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经济大清TXT下载经济大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经济大清全文阅读

作者:笔韵随风     经济大清txt下载     经济大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章 沙俄使者

    望着远处的松花江,胤祚心中感慨不已,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

    松花江畔纳兰明珠及齐齐哈尔文武都前来迎接,远远望去一大片人马。

    渡过松花江后,与诸多官员客气一番之后,纳兰明珠迎了上来,笑着道:“恭喜殿下官复原职啊。”

    胤祚挥挥手:“纳兰师父快别取笑我了,还是跟我讲讲这段时间齐齐哈尔的情况吧。”

    纳兰明珠倒也是名干吏,开口便道:“殿下走后,老臣依托殿下嘱咐,鼓励百姓开荒,又下发了红薯、土豆等物让他们耕种,春收之后,齐齐哈尔全境收的粮食四十万石,已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空出来的田地,老臣也遵照殿下吩咐,让百姓们种上了玉米,以这三种作物的产量来看,秋收之后,粮产能至九十万石,那时齐齐哈尔不仅再无饥馑,而且还能向周围出售许多粮食。”

    胤祚点点头,粮食乃是百姓基石,农业稳定下来,齐齐哈尔的制造业、服务业才能更快的发展。

    此时胤祚的队伍已经全都渡过了和,两方人马结成一支浩荡的队伍,向齐齐哈尔走去。

    “另外,殿下之前发现的煤矿,老臣也早就探明位置,着手开采了,现在已经产出了煤炭五万石,而且产量还在不断增加,冬天的时候百姓们无需薪柴光用煤炭,也可安然过冬了。”

    上一个冬天,因为齐齐哈尔燃料的缺乏,不少难民上山砍柴,就近拔草,把周围一切能烧的东西都拿来取暖了,许多草原和山地都荒芜了下来,但毕竟人命攸关,胤祚倒也没加以禁止。

    今年有了充足的煤炭供应,胤祚定然会下令保持植被了。

    “呃,还有殿下交代给老臣偿还银行欠银的事情,春收之后,老臣就已经将本利全部还清,还清之后,府库内尚存银饷五万两。”

    胤祚听完后感慨的道:“纳兰师父不愧是父皇倚重的老臣,果然精通政务,胤祚佩服。”

    “殿下过誉了,老臣虽然老了,但毕竟有几十年为官经验;而殿下未到弱冠之年,便能盘活三十万人的生计,且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倒也让老臣有些诧异,若说有人生而知之的话,老臣看也非六阿哥莫属了。”

    胤祚闻言笑着打了个哈哈,将话题岔开到别处去了。

    大半天后,众人已经走到了嫩江河畔,岸边的瓦房错落有致,田亩规划的整整齐齐,放眼望去黑边大片黑色的田地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苗,生机十足。

    又走了许久之后,齐齐哈尔的城门已经遥遥在望,城门下似乎还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像是出了什么事情。

    胤祚见状对多合隆道:“走,看看去。”

    在人群中,五六个老毛子正站在城门的卫兵身前,用阴阳怪调的汉语,大声嚷嚷:“我们是俄国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指挥官尼古拉将军的使者,你们凭什么拦我们?”

    城门口的一个城门吏怒道:“老子没接到使者要来的通知,你们几个长得贼眉鼠眼,我看是来当奸细的吧?”

    这时周围的人群也出声道:“这群黄毛鬼没一个好东西,抢劫不说,还胡乱杀人,我们族人都叫他们杀光了!”

    “对,打死黄毛鬼的奸细!”

    围观的人群渐渐群情激奋起来,从地上捡起石头,砸向沙俄人,顿时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石头飞了过去,那几个沙俄人被砸的嗷嗷惨叫,倒出躲避,极为狼狈。

    “住手!”这时候胤祚看不下去了,就算这些人不是使者,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齐齐哈尔,也是一件外交事故,胤祚可不想惹这麻烦。

    人群听到喊声顿时都停了下来,此时那些使者们,已经没有了刚刚高高在上的样子,昏头涂脸的,有的脸上还有点点血迹。

    有的百姓认出了胤祚,顿时开心的道:“都统大人?都统大人回来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周围的百姓们都知道了胤祚回到了齐齐哈尔的消息,一圈圈的围了上来,口中都统大人喊个不停。

    胤祚看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便将这几个沙俄人带到了都统府里,在护卫开路中,还不容易冲出了人群。

    “本官乃是齐齐哈尔副都统,说吧,你们是什么人?”都统府中,胤祚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的沙俄人问道。

    有一个脸颊上有个常常疤痕的沙俄人出来,怒气冲冲的说道:“我们是俄国使者,在你们的国土上受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个说法。”

    胤祚打量了一下这些沙俄人,虽然有些灰头土脸,但好在受伤都不重,最严重的一个也不过是脑袋蹭破了点皮,于是胤祚道:“好说,受伤的人带去医治,弄脏的衣服我派人清洗,闹事的百姓,我派人惩罚,怎么样,这安排还满意吗?”

    那脸上有疤的沙俄人愣了愣,似乎是没想到胤祚这么好说话,想了想道:“我们希望看到那些闹事的人受到处罚。”

    胤祚脸色冷了下来:“怎么?听你这意思是信不过本官?既然如此,那还谈什么,诸位请便吧。”说罢就从座位上起来,佯装往外面走去。

    果然沙俄人此时沉不住气了:“大人,大人,留步,先听我们说明来意啊……”

    胤祚转身笑眯眯的道:“早这样不就好了。现在讲吧,你们是什么人?现在似乎不是朝贡的时候吧?你们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

    那脸上有疤的沙俄人从怀里取出一枚戒指,递给胤祚道:“尊敬的都统大人,我们此行代表的是俄国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尼古拉将军的意志,这是他的戒指,代表着兵团指挥的身份。”

    胤祚打量了一下那枚戒指,纯金的指环上镶嵌了一颗硕大的红宝石,指环的内侧还有一串细小的俄语,虽然不能断定这戒指的真伪,但是价格不会便宜就是了,料想拿得出这种戒指的人也不会是什么骗子。

    让胤祚比较在意的是,谢苗诺夫斯基兵团这个名字,总觉得有一些耳熟,但是又一时想不起来。

第一百五十一章 游戏兵(上)

    “请问这个……额……谢苗诺夫斯基将军有什么事情要说?”胤祚被俄国人那冗长的名字绕的有些晕。

    那沙俄使者摇着脑袋纠正道:“是尼古拉将军,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是兵团的名称,就像是大清的神机营、善仆营之类的,是军队的编制。”

    沙俄使者说完他身后的一个高大的沙俄人用俄语小声嘟囔了一句,虽然说的是什么胤祚没有听清,但是那面上不屑的表情胤祚却看得一清二楚。

    “你。”胤祚用手指着那个高大的使者,“你出来,你刚刚说得什么?”

    那个使者见到胤祚让他出列,倒也坦然走了出来,这人身高七尺左右,颇为健硕,棕色头发,蓝眼睛,眼神颇为锐利,最让胤祚诧异的是他只在嘴唇上方留了一片胡子,下巴上光洁无须,而同行的俄罗斯使节无一例外,全是一脸浓密的大胡子。

    “都统大人问你话呢!”多合隆在旁边喝道。

    而那短胡子使节丝毫不为所动,两眼直盯着胤祚。

    脸上有疤痕的使节连忙出来打圆场道:“抱歉大人,他是第一次出访,听不懂贵国的语言,请原谅他。”

    胤祚闻言,笑着问道:“你是哥萨克人吗?”

    这句话一出口沙俄的使节全愣住了,因为胤祚说得是俄语,虽然发音有些怪异,但是确实是俄语无异,而且还问到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他们之前打交道的清朝官员,几乎连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都分不清,更别说知道哥萨克人了。

    那名短胡子的人用俄语开口道:“我是俄罗斯人。”

    “那你的胡子去哪了?”胤祚又好奇的问道,他可是知道这年头的俄罗斯男人把胡子看的和满族人的辫子一样重要。好在胤祚在畅春园学了十年的俄语,虽然讲的磕磕巴巴,但好歹能勉强交流。

    “我剪了。”那短胡子的人简洁的说道,同时眼中升起了一丝警惕的光芒。

    胤祚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直接问道:“你和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什么关系?”胤祚知道这个年代虽然所有俄罗斯男人都留大胡子,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他还强制要求所有俄罗斯人不得留胡子。

    而在彼得大帝的剃须令还没颁布之前,这个俄罗斯人就没有了胡子,很可能和彼得大帝有很深的关系。

    果然,胤祚的问题一出口,那些沙俄使节神情顿时慌乱无比,就连那一直冷静应答的短胡子使节,都不由加重了呼吸。

    “我并不认识沙皇陛下,我只是觉得胡子有些碍事,就剪了。”

    胤祚继续笑着道:“是因为发射火炮太碍事了?还是怕点燃火枪的时候烧到胡子呢?”

    俄罗斯的使节们意识到他已经暴露了,纷纷围了上来,用身体把那人护在中间,脸上有疤的使节大喊道:“尊敬的都统大人,我们作为使者现在要求安全离开。”

    这些沙俄人被带进府邸的时候,已经被搜过身了,身上没有任何武器,只能用身体将那人挡在中间。

    多合隆也发现了局势不对,拔出腰刀,周围的侍卫们,蜂拥进来,将那些沙俄人团团围住。

    胤祚缓缓从座位上起身,盯着那短胡子,一字一顿问道:“你到底是谁?”

    那短胡子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我是谢苗诺夫斯基兵团统领,尼古拉·斯米尔诺夫,你能认出我的身份,很不简单,六皇子殿下。”

    胤祚一愣:“你认识我?”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永远要了解自己的对手。”尼古拉说道,“你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放了我,我将你意图攻击俄国的消息隐瞒下来;要么杀了我或者囚禁我,等待沙皇和你们皇帝的怒火。”

    胤祚笑道:“呵呵,放了你可以,但你这个条件似乎太莫名其妙了吧?”

    “本个月前,我的兵团剿灭了一伙山贼,从俘虏的口中,我得知他们劫掠的行为是受到您的资助的,我说的没错吧?要是我将这个消息上报给沙皇陛下,那么这个可怜的国家,恐怕就要被沙皇的怒火笼罩了。”尼古拉的面色有些得意。

    让尼古拉有些诧异的是,胤祚听到了这一番话之后,不仅没有慌乱,反而面上露出了喜色。

    “第一,尼古拉将军擅自攻击我大清的侨民,我要求贵国予以相应赔偿!”胤祚朗声道。

    尼古拉不由面色一滞。

    “第二,如若我国侨民在贵国发生劫掠行为,纯属私人行为,贵国可按照相应的法律予以惩处,但不经过审判的肆意屠杀,那是对我大清的挑衅!”

    “第三,你口中的山贼可能是我大清的征粮队,这些征粮队乃是民间组织,我大清给予的银饷乃是为了买卖粮食所需,并非资助。我有相关的朝廷文书以及张贴的告示作为证据!”

    胤祚正气十足的说完这番话,看了一眼尼古拉有些呆滞的表情,继续说道。

    “好了,现在误会解除了,咱们可以讨论一下,对过对于我国侨民屠杀的赔偿问题了。”

    终于当胤祚开始大谈特谈赔偿问题的时候,尼古拉反应过来,大吼道:“够了!皇子殿下,莫非是在耍我们吗?你资助强盗到我国境内劫掠,反而要求我方赔偿?该死!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无耻的人,看来您是做好准备开战了,希望到时你不要后悔!”

    胤祚听完尼古拉的威胁,掏掏耳朵,笑眯眯的道:“你忘了雅克萨之战了?”

    尼古拉听到这个词,顿时更加恼怒,咆哮道:“该死的蠢货!以为自己击败了几百名哥萨克雇佣军就算是击败了大俄国了吗?你们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把你那些狡猾的话语都留给炮弹去说吧!”

    “嗯。也好,既然你们上次败得不服气,那就再打一仗吧!”胤祚面色一整,杀气腾腾的道,“我会将你我的这次对话,上奏皇上,调遣百万大军一路北上,直至攻占莫斯科!”

    说完,指着那个疤脸使节道:“你走吧,将这个消息告诉你们沙皇,让他做好准备!这是我大清的正式宣战!”

    那个疤脸使节闻言脸色变得惨白,想走又不敢动弹。尼古拉脸上也写满了诧异。多合隆的脸上则是焦急万分,欲言又止,万一真打起仗来,胤祚这个挑起战端的罪名可就背定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游戏兵(下)

    “你……你不要后悔!”尼古拉冷着脸道。

    胤祚一脸坚决:“后悔?我为什么要后悔?西伯利亚如此广袤,若是我能将它拿下来献给皇上,皇上不知要如何赏我,这种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为什么要后悔,倒是贵国的沙皇,只是派你来剿匪,却没想到惹出了这么大的战事,打乱了全局的部署,到时候不用我动手,你们沙皇就会把你脑袋摘了。”

    尼古拉听到这话脸色更白了几分。

    和大清现在这种国富民强的状况不同,沙俄现在可谓是要啥缺啥,而且强敌环饲。沙皇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拿下黑海边的亚速城,为俄国取得出海口;同时又要提防着北边的瑞典,这种时候自然不希望西伯利亚出现什么争端。

    尼古拉前面气势汹汹的说要开战,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就算真的引起了小规模的争端,凭借精锐的谢苗诺夫斯基兵团,也能将之平定。

    但胤祚一副极端鹰派的嘴脸,唯恐天下不乱,执意要扩大事端,将整个西伯利亚拖进战争的泥沼,就算能将清朝击溃,那也要耗费甚巨,更别说什么争夺出海口了。

    而作为挑起事端的人,沙皇第一个就饶不了尼古拉,所以这位刚刚还嚣张无比的将军,顿时偃旗息鼓了。

    这是那疤脸使节也看到尼古拉将军的神情,出来打圆场:“咳咳……尊敬的皇子殿下,我看,这件事完全是一场误会,而且两国刚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正应该是相互交流发展的时候,我看宣战什么的,就算了吧。”

    胤祚冷冷道:“嗯,算是有个明事理的,不过此战是你们尼古拉将军挑起的,我大清不应战不行啊。”

    这时尼古拉也撑不住了,结结巴巴道:“呃……我想这之中肯定有什么误会,我希望两国还是能和平共处……”

    “不开战了?”

    “不开,不开……”沙俄一应使节全都猛摇头。

    胤祚轻笑道:“那好,接下来可以谈谈赔偿问题了。你们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国的侨民死在贵国手里,理应作出赔偿。”

    尼古拉咬着牙道:“他们是强盗!我国绝对不会为了强盗而进行赔偿!”

    胤祚点点头:“那好,就为你这个俘虏进行赔偿,你要么自己掏赎金,要么我寄信给沙皇,让他给你出赎金。”

    尼古拉恶狠狠道:“你要多少?”万一让沙皇知道他如此愚蠢的被人俘虏了,将军恐怕也就做不成了。

    胤祚伸出一根手指:“一万银卢布!”

    “你在做梦!”尼古拉大喊,“别说我拿不出这么多钱,就算我有,也不会把他们交给你这个贪婪之人,该死的!”

    “没银子,可以拿东西来换嘛。”胤祚早就料到尼古拉会这么说,“粮食、毛皮、衣服等等,有什么就换什么。”

    “该死的,你以为我是商队吗?我指挥的是沙皇陛下的近卫军!伟大的谢苗诺夫斯基兵团!”

    近卫军?胤祚一听到这个词,突然想起了这是彼得大帝在孩童时代组建的游戏兵团,换句话说最开始就是陪着小彼得玩军事游戏的,别人的军事游戏都像过家家一样,但彼得大帝的军事游戏越玩越真实,最后真的打造出一支军队来。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俄国近代陆军的雏形,也是这一时期俄国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良,也是最忠心的军队。这支“游戏军队”分为两个兵团,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就是其中之一。

    胤祚后世玩过《帝国·全面战争》这游戏,里面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军属性强到变态,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哦,近卫军,那就把武器装备留下一批吧。”胤祚抑制着心中的喜悦,“放心,不用太多,每个兵种的装备留下两三套就行,沙皇问起来,你也可以说是战损丢失了,怎么样?”

    “呵呵,皇子阁下,我就算死在您的监狱里,也不会出卖国家的军事情报的,”尼古拉将军很硬气的说道。

    胤祚点点头:“我欣赏您的军人气节,”然后指着他身后那些使节道,“但我可以去审问他们,一样可以获得我想要的情报,我甚至可以派兵去仅供你的兵团,我相信它一定就驻扎在国境附近,没有了指挥官,就算是再精良的部队,也难逃溃败的下场,这样,我依旧可以得到想要的武器装备。”

    尼古拉闻言脸上神色变了几变,终于叹了口气道:“我同意了,每个兵种三套制式装备。但是你记住我会记得这个耻辱,总有一天会讨回来的!”

    胤祚大喜过望,笑着道:“哈哈哈……好说,好说,那个疤脸,把尼古拉将军的意思传达给兵团里的人,将军阁下这几天就待在齐齐哈尔,享受一下大清的美食吧。”

    半个月后,胤祚终于送走了扣留的尼古拉一行人。同时,都统府的院子中,堆满了各色武器装备。

    “禀大人,末将此去,换得各色枪支十余支,各色刀剑二十多把,各色斧头十余把,各色军服十余件,巨盾三面,各式火药、炸弹二十多斤,火炮一门及十发炮弹,此外还有军营、军粮、马匹、乐器等等。”巴海站在院子中汇报道。

    胤祚看着满院子的装备,微笑着点点头,又问道:“你对那支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有什么看法?”

    巴海想了想道:“但从军容风貌来看,当属精锐,但是火器配置过多,骑兵过少,盔甲不全,绝大多数士兵甚至无甲,看来应不善近战。”

    胤祚点点头,没说什么,虽然巴海和他的父亲和沙俄人斗了大半辈子,但是遇到的敌人基本都是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哥萨克人,自然不太看好这种全火器的新式部队。

    巴海的这种观点,放到大清的火器发展水平上自然没错,全火器部队那极低的射速就是在给骑兵当菜砍。

    但是随着枪支火炮的进步,战争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欧洲国家已经普遍使用纯火器部队了,还演化出了线列兵战术、龙骑兵战术等一系列新式作战方法。

    不过这些话胤祚不会讲出来,自己的摸索感悟,远比别人直接告知,深刻的多。

第一百五十三章 如入宝山空手回(上)

    胤祚在院中踱步观看起那些装备来,胤祚之所以向尼古拉讨要这些装备,是希望通过这些武器装备了解这个时代大清与西方的差距有多大。

    众多的武器中,看起来最凶悍的非那十几柄大斧头了,这种斧头有半人高,单面开刃,刃口呈半月形,如同《魔戒》里矮人族的战俘一般,看起来十分霸气。

    胤祚伸手掂量了一下,这斧头足有三十斤,别说用来作战了,就是背在身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这种凶悍的兵器,也只有战斗民族才能用的惯吧。

    相比斧头,那十几柄军刀,就显得轻巧多了,鞘口平齐,刀身细长,呈柳叶行,胤祚知道这是有“鹰之利爪”之称的恰克西刀,也称哥萨克刀,虽然也是后世的名刀,但是胤祚觉得还是蒙古弯刀用的更顺手一点。

    接着胤祚走到那几杆枪前,随手抄起一把,细细打量,这支枪长约四五尺,重十斤左右,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形状上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步枪,对着枪管看了看,还没有膛线。

    让胤祚有些诧异的是,这把枪是燧发式点火的,也就是燧发枪。虽然燧发枪早在十六世纪就被发明了,但是由于激发率太低,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看来这年代燧发枪的结构已经改进了。

    大清士兵现在所使用的火枪多为鸟铳,比这把燧发枪略长,采用的是火绳点火,虽然精准度和威力都还可以,但是射速较慢,而且火绳点火受天气影响极大,一遇到冰雪大风天气,就会大规模哑火。

    与燧发枪相配套乃是定装火药,这是一种小纸包,内装有子弹和定量的火药,咬开后将火药倒入抢中,再将子弹放入,最后将纸塞入固定,就完成了装填。

    这种装填方式,不仅保证了火药用量固定,威力稳定,而且加快了填弹的过程。

    纸包中的火药都是颗粒状的黑火药,这种火药比粉末状的威力更大。

    如果现在让清军与拿着这种火枪的俄军对战,毫无疑问是必败无疑,装背上的差距太大了。

    胤祚想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翻看了一番那些枪支,毫无例外都是燧发枪,从长枪到手枪应有尽有,胤祚想了想拿了一把手枪插在腰上,又拿了几个小纸包。

    那些军服大多以墨绿色为主,上身是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帽子是一顶细毛呢制的三角帽,步兵、骑兵、炮兵的军装都有细微差别。

    不过总的来讲和十八世纪欧洲战场上,那些士兵的着装区别不大。

    除却军装之外每个士兵还配置了皮质水壶和几块肉干或者黑面包作为干粮,另外还有割肉的匕首。

    军需品的种类,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军队的现代化程度,也能侧面反映出军队的战斗力,从这装备上来看,这支所谓的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比八旗军是不知道强到哪去了了。

    刚想去看看火炮,一面巨盾就吸引了胤祚的目光,这些巨盾大多是木质,外面裹着一层兽皮,兽皮上画着黑色的双头鹰标记,盾牌足有大半个人那么高,到胤祚的下巴。

    与盾牌放在一起的是一堆像是小型炮弹的圆球,圆球上面延伸出来一根引火线。

    看到这些装备胤祚的心中就闪现出“掷弹兵”的名字,这些是早期掷弹兵的制式装备,利用大盾的掩护靠近敌人,靠近之后用小炮弹般的手榴弹炸伤对方的线列兵。

    胤祚在心中不禁为这支游戏兵的兵种细分程度暗暗咋舌。

    在院子逛了一圈之后,胤祚最后开始查看那门火炮。此时,大清的制式火炮为红衣大炮,长约一丈,重达两三千斤,炮口粗大,管壁厚实,有照门和准星,可以调节射角度,配合加减火药的用量,精确度很高,射程极远,可达七八里。

    红衣大炮配合实心弹和开花弹两种弹药,威力极大,连努尔哈赤都是被红衣大炮一炮炸死的。

    而这门俄国的大炮大体上和清军红衣大炮相仿,但是炮管更薄一些,炮身也更短一些,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炮身颜色趋近于银色,但是又有一些发暗。

    这门大炮共配两种炮弹,一种是常见的铁质实心圆弹,另一种则近似于小圆桶,表面有圆形凸起,小圆筒内是一枚枚的小圆珠。这种炮弹就是葡萄弹了,类似于后世的散弹。

    按照后世西方对于火炮的划分,胤祚认为这门炮应当属于十二磅炮,这是在之后几百年欧洲战场上的火炮经典尺寸。

    机动性强,操作简便,射程远,威力大都是这种火炮的优点。

    虽然俄军的十二磅炮比红衣大炮更短更薄,但并不意味着其性能更差。

    因为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追求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火力,对之前源自荷兰人的红衣大炮做了改动,盲目增加了炮管厚度和长度,改到最后甚至还有所退步。

    胤祚摸着这门大炮,冰凉的感觉从炮身上传来,他感慨的道:“好东西啊!这尼古拉是个败家子啊。”

    巴海不屑的道:“殿下,红衣大炮我也见过,那个头比这个大多了,老毛子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胤祚笑笑,问道:“军中可有研制火器的高手?”

    “呃……没有……”巴海挠挠头。

    “什么?八旗连个火器营都没有?”胤祚有些不可思议。

    巴海有些尴尬的道:“殿下,齐齐哈尔八旗军您也见过了,全是骑兵啊……对了,李庆是汉人,他的绿营军里说不定有懂火器的。”

    “好,把他叫来。”

    绿营军乃是由汉族人组成的军队,建制分为标、协、营、汛,李庆作为百总,统领的就是一汛人马,本有三百人,经黑风口一战,仅剩百余人,得兵部命令,在齐齐哈尔驻防,顺便补足兵员。

    片刻之后,李庆就被叫了过来,见到胤祚之后,连忙跪下道:“拜见六阿哥。”

    李庆官职为百总,正七品,军队中也只算是小官,在胤祚面前也不敢想巴海那样无拘束。

    “起来吧,咱们私下里用不着这么正式。”胤祚随和的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如入宝山空手回(下)

    李庆起身后,表情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今天叫你来也没别的事,就是想打听下你们绿营里有没有精通火器的?”胤祚温和的问道。

    李庆想了想,苦着脸道:“回殿下……呃……绿营虽然配属火器,但并无研制火器的机构。”

    胤祚惊讶的问道:“八旗军也没研究火器的,绿营也没研究火器的。那齐齐哈尔的火器都是哪来的?”

    李庆小心翼翼的道:“回殿下,大清的火器基本都是由神机营掌管和研发,大清军队配置的火器有一部分是神机营发放,另外就是从海外买来的。”

    神机营乃是明朝近卫军三大营之一,是专管火器的部队,清承明制,所以也将其保留了下来,平日神机营多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也担任皇帝的扈从。

    早知道清朝对于火器漠视,没想到竟然漠视到了这种程度,军队中连个懂火器的人都找不出来。

    胤祚还不死心,问道:“李庆,你的火器水平如何?”

    李庆磕磕巴巴的道:“回殿下,卑职只懂使用,别的一概不知。”

    “那你们知不知道民间有什么精通火器的人?”胤祚扶着额头问道。

    “殿下,别说咱们朝,就是前明对火器也是诸多限制,根本流传不到民间,更别说有人精通火器了。”巴海这时抢着道。

    胤祚无奈的一声苦笑,他身后堆了一院子的当今世界顶尖火器,却找不到一个人来仿制研究,这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吗?

    “巴海,马上在全齐齐哈尔境内贴告示,征召民间精通火器之人。”胤祚恨声道。

    巴海犹豫了一下道:“殿下,此举有养兵自重之嫌,容易落人口实啊。”

    胤祚终于忍不住骂道:“卧槽,明明对火器鄙视的一塌糊涂,别人想研究还给人安插罪名,活该最后被帝国主义欺负死!”

    巴海和李庆对视一眼,彼此脸上皆是困惑之色,齐齐道:“殿下息怒……”

    制度害人,制度害人啊……胤祚心底大声叹息,说道:“好了,你们下去吧,我想静静……不要问我静静是谁……”

    “是……”巴海和李庆退出了院子。

    直到在景阳街上走出好远,李庆才追上巴海问道:“将军,刚刚殿下说得‘帝国主义’、‘静静’都是什么意思啊?”

    巴海冷冷的瞪了李庆一眼,道:“不该问的少问!出去之后也别胡说,就当什么也没听见!”

    “是。”李庆浑身抖了一下。

    “另外,你若是想立功的话,就暗中给殿下搜寻几个懂火器的。”巴海小声道,“殿下是个有功必赏的人,你一个七品,殿下还是能提拔的上来的。”

    李庆听完眼中一亮,拜谢道:“多谢将军提醒。”

    巴海嘴角勾了勾,走远了。

    傍晚吃饭的时候,面对丰盛的菜肴,胤祚完全没有胃口,心中不停在想关于火器的事情。

    上书皇上,请神机营派人来?算了,以康熙的性格绝对会把这些武器当玩具锁起来,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要不,偷偷贿赂一个神机营的工匠出来?呵呵,更是痴心妄想,别说他没那个路子,就是有路子,也没那个胆子,被发现的话,一个谋反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干脆去招募几个海外的工匠?可惜齐齐哈尔并不靠海,唯一的邻国就是俄国,而俄国的现在的科技水平甚至还不如大清呢。

    “哎……”胤祚又叹了口气,脑海中的计划一个一个被否决,就连他最喜欢用的银子开路战术,现在也派不上用场。

    现在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银子不是万能的”了。

    “六爷,二丫吃好了!”门口传来二丫脆生生的声音。

    胤祚看了小丫头一眼,这段时间在他府上吃住,个头也长了一点,也变得白白净净的了,加上穿一身绸子衣裳,看起来像是个富贵人家的瓷娃娃似的,再没有当初见面时那小难民的样子了。

    “今天,课业怎么样啊?”胤祚微笑问道。

    “今天先生又教了公孙丑下的第一章。我已经全背下来了。”二丫平淡的道。

    胤祚一笑,这小丫头学习可比自己强多了,而且不论是被先生夸奖了还是被责罚了,永远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像是天生的小面瘫一样。

    “表现不错!呃……早点回家吧,我让多合隆送你。”胤祚本想考考她,但没想到还没开口,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惊恐的发现,公孙丑下是什么?为什么自己完全没印象?

    二丫撇撇嘴道:“不用多大人送,我自己就能走回去了,六爷再见。”说完就转身走了。

    胤祚微微一笑,没想到小姑娘还挺傲娇的。

    等等,“公孙丑下第一章”到底是什么?胤祚敲了敲脑袋,从身后书架上翻出本《孟子》,翻到了那一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原来是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胤祚自是学过的,而且前世和今世加起来学过两遍。

    这篇文章放到中国古代那是百分百的正确,但是近代那就很有问题了。

    科技进步之后,就人和不如科技了,历史上清朝末年依旧有很多死忠,但是依旧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的割地赔款。

    站在大清的角度,那都是侵略战争,都是“失道”的,但就算再“得道”,也抵不上十二磅炮的炮弹。

    胤祚摇摇头,把各种念头抛出脑海,拿起筷子,开始对付凉了的饭菜。

    第二天,胤祚特意把齐齐哈尔的文官们都召集了起来,询问了一番关于有没有人精通火器的问题,不出所料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无奈之下胤祚让他们都暗中留意懂得火器的人才。

    在这之后,胤祚又去了百事行,他回来之后,还没有正式和吴泽见面呢,正好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去看看百事行的经营情况,顺便让他利用百事行的力量招揽火器人才。

第一百五十五章 管仲治鲁梁

    百事行离都统府很近,出了府门,在景阳街上走片刻便到了。

    百事行的总部和银座银行一样,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大楼,一楼也是开了许多窗口,用以接待前来加盟的手工匠人。

    找个伙计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吴泽这几天都在棉纺厂中。

    这棉纺厂在齐齐哈尔城外,是一处由十多栋砖瓦房组成的厂区。棉纺行当是百事行最早组建的行当,也是百事行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行当。

    走到棉纺厂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一片忙的景象,相反厂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屋子里也只听得到寥寥几台织机的声音。

    “哎呦!殿……咳……龙公子,今日怎么有空莅临了?”见到胤祚到来,吴泽赶紧跑了过来,脸上挂面笑容,周围几个织工都诧异的看着他,这百事行大掌柜都要巴结的人得有多尊贵的身份啊。

    “回齐齐哈尔也有半个月了,今天抽空来看看。”胤祚指着那些空下的房间道,“这些厂房怎么都空着呢?我从报表上看,棉纺行的规模远不止如此啊!”

    吴泽叹口气道:“龙公子,要是你早来半个月,那这片绝对是人身鼎沸、织机不停,每月出布上万尺,可惜这盛况最近几日延续不下去了。”

    胤祚停下脚步,严肃道:“别卖关子,快说!”

    “哎……没棉花了……”吴泽苦着脸道,“龙公子,这东北产棉量本就低,棉纺行又三班倒的猛织,前几日把库里的棉花全都用完了,这才使得棉纺厂这么萧条的。”

    东北因为日照、降水等自然原因,只有辽东等地能产棉。百事行建立之后用大把银子把辽东棉花全收购了过来,让整个东北的织户都面临无棉可织的境地,许多织户迫不得已才加入了棉纺行。

    虽然具有强迫性,但却有效的打破了原先那种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可胤祚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采用了三班倒、计件工资、细化分工等一系列加快生产的措施,棉纺行织布速度大增,相对应的,棉花却不够用了。

    而下一季的棉花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成熟,这期间棉纺厂就面临着停产的尴尬。

    胤祚也有些头疼,此时日头也高,站在太阳底下热得直冒汗,拽着吴泽就近了就近的屋子,躲到阴凉下,闷热的感觉终于好了点。

    “没棉花了就派人去买嘛,咱们大清哪里产棉比较多啊?”胤祚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问道。

    “要说产棉,首推自然是黄河下游各省府了,诸如直隶、山东、河南等地,都是产棉大区……呃……不过因为去年的饥荒,这些省府棉花产量锐减,今年许多棉地也改种了小麦等粮食。”吴泽说着递给胤祚一个蒲扇。

    “另外一处,就是长江各地了,可惜离咱们太远,一路运来的话棉价都要高过布价了……”

    胤祚搬了个椅子,一边扇着风,问道:“不对吧,我怎么记得新疆也产棉来着?”

    吴泽闻言一愣:“呃……呃……请恕在下孤陋寡闻,敢问新疆是何处?”

    胤祚这才想到,现在新疆还被准格尔占据着,直到乾隆朝灭了准格尔,才改名成了新疆。

    “咳……那什么,我给准格尔起的昵称……”

    吴泽念叨了两遍这个名字,笑嘻嘻道:“龙公子志向远大,吴某敬佩万分!”在他看来,给敌人的土地起好了省份名字,这不是要吞并人家是什么,赶紧马屁跟上。

    “低调,低调……”胤祚摆摆手,“新……准格尔不是也产棉来着吗?派人去那边收棉花啊。”

    吴泽想了想道:“准格尔与咱们大清征战不休,虽然自上次乌兰布通之战后,安稳了些,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打起来,行商们都不敢去啊,而且从东北到准格尔还要穿过喀尔喀草原,道路难行,成本也是不低啊。”喀尔喀草原就是后世的外蒙地区,现在归属于大清。

    这时外面进来了个侍女,给胤祚和吴泽上了一杯凉茶。

    胤祚接过茶杯,却陷入了沉思,放眼齐齐哈尔东南西北,能想到的地方全都想到了,居然连点棉花也买不到。

    “银子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再次体现了其正确性。

    这时屋子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胤祚从门口往外一看,之间一辆马车运着一车货物驶进了厂区,几个小伙子将车上的货物卸下,长方形的一大捆,用草纸包着,看不清是什么的。

    吴泽看到这一幕,精神一震高声问道:“老王,这一车棉花哪里买的?”

    那拉车的人擦擦汗,见吴泽问话,连忙笑着道:“回大掌柜的,城外有个朝鲜商队运来的,价钱也就比辽东的贵几文,我看厂里缺棉花,就全买来了。”

    吴泽赞许道:“好!老王,你这事办的不做,年末给你加工钱!”

    胤祚这时也反应过来那一条条的货物是什么了,因为棉花体积大,所以一般都是压成这种长方形运输的。

    “朝鲜也产棉花?”胤祚赶忙问道。

    吴泽想了想道:“产!但是量不多,毕竟还有数百万的百姓要粮食养活!”

    “朝鲜自然气候怎么样?适不适合种棉花?”胤祚有些急切的问道。

    吴泽在朝鲜经商多年,这种问题自然是张口既来:“朝鲜京畿道以南,无论是日照还是降水都适合产绵。”

    京畿道以南?那几乎是半个朝鲜了。胤祚心中一阵狂喜,道:“马上派人去朝鲜采购棉花,以后各年也优先选用朝鲜的棉花。”

    “是。”吴泽顿了顿道,“龙公子,为何优先朝鲜呢?直隶等地的棉花也不比朝鲜差啊。莫非是想效法管仲治鲁梁?”

    胤祚摇摇头道:“我有一个更科学一点的说法,调整经济结构,转移落后产能。另外管仲治鲁梁这故事,都是管仲自己瞎吹的,骗骗普通人也就罢了,你一个商人可不能上当啊。”

    吴泽连忙点头应是。

    解决了棉花的事情,胤祚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喝了一口手中的凉茶,压低声音道:“我今天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

    盛京城,对大清来说意义非凡,其格局也很有特色,内城是正方形,内设井字形街道,外城呈圆形,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在南顺城路上,许多商贩正沿街叫卖,大街上人流如织,茶楼酒肆热闹非凡,很难想象这是关外能看到的景象。

    在城门边上一处不起眼的位置,一男一女支起了自己的小摊子。

    那男子弱冠年纪,面白无须,长得倒也周正,身着一件藏青色长袍,虽然满是补丁,但也难以他一身儒雅之气。

    那女子不过十六,长得眉清目秀,气度谈吐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但一身鹅黄色襦裙也满是补丁,身材也显得瘦小。

    不一会,二人就搭好了摊子,从包裹中拿出几幅字画放在摊子上售卖,只是这二人既不吆喝,商品也不吸引人,是以摊前没什么人光顾。

    那男子倒也气定神闲,找了块青石,拂去上面灰尘后,坐了下来,从怀中拿出本《诗经》读了起来,偶尔读到妙处还微微一笑,若不是身上穿的破旧,这一幕倒也颇让人赏心悦目。

    那女子则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面露焦急之色,半天后又转身看着那男子道:“哥,别看了,咱爹的字画卖不出去啊。”

    那男子头都没抬淡然道:“小言,看得出这字画妙处的自然会来的,放心。”

    被称作小言的女子“哦”了一声,然后又转过身去,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片刻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小声的喊道:“卖……卖字画了!”

    然而她的声音太小,根本没人听见。

    “卖……卖字画!”小言又加大了些声音,这回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她的摊子。

    一个做富家公子打扮的人踱步过来,轻摇手中折扇问道:“这是何人的字画啊?”

    “我爹……啊……不对!是耕烟老人。”‘

    那富家公子放下折扇,挑一幅画卷,打开一看,这幅画画的是夕阳下的一处渡口,一个苍老的摆渡翁正在驾船,周围的环境一片萧瑟,树上的叶子都已掉光,露出突兀的枝丫,远处残阳将落,天边满是凄惨的霞光。

    在左上还题着一首诗“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入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戌楼。”落款为耕烟老人。

    “这画多少银子?”那富家子弟问道。

    “十两?”小言小心的说道,“要不,九两也行……”

    这是她一旁看书的哥哥开口了:“十两银子!少一两也不行。”

    那富家子弟气得把画往桌子上一摔,骂道:“什么屁画买这么贵?还少一两也不行,当爷稀罕?活该卖不出去!”

    说完就一甩袖子走了。小言把画重新卷好,气鼓鼓的盯着那男子。

    “哥!都像你这般卖画,就是苏东坡的字画也卖不出去啊!”

    “苏东坡的画作尚可,论字却不一定比的过咱爹。十两银子买的已经算少了。”依旧没有从书上抬头。

    小言小脸憋得通红,指着那男子道:“戴高!你知不知道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娘亲身体本就不好,还要天天跟着大哥二哥他们上山捡榛子,爹的字画要是再卖不出去,我们……我们一家人就要饿死了!”

    戴高把《诗经》放了下来,盯着小言:“我戴家人就算饿死了也是有气节的,你忘了咱们为什么被流放到盛京的吗?”

    小言眼中有泪光闪动,恨恨的道:“要饿死也是你饿死!”说完就转过身去,继续叫卖字画。

    然而来的人不是嫌字画太贵,就是觉得耕烟老人这个名号不响,一个上午一幅字画也没有卖出去。

    肚子传来一阵咕噜声,小言捂着肚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眼泪又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旁边突然有人嚷嚷道:“德胜门边上有人发银子啊,大家快去看看啊!”话音一落周围的人流纷纷往北边涌去。

    小言闻言也疑惑的站起来,看着人流跑向的方向。德胜门乃是内城的南门,离他们这里不远,小言正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过去。

    “天下哪有这种凭白发银子的好事,不许去。”戴高似是看出了小言心中所想。

    小言听到这句话反而坚定了决心,瞪了戴高一眼道:“我一会就回来!你看好摊子!”说着就钻到人流里了。

    戴高见状叹口气,把字画和摊子收好,也往那边去了。

    德胜门周围已经围了厚厚一层人,小言虽瘦小但在人群中挤了半天,却也挤到了前面。

    之间人群之中搭了一处高台,高台上摆了几个托盘,托盘中都都是一钱左右的碎银子,差不多有上百块,加起来有几十两。

    在托盘前面站了个人,手上拿了个锣,敲了半天,然后拿出了个喇叭形的纸筒举到嘴边大声道:“诸位,诸位,今天是我百事行开业半周年庆典,感谢诸位莅临!”

    台下闻言响起一片恭喜之声。小言听到身后有人交头接耳。

    “百事行是啥?半周年庆典有什么好办的?京城里百年老字号都没这么张扬。”

    “管他是啥呢,一会给发银子不就行了。”

    “百事行都不知道?那可齐齐哈尔那边的大商号,去年的时候把咱们这所有的棉花都给收走了,现在是东北地界第一大财主呢。”

    “哦哦,这么厉害,看来发银子的事,跑不了了。”

    小言听到身后的人的窃窃私语,对发银子的事情又多了几分期待,垫着脚直往台上看。

    那台上的大嗓门喊道:“一会我们会散发银两,表达对诸位到场的感谢!”

    听到这话,人群顿时拥挤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的往前挤,争取能找到个接银子的好地方,小言身体瘦小,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勉强不被挤倒。

    “不过,”那台上的人话锋一转,“到场了这么多人,而我这只有八十两碎银子,显然不够发的。不如我们来猜灯谜吧,第一个猜出来的人就能拿一钱银子。”

    小言身后的人顿时抱怨不已,好在没那么挤了。

    “好,第一个灯谜!请问火药的配置需要用哪些材料?比例各为多少?”

    台下的众人愣住了,这是哪门子的灯谜?就算不会出灯谜,也不至于拿火药配方这种问题来顶替吧。这是诚信不想让别人拿银子啊。

    顿时台下骂声一片,不少人觉得上当,转身就走了,而有些人虽然知道答案,但是不清楚这伙计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也没开口。

    那伙计在台上等了半天,见无人作答,正准备提问下一个灯谜。这时候台边上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一硫二硝三木炭。”然后一个白白净净的小手伸了上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耕烟老人

    “什么?你竟然把你妹妹弄丢了?”已经年过五十的戴梓愤怒的一拍桌子。

    在下方老实站着的戴高吓得浑身一抖:“爹,儿子有错,请父亲责罚!”

    戴梓抄起手边的茶杯就想砸过去,想了想又不舍得的放下,指着戴高道:“滚出去找!找不到你妹妹,你也别回来了!”

    “是。”戴高应了一声,就转身出去了。他们家总共也不过一件破房,出了房门连个院子也没有,几步就走远了。

    戴梓坐下,喝了口茶,平复下心情,对身边的老友道:“让黄通判见笑了。”

    “什么通判不通判,今天我又没穿官服,这么叫就见外了啊。”戴梓的老友大约花甲年纪,须发灰白,满脸褶皱,眼睛眯缝成一条线,正是齐齐哈尔的老通判。

    在替胤祚推行了那些救治难民的法子之后,他就变的清闲了起来,通判一职,本就是为辅佐知府而设,而齐齐哈尔并无知府,所以他平时也乐得清闲,所幸和胤祚告了假,来盛京看望他的老友。

    现在戴梓的三个儿子和他的夫人都没有回来,是以虽然心急,但也只能等着。

    “文开放心,戴言这丫头机灵的很,不会出什么事情的。”黄通判安慰道。文开乃是戴梓的表字,能如此称呼,也是因为他们感情较好的缘故。

    他们本是同一届参加科举,因此有了同窗之谊,之后二人在朝为官时也都是因为刚正不阿,被小人陷害,才被贬到了东北,是以颇有同病相怜之感。

    不过黄通判比戴梓幸运一些,好歹落了一个养老的官身,而戴梓却被贬成平头百姓,终日要为衣食奔波。

    戴梓叹了口气,道:“我这四个儿子,也就老三有些出息,前两个庸庸碌碌也就罢了,最不成器的便是这老四,读书都读傻了,小小年纪迂腐不堪。”

    黄通判端起茶杯,品两口茶,赫然发现茶水淡而无味,低头一看,才发现杯子中竟是白水。以他这位老友要面子的性格,连茶叶都拿不出来了,可见家中困难到什么程度。

    “咳……我这次来其实是想求得文开的一副字画的,不知现在可还方便?”黄通判小心的道,他知道戴梓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直接给他接济,恐怕会伤了感情,所以就提出了想要买字画。

    戴梓一愣,道:“既然黄兄喜欢,我挑一幅送给黄兄便是。”说着就去里屋找画,不一会便抱着几卷字画走了出来。

    黄通判欣赏许久,不由感叹道:“文开此等才情,隐居山水之中实在是可惜了。”然后一看戴梓落寞的神情,突然意识到失言了,便转移话题道:“这幅浑河晚渡图,我非常喜欢,不如便将其赠与我吧。”

    从怀中取出十两银子,递给戴梓,同时道:“我俸禄不高,只出得起这点润笔,还望文开不要嫌弃啊。”

    戴梓把银子一把推回去道:“说了送你便是送你,拿什么润笔,快快收起来吧。”

    正当二人为这十两银子互相谦让的时候,门口走进来一个瘦小的身影。

    “爹,我今天挣了好多银子!哦,黄叔也来了。”

    戴梓和黄通判同时呆住,往门口看去,只见戴言俏生生站在那里,同时取出一个蓝色布包,看起来沉甸甸的。

    “言儿,你去哪了?”戴梓连忙关心的问道。

    戴言一五一十的把离开戴高之后的经历都讲了出来,并且把那个布包打开,里面足有近十几两银子。

    “本来还能答对更多的,可那台上的伙计非让我跟他去见他们掌柜的,我一害怕,就跑回来了。”戴言有些惋惜的说道。

    此时戴梓和黄通判全是一副见了鬼的神情,半晌戴梓才道:“你说的这是真的?有人大庭广众之下拿火器知识考你?”

    戴言点点头道:“对,而且答对一题就能得一钱银子,多亏爹平时总跟我们念叨这些。”

    黄通判问道:“他们说自己是百事行的人?”戴言点点头。

    “按理说一介商人,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戴梓皱着眉头望向黄通判,“黄兄,这百事行是你们齐齐哈尔的商铺,不知它背后是何人在支持啊?”

    黄通判也是托着下巴,想了半天,突然恍然大悟,激动地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真是好大的手笔。”

    看着戴梓那一脸的疑惑,黄通判也不卖关子,“我原以为这百事行也不过是一普通商贾,直到刚刚我才想明白,百事行背后的人乃是齐齐哈尔副都统,当今的六阿哥,胤祚!”

    “什么?”

    “这百事行,是六阿哥担任齐齐哈尔副都统之后,才开办起来的,每次的行事也总是暗中支持着六阿哥,就连这次也是,六阿哥为了找到精通火器的人才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六阿哥再找精于火器之人?”戴梓一脸震惊。

    “哎……这事情本来我也有些犹豫,不知告诉你了是福是祸,但你现在既然知道了,我也就不瞒了,六阿哥在找精于火器之人!而且十分急迫!”

    戴梓此时的表情已经有些惊恐:“他……他要造反?”

    “文开慎言!”黄通判提醒道,“以我对六阿哥的了解,他绝无反意。”

    “那他……为什么?”

    黄通判看了一眼戴言,小姑娘很懂事的去里屋了。

    他压低声音道:“有人传言,六阿哥得了一批俄国的火器。”

    戴梓顿时恍然大悟,继而叹息:“没想到东北之大,竟连通晓俄国火器的人都找不到一个了。”

    黄通判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我眼前不就有一个吗?”

    “我?”戴梓苦笑,“我是被圣上流放此地的,虽是一介布衣,但也不能离开盛京,更遑论去相助六阿哥了。”

    黄通判哈哈大笑道:“你去不了,六阿哥可以来嘛!若是连一顾茅庐都做不到的话,自也不配让你为之效命。”

    “六阿哥何等身份,岂会为了我这罪臣亲临盛京。”戴梓摇摇头。

    “别的阿哥我不知道,但六阿哥,他一定会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 士为知己者死

    “殿下,您别怪下官说,用百事行招揽民间火器人才的法子,绝对是一记臭招,容易落人口实不说,还容易……”一路上黄通判在胤祚的耳边喋喋不休,若不是念在黄通判举荐有功,加上又是那戴梓的朋友,胤祚早就让他打道回齐齐哈尔去了。

    此时胤祚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坐在马车上,黄通判和多合隆骑马护卫在两侧,几十名护卫打扮成了商人的样子,走在前后。

    混在了一支从齐齐哈尔到盛京的商队中,运送着几十车煤炭,这也是现阶段齐齐哈尔唯一能对外贸易的东西。

    十多天前,黄通判向胤祚举荐了戴梓之后,胤祚便把手上的全部事情都放下,亲自随着商队来了。

    毕竟戴梓的赫赫大名,胤祚还是有所耳闻的,称他为清代最杰出的火器专家也不为过,最著名的便是发明了连珠火枪和子母炮,而且多次成功仿制了外国的先进火器。

    可惜的是,戴梓才华引起了南怀仁的嫉妒,加上为人太过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四十多岁便被流放到了东北,终生未被复用,他在火器领域的无上造诣,也都埋没在了白山黑水间了。

    胤祚知道戴梓被贬在盛京之后,立刻就起草奏折,请求康熙赦免戴梓,并委婉的透露了自己得到了一批俄国火器的事情。

    “咱们不进城吗?”胤祚看着前进的方向疑惑道。

    “回殿下,戴梓住在城外。”黄通判面色有些尴尬。

    等几个时辰后,胤祚亲眼见到了戴梓的房子,才知道为什么黄通判露出那种表情。

    这间破烂瓦房还没齐齐哈尔的难民住的好,屋顶漏雨,墙壁漏风不说,屋内也格外的狭窄,总共就一个大厅和一间卧室,连做饭的灶台都垒在外面,看这架势遇上雨雪天,连顿热的都吃不上。

    此时他家大门紧闭,黄通判前去敲了敲门,半晌门开了条缝,一个苍老的脑袋探了出来:“谁啊?”

    然后那人看到了黄通判,又把目光移向胤祚,顿时激动的连忙赶了过来,跪在胤祚面前道:“草民戴梓,给六阿哥请安。”说完一个头就磕了下去。

    这激动劲差点把胤祚吓了一跳,连忙让他起身,又闲聊了两句,平复一下他的心情,顺便了解一下戴梓的生活状态。

    虽然他的小女儿得了十几两银子,但也只是勉强温饱,他的子女和妻子还是每天去捡榛子和买字画,毕竟除此以外,他们一家也没什么别的收入。

    戴梓邀请胤祚进屋说话,房间内倒是收拾的干净整洁。

    一番客套之后,胤祚将自己有一批俄国火器的事情告诉了戴梓,并邀请戴梓去齐齐哈尔进行火器研究。

    戴梓听完之后道:“草民戴罪之身若是能为六阿哥所用,定不推辞,只是……俄国火器却也不过尔尔。要研制火器,还当以泰西火器为主啊。”

    胤祚微微一笑,从马车上抽出一柄手枪,道:“先生还是先看看俄国火器再下定论吧。”

    一见那手枪,戴梓就呆住了,双手接过之后,把玩许久,然后研究了半天燧石点火的装置,哀叹道:“没想到俄国也超我大清甚多矣!殿下,此铳无论是钢材、做工还是机心、弹簧均远超前明的鲁密铳,更别说我大清的鸟铳了。”

    听完,胤祚又递给他一包定装火药,戴梓接过之后,从屋中取出一个小天平,将火药倒在其上,又将弹丸拿出来看了看道:“殿下,沙俄人火药用量精准,而且用的乃是颗粒状黑火药。据药量,我能断定,这把手铳射程可达三百步,五十步内可击穿棉甲。”

    戴梓说完,又拿起那枚子弹,银色的弹丸在他手中闪耀:“殿下,与大清用的铁弹不同,这一枚乃是铅弹,与铁弹比起来,铅弹击入人体,造成的创伤更大,而且弹丸在体内碎裂,如不取出,也会伤口化脓而死。可以说,一旦被击中,除非断臂锯腿,否则十死无生。”

    胤祚心中一阵狂喜,不愧是大清火器之神一般的人物,分析的果然头头是道,而且那个天平乃是通体铜制,做工极为考究,戴梓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没把它当掉换成银子,可见其对火器的痴迷了。

    于是,像所有人一样,胤祚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个,能仿制出来吗?”同时心中暗自祈祷得到肯定答案。

    戴梓皱着眉头思量片刻道:“回殿下,这燧发枪防制不难,但要有上好的精铁和铁匠才可。”

    胤祚大喜道:“自然是有的!”

    点点头,看了一眼那手枪的枪管,戴梓又道:“这枪没有膛线,若是刻上膛线,准度,射程都能再上一筹。”

    胤祚这时都有些呆了:“你……你还会刻膛线?”

    戴梓刚想开口解释膛线为何物,没想到胤祚竟然懂得,有些诧异的道:“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草民曾奉圣上的命令,仿制过一批蟠肠鸟枪,那枪中膛线就是草民刻下的。”

    胤祚想起来,戴梓可谓是大清的仿制大师,康熙朝时,不论外国进贡多么高科技的武器,戴梓总能极快的仿制出来,那段时间外国使臣可谓是天天被打脸,戴梓也是因此与南怀仁结的仇。

    “先生大才!我大清火器未来之发展就要靠先生了!”胤祚听完,深深一拜。

    戴梓惊愕万分,连忙跪下,口称不敢,但眼中却已有些朦胧。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辽东了此残生了,甚至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多次有了轻生之念,没成想居然会在关外遇到欣赏之人。

    六皇子身份何其尊贵,竟然向自己行如此大礼,这种感觉比当初仿制洋枪成功,得到圣上夸赞,更让他受用,不觉间已经要老泪纵横了。

    “士为知己者死!殿下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吧!”戴梓跪在地上道。

    胤祚将他扶起来,和颜悦色的道:“好,本阿哥让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跟我回齐齐哈尔!”

第一百五十九章 成立火器厂

    百事行中的铁匠行就位于齐齐哈尔城外不远,从外表上看就是五六个铁匠铺建在了一起,每间铁匠铺里都有铁炉、铁毡等必需品,铁匠们在自己的铁匠铺里敲敲打打。

    虽然成立百事行,是为了将各行各业统一起来,进而推进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但为了尽快的形成垄断地位,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和约束都是表较轻微的。

    就像眼前的铁匠行,仅仅是把城中的铁匠铺搬到了一块,并换上了百事行的牌子,铁匠铺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松散的。

    胤祚知道,想要把这种作坊式的手工业,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还需要许多的时间以及银子。

    所幸跟胤祚一起来的戴梓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兴致勃勃的逛了起来,仔细观察每个铁匠铺打制出的铁器,还会到铁匠的炉子前,眯着眼睛看锤子击打在炙热钢铁上。

    一路走来,戴梓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擅自离开盛京会受到皇上处罚,无论胤祚怎么劝解,都无法让他转忧为安。

    不过一旦聊起有关火器的问题,戴梓便立刻化身专业精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满脸都是飞扬的神采,不仅如此,戴梓对于冶铁、锻造也十分精通。

    事实上,真正限制火器发展的,恰恰是炼钢锻造的技术,火枪之中最重要的是枪管,枪管通体都是由精钢铸成,如若钢材低劣,则易炸膛;枪管弯曲,则影响威力;枪管口径不一,则影响气密性,进而影响射程。

    相比较钢材,燧发枪的点火装置,对于戴梓而言不过是小问题罢了。这也是他们一到齐齐哈尔连城门都没有进入,直接来到铁匠行的原因。

    过了许久,戴梓终于心满意足的拿着两块金属锭走了过来,边走边道:“殿下,这铁匠行把铁匠铺聚在一起,倒也方便。”

    胤祚不由苦笑。

    戴梓没注意胤祚的神情,把手中的两块金属锭递到身前,胤祚看到其中一块表面光洁,呈银白色,另一块表面有些凹陷,颜色偏褐色。

    “殿下,草民刚刚看过了工匠们的手艺,制作枪管应不成问题,只是这钢材略有参差,像这一块。”戴梓举起了偏褐色的金属锭,“这块近似于生铁,杂质极多,草民推测,应是附近村中用土法冶铁制出来的,又硬又脆,用作枪管,十枪九炸。”

    “而这一块。”戴梓举起那银白色的金属锭,“乃是上好钢材,似是百炼法制出的,用作制枪管最为合适。不过可惜的是,草民走遍这铁匠铺也只看见这么一块,若是要成功仿造燧发枪,需得有此种钢材百余斤方可。”

    胤祚点点头道:“好,只要能将燧发枪仿制出来,别说百余斤,就是千余斤又有何妨。”

    这时胤祚前世文科生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了,他虽然知道高炉炼铁乃是最科学的炼铁方法,但是也只知道个外观,完全造不出来,想要获得优质的钢材,还得要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努力。

    不过好在胤祚知道自己文科生的特长,他清清嗓子,走到那群铁匠面前道:“诸位师傅,本官乃是齐齐哈尔副都统,特来此召诸位为朝廷效劳,不过本次征召并非劳役,每人每月有五两赏钱,如不愿意参加的,现在可以提出来。”

    “五两?”铁匠们被震惊了,这份工钱都快赶得上整个铁匠铺子一个月的收入了,铁匠们面面相觑,皆写满了疑惑和不敢置信之色。

    “大人,敢问,咱们同意后就算是朝廷的工匠了吗?”有人小生问道。

    胤祚思量片刻:“算!诸位若是答应了,便算入了朝廷的匠籍,而且每月还有例行的赏钱,但此匠籍不可世袭,后代无论是想从事何职务,均无影响。”胤祚本只想暂时雇佣这些铁匠,但又怕他们把火枪的信息泄露出去,干脆就加在朝廷的匠籍中,算是签署一个大清版本的保密协议。

    又有人问道:“若是我儿子想子承父业该怎么办?”

    “需要经过考试,只要手艺够了,便可进入匠籍。”

    胤祚又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终于所有人都沉默下来,有几个铁匠面部不愿之色,胤祚便让他们退出了,剩下的铁匠都加入了匠籍。

    胤祚成立了一个火器厂,让戴梓任厂长,统领这些工匠,对于这些新奇的称呼,工匠们显示出了极强的接受力。

    他暂时将戴梓一家人安置在驿馆里,同时以官府的名义,出了一笔银子,让百事行派工匠修建火器厂的厂房已经戴梓家人和工匠家人居住的地区。

    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火器厂的选址,定在了DaXingAnLing东麓余脉一片,当地人称之为碾子山,因其此地产石料而得名。

    这片地区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虽然靠山,但地势倒也平缓,最重要的还有石矿,可以就地取材,建造速度也可快上许多。

    火器厂的设计图,是胤祚一手制定的,厂区和、仓库和住宿区统统分开,保证工匠们的安全,还设立了医馆、酒楼、杂货铺等设施,保证工匠们的日常生活,最后派李庆的绿营兵前去守护。

    除了铁匠以外,胤祚还招了木匠、泥瓦匠、还有几个懂得一点化学知识的术士,统统和们同等的待遇。

    傍晚的时候,胤祚将这些计划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疏漏了,这才放心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胤祚就收到了京城传来的上谕,康熙朱批御笔,写了洋洋洒洒好长一段,胤祚看了半天才明白。

    康熙大体意思就是同意赦免戴梓,并为胤祚所用,研究火器事宜,并划拨了五万两银子作为对火器研究的资助。

    最让胤祚哭笑不得事情就是,康熙要求把俄国人的武器装备进献到宫中一些,并对胤祚没有主动将这些火器进献给他的皇阿玛,训斥了几句,最后还叮嘱胤祚,戴梓如果研究出了结果,也要将样品进献宫中。

    拿着康熙的亲笔写的上谕,给戴梓看了之后,戴梓心口惴惴不安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而且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往京城方向磕头,感叹皇恩浩荡。

    谢完了康熙之后,戴梓又转过来叩谢胤祚知遇之恩,发誓一定要研究出成果云云。

    其感情之真挚,言辞之诚恳,让胤祚都有些动容。好不容易安抚住了戴梓的情绪,回到府上还没等坐下,就听到外面绿营军百户李庆求见。

第一百六十章 征兵令

    “让他进来吧。”胤祚沉声道。

    李庆从外面走进来,面上显得有些犹豫:“殿下……”

    “李百户有何事,直接说出来吧,不用吞吞吐吐的。”胤祚说着拿出纸笔,开始写着什么东西。

    李庆犹豫片刻,终于下定决心道:“大人,卑职的这一汛人马,暂时……离不开齐齐哈尔。”

    胤祚一头都没抬:“哦,这是为何?”

    “因为……卑职手下只剩七十余人了……”

    “什么?”胤祚抬起头来,吃惊的看着他,“黑风口一战,你的人死伤惨重,这我知道。但不是已经在齐齐哈尔补充兵员了吗?”

    看着李庆的样子,胤祚突然想到了清末的情况,声音顿时冷了下来:“你们汛总共三百人,兵部的粮饷也是按此发出的,而你却迟迟没有招满缺员,莫非是为了方便吃空饷吗?”

    说道最后话里已经有些杀气,在清末的时候绿营腐败糜烂,吃空饷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绿营兵兵员严重不足,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李庆也是在吃空饷,那胤祚完全不介意拿他开刀,以正军队风气。

    李庆被胤祚的话吓到了,连忙跪下来道:“殿下明察,绿营兵的银饷我没有贪过一丝一毫,兵部发下来的多余银饷,我也分给战死兄弟的家人了。”

    “哦,那你为何这么长时间没有招满兵员?实在找不到人,提高参军的饷银便是。”胤祚语气一缓。

    李庆一愣,有些尴尬的道:“殿下有所不知,绿营兵乃是世兵制,兵员也是从军户中产生的,父死子继。不存在募兵的情况……”

    这种世兵制源于汉末,将领为避免士兵逃散,也为了迅速扩充兵员,便将士兵的家人都变成军户,既能作为人质,又能父死子继,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往后历朝历代也将这种制度延续下来。

    只不过这种制度也有严重的弊端,比如兵员容易出现断层,比如父亲死了没有子嗣或者儿子没成年,便会面临病源不足的情况;而且在大清,绿营的身份地位有比较低下,普通百姓们都不愿沦为军户。

    想了片刻,胤祚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便道:“如此倒也好办,直接采用募兵制就是了,我给你开个征兵令,往城墙上一贴,用不了几日便能满员了。”

    李庆听了练练摇头:“殿下,募兵在我大清没有先例啊。”

    “呵呵,难道军户们一开始就是军户吗?还不是招募过来的?”胤祚说着就铺开一张纸,协商征兵令三个大字,边写边道,“放心好了,我这道征兵令,名义上还是征集军户,就和我对那些匠户所做的一样,换药不换汤,也不算有违祖制了。”

    “殿下,军户们的孩子都是从小练习武艺的,参军后不用如何操练便可上阵杀敌了。”李庆头摇的更厉害了,“但若是募一些平头百姓,光是操练结阵就要好几个月,再加上其他的兵器,没三年五载的,成不了军啊。”

    胤祚闻言,笔尖停了下来,和后世会扣扳机就能杀人的情况不同,冷兵器时代的士兵训练极慢,刀枪弓弩,精通一种就要好多年的练习,更别说阵型的变换了。

    所以西方国家才有骑士制度,让他们自小接受军事培训,壮年的时候便是极强大的战士。中国也相应的有世兵制度,而且虽然存在种种弊端,却一直都在沿用。

    中国历史上,募兵制度只大规模存在于东汉、唐宋时期,而历史结果无一例外的向天下人揭示了募兵制的弊端。

    东汉募兵军纪奇差,战斗力极低。唐朝募兵,导致了军阀割据。宋朝募兵……不忍直视。

    所以综合两种制度的利弊,统治者和将领们全都倾心于世兵制。

    不过胤祚却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下笔稍停之后,运笔如飞,一张征兵令就写成了,再盖上齐齐哈尔副都统的印章,这征兵令就算成了。

    胤祚看着自己写就的征兵令,微笑不语,像是欣赏名家字迹似的欣赏自己的作品。李庆看劝不动了,便在下面低声叹息,愁眉不展。

    就在胤祚和李庆为了募兵制争论不休的时候,家住齐齐哈尔城的呂康实,正望着地里的庄家暗自叹气,他家有一个老娘和一串弟弟妹妹,他们一家住在剪刀胡同,离着景阳街不远。

    难民来之前,他们家就在齐齐哈尔了,算是齐齐哈尔的原住民。

    他们家里有五亩田,就在城外嫩江边上,上好的黑土田,现在长着一片绿油油的高大作物。呂康实长得比一般人已经高出一头了,但那作物比他还要高上不少。

    朝廷散发种子的小吏告诉他,这种作物名叫玉米,亩产能达到小麦的一两倍,他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老实的把地里全都种上了玉米,至于小吏说能超出麦子产量两三倍的红薯和土豆,他也零散的种了些。

    听朝廷的小吏讲,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玉米就可以收获了,看着那高大玉米上,结出来的沉甸甸的青色果子,呂康实对收成也有了些底气。

    虽然收成应该很好,但是呂康实的依旧愁眉不展,因为他家现在正急需银子,大笔的银子,而呂康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人又老实,自然没什么赚钱的法子。

    出来了一天,就找到了一个替百事行扛大包的活计,他身高力强,一天下来,足足扛了上百个麻袋,让百事行的活计看的啧啧称奇,相应的他也赚到了别人两倍的工钱,足足一百个铜板。

    这些铜板放在平时已经是不菲的收入了,但是对他来讲依然是九牛一毛。

    干完了活后,他连晚饭都没舍得吃,拿着一百文钱也不好意思回家,溜达着也就走到这了,看着地里的庄稼,安心不少。

    正怔怔的看着玉米地发呆,身后一群半大小子跑过,便跑还边叫道:“快看,是吕老实?”

    “啥吕老实啊,明明是傻大憨。”

    “你们别看他憨,可不傻,遇到漂亮姑娘还会脸红呢!上回碰到棉纺行的王寡妇,脸都红成大煤球了!”

    “啥啊!煤球是黑的,你骗人……”

    呂康实脸上一红,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辩解:“你们……不要瞎说……俺……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训开始

    直到那群半大小子笑够了,走了,呂康实都没能把俺字后面的话说出来。

    耷拉着脑袋回到家里,弟弟妹妹们已经上床睡觉了,桌子上还给他留了碗粥,呂康实肚子实在是饿狠了,几口就吃完了。

    站起身来,走到他老娘的房里,扑通一声跪下,泣不成声。

    他老娘躺在床上,借着忽明忽暗的油灯,可以看见她满脸的皱纹,她用极虚弱的声音道:“儿子啊……为娘就这命,你何苦糟践自己……”

    气若游丝,仿佛随时就会断掉一样,怎能想象眼前行将就木的老娘,前不久才过了四十大寿。一辈子的操劳,拉扯大了几个孩子,马上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却快要撒手人寰。

    呂康实尽量压抑着自己的哭声,不让弟弟妹妹地听见,斗大的泪滴,往地上砸下。

    “娘……儿子不孝啊!儿子没本事赚银子,买不起人参,救不了娘的命,儿子不孝啊……”呂康实哽咽的道,连续五六天的碰壁,已经让他失去了信心。

    郎中说,他老娘这病,是体内阳气太少,平日消耗过大导致的,只要一根老山参便能救回性命,但药店里最便宜的人参都买五两银子。

    “不许哭!”虽然声音虚浮,却依旧严厉。

    “娘!我明天一早就去银行借银子,你一定治好你。”呂康实一抹眼泪,下定决心。

    “咳……我吕家从不欠别人的,你不许去!”他的娘从床上支起身子来,厉声道,“你要是去了,我就算死也不喝药!”说完转身缓缓躺下了。

    呂康实退出房门,在他娘的房门前,跪了一夜,直到天亮的时候,呂康实望着门外,终于决定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听他娘话。

    “都统大人发布征兵令,自愿入伍者,可得十两银子……”

    刚走到景阳街上,远处传来的声音,就让呂康实停下了脚步。

    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在城门旁,一个官吏正在大声训话,周围一群百姓驻足观看。

    “……只要身体健康,家世清白,没有过犯罪的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子,均可报名……”那个小吏继续道。

    呂康实走了过去,在人群中听了片刻,终于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令他高兴的是,报名参军,并不会使得自己的家眷成为世代军户。

    更何况是否会成为军户的问题,已经不是呂康实现在所考虑的了,为了娘亲,呂康实一咬牙,走了过去。

    “俺……俺报名。”呂康实小声道。

    围观的百姓有人认出来了他,大喊道:“这不是吕老实吗?大人,这家伙憨了吧唧的,杀鸡都费劲,更别说杀人了。”

    话声一落周围顿时响起嬉笑声。

    那小吏却不为所动,走到一个桌子前,拿出纸笔问道:“姓名?职业?年龄?住址?”

    呂康实依次照实回答,那小吏登记完毕之后,道:“成了,三天后清晨,去城北军营的校场。”

    “大人,银……银子呢?”呂康实嗫嚅道。

    那小吏瞪他一眼道:“银子要等通过了选拔之后发。”

    “大人,我有急用,这是救命的银子啊。”

    那小吏满脸不耐烦之色道:“滚开!谁管你做什么用。”说着就要拿手去推他,呂康实人长得又高又壮,一推之下竟然纹丝不动。

    那小吏恼羞成怒,正要撸起袖子打人,突然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住手!”

    回头一看,李百户正在他身后站着,那小吏顿时吓得缩回了身子,退到一旁。

    李百户走到呂康实身前,上下打量了一番,道:“生的倒是健壮,拿着吧,这十两银子是本官借给你的,被选上了要记得还给本官啊。”说着递过来一锭银子。

    呂康实接过银子之后千恩万谢的走了,直到买完人参,喂母亲喝下参汤,才想起来,忘了问恩公的名字了。

    三天之后,齐齐哈尔北城军营,校场。清晨的校场,空气透着一股冷冽,哪怕是在盛夏,都有种肃杀之意。

    胤祚睡眼惺忪的坐在将台上,自从离开京城之后,他已经很少这么早起床了,站在他旁边的李庆倒显得精神抖擞,毕竟今天为他选兵的日子。

    待太阳完全升起之后,操场上已经站了三百余名青壮,他们都是前来参军的人,毕竟十两银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在齐齐哈尔那相当于两亩上好的田地呢。

    看着校场上站的松松垮垮的青壮们,李庆心中一阵叹息,这样一批人没个三五年时间,怕是训不出来,但胤祚有命,他也只好跟着胡闹。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胤祚站起来,清清嗓子,朗声道:“大家都是来参军的,军人的风格就是直来直去,我也不和大家讲废话了,就讲要求。”

    “第一,你们将开始为期十天的选拔,淘汰三十人,坚持到最后的,会加入绿营兵,并获得十两银子。”

    “第二,从明天开始,你们一律住在军营中,不得回家,除床铺外不得带其他任何东西!”

    “第三,被淘汰的人,按坚持的天数发放补偿银子,第一天上午退出的,给一两五钱;第二天下午退出的,给二两五钱。今天就是第一天,各位都清楚了吗?”

    一番话说完,下面大多数的人都是一脸茫然,毕竟大多是大字不识的些庄稼汉子,不过没有关系,往后日的日子里慢慢也就懂了。

    胤祚的眼神从那些头上扫过,大声道:“在开始训练之前,先给你们排个队形,所有人按照高矮站好!”果不其然,这句话说完之后,所有人还是茫然的不为所动。

    胤祚让一旁前来观礼的绿营兵,帮助他们列成十排,每排三十人的队列。

    看着那些庄稼汉们手足无措,像是提线木偶一般被人拎来拎去的样子,李庆都快要忍不住笑出来了,他觉得胤祚很快就要对这游戏厌烦了,只要等胤祚一走,一切也就回到正轨了。

    用了将近半个时辰,队列终于排好了,虽然歪歪扭扭,并不时有人乱晃,但好歹比刚刚星罗棋布的样子好多了。

    “好,咱们开始第一项训练,站军姿!”

第一百六十二章 淘汰

    一整个上午,三百名青壮们,一步都没动,就在原地像是稻草人一般,用胤祚教授的那种挺胸抬头的姿势站着,哪怕休息也是坐在原地。

    虽然这姿势看起来不错,但在战场上有什么用呢?充当一个更好的靶子?还是死的勇敢些?李庆腹议不已。

    特别是看到那些庄稼汉,连站着都能累得满头大汗,甚至需要胤祚下令休息的时候,李庆心中对他们的评价就更低了。

    一旁观礼的绿营兵“元老”们更是不时发出不屑的笑声,随着日头的升高,纷纷躲到凉爽的树荫下去了。

    “好了,原地休息!”胤祚命令道,三百名强壮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纷纷软倒在地上,不过没人敢离开自己的位置一步。

    绿营老兵在胤祚的命令下,抬着水桶给他们派水,三个大水桶很快就喝完了。

    趁着这个时候,李庆实在是忍不住了,对胤祚拱手道:“殿下,卑职不明白,这样站着的训练有什么用。”

    胤祚笑了一下看着他,擦擦额头上的汗道:“可以培养士兵的意志力和服从性。”

    “卑职不明白。”

    “你去站一次就知道了,”胤祚懒得解释,指着青壮们的队列说道,又冲着那些老兵们喊道:“各位绿营的弟兄,有谁对站军姿有兴趣的,不妨去站一下,凡是站了的人,午饭可以多二两羊肉!”

    那些老兵们在听到羊肉这个词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咽了口口水,虽然齐齐哈尔的羊肉比关内便宜许多,但他们最多也就是半个月吃上一次,没想到现在有机会吃到羊肉,代价仅仅是在太阳下站一会。不答应的肯定是傻子。

    几乎所有的老兵们都站到了校场上。

    胤祚微微一笑,大声重申了站军姿的规则,然后一声令下,在场的所有人,到开始站起了军姿,当然,除了胤祚。

    虽然前世对军训痛恨不已,但当作为军训的教官时,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胤祚现在真想把发明军训的人,报过来亲两口。

    虽然太阳很晒,但胤祚在将台上,有椅子坐,有凉茶喝,还有一群汗流浃背的人,在他眼前经受烈日的炙烤和脚底板的折磨。胤祚感觉这种生活好极了。

    而李庆却没这么好的心情,虽然他学武的时候也扎过马步,但和站军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脚底痛的要死,像是踩在了钉子上一般,偏偏又一动也不能动,为了维持挺胸抬头,手贴大腿两侧的要求,他全身都陷入了酸麻。

    大滴的汗珠,从全身上下渗出,汇集成小溪流淌,就像是无数的蚯蚓在身上爬,痒在心底里。

    他现在才知道那些青壮们为何表现的那般不堪,他觉得自己此时恐怕也没必比他们强多少。

    胤祚这次军姿的持续时间,比之前久了许多,也有给李庆和老兵们一个下马威的念头。

    而新来的青壮们,虽然身体素质比不上老兵,但毕竟已经站了一上午军姿,有些掌握窍门了,倒也撑得住。

    而老兵们就显得尤为不堪了,这毕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站军姿,显得极为不适应,还没过一刻,就已经有人不停晃动了。

    胤祚连忙让摇摇晃晃的那人,到一边休息。两刻的时候,老兵里已经有三四个人退出了。

    站了半个时辰的时候,老兵中已经出现了三个中暑的,青壮们也有两人中暑,胤祚干脆叫人把医馆的郎中叫了过来,又煮了一大锅绿豆汤,在校场旁边搭了个小棚子,当做临时的医务室。

    一个半时辰的时候,李庆身形也有些摇晃了,胤祚便喊了休息的命令,并通知火头军准备开饭。

    得了休息的命令之后,近四百名官兵全都倒了下去,许多人看起来就像是瘫倒在了地上一般。李庆的情况稍好一点,休息片刻后,到胤祚身边,身上的官服都被湿透了,抱拳道:“殿下练兵有方,卑职受教了。”

    看李庆的面色诚恳,看起来还是心服口服了,胤祚便笑着道:“李百户过奖了。”

    “殿下,卑职有一个不情之请,”李庆顿了顿,“卑职也要参训!”

    胤祚惊讶的打量了李庆几眼,看他一脸坚毅,便道:“也好,若是李百户通过了测试,那我也给你发十两银子!”

    “哈哈哈,大人放心,卑职不是为了讨银子的。”李庆也笑着道,因胤祚的下马威而积攒的一丝怨气,也消失不见了。

    在开饭之前,胤祚让那些青壮们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的人,以免下午站错了位置。

    虽然军营颇大,但并没有专门吃饭的地方,十几名火头军端着锅碗瓢盆,给坐在原地的士兵们派饭。

    午饭是一个馒头,两个窝窝头,每人二两羊肉,吃饭了还有一大碗绿豆汤。虽然胤祚热得没什么胃口,就喝了点绿豆汤。

    但绿营的新兵老兵,都疯了一般的大嚼特嚼,这年头的人本就吃得多,而且又累了一上午,腹中早就饥火难耐了。

    最关键的是,这顿午饭吃的太好了,别说那二两香喷喷的羊肉,就是手里拳头大的馒头,也不是一般人家吃得起的,细面做的馒头,一口下去香甜软糯,就是干吃馒头,对这些青壮汉子们来说也是无上美味了。

    吃完午饭,又喝了一大碗绿豆汤后,青壮们无不变得神采奕奕,之前中暑晕倒的几人也回到了队伍中。

    下午的训练除了站军姿以外,还加入了齐步走,由于大部分青壮都分不清左右,所以训练进度异常之慢,等到傍晚的时候,在李庆的一二一的口令下,才能稀稀拉拉的走起来。

    “哎……”胤祚叹息一声,“看来文化素质也要加强啊。”

    胤祚让火头军也准备了晚饭,虽然清朝的人都没有吃晚饭的习惯,但这种训练对身体的消耗比较大,总要多补充一些。

    晚饭做的比较少,就一个窝窝头和一碗羊肉汤,青壮们本没有什么胃口,但看在羊肉汤的份上也都吃了下去。

    在晚霞中,青壮们被解散回家,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要住在军营中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丰收

    之后的几天,训练都是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上午和下午进行队列训练,傍晚去嫩江的河中洗衣服洗澡,然后回来睡觉。

    周围复始的生活,青壮们适应的很快,虽然训练的辛苦,倒也能咬牙忍下来,五六天中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

    第六天晚上,李庆找到胤祚,忧心忡忡的道:“殿下,青壮们训练都很刻苦,但是卑职手下只有二百七十人的空缺啊。超编的话,可是要被朝廷……”

    “放心吧,李百户。”胤祚打断了他,“我要是想淘汰人的话,一天都用不到。好了,今天子时,来一个夜间紧急集合,然后绕校场跑三圈。”

    李庆一愣:“这是何意啊?”

    胤祚微微一笑:“只管做就是。”考虑到这年代不少人都有夜盲症,夜间越野很可能会造成迷路失踪,所以胤祚也只能以这种方式代替了。

    于是子时,万籁俱寂的时候,刺耳的点将鼓声催命般的敲响了。大清历史上,甚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夜间集合演习开始。

    所幸军营占地甚大,敲鼓的也用力稍低,百姓们没受什么影响,而参训的青壮们则倒了倒霉。

    睡得昏昏沉沉中,被鼓声惊醒,然后一脸迷茫的,跟着大家往外跑,慌乱中,不少人连衣服都没来的及穿,跑动中和别人撞到一起,黑暗中撞在门框上被撞的头破血流的比比皆是,场面混乱无比。

    那些老兵们虽然不用参训,但也知道点将鼓意味着什么,“三通鼓毕,不到者斩”的军令可不是开玩笑的。

    胤祚在点将台上负手而立,目光冷冷的扫过台下的新老士兵,这三通鼓加起来足足敲了有一刻钟,就算是起床刷牙、洗脸、再挂个胡子都够用了,但没想到还是有人迟到了。

    待鼓声结束之后,胤祚寒声道:“迟到者被淘汰了,不用进入队列了,剩下的人,围着校场跑三圈,跑完继续到此地集合,最后五名,淘汰,现在开始!”

    根本没有给青壮们反应的时间,许多人还处于迷茫的状态,但也有不少人经过六天的训练,已经有了服从命令的条件反射,听到命令后,立刻就跑了出去。

    齐齐哈尔的校场,可不是后世那种八百米一圈的塑胶跑道,而是能容纳五千多人的大广场,三圈下来,能有十多里路程。

    不过好在地面平坦,青壮们又没有负重,倒也能撑得下来,过去许久后,第一个跑完的人,已经气喘吁吁的在胤祚面前站好了。

    过了不久陆续有人跑完,跑完的几乎都是一脸煞白要死了样子,甚至有人已经弯腰呕吐了,还有人晕倒在了校场上。

    不过就算如此,这些青壮们依旧守在自己的位置,没有胤祚的而命令就不敢离开。

    终于,所有人都跑完了,最后五名被淘汰,加上之前迟到的,一共被淘汰九人。

    “今后的四天,训练进入淘汰阶段,如果有人受不了了,便可以直接退出!”胤祚冷冷道,“好了,现在解散睡觉,明天清晨,准时校场集合,解散!”

    青壮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各自的营房,甚至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赶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胤祚将训练强度,从大学生军训,调整为了新兵营级别,负重越野、抬圆木、俯卧撑、蹲起、蛙跳等轮番上阵,总之就是怎么折磨人怎么来。

    老兵们虽然一直没有参加训练,但始终在旁观看,从一开始的不屑和嘲笑,到看的心底里直泛寒气。

    第八天晚上,淘汰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自愿退出的。

    从第九天开始,胤祚将训练强度从新兵营提升到了特种兵,泥水中匍匐前进,抗击打训练,生吃虫子,而且所有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了,许多青壮半天不到就一身青肿,二十里野外急行军下来,许多人脚底都肿成了馒头。

    最后的两天,胤祚不再主动淘汰,都是等青壮们自行退出。

    本以为这种折磨下,很快便能淘汰超过七十人,但青壮们的毅力还是让胤祚吃了一惊,直到最后一天傍晚,也只淘汰了六十七人。

    望着台下经受了两天魔鬼训练的青壮们,胤祚感慨良多,他将多出来的三个人也全都收编到绿营的军队中。

    至此,十天的淘汰式选拔结束了,但是胤祚的训练并未就此结束。

    在胤祚的要求下,三百名士兵排成三排,每排一百人,进行队列训练,而下午,胤祚便安排人教这些士兵们识字和算术。

    李庆对胤祚的训练非常不能理解,在他看来,这些新兵队列走的就算再整齐,也不会是拿着刀枪的老兵的对手。

    让他诧异的是,胤祚这回同意了李庆的提议,并让士兵的日常训练中增加了长枪的训练,并让李庆作为主教官。

    拿到胤祚口中的长枪时,李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这武器分明是在根短木头上插了一柄匕首,根本不是长枪,立刻向胤祚强烈的抗议。

    但胤祚根本不为所动,李庆没有办法,只好去教士兵们那只有刺杀一招的蠢武器。

    七月在绿营兵的训练中渐渐到达了尾声,田地中的粮食到了收割的季节。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今年是个暖冬。本以为熬不过严寒的冬小麦长势极好,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拿着镰刀的农民,从五岁的娃娃到五十岁的老伯,都加入了收割的大军。

    不论是田间小路还是城中大道,都塞满了运粮车,堆得冒尖的粮食,磕磕碰碰中撒到路边上,竟无人去捡起。

    所有人知道今年肯定是个丰年,但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如此空前绝后的大丰收。仅仅齐齐哈尔一地的产粮,比去年全东北产量都多。

    但没过几天,农民的喜悦渐渐变为忧色,连收割都停顿了下来,因为他们赫然发现,粮食已经贱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仅小麦的价格就比去年下跌了一倍,而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价格,几乎要把一文钱掰成好几半来算。

    农民们发现,自己忙碌了半年,赚的银子,还不如棉纺工人干个月的工钱。

    齐齐哈尔府志记载:“康熙三十一年八月初八,五谷丰收,粮仓溢满,道旁散落无数,孩童以粮嬉戏,运粮之筐价亦胜粮价甚多……”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百万两

    “六爷,你真的要向银行贷一百万两银子?”直到站在胤祚面前,云婉儿还是忍不住问道。

    虽然一个多月前,她就收到了胤祚的消息,齐齐哈尔要以税收抵押,借贷一百万两银子,五年内分期偿还。

    但直到亲身面对胤祚,云婉儿还是不太敢相信,忍不住再三确认。

    胤祚笑道:“怎么,云大掌柜怕我们还不起?”

    云婉儿缓缓点头:“有点……”

    胤祚气得给了云婉儿一个脑瓜崩,没好气的道:“快把银子交出来,办成了这件事,银行也有好处!”

    云婉儿捂着额头,有些委屈的道:“银子还在路上呢,这笔银子数额这么大,光是马车就用了上千辆呢,还有随行的伙计,护卫的镖师,林林总总也快三四千人了。”

    见胤祚沉默不语,云婉儿犹豫了一下,又道:“六爷,婉儿一路上,也知道齐齐哈尔的情况了,您想靠银子来平籴粮食,这婉儿明白,可是收这么多粮食上来,也没有销路啊,整个东北都受了齐齐哈尔的影响,连带着喀尔喀和朝鲜都粮价低迷,这么多粮食放在粮仓里只能烂掉啊。”

    胤祚闻言笑笑,赞许的道:“柳掌柜倒是没看错,你这经济眼光都是有几分大掌柜的意思,不愧是我的徒弟。”

    云婉儿面色微红:“哎呀,六爷你还开玩笑……就算是平籴法,也要有买有卖的,但您推广的作物如此高产,整个东北未来十几年都难有荒年,收上来的粮食根本卖不动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胤祚故作神秘的一笑,“银子虽然没运过来,但是收粮食的事情却不能再拖了,你赶快让齐齐哈尔分行印制银票,面值分为,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这几种,直接印一百万两出来。”

    云婉儿一脸迷茫,转而恍然大悟,惊喜的道:“六爷你莫非是想借此推广银票?”

    “嘘——”胤祚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快去办吧。”

    三天之后,齐齐哈尔的小吏们,赶着马车,走街串巷的开始收购粮食了,虽然收购价格略低于往年市价,但比现在市价已经高出十几倍了。

    虽然支付方式,是用的银座银行定期存银的银票,但一两银子的银票,总比一个铜板好,一时间百姓们积压的粮食,纷纷向官府的粮仓涌去。

    联手打压粮价的粮商们,也纷纷提升了价格,粮食的市价很快也上涨起来。原本贱如泥土一般的粮食,终于又精贵了起来,地里停顿了许久的粮食收割,也再次红火。

    还是有不少人对银行的银票还心存疑虑,这薄薄的银票,虽然做得精致,但说穿了不过就是张纸,哪有银子在手踏实。因此不少人还是选择将粮食卖给粮商们,虽然价格低得多,但好歹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朝廷的采购进行了十几天后,百事行放出话来,可以使用定期银票购买百事行商品,且与现银购买力相同;无巧不成书,同一天,齐齐哈尔官府也规定,商人可以以银行银票缴纳税款。

    这两条规定一出,银票瞬间拥有同银子一样的购买力,百姓们纷纷用手中的银票进行消费,而商贩们找零时也会用上银票。

    不到一个月,市面上除了一些散碎银两之外,连一锭十两以上的银子都看不到了。

    而原先持有活期银票的储户们,也渐渐习惯了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一时间,银行中前来兑换银票的人大大减少。

    银行借着这股风潮,将支行开到了齐齐哈尔下属的每一个县,就连人口最少的龙江县,都有一个由二十个伙计组成的支行。

    刘永强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全家总共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玉米,两亩红薯,还在山坡上种了些土豆,总共收获了六千多斤的粮食,交了田赋又留了一部分自家吃的,剩下的居然还卖了十两银子。

    这在他们老家是全家人五年的收入,而在齐齐哈尔,这只是半年的产出。

    当朝廷的小吏来收粮食的时候,刘永强一家人激动的就要跪下来了,把那小吏都吓了一跳。

    拿到十两银子的银票时,刘永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毕竟这么一张纸片,怎么也没有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

    直到他今天进城卖货之后,刘永强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原来城里的人,竟然全是用银票交易的,大街小巷除了铜板和银票,见不到一块银子的身影。

    用银子买了几匹棉布,准备让婆娘给家人做一身新衣裳;还买了点羊肉、核桃、胡椒等吃食和调味品,既然手里有了银子生活就要改善一些不是。

    他甚至还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个拨浪鼓和长命锁,这种孩子的东西,在他小时候,可是只有地主家的儿子才有的,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有一天用上。

    买的东西虽多,但他却步履如飞,因为他还从城里买了辆牛车,那拉车的大黄头膘肥体壮,牙口极好,虽然要价三两银子,但他也咬牙买了下来,有了耕牛,他就能耕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的。

    回到家中,把牛牵到牛棚里,绑好了,又精心的撒上草料,这才放心的把买来的东西搬回家去。

    这牛棚是刘永强找百事行的木匠和泥瓦匠们造的,只用了三钱银子,造的结结实实,比他自己动手强上了一万倍,虽然他婆娘埋怨他乱花钱,但是看到建好的牛棚再就不抱怨了。

    刘永强还在心里盘算着,等下一季的粮食收了,他就再围着自家房子,造一圈围墙,围出个院子来,等过几年,就再起一间瓦房,给弟弟说一房媳妇。

    想着以后的生活,刘永强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身上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回到家里,他婆娘早就准备好了午饭,给他递上毛巾,擦擦汗,就坐在了桌子旁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455/ 第一时间欣赏经济大清最新章节! 作者:笔韵随风所写的《经济大清》为转载作品,经济大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经济大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经济大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经济大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经济大清介绍: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
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胤祚的身上。
一片小小的蝴蝶翅膀能否吹动大清的资本主义战舰扬帆起航?
朱三太子打算反清复明?胤祚说:“推翻大清可以,但只能采用君主立宪制。”
沙俄要犯我边境?胤祚说:“给它经济制裁,把他们制裁回原始社会去!”
朝鲜吕宋日本等藩国怎么办?胤祚说:“能统一的统一,不能统一的就用经济结构统一!”
有人问胤祚:“你最崇敬的人是谁?”胤祚说:“老罗斯柴尔德、卡内基、洛克菲勒……哦,不好意思。忘了他们都没出生……那现在看来只好崇拜我自己了!”经济大清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经济大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经济大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