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我用奇招救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用奇招救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风起松岩     我用奇招救大明txt下载     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章 吴三桂派人偷运粮草

    次日中午,杨国柱来见朱慈烺。

    前锋部队近12000人马,昨天已运来9000人,剩余兵力今天全部抵达了三角山。杨国柱负责压阵,跟随最后一批人登船北上。下船之后,安顿好部下,杨国柱马上来见朱慈烺。

    自从一个多月前,杨国柱率前锋部队开拔,众将就一直没有见过他。这次重逢,大家都感觉好像已经分别多年似的。

    也难怪,当初的8位总兵,王廷臣已经跟大家阴阳两隔,曹变蛟身负重伤,可以说这次出征,真的是在玩命。

    正当众人唏嘘不已之时,探马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对面的清军帐篷已经全都消失不见了。

    朱慈烺吃了一惊,连忙率众将来到营门口,只见这里已经站了不少明军将士,正对着西边指指点点。

    放眼望去,西面的原清军营地果然一片空旷,看不到任何帐篷,只剩下不少垃圾。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

    朱慈烺命令探马继续打探,看清军到底去了哪里,随后和众将一起返回了中军大帐。

    到了下午,消息明确下来:清军向西北方向撤退了10余里,在那里安营扎寨。

    朱慈烺一想就明白了:“多尔衮想来个请君入瓮,他故意让清军后退,是为了引诱我们离开海边。”

    众将已经习惯了水师在身后晃悠,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无需战舰开炮,但每次只要看到它们,就感觉很踏实,一想到今后将远离水师,他们就心里没底。

    半晌,马科打破了沉默:“怎么不说话?咱们都争点气吧,我就不信离开水师就不能打仗了。”

    曹变蛟微微一笑:“你还别说,我们真的离不开水师,现在没有谁愿意回到从前,在野外被动挨打,叫天天不应。现在,你知道有郑森在背后撑腰的好处了吧?”

    “郑森当然有功劳,但他屡次朝自己人开炮,也确实让人寒心。”

    “可没有郑森的支援,咱们将寸步难行,凡事都要权衡利弊得失嘛。”

    “你……”

    见两人又要争吵起来,朱慈烺连忙劝阻道:“别吵了,还是多想想眼前的事吧。”

    “眼前?那我还真没办法。要是有的话,早就用上了,也不至于以前被打得不敢出城野战。”曹变蛟悻悻地说。

    这时,杨国柱突然问道:“清军的损失过万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上次何侍卫送来的数据表明,清军减员7400多人,后来又经过了浪石坪和赤枫林两仗,过万是没跑的了。”

    “这样的话,清军能用于围困锦州的兵力就少了很多吧?”

    “那是肯定的了。”朱慈烺有点明白杨国柱的意思了:“你是想派人悄悄运送粮草到锦州?”

    “对。现在锦州周围的清军已经稀疏了很多,防范没那么严,再加上多尔衮率部这么一退,对我们的监控就更加松懈了。当然,我们如果派出大队人马运送粮草,未免太过招摇,难逃清军探马的眼线,但如果派少量人马,循隐蔽线路向锦州运送粮草,我觉得还是可以一试的。”

    朱慈烺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你说的这个隐蔽线路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吴总兵应该比较清楚,他是辽东人,对于锦州这一带的情况很熟,大帅可以问问他。”

    朱慈烺看向吴三桂,他平时很少正眼瞧这个人,可是这次没办法,必须依赖此人。

    吴三桂连忙拱手道:“杨总兵说得不错,确实有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可以直通锦州。”

    张航回忆起,历史上的松锦大战期间,吴三桂确实曾经想尽办法,透过清军的重围,给祖大寿运去了一些粮草,让祖大寿又多支撑了一些时日。事实上,直到担负救援任务的洪承畴被俘之后,祖大寿才绝望地投降了清军。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吴三桂这么做,肯定不完全是出于支援友军的目的,而是有“舅甥情深”这层因素在内,否则吴三桂不可能这么拼命。

    不过朱慈烺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让锦州守军有饭吃就行,至于这中间牵涉到的那些复杂因素,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朱慈烺很快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吴总兵了,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

    “谨遵大帅吩咐。”

    ~~~~~~~~

    两天后,吴三桂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大帅,我派出的百余人马,已经将第一批粮草送入锦州,他们现已安全返回。”

    众将听了振奋不已,朱慈烺连忙问道:“祖将军情况如何?”

    “有信在此。”

    朱慈烺接过祖大寿的信看了一遍。祖大寿在信中表示:城中存粮维持两个月没问题,军心也很稳定,请大帅放心。

    朱慈烺长舒了一口气:这么看来,短期内锦州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马科不满地对吴三桂说:“你就不能多派些人去吗?才百余人,能送多少粮草?”

    吴三桂很是委屈:“你以为我不想吗?那只是一条小道,通行不易,人多了不仅拥挤,而且目标太大,容易被清军探马发现。”

    “可是像这样运送粮草,得跑多少趟才能让锦州摆脱缺粮的问题呢?”

    “这……”吴三桂一时语塞。

    白广恩解围道:“现在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嘛,送一点是一点。”

    杨国柱注意到朱慈烺眉头紧蹙:“大帅,你是不是也对运粮太少不满意?”

    朱慈烺摇摇头:“吴总兵已经尽力了,我没什么不满意的。我只是觉得,这么做终究只是个权宜之计,即便偷运进去的粮草可以勉强满足锦州的需要,可问题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啊。”

    “为什么?”众将感到不解。

    朱慈烺解释道:“再过四个月,渤海沿岸就会结冰,宽达2、3里,战舰将被迫远离我们,对岸上的支持力度随之将大幅减弱。到那个时候,清军如果发动进攻,我军将很难抵挡。”

    朱慈烺还提到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的骑兵沿着冰面杀奔觉华岛,摧毁觉华岛水师一事,众将对此早有耳闻,大帅旧事重提,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救援锦州还不仅仅是粮草的问题,时间上也是有限制的。

    大帐里一片沉寂,正当大家都在开动脑筋想办法之际,探马来报:皇太极来到了锦州城外。

    这下不仅众将惊惧不已,就连朱慈烺都有些惶恐。

    众将惊惧,是因为皇太极的谋略确实非常厉害,多尔衮、多铎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执行皇太极的命令,大家这些年吃的亏,其实很多是源自皇太极。

    朱慈烺觉得惶恐,则是因为张航知道,历史上的松锦大战,起初多尔衮、多铎在跟洪承畴对决时,明军甚至一度场面占优,是皇太极不顾流鼻血,亲自赶来督战后,情况才彻底逆转。

第92章 皇太极带来的消息

    朱慈烺不知道的是,当他为皇太极的到来而忧心忡忡时,皇太极同样也对他忌惮不已。

    前段时间,皇太极在沈阳不断接到多尔衮的战报,得知自朱慈烺率部出征以来,清军屡屡战事不利。虽然每一仗都看似给明军造成了更大伤亡,但由于清军就这么点家底,因此满清朝廷的君臣们都已经看明白了:如此交换实际上是非常不划算的。

    越仔细研究每一仗,皇太极就越恐慌:明军就像一辆没有感情的战车,一有机会就跟清军“以命换命”,尤其是明军水师向陷入绝境的王廷臣部开炮,后来又从曹变蛟部身后开炮,更是令人目瞪口呆。这两个战例足以说明,明军为达目的,愿意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如此拼命的架势,连皇太极都为之胆寒。

    到了后来,皇太极跟多铎一样,意识到明军倒还是其次,朱慈烺这个人,才是整个棋局的关键。

    他发现朱慈烺完全掐住了满清的死穴:战争资源跟明朝没法比,尤其是人口、兵源方面,更是短板。朱慈烺看准了这一点,逼着满清跟明军死磕,策略虽然简单粗暴,但却非常有效。如果这么一直坚持下去,满清方面将完全无解,肯定是必输之局。

    皇太极不由得非常疑惑:朱慈烺这样的天才简直是横空出世,怎么以前完全没注意到呢?这些年来,他在明朝内部安插了那么多眼线,以前可从没有谁提到过此人啊,这家伙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呢?难道说明朝真的命不该绝?

    皇太极开始坐卧不安,他意识到朱慈烺这个对手已经威胁到满清的存亡,不可等闲视之,于是不顾身体抱恙,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还带来了10000兵马,增援多尔衮。

    抵达锦州城外的第二天,皇太极举行了军事会议,多尔衮、多铎从前线赶回来开会,济尔哈朗、旺吉努、达素等重要将领也与会了。

    见到皇太极,众将纷纷诉苦:自己所率人马损失严重,希望尽快得到补充。

    皇太极深感为难:这10000兵马属于正黄旗,一直由他直接掌控,如果交给其他将领,他的直系部队就会遭到严重削弱。

    他深知,多尔衮、多铎这哥俩跟他并不完全是一条心,不能不有所防备。但是多尔衮、多铎最近确实减员严重,对付明军已经有些吃力,急需补充兵力。

    想了想,皇太极表示:这10000兵马可以暂时接替济尔哈朗来围困锦州,济尔哈朗的人马则可以前去支援多尔衮、多铎作战。

    这个办法既保证了皇太极对这10000兵马的控制权,又加强了多尔衮、多铎的力量,让多尔衮、多铎无话可说。

    随后,皇太极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朝鲜方面已经答应派出水师增援了。

    原来,早在20天前,皇太极收到多尔衮的信后,对于信中让朝鲜水师助战的建议拍手叫好。他立刻派出使者去见朝鲜国王李倧,敦促朝鲜方面派水师前来,夹击明军。

    然而李倧却表示:朝鲜水师兵力有限,要用来防御倭国的袭击已很吃力,如果调走,倭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皇太极大怒:这个李倧,又不是要你派出陆上人马,连派点水师过来都要推三阻四,莫非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于是他马上命令长子豪格,率领1000兵马前往朝鲜。

    豪格威名赫赫,打仗很有一套,虽然兵力只有1000人,却足以让朝鲜君臣吓破胆。李倧马上服软,答应派出一半水师前来,豪格便将手下1000兵马分散到各艘战船上,负责监督朝鲜水师。

    据豪格派人送来的消息:全部战船已于前几天出发,估计将于后天到达三角山附近海域。

    听到这里,多尔衮频频点头:难怪朝鲜水师直到现在才来,果然是不情不愿啊。而豪格的做法也非常正确,多铎当初也是认为要派人牢牢盯着朝鲜水师,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头犟驴乖乖为大清出力。

    众将为之振奋:明军水师的火炮就是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压抑了一个多月,如今终于有望驱散。而岸边的明军一旦失去火炮的庇护,那就跟以前没啥区别,好对付得很。

    皇太极摆摆手:“你们别光顾着高兴,我还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需要提醒你们注意。”

    众将悚然,连忙洗耳恭听。

    皇太极说道:“据朕在明军中的眼线传回来的情报,朱慈烺好像知道我军前几仗的准确伤亡数字,你们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旺吉努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一震,立刻想起了军营外的那位算命先生。他心虚地四下看了看,见大家并没有注意他,这才放了心。

    一转念,旺吉努又觉得此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伤亡数据虽然属于机密,但是军中牛录额真以上级别的军官,都有权利查看,要说泄露,这么多人都有这个可能,并不一定是从我这里泄露出去的,要怪也不一定怪到我头上。

    多尔衮则在想:看来我没猜错,皇上果然在明军中安插了内应。只是我那三个眼线,怎么好多天都没有再送情报过来了呢?

    多尔衮哪里知道,刘世峰、焦明、许云达已被秦元涛悄悄孤立起来,三人基本上没事干,至于外出那更是不可能。这么一来,三人实际上已经搞不到情报,就算他们想报告点什么,也根本没法将消息送出去。

    朱慈烺之所以留着这三人没抓,是希望在合适的时候让他们去“送信”,就跟上次那个赵良峰一样。

    多铎问道:“皇上,除了我军的伤亡数据,朱慈烺还知道什么别的吗?比如我那次率部攻打浪石坪,明军那边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对于浪石坪那一仗,多铎始终耿耿于怀,感觉很丢脸,一直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因此他非常希望是明军的探子知道了他的行踪,让杨国柱部有了准备,而不是明军设好了口袋,等着他来钻。

    然而结果却令他失望,皇太极回答:“朕的眼线并没有听说过浪石坪的事情。”

    多铎嘟囔道:“伤亡数据虽然属于机密,可这个数据好像也没太大用处吧?对于打仗能有什么帮助呢?”

    皇太极摇摇头:“朕也不知道,朱慈烺费尽心机,搞到这个数据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你们都不可大意,这件事说明,朱慈烺的探子已经有办法从我们这里搞到情报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保密。”

    众将连忙拱手道:“遵旨。”

第93章 朝鲜水师来袭

    三天后。

    吴三桂派出的人马,又送了一次粮草到锦州,同时捎回祖大寿的口信:围困锦州的清军已全部换防,由济尔哈朗的人马换成了皇太极的正黄旗兵马,请大帅注意。

    朱慈烺召集众将商议此事。

    杨国柱表示:“看来皇太极带来了不少援兵,济尔哈朗的人马得以腾出手,过来增援多尔衮了。这么说的话,我们正面的敌人,力量增强了不少啊。”

    马科对此不以为然:“清兵来多少都没关系,有种到海边来跟我们打啊。”

    曹变蛟笑道:“他们还哪里敢来?打了六仗,他们都被揍怕了。”

    众将说话的时候,心情都很放松,并不把清军增兵太当回事。只有朱慈烺惊疑不定:皇太极其人诡计多端,是比多尔衮、多铎更可怕的角色,虽然这次带兵前来增援很正常,但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历史上的松锦大战,皇太极密令阿济格夺取了明军存放在笔架山上的粮草,搞得明军军心大乱,仓皇撤退,最终溃败。

    这一次,明军的粮草都是从海上运来的,并没有在陆地上大量囤积,因此阿济格偷袭这一幕是肯定不会发生的了。

    虽然不用担心粮草问题,但是以皇太极的谋略,说不定会有别的出奇制胜之道,所以不可掉以轻心。

    这几天,他把自己放在皇太极的角度,反复考虑怎么打破目前的僵局,思来想去,还是只有多尔衮采用的办法最有效:诱敌深入,将明军引诱到内陆来,加以围歼。

    不过这个计策太过明显,明军当然不会上当,只要好好待在三角山一带,就不用担心什么。而吴三桂部每隔两三天就能运送一点粮草到锦州,还能跟祖大寿互通消息,这种局面看上去还不错,这让众将陷入了思维上的“舒适区”,不愿从中走出来。

    只有朱慈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他一直在积极想办法,只是苦无良策。

    正当大家谈笑之际,郑森派人来报:三角山外海发现大批龟船和板屋船。

    众将顿时一愣,杨国柱率先回过神来:“龟船?那不是朝鲜水师嘛。”

    洪承畴点点头:“那可不?看来皇太极这次来者不善,他搬来朝鲜水师对付我们,这确实是一步狠招。”

    朱慈烺此时也已经明白过来:他的感觉是对的,皇太极果然还有别的招,只是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招数是从朝鲜那边搬来救兵,这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经过了最初的惊慌之后,朱慈烺镇定下来:无论如何,不要自乱阵脚,先看看情况再说。

    他率领众将来到海边,向远处眺望,只见东边飘过来三十多个形状怪异的船。

    马科从未见过这种船,他问朱慈烺:“大帅,那些船怎么看起来像是一个个的乌龟,在海上爬行?”

    朱慈烺点点头:“没错,所以它们叫做‘龟船’嘛。”

    众将这下开了眼界,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龟船”啊。以前只是听说过这玩意,但从没见过,如今一看,果然是船如其名。

    龟船后面跟着的则是普通的帆船,从外观上看比明军战舰小多了,航速也较慢,应该就是“板屋船”了。

    目测了一下,朝鲜水师的战船总计达50多艘,声势不小,大家不由得为郑森捏了一把汗。

    三角山这边目前共有21艘战舰,见敌船来袭,郑森派甘辉率领8艘战舰前去阻截,防止敌船靠近三角山,剩下的13艘战舰则保持高度戒备。

    此时甘辉所率的8艘战舰已经一字摆开,船头对着外海方向,严阵以待。

    不久,龟船陆续进入了战舰的射程,8艘战舰一起开火,轰隆隆的炮声响个不停,海面上硝烟滚滚。

    在密集的炮火轰击下,朱慈烺发现,有两艘龟船正在下沉。

    马科兴奋地鼓掌:“好啊,水师干得不错,击中了两艘龟船。”

    曹变蛟眼尖:“大帅,我刚才看见有一发炮弹命中了一艘龟船,可是那艘船只是摇晃了几下,好像没事一样。”

    杨国柱也表示看到了这一幕,只是不太理解为何会这样。

    前世里,张航学习的是航运专业,对于古往今来的各种船型都有一定的了解,龟船也略知一二。

    对于曹变蛟的问题,朱慈烺从张航的记忆中找到了答案:“龟船的顶部覆盖了一层铁板,所以能抵御炮弹。”

    “我的天!”马科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不是拿它没办法了吗?”

    “那倒不至于。龟船的侧舷是薄弱环节,由于是木质舷窗,炮弹如果从这里打进去,龟船就完了。刚才沉没的两艘龟船,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这太难了。”杨国柱曾经登上郑彩率领的战舰观摩过,对于战舰上的火炮有所了解:“海上有风浪,战舰起伏不定,瞄准很困难。龟船顶部面积大,容易击中,侧舷相对来说就不容易命中了。”

    “这样啊?”马科不由得眉头紧皱:“看来要想击沉龟船还真不容易。”

    不过,到目前为止,龟船都是被动挨打,并没有造成什么威胁,只是距离甘辉所率的战舰越来越近了。

    朱慈烺有一种预感:大名鼎鼎的龟船,不可能就这样被动挨打。

    他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验证:没过多久,两艘龟船抵近了位于最左边的明军战舰,开始发动攻击。

    众将终于看清了龟船的样貌:只见每艘龟船的两侧各有大约30多个孔洞。龟船外面看不到人,显然,水手们都躲在龟船内部,通过孔洞不断射出箭只、子弹和炮弹。

    有一发炮弹在明军战舰上砸了个拳头大的洞,引得众将一阵惊呼。

    朱慈烺保持着冷静。在他看来,龟船舱室密闭,空间有限,不可能像明军水师那样装载大型火炮,只能搭载一些小炮,而且数量不会太多。这种炮发射的炮弹很小,对于高大的明军战舰来说威胁不算大,但如果持续开炮,明军战舰也会有危险。

    众将身处岸上,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观战。很快,大家就看出了问题。

    首先,当龟船围住了甘辉的第一艘战舰后,其他战舰就无法开炮支援了。由于明军战舰目标太大,龟船目标较小,其他战舰如果开炮,很可能会击中自家战舰,而不是命中龟船。这就意味着,战舰一旦被围,就变得孤立无援,得完全靠自己想办法脱困。

    其次,被围战舰反击乏术。

    明军战舰最主要的武器是船头的巨型火炮,其优点是射程远、火力强。但是当龟船抵近以后,巨型火炮就派不上用场了。

    这时,战船上的炮手们调集了一些小型火炮朝下射击,但龟船顶上有铁板防护,挨几下问题不大,此外还可以通过灵活移动来躲避炮火。明军水手们则主要依靠弓箭进行反击,但由于龟船大部分是封闭的,因此收效甚微。

第94章 龟船夺占海岸线

    明军战舰拿抵近的龟船没辙,龟船却开始发威了:躲在里面的弓箭手和火绳枪手们通过孔洞不停地向外射击,明军战舰上不断有人倒下。

    战斗变得不平衡起来:敌人能击中明军,明军却基本上打不着敌人。

    其实,当敌我双方的船靠近时,跳帮战是一个好办法。然而众将发现,龟船顶上不仅覆盖了铁板,而且还密布铁锥,明军水手如果跳过去,肯定会被当场扎死。看来龟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要防止跳帮战,因此这一招也不管用了。

    更可怕的是,龟船还从顶部喷出毒雾,吹向明军战船。很快,明军水手不断有人晕倒,连岸上的众将都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硫磺味。而龟船由于较为封闭,不会受到多少影响。

    看到这一幕,众将有些傻眼:龟船简直快成了刀枪不入,攻击的招数却花样翻新,这仗还怎么打?

    朱慈烺意识到,这种近战缠斗正合朝鲜水师之意,对于明军水师却极其不利,因此必须远离龟船才行。

    正在指挥作战的郑森也看出了危险,通过旗语兵向甘辉传令,要求甘辉率领其余7艘战舰立刻脱离接触。

    甘辉领命,7艘战舰驶向外海,跟龟船保持了距离。

    这下被包围的那艘明军战舰可就遭了殃,30余艘龟船全都围了上来,一起发动猛攻。

    好虎难斗群狼,不一会,这艘战舰的船身就变得千疮百孔。其他明军战舰怕伤着这艘战舰,都不敢开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开始下沉。

    就这样,明军水师又损失了一艘战舰,这是继松树坪一战后,损失的第二艘战舰。不过,松树坪那次纯属意外,后面只要稍加注意,就不会再发生;而这一次,则是实打实的在海战中损失掉了战舰,这是个很不好的兆头。

    见战舰沉没,舰上的炮手、水手们纷纷跳入海中,向岸边游去。然而,众多的龟船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些活靶子?很快,鲜血就染红了海面。

    战舰沉没的地方其实离海边不远,然而就是这么一小段距离,愣是成了这些炮手、水手们迈不过去的鬼门关,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游上了岸。

    看到炮手、水手们遭遇屠杀,不论是战舰上的郑森,还是岸上的朱慈烺,都无法施以援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的浮尸漂在海面上。

    然而,今天注定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战舰沉没只是一个开端。

    在彻底解决掉了这艘战舰后,龟船又蜂拥朝停泊在岸边的13艘战舰扑来。

    郑森情知不妙,连忙通过旗语兵向朱慈烺请示,要求暂时离开海岸线,避开龟船的锋芒。

    朱慈烺正准备同意郑森的请求,杨国柱提醒道:“大帅,战舰如果离开了海边,我军就会失去水师保护,会不会有危险?”

    朱慈烺心头一震:杨国柱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可是如果郑森的这13艘战舰不离开,只怕会重蹈刚才那艘沉没战舰的覆辙,这可如何是好?

    朱慈烺举目四望,再次瞥见了远处海面上的“板屋船”,它们一直在那里游荡,应该是担负着这些龟船的指挥之责。

    他有了主意,让旗语兵命令郑森:立刻率所有战舰离开海边,和甘辉汇合,全力围剿敌人的“板屋船”,摧毁敌指挥系统,迫使龟船撤退。

    杨国柱伸出了大拇指:“大帅这一招‘围魏救赵’真是高明。”

    朱慈烺却眉头紧皱:“能不能管用,还很难说。”

    马科在一旁插话道:“大帅过谦了,如此精妙的招数,怎么会不管用呢?”

    吴三桂也深表赞同:“郑头领的20艘战舰火力强大,对付那些‘板屋船’,我看毫无问题。等到干掉了朝鲜水师的那些头领,这些龟船岂不就成了无头的苍蝇?”

    众将听得哈哈大笑,然而笑声刚落,就有几只箭朝岸上飞来。

    大家吓了一跳,定晴一看,原来是从一艘龟船上射出的。

    此时明军战舰已陆续离开,岸边变得空荡荡的,那些龟船却并没有去追赶明军战舰,而是直接朝岸边开来,其中一艘龟船更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当发现离岸边已经很近后,便开始朝岸上射击。

    众将连忙簇拥着朱慈烺后退,此时其他龟船也陆续靠了过来,箭、子弹、炮弹朝岸上飞去,数十名明军士兵被击中。

    朱慈烺大感意外:没想到龟船竟然主动攻击起岸上的明军来了。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击,只能“惹不起躲得起”,下令所有人撤离岸边。

    至此,三角山一带的海岸线都被龟船控制了。郑森投鼠忌器,有点束手无策:这些龟船已经离明军大营很近,如果下令朝龟船开炮,万一炮弹落到了大营里,会炸死很多明军将士的,更何况大帅也在,他就更不敢下这个命令了。

    看着这一幕,朱慈烺深感屈辱:这里的临时码头是补给船队及郑森的战舰停靠的地方,这下可好,连水师的老巢都被人给端了,这叫什么事啊?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郑森端掉敌人的“板屋船”了,那样的话,今天的局面还有救。

    这时,探马来报:清军正在向三角山飞驰而来,很快就会杀到。

    朱慈烺连忙问道:“有多少兵力?”

    探马回答:“至少有2万人。”

    众将不由得闻之色变。前面六场仗下来,清军损耗极大,多尔衮、多铎手下的兵力,充其量也就1万多人,如今竟然能派出2万多兵力,说明济尔哈朗的增援部队也一起出动了。显然,这是清军的一次重大行动!

    清军营地离此只有10余里,这个距离须臾就能赶到,朱慈烺连忙让众将回去做好准备。

    回到大帐,洪承畴忧心忡忡地说:“大帅,今天的情况很不妙啊。”

    朱慈烺点点头:“我现在总算明白了皇太极的诡计,那就是先通过龟船,逼迫我军战舰离开海岸线,然后多尔衮、多铎集中兵力猛攻。由于我军失去了水师的炮火支援,敌人这次可以放心地三面围攻,他们选择倾巢而出,就是希望将我军赶尽杀绝,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洪承畴提议:“大帅,目前形势危急,乘着敌人还没有杀到,你赶紧走吧,这里交给我指挥。虽然这里的海岸线已被龟船占据,但此地往南10里有个临时码头,你让旗语兵跟郑森联络一下,让他派战舰在那里等着,你带着侍卫去那儿登船。”

    朱慈烺摆摆手:“不行,如果将士们发现我已经临阵脱逃,就会丧失信心,那将必败无疑。”

    “大帅,你并没有逃跑啊,我的意思是让你转到战舰上继续指挥。”

    “多谢督师好意。在这生死存亡关头,我必须跟将士们在一起,只有拼死一搏,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第95章 没有意义的大胜

    洪承畴还要再劝,朱慈烺的语气严峻起来:“督师,如果今天我军败了,那就意味着我出征时带出来的这9万人马将全军覆没,我就算苟活下来,也没法跟朝廷交代,那跟死了已没啥区别。”

    历史上的松锦大战,王朴率先逃跑,成为明军溃败的导火索。朱慈烺牢记这个教训,深知在这紧要关头,绝对不能有任何退缩,否则等待明军的将是万劫不复。

    见朱慈烺态度坚决,洪承畴没有再说什么。对于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他心中佩服不已,希望这位统帅的超凡勇气,能够帮明军熬过眼前这一劫。

    大帐外,明军刚刚集结完毕,清军就赶到了。

    多尔衮、多铎亲自来到海边查看,见明军战舰果然都已被逼得离开了岸边,不由得大喜过望:这下清军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了。

    此时他们也注意到,在海上,明军战舰正在围攻板屋船。

    多铎有些担心起来:“哥,豪格好像正在板屋船上指挥吧?会不会有危险?”

    对于豪格的安危,多尔衮并不在意:“没事,这回只要能干掉朱慈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先前你差点跟朱慈烺同归于尽,豪格为什么就不能为我大清献身?你可不能光顾着叔侄之情啊。”

    多铎一愣,他听出了多尔衮的言外之意:豪格是未来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如果这次阵亡了,也许是件好事。

    在多铎看来,多尔衮此话不无道理,不过他还有一件担心的事情:“哥,我看那些板屋船迟早顶不住,如果被打垮了,这些龟船就会撤走,明军的战舰就又能回过头来炮击我军了,那可怎么办?”

    “你放心,皇上跟我说了,他已经严令豪格:一旦龟船占领三角山一带的海岸线,就必须坚守在那里,不论板屋船出现什么状况,都不准离开。”

    “皇上真是这么跟你说的?”多铎有点不太放心。

    “这可是军机大事,事关我军这一仗的成败,这是能开玩笑的么?”

    “那我就放心了。事不宜迟,你快下命令吧,今天朱慈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跟在这哥俩身后的旺吉努,深知立下不世之功的机会已经到来,他自然不能错过,连忙请战:“两位王爷,这桩大功劳,能不能交给我?”

    多尔衮回头看了看旺吉努:“你的身体能行吗?”

    旺吉努捶了捶胸脯:“王爷放心好了,我现在能跟以前一样上阵拼杀。上次没能射死朱慈烺,我一直引以为憾,这次我一定将他的脑袋砍下,扔在王爷面前。”

    多尔衮摇摇头:“不要鲁莽。以你甲喇额真的身份,再去冲杀已经不合适了。你只需指挥手下发动围攻,就能立下这桩大功,完全不必以身犯险。”

    旺吉努听后只得表示:“谨遵王爷吩咐。”

    “好,今天这场仗就交给你指挥,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旺吉努十分高兴,立即领命而去。

    此时在海上,郑彩率领15艘战舰,已经接近了朝鲜水师的板屋船,双方展开炮战。

    板屋船队渐渐不支,旗舰上的朝鲜水师统领过来请示豪格:“王爷,请下令让龟船回来护驾吧,不然我们怕是顶不住了。”

    豪格瞪了朝鲜水师统领一眼:“龟船必须留在岸边,我们今天就是全都掉到海里喂鱼,也不许将龟船撤回来,这是皇上的旨意,明白吗?”

    朝鲜水师统领顿时心中一寒,他可不敢违抗皇太极的命令。想了想,他提议道:“王爷的安危也是大事,要不我们先撤吧。”

    豪格点点头,表示同意。

    正当朝鲜水师的旗舰准备后撤之际,郑彩已经注意到了这艘船。他发现该船上不仅有朝鲜水师的旗帜,还有清军的军旗。他立刻意识到,这艘船上面一定有清军的大人物在督战,难怪朝鲜水师这次发了疯似的跟明军水师死磕。

    如果干掉这艘船,这场海战就有可能迅速改观。想到这里,郑彩将12艘战舰交给甘辉指挥,自己则亲率3艘战舰,从战场旁边绕了过去,直取朝鲜水师的旗舰。

    由于板屋船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旗舰虽然最先开始撤退,却还是被郑彩的三艘战舰逐渐赶上。

    见已进入火炮的射程范围,郑彩下令三艘战舰一齐开火,有几发炮弹落到了旗舰上,将清军军旗打得掉落到了海中。

    “干得不错!”郑彩冲着手下称赞道。

    此时,旗舰上的豪格被铁屑所伤,手臂鲜血直流,手下连忙给他包扎。

    正当旗舰情况危急之时,旁边几艘板屋船冲了过来,挡在了郑彩的三艘战舰前面。

    这几艘板屋船本来可以逃脱,然而船上督阵的清军见豪格有难,便逼着朝鲜水手将船朝这边开,挡住了明军战舰。

    郑彩只好下令先解决掉这几艘板屋船。等到将其逐个击沉之后,朝鲜水师的旗舰已逃之夭夭。

    那些正在跟甘辉缠斗的板屋船,见自家的旗舰已不知所踪,立刻变得斗志全无,各自开始逃命,连船上督阵的清军都弹压不住。明军水师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后面猛追猛打,仅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就击沉了一半左右的板屋船。

    在后面观战的郑森,看到自己的手下取得辉煌胜利,自然是非常开心。

    等到郑彩、甘辉率部赶回来,和郑森汇合后,大家惊讶地发现:那些龟船仍然待在岸边,一艘都没有离开。

    朝鲜水师的旗舰都跑了,怎么这些龟船还不走呢?这跟大家的预期完全不符啊。

    原本以为干掉了那么多板屋船,是场大胜仗,没想到敌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点损失,清军的真正目的是阻止明军战舰停靠岸边,从而使得陆上的明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郑森朝岸上望去,发现清军已经发动了全面进攻,而且是三面合围,岸上的局面可谓凶险万分。

    他这才发现:刚才水师取得的不过是一场没有多大意义的胜利。

    郑彩、甘辉沉不住气了,他们通过旗语兵向郑森请求:朝龟船开炮,将敌人赶跑。

    对于郑森来说,这无疑是下下之策,但是总不能眼看着岸上的明军遭难吧?思之再三,他决定让自己所在的战舰开炮试试。

    这艘战舰上的炮手水平相当高,如果连他们都不行,其他战舰就更不要想了。

    然而在接连开了几炮后,郑森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可能是炮手们压力太大的缘故,只有两发炮弹击中了龟船,随即被龟船顶部的铁板弹开,没造成多大影响。所有龟船都不为所动,没有一丝一毫要离开的意思。

    这时,海上起了风浪,有一发炮弹的弹道发生偏移,飞上了岸,随后就听到岸上传来一阵惊呼声。

    看到这架势,郑森彻底放弃了朝龟船开炮的打算,郑彩、甘辉也不敢再提。

    对于岸上的明军,水师已经爱莫能助,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96章 达素妒火中烧

    杨国柱此时焦灼万分。

    清军从前、左、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箭如飞蝗,这阵势像极了前锋部队首战初次遇敌时的情形。不同的是,那一仗,清军正杀得兴起,突然前、后两翼遭到了明军水师的猛烈炮击,猝不及防之下,清军损失惨重,甲喇额真额亦都阵亡。

    然而这一次,明军却迟迟没能等到水师的支援。

    今日这一仗,刚开始时将士们之所以尚能勉力苦撑,是因为他们知道水师终将会施以援手,且让清军先得意一会,后面再走着瞧。可是已经苦战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听到水师的炮声,很多将士开始心里犯嘀咕了。

    杨国柱也是越来越感觉不对头,对于将士们的心态变化,他有所觉察,深知再这样下去,情况会很危险,于是将指挥之责暂时交给副将余铭,自己赶到了中军大帐。

    一见到朱慈烺,杨国柱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帅,我刚才看了一下海上,朝鲜水师的板屋船已经全都看不到了,郑森怎么还不过来赶跑这些龟船,帮我们打击清军啊?”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你以为他不想吗?不久前,他曾下令朝龟船开了好几炮,结果有一发炮弹落在了军营里,伤了我们十多人,后来他就停止开炮了。”

    “原来是这样啊。”杨国柱明白过来:“那要是照这么说的话,水师岂不是已经没有办法啦?”

    朱慈烺点点头:“形势严峻啊。皇太极这次深谋远虑,看来是想一战定乾坤。”

    “大帅,你足智多谋,赶紧想个办法啊。”

    “办法是有的。我刚才可没闲着,一直在考虑呢,后来总算想到了一个主意,咱们可以这样做……”

    听着朱慈烺的介绍,杨国柱刚开始时满心欢喜,连声叫好,等到听完后,立刻泄了气:“大帅,你这办法好是好,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早做准备还差不多。”

    一旁的洪承畴表示:“大帅能想出破解之法,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能料到皇太极会搬来朝鲜水师,还设计出了如此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

    “是啊是啊。”杨国柱能够理解:“如果我们能挺过今天这一关,后面清军再使出这一招时,我军就不惧了。只是……”

    朱慈烺自然明白杨国柱的意思:看今天这架势,明军已是凶多吉少,怕是没有以后了。

    张航此时感慨万千,这场空前的危机让他意识到:切不可小瞧古人,尤其是像皇太极、多尔衮、多铎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他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能提出先进的战法,在知识和观念方面也有着诸多优势,但并不足以保证能获得最终胜利。

    而这一次,已经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槛,他只能祈求上天拉他一把,否则的话,即便他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也没有机会去实施了。

    ~~~~~~~~

    与明军中逐渐弥漫开来的悲观情绪相反,清军这边则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三面合围,不用担心明军水师助战,可以肆无忌惮地朝明军放箭,清军上下都感觉:已经好久没有打过这么痛快的仗了。

    旺吉努骑在战马上,在侍卫们的簇拥下,在后面督战。

    他不敢违抗多尔衮的训示,强行抑制住上阵拼杀的冲动,在后面冷静指挥着。

    情况正如多尔衮所说的那样:龟船始终占据着三角山的海岸线,明军战舰根本无法靠岸,这就使得清军可以放胆进攻。虽然明军仍在顽强抵抗,然而这场大战的结局,已经是越来越清晰了。

    在离旺吉努不远处,达素正指挥着手下,在明军的北翼活动。

    然而,此刻他的心思已完全不在战场上,视线时不时瞟向旺吉努那边。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达素自然能看出,明军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朱慈烺最终或被擒,或身死,不会再有别的结局。

    他想起一个月前,多尔衮曾经在军事会议上当众承诺:如果杀了朱慈烺,至少可以官升三级。如果皇上高兴,封个藩王当当,也是有可能的。

    8天前,他率300骑突入明军阵中,差点杀掉了朱慈烺,不料遭遇一位武林高手,最终功败垂成,让他一直引以为憾。

    然而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朱慈烺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清军中估计没谁敢跟甲喇额真抢功劳,不管朱慈烺是死是活,都会将这一盖世奇功留给旺吉努。

    这么一来,旺吉努升官发财是没跑了,由于已是甲喇额真,升三级是不可能了,但至少可以升一级,当个梅勒额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有可能当上藩王,那样的话,身份地位将跟他不可同日而语。

    一想到这个不久前还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家伙,转眼间就能升至令人望尘莫及的高位,达素不由得妒火中烧。

    说来说去,旺吉努有什么功劳?不过是替和硕睿亲王挡了一下炮弹而已,至于今天这场大胜仗,完全是出于皇上的英明筹划,旺吉努不过是顺手捡了个便宜。

    而他自己,且不说冒险冲入敌阵,就说松树坪割下王廷臣的首级、还消灭了一艘明军战舰,浪石坪让清军避免了更大损失,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劳,然而他所有的努力加在一起,都不及那一挡,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往事点点滴滴,让达素失去了理智,对于他来说,清军获胜已不及让旺吉努倒霉重要。

    正因为如此,达素今天没有心情像以往那样奋勇冲杀,他让手下去进攻,自己则在后面磨磨蹭蹭。

    看着旺吉努那副志得意满的样子,达素再也忍不住了,一个念头悄悄浮上心头:他要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消灭明军上,悄悄射死旺吉努!

    刚开始的时候,达素自己都吓了一跳: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

    他极力想驱除这个念头,然而却怎么也摆不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颓势越来越明显,达素知道,再不下手,旺吉努就要大功告成了。

    事不宜迟,达素决定开始行动。

    当然,他还没傻到用自己的箭射向旺吉努,那样的话,一旦皇太极下令彻查,通过箭就可以顺藤摸瓜,把他给揪出来。

    这事其实很好办,地上就插着很多明军射来的箭,随便捡起一只就行了。

    达素装作受了伤,滚落马下。

    两名路过的清兵连忙过来救助,达素摆摆手:“我没事。明军就要败了,你们俩抓紧时间进攻,不要因为我,耽误了立下大功的机会。”

    两位清兵感动地离开了。

    见四下已没人,达素悄悄从地上捡起一只明军射来的箭,随后隔着战马,观察着旺吉努的位置。

    达素的射术可谓百步穿杨,旺吉努相距不算太远,又是骑在马上,十分显眼。对于达素来说,射中旺吉努的脑袋,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97章 明军劫后余生

    在箭射出的那一瞬间,达素的内心本能地感到这样做不妥,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也就是这一抖,让箭稍稍偏离了目标,最终射中了旺吉努的胸膛。

    眨眼功夫,不远处就传来一阵惊呼:“不好了,甲喇额真大人受伤了!”

    达素连忙赶了过去,只见旺吉努双眼紧闭,胸口插着箭,血染战袍。

    看这样子,旺吉努似乎还有一线生机,不一定会死。达素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刚才还是有点妇人之仁了,要是一箭射中这家伙的脑袋,哪还有这么多麻烦事?

    达素抬头看了看东边,清军还在进攻,照这样打下去,肯定能获胜,到时候功劳还得算在旺吉努头上。

    今天这仗不能再打了!反正明军已经黔驴技穷,过两天换个人来指挥,朱慈烺照样在劫难逃。不管是谁最终夺得了这份大功劳,只要不是旺吉努,他都能接受。

    想到这里,达素打定了主意,他冲着围在一旁的旺吉努侍卫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紧送甲喇额真大人去疗伤啊。”

    侍卫们当然知道旺吉努的伤耽搁不得,可一旦把人送走,这里就会无人指挥,可能影响到战局,这个责任他们可担当不起,因此犹豫不决。

    见达素发火,有个侍卫问道:“甲喇额真大人送走后,这里怎么办?”

    “撤吧。都没人指挥了,这仗还怎么打?”

    “这……合适吗?”

    “那你说这么办?要不你来指挥?”

    那名侍卫的本意是希望达素能顶替旺吉努,听达素这么一说,他只好摆摆手:“我一个小小侍卫,哪里挑得起这样的重担?既然大人您发话,我们照办就是了。”

    于是侍卫们鸣金收兵,前方激战正酣的清军听到后都十分不解: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撤退呢?

    然而军令如山,没人敢违抗,清军只得纷纷后撤。没过多久,喧闹的战场就沉寂下来。

    正在后方观战的多尔衮、多铎,见清军全都退了下来,两人都十分诧异,正准备派人去问个究竟,这时达素和一帮人抬着担架,朝这边赶来。

    等到担架近了,两人定睛一看,发现躺在上面的竟然是旺吉努。

    多尔衮连忙派人请郎中过来救治。

    多铎注意到,旺吉努胸口的箭来自明军,他冲着侍卫们怒喝道:“怎么回事?不是跟他说了,不要上阵冲锋的吗?”

    侍卫们连忙回禀道:“王爷息怒,甲喇额真大人并没有冲在前面,他和我们一直待在安全的地方,可是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箭,射中了他。”

    “有这种事?”多铎感到狐疑。

    “是真的,我们几个人都可以作证。”

    几名侍卫都这么说,多铎不得不信:“看来明军中有天生神力的弓箭手,能射出超远距离的箭。”

    达素本来有点担心露馅,毕竟旺吉努所在的位置离明军确实相当远,中箭的可能性非常小,要是细细追究起来,这里头还是有漏洞的。好在多铎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这才放了心。

    多尔衮却感到不满:“就算旺吉努受伤了,也不一定非要将人马都撤下来啊,这是谁的主意?”

    达素连忙回答:“是我。”

    “我军眼看就要取胜,你就不能顶替上去指挥一下吗?”

    对于这个问题,达素早就想好了该如何应对,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只是个牛录额真,从来没指挥过这么多人作战,万一出现失误怎么办?”

    “你……”多尔衮有些气恼,他听出达素这话可不仅仅是在推卸责任,同时也是在发牢骚:你都不给我升职,却要我去承担高级职务的责任和风险,这种事我才不干呢。

    “算了算了。”多铎在一旁劝道:“刚才朝鲜水师来报,豪格身负重伤,现在旺吉努又中箭,一天之内连伤两位得力干将,看来我军今天气运不佳,就不要再勉强了,还是改日再战吧。”

    清军从上到下都很迷信,旺吉努固然如此,多尔衮、多铎也不例外。

    多尔衮想了想,表示同意:“也罢,就让朱慈烺再多活两天,反正他也跳不出皇上的手掌心。”

    多尔衮随即命令清军进行休整,同时还派人去海边传令,让龟船返航。

    ~~~~~~~~

    明军这边,本来将士们的信心已经快跌落谷底,清军却突然全线退却,这让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朱慈烺生怕清军使诈,反复告诫大家不可放松警惕,严防清军杀个回马枪。

    过了一阵,海边的龟船也全都撤走了,郑森的战舰重新回到了岸边,朱慈烺这才安下心来。

    然而,当众将报来各自的伤亡数据时,他的心情又变得异常沉重。

    此战明军共伤亡万余人,剩下的总兵力只有5万多,跟出征时相比,已折损了四成。

    只有水师那边战绩显著,十分亮眼。据郑森报告:水师今天损失了2艘战舰,除了被龟船围攻损失的那艘外,后来跟朝鲜水师的板屋船队对战时,又有一艘战舰因伤损过重而沉没,不过这艘战舰上的炮手、水手大部分都获救了。

    其他战舰也有些损伤,不过问题不大。经过盘点,今天共击沉朝鲜水师3艘龟船,12艘板屋船,取得了一场大胜。

    朱慈烺在赞赏之余,嘱咐郑森:“那些有经验的炮手、水手,是比战舰更宝贵的财富,以后如果战舰沉没,一定要尽全力将他们救上来。”

    郑森拱手道:“遵命。”

    对于水师的辉煌战绩,马科却不以为然:“今天要不是我们今天运气好,逃过一劫,水师就算击沉再多的龟船、板屋船,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还不是成了丧家之犬。”

    郑森顿时脸色通红,神情十分尴尬。

    杨国柱清楚水师的苦衷,知道郑森不容易,为了给郑森打圆场,他换了个话题:“今天真奇怪,我军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清军为什么要撤退呢?”

    曹变蛟撇撇嘴:“清军绝不会对我们心慈手软,肯定是他们那边出了大事。”

    “能有什么事,比打败我们还重要?”马科十分不解。

    “该不会是多尔衮被我们射死了吧?”曹变蛟开玩笑道:“只有这样的事,才能让清军后退。”

    “虽然我也希望如此,但你还是别痴心妄想了。多尔衮肯定站得远远的,咱们的箭哪里够得着他啊。”

    曹变蛟手一摊:“那我就猜不出是什么事情了。”

    听着马科和曹变蛟的议论,朱慈烺感慨万千:白天的时候,他都差点绝望了,就在这时,局势突然峰回路转,令他连呼意外。

    此番劫后余生,莫非是因为老天听到了他的祈祷,在紧要关头对他加以眷顾?

第98章 朱慈烺巧计打败龟船

    吴三桂没心思听马科和曹变蛟闲扯,他提醒道:“今天的事情先放一放,还是多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依我看,哪怕是多尔衮真的死了,皇太极还是很快就会命令清军打过来,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杨国柱呵呵一笑:“放心,这件事情,大帅已经有预案了。”

    “是吗?”吴三桂惊异地看着朱慈烺:“大帅这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

    朱慈烺点点头,将他的应对之策说了一遍。

    众将仔细回味了一番后,纷纷称赞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郑森更是兴奋不已:“大帅,我早就烦透了那帮龟船,这些龟孙子要是敢再来,我定要让他们全都变成缩头乌龟。”

    郑森的话里连用了三个“龟”字,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朱慈烺嘱咐道:“事不宜迟,你要连夜派人做好安排,清军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大帅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绝对不会耽误的。”

    此时在清军大营,皇太极大为光火:一方面是因为寄以厚望的长子豪格,被明军水师的火炮所伤,令他忧心不已;另一方面,今天本可以将明军一举歼灭,竟然因为旺吉努的受伤而功败垂成。

    见皇太极如此震怒,多尔衮、多铎都不敢辩解,乖乖地听从训示。

    发了一通火之后,皇太极下令:为防夜长梦多,明天由济尔哈朗代替旺吉努指挥,务必将明军彻底消灭。万一济尔哈朗受伤,就由多铎顶上去指挥;如果多铎受伤,就由多尔衮顶上去。总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允许半途而废。

    见皇太极决心如此之大,多尔衮、多铎都喏喏连声,不敢有丝毫违拗。

    至于朝鲜水师那边,皇太极是非常放心的:今天的战况已充分证明,龟船完全可以独自逼退明军战舰,即便没有板屋船的指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既然如此,明天板屋船就不必出动了,仍由龟船先去占据三角山的海岸线,然后岸上的清军从三面围攻明军。

    ~~~~~~~~

    次日天亮后不久,手下向朱慈烺报告:“大帅,那些龟船又来了。”

    朱慈烺冷哼一声:刚刚过了一个晚上,清军就故技重施,这是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啊,真是够毒辣的。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郑森已经连夜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了布置,皇太极如果还沿用昨天的那一套,吃亏的那一方可就要换成清军了。

    出征一个多月来,朱慈烺的体会是:跟清军对垒,比的就是“求新、求变”,哪一方能率先想出新招,并运用到实战中,哪一方就能占据主动,给对手沉重一击。

    应该说,在跟清军的前6战中,明军的战法花样翻新,成效显著。只有昨日一战,被皇太极占得先机,明军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好在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明军逃过了一劫,让他有了变招的机会。

    朱慈烺知道,龟船到来之后,清军就将发动攻击,他让明军各部准备迎敌,自己则和洪承畴一起来到岸边。

    甘辉前来迎接,他奉郑森之命,留在岸上负责指挥。

    此时岸边已经挖了一条长长的战壕,数百名炮手在战壕里各就各位,战壕边上堆满了青枝绿叶。

    明军水师见龟船来袭,没有像昨天一样接战,而是象征性地炮击了一阵之后,就主动避开了。

    龟船没有追赶,顺势夺取了海岸线。

    见海边已经得手,清军在济尔哈朗的率领下,再次发动了进攻。

    朱慈烺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冲着甘辉点了点头。

    甘辉领命,冲着战壕一声令下,炮手们迅速掀开那些绿色枝叶,露出了无数小炮。

    这些小炮是根据朱慈烺的计划,连夜从明军水师的19艘战舰上搬过来的,总数约有200多尊,全都用绿色枝叶覆盖,从海上根本看不出什么端倪。

    甘辉手一挥,所有小炮对着海岸边的龟船一起开火。

    此时的小炮,已经跟在战舰上时完全不一样了。

    明军的战舰非常高大,小炮是从高处朝低矮的龟船开炮,炮弹多数都打在龟船顶部的铁板上,因而效果不佳。

    然而现在,小炮跟龟船的侧舷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炮弹是平射,出膛后正对着龟船的侧舷飞去。而侧舷是龟船的薄弱环节,没有铁板保护,全部是木质的,容易被炮弹击穿。

    甘辉告诫炮手们:如果小炮正前方有龟船的,就直接开炮,否则就稍微调整一下炮口的方向,斜向轰击龟船。

    这样一来,30艘龟船要承受200多门小炮的不断轰击。虽然小炮的炮弹威力不算大,但由于距离很近,因此命中率非常高,每一发炮弹,都会给龟船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虽然龟船拼命反击,但由于岸边的明军炮手们都躲在战壕里,无论是箭、子弹还是炮弹,大多都打在了土堆上,很难命中炮手们。

    至于龟船顶部喷出的毒雾,炮手们也早有提防,他们都备好了毛巾,将口、鼻都捂了起来,因此影响不大。

    跟昨天相比,今天这一仗,形势完全扭转,明军这边几乎没啥损失,而龟船里头却很快就已死伤累累。

    龟船上的朝鲜水师有点招架不住了。虽然皇太极有令:除非岸上派人来下令撤退,否则龟船必须坚持到底。但是,皇太极的这道命令,只对那些督战的清兵还活着的龟船才有效。

    有些龟船上的清兵已经阵亡,朝鲜水手们失去了监督,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回去后也会面临惩罚,但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也不一定都会死,而留在这里是绝对没有活路的,反复权衡之下,还是先逃得一条性命再说吧。

    就这样,有10余艘龟船悄悄逃走了,其他的龟船在清兵的监督下被迫死战,最终难逃被击沉的结局。

    郑森见一部分龟船正在撤退,他可不喜欢什么“穷寇勿追”,而是要来个“趁你病,要你命”。

    他派出3艘战舰,跟在这些龟船后面穷追猛打,争取扩大战果。剩下的16艘战舰则兵分两路,每一路各8艘战舰,分别来到明军前、后两翼的海边。

    此时岸上正跟昨天一样进行着激战,在皇太极的严厉督促下,济尔哈朗不敢有任何保留,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战场。

    此时明军前、后两翼云集了大量清兵,不停地朝明军阵中放箭,他们都过于相信昨天的经验,以为今天还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攻击,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明军的水师已经重新回到了岸边。

    见明军形势危急,郑森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向岸上胆敢闯进这两片死亡区域的清军,毫不留情地开炮。

第99章 清军连出昏招

    位于明军前、后两翼的清兵,被突如其来的炮火给打懵了。

    不是连皇上都说了,这次可以放心进攻吗?怎么打着打着,就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

    更糟糕的是,皇上反复强调,今天必须将明军一举拿下,任何人没有得到他的命令,都不准擅自撤退,否则军法从事。

    清军上下都知道,那基本上就是死罪,而且自己的子女、父母得不到任何抚恤。

    因此,虽然明军水师朝岸上猛轰,清兵却无人敢后退,仍旧顶着炮火,朝明军放箭。

    这么一来,明军将士看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清军被炸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却仍然死战不退。

    当手下向朱慈烺报告这个情况时,朱慈烺也有点不信,在侍卫们的保护下,他特地来到北侧查看,结果发现手下说的一点都没错。

    此情此景,让张航想起了前世里玩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那些僵尸傻乎乎地向前冲,然后一个一个地被撂倒。手速稍微快一点的玩家都不可能输,所以这个游戏难度很低,基本上就是为了逗玩家一乐。

    现在的清军,就跟那些笨笨的僵尸非常像。

    然而此前几场仗,已经证明清军是非常凶恶的敌人,极难对付,昨天更是差点把明军逼到了绝境。怎么才过了一个晚上,清军就变得如同低能儿一样,见到明军水师开炮也不知道避开,而是像傻子一样待在那里放箭,直到被炮火击中呢?

    今天的清军,可以说跟昨天一样,都让人看不懂。

    郑森站在船头,看着岸上的景象,也是大惑不解。不过他懒得去猜背后的原因,难得遇到这样一个可以大肆收割人头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在他的命令下,明军水师尽情地向岸上倾泻着炮弹。

    这一次的炮击力度也是前所未有地大,以前无论哪一翼,最多配备6艘战舰,今天则是8艘战舰一齐开火,因此清军倒了大霉。

    负责指挥的济尔哈朗看到这阵仗也是急了,可他不敢命令两翼的清军撤下来,只能派人去向多尔衮、多铎报告。

    多尔衮、多铎都感到奇怪:明军水师怎么又回到了岸边?朝鲜水师的龟船呢?

    不过现在已经没时间考虑这些了,多铎催促道:“哥,济尔哈朗以前一直留守锦州城外,没有跟朱慈烺的人马交过手,不知道明军水师的厉害,你赶快下令,让两翼的将士们撤吧。”

    多尔衮面色凝重:“你难道忘了皇上昨天怎么说的?如果我下令撤退,皇上追究起我的责任来,那可怎么办?”

    “这……”多铎语塞,随即反问道:“可我们总不能让将士们白白送死吧?”

    “我们只能派人去向皇上报告此事,由皇上定夺。这样的话,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怪不到我们头上。”

    “那好吧。”无奈之下,多铎只得表示同意:“只是苦了将士们了。”

    且说皇太极在大帐里接到朝鲜水师送来的报告,得知龟船已经被明军的新战法击溃,不由得瞠目结舌。

    他完全没有料到,才一个晚上的工夫,朱慈烺就找到了破解之道,让他的计划彻底破产。

    他现在深感后悔:昨天就应该亲赴第一线指挥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因旺吉努负伤而全军撤退的事情。如果他这么做了,朱慈烺此刻要么成了他的阶下囚,要么脑袋已经被挂在旗杆上示众了。

    可惜这一幕没能出现,朱慈烺大难不死,逃得一条性命后,立刻开始了疯狂的反噬。

    皇太极正在懊恼,多尔衮派的人到了,向他请示是否要将两翼的清军撤下来。

    皇太极气得破口大骂:“这兄弟俩是不是猪啊?这么明显的事,还来问朕?”

    来人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匆忙告退。

    多尔衮听了回话,连忙派人向济尔哈朗传令。

    可是已经太迟了,两翼的清军已经被明军水师消灭得差不多了,等接到撤退的命令,回来的清兵已经寥寥无几。

    担负正面进攻的清军,虽然受到的影响不大,但看到两翼的惨状,士气也大为低落。

    见两翼的战斗已经结束,朱慈烺遵照以前拟定的战法,命令赵喜松、余铭率领骑兵部队出击,绕道攻击清军。

    这么一来,正面的清军受到了明军的三面夹击,攻守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多尔衮一看,这不是完全回到以前的老路上了吗?照这么打下去,虽然明军的伤亡还是会更大一些,但对于清军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既然皇上已经松了口,允许两翼撤退,那么中路后撤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想到这里,多尔衮果断下令:清军全部退出战斗,回到营地休整。

    ~~~~~~~~

    下午的时候,三角山一带恢复了平静。

    明军今天又伤亡了5000余人,总兵力已不足5万。

    不过,可以看出,清军今天的损失也十分惊人。虽然不清楚具体数字,但光是从两翼的战场上,就清理出了清军尸体2000多具,由此不难推算,清军的总体伤亡起码有好几千。若是计算战损比,无疑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数字。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果,要归因于清军面对炮火,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任由炮弹轰炸而不退。

    水师是今天的最大功臣,除了消灭大量清军外,埋伏在岸边战壕里的水师炮手们,还直接击沉了18艘龟船。

    此外,郑森派去追击逃跑龟船的3艘战舰,也取得了击沉5艘龟船的佳绩。

    听了郑森的汇报,朱慈烺感到奇怪:“昨天你的21艘战舰迎战龟船,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也只击沉了2艘龟船,怎么今天只派出了3艘战舰,就能击沉5艘龟船呢?”

    郑森笑道:“逃跑的那些龟船,大多已是伤痕累累,不仅划得很慢,而且无力反击。我们的3艘战舰,有充足的时间不断攻击,还不用担心敌人还手,因此他们极为耐心地反复朝敌人开炮,终于干掉了5艘龟船。可惜的是,还是有7艘龟船逃了回去。”

    “已经很不错了。昨天30多艘龟船来袭,今天就被你们敲得只剩这么一点,朝鲜水师这下元气大伤,短期内恐怕不敢再来招惹我们了。”

    郑森点点头:“我也谅他们不敢。就算皇太极逼着他们前来,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对付龟船,来了也是送死。”

    “呵呵,这下你终于达成了愿望,将这些龟船打成了‘缩头乌龟’。”朱慈烺调侃道。

    众将听了一阵大笑。

    “这都亏了大帅的妙计,我不过是在执行大帅的命令而已。”郑森不敢居功。

    “那也得皇太极昨天给我们机会啊,不然就没有今天了。”说到这儿,朱慈烺陷入了沉思:清军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两天连出昏招?

    他想起了徐传斌和袁熙芸,希望这两位能帮他解开这个谜团。

第100章 朱慈烺谢绝众将好意

    洪承畴这两天一直担惊受怕,好不容易熬过了此次危机,便旧话重提:“大帅,我建议你以后还是常驻战舰上指挥,这样比较安全,万一再遇到昨天那样的危险时刻,你随时可以离开。只要有你在,我们就算全都战死在这里也没关系,你可以奏请朝廷,从关内再调一些人马过来,你领着他们继续跟满清干,迟早能把满清揍趴下。”

    洪承畴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在场众将的一致认可:皇太极这个人确实厉害,以后说不定还会拿出什么厉害的杀招。另一方面,跟出征时相比,明军的兵力只剩下大约一半,减员十分严重,即使在人数上,相对于清军的优势也减弱了很多,因此大家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经过了这两天的严峻考验,明军上下对于清军已经完全不惧,大不了这几万人马跟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唯独不愿意大帅跟着一起战死。

    对于众将的好意,朱慈烺非常感动,在感谢之余,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能离开将士们。试想一下,如果昨天我上了战舰,将士们恐怕坚持不了那么久,部队就已崩溃。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今天水师痛殴清军这一幕了。”

    “大帅言之有理。”杨国柱表示赞同:“说实话,昨天将士们正是看到大帅一直跟他们在一起,这才能够勉力坚持,直到清军莫名其妙地撤退。打仗,有时候就是靠着一股信念在支撑,如果没有信念,很容易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众将纷纷点头:杨国柱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大帅留在岸上,那面帅字旗就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军心,作用确实不可小觑。

    郑森本来非常希望朱慈烺能将大帐移到战舰上,听杨国柱这么一说,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明军将帅的和谐气氛相反,清军这边,皇太极跟臣下之间却充满了火药味。

    在御前军事会议上,皇太极冲着多尔衮、多铎吼道:“你们两个是怎么回事?跟朱慈烺交手了那么多次,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吗?明明看到明军的水师在不停开炮,为什么不赶紧下令撤退?”

    多尔衮一脸委屈:“皇上不是严令,今日一战,必须全歼明军吗?除非有你的口谕,否则任何人不得后撤。你的话就撂在那,谁敢违抗?”

    “没错,我是说过不准撤退,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们两个征战这么多年,难道是猪脑子?说的好像你们以前没有违背过我的命令似的。”

    清军今天的巨大损失让皇太极十分痛心,他有点失去理智,以至于开始口不择言了。

    多铎听得十分恼火:皇上也太不把他们哥俩当人了,竟然当面骂他们是猪。这一仗,死伤的可都是他们俩的部下,能不心疼吗?可昨天是谁声色俱厉,言明谁敢撤退就惩办谁来着?这让他们哥俩能有什么办法?

    至于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是指大将出征在外,远离皇上,面对瞬息万变的敌情没法请示,这才能够自己拿主意。可如今皇上就在离战场不太远的地方,这让他们如何自作主张?

    因此,他们只得先派人向皇太极请示,得到同意后立刻下令两翼撤退,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多铎自认为他们哥俩没有做错什么,不料仍被皇上一通痛骂,实在是冤。

    想到这里,多铎忍不住顶撞道:“昨天旺吉努受伤撤退,你吼了我们一顿;今天我们听了你的命令,你又责备我们。怎么做事的人总是挨骂?你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要不你亲自指挥,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听到多铎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多尔衮吓坏了,悄悄拉了拉多铎的战袍。

    皇太极脸色铁青:这还是一个臣子对皇上说话的口吻吗?

    此时的满清尚处于草创阶段,皇帝的权威远没有后世那么大,再加上多尔衮、多铎都是拥兵自重的王爷,两人骁勇善战,为满清立下无数功勋,因此皇太极也不能过分地用皇上的威严来压这哥俩。

    气过之后,皇太极逐渐清醒了。多铎的反唇相讥,让他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失态:打了败仗后一味地指责下属,并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应有的表现。

    定了定神,皇太极做起了自我检讨:“此仗我也有责任,我没有料到朱慈烺能这么迅速地找到了对付龟船的办法,还以为一切都跟昨天一样,可以手到擒来。是我低估了朱慈烺,最终导致了这场败仗。”

    皇太极的表态,让多尔衮、多铎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多铎连忙致歉:“皇上,我刚才说话太过冲动,请皇上不要介意。”

    皇太极摆摆手:“我不怪你。今天固然有点阴差阳错,但这个朱慈烺,也确实是我平生未见的大敌。以前在对阵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时,虽然有时候也会感到头疼,但却谈不上害怕。然而在跟朱慈烺交过手后,我真的有点怕了。对付此人,必须做到一击致命,否则等到他缓过劲来,反咬一口,吃亏的就是我们了。”

    多尔衮、多铎连连点头:皇上这话真是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多尔衮问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皇太极叹了口气:“昨天本来是最好的机会,错过之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怕是比较难了。我再好好想想吧,在此期间,不可轻举妄动。”

    “遵旨。”

    ~~~~~~~~

    连续两天的鏖战,让双方都精疲力尽,亟待休整。

    又过了两天,从天津运送粮草的船到了三角山。这对明军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不仅补充了物资,而且一众伤兵都被运走,明军的负担大为减轻,得以重新轻装上阵。

    只是这一次的伤兵数量实在太多,将回程的船都装满了,船上的水手们都为战况的惨烈感到震惊。

    送走运粮船,朱慈烺回到大帐,吴三桂报告了一个糟糕的消息:“大帅,派去给锦州运送粮草的队伍,今天在归途中遭遇了清军袭击,只有少数几个逃了回来,其余的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

    朱慈烺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

    吴三桂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是被清军的探马察觉了吧。”

    “这只是第三次给锦州送粮草,按理不应该这么快就被发现吧?”

    “我也觉得奇怪,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吴三桂无可奈何地表示:“那条秘密小道已经彻底暴露,只能请大帅另想办法了。”

    对于朱慈烺来说,这个结局并不意外,偷运粮草本来就只是个临时性的办法,他只是没想到,这才刚过去几天,就已经此路不通了。

第101章 皇太极的反破解之法

    朱慈烺此次出征的目的是救援锦州,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当然是将围困锦州的清军彻底击溃,可皇太极在吃了败仗后,明显开始步多尔衮、多铎的后尘,选择了避而不战。

    对于龟缩起来的清军,朱慈烺毫无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足够的粮草运进锦州,这样的话,可以算是最低限度地完成了救援任务。

    然而,随着吴三桂部偷运粮草被清军发现,朱慈烺被迫另觅他途。

    几天前,朱慈烺想出了从战舰上搬运小炮,埋伏在海岸边伏击龟船的办法,效果不错。在深受鼓舞之余,他进而想到:朝鲜水师受到重创后,郑森的19艘战舰已经暂时没有敌手,再加上清军不敢来犯,水师的强大火力事实上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将一部分大炮搬到岸上,让它们跟小炮一样,也充分发挥出作用呢?

    经过几天的深入思考,这个方案日臻完善,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耗资巨大,而朝廷现在很缺钱。

    虽然前段时间通过发行国债,朝廷筹集了不少银两,但一个多月的仗打下来,不说置办粮草的花费,光是答应给每个阵亡将士发放的抚恤金,加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他不得不替朝廷控制一下军费,这导致他没法下定决心。

    如今,暗中运送粮草的大门已被彻底堵上,是时候采取公开运送的办法了,即使代价不菲,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朱慈烺对大家讲了他的方案,众将都听呆了。

    马科感叹:“大帅,要是按你的这个办法去做,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了。”

    朱慈烺点点头:“是啊,可是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马科摇摇头:“连大帅这么聪明的脑袋,都只能想出这么个办法,我们就更不用说了,肯定不可能有什么妙招。”

    吴三桂看了看周围:“大帅,但凡有别的办法,我们肯定早就跟你说了,何必拖到今天?只要朝廷同意你这么做,我们当然没有意见。”

    见无人提出异议,朱慈烺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吧。钱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皇上曾经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口说过: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朝廷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众将听罢更加放心了:皇上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清楚,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虽然会多花很多钱,但能够少死人,还能尽快完成救援锦州的任务,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没有谁会反对。

    商议已定,朱慈烺写好一份奏折,让甘辉带上,乘一艘战舰南下赶往天津。

    ~~~~~~~~

    此时在清军大帐,皇太极收到奏报,得知吴三桂派去偷运粮草的人马已被消灭,很是高兴。

    多铎忍不住问道:“皇上,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天,一直在派出探马,却从未发现明军偷运粮草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皇太极呵呵一笑:“我也不瞒你们,是我那个眼线昨天送来的情报。”

    “皇上的眼线真是神通广大啊。”多铎称赞道,这时他想起自己安插到明军那边的赵良峰,已经好些天音讯全无,很可能已被明军干掉了,真是令人沮丧。

    同样是派出内应,皇上能不断收到有价值的情报,他却被赵良峰给带到了沟里,浪石坪一战损失不小。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跟皇上的差距确实挺大的。

    然而,皇太极也有遗憾:“我的眼线还告诉我一个消息:几天前,明军水师连夜从战舰上搬走很多小炮,在岸边埋伏起来,他当时就已经发现了,可是没法及时通知我。直到昨天,他才得到机会,将这件事连同明军偷运粮草的情报,一起向我报告,可惜已经晚了。”

    多尔衮听罢很惊讶:“这么说,如果我们当时不要急于发动进攻,而是等过几天再说,就有可能避免那天的重大损失?”

    皇太极点点头:“是的,此事我确实有点操之过急,那天我一心想着,不能让朱慈烺有喘息之机,必须将敌人一举铲除,没想到被朱慈烺反杀,吃了大亏。”

    其实这次伤亡的全都是多尔衮、多铎的部下,这哥俩的实力受损严重,这也意味着,他们以后在皇太极面前叫板的筹码大为减少,因此两人都对皇太极意见很大,只是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而已。

    如果皇太极仍旧像起初那样严厉斥责他们,肯定会激化矛盾。然而皇太极今天却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误,这样反而堵住了多尔衮、多铎的嘴,让这哥俩没法指责他。

    多尔衮只好大度地表示:“这事不能怪皇上,换做我和多铎,当时肯定也会这么想。”

    “是啊,要是我,肯定也不想夜长梦多,当然是一鼓作气灭掉朱慈烺为上。”多铎在表示赞同之余,提了一个问题:“皇上,假如,我是说假如,你当时没有下令第二天发动进攻,而是让我们休整几天,然后你收到眼线的情报,知道了朱慈烺的对策,你会怎么拆解他这一招?”

    多尔衮没好气地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你问皇上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多铎回答:“虽然于事无补,但皇上的胆识远高于我们俩,跟着他学一手也是好的嘛。”

    多铎这么说,其实有两层意思:首先当然是借机恭维一下皇太极;其次则是给皇太极出难题:如果皇太极答不出来,那么看着皇上尴尬的神情,他可以舒一口胸中淤积的闷气。如果皇太极答出来了,那一定是非常精妙的战法,他可以跟着长点见识,也不是坏事。

    对于多铎的这点小心思,皇太极自然心知肚明:这家伙表面上说是虚心学习,暗地里还不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朱慈烺的计划是那么容易应对的吗?好在我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要不然这次怕是要让你看笑话了。

    皇太极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如果是今天让你们发动进攻,我肯定有把握取胜。办法很简单:龟船不要靠近海岸边,而是追着明军水师的战舰,跟它们一直缠斗下去,只要让那些战舰无法顺顺当当地朝岸上开炮,就达到了目的。接下来,济尔哈朗就能毫无悬念地取得最终胜利了。”

    此话一出,多尔衮、多铎都瞪大了双眼:我的天!这个办法确实行得通,朱慈烺对于龟船的破解之道,硬是被皇上给“反破解”了。

    这下两人懊恼不已:看来“欲速则不达”一语真是没说错,如果推迟到今天发动进攻,朱慈烺只怕在劫难逃。不得不说,这小子运气真是好,几次都被他从悬崖边逃脱了,莫非他是受到了老天护佑?

第102章 终于等到了旺吉努

    多尔衮想到了一个问题:“皇上,听说朝鲜水师那边,有几艘龟船逃了回去,能不能依托这几艘龟船,按照你说的战法再试一下?”

    皇太极摇摇头:“恐怕不行,才7艘龟船,数量太少,而且都有破损,经不起折腾了。”

    “这样啊?”多尔衮颇为失望。

    “龟船的损失,跟我军将士的伤亡一样令人扼腕。没有了龟船,我军就失去了取胜的机会啊。”皇太极说这话的时候,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多铎不死心:“皇上,朝鲜那边不是还有一半水师吗?让李倧把剩下的那一半也交出来嘛。”

    皇太极有些惊愕:“你这要求有点过分吧?李倧指望着水师抵御倭国的袭击呢。”

    多铎分析道:“自从丰臣秀吉死后,倭国已经老实了多年。依我看,倭国一时半会不会再进攻朝鲜了。退一万步说,如果倭国真的打过来,那我们出兵帮李倧摆平就是了。”

    皇太极承认:多铎的话不无道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表示要考虑一下再说。

    ~~~~~~~~

    三天后。

    旺吉努已经在锦州城外的军营里休息了6天,身体大有起色。

    他虽然胸口中箭,但并没有伤及要害,加上他体魄健壮,因此恢复起来比较快。

    这些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对明军的这场仗,而是军营外那位算命先生的话。

    说起来,那还是20多天前的事情了,他向徐先生问起自己今后的运程,徐先生很不客气地告诉他:恐怕会有些灾祸。

    他听得很不爽,不过鉴于徐先生此前的话非常灵验,他不好发作,只得悻悻而归。

    然而,才过了半个月,徐先生的话就得到了验证:他明明处于安全范围内,却莫名其妙地中了明军的箭。

    虽然打仗受点伤是常事,但是他这次受伤太不是时候,很可能与进封藩王的机会失之交臂,损失之大,堪比一场大灾祸。

    从这个角度看,徐先生的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他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就不相信徐先生呢?

    20多天前,他如果不拂袖而去,而是问问徐先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灾祸,也许能躲过这次箭伤。而只要他不受伤,那么立下大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算命先生,如果专挑好听的说,那肯定是骗子。徐先生不管客人喜不喜欢,总是有话直说,这才是活神仙该有的风范啊。

    想到这里,他对徐先生更加佩服了,迫切想再向徐先生讨教一番。

    今天,他感觉身体好多了,立刻就让侍卫们陪着,打算去军营外找徐先生。

    正要出门,遇见了达素。

    这些天,达素渐渐冷静下来,对于暗中朝旺吉努放箭的举动颇为后悔。今天刚好有空,便过来看望一下旺吉努。

    对于达素干的龌龊事,旺吉努一点都不知情,他心底里还一直将达素当成好朋友。

    见达素前来探望,旺吉努非常高兴,拉着达素一起去见徐先生。

    袁熙芸来到这里已经十多天,始终没有见到旺吉努的人影,她有些焦急。

    徐传斌劝道:“沉住气,旺吉努哪是我们想见就能见到的?得有耐心,一急躁反而容易让人看出破绽。”

    “好吧。”袁熙芸无奈之下,只好用恒山派的吐纳之法运气,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正在静气凝神之际,她听到徐传斌在跟人打招呼:“军爷,多日不见了啊。”

    睁眼一瞧,不由得大喜: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刚才还在跟徐叔抱怨:这个旺吉努怎么还不来,这不,他就来了。

    这时,她瞥见旺吉努身边站着一位牛录额真,看上去似乎有点面熟。仔细一瞧,她认出此人曾经和她交过手。

    十多天前,正是此人率兵冲进曹变蛟部的长枪阵,目标直指朱慈烺,幸而在她的全力阻击之下未能得逞。当时,要不是一名清兵正扑向朱慈烺,迫使她回援的话,她一定能生擒此人。

    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这里意外遇见了,袁熙芸不由得担心起来:这家伙不会认出自己来吧?

    正在忐忑之际,她听到旺吉努在向徐传斌介绍:“这位是我的好兄弟达素。”

    徐传斌连忙跟达素打招呼,袁熙芸这才知道了这个家伙的名字。

    旺吉努笑道:“我跟达素兄弟说你的推算如何如何准,他怎么都不信。没办法,我只好把他带到这里,让他眼见为实。”

    徐传斌谦虚道:“军爷抬举我了,我就是混口饭吃,先前说的都是在瞎蒙。”

    天知道徐传斌说的都是大实话!

    旺吉努当然不信:“先生休得过谦,我想让达素兄弟随便提个问题,你可得拿出看家本领啊。”

    袁熙芸心里直打鼓:旺吉努为了在达素面前炫耀一番,逼着徐叔露一手。可万一徐叔砸了锅,旺吉努的信任就会烟消云散,再想搞到清军伤亡数字可就难了。

    徐传斌跟达素以前没打过交道,心里有点没底,但他已推脱不开,只好硬着头皮问达素:“不知这位军爷有什么要问的?”

    达素对于算命一事不像旺吉努那么着迷,旺吉努刚才将徐先生吹得神乎其神,他是不信的,现在见徐先生请他提问,达素便想:我就问一个你绝对不可能知道答案的问题,看你如何回答。

    想到这里,达素诡异地一笑:“我过几天要出远门,请先生猜猜,我要去哪里?”

    这下不仅徐传斌,连旺吉努都愣住了:“达素兄弟,你问这个干嘛?”

    “你不是说我可以随便问的吗?”

    “好吧。”旺吉努无奈地问徐传斌:“徐先生能推算一下吗?”

    袁熙芸的心揪紧了:达素去哪里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别人是猜不出来的。面对如此难题,徐叔该怎么回答才好呢?

    只见徐传斌不紧不慢地掐着手指,似乎在推算着什么。过了一阵,手头的动作停了下来。

    旺吉努见状一喜:“推算出来了?”

    徐传斌紧盯着达素:“往东去……”

    达素一惊:“先生好厉害啊,被你说中了。”

    旺吉努问道:“你真的要往东公干?”

    达素点点头:“没错。不过,具体事宜我不便多说。”

    旺吉努表示理解:“你的事,我可不想知道。我就问你,徐先生的本领,你觉得如何?”

    这下就连达素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还有更神的呢。”旺吉努扭头对徐传斌说:“上次先生说我近期有灾祸,果然又说对了。”

    徐传斌看着身缠绷带的旺吉努,已经猜出了八九分:“听说三角山那边最近打了几仗,军爷的伤莫非跟此有关?”

    旺吉努点点头:“可惜我不知道,是哪个明军士兵朝我射的这一箭,要是让我知道了,非将这家伙食肉寝皮不可。”

第103章 徐传斌的说话技巧

    旺吉努这句话说得恶狠狠的,达素听得一惊,心虚地看了看周围,见大家并没有注意到他,这才放了心。

    也就是在四处张望的瞬间,他瞥见徐先生身后,站着一个脏兮兮的女孩。

    乍一看,他心里一咯噔:这个女孩好像在哪里见过?

    再一想,似乎不太可能:女孩看上去就像个乞丐,这样的人,他根本不会拿正眼去瞧,又怎么可能留下印象呢?

    应该是自己看花眼了。

    这边厢,徐传斌见旺吉努大动肝火,连忙劝道:“军爷虽然中了明军的箭,可你不是熬过了这一关嘛,可见军爷是‘吉人自有天相’。”

    旺吉努叹道:“受伤倒还是其次,主要是一场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没了,这才是最可惜的。我现在很后悔,当初不该把你的话不当回事,今天来找你,就是想问问,有没有办法改善我今后的运程?”

    徐传斌听得心中一喜:机会来了!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办法当然是有的,不过得跟以前一样,先做一场法事。”

    旺吉努连忙表示:“我明白。你要的数字,明天我一定给你准备好。”

    徐传斌拱手道:“那就明天见。”

    旺吉努转身回营,达素在后面追问道:“你刚才说的数字是指什么?”

    “就是我军打仗的伤亡情况啊。徐先生的意思是,请大师来为伤亡将士们祈福,驱散迷雾后,他就可以看清我的前程了。”

    达素立刻警惕起来:“这可是我军的机密情报,你怎么能随便对外透露呢?”

    旺吉努不以为然:“这样的数字,就算明军知道了也没啥用吧?”

    “可是皇上刚来锦州时,曾召集我们开会,提醒我们:明军方面已经知道了我军的伤亡数据,要我们注意防范朱慈烺派出的探子,难道你忘了?”

    旺吉努心头一颤,随即强作镇定:“那么多人都知道这个数字,何以见得是从我这里泄露出去的?”

    “我没说是你啊,但是这些数字最好还是保密,不要对别人说为好。”

    “可是你刚才也看到了,徐先生的话很灵验的。”旺吉努实在不想放弃这次机会:“要不这样吧,等明天做了法事,我让他也帮你看看运程,你觉得怎样?”

    旺吉努的话让达素有点动心了,这段时间实在有些官运不济,他也很渴望知道,何时能迎来转机。

    想到这里,达素点点头:“行,那我明天再来一趟。”

    “这就对了嘛,明天不见不散。”

    ~~~~~~~~

    旺吉努和达素走后,徐传斌和袁熙芸回到了租住的地方。

    想起刚才那一幕,袁熙芸仍然觉得颇为惊险:“徐叔,你的运气真好,今天居然又蒙对了,我觉得你还真是当算命先生的料。”

    徐传斌呵呵一笑:“今天可不是靠蒙,而是一种说话技巧。”

    “是吗?”袁熙芸感到好奇:“看来徐叔今天讲话大有讲究啊,能不能教教我?”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话时给自己留条后路。比如刚才那个问题,我哪知道达素要去什么地方啊,只能东南西北乱猜了。所以我先随口说了句‘往东去’,其实我在说话的时候,一直紧盯着达素,只要他流露出一丝否定的表情,我就立刻加一句:‘是不可能的’,然后再接着猜‘往南去’、‘往西去’、‘往北去’,最后总能猜中。”

    袁熙芸听罢,笑得前仰后合:“徐叔,你这一招太滑头了。”

    “管他的,只要能蒙混过关就行。不过你说我运气好,这话倒也没说错,毕竟我一猜就对了,确实有一点运气。如果要多猜两次才蒙对,虽然也能过关,但旺吉努、达素也许就不会那么佩服我了。”

    提起达素,袁熙芸的心一沉,她告诉徐传斌:达素曾经跟她交过手,应该对她有印象。

    徐传斌吃了一惊:“他没认出你吧?”

    “其实我刚看见他时,确实有点担心。不过,我一身脏兮兮的站在一个角落里,根本就没几个人拿正眼瞧我,因此我觉得他应该没有认出来,否则他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

    “小姐受委屈了。”徐传斌叹了口气:“以后遇到达素,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他发现蛛丝马迹。”

    “我会的。”

    徐传斌想起一件事:“十多天前,你刚到这里的时候,曾说过希望旺吉努能中箭而亡,还记得不?”

    袁熙芸点点头:“记得啊,可惜这话只应验了一半,他是中箭了,可并没有亡。”

    “那也很厉害了。我当时觉得,旺吉努身为甲喇额真,不用冲在前头,被箭所伤的可能性不大,没想到我竟然猜错了,你说对了。”

    “这样挺好的,要是旺吉努真的死了,我们上哪去弄到清军的伤亡数字?”

    “有道理。”徐传斌笑道:“这么说,旺吉努中箭负伤是最好的?既能让清军少一员猛将,又可以给大帅提供情报。”

    “是啊,我觉得老天爷安排得无可挑剔,我都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徐传斌表示赞同,不过他也提醒袁熙芸:“虽然老天爷赏脸,但事情还得靠我们去做,明天千万不能出纰漏,务必要拿到那些数字,大帅已经等了很久了。”

    “我知道,明天一切都听徐叔的。”

    “好,我现在出去一趟,请栖岩寺的觉远大师明天来做法事。”

    “徐叔小心。”

    次日上午,徐传斌一行三人来到摆摊的地方。

    不一会,旺吉努和达素各自带着侍卫,一起到了。

    旺吉努将八张符交给了徐传斌,上面写着清军后来几场仗的伤亡数字。

    几个人来到上次做法事的地方,觉远将八张符一字摆开,敲着木鱼念念有词。旺吉努和达素肃立一旁观看,徐传斌和袁熙芸则忙着默记八张符上的那些数字。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袁熙芸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小沙弥正朝这边急速奔来。

    觉远此时正专心致志闭目念经,没有看到小沙弥。

    旺吉努唯恐打扰了法事,朝身边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会意,上前拦住了那个小沙弥:“站住!”

    袁熙芸远远听到小沙弥恳求道:“军爷,栖岩寺的厨房失火了,火势很猛,正在蔓延开来,大家乱作一团,让我来请师父回去指挥救火。”

    那侍卫斥道:“我家大人的法事要紧,其他的事情都一边去。”

    小沙弥苦苦哀求道:“军爷,你就让我见一下我师父吧。”

    侍卫听得不耐烦:“你再啰嗦,休怪我不客气!”

    袁熙芸忍不住了,走过去对那侍卫说到:“既然寺里都起火了,那就让觉远师父先回去,法事改天再做也是一样的。”

第104章 袁熙芸暴露了

    侍卫见袁熙芸形如乞丐,哪把她放在眼里,怒目斥道:“少管闲事。”

    小沙弥很不甘心。俗话说:水火无情,师父要是不回去,整个寺庙就没有主心骨,僧人们救火将会一团糟,万一烧毁了寺庙,大伙只怕要无家可归了。

    想到这里,小沙弥顾不得那么多,举起双手,朝觉远大声喊道:“师父,师父!”

    那侍卫见状,怒从心中起,“哐啷”一声,拔刀就砍。

    侍卫的举动让袁熙芸瞬间想起,自己的父母当年就是惨死于清兵之手,以至于自己生下来没多久就成了孤儿。

    如今,清兵还是这么残忍,视人命如草芥,她不禁怒从心头起,恨不得一把夺过那侍卫的刀,反手就送他见阎王。

    但是,一想到她需要将伤亡数字报告给朱慈烺,现在切不可暴露自己,而且徐叔昨天也反复叮嘱过,千万不能出纰漏,她只得强压下心头怒火。

    小沙弥没想到侍卫竟然要杀他,吓得连连后退,一不小心跌倒在地,那侍卫的刀眼看就要从小沙弥身上划过。

    忽然,侍卫感觉身边有个影子一闪,定睛一看,倒地的那个小沙弥竟然凭空向后挪出了一丈多远,避开了刀锋。

    侍卫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睛:没错,小沙弥神奇地从刀下逃了出去,那个女孩则在一旁安慰着小沙弥。

    见那侍卫似乎仍不肯罢休,袁熙芸连忙求情:“军爷,甲喇额真大人今天做法事,就是为了超度亡灵,你怎么能又造杀孽呢?那岂不是有违大人的本意?”

    侍卫一听此话有理,这才住手,冲着小沙弥吼道:“今天饶你一命,识相的快点滚!”

    小沙弥死里逃生,不敢再说什么,连忙起身离去。

    又过了好一阵,法事终于结束了,袁熙芸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告诉觉远:栖岩寺发生了火灾。

    觉远大惊失色,连赏银也懒得要了,匆匆忙忙往回赶。

    旺吉努和达素则围着徐传斌,询问各自的运程。

    徐传斌急于回去将伤亡数字记下来,于是专挑好听的说,旺吉努和达素心花怒放,两人都给了徐传斌不少赏钱。

    觉远自然也有酬劳,徐传斌见他已离开,便代领了他的那份。

    回军营的路上,旺吉努问侍卫:“刚才吵吵嚷嚷的,是怎么回事?”

    侍卫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临了还特地提到了那桩怪事:“我差点就要砍了那个小沙弥,谁知他转眼间就移到了一丈开外,想不到这家伙竟有这等功夫。”

    达素颇感意外:“据我所知,栖岩寺跟中原的少林寺不同,这里的和尚除了吃斋念佛,并不会什么武功啊。”

    “那可就奇怪了。”侍卫困惑不已,他回忆着刚才那一幕:“对了,跟着徐先生的那个女孩,不知怎么的,就出现在了小沙弥身边。”

    “嗯?”达素听出了一丝不寻常:“难道真正会武功的是那个女孩?”

    侍卫想了想:“有可能,因为她的速度也非常快,我都没看清她是怎么过去的。”

    达素沉思着,突然停下了脚步:“难道是他?”

    侍卫感到莫名其妙:“大人,你说的‘他’是谁?”

    “就是朱慈烺身边的那个侍卫,前段时间,我差点死在他手里。”

    “不对吧?侍卫都是男的,可这是个女孩啊。”

    “这有什么,难道就不能乔装打扮?”达素说这话的时候,脑筋在飞速运转着。

    昨天,他就曾瞥见徐传斌身后的那个女孩,当时隐隐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后来他觉得似乎不太可能,也就没再想这件事。

    然而今天遇到了怪事:小沙弥转瞬之间就移出了一丈远,如此速度简直匪夷所思。在他见过的人当中,只有朱慈烺的那个侍卫才有这般身手。

    其实,侍卫刚说起小沙弥的时候,达素也曾想过,这个小沙弥可能是个隐藏的高手。可是后来,当侍卫说到那个女孩就在小沙弥身边时,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在达素看来,样貌可以掩饰,身材却不容易作假。朱慈烺的那个侍卫,身材苗条如同女子,跟那个女孩如出一辙,身高也完全相仿,难怪他有点眼熟。

    这么一对比,达素已经可以肯定,那个女孩就是朱慈烺的侍卫。

    毕竟,如此顶尖高手,世所罕见,如果身材、身高都非常相似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同一人。

    想到这里,达素冷汗直冒,因为他想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既然那个女孩是朱慈烺派来的,那么徐先生无疑也是朱慈烺的人。

    旺吉努上次就曾将绝密的伤亡数据写在符上,用于做法事,因此可以断定:旺吉努就是泄密的源头,朱慈烺正是从这里得知了清军的伤亡情况。

    虽然旺吉努要负主要责任,但是这一次,他跟旺吉努一起,向徐先生询问过运程,因此他也难逃干系。

    为今之计,必须将徐先生和那个女孩一起擒住。这次的伤亡数字才刚刚透露出去,只要抓住这两人,就可以避免泄露,挽回损失。

    兹事体大,达素不敢有任何拖延,连忙对旺吉努讲了自己的判断。

    旺吉努起初并不相信,但是达素的分析有理有据,而且彼此印证,容不得他否认。

    到了后来,旺吉努也有点心慌慌:“你说得对,不管这两人是什么来头,先抓起来再说。如果他们真的是朱慈烺的人,我们也许还能将功折罪,求得皇上的原谅。”

    “没错,是这么个理。”达素随即提醒道:“那个女孩身手了得,必须多派些人去,否则是挡不住的。”

    “那我等会就点齐500人马前去捉拿,他们跑不掉的。”

    侍卫在一旁担心地说道:“大人,你不能去,胸口的伤还没完全好呢……”

    达素体贴地对旺吉努说:“要不你把这500人马交给我,我来跑这一趟吧。”

    旺吉努很是感激:“那就辛苦你了。”

    “咱们是好兄弟嘛,我义不容辞。”达素没忘了借机表现一番,同时要旺吉努注意:那个觉远有可能跟徐先生是一伙的,也要抓起来。

    旺吉努想了想:“干脆把栖岩寺的僧人都关起来,慢慢拷问,免得有漏网之鱼。”

    达素点点头:“那就更稳妥了。”

    回到军营,旺吉努挑选了手下最精锐的500人,交给达素指挥。

    达素领兵出发后,旺吉努又派了两名侍卫,率领300人去栖岩寺。

    此时的栖岩寺惨不忍睹。正如小沙弥所担心的那样,由于觉远迟迟未归,僧人们成了没头的苍蝇,救火工作一片混乱,加之天气炎热,导致火势不断蔓延,烧毁了大部分建筑。

    觉远回到栖岩寺时,面对的已是一堆断壁残垣,他简直欲哭无泪。

    然而,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正当僧人们垂头丧气之时,一队清兵赶到,将他们押往清军大营。

    觉远愤怒地质问清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犯了什么错?

    回答他的是劈头盖脑一顿马鞭,觉远只好闭口不言。

第105章 徐传斌被擒

    回到租住的地方,徐传斌和袁熙芸赶紧将各自记住的清军伤亡数字写在纸上。

    袁熙芸舒了一口气:“朱慈烺等了很久的数据,总算齐活了。”

    “事不宜迟,小姐你赶紧走吧。”徐传斌挥挥手。

    “好。”袁熙芸开始整理行囊,准备返回三角山。

    徐传斌随口问了一句:“刚才那个小沙弥好像在跟旺吉努的侍卫吵架,发生了什么事?”

    “说起这事,我就生气。”袁熙芸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徐传斌听罢,神情异常严峻。

    袁熙芸觉察出事情有些不对劲,忙问道:“徐叔,你怎么了?”

    “小姐,你惹下大麻烦了。”

    袁熙芸不明就里:“怎么啦?”

    “你暴露武功了。这样的身手,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要是侍卫对旺吉努、达素提起这事,达素结合以前跟你交手的经历,说不定能猜出是你。”

    “当时情况紧急,那个小沙弥危在旦夕,我一急之下就出手了,没来得及想这么多。”说到这里,袁熙芸深感懊恼:徐叔一再叮嘱她小心,没想到还是出了纰漏。

    徐传斌叹了口气:小姐行侠仗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怎么能因为这个去责怪她呢?

    必须谨慎应对了,他叮嘱袁熙芸:“为了安全起见,你这次回去后,就不要再来了。有什么消息,我自己跑一趟交给大帅就是了。”

    袁熙芸感到奇怪:“徐叔你不走吗?达素如果认出了我,你留在这里也会很危险的。”

    “目前你只是有可能被达素认出,也许情况没那么糟呢?我好不容易获得了旺吉努的信任,要是就这么走了,岂不前功尽弃?”

    袁熙芸急了:“徐叔,你这是心存侥幸,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你还是跟我走吧。”

    徐传斌提醒道:“你昨天不是答应了我,一切都听我安排吗?怎么说话不算数了?”

    袁熙芸深感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徐叔,就这么僵持了一阵后,远处隐隐传来马蹄声。

    徐传斌将耳朵贴在地上听了一会:“有数百名骑兵,正朝这边来了。”

    “肯定是旺吉努、达素派人来抓我们了。”袁熙芸催促道:“徐叔,不要再说了,赶紧走吧。”

    徐传斌见状,只好匆匆收拾了一下,两人各自上马,向东狂奔。

    跑出20多里地,清兵渐渐追赶了上来,达素在后面高喊:“徐先生请留步,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徐传斌自然清楚这是个幌子,扭头喊道:“我家中有事,需要回去处理一下,军爷的问题,以后再回答吧。”

    达素见状,便不再掩饰:“姓徐的你听好了,再不停下来,我们就放箭了!”

    徐传斌没有理睬,反而和袁熙芸快马加鞭往前奔。

    然而,清兵的坐骑都是经过挑选的良驹,比一般的马跑得更快,因此距离徐传斌、袁熙芸越来越近了。

    不久,箭只破空之声传来,追兵开始放箭了。

    两人回过头来,用剑将飞来的箭只挡开。然而,两人能保护自己,却不能护住坐下马,只听得一声嘶鸣,徐传斌的坐骑后臀中箭,歪倒在地。

    袁熙芸连忙拨马过来,朝徐传斌伸出手:“徐叔,快上来。”

    徐传斌急道:“两人骑一匹马,更加跑不掉,你还是快走吧。”

    “不行,我不能丢下你不管。”

    袁熙芸固执地想拉徐传斌上来,对于射来的箭就有些疏于防范了,一不小心,左肩中了一箭,顿时血染衣衫。

    徐传斌见状,朝袁熙芸的坐骑猛击了一拳,那马吃痛,发足狂奔。

    袁熙芸在马上回望,只见徐传斌正奋力扑打着清兵射来的箭只。

    她知道自己已经救不了徐传斌,只得打马前行。

    这时,前方出现明军的两个游骑,袁熙芸连忙催马过去,出示了腰牌。

    游骑见对方是大帅身边的“何侍卫”,不敢怠慢,表示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尽量抵挡住清兵,让何侍卫脱身。

    袁熙芸匆匆谢过,继续往东驰去。

    两个游骑打起了呼哨,请求远方的其他游骑过来增援。

    此时,徐传斌已经被追赶的清军团团包围。

    达素面带嘲讽地看着徐传斌:“徐先生藏得好深啊,今天才算知道了你的真面目。”

    手下的清兵请示达素:“那个女孩跑了,我们要不要追过去?”

    达素朝东望去,见两个明军游骑挡在去路,远处还有几个游骑正朝这边赶来。

    区区几个游骑,达素当然没放在眼里,但他意识到,前面已进入明军的巡逻范围,这里已经离明军大营不太远了。他毕竟只带了500人,如果贸然前行,被明军包围,那不是等于白白送死嘛。

    他这次的任务是来抓人,不是跟明军交手。如今抓住了姓徐的,已经可以交差的了,毕竟旺吉努一直都是在跟姓徐的打交道。至于那个女孩,虽然武功厉害,但似乎只是个送信的角色,没抓住也关系不大。

    想到这里,达素决定停止追击。

    见袁熙芸已经脱险,徐传斌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时此刻,他已经没必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于是“当啷”一声扔掉了手里的剑。

    达素把手一挥:“带走!”

    几个清兵一拥而上,将徐传斌五花大绑,扶上马驮走了。

    ~~~~~~~~

    明军的中军大帐,朱慈烺正对着沙盘沉思,忽然外面一阵喧嚣,不一会,几个士兵搀扶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朱慈烺一看:来人正是袁熙芸,不由得心中一紧。

    只见袁熙芸双目紧闭,面如金纸,几乎没有血色。一只箭穿透了她的左肩,衣衫上的血迹已经凝结成了黑褐色。

    朱慈烺急忙叫来军中最好的郎中,先将箭从外面剪断,再将箭杆拔出。

    郎中正准备给袁熙芸敷药,却听到袁熙芸用微弱的声音说:“请郎中出去吧。”

    朱慈烺在她耳边悄声告诉她:“郎中要给你敷止血药啊。”

    “我不想被别的男人看到身体,我自己有金创药,你给我敷吧。”

    朱慈烺听得心头一震:袁熙芸说这话,分明是这辈子认定他了。

    以后可不能对不起她啊。

    无奈之下,朱慈烺挥挥手,郎中出去了。

    朱慈烺将袁熙芸扶到自己的卧榻躺下,轻解罗裳。

    洁白无瑕的后背,如今有了一个深深的伤口,鲜血在咕咕地流出,真是触目惊心。

    朱慈烺从没做过救死扶伤的工作,他的手抖抖索索,宝贵的金创药撒落了不少。等到他好不容易将金创药敷好,袁熙芸已沉沉睡去。

    当晚,朱慈烺在卧榻旁打地铺,以便时刻照顾袁熙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775/ 第一时间欣赏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风起松岩所写的《我用奇招救大明》为转载作品,我用奇招救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用奇招救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用奇招救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用奇招救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用奇招救大明介绍:
张航穿越成了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海陆联合作战”的方略,并挂帅出征,赢下松锦大战,挽救了大明朝。随后他率部开发青海的盐业资源,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在平定内忧外患后,他在众将拥立下登基,开始引领大明朝向美洲发展。(QQ群号:867165251)我用奇招救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用奇招救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用奇招救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