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章 袁熙芸遇清军内应

    听了徐传斌的话,袁熙芸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咱们的头脑比不过朱慈烺,与其在这里瞎猜,还不如将情况告诉朱慈烺,他肯定知道该怎么办。”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小姐,你赶紧跑一趟,将这件事告诉朱慈烺,请他多加小心。”

    “徐叔你呢?不跟我一起去吗?”

    “我想在这里继续盯着清军。这些天,有几个清兵已经跟我有点面熟了,如果我突然消失,好几天不见踪影,他们会起疑心的。”

    “这倒也是。”袁熙芸点点头:“报信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路上多加小心,遇到危险要冷静应对。”

    袁熙芸笑道:“徐叔,难道你担心有谁敢对我不利?”

    “凭小姐的武功,我相信没人能拦得住。只是江湖险恶,我不在你身边,你如果遇到什么意外的情况,能应对得当吗?”

    袁熙芸沉吟着,宋德成的遭遇让她意识到,行走江湖,可不是光靠武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小心谨慎、灵活机变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徐叔是她的榜样。

    想到这里,袁熙芸表示:徐叔的话她记下了,她会吸取以前的教训,遇事多想想。

    徐传斌感到满意:小姐先前因为武功太强,因此不爱动脑筋;其实她冰雪聪明,只要肯花功夫多思考,绝对比大多数人要强。如今她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好,自己可以放心了。

    告别了徐传斌,袁熙芸打马朝明军大营方向飞奔而去。

    黄昏时分,远处已经可以看到蔚蓝的渤海,明军的旗帜在海边飘扬。袁熙芸正催马前行,前面来了三位明军骑兵,一位小头目模样的人喝道:“什么人?”

    袁熙芸连忙掏出腰牌递了过去,那小头目接过,仔细看了看,有点吃惊:“你这腰牌可以直接去见大帅了,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用得着你管?”袁熙芸有些不耐烦:“把腰牌还我,赶紧让开!”

    那小头目朝左右看了看,旁边两位明军骑兵微微点头,随即两人散开来,绕到袁熙芸身后,将“他”围在中间。

    袁熙芸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但一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头目见袁熙芸看上去很瘦弱,被三人包围后,已经肯定跑不掉,便笑着对袁熙芸说:“今天碰到我,只能算你倒霉,你的事我是非管不可的,说吧,你见朱慈烺干啥?”

    袁熙芸心中一激灵:这三人莫非是清军假冒的?可仔细一看又不像,因为如果是清军,必然要将辫子盘在头顶,努力隐藏起来,这样的话肯定能看出蛛丝马迹。然而这三人是标准的明军打扮,头顶并无异样。

    那么这三人应该是混入明军中的清军内应了。要是这样的话,自己确实挺倒霉的,头一次使用腰牌,就撞上了这么三个家伙。

    他们一定是因为自己能直接面见朱慈烺,便认定我手头一定有重要消息,因此不惜暴露身份,也要问个明白。

    说实话,凭着自己的身手,解决掉这三个家伙并非难事,但是这三人是否还有同伙,有多少同伙,就没法搞清楚了。

    想起不久前徐叔的吩咐,袁熙芸冷静下来:遇到意外情况,还是尽量不要依靠动武为好。

    一转念,她有了主意,用满语对小头目说道:“你们是哪位王爷的手下?”

    小头目一愣:怎么这人会说咱们的话?

    见对方问起,小头目并没有回答,而是用满语反问:“你又是哪位王爷派来的?”

    袁熙芸不由得暗自庆幸:多学点东西果然没坏处,前些时跟着徐叔学会了满语,如今不就派上了大用场?

    为了镇住这几个人,袁熙芸大大咧咧地回答:“我是皇上派来的。”

    袁熙芸说的皇上,自然是皇太极了。

    这下三人被唬住了,小头目连忙致歉:“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失敬!我们三个是和硕睿亲王的手下。”

    和硕睿亲王就是多尔衮,袁熙芸明白了:这三人是多尔衮安插进来的,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事,那就不清楚了。

    袁熙芸问道:“就你们三个人吗?”

    “这……”小头目支支吾吾。

    袁熙芸没有再问,这家伙既然打算保密,问多了只会让对方起疑心。反正这三人已经浮出了水面,如果他们还有同伙的话,朱慈烺肯定有办法找出来。

    袁熙芸换了个话题,自我介绍道:“我叫达布,化名何四平。”

    “何四平”这个名字其实是朱慈烺给起的,袁熙芸进出明军大营,使用的就是这个名字。

    那小头目连忙指着袁熙芸身后两个人说:“这两位是焦明、许云达,我叫刘世峰。”

    袁熙芸心说:也不知道这三个名字到底是不是真名,不过没关系,有了名字,朱慈烺查起来就好办多了。

    袁熙芸告诉刘世峰:自己费了很大劲,才搞到了腰牌,可以向朱慈烺当面汇报。如果搞到了什么情报,“他”也只能告诉皇上,任何人都无权过问。

    刘世峰表示理解:“早知道是这样,我们哪敢拦你啊?刚才还不是误以为你是朱慈烺的人,觉得肯定有什么大事,这才决定逼问你,好向和硕睿亲王报告。”

    袁熙芸冷冷一笑:“不管能不能问出点什么,我恐怕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是吧?”

    刘世峰有些尴尬:“咱们都是干这行的,规矩你应该懂的。”

    袁熙芸手一挥:“好啦,既然是一家人,以后大家互相照应吧。”

    “那是当然。”

    “天色不早,我得赶紧去见朱慈烺了,后会有期。”

    刘世峰拨转马头:“你请!”

    看着“何四平”离去的背影,焦明有点狐疑:“老大,这个人真的是皇上派来的吗?到目前为止,都是他的一张嘴在那儿说,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证据。”

    “你没听到他说的是咱们的话吗?这还有假?”

    “光凭这一点不够吧?”许云达提出质疑:“有的汉人满语也说得很好的。”

    “那你说怎么办?他自称是皇上的人,谁敢去查?你去?”

    许云达连忙摇头:“我可不敢。不过我们可以将这事报告王爷,请他去问皇上。”

    “可如果这个何四平真的是皇上安插的人,那肯定是布局已久,不然不可能有机会接近朱慈烺。这样的人,势必由皇上亲自掌握,怎么肯告诉王爷呢?”

    “可如果我们不报告,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如果报告上去后,王爷没问出什么,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

    “好,那就这么办吧。”刘世峰表示同意。

    此时的明军大帐,朱慈烺正在看战报,阮禄进来报告:“主人,何四平来了。”

    朱慈烺大喜:“快请她进来。”

    袁熙芸走进大帐拱手施礼,朱慈烺让阮禄及侍卫们都退下。

    看着袁熙芸黝黑的脸庞,朱慈烺叹了口气:“袁姑娘受累了。”

第47章 被迫救援杨国柱

    朱慈烺的关心让袁熙芸一暖,她摆摆手道:“没事,我这次来,是有两条重要线索要告诉你。”

    “你说吧。”朱慈烺立刻凝神静听。

    袁熙芸先将在锦州城外的清军兵营附近,遇到清军牛录额真的经过讲了一遍。

    临了,袁熙芸不无遗憾地表示:“要是能打探到更具体的情况就好了,本来我想去抓住那个牛录额真问问,被徐叔劝阻了。”

    “你徐叔是对的。”朱慈烺摆摆手:“确实不能惊动清军。”

    “可这样的话,就完全只能靠猜了,这个情报还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只是我一时也猜不透清军到底想干什么,容我再好好想想。对了,还有一条线索呢?”

    “哦,就是我在见你之前,意味地撞见了三名清军内应,名叫刘世峰、焦明、许云达。”

    听完袁熙芸的情况介绍,朱慈烺眉头紧蹙:“家贼难防,这几个家伙的危害不可小觑。不过既然有名有姓,那就好办多了,我马上派人去查。”

    “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啊,我担心这些人会对你不利。”

    “我会注意的,你放心。”朱慈烺看了看袁熙芸:“脸上的锅灰也真是难为你了,还是去洗漱一下吧。”

    “这……不会被人认出来吧?”

    “戴上面罩不就行了?”

    袁熙芸出去后,朱慈烺找来侍卫长秦元涛,交给他一个任务:查清刘世峰、焦明、许云达三人的底细。

    秦元涛提议:“干脆把这三个人抓起来,拷问一番,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朱慈烺摇摇头:“万一他们都是硬汉,打死不交代呢?线索不就断了?”

    “这倒也是。”

    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谍战剧,他觉得如今能有机会跟敌人的卧底交手,玩一下猫捉耗子的游戏,甚至可以照搬谍战剧里的一些手段,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干嘛不玩?

    想到这里,朱慈烺叮嘱秦元涛:“这三人既然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就不怕他们掀起什么风浪,我们完全不用着急,陪他们慢慢玩,把他们查个底朝天。”

    秦元涛自然不清楚朱慈烺的那些小算盘,既然大帅吩咐了,那就照办吧,于是安排手下悄悄去查这三个人。

    次日上午,朱慈烺召集众将开会。

    为了袁熙芸和徐传斌的安全,他没有提及两人的身份及秘密使命,只是说他得到消息,清军近期可能有一个大的行动,将给我军造成重大损失。

    曹变蛟急不可耐地问道:“大帅,清军到底有啥行动啊?你的线人不能查清楚一点再报告么?”

    朱慈烺苦笑道:“曹总兵,多尔衮如果真有大动作,肯定会非常注意保密,哪里打听得到?我的线人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并及时提醒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可这么模糊不清的情报,怎么能作为行动的依据呢?”

    朱慈烺告诫众将:“清军是我们异常强劲的对手,前几天的首战,杨总兵的人马在水师助战的情况下,伤亡仍然远超敌军,足以说明问题。所以,我们宁可小心一点,也不要急躁冒进。”

    马科提醒道:“大帅,祖大寿已经被清军包围了好几个月,还等着我们去救呢。”

    洪承畴插话道:“锦州城内还有一些存粮,再坚持两三个月没有问题,我们还有时间。”

    见朱慈烺和洪承畴都主张缓进,众将不便再说什么,大帐内一片沉寂。

    这时,探马来报:“多尔衮、多铎亲率3万铁骑,向杨国柱部扑来。”

    众人一听,顿时揪心不已:杨国柱部目前只有1.7万多人,与3万敌骑对阵,几乎肯定会全军覆没,即便有郑彩的6艘战舰,也帮不上多大忙。

    白广恩跟杨国柱关系最好,见杨国柱有难,第一个坐不住了,起身催促道:“大帅、督师,我们得赶紧前去增援,不然杨总兵怕是顶不住了。”

    朱慈烺深感为难:若不去救先锋部队,既有违当初给杨国柱饯行时的承诺,又会让众将寒心;但如果贸然去救,又担心可能有陷阱,袁熙芸带来的情报,让他不能不提高警惕,谨慎从事。

    洪承畴跟多尔衮交过手,知道此人的厉害,也深怕其中有诈,因此同样选择了默不作声。

    白广恩心急如焚,“扑通”一声跪下,请求朱慈烺、洪承畴立刻发兵,前去救援。如果担心清军耍花招,他愿意独自承担风险,率本部1万人马前往。

    吴三桂、马科、曹变蛟三位总兵见状,也不好意思见死不救,不然以后如果他们有难,谁会来救他们呢?于是这三人也一起跪下,表示愿意去救杨国柱部。

    见四位总兵齐刷刷跪地,请求出兵,朱慈烺实在不好回绝。

    他看了看洪承畴,然而洪承畴也是无可奈何。

    朱慈烺不得已,只好将四位总兵逐个扶起:“好吧,我答应你们,全军即刻出发,增援杨国柱!”

    四位总兵拱手道:“多谢大帅,我等愿与清军决一死战!”

    6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海上的郑森、郑鸿逵则率领12艘战舰,在渤海上紧紧跟随。

    队伍中,袁熙芸已经换上了朱慈烺侍卫的服装,带着面罩,骑马陪伴着朱慈烺。

    看着袁熙芸的装扮,朱慈烺就忍不住想笑。阮禄找来的已是最小号的装束,可穿在袁熙芸身上,依然显得有些宽大。

    想起最初见到袁熙芸的时候,她也是身着明军士兵的服装,如同风中杨柳,令朱慈烺怀疑:这样的人是怎么加入明军的,能上阵杀敌吗?然而,如今她却再度走在明军队伍当中。

    看到朱慈烺怪怪的表情,袁熙芸娇嗔道:“我有那么好笑吗?”

    朱慈烺终于忍不住了,笑道:“你怎么看,都不像个当兵的样子。”

    袁熙芸“哼”了一声:“怎么,瞧不起我?别看你手下的兵一个个五大三粗,真要交起手来,我一个能打他们几个,你信不信?”

    “我信,我当然信,你是谁啊?恒……”

    朱慈烺正准备说“恒山派得意弟子”,忽然意识到不能泄露袁熙芸的身份,连忙打住。

    “知道我的厉害就好。”袁熙芸不无得意,转头看向渤海:“那里就是水师战船吗?怎么隔得那么远?我完全看不清,上次也只是匆忙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朱慈烺解释道:“这一带的海岸边要么是绵延的沙洲,要么是浓密的树林,战船根本没法靠近。等一会到了下一个作战地点,战船就能靠岸了,那时你就可以一睹战船的真容。”

    “好啊。”袁熙芸很高兴:“我们还要多久才能抵达下一个地点?”

    “大概一个多时辰吧。”朱慈烺说这话时,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糟糕!如果这个时候清军杀过来,水师岂不是帮不上忙了?

第48章 果断回师避免损失

    朱慈烺开始紧张地盘算起来:如果没有水师的支援,6万明军要对付3万清军铁骑,将会非常艰难。

    从杨国柱在战报里反映的情况看,在郑彩指挥水师开炮助战之前,在敌我双方对射的过程中,明军损失远超清军,战损比可能高达一比五以上。后来,随着水师开炮轰击前、后两翼的清军,才将局面扭转过来不少,尤其是击毙了额亦都,重创敌人士气,值得大书特书。

    由此可见,水师的火炮是遏制清军铁骑的利器。此外,清军在心理上非常忌惮火炮,明军则深受鼓舞,士气此消彼长,对于战力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没有水师助战的情况下,战损比将难以保持在一比三以上,会出现明军损失惨重,却杀伤不了多少清军的情况。

    如果多尔衮、多铎誓要一战定乾坤,不惜血本督促部下强攻,明军有可能彻底崩溃。

    假如出现这个结局,清军众官兵无疑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奖赏是免不了的,个别人甚至有望获得高官厚禄,这不正好跟袁熙芸带来的情报里描述的情形相似吗?

    想到这里,朱慈烺不安起来。虽然他目前并不能肯定前方一定有危险,但是拿徐传斌搞到的情报跟实际情况一对照,这种可能性就无法忽视了。

    这一仗如果败了,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无论如何,他不能拿这只主力部队的命运去冒险。于是他果断下令:所有人停止前进。

    明军上下都对这个命令感到诧异,很快,洪承畴从前面赶了过来:“大帅,怎么不走了?”

    “咱们不但不能往前走,还得赶紧后撤。”

    “为什么?”

    朱慈烺耐心解释了一遍。

    洪承畴沉默了,半晌才说:“大帅说的有道理,只是四位总兵那里不好解释啊。”

    “我这是从大局着想,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洪承畴提了一个建议:“大帅,要不等会就由我来向他们解释吧。”

    朱慈烺有些迟疑:“督师,这……合适吗?”

    “总要有人来当这个恶人。大帅还要继续统领全军,威望不能丢,所以这口锅就让我来背吧。”

    洪承畴老成持重,朱慈烺很是佩服,拱手道:“那就有劳督师了。”

    洪承畴正要转身离去,见袁熙芸戴了个面罩,不以真面目示人,很是特别,于是问道:“这个侍卫以前好像不曾见过啊?”

    朱慈烺悄声介绍道:“他是我的线人,清军的消息就是他送来的。”

    “哦,那得好好奖赏一下。”

    洪承畴随即下令,全军返回刚才的出发地:赤枫林。

    众人虽然感到不解,但军令难违,只得往回走。旗语兵随即给郑森发信号,让水师的12艘战舰也一起返航。

    抵达赤枫林时,已临近中午,四位总兵都赶了过来,想问问朱慈烺和洪承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慈烺没有吭声,洪承畴出面给众将解释了一通。

    白广恩愤愤不平地说:“督师的话虽然有道理,但这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并非一定如此。我们不该为了这一点点的可能性,就置杨总兵的安危于不顾,眼看着先锋部队被敌人消灭吧?”

    洪承畴回答:“如果杨总兵阵亡了,我会为他请功的。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要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白广恩对洪承畴的不满达到了顶点,见说服不了洪承畴,便转而求助于朱慈烺:“大帅,你倒是说句话啊。”

    朱慈烺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在为难之际,马科劝白广恩:“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们即使现在赶过去,仗也已经打完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白广恩顿时灰心丧气,在那里捶胸顿足:“杨兄弟,请恕我无能,没有帮上你,我对不起你啊。”

    洪承畴一脸尴尬,朱慈烺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正当大帐里闹哄哄之际,探马来报:“多尔衮、多铎正率领3万人马朝这里杀来。”

    众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都愣住了,就连朱慈烺、洪承畴也感到惊讶:本来只是为了防止意外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没想到真的发生了意外。

    白广恩问探马:“多尔衮不是正在进攻杨国柱吗?”

    “多尔衮只留下少量人马假装向杨总兵进攻,绝大部分兵力都朝这里扑来,半个时辰后就将与我军相遇。”

    “哼!为什么不早点报告?”

    “我们一直在沿途监视,没想到清军刚靠近杨总兵的人马,还没开打,多尔衮就改变了作战计划。我们措手不及,等赶到这里报告,已经晚了。”

    白广恩吼道:“你们这是办事不力,会误了大事的。”

    马科劝道:“这事不能怪探马,多尔衮太狡猾了,今天这一招肯定是早就策划好了的,就是想让我们防不胜防。”

    曹变蛟表示赞同:“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众将这才意识到,洪督师真是料事如神,要不是中途果断命令部队返回,水师可就帮不上忙了,战局将变得难以预料。

    于是众将对洪承畴大加吹捧,洪承畴摆摆手:“别说那么多了,清军很快要打过来,你们赶紧回去准备吧。”

    众将纷纷散去。等到安静下来,洪承畴冲着朱慈烺苦笑道:“本来是想替大帅分忧,没想到却抢了大帅的功劳。”

    朱慈烺不以为意:“没关系,只要我军能打赢,是谁的功劳并不重要。”

    半个时辰后,多尔衮、多铎率军赶到,发现明军已经摆好了长枪阵,严阵以待。

    多铎感到奇怪:“哥,看来咱们希望的情况没有出现。朱慈烺的人马并没有被我们吸引过去,而是像杨国柱那样,在预定地点等着我们。”

    多尔衮脸色阴沉:“怎么会这样?是不是有人泄了密?”

    多铎摇摇头:“昨天开会的那几个人都跟随我们多年,知道分寸,绝对不会对外透露半句的,不应随便怀疑他们。”

    “那你看,今天这场仗还要不要打呢?”多尔衮有点犹豫了。

    “当然要打,我们不能白来这一趟吧?额亦都的仇也不能不报。其实咱们只要小心一些,不去攻击明军的前、后两翼,就不用担心被炮火击中。对射的话,他们队形密集,伤亡要大得多,咱们不吃亏。”

    多尔衮点点头:“说的也是,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多铎挥手示意,很快,清军就发起了冲锋。然而,清军刚刚靠近,朱慈烺就下令放箭,不必再等。

    原来,朱慈烺考虑到,清军经过首战,已经知晓明军的套路。如果仍旧像演练的那样,等清军靠近长枪阵再打,已经不灵了,还不如直接开始射箭。

    这样一来,清军在冲锋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人中箭落马。清军立刻还以颜色,明军阵中也有很多人陆续倒下。

第49章 朱慈烺展示完整战法

    朱慈烺的侍卫们见状,连忙用盾牌将大帅保护起来。朱慈烺关注着袁熙芸的安危,让她也过来躲一躲。

    袁熙芸本来不想跟一堆男人挤在一起,然而箭如雨下,实在危险,虽然她依靠精湛的武功足以自保,但这么做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有可能暴露身份,于是也走了过去。

    众侍卫见这个新来的家伙竟然能享受如此待遇,都啧啧称奇,不过他们也只能暗自羡慕了。

    时值盛夏,加之来回行军,明军每个人都出了一身汗。好在海风从渤海上不断吹来,让大家还不至于觉得太过炎热。

    朱慈烺被一身臭汗的侍卫们围在中间,味道当然不太好闻,但面对从天而降的箭只,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忽然,他闻到身后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扭头一看,是从袁熙芸身上散发出来的。看得出,她也出了不少汗,只不过跟侍卫们的汗味可就大不相同了。

    要不是知道袁熙芸是恒山派高手,朱慈烺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一个年轻女子去直面战争。

    他忍不住悄声叮嘱道:“小心!”

    袁熙芸点点头:“我会的,你也要多加注意。”

    朱慈烺回头观察着战场,此时敌我双方正在进行惨烈的搏杀。

    正如多尔衮、多铎所料,清军即使只从正面进攻,也能给明军带来重大伤亡。

    一部分清军骑兵甚至冲到了长枪阵前,想试探一下虚实。

    前几天,杨国柱的先锋部队顶住了多铎的进攻,还击毙了额亦都。此后额亦都的首级在中军营门口悬挂了一天,大涨了明军士气。

    杨国柱部能做到的,其他部队没有理由做不到。因此,当清军冲过来时,明军长枪兵们稳稳地守住了。

    清军的坐骑面对长矛的丛林,人立而起,不断嘶鸣。见无法突破长枪阵,清兵只得后撤,改为朝明军阵中放箭。

    见敌人很注意回避明军的前、后两翼,朱慈烺知道,水师的大炮暂时派不上用场了。为了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朱慈烺传令:骑兵出击!

    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赵喜松率领洪承畴的3000直属骑兵,从前侧出击,绕到清军的北边;而四位总兵各派出700多名骑兵,组成一只3000骑兵的部队,从后侧出击,绕到清军的南边。

    南、北两支明军骑兵部队,都只是远远地朝清军放箭。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却让清军立刻感受到了威胁。

    这是因为,清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攻击东边的明军主力,这样一来,南、北两边就成了薄弱环节,这就跟明军前、后两翼是软肋的道理类似。

    然而明军前、后两翼有水师的火炮保护,可以高枕无忧,清军的南、北两侧就必须靠自己去应对了。

    现在,清兵面对的是明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射来的箭,经常是注意到了这边,却忘了躲开那边。

    这时候,每个清兵的心里都在犯嘀咕:这TMD还让不让人轻松地放箭啊?

    不少清兵被激怒,他们忘记了多尔衮、多铎的告诫,径直朝南、北两边的明军骑兵追杀过去,想通过近距离的搏杀,先消灭掉这些明军骑兵再说。

    在骑兵与骑兵的对射中,清兵是占不到太大便宜的。双方的机动性都很高,虽然清兵在运动中的命中率稍好一些,但并没有压倒性优势。因此对于清兵来说,骑兵对射很不划算,只有靠近后进行马背上的白刃战,才能发挥他们战力强的长处。

    只是这样一来,这些清兵就不知不觉闯入了明军前、后两侧的“禁区”,暴露在水师的火炮前。

    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通过旗语兵命令水师开炮。

    郑森已经在明军前、后两翼各配备了6艘战舰,船头对准岸上。接到命令后,船上的大炮立刻开火。

    转瞬间,明军前、后两翼硝烟四起,闯进这里的清兵纷纷落马。

    一通猛烈的炮火过后,清兵伤亡过百,机灵点的赶紧后退,才算避开了厄运。也有少数清兵越过了炮火覆盖的区域,但他们立刻发现,自己处于以少打多的局面,被明军骑兵一顿围殴之后,结局并不太好。

    朱慈烺见前、后两翼的地段已经没有了活着的清兵,便通知郑森停止炮击。

    正在远处观战的多尔衮目睹了整个过程,这才明白了朱慈烺的完整战法。

    多尔衮做了个总结:“朱慈烺通过水师的火炮压制着我们,迫使我们只能从一个方向进攻,而他的人马却可以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围攻我们。这样打下去,只怕我军的伤亡未必比明军少很多。”

    多铎也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不由得忧心忡忡:“这样打是不行的,得另想办法。”

    从哪里着手呢?多铎四处张望着。

    明军长枪阵的正中央竖着朱慈烺的帅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朱”字。

    多铎盯着帅旗想了好一阵,有了一个主意:“哥,擒贼先擒王。你看那面帅旗,朱慈烺想必就在附近。我们不妨派人集中攻击那里,如果能射杀朱慈烺当然最好,哪怕让他受点伤也不错,最差也要射死扛旗的旗手。明军看到帅旗倒了,或者主帅伤亡,必然军心大乱,我们就有机会一举击溃对手。”

    “能这样当然好。”多尔衮有点迟疑:“可是朱慈烺位于阵形正中央,够得到他的箭不多。除非能集中一批人,近距离朝他放箭。”

    “这没问题。明军的长枪阵只守不攻,我们就算靠近了也不用怕。我打算让旺吉努带100名骑兵,抵近长枪阵,然后朝帅旗周围迅速放箭,也许可以收到奇效。”

    沉吟了一会后,多尔衮表示赞同:“最多搭上几十人,却有可能一举取胜,这个代价值得一试。”

    “好。”见多尔衮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多铎立刻命人找来旺吉努,下达了作战命令。

    临出发前,多铎鼓励道:“你的箭术一流,希望你能抓住这次机会,立下奇功。”

    旺吉努一阵激动,不由得想起了算命先生的话:几天后,将会官升一级,莫非是应验在这次出击上?

    虽然这个结果不是他最期待的,但能官升一级也不错,他必须牢牢把握好这次机会。

    旺吉努点齐了100名清兵,让每人都带上超出平常一倍的箭只,向着明军阵地冲去。

    多铎指挥清军主力,加大力度朝明军放箭,尽量压制住明军弓箭手,以便掩护旺吉努一行人靠近明军。

    旺吉努率部抵达长枪阵前时,还剩80余人。这里离明军帅旗已经比较近,是个可以准确瞄准的位置。同时,旺吉努还发现,这里竟然是整个阵地上最安全的地方!因为,明军的弓箭手为了避免伤到自己人,不会把箭射到这里;明军的长枪兵必须保持阵形,因此不会主动攻击他们;背后的清军也暂时不会朝这里放箭。

    如此良机,旺吉努当然不会错过,他命令手下集中精力,将所有的箭都快速朝明军帅旗周围射去。

第50章 英雄救美

    朱慈烺一直在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他注意到,自从南、北两侧的明军骑兵部队就位后,局面开始变得均衡起来。

    刚才郑森的水师开炮,扳回来一些损失;后来则是明军从东、南、北三面夹击清军,虽然损失仍然超过清军,但差距已经没有最初那么大了。

    朱慈烺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一直照这么打下去,战损比有望控制在一比三以上,基本符合他的预期。

    在这个时代,清军骑兵的野战能力远超明军步兵,明军常常被打得只能龟缩在城里,锦州的祖大寿部就是个典型例子。如今他能率军在野外跟强悍的多尔衮、多铎部打成这个样子,已经可以算是做得很不错了。

    突然,一阵密集的箭雨朝帅旗周围袭来,站在帅旗旁边的几个士兵先后倒下,手扶旗杆的两名士兵也一死一伤。

    眼见帅旗摇摇晃晃,几个士兵赶紧过来扶住。然而,才过了一小会功夫,这几个人又中箭了。

    一旁的明军士兵们见状,不由得张皇失措。虽然守护帅旗的人已经换了好几拨,但还没有哪一次伤亡得如此之快。

    朱慈烺深知帅旗的重要性,命令身边的侍卫:“你们几个赶快快过去把帅旗扶好,千万别让帅旗倒下。”

    侍卫们感到为难:“大帅,我们要是离开了,你的安全怎么办?”

    “我这儿不是还有几个人吗?暂时不要紧,你们还是快去吧。”

    侍卫们无奈,只好跑到帅旗边,两个人扶着旗杆,另外两个人则用盾牌保护着。

    这时,朱慈烺身边除了袁熙芸,只剩下三名侍卫了。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箭雨忽然调转了方向,逐渐从帅旗移开。

    原来,狡猾的旺吉努带领手下朝帅旗射了很多箭之后,不见明军阵中有什么动静,帅旗依然如故,并没有倒下,于是想换个地方碰碰运气。

    旺吉努改朝帅旗左边的区域射了一通,见仍然没有反应,于是又朝右边放箭。

    很快,明军阵中隐隐传来惊呼:“大帅,小心!”

    旺吉努大喜:原来朱慈烺在这个方位啊!

    这下没有什么好想的了,旺吉努命令手下:把所有的箭都朝帅旗右边射出去,一只箭也不留!

    ~~~~~~~~

    此时的明军阵中险象环生。

    就在刚才,朱慈烺身边的一名侍卫中箭了。

    负责保护朱慈烺的这三名侍卫,都手举盾牌,挡住朱慈烺的头顶。然而盾牌并不大,护住了朱慈烺,就护不住他们自己,他们的半边手臂、腿脚都露在外面。

    结果,旺吉努及手下射出的密集箭雨,射中了一名侍卫的手臂。

    守护帅旗的侍卫见状很着急,大声疾呼,提醒朱慈烺要小心,这话传到了旺吉努的耳朵里,引来了更加密集的箭雨。

    眨眼功夫,三个侍卫都中了好几箭,血流如注,手臂战战巍巍,已经快举不起盾牌了,朱慈烺的头顶出现了空档。

    又是一阵箭雨袭来,朱慈烺看到几只箭正从空中落下,然而他并非习武之人,不知道该怎么躲闪。

    危急关头,身后有人站了起来,“当啷”一声拔出了剑,随后就听得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几只箭被打落在地。

    朱慈烺一扭头,发现是袁熙芸替他打飞了清兵射来的箭。

    关键时刻,是袁熙芸救了他!

    正要表示感谢,却听到袁熙芸冲着他吼道:“这里太危险了,敌人好像知道你在这里,你必须立刻换个地方!”

    听了这话,朱慈烺心中一动:莫非清军也在搞“斩首”行动?这是现代特种部队才会采用的手段,没想到古人也能玩得这么溜。

    还没容他细想,袁熙芸一把拉着他就跑。

    这时,他看到身旁一名侍卫脚上中了好几箭,实在走不动,就伸出另一只手,想拉着侍卫一起走。

    谁知箭雨再度袭来,他的右小臂中了一箭,贯穿了骨头,顿时痛彻心扉,“哎哟”一声,差点跌倒在地。

    袁熙芸顾不得那么多了,搂住朱慈烺的后腰腾空而起,向一旁跃出了数丈远。刚刚离开那个地方,七、八只箭就“嗖、嗖”地落了下来,三名侍卫先后倒在了血泊之中。

    朱慈烺痛得晕了过去,在闭上眼睛之前,依稀听到有很多人在喊:“大帅,醒醒啊……”

    ~~~~~~~~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慈烺悠悠醒来。

    朝左右看了看,这不是他熟悉的中军大帐吗?可是那些侍卫呢,怎么一个都没看到?

    “有人吗?”朱慈烺喊道。

    门帘一掀,进来一个人,正是袁熙芸,仍然身着侍卫装束,戴着面罩。

    “怎么就你一个人?”朱慈烺感到有些奇怪。

    “我跟他们说了,你这伤只有我能治,交给我好了,所以他们都在外面等着。”

    “哦。”朱慈烺最关心的当然是战局:“这场仗后来怎样了?”

    “清兵退了,你的人马损失很大,不过我看清兵也伤亡不小。”

    朱慈烺稍稍宽心了一些。袁熙芸作为习武之人,对于伤亡的判断应该是靠谱的,当然具体情况还得问洪承畴。

    帐外一片漆黑,袁熙芸告诉他,现在是子时。

    朱慈烺心想:原来自己已经晕过去好几个时辰了。

    这时,朱慈烺感觉右小臂隐隐作痛,不禁担心起自己的伤势来。

    见朱慈烺用左手轻轻抚摸着右小臂,袁熙芸安慰道:“你的伤不要紧,我给你用的是恒山派最好的金创药,几天后你就没有大碍了。”

    “这么灵啊?”

    “江湖中人,受点伤是家常便饭,没点疗伤神药还行?你就放心好啦。”

    朱慈烺感激地说道:“谢谢你!都说‘英雄救美’,想不到今天反过来了。”

    袁熙芸“噗嗤”一笑。

    朱慈烺感到莫名其妙:“你笑什么?”

    “你是不是想说,你就是那个‘英雄’?可哪个英雄是像你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看到箭飞来都不知道怎么躲?”

    朱慈烺听了有些灰心:“你说得对,是我用词不当。”

    “不,你用词很恰当,只是不需要反过来。”

    朱慈烺听得有点迷糊:“你这话啥意思?”

    “今天是我救了你,所以我就是那个‘英雄’,而你就是那个‘美’。”

    见朱慈烺一时没回过味来,袁熙芸笑道:“瞧你这细皮嫩肉、唇红齿白的样子,跟你那些大兵比起来,不是‘美’又是什么?

    朱慈烺这才明白过来,不由得哈哈大笑。

    他没想到,袁熙芸也有如此调皮、诙谐的一面。

    这通玩笑过后,他和袁熙芸的相处顿时变得轻松起来,没有以前那么拘谨了。

第51章 洪承畴探望朱慈烺

    笑过之后,朱慈烺的语气有些低沉:“我是不是很没用?就像你说的,手无缚鸡之力?”

    “别这么想。”袁熙芸安慰道:“我那是跟你开玩笑的。”

    “我知道,可作为一个统兵10多万的大帅,确实不应该这么孱弱。”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你的任务就是指挥好千军万马,而不是亲自上阵杀敌。”

    “那你觉得我的任务完成得怎样?”

    “挺好的啊。在你来山海关以前,朝廷大军只能像祖大寿那样,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可是这样最多只能自保,却不能消灭敌人。清军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谁也拿他们没办法,倒霉的是辽西百姓。你来这里后就不一样了,朝廷大军开始主动出击,即使在野外也能跟清军相抗衡,敌人再不也能像以前那样横行辽西了。”

    袁熙芸的评价让朱慈烺为之一振:“这么说,我的方略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的有成效?”

    “那是当然。只要你率领人马一直这样打下去,多尔衮迟早会撑不住。”

    “说得好。”朱慈烺很高兴:“不过这次我得再好好谢谢你。”

    “不是已经谢过了嘛,何必这么客气?”

    “刚才是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这次是感谢你白天时的提醒,不是一回事。”

    袁熙芸有点疑惑:“我提醒你什么啦?”

    “白天的时候,你不是跟我抱怨,说看不清海中的水师战船吗?我解释说,是沙洲、树林的阻隔所致。也就是在那时,结合你带来的情报,我意识到如果半路上遭遇了多尔衮的人马,水师就帮不上忙了,这场仗搞不好会输得很惨,必须立刻返回。后来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不然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是吗?”袁熙芸也感到难以置信:“我当时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起了这么大作用。”

    “这说明你是我的福星啊!”朱慈烺激动地嚷道。

    朱慈烺眼神灼热,看得袁熙芸双颊绯红,有点待不下去,便借故离开:“今天消耗了一些内力,我要去打坐一下,你要是不舒服可以喊我。”

    “内力是怎么回事?”朱慈烺有点不解。

    “你忘了?你受伤那会,我使出了恒山派的内功心法,用掉了不少内力,才将你拽走。”

    朱慈烺回忆起:白天的时候,正是袁熙芸突然发力,抱着自己高高跃起,才得以迅速脱离危险地带。以她这么苗条的身材,竟有如此力气,恒山派武功确实厉害。

    朱慈烺来了兴趣:“什么时候能见识一下你的武功呢?”

    “急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袁熙芸说着,转身出去了。

    朱慈烺心中一喜:袁熙芸说“有的是机会”,这意味着以后能经常见面了。

    第二天早上,朱慈烺醒来,进来照顾他的是阮禄。

    “何四平呢?”朱慈烺随口问道。

    “她还在打坐呢,要找她来吗?”

    朱慈烺摆摆手:“不用,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吧。”

    看到大帐外几名侍卫的身影,朱慈烺想起了阵亡的那三名侍卫,心情很沉重。

    阮禄安慰道:“主人,你为了他们,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将士们看在眼里,都十分感动。”

    “可我还是没能救下他们啊。”朱慈烺不无遗憾。

    “主人已经尽力了。三个侍卫都亲眼目睹主人为了他们而负伤,有这份情意在,他们死而无憾了。”

    听了阮禄的话,朱慈烺感到欣慰,心情也没那么压抑了。

    早餐后,洪承畴来看望朱慈烺。

    “大帅的身体好些了吗?”

    朱慈烺点点头:“谢谢督师关心,我还好。”

    “都怪我没有保护好大帅。”洪承畴深感自责。

    朱慈烺感到惊讶:“督师这是哪里话?战场上刀剑无情,我怎么能怪您呢?”

    “我已经查清楚了,昨天多尔衮特地派出一批人抵近长枪阵,我军为了保持阵形,无人驱赶他们,让他们得以朝帅旗周围放箭。这些人的目标就是你,如果你受伤了,我军将陷入混乱,清军就有机可乘了。”

    “多尔衮真是歹毒!”朱慈烺虽然猜出这可能是清军在搞“斩首行动”,但想到敌人差点得手,而明军有可能因此而速败时,他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大帅受伤反而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敌人的诡计没有得逞。只是,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个情况,做出应对,致使大帅陷入险境,也有责任。以后如果清兵抵近长枪阵,我将派人出阵驱赶。”

    朱慈烺摆摆手:“我军的战法确实有漏洞,但这不能怪您。长枪阵是我的主意,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您的办法很好,以后就这么办。”

    “好。幸亏有何侍卫,不仅救了大帅,还说有办法医治你,不需要军中的郎中帮忙。本来我觉得这有点不妥,但想到连大帅的命都是他救下的,他的话自然可以相信,所以就将大帅交给他了。”

    朱慈烺点点头:“何侍卫的金创药确实不错,我现在除了右手臂有点疼,已经没有大碍了。”

    “那就好。”洪承畴顿了顿,突然冒出来一句:“何侍卫是个女娃子吧?”

    朱慈烺一惊:“督师,您看出来了?”

    “咱们手下这么多将士,兵是什么样子,我还不清楚吗?何侍卫的身形,分明就是个女子嘛。我看她老这么藏着掖着太辛苦了,就不要再戴面罩了吧。”

    “可是……”

    “大帅是担心她被人认出来?”

    朱慈烺一怔:“看来没有什么能瞒得过您。”

    “我不管她以前做了什么,凭着她当线人搞到情报,又救了大帅,这两项功劳就足以将功折罪了,大帅还担心什么呢?”

    朱慈烺一想:洪承畴说得对!袁熙芸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徐传斌、宋德成杀了赵喜松的几名手下,袁熙芸连这个罪责都没有。至于绑架他上凤凰山的事,他已经声明过不追究了,因此唯一的罪就是身份问题:她是袁崇焕的义女,但这个秘密只要他不说,应该是没人知道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代袁熙芸表示感谢:“督师提醒得好,何姑娘以后不用再藏头露尾了。”

    “就是。这样的话,她的行动能方便些,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聊完了这些,朱慈烺自然要问问昨日的伤亡情况。洪承畴告诉他:赤枫林这一战,明军阵亡2200多人,重伤3600多人。

    今天阵亡将士将被妥善掩埋,而失去战斗力的伤员,都将被运送粮草过来的水师战船捎走,带回天津医治。

    至于清军方面,根据洪承畴的估计,伤亡应该在2000人左右。

    朱慈烺相信,以洪承畴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个数字应该比较可信。这样算下来,战损比略高于一比三,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洪承畴的判断毕竟不能代替实际数据,要是能知道清军真实的伤亡情况就好了。这对于评估自己的战法非常重要,否则总让人有点不放心。

第52章 多铎的谋划

    听了洪承畴的情况介绍,朱慈烺提了个问题:“督师,我军伤亡高出清军很多,将士们对此怎么看?”

    “大帅放心,很多将士以前曾在野外跟清军交过手,相比之下,昨天的战果已经称得上很不错了。而且,将士们的士气也调动起来了,大家都说,大帅爱兵如子,为了救部下,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样的大帅值得他们效命。”

    朱慈烺没想到,自己下意识的一个举动,竟然产生了这样的效果,看来昨天负伤也不全是坏事嘛。

    洪承畴走后,朱慈烺让阮禄请袁熙芸进来,告诉她可以摘下面罩了。

    袁熙芸感到不解:“这样不就会被人认出来了吗?”

    “没事的。”朱慈烺把洪承畴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你看,连洪督师都说,你可以将功折罪。其实,绑架的事我已经说过不追究了,除此之外你再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就更不用担心了。”

    “太好了。”袁熙芸很惊喜,立刻摘下了面罩:“这东西戴着确实挺碍事的,昨天差点影响到救你。”

    “有这种事?”朱慈烺感到震惊。

    “你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就知道啦。”袁熙芸诉苦道:“我时刻都要担心面罩会掉下来,被人认出,所以抬头看飞来的箭时,也得小心翼翼,这很影响我判断箭的方向,也妨碍了我去打掉那些箭。”

    “啊这……”朱慈烺听了心有余悸,没想到这玩意戴在袁熙芸脸上,却险些让自己丧命。

    不过,袁熙芸在受到束缚的情况下仍能将他救出来,这一身武艺确实了得。

    “还不止这个呢。”袁熙芸指着脸上:“现在天气太热,戴面罩容易长痱子。”

    朱慈烺看了看袁熙芸的脸,确实长出了一些小点点。

    他有点哭笑不得:跟生与死的考验相比,长点痱子的事情还值得拿出来说?

    这么看来,袁熙芸其实很在意自己的容颜。不过,年轻女子哪个不是这样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是为了达成目标,袁熙芸却又舍得在脸上抹锅灰,这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啊。

    ~~~~~~~~

    清军大帐里,多尔衮、多铎这兄弟俩正在商议军情。

    对于旺吉努报告的战果,多尔衮有些困惑:“听旺吉努说,他敢肯定朱慈烺就在帅旗的右边,因为他听到明军之中有人在喊话:‘大帅,小心!’”

    多铎点点头:“那就错不了。旺吉努带着那么多人,朝那个方位密集放箭,朱慈烺肯定在劫难逃。”

    “可是我看明军自始至终并没有慌乱,反而越战越勇。如果朱慈烺受了伤,明军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的,至于说朱慈烺阵亡,那就更谈不上了。”

    多铎也是大惑不解:“也不知道朱慈烺到底怎样了。”

    两人正聊着,手下送来一份报告。

    看过了上面的统计数字,多尔衮感到头疼:“昨天我军共伤亡了2100多人。”

    “这有什么?”多铎不以为然:“我看明军的伤亡比我们大得多,恐怕有3倍了吧。”

    多尔衮有点生气:“你怎么不看看他们有多少总兵力?10余万人!他们输得起,我们可熬不住。”

    “那你说怎么办?”

    多尔衮沉思良久,只说了一个字:“撤!”

    多铎吃了一惊:“这就撤退?额亦都的仇不报了?”

    “当然要报,但不一定非要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到锦州城下再报这一箭之仇。”

    多铎感到不解:“到了锦州城外,只怕事情会更麻烦吧?祖大寿如果跟朱慈烺里应外合,不是更难对付吗?”

    多尔衮提醒道:“你只看到朱慈烺多了个祖大寿来协助,却没看到他少了水师的帮衬。锦州距离海边有六十多里地,如果我们把朱慈烺的人马围困在锦州城外,到时候岂止是得不到水师火炮的支援,只怕连粮草都会被我们掐断。我们只需围而不打,就能让他们不战自乱。”

    多铎想了想,提出了质疑:“哥,不是我泼你的冷水,虽然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朱慈烺非常聪明,难道他会想不到?只怕他未必会上钩。”

    多尔衮陷入了沉思:多铎的话确实不无道理。

    这时,探马进来报告:“明军王廷臣部正向这里赶来。”

    多铎问道:“王廷臣有多少人马?”

    “启禀王爷,有1万人马,另有4艘战船跟随。”

    “1万人,4艘战船。”多铎一边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一边反复念叨着。

    “有什么问题吗?”多尔衮见老弟念念有词,忍不住问道。

    多铎停下了脚步:“哥,难道你没发现,朱慈烺的后军很弱吗?不仅兵力很少,就连战船也较少。”

    多尔衮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先敲掉这部分人马?”

    多铎点点头:“朱慈烺的前锋、中军都不好对付,后军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软柿子。也许朱慈烺觉得,既然前锋、中军已经冲在前面了,后军就没必要放置太多兵力了,可是他没有料到,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可我觉得,还是回到锦州城外迎战明军比较有把握一些……”

    “哥!”多铎有些着急:“祖大寿还能撑一段时间,朱慈烺可以不必马上前去救援,这就让他有了别的选项。”

    多尔衮一愣:“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们现在撤走,明军将一路畅通,如果朱慈烺率部继续沿渤海北上,威胁我们跟沈阳的联系,到那时候,恐怕就要轮到我们担心粮草不济了。”

    多铎的话如同一声惊雷,把多尔衮给炸醒了:是啊,自己老想着让对方断粮,从而轻松取胜,别人也同样可以这么做。

    多尔衮惊奇地看着多铎:“这个战法你是怎么想到的?简直如同一柄利剑插向我们的胸膛。”

    “很简单,我假定自己是朱慈烺,就能想到了。”

    多尔衮不由得胆战心惊:自己弟弟能想到的,朱慈烺十有八九也能想到。

    这下多尔衮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问多铎:“那你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找到在海边就能打赢朱慈烺的办法,综合权衡之下,拿最弱的王廷臣部开刀最为合适。而且,我们不仅仅要消灭王廷臣部,还要在作战过程中总结出新的战法,供以后对付明军主力时使用。”

    多尔衮点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就这么办。”

    见多尔衮同意了自己的方案,多铎提议:“为了掩人耳目,我们仍然留一小部分人马在这里迷惑明军,我们俩则亲率主力,直扑王廷臣部。”

    “好。”

第53章 洪承畴剖析敌情

    大战已经过去了两天,朱慈烺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可以开始处理公务了。

    这天上午,侍卫长秦元涛来向他汇报:“大帅,我和手下花了三天时间,已经查清楚了,刘世峰、焦明、许云达三人,是几年前一起加入到吴三桂总兵麾下的。这个刘世峰由于人机灵,很会来事,升了个把总。”

    “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头?”

    “我找吴总兵的手下打听过:当初,这三人自称是辽西百姓,家住山海关外的崔各庄,家人都被清兵所害,他们侥幸逃过一劫,为了报仇雪恨,才来投军。”

    “崔各庄?”

    “是的,我知道这个地方,几年前确实曾经被清军屠戮殆尽。”

    朱慈烺想起袁熙芸的父母及同村百姓,也是死于清军之手,这种惨剧在辽西确实不少。但是刘世峰三人显然是以卖惨为幌子,来骗取明军的信任。他们挑选崔各庄这个地方,是因为该村几乎没有留下活口,随他们怎么说都行,反正死无对证。

    事实上,他们成功了,不但加入了吴三桂部,而且顺利地潜伏下来。这些年,也不知道他们给清军提供了多少情报。要不是前几天意外地撞见了袁熙芸,他们肯定还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继续待下去。

    按照朱慈烺的吩咐,秦元涛没有惊动这三人,而是派了几个人暗中盯梢,一有动静,立刻报告。

    朱慈烺赞许道:“干得好。这三人以前确实对我军构成威胁,但如今既然身份已暴露,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反而可以在他们身上好好做点文章。”

    “大帅英明。”

    秦元涛出去后,手下来报:天津水师指挥杨维翰,亲率数十艘战船从天津赶来。

    朱慈烺起身出迎,赶到临时码头时,洪承畴已经到了。

    看着从船上卸下来的一袋袋粮草、箭只,朱慈烺深表谢意:“杨指挥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现在正需要这些东西。”

    “大帅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战船上渐渐空了下来,随后,近4000名重伤员被抬上了船。

    看着战船重新启航,向天津方向开去,朱慈烺松了口气:明军虽然减员了近6000人,但兵精粮足,没什么包袱,能随时以最佳状态迎战清军。

    朱慈烺正准备回营,探马来报:清军主力正在朝山海关方向快速移动。

    朱慈烺感到疑惑:“这消息确定吗?我们的正面明明还有清军的很多旗帜,他们的人马仍在四下活动。”

    “大帅,那只是个幌子,清军留下的只有少部分人马,旗帜都是虚设的。”

    “原来是这样。”朱慈烺扭头问洪承畴:“督师,依你看,多尔衮故意掩人耳目是想干嘛?该不会是趁虚攻打山海关吧?”

    洪承畴摇摇头:“不会。山海关虽然兵力不多,但王朴、唐通两位总兵的人马,防守山海关是没问题的。多尔衮应该不会那么傻,非要去啃这块硬骨头。”

    朱慈烺也觉得,清军的目标不会是山海关。

    就在前天,自己曾两次险些着了多尔衮、多铎的道:一次是半路上如果被清军攻击,会失去水师支援,另一次则是“斩首行动”。

    仅凭这两招,就足以看出两人在历史上绝非浪得虚名。因此,多尔衮绝对不会使出进攻山海关这一昏招。

    那清军是要去哪里呢?

    朱慈烺一转念,马上想明白了:“督师,他们该不会是冲着咱们的后军去的吧?”

    “我也正准备说这个呢。”洪承畴表示赞同:“看来咱们想到一起去了。”

    “这可就有点糟糕了。”朱慈烺眉头紧蹙:“王廷臣只有1万兵力,配属的战船也只有甘辉率领的4艘,火力稍弱一些。现在多尔衮亲率主力前去,不是摆明了要置王总兵于死地吗?”

    “这个可能性确实比较大。多尔衮留下一部分兵力,很可能是想拖住我们,让我们不能及时增援王廷臣。”

    “督师说的有理。”朱慈烺提议:“情况紧急,我们应该立刻去增援王总兵。”

    “这个……再考虑一下吧。”

    朱慈烺有点着急了:“从山海关出发时,我曾对王总兵说过,如果他的部队被敌人包围,我会尽快派兵救援,现在该兑现承诺了。”

    “大帅,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多尔衮也有可能借着攻击王廷臣,引诱我们前去,然后突然回师,在半路上攻击我们,水师同样有可能帮不上忙。这样的话,他们前几天没能得逞的奸计,今天将获得成功。”

    “这……”朱慈烺犹豫了。

    洪承畴不愧是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观察和揣摩,洪承畴对海陆联合作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哪些地方是必须注意的,尤其是刚才的提醒,非常及时,明军可千万别前几天刚躲过陷阱,今天却掉了进去,那就太笨了。

    不过,朱慈烺有点不明白的是,如果多尔衮真的有这种打算,那干嘛要留下部分兵力呢?难道不应该统统带走,摆出一副全力进攻王廷臣部的架势吗?这样的话,探马将更早发现清军去进攻王廷臣部了,而他也许会更快出兵增援。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洪承畴谈了自己的看法:“多尔衮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很像那么回事。他留下少量兵力牵制我们,就是想让我们深信不疑:清军的目标是王廷臣。”

    朱慈烺点点头:“还是督师分析得透彻,不然我就上当了。不过,如果我们没有出兵增援,多尔衮肯定会退而求其次,真的去进攻王廷臣了。”

    “那是一定的。多尔衮跑这一趟,怎么都会打一仗,就看跟谁交手了。”

    “是啊。”

    至此事情完全清楚了:清军仗着机动性高,在野战中可谓占尽优势,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明军机动性差,只能小心翼翼加以应对,稍有失误,就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因此,增援是不可能了,王廷臣部很快将面对清军泰山压顶般的攻势,朱慈烺想一想就感到心焦。

    洪承畴自然明白朱慈烺在担心什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每支部队都要做好独自迎战清军的准备。王廷臣部在演练时表现得非常好,希望他们在实战中能发挥出最大潜力。”

    朱慈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能就这样眼看着王廷臣部陷入苦战,必须得做点什么。

    一转念,他有了主意:“要不,让郑森率领两艘战舰去支援一下王廷臣吧?”

    洪承畴表示同意:“清军在海上对我们毫无办法,派战船去增援完全没问题。”

    “那就这么办。”朱慈烺随即找来郑森,下达了命令。

    看着郑森率领的2艘战船向南开去,朱慈烺感到一丝欣慰:对王廷臣的承诺虽然没有完全兑现,但总算没有放空炮。如果王廷臣有意见,那就等以后见面了,再表示歉意吧。

第54章 旺吉努救了多尔衮

    多尔衮的确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朱慈烺率部增援,就半途击之。多铎前几天说的话很有道理,只要打垮了明军主力,明军的前锋、后军就会不战自溃,而如果能趁机干掉朱慈烺本人,大明就不足惧了。

    因此,多尔衮的优先目标确实是朱慈烺。

    在率部疾进了一阵后,为了能让朱慈烺的人马追上来,多尔衮甚至有意放慢了速度,然而朱慈烺那边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多尔衮有些闷闷不乐,对多铎说:“朱慈烺这家伙的确是个劲敌,对于咱们的计谋,他根本不上当啊。看来我想在锦州城外围困他,确实有点异想天开了。”

    多铎哈哈一笑:“哥,没事的。既然他可以置后军的生死于不顾,那咱们就笑纳了。”

    多尔衮点点头:“也对。饭要一口口地吃,收拾了王廷臣,朱慈烺的力量就被削弱了一块,我就不信他会不心痛。等到下一次,他也许就会露出破绽。”

    “没错,就是这话。”

    就在多尔衮命令清军放慢速度前进时,明军方面确实有人追过来了,不过不是朱慈烺,而是郑森的战舰。

    当多尔衮骑着马缓缓前行,和多铎商议军情的时候,郑森率领的两艘战舰正从附近的海面上经过。

    海岸边绵延的树林遮盖住了清军的身影,却挡不住那些高扬的旌旗。

    战舰上的一位炮手率先注意到了岸上的清军旗帜,立刻向郑森报告。

    这个情况立刻引起了郑森的兴趣,他盯着那些旗帜看了好一阵,回头问那个炮手:“咱们的炮弹能打到敌人那里吗?”

    炮手目测了一下,结论是:如果尽量靠近岸边那些树林的话,应该可以命中,不过也差不多到了射程的最末端。

    “既然有希望,肯定得试一下。前天那场仗,咱们开炮的机会不多,实在不过瘾。今天碰到这样的战机,岂能放过?”

    “那您就下令吧,我们一定给敌人一个意外的‘惊喜’。”

    “好。”郑森向旗语兵做了个手势,旗语兵会意,指挥后面那艘战舰一起向岸边靠拢。

    岸上的清军被树林挡住了视线,没人注意到海上的动静。

    两艘战舰快要抵近树林的时候,炮手提醒郑森:再不能往前了,会有搁浅的危险!

    郑森深感遗憾:要是能再近一点,炮火的覆盖范围将更广,杀伤力也将更大,可惜只能开到这里了。

    战舰停了下来,船头对准岸上,火炮已经就绪,郑森下令:“给我使劲地轰,不要吝惜炮弹!”

    岸上,清军大队人马正在行进,忽然听到几声巨响。

    “什么声音?”多尔衮问身旁的侍卫。

    “王爷,不好,是炮弹!”有个侍卫已经看见几个圆球正向这边飞来,连忙提醒。

    说时迟那时快,炮弹已经落地开花,多名清军当场倒下。

    多铎不失冷静:“炮弹是从海上飞过来的,赶快往西边撤,只要远离海边,就没有危险了!”

    清兵纷纷打马向西,多尔衮也正要拨转马头,一枚炮弹不偏不倚,落在了多尔衮坐骑左侧的不远处。

    事发突然,侍卫们来不及反应。危急关头,只见有人骑马冲上前去,挡在了多尔衮身边。

    炮弹“轰”地一声炸响,铁砂飞溅,那人当即滚落马下,他的坐骑被无数铁砂击中,痛得嘶鸣着高高跃起,随后瘫倒在地。

    多尔衮正想看看是谁救了他,侍卫们催促道:“王爷快走,这里交给我们!”

    “一定要把人给我救下来!”多尔衮吩咐着,打马向西而去。

    过了好一阵,惊魂未定的清兵终于在远离海边的一块平地上聚齐。

    多尔衮命人清点了一下人数,死伤了40多人,这让他十分恼怒:“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

    多铎回答:“刚才有人看见海上有两艘战舰向南开走了,应该是朱慈烺的水师。”

    多尔衮更加气愤了:“明军的战舰真是我军的心腹大患!以后我们连在海边行走都不安生了。”

    “是啊,以后得多长一双眼睛才行,不光要盯着陆地上的明军,还得注意海上的战舰。”

    这时,旺吉努被抬了过来,侍卫们告诉多尔衮,刚才就是旺吉努挡住了炮弹。

    多尔衮紧握着旺吉努的手:“好兄弟,今天多亏你救了本王一命,本王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旺吉努挣扎着起身:“王爷是大清的擎天柱,跟王爷比,我这条小命就算是丢了也没关系。”

    多尔衮很感动:“别这么说,你为大清立下大功,大清也不能亏待你啊。对了,你伤势怎么样?要不要紧?”

    “王爷放心,郎中已经看过了,说我性命无忧,就是取出左臂上的铁砂需要花一些工夫。”

    “只是左臂受伤吗?”

    “是的。当时我看到炮弹正朝您飞去,就赶紧打马上前。在爆炸的那一瞬间,我已经有所防备,赶紧往坐骑右边滚落,马身替我挡住了大部份铁砂,不过左臂还是受了点伤,好在没有大碍,请王爷不必担心。”

    多尔衮心说:旺吉努确实够机灵,只是问题哪有他说的那么简单?左臂被铁砂所伤之后,即使康复,也还是会影响日后的弯弓搭箭。尤其是像旺吉努这样的神射手,只要动作稍微走形,都将导致大失准头,再也不能做到百步穿杨了。

    多尔衮为旺吉努感到惋惜,他告诫旺吉努不要多想,先安心养好伤再说。

    清军被郑森这么一惊扰,耽搁了不少时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多尔衮只得下令就地宿营,明日再向王廷臣部发起攻击。

    就在清军被迫休整的时候,郑森已经率领两艘战舰,赶到了王廷臣部的驻地。

    王廷臣也在时刻注意着清军的动向,今早听说清军主力已经沿渤海边南下,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冲着自己来的,于是在地图上找了个距离最近的作战地点,在此集结,准备迎击敌人。

    见朱慈烺只派了郑森前来,而且只有两艘战舰,王廷臣的部将都有些不满。

    面对必败之局,众将说话也就没了忌讳,副将周汝诚更是直言不讳:“大帅说过,一旦我们被围,他会全力救援,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现在让我们独自面对近3万清军,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郑森十分尴尬,只得尽力解释道:“大帅有大帅的难处。前天中军刚刚打过一仗,损失了很多人马。大帅和督师担心,如果在半路上遭遇清军,损失会更大,所以中军不能轻易出动,请诸位见谅。”

    见周汝诚还想说点什么,王廷臣制止道:“我们要相信大帅,若非万不得已,他一定会来增援我们的。再说,先锋、中军都跟敌人交过手,我们也该跟敌人碰个面了,躲是躲不掉的。”

    众将这才默默不语。

第55章 王廷臣选中绝佳地点

    见气氛有点沉闷,郑森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南下的航程中,他曾经指挥战舰偷袭了清军的人马,只是不知道战果如何。不过,他看到清军的旗帜被迫往西移动了很远,以至于到了后来,从海上都看不见那些旗帜了,两艘战舰才停止炮击,继续南下。

    如果郑森知道,有一发炮弹再稍微偏一点,就可以直接干掉多尔衮,那他今天恐怕只会扼腕叹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王廷臣听了哈哈大笑:“年轻人,你这一把干得不错,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郑森听得不明就里:“大人是有什么打算吗?”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没过多久,探马来报:清军已经就地宿营。

    王廷臣兴奋地一拍手:“好,全军拔营,向南!”

    周汝诚问道:“总兵大人,我们这是去哪里?”

    “大帅派来这2艘战舰,如果善加利用,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趁着敌人没有包围上来,我要挑个更合适的地点来迎战。”

    此时已近黄昏,然而王廷臣却执意要趁着天黑之前的1个时辰赶路,争取抵达他认为的一处“绝佳”作战地点。

    众将虽然觉得这时候赶路有些匆忙,但总兵大人心意已决,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况且,既然是更有利的作战地点,那就意味着打胜仗的可能性更大,他们也将更有可能活下来,这样的好事,当然没人反对。

    于是这1万人马紧急向南进发,郑森、甘辉也率领6艘战舰一起南下。

    盛夏时节,天黑得晚。1个时辰之后,天刚刚擦黑,王廷臣部到达了目的地,随即安营扎寨。

    次日天刚亮,王廷臣就召集大家紧急开会,商议作战方案,郑森、甘辉也上岸参加了。

    王廷臣带着大家,来到了他所说的那个“理想的作战地点”,地图上名叫“金沙滩”。

    众人一见,不禁大惊失色:这是一块“半岛”形状的平地,只有西面跟大陆相连,东、南、北三面都是大海。

    周汝诚立刻表示反对:“总兵大人,这样的地方简直是绝地,清兵只要守住西边的这个出口,就成了关门打……”

    说到这里,周汝诚意识到将自家人马比作“狗”十分不妥,连忙住口。

    王廷臣笑道:“没关系,你不就是想说,这地方处境险恶嘛。”

    周汝诚反问道:“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没有水师,当然不能选这样的地方,但现在我们有6艘战舰,一切就不一样了,这里反而成了最好的地方。前段时间在天津的时候,大帅曾经亲自向我和杨国柱总兵面授机宜,只需如此这般……”

    众人听罢,都恍然大悟,连声称赞大帅的安排堪称绝妙。

    王廷臣看着郑森和甘辉:“这次能不能打好,很大程度上要仰仗水师了。”

    郑森和甘辉都很激动:“总兵大人请放心,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定要让敌人尝尝水师的厉害。”

    目送郑森和甘辉回战舰,王廷臣对众将感叹:“大帅派来郑森,给我们带来了好运啊。其实,昨天行军路过这里时,我就发现金沙滩是最理想的战场,不过当时要赶路,就没有停留。后来听说清军正杀过来,我们只能就近找个海边的平坦地块迎战。幸亏郑森偷袭了敌人,迫使敌人停下来休整。如果敌人当时赶过来跟我们对峙,我们就无法退到金沙滩这个上佳之地了,虽然也能找到合适的作战地点,但比起这里来显然要差一些。”

    众将点点头:“大人说得没错,郑森确实帮了我们大忙。”

    “你们看,大帅已经尽可能地支援我们了,所以都不要再抱怨了。”

    众将这回心悦诚服:“谨遵大人吩咐。”

    正聊着,探马来报:清军已经拔营,正朝这边开来,估计很快将到达这里。

    王廷臣挥了挥手:“好了,大家都去准备吧。这回我们要让多尔衮明白,别以为我们兵力少,就可以随便欺负。谁要是敢小看我们,小心磕掉他的牙!”

    众将信心高涨。不一会,在这块半岛形的平地上,明军1万人马布好了长枪阵,静待清军的到来。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远处腾起烟尘,轰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众将知道,一场好戏就要开锣了。

    ~~~~~~~~

    率先赶到的清军前锋,见明军选了这么一个地方布阵,吃了一惊,拿不定主意是否进攻,于是派人向多尔衮报告。

    多尔衮听后也觉得奇怪:“有这种事?”

    他和多铎来到前面查看,发现情况正如前锋所言:王廷臣选了一个军事上的绝地来迎战。

    多尔衮困惑不已:“王廷臣这是想要自杀吗?”

    多铎也有些猜不透:“朱慈烺的这个后军,真的这么差吗?不但兵力最少,而且主将也好像脑子有问题。”

    多尔衮觉得不太可能:“能够被朱慈烺派去独当一面的将领,肯定不会弱到哪里去。杨国柱你见识过,就不说了,连昨天率领2艘战舰南下的那个水师将领,都能让我们吃点亏。”

    “这倒也是。不过你要是说王廷臣也很厉害的话,我还真看不出他在这个地方摆长枪阵,到底高明在哪里。”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谨慎从事为好。”

    “哥,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消灭王廷臣这股力量,不能在这里久拖不决。你想过没有,如果朱慈烺的前锋、中军不理睬我们,继续向锦州开进,我们可怎么办?”

    多尔衮被一语惊醒:是啊,如果自己的3万人马被这1万明军拖住,而朱慈烺的主力趁机北上,去救援锦州的祖大寿,那自己将非常被动。

    他问多铎:“你的意思是立刻进攻?”

    多铎点点头:“不管怎样,我们不能按兵不动。我建议先派出少量人马,发起试探性进攻,摸一摸王廷臣的底,看看他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

    于是多尔衮命前锋派出300人,去冲击明军的阵形。

    明军这边,王廷臣听郑森介绍过中军前几天打的那场仗,见清军小股部队冲过来,便仿效朱慈烺的方法,命令明军立刻开始放箭。清军见状,也是一边冲锋,一边射箭还击。

    跟以前一样,清军冲到阵前,长枪阵岿然不动,清军无隙可乘,只得后撤,远距离朝明军阵中放箭。

    周汝诚问王廷臣:“总兵大人,可以出动水师了吗?”

    王廷臣摇摇头:“不用。多尔衮才派出这么点人马,分明就是来试探我们的。眼下即便我们跟敌人展开对射,也完全扛得住,没必要过早亮出杀招。”

    “大人说的是。”

第56章 清军遭遇意外打击

    双方鏖战了半个时辰,清军伤亡了百余人,多尔衮目测明军应该伤亡了数百人,这让他愈发困惑了:“闹了半天,也没发现王廷臣有什么特别之处嘛。要是照这么打下去,我们倒是颇占便宜。王廷臣本来就兵力少,如今损耗得这么快,要不了多久就得完蛋,只是我们耗不起时间啊。”

    多铎提议:“不如我们一举杀过去,速战速决算了。”

    “不行。”多尔衮直摇头:“这太冒险了,要不再加派1000人马试试吧。”

    “好。”多铎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一步步给明军增加压力,看对方能扛到几时。

    清军大幅增加兵力后,明军压力骤增,长枪阵中不断有将士倒下,周汝诚有点沉不住气:“总兵大人,该出动水师了。”

    王廷臣拒绝了:“再等等看。既然是杀招,就要不用则已,一用就发挥出最大效力,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是我们已经伤亡惨重了。”

    “没关系,等用上杀招,立刻就能扳回来不少。”

    ~~~~~~~~

    朱慈烺的中军大帐。

    昨天郑森率领2艘战舰南下后,朱慈烺仍然放心不下王廷臣那边。毕竟,3万清军铁骑就摆在那,增援2艘战舰并不能缓解太多压力,还得再想想办法。

    今天一大早,探马来报:清军已经拔营,正在靠近王廷臣部。

    朱慈烺赶紧找洪承畴商议:“督师,这回基本可以确定,多尔衮是要去攻击咱们的后军了,得再帮王廷臣一把。”

    “大帅想怎么帮?”

    “中军即刻向锦州方向进发,迫使多尔衮回援。”

    “这……”

    朱慈烺明白洪承畴的疑虑:“督师,您是不是担心,在我军前进的途中,多尔衮会突然追上来?”

    洪承畴点点头:“不错,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都不能忽视的。”

    “今天可以暂时不用担心了。”朱慈烺摊开地图:“请看,我们距离下一个作战地点要走一个半时辰,多尔衮即使改变主意,放过王廷臣,率领清军全速追过来,所需的时间也肯定超过两个时辰。”

    洪承畴明白了:“等到多尔衮追上我们,中军已经在作战地点摆开长枪阵等着敌人了,何况我们还可以先休息一会,以逸待劳,就更有把握了。”

    “对,只要我们在路上不耽搁,就完全没有问题。”

    “好。”洪承畴表示赞同:“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希望能帮到王廷臣。”

    很快,明军主力向北进发,郑鸿逵则率领10艘战舰从海上跟随。

    清军探马自然发现了明军的动向,连忙向多尔衮报告。

    接到探马的消息,多尔衮一惊: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

    此时,王廷臣部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清军已经再次加派兵力,达到2000人。在敌人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明军伤亡千余人。对于这只仅万人的部队来说,仅仅过去了一个时辰,减员比例就达到了一成,确实有点可怕。

    形势危急,众将纷纷请求王廷臣让水师战舰参战,王廷臣不为所动:“敌人区区2000人的进攻,我们就顶不住了吗?”

    “可是大人,士兵们快没有士气了,这仗还怎么打?”

    王廷臣看了看周围,发现很多士兵都面露惊恐。他们并不知道王廷臣留有杀招,眼中看到的只是己方伤亡的速度远快于敌人,照这样打下去必败无疑,因此深感绝望。

    王廷臣不能不顾及现实状况,于是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请大家再坚持一下,如果敌人再次增兵,我就命令水师立刻出动。”

    这让众将看到了希望,纷纷抖擞精神,勉励士兵们与清军决一死战。

    在后面观战的多铎,已经注意到明军有点摇摇欲坠,便催促多尔衮:“哥,我们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斗,好赶去阻止朱慈烺前进。”

    多尔衮迟疑不决。昨天的那场袭击让他险些丧命,因此他现在最忌惮的就是明军的战舰。按理说,王廷臣现在应该有6艘战舰,然而环顾四周,却连一艘战舰的影子都没看到,这让他有些忐忑不安。

    多铎倒不认为这些战舰有什么可怕的。在多铎看来,王廷臣如果是在海边一大块平地上布阵,战舰倒还能起到一些作用。然而王廷臣选的地方是三面环海,战舰如果开炮,根本打不到清军这里,因此多铎猜测,那些战舰恐怕只能歇着了。

    朱慈烺北上的消息让多尔衮承受着很大压力,逼着他尽快做出决定,而老弟的话又让他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多尔衮不再犹豫,下令增派1万兵马,向明军发起最后的进攻,务求一举消灭王廷臣部。

    明军正在苦苦支撑,忽然听到对面传来密集的马蹄声。众将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一大批清军正从后面赶来,密密麻麻,望不到尽头。

    然而在王廷臣眼里,却是真正的机会来临了。他连忙让旗语兵向郑森、甘辉发出信号,要求水师战舰立刻出击。

    6艘战舰此前一直躲在明军背后的海面上,因此没有被清军发现。

    郑森早已命令手下做好准备,收到王廷臣的命令后,立刻率领3艘战舰,前往明军北面的海上,甘辉则率领另外3艘战舰,前往明军南面的海上。

    1万多清军正与明军对射,看到6艘战舰正分别从两侧靠近,连忙向多尔衮报告。

    多尔衮也注意到了明军的战舰,他赶紧命令正对着这6艘战舰的清军骑兵赶紧让开,以免被炮火击中。

    很快,6艘战舰的正前方就没有清兵了。

    然而,出乎多尔衮意料的是,这6艘战舰并没有继续向岸边靠拢,而是分别调整了一下方向。北面的3艘战舰,船头对着西南方向,南面的3艘战舰,船头则对准了西北方向。

    随后,6艘战舰一齐开火了。这一次,炮火的目标都是位于明军正面的那些清军!

    这下不仅清军全都猝不及防,就连多尔衮、多铎也看呆了。

    根据清军上下这几天来的作战经验,那些战舰是不可能朝明军正面的清军开炮的,因为中间隔着明军自己,而且明军站队密集,万一炮弹落在长枪阵中,带来的伤亡可就远超清军射来的箭了。

    然而这一次,规律被打破了。水师战舰开到了跟明军并列的位置,从两个斜对角朝明军正前方的清军开炮了。

    多尔衮马上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连忙传令:“鸣金收兵!”

    然而已经迟了。郑森、甘辉命令所有的大炮火力全开,不要吝惜炮弹。岸上顿时硝烟滚滚,正在放箭的清兵被笼罩在了一片烟雾之中,受惊的战马四处乱窜,阵形一片混乱。清兵全都晕头转向,即使听到鸣金,也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撤退。

第57章 伤亡大就算输?

    此时,射向明军的箭已经寥寥无几。王廷臣见时机已到,一把推开侍卫们举在头上保护他的盾牌,拿起弓箭就朝清兵放箭。侍卫们见状,也都放下盾牌,加入了战斗。

    总兵已经做出了表率,明军阵中凡是身背弓箭的,也都不再顾忌什么,全都弯弓搭箭,朝烟雾之中射去。

    这样一来,清军不但遭遇了6艘战舰持续不断的炮火交叉打击,而且还得承受从明军阵中飞来、数量倍增的箭只。

    起初,烟雾中一阵喧嚣,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

    然而王廷臣并不放心,一直没有下令停止攻击。到了后来,众将都觉得差不多了,他才命令将士们放下弓箭,并让旗语兵通知郑森、甘辉停止开炮。

    硝烟渐渐散去,战场的真相暴露在所有人眼前。

    遍地尸体,人、马都有,几乎见不到喘气的。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是由于明军不依不饶地长时间炮击、放箭,导致最后很少留下活口。

    对于清军来说,这当然是极其悲惨的一幕,然而明军看在眼里,却觉得无比痛快。

    在两军野外交战的历史上,这样的惨景大多出现在明军身上,然而今天却罕见地落在了清军头上。

    多尔衮、多铎目睹这一切,感到无比震惊。其中缘由,倒不仅仅是因为己方伤亡很大,也是因为王廷臣采用的战法实在是太出其不意了。

    多尔衮回过神来,冲着多铎吼道:“刚才你口口声声说:明军的那些战舰歇着了。现在你睁大眼睛看看,这就是你说的不用担心它们?”

    多铎被训得灰头土脸:“哥,我也没想到王廷臣会来这么一手嘛。现在我算是明白了,王廷臣是故意找这么一个地方等着我们,一方面这里更能发挥战舰的威力,另一方面,他算准我们会以为战舰在这里用不上,因此毫无防备,他可以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且,他在刚开始时一直忍着不用这一招,等到我军发起大规模冲锋后才用,以期尽量扩大战果,真是太狡猾了。”

    多尔衮瞥了多铎一眼:“你总结得很完整,但是你不要以为这是王廷臣的计谋。”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路数,不是王廷臣的又会是谁的?”

    “拉倒吧,王廷臣要是有这脑子,以前那些年就不会被我们压着打了。”

    多铎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哥,这么说,今天这一出是朱慈烺教给王廷臣的?”

    “那是肯定的,只有朱慈烺才能想出这样的妙计。”

    “我的天,朱慈烺到底还有多少招数没使出来?”

    “天知道。你要给我记住,我们面对的对手再也不是以前的明军了,跟他们交手时,一定要特别小心。比如刚开始一直找不到他们的战舰,就很不对头,那时就应该警惕的。”

    “是是是。”多铎懊恼不已:“哥你说得对,是我大意了。”

    这时,伤亡数字报上来了:今天仅半天就已阵亡了800多,重伤1200多,总计伤亡2100余人,而这些伤亡主要是在明军水师参战后造成的。

    多尔衮、多铎看后都心痛不已:本以为最容易对付的一只明军部队,却狠咬了他们一口,造成的损失比前两次战斗都更大。

    多铎看了看远处的明军,冷笑了一声:“我估计他们也应该损失过半了吧?”

    “那又怎么样?仗打到这个份上,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

    多铎有些不服气:“哥,他们的伤亡至少是我们的两倍以上,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是他们赢了吧?”

    “荒谬!”多尔衮斥道:“那我就来给你举个例子吧。你不是挺喜欢看《三国演义》吗?我问你,诸葛亮六出祁山,魏、蜀两国,哪边的军队损失更大?”

    “诸葛亮足智多谋,魏国军队经常吃败仗,到后来畏蜀如虎。司马懿根本不敢出战,甚至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装也不生气,还穿在身上。照这么看的话,当然是魏军死的人更多啦,要不然司马懿也不至于把个缩头乌龟当到这份上。”

    “照你这么说,应该是魏国败了咯?”

    “怎么会?诸葛亮最后不是被司马懿熬死在五丈原了嘛,而且多年后蜀国也终被魏将邓艾、钟会所灭,当然是魏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是你刚才说过,哪边死的人多就算输。照你这么说,难道不应该是魏国输了,蜀国赢了?”

    多铎顿时语塞:“这……”

    “没话说了吧?现在知道你的说法有多荒唐了吧?”

    多铎心悦诚服:“哥,看来确实是我说错了,不能以伤亡的多寡来判定胜负。”

    “你知道就好。”

    “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是去堵住朱慈烺的中军了,绝对不能让他们靠近锦州。”

    多铎气愤难平:“那王廷臣呢?难道就这么算了?”

    多尔衮苦笑道:“我们如果再花点功夫,当然可以消灭王廷臣的人马,但是我们不能在这里跟他耗下去了。”

    多铎眼珠子转了几转:“哥,我实在咽不下今天这口气。要不这样吧,你给我4000人马,我一定提着王廷臣的脑袋来见你。”

    多尔衮心想:这个王廷臣虽然已经没多少人马,但老是跟在后面,终究是个隐患,还是应该尽快除掉。

    于是多尔衮同意了多铎的提议,但是要求多铎一定要多动脑筋,切不可再上王廷臣的当。

    多铎拍着胸脯说:“哥你放心,我现在也清楚他们的那些套路了,不会再着他们的道的。”

    “好。”

    午后,清军25000多人马拔营北上。没走出多远,多铎就率领4000铁骑,悄悄离开了大部队。多尔衮则率领余下的2万多人马,继续向北追赶朱慈烺的主力部队去了。

    ~~~~~~~~

    战斗结束,明军这边充满了哀伤的气氛。

    王廷臣命人统计了一下,今日一战,阵亡1700多人,重伤3300多人,共计伤亡5100多人。

    可战之兵已不足5000人,还有很多伤兵需要照顾。

    郑森安慰道:“总兵大人不必担心,明天就会有补给船队到达这里,将这些伤兵运走。”

    王廷臣和众将听后,安心了不少。

    这时,探马来报:清军已经拔营北上了。

    周汝诚感到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重创了清军,我还以为敌人会跟我们死磕呢。多铎可不是个轻易服输的家伙,他应该不会放过我们的。”

    众将议论纷纷,他们以前吃够了多尔衮、多铎的苦头,深知这两人计谋百出,极难对付。因此,听说清军已经离开,他们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反而担心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目的是引诱他们走出这个地方,以便加以歼灭。

    王廷臣安慰道:“大家不要怕,我们在这个地方休整几天再说。清军刚刚被我们打惨了,谅他们一时半会不敢到这里来招惹我们。”

    众将点头称是。

第58章 信件的奥秘

    次日,补给船队到达了临时码头,运来了1万人所需的粮草、箭只,然而这已经远超王廷臣部的需要了。3300多名伤兵随船回了天津,让王廷臣没有了后顾之忧,只是他的手下已经急剧缩水了一半。

    这时,探马又有了新消息:多尔衮的人马追上了朱慈烺的中军,双方正在对峙中。

    王廷臣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在亲眼见识了海陆联合作战的威力之后,众将对朱慈烺的怨气渐渐消散。

    虽然自身损失过半,但也目睹了清军的惨状,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昨天那一幕称得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头一次,他们看到了打赢清军的曙光,而大帅就是那个希望之星。如今,得知大帅正在跟清军主力鏖战,他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即便自己力量薄弱,也要尽力帮点忙。

    周汝诚提议:“我部应该向中军靠拢,从后方威胁一下清军,让清军有所顾忌。这样的话,大帅的压力就能减轻一些。”

    郑森提醒道:“我来之前,大帅要我转告你们,要提防清军半路截击,一旦水师无法提供支援,仗就很难打了。因此,你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务必小心谨慎。”

    王廷臣点点头:“大帅的叮嘱,我们自当谨记在心,不过周汝诚的意见也不无道理。要不这样吧,我派人去问一下大帅的意思,如果大帅那边需要后军的帮助,我们肯定义不容辞。”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王廷臣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最得力的侍卫刘旭浩。

    收好信件,刘旭浩飞马赶往中军。

    在中军大营门口,两名明军士兵拦住了刘旭浩:“干什么的?”

    刘旭浩下马拱手道:“我是后军王廷臣总兵派来的,有重要军务要见大帅,请通禀一下。”

    “那你等着。”

    中军大帐,朱慈烺正在跟秦元涛密谈。

    秦元涛派人暗中跟踪刘世峰三人,已经有四、五天了。

    这三人平时接触的那些明军官兵,都是有实据可查的,家住哪里,有哪些家人,都清清楚楚,他们可不像刘世峰三人自称的:来自崔各庄,家人全死光。

    从履历上看,这些官兵肯定不是清军派来的。当然,他们也有可能被刘世峰拉下水,暗中投靠了清军,因此秦元涛不敢大意,又增派了不少手下,对这些官兵也加以监视,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异常。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中午的时候,秦元涛手下的侍卫武峰那边终于有了线索。

    武峰一直负责跟踪焦明,上午时,他看到焦明一直在海边溜达,后来一位老渔夫来到海边打渔,焦明走过去,跟老渔夫攀谈了一阵,将什么东西交给了老渔夫后就离开了。

    那老渔夫也不打渔了,立刻往家走。武峰悄悄跟在后面,见那老渔夫换了身装束,就要往北去,武峰立刻将老渔夫擒住。

    据老渔夫交代:焦明给了他二两银子,让他送一封信到到锦州城外的舅舅家,如果有回信,请务必帮着捎回,另有酬金。他觉得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场就答应下来,回家放了渔具,就要跑这一趟。

    秦元涛说完,呈上了那封信。朱慈烺看了一下信,却没有马上拆开。

    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谍战剧,这个行当的信,可不是随便就能拆的,上面往往留有一些特殊的标记,一旦拆开,就很难还原了,即便想尽办法复原,也很容易被真正的收信人发觉。

    正因为如此,朱慈烺没有轻举妄动。但如果不拆开信,就无法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仔细看了一阵,朱慈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信封,并无特别之处,于是小心地拆开。

    信的内容不长:焦明先向舅舅问好,说他在军营里一切平安,然后就是一些家常事。

    就这些?朱慈烺和秦元涛都表示不信。

    张航想起谍战剧里的那些密写技术,其中用米汤写密信,然后用碘酒来显示,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用它在纸上书写不会留痕迹,干燥后仍是白纸一张。如果在这张纸上涂上碘酒,由于淀粉遇碘会显示蓝色,随之就能显示出像墨水一样清晰的字迹来。

    但是,碘酒是西方近代化学的产物,我国古代是没有这个东东的。因此,即便焦明可以用米汤写信,对方看不了,那也是白搭。

    秦元涛也在猜测这封信里的玄机,想了一会后,他点着了一些废纸,然后将信放在火上不断移动着。

    朱慈烺感到好奇:“你这是干吗?”

    “启禀大帅:我知道一种办法,那就是用毛笔蘸点醋,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是没有字迹的。收信的人只需将纸放在火堆上烤一烤,棕色字迹便会很快出现。”

    “这样啊?”朱慈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这应该算是古代的密写技术吧,效果跟用米汤写信、碘酒显示是差不多的。

    然而,秦元涛折腾了好一阵,信的正、反两面都没有出现什么额外的字。

    秦元涛有些沮丧,朱慈烺却感到幸运:如果焦明真的是用醋写的信,这么一显示之后,势必无法复原,这样的话,这封信就没法投递了,反过来有可能惊动焦明等人,那不是打草惊蛇嘛。

    朱慈烺在想:信纸看来是没有什么秘密了,难道问题出在信封上面?

    他捏了捏信封:厚度很正常,不存在什么额外的夹层。往信封里头看了看,也没见到有什么字迹。

    这可真是邪门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老渔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武峰都跟到他家里了,确信他就是本地人。

    显然,焦明上午在海边时,是在寻找送信人,这时恰好遇到了老渔夫,双方谈妥,由焦明出钱,让老渔夫送信。

    难道让武峰向老渔夫说声对不住,然后让老渔夫将这封信送到锦州城外?

    朱慈烺很不甘心,沉吟了一下,他开始拆起信封来。

    秦元涛感到不解:“大帅,你这是……”

    “反正这个信封已经拆开了,干脆拆得彻底一点。”

    不一会,信封平摊开来,朱慈烺细细审视着,很快就发现,在信件底部,原本用浆糊粘到一起的地方,有一行文字!

    这行字非常小,朱慈烺仔细看了看,竟然一个都不认识,感觉似乎是满文。

    他想起袁熙芸说过,她曾经跟着徐传斌学了一些满语,于是让阮禄把袁熙芸找来。

    袁熙芸看过后翻译道:启禀和硕睿亲王,前几日,我们遇到一个名叫达布的人,化名何四平,自称是皇上派来打进明军内部的,请核实。

    这个焦明看来识字有限,用的都是普通词汇,袁熙芸虽然只是粗通满文,也能看懂。

    这下清楚了:刘世峰等人对袁熙芸的身份起了疑心,特地写信给多尔衮,要求查证一下。而所谓锦州城外的“焦明舅舅”家,不过是他们预先约定的一个联络地点而已。

第59章 刘旭浩被擒

    袁熙芸有点疑惑:多尔衮此刻正率2万多人马与明军对峙,刘世峰为何不让老渔夫直接送信到清军大营,而是舍近求远,送到锦州城外呢?

    朱慈烺解释道:“如果直接送信给多尔衮,一来老渔夫未必愿意,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痛恨清军;二来刘世峰三人自以为隐藏得很好,如果这么做的话,他们有可能彻底暴露。”

    秦元涛表示:“这个焦明确实狡猾,家信是用我大明的文字写成,万一信件被我们的人截获,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袁熙芸质疑道:“他花2两银子请人送一封信,不太正常吧?这可算得上是大价钱了。”

    朱慈烺摆摆手:“这没什么。杜甫《春望》里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了一封家信花点钱,也还说得过去。”

    “这么说,要不是将信封拆开来,这封信还真没啥漏洞。”袁熙芸问道:“接下来怎么办?”

    朱慈烺微微一笑:“刘世峰三人是你发现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咱们并没有更多的收获,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啊,所以接下来就要靠这封信了。”

    “你是说,还是得让老渔夫将这封信送到锦州城外?”

    “是的。不过,送归送,信封上的这段文字肯定得改一下,达布、何四平这两个名字,都是咱们胡诌的,多尔衮如果找皇太极一核实,你就得露馅,以后你跟着徐传斌在锦州城外的清军大营附近活动,就会有麻烦。”

    “这倒也是。那你打算怎么改?”

    “只需要把达布、何四平去掉,改成‘启禀和硕睿亲王,前几日,我们遇到一个人,自称是皇上派来打进明军内部的,请核实。’”

    袁熙芸天资聪颖,马上明白了朱慈烺此举的目的:“你的真正目标是回信,想借此机会,了解一下皇太极是否在我军之中安插了眼线?”

    “没错。焦明对老渔夫说过,如果将回信捎回来的话,另有酬金。我想多尔衮肯定会向皇太极求证,然后给刘世峰回信,交由老渔夫带回,到时我们就可以一窥究竟了。”

    朱慈烺说罢,拿起信封审视着。显然,这个信封是不能再用了,必须另做一个信封,将上面的满文选择性地抄写一遍。

    考虑到收信人可能认识焦明的笔迹,因此需要很小心地誊抄。不过也有一个有利条件:这次只是将原文删减了几个满文文字,并没有新出现的字,因此只需把现有的文字仿写好就行,被人看破的可能性要稍小一些。

    在场的三个人里面,朱慈烺最适合做这件事,毕竟他从小就得到名师指点,书法功底深厚,这次虽然临摹的是满文,但焦明只是粗通文墨,字形潦草,模仿起来倒也不是难事。

    虽然如此,朱慈烺并不敢大意,他先打了好几遍草稿,直到袁熙芸和秦元涛都觉得笔迹上几乎没有区别了,他才正式在新信封上书写起来。

    写好之后,朱慈烺将新信封粘贴好,将焦明的原信件装入新信封中,封好口后交给了秦元涛:“你跟老渔夫说,让他仍旧将信送到锦州,收到回信后,先交给我们这里,我们不会亏待他的。”

    “明白。”秦元涛接过信就往外走。

    这时手下进来通报:“王廷臣总兵派人来了。”

    朱慈烺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刘旭浩见过朱慈烺,呈上了王廷臣的信。

    朱慈烺看罢来信,询问了刘旭浩一些问题后,写了封回信交给刘旭浩。

    此时天色已晚,朱慈烺让阮禄安排刘旭浩休息,明天再返回王廷臣部。

    次日,刘旭浩用完早餐,揣着信匆匆往回赶。

    谁知半路上,他的坐骑被绊马索绊倒,将他摔在地上。还没等他站起,几个身着百姓服饰的人就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推推搡搡往西走。

    刘旭浩还以为遇上了土匪,谁知他并没有被带到附近的山上,而是被带进了一片树林之中。这里密密麻麻扎下了很多帐篷,进进出出的全都是清军,人数有几千人之多。

    刘旭浩吃了一惊:清军竟然专门留了一支部队,准备伏击我们!然而总兵大人却完全不知道这个情况,可千万别上当啊。

    正在愁闷之时,刘旭浩被带进了一个大帐篷,中间坐着一个人,服饰华丽,神情威严,两旁则站着几位清军将领。

    刘旭浩打量着这些人,连一个都不认识。这时他听到背后有人喝道:“大胆,见了我们王爷还不下跪?”

    王爷?刘旭浩一愣,就他所知,这一带的清军目前只有两位王爷:多尔衮、多铎。

    多尔衮正指挥着人马跟大帅作战,显然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因此眼前这位王爷应该是多铎无疑。

    想到这里,刘旭浩定了定神,脸上带着嘲讽的神情:“多铎,你是嫌前天被我们打得还不够惨吗?”

    多铎的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

    还没等多铎发话,左右的将领已经怒极:“王爷,此人胆敢对您如此不敬,还跟他啰嗦什么,拖出去砍了算了。”

    多铎也是怒火中烧,快要按捺不住。

    这时,擒下刘旭浩的清兵呈上一封信:“王爷,这是从此人身上搜到的书信。”

    多铎拆开一看,原来是朱慈烺的亲笔信,信上说中军足以应对多尔衮,要王廷臣不用担心这边,自己相机行事。

    刘旭浩并不知道书信的内容,听多铎念了一遍,才知道朱慈烺的打算。

    他感到庆幸,冲着多铎笑道:“怎么样?别看你伏兵此处,我们总兵大人是不会上你的当的,你安排的一切全都是白搭。”

    左右更加恼怒,要求立刻将刘旭浩处死。

    多铎想起多尔衮的嘱托:遇事一定要多动脑筋,小心谨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珠转了几转,有了主意。

    出乎左右意料的是,多铎一点都没有动怒,而是心平气和地反复劝降刘旭浩,并许以2000两白银。

    刘旭浩始终不为所动,多铎也有点口干舌燥,于是命人给刘旭浩安排住处,不但解开绳索,还有吃有喝,只是周围派了好几名清兵看守着。

    半夜时分,刘旭浩实在架不住困乏,沉沉睡去。

    太快亮的时候,刘旭浩醒了。四下看了看,发现看守的清兵竟然全都在打盹,这让他大喜过望,连忙悄悄溜出了帐篷。

    附近拴着好几匹马,他偷偷解开一匹马的缰绳,牵着走出了树林。

    等到走出了一段距离,刘旭浩翻身上马,朝着部队驻地狂奔。

    多铎和手下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目睹了这一切。

    看着刘旭浩绝尘而去,多铎的副手梅勒额真讨好道:“王爷这一招,简直比‘蒋干盗书’还精彩。”

    多铎笑道:“现在还言之过早,且看王廷臣作何反应吧。”

第60章 后军商议该如何行动

    刘旭浩回到后军时,王廷臣正在召集大家开会。

    见刘旭浩进来,王廷臣感到奇怪:“你怎么今天才回来?”

    刘旭浩不敢吐露自己曾被清军俘虏的事,只好撒谎道:“前天见了大帅,大帅说要考虑一下,今早才有了回复,随后我就赶回来了。”

    “这样啊?大帅的回信呢?”

    刘旭浩哪有朱慈烺的回信,这封信还在多铎手里呢。

    他只得继续撒谎:“没有回信,大帅是口述的,要我部相机行事,不必管中军那边。”

    其实刘旭浩也是听多铎读信,才知道朱慈烺的回复,现在则是转述给王廷臣听。

    “没有回信?”王廷臣满腹狐疑,见刘旭浩一脸疲倦,便让他下去用餐、休息。

    刘旭浩出去后,周汝诚提出质疑:“大帅怎么可能不写回信呢?如此大事,仅凭口信,万一刘旭浩在转达时出了差错,那可怎么得了?”

    郑森也有疑问:“时间上也不对啊。从中军那边骑马到这里,最快也要1个多时辰,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刘旭浩应该是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王廷臣直摇头:“他刚才说过,是大帅回复了他之后,他才出发的。但是大帅即便要找他口述命令,也不可能天还没亮就把他叫去吧?有什么话不能等天亮以后再说吗?”

    众将一听,都觉得此事太过蹊跷。

    这时,马夫进来报告:刘旭浩骑回来的马,并不是前天他带走的那匹,甚至也不是明军的马匹品种,而更像是清军那边的。

    清军?王廷臣感觉事态严重,立刻派人去找刘旭浩。

    再次见到刘旭浩,王廷臣一拍桌子:“你到底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还不快从实招来?”

    刘旭浩期期艾艾地说:“大人,我没有隐瞒什么啊。”

    “还敢抵赖?你骑的马是哪来的?前天你出发时带走的那匹马又在哪里?”

    刘旭浩顿时脸色苍白,半晌不语。

    众人看到刘旭浩的神情举止,已经隐隐猜到了几分。

    事关重大,王廷臣不敢有一丝马虎,吩咐左右:“来人,给我搜身!”

    两名侍卫上前,在刘旭浩身上搜了一阵,找出几张纸,交给了王廷臣。

    刘旭浩也是困惑不已,他完全想不起来,自己身上什么时候有这几张纸的。还有,这几张纸到底是啥玩意?

    王廷臣看过后,又交给众将过目。大家的表情顿时都异常愤怒,这让刘旭浩感到非常不妙。

    周汝诚质问道:“好你个刘旭浩,这是谁给你的2000两银票?快说!”

    银票?2000两?刘旭浩有点懵:“我不知道啊。”

    “哼!铁证如山,你还敢否认?”

    刘旭浩接过一看,还真是银票,每张500两,一共4张。

    仔细一想,刘旭浩明白了:“大人,我冤枉啊,这银票应该是多铎趁着我晚上睡着了,命人悄悄塞进我衣服里的。”

    众人更加吃惊:怎么事情越闹越大,都扯上多铎了?

    刘旭浩再也不敢隐瞒,将他昨天下午在归途中被人擒住,随后被送去见多铎;多铎诱降不成,将他关到一个帐篷里;今早他发现没人看守,就偷了一匹清军的马,悄悄逃了回来;所有事情,一五一十都讲了一遍。

    临了还加了句:“我敢对天发誓,绝对没有欺骗大人。”

    王廷臣一脸阴沉:“来人,将刘旭浩押下去,给我严加看管。”

    刘旭浩被押走后,众人议论纷纷,话题的焦点是:刘旭浩的话到底可不可信。

    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刘旭浩肯定是被清军俘虏了。

    而刘旭浩之所以能回来,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如他所说,趁着清军不备逃回来的;另一种是清军安排他回来的。

    刘旭浩跟随王廷臣多年,本来大家都愿意相信他一回,然而这一次,刘旭浩委实问题太多:

    一是大帅肯定是回信了,并交给刘旭浩带回。然而信件落到了多铎手里,刘旭浩拿不出信件,只好撒谎说大帅留的是口信;

    二是刘旭浩明明被清军俘虏,却一直不承认,直到事情败露,才不得不交待;

    三是身上的银票证据确凿,刘旭浩却推给多铎。

    虽然每件事都情有可原,按刘旭浩的说法也能勉强解释通,但三件事加在一起,就让人没法再相信刘旭浩了。

    这时,周汝诚又发现了一个情况:这2000两银票都需要到满清都城沈阳的钱庄才能兑成现银,而在大明的钱庄则不行。这就意味着,拿了这些银票,就必须为多铎办事,否则是不可能拿到真金白银的。

    “看来刘旭浩是彻底投靠多铎了。”王廷臣心情沉重:“枉费他跟了我这么多年,为了钱就把自己给卖了。”

    郑森提出异议:“总兵大人,有没有可能这一切真的是多铎在故意陷害刘旭浩呢?要是顺着这个思路,所有的疑点也都能解释通啊。”

    “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很小了。”周汝诚提醒大家:“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忽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多铎让刘旭浩回来,是为了掩盖某个真相。”

    王廷臣猛地抬起头:“你是说,大帅的回信是要求我们向中军靠拢?”

    “对。说不定中军那边现在很困难,急需我们策应一下,但是多铎不愿意看到清军被夹击,所以让刘旭浩回来报假信,谎称中军那边不需要帮忙,这样多尔衮就可以全力以赴对付中军了。”

    “有这种可能。”王廷臣顿觉事态严重:“要是这样的话,如果我们不出击,恐怕会误了大事。”

    周汝诚点点头:“对,这一点必须考虑到。”

    郑森再次提出不同看法:“大人,会不会是多铎借这个机会,引诱后军离开现在这个地方,以便半途截击?对此我们不可不防啊。”

    周汝诚承认有这种可能,但是凡事要考虑到最不利的一面,如果大帅那边急需增援,而后军却迟疑不决,万一中军落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廷臣表示认同:“如果因为我们按兵不动,让大帅遭遇危险,这个责任我可担当不起。”

    郑森质疑道:“大人,我们的兵力已不足5000,即便出动,恐怕也帮不上大帅什么忙吧?”

    王廷臣有点不悦:“你这是瞧不起我们吗?我部虽然人数最少,消灭的敌人可不少,已经令敌人丧胆了。”

    郑森连忙致歉:“总兵大人,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以我们的力量,如果占据金沙滩这个有利地形,敌人就不敢小觑;一旦离开这个地方,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你怎么知道只有我们这一路人马前去增援呢?说不定杨国柱总兵的前锋也在回援,这样的话,就能形成三路夹击,让多尔衮疲于应付,我们可不能破坏了大帅的计划啊。”周汝诚现在特别佩服朱慈烺,因而不自觉地开始替大帅“脑补”出一个作战计划。

    “这……”郑森承认周汝诚的话有几分道理,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应该再派人去征询一下大帅的意见为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