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军神TXT下载三国军神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军神全文阅读

作者:冰雪尘     三国军神txt下载     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镜山庄

    襄阳城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庄园,名为水镜山庄。

    水镜山庄的主人,乃是颍川名士司马徽,表字德操,人称水镜先生。

    司马徽当年为了躲避战祸,这才来到了相对稳定的荆州,并且在襄阳附近置办了水镜山庄,在此地教书育人。

    司马徽教人,不分贫富贵贱,不讲出身,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他都是来者不拒。饶是如此,能够来水镜山庄求学之人,亦是十分少见。

    其实,并不能说司马徽在水镜山庄教书育人,应该说他经常与才华横溢之辈相交。

    这些人中,也许有成名已久的名士,也许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才俊。

    司马徽与众不同的是,他从来不会以家世取人,更不会以年龄而轻看他人。来水镜山庄的人中,又不少年轻人,司马徽却经常以友人的身份与他们交谈。

    司马徽的独到之处乃是:知人、育人、荐才、克己。

    他有一双能够洞彻人心,发现人才的眼睛。

    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辈,哪怕与司马徽交情不深,他不会吝啬自己的赞誉以及推荐。

    襄阳之内,有不少一文不名的年轻才俊,都是因为司马徽的极力举荐,而能够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学。

    而那些被司马徽举荐的人才,往往也都没有辜负司马徽的期待,在各自岗位上混得风生水起。

    久而久之,司马徽知人、荐才的名声越发浓重,许多襄阳本地士人,都渴望能够得到司马徽的看中,而被举荐出仕。

    荆州牧刘景升,对于司马徽举荐的人才,亦是极其看中,委以重任。

    可司马徽从来都是严于律己,不会利用自己的名声徇私,而举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之人。

    司马徽名声传扬出去以后,襄阳士子对于水镜山庄更是趋之若鹜,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都先后与司马徽交好。

    甚至于荆州牧刘景升,都数次征辟司马徽,希望他能够在荆州出仕,却都被司马徽拒绝了。

    此时,水镜山庄的庭院之内,却是聚集了不少人。这些人中,最小的尚未及冠,最大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一个年龄稍长之人,对着最年轻的那人问道:“阿亮,你为何忽然想要搬家?”

    两个月前,诸葛亮离开了自己隐居的茅庐,寄居在水镜山庄之内,众人都感觉颇为不解。

    今日,诸葛亮忽然说自己准备搬家,他几个朋友都不由感到十分疑惑。方才说话的那人,正是徐庶。

    徐庶刚过而立之年,当初为友报仇愤而杀人,被官差捉住以后,差点被当街肢解。

    待其友人将徐庶救出去后,徐庶方才醒悟,从此不再好游侠、惹是生非,反而一心求学。

    后来董卓乱政,徐庶为了躲避战祸,就带着自己老母来到荆州,这才结识了诸葛亮等人,与他们成为至交好友。

    诸葛亮虽然尚未及冠,身材却已经非常高大。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真是位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听见徐庶的话以后,诸葛亮才无奈地说道:“若不找个隐秘的地方居住,亮以后恐怕将永无宁日矣。”

    石韬心中大奇,急忙问道:“阿亮何出此言?”

    诸葛亮双手背在身后,在院子内缓缓走动着,说道:“两月以前,吾在家中忽然感觉心绪不宁,当即为自己卜了一卦,才发现卦象不明,忽隐忽暗。”

    “自此以后,吾每日不敢懈怠,并且在房屋四周布下了简易的八阵图。”

    “过了没几日,居然有几个身着黑衣之人被困于其中。吾当时于阵外细细观察,才发现他们乃是关中口音,并且衣着也是那边打扮。”

    “听他们言论,好像要将我请去关中做客。”

    说到这里,诸葛亮不由苦笑了两声,道:“你们也知道,八阵图吾亦是创建不久,尚未真正大成,根本没有办法困住那些人许久。”

    “故此,吾就让家中书童扮作我的样子,自己却是提前来到了先生这里。”

    随着诸葛亮的叙说,徐庶等人都感觉心中大奇。

    身手矫健,装备精良,而且又是从关中而来,这不由使得他们想起了,那个如日中天的大将军陈旭。

    而且参考陈旭以往的所作所为,也的确能作出这种,强行‘邀请’人才的事情。

    可是令众人感到不解的是,诸葛亮现在尚未及冠,而且名声不显,陈旭又是如何知道世间有诸葛亮这一号人物呢?

    任他们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陈旭乃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历史上诸葛亮的成就。

    孟建却是问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替你前往关中,就不怕那人恼羞成怒,害他性命么?”

    诸葛亮尚未答话,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的年轻文士,当即向前走了两步。

    他笑着说道:“若果真是那人想要邀请阿亮,以他的胸襟与气度,不仅不会为难书童,还会好生招待他,并且将其礼送回来。”

    孟建略一思量,这才抚掌笑道:“士元之言大善,看来是我考虑不周了。”

    这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之人,正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

    庞统因为长相不好,故此年轻的时候显得有些自卑,也不太爱说话,看起来非常老实。故此,别人都不知道庞统的才华。

    去年,也就是庞统二十岁的时候,他前去拜见了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两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都不感觉厌倦。

    这场交谈,使得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大为惊异,并且说南州士子之中,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正是因为有司马徽这样的评价,庞统才渐渐为众人所知,并且慢慢找回了自信。

    从此以后,庞统就经常与司马徽来往,也认识了诸葛亮几人,慢慢与他们成为好友。

    诸葛亮等人都非常人,才华出众,胸襟宽广,并不是那种以貌取人之辈。他们了解到了庞统惊人的才华以后,也非常愿意与其交往。

    这些人聚集在水镜山庄一带,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还是那句话,求订阅,求票。这本书其实到陈旭取益州之后,才是真正的**,我真不想因为成绩太差而草草收尾,也许你的一个全定,就会让这本书拥有更加丰富的生命力。)

第六百四十四章 徐庶择主

    水镜山庄之内贤才齐聚,最差的也是一州之才,他们聚集在一起,言语之中时常碰撞出亮丽的火花。

    庞统被司马徽称赞,慢慢找回自信以后,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水镜山庄之内,也只有诸葛亮一人,在与他争论的时候能够不落下风。

    故此,司马徽一致认为诸葛亮与庞统,都乃当世大才,假以时日,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忽然说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前往关中,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脱困吧?不然以你的能力,想要将那几个死士留在隆中,也没有丝毫问题。”

    徐庶等人听见庞统的话,都不由将目光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他们都知道诸葛亮的才能,晓得此人虽然尚未及冠,可其心思之缜密,却是世间少有。

    而且诸葛亮所学甚杂,天文地理,周易八卦,行军布阵,内政律法,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可以说,诸葛亮身上几乎汇聚了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的种种学说。

    不仅如此,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亮本人亦是十分精通君子六艺,击剑、骑射都是出类拔萃。

    当然,诸葛亮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很多学说尚未精通。饶是如此,司马徽都常常感叹,天下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博学、完美之人。

    徐庶等人相信,凭借诸葛亮在墨家机关上面的造诣,想要杀死几个被困的关中死士,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事实上,诸葛亮却没有杀死这几个人,反而让他们将自己书童带走了。

    看到众人疑惑的眼神,诸葛亮摸了摸自己尚未长出来的胡须,面带微笑地说道:“世人对于陈文昭传闻有许多,天下诸侯之中,也只有此人我有些看不透。”

    “此次吾亦想要通过身旁书童,进入关中以后的见闻,来看看陈文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建却是心中一动,忽然说道:“阿亮这样考察陈文昭,可是有心前去关中投奔于他?”

    诸葛亮没有回答,只是脸上带着笑意。

    庞统却是微微摇了摇头,暗暗想到:“阿亮虽然堪称完美,却也太过心高气傲。如今关中人才济济,纵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前去投奔陈文昭,亦不能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凭借阿亮的性情,若不能造就一段不可逾越的神话,他甚至愿意一直躬耕田野,永不出仕。”

    不得不说,庞统对于诸葛亮的分析,却是一针见血。

    历史上诸葛亮投奔刘备,不见得真是因为看重刘备的忠义、仁厚,也并不代表诸葛亮果真忠于汉室。

    像他这样的智谋之士,又怎会愚忠已经腐朽没落的大汉?

    不管是后来诸葛亮劝说刘备称帝,还是孙权称帝以后诸葛亮的态度,都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诸葛亮是忠诚之人,可他所忠之人乃是自己的主公,仅此而已。

    他之所以投奔刘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刘备需要他,他也需要刘备这个舞台,来肆无忌惮展露自己的才华。

    从诸葛亮一直自比为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心比天高了。

    只有辅佐像刘备这样,身无一片立锥之地的诸侯成就霸业,才能彰显自己过人的才华。

    事实上,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他的确辅佐了寄居在荆州的刘备,成就了一番王图霸业,也成就了他自己多智近乎妖的名声,真正永垂不朽。

    除了庞统,也就属徐庶对于诸葛亮最为了解。

    他看见诸葛亮的表情,当即问道:“阿亮莫非想要借书童之手,掂量一下陈文昭的分量,以及关中实力究竟如何?”

    诸葛亮仍旧面带笑意,只不过现在却是微微颔首。

    他们虽然对于天下大势非常了解,可终究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没有亲身见识过,永远不能真正了解一方诸侯。

    诸葛亮派遣书童前往关中,不仅可以通过书童的眼睛,观察关中的一应事务;也可以通过陈旭对待书童的态度,揣测一下陈旭此人的性情。

    智谋之士,就要能够见微知著,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了解到其他人无法了解的事情。

    诸葛亮高傲的性情,也就注定了,他不会投奔已经成就大势的陈旭。

    他既然不会投奔陈旭,若是日后出仕,定会成为陈旭的敌人,多了解一下敌人,总归没有坏处。

    诸葛亮也想在心中掂量一下,自己若是辅佐一位弱势君主,是否有能力与陈旭相抗衡。

    若不能逆天改命,成就自己无与伦比的名声,诸葛亮甚至愿意寄情于山水之中,永远享受田园生活。

    诸葛亮抬起了那张,英俊得令女人都嫉妒的脸庞,对着徐庶说道:“元直,你已经准备出仕,可是相中了哪方诸侯?”

    听见诸葛亮的话,众人也纷纷将目光放在了徐庶身上。他们之中,也就徐庶的年龄最大,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徐庶现在学业有成,也时常想要出山,成就一番事业。

    不成想,徐庶听见诸葛亮的话以后,反而苦笑着说道:“想要寻一明主,何其难也。”

    石韬说道:“你前段时间不是前去面见刘荆州了么,为何不在荆州出仕?”

    徐庶摇了摇头,道:“吾本以为刘荆州乃汉室宗亲,坐拥荆州沃野千里,麾下人才济济,带甲之士数十万,乃一代雄主。”

    “然而与其相见以后,才知此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疏离嫡子而偏爱庶子,难成大事也。”

    “刘景升既非霸王之才,吾自然不会前去投效。”

    众人闻言,当即静默不语。

    他们之中,也只有徐庶对于汉室感情十分深厚,一直想要投奔一位汉室宗亲。可是今日听徐庶之言,其中却透露出了浓浓的失望之情。

    诸葛亮眼神微微闪动,忽然说道:“荆州有另外一位英雄,元直何不前去看看,此人到底如何?”

    徐庶来了兴致,问道:“阿亮所言何人?”

    诸葛亮一字一顿的说道:“汉室宗亲,豫州牧刘备,刘玄德是也。”

第六百四十五章 纵论天下

    关中,蒲坂,大将军府中。

    李儒有些不解的问道:“主公,你就这样将诸葛亮书童礼送回去么?”

    诸葛亮书童被请来以后,得到了陈旭极其优厚的招待。

    前段时间,书童不仅不急着回去,反而每日在蒲坂的大街小巷,农舍田间游玩。

    甚至于,他还经常前往关中军营之中,观看关中士卒们操练武艺、阵法。对于这些,陈旭居然都视而不见。

    文昭展开一卷文书,一面看着里面的内容,一面漫不经心的说道:“一介书童而已,就算将其扣下亦毫无益处,反而显得我等气量狭小。”

    “既然如此,权当是邀请此人前来关中做客吧。”

    李儒仍旧愤愤不平的说道:“主公乃好心邀请那诸葛亮,却不想此人如此戏耍我等,当真是可恶至极。”

    “吾正欲再次派人前去将诸葛亮抓来,主公为何拒绝?”

    文昭微微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试想一下,此次我等出其不意,在诸葛亮毫无防备的时候,都未能将其请来。”

    “现在他心中已经有了警惕,凭借此人的才华与智慧,再想将其‘邀请’到关中,绝无可能。说到底,荆州并非我等治下啊。”

    李儒闻言,亦是感觉心中颇为无奈。

    他沉默了半晌,才再次问道:“此人远在襄阳,主公又是如何知晓,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

    文昭抬起了脑袋,调笑着说道:“我若说有神人相助,在梦中告知此事,文优是否相信?”

    李儒苦笑两声,微微摇了摇头。

    文昭见状大笑两声,说道:“你无须知道前因后果,只要知晓此人,乃天下罕见的人才便是。”

    说到这里,文昭脸色忽然严肃了起来,道:“若是此人日后与我等为敌,文优与其对阵,切莫麻痹大意。”

    李儒看着文昭的脸色,这才肃然说道:“主公但请放心,经由此时之后,儒自然不会再轻视其人。”

    文昭没有接话,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却在心中暗暗想到:“纵然文优不轻视诸葛亮,恐怕也会在他手上吃亏吧。”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水镜山庄之内,诸葛亮向徐庶举荐刘备以后,众人都是无比惊讶的看着诸葛亮,只有庞统眼神微微眯起,若有所思。

    这个时空的刘备,并没有在徐州与吕布大战,没有被天子认为皇叔,更没有经历过衣带诏的事情,名声远远比不上历史上的刘备。

    现在的刘备,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羽、张飞,谋士只有孙乾、简雍。而且,他现在也不过是寄居在荆州罢了,并无一片立锥之地。

    如此看来,刘备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个理想的主公。任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在此时,向徐庶举荐刘备。

    好似看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诸葛亮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有神兽谓之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关中陈文昭,于乱世之中趁势而起,其人气吞山河,纵横四海,翱翔九州,乃人间之龙是也。”

    说到这里,诸葛亮眼中忽然爆发出了璀璨的光芒,激昂的说道:“然而有一种龙,却被称之为潜龙。”

    “龙游浅水遭虾戏,纵然是神兽真龙,也并非都能够乘云驾雾,腾飞九天。他们或因时运不济,或因时机未到,这才隐藏、蛰伏,犹如潜龙在渊。”

    “然水满则溢,月盈则缺,万事并无绝对。也许今日之沉淀、蓄势,却是为了日后,能够爆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说到这里,诸葛亮意味深长的道:“金鳞终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也许刘使君所欠缺者,不过是一朵可以令其化龙的云彩罢了。”

    “待其果真挣脱自身束缚之时,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

    众人听闻诸葛亮对于刘备,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都不由皱着眉头凝神思索。

    他们都是智谋过人之辈,有着自己的思想,并不会因为诸葛亮的一番话,就改变对刘备的看法。

    可是诸葛亮的才能,他们都心中知晓。

    刘备能得到诸葛亮如此高的评价,也足以让几人,对于刘备刮目相看了。

    徐庶轻轻捋着自己的胡须,说道:“吾虽然听闻过刘使君之名,对于其人却也并不十分了解。既然阿亮如此看重此人,改日我去见其一面倒也无妨。”

    庞统眼神微微闪动,却是在心中暗暗想到:“诸葛亮啊诸葛亮,你自己想要辅佐一位弱小诸侯,好成就自己的名声,却为何要拖元直下水啊。”

    别人看不透诸葛亮的心思,庞统又岂会不知?

    诸葛亮早就为自己物色好了主公,可是他现在尚未到达出山的时候,故此才鼓动徐庶先去投奔刘备,好壮大刘备的势力。

    如此一来,徐庶投奔刘备,既能够为诸葛亮日后出山铺路,也可以提前改善刘备现今困窘之局面。

    历史上乃是徐庶走马荐诸葛,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在诸葛亮的算计之中。

    “诸葛亮啊诸葛亮,陈文昭大势已成,你又是哪里来的自信,能够帮助身无立锥之地的刘玄德,在这个乱世之中占据一方呢?”

    紧了紧自己的衣领,庞统感觉身上有些发寒。他在庭院中缓缓走动着,想让自己身子暖和起来。

    “天下最强之诸侯,莫过于关中陈文昭。如今羌人已定,汉中又被其所夺,益州早晚都会成为彼囊中之物。”

    “陈文昭若再夺取了益州,就将坐拥四州之地,占据天下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个时候,天下局势,与当初秦国扫**之势何其相像。除非天下诸侯,能够抛弃自己心中私念,合纵以抗关中,方有一丝胜算。”

    “否则,天下早晚必被陈文昭所夺矣。”

    崔钧、石韬、孟建听见庞统的话,身子也都微微一震,而后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诸葛亮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他沉思半晌,这才缓缓说道:“天下局势瞬息万变,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感谢书友‘紫月星缘’一万币的打赏,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今天加更一章。晚上锁进小黑屋写了一半停电,来电后继续写,刚刚才出来,所以有点晚。)

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及冠

    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这一年天子刘协已经年满二十岁了。

    依照传统,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都要举行冠礼,用以表示他们长大成人。不仅是贵族男子,天子亦要举行冠礼。

    冠礼始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而天子以及诸侯为了早日执掌国政,大多提早行冠礼。

    传说,周文王曾经就是十二岁而冠,周成王十五岁而冠。

    可是现在朝廷军政大权,都由大将军陈旭掌控。

    虽然朝中大臣,数次要求为天子提前行冠礼,却总是被李儒等人,以违背礼法为由拒绝了。

    李儒等人都知道,若是天子及冠以后,陈旭再不让其亲政的话,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定会被激化。

    正是考虑到这些,他们才数次阻挠天子提前行冠礼。

    其实,李儒等人的说法有些牵强,毕竟天子不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仪礼·士冠礼》中就有记载:“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

    由此可见,纵然刘协想要在十二岁的时候行冠礼,也并不算违背礼法。

    可是面对强势的陈旭,以及李儒等人的据理力争,朝中大臣虽然心中十分不满,却也只能将天子冠礼,一直推迟到现在。

    然而,现在天子已经满了二十岁,哪怕从律法上来讲,也到了及冠的年龄。然李儒等人心中十分不愿,却也没有丝毫办法,再推迟天子的冠礼了。

    冠礼,是汉代士人以及天子,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

    二十而冠,始学礼。

    在华夏古老文化之中,士人只有经历过冠礼引导,才能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真正长大成人。

    ……

    大将军府内,陈旭将几个谋士召集了过来,问道:“陛下行冠礼的日期,已经定下来了么?”

    张裕上前一步,说道:“已经定下来了,就在本月初六。”

    天子冠礼基本都在宗庙内举行,日期大多都定为二月,现在刚过完新年没多久,正是二月初。

    冠礼之前,天子还会邀请那些精通占卜之人,推算一下良辰吉日。

    而张裕身为关中闻名的占卜家,更是精通《周易》,自然被天子邀请了过去。

    大将军府内的气氛有些沉重,众人都是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天子尚未及冠以前,陈旭还有借口天子年幼,不将权利分给天子;可是天子一旦及冠,也就代表他长大成人,有资格接受整个江山了。

    虽然陈旭也可以独断专横,让天子彻头彻尾变成一个傀儡。

    可如此一来,陈旭毕竟会遭受到朝中,那些忠于汉室之人的强烈谴责,他一直竖立起来匡扶汉室的形象,亦会轰然崩塌。

    就好像历史上曹操那样,正是因为天子渐渐长大,曹操仍旧牢牢把持着手中的权利,这才使得天子费尽心思想要夺权。

    可以说,天子及冠以后,除非陈旭真的甘心将权利交出去,不然两人之间矛盾势必会被激化。

    自陈旭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虽然亦是把持朝政,可是最起码在表面上,仍旧对于汉室忠心耿耿,无可挑剔。

    天子及冠这件事情,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将会彻底撕破陈旭的伪装。

    思考到其中难处,陈旭忍不住向众人问计:“天子及冠,朝中大臣势必会要求陛下亲政。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听到这个敏感的话题,所有人都紧紧闭上了嘴巴,哪怕他们心中果真有想法,也不敢真的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毕竟在名义上,他们都还是汉臣。

    若是真的鼓动陈旭威逼天子,把持朝政,绝非他们这些名士,所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不管是真的有所顾忌,还是爱惜自己羽毛,众人都是闭口不言。

    文昭环视众人,看到他们的表现以后,暗暗想到:“看来是我问得唐突了,这种事情应该私下询问才行。”

    他刚刚想到这里,忽然就听见一道声音响起:“陛下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可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人人心怀异心。”

    “若让陛下亲政,陛下不见得能够压服其余诸侯。”

    “主公匡扶汉室于风雨飘摇之中,奉天子以征四方,威压诸侯,名动天下。朝中除了主公以外,又有何人能够做到这些?”

    “愚以为,天子纵然及冠,朝中大权还是应当由明公掌管。待明公彻底消灭其余诸侯以后,再将权利归还天子尚且不迟。”

    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话的人,除了曾经毒杀少帝刘辩,帮助董卓犯下累累罪行的李儒,再无他人。

    听到李儒这番话,陈旭心中才好受了许多,看向李儒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虽然他知道麾下的谋士心有忌惮,却也对他们不能够放下所有包袱,一心为自己谋划而感到微微失望。

    在众多谋士之中,也只有李儒已经没有了丝毫退路。

    他只能将坏人做到底,一路紧紧跟随在陈旭身后,为文昭扫平前进途中的一应障碍。

    因为李儒知道,天下诸侯之间,除了文昭意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容纳他。而且他的名声已经够坏了,根本无需再考虑其他事情。

    定了定神,陈旭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我等还是应该先准备陛下的冠礼。”

    说到这里,文昭就罢了摆手,示意众人离去。

    当天晚上,文昭先后拜访了麾下所有谋士,与他们私下交谈许久。至于内容,别人却是不得而知。

    时间一天天过去,建安六年二月初六,天子刘协在宗庙之内举行冠礼。

    这一日,整个蒲坂都轰动了起来。

    三公九卿以及朝中大臣,将宗庙围得水泄不通,整个皇家宗庙之内,亦是披红挂彩,喜气洋洋。

    经历了一整天繁琐的礼节,最后才有朝中德高望重的宗正,为天子取了一个表字——伯和。

    与其说是宗正为天子取得表字,倒不如说是朝中大臣早早商议出来的结果。

    为天子取表字绝非儿戏,自然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取,朝中百官为了给天子取表字,都足足争论了好几天。

    就这样,天子冠礼终究还是落下了帷幕。然而,另外一场更大的风暴,却在缓缓酝酿着。

    (今天推荐票很给力,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还有要谢谢书友hi,他看我书以来,前后打赏了不少,是的第一位舵主,我也一直没有吭声,说起来真够惭愧的。还有创世的几位书友,俺不说你们也知道,谢了。没有你们,这本书我根本没办法坚持写到这里。)

第六百四十七章 声讨陈旭

    天子及冠以后,整个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蒲坂。

    历史上也正是这段时期,天子与曹操彻底决裂,沦为一个真正的傀儡。

    众人都想要看看,陈文昭到底是像他嘴上说的那样忠于汉室,还是有不臣之心,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关中风起云涌,整个蒲坂城中也开始戒严起来,道路之中不时有全副武装的甲士,穿梭而过。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天子及冠后的几日,蒲坂城居然没有发生任何大事,天子以及百官,也没有向陈旭提起亲政之事。

    可是陈旭看着李儒送过来的一条条情报,脸色却是无比阴沉。

    李儒掌管关中各种隐秘力量,对于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自然亦是十分重视。

    根据密探们汇报,这段时间朝中大臣十分活跃,不少公卿相互串联,在府中商议许久,却不知道他们商议的具体内容。

    饶是如此,陈旭亦是非常轻易就洞悉了,他们串联的目的。

    又过了几日,关中仍旧平静的十分诡异,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建安六年二月中旬,又到了大朝会的时候,陈旭以及百官都上殿与天子商议大事。

    众人商议了一些军国大事之后,忽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中平年间天下饥荒四起,颁布禁酒令尚且情有可原。”

    “然而如今关中风调雨顺,大将军仍旧没有将禁酒令废除,反而利用禁酒令搜刮百姓钱财。愚以为,此事有损国体,极其不妥,还请陛下解除禁酒令。”

    陈旭、贾诩、李儒、田丰、陈群等人闻言,都不由将目光放在了说话之人身上。此人乃当世大儒,为圣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名声著于海内。

    孔融以前在青州担任北海相之职,后来因为曹操攻打青州,孔融兵败而逃,隐于山东。

    陈旭为了提高朝廷的影响力,就下令在各地征辟当世大儒,其中就有孔融。孔融得到天子的征辟文书以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来到了关中。

    孔融先被天子封为将作大匠,后又升任少府。

    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暗喻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朝政全被陈旭一手把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陈旭虽然对于孔融颇为不满,可是碍于他的名声,却也不好过分为难孔融。

    而且朝中大臣,对于陈旭有意见之人不在少数,若是每一个人他都要处理,恐怕朝中也不会是剩下多少公卿了。

    听见孔融的言语,陈旭等人都是心中一凛,知道正戏要来了。

    孔融表面的话,好像是指责陈旭强行颁布禁酒令,搜刮民脂民膏;事实上,这却是孔融对于陈旭威信的一个挑战。

    田丰身为陈旭手下屈指可数的谋士,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上前向孔融微微行了一礼,以示对孔融这个当代大儒的尊重。

    “少府此言差矣,这些年虽然收成略好,可是大军连年征战,却会消耗掉大量粮食。若不未雨绸缪,颁布禁酒令以节约粮草,待收成欠佳之时,必会饥荒再起。”

    “大将军胸怀百姓,眼光卓越、长远,纵然被些许见识浅薄之人误解,也一意颁布禁酒令。如此大无畏的情怀,当真是举世罕见啊。”

    孔融听见田丰这番夹枪带棒的话,脸色当即变得十分难看。

    别看田丰为人正直、刻板,可是说起话来却是十分犀利。他在夸赞陈旭、反驳孔融的时候,又变相讽刺了孔融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哪怕田丰尊敬圣人孔子,对于孔融的名望亦是非常敬重,可是在残酷的朝堂争斗之中,他却义无反顾表明了自己立场。

    孔融乃当世大儒,又岂会如此轻易被田丰刁难住?

    他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他冷哼两声,略带嘲讽的说道:“大将军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却仍旧未能扫平天下诸侯,反而空耗国力。”

    “大将军替陛下执掌天下兵马,外不能平定诸侯,安抚四方;内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甚至还剥夺了百姓们饮酒的权利。”

    “这等行事,上失圣望,下亏黎民,如此素餐尸位,又岂能执掌国家伟器?”

    “陛下现在已经及冠,聪颖异常,大将军何不交出手中权力,好应天下民心,让陛下重振汉室之声威?”

    孔融这番话,使得大殿之内所有人都脸色大变,哪怕高位上的天子亦是如此。

    天子虽然有心掌管军政大权,可是却也没有想过,如此犀利的声讨陈旭。

    陈旭虽然乃是一介权臣,然而汉室之所以能够维持到今日,陈旭却是功不可没。

    袁术称帝之时,若非陈旭领兵讨伐,天下诸侯必定纷纷效仿,汉室早在那个时候就会名存实亡了。

    现在虽然仍旧是诸侯并起,可在名义上大家仍旧尊奉汉室,并无一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妄自称王称帝。

    有袁术与张鲁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诸侯心中胆寒。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陈旭这个权臣脱不开关系。

    正如历史上曹操说的那样:天下若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这句话放在陈旭身上,却也是恰如其分。

    故此,哪怕是朝中其余公卿听见孔融之言,亦是觉得他有些夸大其词了。

    在他们心中,也有些许恐惧,怕孔融的话会激得陈旭发怒,反而无益于天子亲政。

    对于像陈旭这样一个崛起于乱世,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枭雄,激怒他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众人都震惊说不出话的时候,陈旭反而大笑了起来,只是他的眼神,却显得有些可怕。

    其实对于朝中公卿以及天子,陈旭对他们还是十分善待。哪怕孔融来到蒲坂以后,屡次出言不逊,陈旭也只是一笑而过。

    可是今日,听着孔融有些无理取闹的话,陈旭心中真正发怒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陈旭虽然不是天子,却是天下最强大的一位诸侯,他若发怒,又会如何?

第六百四十八章 李儒发威

    陈旭的笑声,在大殿之间显得尤为刺耳。

    这么多年以外,他养气功夫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说文昭现今喜怒不形于色也不为过。

    虽然听了孔融的话,文昭感觉十分愤怒,可是这种愤怒,终究被他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越是这个时候,他越要制怒,好看清朝中大臣真正的心思。

    陈旭止住了怒气,典韦等人却是虎目圆瞪,怒气勃发。他们虽然是文昭们麾下将领,可是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却也有资格参加朝会。

    这些年来关中军看起来顺风顺水,可是只有这些将领才知道,能够今日局面,陈旭与他们究竟付出了多少。

    不想,众人付出的一切,今日却被孔融如此轻描淡写的否决掉。故此,关中武将个个虎目圆瞪,死死盯着孔融,面含杀气。

    一般人被这么多武将看着,很可能会两股战战。

    可孔融乃当世大儒,一身浩然正气护身,哪怕武将们的杀气也不能奈其何。他反而高高昂起了自己脑袋,不屑的看着众人。

    文士之见的争斗,终究还需要文士来解决。

    李儒缓缓走到孔融面前,紧紧盯着他问道:“李傕、郭汜占据长安,,一人劫天子,一人掳公卿之时,你在何处?”

    孔融听见李儒的质问,脸色微变。

    李儒却并不准备放过孔融,继续说道:“袁术无君无父,将兵三十万,称帝淮南之时,你又在哪里?”

    孔融嘴巴微微张开,脸色微微发红。

    李儒再次靠近半步,几乎贴着孔融的脸说道:“天下干旱,关中饥荒,百姓易子相食,尸骨遍野之时,你又在哪里?”

    听到这里,孔融张开的嘴巴也闭上了。

    李儒却是突然拔高了自己的声音,厉声喝道:“鲜卑入侵,羌人作乱,张鲁称王之时,敢问少卿又在何地?”

    他忽然抓住了孔融的衣领,喝道:“大将军为了匡扶汉室,每日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年南征北战,败鲜卑,伐袁术,灭羌人,征张鲁,拒诸侯,安黎明。”

    “关中百姓,如今能够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何人不称赞大将军之德!”

    “汝乃一介腐儒,仗着自己祖上名声,却又为天下百姓,为大汉做过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李儒忽然挥舞着拳头,狠狠砸在了孔融脸上,而后再次跨步上前,右膝猛然顶在了孔融肚子上面。

    “啊!”

    孔融骤然被李儒袭击,当即感觉脸蛋与肚子都无比疼痛,忍不住痛呼了出来。

    李儒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住了朝中所有人,哪怕文昭自己也不例外。

    天可怜见,李儒袭击孔融这件事情,绝对不是文昭授意,完全是李儒自己的私自行动。

    “在陛下面前公然袭击公卿,还是袭击少卿这样德高望重之辈,李儒你真是胆大包天,胆大包天啊。”

    震惊之后,文昭麾下文武固然感觉心中畅快,朝中公卿却是脸色大变,忍不住纷纷大声指责李儒。

    “甲士,甲士,快将这个狂徒抓下去!”

    “陛下,此人目无法纪,殿中公然袭击公卿,其罪当诛!”

    ……

    李儒突然殴打孔融,却是引爆了本来就已经十分紧张的气氛,朝中公卿也不会放弃这个,攻击陈旭的大好时机。

    更有甚者,一些朝中大臣甚至想要上前与李儒厮打。

    只是待他们看到纹丝不动的陈旭,以及一旁虎视眈眈的关中武将以后,这才强行忍住了这种冲动。

    太尉杨彪上前拉开李儒,扶起了倒在地上的孔融,指着李儒声色俱厉的说道:“汝可知罪?”

    别看孔融乃是圣人孔子第十九世孙,可是论起在朝中的威望,却要远远比不上杨彪。哪怕文昭在杨彪面前,也不敢太过放肆。

    李儒听着杨彪的话,却是丝毫不惧,针锋相对的说道:“少卿妖言惑众,诋毁有功之臣,罪不容诛。”

    “我只是出于义愤,打了他两下而已,何罪之有?”

    说到这里,李儒冷笑几声,道:“好在他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话,不然被关中百姓听到以后,说不定就会有人上前将其分尸。”

    “百姓们只知道谁对他好,却不认识这个徒有虚名之辈!”

    “啊,痛煞我也!”

    直到此时,孔融才从突然被袭中回过神来,感受着脸上火辣辣的痛痛。

    他咬牙切齿的说道:“好你个乱臣贼子,陈旭能用你这种狠毒之人,他又岂是什么善人?”

    杨彪一面拦着孔融,不让他暴走,一面将目光放在天子身上,说道:“李儒殿中行凶,还请陛下召唤甲士进来,将其拿下。”

    陈旭此时反倒无动于衷了,只是冷眼看着朝中众人。

    虽然他早就料到,今日会有一场大风暴,却没想到风暴居然会来得如此猛烈。风暴既然来了,想躲也躲不下去,既然如此,那么就勇敢的面对吧。

    他倒要看看,朝中公卿今日,究竟会上演怎样一出闹剧。

    微微瞥过了杨彪的脸庞,文昭在心中暗暗想到:“看来杨太尉,果真是站在陛下那边啊。他居然想绕过我,让陛下处置文优,当真是异想天开啊。”

    文昭眼中微微闪动着寒光,只不过很快就被他隐藏了起来。

    此时,李儒却是不再理会孔融与杨彪,反而往殿上走了几步,向天子行礼道:“少卿孔融素餐尸位,食君之禄,却无一言安邦,无一语定国。”

    “相反,此人仰仗自己些许虚名,每日诋毁朝政,结党营私,进献谗言,其罪当诛。臣恳请陛下,下令夺去此人官职,将其斩首示众,以肃朝堂。”

    李儒话音刚落,朝中大臣纷纷发出了愤怒的吼叫。

    可是李儒完全没有理会他们,反而拔高了声音,继续说道:“太尉杨彪,与逆贼袁术乃是姻亲,与叛臣袁绍又多有勾结,时常意欲内外勾结加害陛下。”

    “臣恳请陛下能够夷其族,以震慑心怀不轨之人!”

    李儒居然想让天子杀掉孔融、杨彪,听起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荒唐,简直荒唐!”

    “李儒意欲诬陷朝中重臣,当诛!当诛!”

    朝中百官再也忍受不住心中的愤怒,不少人撸了袖子,大声叫骂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大殿之内,居然好似街头菜市场那般热闹。

第六百四十九章 裸衣骂公卿

    满朝公卿全都义愤填膺,纷纷大声喝骂着李儒,看他们的样子,恨不能将李儒当场撕成碎片。

    李儒也已经完全豁出去了,此时他哪里还讲什么礼仪尊卑,儒士风范?完全像是一个街头混混。

    他将自己袖子撸得老高,指着被打伤以后,仍旧吹胡子瞪眼的孔融,说道:“你这老匹夫,去乡间教书尚且不能胜任,有何资格担任少卿一职?”

    “匹夫,匹夫,简直气煞我也!”

    孔融右手捂着自己的脸,左手指着李儒神采飞扬的脸庞,瑟瑟发抖。

    陈旭看到孔融这个样子,生怕他突然被气得心脏病发作,当场身亡。好在孔融虽然之时一介儒士,却也身体健康,并没有被气出大问题。

    李儒根本不理会暴怒的孔融,再次指着另外一个公卿,说道:“我看你上蹿下跳,好似耍猴的一般,你把朝会当成了菜场么?”

    那人长大了嘴巴,右手发抖的指着李儒,却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儒不屑的瞟了那人一眼,不再理会他,反而将目光放在了一个长脸公卿身上。

    “还有你,脸张这么长,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就凭你这幅尊容,哪里还需要在朝中担任要职?只需要到坊间为他人哭丧,赚取的钱财岂不多过在这里为官?”

    “你,你,简直欺人太甚!”

    长脸公卿方才也是叫得非常厉害,此时听见李儒的话,脸都被气成了酱紫色。

    再次无视了长脸公卿的愤怒,李儒又换了一个目标:“那个谁,瞪什么瞪?你到底是姓牛,还是祖上为牛的近亲?”

    “我大汉朝堂之中,何时连阿猫,阿狗,阿牛都能进来了?”

    那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瞪着李儒的公卿闻言,当即怒气攻心,猛然喷了一口鲜血。

    李儒却是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再次将目标放在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身上:“你也别不服气,看你那矮小的身材,最适合为别人牵马执蹬,如此方能才尽其用。”

    “我府中正缺这样一个人,你若是愿意前来就职,看在咱们熟识的份上,可以给你双倍工钱。”

    矮小公卿最恨别人说他矮,听见李儒的话以后,就要扑过去殴打李儒。

    却不想典韦眼尖手快,猛然跨步上前架住那人,嘴里假意的劝道:“他比你高那么多,你扑过去也打不过他啊。”

    身材矮小的公卿,更是被气得眼泪都掉了出来,大声骂道:“匹夫,匹夫,我与尔等势不两立,势不两立!”

    ‘嘎嘎’坏笑两声,李儒不怀好意的转移了目标。

    这一次被李儒盯住的人,还没等李儒说话,脸色都变得无比煞白。

    朝堂之中公卿可都是文明人,养气功夫十分出众,很少有人说话会像李儒这么恶毒。

    今天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李儒奚落、怒斥,要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那个时候,他们还有何脸面立足于朝堂之中?

    好似没有看出胖子公卿微变的脸色,李儒继续恶毒的说道:“对了,我看你胡子翘到天上去了,殊不知你圆鼓鼓的肚子也快垂到了地上。”

    “你这到底是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吃得这么胖啊?或者说,你家是养猪,杀猪的么?”

    前面质疑此人的品德,后面又揭露此人的短板,暗骂他是肥猪。能在朝中骂出如此恶毒的话,除了李儒以外,恐怕再无他人。

    此人身材肥胖,心脏本来就不好,被李儒如此斥责,顿时感觉呼气困难,而后一番白眼居然昏死了过去。

    天子见状大惊,急忙喊道:“甲士,甲士,快带这位爱卿去看御医!”

    门口甲士们听到召唤,看着陈旭微微颔首之后,这才将那个肥胖公卿抬了下去。

    而此时,整个大殿之内都沸腾了起来,公卿们群雄激愤,纷纷责骂李儒。

    ……

    李儒却仍旧面不改色,对于众人愤怒的责骂充耳不闻。

    那些叫得最厉害的公卿,方才都被李儒一个个指着讽刺,无情揭露着他们的伤疤,简直是肆无忌惮。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李儒现在虽然没有真打这些人的脸,却让每一个被他指到的人,全都面红耳赤,双目喷火。

    若是眼中怒火能够化成实质,恐怕李儒早就被烈火烧得气化了。

    汉代士大夫讲究名声、气节,能够在朝中任职的官吏,每个人都有着不菲的名声,遭受世人称颂。

    像今日这样被李儒指着鼻子臭骂,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故此,连那些一直保持中立的公卿,此时也都坐不住了,加入了声讨李儒的大军之中。

    “陛下啊,李儒这厮言语如此粗鄙、恶毒,他又有什么资格站在大殿之内,穿上朝服参加朝会呢?”

    “此人无法无天,殴打、重赏公卿,其罪当诛!”

    ……

    不少公卿失声痛哭,特别是那几个被李儒责骂的人,声音更是如同杜鹃啼血,闻之令人心碎。

    天子此时也慌了神,他根本没有想到,本来是一场逼迫陈旭交出权力的朝会,居然会弄成这个样子。

    他虽然也十分想要杀掉李儒,却知道此人乃是文昭心腹,又如何敢轻举妄动?

    天子没有动作,李儒却是忽然撤掉了自己的束发头冠,脱掉了自己穿上的朝服,而后光着上身站在大殿中央。

    所有人都被李儒突如其来的大胆举动,弄得不知所措,哪怕那些声讨李儒的公卿,也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李儒将朝服狠狠扔在地上,挺着自己光洁、并不算强壮的胸膛,厉声喝道:“尔等虽然名义上乃是朝中公卿,实际上却都素餐尸位,乃大汉之蛆虫,国家之毒瘤是也。”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尔等又做了些什么?”

    “李儒不才,却也为了大汉江山而每日殚精竭虑,一直以来辅佐大将军,立下过汗马功劳。”

    说到这里,李儒大声骂道:“尔等说我没有资格穿这身朝服,吾尚且羞与尔等为伍,今日我李儒就要穿着朝服进来,光着身子出去。”

    “我倒要看看,天下人究竟会不会嘲笑我李儒!”

    没有人想到,李儒居然无耻、丧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这真是应了后世一句话:人至贱则无敌。

第六百五十章 疯言封王

    这一次,李儒可真算是犯了众怒。±,

    不少朝中大臣见天子久久不语,却是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想要上前殴打李儒。

    陈旭见状却是脸色一沉,厉声喝道:“朝堂之上,尔等如此行事,成何体统?”

    不得不说,陈旭的话非常有威慑力,朝中公卿被文昭厉声一喝,当即踌躇不动,不敢再上前与李儒厮打。

    右脸红肿的孔融,却是悲愤说道:“李儒这厮扰乱朝堂在先,却也不曾见大将军出言制止,为何单单制止我等?”

    别人畏惧陈旭声威,孔融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仗着自己名声著于四海,敢当面质问陈旭。有了孔融开头,其余朝中大臣亦是纷纷出声应和。

    程昱见众人气势汹汹,当即上前说道:“并非大将军偏袒文优,只是这段时间文优操劳过多,居然得了疯病,时常出言不逊。”

    “就连大将军本人,也被文优当面斥责了好几次。诸位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又怎能与得了疯病之人斤斤计较?”

    “朝会散了,大将军定会请最好的医工为文优诊断,待其痊愈之后,再为诸位赔礼道歉不迟。”

    陈旭也不想真的彻底与朝中公卿闹翻,虽然这个理由非常牵强,却也可以给朝中大臣一个台阶下。

    若是朝中大臣足够聪明,就不会继续在这件事情上不依不挠。因为权力掌握在陈旭手中,除非他愿意,朝中没有一人能够动得了李儒。

    眼神微微闪动,陈旭亦是一脸无奈的上前,对着天子以及百官说道:“仲德之言甚是,文优为国操劳太多,近日的确得了疯病,头脑经常发热,无论谁他都敢骂。”

    “诸位既然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又何须在意一个,得了疯病之人言论?待文优病好以后,吾定会令其亲自拜访各位,给你们赔不是。”

    听到这里,孔融等几个被李儒指着鼻子骂过的人,都是一脸吃了苍蝇的样子。

    他们没有想到,不仅李儒那厮毫无下限,就连程昱和陈旭也是如此。

    李儒口齿清晰,言语流畅,逻辑严谨,哪里像是得了疯病的人?莫说朝中公卿不相信,就连陈旭自己,也觉得这个借口有些牵强。

    可是他也知道,李儒如此行事,完全是为了自己着想,陈旭不可能坐视李儒被朝中大臣声讨。

    为了给公卿们留些面子,陈旭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包庇、偏袒李儒,只好顺着程昱之言,找了这么一个蹩脚的借口。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告诉朝中公卿,这人我保定了,你们不能动。

    杨彪看着有不少大臣仍旧愤愤不平,急忙上前一步说道:“既然李文优得了疯病,他方才之言,诸位也无需放在心上。”

    那些本来还想要不依不挠的几人,听见杨彪如此说话,才不得不咽下了心中的恶气。

    就连被打的孔融,也没有再继续纠缠。

    因为他知道今日的主题是什么,决不能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李儒身上,反而因此误了正事。

    裸着上身的李儒,听见程昱说他得了疯病,差点没有喷出一口鲜血。好在他聪慧过人,知道程昱这是在为自己开脱,倒也并不以为意。

    听见陈旭后面说的那些话,李儒脸上露出了微不可查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付出,已经得到了回报。

    孔融没有再理会自己红肿的右脸,上前盯住陈旭眼睛,大声说道:“陛下已经及冠,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亲政,还请大将军早日交接手中权力。”

    其余几个公卿,亦是纷纷出声应和。

    陈旭脸上仍旧挂着笑意,只是心中却有些烦躁,暗暗想到:“这些人就看不清局势,不知晓大势么?难道真要撕破脸皮才行?”

    莫说陈旭根本无心匡扶汉室,纵然他真有这个心思,此时也绝不能交出手中权力。

    因为关中诸将所效忠的不是天子,而是他陈文昭,就算陈旭肯交权,他麾下诸将也绝对不会同意。

    而且现在陈旭可谓是功高震主,一旦他交权,必定性命不保。故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绝不可能将权力交还给天子。

    朝中公卿如此逼迫,非但达不到让天子亲政的目的,甚至还会激化双方矛盾,打破两者之间现有局面。

    双方真要撕破脸皮,不仅陈旭以后,很难继续打着振兴汉室的口号行事,天子在蒲坂的地位也会变得更加尴尬。

    面对朝中公卿的步步紧逼,关中的谋士以及武将,都将目光放在了文昭身上。

    观看朝中公卿的架势,再想拖延、敷衍已经不行了,只能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

    可是这个答案出来,又会在关中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又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死呢?

    “哈哈哈哈!”

    就在众人等待陈旭答复的时候,朝堂之中忽然响起了一阵大笑声。众人抬头看去,才发现发笑之人,正是裸露着上半身的李儒。

    既然程昱说他得了疯病,李儒干脆就直接把自己当成了疯子。

    他来到大殿正中央,居然对天子说道:“陛下虽为天子,可是大汉能够维持到今日,却是全赖大将军之力。”

    “臣请问陛下,大将军对于大汉,是否有天大的功劳?”

    众人都没想到,李儒居然敢公然质问天子,就连陈旭以及关中诸将,也都感到十分震惊。

    甚至于,朝中公卿,居然一时间忘了斥责李儒大逆不道。

    皇位上的天子刘协,也是微微一怔,而后居然想起了当初在董卓,在李傕、郭汜掌控之下的日子。

    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爱卿所言不错,大将军对于大汉,有大功。”

    李儒继续步步紧逼:“有多大的功?”

    “李儒放肆!”

    “你居然敢如此与陛下说话,简直是大逆不道!”

    ……

    此时,回过神的朝中公卿再也忍受不住,纷纷大声斥责起了李儒。

    却不想,天子反而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而后平静的说道:“大将军救朕于危难之中,匡扶汉室于风雨飘摇之际,这种天大的功劳,根本无法诉说。”

    李儒却是抚掌大笑起来,而后高声喝道:“既然陛下已经承认大将军之功劳,何不加封大将军为异姓王?”

    (现在是双倍月票期间,大家手中有票的话,不要忘了投。)

第六百五十一章 以进为退

    李儒一言既出,满堂皆惊。

    若陈旭乃皇族子弟,纵然封王也并无大碍,可重点是陈旭不姓刘,又如何能给其封王?

    纵观整个汉代历史,异姓王亦是屈指可数。

    秦统一天下之后,就废除分了封制,并且设立郡县。及至后来天下大乱,六国贵族以农民起义军的名义四处叛乱,各地分封制才纷纷恢复。

    汉高祖刘邦消灭项羽,统一天下之时,迫于局势才分封了不少异姓王。饶是如此,这些异姓王相比起周时,亦是实力大减。

    当时最主要的异姓王有七位,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七王之中张耳病死,其子张敖即位,后因罪被为贬宣平侯;燕王臧荼谋反,被刘邦亲兵讨平;后燕王卢绾也被逼叛变,最后老死在匈奴。

    楚王韩信更是被贬为淮阴侯,而后被吕后处死;梁王彭越亦是先被被贬,再被吕后处死。

    吕后先杀淮阴侯韩信,又诛杀了梁王彭越,并且将彭越剁成了肉酱,把肉酱煮成粥用食盒装好,分别赐给诸侯。

    淮南王英布眼见诸王先后被杀,又接到了用彭越肉酱煮成的粥,心中无比恐惧,亦是被迫造反,而后身死。

    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乃是淮阴侯韩信,另一个就是韩王信。

    韩王信当时在北方抵御匈奴,为朝廷所猜忌,韩王信心中恐惧,就投降了匈奴,后来也被汉军所杀。

    七王之中,也只有长沙王吴芮一人得以善终,其封国亦是历经五代而亡。

    除此之外,也只有吕后分封了几个吕氏族人为异姓王,分别是吕王吕台、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

    鲁王张偃因为其母亲乃是吕后女儿,本人又是赵王张耳之孙,这才被封为了鲁王。

    除此之外,汉代至今再无其他异姓王。

    自古以来,异姓王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异类。他们要么是乱世中的野心家,要么就是开国功臣。

    当一个政权持续很久以后,忽然再出现异姓王,就代表了皇帝处于势弱。一旦封异姓王,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将由兴盛转为衰败,甚至于即将灭亡。

    至少在东汉时期直到如今,也没有哪个人被封为异姓王。哪怕当初权倾朝野的董卓,也未曾动过封王的心思。

    张鲁称王之所以乃是大逆不道,就因为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故此,当李儒要求天子给陈旭封王以后,整个大殿之内的朝臣,全都安静了下来,屏住了呼吸。

    众人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惊,都将目光放在了陈旭身上,他们想要看看,封王之事到底是不是陈旭自己的意思。

    不仅是朝中大臣,就连关中文武亦是如此。

    文昭微微皱起了眉头,暗暗想到:“文优今日是怎么了,为何要提出封王之事?”

    依照陈旭的心思,封王之事为时尚早,历史上哪怕曹操击败袁绍,几乎统一北方之后,仍旧只敢封公,而不敢称王。

    现在天下诸侯的数量,还要远远超过那个时期,陈旭又怎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妄自称王?

    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陈旭轻咳两声,对着门口的甲士说道:“文优疯病越发严重了,居然敢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你们还是现将其带下去吧。”

    随后文昭上前两步,向天子躬身行礼道:“陛下,文优疯病越来越重,又在胡言乱语,还请陛下莫要怪罪他。”

    甲士们听见陈旭的喊声,急忙进入大殿将李儒架着往外走,李儒却仍旧高声喝道:“我没疯,我没疯,大将军功高盖世,理当封王,理当封王!”

    天子目送李儒出去,听着陈旭的话之后,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最起码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封王乃李儒自己所提出来,陈旭根本不知道。不然的话,陈旭也不会是这种表情,这种反应了。

    满朝公卿在恼怒李儒的同时,亦是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若是陈旭果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称王,凭借他在朝中的权势,纵然满朝公卿都极力反对,恐怕亦是无济于事。

    陈旭若称王,其余诸侯势必纷纷效仿,大汉也就真的没救了。

    然而,陈旭麾下的一些文武,却有不少人眼中露出了失望之色。他们都是死忠陈旭之人,自然希望陈旭身份能够提高。

    如此一来,他们的身份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可不少人也头十分脑清醒,知道称王尚且没到时候,故此倒也没说什么。

    感觉朝堂之中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一些,文昭这才对着天子再拜说道:“臣对于大汉忠心耿耿,虽然有微薄之功,却也万万不敢居功自傲。”

    “如今诸侯不服王命,拥兵割地自立,臣每日殚精竭虑,唯恐不能匡扶汉室,又怎敢有其他心思?”

    陈旭态度是十分真诚,得天子以及百官闻言,脸色越发好看了起来。

    杨彪上前说道:“大将军忠君爱国之心,陛下又岂会不知?而且我等皆知,大将军每日为朝政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陛下已经成年,大将军自己完全能够轻松起来。假以时日,待陛下成为一代明君,重振汉室之后,大将军也未尝不能名垂青史啊。”

    相比起孔融的锋芒毕露,杨彪说话却更加委婉,更加老练。

    陈旭闻言却是脸色微微一僵,心中有些恼怒的想到:“杨彪这厮难道看不清局势,非要撕破脸皮么?”

    念及于此,他脸上虽然仍旧带着笑意,可是看向杨彪的眼神,却是略微带上了一丝杀气。

    权臣之路,亦是如同逆水行走,不进则退,甚至于还要更加残酷,不进则死。

    想要让陈旭交权于天子,这件事情绝无可能,也是一个绝对不可触摸的底线,谁触谁死。

    虽然感受到了文昭身上微微露出来的杀气,杨彪仍旧神色从容盯着陈旭,一脸坦然无惧的样子。

    就在此时,另外一道声音响彻大殿:“大将军虽然自谦不愿居功,然而若有功之人得不到赏赐,岂不会让三军将士寒心?”

    “愚以为,纵然不能封王,封公加九锡却也不以为过。”

第六百五十二章 九锡

    这一次说话之人乃是程昱,此时他已经想通,李儒今日为何会如此反常了。

    李儒所做的一切,一方面是为了转移话题,让众人都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以至于忽略了让文昭交权天子之事。

    另一方面,李儒却也是在为陈旭封公做好铺垫。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不少人劝说陈旭封公,他却以时机未到为由,拒绝了众人的建议。

    可是现在天子及冠,朝中忠于汉室的大臣,都开始上蹿下跳,要求陈旭交权于天子。

    在这个关头陈旭不仅不能退让,反而应该更进一步,在宣告自己权势的同时,也能给关中诸将一个定心丸。

    毕竟,文昭虽然乃是一方强大诸侯,名义上仍旧是奉天子以征四方,关中的文武并非每一人,都知道陈旭心思。

    也许有人会对关中的未来有些彷徨,不知道关中日后究竟会被天子掌控,还是陈旭继续专权。

    这种不确定的目标,虽然能够使得陈旭,招揽到一部分忠于汉室之人,却也会打击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封公不仅能让陈旭身份地位更进一步,更是能让众人看清他的心思。让所有在关中任职的官吏,都能够重新站队。

    封公以后,那些忠于陈旭之人自然欢欣鼓舞,不再迷茫;而那些死忠汉室之人,也可能会因此暴露出来一部分。

    如此一来,只要清理掉那些暴露的人,整个关中将会更加团结,隐患也会少上许多。

    虽然这样做会对陈旭名声有损,甚至不利于他继续打着汉室旗帜,征讨四方。

    可是天下局势已经走到了这种地步,尚未被消灭的诸侯,每个人都不是易与之辈,纵然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而且天子已经及冠,无论陈旭愿不愿意,都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到底是委曲求全交出权力,还是彻头彻尾做一个权臣。

    至于封公,就代表了陈旭的态度。

    李儒不惜得罪满朝公卿,自污己身,也要搅乱朝堂,为陈旭封公做好铺垫。

    程昱身为最早投奔文昭的谋士之一,又怎会让李儒专美于前?而且程昱自己,也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并非十分爱惜自身羽毛。

    故此,当李儒被甲士们带走之后,程昱却是站了出来,说出了李儒没有说完的话。

    朝中不少人却是真正变了脸色,就连天子也不例外,哪怕李儒提起封王的时候,也没有这样。

    孔融更是怒不可遏的说道:“大逆不道,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孔融的话,却是惹怒了文昭麾下的不少武将。

    典韦梗着脖子说道:“大将军功劳盖世,不封王也就罢了,就封一个公你这酸儒也在这里叽叽歪歪,当真可恶至极。”

    “你,你……”

    孔融指着典韦,愤怒的说不出话来,心中却是感到非常憋屈与无奈。

    典韦这个大老粗自然不知道,孔融以及朝中百官为何会如此失态。他们失态,不是因为程昱想要陈旭封公之事,而是因为九锡。

    相比起九锡,封公之事倒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锡’通‘赐’,乃是赏赐的意思,九锡也就是皇帝赏给臣子的九种荣誉物品。

    这九种物品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车马,指的是金车大辂,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只有德行出众者,方会被赐予车马。

    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i,鞋)一双,这种赏赐只能给那些能够安抚百姓之人。

    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能够让治下百姓们服从、拥戴,并且百姓彼此之间又和睦快乐,方能获得这种赏赐。

    朱户,指红漆大门,一般是帝王赏赐诸侯的大门。而且能够得到这种赏赐之人,还不是一般诸侯,必须是治下民众极多,实力强大者方有资格接受。

    纳陛,就是在大殿之中特意凿出阶梯,成为受赏赐者专用的通道。能得这种赏赐的,都是擅于劝谏,忠诚而且深受天子器重、荣宠之人。

    虎贲,指守门之军虎贲三百人。只有武力过人,能退恶者之辈方能得此赏赐。

    弓矢,指彤弓矢百,玄弓矢千,并且是特制的红、黑色专用弓箭。只能赏赐给那些能征善战,可以领兵讨伐不义的人。

    斧钺,是一种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秬(ju)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这种东西,只会赏赐给那些纯孝之人。

    想象一下,九种赏赐分别代表了,被赏赐之人的九项才能——品德高尚;能安抚百姓;得民心;强大的诸侯;敢于谏言,并且得天子器重;勇武过人;擅于统兵打仗;执掌国家军政大权;孝顺。

    可以说,以上的九种物品,哪怕有人能够得到其中一个赏赐,已经是天大的殊荣了。若是天子真将九锡赐给臣子,寓意将会完全不一样。

    真要赏赐九锡,就代表了这个人简直是完美无瑕,他的荣光甚至要盖过天子。

    当初王莽就是被西汉授予九锡,而后废掉汉室建立新朝。

    华夏历史上,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以及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的赏赐。

    而‘九锡’,几乎已经成为了篡逆的代名词。

    对于这个赏赐,一般人也不敢随意接受;因为接受了九锡,往往就代表心怀不轨。

    三国鼎立的时候,辽东公孙渊依附曹魏,孙权为了拉公孙渊,并且离间他与曹魏之间的关系,就曾经派遣使者,前去辽东赐给公孙渊九锡。

    结果公孙渊为了避嫌,就拒绝接受孙权的赏赐,并且杀掉了孙权使者。

    蜀汉丞相诸葛亮功高震主,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蜀国。李严当时就试探着劝说诸葛亮,让他受九锡,进爵称王。

    诸葛亮却是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看过诸葛亮的答复,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诸葛亮明知李严之意,却故意装作糊涂婉言拒绝,并且开玩笑似的说出最后那句话,就风淡云轻的将这场风波平息。

    正是因为九锡非同寻常的含义,当天子以及百官,听见程昱的话之后,才会脸色大变。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风波

    “荒唐,简直荒唐!”

    “你这是包藏祸心,当诛!”

    此时,就连一直稳重的杨彪,也忍不住大声呵斥道:“九锡乃是何等殊荣,纵观古今,又有几人得到这种赏赐?大将军想要得到九锡赏赐,恐怕还不够资格吧。”

    “就是,加九锡绝对不行!”

    ……

    群臣激愤,全都红着眼睛大声呼喝着,就连天子刘协也是脸色无比阴沉。

    伏完身为国舅,亦是厉声喝道:“王莽接受九锡,而后行那叛乱之举,大将军莫非心怀不轨,意欲代汉自立?”

    不得不说,伏完这句话可谓是石破天惊,当面质问陈旭心怀不轨,亦是胆大包天,虽然这并不是伏完本意。

    伏完也想要明哲保身,可伏完女儿乃是皇后,他自己也打上了皇亲国戚的标签,与天子之间的利益休戚相关。

    加九锡这件事情牵扯重大,纵然伏完不愿得罪陈旭,也只能硬着头皮仗义直言了。

    典韦直到此时,才听出来了一些味道。感情想起比加九锡,群臣完全没有在意封公之事。

    他挠了挠自己毛茸茸的大脑袋,在心中暗暗想到:“怪不得孔融那个酸儒这般生气,原来九锡还有这等意思啊。”

    想到这里,典韦不由看了看程昱,又看了看陈旭。

    “虽说主公纵然代汉自立,关中文武大多也不会反对,可是现在诸侯并起,如此行事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就连典韦都感觉到不妥,文昭麾下其余众人,自然亦是如此。

    贾诩还是那副风淡云轻的模样,可田丰等人却已经变了脸色,不停地目视程昱,并且观察着陈旭表情。

    文昭心中虽然震惊,可是看到众人表现以后,反而静静站在原地,居然不发一语。

    声讨程昱之声越来越浓,有些激动的朝中大臣,居然扑过去想要殴打程昱,只不过程昱身材高大,并且相比起这些文士,还是属于那种武力值爆棚之人。

    程昱接受过正统君子六艺的教导,再加上他曾经随军出征,并且手刃过鲜卑人,自然不是好相与之辈。

    面对其他大臣的袭击,程昱居然学起了李儒,三拳两脚打翻了几人。

    典韦、赵云、吕布以及关中诸将见状,急忙将程昱护在了中央。他们可不能眼睁睁看到,程昱这个备受文昭器重之人,被气势汹汹的众人打伤。

    纵然程昱相比起其余大臣武力值爆棚,却也不是真正的沙场猛将,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还是无数愤怒的拳头?

    几个超级猛将护在程昱身旁,用他们强壮的身体抵挡大臣袭击,大臣们软绵绵的拳头落在几人身上,也完全跟挠痒痒一样。

    就这样,朝堂之中充斥着叫骂声、厮打声、咆哮声,还有哀哭切齿的声音……

    激愤的群臣将程昱几人团团围住,让那里成为了一团风暴中心,吕布等人却像坚固的磐石一般,任他风吹雨打却是岿然不动。

    程昱正是风暴的源头,可他脸上却一直带着淡然的笑容,饶有兴致观察着朝中百态。

    孔融肿着右脸挤在了最前面,使劲推动赵云身体,却无论如何也推不动。

    无奈之下,孔融居然抱住了赵云的腰,然后将身子挂在了赵云身上,身体凌空用双脚踢着里面的程昱,嘴上仍旧在破口大骂着。

    感受到自己被一个大男人,以这种暧昧的姿势抱着,赵云总是感觉心中有些别扭,可他素来敬重有名望的名士,却也被只能苦笑着默默忍受。

    就连程昱也没想到,孔融居然会如此,一不小心之下被踢了一脚,他当即脸色微沉,而后一脚踹了过去,将孔融右脚的鞋子都踢掉了。

    “哎呦!”

    右脚被程昱踢中,孔融痛呼一声,抱着赵云熊腰的双手也松了下来,居然一屁股往地上掉去。

    好在赵云眼尖手快,这才猛然抓住孔融双臂,将他提在半空中。不然的话,孔融非要狠狠摔在地上不可。

    却不想,对于赵云的好意孔融根本毫不领情,他大声吼道:“谁让你抓老夫的,放手!”

    对于像孔融这样的大儒,赵云其实并不想得罪,听见了孔融的话,他下意识就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噗通!”

    没有了支撑的孔融,猝不及防之下,一屁股重重摔在地上,差点将他的屁股摔成四瓣,他又忍不住发生了一声痛呼。

    “你,你……”

    孔融翘着胡子,瞪大双眼用手指指着赵云,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啊,不好意思。”

    赵云方才松手也只是下意识的举动,没想到要故意摔孔融。

    眼见这个大儒被摔得两眼泪汪汪的样子,纵横战场无敌的赵云,居然也有些脸红。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孔融嘴上的胡子一抖一抖,大声喝道:“还不扶我起来!”

    赵云闻言,这才急忙躬身准备将孔融扶起来。他却没有看到,孔融眼中闪过的那道狡黠之色。

    赵云刚刚弯下腰,孔融忽然死死抱住赵云,口中大声喝道:“你们还不冲进去?”

    那些挤在赵云身旁的大臣,看到这里露出了一个空当,都不由眼睛一亮,想要从这里冲进去殴打程昱。

    赵云听到了孔融的话,就知道自己上当了,他左手能迅速在孔融身上一按,孔融顿时感觉浑身酸麻,忍不住放开了抓住赵云的手。

    而赵云却又迅速站直了身体,将程昱紧紧护在身后。那些趁机扑过来的公卿,毫无疑问又被死死挡在了外面。

    孔融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被你赵云摆脱,脸上不由露出了懊恼的神色。

    他望着自己失去了鞋子的右脚,再次灵机一动,居然把左脚的鞋子也脱掉,而后猛然砸向了被护在里面的程昱。

    “啪!”

    这一次孔融人品爆发,鞋子直接扣在了程昱的鼻子与嘴巴上面。

    程昱突然被鞋子袭击,闻着上面淡淡的恶臭,脸色涨成了猪肝色。他迅速将扣在嘴巴、鼻子上的鞋子拿掉,忍不住干呕了几次。

    孔融见状却是发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却没有看到,程昱眼中闪烁的寒光。

    (推荐博陵先生的新书《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这可是我的前辈,书挺不错,大家书荒的话可以去瞅瞅。)

第六百五十四章 扒光衣服

    如果说非要找出,几个关中最不能得罪的人,第一个不是陈旭,而是程昱。

    除了田丰以外,程昱跟随文昭最早,并且立下赫赫功劳,深得文昭器重。几乎陈旭每次出征在外,都要让程昱为他镇守后方。

    由此可见,文昭对于程昱的荣宠究竟有多大。

    更为重要的是,程昱性格较为阴沉,虽然对于陈旭十分忠诚,却也属于那种睚呲必报之人。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

    程昱虽然平时不声不响,可是一旦想要算计一个人,却会变得无比可怕。

    想象一下,当初饥荒之时大军北征鲜卑,程昱却瞒过了所有人,用鲜卑人的尸体制作成肉脯,供给三军食用。

    他如此行事固然是因为军中缺粮,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为了以并州军为诱饵,将分散在草原上的鲜卑人全都激怒,让他们聚集在一起。

    不得不说,那一次程昱的举动简直是胆大包天,稍有不慎甚至都可能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这种杀身之祸,不仅来自于包围他们的鲜卑人,还有被他所瞒住的陈旭。

    绝大多数君主,都不能容忍自己属下算计自己,瞒着自己妄自行事,程昱的所作所为,可以算得上是犯了忌讳。

    那一次程昱的计划,就连陈旭也都没有提前告知。

    因为程昱知道,那个时候并州实力太过弱小,若是提前让陈旭知道,他绝对不敢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依计行事。

    故此,程昱算计了所有人,将他们全部瞒住了,逼得陈旭最后破釜沉舟,北上与鲜卑人决一死战。

    也正是因为程昱这般疯狂,甚至有些丧心病狂的算计,才使得北方强大的鲜卑,一次性被削弱了许多。

    直到今日,北方鲜卑仍旧不敢侵犯文昭疆域,就是因为当初在塞外,并州军杀出了赫赫威名。

    事实证明,程昱的算计非常成功。

    陈旭也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辈,当陈旭知道程昱为了并州的前途,愿意背上一系列恶名之后,甚至主动为他分担。

    正是因为那一次君臣之间的默契,才使得程昱越加忠于陈旭,陈旭亦是更加器重程昱。

    不管是程昱阴沉、狠厉、胆大包天、睚眦必报的性格,还是他在陈旭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都注定了此人,乃是关中最不能招惹之辈。

    纵然有人招惹了陈旭,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依照陈旭的性格,也不会作出十分过分的事情。

    可是程昱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惹怒了他,他一定会不择手段进行报复。

    文昭冷眼旁观,看着孔融将鞋子丢到程昱脸上以后,其余大臣居然也都纷纷效仿,脱掉鞋子扔了过去。

    一时间,大殿之内到处都是光着脚的大臣子,还有四处横飞的鞋子。

    “啪啪啪!”

    扔过来的鞋子太多了,就连赵云等人都感觉有些躲闪不及,而处于风暴中心的程昱,更是被许多鞋子丢中。

    文昭见到了程昱等人窘迫的样子,顿时厉声喝道:“尔等都乃朝中重臣,却在大殿之内如此行事,成何体统?”

    然而,此时群臣激愤,哪里还有人听陈旭之言?

    甚至有些丢完鞋子的朝中大臣,居然开始脱掉自己的袜子,揉成一团往程昱丢过去。

    见自己的话被当成了耳旁风,文昭脸色无比铁青,厉声喝道:“甲士,进殿!”

    “踏踏踏!”

    文昭话音刚落,守在门口全副武装的甲士,就踏着响亮的步伐冲了进来,领头之人正是典满、关平。

    “再有敢扰乱朝堂者,扒光衣服扔出去。”

    典满看着自己父亲身上挂着的臭鞋子,亦是怒火中烧,沉声喝道:“末将遵命!”

    话毕,典满当即将不怀好意的目光,放在了朝中大臣身上。

    金銮殿之外虽然一直驻守有不少甲士,可是这些甲士在名义上,却只有天子能够调动。

    往常陈旭叫进来一两个人倒也无妨,可是今日,他根本没有禀报过天子,居然就叫进来了如此多甲士,不由使得朝中大臣脸色微变。

    带兵入殿,这可是真是大逆不道啊。

    朝中众人被文昭冷峻如电的眼光扫过,不少人都感到心中有些胆怯。

    他们一直觉得陈旭为人和善,纵然稍有冒犯他,只要不太过分也并无大碍。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才敢在朝堂之中肆无忌惮地闹着。

    直到现在他们才忽然惊醒,陈旭说到底还是一个权臣,一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武夫。

    有人畏惧,却也有人不畏生死,孔融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两只鞋子都没有了,却仍旧昂然站在殿上,指着陈旭破口大骂:“太和殿内,又岂容得你在此放肆?”

    “陛下都尚未开口,又是谁给你的权力,召唤甲士们入殿?”

    孔融越说越气,居然脱掉自己左脚的袜子,揉成一团扔向了文昭。

    文昭眼神微凝,猛然拔出了身旁关平的佩剑,一剑将迎面飞来的袜子劈成两半。

    雪白的剑光在大殿之内,显得如此璀璨、耀眼,高位之上的天子刘协,脸色也是忽然变得煞白起来。

    先是程昱建言赐九锡,现在陈旭又先妄自让甲士入殿,又在殿中拔剑,这都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一般来讲,大殿之内可不能妄动刀兵,哪怕甲士们都是全副武装进入大殿,却也不敢在这里拔剑。

    孔融用袜子仍陈旭,他完全能够躲过去,却仍旧肆无忌惮地拔出利刃,将袜子砍成两段。这无疑代表了一种,十分强硬的态度。

    陈旭灵魂本来就来自于后世,对于皇权其实并没有十分重视,而且这些年长期居于高位,已经使得他拥有了上位者该有的威严。

    孔融看着文昭拿着利剑的样子,居然感到了一丝胆怯。

    “大将军有令,再敢扰乱朝堂者,扒光衣服扔出去。”

    典满早就看孔融不顺眼,他可不像赵云那样,对于大儒十分敬重。典氏父子都是陈旭的死忠,也都是大老粗,自然不会考虑许多问题。

    他忠实执行了文昭方才的命令,就让甲士上前将孔融衣服扒掉,而后扔到了大殿之外。

    (感谢书友hi的打赏,我这几天会连续爆发,每天应该至少爆发四章,具体爆发多少,持续时间多长,就看大家打赏、订阅、月票、推荐票给不给力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 血溅大殿

    “大胆,陛下都没有发话,你等如何敢如此羞辱朝中公卿?”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典满居然如此胆大妄为,真的敢上前扒孔融衣服。

    须知,孔融可是圣人孔子的后代,其本人亦闻名海内,深得士人敬重,若是今日果真被如此羞辱,定会名声扫地。

    朝中大臣虽然惧怕陈旭权势,此时也开始为孔融鸣不平,大声呵斥典满等人。

    上前抓住孔融的甲士,见此情形却是有些踌躇,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典满偷偷瞟了文昭一眼,发现他仍旧面无表情的站在原地,当即猛然咬牙说道:“大将军有令在先,此人居然敢扰乱朝堂,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遭受惩罚。”

    话毕,典满居然亲自上前拉扯孔融的衣服。

    杨彪见此情形,气得身子瑟瑟发抖,跌足喝道:“放肆,你们简直放肆!”

    可是典满却对杨彪的话充耳不闻,只听得‘刺啦’一声响,孔融身上的朝服就已经被扯掉了。

    朝中不少与孔融交好的大臣,都想上前拉扯典满,却被他带进来的甲士拦住。

    孔融见典满果真要脱掉他的衣服,亦是羞愤交加,他拼命挣扎着,却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典满的魔掌。

    赵云见此情形,脸上露出了微微不忍的神色,可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些什么。

    他虽然敬重像孔融这样的大儒,却也看得清局势,知道政治斗争无比残酷,完全是你死我活。

    也许站在孔融立场上,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值得称赞,甚至堪称大汉忠臣之典范。可是对于陈氏集团而讲,孔融举动却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乱世之中没有人怜悯你的仁慈,唯有以暴制暴方能成就大事。孔融羞辱李儒,逼他脱掉朝服,现在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孔融朝服被扯掉以后,当即感觉心如死灰,他奋力挣脱典满魔掌,厉声喝道:“我一人之脸面,何足挂齿?羞辱我又何妨?”

    说到这里,他猛然扯掉自己身上其余的衣物,光着身子站在朝堂之上,声色俱厉的喊道:“别人不知你陈文昭之野心,我又岂会不知?”

    “一介黄巾余孽,也妄图染指国之重器,当真是可笑之极!你难道以为,我真的是故意刁难你么?”

    “你若是大汉忠臣,能够匡扶汉室,莫说封公,就算封王亦无不可。可是我知道,相比起残暴的董卓,李傕、郭汜,你陈文昭野心更大,心机更深,完全是一条潜伏的毒蛇。”

    孔融声音太大,几乎是扯着嗓子喊话,人们听在耳中,有种杜鹃啼血的感觉。

    “我孔融一人之性命不足为道,若能以我之死,令天下人看清你陈文昭真实面目,死而无憾!”

    “你若不就此悔悟,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忠诚之士前赴后继,为大汉尽忠!”

    话毕,孔融忽然拔出了典满腰中佩剑,抹向自己的脖子。

    典满感觉腰中一轻,就看到了孔融拔剑欲自刎,当即骇然失色。

    他虽然想要羞辱孔融一番,杀杀孔融的锐气,可是却并没有想过要逼死孔融。

    孔融可不是一般人,先不说他乃孔圣人的后代,单说他与大儒蔡邕、边让齐名,都是一个令人不得不重视的存在。

    试想一下,王允当初杀蔡邕,导致他失去了士人们的支持;曹操杀边让,却使得整个兖州郡县几乎都一起叛乱。

    故此,孔融现在还不能死。

    典满急忙跨步上前,抓住了孔融握剑的右手,却不想孔融已存死志,见无法挥剑自刎,直接趴了下去用脖子抹剑。

    典满阻拦不及,滚烫的鲜血喷溅在了他身上,却使得典满感觉心中有些发寒。

    “文举!”

    “少卿!”

    不少朝中大臣,都没有想到孔融会如此行事。见他倒在血泊中以后,纷纷扑了过去,围在孔融尸体旁边嚎啕大哭。

    天子亦是满脸悲戚,降阶来到孔融尸体旁边,暗自垂泪。

    猛然遭此变故,典满也吓得脸色有些发白,毕竟孔融之所以自刎身死,与他的逼迫也脱不开关系。

    孔融又是用典满的佩剑自刎,无论怎么看,典满都应该为孔融之死负责。

    若是天子以及朝中百官,不依不挠追究责任,哪怕他是典韦之子,也很有可能会为孔融陪葬。

    永远不要小瞧一个大儒的影响力,就连历史上祢衡那样羞辱、谩骂曹操,曹操却也不敢杀了祢衡。

    后来祢衡讽刺、激怒了刘表,刘表恨不能将其杀掉,却也不敢如此行事,反而借助黄祖之手杀了祢衡。

    孔融名声甚至比祢衡更大,他的死完全能够在整个大汉,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陈旭若是不想背上杀贤名声,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典满当替罪羊。

    如此一来,不仅除掉了孔融这个忠于汉室的绊脚石,能够震慑住其他朝中大臣,还可以将孔融之死推脱得一干二净。

    毕竟从始至终,都是典满在威逼孔融,文昭没有说一句话。

    陈旭、程昱、田丰等人,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到了,他们哪怕对于孔融十分恼怒,也没想过真的将其杀死。

    可是现在,孔融之死已经成为了事实,再也挽回不了了。

    一部分人将目光注视在身死的孔融身上,绝大多数人却看着陈旭,想要看看他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天子此时亦是悲愤交加,他指着典满,厉声喝道:“少卿何罪,汝居然敢在殿中将其逼死,当真是罪不容诛!”

    一直以来,刘协也不想彻底与陈旭闹翻,这才没有怎么表态。

    可是现在孔融为了汉室自刎,他若再不站出来说话,必定会使那些忠于汉室之人心寒。

    刘协不敢将矛头指在文昭身上,只有开始向典满问罪。

    典满闻言急忙跪在地上,面伏于地满脸惶恐的说道:“臣该死!”

    他虽然敢对孔融动手动脚,却没有胆量在天子面前放肆。

    四百年来,大汉威信早就深入人心,纵然如今已经腐朽没落了,天子的威严一般人也不敢触犯。

    “杀了他!”

    “杀了他!杀了他!”

    群臣激愤,甚至有几个与孔融私交甚好的大臣,满脸悲愤的上前厮打典满。

    (感谢书友hi的再次打赏,还有创世79748171书友的打赏,今天爆发五更。)

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杀一人

    朝中公卿拳头砸在典满脸上,脚踹在他的身上,典满却也只是跪在地上,不敢妄动。

    孔融之死可不是闹着玩,这种事情弄不好就会引起一场大风暴,典满此时心中也感到有些惶恐不安。

    文昭冷眼看着众人的表现,却没有说话,更没有阻止朝中大臣殴打典满。

    典韦亦是如此,震惊孔融自刎以后,顿时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不去理会典满的死活。

    其实作为典满父亲,典韦真的那么冷漠无情吗?绝非如此!

    典韦作为最早跟随文昭之人,两人结识于患难之中,对于文昭性格自然十分了解。

    虽然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相比起以前那个胸无大志,甚至有些过分仁慈的陈旭,现在的陈文昭已经改变了许多。

    可是无论如何改变,对于自己的亲信手下,文昭却是绝对不会辜负。

    莫说孔融乃是自刎身亡,纵然果真是被典满杀死,依照文昭护短的性格,也会一力将这件事情扛下来,为典满脱罪。

    就好像当初程昱欺骗了所有人,差点让并州军死无葬身之地,可事后文昭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宣告天下,声称程昱所作所为都是他所授意。

    正是因为陈旭有这种胸怀与气度,才能够得到那么多人誓死追随。

    故此,哪怕典韦知道孔融之死乃是天大麻烦,也丝毫不为典满担心。至于朝中大臣对典满的殴打,典韦却是不屑一顾。

    文昭与典韦都没有说话,关中文武自然也是沉默不语,静静等待着事情的后续发展。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文昭微微眯起了眼睛,暗暗数着那些对典满动手动脚之人。忽然之间,他却是眼睛微微一缩,而后闪电一般扑向了典满。

    “锵!”

    文昭挺着手中的利剑,将那柄沾满孔融鲜血的宝剑架住。

    随后,他猛然抖动着利剑,直接让那个拿剑之人,再也没有办法握住利剑,随后将那柄失去主人的利剑挑起,又用左手将其接住。

    “将此人拿下!”

    直到此时,典满身旁那些呆若木鸡的甲士才回过神来,典韦亦是感觉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一个抱着孔融尸体的大夫,在愤怒以及仇恨的支撑下,居然捡起了孔融自刎的那柄利剑,想要杀掉典满。

    典满因为天子的斥责,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那人又与典满相隔很近,若是暴起杀人,典满纵然不死也会身受重伤。

    利剑可不是那些朝中大臣软绵绵的手脚,而是真正的杀人利器。典韦可以不在意公卿们殴打自己儿子,却不敢不在意一把利剑带来的威胁。

    “放开我,这人害死文举,其罪当诛!”

    被甲士们抓住的这个大臣,红着眼睛大声吼叫着。他乃是孔融极其要好的朋友,孔融对他而言,亦师亦友。

    故此,见到孔融身死以后,他才会失去理智,想要在金銮殿中杀死典满。

    文昭冷冷扫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此人敢在陛下面前行凶,其罪当诛,拖下去斩了!”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双方已经没有了缓和的余地,文昭此时若不表露出护典满之决心,朝中大臣定会再次得寸进尺。

    天子以及朝中百官闻言大惊,不少人失声叫道:“典满该死,伍大夫何罪之有?”

    杨彪亦是急忙劝道:“伍大夫纵然行为有所不妥,也是因为一时激愤罢了,罪不至死啊。”

    天子狠狠点着头,说道:“朕都不在意伍大夫的失礼举动,大将军还是莫要追究此事了。”

    文昭却是向天子微微躬身行礼,而后昂然说道:“国法不可荒废,此人敢在金銮殿中行凶,意图伤害朝中有功将士,死不足惜。”

    “陛下偏袒、包庇此人,恐怕三军将士不会答应吧。”

    “不答应!”

    文昭声音非常大,屋内屋外甲士都听到了他的话,纷纷暴喝了一声。天子以及百官听到这种呼和,真是彻底变了脸色。

    “拖下去,斩了!”

    大殿内外的甲士们,都是文昭心腹,自然不会在意天子以及百官的态度。他们听见文昭命令以后,就拖着伍大夫往外走去。

    伍大夫面临死亡,却也丝毫不惧,犹自破口大骂道:“典贼羞辱公卿,逼死当世大儒,当被千刀万剐!”

    “陈贼把持朝政,目无天子,心怀不轨,吾家世食汉禄,却不能为君分忧,死何足惜?”

    “只恨不能手刃陈贼,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吾今日纵然身死,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伍大夫哪怕临刑之时亦是面不改色,口中大骂不止。他的脑袋被砍下来以后,仍旧双目圆瞪,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自此,朝中大臣噤若寒蝉,纵然有些人心中愤怒、悲戚,却也是敢怒不敢言。

    陈旭此时,忽然感觉心中有些累了。

    不管是孔融还是伍大夫,他们站在自己立场上,所作所为都值得称赞,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忠臣之典范。

    可是站在文昭自己立场上,这两人却是不得不杀,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权势,更是为了给所有跟随他的人一个交代。

    然而在内心深处,文昭对于这些拥有汉代风骨的士大夫、名士、大儒,却是非常敬佩。

    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包容孔融这么长时间了。

    可以说,若不是与天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程度,若不是百官看不清局势,强行要陈旭交权于天子,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虽然心中无奈,心中愧疚难安,文昭表面仍旧做出一副强势的模样。

    他开口说道:“少卿之死吾亦是感到十分难过,然而逝者已矣,吾纵然心中悲愤亦是徒呼奈何。”

    “而且少卿乃是自刎而死,与阿满毫无关系,尔等如此声讨阿满,岂不是在无理取闹?”

    听着陈旭这等无耻的话,纵然百官畏惧他的权势,亦有不少人满脸怒意的盯着他。

    没有理会众人的态度,陈旭再次向天子行了一礼,说道:“今日少卿身亡,臣建议先不商议军国大事,待少卿之事尘埃落定以后,再说不迟。”

    陈旭态度十分强硬,天子虽然非常不甘心,却也不敢违逆陈旭之言。此时在陈旭身上,天子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幼时令他畏惧的董卓身影。

第六百五十七章 闹事

    文昭带着麾下文武离开了大殿,丝毫没有在意百官们愤怒的神色。天子刘协望着陈旭离开的背影,心中既有悔恨,又有无奈与叹息。

    并不是天子以及百官看不清局势,不晓得陈旭不会交出手中权力。

    可是天子现在也已经没有了退路,若是他尚未及冠,还能够找借口让陈旭掌控国家军政大权。

    现在他已经及冠,若不趁着这个时候争取一下,这一辈子也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而且,这样还会给百官一个不好的印象,那就是他本人胸无大志,甘愿做一个傀儡。

    若是让百官心灰意冷,汉室也就真的没救了。

    刘协正是洞悉了这些,故此哪怕他知道这样行事,可能会打破双方的平衡,使得自己日后生活更不好过,仍旧配合朝中公卿,威逼陈旭交权了。

    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刘协现在亦是如此。

    带着麾下文武离开金銮殿以后,众人直接进了大将军府,文昭没有先商议军国大事,而是先去面见了李儒。

    李儒虽然现在已经穿上了衣服,可是光着上身在大冷天中站这么久,亦是冻得浑身僵硬。

    见到李儒脸色发紫,文昭感觉有些心痛,来到他面前轻抚其背,说道:“吾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文优如此忠诚?”

    话毕,他解开了自己外衣,亲自为李儒披在了身上,再次说道:“文优日后切不可再如此行事,不能将骂名都背在自己身上。”

    “吾身为汝等主公,自然要与你们分担一切重担。”

    感受到了陈旭对自己的关怀,李儒心中涌出了一道暖流,他觉得自己今日的付出完全值得。

    李儒郑重向文昭行了一礼,说道:“儒早已声名狼藉,纵然被天下人唾骂又有何妨?主公却是志在四海,有些事情纵然要做,也不应该污了自己名声。”

    “太师死后儒犹如丧家之犬,若非明公不嫌弃儒往日之所作所为,将儒收入麾下,并且视儒为心腹,吾纵然不死于乱军之中,也可能会遭遇饥荒而亡吧。”

    “士为知己者死,明公如此待儒,吾又岂能不以死相报?”

    陈旭闻言心中越加感动,说道:“卿不负我,吾亦绝不负卿。”

    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纵然他们没有再说其他话,也都能感受到彼此心意。

    ……

    与此同时,孔融与伍大夫之死,在蒲坂引起了轩然大波,经过朝中公卿添油加醋的诉说,将陈旭刻画成了一个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之辈。

    一时间,城中流言四起,就连太学之中也开始动荡不安起来。

    郭淮与小猫走在一起,有些忧虑的说道:“大将军如此行事,是否太过?”

    小猫经过这些年在太学之中的沉淀,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挣扎求生的少年了。

    他摇了摇头说道:“莫说这些流言,可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纵然真有其事,又有何妨?”

    郭淮心中大奇,问道:“子继何出此言?”

    小猫道:“圣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关中、并州、凉州之地,百姓们谁人不对大将军交口称赞?民心所向,纵然大将军代汉自立,又有何妨?”

    郭淮却是猛然一惊,急忙说道:“子继噤声!”

    小猫摇了摇头,面带笑容的说道:“伯济出身士族,自然不了解百姓生存之艰难。就以我来讲,若非当初遭遇大将军,绝对活不到今日。”

    “再拿并州以及关中百姓来讲,若非大将军体恤民力,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又能够剩下多少百姓?”

    “恐怕在兴平年间的******中,就会有无数人被饿死,白骨盈野吧。”

    “大将军说过,朝廷如水,百姓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汉的根已经烂掉了,纵然那些愚忠汉室之人再如何努力,亦是无力回天。”

    “因为,人心早就散了,百姓都向着大将军啊。”

    说到这里,小猫也不再理会呆若木鸡的郭淮,直接一个人离开了。

    郭淮细细思考着小猫的话,心绪也有些复杂。他出身名门望族,郭氏更是世食汉禄,对于大汉的感情十分浓烈。

    士族之间一般都是同气连枝,他们对于像孔融这样的当代大儒,都是敬重有加。

    故此,当郭淮得知孔融被逼死,伍大夫被斩首以后,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疙瘩。

    可是听到小猫的一番话,郭淮心中忽然挣扎了起来。他漫步于太学之中,看着四周光秃秃的大树,久久不语。

    良久,他才叹息道:“这个天下,终究是属于天下人的天下啊。说到底,士族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罢了。”

    伸手摘掉了一棵小树上,几片所剩不多的枯黄叶子,将它们一个个扔在了地上,郭淮心中终于有了抉择。

    “乱世之中当求变,若是一味故步自封,早晚都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解开了自己的心结,郭淮顿时感觉心情舒畅了许多。

    他感受着寒冷、干燥的天气,暗暗想到:“冬天走了大半,春天还会远么?”

    就在郭淮独自一人感叹的时候,隐约之间忽然听到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这些声音,好像是从太学传统经学分院那边传来的。”

    郭淮凝神细细聆听了一下,这才确定了声音的来源,他急忙大步往那边走了过去。

    ……

    太学传统经学分院之内,围拢了不少头戴高冠的士子,这个分院之内的学院,大多都是士族出身,最不济也是豪强家族。

    因为想要在这个分院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学识才行。也只有这些家族,才能培养出有学识的家族子弟。

    贫寒之家莫说读书认字,恐怕就连饭都没有办法吃饱。

    故此,太学传统经学分院之内的学员,大多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瞧不起其他分院的太学生。

    而其他分院的太学生,也不愿意与传统经学分院之内的学员交往。

    孔融身为举世闻名的大儒,自然也经常在传统经学分院授课,很多学员亦是非常敬重孔融。

    他们听到孔融的死讯以后,不少人心中非常不忿,纷纷聚集了一起。

    有人在中间高台上面,厉声喝道:“少卿虽然并**满所杀,却被他逼死,此人当诛!”

    “当诛!”

    “当诛!”

    “当诛!”

    学员们振臂高呼,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5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作者:冰雪尘所写的《三国军神》为转载作品,三国军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军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军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军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军神介绍:
陈旭,魂入汉末,由一介平名,不断蜕变,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众生。
三国军神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军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军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