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章 王廷臣部被包围

    “从陆路送信已经不行了,多铎派人在路上拦截呢。”王廷臣沉吟了一下:“记得大帅给杨国柱饯行时曾经说过,如果陆路联系不畅,可以将信件通过战船转交。”

    “好的,我马上派出一艘战船,通过海路去跟大帅联系一下。”

    “什么时候能够收到回复?”

    “后天吧。”

    王廷臣一听很不满意:“我们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军情紧急,必须尽快出发。”

    郑森感到无奈:“好吧,虽然大人已经做出了决定,但还是要多加小心。刘旭浩说多铎的清军就躲藏在某个树林里,说不定是真的,咱们不可不防。”

    “这个你放心,我会多派一些探马,反复打探周围的情况,一旦形势不对,就立刻撤回到这里。”

    郑森点点头。

    会议结束,王廷臣加派了不少探马,在方圆30里范围内探查敌情。

    郑森则派甘辉率领一艘战船沿海路北上,务必要尽快找到中军,了解大帅的真正意图。

    ~~~~~~~~

    刘旭浩逃走之后,清军西移到一个十分偏僻的树林里,在此隐蔽下来,多铎还下令不许生火做饭,只吃干粮。

    明军的探马从树林旁经过时,也进去查探了一下,但由于这个树林的范围太大,探马在边缘处转了转,没发现什么异样,便离开了。

    最终,所有探马都报告说:周围并未发现敌人的踪迹。

    王廷臣放下心来,下令全军北上,争取在黄昏之前赶到下一个可以作战的地点。

    后军近5000人出发了,刘旭浩被两名侍卫押着,走在队伍中间。

    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自己怎么会被俘的?送信时,他身着便装,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小道,应该不至于被清军的游骑发现啊。然而他昨天从中军大营出来才半个时辰,就在中途被绊马索绊倒,敌人似乎知道他会一大早经过那里,这也未免太蹊跷了。

    走着走着,刘旭浩发现不对劲:大队人马正在向北进发,然而多铎的人马就在某个树林里埋伏着,此刻肯定正窥伺着这支队伍。

    刘旭浩意识到后军有危险,顿时心急如焚,要求立刻面见总兵大人。

    侍卫斥道:“你这条多铎的狗,也不想想,大人还会再相信你吗?”

    刘旭浩大受打击,心中既后悔,又担忧。后悔的是不该隐瞒被俘的实情,导致后来一步错,步步错;担忧的是后军这点人马,只怕要羊入虎口了。

    刘旭浩担心的局面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后军出发大半个时辰后,探马急报:“前方发现清军骑兵,正快速朝我们靠近。”

    王廷臣大惊:“有多少敌人?”

    “大约2000人。”

    王廷臣看了看海边,这一带都是绵延的树林,水师战舰被隔开很远,舰上的火炮只能勉强覆盖到这里,郑森几天前偷袭清军时的状况也能证明这一点。

    这样的话,清军如果包抄过来,水师就帮不上多大忙了,这也正是大帅要郑森提醒他们注意的地方,没想到还是犯了错。

    周汝诚问道:“总兵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王廷臣当机立断:“立刻退回刚才出发的地方,也许还来得及。”

    “大帅那边呢?不去增援了吗?”

    “现在不是增援中军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问题。”王廷臣面色沉重。

    周汝诚醒悟:“好,那就赶紧原路返回吧。”

    然而,明军往回走了没多久,又有探马来报:从南边也来了约2000清军。

    这么一来,清军的南、北两路就形成了夹击之势,金沙滩半岛那个最有利的作战地点已经回不去了。

    眼下明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待在原地,布下长枪阵,等待清军的到来。要么向西去,跳出清军的包围。

    不过,明军是以步兵为主,肯定跑不赢清军的马蹄,向西去基本上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待在这儿。

    想到这里,王廷臣下令:结阵!

    水师战船上,郑森收到了旗语兵发来的消息:后军遭遇清军夹击,水师战船听候指令。

    郑森为之扼腕:这真是担心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看来,后军就应该待在金沙滩半岛那里才对。大帅头脑极其聪明,估计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以推断,大帅的回信就是要后军原地不动,相机行事,刘旭浩并没有撒谎!

    此时,不仅仅是郑森,就连王廷臣及众将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王廷臣对周汝诚说:“看来我们冤枉了刘旭浩,大帅的回信应该就是让我们不要管中军,是我们自作主张,做出了北上的决定,以致于陷入险境。”

    周汝诚有点疑惑:“这么说,刘旭浩身上那2000两银票,真的是多铎命人放进去的?”

    “那是肯定的。”王廷臣想起了郑森的多次质疑:“郑森是对的,刘旭浩就是被多铎陷害了,可惜我们明白得太晚了。”

    王廷臣随即命人将刘旭浩带过来,当面致歉。

    刘旭浩叹了口气:“我受点委屈没什么,是多铎太狡猾了,他精心布下了这个局。当然我自己也有很大过失,不该隐瞒实情,以致于失去了大人的信任。其实刚才出发没多久,我就想当面提醒大人:这样下去恐怕有危险,可惜看守的侍卫不让我见您。”

    周汝诚冲着两个侍卫吼道:“你们为什么不让他见总兵大人?”

    两个侍卫嗫喏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廷臣摆摆手:“算了,这怪不得他们两个,是我要他们看守好刘旭浩的。事已至此,大家就不要相互责怪了,还是全力以赴迎战清军吧。”

    众将心中一阵悲凉。大前天打完酣畅淋漓的那一仗后,全体将士士气大振,仿佛看到了打赢清军的希望,没想到才过了三天,一切就要结束在这个名叫“松树坪”的地方了。

    见众将神情落寞,王廷臣鼓励道:“野战我们本来就没有取胜的把握,能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今天这一仗,我希望大家鼓足勇气,跟清军拼死一战,就算是阵亡了,也要多拉几个敌人垫背,千万不要当孬种!”

    这时,南、北两个方向都传来马蹄声,没过多久,清军骑兵就包围上来。

    对于海中的明军战舰,清军还是有所忌惮的,不过他们也知道,船上的火炮无法覆盖到岸上太远的范围,因此他们便聚集在明军的西面、西南和西北三个方向,而正南、正北由于紧靠树林,在炮击范围内,清军没敢靠近。

    即便如此,跟前几次清军只能从正面一个方向进攻相比,这一次明军无疑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战斗即将打响之际,多铎从后面赶了过来。

    见王廷臣部已成瓮中捉鳖,多铎颇为得意:“我答应要将王廷臣的首级带给兄长看看,今天这个目标应该可以实现了。”

第62章 朝这里开炮

    牛录额真达素拍马屁道:“王廷臣哪里是王爷的对手?一切都在王爷的掌控之中。”

    梅勒额真笑道:“那是,王爷昨天那一招何其高明,王廷臣只有乖乖上当的份。”

    达素好奇地问梅勒额真:“王廷臣并非莽夫,他到底是怎么上当的?”

    “好吧,我就来给你说道说道。《三国演义》里面,周瑜故意让蒋干看到了蔡瑁、张允写来的降书,还偷听到了谈话,这其实都是在误导蒋干,然后回去诱导曹操中计,比较直截了当。”

    “没错啊,既然是用计,当然要这样。”

    “可是王爷放那个俘虏回去,并不需要此人在王廷臣面前说假话,误导王廷臣,而是说真话就行。然而,由于俘虏身上疑点重重,特别是携带着王爷命人偷偷放进去的大额银票,因此王廷臣肯定不会信任这个人,连带着对他的话也不再相信。”

    “这不奇怪,换了我是王廷臣,也会如此。”

    “接下来,王廷臣会怀疑此人是在掩盖真相,因而事事都会从相反的方向来推断。比如此人告诉王廷臣,朱慈烺要求后军不要管中军那边,王廷臣就会推测,朱慈烺的真正意图是要求后军前去救援。这么一来,不需要我们加以诱导,王廷臣自己就会往错误的方向走。你说,这不是更高明的招数么?”

    达素伸出了大拇指:“哎呀,还真是如此,王爷厉害啊!”

    多铎一直笑而不语,此时见清军已准备停当,大手一挥:全军出击!

    随着多铎一声令下,清军发动了进攻。

    对于明军的长枪阵,清军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次干脆不再试探,从西面、西南和西北三个方向靠近后,立即开始放箭,明军还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射。

    由于这次没有水师火力的支援,又面临清军从三个方向的攻击,因此明军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鏖战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损失惨重。

    郑森一直在船上观察着岸上的形势:岸边只有王廷臣的人马,清军全都远离树林,水师根本没法开炮,他只有干着急的份。

    渐渐地,天色已近黄昏。

    多铎不想让这场仗拖到明天,他希望今天就毕其功于一役,明天他要去跟多尔衮汇合,共同对付朱慈烺的中军。

    于是多铎下令:全力进攻,有割下王廷臣首级者,重重有赏!

    清兵听到这个命令后,都跃跃欲试。

    他们发现,明军的长枪兵由于身处阵形的最外围,又缺乏保护,因此中箭的最多。一眼望去,长枪阵已经没有多少长枪兵了,只剩阵内还有大量弓箭兵在跟他们对射。

    清军骑兵意识到机会来了:长枪阵的外围已经虚弱不堪,如果能突入长枪阵内部,就能充分发挥骑兵近战的优势,尤其是对付起弓箭兵来,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远比对射划算。更何况还能有机会斩杀王廷臣,获得重赏,于是纷纷向明军靠近。

    果然,他们发现长枪阵已经不再坚如磐石,而是一突就能冲进去。清兵大喜,立刻在阵中大开杀戒,明军的阵形瞬间开始散乱起来。

    几名清军骑兵朝王廷臣冲了过来,王廷臣正准备上前迎战,被刘旭浩拦住了:“大人,交给我吧。”

    自从被清军包围以后,刘旭浩一直在深深自责。今天这个局面,他有逃不掉的干系:都怪自己有私心、好面子,不想被人知道曾经被俘,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看到明军败局已定,他决定以死谢罪。

    在奋勇杀死一名清兵后,刘旭浩也倒下了。目睹这一幕,王廷臣不胜感慨,心中默念着:好兄弟,是我的错,我不该怀疑你啊。

    两名清军骑兵已经冲到了王廷臣面前,王廷臣抖擞精神,手执大刀迎战。

    三马相交,王廷臣大喝一声,将左边那名清军斩于马下,却没提防右边那名清军正挥刀砍来。

    危急关头,只听得右边有人噗通倒地,王廷臣扭头一看,原来是周汝诚将右边那名清军挑下马来。

    王廷臣正要表示感谢,却听得周汝诚大声吼道:“大人,让我保护着您冲出去吧。”

    王廷臣摇摇头:“周围都是清兵,哪里逃得掉?”

    “南、北两边靠着树林的地方,都没有清军。敌人是怕水师开炮呢,您可以从这两个缺口跑出去。”

    “我是可以跑掉,可将士们大都没有战马,他们跑不掉啊。”

    周汝诚劝道:“大人,照这么打下去,我们今天都得死在这里。您如果逃出去了,我部就不至于全军覆没,有您在,以后就还有机会重建这支部队。”

    “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我这么跑了,既对不起大家,也无颜面对大帅。不行,我必须跟将士们同生共死。”

    周汝诚还要说什么,王廷臣摆摆手:“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这时,又有两名清兵冲了过来,周汝诚只得上前迎战。

    王廷臣看看四周,明军弓箭兵们正在被清兵追杀,毫无还手之力。

    这已经不再是战斗,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屠杀。

    虽然已是必输之局,然而在王廷臣奋勇杀敌的影响下,很少有人投降。

    王廷臣心如刀绞,怎么办?他回头看了着郑森的水师战舰,一个想法浮上心头。

    郑森正密切关注着岸上的战局,看到明军已成溃败之势,他却无能为力。

    忽然,他看到岸上的旗语兵打出了信号:立刻朝这里开炮!

    郑森惊呆了:朝自己人开炮?总兵大人该不会是得了失心疯吧?

    他生怕弄错了,连忙让船上的旗语兵询问一下,到底要水师做什么?

    结果岸上的旗语兵再次确认:朝这里开炮,马上!

    郑森正在迟疑,就看到岸上过来一个清军骑兵,朝着那名旗语兵挥刀就砍,旗语兵向后倒下。

    旗语兵担负着与水师的联络重任,地位无可替代,因而在各支部队中都是受到重点保护的。现在连旗语兵都被杀,郑森知道,后军已经崩溃,彻底没希望了。

    左思右想,他只能尊重王廷臣的命令。

    现在他手下还有5艘战舰,船头早已对准了岸上,炮弹都已备好。

    郑森看了看,战舰离岸边还有点远,得再靠近一点。

    舵手提醒他:不能再往前了,否则碰到树林会搁浅的。

    郑森怒道:“搁浅就搁浅,岸上的兄弟们都置生死于不顾,我们还怕什么搁浅?”

    舵手无奈,只好让5艘战舰继续向前,很快就全都被树杈卡住,再也不能动弹了。

    见实在不能再前进了,郑森下令:“立刻对着岸上,开炮!”

    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岸上硝烟四起。

    在远处观战的多铎愣住了:明军水师这是疯了吗?竟然朝自己人开炮?

    一转念,他明白过来,暗叫一声:不好,王廷臣这是要来个同归于尽!都怪自己,刚才悬赏要王廷臣的首级,导致很多人都冲进了明军阵中,想抢下这个大功劳,这下又着了明军水师的道了。

第63章 达素抢得大功劳

    不等多铎下令,清军已经忙不迭地想往后退了。几天前他们刚吃过明军水师火炮的大亏,记忆犹新,如今见水师出人意料地又开炮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然而郑森已经将5艘战舰尽量靠近了岸边,炮火覆盖范围向西延伸了不少。另一方面,清军骑兵为了抢功,纷纷涌了过来,此时天色渐暗,又满是硝烟,根本辨不清方向,想撤退并非易事。

    郑森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开始了炮击,就不会轻易地停下来,他一定要让清兵付出沉重的代价。

    到了最后,天色暗了下来,5艘战舰也打光了所有的炮弹。

    月光下,多铎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岸边尸横遍野,明军和清军的尸体混在一起。

    明军水师也太狠了吧?跟前天相比,炮击的持续时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炮火之下,还能有多少活物?

    多铎预感到,清军的损失不会小,这场仗即便赢了,也只是惨胜。

    梅勒额真命人清点了一下人数,结果让多铎震怒:伤亡达到2200多人,超过了全部兵力的半数。

    据梅勒额真观察,在对射阶段,清军的损失并不重。到了后来,清军一窝蜂地冲进明军长枪阵,明军水师见败局已定,竟然朝自家人开炮,而且长时间狂轰滥炸,这才导致清军的伤亡急剧增加。

    多铎听了愤懑不已:这次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伤亡竟然超过了前天,这一切都是拜明军水师所赐!才短短几天的工夫,就吃了明军水师两次大亏,实在是可恨。

    此时天已擦黑,月亮升了上来,月光洒满大地。

    炮声已经停了好一阵,硝烟渐渐散去,清军却仍然不敢去清理战场。

    梅勒额真眼珠转了转:“王爷,明军水师这么长时间都没开炮,是不是没有炮弹了?”

    多铎想了想:“有这个可能。”

    一旁的达素喜不自禁:“王爷,让我过去看看吧,那边有份大功劳等着我去捡呢。”

    多铎自然明白达素的意思,但他有些不放心:“万一明军水师使诈呢?等你过去,他们就开炮,那可咋整?”

    “这……”达素犹豫了,然而那份大功劳的诱惑实在太大,盖过了恐惧。

    额亦都阵亡后,空出来一个甲喇额真的职位,被很多牛录额真盯上了,接下来就看谁的功劳更大了。达素对于这个职位垂涎欲滴,因此急于立下大功。

    权衡一番后,达素心一横:“王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带两个人过去看看,就算明军水师开炮,也就最多再损失三个人。何况我们如果机灵点,不一定会死在那里。”

    多铎摇摇头:“你这又是何必呢?派个小兵过去不就得了?”

    “派别人去,功劳就是别人的了。”

    多铎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那么需要这份功劳,那就去吧,不过要多加小心。”

    “明白。”达素随即打着火把,带着两名贴身侍卫来到明军阵中。

    这里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身,不过明军之中只有王廷臣这一个总兵,官服的样式独一无二。达素紧盯官服,终于找到了王廷臣的尸体。

    提着王廷臣的首级,达素大喜:“这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前面那么多人冲过来都送了命,今天合该我抢得这个功劳。”

    两名侍卫连声向达素道喜。达素乐呵呵地,正准备去向多铎请功,一名侍卫指着海边说:“大人,您看那边怎么停了几艘船?”

    达素吓了一跳,举起火把抬眼一瞧,发现树林旁果然停靠着5艘战舰,离这里并不是很远。

    如果这5艘船突然开炮,他们肯定在劫难逃。然而三个人刚才打着火把,在尸堆里翻了好一阵,都安然无恙。要是明军水师还有炮弹的话,按照刚才那股狠劲,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达素由此断定,明军水师千真万确已经没有炮弹了。

    这个情况得赶紧报告多铎,达素连忙往回走。

    看了达素递交的首级,多铎认出正是王廷臣。以前他曾跟多次跟王廷臣交手,样貌记得很清楚。

    多铎对达素很满意:“今天这件大功是你的了,我会重重赏你的。”

    “多谢王爷,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禀报。”达素将刚才看到5艘战舰的情况说了一遍。

    多铎长舒了一口气:“明军水师没了炮弹,就如同缺了牙齿的老虎,没什么可怕的了。”

    梅勒额真笑道:“王爷,恐怕还不止您说的这个样子,我看明军水师是虎落平阳、龙搁浅滩了。”

    多铎望着梅勒额真:“你这话啥意思?”

    “那几艘战舰如果打完了炮弹,就不应该还停在那里,而是在其他地方找个临时码头停靠。”

    多铎恍然大悟:“这么说,那5艘战舰搁浅了?”

    “对。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5艘战舰全都搁浅,但事实就是如此。”

    “好啊。”多铎顿时兴奋起来:“这几天,明军水师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我恨不得将他们食肉寝皮。可这帮家伙在海上来来去去的,我还真是拿他们没辙。现在他们搁浅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达素立刻再次请命:“王爷,我带些人,穿过树林直扑战舰,上去把那帮家伙全都宰了。”

    “你?”多铎不太赞成:“此战有危险,你刚立下大功,就不必再去了吧,我另派一个人去。”

    达素急了:“王爷!这几天我的手下被火炮打死了很多人,此仇必报!”

    多铎见拧不过达素,只好同意:“行,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给我灭掉这5艘战舰。”

    “您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达素领命,立刻去召集手下。

    明军水师这边,郑森见炮弹已经全都打出去了,便下令撤退,前往地图上标注的最近一个临时码头停泊。

    然而无论水手们怎么拼命划船,5艘战舰都纹丝不动。

    舵手告诉郑森:5艘战舰刚开始时只是被树林略微卡住,然而刚才连续开炮,船体剧烈摇晃,使得战舰深陷进树林的枝丫中,缠绕得很紧,想靠自身力量是很难脱身了。

    郑森听得着急:“那怎么办?”

    “只能等路过的船来搭把手了。明天应该有给中军送粮草的补给船队路过这里,到时可以请他们帮忙,把我们从这里拖走。”

    “这可不行。”郑森摆摆手:“要是岸上是我们的人马,你说的办法也许可行。可是现在岸上全都是清军,我们待在这里有危险。”

    “这……”舵手看了看一字排开的5艘战舰,不知道如何是好。

    郑森脑筋一转,有了主意:“派人下水,把那些缠绕的树枝都砍掉,战舰就能开动了。”

    舵手大喜:“这个办法不错,我这就让他们去办。”

    5艘战舰立刻行动起来,每艘战舰都派了人下到海里砍树。

第64章 郑森遭到质疑

    一阵忙碌之后,郑森所在的那艘战舰终于开始松动了,紧接着,旁边3艘战舰也有活动开的迹象,只有第5艘战舰被树枝缠得太死,怎么都动不了。

    郑森正准备命人催促第5艘战舰抓紧一点,忽然看到岸上有好多人举着火把,下到了树林中。

    舵手辨认出这些人是清兵,郑森连忙下令:“快放箭拦住敌人!”

    5艘战舰都派出水手朝清兵放箭。清兵见状,立刻伏下身子,在树林中隐藏起来,树枝挡住了大部份射来的箭。

    等到水手们射出一轮箭,清兵探出头来,朝战舰方向放箭,立刻有不少水手倒下了。

    郑森忧心忡忡:水手们擅长的是开船、开炮,而非对射。连王廷臣部在对射中都不敌清军,何况这些水手呢?仗不能这么打。

    郑森正在考虑该如何应对,清军的火把已经越来越近了。

    郑森在想:清军该不会是想夺取战舰,反过来对付明军吧?这可不得不防。

    事不宜迟,郑森果断下令:停止对射,战舰立刻朝大海中划去。

    前4艘战舰刚刚摆脱了树枝的束缚,水手们奋力划桨,驾驶着战舰,缓缓向东移动。

    第5艘战舰就不妙了,船底的树枝一直没有被完全砍断,因此始终无法动弹。

    见4艘战舰已经远离了树林,安全无虞,郑森松了口气。他不忍丢下第5艘战舰,只好命令这4艘战舰跟第5艘战舰保持着适当距离,伺机施救。

    这时,达素率领的数十名清兵使用爬墙索,先后登上了第5艘战舰,水手们被迫跟清兵展开肉搏战。然而,这些水手哪里敌得过凶悍的清兵,很快就被杀得七零八落。

    目睹了这一幕的郑森暗暗自责:刚才不该出于一时激愤,命令各舰将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要是当时冷静一点,留下一些炮弹防身,也不至于弄得现在被动挨打。

    事已至此,第5艘舰是保不住了,只能尽量救出那些水手。

    于是,郑森让自己舰上所有的人一起朝第5艘舰喊话:“赶快跳水!赶快跳水!”

    第5艘舰上的水手们听到后,“噗通”、“噗通”纷纷跳入海中。

    达素见状,连忙命令手下朝水中放箭。

    郑森紧张地注视着海面,见水中隐隐约约冒出很多脑袋,朝这边的4艘战舰游过来。也有一些人被清兵的箭射中,就此没入水中,再也没有冒头。

    4艘舰将游过来的人陆续救起。不过,这些人只占了第5艘舰上总人数的三成,大部分人没能获救。

    此时在第5艘舰上,战斗已经结束,水手们要么跳水逃走,要么被杀、被俘。

    手下问达素:这艘舰该怎么处理?

    达素拍打着船帮,心中恨恨不已:手下没人知道怎么开船,因此眼看着那4艘战舰在海上游荡,他却没什么办法,只能下令放箭。然而那4艘战舰都在一箭之外,射出的箭全部落入了海中。

    虽然抓到10来个俘虏,但这么几个水手并不足以将战舰开走。如果丢弃这艘战舰,等清军一走,明军水师肯定会派人重新接管,随后又会用来对付清军,这是达素绝对不能容忍的。

    左思右想,达素做出了决定:放火烧船!既然这艘战舰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毁掉吧。

    船上的火炮倒是个好东西,可惜太重了,要想趟过树林中的淤泥运回去,实在有些困难,因此只能让这些火炮跟战舰一起付之一炬了。

    不久,郑森看到第5艘战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这让他心痛不已。

    大火燃烧了近半个时辰才熄灭。舵手劝道:“战舰已经被毁,无法挽回,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停泊吧,等明天赶紧向大帅报告这里的情况。”

    “你说得对。”郑森强忍悲痛,命令船队向最近的停泊地点驶去。

    ~~~~~~~~

    次日早上,甘辉率领着一艘战舰抵达了中军附近的临时码头。

    下了船,甘辉来到中军大帐,向朱慈烺汇报了王廷臣部的情况。

    甘辉动身时,王廷臣部还未从金沙滩出发,因此甘辉并不知道后来的情况。

    听说王廷臣打算向这里靠拢,朱慈烺立刻感觉到不妙。他交刘旭浩带回的信件里,明明要求后军不要管这里,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朱慈烺越想越觉得可怕,后军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朱慈烺重新写了一封信,要求王廷臣就近找一个合适的作战地点,依托郑森的水师战舰,与清军周旋。

    甘辉立刻带着信出发了,结果半路上遇到了郑森北上的4艘战舰。

    朱慈烺听说甘辉又回来了,暗叫不好,等看到郑森也跟着走进大帐,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心里一咯噔。

    郑森将昨天王廷臣部的战斗经过详细讲了一遍。

    大帐里一片沉默。后军在松树坪全军覆没的消息太令人震惊了,大家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消化。

    半晌,马科打破了平静,对郑森的做法表示怀疑:“郑头领,我还从未听说过有朝自己人开炮这回事,你确信没有搞错?”

    朱慈烺知道马科跟王廷臣的关系不错,提出质疑也是人之常情。

    郑森连忙表示:“我可以指天发誓,王总兵确实通过旗语兵发来命令,要我立刻朝他那边开炮。我还怕弄错了,让我的旗语兵询问过,结果得到确认。马总兵若是不信,我船上很多人都可以作证。”

    “哼,你的手下,当然是帮你说话啦。”

    郑森有些无奈:“可惜王总兵的手下都阵亡了,要不然也可以作证。”

    洪承畴觉得该说几句公道话了:“马总兵,我相信郑头领没有撒谎。向自己人开炮这种事,如果没有得到王总兵的命令,郑头领绝对不会去做。”

    众将听了,纷纷点头。

    马科也知道自己不该怀疑郑森,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理由:“督师,就算郑头领是在执行王总兵的命令,我们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果打不赢清军,大不了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也没人愿意背后挨自己人的炮火。”

    马科的说法得到了好几个人的认同,他们都不能接受被自家火炮轰炸的结局。

    见郑森处境尴尬,朱慈烺不得不站了起来:“诸位,你们的意见我能理解,但王总兵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在天津的时候,看了海陆联合作战演练,他曾对我说,虽然他只有1万人马,但绝不会让清军好过,即便最后全军覆没,也要让清军掉层皮。我当时就感觉王总兵的话不太吉利,没想到最后变成了现实。”

    马科惊讶不已:“这么说,王总兵早就有了在必要时跟清军同归于尽的打算?”

    朱慈烺点点头:“是的。王总兵有如此决心,着实令人钦佩。”

    “可是,如果郑头领开炮真的能消灭更多的清兵,这么做也许是值得的。然而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当时消灭了多少敌人,也许实际上并没有干掉几个清兵,反而把自己人都打死了呢?”

    “这个嘛……要相信王总兵的判断,他肯定是觉得,开炮能够消灭更多的敌人,才会要求这么做的。”

第65章 派人去清营谈判

    马科不依不饶:“王总兵既然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无论如何都会要求开炮,水师还是应该谨慎从事,哪里能王总兵说啥就是啥,连这种朝自己人开炮的命令都遵照执行呢?”

    马科的固执让朱慈烺意识到一个问题:必须确认一下战果,以证明王廷臣这么做是值得的。这样的话,对大家才更有说服力,否则郑森会始终受到质疑,日子不太好过,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听了朱慈烺的讲述,众将意识到,王廷臣的阵亡确实怨不到郑森头上,虽然马科依然在那里喋喋不休,但多数人已经不想再谈论此事。

    而朱慈烺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刘旭浩是怎么会被清军抓走的?

    当然,刘旭浩确有可能是在归途中被清军发现,但刘旭浩是一大早就出发的,走的是偏僻的海边小道,这样也能被敌人抓住,似乎有点蹊跷。

    这时,他的头脑中灵光一闪:该不会是清军内应通风报信所致吧?

    不过,刘世峰三人明明已经被监控了啊?秦元涛上午还向他汇报过:自从焦明托老渔夫送信之后,三人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大营,自然也就谈不上向敌人报告了。

    难道是另有内应?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危害可就不容小觑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深感不安:以后得想想办法,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至于眼下,后军覆灭,士气势必受到严重影响,朱慈烺叮嘱众将回营后要注意安抚好各自的部属,稳住军心。

    众将遵命,拱手告辞,只有郑森没有离开。他的心中十分纠结,不仅仅是因为朝王廷臣部开炮一事,还因为损失了一艘战舰。在清军没有水师的情况下,出现这档子事,就如同飞鸟竟然被虎狼抓住吃掉,实在有些丢脸。

    见郑森神情落寞,朱慈烺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郑森点点头:“由于我的疏忽,被清军焚毁了一辆战舰,损失了上百水手。原本我们有22艘火力凶猛的战舰,一下子少了一艘,导致水师战力受损,还请大帅恕罪。”

    朱慈烺能够理解郑森:“打仗嘛,总会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何况你当时看到后军即将全军覆没,肯定想替他们报仇。不过,清军虽然没有水师,难以对我们的战舰构成威胁,但千万不要小看敌人。想当年,觉华岛水师也以为清军拿他们没办法,疏于防范,结果在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的骑兵沿着冰面杀奔觉华岛,焚毁了绝大部分战舰,军民仅十余人幸存,觉华岛水师就此宣告覆灭。”

    郑森还是第一次听说觉华岛水师的事情:“我常年待在南方,从未见过海面封冻。没想到在北方,结冰会给水师带来危险。”

    “现在你明白了吧?清军是异常强劲的对手,你只要有一点点疏忽,就有可能被他们抓住,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经历过昨天那一战,郑森对这番话深有同感:“大帅的教诲,我谨记在心,以后一定多加注意。”

    看着郑森离去的背影,朱慈烺感叹:以前只知道多铎是个猛将,没想到还如此足智多谋,真是个厉害的对手啊。

    ~~~~~~~~

    此时的清军大营。

    多铎命人打扫完战场,带着残兵赶来与多尔衮会合。

    看到王廷臣的首级,多尔衮很高兴:几天前,就是这个家伙让他不得安宁,如今终于被老弟给消灭了,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来自明军后军的袭扰了。

    然而,多铎看上去却并不太高兴:“哥,真是对不起,你交给我的4000兵马,只剩1800多了。”

    多尔衮很惊讶:“损失怎么这么大?”

    多铎把昨天的战况讲了一遍,多尔衮听罢叹了口气:“要是照这么打下去,想赢朱慈烺就太费劲了。”

    “哥,咱们不能光靠硬碰硬,得想些别的办法才行。”

    “你有什么好办法?”

    多铎指着王廷臣的首级:“我觉得,可以用它好好做一做文章。我的想法是……”

    多尔衮马上拍手叫好:“你这一招要是能够奏效,就万事大吉了。”

    “哥,你先别忙着说好,朱慈烺未必会上当。”

    “也许吧。但是你这个棋局的确很难解开,我倒要看看,他能想出什么办法?”

    次日上午,朱慈烺正在和众将议事,手下来报:对面清军的旗杆上挂出了一个首级,有人认出是王廷臣。

    朱慈烺和众将都大吃一惊,连忙出营查看。经过一番辨认,众人一致认定:确实是王廷臣。

    这下气氛顿时炸锅,众将纷纷嚷着要替王廷臣报仇,马科更是激愤不已,转身就要回营点齐兵马,杀向清军大营,将王廷臣的首级抢回来。

    洪承畴连忙劝阻道:“马总兵,难道你看不出这是多尔衮、多铎的诡计吗?敌人就是存心想要激怒我们,让我们愤而出击。可真要这么做了,非但不能抢回首级,反而会白白死不少人。”

    洪承畴的话让多数人都冷静了下来,纷纷劝马科不要冲动。

    马科嚷道:“你们这是怎么啦?王廷臣为国捐躯,难道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他死了以后还要受辱吗?”

    朱慈烺左右为难:盲目出击无异于送死,当然不可取;可如果坐视不管的话,不仅会对士气造成沉重打击,而且让将士们寒心。

    由此可以看出多尔衮、多铎这一招有多毒辣:一方面,明军曾经将额亦都的首级悬挂了一天,多尔衮、多铎此举有以牙还牙的意味;另一方面,又将他逼到了墙角,一旦他应对失据,清军就有可能一举获胜。

    朱慈烺只得先安抚马科:“你放心,王总兵是我们的大英雄,本帅绝不会听任敌人羞辱他,我马上就来想办法。”

    马科这才镇定下来:“我相信大帅。”

    回到大帐,朱慈烺请来洪承畴:“督师,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洪承畴提议:“我们可以派个人过去跟多尔衮谈判,出点钱把王总兵的首级赎回来。”

    “要真是花钱就能解决问题,那倒是简单了,就怕多尔衮、多铎意不在此。”

    “总得试一试吧?就算对方不同意,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对方到底想要什么。”

    朱慈烺表示赞同:“也好。可是派谁过去谈判好呢?”

    “这个谈判代表,官职不能太低,因为我们是去要回一个总兵的首级;但是也不能派一个总兵去,毕竟去了有可能回不来,我们已经承受不起再损失一个总兵的代价了。”

    “督师说得很对。”朱慈烺想了想:“要不派甘辉去吧,他是水师将领,地位仅次于郑森和郑鸿逵,前段时间又一直跟王廷臣搭档。”

    洪承畴觉得这个人选很好,于是朱慈烺派人将甘辉找来,询问他是否愿意走这一趟。

    甘辉拱手表示遵命,朱慈烺提醒道:“多尔衮、多铎都不是什么善茬,此去敌营有危险,你可得想好了。”

    朱慈烺不想勉强甘辉,毕竟此行肩负着赎回王廷臣首级的重任,必须做到不卑不亢才行,如果还没去就已心生畏惧,恐怕难以达成目标。

第66章 朱慈烺与多铎会面

    甘辉态度坚决:“前段时间,我一直率领4艘战舰跟随着后军,经常上岸跟王总兵见面,结下了深厚情谊。王总兵为了大明不惜牺牲自己,令我十分敬佩。这次去赎回他的首级,虽然是公事,但也能让我尽一个朋友之谊。”

    “如此甚好。”朱慈烺听了很感动:“见了多尔衮,如果对方要价不超过1万两银子,你都可以立刻答应他。”

    “要是超过1万两呢?”

    “超过了也不是不能考虑。你先问清楚他们的要价,等回来以后再商议吧。”

    甘辉点点头:“我明白了。”

    随后,朱慈烺和洪承畴亲自送甘辉出了大营。看着甘辉的背影,朱慈烺心中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然而出乎朱慈烺意料的是,甘辉进入清军大营后,没过多久就回来了。

    中军大帐里,甘辉向朱慈烺汇报:“我一进入清军大营,就被带到了多尔衮、多铎那里,这两个人似乎早就在等着我了,说话也很客气。我提出我方愿意出钱赎回王总兵的首级,多铎却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只要他跟大帅单独见个面,聊上几句,就可以分文不取,交还首级。”

    朱慈烺听得莫名其妙:“多铎这是啥意思?只需见个面就行,不要钱?”

    “是的。”甘辉一脸担忧:“大帅,你不能去,这里头肯定有阴谋。”

    “我当然知道多铎不怀好意,但是我没法拒绝,因为这是迎回王总兵首级的唯一办法。”

    众将听了无不动容。

    洪承畴问道:“多铎没说要跟大帅聊什么吗?”

    甘辉摇摇头:“没说。”

    “多铎到底想干什么?”洪承畴也有点猜不透了。

    众将议论纷纷,不少人担忧朱慈烺的安危,反对他与多铎见面。

    朱慈烺示意大家安静:“就算是龙潭虎穴,我也非去不可。不过你们放心,我会做好安排,不让多铎有机可乘。”

    随后,朱慈烺让甘辉再跑一趟,告诉多铎,见面可以,但地点必须由这边定。

    甘辉点点头:“明白。大帅想在哪里跟多铎见面?”

    “我军军营北面三里处的海边。只能一个人单独前往,不许携带兵器,若有违反,会面立刻取消。”

    “好,我这就去见多铎。”

    半个时辰后,甘辉回来了,告诉朱慈烺:多铎同意了。

    朱慈烺点点头,叫郑森过来,耳语了几句。

    郑森一脸惊诧:“大帅……”

    朱慈烺神情严峻:“执行命令,否则军法从事!”

    “遵命!”郑森转身离去。

    随后,朱慈烺骑马出了军营,向北而去。洪承畴和众将不放心,一路跟随在后面。

    在离会面地点还有一里的地方,朱慈烺请大家止步:“我跟多铎说好了只能单独前往,得遵守承诺啊。”

    众人只好停了下来。朱慈烺正准备骑马向前,袁熙芸悄悄走了过来,低声问朱慈烺:“难道你不明白,那个多铎是想挟持你吗?他是武将出身,就算不带兵刃,也照样能够生擒你。”

    “我也猜测他是这个意思。”

    “那你打算怎么应对?”

    朱慈烺将自己的打算悄声说了一遍。

    袁熙芸听罢,有些忧虑:“你想用这个办法吓住他?”

    “对啊,多铎贵为王爷,肯定不想就此送命。”

    “你的办法也许可行,但并非万无一失。”袁熙芸想了想:“我得帮你一下,现在清军最怕的就是你了,你可不能出事。”

    朱慈烺心中一暖:“你打算怎么帮?”

    “你只要发现不对头,就赶紧喊一声,我会马上过来,制伏那个多铎。”

    朱慈烺看了看前方:“时间来得及吗?”

    “你放心好了,我使出恒山派的内功心法,须臾之间就能赶到。”

    朱慈烺心想:多一重保护总是好的,至于用不用,到时候再说。

    于是朱慈烺点点头:“那就多谢你了。”

    “不用谢,其实说起来应该是我谢谢你,因为我越来越觉得,我父母的仇,只有你才能替他们报。”

    朱慈烺的心头顿时涌起莫名的惆怅:袁熙芸对自己如此关心,难道仅仅是为了报父母之仇吗?

    不过他没时间想这些,骑马来到了会面地点。这里是海边的一片荒野,四下不见人影。除了海浪拍打海岸的涛声,周围一片寂静。

    没过多久,远处有人骑着马过来了。

    朱慈烺仔细打量着来者:八字胡、卧蚕眉、丹凤眼,器宇轩昂,跟关羽长得有几分相像,不愧是努尔哈赤的子孙,历史上的名将。

    那人靠近之后,跟朱慈烺互通了姓名。

    来者正是多铎。

    见对方不过是个15岁的少年,多铎不禁感叹:此人年纪轻轻,怎么就已经这么厉害了?原本明军在辽西已成颓势,只能依托坚城,负隅顽抗,没想到现在竟然敢拉出来野战了,虽然伤亡比较大,但明朝多的是人,这点伤亡完全扛得住。

    明军还是那些明军,自从有了这个人,一切都不一样了。如果大清想问鼎中原,就必须除掉这个人。

    不过,多铎并不打算一开始就动用武力,能够诱降是最好的,这样的人才如果能投效过来,大清岂不是如虎添翼?

    来之前,多铎就已想好了说辞,他开始劝说朱慈烺:“小兄弟,明朝太不够意思了。其实万历、泰昌确实不是什么好皇帝,你在太庙里说的都很对,可崇祯却用这个由头废黜了你,真是个昏君啊。别看你现在当了元帅,那不过是崇祯想利用你对付我们,即便你将来立下大功,只怕也别想恢复太子之位,到最后说不定会兔死狗烹。”

    朱慈烺笑而不语。对于他来说,不管多铎说什么,他都姑妄听之,希望多铎能早点说完,然后将王廷臣的首级送还。

    见朱慈烺不吭声,多铎并没有死心:“小兄弟,你如果肯投奔我大清,我可以担保你能当个王爷。若是想带兵也行,将来打下的江山,可以分一半给你。”

    朱慈烺心说:你这是要我反戈一击,去攻打大明吗?简直是痴心妄想。不过他不想激怒多铎,免得送还首级的事泡汤,因此只得继续保持沉默。

    见朱慈烺始终不为所动,多铎终于不耐烦了:“既然你不愿意投靠我大清,那我就只好请你过去了。”

    朱慈烺笑道:“这么快就按捺不住了?”

    “就凭你这小身板,我抓你就如同老鹰抓小鸡一样,你信不?”

    “那是,不过你难道没想想,我既然敢一个人单独前来,会不做任何防备?”

    听到这话,多铎四下看了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异常啊。

    不过多铎还是很惧怕朱慈烺玩什么花招,毕竟地方是朱慈烺选的,如果在海边的沙堆里埋伏上几个人,那是很难发现的,接下来吃亏的可就是自己了。

    想到这里,多铎只好用两人的约定做挡箭牌:“咱们不是约好了只能单独前来的吗?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我当然信守承诺。”朱慈烺朝东边的渤海一指:“不过那边几艘战舰,离这里还比较远,它们应该不算陪我前来吧?”

第67章 冒充阮禄巧妙脱身

    多铎往海上望去,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8艘战舰已经在海中间一字排开,船头正对着这里。

    多铎不由得心中一惊,颤声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已经几次见识过我们的大炮了,不妨想想,就算你抓了我往你们的大营跑,能跑得赢我们的炮弹么?”

    多铎脸色煞白:8艘战舰一共50多门火炮,如果一起开火,确实很难逃生。

    然而,多铎毕竟是沙场老将,什么样的大阵仗没见过?眨眼功夫,就已镇定下来,提醒朱慈烺:“真要开炮,你不是也得死?”

    朱慈烺早料到多铎会这么说,微微一笑:“我如今的身份只是一介平民,而你是尊贵的王爷,咱俩要是同归于尽,划不来的应该是你吧?”

    “可你毕竟是崇祯的长子。”

    “那又怎么样?你该不会认为我死了之后,大明就没人继承皇位了吧?这事就不劳你费心了,我还有两个弟弟呢。再说大明皇族少说也有几十万人,要是排起长队,可以从这里一直排到沈阳,有这么多人可以继承皇位,就更不劳你费心了。”

    多铎被朱慈烺噎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小家伙不仅足智多谋,还伶牙俐齿。

    遇到个这么不怕死的家伙,多铎也不得不掂量一番。

    见多铎好一阵都没吭声,朱慈烺巴不得谈话就此结束:“聊完了吧?要是没什么事,咱们也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多铎一愣:“你说啥?各找各妈是什么意思?”

    张航这才意识到,刚才一个不小心,一句现代口头禅脱口而出,古人当然听不懂。

    朱慈烺笑了笑:“我的意思是,既然谈完了,就请你兑现承诺,把王总兵的首级送回来。”

    “没那么容易。”多铎突然面目狰狞:“今天就让我们两个一起死在这里吧,黄泉路上,正好做个伴。”

    朱慈烺心头一震,颤声问道:“你不怕死吗?”

    “我当然不想死,可是如果拉着你一起死的话,也算值了。”

    朱慈烺深感意外:“你可是满清的台柱子,要是就这么死了,岂不可惜?”

    多铎满脸不屑:“大清能征惯战的武将多得很,我死了不要紧,可对于明朝来说就不一样了,没了你,明朝的国运就完了。至于你所说的能从这里排到沈阳的那些大明皇族,在我看来全都是草包,根本不足虑。”

    “你可真是抬举我啊。”朱慈烺苦笑道。

    “不是我要抬举你,你的地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想低调也没用。”多铎说着,伸出手去,一把抓住了朱慈烺的右手臂:“跟我走。”

    朱慈烺痛得“哎哟”一声,倒让多铎吃了一惊:“你受伤了?”

    朱慈烺没有否认:“前些天,我右手臂中了你们的人射出的箭。”

    “这么说,旺吉努建功了?”多铎大喜,随即说了句让朱慈烺气得差点吐血的话:“他的准头还是差了点,要是当时就一箭射死你,我就省事多了,也不至于今天还得陪着你一块去死。”

    说这话时,多铎始终捏着朱慈烺的右手臂不放,朱慈烺只好警告道:“你不要轻举妄动,只要你敢拉着我离开这里,战舰立刻开炮。”

    “哼!你以为我怕啊,你叫他们开炮啊,来啊。”

    看到多铎只是嘴硬,却并不敢挪步,朱慈烺知道,多铎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也许再过一会,多铎就会横下一条心,跟自己死在一处。因此,现在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得赶快想办法脱身。

    怎么办?难道非得喊袁熙芸帮忙吗?

    多铎毕竟是一代名将,马上功夫了得,表面上看好像没带兵器,但也许藏在什么地方了,也未可知。况且就算真的没有兵器,也仍然不好对付。

    袁熙芸虽然武艺高强,但到底强到什么程度,到目前为止他都只是听说,不曾亲眼见过。以袁熙芸的娇柔之躯,对付几个清兵也许不成问题,但迎战多铎这样的猛将,朱慈烺还是觉得没有十足的把握。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朱慈烺并不想让袁熙芸涉险,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肯定是最好的。

    这时,他那条受伤的右手臂被多铎捏得更紧了,疼痛感一阵阵袭来。

    他奋力挣扎着:“喂,你不是说找我聊几句嘛,哪有像你这么聊天的?快松开!”

    多铎才不管那么多,紧抓住对方的手臂不放:“朱慈烺,你别想逃!”

    听到多铎喊自己的名字,又想起多铎提到那个叫“旺吉努”的人差点射死自己,朱慈烺有了主意,他告诉多铎:“你要找的人是我们大帅,又不是我,拽着我干嘛?”

    多铎从没见过朱慈烺,听到眼前这个人突然否认是朱慈烺,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是朱慈烺,你没听见吗?你也不想想,我们大帅是何等人物,遇到危险肯定会被侍卫们重重保护起来,怎么可能受伤呢?”

    多铎一听,感觉似乎有点道理:“那么你是谁?”

    “我是大帅的贴身太监,名叫阮禄。我就是在保护我家主人时,被旺吉努那伙人射中后受的伤。”

    “你骗人!”多铎吼道。

    “我的伤就是证明,你爱信不信。”朱慈烺说着,仰天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多铎有点心虚了。

    “我笑你堂堂一个王爷,竟然选择跟一个大明太监同归于尽。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你们满清的王爷就这么不值钱吗?哈哈!”

    多铎气得翻白眼。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命去换一个太监的命,不仅太不值得,而且还丢尽了大清的颜面,以后大清还怎么问鼎中原?

    要是依照多铎的脾气,这个名叫“阮禄”的家伙,脖子立刻就会被拧断,可当多铎又看了一眼海上那8艘战舰后,只得强忍怒气:“回去告诉朱慈烺,这次是他不遵守承诺,竟然找人冒充他来见我,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送回首级是不可能了,想要的话,就带兵来取。”

    多铎说着,松开了“阮禄”的手臂,气哼哼地打马离开了。

    见多铎已经远去,朱慈烺也赶紧往回走。

    众人见大帅安然无恙,这才松了口气。

    众将之中,郑森承受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果多铎真的掳走了朱慈烺,那么按照朱慈烺事先的安排,他必须下令8艘战舰一起开炮,可是他真的下不了这个决心。但如果不这么做,导致朱慈烺被生擒,那么全部后果将由他来承担,实在是左右为难。

    幸好朱慈烺毫发无损地回来了,郑森也就不用面临最艰难的抉择,这让他如释重负。

第68章 多铎被迫信守诺言

    朱慈烺此时已浑身是汗。

    这一次跟多铎的会面,他当然知道是鸿门宴,但他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没有退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向死求生,跟对手玩命,才能震慑住对方。但凡有一丝胆怯,就会被这个强悍的对手觉察,后果难料。

    回到中军大帐,朱慈烺将刚才跟多铎会面的经过讲了一遍。

    洪承畴叹了口气:“多铎诡计多端,我早料到他不怀好意,好在大帅巧妙应对,能全身而退,已属不易。”

    马科嘟囔道:“那大帅岂不是白跑了一趟?”

    朱慈烺一拍桌子:“想让我白跑,没那么容易。”

    马科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大帅,你有什么办法?”

    “全体集合,结长枪阵。”

    “大帅是要去攻打清军大营,夺回王总兵的首级吗?”

    “不,我要逼着多铎出来,让他知道我并没有违反承诺,因此他必须兑现他的诺言。”

    众将一听,好像有戏啊,于是赶紧集结人马。

    待到明军结阵完毕,朱慈烺让士兵们冲着清军大营的方向一起喊:

    “多铎给我滚出来!”

    “不敢露面的是缩头乌龟!”

    数万明军将士的声音排山倒海,响遏行云。多尔衮和多铎在大帐里听得明明白白,两人坐不住了。

    多铎本想借着跟朱慈烺会面的机会,一举解决掉对方,却不料对方已有充分准备,他未能得逞。不过,他通过“阮禄”给朱慈烺放了个狠话:若想得到王廷臣的首级,就带兵来拿。

    多铎的如意算盘是:借着王廷臣的首级,逼明军主动出击,他趁机率部重创对手,为前几仗被火炮打死的众多部下报仇。

    然而出乎多铎意料的是,朱慈烺并没有率军来攻,而是在营门口展开骂战,对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到了后来,就算多尔衮、多铎装做没听见,清兵却已经忍无可忍了,那些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们纷纷请战。

    无奈之下,多铎只好对多尔衮说:“要不,我出去看看吧?”

    多尔衮直摇头:“你难道看不出来吗?朱慈烺这是在激你呢,其中肯定隐藏着什么诡计,你吃他的亏难道还不够多吗?”

    “可是咱们都被骂成这个样子了,如果还若无其事,未免太丢脸了。”

    多尔衮想了想:“好吧,我和你一起去,看看朱慈烺又在耍什么花招,你可别又着了他的道。”

    随即,清军摆开阵形,多尔衮、多铎在侍卫们的保护下,来到距离长枪阵不远处。

    朱慈烺在阵中冲着对面喊道:“多铎,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谁?”

    多铎抬头一瞧,这不正是刚才那个自称“阮禄”的家伙吗?

    朱慈烺哈哈大笑,指着身边一个侍卫说:“这才是我的贴身太监‘阮禄’,我是如假包换的朱慈烺。”

    多铎气急败坏:“你到底想耍我到什么时候?”

    “我这回真的没耍你。这样吧,既然你不相信我,那我就找几个人来证明一下,总可以了吧?”朱慈烺说着,指着身旁的洪承畴:“这位是洪督师,你想必认得,听听他怎么说吧。”

    洪承畴声如洪钟:“没错,这位正是我们大帅。”

    朱慈烺笑道:“听到了吧?我再给你找几个人。”随后,朱慈烺指着身边的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四位总兵说:“这几位总兵都是你的老朋友了,他们的话你总该信吧?我请他们说说我是谁。”

    四位总兵先后作证:刚才讲话的正是大帅。

    多铎听得傻眼了:原来在海边跟自己见面的确实是朱慈烺本人。

    多铎不由得恨恨地问道:“那你为何要冒充阮禄?”

    朱慈烺笑道:“你想死是你的事,我可不想陪着你一起。为了脱身,我只能那么说。”

    多铎十分懊恼:自己竟然错失了杀掉朱慈烺的最好机会,以后怕是再难遇到了。

    见多铎不再质疑,朱慈烺开始紧逼:“多铎,你给我听着,既然我亲自与你见了面,也跟你聊过了,那就完全遵守了承诺,接下来该你兑现诺言了。你如果耍赖,我就让人把你不讲诚信的事情传得天下皆知,到时候看你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多铎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再也强硬不起来。毕竟,在双方合计近十万将士面前,他也是要脸面的,赖账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多尔衮见状,连忙打圆场:“好说,好说,我们商议一下,再答复你们。”

    朱慈烺哈哈大笑:“没问题,两位好歹都是王爷,可不能做那言而无信的小人呐。”

    多尔衮硬着头皮回答:“当然不会。”

    回到大帐,多尔衮对多铎说:“看来只能将王廷臣的首级送过去了。要是咱们说话不算话,会受到天下人耻笑的。”

    多铎恶狠狠地说:“那有什么大不了的?等我们得了天下,谁敢耻笑我们,就杀了他。”

    “可是不讲信用就得不了天下啊。要知道,像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样从明朝投奔过来的人可不少,如果咱们说过的话不算数,他们会不安的。再者,大清如果想问鼎中原,也必须收买天下人的人心……”

    多尔衮话未说完,就被多铎打断了:“好啦,我明白了。不就是个首级嘛,为这点小事失去信用,确实不值得。我只是为失去一个消灭明军的大好机会而惋惜。”

    “机会总会有的,以后再想办法,眼下还是先派人把首级送过去吧。”

    多铎点点头:“好吧。”

    ~~~~~~~~

    朱慈烺的中军大帐。

    收到王廷臣的首级,朱慈烺和众将心中悲痛。

    此时恰逢补给船队运来粮草,朱慈烺命人将首级装殓好,由船队带回天津,交给朝廷加以厚葬。

    首级一事本来危机四伏,差点给明军带来重大损失,好在朱慈烺妥善应对,终于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现在,朱慈烺终于有时间来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让阮禄将袁熙芸找来。

    袁熙芸也正有话想问一问朱慈烺:“你跟多铎会面时,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为什么不喊我过去帮忙呢?”

    朱慈烺解释道:“我怕你有危险啊。”

    袁熙芸崛起了嘴:“你是不相信我能赢?”

    朱慈烺摆摆手:“如果我用计谋就能让多铎主动退却,当然是最好的,又何必非要让你去涉险呢?当然,如果多铎不吃我那一套,非得跟我同归于尽,那我恐怕得喊你帮忙了。”

    “这么说,我还是有作用的?”

    “你的作用太大啦。我说过,你是我的福星嘛。有你在,我就特别安心,即使撒个谎,也能将多铎这样的老手糊弄住。”

    袁熙芸双眼熠熠生辉:“听你这么说,我很高兴,总算能为打败清军出点力。”

    “你可不只是出了一点力,而是帮了我很多。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眼下又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请你和你徐叔帮我一下。”

第69章 多尔衮论功行赏

    见朱慈烺神情严肃,袁熙芸知道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你说吧,是什么事?”

    “是这样的:咱们已经跟清军打了好几场仗,然而每场仗清军到底伤亡多少,一直都不太清楚。你能不能和你徐叔一起,把情况摸清楚后告诉我?”

    袁熙芸有点疑惑:“这些伤亡数据很重要吗?”

    朱慈烺点点头:“相当重要。洪督师曾派出不少探马,想搞清楚这些数据,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你们如果能搞到这些数据,那是再好不过。”

    “好,我明白了。我马上出发,回徐叔那里。”

    朱慈烺亲自送袁熙芸离开。袁熙芸正要上马,忽然想到一件事:“我走后,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放心,这段时间我会尽量小心的。”

    “好。”袁熙芸告别了朱慈烺,向北纵马奔驰。

    看着袁熙芸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方,朱慈烺怅然若失。

    ~~~~~~~~

    连续打了几仗之后,清军上下都颇为疲劳,亟需休整。另一方面,多尔衮、多铎面对明军苦无良策,只得让手下暂停进攻,改为以围困为主。

    在清军主力环伺的情况下,明军一旦离开当前的作战地点前往锦州,肯定会在半路上遭遇清军的攻击,水师帮不上忙,明军难免会重蹈王廷臣的覆辙,因此朱慈烺也只能选择跟多尔衮对峙。

    双方都在静待时机。

    第二天的中午,从锦州方向来了一个人,面见多尔衮后,呈上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是哈勒布写的。根据多尔衮的安排,哈勒布在锦州城外的一户普通人家设立了联络点,专门负责跟刘世峰三人联络。

    哈勒布在信中告诉多尔衮:昨天他收到了焦明的信,是一位老渔夫送来的,说是刘世峰三人在“那边”遇到了一个“自己人”,他们对此将信将疑,想求证一下。

    第二封信是哈勒布附上的焦明原信,已经被哈勒布拆开过,只见信封底部的夹层里写着:“启禀和硕睿亲王,前几日,我们遇到一个人,自称是皇上派来打进明军内部的,请核实。”

    看完这两封信,多尔衮眉头紧皱。

    一旁的多铎探头问道:“哥,出什么事了?”

    多尔衮将两封信交给了多铎:“你也看看吧。”

    多铎读罢也是不明所以:“这个焦明太不会办事了吧?那个‘自己人’姓甚名谁,总该问一下啊,我们这边才好去核实嘛。”

    多尔衮也有此意:“就是,也不知道是刘世峰当时忘了问那人的名字,还是焦明忘了写到信里。”

    多铎起了疑心,喝问送信的人:“焦明的这封信,笔迹对得上吗?不会是被人伪造的吧?”

    来人慌忙答道:“请两位王爷放心,哈勒布非常熟悉焦明的笔迹,绝对不会弄错。而且在信封夹层里用满文书写,也是一直以来的约定,旁人很难知悉。”

    “哦,这么说来,确实是焦明写的信?”

    “哈勒布一向小心谨慎,不会出纰漏的。”多尔衮信得过哈勒布的办事能力,他现在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要不要就这事询问一下皇太极?

    多铎摇摇头:“我看不必了。要是有名有姓,还可以向皇上核实一下,可现在没有名字,就只能问皇上:是否在明军之中安插了眼线。但这么问其实是多此一举,连我们都在明军中安插了刘世峰三人,皇上会不知道要这么做吗?”

    多尔衮点点头:“我猜皇上应该在明朝那边安插了不少人,要不然为什么明朝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皇上很快就能知道?”

    “就是嘛,咱们可千万别影响了皇上的大计。”多铎提醒道。

    “你说得对。”多尔衮转而对送信的人说:“回去告诉哈勒布,让焦明少管闲事。”

    “是。”来人转身离去。

    处理完这件事,多尔衮和多铎开始商议另一件事:既然现在暂时不打仗了,那么对前段时间的有功将士论功行赏,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其中最要紧的是:额亦都空出的职务,该由谁来顶替?

    目前有两个人功劳很大。一个是旺吉努,最大的功劳是救下了多尔衮本人。另外,多铎在跟朱慈烺会面时,亲眼看到朱慈烺右小臂有伤,朱慈烺也亲口承认曾经中了旺吉努这帮人的箭。因此,旺吉努还有差点杀死对方主帅的功劳。

    另一个人则是达素,其功劳主要是冒着被炮击的危险,抢得了王廷臣的首级,此外还烧毁了明军水师的一艘主力战舰。

    那么,这两个人谁的功劳更大呢?

    多铎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应该提拔旺吉努,一来他救了你这个主帅,功劳难以估量;二来,他差点射杀了朱慈烺,虽说欠缺了一点运气,但对于明军的心理肯定造成了严重冲击。”

    多尔衮则考虑得更多一些。作为主帅,他不能因为部下救了自己一命就加以提升,必须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他提醒多铎:“达素的功劳也不小啊,他可是献上了明军总兵的首级。”

    多铎直言不讳:“如果这次王廷臣的首级能诱得明军来攻,让我们趁势消灭大批明军的话,达素的功劳就很大了,接替额亦都的职位是板上钉钉的事。退一步说,如果我能在海边跟朱慈烺同归于尽,也可以归功于达素,因为朱慈烺是为了迎回首级才愿意跟我见面的。可惜朱慈烺全都没有上当,因此王廷臣的首级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仅仅是提振了一下我军士气而已,这个功劳的意义就不太大了。”

    “这……”多尔衮承认多铎说的有道理:“达素的另一桩功劳呢?本来,我们在面对明军水师时只有挨打的份,可他竟然能偷袭得手,烧毁一艘敌舰,这可是开了先河,应该好好表彰一下。”

    “达素这份功劳确实不小,但明军水师并没有因此就伤筋动骨,战力依然很强,因此意义也不是很大。”

    多铎说得头头是道,多尔衮几乎找不出理由反驳,只得说了句:“旺吉努左臂受伤后,已不再是一个神箭手了,我担心他难以服众。”

    多铎笑道:“如果他当上了甲喇额真,就不需要亲自上阵冲锋了,箭术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多尔衮沉吟了好一阵,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就按你说的办。”

    次日,多尔衮召集众将,宣布了奖赏决定:旺吉努救主帅有功,提升为甲喇额真。此外,旺吉努还射伤了敌人主帅,特赏银1000两。

    达素抢得敌人总兵首级,又烧毁一艘敌人战舰,两项功劳各赏银1500两,共计3000两。

    听到这个决定,旺吉努喜形于色,立刻想起锦州城外的那位算命先生。此人曾预言他这次能官升一级,还可以发一笔财,今天全都应验了。

    这个算命先生真乃神人也!等见到此人,一定要重重打赏,顺便让此人预测一下自己今后的运程。

第70章 多铎看中朝鲜水师

    多尔衮的决定让达素很失望。在达素看来,旺吉努那两桩功劳算不得什么,连一个敌人都没干掉,也配说是大功?无非就是因为一次涉及到己方主帅,另一次则牵涉到对方主帅,就陡然变得重要起来。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达素当然懂,可是朱慈烺不是活得好好的嘛,这就让旺吉努战绩的成色大打折扣。相比之下,他率部消灭了明军100多名水手,焚毁了对方一艘战舰,如此战绩可谓前所未见,然而王爷却只是赏赐点银两,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呢?

    不过,这种话不好当着大家的面说,达素只能强忍着。散会之后,他第一个气鼓鼓地走出了大帐。

    多尔衮也看出达素火气很大,可甲喇额真的空缺只有一个,给了张三,李四就会抱怨,总会有人不满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旺吉努正准备离开,被多尔衮叫住了:“刚刚探马来报,明军先锋杨国柱部正在向锦州方向移动,济尔哈朗那边有点吃紧,你立刻率本部人马回援。”

    “遵命。”旺吉努喜不自禁:走进大帐之前,他还只是一个手下仅300人马的牛录额真,等到走出大帐,他就要率领本甲喇的1500人马,返回锦州城外了,这算不算是“衣锦还乡”呢?

    众将离开后,大帐里空落落的。

    多尔衮叹了口气:“难道咱们真的拿朱慈烺没辙?”

    多铎眼珠转了几转:“办法还是有的。”

    “哦?”多尔衮很感兴趣:“你快说说看。”

    “我的办法,说起来还得归功于达素。他不是抓住了10来个明军水手嘛,我已经审问过这些人,了解到不少内幕。原来明军水师的头领名叫郑森,只有18岁,副头领是郑森的叔叔郑鸿逵。全部水师都是从福建那边调过来的,他们原本是郑森之父郑芝龙的手下。”

    “这样啊。”多尔衮明白了:“南方人确实更擅长水战。记得在《三国演义》里,甘露寺招亲时,刘备当着孙权的面说:‘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孙权不服气,骑马给刘备看。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方人就占据水上优势了。朱慈烺这个水师选得确实好,可惜我大清兴起于内陆,无人擅长此道,以致于现在受制于人。”

    “哥,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我们未必就对付不了明军水师。”

    “是吗?”多尔衮一喜:“只要能压制住郑森,朱慈烺就蹦跶不起来了,可是我们好像没有水师啊?”

    “我们确实没有水师,更缺乏战舰,可是我大清的属国朝鲜那里有啊。”

    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多尔衮想起来了:老弟说得一点都没错,朝鲜当年曾经跟倭国进行过激烈的海战,水师是经过战争考验的。

    若论起朝鲜跟大明、满清的恩恩怨怨,就说来话长了。

    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92年),朝鲜半岛发生了大变故:大将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建立了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随后,李朝跟大明建立起了朝贡关系,200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往来的使节络绎不绝。

    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倭国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史书称为“壬辰倭乱”。万历帝下令出兵援朝,明军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将倭军赶出了朝鲜。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阶段的“露梁海战”,大明老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并肩作战,拦截倭军水师,取得重大胜利。不过,邓子龙和李舜臣均在战斗中阵亡,令人惋惜。

    朝鲜对大明的帮助感恩戴德,此后两国关系更加紧密。然而数十年后,这种密切的联系被崛起的满清打断。

    公元1627年,皇太极派兵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答应与后金结成“兄弟之国”。公元1636年,皇太极亲自统帅10万人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李倧(庙号仁祖)率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在历经一个多月的顽强抵抗后,最终被迫投降。从此朝鲜成为满清的附属国,断绝了跟明朝的往来。

    按照双方所订立的协议,当朝鲜有什么摆不平的事情时,满清有责任提供帮助,一如当初明万历帝派兵帮助朝鲜抵御倭国。相应地,满清对外征战时,朝鲜也有义务从旁协助。

    在朝鲜能提供的战争资源中,多铎看中了朝鲜的水师。

    由于朝鲜是一个半岛国家,三面环海,加之时常面临隔海相望的倭国的威胁,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比明朝和满清更重视水师。

    朝鲜水师以造型独特的“龟船”为主。40多年前,李舜臣充分发挥龟船的长处,率领朝鲜水师屡次重挫倭军的船队,威名远扬。

    倭军也有很多大船,未必比郑森的战舰逊色多少,而朝鲜水师既然能够对阵倭军的船队,自然也能跟明军水师抗衡。

    对于多铎的建议,多尔衮是认可的,不过他也有疑虑:“朝鲜已经跟明朝往来200多年,归附我大清不过才几年时间,如果要它帮助我们去攻打明朝,未必会心甘情愿,说不定会消极怠工。”

    “这个我也想到了。只要朝鲜出动水师,我们就派人牢牢盯着,由不得它不听话。”

    “这个主意不错,值得一试,我这就向皇上禀明此事。”

    ~~~~~~~~

    多铎的主意已经对明军构成了致命威胁,朱慈烺却一无所知。

    这天,秦元涛走进中军大帐:“启禀大帅,老渔夫从锦州城外回来了,他带着回信找到了我。”

    秦元涛说罢,将回信呈上。

    张航松了口气。他一直担心焦明的信里有玄机,比如什么难以察觉的暗记等,然而现在既然收到了回信,就说明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想想也是,古代的谍报技术相对简单,哪有现代这么复杂。

    这时,朱慈烺想到一个问题:“老渔夫这一去一回,有五、六天了,时间有点长,敌人那边不会有什么名堂吧?”

    秦元涛摇摇头:“应该不会。我问过老渔夫,他走得慢,从这里到锦州得两天,来回就是四天。他在锦州城外的那户人家也就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收到回信后,立刻往家赶。”

    “清军接头人这么快就给焦明回信了?”朱慈烺沉思着:这点时间只够接头人向多尔衮报告一下,而且多尔衮应该很快就做了回复,这样的话,似乎不可能有什么太复杂的安排。

    想到这里,朱慈烺放了心,他跟上次一样,将信封拆开。果然,信封底部的夹层,用满文写了四个字。

    可是,懂满文的袁熙芸已经离开,朱慈烺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秦元涛表示:“这事不难,军营里懂满文的人还是找得到的,我让他们认一认这四个字不就行了?”

    “你这么做就草率了。”朱慈烺提醒道:“如果有人认出了这四个字,情报不就随之外泄了嘛。”

第71章 再遇旺吉努

    秦元涛拍了下脑袋:“我太大意了,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教你一个办法。”朱慈烺将四个满文文字分别抄到四张纸上:“你去找四个懂满文的人,每个人只认一个字,然后回来告诉我。“

    秦元涛点点头:“这个主意很妙。”

    秦元涛正要转身出去,朱慈烺叫住了他:“你找的这四个人,如果是同一个总兵手下,万一他们凑到一起,说起这件事,还是有可能泄露,因此最好是找不同总兵的手下。”

    秦元涛深感佩服:“大帅考虑得太周到了,我这就按你的吩咐去做。”

    一个时辰后,秦元涛回来了:“我在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四位总兵手下各找了一个懂满文的人,把这四个字认出来了,合起来就是‘少管闲事’。”

    “原来是这四个字啊。”朱慈烺陷入了沉思。

    “大帅,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我军内部确实有皇太极安插的人,多尔衮让焦明‘少管闲事’,是怕焦明影响到此人。”

    秦元涛脸色凝重:“皇太极安排的人手,在我军中的地位想必不低,对于我军的危害不会小。”

    “是啊。”朱慈烺对这样的“高级鼹鼠”也是深感担忧:“前些天刘旭浩从这里出发后不久,就被清军抓走,结果导致王廷臣部全军覆没,你说会不会跟这个内应有关?”

    “有可能,得赶紧想办法把这个人揪出来。”

    “刘旭浩来中军大营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

    秦元涛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刘旭浩在这里住了一晚,看见过他的人还是挺多的,要是从这方面入手,要排查的人可就太多了,难度比较大。”

    “这倒也是。”朱慈烺眼珠一转:“既然如此,要不咱们这样……”

    秦元涛听了有些迟疑:“这么做有用吗?”

    “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嘛。就算没查出这个内应,咱们也没啥损失。”

    “好,我这就去安排。对了,这个老渔夫怎么办?”

    朱慈烺看着桌上的信封:边角已经有点破损,如果重新粘贴,有可能会被焦明看出破绽。

    这个信封是不能再用了,朱慈烺拿过来一个未糊的新信封,采用上次的办法,在信封夹层模仿笔迹,写下了四个满文文字,随后将信封糊好,递给秦元涛:“你将这封信交给老渔夫,让他按照约定,在海边等着焦明。”

    “明白。”秦元涛接过信,匆匆离去。

    ~~~~~~~~

    袁熙芸赶到锦州城外,见到了徐传斌:“徐叔,这些天你打探到什么消息没有?”

    “有一些,都是关于前线打仗的那些事情。”

    “有关于清军死伤人数的准确消息吗?”

    徐传斌摇摇头:“这些数字即使在清军里头,也只有少数人清楚,找我算命的大都是普通清兵,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

    “可是朱慈烺希望我们能摸清这些情况,他说这些数字很重要。”

    “这样啊?”徐传斌有点犯难:“我一时半会也没法搞到这些数字,只能耐心等待机会了。”

    几天后。

    这天,徐传斌正在摆摊,袁熙芸也依旧浑身脏兮兮的,站在徐传斌身后。

    一名清军军官从军营出来,四下瞅了瞅后,快步朝徐传斌这边走来。

    来到徐传斌面前,那人很兴奋:“好哇,原来你还在这里,我生怕找不到你呢。”

    徐传斌吓了一跳,他认出此人正是前几天找他算过命的军官,当时此人曾扬言,如果算得对会重重有赏,假如算错了,就把他的脑袋挂在旗杆上。

    徐传斌本来只是随口一说,出错的可能性当然很大,见这名军官突然前来,不知道是凶是吉。不过看此人并非怒气冲冲的样子,而是带着些喜气,想来应该不会对自己不利。

    于是徐传斌定了定神,拱手道:“军爷,您有什么事吗?”

    “我要重重赏你。你前几天的话全都说对了:我不仅官升一级,还发了点财。”

    徐传斌长舒了一口气:想不到自己胡诌一气,竟然都能这么神。

    于是徐传斌的语气不自觉地傲娇起来:“我早就说过,我这可是祖传算卦秘方,还能有错?”

    “是是是。”那人已完全信服,从身上掏出一个小袋子:“这100两银子赏你了。”

    徐传斌连忙接过:“多谢军爷。”

    那人随即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你能不能帮我推算一下我以后的际遇?”

    徐传斌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他立刻答应下来:“可以,不过我得先知道军爷尊姓大名、生辰八字、现居何职,然后才能帮军爷推算啊。”

    徐传斌的要求合情合理,那人不疑有他,于是逐一道来。

    徐传斌这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旺吉努,刚刚从牛录额真晋升为甲喇额真。

    旺吉努自我介绍完毕,很客气地问道:“先生,你看……”

    徐传斌故意沉吟了好一阵,然后才回答:“事关军爷的前程,我得多花点时间才能搞清楚,等明日再答复军爷如何?”

    旺吉努当然没意见:“行,那我明日再来找你。”

    “军爷好走。”

    旺吉努离开后,徐传斌立刻收摊,和袁熙芸回到了租住的地方。

    袁熙芸恨恨地说:“徐叔,此人上次抽的不是个‘下下’签吗?我看他运气好得很嘛。”

    “这个嘛,要看你怎么理解了。对于旺吉努本人来说,也许运气还可以,但对于清军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从我这些天了解到的情况看,清军不断损兵折将,形势格外严峻,可以说运气变得很差。”

    “哦,原来旺吉努的那个签是帮清军抽的啊。”袁熙芸明白了。

    “对。虽然清军走了霉运,然而这个旺吉努却运气不错,而且还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袁熙芸有点诧异:“徐叔的意思是?”

    “大帅想要的那些数字,可以从旺吉努这里得到。此人已当上了甲喇额真,职位相当高,清军中的很多绝密消息,他都有资格知道。”

    袁熙芸有个疑问:“旺吉努不可能乖乖地把那些绝密消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追问得太紧,肯定会引起他的怀疑。”

    “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动脑筋,找出一个稳妥的办法,让他既心甘情愿地告诉我们,又不会怀疑到我们头上。”

    “这可要求太高了。”袁熙芸感叹着,随即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旺吉努现在很相信算命这一套,我们如果继续从这方面着手,将会事半功倍。”

    徐传斌微微一笑:“我正有此意。看来小姐在大帅这个聪明人身边待了几天后,考虑起问题来,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72章 搞到清军伤亡数字

    袁熙芸脸一红:她有恒山派武功傍身,以前确实不想操那么多心。不过,在朱慈烺身边待过一阵后,她受到很大触动。朱慈烺在生死关头都尽量使用计谋,不愿意让她涉险,这既令她感动,也让她更加意识到谋略的重要。

    其实以袁熙芸的聪明,只要她愿意,很多事情都是一想就透。也就是这么一思考,她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徐叔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但却故意不说出来,目的应该是为了培养她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毕竟,世道险恶,行走在江湖上,是得多长个心眼,徐叔这么做也是为她好。

    想到这里,袁熙芸微微一笑:“徐叔,你既然都已经筹划好了,就直说吧,你那些具体细节我可猜不出来。”

    徐传斌便不再卖关子:“我打算明天跟旺吉努这么说……”

    袁熙芸听后连声叫好:“徐叔的提议简直让人没法拒绝,旺吉努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前程,就只能乖乖地照办。”

    “这个计划还差个帮手,我这就去找找。”徐传斌说着便出去了。

    次日上午,徐传斌、袁熙芸带着从附近的栖岩寺请来的高僧觉远,一起来到清军军营附近摆摊。

    没过多久,旺吉努果然出来了,看到徐传斌身旁多了一个和尚,有点意外,不过他只是瞟了和尚一眼,便没太在意。

    只听得旺吉努急切地问道:“先生,已经过去一天了,你推算出来了吗?”

    徐传斌叹了口气:“军爷今后的际遇云山雾罩,一时难以看清啊。”

    “是吗?”旺吉努有些失望:“那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善哉!必须廓清迷雾,方能看出真相。”徐传斌表现得煞有介事,袁熙芸差点笑出声来,好不容易才忍住。

    旺吉努被绕得有点头晕,只好说道:“请先生明示。”

    “那我就直说了。军爷只顾自己升官发财,却没看到那么多阵亡将士的灵魂不得安宁,晃晃悠悠不肯离去,以至于世间弥漫着愁云惨雾,让我没法看透军爷的前程。”

    旺吉努觉得此话有理,他甚至有点心生惧意了:“请问先生,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此事说难也不难。”徐传斌朝身旁的和尚一指:“这位觉远大师乃栖岩寺高僧,擅长超度亡魂。只要请他做一场法事,让那些亡魂往生极乐,我就能看清楚军爷的前程了。”

    旺吉努这才明白这位算命先生为何要带一个和尚过来,他连忙表示:“没问题,做法事的钱我来出。”

    徐传斌暗自高兴:事情果然进展顺利,正一步步地按计划推进。于是徐传斌拿出好几张符交给了旺吉努:“请军爷把每一仗的作战地点分别写在这几张符上,然后附上阵亡将士的名字。当然,不用全写上,只写两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就行了。比如某一仗阵亡了一千人,就写‘张三、李四等一千人阵亡’即可。”

    旺吉努有点疑惑:“既然只需要写两个人作为代表,为什么不把所有阵亡将士都写在一张符上呢?”

    “那不行。”徐传斌摆摆手:“必须分开写,将士们的阵亡地点不一样,觉远大师要向着不同的方位诵经超度。”

    这话听着很合理,旺吉努同意了:“行,我回去查阅一下文书,写好这些符后再来找你们。”

    “等等。”徐传斌拦住了旺吉努:“还有那些受重伤的士兵,虽然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但也可以让大师为他们祈福,保佑他们早点康复,也算是为军爷积德。”

    旺吉努一听,这是好事啊,他没有理由反对,于是满口答应。

    徐传斌告诉他,这些受重伤的士兵,也要将名单分别列在一张符上。

    旺吉努看了看:要是这样的话,手里的几张符只怕还不够用,于是又多要了几张。

    旺吉努走后,徐传斌和袁熙芸相视一笑:成了!

    觉远则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对一切都充耳不闻,自顾自地在那儿念经。

    午后,旺吉努从军营出来,手里拿着几张符。

    徐传斌接过一看,只见第一张符上写着:

    五道岭,巴勒图、额尔登布等四百零七人阵亡。

    接下来三张符上写的是:

    赤枫林,德克济克、布鲁堪等八百三十三人阵亡;

    金沙滩,额勒吉、沙克铎等八百二十七人阵亡;

    松树坪,索勒图、哈勒布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人阵亡。

    再往后四张符则是重伤士兵的数字:

    五道岭,司鲁巴、科尔登等七百一十六人重伤;

    赤枫林,瓦拉图、达布等一千一百七十八人重伤;

    金沙滩,吉克禄、柳克吉等一千二百五十九人重伤;

    松树坪,克伦特、福瓦科等一千零五十三人重伤。

    徐传斌看罢暗喜:这些数字真是太详尽了,应该可以满足大帅的要求。

    不过,觉远为了超度和祈福,最终是要焚化这些符的,这就意味着徐传斌必须尽快地把作战地点和伤亡数据记在脑海里,至于阵亡士兵的名字就不用管了,那不过是法事仪式的需要。

    旺吉努见徐传斌看着这些符没吭声,还以为有什么问题:“先生,你看这样写可以吗?”

    徐传斌连连点头:“可以,我这就让觉远大师做法事。”

    于是四人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觉远将八张符一字摆开,敲着木鱼念念有词。徐传斌看了一眼袁熙芸,袁熙芸立刻心领神会,和徐传斌一起默记起那些数字来。

    就这样过了大半个时辰,觉远站起身来,双手合十,依次朝着四个不同的方向默念着什么。

    徐传斌告诉旺吉努:这是觉远大师在超度四个不同地点阵亡的将士。

    旺吉努对此深信不疑,只是隐约觉得这四个方向好像选得有点随意,并不一定对应着四个战场,但他没法深究。

    最后,觉远将八张符全部点燃,灰烬消失在风中。

    觉远向旺吉努施礼,徐传斌告诉旺吉努:“法事办完了,觉远大师的报酬是20两银子。”

    旺吉努连忙掏出银子,觉远接过,道谢后离去。

    见觉远的背影已消失,旺吉努回过头问徐传斌:“先生,我的前程……”

    “军爷请放心,我回去后就帮你看看,等过两天我看明白了,再来告诉军爷。”

    “还得过两天啊?”

    “这事马虎不得,我得看清楚了才能答复军爷啊。”

    旺吉努有些无奈:“那就拜托先生了。”

    回到租住的地方,徐传斌和袁熙芸来不及喝口水,立刻先将默记的那些数字写了下来。随后两人一对照,发现有点小出入,经过反复回忆,最终达成了一致,整理出8个比较靠谱的数字,誊写到一张纸上。

第73章 用数据说话

    原以为清军的伤亡数字会很难弄到,没想到机缘巧合,才过几天就到手了,袁熙芸很是高兴。

    时间已是午后,不过现在是夏天,白天较长,她如果立刻出发的话,天黑前应该可以赶到中军那里。

    徐传斌叮嘱道:“路上小心。”

    袁熙芸点点头:“徐叔放心吧,这一路我已经驾轻就熟。我走后,你也该想想怎么应付那个旺吉努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糊弄住那个家伙的,以后还要继续从这家伙那里搞情报呢。”

    袁熙芸不无忧虑:“徐叔,你上次不该对旺吉努说得那么明白的,什么官升一级、发财之类的,这样很容易与事实不符,露出破绽。好在你这次运气不错,都蒙对了,以后可不能再这么说了,一定要模棱两可,让旺吉努挑不出什么毛病。”

    徐传斌解释道:“刚开始为了取得旺吉努的信任,我只能冒险一试,就算与事实不符,我也有办法圆谎的,小姐不用担心。现在他已经相信了我,那就更好办了,我当然没必要把话说得太清楚,给自己找麻烦。”

    “那行,既然徐叔成竹在胸,我就放心了。徐叔保重!”

    袁熙芸辞别了徐传斌,往赤枫林方向赶去。天黑之前,袁熙芸走进了中军大营,将那张记录着8个战场和数字的纸交给了朱慈烺。

    听袁熙芸讲完获得这些数字的经过,朱慈烺感叹:“你徐叔真是有办法,当然他的运气也够好。这个旺吉努确实值得好好下点功夫,以后也许还有源源不断的情报。”

    当晚,朱慈烺仔细研究了这8个数字,又根据明军这边的伤亡数字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方法是张航从现代借鉴过来的,让数据说话,战法的优劣就能一目了然,比单纯凭感觉来判断要客观、公正多了。

    五道岭,是杨国柱部跟清军激战的地方,杨国柱报来的伤亡数字是2508人,而清军实际伤亡共计1123人,战损比是0.448,远远高出一比三,战绩相当不错。

    赤枫林,是敌我双方主力对决的战场,战后统计明军共伤亡5973人,而清军实际伤亡2011人,战损比为0.34,略高于一比三,算是及格。

    金沙滩之战,是王廷臣部与清军的首战,第二天王廷臣曾派人报告了伤亡数字,共计伤亡5146人,清军实际伤亡2086人,战损比为0.4,打得不错。

    松树坪之战,是王廷臣部与清军的次战,后军余部4833人全部阵亡,外加水师损失了113名水手,而清军则伤亡2227人,战损比是0.45,在四场仗当中数据最好。

    最终,明军一共伤亡18573人,清军伤亡7447人,总的战损比为0.4。这意味着每伤亡2.5名明军将士,可以换得1名清军士兵的伤亡。

    次日上午,朱慈烺召集众将,当众宣布了这些数据,并进行了点评。

    第一仗,清军遭遇先锋郑国柱部,海陆联合作战的新战法打得多铎猝不及防,因此效果相当好,战损比在四场仗中排名第二,而且比第一名只差一点点。

    第二仗,双方主力直接交手,此时多尔衮已经对明军新战法有所防备,因此这一仗战绩一般。但即便如此,战损比仍然满足了最低要求。

    第三仗,王廷臣选定了金沙滩半岛进行作战,这里的地形不仅能发挥海陆联合作战的最大威力,而且再次超出了多尔衮的预料,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0.4的战损比也是相当不错的,达到了平均水平。

    第四仗,王廷臣采用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打法,虽然十分惨烈,但战绩很好,0.45的战损比是四场仗中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战清军阵亡人数也是最高的,而且是唯一的一次阵亡数字比重伤数字还高,可以说给予了清军最沉重的一击。

    朱慈烺讲完后,众将议论纷纷。

    第四仗对大家触动最大。事实证明,王廷臣选择壮烈殉国,应该是经过审时度势,并非冲动之举。后军将士们的鲜血终于没有白流,他们创造了最佳的战绩,这是让人感到十分欣慰的地方。

    这些数据还顺带帮郑森洗清了冤屈。事实证明,郑森执行王廷臣的命令,朝岸上开炮是对的,如果当时他不这么做,王廷臣部会被清军屠杀殆尽,而清军却不会有太大损失。这一仗将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而不是后来看到的样子。

    当然,此战中郑森确有失误,那就是不该将炮弹全都打光,以至于最后损失了一艘战舰和100多名水手。这些损失完全是郑森的经验不足所致,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考虑到郑森出任水师头领的时间不长,这个失误是可以原谅的,郑森本人也多次表示要吸取教训。

    至此真相大白,白广恩向郑森致歉:“郑头领,是我错了,我不该质疑你那天的决定。”

    郑森连忙摆手:“白总兵客气了,你有疑问很正常,就连我自己回想起那天的战斗,也不太确定做得对不对。直到今天听大帅这么一说,我才算完全踏实了。”

    郑森的话让众人意识到,刚才光去注意每场仗的成败得失去了,其实大帅能拿出这么翔实的数据来,让大家看得一清二楚、心服口服,这本身也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

    众人自然清楚,清军的伤亡数字在敌人那里也是高度保密的,洪督师派出那么多探马都一无所获,大帅竟然能搞到这么重要的数据,肯定是有自己的秘密渠道了。

    洪承畴在佩服朱慈烺挖到这些情报之余,做了个总结:“有了这些数据,大帅的方略就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虽然四场仗下来,我军损失严重,后军甚至全军覆没,但我们平均2.5个人换对方一个人,照这样打下去,多尔衮肯定吃不消。”

    马科表示赞同:“咱们在辽西的兵力是多尔衮的3倍,如果拿咱们的兵力去跟多尔衮的全部人马兑换,这生意是很划算的,我愿意做这笔买卖。”

    曹变蛟笑道:“那是。要知道,多尔衮的人马不仅是满清最精锐的军队,也是最主要的机动兵力。要是这支部队被打残了,满清的日子肯定很不好过。但对于我大明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大不了从关内调一些人马过来就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战争的态势和走向越辩越明。

    朱慈烺深感欣慰。刚到山海关时,他曾经对众将畅谈自己的方略,那时大家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毕竟没有经过实战检验,面对彪悍的多尔衮、多铎,大家的心中其实是存疑的。如今四场仗下来,他的新战法获得了大家的充分认可,终于站稳了脚跟。

    这段时间明军伤亡很大,士气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朱慈烺相信,今天这场讨论有助于将士们重拾信心。

第74章 又发现一名清军内应

    袁熙芸作为朱慈烺的“侍卫”,在旁听了众将的议论后,明白了这些数字确实大有用处。

    散会之后,朱慈烺对袁熙芸表示感谢,袁熙芸欣慰地说:“徐叔的这番功夫总算没有白费。”

    “你徐叔功劳可不小,等仗打完了,要好好奖赏一下。还有你,也是出了力的,两次都是你送的信,还顺带着发现了3个清军内应,这3个人我可是有大用处的呢。”

    袁熙芸听得很高兴,不过她有个疑问:“既然你们前几仗打得不错,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呢?祖大寿还在锦州城里等着你们增援呢,你们在这里耗着是没法打赢清军的。”

    朱慈烺解释道:“多尔衮跟我们打了这几仗后,对我军的战法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现在巴不得我们前进,然后半道击之,好让我们像王廷臣那样全军覆没。”

    “可你不是说王廷臣最后一仗打得挺好吗?”

    “那是因为清军完全没料到王廷臣会选择同归于尽,这才吃了个大亏。以后清军肯定不会再上当了,如果以后半路上将我们阻截住,他们只需一直远程围攻我们,在水师帮不上忙的情况下,我军就会像王廷臣部那样陷入绝境。”

    “哦。”袁熙芸明白了:“可你们不是有船吗?陆地上不能走,就坐船过去嘛,难道就这样一直被困在这里不成?”

    张航微微一笑。

    袁熙芸的这个想法,其实跟现代的理念暗合,“海军陆战队”这一兵种,正是结合了海军和陆军的特点,以海军舰艇为主要运输工具,承担的却是陆地作战的任务。

    前一段时间,郑氏水师不仅承担了后勤补给任务,还积极支援明军作战,成效显著。然而这还不够,水师可以跟明军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达不到现代“海军陆战队”的水平,但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朱慈烺想起:一个多月前,在乘坐战舰从天津前往山海关的途中,郑森就曾提议直接将明军船远到锦州附近海岸登陆,然而他想的可不仅仅是救援锦州,而是要在一路进军的过程中,不断敲掉清军的有生力量,因此拒绝了郑森的建议。

    其实,郑森的建议已经很接近“海军陆战队”的构想了,现在袁熙芸的想法也较为类似,可郑森本就是水师头领,能想到这一点不奇怪,袁熙芸以前都没见过海船,能想到这些,说明她确实头脑灵活,没有明军将领观念上的那些桎梏。

    见朱慈烺没有答话,袁熙芸有点疑惑:“怎么,是不是我这个想法行不通?”

    朱慈烺摆摆手:“那倒不是,你的这个想法很好,而且我们不久之后就会这么做。只是目前还不行,因为可能有一桩大买卖在等着我,所以还是先在这里看看再说吧。”

    “大买卖?”袁熙芸一愣,随即满心欢喜:“你是又想到了什么妙招吗?”

    “妙招不敢说,计划是有的,不过要看多尔衮、多铎上不上钩了。”

    “那我就等着看好戏了。”对于袁熙芸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让清军损兵折将。

    ~~~~~~~~

    下午的时候,秦元涛来见朱慈烺:“大帅,我派去杨总兵那里送信的人已经回来了。”

    原来,前天朱慈烺在看过老渔夫带来的给焦明的回信后,意识到明军内部有皇太极的内应,刘旭浩半路被擒,很可能跟这个内应有关。他心生一计,写了一封信,让秦元涛派一名侍卫送给杨国柱。

    为了保密,这名侍卫乘坐的是水师的战舰前往杨国柱部,今天刚刚乘战舰返回。由于郑氏水师跟岸上的明军不熟,平时也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因此可以说,即便是潜伏在明军中的清军内应,也肯定不知道这件事。

    朱慈烺问道:“杨总兵怎么说?”

    “杨总兵表示,一切按大帅的吩咐去做,他会派手下的杨国祥前来。”

    “杨国祥?”朱慈烺细细品味着:“这个名字跟杨总兵很接近啊,他是杨总兵的什么人?”

    “是他的堂弟,跟随他征战多年。我想,杨总兵一定是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要派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来,所以选了杨国祥。”

    朱慈烺点点头:“杨总兵的谨慎是对的,这事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要不然就会功亏一篑。”

    “明白。明天杨国祥来了,我会安排好他的行程,跟刘旭浩保持一致。”

    “好的,接下来就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大帅放心,老天爷大部分时候都挺关照你的。”

    “是吗?”朱慈烺呵呵一笑:“承你吉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从北边的前锋部队来了一个人。

    中军大营门口,两名明军士兵拦下了他:“干什么的?”

    那人下马拱手道:“我叫杨国祥,是前锋杨总兵派来的,有重要军务要见大帅,请通禀一下。”

    “你等着。”

    过了一阵,明军士兵通知杨国祥:“你可以进去了。”

    杨国祥走进大帐,见到了朱慈烺,呈上杨国柱的信。

    朱慈烺拆开了信,杨国柱报告:前段时间,前锋一直沿着海岸线向锦州方向运动,然而最近几天,附近出现了小股清军,为了安全起见,前锋暂时停止了前进,下一步如何行动,请大帅示下。

    朱慈烺看过后,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杨国祥:“你辛苦了,今天已经时候不早,你先在此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回去复命吧。”

    杨国祥朝外看了看:“大帅,不碍事,我这会儿赶回去还来得及。”

    这时秦元涛走了过来:“兄弟,再怎么说,大帅也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回去吧?那可不是待客之道,走,我请你喝两盅吧。”

    杨国祥无奈,只好揣着朱慈烺的回信,跟着秦元涛出去了。

    当晚夜半时分,秦元涛悄悄来见朱慈烺:“大帅,有动静了。”

    朱慈烺猛地坐了起来:“快说,那个家伙是谁?”

    “大帅,你这次恐怕绝对想不到,刚才偷偷离开军营,去清军那边报信的家伙,竟然是把守营门的赵良峰。”

    “怎么会是他?”朱慈烺感到很意外:一个小卒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啊。

    “我查了下,中午杨国祥来的时候,就是这个赵良峰在营门口站岗,也是他过来通报的。”

    “上次刘旭浩来的时候,也是他吧?”

    “是的。”

    “那就对上了。”朱慈烺痛心不已:赵良峰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所处岗位却非常重要,后军、前锋派来送信的人,都要经过他通传,因此他能掌握刘旭浩、杨国祥的行踪。而且他的岗位是在营门口,有出营的便利条件,很方便悄悄去向清军通风报信。

第75章 多铎故技重施

    “大帅,赵良峰等会回来后,拿他怎么办?要抓起来吗?”秦元涛问道。

    朱慈烺摇摇头:“抓了他会打草惊蛇,影响咱们的计划,还是派人密切监视着他就行。”

    “明白。”

    “赵良峰身边的几个士兵也要监视起来,我怀疑会不会有人被他拉下了水,成了他的帮凶。”朱慈烺提醒道。

    “是。”

    此时在清军大营,多尔衮、多铎都被侍卫叫醒。

    两人来到大帐,多尔衮不认识赵良峰,他问多铎:“这个人是谁?”

    多铎不无得意地回答:“他是我几年前安插在明军里头的内应,上次王廷臣派刘旭浩送信,就是他悄悄向我报告的。我随后派人在半路上抓住了刘旭浩,这才有了后来那出大戏。”

    多尔衮明白了:原来自己这个弟弟也悄悄派人打入了明军内部啊。这倒是挺热闹的嘛,皇上派了人,我有刘世峰三人,弟弟则有赵良峰,大家各忙各的,互不耽误,不错。

    赵良峰向两位王爷报告:“杨国柱派了一个名叫杨国祥的手下过来送信,在中军休息一晚,估计明天一早就会回去。”

    多铎点点头:“我知道了。这里不宜久留,你赶紧回去吧,路上小心。”

    赵良峰走后,多铎开始安排人手,在杨国祥返回时可能经过的几条道路旁埋伏起来。

    多尔衮问道:“你这是打算故技重施”?

    多铎不置可否:“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管怎样,先把这个杨国祥抓起来,看看朱慈烺的回信里怎么说,再做定夺。”

    “也好。”多尔衮表示赞同。

    天亮后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一队清军押着杨国祥来见多尔衮、多铎。

    清军侍卫从杨国祥身上搜出一封信,呈给多铎。

    信上只有聊聊几个字,多铎看后一愣,原来上面写的是:原地待命,不可轻举妄动。

    多铎眼珠一转,念出来后变成了:你部速向锦州方向移动,迫使敌人分兵。

    朱慈烺的回信是军中机密,杨国祥跟刘旭浩一样,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是在听多铎念过后,才知道朱慈烺的安排。

    跟上次一样,多铎极力想劝降杨国祥,甚至不惜开出了1万两的筹码。

    多铎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杨国祥愿意投靠过来,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只需按照他的吩咐去回禀杨国柱就行。

    然而杨国祥始终不为所动,多铎只得命人将杨国祥带下去,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帐篷关押,不但解开了绳索,还有吃有喝,只在周围派了几名清兵看守着。

    杨国祥出去后,多尔衮叹道:“真是可惜,又遇到了一个不肯跟我们合作的家伙。”

    多铎摆摆手:“不妨事。明天凌晨,杨国祥就会跟刘旭浩一样逃脱,给杨国柱捎去口信,只要杨国柱有行动,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多尔衮却隐隐有些不安,总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到底哪里不对头,他一时又说不上来。

    见多尔衮在大帐里走来走去,多铎问道:“哥,你怎么啦?”

    多尔衮停下脚步,拿起朱慈烺的回信,重新看了一遍:“这封信不会有问题吧?”

    “怎么会呢?朱慈烺给出的意见非常正确,如果杨国柱收到的是这封信,那我们就完全无机可乘了。”

    多尔衮不得不承认:多铎说得有理。

    两人哪里知道,朱慈烺在写这封回信时,是经过反复斟酌的。

    如果让杨国柱部向锦州方向进军,或者向中军靠拢,那肯定是多尔衮、多铎所乐见的,但也很有可能引起这两人的怀疑。毕竟,在清军主力相距不算很远的情况下,让杨国柱部前进或后退,都有点冒险。

    最符合常理的就是让杨国柱部原地待命,但万一杨国柱把这封信当了真,按照信上的命令去办,整个计划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朱慈烺左右为难。

    思之再三,朱慈烺决定该怎么写就怎么写,至于接下来怎么发展,那就顺其自然吧。

    果然,多铎在看过朱慈烺的回信后,一点都没有起疑心。当然,他也不会照原样读给杨国祥听,于是他机警地临时做了修改,变成了要杨国柱率部北上,这才是他希望杨国祥回去后,向杨国柱转述的内容。

    正因为朱慈烺没有刻意为之,在回信里写多尔衮、多铎期望的内容,因此就连狡猾的多尔衮也从中挑不出什么毛病,不得不承认这封信确实没有问题。

    ~~~~~~~~

    这一晚,杨国祥一直没怎么睡着,他一直在伺机寻找逃走的机会。

    次日天快亮的时候,杨国祥发现看守他的清兵竟然全都在打盹,不禁窃喜,连忙悄悄溜出了帐篷。

    这里已是清军大营的边缘,附近拴着几匹马,杨国祥解开一匹马的缰绳,飞身上马,朝着北边驰去。

    才过了一会,就听到背后有人在喊:不好,俘虏逃走了,快追啊!

    杨国祥不敢怠慢,打马狂奔,绝尘而去。

    多尔衮、多铎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目睹了这一切。

    多尔衮不无忧虑地说:“你上次用了这一招,效果还不错,但这次如果再用,就未必还能奏效了。杨国柱又不傻,他只要派人过来核实一下,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哥你说得对,杨国祥逃回去后,杨国柱会不会相信他,又或者再派个人来问一下朱慈烺,都很难说,所以只能看运气了。但不管事态怎么发展,只要杨国柱率部拔营,不管他是往锦州方向移动也好,向朱慈烺靠拢也罢,我都有把握一举歼灭掉这股人马。”

    “这倒也是。”多尔衮对于多铎说的这一点还是赞同的:杨国柱部不动则已,一动就会面临跟王廷臣部一样的下场。

    “哥,我该去做准备了,即便天上掉馅饼,也得去捡啊,不捡的话,也还是什么都没有。”

    多尔衮呵呵一笑:“好,我拨给你5000人马,如果杨国柱部半路上被你们阻截住,你们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不可靠近,放箭把他们全都干掉就行了。”

    “哥你放心吧,这次我绝对不会再犯上次的错误了,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多铎说罢,点齐5000精兵出发了。

    为了不惊动杨国柱,多铎选择了深入内陆,走远路绕行。杨国柱派出的探马多是沿着海边打探消息,因而未能发现多铎部的动向。

    一个时辰后,多铎的人马离杨国柱部的直线距离已经不算太远,一个多时辰就能包抄过去。

    多铎选择了一处密林,命令手下扎营休息,接下来就是静待杨国柱部如何行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