方医院,条件绝对不比您现在的差;如果不想上班,您就专门负责陆老师,我们给你发工资。”

    张医生踌躇了一会,“我还要回去和老陆商量商量。”

    龙建华点点头,“如果陆老师不愿意来,我也想邀请他来香岛给我们讲一堂课,顺便把身体做个全面检查。”

    “但是,我还是请您做做陆老师的工作,请他来我们重世研究院上班。毕竟,一个有这么好数学天赋的人,不能被这么埋没。”

    “还有,不要担心今后退休的问题。如果陆老师愿意来,我们每年提供20万美刀的薪水,足够你们一家的生活。”

    张医生很惊讶,“这么高?”

    林琳咯咯笑道,“在我们研究院,这确实是比较高的工资,但还不算是最高的,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PS:感谢书友20180715193004581打赏,欠一章加更。

第587章 拯救数学家(2)(为“岚”加更)

    有林琳在,和张医生的交流更加顺畅,毕竟女人之间更方便交流。

    龙建华随后不时给两个小朋友夹夹菜,回应一些张医生关心的话题,偶尔也问一下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

    她讲的一些情况令他沉默不语。

    从1961年到目前,陆家羲共向各种刊物邮寄过20余篇研究论文,除有三篇寄给米国并已经收到录用通知外,其余均在国内刊物投稿,但结果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1980年,他被选为包头市物理协会理事,还参加了蒙省数学会年会;不过,他还是高中物理老师,在教着高三的物理。

    现在,一家四口住在十多平米的房子里……

    看到龙建华有些沉闷,林琳问两个小家伙,“你们想不想自己有一间房子?”

    两个小女孩马上点头,老二脆生生地说,“我爸爸把书桌让给姐姐写作业,他都是在床上写字的。有时候,我看到他累得只能慢慢起来捶腰。如果我们都有自己的房子,我就可以让爸爸到我的房子里写字,他就不腰痛了。”

    她不知道三室两厅是什么概念,却想到让爸爸到她房子里写字。

    龙建华忽然感到鼻子一阵发酸。

    林琳抹了一下眼角看向张医生,“姐,你们不能这么下去了。知识无价,在我们公司,一直贯彻龙总‘知识无价’的观点,所以研究人员的工资很高的。”

    “再这么下去,陆哥的身体肯定撑不住,我们应该早点摆脱这种状况。”

    “如果到我们重世来,房子可以解决,小孩上学的问题可以解决,你的工作可以解决;到了这里,陆哥能专心从事他的数学研究,可以出更多的成果。”

    “陆哥在教物理是不假,但相对于一个数学家,物理老师要容易找一些。”

    张医生叹了口气,“这还得看老陆的,他比较固执。”

    林琳抹抹大女孩的头,“明天上午,我们给爸爸打电话,要他请假来香岛陪你们玩好不好?”

    大女孩摇摇头,“我爸爸有很多课要上,他不会请假的。”

    林琳问,“如果你爸爸来这里上班,你们愿不愿意?”

    两人猛点头。

    龙建华忽然开口,“张医生,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可能您和陆老师认为我只是一个资本家,到我这里来上班也不是为国家做贡献;”

    “但我们在内地办了研究院,从大学里也招了不少教授、副教授,并且还有一些也想来。”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给国家交了税,并且我们的交的税不比一般的工厂少,解决的就业人员也不少。这都是贡献,政府对此很认同的。”

    “我之所以能答应你们的户口落入特区,是因为林部长已经和政府达成协议,我们重世需要的优秀人才可以把户口迁入。”

    “所以,能不能明天打个电话,问一下陆老师有什么想法。如果可能,我觉得越快越好;陆老师快50岁了,经不住这么拖。”

    “如果愿意来,我们可以联系国外的组合数学专家,让他直接和他们对话。”

    张医生看着两个小家伙,缓缓点点头……

    第二天,龙建华亲自开车待她们到各个公司外转一圈,还拿了一些方便面、火腿肠、电子表、随身听出来,当做送给她们的礼物。

    当然,他也不是白拿,都记在他账上,要扣他招待费用的。

    把研究院图书馆转一圈回他办公室后,林琳催促张医生打电话回去,她犹豫了一下后同意了。

    电话是林琳拨的,向接线员讲是米国的电话,待陆老师接听后,她把电话递给张医生,让她和他通话;接着又把两个小家伙推过去,要她们也讲两句。

    龙建华没在那里听他们通电话,而是来到旁边的会客室,端着茶杯慢慢品尝,细细思量……

    现在的知识分子,只要能提供一些阳光,就会茁壮成长;即使吃干草,也要出牛奶。

    他有种很紧迫的感觉,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陆老师前世是1983年10月30日晚上去世,想来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

    莫约15分钟后,林琳走进会客室,脸上透着无奈,“陆老师说这个学期不可能,他的班级不能没有他;还说他现在也可以研究,只是自己稍微辛苦一些。但答应寒假来一趟香岛,想看看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他叹了口气,“科学家都是偏执的,没想到陆老师在这个上面也偏执。”

    林琳深有同感,“其实,物理老师应该好找。倒是陆老师这样耗着,对他的身体、他的研究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走进办公室,张医生已经把电话交给两个小家伙,她默默地坐在一旁,看着窗外发呆。

    看到龙建华进来,她摇着头说,“老陆说现在不考虑。”

    有什么办法呢?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有饭吃,有时间研究组合数学,对他而言是足够了。

    她虽然不懂这个劳什子组合数学,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沉溺;但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97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迈步从头越最新章节! 作者:择忘之所写的《重生迈步从头越》为转载作品,重生迈步从头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迈步从头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迈步从头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迈步从头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迈步从头越介绍:
私人企业家重生了,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是弥补上一世的缺憾。能截胡的要截胡,能突破的要突破,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重生迈步从头越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迈步从头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迈步从头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