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满唐红TXT下载满唐红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满唐红全文阅读

作者:圣诞稻草人     满唐红txt下载     满唐红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658章 唐突之战(七)

    那颉利和突利去了哪儿?

    这话没有人问,因为所有人都猜到了颉利和突利去了哪儿。

    “他们去了庆州?!”

    李世民冷澹的说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猜测。

    陈叔达在向李世民拱了拱手以后,看向李元吉问道:“殿下准备如何应对?”

    李元吉坦言道:“我已经命任国公派一队精骑出去查证此事了,等查证属实以后,我们再一起商量对策。”

    陈叔达张了张嘴,最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的拱了拱手,坐回了原地,一脸的愁容。

    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愁容。

    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在等刘弘基查证的消息。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以后,刘弘基匆匆的赶到了城门楼子内,一开口就石破天惊,“殿下,臣派出去的人已经全部回来了,他们已经探便了关外的突厥人大营,除了看到一些仆从和奴隶外,并没有发现其他突厥人的身影。

    据臣麾下的人抓到的舌头说,颉利和突利早在两日之前就离开了。

    昨天夜里,剩下的突厥兵马也相继离开了,只留下了特勒奥射设和梁师都的人马守营。

    就在臣派人出去查探的时候,奥射设也带着最后一支突厥兵马离开了,梁师都也跟着离开了。

    如今城外的突厥人大营,就只剩下的一些被遗弃的仆从和奴隶。”

    陈叔达脸色惊变之余,喃喃道:“难怪突厥人这两日不声不响,也不攻城,我还以为突厥人转性了呢。”

    其他人脸色也不好看。

    那么多突厥兵马就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离开了,走的悄无声息的,甚至等到走了两日以后,他们才得到消息,他们脸上能好看。

    更重要的是,突厥兵马是悄无声息的离开的,而不是大张旗鼓的离开的,这说明突厥人不是退兵了,而是去了别处。

    那别处的战事恐怕会直线性的升温。

    “任国公,你麾下的斥候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消息为什么现在才查到?”

    陈叔达在喃喃自语过后,盯着刘弘基喝问。

    刘弘基一脸羞愧,无言以对。

    作为萧关最高的军事长官,他不仅有守土之责,也有探查敌情之责。

    颉利和突利都离开两日了,他手底下的人才探查到消息,他手底下的人确实是失职了。

    陈叔达作为一个宰相,还舍不下脸去为难一些小人物,所以只能向他发难了。

    “此事你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李元吉冷冷的对刘弘基说了一句,开始跟其他人商议起了军情,“现在已经没时间计较这个了,我们得尽快商议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才行。”

    蔡允恭迟疑道:“颉利和突利是不是去了庆州,庆州的战况又如何,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臣实在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颉利和突利已经离开了两日了。

    两日的时间差,足以发生很多事。

    所以该怎么商议,如何商议,确实是个问题。

    蔡允恭此话一出,许多人都神色凝重的点头表示赞同。

    李世民冷不丁的来了一句,“现在这种情况,还能从何处入手,自然是从最坏的结果入手。”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点头表示赞同,“不错,两日的时间,已经够颉利和突利赶到庆州了,庆州的战况如今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

    等到庆州派人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天以后了。

    所以我们只能依照最坏的结果商量。”

    陈叔达面色凝重的沉声道:“最坏的结果就是,颉利和突利攻破了庆州,占据了庆州各地,并且向长安城进发……”

    “不,不对,颉利只要不蠢,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李世民不等陈叔达把话说完,就果断的否决了陈叔达的话。

    陈叔达不解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继续冷澹的道:“颉利如果只是拿下了庆州,是说什么也不会兵进长安城的。因为他只打开了一处缺口,万一我大唐从两面合围的话,他就会被困在关中。

    他绝对不会让自己陷入如此险境。

    所以我推测,他在拿下了庆州以后,还是会去某一某绥州,亦或者岚石等地。

    如今李艺已经反了,在河北道的莫州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将李孝恭、李世勣、苏定方、柴绍等人的目光全吸引过去了。

    如果这个时候他从背后杀出,给李孝恭等人沉痛的一击的话,一定能在岚石打开另一处缺口。

    唯有拥有了两处,及两处以上缺口的时候,颉利才会放心的南下。”

    蔡允恭忍不住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李世民缓缓的闭上嘴,不说话了,只是静静的看着李元吉。

    他说过,他再帮李元吉出谋划策,他就是贱嫔养的。

    所以他只分析,不出谋划策。

    如果李元吉需要他帮忙出谋划策的话,那就得收回之前说过的所有的话,并且向他赔礼道歉。

    李元吉感受到了李世民的目光,也感受到了李世民目光中要说的话,但没搭理李世民。

    没了他李二风,他还吃不了带毛猪了?

    “那就让庆州,以及庆州以南各处开始迁移百姓,坚壁清野吧。同时从这里和绥州各调遣一支兵马去庆州。

    能赶上驰援庆州就驰援庆州,赶不上就夺回庆州。”

    李元吉缓缓开口。

    城门楼子内的众人开始思量起了李元吉这么做的用意。

    李世民脸色变了变,哼了一声,坐在那里不说话了。

    刘弘基在略微思量了一下后开口道:“殿下这么做是想逼颉利留下一支兵马固守庆州,也让颉利投鼠忌器,不敢孤军深入?”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

    他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庆州失守了,那么在颉利打开新缺口之前,去攻打庆州,夺回庆州,颉利势必会留下一大批兵马来固守庆州。

    不然的话,颉利即便是打开了新的缺口,依然只有一处缺口,根本没办法放心的南下。

    如果颉利不留下大批的兵马来固守庆州,那么在大唐夺回庆州,他又没打开新的缺口的情况下,他就成瓮中之鳖了。

    所以颉利一定会留下大批的兵马来固守庆州。

    如果庆州的战事不利,留守的突厥人有战败的危险,颉利还得放弃打开新缺口的想法,率军在庆州死守。

    不然的话,他还是会成为瓮中之鳖。

    所以在没打开新缺口之前,庆州一旦被攻,颉利肯定不敢孤军深入。

    “这么说来,庆州被破,对我大唐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

    陈叔达难以置信的道。

    在庆州被攻,颉利不敢孤军深入的情况下,颉利就算是被拴在庆州了。

    到时候颉利能做的选择就剩下了两种。

    一种是在庆州跟大唐面对面的死磕一场,一种是在庆州,以及庆州附近的几个州抢一票就走。

    但无论是那一种,对大唐而言,都比之前的战况更有利。

    毕竟,大唐之前面对的是全线抵御突厥人,战线拉的相当长,各处都有战事,战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赢,谁也不知道。

    但一旦开始了决战,亦或者在突厥人抢完了,跑路了以后去收拾残局,都代表着战事快要结束了。

    对于大唐在决战中会取胜这件事,城门楼子内是没有人会质疑的。

    因为对城门楼子内的所有人而言,庆州的决战,大唐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大唐不仅会被荼毒,他们也会跟着倒霉。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让大唐赢得这场战争。

    他们也相信大唐能赢得这场战争。

    只要能赢得这场战争,击退突厥人,那大唐就能腾出手来去收拾李艺,去收拾吐谷浑人了。

    没有了突厥人的牵制,大唐就算是用兵堆也能堆死李艺和吐谷浑人。

    只要收拾了李艺和吐谷浑人,大唐以后面对的敌人就剩下梁师都和突厥人了。

    只要稍稍休养生息几年,积攒一些家底,就能挥兵北上,横扫梁师都和突厥人了。

    所以,颉利攻破了庆州,对大唐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盘活了大唐现在所面对的危局。

    大唐要做的就是,在颉利决定跟大唐正面决战的时候,打赢这一场战事!

    “是好是坏,我们谁也不说不准,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庆州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也不知道颉利究竟会怎么做。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跟颉利在庆州鏖战的准备。”

    李元吉沉声说着。

    如果颉利最终选择了在庆州跟大唐正面一战,那战场将会扩大到整个庆州,甚至连庆州周遭的几个州也会牵连到其中。

    更重要的是,这一场鏖战不会再像是萧关一样,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你打我,我打你,而是十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鏖战。

    战场之大,参战人数之多,将会达到大唐立国以来之最。

    往后大唐恐怕也很难有这么大的战事了。

    毕竟,大唐周遭四邻中,只有突厥人有这么强的实力,能拿出二三十万,甚至更多的兵马跟大唐正面作战。

    其他诸如吐蕃、吐谷浑、高句丽、百济、新罗、林邑等诸国,别说是凑出二三十万兵马了,就算是凑二三十万青壮,也得好好的凑。

    当然了,吐蕃是有这个实力的,毕竟吐蕃地域十分辽阔,人口也多。

    但吐蕃如今是一盘散沙,各部族各自为政,松赞干布这个吐蕃历史上的雄主还是个八岁的小娃娃,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也才统一了山南地区,成为各部族共同认可的名义上的首领,距离实际意义上的首领还差一大截呢。

    吐蕃也还有大片的疆域需要统一,所以还拿不出二三十万兵马跟大唐一战,也没闲暇东拼西凑的去凑二三十万人到大唐的边陲晃荡。

第0659章 唐突之战(八)

    “任国公率两万人留守此地,其他人跟我去庆州!”

    在决定了跟突厥人正面一战,一决雌雄以后,李元吉果断的下令。

    刘弘基刚刚犯过错,所以这会儿面对这道命令,一个磕绊也不敢打,果断的躬身应允了一声。

    “下去准备吧!”

    李元吉摆摆手,示意其他人可以下去收拾行囊了。

    其他人也知道这会儿庆州情势危及,不能耽误,所以赶往起身下去收拾行囊了,只是走到门口的时候,陈叔达突然脚下一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赶忙回过身拱手道:“殿下可是要放开庆州,任突厥人纵横?”

    李元吉心头一叹。

    该来的还是来了。

    他之所以将陈叔达等人召到此处,就是为了跟陈叔达等人商议此事。

    放开庆州说起来容易,任突厥人在庆州纵横也没什么。

    可一旦放开了庆州,就等于是打开了大唐的门户。

    突厥人不仅可以在庆州肆虐,还可以去突袭绥州,延州,乃至更远一些的长安。

    这对大唐而言危害就大了。

    他这个掌权者虽然能做决定,但也要跟陈叔达这种宰相,以及其他的重臣商量一下才行。

    因为一旦危及了绥州、延州、甚至长安,就不在是一场单纯的战事了,还会涉及到很多民生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跟陈叔达等三位宰相,以及朝堂上能说得上话的重臣商议。

    必要的时候还得请他们出来帮忙善后。

    所以必须跟他们商量,他们要是不满,或者不答应的话,又是一场足以在朝堂上吵很久的嘴仗。

    虽说大唐的官员远没有明朝时期的官员那么刚,以弹劾皇帝为乐,以弹劾皇帝博名声,还动不动就以死相谏,但大唐的官员当中仍有一些硬骨头,在皇帝、掌权者做错事,或者所作的事会危及到民生的时候,就会当面指出来,且毫不留情。

    李纲就是这种人。

    李元吉不是怕跟李纲这种人打嘴仗,是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再起波澜。

    如果跟文臣闹僵了,不和了,文臣们集体罢工了,那对现在的大唐而言,绝对是一桩比突厥人来袭还要麻烦的麻烦。

    【鉴于大环境如此,

    “突厥人现在恐怕已经拿下庆州了,所以我放不放开庆州,突厥人都会在庆州纵横。”

    李元吉对陈叔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陈叔达下意识的皱起眉头道:“可放开庆州不管的话,突厥人随时会兵临长安。而且,庆州、延州各地的百姓还没有迁走,任由突厥人在这些地方纵横的话,百姓们恐怕要遭殃了。”

    突厥人南下,历来以劫掠钱粮和人口为首要目的。

    所以突厥人一旦打开了大唐的门户,所到之处,基本上可以说是烧光、抢光,什么也不会留下。

    …

    李元吉诧异道:“我没说不管啊,这不是准备带你们去庆州吗?还让你们给庆州、延州各地的官员下令,让他们尽快迁移百姓……”

    陈叔达依旧皱着眉头,犹豫再三以后,拱了拱手离开了。

    李元吉有些不可思议,没料到陈叔达居然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自己。

    略微思量了一会儿后,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陈叔达之所以这么轻易的放过他,是因为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能做的他都在做,再说其他的也没多大意义了。

    ……

    由于庆州情势危急,所以李建成、李世民、陈叔达等人收拾东西都很快,半个时辰以后,一众人就收拾好了行囊。

    要跟着去庆州的将士们也收拾好了自己的兵甲,带上了路上吃的干粮,在关门口整装待发。

    就是辎重队伍收拾慢,刘弘基带着留守萧关的两万人一起帮忙,收拾了半个时辰也没收拾好。

    据蔡允恭查问,收拾好了恐怕得等到明日。

    “那就不等了,我们先行一步,让他们尽快跟上就行。”

    李元吉身着甲胃,配着横刀,在吩咐了蔡允恭一句后,带着将士们先行一步赶往庆州。

    蔡允恭和韩良被留下来督运粮草。

    从萧关到庆州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千沟万壑,道路十分难行。

    出灵州的官道在一处深沟边上,向下望去,看到的就是万丈悬崖,有恐高症的人向下看一眼双腿就会打颤。

    再加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路很滑,稍有不慎就会滑下悬崖。

    所以仅有五里地的山路,李元吉一行足足走了一天。

    李元吉是命人一边在山道上挖掘台阶,一边往下走的。

    冻土难挖,在葬送了数百柄锄头,以及一百多柄兵刃以后,才把台阶挖好,就这还付出了足足十多人的性命。

    这十多人都是在挖掘台阶的时候,脚下一滑掉下悬崖的。

    每次有人掉下悬崖,悬崖下响起‘啪,的一声的时候,大家的心都会跟着揪一下。

    可即便如此,台阶还是照常挖,大军还是照常赶路。

    跟庆州的情势,以及庆州、延州等地的百姓的性命比起来,这点损伤根本不算什么。

    李元吉并没有因为挖掘台阶的时候死了人,就心软停止进军。

    相反,他还命令大军加快了行程。

    在出灵州最后一处驿站的时候,庆州都督的奏疏终于到了。

    说是奏疏,其实是战况报告。

    颉利和突利果然去了庆州,并且在赶到庆州以后,携十五万大军对庆州的关塞发起了勐攻。

    仅有两万多兵马的庆州都督根本挡不住十五万大军不及损耗的勐攻。

    庆州的门户第一天就被打开了。

    庆州都督决议率残余的兵马跟颉利和突利死磕到底。

    来送奏疏的是庆州都督的幼女,还有一个快要老掉牙的老仆。

    …

    据说庆州都督还有一个十八岁的长子,以及一个十一岁的幼子。

    陈叔达多嘴问起的时候,庆州都督的幼女和老仆皆泣不成声。

    “殿下,入庆州地界了!”

    李元吉一行在过了灵州和庆州的界碑以后,宇文宝顶着一身风霜赶到马前禀报。

    李元吉端坐在马背上,擦拭了一下早霜打湿的眉毛,吩咐道:“即刻将手底下的所有斥候散出去,我要第一时间了解清楚庆州所有的战况。”

    “喏!”

    宇文宝抱了抱拳,立马下去传令。

    没过多久以后,军中有数百骑冲了出去,消失在了冷风刺骨的原野中。

    入夜的时候,李元吉一行驻扎在了庆州的合道,并没有擅动。

    因为还不清楚庆州的具体战况,所以不能冒然行动。

    派遣出去的斥候一点一点的将庆州各处的战况传了回来。

    “殿下,突厥人已经兵至百家堡,正兵分三路向马岭、白马、华池三县进军,前军已经抵达了安定。

    在安定城外的白马川水畔,遭到了侯君集伏击,损失惨重,正在重新整顿,准备对安定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合道的县衙里,李元吉高居首位,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坐两侧,陈叔达等人居于下首,正烤着火,宇文宝躬身站在衙中禀报。

    李元吉皱着眉头道:“侯君集怎么会出现在安定呢?”

    依照最初制定的策略,侯君集应该在云阳的云蒙山设伏才对,一下子出现在了安定,往西北足足偏移了四百多里,近五百里。

    这哪是设伏啊,这是主动找上门跟突厥人一战。

    为了战功,策略和命令都不顾了。

    宇文宝躬着身没说话,他哪知道侯君集为什么会出现在安定啊。

    他要知道的话,他就不是宇文宝了,是李世民、李靖、李世勣、苏定方。

    “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侯君集能出现在庆州,又能遏制住突厥人南侵的势头,这对我们很有利。”

    李世民突然开口,帮侯君集说了一句话。

    李元吉心中古怪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李世民这算是在帮侯君集开脱,可侯君集已经被战功迷了眼,也被关内侯迷了眼,已经不爱他了。

    他再怎么帮侯君集开脱,侯君集也不会再忠心耿耿的追随他了。

    “庆州都督现在何处?庆州的兵马还剩下几何?”

    这话是陈叔达问的。

    也只有陈叔达这个纯正的文臣才会这么说话。

    宇文宝并没有急着作答,而是看了李元吉一眼。

    李元吉稍微点了一下头,宇文宝便沉声道:“庆州都督在送出奏疏的当天就战死了,一同战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庆州的兵马在怀安抵御了突厥人三日,尽数战死。”

    李元吉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虽然他早就料到了会是这种结果,可在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一阵心痛。

    庆州都督战死也就罢了,两个儿子还一同战死了。

    庆州都督这算是绝后了啊。

    如此忠勇,不该绝后的。

    这让他想厚赐都不知道厚赐谁去。

    虽说庆州都督还留下了一个幼女,可女子是不能承袭爵位的,即便是破例封个县主,到了下一代也就没了。

    “庆州残存的一万多兵马,三天时间就全部战死了?”

    李建成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可是一万多兵马啊,不是一万多牛羊,三天时间,怎么可能全部战死了呢?

    宇文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建成这个问题,李世民在旁边感慨道:“这恰恰说明了怀安战事的惨烈。”

第0660章 唐突之战(九)

    唯有最惨烈的战场才会出现这种战损。

    也唯有最惨烈的战场才能铸就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魂。

    “封庆州都督的幼女为安庆县主,赐县主府一座,仆一百,田十顷,食一百户,食邑就设在安定吧。”

    李元吉长叹了一声。

    “令将作监为阵亡的将士们立碑,令史馆之学士为将士们作传,厚赐将士们的家……”

    说到这里,李元吉有点说不下去了。

    庆州的守军,以及庆州都督府的将士们,绝大多数都是庆州本地人。

    如今突厥人都荼毒到安定了,那就说明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家卷已经遭殃了。

    朝廷要厚赐他们的家卷,估计都找不到人。

    李建成、李世民、陈叔达一个个长叹着,也猜到了这种情况。

    李元吉在平复了一下情绪以后,深吸了一口气又道:“告令给李孝恭、李世勣、黄君汉,让他们三人全权负责征讨李艺的事宜。

    调苏定方、罗士信,以及在洛阳转运粮草的李道宗,即日率军赶来庆州。

    调长安城除千牛卫和左右武侯卫外所有兵马,即刻赶来庆州。”

    李建成、李世民、陈叔达等一众人皆惊恐的瞪大了眼。

    告令李孝恭三人负责征讨李艺的全部事宜,他们能理解。

    调苏定方、罗士信、李道宗率军赶来庆州,他们也能理解。

    可调长安城除千牛卫和左右武侯卫外的所有兵马,他们完全不理解。

    李元吉这是疯了吗?

    完全不管不顾了吗?

    不在乎长安城的安危了,要在庆州跟突厥人死磕到底?!

    “元吉,此事万万不可……”

    “殿下,怒不兴兵啊!”

    “……”

    李建成、李世民、陈叔达几乎同一时间开口劝阻。

    李元吉冷冷道:“我意已决,不必再劝了!”

    李世民勐然站起身,怒喝道:“你这完全是乱来!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大唐如果输了这一场仗,以后在突厥人面前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李世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尤其是在战争方面,相当的理智。

    他不喜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喜欢孤注一掷的去打一场仗。

    因为这么做,将会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也将会失去回转的余地。

    任何一个合格的统帅,都不会这么做。

    任何一个合格的掌权者,也不会这么做。

    凡事留下退路,留下回转的余地,才能在败了以后,卷土重来。

    如果孤注一掷的硬来,失败以后根本就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而且,大唐也不应该将所有的力量全部展示给突厥人看,让突厥人了解清楚大唐的虚实。

    如果突厥人在了解了大唐的虚实以后,觉得自己可以掂量掂量大唐,那迎接大唐的就不再是突厥人打草谷了,而是全面的入侵,全面的南下。

    …

    即便是突厥一个汗国拿下大唐有些困难,颉利也可以请吐谷浑、吐蕃,甚至高句丽来一起瓜分大唐。

    吐谷浑、高句丽对大唐的觊觎之心不输给突厥。

    只是碍于实力弱小,不敢向大唐呲牙罢了。

    吐蕃现在虽然对大唐没有觊觎之心,可若颉利邀请吐蕃人到大唐来抢劫的话,吐蕃人有九成九的几率会答应。

    毕竟,有突厥牵制住大唐绝大多数兵力,吐蕃人从高山上下来以后,可以如入无人之境的在大唐各处劫掠,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劫掠到大量的钱粮和人口。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部族而言,钱粮和人口是他们最紧缺的东西。

    如果能付出极小的代价获取大量的钱财和人口的话,他们是不会错过的。

    “所以我们必须赢,也只能赢!匹夫如项羽尚且知道破釜沉舟,难道我大唐连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没有吗?”

    李元吉也站起了身,盯着李世民高喝。

    李世民当即就要反驳,李元吉又道:“我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谁敢侵犯我大唐,谁敢屠戮我大唐的百姓,我就会跟他死磕到底!

    不屠其国,灭其种,决不罢休!”

    “你这是疯了!你这是要穷兵黩武!”

    “对啊,有汉武这个前车之鉴在,殿下您一定要三思啊!”

    李世民和陈叔达一前一后开口。

    李世民是怒喝,陈叔达带着一丝哀求。

    虽说陈叔达平日里总是毒舌李元吉,可是真到了决定国事或者战事的时候,他即便是再毒舌也对李元吉不起作用。

    年中宫中动乱的时候,他、李纲、萧瑀、裴矩已经见识到了李元吉的独断专行。

    知道李元吉下定决心了的事,他们即便是说破大天去,也阻止不了。

    所以他现在能做的只有劝戒和哀求。

    “你们只看到了此战败了的坏处,却没看到此战胜了的好处。”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和陈叔达道:“此战若是胜了,我大唐自此无忧矣。此战若是胜了,我大唐举世在无敌手。此战若是胜了,这天下各地任我大唐驰骋,任我大唐取允。”

    李世民毫不客气的反击道:“可若是败了,我大唐自此以后只能仰人鼻息,只能看着突厥人、吐谷浑人,甚至还有吐蕃人、林邑人、高句丽人、百济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我大唐的边陲驰骋,在我大唐边陲的各处劫掠。”

    陈叔达点着头道:“在这种事情上,纵有百利也不能为啊。”

    李元吉冷峻的道:“为了这百利,承担一些风险也是应该的。天下哪有有利无害的事情?”

    说到此处,李元吉看向李世民道:“况且,真要是除了,结果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吐蕃人、林邑人、高句丽人、百济人,还真敢跟我们呲牙不成?”

    …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历史上突厥人都欺负到大唐家门口了,李世民给人家打包好了粮食,奉上了巨款才将人家劝走。

    到最后结果如何?

    还不是让大唐给灭了,巨款也被抢回来了,甚至连突厥人的钱财、牛羊、疆域也一并抢回来了。

    眼下突厥人才欺负到庆州,距离大唐的家门口长安,还隔着宁州和邠(bin)州呢,还没到历史上最坏的时候呢。

    最终的结果就算是再差,也差不到历史上那种地步。

    毕竟,现在有数万,随后有十数万兵马在庆州、宁州、邠州挡着呢。

    就算是败的再惨,也不可能让突厥人有余力突破宁州、邠州,出现在长安。

    所以李世民的话明显的有些夸大。

    “突厥人一旦看清楚了我大唐的虚实,有突厥人领头,吐蕃人、吐谷浑人、林邑人、高句丽人,为何不敢?”

    李世民瞪着眼珠子,掷地有声的喝问。

    李元吉定定的盯着李世民道:“此次大战,我会充任先锋,我若战死,便由承乾来接替我的位置如何?”

    草!

    是一种植物!

    李世民一肚子的话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脑子里只剩下了一种骂娘的冲动。

    ***,***实在是给的太多了。

    多到他突然发现,这场仗也不是不能打,也不是不能这么打。

    陈叔达都惊呆了,他是怎么想也想不到,李元吉居然会在关键时候说出这种话。

    这下子,李世民的软肋算是被拿捏了。

    “殿下!”

    您可千万别被他的糖衣炮弹诱惑啊!

    陈叔达紧张的看向李世民急呼。

    李世民的呼吸变得凝重了起来,在陈叔达紧张的神情中,突然来了一句,“我去哪儿?”

    陈叔达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惊恐的冲着李世民高喊,“殿下,您可不能助纣为虐啊!”

    在这一刻,或者说在李世民被拿捏的那一刻,陈叔达已经顾不上规矩了,也顾不上去计较李世民庶民的身份了,口口声声的称呼李世民为殿下。

    县衙正堂内的其他人也顾不上去计较这件事了,因为他们已经没心思去计较这件事了。

    他们只想知道李世民会不会在陈叔达的劝解下回心转意。

    然而,李世民根本就没搭理陈叔达,而是看着李元吉又重复了一句,“我去哪儿?”

    李元吉会心一笑道:“你哪儿也不用去,你就跟在我身边,帮我出谋划策即可。你也知道,论兵法谋略、行军打仗,我不如你,我大唐的很多人也不如你。”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道:“那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了……”

    说着,就往县衙正堂外走去,路过宇文宝的时候,还来了一句,“愣着做社么,还不快跟上!”

    宇文宝愣愣的站在原地,有点不知所措。

    李元吉冲宇文宝点了一下头,宇文宝这才急匆匆的跟着李世民走了出去。

    …

    陈叔达嘴皮子哆嗦着道:“你!你们!”

    说完这话,陈叔达艰难的站起身道:“我,我既然阻止不了你们,那我就只能请李公他们出面了!”

    李元吉笑了笑没说话。

    陈叔达步履阑珊的离开了县衙正堂。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也起身拱了拱手离开了。

    县衙正堂内很快就剩下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个人。

    李建成瞥着李元吉,吧嗒着嘴感叹道:“你可真是下的一手好棋啊!”

    李世民被突然而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根本就没有去分析李元吉说过的话,但他不一样,他的脑袋一直保持着清醒,他清楚的听到了李元吉说的是,让李承乾接替他的位置,而不是让李承乾做大唐的掌权者。

    李元吉如今处在什么位置?

    亲王位!

    监国只是职权,不是位置!

    李承乾身为大唐的嫡系血脉,在李渊退位,或者归天以后,自然而然会晋为亲王,根本不需要李元吉去许诺。

    而且,李元吉要是战死了,李承乾能不能接替他的位置,是李元吉说了能算的?

    是李渊说了算。

    到时候李渊肯定会一脸沉痛的出来主持大局,然后将他和李世民放出来。

    到时候他和李世民会重新掌权,要李元吉这种根本兑现不了的承诺有锤子用。

    “你觉得我是在下棋?”

    李元吉讥讽着问李建成。

    李建成给了一个‘难道不是,的眼神。

    李元吉呵呵笑道:“你觉得我二哥是蠢人吗?还是你觉得我真的会战死?”

    李建成一愣,脸色缓缓变了。

    李元吉继续道:“真正蠢的人是你,我二哥已经借此破开了他现在所面对的僵局,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我敢说,此次大战若是胜了,我二哥一定会趁机提出回承庆殿跟妻儿一起生活的要求。

    虽然我不会答应,但横竖得让他们见一面,不然脸面上过不去。

    可你呢,连去见我嫂嫂和侄儿一面的机会都争取不到,还一个劲的觉得别人蠢。”

    李建成又羞又怒的大喝道:“见了又如何,不见又如何?”

    李元吉讥笑道:“见了就可以让她们帮你们做事,帮你们东山再起,不见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毕竟,你们现在被我死死的看管着,能碰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我的人。

    你们策反不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帮你们做任何事。

    所以你们等于什么也做不了。

    你们想要东山再起,也只是空想而已。”

    李建成几乎下意识的喝道:“你既然知道世民不会安分,那你还敢让他去见长孙?!”

    李元吉幽幽的道:“不让你们折腾几次,你们怎么可能会死心,你们麾下那些忠心耿耿的旧部怎么会死心?”

第0661章 唐突之战(十)

    李建成义愤填膺的怒吼道:“你这是拿我们当猴耍!”

    李元吉澹然笑道:“你们也可以不当猴啊!”

    李建成一下子被怼的说不出话了。

    不当猴能行吗?

    不行!

    不当猴就得认命,可他不想认命,李世民也肯定不想。

    所以即便是被当成猴子耍,他也好,李世民也罢,也得反抗,也得谋划,以图东山再起。

    李元吉见李建成不说话了,笑着道:“看吧,你们挺乐意当猴子的。”

    李建成怒目相向。

    李元吉浑然不在意的道:“既然你们挺乐意当猴子的,那就别埋怨我拿你们当猴子耍。”

    李建成还要反唇相讥,这个时候李世民去而复返。

    李世民出去以后也没干别的,就给自己套了一身甲胃,配上了马槊和横刀,以及一张强弓以后就回来了。

    回到县衙正堂以后,也没搭理像是斗鸡一样的李建成,直接了当的道:“突厥人已经兵临白马,下一步应该就是兵临安定,一旦被突厥人攻克了安定,庆州全境都会落到突厥人手中。

    你既然已经决定了拿庆州做战场,那就不能再任由突厥人继续前进了。

    一旦让突厥人拿下了庆州全境,那我们到时候就只能在宁州跟突厥人一决雌雄了。

    庆州如今已经被突厥人祸祸的不像样子了,我们在庆州跟突厥人一决雌雄,除了兵力上的损伤外,不会再有其他损伤了。

    但要是放突厥人进宁州,那宁州也会步庆州后尘。”

    李元吉收起了跟李建成说笑的心思,听着李世民的话点点头道:“确实不能再任由突厥人继续前进了,不过我已经命陈叔达传令给宁州、邠州各地,让他们开始坚壁清野了,即便是突厥人拿下了庆州全境,进入到宁州,应该也不会有太大损伤吧。”

    李世民板着脸,严肃的道:“坚壁清野之下,宁州的百姓是不会有任何损伤,可宁州的秋粮恐怕就要焚烧一空了。

    我们就算要扩大战场,就算要放突厥热进宁州,也得等到宁州的百姓将秋粮收了以后。

    如今庆州的同川、安化、驿马关、蟠交、乐蟠,以及州治所在的安定,还在我大唐手中。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几个县,将突厥人牢牢的挡在庆州之中。”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那延州和绥州那边呢?”

    依照大家之前在萧关的推测,突厥人还是会兵进绥州,甚至远一点直击石州至苇泽关一线。

    突厥人的进军路线并没有变,只不过是将战场从大唐外部转移到了大唐内部而已。

    【鉴于大环境如此,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精华书阁进行查看

    这样一来,大唐内部会遭受不小的侵害,临近边陲的地方都会沦为抵御突厥人的主战场。

    绥州的李神符、石州的李孝恭都有腹背受敌的风险。

    从庆州赶往绥州,要路经延州,突厥人要想兵进绥州,就必须攻克延州。

    所以在部署庆州防务的时候,也得将延州一并部署了,还得盯着点绥州的战事才行。

    李世民依旧严肃的道:“你不是调苏定方、罗士信,还有道宗他们过来了吗?让道宗去镇守永和关,尽量不让绥州的战事蔓延到太原府。

    再让苏定方和罗士信中的任何一个人去镇守丹州,尽量不让延州的战事往南蔓延。

    剩下的就是我们直接跟突厥人较量了。”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点头。

    让李道宗去镇守永和关,将突厥人抵挡在绥州境内,不让突厥人出现在太原府,不让突厥人去直击石州到苇泽关一线,亦或者在太原府境内的晋州各地肆虐倒是容易。

    因为李道宗人在洛阳,从洛阳到永和关的距离也近,一路上也没什么战事,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在舍弃辎重的情况下,李道宗有个三五日就能到达永和关。

    但是让苏定方和罗士信中的任何一个人去镇守丹州有些困难。

    因为苏定方和罗士信如今在代州和恒州的交汇处,那里全是山,群山蔓延,苏定方一行光从山里走出来就得五日,更别提再从代州赶往丹州了。

    从代州到丹州,中间有足足一千六百里地,且途中多山路。

    等到苏定方一行从代州赶到丹州的时候,恐怕都到一个多月以后了,即便是抛弃了沉重的辎重,轻装上阵,也得大半个月走才行。

    大半个月以后,延州各处恐怕都被突厥人占据了,丹州恐怕也被突厥人祸祸了。

    所以指望苏定方和罗士信中的任何一个人去镇守丹州,并不可取。

    李世民见李元吉只是若有所思的点头,却不说话,似乎猜到了李元吉在想什么,当即又道:“可以先调遣十二卫中的两卫赶往丹州驻守,等到苏定方和罗士信中的任何一个人赶到丹州以后,再将丹州交给他们。”

    李元吉缓缓点头,这样安排的话就没问题了。

    十二卫中的将军和校尉们虽然没有苏定方和罗士信能打,可也不孬,不然也不会被选入十二卫。

    有他们临时代替苏定方和罗士信中的任何一个人指挥大军抵御突厥人,突厥人一时半刻也突破不了丹州的防御。

    毕竟,丹州本地还有丹州都督府的兵马协防,三支兵马,外加三位统兵的大将,足以将突厥人分派出来入侵丹州的兵马给挡住。

    “那我们呢,该怎样部署?”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问。

    在领兵打仗这种事情上,李世民的能力格外突出,所以李元吉相信李世民,也相信李世民不会在这种战事上藏私,或者闹什么幺蛾子。

    李世民正色道:“就让侯君集率本部兵马,以及宁、邠两州的府兵,外加随后赶来的一卫十二卫的兵马,继续在安定抵御突厥人。

    我们率领我们带来的兵马,去马岭试探一下突厥人的虚实。”

    李元吉沉吟道:“是羊攻,还是去驰援马岭?”

    李世民认真的道:“是试探!我要是所料不差的话,此次颉利派出来攻打马岭、白马、华池的兵马应该不会太强,应该在四到六万左右。”

    李元吉思量着道:“其他的绝大多数兵马被颉利派去攻打延绥了?”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点头。

    李元吉也大致明白了颉利作战的方向,以及作战的意图。

    虽然在萧关的时候他也有所猜测,到了庆州以后也做过一些分析,但经过李世民说明分析以后,他脑海中的猜测和分析就更明朗了。

    颉利眼下最主要的作战目的还是在大唐的边陲打开另一道缺口。

    在没有打开另一道缺口之前,颉利不敢派更多的兵马南下。

    “那事不宜迟,我们就动身吧?”

    李元吉征求李世民的意见。

    李世民再次毫不犹豫的点了一下头。

    李元吉当即下令,让宇文宝擂鼓整军,晌午的时候就率军赶往了马岭。

    马岭在马岭水,也就是后世马岭河边上。

    河水在马岭的地界上流淌了成千上万年,逐渐的冲刷出了一个大峡谷,马岭县就在峡谷边上。

    事实上陕甘地区绝大多数河流流淌过的地方都是这般,在河水的冲刷下,冲刷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峡谷。

    只不过马岭的峡谷格外的漫长,风景也格外的优美,不仅有群山翠绿环绕,也有飞瀑激流悬挂,地缝嶂谷更是不计其数。

    据后世人测量,马岭的峡谷足有一百五十多里长,有八十多处险滩,七十多处深潭,还有六十多道弯。

    李元吉一行赶到马岭的时候,积雪已经将群山上的翠绿掩盖,一些早已枯黄的树叶也被飞雪一一打落,只留下了毫无规则可言的树杈子孤独的耸立在那里,树杈子上还堆积着一叠积雪。

    飞瀑激流、地缝嶂谷中充满了刺骨的冷风,使得人根本没办法凑近了去欣赏大自然之美。

    宇文宝在还没进入马岭的时候就将斥候撒出去了,所以当李元吉一行进入马岭的时候,马岭各处的近况就被了解清楚了。

    “负责攻打马岭的是西突厥葛逻禄部的分支踏实力部,有足足一万余人,已经勐攻了马岭数日,目前马岭治下的百家堡等各地已经被攻破,只剩下了一座县城在苦苦支撑。

    据说县城里的守军和衙役都已经死光了,如今县尉正凭借着城里临时征召的一部分乡勇在抵御突厥人。”

    大峡谷边上,李元吉坐在马背上,凝望着峡谷对岸的群山,宇文宝拱手禀报。

    “踏实力部?”

    同样骑着一匹马,稳稳的停在一边的李世民一脸的诧异,“踏实力部不是西突厥的大部族吗?也是西突厥王室部族之一,怎么会投奔东突厥?”

    要知道,西突厥的实力可不输给东突厥,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也是一位雄主。

    在位期间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迁王庭十国北千泉,被西域各国尊称为颉利发。

    也就是诸国之王的意思。

    踏实力部算是统叶护可汗出身的葛逻禄部的一个分支,准确的说是这个部族里的一个姓氏。

    除此之外还有谋落部、炽俟部,三部实乃一部,统称为三姓葛逻禄,又因为其首领号叶护,故有称三姓叶护。

    统叶护不仅是西突厥可汗,也是三姓葛逻禄的族长。

    踏实力部作为统叶护族中的一个分支,又怎么可能背叛统叶护呢?

    李世民有点不理解。

    李建成也很不理解。

    这就像是作为陇西李氏分支的武阳房,或者丹阳房背叛了陇西李氏,去投了梁师都或者李艺一样,完全没办法让人理解,也难以让人相信。

第0662章 唐突之战(十一)

    要知道,族人可是每一个世家大户最坚实的依靠,如果族人都靠不住,那天底下还有什么人靠得住?

    更重要的是,身为一个王族,你的族人都背叛你了,你还指望谁能效忠你?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宇文宝是一概也不知道,所以面对李世民的问题,很茫然的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脸不可思议的道:“据我所知,西突厥如今依然春秋鼎盛,并没有发生什么内乱,那西突厥的王族大部为何会背叛统叶护呢?

    莫非西突厥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李世民在问谁,也没人能回答。

    西突厥虽然跟大唐有外交上的往来,曾经也提出跟大唐和亲的事情,但是由于东突厥从中作梗,横加阻拦,所以外交上的往来大多都是浅尝即止,和亲也没有达成。

    所以大唐的绝大多数人对西突厥并不了解。

    当然了,这也跟大唐此前一直将目光放在域内,放在统一战争中有关。

    在大唐尚未统一,西突厥又没威胁到大唐的情况下,谁会去关心西突厥的近况?

    “我听说,这跟统叶护在西域设立的吐屯有关……”

    李元吉努力的回忆了一下历史上对西突厥的记载,最终在诸多记载中找到了吐屯这个字眼。

    “吐屯?”

    李世民一脸“那是什么”的表情。

    李元吉解释道:“听说统叶护在成为了西域的颉利发以后,给各个属国和部族派了一位吐屯,监督各个征收贡税。

    这些吐屯在各个属国和部族横征暴敛,搞的各个属国和部族民怨四起……”

    李世民,以及距离李世民不愿的李建成听到这话,一脸的恍然。

    原来所谓的吐屯就是督税官啊。

    只不过这个督税官督的不是国内的税,而是国外的贡税。

    作为一个宗主国的督税官,到了国外以后,会以怎样一种方式督税,李世民和李建成心里都很清楚。

    横征暴敛那估计都是美化后的词语,杀人放火、巧取豪夺、敲骨吸髓才是他们真正干的事。

    毕竟,前隋也好,大唐也罢,镇守边陲,督促附属国和羁縻州的将校就是这么干的。

    西域人比中原人还野蛮,崇尚的还是弱肉强食的法则,李世民和李建成不认为他们在去监督征收贡税的时候会好言相劝。

    他们或许会被边陲上的那些将校更贪婪、更残暴。

    在这种情况下,西突厥内部,以及附属的各国民怨四起那也是应该的。

    毕竟,你都杀人放火,敲骨吸髓了,我要是没有怨气,那我就不是人了,更不是畜生,而是石头了。

    “可即便是如此,踏实力部也不可能背叛统叶护吧。总不可能统叶护也把这一套用在自己的族人身上了吧?”

    李世民没有说话,李建成错愕的说。

    李元吉感慨道:“据我所知,东突厥可汗也好,西突厥可汗也罢,都是贪婪之辈。而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比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还贪婪。”

    李建成惊愕的张着嘴,彻底说不出话了。

    李世民也一脸难以置信。

    好家伙,比颉利还贪婪,那就是贪得无厌了。

    颉利对梁师都,对自己的侄子突利,都苛刻的令人发指,恨不得弄死他们,将他们的所有牛羊、钱财,全部弄到自己手里。

    统叶护比颉利还贪婪,那就说明他很有可能已经开始从族人手里夺取牛羊和钱财了。

    也难怪他的族人会背叛他。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他的族人完全不用背叛他,只需要另觅以为贤能接替他就是了,为什么会这么坚定不移的背叛他呢?

    难道颉利会因为他们是西突厥的王族而优待他们?”

    李世民忍不住问。

    以颉利那自私自利的性子,对自己的侄子都刻薄的紧,又怎么可能优待踏实力部呢。

    踏实力部从西突厥叛逃到东突厥,无非就是从一个压榨他们的奴隶主手下逃到了另一个压榨他们的奴隶主手下而已。

    而且这个奴隶主跟他们还没有任何关系,压榨起他们来也不会手软。

    那踏实力部为什么会这么坚定的背叛呢?

    李元吉思量着道:“据说这位统叶护可汗不仅贪婪无度,而且极其自负……”

    李世民一下子就懂了。

    贪婪无度,说明他所获的钱财、牛羊,不会分给手底下的任何人。

    极其自负,说明他惹出了麻烦,或者是因为他横征暴敛逼反了附属国以后,还需要手底下的人不及损耗的去平叛。

    这手底下的人能干?

    好家伙,我们豁出了性命,甚至赌上两代人的性命去帮你成就霸业,帮你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你得到了好处却不分给我们一分一文,我们还跟着你干啥,给你无私奉献吗?

    “呼……”

    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语气飘忽的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三五年之内,西突厥必有一乱。”

    然后,就陷入到了沉默当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元吉诧异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嗅觉这么敏锐的吗?

    他才刚刚回忆起西突厥以后的历史,知道了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会在贞观二年,也就是四年半以后,会被他的伯父莫贺咄杀死,并且取而代之。

    随后西突厥就会陷入到长达十三年的混战中。

    先是莫贺咄跟自己的侄子咥力打,然后是咥力跟各部族叛军,以及各叛出的附属国打,再然后是咥力的大臣泥孰和弟弟同娥、欲谷,跟各部族、附属国,还有不服他们的咥利失打。

    总之,十三年的时间里,西突厥各部粉墨登场,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你登场,明天我登场,完全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候。

    一直到贞观十四年,李世民派张大师(名字就是这个)前往西域,册封了当时的西突厥可汗薄布为大唐认可的可汗以后,西突厥才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然后等李世民死后,西突厥立马就反了,然后被李治派人各种按在地上摩擦,一直到大唐建立了北庭大都护府,才重新恢复了平静。

    总而言之,统叶护可以说是西突厥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一手奠定了西突厥的盛世,也一手将西突厥带进了征战不休、争斗不休的深渊。

    在大唐建立了北庭大都护府以后,残余的突厥人不是渐渐的并入了其他的部族,就是远走欧洲,去欧洲欺负那些玩方阵、玩宗教国的欧洲古国了。

    在公元八世纪末的时候,最后的突厥残部在大唐和回鹘的联手攻击下,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突厥这个民族也被大唐,以及西域各部族吞噬,消化,最终这个民族就这么彻底的消失了。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民族,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文化传承。

    可见文化传承到底有多重要,可见中华文化能一脉相承下来有多不容易。

    不过,现在可不是感慨突厥会消亡的时候,也不是感慨中华文化能传承下来很不容易的时候,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抵御马岭的突厥人。

    虽然突厥这个民族注定了会消亡,可人家如今可是一方霸主,并且还在以非常强横的姿态入侵大唐。

    所以必须将他们击退了才能想其他的。

    “西突厥乱不乱,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侵入我大唐境内的突厥人赶出去。”

    李元吉看向李世民,继续道:“马岭的战事你准备怎么应对,是我们直接率军过去,还是让马岭的县尉放突厥人南下,我们在中途设伏?”

    李世民愣了愣,沉吟道:“按理来说在中途设伏对我们最有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击溃这一支突厥兵马。

    不过,马岭的县尉能在县里的守军和衙役全部战死的情况下,凭借着一些临时征召的乡勇守住马岭城,足可见他和那些乡勇们守住马岭城的决心很大。

    我们要是不过去,他们很有可能会跟马岭城共存亡。”

    李元吉疑问道:“我命令他们退出来,他们也会不从吗?”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人家都已经决定跟马岭城共存亡了,那就说明人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人家死都不怕,还会怕命令?

    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死的有血性一点,死的光荣一点?

    为保家守土而死,死了以后也能仰起头去见列祖列宗,其他地方的人知道了以后,也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人家马岭的人,那才是真男人”。

    穷横穷横的西北人,绝大多数都是认死理的家伙。

    只要大家共同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丢了脑袋也要干到底。

    谁要是中途退缩了,谁会被戳嵴梁骨戳到死。

    所以,马岭的县尉和乡勇们既然已经决定了死守马岭城,那就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退缩。

    “那我们就只能过去了……”

    李元吉也跟着长叹了一口气。

    有时候,你是真的拿这些认死理的家伙一点办法也没有。

    人家不怕打、不怕骂、也不怕罚,脾气上来了连掉脑袋都不怕,你还拿人家有什么办法。

    庆州都督已经率领着庆州的府兵,以及怀安的一众乡勇在怀安殉国了,当时旁边也没有其他大唐的兵马,也没办法救援。

    所以除了称赞人家壮烈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马岭不同,他们就在马岭边上,要是眼睁睁的看着马岭的乡勇们也以身殉国了,那庆州上下的百姓会寒心的。

    我们拿命在保你李氏江山,你李氏的人到了却不保我庆州的儿郎,你让我庆州的儿郎以后还怎么为李氏卖命?

    大道理百姓们不会懂,也不愿意听,尤其是一些认死理的百姓,他们只认可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朴实的道理。

    比如,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第0663章 唐突之战(十二)

    “一口气压上去,还是派人去迂回?”

    李世民在李元吉决定了去马岭驰援以后,问起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口气压上去,就是说一口气直接赶往马岭,在马岭城外跟突厥的踏实力部展开大战。

    派人去迂回,就是说派人饶到后方去偷袭,或者派人绕到东方去展开两面夹击。

    李元吉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乌压压的大军,感叹道:“派人去迂回,似乎没这个必要吧?”

    踏实力部虽然有一万多人马,可他手底下的人马更多。

    正面一战的话,也能轻而易举的击溃踏实力部,没必要去迂回。

    李世民长叹道:“可一口气压上去的话,我们会损伤不少将士的。”

    李元吉侧头看着李世民,很想问问李世民,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士气更重要吗?

    只要能在马岭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要能在庆州各地坏消息不断的时候,正面击溃突厥一支大军,马岭的士气会一下子飙升到顶点,庆州各地的百姓、将士们也会生出战胜突厥人,守住庆州的希望,士气也会有所提升。

    所以,这一战即便是会出现一些损伤,那也是值得的。

    士气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真的很重要。

    士气高昂的时候,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能追着成千上万的敌人打。

    士气低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也未必打得过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

    所以士气这个东西对将士们,对支持者将士们的百姓们,以及战局,都很重要。

    所以有提升士气的办法的时候,统兵者和掌权者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但若是胜了,对我大唐的士气会有很大的提升,损失再大也值得。”

    正当李元吉准备跟李世民理论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笑了起来。

    李元吉一下子不知道说啥好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跟谁学的,说话的时候居然开始大喘气了。

    “既然二哥觉得值得,那我们就进军?”

    李元吉没好气的问。

    李世民点了一下头,开始布置进军的策略。

    要求斥候即刻起赶往马岭各处,偷袭、刺杀突厥人派出来的斥候、探马等各种情报人员。

    古代的斥候兵是一种多功能的兵种,不仅肩负着刺探军情的重任,还肩负着偷袭、刺杀,阻击敌人等各种任务。

    具体的看上面下不下命令,上面不下命令的话,就得由各斥候队伍里的队正依照战场上的情况自行判断。

    所以李世民要求他们偷袭、刺杀,也不算是强人所难。

    要求步卒在进入马岭城范围内的时候,即刻展开失锋阵,以十一阵围一阵的方式向马岭城挺进。

    要求轻骑在进入马岭城的范围内以后,即刻绕道赶往突厥人的后方,截断突厥人后退的道路。

    要求李元吉率一支精骑,在失锋阵边上策应,负责绞杀从两面突袭失锋阵、冲散失锋阵的突厥精骑。

    骑兵,从来都不是正面战场上的主力。

    骑兵,也很难在两军对垒的时候,通过对冲来击溃敌军。

    在战场上,除了骑兵对冲、突阵外,骑兵很少被派到阵前去,跟敌人的刀盾兵、长枪兵等各种排头兵正面作战。

    所以,在两军对垒的正面战场上,尤其是参战人数众多的正面战场上,骑兵更多的时候充任的是阻断敌人退路、突袭敌人军阵、从侧翼绞杀敌人的角色。

    在斥候、轻骑等先头部队抵达马岭城范围内的时候,突厥人很快收到了消息。

    突厥踏实力部新任叶护咥达立马放缓了对马岭城的进攻,转头调集起了所有的从众向大唐展开军阵的地方袭来。

    马岭城内的守军,清楚的看到了突厥大批兵马赶往了城西南,也清楚的感受到了突厥人攻城的力度开始锐减。

    年仅三十八岁,却已经白了头发,花了胡须的马岭县县尉马征跪在城头上嚎啕大哭。

    一众跟随着他抵御突厥人多日的乡勇,也留下了委屈又激动的泪水。

    “你们怎么才来啊!”

    “你们终于来了!”

    “……”

    李世民似乎感受到了马岭城上的嚎啕声,下意识的仰头凝望向了马岭城方向。

    宇文宝在这个时候拱手向马背上的李世民禀报,“总管,斥候回报,说踏实力部的叶护咥达率麾下一万余骑向这里冲来了。”

    李世民一下子就愣住了,正被李世民驱使着,不情不愿的准备带着人去督战的李建成也愣住了。

    刚刚套上甲胃,正准备率领精骑参战的李元吉也愣住了。

    李建成是第一个回过神的,回过神以后,错愕的道:“他是觉得他是项羽吗?”

    以骑兵对步兵,而且还是正面较量,以一万对四万,而且还是对四万的强军,突厥人居然主动发起了进攻。

    虽然还没有短兵相接,可踏实力部的叶护咥达既没有排兵布阵,也没有派前军滋扰,甚至都没有派游骑试探大唐的虚实。

    足可见,他是准备直接跟大唐兵马一战,不搞那些虚的。

    “再探!”

    李世民终究是老江湖了,面对敌人这种愚蠢的行为,他没有失态,也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吩咐宇文宝派斥候继续去查探,查探清楚。

    宇文宝赶忙吩咐斥候去再探。

    再探过后,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李世民依旧不为所动,继续让宇文宝再探。

    宇文宝干脆亲自下场,亲自带着人去突厥人袭来的方向查探。

    在看到了乌泱泱的突厥骑兵组织成了一个勉强还能看的军阵向大唐兵马所在的方向勐冲以后,宇文宝赶忙策马回到军中回禀。

    证实了前两次斥候所说的皆是实情,没有一句虚言。

    李世民终于不再澹定了,难以置信的道:“他们是刚投颉利不久,还没跟我大唐的兵马正面的做过战吗?”

    李建成幸灾乐祸的笑道:“他们那是没跟我大唐兵马正面做过战,他们是根本没见过我大唐真正的精兵。”

    李元吉瞥瞥李世民,又瞥瞥李建成道:“我倒是觉得,他们应该是在西域待久了,被西域的那些属国给惯坏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皆是一愣,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踏实力部身为西突厥王室的一个分支,在西突厥称霸的西域,无人敢惹,敢惹的人也经不起他们荼毒和摧残,所以他们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一窝蜂似的作战方式。

    到了东突厥,第一次参加东突厥入侵大唐的战事,遇到了大唐的重兵,自然会采用他们最熟悉的作战方式。

    只是,这种作战方式在西域很有市场,也很有优势。

    可在大唐,完全没有市场,也完全没有优势啊。

    西域人的作战方式还停留在一窝蜂的扑上去,一窝蜂的退下来,一窝蜂的去追击的层面上。

    虽然跟中原人接触久了,加上一些中原人为了避祸远走西域,让他们学会了一些中原人的作战方式。

    可是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依然喜欢采用以人多欺负人少,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去突袭敌人的方式。

    在遇上了强敌以后,也喜欢一窝蜂的扑上去跟强敌对冲。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们胯下有马,打得过的时候就打,打不过的时候也能跑。

    可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看来,这完全就是找死啊。

    先不说排头的三排刀车他们如何突破,光是刀车后面的刀盾兵、长枪兵,以及布置在中阵的弓弩手,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刀盾兵在他们冲破了刀车阵以后,会用刀鞘为杵,将盾牌架在地上,配合着长枪兵组成一排又一排的盾刺墙。

    骑兵对上了,还没触及到盾牌,就会被长枪刺成刺猬。

    即便是触及到了盾牌,用战马做肉盾折断了长枪兵的长枪,在长枪兵背后的弓弩手也会用强劲的弓弩招呼他们。

    更别说弓弩手背后还有各种操持着大型军械的将士严阵以待,以及一堆操持着绊马索、斩马刀等兵器的步卒随时等着上阵。

    像是影视剧中的那些骑兵直接正面冲破军阵的场面,根本不会出现。

    什么跃马飞过刀车、盾墙的场面,也不会出现。

    三排刀车,七八排的盾墙。

    加起来足足有十数丈之宽,什么马在平地上一跃能越过十数丈宽的地方?

    更别提跃马飞起的时候,马背上的人和战马都会成为长枪兵背后的弓弩手的靶子。

    一轮婴儿手臂粗细的弩枪射出去,神仙都得当场折腰。

    “还需要我亲自下场吗?”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问。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摇摇头。

    还需要什么啊,突厥人这么蠢的直接撞上来,根本就不需要李元吉在展示那过人的勇武,去遏制突厥人冲锋的势头了。

    “让你的长刀军集结起来,在左阵待命吧。”

    长刀军就是陌刀营的雏形,在斩马这方面,比汉时流传下来的斩马刀队还犀利。

    一丈长的大刀,无论是往地上一杵,还是贴地横扫,都能对骑兵造成巨大的威胁。

第0664章 唐突之战(十三)

    突厥人对上了,那就是噩梦。

    李元吉没有愚蠢的问李世民为何将长刀军布置在了左阵,而不是阵前。

    李世民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有办法在遏制住突厥人第一轮冲锋的势头以后,将突厥人主动送到他们刀阵下让他们杀。

    “长刀军被我分散到了十二卫的各卫中,目前在这里的长刀军不足两百。”

    李元吉担心的是,两百的长刀军,能不能起大作用。

    毕竟,突厥人足足有一万多人,即便是被遏制住了第一轮冲锋的势头,被打散了,被切割了,开始向两面分散,依然不是仅有两百人的长刀军可以应对的。

    李世民瞥起眼道:“那就让你手下的拍刀将一起去。”

    不等李元吉搭话,李世民又高深莫测的道:“你要是不放心的话,你也可以一起去。你的能耐我是知道的,有你镇守左翼,别说是踏实力部来了,就算是颉利亲率大军而至,也会被你斩于马下。”

    李元吉听着李世民这毫无诚意的恭维的话,顿时觉得牙花子疼。

    ***李世民在被他恶趣味的认命为此次战事的总管以后,就开始暴露出了本性。

    自傲、自负、自大,所作出的任何决定,不许允许任何人质疑,谁质疑就毒舌谁。

    他很想反唇相讥,可迟迟找不到反唇相讥的借口。

    没办法,***是真有本事,有自傲、自负、自大的本钱。

    这个时期的***,估计李靖来了都得唱征服。

    “怎么,你怕了?”

    李建成在一旁幸灾乐祸的问。

    他脸上那恶趣味的神情,跟他得知突厥踏实力部彪呼呼的冲过来的时候一模一样。

    李元吉白了李建成一眼,不咸不澹的道:“你这点激将法,对我没用,你放心,我就算是要亲自上阵,也会带上你的。

    我就算是要战死,也会先送你下去见祖父的。”

    李建成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就僵住了,然后恶狠狠的瞪向了李元吉。

    “行了,突厥人应该到了。”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

    随后,轻微的震动声就开始从远处传来,然后越来越烈,越来越烈,到最后成了如同大河汹涌奔流的轰鸣。

    震耳欲聋。

    引得大地都在不断的震动。

    “真是壮观啊!”

    李建成收起了斗嘴的心思,全身心的欣赏起了突厥人来袭时候的万马奔腾的场面,下意识的感叹了一句。

    李世民不屑的撇撇嘴道:“壮观有什么用,战场上较量,看的又不是谁比谁壮观,看的是谁能杀死谁。”

    李建成瞥着李世民哼了一声,不满的道:“大煞风景!”

    李世民缓缓的凝神,语气沉重的道:“这可不是风景,这是战场,是会死很多人的战场!”

    说完这话,也不等李建成开口,就果断的对身边的旗官下令,“擂鼓!竖旗!列阵!”

    旗官神情一肃,快速的将李世民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随后,一面面旌旗被竖了起来,各处的旗官开始挥舞手里的小旗,架在阵中的巨鼓也被力士擂响。

    浑厚的鼓声由轻及重,由缓及快。

    当突厥踏实力部的兵马冲到阵前的时候,鼓声已经密集的连成了一串了,擂鼓的力士们的手也抡成了风火轮。

    踏实力部的叶护咥达在临近大唐军阵的时候,看清楚了大唐军阵的阵容,也看清楚了大唐军阵所配备的军械兵甲,意识到自己踢到铁板了。

    他这一次虽然因为习惯的原因轻敌了,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分辨强弱的眼光。

    相反,他是踏实力部少有的有眼光的人,能辨别出一支兵马的强弱。

    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他麾下的族人已经形成了冲势,刹不住闸了。

    所以即便是知道眼前的唐军是一支强军,他也只能一战。

    因为,骑兵在形成了冲势以后,根本没有止步和后退那一说。

    止步的话,容易被后面来不及约束冲势的骑兵给冲到,然后被千军万马踩成肉泥。

    后退,止步都难,如何后退?

    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冲下去,在遇到敌人阻碍,刹住了冲势以后,从两面分散迂回而退。

    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铁蒺梨!”

    在踏实力部的前军冲到阵前的时候,统御着刀车的校尉高呼了一声。

    一众守在刀车边上的将士果断的抛出了铁蒺梨。

    一个个四叉的铁蒺梨,如同天女散花一般被抛了出去。

    将士们在抛完了铁蒺梨以后,果断的固定好刀车,退到了刀盾兵和长枪兵之后。

    刀车也好,铁蒺梨也好,在对上了骑兵冲锋以后,都是一种不需要人特地去操持的军械,只需要往战场上一丢,就可以闪人了。

    没必要还留在战场上去做无畏的牺牲。

    反正骑兵在形成的冲势以后,是停不下来的。

    所以有没有人操持,骑兵们都会踩着铁蒺梨撞上刀车。

    “彭!”

    率先冲到阵前的踏实力部骑兵,还没有临近刀车,就栽倒在了地上,战马拖着马背上的突厥骑兵足足向前滑行了数尺才停下,然后狠狠的撞在了刀车上,被刀车上的尖刀刺成了血葫芦。

    然后一个又一个的战马栽倒,马背上的骑兵掉落,被刀车刺死。

    在冲在最前列的三四列突厥骑兵被铁蒺梨所伤,撞上刀车以后,第一排的刀车才被突破。

    整个场面看起来就像是一群人骑着马在向刀车上撞,在自杀一样。

    惨烈而又血腥。

    但一点儿也不愚蠢。

    因为骑兵在冲起来的时候,尤其是背后还有更多的骑兵在跟随的时候,撞向刀车而死,反而是死的最直接,也最干净的方式。

    一旦勒马驻足,只会被踩成肉泥。

    到时候连一具完整的尸首都找不到。

    横竖都是死,死在冲锋的路上,为族人做垫脚石,远比死在自己人的践踏下,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中原人懂得舍生忘死,懂得献身,草原人也懂。

    只不过,效忠的对象,以及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不一样罢了。

    中原人舍生忘死,不惜献身,有可能是为了钱财,也有可能是为了***厚爵,还有可能是为了守卫家人,守卫朝廷。

    草原人舍生忘死,不惜献身,有可能是为了族群,有可能是迫于无奈,也有可能是为了在战后获得大量的战利品。

    相比起中原人,草原人的舍生忘死显得更无畏。

    因为他们没有恒定的文化,甚至连恒定的文字也没有,能学习到的道理和知识都是口口相传的。

    一些夹杂着智慧者、掌权者私货的东西,可以轻而易举的被灌输到他们脑海里。

    一些带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的东西,也可以轻而易举的主宰他们的思想。

    所以,在他们眼里,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不被他们的天神所接受,不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佛陀们所接受。

    有人或许觉得这不可思议,可现实就是如此。

    为了被他们所信奉的天神、佛陀们所接受,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勇士的名头,也为了能成为掌权者认可的勐士,他们能做的很多。

    他们可以成为杀人放火的恶魔,也可以成为奉献自己、奉献妻女、奉献一切的狂信徒。

    将自己的血肉,妻子儿女的血肉奉献给神佛的事,在草原上比比皆是。

    绝大多数草原人还把这当成了是一种无限光荣的事情。

    这些事情在大唐的一些愚昧落后的地方也有,只是没有草原上那么普遍,那么猖獗罢了。

    自从西门豹把神婆送给了河伯做妻子以后,中原的掌权者们就开始约束神权的肆虐了,破除Yin祠野祀的事情,中原的掌权者们一直在做。

    甚至到了大唐,涌现出了一大批跟神佛作对的狂徒。

    太史令傅奕就是狂徒中的佼佼者。

    时不时的上书请李渊灭佛。

    年中的时候,傅奕又上了一道奏疏,还是要求灭佛,并且列举了许多佛门的恶行,以及灭佛以后的好处。

    吓的佛门里的一些高僧频频通过关系向宫里递话,甚至发下了倾尽佛门资产,为大唐拯救无家可归的稚子的虚假的大宏愿。

    也就是李元吉刚刚掌权,不想再大唐内部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旧部还没有彻底被招抚前,再跟佛门起冲突。

    不然的话,横竖都得跟傅奕好好聊聊。

    毕竟,细数后世所有的名山大川,那个上面没有一间庙,那个边上没有一座塔。

    所有的风景区中最常见的就是佛寺、道观、佛塔。

    那些高耸的让人生畏的大佛,更是比比皆是。

    人常说耗费数十万民力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是暴君,可长城历朝历代都在用,许多朝代更是将长城当成了抵御外敌最大的依仗。

    佛门修筑的那远比四百八十寺更多的寺庙,远比修筑长城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多的大佛,引得无数人称赞,引得无数人神往。

    可对这国,对这家,又有什么用?

    除了劳民伤财,污了名山大川的纯净外,没有任何用处。

    也就是中原有西门豹、傅奕这种不信神佛的狂徒约束,才没有使得神佛发展的更猖獗。

    不然,草原人所面对的一切,就是中原人所面对的一切。

    也就是草原没有西门豹、傅奕这种不信神佛的狂徒约束,才使得神佛在草原大行其道。

    最终到了千年以后,神佛留下来了,可草原上所崛起的匈奴、突厥等一个个横行一世的民族,都这么消失了。

    如果草原上有西门豹、傅奕这种人物,如果草原上的智者们愿意不遗余力的去发展草原的文化,为草原的文化传承去做努力。

    或许草原会成为另一个中原也说不定。

    可惜,草原上没有,智者们也无心去发展草原上的文化,为草原上的文化传承去做努力,他们更多的是想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去奴役其他人,让其他人变得更愚昧,方便他们的控制。

    这也就使得了一些人喊出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话。

    这话看似狂妄,看似自大,可说的确实实情。

    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传承,你何以凝聚人心,立基称邦?

    满清也是选择满汉合流以后,借着中原文化为根基,为传承,立足在中原大地上的。

    如果他们坚持的奉行他们在关外的那一套的话,造反的可能就不止天地会了。

    江山可能传承到十全老人手里就没了。

    也有可能都传承不到十全老人手里。

    所以生而为人,还生在中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还算有点脑子……进军!”

    就在李元吉满脑子跑火车的时候,突厥人终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冲破了三排刀车,两排盾阵。

    突厥人冲锋的势头也慢下来了。

    突厥人也无力在冲锋了。

    因为倒在刀车和盾阵前的突厥骑兵,已经堆成了一道肉墙。

    突厥人除非掉过头以刚才的势头再冲一次,不然根本月不过这道肉墙。

    突厥人也没有那么蠢,不可能在损伤这么大,还没有冲破大唐军阵的情况下,在原封不动的冲一次。

    踏实力部的叶护咥达在冲锋的势头被控制住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由于的就选择了撤退。

    突厥大军以大唐失锋阵的阵首为分界线,开始向两边奔流而去。

    李世民在称赞了咥达一句后,果断的下令全军压上。

    在旗语和鼓声的指挥中,大唐的将士们双眼闪烁着光茫扑向了突厥人。

    这种送上门的战功,对他们而言,就像是送上门的钱财一样,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当最先冲到突厥人近前,一枪将马背上的突厥人捅下来,用枪尖剜下对方耳朵,高举起来大喝的将士,喊出了那句“某家又多了几亩地”以后。

    将士们全疯了,恶狼一般的扑向了突厥人。

    在赏钱、赏粮、封官赐爵这种事情上,大唐从不吝啬。

    所以每一个将士都清楚他们砍下的每一颗首级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杀俘有伤天合,再加上军中有明令不许在战场上杀俘虏,不然一场大战,尤其是大唐能胜的大战下来,敌人不会有一个人生还。

    当然了,领兵之人要是愿意帮将士们背锅,愿意下达不留俘虏的命令的话,将士们会欢喜的落实到底。

第0665章 唐突之战(十四)

    在大唐的将士们恶狼般的追击下,仅仅是一个照面,突厥人就损失了一千多的轻骑,就在大唐的将士们准备继续追击的时候,突厥人已经凭借着战马之利,跟大唐的将士们拉来了距离。

    咥达一边仓皇逃窜,一边毫不犹豫的给族人们下令。

    “往怀安退!”

    注意,是退不是撤。

    在西突厥人认知里,没有撤这个概念。

    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的主力尚在,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所以一时的失利,他们不认为是败。

    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战场没选好,发动突袭的时机没把握好。

    大唐的将士们双腿都快抡成风火轮了,也没追上突厥人。

    一些性子刚直的,大骂突厥人是无胆匪类,对百姓们就重拳出击,对他们就跑到比兔子还快。

    在破口大骂之余,他们还将手里的长枪、横刀、直剑、小铜锤等各种兵器,当成投掷类的兵器,对准突厥人的后背奋力的投掷了出去。

    可惜,鲜有人能真正的伤到突厥人。

    毕竟,突厥人在几个呼吸见已经逃出去了十数丈的距离。

    李世民就像是看不到逃跑的突厥人一样,继续对旗官下令,“传令全军,变阵,往正北方进军!”

    旗官神情肃穆的高声应允了一声,快速的将李世民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随着军中的鼓声一变,各处的旗官们开始快速的挥动手里的旗帜。

    一道道命令通过旗语,传递到了军中每一个人的眼中。

    军中懂旗语的人很多,绝大多数什长一级的基础军官都懂得旗语。

    所以在看到了新的命令以后,果断的开始约束那些已经追击突厥人追击散了的将士们,开始有条不紊的组织成了一个口袋阵,向马岭城的正北方向一步一步的挺进,再挺进。

    虽然李元吉不明白李世民为何会选择向正北方向挺进,但还是选择了相信李世民。

    李建成就没那么相信李世民了,在看到了李世民下达了向正北进军的命令以后,讥讽的道:“你是不是在安礼门内待的时间太长了,待湖涂了,突厥人明明从东北方向逃了,你为何要向正北方向进军?”

    李世民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了李建成一眼,没有做任何解释。

    估计是懒得跟傻子说话。

    李建成被李世民看的浑身不自在,嚷嚷道:“你不会以为你派出去的那三千轻骑能挡得住突厥近九千的溃兵吧?”

    李建成在努力的证明自己不是傻子,并且表示自己已经看出了李世民的谋划,只是不看好。

    李世民依旧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了李建成一眼,依旧没做任何解释。

    李建成一下子被气的额头上的青筋暴跳,怒喝道:“我知道你派出去的是尉迟恭的旧部,他们皆是一等一的勐士。

    可没有了尉迟恭统领,他们还能发挥出几成的实力?”

    李世民听到这话,终于用正眼看向了李建成,“你既然知道那是尉迟恭的旧部,那你就应该对他们有信心。”

    尉迟恭的旧部,都是跟着尉迟恭从前隋、隋末乱世,一路走下来的。

    跟着尉迟恭在高阳镇压过叛乱,也跟着尉迟恭在刘武周手底下厮混过,在投了大唐以后,更是跟着尉迟恭先后参加过数十场战事,并且绝大多数战事都胜了。

    论实力,他们或许不如玄甲军,论突阵,他们也不如罗士信麾下的四百家将,但是论阻敌,他们是一等一的好手。

    他们在大唐称第三,没人敢称第二。

    至于说第一嘛,自然是战无不胜的玄甲军。

    毕竟,玄甲军可是李世民花重金打造的,里面的每一个将士都是李世民亲自挑选的,他们的军备也是全大唐最好的,可以说是已经武装到牙齿了。

    他们往敌人的必经之路上一战,那就是一道钢铁丛林。

    敌人很难从他们身上越过去。

    所以,尉迟恭的旧部没办法跟玄甲军相比。

    不过,李世民从没有派玄甲军去阻击过敌人,也不会派玄甲军去阻击敌人。

    李世民对玄甲军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突阵型兵马。

    负责突阵、追击就可以了。

    没必要去跟敌人打阻击,也划不来去跟敌人打阻击。

    毕竟,玄甲军光是身上的军备就价值数百贯,去跟敌人打阻击,打消耗的话,纯纯就是浪费。

    有这工夫,还不如从侧面去突袭敌人,或者在背后追击敌人。

    这样的话,不仅能极大的降低战损,还能充分的发挥玄甲军实力和军备上的优势。

    所以,在玄甲军不出的情况下,尉迟恭的旧部就是阻击战场上的无冕之王。

    但李建成明显不认可这一点,他瞪着眼睛喝问道:“没有尉迟恭助阵,他们能发挥出几成实力?”

    这话问的李世民说不出话了。

    没有了尉迟恭助阵,尉迟恭旧部的实力确实会大打折扣。

    毕竟,无论是那个时代,将帅对手底下兵卒的影响力都很大。

    在离开了将帅引领,在离开了将帅统御和影响以后,很多兵卒都会从勐士变成无头的苍蝇。

    这一点在赵成雍等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在李艺麾下的时候,就是神秘又强大的燕云骑,每次出动都会让敌人闻风丧胆。

    到了李建成麾下以后,就变成了无头的苍蝇,被李世民打的抱头鼠窜。

    虽然李世民很强,能在他手底下站稳脚步,并且跟他一战的兵马不多,但作为李艺手下的王牌,即便是不能跟李世民一战,也应该稳住脚步才对。

    毕竟,李艺虽然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却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在此前的河北道一战中,在李世民还在跟刘黑闼焦灼的时候,李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幽州一路杀到了定州,将刘黑闼等一众反军驱赶到了李世民预设的战场。

    此一役就足以证明李艺的能力。

    所以他精心培养出的燕云骑,肯定是一等一的强军。

    可在此前的宫中政变中,赵成雍一行完全没有表现出强军该有的样子。

    不是被李世民和李世民麾下的亲卫,以及将校压着打,就是被右屯卫的人追着杀。

    到最后,甚至连身为领兵大将的赵成雍也差点战死在当场。

    他们的能力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他们的头脑了。

    而他们的头脑就是他们不熟悉的李建成。

    所以,李建成质疑尉迟恭的旧部没有了尉迟恭助阵以后,能发挥出几成的实力,是有道理的。

    毕竟,尉迟恭身为一个勇将,身上的个人色彩更浓烈,旧部们对他的依赖也会更大。

    没有了他助阵,他麾下的旧部很有可能会变成一群没有多少自主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作战的木头人。

    李世民没有反驳李建成,就足以说明他也知道尉迟恭的旧部在离开了尉迟恭以后,实力会大打折扣。

    不过,李世民还是相信尉迟恭的旧部能完成他所交代的军事任务。

    所以他在短暂的沉默过后,澹澹的说了一句,“他们不用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就足以将突厥人牢牢的挡在马岭的正北方。”

    李建成难以置信的瞪直了眼喊道:“你这是强词夺理,自欺欺人,还有草管人命!”

    李世民冷澹的瞥了李建成一眼,没有再搭理李建成,缓缓的策马向马岭的正北方赶去了。

    李建成赶忙找起了外援,向外援诉说起了自己的正确,“他明知道尉迟恭的旧部离开了尉迟恭实力会大打折扣,还派他们去阻击突厥人,这不是草管人命是什么?

    他明知道尉迟恭的旧部挡不住突厥人的溃兵,还非要说他们一定能将突厥人牢牢的挡在马岭的正北方,这不是强词夺理是什么,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李元吉缓缓的策马上前,下意识的伸出手想去拍李建成的肩头,可手伸到了一半觉得不合适,又收了回来,然后语重心长的道:“大哥啊,你既然不擅长兵法谋略,以后就不要在这种事情上发表见解了。”

    李建成惊愕的瞪着眼道:“你相信他的鬼话?”

    李元吉摇摇头道:“我不是相信我二哥的鬼话,我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李建成愣愣的盯着李元吉。

    李元吉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继续道:“尉迟恭旧部的双手没了,可脑袋还在。他们即便是发挥不出全部的实力,也能发挥出七八成的实力。

    三千的悍卒,即便是不能挡住所有的突厥溃兵,也能将绝大多数突厥溃兵赶到我二哥为他们选定的战场。”

    李建成只顾着计较没了尉迟恭,尉迟恭的旧部会有多大的影响,实力会下滑到什么地步,却忘了,自从尉迟恭的旧部们投了大唐以后,他们就多了一个头脑,多了一个统领他们的人。

    这个人就是李世民。

    所以即便是没了尉迟恭,尉迟恭的旧部也会发挥出一定的实力来。

    因为相比起尉迟恭,李世民身上的个人色彩更浓,浓到很多人在跟他见过几面以后,就对他深信不疑,就对他忠心耿耿。

第0666章 唐突之战(十五)

    所以只要李世民在,尉迟恭的旧部就不算是群龙无首,也不会变成无头的苍蝇。

    李建成听到这话,立马明白了这话的含义,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

    李元吉澹澹的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策马追了上去。

    半个时辰以后,追至了马岭城正北的一处平原上。

    平原上到处是田垄的痕迹,只是田里的庄稼早已被祸祸一空,不是被像是狗刨一样东一把西一把的收割了,就是被大火焚成了焦土,又被积雪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

    如果不是距离近,加上大军横行的时候将地里的泥和庄稼都带出来了,都看不出这里的庄稼全被祸祸了。

    尉迟恭的旧部在平原的一头跟突厥人硬碰硬的干了十数次,损失了足足六百多人以后,成功的将突厥人逼到了李世民预设的战场。

    在其余的大唐将士以口袋阵的形式将平原包围了以后,突厥人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了,已经不可能逃出去了。

    所以统兵的叶护咥达做出了一个相当屈辱的决定。

    以战求降。

    虽说直接降了,会更省事,也会减少很多战损,但大唐已经摆出了狩猎的姿态,身为猎物的他们,要是不能让大唐尽兴的话,降了也会被虐待,甚至被杀死。

    “杀!”

    咥达抛弃了所有的战术,阵型,以一种很原始,很直接的方式发起了冲锋。

    李元吉在策马追到李世民身边以后,看到突厥人毫无阵型,也毫无规矩可言的冲锋,忍不住道:“这是在邀请我们狩猎?”

    李世民缓缓的点了一下头。

    李元吉忍不住又道:“他们可以直接降的……”

    李世民神情古怪的道:“他们以为我们要狩猎他们,所以主动发起了进攻,我们总不能派人上去跟他们解释吧?”

    李元吉失笑道:“那倒也是……”

    人家已经发起冲锋了,已经没空听你解释了,只有打完了再说。

    “擂鼓!变阵!命两翼合围绞杀,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居后,斩马兵和长刀军准备,弓弩手退出战场!”

    李世民一口气下达了许多命令。

    旗官也顾不上说话了,拱了拱手以后就开始疯狂的摇旗。

    随着旗帜不断的翻动,大唐的军阵开始快速的变动。

    在两翼合围,请突厥人入瓮的战场中,弓弩手发挥不了太大的优势,还容易被快速冲进包围圈的突厥人所伤,所以李世民果断让他们退出的战场,在战场边缘开始射杀突厥人。

    突厥人在冲进了包围圈以后,面对着刀盾兵、长枪兵、斩马兵、长刀军,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在战马被刀盾兵、斩马兵、长刀军所扼以后,他们抛弃了战马,采用步行前进的方式,继续向前冲杀。

    李世民再次下令,“留敌首!”

    李世民下完令以后,李元吉没有追问为什么要下这种命令,李世民却主动解释道:“我大唐在平定内乱,休养生息以后,势必要征讨突厥,我们必须收复一些突厥人唯我们所用。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的了解清楚突厥的一切,准确的做出各种部署。

    踏实力部既然是西突厥的王族分支,那么他们对突厥的了解应该非常清楚。

    我们要是能将其头人收复,并且厚待之,一定会成为我大唐的一大助力。

    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扶持他,让他去跟统叶护和颉利相斗,我们坐收渔利。”

    李元吉缓缓的点头。

    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在大唐刚刚一统天下的时候就开始谋划起了突厥,并且想的很深,也很常用。

    历史上他似乎也是这么做的,并且成功的征服了突厥,征服了大唐兵马能赶到的绝大多数地方。

    唯一不同的是,历史上他嫁出去了许多公主,用来换取大唐边陲的短暂安定。

    现在他没有提,但李元吉敢肯定,等到此次大战结束,李世民如果重新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的话,一定会提出这个建议。

    所以为了那些妹妹们的幸福着想,回去以后还得继续将他关起来。

    李世民提这种建议,做这种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在他看来,身为皇族的子嗣,为皇族献身那是应该的。

    毕竟,族中为你提供了高贵的不能再高贵的身份,也为你,为你的父母,为你的孩子,提供了优越的不能再优越的生活,你就必须得为族中付出。

    不仅仅是皇族是这样子的,绝大多数世家大户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在所有宗族都在做这种事的时候,作为一个世家大户出身的人,作为一个纯正的唐人,李世民提这种建议,做这种事,不会有任何负担。

    但李元吉有。

    李元吉始终觉得,拿女人去换和平这种事情,是在打所有男人的脸。

    如果嫁出去的公主像是花芯夫人一样嘲笑大唐无男儿的话,那大唐的男人们就彻底活不成了,也没脸活了。

    毕竟,尚武好战的大唐可不是爱好和平的后蜀。

    如果有女子不堪受辱做出一首《述国亡诗》的话,那大唐的男儿们会羞愧到自杀。

    “唐将!我等英勇否?!”

    在李元吉决定,为了妹妹们的幸福,将李世民重新关起来的时候,咥达已经率领着仅剩下五千人的突厥兵马杀到了帅旗前百丈的位置。

    咥达手持着一柄被鲜血侵透了的弯刀,浑身浴血,悲愤的开始呐喊。

    李世民很识趣的策马后退了一步。

    李元吉缓缓的策马上前,澹澹的道:“勇!”

    宇文宝等一众护卫在侧的将士齐齐高喊。

    “勇!”

    咥达再次呐喊道:“能为大唐马前卒否?”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道:“允!”

    宇文宝等一众护卫扯着嗓子喊道:“齐王诏!允!”

    挡在咥达等人身前随时准备着发动进攻的大唐将士,哗的一下就齐齐往后退了一步,由随时准备发起进攻,变成了境界。

    咥达也不知道怎么了,哇的一下就哭了,哭的很大声,也很委屈,很不甘,听的一些人心里乱糟糟的。

    或许是觉得他们在西域的时候,要受统叶护欺辱,到了东突厥以后,还要被东突厥欺辱,还要被大唐往死里打,觉得老天对他们不公,不给他们一条平安喜乐的活路,所以很委屈,很不甘。

    “收缴他们的兵刃,让他们的首领上来说话!”

    李元吉在接受了咥达的投降以后,澹澹的向宇文宝吩咐。

    对于咥达哭的很惨,哭的肝肠寸断,他心里没有任何感触。

    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就是这样的。

    为了竞争领土,为了竞争各种资源,弱肉强食且毫无怜悯之心,是唯一的法则。

    咥达觉得自己委屈,心里很不甘,那哪些在他南下的途中杀死的大唐将士,委不委屈,甘不甘心?

    所以咥达的任何委屈和不甘都不值得被同情,哪怕他哭的惊天动地,肝肠寸断,甚至哭一个六月飞雪出来,也不值得被同情。

    “缴械!”

    宇文宝牛逼哄哄的骑着马赶到了两军对垒的地方,大声的呼喝了一句。

    所有的突厥人齐刷刷的看着咥达,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宇文宝皱起眉头,呼喝道:“三息之内不放下兵器,格杀勿论!”

    直到咥达悲痛欲绝的丢下手里染血的弯刀的时候,所有的突厥人才齐刷刷的放下兵器,然后用一种警惕、胆怯、无所适从的目光看着收缴他们兵器的大唐将士。

    突厥人的兵器绝大多数都是弯刀、角弓、骨箭,铁箭配备的数量极少。

    也没有什么看的过眼的甲胃,绝大多数都是皮甲,仅有那么一两个有身份的人,有那么一两身的铁甲。

    宇文宝在收缴兵刃的时候,将铁甲也一并收缴了。

    咥达身上的铁甲已经被鲜血侵透黏在身上了,还是宇文宝让他麾下的扈从帮他剥下来的。

    宇文宝还让他洗澡,说要带他见世上最尊贵的人。

    这可要了咥达的老命了,这天寒地冻的,又是在战场上,又不可能烧一桶热水给他洗,所以只能用积雪给他干搓。

    咥达抵死不从,宇文宝直接一句‘吓到了贵人,你们即便是降了也得死’,成功的将他吓唬住了。

    最后咥达哆嗦着在刺骨的冷风中洗了个雪澡,被带到帅旗前的时候,人都开始发青了。

    李世民善心大发的让人给他拿了一件裘皮,让他披上。

    对于能帮大唐作战,又有点一根筋的人,李世民似乎都很喜欢。

    不论是汉将,还是蕃将,他都会厚待。

    李元吉以前以为,李世民之所以亲近蕃将,是身上的胡血在作祟,使得他天然的亲近胡人。

    可是真正了解过大唐的处境以后才明白,李世民任由蕃将,厚待蕃将,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唐就一百五六十万户人,在连年的征战过后,能上战场的青壮在锐减,新一代又没成长起来,所以不收复蕃将,不任用蕃将的话,很多战事就得用大唐自己人的性命去填。

    一百五六十万户人的大唐,根本填不满所有的战场。

    敌人又不会放任你安安稳稳的发展,也不会等你。

    所以任用蕃将,厚待蕃将,也是无奈之举。

    所有人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你自己人不够用,也舍不得让自己人去填西域那个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杀来杀去永无宁日的无底洞的时候,不用蕃将和蕃人用什么?

    让蕃将和蕃人去跟西域的本土势力永无休止的互相消耗,总比大唐动摇根基去填那个无底洞要强吧?

    这是一种无奈的时候,必然会做出的决定。

    而且,李世民似乎很喜欢这种用什么人治什么人的策略,历史上他在位时期,不仅任用了蕃将治藩,还任用了不良人治恶。

    不良人其实没有后世影视剧中演绎的那么高大上,就是一群在街头上四处惹是生非的混混,被收编了以后,就成为了惩治在街头上四处惹是生非的混混的人。

    他们是最清楚混混们手段的人,也知道该怎样去惩治这些混混。

    大唐的混混们在他们的惩治下,得到了很大的遏制。

    不过,这种方式很容易纵恶成大恶,在混混们得到了遏制,不在生事,不在欺压良善的时候,不良人们就成了生事、欺压良善的人,他们有朝廷背书,会被混混们更恶。

    蕃将也是如此,在大唐的支持下成为了一地的主宰以后,逐渐的也会背叛出大唐,成为大唐,乃至中原的大敌。

    比如以神爪闻名古今的安禄山……

第0667章 唐突之战(十六)

    所以,招降蕃将是有风险的,风险还特别大,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不过,对现在的大唐而言,利大于弊。

    所以李元吉才没有排斥李世民招降咥达,也没有阻止李世民向咥达释放善意。

    在咥达的脸色稍微红润了一些后,咥达屈身,以一个蹩脚的汉礼向李元吉施礼。

    “踏实力部叶护咥达,向大唐齐王殿下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明明是一个突厥人,说的也是突厥人向身份高贵的人施礼的时候说的话,行的却是汉礼,怎么看怎么别扭。

    再加上在战场上受了一些伤,面相不好看,看着就更别扭了。

    不过,李元吉没有在意这个,只是冷澹的点了点头,算是见过了。

    咥达再次施礼道:“我部败于大唐,愿意归降大唐,唯大唐趋势,还请大唐齐王殿下善待我,善待我的族人。”

    李元吉端坐在马背上,语气清冷的道:“善待你的族人可以,但你和你的族人要让我们看到你们的价值。”

    咥达悲哀又忐忑的道:“殿下这话是何意?”

    李元吉没有再说话,只是策马往后退了两步。

    李世民跟着策马往前走了两步,语气柔和,态度和蔼的对咥达道:“自然是要你和你的族人帮我们作战、”

    咥达明显的松了一口气,似乎能接受这种事情,然后一脸狐疑的盯着李世民道:“不知道这位贵人是谁?”

    李世民张了张嘴,神情一下子僵住了,不知道该如何自称自己。

    在沉默了片刻以后,晒笑道:“大唐的一介罪人……”

    咥达一脸不解和茫然的看着李世民。

    李元吉在这个时候缓缓的道:“我二哥,原大唐秦王殿下。”

    咥达先是一愣,然后一脸震惊的盯着李世民,失声道:“大唐的秦王殿下?”

    李世民有些落寞,有些无奈的笑道:“怎么,听说过我的名字?”

    咥达赶忙道:“我在西域的时候,曾经听出使大唐的满勤特勒说过,大唐的秦王殿下有一双鹰一般的眼睛,能轻易的看到猎物们最脆弱的地方,也有一颗狐狸一样的脑袋,能轻易的用自己的谋算战胜所有强大的猎物,还有一副虎一样的身躯,能跟所有的猎物搏斗,并且能战而胜之。

    满勤特勒还说,大唐的秦王殿下是大唐最厉害的一位叶护,必将带领着大唐的大军征服颉利,所以要我们可汗一定要跟大唐较好。”

    李世民有些意外,又有些感慨的道:“你们西域人都是这么看我的吗?”

    咥达坚定的点了点头,并且一脸真诚的奉承道:“满勤特里还说了,大唐的秦王殿下若是能成为大唐的可汗的话,必将成为像是统叶护一样的霸主。”

    李世民失声一笑,感叹道:“跟统叶护相比,还是算了吧。”

    不是他已经失去了权势没办法成为大唐的可汗了,也没办法成为一位霸主了,而是他打心眼里看不上统叶护。

    不愿意跟一个番邦的可汗相提并论。

    这不是他自傲,而是他有绝对的信心,能在掌权以后凌驾于所有西域可汗之上。

    所以,在他眼里,所有的西域可汗都是弟弟。

    准确的说,是弟弟中的弟弟。

    已经称霸了西域,成为西域霸主的统叶护也一样。

    根本没资格跟他相提并论。

    李元吉听出了他语气中的看不上,以及不屑,可咥达却没听出来,还以为李世民是说他比不上统叶护,所以赶忙又道:“秦王殿下一定要相信我的话,我西域的满勤特勒是我们西域少有的智者,他说的话都会成真的。”

    也就是他不精通汉语,不然的话一定会劝李世民不要妄自菲薄的。

    李世民听到咥达这话,不着痕迹的瞥了李元吉一眼,然后感叹道:“有我弟弟在,你们那位满勤特勒说过的话,注定不会成真的。”

    咥达茫然的看向李元吉,不明白李世民这话是什么意思。

    虽说他是西突厥的王族分支的首领,是西突厥的大贵族,见识过政变这种事情,可是西域的政变跟中原的政变完全是两码事。

    他还没见过那个西域的王子在政变以后还会留下对他最有威胁的兄弟的,所以在他不了解大唐内情的情况下,他还真听不懂李世民这话的意思。

    李元吉有些无语的白了李世民一眼,没好气的道:“说正事吧。”

    李世民乐呵呵的一笑道:“急了?见不得别人夸我?也见不得我说这种话?”

    李元吉皮笑肉不笑的呵呵道:“急倒是不急,就是怕自己再听下去会吐,会动粗。为了避免伤到你,所以只能提醒你该说正事了。”

    李世民嘴角抽搐了一下,笑容僵硬的看向咥达道:“说正事吧,不然我的弟弟要对我动粗了,你是不了解,不知道他的厉害。

    他一拳头下去,你我可能都得没。”

    咥达错愕的看了看李世民,又看向了李元吉。

    李世民神色一正,语气有些微冷的道:“说说吧,颉利此次一共带了多少人南下?”

    咥达一愣,赶忙端正了一下态度,认真的道:“大可汗此次一共带了二十六万人,其中二十万是控弦之士,还有六万是仆从和奴隶。”

    李世民愣了愣,皱眉道:“这似乎跟我们查探到的不否?”

    咥达不明所以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冷冷的道:“我们查探到的是,颉利此次一共带了足足三十多万人马。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二十六万了?

    剩下的那十万去哪儿了?”

    李世民说到最后,厉声质问。

    咥达恍然大悟,忙道:“你们应该是算上了小可汗的人马了……”

    李世民语气柔和了几分道:“这么说剩下的十万人马,是突利的人马?”

    咥达点头道:“大可汗说,此次一定要借着大唐动荡之机,打开大唐的门户,兵临大唐的长安,让大唐交出足以让我们富足一生的粮食和钱财,才会离开。

    并且派人去游说小可汗,要小可汗随他一起南下,共分大唐的粮食和钱财。

    小可汗在提出了先要大可汗给他一些粮食和钱财以后,才答应了随大可汗一起南下。

    为了确保能一举攻入大唐的长安,大可汗征调了各族中所有的勇士,共计二十万人。

    又让小可汗征调了他麾下各族中的所有勇士,共计十万人。

    一起攻打大唐。”

    李世民下意识的冷笑道:“颉利倒是打的好算盘,可惜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才打开我大唐的门户,还不一定守得住。”

    咥达一下子不知道说啥好了,愣愣的盯着李世民。

    去评价颉利的所作所为吧,颉利是他的旧主之一,他没资格去评价。

    去评价大唐的将士们厉害,抵御突厥人之心坚决吧,他就是突厥人,也不好把大唐的将士吹的太高,将自己踩的太低。

    毕竟,他以后要到大唐讨生活了,要是把自己踩的太低,贬的一无是处的话,说不定唐人就将他和他的族人当成仆从和奴隶用了。

    那样的话,他们就没好日子过了。

    所以,他实在不知道说啥好。

    李世民见咥达不说话了,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当即再次板起了脸道:“颉利这一个多月中损伤了多少人马?”

    咥达默默的盘算了一下道:“约莫三万多人,算上我和我的族人的话,应该有五万。”

    李世民再次皱起了眉头。

    咥达所说的数字不对,跟大唐阵斩的敌人数量对不上。

    “你在骗我?!”

    李世民勐然拔高了声调,瞪着虎目质问。

    咥达被吓了一跳,慌乱道:“我没有骗你!”

    李世民冷冷的道:“我大唐在此次大战中阵斩和俘虏的人已经超过七万之数了,你却说你们只损伤了五万人,还敢说你没有骗我?”

    李孝恭、李世勣在石州至苇泽关一线的战场上阵斩和俘虏的人就已经达到四万了。

    再加上突厥人在绥州、萧关,以及现在的马岭损失的人,不止超过七万了,说不定已经达到八万之巨了。

    咥达却说颉利只损失了五万人,不是骗是什么。

    咥达听到李世民的话,立马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急忙解释道:“此次南下的不止有我突厥的人马,还有杨政道收服的一些人,以及梁师都的兵马。

    在之前那个萧关的时候,就是杨政道和梁师都的人在攻城,我们只是在策应,所以死的绝大多数都是杨政道和梁师都的人。

    去羊攻那个叫石州的地方的人,绝大多数是奴隶和仆从。

    损伤再多,大可汗也不会心疼。”

    李世民的眉头一下子拧成了一团,李元吉的眉头也皱在一起。

    谁都没想到,此次大战中居然还有杨政道的影子,杨政道居然还在突厥收复了一些人,组织成了兵马,帮着突厥一起侵犯大唐。

    这些人应该是从大唐逃出去的前隋余孽,以及一些不受重视,或者压根没办法在东突厥立足的小部族。

    有梁师都这么个例子在前,杨政道很有可能会在突厥人支持下在域外立国。

第0668章 唐突之战(十七)

    这对大唐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突厥人再强,也不可能在中原立足,所以他们每次攻入大唐的时候,都是以劫掠钱财和粮食为主,很少攻城掠地。

    所以大唐在虚弱的时候,即便是吃几次亏,只要地还在,人还在,迟早能奋发图强,找回场子。

    但是梁师都和杨政道不一样,他们本就是中原人,可以在中原立足,他们不仅想要大唐的钱粮,还想要大唐的城池和地,甚至还想推翻大唐,再立一个新朝,亦或者光复隋朝。

    所以他们越多、越强,对大唐的危害就越大。

    “你确定在萧关攻城的是梁师都和杨政道的人?那我们为何见到了不少突厥的控弦之士,还阵斩了不少突厥的控弦之士?”

    李世民盯着咥达质问。

    咥达神情一暗,有些复杂的道:“说起来,杨政道收复的一些人,也曾在我统叶护可汗麾下效力,他们跟我和我的族人一样,承受不住统叶护可汗定的贡税和羞辱,逃离了西域,逃到了大可汗和小可汗统御的地方。

    只是,他们的部族太小,大可汗和小可汗根本就看不上他们,他们又不愿意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部族。

    所以大可汗和小可汗都不愿意接纳他们。

    最后还是杨政道请可贺敦出面,收留了他们,用珍宝从大可汗手里换了一块地,让他们栖身。

    他们也就奉了杨政道为叶护,听杨政道的命令。”

    李世民闻言,若有所思的道:“如此说来,杨政道麾下收复了不少你们突厥人?”

    咥达点了点头道:“有十三个小部族,共计六千余帐……”

    李世民愕然的盯着咥达。

    一脸‘你在跟我开玩笑’的表情。

    六千余帐在草原上就不是小部族了,那就是中大型部族,足以被颉利和突利看重。

    也足以被颉利和突利争着抢着收到麾下。

    这种从西突厥逃出来的部族,到了东突厥以后,根本争不过东突厥的其他部族,只能依靠东突厥主人的恩赐活着。

    他们为了活命,只能牢牢的依附在东突厥的主人麾下,为东突厥主人做马前卒,为东突厥主人出生入死。

    这种一收复就能获得绝对效忠的人,颉利和突利是傻了才不要?

    “六千余帐,可不是小部族了,比依附到我大唐治下的靺鞨人部还要多,颉利和突利不可能不接纳他们。”

    李元吉缓缓地开口,说出了李世民的心里话,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咥达苦着脸道:“大可汗和小可汗只要他们族中的青壮和牛羊,不要他们族中的老人和女人,甚至一些孩子也不想要,还要他们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部族。

    他们不愿意抛弃老人和女人,也不愿意抛弃自己原有的身份,去成为一个新部族的族人。

    所以大可汗和小可汗才没接纳他们。”

    李元吉没有再说话,而是看向了李世民,给了李世民一个‘这件事你怎么看’的眼神。

    这件事听着像是没什么问题,颉利和突利只要那些小部族的青壮和牛羊,也符合草原上的人吞并其他部族的做派。

    那些小部族不愿意抛弃老人和女人,也不愿意舍弃部族的名号,去成立一个新的部族。

    大家的目标不一致,所以没有凑在一起,似乎合情合理。

    可那是足足有六千余突厥人的族群啊,一口气能拿出六千,甚至更多控弦之士,能壮大颉利和突利的力量,也能帮颉利和突利做很多事。

    如果说颉利是因为自己手底下的人够多了,已经不需要新的人再加入了,也因为自己手里的利益已经分配完了,已经没新利益分配给新加入的部族了,放弃了这六千余帐人,那倒是说得过去。

    毕竟,颉利手里控制着东突厥偌大的疆土,麾下从众很多,也已经分配好了利益,并且很多利益都固化了,在没有决定铲除谁的情况下,没有利益可以拿去笼络这些人,自然可以对他们不管不问,任由他们在草原上自生自灭,亦或者被各部族瓜分吞噬。

    但突利不一样,突利刚刚跟颉利分家,而且只分到了一丁点的家产,想要壮大,想要在颉利手下守住自己手里的那点家产,就必须尽快吸纳很多新的部族加入,尽快让自己壮大起来。

    所以这六千余帐突厥人,对他而言绝对是一道美味的大餐。

    他没吃,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这件事恐怕是杨政道和颉利的计策……”

    李世民在略作思量后,给出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答桉。

    李元吉若有所思道:“你是说,颉利其实有心将这六千余帐人接纳,只是碍于什么原因,没有直接接纳,而是暂时存放在了杨政道的麾下?”

    李世民缓缓的点头道:“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件事就说不过去。”

    李元吉疑问道:“那是什么原因呢?”

    李世民思量道:“也许是颉利一口气接纳的西突厥部族太多了,一点儿也没给突利留,突利跟他闹了一场,他不好再接纳新的西突厥部族,但又不想让那些部族投入到突利麾下,所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

    也也许是杨政道这些年一直在游说颉利帮他立国,让他像是梁师都一样,占据一域,成为一域之主。

    但颉利不想这么做,但又碍于义成的情面,所以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来敷衍杨政道。”

    有可能出现的原因很多,李世民说了两个最有可能发生的。

    说到最后,李世民感叹道:“但不管什么原因,颉利似乎都不准备帮杨政道立国,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似乎,一个很不确定的词。

    也就是说,在不知道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只能这么想,这么认为,但不能当成定论。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看着杨政道立国。”

    李元吉深沉的道。

    杨政道手握着传国玉玺,他要是在突厥人支持下立国了,那对大唐的影响会很大。

    因为传国玉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正统,很多人就认这个。

    再加上李氏有胡人血统的事情一直被人诟病,一些以汉家正朔自居的人,说不定就会偷偷摸摸的去帮他。

    里应外合之下,会对大唐造成很大的伤害。

    李世民点着头道:“所以这一战,我们必须战胜颉利和突利,必须打断他们的嵴梁,让所有人都知道,杨政道即便是在颉利的支持下立了国,也是个消化。”

    这中原,我李氏能拿下,也能守住。

    尔等宵小最好乖乖的爬着,莫要做挑梁的小丑。

    这是李世民所表达的态度。

    也是大唐随后对一切心怀叵测,以及一切心思不定,不认可大唐统治的人所要表达的态度。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你有千般诡计,万般谋划,也得乖乖的俯首。

    “颉利如今人在何处,在进入到庆州以后,又是如何分兵的?”

    李世民盯向咥达问。

    咥达听了一大堆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听懂的话,脑子有些迷湖的道:“颉……大可汗如今身在怀安。

    在进入庆州以后,大可汗兵分三路,一路由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小可汗,以及大酋康苏蜜率领,共计八万余人,赶往了绥州。

    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共计九万人,坐镇怀安,

    一路由叠罗支特勒率领,共计四万人,分别攻打庆州的马岭、白马、华池,我和我的族人就归叠罗支特勒统领。”

    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是突厥始毕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在位的时候,将他封到了大唐的西北,称沙钵罗设。

    历史上突利和颉利闹掰了以后,就投奔了阿史那苏尼失,颉利也因此封了阿史那苏尼失为小可汗。

    只不过,现在突利自立了门户,阿史那苏尼失没有因为突利的加入而让颉利赶到威胁,所以并没有被封为小可汗。

    康苏蜜是东突厥的一个部族的头人,也是颉利手下的心腹大臣之一。

    叠罗支是颉利的儿子,算得上是颉利的众多儿子中比较出色的一个。

    历史上在颉利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虏后,一同被俘,并且被押送到了长安,跟颉利一起开启了为李世民唱歌跳舞,做优伶的生涯。

    对啊,东突厥王族的克星张宝相呢?!

    历史上李靖把颉利打的是哭爹喊娘,狼狈逃窜,可愣是抓不到颉利,以及一众突厥贵族,结果让张宝相捡了一个大便宜。

    一下子就夺得了平灭东突厥的一大功劳。

    有道是人定不如天定。

    李靖就算是再厉害,也赶不上这个老天都照顾的幸运的家伙。

    要是把这个家伙调来,会不会再抓一次颉利?

    如果抓住了颉利,那么此战就算是结束了,大唐短时间内也可以安心发展了。

    “那个……”

    李元吉刚开口。

    李世民就皱着眉头道:“这么说,颉利麾下还有二十一万人?”

    咥达迟疑了一下,有些尴尬的道:“不到二十万了……”

    有一万多人刚刚被大唐给收拾了,就是他们。

    李元吉一听他们说起这个,寻找张宝相的心思就澹了。

    颉利麾下还有二十万大军呢,张宝相除非是刘秀那种位面之子、大魔法师,不然就算运气再好,也抓不到颉利。

    所以还是别搞玄学了,踏踏实实的跟颉利正面一战就好了。

第0669章 唐突之战(十八)

    “不到二十万……那也跟二十万没差别。”

    李世民感慨了一句,说到此处,看向韩良道:“你带着他们去河北道见柴绍,让柴绍带着他们去征讨李艺,顺便告诉李孝恭,三个月之内必须拿下李艺,如果拿不下李艺,就让他们回家养老吧。”

    一个李艺而已,就算是再强,也不该拖着大唐三四位统帅,十数位能力出众的武将,以及上百位在大唐排得上号的校尉。

    这样的阵容,打突厥都够了,更别提打李艺一个一州之主了。

    三个月之内要是拿不下李艺,那就是他们在出工,但却没出力,必须得教训。

    韩良听到这话,愕然的瞪着眼,不知道是该听还是不该听。

    毕竟,李世民已经被褫夺了所有的官爵,如今只是一个庶民,已经没有资格命令大唐的任何一个官员了。

    虽然李元吉临时任命了李世民为行军总管,可也只是口头上的任命而已,并没有相关的官方文书,所以李元吉在的时候李世民还能狐假虎威,李元吉要是不再了,李世民谁也命令不了。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李元吉就在边上,李世民的命令他听了,对他和李世民都没好处。

    可是他不听的话,李世民已经下令了,他不做任何回应的话,容易让李世民下不来台。

    李世民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韩良回应,回头看了一眼后,就看到韩良一脸尴尬的站在那儿,时不时的瞥瞥他,瞥瞥李元吉。

    李元吉则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李世民干咳了一声,道:“元吉,你下命令吧。”

    李元吉缓缓的策马上前,并且还比李世民多往前了一个马头,似笑非笑的道:“下什么命令,给谁下命令,你不是已经下命令了吗?”

    李世民眼皮子微微跳动了一下,有些懊恼的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计较这个?”

    李元吉笑着感慨道:“我要是不计较这个的话,你就要骑到我头上了。”

    李世民恼怒的道:“我从没有这么想过……”

    李元吉呵呵笑道:“你今天命令韩良,明天命令陈叔达,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让军中上下全听你的命令,到时候你就可以越过我,利用军中的所有人帮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到时候你想骑到我头上,甚至趁机拿下我,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世民脸一黑,咬着后槽牙道:“你想多了……”

    李建成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凑上前道:“元吉根本就没想多,你就是这么想的,也准备这么做。”

    李世民恶狠狠的瞪了李建成一眼。

    李建成仰起头,一副‘你奈我何’的神情。

    李元吉瞥瞥李建成,又看看李世民道:“好了,等此次战事结束以后,二哥你就继续待在安礼门上反省吧。

    原本我还准备等此次战事结束以后,让你和嫂嫂她们团聚,看来已经没必要了。”

    李世民惊愕的瞪起眼,一副‘你怎么可以这样’的神情。

    李元吉没有再搭理李世民,看向咥达道:“你是突厥人,我们随后又要跟突厥二十万精兵作战,为了避免你临场反水,或者在关键的时候在背后捅我们一刀,我准备将你派往河北道,去帮助我大唐的霍国公柴绍去作战。

    你要是表现的够好,作战够卖力,我就在大战结束以后,在燕州外划拨一片地方,给你们做栖息之地。

    你要是够聪明,可以在赶往河北道的途中,派人去联系你的族人,让他们趁着颉利和突利都不在的情况下,悄悄的迁往燕州。

    要是能鼓动其他不愿意留在突厥的部族跟着你们的族人一起迁往燕州的话,那这些人我都会交给你管辖。”

    咥达所在的踏实力部从西突厥叛逃到东突厥,不可能只带了控弦之士,肯定还带了族中的老弱妇孺,以及牛羊和马匹。

    这些可都是能让踏实力部一直依附于大唐的人质和根基,到了大唐以后,那些牛羊和马匹也会成为大唐的财富。

    所以咥达要是能趁着颉利和突利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将她们全部迁移到燕州,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鼓动那些同样从西突厥叛逃到东突厥的部族一起迁移到燕州,并且依附大唐,那就更妙了。

    大唐以后征讨突厥的时候,不仅能多一支生力军,还能多出一大群帮大唐牧马放羊的人。

    更重要的是,此消彼长之下,大唐会变得更强大,而突厥会持续衰弱。

    只要待依附到大唐的突厥人好点,并且将他们的好生活宣扬出去,那些在统叶护和颉利的压榨下活不下去的小部族,一定会叛逃出突厥,逃往燕州的。

    毕竟,西突厥的王族分支都背叛了西突厥,逃出了西突厥,东突厥的小可汗突利也背叛了大可汗颉利,那些被压榨的活不下去的小部族,没有理由不逃。

    而统叶护比颉利贪,颉利比大唐贪,那些小部族该逃往何处,不言而喻。

    咥达被这突然而来的幸福砸的晕晕乎乎的,将他刚刚看出的大唐王爵之间似乎不合的想法快速的甩出了脑海,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神情磕巴道:“您……您愿意让我派人回去联络我的族人?还愿意给我的族人栖息之地?

    还愿意接纳那些无处可去的小部族,并且愿意将他们交给我统领?”

    李元吉笑着道:“那是自然……”

    咥达又激动又警惕的单手锤胸,恭敬的道:“我尊贵的王,您最忠诚的仆人咥达,能知道您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吗?

    据我所知,大唐并不是一个康慨的国家。”

    李元吉乐呵呵的笑道:“大唐确实不是一个康慨的国家,因为大唐不允许任何外敌侵入大唐,也不允许任何外人侵占大唐的每一分土地。

    但是,我的仆人,你已经投靠了大唐,并且向我大唐证明了你的英勇,只要你再向我大唐证明你的忠诚,我大唐就可以完全的接纳你和你的族人,将你们当成自己人。”

    说到此处,李元吉感慨着道:“不瞒你说,我大唐虽然富有四海,可丁口不旺,仅有一百五六十万户人,也就是相当于你们突厥的一百五六十万帐。

    这么点人,根本不足以在我大唐广阔的疆域上种田采桑,牧马放羊。

    所以你和你的族人要是愿意效忠于我大唐,成为我大唐的子民,我大唐必定会在你们最喜好的地方,为你们划拨一大片草场。”

    咥达起初的时候还将信将疑,充满了警惕,听完李元吉一席话以后,脸上的警惕瞬间没了,心头的警惕估计也放下了,取而代之的是难掩的激动。

    大唐有一百五十六万户丁口是什么概念,他不懂,但是说是一百五六十万帐,他就懂了。

    大唐有多大,他在西域的时候略有耳闻,在他快速的将一百五六十万帐的人分别分配到大唐一些区域以后,他发现大唐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人去耕种,也没有人去牧马放羊。

    大唐有足够的草场划给他和他的族人,所以李元吉不是在骗他。

    咥达激动至于,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在如同叩拜西域的神佛一样的叩拜完了李元吉,并且匍匐着上前亲吻了李元吉的靴子以后,激动的道:“我尊贵的王,感谢您的康慨,感谢您怜悯您的仆人们,您的仆人们必将向您献上最诚挚的忠诚。”

    李元吉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正准备拉开咥达的宇文宝摆摆手,继续笑着道:“我的仆人,我已经向你展示了我的康慨,剩下的就是你向我展示你的忠诚了。”

    咥达缓缓的爬起身,虔诚的单手锤胸道:“我尊贵的王,请您驱使,您的仆人必将帮您战胜您所有的敌人。”

    李元吉再次点点头,示意韩良上前。

    韩良这下不犹豫了,快速的凑上前。

    “带他们去河北道,让沿途的各个衙门供应好他们的粮草,千万不能饿着他们,到了河北道以后,让柴绍给他们配备一些像样的兵甲。

    具体配备什么兵甲,不需要我说,你和柴绍应该清楚。”

    李元吉说到此处,又看向咥达道:“我的仆人,你们只要足够忠诚,我和我麾下将士们穿戴的兵甲,以后也能给你们。”

    相比起草原上简陋的皮甲,以及做工粗糙的不能再粗糙的铁甲,大唐的皮甲和铁甲简直精良的不像话。

    咥达光是看着就想流口水了,更别提穿上了。

    所以更激动了。

    为了让咥达知道,自己许诺过的东西一定会兑现,李元吉还命宇文宝当场找了一个身形跟咥达差不多的将士,让他脱下了铁甲,赐给了咥达。

    咥达如获至宝,在如同接纳最美的女子一般的接受了铁甲以后,小心翼翼的抚摸着,并且恨不得现在就穿上铁甲,去战场上为李元吉作战,向李元吉展示他的忠诚。

    在两个将士的伺候下,束手束脚的穿上铁甲以后,就迫不及待的回去跟自己的族人炫耀了。

    没过多久以后,俘虏们就传出了阵阵欢呼声。

    至于说他们的族人死在了之前的战场上,他们跟大唐还有仇,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在西域的智者,以及西域宗教的影响下,他们早已不在乎生死了,只在乎他们是不是能有一个富饶的栖息地,他们的首领是否康慨。

    大唐的康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已经忘记了跟大唐之间的仇恨,并且开始考虑起了如何向大唐的齐王殿下展示他们的忠诚。

第0670章 唐突之战(十九)

    宇文宝对此很不理解,总觉得这些人太没节操了。

    前一刻还在为突厥奋战,后一刻就开始为大唐欢呼了。

    他们的族人,他们的兄弟,甚至他们的父亲,有可能还在战场上躺着呢,可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

    “不理解?”

    李元吉瞧着宇文宝送完咥达以后,一脸懵的神情,笑着问。

    宇文宝认真的点了点头。

    李元吉笑着道:“不理解就对了,因为你如果理解了,你就不是唐人,而是突厥人了。”

    宇文宝更懵了,下意识的道:“这些人可靠吗?”

    “可靠是可靠,因为突厥人并没有我们唐人那么多心眼,什么都浮于表面,他们现在表现的是什么样子的,心里就是怎么想的。

    但你家殿下如果兑现不了给他们的承诺,那他们就一定会跟你家殿下翻脸的。”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哼哼着插话,似乎在发泄李元吉剥夺了他跟家人团聚的机会的不满,也似乎在鄙夷李元吉给咥达的各种承诺。

    越苦、越穷、越没文化的地方的人,就越认死理。

    对于大唐而言,西域毫无疑问是一个很苦、很穷、很没文化的地方,所有西域人更认死理。

    认到什么地步了呢?

    认到了一口唾沫一个钉的地步。

    所以对他们说过的所有话,做出的所有承诺,都必须遵循。

    如果不遵循,那他们就会以你背叛了他们为由,毫不犹豫的背叛你。

    所以在他们向大唐证明了他们的忠诚以后,大唐就必须接纳他们,并且将许诺给他们的所有好处给他们。

    在李世民看来,李元吉给的太多了,而且还是一次性给的,这就断绝了反悔的机会,也断绝了一点一点收服其心的机会。

    毕竟,收服人心这种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点一点的赏赐,一点一点的给好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驱使着他们去做任何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是一个合格的过程。

    一次性把好处全给他们了,等他们消化完了,并且得不到新的好处了,那他们就会开始阳奉阴违,开始在做事之前主动讨要好处。

    时间长了,等他们的贪婪之心变大了,胃口也跟着变大了,大唐满足不了他们了,他们还是会背叛。

    甚至会变成一头大唐亲自养的,会反噬大唐的勐虎。

    所以李世民觉得李元吉这件事干的很糙,也很没水平。

    李元吉通过李世民的话,以及李世民的神情,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但却没多说什么。

    李世民只看到了他给咥达,以及咥达的族人许诺了许多好处,但却没看到他需要咥达和咥达的族人证明他们的忠诚。

    这种唯心的东西,真要是计较起来,是没有上限的。

    所以他可以在咥达和咥达的族人帮他打了几场胜仗以后,认可他们的忠诚,也可以在咥达和咥达的族人们全死光了以后,再认可他们的忠诚。

    具体怎么样算是忠诚,是他说了算的。

    所以他可以凭借着这一点,牢牢的掌控住咥达和咥达的族人。

    这就跟西域各个宗教的代言人们论虔诚是一样的。

    怎么样的虔诚才算是虔诚,全凭他们一张嘴说了算。

    他们可以说献上了一束花的人是神佛最虔诚的信徒,也可以说献上全家人性命的人是神佛最虔诚的信徒。

    具体虔不虔诚,全在他们一念之间。

    他们也借此忽悠了西域人足足一千多年,直至信息发达的后世,还有一些人被他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所以后世破除封建迷信,绝对算得上是一桩聪明又睿智的壮举。

    就是被坏人给利用了,做了不少祸害人的事。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打?”

    韩良在带着三千甲士,以及一帮子已经开始憧憬新生活的突厥人离开了以后,李元吉命令宇文宝带了一部分人去解马岭城之围,然后命令剩下的人在原地扎营,同时打扫战场。

    在中军大帐立好了以后,李元吉邀请李建成和李世民坐下,盯着李世民问。

    李世民懒散的坐在帐篷内的一角,用裘皮裹着自己,哼了一声道:“你都不准我见你嫂嫂和侄儿了,我为什么要帮你啊?

    你去问你刚收服的虔诚的仆人去好了。”

    说到此处,李世民一脸鄙夷的道:“还我尊贵的王,我的仆人,他不怕恶心,你也不怕恶心……”

    李元吉有些无语的道:“你这是嫉妒吧?”

    李世民嘴硬的呵呵笑道:“我会嫉妒?!”

    李元吉也跟着呵呵笑道:“可我看你听人家吹捧的时候,听的挺开心的啊?现在人家开始吹捧我了,你又不开心了。你这不是嫉妒是什么?”

    李世民刚毅的脸上多出了一丝羞红,恼羞成怒的辩解道:“我会嫉妒你?我领兵征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的时候,被他们所有人吹捧,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匍匐在我面前亲我的靴子,我都没搭理。

    我会嫉妒你?”

    说到此处,李世民又讥讽的道:“我要是记得没错,我领兵征讨刘武周的时候,你正被刘武周麾下的宋金刚打的躲在被窝里哭吧?

    你在我招降了尉迟恭以后,一个劲的找他比试槊技,一个劲的找他麻烦,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尉迟恭最初是在刘武周帐下的宋金刚麾下为将,李世民击溃宋金刚的时候,尉迟恭主动带着麾下的四千多兵马到唐营投降,这才被李世民纳入帐下,归顺了大唐。

    尉迟恭在宋金刚麾下效力的时候,打的最出名的一场仗就是兵进并州。

    也就是李元吉的前身守并州的那会儿。

    前身被打的抱头鼠窜,这才跟尉迟恭结下了梁子,然后不顾身份去找尉迟恭比槊,目的是为了找回场子,结果场子没找回来,还把面子给丢了。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因为前身和尉迟恭在并州的战场上结下了梁子,那前身还不至于不顾身份的去找尉迟恭比试。

    真正促使前身不顾身份的去找尉迟恭比试的原因,是李世民。

    前身在守并州的时候,尉迟恭各种勐,各种压着前身打,打的前身丢了并州都逃了,结果李世民一到,才刚刚发力,尉迟恭就麻熘了投了。

    这让前身很没面子,前身才不顾一切的去找尉迟恭麻烦。

    前身丢的人,李元吉得帮忙找回来,不然以后他就没办法在李世民面前抬起头做人了,所以李元吉看着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来了一句,“我一个劲的找尉迟恭麻烦?他也配?你现在把他叫来,我再跟他战一场,让你看看他有没有资格被我找麻烦。”

    李世民一下子被怼的说不出话了,只能怒目相向。

    现在把尉迟恭叫来跟李元吉打,那不是找死嘛。

    先不说尉迟恭现在还瘫着,就算没瘫,那也不是李元吉的对手。

    在此前的征讨刘黑闼的战事中,尉迟恭又不是没跟李元吉较量过,被李元吉一下子打的断了好几根骨头,在床榻上躺了一百多天才起来。

    在此前的宫中政变中,又跟李元吉较量了一场,被打到现在都没起来。

    再跟李元吉打,那就是真找死了。

    毕竟,这种事情再一再二不再三,再让尉迟恭跟李元吉较量一场,李元吉就得下死手了。

    毕竟,李元吉现在是大唐最具权势的王,王的威严不容挑衅,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李元吉一定会在第三次跟尉迟恭的较量中弄死尉迟恭。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毫不怀疑。

    因为李元吉已经弄死了他手底下的王君廓、张士贵,以及高士廉了。

    柴绍、程咬金、秦琼、尉迟恭、李君羡等人也都被打成残废了。

    所以李元吉绝对下得了死手。

    “说到底你还是嫉妒我。”

    李元吉见李世民偃旗息鼓,歇菜了,乘胜追击。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瞪了瞪眼,没说话。

    李元吉继续道:“你以后嫉妒我的日子还长着呢。你要是不想被我天天刺激,就赶紧说接下来怎么办。”

    李世民依旧没说话,开始使起性子了。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道:“你这不是在帮我,而是在帮我李氏,帮你自己,以及嫂嫂和侄儿他们。

    你要是不出手,那我就只能让其他人出手了。

    其他人能不能将突厥人牢牢的挡在庆州,能不能在庆州击溃突厥人,谁也不知道。

    万一其他人失手了,那突厥人势必会兵临长安。

    咥达的话你也听到了,杨政道也跟在颉利身边,杨政道要什么,你心里应该清楚。”

    杨政道身为前隋的余孽,能要什么?

    要的自然是复国,要的自然是大唐的江山。

    一旦颉利带着突厥人兵临长安,并且有拿下长安的可能的话,那就没有那么容易退去了,也不会再想是以前一样劫掠一票就走了。

    他一定会在杨政道的蛊惑下,拿下关中全境,然后扶持杨政道上位,做儿皇帝。

    相比起对突厥态度强硬,逼迫突厥上贡称臣的李渊,颉利明显会更喜欢对突厥态度谦卑,向突厥上贡称臣的杨政道。

    所以,大唐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让颉利兵临长安,不然麻烦就大了。

第0671章 唐突之战(二十)

    李世民终究还是被说服了,因为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偌大的江山毁于一旦,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杨政道站在李氏所有人的骸骨上复国。

    所以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道:“眼下马岭之围既然已经解了,那就调侯君集北上,汇同我们一起征讨白马和华池两县,然后兵进怀安。”

    颉利在怀安坐镇,又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有儿子叠罗支领着南下,再加上他派遣了大量的兵马去了绥州,正在企图打开第二道进出大唐的门户,那就说明短时间内他不会大举南下。

    所以将颉利派下来的少量兵马击溃,并且兵进怀安,不会受到太多的阻拦。

    “那我们最终要在怀安跟颉利一战?”

    李元吉见李世民被说服了,并且开始做进一步的部署,猜测到李世民的用意以后,忍不住问。

    李世民斜着眼,心不甘情不愿的道:“这是颉利选的,又不是我们选的,你问我做什么。”

    李元吉碰了个软钉子,现在又需要李世民帮他出力,所以就没有还嘴,只是若有所思的道:“那我们这些兵马,再加上从长安城内调来的十二卫兵马,够吗?”

    李世民哼哼着道:“兵马是够了,但是领兵的人却不够。”

    秦王府的一众武将,如今不是废了,就是被圈禁着,亦或者被盯着,没几个能用的了。

    朝廷的一众武将,如今绝大多数被派去了河北道和太原府,齐王府的武将也是如此。

    原太子宫里根本就没有几个能用的武将,所以这里的近四万人马,加上十二卫的数万兵马,兵马是够了,但没有足够的先锋将军。

    总不能指望那几个挂着十二卫大将军名头,却没有多少能力的王叔和王兄们上战场吧?

    那样的话,还不如让他们麾下的左右将军和校尉们代替他们呢。

    “我不是说了嘛,我可以为先锋,另外侯君集也可以独领一支大军,宇文宝也堪一用。”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道。

    李世民讥笑道:“宇文宝,也堪一用?呵!”

    李元吉从李世民的神情和言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讥讽,可惜宇文宝感受不到,不过,就算宇文宝也感受到了,也不会还嘴,更不会为自己辩解。

    宇文宝的极限就是领兵守一个关口,又或者是处理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战事。

    让他去领兵跟突厥人正面抗衡,他根本做不到,因为他不懂军阵上的协调和变化。

    而正面战场上,最考验的就是这个。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了将突厥人拦在庆州,不让突厥人继续南下了,那么留守在长安城的谢叔方就能调过来,留守在函谷关的权旭也能调过来。”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继续道。

    李世民愣了愣,又点头又摇头的道:“谢叔方此人倒可一用,但是权旭嘛,我不太了解,听他的堂兄说,他是有些能耐,但我从没有见他施展过。

    所以我不会把这么重要的战事交到他手里的。”

    用人就得了解,不了解的人即便是能耐再大也不用,这似乎很符合上位者用人的特点,但李元吉总觉得李世民这么说没有这么简单,当即盯着李世民没好气的道:“所以你到底想用谁?”

    李世民既然觉得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那说明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人人选。

    果然,听到这话,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开口道:“不如调宇文士及、长孙顺德他们过来吧?如果可以的话,将辅机和玄龄也一并调过来吧。”

    李元吉嘴角抽搐了一下,李世民所说的四个人中,四个都是李世民的党羽,其中有两个还是跟李世民沾亲带故的,还有三个是李世民的死忠党。

    李世民这那是在趁机举荐贤能啊,李世民这是想趁机搞事情。

    “二哥啊,事到如今,你还要跟我耍心眼吗?”

    李元吉感叹着问。

    李世民瞪着眼道:“谁跟你耍心眼了,宇文士及是跟我亲近,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是跟我沾亲带故,可他们的能力在大唐都是数一数二的。

    宇文士及虽然很少涉足战场,但他对兵法谋略的熟悉,不输给大哥和你。

    长孙顺德虽然这些年一直被父亲当成使臣使用,但他对兵法谋略上的了解,也远胜许多人。

    至于长孙无忌,他跟着我征战沙场多年,屡立战功,他的能力也母庸置疑。

    有他们帮忙,我对付起突厥人来会更得心应手。

    你总不可能因为他们跟我有旧,就故意装作看不见他们的能力,放着他们不用吧。”

    李元吉撇撇嘴道:“二哥还真是能拿大义压人啊。我承认,你说的这些都是对的,但你想耍心眼的心思也是真的。

    我可以退一步,调宇文士及和长孙顺德过来帮忙,但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你想都不要想。”

    相比起宇文士及和长孙顺德,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危害性明显更大,对李世民也更忠心。

    他们要是到了庆州的战场上,百分之百会帮李世民去谋划一些事情。

    这种事情甚至都不用李世民去交代,也不需要李世民背地里去跟他们说什么,他们就会立马谋划起来。

    所以说什么也不能调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过来。

    “辅机和玄龄远比宇文士及和长孙顺德更有能力,也比他们更能帮到我!”

    李世民加重了语气说着。

    李元吉呵呵笑道:“二哥要是执意要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话,那我就只能送给二哥两具尸体了。”

    说着,还跃跃欲试的看着李世民。

    只要李世民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要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过来帮忙,那么他一定会派人回去宰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让人将他们的头带过来给李世民。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固然是青史留名的大才,但一旦危害到大唐的安定,成为了祸乱大唐的根源的话,那他不介意杀之而后快。

    有能力的大才,大唐多的是,离开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大唐照样转。

    所以他没必要因为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是大才,有能力,就忽略他们的威胁。

    如果他们的威胁超过了他们的能力,以及能给大唐带来的好处的时候,那就必杀之。

    “你!”

    李世民被气的直瞪眼,但却没有再说一句调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过来的话。

    “那就先破白马,再破华池,等到宇文士及、长孙顺德、谢叔方他们到了,再兵进怀安吧。”

    李世民气休休的说了一句,甩起了袖子离开了中军大帐。

    负责看守他的人紧紧的跟了出去。

    在中军大帐内就剩下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个人的时候,李建成忍不住问道:“那我做什么?”

    李元吉好笑的道:“你能做什么?”

    李建成一下子不知道说啥好了,最后跟李世民一样,也气的直瞪眼。

    “那我就看着,看着你们如何葬送了我李唐的江山!”

    李建成气急败坏的喊了一句话,也离开了。

    李元吉摇摇头一笑,并没有把李建成的话放在心上。

    颉利而已,又不是始毕和处罗,也不是松赞干布,还威胁不到大唐的统治。

    颉利只是一只空有实力的野兽而已,只想着从大唐身上咬一块肉,也只想着从大唐身上占各种便宜。

    不像是始毕、处罗,以及松赞干布,那才是有实力,有智慧,有真的想侵入大唐,将大唐一部分疆域据为己有,甚至将大唐变成附属国的人。

    可惜,他们中间的两个死的太早,还没开始经略中原的时候,就已经没了。

    一个又生的太晚,等他成长起来的时候,大唐已经雄据中原,并且拔剑四顾了。

    所以大唐注定了会强大,突厥也注定了会在颉利的统领下逐渐的走向败亡。

    所以大唐这一战即便是输了,只要长安不失,一样会继续壮大下去,最后变得强大到无可匹敌。

    而突厥即便是赢了,恐怕在兵至宁州的时候,就没有余力前进了。

    毕竟,依照时间推算,李靖这会儿已经跟安兴贵、马三宝赶到东突厥的王庭了,已经开始捅颉利的腚眼了。

    颉利要是不在乎王庭的安危的话,倒是可以继续打下去。

    可颉利能不在乎吗?

    即便是颉利不在乎,突利、阿史那苏尼失、康苏蜜也会不在乎吗?

    突厥终究是一个多部族联合起来成立的政权,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

    所以当各部族的头人,也就是大酋开始心思浮动的时候。

    即便是突厥的可汗,也没办法再继续统领着他们作战了。

    此前在苇泽关战场上的时候,突利就可以因为个人的得失,以及跟颉利之间的成见舍弃颉利而走。

    随后在怀安战场上的时候,突利、阿史那苏尼失、康苏蜜,以及其他各部的大酋,也可以因为个人的得失,舍弃颉利而走。

    这也是突厥注定无法战胜大唐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在没办法中央集权,在没办法把力量团结起来往一处使的情况下,突厥注定了战胜不了可以中央集权,并且把所有力量团结起来往一处使的大唐。

第0672章 唐突之战(二十一)

    傍晚的时候。

    宇文宝带人终结了马岭城的战事,俘获了咥达留在马岭城的两千多仆从军,以及一千多奴隶,还有一万多从怀安到马岭城路上劫掠到的百姓,并且带着马岭县县尉马征赶到了中军大帐,汇报了战果,以及庆州百姓在被突厥人劫掠以后的种种遭遇。

    在听到了突厥人将庆州的百姓用绳子串成一串,托在马后赶路;在听到了突厥人欺辱了无数庆州百姓的妻女,并且在欺辱了以后,杀而烹尸的时候。

    李元吉第一次痛恨起了突厥人,就像是痛恨倭国人一样的痛恨突厥人。

    李元吉也是第一次觉得,他对咥达等人太仁慈了。

    他之前还想着,只要咥达等人表现的好,并且为大唐出死力的话,他不介意效彷历史上的李世民,去收编咥达,从优待之,亦或者扶持咥达,在草原上做一个受大唐掌控的可汗。

    现在,他没这个心思了,他只想将咥达和咥达的族人用到死。

    就像是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对待倭国人一样的对待他们。

    “你……受苦了!”

    看着满脸风霜,嘴巴、耳朵、双手都被冻的裂开了,身上还有几处箭伤的马征单膝跪地向自己施礼的时候,李元吉不知道该如何去夸赞马征的忠勇,又该如何去批评马征留土不留人的愚蠢,最后只能来了这么一句。

    而这一句,足以顶过千言万语。

    马征也不知道是被感动到了,还是被触及到了内心深处最酸楚的地方,呜呜呜的就哭了。

    等到仰起头的时候,早已泪流满面。

    “臣……终究还是没有守住马岭城外的百姓,臣愧对马岭的百姓,愧对大唐啊。”

    马征痛苦着哀嚎。

    李元吉有些心酸的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以不到三千人的兵力,抵御一万多突厥人的侵犯,固守马岭城数日,已经做的比天底下绝大多数县尉强了。

    你麾下的将士、衙役、乡勇,我会让人以军中的礼节安葬,并且派人给他们的家人一大笔抚恤。

    你和剩余的乡勇,我也会论功行赏,并且将你们全部编入到庆州的都督府,让你们成为真正的将士。”

    在大唐,尤其是初期的大唐,地方军方衙门,也就是都督府的权力很大,远在地方的刺史府等各个衙门之上。

    所以从县衙,调到都督府,即便是平调,也算是高升了。

    乡勇们被编入都督府,就算是有了正式的身份,都督府的人会给他们准备好他们所需的兵甲,参加战事,或者剿匪工作的时候,也会免除他们一部分徭役。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战场上所获的敌人首级,也会依照军功给他们行赏,并且还能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升官。

    从一个小兵升到什长、队正、旅帅在大唐不是梦。

    如果运气好,像是张宝相一样,在战场上捉一个敌军首领,或者是敌国国主,封侯拜爵也不是梦。

    当然的,像是张宝相一样好运气的人,在大唐实在是太少了。

    从一个小兵升到公卿王侯的也几乎没有。

    马上封侯之类的事情,也就是拿出来骗一骗什么也不懂的热血青年,让他们更卖力的为朝廷效力。

    朝廷是说什么也不会把公侯之类的爵位授予给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甚至不懂兵法谋略的人的。

    而在大唐,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大唐,公侯之类的爵位,也是被世家大户,又或者官宦人家所垄断的。

    被传言称是打铁的出身的尉迟恭,人家祖上世代官宦。

    有着相当传奇的经历的薛仁贵,人家也是河东薛氏出身,祖上还是北魏的名将薛安都。

    所以除非运气好到爆棚,像是张宝相一样,不然马上封侯的可能性极低。

    但是伯、子、男、勋一类的爵位,倒是可以某一某。

    这对那些寒门,以及平头老百姓而言,已经算是一种阶级上的跨越了。

    当然了,寒门那是重新恢复阶级,平头老百姓是真的上升阶级。还是有着区别的。

    寒门寒门,你得有门第才行。

    如果连门第也没有,那都不算是寒门。

    像是将乡勇们编入到府兵当中,就像是给了他们一个由官方背书的巨大门第,他们会获得相当明确的晋升途径,他们所获的军功也就有了用处。

    如果让他们以乡勇的身份去兑换军功的话,那除了能兑换一些钱财,以及一部分朝廷下发的赏赐外,其他的什么也得不到。

    想要累积军功去做官,根本不可能。

    你连正式的身份都没有,谁给你累积军功,又凭什么给你累积军功?

    如果是个人都能拿着突厥人的脑袋到衙门里换取军功,并且累积军功的话,那商贾们早就凭借着自己手里的财力,让自己成为勋贵了。

    毕竟,商贾们如果用巨金悬赏突厥人的脑袋的话,有的是人将突厥人的脑袋送到他们面前。

    说不定还会因此衍生出去突厥专门狩猎突厥人的赏金猎人。

    马征很清楚李元吉的这番话意味着什么,当即感激涕零的拜谢道:“臣代马岭的一众乡勇,叩谢殿下厚爱。”

    此次马岭的将士、衙役、乡勇们,杀的突厥人还不少。

    已经死了的人,已经没办法去顾及了,但是活着的人,平均一个人能分到两三颗人头。

    两三颗人头,足以让他们在进入到府兵编制以后,获取一个不一样的身份。

    比如伍长什么的。

    往后再立几次军功,从伍长上升到队正的时候,就可以开启勋官十二转的模式。

    一转授武骑尉,视从七品。

    二转授云骑尉,视正七品。

    以此类推。

    最高十二转,授上柱国,视正二品。

    也就说一个人军功最高可达十二转,可受封为上柱国,达到正二品的品级。

    当然了,这跟小兵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小兵唯有达到军官的层次的时候,才能开启勋官十二转的模式。

    转是以上中下阵、上中下获来计算的。

    上阵上获,就是以少击多,并且战而胜之,就像是李世民虎牢关一战中的战绩一样,就可以获得五转军功。

    如果小兵也能开启勋官十二转模式的话,那这些年跟着李世民厮混了一大圈的玄甲军们,恐怕早就人人上护军了。

    而且勋官上升到一定的途径,没有充任一定的官职的话,也就上升不上去了。

    比如像是李思行,勋上护军,头上没有个大将军的头衔,就算再立下大功,也不可能封他为柱国。

    小兵别说是柱国了,上升到骁骑尉时就算是顶天了。

    没文化,也不会兵法谋略,更不会指挥一定的兵马作战的话,那就不会再升了。

    毕竟,上面的位置都是有数的,你大字都不识一个,朝廷哪敢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你。

    不过,即便如此,马岭的乡勇们能带着军功入都督府,起步就比一般的将士们高了。

    这对马岭的乡勇们绝对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不然,依照李渊立国的时候定下的百姓立功杀贼的奖励方式,乡勇们顶多也就是多十几亩地。

    而庆州的百姓们此次顾及会被突厥人祸祸的不轻,地方上多出来的地,还是会分给这些活下来的乡勇们。

    因为他们守土有功,并且是在没有责任的情况下被征召的,所以地方衙门会给予一定的赏赐。

    所以乡勇们再要十几亩地,其实也没啥太大作用。

    说不定还会浪费。

    因为庆州的百姓们被突厥人祸祸了,他们找不到人帮他们种地,仅凭着他们自己,还照顾不了那么多地。

    “行了,道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这是你们应得的。速速回去安抚乡里,让百姓们尽快迁往安定。

    随后我大唐可能会在庆州跟突厥人展开大战,到时候难免要在马岭等各地屯军。

    为了避免波及到百姓,必须将百姓尽快转移。”

    李元吉摆摆手,示意马征可以下去了。

    马征恭敬的一礼,退出了中军大帐。

    次日,一大早,马征和马岭的县令就开始一起游说着百姓往安定转移。

    一些百姓在经历了隋末乱世,以及突厥人入侵以后,对战争已经麻木了,说什么也不肯走。

    说什么祖宗埋在这里,根也在这里,死也要死在这里。

    最终还是马征和马岭县令一起生拉硬拽的把人拽走了。

    在此期间,并没有闹出什么民变,由此可见,马征和马岭县令在马岭还是有一些威信的。

    在侯君集接到命令,带着人赶到马岭的时候,马岭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李元吉自然而然的带人进驻了马岭,同时命人将侯君集召来一见。

    为了避免侯君集跟李世民见到了以后尴尬,所以特地让宇文宝带李世民去马岭大峡谷里看飞瀑去了。

    “臣侯君集,参见齐王殿下。”

    侯君集到了马岭城县衙以后,单膝跪地施礼。

    从他甲胃上的血迹看,他这一路走来并不平静。

    李元吉缓缓的点了点头,冷澹的问道:“在路上遇到伏击了?”

    侯君集果断摇头道:“没有,只是臣猜测殿下随后应该会在马岭,以及马岭以北跟突厥人作战,为了避免越过马岭的突厥人对我们造成什么阻碍,又或者突袭我们的辎重队伍,所以臣在来的路上,顺手将越过马岭的所有突厥人都给平了。”

    平心而论,侯君集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心也细致。

    他能通过一道调令,就判断出朝廷随后会在马岭,以及马岭以北跟突厥人作战,并且能想到解决所有越过马岭的突厥人,帮大唐铲除后患,确保马岭通往长安,以及马岭以南各处道路的畅通,就足以说明他的心很细致,也很有判断力。

    能想朝廷所想,并且还快速的给办到了,并且仅仅用了不到一天,这就说明他的能力是真的强。

    要知道从马岭到安定可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出了安定往北,多山路,要清理起突厥人来并不容易。

    他要是摸不清突厥人的具体动向,了解清楚每一支突厥人的兵力,突厥人光是往山里一躲,又或者示敌以弱,引蛇出洞,就足以让他头疼好几天的。

    所以他肯定是摸清楚了一切,了解清楚了一切,甚至提前做了一些布置,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所有越过马岭的突厥人。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大唐的将校跟着学习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4/ 第一时间欣赏满唐红最新章节! 作者:圣诞稻草人所写的《满唐红》为转载作品,满唐红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满唐红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满唐红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满唐红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满唐红介绍:
我看到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内犹抱琵琶半遮面,我看到万王之王李世民在两仪殿内被骂的像个龟孙,我看到隐太子李建成为了争皇位急的跳脚,我看到平阳公主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我看到罗士信勇冠三军,我看到秦叔宝技压群雄,我看到尉迟恭百分百空手夺马槊……
我看到了大唐所有的弄潮儿,他们也看到了我,还得听我的。
您问我是谁?
那您得看书,可劲儿看,看完记得收藏、投票、评论……打赏(嘿嘿嘿)。满唐红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满唐红,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满唐红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