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1章 朱慈烺乘坐战舰北上

    听到朱慈烺打算将郑氏水师一分为二,郑鸿逵不禁心里一咯噔。定了定神,郑鸿逵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帅,请问我们两个的任务是什么?”

    “你们两位当然是坐镇前线了。朝廷大军不日将沿海边驰援锦州,你们必须亲率主力战舰一路相伴,随时提供炮火支援。”

    “可是……那些负责运输的战船呢?”

    “暂时交给杨指挥吧。”朱慈烺随即叮嘱杨维翰:“后勤是我军的命脉,运输任务极为繁重,拜托杨指挥费心了。”

    杨维翰连忙起身:“我一定竭尽所能,保证大军的物资供应。”

    郑鸿逵脸色有些难看。郑氏水师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大明,实际上却只听命于郑芝龙一人。这一次,他受郑芝龙委派,和侄儿郑森一起代为掌管这只船队,然而朱慈烺这么一安排,可就轻而易举地将船队收编了过去。

    虽然朱慈烺的理由无懈可击,但是郑鸿逵却很担心:朱慈烺是不是早有预谋,就等着今天这个机会,一举夺取郑氏水师的控制权。

    倍感焦虑之下,他悄悄推了推身边的郑森。

    毕竟这个侄儿才是经朝廷任命的水师正头领,他在名义上还是郑森的下属,有什么意见,也应该由郑森来提为好。

    然而郑鸿逵推了好几次,郑森却始终毫无反应,让郑鸿逵郁闷不已。

    任务分配完毕,朱慈烺让杨国柱、王廷臣沿陆路返回。至于他本人,则想近距离地了解一下水师的状况,因此打算于明天乘坐水师的主力战舰前往山海关。

    郑森闻言,立刻高兴地站起身来表示欢迎。

    散会之后回到船上,郑鸿逵开始抱怨:“方才你是怎么搞的?我反复示意了好几次,你都不站出来说句话。”

    郑森自然明白这位四叔的意思,便谈了自己的想法:“咱们既然到了这里,那就是朝廷的兵马,当然要听从朝廷的调遣,何分彼此?”

    “可是这么一来,你父亲苦心经营攒下的家底,就都成朝廷的了。”

    郑森反问道:“那依四叔的意思该怎么着?朝廷大军的物资都得靠杨维翰调派,伤员也得交给杨维翰来安排。就连我们,也得指望着杨维翰派出的领航员来指引航向,不然就等着触礁吧。我们的战船如果不听杨维翰的,难道这些事情能自己安排妥帖?”

    郑鸿逵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半晌,郑鸿逵冷笑道:“这么说,你是打算铁了心投靠朝廷咯?”

    郑森叹了口气。长期以来,父亲郑芝龙一直与大明朝廷若即若离,一方面做着朝廷的官,另一方面却时刻紧握着着船队不放手。因为父亲深知,有船队做后盾,郑家就有了底气,不怕朝廷翻脸。

    然而这次朝廷赐封“南安伯”,可谓是破天荒的恩典,父亲也不得不有所表示,派出了七成的船只北上支援。但父亲对于朝廷的戒心却并没有消失,临行前还特地嘱咐他和四叔:小心船队被朝廷吞并。

    然而,在经过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演练后,他被朱慈烺的方略折服了。

    以前他也曾听说过,朝廷这些年一直被满清压着打,穷于应付。如今,朱慈烺的战法跟以往都不同,从演练的效果看,朝廷大军是很有可能战而胜之的。

    退一步说,就算战事发展不尽如人意,在水师的支持下,朝廷大军粮草无忧,也能跟清军相持下去,而这种对耗,对大明是有利的,对满清则相当不利。

    正因为如此,他觉得郑氏水师应该全力支持朝廷大军打赢这一仗,没必要斤斤计较。

    想到这里,郑森对郑鸿逵说:“四叔想必也看到了,如今这位大帅极有谋略,跟着他是能打胜仗的,所以我们应该听从他的指挥。”

    “可是你父亲说了……”

    “我只记得父亲说过,要我们好好干,给郑家争脸。如果因为我们掣肘的原因,导致朝廷大军吃了败仗,那可就没法回去向父亲交代了。”

    “你……唉!”郑鸿逵长叹了一口气。

    “四叔,你是不是多虑了?我看大帅一门心思都用在对付满清上,未必会打水师的主意。”

    “希望如此吧。”郑鸿逵颇感无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次日,朱慈烺在亲兵卫队的簇拥下,登上了郑森所在的旗舰。

    郑森热情相迎,杨维翰等人前来送别。

    在岸上众人的注目之下,由20余艘主力战舰组成的船队离开了天津港,扬帆北上。另有上百艘小型战船则留了下来,将来开战后,立即担负起繁忙的运输任务。

    此时正是春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船行不久,经过一片海域,朱慈烺凭着头脑中的记忆,感觉这里应该是河北唐山的曹妃甸一带。

    想想几百年以后,这里将填海造出一大片陆地,工厂林立,园区、机场、港口如同变魔术一般,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冒出来,这么一对比,真可谓是沧海桑田。

    由此可见,海洋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长了,海岸线就会跟以前大不相同。

    看着眼前的海面,朱慈烺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短时间内,海岸线就不会发生变化吗?

    当然也会!张航前世是学航运的,深知到了冬天,海面封冻,船队能实际靠近的海岸线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

    朱慈烺回头问郑森:“杨维翰派的领航员来了吗?”

    “已经到了,每艘战舰上都有两位。”

    “让旗舰上的领航员过来一下,我有个问题要咨询一下他们。”

    “好。”

    领航员来后,朱慈烺问起了渤海冬季结冰的情况。

    从领航员那里得知,每年农历11月,渤海沿岸从北往南,依次开始结冰,宽度大约有2、3里;在这片固定冰区之外的海面上,则漂浮着大量的流冰。

    到了次年的农历正月,冰区又从南向北逐渐消融。

    每年的冰期大致为3个月。在冰期里,海岸线实际上暂时向渤海方向前移了2、3里。这么一来,原先勘察的那些临时码头将不再用得上,明军不得不到冰区边缘,也就是新的“海岸线”那里去接收物资、转运伤员,而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

    朱慈烺曾经听崇祯说过,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的骑兵就是沿着冰面杀奔觉华岛,摧毁了觉华岛水师。

    这样看来,冬季渤海结冰对于海陆联合作战很不利,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因此,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内,他必须率部取得决定性胜利,稳住战局。否则入冬之后,水师有可能帮不上多少忙了。

第32章 决定购买盖伦船

    郑森所在的旗舰,是郑氏水师最大的战船。

    在郑森的陪同下,朱慈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艘战舰。然而,等他看过一遍之后,却感到有些失望。

    朱慈烺记得,17世纪的海洋上,数“盖伦船”威力最大。这种战舰在船舱两边布设了数十乃至上百门火炮,不仅火力更猛,射程也更远。

    而脚下这艘战舰,所携带的火炮不过是船头的大发贡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而已。跟盖伦船相比,郑氏水师的火力逊色太多。

    朱慈烺问郑森:“你听说过盖伦船吗?”

    郑森点点头:“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听我父亲说过这种船,据说威力巨大。当年料罗湾海战,我大明水师面对荷兰人的盖伦船,付出了很大代价。幸好父亲采用火攻战术,让大量着火的船趁夜漂向敌舰,让荷兰人空有火力上的优势,却无从发挥,我军才艰难地取得最后胜利。”

    朱慈烺称赞道:“若论海战,你父亲可谓难寻敌手,料罗湾一战更是有大功于我大明。要是这一仗打输了,大明的近海可就成了荷兰人的天下。”

    郑森一阵激动:除了圣旨那一次,这是第二次听到朝廷的人对父亲如此褒奖。

    朱慈烺看了看周围的战舰,全都是那种传统的福船。他不无遗憾地说了句:“要是我们也能有盖伦船就好了。”

    郑森有些不解:“大帅,我听说清军没有水师,对我们的船队不构成任何威胁。我们的战舰已足以支援陆军,即便没有盖伦船,也关系不大。”

    朱慈烺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没有盖伦船也无碍大局,但如果有一艘这样的战舰在渤海边巡弋,那么沿海10里之内的清军都将不得安宁,时刻担心炮弹飞到他们头上。”

    “妙!”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郑森出了个主意:“大帅,虽然我大明目前还造不出盖伦船,但要想弄到一艘,也并非没有办法。”

    “哦?”朱慈烺一听就很感兴趣:“你说说看,该怎么做?”

    “自从料罗湾海战后,荷兰人跟大明水师已经相安无事多年,可以找他们买一艘盖伦船。”

    朱慈烺追问道:“他们不记仇吗?”

    “有钱能使鬼推磨嘛,再说试一试也无妨,如果他们不卖,那就拉倒。”

    “嗯,这倒是个办法。”

    郑森提醒道:“荷兰人精明得很,如果我们有求于他,肯定会要价很高。”

    朱慈烺直截了当地问道:“找他们买最好的盖伦船,估计得多少银子?”

    郑森一怔:这位大帅对于一般的盖伦船连问都不问,只想要最好的盖伦船,真是不惜血本。大明官员中能有如此见识的,可谓绝无仅有。

    犹豫了一下,郑森小心翼翼回答:“我也说不准,但可能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朱慈烺脸色平静:“虽然贵了点,倒也物有所值。”沉默了一会,朱慈烺下定了决心:“那就买吧。”

    郑森心头一颤:说实话,要是能买到一艘这样的战舰,他也很想去观摩一下。可以说,盖伦船对于任何水师将领都极具诱惑力。

    郑森定了定神:“要不我写一封书信给我父亲,请他找荷兰人接洽一下?”

    朱慈烺点点头:“写吧。明天我们就要到山海关了,可以通过朝廷的驿站,将这封信快马送到福建,交给你父亲。至于钱的问题好办,我马上写奏折给皇上,请陛下下令户部拨款给你父亲,用于购买盖伦船。”

    郑森有点不放心:“大帅,这真的是一笔巨款啊,你可要想好了。”

    朱慈烺微微一笑:“你听说过朝廷发行国债的事吧?”

    “这时我知道啊。”

    “皇上亲口说过,只要有助于打赢满清,朝廷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盖伦船是我们打胜仗所必需的,所以皇上一定会准奏。需要多少银两,找民间借就是了,你不必担心。”

    郑森心说:借这么多钱,将来可怎么还呢?可转念一想,操心这个干什么,这是他该管的事吗?

    想到将来能登上威力远胜福船的盖伦船,郑森就激动不已,在送朱慈烺回去休息后,立刻在自己的舱室里开始写家信。

    ~~~~~~~~

    此刻在凤凰山,袁熙芸和徐传斌、宋德成起了争执。

    这些天,她一直在派探子打听山海关里的消息。然而,几天前朱慈烺却突然不知去向,让袁熙芸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又过了两天,她才得知朱慈烺去了天津,据说是南方郑芝龙派来的水师已经到了,朱慈烺要前去检阅。

    关于郑氏水师,朱慈烺其实在凤凰山上时也跟他们说起过,所以袁熙芸并不感到意外。原来朱慈烺是忙这件事去了,难怪好几天不知去向呢。

    不知不觉中,袁熙芸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无法从朱慈烺那里挪开。她需要每天都知道朱慈烺的行踪,如果没有消息,她就会感到不安,督促探子们抓紧时间打听。

    今天,袁熙芸得到消息:朱慈烺乘坐的战舰,将于明天抵达山海关外的临时码头。

    据探子说,洪承畴正在准备迎接朱慈烺,各位总兵也很想看看郑氏水师到底啥样,所以明天的码头上,将会非常热闹。

    袁熙芸也想去瞅瞅。按照朱慈烺的说法,这支水师是朝廷大军将来打赢清军的胜负手,她自然高度关注,得亲眼看过之后才能做出评判。

    然而宋德成却表示反对:“小姐去不得。”

    袁熙芸感到不解:“我穿上男装不就行了?上次抓朱慈烺,我就没露馅。”

    宋德成直摇头:“小姐天生丽质,即使穿上男装,也还是引人注目。”

    徐传斌觉得宋德成的话有理:“上次抓朱慈烺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有很多士兵盯着小姐看,可见你宋叔所言非虚。可是你当时报仇心切,执意要去,我们也没办法,但这次人多眼杂,我看就算了吧。”

    袁熙芸坚持己见:“这次我必须去,我想看看朱慈烺说的水师到底行不行。事关我父母的仇能否得报,义父的心愿是否能够达成,两位叔叔就不要阻拦我了。”

    徐传斌和宋德成对视一眼,颇感无奈。

    徐传斌长叹一声:“你要去也可以,但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被人认出来。”

    袁熙芸点点头:“我会的。”

    宋德成提出:“为防意外,我们两个必须陪在你身边。还有,你远远看一下战船就可以了,不要凑太近,看过之后尽早返回。”

    袁熙芸虽然不太乐意,但如果不答应,只怕两位叔叔是不会让她去的,于是便做了让步。

第33章 抵达山海关临时码头

    渤海上,20余艘战舰正沿着海岸向北航行。海面上沙鸥翔集,不停地鸣啾啾着,绕战舰翻飞。

    朱慈烺和郑森站在船头,迎着海风眺望前方。远处海天一色,渐渐地,一座城池出现在视线中。

    郑森遥指城池问道:“大帅,那里想必就是山海关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

    郑森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座著名的关城。当船队近距离从山海关附近经过时,郑森感叹:“好一个雄关锁钥!清军到了这里,恐怕只有望关兴叹的份了。”

    “清军想突破山海关的确很难,但是长城绵延万里,不是任何地方都像山海关这样固若金汤。皇太极很容易就能找到薄弱之处,率领清军杀进关内,屠杀我大明百姓,掠夺我大明财物。”

    “可恨!”郑森也曾听说过清军多次攻入内地掳掠人口的情况,然而有一件事一直令他大惑不解:“大帅,皇太极如果领兵入关,必定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我军为何不趁其后方空虚,直捣满清的都城沈阳呢?”

    朱慈烺不无遗憾地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军不擅长野战,即便清军只留一部分人马驻守后方,我军也不敢离开宁锦防线的坚城,主动向清军发起攻击。不过,在有了水师相助之后,我感觉这个局面有望改观。”

    郑森拱手道:“我愿意竭尽全力,助大帅达成心愿。”

    朱慈烺欣慰地看着郑森:他果然没挑错人,郑森将成为他的得力帮手。这一路上,他跟郑森相谈甚欢,可谓一见如故,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共鸣。

    相比之下,郑鸿逵则显得老于世故,而且看上去有点心事重重,不易沟通。不过郑鸿逵海战经验丰富,对于郑森能起到极为重要的帮衬作用,就像洪承畴对于他的大力协助一样,不可或缺。

    这时,郑森提议:“大帅,锦州危急,朝廷大军如果沿海边前进,粮草虽然不成问题,但仍然会遭遇清军阻截,迁延时日,不如将朝廷大军通过船运的方式,直接运抵锦州附近的海边登陆,这样不就可以节省时间,及时救援锦州吗?”

    朱慈烺微微一笑:“我已经了解过了,锦州虽然粮草不济,但再撑一段时间不成问题。我军正好可以打着救锦州的幌子,跟清军主力硬碰硬,能敲掉它多少人马算多少。清军只要达到一定的伤亡,肯定会先于我们顶不住的。”

    郑森听得愣住了:原本他担心,清军围困锦州只是个幌子,目的是将山海关里的明军主力逼出来,在半途上加以歼灭。哪知道,大帅也正希望如此,如果这是清军撒下的饵,大帅不但主动咬钩,而且甘之如饴。

    跟朱慈烺在一起的这两天,郑森对于朱慈烺的方略越来越了解。如果是按照以往的战法,明军出山海关救援锦州,无疑是以短击长,十分凶险。但有了水师撑腰之后,境况就大不相同了:粮草无虞、伤员能及时运走,这个时候,兵力上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出来。

    难怪大帅并不急于赶到锦州,他就是要让清军前来堵截,趁机一点一点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两人正聊着,船队已经驶过了山海关,不久就靠近了临时码头。

    这处山海关外的码头,原本是早年间明军水师使用的。觉华岛水师覆灭之后,这里长期没有船舶停靠,已逐渐荒废。如今洪承畴命人抓紧时间整理了一下,可以临时停靠。

    此时的码头上已是人声鼎沸,洪承畴及几位总兵率领人马在此等候。

    附近的一些百姓也纷纷赶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大明水师了,听说有大量战舰即将抵达这里,都好奇地过来看热闹。

    袁熙芸也在徐传斌、宋德成的陪同下来到了这里。袁熙芸一身公子哥打扮,徐传斌和宋德成则扮做仆人。

    三人选了个离码头较远的地方,从那里眺望渤海。

    一位老婆婆从旁边经过,回头看了看袁熙芸,嘟囔道:“好俊俏的后生!”

    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年轻人,盯着袁熙芸瞅来瞅去。有个二流子模样的家伙对同伴说道:“兄弟们,你们看这人哪像个男的,简直比年画上的昭君都俊。”

    几个人都哄笑起来,宋德成忍不住怒喝道:“看什么看?回家看你媳妇去。”

    见宋德成凶神恶煞,徐传斌又身材魁梧,几个人吓得赶紧溜走了。

    宋德成回过头悄声说道:“我说什么来着?小姐往这一站,就算穿男装也不顶用。”

    徐传斌也劝袁熙芸:“你宋叔说得对,咱们还是回去吧。”

    见两位长辈都这么说,袁熙芸有些无奈,只好转身往回走。

    还没走出多远,忽然听到背后欢声雷动,回头一看,远远的天边,好几艘大船已经清晰可见,正朝这边驶来。

    袁熙芸忍不住停了下来,徐传斌和宋德成无奈,只好分立左右。

    船队逐渐靠近,围观的人们都看呆了:这世上竟然有这么高大的船?

    洪承畴及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等人也是深感震撼。他们虽然见过大明水师的战船,但都不能跟眼前的郑氏水师相提并论,尤其是船头那几尊威风凛凛的大炮,更是引人注目。

    他们都见识过山海关城头火炮的威力,可是那些火炮实在太沉,移动不便,无法带出城去助战。而装在船上就不同了,一下子变成了移动的大炮,对于岸边的敌人确实很有威慑力。

    杨国柱、王廷臣回来后,给他们讲述了观摩海陆联合作战后的体会。现在,他们看到了真正的战舰,大帅的方略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绝非虚言,他们的信心也随之增强了不少。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将岸边围得水泄不通。袁熙芸距离码头较远,被人群挡住了视线,看不清战舰的全貌。

    袁熙芸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宋德成连忙拉住了她,低声说道:“小姐,你不能再往前走了,要是被人认出来,那可就麻烦了。”

    袁熙芸心有不甘:“可是我站在这里什么都看不清啊。既然来了,不看一下战舰,怎么知道朱慈烺说的方略行不行得通呢?”

    徐传斌直摇头:“你没看见洪承畴都来了吗?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袁熙芸自信,凭自己的武功,洪承畴未必能困住她。可是看到两位叔叔一脸焦急,又不想让他们担心,于是她提了个折衷方案:“我就看一眼,等看清战舰是啥样子就回去,行吗?我可不想白来一趟。”

    徐传斌无奈地点点头:“那我们陪着你,看了就走。”

    “好。”

第34章 袁熙芸被认出

    临时码头旁,洪承畴看到这么多人前来围观,有点紧张。十多天前,大帅曾经被人掳走,虽然侥幸逃了回来,但这一带的土匪实在太彪悍了,尤其是今天,鱼龙混杂,不可不防。

    于是洪承畴命令士兵们把百姓挡在外面,不许靠近码头,同时要求手下睁大眼睛,严防贼人偷袭。

    朱慈烺乘坐的战舰即将靠岸,副将赵喜松匆匆走了过来,在洪承畴身边耳语几句。

    洪承畴立刻表情严峻:“看清楚了吗?”

    赵喜松点点头:“肯定不会错,有好几名士兵都看见了,确认他们就是十多天前见过的那三个人,大帅就是被他们劫走的。”

    洪承畴大怒:“这三个贼人胆子真大,今天竟敢再次前来,众目睽睽之下企图行凶。”

    “可是他们随后就离开了,不像是要在这里动手的样子。”

    洪承畴一愣,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肯定是来踩点的,等会在大帅回去的路上下手。”

    赵喜松顿时感到事态严重:“那我们怎么办?”

    洪承畴想了想:“你快带100名骑兵跟上去,看看他们想干什么。如果有可能,就将他们一举拿下。”

    “末将领命!”

    赵喜松离开不久,朱慈烺带着郑氏水师众将走下战舰。

    洪承畴和几位总兵连忙迎了上去,朱慈烺向他们介绍身后的郑森和郑鸿逵:“这两位水师头领以后就是咱们的后盾了,要想击退清军,他们的支援至关重要。”

    听朱慈烺这么一说,几位总兵便向郑森、郑鸿逵拱手施礼。

    见位阶如此之高的武将对自己尊敬有加,年轻的郑森有点手足无措。

    朱慈烺笑道:“没关系,你们受得起这份敬意。”

    洪承畴却神情紧张,连连催促道:“大帅,咱们还是赶紧回城吧。”

    朱慈烺注意到了洪承畴的表情:“督师你怎么啦?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十几天前劫持你的那三个人,今天在这附近出现了,不过他们刚逃走了,我已经派赵喜松去追击他们。但是在这周围的人群里面,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他们的人,所以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朱慈烺心想:袁熙芸一直关注着我的动向,今天过来看一看也很正常。她肯定没有什么恶意,也不会多带人手,因此根本不需要担心。

    只是,他们是怎么被洪承畴的手下认出来的呢?可千万别被赵喜松的人马追上啊。

    他当然不能对洪承畴说这话,也不想让大家担心,于是在众人的簇拥下,匆匆回山海关。

    此时,袁熙芸也正和徐传斌、宋德成一起,骑马返回凤凰山。

    他们并不知道赵喜松已经率领百余骑兵追了过来,因此马速并不快。三人一边前行,一边聊着刚才见到的那些战船。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经给三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徐传斌和宋德成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战船,而船头架起的巨大火炮也令他们着迷。至于袁熙芸,以前待在深处内陆的恒山时,只见过摆渡用的小船,如今虽然回到了凤凰山,也很少看到渤海上有大船航行。

    袁熙芸问道:“两位叔叔,这回你们对朱慈烺的方略应该更有信心了吧?”

    徐传斌点点头:“南方的水师确实不同凡响,朱慈烺能调来这么厉害的水师,打赢清军就不是一句空话了,依我看是相当有把握。”

    “朱家的祖坟该不会是冒烟了吧,要不然怎么出了朱慈烺这么一号人物呢?”聊着聊着,宋德成有些伤感:“要是朱慈烺早生十几年,袁督师就不至于惨死,说不定还能立下不世之功。”

    听了两位叔叔的话,袁熙芸百感交集,有欢喜,有悲伤。欢喜的是国恨家仇有望得报,悲伤的是她又想起了义父的不幸遭遇。

    三人正聊着,后面隐隐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徐传斌警觉起来:“听这声音,大概来了百余人。”

    宋德成点点头:“差不多,只是不知道是道上的朋友,还是朝廷兵马。”

    “不管来的是什么人,这里都不宜久留,还是先赶回凤凰山再说吧。”

    “好。”

    三人赶紧催马前行,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大喊:“前面的人给我停下来!”

    宋德成回头一看:“不好,好像是洪承畴的人马!”

    宋德成见过洪承畴的直属骑兵,对他们的装束比较了解。

    徐传斌一惊:“这些人的战马都是精挑细选的良驹,跑得比我们的马快,过不多久就能追上来,咱们这样是逃不掉的。”

    袁熙芸全无惧色:“大不了跟这些人拼了,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小姐虽然武艺高超,但他们人多,硬拼并不明智。要不这样吧,我和你宋叔断后,你赶回凤凰山,带兵来接应我们。”

    “可是我就这么走了,两位叔叔会有危险。”

    “这里的地形我们很熟,只要你能脱险,我们总会有办法应对的。”

    “这……”

    宋德成急得嚷道:“小姐快走吧,你留在这里会让我们分心,这样下去我们都逃不掉。”

    “好吧。”袁熙芸很无奈:“两位叔叔保重,我马上带兵来救你们。”

    见袁熙芸已绝尘而去,徐传斌和宋德成便故意放慢马速,等待着明军骑兵。

    袁熙芸一回到凤凰山,就点齐了200人马下山迎敌。半路上遇见了徐传斌,袁熙芸这才略微松了口气。

    据徐传斌说,在她走后不久,朝廷兵马就围了上来,他和宋德成且战且退,两人很快就走散了。

    他奋力将几位挡道的明军砍下马,随后就进入了一条隐秘的林间小道,牵马而行,快到凤凰山的时候,遇见了袁熙芸。

    见宋德成仍然不知去向,袁熙芸非常担忧,派人四下搜索。

    然而,一直搜到了不久前三人分开的地方,也没见到宋德成的人影,连朝廷兵马也踪影全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袁熙芸和徐传斌只好带着人返回凤凰山。

    晚饭端了上来,袁熙芸却一点都吃不下,她为宋德成的安危而忧心忡忡。

    徐传斌劝道:“你宋叔说不定被朝廷兵马包围在哪个树林或者山洞里了,他会有办法的。”

    “要真是那样倒还好,我就怕他被洪承畴的手下抓走了。”

    徐传斌心里咯噔一下,这个结局也正是他担心的。

    “如果你宋叔真的被抓走了,我们在山海关的探子明天会送来消息的。现在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明天再说。”

    袁熙芸点点头,不过她有一件事不太明白:“徐叔,我们今天非常小心,尽量远离人群。虽然最后挤到海边看了一眼战船,但很快就离开了,洪承畴的手下是怎么发现我们的?”

    徐传斌也觉得很奇怪,当时人那么多,他们挤在人群里,应该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啊。

    他瞄了一眼袁熙芸,似乎明白了:小姐站在人群里,就如同鹤立鸡群。而十多天前护送朱慈烺的那些士兵,不少人都见过他们,如果先认出小姐,继而发现他和宋德成,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这话他可没有说出口,免得增加袁熙芸的负担。

第35章 朱慈烺收到求助信

    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次日上午,探子来报,昨天下午的时候,宋德成被赵喜松的手下绑在马上,押解回了山海关。洪承畴下令,将宋德成关进大牢,严加审问。

    袁熙芸急了:“徐叔,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救出宋叔。”

    徐传斌长叹一声:“山海关就如同铜墙铁壁,连清军都徒呼奈何,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袁熙芸也是直挠头,忽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们可以找朱慈烺帮忙啊,他应该可以让洪承畴放人。”

    徐传斌听得一愣:“朱慈烺?”

    袁熙芸点点头:“对啊,朱慈烺如果对我们怀恨在心,早就派兵来攻打凤凰山了,可是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天,他一直忙于准备迎击清军,可见他并不怨恨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找他帮个忙。”

    徐传斌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我们可以派人送封信给他,看看他有什么反应。不管怎么说,这总归是一条路子,就算他不愿施以援手,情况也不会更糟了。”

    “那我立刻写信,徐叔派人送到山海关吧。”

    “好。”

    ~~~~~~~~

    山海关,朱慈烺的府邸。

    朱慈烺正和郑森等人商量海陆联合作战的一些细节,然而他心里始终记挂着袁熙芸的安危,也不知道昨天她有没有摆脱赵喜松部的追击?

    郑森看出朱慈烺有些心不在焉,关切地问道:“大帅,你怎么啦?”

    朱慈烺掩饰道:“我感觉今天有些累,老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哦,大帅以前没坐过海船,可能有些不习惯。我小时候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

    “也许吧。”朱慈烺不想让大家看出他的心事:“要不今天就先到这里,明日再议。”

    “好,大帅休息一下。”郑森等人告辞而出。

    这时,派出去打听消息的贴身太监阮禄从外面回来了:“大帅,我听说赵喜松昨天下午抓住了一个人。”

    朱慈烺心里一咯噔,连忙问道:“抓到的是什么人?男的还是女的?”

    阮禄一愣:“这附近还有女土匪?”

    听阮禄这么一说,朱慈烺才放宽了心。听阮禄这语气,抓住的显然不可能是袁熙芸。

    “大帅,我听说抓住的这个人是凤凰山的宋老二,洪督师正在亲自审问。”

    朱慈烺一听就知道,是宋德成被抓了。徐传斌、宋德成当年落草之后,对外都有意隐瞒了真名,一直自称徐老大、宋老二。

    朱慈烺担心的是,万一宋德成招供了,洪承畴在得知袁熙芸是袁崇焕的义女后,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要知道,此时袁崇焕仍然被称为“袁贼”,作为义女的袁熙芸只怕也会受到株连,再加上曾经绑架过他这个大帅,就更是罪加一等。

    这可怎么办?朱慈烺有些茫然。

    就这样到了黄昏时分,看门人前来报告:“大帅,门口有一个人想要见你,自称是山上来的,有一封信要当面交给你。我问他是哪个山上的,他不肯说,只说大帅应该知道。”

    朱慈烺心说:山上?该不会是凤凰山吧?那么这个人应该是袁熙芸派来的了。

    朱慈烺顿时心跳加速,连声催促道:“快,快请他进来。”

    看门人见大帅如此激动,不敢怠慢,连忙将来人带到客厅。

    来人跪倒在地,口称:“小人张小五,有我家主人的一封书信要交给大帅。”

    朱慈烺拆开书信一看,果然是袁熙芸写的,信中请他帮忙,务必让洪承畴释放宋德成,她一定感念他的大恩,容后再谢。

    对于佳人的请求,朱慈烺无法拒绝。他让阮禄将张小五带到后面休息,然后亲自去找洪承畴。

    来到蓟辽总督府,落座之后,洪承畴问道:“大帅来这里,是有什么要事吗?”

    “我想问一下督师,赵喜松是不是抓到一个名叫宋老二的人?”

    “哦,大帅说的是他啊。此人其实不叫宋老二,真名叫宋德成。”

    朱慈烺暗暗心惊,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嗯,宋老二确实不像个真名。”

    “这个宋德成原本是袁崇焕的旧部,这里已经有人认出了他。现已查明,袁贼伏诛之后,他和徐传斌对朝廷心怀怨愤,两人便一起在凤凰山落了草。朝廷曾屡次进剿,都未能消灭他们。后来听说来了个年轻女子,做了凤凰山的头领,也不知道这个女人是什么来头,宋德成和徐传斌竟甘愿听一个女人调遣,真是咄咄怪事。”

    朱慈烺心说:看来洪承畴还不知道袁熙芸的底细,这就好。

    说到这里,洪承畴拍了一下桌子:“就是这三个人劫持了大帅,实在可恨,必须严惩。”

    朱慈烺摆摆手:“算了,我不怪他们。如果他们真的想害我,我还能回得来?说不定就是他们暗中命人放了我,所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不要为了这些人牵扯精力,还是多想想如何迎战清军吧。”

    洪承畴感叹道:“大帅真是仁慈宽厚。可是,就算大帅不追究他们的绑架之责,他们还犯下了别的死罪。赵喜松部有8名骑兵被他们杀害,这8人没有倒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这几个贼人的刀剑下,实在可恨!”

    “这……”朱慈烺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能理解洪承畴的愤怒,也为8名明军骑兵感到惋惜,只是袁熙芸、徐传斌和宋德成在被紧追不舍的情况下,总不能束手就擒吧,出了这样的事情,的确挺遗憾的。

    洪承畴表示:“我打算近日就将宋德成槛送京师。他是袁贼一党,朝廷钦犯,理应由刑部来发落。”

    朱慈烺一惊:“如果送到京师,宋德成就死定了。”

    “这是他罪有应得!”

    朱慈烺无语。

    宋德成已经成了重犯,他实在没法再替宋德成说话,如果非要再说下去,只怕会引起洪承畴的猜疑。大战在即,将帅失和可不好,权衡利弊之后,他只得起身告辞。

    回到府邸,他写了一封信。次日天亮后,他将信交给了张小五。

    袁熙芸读罢朱慈烺的回信,不由得痛苦失声:“都怪我,不该去看水师战船,结果害了宋叔。”

    哭过之后,袁熙芸抹干眼泪,打算马上去救宋德成。

    徐传斌连忙阻拦:“小姐,你去山海关无异于羊入虎口,不但救不出你宋叔,连你自己也要搭进去。”

    “徐叔,我当然知道大牢里去不得,我是去找朱慈烺。”

    徐传斌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你就那么相信朱慈烺?万一他对你心怀歹意怎么办?”

    “徐叔,朱慈烺肯去找洪承畴,还给我回信,说明他是愿意帮助我们的。他身为大帅,连洪承畴都要听命于他,只有他有办法救出宋叔。我多求求他,也许宋叔还有活路。”

第36章 袁熙芸亲自上门

    阅人无数的徐传斌对于朱慈烺并不放心:“人心难测,他做这些也许只是表面文章呢?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

    “徐叔放心,我去见他,自然会多加小心。他如果愿意帮我,我自然也以礼相待;若是想对我不利,我就再次挟持他,逼着洪承畴交出宋叔,然后把我们送出山海关外。”

    徐传斌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小姐的身手,倒可以一试。只是小姐你这模样……在人群中太引人注目,只怕还没见到朱慈烺,就已经被人认出来了。”

    “是吗?”袁熙芸立刻意识到,前天在临时码头那里,恐怕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暴露的。

    一想到因此连累宋叔身陷囹圄,袁熙芸就痛心不已,思索了一阵,她下了决心:“徐叔,我有办法。”

    说着便转身出去了。

    徐传斌心说:小姐这是要干嘛?

    过了一会,门外进来一个人,徐传斌一看就愣住了:来人衣衫褴褛,脸上、脖子上都脏兮兮的,手上还端着个破碗。

    山寨里好像没见过乞丐啊,徐传斌正感到疑惑,又觉得眼前这个身影似乎有点熟悉,想了想,徐传斌明白了,叫了声:“是小姐吗?”

    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徐叔,看来还是瞒不过你。”

    “还别说,要不是我平时见惯了你的身形,还真的认不出来。你刚才去哪了?”

    “我刚才去了一趟厨房。”

    “厨房?难怪你的脸上变成这个样子,是去抹了锅灰、泥巴?”

    “是啊。”

    徐传斌不由得一阵心酸:“我对不起袁督师,让小姐受苦了。”

    “徐叔别这么说,这次的祸是我闯下的,我理当负责。只要能救出宋叔,我什么都愿意去做。徐叔,你看我这身打扮,山海关可以去了吧?”

    “这样的话,应该没人能认出你了。”徐传斌沉吟了一会后说:“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还是让我陪你走一趟吧。”

    袁熙芸没有答应:“徐叔,我一个人去就行了。你去了,会让我分心。”

    徐传斌明白袁熙芸的意思。

    前天,宋德成说过让小姐先走,免得让他们分心,那是因为顾及小姐的安危。今天小姐也这么说,应该是嫌他的武功还不够高,万一在城里打了起来,她会放不开手脚。

    只是这次未必会明刀明枪地交手,而更应该提防暗箭,尤其是在洪承畴这只老狐狸坐镇山海关的情况下。

    想到这里,徐传斌劝道:“江湖险恶,有我在旁边盯着,小姐就不会吃亏。万一交起手来,小姐不必管我,只管突围就是了。”

    袁熙芸急道:“徐叔这是什么话?我怎么可能丢下你独自逃走呢?”

    “我这么说,自有我的道理。我跟你宋叔早已是生死之交,他如果死了,我也决计不会独活。所以,这次如果救不了他,我被擒可以说遂了我的心愿,我和他一起去京师,路上有个伴,不是挺好的吗?”

    “这……”袁熙芸既悲伤,又感动。

    “好了,就这样吧,明天我们一起出发。”

    次日早上,袁熙芸一出门,就看到对面过来一个乞丐,不由得一愣。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徐叔吗?

    徐传斌冲着她笑道:“你都这身打扮了,我自然也得换装。咱们正好可以扮做一对乞丐父女,一起去山海关。”

    袁熙芸点点头:“那就请吧,爹!”

    “乖女儿,走起!”

    两人和张小五一起骑马来到山海关外,将坐骑交给张小五保管,两人来到城内,按照张小五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朱慈烺的住处。

    看门人见来了两个乞丐,一脸的嫌弃:“滚,上别处要饭去,别打扰大帅。”

    袁熙芸只好和和徐传斌站在大门边。

    原本她想请看门人通传一声,看这架势是根本不可能了,只能等朱慈烺出门时再说。

    过了一阵,一群人从里面出来。他们是上午过来讨论军情的几位总兵,现在开完会,正要各自回家。

    见一旁站着两个脏兮兮的乞丐,几位总兵厌恶地捏紧了鼻子,扭头就走。

    手握马鞭的吴三桂走出大门,见两个乞丐这么不识趣,也不晓得躲远一点,顿感气恼,挥鞭就朝站在前面的袁熙芸打去。

    眼看鞭子就要落到袁熙芸头上,只见她身形一闪,轻巧巧地躲过了这一击。

    吴三桂有点吃惊:一个乞丐,竟然能躲过我这一鞭?

    看到徐传斌还站在原地,须发泛白,年纪已经不小,吴三桂觉得这应该是个软柿子,于是再度挥起了鞭子。

    这时,朱慈烺正和郑森一起出来,两人边走边聊。

    朱慈烺瞥见吴三桂正在挥鞭,虽然不知道要打谁,但在他的府邸可不允许有这样的事,他连忙喊道:“吴总兵住手!”

    吴三桂举在手里的鞭子没敢挥出去,朱慈烺赶过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吴三桂用鞭子指着两位乞丐说:“他们堵在大帅门口,真是晦气,我想帮大帅清理一下。”

    朱慈烺对于吴三桂本就没有什么好感,此刻见吴三桂如此霸道,更是不满,于是不客气地说:“我门口的事情,就不牢吴总兵费心了,还是让我来处理吧。”

    吴三桂听出了朱慈烺语气中的不满,悻悻地离开了。

    朱慈烺看了看两位乞丐,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着实可怜,便回头对阮禄说:“去拿点吃的过来给他们,记住,对他们要客气,不许打骂。”

    “是。”阮禄转身去了厨房。

    然而两位乞丐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朱慈烺。

    看门人催促道:“你们还不快谢过大帅?”

    两名乞丐仍然没有反应,朱慈烺摆摆手道:“算了,施恩不图报,随他们好了。”

    送走了郑森,朱慈烺朝客厅走去,然而总觉得背后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在看着他。

    回头一看,除了那两个乞丐,再没有别人。

    朱慈烺又往前走了几步,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双眼睛。

    他再次回头,果然看见那个年轻的女乞丐在盯着他,这眼神很熟悉,好像在哪见过。

    作为一个现代人,张航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这眼神,似乎在昭示着眼睛的主人是谁。

    苦苦思索了一会,他终于想起来了:老天,原来是在凤凰山上见过!

    大半个月前,当他离开凤凰山时,正是袁熙芸那双忧伤的眼睛,一直目送着他离开,让他铭记在心。回到白广恩大营后,这眼神曾让他一夜无眠,难怪他怎么都忘不掉。

第37章 商议营救宋德成

    朱慈烺顿时激动起来:袁熙芸竟然亲自上门来找他,这该是冒了多大的风险!不用说,肯定是为宋德成的事情而来。

    再看看年长的乞丐,朱慈烺依稀认出,应该是徐传斌。大半个月前的那个晚上,是徐传斌送他回白广恩大营,那身形他还记得,跟这个乞丐很像。

    这时,阮禄拿了几个馒头过来,准备交给两名乞丐。

    朱慈烺摆了摆手:“不用了,你把他们带到客厅,我有话要问他们。”

    “这……”阮禄有点不知所措:把两个乞丐领进客厅,这成何体统?

    见朱慈烺已转身离去,阮禄不敢抗命,于是对两位乞丐说道:“大帅有请,两位请跟我来吧。”

    两位乞丐也不客气,大摇大摆地跟着阮禄走进了大门。

    袁熙芸和徐传斌来到客厅,却不见朱慈烺的踪影,也不知道他上哪去了。

    桌子上摆着沙盘,看得出,这里刚刚举行过军事会议。

    袁熙芸悄声问徐传斌:“徐叔,我们能信得过朱慈烺不?”

    徐传斌点头称许。

    从对待乞丐的态度中,徐传斌就可以看出朱慈烺的为人。

    看门人及各位总兵,一看到乞丐都是满脸嫌恶,吴三桂更是直接用马鞭打人,而朱慈烺则不许打骂,还命人去拿吃的过来给他们。

    此时朱慈烺刚刚遇见他们,显然来不及认出他们是谁,因此所有举动都是下意识的反应,完全出自本心,这足以说明朱慈烺内心善良,富有同情心。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做出对他们不利的事情。

    袁熙芸追问道:“他是不是已经认出我们来了?”

    “应该是的,不然他不会让人把我们带到这里来,这可不是乞丐能享受到的待遇。朱慈烺再有善心,也不会这么大方。”

    “我想也是。你看这里还摆着沙盘,他也不避嫌,就让我们随便看,难道不怕我们泄露了军事秘密?”

    “他这是信任我们啊。再说,他在凤凰山时已经跟我们讲了那么多,还有什么可保密的?”

    “这倒也是。”袁熙芸好奇地盯着沙盘:“徐叔,你看这一片蓝色的地方,应该就是渤海吧?”

    徐传斌走了过来:“对,海边停泊的就是郑氏水师的战船,大前天在码头那里看到过。”

    一提起码头,袁熙芸马上想到了宋德成,都是自己非要去码头边看战船,害得宋叔被俘。想到这里,袁熙芸神情黯然。

    见袁熙芸情绪低沉,徐传斌意识到,是自己无意中提到码头,让小姐伤心了,正准备安慰她几句,却听到背后有人在说:“饿了吧?先吃点面条。”

    回头一看,正是朱慈烺,亲自用托盘端来两大碗面条。

    袁熙芸问道:“你……认出我们了?”

    “这有什么难猜的?你们虽然打扮成了乞丐,但身形还是可以认出来的。”

    “哦。”见已经没有秘密,袁熙芸便大喇喇地坐下,端起碗来吃了两口面条:“肉丝面啊?味道不错,谢了。”

    徐传斌看到袁熙芸这就开吃,有点着急,可是已经来不及阻拦。

    朱慈烺看到徐传斌站在那里没动,自然明白徐传斌的意思,笑着说:“放心,这面条没问题。”说着便拿起筷子尝了两口。

    朱慈烺如此坦诚,倒让徐传斌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多心了,请大帅勿怪。”

    “没事,行走江湖,这点警惕还是要有的。”

    袁熙芸这才惊觉:自己刚才是不是过于相信朱慈烺了?

    她不由得放下筷子,愣在了那里。

    徐传斌冲着她笑笑:“小姐,快吃吧。”

    “哦。”见徐传斌开始狼吞虎咽,袁熙芸这才重新拿起筷子。

    他们一路上从凤凰山赶来,确实有点饿了。徐传斌风卷残云吃完,又要了一碗,袁熙芸则表示一碗就够了。

    等两人吃完,朱慈烺问道:“两位这身打扮,怕是不太舒服吧?要不要去洗个澡,我给你们找几件衣服来?”

    袁熙芸摆摆手:“不急,还是说正事吧。”

    “你是想问宋德成的事情吧?”朱慈烺有些无奈:“我在信上不是说过了嘛,他是袁崇焕的旧部,又杀了好几位朝廷士兵,这事我也爱莫能助啊。”

    “你不是兵马大元帅吗?连洪承畴也得听你的。”

    “没错,我是可以命令洪承畴放掉宋德成,但是那样一来,朝廷法度将荡然无存,士兵们对于军纪也不再有敬畏之心。率领着这样的军队,我可没有把握能打赢清军。”

    “哦。”袁熙芸自然知道,目前打败清军才是头等大事,个人的事情千万不能影响对满清的作战。

    她扭头看着徐传斌,然而徐传斌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无奈之下,袁熙芸只好表示:“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自己干吧,不麻烦你了。”

    朱慈烺一惊:“你们想做什么?莫不是想强闯大牢?”

    徐传斌摆手道:“大牢肯定去不得,只能另辟蹊径了。”

    “那就是想在宋德成槛送京师的路上劫囚车咯?”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影视剧,古人能想到的办法,影视剧里应有尽有,因此他一猜,就知道徐传斌想干什么。

    “不错。”朱慈烺如此聪明,让徐传斌觉得根本没必要藏着掖着:“这附近有很多道上的朋友,如今老宋有难,他们一定会帮忙的。”

    “如果是走陆路,你们确实有机会劫走宋德成。可宋德成是在洪承畴的手上,要是洪承畴选择走海路呢?”

    “海路?”朱慈烺突然抛出的这个说法,让徐传斌有些猝不及防。

    “对呀,我们现在有许多海船,以后伤员都要经海路运送到天津医治,将宋德成通过海船送走自然也不在话下。”

    “要是走海路,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徐传斌有些颓然:“如果到了天津,就更没办法了,那可是天子脚下,劫囚车跟攻打山海关大牢没啥区别。”

    袁熙芸不死心,她问朱慈烺:“这个走海路的主意,是你的推测,还是洪承畴的想法?”

    “昨天我去找他时,他虽然没有明说要走海路,不过他反复提到这附近的土匪……”朱慈烺忽然意识到不妥,连忙改口:“这附近的江湖好汉太厉害,要早做防备。以洪承畴的谋略,迟早会想到走海路。”

    徐传斌点点头:“这种可能性很大。槛送京师不一定非要通过囚车,船运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很少这么做而已。”

    袁熙芸有点绝望:“这可怎么办?难道宋叔没救了吗?”

    徐传斌沉默了,饶是他足智多谋,一时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

第38章 想出拖延之策

    袁熙芸按捺不住,霍地站起:“我去劫了洪承畴那个老贼,逼他放掉宋叔。”

    朱慈烺一惊,正准备劝阻,徐传斌已经站了起来:“小姐,去不得!蓟辽总督府戒备森严,你去了最多杀几名侍卫,未必能擒住洪承畴,到最后你也活不成。”

    “这……”袁熙芸犹豫了:如果救不出宋叔,还把自己也搭进去,确实很不划算。

    “你徐叔说得对。”朱慈烺也劝袁熙芸:“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就怕夜长梦多。”徐传斌叹道:“如果洪承畴哪天突然通过海船将老宋送走,那就麻烦了。”

    朱慈烺心头一震:徐传斌不愧是老江湖,考虑得很周到。码头那里已经停了很多船,如果洪承畴想借艘船用用,将宋德成送走,只需要跟他打个招呼就行,他可没法回绝。而宋德成一旦到了天津,那可就连神仙都难救了。

    对于袁崇焕的旧部、亲属,朱慈烺从一开始就抱有同情。虽然宋德成这次杀死了好几个明军骑兵,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不可原谅。

    想到这里,朱慈烺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救下宋德成。可是,徐传斌说的情况也确实可能发生,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宋德成被送走呢?

    朱慈烺在大厅里来回踱步,他也有点束手无策。

    一回头,袁熙芸已是泪光盈盈,朱慈烺不由得心中一阵痛楚。他不忍见佳人落泪,只得将头扭向一边,权当没看见。

    情急之下,徐传斌嚷道:“虽然老宋是救不出来了,只要能保他一命也行啊。”

    “保住一命?”朱慈烺停下了脚步:“这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哦?”袁熙芸看到了希望,一双美目顿时放出异彩:“什么办法?”

    “我可以对洪承畴说,宋德成曾经绑架过我,此仇我必须报,等打完仗回来,我要亲自处置他。”

    袁熙芸顿感失望:“这么一来,宋叔不还是个死吗?”

    “这只是缓兵之计。如果我能得胜归来,不管向皇上提什么条件,皇上都会尽量满足的。到时候别说赦免宋德成了,就算替袁督师翻案,也不是不可能。”

    “太好了。”袁熙芸听说还能替义父平反,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到时候她就再也不用这么躲躲藏藏了,可以堂堂正正地面对世人。

    “好当然是好。”徐传斌有个疑问:“可是大帅在给我们的信上不是说过,你在见洪承畴的时候,曾向他表示:你已经原谅了老宋,不介意老宋的劫持之罪么?”

    朱慈烺直挠头:“是啊,前天刚对洪承畴说了不介意,今天就跑去跟他说,要亲自处置宋德成,态度变化确实有点快,说不过去啊。”

    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袁熙芸有办法:“这事不难,我现在写封信,威逼你放出宋德成,不然会要你好看。你被激怒,于是改变了态度,这不就说得过去了?”

    朱慈烺伸出了大拇指:“你这个主意真不错,就这么办。”说着拿来笔墨纸砚,交给袁熙芸。

    见袁熙芸正准备落笔,朱慈烺拦住了她:“等等,你必须写得凶狠一点,如果我不答应放人,你就要将我抓去,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这措辞也太狠了吧?”袁熙芸犹豫了。

    “不狠一点,洪承畴会相信我被激怒了?”

    徐传斌点点头:“大帅说得对,洪承畴何等狡猾,不这么写,他是不会信的。”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袁熙芸还从未写过如此凶神恶煞的信。

    朱慈烺无奈:“那我拟个草稿,你抄一下吧。”

    “行啊。”

    朱慈烺写好之后,袁熙芸照着抄了一遍,一边抄一边直皱眉头。

    朱慈烺拿起信来仔细看了一遍:“很好,拿着这样的信去见洪承畴,不由得他不信。”

    袁熙芸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然而在朱慈烺看来,这一幕着实滑稽:脏兮兮的面庞,邋遢的装束,却偏偏配上一双如此明艳动人的眼睛,实在有点不搭调。

    朱慈烺有些看不下去:“我马上出门去见洪承畴,你们还是洗个澡,换身衣服吧。”

    徐传斌摇摇头:“不行,我们如果换掉这身乞丐装束,出门会被人认出来的。”

    “你们放心,既然到了我这里,就有办法送你们平安出城,不必搞得这么邋遢。”

    徐传斌一听有理:“那就……全凭大帅安排。”

    朱慈烺于是叫来阮禄:“这两位你要好生照顾,不得怠慢!”

    阮禄点点头,看了看这对乞丐父女,不明白他们怎么转眼间就成了主人的座上宾。

    蓟辽总督府。

    洪承畴看了朱慈烺递过来的书信后,拍案而起:“猖狂!”

    朱慈烺心下窃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样子还是要装的,朱慈烺提议:“白广恩部离凤凰山最近,就命白总兵立刻前去,荡平凤凰山!”

    这下洪承畴迟疑了:“大帅,现在大战在即,不宜分散兵力。凤凰山可以留到得胜归来,再行剿灭也不迟。”

    “可是……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啊。本来我想放他们一马,不再追究劫持我一事,谁知他们蹬鼻子上脸,完全不把我这个大帅放在眼里。”

    “是啊是啊,实在太可恶了。”洪承畴能够理解朱慈烺的心情。

    “不过,督师说得对,现在战胜清军才是第一要务,凤凰山只能留待将来了。这样吧,这个宋德成就不要槛送京师了,等踏平了凤凰山,我要将女匪首和徐传斌、宋德成一起处斩,以雪当初被掳之耻。”

    “这……”洪承畴有点犹豫。

    “有什么问题吗?”

    “按理说,我应该满足大帅的要求,可是这宋德成并非只有劫持大帅这一宗罪,他是袁贼的旧部,还杀害了我军数名士兵。如此重罪,如果不把人交给刑部,将来朝廷追究下来,我可担当不起。”

    “哦,督师说的是这事啊?”朱慈烺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说辞:“您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朝廷如果责怪,就由我来承担,与您无关。”

    “可是,这罪责可不小,大帅没必要为了几个毛贼,有损自己的威名。”洪承畴好心劝道:“反正这几个毛贼送到京师,也难逃一死,大帅的仇也能得报。至于是否由大帅亲自监斩,其实无关紧要。”

    “非也。”朱慈烺摇摇头:“督师不妨再看看这封信,要是这样的措辞都能忍,那天下还有什么事不能忍?”

    看着放在洪承畴面前的那封书信,朱慈烺暗自发笑:我把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话全都用上了,就不信你洪承畴看了能无动于衷。

第39章 徐传斌重新为国效力

    洪承畴沉吟了好一阵后,才缓缓说道:“此信读来确实令人愤怒。也罢,如果大帅能跟刑部打个招呼,我可以将宋德成暂时关押在这里,等打完这场仗再说。”

    朱慈烺点点头:“督师放心,我会给刑部写信的。”

    问题总算解决了,朱慈烺起身告辞。

    回到住处,阮禄已经在大门处等候了。

    见朱慈烺回来,阮禄连忙将他拉到一个角落,悄声提醒道:“主人要小心!这两个乞丐可不是什么好人,大半个月前,就是他们把你掳走了。”

    朱慈烺一愣,心说阮禄是怎么看出来的?

    再一想明白了:袁熙芸和徐传斌想必已经洗漱过,换上了干净衣服。而阮禄那天就跟在自己身边,对于假冒白广恩部下的袁熙芸三人,应该还有点印象,因此认出他们并不奇怪。

    都怪自己刚才走得匆忙,没有跟阮禄说清楚,于是朱慈烺告诉阮禄:袁熙芸当初确实将他劫到了凤凰山,但这只是一个误会,后来他就被放出来了,所以此事不必再提。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阮禄虽然仍有不少疑惑,但既然主人已经这么说了,也就不好再问。

    朱慈烺想到一个问题:“你认出他们之后,没告诉别人吧?”

    阮禄摇摇头:“没有。其实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去蓟辽总督府找主人,报告这件事呢,结果主人就回来了。”

    朱慈烺暗自庆幸回来得很及时,要是阮禄真的去找自己,说不定会惊动洪承畴。一旦袁熙芸、徐传斌的行迹暴露,不仅会危及到两人的安全,而且还会让洪承畴怀疑自己已经与“袁贼余孽”勾结在一起,那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连忙提醒阮禄:“这两位客人,连同坐牢的宋德成,都是我的朋友。至于其中缘由,我不便解释,你以后自然明白。”

    阮禄心领神会:“主人放心,我一定守口如瓶。”

    对于这位服侍自己多年的贴身太监,朱慈烺是信得过的。阮禄不管做什么事,都从他的角度考虑,去蓟辽总督府报信是为了怕他上当,如今自然也明白此事的敏感性,肯定会替他保密的。

    随后,朱慈烺走进客厅,见袁熙芸和徐传斌正围着沙盘指指点点。

    听到脚步声,袁熙芸转过身来。

    朱慈烺眼前一亮:曾在凤凰山见过的那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又现身了。虽然阮禄找的是一身普通的仆妇装束,但穿在袁熙芸身上,真是布衣钗裙也妩媚。

    袁熙芸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问了一句:“宋叔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慈烺回过神来,笑道:“洪承畴看了那封信,肯定得答应我的要求啊。”

    “这么说,宋叔暂时没有危险了?”

    朱慈烺点点头:“等这一仗打赢了,我再想办法放他出来。”

    徐传斌连忙拱手施礼:“我替老宋谢谢大帅的救命之恩。”

    朱慈烺摆摆手:“不用谢。我一向很敬仰袁督师,你们是他的老部下,遇到危难,我理应拉一把。”

    徐传斌很是感动:“有了大帅这话,袁督师可以含笑于九泉了。只可惜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被朝廷视作土匪,报国无门,无法继续袁督师未竟的事业,也帮不上大帅什么忙。”

    “谁说的?只要你们愿意,当然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袁熙芸和徐传斌听了,都大感意外。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朱慈烺就在想这个问题了。袁熙芸三人作为袁督师的亲人、下属,对大明的赤胆忠心毋庸置疑,从他在凤凰山上时跟这三位的交谈,到离开凤凰山时袁熙芸的眼神,再到后来袁熙芸时刻关注着他的行踪,点点滴滴,可见一斑。

    朱慈烺认定,如果有为国效力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乐于从命。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将凤凰山的人马直接编入明军序列,但鉴于军中已有人认得袁熙芸、徐传斌,这么做肯定行不通。

    因此,只能让他们在编外为大明效命了,这样的话,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传斌一阵激动:“不知道大帅需要我们做什么?”

    朱慈烺反问道:“你们对辽西这一带的地理山川、人文风俗,应该都很熟悉吧?”

    “当然。我是土生土长的辽西人,长大后跟随袁督师在辽西跟清军周旋多年,再后来一直在这附近活动。不是我夸口,宁锦一带,我闭着眼睛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好。”朱慈烺非常满意:“我就需要你这样的‘辽西通’帮我搜集情报,这对打赢清军非常重要。”

    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战争片,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二战时的中途岛海战,美军破获了日军密码,提前了解到日军的动向,这对于美军最终获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迎战清军,明军会派出很多探子去打探消息,但是多一个消息来源,绝对没有坏处。就算徐传斌搞到的情报跟明军探子重复了,也可以多个消息来源互相印证,对于厘清真相有帮助。而徐传斌如果能搞到一些独家消息,那就更有价值了。

    朱慈烺相信,以徐传斌对辽西的熟悉程度,应该可以对明军情报系统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徐传斌此时心潮澎湃:这么多年过去,终于等到了重新为国效力的机会。

    他请示朱慈烺:“大帅,目前多尔衮率领清军,将锦州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我想去那里打探一下敌人的动向,你觉得怎样?”

    “可以。只要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尽快向我报告。”朱慈烺自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徐传斌的作用。

    “好。”

    看到徐传斌已经领命,袁熙芸有些着急:“那我呢?”

    朱慈烺想了想:“你跟着你徐叔一起去吧,你武艺高强,两个人在一起,互相可以有个照应,打探起消息来把握会更大一些。”

    袁熙芸会心地一笑。

    朱慈烺拿出两个腰牌交给两人:“有了这个腰牌,你们以后遇到朝廷兵马,可以畅行无阻。如果有什么消息要报告,也可以凭借这个腰牌,随时来见我。”

    两人高兴地接过腰牌:有了这个,以后行动起来就方便多了。

    朱慈烺告诉两人:朝廷兵马已经准备完毕,杨国柱部作为先锋部队,明天就要开拔了。他所在的中军,也将在大后天出动。

    袁熙芸和徐传斌一听,立刻有了紧迫感。

    吃过晚饭,按照朱慈烺的安排,阮禄赶来一辆马车,载着黑布蒙面的袁熙芸和徐传斌,来到山海关城门口。

    守城的士兵上前盘问,见车上坐的是两个蒙面人,正准备让他们摘下面罩,就看到两个腰牌伸了过来,守城士兵一看,连忙放行。

    袁熙芸和徐传斌找到了张小五,挥手告别阮禄,打马向凤凰山驰去。

第40章 明军开拔

    次日,杨国柱部的2万人马作为开路先锋,即将开拔,朱慈烺和洪承畴亲自饯行。

    由于杨国柱部很可能最先遭遇清军的围攻,朱慈烺不敢大意,特地命郑森拨出6艘战舰,由郑森的堂兄郑彩率领,在海上跟随前进,随时给予炮火支援。

    杨国柱部带了7天的干粮。5天后,从天津开来的战船,将会源源不断地补给粮草、箭只,伤员则可以交给战船捎回天津医治。

    朱慈烺叮嘱道:“探路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要注意跟我们保持联络。如果陆路联系不畅,可以将信件通过郑彩的战舰转交。如若被清军包围,不要着急,我们会随后赶到,解救你们。”

    杨国柱拱手施礼:“请大帅、督师放心,我部此去,一定在前方为大军蹚出一条路来。”

    看着杨国柱的人马浩浩荡荡向前进发,朱慈烺心中百感交集。

    他相信自己的战法没有问题,但终究要经过实战检验才知道是否有效,这让他心头顿时沉甸甸的。

    第三天,朱慈烺和洪承畴亲率主力出发了。中军有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4位总兵,及洪承畴的直属骑兵部队,共6万多人马。郑氏水师则由郑森、郑鸿逵率领12艘主力战舰跟随在旁,随时支援作战。

    临行前,总兵王廷臣、王朴、唐通前来送行。再过两天,王廷臣部的1万人马将作为后军出发,山海关的守备则交给王朴、唐通二人负责。

    一般说来,后军的作战任务不会太重,毕竟有前锋和中军在前面顶着,后军参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所以,朱慈烺在后军只安排了1万人马,另外还留了4艘战舰,由郑氏水师的甘辉指挥,从海上接应。

    朱慈烺叮嘱王廷臣:不可大意,万一遇敌,就按演练的方法迎战,同时要派人通知中军,他会尽快派兵救援。

    王廷臣点点头。

    洪承畴则告诫王朴、唐通要小心谨慎,守好山海关。

    王朴试探道:“督师,万一前线兵力不足,只要大帅一声令下,我部愿星夜驰援。”

    洪承畴摇摇头:“你们不要想太多,先把守城的事情做好,就是大功一件。至于以后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王朴、唐通听罢,无精打采地拱手施礼。

    ~~~~~~~~

    锦州城外,多尔衮已经率军包围了几个月。

    明朝守将祖大寿依托坚城,拼死抵抗,加上有火炮助阵,清军颇为忌惮,不敢强攻,只好通过长期围困,来逼迫守军投降。

    王廷臣的后军从山海关出发后不久,皇太极就接到了探子们的报告,了解到了明军的全部动向。

    皇太极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一直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早就在大明内部布下了很多眼线。朱慈烺的方略,其实早已被人送到了皇太极的案上,随后还告知了前线的多尔衮等人。

    事实上,朱慈烺也并没有打算保密。

    首先,他在朝堂上讲述的方略,被那么多大臣们听到,人多嘴杂,难保不会泄露出去,想保密很难。

    其次,就算费尽心机保密了,最多也就是在初战时占点便宜,打清军一个猝不及防,但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要知道,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人无一不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肯定会立刻总结经验教训,快速适应形势的变化,绝不会一直吃亏。

    既然如此,就干脆不要保密好了,大大方方地让大家都知道。

    反正他思路的核心,是依靠明朝的综合国力来碾压满清,如果坚持运用下去,可以说是无解的。

    即使聪明如皇太极,在明白了他的用意之后,也是毫无办法,除非皇太极能让偏处东北的满清,也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物产丰富,那倒是可以依靠国力,跟明朝较量一下,但这显然是办不到的。

    事实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多铎看到朱慈烺的方略后,确实很震惊,因为这个战法基本上解决了明朝大军的后勤问题。至于国力之争,他们倒还暂时没想那么远,

    皇太极是一个“三国迷”,平时最喜欢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官渡之战,曹操亲率5000精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所有粮草物资,随后袁军人心浮动,最终大败。

    可以说,在古代战争中,断敌粮草,迫使敌人不战自乱,是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如果明军粮草能一直供应不断,就不会轻易溃败,清军想取胜就难了。毕竟,明军有10多万之众,哪怕是10万多头猪,要一个个逮住都要费不少功夫,更何况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呢?

    皇太极苦思冥想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什么破解之道。

    在最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大家继续众说纷纭,特地赶回来开会的多尔衮听得不耐烦了:“朱慈烺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家伙,从未上过战场,不知从哪学来几招唬人的招数,就让大家害怕成这样。我看,他的方略实际运用起来未必有那么厉害,我们没必要怕这个乳臭未干的家伙,还是战场上见真章吧。”

    皇太极觉得多尔衮虽然有些鲁莽,但仔细一想,却不无道理。

    也许经过实战,会发现朱慈烺的方法未必管用呢?

    因此,皇太极觉得,不妨让多尔衮去试探一下,看看这次前来的明军到底是虎豹,还是绵羊。

    获得了皇太极的首肯,多尔衮回到了锦州城外,召集济尔哈朗、多铎商议如何迎战明军。

    多铎年轻气盛,主动请命:“哥,杨国柱的2万人马正在向锦州前进,离我们最近。我带1万骑兵去会会他,看看明军到底经不经打。”

    多尔衮虽然口头上表示不怕朱慈烺,心中还是很重视的,他提醒亲弟弟:“明军的新战法,我们只是大概知道一些,但没有实际交过手,再加上他们有水师在旁边助阵,所以你还是要多加小心。”

    其实,清军通过探子了解到的,只是明军在陆地上演练的部分,但是海陆联合作战的演习则是在天津的海边进行,而且只持续了一天,因此满清方面对于郑氏水师的真正作用,其实并不了解。

    多铎信心十足:“他们不就是摆出长枪阵,抵挡住我军铁骑的冲击,然后跟我们展开对射吗?最多再派出些骑兵,从两翼牵制我们,我都已经清楚了。这样打起来,明摆着是他们吃亏,伤亡远大于我们。再者,实战跟演练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顶不住我军的冲击,长枪阵崩溃,那我们就更省事了。”

    多尔衮觉得此话有理,便同意多铎前去迎战杨国柱,并要求多铎最好能给明军一个下马威,重挫明军的士气,这样的话,以后的仗就好打多了。

第41章 打响第一仗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农历六月。

    杨国柱率领着2万人马,正沿着海边向锦州方向前进。不远处的渤海上,6艘战舰如影随形。

    前方,一匹探马飞驰而来,在杨国柱的坐骑前停下。

    杨国柱神情严肃:“前面什么情况?”

    “报:敌将多铎率1万铁骑,从锦州城外出发,正向这里扑来,大约1个时辰后,将与我军遭遇。”

    空气中顿时充满紧张的气氛,很多人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明军只有2万人马,大部分都是步兵,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点兵力在野外是很难抵挡住清军1万骑兵的。而且多铎的名头很响,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他,初战就遇上如此悍将,可谓凶多吉少。

    部下们情绪的细微变化,都被杨国柱看在眼里。

    杨国柱深知:第一仗非常重要,如果吃了败仗,不仅明军士气会受到沉重打击,而且还会拖累大帅的整个计划。

    想到这里,杨国柱拔剑在手,给将士们加油鼓气:“大家不用怕,那天在山海关,我们不也曾突然遭遇过‘清军’吗?大家当时都表现得很好,希望今天能拿出同样的勇气!况且还有水师做我们的后盾,我向你们保证,水师的火炮今天要给清军一个教训,让清军以后见到我们都得小心翼翼!”

    众人回望海上,那6艘战舰已经跟随他们好几天了。他们不曾像杨国柱那样,亲眼见识过海陆联合作战的威力,因此不太明白这6艘战舰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但杨国柱信心十足的讲话还是感染了他们,让他们鼓起了勇气。

    杨国柱拿出地图查看起来。

    从山海关到锦州的渤海沿岸,有的地方是悬崖峭壁,高出海面很多,这种情况下,郑氏水师的炮火是难以提供支援的;也有的地方是大片滩涂、或者茂密的树林,将水师远远隔开,受限于火炮的射程,水师也无法为明军的两翼提供保护。

    只有像山海关外及天津那种靠海的大片平地,才适合海陆联合作战。如今,这些地点都已标注在了地图上。这是一个多月前,洪承畴按照朱慈烺的要求,派人沿途勘察后的成果。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这里再往前走几里路,就有一块适合作战的地点,名叫五道岭。

    杨国柱命令将士们加速前进,不久就抵达了目的地。

    这里名为五道岭,其实不过是几道起伏不大的丘陵,海边则是一大块平地,跟山海关外演练时的地形十分相似。

    杨国柱让部下们抓紧时间休整,准备迎战清军。

    过了一阵,远传传来一阵阵马蹄声,明军将士们知道,这回是真正的清军杀来了。

    杨国柱命令部下结成长枪阵,严阵以待,同时让旗语兵给6艘战舰发信号,要求郑彩做好准备,一旦清军冲杀过来,就摆开阵势。

    多铎率领的清军,已经离明军只有一箭之地了。

    想起多尔衮的叮嘱,多铎不敢大意,让部队暂时停下,他要观察一下明军这只先锋部队到底有何玄妙。

    身旁的一名侍卫提醒道:“王爷,您看远处的海上有6艘战船。”

    多铎点点头:“看见了,这应该就是朱慈烺想出的新点子。”

    “王爷,战船上有大炮,不可不防。”

    清军骑兵们听了,脸上微微变色。

    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他们害怕,那就是明军城头的火炮了。当年在宁远城下,清军就吃过袁崇焕红衣大炮的亏,直到现在都十分忌惮。也正因为如此,清军不敢强攻祖大寿把守的锦州,只能寄希望于长期围困。

    多铎也是心中一凛,然而仔细观察一阵后,不禁哈哈大笑:“不用担心。你们看,明军这么多人挡住了战船,阵形又十分密集,战船如果开炮,只怕没打着我们,先把岸上的人马炸得七零八落。”

    众人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

    多铎安抚众人道:“依本王看,这些战船应该主要用于运送粮草,船上的那些炮也就是拿来吓唬我们一下,其实派不上用场。”

    众人纷纷点头。

    那名侍卫奉承道:“王爷英明,要不是您亲自前来查看,我军岂不是要被敌人给唬住了?”

    这下周围炸开了锅,众人七嘴八舌就嚷开了:

    “是啊是啊,既然这些战船只是个摆设,那么明军跟以前也没啥区别嘛。”

    “明军要是缩在城里,我们还真拿他们没啥办法。可现在他们来到这荒郊野外,就等于自投死路。”

    “对,他们身后就是大海,逃都没处逃。”

    一通议论过后,清军信心爆棚,个个眼高于顶,前面的2万明军,在他们眼里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多铎听得十分得意,吩咐手下:“既然如此,你们先去冲击一下他们的长枪阵,如果他们中有人心生畏惧,导致阵形溃散,那就再好不过,你们趁势冲进阵中,搅个天翻地覆。如果他们阵形稳固,你们就从前、左、后三个方向包围他们,乱箭齐发。他们阵形密集,你们随便射出一箭都能伤到人。”

    “王爷神机妙算!”

    “王爷,您就等着看好戏吧。”

    随着多铎一声令下,1万清军骑兵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向着海边的明军发起冲击。

    面对清军的浩大声势,杨国柱重申军令:“有退缩动摇者,立斩!”

    明军此前反复演练,在山海关外还遭遇过仿冒的“清军”,心理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承受力,再加上杨国柱三令五申,因此没人敢后退。

    看到清军冲过来,杨国柱身旁的副将余铭有些着急:“总兵大人,快下令放箭吧!”

    杨国柱摇摇头:“不急,等敌人展开阵形再说。”

    “可是那样的话,我军岂不更吃亏?”

    “如果现在就放箭,敌人将被远远挡住,但也伤不了他们几个;把敌人放近了再打,能让敌人死伤更多,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懂了吗?”

    “末将明白!”

    接下来的一切跟演练时的情况差不多:清军冲到长枪阵前,见明军岿然不动,便向两边散开,按照多铎的吩咐,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明军。

    杨国柱示意发动攻击,长枪阵中间的明军弓箭兵、骑兵们纷纷弯弓搭箭,朝清军骑兵们射去。

    清军骑兵们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一边围着长枪阵打转,一边朝明军阵中放箭。

    正如多铎所料,清军的每一只箭,几乎都能造成明军士兵的死伤,而明军射来的箭,则不容易伤到清军。

    杨国柱的卫兵们赶紧举起盾牌,保护着杨国柱。

    看到阵中不断有人倒下,杨国柱心情沉重,然而此刻他必须保持冷静。

    透过人缝,他注意到,有不少清军骑兵已经运动到长枪阵的前、后两翼,从那里放箭,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明军的方形军阵,是正面最强,而两翼则较为薄弱。清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缺陷,从三面加紧围攻。

    要是换作以往,明军顶不了太久就会崩溃。然而,海边的清军骑兵此刻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直接暴露在明军水师的火炮覆盖范围内了。

第42章 击毙额亦都

    杨国柱见时机已到,让旗语兵们向郑彩发出攻击命令。

    这些旗语兵也是杨国柱要重点保护的,每个旗语兵都有两名士兵专门在头顶举起盾牌,挡住敌人射来的箭。

    清军发起冲锋时,海上的郑彩就已按照杨国柱的指令,悄悄在长枪阵前、后两翼各集结了三艘战舰,船头的火炮对准了海岸。

    收到旗语兵们“开火”的信号后,船头的大发贡炮、千斤佛郎机立刻发出了怒吼。

    此时,从明军两翼进攻的清军骑兵正杀得兴起。

    从这里朝明军阵中放箭,在造成杀伤的同时,明军的反击却较少。显然,这两侧是最合适的攻击点,能够以很小的伤亡,换来理想的战果,于是很多清兵都绕到这里。他们甚至都不怎么花功夫瞄准,凭着感觉,随手射出一箭,杀伤效果都不差。

    在这些清军看来,明军就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只剩被屠宰的份了。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还没等他们占到太多便宜,就听到海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巨响,随后,一颗颗圆球呼啸而至,在他们中间遍地开花。

    一瞬间,战场上硝烟滚滚,战马嘶鸣,血流成河。

    一些清兵当场中弹身亡,也有一些清兵的马匹受惊,将主人掀翻在地,一路狂奔,导致主人拖拽而死。

    清军本就对大炮心存畏惧,见此惨状,两翼的清军连忙后撤,正面的清军也变得惶惶不安,生怕一不小心误入了炮火覆盖区,由于心存顾忌,清军的攻击力度大为减弱。

    明军将士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水师前来助阵,杀伤效果堪称酣畅淋漓,清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们的心里无比畅快。

    杨国柱见状,一把推开头顶的盾牌,带头朝清军放箭。只见明军箭如飞蝗,从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清军。

    多铎看得心惊胆战,他这才发现:看似薄弱的明军前、后两翼,其实并非清军的机会之地,而是“死亡陷阱”。

    见部下已被吓破了胆,斗志全无,多铎知道,硬撑下去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清兵陆续返回,这时有人前来报告:额亦都被炮火击中,生死未卜。

    额亦都官拜甲喇额真,跟随多铎屡立战功,是多铎的心腹爱将。

    听到这个消息,多铎大惊失色:额亦都手下有千余兵马,并不需要冲在前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

    经过询问,多铎得知:额亦都当时正在明军的前侧,指挥部下朝明军放箭。突然,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在额亦都的坐骑旁爆炸,有人看见额亦都及几名侍卫当场落马,生死不明。

    多铎赶紧下令清点回来的人,果然不见额亦都和侍卫们的踪影。他不禁怒火中烧,严令:额亦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清兵虽然惧怕明军的火炮,但没人敢违抗多铎的命令,额亦都手下的数百名清兵只好重返战场,寻找额亦都的下落。

    明军这边,杨国柱见清军已经撤退,正准备派人打扫战场,余铭忽然指着前面说道:“总兵大人且慢,清兵又来了!”

    杨国柱一看,清兵果然去而复返,莫非又要发动一波攻势?他连忙命令明军重新布阵。

    然而清兵并没有朝着明军杀来,而是来到明军前侧的阵地,在死人堆里寻找着什么。

    余铭对杨国柱说:“看来他们死了个大人物。”

    杨国柱点点头:“应该是。不过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敌人既然送上门来,咱们当然不能讲客气。”

    于是杨国柱命令弓箭手调转方向,一齐朝前侧放箭,同时还让旗语兵传令,让郑彩的水师继续猛轰前侧的阵地。

    来自两边的共同打击,让前来寻找额亦都的清兵死伤惨重。

    远处目睹这一惨状的清兵,在多铎身边呼啦啦地跪了一地:“王爷,您不能这样,为了一个额亦都,得死多少兄弟啊?您快让他们回来吧!”

    多铎掂量再三,只得恨恨地说了声:“撤!”

    清军终于从视线中消失了。杨国柱生怕清军再次来个假撤退,派出探马反复打探,直到听说清军已经走出了很远,才放下心来,下令打扫战场。

    杨国柱亲自清理前侧的战场,他想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大人物,逼得清军冒着炮火也要回来寻找。

    一番搜查之后,果然有了发现。有个士兵向他报告:前面地上躺着个敌人,装束独一无二,跟别的阵亡清兵都大不相同。

    杨国柱连忙走过去,一眼就认出,此人正是自己的死对头额亦都!

    杨国柱曾经数次跟额亦都交手,没少吃苦头,想不到今天这家伙竟然死于己方的炮火之下,真是大快人心!

    杨国柱深知:要不是水师的火炮,想在野外战场上干掉这家伙,那是相当的不易。

    很快,清军甲喇额真额亦都被击毙的消息在明军中迅速传开,众人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等到余铭报来今天的伤亡数字,杨国柱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此战明军阵亡900余人,重伤1500余人,轻伤的就更多了。

    杨国柱命令在附近找地方,就地掩埋阵亡将士,不过他最发愁的还是重伤的士兵们,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如果继续随军前进,不但拖累行军的速度,而且还要派专人照顾他们。此外,军中医药、看病郎中等条件均有限,这些伤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救治,保不齐会死去。

    这时,郑彩上岸来见杨国柱。

    今天的功劳,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水师,杨国柱自然不吝溢美之词。

    郑彩摆摆手:“总兵大人过奖了。我们这些在船上的人其实没什么危险,只要炮打得稳、准、狠就行,危险都由岸上的兄弟们承担了,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但是额亦都确实是水师的炮火打死的,这份功劳可不小,我会向大帅报告的。”

    郑彩拱手道:“那就谢过总兵大人了。”

    看到周围伤兵满营,杨国柱忧心忡忡,他问郑彩:“天津来的战船什么时候能到?”

    “我正准备向大人报告这事呢。”

    原来,郑彩刚刚遇到了一艘先导船,这艘船沿着海边前行,其任务是为后面的船队探路。据先导船带来的消息,船队明天就可以赶到。

    “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杨国柱很高兴:“咱们现在只剩3天的粮草,箭只也消耗得很厉害,这些都亟待补充,不过我最欣慰的是,伤员都将运回天津,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果然,第二天中午,补给船队抵达了附近的临时码头,卸下粮草、箭只,带走了不能继续作战的伤员。

    现在,杨国柱部虽然减员至17500多人,但兵精粮足,没有什么负担,可以再次轻装上阵。

    通过此次遭遇战,明军士兵们发现:阵亡了有优厚的抚恤金,受伤了能很快运回后方治疗,不用担心被遗弃。跟以前相比,待遇可谓天壤之别。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需努力打胜仗就行。

第43章 非赢不可

    在杨国柱部打响第一仗的次日,朱慈烺就收到了杨国柱送来的战报,以及额亦都的首级。

    按照杨国柱的说法,此战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打死了清军甲喇额真额亦都,忧的是己方战斗减员近2500人。

    看到“甲喇额真”这个古怪的名字,张航从前世看过的那些网络小说中依稀回忆起:清军的编制好像有牛录、甲喇之类的名称,但具体不是很清楚。

    问了洪承畴才知道,按照清军的制度,一个牛录约300人,其长官称为“牛录额真”。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兵力1500人,首领称作“甲喇额真”,额亦都就是这个官职。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也就是汉语中“旗”的意思,兵力7500,首领叫做“固山额真”,汉语称作“旗主”,多铎就是正白旗旗主。

    对照现代军队,牛录相当于一个营;甲喇等同于半个师,因此额亦都相当于一个副师级军官。

    鉴于满清总兵力不过10余万,因此一个甲喇额真是颇具分量的,再加上额亦都此前曾多次打败明军,在将士们心中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如今首战即被击毙,将士们都感到欢欣鼓舞。

    不过,朱慈烺更关心杨国柱部消灭了多少敌人。按照他的方略,只要将战损比控制在一比三以上,就能不断消耗满清的兵力,最终必然获胜。

    杨国柱清楚朱慈烺的想法,但却并不知道多铎部的伤亡情况,只能靠估计了。

    据杨国柱目测,清军的损失有小部分是水师的火炮所致,估计伤亡了两三百人。尤其是后来,清军为了寻找额亦都的下落,不顾安危,在明军前侧的阵地上翻来翻去,白白损失了不少兵力。

    不过,由于清军对火炮颇为忌惮,水师开炮后,清军就不敢再靠近海边了,因此大部分伤亡还是跟明军对射造成的。

    根据多年来的作战经验,杨国柱认为,此战清军伤亡在一千人左右。

    朱慈烺心想:这么一来,战损比大约为一比二点五,可以接受。

    首战的战果看来符合预期,朱慈烺决定为杨国柱请功。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洪承畴却不同意这么做:“大帅,请功的事情就算了吧,你这个奏折递上去,朝堂上的众位大人肯定会笑话我们的。”

    朱慈烺很不服气:“杨总兵首战就击毙了清军名将,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这还不能算大功劳吗?”

    “可是,我军伤亡远超清军,在众位大人们看来,面子上很不好看,说不定认为杨国柱应该算是输了。”

    朱慈烺生气地说:“朝廷不但想赢,而且还要求我们漂漂亮亮地赢,可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大帅,你的想法是以大明之国力,与满清死磕,并最终取胜,这个道理我明白,也完全赞成,可是朝堂上的诸位大人们未必理解啊,皇上也不一定能接受。”

    洪承畴的话引起朱慈烺的深思:“这么说,朝廷不会认可杨总兵的功劳?”

    “很有可能。”

    朱慈烺知道,洪承畴宦海沉浮数十年,这个判断应该不会错。

    他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委屈一下杨总兵了,有功却不能赏。”

    “大帅不用介意,我相信杨总兵未必在乎奖赏,他最盼望的应该还是打赢清军。只要我军最终获胜,就什么都好说,伤亡多少,花了朝廷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

    朱慈烺心中一凛:要是打输了呢?那就要新账老账一起算了吗?

    想到自己曾在太庙中对两位先皇出言不逊,光这个罪状就够他喝一壶的。这让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非赢不可。

    首战的事情讨论完毕,洪承畴提议:将额亦都的首级悬挂在营门外,以激励将士们。

    朱慈烺表示赞同:“正好借这个机会向清军示威,打击一下敌人的士气。”

    ~~~~~~~~

    多铎率部回到锦州城外,向多尔衮汇报了战况。

    多尔衮深感震惊:“原来朱慈烺的战法是这样的,我们的探子怎么没有报告呢?”

    多铎猜测:“可能是朱慈烺不想被人知道,找了个地方秘密演练吧。”

    “有可能。”多尔衮感叹:“朱慈烺的战法可以说闻所未闻,以前从未见谁这么用过,称得上是个创举。想不到明朝出了这么个厉害角色,比朱家那些草包强太多了,难道老朱家时来运转了?”

    “哥,我看朱慈烺的办法也就那样,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哦?”多尔衮听出了多铎的弦外之音:“难道你有办法对付朱慈烺?”

    “其实很简单,只从明军正面进攻,不要绕到前、后两侧,就不用担心明军水师的火炮了。况且,我部在不清楚敌人诡计的情况下,今天这一仗也并没有吃亏,虽然伤亡了1100多人,但杨国柱部肯定伤亡了2000多。照这么看,不能说我军吃了败仗。”

    “是啊。”多尔衮点点头:“要是这样打下去,杨国柱的那些伤兵能把他拖垮,还怎么打仗?”

    “就是。”多铎提出了一个要求:“哥,这次你一定要帮我报仇,额亦都被明军水师的火炮打死了!”

    “啥?”多尔衮惊得站了起来:“额亦都阵亡了?”

    “是的。我连他的遗体都没能抢回来,真是愧对这位老伙计啊。”多铎痛心疾首。

    “这真是我军的耻辱!”过了好一阵,多尔衮才平静下来:“好,这次我一定帮你,先荡平杨国柱的人马,给额亦都报仇!”

    “谢谢哥。”

    多尔衮经过考虑,决定留下济尔哈朗继续围困锦州,自己则率领2万人马,会同多铎的1万兵力,于两天后出发,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歼灭杨国柱部。

    过了两天,就在多尔衮、多铎即将率部出征之际,探子送来一条消息:杨国柱手下的那些伤兵,都被水师战船接走,运到后方去了。

    多尔衮愣住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想不到朱慈烺考虑得这么周到,他的那些船不仅运粮草来,还接伤员走,真是一点都不耽误。现在杨国柱部全都是可战之兵,咱们还要去攻打他吗?”

    多铎正在考虑之际,又有探子送来一条消息,彻底惹恼了这两位:额亦都的首级被悬挂在朱慈烺中军大营的门口,被明军士兵们指指点点。

    多铎拔剑在手:“朱慈烺竟敢如此羞辱我们,我一定要报仇雪恨!”

    多尔衮告诫道:“冷静!不要被朱慈烺一激就动怒,那可就上他的当了。”

    “哥,我想好了,我们还是先去端掉朱慈烺的人马吧。只要朱慈烺败了,那些前锋、后军就会不战自溃。如果我们能干掉朱慈烺本人,那就更好了,明朝已完全不足惧。”

    多尔衮反复想了想,点点头道:“你这话很有道理,我们迟早是要跟朱慈烺交手的,还不如早点去会会他。”

第44章 多尔衮想出毒计

    见多尔衮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多铎正准备下令:立即改道杀向朱慈烺的中军,多尔衮却摇摇头劝阻道:“今天先不急,既然是跟朱慈烺交手,咱们恐怕得多做些准备才行。”

    多铎一想也对:对阵朱慈烺的6万主力,跟迎战不足2万人马的杨国柱部,自然是有很大区别的,确实需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要多带些粮草和箭只。

    然而多尔衮却表示:光这样是不够的,还得再想想办法。

    见多铎有些茫然,多尔衮问道:“你能不能再回忆一下,跟杨国柱交手时,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啊。”多铎的脑海中再度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我率军赶到时,杨国柱部已经列好了长枪阵,那是海边的一大块平地,身后就是他们的6艘战船……”

    多铎还没说完,就被多尔衮打断了:“海边的大块平地?前段时间,探子送回来的情报说,朱慈烺在山海关外搞的演练,也是在海边找的一块平地。”

    “哦?”听多尔衮这么一说,多铎也看出了一点蛛丝马迹:“这么说,明军必须在特定的地点,才能发挥水师战船的威力?”

    “应该是这样的。你想想,如果海边地势很高,战船开炮就会很不方便,有可能被海岸挡住,打不到岸上。”

    “对啊。”多铎也开了窍:“如果海边有很宽的沙洲或者树林,战船离岸边很远,炮弹也有可能飞不上岸。”

    “不愧是沙场老将,你说的这种情况,我都还没来得及想到呢。”对于这位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多尔衮赞赏有加,这时他想起了另一件事:“探子曾经报告,前段时间,洪承畴派人沿着渤海岸边一路勘查,当时我还以为只是为了寻找卸下粮草的码头,现在我知道了,敌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记下适合打仗的地点。”

    多铎这下全明白了:“难怪杨国柱在那里等着我呢,原来他早就选好了地方,就等着我军上钩呢,明军的计划还真是周密啊。”

    “那是因为你率部出发前就被明军的探子发现,报告给了杨国柱,所以他才有时间迅速赶到作战地点等着你。”

    多铎点点头:“肯定是这样的。可如今咱们率领3万人马去攻打朱慈烺,声势浩大,肯定也会被明军探子发现,很快报告给朱慈烺,而朱慈烺也一定会如法炮制,在作战地点等着我们。”

    “是啊,该怎么应对好呢?”多尔衮站起身,在帐篷里来回踱步。忽然,他停了下来:“有办法了!我们明天佯装去攻击杨国柱部,等到快接近的时候,只分出一小部分兵力装装样子,大部分兵力直扑朱慈烺那里,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此计甚妙!”多铎拍手道:“就算明军探子发现了,朱慈烺只怕也来不及赶到最近的作战地点,这样一来,他的水师将很可能帮不上忙,这下他要尝尝被我军三面围攻的滋味了。”

    多铎回想起,杨国柱部在得到水师炮火支援之前,自己的人马从前、左、后三个方向朝明军放箭,导致明军伤亡惨重,要是对朱慈烺一仗也能打成这个样子,就十分理想了,甚至一鼓作气,干掉朱慈烺都是有可能的。

    经过这番筹划,兄弟俩将明天的作战方案定了下来。

    随后,多尔衮召集众将,传达了作战命令,并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保密,不得对外泄露。

    散会前,多尔衮给众将加油打气:“杨国柱只是个小角色,朱慈烺才是最重要的目标。此人不但是崇祯的长子,身份尊贵,而且足智多谋,是明朝难得一见的人才。这次如果能一举除掉此人,就等于掐断了明朝的国运,以后咱们问鼎中原就不是梦了。”

    众将一听,顿时亢奋起来。牛录额真旺吉努问道:“如果杀了朱慈烺,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奖赏?”

    “这个嘛,至少可以官升三级。如果皇上高兴,封你们个藩王当当,也是有可能的。”

    按照满清的制度,除了努尔哈赤的子孙可以封王之外,只有从明朝投降过来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为对满清的贡献极大,才得以封为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至于其他人,无论为满清立下怎样的汗马功劳,都不曾封王。

    现在听多尔衮说,只要杀掉朱慈烺就有可能封王,众人无不跃跃欲试。

    旺吉努走出大帐,仍然沉浸在兴奋之中。对于他来说,升官发财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而且是千载难逢。

    不知不觉中,旺吉努走出了军营。附近是一个繁华的集市,聚集了各式各样的商人,卖什么的都有。

    清军一路烧杀抢掠,手头不缺银子,于是很多精明的商人盯上了他们,在军营周围摆摊做生意。这些商人里面既有辽西本地人,也有来自关内的汉人,还有一些满人、朝鲜人。

    旺吉努信步向前,一个摆摊的算命先生正在大声吆喝着,旺吉努瞟了一眼。

    这位算命先生身着灰布长袍,山羊胡子,桌上摆着一个签筒,旁边的布幡上写着“半仙”二字。身后站着一个年轻女孩,身着粗布衣服,皮肤黝黑,一双眼睛倒是挺水灵的。

    这算命先生就是徐传斌,身后站着的女孩是袁熙芸。

    几天前,从朱慈烺那里接下搜集清军情报的任务后,徐传斌考虑良久,觉得扮做算命先生最好。

    这是因为,就他所知,满人对于求神问卦之类的事情一向很感兴趣。因此,如果他扮做算命先生,能比较容易让清军官兵感兴趣,从而有机会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袁熙芸也赞同这个意见,不过徐传斌却不是很想带她去:“小姐,算命的事情我一个人就可以应付,没有你什么事。”

    袁熙芸撅起了嘴:“徐叔难道忘了,朱慈烺让我跟着你一起去打探消息,他说我的武艺到时会用得着。”

    徐传斌无奈:“好吧,那你就去吧,不过你可得好好装扮一下,不然太容易被人注意到了。”

    袁熙芸会意,到厨房抹了满脸、满脖子的锅灰:“徐叔,这下可以了吧?”

    “你又来了。”徐传斌苦笑道:“一个大姑娘家,非要弄成这个样子,何苦来哉?”

    袁熙芸态度坚决:“为了给辽西百姓,还有父母、义父报仇。”

    见袁熙芸心意已决,徐传斌只好带着她来到锦州城外,在清军兵营旁边的集市上摆了个算命的摊位,开始守株待兔。

第45章 获得重要情报

    徐传斌有一个长处:语言优势。

    他在关外待了大半辈子,来来往往的除了汉人,还有满人、朝鲜人,因此他的满语很精通,朝鲜语也懂一些。袁熙芸回到凤凰山后,也跟着他学了一些满语,日常对话没问题。

    徐传斌带着袁熙芸来到这个集市后,由于他可以直接用满语对话,因此来找这位“徐半仙”算命的清军官兵不少,大都是问自己的命运、前程。

    徐传斌专挑一些令人高兴的话说,反正哄得这些人开心就行。趁着交谈的机会,徐传斌不露声色就了解到了清军的一些动向。

    就在前两天,徐传斌从一位清军士兵那里得知,多铎即将率军进攻杨国柱部。

    袁熙芸听了有些着急:“徐叔,这个消息得赶快通知朱慈烺和杨国柱。”

    徐传斌却摇摇头:“我觉得没有必要。”

    袁熙芸感到不解:“为什么?”

    “你想啊,连一个小小的士兵都知道的消息,明军的探子会打探不到?他们是专门吃这碗饭的,能力不比咱们差,办法也肯定比咱们多。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派人通知杨国柱的,所以咱们大可不必操心。”

    袁熙芸一想也对,就没有再说什么。

    事实也证明,徐传斌的猜测没有错。昨天上午,找他算命的清兵说,多铎的人马昨天遭到了杨国柱部的顽强阻击,损失了额亦都这位甲喇额真。

    看得出,额亦都的阵亡对清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清军士兵提到此事时,全都恨恨不已。

    袁熙芸和徐传斌虽然表面如常,心中却暗自高兴: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而且,这个额亦都据说是被水师战船发射的炮弹打死的,这就更加证明了朱慈烺的方略行之有效。

    中午的时候,徐传斌看到前面来了一个牛录额真,这类军官可不容易见到,从这样的人身上搞到的情报,无疑更有价值。

    于是徐传斌用满语大声吆喝:“来一来,算一算,正宗的算命。包算包满意,算不准,少要钱;算得准,加双倍。”

    连喊了好几声,那军官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停下脚步。

    眼见军官就要从摊位前经过,徐传斌换了一句:“祖传算卦秘方,兴国又安邦。”

    军官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回过头来问道:“算命的,你真的能测大事?”

    徐传斌点点头:“那是当然,我家祖传秘方,可测天下大事小情。”

    军官顿时来了兴趣,走到摊位前:“那你测测我最近的运气如何。”

    “只是最近的运气吗?”徐传斌感到奇怪:“一般人都是问这辈子的运势。”

    “你不用跟我说那么远的事情,我只想知道几天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运气。”

    徐传斌怕问多了会引起军官的疑心,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指了指签筒。

    接过军官抽的签,徐传斌一看,是个“下下”签,不由得心中一喜。站在身后的袁熙芸也看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好不容易才憋住。

    见徐传斌半晌没说话,那军官心生疑惑:“请问先生,我这签怎么样啊?是大吉还是大凶?”

    徐传斌连忙安慰道:“您放心,这是上上签,几天以后您肯定能官升一级,还可以发一笔财。”

    那军官有些失望:“上上签才只升一级?”

    徐传斌一愣:这人啥意思?虽然是个牛录章京,但手下也就300人左右,这点人马几天之内能立下什么大功?升一级还嫌不够么?

    徐传斌当然不希望这人升官,因为那就意味着明军要吃败仗,而且是不小的败仗,升一级已经是最大的奉承了。

    徐传斌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位名叫旺吉努的军官,火气正越来越旺。

    旺吉努本来没打算算命,只是听到徐传斌吹嘘说“祖传算卦秘方”,有点好奇,而他刚好又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当藩王的命,因此才停下了脚步。

    可是听徐传斌一解读,旺吉努马上开始怀疑是不是遇到了骗子。因为多尔衮说过,如果能杀了朱慈烺,是有可能当上藩王的,那何止升一级,可以说升四级、五级都不止。

    想到这里,旺吉努突然揪住徐传斌的衣领吼道:“你给我说清楚,几天后我最高能升到什么位置?”

    这下不仅徐传斌感到意外,连袁熙芸也不明就里。她担心徐传斌的安危,右手悄悄伸向被杂物盖住的利剑。

    徐传斌能感觉到袁熙芸在做什么,连忙咳嗽了好几声,袁熙芸只好暂时收手。

    面对凶神恶煞的旺吉努,徐传斌期期艾艾地说:“大人,官升一级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为了讨您喜欢,就信口开河啊。”

    “真的只能升一级?”

    “没错,反正签上是这么说的。”

    见徐传斌态度坚决,并没有在威逼之下改口,旺吉努犹豫起来:当上藩王的可能性毕竟不大,升一级倒是比较切合实际,也许这家伙说的是真的?

    想到这里,旺吉努松开了徐传斌:“好吧,等过几天再来看你说的是否应验。要是说对了,重重有赏;要是说错了,信不信我把你的脑袋挂在旗杆上?”

    徐传斌知道:此人可不是在开玩笑,汉人百姓的命,在这些人眼里本来就如同草芥。

    徐传斌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连连拱手作揖:“不敢欺瞒大人。”

    “哼,走着瞧!”

    旺吉努离开后,徐传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也无心再摆摊了,收了摊,和袁熙芸一起回到租住的地方。

    一进门,袁熙芸就愤愤地说:“徐叔,刚才要不是你拦着,我早就在那家伙身上戳了个血窟窿。”

    “使不得。”徐传斌告诫道:“你杀他容易,咱们可就彻底暴露了,在这里没法再待下去。像刚才那样的重要情报,可就再也搞不到了。”

    “徐叔你说啥?”袁熙芸一愣:“我怎么没听出有什么重要情报?”

    徐传斌解释道:“你刚才也听到了,那个牛录额真的口气不小,官升一级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至少是官升两级,甚至是好几级。”

    “他那是在吹牛。”

    “也许吧,但假如清军真的有什么计划,能够重创朝廷大军,让那个牛录额真有机会立下大功呢?”

    “是吗?”袁熙芸细细一想,也觉得情况似乎有点严重:“那怎么办?要不我去把那个牛录额真抓住,拷问一番?”

    “这么做太危险了,而且还容易打草惊蛇。”徐传斌想了想,有了主意:“为今之计,我们只需把这个情况告诉朱慈烺就行,他那么聪明,自然会做出判断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