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重生之明朝朱瞻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文阅读

作者:小一号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章 善后

    朱瞻基来到他老妈张皇后这里,她怀里还抱着祁钰,可是精神萎靡不振,他把祁钰一把接过来,看着他的小模样挺可爱的。

    “儿子,你说要不是那狐狸精,皇上能走的那么急吗?”

    “老妈,这都是天意,天意不可违,父皇身前不是看过了天象吗?你就不要再难过了,我让你的大孙子来跟你玩,他可调皮了。”皇后才稍微回过神来。

    “老妈,我跟你商量一个事。”

    “说吧,是不是要把祁钰给接走,我就是不放心你们,孩子还小,你们笨手笨脚的,哪里能照顾好孩子呢?”

    “祁钰我交给悦儿吧,免得你受累,我说的是让墉儿和墡儿留在我身边帮我处理政事,也能经常来陪陪你老人家。”

    “墉儿身体弱,留在京城也好。”

    “还是老妈你英明。”皇后被他逗乐了。

    他接着来到郭贵妃这里,小五立马就过来了。

    “太子哥哥,不好啦,娘亲都哭了一天一夜了,你快去劝劝她吧!”

    “乖,没事的。”

    进得卧室,郭妃看上去心灰意冷,他吩咐侍女都下去,看来她还是太年轻,受不得打击。

    “姨娘,你好点了吗?”

    “太子,你怎么来了?”

    “我能不来吗,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不是我说你,唉,算了算了。你也不要难过了,一切都是天意,看在孩子们的份上,你也要坚强起来。”

    正说着呢,郭妃又哭了起来。

    “这些都是天意,你不要再难过了,人不能跟天作对,我会请道士给父皇祈福的,你要照顾好自个,把孩子们都养大成人,其他的事情我会来处理的。”等郭妃情绪稍微稳定之后他说道。

    “我先走了,要放宽心些。”

    “五啊,你要照看好你娘知道吗,有什么事情直接来找我。”

    “太子哥哥,我知道了,我会盯紧我娘的。”

    “恩,小五真乖。”

    朱瞻基叫来王彦,让把李时勉请来。王彦就是王狗儿,之前被朱棣派往辽东担任镇守太监,朱高炽嫌他跟朱高煦有勾连,把他调到身边伺候,不一会儿,李时勉被来了,是被抬进来的。

    “李时勉,你可知罪?”

    “臣知罪。”

    “你把天都捅破了,你的罪过大了。”

    “你以为连皇爷爷都拿你没有办法你就无法无天了,就不顾君臣之道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则加勉,错则改之,你有权利施行谏言,但是也要注意行为,有些事情是隐私,懂不懂?这些都是皇后的事情,不是什么事情都适合去参合一把,从而败坏你的人品,搞得别人都下不来台。”

    “你回家好好养伤吧,伤好之后,把悔过书亲自交给我。”

    人都走了,他还坐着,王彦在侧。

    “听说汉王要造反,你可知道?”

    “臣不知。”

    “你也是侍候皇爷爷的老人了,也跟着瞎掺和?”朱瞻基愤而离去,王狗儿心里那叫苦啊,臣没有啊!

    朱瞻基召集夏原吉、蹇义、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金幼孜、胡熒、权谨,开了一个碰头会。

    “居位都是朝廷的抵柱,天不假年,让父皇早逝,留下一副重担给我,我才疏学浅,恐怕耽误了民生国计,不知各位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殿下只要你继续保持谦虚勤政之心,以殿下的才智定能成为一代圣君。”

    “我有个提议,你们看怎么样?以夏老为内阁首辅,统领朝廷政务,同时每位阁员负责一部事务,每日的政务会聚到我这,以一日为限,留中的就是待为处理之政务,此外人事,外事,兵部,都察院单独行事,于其他政务分开,直接奏报于我,以六年为期,六年之后,待我熟悉了政务之后,再恢复如初,你们觉得如何?”

    “具体如何实施呢?”

    “比如说朝廷的赋税,如何完成,酌情减免等不必事事请示,首辅决定实施就好,我只要一个结果。各地赈灾,选派官员视察,也是一样,不需要钦派特使。还有比如疏浚河道这些本应该是宰首可以处理的事情,不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吧?照章循例办理的事情,只需要知会,不必请示决断,一般的行政事务只需要加盖内阁印就可以了。”

    “不行,皇帝印玺不可费。”

    “那也行。就这样吧,我准备将鸿胪寺,吏部,兵部,都察院提高一级,比工部,户部等高一级,比内阁低一级,跟阁员同。胡熒就任鸿胪寺寺卿,杨荣为兵部尚书,蹇老照理吏部,陈谔为都御史。”

    “可。”

    “杨士奇、杨溥、黄淮、金幼孜、权谨为内阁成员,杨士奇负责刑部,大理寺事务,黄淮负责户部,兼任户部尚书,金幼孜负责礼部,兼任礼部尚书,杨溥负责工部,权谨负责太常寺等。”

    “可。”

    “改封越王为礼亲王,湘王为恭亲王,顺天府尹,协助朝廷政务。改封郑王为北海王,于辽东学习兵事。该封荆王为庄亲王,于工部学习政务。”

    “可。”

    “改辽东为辽宁省,辽东总兵巫凯为辽宁总兵,撤销建州卫,并入辽兵。任命曾敏学为辽宁布政使,赵豫为按察使,王军为金州知府。”

    “可。”

    “夏老,这次父皇的丧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吧。”

    “是,殿下。”

    “这次父皇新丧,边境可能不宁,应该让九边加强防务,交趾同样不可小视,我意对交趾用兵?”

    “不可,还是等政局稳定后再作打算吧,急切用兵,徒增新乱。”

    “好吧。”

    总之大家还算给他一个面子,散会之后,他请赛义、杨荣、胡熒三人留了下来。

    “蹇老,我们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优的人放到重要岗位上历练,平庸的人让他在就踏踏实实做事,下一步我会挑选第一批重点城市,重点集镇,你要做好准备。依才任人,也很重要,像李时勉虽然德才兼备,但是没有对朝廷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放错位置,做错事,没有能发挥出他的长处来,这一点也很重要。”

    “地方官员也应当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知才善用,也应当作为重要的考察依据,还要将民生,民心,吏治接合起来综合考量。人才足则国家兴。”

    “胡大人,登基大典将邀请朝鲜使者来会,共商国事。”

    “兵部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来非军功不可得爵,爵位不可以世袭,除了开国及有重大贡献之将。”

第七章 登基

    因为皇帝陵寝尚未动工,朱高炽生前要求一切从简,他的灵柩就停在仁智殿,哭灵三天,守灵七日之后,丧礼很快就完结了。

    以前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是由文武大臣一起商讨决定,现在都交给了夏原吉,这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但是大臣们很快发现这一点的不同。

    最后定下的谥号是:“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也算是把好的完美的文辞给占了。

    朱瞻基要求把皇帝生前使用的物品和诗词,文章等等全部都整理好,以后专门在地陵建立纪念馆。

    因为这次邀请了很多人来参加登基大典,包括朝鲜使者,盐商吴显祖,功勋贵族,京城周边有头面的人物等等。所以最终仪式安排在六月二十八日,当然少不了请愿登基。

    这一天来得很快,早早地礼部官员就到了大祀殿祭拜天地,然后到了先农坛,最后朱瞻基作孝服,于太庙祷告。

    吉时已到,钟鼓敲响,朱瞻基换上黄色的衮服,戴上冕,登上奉天门楼,准备开始宣告。

    岁月流转,将来又有多少人站在这里宣誓的呢?

    摈弃心中的杂念,开始宣读,完了之后进入奉天殿,大臣们已经从殿内往外排好了队伍,司礼太监王彦宣读诏书,整个大典结束。

    他洗漱了一番,换了一身便衣,吃了饭,坐在那儿发呆。

    这么大的皇宫居然不是宜居之所,确实像牢笼一样把人分割开,他宁可走路也不愿坐轿子,轿子就是效率低下的象征,但是大热天一天来回走个二三十里地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他现在就住在朱棣原先呆过的小房间里面,好在没有什么蚊子。

    下午他第一个接见的便是吴显祖,他现在心情很激动,没想到太子这么快就登基了,但是又有一些忧虑,怕出大风头,反而不是好事。

    “草民拜见皇上。”

    “吴先生不必客气,听说你以前经常铺路修桥,这次也是帮了朝廷的大忙,为朝廷做了贡献的,当为表率。”

    “些许本份之事不足挂齿。”

    “吴先生,请用茶。”

    “谢皇上。”

    “你们歙县山多地少,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你们县的菊花茶,黄山茶叶,歙砚,徽墨就很好嘛,自古黄山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

    要保护好这些山山水水,子子孙孙享用不尽,更要发扬自立、自强,要像黄山上的松树一样坚韧,正是这一方灵地才生出像你们这样的人杰。

    稳定是大局,商业繁荣,人心思定,民生向好,吏治清廉,一环扣一环,这才是大治。商业对国家来说很重要,如果商税充足,就可以花钱做工,代替无偿的劳役,不至于让老百姓越来越贫困。”

    “皇上英明神武,草民必当谨记皇上教诲,谨遵圣旨。”

    “我写个条子给你,到时候你到南京找郑大人商议,或许有一些生意可做,以弥补你们上次的损失吧。”

    “草民谢皇上恩典。”

    “起来吧,另外送你三幅字,看看如何?”

    这是身边的太监将字幅打开,分别写的是“歙县贡菊”、“黄山毛尖”、“天下第一山”。

    “草民万谢皇上隆恩。”这回吴显祖哭着谢恩,旁边的书记官将这一切都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你们要严守国家法律,更不得扰乱市场,赚取些钱财之后,建立学院,美化黄山,让更多的文人居士慕名前往踏游。”

    接下来接见的是洪武老臣汤宗,一生三起三落,建文时期,曾举报陈瑛投靠燕王,后又被谢晋之事牵连,被下狱十余年,复出后出任南京大理寺卿。

    朱瞻基走到门口迎接汤老,其实他的年龄并不算大,只比杨士奇大一岁,算虚岁的话才六十一岁,比黄淮大两岁,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监狱生活,已经老态龙钟了。

    “汤老快进屋坐。”

    “皇上礼不可费也!”

    “汤老明察秋毫,可有识人之术?”

    “无它,早妙算,勤观察尔。比如刚才见着的那人,手持卷轴,小心把持,面留泪迹,可知皇上一定赐了重宝予他。”

    “没有什么重宝,只是三幅字而已。”朱瞻基稍微解释了一下。

    “皇上真是高明啊,一般人即使能够识得宝山就不错了,万没有陛下这种润物于无声之中的手段。”

    “汤老见笑了。”

    “皇上,朝中都是满腹才学的大臣,必定会辅佐陛下开创盛世佳业的。”

    “做太平昏君容易啊!”他摇头叹息。

    目前苏州府是他比较关心的地方,接下来接见的便是苏州知府李从泰,我们都知道扬州的繁华,谁都知道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是大明扬州只能算一个很普通的府,不可与苏州同日而语,唐伯虎就写过一首《阊门即事》的诗: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苏州知府李从泰参见陛下。”

    “李大人无需多礼,苏州是全国赋税和劳役最多的府,自洪武朝以来,历任知府皆是能吏,可是能善始善终者寥寥无几,你给我讲讲苏州的情况。”

    “苏州之下有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和太仓州,总人口有两百余万口。

    有田近十万倾,每年完成赋税两百五十万石以上,徭役课银百万贯,上供物品主要有铜六千斤,锡一千斤,阔白棉布十余万匹,黄蜡五千斤等,商税千贯。”

    盐课取消,因为苏州织造为宫廷直管所以没有课纱,总的折算下来,差不多分到每个人头上有1贯以上的税收,确实是高了,就是做工一年也就几贯的收入。

    税收确实是有大问题,田地赋税苏州要占据全国10%以上,毫无疑问在全国来说是最繁华的城市,但是商税几乎忽略不计。一府动摇,朝廷估计连财政都会紧缩,风险实在是太大。

    “官田有多少?”

    “五万余倾。”确实很多,比金州府开出来的地都多,这样说起来金州跟苏州情况有点相似,可以分担一些江南北运的米粮。

    “新币使用情况如何?”

    “新币一贯现在换旧钞一百三十贯,值钱一千二百钱。”

    “那老百姓都用铜钱买盐了?”

    “确实如此。”看来有人在倒钞钱了,这也没有办法,新币的印刷速度完全跟不上。

    了解了一番情况之后,接着又会见了九名各地官员,还有一些大臣的面奏。

    晚上宴请了老丈人,还有悦儿和祁钰一起。

    “悦儿,你说我成天到晚地都想着政事是不是很无聊啊?”

    “哦,是有点哦!”

    “瞎说,陛下管理国家大事是本份嘛!不想这些还想什么?”

    “是这样吗?”

    “千真万确!”

    第二天早朝宣读圣旨,大臣们也是挺给面子,对于之前议好的封王以及建省等都没有意见,有的大臣说,四位王爷已经成年,应该早日议娶,这是应当的。同时命令礼部准备册立皇太后皇后和两妃的事宜。

    早朝结束,他将朱瞻墉和朱瞻墡叫了过来。

    “老三你就帮我负责医疗卫生这一块,包括防疫,培训,药材,药局的管理等等,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们两个要常来陪陪母后,活着开心就好,不能老是给自己添堵。”

    “老五,从今天开始你就帮我分担政务,比如接待外国使臣,接见各地官员,再就是协助我处理好朝廷的政务,你让杨士奇找一个书记官和一个整理奏折的书吏,书记官专门做好谈话和会议记录,完了给我看看,然后存档。就这样,我们先去母后那里请安吧。”

    “老妈,您老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住怎么样,你看我们哥仨都走得满头大汗了。”

    “这边热闹,老是搬来搬去的,你不嫌麻烦吗?|”

    “老妈,你搬到那边还是跟若微和悦儿一起呀,大家一家人开开心心住在一起多好啊?”

    “那善祥呢?”

    “善祥事多,就住坤宁宫。”

    “那不委屈了若微跟悦儿吗?”

    “暂时委屈一下,到时候再起几栋房子。”

    “都随你吧,谁叫你是我的儿子呢。”太后赏了他一个白眼。

第八章 第一次会议

    今天开始会见一些省级官员,昨天第一个会见徽州盐商吴显祖的事情,大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在经过汤宗的传播,迅速在官场上流传开来,这时的贡品只有皇宫专用,不可他享,还不具备一定的商品价值,不过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各地官员纷纷挖空心事也想讨得贡品之名或者是封个天下第一泉之类的。

    大明的省级首脑左右布政使,往往一个官员兼任,虽然品级很高,从二品或者正二品,但是作用并不明显,特别是朱棣因为一梦而提拔十三名地方高官,更是让很多地方政府处于无为的状态。

    十八年润正月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十三个人。

    其中一人扶着大殿的一根立柱,旁边还有一匹长满鳞甲的马,于是他谁也没有告诉这个梦的事情。

    恰好隔天有全国举荐的人才十三人,其中一人名为马麟,正好跟他的梦应上了,于是立马将这些人都封了地方高官,除了马麟是个小官其他人都是白身,都被一天之内任命为省一级高官,其中就有七个布政使,六个参议。

    当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朱棣只好将他做的梦一说,大臣们也是像吃了苍蝇一样。

    上午快吃完饭的时候,召来赛义,跟他简单聊了一下吏部改革,打算每个省增设一个吏部高官,专门培养、考察、举荐人才。让他给恭亲王配一名精通政务的官员辅助,专门给他一件办公室。

    吃饭的时候,他们哥俩也在一起商量事情,主要是交代将紧急的要务送到他这边,其他的先处理一遍,可以批的尽量批,然后再将奏章分门别类地送过来。

    朱瞻基的第一个改革就是奏章,全部使用文件夹及白纸,并且做好存档,他觉得国家百废待兴,即使建房子也没有必要使用名贵木材,一般的好木料就完全够用了,他觉得樟木和松木就很好,如目前使用的题本,占地方不说,还费钱,每年的办公用纸费用都是海量。

    下午他来到了文渊阁并召来了张辅,蹇义,杨荣,胡熒。

    “今天召集众位大臣,特别是夏老,为了朝廷殚精竭虑,当然也有朝廷诸臣的功劳,目前情况大家也都最为清楚,连俸米都发不出,只能以其他物品代替,当初发放苏木和香料的时候引得大伙不高兴,何必大老远地搞来这些没有用的废物,花了这么多冤枉钱?”

    “人的眼光需要放远一点,如果不给别人一点甜头,人家会求上门来朝贡?

    当然也要有个先后缓急的,现在朝廷各方面都很困难,正需要这些藩属国来支援,将来会有丰厚的回报,所以要求外国朝贡的使者必须有确切的国书,限定人数,其他的都算外商,需要缴纳关税,当然遇到特殊情况除外。”

    “南洋有丰富的金铜锡,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有大量的人口,波斯有最好的战马,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的,而我们只是付出茶叶,瓷器,漆器,铁器,丝绸等等,在宋朝的时候,海贸发达,光关税就抵得上我们全年的税收,大家来看看这一枚金币,重一两,抵五贯银币。”按照正常折价是一两金子折二两半白银。

    “有人说傻子才会要,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在南洋或者波斯不值钱的东西,到了我朝可能就大利于民。南洋和西洋收益绝对是你们连想都不敢想的,说出来可能会吓死你们。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个意思,困难很多,但是正在逐步改善,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这次我决定拿出五万块金币,以利于新币的实施。朝廷低品级官员发放禄米和少量新币,四品以上官员不再发禄米,用金币,银币和新币代替,多余的金币将用于钞钱的回收。”

    “只要粮草供应充足,让粮食和新币挂钩,即使有消耗也是值得的。京城作为国家的中心,金州将是下一个苏州,未来南洋也可以运送大量的米粮进京,朝廷的税收增加,足以抵消劳役。苏州府每年运送粮草需要征用大量劳役,今年开始朝廷补贴劳役费用如何?”

    夏原吉知道朱瞻基是针对他说的,他是看着新皇长大的,也像他爷爷一样,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万万不可,此例开不得,劳役有哪里是不苦的,到时候都眼巴巴地等朝廷发钱,而钱还是从老百姓头上收来的,如果操作不当反而滋生腐败。”

    “那就减免20万石的稅粮,朝廷增加藩王的福利,难道就不该减免地方沉重的赋税吗?”朱瞻基见到没有人反对,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夏老,朝廷要想办法开支节流,不能等着敌人打上门来,或者因为剿匪不力就想着招安,要多多支援辽宁省一些,罪犯,流民都可以往那边送吗,不舍得投入如何有产出呢?

    另外计划在九原开设新城设府,切断蒙古跟西域的联系,可以加大大同与蒙古部落的贸易,只有将防线往外推,才能彻底保证京师的安全。”

    “我计划今年命令郑和率领大军从海上进军直接消灭黎逆之流。”

    “皇上……”

    “我知道现在很多困难,就是花钱也要打这一仗,没有粮食可以花钱买,劳役可以雇工,总之,钱可以不要,饭可以不吃,该打的仗坚决要打。”

    “可是哪来的这么多钱呢?”

    “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下一步将加增商税,施行牌照制度,没有牌照的将不得经营,暂且在北京城试行。”

    “文弼负责边防武事,配合朝廷在兴州卫设府衙,为承德府,将京师的骑兵部队全部外移,做好联络工作,一旦有事将迅速集合军队,建好仓库,囤积好军粮,国家将逐步减少内陆繁华地区卫所,迁移到边防地区,要尽快拟个章程出来。”

    “兴州卫为大宁旧府,实为兀良哈占据,可不是好相予的呀!”

    “我说的就是这里,派大军重新占领,建立骑兵大营。如果现在不加强限制和防范,可待以后?

    勉仁公你再负责起草一份军衔和军功制度。今后将不再以军功封爵位,代替的是军衔和军功制,同等职务军官,军衔高则军俸高,军功可以累积,退役或者阵亡会发放相应的奖励。”

    “臣遵旨。”

    “杨公你负责起草新的刑法,到时交由群臣商议,主要是废除株连,废除不合理的条规限定,加大盗窃、抢劫、强奸、贩卖人口的处罚力度,所有人犯法不再赦免,皇帝每年只有五个人的赦免权限。”

    “陛下说的是所有人?”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胡公,向贵州,云南,施州,哈密,建州,朝鲜,广西,湖广这些土司或者番属国征求美女,以示亲近,废除土汉限制通婚的条例,可以自由通婚,不必报备。也不可强求,本来就是为了一家亲,大家都是一家人,该有的礼数不可缺。”

    “臣务必让陛下满意。”

    “好,我相信你胡公。”

    “呵呵。”

    “没有什么事就散了吧,夏老跟我来一下,我有事情跟你商量。”夏原吉跟着他来到了办公的地方。

    “夏老有几个儿子?”

    “陛下,让你见笑了,老来添丁,只有一个儿子,今年才八岁。”

    “夏老,多的话我也不说,你是看着我长大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你最了解,我不是一个好武之人,民生艰难,苟活如蝼蚁,这根源是什么呢?你看年年繁重的劳役,真的就没有办法了?

    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开垦这么多良田,可是为朝廷解决了不小的麻烦,即使像歙县,不怎么产粮,这次为了帮助朝廷改良盐政也是出了不小的力的。多为善政,多作改善,哪怕失败,也不畏艰。

    像皇爷爷那样我是做不来的,但是也不是不行,关键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大臣,朝廷取士,管理国家是本份,不能仅仅是完税就了事,重话我不多说,你老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说,咱们这么熟了,还不是都是为了民生?”

    “陛下都这么说了,老臣岂不能尽力?”

第九章 牌照制度

    堂堂的一个大明帝国首都,缺米缺到这种程度,居然连官员的俸米都不够发,真是悲哀。幸亏开发了金州,米店也开张了。

    “祁三,以后呢,办公的地方就在那里,房间随你自个挑,等级跟杨荣平齐,从一品,撤销东厂,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马充入你的人马当中,锦衣卫在明你们在暗,就设中央情报处吧,你是第一任指挥使。

    宫里安全交由郑勇负责,严查太监进出,所有人出入都需要严格登记。”

    “是。”虽然他已经充分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对朱瞻基的话出乎意外,锦衣卫指挥使也只是正三品。

    “我这近打算在京城试行牌照制度,所有的行业都必须要到相应的部门报备,发放牌照,大型酒楼,大型客栈,首饰胭脂店,妓院,等高消费的场所,牌照将施行限量并且要花钱购买,一张需要十万贯。你觉得有哪些关隘的地方?”

    “十万贯?太多了!”十万贯至少可以买二三十万石的粮食。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顶多一万贯。”

    “那就竞拍,一万起底,发五张,南京周边教坊司资产全部发卖,可以提供贷款。”

    “那就不知道有没有人来?”

    “南京画舫的姑娘全部恢复自由身,好姑娘好苗子咱们得带到京城里来。”

    “陛下也开香楼?”

    “不是香楼,相当于戏园子,不陪客,只是演出,唱歌,唱戏,跳舞都可以的。”

    “要把南方的商人都召来?”

    “不用,你在江南一带宣扬出去就行。”

    “是。”

    隔天他又召开了内阁会议,第一个事情就是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城市,有大同,宣府,承德,金州,真定,济宁,武昌,苏州,松江,镇江,扬州,宁波,泉州,贵州,这些府的行政等级将提升一级。

    第二个是取消宫廷直管的矿业,织造,茶叶,造船业等行业,取消贡品专供制度,除了矿业收归国营之外,其他行业皆允许私有资金进入。

    第三个取消海禁,成立海军,准许出外海捕鱼和经商,但是需要牌照数量限制,成立金州,天津,上海,宁波,泉州,广州新海关,对不同的商品征收不同的关税。

    第四个成立银行,禁止一切中小型私人钱庄。

    第五个,在京师试行牌照制度,所有的工厂和商铺都必须办理牌照,税率为两成,高档奢侈行业牌照举行竞拍,底价一万贯,税率为三成,取消教坊司。

    第六个,取消县级惠民药房,富裕县城及府城保留并加强。

    第七,取消科举限制,商户将按财产等级缴纳助学金。

    第一、四、五、六条没有非议,第二条,户部想要龙江造船厂,这个朱瞻基没有让步,最后勉强通过。第三条和第七条则没有通过。那么由内阁票拟这五条政策,举行朝议。

    “敢问陛下,原有的众多工户该如何安置?”

    “茶叶,织造业,造船业都是发展状况良好的行业,正是需要改良,以促进产业壮大,熟练的匠人只有缺少的,没有多的,到时候肯定会比现在的待遇要好。”

    “目前京师正是大量缺少粮食,江南纳粮劳役繁重,纺纱利多,如果人人都去养蚕而弃粮食又当如何呢?”

    “确实是这样。”

    “养蚕和种田并不矛盾,良田当然不可以种桑,其他的山地或者池塘边都可以种桑树的。”

    “惠民药局本来是利民之举,为什么要取消?”

    “本该如此,但是朝廷本没有如此大的力量来支撑,惠民药局普遍存在医生医术不精,药材不足的情况,还不如收缩力量,重点发展,同时大力引进民间的资源,使其能够多出现良医良药。国家的政策改良的目的就在于此,利于民生发展的就多去尝试,多鼓励发动民间的力量,从而整体上往好的方向发展。暂时的退缩并不代表永远如此,将来必定会发展更好。”

    “臣无问题。”

    虽然五项政策正在实施阶段,但是引起的议论不少,很多人说以后没有官坊了,价格肯定很贵,连个牌照都要花那么多钱,这不是抢钱吗?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说不出口,教坊司所盈利的钱都纳入礼部,又补贴到部分官员身上。

    祁三和太监昌盛来到了南京,先是召集了总共十六楼官坊的妈子。

    “盛公公,这次召集我们姐妹何来?”

    “好事,大好事,本公领圣谕,进选一批能歌善舞的美女和好苗子进京为皇上服务。”“我以为还是什么好事呢!”

    “天大的好事还在后头呢,你们不想要,可有大把的人抢着要。”

    “还有好事,那你赶紧得宣啊,姐妹们都等不急了。”

    “先把皇差给我办好了,让本公公满意了,否则不要怪本公公不讲情面!”

    昌盛落得大量的好处,当然必须交公讨好皇帝。

    哪些老鸨们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牌照,并且贷款买下官坊的房产和画舫,同时祁三也顺利

    安插了人手进入。随后南教坊司掌管的苏州府等十四府的教坊也都全部或卖或停。

    夜幕降临,办公室里面只有两个宫女在伺候着,由于朱瞻基不待见太监,这些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往日里威风八面的太监们都像打了霜的茄子一样。

    每天吃住睡都在这个曾经爷爷办公的不大的房间里,也像他一样,继续继承着大明的伟业?他感觉原来的宅男生活也挺好的呀,尽管那个时候他也渴望一份甜蜜的爱情,现在这些都拥有了,有了三个儿女,另外还有两个怀孕了,应该很幸福了,为什么还感觉不到快乐呢?到底怎么了?他也不处理政事了,径直往东走去。

    到了若微的房间,她已经睡着了,但是还是把她吵醒了。

    “皇上,你这些天怎么也不来看我和孩子啊?”她懒洋洋的说着。

    “吵醒你了,今天就跟宝贝们一起睡。”

    “哎呀,臭死了,快去洗澡。”

    泡在木桶里全身舒坦,快要睡着了。

    “陛下,该起来了。”一边伺候丫头小美提醒着。

    “小美啊,帮我摖摖。”这时候他才发现小美满脸通红。

    赶紧的跑到床上抱着若微,亲了一下,若微卷在朱瞻基的怀里面,安稳地睡了。

第十章 幸福是什么

    五更天,他被叫醒了,他小心得起得床来,打了一套拳,洗漱一番,吃了早餐,就来上朝。不过整个人还是不怎么精神,迷迷糊糊的。

    “皇上昨天晚上是不是又熬夜了,政务繁重更不能懈怠啊!”原来是戴纶,现在好多重要的岗位都还没有来的及调整,都不知道把他往哪里安好。

    大臣们都望着他。

    “哦,昨天晚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臣等可以为皇上解惑。”大臣们很兴奋,难得皇上还有不明白事情的时候。

    “呃。”这个要怎么说呢?

    “想我皇爷爷每日每夜操劳政务,从来就没有懈怠过,但是缘何落得国家如此困苦的局面呢,请大家教教我吧?”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他到底表达什么意思。

    散了朝,来给太后请安。

    “老妈,是不是我现在没有追求了就感觉不到快乐呢?”

    “傻瓜,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不就是快乐吗,天下老百姓都是这样,能够有一碗饭吃,没灾没难的平凡过一辈子就是幸福,儿子,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哦?”是这样吗,快乐等于幸福?不管如何生活还得继续。

    “吴大人和陈总兵来了没有?”

    “臣参见陛下。”

    “今天议一议治河,黄河经年决堤,该如何治理?以前无非是修提,我有个建议,你们看行不行,由开封转往山东入海?”

    “这个可比运河还难挖。”

    “你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可不可行,能不能有效地缓解水灾,另外需要多少人力,粮草,钱财,路线如何,先把准备工作做好,不能老是年年发水灾,年年救灾,解决了就能一劳永逸。以后官员考察也是一样,民生如何,道路如何,人才如何,水旱灾害治理的如何。”

    “任命戴纶负责九原建城,林长懋就任承德知府,夏老你负责组织一下,这个事不急,主要是这个人事。”

    “陛下既然不喜欢,怎么又把陈谔给招惹来呢?”

    “陈谔是个孤臣,能臣,这样的臣子可不多啊。”

    “皇上圣眼独照。”

    午饭过后,来到郭太妃这里,一段时间不见,倒是清减了不少。

    “要自己多保重啊,孩子还小呢!”

    “谢皇上关心。”

    “我看不如这样,你们娘四个就迁到我之前的那个房子住吧,伙食我让悦儿安排好,就改为滕亲王府吧,有什么缺的尽管说。”

    “是。”郭太妃又拿手绢抹眼泪。

    他现在还在思考那个问题,哦,原来一直使我不开心的就是这个,还有十年寿命。他想起了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去马克·吐温家做客的时候,马克·吐温对她很关照,好像说过:“我的工作就是用来逗别人开心的。”

    她的意思好像是给她三天光明,她用来感谢那些帮助她的人,是这个意思吗?不记得了。

    就把人生当做十年来过,来感谢对你好的人!这也是幸福。

    钱大量地花出去,钱对我来说只是个数字,在现代北京城,几亿一栋的四合院,现在只需要几百贯,一点也不贵,再说不是还有银行吗,银行里不都是存的别人的钱吗?

    反正建出来的房子即使自己不用也不愁卖,现在正在建的是京城银行,贵人坊和剧院。剧院是他亲自设计的,有三层,有包厢,天花板和墙壁都经过特殊的加工,位置就在先农坛的大湖旁边,接近琉璃厂,就叫做南湖大剧院。

    等剧院建好了之后,请大家看从没有见过的戏吧。

    下午,顺天府尹王骥、恭亲王和朱瞻基三个人在讨论京城的建设。

    “京城将作为未来人口超过两百万口的大都市,卫生,吃水,住房,治安,交通,环境,教育,医疗,这些都是大问题呢。”

    “我先给你们粗略地讲讲吧,等下你们再自己看我写的东西,从现在开始就要禁止在内城限制修建房屋了,不能随便增加房间数量,以增加内城的人口,酒楼,客栈等除外,但是也要规划合理。

    在内城修建公园,合理安排好学校,医院,市场等。街道两边要种树,修排水系统,修水塘,晴天放水,雨天蓄水,防止内涝,干旱。内城要保持安静、祥和、整洁、美观,划西城区和东城区,设镇长一名,设税课局,修建官租房,高官集中居住……”

    巴拉巴拉一大推,直接就将他们给侃晕了。

    他的这些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了,光是花钱那要得花多少?什么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大学,高级养老院,金融区,高尔夫,赛马场等等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知道这些可能要花上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但是不急,慢慢来,先把政治框架建立起来,规整道路,迁移老旧破房和一些外迁的部门,留取足够的余地,就从内城开始,外城先规划,未经允许,不得私自修建房屋。先打个题本上来,由内阁商议。”

    “皇上,这能实现吗,臣感觉有点像听天书。”

    “来,这是我画的简略城市效果图,你们来看看。”

    “这也太大了吧!”这张图包括了通州、大兴和宛平。

    “所以说北京城将远远超过苏州府,府尹做的好之后将会升迁为内阁,品级跟尚书平。”

    “臣遵旨。”

    晚上,宴请了著名的酒神曾子棨。

    “曾师,这是我特意让人制作的黄酒,不知如何?”

    “谢陛下赐酒,不可居无竹,不可饮无酒。世上若无酒,哪有诗千斗。”

    桌子上只是一小瓷瓶酒,喝酒用的也是小酒盅,只见曾子棨潇洒地举起酒杯,酒却一点没有洒,往鼻子里面深吸一口。

    “香!”然后一口就喝进肚子里。

    “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因为皇帝新丧,不得喝酒,他也不客气,夹起一块牛肉就吃。

    “果然不愧酒仙之名。”朱瞻基给他樽满酒。

    曾子棨咂了一口,品了一下,又喝了一小口,很陶醉的样子,放到深山里妥妥地一名隐士啊。

    “酒香劲头足,少了秋白的一份甜腻,醇厚,多了一份酸涩,如果能够温一下口感更绝,难得的好酒,正是我等的绝配啊!苦中带乐,又不失刚烈。”

    “你要是喜欢就多带一些回去。”

    “不了,陛下,等明年说不定味道更好!”

    “好,我就欣赏你这种性格。”虽然朱瞻基不喝酒,但是也知道这个酒还在改良之中,算不上什么好酒,如果多存几年可能味道更好些。

    “古时候有美酒杜康、稻花村、竹叶青、剑南春,这些美酒今何在?”

    “千金易得,美酒难寻。”

    “我要让这些美酒重新出现在世上,你觉得如何?”

    “那就真是人间一大快事!”

    “我想让你担任鸿胪寺少卿,从二品,另外兼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

    “陛下真是知人善任也!”

    “你不要小瞧了鸿胪寺,它将专门用来处理外事事务。”

    “哦,愿闻其详。”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外之外更有山,天外之外更有天。”

    “恩。”

    “要想传世连绵,还得向外。历朝历代免不了吏治腐败,民心丧尽,民生凋敝,只有在吏治尚可之时,转移富余之民力,慢慢改良朝政,才可以保持国柞。南宋连绵,可得端倪,我大明更当为举世之首尔。”

    “然也,当浮一大白。”

第十一章 兀良哈

    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有些不适应,还好将原来的奏折改为了夹子夹文件,不然的话又得堆成山了,即使是这样,现在看见字眼睛都是花的。今天是准备商讨军务,请来了张辅,杨荣,还有兵部左右侍郎张信和孙时。

    对于边防,最不令人满意的就是大宁(承德),对于有轻度强迫症的患者更是不能容忍。对于军事制度改革,他更有信心一点,军政分离,改卫所制度为募兵制,军力会变得更强。等他来的时候,他们四个已经在哪儿侯着了,一番见礼,大家落座。

    “你们四位都是国家的栋梁支柱,文可以安国,武可以定邦。文弼就不用说了,屡立大功,父皇说你胸有大局,唯重礼节。习之也很了不得,父皇都屡次夸奖于你,你给父皇建议改黄河由山东入海,甚得我心。”

    “皇上缪赞,这些都是本份。”

    “蒙先皇厚爱,臣愧领也。”

    “文弼,听说你跟父皇说你的儿子不贤,兄弟倒是位良将,这很好,举贤不避亲,子孙后代也要多管教,我自小就屡受训斥,玉不琢不成器。”

    “谨遵陛下教诲。”

    “杨公你给我的军衔方案有点繁杂了,我看就简单一点,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从上往下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下士、列兵。文弼为上将,杨公为中将,张公和习之暂为少将。

    我的意思是军政分离,军人不能干政,当然文官也不得过问军务,重大事件除外。以后兵部也转移到城外办公,这个房间就作为军机处,专门署理军事要务,日夜不休,遇到紧急军情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到我这里。

    兵部负责后勤,以后由户部拨款,拨粮草,负责发放官兵的俸禄,采购物质,修建兵工厂,粮食加工厂等等。

    军机处负责警戒、训练、谋划、军法、作战等,由杨公负责,文弼为陆军大臣,专门负责指挥边军作战,另设海军,情报处,保卫处,军医处,刑部,各部门平级。”

    “按照皇上的意思,五军都督府将会取消?”

    “卫所制缺点日益突出,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到时五军都督府就会裁册。我就不信,偌大的国家,粮食都不够吃的,这岂不是笑话?

    没有书记吗?以后军机处要安排书记和文书若干,以少尉军衔,负责会议记录,处理日常文件,存档等。”

    “遵旨。”

    “目前需要处理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京城军队人数过多,对粮食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二是要尽快收回大宁,开府驻军。大家议一议吧。”

    除了锦衣卫,旗手卫,还有金吾、羽林、府军等二十卫亲军,加上三大营,总共有十几万的兵力,再加上京城周边卫所,真的没有必要留有那么多军队。

    “皇上,京城兵力过少的话,不利于防范萧墙之祸。”

    “那这个问题就先延后,先调集精锐夺回大宁,设立承德府,以后在承德建立骑兵营,消除朝廷的这一大隐患。”

    “兀良哈部落善于山地作战,于此处设府,恐怕此地无宁日。”

    “此地对于兀良哈部落来说确实很重要,特别是冬天的时候,都没有地方放牧了。”

    “据说此部落喜欢住在林子里面,善于狩猎,冬天利用一块木板在雪地里滑行,十分迅捷,倒是有趣。”

    兀良哈部落居住在朵颜山周围,洪武二十二年设置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朱棣登基之后,以兀良哈部出力有功,便把大宁赐给兀良哈部,并且迁移百姓于关墙内。

    不过兀良哈部一点也不老实,于阿鲁台勾连,开始变得不恭顺起来,小动作不断。自阿鲁台死后,又开始恢复朝贡,年初的时候,其首领阿者秃进京表示永世称臣。

    “大宁位置十分重要,不仅仅是边关重地,而且是不可多得的牧马农耕之所,如今朝廷强势,兀良哈部必须要在我们的监控之下,准予他苟延残喘。将来等我们彻底控制住辽宁,他们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所以说一定要将他们扼制住,不能影响朝廷的大局。当然能不发生冲突最好,可以先交涉,让其进献美女,加大贸易力度。”

    “兀良哈部不善马战,不与草原人通婚,据有大宁应该问题不大。”

    “总之要有所防范,建州三卫如何?”

    “一切如旧,并无不妥。”

    “困难是有的,但是也要进取,即使是以战代练也是值得的,朝廷老将凋零,新将不出,战力不足等等都是大问题,自身强才是真道理。

    就以三万精兵进大宁,以防御为主,兼以牧马耕地,另外组织兵力为其运输粮草。

    由谁可以作为主将的?”

    “老将郑亨最为合适。”

    “抽调哪些部队?”

    “三千营凑足一万骑兵,再征调燕山三卫凑足两万步兵。”

    “可以,从锦衣卫调一批弱小过去,尽快落实。”

    朱瞻基心中默念,土木堡之战应该是瓦剌部落从大同方向打进来的,现在瓦剌根本不足为惧,连河套都不敢来,阿鲁台被他所灭,不足道哉,唯一称的上隐患的就是朵颜三卫,如果此时不向前一步,恐怕连儿子朱祁镇都要被俘虏了,这绝对是他不能允许发生的。

    虽然他以前不熟悉历史,但是这些有名的历史大事件,还是知道的,比如说汉王造反一事。

    “汉王那边情况如何?”他进来旁边的房间,向郑勇问道。

    “皇上,汉王并无反常举动,就是得知先皇过世之后,沉默寡言了好几天。”

    “恩,难道传说有误,汉王根本就没有谋反的资本,偏安一小地,又无得利谋士相助,兵少将寡,这点不合常理。”他心里想着。

    “继续监视。”

    “是。”

    “今日议事,设立保卫处,由你来全权负责,以后皇城安全就交给你了。”

    “保证完成任务。”

    “你有这个信心就好,以后各个守卫皇宫的高级将领专门安置于指定位置,每天必须要全程监控,日常工作须得按部就班,不得违规操作。朝廷高官同样如此,不得暗地里搞些小动作。”

    “是。”

    “哎呀,都这个时辰了,肚子都饿扁了。”

    “笑个屁呀!”

第十二章 册封皇太后、皇后

    明日就举行册封胡善祥为皇后的仪式,下午早早收工,来到皇太后这里就餐,姐弟两个也难得看到他这个当父亲的,都跑过来要抱。他一手抄起一个,心里美美的。

    吃过晚饭后,他们两个还要想跟他玩,被强行抱走了。

    “儿子,听说你要裁掉教坊司?”

    “老妈,不光是教坊司,还有锦衣卫,司礼监等等。”

    “你跟我说说。”

    “老妈,这些大臣是靠不住的,只有你把他往前推,他才挪一步,有时候还不肯走,你说是不是有点像毛驴?”

    “驴要牵着走,呸呸,你呀,怎么能把大臣说成是驴呢?”

    “我看这些臣子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没有一点名臣的气象,朝廷就是办点事情就要拉稀,那怎么办,只能把这些无用的部门撤掉,你也知道,我从小就不喜欢太监,以后宫里面也不再新进太监,那么多太监,宫女,这样放出去可以种多少粮食啊!”

    “你就来糊弄你娘吧,无非就是想搞钱嘛!我说儿子,你要那么多钱干嘛呢?又不愁吃的,又不愁穿的。”

    “我也多攒点钱,将来给老妈你也建一个大报恩寺。”

    “你就贫嘴吧。”

    “老妈,明天是册封大典,我跟你说一声,我先去善祥那里了。”

    “去吧,去吧。”

    他觉得,还是住在一起方便,说话的功夫就到了。

    “皇上,来了。”

    “坐下,不要动,你现在都是快要生的人了,你现在才是最大的,知道吗?”

    “皇上,今天早早地就来了?”

    “明天是你的皇后册封大典,跟你说一声。这些年来都辛苦你了,皇后。”

    “不辛苦,这些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你也知道,我这个人眼里参不得一粒沙子,你来管理后宫,能让我安心。以后药房,膳食房都要严格管理,这些都是后话,你不必紧张,等孩儿出世再说。”

    “妾身明白。”

    “无聊的时候,让郭姨娘进来坐坐,如果有空的话就让她抄抄《内训》和《劝善书》,也可以多备一些,遇到投脾气的就赐给一套。”

    “妾身知道了。”

    “你先休息吧,得空就来陪你。”

    “皇上,你也早点休息。”朱瞻基扶她躺到床上,又亲了一下才离开,心里总感觉有一点失落。

    接着他有来到若微这里,进来就坐下喝茶。

    若微挪着步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来,他也装着没有看见。

    “木头人,也不知道扶我一下。”说着就给他来了一下狠的。

    “哎哟,宝贝,我都抱不下你了。”

    “身上臭死了。”若微往他身上蹭着,找了个舒服的体位压下来,他赶紧把她扶好。

    “你现在当上皇帝了,威风了吧?”

    “都把我快累死了,还威风,咋的啦?”

    “这几天小美,茶不思饭不想的,是不是你招惹她了?”

    “怎么了?”

    “那你就把她收了吧,我就知道你有那心事。”

    “我……”他真没有,这真是冤枉他了,他连骑马都很注意,不会连续骑太长时间,他以前听说骑马对生育有影响的。

    再说他也没有那个心事啊,他以前觉得两个都已经很好了,现在又多了一个悦儿,给他办了大忙了,心底已经接受了。不过作为皇帝,这些都不叫事,说不定他老妈还嫌少了。

    贴身丫鬟也跟了这么久了,也不能耽误别人,收了就收了吧。

    “我才懒得管你呢,只要你能把镇儿立了太子,我什么都依你。”

    “这事情得找太后她老人家。”朱瞻基苦道。

    “那也要先看你呀,行不行嘛?”

    “你又在给我找难题,我自会考虑的。”

    “小美,侍候你们家姑爷洗澡了。”这叫做什么事啊,唉!

    次日文武百官举行大典,册封皇太后,册封胡善祥为皇后,因为她身体不便利,没有出席。朱瞻基已经习以为常了,像这样的大典他已经经历过多次了。

    下午,他让人召来盛寅,却被告知被调往南京任职了,他大为恼火。

    “搞什么搞?马上命令盛寅盛启东进京。”难怪这么久都没有发现他,又让人叫来院判韩叔旸。

    “上次命内阁取消县级惠民药局,进行地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

    “皇上为什么要取消县级惠民药局呢?”

    “暂时取消惠民药局,是为了加强府城、京城等大城市的医疗水平,同时我怀疑县级惠民药局医生医治过于保守,害怕承担责任,导致医疗水平根本没有发展!”他邹着眉头说道。

    “惠民药局都是当地提供开支,同时担任培训医生的重担,不可以贸然取消啊,皇上。”

    “取不取消无所谓,关键是要促进医疗的发展,有利的要多做多尝试,允许私人开办药店,并且给予政策支持,只要医生医术高超就可以免息贷款,免费发放牌照。

    先取消一批医疗水平低下的县级惠民药局,如果连个药材都配不齐,还怎么给人看病?

    在京城加开四所大型的医院,广泛挑选有天赋的学徒来进学,朝廷提供补贴,提高医生的等级和待遇,院使为正三品,院判为从三品。

    府城或者富裕的州县同样如此,偏远地区也往往是药材丰富的地区,可以多给予一些补助。”

    “臣遵旨。”院判本来为正六品,一下提高到五级,如果真能够实施,不知道会怎么样?

    “这个事情要立马去办,先写个章程上来,怎么施行,再派人到地方巡查督建,医术特别出众的提拔到京城医院来,京城的医院我会帮你建好,这个你不用担心。”

    “是。”

    “宫里成立一个保健局,在宫里找一个院子办公,专门负责宫里和高级官员的健康问题,日夜轮班,有多出的太医全部派到医院坐诊或者进行教学研究,太医院将作为纯粹的管理机构。

    我听说有一回,皇爷爷在正班的时候抓到你和盛太医在下棋?

    可不能这么清闲,当然工作之余可以适当的娱乐一下,这当然没有问题的。整个大明朝的医疗水平还很落后,就连瘟疫都不能得到快速的控制,比起宋朝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们的平均寿命很低,你们的任务很重呢!”

    “臣惶恐,有负圣托。”

    “这也不能怪你,太医院也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出来,那些是免于责罚的,那些是必须要惩罚的,都要明确规定,即使是皇命也不可以无故责罚太医。”

    “臣领旨谢恩。”

    “马上皇后和贵妃都要生了,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工作了。”

    “遵旨。”

第十三章 废锦衣卫

    今日上朝,寂静无声,朱瞻基端坐龙椅,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些朝臣,有的大臣面露忿色,有的羞愧,有的低首,这倒是奇怪了。

    “臣礼部尚书、太常寺卿吕震老而昏聩,请求辞官还乡。”

    “准。”

    “臣兵部尚书李庆请求告老还乡。”

    “准。”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请辞。”

    “准。”

    “臣太常寺少卿王冕才思学浅,不足胜任朝廷要务,请求隐退。”

    “准。”

    “还有谁要辞官的,朕一概批了!”

    “启奏陛下,朝廷纳贤取士,皆为国事也,辅佐圣主,造福苍生,本应上下一心,则贤者不绝,不可无事奚落,无故罢免,还望皇上深思啊!”

    “说得不错,就这样吧。”

    朱瞻基有些郁闷,不就是昨天跟老妈开个玩笑话,至于这样吗?不对呀,是不是谁在乱嚼舌头,夸大其词?真是可恶!

    他坐在那里生着闷气,不一会儿,今天的奏章送来了一些,他翻了一下,大多都是不该将朝臣比作驴子的,其中有一个御史王痒上的。

    “贤者国家之利器,古之圣王劳于求贤,逸于用人,今反其道而行之,则贤者不至,劳而无功。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

    他真的怀疑是不是他说了什么,别人都知道了,真的应了千里之外相应这句话。

    这事情可不就这么了了,后来就成为了一则有名的典故:“满朝皆驴”。

    不一会儿,宗人府经历高晟求见,此人四十岁左右,配蜀王朱椿的长女长宁郡主。

    “听说皇上要裁剪锦衣卫?”

    “有这么一回事。”

    “不可,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锦衣卫是皇上的鼻目,岂可自断手足啊!”他不说还没有事,一说他就火来了,拿起茶杯就往地下狠狠地甩去。

    “要你们这些宗人府大臣和锦衣卫何用?

    借着天大的招牌都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功绩?远的不说,就说管能、李亮、王宏之流,皆是出身锦衣卫,皆配蜀王三女,于宗人府任职,恩宠不可谓不重?

    可是呢,你们是怎么照顾好人家得,不到三年,皆香销玉陨,普通庄户人家也不是这样子过法!

    你说要你们这些锦衣卫,宗人府何用?”

    “皇上,皇上,可以改啊,皇上。”

    “令:废锦衣卫稽查之权,废东厂,即日执行!”

    正在这个时候,内阁大臣也在讨论当今的皇上。

    “皇上每日皆愁眉苦脸,都是因为我们臣子的缘故?”

    “皇上这是有些想当然了,历朝历代以来,苛捐劳役皆是大难题,至我大明朝吏治还算清廉,不强迫纳捐,只剩下劳役苦民,这又如何能够避免呢?”

    “夏老说的极是。”

    “皇上初历朝政,英明神武,只要碰碰壁自然就明白了。”

    “治国如同烹小鲜,这个火候要恰到好处才行。”

    说千里之外的祁三,处理完了教坊司的事情之后,才与郑和密谈。

    “郑大人,来时皇上说了,让你于今年顺风时择机从海上出兵安南,一千万不够,两千万,必须要把安南拿下!粮草,钱币优先使用,先打了再说,这是皇上给你的信。”

    郑和拆开信封,取了信仔细阅读起来。

    “皇上想的真远,想法真多啊!”

    “好,你回皇上,一切遵照皇上的旨意。”

    “郑大人,如果想要了解安南的一些情报,可以让在下去获取。”

    “好,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信心更足了。”

    午后休息一番,喝了几口茶,又来到内阁。

    “我意废除锦衣卫,于年底由海上向交趾进兵,夏老,你有什么看法?”

    “皇上你已经决定了,可是你也知道今年的夏粮都还没有收取呢,哪里来的粮食呢?”

    “这个先交由南京郑和负责,就是今年少吃几口粮也要打了交趾这一仗!”

    “还有,以后军政分离,户部要准备好军队所需的粮草,并多备出打一仗所需的粮食。前天朕已经跟于兵部商量决定派三万精兵进入大宁,设为承德府。

    夏老今年的茶税和酒税收上来多少?”

    “有九百多万贯。”

    “暂时没有粮食可以用钱去换,只要撑过这两三年就好了,辽宁有大量的土地,有大量的资源,只要移民到位,还用着急粮食的问题吗?”

    “那锦衣卫和东厂那么多人如何安置?”

    “精锐人员并入情报处,其余逐步向承德和辽宁转移,以后都察院,兵部,鸿胪寺,吏部皆由我直管,内阁不得干涉。

    京城都察院有审问三品以上官员的资格,由三司会审,当然行动之前先要向我这里报备,省级按察使有提审府级及其以下官员的资格,确认有犯罪的,再交由刑部相关部门审判,没有则无罪释放。

    都察院没有审核军队的资格,另外设立巡查司,秘密在各地巡查,发现问题于朝廷通报。”

    “那都察院也要配备缉拿人员和牢房?”

    “不用,只是暂时隔离和审问,获取证据,不能用刑和长期关押。”

    “那官员之间受贿形成了官官相卫如何处理呢?”

    “到时候再说,先把框架搭起来,试试效果,不行的话以后再改,这些都不是问题,就怕明明发现了问题而不去变革,不去改良。

    户部就没有不良的坏毛病吗?我看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空印案’了吧?户部财政短缺,就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京城粮食短缺,也要想多种办法从根本上来解决,我觉得迁都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偏安一偶只能坐视北方蛮夷强大,难道就永远只能守着边墙过活,就不能主动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呢?

    你们想问题要考虑长远,将来子民繁衍,土地却只有这么多,粮食会更加紧张,那又该如何呢?

    我们官员只知道完成了朝廷的任务就完事大吉,民心,民生,吏治这三样关系朝廷的兴衰,永远也不能不抓紧,医疗水平如何,教育有没有跟上来,有没有人才涌出,道路、桥梁可否畅通,河道堤坝安全是否?这些就当是视而不见吗?”

    朱瞻基飙车了,内阁们还有点不适应,不知道皇帝要将他们带向何方。

    晚饭的时候,朱瞻基问太后到底是谁乱嚼舌头的,搞得他下不了台。

    “是我说的,你也要长点教训了,这点可一点不像你爹。”

第十四章 自省 (一)

    如果说朝堂刚刚像是在水塘里丢了一个小石子,溅起了几朵小水花,那么撤销锦衣卫则是掀起了大波,朝野议论纷纷,却是再没有一个提出什么意见来,朱瞻基也乐得清净。

    他昨晚上又失眠了,像他老妈说的,确实怪不了别人,孔子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大道理是很多的,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却很少,所以只有在大明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人们对孔子的推崇。

    他以前还是读初中的时候就被一本《厚黑学》所误导,直到现在也改不过来,正是因为接触的大道理太多了,才对儒家一套嗤之以鼻?还是大道理根本就无用,因为很少人能够坚持下去。

    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局促的人,大礼不拘小节吧,随心走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还不知能活几天呢。

    他想的第二个问题是官员们怎么按照他的思路走,看来枯燥的说教效果不大,但是还是必须要有,总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原本想起风造势,现在看来很够把握朝局就算好的了。现在只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召来蹇义,亲自跟他探讨人才的培养、管理、跟踪、辨别,制定一套严密的吏部管理制度来。

    “蹇老,我就挺佩服你的,几十年兢兢业业,为朝廷是立了大功的。”

    “臣米烛之光,不足道哉。”

    “上次朕请你挑选一些良才,不知道有没有准备?”

    “有一些,不足,请陛下阅览。”

    第一个是况钟,洪武十六年生人,南昌府靖安县,官宦之家,书吏出身,历任吏部吏员,吏部礼仪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勤谨俭朴,博识干练,任劳任怨。

    陈本深,洪武十四年生人,宁波府鄞县,永乐二年入国子监,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品正好洁,善发奸。

    王源,洪武九年生人,漳州府龙岩县,永乐二年进士,历任保定府深泽知县、翰林左春坊,勤政爱民,为官清廉。

    还有莫愚、马仪、罗以礼、邵旻、陈鼎、何文渊共九人。

    这个王源他知道,曾经上书给朱棣:“毋苛刻以害政体,毋黩武以妨农工;好异端则正道随泯,听邪诐则忠谠无闻”,当时就引起了朱棣的关注,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个人不是御史还挺关注朝政的,于是派锦衣卫去查探。

    “听说有一个叫于谦的,如何?”

    “有一个监察御史叫于谦的,他的祖父涉‘空印案’。”

    “暂停这十个人的职务于春华殿听讲,朕亲自下旨给内阁。”

    “遵旨,臣告退。”

    自从朱瞻基登基以来,就没有一天轻爽的日子,虽然没有“总有刁民想害朕”那么夸张,但是或多或少有一点吧。

    正在胡思乱想着,就看见胡夫子胡俨进来了。

    朱瞻基赶紧起身迎接。

    “胡师,身体好些了么?”他长期掌管翰林和祭酒,于去年告病修养。

    “参见陛下,老了,身体不中用了。”

    “胡师,小时候我就喜欢跟你学画画,您的画特别有灵性呢。”

    “哈哈,陛下天姿聪慧,学什么都快,听说陛下不喜欢经学?”

    “泛泛而谈,比较乏味而已,只有结合实际才深有体会啊!小时候开玩笑说教朕怎么做皇帝,现在我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哈哈,子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陛下怎么可能不知道?”

    “哈哈,那你觉得谁可以接下你留下的担子呢?”

    “陈时勉可。”

    “我还是喜欢先生的书法,很有风度,希望老师您以后赐些墨宝,朕好多多临摹。”

    “恩,孺子可教也!陛下只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国家大兴可期也!”

    等胡夫子走后,他在考虑陈时勉这个人,可惜呀,是个人才,如果其他方面能够做到胡夫子这样就好了。

    中午请的孙愚和孙继忠一起吃个便餐,有新鲜的鲫鱼做汤,酱牛肉,排骨,腌萝卜,豆腐和胡瓜。

    “听说丈人广施恩义,被人称为‘及时雨’?”

    “略施一二,呵呵。”

    “看来朝臣们多与你交好,我打算任你为工部尚书,任光辅为户部主事。”

    “陛下难得看重老朽,就怕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我打算另设一名工部尚书,专门管理全国的矿山、工厂等,比如煤矿,铁矿,造船厂,等等,主要是收拢资源,提高效率,全部于户部登记,按毛利润两成交税,划归到皇家产业的由淑妃管理,这些个你不用管。能不能帮我理顺它,你需要什么都可以满足你。

    至于光辅就任的工部主事,主要负责农业这一块的发展,也与工部不相干,另起一司,包括农林渔牧相关的工技,比如育种育苗、防治虫害、土壤施肥等等和规划布局。

    为什么宋朝的时候收成普遍比现在要高,还有皇庄每年的收成最低都有4-5石粮食,为什么其他的地方就不行?如果全国的粮食产量都提高了,还用担心粮食不足吗?

    我朝武力强大,正是因为这个粮草不济才不不能开疆扩土,这个问题是不是至关重要?

    这些年来朕开发辽东,为京城提供了大量的粮草、私盐、药材和海产品,朕相信只要敢想,敢迈出第一步,走好每一步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好的改变。

    几十年后,人口增加,而国家赋税不增,土地不增,必须要开辟更多的土地,矿山,留给子孙万代,这个不是作为君王该思考的问题吗?”

    孙继忠看向他老爹,有点想尝试的意味,谁也不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吗,作为皇亲国戚,不想只做蛀虫。

    “陛下安排就是,咱们爷俩别的本事没有,勤勤恳恳地做事是能够做到的。”

    “好,难得丈人老是能为别人作想,最多一两年之内,朕会安排城东建一片高官住宅,到时你们挑一栋便是,还要修建儿童游乐场,学校,将来皇子和官宦子弟一起读书玩耍。”

    “谢陛下。”

    “朝廷上就要多点朴实的人,勤勤恳恳,胸怀磊落,归根到底还是要办实事,我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力渐渐强大,正是发奋图强、积极进取的时候,不是做的太多而是远远不够。我今天很开心,大家都开开心心地不是很好吗?

    你们要大胆地做,我相信你们。”

    孙继忠回到家就问他爹:“我觉得皇上是明君,可是我感觉他是挺为难的样子呢?”

    “做昏君易,做明君难啊,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嗯。”

第十五章 自省(二)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任也差不多,急急火火地发这个命令发那个命令,结果一件事情都没有落实,这不朱瞻基还在想着怎么改革国子监,用好太监和宫女呢!

    宦官太多了,并不是阉了那活儿就成了太监的,太监是最高品级,下面还有少监、监臣、奉御、典簿、长随等等。这么多人,这么多太监,权利都那么大,这让他很不放心,再加上太监多贪他更加不喜欢了。

    做皇帝就是这样吗,不是放心不下这个,就是担心那个。还是缺少魄力,应该向朱棣学习,决定了的事情永不回头。

    他急匆匆地跑到内阁,问夏原吉,在京城试点税费改革怎么样了?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又跑到户部,找黄淮。

    “先把衙门立起来,设立工商税务司,规矩再慢慢定嘛,先设立城东,城西,城南三个区,与县平级,配县官、县丞和主薄,设立税课局,办理牌照,收取商税。”

    “那宛平县呢?”

    “降宛平为镇,于县平级。不赚钱或者少赚钱的小商铺不收税,一般的饭馆和客栈等收二成的税,大型的高档的店铺或者服务收三成税。每个月到银行交到税课局的账户上,税课局厘清账目后交到税务司。”

    “城门税还有朝廷和皇宫摊派又怎么办呢?”原来朝廷和皇宫的用度都是找商家直接役使,商家不但要出钱运输还没有什么赚头,当然这种实际一点效果都没有,该涨价还得涨价。

    “那你有什么建议?”

    黄淮沉默不言语。

    “全部取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朕就不信了收取的税就没有城门税多。”

    自从收了酒税以后,酒价暴涨,原本酒是从崇文门收税的,现在更是夹带走私严重。

    “将五城兵马司司职转到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统领全国刑事。

    你跟王骥配合,在一个月内把事情办好,税务司郎中由于谦担任。”

    之后,来到了国子监,这个地方有点远,还得坐马车,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把国家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分开,很有必要,可以改建为京城大学府。

    说起这个国子监,太学生呢,毕业就可以做官,甚至可以当上一省之布政使,发展到了后期,国家财政贫乏,直接就到了发卖太学生资格的地步,但是还是有跟多人愿意花这个钱,从开始的缴纳二十匹马上升到缴纳八百石米的程度。

    可以实际上呢,在宋讷担任第一人祭酒的时候,太学生轻则被打骂,重则用刑,流放,甚至有饿死的,被逼上吊自杀的。

    起初只是接受贵族子弟和平民子弟,一百五十名当中,官生占了一百名,民生只有五十名。越往后,官生越少,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官生只有四名,其他八千多名全部都是民生。

    而国子监相当于一个衙门,更像一个监狱,不能随便请假,不能随便出入,一切都必须按照规矩来,每天就像判案子一样,审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不好的,忤逆师长的都要被罚,最重的处罚就是杖一百,并且发送到云南充军。

    读的是什么书呢,《大诰》初编、续编、三编和《大诰武臣》等,要求每三日背诵大诰一百字,经书一百字,四书一百字,每天还要写一副字,一行十六字,共十六行,每月还要写六篇文章。

    这个宋讷拼了老命为朱元璋干活,做的也非常出色,简直就不拿学生当人,七十多岁了还在拼命,就有人看不下去,把他搞下去了,结果,他还跟朱元璋告状,终于得以八十岁的高龄死于任上。

    虽然自胡夫子上任以来改变了很多苛刻的规定,但是本质没有变,所以也不能说官员都是不懂法律的。

    生员先要学习四书,通过之后主要学习经史,再次通过之后才能进入率性堂,完成了之后就可以进入朝廷相关部门实习。

    马车已经停下了,朱瞻基还在想事,这时候太监看到皇上还没有下车,就喊了一声。

    “皇上,到了。”现在太监也是没有心气了,碰到一个不喜欢太监的皇帝,那完全就像看不到前途一样。

    朱瞻基下车,国子监二把手司业赵琬带着一帮手下站在门口迎接。

    他已经忘记他来到这里的目的了,只是稀里糊涂地应酬着。

    他跟着来到了大成殿,对着孔老夫子画像祭拜了一番,感觉上跟东宫差不多大小,房子倒是挺多的,接着就到了率性堂,跟大学的食堂差不多样式,他左右看了一眼,作为毕业班的率性堂也不过才五六十号人吧,作为全国的顶级学府,学生近万,毕业生也就一个班?

    大家都睁大眼睛等着皇帝训示呢!

    “生员们,你们即将从这里走出去,为大明效力,你们都是大明的精英,金榜题名对你们来说是囊中之物,未来的朝堂上必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自古以来这么多大才之人却在朝堂上夭折呢?

    我想说得是:你们的路才刚刚开始,你们面临不是彩虹,而是一条布满荆棘和石砺的艰难之路,不只是学问上需要磨砺,做事,做官,做人同样需要。

    我来说说两个大家都知道的大才子,一个是谢缙,一个是杨士奇。

    谢缙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刚好是二十岁的时候,跟你们差不多大,才高八斗,他可不是一把锥子,而是一把刚刚出炉的锋利宝剑。

    杨士奇我也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以书吏的身份入选翰林编修,历经建文、永乐、洪熙三朝,位高权重。

    所以说玉要琢人要什么?”

    “对了,磨练,我希望你们以后个个都是国家的砥柱。

    不要放弃,不可气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管好嘴巴,做好事。”

    看着这些激动的学子,他觉得人生就是在不停地说一些废话。

    “最后我再提一个要求,希望你们每个人抄写一本《女戒》和《劝善书》,提上姓名,交给朕。”

    “谨遵圣训!”

    有时候人就需要停下来,仔细斟酌,他想到,皇爷爷朱棣不就是经常这样的吗?

    实地了解一番国子监之后,他想这个国家还不是太糟糕,只是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大家只能学些经史法律书法等等。

    只要能达到民国那种程度的科技水平就知足了,汽车,火车,现实吗?

    如何做呢?

    回到宫里,就有人来报,汉王赵王派遣指挥使康良、葛昇送来贺表。

    他让人宣进来,拆开信查看,感觉赵王写的应该是亲笔信,忆旧,哀思,情真切切,然后祝贺。汉王应该是让人代笔的,有安民保泰四举,工工整整,规规矩矩,并无奇异之处。可是为什么会造反呢,他想不通。

    “汉王和赵王皆有功,特别是汉王,安内攘外,功不可没,现在宇内初平,朕初登宝座,还需要多多借助汉王和赵王之处,回去禀报两位亲王,请来京城一趟,共议国事。”

    “遵旨。”

第十六章 亲自培训

    “昨天朕去了国子监,就有太学生向朕提建议:请求复原《孟子》全本,朕当时就答应了。”

    “人无完人,孰能无错,你们各位都是饱读经书之人,对于圣人当然是很熟悉,那么他就没有犯过错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错误了当然要改正,这是今天说的第一个事情。”

    听到朱瞻基这么说大家都一个个来了精神。

    “第二个问题,你们都是饱学之士,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民可有分为四六九等?孔子曰:‘有教无类’又作何解?朝廷选拔人才是不是也要讲究出身呢?”

    “第三个问题,君臣本为一体,作为饱读诗书的你们,国家的栋梁之柱,更应该兼有古臣之风,不可以居功自傲,应当以身作则,为朝廷的表率。”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要积极进取,不可敷衍了事,腐败朝纲,国家武力强盛,民以足食,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可以养虎为患,遗害后人,朕既然敢说出来,就敢做,就一定能做到。

    地不会变多,而人口却会增多,将来如果有一天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又该如何?有谁可以教朕的?”

    “既然没有人开口,朕就下旨:供奉孟子为亚圣,废《孟子节书》。

    废四民之别,可以自由选择行业,人人享有读书的权利,富裕商人子弟读书需要缴纳百贯、千贯、万贯的助学金,以资产的百一记,不足百贯的标准,则免交。

    除故意诽谤、造谣、蛊惑民心者,不以言论罪。

    不论行业、地域、身份取才,德才兼备勤恳者先。

    公用吃住等必须限定标准,不得铺张浪费。

    即日执行,不得违抗!”

    散朝后,于谦、孙继忠、况钟等总共十一个人全部在那里侯着了。

    “谁是于谦?”还没等他们见礼,他进门就问。

    “臣于谦叩见陛下。”

    “尔等不用多礼,朕自小顽劣,学问自知,今后一段时间朕为你们的冒牌先生,实在是无奈之举,你们知道,金州是朕提议设府的,茶税、酒税也是朕提议改革的,盐政、新币也是朕力举实施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想国富民强,必须要改革,做一个有心的人,事无不成。

    多读史书就会给人灵感,有些只不过是拾先人牙慧而已。”

    “于爱卿,可有表字?”

    “回陛下,臣表字廷益。”

    “好,廷益,听说你家教甚严,德才兼优,这段时间你就跟着大家一起,整理朕的一些治国方略,之后于户部就任工商税务司郎中一职。”

    “遵旨。”正七品的御史一下子升到正五品,可见皇帝的看重。

    “多话不说了,开始吧,你们就这样畅快地听,畅快的讲,无所拘束。

    我每天会跟你们讲一个方面,然后你们去了地方施政,要按朕的意思落实。

    首批九个试点府:真定、济宁、苏州、松江、镇江、扬州、武昌、宁波、泉州,规格皆提升一级,将来作出了成绩,取得了经验就可以向全国推广。”

    “今天要讲的是治政纲要:民心、民生和吏治。

    以苏州为例……”

    大家吃了一顿还算丰盛的午餐,稍做休息,朱瞻基就让他们乘着马车前往皇庄考察。

    今天内阁比较沉寂,饭后,夏原吉也没有午休,撸着胡子发呆。

    早朝的事情现在都传开了,好多人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是这样的人。

    第二天下午,这些人还在这里,都是差不多四十来岁,精神烁烁。

    “今天来讲讲如何发展民生,朕今天注重讲一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大明户籍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特别是这个商业尤为重要。”

    “陛下,何为‘无工不富’?”

    “问的好,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哪里离得了这个‘工’,大明朝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工’和‘商’没有搞起来。农业目前只够保本,而工业却往往能够产出价值多得多的产品,工商业发达,税收自然就多,财富则会越积越多。

    全国大部分户口都是农户,农户如果没有钱,就买不起东西,生活就不好过,那么做工肯定就没有着落,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商户,没有丰富的商品又怎么拿去贩卖呢?

    所以说这是一环扣一环,将来人口增多,就更一步凸现这种情况,大明的很多匠户都有田产,朕觉得这样的户籍制度根本毫无意义。

    只有大力发展商业,转移更多的人口到工业上来,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这个工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就像是读书一样,只有读得好的人才能考上进士,没有一定的天赋,没有政策支持,是搞不好的。

    比如说像医生,你让医生的儿子去做医生,一般是不成事的,这个得讲机缘和爱好。啰哩啰嗦地说这么多,就一句话:朝廷要扶持工业,政策支持,努力发展商业,减轻农户负担。”

    ……

    经过二十多天的培训,朱瞻基肚子里面的货都被掏空了,连胡善祥都生下来一位公主,这九人终于满足了,离京上任去了。

    期间李时勉过来谢罪,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

    孙继宗被打发去挑选实验田,人手,研究农业技术去了。

    一日,朱瞻基在西苑湖边散步,就看见于谦走过来了。

    “又有什么事?”

    “陛下,你看我这个半吊子,还没有彻底搞懂税务,新招来的人还不认真学习,你说这如何是好啊!”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朕都比你小几岁,不懂就学,就摸索,你就放心大胆地干,朕相信你。”

    “陛下,下面的臣子都在议论陛下你违反祖制……”

    “放肆!”他度了几步。

    “廷益啊,太祖曾经说他最类刘邦,刘邦是什么样子的人,你不会不知道吧,往儒帽子里面撒尿,你的心智还不够坚韧啊!”

    “臣知错了。”

    “世人皆醉朕独醒。”

第十七章 二王进京

    若微也生了一个公主,朱瞻基不用再让别人代劳了,两个小公主赐名为“紫嫣”和“雨菲”,取自《采薇》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九月中旬,汉王、赵王先后来到了京城,先是去了长陵,然后祭拜了仁宗,之后朱瞻基亲自款待,恭亲王作陪。

    这是一张西式长桌,皇上坐主位,两位王爷居右,每人一盘五斤的大红蟹,蟹脚都是剪开的,淋上满满的酱料,配上一碟馒头,一盘豆腐,一盘京酱肉丝还有一金壶温好的黄酒。

    汉王这次进京像极了乡下来的土豪,觉得什么都新鲜,再没有了拘束。

    只见他拿起大腿,好多肉呀,像一根鸡腿一样,一口包,慢慢地幸福感,喝上一口酒,眼睛一亮,心里想着这个大侄子也太会享受了吧!

    “二叔,三叔,宫里面现在能拿得出手只有这些,都是从辽东运过来的,京城的粮食短缺,只能将就着过了。”

    “二叔,你以前自比唐太宗,侄儿自觉资历不足,不如二叔来坐这个位置?”

    “不可不可,那都是之前二叔闹着玩的,算不得数,算不得数。”

    “二叔你南征北讨,立下了诸多战功,当排第一,要不你来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吧!”

    “不行,不行,侄儿皇上,你就放过二叔我吧!”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该当如何嘛?”朱瞻基故作生气地说道。

    “我没想怎么样啊,我只想皇上多赐点酒给我喝就行了,呵呵。”

    “你们跟我来。”

    他们来到了情报处,拉开一条布帘,一张简略版的世界地图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上面有美洲、非洲、欧洲、亚洲的大致形态。

    “二叔,三叔,这么跟你们说吧,以后你们想要什么就要自己去争取,朝廷现在也困难,连俸禄都发不出来,我这个侄儿实在是不堪,不能给你们什么了。

    当然,现在有一个机会,就看你们自个了,如果你们不想要的话,侄儿还想留给你们的侄孙呢。

    你们来看,这是郑公公数次出西洋总汇各处情报而得的一张世界地图,这里是南洋各国,这里是撒马尔罕,是以前花剌子模国的帝都,现在的帖木儿王国的帝都,这一块就是黑鬼国,一年只有两季,炎热无比,沙漠就占了这一大块。

    过了这里,就到了这里,这一整片大陆地都是没有城池的,说白一点,就是说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看到没有这大一块,可比大明大多了,住的是一群殷商后裔,满地的野牛野马,多不胜数,粮食、水果多的吃不完,狗头金多的走路都绊脚,天气也跟大明差不多。

    你们可不要觉得这地方很荒凉,这里最多的就是草地森林河流,西边的佛郎机已经有人发现了这里,正准备打算移民到这里,朝廷打算明年就从辽东出发,沿着这里直接开往那里。

    如果你们有这个想法的话,就直接跟我说,反正朝廷就这么一个情况,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等等,我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劲呢,这里全部都是海水?”

    “当然!”

    “全部都是连通的?”

    “是!”

    “那么说从这里到这里再到大明,不是又回来了?”

    “确实如此。”

    “那么说我们住的地方是圆形的。”

    “那有什么好奇怪的,月亮也是圆的啊!”

    “侄儿皇帝,容我们哥俩先商量一下如何?”

    “二叔,三叔,请便。”

    “皇上的想法是什么样呢?”等他们走后,朱瞻墡问道。

    “治国无非是开源节流,以及保住国家的根本。

    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是文化,是传承,还有更重要的支撑,是哪些人或者事务支撑着这个国家。

    农业是根本,要搞好交通和水利,人人都能有饭吃,都能上得了学。

    ……

    皇族虽说为一体,但是皇帝代表的是国家,不能让其走向对立面,更不能成为压榨百姓的蛀虫,无事生非,要有所作为。

    世界何其大,内部的矛盾更加可以往外部来转移,外部只是助力,还要看自身,修好内功。”

    “皇上的一番论断真是精辟啊,臣弟佩服得五体投地。

    皇上胸怀四海,未来无人能为敌也!”

    “哈哈,知我者也。”

    第二天,汉王朱高煦就急巴巴地赶来想要全面了解一番。

    “二叔,以后呢在国内带兵是不可能了,朝廷再也不管藩王事务,犯法也自有三司去处理,而且每一系只能有一个嫡系后代继承王位,宗王府也划出去,任由宗室发展,朝廷也穷,可供不起那么多人。”

    “皇上,这可不行,总不能让人饿死吧。”

    “放心吧,二叔,将来宗室只在法律规范之内不做任何限制,而且还会成立国家议会,能够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当然也会有少量的补贴,如果这样还要饿死人,那就让他饿死好了。”

    “这个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皇上你还是跟我讲讲那个东边的事情吧。”

    “好,难得二叔这么上心,那我就知无不言。

    这北边的整个一大片足有三、四个大明这么大面积,越往北越冷,所以没有什么人活动,整个中间的那一大块,大概有人口两百万人,都是跟我们长得一样,但是语言不同,他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没有布匹,农具,像样的武器,连铁器都没有。

    这里物种很丰富,有很多种坚果树,特别高大,结的果子也特别多,吃起来特别香,有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野生的牛马一眼望不到边,特别适合放牧,土地也特别肥沃,天气也很好。

    就这么多吧,如果二叔有想法的话,可以派人去看看。

    当然就是过海这一关危险的很,不但有大风大浪,而且经常会遇到冰山。”

    “那皇上你给我说说,要注意哪些方面?”

    “这个首先要靠运气,运气好的话,就一帆风顺。

    还有生病,否则就是晕船就有得受的,要带医生和足够的草药。

    再个就是多带铁器,种子和工匠,其他的倒没有什么了。”

    “好,二叔这次决定派人去了,皇上能不能划拨点船只给我们训练一二?”

    “这个朝廷现在也不宽裕,只能送给你和三叔一人一只五百料的船了。其他的就要看二叔和三叔自己想办法了。”

    “好,二叔先谢过了。”

    看着朱高煦的背影,他感觉有点迷惑,这还是当初将薛禄头打破的那个二叔吗?

第十八章 况钟修桥

    却说况钟走马上任苏州知府,就发现府衙前的一座五尺的小桥破烂不堪,无法行车,就让工部重新修理一番。

    隔日工书让他签字,他一看,原来是加收桥税的,签字画押后,桥不但没有修,反而来了一大帮人找他签字的。

    吏部提的新官上任需要见面礼钱,兵部需要治安费,户部也要减灾免赋税,好家伙,除了府学,能来的都来了。

    没过多久,税倒是看到有人去收了,府里却看不到一分钱,桥还是没有修。这时候,他已经来了一个月了,反而什么事情也没有干成。

    这一天,苏州府官吏以及下属的七县的知府、县丞和主薄等都来了,只见况钟身穿红色孔雀文服,手持一副黄色卷轴来到案前。

    “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久闻苏州一府老于役事,苦于赋税,敕命苏州府加一级,况钟为知府,从三品,赐官服一套,钦务吏治,发展民生,所管辖之内,凡作奸犯科、贪污腐败者皆捉拿进京。”

    “我早就听说过苏州上下有很多为非作歹之人,实在是没有想到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视大明律为儿戏。修一座五尺的木桥还要缴税,是谁给你们这个权利的?

    我不像包拯那样一个一个的辨别,但是我心里有数,你们这一邦人的犯罪证据全部都在我的手上。好人自会以礼相待,加官加俸,坏人一个都别想逃脱!”

    堂下的那些个吏员一个个都吓尿了,面若死灰。

    只见惊木一响,开始判决。

    “工部工书曹绍以官轿、修桥等为名私增税收,中饱私囊,罪大恶极,判斩刑。

    户部徐凯、邓佑偷改税赋数目,私自免除税粮,中饱私囊,罪大恶极,判斩刑。

    兵部方敏索拿卡要,欺男霸女,罪不容赦,判斩刑。

    吏部黄宗义巧思名目、欺上瞒下,受赃累积上千贯,判斩刑。

    刑部阎刚受赃数目巨大,判斩刑。

    此六人卷宗皆上报朝廷,侯时处斩。押下!”

    “你们当中还有谁徇私舞弊的,请主动认罪,不然的话,不要怪我不讲情面。”

    “小人有罪。”

    “小人也有罪,请知府大人开恩呐!”

    “没有了吗,那好,就请你们暂且在府衙待些时日,自会有人举报。”

    “下官有罪。”

    “下官也有罪。”

    “下官有罪,请知府大人开恩!”

    计有苏州府经历司知事孙福,长洲县知县汪仕铭、主簿林臬,吴县主簿王勉,常熟县知县刘正言、典史郭良,吴江县知县张肃、县丞赵浚、主簿巩端,昆山县县丞刘志、主簿赵荣,长洲县知县徐亮共十二人主动认罪。

    新来的知府大人提审全府官吏,一下子在整个苏州府传开了,往日里受尽折磨的里长、粮长还有皂隶们纷纷告发,苏州府经历傅德贪污白银五百七十三两,昆山县知县任豫贪污白银八百六十两,县丞吴仲郢贪污白银四百二十两。

    另有长洲县典史薛孟真带着小妾,坐船游历各处乡镇,吃拿索要,被老百姓举报,苏州府推官高鹏受命带回府衙,反被打落水中,最后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朱瞻基接到报告后也是大吃一惊,想不到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难道苏州府连修一座木桥的钱都没有吗?他迅速地派遣了部分御史和国子监的生员们前往接任,并赐给苏州府十万贯巨资。

    苏州犹如水上威尼斯,河流沟壑纵横,桥梁众多,许多木桥,由于年久失修,已不堪使用,况钟收到钱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全府翻修保养桥梁,齐门外之南就有一座木桥,已经摇摇欲坠了,这里河面很宽,有十一二米,况钟下定决心,亲自督促,用了两年的时间,才修好一座大型的石拱桥,桥面宽四米,极大地方便了来往的群众。

    期间有一位吴江县的典吏郭南,因修桥有功,被提拔为常熟县主薄,后又升为了县令。

    后来况钟又主持翻修了另外一座更大的桥‘宝带桥’,该桥为多孔石桥,全长三百多米,宽四米,有桥孔五十三个。

    后有苏曲传唱:“宝带桥头鹃啄花,金阊门外柳臧鸦。

    吴姬卷曼看花笑,十日春晴不在家。”

    要说苏州有名的桥多,水多,更有名的则是苏曲和娇娘。

    苏娘们多温柔娇美,善于弹曲和传唱,官员和士子们皆往返流连期间。

    况钟一边修桥,一边历清全府的粮食赋税,申请免除历年积欠五百余万石的粮食赋税和减免盐碱地三十万石的粮税。朱瞻基忍痛批准了,他感觉苏州府就是一个大坑。

    一日,况钟感慨于昔日官坊的繁荣,打算实地打探一番。

    “老爷可是做官?”

    “老夫乃苏州知府。”

    “啊,原来是况青天况老爷当面,奴家招待不周……”

    “无妨,今日来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生计如何,不知可否相告。”

    “老爷想知道什么,奴家就答什么。”

    “据说京城打算出五张官坊的牌照,作价一万贯让众多商家竞拍,也不知道花落谁家?”

    “奴家也听说了,我们怎么能跟京城相比呢?”

    “也不要妄自菲薄,听说你们生意大不如前,可是为何?”

    “是啊,现在也只有几个相熟的老顾客来听听曲了,好多姐妹都到地上讨生活去了。”

    “老夫给你们出出注意,你看怎么样?”

    “好啊,好啊,老爷想出的注意肯定是好的。”

    “你姑且听听,我就随口这么一说。”

    “您请。”

    “你们合起来搭台唱戏,不知可否?”

    “唱戏,可是没有戏文,只能唱个曲。”

    “老夫倒是有一个故事,也能胡乱地作些曲儿,可是这些谈情说爱实在是不在行。”

    “哦,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就是这个,你自己看吧,老夫也是在别人那里听来的。”况钟递给她一张纸。

    “梁山伯与祝英台?”

    “好凄惨的故事哩!大人,奴家一定和姐妹们把这个故事搬上戏台,到时候还请老爷前来欣赏听曲!”

    “好,好,一定,一定,今天就到这里了,告辞!”

    “唉,大人请留步!”

    况钟也没有回头就走了,原来他留下了一张五百文的新币,这张新币就成了她一生的珍藏。

第十九章 汉王打人

    说起这个汉王,真是一点脸皮都没有,隔三岔五就来骚扰一下朱瞻基,另他生厌,但是又没有办法,好在人比较好糊弄,就像小狗狗一样,给点小零食就能把尾巴摇断。

    朝局平淡无波,朱瞻基所安排的事情也在一步一步落实,官员也都就位,盛寅也重新回到了京城,赐予美酒好茶,并让他专职负责皇宫及高官的健康,还专门让他研究药膳,定期为大家检查身体。

    一天傍晚他看见有一位以前的幼军的士兵在值班,就上去询问。

    “孟胜,你过来一下。”

    “是。”

    “家里还好吧?”

    “还不错,以前家里老是嫌弃。”

    “那你现在成家了没有?”

    “没有。”

    “好,你继续值班吧。”

    他来到了坤宁宫,这里设计让他不喜,毫无美感。

    “皇上你来了。”

    “善祥,大妞呢?”

    “在太后那里呢。”他进屋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呢?”

    “去照顾小囡囡去了。”善祥脸一红,心里又在暗骂自己,尽想着那事。

    朱瞻基拉起皇后的手,揉搓,她的手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像水做的一样,软绵绵的。

    “以前的幼军都老大不小了,还都没有成家,我打算放一些宫女出去,跟他们配对,你跟郑勇来安排一下吧,有没有想出宫的?”

    “没有唉,都盼着皇上你宠幸呢!”

    “先挑出一百个出来,幼军选出一百五十个。”

    “那样怎么配呀?”

    “由宫女先挑,不满意的再由幼军来挑,总有合适的。

    挑完了就带回家,每人发一些布匹,一百贯新币,作为安家费,暂且发三十贯吧,其余的留下给他们建新房吧。”

    “皇上,你也太扣了吧。”

    朱瞻基朝着她坏笑一声,就急急忙忙地洗澡去了。

    城南遇仙楼,汉王和赵王在二楼包厢里吃酒。

    “三弟,前几日我又在大侄子那里要了几个郎中,到时候分你几个。”

    “二哥,皇上不是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怎么到了你这,又是给这个的,又是给那个的?”

    “他不给我就烦死他,他能耐我何,难道把我抓起来打一顿?”

    “那怎么只给你不给我呀!”

    “那你自己找他要去啊,我跟你说,到了那边什么都没有,那还干个屁呀!”

    “要是大哥还健在就好了。”

    “好个屁,那都要自己去争取,你不抢不要,谁会想到你呀!”

    不久,吃好喝好,哥俩个一起下楼。

    “你们说说,现在朝廷都成什么样了,皇上违反祖制,就没有一个大臣出来谏言吗?”

    “是极,是极,我看呐,皇上就是一个昏君,怎么能这样说圣人呢!”

    “是啊,小人当道,混淆视听啊!”

    “我道是谁在背后说皇上的坏话呢,原来是几个不入流的芝麻官。

    你们倒是说说皇上怎么就成了昏君了?”

    “啊,是汉王!”

    “参见汉王。”

    “哼,本王最见不得你们这群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人,说,皇帝是怎么昏庸了!”

    “走走走。”“小臣告退。”

    “都不许走,今天你们不说出个所有然来,看我不收拾你们!”

    “皇上屡逆祖制,不遵圣人,算不得昏庸吗?”

    “我爹还杀了方孝儒呢,那又能怎么样?”

    “你无耻!”

    “啪!”“反了天了你们,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群孬货!”

    “二哥,算了,算了,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呢?”

    刘仪捂着脸,整个人都蒙了。

    次日早朝,就有御史告状来了。

    “陛下,臣右都御史王璋有事启奏。”

    “请讲!”

    “汉王于昨日在酒楼殴打朝廷命官,应立即遣返汉王回封地反省。”

    “哦,所谓何事?”

    “按察御史刘仪等议论皇上违反祖制,不敬圣人,被汉王听到了,当即将他打倒在地。”

    “陈公,该如何判?”

    “大明律并无有关条例。”不是没有,而是只有皇上才能亲自审理,而且律法当中,并没有说杀人会重罚,更何况只是打人了呢。

    “此事错在朕,不关汉王。

    朕并没有不敬圣人之意,但是发展民生当以务实,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就多去改变,有利于民生的事情要多做,而不是萧随曹规,不闻不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大明律条例过于苛刻的地方当修改,没有规定的当补充,

    大明朝朕委托给你们来管理的,而不是成天议论这些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

    朕已经让杨士奇修改大明律,今后在法律面前,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法修成之后会邀请天下诸王进京共同商议。”

    “皇上英明,疲民之法,苦民之法,害民之法,不合时宜之法皆不可法。”

    “皇上圣明。”

    散朝后,召来王彦,海寿。

    “海公公,朕当初让你进献的苹果对身体大有裨益,朕打算于登州府北广种苹果树,海公公,可否帮我帮成此事?”

    “遵旨。”

    “朕已经命人准备了苹果树苗,明年清明之际就可以移栽种植,海公公一边在此地种树一边在此修养,准许以一品大臣之制造府,你就带一批猴子们给你老伺候着吧。”

    “臣谢陛下隆恩。”

    “赐海公公新币十万贯,以作造府只用,将来种出来苹果另外有赏。”

    “谢陛下。”

    “王大,在北边地方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苗圃,以后把宫里都打扮起来,室内也可以摆放些。”

    “遵旨。”

    “另外挑选一批脑瓜灵活的会识字计数的,朕要亲自调教。”

    “遵旨。”

    其实朱瞻基早就想好了这些太监和宫女们的出路,可以管帐,可以教些数理化,建立实验室,以待日后,太监是好用,可是出去之后,往往就得瑟,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做点事情可是真难呐,有钱的商户都不敢出来得瑟。

    琉璃厂早就能生产出透明的玻璃,不过难以量产,一个是原料不足,纯碱主要还是来自口外,二个工艺还得改进,不过能够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透镜还是可以的,可以大量生产出望远镜,还有一些实验用的烧瓶,烧杯,酒精灯等等。

    他就不信了,那么多产业,难道就发展不起来吗?

第二十章 拍卖

    “皇上,很多人提议要增加京城酒楼的拍卖名额,嫌五个太少了,怕竞拍不上。”

    这些天于谦也是够忙乎了,拍卖牌照的事情,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谁不想争个头筹呢?所以询问的人特别多,一般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好像没有商人不敢冒险的。

    “那不是好事吗,你没有跟他们讲清楚吗?”

    这个酒楼是高级酒楼,定为五星级,所有的东西都是最高档次的,客人入住还需要买人身保险,配有会议厅,餐厅,停车场,花园。即使入住客人涉及到官司,也需要出示传票才允许入内。

    “都解释得一清二楚,包括竞拍的流程都讲得一清二楚的。”

    “那他们都有那么多的资金来运作吗,身家过五十万贯的有多少?”

    “这个不清楚。”

    “你先让他们交一万贯登记,领取号码牌,然后组织一场预演,资产少于三十万贯的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是。”

    “银行贷款也可以跟他们讲清楚,牌照可以贷款均价的一半,房产可以贷款一半。”

    “明白了,那名额要不要增加?”

    “那就增加到八个,不能再多了。”

    接着朱瞻基受到了紧急军情,便来到军机处。

    “亦力把里和撒马儿罕的使者在哈密卫附近先后遭到沙洲马贼抢劫,不知何人所为。”

    “那有没有查清他们的身份?”

    “确实属实。”

    “那就最好派遣使者前往他们国家解释一二,送上国礼,让肃州指挥使消清马贼。下次有国事来访,约定日期,朝廷派军队接应。”

    大明的目前边境形式可比汉武帝的时候好多了,当时霍去病血拼匈奴才把河西走廊控制在手里,建起了山丹军马场,才有了培育优良战马的牧场,并把匈奴赶出了胭脂山。

    现在这里全部属于肃州,为朝廷所掌控,周边只有七支臣服于朝廷的边卫,从而隔断了瓦剌跟西域之间的联系。

    这几年,京城有陆陆续续开了很多家会馆,有徽州会馆,广东会馆,山东会馆,芜湖会馆等等一大堆,现在都处于爆满状态。

    广东会馆:

    “我花了十年时间,从身无分文发展到有一万两的身家,也算是志得意满了,没想到进了京城,连个牌照都得一万两入门,你们说这哪里说理去呢?”

    “那还有酒楼呢,又是花园,又是高档餐厅,你们说说要多少成本?”

    “前段时间好多人在抢地盘,现在好地方都很俏?”

    “酒楼能有花多少钱,一皮银顶天,关键是这个牌照,这种竞拍法,大家都不知道底,麻烦嘞!”

    “大家都合计合计,最多能凑到多少钱,除了牌照可以贷到一半的钱,还能有多少?”

    “总共算起来的话,只有十三万多,加上牌照的话,顶多的话也就二十万左右,你们觉得如何?”

    “我看可以,就定二十万,钱能到位吗?”

    “钱没有问题,到南京一兑换,再到京城来取,万无一失。”

    “好,就这么定了。”

    拍卖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拍卖是于晚上在会同馆举行,由左都御史陈谔亲自公证,户部尚书杨淮宣布开始,于谦主持。

    首先,参加竞拍的人员入场选好各自的位置,每个人的桌子上面有一个信封,一张白纸,上面写了他们自己的竞拍号码,足足有两百七十三人,接着由杨淮讲话。

    “各位,本人是户部尚书杨淮,今晚有幸参加这一次竞拍,先跟各位见礼。

    这一场竞拍的是京城最高级别的酒楼牌照,今后有贵宾和外国使臣皆可以在此等酒店入住,自然代表着朝廷的颜面,朝廷特别重视,特意召集全国的富裕之户前来竞拍,可以单独竞拍也可以合伙,不限身份。

    此次竞拍的酒楼牌照有八张,以后视情况予以增加,牌照可以转让,无此牌照者不得享有同等规模、同等级别的酒楼经营,酒楼建好之后,需要经过工户检验完毕之后才可以开业,由户部颁发五星级酒楼牌匾。

    任何人不得妨碍酒店正常经营,如有闹事者,不论身份一律锁拿问罪,接到酒楼的报警,京城衙役必须于一柱香之内赶到处理。

    此次竞拍由御史陈大人亲自公证,大家如果觉得有不公正的地方,可以当场向陈大人反馈,好现在我宣布竞拍开始。”

    “请陈大人检查身份和号码牌。”

    陈谔检查了一番无误之后,他也开口说话了。

    “此次所户部委托,前来公证,大家有任何觉得不公正的地方都可以当面提出,当场解决。

    来之前皇上特意指示,今后凡涉及五星酒店的案件,如果有官府处置不公正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向都察院投案,不论皇亲国戚皆依律办理,哪怕是一文钱的事情。

    所以请大家不必有任务顾虑,放心大胆竞拍,当然也要依法经营,按时纳税。”

    “现在有请各位写好价码,放入信封之内。”

    “收价码。”

    “现在开始宣读价码:

    五十一号五万贯

    七十八号六万贯

    一百零三号十万

    大家请注意,一定要详细写好价码,如果因为一时疏忽没有竞拍上,可是怪不了别人。

    一百零三号十万文,低于起拍价,按作废处理。”

    这时大家都笑场了,估计大多数也是几万贯,还没有勾起人们的神经。

    “三十三号十五万贯

    九十五号二十万贯

    ……”

    “获得本次竞拍的号码是一百四十二号,价码为二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恭喜一百四十二号,现在有请请大人公证本次结果。”

    “现在我宣布成功获得本次竞拍的是一百四十二号,本次竞拍合理合法,公平公正。”

    接下来的七张牌照,经过两个时辰的激烈厮杀,都高于这个价,最后一张,拍到了五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的高价。

    朱瞻基也在等竞拍的结果,第一次和第二次竞拍都成功拿到了,心里也很高兴。

    “陛下,果然按照你的策略我们成功地拿到了两张牌照了。”悦儿兴奋地说道。

    “只怕明天的竞拍就没有那么好搞到啊!”

    “明天还要一张牌照,我们定多少为好?”

    “一百万贯!”

    “那就一百万吧,呵呵。”

    “我问一下,现在我们有多少钱了?”

    “钱太多了,都点不过来,起先我还以为他们骗我,每天进进出出的钱是越积越多,可是就是数不过来,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

    “这个倒是个麻烦事,要加紧培训人手,身边的丫头都放出去独挡一面,试试看,不行的话再换下来,宫里的挑一些培训一段时间,也放出去,另外专门开一个培训班,专门培训会计人才。”

    “嗯!”

    接下来的拍卖,果然又上涨了不少,平均达到了一百一十万贯,这次户部又进账一千余万贯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1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作者:小一号所写的《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介绍: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