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快递王国快递王TXT下载快递王国快递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快递王国快递王全文阅读

作者:骥晚焰     快递王国快递王txt下载     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 参加投资会议

    说起林师傅,杜迟心里忽然开朗起来。想当初,在青岛合作公司,林机锋先与港人林郑**事,后来又与港人夏先生合作,其间林机锋被如来急公司人称为“港通”,今天若把林师傅带到会场,那是助力不少。

    “我也觉得林师傅能帮我的。”杜迟马上拨打林机锋的手机。

    林机锋现在上了年龄,孙老板基本对他是以“林老”称呼,所以,众人对他是以尊敬为主,共事为辅。也不知道是不是人是不能闲下来,这一闲,老林出现了奇怪的生活习惯,晚上睡不着,中午必须要午休一小时左右,否则下午“困累得不行”。这种困累比干活那种累要难受十分,因此,为了下午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老林每到下午一点左右,必将手机关掉,以免被打扰。虽然被打扰的次数少之又少,但他还是要关手机,他自已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谁打个电话进来,那他下午可就又得“困累”了。

    “林师傅怎么这个时间点关手机呢?”杜迟急得在打转。蔡君华当然也跟着着急,他又重打了两遍,林机锋的手机一直显示关机!

    “这将如何是好?”在杜迟的印象里,林师傅从来是不关机的,以前就是凌晨打他的手机,也能打得通,今天是不是出差现在人在飞机上?

    蔡君华摇头,中午和他在一起小吃时,他根本就没有说下午准备出差。

    “要是公司突然给他什么公关任务呢?”

    蔡君华听杜迟这样猜,猛然觉得还有道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处理公司重大且紧急事务的,这样的事务是不能预料的,因此,下午林机锋突然受命到每个地方去,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本应该是准备晚上参会的时间,杜迟和蔡君华却在为寻找林机锋而不断地协商、猜测,中间还打电话给他们俩认为可能知道林机锋行踪的人。

    就这么的,时间已指向下午2点整,杜迟习惯性地看了看手表,正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林机锋打来的。

    林机锋一听杜迟邀他晚上参加郑老先生在友真酒店召开的投资项目会议,高兴得蹦起来,马上答应,他愿意陪杜迟参加。

    “要说与香港人打交道,那我老林是有经验的。这个君华不一定完全清楚,”林机锋说到这里,指了指杜迟,面部表情相当自豪地,“杜大老板肯定是门清的。”

    杜迟没有听林机锋在自我表功。“我们也要盘算一下,假如我们指望郑老先生投资的话,开口多少最为合适?”

    林机锋毕竟是商场老将,听杜迟这样问,马上抖擞了一下精神,似乎又回到好几年前的“战时状态”,“下一步,公司打算怎么来投资?我的意见是实话实说。这个香港人鬼精鬼精的,看着他们笑嘻嘻的样子,其实心里是有一本账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说假话,直接说出我们想要的资金,反而对我们的计划有利。”

    杜迟看了看林机锋,又看了看蔡君华,心想,要按我的想法来投资,那可不是百万投资能解决的事。就拿深圳来说吧,现在只有四个二级中转场,三级中转都是临时开设的,场地根本不够。一级中转场那么小,完全满足不了今年业务发展的需求。还有网点,如来急快递公司在深圳的网点已达七十多个,而快迟公司的网点还不到四十个。网点不够,快递的速度就上不来,这也是杜迟不敢搞时效快递的最重要原因。

    “还有人。”杜迟简单盘算了一下,今年无论如何要新招200名收派员,20名中转员加司机,这是铁棍子都打不动的事。

    “李垚上次说要新招20名客服人员,我看也不多。”蔡君华补充了一句。

    林机锋是快递江湖中的“老油子”,他听杜迟这么一说,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刚才算账的只是深圳一地,还有其他地方,小地方不说,大城市必须要设立网点和运输线路,否则这个快递生意是做不长远的。

    做生意就像小舟逆水前行,不进就得退,别无选择。

    “公司肯定不能只做三级代理,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林机锋当然知道现在中国的快递市场完全不是五年前的快递市场了。搞几部车,带几个人就能把快递生意做起来的时代已成为不能回转的历史往事。

    “以前有人说快递这个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也不需要大采大购,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看某快递公司都成立了航空公司,买飞机租动车已是快递公司的常规经营模式。”

    杜迟专心地听林机锋在分析快递市场。师傅分析得很对,杜迟本人现在感觉到的快递市场就是这样的态势。

    “不管怎么样,我们把现实情况说出来,看郑老先生如何答复吧。”带着这样的思路,杜迟和林机锋来到友真酒店十三楼会议室。

    七点钟还差十分钟,参会的人已陆陆续续进场,穿着都是西装革覆的,这让林机锋大大地后悔,“我们只顾着协商事情,忘记换身上这身便装了。”

    杜迟刚从洗手间出来,他脸上还遗留着凉水。

    这个会议很重要,他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股凉水冲过脸后,困意少了不少。

    听到林机锋说到身上的衣服,杜迟当然也后悔,他这身工作服已有两天没有洗换了。夏初时节,在深圳上班的白领阶层,几乎是没有两天换一次外衣的。

    “我出去就来。”刚准备进会议室时,杜迟又转身进了洗手间。这次他不是洗脸,而是将身上的工作服脱下来,死劲地抖了几下,然后又穿上身,和林机锋匆匆地走进会议室。

    会议室里是超大的椭圆形桌子,但桌子上面没有对号入座的号码,杜迟和林机锋只得找一处离主席台远一点的椅子上落座。

    七点整,郑老先生在董秘书的引导下,款款地进了会议室。

    全场没有任何声音,似乎都是在看自已手上的资料。

    杜迟突然又后悔了,他和林机锋什么资料都没有带来,两手空空地坐在那里。

    “现在会议开始,请青山公司代表说出你们的投资计划。”董秘书对着麦克风说。

第九十二章 奇迹发生的一幕

    杜迟对其他公司的投资计划没有什么兴趣,听着听着,竟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林机锋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别的公司汇报,他想从别人的讲话中汲取对今天这场合有用的东西。

    “现在请快迟公司创始人杜迟先生汇报。”随着董秘书那带有港口的普通话,众人的眼光集中到杜迟这边来。

    “杜董,汇报开始啦。”林机锋刚才并没有注意到杜迟已睡着了,吓得他忙推搡了他几下,但杜迟仍瞇着眼,没有被推醒。

    会议室里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林机锋见状,马上站起身,“郑先生!各位参会先生们女士们!请允许我作几点说明。”

    郑老先生点了点。郑老先生一生开会无数,像今天这种场面肯定是第一次见到。

    “我们老板杜迟先生已有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会议室更加躁动起来。

    “为什么没有睡觉呀?”郑老先生还是问了一句。

    于是,林机锋将杜迟这两天的工作情况作了简要的汇报。

    郑老先生又点了点头。咳嗽了一声,正要说话,这时杜迟猛然惊醒,突然站起身来,脑子里几乎想起刚才林机锋推搡他时说的话。

    “我来汇报!”杜迟仍站在那里。

    董秘书示意杜迟坐下说,但他没有坐下来。

    “快迟公司的投入计划与快递市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杜迟马上以深圳快递市场为切入点,开始讲快递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我们在皖省,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开展业务,所以,资金投入并不大,但要想在大城市,特别一二线大城市,快递公司拼的是实力,而资金量是公司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郑老先生听着听着,又笑了笑,“看来你是想把大陆的快递市场都吃下去?”

    杜迟摇了摇头,“我没有这个肚子,也没有这个胃口。现在不是我吃人,是他人想吃我。我若不主动出击抢战市场,恐怕连一杯羹都分不到。”

    会议室有人附和,意思是市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杜老板说得对,不主动出击等于死亡。

    “若把你的计划实施下去,贵公司还差多少资金?”董秘书刚一说完,郑老先生插话:“不是差多少资金,是你需要多少资金的?”

    杜迟停了一下。对于这次投资会,和蔡君华、林机锋协在公司协商的方案是1000万。“只要给我1000万,我们的行动就会快很多。”临离开办公室时,杜迟这样敲着桌子说。

    “1000万!今年如果有1000万,我们公司就可能实施上述计划中的第一步。”

    参加今天会议的企业人士都是大手笔做事的主,因此,对杜迟咬呀说出的1000万这个数据并没有什么反响。

    “我给你这个数,够不够?”在投资界曾传郑老先生是一只“港狐”,他从不在正式场合正式表态,说出的话总是让人猜半天,这样分析他的话也对,那样分析他的话好像也没有错,但今天却说出一个具体数据来,连董秘书都感到意外和吃惊。

    杜迟见郑老先生伸出一个中指,以为他说的是100万,虽然有一些失落,心里马上想到一级中转场需要扩大规模,至少需要100万的投入,于是马上说:“100万可以。”

    郑老先生大笑,“看来快迟公司差钱差急了,这样吧,等会后董秘书和规划部与快迟公司接洽,商谈具体投资事宜。”

    董秘书惊呆了!他清楚,在郑氏集团,没有1个亿港币的项目,是纳入不到规划部专门接洽的流程中去的。

    世上很多事是在你不经意之间发生的。郑氏集团突然向名不见经传的快迟速运公司投入巨资1亿远港币,成为当年深港两地的特大经济新闻。有好事者当年竟在财经媒体上发起了讨论,争论什么动因促成快迟公司融资如此成功?

    后来有媒体想要杜迟说出融资的真经时,杜迟说不出来,倒是林机锋说了一句话让人佩服:“功夫在诗外!”

    话再说郑氏集团的资本金到账后,杜迟的手脚当然灵便了不少。古人说,人有钱时脾气涨。这天下午,杜迟正在为网点规划的事大骂蔡君华,正在气火之中,杜迟的手机响了,是合肥王珊珊打来的。

    “DICK!告诉你一个特大新闻!”王珊珊银玲般的声音隔着几千公里都能感觉到她的热力。

    杜迟刚才的气火消灭了绝大部分,“有什么特大新闻,听你的口吻好像是好新闻。”

    王珊珊又咯咯地笑起来,“那当然是好新闻,不是好新闻我主动打电话给你,这不是找骂嘛!”

    找骂?杜迟马上想到刚才自已的一幕。于是,边打电话边走近站着的蔡君华,拍了拍他的肩膀。

    原来王珊珊说的特大新闻是这样的。杜迟初中同学宋建中要来深圳专场演出,王珊珊的意思是想叫宋建中给她代言洋河凉席,也就是顺便做做广告。考虑到杜迟与宋建中是同学关系,看能不能免费代言一次。

    在离开学校不久的王珊珊内心里,同学的关系是至高无上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上文说过宋建中其人。经王珊珊小嘴这么叭叭地讲后,杜迟当然又想起宋建中来。

    “我已打听到了,宋建中住在友真酒店。”杜迟又笑了笑,这个王珊珊还真厉害,连宋建中在深圳的住地她都挖出来了。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一夜成名的人此起彼伏。某人只要有一丝特长,经网络一炒,商家一包装,很快就火起来。宋建中是当时代因网络而火红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标准的“网红”。

    “我现在正在托人找宋建中的联系方式呢。”王珊珊仍热情不减,似乎没有挂断电话的意思。杜迟当然不愿意打消她的这股兴奋劲。士气只可鼓,不可灭,这个道理杜迟这么多年来,是已总结出来了。

    说来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王珊珊还真把宋建中的手机号码给打听到了。要知道,像宋建中这样粉丝无数的人最不愿暴露自已的联系方式。

    杜迟听到老同学宋建中能有今天,心里当然替他高兴,虽然现在忙得分不开身,但还是打拨通了宋建中的手机号码。

    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请问你是哪里?”

    杜迟核实了一下王珊珊给的电话号码,然后答:“我是宋建中的同学。”

    “你稍等一会,我和宋老师核实一下。”

    杜迟听得呆了,这位宋建中同学现在怎么成了老师啦?老师是什么概念?传业授业解惑矣!想当初,宋建中考试几乎没有及格的课程,几年这么一走,竟有人叫他老师啦?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杜迟马上将自已的名字说出来。

    “你是杜迟还是杜快?”电话那头马上传来宋建中那久违的声音。

    要说与宋建中的关系,杜快对他还是有恩的。有一天放学,好几位高年级同学在路上拦住宋建中,不让他回家吃饭,急得宋建中都要哭出声来。杜快看到这种情景,实在忍不下去,就上去和那几位同学理论,最后,宋建中被解救出来。

    “我是杜快他哥杜迟呀!”

    宋建中很是高兴,没有想到在深圳这座大城市里,他还能遇上老同学,马上安排道,今天晚上七点在友真酒店见面。

    杜迟如约来到友真酒店,还没有到达酒店大旋转门前,已看到很多人围在酒店门前,杜迟还以为酒店出了什么事。

    “我要见宋老师!”

    “我要请教宋老师!”

    …

    杜迟总算明白了,这帮粉丝急着要冲进酒店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拜见宋建中。

    杜迟的手机响了,又是甜美的声音,对方说她是宋建中五号助理,今晚酒店粉丝太多,老同学之间不宜于在友真酒店见面,地点已改到激情咖啡窝,时间:十二点整。

    蔡君华火了,“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现在还要等四个小时…”

    此刻杜迟却心静如水,能在深圳见老同学一面,这是他所企望的。说实话,随着生意的发展和一路的坎坎折折,杜迟明显感觉到自已圈子的不足。这世道流行圈子文化,校友圈,老乡圈,朋友圈,战友圈,同事圈,亲友圈,甚至麻将圈,等等,不一而足。杜迟现在经常在手机上看的只有同事圈,以前他的手机里还有另外一圈子,叫杜氏亲友圈。后来,进入这圈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一有困难就在圈子里呼救。为了加强他的悲惨感,还在微信圈子里带发着“哭相图”,要亲戚们借钱给他,做生意的要借本,生孩子的要随份子,娶媳妇的不但要借钱,还得要随份钱,搞得大家整天为这个圈子忙。杜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亲友圈设成了“消息免打扰”。

    现在又有杜氏亲属在圈子里时不时地冷言冷语,说有人发达了,竟把家人给忘记啦!典型的不孝子孙。

    在刚开始时,杜迟还主动在亲友圈子里解释几句,后来说得多了,他干脆不理会,将之当成了耳旁风,刮过去就刮过去。

    人的圈子很重要,当下世人所处的圈子从大的性质来分析,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逢场作戏,时不是地打声招呼,互相之间问问好,也不管圈子里的人是不是真的好。若真的都混得好,大家也是问好;若真的有人不好,大家也是问好。另一种是讨论问题干事的圈子,这里头人人都有一股热情,似乎都想轰动起来。第一种圈子最常见不过,且这个圈子里的人特别计较所谓的礼数,整天在礼数里打转,因此,进了这个圈子里的人,一般都只能默默无闻。

    杜迟其实早就想建一个同学圈子,苦于他现在能联系上的同学不多,再加上他人也非常地忙,因此,这个事情一直拖下来没有主动办,今天准备见宋建中时他还想到同学圈子的事。

    “我的同学现在成为了名人,我替他高兴,就是多等几个小时,我也高兴。”

    蔡君华听杜迟这样说,也没有再说什么,两人又开车向激情咖啡窝走去。

    进了激情咖啡窝,杜迟四下里看了看,见里面的人不多,就要了两杯咖啡,找一个地方,与蔡君华对面坐下来。

    “我们还接着下午的话题来讨论。”

    蔡君华一听杜迟要和他讨论公司网点布局的事,马上小声道:“老板呀,我们还是回办公室讨论吧,这是休闲的地方,你这脾气要是在这里发起火来,那…”

第九十三章 粉丝的力量

    杜迟盯着蔡君华,两眼一眨都不眨地,心想,我平时经常发火吗?还不顾场所地发火?

    蔡君华见杜迟这个样子,笑了笑,“我知道你的压力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大,所以,平时发发火那也是正常的,我们都能理解。再说啦,你是把我们当成自已人才不顾场合地发火…”

    在杜迟的印象里,他的父亲很容易发火,一句话对不上,眼睛一瞪,火气就上来了。但杜迟认为他的性格像他母亲,母亲很少发火,因此,杜迟小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爱与母亲商量。“一个控制不住自已脾气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这是杜父曾对杜迟和杜快说的话。古语道,江山难移,本性难改,杜父年老之后,深感自已的坏脾气阻挡了他“升官发财”。远的不说,在改革开放之前,杜家村是叫杜家生产队,也就在刚改革开放之年,大队改名为乡,生产队改名为村,杜家生产队改名为杜家村,公社改名为乡,一直延用至今。

    “提名杜真到公社里挂一个副职吧,如何?”有人这样在公社党委会上建议,但马上有人反映,这个杜真脾气太坏,曾骂过到杜家生产队搞调研的公社工作队,搞得工作队人员很没面子。杜真当官的路就此绝断。

    见人不低头,不符合商人本性,因此,杜父在如火如荼全民皆商的年代并没有发什么财。“农民以土地为本,民以食为天,因此,只要土地里长出稻谷来,就不愁饿肚子!”这是杜父的原话。田地粮食产量确实是一年一个台阶,但杜家钱袋子并没有鼓起来。

    吃一堑长一智,杜真知道自已吃了性格亏,因此,在杜迟和杜快成人之际,告诫他们不要走父亲的老路。

    今天蔡君华这么一提醒,倒让杜迟想起自已父亲来。

    “看来我要改改我的脾气了,不然会伤到你们,这样就没有人跟我玩啦。”

    看着杜迟那张认真的脸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蔡君华顿生一丝同情。

    创办企业的人都是在孤独中前行,能主动陪伴他们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老大!你无须自责,也不要刻意改脾气。我上次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BJ一位企业家,好像是江苏人,他说他的脾气不好,经常对下属发火,有时说的话还特别难听刺耳。后来他认识到自已这个臭毛病,发誓要改掉自已的坏脾气。奇怪啦,他不发脾气,下属好像在他面前没有灵感似的,他自已也很痛苦。有一天,他对下属等人说,看来我的坏脾气是改不了了,你们就当成耳旁风呢,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不要把我发火时说的话当成回事。”

    一位下级笑道:“你只有在发火时说出的话才具有可操作性。”

    杜迟听后大笑,他不知道蔡君华说的是真是假,不过,经他这么一说,也就没有下决心改自已脾气的志向了。

    门口进来三个人,都戴着口罩,因此,杜迟多看了几眼。

    “嘟嘟!”杜迟手机响了。

    “宋建中?你在啦?”

    “我已到四号包间,你快上来吧。”

    杜迟和蔡君华推开四号包间,在灯光的照耀下,有一个人的面孔似曾相识。

    “宋建中?”

    “杜快!不!是杜迟!”

    宋建中和杜迟紧紧地抱在一起。

    “你怎么会在深圳呢?”宋建中操着家乡话问杜迟。

    杜迟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反问宋建中怎么会来深圳演出?

    宋建中心境平缓了不少,他说现在没有办法,身不由已,哪个商家官老爷都得罪不起,这不前几天一位著名的导演找到他的经纪人,说他有一位朋友要到深圳开演唱会,他想网红“风衣弟”到深圳去给他朋友助助兴。

    “风衣弟?你改名换姓啦?”

    宋建中忙作了解释,杜迟这才恍然大悟。上次回家时听村民们说宋建中就是驰名网络的“风衣弟”!

    “杜快现在在哪里?”宋建中没有忘记小时候的恩人杜快。

    杜迟也不避讳,将杜快的近况简要地说了一下。

    宋建中大为惊讶,说杜快犯的这叫什么事?强行未遂,只多算调戏什么的,为什么会蹲号子?

    “杜快现在人在哪里?是皖省还是广东?”

    杜迟也照实说,杜快现在人在广东某地。

    宋建中略思考一下,“广东也不是什么大事,我找人把他捞出来!”

    杜迟当然很意外,因犯法进了号子,谁有这个本领把蹲号子里人捞出来?

    宋建中一脸不屑地说,他曾在北方认识一个人,比杜快要严重不知多少倍,几乎出了人命,影响很大,这不,在他父亲简单地周旋几圈后,那人现在还不是在外面照样做生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

    没等宋建中把话说完,房间突然打开,助理匆匆进来,“宋老师,不知道是谁走露了风声,现在有几十位粉丝强行向咖啡窝里面冲,挡都挡不住。”

    宋建中听到“粉丝”二字,马上变了脸色,立即站起来。

    这时,又进来两名穿着西装戴墨镜的年轻人,架着宋建中就向房间外面走。

    杜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蒙圈了。他刚站起身,又听到房间外面有女人的尖叫声,桌椅倒地撞击声,还有人的吆喝声…

    杜迟急步想出房间看个究竟,但他现在已下不了楼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于粉丝追偶像,作为八零后的杜迟当然是听说过的,此刻他已明白现场发生了什么。

    既然出不去,他索性又进了房间,打开房间的窗户。也是巧啦,窗户正对着咖啡窝大门外。黑压压的望不到头的人群像群蚁一样在保安的推挡下蠕动。

    又一会,见到宋建中被两大汉老鹰抓小鸡般围在中间,艰难地向外挤。

    “啪!”咖啡窝突然停电,紧接着,女人的尖叫一声接着一声,几声接几声,男人的大喊声也比刚才烈焰得很多。

    现在杜迟眼前一片漆黑,他虽然看不见外面,但他能预料到楼下面正在发生着什么。

    此刻杜迟又想起几年前智能蕊手机蕊粉的场情。

    “蕊粉没有今天这群粉丝激动。”杜迟想,今天若不是那两位彪形大汉护送宋建中,指不定今天会发生什么后果。

    想着想着,杜迟害怕起来。以前听说过大名星们出门带着成队的保镖,他总是认为那帮家伙小题大作,故弄玄虚,从今天来看,名星大腕带保镖还真有那个必要。

    “老大!你没事吧?”蔡君华终于进了房间。

    “啪!”所有电灯都亮起来。杜迟看着蔡君华那紧张的脸,笑道:“粉丝是崇拜他的偶像,我是送快递的,宋建中一走,他们自然不会想起我的。”

    蔡君华也恢复了常态,也跟着笑了笑。

    看着杜迟那兴奋中带着几丝失望的表情,蔡君华道:“外面的人已走得差不多了,我们是否也要回去呢?”

    杜迟点了点。

    “我今天拍了好几张粉丝追捧偶像的照片,还录了现场实况。要是在两年前我定会发到朋友圈里,让大家也看看,分享分享。”

    蔡君华边开车边说。

    杜迟有点奇怪啦,两年前要发朋友圈,现在为什么不能发?

    蔡君华于是将他经历的朋友圈理论说了一遍。

    在刚兴起微信朋友圈时,蔡君华每遇到幸福的事,或者“悲催”的事,他都发发朋友圈,后来突然发现有几个朋友为此竟将他拉黑到“不受欢迎”的夹子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不适合现在的人际关系。”蔡君华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他老婆刚来深圳时,小孩子上幼儿园,一高兴就发朋友圈;老公带回来一笔奖金,她一乐又发朋友圈,没有想到,发到最后,很多朋友亲戚渐渐地都不主动与她打招呼了!

    “这个微信的发明,让我整明白了一件事,你感受到的幸福不一定是别人的快乐,也许还是别人痛苦的起源;你痛苦不堪的心情也不会有人理解到你,也许你正哭出来的泪水在别人那里连一滴清水都算不上!所以,人嘛,还是不要与他人分享心情为最好的处世方式。你的悲与喜只有一个人能够与你同悲同喜,那就是你的父母。”

    “有苦自已咽,有乐自已享,不要与他人较斤两。”蔡君华还在喋喋不休。

    对于人际关系交往,杜迟没有蔡君华那样悲观和消极。就拿今天晚上来说吧,宋建中现在发达了,见到他杜迟还是抱得紧紧的,丝毫没有违和感和距离感。

    “那是因为你也混得不赖。若你现在在深圳做民工,你看宋建中是否还这样热情和激动不已。”

    杜迟看了眼一脸认真的蔡君华。没有想到,一向唯他命是从的蔡君华肚子里小九九还是不少的呢。

    “我们回办公室吧!叫林师傅也来一趟。”

    蔡君华马上停住了嘴,他知道杜迟又要到办公室讨论下午没有结果的议题。

    林机锋现在也来到快迟速运公司上班,他自已说是为了发挥余热。

    人还真是停不下来的机器。近几年被如来急公司“养老”后,林机锋总是感觉到自已身体不舒服,晚上睡早了,早上起床又早;早上起床一早,在办公室又困得不行。有时候,早上刚进办公室,林机锋就想趴在办公桌子上睡觉。

    “林老真的是老了,英雄迟暮呀!”本部门其他同事在私下里这样议论林机锋。

    “大家都说我已老了,再干个一年半载安全退休,回家怡养天年是我唯一的归宿。”当杜迟有一次和林机锋说他这样的不死不活地坐在办公室没有什么人生意义时,林机锋很不自信地这样回答。

    “到快迟公司来上班吧。这里有你的舞台,也有你的角色!”杜迟展望着未来,深情地邀请师傅林机锋。林机锋终于在半信半疑中来到快迟公司上班。

第九十四章 洋河凉席

    车子刚开进深南大道,杜迟手机响了,是王珊珊打来的,她是问与宋建中交谈的结果如何,宋建中是否愿意替洋河凉席作免费代言。

    杜迟将晚上见宋建中的情况告诉了王珊珊。

    “什么?你们见面不足十分钟,他就被粉丝围攻吓跑啦?”王珊珊听着都像是天方夜谭。一位在十八岁时还拖着鼻涕的农家“二愣子”居然成为人人追捧的大明星,让她这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相当的不能理解,同时也很激动。

    “老大,要么你通过电话与宋建中沟通一下吧。总之,这次是洋河凉席打入广东的绝好时机。”

    听着王珊珊那乞求的语气,杜迟真拨打了宋建中的手机,但此刻他的手机一直在忙,拨了三四次都没有接通。

    宋建中的电话没有打通,但王珊珊的想法却启发了杜迟。对于洋河凉席杜迟是了解的,那个东西夏天睡在上面确实感觉到不一样,似乎有一股凉气从凉席里生起,让炎热中的人很快进入眠香。杜迟上次与郑氏集团见面交谈时,他还说起洋河凉席,但当时杜迟没有想到把它销到广东来。

    今天经王珊珊这么一“闹”,杜迟又想起在他七八岁时的一年夏天,母亲突然患上了重感冒,并伴有咳嗽,反复地不能康复。那一年杜家村奇热无比,杜迟想给母亲扇风,但乡间的芭蕉扇不能扇,一扇母亲咳得更凶。后来有村子外老人家说夏天患感冒的人睡在洋河凉席上可以治愈。杜父马上到洋河买了一张半新不旧的凉席。说来也是神奇,杜母一睡在凉席上,很快就停止了咳嗽,不几天感冒也完全好了。

    广东夏天时间长,现在人们都怕患空调病,人人都渴望“自然凉”,回归大自然是每个南方人在夏天的愿望,因此,若能将洋河凉席卖到广东这南方来,指不定会有大的市场!

    “老蔡,到友真酒店。”

    蔡君华大感意外,这么晚了,到友真酒店,难道还是去找宋建中?

    杜迟没有说出到友真酒店的目的。蔡君华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老板说要做什么,他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只问该如何做,或为做成老板交待的事,他还需要哪些资源,需要哪些支持之类的。

    企业在初创阶段,乃至整个发展阶段,下属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创始人或者企业一把手的决策感觉更是绑定着企业的生死。

    不是每一项决策都有科学的论证,企业有的决策靠的是一把手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又很难说出其中的理由,但却是企业未来的机会,因此,当下属不停地问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做时,那这位下属就已不是一个合格的执行人了。

    “友真酒店很安静呀!”杜迟原以为现在友真酒店门里门外应该是人满为患,因为名人宋建中在酒店里头。而事实却很打脸,没有杜迟想像的那样场面。

    “请问宋建中住在几号房间?”蔡君华问前台服务人员。

    服务人员拒绝提供具体客人的房号,并说这是友真酒店的规章制度。

    “还是要打宋建中的手机,不然我们找不到他。”蔡君华向酒店大厅四周看了看,无可柰何地说。

    杜迟这时突然想到上次和林机锋来友真酒店参加郑氏集团投资会时,友真酒店的一位主管级人物给了林机锋一张名片。

    “有了!”杜迟拨通了林机锋的手机。

    “这件事好办,我与田主管联系再回复。”

    对于林机锋处理外事能力,杜迟是很有信心的。不只是说现在他刚从如来急快递公司公关部门职位卸任下来,单说在以前,无论是在电子市场做收派员,还是做福田片区副经理,还是在青岛开办合作公司,很多事情,很多难对付的大小官老爷,地方土霸,或者是心怀不满的员工,亦或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客户,只要林机锋出面,他基本都能搞得定。杜迟记得在青岛,有一天,突然冲进来十几位当地的“混混”。当时公司正在开会,张牙舞爪的混混们吓得会议室里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是好。林机锋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缓缓地站起身来,几句话的功夫,就和那为首的家伙攀谈了起来。

    事出必有因,原来这帮家伙是替另外一家当地快递公司来出气的,说挖走了他们公司员工,遭成他们很大的损失。

    林机锋凭着老练的处事技巧,在不动枪不流血的情况下,稳妥地处理好了这件事。

    “DICK!我打听到了,你问的那位宋建中今天晚上不住在友真酒店,已住进中源酒店了。中源酒店我也打听清楚,宋建中是住在中源酒店总统套间里…”

    杜迟惊得几乎将手机脱落。一位从土地里为了温饱生活出来“混”的人来到深圳,竟住进总统套间?总统套间不是专门为总统住的嘛?既使不是总统,也要与总统差不多的人吧?

    林机锋在电话里笑了,“总统套间不是专门为总统设置的房间,是为有钱人设的,只要有钱,谁都可以进住。”

    林机锋还真是有办法之人。当他打听到宋建中改住中源酒店时,他马上打电话给中源酒店,谎说要订当晚的总统套房。酒店服务人员回答总统套房已住客人了。

    “什么时候进住的,我好像几天前就预订过呀?”林机锋还是在一本正经地说谎套路酒店服务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服务人员当然不敢怠慢,马上回答林机锋,经查,在当天晚上十一点之前,没有客人预订总统套房的记录。

    林机锋根据与中源酒店客服人员的一问一答,判断到宋建中是住进总统套房无疑了。

    杜迟和蔡君华又开车赶到中源酒店。此刻已是凌晨三点钟,酒店大厅内当然的空无一人,只有一位前台服务人员坐在那里,边打瞌睡边面朝着空旷的大厅。

    “请呼总统套间宋先生,我有要事找他。”

    按照中源酒店的规章制度,只要来访者能报出客人进驻的具体时间、姓名和房号,前台不能拒绝呼叫房间里客人的。

    “是杜迟找我?”此刻宋建中并没有睡觉,他正在与助理人员协商明天晚上商演的事。

    “我助理马上下来接你,你在大厅稍等一下。”宋建中高兴地对杜迟说。

    不一会,从电梯里款款走出一位天仙般的女人,笑容满面地与杜迟和蔡君华打招呼。

    在渺渺的催人欲睡的轻音乐声中,杜迟和蔡君华进了总统套房。

    嘿!好大的客厅。

    宋建中看到杜迟,兴奋劲又上来了,马上飙出家乡话。

    杜迟见在场的人很多,男男女女,花红柳绿,一看都是艺术之才,知道他们这么晚还没有睡觉,肯定是有重要事在协商,于是,对宋建中小声地道:“我有一件要事想和你协商,能借用五分钟吗?”

    宋建中一听更乐了,他马上带杜迟一个人进了他的专用房间。

    嘿!这间房几乎有杜迟见到过的房间两个大,特别是那张床,睡四个人也是身体互不相碰的。

    “我们公司想让你在明天晚上演出时代言我们的产品。”

    宋建中本来是龇牙咧嘴的笑个不停,一听“代言”二字,马上收住笑容,摇着头很无柰地道:“我还以为你是为杜快的事来找我。别的什么事都好说,唯独这个代言的事不好办。”

    杜迟马上答:“公司是付代言费的。”

    宋建中叹口气,代言是举办方负责,再说啦,明天晚上广告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一分一秒的空档。

    杜迟一听宋建中这样说,当然很是失望,但想到王珊珊那急切企盼的心情和话语,他又不忍心就这么走掉。

    “是替洋河凉席代言。”

    “洋河凉席?”宋建中大惊,“你不是说你们是做快递的公司吗?怎么又卖起凉席了?再说啦,广东这么远,如何…”

    杜迟没功夫和宋建中扯他的公司与洋河凉席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运输凉席的问题,他现在满脑子都是“代言”二字。

    “我们公司是想把洋河凉席卖到广东来,刚好你在深圳演出,这是宣传凉席的最佳切入点…”

    说到洋河凉席,宋建中当然清楚,他所在的石嘴村距离洋河比杜家村还近一些,小时候,宋建中还偷砍过洋河竹园里的竹子,自已编起凉席来。

    “经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洋河凉席了,那玩艺还真是神奇得很。”宋建中似乎在回首往事。

    “我妈妈生前最喜欢凉席的。”宋建中母亲去世得早,但在他的心里母亲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杜迟说到凉席,宋建中很自然地想起自已母亲。

    杜迟趁机道:“所以,我们要把这么好的凉席打入广东,让南方人的母亲也享受一下洋河凉席的神奇。”

    宋建中开始在房间里踱步。

    “明晚演出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是主持人叫我临时学一段即兴口技,以调动观众的情趣…”

    说到宋建中天生的用口模仿能力,杜迟当然记忆犹新,但口技与洋河凉席之间如何才能挂得上钩呢?

    “有啦!”宋建中兴致突然重燃起来。

    洋河凉席是用洋河大竹园里的毛竹编制而成,洋河那片大竹园据说从明代就已经有了。“大竹园里的竹王可向上代追溯到建国初期。”当地村民这样说。

    也有人传说,每到天气有变时,大竹园里会发出沉闷的嗡嗡声响,有时又像远方的雷声从竹林中间向四周散开,所以,当地一两个小孩子们是不敢贸然进竹园里玩耍的。

    宋建中这样在说,并夹杂着他的模仿声,已将杜迟的汗毛撩起,脑子里似乎有阴森森的感觉。

    “明天晚上演出,我就模仿夏天进洋河竹园的声音,然后趁机说出洋河凉席。”

    杜迟惊喜得一蹦三跳,这太有奇思妙想啦!

    “因深圳这边人对洋河竹园和凉席不是很了解,而主持人给我的时间又极其有限,所以,若有一个人帮着在现场解说一下效果就会好很多。”

    帮宋建中解说洋河竹园和凉席?那非王珊珊莫属了!

    杜迟急步走到总统套房大厅,来到蔡君华跟前,小声道:“你立马预订一张从合肥到深圳的明天上午的飞机票。”

    要是在平时,杜迟安排工作从来没有什么前因后果,秃头秃脑地,但蔡君华都能明白,今晚上他却被整蒙圈,不知道杜迟要他预订谁的机票。

    杜迟火气有点上来了,“老蔡呀!别人越活越聪明,你倒好,越活越傻。你说我能为谁订机票,当然是王珊珊呗。”

    说到这里,杜迟又像是想起什么来着,自嘲地摇了摇头,“明天晚上,不,应该是今天晚上,宋建中演出现场需要王珊珊,所以,她必须要在上午赶赴深圳。”

第九十五章 王珊珊急赴深圳

    宋建中的助兴演出是在一家著名的大剧院里进行。说是助兴演出,其实很多观众是冲着宋建中来的。在大剧院张贴的广告宣传栏里,宋建中的头像和那位专场演员头像几乎一样地醒目。在现代这个社会里,观众是不问英雄出处,只信网络的铺天盖地。难怪一位传统媒体人不得不对天长叹道:网络猛于虎!

    王珊珊是头一次在这样的大剧场出现。作为现代高知女性中的一份子,王珊珊当然听说过深圳这家大剧院的精典和侈华,因此,站在后台的她瞄到台下面那人山人海的观众,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动和兴奋。

    今天凌晨五点钟,还在睡梦中的王珊珊突然接到蔡君华的电话,说到深圳的飞机票已买好了,是上午11点航班。让王珊珊忐忑不安的是,蔡君华并没有在电话里多说什么,只是简要地说晚上在大剧院里有一场凉席促销会,她无论如何要按时赶到深圳。等到了深圳,王珊珊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又开心起来。

    宋建中其人,虽然家住得离王珊珊所在的村庄不远,但他和王珊珊差好几岁,因此,互相之间并不认识。

    “晚会上完全是即兴自由发挥,下面热情的观众那么多,你是不是要准备一下?”蔡君华怕晚上在演出中出意外,所以,希望王珊珊多准备一些,毕竟主持人要问她一些问题,以带动观众的情绪。

    要说如何来推销洋河凉席,王珊珊底气不知道有多足。自她转岗当收派员后,第一大战役就是推销洋河凉席。在她的干劲下,现在洋河凉席在本县各个街镇销售很好,有好几家编造凉席的农户奇迹般地收到商家预付款了!

    “我家祖上几代都是欠别人的钱,没有想到现在有人主动送钱上门了!”王珊珊听到洋河村民这样说,心里很是美滋。

    为了做好凉席的收派兼推销工作,王珊珊当然做足了功课。她专门到外婆所在的村庄,和长辈们聊凉席的历史,民间传说,以及它曾经给人类带来的惊喜和功效。

    “你尽管放心,别的东西我不敢说,今晚只要和洋河凉席有关,无论要我说什么,别人能问得出的问题,我肯定能答得上来!”

    听着王珊珊那小嘴在叭叭地说,蔡君华有意打趣,“今晚专场演唱会可是现场直播,若别人问到你回答不了问题,你该怎么办?观众可不相信眼泪呀!”

    王珊珊昂着头一本正经地答:“对于洋河凉席,我回答不了的问题,观众也问不出来,所以,你不用担心。”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王珊珊说这话不但是表明她对洋河凉席的了解程度,还有她的临场应变能力在上大学时那是有名的。她在大二就是系辩论队的二号队员,曾在皖省大学生辩论会上,大战法律系辩友而被师生们称呼为“王铁嘴”。

    “心里素质决定你辩论是否成功的关键。”这是王珊珊曾对杜迟说过的话。那是有一次,一位很难缠的客户不断地向杜迟发问,问得杜迟不知道怎么回答。

    “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个人辩论或吵嘴,肯定都认为自己有理。”在王珊珊看来,两个人辩论或吵嘴最终会有一方成为输家,另一方成为赢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输家输在心里素质上,而不是输在谁对谁错上。

    听了王珊珊的一番“宏论”后,杜迟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培养自已的心里素质,这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收获和工作便利。

    再说演出现场。下面的观众激动得快要把屋顶给掀翻掉的样子,有人举着亮色棒,不停地呼喊“风衣弟快快出场”!

    “今天晚上宋老师的粉丝不少,且情绪相当激动,所以,我建议先让宋建中唱一首歌,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举办方是有足够的经验应对今晚这场面。

    “宋老师唱一首家乡的民谣歌,这样效果会更好。”宋建中的经纪人这样回复举办方。

    在经纪人的计划下,宋建中这次来深圳,还准备到广州一家影院走趟穴,时间、地点和节目经纪人都安排好了,但宋建中出道这么长时间以来,一个最大的短板是没有原创歌曲,且唱得响彻的歌也就是那么几首,因此,经纪人不想让宋建中在深圳唱得太多,怕影响广州的演出效果,所以经纪人才提出来让宋建中唱一首家乡民谣来“抛砖引玉”。

    说到演唱自已家乡的民唱,宋建中底气很足,拍着胸脯说,他三岁就能唱家乡的民谣,因此,无需担心他是否能唱得好。

    “可是我家乡的民谣是要人伴舞的。”宋建中突然提出这么个问题。

    要说现场能跳舞的女孩子那可以用“人人都精通舞艺”来描述,但她们没有人能跳宋建中唱民谣所需要的舞姿。

    现在离演唱会开场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了,到哪里去请伴舞呢?这可急坏了举办方。

    王珊珊一直关注着宋建中。宋建中刚进场时,王珊珊想与他打声招呼,但被周围的人隔开来了。

    “宋建中唱家乡民谣没有伴舞?”王珊珊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想到她小时候,一到自已奶奶家,奶奶就逗她跳舞,并说:“我教小珊珊跳泥河坝当地的舞。”

    在泥河坝有一个民间传说,说大清朝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借宿在泥河坝,与当地一位村姑好上了,但村姑家人不同意,秀才临走时,写下了一首歌谣,以纪念他与村姑的日子。王珊珊奶奶要教给小珊珊的舞,就是这首爱情民谣:春风杨柳舞,碧波荡河面。

    少女轻搓衣,蓝水裹红被。

    鱼儿乐得欢,左右摇摆现。

    青山倒照影,惊飞鸿鹄雁。

    王珊珊奶奶可是大家闺秀,深知舞蹈精髓,因此,王珊珊从小就能将这首民谣的本味和作者的恋恋不舍的爱情心给跳出来了,只是当时能看到的观众不知其味,王珊珊舞蹈天赋也就随之湮灭于岁月长河之中。

    “我是泥坝村的,我会跳泥坝民谣舞。”王珊珊主动找到后台的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将信将疑地端详了一下王珊珊,然后急步向里间走去。

    不一会,宋建中兴气冲冲地走出来,后面跟着一拨男男女女。

    “谁是泥坝村的?”宋建中生于泥坝长于泥坝,当然知道泥坝村。昨天晚上或说是今天凌晨,他向杜迟提议过要一名熟悉洋河凉床的人来助演,他思维里以为杜迟会叫洋河村附近的人来助演,没有想到是泥坝村的。

    “我会跳泥坝民谣舞。”王珊珊又重复了一遍。

    宋建中很是高兴,“快快,我们到后间里简单排演一下。”

    王珊珊料想这个宋建中可能对她的舞技不是很有信心,于是笑道:“是排演唱呢还是排演跳?”

    宋建中这一路走过来,见到的人也多起来,脑子也活灵不少,一听王珊珊这样说,知道没有排演的必要了。

    “可是这位姑娘的衣服也太老土了吧?”一位女人突然说。

    王珊珊今天来深圳确实匆匆得不行。早上接到蔡君华的电话,她马上到网点将今天要派的快递安排了一下,然后自已开车赶到县城汽车站,坐上到合肥的公交车,等到了机场,时间快到十点十分了,吓得王珊珊像一只兔子一样在机场狂奔乱飞。

    说到王珊珊现在收派件所开的车,还是曾卖给杜迟那辆她父亲以前驾的农用车。王珊珊主动转岗做收派员后,杜迟想到了那部车,于是就给了王珊珊。王珊珊当然激动,郑重地对杜迟说,车款在她工资里扣。

    由于太过仓促,再加上王珊珊平时就是一位不太注意打扮的姑娘,今天下身穿着一件带有几个洞的牛仔裤,上身穿着单件工作服。工作服上虽然有各类颜色组合,她穿着也很适体,不长不短的,但也掩遮不住那是一件为收派件而不得不穿着的工作装。再看王珊珊脚下,是一双样式特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白球鞋。

    对于王珊珊的鞋装,连杜绪成都半开玩笑地说过她几次,一个女孩家穿的鞋样式像男孩子穿的,不是很美观。而王珊珊却笑答,这双白球鞋是她在网上购的,在大城市挺流行。

    “现在换装肯定是来不及了,就这样上场吧。”一位戴眼睛中年男人看了看王珊珊的外表,还点了点头,一槌定音地说。

    今晚杜迟没有来演出现场,宋建中很是客气竟一口气给杜迟三张高价前座票。“我晚上要和光明街道领导们协商中转场的事情,把这三张剧场票送两张给靠近大剧院的网点,让两名平时表现不错的收派员去看看演出。”

    另一张剧场票给了蔡君华,他是半公半私的来到大剧院。

    大剧院前台紫红色大幕在一片尖叫声中徐徐拉开。

    主持人话音刚落,宋建中从后台出来,说了几句煽情的话,然后开始动情地唱起来。

    泥坝民谣是以古调古韵为基础,带有黄梅的风格,歌词又是暗写爱情的,经宋建中那天籁之音唱,又有王珊珊娴熟的舞姿伴,台下观众很快就被台上感染。

    “这是一种天然美!”

    “纯美至极!”…

    随着王珊珊最后一个舞姿结束,台下响起了雷呜般的掌声。这时主持人上台,笑着问王珊珊,“请问你的美丽身材是不是跳民谣舞跳的?”

    王珊珊先是一愣,然后脑子一机灵,对着话筒:“我的身材来源于两样东西,一是舞蹈,二是洋河凉席!”

    “洋河凉席?”台下观众不知道王珊珊说的是什么。

第九十六章 宋建中演出

    另外一位女主持人见台下观众在问洋河凉席是什么。因这个小插曲不是节目组预先安排的,主持人怕场面失控,马上急步走上台中央,边走边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今晚的主人翁珊珊小姐给大家献上一首世纪网络金曲!万事开头难!”

    女主持人见台下掌声并不热烈,马上又补上一句:“翁小姐的歌声会让大家凉起来,爽起来!”

    当天晚上,天气季节虽然没有进入盛夏,但深圳的热浪早已让人汗流浃背不止了,因此,女主持人的一个凉字和一个爽字,很自然地就调动了台下观众的热情。

    翁小姐不是一线女歌星,且出道不久,但据说此人在娱乐界很有背景。

    在当下的娱乐圈有一句大实话,“金嗓子,银嗓子,不如一个好班子。”平平凡凡的嗓子经枪手在网络上那么一炒,再经科技力量的润色,想不大红大紫都难。但这位翁小姐一直没有找到一首能拿得出手的原创歌曲,再加上她的嗓子真叫人不敢恭维,因此,虽然她在台上很卖力地唱,台下也有一帮“托”们喊破嗓子,观众的真情实感一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演出场面还是能说得过去的,总体上没有什么尴尬的成分在。

    话再说翁小姐一连唱了四五首歌,额头上都有汗珠渗出来了,这时主持人走上台,用半荤半素的段子在与观众互动,台下突然有人在叫:“风衣弟唱一首!”

    女主持人马上就坡下驴,大声喊道:“翁小姐的老朋友,风衣弟上来助兴一首天下名曲!弯弯的田野我的家!”

    《弯弯的田野我的家》其实是在两年前就已诞生的一首非常不叫座的歌颂农庄式爱情歌曲,在神使鬼差之下,经宋建中无意间翻唱后,这首歌突然在网络上红火起来,点击率直逼排行榜首位。

    今天晚上,宋建中是含着泪在唱,使得听者更加动情而不能自控。

    宋建中为何是含着泪在唱歌呢?是他自作多情吗?不是,这里头还有一段风云波折在。

    话说当初,宋建中因唱红《弯弯的田野我的家》而结识这首歌的作词作曲者魏仲全。

    魏仲全,天津人氏,自已作词作曲多首,但成名之作并不多。《弯弯的田野我的家》这首歌创作的背景与宋建中的经历相似,曲调低沉悲凉婉转,很适合宋建中那嗓子唱。在一次商演中,有的观众评说,宋建中比原唱动情多了。魏仲全也发现宋建中适合唱这首歌,于是,亲自与宋建中联系,自愿义务指导宋建中唱这首歌。很快地,宋建中就将《弯弯的田野我的家》演唱得似乎无人能企及的高度,简直是天簌之音来到世间。

    还有一次在NN市的商演,当宋建中唱到动情处时,台下的部分观众几乎疯了似的不要命地高呼“风衣弟!我爱你…”。还有一些女粉丝边跟着唱边哭闹,边叫边喊,场面真实感人。有一位南宁观众散场后哭着对娱记说,她已有十几年没有这么动情过了,包括和自已的丈夫。

    《弯弯的田野我的家》给宋建中团队带来巨大的利益。有的演出单位竟指名宋建中唱这首歌才肯付演出费。

    不过人总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冲动本能,高帽子戴得太高,没有人能一直低头下去。

    邀请宋建中参加的各类节目应接不暇,一次电视节目现场,在观众的撺掇下,宋建中竟自作主张地改了《弯弯的田野我的家》这首歌的歌词,更改的内容有不敬之语,引起魏仲全极大的不满。魏仲全通过自己的经纪人通知宋建中团队,从某月某日起,不允许宋建中再唱《天弯弯的田野我的家》这首歌。

    宋建中自认为与魏老师仲全很熟悉,已然把他看作朋友。唱朋友的歌,有什么大不了呢。他没有对魏仲全的警告予以重视,继续在不同的商演场合翻唱《弯的田野我的家》。有时在台上唱到高兴之处时,宋建中竟还跳起自编的舞来。

    “已忍无可忍了!多少人要翻唱我的歌,有的人还出高价买我这首歌的版权,我都没有同意。为什么呢?作为我们这些老一代的音乐人,现在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金钱是身外之物,是买不了音乐灵魂的。”魏仲全对媒体记者说:“宋建中外表看来,敦厚老实,其实是某类农民式的猥琐与狡猾!真应了一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点。”

    “我们不会对侵权行为置之不理的!要用法律武器来維护我们的权益!”魏仲全掷地有声的对记者说。

    “宋建中是您的学生,你觉得这样做是不是有老师对学生绝情的嫌疑?”记者问魏仲全。

    “我没有这样的学生,是他在外面枉称是我的学生,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拉大旗作虎皮,并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名声,目的就是一个,那就为了赚钱。”魏仲全很亢奋地说。

    人在巨大利益面前很容易犯侥幸的毛病。宋建中团队虽然知道魏仲全对宋建中继续翻唱《弯弯的田野我的家》已表现了极大的不满,但它们还是不想阻止宋建中在商演中翻唱。

    突然有一天,宋建中接到法院的传票,心里开始慌起来。宋建中现任老婆是一个二婚头,是隔壁村人,名字叫吕亚男。宋建中十八岁来到砖瓦厂作小工,结识了吕亚男,两人在不自觉中好起来。

    吕亚男丈夫是一位退伍军人,一气之下跑到派出所,告宋建中破坏军婚。派出所一听大怒,马上将宋建中拷到进去,一问情况后,又将他放出来。不过,从那以后,宋建中就对大盖帽有莫名的恐惧感。这块心里阴影总是挥之不去,一直伴着他的生活和工作。后来发展到宋建中都害怕交警,不是怕交警这个人,而是那套衣服让他畏惧了几分。

    “有没有办法不打官司呢?”宋建中问身边的助理。

    宋建中身边已有三名助理了,但他还觉得“不够用”。

    “魏老师是我们的老师兼朋友,但现在我们双方要在法庭相见,这让外人如何想呢。我看还是私了最好。”其中一位助理分析道。

    “用钱私了。赔魏老师一笔损失费。”宋建中请来的法律顾问果断地附和。

    宋建中眼睛一亮,但很快又迟疑的说:“魏老师现在连我的电话都不接呢,如何又愿意收我的钱呢?”

    助理眼珠一转,计上心头:“我找电影学院的高校长试试,他是魏老师的好朋友。”

    宋建中欣然同意。

    在娱乐圈,电影学院高校长是很有面子的人,何况他还是魏仲全的老朋友。在他的协调下,魏仲全同意以100万侵权费了事,撒销起诉书。

    这样的处理结果,宋建中当然求之不得,为了感谢高校长,宋建中又通过助理送5万元辛苦费给了高校长。

    “改歌风波”这才结束!

    “你以后在任何场合下,无论是商演还是义演,你都可以唱《弯弯的月亮我的家》。”高校长最后对宋建中保证道。

    今天宋建中站在这样豪华的舞台上,为了一位朋友的朋友在献唱这首歌,如何不让他想得很多呢?

    台下的观众沸腾了,场面极其轰烈,不断地有人在喊“风衣弟”。

    正当大家以为主持人会让宋建中再来一首时,台上却走上来一位中年人。

    台下顿时没有了忘情的欢呼声。

    这位中年男人笑容满面的向台下招手。

    台下观众有点蒙,都睁大着眼睛看着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女主持人上台来了,“各位观众,今晚真是翁小姐的福报来临,让我们以猛烈的掌声欢迎街道办史主莅临翁小姐专场晚会现场助兴!”

    经女主持人这么一说,台下观众更加蒙了,这是唱哪曲神歌对哪一曲呢?街首办史主任怎么会站在台上?这像是在搞笑。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前几天街道办史主任就约了杜迟到街道办聊一聊中转场场地的事。街道办是好心,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一块地,计划搞物流产业园,非常希望已入驻本街道的快迟速运公司能在物流产业园买一块地,以作公司长期发展之用。

    在深圳做企业的人都清楚,深圳的土地那是一寸黄土一寸金,很多大富翁有钱拿不到地,而街道办领导看重的是物流企业,主动向杜迟伸来橄榄枝,杜迟当然不会不接。

    当天晚上聊天时,街道办史主任笑着说,在座的有一位年轻人为了能与快迟速运公司沟通,将晚上翁小姐演唱会票给作废了。

    杜迟也笑着说,他为了今晚能与街道办领导一叙,也把演场会的票送给员工了。

    这么一来二去,又聊到晚上演出的人。

    “我在网络上看到,翁小姐祖籍也是皖省人呢。”

    街道办史主任大乐,那位助兴演员宋建中是皖省人,没有想到今晚翁小姐演唱会竟成了皖省人的演唱会!

    杜迟在高兴之下,又说到他们公司有一位员工今天早上专门从合肥坐飞机来深圳,为的是能在演唱会上推销当地名产-洋河凉席。

    街道办史主任被感动了,马上带着杜迟等一班人来到大剧院。

    “此时此刻,我这位不懂艺术的二半老头子不合时宜地站在本该属于演员的台上,各位观众还没有轰我下去,我真的是很感谢!”

    台下本来有反感的观众被街道办史主任这么一自嘲,反而也乐起来,很多人在喊:史主任助兴一曲!

第九十七章 大剧院正酣

    正当大家以为主持人会让宋建中再来一首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笑容满面地从舞台左侧走上台来。

    台下顿时没有了忘情的欢呼声。

    这位中年男人还边走边向台下招手。

    台下观众有点蒙,都睁大着眼睛看着台上这位中年男子,显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女主持人从另一侧迈着舞台步上台来了,“各位观众,今晚真是翁小姐的福报来临,让我们以猛烈的掌声欢迎街道办史先生莅临翁小姐专场晚会现场助兴!”

    经女主持人这么一说,台下观众更加蒙了,这是唱哪曲神歌对哪一曲呢?街道办史先生怎么会站在台上?有些观众还以为这是节目组有意安排的插科打诨,目的是为了搞笑现场,调动观众情绪。因此,女主持人话音不落,台下掌声就起来了。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几天前街道办史先生约了杜迟到街道办聊一聊中转场场地的事。街道办是好心,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一块地,计划搞物流产业园,非常希望已入驻本街道的快迟速运公司能在物流产业园买一块地,以作公司长期发展之用。

    在深圳做企业的人都清楚,深圳的土地那是一寸黄土一寸金,且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很多大富翁有钱拿不到地,而街道办领导看重的是物流企业,主动向杜迟伸来橄榄枝,杜迟当然不会不接。

    当天晚上聊天时,街道办史先生笑着说,在座的有一位年轻人为了能与快迟速运公司沟通,在一起叙一叙,将晚上翁小姐专场演唱会票给作废了。

    杜迟也笑着说,他为了今晚能与街道办同仁们一叙,也把翁小姐演场会的票送给员工了。

    这么一来二去,又聊到晚上演出的人。

    “我在网络上看到,翁小姐祖籍也是皖省人呢。”一位在场的年轻人饶有兴趣地说。

    街道办史先生大乐,那位助兴演员宋建中是皖省人,主角翁小姐也是皖省人,没有想到今晚翁小姐演唱会竟成了皖省人的专唱会!

    人都是这样的心情,在异乡异地,有自已的同乡能出头耍威风,谁都是高兴的,杜迟也不例外。

    “我们合肥公司一位员工今天大清早火急火燎地来到深圳。”

    史先生惊愕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合肥不会有人追星追到深圳吧?

    杜迟于是将王珊珊专门从合肥坐飞机来深圳,为的是能在演唱会上推销当地名产-洋河凉席的事说了一遍。

    史先生被感动了,马上当机立断,带着杜迟等一班人来到大剧院。

    “此时此刻,我这位不懂艺术的二半老头子不合时宜地站在本该属于演员的台上,各位观众还没有轰我下去,我真的是很感谢!”

    台下本来有反感的观众被史先生这么一自嘲,反而也乐起来,很多人在喊:史先生助兴一曲!

    “我这样冒失地站在舞台中央,不是为了给大家献歌。要说为大家献歌,那还是翁小姐。”史先生说到这里,突然将话锋一转,“大家知道翁先生祖籍是哪里人吗?”

    台下翁小姐的粉丝一听史先生问翁小姐的私事,当然更加兴奋起来,有人在大喊:“翁小姐是皖省人!”

    史先生马上答道:“翁小姐是皖省人,这是对的。大家知道宋先生是哪里人吗?”

    上文说过,宋建中是在山东某地打工时被星探们发现的,也是当地电视台一手捧红的他。后来很有份量的媒体误以为宋建中是山东某地人,在炒作宋建中“事迹”时,一直以“山东某地人宋建中”为文章开头,宋建中的粉丝们也以为宋建中是山东某地人,故称呼宋建中为风衣弟时,又亲切地昵称宋建中为山东风衣弟。

    刚开始时,宋建中听着并不舒服,他不想让媒体改变自已的出生地,但星探们却劝说,现在粉丝们正在兴头上,若突然出面说自已不是山东某地人,这宛如在大起火苗上浇下一盆水,风险太大,搞得不好会引起粉丝“退潮”现象发生。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衡量一个人红不红,火不火,关键看他(她)的粉丝值,因此,娱乐圈中混的人最怕粉丝“退潮”,粉丝“退潮”意味着某名星人气散去,瞬间成为“过气”之星。

    “现在势头正盛,粉丝量压倒一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声明自已是皖省人,而不是山东人。”

    宋建中被他的经纪人连吓带哄,也就没有坚持要在网络上声明自已的出生地,于是,宋建中是山东某地人便以讹传讹到现在。

    “我们的农民歌星风衣弟是正宗的皖省人!”史先生突然在舞台上大声说。

    “什么?风衣弟是皖省人?”台下观众开始议论起来。

    “自古皖省出英才!皖省人向来就有敢闯敢拼的基因,在现在的中华大地上,内陆的皖省正在迸发出逢勃的生机,400年前,皖省人就凭自已的才华将生意扩展到世界,留下‘有皖便有商’的历史佳话。今天我们所有的街道办工作人员都是皖省的推销员,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皖省人来深圳创造奇迹!也衷心地预祝洋河凉席能给深圳的夏日带来几丝凉爽!”

    舞台下有上千名观众,肯定有皖省人在其中。当听到史先生在夸赞自已家乡,又在夸赞家乡的产品,当然更加激动不已,有人接着在喊:皖省人是好样的!皖省的产品更是精品至极!

    史先生也算是场面上“走动”的人,知道什么叫适时可止、激流勇退的道理,听到台下有观众在呼应,马上将手上的话筒交给主持人,自已边向观众招手边快速地走向后台。

    “各位观众朋友,刚才史先生说得好不好呀?”女主持人经验丰富,在这样的场合,观众情绪已调动起来了,此刻只要她说谁好台下的观众肯定异口同声地响应。

    在台下的欢呼声中,宋建中牵着翁小姐的纤纤玉手,边唱边向台中央慢步走来。脚下四周轻雾腾腾,舞台顶上的追光灯随演员身体在照射,起着画龙点睛之笔。

    翁小姐最擅长高音,在她中低音时,宋建中和上来,一男一女双人唱着《风里有她在等俺》,音色纯正,强烈冲击着台下的观众。

第九十八章 老同学见面

    《风里有她在等俺》最后一句是男女声合唱,女高音男中音,高中相衬,完美收官。女主持人急步走上台,“翁小姐,你知道宋先生为了来这里与观众见面,推辞掉几场演出吗?”

    翁小姐深深地点了点头,含着热泪感谢宋先生,感谢深圳的观众,更感谢她的粉丝。

    “宋先生,今天你是来为翁小姐助兴的,但你唱得很忘情,鹏城的观众也都对你表示无限的欢迎。我以前听说过你除掉是一位出色的歌唱演员外,还是一名专业的口技演员…”

    还没等女主持人将话说完,宋建中忙摆手道:“我只是小时候爱好用嘴学各类声音罢了,还谈不上专业口技演员。”

    宋建中这一路走来,在舞台上表演口技是经常的,但深圳的观众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因此,台下宋建中的粉丝忍不住在喊:“来一段口技!”

    女主持人就势要求宋建中满足台下观众的要求。

    宋建中马上说,他小时候学的口技与家乡洋河竹子有关,因此,需要一个人旁白才能产生效果。

    女主持人马上大声说:“说来也是巧啦,我们后台有一位工作人员,她的家乡就是你说的洋河村人,我们现在请她上台作旁白好不好?”

    台下观众都说好。

    灯光渐渐地暗下来,不一会,大风刮起,竹子顶枝随着风发出互相撞击声,有一群小鸟被惊动,在竹林中乱飞…

    “这是一片神奇的竹林,据考证,竹林里耸立着年轮超过70年的毛竹。有珍兽奇鸟异物以此片竹林为家…”

    随着王珊珊的旁白,观众突然听到一条大蟒在追赶落在地上的小鸟之窸窣作响,小鸟被吓,哗地飞起,又是嘈杂之声…

    台下观众没有了声音,人人像是被带进竹林中,似乎看到吓死人的那一幕。

    又是突然一下,舞台上所有的灯光同时亮起…

    台下观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片神奇的竹子编制着一种神奇的凉席,农民们夏种累了,困了,躺在凉席上面,很快就进入梦香…”

    接着王珊珊的话,翁小姐唱起了婉转悠扬的《梦香》。

    观众又开始欢呼起来。

    王珊珊旁白完后,没有继续在大剧院里看热闹,而是快步跑出来。此刻杜迟正和街道办史先生那一拨人在大剧院外面一家咖啡厅里聊天。

    “DICK!我有一个想法。”王珊珊兴冲冲地对杜迟说。

    杜迟以为王珊珊想晚上回合肥呢,于是笑道:“现在都快要到12点了,没有回合肥的航班,还是明天早上走吧。”

    “我不是急着回合肥,我想在大剧院大门外打出洋河凉席的广告,这样观众出剧场就能看得到,加深观众对洋河凉席的印象。”

    杜迟大感意外,王珊珊这个主意是好,但在大剧院外面打广告可不是谁都能办得到的,搞得不好,还会被城管或保安轰走。

    街道办史先生也惊了,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年龄不大扎着两根马尾辫的姑娘想法还是挺多的。

    “我认识大剧院郑经理,我打电话给他,问他有没有办法安排。”史先生说完就与大剧院郑经理联系上。

    大剧院经理还是通人情的,他说可以打移动广告,但不要大张旗鼓地,免得他们大剧院保安人员不能睁一眼闭一眼。

    王珊珊听到大剧院郑经理这样说,高兴得一蹦三跳,马上保证她打广告不会给大剧院工作人员带来麻烦,她心里有数得很。

    史先生知道王珊珊是一名大学生,且是学工商管理的,又是杜老板公司的员工,料想她也不会做出格的事,因此,笑了笑,挥了挥手,没有再管王珊珊打广告的事,继续与杜迟聊天。

    “刚才遇见大剧院郑经理时,他说宋先生明天早上就要到广州去呀。”

    杜迟听到宋建中明天早上就要离开深圳,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宋建中是他在深圳遇见的第二位同学,第一位是李波龙,那次也是仓促得很,连一顿像样的饭都没他吃,后来杜迟想请李波龙吃饭,又听说他到米国去了。今天宋建中来到深圳,他作为东道主,怎么也要和他单独吃个饭才算是完成家乡的礼节。

    “前面有家广东特色餐厅,24小时都营业,你可以请宋先生到那里坐坐,也算是尽地主之谊呀。”

    杜迟觉得史先生的建议甚好,于是,等晚会一下场,他就托人带话给宋建中,想与他叙叙旧,毕竟离开乡中后,两人在一起呆的时间几乎没有发生过。

    宋建中当然高兴,上次与老同学杜迟在咖啡窝里也没有说上几句话,就被粉丝们冲得互相之间说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今晚上能在一起叙叙旧,那当然是宋建中求之不得的。

    “我听说你明天早上六点钟到广州。”杜迟在特色餐厅里见到戴墨镜的宋建中,笑道,“我心想以后也不知道我们能什么时候再见上一面,于是就安排在这简易的地方坐坐,你也不要见怪呀。不过,在这里,你可以将墨镜摘下,街道办史先生已帮我们安排好啦,不会有粉丝进来打扰的。”

    宋建中一听杜迟说不会有粉丝进来,马上摘下眼镜。

    “你的眼睛怎么啦?通红通红的?”

    宋建中摇头道,他唱歌既使很动情,但就是淌不出眼泪出来,所以,经纪人就给他抹上了一种药,药抹上后,两眼就生出眼睛水,且是通红通红的,观众以为他在舞台上哭泣。杜迟心痛起宋建中来,没有想到他还这样不容易。看来每一碗饭都不是好吃的,既使像宋建中这样靠天份和机遇吃饭的人。

    “我小时候我爸一天打我三次,其中一次将一根棍子打断,我也哭不出来,所以,我这个哭不出来的毛病是改不掉的。”

    宋建中说到这里,突然低下头,喃喃地道:“我记得我这一生只哭过一次,就是我妈妈去逝那一天…”

    杜迟以前听说过,宋建中妈妈是非正常死亡,据杜迟母亲说,宋建中妈妈的死与他的婚姻有关,不过,当时杜迟年龄不大,没有深问杜母其中个由,不过他耳闻过宋建中婚姻的“惊心动魂”。

    上文提及过,宋建中老婆名字叫吕亚男,在和宋建中好上时,他其实是有丈夫的,但她拼死拼活地一定要嫁给宋建中。

    “吕亚男是有丈夫的人,且她比你大五岁,你如何能与她结婚?”杜母第一次拿起扫帚打宋建中。

    宋建中被妈妈打,反而改变了他对婚姻犹豫不决的心态,义无反顾地和吕亚男过起了日子,直到派出所将他关起来,才有一些恐慌。

    儿子违背祖制的婚姻已让宋母抬不起头了,后来儿子又进去班房,双重打击之下,宋母走上了轻生之路。

    “我俩家村子不远,你家的事我以前知道一些,不过这都是过往的事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过好自已,过好自已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尽孝。”

    杜迟虽然没有孩子,但这一路走来,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尝到了不少,因此,能说出上面这段赋有哲里的话。

    “现在不谈我了,你在深圳还好吧?”宋建中转悲为喜地问。

    杜迟笑了笑,他不认为自已现在混得好,也不认为自已混得不好,却认为宋建中说的“还好”两个字非常符合他现在的状态,于是深深地点了点头,“我还好。”

    “你知道嘛,我在BJ见过李波龙?”

    杜迟大惊,李波龙不是在米国吗?如何在BJ呢?

    原来李波龙是从广州一所著名大学去了米国,后来又回到BJ创业。

    “他跟我说,他明年还是要回到米国。”

    杜迟就不理解啦,李波龙算得上同学中的佼佼者,既然回国了,又为何还要出去呢?现在回国潮风起云涌呀!

    “不是他想要再去米国,我上次听他说他的什么科研项目在国内拿不到赞助,现在不得不停下来了,他想再到米国去试一试,创一创。”

    科研项目?杜迟马上想起上次李波龙帮助他攻关快递包装的事。自那次在如来急公司领到五万元大奖后,杜迟打过电话给李波龙,说要分给他几万元钱,李波龙却在电话那头轻蔑地说区区几万元大奖算个什么玩艺,他看重的是诺贝尔奖!杜迟被李波龙“呛”了一次后,也就没有再和他说起得奖的事。

    “他没有钱搞科研我怎么不知道呢?”杜迟在毫无对象地理怨起来。

    宋建中却摇头道:“李波龙现在很轴。我说可以赞助他一些钱,他竟说我的钱会来去匆匆,不能做正经事的…”

    上次和李波龙见一次面后,杜迟还见过其他类别的几名科研教授,总的印象是,现在像李波龙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确实少之又少。远的不说,就说合肥公司那次吧,蓝山芋到底营养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的味道与同类山芋不一样,杜迟请了一名农学院的教授,希望他给个科学认证,没有想到这位教授马上伸出五个指头。

    “伸出五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宋建中好奇地问。

    “这位教授要我们公司先预付他五十万,他才论证蓝山芋的分子结构。”

    宋建中并没有表示惊讶的表情,他这一路走过来,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去年他想请一位很出名的作词作曲者帮他写一首原创歌曲,因为宋建中现在的硬伤就是没有自已原创歌曲。

    “要我创作没有关系,但要先签一份合同。”那作词作曲者说。

    宋建中还不知道要签什么合同。

    “凭我的作词作曲水平,加上你现在的粉丝流量,我若替你创作一首歌,肯定能红遍大江南北。所以,我们要签一份合同,你先预付我100万元,然后唱歌的收入还要五五分成。”

    一位不是很容易发火的宋建中听到这段话,火气大冒,牛脾气一来,竟拍桌子说,他宁愿没有自已原创的歌曲,也不会签这样的“城下之盟”!

    杜迟看到宋建中现在还是怒气冲冲地,又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人家付出了劳动,有劳动就要有收获。

    “你有李波龙的手机号码吗?”杜迟内心还是在想李波龙。

第九十九章 对谈曾经的同学们

    “我有李波龙的手机号码,但他要么是关机,要么是不接电话,也不知道他忙什么,整天神叨叨的。”在不久的以前,村民们还说宋建中整天神叨叨的,现在他出名了,村民们猛然省悟,那是一位大名人的努力过程。

    杜迟要了李波龙的手机号码,正要拨打,又想到此刻已是凌晨二点,李波龙肯定睡觉了,也就没有拨打李波龙的手机号码,心想等白天再打也不迟。

    “你和其他同学有联系吗?特别是女同学们?”宋建中以前上学时,女同学们基本是不理睬他的,虽然没有把他当成空气,但要那些女同学回忆曾对宋建中的印象,估计没有一位女同学能说得出来。

    杜迟几年前回泥坝街开公司,有好几位女同学主动进门面与他打招呼,有时杜迟觉得沧桑之脸有些面熟,但叫不出名字来,或者说人与名字对不上号。

    “古人讲,女大十八变,还真不假,我回泥坝街开快递门面时,见过几位女同学,只是不一定对上号了。”杜迟笑中带着尴尬和羞涩。说实话,刚回家开快递门面时,杜迟心里还是没有什么底气,不知道自已前途会如何,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同学之间的情面当时确实主动想得不多,只是在被动的应付着。

    “我听说上次同学会你没有参加?”宋建中想起那一年春节同学会,有点失望地看着杜迟,又像是在想什么,最终他还是说出来,“那一年我也没有参加同学会。我当时人在山东,春节工地要赶工,老板说加工钱,所以,我就没有回来,但…”

    说到上次同学会,杜迟脑子里马上闪现着自已妈妈当天的音容笑貌,又见宋建中欲言又止的样子,以为他除掉工地加班抢工外,是不是也遇到什么特殊状况。

    “我没有收到同学会的电话。”

    杜迟一惊,同学会这么大的事,组织者又是“铁嘴”李敏,她的好客是有名的,班上也就那么几十号同学,她怎么会把宋建中给忘记呢?

    “是不是你没有留电话号码给李敏,以至于她找不到你呢?”杜迟说到这里,觉得这像是自已在骗自已。在这个全民皆网的年代,李敏怎么会找不到一个大活人宋建中?

    这个世道说起来还是古人总结得对,穷在闹区无人问,富在山沟有远亲。就拿他和弟弟杜快来说吧,当时村子里谣传,说他们兄弟俩在深圳一个开大公司,一个当大企业高管,年终奖金都是用麻袋装回家,所以,同学会组织者李敏理所当然地想尽神法子找到他们兄弟俩。而宋建中当时是一名民工,人还在山东某地工地上,这如何能激起李敏寻人的积极性呢!再说啦,全班五十多号人,多一个宋建中不多,少一个宋建中也不少,同学会本是一件喜事,不要打电话给远在山东的宋建中,他再整出什么一个幺蛾子出来,那还是挺扫兴的。作为在乡镇官场上混了多年的妇联主任李敏,这个事情是能够拿捏得准准的。

    “很快要二十年同学会了,这次我一定参加!”宋建中红着眼在发誓言。杜迟虽然知道他的眼睛是被药水抹红的,但现在的宋建中说话那气势无形中透着一股逼人的底气。

    凭良心讲,现在搞一场初中同学什么会,举办的同学根本不用愁肺操心经费的事,宋建中随便到一家剧场吼俩嗓子,足够那帮同学喝得东倒西歪而找不着北。

    杜迟听宋建中这样说,只是笑了笑,妈妈当年突然离世的阴影总是抹不掉,而这一切宋建中是不知道。

    “我们这帮同学,虽然上大学的并不多,但种地的也不多。我只听说李明在家种田地,不过,又听说他承包了很多田地,毅然成了一名大地主啦!”

    杜迟说的李明,是王老村人,身体有一些残疾,因此,不方便出门打工,于是,自已想了一个办法,承包很多荒废的田地,种起粮麦,一年收成也是能养家户口。

    “现在在家里种田地不但不交农业税,乡镇还给补贴。”

    宋建中说的农田补贴的事,杜迟也听他父亲说过,只不过,现在粮食实在卖不出价钱来,因此,只要有一副好身体,或者有一些技术,比如瓦工什么的,都出门打工去了,使得当今的农村在农忙时人烟稀少,反而在春节时,人满为患。

    “我上次到铁水去演出,见到郑成勇。”宋建中突然睁大着眼,似乎很吃惊地说。

    说到郑成勇,杜迟想起来了。郑成勇学习成绩与他兄弟俩一样不突出,但此人很会装神弄鬼,每到大考来临,郑成勇就成了班上的“名人”,因为他能准确地预言每位同学每次考运如何。

    正因为郑成勇有这套本领,那群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搞不上去的女同学对他顶礼膜拜,成为十足的拥趸者,非常希望郑成勇在大考之前能把她们的成绩给预测出来。有时候,郑成勇真的说某某女同学这次考试一定要垫底时,女同学听后又嚎啕大哭,责骂郑成勇闲嘴太缺德了!

    “郑成勇在铁水?他在哪里做什么?”杜迟一直在南方,在他的印象里,铁水是很远很远的北方,郑成勇怎么会到哪里去。

    原来万事结果皆有因,这个郑成勇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一位铁水姑娘,俩人在qq上一来二去,竟谈起恋爱来。由于铁水姑娘不喜欢南方,郑成勇为了爱情只身跑到铁水成家立业。来到铁水的第二年,老婆就生了孩子,且是少有的四胞胎,皆是“小和尚”。这可愁坏了郑成勇,如何养活这四个孩子成了郑成勇人生中的一件大课题。没办法,郑成勇只得到街面上去替人算命,赚一些零钱养孩子。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说来也是奇怪,郑成勇在家庭负担的重压下,竟将自已能算命的天赋发挥得超乎想象。刚开始时,只有一些老奶奶们来算命,后来渐渐地有一些年轻的女人们来算命,接着就不分男人和女人了,郑成勇的客户几乎每天都在增长,且增长得很快。

    就这么地,郑成勇在神使鬼差之下,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后来,郑成勇居然能为大众们包医百病的“仙人”,是众人眼中的大师!

    有一位哲人曾叹息,现在社会有变,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人往往还成为众人口中的大师,而那些曾经学习好的人,现在乃被一道题解谜惑着出不来。

    话说有一天,从省城来了一位男子,戴着一副金色边眼镜,身穿很干净的西装,但面容消瘦,精神不振,沧桑无比。省城男子坐着一辆黑色奥迪车,牌照后面是****8888,对铁水车辆熟悉的人都知道,这辆车的主人非富即贵。

    这位男子一下车就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气场,不苟言笑,不怒而威。

    省城男子在三个男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郑成勇的贵宾室。不知怎的,省城男子坐在郑成勇面前,顿觉渺小了很多。

    “你手在发抖,我听不到你的内心,发不了算运功。”郑成勇也是不苟言笑地说。

    省城男子一听郑成勇这样说,他的手抖得更厉害,无法自主。

    郑成勇站起来,围着省城男子转走,像是自言自语道:“你靠山没有,故五神不定。”

    省城男子像找到知音一样,几乎乞求的望着郑成勇,说道:“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

    郑成勇又坐到省城男子面前,继续说道:“病源于心,心连接神,当神定,心则稳,病祛也。”

    省城男子又像见到救星似的问道:“大师高明,请传授破解之法,价钱你定!”郑成勇笑嘻嘻的说:“见面就是缘,何来谈钱?若能帮大贵人一忙,我也就理得了。”

    省城男子愕然:“大师怎么知道我的身份?”

    郑成勇先是一愣,但几秒内镇定的笑道:“早上我家门前有喜鹊叫唤,必是贵人造访!”

    省城男子露出敬意之色,说道:“能认识大师,我辈等荣幸啊!”

    这时郑成勇使眼色,旁边的助理已给省城男子端上了刚沏好的顶级黄中毛峰茶。郑成勇客气的让到:“大贵人请先用茶,天下之事都有破解之道,好比矛与盾,有矛必有盾!”

    省城男子这时手不抖了,脸色也比刚才好看。在郑成勇的劝导下,省城男子端起助理递上来的清茶,喝了一口。

    郑成勇从精致的烟盒子里抽出两支烟,一支递给省城男子:“大贵人请抽烟。”省城男子又惊讶:“你如何知道我抽烟呢?”

    郑成勇又笑道:“生活习性,印迹于行、身之上,有缘之人,一看便知了。”

    省城男子恭敬的接过郑成勇递过来的烟和火,吸食起香烟来。

第一百章 往事如烟

    郑成勇聊道:“大贵人百忙之身,能光临我之小舍,必有重事啊!”

    省城男子小声的说道:“是的…”

    郑成勇又说道:“大贵人遇到一些事,算是一劫,但人生劫很多,渡过便罢。”郑成勇停了一下,说道:“大贵人听说过风水二字?”省城男子听到“风水”两字,来劲了:“我XING港朋友,好几个都是风水大师,我的办公室都是他们设计的。”

    郑成勇听到大贵人办公室是风水大师设计的,顿时不苟起来:“请问办公室是什么时候设计建造的?”

    省城男子说道:“去年年初吧。”

    郑成勇站起身,说道:“大贵人,我想先过目您办公室设计建造模样后,再谈治病如何?”省城男子当然同意了。

    第二天便是出门的黄道吉日,郑成勇如约来到省成走进大贵人办公室,一脸表情凝重的样子,首先用罗盘测量办公室方位,东西南北中,都仔细测量过,郑成勇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着又慎重的目测大贵人那超大的班椅背后的壁画。

    这是一幅带有南方山水画派的绘画名作----《牛伏山景图》。画中有树,有山,有云,有水。

    画界有这样的专业看法,画青松造型别致,画山峰注重取势,画白云极会培养质感,画瀑布描述动感。这些风格在这张画中都有体现,而且整幅作品水墨氤氲、笔墨兼备、风岚四起、烟云变幻…

    端详了一会,郑成勇终于发话了:“这幅山水画草丛中有鸟和兔子出没。”

    郑成勇仍凝视着壁画:“鸟和兔是惊恐动物,一遇风吹草动,就显得草木皆兵。”

    大贵人像小学生般仔细听着,连连点头。整个办公室几乎没有其他声音出现。

    郑成勇说着说着,突然停下,然后又话锋果断地建议:“您这幅画要换!”

    在场的人听说要换壁画,一位年轻人颤颤惊惊的说道:“这是前任大贵人的佳作。”

    郑成勇一听是前任大贵人的力画,马上说道:“可增加安装靠山石,改此画意。”大贵人一听是前任之力作,也不敢轻易拆除,又听说可以增加靠山石,以改画意,不改画风,于是问道:“什么样的神石最佳?”

    郑成勇思索了一会,说道:“最好是牛伏山的巨石,沾上仙气最佳。”

    刚才说话的那个年轻人马上说道:“石头要多大?多重?颜色又要如何选配?”郑成勇随口熟练地答道:“以天然色为基调,仙气源自于自然。靠山石不讲究重高厚,也是以天然生成为佳。”

    大贵人一听高兴了:“大师真高明,有法理!有法理!”

    于是,郑成勇把安放仙石的具体位置、安放高度和座几,都详细的说了一遍。

    大贵人仍不放心,叫那位年轻人照郑成勇大师所说,画一幅图,再叫郑成勇大师看一下是否与他所交代的一样。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贵人经郑成勇这么一番精心安排后,竟平安无事地生活了一年多,郑成勇也因大贵人这件事而轰动铁水的大街小巷。

    杜迟听过郑成勇在北方成名的故事后,笑着对宋建中说:“你这样一说,我还想起来郑成勇上学时候的好多糗事。看来人成名是有前面铺垫的,不是偶然的。不过我很想知道省城这位大贵人一年后又怎么样啦?”

    宋建中摇了摇头,“后来那位大贵人还是进了号子里。没有办法,他的好运气已到头了。上次我在沈阳和郑成勇聊天时,郑成勇也叹息,说这位大贵人是他第一次走手,大贵人遇到命中煞手,只得进号子里几年算是避开煞手。说不定坏事变成好事。”

    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当然也能变成坏事,福祸相依,古人早就叮嘱过后代人,杜迟以前也很崇拜福祸相依这句话,但他今天却怀疑起这句话来,因为他和宋建中又谈起了杜快。

    “杜快这件事真的不算大。”宋建中还是上次见面谈到杜快时的态度。在他看来,杜快冒犯李迪这件事确实不算什么事。就拿宋建中在江湖上混的场面来看吧,男男女女,女女男男那点破事,他见得多了。

    “那个李迪这样纠着杜快不放,无非是想讹一些钱,给她不就得啦?”

    杜迟看着宋建中,敲了敲自己的脸庞,他怕自已在梦中。

    “我实在是抽不开身,不然我去号子里看望一下杜快。”宋建中喝了一口咖啡说。

    看来宋建中是不了解杜迟心情的,他说得太轻松了,毕竟是局外人,于是,杜迟不得不将话题扯开,俩人又说到曾经的老师来。

    泥坝乡中是一所纯农村中学,老师们也是普通的老师,除掉给学生们上课,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特殊的回忆,不过,当他们俩谈到体育夏老师,双双精神抖搂起来。

    体育夏老师身高一米八0,威风无比,有一次,几个街道上的小混混来到学校捣乱,把女生们都吓哭了,女校长也吓得不敢走出办公室,夏老师正好从外面进校,见到这一幕,大步走过去,厉声问这帮人为什么到学校来捣乱。

    这帮小混混仗着人多势众,竟挑衅起夏老师来。

    学生们围在远处看着,不知道夏老师是否会趁机“逃跑”。

    夏老师当然不会退缩,他用手指着校大门外,一字一句地警告:你们必须在一分钟内离开校园内,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带头的小混混哪受过这样的“恫吓”,猛地一螳螂腿扫向夏老师。

    夏老师一弯腰,顺势抓住小混混的左腿,只轻轻一推,那小混混已摔倒在三尺之外。

    “好!”男女同学拍掌尖叫。

    小混混们恼羞成怒,一拥而上,对着夏老师就是拳打脚踢。

    同学们看得清楚,夏老师向后退几步,有女同学以为夏老师害怕了,吓得转身想逃跑。也就在这一刹那,夏老师左边一拳,右边一脚,不到叹口气功夫,四五个小混混已躺在地上哀嚎了。

    男女学生们一窝蜂地冲向夏老师,几乎忘记了刚才的害怕。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夏老师那天的动作,太潇洒威武啦!”宋建中唾沫横飞地回忆。

    说到夏老师这一段,杜迟当然也神采飞扬,继而又脸色阴沉起来。宋建中不知何故,杜迟说:“夏老师去年底出车祸了,听说他现在带不了体育课,只得在家里抱孙子。”

    夏老师年龄不超过50岁,按常理这个年龄段是老师的黄金岁月,但夏老师是教学生体育的,乡镇中近七八年几乎没有安排体育课,语文和数理化才是学生们主攻的重点,因为他们必须要努力学好数理化才能考上县高中部。

    上了县高中部就等于一只脚已跨入大学的大们,这是泥坝镇农民们对自已下一代说的。在村民们看来,孩子们在这三年的紧经关头,无论如何也不能玩体育课,“上体育课这不是毁掉孩子们前程嘛!”

    镇乡中校长顶不住家长们的压力,不得不将体育课一减再减,这样夏老师也就成为学校的闲人了。老师课一少,工资理所当然地跟着减少,为了养家糊口,夏老师跑起从泥坝与县城之间的运输生意。有一天重要的节日早晨,学校安排学生到操场做广播体操,夏老师急着从县城往回赶,发生了一场车祸,从此落下不能上体育课的困境。

    对夏老师的不幸,宋建中以前是不知道的,“那我们要救济夏老师一把。”宋建中说这句话,不是他暴发户逞善人,倒是一番真心实意的体现。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教过宋建中的老师不少,离开学校后,每每见到以前的老师,宋建中大老远地就喊老师好,并问老师吃饭了没有?可惜的是,好几位曾教过宋建中的老师好像把宋建中给忘记了,不记得宋建中的名字。刚开始,宋建中还以为这是因为老师教的学生多,不记得他宋建中名字是正常的思维反映,后来有一次,宋建中遇见夏老师,他一喊夏老师好,夏老师马上停下脚步,走过来,拍了拍宋建中那不是很宽厚的肩膀,笑着说:“宋建中,你比在学校时长高啦!”仅这一句话,让宋建中终身难忘。

    “我上次也是这么想的,但我不知道夏老师家住在哪里。后来事情一忙,我也忘记了此事。”

    宋建中一本正经地说,“什么事都可以忘记,夏老师的事不能忘。这么地吧,我明天打电话给我老婆,她鬼路子广得很,叫她去打听打听。”

    说到宋建中的妻子,一向不喜欢八卦的杜迟却好奇起来,笑着问宋建中现在与老婆的感情怎么样。

    “我们是真爱。”宋建中一本正经地答。

    杜迟心里一凉,像宋建中这种出身的人,又在文艺圈这口大染缸里走动,竟还没有改变他对妻子“真爱”的看法,这让杜迟还相当地不能理解,忍不住又想再问去时,这时宋建中的一位如花似玉的助理碎步走近他,贴着他的脸耳语了几句。

第一百零一章 无情

    杜迟马上站起身来,伸出双手握住宋建中的一只手,“老同学,后会有期。”宋建中也深点头用家乡话答到:下次再见面,然后就匆匆地跟着女助理出门走了。

    此刻咖啡厅内人员稀少,这让杜迟想起好几年前那“不夜的深圳”,难道现在深圳夜猫子少啦?杜迟向四周看了看,然后抖了抖挂在椅子上的外衣,习惯性地将外衣放在左手臂上,向咖啡屋门外走去。

    “怎么天这么亮啦?”杜迟吃惊地看了看手腕的表,“都五点半啦?”

    咖啡屋左边就是上水街,几天前,快迟公司在这里租了一处快递网点,由于房租偏高,林机锋还与房东讨价还价了半天,但杜迟看重的是这里的“农民屋”。

    “像这一片居民区,至少住着上万外地人,它们都是我们快迟公司的客户。”

    做居民区最后一公里快递,一直是杜迟的梦想。他始终认为,快递行业的瓶颈在最后一公里,有瓶颈就有市场。

    延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向前走,其间不时有早练的大爷大娘们在跑步。

    “那个小区楼下是什么?”杜迟看到有不是很明亮的灯光下似乎是一排箱柜子摆在那里。出于好奇心和职业的敏感,杜迟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传说中的快递柜!

    “快递柜”三个字,杜迟是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听李垚说的。她在会上埋怨有客户投诉快迟公司为什么不把快递包裹放进小区附近的快递柜里。

    当天由于会议事项很多,杜迟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客户投诉快递包裹投放地的问题,今天看到这一排排紫蓝色的柜子,杜迟脑子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你起床了吗?”蔡君华接到杜迟的电话,吓得一跳,忙问出了什么事。

    “我现在在上水街,你马上过来。”

    蔡君华对一片区还是熟悉的,且住得不远,因此,马上就赶到这里,远远地看到杜迟站在一排快递柜前来回地走。

    “我们的经营思想要大大地改变。我们到现在还是认为小区门卫室是快递主要屯放地。”

    蔡君华是老快递人,当然知道杜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杜迟思想在不停地变,在蔡君华等人之间对他的评价是:“三天不折腾浑身就难受”。

    “你了解这个快递柜公司的来路吗?”

    蔡君华知道这是杜迟明知故问。这排快递柜上很大的蓝色楷书字:归窝站。

    “归窝站,很好听的一个名字。”杜迟说到这里,又转头对着蔡君华,“上次我听李垚说有客户投诉我们没有把快递包裹放进这里?”

    蔡君华点了点头。

    将快递走到家,让客户足不出户取得自已心爱的快递包裹,杜迟一直认为这才是快递的最高境界。

    “DICK!世道变化很大,现在的人们早已习惯在网上购物,但由于白天工作忙碌,只能晚上回家时顺便取上包裹,因此,快递柜应运而生。”

    “快迟公司也要上快递柜!”

    杜迟盯着眼前归窝站公司的快递柜,在自言自语地道。

    人类很多伟大的事业都是在天真中萌芽出来的。据不可考证的历史传说,大明朝有一位富家小孩子,名字叫丁善章,他从小就想让万物飞起来。在他六岁时,和村子里几名同伴把家里的一头小猪仔捉到屋顶上,然后猛地向屋下一推,结果小猪仔活活地摔死。

    “你为什么要将小猪摔死?”丁善章父亲手握大棍,怒容满面地问。

    小善章说他想让小猪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

    “这是一个疯孩子!”小善章父亲听到小善章的回答后,叹口气地说。于是丁善章是疯子,竟传遍了整个村庄。

    俗话说,谣言猛于虎,在外界舆论的压力下,不更事的丁善章再也不敢让猪飞起来了!

    “如果有宽松的外部环境,丁善章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飞机的人。中国的飞机会比西方要早几百年诞生!”这是历史老师曾对蔡君华说的。

    对快迟公司来讲,杜迟现在的想法类似于明朝的丁善章,但蔡君华不想打消他的“天真”思维,而是婉转地答道:“这么一组快递柜,也就能屯放四十个包裹,还放不了大件,但这个小区的人口估计也不下几千人。”

    蔡君华的意思很明显,这么一组快递柜对这么大居民群来说,宛如杯水车薪,对解决快速增长的居民电商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起不了什么根本性地作用。

    “你错了。这个快递柜的作用和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杜迟还在盯着快递柜。

    “我们快迟公司也可以在大城市搞它个几万组快递柜。”

    蔡君华一听,整个人都吓呆啦,单单这么一组快递柜没有万把块钱是搭建不起来的,几万组快递柜那意味着多大的投入?

    杜迟曾做过木匠徒工,当然知道这组快递柜的成本价,但他脑子好像不喜欢想缺钱的事,他想的就是这个东西对快迟公司有没有益处。

    “这个快递柜都是自动化运营,它不是简单的个体,这是需要庞大的系统支撑他运行。”蔡君华的话还没有说完,杜迟马上道:“打电话叫林老过来,问问如来急公司是不是在快递柜方面有运作。”

    自来快迟公司上班后,林机锋的生活习性完全变了样。上文说过,以前他早上睡不着,所以起床早,现在晚上他要忙到12点钟后才能洗洗睡觉,因此,早上这五六点钟反而成了林机锋黄金入睡时间。听到杜迟叫他过来,林机锋当然不会怠慢,起床就开车来到上水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作为中华大地快递行业一线公司--如来急快递公司,对于刚刚兴起的快递柜当然试水过。

    “去年孙老板投入几个亿搞快递柜,这个归窝站公司也有如来急公司股份,据说投资两个多亿。”

    杜迟听林机锋这样说,面部表情有一些改变,看来这个快递柜运作还是有一定门槛的。

    “如来急公司在BJ大量试点过快递柜,因投入实在太大,且后期运营成本又高,孙老板现在明里暗里是把快递柜看作鸡肋了。”

    所谓鸡肋,就是吃下去无味,甚至卡喉,但扔掉又可惜。

    杜迟专心地听林机锋在说。太阳已从高楼林立中间射过来,照耀着杜迟的后背。

    “DICK!今天上午还有一个会,你该回去换一下衣服吧?”林机锋是了解杜迟的,他知道杜老板又是一个通霄没有合眼。

    “看来快迟公司还得要坚持自已的路子走下去,不过,公司不能这样一成不变。”杜迟边走边说。

    林机锋和蔡君华跟在他后面,料想他肯定是想到刚开业的上水街门面去。

    跟着一个人做事久了,无论他思维怎么说变就变,你总是能跟上他的节拍,起码也能踩上他的鼓点,林机锋和蔡君华现在就是这类人。

    一辆中转车快速从杜迟他们仨身边急速驶过,这让杜迟想起曾经的郭向松。当年杜迟主动邀请郭向松加入如来急快递公司,一是同情老郭已失业,二还是看重他驾驶技术熟练。但后来发生的一切告诉杜迟,开中转车的司机不能心急,更不能有不良嗜好,还不能自恃车技高而耍酷。

    杜迟来到上水街快递门面外,见到很多收派员在大门外分拣快递。杜迟看了看手表,回头问蔡君华,“从机场到上水街一般要多长时间?”

    “早上这个路况,应该需要四十分钟时间。”

    “这是从哪里来的件呢?应该是BJ早航班的件吧?”

    蔡君华点了点头。

    杜迟又像是在自问自答,BJ过来的航班准点时间是凌晨三点,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中转车也要在8点左右抵达上水街门面,我们的中转车怎么提前十几分钟到达的呢?

    杜迟边说边来到中转车驾驶室外,伸头向驾驶室内一瞧,刚才火急开车的司机已躺在驾驶室睡着了!

    “中转车司机什么时候出车?”杜迟厉声问站在旁边的门面管理收派员。

    “晚上11点准时发车到机场。第二天上午回去休息。”

    杜迟看了一眼这位快递门面收派员兼管理人员。

    “呯!呯!”杜迟敲打几下车门,那熟睡中的司机忙打开车门。

    “你昨天晚上和谁在一起打麻将啦?”杜迟又是厉声问。

    那中转车司机吓了一跳,他不清楚杜老板怎么知道自已昨天晚上打过麻将。

    “但我没有和公司同事打麻将,我是在小区院子棋牌室…”

    还没有等中转车司机把事情狡辨完,杜迟冷冷地回他一句:你被公司开除了!

    说完,转身就走。

    有两名收派员冲过来,向杜迟求情,认为公司这样对待中转车司机是不公平的。

    杜迟停下脚步,脸上的怒容消失掉,转而态度和蔼地说,“我要是这样地放到小张,那是害他而不是救他。他今年才21岁,就养成打麻将的恶性,主要是从事司机这个职业。”

    “杜老大,可以让小张改掉呀!”

    在前段时间,杜迟接到一名收派员电话,称呼杜迟英文名字“DICK”。杜迟觉得不对劲,因为打电话给他的收派员喊出这个英文名字时他听着非常生涩,于是一声令下,以后收派员兄弟叫他杜迟,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什么杜总,杜老大,都可以,也可以叫英文名字,但不可以叫杜老板,这个规定还是不能变。

    蔡君华听到杜迟叫中转车司机小张,心里暗惊,难道他们之间认识不成?

    “小张必须开除,没有得商量,但公司不会亏待任何员工,小张他可以拿到他应有的赔偿。”杜迟还是这样冷冷地说。

第一百零二章 杜迟思维跑得快

    “张家德被老板开除啦!”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到深圳快迟公司各个角落。

    不开除一个收派员,这是杜迟曾经反复在大会小会上说的话,话音还没有落尘,现在就直接亲自开除一名员工,这让很多收派员不能理解。

    “杜老板怎么会开除员工。”有的收派员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以前,他们看到的杜老板就是一个大好人,不像有的老板凶神恶煞的样子,或神秘莫测地让人猜不透。有时候杜迟来到快递门面,见到收派员就主动点头,一脸笑嘻嘻的平民作派,收派员见到杜迟毫无拘束感。“杜老板清澈见底。”见过杜迟的人都这样来评价的。

    “公司基层员工薪酬制度要改革。”在当天的会议上,黑眼圈里唅着血色的杜迟闷头闷脑地来这么一句,让参会的人感觉有些突然。说到现在执行的收派员薪酬制度,那杜迟自已花一天一夜草拟出来,然后经各层次员工讨论后定稿的。“你们觉得现在的薪酬制度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杜迟说着说着,将眼光定在蔡君华的脸上。

    蔡君华一愣,薪酬制度刚下发执行时,杜迟很是满意,也确实调动了员工的极积性,因此,蔡君华平时确实没有思考过薪酬制度的不足和需要改革的地方。

    “薪酬制度奖励条款太多,罚得太少,这就是薪酬制度的缺陷。”杜迟直言道。

    参会的人都大眼眨着小眼,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薪酬制度在草拟时,深圳快迟公司刚刚成立,激动不已的杜迟不顾大家反对,专门增加了奖励条款,还说奖励是最能调动收派员干劲的,今天怎么又“自毁长城”呢?

    “老丁说一下,上个月我们一共奖励收派员多少钱?处罚收派员多少钱?”

    财务老丁马上将上个月的奖罚金额说了一下。

    “奖三罚一!”杜迟又看着李垚,“上个月客户投诉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啦?”

    李垚回答,上个月客户投诉率上升了30%,且出现几起恶性投诉事件。

    “这样的薪酬制度能说没有缺陷吗?”杜迟直问在场的所有人。

    没有人回答杜迟的问题。

    “根据合肥公司情况来看,现在客户投诉率上升除掉我们收派员没有做好外,还有其他原因的。”坐在会议室后排的王珊珊突然说。

    王珊珊今天上午怎么会参加深圳公司的会议呢?

    昨天晚上翁小姐晚会还没有结束,王珊珊突发奇想,在大剧院大门外围举着一个醒目的“洋河凉席”的牌子,等晚会结束,观众陆陆续续出来时,纷纷举目看着王珊珊手举的牌子。

    那天晚上后半夜,万物静止,白天屯在水泥地面的热浪继续在“垂死挣扎”,不断地向天空冒升腾,使得从大剧院里出来的观众立马感到冰火两重天般。

    “凉席?”大凡中国人,无论是出生于北方还是南方,对“凉席”二字并不陌生,因此,都打量着王现珊高举的那块牌子。有好奇心重的观众还不顾夜色近晨,围过来听王珊珊在介绍。

    上文说过,王珊珊的口答是一流的,但观众没有见过她所说的神奇凉席,因此,当晚观众对凉席反应平平,没有如王珊珊所想,会掀起一层巨浪来。

    “我也是皖省人,夏天也喜欢睡凉席,但你说的洋河凉席还在一千多公里之外,这山高水远的,如何能运输到深圳来呢?不要把白菜盘成猪肉价呀。”有对凉席感兴趣的观众向王珊珊提出“灵魂之问”,王珊珊虽然将快递公司的功能说了一遍,但她自已都难以说服自已的是,千里运凉席是不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作为一名学工商管理的大学毕业生,当然知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道理。很明显,如果用陆路运输凉席到广东,那运输成本肯定是高得离谱,甭说是航空了。当时的快递公司以航空运送快递为竞争核心力量,所以,一提到快递公司就让人想到飞机运快递。

    “用飞机甚至汽车运凉席到深圳,肯定行不通,但用火车运输是可行的。”王珊珊想到火车运输凉席后,心情又激动起来。她打算与杜迟聊一聊此事,同时,她还想顺便向杜迟汇报一下她在庐江本地的所见所闻。就这样地,王珊珊第二天上午没有回合肥。杜迟见王珊珊没有回合肥,就叫她参加上午深圳快迟公司的会议。

    杜迟听王珊珊提出自已的观点,习惯性地提示她继续讲下去。

    “我们公司客服系统总是打不进来,占线的时候多,故有些心急的客户就直接打投诉电话了。”

    王珊珊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员都看着李垚。

    对于客服系统老是占线的问题,李垚当然清楚。上次也和杜迟说过这个事,但由于要升级现在的客服系统,那可要很大的一竺资金投入,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李垚没有向公司申请升级客服系统,她的意思是想等公司资金流好些再谈客服系统升级的事。

    杜迟也看着李垚,希望她能作个解释。

    “公司客户系统要升级,否则这个客户占线的问题解决不了。”

    杜迟从做快递这一行以来,始终秉承着“客户是第一”这个生意理念。虽然现在当公司老板了,平日的大小事情多如牛毛,但当会上说起客户投诉原因之一是公司客服系统造成的,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客服系统满足不了公司业务需求,你们客服部为什么不进行系统升级改造?”

    李垚听杜迟这样在直问,一向嘴快的她不知道如何回答。

    林机锋知道李垚的内心想法,马上答到:“客服系统升级可不是一笔小投资…”

    还没等林机锋把话说完,杜迟立即说道:“事关客户的投资,无论多大都投入,没有什么商量的。”

    杜迟说到这里,又看着财务老丁,“你筹集资金,客服系统必须要升级!”

    财务老丁一听也傻了,现在公司账上资金很是吃紧,上个月管理人员工资都晚了一星期才发,如何能筹集到客服系统升级的款子呢?

    “银行张行长我熟悉,上次还劝我们公司到他们银行去开户,我现在就找他贷款。”

    杜迟说到做到,当场拿出张行长的名片。

    “客服系统升级预算大概是多少?”杜迟又问李垚。

    “保守预算也要2000万。这还没有考虑与国际其他国家接线的问题。”

    2000万?参会人员都咂了一下嘴,只有杜迟像是没有听见般,继续拨打张行长的电话。

    张行长一听快迟公司需要2000万贷款,马上将银行贷款条件说出来。像快迟这样的快递公司,银行给的授信额度是很低的,只有抵押不动产才能拿出款子出来。

    “抵押贷款?”杜迟脑子一转,他现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拿出来作抵押的。

    “我把公司抵押吧。”

    张行长只得如实回答,像快迟这样的公司,一无不动产,二又没有上市交易,这样的公司在银行人来看,几乎无法估出它的价值来。

    杜迟挂断张行长的电话,眼不眨地看着与会人员,“快迟公司每天业务都在增长,有这么多忠诚的客户,还有一批好的团队,怎么在张行长眼里是无法估价的呢?”

    “无法估价是什么意思?”杜迟又问财务老丁。

    财务老丁是一位实在人,如实回答杜老板,在银行家口气里,无法估价就是不值钱的另一种婉转说法而已。

    “什么?快迟公司不值钱?”杜迟盯着财务老丁。

    “银行只认上市公司股票,像我们这样非上市小公司很难入银行家的法眼。”财务老丁又神补了一刀。

    杜迟受打击了,在他的思维里,在不久的将来,快迟公司业务会赶上老东家如来急快递公司的,在好几年前杜迟就听说,如来急公司孙老板已是亿万富豪,很多大银行纷纷与孙老板接洽,而他快迟公司现在却连2000万的贷款都拿不到,又如何能与如来急公司对标呢?

    “我们快迟公司和如来急公司还不是在一个层级上。”杜迟终于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次高管会议本来是要解决薪酬问题的,杜迟被贷款的事打击后,也没有再坚持将薪酬改革坚持到底,但他还是要求蔡君华加重基层员工处罚条款。

    “不能让我们的员工给温水煮掉啦!”这是当天会议杜迟说的最后一句话。

    没有人能猜得透当时的杜迟还在想什么,反正觉得现在的杜老板是看不惯不作为的员工了。

    中午12点钟散会后,王珊珊准备到机场去,与杜迟打招呼时,杜迟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次到幼儿园见小峰时,他总是提到你,问你什么时候来深圳。”

    王珊珊一拍自已脑袋,她上次送小峰来深圳时曾向小峰承诺过,下次来深圳一定会看望他的。

    “我下午去看小峰。”王珊珊对杜迟说,“我晚上回合肥。”

第一百零三章 王珊珊回家

    当天是星期五,下午4点钟,王珊珊匆匆来到中意私立幼儿园,笑着对老师说,叫杜小峰出来见家长,但不要说是谁,让他意外一下。

    这是王珊珊习惯,在泥坝网点上班那段时间里,她经常给门面里忙得不亦乐乎的杜迟和杜绪意外惊喜。

    “你们看,这是什么?”有一天下午上班,王珊珊一进门面,手举着几张纸,笑着问杜迟。杜迟不知道她手上举的是什么。

    “我和米厂签了一份快递合同。”

    杜迟一听王珊珊竟神不知鬼不觉地签了一份快递合同,这对当时的杜迟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一样。

    杜绪成与王珊珊混熟后,仗着自已年龄大几轮,给王珊珊取了一个外号:开心果。杜迟觉得成叔叔这个外号起得准确,符合王珊珊的本色。只要是她在的地方,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场面。

    “和王珊珊在一起,哪怕几天几夜不睡觉,我都不感觉到什么累。”这是杜迟曾对成叔说的话,而成叔却笑着答:这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杜迟点了点头,认为成叔说得对,又感觉到成叔说得不完全对。后来事情每天都多起来,杜迟自已也顾不上想这些人世间的事。

    “小峰,今天有一位重要人物来见你,你能猜出是谁吗?”幼儿园老师按照王珊珊的意思,笑着对杜小峰说。

    让人意外的是,杜小峰想都没有想,直接回答老师:“是不是王阿姨来接我啦?”

    幼儿园老师大惊,“你这个小脑袋瓜子还挺机灵的…”

    还没等老师说完,杜小峰已向幼儿园大门口跑去。

    王珊珊看到小峰了,激动得张开双臂,一把抱起杜小峰。

    “你比以前要重一些了,个子明显长高不少。”

    杜小峰抱着王珊珊的颈子,摇头摆尾地在撒娇。

    “你是杜小峰姐姐吗?”站在一旁的幼儿园阿姨,忍不住问了一声。

    王珊珊一愣,笑了笑,没有回答幼儿园阿姨的问话。

    “王阿姨,上次大伯要带我去恐龙园去玩,我没有同意。”

    王珊珊听到杜小峰这样说,感到意外,忙问他为什么不去。

    “我们上次说好的,我们俩一道去恐龙园去玩呀?”

    王珊珊几乎要掉下眼泪。上次来深圳时,王珊珊为了哄杜小峰开心,说等下次来深圳,一定带他到传说中的恐龙园去玩。

    “恐龙园我们一定是要去的,但今天不行,王阿姨晚上要回合肥。”

    杜小峰一听,很快就表现失望的样子。

    “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呀?深圳不好吗?”

    看着杜小峰天真且带着疑问的双眼,王珊珊只得说:“王阿姨回去还要工作,现在不是大人休息的时间,等王阿姨放假时,一定来深圳,然后也一定带你去恐龙园,好不好?”

    杜小峰现在懂事了很多,听王珊珊说到要回去上班,马上像是成熟起来,点了点头。

    “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赚好多好多的钱,然后王阿姨就不用上班了,我们就可以经常去恐龙园玩去…”

    王珊珊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那你现在得好好念书呀,只有念好书识好字才能赚更多的钱。”

    杜小峰又点了点头,开始向王珊珊说他在幼儿园遇到的一些他认为很有趣的事。

    王珊珊耐心地听杜小峰说,不时地还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我该走啦!”王珊珊又抱起了杜小峰,“你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下次我来深圳时,兑现我们俩的约定。”

    离开幼儿园,坐上去宝安机场的出租车,王珊珊不自觉地流下眼流来。

    “这个眼泪怎么止不住。”王珊珊不想哭,但眼泪就是止不住,只得不停地擦试。这时,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

    “小珊,外婆快不行啦!”

    “什么?我外婆不行啦?”王珊珊不相信自已的听觉。外婆虽然已七十开外,但身体还棒着呢,她听说王珊珊要将陈家梨子拿到网上去卖,先是表示不理解,因为她不知道在网上怎么能卖梨子,这不是在骗人嘛!后来经王珊珊反复讲解后,终于“明白”网上购物是什么一回事。

    “外婆,你比我妈聪慧多啦,我对我妈讲了不亚于五遍,她还是似懂非懂的。”王珊珊一本正经地说。

    自外婆“听懂”网上购物是啥玩意后,她老人家每天要到陈家梨园子里去几趟,有时还顺便带上一桶家畜尿屎类的肥料,说是给梨树施肥,好到秋天长出大梨子出来,让外孙女能卖上个好价钱。

    其实,将陈家梨子拿到网店里去卖,只是王珊珊的梦想。因为根据现在快迟公司的快递网络布置和自身的运输条件,是做不了鲜梨子销向省外业务的。从网购经验来看,现在所说的产品畅销,绝对不会只集中于某地,能将产品送到大江南北是某种产品畅销的先决条件,这对快递公司的收转派等环节要求是很高的。目前的快迟公司不具备这个条件。

    但外婆的举动已让王珊珊感动不已。

    “外婆大概是生病了吧?妈妈曾说她从没有见过外婆生病,所以,把外婆生病看作外婆不行了。”王珊珊在飞机上还是这样想。在他的印象里,伟大的外婆就是铁打的身体,从来不知道生病是何感受。王珊珊小时候和外婆在一起,有时候头痛发热什么的,外婆总时能搞到到现在王珊珊都叫不出名字的药草回来,然后熬汤给小珊珊喝。说来也是奇迹得很,王珊珊喝了这些药汤后,头痛发热居然渐渐地就好起啦。但外婆从来没有喝过什么药,就是偶尔感冒伤风之类的,她挺挺也就自然康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愿外婆这次像以前一样,挺挺也就自然康复。”王珊珊下飞机时还是这样在祈祷。

    合肥机场距离外婆家很远,王珊珊开着他爸爸那辆农用车,在一级公路上奔驰。这条从县城到省城的一级公路,外婆也走过。那是王珊珊上大学的第一天,外婆吵着闹着一定要送小珊珊到学校。

    “我要看看珊珊进大学门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外婆要来省城唯一理由。

    王父没办法,只得带着外婆一起送女儿上大学。

    外婆一生从没有出过这样的远门,还没等到县城,外婆就开始呕吐起来,将早上吃的食物吐得干干净净。

    “不要担心我,我肯定能坚持到省城。”当吐得已无食物可吐出来时,外婆却肯定地说,似乎是在叫车上所有人放心就是了。

    今天王珊珊开着农用车,当然想起那一年外婆送她到省城的事。

    “我陈家没有女人上过多少学,你的知识是最多的了。”当看到省城大学那高不可攀的校门时,外婆竟然天真地对王珊珊竖起大姆指。

    外婆年轻时并不觉得女人不识字有多可怕,反而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当王珊珊上大学后,外婆就后悔起来,后悔小时候她父母亲没有给她念书,因为现在她不认识王珊珊写回家的信!

    本来嘛,社会发展到王珊珊上大学那时代,已很少或没有人写信了,打电话是外出的人向家里亲人报平安的最主要沟通方式,但外婆有自已的相法,她认为打电话说的话,一说完就随风吹走,没有写信来得实在,因为信是白纸黑字,可以反复地看,她要看到外孙女写给她的信。

    听到外婆这个奇怪且不合时宜的要求后,王珊珊先是不同意,她不想写信,还认为写信太土了,同宿舍的同学也会笑话她,后来她不忍心外婆失望,竟每周写一封信给外婆。

    外婆接到外孙女的信可乐坏啦,但却愁坏了隔壁王大爷。因为每次接到外孙女的信函,她先拆开来,然后检查一下这欠一共写了几页纸,再就是兴冲冲地跑到王大爷家,央求王大爷念给她听。

    “小珊珊这句话在上封信里没有说过。看来她在学校里吃的并不好。”有一次,王珊珊实在没有话可写,又怕外婆接到信又理怨信页数少了,于是就将学校食堂写了一通,“学校食堂不少,有那么四五个吧,但能吃的东西几乎是一样的。”当外婆听到王珊珊在信里这样写时,她开始担心外孙女在学校里吃不好,“学校里的饭菜如何能和家里的比呢。”外婆略有所思地说。

    后来为了能让外婆在家放心不挂念她,王珊珊专门挑好听的写,一写就是三四页。

    “小孩子长大了,她这是不想让大人在家里担心她,专挑好的词语来糊弄家里人,报喜不报忧呀。”

    王珊珊被外婆的“敏锐洞察”所折服。既然不好糊弄外婆,那就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像写日记一样,将自已一天天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照实地写在信里,寄给外婆。

    “嗯,孩子成熟了,知道怎么生活了。”在大学的后两年,王珊珊写给外婆的信终于让外婆满意起来。

    “你家外婆是不是特别的土,像个出土文物一样?”有一次,王珊珊在宿舍专心写信时,同宿舍的同学笑着问。

    这可触动了王珊珊神经,她的外婆怎么会土呢?外婆可是大户人家出身。

第一百零四章 神奇的外婆

    “我家外婆虽然年事已高,大眼不认一字,但她却见多识广,知晓古今,是大朝进士后裔,也是我小时候崇拜的偶像,你们不能等闲视之。”

    在场的同学们相当纳奇了,外婆大眼不认一字,如何能通晓古今?

    王珊珊见同学们不解她说的话,于是将外婆年轻时发生过的一件往事说出来。

    那是发生在民国年间的一件事。当年外婆不过十四五岁,陈家村李二在挖山时,挖掘出一口棺材,出怪的是,棺材随着李二的眼光不停地移动,吓得李二魂飞魄失,连滚带爬地跑回家。后来有几位胆大的村民,将棺材盖打开,发现棺材里躺着一位妇女,胸前抱着孩子。刚出棺椁时,尸体还没有腐烂,但见风后,很快变成石块与土灰。村民们有点失望,有一位村民用木棒向棺材里探了探,发现有几根竹板,竹板上面还有清晰可见的字。

    “这竹板上还有字,可是我不认识。”这位村民反复观看竹板后说道。

    看热闹的村民都围上来,没有人认识竹板上面的字。正当村民再一次失望,准备将挖出来的“破玩意”扔掉时,外婆却大叫一声:“不要乱扔掉,这是稀罕之古物,我叫我家九爷过来看个究竟。”

    外婆口中的九爷曾是陈家村一名落魄进士,是外婆爷爷的弟弟,正宗的嫡亲长辈。据说此人年轻在县衙做官时写过一笔文章感动当时的在朝皇上,救了上千名村民,也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当地的县太老爷。俗话说,县官不如县管,皇帝山高水远的,管不了一名地方进士,县太老爷后来终于寻到一个机会,将外婆家九爷赶出县衙。

    进士落魄不如丐,九爷回村后,终日不和人说话,村民当然也不愿意与他搭讪,渐渐地,村民开始传说九爷疯傻啦,于是村子里大人小孩子都唯恐避之不及。家里的亲人也不让九爷回家住居,九爷无法,只得住到山外的一座破庙里。

    王珊珊外婆却很尊重九爷,经常去破庙里看望九爷,并带上好吃的食物给他。

    九爷见到王珊珊外婆,话渐渐地多起来,经常和她讲天文地理,畅游历史长河,人是人非,大江东去说得外婆思绪万千。

    “你教我识字吧?”有一天,王珊珊外婆实在听不懂九爷在说什么,但幼稚的心灵又想听下去,于是提出想认字的想法。

    九爷忙摇头道:“大凡吃亏的人都吃在读书的亏,所以,人不需要读书,特别是女子,相夫教子是正道,其他的都算歪门左道,你不可违背祖制,违祖者,天地都会要惩罚你。”

    自那以后,外婆打消了读书认字的想法,但外婆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听九爷的“谈古论今”。

    村民们听小姑娘外婆说到九爷,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同意让九爷来试看一下。

    “这是秦朝文字小篆。”九爷解释道。

    村民一听是秦朝文字,纷纷嚷着要九爷说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九爷反复观看后说到:“年代太久远,上面的字迹模糊分不清楚了,我要将它带回庙里研究后才能识认之。”

    经九爷一个月的研究,终于能说明竹板上面写的大概意思。

    “我不能把原文说出来,但我能说出大概的意思。”九爷回复陈家村村民道。

    “那上面写的是什么呢?”村民问道。

    九爷说:“这是一封家书。写信的人是远在北朔之地打仗的士兵,名字叫惊氏。”

    “那信上倒底写的是什么呢?”好奇的村民还是穷追不舍地问九爷。

    九爷答曰:“惊氏在家书中写道:母亲、父亲、兄长、大姐姐、弟弟、小妹妹、爱妻、孩子们,你们身体还好吗?农活忙吗?东边水田是不是受灾了?我很想念家,很想念你们!前几天刚接到重要军事任务,我马上要东进去攻打楚国,不知道何时才能攻下,也不知道会不会战死沙场,或被打伤打残废。我最近总梦到爱妻‘婉儿’及四个孩子,我对不起你们,没能陪伴在你们身边,让你们终日为我担心受怕,受苦受累。我在前线缺少衣物和钱银,请你们尽快给我寄过来,等我立下军功,我就能回家跟你们团聚,还能带回赏钱跟你们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本来想听听那些他们没有听过见过的古代东西,没成想这封家信上写的都是一些儿女情长,家长短事,置腹或诉苦,心里特别地失落。有一位村民听后竟大笑道:“你这个王进士难怪落魄如斯,满嘴胡言,还故弄玄虚地杜撰几句以显示你高不可测,太荒唐了!”村民们也跟着讥笑九爷,然后无趣地散开。

    而王珊珊外婆听过九爷念的家书后,想到自已父亲曾经在前方写过的家信,心里对这封秦朝士兵的家书极有同感,“我认为九爷念的家书是真的。自古道,秀才不可轻,举人人上人,进士不可求,状元人中凤。单就凭进士这一身份,也能证明九爷说的书信内容是真实的。”王珊珊外婆替九爷抱不平,但村民们仍然不相信,没过几天,这件事就被村民忘到山外水深里去了,但王珊珊外婆却老时琢磨这封没再经证实的秦国士兵的家书。

    “九爷,你叫我读这封古代家书吧。”王珊珊外婆又来到古庙央求九爷。九爷被眼前这位目不识丁的房下孙女感动,但又想到女不读书为最佳,于是摇头道:“我现在不想违背祖制,我不能教你认字,我不能害你。”

    王珊珊外婆灵机一动,“我不认字,你读一句,我学一句,可不可以?”

    九爷觉得这种“盲背书”不算认字,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王珊珊外婆还真是聪明绝顶,竟在几天之内将近千字晦涩难懂的古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后来九爷在庙里升天了,陈家村接着迎来了新曙光。太平时候人们自然对古代的东西更加重视。一位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听到秦信的故事后,忙来到陈家村,寻找秦代家书,可惜秦信随着社会的动荡已不知去向了。

    “我可以将秦信里的内容背下来。”王珊珊外婆对文物所人说。

    文物所人大为奇讶,在半信半疑中叫王珊珊外婆背秦信。

    “你太厉害了,从行文风格,到遣词造句明显带有秦朝之文风,你乃是神女啊!”

    王珊珊同学听到外婆的故事后,方知外婆为什么执意要王珊珊写信回家了。

第一百零五章 外婆走了

    刚到泥坝街,王珊珊的手机又响了,是父亲打来的。

    “小珊,你已到哪里啦?外婆一口气断不掉,嘴里不停地在动,反复念叨小珊珊…”

    王珊珊的五脏六腑像是被雷电击中般难受。从感情上来讲,外婆是她最爱的人,没有之一。在王珊珊小时候,母亲埋怨说小珊珊爱外婆胜过自已的父母亲,小珊珊却撅着嘴反驳:“我也不是故意这样的。”可见王珊珊爱外婆并不是人情世故中的一种,而是灵魂的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没有私心,没有个人利益,没有索求的做作。

    但当王珊珊听到外婆因思念她而咽不下那最后一口气时,又觉得自已对外婆的爱是对外婆的一种罪过。人到了某个阶段,死亡也许是最好的归宿,而不必忍受着死前的煎熬,因为这种煎熬是毫无意义的。

    王珊珊不断地在踩油门,突然间,农用车“哼”地一声,停在马路右边。车后面冒出不是很浓的烟,任凭王珊珊怎么踩油门,农用车就是静静地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看来车是出状况跑锚了,王珊珊跳下车,向四周看了看,这条路及四周虽然变化很大,但王珊珊知道此地叫大领村,距离外婆家有三里路远。王珊珊还知道这一带土狗很多,记得有一次她独自一个人到外婆家去,一条土狗很凶地跑过来,吓得小珊珊边哭边跑,一口气跑到外婆家,钻进外婆温暖的怀里。

    “你可以吓我,但你不能吓我家宝宝。”外婆听到大领村土狗“凶”了小珊珊,转身来到大领村,狠狠地“教训”了那条土狗,反复地与狗主人交涉,以后要看管好自已的狗,“因为我家宝宝经常走这条路!”

    外婆那天的身影让王珊珊终生难忘。当时电视正在热播有关“黑大哥”的电视片,有小朋友模仿电视里“黑大哥’的样子,引来其他小朋友的“崇拜”,小珊珊却嗤之以鼻,因为她觉得电视里的一幕幕根本就比不上外婆“教训土狗”的那场景。

    王珊珊不会修车,索性将车门锁好,开始向外婆家跑去。

    又是一口气跑到外婆家大门前,但这次却见不到外婆的身影。

    “外婆…”王珊珊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一头偎进外婆那已冰凉的被子里。

    “外婆已升天啦!”床边家人在喊。

    有人敢快将王珊珊强行拉开来。紧接着,门里门外有大人和孩子的哭声,王珊珊母亲已哭晕在床边。

    大门外炮竹声响了,按照陈家村俗规,这是宣告外婆已正式离开了人间。

    隔壁王大爷小心走进王珊珊身旁,“这是外婆给你的信。”

    外婆给我的信?王珊珊擦了擦眼泪,接过足有四张纸的信。

    “我外婆不认字呀,如何…”

    “前几天外婆已感觉到自已身体的不适,然后她每天到我家来,叫我把她对你的嘱咐写成家信。”

    “能写一封信”是外婆始终的愿望,看来这个原望在外婆离开这个世界前,通过王大爷的手完成了。

    信的内容很多,开头是说外婆自已的身世。

    “我妈妈在皇室里做过五年贴身保镖,后来朝庭内变,母亲跑到矾山,与我父亲成亲。这件饰物是我妈妈留过我的,我现在要传给小珊珊。”

    王大爷将一件玉物递给王珊珊。

    外婆的做法让人有些不理解了,王珊珊是她的外孙女,外婆如何将祖上遗留下的宝玉没有给自已的女儿也就是王珊珊妈妈呢?

    “珊珊母亲出世后,他父亲说过,此女命中带火,火与金不相容,玉等于金,所以,以后家里有什么珍贵东西不要直接留给她。她父命不可违矣!”外婆像是知道别人的疑问,在信中作了解释。

    王珊珊端祥着这块玉,淡绿色的环形玉佩,一看就知道此物价值不菲。

    信的最后两页完全是说给王珊珊听的。

    “见字如见人。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小珊珊已长成大姑娘啦,要成个家啦。”信说到王珊珊个人大事情时,突然嘎然而止,并没有像平时那样,不断地念叨催外孙女成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呀。

    王珊珊清楚,对于自已的终身大事,寥寥几个字,外婆在字里行间其实已告诉她要找什么样的人嫁了。因为,近几年,外婆平时和王珊珊谈过,什么是家,什么是丈夫,什么是妻子,什么是子女,等等。

    “工作重要,男人女人都一样,女人不能靠男人,这一点,小珊珊是做到了,我很放心。”读到这里,王珊珊觉得有些意外,因为在她正式工作后,外婆每次都说女人不需要做什么大事,但要做大家,而现在在遗信里却强调女人工作的重要性。

    “你外婆在叫我写你工作这一段时,确实徘徊了几天。她说她希望小珊珊努力工作,又不忍心她那样累。”王大爷补充说。

    近几年,王珊珊感觉到她与外婆唯一有“矛盾”的地方,就是对她的工作。外婆见一次说一次:女人家身体最重要,因为女人是有家庭使命的,而王珊珊却不是这样想,男女都只有一副身体,男人能吃的苦,女人难道就吃不成?今天读到外婆的遗信,王珊珊算是明白以前外婆是怎么样想的。

    女人比男人责任更重,要工作和家庭两不误,不但要做好大事,还要做好大家。这就是外婆对女人的看法,但她又不忍心这样对小珊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现在的人们太复杂了,表现在为人处世哲学越来越深奥无比。”王珊珊读到这里,自已都吃惊了,外婆活着的时候,和外孙女是无话不说的,从来没有谈论过什么人际哲学。王珊珊擦了擦眼泪,继续读下去。

    “人在世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为何又要被人际关系耽误呢?”

    在众人的印象里,外婆是最懂人情世故的。谁家嫁女娶媳,谁家养儿育女,她老人家都是不请自到,还送上在她经济条件来看是厚厚的一份礼了。

    “上次陈老太跟我说,她家孙子也是大学毕业生,人长得很标致,现在在上海工作,虽然很努力,但由于不懂人际关系,吃了不少亏。我听后没有表态,因为我觉得她孙子没有混得好,不能完全归责到处世技巧。本来嘛,我还是有意思叫小珊珊认识陈家老太大孙子,听她这么一说,我忍口了…”

    王珊珊读到这里,突然好像疑惑起来,看来她还是没有完全了解外婆。外婆从没有当她的面说过任何一个男孩子的事,原来她老人家竟在背后操作。

    “我自已的姑姑寄养给一大户人家,算是大家闺秀,嫁给一位公子哥,后来这位公子哥染上了吸毒,败光了所有的家产。我自已妹妹,嫁给一位农夫,农夫家暴一生,妹妹忍辱一生。我自已嫁给一个老实人,虽命短,却让我终生不忘那段婚姻…”

    王珊珊读到这里,心里突然生出恐惧,想不到受寡快七十年的外婆内心里却在考虑儿女之事。

    “外婆考虑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她希望她的外孙女从中能得到婚姻上的启迪。”王大爷是外婆的笔,当然知道外婆的脑。

    对于自已的后事,外婆在信里交待得简单,她希望能土葬在丈夫身边。

    “外婆这个遗言办不了。”村干部摇头说。

    不知怎么的,一向不喜欢走后门的王珊珊竟天真地恳求村干部通融通融,看能不能让外婆土葬。

    村干部只得说,这是国家政策,任何人违反不得。

    “夏佬村有一位村民,他可以满足想土葬的死者愿望。”一位村民说。

    王珊珊是新一代青年,从不相信民间的一些迷信活动,但今天王珊珊却相信起来,居然派人去找那位夏佬村村民。

    “可将外婆在日喜欢的衣饰随烧下葬。”夏佬村村民建议也很直接,但却让王珊珊想起一件事。那是王珊珊上大学那一年寒假,有一件高一买的红色羽绒服,王珊珊嫌弃这件衣服太土,想把它扔掉,被外婆阻止。“你不要就给我吧。”王珊珊大笑,“外婆,你要这件羽绒服干嘛?难不成你还想穿?”

    外婆不是很尴尬地答,“我这个年龄当然穿不得,穿不得。我只是觉得扔掉可惜,我帮你收藏起来吧。”

    今天王珊珊听到夏佬村这位村民的建议猛然想起那件红色羽绒服。

    外婆有一很古的木箱子,是结婚时的嫁妆。王珊珊转身进了外婆的房间,打开木箱子,果然见到那件红色羽绒服整整齐齐地放在木箱子里。

    再看木箱子里,除掉这件红色羽绒服什么也找不到。

    “看来外婆对这件红色羽绒服是非常重视的。”有一位村民说。

    看着很久没有穿过的红色羽绒服,王珊珊再一次止不住自已的眼泪。红色衣服确实是外婆的喜好,她曾经也说过,年轻时非常想穿一件红色衣服嫁人,但家庭条件不允许,愿望没有满足。

    “把这件红色羽绒服随外婆一起烧掉吧。”王珊珊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181/ 第一时间欣赏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 作者:骥晚焰所写的《快递王国快递王》为转载作品,快递王国快递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快递王国快递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快递王国快递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快递王国快递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快递王国快递王介绍:

杜迟出身于农村,初中毕业后来到深圳打工,从保安员再到快递员,一步一步地,几起几落,在命运眷顾和捉弄中成长,在人生竞争之路上艰难前行。有喜有乐,有悲有哭,爱憎分明,个性泾渭。
但从快递员成为快递之王,不能一言可尽,如何成王?道理奇灵却也符合常理。。。。快递王国快递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快递王国快递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