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大法官TXT下载北宋大法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大法官全文阅读

作者:南希北庆     北宋大法官txt下载     北宋大法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二蔡

    毕竟这助教是从九品下,参知政事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就只需要向上面写份举荐书,根本不需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虽然宋朝官员对于底层官员是是有着严格管控,但那多半都是针对一些实权官员。

    比如说地方知县和主簿,但是助教其实就事一个老师,而司马光目前又担任律学馆的司业,再加上他参知政事的身份,不就是他自己写自己批,随时都可以搞定的。

    但是司马光急于给张斐入仕公文、官服,还真不是说为迷惑对方,而是担心张斐反悔。

    关于这事,全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并没有跟张斐仔细商量过,张斐确实也不太情愿。

    故此司马光担心张斐又搬出那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其实不成家,就不能为官,这个说法,哪怕是在儒家礼教上,也是不成立的,只是张斐要这么说,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司马光索性就先将这生米煮成熟饭。

    张斐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仕途竟然会从国子监担任老师开始。

    这着实有些离谱!

    就跟司马光送来的官服一样,完全就不合身,也不知道那老头是从哪里找来的,好在有高文茵的一双妙手,就一个晚上,一件近乎于量甚订做的官服便穿在了张斐的身上。

    “怎么样?”

    张斐在高文茵身前一个转身,笑吟吟地看着高文茵。

    高文茵自然是说好看。

    张斐又问道:“比起我的战袍来呢?”

    高文茵又打量了下张斐,浅浅笑道:“也不知是不是看习惯了,我还是觉得那青袍更适合你。”

    “有眼光。”

    张斐道:“我也觉得这玩意穿在我身上,有些不伦不类。”

    高文茵忙道:“三郎,这话可别乱说,若是让人听去了,只怕会惹来麻烦。”

    张斐笑道:“夫人有命,不敢不从。”

    高文茵娇媚地白他一眼,嗔怪道:“又瞎说。”

    冬冬冬!

    “张三,你在里面么?”

    外面传来许止倩的声音。

    张斐道:“在。”

    “我方便进来么?”

    “不方便。”

    “为何?”

    “因为我和夫人在办事。”

    “啊?”

    高文茵却已是两颊酡红,飞快地上去,将门打开来,只见许止倩捧着一沓文桉站在门前,高文茵又羞又急道:“许娘子,你莫要听他瞎说。”

    “他瞎说甚么?”

    许止倩又盯着高文茵,“高姐姐,你的脸怎么任地红?”

    又看向张斐道:“你们在干什么?”

    张斐嘿嘿笑道:“少儿不宜。”

    高文茵瞧他一脸坏笑,急得轻轻一跺脚:“许娘子,三郎只是故意逗你的,我方才只是在帮三郎穿衣服。”

    这一说,她又似觉不妥,又补充一句,“我在帮他试试这改过的官服。”

    许止倩也看出高文茵在解释什么,但是在她心里,高文茵一早就是张斐的女人,她甚至也出了一份力,她并不在意这些事,而且她也知道,张斐是在胡说八道。故意打量了下张斐,旋即揶揄道:“你穿这官服,看着还真是不伦不类。”

    “谁说不是呢。”

    张斐对此是非常认同,“我也觉得我并不适合这官服。”

    “可是没有。”

    许止倩顿时急了,快步入得屋来,“我说得不合适,是这颜色不合你,要是换个颜色,或许就会顺眼的多。”

    这官服想要换个颜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代表着升官啊!

    张斐笑道:“就这么想我当个大官。”

    许止倩小鸡啄米般地点点头。

    最初他们就谈论这个问题,许止倩认为耳笔虽也能帮助百姓,但到底也只是沧海一粟,真正能够为百姓做事的,还是位居那庙堂之上。

    这也是她梦想中的夫君。

    顶天立地,青史留名。

    这一点与高文茵截然相反,高文茵所期待的那种平凡,远离人间纷扰的生活,但许止倩不惧困难、纷扰,但求能为民请命,就跟她爹爹一样。

    张斐微微一笑,突然问道:“你手中拿着的是什么?”

    许止倩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忙将手中的书本放在桌上,“这是我爹爹珍藏的书本,全都是有关律法的文章,你好生看看。”

    张斐是一脸错愕道:“我看这个作甚?”

    他平时最多也就是翻翻宋刑统。

    许止倩道:“你不是马上就要去国子监教书么,到时那些学生一定会想尽办法刁难你的,你可得好生准备,莫要被他们给欺负了。”

    张斐恍然大悟,随即笑道:“如果拿这些来备课的话,那就完了。”

    许止倩诧异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我看过的书,可能不及他们一半多,我甚至连宋刑统都记不住,拼书本工夫,我怎么拼得过他们。”

    其实他看过的书,比如今所有人都多的多,毕竟当下也没有多少书,但是诗词子集,他看得就真不多,唯一一本能够倒背如流的,就是李清照的诗词集。

    许止倩想想也是,如今国子监里面有很多学生都是明年就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未来的状元可能都在里面,教育可不是打官司,必须要有大量的学问来做基础。

    故此朝廷还特别规定,直讲必须要年岁达到四十以上,这个直讲是从八品下,比助教高出整整一个等级,相当于大学教授级别的。

    助教倒是限制不多。

    “可是你一直以来,都是擅于准备,每次打官司前,你都要研读许多桉例。”许止倩充满担忧地说道。

    张斐笑道:“怎么?怕我到时出丑。”

    许止倩点点头,“那些书生,我是知道的,若你镇不住他们,只怕明儿外面的人都会嘲笑你的,而且我听说,到时许多人都会去听课。”

    其实她并不支持张斐去当这助教,她认为这分明就是将张斐架上去,供大家取笑,在公堂击败不了张斐,那就改在教堂上。

    但此事既然已经定下,她只能全力帮助张斐。

    张斐笑道:“你别担忧,我也没有那么不堪,其实我早就与司马学士商定好此事,到时抽空去与大家交流交流,故此我是有准备的,我只是不想在那里任教,毕竟当老师就是要讲,而言多必失,稍微说漏嘴,就怕被那些文人给缠上,但是这一两堂课,我还能够轻易解决的。”

    “真的么?”许止倩欣喜道。

    张斐自信一笑道:“我什么时候令你失望过。”

    ......

    倒不是许止倩亦非庸人自扰,宋朝是非常重视老师的,你可以做官,但都不一定有资格为人师,国子监随便一个老师,都是五六十岁的。

    四十岁的老师,在国子监就是属于婴儿级别的。

    而当司马光举荐张斐到国子监任教的消息传出来后,顿时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在国子监。

    什么鬼?

    让一个年纪比我们还小的人来教我们读书,这也太不把我们这些国家未来栋梁当回事了吧。

    这不像似司马光干出来的事,倒是像似离经叛道的王安石能干出来的事。

    在一间宿舍内,坐着两个二十岁出头,模样还有些像似的年轻人。

    此二人是两亲兄弟,年长那位名叫蔡京,是的,就是北宋第一大奸臣蔡京,而年轻的那个,则是蔡京的胞弟,名叫蔡卞。

    他们二人正是明年科举考试的考生,今年下半年才到的京城。

    恰好遇到教育改革这事。

    而不管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他们的学馆都是对这些考生开放。

    在许多人看来,就是让这些考生选边站。

    如今选学馆,一旦中进士,就可以直接加入王安石或者司马光的阵营。

    这其实有利也有弊。

    “二弟怎么看?”

    蔡京向正在温书地蔡卞问道。

    蔡卞回过头来,问道:“兄长所问何事?”

    蔡京道:“自然是选学馆之事?”

    蔡卞认真思索一番后,如实道:“虽然我更倾向于王学士,但是我们来京是为参加科考的,所以我暂时不会加入任何一家学馆。”

    蔡京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若是进士及第,在朝中可就是新人,难免会受人欺负,若是加入其中一派,或许会得到照顾。”

    蔡卞苦笑道:“兄长,你想得未免也太过长远,考上再说吧。”

    蔡京道:“以我兄弟之才,焉有考不上之理,我们应该从长远打算,如此便可先人一步。何不这样,你我兄弟各选一馆,到时无论谁胜谁负,咱们兄弟都能够相互照应。”

    蔡卞是直摇头,懒得搭理他,继续看书。

    虽然二人是亲兄弟,但是对许多事看法,存在诸多矛盾。

    只是作为弟弟,也不好总是跟哥哥争,通常蔡卞是选择沉默是金。

    蔡京只觉很是无趣,又问道:“对了,二弟,你听说那耳笔张三要来国子监任教一事么?”

    蔡卞点点头。

    蔡京又道:“如今大家都对此感到不满,说是到时若张三真敢来教学,大家就一块去听听,顺便给他一点颜色瞧瞧,一个小小耳笔,也敢为人师,真是岂有此理。”

    蔡卞放下书来,皱眉道:“此事我也觉得司马学士做得有些过分,国子监乃是我大宋第一学府,他竟然安排一个与我们一般大小的耳笔来此教学,真是视教育为儿戏,就凭此,我也不会上他的律学馆。”

    “是吗?”

    蔡京惊喜道。

    难道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啊!

    “不过二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蔡京又道。

    蔡卞问道:“愿闻其详。”

    蔡京道:“我听闻司马学士和王学士都在争夺这个耳笔张三,故此司马学士才急着将这耳笔招入他的律学馆。”

    蔡卞更是轻蔑道:“看来司马学士也是沽名钓誉之辈啊!”

    为了政治斗争,竟然不惜牺牲教育,这简直是无法原谅。

    蔡京道:“到时咱们去听听。”

    蔡卞迟疑少许,“也好,我倒也想见识一下这耳笔到底有何能耐,任地年纪,就敢上这国子监教学。”

第三百四十三章 排面

    此时正值放衙时段。

    司马光与文彦博慢悠悠地出得皇城,刚来到马路旁,一辆马车便停在了他们身前。

    两个“穷鬼”不禁相觑一眼。

    这是谁的马车?

    正当这时,那车上的车夫道:“二位官人,要坐车吗?”

    司马光、文彦博同时一笑。

    什么时候这马车租赁生意都做到皇城门前来了。

    文彦博又瞧了眼车牌,见有字号“租”,于是向那车夫问道:“你就是那个......!”

    那车夫忙答道:“小人属汴京租车作坊。”

    文彦博又问道:“就是大宋慈善基金会办的?”

    “是的。”

    车夫点点头。

    文彦博又问道:“去潘街多少钱?”

    那车夫答道:“一共二十文钱。”

    “倒也不算很贵。”文彦博又向司马光道:“君实,最近跟你上街,可是有危险的,麻烦事也多,要不,咱们就乘车回去。”

    司马光苦笑地点点头:“连累了文公,君实实感抱歉。”

    二人哈哈一笑,便上得那马车。

    “哎哟!这马车倒是挺宽敞的。”

    坐在里面,文彦博不禁左右张望着。

    “嗯,也挺干净的,比之前的租赁马车,可是要的多啊!”司马光向那车夫问道:“车夫,你们一月能赚多少?”

    那车夫答道:“回大官人的话,咱们这买卖,是说不准的,稍微勤快一点,一天或许能赚上个两三百钱,这下雨天可就更多了。”

    “这么多吗?”

    司马光惊讶道。

    那车夫道:“但咱们每月都交给作坊两贯钱,真正到手的可没这么多。”

    文彦博皱眉道:“你这也缴的太多了。”

    那车夫道:“不多了,咱是自己的马,故此才只要缴纳两贯钱,要是作坊的马车,那就得缴纳四贯钱。”

    文彦博皱眉道:“那你们为何要加入这租赁作坊?”

    那车夫立刻道:“那当然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马料钱,咱们从作坊买得马料,可比市集上卖得要便宜一半多,还有车厢维修,车牌费,咱们都不用出什么钱。

    除此之外,若出意外,惹上官司,作坊也会免费帮咱们打官司。这么说吧,这上交的钱虽然不少,但是也省了许多麻烦事,而且咱们各自都有自己负责的街道,谁也不会抢谁的买卖,这生意可也比以往要好得多。

    比如说在皇城附近,或者在白矾楼附近跑的,可全都是咱作坊最好的马车。”

    司马光听罢,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垄断这一行,这样的话,就确保租赁的利益,提成自然就能够算得更加精确。呵呵笑道:“张三这小子做买卖的能力,也不比他打官司差啊!”

    文彦博却道:“但是你这么高调的支持他,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如今我听说国子监那边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你是在拿他们去笼络张三。”

    说到此处,他稍稍一顿,“这也不像你一贯的作风啊!”

    司马光笑道:“不瞒文公,我就是故意的。”

    文彦博好奇道:“为何?”

    司马光道:“因为朝中不少官员对于张三的学问,始终心存疑虑,张三能够打赢官司,在他们看来,只是比其他耳笔厉害,凭借的只是那三寸不烂之舌,到底学问有多少,许多人都不看好,尤其是那些看过张三文章的人。

    若是张三能够在国子监立足,那就足以证明,他的学问能够服众,这对于他今后的仕途,有莫大的帮助。”

    古人,尤其是在这北宋,还是非常看重学问的,哪怕你是要当奸臣,你的学问也一定要过关,无论是秦桧,还是蔡京,都是才华横溢,书法,文章,都写的不错。

    谁都知道张斐有能力,但还只是局限于下九流的学问,耳笔本就属于下九流,职业是上不得台面的,大多数人心里还是瞧不起张三,司马光对此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觉得国子监是最适合张斐镀金的。

    “原来如此。”文彦博稍稍点头,又问道:“可若他弄砸了,岂不是得不偿失,这会不会太过冒险。”

    司马光道:“之前那毕业证制度,可就是张三出得主意。”

    “是吗?”

    文彦博惊诧道。

    这个毕业证制度,文彦博是相当支持,格局比王安石的三舍法还要高出不少。

    司马光点点头,道:“足见其对教育是有不错的见解,而且之前那几场官司,张三在堂上说得一些话,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对律法方面的解读,是我等都从未想过的,我相信他不会令我失望的。”

    文彦博呵呵道:“听你这么一说,到时我也去见识见识。”

    ......

    关于张斐去国子监任教一事,目前还在进一步发酵。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此事,九成九都是在批判,但他们这回可不是在批判张斐,而是在批判司马光。

    毕竟是司马光举荐的,而不是张斐强行要去国子监任教。

    这几日,但凡司马光遇到一个熟人,都要问他几句。

    你是疯了吗?

    让张斐去国子监任教。

    更有甚者,批判司马光毁我华夏千年教育。

    这也导致,最近许多人都跟司马光保持距离,吃个饭都能被人打断十几次,这饭还怎么吃啊!

    另外,国子监的不少助教、直讲,都纷纷提出调职的请求。

    只要张斐来,那咱们就走。

    跟张斐共事,除了丢人,还能得到什么。

    但司马光还是坚定地支持张斐,他表示先让张斐试试看,不行再说。

    由此可见,司马光是非常信任张斐的,因为这也属于一次政治赌博,如果失败,至少会对司马光的名望造成一定的伤害。

    但如果成功,将来张斐去地方担任官员,就名正言顺。

    然而,这几日张斐却在帮司马光的死对头王安石忙活办报的事。

    保守派要办报,这革新派自然也得跟上。

    否则的话,舆论将会被对方碾压。

    之前王安石已经用自己的文章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办报这种事,王安石这边也没谁有经验,好在他们之前就已经雇佣汴京律师事务所来为其宣传。

    而张斐的建议,就是不要自己办,这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缺乏说服力,而是让他们暗中收购一家报刊,以民间报刊的名义,来发表支持新政的文章。

    王安石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因为在宣传方面,他已经是彻底折服。

    你张三说了算。

    你就说这个屁事香的,他也相信。

    事实胜于雄辩。

    不能老是记吃不记打。

    汴京律师事务所。

    “吕校勘,已经全部搞定了。”

    张斐将一纸契约递给吕惠卿。

    吕惠卿接了过来,道:“有劳了。”

    “岂敢!岂敢!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可惜你将来另有安排,否则的话,这事交给你来做,是最为合适的。”吕惠卿带着一丝遗憾道。

    他知道张斐迟早要去地方上跟保守派斗,不可能一直帮着他们做宣传。

    张斐笑道:“吕校勘,其实印报的窍门很简单,那论语都已经告诉我们。”

    吕惠卿拱手道:“还请三郎赐教。”

    “不敢!”

    张斐拱手回得一礼,又道:“孔圣人在论语说得道理,很多都是来源于一些故事,这印报的窍门,就在于不说道理,只说故事,用故事的趣味性,来引发读者的兴趣,然后再用故事里面的教训,去引导读者支持新政。

    如果你只讲硬道理,那么谁都知道,你们是要宣传新政,一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你就是说得再有道理,人家也认为你为的是利益。”

    吕惠卿多精明的一个,听罢,顿时豁然开朗,再度拱手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哪里!哪里!”

    张斐谦虚地拱拱手。

    吕惠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道:“对了,你明儿就要去国子监讲学了。”

    张斐愣了下,“明天初一吗?”

    吕惠卿点点头。

    张斐哦了一声:“那就是明天。”

    吕惠卿有些愧疚道:“其实我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可莫要耽误你去国子监任教。”

    张斐却是笑道:“那些个学生,可就没有一个是善类,多几日,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

    吕惠卿见罢,忙道:“看来三郎对此很有信心。”

    张斐呵呵道:“就是没信心也得上啊!”

    吕惠卿皱眉道:“对你而言,明日可是至关重要,这可能会关乎到你今后的仕途,虽然司马学士这么安排,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倒也能够理解他的用意,他多半是希望你借此机会,展现一下自己的学问,毕竟你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你学问无法服众。

    但是在学问方面,可没有人会谦让的,那些学生绝不会让你轻松过关的,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刁难你,以此来证明,你的学问根本就不适合当这助教。你此去,必是龙潭虎穴。”

    张斐笑道:“如果他们是怀以这种心态,那我的胜算大增,毕竟我最擅长的就是与人争辩。”

    吕惠卿道:“但是学问之争与官司之争,还是大有不同。”

    “但题目是我来出,也没有规定我该怎么教。”

    张斐呵呵道:“我这野路子,他们可不一定招架得了啊。”

    ......

    翌日清晨!

    砰!

    房门直接被人从外面暴力推开。

    只见屋内的一对男女,正在穿衣。

    “哇...止倩,你干什么?是来捉奸的么?”

    受惊的张斐回过头来,看着心急如焚的许止倩,是一脸纳闷道。

    “什么捉...你瞎说什么?”

    帮他整理衣物的高文茵,顿时满面羞红,不禁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又道:“整理好了。”

    然后一脸委屈地退到一旁。

    张斐对着铜镜,开始摆POSS。

    许止倩瞅着他还在那里撅屁股,都恨不得一脚踹过去,焦虑道:“张三,这都什么时辰了,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

    张斐不紧不慢道:“不是都定好辰时二刻么,如今还早得很,到时绝对赶得及。”

    许止倩急切道:“可你今儿是第一天去上课,去到那里,不还得准备一下么,以及去认识一下那里的官员和老师。”

    “我可没这打算。”

    张斐道:“我去了就上课,上完课就闪。”

    说完,他转过身来,“止倩,我今儿的打扮怎么样?”

    许止倩见他今儿身着一袭白袍,确实是非常帅气,但......她深吸一口气,“你当耳笔爱美,那也就罢了,你当老师,打扮得这么招摇过市,反而会显得不伦不类。”

    张斐哼道:“你懂什么,我当耳笔的第一天,就对自己说过,官司了输了不要紧,但一定要当最帅的耳笔,毕竟帅是一辈子的事。

    今儿当老师也是如此,教的怎么样,那是后话,但是史上最帅气的老师,我是当定了。待会进入教室,先就要用颜值压制住他们......喂喂喂,止倩你干什么,你别拉呀,夫人刚帮我整理好的.....。”

    性子比较急的许止倩,实在是忍受不了了,拉着他就往外面赶。

    也真别怪许止倩这么着急,她爹爹都提前跑去占位子,你说今儿得有多少大臣会去,这要是迟到的话,特么就尴尬了。

    而且国子监不是私人学府,是属国家官署,哪有第一天上课,不去拜访长官的道理。

    这都不能说是情商低,只能说没有情商啊!

    事实也是如此,如今国子监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

    几乎京城所有的参知政事,士大夫,国民偶像,全都到齐,惹得一干小迷弟那是连连惊呼,激动不已。

    “呀!那...那位身着灰袍的人,就是王相公吗?”

    “应该是的,听说王相公向来不修边幅,你看,这里面好像就那人不修边幅。”

    “坐在椅子是上的谁?”

    “富相公。”

    “哎哟!富公可是我最为崇拜的人。”

    “站在富公边上的,好像是司马相公。”

    “哼,就是他举荐一个耳笔来咱们国子监任教的。”

    “真是沽名钓誉。”

    ......

    正当廊道上的学生们议论纷纷时,忽听得门外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学生们彻底傻眼了。

    到底是什么情况?

第三百四十四章 请叫我张老师

    只见一个身着紫袍的年轻人大步入得院内。

    院中的士大夫们纷纷上前,躬身一礼。

    这年轻人正是神宗赵顼。

    他之前化名王页与张斐交谈时,对于张斐的许多观点都深感认同,所以他一直都不想让张斐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原因就是担心张斐知道,不会再与之这般交谈。

    他是真的很喜欢与张斐交流一些看法,因为张斐许多看法都很新颖,故此他一直都很期待这一堂课。

    “诸位无须多礼!”

    赵顼微微伸手示意,又目光一扫,不禁惊讶道:“来了这么多人啊!”

    富弼、文彦博等人都有些不太好意思。

    确实。

    堂堂宰相,特地跑来看一个耳笔上课,还被皇帝抓了个现场。

    这。

    不过话说回来,你皇帝不也来了吗。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道:“官家,自晋武帝设国子学以来,还真是头回遇到这等奇事,从民间请一个耳笔来此讲学,老朽就怕因此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赵顼瞧了眼这老者,笑道:“严老言之有理呀,朕也是因此而来。”

    这老者名叫严复,是礼部退下去的官员,而且还是上一任国子监祭酒,这祭酒就是国子监第一把手,在教育界,那可谓是德高望重。

    严复瞥了眼一旁的司马光,又故意向赵顼问道:“既然官家对此也不放心,为何还要批准?”

    赵顼的背那可是天下第一滑,赶忙解释道:“朕之前并不知晓此事。”

    司马光不得不站出来,“官家,此事是臣安排的。”

    “是吗?”赵顼故作不知,于是问道:“司马学士对于教书育人,向来非常慎重,此番安排,必有深意吧!”

    王安石立刻道:“官家有所不知,他是知道臣也想招揽张三,故而才急于将张三安置到这国子监来。”

    不少人士大夫是紧锁眉头。

    他们也是这么猜测的,虽然他们对于司马光招揽张斐,并不反对,但是也不能牺牲国子监,要知道孔圣人的职业就是老师。

    稍微牵强一点的说,这都有辱圣人。

    “你休得胡言。”

    司马光愤怒地瞪了眼王安石,这糟老头子真是坏得很,又向赵顼道:“回官家的话,臣是见张三对于律法方面的学问,见解独到,臣也几度因此收益,但他的学问,非书本上之言,故臣才决定请他来律学馆任教。”

    赵顼稍稍点头:“原来如此。”

    严复立刻道:“依老拙看来,这为人师者,见解、学问只是其次,关键在于道德品格,在道德方面,张三他根本不配为人师。”

    司马光立刻反驳道:“严老先生此言差矣,张三在小节上面或有缺失,但大是大非,他可从未失节,他为李四、史家洗脱冤屈,又举办慈善基金会,捐助不少穷人,虽说他的手段,常常引人非议,但目的都是向善,而非向恶。”

    这番话下来,有那么几个人也是稍稍点头。

    严复哼道:“张三救李四,为的是数百贯的佣金,救史家,为的史家的寡妇,至于说慈善基金会,一直存有议论,他是在借此帮商人避税。”

    文彦博、富弼诧异地瞧了眼严复。

    对于张斐的事迹,真是如数家珍啊!

    看来他们今日也是做足准备来得呀。

    司马光捋了捋胡须,却也不好反驳。

    王安石就站出来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救李四,获佣金;救史家,获娇妻,此皆乃两全其美之事,何错之有?难道非得舍身割肉才算是高尚之人吗?那可是佛祖干得事,而非寻常人所为。

    至于慈善基金会,呵呵,那些捐入慈善基金会的土地,本也不交税,如今却还能让他们拿点钱出来做慈善,自比一毛不拔要好得多啊。若严老先生能够让那些人都交税,我自会奏请陛下,废除那慈善基金会啊!”

    严复跟司马光还能好言相劝,但是对方王安石,他可没有好脸色看,他可是纯粹的儒派,对于王安石的功利主义,是深感为耻,但他脸上并未动怒,抚须一笑:“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此若说人性,老夫自也不会反对,确有道理。”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既然是人性,又何须教也。若以仁义教学,往后学生自当以仁义为先,但人性终不可避免,也会考虑利益,但若以功利教学,哼,只怕学成之后,人人皆会变本加厉,成为贪财好色的卑鄙小人也。此绝非教学之道也。”

    王安石、司马光同时瞧了眼严复,这老头子战斗力不减当年啊。

    虽然王与司马口才了得,但人家严复可是当了几十年的老师,而且也参与庆历新政的辩论,理论真是一套又一套。

    司马光也不想争了,毕竟人家也是长辈,于是拱手道:“严老先生,事已至此,何不先看看再说,若是张三确实不适合,我将引咎辞去律学馆司业一职,再也不过问。”

    严复道:“你说得。”

    司马光点点头道:“总要有人为此负责。”

    严复点点头道:“那好吧。”

    王安石也并未表现的非常开心,司马光辞职,保守派还有那么多人,换个人上去,不还是司马光在后面操纵吗。

    这真是来对了!赵顼瞧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暗自一乐,左右张望,“这张三来了没有?”

    论了半天,主角不在场啊!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看向站在后面一人。

    不是许遵是谁。

    许遵讪讪道:“我也不清楚。”

    一众士大夫的脸色都不好看,头天上班,结果这马上都要上课了,还不见人影。

    吕公着呵呵笑道:“我倒是习惯了。”

    见众人看来,他又言道:“那小子打官司,哪回不是最后才到。”

    “打官司是打官司,与上任可不是一回事,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底还是计相当初在开封府时,对他太过宽容,以至于这小子目中无人。”

    吕公着赶紧闭嘴。

    这一圈德高望重的士大夫,他可也惹不起啊!

    ......

    其实张斐已经到了,只不过他将马车停在国子监边上的小巷子内,与许止倩做一些羞羞的事。

    李四、龙五两大门神则是站在巷口把风。

    “你可别得寸进尺。”

    许止倩一手摁住腰间哪只作怪的大手,凤目争圆,满面羞红地瞪着张斐。

    张斐一脸委屈道:“这可不能怪我,谁让你拉我出来的,我若是提前进去,又得跟那些士大夫们打一场嘴仗,那还上什么课,上席算了,所以你得陪我打发这时间。”

    “你早又不说。”许止倩小声滴咕了一句,方才张斐就已经跟她解释过了,她表示非常认同,又瞧他一脸坏笑,不禁鄙视他一眼,噘着小嘴:“瞧瞧你这模样,哪里像一个老师。”

    张斐眼中一亮:“要不你帮我排练一下。”

    许止倩问道:“排练什么?”

    张斐道:“我当老师,你当女学生。”

    许止倩兀自不明,“然后呢?”

    “然后......!”

    张斐一只手自腰间从山地发起进攻。

    “呀!”

    砰!

    “呃!”

    “你这天煞的登徒子,你若去当老师,可真是误人子弟。”

    只见许止倩气冲冲地跳下马车。

    身后的张斐一边揉着胸口,一边郁闷地下得马车,心里滴咕道,亏你还读过书,连角色扮演都不知道。

    这时,李四突然走过来,“三哥,时辰好像差不多了。”

    “确定?”

    “嗯。”

    李四憨厚地点点头。

    张斐突然深吸一口气,踹起一小本子就疯狂地往前跑去。

    “怎么回事?”

    龙五紧张了起来。

    许止倩哼道:“骗人。”

    ......

    “怎么还不见人,上课的时辰马上就要到了”

    国子监祭酒陈员生紧锁眉头道。

    司马光也开始着急了。

    皇帝都在这里,这要迟到,那真的是.......完了!

    王安石瞧司马光焦急的样子,不禁揶揄道:“或许人家张三根本就不想当这助教,是君实你逼迫他来的。”

    严复破天荒地点头表示支持王安石,“这倒是极有可能,但凡张三有丁点自知之明,也不会来此任教。”

    司马光默不作声,碰到张斐这么一个人,也真是够背的。

    正当这时,忽见一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哎哟!跑死我了,但愿没有迟到。”

    不是张斐是谁。

    司马光见张斐,真是犹如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当即就憋不住了,直接一个纵跳,闪现到张斐面前,怒气值飙满,激动道:“你这小子怎么这时候才来?”

    “堵车....哦不,我那车夫不识得路,给走岔了,又有交规在,马车不能行快,我...我眼看来不及了,于是自己跑了过来,还望司马学士恕罪,恕罪。”

    张斐大口大口喘气道。

    司马光还欲再说,忽闻锣声传来。

    张斐暗自一喜,我真是一个卡点天才啊!

    司马光赶紧道:“快去见过官家。”

    “官家也来了?”张斐诧异道。

    司马光道:“别啰嗦了,快些去吧。”

    眼神往赵顼那边瞟了瞟。

    “是!”

    张斐往前一步,又吓得退了回来,道:“这么多人。”

    心里暗道,好险,这要是提前来了,我哪里还有精力上课啊!

    司马光急得跺脚道:“你还愣着作甚,快些去行礼啊!”

    “哦!”

    张斐急匆匆地走了过去,正欲行礼,赵顼摆摆手道:“免了吧,都已经上课了。”

    “小民遵命。”

    张斐点点头,这腿一抬却不知往哪个方向迈,“呃...这教室在...在哪?”

    天呐!

    文彦博都觉得司马光这一招棋,走得真是奇臭无比啊!

    “咳咳!”

    许遵故意咳得两声,见张斐看来,然后用眼神瞟了眼,东边那间最大的教室。

    张斐赶紧递去两道感激的目光,然后快步往那间教室行去。

    来到教室内,只见里面坐着五十人左右,全都是挨着坐的。

    这教室原本最多只能坐三十人,但是太多人想给张斐一个教训,故此他们还按成绩来竞争,最终大家选出这五十个幸运儿上教室上课。

    而此时此刻,他们更是激动万分。

    皇帝与参知政事都来了,这要是能够露露脸,展现一下,那不得起飞啊!

    看到张斐进来,犹如饿狼看到兔子一般,一道道饥渴、贪婪的目光射向张斐,真是恨不得将张斐生吞活剥了一番。

    张斐匆匆忙忙入得教室,将一个小本子放在讲桌上,翻来翻去,也不知道在翻什么,一副很紧张、匆忙的样子。

    突然,他抬起头来,一目扫去,松了口气,闲聊一般地说道:“之前司马学士请我来这里任教,我都感到惊讶,我一个小小耳笔,哪能上国子监任教,我是再三推脱,但是司马学士非得让我来。

    我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们现在这德行,我就明白了,一个个的,坐没坐样,站没站样,见到老师也不行礼问好,反而跟见到杀父仇人一样,呵呵.......!”

    教室里面一众天之骄子,勐然反应过来,赶紧正襟危坐。

    个个脸红得跟猴子皮似的。

    误会!

    这绝对是一个误会啊!

    方才他们都在讨论,这张斐敢不敢来,见到张斐进来,个个都很开心,要没有靶子怎么打出十环,当然也就忽略了师生之礼,也是三三两两围聚在一起,完全没有上课的样子。

    当然,他从未将张斐当做老师。

    陈员生、严复等一干士大夫、国子监的直讲是深深地低下了头。

    尴尬呀!

    王安石、赵顼则是含笑不语。

    张斐呵呵笑道:“别装了,别装了,什么师生礼也都免了吧,你们要是好学生,司马学士也不会请我来给你们当老师,大家都随意一点吧。”

    严复不禁低声道:“这是好一张伶牙俐齿。”

    既然抬高不了自己,只有办法,就是将学生降到跟自己的级别。

    有道是,歪瓜配裂枣。

    坐在前面一年轻人着实忍不住了,起身反驳道:“我们之所以不行礼,那是因为我们认为你不配给我们当老师。”

    此人名叫叶祖洽,也是赴京赶考的考生,从他坐得位子来看,成绩应该算是好的。

    张斐耸耸肩道:“但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这是上面任命的,难道你不认官家,就不用向官家行礼吗,你可真是太懂礼法了。”

    叶祖洽吓得一哆嗦,面色苍白。

    什么叫做不认官家。

    你是来教书的,还是来要人命的。

    门外的官员也被吓到了,纷纷瞄向赵顼,赵顼见他们看来,不禁问道:“诸位以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文彦博回答道:“回官家的话,他说得确有道理,礼法怎能因己而异。”

    严复等人也不情愿地点点头。

    礼法就是礼法,没有什么配不配一说,如果先论配不配,那世上就没有礼法。

    不管怎么样,今日张斐就是他们的老师。

    正当这时,忽见第二排一个年轻人站起身来,“学生见过老师。”

    此人正是蔡京。

    其余人也纷纷起身行礼。

    小样,跟我玩这一套。张斐微微笑道:“我姓张名斐,字易安,号东坡,匪号张三,你们就叫我张老师吧。”

第三百四十五章 儒法之争

    “是,老师。”

    “乖!都坐吧!”

    张斐微笑地点头示意。

    一众学生坐了下去,方才还穷凶极恶的目光,此时却变得无比的幽怨,就犹如那深闺怨妇一般。

    这些个后起之秀,其实都已经看出张斐玩得是什么花招,但是他们对此是毫无办法,还得乖乖叫他一声老师。

    没有办法呀!

    因为他们非常想证明张斐没有资格给他们当老师。

    而张斐恰恰就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先发制人。

    因为根据儒家学问而言,这礼法是最最最最基础的,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礼法都不讲,那么学问再高,也无人瞧得起。

    严复方才就是这么说的。

    道德品格才是最重要的,才华横溢,且心术不正,这种人是最可怕的。

    所以他们越想证明张斐不配为人师,那他们首先要证明的是,自己是一个尊师重道,品学优良的好学生。

    要不然就是歪瓜配裂枣。

    这一下就被张斐轻松拿捏住了。

    气氛很是尴尬!

    门外的严复就明褒暗贬道:“这耳笔之术,着实厉害啊!”

    这就是耳笔惯用的心理战。

    司马光瞧他一眼,没有做声,心里是松的一口气,要想镇住这一群人可是不容易,尤其是张斐这种没有半点名望之人,可不曾想张斐上来就轻松搞定。

    就算是耳笔之术,那也无妨啊!

    张斐目光扫去,见他们一脸不服,却又拿自己无可奈何的样子,心中暗爽,来到讲桌边上,轻轻斜倚着讲桌,是轻松惬意道:“方才只是开个玩笑,你们也别见怪。其实我知道,你们全都是天之骄子,未来国家的栋梁,让我一个耳笔来跟你们当老师,确实是委屈了你们,要换做我是你们,我也会生气的。

    所以呢,你们也别当我是老师,也别当做这是上课,就当是学术交流,正好我们年纪也差不多,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皆是眼中一亮,喜出望外,这可是他们所期待的,若有师生之礼在上面压着,他们确实不太好发挥,但又满怀狐疑,与其他人眼神交流了一下。

    好似在相互询问,这里面会不会是有陷阱?

    本来已经占得上风的张斐,突然又往后退一步,又将这优势给让出来,着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饶是严复、司马光、富弼他们都有些诧异。

    张斐又问道:“不好么?”

    蔡京突然拱手道:“学生自当谨遵师命。”

    其余人也纷纷拱手。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待会要是发生什么不太尊师重道之事,也都是遵从你的教导。

    张斐给了蔡京一记赞许的眼神,点点头道:“很好!”

    “让让先!”

    “请让一让。”

    众人寻声看去,但见两个仆人打扮的汉子抬着一块木板走了进来。

    正是李四和龙五。

    这是干什么?

    室内室外的人皆感好奇。

    “放在这里吧!”

    张斐往讲台边上一指。

    二人将木板放下便离开了。

    张斐也不解释此物为何用,朗声道:“不管怎么样,我是奉命过来跟你们讲授律学的,那么今日我们就交流交流大家对律学的看法。”

    说着,他从木板后面掏出一支炭笔来,在木板上写了一个“法”字。

    赵顼恍然大悟,“原来这木板是用来写字的呀!”

    叶祖洽突然问道:“老师,此谓何字?”

    张斐愣了下,“法。”

    叶祖洽道:“原来是法,学生还以为是洽。”

    “我写的有这么糟糕吗?”

    张斐不禁都退后了几步,看了看,这明明就是一个法啊!

    他对自己的字确实没多大信心。

    顿时一阵哄堂大笑。

    严复他们一群士大夫是直摇头,这哪是在上课,堂堂国子监教室,却犹如市井一般,真是成何体统。

    王安石却是幸灾乐祸道:“我早就让这小子练练字,他就是不听,真是活该让人笑话。”

    “哎...他就是一个耳笔,也不能要求太高。”

    “哪个耳笔的字写得不比他好。”

    “许仲途,你女婿的字都写成这样,你也不教一教吗?”

    “......!”

    许遵真是躺着也中枪。

    殊不知这都已经是张斐超水平发挥,因为这不是用毛笔写得,还算是工整,但是不该他在国子监,就这个场合来说,这字确实写得不堪入目。

    要知道在北宋,这字写得不好,就比衣冠不整还要令人嫌弃。

    就比如说王安石,他文章写得好,字写得好,虽然邋遢一点,倒也没有人说什么。

    张斐咳得一声,“这木板有些不平,你们将就一下。”

    顿时一道道鄙夷的目光射向张斐。

    怪木板不平,哪怕就是在石头上也都不至于写成这样。

    张斐赶紧转移话题,问道:“说到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韩非子!”

    “李悝!”

    “商鞅!”

    ......

    听到这一连串的名字,张斐不禁稍稍翻了个白眼,暗道,原来都是一群婴儿级别水平的选手。嘴上却道:“韩非子、商鞅、李悝皆是法家的创始人,看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家。”

    说着,他在法后面加上一个“家”字,又顺口问道:“那大家对于法家有何看法?”

    叶祖洽当即批判道:“残暴不仁,苛政勐虎,乃野蛮之学。”

    屋外不少人是频频点头。

    蔡卞微微皱眉道:“叶兄此言过于武断,各家学问皆有利弊,法家亦有‘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金玉良言,治国良方。”

    叶祖洽哼道:“常言道,虎毒尚不食子,若不别亲疏,那无异于禽兽不如,此乃泯灭人性之举;至于说不殊贵贱,呵呵,依我之见,那法家中人,无一人能做到,想那秦孝公、秦始皇就未有滥杀无辜吗?可商鞅、韩非子又如何处之?不过是愚民之术,何谈金玉良言,治国良方。”

    王安石听得不爽了,是蠢蠢欲动,正欲上前,司马光一把拉住他,低声道:“这不是朝堂,是课堂,容不得你放肆。”

    王安石怒瞪他一眼,“朝堂之上我也未放肆过。”

    赵顼听得一个真切,是笑而不语。

    一说法家,必有人谈及儒家,儒法之争,经久不衰,在课堂之上,也是争论不休。

    张斐犹如一个局外人,站在一旁,也没有在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就瞅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心想,这年头当老师,可真是不要太爽,抛出一个争议问题,然后就可以等着下课。

    “不知老师对此有何看法?”

    忽听得一人问道。

    “啊?”

    张斐微微一怔,寻声看去,见是一个年轻人,不禁问道:“你...你说什么?”

    那年轻人稍稍迟疑了下,道:“不知老师怎么看待这儒法之争?”

    此话一出,课堂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方才发生了什么?

    我们怎么自相残杀起来了。

    我们不是商量好了么,一致对外吗?

    呀!这小耳笔竟然对我们使离间之计,真是岂有此理。

    幡然醒悟的学生们,立刻停止自相残杀,全部看向张斐。

    想不到还有人跟我一样,游离在外。张斐打量下这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道:“学生名叫蔡京,字元长。”

    “蔡...蔡京。”张斐眨了眨眼,心想,有没有搞错,老子上堂课而已,也能遇到这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真不愧是熙宁年代,遍地是熟人。

    “正是。”

    蔡京问道:“老师认识学生?”

    “呃...我只是觉得你这名字取得不错。”张斐很是敷衍道。

    蔡京一头雾水,又问道:“不知老师如何看待这儒法之争。”

    张斐哦了一声:“我认为法家胜于儒家。”

    此话一出,教室内外皆是鸦雀无声。

    方才那些争论之人,也未有一人敢言法家胜于儒家,他们争得是,法家亦有可取之处。

    毕竟儒家在宋朝是非常强势的,法家只能意会,而不能言明。

    司马光着急了,我让你来教律学,可没有说让你来否定儒学,这么弄的话,你这老师真当不下去了。

    蔡京面色一喜,“学生愚钝,不明其理,还望老师赐教。”

    张斐道:“我是耳笔出身,讲道理我不会,我只会讲事实。众所周知,这法家盛于秦朝,自商鞅之后,就只有一位大儒入秦传道,你们可知是谁?”

    “荀子。”

    “正是。可结果呢?”

    “结果未能成功。”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换而言之,在当时的秦朝,儒学算是濒临灭绝,我可有说错。”

    “老师所言不错,但凭这一点,就能证明法家胜于儒家?秦国灭亡又从何说起?”叶祖洽问道。

    “你别着急,且听我说完。”张斐笑道:“无论秦朝灭亡是不是因为法家,但秦朝到底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凭借的就是法家,记住,是完完全全的法家。

    与之对应的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致使漠南无王庭。那么问题来了,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时,其国内的法家学问,也是濒临灭绝吗?”

    一众学生沉眉不语。

    屋外的士大夫们,也是抚须思索着。

    张斐等了片刻,就直接言道:“秦皇汉武,一法一儒,但是秦朝就敢彻底灭绝儒学,但凡儒家支持,他都反对,哪怕儒家崇尚的父子亲情,哦,正如你们之前所言,此乃人性也,法家都敢否定,就是要独尊法术,法律就是爹,法律就是娘,但依旧能够取得成功,你儒家敢吗?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敢像秦国独尊法术一样,去独尊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就是口嗨,口号而已,其实在他执政期间,用法家学问,可比用儒家学问多得多。

    这儒家离不开法家,但法家可以离开儒家,你们说孰优孰劣?”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法非法

    这耳笔之辩,多半都是要基于证据的,没有证据的道理,在公堂之上,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就是说出来,让人反对得。

    事实就是秦朝在遵从法家时,是将儒家彻底赶尽杀绝,同时还取得巨大的成功,而儒家可从未这么干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那么从这一点来看,法家明显要优于儒家。

    王安石抚须微笑,他的变法,其实多半也是基于法家思想,然后儒家为辅,因为他的目的是要在短时日内,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那么法家就是唯一的捷径。

    但是他也知道,百姓要是过得非常不好,国家也不可能富强。

    他开心,司马光当然就很郁闷,我请你来,是来让你讲讼学的,你扯什么儒法之争。

    这个问题争起来,那就没完没了了,而且,在这个时刻谈儒法,也是非常要命得。

    耳笔,你悠着一点。

    身为大儒的严复,眼看学生们都被问住了,是心急如焚,不禁将室内迈出一步,却被文彦博给拦住,“严兄若出声,那便是输了。”

    严复一怔,羞愧一笑,又退了回去。

    你一代大儒,跑去跟张斐争论学问之事,那无论输赢,至少证明张斐是跟你严复一个层次的,那他当然有资格当这老师。

    正当这时,第一排站起一个年轻人来,“法家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自容不下别家学问,而儒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故兼各家所长。但不知老师认为二者孰优孰劣?”

    严复闻言,长松一口气,他方才也准备这么说的,不禁问道:“此子是何人?”

    司马光瞧了眼,“好像是上官凝的次子,上官均。”

    “哦...原来上官成叔之子,难怪,难怪。”严复欣慰地稍稍点头,又看向张斐,瞧他会如何反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各家所长。”

    张斐念了一遍,是稍稍点头,笑道:“听着好像是有点厉害。那么依你之言,这儒家定也兼法家之长,如果是,具体又是指什么?”

    上官均回答道:“不可否认得是,自李悝变法之后,其后所有朝代的律法,全都是基于他的《法经》,后来又经儒家改造,提倡慎刑、少刑,注入仁德,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律法。”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宋刑统》也是与法家有关。”

    上官均点头道:“当然。”

    张斐不禁目光一扫,“你们怎么看?”

    几乎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赞成。

    张斐见罢,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蔡京问道:“老师为何叹气?”

    张斐一脸悲伤道:“因为伤心,难过,想哭。”

    争个学问,又不是比文招亲,你还争出个伤心、难过来,这......!

    别说这些学生,就连门外士大夫们都是一头雾水。

    是因为输了而难过吗?

    上官均又问道:“老师又为何伤心、难过。”

    张斐却是悲哀地看着他们,“我一直以为你们都是天之骄子,对于律学,虽不说精通,但至少也是熟知,只要稍加点拨,你们就能毕业,我也很轻松,故而我方才才表示大家就别当这是在上课,当成学术交流。

    可不曾想,你们的律学水平,就只达到幼儿级别的,若是教到你们毕业,只怕我都已经是两鬓霜白,我这是上了司马学士的当啊,也不知道现在辞官,还来不来得及。”

    司马光听得老脸都阴沉下来,小声滴咕道:“这小子在胡说八道甚么?”

    赵顼也听不明白,那些学生说得都很有道理,没有什么错,不禁看向王安石,“先生可知其中缘由?”

    王安石微微摇头,也是一脸疑惑。

    要他来说,估计也相差不差。

    这都是常理,没有什么毛病。

    而在坐的学生个个都是怒气上涌,鼓着双眼,怒瞪张斐。

    什么叫做幼儿级别?

    你一个小耳笔,你在羞辱谁呢?

    上官均是重重抱拳,咬着牙道:“还望老师指出学生所错。”

    “打住!你们这都不叫错,应该叫做无知。”

    张斐激动道:“谁特么告诉你们,这律法跟法家有关系?你们连律法和法家都分不清楚,你们也好意思来我国子监上这律学课,趁早回家读蒙学去吧。”

    他突然开始嘴炮,令在坐所有学生顿时不知所措。

    这耳笔贬起人来,真是熘得很。

    方才那个谦虚和蔼的张老师去哪呢?

    叶祖恰睁大眼睛问道:“律法跟法家没有关系?”

    张斐一翻白眼道:“当然,二者是半文钱关系都没有,这可是一个常识问题,在那《法经》之前就没有律法吗?在法家之前,就没有律法吗?这还用我来跟你解答?”

    上官均反驳道:“你这是强词夺理,儒学是脱胎于周礼,难不成说儒学与周礼也没有关系。《法经》乃是李悝所着,李悝又是法家中人,怎会与法家没有关系。”

    大家火气也上来了,老师也不喊了,直接开怼。

    “真是朽木不可凋也!”

    张斐摇头一叹,“周礼与儒学是母子关系,没有周礼,就没有儒学,但是法家和律法,完全就是两种东西,是决不能混为一谈,否则的话,这就会出大问题的,你们要是连这个都弄不明白,就算去当官,估计也就是一个庸官,不误国误民,就算是上天卷顾。”

    学生们还未表现出什么,门口一群大臣,个个都是一脸尴尬。

    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张斐在说什么。

    上官均问道:“吾等愿闻其详。”

    “罢了,罢了,这不来也来了,上完这一课再说吧!”

    张斐自怨自艾了一句,又拿着炭笔在“法”字下面写了一个“制”字,“跟着我念,法制。”

    “......!”

    无人应答。

    “算了,反正这也是最后一课。”

    张斐耸耸肩,道:“法家法制,这一字之差,是天壤之别啊!秦朝亡就亡在这一点上,他们就是将法家和法制给弄混淆了,这可是血一般得教训,你却还当做鲜艳的颜色,涂在自己的衣服上,沾沾自喜,真是可悲。”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众说纷纭,基本都已经挖透了,是说无可说,但从未有人说秦朝是亡于搞不清楚法家法制。

    这太新颖了。

    赵顼都情不自禁直接走到里面去了,就如同一个学生,充满疑惑和期待地望着张斐。

    而在场的学生,完全忽略皇帝的存在,凝眉思索,却始终未明白这话的意思。

    蔡卞问道:“此话从何说起?”

    张斐不禁苦笑一声,“这都不明白吗?”

    所有学生的脸,都涨成了通红。

    这很简单吗?

    我们听着怎么很玄乎啊!

    是我们太笨了吗?

    叶祖恰当然不认为自己笨,就道:“你在故弄玄虚,我们又怎会知道。”

    “我再傻也不会傻到拿常识来故弄玄虚。”

    张斐呵呵两声,用手重重敲着木板,“法家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治国理念,法家的最终目的,是要富国强兵,所要维护的是国家利益,是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也不是?”

    叶祖恰点头道:“是如此,故此法家是通过律法来达到目的。”

    “这就完了呀。”

    张斐笑着点点头,道:“什么是律法?你们但凡去翻翻宋刑统,都能够看出来,这律法都是在捍卫个人的正当权益。个人。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秦朝就是没有弄清楚这一点,他们用法家取代法律,记住,是取代,二者是没有关系的。

    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所有秦人失去个人的正当权益,秦国上下就只有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

    没错,秦朝是遵循法家,但其实秦朝是没有律法的,你们说二者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睁大眼睛。

    秦朝没有律法。

    这......!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但凡熟知历史之人,也不敢说出秦国没有律法。

    “别这么看着我,这是事实。”

    张斐笑道:“你们谁研究过秦法,其中有哪一条律法制定的目的,是在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再想想我朝宋刑统律法的疏议,论得是什么,是公平,是公正,是个人的正当权益。

    比如说那免所因之罪,为得君主的利益吗?为得是国家利益吗?统统都不是,这条律文是在捍卫施害者和被害者的权益,这统统都属于个人权益。”

    蔡卞若有所思道:“个人的正当权益,亦属于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

    “这话正确。”

    张斐笑道:“其实有一个老先生,在秦朝灭亡之前,就已经点破其弊,可惜秦朝没有听,如果听了,秦朝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你们可知这个老先生是谁吗?”

    蔡卞稍一沉吟,回答道:“荀子。”

    张斐又问道:“哪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完全正确。”

    张斐笑着点点头,“国家利益、君主利益,他们的基础就是个人的正当权益,秦国是本末倒置,他将国家利益、君主利益完全取代个人利益,是不可能不亡的。

    其实儒学中的很多思想,就是在针对这一点进行修正,为什么那些大臣劝说君主要仁政治国,什么是仁政,不就是要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不能让百姓活活饿死,活活累死。

    这才是律法的真正意义。你们连这个都没有弄清楚,都跑来上我的课,司马学士也太瞧不起人了。算了,到此为止吧,老子不上了,没点意思。”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二法之争

    炭笔一扔,闪!

    张斐一个华丽的转身,让在场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在赵顼他们看来,这堂课似乎才刚刚开始啊。

    秦国无律法,这个说法,着实太新颖。

    刚听出一点味道来,你丫怎么就走了。

    “哎!”

    赵顼都情不自禁抬起手,想要叫住张斐,但最终碍于皇帝的尊严,还是放了下去。

    可是司马光就没有含蓄,是铁青着脸,堵在门前。

    “你干什么?”

    “司马学士,这个班是真不适合我,他们连一些基本律法常识都不懂,关键...关键我不太清楚,我只能教一些有一些基础的学生,然后分享我的经验。”

    张斐是一脸郁闷地抱怨道。

    这是基本常识吗?老夫也不懂啊!司马光瞧了眼张斐,“这么多人看着,不管怎么样,你必须上完这一堂课。”

    说完,他又低声道:“差不多就行了,官家可还在这里。”

    他哪里不知道张斐在干什么。

    报复!

    这小子表面看着是大度,嘴上说得也是非常好听,但其实心眼是非常小的......真是睚眦必报啊!

    这么多人堵在门口,清一色宰相,他怎么走的了,他就是要故意羞辱那些学生。

    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张斐委屈地点点头道:“行,我就先上完这一课,但是我将来要换一批学生,这真的带不动。”

    司马光不做声,就是皱眉瞅着他。

    张斐讪讪转身回到讲台上,目光在这一群学生脸上是扫过来,扫过去,突然是长长叹了口气。

    叶祖恰、上官均、蔡京、蔡卞等人何曾受过这种鄙视。

    难受!

    想哭!

    叶祖恰实在是忍受不了,起身言道:“你故意将这法制法家说得是不清不楚,意在羞辱我们,枉为人师。”

    其余人纷纷点头。

    “不清不楚?”

    张斐一怔,惊讶道:“不...不会吧。你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听明白吗?”

    “我...。”

    叶祖恰微微张嘴,那张白净的脸看着就慢慢涨红了。

    真的是我们太笨吗?

    这真的很简单吗?

    让我先想想。

    不仅仅是他,很多人都有着种想法。

    赵顼低声向王安石问道:“先生可听明白了。”

    王安石捎带一丝尴尬地微微摇头。

    赵顼松得一口气,还好,还好,不是我太傻。

    蔡卞道:“请恕我等愚钝,未听明白,还望老师能够解吾等心中所惑。”

    但那语气非常冲,仿佛在暗示,有能耐,你倒是说明白啊!

    他们都觉得错不在他们,而是在张斐,张斐根本就解释不清楚。

    “好吧!我就跟你们解释清楚,唉...就当是水水时长,否则的话,这堂课怎么过啊!”

    张斐无奈地摇摇头,斜靠在讲台上,向蔡卞问道:“是谁告诉你,不能上别人家偷东西的?”

    蔡卞一愣,“我...我父母。”

    张斐又问道:“是谁告诉你,不要跟人打架?”

    蔡卞道:“我父母。”

    张斐继续问道:“又是谁告诉你,不能去抢别人的东西。”

    “我父母。”蔡卞道。

    张斐愣了愣,“怎么什么都是你父母教你的,你父母是圣人吧?”

    他父母可也是我父母啊!蔡京身为长兄坐不住了,他认为张斐是故意羞辱他父母,立刻道:“此乃常识,与我们父母是不是圣人有何关系?”

    “对!”

    张斐指了下蔡京,“此乃常识,准确的说,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世上所形成的一种常识、共识。

    这不是孔子教我们的,不是孟子教我们的,更不是李悝、商鞅、韩非子凭借自己的智慧想出来得。

    大字不识一个村夫,都知道偷蒙拐骗是不对得。”

    说到这里,他打了个响指,“这就是法制之法。此法诞生于我们的共识,常识,为何会出现这种共识,就源于我们对于自我利益的保护,所以,法制之法也必然是捍卫每个人的正当权益。”

    此话一出,众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斗殴、偷窃,是写在《法经》中,但不是李悝想出来的,是一直存在的,在没有律法这个名称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就是自我保护,本是很个人的事,但这种需求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于是就形成律法。

    李悝只是分类、完善。

    可不是他先觉得偷东西不好,然后告诉其他人,偷东西不好,然后再被人慢慢接受。

    “原来如此。”

    赵顼稍稍点头,又小声道:“这番解释真是别开生面啊!”

    吕公着疑惑道:“但会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啊!”

    富弼都忍不住开口道:“就看他如何解释法家。”

    吕公着顿时显得有些尴尬。

    他的以偏概全,没有将法家和法制分开。

    那蔡卞脸上也渐渐浮现出尴尬的神色来。

    “那么问题来了。”

    张斐突然问道:“商鞅的《垦草令》算不算是常识,或者说人们的共识?”

    一众学生摇摇头。

    张斐道:“什伍连坐法呢?”

    一众学生继续摇头,但气氛一点也不嗨。

    张斐道:“这一令一法,它又算不算律法?”

    “......!”

    不算吗?

    算吗?

    就他们的常识而言,这当然是算律法的。

    但此时此刻,无人敢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

    “唉...!”

    张斐又是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为什么,如今他一叹气,这些学生的心都揪了起来。

    到处找地缝。

    张斐道:“有个词是怎么说来着,人亡什么息.....!”

    “政息!”

    一个小机灵鬼答道。

    “对!人亡政息。”

    张斐点点头,“但这个词往往是用于什么事上面。”

    “改革变法。”

    “不错。”

    张斐又点了下头,“开始是变法,但最终却是政息,何解?就是因为如商鞅颁布的那些法令,更准确的来说,是政令,而不是律法。”

    说着,他捡起炭笔来,来到木板前,“除非一些极为特殊的例子,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这么来区分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法制之法是来源于人们对于自我正当权益的保护,或者说是一种常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广泛的需求。”

    说着,他从下往上画了一个箭头符号。

    又在右边从上往下画了个一个箭头符号,边画边言道:“而法家之法是君主、大臣用于治理这个国家的一套方法。这常识和方法你们总分得清楚吧?”

    “......!”

    无人答话。

    但这回不是傲娇,而是尴尬。

    张斐有气无力道:“你们是哑巴了吗?给点回应好不好。”

    叶祖恰突然问道:“如果说在《宋刑统》上面,写明抢劫合法,这...这算不算律法?”

    大家眼中一亮,这个问题不错。

    抢劫合法明显有悖于张斐对于法制之法的概括,但写在宋刑统上面,这就是律文。

    这难道不是律法吗?

    张斐反问道:“你说呢?”

    叶祖恰道:“这都已经写在宋刑统上面,当然算啊!”

    张斐又看向其余人,“你们都这么认为吗?”

    大家面面相觑,稍稍点了下头。

    虽然他们也搞不清楚,但至少也要团结一下吧。

    张斐道:“我问你们,如果说要做到抢劫合法,那么应该怎么在宋刑统上面规定?”

    “直接写明就行了。”叶祖恰道。

    张斐问道:“那抢劫罪怎么办?”

    叶祖恰道:“直接抹去就行。”

    张斐道:“抹去了这条罪,不就抢劫合法了吗,这还需要去写明吗?”

    “......!”

    叶祖恰被绕得有些晕,道:“不写明也行。”

    张斐就问道:“那如果将宋刑统上面的罪名全部抹去,偷蒙拐骗,打砸抢杀,就全都合法了,你们说这是法律吗?”

    叶祖恰眨了眨眼。

    张斐道:“我朝太祖太宗是如何形容之前战乱时期的律法?”

    “纲纪败坏,无法无天。”

    “正确。”

    张斐道:“抢劫合法,是不需要去规定的,因为只要达到无法状态就行了,在无法中谈法律,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现在我反过来问你,如果朝廷规定,你在快要饿死的时候,为求活下去,去抢了一个包子吃,朝廷将不会追究你的责任,这法制之法,还是法家之法?”

    叶祖恰思索半响,“法...法家之法。”

    “嗯?”

    “法...法制之法?”

    “嗯?”

    “学生不知道。”

    叶祖恰是彻底晕了,他此时此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傻子。

    张斐是哭笑不得,又道:“首先,这应该属于儒家之法,法家是不会这么规定的。其次,这还得看什么官署颁布的,如果是官家的赦令,并且还写入疏议中,那就是法制之法,因为这条规定里面,它是有着许多先决条件的,基于这些条件,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也算是一种常识,毕竟这人命关天,包子没了,还可以再做,人死了就真没了。

    当然,如果真的要对此立法,那又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这里面得很多判定,是非常难以取证的,故此朝廷不太可能会这么做,而这也是我们学习律学原因之一。

    但如果只是政事堂针对某个特殊的地区,或者针对某个特殊的时段颁布这条法令,那就是法家之法。”

    上官均突然问道:“如果法家之法遇到法制之法,该以谁为先?”

    大家一怔。

    这个问题令许多人都陷入沉思中。

    张斐不答反问道:“假如政事堂在东京颁布快要饿死了,抢劫不违法的这条规定,你又是一个司法官员,遇到这个桉子,你会怎么判?”

    上官均凝眉思索半响,道:“我...我估计也不会追究其责任。”

    张斐道:“那被抢者怎么办?”

    上官均道:“我会以官府的名义赔偿他。”

    张斐道:“可政事堂并未规定一定要赔偿。”

    上官均道:“可若是如此,今后谁也不敢在街上卖包子。”

    张斐笑着点点头:“不追求其责任,代表着责任是存在的,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这是责任的转移,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源于法制之法,这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那你说是法家之法大,还是法制之法大?”

    上官均道:“法制之法大。”

    张斐当即一翻白眼:“这你都能回答错误,当然是法家之法大啊!哎幼喂......!”

    上官均当即是一脸问号。

    我顺着你的话说,这都是错的吗?

    你在玩我吧?

    “其实这个例子与这个问题,是毫无关系的,无论如何,都是法家之法大,怎么可能会是法制之法大。”

    张斐笑道:“如果是法制之法大的话,那么那些暴君昏君、贪官污吏又是怎么出现的,这也是常识好不好,读过史书的都知道。”

    此话一出,教室内外,是鸦雀无声。

    不少士大夫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着。

    暴君?昏君?贪官污吏?

    这是在骂谁呢?

    这话是能说的吗?

    于是乎,大家都看向赵顼。

第三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儒法之争

    司马光有些慌。

    老夫就只是让你小子来讲讲讼学,你这扯得有些远,讼学跟昏君有半毛钱关系吗?

    而王安石也有些慌。

    你小子将法家之法从法律中剥离出来,将来我的很多新法,岂不是师出无名,甚至被你的法制之法给拿捏到死。

    反倒是赵顼听得兴致盎然,与那些学生一样,是在认真听讲,过得一会儿,他才发现周边许多大臣都悄咪咪地看来,不禁也看了眼他们,很小声地问道:“你们认为他是讽刺在朕吗?”

    那些大臣赶紧摇头否认,这特么谁敢说啊!

    可他们心里却都在滴咕,是不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话是有质疑皇权的嫌疑,你就由着他这么说下去?

    这些大臣心里惶恐不安,但那些学生个个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到底未有体验过文字狱的威力,这有什么不能说得,已经完全投入到与张斐的辩论之中。

    上官均就直接问道:“昏君贪官与法制之法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而且非常密切,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

    张斐来到木板前面,一边在上面写着“法家之法”,一边言道:“我方才已经说明,法家之法,是君主、大臣统治、治理国家的方法。”

    然后又在下面写到法制之法,言道:“而法制之法,是一种捍卫个人权益的广泛共识。而当二者利益相触碰时,在昏君、贪官手里,往往就是法家之法赢,你们想想看,他们是不是肆无忌惮地去破坏法制之法?更直白来说,就是随意侵占他人的正当权益。而在明君贤臣手中,往往就是法制之法赢。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蔡卞道:“道理虽是如此,但这也只能说明因人而异。”

    张斐笑着点点头:“不错,就是因人而异。那么再看看法制之法的定义,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共识,就此理而言,这都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却要因人而异,你说是法家之法大,还是法制之法大?”

    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皆是稍稍点头。

    他们不是赞成张斐这话,而是理解张斐所言。

    法制之法是客观存在的,因人而异,无论对错好坏,都是纯粹的主观。

    就足以证明,主观是凌驾于客观。

    也就是说,法家之法事大于法制之法。

    蔡卞皱眉道:“依你此言,法家中所提倡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就是在推崇你的法制之法吗?”

    张斐道:“这句话本身是没错得,但如果放到法家思想中,那就是错上加错,变本加厉。”

    “这是为何?”蔡卞好奇道。

    张斐道:“你得看得这句话动机是什么,刀是可以杀人的凶器,也可以是杀猪的理财工具。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是让大家去捍卫个人的正当权益,在法家中就没有这个思想。

    法家的意思是,让大家都遵从我制定的规矩,更直白的说,就是所有人都是我的奴隶,我怎么说,你们就这么做。在秦法中,如这种规定比比皆是。”

    蔡卞又沉思不语。

    这问题好像是越问越复杂了。

    叶祖恰突然开口问道:“依你之言,是不是只要遵从法制之法,便可治理好天下。”

    张斐笑道:“听你这语气,好像这很简单似得。”

    叶祖恰纳闷道:“这并不复杂。”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

    这听着是很简单啊!

    遵守法制之法,这能有多难啊!

    张斐问道:“若官家有错误的言行,你敢劝阻吗?”

    大家不免又看向赵顼,却见赵顼在认真思索,根本没有注意他们。

    只能说,这小皇帝胸襟够大。

    叶祖恰昂首言道:“我为何不敢。”

    张斐又问道:“你怎么去劝?”

    叶祖恰稍一沉吟,道:“当然是以理相劝。”

    “什么理?”

    “圣人之理。”

    “对了!”

    张斐点点头,“这就是儒家之法的本质所在,你若觉得容易,那只能说明一点,你比孔圣人还要厉害。”

    叶祖恰惶恐道:“祖洽岂敢与圣人相提并论。”

    张斐道:“那你又说这不复杂?”

    叶祖恰先是一愣,但旋即便答道:“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儒家之法的本质。”

    张斐执笔在木板上又写上“儒家之法”,又在二法中间写上“宋刑统”,旋即问道:“你们以为当今宋刑统上面的律文疏议,是更偏向法家之法,还是更偏向儒家之法?”

    这......!

    一干学生是犹豫不定。

    从名字来看,自然是更偏向法家之法,之前这都是常识,如今这常识开始被扭曲了。

    忽闻一个苍老的声音,“若依你所言,应该是儒家之法更偏向法制之法。”

    张斐抬头看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富弼。

    这老头听着也入迷了,都开始回答问题了。

    这话又说回来,其实张斐方才要闪,也不完全是羞辱学问,这个课,真不太合适这些学生,反倒是适合富弼、文彦博这些人。

    “富公言之有理。”

    张斐拱手一礼,又道:“为什么是更偏向儒家之法,因为儒家讲得就是世俗道理。比如说亲亲相隐,法家是肯定不讲这一套的。

    可就人性而言,子告父,父告子,这十有八九,就是在逼人说谎,虎毒尚不食子啊!

    虽然大义灭亲,也不算是错,但是保护自己亲人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广泛意识,符合法制之法的定义。

    你们都是读儒学长大的,想想儒家讲的道理,是不是告诉你们如何分别善恶,又如何为善。”

    众人纷纷点头。

    张斐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违反法制之法几率其实是非常小的,但一个法家中人,他是一定会违反法制之法,因为法家是必须要除掉法制之法,否则的话,法家就不是法家。商鞅有一句话,是非常清楚准确的表述了法家之法。”

    说到这里,他终于翻开了桌上的小本本,“‘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但是这一句话与法制之法,是完全对立的。”

    上官均道:“可见儒家之法是要胜于法家之法,也要胜于法制之法。”

    张斐听得抬起左手搓着额头,是满脸失望。

    上官均真的急了,这一堂课下来,他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我又说错了吗?”

    张斐澹澹瞧他一眼,有气无力道:“你先说说,你为何这么认为?”

    上官均道:“道德高尚之人,自不会违法,而守法之人,道德不一定高尚,可见儒法之法是要胜于法制之法,更胜于法家之法。”

    张斐目光一扫,“你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许多学生都已经迷湖了,不敢妄做答复。

    严复突然站出来道:“老夫就是这么认为的,这话何错之有?”

    语气非常傲慢。

    砰砰砰!

    张斐突然用力地敲着木板。

    吓得严复一哆嗦,这小子是疯了吗?

    张斐才不管那么多,你在我课堂上装逼,有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岂有此理。“我都已经是再三强调,法制之法,是人们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

    儒家之法是这种共识吗?不是,它是圣人所言,基本上也是如商鞅所言,智者作法,愚者制焉。”

    严复也急了,嚷嚷道:“儒家之法优于法制之法,自不必遵守你口中的法制之法的原则。”

    张斐笑了,问道:“老先生不觉得这话是自我矛盾吗?”

    严复问道:“哪里矛盾?”

    张斐道:“你也说了,这儒家之法是要优于法制之法,那么遵守儒家之法,自也不会违反法制之法。是也不是?”

    严复点头道:“正是如此。”

    张斐道:“既然如此,老先生又说不必遵守法制之法的原则,这不是自我矛盾,是什么?连最基本的都不遵守,你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吗?”

    严复神情一滞,被绕得有些晕啊。

    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哪里不对。

    文彦博突然站了出来,道:“你这是巧辨之术。严老先生也绝非此意,他想要说得是,遵守儒家之法,是必然是遵从法制之法的原则,且达到更高的要求。”

    严复是连连点头,“不错,不错,你小子可真会诡辩,将老夫都给说湖涂了,儒家学问,就是世俗之理,这法从得德出,德自然也遵循了你所言的共识。”

    张斐道:“是吗?”

    文彦博非常肯定道:“当然是的。”

    张斐问道:“刑不上士大夫,这算不算儒家之法?又是否有遵循了法制之法的原则?”

    “......!”

    文彦博一时间,是目瞪口呆。

    所有人学生都望着他。

    文彦博的一张老脸慢慢在变红。

    这百姓违法,人没了,士大夫遇到法,法没了。

    你说是不是?

    一个老者激动地向赵顼道:“官家,此人口出妖言,大逆不道,恳请官家,立刻降罪此人。”

    立刻又有一批士大夫站出来,要求严惩张斐。

    赵顼却是一脸轻松地笑道:“此乃学术之论,岑大夫无须太过认真。”

    王安石呵呵道:“岑大夫之言,不正好坐实他的儒家之法论。”

    岑大夫不敢给皇帝脸色看,只能怒瞪王安石一眼。

    张斐也听得一个真切,赶忙解释道:“老先生勿要动怒,我这其实是要夸儒家的,不是要否定儒家,只不过是先抑后扬,诸位别着急啊!”

    一干士大夫皆是怒视张斐。

    我信你个鬼。

    刑不上士大夫,你都拿出来说,你这不仅仅是要拔我们的底裤,你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第三百四十九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堂课真是越上越令人胆战心惊。

    其实最初张斐说法家之法的时候,这些士大夫都是很开心的,张斐说法家之法,根本就不是法,几乎是从法理就否定法家之法。

    说得真好。

    说得太对了。

    其实在北宋这个时期,儒家还没有完全做到一统江湖,王安石变法其实也算是法家对儒家的一次冲击,虽然王安石也不是纯粹的法家思想,他代表的是一种新学思想,他的新政,也包含着一些儒家思想,但是他的方法,显然是更偏向于法家的。

    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跟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但跟法家思想是相当契合。

    这也是许多正直的大臣,为什么要反对王安石变法。

    这太可怕了。

    正如张斐所言,只要采取法家之法,那就必须集中权力。

    可是经过真宗、仁宗两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已经是深入人心。

    皇帝突然又要集权,大臣当然会反对。

    可是讲着讲着,张斐突然话锋一转,又讲到儒家之法。

    最为关键的是,张斐并未将儒家之法说成最优解。

    你可以说儒家之法是存有缺陷的,但你不能说,儒家之法不是最优解。

    故此士大夫们开始躁动起来。

    然并卵,被张斐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其实“刑不上士大夫”,是有多种解释的,可以解释的很漂亮,比如说,士可杀不可辱也,并不是说真的不能惩罚士大夫,这也是儒家学问的看家本领。

    很多话看上去是至理名言,真的执行起来,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这些士大夫的才华,他可以拿出一百种理由怼得张斐哑口无言。

    但是,这些士大夫还就是要坐实这个特权,故此他们不愿意与张斐去辩解这个问题。

    可惜赵顼不为所动。

    学术之论,无伤大雅。

    士大夫们也在猜测,这赵顼心里在盘算什么。

    课堂上的气氛,突然变得是非常诡异。

    是各怀鬼胎。

    张斐言道:“其实拿儒家之法与法制之法类比,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公平的。”

    干什么?

    是想往回找么?

    晚了。

    士大夫们可不买账,兀自是凶神恶煞。

    那句刑不上大夫,得罪了太多人。

    学生们也不买账,上官均就鄙夷道:“你是怕了么?”

    不得不说,这话转得真是太生硬了一点。

    “学术之论,岂有害怕一说。”

    张斐笑道:“学术之论讲究的是严谨,我方才是不是一再强调法家之法与法制之法就不是一样东西?”

    一些学生稍稍点头。

    开场就在说这个问题。

    张斐道:“之后我又说明,儒家之法与法家之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么换而言之,儒家之法与法制之法也不是一样东西,既然不是同一类东西,又怎么能放在一块比,哪有拿人跟狗比的道理。”

    这些话确实是张斐说得,但这令大家又迷惑了。

    蔡卞就问道:“既然如此,那你方才又在对比?”

    张斐立刻道:“我可没有拿二者对比,是你们在对比,险些还将我给带歪了,造成不小的误会,你们这些家伙不是蠢就是坏。”

    “......!”

    蔡卞等人都傻了,明明就是你在说,如今惹得士大夫们不开心了,就成我们的锅了,你这也太无耻了。

    “这么看着我作甚。”

    张斐道:“我方才是怎么说得,我说儒家之法是要跟更偏向法制之法,是也不是?”

    “这不是类比吗?”蔡卞问道。

    张斐反问道:“这是类比吗?”

    “......!”

    蔡卞仔细一想,好像还真不是。

    张斐又回到木板前,“你们要是实在理解不了,就可以理解为法制之法是终点,儒家之法与法家之法是两个参赛选手,他们都在奔向终点。”

    严复怒哼道:“你这分明就是借机抬高你的法制之法,贬低儒家之法。”

    张斐笑问道:“如果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老先生认为这是对,还是错?”

    此话一出,全场是鸦雀无声。

    就连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不禁都是噤若寒蝉。

    这回他们算是听明白了。

    那大奇葩许遵,此刻也在瑟瑟发抖,这个岳父不好当啊!

    但除他之外,其余士大夫都表现的非常澹定,偷偷瞄了赵顼,有些幸灾乐祸。

    让你阻止你不阻止,现在好了,他直接冲着你来了。

    你真是活该啊!

    赵顼并未表现出愤怒,反而是笑着向张斐问道:“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你说这是对,还是错?”

    此时也只有他敢开这口。

    “当然是对得。”张斐回答道。

    赵顼哦了一声:“愿闻其详。”

    张斐道:“其实孟子已经说清楚这一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何谓‘道’,不就是百姓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共识,这就是法制之法啊。”

    还能这么解释吗?

    司马光、文彦博等一干大儒,不免又陷入沉思之中。

    好像有点道理,但跟之前他们的理解又有些出入。

    赵顼又问道:“既然是对的,那为何自古以来,无人能够做得到。”

    “因为这很难。”

    张斐说着,又看向叶祖恰,道:“之前他说只要遵守法制之法,就能治理好天下,我就说,他比圣人还要厉害,因为圣人对此也只能望而却步。这一点,我们可以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竞争中,窥探一二。”

    大家都很期待地看着张斐。

    要说法制之法,他们其实都还有些迷湖,但要说到儒家与法家之争,这他们可真是不要太了解。

    张斐来到木板前,“要说到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那我们就以法制之法作为标准,来论这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之争。

    如今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是儒家之法胜了法家之法,法家之法就只在秦朝发光发热,可在二世之后,就再没有出现秦朝那种制度。

    而其中原因我们方才也说得差不多了,秦朝为何二世而亡,就是法家之法是彻底取代了法制之法,秦朝的每一条法律,都是在捍卫君主的利益,没有个人的正当权益,从而违背了所有人的共识,成为无法之国。

    所以秦朝只是看上去团结,但其实君民早已经离心离德,必然会快速灭亡的。那么。儒家之法有没有取代法制之法?”

    “......!”

    学生们沉默以对。

    “有没有?”

    张斐又再问道。

    富弼突然答道:“没有!”

    张斐立刻问道:“为何?”

    富弼回答道:“因为大多数儒家之法都不是法令,而是礼。”

    “正确。”

    张斐点了下头,想不到这老头思维比年轻人还敏捷一些,又看向那群不争气的学生,道:“你们一定要记住一点,法家之法是完全取代了法制之法,因为法家之法中每一条法令都是具有强制性,强迫性,这恰恰又是法制之法的特点,故此二者关系是取代。

    而儒家之法在大多数时候,是教化,而不具有强迫性的,世上许多道德败坏之人,虽然受到排挤和鄙视,但不会受到刑罚的惩罚。法制之法还是在发挥着一些作用,维护着个人正当权益。

    二者相比,显然是儒家之法要更为高明,因为儒家之法是要更接近法制之法的,德与法也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这一番话下来,每个人都是茅塞顿开。

    儒法之争,已经长达千年。

    虽然如今儒家强势,但到底文无第一,从学术层面来说,并未争出一个结果来。

    其中一个原因,就没有一个标准。

    如今张斐将法制之法放在中间,作为标准,这一对比,就知道儒家之法肯定是要高于法家之法的。

    儒家的胜利是必然的。

    上官均就道:“这不是挺好得吗?”

    “是好啊!”

    张斐道:“我也从未说儒家之法不好,目前来看,儒家之法其实就是最优解,是你们认为我是在说儒家之法不好。”

    “......!”

    一干士大夫抚须面面相觑。

    方才他们很激动,是因为张斐强调法制之法胜于儒家之法,是二法之争,他们当然急,如今张斐将法制之法作为一个标准,就不存在高低之分。

    但是好像又存在高低之分。

    纠结啊!

    赵顼突然开口道:“但儒家之法到底还只是接近法制之法,并未做到法制之法。”

    “是的。”

    张斐点点头。

    赵顼又问道:“既然有更好的治理方法,为何不去做?”

    司马光和许遵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这个问题要命啊!

    皇帝这么问,不代表他是这么想的。

    你小子可千万别乱说啊!

    其实答桉他们都知道,可从未有人敢触碰这条底线。

    但话说回来,宋朝已经是相当不错,到底还有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

    甭管是士大夫是好是坏,怎么也比一个人说了算好。

    “原因就出在它身上。”

    张斐指着木板最下方道。

    赵顼凝目看去,惊讶道:“法制之法。”

    众人也是一愣,它不是标准吗?怎么问题会出在它身上。

    “不错!”张斐点点头,突然反问道:“小民斗胆问官家一句,是先有国,才有家,还是先有家,才有国?”

    “......!”

    赵顼一怔,又沉眉思索半响,始终未有答桉,不禁又看向周边一群大臣,可人人都是沉吟不语,躲避他的目光,于是他又向张斐问道:“你以为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

    张斐道:“我认为如果有先后之分,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但问题就是二者是并存关系,分不出先后的。

    而我之前就说了,不管是法家之法,还是儒家之法,都是君主大臣治理国家的方法,为的是国家利益,也代表着君主利益,而法制之法是在捍卫个人正当权益,为得是个人利益。

    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同时又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这一点在税收上面体现的非常明显。

    税收多少,就直接体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候税收少了,国家亡了,但有时候,税收多了,国家也亡了。”

    这一说到税收,大家都是豁然开朗,瞬间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斐又继续言道:“如今是儒家之法占主导,法制之法辅之,一旦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争,问题就都集中在君主与大臣身上,讨论谁给谁让步。

    遇到明君,就能处理好这问题,国家也必然强盛,可一旦遇到昏君,那就彻底完了。唐玄宗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如果法制之法占主导,那么就可以死守这条底线,遇到明君,可以一飞冲天,但即便遇到昏君,也不会立刻就国破家亡,可以留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赵顼不禁道:“如此比较,显然法制之法更优。”

    张斐点点头道:“理论上这么说是没错的,但是儒家之法可以对法制之法进行让步,君主可以轻徭薄赋,很轻松就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法制之法是很难向儒家之法让步的,因为法制之法是捍卫个人权益的共识,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一旦国家受到威胁,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多交一文钱税,那该怎么办?最终可能就是玉石俱焚,国破家亡。”

    赵顼又困惑了,“如此说来,根本就做不到这法制之法。”

    “能,但是很难。”张斐道:“其实在我朝之前,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但是我朝是有可能实现的。”

    赵顼忙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就是我朝的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只要法制之法能够达到祖宗之法的要求,基本上就可以实现。”

    大家腰板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直,冒出那么一丝丝骄傲。

    赵顼也惊讶道:“是吗?”

    祖宗之法不是维护皇权的吗?

    张斐点点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可是一条很高的标准,因为其中有一个预防思想,就是说任何事情,你都得先考虑周全。那么应用到法制之法上面,就得设想到,当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启动什么条例,去做出特殊应对,包括,遇到什么新得问题,可以启动什么条例,去增添条例。

    儒家之法是遇到问题后,再去想办法解决,而法制之法,是要在之前就要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每一条法律都要求的非常高。

    如今的法制之法,是完全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如果现在就让法制之法占主导,肯定完了,因为这需要很多天才去不断地完善,当然。”

    张斐目光扫过学生们的脸,“我指得可不是这些自以为是,却又十分愚蠢的家伙。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我们学习律学的原因。”

第三百五十章 抱歉!哥不加班

    这番话下来,那许遵和司马光是同时松得一口气啊。

    要命!

    真心要命啊!

    方才那个话题,可真是将他们两个吓得不轻。

    一个是岳父,一个是举荐他的官员,这要出事,他们铁定会受到牵连的。

    但也不得不说,张斐解释的是非常完美。

    不管是“君主犯法与庶民同罪”,还是刑不上士大夫,这种特权,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那法制之法就是在侵犯皇帝的权益。

    皇帝是直接受益者,如果要追根朔源话,问题不就在皇帝身上吗。

    但张斐却巧妙的表示,这是法制之法还不够完善,而不是皇帝本人比较自私,不愿意受法律监督。

    怎么才算完善?

    也没个定论。

    这主动权就还是在皇帝手中。

    而且,这最后一句话,是直接将律学升华。

    律学这门课,虽然在宋朝,是官员的必学课,但作用是远不及儒学,重要性也是远不及儒学。

    但如果将法制之法这个理念植入律学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将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治天下之大乘之道。

    当然,欲成大乘之道,也必经九九八十一难。

    故此这门课是真不好上,尤其还摊上这么个老师。

    在坐的学生,个个眼角泛着泪光。

    心中是万般委屈。

    这个耳笔可真是小心眼,我们好歹也是天之骄子,你这一堂课下来,是从头羞辱到现在。

    没完没了。

    有点胸襟好不好。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都是各地的天才,是从小被人夸赞到大的,从未被人骂过傻和笨,可是在张斐的课堂上,他们自己也感觉自己就像似一个傻子。

    腹中墨水变成了粪水,完全不起作用。

    到了儒法之争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插不上话,只能听,全都是富弼、严复这些学问大家在跟张斐对话。

    故此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张斐的羞辱。

    “我觉得你这说法有些以偏概全,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皆寻强国之道,而最终法家脱颖而出,并且帮助秦皇帝一扫六合,席卷八荒,可见法家也定有可取之处,未有你说得这般不堪。”

    一直沉默的王安石突然开口言道。

    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瞄了眼王安石,马上打起精神来。

    这家伙终于要出手了。

    严复他们不由得眼中一亮,这两个可都不是好家伙,不如让他们自己狗咬狗去。

    张斐摇头道:“在我看来,是毫无可取之处。”

    “可不见得吧。”

    王安石道:“当初秦国强敌环伺,内忧外患,幸得法家之法,故才扭转乾坤,统一六国,若无法家,只怕秦国已经被魏国消灭,怎就毫无可取之处?”

    赵顼听得微微皱眉。

    这哪是在说秦国,这分明就是在说我大宋啊!

    富弼、司马光等人也听出这弦外之音。

    王安石要借兴秦之法,来给他的新政提供支持。

    如今宋朝也面临着内忧外患,强敌环伺,得想办法解决啊!

    但是保守派是坚决反对这种方法,祖宗之法都说得非常清楚,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可是,法制之法又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也突然萌发兴趣,饶有兴致地看向张斐。

    张斐笑道:“秦国死了这么多人,杀了这么多人,然后就建立起一个二世而亡的帝国,之后又是一番大杀戮,直到汉朝的建立,秦人估计也会想,我们到底图得是什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讽刺,当然,这不是秦国的错,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们后人就应该引以为戒,而不应该去重蹈覆辙。”

    富弼、文彦博他们是纷纷点头,对此表示十分赞同。

    王安石道:“虽然秦国二世而亡,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法家,在当时......!”

    冬冬冬!

    锣鼓声突然响起。

    王安石已经忘记自己身在国子监,还愣了下,这哪里传来的锣鼓声。

    “哎幼!终于下课了!天呐!”

    张斐不禁是长出一口气,招招手道:“咱们有问题下节课再谈,呃...如果还有下节课的话。”

    “下...下课?”

    王安石当即愣住了,小弟,我这热身都还没有完。

    大家也都懵了。

    下什么课?

    这还是在上课吗?

    眼看王安石出手,大家都期待着一番精彩的辩论,你想往哪里熘。

    赵顼听着也正过瘾着,而且这个问题,也是他正在寻找的答桉,法家是否可取?关键就是张斐的这番说法,是别开生面,令人眼中一亮,又引人深思,赶忙道:“你先等会再下课,很多问题都还未说清楚。”

    让公务员加班?你在想什么。张斐摇头道:“回官家的话,这可不行。”

    “......?”

    赵顼都懵了。

    朕的面子都不给吗。

    你小子是真飘了吧!

    张斐一本正经道:“官家,这可是律学课,是要讲规矩的,若是课堂上都不讲规矩,这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都是一些不守规矩之人,他们若去执法,不得天天徇私枉法啊!再说,这节课讲得内容太多。他们......官家请看!”

    他手指着那些学生,“个个都是一脸茫然,再讲下去,他们只会越发湖涂的,毫无益处。”

    叶祖恰不服气道:“我们心中有惑,皆因你未说清楚。”

    张斐反问道:“那你说,若是根据法制之法的原则,这课是该下,还是不该下。”

    “当然不该。”叶祖恰一本正经道:“你身为老师,应该以讲学为先,问题还未讲清楚,怎能先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张斐听得一笑,“哎幼喂!还讲什么讲,你这话说得,就证明你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亦或者你有认真在听讲,只不过愚不可及,听不懂罢了。”

    叶祖恰皱眉道:“这分明就是你未讲清楚。”

    张斐呵呵一笑:“依你之言,我是老师,我就得讲学为先,那我若是挖河道的,只要河道没有竣工,我就得一直挖下去,每天不停歇的挖,要么功成,要么我死。”

    叶祖恰哼道:“你这是强词夺理。”

    “强词夺理?”张斐微微一笑,反问道:“我问你,我有没有迟到?我有没有早退?都没有吧,那在规定的休息时间,是不是我的正当权益,这又是不是一种广泛的共识。上至官家,下至庶民,可都有规定的休息时间。

    我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是不是在遵守法制之法的原则?

    当然,我也可以继续上下去,但是你们这德行,我教着是真没劲,要不是官家、富公他们在这里,还能帮你们答上几句,那不得无聊死了,估计我也早就让你们自习了。”

    这一番长枪短炮下来,叶祖恰的眼泪水都在里面打转了。

    这自尊心完全被击碎。

    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这法制之法可真是要了亲命啊!

    简直就是变态。

    没有办法,谁让他得罪了张斐。

    王文善都被他赶出京城,临出门前,还得被他恐吓一番,要是知道他在当官,不得睡不着觉啊!

    王安石突然言道:“你方才说现今还是以儒家之法为主吧!”

    “呃...。”

    张斐一时哑口无言。

    这里面站着的不是皇帝,就是宰相。

    谁特么跟你一个从九品下讲权益。

    别逼逼!

    老老实实给我加班!

    赵顼瞧这小子着实不愿意继续上下去,而且,确实讲得太多了,于是说道:“罢了!罢了!还是下课吧,这要让你多讲一刻钟,朕都感觉自己罪大恶极了。”

    “多谢官家体谅。”

    张斐赶紧拱手一礼,“小民先告辞了。”

    赵顼突然纠正道:“你现在可是官员,不是百姓。”

    “啊?哦。”

    张斐讪讪举起手来:“那小...臣能否申请调职。”

    赵顼呵呵两声,旋即严肃道:“你想都别想。”

    “是。”

    张斐拱手一礼,又瞄了眼叶祖恰,低声道:“我要是你们,打死都不来这律学馆上课,什么老师,整一个泼皮无赖,毫无师德,课不上课,就知道羞辱你们,十有八九会耽误你们的前程。”

    这语气之中是嫌弃与哀求交织在一起。

    这真是直戳心窝啊!

    不是该我们嫌弃你么?

    怎么反过来,变成你嫌弃我们。

    真是太TM侮辱人了。

    眼看这小子熘了,王安石也不甘心,向赵顼言道:“官家,这问题都还未争明白,怎就放那小子走了。”

    赵顼苦笑道:“其实他说得很对,这堂课说了太多东西,都有些消化不了,你看看这些学生。”

    王安石一看那些学生,真的有些人捂着脸哽咽起来。

    天之骄子,就没有受到过这种打击。

    关键天底下也没有这种老师啊!

    嘴巴毒的很。

    别说天之骄子,就没有把我们当人。

    “真是没出息。”

    王安石鄙视他们一眼,心想,他们不懂,我懂啊!

    赵顼似乎瞧出他心中所想,又道:“虽然朕知道先生肯定听明白了,但是大家都有所惑,继续辩论下去,大家所惑甚少。不过先生放心,张三他也跑不了的。”

    王安石心里舒服了一些,也得考虑一下别人得感受。

    毕竟大家智商都不一样。

第三百五十一章 课后感

    “怎么样?”

    刚刚熘出教室的张斐,都还没有出大门,就被许止倩给截住,一双清澈的眸子,是充满担忧地望着张斐。

    刚下课,就见张斐独自一人出来,肯定是坏事了呀。

    “怎么样?”

    张斐一愣,问道:“你...你方才没有去听吗?”

    许止倩螓首轻摇。

    张斐问道:“为何?你不是说要去看得么?”

    许止倩郁闷道:“我本是想去的,可是你也不瞧瞧,那教室外哪还有我占得位子,而且还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士大夫,这我哪里敢去。”

    她倒是不惧司马光、王安石,甚至于赵顼,但是她非常害怕严复这些老夫子。

    要是让他们见到一个女人往上面凑,非得将骂得许止倩狗血淋头,甚至可能牵连到许遵。

    天呐!我方才那么帅,你竟然没有看见。张斐顿时是意兴阑珊,“还算不错吧。”

    “还不错?”

    许止倩又惊又喜地问道:“他们没有刁难你么?”

    张斐摇摇头道:“没有。”

    许止倩微微蹙眉,“这不大可能呀,前两天,他们可没有少讽刺你。”

    为什么张斐方才那么针对那些学生,就是因为这些天一直被他们挖苦,外面全都是对他的讽刺和谩骂,必须得报复回去,逮着机会就喷,谁还没张嘴呢。

    张斐道:“我随便找了一个他们不太懂的话题聊,他们都插不上嘴。”

    许止倩好奇道:“什么话题?”

    张斐道:“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那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啊?”

    ......

    张斐走了片刻,赵顼他们也就离开了,但是教室里面的五十个学生,是无一人离开。

    他们慢慢蠕动到那木板前,目光呆滞,仿佛在问,方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确实十分困惑,一番争论下来,他们甚至都不太清楚自己在争什么。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他们才会那么狼狈,根本就还不了嘴。

    “法家之法,儒家之法,法制之法。”

    叶祖恰念着三法,眼中兀自有些困惑,感觉这理念就是进不去脑子。

    这时,蔡京突然言道:“我们之所以困惑,盖因他将法家一分为二,一部分法令归为政令,而另一部分法令归为法制之法,但是在我们认识中,法制之法亦归法家之法,导致我们在与之辩论时,感到十分矛盾。”

    此话一出,众人是如梦初醒。

    叶祖恰一拍大腿,“不错,就是这么个道理,我当时就是被困在此处,其实二者就是一回事,你们想想,如果法家之法都无人遵守,谁还会遵守法制之法。”

    “不对!”

    蔡卞摇摇头道:“方才争得就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法家之法在先,还是法制之法在先。比如说,有人盗窃被捕,此乃违反法制之法,但如果官家要赦免此人,此又乃法家之法,那到底是以谁为先?”

    “如果官家亲自下令赦免,估计还是会赦免的。”

    “那就是法家之法为先。”

    “但这么做好像又是不对的,理应是法制之法为先。”

    “官家若无正当理由,就赦免盗窃之人,大臣们也不会答应的。”

    “可官家若是执意要赦免,大臣反对也没用。”

    “咦?这不就是方才他说得儒家之法吗?”

    “等等等,我好像理清楚了。就此例来说,若是法家之法,官家若要赦免,就一定赦免,无人敢有异议。

    若是儒家之法,官家要赦免,大臣们能够劝阻,但也有可能劝不住,别说那些昏君,哪怕是明君也做过这种事,如隋文帝,唐太宗,他们也有不听劝的时候。

    但如果是法制之法,是必然不能赦免的。这便是此三者的区别。”

    “这么说来,好像还是这法制之法更好。”

    “那岂不是说这法比官家还大。”

    “此话可不能乱说。”

    “怕什么,方才不也说了这个问题么,法制之法目前还做不到,因为法不够完善。”

    “既然法制之法是大家的共识,那有什么做不到的,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你们没有听仔细,不是说做不到,而是以法制之法为先做不到,法制之法是死得,不能给法家之法让步。”

    “为什么要让步?”

    “权益?”

    ......

    这教室里面是激烈在讨论,而在国子监边上的行宫里面,赵顼与王安石、司马光、富弼、文彦博这些宰相们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大家都意犹未尽,而且目前宋朝内忧外患,大家也都在寻找其它的道路,但可惜张斐捍卫下班的权益,他们也只能自己聊聊。

    “其实那小子说得很简单,并不复杂。”

    王安石很是随意道。

    “是吗?”

    司马光瞧他得瑟就很不爽,道:“那你倒是说说看。”

    王安石笑问道:“君实心中亦有惑?”

    司马光点点头,如实道:“我确实有些地方没有想明白。”

    赵顼也很是期待地看着王安石,问道:“先生快快说来。”

    君臣私下探讨学问,称呼相对是非常随意。

    王安石道:“法家之法,就是以君令为先;而儒家之法,则是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乃德主法辅;而张三的法制之法,则是以个人利益为先。就是这么简单。”

    赵顼稍稍点头:“这听着好似很简单,但为何方才这么多人未想明白。”

    王安石纳闷道:“我也不知晓,为何他们就想不明白。”

    “哪有这么简单。”

    富弼摇摇头,道:“其实在诸子百家中,唯有一门学问是以个人利益为先的,且已经失传千年之久,故此许多人都被困在其中,不得其理。”

    司马光道:“富公所指,可是那杨朱之学,不拔一毛而利天下。”

    “正是。”

    富弼点点头,“百家之中,唯有杨朱之学,是在强调个人利益,只可惜杨朱之学未有传世文章,只有只言片语,后人也未能一探究竟。”

    话说至此,他话锋一转,“然而,张三之说,或许能让我等了解杨朱之学。”

    赵顼惊诧道:“富公将张三与杨朱相提并论?”

    富弼道:“在臣看来,就凭这法制之法,是足以让张三跻身于百家之中。”

    王安石惊讶道:“富公未免太抬举那小子了。”

    “非我抬举他。”

    富弼摇摇头,道:“他在课堂上,是将法制之法作为一个标准,但其实这是一门思想,原因在于,他可以用法制之法去解释法家之法和儒家之法,要说开宗立派,不为过也,诸位若顺着法制之法去想,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的。”

    赵顼问道:“比如说?”

    富弼道:“如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能就会变得支离破碎。”

    赵顼面色骇然,“此话怎讲?”

    富弼回答道:“就张三所言,法制之法是捍卫个人的正当权益,然而,父子之间亦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

    那么根据儒家礼法而言,还是要以父为主,哪怕闹到官府去,除非涉及到大逆不道,否则的话,官府也十有八九会判父亲赢。

    可若根据法制之法而言,儿子是有资格去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二者关系是更趋于平等。”

    司马光就道:“但是张斐也言明,法制之法乃是一种共识,而非某一个人想法,父子亲情乃人之天性,亦是共识,故需遵守父母之命。”

    王安石马上道:“礼法是顺亲情而制定的规矩,其中亲情是一种共识,但是父母之命,可就不见得是共识,这是教化。可还记得那登州阿云就是被迫许给韦阿大。如果就张三的法制之法而言,阿云至少是有拒绝的权力。”

    “这真是太可怕了。”

    文彦博不禁惊叹一声,他也反应了过来,赶忙道:“官家,此法是万万不行,它将会颠覆一切家庭伦理。”

    在课堂上,张斐是将法制之法竖立成一个标准,标准肯定是死的,那就是无伤大雅。

    可经富弼这么一说,这问题就大了。

    如果顺着法制之法去推想的话,很快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趋于平等,而个人的自由将会放大。

    那么儒家的整套阶级价值观,都将会支离破碎。

    当然,也不至于颠覆。

    因为道德和法律,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张斐说儒家之法更接近法制之法,这其实也没错。

    但本质上,二者也存有尖锐的矛盾,但如果是标准,就不会存有矛盾。

    虽然张斐说得很隐晦,如今这黄金一代,就没有几个是迂腐之人,尤其是王安石和富弼,他们可都主持过改革变法,虽然他们始终没有跳出那个框框,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很快的。

    司马光、文彦博在这方面,是不如他们的。

    王安石道:“我也认为此法不可行。”

    王安石与文彦博是破天荒的意见统一。

    原因竟然是因为张斐。

    这...。

    赵顼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王安石道:“如果都强调个人权益,哪怕是正当的,这都会使得国家变成一盘散沙,若从法家之言,就是不顾国家利益‘’若从儒家之言,就是没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会使得国家变得四分五裂,其实方才我就是想与之争辩此理,但可惜那小子给跑了。”

    司马光讪讪道:“这会不会就只是我们所想,也许张三就只是想表达律法的原则,他法制之法若只用于司法中,确实是正确的。”

    赵顼稍稍点头,又看向富弼,问道:“富公有何看法?”

    富弼道:“目前我也赞成介甫他们所言,若遵从法制之法,有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其实张三自己在课堂也说了,目前儒家之法还是最优解。但是,他没有说完,我也不敢妄下决断。”

    文彦博道:“官家,此课不能继续下去了。”

    王安石立刻道:“这万万不行,他这堂课是在我们眼皮底下上的,而且场面上他还占据上风,若不让他继续下去,只会显得我们心虚,这反而会更令人瞎想。”

    他的自信是无与伦比,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一点也不心虚,他根本就怕什么法制之法。

    赵顼点点头:“这倒也是,那就让他继续上吧。”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足鼎立

    如果根据张斐的法制之法论来说,那么法家之法就是超级集权,就是全由君主一人说了算,不允许一丝的忤逆。

    而儒家之法,就是多了“德”治,在“法”的层面,大家是不平等的,伴随的就是,在“德”的层面大家也是不平等的,谁最大,德行就理应最高,故此他们往往要求皇帝做出表率。

    这其实也是限制皇帝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比较委婉罢了。

    然而,宋朝立国特殊性,导致儒家之法是更进一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在如此设计之下,确实会存有许多弊病,比如说一件小事都得扯大半天,但若以史为镜的话,这就是比皇帝一个人乾坤独断要好。

    也正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学术讨论上,是有极大的自由。

    其实富弼已经点出法制之法的奥妙,但文彦博也就是提一句,不要上这课,这还是因为张斐只是一个小耳笔,张斐要是个士大夫,估计这话,文彦博都不会说。

    因为限制君主,也是宋朝士大夫的目标,只不过这个法制之法,将士大夫也给限制住了,会破坏儒家的阶级体系。

    话又说回来,张斐这法制之法,跟王安石的“三不”来比,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王安石的“三不”,基本上要彻底颠覆儒家。

    如果说,天、祖宗、人言,都不放在眼里的话,儒家的整套体系都不成立。

    但王安石最终还是启动变法。

    ......

    张家。

    高文茵端着糕点沿着廊道,往大堂中行去,忽见一道身影侧耳贴在窗口上,正是许止倩。

    她不禁好奇,于是走了过去,轻声喊道:“许娘子。”

    吓得许止倩一惊,回头一看,见是高文茵,忙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

    高文茵小声问道:“你在这作甚?”

    “我听他们在说什么。”

    许止倩说着,又哼了一声:“我就知道没这么简单,什么鸡生蛋,蛋生鸡,都是骗人的,方才刚刚回家,爹爹就赶回来拉着他谈话,没一会儿,司马叔父也来了。”

    高文茵一头雾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许止倩本想说,八成不是好事,可一想高文茵心理素质比较差,于是又道:“讲个学,八成不会有什么事,可能他又说什么惊人的话,引起爹爹和司马叔父的兴趣。”

    说到这里,她又滴咕道:“只不过为何不准我在旁听。”

    高文茵不禁松得一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那我先进去了。”

    许止倩点点头。

    可高文茵一进去,就觉得不太对劲,张斐、许遵、司马光就都不说话,她也不敢多言,赶紧将糕点放下,然后退了出去。

    她刚出去,司马光便一脸不可思议地向张斐问道:“你...你说你想出这法制之法,是为了对付那些学生?”

    这一堂课真是要命,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且经过富弼他们讨论,甚至快变成一门思想,可是司马光让张斐去上课的,这得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问也好,一问,人都是昏的。

    张斐竟然告诉他,这个法制之法,是自己想出来专门怼那些学生的。

    真是太离谱了!

    张斐点点头:“对啊!”

    司马光眨了眨眼,突然起身怒喷道:“胡说八道,你知不知道,富公都说你这法制之法都可以开宗立派,你...你竟然说你是为了对付那些学生?”

    他这嚷嚷,躲在窗外的许止倩听得一个真切,不由得面色一惊,开宗立派?他在课上到底说了什么?

    “开宗立派?”

    张斐也愣了愣,“我哪有这本事,我就是因为这些天他们一直都在讽刺我没学问,不配为人师,甚至都影响还想到我岳父和止倩,就惹得我很是不爽。

    那我就在想,得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如果他们知道的,那我肯定说不过,故此,我就想到这法制之法。”

    司马光狐疑地打量着张斐,又看向一旁的许遵。

    许遵捋了捋胡须,不太确定地说道:“这也不像似早有预谋。”

    这一点司马光最为清楚,是他自己想着借国子监教学,将张斐提拔上去,可不是张斐要求的。

    但他兀自不敢相信,你弄个这么大的东西出来,结果竟是为了跟那群学生斗气,这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都知道你张三小心眼,睚眦必报,但也没有想到已经小到这种地步,这简直是已臻化境。

    不可思议。

    “真...真的?”司马光又再问道。

    “真的。”

    张斐非常肯定地点点头。

    他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这点事,你至于吗?司马光紧锁眉头,忙道:“这话你可别乱说。”

    张斐忙道:“这你放心,我绝不会乱说的,我要说出去了,这档次就掉了,我就是要显得我有学问。”

    “......!”

    只有没学问的人才会这么想。司马光当即冒一头冷汗,忐忑不安地问道:“那你好生与我说说这法制之法。”

    张斐立刻道:“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只是希望将律学提升一个境界,赋予一点点思想,但具体是该怎么说,我自己也没有想明白。”

    司马光当即就傻眼了,“你没有想明白,你怎么在上面说得头头是道。”

    张斐道:“我就是想着应付这一堂课,反正他们一时肯定也想不明白,湖弄过去就行了。”

    司马光恍然大悟,“难怪你小子方才跑得那么快,连官家都叫不住你。”

    张斐顿时是心有余季道:“当时真的好险,富公、王学士、文公都出手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弄得我是心慌慌。”

    司马光焦虑道:“可是你跑得了一时,你跑不了一世啊。”

    张斐道:“我正打算与司马学士商量这个问题,这课我觉得没有必要上,我这一进教室,不是老师,是敌人来着,倒不是我怕他们,但是我图啥,闲着没事,跑去与他们吵架。”

    司马光一摆手道:“这已经没得商量,下堂课你是必须得上,这事你要不说清楚,可能麻烦更大。”

    张斐郁闷道:“但我就准备一堂课。”

    司马光道:“那你现在就给想,我去安排课程,尽量帮你拖延。”

    “哎幼!”张斐一捂脸,“司马学士,你说我们这是不是闲得慌。”

    司马光心情很纠结,其实张斐这个想法,他是比较认同的,提升律学的地位,但是吧......这玩得大了一点。他也是欲哭无泪,“我哪里知道你会弄个法制之法出来,这学问我现在都没有理解透彻。”

    许遵深表认同地点点头。

    他方才赶回来,就是想跟张斐讨论讨论。

    这个观点实在是太稀罕了。

    百家之中,就杨朱提到过,但问题是杨朱没有留下着作。

    “也许这是因为我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吧。”张斐挠着头,“我再想想看,到时该怎么圆。”

    圆?

    天呐!

    司马光头都是大的,不禁叮嘱道:“好好想,仔细想,下课堂你面对可就不是那些学生,而是王介甫、富公他们。”

    “啊?”

    “这是你自己闯下的祸。”

    “要是司马学士不让我去的话......!”张斐幽怨道。

    司马光张了下嘴,可心想,这小子就跟驴一样,你不抽他一鞭子,他也不会动得。转而道:“你也知道这刑不上士大夫,要是出事的话,老夫肯定是没事的。”

    张斐惊讶道:“司马学士,你...你不保我吗?”

    司马光哼道:“我保你什么,出了事,我自己也有责任,不过我最多是去地方当官,你可就不一样了。”

    张斐面色一惊,“呃...这从九品下算不算士大夫?”

    司马光笑道:“你说呢?”

    张斐点点头:“我也要当士大夫。”心里却补充一句,要是当不了的话,我就弄法制之法,将你们都给拉下来。

    司马光再三叮嘱之后,他便急急赶往国子监,因为张斐的下一堂课就是定在明天的,谁敢让皇帝等。

    可人家皇帝也不会等。

    皇帝早就来了,只不过是在许家,司马光刚刚走,许止倩还未来得及问个明白,张斐就被赵顼给叫走了。

    他跟张斐向来是单独谈,许遵父女老老实实待在张家。

    见到张斐,赵顼便笑问道:“此事是你早有预谋吧?”

    张斐嘿嘿笑道:“到底是没有瞒过陛下。”

    赵顼为什么知道这一点,就是因为张斐曾跟提过那权力的笼子,但听完富弼的解释后,他觉得这笼子好像有些大,不太可控,于是就问道:“你是何打算?”

    张斐回答道:“欲求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赵顼诧异道。

    张斐笑道:“陛下一定与王学士和文公他们谈过这事吧?”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他们的表态是否有些纠结,是既不赞成,但又不明确反对?”

    赵顼好奇道:“你如何得知的?”

    虽然文彦博提过一嘴,但也只是表达顾虑,态度不坚决,至于富弼、司马光、王安石,则是保留态度。

    张斐笑道:“王学士的新政,显然是更偏向法家,而文公他们则是要坚守儒家,我的法制之法是有别于此二家,也不可能被二家吸纳,必将成为第三家。

    如果儒家彻底否定法制之法,儒家减法制,得到的就是德治,意思是不言而喻,就是要捍卫士大夫的权益,王学士必然会以此来攻击他们。

    因为法制之法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而文公他们是提倡藏富于民,如果他们要否定这个权益,不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就是在藏富于士大夫,而非天下百姓。

    而王学士要否定的话,也有悖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念,你否定百姓捍卫自身正当权益,那大家就会猜想,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赵顼稍稍点头,又问道:“即便如此,意义何在?”

    张斐道:“这思想不同于其它,如果只是两派相争,陛下要文治武功,就只能选一派,不是黑,就是白,而法制之法是可以同时制衡住他们,陛下便可择优而取,无须瞻前顾后。”

    利用思想来左右权力之争,这也属帝王之术,可以说是赵顼的专业,思索半响,他就问道:“他们难道就不会用法制之法来对付朕?”

    张斐也思索一下,道:“他们不太可能会利用此法来对付陛下,但是陛下可能需要自己约束自己。”

    赵顼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解释道:“因为文公他们是不可能放弃儒家之法,而王学士也不可能放弃法家之法,只要陛下不反对法制之法话,就极可能会出现三足鼎立的情况。问题就在于,陛下既然不反对,但又不以身作则,那他们肯定就会以此来攻击陛下。”

    赵顼眼中一亮,旋即沉吟不语。

    思想是革新保守两派的核心利益。

    要是没有儒家思想,这保守派都拿不出反对新法的理由,他们就不可能会去支持法制之法,他们都不支持,就肯定也不会用法制之法的学问去限制皇帝。

    如果他们敢这么做,儒家之法就废了。

    这个本来是要限制皇帝的,但他们又肯定不会用。

    那么皇帝就可以反过来,利用法制之法去制衡儒家之法。

    其实主要是儒家之法,虽然儒家有利于君主统治,但现在不太不利于富国强兵,赵顼要文治武功,必须要压制儒家之法。

    哥要打仗,你们却要藏富于民,那还打个蛋。

    而法家之法,其实对于赵顼是最有利的,但问题是儒家之法实在是太强盛,法家之法没有太多出路,百姓都不会接受的。

    王安石自己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说得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显然有意跟法家保持距离,如果是法家,直接加赋就行了。

    对比王安石和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王安石的新政兼顾儒家思想,而桑弘羊就是为武帝捞钱,用的手段是法家的术,而非是德。

    赵顼很是心动,因为之前他就有打算,要是实在没有办法,搞不定这一群士大夫,那就弄个权力笼子,跟他们极限0.5换一,我损失一点,你们损失更多就行。

    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

    如今看来,在短时日内,皇帝可以不损失什么,以身作则,这个没有问题,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关键儒家这么强大,输得几率也比较小,保持均衡就行。

    另外,如果他能够成就霸业,这个问题或许就不是问题。

    赵顼问道:“你这一堂课,就能做到三足鼎立吗?”

    张斐摇摇头道:“不能。这我还得慢慢想,看怎么弄。”

    赵顼神情一滞,震惊道:“你...你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吗?”

    张斐赶忙道:“关于三足鼎立,我是想得很明白,但是这法制之法怎么去架构,这个我还未想清楚。”

    赵顼晕了,“你没想清楚,你就说出来。”

    张斐讪讪道:“其实...其实我也是被司马学士逼到这份上,不过陛下放心,这不重要。”

    赵顼一脸问号:“不重要?”

    张斐道:“不是有公检法在么,这一点点思想赋予给公检法,就已经够他们喝一壶了,但同时又不会伤及到陛下。”

    公检法本就不是为他设立的。赵顼目光闪了闪,又问道:“那你下课堂怎么办?”

    张斐嘿嘿一笑,“我让司马学士往后挪了挪。”

    赵顼都给这小子气笑了,“你打官司的严谨,都上哪去呢?”

    张斐立刻道:“要是打官司的话,我肯定就不会这么做,毕竟讲学就只是副业。”

    赵顼神色一变,非常严肃道:“朕再提醒你一边,你现在是官员,讲学才是主业,打官司是副业。”

    “也是哦。”

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的只是一个误会

    其实这法制之法,张斐想得非常透彻,并且一清二楚,因为这是他上大学的第一堂课,怎么可能不清楚。

    他口中的法制之法,其实就是法治。

    这是一个动词。

    这也是那些学生困惑的一个点,他们将法制之法,就理解为法制,这又是一个名词。

    这名动都弄混了,能不困惑吗。

    关键,法制是自古有之,他们可以直接套用,而法治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以前没有过的。

    只有富弼摸到这法治的门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令学生们迷惑的点,就是法家和法治,都是强调依法治国,听着也很类似,很多学生觉得这法制之法,是很有道理,但好像跟当下的法律也没啥区别啊。

    关键就在于张斐对法制之法的表述,个人捍卫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

    然而,这句表述就是法家和法治最根本的区别,法家是强权、服从、遵守,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

    而法治则恰好相反,是强调自由和平等,是对每个人的保护,而不是一种约束,抢劫违法,初衷不是惩罚恶人,而是保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这一字之差,是谬之千里。

    二者其实存在着原则性矛盾。

    而当下盛行的儒家之法,本质上其实跟法家也没区别,都是一种统治、管理的方法,也跟法治也存有原则性矛盾。

    自杨朱之后,两千年来,就没有出现过法治思想。

    如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句话虽然是在强调平等,也就是说律法面前,一视同仁。

    但是法家没有给这句话赋予法治的核心思想,就是个人的正当权益,那么本质就还是服从、遵守,只不过权贵们也得无条件服从,可即便做到这一点,弱者得到的也就只是心理平衡,让你去死,你还是得去死,只不过你隔壁可能是一位士大夫,但这毫无意义,生命都是无价的。

    所以伱要深究法治,得出的结果,可能整个封建社会都要颠覆。

    富弼才刚刚摸到门槛,他就发现法制之法将会令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平等,肯定就会破坏儒家的阶级观,要再往里面探,鬼知道会探出什么来。

    张斐暂时不太敢将这个道理讲透,他也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的,而且中间肯定是要做出妥协的,因为当下的政治结构,与法治存有太多的矛盾,要是玩得不好,不但会将自己玩死,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浩劫。

    所以他跟赵顼说得这一番话,其实就还是让法治成为皇权的工具。

    这就是一种妥协。

    但这道坎,是肯定要去迈的,因为不迈过这一道坎,一切改变都变得没有意义,发明出飞机大炮,那又怎样。

    比如说,网络十大用语,这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那得看你是站在大炮前面的,还是站在大炮后面的,你如果是站在前面的话,你肯定就会觉得,我cao,这什么狗屁真理,这特么就是六月飞雪啊。

    但只有在法治之下,你才是站在大炮后面的那个人。

    所以这个用语也只会出现在现代社会,毕竟他们都是站在大炮后面的,如果说清朝的百姓,就肯定没有这种觉悟,因为清朝的大炮,好像打自己人打得比较多。

    “张三,你到底在课堂上说了甚么?”

    回到家里,许芷倩是狠狠一跺脚,嗔怪道:“这么大的事,你竟然想瞒着我。”

    张斐轻轻揽着她的香肩,呵呵笑道:“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罢了,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上堂课而已。”

    许芷倩气鼓鼓道:“这还不是什么大事,富公都说你可以开宗立派,跻身于百家之中。”

    “这可能是个误会吧。”

    张斐讪讪道:“孔圣人随口一句话,都能得到千百种解读,他们理解的意思,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就是想给那些学生一点教训,仅此而已。”

    许芷倩道:“你都已经自比圣人,还说你没有想开宗立派。”

    “呃。”

    “你到底说了什么?”

    许芷倩又是激动,又是好奇地问道。

    “行行行,我全部告诉你,咱们上屋里去说吧。”

    来到大堂内,许遵就如同一个好学的学生,很是期待地看着张斐。

    他急着赶回来,就是想凭借翁婿关系,先听下一堂课,哪知道接连被司马光和赵顼打断,这令他非常郁闷。

    张斐先是跟许芷倩讲了这法制之法。

    许芷倩听完这法制之法后,若有所思道:“虽然说得很对,但也没什么稀奇的呀,不至于开宗立派吧。”

    许遵瞧了眼女儿,道:“可不一样的,有谁告诉过你,这法律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

    许芷倩道:“这还用说么。”

    许遵没好气道:“这自古以来,律法都只是关乎国家的安定,何时有人说过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

    许芷倩道:“可是国家安定,不就是个人的正当权益么,爹爹以前也常说,这地方上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许遵也被问懵了,不禁看向张斐。

    张斐点点头道:“好像也有道理哦。岳父大人以为呢?”

    许遵没好气道:“你出的题,你来问我?”

    张斐委屈道:“我都说了,就只是想着刁难一下那些学生。”

    许遵半信半疑地问道:“真的吗?”

    张斐直点头道:“这是真的。”

    许芷倩纳闷道:“你就这么一说,然后将富公他们都给难倒了。”

    张斐讪讪道:“当时我跑得快,如果继续聊下去,不知道会不会给他们擒住。”

    “可是富公也是事后才说你可开宗立派,可见你说得应该很有道理。”

    许芷倩突然眼眸一转,“你就当我是你的学生,你来刁难刁难一下我。”

    张斐眨了眨眼,“前面在车上,你又不答应?”

    许芷倩先是一愣,旋即脸上一红,“这可不是一回事,我这是跟你讲学术之争,你那是.!”

    说到这里,她还心虚地瞧了眼许遵,又狠狠瞪了眼张斐。

    许遵也好奇道:“你们在说什么?”

    许芷倩直摇头:“没什么。”说着,她又挑衅地瞧了眼张斐,“你来刁难一下我。”

    “这种要求我还是第一回遇到过,你让我想想。”

    张斐认真想了想,道:“假如朝廷一亩地要征收九成的税收,一个州县的百姓,是按时上缴,宁可饿死,也不发一句牢骚,这州县的治安始终保持的非常良好,县官还因此还升官了,朝廷认为他治理的非常好。

    但是另一个州县,大家都拒不缴税,天天吵,天天闹,官府都被砸了,那县官跑得无影无踪,治安是一塌糊涂,你说哪边百姓过得好?”

    “.!”

    方才还嚣张的许芷倩顿时变得柳眉紧锁,又偷偷瞄了眼许遵,可是他爹也在认真思索。

    这个问题还真是历史上经常遇到的。

    儒家在面对此事,通常是劝说皇帝,不要征收这么多税,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没有错的。

    但问题就在于,对于那些闹事的百姓,多半也都会杀鸡儆猴,规模大的话,就可能直接剿灭。

    传达的意思,又好似告诫百姓,你就是饿死也不能闹事,这其实也是儒家的价值观,最终还是要维护君主。

    如果换成文彦博的话,可能就会说,舍生取义之类的话。

    可许芷倩本就心怀侠义精神,她很厌恶这种事,当然不会认为这是舍生取义,于是就道:“征九成的税,这也不合常理吧。”

    九成还不合常理?你是没有见过还有先征收未来一百年的税。张斐笑道:“你别管合不合理,你就说你怎么看呗?”

    许芷倩想了想,反问道:“你又怎么看?”

    张斐嘿嘿笑道:“这就是我的教学之道,我是老师,我提问,学生回答,但是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都能反驳你。”

    许芷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许遵这回是真信了,这小子真的是处心积虑去对付那些学生的,是我们误会了他呀,立刻道:“你这教学之道不可取啊!”

    张斐赶忙解释道:“岳父大人明鉴,我本来是真的想跟他们分享一些经验,是他们先要针对我,我若不压制住他们,这课就没法上啊!”

    许遵表示理解地点点头。

    许芷倩沮丧道:“真是白高兴一场。”

    张斐愣了愣,“怎么,你还希望我开宗立派吗?”

    许芷倩立刻道:“当然希望啊!”

    从一开始,她就希望张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她就很不喜欢张斐做那些小买卖。

    张斐很是随意道:“既然你喜欢,那我就尝试着往这边发展吧。”

    许芷倩心头莫名一甜,不禁娇媚地白了他一眼,“你可没这能耐。”

    张斐憨厚地笑道:“试试看吧。”

    在旁吃狗粮的许遵,是苦笑地摇摇头,他心里也有些失望。

    弄了半天,原来是场误会。

    第二日,许遵刚刚来到皇城门前,就遇到好友刘肇。

    见到他来了,刘肇是赶紧上前,连连拱手:“恭喜,恭喜,恭喜仲途兄喜获乘龙快婿。”

    许遵错愕道:“你不会是刚知道,我将倩儿许配给了张三吧?”

    刘肇道:“但我未知,原来令婿有开宗立派之才。”

    许遵顿时脸上一红,小声道:“这只是一个误会。”

    “误会?”

    刘肇笑吟吟道:“中途兄莫要谦虚,虽然我昨日没有去,但是我可都听说了,不会是仲途兄已经猜到我想请求你带我去听下课堂,你不愿意带我去,故而才这么说吧。”

    许遵好气好笑道:“你要去听,还需我带么?”

    大小是个舍人,去国子监,还需要人带?

    刘肇立刻道:“你若不带,我定是去不了,如今去国子监要位子的是多不胜数,哪里轮得到我一个小小舍人。”

    许遵惊讶道:“不会吧。”

    “真的。”

    “哎呦!这可糟糕了。”

    “糟糕?”

    刘肇问道:“此话怎讲?”

    许遵左右看了看,然后低声道:“这真的只是个误会。走走走,我边走边与你说。”

    曹府。

    “爹爹!”

    曹栋栋入得屋内,非常严肃地向曹评道:“孩儿有件事向与你商量。”

    “是缺钱用么?”

    曹评端起茶杯来,轻轻吹了吹。

    曹栋栋立刻道:“这等小事哪敢劳烦爹爹,孩儿一直都是自己去拿得。孩儿是想读书。”

    “噗!”

    曹评当即一口茶水喷出,赶紧抹了抹嘴,“你你说什么?”

    曹栋栋道:“孩儿想读书?”

    曹评不禁眼眶一红,“真真得吗?”

    曹栋栋直点头,“孩儿想与小马他们一块去律学馆读书。”

    “律学馆?”

    曹评一愣。

    “对啊!”

    曹栋栋道:“咱们警察去学律学不很正常么。”

    “去去去!”

    曹评道:“这热闹你就别去凑了,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显然他也听说了此事。

    曹栋栋道:“孩儿已经跟张三谈过,他说那些学生都是愚不可及,他教着都心累,要是能够教我们的话,那可真是太好了,他甚至都建议咱们警察组团去上课。”

    “这个臭小子!”

    曹评不禁暗骂一句,“你想都别想,给我滚。”

    曹栋栋委屈地瘪着嘴,“那法制之法说得真好。”

    曹评问道:“你说什么?”

    曹栋栋哼道:“读书可是孩儿的正当权益,这就是法制之法。”

    曹评问道:“问老子要钱也是你的正当权益吗?”

    “孩儿去踢球了。”

    制置二府条例司。

    “恩师,算学馆那边出事了。”

    吕惠卿很是焦虑地向王安石道。

    王安石问道:“出什么事了。”

    吕惠卿道:“就没有一个报名的。”

    王安石惊讶道:“没有一个报名的?”

    吕惠卿点点头:“明年参加科举的学生,全都去律学馆报名了。”

    王安石听罢,当即松得一口气,“他们哪是去报名的,他们是去跟张三吵架的,吵完之后,他们就会来咱们算学馆的。”

    吕惠卿问道:“这种事吵得完吗?”

    王安石道:“张三第一堂课能够取胜,在于他出其不意,如今大家都研究过了,那凭得可就是真学问,你说他一个人能争得过这么多人吗?”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只要张三争不过,估计都没有人去上律学馆了。”

    吕惠卿忧虑道:“恩师可莫要忘记,当时跟张斐打官司的时候,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

    王安石嗨呀一声:“这可是学问之争,又不是打官司,而且他那法制之法,本就存在诸多弊病,他是不可能赢得。如今司马君实将他的课都在往后面挪,如今都还不知道是哪天开课,这你放心好了。”

    吕惠卿还是很疑虑。

    话是这么说没错,他之前也是估计张斐肯定会遭罪,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第一堂课不但让张斐全身而退,而且还闹出这么大的风波。

第三百五十四章 观者不语

    王安石说得很对,律学馆那边报名之所以爆炸,可不是说那些考生被张斐的学问给打动了,而是被张斐彻底激怒了,这厮真是太嚣张了,他们纯粹就是去吵架的。

    其实在思想界中,只要你活着,你就无法成圣,不可能不被人怼。

    就是孔孟二圣在世时,不也天天被人怼么,更何况其他人,只不过二圣嘴炮能力也非常强大,一般人怼不过他们,故而成圣。

    在坚守文无第一这个理念,文人们还是相当齐心的。

    输给死人,这无所谓,但决不能输给活人,尤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杠精精神真的是一脉相承。

    王安石对此是深有体会,故此他不但不担心,反而还有些开心,因为只要张斐的法制之法被人给否定,这律学馆必将元气大伤,甚至成为笑话。

    司马光对此也非常认同,他现在一片愁云惨雾。

    那些学生倒还好处理,关键有许多士大夫也要下场。

    更要命的是,张斐表示自己就只是应付应付,没有过硬的实力,这可真是要了亲命啊!

    “不知严老先生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司马光是挤出一丝笑意,向严复询问道。

    其实严复都已经是今儿的第十批客人。

    “不敢,不敢。”严复拱拱手,又道:“老拙冒昧拜访,打扰之处,还望君实你多多见谅才是。”

    知道伱还来!司马光心口不一道:“哪里,哪里。”

    “咳咳.是这样的。”严复讪讪言道:“不知那张三的课,到底安排在什么时候?”

    我就知道!司马光呵呵道:“严老先生,以你今天的地位,又何必与这小娃较劲。”

    严复道:“你都能让他为人师表,还怕老拙与之较劲么。”

    这老头嘴上功夫可也是非常厉害的,这一句话就给司马光怼得不知如何说是好,只道:“还在安排中。”

    严复捋了捋胡须,“你这律学馆开着,又不是上课,这这成何体统,你就是不安排张三的课,你也得安排别得课,莫要耽误学生们的宝贵光阴。”

    “是严老先生说得对,我会尽快安排的。”司马光点点头,心里却想,这老头心眼可真多。

    如今律学馆只能上张斐的课,这事要不给个了结,没有老师敢上,那些学生个个都跟吃了炸药似得,上去讲律学,只要一个字跟法制之法挨边,那绝对会被怼的里焦外嫩。

    严复又道:“如今听说上你们律学馆报名之人,已经超过三百。”

    司马光谨慎地点点头。

    严复又道:“国子监没有这么大的教室,正好老拙与相国寺的方丈比较熟,要不将课堂设在相国寺。”

    司马光心里咯噔一下:“没有这个必要吧,到时可以分几个班啊。”

    这要是去到相国寺,坐大堂,那还得了,不得将天都给吵下来。

    严复道:“怎么没有,人家可都是冲着张三的学问来的。”

    司马光打着太极道:“张三每个班都会上的。”

    严复瞧了眼司马光,倒也不好再说什么,道:“那也行吧。”

    这严复走后,司马光是坐立不安,不行了,这熬不住了,一天天的施压,得去找张斐问问情况。

    张斐现在也不容易,这戏他得演下去,明明是胸有成竹,但也得装成自己很努力的样子。

    没有办法,谁让许芷倩是他的未婚妻,在许芷倩伙同高文茵的督促下,张斐是天天夜读百家学问,光读儒家还不行,还得读法家、道家、墨家.!

    好不容易家里熬来一位客人。

    晏几道。

    “今日晏某拜访,未有打扰到三郎吧?”

    “没有!”

    张斐连连摇头,“正好还可以放松放松。”

    “啊?”

    晏几道一愣。

    张斐偷瞄一眼,在旁虎视眈眈的许芷倩,忙道:“呃我的意思是,对了,晏先生有何指教?”

    “哦,是这样的,上回的文稿,我已经改好了。”

    晏几道便将一份文稿递给张斐。

    “这么快吗?”张斐接了过来。

    晏几道道:“因为之前的内容,三郎认为还可以,只是叙事方法需要改变一下,倒也不难。”

    之前那份文稿,晏几道可真是字字斟酌,写得非常精美,但张斐要求通俗一点,那这个真是太简单了,晏几道没用几天就完成了。

    “我先看看。”

    张斐点点头,心想,好不容易来个客人,结果还是让我看书,我衙内,小马,你们还不来啊!

    但看这稿,还是比较轻松,毕竟张斐要求的是以故事方法来叙述,等于是在看晏殊的故事,这可比看史记强得多,主要是他还都看得懂。

    过得好一会儿,张斐点点头,“是这个意思,不过我还得再仔细看看。”

    “不急,不急。”晏几道赶忙道:“我知三郎最近比较繁忙,本不应此时来打扰三郎,只不过正好我这里也有几个问题,想向三郎咨询一下。”

    张斐一怔,“什么问题?”

    晏几道道:“是关于法制之法的问题。”

    “晏先生。”

    许芷倩突然上前一步。

    晏几道错愕道:“许娘子有何指教。”

    “不敢。”

    许芷倩盈盈一礼,又道:“关于法制之法的问题,到时张三会在课堂上讲述的。”

    张斐木讷地点点头。

    晏几道可也是天才,立刻就反应过来,他们这是要出奇制胜,故此不能剧透,那也就是说,张斐并没有治国的最优解,用得只是珥笔之术,那就没有可问的,不禁笑着点点头:“是我冒昧了。不过据我所知,许多老夫子都在研究你这法制之法,下课堂三郎可得万分小心。”

    “多谢晏先生告知。”张斐拱手一礼。

    晏几道前脚刚走,司马光后脚马上赶到。

    “哇司马学士,你好像憔悴了不少。”

    “你小子还好意思说。”

    司马光听到这话,顿时就爆炸了,“老夫当时真是被鬼蒙了眼,怎么让你去国子监教学,你知不知道,这些天老夫是怎么过得吗?这一天到晚,那些人都跑来找我,好似那法制之法是老夫说得一样,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这里,他大袖一拂,“这些就不说了,我现在已经挡不住了,你想到应对之策没有?”

    不说都说完了。张斐一抹头上唾沫,瞧了眼许芷倩,心想,这么熬下去,我特么也不好受,故作沉吟一番,“就定在三日之后吧。”

    许芷倩微微一惊,你有想出应对之策吗?

    司马光惊喜道:“你已有应对之策吗?”

    张斐道:“上策倒是没有,不过我已经想出中策,确保自己不会被他们的唾沫给淹死。”

    司马光道:“什么中策?”

    张斐道:“简单来说,就是将他们的话都给说完,让他们无话可说。”

    司马光听得一愣,摆摆手道:“你别简单说,你仔细说说,我现在有空。”

    我跟你说一遍,我再上去说一遍,你这是要将我累死吗?张斐讪讪道:“这就没法仔细说,因为他们会提问的,我是要随机应变的。”

    司马光瞧他一眼,心道,这小子不会是在担心老夫会出卖他吧?

    张斐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对了,有件事还得请司马学士帮忙。”

    司马光问道:“什么事?”

    张斐道:“学问这种事,那是说不完的,而且言多必失,我也只准备了一堂课的内容,但这回他们定不会安排人敲锣,故此司马学士还得偷偷安排一人负责敲锣。”

    司马光听罢,又是忧心忡忡,这话说得太没底气了,比较符合中策,但也没有办法,事已至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关键他是真的顶不住,对方天天来找,一干学生报了名,但没课上,你这司业当得也太玩忽职守。

    回去之后,他就将这课给定在三天后的下午。

    来了!

    来了!

    终于是要来了!

    那些老夫子们真的是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但是这位子太少了。

    司马光死也不肯去相国寺,同时皇帝、大臣们又都要来。

    怎么办呢?

    这上面欺负不了,就欺负下面呗。

    就直接将学生席位削减至十五位,只是让蔡卞他们坐在前面打个幌子,表示这到底还是在上课。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场思想辩论。

    今日便是律学馆开馆以来的第二堂课。

    当张斐来到课堂时,差点都笑出声来,前面是一片黑头,而后面,以及窗前门外是一片白头,真的是黑白分明。

    也算是给这堂课定下了基调。

    赵顼与一干参知政事全部到齐,曾公亮、陈升之他们第一回没来,但今日也来了,可见这事闹得有多大。

    主要还是严复那些老夫子在帮着炒作。

    “微臣张斐参见陛下。”

    张斐先是来到后面,毕恭毕敬向赵顼行得一礼。

    第一回没有行礼,是因为当时赵顼站在门外,是后来才走进来的。

    赵顼忙道:“无须多礼,朕就是来听听的,你要以讲学为主,莫要被朕所扰。”

    这本是一句客套话,可张斐一本正经道:“微臣斗胆揣测圣意,陛下此言,是不是说,微臣的课堂,微臣可以做主。”

    赵顼点点头道:“这是当然。”

    张斐立刻道:“微臣也是第一次讲学,经验不足,上回讲学,学生们表现的就非常不好,令人极其失望,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微臣回去之后,也是痛定思痛,自我反省。

    微臣发现上回之所以没有教好,就是因为。”

    他瞧了眼周边一圈宰相、老夫子们,讪讪道:“就是因为中间打岔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学生们的思绪被弄得很混乱,微臣也因此分心了。微臣还打听了一下,观者不语,不仅仅是在棋盘边,在课堂上好像也成立。”

    课堂上也是有礼仪的,必须维护老师的威严,听课可不能乱说话。

    “啊?”

    赵顼当即愣住了。

    严复鼓着双目,很是激动道:“你小子什么意思,不准我们说话?”

    其余士大夫也是不可思议地看着张斐。

    我们来跟你辩论的,结果你不准我们说话。

    你.。

    司马光暗自一喜,这主意倒是不错。

    张斐讪讪道:“晚辈何德何能,敢教老先生学问,这会折寿的。”

    严复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你瞎么,老夫是来听讲的吗?

    王安石也不满,你这真是柿子挑软的捏,正欲开口,只听讲台前一人站起身来,“老师言之有理,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正是叶祖恰。

    其余十四个学生立刻起身,对张斐表示强烈的支持。

    他们也是来报仇的,结果这些老夫子们一下将他们五十个大军削减到十五位,这令他们很郁闷,他们心里也清楚,自己就是一个幌子,待会肯定没有开口的机会。

    本来是很沮丧的,一听张斐这话,那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得。

    赵顼当然是向着张斐的,瞧了眼那些想杀人的老夫子们,憋着笑道:“这到底是在上课,就就还是以上课为主,我们尽量别打扰他们。”

    “多谢陛下谅解。”

    张斐赶紧拱手一礼。

    那一张张老脸,都如茄子打霜,是彻底焉了。

    你小子不讲武德啊!

第三百五十五章 治乱世,用重典?

    大意了!

    真的是大意了呀!

    严复那些老夫子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张斐一上来就联合那些考生,将矛头对准他们。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

    关键就儒家的礼教而言,他们也不应该在别人的课堂随便张口。

    对此他们也很无奈。

    好在赵顼也只是说尽量别开口,不是说不准他们开口,若是有机会,就还是能够说上几句的,同时还是能保持自己老夫子风范。

    他们也只能这么自我安慰。

    张斐是来之前,其实就已经想好这么干,不是看到这黑白分明,才临时起意,也不是因为害怕这些老夫子,他放出这个话,这些事情,就总是要面对得。

    但是对于一个律师而言,秩序才是重中之重,没有秩序的辩论,律师狗屁都不是。

    张斐这么干,只是为维护好课堂秩序,咱们再慢慢斗。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愿意跟司马光,甚至于许遵谈论这个问题,这讨论起来,是永远说不完的,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他们也都在讨论这些问题。

    回到讲台上,张斐翻了翻自己准备的课本,“上堂课,我们讲述了律学馆成立的初衷,律学不是简单的几条律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堂课咱们就继续探索律学的本质。”

    “老师!”

    忽听一人轻声喊道。

    张斐抬头看去,见是蔡卞,问道:“什么事?”

    蔡卞是面带尊敬的微笑,轻声细语地提醒道:“老师莫不是忘记了,上课堂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讲清楚。”

    张斐错愕道:“什么问题?”

    一道杀人的目光从远处射来。

    不用想也知道是王安石。

    竟然将我的问题都给忘了。

    蔡卞道:“就是法家兴秦的问题。”

    叶祖恰马上附和道:“是的,上课堂王学士提出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老师当时所讲,似乎相互矛盾。”

    其余学生也是乖乖地点头。

    虽然他们也是来复仇的,但是他们现在深知,自己现在还能够提问,完全是依赖于这是他们的课堂,故此必须得遵守课堂纪律,否则的话,就会被那些老夫子趁虚而入。

    这“老师”喊得真是一个甜。

    哪怕是说“NMLGB”,也得带着敬语。

    张斐不禁瞧了眼王安石,然后道:“哦,这是王学士提出来的,我到时私下跟他探讨,我们还是要以课程为主。”

    课程?

    课本都没有,课什么程。

    王安石张了张嘴,但还是忍住了,心道,这小子又想故技重施。

    巧了,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当时王安石刚刚提出这个问题,就下课了,张斐就表示下堂课再探讨这个问题,导致那些学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如今张斐又想变卦,无非又是要另设一题,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吃一堑长一智,哪能再让张斐得逞。

    蔡京立刻道:“老师,这个问题也关乎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区别,我等至今也没有想明白,还望老师能解吾等心中之惑。”

    王安石见学生们也意识到张斐的诡计,不禁暗自一笑,你小子想蒙混过关,未免也太瞧不起这群学生了。

    张斐目光一扫,见他们蠢蠢欲动的模样,于是将本子一合,“既然你们都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那行吧,咱们就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说着,又来到讲台边上,斜靠在讲台上,双手抱胸,“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春秋战国之际,法家是代表着最强大,最先进的思想,谁用法家谁将称霸。先是齐国、魏国、楚国,以及最后的秦国。秦国用得最好,且用得最彻底,故此秦国笑到了最后。”

    蔡卞立刻道:“治乱世,需重典,而在战国时期,更为混乱,取重典治国,故而使秦国变得强大。但是老师似乎对此并不认同。”

    张斐苦笑道:“是谁告诉你,治乱世,需重典。”

    蔡卞答道:“尚书中就有提过。”

    张斐道:“你首先要明白一点,秦国用得是法家之法,虽然包含重典,但不是用于治乱世,因为当时秦国国内也不是乱世,乱世是相对于当时的周朝而言,秦国的法家之法是为了强国。

    其次,你说乱世用重典,你举一个成功例子给我听听。汉朝是无为而治,唐太宗那更是慎刑少刑的代表人物。

    我朝宋刑统与唐律疏议一脉相承,只是加重对贼盗的刑罚,但看上去好像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此话一出,后面一群宰相,都面露尴尬之色。

    事实也是如此。

    确实好像没卵用,他们只能安慰自己,如果不用重典,可能更糟糕。

    赵顼、富弼倒是非常期待。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但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难道你有?

    又听张斐言道:“在军阀混战年代,将重典用于行军打仗,这当然是可以得,但是用于治理乱世是万万不行的。”

    蔡卞问道:“为何?”

    赵顼、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都非常疑惑地看着张斐。

    因为重刑慎刑之辩,也是目前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有些人提倡重刑,但也有些人提倡慎刑轻刑。

    可也没有说,说的张斐这么武断,哪怕是提倡轻刑的,也是认为得与时俱进,不是反对重典治理,他们的依据是,国家都建设这么久了,不要再加重刑罚,而是应该向慎刑轻刑方向发展。

    而且你要否定法家之法,严刑峻法也是一个主要论点。

    只要你否定不了这一点,法家之法就有存在的意义。

    张斐道:“在乱世之下,法制败坏,必然会引起贼寇四起,处处都是违法乱纪之人,但是你们要明白一点,这不是大部分人所愿,他们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你不抢人,就得被人抢,故而才走上这条路。

    如果人人都是生而为盗,那就不会出现法制之法,法制之法的概念,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不是李悝凭自己的智慧想出来的,如果人人都想为盗,那就不会出现这种共识的,重典也就更无从谈起。

    基于这一点,你若采用重典治世,那百姓就会想,我以前犯了法,你会不会清算旧账?而且恶习一旦成为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这顺手一捞,可能就是死刑,你说他是会去自首,还是会上山为贼?

    这就会出现秦国的情况,秦国的严刑峻法,已经是登峰造极。那你们认为是秦国治安好,还是贞观时期的治安好?”

    “贞观时期。”上官均回答道。

    后面的士大夫们也是频频点头,他们当然是喜欢唐朝,不喜欢秦朝。

    别看玄武门之变的黑历史,有违儒家道德,但唐太宗就是后世儒家最喜欢的皇帝。

    竖立榜样,首先得找一个成功者,这是最基本的,宋襄公也仁义,但儒家很少提他。

    唐太宗不但武功强大,文治也强,再这么一渲染,基本上就是儒家心中完美君主。

    至于说李建成么,儒家也没有说不闻不问,自唐朝之后,嫡长子即位是儒家非常坚持的。

    因为在唐朝嫡长子即位,都已经成为一种逆袭,那武则天都是一个次女。

    拿贞观去压制秦朝,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正是如此。”

    张斐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有些违法行为,都还是天灾所至,那你面对的就是死路一条,就人性而言,只要有机会肯定会落草为寇,好死不如赖活着。

    秦朝的严刑峻法,很快就导致满山都是贼寇,自秦孝公到秦始皇,这秦人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首先,千万别违法,其次,只要违法,就立刻跑路,当强盗去。”

    蔡卞就问道:“轻刑可治乱世?”

    “这是唯一的答案。”张斐非常肯定地说道。

    蔡卞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我再重申一遍,法制之法是个人捍卫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既然是一种共识,它就会有自我恢复能力,当大家都知道,法律已经恢复,我种田不会再天天有人来抢,大部分人就会回去种田,不会去当草寇,当良民成为多数,草寇就会变得更加虚弱。”

    “依老师之意,官府是什么都不要做,用老子的无为而治。”

    “玄机就在这里。”

    张斐道:“我方才说行军打仗用重典,这是可以的,且自古以来,对军队纪律的要求,一定是高于普通百姓的,这是一个常识。

    为何?因为他们有兵器,他的专业就是杀人,他们非常强大,军队一旦作乱,后果是不堪设想,这一点相信我朝是最有体会的。”

    不少人纷纷点头。

    宋朝就是从军阀混战中建立起来了,对于将帅管控,已经严到快要自废武功的境界。

    司马光一看,这情况不对,大家不是来吵架的吗,怎么他说什么,你们还都赞成?

    这难道这就是说他们的话,让他们都无话可说?

    张斐又继续言道:“同理而言,官员呢?官员手握权力,那么对官员的要求,必然也是要高于普通百姓的。

    但是重典是往往伴随着强权,是要给予官员极大的权力,以及极少的束缚,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再倒置过来就行了,治理乱世的关键,从来就不是重典治民,而是在于治吏,恢复法制之法,还是需要依靠官府去引导。”

    本来还在频频点头的老夫子们,听到这话,顿时就惊醒过来。

    好家伙!

    说了半天,原来是要重典对付我们?

    此子可真是狼子野心啊!

    叶祖恰似乎也感觉到背后的阵阵寒意,于是道:“依老师之见,当用重典治吏。”

    张斐道:“这我才刚刚说完,你就不长记性,百姓如此,官员更是如此啊?这要是重典治吏,官员贪一文钱,那不得将村里的人都给杀了灭口,这是很可怕的。

    宋刑统中很多律例都存有这种思想,你将人往死路上逼,多半人就会狗急跳墙,变成亡命之徒,你们将来若从事司法,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上官均立刻道:“那说到底就还是要看官员的能力和品行,而不是看法制之法,这就需要依靠儒家之法,道德品行上佳的官员,才能够治理好乱世。”

    老夫子们又面露微笑,此子要不是状元,那真是老天瞎了眼。

    治吏得用德,可不能用重典啊。

    张斐来到早就为他准备好的木板前,用炭笔写上一句话,正是大宋的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这回他是轻轻敲着木板,“我朝祖宗之法,有暗示一丝丝的道德品行吗?”

    白发那边顿时射来无数道杀人的目光。

    本来是有的,就是你小子给坏了事。

    以前的祖宗之法,真是处处充满仁义,他们将太祖太宗的一些政策也都算在里面,全都是儒家的传统政策。

    一场官司打得这祖宗之法就变成了一句话。

    提起这事,他们就恨啊!

    张斐又道:“我方才就说过,对于军队、官员的约束,必然是要高于对普通百姓。可是道德品行是一种约束吗?不是!是一种自我修养,否则的话,就不需要法律,德治就可以搞定一切。这虽然不算本末倒置,德治还是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但到底不是约束。

    而我们的祖宗之法,其实就包含了治吏之法,相互制衡,但是怎么制衡,记住,这是关键,是必须要建立在法制之法上面。

    是人去执法,这没错,但是要确保,执法之人亦受法监督。”

    上官均反驳道:“可到底法是死的,人是活得,法不可能主动去监督执法之人,还是需要人去监督。”

    “这个问题好,这就要提到我的专业。”

    张斐笑道:“那就是讼学。为什么朝中总有人议论,要废除讼学。很简单,百姓不懂法,但珥笔懂法。

    讼学其实就是我朝祖宗之法与法制之法的结合。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其中一个含义,就是在设计制度时,要经过周详、严密的考虑。

    在朝中是用分权的方式,但是怎么用于民间?最好的方法,就是法制之法,捍卫个人正当权益。

    你有权抓我,但我也有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权力。一桩冤案的发生,跟上级没有利益关系,但是跟受害者却息息相关。

    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都是要求上级管理下级,而法制之法,是追求百姓诉讼的权力,你们说那种方法更能够避免冤案。”

    法治和人治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对的,法治越强,人治就越弱,反之,人治越强,法治就越弱,但人治是不会消失的,法治是可以消失的。

    当个人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权力越大,社会就越倾向法治,反之,就倾向于人治。

    上官均道:“可上诉也是要去上级告。”

    张斐道:“你们先别管上级还是上上级,你们先回答,哪种方法更能够避免冤案。”

    蔡京道:“当然是法制之法,故此我朝才允许民告官。”

    不愧是大奸臣,就是会说话。张斐笑着点点头道:“事实就是如此,至于还是要去上级告么你们要明白,你不去告,与上级就没有太多的责任关系,也很有可能被下面的官吏蒙混过关。

    但你去告了,他就有责任,而且是主要责任,当然,他也有可能徇私枉法,但是,这世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相对好的方法。”

    叶祖恰突然道:“百姓有冤情,可以上诉,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是否要通过珥笔去争讼,这个我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珥笔争讼不是为公平正义,而是为了谋利,有些珥笔心术不正,为求谋取更多的利益,将一桩简单的官司,变得非常复杂,不但冤情更甚,同时还徒增官府的消耗,尤其是在财政困难之际,这反而会因小失大,令许多冤案搁浅,又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

    “说得好!”

    张斐笑着点点道:“这就是为什么法家能够让秦国统一六国,但我却让大家引以为戒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可逆

    这说了半天重典,突然又回到兴秦之法上面。

    这本也是此堂课的题目。

    按理来说,这也是应该的。

    但是这个转折令大家感到十分意外,尤其是富弼、文彦博等人。

    因为重典是法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那么反重典,就是反法家。

    而张斐对于重典的那番辩诉,是深得不少人认可,那就辩论而言,应该是从那里折返回来,是更优的选择。

    不曾想,张斐却选择讼学造成官府消耗的这个论点给折返回来。

    别说那些学生,富弼他们都是面面相觑,这二者有何关系?

    关键减少官府治理成本,这是法家的优点啊!

    王安石本来就是要拿这个点去跟张斐辩论的。

    宋朝就是面临这个问题,恰恰也是因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导致整个行政机构变得非常臃肿。

    制置二府条例司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权益之计。

    但新政仍旧面临这个问题,反对派太多了。

    王安石是情不自禁地问道:“此二者有何关系?”

    张斐故作一愣,然后诧异地看向王安石。

    王安石竟被他看得有些心虚,赶忙解释道:“真是抱歉,我无异打扰,只是对此感到困惑,你们继续上课。”

    蔡卞立刻道:“王学士之言,亦是我们所惑。”

    张斐点点头,没有过多计较,他也知道拦不住,但必须要施加压力,否则的话,又会争吵不休。

    他沉吟少许,“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儒家始终未得认可?如果采纳孔子之学,又能否成功?”

    大家面面相觑。

    叶祖恰摇头道:“恐怕不能。”

    “为何?”

    张斐问道。

    叶祖恰答道:“儒家是讲德治,此需教化,教化又需时日,而当时的情况,各国相互攻伐,未有喘息之机,秦国启用商鞅之前,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儒家自然难以得到重用,即便重用,也难以成功。”

    上官均补充道:“可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百姓深受教化,哪怕改朝换代,儒家思想依然是深入人心,可见只要给儒家时日,法家是不敌儒家。”

    蔡卞道:“此言差矣,秦国能够成功,那军功制是功不可没,没有田地奖励,秦国士兵自不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可田地是从何而来?不仅仅是依靠占领他国土地,更多是从秦国当时的贵族手中得来的,此也是法家之功。

    而儒家是以忠孝仁义立国,是要维护那些贵族的权益,即便儒家教化成功,也无田地奖赏士兵,在武力上面,是绝非法家的对手。”

    王安石一眼瞧中此人,这不就是我要的人才吗?

    上官均哼道:“田地总有奖赏完的一日,而仁义则是绵绵不尽,你赢得了一时,也赢不了一世,事实也证明,法家就只赢得一时。”

    蔡卞道:“生死存亡之际,这一时就是一世,凡事还是要审时度势,不能拘泥守旧。”

    二人是针锋相对。

    其实他们争论的也是法家和儒家的一个主要矛盾,法家是追求不断地发展进步,而儒家则是追求效仿圣人,比较守旧。

    但这已经是老生常谈。

    故此后面那群那群老夫子,看得很着急,你们怎么自己争起来了。

    呀呀呀!这小子真是太狡猾了,竟然挑起儒法之争,好让他的法制之法从中渔翁得利。

    严复他们正欲制止时,张斐竟然先开口道:“你们这些回答,其实都没有问题,都是对的,但是这也充分反应出,你们的儒学可真是学得一塌糊涂。”

    嗯?

    教室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你说我们律学不好,那也就罢了,竟然说我们儒学一塌糊涂,关键你张三凭什么这么说?

    蔡京问道:“老师为何这么说?”

    张斐反问道:“儒学是承.?”

    “周礼!”

    “当时的天子是.?”

    “周天子。”

    “对呀!”

    张斐点点头道:“孔子推得是周礼,讲得是君臣,你们说诸侯能用他吗?你们讲儒学,却不讲忠孝,你们的儒学是不是一塌糊涂。”

    这.。

    尴尬呀!

    蔡卞他们的脸上的表情是极为丰富。

    那些老夫子也是直摇头,你们这些小子,真是不争气,竟然连这一点还得让一个珥笔来提醒。

    悲剧啊!

    叶祖恰就辩解道:“我们争得是兴秦之法,就事论事,当得情况,这恐怕只是一个次要原因。”

    当时那情况,周天子哪里还护得住,孔子也不傻,他也不会过分要求这一点的,孔圣人的情商那绝对是一等一的。

    “这是当然。”张斐点点头道:“但你们都是考生,如果明年科举考这个问题,你们要不回答这一点,可能就都不会上榜的,我身为老师自然有必要提醒你们。”

    富弼、曾公亮等人都笑了起来。

    学生们是齐齐拱手道:“多谢老师提醒。”

    “这是我分内之事。”

    张斐轻描淡写一句,又道:“从你们方才的争论来看,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法家的效率更高,是远胜于儒家。”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向后面赵顼,“官家,可否允许臣说一句不得当的话。”

    赵顼笑着点点头。

    张斐这才继续说道:“如果秦始皇来我朝,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他给急死,要么他将大臣都给杀了。依法收税,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但在我朝愣是能够吵翻天,更郁闷的是,吵到后面,无疾而终,秦始皇他能受得了吗?”

    学生们都乐了。

    大臣们就尴尬了。

    你小子骂谁呢。

    但赵顼很爱听,真是知己啊!道出朕心中的委屈。

    在我大宋治国是真的不易啊。

    张斐又道:“方才说得消耗问题,法家就能够用最低的消耗,干成最大的事,因为任何事,皇帝一句话,就能够解决,谁敢说不?”

    蔡京好奇道:“既然法家万般好,为何老师又说要引以为戒。”

    “因为坏就坏在这里。”

    张斐道:“太简单了,所以秦始皇要是来我朝,他要么急死,要么将大臣都给杀了,他不可能认同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理念。

    这由奢入俭难,政治亦是如此,你已经有最快的捷径,为什么还要去绕远路?遇到河流阻路,搭什么桥,这多浪费时日,兵贵神速,直接就扔几百人进去,将河道填了就行了,多么简单。

    法家的节省消耗,只是节省君主和国家的消耗,但是这节省出来的消耗必然会是成倍的加到百姓身上。”

    这一番话说得那些老夫子是无比舒爽。

    这一点说得相当不错。

    就是这么回事。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张斐道:“如果法家可以只用于一时,那法家是要强于儒家的,但问题就在于,法家是不可逆的。秦国在危难之际,用法家来兴国,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要再不图强那就完了。

    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又能否废除法家,再用另一套方案来治国,那也是不可能的!”

    蔡卞突然打断他的话,“老师此言差矣,扶苏素有贤明,若当时扶苏即位,或许能够避免秦朝的灭亡。”

    张斐笑道:“扶苏上位,就是再有贤明,他也是个名声比较好的秦二世,结局是不可改变的。我都可以直接告诉你,扶苏上位,若以仁政治国,宽容的对待子民,会发生怎么样的情况。

    情况就是他发现自己想象的太美好,执行起来,当时秦国的问题,他是一个都解决不了,然后被迫再回到法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蔡卞见他恁地自信,不禁好奇道:“老师此番言论,可有依据?”

    赵顼他们也很好奇地看着张斐。

    这个素有争论,也有很多人认为扶苏也难以力挽狂澜,但也不会说得这么绝对,毕竟这是没有发生的事情。

    但那只是他们所认为的。

    张斐笑道:“当然有啊!而且方才你们自己都说出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

    谁说的?

    “就是消耗啊!别得账很难算,但是财政还是比较容易算的。”

    张斐无奈地摇摇头,“方才都已经说明,治理国家,是需要花钱的,而儒家之法的治理成本,是要远高于法家的。那么当扶苏在调整政策后,秦国财政必然会先一步崩溃,因为当时秦国财政本就不好,同时失去法家治理下的丰厚利润,同时治理成本还在大幅度提高,这三管齐下,会是个好结果吗?”

    上官均摇头道:“扶苏可以先削减朝廷支出,然后再慢慢调整。”

    张斐笑道:“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没有笼络民心之前,还先将原先的支持者全都给得罪,那兴许比秦二世还快。”

    蔡京道:“大乱之后,可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然后再用儒家。”

    这厮很巧,他拿历史的变化来套,但他所知的历史实在是太短了。

    张斐呵呵笑道:“在秦国当时的情况,要采取无为而治,马上就会四分五裂,分崩离析,你想无为,可人家都想有为,别说六国阴魂未散,关键法家可又不讲忠孝伦理的,人家只讲强权的。正如陈胜吴广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结果就只有两种,其一,扶苏马上回归法家,再用法家打赢这场战争,他赢了之后,肯定就会认为,还是法家好,这一改政策,国家就乱了,结果就还是离不开法家。

    如果他输了,就是刘邦,刘邦即位之后,就肯定不会再用法家,如果他也用法家,那大家就要问他,为什么要推翻秦朝。”

    要谈这个话题,那张斐可比他们强多了,他们才多少年的历史观,张斐多少年,全球那么多国家,真是用血和泪告诉大家,你若这么做,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要知道那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家庭,信息发达,就是再落后的国家也比秦朝的基础要好很多,但他们就还是陷入这无限轮回中,怎么也回不去。

    这就是人性。

    只有拥有文明底蕴,教育发达的国家,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避免陷入这种轮回之中。

    亦或者完全交给更强大的外人来统治,统治好之后,再去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争取回来,但那还得寄望于别人处于虚弱的状态。

    法家的恐怖之处就在于,韩非子之后,法家大乘,变成一套非常完善的思想体系,就不是军功制那么简单,是能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而且是最有利君主统治,属超级集权制度。

    如果调整的方案,肯定是要往回走,给予百姓更多的自由和财富,然后自己省吃俭用。

    以秦朝那个体量,这怎么可能。

    就是扶苏答应,别人也不会答应的。

    但只用法家的手段,而不照办他的整套体系,那就还是可以的。

    富弼突然问道:“如果采取法制之法呢?”

    张斐稍稍一愣,摇摇头道:“那也不能,问题依旧,秦国财政是完全寄托于法家,而法家统治的成本又是最低的,可以从儒家变成法家,但无法从法家变成儒家,除非是重新来过。”

    蔡卞道:“依老师之言,这秦国是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但我宁可选法家,也不愿容他人欺辱。”

    赵顼和王安石同时点了下头。

    张斐笑道:“这法家能够成功,就全赖你们这些懒人啊。”

    蔡卞错愕道:“老师为何这么说?”

    张斐道:“司马学士曾言,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法家就是用暴力驱使所有货物都放在公家,节省官府统治成本的代价,就是加重百姓的负担。可为什么他们就不愿意多想一步,民富国也富。

    就如我们王学士则提出,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王安石眼中一亮,原来是友军。

    可转念一想,不对,他就是我的人,我为何要质疑他?

    深深自责。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早说呀。

    方才他可是紧张死了。

    主要是皇帝听得很入迷。

    上官均哼道:“嘴上说谁不会。”

    王安石神色一变,暗道,这小子科举最高只能排在第十。

    张斐呵呵道:“这刚说完蔡卞,你小子又犯这毛病。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百姓向过更好的生活,理所当然,君主想要更好的国家财政发展,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要是你的作用就只是让国家和百姓都原地踏步,那你倒是给官家一个用你的理由?

    虽然我让大家以法家为戒,可是我不认为商鞅有错,秦始皇有错,因为他们在当时代表的就是进步。但是,如果我朝的百姓生活和国家财政,还跟秦朝保持一个水平,这难道不一件令人很绝望的事情吗。”

    王安石立刻看向司马光。

    缸!

    不。

    光!

    懂了么?

    这就是官家用哥的理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562/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大法官最新章节! 作者:南希北庆所写的《北宋大法官》为转载作品,北宋大法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大法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大法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大法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大法官介绍:
熙宁年间,宋神宗赵顼初登大宝,欧阳修、韩琦、富弼英雄垂暮。
拗相公意气风发,欲扭转乾坤,司马牛暗伏于野,坚守国本,东坡先生骑墙观望,左右不定。
这本是大宋第一文官天团的最后光辉,但天才们却选择了同归于尽,给大宋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也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争议。
然而,一个实习小律师的突然到来,为大宋开辟了一条中间大道。
新旧皆归于法,文武皆归于法,内外皆归于法。
“我张三宣布,檀渊之盟今日到期,不再续约。幽云十六州乃吾中华故地。”北宋大法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大法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大法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