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满唐红TXT下载满唐红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满唐红全文阅读

作者:圣诞稻草人     满唐红txt下载     满唐红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954章 赏功罚过

    李元吉笑嘻嘻的道:“承乾说的可不是什么胡言乱语,而是至理名言。他说的没错,这江山就应该是大哥这个嫡长子的,不是我等能窥视的。”

    李世民一下子急了,为李承乾辩解道:“他一介稚子懂什么江山传承的大事,他只是在别人引导下胡言乱语罢了,这你也要计较?

    你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叔父,如今大唐的监国亲王,就不能有点亲情,就不能有点肚量?”

    李元吉脸上的笑容一脸,眯起眼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脸色微微一变道:“是,我是没资格跟你讲亲情,可我能跟你讲肚量。”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澹然笑道:“我没肚量……”

    宰相肚子里能撑船,那是宰相的事,跟我一个亲王有什么关系。

    我一个亲王去学宰相有肚量,那不是拉低我的身份吗?

    李世民一下子被怼的没话讲了,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元吉。

    这个时代的人是要脸面的,一些人把脸面看的比性命还重要。

    李世民长这么大,估计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尤其是没见过这么有身份,还不要脸的人。

    所以他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所以你到底讲不讲?”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笑问。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道:“我讲,但我有个条件!”

    李元吉笑道:“你想让我将那个引导承乾说出这话,并且当众夸赞了承乾的那个家伙给处死?”

    李世民恶狠狠的道:“不是处死,而是五马分尸!”

    说到此处,李世民又咬紧了牙关道:“最好是千刀万剐!”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恨极了那个引导李承乾胡说八道的家伙。

    这件事的起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些李建成的残党,看他和李世民都不在长安城,李渊又有让李建成出来监国的打算,所以在教导李承乾等一众皇子龙孙学问的时候,故意用历史中的典故,引导李承乾说出了江山社稷应该由嫡长子继承之类的话。

    这件事传到了灵州以后,他是没怎么在意,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李渊想让李建成出来监国的目的,从头到尾都不是为了让李建成接替他的位置,而是想让李建成背黑锅。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笑道:“这下可以说了吧?”

    李世民瞪了瞪眼,哼了一声道:“那就招降吧。虽说招降了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以后就没办法帮我大唐解决各种问题了。

    但我大唐如今在各个战场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俘虏的突厥人也与日俱增。

    这些人必须得有人管理。

    让我大唐的官员直接去管理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很抵触,甚至暗地里还会杀官反叛。

    让阿史那思摩去做这件事的话,就没这些问题了。”

    李元吉点点头道:“不会影响我们后续的计划吗?”

    李世民思量了一下道:“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毕竟,我们后续的策略就是在突厥人当中扶持起一两个人,代替我大唐统领着突厥人去做我们的马前卒。

    如今提前做了,虽然会催生出一两个有可能会与我大唐为敌的家伙,但并不影响大局。

    而且从阿史那思摩对你我的态度看,他更亲近我大唐。

    只要你对他好一点,他应该不会与我大唐为敌。”

    李元吉点头道:“跟我想的差不多……”

    依照李世民最初的计划,是要等到突厥彻底被征服以后,再在突厥中挑选代言人,让其代替大唐掌控所有的突厥兵马,去做大唐的马前卒的。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在大唐彻底击溃了突厥以后,突厥才会彻底的臣服,在这种情况下,所挑选出来的人,对大唐的忠诚度会更高。

    因为那个时候突厥人的心都已经死了,愿意为大唐效力的,肯定会献出一部分忠心。

    不过,如果现在就让阿史那思摩当大唐的代言人的话,也不错。

    诚如李世民所言,从阿史那思摩的表现看,他更亲近大唐。

    他在突厥未灭之前就倒向了大唐,在突厥灭了以后,他会对大唐更忠诚。

    再结合历史上阿史那思摩倒向了大唐以后的所作所为看,让阿史那思摩做这个代言人很合适,反叛的几率很小。

    李世民听到这话,瞪着眼道:“你既然都已经想好了,为什么还要问我?”

    李元吉澹然道:“互相印证一下,有问题吗?”

    李世民又恶狠狠的瞪了两眼。

    有!

    但我不想说!

    李元吉当即对守在门外的赵成雍招了招手,吩咐道:“派人去跟阿史那思摩接触,让阿史那思摩准备向我大唐递交降书吧。

    等到阿史那思摩递交了降书以后,让他将族人以及家卷送来此处,我会将他们送往新平,并且会奏请我父亲改封他为新平郡王。”

    赵成雍应允了一声,退出了房内。

    李世民在赵成雍走后撇着嘴道:“你这是要让阿史那思摩纳质子,你觉得这控制的了阿史那思摩吗?”

    李元吉澹然笑道:“我没有让阿史那思摩纳质子的意思,我只是依照你所说的,好好的待他罢了。”

    李世民愣了愣,难以置信的道:“你让人家把家卷都送到你手里,由你掌控,还不是让人家纳质子?”

    李元吉笑眯眯的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李世民不知道阿史那思摩心中所想,又怎么可能知道阿史那思摩想要什么呢?

    结合历史上阿史那思摩的一生来看,阿史那思摩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被认可,被接纳。

    他希望有一个族群能接纳他,把他当成自己人。

    他也希望有一个人能认可他的能力,让他将所有的能力发挥出来。

    历史上李世民接纳了他,还让他将族人迁移到了河南道。

    他并没有把这当成是一

    件纳质子的事情,反而当成了是大唐接纳了他,所以他在归降了大唐以后,一直忠心耿耿的追随着李世民。

    李世民认可了他,对他委以重任,他就拼命的为大唐建功立业。

    李世民亲自为他吸脓毒,以诚相待,他就舍命相报。

    这就是阿史那思摩。

    一个明明身份高贵,有机会坐拥突厥的人,一生所追求的却是被认可,被接纳。

    这听上去很可笑,但却是一个可悲的事情。

    如果不是他的族群不愿意接纳他,不愿意认可他,总是把他当成外人,当成敌人提防着,他又怎么可能连突厥可汗的位置也不觊觎,卑微的去追求被认可、被接纳呢?

    如果突厥的启民可汗当时能够认可他、接纳他,或许他会成为最忠诚于突厥的死士。

    如果始毕、处罗、颉利三位突厥可汗中有一位认可他、接纳他,他又何必跑到大唐寻求认可和接纳呢?

    所以,不是他不忠诚于他的民族、国家,是他的民族和国家抛弃了他。

    他只能在其他民族、国家中获取认可和接纳。

    谁认可他,接纳他,他就忠诚于谁。

    李世民不知道其中的详情,气急败坏的讥笑道:“我还从没听说过纳质子是一件乐事!”

    李元吉瞥了李世民一眼道:“那是你孤陋寡闻……”

    不等李世民开口,李元吉又道:“如果我让新罗王献上一位质子,或者质女的话,你说他是会高兴呢,还是会悲伤?”

    李世民一瞬间被怼的没话讲了。

    如果让新罗王献上一位质子的话,新罗王大概会懵逼,因为他没有儿子。

    但如果让新罗王献上一位质女的话,新罗王估计会高高兴兴的给你送来,并且还是自带被褥,自带各种寝具的那种。

    如果你敢宠幸新罗王送来的质女的话,你信不信新罗王会举国欢庆?!

    送质女给大唐,并且让其跟大唐的皇族欢好,对新罗而言绝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因为这种事情一旦达成了,新罗就等于彻底抱上了大唐的大腿,就再也不用担心高句丽和百济对他们的觊觎了。

    如果质女能怀上大唐掌权者的一男半女,那新罗就彻底高枕无忧了。

    谁敢打我?!

    我背后可是大唐罩着的,很铁的那种!

    所以李世民说送质子对很多国邦来说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并不准确。

    “好了,闲话就别说了,继续说正事吧。我准备削去李世勣一百封户,厚赐此次征讨施火拔部建功的将士,你觉得如何?”

    见李世民彻底不说话了,李元吉说起了正事。

    李世勣突袭施火拔部,将施火拔部彻底荡平,按理来说是应该厚赐的。

    但他却违背了灵州的命令,所以必须惩罚。

    在李靖前去突袭颉利的时候,灵州这边给李世勣的命令是让李世勣去李神符那里帮李神符一把,可李世勣没去,反倒派了别人过去。

    虽说李世勣这么做事出有因,可违背了灵州的命令就是违背了灵州的命令,该惩罚就得惩罚,没什么道理可讲。

    至于说李世勣依令离开了中军,使得中军群龙无首,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那不是李世勣该考虑的。

    他不是大军的统帅,没资格操统帅那份心。

    真要是出了问题,那也是灵州的军令和李靖的军令产生了冲突的结果。

    错在灵州,李靖跑来灵州要个说法,灵州这边是该承认错误,还是该下发罪己文书,那是灵州这边和李靖的问题,跟李世勣没关系。

    所以李世勣错就是错了,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至于他在李靖那里有功,遵从了李靖的命令,李靖回头来帮他讨要说法,并且为他请功,到时候再赏赐他,那又是另一回事。

    虽说听起来有点像是脱裤子放屁,可军中的规矩就是这样子的,是非对错,不能一言决断,必须按照流程,一丝不苟的走下来。

    哪怕走到最后白费了很多功夫,也不能省任何一步。

    这么做的弊端虽然很大,但好处也是巨大的。

    它能堵住绝大多数的空子,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没有多少空子可以钻,也能让那些做了错事的人不存侥幸心理,更能避免许多功过相抵的事情出现。

    治军,赏功罚过四个字很重要,也是最基础的。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必须要分的清清楚楚。

    一旦分不清楚,混淆在了一起,那就很容易出现有失公允的事情,将士们闹起来了,那就是哗变。

    严重一点的,啸营给你看你信不信?!

第0955章 慕容顺和达延芒结波

    李世民对李世勣的感观比李靖要好,所以在听到这话以后,微微皱了皱眉头道:“为何不等李靖返回施火拔部的草场,为李世勣请功以后再处置李世勣呢?”

    李元吉笑道:“你是想让李世勣以功抵过?”

    李世民淡淡的道:“那也比现在只罚不赏要好。”

    李元吉继续笑道:“我就是要让李世勣记住,我的话他必须遵从,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允许他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李世民听到这话,蠕动了一下嘴唇,瞬间没声了。

    李元吉既然存心要给李世勣一个教训,那就不是他能干预的了。

    “你既然没什么意见,那我就派人去传话了。”

    说着,李元吉也不等李世民有所回应,就直接吩咐屈突寿带人去给李世勣传话。

    待到屈突寿走了以后,李元吉又接着道:“目前,吐谷浑两部中的慕容顺部在接到了我大唐招降文书以后,已经决定归顺我大唐,达延芒结波部则没有做任何回应,据房玄龄和于志宁说,达延芒结波更倾向于倒向西突厥,或者高山上的吐蕃。

    我已经命安修仁厉兵秣马,准备随时攻入吐谷浑,给达延芒结波一个教训了。”

    慕容顺和达延芒结波都是前吐谷浑可汗伏允的子嗣,号步萨钵可汗,其中慕容顺还是长子。

    而他们都是昔日鲜卑族的首领慕容吐谷浑的后裔。

    在伏允死后,慕容顺和达延芒结波谁也不服谁,两个人各自为政,一东一西分裂了吐谷浑,所以现如今的吐谷浑又分东吐谷浑和西吐谷浑。

    其中东吐谷浑由慕容顺统领,西吐谷浑由达延芒结波统领。

    历史上,东吐谷浑的慕容顺后来归顺了大唐,但在归顺大唐没多久以后就被部下所杀,后来由其子诺竭钵继位,被李世民册封为河源郡王,并且娶宗室女弘化公主为妻,其二子又分别娶了大唐的金城县主和金明县主,龙朔年间,受到吐蕃进犯,率部逃往凉州,后部众散于朔方、河东等地,史称退浑。

    所以说慕容顺会倒向大唐没什么好意外的,在他在跟弟弟的争权过程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占据吐谷浑的绝大多数势力,那么他就注定了会被弟弟压着打。

    而在弟弟亲近东西突厥,亲近吐蕃,并且积极的跟这三方势力建交的情况下,他能投靠,能仰仗的就只有大唐了。

    只是他弟弟嘛,明显是有点飘了。

    大唐如今已经将他的爸爸突厥按在地上打了,他还看不清楚形势,不归顺大唐,还想再西突厥和吐蕃之间跳来跳去,为西突厥和吐蕃做牛马,跟大唐作对,那就该教训。

    李世民听到这话,皱起眉头道:“以凉州的兵力,能拿下达延芒结波吗?据我所知,达延芒结波此人野心勃勃,还善于结交各种势力,不仅跟突厥的颉利交好,还跟西突厥的统叶护,以及吐蕃的囊日松赞关系莫逆。

    虽说如今颉利已经被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很难对我们形成威胁,更别提去驰援吐谷浑了,但西突厥和已经强盛起来的吐蕃却依然强大,他们要是突然出手干预我们征讨达延芒结波的战事的话,那我们很有可能会功败垂成。”

    李元吉失笑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想过,但我觉得统叶护也好,囊日松赞也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物,达延芒结波除非彻底的率部归降他们,成为他们的附属,不然他们不会出兵襄助。”

    李世民愣了一下,疑问道:“何以见得?”

    李元吉笑道:“达延芒结波的实力本就比慕容顺强可对?”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点了一下头。

    虽说慕容顺是慕容伏允的长子,可是他在吐谷浑人心中的威望远远没有达延芒结波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慕容伏允死后,只有一少部分吐谷浑的部族支持他,绝大多数的吐谷浑部族都支持着达延芒结波。

    他也是因为不甘心匍匐在弟弟的脚下,最终才分裂了吐谷浑的。

    如果他的实力跟达延芒结波势均力敌,甚至比达延芒结波强一线,那他何至于此呢?

    他完全可以先找一些由头拉拢住弟弟,或者稳住弟弟,然后再去慢慢的蚕食弟弟的势力,铲除异己。

    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那就说明他的实力不足以跟弟弟分庭抗争,更不足以用虚与委蛇等手段去跟弟弟争权夺利,想要活命,就只能分裂吐谷浑,跳出弟弟所掌控的‘战场’,去弟弟实力薄弱的地方跟弟弟争吐谷浑的归属。

    “所以呢?”

    李世民疑问。

    李元吉笑道:“达延芒结波的实力既然比慕容顺要强,又跟突厥、西突厥、吐蕃交好,如果能得到突厥、西突厥、吐蕃襄助的话,肯定能拿下慕容顺,可为何慕容顺如今活的好好的呢?”

    李世民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愣住了,良久以后才若有所思的道:“你是说达延芒结波嘴上说是跟突厥、西突厥、吐蕃交好,可实际上是在拿热脸贴人家的能屁股,人家根本就不在意他,更不会派兵襄助他?”

    李元吉点头道:“是的。”

    别的他不知道,但有两点他是很清楚的,吐蕃内部如今还没有统一,囊日松赞连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又怎么可能跑去襄助达延芒结波呢?

    估计他还想着让达延芒结波彻底的率部归顺吐蕃,帮助他去清理、统一其他吐蕃部族呢。

    西突厥那边虽然能腾出手来襄助达延芒结波,也有足够的兵力襄助达延芒结波。

    可西突厥的统叶护是什么人?

    贪得无厌的人。

    这种人不拿到足够的好处,你让他出兵帮你,根本不可能。

    而捅叶护又是一个极度贪婪的人,他连他自己的族人都不放过,都要压榨一圈,达延芒结波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估计他如今正吃着达延芒结波的孝敬,在心里大骂达延芒结波是煞笔呢。

    毕竟,达延芒结波主动凑上去送孝敬,人家收了啥也不干,他也不能拿人家怎么样,人家怎么可能不收,又怎么可能不在心里骂他是煞笔。

    当然了,国与国之间,势力与势力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事情。

    如果达延芒结波在吐谷浑生死存亡之际,肯舍弃一切,率部归降西突厥,成为统叶护的犬马,统叶护还是有一定的可能出兵帮他的。

    李元吉之所以如此笃定统叶护不会帮达延芒结波,不是因为达延芒结波舍弃不了一切,而是因为统叶护快死了。

    历史上统叶护具体是什么时候死的,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有相应的事件记载。

    那就是在突厥的薛延陀、回纥等部背叛出突厥的时候,统叶护就已经死了,也是因为如此,阿史那社尔在率部去追击薛延陀、回纥等部的时候,才能打下半个西突厥,成为了西突厥那边的都布可汗。

    如今薛延陀、回纥等部虽说提早的叛出了突厥,可并没有提早很多年。

    所以用他们叛出突厥的时间为节点推算的话,统叶护应该就是这两年死。

    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今年。

    因为大唐在和西突厥建交以后,唐俭亲自走了一趟西突厥,面见过统叶护,对统叶护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这位的人生可以称之为是西域的李隆基,他的人生走向几乎跟李隆基一模一样,前半生英明的不像话,用极快的速度就统一了西域,建立了西突厥的基业,并且将西突厥拧成了一块。

    后半生就沉迷于前半生的功业中了,开始坐享各种富贵了,也开始各种倒行逆施。

    这也使得历史上西突厥仅仅是辉煌了一瞬,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如今他倒行逆施,沉迷于酒色已经许多年了,不仅将西突厥内部弄的是天怒人怨,他自己的身子骨也被掏空了。

    据唐俭回来以后说,他的脸色已经开始泛黄,人也如同朽木,已经没办法再在马背上驰骋了,出入都要人抬着。

    对于一个草原人来说,没办法在马背上驰骋了,那就证明快要死了。

    毕竟,草原人的一生都是跟马匹分不开的,一些人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开始在马背上讨生活了。

    所以草原人驾驭不了马的时候,就是他们死的时候。

    而统叶护马上就要死了,又怎么可能发大军去襄助达延芒结波呢?

    他是老了,也干了许多昏庸的事,但不代表他已经从以前的那个英主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蠢货。

    昏庸并不代表着蠢。

    历史上许多昏君,都拥有极高的智慧。

    比如嘉靖,人家几十年不上朝,一心炼丹修仙,照样把朝野上下玩的团团转。

    由此可见,昏君只是昏,不是蠢。

    统叶护既然不蠢,又怎么可能在快要死的时候,将大军派出去襄助达延芒结波呢?

    他不怕派出去的人在域外起事,杀会域内?

    他不怕域内的人在他将兵马调出去了以后,觊觎上他的王位,甚至发动政变?

    他肯定怕。

    所以他说什么也不会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将身边的大军派出去的。

    他必须留下数量庞大的大军拱卫着他,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

第0956章 请李渊祭祖

    历史上他似乎就是这么做的,西突厥也是在他死了以后才开始分裂的。

    所以大唐征讨达延芒结波所统领的西吐谷浑的话,不需要担心他会出兵,也不需要担心吐蕃会出兵,至于说突厥嘛。

    马上就要成为大唐的一份子了,大唐还能自己派兵阻止自己不成?

    李世民目光深沉的道:“话虽如此,可不得不防。囊日松赞也好,统叶护也罢,都不会依照我们的心思去做事。”

    李元吉并没有跟李世民强辩,也没有将所知道的一切说出来,而是十分顺从的道:“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李世民思量着道:“调柴绍去任陇右道行军大总管吧,再以回乡祭祖的名义,令屈突通、刘弘基、史万宝、黄君汉等人代我们去祭祖吧。”

    李元吉沉吟着道:“一旦吐谷浑出现了变数,以柴绍为帅,屈突通四人为行军总管?”

    李世民缓缓的点头。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倒是一个不错的提议,那就让柴绍去吧。只是回乡祭祖这种事情,不是你我能够决定的。”

    李渊现在还活着呢,回不回乡,祭不祭祖,那得李渊说了算。

    毕竟,李渊如今是李氏的族长,只有他才能代替整个李氏做出祭祖的决定。

    而且,屈突通等人的身份虽然都很高,但仍然没有资格作为主祭去陇右帮李氏祭祖,李氏内部还得派出一个有分量的人作为主祭跟着去才行。

    而这个有分量的人,必须是嫡系血脉。

    他们两个如今人在灵州,主持着大唐征讨突厥的大局,不可能跑去陇右。

    李建成也不可能被放出来,所以能以嫡系血脉身份去祭祖的就只剩下了李承乾、李泰、李承德几个小家伙。

    问题是李泰、李承德几个小家伙年龄还太小了,根本没办法长途奔波。

    也就只有李承乾勉强能去。

    可你看看李世民给李承乾配备的随行人员都是什么人?

    都是昔日跟秦王府有瓜葛的人,偏偏秦王府出身的房玄龄和于志宁还在陇右。

    这要是想干点什么,还不是轻轻松松?

    李世民闻言,翻了个白眼道:“你能不能不要把人想的那么邪恶?你是做不了祭祖的主吗?你只要开口说要派人去祭祖,我不信父亲会阻拦,你就是趁机向父亲索要我李氏族长的位置,父亲也会高高兴兴的交给你。

    你就是担心承乾去了陇右以后,做出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所以才这么说。”

    李元吉也白了李世民一眼,不咸不澹的道:“你既然知道,还推举屈突通等人随行?”

    李世民没好气的道:“那你说现在在长安城内的人,谁合适?”

    李元吉故作想了一下道:“宇文宝?”

    李世民气的想吐血,一脸气急败坏的道:“你这是想要承乾的命!”

    宇文宝那是什么人?

    李元吉一声令下,连李渊都能杀的人,会在乎区区一个李承乾?

    在去祭祖的路上,说杀李承乾就杀了。

    即便是随后追究起来,将宇文宝的三族都给灭了,也于事无补。

    李元吉呵呵一笑道:“逗你呢,还是让父亲去吧。父亲也该动一动了。”

    李渊也是马背上的皇帝,大唐在征讨吐谷浑的过程中,真要是出现了什么变数,李渊能轻轻松松的应付过来。

    【鉴于大环境如此,

    别看人家现在是个色胚,整日沉迷在酒色堆里,大唐真有事需要他出面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会掉链子。

    能文能武那都是最基础的。

    可以说现在的李唐宗室,上到皇帝,下到稚子,没有一个是废物,关键时候都顶得住。

    就那些在潭山文馆内接受再教育的纨绔们,一个个送上了战场,那也是能跨得了大马,使得了大弓的好手。

    两代以后之所以出现了很多废物,不是李唐宗室不会教育人,养不出人杰,而是历史上的二代皇帝李世民不喜欢宗室有人杰,所以宗室上下故意将宗室子弟养成了废物而已。

    所以,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哪个时期,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家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废物,不是因为宗室和勋贵家中的教育有问题,而是因为掌权者需要他们是废物,他们只是努力的变成了掌权者想要的样子而已。

    毕竟,在封建王朝时代,宗室也好,勋贵们也罢,那都是掌握着顶级资源的,他们真要想培养好他们的后辈,历史上所有耳熟能详的人物,所有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请到家中教育后辈,他们的后辈又怎么可能成为废物呢?

    所以,他们废是掌权者需要,不是真的废。

    “让父亲去?”

    李世民难以置信的瞪起眼。

    李渊已经在长安城内,准确的说是在太极宫内待了好几年也没挪窝了,每一年只有在酷暑的时候会离开太极宫,离开长安城去避暑,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太极宫内。

    李渊已经熟悉了太极宫内的宅居生活,让他动一动,他未必乐意。

    再说了,李元吉一个做儿子的,做老子的主,李渊知道了不跳脚就已经很不错了,又岂会让他如愿。

    李元吉点点头,轻描澹写的道:“反正父亲闲着也没事可做,整日里沉迷酒色对身体也不好,让他出去转转也是为他好。”

    李世民的眼睛瞪的更大了,你确定你不是想篡位,想让父亲帮你腾出位置?

    “怎么,你不希望父亲的身体变好?”

    见李世民瞪着眼睛不说话了,李元吉似笑非笑的问。

    李世民赶忙摇头。

    这种话他怎么能认,一旦认了,那就是不孝。

    他如今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还不孝的话,那他就真的离幽禁起来不远了。

    死倒是不会死,因为李渊不可能食子,即便是曾经凶神恶煞的想杀他,最终刀也没落在他身上。

    李元吉虽然很喜欢嘲讽他,跟他斗嘴,斗智斗勇,但也没杀他的意思。

    但对他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而言,被彻底的幽禁,跟被杀了没什么区别。

    “你觉得父亲会答应吗?”

    李世民迟疑着道:“以父亲如今的身份,一旦离开长安远行,能做的就只有封禅。”

    毕竟,以李渊如今的身份,出一趟长安城并不容易。

    如果不是封禅的话,无论干什么都是劳民伤财。

    御史台的那帮子御史就算再怎么惧怕李渊,也会疯狂的弹劾此事,让李渊收回成命。

    朝野上下的绝大多数官员也会阻止。

    原因无他,真要是让皇帝出了宫,那还不得清清楚楚的看清楚他们到底是如何治理大唐的,如果发现了问题,那还不得杀个人头滚滚。

    所以,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之所以一生宅居在宫里,除了安全问题外,还有这一方面原因。

    百官们都不希望皇帝亲眼看到各地是什么样子,因为那样的话,他们所作的一切蝇营狗苟就藏不住了。

    “为什么不答应?我给父亲一个借口让他出去走走,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元吉不以为意的说着。

    李世民忍不住道:“可御史台的人

    会阻止,百官也有可能会阻止。”

    李元吉古怪的看了李世民一眼道:“我们父子什么时候需要听百官的言语,看百官的脸色行事了?”

    强势的掌权者,哪个不是把百官按在地上摩擦,还能被百官给左右了?

    只有那些懦弱的掌权者,以及屁股不干净的掌权者,才会被百官们给拿捏了。

    历史上魏徵为何能逼的李世民捂死他的爱鸟,真的是因为李世民怕魏徵?

    开什么玩笑。

    是因为李世民屁股不干净。

    他要是玩物丧志,魏徵能把他所做过的所有丑事当中抖搂出来,让他颜面扫地。

    他是碍于自己的颜面才捂死自己的爱鸟的,不是怕魏徵。

    所以,对如今的掌权者而言,百官们的意见等于没意见。

    李渊是马背上夺来的江山,再加上杀人的时候从不手软,没人敢说他得位不正,抖搂他的丑事。

    李元吉只要一天不坐上那个位置,就一天没有污点,至于昔日在洛阳倒卖官爵的事情,大家都有参与,不是李纲那种没什么瑕疵的人,还没资格对此事说三道四。

    而且,就算有李纲那种没瑕疵的人站出来说了,也影响不了什么。

    一个亲王,倒卖的还是自己麾下的属官的位置,约等于是自行任命自己的属官,而李元吉从大唐建立起就一直有这个资格,所以也没什么好指摘的,更算不上是错。

    顶多就是办事不符合规矩,还收钱,有损私德而已。

    问题是,只要不是皇帝,损点私德又如何?

    你总不能要求宗室上下都成为道德圣人吧?

    那样的话,你信不信宗室上下联合起来送你下地府?

    李世民愣了愣,干巴巴的道:“是,你和父亲是不用听百官的言语,看百官的脸色行事,可百官非要阻拦的话,父亲也不好强行赶往陇右。”

    李元吉信誓旦旦的道:“我会告戒百官的,我相信他们是不会阻止的。”

    李世民瞬间没声了。

    他觉得李元吉这是在跟他炫耀,炫耀他的根基有多稳固,炫耀他在百官中的威望有多高。a>vas>div>扫码下载红袖联合潇湘送福利新人限时全场免费读div>div>div>

第0957章 都护府

    “既然你能说服父亲,又能压服百官,那就随你好了。”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满不在乎的说,但李元吉看得出来,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不然的话牙齿也不会咬在一起。

    李元吉笑道:“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再说说代州那边的战事?”

    提到代州的战事,李世民撇撇嘴,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的道:“代州那边的战事有什么好说的?”

    代州那边的苏定方用兵跟李靖完全是两个极端,李靖喜欢以正辅奇,以奇制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相等,或者是比敌人多一点的兵马数量,又或者比敌人强一线的实力,将敌人压住,然后再出奇招,将敌人一招给击溃,用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

    无论是以前的征讨南梁之战,还是随后的征讨辅公右之战,以及现在的征讨突厥之战,李靖所采用的都是这种策略。

    这种策略的好处就是,能极大的节省兵力,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击溃敌人。

    虽说在出奇制胜的时候,容易被敌人给察觉了,并且派出大军围剿,从而导致功败垂成,但是在先天方面,几乎是不败的。

    因为李靖并不是单纯的以奇取胜,以极少的兵力去以小博大,而是在等同兵力的情况下才出奇招的。

    所以即便是被敌人给察觉了,被敌人给围剿了,顶多也就是损失一支奇兵,并不会导致全线的溃败。

    李靖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卷土重来,甚至也可以在奇招失败以后,堂堂正正的跟敌人正面一战。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李靖就是喜欢用同等的兵力将敌人震慑住,又或者稳住大后方,然后拿锥子去捅敌人的心脏。

    捅中了,敌人死,他赢,捅不中,也能用同等的兵力跟敌人鏖战下去,敌人想通过击溃李靖的奇兵打败李靖,是不可能的。

    而用堂堂正正的方式跟敌人正面一战,是李靖最后的手段。

    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见过李靖动用最后的手段。

    因为不管是南梁,还是辅公右,又或者突厥,都没有逼出李靖最后的手段就败了。

    相比起来,苏定方用兵的方式就跟李靖截然不同,苏定方喜欢以奇辅正,以堂堂正正的方式击溃敌人,并且苏定方用兵极稳,他真的能做到围而不攻,把自己人急死,把敌人急的团团转,最后在最有把握的时候一击制胜。

    此次他在攻打梁国期间,围了梁国一个城池足足一旬,把城内的梁军从最开始的还算镇定,一直围到了惶恐不安,把城外的大唐将士们从准备一战功成围到了急不可耐,等到他下令正式攻城的时候,大唐的将士们就像是恶狼一样的扑了上去,那是见啥摧毁啥,挡在他们面前的梁军,看到他们那疯狂的样子的时候,都有人被吓死了。

    而城内的梁军,在被围到惶恐不安的时候,根本没有勇气跟城外的大唐将士们死战,几乎都是被一击就击溃了。

    随后苏定方就撵着溃兵,让他们一城一城的去散布恐慌,宣告唐军的强大,然后再率军攻城,一步一个脚印的蚕食着梁国的所有城池。

    截止到目前位置,苏定方已经夺下了梁国半数城池了。

    梁师都已经快要跪倒苏尼失的帐篷前,请求苏尼失出兵帮他了,但苏尼失依旧默不作声。

    老实说,苏定方用兵的方式,跟他冲锋陷阵的方式大相径庭。

    他在用兵的时候,稳的让人不可思议,他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又莽的近乎疯狂。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他刚刚倒向大唐的时候,在苇泽关一战中,他攻打刘黑闼军营的那一场战事。

    他带着少量的骑兵,一口气冲进了刘黑闼的军营,追着刘黑闼杀了足足三十里,最后将刘黑闼的

    脑袋摘下来了他罢休。

    如果他在用兵的时候,也是这种性子的话,他根本不会将梁国的一座城池围困一旬左右。

    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上对他的记载,知道他是如何用兵的,李元吉还真会怀疑他是不是换人了。

    毕竟,他用兵和领兵方面的察觉实在是太大了。

    也得益于他用兵稳如狗,目前代州的战事很平稳,结局也已经注定了,不需要太多关注。

    这也是李世民说“代州的战事有什么好说”的原因所在。

    “那就说说苏尼失部?”

    李元吉笑着又问。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道:“我们给苏尼失的招降文书已经递过去快一个月了,苏尼失还没有动静,确实有点反常。”

    李元吉点点头道:“所以我们要不要再派人跟苏尼失接触一下?”

    按理来说,苏尼失之前不表态,还说得过去,可如今颉利都败了,突厥也马上要覆灭了,他还不表态,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毕竟,他之前不表态,还可以用他在等大唐和颉利角逐出一个胜负以后,再做选择解释,可如今颉利都败了,并且都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他还不表态,那就完全不正常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道:“是该再派人接触一下,不过,我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李元吉愣了愣,疑问道:“二哥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思量着道:“苏尼失有可能出事了。”

    李元吉又是一愣道:“二哥的意思是苏尼失有可能已经死了?”

    在突厥马上要覆灭的情况下,苏尼失仍旧一点反应也没有,说他不在乎突厥的存亡,没有唇亡齿寒的担忧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有可能已经死了。

    也只有死人在没办法关注任何事情,也没办法对任何事情做出选择。

    李世民点着头道:“极有可能,而目前苏尼失部除了苏尼失本人外,就只有阿史那社尔,以及苏尼失的长子阿史那必勒最具权势。

    而阿史那社尔虽说臣服了苏尼失,但不代表他会臣服阿史那必勒。

    所以,苏尼失部一旦出现了什么变化,二人必然会走上争权的道路。”

    李元吉微微皱眉道:“我记得阿史那社尔不是那种喜欢争斗的人,他会跟阿史那必勒争权?”

    李世民哼哼着道:“他以前不争,那是因为突厥没有生死存亡的危机,如今不争,那突厥就真的没了。所以为了突厥,他也的争。”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点着头道:“如此说来,苏尼失部如今很有可能处在内乱当中,所以才做不了任何决断。

    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得派人亲自过去看一看才行。”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道:“就派薛收去吧,他离的近,他也有自保的能力。”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点点头道:“那就让薛收去。”

    虽说薛收是李世民的人,李世民这个时候让薛收去出使苏尼失部,很有可能目的不单纯。

    但仅凭着薛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阿史那社尔也好,阿史那必勒也罢,都不可能听薛收的,更不可能联合在一起帮李世民重新起复。

    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以后,李元吉就派人去递话、传令。

    七月初,申饬李世勣,削李世勣一百封户的文书传达到了李世勣手里,同时,请李渊去陇右祭祖,以及让薛收去苏尼失部探明情况的话和文书也相继递送到了两个人的耳中。

    李世勣拿到了申饬、削封户的文书以后,不仅没有丝毫不满,反而上了一道

    认罪认罚的奏疏。

    薛收在拿到出使文书的那一刻,也收拾好了东西,赶往了苏尼失部。

    唯有李渊不同,李渊在听到了儿子开始指使他以后,气的跳脚,当即就让人送了一份骂人的旨意送到了灵州。

    不过,李元吉却没有闲暇看,他得赶去施火拔部所在的地方,迎一迎凯旋而归的李靖,同时处理一下大唐从突厥各部缴获的牛羊以及马匹。

    随着大唐大军不断的深入,征服的突厥部族越来越多了,缴获到的牛羊马匹也越来越多了。

    牛羊马匹的数量也从最开始的十数万、上百万,突破到了千万。

    对的,你没看错,大唐从突厥各部手里缴获到的牛羊马匹数量突破了千万。

    大唐在灵州到石州一线设立的几个囤放点根本就不够用。

    各处关城,以及临时增加的囤放点也已经塞满。

    就这,大唐的大军还在不断的缴获牛羊。

    目前,代替李靖坐镇中军的李世勣提出,将一部分牛羊和马匹作为给有功将士的赏赐,下发下去,并且派人赶回大唐去。

    民部和三省给出的建议是,将一部分牛羊马匹运回大唐,由大唐消化,另一部分则留在突厥,由突厥的俘虏,或者老弱妇孺,帮大唐养着,来一个羊生羊、牛生牛、马生马,将这件事变成一个可以持续产出的产业,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李世民给出的建议是,仅将少量的牛羊马匹运回大唐,供应大唐所需,剩下的全部留在突厥,交给突厥的老弱妇孺来养。

    至于突厥的俘虏,乃至于所有已经能在马上驰骋的男丁,可以全部集中起来,在突厥的东、北、西三个方向的边陲划分几个区域,设立一个独属于突厥人的衙门,让他们帮助大唐镇守突厥的边陲,必要的时候出征帮大唐作战。

    为了避免激起突厥人的反抗情绪,以及绝后,大唐可以每年将他们的妻子送到他们身边,跟他们团聚一次。

    这个独属于突厥人的衙门的名字,李世民都想好了,就叫都护府。

    并且,李世民连都护府设立在那里,叫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第0958章 丰富到超乎想象的缴获

    目前,李世民所想到的有漠北都护府、阴山都护府、朔方都护府三大都护府。

    都护分别由大唐的宗室担任,副都护由大唐的大将担任,又设蕃将数人,由突厥最有威望,并且愿意为大唐效力的突厥人担任。

    每个都护府屯驻一万大唐精兵,配备各种兵刃以及甲胄,突厥男丁非战时只配备刀剑,战时才有资格配备皮甲。

    至于铁甲,突厥男丁永远也没有资格配备。

    李世民的这个安置方式,听上去挺像是那么回事的,比历史上他儿子李治所设立的各大都护府还像是那么回事。

    可这么做并不能帮大唐彻底的统治突厥,也不能使大唐慢慢的将突厥消化。

    大唐每年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帮突厥男丁和妻子们团聚,甚至还得帮忙婚配。

    镇守在都护府内的将士们还得时时刻刻防备着突厥男丁的反叛,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所以李元吉并不准备采纳李世民的安置方式,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具体如何实施,还得等到大唐彻底征服了突厥以后再说。

    大唐如今虽说已经击溃了颉利,并且占据了突厥大量的疆域,俘虏了突厥大量的牛羊战马,以及人口,但仅仅只是颉利所统治的疆域,苏尼失所统治的疆域,仍旧在苏尼失手里呢。

    大唐要彻底的征服突厥,需要征服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颉利,还有苏尼失。

    唯有将苏尼失一起征服了,大唐才能说是彻底的击溃了突厥。

    ……

    七月中旬的时候,李元吉一行抵达了施火拔部的草场。

    镇守在此处的李世勣,早就将草场内的施火拔部的人清理的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有大唐的将士,以及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羊和马匹。

    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在草原上游荡的场面是要多壮观有多壮观。

    纵马驰骋在它们当中,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臣李世勣参见雍王殿下!”

    李世勣亲率数百的将校在草场边上恭迎。

    李元吉收回了看着牛羊和马匹的目光,看向李世勣道:“你攻打施火拔部,立下了大功,我不仅没有赏赐你,反倒申饬了你,并且削了你的封户,你可怨我?”

    李世勣抱拳道:“臣不敢!”

    李元吉点了点头,看着李世勣那圆了一圈的脸道:“看来你们的伙食不错!”

    李世勣笑着道:“如今这里别的没有,就是牛羊多,臣等整日里以牛羊为食,想不胖都难。”

    李元吉笑道:“那就好,我还真怕你们瘦了,那样就显得我苛待功臣了。”

    说着,不等李世勣回话,李元吉重新看向了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羊和马匹道:“现在这里汇聚了多少牛羊和马匹?”

    李世勣立马让军司马上前禀报。

    军司马在施礼过后,正色道:“目前汇聚在此处的羊有五十四万头,牛有二十三万头,马有四十五万匹。”

    “怎么马会比牛羊还多?”

    李元吉疑问。

    突厥的牛羊数量,永远是马的倍数,永远都比马多,不会比马少。

    军司马赶忙道:“一部分牛羊送往了连丘山……”

    不等李元吉继续开口发问,李世勣就上前拱手道:“臣等从突厥解救出来的百姓,一部分已经被送回了我大唐,还有一部分已经适应了草原上的生活,除了牧马放羊,什么也不会了,所以臣就暂时将他们安置在了连丘山,并且给他们送了一些牛羊,让他们帮朝廷养。”

    李世勣口中的百姓说的是那些被突厥人掳到突厥的汉人。

    李元吉点了点头,长叹道:“他们应该被突厥人掳到突厥好些年了吧?”

    李世勣点头道:“最长的在突厥已经待了有二十多年了。”

    李元吉感叹道:“苦了他们了……”

    不等李世勣搭话又道:“他们还剩下多少人?”

    李世勣道:“还有十数万人。”

    李元吉感慨道:“十数万人,抵得上一个中州了,不少了。他们应该都是男丁吧?”

    李世勣点了一下头道:“是,绝大多数都是男丁,老弱妇孺的数量很少。”

    李元吉吩咐道:“将他们以万人为营,划分开来,每一营给他们配备十万突厥的老弱妇孺,将他们送到以前突厥大部盘踞的草场,以后那些草场就是他们的栖息地了。

    每个栖息地给他们配备三百守军,外加三千伤兵,一万三千人的军备。

    设守将一人,屯官一人,校尉十人,副手若干。

    每个栖息地设市,供应日常所需,由代州边市,以及灵州边市供应日常所需。

    栖息地里的百姓一旦突破两万,可以另设一市,以此类推。

    每个百姓发牛一百头,羊一千头,马五十匹。

    守军和伤兵在服役期满以后,愿意在栖息地落地生根的,授官,配突厥的老弱妇孺百人,发牛三百头,羊三千头,马一百匹。

    一应家眷,也可以如同栖息地的百姓一样,领相应的牛羊和马匹。”

    李世勣愣了愣道:“这……”

    李元吉瞥了李世勣一眼道:“怎么,有困难?”

    李世勣赶忙道:“困难倒是不困难,就是突厥的男丁怎么办?”

    李元吉淡淡的道:“我会派人带着他们去征战,有功的可以让他们卸甲归田,回栖息地生活。有大功的甚至可以入唐籍,迁移到长城内生活。

    像是阿史那思摩的族人,以及哥舒翰的族人,现在就可以迁入到长城内生活。”

    李世勣错愕的瞪直了眼。

    突厥男丁粗略估计也有上百万之巨,这还是成年男丁。

    派上百万人去打仗,先不说灭谁了,对方又扛不扛的住,光是这后勤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以大唐如今的国力,真的供不起。

    不是说大唐拿不出这么多人所需的粮食,而是粮食运不到这些人所在的地方。

    从大唐把粮食运出来,再从长城边上把粮食运到突厥男丁所在的地方,基本上都以上千里来计算。

    这其中的消耗就足以将大唐拖垮。

    李元吉看出了李世勣的心思,淡淡的道:“放心,我不会一次性派上百万人出去帮我大唐作战的,我会慢慢的往外派遣,并且我也不会让我大唐来承担这些人的口粮的,我会让他们自己去抢。”

    李世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没有愚蠢的问出‘人家要是不愿意呢’这话。

    因为突厥如今已经被大唐给击败了,突厥所有人的生死都在大唐手里握着。

    大唐让他们干嘛,他们就得干嘛,他们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现在,你们就可以在突厥的俘虏当中挑选愿意为我大唐作战的突厥人,帮我们大唐一起清扫剩下的突厥部族了。”

    李元吉笑着说。

    突奸……啊呸,忠于大唐的突厥勇士,现在都得开始培养。

    等到大唐彻底征服突厥的时候,应该就能培养出一批不错的忠于大唐的勇士了。

    只要给予他们相对公正一些的待遇,将以前突厥贵族,以及突厥王室才能享受的待遇,稍稍给他们一些,并且允许他们在立了大功以后,带着大量的赏赐移居到大唐去,相信他们会前赴后继的为大唐效力,为大唐献上一切。

    毕竟,从大唐击败了颉利的那一刻起,唐人就成了这片大地上最高贵的人。

    相信没有人能拒绝成为一个高贵的唐人。

    哪怕他们到了长城内以后,大唐的律法以及唐人待他们不友好,他们也会以唐人自居,并且努力的维护自己唐人的身份。

    就像是后世那些去丑国做二等公民的人一样。

    “提到这个,臣就有话说了。不瞒殿下,被臣击败的施火拔部,有不少人愿意献出大量的钱财来,赎买自身,还有人愿意献出更多的钱财来得到我大唐的身份,更有不少人愿意为我大唐效力。

    只是臣没资格答应他们这些事,所以一直悬而不决。

    如今殿下既然已经开口了,那臣就可以答应他们,并且为我大唐敛不少钱财了。”

    李世勣一瞬间笑了起来,对于培养忠于大唐的勇士这种事情,他明显很热衷,也很看好。

    李元吉笑着点点头,“那就更好了,不过得注意分寸,有些人我大唐不能留。”

    李世勣笑容灿烂的道:“臣明白!”

    哪些人大唐不能留呢?

    自然是那些各部的酋长,以及酋长的后裔们。

    大唐既然要统治突厥人,那就不能给突厥人留脑袋。

    必须把他们的脑袋砍干净了,他们才会事事听大唐的。

    一旦给他们留下了脑袋,他们不隔三岔五的给你闹事那就怪了。

    “李靖到什么地方了?”

    李元吉笑问。

    李世勣笑道:“距离此处还有三十里路程,还有两日就能到达此处。”

    如果是单枪匹马的话,李靖半日就能赶到这里,但李靖不仅带着需要高明的大夫救的伤员,还带着所有哥舒部的族人,以及一路上所缴获的一些牛羊马匹,所以行程自然就慢了。

    “那就准备起来吧。等我们的功臣回来了,好好的犒劳他一番。”

    李元吉调侃似的笑着说。

    李世勣呵呵笑着应允了一声,吩咐人去准备了,同时他自己迎着李元吉返回了中军大营所在的位置。

    说是中军大营,其实只有数千人待在这里,另有数千人在牛羊马匹所盘踞的地方之外,盯着牛羊群和马群。

    真正的大军并不在此处,早就被分成一股股,去征服那些不肯臣服的突厥部族了。

    所以李元吉到了营地内以后,营地内显得有些空旷。

    倒是一排排架在烧烤架上的牛羊,以及一口口正在炖汤的锅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还有烤骆驼,你们倒是够奢侈的啊!”

    李元吉看到了一头明显有别于牛羊的庞然大物在炭火上滋滋冒油,忍不住调侃。

    李世勣笑着解释道:“这东西是用来招待您的,平日里臣可舍不得吃。”

    李世勣一个国公,说不舍得吃骆驼,那就是个笑话。

    以他如今的身份,光是收军中各部的孝敬,以及分润战利品,就足以天天吃驼峰吃到死了,更别提吃骆驼了。

    不过,骆驼是大唐随后进入西域,以及征服盘踞在沙漠边缘,或者沙漠绿洲中的突厥部族的战略资源。

    所以目前只有被战争波及到了,受伤了的骆驼才可以宰杀,完好无损的骆驼,级别不够,不允许宰杀,级别够了虽然也不允许,但真要杀了,也没人会去计较。

第0959章 金山!

    “你啊,还是在怨我,不然的话,你一个国公,哪能舍不得吃一头骆驼。”

    李元吉感慨着说。

    李世勣赶忙摇头道:“臣真的没有怨您的意思,至于臣舍不得吃骆驼,也不是因为臣吃不起,更不是怕您误会臣等奢靡,而是左营的将士即将入沙漠征讨残存的突厥部族,骆驼是他们必须要的牲畜。

    臣得把这种牲畜留下来,以供他们所需。”

    李元吉有些意外的看着李世勣道:“你们已经开始进军沙漠了?”

    李世勣点头道:“是,有一部分突厥残部逃入了沙漠,还有一部分突厥部族本就在沙漠里头,您给臣等的命令是清剿突厥内部的所有部族,所以沙漠也在臣等的征讨之列。”

    李元吉感叹道:“沙漠可不好征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你们得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

    李世勣笑道:“臣等已经在准备了,骆驼就是其中之一。”

    李元吉点点头,说了一句‘那就好’,然后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随后,李元吉一行在李世勣的引领下进入了中军大帐,帐外的烤牛、烤羊、烤骆驼在他们进入中军大帐的那一刻刚好烤好。

    李世勣吩咐着人,端着烤盘,讲牛、羊、以及骆驼身上最鲜美的部位送进了中军大帐。

    骆驼身上的两个驼峰,被送到了最尊贵的两个人面前。

    李元吉瞧着面前烤的外焦里嫩,带着金黄色,滋滋冒油的烤驼峰,笑着说道:“说实话,驼中烤羊,羊中藏鸡,鸡中藏蛋,我倒是吃过不少,可是这烤驼峰我却很少吃。

    今日托李爱卿的洪福,我倒是可以好好尝一尝了。”

    李世勣谦卑的道:“岂敢岂敢,应该是臣等托您的福,才能功成名就,享受前所未有的富贵,不是您托臣等的福,臣等也没这个资格。”

    “说那么多客套话有意思吗?快吃吧,再不吃都凉了,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李世民自从卸去了秦王的身份以后,就没那么虚伪了,开始以真性情示人了,所以他虽然理解这种大家笑嘻嘻的说着虚伪的话的虚伪场面,但就是看不下去,就喜欢破坏它。

    李元吉也好,李世勣也罢,都当没听见李世民这话。

    李世民如今无官无爵一身轻,自然可以洒脱自在,畅所欲言了。

    可他们不行,他们一个是大唐的监国亲王,一个是大唐的臣子,都被名利所束缚,该虚伪的时候必须虚伪起来。

    “来,殿下快趁热吃。”

    李世勣热情的邀请。

    李元吉笑着点了一下头,吃起了驼峰。

    驼峰外面烤焦的焦皮很好吃,中间嘛,一般般,内里倒是鲜嫩绵软,但是不太符合李元吉的口味,因为有那么一股怪怪的味道。

    也许有人就喜欢吃这怪怪的味道,但李元吉就是不喜欢,这是个人的口味使然。

    李元吉简单的吃了一些焦皮,又用刀子割了几块牛腿肉和羊腿肉吃了一会儿以后,就已经饱了。

    然后就跟李世勣等人举起了杯,开始畅饮了起来。

    虽说大军在出征过程中,几乎不提供酒水,也不允许带酒水,可等到大军战胜了以后,在犒赏三军的时候,朝廷还是会派人运来大量的酒水。

    而这些酒水一是为了犒劳将士,二是为了给将士们壮胆,三是为了麻痹将士们的神经,让将士们好好的放松一番。

    也就是让将士们在神经紧绷的大战过后,好好的放松一下。

    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啸营的事情发生,也能间接的缓解将士们出现战争后遗症。

    这就是古人根据一张一弛的道理,所设定出来的比较合理的治军的方式。

    当然了,很多将校都是自然而然的去做这种事,很多将士也是自然而然的觉得大战之后,只要是打胜了,都应该获得犒赏。

    所以仅有少数人会把这种事跟将士们的心理联系起来。

    在李靖突袭颉利功成,李世勣等人又相继建功以后,民部已经命人将第一批犒赏三军的酒水送过来了,所以大家可以开怀畅饮。

    “胜饮!”

    “胜饮!”

    “……”

    在不知道多少轮的胜饮过后,大家都醉了,有人吐的昏天暗地的,有人倒头就睡,还有在大帐内耍酒疯的,还有趁机为李世勣鸣不平的。

    毫无疑问,那个趁机为李世勣鸣不平的,肯定是李世勣麾下的将校,对李世勣忠心耿耿。

    李元吉为了避免李世勣尴尬,为了避免李世勣被逼无奈之下动刀子杀自己人,所以假装醉了,死活要拉着随后赶来的殷开山带他去看此次从突厥缴获到的金银珠宝。

    李世民的酒量有些惊人,喝了足足一坛子也没有醉,他非但没有越喝越迷糊,反而越喝越精神,看到众人都喝大了以后,就提出了要跟众人角力,大帐内的画风一下子就被李世民给带歪了,开始群魔乱舞了起来。

    出了帐篷,狂风一吹,李元吉一下子更清醒了,原本有些微醺的醉意被吹的干干净净,想装醉都装不下去了,就干脆恢复了常态,让殷开山带他去看此次从突厥各部中缴获到的金银财宝。

    据前后左右,以及中军的各个军司马禀报,此次从突厥缴获到的战利品,不只有牛羊马匹和俘虏,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珍贵的药材,还有突厥才会产出的奇珍。

    其中有一部分是突厥各部族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突厥人南下劫掠的时候从中原劫掠的,还有一部分是萧皇后和杨政道逃往突厥的时候,带到突厥的。

    所以数量很大,足足装满了十六个帐篷,快抵上大唐国库的库藏了。

    有人或许觉得很夸张,觉得一个贫瘠的突厥怎么可能比得上大唐的库藏呢。

    可你要知道,此次大唐从突厥缴获到的所有战利品,是搜刮空了突厥所获的战利品,而大唐的库藏,仅仅是大唐皇室的库藏,并不算各个勋贵的库藏,以及各个世家豪门的库藏,还有百姓们家中藏着的珍宝。

    如果把这些都算进去的话,那大唐的财富储备量,恐怕是突厥的百倍,甚至千倍。

    如此再看,是不是就不觉得突厥的财富多了?

    而这十六个装满了战利品的帐篷中,中军大营内足足有六个。

    每一个帐篷外面都有一队戴甲的将士们把守,这些将士无一例外,都是跟李氏沾亲带故的。

    有些还曾做过圣人、太子、原秦王、现雍王身边的亲卫。

    军中除了军司马外,即便是统帅,总管,也不好去里面晃荡。

    所以殷开山默默的引领着李元吉到了帐篷前的时候,就被帐篷前的将士给拦住了。

    李元吉站出来露了露脸,将士们又默默的把路让开了。

    殷开山见此调侃道:“要是没有您,臣别说进去看看了,就算是在这周遭转一圈,都会被他们防贼似的盯着。”

    李元吉一边往帐篷内走,一边淡然笑道:“这些都是要充入国库的国财,不是谁的私产,军司马那里有记录,参军们也会核查,民部以及三省会有详细的物品清单。

    少一个铜板,三省、民部都会下发追责文书。

    严重一点的,他们还会掉脑袋,所以他们是职责所在,你也不用怪他们。”

    殷开山感慨着笑道:“臣也不是责怪他们,臣就是觉得他们有些不相信人了,臣是什么身份,会觊觎这里面的钱财?”

    李元吉呵呵笑道:“那可说不准。你随便拿一件,你不会怎样,可他们有可能会掉脑袋,他们也是为了他们的脑袋着想。”

    殷开山脚下一顿,赶忙为自己辩解道:“臣不是这种人,臣自己分润到的金银珠宝都花不完,臣干嘛还觊觎这里面的。”

    李元吉笑着点头道:“我知道你不是这种人,但你能保证其他人跟你一样,对这些钱财没有半点贪渎之心?”

    殷开山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这个时候,李元吉也彻底的踏进了帐篷。

    帐篷里点着油灯,所以有光,帐篷内的一切在光芒的照耀下显得璀璨夺目,十分耀眼。

    马蹄金、粗糙的金币、金条、金块、金饰、金兵刃等等密密麻麻的堆成了一座小山。

    纵然是殷开山对帐篷里的东西没有觊觎之心,此刻看到这座金山以后,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李元吉对此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比这更夸张的金山他都见过,并且已经看的不爱看的,如果不是李渊将内库的钥匙看的紧紧的,他甚至能将那些金山搬到自己的寝宫里,慢慢的把玩。

    没错,内库里也有一座金山,规模比这大了三倍多,那是李渊的个人资产。

    李渊看的很紧,除了帮他管理内库的几个心腹宦官外,都不让别人碰。

    不然的话,那些金子早就被李元吉化作壮大大唐国力的资粮了。

    也就是做儿子的抢一个已经失去了绝大多数权柄的老子的东西容易被人喷的体无完肤,不然李元吉早就动手抢了。

    要金子,天竺多的是,去天竺抢就是了。

    自己把自己的守着当守财奴算怎么回事?!

第0961章 说一不二

    殷开山不知道其中的详情,疑惑的道:“何以见得?”

    李元吉也没多做解释,有些事情他是没办法解释的,所以只说了一句,“以后你就知道了……”

    殷开山听到这话,就知道李元吉不愿意再多说了,也没追着再问。

    李元吉略作思量以后,吩咐道:“你回去告诉我王叔和谢叔方他们,让他们盯紧苏尼失部的动向,等待薛收的消息,一旦苏尼失部再次产生变化,即可兵进苏尼失部。”

    殷开山点了一下头,问道:“那营州那边呢?”

    李元吉诧异的看了殷开山一眼道:“营州那边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操心了?”

    李神符所领的兵马如今在石州和绥州交汇处之外,距离梁国很近,越过了梁国就能抵达苏尼失部所在的疆域,但是距离营州那边却有万里之遥。

    而且,营州那边如今由突地稽部、踏实力部,以及庞玉和李大亮主导,统管他们的是代州的苏定方。

    跟李神符、殷开山部不是一个话事人。

    李神符也好,殷开山也罢,是怎么管都管不到营州那边的。

    殷开山听到这话,尴尬的搓了搓手指,就像是后世的人跟人要钱时一样,大拇指不断的滑着食指和中指不停的摩擦。

    “这个……臣也是受人之托,代他们问一问……”

    李元吉瞥着殷开山,没好气的道:“帮李大亮问的吧?”

    殷开山跟突地稽,以及踏实力部的叶护不熟,跟庞玉也没有多少交情,反倒跟李大亮一起在李世民麾下共事过,所以营州那边能跟他说得上话的只有李大亮。

    殷开山闻言,更尴尬了,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一会儿抬起来想去挠头,可手伸到了一半又缩了回去,一会儿又想搓手指,可搓了好几下也没能演示掉他的尴尬,最后干脆就摸起了鼻子,点着头诚实的道:“是,臣是帮李大亮问的,李大亮那边来信说,他在突地稽部待的是实在憋屈,打又不能放开手脚打,守又不能安安稳稳的守,大贺氏的人就像是跳蚤一样,每次在他出击的时候就缩回去,等他退回了营地以后,又跳出来挑衅。

    他实在是撑不住了,想让臣帮忙问问,看看殿下什么时候允许他放开手脚了打。”

    李元吉盯着殷开山错愕的道:“我不是让他们给大贺氏下达招降文书了吗?他们没有照做?”

    殷开山忙道:“照做了,只是大贺氏根本就不搭理他们。”

    李元吉语气不善的道:“那他们是不是忘了我下达的另一条命令?”

    殷开山愣愣的瞪起眼没说话。

    李元吉轻哼了一声道:“我说过,凡是见到我大唐招降文书以后,不肯臣服的,各部可以即刻出兵征讨。

    大贺氏既然不愿意被我大唐招降,那大贺氏就在我大唐必征之列。

    在大贺氏对我大唐的招降文书置之不理的那一刻,他们就可以杀入大贺氏的领地,放开手脚去征服大贺氏。

    这种事情也要来问我?

    莫非他们在听我命令的时候,只听了半截子?”

    殷开山听到这话,脸上闪过了一道喜色,惊喜的道:“真的?那臣这就回去给他们传话。”

    李元吉哼声道:“只是传话?”

    殷开山这才回过味来,赶忙为李大亮辩解道:“他们肯定听全了您的命令,只是向域外出兵这种事,没您的首肯,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元吉哼哼着道:“但愿如此吧,如果让我知道了他们阳奉阴违,只听了我半截子命令,我饶不了他们。”

    殷开山如何听不出来李元吉这是有心放庞玉和李大亮一马,又或者说根本就懒得跟庞玉和李大

    亮计较,当即小鸡啄米一般的道:“臣明白,臣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李元吉瞥了殷开山一眼,没有再多言。

    一夜无话。

    翌日,天还没亮的时候,殷开山就骑上了快马,带上了随从赶往了石州和绥州交汇处的石绥大营,去向李神符、庞玉、李大亮,传递来自于“二统领”的指示。

    李世勣则带着中军的一众将校,赶到了李元吉所在的帐篷内道谢。

    昨夜李元吉赏赐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喝的醉醺醺的,虽然有许多人口头上都道过谢了,可是有些人没有。

    倒不是说这些人不识礼数,而是这些人已经醉死过去了,怎么可能起来道谢。

    所以一大清早的,李世勣就把人点起了,一起赶来道谢。

    “臣等此次出征,所立的战功还不及李帅万分之一,能得到殿下厚赐,臣等感激莫名,特来谢恩。”

    “……”

    李世勣带着人一板一眼的走了一趟道谢的流程,说了许多车轱辘话,李元吉全程笑脸相迎,时不时的还附和几句车轱辘话,等到李世勣带着人又离开了以后,才一脸的意兴珊,懒洋洋的瘫坐在坐榻上,找睡回笼觉的感觉。

    只可惜回笼觉的感觉没找回来,李世民就来了,同行的还有中军的军司马,灵州的军司马、以及民部的一位郎中。

    大唐此次可以说是发大财了,并且这个大财还都不是浮财。

    像是牛羊马匹骆驼等一类的牲畜,是可以直接化为大唐的国力的。

    像是突厥一些身上背着汉人性命的俘虏,也是可以直接充作奴隶。

    还有从突厥解救出的数十万汉人,不仅可以充实大唐的人口,还可以增加各地的劳动力。

    各种功劳像是教坊司里的那些美人一样,拼命的冲着民部招手。

    民部尚书又不是蠢货,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捞功劳的机会。

    所以他在奏请了三省,得到了三省批准以后,一口气派出了民部近四成的官员,赶来了唐突边陲。

    其中一部分官员去负责安置从突厥解救出来,并且愿意重新回到中原,以耕作为生的百姓了。

    还有一部分跑去了各个囤房点,去核查那些牲畜的数量,以及俘虏们的数量了。

    还有一部分赶到了五军大营,守在了大营内堆放缴获的地方,跟军司马一起盘点和收纳着各种浮财方面的缴获。

    所以李世民带着军司马和民部的郎中一起出现在了帐篷内,李元吉一点儿也不奇怪。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世民进了帐篷,也没有含湖,直接开门见山的说。

    对于李世民突然关心起了营中的缴获,李元吉并没有感觉到意外。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浮财回头都会用到对吐谷浑、对西突厥、对吐蕃的战事上,而这三场战事在李世民所写的策略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所以不容有失。

    所以李世民才会如此在意营中的缴获。

    因为现在营中的每一份缴获,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射向吐谷浑人、突厥人、吐蕃人的利箭,亦或者砍向他们的长刀。

    而多一支箭失、多一柄长刀,就多一分取胜的希望。

    所以不得不重视。

    “出入不大,也就是有出入咯?”

    李元吉调侃似的问。

    中军的军司马一脸的苦笑,灵州的军司马低下头看向了脚下已经被踩的泛光的土地,民部郎中欲言又止。

    李世民则翻了个白眼道:“铜铁上的出入根本没办法计较,能计较的出入就是金器上的,而这些金器都是你拿走的,中军的军司马今早虽然已经销账了,可灵州和民部的复册还没有销账,所以才出现了出入。

    怎么,你要因此事问责吗?”

    李世民口中所说的铜铁没办法计较,是因为铜器铁器还好,可铜钱或者铁钱的话,在搬运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疏漏,搬运的将士们也有可能顺一些。

    朝廷也好,他们也好,都不好为这种事情大动干戈,去兴师问罪。

    毕竟,比起分润出去的战利品,以及将校们在分润战利品过程中多吃多占的,将士们拿的那点根本就不算什么。

    用九牛一毛来形容那都是在侮辱牛。

    连一毛都算不上,所以没必要去计较。

    李元吉听到这话,丝毫不脸红,反而看向灵州军司马和民部郎中澹澹的道:“如此说来,是你们的差事办的不到位啊。”

第0964章 封土一千里

    一些有钱,也有爵位,但却没多少封地的,甚至会将这当成另类的获取封地的方式,在这里面疯狂的投钱。

    别人动不动心李世民不知道,但他却知道,他动心了。

    他差一点,差一点就脱口而出说,想买个三五万匹马匹,分别分给两个嫡子,让李元吉将阴山和定襄两地分给他的两个嫡子。

    因为阴山和定襄的两处草场,是颉利势力范围内最好的两处草场。

    “怎么,二哥觉得不妥?”

    李元吉见李世民曾的一下站起身,站在那儿直愣愣的盯着自己不说话,笑着问。

    李世民微不可查的吞了口唾沫,艰难的道:“你这等于是在给他们封地……”

    而封地这个东西不能乱给。

    什么爵位给什么封地,上限是多少,是有定数的。

    如果爵位低的比爵位高的封地还多,那爵位高的就该有意见了。

    李元吉乐呵呵笑道:“只是草原上的草场而已,谈不上什么封地。如果他们非要将这当成封地看的话,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是不会承认的。”

    在这种事情上,多多少少得给那些不肯出钱,又或者没钱可出的高级勋贵一些面子。

    不然的话,人家闹起来了也不好收场。

    所以朝廷说什么都不能承认草原上的草场就是什么封地。

    为了区别开来,让高级勋贵们能够挽尊,还得树立起一个例子来。

    “真正的封地我会设在漠北,封土一千里,封户不上限,牛羊各三万,马匹一万。”

    李元吉笑着继续道。

    封土一千里,听起来相当夸张。

    可如果这个封土在突厥,尤其还是在突厥的漠北的话,那就没那么夸张了。

    毕竟漠北一半是草原,一半是荒漠,一千里地以内,都不一定凑得出十万户人来,距离大唐腹地有数千里之遥。

    发展是有机会发展的,往北的话甚至能开拓出一个不输给大唐的帝国,可是往南,在大唐强盛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也成不了什么威胁。

    等到能形成威胁的那一日,那就是大唐凋零的时候。

    那个时候,漠北也好,大唐腹地也好,领头的都姓李,大家还都是一个祖宗,谁能压倒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漠北的李氏后裔能像是刘秀一样,再造乾坤,说不定还能延续大唐上百年的寿命。

    所以封土一千里,听上去很吓人,可真的不算什么。

    李世民听到这话,下意识的蠕动了一下嘴唇。

    他清楚的记得,李元吉曾经说过要将他的嫡长子李承乾封到突厥。

    李元吉如今说要在漠北设封土一千里,具体会封谁,已经显而易见了。

    李元吉能一口气拿出来一千里封土给他的嫡长子,作为叔父,李元吉算是够可以了。

    可是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总有些不甘。

    原因无他,一旦他的嫡长子被封在了漠北,那他这一系就彻底的跟皇位无缘了。

    按现在的局势来说,他早该死心了才对。

    毕竟,李元吉虽然没坐上那个大位,可李元吉在大唐的根基已经稳如泰山了,其权势远比他和他大哥巅峰时期加起来还要强。

    他和他大哥如今又没什么权势,他们的旧部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帮他们东山再起的心思,他们已经没什么翻盘的可能了。

    可真到了要脱离权力中心的时候,他心里还是不甘心,不痛快。

    “不如换成定襄如何?”

    李世民嘴唇蠕动了半天,最终还是说出了这句不该说的话。

    李元吉听到这话,似笑非笑的道:“那不如直接换成长安城好了!”

    李世民瞬间没声了。

    他既不能应,也不敢应,因为他但凡说错一个字,他儿子,乃至他全家人的性命可就没了。

    他知道李元吉重情重义,轻易的不会对他和他儿子们下手。

    可这不代表李元吉的情义是无底线的,可以任由他挥霍。

    所以该低头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敢含湖。

    见李世民不出声了,李元吉这才道:“看来二哥已经猜到了我会将谁封在漠北……”

    李世民撇了撇嘴。

    这还用猜?

    你不都提前说了吗?

    李元吉笑着道:“不错,我会将承乾封在漠北,你现在就可以为承乾准备起来了。等到我们彻底的征服了突厥,承乾就该赶往漠北管理自己的封国了。

    而战后的突厥百废待兴,承乾想要在漠北过的舒适一些,就必须做足准备。”

    具体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准备到什么地步,根本不需要多说。

    李承乾有一个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的爹,也有一个有资格成为千古贤后的娘,他们夫妻二人会帮李承乾准备好一切,根本不需要其他人操心。

    说到长孙是千古贤后,李元吉总觉得有水分。

    从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人成年以后的表现看,长孙在教育方面真的一般般。

    不然也不会将李承乾教导成一个想成突厥大将军的人,把李泰教导成一个惦记兄长东西的人,把李治教导成一个惦记老子小妾的人。

    所以长孙的贤明可能点到其他地方了,没点到育儿上。

    反倒是李渊和李世民对长孙儿子们的影响更大。

    除了有另类嗜好的李承乾外,李泰和李治的爱好都有点肖父或者肖祖。

    现在的李世民是不可能知道他的三个儿子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甚至都不知道他会有三个嫡子。

    所以在确认了嫡长子李承乾会被封到漠北以后,他就自然而然的担忧起了儿子就藩以后的生活,他犹豫再三道:“能不能……”

    不等李世民把话说完,李元吉就果断道:“不能!”

    李世民想说什么,他已经猜到了。

    李世民想将长孙无忌要过去,让长孙无忌这个做舅舅的带着长孙氏的人帮衬李承乾一把。

    长孙氏会在这件事情上做何选择,李元吉毫不关心。

    但长孙无忌这个人,必须跟李世民,乃至于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分开。

    一旦让他们凑在一起,那他们就算是不能成事,也会给你搅合三分。

    而现在大唐皇室内部不适合出现争斗。

    所以长孙无忌这个人还是放在西南好。

    “只是无忌一个人而已……”

    李世民努力的争辩。

    无忌?

    我还赵敏呢。

    李元吉心里腹诽了一句,没好气的道:“二哥是不是忘了,长孙无忌如今还担当着重任呢,他必须留在西南盯着冯盎。

    二哥觉得谁能接替他?

    是房玄龄,于志宁,薛收,还是韩良?”

    房玄龄、于志宁、薛收的资历都够,智谋也够,但是不够腹黑。

    不够腹黑的话,根本就在西南站不住脚。

    更不可能在冯盎的眼皮子底下盯住冯盎。

    韩良则是资历不够、身份地位也不够,让他去盯着冯盎,冯盎仅凭着身份和资历就能压的他喘不过气。

    至于其他重臣,人家又没有犯错,平白无故的把人家弄到西南去,给发配一样,人家肯定不答应。

    所以目前最适合盯着冯盎的就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听到这话,瞬间不吭声了。

    他更了解长孙无忌、房玄龄、于志宁、薛收、韩良等人,更清楚长孙无忌是最适合盯着冯盎的人,所以这话他没办法反驳。

    “你要是非要选一个人去辅左承乾的话,就戴胃吧。”

    身份不大不小,智慧和谋略都有,在大唐如今又没得到重用,足够了。

    至于其他人嘛,还是留下建造大唐比较好。

    “武臣呢?”

    李世民忙问。

    如果是他自己的事情的话,他表现的绝对不会有这么积极,反而会装腔作势,努力的不表露心声。

    可是儿子的事,他实在是装不下去,有什么第一时间就问出来了。

    李元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想要谁?”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道:“侯君集最好,如果侯君集不行的话就李大亮。”

    李元吉略微愣了一下,大致明白了李世民选侯君集和李大亮的目的。

    李世民选这两个人,绝对不是因为这两个人忠心,而是这两人是秦王府旧部中,除了秦琼、尉迟恭等人外,最熟悉马战,也是最会打马战的人。

    想要在漠北站稳脚跟,马战绝对是主旋律。

    所以挑选去漠北的武臣,会马战的人肯定是首选,精通马战的人自然更好。

    秦琼如今已经上不了战场了,所以选了也没什么大用。

    尉迟恭如今在代州领兵,又有被重任的可能,以后大唐西征,还要委以重任。

    所以秦琼和尉迟恭根本没办法选,所以能选的就只有侯君集和李大亮。

    而侯君集如今已经彻底的背弃了秦王府,又在战场上屡立功勋,所以侯君集跟李承乾去的可能性不大。

    最后可能跟着李承乾去的只有李大亮。

    李元吉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就点头道:“好,那就李大亮吧。”

    李大亮这个人吧,谈不上出彩,也谈不上很费,就是中人之姿,但别因为他是中人之姿就觉得他不行。

    他这个中人之姿是跟唐初的一众人杰比,如果放在唐中或者唐后期,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不敢说位列武臣第一位,但也能排得上号。

    所以李大亮去了漠北,绝对能帮李承乾撑起一片天。

第0965章 领袖是具备个人魅力的

    李世民见李元吉答应了,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由此可见,他最初钟意的就是李大亮。

    只是求人这种事情,直接说出目的,有很大的几率会被拒绝,如果先说出一两个注定会被拒绝的目标,再说出自己真正的目标,对方在拒绝过了以后,也不好继续再拒绝,如此一来,成功的几率就会变高许多。

    李世民明显深谙此道,所以在提出要求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把这种办法用上了,而最后他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李元吉看出了李世民对自己使计了,但却并未在意。

    只是一个李大亮而已,给了就给了,还不用太在乎。

    如果是李靖、李世勣、苏定方、谢叔方、薛万彻等人,又或者是王玄策、刘仁轨,乃至于还没有发迹的薛礼等一众注定要在历史上有一番大作为的后起之秀的话,那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李世民,并且戳穿李世民的计谋。

    很多时候,答不答应一个人要求的标准,完全取决于对方所要求的人或者物在自己心里的价值。

    如果价值过大的话,那肯定不能答应。

    如果可有可无的话,那就没必要那么在意了。

    在聊完了给李承乾的封赏以后,李元吉又接着说起了牛羊马匹的问题,“将承乾封在突厥,其他的勋贵们就知道我给他们的草场是不是封地了,他们想拿草场冒充封地,也不会那么容易。

    其他没有购买马匹,没有获得突厥草场的勋贵,也不好再说三道四。

    更不好将草场的问题往封地上扯。

    那些没有获得草场的勋贵,也就不会跟我闹了。”

    李世民收起了为儿子经营封地的心思,再次把心思投入到了这个问题上,他微微皱眉道:“如此一来,突厥的草场对勋贵们的吸引力就低了。

    勋贵们能投入的心力,以及钱财,也会变少。

    他们会购买的马匹的数量也一样会变少。

    仅凭着他们,未必能吃下剩下的所有马匹。”

    李元吉笑眯眯的道:“若是将草场变成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

    李世民一脸愕然。

    他并没有愚蠢的问题出将草场变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什么用。

    他很了解大唐的勋贵,也很了解大唐勋贵们的攀比心。

    事实上不止勋贵,大唐上下,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都有攀比心。

    只是相比起勋贵,贩夫走卒们的攀比心没有那么奢侈罢了。

    毕竟,勋贵们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资源,而勋贵们的数量又少于贩夫走卒,在这种情况下,勋贵们稍稍奢侈一下,就有可能是贩夫走卒们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

    而草场毫无疑问是只有勋贵们才能玩得起的奢侈品。

    在这一点上,草场的逼格以及价值就已经被抬高了,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行列。

    只要引导得当,让勋贵们掀起攀比草场的大小,草料的好坏,草场所养的马匹,以及牛羊数量的风气,那么草场的价值,以及勋贵们对草场的觊觎心,就会被无限的拉高。

    真到了那种地步,就不是他们愁将士们缴获的牛羊马匹卖不完了,而是不购买。

    毕竟,绝大多数的勋贵都是有世家背景的,一个个都底蕴深厚,家姿丰盈,真要比起来,出手都会很大方,对草场的大小以及所养的牲畜的数量会无限的追求下去。

    就像是后世的炒房一样。

    在草场的产出和收入没有大规模倾斜,没有达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们会一直索取下去。

    所以李世民越过了问这个问题,直接了当的道:“你怎么将草场和身份地位联系在一起?”

    李元吉会心一笑道:“父亲好马,我亦好马,以后承德也会好马。”

    有道是楚王好细腰,六宫多瘦娥。

    大唐三代掌权者都好马的情况下,权贵们还不发疯似地养马。

    虽说他们中间很多人已经到了爵位的顶点,已经不可能再获得更高的爵位了,但同等爵位之间,也有高低之分,一是看封地多寡,二就是看受宠程度。

    此外,他们的儿孙能不能顺利的继承他们的爵位以及封地,得看掌权者的脸色。

    他们的儿孙能否再进一步,能否在维持家族富贵的同时,让家族变得更荣耀,还得看掌权者的脸色。

    掌权者用他们的儿孙,并且很看重,那他们的儿孙就能接替他们位极人臣,成为执牛耳者。

    掌权者不用他们的儿孙,并且也不看重,那他们的儿孙很有可能就会顶着一个空头爵位过一辈子,等到下一代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默默的消失在勋贵的行列。

    所以讨好掌权者,是他们必须要做的功课,也是他们的儿孙必须要做的功课。

    掌权者喜欢什么,他们就干什么,这是最基础的。

    大唐三代掌权者的好马,他们如何投其所好,那还用问吗?

    李世民瞬间无言以对,没好脸色的翻起了白眼,“你拿自己作伐就够了,还要带上父亲和承德,你还是个人吗?”

    李元吉笑道:“我这也是为了大唐好……”

    不等李世民搭话,李元吉又道:“不过,说到我好马,勋贵们恐怕不信。毕竟我骑过的名马虽然多,但都没有名传天下,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故事。

    说你好马,我是因为你的影响才变得好马了,勋贵们才会信。

    所以我说不定还得拿你作伐。”

    李世民爱马是出了名的,不仅在大唐出名,在历史上也出名。

    死了以后埋进土里,也要整个浮凋,将他骑过的宝马一一凋刻出来,供给后人瞻仰。

    而他和马之间值得称颂的故事也多。

    像是陪他征讨过刘武周等人的宝马,陪他征讨过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的宝马,稍加润色,赋予一点传奇色彩,都能变成值得人称颂的故事。

    也能成为朝野上下的谈姿。

    所以以他爱马的事迹做宣传,才能取信于天下人。

    李世民听到这话又翻了个白眼,道:“你连我都不想放过是吧?”

    李元吉笑道:“谁让我好马的名声没你大,也没骑过什么名马驰骋沙场,没什么可以值得称颂的故事呢。”

    这话有几分吹捧李世民的意思。

    可李世民并没有飘飘然,反而一脸不屑的道:“我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争气……”

    李元吉好笑的道:“我争不争气重要吗?你赢了一辈子,输了一次,就满盘皆输了。我输了半辈子,赢了一次就全赢了。

    所以争气这种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赢,什么时候输。

    选对了输一辈子,赢一次也是赢。

    选错了赢一辈子,输一次也是输。”

    李世民一瞬间闭上了嘴,再也不肯说一句话。

    这话等于是在他的心上扎,并且扎的还是他最脆弱的地方。

    他不仅没话反击,还会觉得心塞。

    “呵呵呵呵……”

    李元吉见李世民不说话了,笑着道:“既然你没什么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哼了一声,依旧没有说话。

    李元吉也没有再搭理李世民,而是将中军军司马、灵州军司马,以及民部郎中叫到身边,商量起如何具体实施这一系列的事情。

    他在跟李世民商量这一系列的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背着中军军司马、灵州军司马、以及民部郎中,所以商量起来也容易。

    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大致就商量出了一套可行的计划。

    至于中军军司马、灵州军司马,以及民部郎中会不会将整件事说出去,走漏了风声,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帐篷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所有消息和内情的也只有这几个人,要是走漏了风声,那必然是这几个人说出去的。

    到时候动起刀子,都不需要仔细去辨别,也不需要去查问,直接开刀即可。

    所以中军军司马、灵州军司马,以及民部郎中,为了自己的脑袋着想,也不会出去乱说,甚至还会盯着让其他两位出去别乱说,免得牵连了自己。

    商量好可行的计划以后,李元吉就打发中军军司马、灵州军司马、民部郎中,照计划下去实施了,他自己则带着李世民出了帐篷,找到了已经穿戴整齐,并且配备好了兵甲的李世勣一行,开始巡视起了中军大营的一切。

    说是巡视,其实就是跟那些没资格迎接他的王驾,以及没资格到中军大帐内饮宴的将士们见见面,勉励几句,激励一下士气。

    这是每一个掌权者在进入军营以后,都必须做的事情。

    目的就是为了邀买人心。

    虽说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只是付出了一点时间,但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时候比给将士们发赏赐还要好。

    赏赐这种东西,对能立功,会立功的将士们而言,是经常能见到的东西。

    但是掌权者,将士们一生可能就只能见一次。

    所以掌权者的勉励、慰问,对有些将士们而言,堪比千金、万金。

    等他们老了以后,面对儿孙们的时候,来一句‘雍王殿下曾经亲自见过我,还跟我说过话’,远比给儿孙们吹嘘自己打仗的时候获得过多少赏赐要有面子、要荣耀。

第0966章 传说中的独孤信

    巡视完中军大帐以后,已经到了傍晚,在李世勣的安排下,又是一场群魔乱舞的饮宴。

    饮宴的过程中,又有人带着随从匆匆忙忙的赶到了中军大帐。

    是侯君集。

    他不仅人来了,还带来了礼物。

    只不过他的礼物李元吉不怎么喜欢,李世民倒稀罕的紧。

    因为他带来的礼物是几个身形高挑、模样标志,并且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的突厥少女。

    一个个都被他收拾的很干净,身上不仅没有突厥人常有的腥膻味,还带着淡淡的奶香味,不仅好看,还很好闻。

    李元吉对这些少女只有欣赏,没有亵玩之意,他对低于十四岁的少女,真的提不起半点兴趣,灵魂深处也时时警醒着他可以堕落,但必须堕落的有底线,不能过火。

    所以这些少女最后都便宜了李世民和李世勣两个老色鬼。

    李世民左搂右抱不过瘾,还让一个看着怯怯的少女躺在自己的怀里。

    李世勣更过分,也不避讳人,手就一个劲的往人家领口里塞。

    大唐的皇族和勋贵们都这德性,历史上还特么称霸了整个东亚,简直是没有天理。

    历史上那些经常告诫皇帝戒之以色才能成为明君的文武大臣明显都是骗子。

    事实证明,能不能成为明君,跟好不好色半点关系都没有。

    那些个文武大臣估计是怕皇帝动用特权抢走了他们的资源,所以才编出这种瞎话骗皇帝的。

    “殿下,这是臣献给您的礼物。”

    在献美人没达成期望的目的以后,侯君集又献上了新的礼物,独属于李元吉的礼物。

    是一枚骰子一样的印玺,有二十六面,刻着足足十四个官职。

    有大司马印字样,有大都督印字样,有刺史之印字样等等等等。

    黑底红字,看着十分耀眼。

    历史上这么嚣张,并且有这么多官职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北周名将,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又名独孤如愿。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

    最厉害的是他还生了三个相当厉害的闺女,一个是北周明敬皇后,一个是大唐元贞皇后,一个是前隋文献皇后。

    其中明敬皇后名声不显,所以没必要多说。

    元贞皇后是李渊的亲娘,文献皇后是前隋的独孤皇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伽罗。

    在官职上,历史上能跟他一较高下的几乎没有,在生儿育女上,能跟他一较高下的只有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期的符氏。

    侯君集先是献上了美人,转又献上了独孤信的印玺,明显是做了两手准备。

    一手不成,立马上另一手。

    李元吉甚至怀疑他还有第三手。

    他求上进的心思是个人都能感受出来。

    说起来,独孤信还是李元吉名义上的曾外祖父,所以拿着独孤信的印玺,李元吉心里有种别样的滋味。

    李元吉一边把玩着独孤信的印玺,一边好奇的问,“哪里来的?”

    侯君集听到这话,顿时明白自己的礼物送到为了,所以笑容灿烂的道:“征讨阿史德部的时候,从大酋脖子上撸下来的。”

    阿史德部和阿史那部仅有一字之差,但在突厥的实力却天差地别。

    虽然都是王族,可阿史那部统治着整个突厥,而阿史德部却只占据着几片还算优厚的草场。

    不过,别看阿史德部现在不怎么样就小瞧它,在历史上这个部族中可是出过大人物的,还是那种在中原名声比颉利、突利、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甚至契力何苾都有名的大人物。

    这个大人物就是安禄山。

    阿史德部就是安禄山母亲所出身的部族。

    不过,现在扯安禄山明显有些早了,而且侯君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已经将阿史德部给祸祸了,以后还有没有安禄山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安禄山不值得关注,甚至阿史德部都不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独孤信的印玺是怎么沦落到阿史德部大酋手里的。

    按理来说,独孤信有三个做皇后的闺女,其影响力到现在还存在,他的闺女们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们父亲的东西外流的,所以这个东西是怎么流到突厥的,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北周、前隋,乃至现在的大唐,是不可能让这东西外流出去的。

    所以这东西是怎么出现在突厥的?

    “你有没有问过阿史德部大酋,这东西他是怎么得到的?”

    侯君集赶忙点头道:“臣问过了,说是从一个叫李负的人手里得到的。”

    “李负?”

    李元吉一脸茫然,谁啊?历史上似乎没有这么个名人。

    侯君集赶忙又道:“阿史德部大酋说,其中父乃是北周时期的李安!”

    听到这个名字,李元吉若有所悟。

    侯君集口中的李安,自然不是后世拍电影的那个李安,而是北周时期的一个厨子。

    因为饭做的好,得到了有刺客之王之称的宇文护的宠爱,被引为了心腹,在宇文护权势滔天的时候,还成为了北周的重臣。

    他被宇文护引为心腹的时候,刚好是独孤信死了以后。

    他辗转从宇文护手里弄到了独孤信的印玺,并且悄摸的传给儿子当传家宝也说得过去。

    毕竟,独孤信的印玺,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个宝,在宇文护眼里根本就不算个啥。

    别说是什么大司马、大都督了,就是皇帝,宇文护都弄死了三儿,皇帝的印玺宇文护都随便珍藏,随便把玩,独孤信的印玺被他当成寻常物件,赏赐给李安把玩,也不算个事。

    所以独孤信的三个皇后闺女没找到她们父亲的印玺,加以珍藏,反倒使其流落到突厥,也就解释的通了。

    毕竟,李安在独孤氏还没有重新崛起之前就被宇文护牵连死了,他儿子在他死了以后在北周也待不下去,隐姓埋名的逃到突厥去也在情理之中。

    独孤信的闺女们身份地位就算再高,能动用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印玺,调动数十万兵马去跟突厥对垒,在突厥大海捞针。

    所以一切都能解释的通了。

    “你有心了!”

    弄清楚了独孤信印玺的来历,李元吉就没什么需要问的了,当即笑着夸赞了侯君集一句。

    虽然没说给侯君集升官,也没说给侯君集晋爵,可侯君集依然开心不已。

    “殿下喜欢就好!”

    侯君集由衷的笑道。

    李元吉点头笑道:“确实喜欢……”

    说着,邀请侯君集喝起了酒。

    侯君集嘴上说是来迎接李靖凯旋的,实际上就是来送礼拍马屁的。

    他如今虽说归李靖统管,可他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军事任务,来不来迎李靖都一样。

    李靖不可能因为他没有来迎接他而给他脸色看,也不会因为他来迎接他了,就给他什么好处。

    所以他是特地来送礼的。

    而他送的礼物李元吉又收了,自然得陪着他多喝两杯,不然都对不起他送的礼物。

    推杯把盏间,一夜悄然而过。

    跟昨夜一样,中军大营内的将校们都喝的烂醉如泥,并且群魔乱舞了一晚上。

    侯君集也喝高了,在席间悄声的说了一大堆阿谀奉承的话。

    李元吉原本以为,大家还会像昨日一样,睡饱了、酒意散了才会醒。

    可当远处传来号角声的时候,原本瘫坐在席间,睡的横七竖八的将校们,齐齐醒了,一个个都像是没事的人一样,快速的出了帐篷。

    等到李元吉和李世民出帐篷的时候,他们已经穿戴好了甲胄,点齐了麾下的所有人马,在辕门口组织起了阵型。

    李世勣手底下的部曲骑着马在队伍中疯狂的穿梭着。

    在他们的指挥下,营地里的人马分成了三个队伍。

    其中两个队伍分别排成了两个长蛇阵,守在了辕门的两侧。

    剩下的一个由将校们等一众有官身的人组成的队伍,齐齐簇拥在辕门中间。

    各个字号的旌旗都被树立起来了。

    其中最耀眼的是一面朔方道行军总管李字大旗。

    那是独属于李世勣的大旗。

    而上书的朔方道行军总管,也仅仅是个临时职务。

    之所以不书征北副帅什么的,是因为大唐有大帅、副帅这种称呼,但没相应的令旗,也不会制作相应的令旗。

    绝大多数大唐将帅出征的时候,挂的都是某某道行军总管的旗帜。

    像是李靖,挂的就是定襄道行军总管的旗帜。

    仅有极少数出征的将帅才可以挂其他旗帜。

    比如李世民出征的时候,挂的就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的大旗。

    前提是你身份地位得够,并且远超某道行军总管。

    而在武德朝,身份地位够的,又远超某道行军总管的,就四个人。

    李神通、李孝恭都不在此列,更别提李靖和李世勣了。

    在李世勣的大旗边上,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小旗,除了侯君集的旗帜外,剩下人的旗帜比李世勣的大旗小了足足一大圈。

    当然了,当赵成雍带着雍王卫撑起大旗的时候,即便是李世勣那鹤立鸡群的大旗,也显得黯然失色。

    李世民看不惯赵成雍和一众雍王卫的得瑟劲,忍不住讥讽道:“刚才只是斥候吹响的号角,是在告诉营内的人即将临近此地的是自己人,不是敌人,让我们不用抱有敌意,并且准许我们派遣斥候过去核实。

    李靖距离此处恐怕还有十多里地呢,你现在就把其亮出来,不觉得会刺眼吗?”

第0967章 最难成为名将的时代

    赵成雍也没回话,只是站在那儿手持着旗杆嘿嘿嘿的笑了几声。

    他很清楚他要是反驳李世民的话的话,会讨不到好,所以他干脆就不回话。

    李世民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肚子里的气不顺,找起了李元吉的麻烦,“你就不管管?”

    李元吉淡然笑道:“为什么要管,早撑晚撑不都是要撑吗?反正他们现在也闲着,提前把旗撑起来也没什么。”

    李世民愤愤不平的道:“他们那是在提前撑旗,他们是在显摆!”

    李元吉意味深长的瞥了李世民一眼道:“你也不是嫌他们显摆了,而是嫌自己没办法显摆吧?”

    李世民彻底生气了,瞪起眼睛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李元吉被逗的抿着嘴笑了起来。

    跟李世民接触的时间长了,就发现李世民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这位在历史上成为了千古一帝的枭雄,十分在乎他的面子。

    在他没办法受人景仰,也没办法在人面前显贵的时候,他就不喜欢看到别人受人景仰,也没办法看到别人在人面前显贵。

    这跟他的出身有关,也跟他长期以来受人景仰,并且时时在人面前显贵有关。

    就像是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景仰了许多年的人,突然不被人尊敬了,不被人景仰了。

    那种落差,不是谁都能坦然接受的。

    至少,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半就接受不了。

    所以他现在看不惯这些,也在情理之中。

    “殿下,斥候们已经去核实过了,李帅他们已经到了白羊坪,还有十五里地就到此处。”

    在赵成雍率领着雍王卫撑起了雍王大旗一个时辰以后,侯君集亲自赶到中军大帐前禀报。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道:“这种事情你们派个人过来说一声就行,没必要亲自来。”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还用不着一个国侯来传话。

    能把国侯当成传信人的事情,只有跟帝位,以及国策有直接关系的大事。

    侯君集听到这话,谦卑的低下头道:“李副帅的意思是想带着军中的将校去五里外相迎,所以臣才主动请缨来传话。”

    李元吉恍然大悟,原来是李世勣还有其他的意思,难怪侯君集会亲自跑来传话。

    这是来当中间人来了。

    一边是大军的副帅,一边是大唐的监国亲王,这种级别的谈话,就不是谁都能当中间人的,也不是谁都能帮忙传话的。

    毕竟,这种级别的谈话,绝大多数时候谈的都是足以影响社稷,影响数万万黎民民生的大事。

    中间人和传话人的资格不够的话,估计连人都见不到。

    更重要的是,中间人和传话人要是不懂得保密的话,那很容易影响到谈话的内容,以及社稷和民生。

    就比如,如果此次谈话谈的不是迎接李靖的事情,而是谈的随后征讨苏尼失部的问题,那要是被泄露出去了,很有可能就会改变大唐征讨苏尼失部的战争的走向,以及结果。

    所以,重要的谈话,中间人和传话人的身份必须得足,而且还得是口风很紧的人。

    不过,此次所谈的是迎接李靖的事情,算不上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侯君集主动请缨的话,还不用动用他这么一位国侯。

    “李世勣是派你来问我的意思?”

    李元吉盯着侯君集疑问。

    侯君集点了一下头道:“李副帅的意思是,看您是跟着大家一起出去,还是留在中军大营。”

    如果跟着一起出去的话,那中军大营内就必须留人镇守。

    这是一件不能忽视的事情。

    中军大营的重要性,可比李靖高多了。

    除非李靖将中军大营精简成一个可以跟着他随便移动的大营,不然中军大营内就必须有人镇守,哪怕李靖这个统帅不在营中,中军大营内也必须有一个有分量的人镇守。

    如果不跟着一起去的话,那就不用留人镇守了。

    毕竟,一位监国亲王,以及一位原亲王镇守中军大营,规格比李靖在的时候还高,根本不需要再做其他安排。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道:“我还是跟着你们一起去吧。”

    再怎么说,李靖此次也是立下了大功,不仅一举击溃了突厥的脊梁,还彻底的打开了大唐征讨突厥的局面,并且还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说什么也得亲自去迎一下才是。

    毕竟,如果李靖没有立下此次的大功,而是摆明了车马跟颉利正面抗衡的话,那大唐没这么快打开征讨突厥的局面,也不会用只损伤了不到一万将士的代价,就占据了突厥,准确的说是颉利所统治的突厥的大半部分领地。

    大唐至少得损伤几倍的将士,才能达成现在所拥有的局面,以及取得现在所拥有的战果。

    所以以极高的礼遇来迎接李靖,是应该的。

    “您不是跟臣一起去,您是跟李副帅他们一起去。”

    侯君集得到了确定的答案以后笑着说。

    李元吉愣了一下,失笑道:“这么说,你是李世勣特地挑选的留守人员?”

    侯君集笑容灿烂的自我调侃道:“李副帅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拔来拔去就拔到了臣。”

    李元吉呵呵笑道:“你可不是什么矮子里面拔出来的将军,而是我大唐将军中的佼佼者。”

    刨去侯君集在历史上的成就不说,就拿侯君集现在的成就说,他也算是大唐将军里面的佼佼者了。

    当然了,仅限于玄武门政变以后。

    如果将玄武门政变前的都算上的话,那侯君集的功绩还有点排不上号。

    毕竟,大唐如今可是有一大群元谋功臣、从龙功臣,以及灭国功臣。

    宗室中也不乏跟着混战功混的十分耀眼的人物。

    而侯君集身上的那点功绩,在这些人面前目前还不够看。

    他至少得再建立一个灭国之功,或者从龙之功,才能跟这些人一较高下。

    不过,在大唐,要是不建立点灭国之功,貌似都不好意思称大将。

    毕竟,大唐称得上是大将,称得上是名将的,都有点灭国之功傍身,后进之辈中,还有许多在历史上驰名的人物等着排队呢。

    还有像是王玄策、刘仁轨这种半路插队的。

    所以在大唐要建点灭国之功,成大将,成名将,还是有些困难的。

    毕竟,你有可能奋斗大半辈子,也抵不上人家一次意外。

    像是王玄策建立灭国之功,就是一次意外。

    人家只不过是本本分分的帮大唐押运贡品而已,没想着建功立业,也没想着灭国,是中天竺的阿罗那顺在造反成功以后,有点飘了,看到了人家押运着价值不菲的贡品从中天竺路过,就顺手给劫了。

    谁知道人家不走寻常路,在贡品被劫了以后,既没有跑回大唐哭诉,也没有向中天竺申诉,而是去吐蕃和泥婆罗借了八千多兵马,硬刚回来了,不仅抢回了贡品,还顺手把阿罗那顺给灭了,并且打包带回了长安。

    搞得当时已经进入晚年的李世民都懵了。

    所以王玄策不是真的想建立灭国之功,他只是单纯的想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阿罗那顺飘了,非要在人家身上找刺激,然后真就被刺激到了。

    如果再给阿罗那顺一次机会的话,他估计不仅不会劫掠王玄策押运的贡品,说不定还会给添更多的贡品,然后派遣大军将王玄策一行好吃好喝的礼送出境。

    所以在大唐,想成为大将和名将,那是相当困难。

    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文臣,或者那个外交官,在脱下了文臣的官袍,脱下了外交官的官服,披上了甲胄以后,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

    也许人家稍微一出手,就能立下你一生都在追求的功业。

    就像是西汉的李广,追求的一辈子马上封侯,可是到了死了也没封侯,同时代的霍去病只是稍稍出手,侯爵就手到擒来。

    人生的机遇就是如此,充满着各种意外、变数和刺激。

    虽说侯君集的功绩没办法跟元谋、从龙、灭国等功臣相提并论,成为大将和名将的道路上也布满了坎坷,可听到自己被称之为将军中的佼佼者,他依然很高兴,笑容灿烂的道:“殿下谬赞了……”

    李世民看不惯侯君集小人得志的样,不屑的出声讥讽道:“将军中的佼佼者,就你?!”

    也配?!

    这两个字李世民虽然没说出口,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侯君集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不过却没有反驳,而是讪笑着退到了一边。

    不是他不想反驳,也不是他没胆子反驳。

    而是他没资格反驳,也不好反驳。

    因为在李世民面前,没几个将军能自称佼佼者,而且他原本是李世民的部下,现在却背叛了李世民,所以在李世民面前他长气不起来,只能装作没听到李世民的话。

    李元吉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欺负自己的人,当即反问道:“不是他还是你啊?”

    李世民被怼的有些胸口疼,倒不是说他没有成为将军中佼佼者的能耐,而是他没怎么做过将军。

第0968章 白灾和瘟疫

    他只在云定兴手底下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将军,只是还没等到他适应他的将军身份,就被李渊召到了太原。

    等到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已经脱离了将军的范畴,直接被任命为了右领军大都督。

    等到他脱离了李渊,正式领命出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军统帅了。

    所以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将军这个称谓只是一个过渡而已,他并没有以这个身份在军中待多久,也没有以这个身份建立太多的功勋。

    如果将他的统帅身份当成将军来论的话,那他倒有资格称之为将军中的佼佼者。

    但把统帅当将军看,那不是拉低了统帅的身份吗?

    显然他自己也不想将统帅归于将军一列,所以他没反驳,只是气的胸口疼,并且吹胡子瞪眼的来了一句,“我虽然不是将军中的佼佼者,但我麾下多的是将军中的佼佼者!”

    这话不假,他麾下确实有不少将军中的佼佼者,其中很多人还跟他一起青史留名,成为了将军中的楷模,被后世许多人称颂。

    但问题是……

    “他们现在在何处?”

    李元吉笑眯眯的问。

    侯君集很懂得配合的来了一句,“自然都在雍王殿下麾下!”

    李世民一下子气的活不成了,冲这个凶狠的瞪瞪眼,冲那个气喘如牛的吹吹胡子,甩起了衣袖,气咻咻的走了。

    一副‘老子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的架势。

    李元吉望着李世民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有些好笑的调侃道:“我这位二哥啊,不仅好面子,而且不服输!”

    不过服输的话也成不了千古一帝。

    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们貌似都不服输、不妥协,最终才建立了巍峨的、辉煌的帝国。

    嬴政如此、刘彻如此、李世民亦如此。

    他们都不服输、不妥协,最终一步步战胜了所有敌人。

    像是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就是因为愿意服输,愿意妥协,最终才只得到了半壁江山。

    事实上,赵宋的一切,早在赵匡胤在大渡河边上划玉斧为界的时候就注定了。

    一个国家,一旦对疆域失去了觊觎心,并且安于现状,那么这个国家就注定了不会太强盛,更不会成为足以镇压一个时代霸主。

    所以帝王们都应该具备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开拓出真正的宏图霸业。

    残暴又如何,穷兵黩武又如何?

    当我无敌于天下,成就霸业的那一刻,谁又敢出声?谁又敢站在我面前大声说话?

    还不都得默默的匍匐在我脚下,任我取允,任我杀伐?!

    “殿下,该动身了!”

    赵成雍不知道什么时候扛着大旗出现在了李元吉身边,低声提醒。

    既然决定了亲自去迎接李靖,那就该提早动身。

    从中军大营到五里外的位置,骑马走官道的话要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突厥境内没官道,再加上如今中军大营外全是牛羊马匹,所以骑马赶路的时候,不仅不能疾驰,还得缓慢前行,得等到前军或者斥候将牛羊马匹驱离了才能前进,所以所耗费的时间就长了。

    “嗯!”

    李元吉应了一声,带着赵成雍和亲卫们往辕门口走去。

    李世民在他们一行快要走到辕门处的时候,也出现在了辕门口。

    不过他的气还没消,所以看人都是稍稍仰起头看,需要说话的时候也不说话,只是哼来哼去的。

    马夫们早已准备好了马,李世民在哼了几声以后,骑上马率先离开了辕门口。

    守在辕门口的李世勣等人一脸的茫然。

    李元吉一边上马,一边笑着对李世勣道:“不用管他……”

    李世勣迟疑着点了一下头,但还是派人跟着李世民去了。

    李世民现在虽然无官无爵,还是一个低等的庶民,但他依然不敢怠慢,更不敢真由李世民一个人骑着马消失在漫山遍野的牛羊群中。

    万一李世民出个什么意外,李渊计较起来,那可不是他能担待得起的。

    “出发吧!”

    李元吉也没管李世勣的小动作,骑上马以后,直接命令李世勣出发。

    李世勣应允了一声,带着麾下的一众将校,以及自己的部曲和一众将校的部曲,浩浩荡荡的往西北方而去。

    斥候们早早的就被他派出去了,带着几个精通牧马的马夫,在前面开道。

    虽说驱赶牛羊马匹的事情看着很简单,但却是个技术活。

    不懂牧马放羊的人,去驱赶牛羊马匹,不仅不会将牛羊马匹驱赶开,反而有很大的几率会被牛羊马匹给包围。

    所以这种事情必须得由精通牧马放羊的马夫来。

    斥候们只能从旁协助。

    在斥候们和马夫们共同努力下,牛羊马匹们如同潮水一般的向两边散开,让出了一条大道。

    李元吉、李世勣一行数千人,踩着这条大道一路赶到了五里外的一个小丘上。

    小丘上盘踞着一匹头马,十分嚣张,看到有大军来临,又想占据小丘,也不挪地方,反而嘶鸣着向大军叫嚣,并且还有带着马群跟大军一较高下的意思。

    是赵成雍骑着马穿过马群,将它用套马杆抓住以后,才避免了一场人马大战。

    头马所领的马群们,在头马被俘以后,果断就散开了。

    大军也成功的占据了小丘。

    站在小丘上望下去,四处全是马、牛、羊。

    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被囤积在此处,不是五里地就能容纳的,所以从小丘上向下看去,看到的牛羊马匹群跟在中军大营里没区别。

    依旧是成群结队的一片,望不到尽头。

    “都尽早处置这些牛羊和马,不然很容易酿成祸事。”

    李元吉望着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马匹,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有校尉愣愣的问了一句,“什么祸事……”

    不等李元吉回答,李世勣就先给了那个家伙一鞭子,并且板着脸骂道:“丢人现眼的东西,这里的牛羊和马匹全部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谁知道它们哪只身上带着瘟疫。

    万一它们囤积在一起久了,将瘟疫散布开了,那这里的牛羊马匹全部得烧死。

    你说这是不是祸事?”

    在草原上,最可怕的是两种灾难,一种是白灾,也就是雪灾,另一种就是瘟疫,牛羊马匹们所患的瘟疫。

    这两种灾难,无论哪一种出现在草原上,对草原人而言都是灭顶之灾。

    白灾会冻死大量的牲畜,让草原人没办法度过极寒的严冬,草原人会成片成片的死去。

    瘟疫同样也会导致牲畜大量的死亡,草原人失去了粮食的来源,一样会成片成片的死去。

    所以草原上的人很怕白灾和瘟疫。

    一旦出现了白灾和瘟疫,就会举行相当盛大的祭祀,以此来祈求上苍原谅。

    而这种祭祀一般都很血腥。

    不是杀死大量的奴隶,以他们的躯干和血来祭祀,就是挑选特定的人,刨心挖肝来祭祀。

    而这种特定的人,一般都是未经人事的少女。

    这固然能证明草原人的野蛮和残暴,但也证明了草原人对白灾和瘟疫的畏惧。

    事实上不止是草原人,唐人也非常的畏惧白灾和瘟疫,世界上每一个见识过白灾和瘟疫恐怖的地方的人,都很畏惧白灾和瘟疫。

    只是相比起绝大多数野蛮、未开化、或者半开化的人种,唐人有着充足的应对经验,所以应对起这种灾难来,没有那么愚昧,也没有那么偏激罢了。

    校尉听到了李世勣的训斥,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忙请罪道:“是卑职无知,还请副帅责罚。”

    李世勣特地看了一眼李元吉,见李元吉没有怪罪的意思,就盯着校尉恶狠狠的道:“念你刚刚出仕,又年幼无知,此次就放你一马,再有下次,你就去找个马圈当马夫去。”

    校尉连连点头,一个劲的保证下次不会了,目光还一个劲的往李元吉这里瞟。

    李元吉看得出来校尉刚刚出仕,毕竟校尉那张笼罩在头盔里的脸太稚嫩了,想来他爹应该是朝中的某位武勋,并且还是世家出身,他以前都待在密灌灌里,所以阅历很浅,对很多有阅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并不了解。

    这就跟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

    不是痴傻,而是阅历太浅,见识太少。

    “我已经跟我二哥商量出了一些对策,已经命军中的军司马和灵州军司马,辅佐着民部郎中去做了。你这边也找人配合一下,将解救出来的百姓尽快分散下去,并且将此处的牛羊马匹也分散下去。”

    李元吉为了避免校尉自己把自己给吓死,故意找了一个话题跟李世勣说了起来,以此来表示他并不在意,也不会计较刚才的事情。

    校尉听到这话,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李世勣听到这话,居然也松了一口气。

    这让李元吉对校尉的来历产生了一丝丝的兴趣。

    要知道,李世勣可是一个狠起来连女婿都杀的人,能被他照应的人,在他心里的地位肯定超过了他的女婿。

    不过,李元吉没问。

    因为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万一李世勣说出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以后大家碰到了校尉的父亲或者祖父,说起这件事,校尉的父亲和祖父脸上也没光。

    “喏,回去了以后臣就差人去办。”

    李世勣略微调整了一下,一板一眼的躬身道。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带着大家一起等起了李靖。

第0969章 李靖回营

    时间就像是天上的白云,在不知不觉间就换了个位置。

    在第三次号角声响起的时候,西北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黑点。

    黑点一开始像是箭矢,在密密麻麻的牛羊马匹群中攉开了一条道路,随后又进化成了长刀,在牛羊马匹群中大肆的劈砍,紧接着又变成了长带,彻底的将牛羊马匹群从中间分成了两半。

    当小丘上的人能看清楚长带中的人形的时候,长带里的人距离小丘已经不足三里地了。

    李世勣第一时间派出了军中的军司马,以及各曹的参军下了小丘,迎着长带而去。

    他们不是去迎接李靖的,而是帮李靖清点收获,并且疏拢队伍的。

    像是李靖带回来的牛羊马匹,不可能一口气全带到中军大营内去,必须就地登记、疏散。

    像是李靖带回来的哥舒部的族人,也不可能全带到中军大营内去,也得进行登记,并且就近安置。

    仅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牛羊马匹,又或者是哥舒部中的贵族,才有资格跟着李靖一起回中军大营。

    在军中的军司马,以及各曹参军跟李靖的队伍接触上了以后,小丘下那条贯通了五六里地依然看不到尽头的长带出现了分裂。

    其中一部分人在军司马和各曹参军的引领西去了别处,那些快要跟两侧的牛羊马匹汇聚到一起的牛羊马匹,也逐渐的开始化整为零,消失在了那密密麻麻的牛羊马匹群中。

    仅有不到五千人在李靖的引领下到了小丘底下。

    李元吉在检阅了一下李靖所率的队伍,确认军容军纪整齐以后,才带着李世勣一行下了小丘。

    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也不是在将士们身上找什么存在感,而是为了安全考虑。

    越是混乱的队伍就越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他虽然不在意,也不怕有人突然跳出来赐杀他,可李世勣和李靖不能不在意。

    真要出现了刺杀之类的事情,即便是他没有出现任何损伤,李世勣和李靖也难辞其咎。

    即便是他不追究,李渊也会遥隔千里,追究李世勣和李靖一个护卫不利之责。

    所以他不在意归他不在意,李世勣和李靖却必须承担起护卫的责任。

    下了小丘,李靖带着一个收拾的还算干净的壮年突厥人快步的上前。

    “臣李靖参见雍王殿下,恕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外臣哥舒翰参见雍王殿下,臣也是!”

    两个人都穿戴着甲胄,只不过李靖穿戴的是更高级的全套的铁甲,而哥舒翰的比较低级一些,仅有头盔、胸甲、臂甲、裙摆,并没有肩甲,也没有膝甲,更没有连接关节处的链子甲。

    所以李靖说不能全礼说得过去,但哥舒翰嘛,明显有些说不过去。

    他们已经下了马,而不是在马上,所以要不要全礼,全看甲胄的完整度。

    甲胄的完整度越高,全礼起来就越困难,所以不能全礼可以理解。

    但甲胄完整度不高,并且还没有连接关节处的链子甲,那不管是半礼还是全礼都能轻而易举的做到,所以说不能全礼没办法理解。

    但考虑到哥舒翰是一个突厥人,以前也没有出使过大唐,没被大唐鸿胪寺的官员调教过,不懂大唐的一些规矩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就没必要跟他计较。

    李元吉笑着点了一下头,上前拍了拍李靖身上的甲胄道:“李爱卿此次奔袭千里,突袭颉利的大本营,并且一战功成,彻底的打开了我大唐征讨突厥的局面,让我大唐取得了现在的战果,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啊。”

    李靖抱了抱拳,谦逊的道:“全赖将士们用命,臣不敢居功!”

    在给自己请功和表功这种事情上,李靖和侯君集完全是两个极端。

    侯君集是恨不得将麾下所有将士建立的功勋全算在自己头上,并且在请功和表功的时候也一个劲的夸自己,为自己要好处,全然不顾将士们。

    李靖就不同,在请功和表功的时候,全然不提自己,也不把所有的功劳全算在自己头上,更不为自己索要什么好处,而是一个劲的将功劳往将士们身上推。

    要说将士们喜欢谁,那毫无疑问是李靖。

    从道德的角度上讲,谁更高尚,那毫无疑问也是李靖。

    可是从掌权者的角度看,侯君集就更讨人喜欢了。

    因为他想要什么,掌权者一眼就能看穿,而李靖想要什么,掌权者却看不穿。

    对于掌权者而言,有欲望的人才是最好控制,也是最好用的,而没欲望的人,不仅不好控制,不好用,还得防着点。

    因为依照世俗的道理看,没欲望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无欲无求的隐士,另外一种就是所图甚大的野心家。

    前者自然不需要多做解释,后者嘛,之所以没有欲望,不是真的没有欲望,而是他们的欲望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开始追求更高的东西,低级的东西勾不起他们的兴趣。

    所以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李元吉很欣赏李靖这种高尚的作法,但是站在大唐的角度上,李元吉并不欣赏李靖这种高尚的作法。

    李元吉笑道:“李爱情说笑了,你对大唐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至于将士们的功劳,我也不会忘。”

    说到此处,李元吉笑着对身侧的李世勣吩咐,“来人纳,给我们的功臣们赐酒!”

    李世勣笑呵呵的应了一声,立马吩咐人呈上了早已备好的酒水。

    不仅李靖有,李靖的部曲,以及三千玄甲也有,而突厥贵族当中,只有哥舒翰得赐了一杯,其他人嘛,全都得靠边站。

    身为战俘,在没有独特身份的情况下,得有战俘的自觉。

    待到李靖,以及所有将士们手里全都有酒了以后,李元吉接过了李世勣递过来的酒盏,高举过头顶,大喊道:“诸卿,共饮!”

    李靖和一众将士一起将酒碗或者酒囊举过头顶,高声道谢道:“多谢殿下赐酒!”

    李元吉端起酒盏豪迈的一饮而尽,李靖带着将士们也将各自手里的酒豪迈的一饮而尽。

    李世勣立马带着人上前重新斟酒,在酒盏、酒碗、酒囊里重新都有了酒以后,李元吉再次将酒盏举过头顶,大喊道:“迎诸卿凯旋!”

    “谢殿下!”

    李靖带着将士们齐喊。

    李元吉再次端起酒盏一饮而尽,等到李世勣再次上前斟满酒以后,又高举过头顶,“贺我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众将士士气高昂的再次齐喊。

    李元吉带着众将士一起将手里的酒饮尽,大声的道:“回营以后,大庆三日,酒肉管够,每人再赏马三匹、牛五头、羊五头,钱十万。

    待到大庆过后,再为尔等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就更高了,都嗷嗷嗷的叫了起来。

    这就是发赏赐的好处。

    能一下子激起将士们的热情,也能邀买一波人心。

    如果赏赐再多一些,现在再带着他们长途跋涉的去阴山厮杀一回,他们也不会含糊。

    “回营!”

    李元吉大手一挥,带着嗷嗷叫的将士们气势磅礴的往中军大营赶去。

    赶回中军大营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

    侯君集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酒肉,并且带着营内的所有将士在辕门口恭迎。

    李元吉夸赞了侯君集两句以后,带着将士们庆祝了起来。

    酒肉管够,并不是说辞,而是真的管够。

    尤其是肉,想吃多少就有。

    连带着营地内的将士们也跟着沾了光。

    一个个捧着酒囊,拿着牛羊肉,胡吃海塞,陪着玄甲军的将士们一起欢庆。

    中军大帐内也是如此,亦如前日、亦如昨日,又是一场群魔乱舞。

    如此场面足足持续了三日。

    在这三日内,没有一个人谈公事的,大家都在疯狂的发泄着大胜以后兴奋的情绪,即便是李靖好几次找上门,想谈一下公事,也被李元吉给拒绝了。

    待到三日以后,大家都彻底发泄完了,也欢庆够了,李元吉这才将李靖召到中军大帐内说起了公事。

    李靖到了中军大帐内坐定以后,一口气将这三日来憋在心里的话全说出来了,“殿下,臣以为,我们现在还不是懈怠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的征服颉利所统领的突厥全境,防止颉利起伏。

    虽说颉利在阴山遇袭以后,不知所踪,也尽失人心,但他终究是突厥各部公认的大可汗。

    在他的大可汗之位没有被剥夺之前,他随时随地都有起伏的可能。

    臣在回来的路上听说,苏尼失部的阿史那社尔率领了十万苏尼失部的兵马脱离了苏尼失部,臣猜测他很有可能是去投奔颉利了。

    而颉利的长子欲谷此前奉颉利之命,率领了十万兵马去征讨夷男和黄头。

    如果颉利联系上这两个人,并且将他们手里的兵马聚集在一起,那对我大唐而言将是一个威胁。

    所以我们必须趁着颉利联系上他们之前,就拿下颉利所占据的突厥全境,并且陈兵边境,让颉利再无起伏的可能。”

    李元吉点点头道:“可以我们现在进军的速度,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件事。”

    虽说大唐在征讨突厥的过程中连战连捷,今天灭掉突厥这个部族,明天灭掉突厥那个部族,并且还占据了突厥不少地方。

    可这些部族,乃至地方,都是临近大唐的,也是大唐最容易触及的。

    像是远一些的地方,比如阿跌部、漠南、漠北,大唐如今还没有触及到。

    而阿跌部也好,以及盘踞在漠南、漠北的其他部族也罢,占据的地方虽然小,但实力都不弱。

    大唐虽然有足够的兵力和实力能够拿下他们,可光是要跑遍这些地方,就得耗费数月之久。

第0970章 天亡突厥?!

    毕竟,突厥以前的疆域可是不输给武德五年以后的大唐,幅员极其辽阔,大唐就近打,所耗费的时间自然会少一些,可打远处,所耗费的时间就多了,光是赶路,可能就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更别提跟那些大部鏖战了。

    所以大唐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突厥全境。

    而数月的时间,足够颉利联系上欲谷和阿史那社尔,并且将他二人手里的兵马聚集在一起,再跟大唐一决雌雄了。

    虽说大唐如今不惧颉利率领二十万兵马卷土重来,但别忘了,在突厥东部,还有一个苏尼失部呢。

    如果苏尼失部的继任者阿史那必勒选择跟其父亲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开始跟颉利合作,并且帮助颉利的话,那大唐就要面对两面夹击。

    那样的话,大唐虽然不至于败,但想要征服突厥所有的地方,恐怕有些困难。

    说不定会出现未尽全功的场面。

    李靖沉声道:“这个臣知道,所以臣希望殿下能尽快招降阿史那思摩,让他尽快归顺我大唐,并且收拢阴山以北、漠南、漠北等诸多部族。

    如此一来,我大唐即便是不出兵,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突厥全境。

    这样颉利就算起伏,最先对付的也不是我们,而是阿史那思摩。

    有阿史那思摩帮我们牵制颉利,我们无论是应对颉利,还是应对苏尼失部,都会容易许多。”

    简而言之就是让阿史那思摩站出来跟有可能会重新起伏的颉利去打擂,牵制颉利,为大唐争取一些时间,让大唐能从容的完成所有的战略。

    至于阿史那思摩站出来以后,对上了颉利,会不会死,那不在李靖的考虑范围内,李靖也不会考虑。

    对于一个统帅而言,死道友不死贫道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

    如果那个统帅关心道友的死活,却不关心自己的死活,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李靖的说法,李元吉大致上是赞成的,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阿史那思摩这个人他不想舍弃。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能效忠于大唐,并且帮助大唐统治突厥的人,这人要是没了,可就找不着了。

    属于不可或缺的,没有替代品的。

    至少目前为止没有。

    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人必须保下来。

    至少在没找到替代品之前不能舍弃。

    所以李元吉毫不犹豫的道:“阿史那思摩这个人我想保,他是我大唐以后统治突厥,征讨西突厥的关键。”

    李靖愣了愣道:“殿下是觉得他不被阿史那部所承认,又亲近于我大唐,所以能成为我大唐在突厥的牧马人?”

    李元吉点头道:“我还想让他成为我大唐征讨西突厥的领头羊,由他带着突厥人帮我们去做先锋。”

    李靖若有所思的点头道:“那是该保……”

    李靖不是那种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人,在这个军政不分家的时代,懂军事的都懂政治。

    根本不像是影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个蛮子,或者憨憨。

    所以李靖能理解为什么要保阿史那思摩。

    李靖在点头认可了李元吉的话以后,迟疑着道:“那就得领退一个人帮我们去收复阴山以北、漠南、漠北其他部族。

    可除了阿史那思摩外,没人能有这种威望。”

    李元吉笑道:“我没说不让阿史那思摩去做这件事,但我们没必要让阿史那思摩一个人面对颉利,我听说薛延陀的夷男大酋派人联系你了?”

    李靖点了点头,道:“您是想让夷男帮阿史那思摩牵制住颉利?”

    李元吉点头道:“夷男和颉利已经成了死敌,颉利原谅不了夷男,夷男也不可能归附颉利,要是夷男肯带着薛延陀和回纥的兵马帮助阿史那思摩的话,那同样能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到时候颉利就无暇顾及我们了。”

    李靖略微思量了一下道:“这倒也行,就怕夷男不肯听我们的,又或者趁机向我们提出什么条件。”

    李元吉呵呵笑道:“左右也不过是趁机讨要一些兵刃而已,给他就是。等到颉利彻底覆灭,我们兵进西域的时候,我们给了他多少东西,他都得加倍还回来。”

    当然了,夷男有可能活不到大唐征讨西域的时候。

    阿史那社尔那可是他的克星。

    一旦颉利将阿史那社尔和欲谷的位置交换,让阿史那社尔去征讨他,那么他有很大的几率会被阿史那社尔给弄死。

    毕竟,历史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在薛延陀和回纥等部背叛了突厥以后,颉利先是派遣了欲谷去征讨,结果功败垂成。

    随后又换上了阿史那社尔,阿史那社尔很快就将薛延陀和回纥等部给征平了,并且趁着西突厥内乱之际,在西突厥内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争权。

    所以夷男打欲谷,轻而易举,而阿史那打夷男,同样轻而易举。

    虽说他们之间的结局历史上已经写的很明白了,可具体会往什么方向走,还得看颉利会如何安排。

    如果颉利死活不让阿史那社尔去打夷男,而是让阿史那社尔跟阿史那思摩对阵的话,那么阿史那社尔纵然有把夷男按在地上擦的实力,也奈何不了夷男。

    他们之间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可能被改写。

    不过,不管夷男死不死,都不会影响大唐的战略和布局。

    “既然殿下心中已经有了主意,那臣就依照殿下的想法去安排了。”

    李靖当即抱拳道。

    李元吉示意李靖可以去这么安排,不过没急着让李靖走,而是问道:“我大唐这个时候征讨吐谷浑,你觉得合不合适?”

    大唐如今所拥有的战场可不止大唐征突厥这一处,还有大唐征梁国,大唐征大贺氏两处。

    可以说是三线开战。

    如果不是大唐将帅多,可以如此挥霍,恐怕早就崩了。

    如今再开一处大唐征吐谷浑的战场的话,那就是四线开战了。

    还没听说过历史上的哪个国家有这么玩过的。

    这么玩的风险也很大,所以李元吉想听取一下李靖的建议。

    李靖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道:“不知道殿下准备让谁挂帅?”

    李元吉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月底的时候,我父亲估计会抵达陇右,同行的还有屈突通等一众老将,以及李高迁等元谋。

    不过战事应该会由房玄龄、安修仁等人主导。”

    李靖的嘴角一下子抽的更厉害了。

    这说是让房玄龄和安修仁主导,可是有李渊在,房玄龄和安修仁哪还有机会主导战事啊。

    李渊要是不接过所有的战事,在背后操盘,那都对不起他开国皇帝的身份。

    屈突通等人、李高迁等人要是能忍住技痒不下场,那就怪了。

    所以说是让房玄龄和安修仁主导,实际上他们两个就是两个伺候人的。

    他们只需要将一群大佬们伺候的舒舒服服即可,至于打仗嘛,他们估计连插手的余地都没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行。”

    李靖在嘴角抽搐了好一会儿后,艰难的说。

    吐谷浑一处小战场的配置,都已经超过突厥这个主战场的配置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里只有一个监国亲王,一个统帅坐镇。

    人家那边,领头的是皇帝,参议军事的是国公,下场作战的不是国公就是郡公,县公和县公以下的估计都只能留在中军大帐内伺候人。

    这种配置别说是打小小的一个吐谷浑了,就算是打突厥,那都是高看突厥了。

    所以那边的战场,已经不能算是正经战事了,只能说是一群大佬闲来无事,挑了个倒霉蛋开始耍着玩。

    就是那边死一个人的话,可能会引起大唐朝野震动,所以不得不注意一下。

    “就是不知道圣人和诸公的安危房玄龄和安修仁是否能照顾周全?”

    李靖在沉默了片刻以后,迟疑着问。

    李渊要是噶在了征讨吐谷浑的战场上了,那大唐现在所有的仗就白打了。

    李元吉笑道:“这个你不用担心,诸公不会允许我父亲上战场的。至于诸公自己,想来也会量力而行的。”

    如果真的死了,那也是求仁得仁罢了。

    死在战场上、死在皇帝面前,总好过死在病榻上。

    这对每个征战沙场的人而言都一样。

    马革裹尸才是终极追求,死在病榻上反倒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如果能斩下敌人的首级再死,那绝对是毕生之傲。

    李靖也清楚武人的追求,他自己其实也有类似的追求,所以他没有再多言,只是点了点头道:“臣明白了……”

    李元吉笑着点了一下头,示意李靖可以下去做事了。

    李靖出了中军大帐以后,就开始快速的出具起了各种各样的调令,依照在中军大帐内商量好的一切开始安排了起来。

    八月底,跟大唐使臣正式交涉过的阿史那思摩,在漠北宣布归降了大唐,同时说服了漠北其他部族,以及漠南一部分部族,还有阿跌部,一起归降了大唐。

    此事一出,大唐内外,草原内外,一片哗然。

    同一时间,消失了数月的颉利出现在了西突厥的边陲,宣称阿史那思摩是突厥的叛徒,也是突厥最大的罪人,并且将此次突厥战败的一切罪责全部都归咎到了阿史那思摩的头上,号召突厥所有人一起联合起来,征讨阿史那思摩。

    然而,响应者了了。

    唯有阿史那社尔在颉利宣布号召以后没多久带着从苏尼失部带走的十万兵马,加入到了颉利麾下,除此之外,再无一人响应颉利的号召。

    可见颉利在突厥已经尽失人心。

    颉利为了重拾人心,居然放弃了继续追讨夷男和黄头,而是集中了所有的兵力杀向了阿史那思摩。

    “这……这……这不是完全将后背放开,任由夷男和黄头攻伐吗?”

    月中赶到中军大营内汇报军情的李君羡,在听完了突厥的一系列变化以后,被颉利的这种操作给惊呆了,一脸错愕的瞪着眼睛说。

    坐在中军大帐内右手边的李靖,由衷的感叹了一句,“突厥这下是真的要亡了……”

    颉利已经疯狂到不管不顾的地步了,那突厥不亡谁亡?

    颉利想要重拾人心是没错,但不应该走这种极端。

    颉利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大可汗之位传给儿子,然后由儿子为代表,去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先在突厥重新站稳高跟再说。

    而不是有了一些兵马以后,就急吼吼的去找阿史那思摩拼命,丝毫不顾旁边的大唐,以及背后的薛延陀和回纥。

    要知道,大唐是打定了主意要灭了突厥的,薛延陀的大酋夷男跟颉利也有杀父之仇。

    两股势力随时都有可能出击,对颉利展开绞杀。

    李靖侧头问身旁的李世勣道:“我们的兵马到什么地方了?”

    李世勣笑眯眯的道:“谢叔方和侯君集已经摸到阿跌部的边陲了,中军也马上要抵达阴山脚下了。”

    李靖哈哈笑道:“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能配合着阿史那思摩,哦,不对,是新兴郡王和夷男、黄头,对颉利展开绞杀了。”

    李元吉坐在上首,也笑着道:“苏尼失部那边也传回了消息,阿史那必勒愿意向我大唐请降,但他想保留他现有的兵马和疆域。”

    李世勣放声大笑道:“那就先跟他谈着,等到我们彻底拿下了颉利,再说要不要答应他。”

    李靖满意的点头道:“合该如此!”

    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毕竟大唐此次征讨突厥,就没想着把突厥的疆域继续交给突厥人统治,所以大唐注定会在征讨完颉利以后,回过头去征讨阿史那必勒。

    不过,如今阿史那必勒主动服软,大唐所有的兵力又全在颉利所统领的疆域上,大唐又担心阿史那必勒倒向颉利,成为大唐的麻烦。

    所以大唐可以先跟他谈着,等到谈的差不多了再翻脸。

    “呼……看来是天亡突厥啊。”

    一直坐在左手边没说话的李世民突然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

    李靖、李世勣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李元吉则翻了个白眼。

    他最讨厌的就是古人什么事都拿天说话,总觉得一切的事情都是天定的。

    如果一切都是由天定的话,那人还努力什么,奋斗什么,直接躺平了等着天安排就是了。

第0971章 石勒

    “是不是天亡突厥,那得等到我们拿下了突厥全境再说,现在……”

    李元吉没好气的看向李靖道:“李爱卿是不是可以动一动了?”

    李靖在中军大营内待了已经有小半个月了,在此期间动都没动,一切的军务也全由李世勣帮忙处置,就好似现在发生的唐突大战跟他没关系似的。

    李靖听到这话,略微愣了一下,然后含蓄的笑道:“既然殿下觉得臣该动一动了,那臣就动一动。”

    说完这话,就对李世勣吩咐道:“我这就去阴山脚下跟中军的将士会合,此处的所有军务全权交给你来处理。

    要是有什么拿捏不准的,及时告知给我,我会给你回复的。”

    李世勣笑着点了一下头,说了一个“喏”字。

    对于他而言,中军大营内的军务其实没有任何难度,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不用请示李靖,就把中军大营内的所有军务处理的妥妥帖帖。

    所以李靖将中军大营交给他,他毫无压力。

    如果李靖有事不能统帅三军的话,他甚至能代替李靖统帅三军。

    “那……臣就先告辞了。”

    李靖在得到了李世勣肯定的答复以后,缓缓的起身,躬身一礼,往中军大帐外走去。

    李君羡站在大帐正中,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他来这里是找李靖汇报军情来了,可他还没汇报军情,李靖就要走,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大,大帅,末将还没有向您汇报军情!”

    在踌躇了一小会儿后,李君羡追了李靖一步,急切的道。

    李靖脚下一顿,回过身古怪的看了李君羡一眼道:“有雍王殿下和李副帅在,你还要向我汇报军情?”

    是雍王殿下的级别不够呢,还是李副帅处理不了你李君羡的事呢?

    李君羡听到这话,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找错庙门了,当即尴尬的向李靖一礼。

    李靖没有再多言,迈步离开了中军大帐。

    李君羡在李靖离开了以后,回过头向上首的李元吉施礼道:“是臣糊涂了,急着向李大帅汇报军情,却忘记了殿下也在此处。”

    所以我这么大个人,坐在这么显眼的地方,你是看不到咯?

    李元吉在心中腹诽了一句,不过也没计较,只是摆摆手道:“你急匆匆赶来,想来是有要事禀报,疏忽了本王,本王也能理解。”

    李君羡赶忙低下头道:“臣不敢疏忽殿下,只是臣军中的所获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到了臣难以看守的地步,所以臣急着请李大帅帮臣拿个主意。”

    事实上李君羡说的话不尽不实,他确实不敢疏忽李元吉,但他确实是没有直接向李元吉禀明他军中军情的意思。

    因为军中有严苛的规矩,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一级一级的上报,越级上报是军中的禁忌。

    一旦有人这么干了,就很容易被军中的同僚们给孤立,甚至被驱逐。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同僚,也没有任何一个上司会喜欢越级告状、或者汇报军情的下属。

    所以在军中越级上报,就等于是在挑衅上司,挑衅同僚。

    李君羡就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没流露出会当着李靖的面向上一级汇报军情的意思。

    虽说以他如今的官爵,汇报了也不会怎样,但他明显是一个守规矩的人。

    如果没得到上司的准许,或者上司的上司主动询问,他肯定不会主动去破坏这个规矩。

    “哦?”

    李元吉有些意外的看着李君羡道:“你说你军中的缴获已经到了难以看守的地步了?”

    这可是奇闻啊。

    要知道,李君羡所率领的兵马也有三万多人。

    军营的规模虽然比中军大营小一些,可也超过了十二卫单独一卫的军营两三倍。

    能容纳的财货,以及能管束的牛羊马匹,可能达不到中军大营这种地步,但数量也不会太少。

    如今李君羡说他已经难以看守了,那说明他的缴获已经超过了一个左右前后四军大营所能容纳的界限。

    据李元吉所知,李君羡此次出征,虽说打了不少胜仗,可没听说过他打过哪个富庶的部落,更没听说过他劫掠过突厥有名的大户,所以他的缴获是怎么来的呢?

    李君羡点着头,郑重的道:“是,臣军中的缴获已经到了难以看守的地步。”

    李元吉忍不住道:“如此说来,你军中的缴获快要赶上中军了,可你麾下的兵马数量并没有中军多,我也没听说你攻打过什么突厥的大部,那你这些缴获是怎么来的呢?”

    李君羡迟疑了一下,有些尴尬的道:“臣在征讨突厥阿颜部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土夫子,从他们手里缴获到了大量的金银,以及青铜器。”

    李元吉愣愣的盯着李君羡。

    乱世也好,盛世也罢,都有人借着偷坟掘墓发财。

    一些乱世中,还有官方的人员亲自下场。

    比如新末时期的赤眉军,比如三国时期的摸金校尉,比如宋金时期南下的金军。

    如果说是一群官方人员发掘的财货到了一个军营看守不了的地步了,那李元吉还会信。

    可一群土夫子发掘的财货到了一个军营看守不了的地步了,李元吉说什么也不会信。

    更重要的是,草原上历来推崇天葬,无论是有身份的人还是没身份的人,死了以后都送到布满秃鹫的地方任鸟啄,所以没有多少大墓,更不可能发掘出大量的陪葬品。

    所以土夫子们即便是将草原挖空了,也不一定能挖到一个军营也看守不了的财货吧?

    “你说一群土夫子发掘出了连你们军营也看守不了的金银和青铜器?你在拿我们开涮?”

    李世民也不相信,所以毫不犹豫的开口质问李君羡,厉声惧色。

    似乎李君羡如果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能拿李君羡怎么样似的。

    李君羡苦笑着道:“臣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臣跟着那些土夫子去了他们藏宝的地方,以及他们发掘的地方以后,臣不信也得信了。

    因为他们确实发掘出了几座大墓,大墓的规模不输给我中原的陵寝,大墓里的金银和青铜器也确实多。”

    李世勣抚摸着胡须,插话道:“有墓志铭,或者什么碑文吗?”

    李君羡赶忙点头道:“有,但几座大墓里,只有一座墓有。”

    李世勣再次追问道:“上面写了什么?”

    李君羡沉声道:“说是赵时的石勒墓……”

    李君羡说完这话便不吭声了,因为石勒这两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石勒是五胡乱华的时候羯人部的首领,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带着族人在河北、太原等地攻城掠地,杀人劫财,残暴的没话说。

    后又建立了历史上被称之为后赵的赵国,自立为大单于、赵王。

    巅峰时期,所统治的疆域东起滨海,西至河西,南逾淮河,北接燕代。

    在他进入中原,并且统治中原的过程中,所杀的人,所吃的人,所劫掠的财货,几乎都没办法用数字算的清楚了。

    所以他的墓穴中能发掘出大量的金银和青铜器,也能理解。

    毕竟,他可是带着兵在中原的北方,刮地三尺的抢了一遍,别说是财货了,就算是人

    ,也被他差点祸祸空了。

    只是……

    “石勒不是被葬在高平吗?”

    这话是李世勣问的。

    高平也就是高平陵。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高平那一处只是疑冢,《晋书》上有记载,石勒死后,真身被秘葬在了别处,后来赵国的文武效法其母的葬法,以皇帝的规格在高平给他设了一处虚冢。”

    李元吉点点头认可了李世民的话,《晋书》上确实是这么记载的。

    李世勣并没有怀疑李世民的话,因为论博学,他确实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能将大唐最著名的学士们收入府中,靠的可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智慧和学识。

    毕竟,能闻名天下的学识,不都是贪权恋贵的人,其中还有不少不贪权也不恋贵的清流。

    李世民要收复他们,光靠给官职和钱财可不行,还得拿出相当高的学识来征服他们,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为李世民所用。

    所以李世民的学识很高,并且借着编撰天下图书的机会,还博览了许多藏书,知识储备量也非常丰富。

    不是谁都能比的。

    所以李世勣在听到李世民的话以后,恍然道:“如此说来,石勒的真身葬在草原上,还被一群土夫子们给发现了。

    那这群土夫子还真够能干的。”

    李世民哼哼着看向李君羡道:“恐怕这些人不是什么单纯的土夫子吧?”

    石勒在中原所造的杀孽实在是太多了,恨他的汉人能从突厥排到交州去,想把他挖出来鞭尸,甚至直接生啃他尸体的人也是如此。

    这个是石勒的真身为何会被秘密的埋葬在别处的原因。

    而恨石勒的人中不乏达官显贵,也不乏世家豪门,他们能动用的能量不是任何土夫子能比的。

    可他们死活都没找到石勒的真身,一群土夫子们却轻而易举的找到了,说这些土夫子没有其他身份,根本说不过去。

    李君羡点点头道:“是,臣问过领头的了,领头的说他们是冉氏后裔。”

    李世民冷哼着道:“冉氏,那就怪不得了……”

    李君羡口中的冉氏,应该是冉魏的后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4/ 第一时间欣赏满唐红最新章节! 作者:圣诞稻草人所写的《满唐红》为转载作品,满唐红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满唐红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满唐红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满唐红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满唐红介绍:
我看到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内犹抱琵琶半遮面,我看到万王之王李世民在两仪殿内被骂的像个龟孙,我看到隐太子李建成为了争皇位急的跳脚,我看到平阳公主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我看到罗士信勇冠三军,我看到秦叔宝技压群雄,我看到尉迟恭百分百空手夺马槊……
我看到了大唐所有的弄潮儿,他们也看到了我,还得听我的。
您问我是谁?
那您得看书,可劲儿看,看完记得收藏、投票、评论……打赏(嘿嘿嘿)。满唐红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满唐红,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满唐红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