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从1984开始TXT下载从1984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1984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太府     从1984开始txt下载     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章:卖袜子

    郭尼娜想了想,说道:“厚长棉袜,别说毛熊人稀罕,我们东北那边也稀罕。卖袜子是个好主意。”

    姚小聂笑道:“都说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草就是拿来做鞋子防寒的吧?毛熊人应该不缺棉大衣这些大件,但是袜子这些小件他们应该是缺的。一方面,他们的轻工生产不重视袜子这些边角类的产品,所以他们的袜子质量不见得好,防寒效果也不一定好。另一方面,袜子有快消品的属性,一件棉大衣可以穿几十年,一双袜子两三年就该换了。所以,在纺织品中,他们对袜子的需求应该是最大的。”

    高呈林:“有道理。说得太对了。我们在东北那边,冬天可难受的就是脚,身上能裹暖,但脚上裹不了棉衣,所以毛熊那边应该同样稀罕那种又厚又长的棉袜子。”

    姚小聂:“花城纺织二厂的袜子就很有名,这个厂子一直主打的产品就是袜子,我打算直接找纺织二厂去。”

    郭尼娜叹道:“小姚哥你说的太好了,你策划的路子和点子我们下辈子都想不到。我觉得就按照你说的,我们卖袜子。希望能找到纺织二厂的路子,能和纺织二厂建立合作……”

    姚小聂和高呈林、郭尼娜又谈了一些细节的问题。

    周年丰进来了,说道:“老大,苏师傅来了,说在他店那边备了些菜,想今晚请我们去吃饭。”

    苏师傅在学校南门的宵夜摊已经营业,听说生意不错。

    姚小聂最近忙,还没去光顾。

    姚小聂笑道:“那正好,我们今晚就去聚聚吧,当是庆祝呈林和尼娜凯旋归来。”

    高呈林:“好!谢谢老大!”

    郭尼娜:“谢谢小姚哥。”

    姚小聂看看时间,已经傍晚6点了。

    姚小聂:“苏师傅让我们几点过去?”

    周年丰:“吃晚饭,现在就能去了。”

    姚小聂:“那你们先出发吧,我去叫上杨老师。”

    高呈林和周年丰勾肩搭背。

    高呈林:“老农民,你没每天啃馒头了吧?泡点我带给你的鹿茸吃,温肾壮阳,生米青益血,专治主治虚劳赢疲水骨米青,懂吗?特别适合你!”

    周年丰:“滚你的,你个土财主……”

    高呈林和郭尼娜跟着周年丰下去了。

    楼下结束今天的培训,大伙高兴地闹腾起来,创业基地屋顶都在震动。

    姚小聂收拾一下手头的工作,看看外头夕阳西下。

    又到了要去找小杨同志的时候。

    嗯……

    姚小聂想找块镜子照照样子,但这里没有镜子。

    他摸摸下巴。

    妈呀,胡渣都这么长了。

    单身就是有这点不好。

    容易不修边幅,不注重仪容仪表。

    搞搞暧昧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利于保持外形整洁。

    姚小聂刮了胡子,又理了理头发,然后拎起高呈林和郭尼娜的两袋子礼品,还有刚刚收到的那一袋子六万多块钱,出门。

    他走到楼下,低调地出门,顺带着在门口照了一眼镜子。

    一米七八的个头,一副好骨架子,肌肉修长匀称,肚子没有一丝赘肉,脸上浓眉大眼,目光有神,高鼻梁。

    这不说相貌堂堂,好歹称得上高大俊朗了吧?

    但是那三七分的头发,还有那的确良衬衫配上称不上有造型的休闲裤……

    还是很有时代特点啊。

    人靠衣装。

    马靠马鞍。

    这打扮还是不太行。

    姚小聂重生后忙着干事业,又是修电器又是搞回收,亲力亲为,经常弄得满手油污,所以没时间,没条件,也没必要重视衣装外形。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他通常情况下不用自己下场干脏活粗活了。

    而且现在马上准备要办企业了,有很多场面上的事情要应付,要谈合作,要应酬等等。

    就说眼下,他打算去找纺织二厂的关系,要和对方的领导打交道。

    好歹当成个老板了。

    这副行头可不行啊。

    好歹得干练一些,亮眼一些,不能还显出学生样儿。

    所谓谈合作的本质,就是大家为了达成利益关系而相互演戏。

    要演戏,就要有一幅好行头。

    姚小聂心中存下一个搞一副好行头的想法。

    他拎着东西,走过校道,来到小杨同志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其他老师都准点下班了,果然小杨同志还在加班。

    杨若儿正收拾东西,准备去饭堂吃饭。

    她抬头看见姚小聂进来了,立即冷下脸来。

    姚小聂笑嘻嘻:“杨老师。没吃饭呢?”

    杨若儿继续收拾手上的东西,看都不看姚小聂,冷冷地说道:“就准备去。有事快说。”

    姚小聂打量小杨秘书的神色。

    这是对老板说话应有的态度吗?

    看小杨同志这姿态,叫她去吃饭她肯定是不去的。

    毕竟她一定还对十来天前聚餐那个晚上发生的暧昧事件耿耿于怀。

    姚小聂把高呈林和郭尼娜带来的两袋子礼品放到杨若儿桌上,陪笑道:“杨老师,高呈林和郭尼娜下午回来了,他们带了些东北那边的土特产给大家,所有人都有,这件衣服是给你的。还有这两件补品,你带去给叔叔阿姨补身子吧。”

    杨若儿拿起那件紫貂皮大衣看看,摸摸那天鹅绒的质感。

    杨若儿:“这衣服很贵吧?”

    小杨同志阅历浅,不识货。

    姚小聂:“都说是土特产,能贵到哪儿去。他们给所有人都带了礼物,你就拿着吧。”

    杨若儿和郭尼娜很投契,关系处得不错,她当郭尼娜是朋友,想着这是郭尼娜送她的,她就收下了。

    杨若儿拎起那袋长白山野山参和梅花鹿青毛茸,问道:“这也是给我的?”

    姚小聂瞧瞧杨老师拎着这两袋贵得很的东西,像拎两袋野菜一样。

    女娃娃真是没生活经验。

    这叫不懂持家?

    姚小聂:“他们说这是给我的……”

    杨若儿立即把整袋子塞回给姚小聂,说道:“给你的你自己拿着,别给我。”

    姚小聂:“他们说是给我,但我年纪轻轻的,吃不上补品,吃了还上火,放我这里得放坏了。上次叔叔住院我还没去看过他,就当我送他老人家一点心意吧。”

    (下午还有更新。)

    (请大家多多支持啦!)

第九十一章:这捞偏门的生意

    杨若儿非常不客气地说道:“我爸用不着你什么心意,你拿回去!”

    姚小聂:“你要是不收,我就去你家坐坐,见见师爷和师母,自己送给他们。”

    杨若儿:“………………”

    杨老师想想老爸老妈偏生都挺喜欢这个王八蛋的。

    前两天周末回家,老爸还问小姚最近在做什么,忙不忙,怎么不来家里坐坐,他还想跟小姚聊聊最近叶永烈新写的中篇。

    老妈一打开电视就要说真是多亏了小姚这电视才能修好,小姚怎么不来家里吃饭云云。

    杨老师觉得这王八蛋不是开玩笑的,自己跑去她家给她爹娘送礼这种事这王八蛋干得出来。

    姚小聂:“老师就收下嘛,免得我自己跑一趟。顺便替我和杨老师、李老师问声好,我过段时间再去看他们。”

    杨若儿:“………………我爸妈不用你看。”

    姚小聂嘻嘻笑,把东西放到杨老师桌子底下。

    杨若儿没法子,转而问道:“看来高呈林和郭尼娜去黑河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杨老师一直觉得姚小聂让高呈林和郭尼娜跑黑河去倒卖东西是非常不靠谱的。

    姚小聂:“当然,我指的路子能错吗?”

    杨若儿给了王八蛋一个白眼:“得瑟。”

    姚小聂:“还有一个事情麻烦老师。这袋子钱,是他们这次生意赚下来然后分成给我们这边的。你替我拿去存起来吧。”

    杨若儿第一反应是拒绝:“你自己存去。”

    姚小聂在中行开了个存折账户,每隔几天就要跑一趟银行,把赚的钱存进去。

    这年代银行办业务可麻烦得很。

    这时候的银行系统还没改革,银行属于和政府一样的机关部门性质,经营业务还不是日后的服务思维。

    大有些门难脸难事难的衙门味道。

    姚小聂老跑银行跑得烦了,他早就想着把这存钱、乃至财务的事情交出去。

    但财务问题毕竟非常敏感,必须是高度信任的人才行。

    他觉得小杨同志的人品当然是没问题的,加上大家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可以开始让小杨同志来负责财务的事情了。

    姚小聂用恳求的语气:“老师,你就当帮我分担一下工作,我隔三差五跑银行,花好多时间。你就把钱存进去,然后把存折单据拿回来给我就行了。”

    杨若儿见姚小聂这么说了,她出于想分担一下姚小聂工作压力,就把拿袋子钱接过去了。

    她打开麻袋一看,惊住了。

    杨若儿:“这么多钱?他们这一趟生意赚的?”

    姚小聂:“嗯。一共挣了十万。我们这边分六万三千多。”

    姚小聂把高呈林和郭尼娜去黑河做生意的过程简单说了。

    小杨同志听得杏眼眨巴着,深感意外地说道:“这生意还真能发财啊?”

    姚小聂:“当然。”

    杨若儿努力消化着姚小聂说的这“国际倒爷”的信息。

    她是最正统的干部家庭出身,父母都是有身份的干部,她此前从没接触过这些走江湖做生意发财的事情。

    她听着这些消息,她首先觉得惊诧,然后觉得有些不理解,然后不免有些排斥。

    毕竟职工家庭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就赚百来块钱,但干这国际倒爷的生意,一次生意就能赚好几万。

    这世道也有些荒诞了吧?

    姚小聂说道:“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去发次财。”

    杨若儿听出姚小聂这是又有幺蛾子了。

    杨若儿:“什么意思?你也想做这倒卖东西的生意?”

    姚小聂:“没错。我们下个月就要办企业了,这不是缺资金嘛,我觉得干这生意能捞一笔大的,这样我们办企业的资金就有着落了。”

    姚小聂把他策划的找大型guoying纺织厂拿货和运货,让高呈林和郭尼娜到黑河去销货给毛熊人的计划给杨若儿细细地说了。

    杨若儿仔细地听着,听完了,皱眉问道:“这些鬼点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姚小聂也皱眉:“这是挣大钱的路子,怎么给你说成是鬼点子?”

    杨若儿:“这么些不正经捞偏门的主意,还不是鬼点子?”

    姚小聂:“怎么还变成捞偏门了?”

    杨若儿:“这还不叫捞偏门?”

    姚小聂:“………………”

    他理解小杨同志这种二代、人民教师一直在最正统的体制内成长,从小长在红旗下,沐浴在阳光里,思想观念也正统得很,对于这些搞投机生意赚大钱的事情不感冒,甚至是排斥的。

    姚小聂:“你说捞偏门就捞偏门吧。反正我觉得做这个生意能干一票大的,这样我们办企业的资金就有了。”

    杨若儿:“你说一次要投资二十万,这是一笔巨款,你现在说的轻巧顺利,别真做起来有什么风险,把钱赔了。”

    姚小聂:“做任何生意都有风险。”

    杨若儿:“我劝你慎重,少干捞偏门的事情。”

    姚小聂:“那你给我指条路子,能短时间挣个几百万的那种?”

    杨若儿:“………………”

    姚小聂:“不然办企业的资金怎么办?”

    杨若儿:“你既然都决定要做了,还问我干嘛?”

    姚小聂:“你是我的秘……你是我的指导老师,我当然要问你的意见啊!”

    杨若儿:“你什么时候重视过我的意见?”

    姚小聂:“天地为证!我一直很重视你的意见!”

    还天地为证?证你个大头鬼!

    杨若儿使劲翻个白眼。

    姚小聂话锋一转:“老师,上次你说你有一个伯父在纺织二厂当厂长?他还问你我们华芯技术服务部能不能给他们一些生产技术改革的意见?”

    杨若儿一下子品过味来了。

    她的大伯父,也就是杨雯光的大哥杨育华在花城市第二纺织厂当厂长。

    前段时间杨若儿把他们汉卡的研发成果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奖项的申请都报上去了。

    虽然这些成果和奖项目前还没下来,但是在体制内部他们“领南工学院华芯技术服务部”的名头已经传开了。

    广省各级领导都知道这件事情,知道岭南工学院里面的华芯技术服务部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个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这是个非常了不得的成就,可以说为广省、为花城争了很大的光。

第九十二章:苏师傅的宵夜摊

    杨若儿的大伯杨育华身为纺织二厂的厂长,他面临着这个时代这一类guoying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包括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营收困难等等。

    杨育华想搞技术改革,带厂子走出泥泞,走出困境,但他找不到准确可行的路子。

    杨育华听说华芯技术服务部的名头,他觉得这华芯技术服务部就是搞技术的啊,还是岭南工学院办的,想必是靠谱的。

    既然这华芯技术服务部能搞出国家重点发明项目来,那么帮他们厂子搞技术改革想必也是能做到的。

    所以杨育华就想请这华芯技术服务部来试试给他们厂子开个药方。

    然后杨育华又发现,这华芯技术服务部对外联络的负责人就是自家侄女儿,好像侄女儿还在里头当主要负责人。

    这就方便得很啊。

    所以一周前,杨育华就去了趟杨若儿家里,说了这个事情。

    杨若儿第二天就回学校和姚小聂说了这个事情。

    但这事情不急着办,搞改革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

    杨若儿知道姚小聂很忙,所以她只是三言两语简单和姚小聂说了说,想着等过段时间大家都有空了再说。

    姚小聂当时一听这事就想到,高呈林和郭尼娜在黑河那边的生意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们要把生意做大,要拿纺织厂的货物,可以走杨老师大伯这条路子。

    今天再和高呈林、郭尼娜一碰头,姚小聂就把杨老师大伯这条路子纳入计划内了。

    所以他才那么有把握,他能够找到纺织厂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这合作关系得杨老师出力才行,毕竟人家厂长是她大伯,有这层关系事情会好办得多。

    杨若儿这下知道,姚小聂又是想着利用她家的关系。

    刚刚姚小聂说那捞偏门生意时就说了,要找纺织厂拿货和运货,最好找纺织二厂,因为纺织二厂生产的袜子全国驰名,最适合卖去毛熊那边云云……

    杨若儿:“我就说,你为什么这件事和我说得这么仔细,你早就打好算盘要利用我的关系!”

    姚小聂:“不是你大伯来找我们合作的吗?是人家找上门的啊,我想既然合作了,可以顺带着把合作再深入一下。”

    杨若儿:“………………”

    姚小聂:“明天我们就去纺织二厂见见你大伯,谈谈合作的事情。”

    杨若儿没法子说什么,毕竟是她大伯主动要找华芯技术服务部合作。

    姚小聂:“哟!都7点多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吧,今晚大家在南门苏师傅的宵夜摊那里聚餐。”

    杨若儿:“我不去。你们自己聚去。”

    姚小聂:“饭堂都收市了,你又打算饿肚子?今晚是团队聚餐,你不能搞特殊吧?而且明天要去纺织二厂的事情还没谈完,我们可以边吃边谈。还有高呈林和郭尼娜也在那边,明天和纺织二厂合作的事情,他们也要深度参与的,所以明天我们得带上他们,等下可以先和他们沟通清楚……”

    杨若儿给说得没办法,就收拾了东西,跟着姚小聂去下楼,走向南门。

    南门苏师傅的小摊上,摆开了一张大圆桌,华芯技术服务部的人坐了一大桌。

    看到姚小聂和杨老师终于来了,他们大呼小叫。

    “快来快来!等着你们开席!”

    桌上已经摆了满满一大桌子菜。

    姚小聂略略看过去。

    粤式烤乳猪。

    金汤花胶鸡。

    蜜汁猪颈肉叉烧。

    八宝冬瓜盅。

    白云猪手。

    蒜蓉丝瓜炒油条。

    荷塘小炒。

    菊花青榄炖螺头。

    ………………

    一共十二道菜,全都是经典粤菜的菜式。

    荤素、浓淡、色香,搭配俱全。

    资深食客姚小聂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席非常专业的粤菜大宴。

    姚小聂坐下来,夹一块乳猪皮试试。

    嗯。外焦内嫩。

    再喝一口花胶鸡汤。

    嗯。浓稠香甜。

    真是好手艺。

    这么一席大宴门道多得很。

    经过系统学习训练、有相当造诣的大厨才能完成这么一桌子菜。

    众弟兄大部分没吃过这么好的宴席菜,他们看不出太多门道,就是觉得,好吃!

    苏师傅走过来,他来到姚小聂身边,拍拍肩膀,笑道:“好久没做大宴了,怎么样?做得还可以?”

    姚小聂:“做得很好。看得出手艺非常专业。”

    苏师傅笑道:“当然,我跟着老豆在西关最大户人家的后厨长大的。小聂,要多谢你,我们这摊生意做起来,做得很成功,现在每晚我都有一百几的营收,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营收有差不多四千,我净赚一千几,比赚工资多十几倍了。”

    姚小聂看看苏师傅这小摊。

    这里摆了六张桌子,路边摆着一个霓虹灯灯牌,上面写着:“苏氏小炒”。

    苏师傅继续说着:“你和我说的都非常对。这摊生意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而且市场需求巨大,我生意才摆开两三日,客人就开始爆满,每晚这六张台都坐得坐不下,客人有周边的学校师生,有石牌村的人,有附近工厂的人。你说的做饮料生意,确实非常赚钱,每晚光是珠江啤酒我就可以卖出去五六箱,还有天府可乐、菠萝啤,销路都好得很。还有你说做艇仔粥和炒田螺,这两样菜我都是在老婆的船上拿货,对我来说几乎没什么成本,收入都是净赚的。”

    姚小聂笑道:“生意做得成是最好。你好好做下去,这个餐饮生意前途无量。”

    未来随着经济发展,餐饮市场会迎来三四十年持续的增长。

    尤其是80年代这第一批餐饮个体户,乘上时代的浪潮,发展前景非常大。

    日后很多一线城市里面著名的餐饮集团,就是在80、90年代凭着一个小摊起家的。

    苏师傅:“小聂,我打算学校饭堂那份工不做了,我开小炒摊赚得这么多钱,费事拿那份死工资,还要和那些人相互看死。”

    姚小聂:“很好。你下海专心做这摊生意的话,可以不止做夜宵,可以做成大排档,傍晚开始做,做到凌晨收工。”

第九十三章:纺织二厂

    苏师傅认真地点头,说道:“我打算将台面扩张到十二张,我老婆和岳父岳母都会过来帮手。将这摊生意做大。我想再请你帮帮手,再给我做些策划。”

    姚小聂就按照他的经营经验,还有前世的吃货经验,给苏师傅做了开大排档的策划。

    包括这大排档的店面怎么弄,市场方向怎么定位,经营手续怎么搞,最重要的是,菜式怎么安排。

    他和苏师傅商量着,给苏师傅列了个菜单。

    到了晚上9点半,苏师傅这夜宵摊的生意好起来,来吃宵夜的食客一下子挤满了所有的台面。

    杨老师说道:“时间比较晚了,学校要关门了,咱们别在这儿占着台面阻着苏师傅做生意,今晚就到这里吧,大家回去休息了!”

    牲畜们看老师又一次摆出严肃脸,他们讪讪然,只能起身准备回去。

    杨老师还严肃地指着一只只牲畜说着:“还有我警告你们啊,都好好回宿舍去睡觉,不许睡在创业基地里面。你们不回宿舍睡觉就是夜不归宿,我要扣你们平时分的啊!到时你们入不了团,入不了党,毕不了业,别来找我求情!”

    牲畜们看看姚小聂。

    姚小聂转过头假装没看到。

    小杨同志还是你们辅导员,辅导员的话能不听吗?

    不然小杨同志不高兴了怎么搞?

    还不是我要填坑?

    苏师傅握着姚小聂的手,衷心说道:“小聂,万分感谢,你给我指的路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这摊生意做起来,赚到好多钱,我就可以在旁边买套体面的房,将我老婆和岳父岳母接上岸来住,他们就不用住在船上了。”

    姚小聂笑道:“不用谢。我都是看你是个值得帮助的人,才会帮助你。”

    苏师傅:“我和你做个约定吧,你过来我这边吃饭,是光临帮衬,顺带指导我们的经营工作,所以你过来吃饭我一概不收你的钱。还有,你想吃点什么,你提前一日和我说,我可以做到的一定做出来给你尝试。”

    苏师傅这话说得得体,他当然希望和姚小聂能经常来吃饭,可以给他的经营一些建议。

    他尤其觉得姚小聂在菜式上的品味和目光简直超凡脱俗,希望姚小聂能再给他一些新菜式。

    姚小聂也没客气。

    苏师傅这手艺说是米其林三星大厨都不过分。

    好厨艺也是能利用的资源啊。

    食色性也。

    过些日子企业办起来了,难免要有招待工作。

    色不能搞,食总能搞吧?

    招待工作可以在苏师傅这边解决。

    姚小聂笑道:“那就先多谢啦!”

    姚小聂和众人走回学校。

    杨老师已经和高呈林、郭尼娜说好了明天的事情,明天他们一起去纺织二厂,早上8点出发。

    晚上还不到10点,校道上人还多着,杨老师自己回宿舍了。

    ~

    第二天一早,姚小聂和杨若儿、高呈林、郭尼娜在学校南门集合,他们一起搭公交车。

    公交车往南过珠江,来到海珠区的岭南大学校门口。

    他们从岭南大学校门口转另一路公交车,继续往西,来到海珠区的最西端,花城市第二纺织厂的厂区所在地。

    这年代,海珠区开发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大型国营工厂和大学,大部分土地还是农田和村落,开发程度还十分有限,属于花城的“郊区”。

    花城市第二纺织厂成立于1956年,属于花城市规模、效益都排得上号的大型市级国营厂。

    这家厂子曾经辉煌过,建厂将近三十年来,这家厂子生产的棉织品质量好,销路广,名声很好,曾经是花城市的标杆工厂。

    但是和大部分生产纺织、鞋帽等轻工产品的国营工厂一样,这几年来纺织二厂的效益快速下滑,短短几年间不但辉煌不再,甚至已经走到经营困难的地步。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大型国营工厂自身存在生产效率低等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面临坊间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小作坊的竞争,更别说过几年大批出现的民营工厂,直接就把它们挤垮。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包括它们的生产线落后,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

    纺织二厂门口站着两个迎接的人,是厂里的副厂长和车间主任。

    他们热情地和姚小聂一行人握手,然后领着姚小聂去厂长办公室。

    姚小聂沿途看看这厂子说不上死气沉沉,但至少是缺乏活力的景象。

    他很清楚,这厂子的命运和大多数的同类是一样的。

    轻工产品生产放归更有效率、更有市场竞争活力的民营制工厂,这是一个历史进程。

    这偌大的工厂里头这些自诩端着铁饭碗的职工,最迟到90年代初就会加入下岗潮。

    然后这厂子保留着壳子,挨着挨着过下去。

    姚小聂再看看这工厂广阔的场地。

    占这么大一片地,真特么奢侈啊……

    不过这厂子在1956年成立,那时候一穷二白,除了土地还能给啥?

    但是再过二三十年后……

    靠着这大片地,或租或卖,二三十年后这厂子会重新产生效益,至少下岗工人们的离休待遇能够得到改善。

    这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补偿吧。

    姚小聂一行人来到一栋五层大楼前。

    大楼左右中轴对称,主楼高耸,竖着尖顶,这是典型的苏式建筑。

    他们来到顶楼,走进厂长办公室。

    杨育华离开办公桌,热情地迎过来。

    杨育华58岁,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他两鬓斑白,神色和蔼,有着老同志特有的那种亲切和正派。

    杨育华声音洪亮,说着:“小若,来啦!欢迎欢迎!欢迎你们华芯技术服务部到访我们市纺织二厂,对我们的技术改革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杨若儿作为领队出面和杨育华沟通,当然是用公事的姿态。

    杨若儿:“杨厂长您好,这是我们华芯技术服务部的负责人姚小聂,还有我们技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高呈林、郭尼娜。”

    杨育华和姚小聂一行人逐一握手。

    杨育华:“你就是姚小聂吧?果然一表人才!你现在名声在外啊,甚至说得上名声大噪,听说前两天市委的叶书记还提到你的名字,说你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新时代青年都该向你学习!”

    姚小聂:“杨厂长夸奖了,我只是一个学生,喜欢搞技术,希望能以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科技建设事业做一点贡献。”

第九十四章:老红旗

    姚小聂的姿态当然是低调又谦恭的。

    搞应酬、出风头、做门面这种事情让杨老师去就好了。

    他得站在后面看大局,抓重点。

    不然养个好看的秘书干嘛用的?

    杨育华:“说得好!年轻人都应该有你这样的志向,我们这些老同志当年也是年纪轻轻就进了厂里,干了一辈子,头发白了,眼也花了。想当年我们那也都是一腔热血啊,立志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贡献。你们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志向,我们老同志感到很高兴啊!……”

    接下来是杨育华的主场,他领着杨若儿和姚小聂一行参观,现在楼里走了一圈,介绍纺织二厂的辉煌历史。

    然后他们下楼,来到门口,姚小聂愣住了。

    只见门口正儿八经地停着一辆老红旗。

    杨育华:“请上车,我们老同志带你们年轻人参观我们厂。”

    姚小聂瞧着那辆昂首挺胸的老红旗,苦笑着,忍不住说道:“咱们不用坐车了吧,多挤啊,还热,走路就行了,参观还方便……”

    高呈林和郭尼娜已经动作迅速地上车了,杨若儿也准备上车。

    他们都一脸认真严肃,毕竟他们都掂量得清楚这台车和杨厂长这待遇的份量。

    杨若儿瞪着姚小聂,低声说道:“胡说什么!快上车!”

    姚小聂只能跟着他们四个人挤进老红旗的后座。

    副厂长亲自当司机,杨育华坐在前排。

    老红旗发动起来,发动机呼噜呼噜地响着,杂声噪声震天响。

    两位老同志用老红旗载着四个年轻人环游参观这厂子,一边缓缓地行驶,一边热情地解说。

    从四十年后回来的姚小聂只能苦笑。

    这厂子也没那么大,走路参观也行的,完全没必要用汽车载着。

    这是这老厂子相当高级别的礼遇了吧?

    这老红旗得有十几年了,听这发动机一堆杂声,这车放在以后估计过不了年审上不了路。

    不过这车不知道载过多少领导人。

    现在这老汽车的后座坐垫上坐着他们四个小年轻的屁股,只能说。

    大人,时代变了。

    话说红旗就是在1984年这一年悄然停产的。

    这款轿车1958年研发完成,被视为新生华夏走向工业现代化的里程碑。

    主持这个项目的,正是伍豪同志。

    但是日后翻看1984年的报纸、新闻,没法找到关于红旗停产的任何消息。

    当然,三十多年后,红旗轿车又焕发生机。

    伍豪同志想必也会为此感到欣慰吧。

    届时华夏不仅实现工业现代化,建立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链条,而且即将引领信息时代。

    足告慰之。

    眼下,姚小聂紧巴巴地挤在后座。

    这年代还没有超载的概念。

    这老车子是没有避震,还是避震坏了?

    颠得屁股疼。

    已经快六月了。

    花城的五月底六月天,潮热得很。

    空调什么的,当然是没有的。

    姚小聂颠着颠着,颠出一身汗。

    杨老师和郭尼娜坐在中间,姚小聂靠着杨老师,挤在一侧。

    姚小聂瞧瞧旁边的杨老师,还有再隔壁的郭尼娜和高呈林。

    他们仨都正襟危坐着,认认真真地听着杨厂长的讲解,看着汽车车窗外老厂子的状况。

    姚小聂碰到杨老师的手臂,湿答答的。

    看来小杨同志也热得很。

    这么热这么挤,高呈林和郭尼娜当然不是觉得尴尬的。

    小杨同志全神贯注于工作,也没有感到尴尬。

    姚小聂感到小杨同志的百褶裙都汗湿了。

    嗯……

    这也算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吧?

    颠了有半小时,他们来到厂里面最大的一个厂房,停下车。

    众人下车,杨老师忙从小包里拿出手帕擦着汗。

    杨育华和副厂长带着他们走进生产车间,带他们看生产线和设备。

    杨若儿跟着杨育华走在最前面。

    高呈林和郭尼娜紧跟在后头。

    他们都认真地听着看着。

    毕竟他们阅历浅,见识少,不了解基本的企业管理运营的问题,更不了解轻工纺织业。

    姚小聂在最后面晃悠着。

    他稍微看看,就知道这厂子的现状如何,未来可能会怎么样。

    尤其是这种国营老厂子,问题都是相似的,命运都是雷同的。

    啥叫重生者的金手指?

    能用时代规律看问题,就是重生者的金手指。

    这厂子是搞纺织的,专精的产品是袜子。

    目前这厂子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营收困难,也就是产品打不开销路,赚不到钱。

    那么要解决产品的问题,无非是做到两个方面:

    第一,产品要符合市场需求。

    要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可以搞未来几年即将爆火的玻璃袜。

    第二,产品要符合政策大环境的需求。

    在眼下就是响应国家“出口创汇”的号召,生产适合出口创汇的产品。

    但这些问题只是产品层面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产品的问题,都只是表面的问题。

    表面的问题都是浅层的,看似好解决的。

    但看问题还是得往深层看。

    至于深层的问题,姚小聂说是可以说,但得掂量着说。

    至于能不能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觉得他的意见点到为止就行。

    毕竟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厂子怎么样。

    他只是想借着给这厂子提意见、开药方这机会,和这厂子建立一个良好关系,以便从这里拿到袜子,还能请这厂子用运输渠道把货运到东北去。

    当然他提的意见要足够有用,让这厂子扎实受益,对他产生足够的信任,进而愿意与他合作。

    他们在杨育华的带领下在生产车间仔细地走了一圈,看了一遍。

    看完生产车间,杨育华问道:“怎么样,你们还有什么想看想了解的吗?”

    杨若儿和高呈林、郭尼娜都看向姚小聂。

    姚小聂笑道:“差不多了,大概情况我们知道了。”

    杨育华:“那好,那我召集厂里的同志们一起开个会,一起听取你们华芯技术服务部的意见,请你们年轻人给我们把把脉,给我们提些技术改革的方案,最好能给我们开一个药到病除的良方!”

    杨育华说完,对副厂长说道:“通知厂里的干部全部到会议室开会。”

    副厂长急匆匆召集去了。

    杨若儿瞧着杨育华这架势,她一下子有点懵。

    她还以为只是来看一看,然后跟大伯父说说他们的意见,没想到竟然是要面对整个厂子的领导干部开会提意见。

    这么家大型厂子,干部得有多少人啊?而且这些干部行政级别都不低。

    阵势这么大,他们四个小年轻,撑得住场面吗?

第九十五章:召集全厂干部开会

    杨若儿瞧瞧私下没人了,她低声对大伯说道:“大伯伯,提意见的话,我们跟您说就好了,召集干部们开会,这就不必要了吧?”

    杨育华认真地说道:“小若,我们全厂上下对你们华芯技术服务部今天的莅临视察和给我们把脉提技术改革意见是抱了非常大的期望啊!我们都知道你们华芯技术服务部完成了国家重点的科研项目,你们做出的成绩连中科院都要给你们表彰。你们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给我们厂子提个搞技术改革的良方,应该是没问题的吧?我们厂子还指着你们出的主意能让我们厂子起死回生呢!”

    杨若儿听着这话,她压力更大了。

    他们哪里懂什么“技术改革的良方”?

    他们是做出来汉卡没错,但完全是那王八蛋搞出来的。

    那王八蛋懂得计算机技术,但这纺织业的技术他不一定懂啊!

    杨若儿本来是觉得让姚小聂私下跟大伯父说说一些技术建议,这应该还对付得过去,毕竟还有层亲戚关系在容易沟通。

    但是要面对全厂上下的干部开大会,这可别出糗啊。

    杨育华:“那我们去会议室吧。”

    他们一行人朝会议室走去。

    杨若儿一边走着,一边扯扯姚小聂,说道:“他们这是整个厂的领导干部听取我们的意见,你其实懂不懂纺织这块的技术?”

    姚小聂:“一知半解。”

    杨若儿:“………………”

    姚小聂说的是实话。

    隔行如隔山,纺织这块的专业内容他的确一知半解。

    至于杨育华摆出这么大阵仗,他看到他们摆出老红旗就想得到了,所以他一点不意外。

    姚小聂:“一会儿你出面说话,我打后援。”

    杨若儿:“他们这是要听专业的技术改革意见!我怎么出面说话?”

    姚小聂:“你是我们指导老师,不应该是你出面说话?”

    杨若儿:“………………”

    杨若儿严重有一种要掉沟里的感觉。

    杨若儿:“你说实话,他们要你帮他们厂开药方,出起死回生的法子,你有没有把握?”

    姚小聂笑道:“起死回生?开玩笑咩。那么容易起死回生,干嘛还闹下岗潮?”

    杨若儿:“就是说你没把握?”

    姚小聂:“没有。我提的真正有用的法子他们不会听,听了他们也做不到,说多了还得吵起来。见机行事吧。”

    他们来到厂会议室。

    会议室很大,很规整,长方形的室内摆放着一张旧式的长椭圆形的会议桌。

    杨育华在主席座上坐下。

    杨若儿带着他们华芯技术服务部一行三人在杨育华右手侧依次坐下。

    过了一阵,厂里面的各级领导干部陆续来了,他们严谨地按照地位、辈分排序坐下。

    会议桌坐满了,还坐满旁边的凳子。

    开会现场气氛严肃,半小时内,全部参会的领导干部到齐。

    副厂长说道:“杨书记,全厂干部应到五十五人,实到四十七人。可以开会了。”

    姚小聂观察这场面。

    会议现场是严肃的,领导干部的年纪大部分四字头和五字头,少数三字头。

    这些领导干部都正儿八经地摊开笔记本和钢笔,做出认真的样儿。

    这家老厂子的管理还是相当不错的。

    特别是相对于这年代大多数的同类而言。

    今年这个时候,东山琴岛那边,张瑞敏已经给派到那间濒临倒闭的“琴岛日用电器厂”当厂长了吧?

    “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到厂里就只有一条烂泥路,下雨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起来,不然就别烂泥拖走了。”

    这是张瑞敏的原话。

    张瑞敏为了整治工厂,上任就制定了13条规章制度,其中第一条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在这个时候,“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这是一件很正经严肃的事情。

    后来这家“琴岛日用电器厂”改了个名字,把他们的logo做成一部兄弟动画片,影响了很多人的童年。

    后来这家厂子的电器卖得很好,堪称最佳动画片周边产品生产商。

    相比之下,杨老师她大伯治下的这家老厂子,目前状况还是不错的。

    不过不用几年,眼前这些拿着钢笔假装做笔记的干部,就会进入“厂子假装给我发工资,我假装干活”的状态。

    杨育华主持会议,说着:“那我们开会。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岭南工学院华芯技术服务部的同志前来我们厂里视察,为我们厂提出技术改革意见。大家都知道了,华芯技术服务部刚刚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即将得到国家的表彰,今天这个会议大家要重视,希望华芯技术服务部能给我们带来有效有益的、立竿见影的改革路子!”

    所有人热烈鼓掌。

    杨若儿四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杨若儿强作镇定。

    眼前的全是领导干部,而他们这边四个人,一个是几个月前刚上岗的大学老师,三个是大一的学生。

    高呈林和郭尼娜瞧着这阵仗,也已经捏了把汗。

    杨育华介绍了杨若儿四人,说道:“……那就请华芯技术服务部跟我讲讲课,我们洗耳恭听,来!有请!”

    又是热烈的掌声。

    杨若儿硬着头皮,说道:“各位领导,各位前辈,你们好。我是华芯技术服务部的指导老师、岭南工学院计算机系教师杨若儿,很荣幸今天能够来到纺织二厂与各位前辈沟通交流。刚刚杨书记已经带我们参观了厂里面,我有些想法与大家交流……”

    说完,杨若儿自然而然看向旁边的姚小聂。

    姚小聂不动声色,说道:“要不,请各位领导同志先说吧。我们先听听厂里面有什么问题是亟需解决的。”

    姚小聂打算再探探虚实,再观察一下。

    杨若儿就顺着姚小聂的话头说道:“那或者请各位领导先谈谈?厂里面存在什么问题是亟需我们给出意见的?”

    众人交头接耳一番。

    坐在杨育华旁边隔着两个座次的一个中年男子开口,说道:“我是技术科主任,我姓刘,我先说吧,我们的机器目前存在运转效率不高,但故障率高的问题……”

    这位刘主任详细说了一大通他们在技术设备上存在的问题。

    然后又有生产车间主任、工艺科主任出来补充。

    他们统共说了二十分钟左右。

    杨若儿和高呈林、郭尼娜一边听着,一边不由自主地看向姚小聂。

第九十六章: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姚小聂听着对方说完,他觉得观察得差不多了,这厂子大致差不离是他预想的那样儿。

    姚小聂笑道:“各位前辈,恕我直言,你们说这么多问题都没用,因为你们厂里这些设备至少是十几年前的苏制老机器,无论生产效率还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款式,早已跟不上时代潮流,更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所以没必要还想着优化现有的设备,目前这些设备都该直接淘汰。我说句直白的,你们应该换掉整条生产线。”

    姚小聂这话一出,顿时全场哗然。

    杨若儿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高呈林和郭尼娜更是一脸蒙逼。

    现场马上热闹起来了,本来沉默着的众领导干部异口同声地反对。

    “胡说八道!这偌大厂子,整个车间这么大的生产线,能说换就换的吗?”

    “这条生产线虽然有些旧,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我们的功勋生产线,是我们厂的命脉!只要调整调整,还是能创造效益!”

    “你说得轻巧,现在厂子都在收不抵出了,那什么去换生产线!?”

    ………………

    姚小聂淡定地坐着,听他们都说完了。

    他不打算客气了,好听的场面话容易说,但说实话才是真正能帮助他们的。

    姚小聂:“你们也知道生产线是命脉,但这命脉已经陈旧不堪,不换的话,你们厂就只能等死。”

    “至于你们厂子没钱换生产线,那就想法子搞钱。第一,把积压的,卖不出去的旧袜子抵给职工,让他们自己找销路,省下些工资钱。第二,把旧生产线、旧设备都抵出去,找银行办贷款。第三,我看到这厂子东边、南边都有大片的地荒着,租出去,给私人办塑料厂,给村里办饲料作坊,给农民养猪,总之,先收回来两年的租金。这样总能搞出几百万来。”

    众人本来态度好歹还算是客气的,但姚小聂这话说完,场面就爆炸起来了,因为这涉及他们自己领工资等问题了。

    难道真要他们领袜子当工资吗?

    很多人嚷嚷起来:

    “拿袜子抵工资,这对得起我们广大职工吗!?都说我们是一家人,这对得起家人?”

    “生产线整个抵出去,这种事情说好听是破釜沉舟,说不好听就是自断生路!不可行!”

    “咱们厂子的地都是国家的,哪能租给私人!还租给村子里养猪?简直荒唐!”

    ………………

    杨育华没想到姚小聂话头一开就是这么尖锐,他看看场面已经有点激动。

    杨厂长一脸严肃,开口说道:“小姚同志,你所说的这些办法,我们厂子恐怕难以办到,毕竟我们是国……”

    姚小聂笑笑,他知道杨育华要说什么,他径直说道:“搞个人承包经营就可以办到。”

    众人更是哗然,顿时更是满场反对的声浪。

    ………………

    姚小聂等他们说完了,笑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天道循环,盛衰更替。穷则变,变则通,不变则死。两年前个人承包经营制度就已经推行了,你们要相信这是未来大势。”

    众人还是满是不忿,有人已经不客气地指着姚小聂骂起来。

    姚小聂靠在椅背上,抱着手,看着众人哗然反对的架势,他笑而不语,像在看一场戏。

    杨若儿手上捏着汗,她看着姚小聂的架势,这又是要一人干一群?

    杨若儿扯扯姚小聂的衣角,压低声音说道:“你说话能不能客气些?”

    姚小聂笑笑,说道:“客气帮不了他们。”

    姚小聂已经料到会这样。

    一艘船。

    就是这么沉的啊。

    改制这种事情是没那么容易办到的,不然也不会出现下岗潮了。

    姚小聂这么说完全是为了这厂子好。

    只要再过十来年,国内的轻工生产业就全部放归市场了。

    这是历史大势。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这年代饭店酒店都要老大哥来干。

    以后哪里还有老大哥办的饭店和酒店?

    至于为何得搞个人承包经营。

    因为这样搞才能放活活力,生产创收积极性才能激发。

    还有一个灵活性的问题。

    目前这架势,要抵押个生产线,出租个地可不容易,就算批下来,手续也跑死人。

    搞个人承包经营,那就灵活多了。

    其实这厂子改不改制,能不能活下去,和姚小聂关系不大。

    说到底,他只是想从这里搞到能运去东北的货。

    但他觉得既然来了,就应该做些实事,说些真正有用的话。

    况且,他觉得这厂子里好歹还是有明白人的。

    以他的观察,杨育华就是个明白人。

    而且眼前这些干部虽然大部分很不满,但还是有个别不说话的人,因为这些人心里知道姚小聂说的是对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姚小聂觉得不管对方能把他的话听进去多少,但正确的方向总能让他们受益。

    让对方有所受益,对方才会真的信任他,才能更好地建立合作关系。

    姚小聂相信,这样建立的关系比那些虚头巴脑地尽说好话,靠酒场上推杯换盏建立的关系更长久。

    何况,眼下姚小聂话只说了一半。

    前面的话刺耳。

    后面的话是关于产品方面的,那就好听多了。

    杨育华看着场面有些激动,他摁摁手,说道:“小姚同志,你还有其他意见吗?关于我们生产和市场方向的?”

    姚小聂:“前面说的是大方向,大前提。下面说产品和生产,我看了咱们厂里生产的袜子,质量很好,但是样式不好,一个是样子不好看,颜色单一,说不好听点,土啦吧唧的。第二个是款式不好,没分男袜女袜,也没分夏天穿的,冬天穿的,全是那么大那么厚,全是那么个圆筒造型,而且硬度太高,弹性不够好,舒适度低。这样的产品,不符合现今市场的需求。”

    姚小聂说这个话,现场众人倒没太大的反应。

    因为姚小聂说的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他们自己都知道。

    姚小聂站起来,换了副神色,认真郑重地说道:“不难看出,目前基于原本这条生产线设计生产出来的袜子款式,是耗费了诸位前辈大量的心血的,这些袜子的款式样式放在以前咱们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确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需求。因为这些袜子质量好,全棉质地,防寒防臭效果好,而且耐穿,耐造,不破洞,就算破洞了也容易缝补。我刚刚听着杨厂长介绍我们厂的光辉历史,我感到非常感动。应该说,我们厂生产的袜子为解决人民脚上穿衣的问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此对诸位前辈表达我们的敬意。”

    姚小聂说着,郑重地鞠了个躬。

    在场众人听着这小年轻说出这番话,一下子都有点动容,现场安静下来。

第九十七章:玻璃袜

    姚小聂的敬意是发自内心的。

    我们的国家这几十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记录。

    所以后人容易用偏颇的目光看待前人。

    00后玩着智能手机长大,而他们的父母可能成年了才用上台式电脑。

    80后看着动画片,玩着红白机长大,而他们的父母可能成年了才看上电视机。

    所以后面的人容易觉得前面的人落后,跟不上时代。

    其实不能怪前人落后,要理解这个时代变化太快。

    试试放在以前的农业社会?

    那种几百上千年生产力没有飞跃式发展的时代,祠堂里面的长老能拿小烟斗把你个小年轻敲死,哪里有你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说话的份?

    现在觉得这纺织二厂生产的袜子土啦吧唧,又硬又厚,穿着不舒服,但要知道在以前贫穷的年代,能穿上袜子就不错了!

    那个年代对袜子最大的要求就是防寒加耐穿,特别是在北方,袜子能最好厚得像棉袄,最好能穿三年不破洞,然后打个补丁又穿三年。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才会想着要袜子颜色好看,要分男袜女袜,要分热天穿的薄袜,冬天穿的厚袜,质地还要柔软,最好加点涤纶,不够暖没关系,穿着舒服更重要……

    雅文库

    要知道,生产不同颜色、不同厚度、不同柔软度的袜子,这都是要浪费生产资源的。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浪费就是犯罪。

    眼下纺织二厂这条生产线追求的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厚实、最耐穿的袜子。

    所以这条生产线的确是“功勋生产线”,可惜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办个工厂搞袜子嘛?

    这不是找个乡镇办个厂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吗?

    这有什么难办的?

    但是想想在1984年还要往前二三十年的那个时代。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九年义务教育还没影儿,社会还是个农业社会,民众里面还有大批文盲,生产工人大部分连机器都没见过,懂工业生产技术的人才稀少,机器上头几只俄语字要专门请专家来解读……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当时的资源和人才这么匮乏,才需要国家组织来搞这类轻工生产。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出一个实现标准工业化生产的大厂子,生产出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袜子。

    这值不值得尊敬?

    听着姚小聂这一席话,现场安静下来。

    杨若儿、高呈林、郭尼娜都愣愣地看着姚小聂。

    杨若儿愣着神。

    这王八蛋怎么能把场面扭转得这么快?

    看他这架势,在场这些“前辈”全得被他牵着走了。

    姚小聂鞠完躬,坐下来,继续说道:“下面我给各位提一些产品生产方面的建议。目前有一种袜子产品正在爆火,未来两三年还会更火,我们厂搞这种袜子,能够赚一笔又大又快的钱,足够我们厂扭亏为盈,甚至生产效益更上一个台阶。”

    杨育华忙问道:“小姚同志,你说的是什么袜子?”

    姚小聂:“玻璃袜。”

    杨育华皱眉头,说道:“玻璃袜?就是高第街那些搞香江进口货的档口里,那种薄得像纱一样的玩意儿?”

    姚小聂:“是的。这种玻璃袜今年就会火起来,后面两年都会非常火爆。”

    销售科主任说道:“那种东西质地主要是尼龙,有肉色,有黑色,薄得透明,穿着跟没穿一样,压根不扛冷,不留神勾到尖东西就得撕破,外国人管那种玩意儿叫袜子。”

    销售科主任笑起来,众人也跟着笑起来。

    不难看出他们对这种玻璃袜有些不屑又有些看不惯。

    副厂长皱着眉,颇严肃地说道:“我前几天刚去了高第街,确实看到有女娃娃挂着那种玩意儿在卖,那玩意不但不挡风,还不挡肉。有些女娃娃时兴穿裙子,再穿上那玩意,这不等于半条腿都露出来吗?简直有伤风化。”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姚小聂问道:“那请问去过高第街看过玻璃袜的,那里玻璃袜一双卖多少钱?”

    销售科主任说道:“一双正经包装的,封皮上写洋文的,大概要卖4、5块钱,贵的卖七八块钱的都有。”

    众人更加议论起来。

    “这么贵?那穿着跟没穿一样的东西,一双零售价顶我们的袜子十几双?”

    “这些新潮玩意买的人都是图个新鲜,赶个热闹,过不了多久就消停了。”

    姚小聂听着众人的议论。

    玻璃袜其实就是丝袜。

    眼下一双玻璃袜在高第街卖4、5块钱,差不多是要这个价钱。

    这年代丝袜刚刚从香江进入内地,还是个进口的稀罕物事,所以卖得贼贵。

    这时代花城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外国进来的新鲜事物第一站一般都是花城。

    他记忆中,到了1986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双玻璃袜还是要2、3块钱,比一般的袜子贵得多,属于年轻女孩们青睐的新潮东西。

    众人继续议论着。

    “那种袜子又不抗冷又不挡风,穿来干嘛?吃饱了撑的?这些洋玩意儿咱们看不懂,反正不实用就是。”

    “说的是。咱们穿袜子就是图个穿鞋舒服,兼着保暖护脚的功能。这什么玻璃袜,穿上等于没穿,那穿来做什么?”

    ………………

    姚小聂听着众人七嘴八舌。

    他一时觉得……他们说的怎么好像有道理啊?

    丝袜这玩意,不抗冷不挡风,穿着等于没穿,那穿来做什么?

    姚小聂看看旁边的小杨同志。

    小杨同志穿着惯常穿的过膝百褶裙,桌下的小腿纤长白皙。

    小杨同志这腿穿上玻璃袜……

    啧啧啧。

    为什么穿玻璃袜?

    当然因为好看啊!

    姚小聂说道:“我给个建议,你们不妨好好看看西方的潮流服装杂志,了解到世界服装市场时尚潮流的变化。毕竟如今我们改革开放了,世界的服装潮流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服装潮流。”

    “比如有一本杂志叫VOGUE,拼写是V、O、G、U、E,这是目前世界最成功的时尚生活杂志。香江那边就非常流行这本杂志,鹏城那边能买到从香江走进来的这种杂志,你们应该买本来当学习材料看。玻璃袜60年代已经在西方大范围流行,成为女性的主流服饰之一,70年代,玻璃袜的风靡程度有增无减,到如今80年代,你们看看世界潮流服装的图片,里面的女模特三张照片里就有一张穿着玻璃袜。”

    杨育华认真地对销售主任说道:“V、O、G、U、E,记下来,买一整套回来放材料室。”

第九十八章:花花公子

    杨育华是个明白人,他听了刚刚姚小聂的一席话,他知道姚小聂说的都是对的。

    他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他很清楚厂子的积弊。

    眼下生产线确实是需要更换,而且改制的确是最好的方法,能迅速带领厂子走出困境。

    虽然这很难做到,但姚小聂说的方向是对的。

    所以杨育华表面上没有表态,但心里头已经非常重视姚小聂的意见。

    销售主任认真地记着。

    姚小聂:“还有一本灯塔国的杂志,叫花花公子,这本也是世界顶级时尚潮流杂志……”

    姚小聂说着,想起这年代的花花公子还是……很通俗的。

    这年代的花花公子还没有向“娱乐产业集团”转型,化妆品、传媒、箱包那些产业都还没做起来。

    纯粹就是一本杂志。

    是的。

    内容非常纯粹的一本杂志。

    里头这么纯粹的内容,给这些老干部看……合适吗?

    亮瞎他们老眼怎么办?

    不过记得花花公子翻开来满屏是玻璃袜。

    兔女郎就是穿着黑色玻璃袜啊。

    这杂志里面囊括了玻璃袜的各种款式和穿戴方式,甚至还囊括各种使用方式。

    给他们开开眼也好。

    见识一下腐朽的……

    至少他们能知道玻璃袜在西方有多流行。

    姚小聂:“……那里面标志性的兔女郎都是穿着玻璃袜的。看这两本,足够你们了解世界服装的潮流。”

    杨育华:“花花公子,也记下来,都买回来!买回来后,马上组织所有干部集体研究学习!”

    姚小聂:“这……集体研究学习就……”

    杨育华还点着所有干部,说道:“都记住了!VOGUE,还有花花公子。咱们去鹏城买回来毕竟有些麻烦,说不定还得用到外汇。你们都回去找找路子,看看有没有亲戚在香江,在东瀛,在狮城的,找亲戚给带回来还是邮寄回来!费用找厂里报销,都记住了啊!这是重要任务!”

    杨育华转而又问道:“小姚同志,你的意思是说,这玻璃袜会一直流行?”

    姚小聂:“是的。眼下玻璃袜在我国开始流行,这个流行趋势不会过几个月就消停。玻璃袜是现代女性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一直流行下去。大家也知道,一双玻璃袜的零售价是我们厂里生产的袜子的十几倍,玻璃袜的材料无非是尼龙,成本比纯棉袜子还低。目前卖得这么贵,主要是因为这种袜子只能进口,国内还生产不了,而且未来好几年都生产不了。所以一直到80年代末,这玻璃袜的售价都会比较贵,零售价维持在2、3元一双这样。”

    国内后来做丝袜的厂商主要是“义乌帮”。

    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家从搞进口开始,然后搞前店后厂搞山寨,积累足够资本之后正儿八经搞企业搞品牌搞自制。

    但等义乌帮搞起丝袜产业来,已经是90年代了。

    请杉菜代言的什么浪莎之类的,都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

    杨育华点着头,说道:“做这玻璃袜的利润可能是目前厂子生产的老袜子的数倍甚至十倍。”

    姚小聂:“玻璃袜的生产线也不难搞,香江就有很多淘汰下来的玻璃袜生产线,你们可以直接到香江引进一条生产线来试开工。”

    杨育华问道:“香江生产玻璃袜吗?还有香江人愿意把生产线卖给咱们?”

    技术科主任补充道:“对啊。把生产线卖出去,别人就把钱挣了,香江人哪里愿意卖掉他们的生产线?”

    姚小聂笑道:“首先,香江当然生产玻璃袜。50年代战后开始,灯塔国对香江全面开放市场,香江生产的产品进入灯塔国无门槛,无关税,纺织品是香江出口的最主要产品,从那时一直到现今,纺织业是香江的命脉,玻璃袜是香江纺织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另外,香江因为咱们的三来一补政策,还有那边干转口贸易的优势,香江即将向金融业、服务业这些第三产业转型,正在淘汰纺织产业,所以,我们要买下他们准备淘汰的玻璃袜生产线,他们乐意得很。”

    杨育华沉吟着,问道:“引进一条能试开工的玻璃袜生产线,要花多少钱?”

    雅文吧

    姚小聂:“大概两三百万吧。”

    众人都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杨育华掂量着,说道:“这个价钱,咱们厂子努把力,还是能办到的。”

    姚小聂:“我们华芯技术服务部与香江的腾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家公司就是做机器设备的,要引进玻璃袜生产线,我们可以帮忙。”

    杨育华:“我知道,这家港资企业就是上个月你们招商引资带进来的,现在正在鹏城办厂,那位冯老板和你们是好朋友,上个月还来了花城,出了不少风头。”

    听着杨厂长这话,在座的领导干部们都越发对姚小聂肃然起敬。

    毕竟这年代港资、港商的名头实在太厉害。

    姚小聂:“生产玻璃袜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玻璃袜是适合出口创汇的产品。目前国家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进口大量生产设备,进口设备就需要外汇,所以现今的政策方针强调‘以出口换外汇’,甚至强调外销服从内销,宁肯国内节约,也要优先完成出口创汇的任务。所以国家鼓励企业生产适合出口换外汇的产品,对于能够出口创汇的企业有大量的补贴。玻璃袜是西方流行的商品,非常适合出口创汇。我们的人力成本便宜,我们生产的玻璃袜成本比进口的玻璃袜低,在国际市场是有竞争力的。所以,我们生产玻璃袜这是响应国家号召,会得到很多政策利好。”

    众领导干部连连点头。

    国家鼓励扶持企业出口创汇,这是领导都知道的,只是他们目前生产的那种老袜子搞不了出口,西方人才不买他们生产的袜子。

    姚小聂:“你们引进玻璃袜生产线,生产玻璃袜,能够在两三年内赚一笔快钱。然后你们下一步是用这笔钱去东瀛引进‘单针电子提花机’,这种机器是未来最主流的自动化纺织设备,能生产出多种颜色、多种款式的袜子。凭着‘单针电子提花机’更新你们的生产线,你们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都会达到世界顶级的水准,这样你们这厂子就活了,还能回到全国产业领袖的地位。”

第九十九章:单针电子提花机

    众人都认真地听着记着。

    技术科主任问道:“可是……从东瀛引进设备,价格肯定贵,而且更贵的是后续机器的维修费、咨询费,说不定比买机器的价钱还贵。这要花的钱,恐怕几千万都不一定下得来。”

    这就是东瀛人的套路,卖出机器之后对机器的内部技术严格保密,后续机器的维护、维修只能找他们原厂家,都要收取很高的服务费用,乃至咨询打电话咨询一下都要收费,这些“服务费”加起来可能比买机器的费用还高。

    在改开前期,东瀛人不知用这个套路坑了多少华夏的企业。

    姚小聂笑笑,说道:“维修、维护、咨询的工作,我们华芯技术服务部可以代劳。甚至这‘单针电子提花机’你们买两台就够了,买来之后,我们华芯技术服务部拆开来看看能不能搞仿制。其实这机器最难制造的就是‘双速马达’这件核心设备,不过我知道技术原理,我们努努力,试错几次,应该能搞出来。”

    姚小聂没夸海口。

    “单针电子提花机”是未来纺织行业通用的标准化设备,结构并不复杂,只是在这个技术还相对闭塞、落后的年代看起来比较难搞。

    “双速马达”是这套设备的核心,双速马达的运转原理在十几二十年后属于工程机械专业本科就要学的基础知识。

    姚小聂当然知道“双速马达”的运转原理。

    他觉得对着机器样板来搞仿制,应该是不难搞出来的。

    姚小聂说出这话,全场都激动起来了,众领导干部发出哗然声,满是赞叹,惊喜。

    本来这些领导干部们咋一听还有点不相信这些小年轻能搞仿制,但是他们想想这华芯技术服务部连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都搞出来了,搞个纺织设备,应该也没问题吧?

    “后生可畏。”

    “年轻人,不得了啊!”

    ………………

    杨若儿张着嘴,吃惊地看着姚小聂。

    高呈林也一脸吃惊。

    神色有点异样的是郭尼娜。

    郭尼娜定定地看着姚小聂,神情和目光满是激动,心里不知道盘算着什么。

    杨育华严肃地沉吟,问道:“小姚同志,你搞仿制的话,我们这条‘单针电子提花机’的生产线多少钱可以拿下来?不用花上几千万了吧?”

    姚小聂算了算,说道:“这个目前不好算清楚,其实这些设备制造成本并不高,东瀛人卖一台机器的价钱里,六成以上是研发和专利成本。我估计我们直接搞仿制的话,有几百万就能拿出一条基础生产线来。”

    众人又是一阵哗然,然后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这年代华夏还没有正式建立知识产权专利之类的立法,能仿制,能盗版,那是你的本事。

    东瀛人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技术秘密,如果核心技术给破解了,给仿制了也只能认倒霉。

    要追责?要讨说法?

    不好意思。

    这种事等加入WTO之后再说吧。

    众领导干部兴奋地讨论起来,问着姚小聂一些细节的问题,姚小聂一一解答了。

    杨育华严肃地思考着,等现场讨论得差不多了,他说道:“今天我们有重大的收获,我们要感谢华芯技术服务部,他们扎扎实实给了我们厂起死回生的良方。我们在此必须对四位华芯技术服务部的年轻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杨育华站起来,带头鼓掌。

    现场的领导干部全部站起来,热烈鼓掌。

    姚小聂四人都站起来,跟着鼓掌。

    杨若儿和高呈林、郭尼娜看着这四五十个领导干部集体给他们鼓掌,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会议又开了一会儿,说了一些细节,就散会了。

    姚小聂一行跟着杨育华来到他的办公室。

    杨育华坐下来,认真地说道:“小姚同志,感谢你们。今天你给了我们至关重要的意见,换生产线,做玻璃袜,引进单针电子提花机,乃至于要搞个人承包经营,这些都是对的。没想到年轻人中有你这样的人才,真是后生可畏啊!你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保持沟通合作。”

    姚小聂笑笑,说道:“感谢杨厂长和厂里众多领导同志抽时间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保持合作。”

    杨育华:“小若和我提到,你们想从我们厂拿些袜子,还要我们给运到东北去?”

    姚小聂说道:“是的,最好能运到黑河去。”

    杨育华:“黑河?就是和毛子交界那个地方?我想想。运到哈尔滨没问题,运到黑河的话……你等等。”

    杨育华走出门口,喊道:“让运输科陈主任来一下!”

    运输科陈主任很快赶过来了,杨育华说了要把货运到黑河的事情。

    陈主任:“我们走铁路最远到哈尔滨,可以在哈尔滨找那边的省客运站,让省客运站派辆车,分几趟运到黑河去。”

    杨育华:“那运到黑河就没问题了。你们想要多少货?”

    姚小聂:“第一批,要20万块钱的货吧。”

    杨育华一口答应,说道:“没问题。按照出厂价给你们。你们什么时候要?”

    姚小聂:“越快越好。”

    杨育华:“那我们今天调货,明天运出,五天后就到黑河,你们就在那边取货吧。”

    高呈林和郭尼娜都喜出望外。

    姚小聂笑道:“那我们就先谢谢杨厂长,货款我们明天就送过来。”

    高呈林、郭尼娜又和杨育华说了一下货的类型和款式,还有一些取货的问题。

    他们主要要那些厚度高、尺寸大的那些款式的袜子。

    谈完拿货和取货的问题。

    杨育华紧紧握着姚小聂的手,说着:“希望以后你还能多多来帮助指导我们的工作。没想到小若有你这么优秀的学生朋友,以后你一定要多多与我们家走动,雯光说你在文学上也有非常深的造诣,下次不妨来大伯家里坐坐,咱们还能谈谈文学……”

    杨育华又正儿八经地请姚小聂一行四人到厂里面的招待所吃了一顿午饭。

    有鱼有肉有老火汤,依然是这老厂子的最高接待标准。

第一百章:做世界级的纺织企业?

    吃完午饭,又寒暄一番,姚小聂四人告辞。

    杨育华和副厂长等领导一直将姚小聂一行人送出纺织二厂的大门。

    杨若儿一走出大门,看看领导们都进去了,她大大松了口气,说道:“姚小聂你个混蛋,你不是说你不懂纺织行业的技术吗?”

    姚小聂笑道:“我确实不懂啊。”

    杨若儿:“那你怎么说得头头是道?”

    姚小聂:“我说的都是宏观的东西,让我说具体的技术,我就说不上来了。”

    杨若儿禁不住笑了,说道:“你真是个混蛋!”

    他们一路走向公交车站,一路商量。

    高呈林兴奋着:“……货可以直接运到黑河,这真是再好不过了!我看了这纺织二厂的厚袜子,又抗寒又耐造,毛熊人一定喜欢!这二十万的货都是出厂价,简直太便宜了,我们一定要卖出个六七倍往上的价钱!”

    郭尼娜说道:“小姚哥,我和呈林拿一成半没问题,对我们来说这条件已经非常利好了,这货源和运输都是你搞定的,资金你也出了大头,我们只是负责销售环节,这生意这么大的体量,能拿这个分成我们已经很知足。”

    姚小聂和高呈林、郭尼娜商量了,这次去黑河卖袜子的生意,他占8.5,高呈林和郭尼娜占1.5。

    姚小聂盘算着。

    这二十万的货估计能挣回来百来万。

    他已经和纺织二厂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关系,再拿第二、第三、第四趟货都没问题。

    第一趟顺利的话,把第一趟挣回来的钱投进去,第二趟投入一百万的本钱,干他一趟一整个火车皮的货,挣个几百万回来。

    这样两三趟下来,办计算机企业的资金就有了啊。

    郭尼娜话头一转,说道:“小姚哥,你给他们开了这么好的方子,看来他们工厂要起死回生了?”

    姚小聂:“不可能。”

    郭尼娜仨人都是一愣。

    郭尼娜:“为什么?”

    姚小聂:“听得进去和想不想做,是两码事。嘴上说要做和实际上做不做,也是两码事。”

    姚小聂对于前世目睹的下岗潮印象太深刻。

    还是那句话,如果改革那么容易,怎么还会有下岗潮?

    郭尼娜:“也就是说,虽然你的方向的确能让这厂子再创辉煌,但是他们还是不会去做的?”

    姚小聂一口断定:“他们不会的。要不然以后也不用喊什么地雷阵,万丈深渊了。”

    郭尼娜:“那如果按你说的,搞个人承包经营呢?”

    姚小聂:“真能搞个人承包经营,那就有救。”

    郭尼娜:“那如果我们去承包经营呢?”

    姚小聂一愣,看向郭尼娜。

    郭尼娜漂亮的淡蓝色的眸子闪着光。

    郭尼娜:“我和呈林搞这个国际倒爷生意,可能能够赚上百十万?回头我们不就可以来承包这家厂子?然后就按照你说的,把旧设备抵出去,把土地租出去,然后买设备搞玻璃袜,再搞单针电子提花机,做出世界顶级水准的生产线,说不定,我们能做出一家世界级的纺织企业?”

    包括姚小聂在内,其他仨人都没回过神来。

    高呈林:“娜娜,你认真的?”

    郭尼娜:“当然!我们都知道小姚哥说的路子是对的,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市场这么大,未来做纺织业一定很有前途,而且我们还要做出口!响应国家出口创汇的号召!我们要把袜子卖到全世界去,赚西方人的钱!”

    姚小聂点头,说道:“未来纺织业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内的市场大,出口的市场更大,承包一家老厂子,改制做得好,的确很有前途,说不定真能做出一家世界级的纺织企业。”

    郭尼娜小脸激动得有点泛红,说道:“就是!干这个才有意义!我们把厂子承包下来,然后请小姚哥技术入股,让小姚哥帮我们搞技术工作,搞单针电子提花机生产线。我们一起赚钱,一起做大事!”

    姚小聂认真地看着郭尼娜。

    他知道郭尼娜是个人才,但没想到这个洋妹子志向竟然有这么大。

    未来的二三十年,纺织业是国内的支柱产业,也是最主要的出口产业,干纺织业确实非常有前途。

    技术入股,做一家世界级的纺织企业,赚大钱。

    这还是挺有意思的。

    姚小聂觉得,这能成为他产业布局的一部分。

    姚小聂笑笑,说道:“这个事情可以干。”

    郭尼娜激动道:“好!那我们就有计划了!”

    姚小聂:“不过先把这倒爷生意做好,把钱赚到手再说。而且,这厂子还得让它再烂彻底些。”

    他们四人又高兴地一路走着,一路七嘴八舌地规划着未来搞纺织企业的宏图伟业。

    杨若儿:“姚小聂,那花花公子杂志那么重要,上次去香江你为什么不买来看看?”

    姚小聂:“………………”

    郭尼娜:“小姚哥,你说那玻璃袜是什么样儿的?在什么叫高第街的地方有卖?我们去看看吧!”

    姚小聂看看时间才下午2点。

    于是他们一行人往北过了海珠桥,来到高第街。

    高第街是华夏改开之后第一个服装批发市场。

    目前这里是全国最重要的个体服装集贸市场。

    每天清晨,高第街的闸门一打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就会冲进来,疯狂地抢购,然后再大包小包扛回各自的城市去卖。

    这条显得有些窄小老街道是这个时代全国服装时尚潮流的风向标。

    玻璃袜、的确良、牛仔裤、蝙蝠衫、喇叭裤、健美服、旅游鞋、鸭舌帽……种种新潮服装鞋帽都从这里出发传播到全国。

    日后兴起的京城秀水街、魔都城隍庙、热干面的汉正街,都是学习高第街的商业模式而搞起来的。

    他们四个年轻人走进高第街,看到一副人头攒动的景象,尽管是下午了,这里依然挤满了拿货的人,到处是扛包客。

    俩女孩都没来过高第街,又是惊诧又是兴奋,马上一家家服装店逛起来。

    高呈林陪着走了十分钟,就找个角落抽起烟来。

    果然不管哪个时代,女孩爱逛街,男人不爱陪逛街,这规律是不变的。

第一百零一章:高第街

    姚小聂顾自走到“高第街”的牌坊前。

    牌坊旁边那只石狮子还是那样儿。

    这高第街是“近代花城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发源地。

    鲁迅先生的爱人许广平就在这里长大。

    曾经居住过这里的还有张九龄、林则徐等。

    这高第街曾经是不可高攀的士第高门,时代变迁之下,这年代这里变成个体服装集贸市场,小商贩贸易盛极一时,再过十几二十年,这里又将归于沉寂。

    过去,现在,未来,那只石狮子还是那样儿,默默地看着时代变迁。

    姚小聂拍拍高呈林,说着:“现在出来混社会了,走,带你置办两套行头去。”

    姚小聂带着高呈林一路走着看着,他看到路边有一家门面,挂着“理发”的招牌,里面是一个老师傅在给人剪头发。

    显然这是一家国营理发店,刚刚改成个体户。

    他带着高呈林走进去,把高呈林摁在座椅上,对那老师傅说道:“师傅,麻烦您给他理个头。您这么剪,用推子,把耳朵这两边推高,耳朵根这儿见青皮都没关系,后面顺着两边,也推短推高,上面和前面留一些长度,然后打薄。打薄的意思,就是您用剪子把这些头发从根部剪短,分层一层层剪下来……”

    姚小聂指导着这老师傅给高呈林剪头发。

    老师傅照着姚小聂说的,一边剪一边皱着眉头,说着:“你们后生仔这么多新潮想法。照你说的这样剪下来,这头发像什么样?……”

    这老师傅原本是国营理发店的师傅,手艺杠杠的,剪得飞快,而且很好的贯彻姚小聂的要求。

    老师傅一通利索地剪下来,剪好了。

    老师傅让高呈林坐直,他手上打上肥皂,拿搓澡泡沫沾水在高呈林头顶挤挤,打湿高呈林的头发,然后打着肥皂的手在高呈林头上搓起来。

    很快,高呈林头上顶着一头白泡沫。

    然后老师傅领着高呈林小心翼翼地走到旁边的洗手盆,让高呈林趴下来。

    老师傅把旁边热水壶里的水倒到搪瓷盆里,兑了一盆热水,用勺子舀起热水,给高呈林淋着头发,冲洗掉泡沫。

    洗干净泡沫,高呈林回到座位上坐下。

    老师傅拿出镇店之宝——那台哑铃一样重的吹风筒,给高呈林吹头发。

    姚小聂看着老师傅拿着那台哑铃挥洒自如地给客人吹着头发,不得不佩服老师傅的手劲。

    这年代各行各业的老师傅都是有真手艺的。

    完事。

    高呈林照镜子看看头发,清爽利索,非常显精神气,新潮又不显得突兀。

    老师傅:“看上去还不错,挺精神。这个头型我可以学下来。小兄弟,指教了!”

    姚小聂坐下来,笑道:“照这个头型,给我剪一个。”

    半小时后,姚小聂和高呈林顶着清爽精神的发型走出理发店。

    姚小聂领着高呈林继续逛,走过一家家档口。

    哟。

    竟然看到有一家店专门卖鳄鱼牌衣服的店。

    姚小聂进去看看,仔细摸摸衣服质地。

    哟。

    还是正货。

    姚小聂给自己和高呈林各挑了三件休闲衬衫和POLO衫,加两条休闲西裤,各一对休闲皮鞋。

    一共要380块钱。

    付钱时高呈林吓一跳。

    这年代卖鳄鱼牌衣服的这间店就和二三十年后的奢侈品店差不多。

    卖货的大姐看着这俩小年轻眼都不眨地掏出钱来,也是吓一跳。

    这俩小伙子看着像文化人,不像暴发户啊。

    是京城哪个大院的?

    是刚拿了批条来南方?

    还是刚从海南回来的?

    姚小聂去试衣间把衣服换上。

    姚小聂穿着白色的POLO衫加休闲西裤、休闲皮鞋走出来,样子焕然一新。

    高呈林有些吃惊,说着:“本来我瞧这衣服还不习惯,觉着这衣服怎么没扣子,还竖领子,但你这么一穿,真是显精神啊。”

    姚小聂笑道:“鳄鱼这牌子是高卢国的,做网球运动服起家,POLO衫这种衣服款式本来就是这品牌发明出来的。”

    姚小聂掂量一下,在这年代,这样的打扮显得新潮、精神、干练,带着些许商务范,同时不会显出突兀。

    总比那些穿吊带裤,戴虾蟆镜,梳个大油头的好吧。

    高呈林也换了一身新衣服。

    他们一路找杨若儿和郭尼娜。

    他们在一家女装店找到她们,她们正在试袜子。

    杨若儿换上了一对玻璃袜,正和郭尼娜仔细端详研究着。

    还是黑色的。

    郭尼娜看见高呈林就跑过来,惊叫起来,喊着:“哟!高呈林,你怎么变高仓健了?”

    姚小聂瞧着杨老师在试丝袜,犹豫着该不该走过去。

    杨老师左右瞧瞧,压着声音朝姚小聂招手:“姚小聂。过来!”

    姚小聂走过去,杨老师指着小腿上袜子脱线的裂口,问道:“我才穿上,这袜子就裂了,这不正常吧?是不是这玻璃袜质量不好?”

    姚小聂:“应该是质量不好。这里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粗制滥造的多得是。破了就破了,大不了买下来。”

    杨老师:“我才不要!我又没弄破它。这双袜子要4块钱,顶我好几天伙食费了。”

    杨老师瞧瞧老板在外头招呼客人,她悄悄说道:“我换下来放回去。”

    杨老师提着高跟鞋,悄咪咪走进试衣间。

    姚小聂看着小杨同志的背影。

    小杨同志在这方面真是有点少根筋啊。

    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搞暧昧……

    ~

    他们回到学校,马上就着手办去黑河倒卖袜子的事情。

    姚小聂和高呈林、郭尼娜签了一个关于“销售分成”的协议。

    协议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姚小聂委托高呈林和郭尼娜前往黑河销售袜子,姚小聂出资18万,高呈林和郭尼娜出资2万,姚小聂分8.5成利润,高呈林和郭尼娜分1.5成利润。

    签了协议,姚小聂让杨老师去银行取出钱来,第二天,他们就将20万交到纺织二厂那边。

    纺织二厂已经安排好货物,马上准备通过铁路发往哈尔滨。

    杨育华还做了些方便姚小聂这边的安排,他给高呈林和郭尼娜在纺织二厂内部办了张证,有在铁路那边为他们申请了两张证件,让高呈林和郭尼娜可以以押货人的身份跟车前往哈尔滨。

    这样高呈林和郭尼娜全程跟着货走就行了,还免了买火车票,赶火车的麻烦。

第一百零二章:第一趟袜子贸易

    高呈林和郭尼娜斗志高昂地跟着运货的列车北上去了。

    他们这一趟拿了二十万块钱的货,总计拿了四十二万双厚棉袜。

    要把这四十二万双厚棉袜全部卖出去可不容易。

    光靠原先那样的零售手段可不行,还得在毛熊那边找到可以批发销货的渠道。

    这就考验高呈林和郭尼娜的本事了。

    姚小聂没精力管销售渠道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小夫妻去干吧。

    能顺利赚个六七倍的利润回来当然好,不然就算发生什么波折和不顺,应该也不至于亏本。

    时间到了6月初。

    姚小聂继续忙活着华芯技术服务部人员的培训,还有汉卡产品的优化工作。

    这天白天,杨老师急匆匆跑过来,一进姚小聂办公室就喊:“姚小聂!中科院的奖励和专利认证颁下来了!”

    杨老师将一个厚厚的邮递包裹递给姚小聂。

    姚小聂打开来,只见里面是一沓厚厚的文件和证书。

    这些材料都是中科院因为姚小聂和华芯技术服务部发明汉卡而给予他们的表彰,还有该汉卡产品获得的奖项和专利认证。

    杨老师难掩激动,说着:“这些奖项都是中科院最高级别的科研奖项!份量不得了,我们省里面还没有任何科研机构或高校获得过这个级别的奖项!”

    姚小聂笑笑,说道:“很好。那就把资料都存好,奖项该挂的挂起来。”

    杨若儿:“我刚刚和中科院通了电话,那边对我们的发明成果赞不绝口,说我们创造了历史性的成绩。让我们马上去京城领奖,还要谈将这件发明投入生产的问题。”

    姚小聂:“那就麻烦你跑趟京城了。”

    杨若儿:“什么意思?你不去京城?”

    姚小聂:“我要忙办企业的事情了,没空搞这些虚的,后面这些领奖什么的事情,你都代劳了吧。”

    杨若儿:“你是发明人,你不出面怎么行?”

    姚小聂嘻嘻笑:“我就是不想出面,你全部代劳了吧。”

    杨若儿:“那中科院要谈汉卡投入生产的问题呢?”

    姚小聂:“我先和你说说……”

    姚小聂和杨老师详细沟通了办企业生产汉卡的想法。

    第二天,杨若儿又跑来了,国家级别的科学技术发明奖项的结果也出来了,京城科技部门来信让领南工学院和华芯技术服务部去京城领奖。

    得到这些国家级别的奖项,岭南工学院得了一个大脸,岭南工学院的领导也都得了大脸。

    于是,岭南工学院的众领导由谢永康亲自领队,还带上省科技厅的领导,准备组团一起北上京城去领奖。

    随即岭南工学院作出决定,立即对姚小聂进行全校表彰,记大功。

    随着中科院和国家级别的奖项颁下来,省级、市级的奖项也马上下来了。

    这些领奖表彰的事情,姚小聂说到做到,他一概不管,一概不参与,一概不出面。

    姚小聂不管不理,杨若儿就忙得够呛了。

    杨老师先是跑省里市里办各种手续领各种奖项。

    然后华芯技术服务部发明汉卡这个消息震动了京城,更震动了广省。

    京城的报社,省级的众多电视台、报社都前来采访。

    至于这些媒体公关事宜,姚小聂还是不出面,还是全部交给杨老师,他最多和杨老师说说一些方向性的想法。

    杨若儿只能以“华芯技术服务部负责人兼指导老师”的身份处理媒体事宜。

    然后学院领导大张旗鼓地准备组团北上京城去领奖,杨若儿又只能代表华芯技术服务部准备跟着去。

    总之,这些大量的事务性的事情把小杨同志忙得够呛的。

    1984年,6月12日,是岭南工学院的大日子。

    因为今天,岭南工学院的众领导将携同广省科技厅的众领导同志一起组团北上去京城领奖。

    杨老师一大早来到华芯技术服务部,最后和姚小聂沟通了一下。

    然后就跟着领奖团出发去京城了。

    姚小聂送走杨老师,再看看时间。

    高呈林他们去了两个多星期了,应该差不多回来了吧?

    又过了一个星期,高呈林和郭尼娜回来了。

    他们这次回来得很低调,没有声张,更没有大包小包。

    他们在早上来到创业基地,在楼下简单和同学们打了个招呼,就上楼来到姚小聂办公室。

    姚小聂瞧着他们这般低调又不动声色的架势,他知道多半是好消息。

    高呈林和郭尼娜不动声色地把办公室的门关上,坐下来。

    姚小聂打量俩人的神色和状态。

    这次的事情看来不容易办,俩人看来经历了不少困难和考验,所以俩人的状态都内敛得多了。

    其实可以想见,要销出四十多万双袜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必定是用了不少心思和法子。

    姚小聂笑道:“怎么样?事情成了?”

    高呈林和郭尼娜对视一下,俩人终于露出笑容。

    高呈林:“老大。不辱使命。钱都在这些存折里,你点点吧。”

    高呈林掏出六张存折,递过来。

    姚小聂翻开存折看看,只见六张存折里面的钱有多有少,多的五十多万,少的十几万。

    他算了算,总计一百三十多万。

    姚小聂:“总共卖出去一百三十多万?”

    郭尼娜:“是的,小姚哥,这是账本,每一笔账目的出入我都记仔细了,私底下的钱我们一分没拿。”

    姚小聂翻着账本。

    高呈林叹息一声,说道:“小姚哥,这一趟的生意……可就难做多了。”

    姚小聂继续看着账本,笑道:“可以想象。这次可不是几千几万,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这钱当然是不好挣的。”

    高呈林说道:“我们遇到不少困难。最开始,我们跟着火车去到哈尔滨,那边说联系了省客运站的车,但是省客运站的车一直没来,火车站那边已经把我们的货给卸下来了,丢在货运站台上,要我们第二天马上清走,我们等不到客运站的车,就自己去省客运站找。好家伙,去到那边就是进了衙门,也不知道这事该问谁,我在那边办公室等了一晚上,好容易等到一个能说话的人,好说歹说,那人查了记录,说我们花城纺织二厂的确调了他们那边的车,但他们现在车的班次紧,没车能发,然后他给我捏手指头,我好歹知道那边的规矩,只能跟着规矩走……”

第一百零三章:富贵险中求

    高呈林说着他如何将那四十多万双袜子从哈尔滨运到黑河的经历。

    高呈林:“好不容易让省客运站派了车,但那车一车最多只能运个几千公斤,我们那批袜子可是有六七吨重啊,这样运法,零零碎碎的,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耽搁久了一定要出事……后来我们想了个法子,把那些车的座椅全部卸下来,整个车厢清空,这样走个三趟就能把货运完。总之,光是把货运到黑河这一步,就折腾得我们够呛,疏通前疏通后,实在是太麻烦了,好在我们本来是那边的人,知道那边做事的规矩……”

    高呈林诉了一大通的苦。

    高呈林此前做的都是小生意,这次真正做这大体量的生意,他才切实感受到其中的难度。

    姚小聂一边翻着账本,一边听着。

    他知道高呈林说的都是实情。

    这年代就是这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遍地是蓝海,到处有金矿,但是你得有闯江湖的本事。

    哪有那么容易发的财?

    高呈林继续说着:“货到了黑河,我们事先找了一间仓库,然后从我们老家找了些朋友去帮忙,有朋友帮忙看货运货就好多了,但是麻烦还是多得很,到处要伸手……”

    高呈林絮絮叨叨地说着。

    高呈林:“……毛子那边倒是卖得挺顺当。我们一开始还是用零售的法子卖货,我们把袜子摆在集市上,毛子瞧见我们的袜子就稀罕得不得了,那些袜子又厚又暖和又耐穿,就是他们想要的那种款式,他们都抢着买。我们摆了两天集市,每天都是从开摊卖到收摊,一天卖个大几千上万双。然后那些毛子看我们的货卖也卖不完,就打听我们有多少货,能不能批量给他们,有十几个毛子都有这个意思要批量收我们的货,妮娜和他们打交道,挑了其中觉得比较面善的几个细致聊了聊,还喝了几顿酒,后来我们挑了其中两个,这俩毛子都是从五海之港那边来这边远东地区支援建设的,他们拿了我们的袜子,会运到五海之港去卖。这样卖下来,我们这批袜子统共卖出去一百三十四万……”

    高呈林说着话,郭尼娜大多数时候沉默着。

    姚小聂留意着郭尼娜,显然郭尼娜见识了这闯江湖发财究竟是什么样一个做法,还有见识了江湖的种种门道和种种凶险,她觉得与自己预想的有比较大的出入。

    高呈林拿过账本来给姚小聂解释,说着:“老大,这账目我们一点没有虚的,全是实实在在的数目,私底下的钱我们也没拿。总计收入是一百三十四万,你这边分8.5成,就是114万,你看看数目没问题,回头我们就去银行办转账……”

    高呈林将账仔细地算清楚了。

    姚小聂看账目知道这账目是可靠的,他说道:“我知道了,数目没问题。辛苦你们。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高呈林说道:“老大,我们不着急休息,先定下下一趟的生意吧。现在我们本钱多了,下一趟可以干一票更大的。我们那边的路子都走通了,下一趟就没那么麻烦了,一回生两回熟,通过这第一趟生意,我们把关节都摸清楚,都打通了……”

    高呈林的状态和郭尼娜明显不一样,高呈林虽然神色疲惫,也是被这闯江湖的事情折腾得够呛,但是高呈林的状态其实是非常兴奋的。

    姚小聂喝了一口桌上的咖啡,说道:“呈林,你歇歇吧,下一趟生意的事情过几天再说吧。”

    姚小聂觉得高呈林这状态有些太过亢奋了,这样的状态是不好的。

    他能理解高呈林的变化。

    毕竟大家三四个月前都还是穷小子,但这一转眼就赚回来一百多万。

    高呈林他们这一趟也赚下来二十万。

    这年代二十万是个非常大的数目。

    看高呈林这个样子,面对发大财的刺激,他有些把持不住的意思。

    姚小聂想让高呈林有时间缓一缓心境,冷静一下。

    高呈林笑道:“老大。那边的路子都等着呢,我还答应了那些毛子,十天后就给他们新的货。”

    姚小聂战术后仰,说道:“呈林。你有些太兴奋了。”

    高呈林笑道:“老大,我们一趟生意赚了一百多万,赚这么多钱不应该兴奋吗?瞧瞧学校里头这些人,他们一辈子也赚不到一百万啊。”

    姚小聂看着高呈林,说道:“呈林,你这话我不爱听。”

    高呈林知道自己的姿态有点过了,他忙收敛下来,转而说道:“老大。那边的毛子是真的在等我们的货,五海之港那边更稀罕我们的袜子,纺织二厂这些袜子在这边卖不动,那卖到那边去,不是你说的什么……什么资源优化调配吗?十天后他们就在黑河等我们新过去的货,我们得赶紧去纺织二厂落实下一批货。有了这第一趟的经验和积累,下一趟的生意保管顺利,我在老家找了一批弟兄,这些弟兄有的是退伍回来的,有的原本在那边的大厂做工,我给他们好几倍的工钱,他们都死心塌地跟我干……现在有人手了,关节也都打通了,货走铁路到哈尔滨,马上就能转大巴车到黑河,从花城出发四天就能运到,黑河那边的路子也都铺好了……”

    高呈林絮絮叨叨地说着。

    姚小聂转而问道:“妮娜,你怎么不说话?”

    郭尼娜内敛地说道:“这样的事情,适合你们男人谈。要我说的话,做这生意毕竟是走江湖路,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

    高呈林立即说道:“娜娜,我们说了多少遍,富贵险中求。这生意能发大财,就一定有风险。下一趟生意我们投进去一百万,能挣回个大几百万来!……”

    姚小聂盘算着。

    这样下一趟生意如果顺利,再干一票,就筹够办计算机企业的资金了。

    那就干脆再干一票大的,干脆利索地将办企业的资金集齐。

    姚小聂:“那下一趟生意,还是按照原来的出资比例,我这边可以投进去一百一十万……”

第一百零四章:第二趟国际倒爷贸易

    姚小聂和高呈林很快商量好,他们这第二趟生意还是按照原先的出资比例和分成比例。

    但是不知道纺织二厂那边这次能给他们多少的货量。

    毕竟纺织二厂每年可以自行决定销售渠道的货物数量有限,而且姚小聂觉得纺织二厂经营状况不好,这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凭目前纺织二厂的产量,不一定能满足他们拿货的需求。

    他们明天先去纺织二厂看看能拿到多少货,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

    第二天,姚小聂和高呈林、郭尼娜再一次来到纺织二厂。

    他们来到杨育华的办公室。

    杨育华对姚小聂还是很热情,还和姚小聂说了他们对“引进玻璃袜生产线”事宜的研究进展。

    姚小聂笑笑。

    他太清楚这里面的套路。

    研究研究。

    这就是不会有什么进展的意思。

    郭尼娜再次来到纺织二厂,她兴奋地前看后看,找着机会到处参观着,她还是对这厂子的兴趣多过搞“国际倒爷”生意的兴趣。

    姚小聂和杨育华提出要再进一批袜子,照样是运到东北去。

    杨育华还是比较买姚小聂的面子,答应可以再给他们第二批货,他问姚小聂想要多少。

    姚小聂开口说,130万。

    杨育华马上说不行,他们没法给这么多的货,因为他们厂的货物有规定的供货渠道,要供给各城市的百货商店、供销社等等,所以厂里面要首先满足这些供货渠道。

    姚小聂凭经验判断,所谓“要先满足规定供货渠道”这个理由好像不太站得住脚。

    这些国营大厂按规定必须给各城市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供给货物这没错,但是到了1984年这年代,这些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都已经差不多要关门了,这个国营体制内部的供货和销售的模式已经差不多要瓦解了。

    姚小聂就继续和杨育华谈了一番,他摸了摸杨育华的底。

    姚小聂觉得,纺织二厂没法给他们太多货,主要原因不是要满足规定供货渠道的问题,杨育华说的是托辞,或者说并非主要原因。

    杨育华没法给他们更多的货,主要是因为纺织二厂这两年因为效益不好,大规模地收缩产能,货物的产量大幅减少了,每年产出的货物价值也就三四百万。

    姚小聂这边一下子要拿走一百来万,这当然是不行的。

    姚小聂说,如果我们提高一些收货价格呢?

    比如一对袜子本来是3.5毛钱拿,现在我们4.5毛钱拿?

    杨育华马上就松口了。

    姚小聂提高了他们收货的价格,价格比第一批货提高了三成左右。

    如此一来,姚小聂这边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要明显高出一截。

    对于姚小聂来说,收购价高一些没关系,只是多花一些小钱,重要的是纺织二厂的纺织渠道能够顺利把货送到黑河。

    对于杨育华来说,出货价格提高三成,就是经营效益提高三成,这关系到给员工发下个月工资的问题。

    最终姚小聂谈妥120万的拿货额度。

    就这样,第二趟倒卖袜子的生意也谈妥了。

    姚小聂和高呈林、郭尼娜在纺织二厂谈完事情,他们回到华芯技术服务部的办公室。

    姚小聂落实着具体的事情,说着:“我这边出资102万,明天我们去趟银行,然后一起把钱给纺织二厂送过去……”

    高呈林问道:“老大,看来纺织二厂只能给我们再拿这第二趟货了?”

    姚小聂:“嗯。看杨厂长这个态度,今年不太可能再给我们货了,主要是他们产能收缩得太厉害,今年产不出多少袜子来。”

    高呈林:“那要等明年他们厂里面才能给我们拿到新的货?”

    姚小聂:“这事情要是说等明年再继续搞,那就算了,明年都不知道是什么样一个状况,这纺织二厂到明年状况只能更差。你就当这第二趟货是最后一趟吧。捞完这一笔,你们也赚到大几十万了,这笔钱在这年代足够你们过上好日子,你们可以再做点其他的打算。”

    高呈林思量着。

    他这“国际倒爷”的生意已经做开,他刚刚摸清楚这里面的门道,而且看到这生意是能让人发大财的,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对着生意的“兴趣”。

    高呈林:“老大,那我打听一下。我们做这袜子生意的时候,那边收购我们袜子的,从五海之港来的那个毛子商人跟我们说,可以和我们做木材生意,就是他们布拉戈维申斯克那边的伐木场里面屯着很多木材,都是百年树龄的大圆木,他们可以用这些木材换我们的东西,换袜子,换衣服、帽子鞋子,哪怕换罐头都可以。他和我说,给50双袜子,就换给我们一根原木,说那木头是云杉木头,直径有50公分那种……我想问问这生意赚头大吗?”

    姚小聂:“毛熊那边产的云杉木大原木,一根运到哈尔滨去,当建材卖,怎么的也能值上大几百。50双袜子换给你一根大原木,这像白送一样,不过毛熊那边漫山遍野是木材,这年代这些木材还多得很,他们有事没事砍回来一些,屯仓库里估计还嫌碍地方,贱卖也不心疼。毛熊人的法郎金贵,拿法郎跟你换袜子他们心疼,他们就想和你以物易物这么操作,回头他们还要问你要不要铁矿石,要不要煤炭……换木材这生意成本主要是运输费用贵,你要把木材运到哈尔滨去不容易的,得找搬运工,还得找运货的大车。”

    高呈林:“我算了算,如果做成批量运输的话,这运输成本再高,平摊下来一根木头也不会超过一百,这赚头还是很大的。”

    姚小聂:“但你要预着这生意的风险和难度,这里面有多少关节?黑河那边跨地方交易的关节,还有运货运货的关节,到哈尔滨销货的关节,这里面门道多了……”

    高呈林:“老大,里面的门道怎么走,你能和我说说吗?”

    姚小聂上辈子毕竟混了半辈子的江湖,对于江湖上的门道关节规则是很了解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573/ 第一时间欣赏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太府所写的《从1984开始》为转载作品,从1984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1984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1984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1984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1984开始介绍:
重生1984年,搞汉卡,造芯片,从计算机产业开始,建立华夏的科技金融帝国。
姚小聂站在大时代的浪潮之巅。
重生一遍,必须浪得更加精彩啊!从1984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1984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1984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