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1852铁血中华TXT下载1852铁血中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1852铁血中华全文阅读

作者:绯红之月     1852铁血中华txt下载     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9章 捻军 11

    热门推荐:、 、 、 、 、 、 、

    左宗棠并不知道韦泽已经到了南京,更不知道天大的好事即将落到他的头上。此时左宗棠正在河南七月的烈日下行军。

    蜿蜒的长龙沿着土路前进,道路两边是一望无垠的田野。道路坑洼起伏,尘土被人脚与车轮搅拌着飞腾起来。越靠部队后面,细微的尘土就飞得越高,弥入士兵与牲口的眼睛、耳朵、鼻孔里面。楚军后队要么从大路中间走在大路两边,以避开尘土。要么就用衣服遮住口鼻,眯缝着眼睛向前面猛进。

    作为自诩的“今亮”,左宗棠没如同三国演义所描述的诸葛亮那样坐什么小轮车,而是骑马行走在部队中军靠前的位置上。行军之时自然不可能打着什么大伞,左宗棠就在太阳下被晒得通身大汗。而哨探此时正单腿下跪,禀报着前面的事情。“大帅,团练刘黑七所部被杀。”

    刘黑七是菏泽附近的团练,左宗棠此次围歼捻军的计划中,刘黑七的团练队伍本来就是包围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此时大太阳毒辣的晒着,浑身的大汗,听到这个消息的左宗棠已经确定了此次合围计划又将泡汤。涵养功夫本来就不是左宗棠的强项,此时他怒气勃发,对着探马喝道:“带我去看!”

    就在前面不远的一个小凹地里,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尸体。这片凹地周围有些树荫,左宗棠下马前去仔细查看的时候,登时感觉到了一阵凉意。与长江流域的湿热不同,河南山东这边的夏天太阳固然猛烈,可只要有树荫,登时就能感到凉意。而树荫下还很容易有风,即便是裹着些许血腥气的风,也能让人感觉到凉爽。

    看着尸体的分布,看到了这里的环境,左宗棠已经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刘黑七的团练部队忍不了酷热,就先在这里乘凉。就在他们在阴凉下舒适放松的时候,熟悉此地地形的捻军突然杀进凹地,轻松就把刘黑七的部队全部杀光。

    确定发生了什么之后,左宗棠命道:“捻匪定然没走远,我们现在追下去,一定能够追上。”

    听了左宗棠的命令,他的部下迟疑了片刻,“大人,天日如此之热,我军行军艰难啊。”

    左宗棠命道:“我军行军艰难,难道捻匪行军就安逸不成?他们往来行动,跑的路比我们更多,只要追下去,定然能够追上。”

    仿佛实在印证左宗棠的话,探马从远处飞奔而来,到了近前,他打千行礼,“大帅,前面五里处发现捻军的大队。他们正在歇息。”

    “追!”左宗棠立刻下令。

    部属跑去带领各自的部队追赶,左宗棠站在树荫下看着下属在烈日下往来奔跑,旁边的亲兵已经撑起了马扎。左宗棠下意识就想坐下去。但是想到部众如此,他就这么坐下来歇着或许会有些动摇军心,所以左宗棠向着树荫外面走去,边走边喊:“备马!”

    五六里前面的捻军部队有三千多人,得知了背后有敌人来追的消息,为首尊天义赖文光对鲁天侯任柱笑道:“左妖头此时只怕已经气疯了,就看我等跑得够不够快。”

    任柱也笑道:“左妖头又不是第一次被咱们耍,这次他也定然追不上。赖大哥,此次你可得让兄弟我最后带队,总是让大哥你带队,兄弟觉得心里面不安。”

    赖文光听了之后摇摇头,“我不过是带着左妖头兜圈子,真的集结起队伍与清妖打,还得任兄弟你们出力,这有什么好争的。”

    “那下次赖大哥一定要我来带队,咱们可要说好!”任柱说道。

    “那下次就要由任兄弟带队。”赖文光也表示了同意。

    双方说完之后也不管后面的楚军逐渐逼近,两人带起队伍开始撤退。而此时的楚军在左宗棠带领下快速逼近。

    三千多人的队伍向前走了四五里地,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队伍先行离队,向着旁边一条岔路去了。左宗棠得到禀报之后毫不迟疑,他命道:“追着最大的那支捻匪走!”

    又走了四五里地,另外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又脱离了队伍,穿过一片树林消失的无影无踪。左宗棠依旧没有分兵,还是紧咬着那股两千人左右的队伍去了。

    再走了四五里地,又有一支五百余人的队伍脱离了捻军后卫部队的主力。左宗棠脸色变得很是难看,这可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局面,捻军在河南等地就如泥鳅般滑溜。他们每次都是打掉官军或者团练一支部队之后这么分散突围。一支支小部队分别离开本队,追出去几十里地之后,捻军的本队变得比那些脱离的小部队数量还少。

    前几次遇到这种情况,左宗棠不得不放弃了追击,此次他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歼灭一股捻军。从这帮后卫如此能跑就可以看出,他们定然是精锐。这等精锐自然难以积累,那可是被吃掉一股少一股的局面。

    否决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部下要求休息的恳请,左宗棠下令继续猛追。又追出去七八里地,前面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剩下的一千五百左右的捻军竟然分成三股向着三个方向去了。

    左宗棠大声命道:“骑兵向正前方给我追下去!”

    之所以不选左右两边,因为左右两边距离捻军逃散的部队比较近。有可能会被伏击。四百多骑兵一直没有纵马追赶,中间休息的时候也给马匹吃了点草料,喝了水。此时得到命令,他们立刻沿着道路向前猛追。

    可跑出去几里地,却见那支逃窜的捻军拐进了一个凹地,骑兵怕有埋伏,先命小队进去查看,可小心翼翼的小队进了凹地仔细查看,捻军的脚印从凹地到了一处小土岗,接着从一条满是杂草的崎岖小道消失了。小道若是步兵行走还行,骑兵想通过就很困难。楚军并不知道这里竟然有条小道,就这么一耽搁就小半个时辰过去了。等到楚军的大队赶过来,捻军竟然跑得无影无踪。

    左宗棠听了报告,他那狮鼻阔口的脸上满是狰狞。这种事情不时发生了一次两次,捻军面对楚军的大队根本不会硬抗,而是选择了逃窜,结果每次都是如此追丢了敌人。

    就在左宗棠恼怒之时,后面却有探马跑来,“大帅,在最后的兄弟被捻匪偷袭!伤亡了三百余人。”

    太阳晒,拼命跑了这么久,最终不仅没能追上敌人,还被敌人反咬一口,种种郁闷恼怒郁积,左宗棠此时暴怒起来,他跳下马一马鞭就抽在探马肩头。那探马也是个机灵小子,他连忙跪下,脑袋深深埋在地上,还大声喊道:“请大帅息怒!请大帅息怒!”

    若是探马一脸的不解,或者敢躲避,那左宗棠定然会给这探马劈头盖脸的一通鞭子。见到探马已经服软,左宗棠的理性很快就回来了。他哼了一声,命道:“赏给他五两银子。”

    说完之后,左宗棠扭头命道:“收兵!把精锐放在后面断后,若是有捻军追击,给我狠狠打!”

    此时捻军数路队伍已经在距离楚军七八里外的一处村落集结起来,为首的正是任柱。各队的首领问道:“天侯,我们真的要打左妖头的大队么?”

    任柱笑道:“左妖头定然想不到咱们打了他的后队之后,还敢再打一次。他就算想到了也会觉得咱们会继续追击他的后队。这次兄弟们兜头给他来一下,一定能打得左妖头头破血流。这次去的兄弟全部都骑上马匹,各路兄弟不管打赢打输,都去庄寨那边汇合。”

    跑了一天,左宗棠的大队人马踏上回城道路的时候都是精疲力竭。所以道路两边突然冲出五六百捻军的时候,前队根本没有防备。五六百捻军先是猛放了一通步枪,然后杀进楚军队列近身肉搏,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楚军前队整个崩溃了。

    等左宗棠整理中军赶过去的时候,除了地上四五百名伤亡的楚军之外,竟然再也看不到捻军的人。左宗棠忍住了杀人的冲动,询问伤兵之时,伤兵说捻军放手大杀之后,把死伤者身上的财物简单搜索一番,后面出现了不少骑马的捻军。那些捻军基本都是一人双马,出战的捻军们跳上空闲的马匹,此时已经跑的远了。

    看到一地马粪,左宗棠相信这也是实情。可包括骑兵在内的精锐的部队都在后卫,此时再去追赶一来追不上,二来又怕捻军有埋伏。身为“今亮”,被一群土匪打成这般田地,左宗棠甚至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当天晚上,捻军已经开始在庄寨附近集结。赖文光与庄柱重新碰头之后,赖文光笑道:“还是咱们捻军的兄弟对地方上熟悉啊。”

    庄柱也笑道:“赖大哥,你弄得参谋部画地图画的好哇。”

    “这些且不用多说”赖文光笑道,“刘黑七已经被咱们杀了,庄寨里头的团练此时不剩多少。明日咱们就攻打庄寨,我看情报这里的驴肉甚是有名,拿下这里之后咱们兄弟就好好吃吃。”r1058

第100章 捻军 12

    一秒记住【搜狗小说】,精彩小说随时阅读,手机用户请访问。

    “打下庄寨,一起吃肉!”赖文光在七八千捻军兄弟面前高喊道。

    七八千兄弟当然不可能听到赖文光一个人的声音,早就知道这个口号的各队首领们也喊起来,听到这个振奋的消息,捻军兄弟们一起吼叫起来,“打下庄寨,一起吃肉!”

    从理论上讲,捻军此时也是太平军的一部分。三年前捻军名义上就已经成了赖文光的部下。只是捻军根本就不信什么拜上帝教,所以才有了这个区别。

    领导捻军的赖文光也是太平军的金田时期的老兄弟,在天京之变发生前,赖文光一直是文官。天京之变后,赖文光弃文从武,到了李开芳手下。李开芳在庐州失守后带兵突围,赖文光建议李开芳不要南下,而是北上。湘军围三缺一,在北边留下了一个缺口。不过湘军没想到庐州太平军会以强烈的意志把北上进行到底。

    突围的一万多人,尽管在追击之时损失了六千多人,李开芳也受枪伤后不治身亡。剩余的大约五千人马从淝水北上,竟然跑到了淮北捻军一带。捻军也被淮军打得够呛,见到太平军前来,自然就与太平军合并,双方随即北上进入河南等地作战。得知陕西回汉之间战斗激烈,赖文光就带兵入陕。并且派人前去与太平天国联络。

    等太平天国主力抵达陕西之后,赖文光获颁了仅次于王爵的“尊天义”。而且有说法,若不是赖文光在天京之变中并不真正支持洪秀全,那这次他就可以封王。此次捻军所部受命东征,作为捻军众人认同的尊天义,赖文光亲自统领一支部队前来与更加独立作战的东捻军合并。

    捻军也带了大炮。在太平军从天京城撤退的时候,那些巨炮当然带不走。韦泽他们就“换了”一匹火炮给太平军。这些火炮包括滑膛炮与线膛炮,统统是铸铁炮,给太平军也配了炮车。英国人为美国佬设计生产了一种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这玩意算是山炮的鼻祖,是钢质火炮。在186x这个技术封锁根本不算事的年代,洪仁玕带领的外交团队技术人员很敏锐的发现了这款火炮。除了购买了十二门这种火炮运回国内当样品之外,还购买了设计图纸。

    钢炮替代铸铁炮是韦泽决定的方向,有了这种钢炮之后,三寸铸铁炮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迈入淘汰行列。所以光复军就把自己的三寸炮“换给”了太平军。

    林凤祥并不是小气的人,既然要让捻军彻底搅乱河北、河南、山东,除了五千支准头枪,太平军也调拨了五十门火炮给捻军。方便行动的三寸炮在韦泽这里属于落后的武器,可面对菏泽的敌人,这就是战争之王。

    庄寨是个产粮区,比较富裕,有自己的护墙,也有自己的团练。眼下团练队伍即便被刘黑七带走了一大半,却还剩下了百十号。捻军的吼叫声虽然被他们听到,但是他们觉得捻军到处流窜,根本不可能携带大炮。庄寨的团练对大炮的理解就是那种动辄几百斤,搬运起来极为困难的玩意。

    夯土的围墙上开了枪眼,团练们可以从这里往外面射击。就在团练们紧张的等待着捻军逼近,并且要利用围墙抵抗的时候,几颗炮弹过来就把土墙炸塌了好长一段。在飞扬的尘土中,捻军们从缺口中一拥而入。不到两个时辰,庄寨就被捻军攻克了。

    从庄寨逃出去的人三天后跑到了菏泽,左宗棠这才知道庄寨被捻军攻克的消息。两个多月前,左宗棠带了两万楚军到山东参战。两个多月后的现在,与捻军来来回回打了十几仗,左宗棠不仅没有取得过任何一次胜利,更是折损了两千多兵马。

    更让左宗棠感到不爽的是,光复军竟然派人前来与左宗棠联络,想和他谈一次。与那些泥鳅般奸猾的捻军不同,光复军给左宗棠的印象是铁锤般的强大军队。不仅清军在光复军面前根本不够看,包括洋人也不是光复军的对手。光复军找左宗棠到底想做什么呢?

    接到庄寨失落在捻军手中,捻军得到了粮食补给的消息,左宗棠悲愤的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他要见见光复军的人,他要狠狠羞辱光复军的人。以左宗棠的聪明怎么可能看不出现在的局面呢,光复军一旦北上,无险可守的河南河北以及山东就会落入光复军手中。那时候左宗棠就是死路一条。正因为如此,左宗棠觉得自己就没有任何必要怕死了。趁着此时发泄一下胸中的怒气也是很爽快的事情。

    答应了光复军见面的请求之后,左宗棠就开始准备夺回庄寨的计划。此时夏收已经差不多完成,庄寨那里有大量的粮食。若是放任不管,捻军只会越来越强大。

    雷虎这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人选早就准备好,政委徐开文有些意见,“黑成刚同志不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啊。”

    黑成刚岂止不是个能言善辩之辈,这位壮族人甚至都不是汉人。当然了,以中华民朝的中华民族而言,壮族已经在官方说法中正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与汉人再无区别。这位广西大山里头走出来的汉子是政委,还是一位原则立场极为坚定的政委。

    忠于韦泽都督,忠于光复党,对欺负人的事情深恶痛绝,对于各种人为区分高低上下的旧社会极度反感,并且能够坚定不移的与之对抗。这就是黑成刚的特色。

    这样的一个人,在组织内当然是被重视的。但是作为使者,未免显得过于生硬。此行的目的是劝说左宗棠投降,而不是去指责满清的罪恶,以及指责左宗棠追随满清是大错的。

    “我觉得黑成刚同志很合适,都督说的清楚,左宗棠是满清里面比较能干的一个人。这样一个人肯投降的话,满清里面能干之辈就看到出路。再说了,咱们既然不可能真的把给满清当过官的人都杀光,把他们家族也都给杀光。那也得让对方安心吧。”雷虎转述着韦泽的说法。

    韦泽根本不把左宗棠与光复军做比较,而是说的也是人道主义的正道观点。光复军也不会自掉身价的把光荣的光复军与楚军做比较,招降左宗棠就成了一项工作而已。大家讨论的内容就是这项工作如何做好而已。

    “黑成刚同志去把左宗棠猛批一顿,左宗棠万一鬼迷心窍不投降怎么办?”徐开文很是担心。

    “徐政委,干事的人图的是什么?”雷虎问,“你可别给我讲干事的人图结果。咱们作战训练的时候反复讲,子弹有弹道,有轨迹。光想着打死敌人,然后你弄直瞄,那能打中才是出鬼呢。做事有做事的道理么。”

    这种简单的例子部队里面讲过无数遍,在战场上越是想着打死敌人,越是想一下子完成打死敌人的结果,不仅打不死敌人,还很容易因为自己手忙脚乱导致自己被敌人打死。徐开文不想和雷虎争辩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道理,他问道:“然后呢?”

    雷虎坦然说道:“若是左宗棠真的是个干事的人,他就一定有追求。他追求成就业绩是为了让他成为被大家认可认同的人。优秀的干部们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知道自己求的是什么,而不是被一时半会儿的那些结果所迷惑。如果左宗棠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为满清死了也在所不惜。要么就是认清了形势,知道应该跟着咱们走。而这时候,你派一个能言善辩之辈,顺着左宗棠去说。那是招降左宗棠么?那只是让左宗棠认为他自己应该给满清效忠而已。咱们必须让左宗棠弄清楚,这种效忠是不对的。那么我不认为有谁比黑成刚同志差。”

    “老虎,你说的很对。可我现在担心的是万一左宗棠死不改悔怎么办?是,我是求结果了,可这是都督的意思,我们怎么也得努力办到吧。”徐开文答道。

    雷虎坦然答道:“自己寻死的人我们为何要去救他?左宗棠自绝于中国,那就让他死。”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尽力而为,看左宗棠自己的觉悟。如果这话被韦泽听到的话,韦泽定然会抹把冷汗,如果他按照最初的想法,说左宗棠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让光复军的人认为韦泽觉得左宗棠比光复军军人强,那现在的讨论绝不会如此。

    从菏泽到淮安传递消息用了四天,就在光复军确定代表人选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带领一万五千多楚军兵分两路直奔庄寨。左宗棠不敢拖延时间,他认为庄寨的捻军征集粮食需要四五天时间,带着大量辎重的捻军行动不便。如果能够堵住捻军大战一场,那是最好。即便捻军再逃跑,只要能够夺取捻军的粮食辎重,就是一个大成功。至少这些辎重也能减轻楚军的后勤压力。

    而左宗棠刚从菏泽出来不到一天,探马就传来消息,前面出现了捻军的大队。左宗棠带领的主力有一万人,他命令分队继续向庄寨进攻,自己带领主力向暴露了捻军大队那边去了。

    一秒记住【搜狗小说】,精彩小说随时阅读,手机用户请访问。搜狗小说高速首发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100章捻军(十二),地址为.html,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第101章 捻军 13

    |->第101章捻军十三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1865年7月16日,南京皇宫。

    “左宗棠被捻军四面合围?”韦泽看着电报的时候他的三岁多的儿子韦睿正坐在韦泽腿上玩耍,小家伙此时正是破坏狂的年代。当然这种破坏是从大人角度来看的,对这个年纪的小东西来说,他们真心是在探索世界,正在“创造世界”,只是这创造的过程无法得到成年人的认同而已。

    所以韦泽一只手捏着电报再看,另一只手则在阻止着自己儿子想把电报稿抓到手里蹂躏撕破的努力。祁红意就拿了本书在旁边装模作样的看着儿子和他爸爸折腾,就是不上前把儿子哄开。

    毕竟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韦泽正和儿子玩游戏,秘书突然冲进来就给了韦泽这么一份电报。小家伙被他爹给扔在一边,祁红意当然在心理上是支持儿子这么闹一闹滴。当然,祁红意本人也不希望自己儿子闹得太过份,让他爹大大不爽起来。所以装模作样的看书仅仅是装模作样,那一页打开之后过去了整整五分钟,祁红意都没真正看一眼。

    李仪芳年初也给韦泽生了个一个儿子,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韦泽有了两个儿子,这个全新的朝代终于稳定下来了。假如韦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不存在继承人的问题。从父系的角度来说,两个儿子都是韦泽的亲儿子。但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祁红意的儿子若是继承了韦泽的权位,李仪芳的心里面肯定不会爽,反过来也一样。所以祁红意希望韦泽能够重视自己的长子,但是祁红意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让韦泽真正不高兴起来。

    韦泽现在考虑与此完全无关。他现在的地位不是靠他儿子得到的,之所以能够将皇帝视为一个尊号,完全是因为韦泽手中掌握了党政军三个国家的根本权力,而这个权力的维持靠的是韦泽领导着党政军稳步的掌握着中国,至少是解放区的政权。

    他几乎是下意识的阻止着儿子的折腾,真正的心思则是放在了战略的考量上。捻军眼下分为河北、河南、山东三个部分。各路队伍攻城略地,而主力其实一分为二。一部分在张宗禹带领下在河北僧格林沁激战,另外一部分则是在赖文光指挥下在菏泽一带与左宗棠作战。

    赖文光此次采取了一个极为大胆的策略,他自己带领部队采取运动战的战术与左宗棠兜圈子,同时将其他部队暗中调过来。在左宗棠进攻庄寨的时候突然以五万兵力围住了一万多出击的楚军。

    左宗棠战略上做出了错误判断,他被赖文光的运动战术迷惑,以为赖文光采取的是传统的流寇战术,进军庄寨的时候居然还兵分两路,主力一万人的部队被三万捻军包围,两万捻军则包围歼灭了楚军五千人的的分队。这五万人的部队将左宗棠团团围住。

    韦泽最大的感觉是自己失算了,他低估了太平军的力量,或者说他高估了满清的力量。的确,太平军和捻军在历史上都被清军剿灭了。但是那是历史而已,当下的现实是太平军与捻军合并之后,总兵力在30万以上。尽管这30万人在韦泽看来不算什么,可满清还拥有全国政权的时候,总兵力也只是号称90万人。这些年遭到一系列惨痛打击,满清兵力剩下的估计也顶多50万。这50万人中大概还有20万人分布在好几个完全不关联的地区。例如四川、云贵、东北等地。

    就这么一走神,韦睿趁着父亲不在意的时候,终于抓到了点报纸。他脚站在老爹腿上,上半身扑在桌子上,奶声奶气的念道:“直……鲁……清……兵力勺25万,有15万是……人军……,无……斗力。上牛……”

    “是上午,不是上牛!”祁红意立刻纠正道。

    这句话全部内容是“直隶、豫、鲁,清军兵力25万约25万,有15万是绿营与旗人军队,无足够战斗力。上午楚君被围……”小家伙认字不多,把“约”念成了“勺”,“午”念成了“牛”。

    听着儿子奶声奶气的南京味普通话,韦泽一把抱住了儿子,此时已经笑的见牙不见眼了,“乖,都认识这么多字啦!”

    “阿爹,娘都夸我会背九九乘法表啦!”韦睿在老爹怀里自夸道。

    祁红意心里头美的不能行,

    河北、河南、山东三地真正的清军兵力估计只有25万人,她在儿子身上花费了无数的心血,特别是带着儿子先回南京这段时间,祁红意更是努力给儿子启蒙。

    虽然心里面极爽,祁红意说的倒是很客气,“韦泽,你说的那个怀孕的时候吃的东西还真挺管用,什么叶酸,胡萝卜,胡麻油。咱们儿子就是聪明啊。”

    “长子基本上都像他娘,有你这么聪明的老娘,儿子能差的了么?”韦泽笑道。如果是以前的话,韦泽此时哪怕是为了斗嘴,也得自吹自擂一番。可经过了左宗棠的那件事之后,韦泽经过反思,发现了不少自己年轻时候不明白的事情。每个人其实大多都能忍耐辛苦,但是大家绝不能忍耐没结果。跟着韦泽过日子,生孩子,祁红意也是很辛苦的。韦泽把所有的功劳都往自己身上一放,那祁红意跟着韦泽落了什么呢?此时就得肯定的祁红意的功劳,祁红意付出的努力必须得到极为正面的肯定。

    儿子表现出色,丈夫称赞的态度诚恳,祁红意觉得心满意足。她把儿子从丈夫怀里抱走,然后说道:“这孩子们都是见风长,我都快抱不动他啦。”

    养儿子不能没结果,韦泽立刻答道:“等韦睿长大了,让他背着你。”

    听丈夫这么说,祁红意的母亲本能立刻发作,她答道:“不要,我这么重,把他压坏了怎么办?”

    “那好,我来背着。”韦泽笑道。

    家庭就这么其乐融融,祁红意笑道:“韦泽,也不用你背。等韦睿长大了,让他扶着咱们两个走路就行了。”

    “我们爷俩一人一边,你在中间,我们扶着你走。”韦泽做着承诺。

    想到那样的场面,祁红意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满足,她笑道:“那就等我老了再说吧。现在我带韦睿洗澡睡觉。韦泽你也早点休息。”

    终于不用费心力去哄老婆孩子,韦泽再次拿起电报。韦泽相信左宗棠大概是能够杀出重围的,可他也不能不考虑另外一个可能,如果左宗棠被捻军歼灭的话,江苏北部就会落入捻军手中。徐州一带也是中国的精华地区,让捻军这么拿走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想到这里,韦泽把机要秘书叫进来,下达了命令,“让雷虎他们北上,夺取整个江苏。如果捻军想和咱们争,那就军事驱逐。边角地区现在就算是不用着急,但是徐州一带绝不许有失。”

    这些战争预案早就定好,此时韦泽启动了其中之一。当然,这种命令原则上需要军委讨论,但是此时的军委一大部分还在广州,韦泽就使用了他皇帝可以单独决定启动军事预案的特权。

    不过这话说完之后,韦泽又觉得不妥,他又命道:“这道命令先起草好,通知军委连夜开会。”

    军委会议召开之后,大家一听最新消息,意见一致的表达要夺取徐州。这其实是个非常正常的战略应对。大家原本觉得清军或许能够压制捻军,既然清军表现的如此无能,光复军也不能坐视捻军这么尽情扩大地盘。

    达成了一致之后,军委又提出了别的看法,“陛下,拿下整个苏北的话,淮河防线就已经过时了,我们建立徐州军区吧。原本安徽那边的防线由安徽军区负责,徐州军区以后就是进攻的出发点。”

    7月17日早上,左宗棠红着眼睛召集了众将。突然落入捻军的重围之后,左宗棠才发现捻军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支流寇。

    前天上午与捻军交战之时,探马突然禀报,后路出现了捻军。左宗棠还没完全当回事,他命令部队暂时收缩,并且试探着敌人的虚实。可周围的捻军越来越多,到了前天晚上,楚军就被围住了。四面八方到处都是捻军,更重要的是,捻军各个防守阵地上竟然都有大炮。楚军哨一靠近,捻军就用开花弹猛烈开火。

    此时的河北、河南、山东到处都有捻军在活动,各种求援告急信,满天乱飞,左宗棠发现自己被这种局面给误导了。他以为捻军还是四处作乱,逼得官军疲于奔命,没想到捻军的整体战略如此明白,竟然是要歼灭他左宗棠的主力。

    捻军此时也没有立刻发动猛攻,而是围着左宗棠所在的地区修建土垒。摆明了是要搞长期围困。白天的时候捻军不断挑战,到了晚上,捻军则疯狂骚扰。除了炮击之外,各个方向上响起的是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以及敲锣打鼓的声音。

    连着两个晚上如此,楚军被骚扰的休息困难。士兵们或许还能不管不顾的打瞌睡,但是军官们一个个都要打起精神,生怕捻军真的半夜劫营。所以各个眼睛都红了。

    左宗棠看着疲惫的手下,他果断的命道:“今天上午大家休息一下,中午吃完饭,下午就突围。”

    “大帅,向哪里突围?”将官们连忙问道。

    “向动。去济宁。”左宗棠答道。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102章 捻军 14

    |->第102章捻军十四?部队启动不是容易事,五万以上的军事行动更是大事。雷虎7月17日早上接到了军委电令,当天他也只能派出一个军向徐州进发。好在满清军队的特色就是只知道守城,所以光复军的军事计划不用制定的那么繁杂。

    左宗棠被围,淮河防线司令部其实也颇为紧张。上次放走太平军那是战略考量,在捻军做大的现在,光复军就不能不考虑下一步的要与捻军作战的可能。清军只懂得守城,捻军可没有这么容易对付,光复军必须考虑在野战中击败到处乱窜的捻军。

    菏泽一带没有电报,光复军只能动用了自己的信鸽部队。突然某家新来没几年的人放出去几十只鸽子,这种异常的情况只怕是躲不了别人的怀疑。所以这种据点是用一次就得让人员撤离。光复军的情报员可是很珍贵的。

    到了7月20日,跑回来的情报员遇到了光复军进军徐州的部队,最新消息在7月21日传到了雷虎这里。捻军部队大举在菏泽汇集,在7月18日已经攻下菏泽。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菏泽这里更是产粮地。看来捻军下一步只怕是要以菏泽为中心大搞一番了。

    就在昨天,雷虎已经得到了消息,左宗棠所部并没有选择菏泽为突破包围圈后的目的地,而是转而东进直奔济宁。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觉得左宗棠挺聪明的,如果他不经考虑,从庄寨直奔菏泽。即便是突破了一次重围,也不过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大的危险之下。

    “黑成刚同志,党委派你前去济宁见左宗棠,此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党委想再提醒你一次,你愿意去么?”党委会议上,党委书记徐开文郑重问道。

    “既然是是党委的命令,我自然服从党委的命令。”黑成刚回答的非常坚定。

    徐开文正色说道:“那么我们再强调一次,左宗棠是不是投降,那是他的问题。如果看到事情不对,你就不要和他争辩太多。你能安全回来就好。”

    “如果能多救点人,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黑成刚认真的答道。

    此行的目的性,政治性,党委毫不保留的向黑成刚说清楚了,左宗棠面对捻军的拙劣表现也让光复军对他的评价越来越低。如果不是韦泽下了命令,只怕此事就会停顿下来。听了黑成刚的表态,大家心里面反倒更加不安起来。这样的好同志是谁都不想毫无意义损失掉的,在大家看来,黑成刚的价值远胜左宗棠。

    部队为了赶时间,直接派遣了蒸汽船从徐州进入微山湖。毕竟左宗棠是逃到济宁的,他能在济宁待多久大家都无法确定。左宗棠的楚军的老巢设在徐州,徐州被夺,若是此人带着部队又跑掉了,想再找到他还真得花费点力气。若是左宗棠跑去了北京,那就完全超出了光复军现在的联络能力之外。

    在接近微山湖北岸的地方换了船,黑成刚在7月24日带了几名在徐州被俘的楚军军官抵达了济宁。

    左宗棠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徐州的部下突然到了济宁,可看着部下那畏惧的神色,左宗棠就明白徐州已经失守了。干哑着嗓子,左宗棠问道:“光复军北上了?”

    “大帅,卑职们没用,徐州一天就失守了。”军官带着哭腔答道。

    左宗棠面如死灰,他颓然问道:“除了你们之外,还有多少人逃出来了?”

    军官畏惧的说道:“都……都被光复军抓了。光复军说和大帅约定见此面,所以才派我们带他们的人前来这里。”

    “他们也是煞费苦心啊!”左宗棠冷笑道。这冷笑声其实是左宗棠的自嘲,可听在他的部下耳朵里头却是别的意思了。几名军官立刻就给跪下了,“大帅,卑职没用,没能守住徐州……”

    左宗棠此时万念俱灰,他挥挥手,“你们起来吧,带那个人进来。”

    等部下离开之后,左宗棠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几天前,左宗棠全力突围的时候才发现捻军真正的战斗力与他曾经设想的完全不同。这支军队给左宗棠留下了“阴魂不散”的感觉。

    正面突围的时候,捻军的战斗力也不过是一般般而已,左宗棠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左宗棠明显选对了方向,西边防线的捻军数量并不算多。但是逃往的道路之上,捻军的骑兵紧紧跟着左宗棠。不过是两百多里地的距离,做事谨慎的左宗棠硬是走了五天才走完。那些呼啸而来的捻军骑兵们在那些看着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突然冲出来,能占便宜的时候,捻军就冲过来砍杀一圈,占不了便宜的地方,他们就远远放一通枪。

    楚军的训练已经相当不错,偏偏对这样的骚扰毫无办法。若是在两翼派出小股防御部队,捻军骑兵就会集结起来,突然给小股部队以重大杀伤。也就是左宗棠性格坚毅,他硬是将部队控制住,不让部队轻举妄动。总算是按部就班的抵达了济宁。

    等他到了济宁才知道,菏泽已经失守。原本对向东撤退感到不满的楚军将领才明白他们是真的逃出了一条性命。若是按照大家的意思,部队全力向菏泽撤退,那不过是从一个包围圈跳进另外一个包围圈。

    左宗棠本想着休整几天,征集船只通过微山湖回到徐州。现在光复军占领了徐州,楚军此时已经成了一支彻头彻尾的孤军。

    下一步该怎么办?左宗棠此时完全想不出来。就在他沉浸在失败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的时候,从徐州逃来的部将带进了一个人。那个人个头不高,一看就是南方人的容貌。见到左宗棠之后,他自我介绍道:“左先生你好,我叫黑成刚,乃是光复军淮河军区的一名政委。”

    “你来有何事?”左宗棠疲惫的问道。他其实曾经想过要好好折辱一番光复军的代表,此时这种心思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徐州失守,楚军的老巢被端掉。别说杀了黑成刚,就是真的把黑成刚大大折辱一番,那结果也是引发光复军的猛烈报复。

    “我受命来次,是想问问左先生怎么看待世界的。”黑成刚问。

    “我怎么看待世界?”虽然心情低落,左宗棠还是被这话给逗乐了,他冷笑道:“你们难道不是来劝降的么?”

    黑成刚微笑着说道:“降或者不降都是左先生的决定。左先生不会是那种会任人摆布的人。我们问问左先生怎么看待世界,只是看看能不能请左先生做些对天下有好处的事情。”

    得到了黑成刚的尊重,左宗棠也不想发火,他说道:“成王败寇而已,有什么对天下有没有好处的事情?”

    黑成刚说道:“左先生,我们陛下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过一个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陛下讲过,普通人做事往往会认为偶然性决定事情成败。譬如迟到了,他想的是把自己任何一个耽误的功夫剩下来,就能不迟到。这等事么,理由自然就多了。可真正能干的人都是知道自己会迟到,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去迟到。不知道您能不能接受这个说法呢?”r1058

第103章 捻军 15

    第103章捻军十五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在一个政权大厦将倾之时,投降的有,招降的有,左宗棠自然知道这点。光复军前来招降左宗棠并没有出乎左宗棠意料之外。若是光复军连左宗棠这样的人才都不来招揽,左宗棠会认为光复军是徒有其表而已。只是光复军的招降者居然以是否迟到做开场,倒也大出左宗棠意料之外。

    这不能怪左宗棠难以沟通,韦泽很早就开始在光复军内普及钟表,哪怕是质量不高的钟表至少也比没有强。有了钟表就有了统一的时间概念,有了统一的时间概念就有了迟到的问题。从左宗棠这边来看,迟到其实与个人摆谱有关。上司当然要晚来,下属自然要早到。若是下属拖拖拉拉,那是对上司的严重不尊重。被上司记仇那是要出大事的。

    所以左宗棠尽量用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如果是身为下属而迟到,那可就糟糕了。他问道:“这与偶然必然有何关系?”

    黑成刚虽然不太理解为何左宗棠对迟到为何如此没反应,却能看出自己选择的话题不合适。他立刻换了一个话题,“我打仗不是很行,对打仗的道理也不是那么清楚。只能用些在课堂上听来的话和左先生聊聊。”

    左宗棠知道光复军热衷于办学校,虽然不教四书五经,但是好歹让孩子们上学,帮着百姓认字。这是他勉强能认可光复军的地方。只是听黑成刚竟然要用打仗来讲道理,左宗棠心中忍不住起了鄙视黑成刚的意思。与左宗棠讲军事道理?这摆明了是要自取其辱。从外表上看,黑成刚虽然皮肤还算是有些光泽,可那晒得黝黑的肤色,粗糙的手掌,都证明他是个吃过不少苦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是不可能是读书人的。

    黑成刚坦然说道:“我们陛下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过,人不能追求上限,而是要确定底线。孙子说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兵法里面通篇都在讲,我们一定会做错事,我们为什么要遵循战争的规律,目的是让我们尽量少犯错。至少也得知道我们错在哪里……”

    听完了这话左宗棠登时就懵了,不知不觉之间,左宗棠的有些下垂的眼角都上挑起来。他忍不住打断了黑成刚的话,“这是何人所讲?”

    黑成刚对左宗棠的震惊有点意外,但是他还是很礼貌的答道:“这是我们的陛下韦泽同志在军校授课的时候所讲述的内容。”

    左宗棠不吭声了,黑成刚所说的内容已经是境界的不同。寻常的武人学习孙子兵法是想学习如何打胜仗,只有左宗棠这种极少的人物才能读明白孙子所讲的是少犯错。黑成刚绝非是重要人物,如果是重要人物,就不会让他以身犯险。光复军一个普通的将校就能在军校里头学习到孙子兵法的真意,至少是学习到了孙子兵法自我认知的境界,这可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黑成刚见左宗棠不再说话,他也不管此时左宗棠怎么想,而是先把自己的理念说完,“我们必然会犯错,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少犯错。如果不管怎么努力,都是不停的打败仗,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我们或者是认错了自己,干了自己其实不想干的事情。或者是我们找错了行当,这行当真的不是我们能干的。又或者是我们走错了路,踏上了一条一定会打败仗的路。”

    这话一出,左宗棠脸色登时就难看起来。他现在屡战屡败,这当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找偶然的理由。就如同前几天被捻军重兵包围,部队虽然逃了出来,可菏泽却丢失了。或者是光复军突然出兵徐州,楚军的老窝被连锅端掉。如果说找理由,左宗棠可以找到无数理由。他其实不是没有反思过,如果当时清军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在韦泽脱离太平天国的时候集结重兵把韦泽的军队给歼灭掉。哪怕是让太平天国肆虐江南,也不能让韦泽成了气候。那现在的局面就会大大不同。

    但是反思来反思去,左宗棠也发现,其实满清因应当时的问题做出了当时觉得最有利的选择。要是现在非得说当时就是用了最糟糕的策略,那完全是事后诸葛亮的说辞了。

    采取了当时看最好的选择,导致现在走到了穷途末路。那黑成刚的话就没错。理由只可能是两个,第一个自然是包括左宗棠这帮人是真心不想挽救满清,第二个是包括左宗棠这帮人干了他们不适合的行当。第三个则是左宗棠投奔了一定会覆灭的满清。左宗棠并不相信第一个理由,他也不认为自己和江忠源等人真的没能耐。那么剩下的就是第三个理由,左宗棠他们投错了效忠对象了。

    黑成刚不傲慢,不狷介,只是就事论事。但是这种态度直指根本,反倒让左宗棠感受到了空前的羞辱。左宗棠长得狮鼻阔口,此时因为脸上肌肉扭曲,那神色狰狞宛如暴怒的狮子。

    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愤怒,左宗棠勉强用还算正常的语气说道:“黑先生倒是非常能言善辩啊!”

    黑成刚摇摇头,“左先生,我在16年前投奔拜上帝教,那年我14岁。我14岁前能记得的只有一件事,我饿。我天天都快死饿了。偶尔几次能吃饱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够不挨饿呢。左先生,我不知道您能不能想像得到,那时候我能饿成什么样子。当了兵之后,我吃上饭了。那时候我认为我饿是因为我没有起来打仗。打了这么多年仗,我现在才明白,天下人和我一样挨饿的太多了。我们光复军到一个地方,就把地分了,就让大家能安心种地,种了地就有饭吃。不仅大家要有地种,平时农闲还要有工作,有了工作就能挣钱,挣了钱还能买更多的东西。我们光复军是和这些挨饿受穷的老百姓在一起,所以才能越战越强。那么左先生,我想问问您是和谁站在一起呢?”

    左宗棠能看得出,黑成刚语气虽然平淡,可说的是真心话。其实左宗棠也很清楚,老百姓们在挨饿。作为以今亮自诩的人,让左宗棠真的无视这个现实,他也实在是做不到。但是承认这个现实,左宗棠又不甘心。因为承认光复军的正义,就是承认左宗棠的不正义。喉结上下蠕动了一阵,左宗棠憋出一句话,“两国交兵各为其主。”

    黑成刚继续说道:“左先生,我听说你以今亮自比,想来是极为佩服诸葛亮的。诸葛亮是丞相,能够安民。想来你也是以安民为己任。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老百姓没饭吃,今年不饿死,明年也会饿死。总之,不是天灾死,就是**死,那这就是世道有问题了。世道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把这世道变变。不然的话,我们大家除了死没别的路可走啦。那左先生,我想问,您觉得是光复军能领着百姓活下去,还是满清能领着百姓活下去。”

    左宗棠还在努力对抗,他努力平静的说道:“我却没见过光复党治下何等模样,我怎么知道谁能领着百姓活下去?”

    黑成刚听完之后倒是欣然点头,“既然如此,那您何不现在就到我们光复党的解放区看看。您去一看不就清楚了。”

    对这样的邀请,左宗棠愕然了。至少从黑成刚嘴里说出来,去光复军那边参观就跟出去游学般轻松。这是在开什么玩笑呢!左宗棠冷笑道:“这也算是变着法子劝降么?”

    黑成刚摇摇头,“左先生,我前面说过,您这样有骨气的人是劝降不了的。人大不了就是一死,我觉得您不怕死。我们就算是拿您在湖南的家人威胁你,我相信左先生还是非常爱惜您自己的名声。”

    “哼!”左宗棠冷笑一声,此时湖南已经落入光复军手中,若是光复军真的拿左宗棠的家人要挟,左宗棠当然不会投降。不过心中动摇也是难免。光复军说不用左宗棠的家人要挟,左宗棠心里面也不知道该觉得光复军是有点底线,或者是该觉得光复军这是另一种要挟。

    黑成刚继续说道:“投降是一方不愿意用武力反抗另外一方,但是行动上不敢反抗,未必等于是心里面认同。所以我们现在希望左先生能够认同我们的理念,加入为那些吃不上饭而饿肚子的百姓这边来。一起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

    让左宗棠公开说百姓都去死,他还真的说不出来,所以面对占据了左宗棠也比较认同的大义的光复军代表,左宗棠只能悻悻的说道:“若是你等有如此心思,为何不去报效朝廷。”

    黑成刚笑道:“这还是个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满清的制度,现在这个世道,根本不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吃不上饭,穿不了衣,没钱用的问题而存在的。满清其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算是知道了,认识水平也很肤浅。满清的制度是为了维护旗人集团而存在的。左先生你在满清这边当了这么大的官,你肯定清楚这点。”

    军事,做人的认知水平,包括对政治的认识水平,被一个穷苦出身的人在道理上完全压倒,是左宗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黑成刚坦然指出满清政权本质的时候,左宗棠感到无言以对。

    但这种劣势让左宗棠忍不住要辩护,虽然知道很丢份,左宗棠还是冷笑道:“难道韦泽就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么?”

    黑成刚坦然说道:“没错!我们光复党里面的人都是穷苦人,我们当然和穷苦人站在一起!”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104章 捻军 16

    “我等穷出身的人,在这个世道里头若是不能混出的名堂来,那就只能一辈子受穷!所以还请诸家兄弟跟着我干了这一票。”一个中年男子带着阴恻恻的表情说话,虽然表情阴暗,可他的声音里面有着难以扼制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无疑鼓动了旁边一众人等的情绪。

    “捻军尚且能打下如此地盘,我等该怎么做才好?”旁边的人问道。

    那中年男子满是激情的说道:“光复军几年来一直没有北上,只是左宗棠战败,眼看捻军就要对徐州动手,所以光复军才北上夺取了徐州。我已经派兄弟前去与光复军联络,只要光复军答应把济宁给了我们,我们就起兵反了大清!现在徐州丢了,捻军眼瞅着就能占据河南,大清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能耐管我们。咱们这几万人马就能占了微山湖以东的地盘。那时候兄弟们各个都能当个县令,知州、知府。咱们也开疆建国。”

    这个未来的蓝图虽然构架的很激动人心,不过这位中年男子的手下明显没有这样的信心,他们很是担心的问,“大哥,咱们也要争天下么?”

    中年男子自信的笑道:“济宁在大清和光复军之间,咱们现在只要能拉住光复军,他们不打咱们,咱们就能在这里称王。以后若是光复军能赢,咱们投奔了他们,怎么也能混个功臣,吃香喝辣。若是大清气数不尽,能挺过来,那咱们就接着跟大清。但有一条,我们若是没能占住这济宁,那谁都不会把我们当回事。只要我们能占住济宁,占住微山湖以东,这个王爷跑也跑不掉!”

    “那还得等多久才能知道光复军那边的消息?”中年男子的手下问。

    “快了,就这几天了。”中年男子答道,“这几天咱们加紧准备,只要消息一到就动手。”

    左宗棠并没有确定受否加入光复军。黑成刚说的清楚,他此行的目的不是劝降,而是邀请。如果左宗棠肯加入光复军,那楚军就不是投降,而是起义。这种尊重的态度也得到了左宗棠的欣赏。这位今亮有着出常人的自尊心,他可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什么蓬蒿之辈。哪怕是看到满清覆灭的命运,左宗棠也不认为随着这个朝廷而死是比丢失名节更可怕的事情。

    但是左宗棠对黑成刚很客气,这个穷苦出身的男子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无与伦比的才气,但是这位男子有着左宗棠都不能不欣赏的正气。两天来,与左宗棠谈及天下的事情,谈及中国的命运。黑成刚的态度始终如一,国家制度的理念必须是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

    左宗棠原本根本看不起造反者,见到了黑成刚之后,他终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能够秉持着最正常的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贯彻到由己及人的地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正义。更何况这种正义并不是以要别人为光复党卖命,而是呼吁有同样想法的人跟着光复党一起向前走。这与满清的制度真的完全不同。

    黑成刚对没能说服左宗棠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态度,他和气的与左宗棠告别,踏上了回徐州的道路。临行前,黑成刚最后留给左宗棠的话是,“左先生,满清解决不了当下中国的问题,这是被事实证明过的。若是左先生想为中国百姓解决面临的困苦,那就请来我们这边。”

    看着黑成刚的背影,左宗棠突然有种想叫住黑成刚的冲动。那并不是想与黑成刚一起前往徐州,而是想问问黑成刚是否愿意投奔左宗棠。孔子说过,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现在虽然不是春秋时代,没有统一在周天子之下的诸侯。然而这个男人即便出使敌营,也能不卑不亢,把自己的使命,想法,理念,完全贯彻在行动之中。如此人才,实在是让左宗棠非常欣赏。

    但是左宗棠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相信,既然自己在满清大厦将倾之时尚且不愿意当了二臣,那黑成刚也没有任何理由投奔左宗棠。左宗棠看得出,黑成刚对韦泽的忠诚甚至在左宗棠对道义的坚持之上。

    直到完全看不到黑成刚的背影,左宗棠才回营。此次黑成刚前来,楚军只有极少数军官才知道此事。但是楚军被撵出浙江,现在又丢了徐州,此时已经完全成了孤军。那些军官们最初也不是没人吆喝着要杀了黑成刚泄愤。不过吵吵归吵吵,等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军官们中间也出现一些投降的意向。即便是不投降,也有人觉得没办法给满清再继续效忠下去。

    去年大批江南地主士绅逃到淮河以北,他们都提高光复军实施了土改,夺了地主的土地分给百姓。地主士绅们的经济基础被连根拔起,固然让地主出身的军官万分仇恨。可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军官与士兵的抵触就没有那么大。不跟着满清打仗,回家之后若是还能种地,他们并非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左宗棠已经严厉不许泄漏徐州失守的消息,但是左宗棠败退到济宁的时候说过,在这里休整几天就乘船回徐州。现在徐州是回不去了,若是一直留在济宁,那这件事迟早得有个说法。怎么向楚军解释此事,可是个极大的问题。

    济宁守将苗沛霖不许左宗棠在济宁城内驻扎,楚军的大营只能设在城外。因为没带辎重,楚军只能露天住宿。现在是夏天,在外住宿也还能接受。可这以后该怎么办呢?

    左宗棠回到营地外的时候,却见到营外竟然有不少骡马挑夫运来了酒食。酒坛没有打开,可那些山东特产的驴肉的香气已经是隐约可闻。这些天苗沛霖不许楚军进城,所以楚军只能到城外的集市购买粮食。楚军此时根本不想花钱,所以与当地百姓冲突很大。左宗棠心想,这位苗沛霖团练总兵看来也是受不了百姓的投诉。准备先用些酒食安抚一下楚军了。

    果然,带队的把总恭恭敬敬的对左宗棠说道:“左大人,我家总兵命我们送这些酒食来犒劳兄弟。只是请大人还能稍微约束一下楚军的兄弟,若是这么闹下去。大家面子上都不好过。”

    虽然知道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头得依仗苗沛霖,但是此时可不是示弱的时候,左宗棠冷笑道:“那就多谢苗大人了。”

    打走了苗沛霖的人,看着微皱将士们眼馋的表情,左宗棠命道:“晚上把这些酒食都给大家分了。”

    这个命令引了一阵欢呼,楚军好久没吃过酒肉,战败后心情极为低落。此时终于能够再享受一番,大家是衷心高兴。

    左宗棠心中有事,所以只是稍微吃了些肉,喝了点酒。其他人是放开了吃喝。一两个时辰之后,全军开始集体跑肚拉稀。

    第二天凌晨时分,楚军那连围墙都没有营地外突然杀了上万人马。楚军并非弱旅,可好汉架不住三泡稀。此时楚军手软脚软,加上骤遇突袭。根本无从抵抗,突袭的军队砍瓜切菜般的屠戮着楚军。

    左宗棠得知全军拉稀的时候就知道苗沛霖送来的酒菜里面有问题,可这个暗亏也只能等天明之后再找苗沛霖算账。他完全没想到黎明时分就遭到了突袭。

    在这一瞬,左宗棠突然想明白了,“大难来时各自飞”。左宗棠愿意坚守道义,那是左宗棠的事情,其他人在这等选择面前可没有非得要为大清去死的道理。

    忍着腹内的难受,左宗棠从牙缝里面挤出几个字,“苗沛霖!”

第105章 捻军 17

    热门推荐:、 、 、 、 、 、 、

    “这位大人,我们给大人带来了些见面礼。”苗沛霖的使者带着谄媚的笑容对雷虎说道。

    说完之后,使者对部下使了个眼色。士兵出去把几个绳捆索绑的人带了上来。雷虎没见过左宗棠,他看向了一同出席接见的黑成刚,黑成刚仔细看着灰头土脸的左宗棠,确定无误之后他冲雷虎点点头。

    雷虎笑道:“这可就谢过苗先生了。”说完之后,他摆摆手,黑成刚带了警卫员接过几个人,把他们给带了下去。

    等左宗棠等人离开之后,雷虎笑道:“这份礼物倒也贵重。”

    使者得到了赞赏,立刻笑的见牙不见眼的,他连忙说道:“大人喜欢就好。大人喜欢就好。”

    雷虎继续说道:“你所说的封赏之事,封官却不是我能做的了主。这得我们陛下决定。不过我可以保证,我军不会继续北上。苗先生既然反清,那我们不能就光用嘴说苗先生干得好。我们送给苗先生一千支枪。”

    使者本来希望得到的是封官,给钱的赏赐,可这两样都被雷虎给拒绝了。一千支枪不算是小数目,可这战乱的年头,步枪不是特别稀缺的玩意,这距离苗沛霖的期待未免太远。

    但是步枪样品一拿到手里,使者的视线再也没办法从步枪上挪开。大家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雷虎拿出的步枪一看就是极品家伙。特别是枪上还带了套筒刺刀,实在是远战近战都能兼顾。战争年代,没什么能比优良的步枪更可靠的东西。这份礼物实在是够贵重。

    这边雷虎应付着苗沛霖的使者,那边黑成刚把左宗棠带到了远处的屋子,就给左宗棠等人松了绑。左宗棠黑着脸活动着手腕,他冷笑道:“没想到光复军安排的如此之好,佩服!”

    黑成刚正色说道:“左先生不用想歪,我们打天下只怕名不正言不顺,若是我是决定要对楚军动手,那就绝对不会让苗沛霖这种人代劳。”

    左宗棠心里面认为苗沛霖很可能是主动投降,歼灭楚军这样的丰功伟绩若是由苗沛霖占去,对光复军有何好处。理智上虽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左宗棠的感情上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败给强大的光复军即便谈不上虽败犹荣,却也是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让苗沛霖这么一个小人偷袭,这又算是什么?

    黑成刚看着左宗棠那不甘心的神色,他笑道:“左先生,胜败兵家常事,事情发生了,咱们就说说接下来的事情吧。你既然到了徐州,在徐州也有楚军被俘将士。我们的意思是把楚军释放回家。却不知左先生意下如何?”

    “释放回家?”这年头清军遣散被俘的太平军也是常态,抓了一堆俘虏之后养着浪费粮食,用他们也不放心,所以遣散是常态。至于遣散之后俘虏能否平安回到家乡那就不是清军需要考虑的问题。

    左宗棠稍微迟疑了一下,如果他想在光复军中有一席之地,手中就不能没有部队。现在遣散楚军的话,那这最后的机会就会烟消云散。只是遭遇了如此的耻辱,让左宗棠现在就决定投奔光复军也超出了左宗棠的承受能力。

    这一迟疑之间,黑成刚就看出了大概,他微笑着说道:“要么这样,左先生可以先去楚军那边看看,也好让楚军的兄弟知道左先生没有不管他们。”

    这话的确够含蓄,但是左宗棠很清楚自己和楚军的部下一样是阶下囚,他黑着脸说道:“黑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还是不用了。”

    接下来的几天,左宗棠乘坐着蒸汽船从徐州到了淮安。光复党解放淮安有了三年多时间,土改基本完成,一应的组织制度也都已经建成。光复军的蒸汽船用的是螺旋桨,与此时外国到中国的明轮推进船只大大不同。乘坐着这种船以远超运河中其他船只的速度行驶,左宗棠一开始还能憋住,但是在黑成刚介绍航运设施的时候,左宗棠注意力极为集中的听着。

    抵达淮安之后,从农村到城市,从桑园到工厂。左宗棠以高强度的紧凑日程,参观了光复军的社会组织。看到缫丝厂,纱厂里面轰鸣的机器,一个车间就有几十上百的女工们井然有序的劳动。左宗棠第一次开口了,“看这工厂实在是颇有章法。”

    等到左宗棠去学校参观,看到小学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的列队,报数,跑操。这位楚军首领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楚军也有军事训练,这些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孩子的训练并非多了不起。但是能集中起这么多孩子进行最基本的准军事训练,这件事本身就有着重大的不同。

    楚军是在被征召之后才开始军事训练的,这些孩子现在当然上不了战场。可再等几年他们长大了,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或许就会成为军人。那些临时征召的农民,与这些自幼就接受到队列,报数,行列训练,并且接受文化训练的未来年轻人相比,传统的军事组织模式已经大大落后了一截。

    “黑政委,你们真的能养这么多人么?”左宗棠问,这几天来左宗棠也开始用黑成刚的职位来称呼他。

    黑成刚正色答道:“左先生,我们陛下讲社会发展。制度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地主制度落后了,因为地主已经是盘剥农民的一层,他们盘剥到的好处可没有让国家得到。土改的确让百姓得到了极大好处,国家也能从这样的制度里面得到巨大好处。我们收三成粮食,这三成粮食就是落到我们手里了。粮食这个东西也没办法长期储存,所以城市里面有足够的人能把粮食吃掉。这也是国家需要考虑的事情。”

    “这不就是八旗么?”左宗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八旗那些人不事生产。可左先生看到的我们的制度里面,到底谁是被人供养的?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军人保卫国家。每个人都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满清还是皇权不下县,我们光复党可是要管到整个中国每一个村落去。”黑成刚自豪的说道。

    “那你们可有这么多人才?”左宗棠问。

    黑成刚指了指学校体育课上的学生,“我们开办学校不就是在培育人才么。左先生,我们其实希望全中国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我们希望全中国每个人都能读书、认字、有文化、懂科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陛下讲,这是个坚信的过程。可这也是唯一能把整个中国百姓心里面的穷根彻底挖掉的唯一办法。”

    “呵呵!”左宗棠先是冷笑两声,但是很快他就“哈哈”笑起来。有生以来,左宗棠第一次听说有一个政府有“把百姓心中的穷根挖掉”的说法。他大概能连猜带蒙的去想象这个“穷根”的含义。所以左宗棠的笑声中大半是嘲笑,小半是同情。

    人民心中有穷根,人民鼠目寸光。左宗棠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可俗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韦泽或许能改江山,但是此时他竟然还想改变百姓的本性。那不是一个两个百姓,而是整个中国百姓的本性。黑成刚这样优秀的人物竟然还带着一副顺理成章的态度来谈及这个问题。左宗棠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是用豪情万丈来形容韦泽,还是应该用痴心妄想来给韦泽做个定论。

    但是不管哪个说法,却都让左宗棠对韦泽本人的兴趣大增。一个从广西那种穷山僻壤里走出来的人,能够有今天的功业,能够建成左宗棠所见到的这些工厂,学校,已经足以称为人杰。狂妄的目的也能说是伟大的理念,当这位人杰还有着远超其在现实中达成的功业之上的理想,左宗棠不能不对韦泽感到深深的好奇。

    之后的参观更坚定了左宗棠的想法,包括邮局、电报、医院,这些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有公安、检察院、法院,这些司法机构,以及户口本,粮票,等具体实施的手段。种种的制度看似严厉或者不合情理,但是仔细了解之后,左宗棠都感觉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治国理念。这位今亮从来不服人,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理念与建筑在理念之上的实践,的确是极有道理的。

    听黑成刚讲,这是韦泽带领党中央制定的制度。左宗棠跺了跺脚下由光复军赠与的皮鞋,“黑政委,你说这胶底鞋也是韦泽所制?”

    现在皮鞋的产量开始增加,解放鞋还是不如皮革透气。厚厚的橡胶底,皮面,左宗棠身为韦泽点名的人,自然得优待一点,所以送给了他一双皮鞋。左宗棠原本对此并不以为然,刚穿的时候还觉得不舒服。穿了几天之后他却开始习惯起来。不透水,有弹性,耐磨的胶底,让左宗棠理解了光复军强悍的行军能力到底从何而来。但是听到韦泽竟然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上马治军,下马安民。这又不能不让他不深深的怀疑起来。

    黑成刚答道:“我们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与工厂。陛下提出自己的看法,由科研机构来实践完成,科研机构向工厂拿出生产的方法来,工厂就按照这个进行生产。左先生,我们光复军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整个体制内的一员,我们讲的是合作一起办事。所以您知道我们体制内皇帝陛下的正式称呼也是,皇帝同志,或者是陛下同志。大家之所以只叫陛下,是因为我们懒,不愿意那么麻烦。”

    “陛下同志?”左宗棠被这个称呼给震惊了。

    “是的!你哪怕是称呼韦泽同志,在我们光复军中都不是犯错的。同志,这是我们体制内中真正的称呼。”黑成刚非常认真的说道。r1058

第106章 捻军 18

    热门推荐:、 、 、 、 、 、 、

    “同志是你们体制里面真正的称呼?”左宗棠从来没想到过这世界上还有这等事。在八月的烈日下,左宗棠的脸上一片油亮,或许是这几天吃肉,恢复了些油水。又或者是左宗棠因为过于惊讶开始冒汗?

    左宗棠并不在乎这个,其实他现在对自己外在的表现完全没了感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圣人教诲。三纲五常则是后面的一些所谓补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秩序。以黑成刚对韦泽的崇拜,左宗棠很怀疑韦泽让黑成刚去死,黑成刚也会毫不犹豫的践行韦泽的命令。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光复军中竟然是以“同志”来作为真正的称呼。

    “同志”可是比拜把子还要更严重的事情。拜把子那是个人关系,同志则是韦泽认同了其他人与韦泽有着同样的理念,同样的追求。这等于是把皇权拿出来与其他人一起共享。如果韦泽仅仅是称孤道寡,自封万岁。他即便是出了大错,下了罪己诏,那也不过是皇帝的个人问题。

    一旦有了这么多同志,韦泽如果“失道”,直接导致的就是还有很多“坚持正道”的人在,那么废了韦泽就有了非常正当的理由。韦泽看着不是个蠢材,可这样的做法比蠢材更加不如。

    黑成刚明显误解了左宗棠的意思,他微笑着说道:“左先生,你若是加入了我们,你也是我们的同志。我很喜欢这个叫法,大家都一样,谁都不能欺负人啊。”

    这是欺负人的事情么?这是一个朝廷自己能否安泰的问题啊!左宗棠里面呐喊着。他本以为韦泽是个新的皇帝,却没想到这个人只是个狂徒罢了。这种政治安排,政治组织哪里有朝廷的模样,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瞎搞。而韦泽这做法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望之不似人君”!

    左宗棠感到非常失望,连之后的参观也变得意兴阑珊起来。这看似红火的局面在他眼中已经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一场冲击就能轰然崩塌。满清竟然败给了这样的狂徒,左宗棠想来就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此时满清朝廷并没有感觉不可思议,满清朝廷也没有力气感觉不思议了。覆灭的浪潮一**袭来,每一波就有可能导致满清朝廷的彻底覆灭,两宫太后与绰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訢组成的政治联盟此时只能挣扎求存。

    原本满清最强的敌人是太平天国,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内耗,分裂。这给了满清以喘息之机,经过数年奋战,眼瞅就要解决掉太平天国。可就在此时,一直龟缩在岭南的前太平天国叛将韦泽突然从岭南杀出来,整个天下局势大变。韦泽占据了淮河以南的丰饶地区。太平天国跑去了西北。

    而满清朝廷的对手则大大降格,以前在满清的面前根本不算事的捻军猛地膨胀起来,肆虐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就是这么一支只能被称为土匪的武装力量,眼下竟然成了有可能摧毁满清的武装力量。这等变化让满清这边无言以对。

    事到如此,其实满清这边也没有了所谓震惊,或者羞耻。很现实的问题就在于,满清以前好歹知道太平军与光复军中比较重要的人员名称。突然蹦出来的捻军行踪不定,往来如风,还都是生面孔。各种消息都是“某地出现了xxx名敌军”,或者某地捻匪云集。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有多少敌人,敌人都是谁,满清朝廷是两眼一抹黑。

    朝廷拿不出方略,朝臣在此时争论不休。而光复军的《告满清官员书》一度只在淮河以南,或者说主要在长江以南存在。此时这种文书在北京也开始出现了。文书内容就是反复告知汉人官员,凡是家族在光复军控制区的,他们就可以返乡。光复军不追究他们投靠满清的行动。如果这帮人还认不清形势,负隅顽抗,那最后的结果他们就只能自己承受了。

    淮河以南是官员的重点出身之地,所谓满朝进士半桐城,就是指桐城学派的发展,以及桐城学派在八股文上的研究水平。而桐城学派所覆盖的地区基本都落入了光复军手中。满清都已经沦为在捻军的攻击下苟延残喘的水平,在这等覆灭之前,那些只是想来当官的人自然选择了自己和自家家族的利益。

    不少官员开始从京城、从直隶、从河南、从山东山西等地的官位上消失。留下文书说自己走了的还算是够仗义,很多人连这等勇气都没有,直接把官印一挂,拍屁股走人。当然,还有更恶劣的,人走了,官印也给带走。

    虽然这些人保留官印的目的或许是作为一个纪念,或者是准备传给子孙当作古董。但是官印可不是弄块萝卜就能刻的章。正式文书是需要验章的,把官印带走之后,想把官印更改,需要一整套手续,不更改的话,原先的制度就完蛋了。弄块萝卜刻个章就管用了么?这不是开玩笑么!

    更重要的是,大量官员的流失直接导致的是原有的制度运行出了大问题。这不是突然间少了几个人,而是突然间少了几百号人。虽然满清冗官巨大,但是冗官不是傻瓜。在满清八面威风的时候,大家当不上官。那满清要完蛋的时候,谁又肯出来给满清陪葬。

    当然,也有过把瘾就死的人存在,可这等人满清朝廷还真不敢用他们。满清此时需要的是能够拯救他们的人,而不是那些想当官想疯了的家伙。

    “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满清朝廷面前。

    最终商量出来的结果意外的正经,“征召曾国藩进京!”

    曾国藩虽然深深的被咸丰皇帝忌惮,但是这个人毕竟有上佳表现。差点解决了太平天国,整顿了涡阳,消灭了涡阳的捻军。还有效的管理起涡阳,让湘军不再向朝廷索要粮食。这等人在此时必须用。r1058

第108章 捻军 19

    京城变了。那些提笼架鸟的旗人不见了,那些曾经懒洋洋的城门洞下晒阳的京营也总算有了点当兵的样。虽然能看到一些当兵的打着长长的哈欠,或许是大烟瘾发作。但是能够真正紧张起来应对当前的危局,总不能说是坏事。

    不过曾国藩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不知道这种表面上的振奋能够维持多久。八旗的战斗力实在不值得恭维,至于绿营兵们的战斗力么,如果绿营真的能战,曾国藩也不用费尽心思组建湘军了。至于京营么,理论上应该是最精锐的部队。不过他们就没出过北京城,所以能否真的派上用场,只有天知道。

    马车驶过京城的街道,除了尘土与便溺的气味依旧,剩下的就是萧条的感觉。街上行人稀少,店铺前面门可罗雀。不少店铺干脆就关门大吉。至于是因为没有客人,或者是因为收税收的狠,这就不是曾国藩能够知道的事情。

    曾国藩的上千卫队被拦在京城外,只有官员引着他前往皇城。随便聊了两句,曾国藩就确定前来引的是旗人出身的官员。因为他的名字叫额图海。

    副总兵额图海大人腰围粗壮,脑袋油光发亮。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曾国藩,额图海副总兵先把那帮从京城逃窜的汉人官员大骂了一番。面对这指桑骂槐的态,曾国藩根本不为所动。满清的制在快速崩溃,曾国藩比谁都清楚。至少在淮北当地,官员们已经开始快速武人化。从安徽巡抚江忠源开始,安徽当下所有官员基本都是武人出身。经过一系列战场上的失败之后,人官员逃跑了十之五六。剩下的这些在淮军与湘军的反扑时一去了淮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失踪几十上的人再正常不过。特别是那帮官员还带着多从当地刮到的财物。

    但是额图海副总兵看来并不在乎这些为现实的问题,他骂完了这帮逃走的京官,有大声说道:“曾大人,你觉得剩下的汉人官员可靠么?”

    曾国藩面不改色的说道:“国难之时还能留到现在,还有什么不可靠的?”

    额图海摇摇头,“我是说他们打仗可靠么?”

    面对这样的质询,曾国藩的眉头终于忍不住皱了皱。

    而额图海一点都不在乎曾国藩的态,他大声说道:“人说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这等时候,还得靠我们老满人才行啊!”

    曾国藩久历官场,各种人性的大暴漏看得实在是不要多。这位额图海副总兵的官职其实不算什么,以前更没听说过有这一号。此时就这么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前来接曾国藩,加上额图海重点强调的“汉人指望不上”的发言,曾国藩能够确定,现在的京城里头旗人势力已经完全压倒了汉人。

    满清的统治者是旗人出身,旗人在中国人口中比例很低,所以满清格外的要用旗人压制汉人。满清官制中的中央政府官员有“官缺”,分为“满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原则上官缺由本族人担任,实际却是满缺不能任汉人,汉缺则旗人当然可以担任。重要部门及职务的官缺,满缺占大多数。八旗之人不及汉人分之一,八旗之京官多于汉人数倍。

    这位额图海副总兵所说汉人京官开始大量逃跑,眼下的京城里头到底还能剩下多少汉人官员呢?曾国藩感觉非常不乐观。至于朝廷召见曾国藩,想来是要重用,至少会非常重视曾国藩的意见。这种重用大概就是额图海副总兵敢“敲打”曾国藩的根本原因。

    一个小小的副总兵竟然敢“敲打”曾国藩,从道理上看十分荒谬。但是从制上,这个到还真的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满清这个朝代就是旗人的利益至上的朝代。所有的看似温和的政策只是满清为了收买人心而已。满人用言语稍微敲打一下汉人官员,那也就敲打了。汉人官员是不可能用这个“不敬”的罪名来惩处旗人滴。因为旗人是皇帝的奴才,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曾国藩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个自然是满清官员的本能反应。在汉人军队纷纷崩溃瓦解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成为军队主力的八旗即将承担起当年组建八旗的本意,负责打仗。八旗军此时心中为不安,所以用这方式发泄一下心中的压力。

    另外一种,就可能使朝廷里头某些官员对此时朝廷准备重用曾国藩不满,额图海无疑就是这个派系的成员之一。

    运起涵养的功夫,曾国藩仿佛完全没有听到这些会影响他心情的话。额图海副总兵自己说了一通之后,见曾国藩完全不理不睬,他虽然敢说这些,却也只是敢说而已。让他拽住曾国藩质问,他还是不敢的。说完了这些话之后,他也只能闭上嘴。

    此时的咸丰小皇帝还不到十岁,这位小皇帝最初的年号是祺祥,是顾命八大臣拟定的。1861年慈安慈禧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后铲除了肃顺八大臣集团后,就改为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也有人说是两宫后(东西后)同治大清的意思。

    从年号上就能看出这位小皇帝的权力,接见曾国藩不是朝会,所以同治小皇帝根本就没有登场。慈安、慈禧、恭亲王奕訢人为首的小团体坐在主位上。曾国藩上前叩头。慈安后赏了曾国藩一个座位,等曾国藩按照官场的规矩,半边屁股坐在凳上之后,慈安就询问应该如何应对的肆虐。

    “后,当今之计,在于保甲。捻军往来如风,官军若是,他们立刻就跑。而捻军的粮草都是就地抢掠。若是各省地方上能够采取保甲之法,各村各镇皆能自保,捻军得不到粮食,官军才好追缴。”曾国藩给出了自己的策略。

    “要让捻军没有粮食吃?”慈安后若有所思。

    看着慈安的这个表情,曾国藩心中忍不住想到了“何不食肉糜”这句话。虽然指望一名后懂得行军打仗的确是比较扯淡的要求,不过就算不是战争,普通人每天也得吃饭吧。

    只是想到这里,曾国藩就强行把思收回来。曾国藩知道,此时任何对朝廷的不信任都是不合适的。在得知光复军在包括湖南在内的地盘上开始了全面土改,实施了土地国有制下的均分土地政策之后,这位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人物就确定了与光复军不死不休的立场。

    左宗棠知道光复军大力兴办校,曾国藩自然也知道。左宗棠相对认同光复军兴办教育的行动,曾国藩看到的却是光复军在完全无视地主士绅,用自己教育出来的这批人担任了地方上的各级官员。

    满清好歹还能用地主士绅作为他们统治的基础,虽然新官到了地方上之后也会与当地的地头蛇斗争一番,但是从长远来看,双方却不是势同水火的关系。从光复军校里面毕业的人,当了地方上官员之后行的是光复军的意志,对地主士绅是从来没有任何善意。

    既然光复军要摧毁地主士绅,那么曾国藩就没有了任何选择,只有与光复军不死不休。在此时,任何对满清朝廷的质疑都只会动摇曾国藩的决心,这是曾国藩不能接受的。不管慈安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多么外行,曾国藩都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对慈安的不认同。

    就在此时,慈禧对慈安说道:“姐姐,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曾国藩所说的也很有道理。”

    听到了慈禧这么通俗的解释,慈安倒也恍然大悟,她答道:“原来如此。”

    慈安又问了些别的问题,曾国藩也一一回答。问答结束之后,慈安就让曾国藩暂且退下。恭亲王奕訢问慈安,“后,你看曾国藩此人如何?”

    慈安从容答道:“此人很是恭谨,看来是个忠臣。”

    恭亲王奕訢一愣,他没想到慈安竟然给曾国藩如此高的评价。不过慈安是个从来不爱多说的人,正在恭亲王奕訢想着怎么进一步询问的时候,慈禧开口说道:“恭亲王,后不可能不懂曾国藩的话,只是后想试探曾国藩一下。若是那种心中对朝廷并不服气之人,那定然会有所表露。曾国藩此人却只有恭谨。这才是忠臣的模样。”

    恭亲王奕訢才恍然大悟。他其实方才也有些奇怪,慈安后不可能不理解断了捻军粮食的作战方法。可慈安那表现仿佛她理解不了这点。听慈禧这么一解释,恭亲王奕訢才算是明白了慈安的意思。有了思之后,恭亲王奕訢心中忍不住大大佩服起慈安来。此次征召曾国藩,目的就是想大用曾国藩。若是普通的权力者,首先考虑的是曾国藩的能力。慈安不懂军事,那么她就先测试曾国藩的忠诚心,测试曾国藩对君主的态。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若是让对朝廷有不敬心思的人掌握了大权,结果只怕就是悲剧。

    “那后要不要用曾国藩?”恭亲王奕訢问道。

    慈安没有直接回答,她反问恭亲王奕訢,“八旗也整顿了这么久,他们可否还能打仗?”

第109章 捻军 20

    热门推荐:、 、 、 、 、 、 、

    “八旗能不能打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理论上,实践中,八旗也都是有各种军事训练的。即便是这些训练还是很传统的拉弓放箭等训练,训练总是训练。若是让八旗前去屠杀百姓,只怕他们还能办到。

    只是慈安太后在接见了曾国藩之后,询问恭亲王奕訢八旗能够上战场,恭亲王奕訢张口结舌了一阵,竟然回答不上来。上战场就要面对生死,若只是些无关痛痒的战斗,折损点八旗人员倒也罢了。但是现在乃是决定满清朝廷命运的战斗,八旗军若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满清的根基就动摇了。

    但是面对慈安平静但是坚定的目光,恭亲王奕訢也不敢不答,他狠下了心说道:“回禀太后,奴才觉得八旗大概能战。”

    恭亲王奕訢也是下了极大决心才做出如此回答的,八旗固然是满清的根基,不过眼下的局面是八旗若不能打仗,就只能让曾国藩这些汉人大臣带兵打仗。可对面的韦泽等势力也是汉人,汉人大臣若是觉得撑不住,投降了。汉人自然会接受这帮汉人。可旗人会有什么下场?南京的旗人、苏杭的旗人、福建的旗人、西安的旗人。这些旗人在当地失守后荡然无存。若是旗人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那战死就战死吧。若是汉人完全靠不住,那大清灭亡的时候,旗人就有必要一同陪葬。

    慈安根本不管恭亲王奕訢的心理斗争,听了旗人能战的回答,慈安答道:“那就令八旗也出兵,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到了此时,若是旗人不能打仗,我们还有什么人可用?”

    恭亲王奕訢一愣,接见曾国藩之后,慈安评价曾国藩是个忠臣。可现在又说旗人不能打仗,朝廷就无人可用。这明显前后矛盾啊。

    慈安这次没有让慈禧帮忙解释,她自己直接说出了想法,“我大清的国本乃是旗人,若是旗人能战,汉人的大臣与兵卒才能有信心。若是旗人都不能战,汉人怎么可能真心效忠朝廷。”

    “太后英明!”恭亲王奕訢连忙赞道。

    慈安是个瓜子脸,眼睛虽然不大,却很是秀气。而此时的慈安面色凝重,眼睛也瞪得大起来,秀气中竟然显出些英气来,她沉稳的说道:“捻匪在直隶肆虐,八旗若是连直隶都护不住,其他地方更会离心离德。山东的苗沛霖竟然要朝廷封他为齐王,在山东列土封疆。这其实已经是反了。若不是朝廷一味的用汉军,怎么会出如此之事?”

    提起苗沛霖,恭亲王奕訢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这厮竟然如此大胆,若是打不过光复军之后投降,那也罢了。苗沛霖要求朝廷给他封王,还指明是齐王。这比投降更可怕。朝廷若是答应了,那就是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尚且属于大清的各地官员肯定会跟风。河南的可以要求朝廷封他为豫王,山西的自然可以要求朝廷封他晋王。不用光复军打过来,各地心怀叵测的军队自己就先把大清分光了。

    “恭亲王,我还是前面所说的话,若是八旗不能打仗,就不用真正指望汉人。朝廷亡了,八旗的旗人难道就能摇身一变成了汉人不成?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那又何必等别人杀到门上来?”慈安坦然叙说着自己的意见,虽然那种女性的柔和很难说出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是恭亲王奕訢依旧能感觉到一种决绝。

    明白了慈安的态度之后,恭亲王奕訢跪伏在地,“奴才遵太后旨意!”

    八旗要打仗了!这个消息在8月的京城彻底引爆了旗人们的情绪。对旗人来说,虽然也有赶车之类只能在京城干的差事,可那也是少数就业机会。铁杆庄稼是大部分旗人唯一的收入模式。旗人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与大清紧密捆在一起的。从各地来的消息中,太平军、捻军、光复军,抓到旗人就杀,那是从不放过的。大清江山若是真的覆灭了,旗人也就完了。

    从淮河以南各地尽数丢失的时候开始,八旗的训练也开始严格起来。当捻军开始在直隶肆虐的时候,旗人也很清楚,八旗出兵打仗不可避免。额图海副总兵就是对此有着深刻认知的人之一,他之所以敢以一个副总兵对曾国藩说三道四,很大原因就是知道自己必然要上战场打仗。

    额图海副总兵晚上和几个旗人军官喝酒,几杯酒下肚,血液流动更快,额图海副总兵脸上油光更盛。他大声说道:“诸位兄弟,打仗还得靠咱们老满人,这天下谁真的忠于主子?可不是那些汉人,而是咱们老满人!”

    旗人与汉人之间本来就有着制度性的等级差距,即便是在旗人中,等级差距依旧存在。所谓八旗也不都是满人,八旗中也有汉军旗,这些都是满清起家的时候投奔了满清的汉人组成的。所以“真正的八旗”是看不起非满人的其他旗人。

    一起来饮酒的都是“老满人”,这帮人听了额图海副总兵的豪言壮语,也纷纷应和,“没错,这天下真正效忠朝廷的只有老满人!”

    大吹了一通老满人的忠心,额图海副总兵嚷嚷道:“当年咱们八旗入关,哪个没杀过几百上千的汉人,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现在咱们八旗二十万人,定然能杀光那些造反的汉人,就我说,留着汉人有何用处,我觉得把汉人统统杀了,咱们大清的天下,就只该是八旗的天下!”

    反正喝多了酒,兴致上来什么都能说,额图海副总兵和“老满人”的兄弟意气风发,阐述着对未来的期待。说到兴致来了的时候,有人忍不住热泪盈眶。觉得此时肩负起了天下的重任。

    不过兴致虽然高,酒很快就喝完了,自打丢失了南方,南方的粮食再也进不到京城,粮价就开始飞涨。酿酒需要粮食,酒的价格更是翻番。即便是额图海副总兵,也没办法弄到让大家喝道烂醉如泥的酒。

    被酒精刺激起来的情绪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吊着,大家的激情也慢慢的变成了另外一种情绪。有一名当了把总的小八旗旗主突然说道:“我死了倒也不怕,我只怕我死了之后我娘谁来养?”

    这个问题是如此的现实,酒桌上的其他人听了之后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若是光想着杀敌建功也不是不行,可上了战场就可能会被杀。打仗毕竟不是操练,操练完不管输赢就可以各回各家。上了战场之后,若是输了那就连命都保不住。这些旗人也有父母妻儿,他们若是死了,父母妻儿怎么办?更何况,他们如果是在死亡与升官发财中间选一个,他们可一点都不想死。r1058

第111章 吸血 2

    |->第111章吸血二?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皇帝同志,你说要在北方制造钱荒,满清虽然积弱,但百余年的积累,只怕还不缺这点钱。”左宗棠用深刻怀疑的神色看着韦泽,身为一个本性好动之人,左宗棠最终还是决定到南京会一会韦泽。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左宗棠的部下们也不想再打仗,准备回家种地。左宗棠已经不太担心光复军搞出杀俘的名堂,但是左宗棠也想承担起责任,看着部下们安全回到家乡。

    光复军的大批船只就捎上了楚君沿着运河回到长江流域,这个人情其实可是够大。以前的时代,把上万人从淮河以北运到长江以南,光是耗费就够大。光复军能够为俘虏们专门提供运输,这可不是一般的仁爱。

    左宗棠与韦泽见面之后,当然也诚心诚意的表示了感谢。韦泽倒也会就坡下驴,他要求左宗棠给他当两年秘书,以偿还这份人情。左宗棠刚出来的是在张亮基手下干幕僚。现在给韦泽当秘书,在左宗棠看来这也是个与幕僚一样的职务。但是干了几天,左宗棠就发现自己不得不时时请教起韦泽来。例如这次的钱荒作战,左宗棠就完全不能理解。

    左宗棠看韦泽认真的听,他就继续问道:“光复军就算是卖给满清粮食,却也没办法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危机吧。”

    韦泽淡然说道:“那就得看你如何看待国家这个组织了。人家说国家有气运,我对这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认同。所以我就用信心来做这个解释用的名词。钱荒不是我把所有钱都给挖到我这里来。而是让交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减少而已。”

    左宗棠听过韦泽讲“货币是等价交换物”,仅仅听了韦泽的说法,又看了光复党的内部教程,左宗棠就真心服了韦泽。左宗棠知道财政是一门大学问,他在湖南也有过经营,感觉那真的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在光复党这边,对于经济的理论构建只高深,超出了左宗棠最大的想象力之外。让他不服都不行。

    “满清的问题在于不重视交通建设,更没有这方面的理念。所以他们的钱就是囤积在几个要点而已,这也是传统王朝爱讲的本末。所谓强本弱末,就是指大量的钱财和资源集中在几个要点,例如北京。一旦这几个要点出了问题,整个经济就会出问题,就会让大家失去信心。这种信心,大概就是所谓的气运。”韦泽对聪明的左宗棠很欣赏,不管左宗棠三观是不是有问题,但是左宗棠本人的聪明好学却是实打实的能耐。

    “京城缺钱,满清就会从各地调钱?”左宗棠有点明白过味道来了。

    “没错,满清从各地调拨钱财,就会让各地有种印象,这已经是全面缺钱。在全面缺钱的感觉中,你觉得各地会如何处置?”韦泽接着左宗棠的看法继续推导下去。

    “这……”左宗棠皱起了眉头,“若是大家都觉得缺钱,自然不会花钱了。”

    韦泽淡然笑道:“对啊。如果大家都死死攥住钱袋子,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只会越来越少。货币流通的越少,大家越不敢花钱,越不敢花钱,继续让通货紧缩,哦,就是让市面上的钱越少。满清除了强行从大家口袋里头抢钱之外,他的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可满清还有旗人这么一个大包袱,他们觉得旗人是满清的根本,作为满清的根本,旗人也得吃喝。他们自己不种地,不谋生,没有钱了,都饿死吧。”

    左宗棠眉心拧起了一个大疙瘩,想理解这个逻辑链并不算太难。但是出于尚存的满清官员的本能,左宗棠第一感觉是如何想办法化解这个经济手段。但是想来想去,他发现除非满清能够维持自给自足的手段,否则完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可旗人的包袱只能让满清越来越辛苦,他们没有能力不从全国吸血,只靠自己来养活自己。

    “好一个毒计啊!”左宗棠半是不自觉,半是故意的说道。

    韦泽对这种评价根本不在乎,他笑道:“我对满清有诸多厌恶,不过抛开感情的角度,我认为满清政治上的最大罪恶就是无能二字。这么简单的手段就能让满清崩溃,他满清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左先生,把国家建设好不是政府的仁政,而是政府的责任。”

    看韦泽如何宽容,左宗棠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他笑道:“市面上没钱就是百业萧条,国家的确就撑不下去。”

    “现在是整个北方战乱,流通完全中断之后,谁都撑不下去。不可光是满清一家。但是战乱时代大家的底线又特别的低,得先吃饱,得活下去。那这样的结果继续导致进入流通领域的物资更少。整个经济营运的效率非常低……”韦泽继续解释道。

    “大家珍视物资,应该是营运效率高才对啊?”左宗棠插话问。

    韦泽耐心的解释着,“这得把劳动力计算在内。劳动力的价格随着营运规模的降低而变得几乎是一文不值。这可是巨大的营运浪费。是的,为了几斤米,几斤面,大家绞尽脑汁的想榨取出来最大利益。可花费的力气若是用在别的地方,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得多。你就看解放区,大家已经不再为几斤米面操心,跑去进工厂,搞建筑,搞运输。干点什么都能挣钱,这不比苦心活下去更有效率么?”

    作为经世派的人物之一,左宗棠也是真心想经世济国。仔细一想韦泽的话,归根结底还是讲了几千年的太平盛世的追求。这方面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可韦泽提出的法子实在是惊世骇俗,而且道理清楚,过程直白。这哪里是百色那穷山僻壤出来的人,这是星宿下凡,这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圣上啊!

    “皇帝……陛下!”左宗棠本来不情不愿的跟了韦泽,还干了个秘书的幕僚,他其实并不服气。左宗棠最初顶多服气韦泽敢用左宗棠这种人,而完全不在乎左宗棠有刺杀韦泽的可能。当然,左宗棠自己觉得自己还是要脸的,韦泽饶了他一条性命,对楚军也很仁义,左宗棠无论如何都干不出刺杀韦泽的事情。但是心里面那个芥蒂让他在称呼上找点心理平衡,而现在左宗棠不得不改换了称呼,再对韦泽不够尊敬,左宗棠自己都觉得有些说不过去。

    “陛下,那满清若是不买粮食,只用抢掠的话。岂不是也能支撑?”左宗棠问。

    “能支撑,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能支撑多久?而且京城这花花世界带了上百年,你指望旗人真的能够吃苦耐劳的跑回东北不成?这种抢掠所引发的反弹只会强化人民与满清的对立,人民越是与满清对立,满清就越要强调自己旗人的身份。于是局面继续恶化,最终满清变成民贼。民贼有什么下场,历史上的例子实在是太多。讨论这个只是浪费咱们的时间而已。”韦泽说到最后,脸上带着嘲讽的冷笑。

    看着韦泽的冷笑,左宗棠心里面有点发凉。身为一个政权的皇帝,对战略判断能够到如此高度与深度,这样的人只怕看待部下也是清楚明白。跟了这样的主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左宗棠并不理解。而且他还有些不解,为何韦泽的部下对待韦泽是那样的崇拜。和韦泽相比,左宗棠印象深刻的黑成刚为人正派,正派的人怎么会对韦泽这样的毒辣的人物如此崇敬。在接触到韦泽之前,光看黑成刚的崇拜,左宗棠一直以为韦泽是个道德高洁之人。

    所以左宗棠试探着问道:“陛下,把这些向大家明讲,是不是……”

    韦泽笑道:“我们都是同志,对于同志得诚实。做事情先给我自己脸上贴金,我是把同志们当傻瓜么?满清另外一个可笑或者可耻之处,就是满清不说实话,满清的制度逼着人说瞎话。”

    这话够尖酸刻薄,左宗棠性子也比较尖酸刻薄,听完之后竟然忍不住笑出声来。左宗棠心里面恍然大悟了一件事,给韦泽当了几天秘书,为何心情竟然变好。原因就是光复党高层里头可不是那种爱说瞎话的人,大家说话直来直去,都是奔着把事情办成而努力。既然是要办事,那积累起来的挫败感,失败感,压力,恼怒,这些负面情绪与**上的疲劳结合起来,大家能维持工作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光复党的高层一点都不像满清那帮大人,满清的大人们要迈着四方步,要讲什么风度,要讲什么派头。光复党的高层说话未必好听,态度经常看着桀骜不驯。可这种态度反倒有种说不出的魅力。

    而统御着这帮家伙的韦泽,如果从传统角度来看,的确有点望之不似人君的味道。可韦泽却让左宗棠感觉有种真正的领袖气质。

    回想起在满清那边的时候,左宗棠整日里觉得上司是无能之辈,下属是窝囊废,左宗棠要承担起重担,可又力不从心。左宗棠突然明白了为何黑成刚那样的人物会崇拜韦泽。韦泽一点都不完美,可韦泽却能不动刀兵,只是做些看似简单的决定,就能起到胜过大动刀兵的效果。而每一次战争,光复军又是每战必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跟着韦泽会有结果,这是韦泽现在给左宗棠留下的强烈印象。对于韦泽的“同志”,明确自己跟着韦泽一定会有结果,这就足够了。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112章 吸血 3

    下午的太阳很烈,烈日下一千湘军与两千八旗军队对面而立,旗帜一展,八旗呐喊着就冲了上去。

    虽然兵力处于劣势,湘军没有任何的畏惧。他们排开了三段击的阵列,在各队队官的指挥下开始了连续射击。不仅火铳打个不停,抬杆与劈山炮也加入了战斗的行列。

    恭亲王奕訢满脸激动,盯着看着湘军与八旗的战斗。他看的出来,蜂拥而上的八旗军在湘军整齐有序的射击下完全陷入了劣势。正准备下令认输,却见八旗军完全无视湘军的火力,就这么猛冲上去。在湘军措手不及的时候杀入了湘军的队列,然后开始对湘军拳打脚踢。

    曾国藩在恭亲王奕訢旁边大声说道:“王爷,不过是操演而已,你赶紧让八旗不要再胡闹了!”

    恭亲王奕訢叹口气,这两天的操演,八旗军以湘军为模拟的敌人,比试内容包括行军、队列、长枪拼刺,所有的比赛八旗无一获胜。这是最后的实战模拟,八旗军就这么乱糟糟的冲过去,若是湘军的步枪里面不是装的训练用的空弹,八旗军只怕此时早就在湘军经验有序的火力中被彻底击溃。但是八旗军看来胸中有怒气,竟然根本不顾演习说好的内容,就这么冲过去对湘军推搡来。

    正准备派武将前去命八旗归队,恭亲王奕訢就看到湘军面对八旗的推搡,也愤然推搡起来。八旗军哪里受过这等气,他们立刻对湘军挥拳相向。这种争斗一开始,就收不住手了。虽然人数比八旗军少,湘军战斗力却是大大过八旗军,一起动手顷刻就把八旗军的队列给冲散,八旗军原本凭借的只是那股子嚣张劲,对打中八旗军只稍微抵抗了片刻,就被湘军打得落花流水。三五个湘军往往追打着十几名八旗军。教军场顷刻就完全乱了起来。

    曾国藩与恭亲王奕訢对视了一言,两人立刻亲自带人去弹压部下。好不容易才让大乱的局面安稳下来。而期间还有另外一千多八旗兵也加入战团,试图挽救被湘军痛打的八旗兄弟。可惜他们的加入也没有能够扭转局面,反倒是让自己鼻青脸肿起来。

    晚上时分,恭亲王奕訢气哼哼的召见了曾国藩,他指着曾国藩问道:“曾国藩,十几名八旗军被打成重伤,此事该如何了断。”

    曾国藩也是面沉似水,他问道:“王爷,湘军也被打伤不少。这又该怎么算?”

    恭亲王奕訢万万没想到曾国藩态度竟然如此强硬,就曾国藩一直以来表现出的恭顺,恭亲王奕訢觉得曾国藩怎么也得跪地求饶吧。被曾国藩这么态度强硬的顶住了,恭亲王奕訢反倒有些进退失据。他亲自看到事情怎么生的,自然很清楚是八旗军挑起的事端。而且斗殴之时八旗军还高喊着“打死这些汉狗”的口号。那就更加不对了。

    面对曾国藩相对强硬的态度,恭亲王奕訢态度也没有丝毫的放松,“闹事的湘军必须严加处置!”

    曾国藩这次没有立刻说话,他只是紧盯着恭亲王奕訢看了一阵,这才摇摇头,“此事并非是因湘军而起,我是绝不可能严加处置的。”

    “此事必须严加处置!”恭亲王奕訢毫不犹豫的说道。他这么做也是有理由的,斗殴的事情生了没多久,不少满清军官就跑到恭亲王奕訢这里要求把湘军给杀了,以儆效尤。这些满人态度激烈,给了恭亲王奕訢很大压力。

    “咱们要把那帮汉狗杀个干净!”在副总兵额图海的家里,有人脸红脖子粗的喊道。这位嚷嚷的人满嘴酒气,看来进入了极为亢奋的状态之中。

    在饭桌上,除了几样简单的饭菜之外,就是几瓶玻璃瓶装的烈酒。额图海副总兵只是知道这是最近开始在天津流行起来的酒,却不知道这酒的产地是在哪里。最近部队调动的比较频繁,从天津来的朋友送了几瓶这种酒给额图海副总兵。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环境下,这酒的价格却是非常合理的“低价”。

    一杯下肚,前来额图海副总兵这里聚会的八旗军人员都开始懵,三杯下肚,所有人的都喝醉了。这些家伙中有两个脸上都有挨过揍的伤痕,这是白天与湘军斗殴时候留下的纪念。其中一个红着眼睛,用手指着自己的脸大声说道:“现在汉人都敢打到咱们旗人脸上来了!这翻了天啦!”

    另外一位听到这话,也嚷嚷起来,“我们给主子效力,可主子也不能就这么坐视我们被欺负啊!哥几个,我就这么说了,若是不把湘军这帮汉狗给杀了,我……我是不出兵!”

    这话明显得到了其他几人的认同,他们一起嚷嚷道:“若是不杀了汉狗,我们就不出兵!”

    最先说话那人立刻蹦起来,脸红脖子粗的喊道:“咱们要把那帮汉狗杀个干净!”

    副总兵额图海没有立刻说话,他好久没有痛快的喝过酒了,这种玻璃瓶装的酒澄清透明,看着就令人喜欢。口味更是极烈,下肚之后让人立刻就有醺醺然的感觉。就这么一杯一杯的喝下肚,感觉整个人飘飘的,意识也开始微妙的单薄起来。这是额图海副总兵太久没有感受过的轻松感。从一年多前,现八旗军很可能要上阵的时候,额图海副总兵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起来。现在借助了酒的力量,他好不容易才找回了轻松的感觉,所以额图海副总兵不想掺乎到这次的争论中来。他只想就这么轻飘飘晕乎乎的持续下去,在这样的感受中,额图海副总兵混沌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打仗就会死人,他不想去打仗。

    “额图海大哥,你说咱们怎么办才能杀光那些湘军?”仿佛是极为遥远地方传来的飘渺的声音传入了额图海的耳朵里头。

    “……那……那得……大伙一起找王爷……说才行!”额图海晕晕乎乎的回答道。之后大家说了什么,额图海是再也没听到。他躺在炕上,已经鼾声如雷。

    “都督,粮食还有剩余,倒是酒卖光了。”情报部门的同志拿了清单给韦泽看,“不是一次,而是每次去,酒都卖光了。”

    光复都督府在广东用甘蔗渣酵制作酒精,酒精勾兑成了烈酒。在城市中,特别是在体力劳动者中的销路非常好。毕竟是一整天的辛苦,喝两杯之后就感觉不到疲劳,躺下就睡了。

    为了实现从北方市面上尽可能抽取金银的目的,光复军也带了大量的产品到北方去。令大家意外的是,光复军的产品即便是在北方卖与解放区同样的价格,与本地货相比,这些产品依旧是便宜的。与粮食这等产品的销量相比,酒类与卷烟与雪茄的销售可以说是令人意外的好。

    韦泽看完之后没有评价,他说道:“既然如此,下次去的时候还是带上这么多的酒类和卷烟。价格不用高,维持这么一个价钱就行。”

    人到了压力极大的时候,总是需要环节的。北方本来就会对种烈酒更有兴趣,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真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谁也不知道明天会生什么。能够舒缓神经的烟酒若是卖的不好才会奇怪。

    韦泽并不在乎这点,从市面上抽血也不是个快的工作。令韦泽真正感到讶异的乃是北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湘军那边砍了几个人的脑袋,旗人军队倒是抽了些人的鞭子。

    满清的律文规定,旗人犯笞杖罪,各照数鞭责;犯军、流、徒罪免遣,以枷号代之。笞、杖之刑,在执行上以板代之,并有折算方法,故称“折责”。清初笞、杖所用板,即古代之讯杖,用竹或木做成,犯罪不承即用之,因此讯杖重,笞杖轻。旗人犯笞杖,以鞭代之。

    就是说,如果汉人若是犯下的罪行需要判处充军、流放、徒刑的,旗人犯下同样罪行,只需要杖责就行了。而且杖责最后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变成了抽鞭子。

    所以抽鞭子的具体执行,却不能就因为“只是抽了鞭子”而去判断罪行的大小。据说此事的起因是湘军与八旗军在教军场上乱斗。这事情弄到湘军中有人被斩,看来事情可是不小呢。

    韦泽下令对此事进行认真的调查,他总觉得这件事里面有蹊跷。教军场上乱斗,只要没有出现弄死人的情况,一般是不会说要杀人。光复军军事演习中已经非常注重安全,可每次规模一大,强度提高,总是难免有牺牲的。到底是生了什么,最后弄到要杀人的地步?韦泽觉得实在是不能对此置之不理。

    很快,韦泽就被另外的工作吸引了注意力。另一份新情报中提出,满清正在与光复军冒充的外国商人联络,希望能够购买一批步枪。数量大概在一万到五万之间。

    现在一支好步枪的售价大概在三十两左右,韦泽觉得自己甚至可以考虑更低一些。现在南北战争基本上要结束了。战争结束之后就会有大量的武器进入国际市场,韦泽希望能够冲满清那边吸血,可他一点都不希望这钱被洋鬼子给赚了去。

    “命令,这笔生意我们可以做。”韦泽说道。

    “陛下!卖武器给满清?”左宗棠感觉非常意外。

    “对,我们就是卖武器给满清!”韦泽平静的说道。看着左宗棠惊讶的表情,韦泽不想过度刺激左宗棠,所以把那句经典台词憋在了肚子里头,“不卖武器给打击本国政府势力的武器商,就不是好的武器商。”

第113章 吸血 4

    左宗棠拿到了自己的工资,有点厚度的信封上面写了左宗棠的名字,还有年月。1865年8月工资。字上面盖了分管财物负责人的章。

    对这这位前浙江巡抚来说,开始吃新政府的饷是件感觉很奇妙的事情。迟疑了一阵,左宗棠鼓起勇气撕开了信封,里面是一叠花花绿绿的钱,印钞的纸张非常特别,捏在指尖觉得有些发涩。却又一点都不起毛。工资大部分都是十元面额的,以兑换的角度,十元的钱相当于一两银子。

    正反两面都有图案,正面是工农兵三个人物并肩站在一起的图案。象征意义是工农兵团结在一起争取胜利。所以这钱的也被称为“大团结”。除了工资之外,信封里面还有工资单,写了左宗棠的基本工资,津贴。

    拿到将近一百二十元的工资,左宗棠也不知道自己这薪水该算是多还算是少。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规定:京旗前锋、护军、领催(拨库什,相当于军士)月饷4两,马兵月饷3两。每年饷米均46斛(合23石);步兵领催月饷3两,步兵月饷1两5钱,每年饷米均22斛(合11石)。清代一个七品官员的俸禄是每年银45两、米22石5斗,八品官是银40两、米20石。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八旗骑兵,其收入与一个十年寒窗的科甲进士基本相同。

    新政府不发粮食,粮食自行去国营粮店购买。一斤米定价五毛,满清时代一石米大概是180斤,20石米3600斤,大概是1800块钱,再加40两银子,就是2200元人民币。按照左宗棠一个月120元钱的工资,一年1440元的收入,倒是比满清官员低不少。

    但是换一个角度,满清官员有火耗,他们养幕僚需要钱。新政府没有幕僚,所有收入都是归个人所有。至少左宗棠本人一年无论如何都吃不下3600斤粮食。这省下的钱倒也不能算少。

    “今亮”非常本能的就开始考虑起新政府的财政特点,新政府对于地主那种看似无比残酷的消灭政策,放在整个新政府的财政制度下,左宗棠反倒开始能够理解这残酷的理由。

    韦泽提出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理念,农业人口除了自己吃饱饭之外,还得拿出粮食来提供喂饱非农业人口。地主们弄到粮食之后要用粮食牟利,这就与韦泽的制度出现了全面矛盾。新政府对粮食有真正的需求。粮食不是新政府用来牟利的手段,而是新政府维持现行制度的手段。

    从新政府的角度,地主拿粮食牟利就是在挖新政府的肉。手里有兵有枪,左宗棠实在是看不出新政府有任何让地主阶级牟利的理由。韦泽的态度很简单,既然光复党不靠地主士绅阶层来维持中华民朝的政权,那就没有理由维持地主阶级的存在。

    身为官僚阶层,左宗棠对地主士绅也未必有什么真感情。所以左宗棠对韦泽越来越佩服,韦泽不仅有理念,还有与之配套的制度和政策。地主士绅是文化阶层的母体,韦泽抛弃地主士绅的同时,强制性的让追随着光复党的军人与工人全面接受义务教育,这批人出身军工集团,是光复党的绝对支持者。有这么一批可靠的人出来当官,韦泽的确不怕江山再被地主士绅控制。

    想到这里,左宗棠突然觉得手里这叠“大团节”的名字非常好。工农兵大团结,工人与士兵都是光复党的人,再通过土改释放的红利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工农兵都团结在以韦泽为核心的光复党周围。在光复军面前队,地主士绅就是个渣。比工业,军工集团掌握着投资巨大,复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地主士绅无力抵抗。比人数,农民数量比地主士绅多出去几十倍,一挑几十,那不是摆明了找死么。被淘汰的地主士绅再不服,却也拿光复党无可奈何。

    就在左宗棠感叹之时,会计却来找左宗棠了。“左秘书,你要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么?”

    “社会养老保险?”左宗棠很是不解。

    会计递上来一份红头文件,上面写着《社会养老保险》办理办法。这个保险是每个月缴纳一部分钱,男性55岁,女性50岁之后,就可以向国家社会养老保险部门领取退休金。

    文件上写的清楚,如果没到退休前人就死亡,那么缴纳的退休金会全额给缴纳人员的直系亲属。如果领了退休金之后死亡,领取的金额比缴纳的金额少,那么国家也会把退休金剩余部分交给缴纳人员的直系亲属。当然,如果能够活的更久,这些钱就都是大家赚到的了。

    原本对于这个男性55岁,女性50岁的年龄规定,左宗棠感到有点苛刻。这个平均年龄勉强40岁的时代,55岁和50岁就是一道门槛。可有了退还退休金的规定,这个退休金就显得很人性化了。

    “哪些人可以参与这个……”左宗棠看了一眼文件头,“参与这个社会养老保险。”

    “既然是社会养老保险,那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缴纳的。不过原则上,城市里头的人,特别是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人都要参保!”会计对左宗棠这位新兵解释道。

    如果在普通百姓眼中,政府的会计也是官员之一。在当过大官僚的左宗棠眼中,会计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即便新政府里面所有人都是公务员,没有官吏的区分。左宗棠也不会不会像百姓那样对于会计有什么天然敬畏的感觉。他从容问道:“一定要参与不成?”

    会计笑道:“坚决不参与是可以的,不过有什么能比国家更长寿?满清这么渣的政权也维持了一百多年呢。民朝政府以百姓为本,难道还比不上满清政权不成?”

    左宗棠脸色登时就变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华民朝政府实施的养老金制度的确在努力实践老有所养的观念,更是因为一个会计竟然能够用国家生命来解释问题。左宗棠在新政府这里固然接受过太多的震撼,而基层人员表现出的认识水平无疑是震撼中的震撼。左宗棠见过的人才不多,可他见过的新政府里头,几乎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是满清朝廷里头罕见的人才。左宗棠觉得自己简直是井底之蛙,现在突然间看到了大海。

    见到韦泽的时候,左宗棠忍不住请教起这个问题来。韦泽自豪的答道:“有经世济国的理想,也得有经世济国的手段。这玩意只能靠制度。”

    在21世纪的那个时空,韦泽的母亲大人是银行的经理。给韦泽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中,银行要求各个部门对服务条款要有熟练的掌握程度当为第一。看着老妈拿着厚厚的文件在研究背诵,韦泽当时还是颇为奇怪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固然是从小就学过的口号,但是看到自家老娘竟然在实践了这个口号,韦泽依旧觉得很怪。

    等韦泽领着一群人马干起一番事业来,他发现其实行政就是这回事,有意识形态,有权力机关依照意识形态来制定法律,行政机关制定制度,工作人员熟记制度,能够解答、解释、解决行政执行问题。这中间的门道虽然多,但是基本理念和基本执行流程反倒是容易理解的。即便是工作人员不理解政策,但是他们得背会如何解释这种政策的内容。所以韦泽就在新政府里头把这个给实践了。

    左宗棠仔细询问着韦泽对于政府的理念,不管他的问题如何简单或者刁钻,韦泽都能清晰明了的对其做出解释。这种工业时代解决问题的方式靠的是几百年积累,有数亿条性命作为代价。左宗棠哪里见识过这些东西,他这位聪明人越是看清韦泽建立起的制度,越是有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当听到韦泽谈论现代国家的核心理念,通过让每个人都成为劳动者,通过劳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有可能得到自身解放的时候。左宗棠愣愣的呆在那里。过了好一阵,他突然起身给韦泽跪下了。左宗棠激动的说道:“陛下,我是识人不明。竟然没能早投奔到陛下这里,想起我之前的日子,实在是荒废光阴!”

    韦泽把左宗棠给扶起来,他正色说道:“左宗棠同志,我们光复党是非常重视同志这个称呼的。我觉得一个人还是得有点志向,得有些精神。旧社会的那帮人学的就是率兽食人,他们就被培育成了吃人的人。我不赞成这个,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社会向前推动一点的。我觉得人死的时候啊,拍拍胸脯,说我这辈子杀了多少人,祸害了多少人。有些人的确能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但是如果扪心自问的时候,我这一辈子救了些人,帮助了社会进步。我觉得这样会给人跟多的满足感吧。按照咱们中国的老话,这辈子没亏了良心啊。”

    左宗棠虽然没有激动到痛哭流涕的地步,此时也忍不住热泪盈眶。“陛下有如此仁爱之心,左某想起以前竟然敢对抗陛下,实在是惭愧啊!”

    韦泽让左宗棠坐下,“左宗棠同志,我们谈过《孙子兵法》,你也觉得兵圣其实看透了战争,知道人做事定然要做错,不是这里错,就是哪里错。哪怕是完全依照规律办事,事实的结果与想象中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你投奔满清没什么不正常的,现在如果愿意跟随光复党也很正常。你到底追求的是个人显达,还是在追随社会革命,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左宗棠现在终于能够理解黑成刚那样的人才为何对韦泽无比崇拜,他激动的说道:“左某现在已经什么都不敢再谈,左某只愿意追随陛下。能为陛下效力,这就足矣!”

第114章 吸血 5

    “臣为大清效力,心甘情愿。前日斗殴之事乃是臣的兵大胆妄为,的确该惩处。只是那些湘军不懂礼数,还需教化。若是统统惩处,只怕军心不稳啊!”曾国藩跪在两宫太后面前,清瘦文雅的脸上已经满是泪痕。

    恭亲王奕訢坐在旁边,在恭亲王奕訢下首的还有几位满清的王爷大臣。恭亲王奕訢还算好些,其他几位王爷都是满脸恶意,他们看曾国藩的眼神仿佛是在看有着深仇大恨的敌人。等曾国藩说完,立刻有军机大臣瓜尔佳?文祥怒道:“湘军还军心不稳,难道湘军要造不成?!反八旗诸统将都在说,若是不严惩湘军,八旗子弟们绝不答应。满汉有别,满人尊贵!湘军殴打八旗,这成何体统。”

    呵斥完曾国藩,这位文祥起身给两宫太后跪下了,“太后!八旗现在都在聒噪,说若是不严惩湘军,他们不会出兵打仗!”

    慈安看着嚷嚷的瓜尔佳?文祥,她秀气的脸上并没有怒意。被东宫太后如此注视,在政变中有着大功的文祥忍不住低下了头。

    看着瓜尔佳?文祥不敢再造次,慈安又看向了其他满人的王爷与高官,这些人都是支持政变,诛杀了八大臣的“功臣”,他们既然推了慈安出来摄政,命了主仆之分。看着神色沉静的慈安,这帮人也纷纷低下了头。

    “恭亲王,我上次问你八旗可否做好出兵准备,此事你办的如何了?”慈安问道。

    恭亲王奕訢听到这话之后头低的更深了。他原本要处置湘军,倒不是真的要把湘军如何,而是害怕八旗里头有人借窟窿下蛆,找不出兵的理由。八旗的当然不愿意打仗,恭亲王奕訢对此非常清楚。但是此时若是八旗还和以往那样,大爷般坐等别的军队替他们打仗,那局面只会糟糕到无与伦比的地步。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八旗各统领此时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八旗军要求严惩湘军的声浪,只能把矛盾给推到太后这里。

    很明显,慈安太后看透了这点,所以才询问八旗出兵的事情。慈安太后看明白了,恭亲王奕訢就日子就难过了。其实恭亲王奕訢非常清楚,八旗军其实并非真的要把湘军如何,他们所有的目的只是要拖下去而已。即便是把所有湘军大卸八块,把曾国藩千刀万剐,八旗军还是能找出新的不出兵的理由来。

    看着恭亲王奕訢那不敢说话的样子,慈安也没有过度逼迫,她说道:“处置湘军是一码事,八旗打仗又是另外一码事。若是八旗军能打了大胜仗,就让湘军由八旗处置。此时大清没有那么多兵马,就让湘军暂且戴罪立功。”

    听了这冠冕堂皇的忽悠,恭亲王奕訢一颗心完全落到了肚子里头。其实他与东太后慈安的想法一样,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先让八旗上战场打胜仗,而且也不能把湘军逼到造反的地步。若是战争不能胜利,清军反倒先自相残杀起来,那大清的江山也就真的到头了。

    恭亲王奕訢连忙给慈安跪下了,他大声说道:“太后圣明!”

    慈安也不理恭亲王奕訢,她转向其他几位王爷和高官,冷声问道:“诸位怎么看呢?”

    这些人见到慈安已经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知道慈安的意见不会改动,他们也纷纷跪倒说道:“尊太后旨意。”

    慈安先让王爷大臣们回去赶紧整顿八旗军,等他们都出去了,慈安让曾国藩起来说话。曾国藩今年五十四岁,跪了大半个时辰,他努力想起身,可两条腿根本不听使唤。慈安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两个太监赶紧上前扶起了曾国藩。

    “赐座!”慈安命道。

    曾国藩此时不知道是因为委屈,还是被慈安的宽厚所感动,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颤颤巍巍的再次跪下,给慈安磕了个头,哽咽着说道:“谢太后!”

    等曾国藩坐下,慈安说道:“曾国藩,你一直为朝廷效忠,与八旗斗殴之事你也有了交代,此事不用再提。倒是行军打仗之事,你有何禀奏?”

    “太后!”曾国藩此时已经擦干了眼泪,“八旗若是出兵,火器却是不能缺乏。大刀长矛当下已经打不了胜仗。出兵前这些火器须得完备。”

    慈安听完之后微微点头,她看向恭亲王奕訢,“火器可否备齐?”

    恭亲王奕訢为难的说道:“太后,奴才已经联络了洋人。洋人只是说两万条枪可以卖给我们,只是一支枪20两银子,却是不能再少。而且一手钱,一手枪。他们还要再海上交货。奴才无能,连拖延一下都办不到。”

    两万支枪就是四十万两银子,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此时连直隶都有大量捻军活动,满清哪里还收得上来的税。东北一贯是满清的“自留地”,只需满人居住。虽然东北地方广阔,却是没有能够弄来钱财的可能。慈安沉吟片刻,终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宫中就出了这笔钱。”

    听完慈安的话,慈禧变了脸色。但是她却不敢说话,只能目视慈安。恭亲王奕訢得到了消息,一颗心终于落回肚子里头,他连忙叩首道:“奴才马上就去办!”

    慈安看好不容易推动了一点八旗出兵之事,转回头询问起曾国藩关于清剿捻军的事情来。曾国藩还是把他那套地方团练化,堡垒化的办法拿了出来。讲完之后,曾国藩总结道:“太后,逆贼往来如风,每到一次都是大肆掠夺一番。然后靠这些粮食流窜。地方上若能自保,逆贼没有粮食,自然行动艰难。而官军追击之时,有地方上的消息,还有能够驻扎的地方,打仗事半功倍。虽然时日或许会长些,击破捻匪当是能办到。”

    曾国藩正准备长篇大论的的说下去,外面竟然有太监送了文书进来。曾国藩逼上了嘴,等着慈安看完奏折。慈安仔细的把奏折看了几遍,微笑的问道:“曾国藩,湘军中可有名叫鲍超的将领?”

    曾国藩立刻答道:“有此人。鲍超乃是一员悍将!”

    慈安笑道:“塔齐布与鲍超联名上了奏折,在涡阳击破一支捻匪,斩首三千。打了胜仗。”

    这消息对曾国藩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连忙起身跪倒:“恭喜太后!”

    恭亲王奕訢从皇城出来,立刻就召集人开会。军机大臣基本都是满人,听说太后肯从宫中出钱购买火器,都是大喜过望。八旗军不少现在还是用大刀长矛,或者玩骑射。他们几年前与英军作战,被打的一塌糊涂,算是深知火器的厉害。八旗军不肯出兵,很大原因就是武器装备不到位。

    确定了买卖之后,恭亲王奕訢就回家。到了王府门口,就见到了门口停了王爷的马车,门房服侍恭亲王奕訢进门的时候说:“睿亲王等着您呢。”

    睿亲王德长与恭亲王奕訢关系还算是不错,得知睿亲王求见,恭亲王奕訢也不拒绝。一见面,睿亲王很是直白的说道:“想求恭亲王你件事。”

    “何事?”看到睿亲王的那个表情,恭亲王奕訢心里面就有点打鼓。

    睿亲王德长说道:“听说洋人在海上贩粮,却不知道能否让我担了从洋人那里买粮食的差事?”

    恭亲王奕訢愣住了,满清在使用亲王方面从来是不会避嫌的,但是这等要有重大钱财来往的差事却是非常紧要的事情。睿亲王到底是真的想效力,还是想从中间捞一把?

    睿亲王正色说道:“恭亲王,此时粮食价格涨到这个地步,有那么一群大奸商已经从海上购买粮食,到城里贩卖。他们赚了不少钱,朝廷却没有丝毫收益。我觉得当下之计,乃是由朝廷把这粮食买卖管起来。赚到的钱一来让朝廷有了收入,二来还能让八旗有粮可吃。”

    现在国库空虚,但是给八旗的支出那是一点都不能少的。太后慈安咬牙为了打仗拿出了四十万两银子购买武器。现在所有的财源都是必须重视才行。想到这里,恭亲王奕訢说道:“此事还是得再商量一下。”

    看着睿亲王失望的神色,恭亲王奕訢鼓励的说道:“不过若是真的有了合计,我是不会忘了睿亲王的。”

    睿亲王回到家,好些有皇庄的王爷们已经等在他家了,问了事情的进度,王爷们都是大喜。最近粮价飞涨,有皇庄的王爷靠卖粮食都赚了不少。可海上的粮食开始进入北京之后,粮价就开始下跌。睿亲王家是多尔衮的后裔,因为睡过太皇太后,压制过福林,后来很是被打击了一番。这百年来慢慢的恢复了点地位。却没什么皇庄。所以他出面来弄这个反倒更加合适。只要能够切断私粮的买卖,把粮价维持在一个高位上,亲王们就能大赚特赚。

    当然,王爷们不会没有素质的谈这个,冠冕堂皇的话自然还是要说的。什么堵住漏洞,为朝廷省钱之类的话说了些之后,王爷们有谈妥了怎么对付恭亲王奕訢。最后各自满意的散了。

第115章 吸血 6

    热门推荐:、 、 、 、 、 、 、

    左宗棠最希望学习的是韦泽如何用兵,到了9月,光复军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行动。其目标不是北上,而是云贵两地。

    给韦泽当了一个多月的秘书之后,左宗棠明白了韦泽的身份全称。光复党党主席,光复军军委主席,中华民朝国家主席,皇帝,韦泽同志。在这个身份中,光复军军委主席尚且排在皇帝这个称号之前两位。如果是以前,左宗棠会觉得这种顺序“望之不似人君”。现在左宗棠已经不这么认为了。他此时的观念中,这才是货真价实的人君之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的祭祀基本等同于“政治理念”,戎马之事则是指战争。光复党执掌着国家的政治理念,军委负责起战争的重任。

    诗经里面将,“赳赳武夫,国之干城”光复军的军人们披坚执-优-优-小-说锐,保卫国家,其显赫的社会地位与他们的奉献有着匹配的地位。

    从这些角度来看,韦泽哪里是离经叛道?韦泽才是中国传统最坚定的继承者。对于光复军的战争行动,左宗棠极想一窥真容。到底是何等的英明神武,才能有这般显赫的战功。

    军委会议上,韦泽首先定下了解放云贵的理念,“解放云贵的时候要注意民族政策,首先要清除对壮人、傣人等地方民众的歧视。我们是要去解放这些地区,而不是把满清打跑之后我们在那里高高在上。政治部要把教育工作负担起来。”

    光复军高层里头不少人都与云贵的清军、状勇打过仗,所以知道点云贵的虚实。听了韦泽的观点,不少人都觉得比较头痛。信任总参谋长胡成和出身老天地会的首领,他为难的说道:“都督,这想法很好,只是满清在云贵祸害了那么久,壮人与傣人,还有黎人,对汉人极为敌视。听说翼王石达开的母亲就是壮人。所以他能说些壮人的话,也有些名声。我们在这方面准备的如何?”

    政治部主任沈心接过话头,“我们部队里面现在已经征召了一部分壮族同志,只说这方面的事情,我们绝不会比翼王石达开差。”

    韦泽说道:“这样,我们原本的经验还继续实行,而且要注意修改调整。我的建议是让部队文工团学些山歌。部队若是能唱出能让当地百姓觉得亲切的山歌,想来也会有点帮助吧。”

    唱山歌?!在旁边旁听的左宗棠听了韦泽的建议,惊愕的瞪大了眼睛。不过此时左宗棠心态也有些变化,从以前的对抗变成了追随。他忍不住开始给韦泽的行动找理由,结果“四面楚歌”这个掌故就冒了出来。这个词现在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穷途末路,但是真的论其本意,那还真的就是山歌。

    就在左宗棠的思维发散的时候,居俊峰笑道:“都督,要不你给唱一首听听。”

    有人带头,军委这帮家伙们立刻开始跟着起哄。“是啊,都督给唱一首!”

    韦泽也不生气,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打着牌子,开腔唱到:“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嘞,嘿啰啰嘞;什么水面起高楼嘞;什么水面撑阳伞嘞,什么水面共白头嘞。

    嘿,鸭子水面打跟斗嘞,嘿啰啰嘞;大船水面起高楼嘞;荷叶水面撑阳伞嘞,鸳鸯水面共白头嘞。”

    毕竟现在的身体就是广西人,韦泽声音也清亮,一曲山歌倒是真的唱出了广西本土的原汁原味。广西本来就有对唱山歌的传统,听到这熟悉的乡音,广西出身的干部们原来只是起哄的神色很快就变成了怀念的神色。

    左宗棠是湖南人,广西话也不是完全听不懂。他虽然惊讶于韦泽相当好听的唱音,对于这相当优雅的歌词才更是意外。山歌么,在读书人想象中当时相当粗俗的。但是听着这首歌,眼前竟然出现了大船在水上航行,看到水上的鸭子、岸边的荷花、还有鸳鸯同游的秀丽风景。

    在于韦泽的交谈中,虽然韦泽不爱拽什么酸文,还经常冒出些韦泽创造出的词汇,让人弄不明白。但是左宗棠感觉韦泽定然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哪怕是普通的言语,在韦泽说来也有种很优雅的感觉。就如这首山歌,有种水乡特有的绮丽味道,却毫无低俗之气。左宗棠是越来越弄不懂韦泽了,这些东西难道就是天授么?

    韦泽唱完之后,军委的同志们并没有立刻说话,大家沉默了好一阵。沈心开口了,“这个曲子让部队来唱,是不是不太合适。”

    听了这话,左宗棠忍不住微微点头。山歌不错,却完全不适合军队来唱。这种观点完全符合了左宗棠的想法。

    韦泽点点头,“的确不合适部队唱,所以说要创造更多适合部队唱的歌。哦,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把这个编成歌来唱。”

    沈心听了之后答道:“我会让文工团做些适合的歌曲。”

    左宗棠对沈心的评价立刻高了很多,沈心不纠缠细节,完全理解了韦泽的意思,并且拿出了解决的办法。这的确是能臣才有的气度与做法。当然,左宗棠知道在满清时代,上下级之间绝不可能有如此坦荡的对话。下级要么谀词如潮去证明上司如何英明神武,放个屁都是香的。或者引经据典的说上司的意见不对。能够理解上司的意思,得体的给出答复,这种聪明人在满清的官场上是要被打击到体无完肤,甚至可能丢掉小命的。

    有关进军云贵的讨论中有关纯军事的内容反倒不多,更多讨论的都是在政治层面的问题。听了一阵之后,左宗棠算是明白了。光复军军委的目标是如何占领了云贵之后能够与当地百姓尽快消除隔阂。具体的战争内容由总参谋部负责起草作战计划。

    讨论完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是由政治部主任沈心汇报了最新的征兵问题。“部队里面解放区各省出身的部队战士比例已经逐渐均衡,征兵工作基本达成了目的。而且异地从军的政策也基本落实。”

    左宗棠心中有个疑问,以光复军的实力早就能横扫天下,为何到了能够放手行动的当下,光复军反倒頓兵不前。现在他也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光复军现在一点都没有停顿,而是进行着更多的内部调整。

    韦泽说过,他要彻底打破各省以邻为壑,各省之间互相敌视的现状。左宗棠现在确定韦泽不是那种嘴把式,韦泽首先就是在军队里面开始了这个步骤。满清各省都是本地从军,征集到的部队都是驻扎本省,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到外省作战的情况。光复军异地从军,与满清时代的政策有着本质的不同。

    会议上的议题一个接一个,内容各不相同。共通点则是光复军正在一步步落实自己的战略策划。其中还有未来对远在南海对荷兰动手,夺取香料群岛的长期战略规划。荷兰以前非常想吞并兰芳省,中华民朝将兰芳纳入了国土之后,荷兰方面终于收敛不少。但是荷兰的收敛可不等于光复军就准备放过荷兰。军委制订了一个未来五到十年内对荷兰占领的香料群岛动手的计划。

    令左宗棠更加意外的是,此次动手的理由是光复军需要扩展棕榈、橡胶的种植面积。而且与其让荷兰人靠出口香料赚取中国的钱,这笔购买香料的钱还不如用来建造强大的舰队,打跑荷兰人,由中国人自己掌握香料群岛。这不仅仅是一个为中国夺取土地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在很佩服韦泽广阔深远的战略视野的同时,左宗棠也很清楚韦泽绝非是一个什么好人。但是用长远的经济为目的而发动战争,这种道德操守实在是令人难以形容。

    在会议结束之后,左宗棠忍不住询问韦泽,擅开战端是不是有点“那个”。韦泽笑道:“左宗棠同志,在我看来,只有最高的利益是中华民朝的利益。在这个利益之上,则是中华人民的利益。这不是擅开战端,这是为了中华长远利益的行动。”

    左宗棠并没有完全被韦泽说服,他说道:“我是怕得不偿失。云贵尚且有瘴气之害,而南海那地方只怕更厉害。”

    “瘴气么?”韦泽微笑着点点头,“你说的没错,的确有这个问题。不过那不是瘴气,而是细菌与热带疾病。所以医学院正在努力针对这些问题开发药物以及治疗方法。”

    听韦泽早就有相应准备,左宗棠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然而韦泽却没有放过左宗棠的意思,他说道:“我中午请你吃饭。”

    午饭是韦泽点的菜,那是使用了大量香料烹调的数道菜,有鱼有肉。左宗棠很喜欢一道酸辣汤,里面用了好些左宗棠从未吃过的香料。左宗棠不知道,这是后世称为“泰式酸辣虾汤”的菜肴。

    吃完了饭之后,韦泽问道:“可知这香料的好处了?我听说百姓们其实不太敢吃鱼,因为怕鱼性阴寒,吃多了伤身。”

    在香料的催动下大汗直冒的左宗棠已经明白了韦泽的意思,有了香料相佐,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那些问题了。左宗棠忍不住问,“陛下,百姓们只怕是吃不起肉。”

    韦泽微笑着看着左宗棠,“现在吃不起,不等于以后吃不起。我希望我死前,中国百姓能够随便吃肉。那时候大家不吃肉,仅仅是不想吃。”

    这个已经不是宏远,在左宗棠看来这简直可以归到痴心妄想的地步。但是此时的左宗棠已经不是两个月前的左宗棠,他闭上了嘴,什么都没有说。r1058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96/ 第一时间欣赏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作者:绯红之月所写的《1852铁血中华》为转载作品,1852铁血中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1852铁血中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1852铁血中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1852铁血中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1852铁血中华介绍:
1852,是革命,或者是一场该改朝换代的改良。燃烧的铁与血,最终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1852铁血中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1852铁血中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1852铁血中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