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6章 杨国柱坚持选择北上

    明军前锋部队的营帐内,杨国祥正在汇报此次送信的经过。跟刘旭浩不一样的是,杨国祥老老实实承认了自己被俘的事实。

    副将余铭问杨国祥:“这么说,你是今早从清军那边逃回来的?”

    杨国祥点点头:“是的,天还没亮的时候,我发现看守的清兵都睡着了,我就趁机逃了出来。”

    在余铭等众将听来,杨国祥的这番经历简直匪夷所思:杨国祥是清军那边的要犯,看守他的清兵竟然如此疏于防范,难道不怕多尔衮、多铎治罪吗?

    余铭甚至怀疑,杨国祥是不是已经投靠了清军,跑回来是为了误导总兵大人。不过,看杨国祥的脸上、手上,并没有任何伤痕,不像受过酷刑的样子,说他投靠清军,似乎有点证据不足。

    然而,不管杨国祥说的是真是假,此人已不值得信赖,则是不争的事实。

    杨国柱却说:“我相信国祥,他是宁死也不会背叛大明的。至于多铎念的大帅回信,我认为应该就是大帅的意思,因为国祥刚才说了,当时清军从他身上一搜到信,就直接交到了多铎手里,然后多铎就开始念信,整个过程可谓一气呵成,多铎可没工夫造假。”

    余铭提出质疑:“总兵大人怎么能将多铎念的信,当成是大帅的意思呢?这太荒唐了。且不说杨国祥没能带回大帅的那封信,就算带回来了,咱们也不能相信啊。试问,谁能保证,多尔衮、多铎没有让人仿冒大帅的笔迹,伪造信件?”

    众将听了纷纷表示:言之有理。

    杨国柱问余铭:“那依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大人应该再派一个人去见大帅,询问一下我部该如何行动。明天一早就去,当晚就可以赶回,并不耽误军机。”

    杨国柱摆摆手:“我看不用了吧?军情紧急,大帅自有他的通盘考虑,我们如果拖延一天,就会打乱大帅的计划。传我命令:全军做好准备,明日拔营北上,完成逼迫清军分兵的任务。”

    “总兵大人……”众将齐声阻止。

    “不要多说了,执行命令吧,否则休怪军法无情!”

    众将深感不解:杨总兵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大家的劝?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

    在各路明军中,这支部队的战绩不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国柱很注意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加以综合。然而今天,杨国柱却一反常态,对于大家都看得出来的问题,他却视而不见,还不许大家议论,真让人为这一万多兵马的命运担忧啊。

    然而军令如山,众将虽然不满,也只能遵命。

    杨国柱当然没有犯糊涂,他说的“拖延一天,就会打乱大帅的计划”,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事还得回溯到几天前,秦元涛的一名手下,乘坐水师的战舰来见杨国柱,传达了朱慈烺的命令。

    朱慈烺让杨国柱派一名非常可靠的手下,来中军这边汇报一下前锋部队的情况,等这名手下返回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前锋部队都必须北上。如果路上没有遇到清军,就正常行进到下一个预定地点扎营,等待后续命令,如果清军前来阻截,则务必在浪石坪结阵迎敌,水师将前去支援。

    传令的人还要求他不得外泄,因此这个命令始终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对于这个命令,起初他也是不太理解:他派去送信的人,回来时应该是带着回信的吧?如果回信里另有命令,他也必须不予理睬,坚持北上?那不成了抗命吗?

    可传令的人就是这么说的,他只能执行。为此他特地派了最信得过的杨国祥前去,谁知杨国祥返程时竟然被俘了,更离奇的是,杨国祥竟然从清军的魔窟中逃了回来,这跟刘旭浩的经历何其相似!

    他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又是多尔衮、多铎在搞鬼。

    按理说,遇到这种诡异的事情,他确实应该像余铭说的那样,再派人去赤枫林请示大帅,为了安全起见,送信的人甚至可以坐水师的战舰跑这一趟。

    然而,大帅已经有言在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前锋部队都得北上。

    他能感觉到,大帅肯定是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他只需照办就行。如果派人去问,反而是多此一举,会影响计划的顺利执行,这就是他不听众将劝告,无条件相信杨国祥、坚持明日拔营北上的真正原因。

    虽说是按照朱慈烺的命令在做,杨国柱的心中却不免有些忐忑:王廷臣部中了多铎的计,最终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他一直铭记在心。因此,只要附近有清军活动的迹象,他就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如今,多尔衮、多铎明显又在下套,大帅却要求他只管进兵。可是,到达下一个适合作战的地点,需要近三个时辰的行军,如果半路上被清军赶上,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大帅说会派水师前来支援,可这一路上,海边要么是绵延的树林,要么是悬崖绝壁,水师战舰根本没法抵近,又哪里帮得上忙?

    至于王廷臣搞的那个“自杀式攻击”,也早已是“此路不通”了。清军不傻,一定会吸取上次的教训,不靠过来,只远远放箭,照样能让前锋部队全军覆没,自身却不会有太大损失。

    杨国柱虽然有点担心,但自出征以来,大帅可谓算无遗策,定下的方略正一步步实现,明军上下也越来越有信心。这一次发出的命令虽然看似不合理,但他相信大帅一定有充分的预案,绝对不会让前锋部队去送死。

    想到这里,杨国柱横下一条心:大不了明天跟清军恶战一场,有大帅在背后筹划,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

    与此同时,多铎正派人密切监视着杨国柱部的动向。

    多铎最怕的是,杨国柱见了杨国祥以后按兵不动,派人去向朱慈烺求证。以杨国柱谨慎的个性,这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可没什么招。因此,这次他率领5000人马出发,并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只能说是碰碰运气。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次日早上,探马来报:杨国柱部拔营北上了!

    这么说,杨国柱是听信了杨国祥的汇报?

    多铎隐隐觉得,这中间有点古怪,以他对杨国柱这个对手的了解,似乎不应该啊。

    虽然有点不对头,但这个战机的诱惑实在太大,多铎没法放弃。

    对于明军的战法,他已经非常了解:通常是选择海边的平地迎战,半岛型的战场尤佳。

    然而据他派出的人反复勘察,杨国柱部要走的这段路,并没有这样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明军前锋将像王廷臣部那样,没法得到水师的直接支援,这真是一个打歼灭战的良机啊。

第77章 郑森率战舰进入港湾

    中军大营,朱慈烺一直在关注着杨国柱部的动静。

    前天的时候,秦元涛向他报告,赵良峰从清军那边回来后,已经被秘密监控起来,还有跟赵良峰一起的几名明军士兵,也被悄悄监视了。

    杨国祥则一大早就离开了中军大营,回前锋部队去了。朱慈烺相信,杨国祥的命运肯定跟刘旭浩一样,在半路上被清军抓住。

    杨国祥既然跟随杨国柱多年,想来不会投降清军。接下来,大概也会跟刘旭浩一样,被多铎故意放跑。

    当然,朱慈烺不会将计划的成败建立在杨国祥宁死不降的基础之上,这样未免太危险了。

    事实上,就算杨国祥投降了清军也没关系,那样的话,杨国祥势必会听从多尔衮、多铎的安排,回到前锋部队后,假传命令,要求杨国柱部拔营,而这本来就是他对杨国柱的要求。

    也就是说,杨国祥投不投降都无关大局,杨国柱只需照他的吩咐做就行。这么一来,整个计划就不会受到这一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那么,杨国祥这个人不就成了可有可无吗?也不是,杨国祥的作用就是让多尔衮、多铎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杨国柱拔营的举动,是依照杨国祥带回去的命令行事,是跟王廷臣一样中了计,这样的话,多尔衮、多铎才会觉得机会来了,得派兵消灭杨国柱部。

    现在最大的变数就在于:杨国柱是否会遵照他的命令,率部北上。如果杨国柱心存疑虑,派人回来向他确认一下,就会打乱他的计划。因为此时郑森已经率领4艘战舰北上,执行支援前锋部队的任务去了,如果拖延一天,被多尔衮、多铎发觉情况有异,他的计划就有可能落空。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做的他都做了,就看接下来如何发展了。

    ~~~~~~~~

    杨国柱率部前行约一个时辰后,忽然探马来报:多铎率领数千人马,正从西边疾驰而来,预计再过大半个时辰就将杀到。

    听到这个消息,杨国柱心头一震: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

    他立刻想起了大帅的命令:如果清军前来阻截,务必在浪石坪结阵迎敌。

    浪石坪差不多位于这段路程的正中间,如果不能顺利抵达下个作战地点,那么赶到浪石坪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里的海滩密布着树林,跟王廷臣全军覆没的松树坪极为相似,大帅让他率部赶到这里迎敌,就一定能打赢吗?他心里有点犯嘀咕,感觉似乎并没有什么把握。

    不过,现在再想回到早上出发的地方已经来不及了,况且这么做也违背了大帅的命令,因此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督促全军加紧赶路,前往浪石坪。

    这时,旗语兵向杨国柱报告:“总兵大人,水师那边传来消息:水师统领郑森,已经率领4艘战舰赶来支援我们,目前已经和郑彩汇合。”

    杨国柱这下更加疑惑:这就是大帅说的派水师过来支援?可是这一路上,水师根本就帮不上忙啊,即使增派4艘战舰过来,也是于事无补。

    带着疑惑,杨国柱率领手下赶到了浪石坪,他随即下令结成长枪阵,准备迎敌。

    此时,他才有空细细打量一下眼前的战场。

    以前他曾经来过这个地方,对这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浪石坪的前方,有一个狭长的港湾,伸向陆地方向。如果想从那里经过,需要先向西绕行一段距离,才能继续向北进发。

    除此之外,浪石坪就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了。

    他忽然想到,大帅选这么个地方,难道跟那个港湾有关?可是那个地方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杨国柱正在思考大帅的用意,旗语兵又来报告:“水师方面表示,所有战舰将前往预定作战地点,一旦战事打响,他们将从旁提供支援。”

    杨国柱朝海上望去,见郑彩所率的6艘战舰,连同新到的4艘战舰,正沿着海边继续前行,他不禁感到疑惑:以前战舰不都是跟随在部队旁边的吗?怎么今天自顾自地开走了?

    余铭等将领也注意到了战舰正在离他们而去,不由得有些惊慌。

    他们纷纷过来询问:“总兵大人,水师怎么不管我们了?”

    在明军将士的心目中,水师战舰已经成了他们的依靠,有这些战舰在旁,他们心里会很踏实,对清兵的恐惧感也减轻了不少。然而,如今战舰竟然全都离开了,这让他们的心里立刻空落落的,以前在野战中被清军围殴的可怕场景,又开始在眼前浮现。

    杨国柱看出手下有点人心浮动,连忙安慰道:“你们不用担心,今天的这一切,全都是大帅的安排。”

    虽然大帅要他注意保密,不过此刻大战在即,继续保密下去的必要性已经不大,此时稳住军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选择了亮出底牌。

    这一招果然管用。听说是大帅的主意,众将总算明白了:总兵大人昨天为何不听大家的劝阻,执意要在今天一早就拔营北上。

    这次出征以来,大帅的战法成效显著,战果有目共睹,这一次想必也不例外。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情很快恢复了平静,心里重新踏实起来。

    与此同时,郑森正率领10艘战舰,鱼贯开进了浪石坪前方的港湾。

    前几天,他曾经奉朱慈烺的命令,亲自前来勘察过,因此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

    这个港湾长2里,水很深,战舰可以一直开到尽头。郑森让10艘战舰沿港湾一字摆开,船头向南,正对着岸上明军西边的大片空地。

    港湾的岸边密布着树林,郑森下令各艘战舰将白帆暂时收起,只剩桅杆露头。这么一来,岸上的人由于被树林挡住了大部分视线,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将桅杆跟树木混淆,难以发现港湾里竟然埋伏着这么多战舰。

    等到布置停当,郑森不禁感叹:大帅的奇思妙想可真多,多尔衮、多铎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大帅又构思出了一种新战法,就等着清军上钩呢。

    不久,岸上隐约传来了马蹄声,随后越来越近。不用问,这肯定是清军的大队人马杀到了。

    他今早出发前,大帅还担心杨国柱今天不会北上,或者清军出于谨慎,没有过来拦截,如今看来这些事情全都没有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

    这时,郑彩通过旗语兵向他请示:是否可以开炮?

    郑森严令: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炮,否则军法从事。

    这下各舰不敢怠慢,都屏气凝神,静待郑森一声令下。

第78章 清军遭新战法打击

    岸上,多铎率领的5000精锐骑兵已经杀到了浪石坪。

    对面密密麻麻的明军,在多铎眼里就如同一只只煮熟的鸭子,就等着他的手下一个个去收拾了。

    多铎原本想跟在松树坪进攻王廷臣部时一样,从明军的西面、西南和西北三个方向靠近后放箭,然而到了这里他才发现,明军的西北方向有个很长的港湾,那里没法发动攻势,只能从西面和西南两个方向进攻。

    这样的话,作战效果肯定比三个方向同时攻击要差一些,但最终消灭这股明军毫无问题,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而已。

    达素此时心痒难耐,甲喇额真的职位被旺吉努抢去,升官已经暂时不可能了,但如果能多攒点战功,等到下次再有甲喇额真的职位空出来,那就绝对是他的没跑了。

    面对达素的请战,多铎没法拒绝。这位下属此前立下了不小的战功,没能升官,他觉得有所亏欠,因此如果有再立新功的机会,他当然愿意交给达素。

    于是,达素指挥大部分人马,从正面发起攻势,另一部分兵马则从明军西南方向辅攻。

    港湾内,郑森站在船头,密切关注着岸上的态势。他能听到双方的喊杀声、清军的马蹄声,还有腾起的烟尘,然而因为树林阻挡,他看不到双方的身影。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敌情的观察,空中的箭雨,让他可以对战场的形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郑森看到,此时由东向西的箭雨很密集,这是因为明军人数众多的缘故;而自西向东的飞箭就没有那么密集了,毕竟清军兵力要少得多。

    10艘战舰的水手们都看着这位水师统领,郑彩更是急不可耐:他的职责就是尽力保护前锋部队,如今眼看着清军发起了攻击,他岂能坐视不管?

    然而,当他再次通过旗语兵请求开炮时,郑森却示意:再等等。

    郑彩有点不明白:自己这位堂弟是怎么了?难道没看见,明军箭雨的力道正在减弱吗?

    明军阵形密集,中箭倒下的人比清军多,减员的速度更快,因此反击的力度必然会逐渐衰减,这都是很容易想见的。既然如此,水师就应该赶紧开炮支援啊,还等什么呢?

    郑彩的担忧,郑森同样有,不过在郑森看来,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着急。

    刚开始的时候,明军的反击力度最强,因此清军并不会全力进攻,而是先消耗一下明军的力量再说。这时水师开炮,清军肯定会急忙后撤,杀伤效果将很有限。

    因此,最好是等到明军的力量被削弱,清军觉得占据了压倒优势,消灭杨国柱部已近在眼前,这时清军势必会全线压上,此时水师果断开炮,效果才是最佳的。

    这么做,杨国柱部会遭受相当大的损失,但是没有办法,大帅的方略,其精髓就在于“以命换命”,经过这几仗,他已经充分领会到了。

    慈不掌兵,对于郑森来说,怎么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才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此时岸上的明军已经渐渐不支,余铭等众将开始犯嘀咕:总兵大人不是说大帅已经做出了安排吗?都到这会了,怎么还不起作用啊?再这样打下去,我们就要跟王廷臣部一样,全军覆没了。

    此时明军的箭雨越来越稀疏,清军的箭雨逐渐开始占了上风。

    看到这架势,达素大喜:再加一把劲,明军说不定就会崩溃。

    他正准备下令全军压上,一扭头,他又瞥见了港湾中矗立的几根木杆。

    其实他早就已经瞅见这几根木杆了,起初他并不在意,以为只是几棵长得比较高大的树而已。

    然而,正当他正打算对明军发动最后一击时,不知怎的,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几根木杆是树的话,怎么会是光秃秃的,没有长出任何树叶呢?

    此时正是夏天,海边的树木枝繁叶茂,树叶青翠欲滴,对比之下,这几根木杆就显得有些突兀了。

    达素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催马朝树林驰去,想靠近点看个究竟。

    这一看可不得了,透过树林的间隙,他发现不远处的港湾里,一长溜并排停泊着10艘明军战舰,数十个乌黑的炮口正对着岸上,而他率领的清军,等于正在敌人的炮口下冲杀着。

    达素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一边打马往回逃,一边大喊着:“有埋伏!快撤!”

    清军正杀得兴起,很多人一时没注意到达素的命令,然而郑森却听到了。

    糟糕,港湾里的水师被敌人发现了!

    事不宜迟,不能再等了,如果让清军撤走,那可就错失战机了。

    郑森赶紧让旗语兵下令:开炮!

    各舰的水手们早已等得不耐烦,接到郑森的命令后,70门火炮立刻火力全开!

    杨国柱部正面的清军激战正酣,忽然听到北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随后一枚枚炮弹从树林后面飞了过来,在他们中间爆炸。

    在后面督阵的多铎看得目瞪口呆,他跟明军已交手多次,稍微一看就弄懂了:原来朱慈烺命令明军水师埋伏在港湾里,从侧面朝清军开炮。

    他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战法,难怪毫无防备。

    到了这时,多铎才发现:原来中计的不是杨国柱,而是他自己!

    他连忙下令撤退,其实这个命令有些多余,因为对于清军来说,明军水师的火炮就相当于撤退的命令,就连明军西南方向的清军,虽然炮弹根本够不到他们头上,此时也选择了溜之大吉。

    明军水师尽情倾泻着炮弹,杨国柱见状,也不再躲在侍卫们的盾牌之下,他亲自弯弓搭箭,朝敌人射去,前锋部队的将士们,只要身上带着弓箭的,也都跟着放箭。

    在这双重打击之下,明军正面的战场上,清军如果没能及时逃走的话,基本上就剩不下几个喘气的了。

    水师的炮击终于停止了,杨国柱没有罢休,他命令余铭率骑兵部队追击清军。

    此时多铎正率领残兵,仓皇西撤,一些伤兵落在后面。

    余铭的手下原本有2000多名骑兵,此时已不足1200人。要是在以往,余铭可不敢率部跟在清军后面穷追不舍,因为那样的话,如果被清军来个反包围,他可就回不来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清军刚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掉队的清兵又有伤在身,见明军骑兵追杀过来,他们无力再战,只得作鸟兽散。

    这么一来,局势就演变成了明军骑兵追着这些清兵猛砍,这跟以前相比,场面完全颠倒了过来。

    经此一战,余铭率部又消灭了200多清军,兴高采烈地回去向杨国柱复命。

第79章 朱慈烺面授机宜

    明军正在打扫战场,郑森和郑彩来到岸上,拜会了杨国柱。

    郑森将朱慈烺的计划对大家和盘托出,余铭等众将这才知道了此战的来龙去脉,对于大帅的运筹帷幄更加佩服了。

    杨国柱望向港湾方向,此战之前,他就已经意识到,浪石坪除了旁边有个港湾之外,跟沿途就没有任何不同之处了,大帅选这个地方,很可能是利用这个港湾做文章。

    事实证明他的直觉是对的。不过,他毕竟不是水师将领,并不知道大帅具体会怎么做,直到仗打完后,才算是看明白了。

    先前只有在海边平地或半岛型地点才能迎敌,如今则多了一种“毗邻狭长型港湾”的情况,大帅的“海陆联合作战”方略,内容更加丰富了。

    杨国柱将视线收了回来,这一战已经结束,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要不要前往预定的下个作战地点?

    对于这个问题,郑森给出了答案:“总兵大人,其实以后像浪石坪这样的地方,就是备选的作战地点啊。仅此一战,清军已经胆寒,一时半会肯定不敢再来了,你们可以在此地放心驻扎、休整。”

    余铭笑道:“我刚才率部追杀清军时,他们简直吓破了胆,我们像猫捉老鼠一样,一个个追上后一通猛砍,他们根本不敢还手。这么多年了,我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痛快过,哈哈!”

    众将羡慕地看着余铭,这样的仗就是去捡功劳的,可惜他们的手下都是步兵,没法跟余铭的骑兵争功。

    郑森表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尽快赶回中军那边,大帅还等着我的消息呢。”

    “郑头领辛苦了。”杨国柱说着,拿出一封信:“这是本次作战的战报,请代我转交给大帅。”

    “好的,咱们就此别过。”

    众人一起送郑森上船,直到4艘战舰消失在远方。

    ~~~~~~~~

    多铎率残兵回到清军大营,见到多尔衮,说起此次作战的经过,多铎羞愧难当。

    本以为这次是依葫芦画瓢,复制对王廷臣部的那一幕,只要最后别冲进明军阵中,防止明军来个同归于尽就行了,谁知这一次朱慈烺另有高招,就等着他上当呢。

    见多铎一脸懊恼,多尔衮知道,现在不是责怪这个弟弟的时候。

    他拍了拍多铎的肩膀:“朱慈烺的手段,咱们以前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吃的亏还少吗?其实这一次,咱们不是没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劲,但是咱们都太想一口吃掉杨国柱部了,你这次带兵前去,是经过我同意的,要说责任,我也有责任,咱哥俩都犯了‘利令智昏’的错误啊。”

    听多尔衮这么一说,多铎的心情才好受了一点。这次虽然铩羽而归,但也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达素及时发现了埋伏在港湾里的明军水师,否则的话,清军如果全线压上,损失将会更大。

    饶是如此,此战清军仍然阵亡了870多人,重伤1260多人,带去的5000人马,伤亡超过了2000。

    看过战报,多尔衮十分心痛,他意识到: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如此高昂的损失,清军实在耗不起。

    多铎对此表示赞同:今后一定要谨慎从事,除非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出战。

    这时,多铎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赵良峰应该已经暴露了!

    回过头来看,赵良峰过来报信,正是朱慈烺希望看到的,这样清军这边才会中计。而赵良峰回去后,势必会被明军看管起来。

    想到这一次不仅损兵折将,就连好不容易安插到明军中的棋子,也要栽进去了,真可谓祸不单行,多铎的心情别提有多懊丧。

    此时在明军的中军大帐,郑森赶回了赤枫林,正在向朱慈烺汇报战况。

    一切基本上都是按照预期进行的,朱慈烺不禁松了一口气。

    郑森不无惋惜地说:“要不是被清军发现了埋伏在港湾中的战舰,此战本可以打得更漂亮一些。”

    “别对自己要求过高,这一次你已经干得很不错了。清军是什么样的对手,你是深有体会的,哪里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呢?对了,杨国柱部的伤亡如何?”

    郑森递上杨国柱写的战报,朱慈烺看过后,心情沉重。

    前锋部队此战伤亡高达5500多人,可战之兵已不足12000人了。

    见朱慈烺沉默不语,郑森安慰道:“大帅不必担心,我看前锋部队的将士们士气很高,余铭等众将也对大帅称赞不已。在他们看来,仗打成这样,跟胜仗是差不多的,要是放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这就好。”朱慈烺听罢宽心不少。

    郑森走后,朱慈烺想到:既然前锋部队的仗已经打完了,再留着赵良峰已经没有意义,该收网了。

    他派人找来秦元涛,询问赵良峰这几天的动静。

    秦元涛回答:“此人平时一向老实得很,并不引人注目。前几天从清军那边悄悄溜回来之后,除了站岗,哪里都没去。”

    “一个好内应,往往很善于隐藏自己,让旁人根本想不到他会是内应。”朱慈烺的这句话,其实是张航从前世看过的众多谍战剧中,明白的一个道理。

    秦元涛表示赞同:“是啊,要不是大帅的妙计,我怎么都不可能注意到这个家伙。”

    “赵良峰的使命该到此为止了,你将他抓住拷问一下,看看他到底是谁派来的。还有他身边的那些士兵,也要分别关押起来,进行审讯。”

    秦元涛点点头:“我明白了,这就去办。”

    第二天一早,秦元涛来报告:“大帅,赵良峰和他身边的6名士兵都已经分别审问过了,没有一个招供,你看怎么办?”

    朱慈烺一愣:“看来我们低估这个赵良峰了,这家伙不仅本人是个硬汉,还把他发展的内应拿捏得死死的,让那些人不敢出卖他。”

    秦元涛有点狐疑:“会不会那6名士兵都是无辜的,并没有被赵良峰拉拢过去?”

    朱慈烺摇摇头:“这可谁也不敢打包票。”

    “大帅,要不把这6名士兵全都杀掉,以绝后患?”

    秦元涛的这个办法倒是省事,但拥有现代理念的张航,自然不愿意因为一时没能查清案情,就滥杀无辜。

    想了想,朱慈烺有了主意,他给秦元涛面授机宜:“你这样做……”

    秦元涛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朱慈烺,对于审讯方面的事情并不在行,在听了朱慈烺的办法后,他佩服不已:大帅在打仗方面招数很多是大家都知道的,想不到在审讯方面也很有一套。

    连多尔衮、多铎这样的狠人都被大帅打怕了,几个内应还怕对付不了?想到这里,秦元涛一拱手:“谨遵大帅吩咐。”

第80章 商议通过海运北上

    秦元涛离开后,袁熙芸走进了大帐:“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战事啊?”

    朱慈烺抬起头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海上停泊的战舰,昨天突然少了4艘,今天一看,又都回来了。这些战舰要不是去打仗,肯定不会随便离开的。”

    “你观察得很仔细嘛,确实如此。”

    前锋部队的仗已经打完了,没必要再藏着掖着,朱慈烺便将昨天的战况跟她说了一遍。

    听说多铎的人马又遭到了出其不意的打击,损失不小,袁熙芸自然很高兴。她一直很关心战事,但军中自有规矩,她不便去打听。今天她注意到了战舰的动态,便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真的有大动作。

    “这就是你前几天说的‘大买卖’吧?”袁熙芸打趣道。

    朱慈烺点点头:“没错,当时为了保密,我没告诉你,现在可以说了。”

    “这又是个新招,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说起这事,那还是你去锦州的那段时间,我军被困在这赤枫林,无法前进。我闲来无事,有一天在看地图时,忽然想到,像浪石坪这样旁边有一个狭长型港湾的地方,其实也能成为战场,只要将战舰埋伏在一侧,同样可以炮击清军。当然,像半岛型战场那样两侧交叉开炮,当然是最好的,这种战场只能单侧开炮,杀伤效果自然是要差一些,但清军对于半岛型战场已经非常警惕,不会再上当,对于这种战场却完全没有防备,我军可以借此机会,打他个出其不意。”

    “你的这个想法确实很妙。”袁熙芸听罢有个疑问:“我从锦州回来已经6天了,你既然早在好多天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个战法,完全可以早点用上啊,为什么直到这两天才发挥作用呢?”

    “这里头当然有原因。”朱慈烺解释道:“虽然像浪石坪这样的地方不止一处,但是中军被多尔衮看得死死的,没法动弹,只有前锋部队可以机动,因此这个新战法只能让杨国柱去试试。由于机会只有一次,因此必须尽可能地让清军调动兵力前去阻截,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你怎么说只有一次机会呢?”袁熙芸感到不解,一转念,她明白了:“清军如果吃了败仗,就会对这种旁边有狭长型港湾的地方也倍加小心,以后就不会再吃这个亏了。”

    “没错。”朱慈烺点点头:“所以说,新战法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出来用的,必须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后来我得知,皇太极在我军内部很可能安插了内应,上次刘旭浩被抓,大概就跟这个内应有关,于是我让杨国柱也派人过来送信,如果这个内应知道了,肯定会再次向清军那边报告,这样的话,后面的发展应该会跟刘旭浩那次类似。”

    “你是想让多尔衮、多铎觉得,杨国柱部的处境已经变得跟王廷臣部一样,这是一个天赐良机,绝对不能错过?”

    “对,只有这样,清军才会下决心派出重兵堵截杨国柱部,当然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正好让新战法有了充分施展的机会。”

    袁熙芸十分佩服:“你这一招,既可以重创清军,又可以挖出那个内应,可谓一箭双雕。”

    朱慈烺呵呵一笑:“还行吧,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按照我的预期在发展。”

    “既然如此,那你就赶快再想一些新战法啊,看看还有什么地形是可以用得上的。”袁熙芸催促道。

    朱慈烺苦笑道:“你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容易想出新点子的?我已经想得脑壳都疼了。”

    “能者多劳,谁叫你那么聪明呢?你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多消灭一些敌人,我们这边也能少死很多人,你可不能嫌麻烦啊。”

    朱慈烺摇摇头:“办法肯定还有,但是再在海岸线上做文章,恐怕没什么用了。浪石坪一战,多尔衮、多铎已经彻底变成了惊弓之鸟,不会再轻易出击了。”

    “这倒也是。”袁熙芸有点失望:“无论你想出什么妙计,清军如果打定主意,就当个缩头乌龟,那么无论换谁来都没辙。”

    “就是啊,这正是棘手的地方。其实如果没别的事,就这样一直对峙下去,我军倒也不怕,反正粮草无忧,耗着就耗着呗。可是朝廷交给我的任务是救援锦州,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两个月内,必须将粮草送进锦州。”

    “那怎么办?”

    朱慈烺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前几天你不是已经回答了嘛。”

    “我吗?”袁熙芸回想起:从锦州回来的第二天,她曾建议明军乘坐战舰前往锦州附近的海岸,不过朱慈烺说还有一桩大买卖要做,暂时还不行。

    现在大买卖已经做过了,朱慈烺是打算让明军乘船北上吗?

    可当时她不过是随口说说,真要实施起来,就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了。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军好几万人马,谁先走,谁后走?

    先走的部队肯定最安全,越到最后,留在岸上的人马越少,清军见状,趁势发动进攻,将最后这批人马消灭掉怎么办?

    朱慈烺听了暗自赞叹:袁姑娘真的很聪明,像涉及到水师的这些问题,她虽然并不熟,却能预先想到,非常难得。

    他告诉袁熙芸:“你说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要跟众将开会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

    “哦。”

    两人正聊着,洪承畴和吴三桂等人陆续走进大帐,袁熙芸连忙站到一边,扮演起“何四平”这个角色。

    杨国柱部昨天的战况,众将已经先后都知道了,他们纷纷向朱慈烺表示祝贺。

    朱慈烺摆摆手:“大家别忙着庆祝。这样的仗,恐怕已是最后一次,以后不会再遇到了。今天请大家来,我想说的是,我军得离开这里了,我打算让全军乘船北上,到锦州附近的海岸边登陆。”

    众将都愣住了,过了一阵才回味过来。

    跟着朱慈烺出征已经快一个月,对于朱慈烺的方略,他们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当朱慈烺说出他的新看法后,众将基本上都能跟上趟了。

    只不过,对于这种将兵力海运到前线的方式,他们以前还从未见识过,都觉得挺新鲜的。

    洪承畴问道:“大帅打算让我军在哪里登陆?”

    朱慈烺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名叫“三角山”的地方:“请看,这个地方是离锦州最近的海岸边,背靠大海,周围都是大片平地,适合安营扎寨。”

    众将过来看了地图,都觉得这个地方选得很好。

第81章 敲定转移计划

    如此重大的行动,众将的疑问自然不少。

    马科提出一个问题:“大帅,水师虽然有15艘战舰,但不能都用来运兵,不然多尔衮见我们身后没有战舰,就会打过来了。这样的话,要运完中军近6万人马,恐怕需要很长时间。”

    朱慈烺摆摆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了,再过两天,运送粮草的船就要到了,到时候让他们暂时不要返回,先帮我们运完兵再说。”

    众将点头称是:这个办法不错。运送粮草的船数量较多,运力较大,适合将明军士兵快速运到三角山。本来,以前这些船回程时是要捎上伤兵的,但是中军最近并没有战事,不存在紧急运送伤兵回天津医治的问题,因此这些船可以在这里停留几天。

    接着,吴三桂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转移到了三角山,多尔衮肯定会率兵追上来,继续围困我们。然而三角山距离锦州还有60多里,我们一旦离开岸边向锦州进发,就会失去水师的支援,完全回到以前的老样子。这样的话,我们能否活下来都成问题,更别说将粮草送到锦州,助祖大寿脱困了。”

    众将沉默了。吴三桂说的是事实,到目前为止,明军都是靠水师的火炮撑腰壮胆,不然也撑不到今天。然而从三角山到锦州还有很长一段路,水师是指望不上了,这可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众将都感到束手无策,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朱慈烺。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要靠朱慈烺拿主意,这次不知道大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朱慈烺明白大家的意思,他的想法是:不管怎么说,大军离锦州越近,就越能使上劲,所以应该先将人马全部转移到三角山再说。至于以后嘛,到了三角山,总会有办法的。

    众将一想也对:如果想救援锦州,肯定是距离越近越好,哪有远远看着就能解围的道理?因此,前往三角山这一步是必须迈出的。

    接下来就是具体细节了,洪承畴提醒道:“转移的事情可不简单,最后上船的部队最危险,多尔衮如果发现这里只剩少量部队,肯定会命令清军围攻过来,让这支部队难以脱身。”

    听到这话,朱慈烺忍不住扭头看了看身后的“何四平”,那意思是说:行啊,你这水平都快赶上洪督师了。

    袁熙芸微微一笑。

    众将这才意识到,上船的顺序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想率部先上船,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朱慈烺,这事还得看大帅的安排。

    朱慈烺早已胸有成竹,此时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吧,白广恩总兵的近万人马先上船,我会让甘辉率4艘战舰跟随前去,到了三角山后,白总兵要迅速扎营,稳住阵脚。”

    白广恩拱手道:“遵命。”

    朱慈烺之所以派白广恩打头阵,是因为当初在巡视时,亲眼看到白广恩手刃一名逃兵,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其治军能力让人比较放心。

    不过,朱慈烺也提醒白广恩:“作为首批登陆的人马,你的兵力不算多,如果遭遇强敌,一定要尽力抵挡,为后续各批人马的登陆提供保障,你是重任在肩啊。”

    “请大帅放心,末将一定完成任务。”

    朱慈烺点点头,随后看向其他将领:“吴三桂总兵的27000多人马第二批上船,马科总兵的9000多人马和曹变蛟总兵的8000多人马,和我一起最后一批离开。”

    众人一愣:大帅怎么这么偏爱吴三桂啊?

    在大家印象中,大帅似乎跟吴三桂关系平淡,平时也不怎么说话。

    其实大家哪里知道,朱慈烺恰恰是最不放心吴三桂,才既不让此人打头阵,又不让此人殿后,而是放在最安全的中间这一批离开。

    个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吴三桂是历史上的大汉奸,一贯首鼠两端,而且还因为前段时间山海关外的演练,吴三桂部的表现也让朱慈烺很不放心。

    如此总兵,再加上这样的人马,关键时刻搞不好会掉链子,朱慈烺才不愿意让这帮人陪着他,一起待到最后呢。

    而马科、曹变蛟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也不坏,属于比较平庸的那一类,反而让朱慈烺觉得比吴三桂靠谱,加之两人的部队在演练中的表现还不错,所以被朱慈烺留到了后面。

    这点小心思,众人自然无从知晓,还以为大帅特别欣赏吴三桂呢。就连吴三桂本人,也有点受宠若惊。

    不过大家最惊讶的还是大帅为何要到最后才离开,这实在太危险了。

    众人都劝朱慈烺先走,洪承畴则表示:应该由他来压阵。

    朱慈烺拱手道:“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先走,那么最后离开的1万多将士会失去主心骨,在遭遇清军的猛烈冲击后,很容易崩溃。我不能眼看着这么多将士白白牺牲,必须留下来,跟他们同进退。”

    众人不由得既钦佩,又尴尬。

    钦佩的是大帅竟有如此勇气,尴尬的是大帅似乎有点信不过大家。不过从以往的情况看,明军确实有在野战关键时刻顶不住的毛病,大帅的担忧不无道理。

    众人还要再劝,朱慈烺摆摆手:“多说无益,大家还是回去各自准备吧。”

    见朱慈烺态度坚决,众人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告辞。

    大帐里安静下来,袁熙芸却忧心不已,她不明白朱慈烺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在她看来,明军只要有朱慈烺在,就还有希望,就算损失一部分人马,也不至于就败了。反之,如果朱慈烺遭遇不测,即使明军还剩下大部分兵力,那也成了群龙无首之势,战败已难以避免。

    对于袁熙芸的疑问,朱慈烺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不用担心,我一向运气不错的,当初落到你手里,你不是放了我嘛,后来在海边跟多铎会面,我不是也全身而退了?”

    袁熙芸真的有点搞不懂:朱慈烺说得轻巧,可那两次经历真的是命悬一线,换做旁人不可能不后怕,他怎么就能安之若素呢?

    袁熙芸不知道的是,张航还真的不害怕。他已经想得很透彻:如果把穿越到明朝比作登录游戏,那么死亡就是登出游戏了,这就是说,一旦他挂了,应该是回到前世。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大不了重返现实,做回一个普通人。

    正因为如此,他在这个世界里胆子特别大,敢想敢干,包括那次冒死去救侍卫,导致自己被清军的箭所伤,就有这个因素。还有这次留下来断后,也是如此。

    当然,这些话是没法对袁熙芸说的。

    然而袁熙芸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她也向朱慈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好吧,你身为大帅,能如此奋不顾身,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护你周全。”

    朱慈烺感激地看了她一眼:“那就多谢袁姑娘了。”

第82章 巧妙查出内应

    次日中午,秦元涛喜滋滋地向朱慈烺报告:“大帅,你的办法真灵,内应基本上都被揪出来了。”

    “找出了几个内应?”朱慈烺问道。

    “6名士兵里面,有3个已经确认是被赵良峰拉下了水,另外3个应该不是。”

    “说说看,你是怎么查出来的?”朱慈烺饶有兴致地问道。

    “是。”

    原来,昨天早上,在朱慈烺面授机宜后,秦元涛依计而行,将赵良峰和6名士兵全都隔离开来,一个一个讯问。

    秦元涛每见到一个士兵,都是先东扯西拉,问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到对方神情放松之时,突然声色俱厉地吼道:赵良峰已经全都招了,就差你的口供,跟赵良峰的话印证一下,就可以结案了。你再死扛下去已经毫无意义,还是早点都说了,免得遭受皮肉之苦。

    此话说完,秦元涛便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反应,果然让他发现了蛛丝马迹。

    这6个士兵中,有4名士兵听了他的话后,稍稍愣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

    士兵熊天云则是脸色一变,似乎是在犹豫着什么,随即低下了头。

    这是第一个暴露的内应,秦元涛自然不会放过,然而不管他怎么拷问,熊天云始终不吐口。

    虽然没有得到口供,不过,熊天云这个家伙已经被揪出来了,就算不说话也没用。

    在询问到最后一个士兵马三时,只听得此人下意识地嘀咕了一句:“不可能吧?”

    秦元涛大喜:大帅说过,总会有头脑简单的家伙成为突破口,这会儿终于遇到了。

    他立刻煞有介事地告诉马三:“不仅赵良峰已经招了,前面还有人也招了,就差你一个。你只要说了就可以没事。”

    马三问道:“王云新也招了吗?”

    王云新?这是第二个被讯问的士兵,但是并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秦元涛不由得感叹:王云新真是够沉得住气,要不是马三问起,还真的发现不了这个家伙。

    他连忙点头道:“当然,赵良峰、王云新正在好酒好菜吃喝着呢。”

    “那我也招。”

    据马三说,他和王云新是一个村的,两人同时来到军中,被派去把守营门。一起守营门的还有赵良峰,这个人手里好像有使不完的银子,不断给他和王云新小恩小惠,最终他俩答应了听从赵良峰的差遣。

    后来,他们才知道赵良峰是清军内应,但是已经无法回头,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已经被接到了沈阳。

    秦元涛这才明白:为什么此前无论他怎么拷问,都没有人招供,那是因为,这些人要么是无辜的,没啥可招;要么是因为父母在清军手上,不能招。

    另外,秦元涛注意到,马三好像并不知道熊天云也是内应。由此可见,赵良峰真是够谨慎的,在发展了多名内应后,却并不让这些内应彼此知道,这样可以尽量保证内应们的安全,不至于因为某个内应的暴露而全军覆没。

    只不过,他们再会隐藏,也敌不过大帅的计谋,他按照大帅的安排一“使诈”,内应们便开始露出马脚。

    秦元涛随后把马三带到赵良峰面前对质,试图拿下赵良峰。

    此前赵良峰虽然承认:确实曾离开军营外出过,但他辩称只是想开小差回家,后来发现这样做太危险,才悄悄返回,总之打死也不承认去过清军那边,弄得秦元涛一时也拿他没辙。

    然而在马三的指认下,赵良峰再也无所遁形,他气得指着马三大骂:“枉费我给了你那么多钱,竟然这么快就把我给供出来了,你怎么就不想想你父母呢?”

    马三感到委屈:“老大,这次你自己都已经招了,怎么能怪我呢?你以前不是说过,出了事,只要不是我们的责任,就祸不及父母吗?”

    “猪啊,我要是招了,他们还让你跟我对质个啥?”

    马三这才意识到上了秦元涛的当,不由得悔恨不已,然而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央求秦元涛高抬贵手,不要殃及他父母,他将感激不尽。

    秦元涛感叹:马三真是个孝子啊,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至此,赵良峰也装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清军的内应,但到底是谁派来的,在明军中还有没有发展其他内应,他一概不说。

    秦元涛手下的侍卫武峰听得烦了,拔出刀来架在赵良峰脖子上,威胁他:不招供就是个死,谁知赵良峰顺势将脖子一抹,自刎而亡。

    听完秦元涛的汇报,朱慈烺感叹:“这个赵良峰堪称死士,是个可怕又可敬的对手。”

    “大帅,赵良峰已死,这几名士兵该如何处理?”秦元涛问道。

    “马三、王云新、熊天云三人,虽然他们的父母做了清军的人质,确实可怜,但是他们给我军带来的危害,万死难辞其咎,王廷臣部就是被他们给害的。”

    秦元涛点点头:“是啊,赵良峰不可能一直守在营门那,因此,要是没有这三人帮着他搜集情报,赵良峰未必能知道刘旭浩来送信。不过,也正是这三人,让多铎在前锋部队那里吃了大亏,所以他们还是‘有功’的。”

    “这份功劳又不是他们主动立下的,可没法给他们将功折罪。”朱慈烺冷哼了一声:“军法无情,将这三人立即处斩。”

    “是。”

    “至于另外三人,虽然应该不是内应,但也让人信不过。等明天运送粮草的船到了后,让这三人随船回天津,让杨维翰来甄别他们。如果他们的父母被人接走,那么他们肯定也是内应,死罪难饶;如果父母都在,那就另外给他们安排个差事吧。”

    秦元涛深感佩服:大帅这是真正做到了宽严相济,既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滥杀一个好人。

    令他好奇的是:大帅对于审讯,怎么也能这么有办法?这两天要不是大帅给他出主意,只怕到现在都不清楚谁是内应。

    秦元涛不知道的是,朱慈烺告诉他的办法,是张航从现代的影视剧里借鉴而来的。

    在张航看过的电影、电视剧里,审讯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尤其是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手段,水平更是远超这个时代。毕竟,古人哪有现代人这么复杂的想法?因此在综合运用了现代的一些“使诈”手段后,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只是,这一次虽然拔除了赵良峰及他发展的三个内应,问题却并没有完全解决。令朱慈烺感到困惑的是:皇太极派来的内应,到底是不是这个赵良峰?还有,赵良峰到底有没有发展别的内应呢?

    一想起这些问题,朱慈烺就感到头痛,他隐隐觉得,内应带来的危险依然存在,只能今后多加小心了。

第83章 清军堵截白广恩部

    又过了一天,从天津来的补给船队到了,运来大量粮草、箭只。

    这一次,朱慈烺给补给船队分配了新任务:将白广恩部9000人马尽快运往北边的三角山。

    郑森手下目前有15艘战舰,按照朱慈烺的安排,郑森派甘辉率4艘战舰跟随过去,做白广恩部的后盾。

    与此同时,清军大营,探马向多尔衮报告:海上发现明军水师大量船只。

    多尔衮已经见怪不怪了:“那是他们运送粮草的船队,顺便把一些伤员捎回去。”

    “可是这些船并没有南下,而是正在北上。”

    “什么?”多尔衮抬起了头:“有这种事?”

    “是的,我们在海边看得清清楚楚。”

    多铎着急起来:“哥,这事十分蹊跷,我们得去看看。”

    多尔衮点点头,两人一起出了大营,来到上次多铎跟朱慈烺会面的那处海滩附近。

    放眼望去,果然看到渤海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船只正在向东北方向航行,白帆绵延不绝。

    “糟糕!”多尔衮很快就明白过来:“朱慈烺又有新招了!这家伙不愿意一直跟我们对峙下去,见陆路走不通,就走海路。”

    多铎感到不解:“哥,既然如此,朱慈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通过海路,从山海关运兵北上,而是一路上跟我们打了好几仗,临了才这么干呢?难道说他这两天才想到这一招?以他的聪明劲,我觉得不至于。”

    多尔衮愣住了:多铎说得很有道理,这事确实透着古怪。

    想了想,多尔衮明白了,他冷笑道:“朱慈烺是故意这么干的,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救援锦州,那只是次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消耗我军的兵力。”

    “没错。”多铎也醒悟过来:“浪石坪一战之后,我军总计减员近万人。我不知道明军损失了多少人,就算伤亡了三、四万,对于明朝来说,充其量不过是一点皮外伤而已,可我军的损失就令人难以承受了。”

    “是啊,所以我们都不敢再主动进攻了,只能就这样耗着。朱慈烺显然看出了这一点,他觉得既然没仗可打,再耗下去已经没什么意思,于是不再跟我们玩了,直接将明军船运北上。”

    多铎忽然一拍脑门,懊恼地说:“哥,我发现咱哥俩犯了一个大错误:不该一路上阻截明军的,应该放他们北上,等他们走到锦州附近的海岸时,肯定得离开海边,那时明军水师就帮不上多大忙了,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多尔衮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哪里知道是这么回事呢?所以你说的这些完全是事后诸葛亮,没啥意义。。”

    多铎有些尴尬,半晌,他定了定神:“哥,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看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多尔衮也很苦恼:“我给皇上写了奏折,要求让朝鲜方面派水师过来增援,可皇上却一直没有答复。在我军没有水师的情况下,如果朱慈烺率部离开海岸,向锦州进发,那倒是可以一战,否则万不可轻举妄动。”

    多铎不死心:“哥,未必非要等到那时候吧?我看现在就有机会,咱们不应该放弃。”

    “是吗?那你说说看。”

    “北上的明军,肯定得找个地方登陆,我们派一彪人马到处寻找,趁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发起攻击,也许能占得点便宜。还有,赤枫林这里,等到明军只剩最后一批人马时,必然人数较少,力量最弱,而且急于撤离,军心不稳,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机会。”

    “是哦。”多尔衮仔细权衡一番之后,觉得多铎说得对:明军北上期间,确实是有破绽的。虽然朱慈烺心思缜密,未必能如多铎所愿,但不管怎么说,试一试也无妨。

    见多尔衮表示同意,多铎再次请缨:“哥,这彪人马就交给我吧,你留在这里,攻击最后离开的那批明军。”

    “这个嘛……”

    多铎明白,多尔衮是担心他再次吃亏,便拍着胸脯说道:“哥你放心,我这次一定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上明军的当。”

    多尔衮一时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多铎,他反复叮嘱道:“你这次前去,一定不要勉强,如果占不到便宜,就围而不攻,等我过来后一起想办法。”

    “明白。”

    多尔衮的人马此时已只剩22000多人,不可能分太多兵给多铎。思虑再三,多尔衮将3000人马交到了多铎手中。

    多铎领命而去。

    这个情况自然瞒不过明军的探马,朱慈烺很快就知道了。他早就已料到多尔衮会做出应对,军队的大规模调动本来就很难藏着掖着,被敌人发现也很正常,为了尽可能保障白广恩部的安全,他也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按照朱慈烺的要求,运兵船队在离开岸边不久,就逐渐驶向大海深处,远离了海岸线。

    这样一来,岸上的清军就无从判断船队航行到了哪里、即将在何处登陆。

    这一带的海岸线很长,清军即使派出很多探马,最多也只能在船队即将靠岸时才能发现踪迹,等到去向多铎报告,然后多铎率军赶来,明军已经完成了登陆,布好了阵势。

    接下来的情况果然如朱慈烺所料,多铎带兵出发后,立刻派出探马,沿着海边寻找明军船队的动向,结果连一艘船都没看见。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船队肯定是前往锦州附近,因此这些探马便一路向北疾驰。

    战马比船的速度当然要快得多,因此早在船队到达前,探马就已经将包括三角山在内的沿海一带全都巡查了一遍。

    然而这一带沿海几乎都是平地,适合登陆的地方太多,很难猜出具体的登陆地点。

    无奈之下,这些清军探马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沿着海岸来回搜索。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清军探马终于在三角山一带看到了大量帆影,他们这才如梦方醒:原来这里就是明军的登陆地点啊。

    探马连忙去向多铎报告。

    此时天色已晚,清军即使赶到三角山,也并不适合发动攻击。然而多铎唯恐错过机会,督促手下拼命赶路,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这里。

    此时白广恩已经率4000多明军上了岸,见清军赶到,连忙下令结起长枪阵。

    朱慈烺要求他占领滩头阵地,保障后续各批人马能够顺利登陆,他必须坚决完成任务。虽然此时并不适合作战,但对于清军来说也是一样的,敌人要打就打吧,谁怕谁?

    多铎有点犹豫:如果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来一场混战,清军未必能讨得便宜。然而当他看到明军仍在不断登岸时,意识到如果等到明天,机会可就不多了,因此无论如何要在今天试一试。

    多铎正准备下令冲锋,忽然从海上传来几声炮响,随后几发炮弹在岸上爆炸,夜色中十分耀眼。

    原来,甘辉见清军正在包围过来,担心白广恩部吃亏,于是命令打几发炮弹试试,看能不能震慑住敌人。

第84章 多尔衮发动进攻

    甘辉怕伤着自己人,要求炮手朝远离人群的地方开炮,因此弹着点实际上离清军很远。然而清军还是被吓了一跳,连续几场仗下来,他们最怕的就是明军水师的火炮,快成了惊弓之鸟。

    见手下都有些惶惶然,多铎想起多尔衮曾嘱咐他不可勉强,现在天时、人和都不具备,地利也已经谈不上,只能先撤退,等明天再说了。

    ~~~~~~~~

    次日下午,朱慈烺收到了白广恩的报告:已在三角山一带驻扎下来,多铎选择了围而不攻。

    众将听后很高兴:既然白广恩顺利地立住了足,大队人马赶过去以基本上没问题了。

    水师的运兵船队每次只能运9000人左右,仅吴三桂的27000多人马,就要分三批才能运完。两天时间里,运兵船队紧赶慢赶,来回了3趟,终于将吴三桂部全都运到了三角山。

    按照朱慈烺的安排,洪承畴也随船跟了过去,负责指挥三角山那边的明军。

    为了尽可能掩人耳目,吴三桂部的那些帐篷都保留了下来,一眼望去,似乎明军人数并没有减少。

    然而,这两天明军船队一直在海上穿梭往来,自然瞒不过清军探马,加之多铎报告:三角山那边的明军数量越来越多,多尔衮意识到:赤枫林这边的战机即将到来。

    当晚,一弯新月如钩,挂在天空。

    明军大营外来了几名不速之客,朝里面窥伺着。

    多尔衮安插到明军内部的刘世峰、焦明、许云达三人,最近一直没有送信过来,让他觉得有点凶多吉少。至于多铎安插的内应赵良峰,多尔衮估计此人很可能已经暴露,下场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好冒险派人潜入明军大营打探一番。

    要是在以往,明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清军探子很难混进去。然而今天,明军哨兵虽然仍在巡逻,但人数、频率已明显减少,因此清军探子没费太大功夫就混了进去。

    探子们四处游走,很多帐篷从外面听着就已经没什么动静,掀开门帘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粗略看了一下,明军大营几乎已经有一半的帐篷没人。探子们正准备回去报告,被明军哨兵发现,一番打斗之后,两名探子被擒,其他探子趁乱逃回。

    哨兵将此事报告了朱慈烺,一旁的马科和曹变蛟听后深感担忧。

    朱慈烺安慰道:“两位总兵不必在意,我军转移的事情纸包不住火,多尔衮迟早会知道,还是想想明天该如何应对吧。”

    此时运兵船队就停泊在附近的临时码头,明天一早,马科和曹变蛟的人马,只能有一支部队先上船,另一支部队则留下来殿后,等到运兵船队从三角山回来,才能撤离。

    显然,留下来的部队最危险,搞不好甚至会步王廷臣的后尘。

    马科和曹变蛟都想知道朱慈烺作何安排,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只能旁敲侧击。

    马科率先打破沉寂:“大帅明天上午登船吗?”

    朱慈烺摇摇头:“我当然是留下来,和最后一支部队一起离开。”

    两人听得一怔:大帅都能坚持到最后,他们怎么好意思先走?他们顿时庆幸刚才没问谁先登船的问题,要不然岂不尴尬?

    朱慈烺自然明白两人的意思:“明天哪支部队先走,我颇费思量,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要不这样吧,为了公平起见,咱们来个抛铜钱决定,如果正面向上,那就马科总兵的人马先登船,否则曹变蛟总兵的人马先走,你们看怎样?”

    马科连忙说:“不用了,我愿意留下来,跟大帅一起殿后。”

    曹变蛟也表示:“我愿意率兵保护大帅登船。”

    两人的表态让朱慈烺感慨不已:关键时刻,主帅的表率作用太重要了!如果主帅未战先怯,下属肯定也顶不住;只有主帅不怕死,下属才会拼死力战。

    见马科和曹变蛟争执不下,朱慈烺决定还是抛铜钱决定。结果是正面朝上,马科的人马明天先上船。

    马科深感惭愧:“抛下大帅和曹总兵先走,我觉得很不仗义。”

    朱慈烺笑道:“这是天意,你就遵照执行吧,没人会怪你的。”

    次日天刚蒙蒙亮,马科就依依不舍地跟朱慈烺和曹变蛟道别,率部登上了运兵船。

    船队启航没多久,清军大营方向号角齐鸣。

    朱慈烺面色平静,对曹变蛟说:“结阵吧。”

    曹变蛟点点头,8500多名明军将士很快摆起了长枪阵,郑森则率领11艘战舰,在明军背后严阵以待。

    清军大帐,在综合了探子们提供的情报后,多尔衮确认:赤枫林的明军真的已经所剩不多了。

    另一方面,多铎派人过来报告:三角山那边的明军越来越多,他的3000兵力应对起来有点吃力。

    多尔衮在想:是立刻率部去跟多铎会合呢,还是进攻赤枫林这边的明军?

    明军到达三角山后,如果向锦州方向前进,将是多尔衮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样一来,明军就失去了水师火炮的支援,没什么可怕的。

    因此,三角山那边看似危急,其实并不要紧。反而是这里,由于明军船队的运输能力有限,数万明军肯定要分批运送过去,那么正如多铎所料,最后剩下的这部分明军将势单力薄,成了一块肥肉,如果不扑上去咬下一口来,岂能甘心?

    根据多铎报来的数字,多尔衮估计这里的明军已经不到两万人,现在反而是清军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更何况他的手下全都是骑兵,综合战力可谓碾压对方,此时发动进攻,确实是个好时机。

    不过,想到朱慈烺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清军吃过他不少亏,多尔衮不禁心生惧意,始终有点犹豫。

    天亮之后,探子们报告:明军又有一批人马登船离开了。

    多尔衮一测算,明军剩下的兵力已不到1万,不及清军的一半,简直太好对付了。

    更令多尔衮欣喜的是,明军的帅旗仍在高高飘扬,说明朱慈烺应该还在阵中,这是一个可以直接消灭对方主帅的良机。

    如果能干掉朱慈烺,就算付出一些伤亡,也是值得的。

    综合权衡之后,多尔衮终于下定了决心:马上对明军发动攻击。

    他下令部下们饱餐一顿,随后命达素为先锋,其他人马全都跟上。

    清军对明军水师仍有相当的戒心,他们不敢从明军前、后两翼进攻,仍然是以正面远射为主。

    然而,清军现在在人数上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因此明军射出的箭只数量已经不及清军。在这样的对决之下,明军伤亡惨重,然而他们却无路可退,必须坚持到运兵船队返回,那起码已是午后了。

    此时,明军唯一感到宽慰的是大帅仍然跟他们在一起,让他们心里有了依靠,得以保持了最后那点精气神。

    朱慈烺此刻正被七、八个侍卫们牢牢保护着。洪承畴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要求侍卫们对于别的事情一概不要管,寸步不离地保护好大帅就行。因此,尽管空中箭如雨下,朱慈烺暂时还是安全的。

第85章 袁熙芸再救朱慈烺

    透过侍卫们的人缝,朱慈烺悲哀地看到,周围遍布明军将士们的尸体。在这一瞬间,他体会到了王廷臣在最后时刻的悲哀:那是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感,如果不想被敌人屠杀,最好的选择就是命令郑森朝自己开炮,这样至少可以翻一点本回来。

    正当朱慈烺愁肠百结的时候,有个侍卫“咦”了一声:“奇怪,敌人的箭怎么停下来了?”

    朱慈烺偷眼一瞧:可不是,虽然明军弓箭兵仍在朝清军射箭,但的确没有见到对方射来的箭了。

    这是怎么回事?清军不可能对明军这么仁慈,特别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更不会手下留情。

    朱慈烺敏锐地预感到:清军很可能要变招了。

    这让朱慈烺忧心忡忡,他冲着不远处的曹变蛟大声吼道:“曹总兵,小心清军耍诡计!”

    曹变蛟点点头:“我会注意的,大帅也要多加小心!”

    话音刚落,就听到西边传来隆隆的马蹄声,数百清军骑兵冒着明军的箭雨,朝长枪阵疾驰而来。虽然有不少清兵中途落马,但还是有不少清兵冲到了阵前。

    此时的长枪阵由于大量长枪兵倒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再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坚固。清兵很快就找到了缺口,冲进了阵中,一通砍杀。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明军将士们感到惊讶,不明白这仗怎么一下子打成了这个样子。

    ~~~~~~~~

    时间倒回到不久之前,担任先锋的达素找到了多尔衮,请求带兵冲进长枪阵。

    达素的理由是:这一仗消灭一些明军不算什么,因为清军这边也会有伤亡,算起来跟以前那几仗其实没太大区别,只有生擒或除掉朱慈烺,才称得上是完美。然而光靠对射是伤不着朱慈烺的,必须冲进明军阵中才能达到目的。明军阵形此时已摇摇欲坠,正是采取行动的时候,如果拖延下去,让朱慈烺逃掉,那可就错失良机了。

    多尔衮赞同达素的意见,但也不无忧虑:“如果你们跟明军混战在一起,明军水师朝岸上开炮怎么办?别忘了王廷臣那次的教训。”

    达素笑道:“王爷不必担心,明军水师是不可能朝自家大帅开炮的。退一步说,万一明军水师真的开了炮,固然能打死我们很多人,但也会打死朱慈烺,这笔买卖其实很划算。”

    多尔衮听得动了心:是啊,如果能用几百名骑兵的命换朱慈烺一人,又有何不可?前些天,多铎曾想拿自己的命来换朱慈烺一命,朱慈烺都还不愿意呢,老弟的命再怎么也比几百骑兵贵重得多吧?

    其实达素这么说,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达素一直对旺吉努抢了甲喇额真之位耿耿于怀,很想找个机会再立新功,获得晋升。哪怕不幸战死沙场,家人也能获得朝廷优待,还能为两个儿子挣个锦绣前程。

    多尔衮自然也明白达素的那点小九九,不过,只要能除掉朱慈烺,无论给达素什么奖赏,都是小意思。

    于是多尔衮下令暂停放箭,随后达素带着手下300精兵,朝长枪阵冲去。

    在损失了数十名手下后,达素率200多人终于突入明军阵中,虽然不断有明军士兵上前阻拦,但在骑兵的碾压性优势面前,基本上没啥用。

    达素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朱慈烺,因此他和手下并不跟明军士兵纠缠,而是直奔帅旗而去。

    没过多久,达素的人马就接近了帅旗。在前些天的骂战中,达素曾见过朱慈烺本人。其实就算不认识朱慈烺,只要看看7、8个侍卫保护着一个人,再看看中间那个人的穿着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就不难猜出谁是朱慈烺了。

    曹变蛟看出大帅有危险,连忙带着手下过来增援。达素手一挥,数十名清兵冲了过去,拦住厮杀起来。

    此时,朱慈烺身边尚有不少明军士兵,但都是弓箭兵。在这样的近战中,只有长枪兵才能阻挡一下清军骑兵,弓箭兵基本上就是送人头。

    眼下,真正能保护朱慈烺的只有几个侍卫了,但能否挡住凶神恶煞的达素及其手下,实在很难讲。

    正在危急之时,一个娇小的身影从朱慈烺身边冲了出来。

    达素见有个人影在马前一晃,挥刀便砍,不料落了个空。还没等达素反应过来,坐骑就一阵悲鸣,随即跪倒。

    达素滚落在地,起身一看,自己的坐骑竟然四蹄齐断,难怪再也立不住。

    紧接着,达素身后数名亲兵的坐骑也接连倒下。

    达素和亲兵们只好选择步战,这让他们的攻击力大减,不过普通的明军士兵仍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转眼间,达素和手下砍倒了多名明军士兵,向朱慈烺逼近,朱慈烺的侍卫们只得上前迎战。

    双方你来我往,达素仍然锐不可当,接连砍倒两名侍卫。

    正当朱慈烺处境极为不利之时,那个娇小的身影又杀了回来,只听得叮叮当当几声,达素身后的两名亲兵倒下了。

    达素正朝朱慈烺奔去,准备先擒住朱慈烺再说,这时,背后一股寒意袭来,凭着直觉,达素知道有一柄剑正刺向自己后心。

    达素只得暂时撇开朱慈烺,回身挥刀格挡,只听得“当啷”一声,火星四溅,双方都往后退了好几下。

    达素终于看清了此人的模样,只见这名“侍卫”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然而,正是此人先砍翻了他和亲兵们的坐骑,接着又轻松放倒了两名亲兵,让达素不敢小觑。

    达素只好集中精力迎战这名“侍卫”。十多个回合下来,达素发现,此人虽然力道不大,但步伐却异常灵活,剑招轻巧灵动,往往还没等他看清招数,此人又变招了。

    在一旁的明军看来,此时的达素就像一头笨重的狗熊,被侍卫“何四平”耍得团团转。不一会功夫,达素身上就被划出了好几道伤痕,照这么打下去,达素必败。

    正当达素渐感不支时,达素的一名亲兵却越战越勇,逐渐接近了朱慈烺。

    袁熙芸正在达素身边闪转腾挪,余光却时刻关注着朱慈烺的安危,见那名亲兵正朝朱慈烺杀来,而此时朱慈烺身边已只剩一名侍卫,她只得撇下达素,转身刺向那名亲兵,三下五除二就将其解决。

    达素眼见就要落败,却不料捡到了一个逃命的机会,他顾不得许多,连忙奔到一名亲兵那里,将那亲兵一把拽下马来,自己翻身上马。

    正在激战的清军见首领都跑了,顿时战意全无,纷纷跟在后面撤退。

    曹变蛟赶了过来,发现朱慈烺的左臂鲜血直冒,袁熙芸正在给他包扎。

    曹变蛟颇为担心:“大帅,你怎么了?”

    朱慈烺指了指地上的达素亲兵尸体:“没事,刚才被这家伙刺了一剑,手臂上负了点小伤,关系不大。”

    “这么危险,还说不要紧啊?”

    朱慈烺看了看袁熙芸,一脸平静:“有何侍卫在,我一点都不担心。”

第86章 郑森的提议

    曹变蛟心急如焚:“大帅,虽然何侍卫武功高强,但也挡不住清军人多势众啊。难道你没看出来吗?刚才那帮人就是冲着你来的,见不能得手,接下来肯定会调集所有兵力放箭,定要置我军于死地。”

    朱慈烺态度坚决:“曹总兵,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既然答应了要留下来,就必须善始善终。”

    “大帅……”曹变蛟“噗通”一声跪下:“大明可以没有我曹变蛟,但不能没有大帅你啊。请你以大明为重,赶快上战舰吧。”

    周围的明军士兵一见,也一齐跪下,请求大帅赶紧离开。

    朱慈烺大为感动:“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不能丢下大家不管。”

    曹变蛟管不了那么多,命令旗语兵给郑森发信号,要求立刻派一艘战舰,将大帅接走。

    不一会,战舰靠岸,曹变蛟对袁熙芸说:“你赶快带着大帅撤退,不然大家都会死在这里。”

    袁熙芸为难地看着朱慈烺。朱慈烺正色道:“我是大帅,你们都必须听我的。我哪也不去,就留在这里跟大家在一起。”

    曹变蛟知道无法说服朱慈烺,便对袁熙芸说:“只要大帅还在,打败多尔衮是早晚的事。可大帅若不在了,一切就会回到从前,我们只有缩在城里挨打的份。该怎么做,你可要想清楚了。”

    袁熙芸听罢,搂住朱慈烺的后腰就往海边跑。

    朱慈烺怎么抗议也没用,硬是被拽上了战舰。

    刚在甲板上站稳,朱慈烺就冲着袁熙芸发火了:“怎么连你都不听我的命令了?我还是不是大帅?”

    袁熙芸崛起了嘴:“我觉得曹变蛟说得对,谁有理我就听谁的。”

    “哼!”朱慈烺扭过头去,不想理睬她了。

    这时,郑森走了过来,一脸忧郁:“大帅,不能眼看着曹总兵全军覆没吧?水师得想办法帮他一下才好。”

    朱慈烺一惊:难道自己担心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吗?

    他回头朝岸上看去,发现情况果然异常严峻。

    ~~~~~~~~

    清军大营。达素逃回去以后,向多尔衮报告了突袭失败的经过。

    多尔衮眉头紧蹙:“你是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武林高手在保护着朱慈烺,你们这么多人都不是对手?”

    达素点点头:“是的,有这个高手在,想靠近朱慈烺都难。”

    多尔衮怒道:“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再花冤枉功夫了,直接派出所有人马,把敌人都射成刺猬不就得了?”

    “目前看来,还是这么做最稳当。请王爷赶紧下令吧,别让朱慈烺跑了。”

    多尔衮看着众将:“传令:全军出击!”

    就这样,多尔衮手下2万多人马组成密集的队形,朝明军扑了过来,准备给予曹变蛟部以雷霆一击。

    朱慈烺在战舰上看到,明军的西面,黑压压的清军骑兵正在靠近。在他的印象中,清军很少组成如此密集的队形,敌人通常是分散的、高度机动的,今天竟然搞出如此阵形,很明显是想尽快结束战斗。

    眼前这一幕,果然不出曹变蛟所料。

    看这个架势,曹变蛟部真的凶多吉少了。想到8500多将士很快就要全部交代在这里,朱慈烺不忍再看下去了。

    郑森几次欲言又止,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帅,我有个主意,可以捞点本回来,让我军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朱慈烺早看出郑森有话要讲:“你平时说话、做事都挺爽快的,啥时候变得这么吞吞吐吐的?想说什么你就说嘛。”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让水师从曹变蛟部的身后朝敌人开炮?”

    “你说什么?”朱慈烺吃了一惊:“你不知道这么做有多危险吗?”

    事实上,战舰在朝岸上开炮时,由于船体随着海浪起伏不定,故而只能保证炮弹的方向大体正确,弹着点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如果按照郑森的建议开炮,炮弹有可能飞到曹变蛟的部队当中,炸死炸伤自己的人马。

    郑森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大帅,现在不是没别的办法嘛,为何不试试呢?”

    朱慈烺有些迟疑。回想起两个月前,在天津进行海陆联合作战演练时,他就曾经和杨国柱、王廷臣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时王廷臣感叹,长枪阵挡在了左边的清军前面,致使水师没法向清军开炮。杨国柱则认为,清军又不傻,正是因为明军挡在弹道上,水师无法开炮轰击,清军才会过来与明军交战。

    朱慈烺的看法是,炮弹的射程可达数里,水师如果掌控得好的话,炮弹可以从明军头顶飞过,直击左边的清军,但确实有炮弹落入明军阵中的危险,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这么做。

    没想到,时隔两个月后,郑森再次把这个问题摆在了面前,现在不就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吗?

    如果水师再不施以援手,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变蛟部覆灭。而如果水师毅然开炮,虽然有可能伤着自己人,但肯定能大量杀伤敌军。特别是这次敌人的阵形格外密集,而且多尔衮肯定没想到明军水师会这么做,这意味着又能打他个出其不意。

    根据过往经验,新战法首次运用于实战时,效果往往是不错的。想到这里,朱慈烺也觉得不妨一试。

    然而,他有一个忧心的问题:“等这场仗打完了,几位总兵肯定又要痛骂我们一顿,说我们不管将士们的死活。”

    郑森也正顾虑这一点:“大帅,要不这个锅就让我来背吧。反正在王廷臣总兵的事情上,他们一直对我有意见,只是没说出来而已,不如一起都记到我头上算了。”

    朱慈烺摆摆手:“这样不好。几位总兵已经对你很不满,如果再加上今天的事,你以后就很难跟他们相处了。”

    “没事,时间久了,相信他们会理解的。再说,大帅的名声很重要,不能受损,否则对于以后指挥全军会很不利,所以还是让我来承担全部责任为好。”

    朱慈烺还在沉吟,袁熙芸焦急地说:“不好,清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郑森也急了:“大帅,事不宜迟,我得去指挥战斗了,有什么事等以后再说吧。”

    朱慈烺点点头:“也好,你不要有什么包袱,好好打就是了。”

    “好。”

    郑森正准备离开,朱慈烺叫住了他:“我教你一个办法:等会你下令开炮的时候,要让炮手们将炮弹的射程尽量调到最大,而且一直保持不变。”

    郑森感到困惑:“为什么要这么做?近一些的敌人就不打了吗?”

    “那当然不是。你想想,如果先打近处的敌人,由于远处的敌人很快就能撤走,到了后来你就打不着多少敌人了。如果只朝远处打,那么近处的敌人慌里慌张撤退时,就会自动钻进你布下的火力网,这样一来,你不就可以一直狠揍敌人吗?”

    郑森大喜:“想不到大帅对于炮战也这么在行啊,这个办法太妙了,就这么办。”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告诉郑森的这个战术,其实是张航从现代战场上借鉴而来,名叫“炮火遮断”。

第87章 戏文上说什么来着

    11艘水师战舰原本分布在曹变蛟部前、后两翼的岸边,在郑森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曹变蛟部身后的岸边,船头齐刷刷对准了西边。

    此时清军已经集中到了曹变蛟部的正西面,朝着明军密集放箭。

    清军并不知道朱慈烺已经离开,他们意在彻底消灭这股明军,这样的话,身处其中的朱慈烺也就一起被干掉了。

    见清军队形密集,郑森下令:11艘战舰一起向西边开炮,射程一直保持在最大。

    听到轰隆隆的炮声,岸上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清军没料到,明军水师居然从正面开炮,这可是打破了常规。由于清军兵力集中,因此炮弹的杀伤效果惊人,一枚炮弹落地,往往能伤着一大片。

    多尔衮见势不妙,慌忙下令鸣金收兵。

    清军赶紧后撤,这时怪异的事情发生了:前方似乎有一个火力网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如果想撤回去,就必须往这个火力网里头钻,至于能否全身而退,就要看各人运气了。

    有的清兵看出有危险,犹豫着不敢上前,然而后面自有大把急于逃命的人冲了过去。

    曹变蛟心情复杂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也没想到,水师竟然从他的身后直接开炮,这种玩法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着一枚枚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将清军炸得人仰马翻,曹变蛟心中很是畅快,与此同时,他也很担心炮弹会落到自己头上。

    明军将士欢欣鼓舞,他们本来濒临绝境,眼看就要顶不住了,不料局势突然大逆转,清军如潮水般退去,他们的压力骤然消失。

    看着清军的后背,曹变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反击的机会。此时他的部下已经折损过半,能弯弓搭箭的不足3000人。曹变蛟将他们集中在一起,密集的箭雨再次飞向清军。

    看到敌人遭遇火炮和箭只的双重打击,众人正在欢呼雀跃,冷不丁一枚炮弹落在了明军中间,当场就炸翻了一大片,连曹变蛟也身中不少铁砂,血染战袍。

    侍卫们一边给曹变蛟包扎,一边怒骂:“水师怎么这么不长眼睛,连自己人都炸?”

    曹变蛟斥道:“住嘴!这是误伤,水师也不想这样。要不是郑头领及时下令开炮,我们都会死在这里,那可就不是伤亡几个人的问题了。”

    侍卫们这才闭口不言。

    此时,正在仓皇撤退的清军终于看清,前面是个“火力网”,炮弹不断在这片范围内爆炸。如果冒险往里钻,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这让很多人犹豫不决,勒马不前。

    然而,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因为身后的明军气势又起来了,不停地朝这边放箭,周围不断有清兵中箭倒下。

    这让清兵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终于有个清兵忍不住,选择从旁边绕道,结果成功撤退。

    多尔衮曾反复告诫手下:明军前、后两翼是禁区,随时可能遭遇炮击,因此清兵一直都很小心,不敢进入这片区域。

    然而这次无奈之下,有人冒险闯进去,竟然走通了,于是其他清兵群起效仿,这才得以脱身。

    清兵不知道的是,由于郑森把战舰都集中到了中间地带,因而明军前、后两翼已经没有战舰了,这才使得这两侧反而成了逃生通道。

    虽然清兵陆陆续续逃回去了不少,但由于在战场上滞留了很长时间,蒙受的损失仍然不小。

    目睹了这一切的多尔衮简直欲哭无泪。本想趁着明军转移的时候捞上一把,没想到朱慈烺再次变招,让他的手下吃了大亏,这正好应了那句话:偷鸡不成蚀把米。

    ~~~~~~~~

    午后,水师的运兵船队终于抵达,曹变蛟下令将阵亡士兵就地掩埋,幸存人马全部上船。

    赤枫林一带变得空荡荡的,郑森的11艘战舰完成了在这里的使命,随运兵船队一起北上。

    然而郑森却心中忐忑,过来询问朱慈烺:“大帅,这场仗我打得怎样?”

    朱慈烺表示满意:“很好啊。你知道,我是很注重战损比的,这次你要是不开炮的话,战损比肯定非常低,我估计曹总兵的6个人都未必能换得一个清兵。你开炮后就大不相同了,战损比肯定高于一比三,具体是多少,得打听到清军的伤亡数字后才知道,但我想肯定很不错。”

    郑森听了很高兴:“总算没有把事情搞砸,这样的话,明天可以坦然面对那几位总兵了。”

    “你放心,曹总兵最清楚其中的是非曲直,他会帮你主持公道的。”

    “好。”这时,郑森瞥见了站在一旁的袁熙芸:“何侍卫也需要公道,今天他虽然违抗了你的命令,但此举功劳很大。”

    朱慈烺感到惊讶:“这话怎么说?”

    “你想想,要不是他把你拽到船上,我肯定不敢开炮。”

    “这有什么不敢的?”

    “当然不行。要是伤着你,我的罪责就太大了,就算打退了清军,我都是功不抵过。是何侍卫打破了这个僵局,正因为你不在岸上,我才敢冒着被将士们痛骂的风险,从正面朝敌人开炮。”

    朱慈烺细细思量着郑森的话,觉得确有几分道理。

    这么说,袁熙芸做的是对的,是她无意中拯救了曹变蛟的部队?

    这时,船队即将经过浪石坪,朱慈烺示意在此稍作停留,他要去见一见杨国柱。

    郑森答应一声,去指挥战舰靠岸。临走前,郑森加了句:“虽然跟将士们共患难是对的,但也要看具体情况,不能太固执啊。”

    朱慈烺思索着这句话,意识到自己确实不该冲着袁熙芸发脾气,于是向袁熙芸致歉:“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这次要不是你,我恐怕会和曹总兵的人马一起阵亡了。”

    “哼,你知道就好,不识好人心。”

    “好啦,是我不对,这次你又救了我,我深表谢意。”

    “两次救命之恩,说几句感谢的话就算啦?”

    朱慈烺一愣:“那你想要我怎样?你要是个男的,倒可以给你一官半职。可你是个女子,当官就别想了。要不,我给你一大笔钱如何?”

    “我要那么多钱没用。”

    “那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答应你。”

    袁熙芸笑道:“我想要的,你肯定能办到。”

    “那行,你说吧。”

    “干嘛非要问得那么清楚呢?戏文里怎么说来着?”袁熙芸满脸绯红,转身离开。

    此时战舰已经靠岸,朱慈烺却怔在那里,忘了下船。

    这时,阮禄过来催促:“主人,你不是说要去见杨总兵吗?浪石坪到了。”

    朱慈烺回过神来:“阮禄,你以前看戏吗?”

    阮禄点点头:“看过不少。”

    “我问你,戏文上都说些什么来着?”

    阮禄有点摸不着头脑:“主人,戏文多着呢,要看是什么样的戏文了。”

    朱慈烺一想:对啊,袁熙芸指的是哪种戏文呢?回想起上一次袁熙芸救下他的时候,曾经开玩笑说,她是在“英雄救美”,应该就是这种戏文了。

    “主人是说这种戏文啊。”阮禄笑了:“最后自然是‘以身相许’咯。”

第88章 送出定情信物

    朱慈烺如梦方醒,他一直以为袁熙芸要的是具体的奖赏,因此一直在里面绕不出来,没想到袁熙芸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心头一阵狂喜,转瞬间又感觉有些滑稽:他一个大男人,竟然要“以身相许”?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关键是他知道了袁熙芸的想法。

    这时,朱慈烺看到浪石坪那边有人出来迎接,连忙下了船。

    来人正是杨国柱。由于朱慈烺只是路过,而且时间仓促,因此没有去前锋部队的大帐,而是在海边跟杨国柱聊了几句。

    他先给杨国柱介绍了一下今日赤枫林一战的情况,杨国柱听说战况如此惨烈,水师被迫打破常规,从曹变蛟部的身后开炮,也是颇为震惊。

    多尔衮如此善于抓机会,让杨国柱也有点担心:前锋部队如今同样减员严重,而且跟主力部队分开了,会不会又被多尔衮盯上呢?

    朱慈烺安慰道:“你这里不要紧的。首先多尔衮今天本来是想占我们一点便宜,没成想损失惨重,他一时半会肯定不敢再发动进攻;其次就算他真的敢来,那也不要紧,浪石坪这里的地形比赤枫林好得多。”

    杨国柱想了想,点头称是:“如果清军来攻,郑彩的战舰可以进入港湾,从侧翼轰击清军,赤枫林那边可没这个条件。”

    “对。可惜我后来才研究出浪石坪这样的新战法,时间上有点晚了,要不然中军肯定选择跟浪石坪类似的地方,跟多尔衮、多铎对峙,那样的话,想乘船北上就自如多了,不至于搞得像今天这样险象环生。”

    “大帅,你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哪怕是以前的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在我看来都远不及你。”

    朱慈烺摆了摆手,看看四周没人,告诫杨国柱道:“这种话可不能乱讲的,尤其是袁……”

    “我知道,我知道。”杨国柱自知失言,换了个话题:“大帅,中军都已经北上了,我这支部队怎么办?”

    “我正准备跟你说这事呢。从明天起,我会派运兵船来接你们去三角山,以后全都合兵一处吧。”

    杨国柱听了满心欢喜:“那太好了,能跟着大帅打仗,将士们心里都更踏实。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大帅为什么非要将我们这两万人单独拉出来做前锋呢?搞得我们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步王廷臣的后尘。老实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慈烺解释道:“之所以分兵,是为了尽量吸引清军来攻,让他们觉得你和王廷臣是软柿子,有机会加以消灭,然而就算他们真的做到了,自己也会被磕掉很多牙,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全都挤在一起,固然可以壮胆,但清军如果发现攻不动,就会早早选择跟我们对峙,这样的话,我们消灭的敌人肯定会比现在少一大截。”

    杨国柱点点头:“听大帅这么一说,我算是完全明白了。顺着大帅的思路去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要合兵了。这是因为多尔衮、多铎已经领教了我们的套路,不会再上当了,我们分兵已经捞不到什么利益,还不如合在一起,共同想办法应对下一步的难题:如何通过陆路将粮草送入锦州。”

    朱慈烺笑道:“杨总兵把我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这下我倒省事了,不用多费唇舌。”

    “大帅的谋略,真是令人佩服万分,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反复琢磨大帅的意图,总算略有领悟。”

    “杨总兵谦虚了,你这已经称得上是悟透,哪里是‘略有领悟’啊。好了,水师要赶往三角山,我就不跟你多聊了,过两天咱们再见吧。”

    杨国柱拱手道:“大帅保重。”

    朱慈烺转身上船,跟杨国柱挥手作别。

    ~~~~~~~~

    到达三角山的次日,朱慈烺忙完公事,请袁熙芸单独进来:“你昨天说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今天送你一样东西,算是我的回答。”

    袁熙芸心中不免忐忑:朱慈烺毕竟曾是尊贵的太子,如今则是手握重兵的大元帅,身份高贵,她一个江湖女子,能否入得了朱慈烺的法眼呢?

    只见朱慈烺伸出右手,手心里是两只白色玉佩,穗子分红、蓝两色:“这是母后给我的一对玉佩,我从小到大一直带在身边,这只蓝色穗子的玉佩就送给你了。”

    袁熙芸连忙摆手:“这是皇后娘娘给你的东西,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朱慈烺佯装生气,把眼一瞪:“你不想要?那我可就收回去了。”

    说着便装模作样要缩回手,忽然感觉眼前一晃,再一看手心,已经只剩一只红色穗子的玉佩了。

    再一看袁熙芸的手里,已经多了那只蓝色穗子的玉佩。

    朱慈烺心说:这是在变戏法么?

    他伸手欲抢:“你刚刚不是还说不能收么,怎么眨眼功夫就到了你手里?”

    袁熙芸瞬间就将玉佩藏好,笑靥如花:“盛情难却,我还是收着吧。”

    朱慈烺喃喃自语:这出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想起昨天,那个凶猛的清军牛录章京带领手下突袭时,袁熙芸也是出手快如闪电,将对方放倒不少。虽然这些人一个个都异常彪悍,明军士兵、侍卫快挡不住了,然而一遇到袁熙芸,就只剩左支右绌的份。

    果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啊。

    朱慈烺一直想见识一下袁熙芸的恒山派武功,昨天终于一饱眼福。不过,他也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心头,今天得以当面问袁熙芸:“既然你武功这么厉害,为何要先砍断敌人马蹄,然后才去收拾对方呢?”

    袁熙芸解释道:“敌人人高马大,我个子不高,对战起来有点吃亏。当然我并不怕他们,只是真打起来的话,就顾不上你,那你可就有危险了。所以我必须把他们全都逼到地上,这样的话,他们就是再来几个,也不在话下。”

    朱慈烺听罢不免后悔,早知道是这样,那天跟多铎在海边会面时,就应该喊袁熙芸过来的。现在他可以肯定,袁熙芸一定可以生擒多铎。这样的话,他就能手握一个分量很重的砝码,逼迫多尔衮做出让步了。

    很可惜,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被错过,而且这个机会还是多铎自己送上门的。

    他凝望着袁熙芸:论容貌,堪称绝代佳人;论武功,万里挑一;论智商,冰雪聪明。而且,人家不但两次保护了自己,还搞来了重要情报,对他帮助很大。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两人正深情款款之际,阮禄在外面报告:“主人,洪督师和各位总兵都到齐了,正等着你开会呢。”

    朱慈烺大为扫兴:这个阮禄,就不能让大家稍微等一等吗?

第89章 朱慈烺送别袁熙芸

    袁熙芸不想因为儿女情长而误事,催促朱慈烺:“军情要紧,你快去吧。”

    朱慈烺悻悻地来到中军大帐,一眼就瞥见曹变蛟的两个胳膊都包扎得严严实实,似乎伤势不轻。

    他关切地问道:“曹总兵,你的伤怎样?”

    曹变蛟回答:“大帅放心,我没事,郎中已经帮我把铁砂都取出来了,过些时日就能好起来的。”

    朱慈烺听罢放了心:“那就好。”

    马科闻言忍不住了:“大帅,你别听曹变蛟胡咧咧,他是怕你担心呢。今天郎中换药时我看过了,他胳膊上、肚子上好多地方都红肿了,甚至还有地方开始化脓,哪有那么容易好起来的?不信我让他给你看看。”

    马科说着,就要撩起曹变蛟的衣服,曹变蛟连忙躲开:“你这是干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成何体统?”

    马科怒道:“我是想让大帅看看郑森干的好事。”

    郑森在一旁听得好不尴尬,却又不好说什么。

    曹变蛟冲马科吼道:“郑头领并没有错,要不是他,我早已没命了。”

    “哼,如今你几个月都不能上战场,形同废人,怎么还帮着郑森说话?每次他立下功劳,就要废掉一个总兵,上次是王廷臣,这次是你,下一次还不知道是谁。照这样下去,咱们迟早都会被他搞残,到最后功劳全是他的,就剩他一个人升官发财。”

    这话说得实在过分,吴三桂、白广恩有点听不下去了,但细细一想,又觉得马科说的似乎不无道理。想想吧,假如打仗时,身后站着个随时可能朝自己这边开炮的家伙,确实挺瘆人的,谁敢跟这样的人搭伙啊?

    于是两人干脆闭口不言,这就让郑森更加孤立了。

    朱慈烺本来想替郑森说几句话,但该说的曹变蛟都已经说过了,他也没啥新词,无法改变众将的看法。看来还是得跟上次一样,弄清具体的战果,这其中,清军的伤亡数据尤为关键,只有通过数据说话,才真正具有说服力。

    大帐里一片寂静,郑森垂头丧气,本来以为立下了大功,却没想到是这般光景。

    最后还是洪承畴出来打圆场:“过去的就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要将粮草尽快送进锦州,暂时不需要水师支援我们作战了,所以还是多想想如何帮祖大寿脱困吧。”

    这话提醒了众人:以后的作战任务将会远离渤海,水师除了继续从天津运来补给外,暂时就没其他事情了,既然如此,犯不着再跟郑森计较。

    从三角山到锦州有60多里地,一路都是平原,特别适合骑兵作战。以步兵为主的明军,一旦离开水师火炮的支援,无异于羊入虎口。

    众人都看着朱慈烺,希望他能再出奇招。

    然而,朱慈烺方略的精髓就是海陆联合作战,一旦离开了“海”,就变得毫无胜算了。

    想想吧,如果明军在旷野上摆出长枪阵,由于没有火炮的掩护,清军可以从四面八方朝阵中放箭,明军崩溃的速度将会异乎寻常的快。

    因此,单靠长枪阵是肯定不行的,得另想高招。然而,朱慈烺一时却想不出什么办法。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朱慈烺抱歉地一笑:“办法会总有的,容我好好想想。曹总兵的人马刚经过恶战,需要休整,大家就一起休息几天再说吧。”

    众人走后,朱慈烺叫来袁熙芸:“郑森遇到麻烦了,几位总兵都不领情,反而怪他先后害惨了王廷臣和曹变蛟。”

    袁熙芸感到愤愤不平:“他们怎么能这么说?我亲眼看到郑森立下大功,要不是郑森,曹变蛟那3000多兵马根本就不可能回来。”

    “我们和曹总兵都身临其境,自然可以理解郑森,可是其他人理解不了啊,他们认为郑森是在背后捅刀子。脑袋长在他们肩膀上,我可没法左右他们的想法。”

    “难道就这样看着郑森受委屈?”

    “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为今之计,还是得像上次那样,弄到清军的伤亡数字。几位总兵看过数字之后,应该就会服气的。”

    袁熙芸点点头:“明白了,我这就去找徐叔,看他能不能弄到数字。这里离锦州城外不远,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赶到。”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拜托你了。”

    军营门口,朱慈烺握着袁熙芸的手叮嘱道:“此去一定要小心,那里可是紧邻清军军营。”

    袁熙芸觉得很不好意思,挣了几下,却没有挣开。

    其实以她的功力,真要想挣脱的话,还不是小菜一碟?然而她并没有使出全力,见挣不脱,也就罢了。

    张航可没有那么古板,自从送出玉佩后,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袁熙芸就是他的未婚妻了,拉拉小手又算得了什么?

    袁熙芸不得已之下,只好说道:“我会注意的,你就不要替我担心啦。”

    这时,朱慈烺瞥见洪承畴正朝这边走来,连忙放开了手:“好,那就快去快回。”

    见袁熙芸骑马远去,朱慈烺转过身来,发现洪承畴正站在一旁,不由得有些尴尬:“督师,您怎么在这?”

    按照明军的条例,军营里是不允许女人出现的。虽然他是大帅,无人敢管,但毕竟不合规矩,尤其是刚才跟“何四平”拉拉扯扯,洪承畴肯定看见了,还不知道会说些啥呢。

    然而洪承畴只是淡淡说了句:“我想看看敌人的情况。”

    在洪承畴看来,“何四平”虽然是个女子,却身着侍卫服饰,除了阮禄等少数几个人外,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实情。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何四平”武功高强,两次救下朱慈烺,起到的作用无人能及。正因为如此,洪承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见洪承畴并没有提及“何四平”,朱慈烺松了口气。

    他看了看对面,帐篷层层叠叠,应该是清军的主力到了。

    洪承畴也表示认同:“昨天都还没有这么多帐篷,看来多尔衮今天已经率部赶到了这里。”

    “那是肯定的,我们都已经转移到了这里,多尔衮当然要跟过来。”

    两人看着对面的清军大营,有些犯愁。

    要是换做前些年,遇到眼下这种局面,清军早就发起猛烈的进攻,将明军赶下大海了。如今明军能跟清军势均力敌,形成对峙之势,已是大有进步。

    然而光这样肯定是不够的,明军此行的任务是解锦州之围,最起码也要运送足够的粮草给祖大寿,以免锦州城内的守军活活饿死。

    可是清军就堵在前面,明军又不敢离开海边,这可如何是好?

第90章 徐传斌的告诫

    朱慈烺和洪承畴在犯难,刚合兵一处的多尔衮、多铎,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在听多尔衮讲完二战赤枫林的经过后,多铎直咋舌:“这么说,朱慈烺又变招了?”

    多尔衮点点头:“是啊,谁能想到,他竟然不怕伤着自己的兵马,下令从正面朝我们开炮呢?”

    多铎感叹:“这真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个朱慈烺,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可是他每次一变招,我军都要吃大亏。”

    “是啊,自从咱们离开锦州,前去阻击朱慈烺的人马,六场仗下来,兵力损耗超过一万了。这样打下去实在是可怕,都没法向皇上交待了。”

    多尔衮也有同感:“不能再这么打了。依我看,明军在海边时,咱们就不要去进攻了,不如把他们放进内陆来打。”

    多铎一怔:“哥,你的意思是后撤?”

    “对。咱们堵在这里,朱慈烺也前进不了啊,还不如咱们主动后退一步,看看他敢不敢过来。”

    “这……不好吧?”多铎感觉有点不对头:“朱慈烺诡计多端,你把他放进来,到时候他又想出什么歪招来对付咱们,那可怎么办?”

    多尔衮不以为然:“朱慈烺也就知道围绕着水师反复做文章,一旦离了海边,我真不认为他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多铎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行,你这以退为进的办法值得一试。况且祖大寿的粮食也快要耗尽了,也就再撑上两个月吧。这段时间,朱慈烺肯定得想办法运送粮草到锦州,这么一来,我们就有机会了,到时候有他好看的。”

    “没错,就是这么个理。”多尔衮说罢,兄弟俩仰天大笑。

    ~~~~~~~~

    下午,袁熙芸赶到了锦州城外,见到了徐传斌。屈指一算,她已经离开这里12天了,旺吉努肯定来找过徐叔,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应付的。

    徐传斌告诉她:“你走后才两天,旺吉努就来过了。他最关心的自然是官运,问我是否看清,我说已经有结果了。”

    “哦?”袁熙芸感到好奇:“那你是怎么跟他说的?”

    “我告诉他,近期恐怕升不了官,他听了很失望。”

    袁熙芸想了想,明白了:“旺吉努已经做到了甲喇额真,再往上是‘梅勒额真’,也就是旗主的副手,这个难度太大了,除非立下不世之功才有可能升。就算旺吉努撞了大运,下个月就升职了,徐叔可以解释说,‘近期’是指最近这个月,已经结束了,所以可以升职了。总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徐叔都能说得通。”

    “小姐聪明,就是这个意思。”

    “徐叔,你这么含糊地答复就对了,不像上次那样容易露馅。”

    “那次是旺吉努追着我问,来不及细想嘛,这次有时间做好准备,自然可以回答得滴水不漏。”徐传斌呵呵一笑:“后来,旺吉努见升官无望,就问我今后的运程如何?我说恐怕会有些灾祸。”

    袁熙芸一听有些着急:“徐叔,你咋这么说呢?万一这家伙的运气跟前段时间一样好,那你不是难以自圆其说吗?”

    “没事的,如果他真的运气不错,我就说还没到时候嘛,再等等看,不就遮掩过去了?”

    “这倒也是。”袁熙芸恨恨地表示:“这家伙如果运程好,那可就意味着朝廷大军要倒霉,我当然希望这家伙运气背到家,最好是能中箭而亡。”

    “是啊,我也希望朝廷大军的箭能射死这家伙。不过旺吉努身为甲喇额真,不用冲在前头,被箭所伤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啊。”

    “不管他了。”袁熙芸谈起正事:“徐叔,朱慈烺这次又有任务了,他希望我们能搞到浪石坪和赤枫林这两场仗,清军的伤亡数据。”

    “哦,要想打探清军的伤亡数字,只有继续找这个旺吉努‘帮忙’了,我得想想该怎么措辞。”徐传斌沉思起来。

    “徐叔,我……”袁熙芸欲言又止。

    徐传斌感到诧异:“小姐这是怎么啦?有什么话就直说嘛。”

    “朱慈烺送了个玉佩给我。”袁熙芸说着,拿出了那个白色蓝穗的玉佩。

    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袁熙芸身边已没有父母,眼下只有徐传斌这一个长辈,终身大事自然要听听他的意见。

    徐传斌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神情严峻。

    袁熙芸本以为徐传斌会祝福她,然而情况却有点出乎意料。

    半晌,徐传斌叹道:“小姐,你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遇到如意郎君,当然不应错过。朱慈烺如果不是皇子,我完全赞成这门婚事,只是……”

    “徐叔,朱慈烺不是已经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嘛?”

    “被废黜不假,可只要他能打败清军,凭着这盖世奇功,恢复太子之位,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

    袁熙芸听出了徐传斌话里的意思:“徐叔你误会了,我并非因为他是皇子才托付终身。这些天,我跟在他身边,亲眼看见他奇招迭出,打得清军毫无办法。而且他还能跟将士们共患难,遇到危险也不退缩,将士们都愿意为了他拼死力战。照这么下去,战胜清军是早晚的事,我父母的仇就要得报,义父的愿望也要实现了。”

    对于自家小姐的脾性,徐传斌再清楚不过,知道她绝对不会为了荣华富贵去攀附朱慈烺的。

    但是,有些话也不得不说清楚,徐传斌告诫道:“小姐,你要明白,朱慈烺将来的婚事不是他说了算的,得由皇上来定。虽然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专权,规定皇后应该从民间普通人家的女子中挑选,但除非朝廷给袁督师平反,否则皇上不可能同意朱慈烺和你的婚事。”

    袁熙芸的神情黯淡下来。此前她并没有想太多,此时方知事情没那么简单,决非她和朱慈烺两情相悦,就可以在一起。

    这时,她想起一件事,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徐叔,你记不记得,一个月前宋叔被抓,我们去找朱慈烺,他答应如果得胜归来,会请求皇上赦免宋叔,并且替我义父翻案。”

    徐传斌摇摇头:“话虽如此,最后能否办成还很难说。你宋叔的事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给袁督师翻案,就等于要皇上承认以前完全做错了,那岂不等于打自己的耳光?你觉得皇上能答应吗?”

    “这……”袁熙芸一听,身形不稳,几乎要绝望了。

    徐传斌于心不忍,只得安慰道:“也不能说完全没希望,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之所以对小姐说这些,是免得你到时候太过失望。”

    “明白了。”袁熙芸无精打采地回答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