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快递王国快递王TXT下载快递王国快递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快递王国快递王全文阅读

作者:骥晚焰     快递王国快递王txt下载     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处理完外婆的丧事后,王珊珊立马赶到合肥,那里正有一摊子事在等着她处理。

    客服人员要把天给吵下来了,理由是上个月这七八位姑娘月度考核都不及格,月度工资没有啦!

    “这不是我们工作不努力造成的呀!我们也是受害者。”小云姑娘哭着诉说。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蓝山芋销量突然呈爆发式增长,带来的问题是派件时效跟不上。在上海有一家饭店,上个月在网上订购了300袋蓝山芋,由于收件方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派方,导致派件方没有协调得好,300袋蓝山芋迟迟没有抵达这家饭店,饭店老板怎么都打不通快迟公事客服热线,等他打通了,你说这个火气有多大?劈头盖脸地将小云粗骂一顿。小云是一位独生子女,在家是娇嫩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污骂?忍不住和上海这家饭店老板在电话里对骂起来。

    “你们公司必须要将骂我的工作人员开除掉,否则我就到合肥来找你们老板。”现在的客户要求越来越过分,他们居然要替人家公司做主啦!但客户是第一,永远都是对的,这是快迟速运公司职工手册扉页上明明白白写着的,小云和客户对骂,这明显违反了公司基本准则。

    王珊珊将这件事情了解清楚之后,觉得三方都有责任,而责任主体还是公司本身。

    “我们的客服系统已阻碍公司发展了。”王珊珊在电话里与蓝山芋承包者杜快沟通起来。

    杜快如何在张家镇承包蓝山芋种植呢?这又得要从头说起。

    杜快从号子里出来后,杜迟还是希望他继续做快递员,只不过是要他负责工业园区的收派工作,但杜快却说他不想从事快递这个行业了。杜快也不好刺激他太深,心想等时间长了,杜快就会适应外面世界的。

    杜快就这样地在深圳杜迟租的房子里呆了近一个月时间。上文说过,杜快这个人脑子灵活,很能适应新事物和新变化,在家里无事时,杜快就上上网,听说快迟公司有一个网店,他就有事没事在网店里逛逛。这一逛,让杜快知道了在网上卖东西是前景无比广阔的行业。别的不说,可以简单算几笔账,你在外面街道上开一间门面,要缴房租,要缴税费,还有水电费,人工费,等等,一大堆的费用要开支,而在网上卖货呢,只要缴一丁点管理费,其他的什么费用都省掉了,这么计算下来,实体店如何能和网店竞争价格?还有,你在一座城市开一间门面,你所卖的都是要经过此地的客户,而网店可以买全球卖全球,市场是无限的,这正符合杜快那“好高骛远”的性格。

    “哥哥,我要开网店!”杜快斩钉截铁地对杜快说。

    说到网店,王珊珊那网店已有一定的成熟度了,每天都会有网民逛顾,若此时再开一家新网店,有没有流量不说,暂时也没有什么特色东西可卖。“要说网店,王珊珊那家网店开得早,也有一定的流量,但公司若再开一家新网点,暂时还不是最佳选择。”杜快看着电脑上王珊珊开的网店铺说。

    “这是什么山芋?怎么和我们家的不一样呀?”杜快在网店里转来转去,看到一包蓝色的食品,打着“蓝山芋”字样,好奇地问杜迟。杜迟于是将张家镇蓝山芋的来历及近况说了一遍。

    张家镇?杜快想起来了,他在号子里一位狱友就是张家镇人,外号叫天龙,也是前不久才放出来的,犯的是打架斗殴。天龙在里面曾和杜快说过,他出来后一定要好好地做点生意,再也不逞强打打杀杀过日子了。

    杜迟一听杜快说到他的狱友,大惊失色,“老弟呀,你吃的亏还少吗?不能再和这种人搞在一起啦。”

    杜快冷静如水,“哥哥,我真的长大了,我孩子都五岁多,怎么会一直不长脑子呢?你再相信我一回,这次我一定将蓝山芋种好!”

    杜快发誓言是平常的事,后来发誓言多了,杜迟无法相信他,虽然他始终如一地爱着这个唯一的弟弟。

    “我这次是认真的。”

    杜迟看着杜快那双与自已不一样的双眼,心里顿生同情,因同情而产生兄弟间的信任。

    就这么地,杜快义无反顾地来到张家镇种起蓝山芋来。

    像杜快这类人,只要他愿意,且有了必胜的恒心,那事情一定是能做得好的,所谓浪子回头,在杜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任何事情总是矛盾的统一体,蓝山芋的产量是上来了,销量也有了,运输和收派却成为一个梗,像肠子里的块结石拦在那里。

    客户投诉像雪片般飞进快迟速运公司,搞得杜快头很大。

    “收派网点要尽可能地扩大,越快越好。”这是杜快的想法,他认为现在首要问题是扩大收派区域。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任何产品的销路都要受阻。

    现在的杜快是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公司问题,而王珊珊却从公司内部管理角度来看,她认为,收派区域当然要扩大,但这个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不可不做,也不能盲动,需稳步推进,开快递网点的事不是一口能吃出胖子出来。

    杜迟赞同杜快说的要加大网点开发,当然更支持王珊珊说的加强公司内部管理。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客服系统要升级,必须的,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否则我们将成为袁宝成第二。”对于袁宝成公司为什么那么乱,杜迟接手后单梳理原先的客户,几乎送掉杜迟速运公司半条命。“原先的老客户要杀死我了。”杜迟在会上向大家抱怨,当然,杜迟说的杀,不是用刀用枪,而是客户给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一般公司老板能扛得住的。

    以前听说某大公司老板因扛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而选择自杀,普通人很难理解当老板的心境,总是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人的精神压力比身体有形压力更具有危险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杜迟当然记得上次合并袁宝成公司那块伤疤。但现实情况是,公司现在要用的钱处实在是太多,哪里都要用钱,没有不用钱开路的事,缺钱,缺钱,永远缺钱,这是杜迟开公司当老板以来最大的感受。

    “我们公司钱到哪里去啦?”有一次开会,从不喜欢谈钱的杜迟竟直问财务老丁。

    钱这个东西是很怪的,当你算他的来源时,敲几下算盘就响当当出来一个数,但你要是问钱是怎么花掉的,却很让人伤透脑筋。

    老丁只能对着那几个会计科目在汇报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能让公司的钱“多飞一会”的原因。

    “公司钱花处太多,需要节约成本才行。”财务老丁想到的是节流,这是正常老财务人的家庭过日子的思维模式。钱不够,只能节约用钱呢,银行理财老师也是这样教的。

    “必须要扩大水源,不然水是流不大也流不长的。”杜迟却认为现在公司缺钱还不是乱花钱所致,“吃一顿饭能花几个钱。”销售部门来报销,一顿饭就几千块,财务老丁心痛不已,到杜迟那里告状,而杜迟却用这样的话来替“乱花钱者”说话。

    与杜迟电话沟通后,王珊珊还是在想公司客服系统的事。从身份上来讲,王珊珊现在还是一名基层收派员,但不知道怎么地,她总是想考虑公司“大政方针”上的事。

    杜迟也没有把王珊珊看作收派员,他也喜欢与王珊珊沟通交流,这次合肥客服事件,杜迟不自觉地叫王珊珊回来解决。

    “今天天意拍卖行要和我签快递合同,我没敢签,据说拍卖行的古玩珍品都是无价之宝,我怕赔不起。”郑为开见到王珊珊,想到白天遇到的事。

    拍卖行?王珊珊猛然想起外婆传给她的那块玉佩。

    从深圳回来后,王珊珊还没来得及回家,那块玉佩正好在他的手提包里。

    “拍卖行在哪里?我明天上午去看一下。”

    郑为开答:“明天是星期三,下午有一场拍卖会,最好下午去看看。”

    第二天下午,王珊珊来到天意拍卖公司大门外。她本来对拍卖现场没有什么兴趣,刚进入大厅,见到一名工作人员穿着带有“鉴宝师”字样的马甲匆匆走过来。

    “你好!”

    那鉴宝师见到一位年轻的美女在向他打招呼,于是就停下了脚步。

    “请问能让你看一看,我这块玉佩能值多少银子?”王珊珊笑着将外婆那块玉佩在鉴宝师面前晃了晃。

    “这…这是你的?”鉴宝师似乎有些紧张地问。

    “是我的呀,绝对不是偷来的。”王珊珊还是笑着答。

    鉴宝师又打量了一下王珊珊,“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王珊珊有点纳闷啦,拍卖行大厅内外分明写着:欢迎各路嘉宾光临!作为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表示不怎么欢迎的口吻呢?

    “我带你去找我们经理吧!”

    王珊珊看眼前这位工作人员的表情,心里更加不舒服,见经理就见经理,反正我的玉来路光明,怕他什么!

    “什么?这…这是你的?”经理将玉佩在专业设备上停顿了几分钟,表情严肃地问。

    此刻王珊珊感觉到有些不对,难不成外婆这块玉佩价值连城,或者是一块假玉佩?

    “玉佩确实是我的。”王珊珊肯定地回答。

    那经理忙迭声道:“叫你家大人来,大人…”

第一百零七章 外婆的玉佩

    王珊珊确实长着一张娃娃脸,再加上今天又穿着一身曾上大学时买的那套运动装,背心后还印着个大大的“10”号,看着也就是高中生的模样。

    听到这位经理一本正经地把她当成未成年人,王珊珊反而笑起来,从手提包里掏出身份证,“这是我的身份证,上面有出生年月日。”

    那经理反复端详身份证的正反两面,小声地说:“你这件稀世之物来自于何方?”

    看着面前的鉴宝经理那急于想知道宝物出处时,王珊珊心里明白了,外婆给的这块玉佩可能价值连城!

    王珊珊虽然出身于农村,这一路走来口袋里个人钱财屈指可数,但她天生性情开朗,对钱的敏感度并不高,因此,即使身怀稀世之宝,仍是面不改色,“你就说说我这块玉佩到底能值多少钱?”

    那经理摇了摇头,“像这样的稀世珍宝我是第一次见识,真的是很难估出它的价值来。”

    那站在旁边的鉴宝师突然道:“陈老爷子今天下午要来拍卖会现场。”

    鉴宝师口中的陈老爷子是古玩界一流名师,据说他鉴的宝物无数,故宫中都有他的杰作。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陈老爷子赶上个好时代,凭借他过硬的鉴宝技术,金睛火眼,在多家电视台担任鉴宝专家。今天能来到二流城市一家并不怎么出名的拍卖会现场实在是难得很。

    “可是陈老爷下午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如何能请得动他老人家呢?”这位经理无可奈何地道。

    王珊珊当然不认识这位陈老爷子,不过既然他要来拍卖会现场,且是鉴宝一流专家,王珊珊还是想请这位专家为还散发着外婆体温的玉佩估个价,因为现在的她很想知道这个结果。

    从内心来讲,王珊珊是排斥所谓专家的,那还是在大学一年级,学校来了一位教授,穿着非常普通,当有学生问他现在为什么不上电视讲课时,教授思考了一下:“我害怕电视,因为我不想说黑木耳能防癌。”原来这位教授曾经红极一时,有利益集团要求他在电视台说黑木耳能防癌,而这位教授经研究得知,黑木耳与防癌扯不关系,于是就拒绝了某利益集团的强行要求。当然啦,从那以后,这位知名耿直的教授就在电视上消声匿迹了。用当时的行话讲就是被人家封杀掉。“不要相信所谓的砖家的话,我们做个独立人的个体,要相信自已。”这位普通的教授这句话始终在王珊珊耳边震荡。

    曾有一段时间,王珊珊竟极端地认为“现在的专家多如牛毛,专家等于砖家”。

    “你说的陈老爷子已到达拍卖会现场了吗?”王珊珊问。

    那经理看看了手表,“快了,快了,说好的是3点钟到达…”

    经理话音刚落,天意拍卖公司前面那条路上来了好几辆小汽车,左转弯直接驶到大门前。

    很快的,从大厅内冲出一拨男男女女,一看就知道是一群等候多时的记者先生女士们。

    “请问陈专家,你今天特地来到天意拍卖会现场,是不是有什么新作在这里面世?”

    陈老爷子边走边答:“盛情难却,受多年好朋之邀,不得不来矣!”

    突然间,一位中等个子的女孩子拦住了陈老爷去路,“陈专家,你今天来得正当时间。”

    旁边两位保镖式人物忙走向前,要把王珊珊强行拉开。陈老爷子来兴趣了,一种职业的敏感告诉他,这位拦路的小姑娘几乎会带来什么意外惊喜。

    “小姑娘,你话中有话,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还是想你把话说明白一些。”

    王珊珊见陈老爷子搭腔了,激动地走向前,“陈老爷子,能否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借一独处说话?”

    陈老爷子更加奇怪,听这小姑娘口吻,似乎有同道上人的架式,于是笑了笑,转头问陪同他的那位中年人,“是否能安排?”

    那中年人先是一愣,然后省悟过来,忙拨开人群,带着陈老爷子进了拍卖公司的鉴宝室。

    王珊珊被一位穿黑色外套的大汉带进鉴宝室。

    “小姑娘,我只有五分钟时间,你有什么宝物就拿出来吧!”

    王珊珊没有想到,整天与古董打交道的人还这样快人快语。

    “这是我刚去世的外婆遗留下来的玉佩,我想鉴一下它能值多少钱?”

    见到识广的陈老爷子听到“钱”字,马上料想此位小姑娘是不是遇上什么大事情了,她急着要用手中的玉佩来换钱。

    其实,陈老爷这一生虽然鉴宝无数,遇上千奇百怪的假宝风波确也不少。曾有一次在北方一著名古都,一位九十多岁拖着齐肚脐眼的白须老者迈着操步走上台来鉴宝,“我是大汉名将李广之后,这把宝剑是李广之第五代嫡生也是我祖上遗传下来的。”

    那白须老汉从暗色剑鞘里抽出一把闪闪发光的宝剑出来。“哗”台下观众不禁失声尖叫起来。

    鉴宝台上一共有五位业内专家,有四位专家戴着老眼镜或手拿放大镜看过这把宝剑后,都点头说这是一把西汉中期的宝剑,是稀世古董。

    只有陈老爷摇头,“这是一把清末仿制品,但也不是十足的赝品。”

    白须老者激动起来,将宝剑猛地插进剑鞘里,转身离开鉴宝现场。后来官方最权威机构证明,白须老者这把宝剑不过是100年内的仿制品!正因为见识多多,真鬼假鬼不断现身,所以,陈老爷见到什么样的稀世之宝都能镇定自若,今天当然也是如此。

    “不对,不,等一等…”陈老爷子嘴里不断地自我重复着,惹得在场的人都很紧张。

    “小姑娘,你家外婆是何家族出身?”

    说到外婆的出身,王珊珊最为自豪,马上将外婆家身世简要地说了一遍。

    “哼,这就对得上了。”陈老爷子眼睛还是盯着这块玉佩。

    又过了一会,慢慢地自语道:“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永宁长公主左佩终于现世了。”

    啊?在场的人都惊呆得答不上话来。

    王珊珊上学时是喜欢清史的,当然知道永宁长公主是什么人物,她是大清朝第一位格格,但王珊珊不知道左佩是什么典故。

    “民间传闻永宁长公主有左右两块一样的玉佩,现在世面上仅见过右佩,左佩一直没有现身…”

    陈老爷越说越玄乎,听者几乎都停止了呼息。

    “那这件玉佩现在能值多少钱?”王珊珊这次是很认真地问。

    陈老爷子又端详了一下玉佩,“永定长公主右佩上次在香港一家拍卖行现身,当时的价格已达5000万港币。若我的眼光看对准啦,那这块左玉佩至少在5000万以上…”

    听者开始唏嘘,王珊珊向陈老爷子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急步走出拍卖行大厅。

    “怎么回来这么早呀?”郑为开看到王珊珊匆匆地进门时问道。

    “你陪我一道到舒雅典当行去。”

    郑为开大感意外,他不知道王珊珊为什么叫他到典当行去。“是不是要签快递合同?”

    王珊珊没有搭腔,坐上郑为开的车,直奔舒雅典当行。

    舒雅典当行是皖省最大的半官半民典当机构,豪华的装修让走进去的人顿感自已的渺小。

    “请问一件市场价超过5000万元的古董能抵押多少钱出来?”

    典当行工作人员很职业地看了一眼王珊珊,教科书地答,古董抵押手续很多,一要有最权威的鉴宝机构出证明,二要有公信部门证明此古董是可以交易的,三必须要有古董所有权人证明,等等手续。

    “不过,只要你能拿得出最权威鉴宝机构证明来证明古董是真的,其他手续我们典当行是可以帮你办的。”

    “你们认为哪个机构是最具有权威性的鉴宝机构?”

    典当行工作人员答:“在我们皖省那当然是天意拍卖行啦!”

    王珊珊一听来了精神,转身对郑为开说:“送我到天意拍卖公司。”

    郑为开被王珊珊这一曲天一曲地整得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但见王珊珊那一脸时喜时严肃的面容,郑为开也不好多问,只得看着前方开车。

    “看来你带我来回折腾不是为签快递合同呀!”郑为开终于忍不住试探着问。

    “对啦!我有一位大学同学老公像是在银行里当什么副行长。”王珊珊猛然对郑为开大声说。

    王珊珊说的大学同学名字叫李满,大学毕业后在合肥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还嫁给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嫉妒恨。

    女孩子大学一毕业结婚成家的比男孩子多得多,因此,女孩子一般成名比男孩子早。王珊珊属于另一类中的一员,她到今天一没有成名,二没有结婚,三没有房子没有票子,因此,和那帮已站在人生颠峰上的同学来往自然就少了很多。不过同学之间大凡都是这样,联系少了,但各人的动向都是在互相关心。

    “行长夫人,我是王珊珊呀!”

    李满一听是大学同学王珊珊打来电话,在意外中格外惊喜,忙约她来家里坐坐。

    “你家这哪是商品房,分明是别墅。”王珊珊一进李满家大门,大声地“埋怨”李满不说真话。

    有些女孩子喜欢张扬显摆,而李满却是一位低调的人。

    “你这个丫头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是不是有事有求于我?”

    王珊珊笑道:“我高等数学学得比你好很多,每次作业都是你求我的呀!”

    李满已笑得前仰后合,将曾经学不懂高等数学而哭鼻子的事当成现在的笑话在满满地回忆着。

第一百零八章 大变大改进行时

    “听大姐说你现在在送快递?”李满突然止住笑,认真中带着几丝悲凉地问。一个女孩子且是大学毕业生送快递,说出口多少让人心痛不已。

    王珊珊本来也笑弯着腰,听到李满这样子说话,停住了笑,也是一脸认真地答:“我现在在送快递,忙得很呢。”说到这里,王珊珊用手捏了一下李满的鼻子,“你们都在忙结婚生孩子。”

    说到各自的“忙”,李满开始八卦起来。她们宿舍老二,人长得非常标致,上大学时就被“百男”穷追猛打,毕业后,老二被一家很出名的广告公司挖去,后来随新加坡商人去了新加坡。

    “但上个月老二又回国了。”

    李满说的“老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同学,名字叫崔丽,她的家庭条件很好,穿着在同学中也是最时髦的,因此,像王珊珊这样家庭出身的人与她交往得并不多。人在上学时是根据某项标准或条件在不自觉中分类着,所谓“人以群分”在大学里最能体现得出来。

    “我以前是听说崔丽出国了,她现在回合肥了吗?”王珊珊惊讶地问。

    李满摇了摇头,崔丽老家是江苏的,与新加坡丈夫离婚后,她带着一个孩子回老家去了。

    王珊珊听着可惜,眼前很快晃动着李满那高挑的身影。

    “不说其他同学,这么多年,一天几夜也说不完的,还是说说你自已吧。你肯定是有事来着?”

    见李满又是很认真地在说,王珊珊也没有再绕圈子,“我想找你老公帮个忙。”

    “你要拿贷款?”

    王珊珊于是将抵押玉佩的事说了一遍。

    李满一听相当惊呆,“我的乖乖,你这是用生命在送快递呀。”

    在金融界,银行、典当行,以及拍卖公司其实都在一个圈子里,李满丈夫听到妻子大学同学要将重贵宝物抵押给舒雅典当行,马上来了兴趣,“只要宝物来路明确,剩下的事就交给我啦!”

    王珊珊很是感激,看来熟人好办事,在哪里都能行得通。

    在李满丈夫的帮助下,舒雅典当行答应可用王珊珊玉佩抵押出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利息最优惠。

    “什么?你用外婆的玉佩抵押3000万元贷款给公司升级系统?”

    杜迟在电话那头相当意外,吃惊地问王珊珊,她父母亲是否同意这么一件大事?

    “我父母说啦,这块玉佩是外婆留给我的,所以,他们不管此事。”

    上次李垚说,快迟公司客服系统升级需要2000万元,而这次王珊珊建议,公司内部系统其实是连接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如将公司内部系统全面整合一下,为公司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一般人看来,快递公司就是一个送货的,一辆车、一名派递员就能干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递公司已注入很多科技要素。就拿如来急公司来说吧,曾有一段时间,孙老板说如来急不只是快递公司,它还是一家科技公司,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增长不低于收入的增长。

    “公司的数据太分散了,像一座座的孤岛。”这是杜迟自已埋怨过的话。原因是公司各个部门报给他的数据互相间在打架,且部门之间做重复的事屡屡出现。销售部自已需要客户的资料,组成一套班子在统计,而客服部又有一个小组在做同样的工作。

    “公司就是一个人的身体,各部位要能打通才可以保证身体活动自如且茁壮成长。”王珊珊现在这样看公司内部管理的。

    当杜迟听到王珊珊要拿这么多贷款时,这倒让他想起杜快曾给同村子里人担保贷款的事,心里反而害怕起来。

    “这么多贷款,还有利息,公司要还到何年马月?”从基因里来分析,杜迟属于保守型的人,只是时代的浪潮将他推到风险区域里寻找生存。

    王珊珊听杜迟又这样说,咯咯地笑起来,“快迟公司对标的是你的老东家如来急公司,区区3000万都没能力支付啦?”

    是的呀,快迟公司是对标如来急公司的,是想做快递行业第一梯队的,如何支付不了3000万贷款?杜迟想想也是,一股企业主的赌性涌上心头。

    “公司内部系统要全面升级!”在今天深圳公司会议上,杜迟落地有声地说。

    李垚第一个鼓掌,她受落后的客服系统折磨太久了!

    “如何升级公司内部系统,还是请王珊珊详细地说一说系统升级理念和思维。”今天开的是电话会议,王珊珊在合肥公司参加。

    对于IT技术,王珊珊是不懂的,但她有it理念和思维,这也是杜迟诚邀她讲解公司内部管理系统升级设想的主要理由。

    “下一步,公司需要引进IT技术团队来做这件事。我想了想,就将此次内部系统升级取名为:起飞行动吧!”当王珊珊说出自已对公司内部管理系统升级的理解和设想后,杜迟敲敲桌子说。

    林机锋被认命为“起飞行动”项目的总协调人。

    要说对快递行业IT系统的理解,那非林机锋莫属,想当初,如来急公司推广第一代巴枪时,林机锋就是参与人之一,在十几年前,林机锋也参与了如来急公司内部系统整合,自那次整合后,如来急公司才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会。

    “要整合内部各部门系统,首先要梳理内部流程。”林机锋给的建议说到大家心坎上去啦。快递公司管理本质上是流程的管理,一旦每个环节流程不顺,一票快递的生命周期就会受到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梳理流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快迟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内部结构已呈错综复杂之趋。有合作的代理公司,还有电商参与其中,正规军,游击队,地方连队等等组织在一起。

    一个公司的内部流程,通俗地讲,它就是一个人或一帮人的工作习惯,养成后错的也已变成对的。这就像社会风俗,有些社会风俗是错的,或是浪费社会资源的,但已植根到人们的心中,你要想改变它,那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快迟公司成立时间如此之短,内部却生成了这么多的固疾,必须要清理,否则公司不会行走得远。”林机锋请过来作快迟公司顾问的人这样一语道破。

    听到顾问公司的谏言,杜迟又想起曾经的袁宝成公司。袁宝成公司倒在哪里?倒在内部管理上。在如来急公司上班时,有人说,如来急公司做得还不错,而孙丽平却摇头,“不是我们做得还不错,而是我们的对手太差。”

    说实在的,快递业是借着改革的春风在不断地野蛮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清水与泥沙俱下。经几十年的发展,如果现在还抱着“是地都能种出庄稼”的想法来办快递公司,杜迟已很清楚,这将使快迟公司没有归路可走。

    “改,凡是不利于快迟公司发展的流程都要改!”杜迟掷地有声地说。

    在这场公司大改革中,老将林机锋被推到前排,他遇到的事情最多。

    “义乌的杨老板听说我们将所有的内部系统一体化,他说他不干了,他要把他的公司卖掉。”林机锋口中的义乌杨世民,是杜迟在如来急公司的老同事。自快迟公司成立后,义乌这边的快递生意,杜迟与杨世民有深度合作。

    “杨世民要卖公司?卖给谁?”

    林机锋清楚,杨世民嘴上说的与他心里想法不一样,他这样扬言卖公司,无非是想威胁杜迟,他只想做一个义乌快递市场的独立王国,他不想掺合到快迟公司这场变改中。

    “杨世民独立王国这么多年,吃的是便宜饭,所以,他肯定不愿与我们一起行动。”林机锋是了解杨世民现状的人。

    “既然杨世民要卖公司,我们快迟公司就将它买下来又怎么样?”

    买义乌杨世民的公司?杨世民可不是曾经的袁宝成,他是躺着赚钱的人,没有狮子般的嘴是吃不下杨世民公司的。

    “这个任务就交给林师傅办啦。”

    现在杜迟改口叫林机锋为林师傅,他这样做的意图是向全公司宣告他与林机锋的私人关系。“不听林师傅的,就是不听我杜迟的。”

    林机锋从不是畏事的主,既然杜迟要他与杨世民洽谈卖买公司的事,当然就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正如林机锋所料,杨世民听到杜迟要买他的公司,先是吃惊,然后是摇头,竟轻蔑地答:“都是穿着开档裤在一起长大的同事,他杜迟有多大胃口,你我还不清楚?他不就是从香港郑老板那里骗了一个亿,我想现在也该用得差不多了吧?”

    林机锋冷笑了一声,他料定杨世民是这种态度,但没有料到他会如此直白。人在利益面前往往会是出乎所料的。

    “老杨呀,其实快迟公司内部这次大革改是为了大家好的,不这样不行的,我们都是一棵树上的蚂蚱,利益是相连的呀。”

    林机锋的言外之意是,快迟公司这次是铁了心要进行内部变革,跟得上的代理商、合作商可以继续进行时,跟不上步伐的将被淘汰。

    杨世民在义乌快递行业混了这么多年时间,岂会把快迟公司放在眼里?参与到快迟公司大变革中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杨世民接受不了,但快迟公司要想吃掉自已,他也是接受不了。本来他以为他一说要卖公司,杜迟会知难而退,因为明摆的一件事是,他杨世民公司价值搁在那里,是杜迟买不起的。

第一百零九章 扫鸡毛的日子

    “久远快递公司丁老板落下一地鸡毛后跑路了,邮政部门要求我们将它家网点的快递包裹运过来派送。你说现在收派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害得我们公司收派员不停的加班。”林机锋在中午吃饭时有意无意地和杨世民聊说。

    久远快递算是民营快递公司牌子最老中之一了。创始人名字叫丁远征,早年留学东洋时敏锐地发现快递行业里有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只身回国,创办了久远快递公司。丁远征出身于富商之家,家父是做打火机生意的,一块钱一个打火机,一年销售额竟达到一亿,利润率超过30%,这让丁远征从小脑子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在中华大地上,消费者认的不是品牌,也不是质量,而是实实在在的价格,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低价永远是王道。

    丁远证在这样的思维主导下,久远快递公司刚开始就以低价切入快递市场,很快迎合了当时的消费者,使得快递生意呈爆发式增长,这更加坚定了丁远征己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低价,再低价,快递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常言说得好,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随着消费者对快递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低价渐渐走进了死胡同。久远快递公司不断地拖欠收派员工资,拒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断地延长供应商的运费或包装材料付款周期。前段时间,由于久远快递公司拖欠收派员工资时间太长,引起好多网点收派员罢收罢派,网点快递包裹堆积如山。

    在这样的恶**件中,管理部门号召其他快递公司主动接手靠近的久远快递公司快递包裹派送,以免消费者投诉升级。

    说来也是巧合,久远快递公司在大城市的门面十有**是紧挨着快迟速运公司开着的,有的门面竟然是门对门或背靠背这样子存在。

    “我们快迟速运公司不能拖邮政部门的后腿。”杜迟在会上号召所有门面的收派员主动将久远快递公司的包裹派送掉。

    “久远快递公司现在老板都跑路了,我们将它们家的快递派送,就算客户的责骂由我们来承担,重要的问题是派送费如何能收得到呢?”

    杜迟看了看大家,明眼人都清楚,除非管理部门承担派送费,否则肯定是收不到久远快递公司派送费的。

    若不把这个问题明确,那收派员就会在疑惑不定中派送久远快递公司的包裹,搞得不好,又会生出其他事端来。杜迟当然明白这些风险,收派员就是放在山上的野马,一有风吹草动,野马就会群动。但在杜迟眼里,邮政快递永远是老大哥,它承担着民营快递公司不愿意去做的生意,有时还送着不赚钱甚至亏大本的包裹,没有邮政快递的无私奉献,也不会有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

    “我们怎么能让邮政部门承担这样的费用呢?这个费用快迟公司必须自己承担!”

    于是快迟公司果断地向各网点下达了派送久远公司包裹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网点收派员派送的久远快递公司包裹提成与本公司快递包裹一样,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这笔钱收不到,公司为此将承担超过200万元的亏损。”财务老丁这样向杜迟汇报。从财务角度,老丁还将久远公司快递费挂在应收账款科目里。

    杜迟看了看财务老丁呈过来的报表,小声地说:“大敌当前,我辈岂能坐而视之。”

    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位了,公司事情一多,压力一大,杜迟就喜欢拽几句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诗文。在如来急公司上班时,到高兴之处,杜迟有样学样的拽一句英文,现在又在拽诗文,这种心里变化没有人能分析得到原因,只能是本书一个谜。

    说到久远快递公司,杨世民却来了气,这家公司在义乌的部分线路快递价格比他杨世民出的价还低。“我简单算了一下,久远公司在义乌收一件亏一件,甚至连门面的房租都不一定能补得上,丁老板跑路看来是正常不过的。”

    林机锋见机道:“据业内人士讲,丁老板不只是员工找他要工资,还有邮政部门、社保、税务部门甚至房东都在找他。有人说久远公司偷税漏税是个天文数字,吓得丁老板潜逃了。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丁老板前途不妙啊!”

    说到税务这一块,杨世民脸顿时变了色,他们快递公司缴多少税他自已心里清楚。说老实话,杨世民之所以抗拒杜迟公司的正规化操作,税收这一块是他忌惮之一。在中华大地那一个年代,整个生意场产生了一种玄幻,给人的感觉是,正规正通道做生意好像赚不了钱,老板的钱都是在暗道中赚回来的。因有这样的错觉,有不少开办企业的人竟将歪道取财当成正道生意径来看了。“今天通过某某大领导拿到一单生意”成为某类人炫耀的资本,同时,某人通过辛苦劳动获得的生意反而被认为是一种无能的体现。

    “现在做快递这一行越来越难呀。正规化是快递公司的趋势,快迟速运公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林机锋将“正规化”几个字加重了语气。

    杨世民不喜欢正规化操作,他认为那样太麻烦。他开公司就是图个他自已认为的“自由自在”,公司制订各种规章制度,简直是折磨自已的举措,再说了,少缴税来钱又快又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从林机锋内心多年的经验来看,他并不希望像杨世民这样的货色进入快迟公司网络圈子。“如果杜迟和这类人在一起同跳一支舞,凭杜迟的性格和为人,吃亏是迟早的事。”因此,如何让杨世民主动卖出他的公司,是林机锋内心的真实想法。

    “以我多年的快递经验来看,现在民营快递公司要么像国企那样正规干,要么拍拍屁股走人,否则前途真的不好说下去。”

    跟国企那样干?杨世民睁大着眼睛,他家二姑爷就是地方一家国企的副经理,上班时拿不到什么钱,二姑整天为钱和他争争吵吵,当时闹得都要离婚了。二姑爷为了“过上好日子”,竟然收了一家供应商的回扣钱,后来被他人举报,副经理的职位被直接免掉!

    因二姑爷收的回扣金额不大,找了找人去说说情,通融通融,后来没有进号子里。杨世民出于同情,就叫二姑爷来义乌承包了一家不大的小商品市场快递收派,不到一年时间,就在老家买了房子,二姑现在说到自已的丈夫,满口都是“我老公如何如何地。”显得很是亲切。

    “我可不想像国企那样,我不…”杨世民几乎有点慌起来。他现在自我感觉就是一个太上皇般的生活,想请谁吃饭就请谁,想到那里洗脚搓背抬腿就去。正规企业还要什么发票,他杨世民可不管这些“乱七八槽”的繁文缛节。

    “人要做生意,如何能被制度绑定,被制度绑定的人如何能当得好老板。”杨世民振振有词地说。

    林机锋无语地在喝茶。现在他又有新的想法,像杨世民这种态度所开的公司,即使将它买下来,后期整合绝对比袁宝成公司还要难。

    “快迟公司要在义乌开新公司新网点,与杨世民这类人物一刀两断又何妨?”林机锋大胆地给杜迟建议。

    但杜迟有自已的想法,和杨世民合作是他曾主动找上门的,如果突然在义乌另立门面,必然与他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这是其一,其二,独立开发义乌快递市场,暂时公司的人财物都不具备,若要强行打入义乌市场,必将是一场血战。

    “从公司长远考虑,我们和杨世民在义乌的冲突是避免不掉的。这次又是我们主动要约收购它公司,而他自我觉得小日子还是过得不错,所以,双方的收购价格肯定是谈不拢,且杨世民这个人…”

    说到这里,林机锋停了下来,没有说下去。杜迟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欲言又止的是什么话。“杨世民可能还看不上我们快迟公司是吧?”杜迟竟笑着问。

    “老杨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给人感觉有这个意思在。”

    杜迟又笑了笑,不过这次的笑里是藏着某种东西的。

    “杨世民公司的价格只能一口价,就是上次开会说的那个底价,一分钱都不能涨,一分钱也不会降,若老杨认为少,那我们就自已到义乌租门面开发市场!”

    林机锋听杜迟这样说,惊喜这已达到他自已心里想要的东西,但转念一想,又后悔起来。在义乌这样的地区,快递公司多如牛毛,不是你想开一家快递公司就能开成的,倘若开不成,那损失可就大得去了。

    见林机锋又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杜迟冷笑道:“林师傅,想当初,我刚回老家时比现在要困难得多,不过我们还是挺过来了。一个义乌杨世民肯定难不倒我们公司。义乌快递市场也是人做的市场,不必夸大困难,也不必轻闲视之。”

    自来深圳进入快递行业,杜迟认识的第一个同道人就是师傅林机锋。在林机锋的印象里,杜迟有几次大的变化,一是网点失火后他主动辞掉网点主管的职位,二是随他去青岛时又主动要回深圳,三是主动回家乡创业。刚才说的那段话,林机锋心里认为杜迟又有新的变化,而这次变化点在哪里,他却说不上来。

第一百一十章 新人新用

    杨世民听出林机锋的口吻比第一次强硬多了很多,知道杜迟有新的想法,但他杨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灯。“老林你是知道的,我一生的心血都在这个生意上,所以,要在你们报价的基础上乘2,我才肯将公司转让给杜老板。”

    林机锋当然是有备而来,“我们也算是老熟人,但亲兄弟明算账,有账还是要算的,我来时杜老板确实说过,收购价格是不能涨的。如果我们谈不拢,那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双方解除代理快递合同。”

    快迟公司与杨世民签的代理快递合同写得明明白白,谁提前提出解除合约,谁就要向对方赔偿巨额违约损失。

    “至于违约损失,我们会依合同条款来办。”谈到最后,林机锋撂下这么一句早已与杜迟协商好的话。

    “看来我们是要物色人到义乌去了。”杜迟听过林机锋的汇报后,却喃喃地说上这么一句。治兵先要选将,这个道理林机锋也懂,但现在快迟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屯积的能治理一方的“大将”还是不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

    “黄晖,叫黄晖去义乌建设网点!”

    林机锋不认识黄晖是谁,他马上将快迟公司里能对得上眼的人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黄晖是谁?”

    黄晖并不是快迟公司管理层里的人,是王珊珊几个月前在合肥快迟公司新招的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

    “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嘛,怎么像是学物流的,对快递行业还这么熟悉?”黄晖入职后,主动要求跟着王珊珊收派快递。当时王珊珊也缺人手,爽快地答应了他。让王珊珊奇怪的是,黄晖却对快递公司那一套流程,甚至快递业内习惯性的行话都已掌握,并驾轻就熟。

    黄晖笑了笑,“我在大学二年级时,父亲生了重病,需要很多钱医治,但我又不想中途退学,就在校园内帮助几家快递公司收派快递。”

    黄晖的话倒让王珊珊想到那次回母校看到一名男研究生在收派快递的情景。

    “上次面试时我忘记问你这档子事,现在你已毕业了,为什么不去做本专业的事,而是来收派快递呢?我脑子里一直以为你是想找一个快递差使过渡一下自已而已…”

    黄晖又笑了笑,“要说我与快递之间的恩恩怨怨,前两年我确实是被动的收派快递,那是被生活所迫,但现在我是主动的,是想做这一块的事。”

    这段话像是说到王珊珊心坎里去了。她也是这样子过来的人,刚开始只是为了在家乡找一份工作,误打误撞地进到快迟公司,干着干着,现在兴趣越来越浓,以致于内心里觉得这是一份值得终生去做的事。

    杜迟听王珊珊说过黄晖的事,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今天与林机锋谈到用人之时,很顺理成章地想起他。

    林机锋一听有点傻了,这是一名乳臭未干不晓人间烟火的大学生呀,如何能成为快迟公司一方诸侯呢?搞过快递的人都清楚,快递公司不像工厂那样一家一户的,而是由遍布各地的门点和不断在户外走动的人车构成,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是驾驭不住一地网络的运转。

    “这是在冒险呀!”林机锋有点激动地说。

    杜迟却心平如水,他不觉得叫黄晖去义乌组建快递网络是多么冒险的事。

    “古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也来试试牛犊是怎么不怕虎法。”

    听到杜迟这句像是举动若轻的话,林机锋的信心却始终上不来。想当初在如来急公司,他林机锋也是坐直升飞机起飞的人,从王牌收派员一下子干到片区副经理,连如来急公司内部杂志都对他进行了采访,认为这是职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奇迹。从片区副经理干到一个地区的“老总”,他林机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就这三年时光也已经让很多职场青年才俊咋舌不已的了!

    王珊珊听到黄晖要到义乌去开发市场并没有什么大惊讶,“你把工作交接交接,明天可以动身去义乌,这边的事情你可以放心地交给我。”

    黄晖一脸正经地答:“为什么要到明天才动身呢?我已订好了今天晚上十点到金华的动车票。”

    王珊珊在惊讶中大笑,“你这是头一次做新郎,等不到客人散呀!”

    “我把几个特色产品快递资料都发到你微信里了,还有特色快递市场分析,写了个初稿,看来没有时间改啦,只能劳驾你自已改啦。”

    自工作以来,黄晖每天都在做他负责的区域快递包裹收派情况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他是学计算机的,在空闲中还开发了一款小小程序,查询快递资料显得非常的方便。

    “你这一走,我身边可少了一位电脑专家。”王珊珊突然又很失落地说。

    黄晖又是一脸地正经地道:“我开发的那几款小不点程序算什么,未来我们要用一流的软件来管理快递生命周期!”

    王珊珊也不好反驳黄晖的“吹牛”,说到电脑这一块,她确实没有办法与黄晖这位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媲美。

    话说黄晖当晚凌晨抵达义乌城内,他找了一辆出租车,“我是第一次来义乌城,你就带我将义乌大街小巷逛到天明为止。”

    出租车司机大惊,以为这位年轻小伙子脑子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忙陪笑道:“先生,我等几分钟要下班了,你看要不要重新…”黄晖听到出租车司机这么疑神疑鬼的,哈哈大笑起来,“你放心好啦,我一不是盗贼,二不是神经病,三不是什么坏蛋,我是义乌的快递之王。”

    快递之王?出租车司机来了兴趣,“什么是快递之王呢?”

    黄晖看着前方,用手比划了一下,“你平时点不点外卖之类的?”

    “我们这个职业点外卖是正常的呀。”

    “也许到不了一个月,你点的外卖就是我们公司替你配送!”

    出租车司机明白了,眼前这位小伙子是到义乌来送快递的。

    “做收派员好呀,我是有这部出租车烫在手上,习惯了开出租车。唉,现在的出租车行业宛如鸡肋,扔掉可惜,做着又搞不到什么钱。”

    听到出租车司机在叹惜,黄晖没有再说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观。在他刚入职快迟公司头几天,他的同学微信群被群内同学轰炸得几乎屏蔽了。

    “什么?老小去当快递员,他的专业完全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为什么这样不自信呢?”

    “我们是学计算机的大学生,要通过自已的专业来赚钱,而不是去抢农民工的饭碗。”…

    同学们刚刚在群里议论时,黄晖还作一些解释,后来议论的同学多了,他索性不管不问,将这个同学群设置成“免打扰”状态。

    同村人也跟着议论,想到四年前,村子里人以第一个考入211名牌大学的黄晖而自豪,没有想到四年大学生活过去了,黄晖竟“奇迹般”地和其他村民没有什么两样,照样在做着体力活。

    “念了那么多年书,到头来还用不上,真是可悲得很。”有好心人在黄晖母亲面前叹息。但黄母却不以为然,她坚信自己儿子的选择。

    “这条街道灯光这样黑暗,看样子是一条老式旧街了。”黄晖看着车外问。

    出租车司机是本地人,对这条老式街道很是熟悉。原来这条街道要拓宽,两边的房子要拆迁,所以,现在这里的住户都搬到别的地方住去了。

    “这条街一拆,至少会产生100名千万富翁。还有搞房地产的人,很快因这条街而大赚特赚。”出租车司机不无羡慕地咂着嘴。

    “小伙子,你怎么想到要搞送外卖这个不怎么赚钱且辛苦的行当呀?现在稍有一些本钱和门路的人都在搞房地产,炒房子才能赚大钱呀!”

    黄晖虽然算得上现代派大学生,但他对永不言败且让无数人疯狂的房地产天生没有什么兴趣。当初在学校宿舍里头,别的同学喜欢睡在床上谈房价,只有黄晖蒙着头大睡。“买不起也可以聊聊嘛,何苦畏之如虎呢。”有同学这样自嘲。黄晕只得说,他真没有兴趣谈什么房子,不是因买不起而拒谈,而是真不想谈它。

    “这一片都是小商品集散地。”

    黄晖伸着头向左边看了看,也许是天黑的原因,看到这一片并不怎么高的房子,黄晖心里反而有一些失望,觉得心里落差较大。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有名的“快递之都”,他这次答应来义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冲着这片小商品市场来的。

    “不要小看这一片区域,这里面大小富豪不知其数,是典型的富翁聚焦地。”

    听到“富翁聚焦地”这几个字,黄晖又调高了兴趣,笑了笑,示意司机向另外一条街道里走。

    “不要小看我们义乌,我算义乌混得最差的人了。什么百万刚起步,千万才算富,说的就是我们义乌城。”司机边开车边叨叨着不停。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杜,义乌大街小巷我已转了好几圈。”黄晖直呼杜迟为老杜。他自已解释说,他在大学里这样称呼惯了,不分同学年龄称呼老李、老张,依次喊下去,使得同学之间关系亲切了不少。

    在大华大地上,简单的一个称呼其实是很有讲究的,你见到长辈有长辈的称呼,领导有领导的称呼,有求于人时也要有一个适当的称呼,总之,你怎么呼称别人取决你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你称呼他的目的。不像西方人,先生女士地统一成一种叫法。

    “不只是我们大学是这样,现在很多大学同学之间都是这样叫。”

    杜迟听说大学里同学之间是以老李老张这样子称呼,他猛然觉得知识分子都能干的事,应该是没有错的,于是就接受了黄晖叫他“老杜”的称呼。

    从现在的快迟公司内部看,只有新人黄晖这样流利地称呼杜迟为老杜。

    “我要一百万,而且还是很急的。”

    杜迟手握手机,点了点头,答应会在近段时间,财务老丁将打200万现款到义乌来。

    财务老丁一听傻啦,也就是在前几天,杜迟还在会上大声疾呼,以后公司所有的开支必须要列入月初预算,否则就算是天皇老子也不可以给钱。

    “月初可没有做义乌那边支出预算呀!”

    林机锋听到财务老丁说到预算的事,马上神补一刀:再说啦,黄晖刚到义乌去就要这么多钱,且现款是打到他个人账户上,这是不是有资金风险?

    杜迟一脸严肃地答:“义乌黄晖那边,只要他提出来的需求,我们都尽力支持。特事特办,给他100万现款。”

    财务老丁只得汇款100万给黄晖。

    “一个月之内必须要有件量产生,没有协商的余地。”黄晖来到义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的大学同学谈威。谈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当地信访办工作。“信访办岂是你老谈呆的地方?辞职出来跟我后面收派快递,我保证你两年之内在义乌购一套房。”谈威是农村孩子,来到义乌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能在义乌建一个窝。这是农家子弟进城最朴素的想法。

    “靠你在信访办那死水工资如何能购得了房?”黄晖敲着谈威还没有熟悉的办公桌叫道,“你还说你是家里老大,最大的理想是能将父母双亲接到自已身边来,像你现在这样子混法,你的底线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谈威想想也是,凭他现在在公职部门的资历,不要说买房子了,就是娶一个义乌当地老婆都是很难的一件事。五年科,十年处,孩子大学才到厅,这是官场不成文的晋升时间。

    “趁着你现在上班时间不长,转正手续还没有办下来,手头上的工作几乎没有,下午就去交辞职报告,明天就来我的公司上班。”

    谈威被眼前的黄晖气势所震住。说心里话,在上大学那四年里,谈威与黄晖交往得并不多,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下课,或者休息天,一位衣着朴素个头不高的小伙子在不同宿舍楼道里穿梳,有时被女生宿舍看管员跟在后大声叫喊,一个大男孩子还想进女孩子楼道里,你知不知道男女有别?引得过路的女同学们好奇地看着黄晖。

    现在算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呀,眼前的黄晖一股信心满满的样子,“我统计了一下,义乌当地能入得我法眼的快递公司居然有十几家,只要干倒它一半,我们的生意就可以发达起来了。”

    大学生下海创业在那年代并不是社会上看好的事,因此,黄晖现在这样子就显得有一些另类。但谈威还是被他说动了,神使鬼差地没到两天就办完了辞职手续,拎着一个黑色背包兴冲冲地来找黄晖报道。

    黄晖现在手下只有谈威这么一个兵,因此,他说的要在一个月之内见到收件量,分明是对谈威说的。

    “我现在还是一团乱麻,如何生出件量来。”

    盯着谈威那无可奈何的眼神,黄晖拍了拍自已的大脑门,“首先我们脑子里要有收件量。一个月时间,没有协商的余地。”

    黄晖在义乌的宏图很快传到深圳快迟公司。

    林机锋冷笑了一声,心想黄晖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在盲干是在他预料之中,义乌是什么地方?方方面面的事情已够黄晖喝一壶了,岂是他一个月就能产生业务这样天真的想法所能左右得了的事。

    “黄晖还打电话跟我说,解除杨世民代理合同,他要多少钱都可以给,理由是,这只是杨世民过一下手的钱,不出一年,要他如数还回来。”

    财务老丁的话逗得杜迟哈哈大笑。而林机锋等了解杨世民的人不但笑不出来,反而担心黄晖不要把公司那么多启动资金打水漂啦。

    “你要配合黄晖,义乌网络要提前规划,包括从广东等地到义乌的快递价格都要测算好,免得到时我们这边拖了义乌的后腿。”

    蔡君华是分管快迟公司网络规划的一号人物,听杜迟这么在会上冒了一句,只得在疑惑中点了点头。不过说到价格,他还有话说。

    “黄晖前天打电话跟我讲,发到义乌的快递价格起码要比杨世民贵10%。你看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在一般人看来,新到一地方,要想抢占新地方的市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经营策略就是打价格战,通过价格战来吸引客户。但黄晖却神经兮兮地要提高快递价格,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杜迟听着却又笑了笑。原来黄晖跟杜迟说过,经他了解,杨世民所在的几个小商品市场,客户对杨世民的快递服务抱怨不断,杨世民公司派件服务根本就满足不了那里客户的需求。

    “这里的客户不在乎那几个快递费,客户跟我说,他们的快递现在十有**是不在他们想象中到达的,有时打快递公司几个催促电话,收派员却说他们忙不过来,不得不延迟派送。只要我们能满足这里客户的需求,价格肯定不是问题。”

    李垚听得有些不理解了,做小商品生意的人谁不是像妇道人家那样抠抠搜搜的跟你讨价还价?

    “我们现在都不要轻易下定论,让义乌市场来回答大家的这些疑感吧。”杜迟在会上没有和大家争论义乌黄晖是非曲折的事,只是反复要求深圳这边要尽力支持义乌那边开疆拓土。

    “快迟公司起码在一年之内不要成立总部。”这是黄晖给杜迟的另一个建议。

    说到建总部,林机锋、蔡君华等人都是尽力赞成的。“一个没有总部的快递公司是不可想象的,非常影响整个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从内心来看,杜迟当然想成立一个公司总部,这样能保证各地代理公司还是自已建立的公司政令统一。“快迟公司执行力还不到如来急公司一半。”这是杜迟经常抱怨的一句话。

    但自黄晖说快迟公司不要过早地成立总部时,杜迟的想法变了。

    “暂时还不成立快迟公司总部,让兄弟们去折腾一段时间吧。”杜迟的想法很明显,河里的鱼鹰,不要过早的把它限制在渔船上。

    蔡君华听杜迟现在改变了成立公司总部的主意,马上说:“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就有政出多门的情况发生,长此以往会影响公司发展的。前车之鉴还是很多…”

    “用人,我们现在要用好各地的人,这是解决目前公司无总部的最有效一招。”杜迟用大头笔敲了敲会议桌,“只要公司看上的人,坚决毫无保留地用下去;若发现谁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当然也毫无保留地将他拿下来。”

    杜迟说到这里,竟叹了口气,“合肥郑为开必须要下来。”

    郑为开算是合肥的老员工了,这次杜迟为什么提到他的名字呢?

    上文说过,杜快在张家镇种植蓝山芋,今年做得风生水起,但合肥公司的运力却显得非常紧张。有一次,杜快打电话给郑为开,问他有没有空闲的车到张家镇去一趟,他有一车子货要直接运到上海去。郑为开竟将公司的干线车调一辆到张家镇,引起一部分快递没有及时的中转而延迟派送。

    “这种管理方式怎么可以做一把手呢?”杜迟又在办公会上吼起来。

    说到杜迟的脾气,今年大改了不少。公司刚开张的那一段时间,杜迟像是吃了子弹一样,不能碰,一碰就飞出一颗子弹直射你的心窝。就连李垚这样子性格的人都被他骂哭几次。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无声无色中,杜迟的脾气突然又好起来,好得让身边的人都感觉不是很习惯。

    但心平气和不到几个月,杜迟今天又在会上吹胡子瞪眼,“郑为开认为他是在帮我弟弟。不!这又是在害我弟弟!”

    说到杜快,公司里人还是有禁忌的,毕竟杜快进过两次号子。现在也没有人看好杜快,只是觉得他因是杜迟的亲弟弟,才能在张家镇种蓝山芋。

    不看僧而看佛面,郑为开私下里帮杜快也算是情里之中的事,但没有想到惹得杜迟说出“害他弟弟”这句没轻没重的话。

第一百一十二章 萌牙中的新生行业

    杜快在张家镇“沉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就在人们快要不记得他过去那些岁月时,杜快向杜迟提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非常大胆的设想。

    “我要到上海建一个仓储库。”

    物流界人士都清楚,仓储和快递不是一回事,但两者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仓储离不开快递,快递促进了仓储行业的快速发展,反之也是一样。

    杜快向杜迟提出要在上海建仓储不是心血来潮。在杜快坚忍地努力下,蓝山芋已进入上海各大饭店,特别是好几家中高档饭店对张家镇的蓝山芋情有独钟。

    “上一盘蓝山芋”几乎成了某类饭店客人的口头禅。

    “但从张家镇发货到上海,再派送到终端饭店,起码得要一天半时间,已严重影响客户体验。”

    上海是什么地方?哪里可是寸土寸金,若只是为了一个蓝山芋就在上海建仓储,且蓝山芋属于易烂食材,储仓条件若跟不上,那会带来很多问题的。

    “我已数了数王珊珊网店里的鲜新类食品不亚于20种,且客户流量都很活跃,所以,若在上海建仓,可一揽子解决鲜新类食品仓储问题。”

    听杜快这样说,杜迟很是惊讶,惊讶杜快比以前用心了很多。王珊珊网店哪些产品销得旺,杜迟从来没有关注过。

    “鲜新类食物最讲究一个快字,唯快不破。所以,我们要大胆地在上海建仓储库。”杜快还例举了目前做得非常好的国内外几家快递公司,哪一家不是运输、电商、仓储并重呢!

    要说多开几个快递网点,怎么增加几条中转场干线之类的,杜迟闭着双眼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对于仓储,正如人们平时所说的隔行如隔山,杜迟还没有把握如何来操作,也不知道建仓储这塘水的深浅。

    “任何事情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精通。种蓝山芋杜快也是第一次,现在不是做得有声有色嘛。”林机锋这次脑洞大开,对新生事物没有摆出疑惑的态度。

    杜迟想想也是,说实话,当时杜快执意要去张家镇种蓝山芋,杜迟几乎绝望。想到小时候,父亲要杜迟杜快两兄弟去田间割稻子,早上为了吃上妈妈煮的鸡蛋,杜快第一个拍着胸脯保证,今天一定将上拐的两亩稻子割回来。等两兄弟到了田里,刚开始杜快还是精神抖擞地干活,头顶太阳一烈,杜快就跑到山下树荫里躺着睡觉了!

    但这次杜快确实把蓝山芋种得让张家镇种植户满口称赞,拍手叫好,还称他是农业专家,给张家镇农户带来了很多的收入。

    “林师傅说得也是对,我弟弟就是一个兴趣,只要他感兴趣的事情他肯定能做得好。但公司里外都没有懂仓储的人,如何能帮助杜快呢?”

    林机锋少有的冷笑一声,“杜快现在要的是钱而不是人。”

    杜迟几乎有些明白,也跟着林机锋笑了笑。

    王珊珊听到杜快要到上海去建仓储,马上想到网店里正在卖的小红头。小红头刚在网店里卖时,还旺销了一段时间,但反常的是,后来小红头却出现“滞销”,不冷不热地,隔三岔地销那么几箱子。王珊珊原以为是现在人们不喜欢吃小红头的缘故,再加上其他事情忙不迭过来,因此,也就没有再顾及到小红头这一块。

    “不只是家乡的小红头,还有茶叶,风人笑甜品,等等,这些食物在大上海都是有市场空间的呀。”杜快越说越来劲。他还对王珊珊说,SH市场他是研究过的,上海人喜欢吃甜品,“他们家里炒菜都加上一把白糖,这就说明带有甜味的食物在上海就会存在着无限的市场!”

    王珊珊听着杜快在说,虽然不完全相信他的“怪话”,不过既然杜快信心满满地要建仓储,她也不妨添一把火,是否能把建仓储这把火烧得旺,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小红头为什么现在在网店销得不冷不热地?那是因为销售方法不对头。”杜快又聊到王珊珊所说的小红头。“你应该在网店里做直播!首先让你的粉丝认可你,认可你就认可你说的小红头。”

    直播?王珊珊当然也听说过,现在赶时髦的年轻人在玩什么手机直播,和电视里直播相当类似。以前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娱乐行为,后来发现这里头有巨大的商机搞头。直播给谁看?是给你的粉丝们看。也就是说,粉丝量越大的直播人商业价值会越大。

    说到粉丝量,目前王珊珊的粉丝还不少,虽比不能和那震动业界的大V们相提并论,但忠诚的粉丝还是有那么一批。记得有一次王珊珊患重型感冒啦,就在自已的微博空间里随意发表了一下感冒的痛苦和对她生活工作的影响,以及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冷防热,否则一个虽不要命的感冒会让你难受不已。

    没想到,王珊珊的一个感概竟引起大批粉丝的问候,有心急的粉丝直接在网上采购了感冒特效灵,要寄给王珊珊。

    这无心插柳的事让王珊珊吃惊不少,看来粉丝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直播这个新生事物,王珊珊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那就和电视现场直播一样一样的。”杜快具体说不出来当时正风行的直播是什么,怎么给它定义,但凭他自已的想像,手机里直播应该和电视直播差别不大。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听杜快这么一说,王珊珊脑子里猛然来了灵感。上文说过,王珊珊天生是不惧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说话的,相反的,听者越多,她越容易亢奋。小时候因此种性格不断地表露而被母亲说为“人来疯”。但直播却见不到观众,无法判断观众的反应,这让王珊珊感觉是在对空气说话。

    杜快还在苦口婆心地解说,他认为手机直播未来会形成一个产业,一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大产业,但你要问杜快是怎么看出来的,理由又是什么,他还是说不上来。不过王珊珊已决定试一试,毕竟当主持人曾是他少年时期的梦想。

    王珊珊现在最想在直播你说的还是小红头。想她小时候,外婆经常以小红头为“诱饵”引诱王珊珊到外婆家去。“为什么现在人们不喜欢吃小红头呢?是小红头变了味道吗?”经了解,小红头是祖传秘方,一代传一代,就是在小红头工厂里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也不能全知晓小红头秘方的全过程。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口味变得越来越刁,相对比下,小红头已不是什么稀罕食品,但可以让人吃个鲜新。”这是杜快的想法。他举例子说,中秋月饼他小时候能把它当饭吃,现在吃不了那么多,但还是在吃,主要是吃个气氛,吃个新鲜而已。

    刚认识杜快时,因他过往的劣迹,王珊珊从心里排斥他,要不是看在杜迟的份上,他才不愿意和一个“老流氓”搭腔呢。随着工作中的交往,聊着聊着,王珊珊突然觉得杜快并不是印象中的那个样子,脑子里思考的问题还是不少的,有的问题连她这位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的人也没有思考过。

    从与杜迟两兄弟的交往中,王珊珊在不经意间得出这么一个定论,人的行为与他脑子里思考的问题也许不是一回事,民间传说的文盲皇帝,流氓军阀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再说刚与杜迟交往时,王珊珊并不怎么和他讨论问题,私底下认为杜迟只不过有两个臭铜板,开了那么一家快递门面,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渐渐地,杜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改变了王珊珊固有的思维内容,再进一步,她愿意主动地与杜迟讨论问题,更进一步,她已从心里认可杜迟的“决策”了。

    “你先手举我的蓝山芋,站在这片山地里吼两嗓子就完成任务啦!”杜快极力要王珊珊当她直播间里的播主。

    张家镇靠近大别山余脉,据老人们讲,这里曾是一片沼泽地。“你知道大别山东南面为什么会形成沼泽地?”老人们闲来无事时,对着外来人口卖起关子。

    读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现实中的沼泽地是如何形成的,像张家镇这一片地带,没有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而老人们却能说出一大堆道理来--

    那是在元朝末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战败而逃到大别山脚下,等他们不得不钟进一座大山之中时,天突然下起了狂风暴雨,洪水从山峰上向山下急速流过来,使得元朝追兵进不了大山。

    “那暴雨下了两天两夜,朱皇帝死里逃生,翻过这座山,才保住了自已的性命。”村子老人们还在为朱元璋的侥幸逃脱而庆幸不己。

    “从那以后,张家镇这一片就成为了沼泽之地。”老人们终于说出曾经的张家镇成为沼泽地的原因了。

    “那又是到什么时候张家镇成为现在的丘陵地带呢?”外来人口还是好奇大自然之变化无穷。

    老人们又“回忆”道:“又是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出现大动荡,大逃荒的人无处安身,只得向山里逃命。有老人孩子妇女进不了山,不得已呆在这沼泽地里听天由命。后来大别山总山神看不下去了,就将这片沼泽地里水吸干,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老人说到这里,弯腰从地面上随意捡起一块光滑的鹅卵石,“你们看,这些石头以前都是在水里浸泡的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进军仓储业

    听到张家镇老人们讲的张家镇当地神奇的传说,王珊珊激动不已。小时候她喜欢听外婆讲洋河村神话传说故事,现在在张家镇听到的传说也很神奇。高考那一年,作文题是要考生写一个小时候听到的故事,王珊珊毫不犹豫地写了外婆讲的洋河村神话故事,并发表了一通感想。之所以改卷老师给了她多少分那只有天知道啦。

    “这么神奇的土地,生长出这么神奇的蓝色山芋,全世界人都应认识它并吃上它!”王珊珊手握一根蓝山芋,一脸认真地对着在场的众人说。

    杜快在迅雷间将刚才王珊珊说话的场面给录制下来了!

    “就把这一段录像放到你的直播间里,蓝山芋肯定会由蓝变红,由红变紫,这叫红得发紫。”杜快兴冲冲地说。

    王珊珊长相并不出众,个头也不高,属于皖中女孩子中的中等身材,但她长得上相,照片比真人好看,身材极其均称,天生一股让人越看越来眼神的韵味。

    在张家村的录制片短得不到一分钟时间,向互联网上那么一放,王珊珊的粉粉呈几何级增长。此时正是蓝山芋盛产的季节,网店里的订单宛如雪片般飞过来,急得张家村种值户不停地叫嚷:芋头要涨价,否则不够销!

    杜快并没有什么激动,似乎早已预料到今天的火爆场面。“蓝山芋不可以涨价。不但不涨价,我们还要对长年吃蓝山芋的消费者进行反利大馈赠活动,以增加消费者的粘性。”

    在杜快看来,蓝山芋虽然今年火卖了一下,但由于它不是人们饮食中的必备食物,可替代性极强,指不定明日就会有一种紫山芋出来,让蓝山芋“名落孙山”而被消费者弃之。

    “粘性,培养现有消费者粘性是我们张家村的首要且迫切的任务!”杜快对着村民们喊。

    但人特别是山沟里的农民,当可预见的利益摆在前面时,他们是不听别人对不确定的未来说教的。有几家蓝山芋种植大户不顾当年的种植合同,直接将收购价提高了50%。

    “我真想把这帮只顾眼前利益的家伙揍一顿!”杜快打电话对杜迟说。

    而杜迟却认为,前两年蓝山芋种植户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今年是他们猛赚一把的好时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种植户有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还是让市场来调节他们吧。”

    要是按照以前杜快的性格,肯定要和涨价的种植户较真,但人生经过一些事后,性格会随之改变。听哥哥杜迟这样说,他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市场是无情的,蓝山芋销售价格涨上来后,订单顿时减少。

    “上海的仓储地都快要交订金了,现在蓝山芋订单锐减,要不要继续签合同承租下来?”上海那边反馈过来信息,杜快有一些头痛。很明显,若蓝山芋的订单减少,在上海建仓储是有很大风险的。

    “可以把仓储建在金山。这样可以满足长三角市场要求。”针对上海仓储问题林机锋提出建议。

    在林机锋看来,作为SH市的南大门,前林镇位于金山、松江、奉贤三区交界之地,且毗邻浙江;沪杭铁路、320国道、同三高速、A4高速、亭枫高速及嘉金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在此横纵贯通,构筑完备的立体交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提供了突出的交通优势,还使前林镇成为“仓储公司必争之地”、“长三角物流中心”。

    “长三角物流中心租金便宜,是建江浙沪仓储绝佳之地。”林机锋大喊疾呼。

    杜快却认为金山那个地方太偏了,“我的客户都在大上海中心,在那里建仓储等于没有建,达不到我想要的送货时间要求。”

    拓展长三角快递市场是杜迟近段时间的梦,这个梦想他只和王珊珊说过。“中国版图上三大地域不可或缺,一是珠三角,一是长三角,一是京津冀环圈,这是快递市场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地。”

    现在说到大上海马这里的市场,当然触动了杜迟“长三角”这根神经中枢。

    “长三角有五大快递公司独领风骚,若我们快迟公司按照传统的建快递网点模式将受到市场的极大压力。”杜迟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快迟公司本是在杂草丛生里成长起来的,乱世中出了这么个小不点,现在要么被大树及大杂草围攻而死去,要么在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长三角是红海,但我们迟早是要进去的,不进去肯定会死,进去极有可能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毕竟能存活多一点时间,苟延残喘也是一种活法。”

    听到杜迟说得很沉重,王珊珊却笑起来,“我印象中你说过快迟公司要挤入中国快递业第一梯队,怎么现在又这么悲观呢?”

    “有一句成语叫哀兵必败。现在我们要将这句成语改成:哀兵才胜。”

    上文说过,其实,自认识杜迟以来,刚开始时,王珊珊并没有关注杜老板的一言一行,时间长了,她不自觉地关注起来,给王珊珊印象最深的是,每遇到困难甚至生死之考时,杜迟总是能从容应对,虽然有时也表现出来明显的紧张和手足无措,但能看得出来,他的灵魂深处是沉着冷静的。“这种沉着和冷静很让人胆寒,是读书人所不具备的。”王珊珊有时又不自觉地将杜迟和她认识的读书人进行对比。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近几年,有人形容杜迟是“三年不折腾,浑身都难受的人”,爱折腾几乎成了杜老板的标签。

    “快递企业可以三分天下。你看小申快递公司老板申友才,打打高尔夫,踢踢足球,到处游山玩水。他的口号是:做一名江浙沪快递王足矣!所以,我们力争做一个华南王岂不乐哉?”有顾问公司团队这样建议杜迟。杜迟紧盯着投影仪投放的PPT,一字一句地答:“未来的快递市场不会有华南王的存在,也不会有江浙沪王的存在!”

    王珊珊很认同杜迟的观点。李垚当然也认同杜迟的观点,但她不希望公司“手伸得太长”,伸得太长的手很容易被敌人斩断。

    “我赞同李垚的论断,手伸长了就是孤军深入。现在快迟公司要稳打稳轧,步子要快,但心不能乱,要稳。心乱则方寸乱,如来急公司就是前车之鉴。”

    林机锋说的前车之鉴指的前几年如来急公司大举进攻海外市场的事。当时的口号是:二年拿下东南亚,三年拿下东洋,五年挺进欧美。掐指算算,快要到五年了,如来急公司在东南亚快递市场份额还不到2%,在日本的市场不到1%,在欧美几乎只有亏钱的份。

    “我们心急了,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如来急公司老板孙丽平在年终总结大会上自我检讨,“我们很多同事,当然也包括我自已,天真的认为到海外去发展快递业务,只要跑马圈地即可。现在公司融资到100个亿,有钱了,腰杆子直起来了,所以,我们能在国际业务上与巨头们决一决雌雄。结果呢,还没有与国际快递巨头过上招,自已已败下阵来。”

    “我们在家里哇哇叫,要与巨头决一场,其实,人家根本没有把我们当成回事,是我们自已过高地抬举自已了!”

    孙丽平的一番痛心疾首的话让如来急公司老员工几乎落下眼泪来。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前,穿着如来急公司的工作服已觉得天下老子第一了,现在战败而归,突然又发现身上的工作服怎么这样寒冷。

    “如来急公司进军海外市场是急了点,但我们现在拓展国内市场完全不一样,我们是被逼的,敌人已打到家门口来了,君不出手就等于束手就擒。”杜迟将目前快迟公司的现状和危局向每一位中层以上干部解说了一遍。

    “所以,我还是支持杜快的建议,继续在江浙沪建立仓储。”杜迟平生第一次义无反顾地采纳了杜快的建议。

    叫谁去江浙沪建仓储,选将当然至关重要,它决定未来仓储业能走多远的问题。

    从内心来讲,这十几年下来,杜迟对杜快的办事能力几乎丧失了信心,但蓝山芋的大告成功却让杜迟对杜快产生了一丝希望且这种希望在不断地上升。

    亲人之间有这么一种铁律,你做一百件不得力的事才让亲人灰心,但只要做一件对的事,亲人的信任感很快就上来了;而其他人却是,你做一百件得力的事才让他人对你产生信任,但做一件不得力的事,就将前功尽弃掉。

    “你到上海去建仓储吧。”杜迟原以为杜快听到这个消息肯定是像小时候一样,一蹦三跳地大哥长大哥短叫个不停,然后再立下誓言。

    “你们公司现在人才那么多,为什么叫我来帮忙呢?”杜快在电话里不紧不慢地道。

    什么?你大哥的公司现在成了你杜快嘴里的“你们公司”?杜迟肺都快气炸了,对着手机大吼:“我命令你,你马上到上海建仓储!”吼完就将手机挂断。

    杜迟的发怒也在杜快意想之外。哥哥很少对他发火,就是在深圳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也没有见哥哥发这么大的火,看来哥哥要建仓储的决心是不动摇了!

    对于江浙沪,杜快还是算熟悉的,因为蓝山芋的主要销售地就在这一带。

    上海不但大,交通还是非常拥堵的,曾经一个客户的蓝山芋早上就到了上海某网点,直至中午饭时间对方才将蓝山芋派送到某饭店。出现这样极端延迟派送情况的理由很简单,那天上海太堵车了,末级中转车被堵在高架桥上几个小时不能动弹一步。

    常规建仓储的套路是,寻找房租便宜的地区,因此效区的物流园或物流中心等就是仓储公司的首选之地。

    “我们的仓储要建在滩地!”滩地是上海某地的俗称,这地区好几十家饭店都喜欢在网上下订单采购蓝山芋,因此,杜快对一带极有好感。

    杜快在滩地建仓储基地时,深圳那边吵嗨了天。人人讲话里外里能看得出来,杜快是不懂仓储的,没有哪家仓储公司会把仓储基地选定在滩地。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杜迟却用这句话结束了深圳这边公司的“姓资姓社”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分钱难倒老板

    银行行长郭子中是杜迟的老熟人,今天突然造访公司。

    “现在上面银监会查得紧,需要你们快迟公司将上一笔贷款先还掉,等下个月贷款指标下来后,你们再申请贷款续贷即可。”

    杜迟听着有一些不明白,心想这不是在做脱裤子放屁的事嘛,既然下个月可以再申请贷款,为什么不能等下个月贷款申请下来直接还贷呢?银行可是大肚子汉,区区700万还差这几天嘛!

    郭行长只得将银行的潜规则说了一遍。

    “贵公司账上只有二百万元现款,必须要再凑500万的过桥资金。”

    过桥资金?杜迟是第一次听说,但又听郭行长说这是金融江湖规矩,否则他这个银行行长也不好向上面交差呀,毕竟当时这笔款子是他作主放出来的。

    “在哪里能拿到过桥资金呢?”

    郭行长又向杜迟引见了一家民间借贷机构。“民间借贷机构利率肯定比我们银行要高很多,但这只是短期的,下个月贷款申请下来后直接还上就可以了。”

    郭行长催还的这笔700万元贷款是年初银行为了完成放贷任务急着放贷时,郭行长亲自批给快迟公司的流动资金贷款。目前快迟公司财务状况较以前扭转了不少,按财务老丁的说法,现在公司已实现了盈亏平衡。但公司资金总是吃紧,因为各地增开快递网络以及中转干线花的都是真金白银。毫不夸张地讲,现在公司钱早上到账,中午饭还没有吃完,钱就会被划走。

    那快递公司的钱到底是怎么花掉的呢?物料要用钱,运输车要买油,门面要房租水电费,税务局要收税,收派员的工资到点准时发放,这是铁棒子都打不动的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义乌黄晖扬言要在年底前成为浙江快递三巨头之一,激情亢奋地演说他的宏大计划时,杜迟这位不怎么动情的人也都被他感染啦。

    “黄晖有两个特长,一是说大话,二是花大钱。”财务老丁这样理怨义乌的黄晖。

    杜迟听后却只是淡淡一笑。义乌的情况他是了解的,上个月他专门去了一趟义乌,看了看义乌网点的布置,感觉还是那么回事,再加上黄晖那一股能动天感地的激情,杜迟回来后对义乌那边还不怎么有担心。

    既然银行行长亲自审批了700万贷款,利率也还算优惠的那一类,杜迟当然求之不得,直催财务老丁将这笔贷款办下来,以满足各地跑马圈地的花销。

    但古人道,借钱容易,还钱难。现在要是急着一次性凑上700万元还贷本钱,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找民间借贷是还银行贷款唯一的办法。

    财务老丁又算了算,下个月贷款最理想的结果是月中旬申请下来,这样公司要承担近20天过桥资金利息。

    “我们可要承担近40万的利息呀!”老丁瞪着眼在吼。“40万利息,指望收快递包裹那要收多少票才行呀。”

    财务老丁账算得没有错,就是按每票20元来算,40万利息,是收2万件快递的总收入,这还不算因收派转运快递的成本钱。

    大家都觉得这40万过桥资金利息花得有些冤,林机锋直骂银行把他们公司当冤大头肥猪在宰了。

    杜迟心里当然心痛这40万过桥资金利息,但开公司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银行资金的支持,公司就没有新生的鲜血,是很难做大成功的,“企业的成功近一半功劳是银行的”,这是一位已成功的企业家曾评价说。“翻开企业成长史,无论是赚钱的企业还是不挣钱的公司,无不以求得银行资金为开疆拓土的重要资金来源。”

    那位企业家还举出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位杜迟老乡,九十年代在大官的鼓动下,情绪一急,竟将准备盖二十层的总部大楼计划直接拨高到八十层。“我们公司从不缺钱,所以,为什么要把利息支付给银行呢?”据说这位企业家在盖总部大楼时,有人提议他借贷一些银行资金来盖大楼,银行当然也有贷款的意愿,但这位企业家却想用自已企业的利润来完成大楼资金需要。没有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总部大楼地桩还没有打好,企业销售突然猛降下来,公司资金顿时吃紧。等到这火烧眉毛时,这位企业家才想到银行资金,但此刻的银行已逃之夭夭,避之如虎了!

    杜迟想起别人的教训时,又觉得这四十万利息花得值,于是果断地要求财务老丁去办理银行过桥资金的事。

    700万银行贷款总算如期还上了,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下批贷款却迟迟办不下来,急得财务老丁每天都向银行打三次电话。银行信贷员总是不紧不慢地回答,现在总行审批政策变了,经有关部门科学统计测算,快迟公司700万贷款需要房产抵押才能审批得下来。

    “什么?要用房产抵押?郭行长可不是这样和我说的呀。”杜迟一听也急起来。明眼人都清楚,这民间过桥资金说好听一点叫民间借贷,说不好听的那就是高利贷,高利贷的凶猛没有人是不知道的。

    说到房产,杜迟奋斗这么多年,在深圳一处房产都没有,现在还住在承租的房子里。房子是大了不少,几乎与小别墅无异,但毕竟是人家的,自已只是一名租客而已。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快迟速运公司在光明某物流园区有一块中转地,公司已预付了一半的款,但房产证还没有办下来,对银行来说,这块地手续不全,等于零一样的存在。

    “小贷公司已催了三次了,若下周一不如期还上款子,他们威胁说要派人上门来。”财务老丁含着眼泪对杜迟说。

    杜迟看着屏幕里不断闪动的中转车,怎么都想不通,现在公司生意好得很,一天收件有50多万票件,且在不断地增长,怎么就还不上这区区的700万借款呢?

    老丁看到杜迟那怀疑的眼光,又如数家珍般地将公司钱的出去说了一大通。

    “离发工资的日子不到半个月时间了,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对于收派员的工资,杜迟当然感触最深也最彻底,记得那还是在青岛的时候,有一位收派员从出纳手上接过工资,数都没有数,转身就向门外冲。杜迟感到很奇怪,后来了解到是这位收派员的妻子正在医院里待产,等着他送钱去办住院手续呢!

    “天大地大,不如收派员工资大。”这是杜迟经常对财务人员说的一句话。

    但今天的此刻,他看着乌黑黑的收派员名字,心里顿生一股恐惧来。

    说来也是非常矛盾的调皮事,在别人眼里,他杜迟依然是一位“有钱人”,上次街道办来公司拉赞助,杜迟想都没有想,直接开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让拉赞助者感恩不已。但杜迟本人自当老板以来从没有存过款,以前在如来急公司上班时,他个人在银行的账户存款一年总是比一年多,虽然这个增长速度像乌龟在爬行。现在好啦,“杜老板”“杜总”是被人叫得响当当,他自已在银行那几张卡密码却都想不起来了。

    站在公司办公室楼顶上,望着对过的夜港,杜迟想起了郑老先生。老先生已有好长时间没有打电话给他了,最后一次电话,老先生慢声地说“放开手脚去做吧,我相信你。不过我只想说一句话,你要记住,做生意有时候善良是累赘,有时候又是必须的。”

    杜迟又想起妈妈。妈妈要是在世的话,肯定阻止他当什么老板。“早见父母,晚见妻,一壶老酒,热炕头,是最好的生活。”在结婚那一年,老妈妈望着成双成对的杜迟和钟黛深情地说。

    杜迟又想起老家的父亲。父亲现在真的老了,头发完全变白且又少了不少。最让杜迟心痛的是,父亲曾经那坚定的眼神已悄然不见了,代之的是模糊且含泪水的双眼。

    “我家小迟的眼睛生像他父亲。”小时候,当有人夸杜迟眼睛好看时,杜母总是这样自豪地回复。

    “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给你爸生一个小棉袄。”当杜快不听话时,杜母又这样地在自责,惹得杜迟兄弟心里老大的不愉快。现在想想母亲说的是对的,要是有姐妹在家里还能陪父亲说说话,父亲也不至于现在天一黑就坐在电话机前抽烟。

    前方楼下灯光里一排排小叶榕树,让杜迟脑子里闪现第一次见到钟黛跳楼的场景…

    “把我房子抵押给银行吧!”林机锋的话打断了杜迟的心思。

    “什么?师傅你说什么?”杜迟急回转头,急促地问林机锋。

    “我那套房子是最好的学区房,现在市价不会低于1000万,可以抵押个几百万出来没有问题的。”

    林师傅已奋斗了大大的半生,他自已闲时总是说,他这大大的半生只有两样收获,一是上科大少年班的女儿,二是深圳的这套房子。要是把林师傅这套房子抵押出去,以后他们家老小住哪里呢?

    林机锋哈哈大笑,“你这是对自已没有信心呀。这可不是我眼里的徒弟!”林机锋停下来,继而又笑道:“我这只不过是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又何带来我无家可归了呢?难不成我们师徒俩500万都还不上?”

    是呀,杜迟猛一拍自已的脑袋,他曾不止一次地夸口说快迟公司要在两年内挤进国内快递公司第一梯队的。

    “我记得你家的房子是200万卖的,现在能值1000万?”杜迟想到这个问题。

    林机锋平时还是关注深圳房价的。他是阴差阳错地买了一处超级学区房,这一片的房价现在像是初春竹笋子般一天一个样。

    “我当时想买的那套房子正靠近你家的小区。若当时狠狠心贷款买下来,这次不至于抵押你家的房子…”杜迟牵着林机锋的左手向楼梯下走,边回忆曾经想在深圳买房子的事。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力扩张是未来

    以前有人说银行是变色龙,见到富人是笑脸,见到穷人是冷脸。自与郭子中打交道后,杜迟被这位银行行长儒雅的谈吐所吸引,觉得世人对银行是有偏见的。但活生生的快迟公司“贷款风波”已大大地刺激了杜迟,看来无风不起浪,银行根本就不是救民济世的主,稍有不慎,它会反变成催命鬼,让你死得更快。

    “快迟公司现在在快速扩张发展阶段,我们还是不能靠银行资金来发展自已。”今天是快迟公司融资项目内部管理层沟通介绍会。这个主意是林机锋想的:“现在大大小小的投资公司多如牛毛,我们还是要吸收一些风险资金进来。”

    “风投公司虽然是吸血鬼,但它不带催命符!”杜迟现在同意师傅的观点。

    对于风投,郑以任是以合肥项目为主,且他所在的风投公司现在将主要投资方向放到SH市内,主攻大上海的投资机会,上次他还说公司想把合肥项目脱手,只是暂时没有找到下家。香港郑老先生上次说过,他不会再增加资本进入快迟公司了,也就是说,快迟公司这次要引入资本需要从新的风投公司那里去找。

    “郑老先生在快迟公司占的股份最大,我们要是有融资计划还是先向老先生通个气,打声招呼。”财务老丁虽然没有融资经验,但在进入快迟公司以前,老丁是在一家比较大的国企上班,对于一些融资程序他还是知晓一些的。

    郑老先生有一个特点,他从不管被投公司经营方面的事。曾有一次,杜迟好心地问老先生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老先生至今都没有回复他。

    “我们不是问他经营上面问题,而是将公司融资计划向老先生通报一声,仅此而已。”财务老丁还是坚持自已的意见。杜迟觉得老丁说得合情合礼数,于是将公司打算向风投融资的事通报给董秘书。

    “什么?快迟公司要融资5个亿?”向来以大手笔投资著称的董秘书听到快迟公司突然要融资5个亿也吃惊不已,“这么大的事,我要向郑老先生通报。”

    而杜迟本人现在并不觉得5个亿是多么大的数字,怎么将董秘书给吓着了呢?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金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对老板来说,金额大小差别并不大,这就像赌场里的赌徒,不出赌场,不知道钱的份量一样。

    “郑老先生要派团队来深圳。”杜迟在早晨会上似乎是轻描淡写地说。

    开早晨会一直是杜迟坚持做的事,哪怕是出差在外,他也要视屏连线参与公司管理班子早晨会。为此,快迟公司专门上了较先进的会议系统,以便于在各地出差或工作的管理者参会。

    对于快迟公司的早期投资,郑老先生都没有派团队进公司考察,这次却派团队过来,看来郑老先生对快迟公司再次融资很关注。

    “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林机锋早上在家里吃饭,这是他在如来急公司退居二线后养成的习惯。据他自已讲,年轻时吃外面的饭吃多了,结果胃老是不好,自吃家里糟糠之妻的饭菜后,胃病居然好啦!老中医却笑话他:不是你妻子做的饭能治胃病,是因为人的胃有很大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终生的,所以,古人有叶落归根,告老还乡之说。从医学上来讲,归根和还乡均是延年益寿的一种方式。林机锋对老中医的话笑了笑,不置可否,但从那以后,只要早上在家里,必要老太太做早餐给他吃。

    “整个公司只有林师傅是个例外,其他人都得要开晨会时吃早餐。”杜迟又一次“蛮不讲理”起来。

    说起杜迟性格的转变,连师傅林机锋和老同事蔡君华都说不清楚。想当初,杜迟见人三分笑,有理慢慢说,从不强词夺理,更不会一蛮理三分,“善于倾听”是同事们对杜迟的统一评价。现在倒好了,他说错的,你很难改变,越想改变他越坚持。这样的性格转变还体现在公司具体事务处理上,有一次,林机锋和杜迟一道去龙岗的中转场,见到中转员在烈日下工作,当时就安排要在中转场上面建一个遮阳蓬。中转场管理人员说这地方正好迎着风口,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大台风“阳阳”要来,等台风“阳阳”过后再装建遮阳蓬也不迟。杜迟一听就不高兴了,什么台风不台风,难道有台风来就什么事都不做啦?坐等台风吹过后再吃饭?尽扯蛋!“中转员明天必须在遮阳蓬下工作,否则就扣管理人员奖金。”杜迟重重地丢下这句话后离开了中转场。

    中转场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只得连夜叫人来安装遮阳蓬,在安装好的当晚,台风“阳阳”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新安装的遮阳蓬刮个精光。

    现在连李垚这位说话不过脑子的人都讲究沟通技巧了,否则,你向杜迟汇报工作中的困难,他反而说这不是困难;你说这件事可以干,他会提出一大堆问题,等着你来回答。李垚上个月还吃了这个沟通的亏。现在客服系统上线后,接听率大大地提高,但还是有客户投诉客户热线电话打不通。“上个月是双十节,有部分客户尽赶在流量高峰时催打电话,所以,接听率有所下降。”杜迟一听李垚说的原因,大不以为然,“客户打热线电话是因为他有急诉,怎么可能寻时机找机会打呢!还是你们客服部没有做好导流导致接听率下降,你们自已要主动检讨,不要总找客户方面的原因搪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闷”吃了一顿后,李垚多了一个心眼,后来在一次管理人员晨会上,她换了一个方法说接听率下降的问题,“这个月人事部门要新招20名客服员工。”人事部门忙问是哪里缺客服人员,上个月刚补充完30名客服人员。

    “上个月客户投诉率上升,我觉得是某此员工没有做好,所以…”

    杜迟马上打断李垚的话,“上个月正好是双十节,客户热线高峰期,接听率下降是有原因的,公司要从自身和客户两方面找原因,在双十节之前,我们预估的件量是多少,实际发生的件量是多少,要对比分析一下。”

    李垚暗笑得差一点将口中的荷包蛋吐出来。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沟通氛围下,杜老板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看来如何沟通是一个大大的学问。

    林机锋刚才主动问要不要准备什么,这也是以退为进的沟通技巧。郑老先生突然造访,这么几个小时计量的时间段里,各部门能准备出什么汇报材料?但要是从杜迟嘴里说出来,要大家立马准备资料,然后各部门又说一些不能及时准备材料的理由,事情就会麻烦来了,杜迟肯定会不以为然,各部门是干什么吃的,连个汇报材料都不能准备,这像什么话!

    现在林机锋主动问杜迟,杜迟反而摇了摇头,“郑老先生派团来得这么仓促,他也是不准备听我们长篇大论。这么地吧,老先生不是不了解快迟公司的,你们各部门各干各的事,到时我一个人接待老先生派来的一行人就是啦!”

    “什么?亲爱的DICK!对方可是组团来的,你就一个人,这不是在演舌战群儒!”其实,当李垚听杜迟说不用各部门准备汇报材料,心里已乐开花了,但为了将计就计,他又激将了一番。

    杜迟停下手中的刀叉,看着李垚,“诸葛亮都能舌战群儒,难道我们快迟公司不可以?”

    近段时间,杜迟突然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他曾在晨会上说,他小时候书读少了,中国几大名著都没有读过,现在要抽空补上这一课,“《三国演义》不像《红楼梦》那么难懂,我还是从这本书读起。”杜迟说到做到,每天晚上,那怕是出差在酒店里,他都要带上一本三国演义,睡觉前翻一翻。

    对于杜迟性格的转变,后来有人总结出,人的脑子里若始终有一股压力,时间长了,就会患偏执性障碍,典型的症状就是,别人的话听不进去,你越说不行,他越说行;你越说行,他越说不行。

    郑老先生派过来的团队是豪华的,还有几名外国人面孔,让接待部门几位女孩子手都在颤抖。

    “快迟公司要融资50个亿,主要投资方向是哪些?”一位说话带着明显港味的人问。

    杜迟笑了笑,“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确实是以跑马圈地为主,租房子,开干线,招收派员,上IT系统,现在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记得贵公司初始的战略定位是做最后一公里,是以同城快件为主攻方向的快递公司。平民快递是贵公司的初衷。”

    杜迟又是一笑,“是的,快迟速运公司初衷确实是想做平民快递,做好居民的快递真情传送,让快递包裹安全地进入千家万户,这个初衷没有变,也不会变。但是现在快递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做一个方面的业务很快要么消失,要么要寄人篱下。我们不想做快递市场里的流星,更不想寄人篱下。”杜迟将寄人篱下几个字重复说了两遍。

    “快迟公司要么成为百年老店,要么就会夭折,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杜迟说到这里,竟激动起来,“现代快递的定义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转运派那么简单了。”

    众人听着好奇,有人插话问杜迟是如何定义现代快递行业的?

    “现代快递就是仓储业、运输业、电商平台以及信息行业的综合体。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快递公司。”

    在场的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一家快递公司什么行业都做,达不到“高精专”的经营理念,会什么都做不好的,要让专长的公司做专长的事,然后实现多赢的战略构想。

    杜迟马上说,专长的人做专长的事,我们快递公司与专长的公司进行合作,然后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这是我们以前正在做的,但事实告诉我们,快递业面对的是终端客户,当合作各方不能形成一体时,改进过程沟通成本太大,时限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客户的需求。杜迟还举了一个真实例子,有一家电商平台卖假货,客户却直骂快递公司在送假货,“而如何不送假货的主动权又不掌握在我们快递公司手里。”

    “所以,快递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掌控所有的快递生命环节才是王道。”

    有一人啧啧嘴道,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这样地投资下去,那将会是投资界的大忌,“你们会成为无底洞的存在。”杜迟又笑了笑,“投资是我们最谨慎的一件战略大事,这次融资后,我们将不会再出现资金上的大困难,也就是说,后期快迟公司不会再有资本性的融资机会,关于这一点,我们是经过考虑的,也是有信心的。”

    杜迟说到这里,又将他自已对未来的看法说了一遍。

    “你们建设货运机场吗?”这位大咖这样问是有原因的,网上流传起家于香港的兔顺快递公司正在大陆申请建货运机场。

    杜迟果断地答:“快迟公司不会建机场,永远不会,也不会自建大型电商平台,更不会深入到产品的生产环节!”

    “听说快迟公司在深圳买了一块地,是想涉足房地产吗?”

    当时的房地产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稍能玩动资金的公司都想到房地产里分一杯羹。一般的做法是,企业融到资金后,买房子买地,然后又用这些地产向银行融资,加大企业杠杆。有的企业名字上是某某科技或物流等公司,实质上的主业却是在玩金融地产的。

    “我们也不会涉足地产和金融,永远不会,因为那不是快迟公司强项。快迟公司基因里是快递,身体内流的是物流的血,但我们当然不能为快递而快递,将客户的物品包裹安全快速地送达,这样的使命没有丢,不但没有丢,我们现在想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企业使命!”

    “我当然清楚,若实打实地把快递公司所步及到的每个节点都做到透,那50个亿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快迟公司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里就有一个泛概念的运用问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满跟风创业

    杜迟说到“泛概念”的运用时停住了。其实,对于这个概念他也是第一次说出来,至于这个自造的新名词包含什么内容他自已还真没有想完整,只是脑子里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

    杜迟曾说过,他看《三国演义》最大的收获是孔明之人。“孔明年轻时候最大的功绩是借力打力。刘备虽是皇室之胄,但他一无兵马二无金银,靠的就是孔明借力打力才图个生存。孔明这种谋略要是能用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是太有效益啦。”杜迟说的没有错,现代企业已不能独立地自我欣赏般地自做自的事,需要各种合力才能有所成就,而这些合力若都来自于自身的四肢五脏,那是非常不现实的,需要像孔明那样“巧借外力”。泛概念这个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代理快递公司理论上属于杜迟脑子里泛概念里的一种,但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代理快递公司模式又缺少了那么一股内容,又不是杜迟想要的…

    “不用解释专有名词了,就是能说出来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不过你不说出来,我们脑子里也有那么一回事在,也能大概知道你这边想表达什么。”一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长者笑道。

    这位长者算是见多识广之人,有的新想法在它成功落地之前,可能只是人脑子里的一种灵感,没有人能完整地说出来,能完整说明的新想法只有骗子口才才能做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创新想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型的,就拿那家电商平台创始人来说吧,他刚说出做电商这样的宏伟事业时,相信它的人几乎没有,但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跟在他后面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呢?那是因为这种灵感是具有灵魂的感召力,无意间使其他人在冥冥之中相信它。

    等大事做成了,回过头来自己把自己吓一跳。甚至用怀疑的口吻问自己,我怎么做成这么一件宏伟之事?

    “你说的泛概念快递包含国际快递吗?”突然专家组有人这样直接问道。

    杜迟清了清嗓子,“在中国搞快递业务,没有国际快递,那叫快递公司吗?”

    王珊珊今天是通过视频旁听了深圳公司这边融资沟通会。快迟公司全网会议系统上线后,各地人员根据深圳这边通知,有通知过来要求参加会议,连线上就可以参加了,杜迟很赞赏这种开会方式,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创举。也是通过大大小小it系统的上线,让杜迟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

    “以前孙老板说如来急快递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当时不能理解,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杜迟不止一次的对IT部门人员说。

    一个小时沟通下来后,王珊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网店是要继续开下去,但要注入新的要素,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总之,要有自已的想法在里头,这样才能为快递业务带来新天地。

    “我要是自建电商平台又如何?”王珊珊脑子里又有这样的想法。据网上实传,兔顺快递公司就曾想自建电商平台,但最终还是以半失败而在艰难地运行着,虽说没有完全关闭,一天也没有多少流量在平台里运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不死也难活的兔顺电商”是业界对兔顺快递公司做电商的评语。

    王珊珊也想到一些专业电商平台,如去年年中,合肥快迟公司与某食品厂家签订了快递合同,当时还说是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但一年快过去了,自家的电商平台,只买自家的产品,客流量也不会很多,从平时的快递件量就能看得出专业电商平台的弊端来。

    “把现有的网店建成超大,也许是我们的一条路子。”王珊珊这样想是有理由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在网店里卖一万件商品,必然带来一万件快递量,但建设成本要比自建电商平台少很多倍,于是,建超大综合网店的想法在王珊珊脑子里萌芽。

    但现在在公司里流传的却不是王珊珊要开大型网店的想法,而是她私人的事,有人传王珊珊前不久已结婚了!

    王珊珊已结婚的事是从他家乡传出来的,有村民亲眼看见王珊珊穿着一身红色衣服带着纸钱和酒菜,由她己能走路的妈妈陪着来到外婆坟前烧纸,还放了一挂很大的只有红白喜事才能听得到的鞭炮。按照家乡的习俗,家里若没有什么喜事发生,不会在这样不过年不过节的时间去亲人的坟前烧纸奠拜。但王珊珊是和谁家的男孩子结婚呢?怎么没有见到新姑爷呢?这是一个超大的谜,很快的,从村子里又传出惊人的八卦,王珊珊嫁给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富翁,由于老公年龄比她父母亲还大,所以,不好意思来到村子里,怕别人当成笑话,因此,众人才没有见到王珊珊丈夫到底是谁。

    “没有想到一向自命清高的王珊珊竟走这条路。”王珊珊嫁给老头子富翁越传越神乎,以至于她在合肥上班的同学都知道了。

    人在年轻时总是喜欢热闹的,分在同一座城市上班或创业自谋生路的同学喜欢隔三岔五地聚在一起叙叙旧。一般地来讲,大学毕业刚开始的那几年,能进入一家好单位或体制内的同学比创业或进入私企上班的同学要风光不少。王珊珊班也难逃这样的命数。李满上次帮了王珊珊的忙,用一块玉佩成功典当出很大一部分资金,虽然后来快迟公司也顺利地如约还了那笔巨款,并将外婆的玉佩赎回来,实现了快迟公司和典当行的双赢,但王珊珊还是记着李满这份同学情。这一天,李满和几位同班的大学同学在一起小聚,有一位家在庐江现在人在合肥上班的男同学八卦起王珊珊来。这位男同学叫钟北山,曾追求过王珊珊,但王珊珊没有同意,后来两人交往少之又少。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王珊珊嫁给一位老头子,这是我们班男同学的耻辱!”钟北山敲着桌子说。

    李满对传说不怎么相信,王珊珊的为人她是有一定了解,“你说的这些是不是乱传出来无影子的东西。”钟北山见李满不相信王珊珊嫁给了老头子,又添油加醋地说王珊珊为了钱怎么去一家快递公司上班的事。

    俗话说,谣言说得多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口中的事实。李满听着听着觉得很不对劲,她拿起手机,拨通了王珊珊的电话。

    “老王呀,你是不是结婚了没有通知我们同学呀?”

    王珊珊听着一愣,然后笑着答:“我是否已结婚,此事保密,什么时候请大家在一起聚一聚,请等我的请笺。”王珊珊这番话更加重了她是否已嫁给老头子的谜雾。

    李满是一位肚子里藏不住谜底的人,“不行,明天我就找王珊珊,问清楚这件事。”她说到做到,反正她现在是全职太太,有的是时间,自驾着一辆奥迪新款车,来到庐江。

    王珊珊现在还在庐江这边,她曾对村民们发过誓言,小红头、洋河凉席、石嘴茶叶等庐江的地方特色产品不销往全国,她王珊珊不离开庐江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

    “现在我不想回答你的私人问题,我只想和你谈如何才能在电商平台建一个超大的综合网站。”

    李满虽然是全职太太,平时也经常通过电商平台购物,觉得电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以前还没有过多地考虑电商这个新生事物。人就是这样,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你很难对某件看起来与你不相关的事物进行深度思考。

    如何建设一个超大的电商综合网站?这让李满想起她在网上看到的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位腿脚不灵便的农家妇女,在电商平台开设了一家网站,现在成了网红,去年南方发大水,这位网红农家女一次性捐了200万元的物资而被当时政府评为“十大可爱人物”之首。“如果没有电商这个平台,你说一位偏远村庄的残疾农家女如何能这样资助灾区呢?”王珊珊若有所思地问李满。

    一句话点醒了李满。自毕业后嫁给现在的老公,吃他的,住他的,睡他的,除掉养下一双儿女,几乎没有做什么其他的事来。

    “不能,我不能这样虚度一生。今年我都快二十八岁了,再过几年,好时光没有了…”

    李满疯癫似的自言自语倒把王珊珊吓了一跳,她摸了摸李满的额头,“没有发烧呀,为什么在说胡话?”

    李满一把把王珊珊的手挪开,“谁发烧啦!我是在为我的碌碌无为而悔恨。”王珊珊哈哈大笑起来,像李满这样的生活是多少女孩子梦里追求的命运,老公年轻有为,文化水平又高,还会对妻子体贴入微,这是几辈子才能修回来的福份呀!

    “我这才明白,其实我这是在一场人生豪赌。”

    王珊珊睁着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李满,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你想一想,若什么时候我老公对我变心了,我该怎么办?到那时我可能连自我生存的本领都没有了呀!”

    王珊珊不同意李满的观点,她认为李满这是神经过敏,从医学角度,这是常时间没有与社会上人打交道而产生的一种过虑症。

    “其实我现在患有轻度抑郁症,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明显是有的。”

    王珊珊笑了笑,她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她知道女人产后患有轻度抑郁症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大惊小怪。

    “宅在家里,每个人的豁达或阴郁一定与其心中有否阳光相关。你乃是以前的阳光女孩,所以你不会抑郁着。”王珊珊安慰道。

    “我要重新生活,我要主动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大社会!”李满突然站起身来。

    本来嘛,王珊珊见到老同学,想谈谈她心里正在考虑的事,没有想到却刺激了李满,这让王珊珊很过意不去。

    “你刚才说的电商网店是什么来着?你再向我说一遍。”李满盯着王珊珊的胸在说。

    又聊到电商网店,王珊珊全然不顾刚才李满的表现,继续向老同学陈说她最近的想法。

    “电商虽然不是很新生的东西,但现在做得好的并不是很多,我想这一块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王珊珊又激动起来。

    李满想到她在网上看到的某电商平台创始人,竟然说未来的实体店要统统地被电商宰掉。当时她还嗤之以鼻,认为这个个子不高的家伙牛都吹上天了,传统实体店已存在几千年,自人类有了文明就有店家的存在,也就是说实体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今的社会怎么就会斗不过网店那虚头巴脑的东西呢?

    “现在我算脑洞大开。原来马车被汽车替代是历史的必然。汽车流行,马车也不会消失,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在的商业社会也许是这样的,实体店存在,但购物流行的还可能是网店。网上购物是现在和未来人类消费方式的重要改变之一。”李满毕竟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脑子一旦开窍,七孔都会冒出想法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组靓春组合乐队

    “我们可以先开一家网店。”李满眼里发出光芒,似乎前锦灿烂得不得了。

    王珊珊点了点头,这时她想到杜快的蓝山芋。经上次她那么不经意间的录像在网店里一播,蓝山芋销量噌噌地上去了。

    “我记得你以前开过什么珊珊网店?”李满睁着美眼略有所思地问。

    王珊珊笑着说,“我开了一家网店,只是我的网店都是在卖我们庐江当地的特色产品,所以,流量不大。”

    对“流量”二字,李满有一些陌生,但她能明白其中的意义。网店本质上还是“店”,实体店为什么要开在闹市区,图的就是一个人流量。有人逛店,不愁东西无人买,这是生意场上的常识,人人都会懂的道理。

    如何加大网店的流量,李满顿时间有了主意。“我认识张冰,就是演《女霸王上功》的主角。”

    上大学时,王珊珊也是电影迷,对当红的明星如数家珍,当然知道张冰是什么量级人物,听到李满说她认识张冰,先是一喜,后是一凉,像张冰这样重量级的明星岂是她这家不知名的网店能请得动的,就是人家答应给她站台,那个出场费也不是王珊珊能付得起的。

    “我找我老公,上上个月,张冰在毫州演片子,还找过我老公贷过款。”李满说着就拨通了老公的手机。

    她老公在电话那头笑答:“张冰在毫州只演了三集电视片,导演就给她转了一百万出场费…”

    老公的话像是一盆冰冷的水倒到李满的头上,浇得她全身一寒蝉。同是女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三个诸葛亮抵个臭皮将。我们俩都不要灰心气馁,我这就回合肥,找在合肥的同学们出主意。你等我的消息。”李满临别时还不忘记交代一句“你等我的消息”。

    翻开改革开放后人们创业的历史,有预谋有计划地创业几乎没有,所有成功的创业都是在被迫或偶然中发生的。李满突然加入创业大军也算是在创业大海中偶然激荡起来的一朵浪花。

    李满的活动能力在上大学时就已崭露头角,回到合肥后的当晚,李满就将在合肥上班的同学召集在一起,她作东,几杯小酒或饮料下肚后,李满开始大谈起来。

    “我现在向各位郑重宣布,我要开始创业啦!”

    你要创业?这是在抽什么风?全班人都知道李满现在是全职阔太太,穿戴着能闪瞎路人眼睛的金银,挎着LV手提包,闲来无事还牵着一条宠物犬在高档小区里溜达。

    “你们说的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不是只会消费花钱的太太。我现在非常不喜欢太太两个字的称呼!”

    钟北山今晚也来到晚餐的现场,本来他想听听王珊珊到底嫁给了哪个老头,他还想好了如何在同学们面前损损这位曾经的眼中情人。没有想到,李满只字不提王珊珊的事,而是唾沫横飞大谈她的创业计划。

    钟北山一直以能在体制内工作而暗自有优越感,他不喜欢在社会上闯荡,认为那是对天之骄子的一种猥亵。特别是王珊珊辞职回老家到一家小私企上班后,钟北山认为王珊珊这女孩子无药可治了。

    体制内的人有忙碌不已的,也有整天无所事事的,钟北山属于后一类人,这类人喜欢听负面消息,“我们本来是指望你将王珊珊老公挖出来,看看她到底嫁给了哪一个白毛老头子,没有想到你跟着她抽起风来。”

    李满看都没有看钟北山,仍在激情演讲她的未来。

    “你老公同意你出来创业吗?”有好心的女同学担心起李满的家庭来。

    李满一脸认真地道:“我虽然是出来做网店,其实是在家里办公,足不出户就能成功,老公有何理由不同意呢!”

    说到激动之处,李满直接用手机打开了王珊珊的网店,啐着樱桃小嘴道:“就在我们吃饭这会功夫,珊珊网店又做成几单了。”

    对于王珊珊网店,全班同学都是知道的,因为王珊珊多次向他们推销过。起初,出于支持或好奇,大部分同学都在珊珊网店里采购过物品,但由于珊珊网店里卖的东西主要是庐江当地特色产品,久而久之,这帮同学们上珊珊网店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我们就以珊珊网店为创业的起点,从这里向远方出发!”李满越说越激动。

    可是,如何从珊珊网店向远方出发呢?事情往往是这样子的,说永远比做要难。行动永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像李满这一代大学生没有人不知道网店、网购、网红之类的词汇,但真要是真枪实刀地撸起袖子开网店,怎么引导消费者来网购,怎么增加网店流量,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天下人人皆知的网红,他(她)们还是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可讲,因没有实际的经验,因此,行动起来有人就会犹豫,这就看引领人如何开导了。

    今天被李满邀请来的几位同学,其中的一位和李满一样曾是大学乐队组成人员。“我们两人,曾是大学乐队成员是吧?”李满看着已想不出主意的这帮同学时,突然想到以前在大学的乐队。

    方磊猛点头,“还有珊珊。珊珊的二胡太让人沉醉了。”

    想到在大学的时代,李满、方磊、郑锐、庞正华、王珊珊,是工商学院大学生靓春组合乐队成员,曾拿过两次皖省大学生文艺比赛一等奖。李满、方磊和郑锐毕业后留在了合肥,庞正华考上了人大研究生,现在是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郑锐现在在杭州一家著名的企业上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打电话给老庞胖子,看他在干什么。”李满说着就拨通了庞正华的手机。

    庞正华一听李满的想法后,大为高兴,“我听你指挥,你说怎办就怎办。”李满听着好高兴,想到在大学乐队里,庞正华就是李满的跟屁虫,李满说向东,庞正荣不会向东南,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毕业后再次见面时,李满还问庞正华上学时为什么那样听她的话,是不是她的领导力超强?庞正华笑着解释说,他当时还对李满抱有一线希望,总是想表现给她看,后来李满嫁人了,他就死心了。

    今晚又听到已是大博士的暗恋者还是一如继往地听自已指挥时,李满激动不已。

    方磊打开免提,已与郑锐在通话了。郑锐一听要重组乐队,当然也是高兴不已,“我们曾是安大的梦之队呀!”

    郑锐说的没有错,曾有一次是五一节演出,靓春组合乐队一上舞台,台下的观众直呼不已,竟不让靓春组合队退场。

    “想当初,我们靓春组合乐队也是安大的十足网红呀!”郑锐在回忆。

    今天晚上还有一位男同学也在场,他的名字叫霍达。同学们喜欢叫他“豁达开”,也就是豁达开朗的意思。霍达平时话不多,但此人会作词作曲,现在在合肥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上班。

    “靓春组合乐队要是重组起来的话,我愿意义务替你们写几首歌。”

    听到霍达的话,李满这才想起来“豁达开”曾是作曲作词大学问家呀!

    当时的网络歌曲已成为流行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传遍大街小巷的流行音乐都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的。

    庞正荣在电话那头听到霍达要为他们写歌,大叫:“你先创作一首男女声二重唱歌曲,我要和李满俩把它唱红!”

    其他同学马上跟着起哄。

    “我还是先创作一首二胡独奏曲吧。”霍达慢声道。原来霍达对王珊珊的境遇一直在关注着,他觉得王珊珊很不容易,先是父母双亲遭遇车祸,然后又独自在社会上谋生存,既然为珊珊网店作歌作曲,霍达还是想到王珊珊的二胡独奏。

    王珊珊的二胡是她外婆教她的。那还是刚上小学时,外婆见小珊珊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就用旧料老红木给小珊珊制做了一把二胡。外婆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却能拉出一手很动听的二胡曲来。王珊珊就是凭着外婆给的这把二胡加入了靓春组合乐队。

    王珊珊在电话那头听到霍达要为她写一首歌曲,当然高兴不已,也让她想起自已的外婆。

    “你给我外婆写一首歌吧。明天我把我外婆的故事写给你。”

    就这么地,后来红极大河南北的《外婆》等网络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我们网店的消费群体第一目标是在校大学生和在外务工的农民。”李满提出这样的网店经营策略。

    中国在校大学生有四五千万人,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有近两亿人,且现在的农民工几乎都是有智能手机,有智能手机就有上网络的可能,按50%上网率来算,也有近一亿农民工是使用网络的。

    听着李满对网购的分析,大家的情绪也随之亢奋起来。

    话说没过几天,霍达就创作了一首二胡独奏乐曲《外婆》。王珊珊接到这首二胡独奏乐曲后,练习了好几个晚上,曲作人霍达总是觉得不理想。

    “你写的外婆故事很感人,也感动了我,但你拉的二胡声却不能感动我。”霍达直言不违地通过视频告诉王珊珊。

    “你在什么环境和心境下拉的二胡?”霍达突然问这么个问题。

    这段时间由于洋河凉席销量极好,为了便于发货,王珊珊晚上是睡在她所在的网点里,发给霍达的二胡独奏也是在网点里完成的。

    “难怪传过来的声感韵味不对。二胡要讲究环境和心境,没有环境的渲染,心不入乐里,二胡拉出来的就是呆板的乐声,不具有感染力。”

    环境?心境?这让王珊珊想起上次到外婆坟墓时的情景。自外婆走后,由于平时工作太忙事太多,王珊珊并没有对死去的外婆有想念之情,但当天,见到外婆坟墓四周已长出绿茵茵的青草时,一向坚强的王珊珊泪如雨下,怎么都控制不住自已对外婆的思念之情。

    “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上外婆的坟地了,明天我带二胡到外婆坟地去一趟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唱《箭射黄梅》

    “毕业一晃又这么多年,昨天晚上又听到王珊珊的二胡独奏曲,我的眼泪再一次冒出来…”

    有那一天晚上,很少在同学群里主动发表感慨的霍达发了这么一段微信内容。

    霍达在发这个微信群的同时,还把王珊珊那二胡独奏曲录像也插了进来。

    同学群里立马炸开了锅,点赞的点赞,竖大拇指的竖大拇指,发红包的发红包…

    远在BJ的宠正荣在群里大吼:霍达开,你要为我和李满写一首男女二重唱。这么一点本事都没有吗?老板工资白发给你了呀?

    了解宠正荣和李满过去的同学也在群里起哄,直嚷着要霍达开写一首男女二重唱,好让他们俩“重温过去的故事”。也有女同学说,不用太麻烦霍达了,叫李满和宠正荣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最好的最适当的。

    说到《夫妻双双把家还》,倒让李满想起另一首黄梅歌曲《箭射黄梅》。

    《箭射黄梅》里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传说,说的是古代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名字叫李西,因寻找作诗之境而误入人间仙境-淮军村,路过一屋宇时,突然听到屋内有一女子在唱黄梅曲段:“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无爱不许身。父严母慈如隔日,蓝天白云映我心…”

    “这是黄梅戏调子?淮军村还有唱黄梅戏的人?”李西甚时好奇,蹑手蹑脚靠近窗前。从里屋又传来:“那一日漫步碧空游,彩云深处遇牵牛。是我约他人间去。求王母你把贬他的玉旨收。”

    黄梅戏是李西的挚爱,每当自已练武读书身累时,他会停下来唱一段。但在李西家乡,竟然有一些老顽固说黄梅戏的典调轻挑,是宣淫泄秽之物,这让李西很是苦恼,终日感叹:“在吾家庄找不到唱黄梅戏的知音”。

    心内一直有此缺憾的李西今日听到这么纯正的黄梅戏,你说是什么样的心境?

    屋内忽又传来:“说你傻,你不傻,做事活像个大傻瓜!从小把他拉扯大,穿的吃的不算账,还要为他娶妻把钱花。这样的傻事干不得,干脆与他快刀儿切西瓜分了啦!”

    听到这里,李西再也忍不住,扯开嗓子唱到:“分给他好房并好地,分给他银钱好娶妻!分给他白猪与黄鸡!”

    里屋里的人听到外面有男人在和唱,轻言怒语道:“窗外是什么浊人,为何欺我唱戏也?”

    李西一听屋内唱戏女子有生气之语,忙停唱说到:“我是吾家庄李西,平时最喜欢黄梅戏,苦于找不到同唱者,今听到女子天籁仙音,忍不住学唱了起来,实在是罪过,罪过!”

    不一会,屋门开了,出来一位女子,李西上前施礼后,抬头一看:此女子身穿绿衣,头发乌云,眼如水晶,绿衣映衬红彤彤的脸庞,似绿叶扶持红花之感。

    “你是从哪里来的陌生人,为何排徊到我的窗前下?”那唱戏女子啧问。

    李西忙答到:“我是误打误撞才进入此神地仙境,偶听天外籁音,还望姑娘宽恕。”

    女子听到李西“宽恕”二字后,转怒为笑,道:“你又没有做错事,为何要我宽恕。”

    李西道:“是我粗鲁偷听,冒犯姑娘。还不得要领和唱起来,真不知天高地厚,罪过,罪过!”

    那女子道:“你唱得很得体,让我有救声之感。你还能完整地唱这段戏吗?”

    一听女子这样问话,直接调动了李西唱戏的神筋,答到:“这段戏的戏名叫牛郎织女。戏里的王母,织女和牵牛,我能全唱出来。”

    女子道:“你说的我不太相信。”

    李西急啦:“要么现在就唱王母第三段如何?”

    女子不说话,李西开始唱起来。

    “公子!你唱得太好啦。进屋来吧!”女子说着自已先进屋。李西犹豫了一下,也进了屋。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王母的唱腔,以前都是我自演自唱,无聊得很。”女子又道。

    李西不解地问道:“淮军村人员数广,才子佳人信手拈来,那你为什么不叫一位同道人来陪你唱呢?”

    女子道:“淮军村后代里已没有人愿意唱黄梅戏了。只有我从小就喜欢唱黄梅戏,所以,淮军村长者就要我一个人独自苦练黄梅戏,以不使黄梅戏在淮军村消失。可是戏有戏班,还要有舞台,所谓搭台唱戏,哪有一个人对墙壁唱戏的。”

    李西终于知道这位女子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间屋子里了。“世上只有面壁十年头破壁的,还真没有听说过唱壁多年音破壁的。”

    那女子听李西说话很好玩,捂嘴“扑噗”一笑。李西也跟着傻笑了一下。

    “我们俩把这段牛郎织女唱完吧?”那女子用恳求的眼神看着李西。

    李西道:“那敢情好呀!我们如何分配角色呢?”

    女子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当然你唱牛郎君,我唱织女呀。”

    “那谁唱王母娘娘呢?”李西问。

    女子笑道:“刚才你已唱了王母的词,还是你一人唱二角吧。”

    李西此刻完全忘记自已是来写诗作画的,陪着这位女子一直唱到天黑未罢。

    “这都是现成的名曲,闻弦而知音。我自已曾作了一首黄梅戏,不妨拿出来唱唱。”那女子含羞道。

    李西大喜,又大惊道:“你还能作词谱曲?”

    那女子假怒道:“听你的口气,还是不相信我不成!”还没等李西回话,女子已拿过来一张纸,道:“这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楚着呢。”李西定睛一看,白纸上写道:“后山青草绿茵茵,儿君女郎把牛放。小鸟慢落牛身上,逗得女郎把歌唱。儿君倒骑牛背身,吹响竹笛应女郎。女郎歌声更嘹亮,双牛抬头在听唱。忽见庄村炊烟起,原来太阳山下藏…”

    李西还看到纸上面标着曲调,兴趣大起,“这纸上面还有曲调,你能唱吗?”

    那女子又啧道:“词是我写的,曲是我标的,难道我还不会唱?岂有这样问话的人。”

    李西笑道:“我不是怀疑你会唱不会唱,是我没有听过你唱呢。”

    那女子道:“你好滑头,骗我唱,我就唱罢,为何说那么多托词出来。”女子说完,清了清嗓子,一腔天外来音,在房间里四周飘忽。

    李西和那女子就这样在屋内不停地唱。突然一声雄鸡报晓之声传进屋内,李西猛然省悟道:“我还要在天晓之前回复师傅一件大事情…”说完急忙站起身来,转身想走。

    那女子从忘情的演唱中惊醒,见李西满脸焦慌,道:“公子有急事,还是等下一次碰面时再将这段戏唱完。”女子的一句话已说得李西五脏俱焚,心如刀绞,不知道是走好还是留好。

    那女子也缓缓站起身来,甜甜地说到:“男人当赶赴首命。你什么时侯再回到这屋里,我什么时侯再唱这段戏,你不来,我便不再唱此段黄梅戏,如何?”

    李西含泪上马,在哭泣中夹了两腿坐下马。哪知这匹马是人世间少有的千里马,经主人这么一动作,扬蹄飞起,等李西想起还没有和刚才那位姑娘告别时,那马已到达一颗大树底下。李西一抬头,正好碰到挂在树上的长弓,就在这瞬间,李西取下树上的长弓,搭起箭,转身朝刚才那女子的方向射了一箭。你道此刻那女子在哪里?原来她也在等李西的一句承诺!

    “嘣!”那只箭擦身而过,正好落中女子屋大门上。女子一惊,忙拨出这只意外来箭。一看这只箭,女子想到在与李西对唱黄梅戏时,激动之余,李西从怀中取出过这只箭比划。

    “这只箭是射给我的,我要珍藏起来。”那女子虽没有等到李西的辞别语,却有一件东西留下,心里平静了不少。

    从那以后,女子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他就开门独自站于门外,翘首盼等李公子归来…

    这个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并没有结尾,曾让少女时代的李满想入非非,幻想出无数可能。今天经群里同学们这样一起哄,李满脑子里一机灵,“《箭射黄梅》只有上曲,没有下曲,霍达同学要完成此命!”

    《箭射黄梅》这个故事李满在班上曾添油加醋地说过,因此,她这么在微信群里一吆喝,同学们更来神了,纷纷要求霍达完成这个使命,以成李满和宠正荣过往之美。

    宠正荣和李满现在都是有家室之人,且他们俩也没有什么要藏着腋着的东西在里面,心正话当幽,当然开得起这个玩笑。

    “只要霍达开能续写得出来,我和李满当仁不让地给唱出情调来!”

    霍达早就被群里同学的兴奋劲所感染了,一听宠正荣主动请求,当即表示,三天之内必有一首奇世之爱情歌曲面世,且是黄梅曲调!

    同学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人人都似回到大学那梦幻年代。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业务来得有点快

    “靓春组合乐队不翻唱,只唱我们自已写的新歌。”当同学们一致同意将靓春组合乐队搬进珊珊网店时,李满却想走一条新路。

    现在一打开手机,翻唱者不知其数,只要天生一个差不多的嗓子,懂一点音乐的皮毛,就在网上开起翻唱直播。由于观众欣赏水平有限,所以,开直播翻唱的人总是能噌一些热度或流量,有运气好的翻唱者甚至还能火一把也是常发生的网络事。

    “我们不走别人的老路,要有新元素在珊珊网店里出现,让粉丝们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真美好的音乐或其他愉悦。”李满的经营思路得到大家的赞同,一向不怎么吹牛说大话的霍达竟在微信群里扬言:一周贡献一道新歌给珊珊网店!

    珊珊网店里的直播场景也是如其他网店不一样,采用的是多地联欢的方式,BJ、杭州、合肥、深圳、庐江等地同时开播,场景新颖且特别感人,符合当时代在外地读书的年轻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口味。

    “直播中所有技术问题由我来运维和负责。”这是远在米国的楠楠在微信群里说的。楠楠算是王珊珊半个工商学院同学,因为她在大二时发现工商课程相当地不适用,于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中途退学远赴米国,读起了计算机专业。

    “谁说米国孩子吊儿郎当,不学无术呀?”到了米国后,让楠楠大大惊讶的是,那帮黄头发蓝眼睛的少年们学习用功得很,“晚上睡觉都比我晚呀,看来我要改变作息方式了。”这是楠楠经常在微信群里发的内容。

    王珊珊那首《外婆》二胡独奏出场不凡,引来了大量的粉丝,粉丝留言几乎要塞满留言空间。开始几天,王珊珊很是高兴,有言必回,但没过几天,王珊珊已力不从心,不得不选择性地回复。哪知道这种选择性地回复引起留言不断地增多。当然,留言一多,不和谐的声音就出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珊珊招聘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管理珊珊网店粉丝的留言。

    《箭射黄梅》第一曲经霍达修饰曲调后,在珊珊网店一出歌就引起轰动,没有几天的功夫,大小网站已传唱开来。

    霍达很是兴奋,直呼《箭射黄梅》第二曲已完成了,且不但有第一曲黄梅戏的优美旋律,还有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动感,靓春组合乐队准备开唱吧!

    李满却认为,《箭射黄梅》第一曲还在火头上,《箭射黄梅》第二曲不要急着推出来,这就像烧火,草堆火正在旺烧,再添一把柴上去,观者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等第一把柴烧得差不多了,火苗暗下来,第二把柴及时跟上,观者才有兴致。

    同学们都认为李满说得对。

    “我们不能永远这样唱下去,需要增加新的内容。”钟北山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所裹挟,全然忘记曾经的私人使命-王珊珊丈夫是不是白毛老头子的问题。他在“珊珊网店”创业群里写道: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有笑语连篇。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很紧张,需要一些生动活泼且幽默的段子来充实人们的生活。

    一语激起千层浪。“钟大炮!你曾写过小品,还得过奖。写段子的事就落到你的头上啦!”钟北山上学时被同学们戏称为钟大炮,主要是他经常写一些搞笑的段子。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在吃饭时看他写的段子,忍不住笑起,竟将口里的大鸡块像打大炮一样吐出来。钟北山因此典故被其他同学别称为“钟大炮”。

    自古墨客好起哄。钟北山听同学们在群里大炮大炮地叫个不停,马上心潮一起,“霍达一周一首新歌,我老钟当仁不能落后!我一周出一篇搞笑的段子又如何?”

    钟北山的微信留言还没传定型,王珊珊已送给他一个大大的“红嘴”,群里其他同学也跟着纷纷点赞,情绪控制不住的直接就发红包。

    网络时代,完美地诠释一句古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不到两个月时间,经王珊珊全班同学的“瞎折腾乱起哄”,珊珊网店奇迹般地成了好多大学生购物的天堂般存在,“要购物上珊珊店”,是当时代某些大学生的口头禅。

    有那么一段时间,通过珊珊网店采购家乡的小吃送给自已恋人成为一种大学“风尚”。但带来的问题是,快迟公司快弟网络布置不足,无法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

    “公司打算将50个亿中的三分之一拿来建网点,三分之一拿来建仓储。”今天的晨会,王珊珊也参加了。看到杜迟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庐江的蒸饺,旁若无人地说着话。

    话再说上次香港郑老先生派的融资团队与杜迟沟通一番后,郑老先生却在人们意料之外地联合了几家投行,一共投了50亿给快迟速运公司。“投资合同可以现在签,但资金要分三期到账。”这是董秘书向杜迟说的。

    金钱对某类人或绝大部分人是很神秘的存在,据不可靠统计,普通百姓一生数过的票子一般不会超过1000万,当然这里头不包括收银台的工作人员。而平民百姓出身的杜迟现在好像对金钱票子麻木起来了,50个亿是什么概念?普通人想像不出来,杜迟其实也没有想过,他现在只知道需要这么多钱。钱对创业者来说永远都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林机锋听杜迟说到公司巨额资金使用问题,马上想到杜快的仓储。“杜快想把拉普斯仓储公司收购下来。上次他跟我说,他已与拉普斯公司接触过两次了,前景还是可期的。”

    拉普斯公司是一家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仓储公司,据行内人说,很多后来开创的冷链物流公司都是以它为标杆建成的。近几年由于受到国内同行的挤压,拉普斯仓储公司打算将大陆内的仓储场地变卖掉,以实现战略收缩。

    杜迟了解这家公司。那还是在青岛,杜迟代表如来急公司只身找到青岛当时的拉普斯公司负责人,想谈快递合作。“你们能冷藏运输吗?”对方开口这样问杜迟。当时的如来急公司中转运输是没有冷链这个条件,因此,杜迟不得不摇头。

    “我们快递业务主要集中在海鲜冷链上,如来急公司没有这个条件,你走吧。”拉普斯公司负责人冷冷且无表情的几句话让杜迟几乎灰溜溜的小跑走了。

    “我们为什么不做冷链运输?”回到办公室,杜迟对着师傅林机锋说。

    林机锋摸了摸杜迟的前额,“你没有发烧,不要说胡话。仓储冷链岂是我们能做得了的事!”

    今天在晨会上,又是师傅林机锋首先说起拉普斯这家公司。“杜快说,上海的拉普斯仓储建得最早也最完整。”

    “我听人说过,做仓储而不涉及冷链,这就相当于开快递公司不收航空件一样。”杜迟慢条斯理的回答却让坐在对过的新聘来的物流高管许先忍不住了。

    许先何许人也?在入职快迟公司以前,曾任兔顺快递公司航空公司副总裁,也是物流界的先驱型人物。

    年初,杜迟突然感觉到公司高级人才的缺乏,蔡君华,李垚,包括师傅林机锋等,这一班元老在现在的杜迟眼里,说忠诚度,那是没有话可讲的,但他总觉得这帮元老身上缺了那么一股子内在东西,让杜迟如鲠在喉。你要是问这帮元老是不是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了,杜迟又摇头。

    王珊珊,黄晖等一批少壮派,杜迟又觉得他们历练少了许些,很难经得住大风大浪的“洗涮涮”,“他们还需要时间的沉淀”,这是杜迟内心的一种判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迟通过猎头公司,将他非常佩服的同行-兔顺快递公司旗下的副总裁许先挖过来了。

    说到快迟公司聘用外来的高管,这已不是第一次。上文说过,深圳快迟公司刚成立不久时,杜迟在“高人”的鼓噪下,聘了一位也是姓许的高管。没有几个月的功夫,因“三观”实在不合,那高管远走高飞了。为此,李垚还嘟哝了好几天,说给那许高管那么多薪水,临走时还给他一笔“巨款”,而许高管在李垚看来什么事也没有做,只是和大家抬了几次杠。

    “只会抬杠的高管也值那么多薪酬?”李垚百思不得其解。

    但时间到了今天,杜迟几乎又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又打起外聘高管的主意来。

    人就是一个矛盾体,想当初,在如来急公司上班,杜迟总是不能认可“外的和尚好念经”,现在临到自已头上,竟将以前自已的看法和观念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许先听老板杜迟的意思,快迟公司还想进入冷链业务,马上摇头道:“冷链业务是物流中的皇冠,不是每一家快递公司都是能涉足的。”

    杜迟:“那什么样的快递公司可以涉足冷链业务?”

    许先:“别的条件单不说,起码要有自已的航空运输渠道,若没有一定的航空资源,冷链是不能做的。因为现在的冷链业务不只是同城那么简单,几千公里的鲜活运输是冷链企业的常态,没有航空资源想都不能想。”

    听着听着,让人感觉到冷链就是航空的专利一样。上次与郑老先生团队洽谈融资时,杜迟说过,快迟公司坚决不搞航空公司,更不会参建什么机场。快迟公司做的业务本质上就是收运转派储环节,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收运转派储环节要赋于新的内涵。给快递行业赋新内涵才是杜迟想表达的“泛概念”物流之说。

    “要是在没有掌握航空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快迟公司有没有什么办法将冷链业务做起来?”杜迟穷追“冷链”二字是有原由的。现在珊珊网店搞得风生水起,各类鲜活食物纷纷要与王珊珊或杜快签约,但苦于运输条件跟不上,好多冷链相关的业务合同不敢签。

    “不行。我们不能做冷链。”许先非常“果断”的回答让杜迟极端不舒服。要是退回到十年前,杜迟是接受许先这样的经营思维的,但经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给杜迟的感觉是,很多事情看着是行不通的,但只要敢做下去,80%不可能就会变为100%的可能。手下的同事们,尤其是身边的高管,要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而眼前说话的许先却在没有执行的情况下,偏向的一口说死,冷链做不了。这是什么态度?分明是见困难让的思维嘛!

    “上海和青岛两地的仓储业务布置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我们就是要以这两地为切入点,发展冷链业务…”

    许先一听,马上插话:“不可…”

    这时,杜迟的手机响了。

    “许总,公司聘你来是执行的!”杜迟丢下冷不丁的一句话后,起身转向出门接电话去了,留下面面相觑的一拨人。

第一百二十章 杜迟管理思想棒哒哒

    杜快现在人在上海,听说上海这边要发展冷链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直接吓个半死,忙打电话给杜迟,“哥哥,快迟公司要是在上海做冷链业务,我就离开上海,我做不了。”

    杜迟接到杜快的电话,听到他说上海那边的困难,心里马上涌上来“不耐烦”的情绪,但转念一想,像弟弟杜快这种性格的人都不敢做的事,看来是真不太好做。“冷链这一块放一放,你集中精力把其他业务做好。”

    林机锋听说杜老板要把上海冷链这块业务先放一放,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马上打电话给青岛那边负责人,先把冷链这一块也放一放,集中精力把其他业务做好。青岛那边负责人不放心,毕竟为了冷链业务公司高层都换了人,想打电话向杜老板求实一下。林机锋严肃地警告他:你就按我说的做,不要再深入追究下去了!

    常年和老板级人物打交道,林机锋有自已的理解和处理技巧。很少有老板或所谓的领导亲口向别人承认自已的决策需要改变。它们的错误基本都是在无声无形中予以划解掉的,如果你傻帽似的穷追个明白出来,那只能说明你的情商比较低下。

    蔡君华听到冷链业务不准备着手做了,深深地叹了口气,“没有想到许先却成为了冷链的第一位牺牲品。”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自那天晨会上与杜迟观点不一致后,许先立马感觉全公司上下都有回避他的意思。以前办公室大小人物见到他总是主动打招呼,现在不一样了,能躲他尽量躲他,能不跟他交流沟通尽量不沟通。许先很孤单,他想和杜迟谈一谈,还打算向他认个错,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在这样的心情和背景下,许先向杜迟提出了离职的想法。杜迟也没有多说话,直接就同意了许先的辞职请求。

    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就是这样,那批外表风光的职业经理人,当他的雇主重视他、依靠他时,职业经理人就会很风光无两,在雇主企业里说一不二,但当发现职业经理人已经失宠于老板时,老板四周的人马上就改变态度,都不会主动待见被自已老板失宠的人。这就是中国职场的现实!

    “我也知道我可能值不了那么高的工资,但我们的饭碗是朝不保夕的呀,指不定早上和老板还是哥俩好,晚上老板就会变脸,天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所以,我们这些拿高薪的人比拿低薪的人要紧张很多,职业风险系数高很多。”

    这位职场高级打工仔说得很有道理,老板用高薪雇你来,那对你的期望值自然会比其他人要高很多,众人也是跟着老板的心态,怀着很高的期望值,但当你不能达到老板的期望值时,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高薪职业经理人总是不能在一家单位长久呆下去的内在原因。

    林机锋对许先的离职没有什么表面反应,倒是向他身边且能与杜迟接触的人小声说:“以后你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要提冷链两个字。”新来的员工不能理解林机锋的神秘招呼,林机锋只得强行道:“你照我说的执行就行了,不需知道个中原因,很多事情还真没有什么原因可说。”

    杜快收购拉普斯公司的事进展非常顺利,对方的出价杜迟完全能接收,这让杜迟想起以前几起收购案例来,讨价还价不断。外资企业就没有多少谈价的空间,它们都是经过大评估公司评估,然后在评估的基础上向你报个价,你能接收报价,生意就谈下去;你不能接受,OK,它找下一家,你也要找下一家。从内心里来讲,杜迟喜欢这样的工作风格,与他身上的基本细朐相吻合,因此,在大小会议上,杜迟由感而发:“我们还是要学习西方人管理企业经验,正规化是我们快迟公司唯一的出路…”

    于是,快迟公司要正规化又成为一阶段口号。杜快非常认可深圳这边提出来的正规化这个口号,但上海这边发展快,管理人员是不够用的。杜快不断地抱怨公司不能向上海输送他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公司人才,我有新的想法。”在一次晨会上,大家都屏声听杜迟在说,“我们要和大学联姻,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优秀学生到我们公司来,这叫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

    快递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在发展阶段,各岗位人才需求大,且离职率高。前段时间,杜迟想从社会上招收有经验的人才,但事实告诉他,外面市场上说的人才并不一定是快迟公司所需要的人才。高层不说,中低层也是同样的情况存在。光明中转场增开班次时,人事部门一次性从兔顺快递公司挖来了十名中转员,心想这样能快速地进入岗位状态吧?没有想到,这十名中转员出错最多。经查,原来他们上班后不怎么听老员工的教导,总是拿我们以前在兔顺公司如何如何做,搞得管理人员很难弄,工作出错由此产生。

    杜迟对这样的事件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决定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员工。

    杜迟在上学时,对“优秀”二字理解不深,他本人和弟弟杜快一直不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对此,杜迟以前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现在他能招聘员工了,却一反以前的认知,要求人事部门“宁缺毋滥”。“你们想一想,成绩不好的人一般都是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不听家长的话,二是不听老师的话,这种不听话一旦养成习惯很难改变且有极大的惯性,所以,在学校成绩不好的人上班后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因为他们上班后还继续不听领导的话,不听其他管理者的话,学不进任何对工作有利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也不知道杜迟这些歪理论从哪里听来的还是他自已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总之,杜迟现在要求人事部门招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公司!

    但由于快迟公司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大企业,因此,招聘工作成为了人事部门头痛的大问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余地相对大一些,他们首选的还是社会上较知名的大公司或特色企业。有意愿来快迟上班的学生在校成绩又达不到要求。

    “今天你对我们爱搭不理,明天我要让你高攀不起。”当杜迟了解到招聘的现实情况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从此以后,他对招收应届生在校学习成绩也就没有明确的要求了。

    但快迟公司培训制度一直在坚持着的,“小说里侠女多的是,但只有金庸侠女飞!所以,公司无论招聘什么岗位,必须要参加岗位培训,要接受快迟公司文化的洗礼,对接受不了的新人,不管来头有多大,本领有多高,我们都不能用之。”

    “有人说刻舟求剑是犯经验主义错误,经验主义要不得,但我们快迟公司就是要培养新员工刻舟求剑的思维,且把刻舟求剑的思维放到公司文化里去。”杜迟上学时学过“刻舟求剑”这篇寓言,现在他有他的新解。

    说到快迟公司的文化建设,杜迟在前几年公司资金还是非常困难时机就已提过,“快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是什么?”他要求中高层级管理人员都要深度思考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据说,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几名中层管理人员因回答得与杜迟心里想的差别太大而被人事部门弃用。

    “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干什么事都是快乐的。”杜迟曾一边强调新招的应届大学生要成绩好,一边又强调公司员工要“志趣相投”才行。

    在快迟公司这几年有很多传闻,前几年传营运部门最难干,所以,那些中转场经理,分部经理,车辆管理人员离职率非常高。近几年,公司又传人事部门最难干,所以,人事主管、经理等岗位离职率突地升高。

    “有人跟我讲,公司离职率高了,隐形成本会加大,希望公司将员工离职率降下来。后来我看了一下人事部门离职率细项分析,公司收派员的离职率并不是很高,我感觉是在可接受范围内,倒是主管、经理甚至总经理级别的离职率突然升高。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对于管理人员,公司的要求是严厉的,达不到公司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离开。所以,在快迟公司人事管理上,管理人员只有两类,一类是符合公司要求,一类是不符合公司要求,对不符合公司要求的管理人员必须清零。”

    后来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快迟公司还有第三种人,公司这个平台不适合他发展的人。

    杜迟听后笑了笑,“你说的第三类人是有,但可以归属于不符合公司要求的管理人员中去。”

    杜迟说他的理由特别简单,认为某公司平台不适合自已发展的人,就相当于在说某国家不适合某人发展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说某国家不适合某人发展本身就是一款很大的笑话。“不要理怨公司这个平台不好,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一个好的导演能把资本论拍成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吗?”现在的杜迟经常冷不丁地说一些其他人都没有听过的话,让听者没有回答他的思想准备,只得点头称是。

    “林师傅要到基层去看一看。”有一天晨会,杜迟突然这样说,搞得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林师傅是我师傅。”杜迟说到这里,竟掰着自己手指在算,“嗯,师傅已有快十五年没有在基层呆过了。”

    林机锋一直以能知老板心思而自豪,但现在他心里却很发怵,他越来越读不懂杜迟,“难道是我老了跟不上年轻的老板吗?”在如来急公司上班后几年,林机锋认为孙老板性格变化太大,怎么那么喜欢折腾,现在看来,眼前的这位曾经的徒弟,与孙老板相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说林师傅要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不是要师傅亲自收派件更不是做几天装卸员,而是深入了解每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存在的问题。”说到这里,杜迟自已对着自已叹口气,“公司这几年发展太快,随之带来的问题不少呀。师傅是公司的主心骨,不能不了解基层呀!”

    “我是公司主心骨?”林机锋怎么越听越糊涂。自进入快迟公司以来,头一两年他还能做一些主,近几年,林机锋能做主的事少之又少的,如何又成为公司主心骨了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181/ 第一时间欣赏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 作者:骥晚焰所写的《快递王国快递王》为转载作品,快递王国快递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快递王国快递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快递王国快递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快递王国快递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快递王国快递王介绍:

杜迟出身于农村,初中毕业后来到深圳打工,从保安员再到快递员,一步一步地,几起几落,在命运眷顾和捉弄中成长,在人生竞争之路上艰难前行。有喜有乐,有悲有哭,爱憎分明,个性泾渭。
但从快递员成为快递之王,不能一言可尽,如何成王?道理奇灵却也符合常理。。。。快递王国快递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快递王国快递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快递王国快递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