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重生之明朝朱瞻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文阅读

作者:小一号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一章 钱多了怎么花

    内阁:

    “皇上,我就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拼命的要竞拍这个牌照呢?这么多钱要好久才能赚回来?”

    “因为这个牌照值钱!”

    “啊!”

    “你看一条一尺的辽东大虾顶多一百文,可是为什么在花楼里就能卖到一千文以上呢?朕暂且把它称呼为垄断。

    一般的客栈上房了不起也就五十文上下,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可是高档的酒楼呢?吃个饭起码得要几贯钱吧,住一晚上也不得要个几贯吗?他们一天赚的钱可能比得上人家一年。

    所以说,你是想做那一种呢?”

    “这么贵还有人住吗?”

    “朕听说好些个官员吃一顿饭都要十几个菜,他那里是吃菜呀,他是在品味人生呐!懂了吗?”

    “陛下,你就喜欢贬低臣子,哈哈。”

    “皇上,银行里还有大把的钱,现在马上又有那么多钱进账,那要怎么花呀!”

    “这点钱算什么,我们朝廷的官员不光懂得如何管理国家,还要懂得怎么经营,这些课本来不该我上的。”

    “臣愚昧。”

    “朕经常说只要做个有心人,没有什么事情难得到的,朕不是不尊敬孔子,而是时代变了,国家需要更多的手段来管理,已经过了民足食的境界了。

    老百姓吃饱了能干撒?生娃,然后呢,人口多了,地少了,又不足食了,怎么办呢,只能造反。

    你们当大臣不能老是把眼睛盯在土地上,要想富裕,就得开工兴商,一方面商业税可以起来了,另一方面,不是说只能私人可以兴商的,公家也可以的。

    比如说造船,国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来造大船,小商小贩肯定不行呐,是不是?

    国家在产粮区大量收购粮食,然后拿到市场上贩卖,就可以稳定粮食的价格,将来老百姓也不用负担沉重的劳役。

    国家可以大力培育优良的茶叶,研究制茶技术,改良包装工艺,就能够收获更多更直接的利润。

    你们始终要想到一点,物以稀为贵。”

    “皇上的经营之道,天下无人能及也!”

    “呵呵。”“哈哈。”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让陈山来做这个粮食署的署长吧,正三品,先开个粮食工厂,包括有粮库,粮食加工厂等,粮价低的时候进,粮价高的时候卖出,保证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不至于粮价过高。

    以后,粮食税收就在各县上交就可以了,粮食署在保本的同时,把这个运输的成本也要尽量地给抹掉。”

    “另外,国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要将钱花在针尖上,发展交通,兴水利,办教育,军队的开支等等都是要花很多钱的,朕都担心钱不够话,巴不得一文钱当两半花。”

    大家又都笑起来。

    “还有个事情,朝廷要加快移民的力度,朕听说苏州有很多田地都荒了,这可不是好现象,将牢房的重罪犯人进一步清理,朕看可以重开昌国卫吗,这么好的地方不去种田反而闲着,好可惜呀。

    另外这里渔业资源丰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么大的地方还养活不了一支军队吗?朕看建一支水军基地都绰绰有余了。你们看呢?”

    大家都知道朱瞻基想要开海,但是目前还没有到那一步,都不支持。

    “我们的未来在海上,现在都可以开始准备着了,从明年开始吧,着手收拢流民,就近消化,不一定非得种田,苏州府有两百万人口,而扬州呢,不足二十万吧,有没有?

    大明最需要发展的是医辽水平,一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岁容易吗,冬天冷了就送衣送柴火,遇到疑难杂症都要收拾好病例,要将这些都传达下去,落实好。”

    十月中旬,仁宗的灵柩出皇宫,入天寿山献陵地宫。

    这近汉王也坐不住了,拍卖会他也派人去参加了,可是没他什么事,不光如此,他还打听到了宁王也派人了,而且还成功拿到了一张牌照,这让他很不平衡,终于回到了他的老巢去了,反而赵王留下来了。

    下午一般他会练一下画画,同时也在思考。

    没有想到接手这一摊子就弄到了那么多钱,起步还算不错,但是制约因素挺多的,就像最容易搞出来的波兰特水泥也只能少量烧制,也不可能搞出来立窖或者回转窖,还要研磨呢,即使烧出来了,还不知道效果如何呢。

    玻璃也是一样,退火一道就有点麻烦,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最缺的还是人才。

    太监是好用,但是遇到品性好的又会办事的却很难。

    晚上他就去问太后。

    “老妈,这宫里这么多宦官,就没有一些可靠又好用的有稳妥的?”

    “你父皇不是派了一个柴山出使琉球吗,你父皇看重的肯定错不了。”

    太后知道皇上不喜欢太监,把钱看得太重了,看不惯太监捞钱。

    “刘永诚?随着太祖身边的老人了,可以用用。”

    “还有呢?”

    “两个还不够啊,你平时不是不喜欢的吗?”

    “这不是没办法吗!”

    “小崽子,过来,就他了。”

    “哦,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牛玉。”

    “行吧,以后就跟着朕吧,嘴巴放严实点,手脚放干净了!”

    “这个哑巴,连个话都不会回,老妈我去若微那里了。”

    “去吧,去吧。”

    “这是吴显祖的老乡特意进献的菊花茶,你尝尝。”

    “恩,不错不错,以后可以常备些。”

    朱瞻基双手撑在椅靠上。

    “皇上,你又开始作画了?”

    “这不是郑和刚刚出兵交趾吗,静不下心来,想静静。”

    “皇上要打安南了?”

    “恩,这次打算从海上出兵,郑大人打仗还是一把好手的。”

    “不知道老幺过得怎么样了,好多年都没有见上一面。”

    “哦,是哦,那个顾兴旺现在都不知道在干嘛,那个家伙挺聪明的嘛,放着实在是可惜了。”

    “那就让他们京城来,好有个伴,都快闷死了。”

    “好,明天就下旨让他们进京。”

    “快去洗洗吧,都脏死了。”

    “哪里脏了?”

    “就脏了,就脏了。”

第二十二章 攻打叛黎

    “你就是刘永诚呐。”

    “臣是。”

    “这近肃州有点不太平,沙洲马匪劫掠外国使臣的贡品,你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马匪可没有这么大胆子,恳请陛下发两千兵,臣必当查明此事。”

    “恩,自古玉门,敦煌皆属于我汉族领地,一定要将他们收归囊中,你从大同调出三千骑兵,前往处理此事,事可为,则借机占领此地,以后朝廷在此建城,不可为也要保证此商路的安全。”

    “领旨。”

    “以后还要从帖木儿国大量购进优良马匹,必须要保持商路畅通,当然收回此地之后,可以加大商贸,供给茶叶、铁器等,等兵部筹划好,便直接前往。”

    “是。”

    当吴显祖第一次在刘家巷见到这么大的宝船和这么庞大的船队也是惊呆了,有这么大的海船哪里去不了啊,顿时心中豪气顿生,将来我也要领一支这样的船队该多好啊!

    这次大明的船只全部在苏州刘家巷,宁波等地,有宝船66艘,战座船100艘,粮船25艘,水船25艘。

    大型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5000料,按照米和排水量的算得话,长有126米,宽有50米,排水量5000吨,有四层甲板,一层甲板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有九桅十二帆。

    战座船既可以用来作战也可以运兵,总共有一万名士兵,其他有通事,教谕,大夫、乐者、阴阳官、遮务人员等等。

    粮船、水船顾名思义是专门用来存放粮食和淡水的,一般一天都要消耗三万多四万斤粮食。

    朱棣曾经任命了七位正使,除了郑和还有王景弘、侯显、洪保、周满、周闻、杨庆。

    郑和主要负责外交和军务,而王景弘则精通航海术、医术,洪保也能独当一面,多是由他来率领分舰队航行。

    朱瞻基认为这种宝船太宽了,长宽比为2.5,阻力会很大,速度不会很快,这种宝船是按照福船的标准制作的,确实适合在大洋上航行。

    这次吴显祖也是花了大价钱,带来了太湖的羊羔皮、丝绸和茶叶等等,都是上等货,船只和人员这些都是免费,连伙食费都不用掏,如果这次能够成功地返航,身家能够轻松涨到十倍以上。所以他对什么都很上心,天天和洪保等混在一起。

    “看到没有,每块板底下有根线,扯着这跟线,然后手要放直,底下要跟海天平齐,上边要跟星星平齐,一个一个试,比如这一块刚刚好平齐了,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唉这个地方就是北辰六指。”

    “这个真神奇啊,小小的十二块板就能够准确得判定方位,那白天又如何呢?”

    “白天用罗盘,配合着来,一般就不会出错。”

    “那洪兄,该如何联络呢?”

    “这个就非常得复杂,不能出一点错误,一不小心就要被杀头的。在海上需要注意的东西特别多,特别不能够干扰指挥,不得得罪神灵。”

    “那洪兄,你给我讲讲?”

    “既然兄弟有这个雅兴,我就讲讲,不能往海里撒尿,扔东西,吐痰,反正不得有任何的不敬,有一次有个人往海里扔了一块破布,结果整船都沉到海底了,连个响都没有听到。”

    “啊,那无意之失呢?”

    “无意也不行,就像船上的规矩一样,什么旗就做什么事,什么号就往哪个方向,这就是海的规矩。”

    “受教了,长期在海上行走,总有个头疼脑热的吧,又如何防范呢?”

    “你看我们的船队的大夫是很多的,每一百五十人就可以平摊一个大夫,但是想我们这些个都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吃点药就可以痊愈了。”

    “哦,这么厉害,是如何做到的?”

    “你看,前面很快就到了小琉球了,我就亲自在凤山种了一大片的生姜,当地人都跑去挖生姜,可以医治百病的。

    在渤泥等国,当地人跑到悬崖上面淘鸟窝,然后拿回家煮汤喝,王大人认为这个很滋补,就大量地采集,后来进献给了皇上,我们自己也经常吃。

    还有离旧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岛,每次我们都特意到那里,派小船上去挖龙诞香,这个可是好东西,能治咳嗽、胸闷。

    反正这些地方虽然土,但是却好了我们,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种像石榴的东西,大的有箩筐那么大,好吃的要命。

    上次我们就去了黑鬼的地方,捡的那个鸟蛋有那么大一个,吃起来那叫过瘾啊!”

    “那你最远到了哪里呢?”讲者无心,听着有意,这已经不能用惊叹来形容了。

    “那可远了,来回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那个地方出一个大怪物,长得像狗头,身子有一丈那么高,远远地看去就像一个人。”

    “那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洪保歪着头玩味地看了他一眼,接着说。

    “多着呢,在爪哇每个男人身上都带着一把不剌头,不论大小,每人一把。”

    “‘不剌头’是什么东西,很重要吗?”

    “重要,跟命一样重要,不剌头就是一把小刀,他们那里的人都喜欢吵架,一吵架就用不剌头往人身上刺,没有一天不刺死人的。”

    “啊!那官府不管吗?”

    “当然管,他们那里的法律就只有一条,被别人刺杀如果三天之内抓不到凶手,那就属于无罪,如果抓到了,也是用这个不剌头从后腰处给刺死。”

    “我的天呐,还有这样的地方!”

    “那哪个国家跟我们大明的关系最好呢?”

    “最好的应该有三四个吧,他们国家的国王带着全家老小下臣佣人一大帮来进贡,其中有三位国王葬在我大明。”

    “是哪四个国家呢?”

    “渤泥国的国王就葬在京城西边乌龟山上,还有苏鲁国、满刺加国和苏门答腊这些都很好。

    满刺加国以前不是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个部落,老是被暹罗国欺负,后来给郑大人给摆平了,皇帝赐于他建国,封国王。”

    ……

    这个洪保还真是一个西洋通,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而且据说还有一个麻将的东西很好玩,搞得他心痒痒的。

    回到房间,吴显祖把每一个细节都用笔录下来,遇上不懂的就在那里钻研,他觉得这是上天的机遇,是皇帝给的,以前商人算个啥呢,现在皇帝礼遇他,觉得他们徽州商人也很不错,这就是天大的恩赐。

第二十三章 攻打叛黎(二)

    郑和所在的宝船,郑和、王景弘和祁三三人坐一起商讨军情。

    “这图纸画得可够精密的。”

    王景弘称赞道,这时候郑和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图。

    “两位大人请看,这里靠海的地方就是演洲府,下面是驩州,左边这里就是乂安府,茶笼州就在这个河湾这里,目前得知的情报是,黎利的大军已经攻破了茶笼州,叛军实际上已经占领了南边的数府。”

    这个乂安府周边都是大山延绵,平均海拔有1000米左右,正好就隔断了南北之间的联系,而往西则是老挝。

    大明朝真正的控制重点区域也是乂安府周边地区,而南边正是湄公河大片冲积平原,这里河流众多,树林茂密,大明军队在这个地方搞治安确实难度很大。

    这里也是黎利长期跟朝廷大军作战的地方,往南则基本属于自治状态。

    “从海边到茶笼州多远?”郑和问道。

    “走直线大概有两百里,襄阳和祁山之间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敌人有多少人?”

    “几万人应该是有的,如果把南边的人口全部发动起来,二三十万兵力也是有的。”

    “看来我们第一步就要夺回茶笼州,使其不得向演州蔓延。”

    “不错,黎利以为夺取了茶笼就完事大吉,岂不知皇帝已经派遣大军从他的后门而入?”

    “黎利为何如此嚣张?”

    “据报,监军马骐贪痞残酷,陈恰和黄福都拿他没有办法,黎利更是献媚马骐,骗得皇帝派使者招安,结果使者还没有到,他就叛乱了,后来山寿也是主张授以知府招安。

    李彬死后,陈智与方政不合,致使黎利更加毫无顾忌。”

    “皇上曾经跟我说过,安南之民不可信。”郑和说道。

    “黎利六叛六败,加上这次已经是第七次了,这个黎利根本就不可信!”

    永乐十六年,黎利担任俄乐县巡检,于蓝山造反,自称为平定王,被击败逃亡老挝。

    永乐十七年,煽动乂安知府潘僚造反,失败后,又逃亡老挝。

    永乐二十一年,老挝将他驱离,窜至宁化州,被陈智击败,又返回蓝山,假装要投降朝廷。

    七月又起兵造反,击败方政,围攻茶笼州并将之夺取。

    “祁三,此地可有瘴气?”

    “或许有吧,小心一点就好,主要是防范山蚂蝗,蜈蚣这些,特别凶残,一定要包好口鼻、手、脚。”

    “这样我就放心了。”郑和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以前皇上跟我说要将这些不驯之民移往外岛,你们怎么看?”

    “这些化外之民,凶残、悍不畏死,难以教化,死不足惜。”

    “我觉得还是限制其地,不让其逃窜,逼其就范,不让他们带兵,久而久之,自然驯服。”

    船队在小琉球补充了一些淡水就直奔北部湾而来,最后一万大军在入江口处下小船登陆。

    第一天是平路,就走了有一半路程了,接下来的两天都是山路,太难走了,一路行来都是小路,草林太密太高,都看不见前面和后面的人,但是大军却如履平地。

    “郑大人,这些将士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

    “他们呐,以前攀岩、走山贯了,再加上你的这些绑腿,真的很好用!”

    原来士兵不仅要经常干一些体力活,还要到山上采药,有一次在九州山上采药,被当地的人看到了,说他们像兔子一样敏捷,像老虎一样迅猛。

    隔日当大军摆着队伍,抵达城外的时候,南安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那是郑三保的旗,那个是王三保的旗,这么多人,从哪里来的?”

    这些安南的士兵们胆战心惊地看着这些队伍,吓得腿都迈不开。

    茶笼城三面环山,处于一个长方形的山谷当中,是一处要地。

    但是城中现在只有残兵几千人,城墙也因为刚刚打仗而来不及修补,城下更是推满了各种垃圾。

    黎利听说郑和亲率大军前来,也是吓着了,打肯定打不过,投降那更不可能,说不定要掉脑袋,只能一条路:逃跑。

    看来这次朝廷是来真的了,哎呀,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本以为夺得茶笼,到时候南北一呼应,就会马到成功,真是功亏一篑呀!

    “快备马,开北城门。”

    他一边骑马,一边往后望,我的城池,我的大军啊!别了!

    一万名大军逼近城门,没有攻城器械,却给人巨大的压迫感。

    郑和看着低矮的破烂的城墙,本在预想之中,可是城头上怎么兵丁也不是很多,更没有敌将?

    “里面的人听着,三柱香之内开城投降,否则,就等着天罚吧!”

    还没有到一柱香的时间,城门就打开了,实在是郑三保的威名太盛。

    整个南洋流传着郑和的这么一句话:“你不惹我,我就不打你,你要招惹我,看我不打服你。”

    郑和带着两千士兵进城,很多人都围过来看个究竟,很好奇。

    “乂安府的百姓们,我是带着和平来的,皇帝已经下令撤去马骐和山寿之职,鉴于你们的表现,皇上令本官有专断之权,着令你们无罪。

    皇上知道有小人蒙蔽圣听,专门命令本官来处理,只要你们忠于皇上,就会降幅于你们,让大家都过上安乐的生活。

    本官周游南洋、西洋各国,他国无不羡慕我朝,甚至有国王宁愿老死我朝,也不愿意回国。未来这里将会建设得和江南一样美好,大家的孩子们都有书读,生病都有医生来医治!”

    郑和料理了知州琴彭的后世,留下王景弘为城中的伤兵和百姓看病,自己则接着打下玉麻州,叛逆琴贵不知去向。

    郑和在此地搜罗了一番,得知此地有金穴和银穴,十分开心。

    接着又收复了乂安府衙仪县,抓获抓获叛逆潘僚,并就地处斩,至此黎利又变回了光杆司令。

    祁三带着圣旨前往宣读,命令陈洽、马骐、山寿回京,任命周荣为交趾总兵官,免去陈智,方政之职。

    郑和留下三千士兵,在海边举行隆重的拜祭天妃娘娘妈祖和海龙王仪式,然后继续南下各国,洪保则率领部分船只北上,准备另一个冒险之旅。

第二十四章 庆贺

    郑和以非常戏剧性的手段稳定了交趾的局面,让朱瞻基很意外,也令他欣喜若狂。

    随即就传话让悦儿准备一顿丰盛的宴席,他准备晚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以后有了这一块产量地,粮食应该有所保障了吧!

    他就是想不通,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被管理成这个样子?

    第一步成功踏出,算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个时代是个好时代,虽然国家百废待兴,但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外敌也不强大,正是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他大步走向内阁。

    “夏老,各位,跟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郑和郑三保以不费一兵之力,降伏了交趾叛军,基本已经稳住了当地的局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三保出马,一战既定,可喜可贺!”

    “朕自郑公公出兵以来,天天盼着捷报传回,没有想到等到的却是如此完美的捷报。

    此次将士立了大功,当以奖赏,待郑公公送来立功人员名单,即刻封赏。

    军队才是一国安宁的保障,绝不能放马南山,打铁还需要自身硬。”

    夏原吉、杨士奇等自然知道皇帝说的具体深意,可是往往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朱瞻基接着来到了军机处,张辅、杨荣、张信和孙时都在。

    “今天我很高兴,这次的胜利说明朕选对了人,办好了事,朕很满意!

    这次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好,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海路进军的方式,直击敌人要害。

    其二,说明三保太监不仅在我朝,特别是在南洋的威望很重,再加上治军有方,军威强盛,才逼得敌人开门投降,这在历朝历代是很少发生的。

    其三,不战而降,会扩大朝廷的影响力,使得此次交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南洋各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家都点头赞同。

    “皇上自施政以来,改革盐政,历清钞钱,发行新币,加上这个交趾大捷,此乃陛下之功也。

    陛下春秋昌盛,基业稳固,步步为营定可以开荒扩土。”张信说道。

    唉,苦也,苦也!希望如此,朱瞻基顿时没有了兴致。

    大家看到朱瞻基如此表情,满脸疑惑。

    他走了两步,目光坚定地说道:“帝国基业即百姓福祉,只争朝夕,需知放纵敌人就是对自己的伤害,自身强才不惧任何敌人。”

    “皇上圣明!”

    “朕何尝不想放马南山,世界从此和平!

    只不过痴人说梦而已。

    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任何时候,军队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军无畏、令必行、强战力,则外无不服,内而无忧。”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力,皇命所出,无有不从。”

    “放心,你们都是朕信得过的,朕所求不多,十年之内,消除关墙以北的任何隐患,发展好辽宁,控制好草原。

    朕绝对不再学皇爷爷那一套,就是平推也要给我推过去。

    另外,扩张海军,占领海岛要地,打击海盗,开放海洋,发展贸易。

    我只要像肃州,山丹军马场这样的能够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把霍去病的功绩再多多实现,你们要用心帮朕。

    这些都是朕的心里话,即使难办也不得推诿,用心办差,老天都不回亏待。”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臣等比当尽心竭力。”

    下午,带上朱瞻墡准备买点吃食,哥俩都换上了灰色长袍,马车慢慢行驶。

    “你师叔在交趾也没有办好差事啊!”

    “交趾情况太复杂了,好在祸乱总算平息了。”

    “五弟,这次让胡熒负责进献的秀女已经进京了,到时候你跟二弟、三弟和六弟都挑挑,说不定有你中意的。”

    “遵命。”

    “我说你这是什么表情,你先告诉我,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大不了让你先挑。”

    “真的?”

    “你还不想信?

    你喜欢京城哪个地方,过完年就让工部施工,每人都建一座王府。”

    “就十王府附近吧,这里住惯了。”

    “那行。”

    过了承顺门,他们下了车,城门口很空旷,显得更加寒冷。

    “把这个门改为宣武门,从现在开始,见证繁华。”

    两兄弟到来并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尽管前面有侍卫远远的开道。

    “有一阵子,没来来了,公子爷?”

    “老规矩,给我来十只烤鸭,十只烧鸡,是啊,搬到北边了,可想的紧,这不今天抽空来了么!”

    “十只上好烤鸭,十只上好烧鸡。”

    “生意不错。”

    “托你的福,生意还行!”

    “走了,回见。”

    “慢走。”

    临近年关,小吃食很多,各式面糕、甜点、油炸品,糖果,还有南瓜子和西瓜子。

    “京城确实比不了南京,平日里不是灰沙漫天就是泥泞不堪。”

    “不光如此,京城本地人,游手好闲的也多。”

    “那就在京城招兵,好好地磨砺磨砺才行。”

    回到宫里,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开始吃饭。

    “父皇在天之灵保佑,这次总算平息了交趾的内乱,敬父皇。”

    今天朱瞻基破例喝了果酒。

    “太后也辛苦了,这是大胜,是大明的荣光,也是太后的荣誉,我们敬太后!干杯!”

    “我也要干杯。”“我也要,我也要。”

    两个刚刚满四岁的小家伙,也要干杯。

    果酒是甜的,祁镇喝了一杯还要喝,结果就晕乎乎的了。

    岁末了,各地考评的官员纷纷抵达京城,庆贺的奏章也多,郭兴旺和宝庆公主也终于到达了京城,连孩子都带过来了。

    “你小子也是够能生的,都生了三个了。”

    “呵呵,那是。”

    “还要生吗,我赐给你三个大美女怎么样,两个吧,怕到时候把你这小子给榨干了。”

    “那得看公主的意思。”

    “这么些年来,都干什么了?”

    “就是种种地,养养蚕。”

    “种地,如何种?”

    “本来朝廷安排了军职,被我辞了。”

    “军职不好吗?”

    “我还是喜欢在家里躺吃躺睡,多自在啊。”

    “这次进京,我给你选了个好差事,户部准备开个很大的粮油公司,你来担任掌柜的,授予正四品官职。运输可以交给你名下的运输公司来负责,也是给你谋了一个私利。”

    “正四品,行吗?”

    “先任职,到时候再调级。”

    “皇上,你这不是难为人吗,就不怕我去公主那里告状?”

    “我这是为你好,你去,你去,扶不上墙面的东西。”

    “那我去了。”

    正旦大朝,宣布年号为中兴,元宵节放假五天。

    正月十六日上午,太后领着后宫及勋贵家属亲自来畅春楼捧场。

    这第一日的票全部八百多张是送出去的,好多人都是夹带的。

    因为是放假,很多官员也来凑热闹,不得已又拿了些板凳给没有座位的就坐。

    第一场是《穆桂英挂帅》,用的是北曲,随意创作的,也没有专业的人才呀。

    这一曲戏显然是虚构的,由女人挂帅,反差大,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戏。

    下午第一场是话剧,西游记开头部门,径海龙海私改天条被杀头。

    第二场是《奢香夫人》,延续到晚上。

    好在取消了宵禁,出行无碍。

    太后回来之后,就抱怨害的她茶饭不思。

    鉴于第一场人数太多,体验感差,剧院撤了些椅子,增加了桌子,摆上了点心,瓜果,更是谢绝了男士,只有包厢才无限制,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第二十五章 启航

    “皇上,太后天天念叨什么时候出新戏呢,连麻将都不愿意玩了!”

    “你呀,天生就是一副富贵命。”

    “你又说我了,哼!”

    “懒得管你了,烦。”

    “不行。”

    “真是怕了你了,那么多歌姬,每个月轮流来宫里唱一次不就行了,还怕听不够?”

    “一次哪里够啊,至少两次。嘿嘿。”

    每年的正月是皇帝最忙碌的时候,好在今年不同,有朱瞻墡和胡熒等能够分担一二,分别接见外国使臣和部分官员。

    “朝鲜国是大明最有力的帮手,这些年以来出力不少,此次进献的秀女朕看了,很满意,都温柔可人,知书达礼,朕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能得到皇上满意,外臣欣喜万分,必将传达给我国王上。”

    “此乃苹果,经过数年的精心栽培,果大饱满,多食有益身体,回去的时候带上一些吧,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谢皇帝陛下。”

    “朕的二弟北海王素有贤名,此次封虾夷岛为其属国,请贵国留意,不要当成了倭人了。”

    “虾夷岛何其幸哉,能得北海王眷顾,外臣定当禀告我国王上。”

    “朕打算选一块风水宝地,给你们建一栋房子,作为交通专用,遇事也可以第一时间通报,朕还打算以后在辽东沿海命水军巡逻,打击海盗,保障两国的海上往来安全。”

    “谢皇帝陛下。”

    “不知贵国还有什么需求的,只要条件许可,自无不应,你也知道,朕的皇爷爷和父皇皆离朕而去,尚需要你们的维持。”

    “能够帮助皇帝陛下的臣弟小国必当竭力而为,只是,我小国需要防范倭寇,一直以来都想要得到先进的造船技术,不知陛下可否恩准小国派人前来学习?”

    “这个自无不可,只是造船费事费力,何不如直接购买呢?

    朕已经命人试制了一批优良的军舰,到时你们可以参观一二。”

    “谢陛下恩准,臣必当禀报我王。”

    这一天,请来夏原吉、孙忠、孙继宗、朱瞻墡、曾学敏、郭兴旺共进午餐。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联络一下感情,共议朝事,君臣同心,借此机会,让你们更了解朕的想法。随意吃喝就好,你们都知道朕不可饮酒,多担待一二。”

    “自大明建国以来,就很少铸币,即使铸币也是存入内库,户部官员上书,请求铸新币,朕想了想,铸新币要么被私藏,要么被拿去私铸,完全就失去了流通的本意。”

    “自古以来如此,劣币驱良币,确实是一大难题啊。”

    “以臣看来,可以增发一文的纸币。”

    “朕想任命兴旺为粮油公司的掌柜,由粮食署直管,以减轻百姓劳役之苦。”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这个公司之名倒也贴切。”

    “具体如何实施呢?”

    “还是要试行,就以苏州、松江来试行一二,于各乡镇设点,收取赋税之粮,多余的也可以用钱币等收购,再运往京城发卖。

    苏州府自古发达,善于经营,不可以牵制太多的人口于农事,否则造成大量的逃户,再加上废除各户之限制,会更加加重这种情况。”

    “皇帝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运费和消耗怎么算呢?”

    “前期由户部补贴,后期则自负盈亏,今后像这样的公司掌柜也会纳入官员体系,至于会不会亏损,这要看官员的操守和作为了。”

    “那请在辽东设公司吧,可以先在金州试行。”

    “也好,有丈人照看,不会有差池。

    显宗现在是何职务,也可以出来做事了嘛,只要人勤恳,也是可以为朝廷效力的。”

    “皇上理他做什么,有继宗一个就够了。”

    “朕这里又一法,可以将黑糖变白糖,光辅可以试试,就让有义去办好了,也不能老是坐吃山空。”

    大家都对这个感兴趣,觉得新奇。

    “这就是白糖,大家可以看看。”

    “嗯,好甜。”“品相好,好东西。”

    大明有丰富的黑糖,据说甘蔗原产于印度,于唐宋时期就有大量栽培。

    大家都觉得新鲜,但是皇帝要赐给小舅子那也没什么,一谈资而已。

    制白糖之术,只要戳破了窗户纸倒是没有什么稀奇的。

    他想要控制产量,保住制糖之术,使之变为奢侈品,后期再提升工艺,使用钢制压榨机等等,提高效率。

    如果能在小琉球大量制作那就更好了,有利于开发。

    “朕打算将倭国附近的虾夷岛赐封给北海王,设海军,发卖多余的船只,朝廷留一部分,专门经营高档茶叶、高档瓷器、丝绸、粮食、香料等等,其他的由民间来做。”

    “皇上打算开海了吗?”

    “朕还是打算专卖制度,发往东往南的两种运输公司牌照,只能运输货物,不可以经商,每张牌照初步定为一千万贯。”

    “一千万贯?谁会有那么多钱?”

    “没有钱,可以贷款嘛,牌照就可以贷款八百万,即使不贷款,朕也相信也能凑出来的。”

    “皇上,还是拍卖吗?”

    “你们觉得呢?”

    “钱数太多,怕是没有几个人拥有那么多财富。”

    “那就先发两张试试看,能者为先。”

    “夏老,黄河之患屡治屡发,迁河道之议如何?”

    “事是好事,怕是不容易。”

    “没关系,分十到十五年来干,先试试看,积累一些经验。

    朕知道夏老的苦衷,只要朕一发话,下面就要跑短腿。

    苦事累活都是你们来办的,莫怨苦,苦尽甜来。”

    “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前朝遗留下来的田地,金州也没有那么容易发展的。”

    曾敏学回应道。

    “朕的理念还是思想要解脱,不要去理会那些大诰和祖训,

    这些在朕这里不值一毛。”

    大家都以为朱瞻基在说玩笑呢。

    “朕说的话,你们就不当真。唉!”

    “土地的产出终究有限,再怎么挖也刨不出花来,

    要放开政策,朕这些年管理的皇庄就很好,

    优秀的庄户送到辽东去组织开荒,带去新的模式,

    以后各地的公田也要搞成这种新模式,朕把它称为农场。

    由公家来组织生产,庄户只用干活就行了,空闲时间可以赚些零碎。

    将来迁移也好,收纳灾民也好,都是很发挥作用的。”

    “皇上屡次宣扬,现在差不多人人皆知了,哈哈。”

    “还有朕跟你们讲:军队是第一,政策第二。

    从今年开始朕打算部分地区废除卫所,不能任由卫所胡来,

    将地公平地发出去,由兵部统一招募青年军,服役一段时间再退出军队,

    保持新鲜血液,保有战力。

    我朝空有强大战力,却处处防守,朕不希望将来也是这个样子。”

    “朕是这样的脾气,国家表面来看是朕的,其实不是,是大家共有的。

    朕不过是牵个头,引导大家而已。”

    宴散后,曾敏学留下来了。

    “皇上为了谋划天下,殚精竭虑。”

    “还是有用的人才太少,政通人和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大明像一只大舟,不再是修修补补,而是轻装上阵,奋勇前行。

第二十六章 军队改革

    自从大剧院开新戏以来,场场爆满,尤其是限制男性观众以后,更是召到大量的非议。

    “难管宋朝软弱无能,连打个仗都派个娘们挂帅,这种戏有哪里好看的?”

    “说的在理,哪像我大明朝,八方来贡,把鞑靼都治得服服帖帖的。”

    朝廷的大臣们,知道风向变了,但是碍于夏原吉这个内阁首辅,也不敢出头。

    朱瞻基新收了一位朝鲜的女子崔氏和女真族的女子为妃,剩余的四位朝鲜美女就赐给了四个弟弟,其他的秀女还在路上。

    朱瞻基还是第一次夜宿乾清宫,女真妹子早就候着了。

    女真姑娘被打扮得一点也看不出哪里与汉族姑娘不同,长得很清秀,眉目传情,只不过身材高一点,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你叫什么名字?”

    “穆尔登格。”眼睛打量着朱瞻基,有点小调皮。

    “会唱歌跳舞吗?”

    “会呢。”她偏了一下脑袋,笑眯眯得回答着。

    “会骑马吗?”

    “会。”

    “你笑起来很好看。”

    她还是那样甜甜地看着朱瞻基在笑。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将她搂进怀里,就像品尝一杯甜蜜的奶茶。

    泛红的脸蛋,轻巧的小嘴巴,他缓缓地亲吻下去。

    幸福地躺在皇帝的怀里,笨拙的舌头予以予求。

    他抱着她,坐在椅子上,像一个新奇的玩具爱不释手。

    天下是朕的,就应该骑最好的马,品尝最美的女子。

    第二天中午,处理了一下政务,打开了妙境姑娘的来信。

    告知女兵、女医正在培训当中,也挑选了一部分宗室和贵族的女子在学习,织造所也办得红红火火,一切皆妥当。

    朱瞻基想到自己是不是堕落了,一切才刚开始呢,又一想,和亲也是政治需要,民族融合更是要加强啊。

    还是赶紧处理政务吧,军务也是头疼啊。

    大明的卫所有很多种,一般常见的是普通的卫所,有守城、出征、巡警等职务,有的卫所相当于一县。

    所以这种卫所纪律渐渐松弛,违法犯纪,贪污腐败开始抬头,已经没有什么大用了。

    还有屯田卫所、王府护卫、亲军卫、军民卫所、群牧所、陵卫等等。

    首先将刑事专门独立出来,由五城兵马司统领全国的刑事缉拿等,省级、府级和县级均设置,相当于警察局,建立警察学校,当然这个不是首要改革的目标,要先放一边。

    其次,设置县级、府级纯粹军事力量,一般县设一百名士兵,富裕县设三百名,府设五百名。

    全国统一设军区,跟现代社会差不多模式,既然是成熟的模式,当然可以照搬。

    先在镇江、淮安、苏州、扬州、松江、宁波等试行。

    统一实行募兵制,卫所完全可以取消,无非就是粮食供应的问题,这个很好解决,等大量制造出燧发枪,就可以减少军队的规模。

    一个国家需要发展,还是需要钢材,钢材的应用实在太广泛了。

    军匠卫是必须要废除的,还要工部的、内宫的和各地的工匠,也要分流,这种严重的制约了生产力,必须要改革。

    在京工匠有二十万之多,分为轮班工匠和坐匠,轮班工匠是指地方上的工匠需要每隔几年需要到京城服役几个月时间。

    生产军需的工匠全部划到兵部,瓦匠、木匠用来组建建筑公司和家具工厂,还有大量的印刷匠和雕刻师傅,为此专门成立一个文教部,引用现代社会出版社体制。

    印刷术一直困扰着朱瞻基,活泥字印刷,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还是在于速度和质量,后来有人用铜活字,成本太高。

    用活铅字,他还是嫌弃落后了,看来也自能用这种落后的工艺了。

    “此次将你与巫总兵对调,就是想利用你善于统领骑兵的能力。

    一要发挥好女真和蒙古士兵的能力,二是要监督好朵颜三卫。

    不管是哪一卫,只要有动静,就给我剿灭之。

    尽可能地将兵力往北推,一步一步建城建立关口。

    沿海的防务,不用你去管,自有海军接收。

    朕给你灵活出兵的权限,军人首要忠诚,军令如山,需要谨记。

    你也看到了,京城一日一变,国力正在变强,以后有的是你们打仗的机会的。”

    “臣领旨。”陈懋答到。

    “那你有何想法?”

    “臣还是想要一些火器,方可万无一失。”

    “行,只要兵部能给的,都优先提供。朕听说你敛财的本领也不错。”

    “臣家里人口多,开销不足……”

    “好了,好了,不要学王翦,国法军规一定要遵守,朕给你先提个醒,以后莫怪兵部不讲情面。现在京城机会多的是,到时候给你挑几位厨师给你。”

    “是。”

    张信带领兵部官员前往监督改革,卫所改为农场,卫所人员一部分招募为专职官兵,一部分分流出去,一部分就地为农场员工,不够再另行招募。

    朱瞻基白天忙完政务,晚上还要教太监们学习算术,他打算用太监做账务或者统计工作,也可以分一批人学习化学知识。

    “你就是王振?”

    “小的是。”

    “你的算学学的不错。”

    “谢陛下夸奖。”

    “那白天你就督促这个班的学习,越快越好。”

    “遵旨。”

    京城强制征兵,只要是符合条件未婚的一律送到军营磨练,每户最多一人,除生员外,不分贵贱一律进入军营。

    朱瞻基出钱修了清华园,计划让沈度、沈粲两兄弟主持。

    还要为四兄弟建造王府,北京城也要修厕所,地下排水管道,道路,学校等需要一大笔钱,他让户部将北京商税的两成划入到顺天府。

    又命令工部在十王府附近修建高档院落和配套设施,将来高级文官将入住在此,派侍卫看守,不可以随便拜访。

    将光禄寺改为学堂,包括男子和女子学堂,以后国宴也不用在宫中举行,宫里还要修建游乐园。

    他可不希望将来孩子们老是围着太监宫女在打转。

    他于内阁又召来陈瑄商议黄河改道和改卫所之事。

    “皇上,黄河改道之事可行,黄河古道地势皆远低于现在的河道,改道后可大大减少淮河流域的水灾。

    只是以前修运河,朝廷征发劳役,现在又要废除卫所,每年漕运需要十二万卫所兵丁来运送粮食,恐怕难以实施。”

    “黄河改道之事交由路桥公司来负责,由户部拨款。

    卫所的兵丁可以并入到运输公司,专司漕运。

    户部现在有些结余,不能老是让兵丁来干这些又苦又没有收入的活,这样不公平。

    还要专门成立一支清淤的队伍,对运河进行维持。”

    “如此当可行!”

    “鉴于淮安的付出,户部可以适当加大政策扶持,重点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以为表率。”

    “陛下英明。”

第二十七章 炼钢

    炼钢关系着辽宁发展大计,也是铸造铁炮所必须的。铜炮太耗资源,还是不用为妙,要想真正获得大量液态钢液真的很困难,除非使用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

    作为与本专业有点关系的炼钢技术,朱瞻基还是了解一二,正是因为了解才知道其中的难度。

    工业炼钢技术有平炉炼钢,转炉炼钢,电炉炼钢三种方法,只有电炉炼钢才能有效地控制碳的含量,从而进一步生产出高品质的特种钢材。

    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这两种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可能的就只有平炉炼钢,它需要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焦炭作为还原剂。

    大明朝的炼铁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光是遵化每年就可产铁三十万斤。

    炼钢之法从很早就有,主要还是要去除氧、硫、磷杂质,同时还要控制碳的含量。

    即使是各种炒钢之法,也需要通过高强度的锻打才能出好钢,锻打能够去除杂质,使碳能够均匀地渗透到铁里面,形成渗透钢。

    总之炼钢就是脱出有害杂质和控制碳的过程,难点就是提高温度和脱磷。

    使用倒焰炉和加入氧化铁等,虽然有效,但是还不够。

    只能多作尝试,为以后使用平炉炼钢积累经验。

    有了钢,首要做的是生产出大量的滚柱轴承,可以大量应用于主轴、起重设备、各种刀具、工具。

    其次需要生产各种机床,比如:车床、镗床、铣床、磨床等等。

    这些都不好办,动力的问题和刀具的问题都不好解决,退而求其次,在机床上用手工也能做很多东西出来。

    不管如何,总有一个人最先在搞这些机械,不去尝试永远也做不成。

    据说有人做了一个统计,明清时期,中国的发明就开始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汉朝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元朝的郭守敬也发明了比如简仪等十几余种观察和测量天文的仪器,这些都代表着最高的科技水平,因为这些仪器不光测量的准确,而且还很难制造,正真的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关键还是这个钢铁制约了大明的发展,没有找到突破口,应用跟不上。

    当然欧洲这个时期炼钢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大明,但是他们还是找到了方向,开始使用机床,制造出了蒸汽机。

    英国还砍伐了大片的森林来研制铁炮,研究合金材料。

    说到底还是大明的这种皇帝私有产业制度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导致一步步落后,国力衰退。

    蒯祥自永乐十五年就开始参与设计承天门,那个时候他不过才十八岁。永乐十八年完工,被朱棣称之为“蒯鲁班”,升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

    他精通设计和计算,雕刻之术也是出神入化,绘画也很不错,这样的天才不去设计机器设备真是可惜了。

    “廷瑞,你很不错,连皇爷爷都称呼你为‘蒯鲁班’,朕这次叫你来,是有重任交予你。”

    “皇上,什么任务啊?”

    “上次朕不是让你雕刻玉板来印钱币吗?

    本来是想让你在钢板上雕刻的,但是想想,难度太大。”

    “是。”

    “所以朕就想让你设计一种能够制造在钢板上雕刻的机器,或者切削的机器。”

    蒯祥露出疑惑之色。

    “你也知道,自我大明立朝以来,铸钱很少,主要是私自铸钱很猖獗,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以用钞钱来代替。

    如果能在铜中加锌,同时借助重压、切割等手段制作出精良的钱币,使私自铸钱获利减少,难度加大,那么老百姓买东西都方便多了。”

    “皇上,我听懂了,就是把铁铜比作木头,那就只能借用外力了。”

    “高明,朕一说你就明白了。

    还有这种,朕称之为滚柱轴承,你一看就明白了。

    车轮轴上面不是有两个铁圈吗,再在中间加三个小铁圈,就是这种东西。”

    朱瞻基拿出一张轴承的图纸给他看。

    “恩,这种是更省力些。”

    “这种轴承用处可大了,目前朝廷最需要的就是使用它来制作一种起重的东西,全部使用钢把它撑起来,就像这样,然后装上这种轴承,能够方便装卸货物。

    这种轴承滚柱越多越省力,绳子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孩也能够拉起一头牛。”

    “哦,皇上有没有找人试过呢?”

    “试也很简单,有两个串合一起就够了,等做出来可以再慢慢摸索经验。”

    “也对。”

    “这种轴承还有一种滚珠轴承。”他指着另外一张图纸说道。

    “这是钢球?”

    “对,所以说,这个要求很高的。即使是这种滚柱,也要一模一样,还要光滑,得用到上好的钢材。

    今天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一个是制作新币,一个是制作滚柱轴承。

    朕只能找你来,如果连你这个‘蒯鲁班’都做不了,那就没有人能做得了了。”

    “那臣试试吧。”

    “好,明天就开始行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都优先给你安排。

    工部的差使暂时放下,朕先给你在银行账户上存一百万贯的新币,不够再补。

    另外朕派阮安辅佐于你,有难事让其直接汇报朕。”

    工部这近也是一团糟,工匠撤散,加上新成立的公司统统由孙忠管辖,工部的管辖职能大大缩小。

    工部尚书吴中,由北平布政司经历逐渐升至右都御史,永乐五年升为工部尚书。

    工部右侍郎蔡信,也是以工匠晋升为侍郎,比吴中还大上好几岁,工部主要由此二人主持日常工作。

    “皇上,会昌伯刚接手工部,于公务怕是不熟悉,所属官员又少,现在又分散京城十数万工匠,怕是忙不过来。”蔡信说道。

    “会昌伯只是管理资产,工部的职能还是照旧。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建房子,以前是你自己请人来施工,要负责工人的吃喝拉撒,来料进度等等各方面。

    现在呢,是包工,你只需负责设计、监督、质量等,这个朕一讲你们都懂的。

    为什么要这样呢?

    首先权责分开。

    二是工部职能转变。

    由原来重实施变为策略、规划、技术、法规、监督等等。

    比如说修路桥,先要规划出路线,提供技术支持,规范操作,监督质量和进度等等。

    以前户部负责收粮,受灾负责赈济,完全没有工部什么事,这可不行。

    水路、陆路通了自然就减轻了劳役,改善水利,自然就少受灾害,不要本末倒置了。

    还有一事,要及时收集黄河和长江的雨情,检查堤坝,预设泄水区,每年要测量水情,统计气候,预测天气,防洪防涝,预置应急方略。”

    朱瞻基喝了一口茶,心中苦恼,任重道远呐!看来这个左侍郎要安排一个务实的人员来担任,陈瑄看来挺合适的。

第二十八章 到达美洲

    “大哥,外面都在闹翻天了,你还在这里作画?”

    “你看这四根分枝象征着什么?”

    朱瞻基这段时间抽空就在画一副梅,这是一张特制的绢,长六尺,宽五尺。

    “士、农、工、商?”

    “是官、民、商和工,军和农代表着根基,你看京城里满大街的不就是这四种人么?”

    “皇上,吕震死了你是请内阁来处理,马骐也是交由都察院,现在外面工匠闹得纷纷扰扰也不用去处理吗?”

    “不就是不满意搬迁吗,多大点事。”

    “任谁在城里住的好好地,也不愿意搬到偏远地方啊!”

    “既然你都知道城里好,那更要搬呐!城里的地多贵呀?

    不仅仅是内城,知道吗,外城也要规划,不能随便乱插乱建。

    这里京师,首善之地,寸土寸金,你这作坊到处乱建像什么话嘛!”

    “那要是别人不搬呢?”

    “到时候我来处理,真是不可理喻。

    以后内城建筑也只能租不能卖懂了吗?”

    “只租不卖?”

    “今后京城将是最为繁华的地方,样样都好,处处领先,要不然拍卖牌照会这么贵呢?”

    从云南、贵州、施州、哈密进献的美女终于都聚齐了,不过这一路行来实在是艰难,朱瞻基就没有去急着收取,先修养一阵子。

    山寿带着宫廷的酿酒师傅前往贵州种植高粱和酿酒,陈恰被任命为文教部尚书一职。

    洪保带着舰队到达天津之前,朱瞻埈已经率领一卫人马及各色工匠等,前往虾夷岛。

    现在往东洋方向的探险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就等皇帝的一声令下了。

    这次杨荣和洪保一起观看世界地图,探讨航线。

    “我们知道从大明到佛郎机很远,在古里胡椒是一斤只要一厘,到了大明却要卖到一两以上,而到了米昔儿帝国甚至更远的地方,就跟黄金一个价,就是一斤胡椒能卖一斤黄金。

    我们大明的丝绸是什么价格呢?是香料的两倍以上!

    他们这些国家非常想要得到香料,却被陆路和海路阻隔,到不来,所以他们就另辟蹊径,往西走,于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这里,他们以为这里就是产生香料的地方。

    他们那里早就有一种说法,说地球是圆的,本来是往东走的,结果他们要往西,就是要证明这一点。”

    “那他们哪里到达这里要多长时间呢?”

    “大概是四十天左右。”

    “就是所他们还不能乘船到达米昔儿帝国?”

    “是的,主要是不能抵抗风浪和疾病,再一个他们可没有大明这么富有,只能制造出少量的四百料海船。”

    “确实如此,这里风浪特别大,非常凶险,我们的船只也是不敢靠岸的。”

    洪保也有些疑惑,有点怀疑这张地图的准确性,估计也是大略的形状吧,他心里想到。

    “这些国家虽然小,可是军队很强大,已经有了火枪大炮,他们可不像我们大明这么仁慈。”

    其实这么都是朱瞻基编出来的,要不然怎么可以画出世界地图呢?真真假假,以打消对未知的顾虑。

    “那从天津到这里又要花多长时间?”

    “顺风顺水的话也很快,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那也比从南洋走快多了,那么这么大一块地真的要封给汉王吗?”

    “一个汉王哪里够啊,我们大明在那里的力量越大,就越不能让佛郎机诸国得逞。

    再说汉王到了那边也离不开我们的支持,要人没有人,要武器没有武器,怎么跟人家打仗嘛?”

    洪保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但是皇帝已经下命令了,那也只能遵从。船队分两批出发,带上轻快的窄船和中等船只作先锋探路。

    “皇上,既然海路和陆路都不通,你是怎么得知这些消息的?”等洪保离开之后,杨荣问道。

    “还不是和郑三保一起,从获得的细小的信息推断出来的。”

    “这有点不可靠,不可信。万一是假的信息呢?”

    “所以我们要去探索嘛,以后大明的老百姓要是没有地种了,可去的地方可就多了。”

    “万一要是汉王有个三长两短,可就不要办了。”

    “放心好了,这么大船还能出什么事啊,他们都是老手了,除非是病死了。”

    “那就好,每年赐给宗室的俸禄也是很多,如果真的有那么好的地方确实也不错。”

    “这一点你大可放心,即使这一次不行,还要下一次,绝不能让那些蛮夷打到我们这边,那不是跟前朝时候一个样了吗,你说是不是?”

    “这个不太可能吧?”

    “犯犯于未然总是好的。”

    五月份船队开始出发,人手不是很多,汉王的人也带了五百人。

    一开始到了朝鲜、倭国的时候,汉王还是很兴奋的,这里的海盗还是很多的,但是没有海盗敢自讨麻烦,还可以看到成群的鲸鱼。

    船队在虾夷岛补充了一些淡水之后,继续航行,这个时候汉王和他的人都受不了了,晕船晕的厉害,好在准备充分,大家在喝了陈皮水之后有所好转。

    一开始大家是限量供应淡水的,不久之后,下了大暴雨,大家可以接水洗澡,痛快地喝一次茶水。

    朱瞻基为汉王准备的苹果很快就被他干完了,他又开始后悔了,像是整个世界抛弃了他一样,无穷无尽的海洋,有时候连一条小鱼也钓不到,海里居然没有鱼!

    船队继续航行,海水的温度越来越低,经常一个不小心,就被淋个透心凉,好在是夏天,晒一晒就没事。

    船队已经航行了三十五天了,还没有前面船队的信息,海里的鱼开始多了起来,各种各样的鱼,黑色的鱼、褐色的鱼、鲨鱼、海豚,大家开始享受海鱼大餐。

    慢慢地这些鱼又远离他们而去,好像迷失了方向,大家终于得到了一个经验:越到海洋深处越没有鱼类活动的迹象。

    航向也开始不稳定,搞得大家患得患失。

    “还有多长时间能靠岸,老洪?”朱高煦问道。

    “依我的猜测的话,应该快了。”

    “快了是多久,一个月?”

    “差不多。”

    “真是憋屈死了,啊,啊,啊!”

    “汉王稍安勿躁,这些都不算什么的,以前比更凶险百倍的情况,我们都遇到过的。”

    “本王听说你们在西洋都能赚到大钱?”

    “我们每到一个国家,国王都将金银财宝像不要钱一样送给我们,你问问他们,哪一没有赚到大钱?”

    “是怎么赚到的?”

    “几两银子就能换到红珊瑚、猫晴石、大把的珍珠,你说赚钱不?”

    “哇嗷嗷,还有这样的好事,难怪那小子要下西洋。”

    接着风浪越来越大,风向也飘忽不定,正在大家紧张之际,有个人看到了一条黑线。

    “到岸了吗?”

    接着陆地越来越清晰起来,他们看到了高山上的积雪,越来越冷了。

    “好冷啊!”

    “我们往南航行!”洪保当机立断。

    只花了六十三天,他们就顺利地到达了岸边,但是太冷,虽然带了衣服,但是上岸可能不适应,会生病,所以继续向南。

    又航行了五天,他们越过了两座大海岛,与前面船队留下的一条船只会和了。

    继续航行,遇到了一个入海口,汉王实在是不想再往前走了,大家都在这里登录,修整一番。

    整个五千人马,占了岸边一大片,由于临近旁晚,立即行动起来,分工明确,大家都吃到了螃蟹、大虾、海螺等等,总算是睡了一个晚上安稳的觉了。

第二十九章 发现金矿

    船队继续往南航行了六天,天气变得热起来,正好这里有一个超级大的海湾,进入海湾,来到了岸边,发现到处都是沿河的平地,树木不是很茂密。

    大家都觉得这地方不错,于是汉王带着他的近八百号人下船,他自己的一条五百料的船也留下了,并且给他三千斤铁锭。

    洪保则兵分三路,一处于入海口处修建码头、房屋,种植粮食,一处则分十只船只出去继续南下,他自己则带着两千人乘船继续往内陆深入。

    朱高煦看着河边堆着的大量物质很满意,船里还有很多呢,得赶紧建造仓库才行,不然的话被雨淋坏了可不好。

    “王爷,在王府呆的好好的,干嘛要来这里啊?”王斌一边问着,一边发着牢骚。

    “王斌,我跟你说,你是一个成不了大事的人,你只有跟着我干,要想出头,就必须跟着我打出一番天地出来!”

    “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

    “只要我占了多大的地盘,这地盘上的东西都是本王的,这些都是我的!

    就是种粮食也可以种不少吧?

    将来我就是这里的皇帝,岂不比宁王他们好多了?

    好好地看着吧,本王会让你们吃惊的!”

    说起来大家对汉王的表现还是大吃一惊,好像什么都会一样,即使不会,学一下马上就会了,而且亲力亲为,所有事情经过他一梳理,就很快解决。

    他将打铁炉、砖窑、仓库等安排在河边,又派两拨人到远地搭建木屋,开荒种地。

    还派人挖了池塘,准备捕鱼养鱼。鸡鸭鹅都放出来了,这么多人居住,小动物哪里敢来祸害呢?

    王斌也感到很吃惊,从来就没有看到汉王干过这些活呀,难道是天生的?

    安排妥当之后,汉王带着一队二十人乘坐两只小船开始探险。

    坐船虽然看着很慢,可以比走路要快些,还可以轮流划桨,不用费什么力气。

    在这个时节根本没雨,两岸都是各种奇花异草,不同于大明的植被,树木稀松。

    他们沿着河流划了三天也没有看到人类活动的迹象,于是开始上岸。

    天气虽然不热,但很干燥,容易犯口渴,大家无功而返。

    朱高煦乘船来到码头,又去了洪保那里,都在抱怨说天老是不下雨。

    于是他又返回,准备开挖沟渠,便于浇灌饮水。

    他亲自动手带领大家挖沟,还别说挖的挺深的,一直挖了二三十里。

    开始挖开河边那一段,就可以放水了。

    很快就挖通了,水开始灌入沟槽。

    水流的速度很快,也不是很深,很清澈,可以看到沟底的石块。

    朱高煦正盯着河水在看呢,突然沟里泛出一道金光。

    难道是金子?他心里想着,他心里始终难以挂怀,明明父皇要将皇位传给他的意思嘛,他要当皇帝,即使大明不行,在这里也是可以的。

    他眼睛盯着那处不眨眼,鞋子也不脱,就往沟里趟,大家看到他这样有点奇怪。

    他慢慢地趟入水中,来到那个位置,开始摸索起来,但是却什么也没有摸到。

    他命人取来簸箕,将沙子挖出来淘,很快就掏出一块指甲大的金子。

    “金子!”

    “真是金子!”

    大家欢呼起来。

    水里有金子,这是大家的想法。

    朱高煦想着水里有金子,可是水太深了,有上丈的深呢!

    “上游水浅,我们去上游看看。”

    这次是用船装了两船的粮食,两百号人,带着锹等农具往上游而来。

    汉王亲自拿着唯一的一把鱼叉,在河里叉,像冬天里叉王八一样。

    还别说,这种效率还真高,让他叉出五块很大的狗头金。

    这第一天其总共也摸到了十一块或大或小的狗头金,其他的则没有收获。

    粗略估算能有四千两左右的银子,相当于人工来说,几乎忽略不计,都是赚的,就是捞起来太麻烦了,也不可能天天有这么多。

    朱高煦知道跟王斌探讨不出什么,让大家继续捞狗头金,自己则乘船去找洪保商议。

    洪保这边也没有什么进展,主要是这里的土人也不多,没有什么油水,但是还是交换来了玉米、土豆、辣椒、花生等种子,黄金饰品也都被交换来了,不过也很少。

    洪保正准备撤退呢,汉王就找上来了。

    “汉王,我正好有事跟你商量,没有想到你亲自来了。”

    “本王也有事要问你呢,哈哈,真是巧了。”

    “汉王遇到了什么好事?”

    “老保啊,我跟你说,我找到金子了,是本王亲自找到的。”

    “真的,在哪里?”

    “看,就是这个。”

    “这么小,在河里淘的?”

    “你怎么知道的?”

    “皇上曾经跟我提了一嘴,说是有的地方河里有金沙。”

    “快和我说说。”

    “他说河里不仅有金沙还有金粉,集水冲之,沙子走,金沙和金粉留下来。”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早说。”

    “这里河流这么多,哪里知道你有这么好运气呀。”

    “皇帝说有金子,果然有,不过还是被我找到了,哈哈。

    用水冲沙,果然是好办法,对了,你有什么事?”

    “汉王,这边事了,我们准备回程了。”

    “这么快就要走啊,那能不能给我们留下些人手?”

    “实在没有办法,汉王,我们这些都是海军的正式官兵,没有上命,我可没有权利啊。”

    “没关系,下次多带点人手过来。”

    “一定,一定。”

    “我还要请你稍一封信回去呢!”

    “必定给你送到,你放心好了。”

    “一路顺风啊!”

    “汉王,你真不跟我们一块?”

    “不了,老洪,我就在这边多淘些金好了。”

    洪保则带着二十艘船继续南下,准备明年试着横跨太平洋,到达南海。

    说起来,朱高煦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又要建房子,要要种地,还要淘金,总共就这么点人。

第三十章 汉王自立

    朱高煦觉得捞捞狗头金还行,让他们这些人去淘金,太慢了,而且淘得的金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换出去的黄金都便宜了朱瞻基那小子,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干。

    他盘点了一下他的资产,人有近八百人,有五百疋的丝绸,自用的宫廷瓷器有十余套,还有几十坛的好酒,一万把好上好的钢刀,三千把弓箭,大量的箭支,这些都是他的私货。

    可以干了,要等朝代来支援还要两三年,等到那个时候,看我打下这多大的一片。

    “王斌、韦弘,你们两个给我听好了,本王要在这里自立为王。

    皇帝早就更我谈好了,本王打下多大的地盘全部都归我,不但允许我立国,还不断从国内运送大量的人口和物质过来。

    本王可是闲不住的人,我现在就要准备往东发展,以后这一片全部都是我的,我就是这里的国君。”

    “你们两个跟我来,给你看一看周边的地图。

    这里是我们现在处的位置,这里是佛郎机,本王要跟他们做生意,买船只,买人口,运到这边来,同时本王要亲征,要打到东边去,双管齐下,到时候谁还是我们的对手呢?

    你们两个发达了,到时候给你们两个世代封公,也不枉跟本王一场。”

    “王爷,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了。”王斌这个人没有什么主见,从靖难的时候,就一直跟着汉王,忠心不二。

    “王爷,你说要怎么做?”韦弘倒是很兴奋,这个二世祖听到汉王终于自立为君,感觉很刺激。

    “我们的物质够用了,本王打算率领五百精兵向东发展,王斌你驾船往西洋做生意,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口,还需要船只、火枪。韦弘你带着剩下的人在这里淘沙,种粮食。去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我要正式宣告了。”

    “所有人都给本王听好了,现在这里加起来总共是776人,这就是天意。

    来的时候,皇帝就许诺给我,说打下多大的地盘就封多大的国,绝不要一分一毫。

    现在朝廷的下一批人口、物质可能还要等个两三年时间才能过的来。

    可以本王等不急了,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本王抛头颅洒热血?

    成功了,就像广宁候刘荣、武进伯朱荣、忻城伯赵彝等等等等,像崇安侯谭渊这样的还有很多,我就不说了,那就封侯封伯,没有成功,就像王斌这样的。

    你们远渡重洋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建功立业。

    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我干?”

    “愿意,愿意!”

    “现在我命令你们,将这附近的狗头金全部收刮一空,用这些金子去换取物质,同时本王将起五百精锐东征!”

    “东征,东征!”

    又收刮了狗头金五百多斤,总共有近八百斤了,可以换三万两的白银了。

    全部化成一根根金条,然后又到码头这里,跟他们说,可以轮换分一半人前往淘金,淘得的一成半归自己,其他的需要上交。

    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五百五十人也运上了岸,一艘孤船也出发了,他们需要绕过南美洲,到达欧洲,再返回到东岸。

    “出发!”

    每个士兵一枚上好的钢刀,一把弓箭,盔甲都不需要。

    一路很艰难,每个人背着三十多斤的粮食,还有一袋水,有一些士兵专门背了熟铁和生铁,用生铁包熟铁就可以打出很好用的小钢刀。

    一路徒刑,翻山越岭,虽然天气不是很热,但是感觉口渴的厉害,好在先前有营寨留下,晚上可以睡个好觉。

    由于走路太过于辛苦,洪保还特意将绑腿之法告诉了朱高煦,确实会轻松很多。

    九天之后,遇上了印第安人部落,有两百多人。

    他们很高兴地围上来,以为还是上次的那些人,这次却不是。

    大家语言不通,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交换的,完全不知所然。

    可能由于天热,男人们只是将下身遮挡一二,女人们则穿着绣花的宽大裙子,还搭了一条披巾,头上插满了鲜花。

    朱高煦带着酒、粮食、锅等径直来到了他们的房子,房子都是木头围起来的,屋顶上铺满树叶,屋里空空如野,只有几只陶碗和烧水罐,一个火塘。

    他命人取来不多的大米,开始做饭,印第安人拿出新鲜的野牛肉,朱高煦往肉上抹了油盐,洒了点香料。

    这个印第安人见到汉王穿着一身褐色的衣服,但是明显要比其他人好上不少,绸缎的,看着就亮眼,烤起肉来动作娴熟,有型的胡子,看起来就气度不凡。

    “肖赫赫,肖赫赫……”

    “你是说你叫肖赫赫?”

    他用手拍拍自己,然后说着:“肖赫赫,肖赫赫。”

    “我,王。”朱高煦张开双臂。

    “王?”

    “对,王。”

    朱高煦让人取来一小瓷瓶装的酒,和两个喝酒的碗,一个摆在肖赫赫的面前。

    他拿起来看,又一阵兴奋地叽里呱啦。

    朱高煦倒了一碗酒,示意让肖赫赫把碗放下,也给他倒了一碗。

    这种小部落可能没有喝过酒,这么珍贵的酒算是糟蹋了。

    汉王酷爱饮酒,这么好的酒他也是舍不得多喝,只是轻轻地咂了一口。

    肖赫赫也闻了一下,喝了一小口。

    还想继续喝呢,汉王将他拦下,请他吃肉。

    他也不怕烫,几大口就将肉吞下了。

    再喝一大口酒,好香,好甜,真好喝。

    他还想要,汉王却不给他,喝一口,就少一口。

    肖赫赫食量很大,人也很魁梧,大肚子藏在宽裙子里面,这点肉都不够他吃的。

    不一会儿米饭也熟了,从别的屋子端来了炒好的火鸡肉和牛肉,这两个人也开始朵颐起来。

    饭后又喝了一些茶叶,肖赫赫开始懊丧起来,今天一天的美味比从小长到大吃的都多。越发对汉王恭敬起来。

    朱高煦又请他看画,是临时找人作的,仅能入眼而已,却很适合肖赫赫。

    高大的城池,一眼望不到边的宫廷建筑,直接让肖赫赫看傻了眼,惊为天人。

    晚上兴起了篝火,姑娘和小伙子都很热情,挑起了舞蹈,肖赫赫献上了最美的姑娘给汉王。

    汉王拿出了另外一种酒,这一次这个印第安头领直接就躺了,奔放的印第安姑娘也喝了酒,跟汉王纠葛在一起,放肆地笑着叫着。

    这一夜是欢快之夜。

第三十一章 困局

    经过十几天的磨合,肖赫赫的部落全部惟汉王的命令是从,朱高煦也了解了一番周围的情况。

    肖赫赫的部落是一个游离在外的莫哈维族部落,原本居住在南方的沙漠河谷地带,一步步地迁移到此地,他们的图腾是一种响尾蛇。

    莫哈维族部落以南居住的是尤马人部落,再往南就是强大的阿兹特克部落,而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往东是少雨的沙漠地区,只有一个叫内华的部落。

    而沿海居住的则是丘马什部落,以打渔、狩猎和采集为生。

    这给朱高煦出了一个大难题呀,往东有沙漠,往南说不定会碰上强大的阿兹特克部落,至于阿兹特克部落为什么没有北上,肯定是有天险阻隔。两个方向的路都不好走。

    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东走了,可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该怎么办,说不定走到半途连水都喝光了。

    召集千户和百户过来商议,大家都觉得先统一了沿海的地区再图发展,等朝廷的支援来了再往东,时间也刚刚好。

    “不行,这里的土人不多,势力也弱小,很好归拢,显然不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不能白白浪费时间,我们要到人多物美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建立国家。”

    朱高煦说服了大家,然后先去内达部落看看再说。

    七百多人开始往东迁移,沿途都是好地方,却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经过一个湖泊,发现了成群的野牛,块头很大,有五尺那么高,让人感觉害怕。

    肖赫赫倒是不惧,拍拍胸脯,带领着几名部下开始在周边查探。

    很快他们又回来了,让人将牛群往山上赶,牛群惊吓逃跑,进入了由石头垒成的巷道里,接着就听到有很大的重物摔落山崖的声音,接连不断。

    原来这是内华部落的狩猎场,牛群慌不择路直接跳岩摔死。

    跟着过来的士兵都惊呆了,几百头牛就这样摔死了?

    这么多牛该怎么处理,这么热的天,浪费了就可惜了。

    朱高煦说,去将内华部落请过来吧,他们肯定有办法。

    整个内华部落的勇士们都来了,有五百多人,看到这些倒毙的野牛,都跪地哭泣,请求神灵责罚。

    他们也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

    “牛是我们的图腾,你们这样做会受到至高无上的神的惩罚的!”

    朱高煦拿出随身带的小刀给他。

    他有些疑惑地接过刀,拔开刀鞘,用手去摸刀锋,结果三个手指头都被割伤,鲜血不停往地下滴。

    “神器?伟大的神灵保佑,有了这个,神灵就不会怪罪了!”

    朱高煦又命人拿出全部的铁锅,有大有小,再看看每个人身上一把钢刀,一把弓箭,完全就迷糊了,这不是天神下凡?

    内华部落不愧是老手,他们有条不紊地搭建木架用火来熏牛肉,柴火上盖上泥土,就能够烤上很久。

    同时采集来大量的不知名的野生植物合着盐和牛肉,放在锅里面煮熟,再捞起来晒干。

    差不多三四个人处理一头牛,汉王让人把牛油和尿泡也收集起来,其他的实在是无能为力。

    内华部落的现状让他对东征更有信心,以野牛为生的部落居然没有像样的刀具,这里的物产太丰盛了,却没有大量的人口,应该是吃不饱或者是医疗水平低下导致的。

    他们对于神灵都是原始的崇拜,只是对于万物神灵的崇拜,还没有将神很形象很生动地描叙或者画出来。

    篝火散尽,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到来,昨天的殉难处只剩下牛骨头和牛角。

    内华部落的首领叫汉克安卡,是天上的老鹰的意思,他领着巫一起来见汉王。

    汉王还是老一套,请吃请喝,可是巫并不为其所动。

    汉王一时激动将他如何跟随他的父皇,以八百精兵起家,打败了朝廷的上百万大军,声色并茂地讲了一遍。

    虽然语言交流不通,还是能够通过他的动作、表情、语气等猜测一二,货真价实的大英雄就在他们的面前。

    朱高煦把衣服一脱,露出了全身的刀伤,直接把这两位给折服了。

    汉王这一路以来真是顺风顺水呀,有了安卡带领着他的部落相助,他们过了神奇的冰山大湖,很快就穿过了五六百里的沙漠地带,而汉王的队伍扩大到了八百多人,全部是精锐的战士。

    这一行就花掉了十几天的时间,现在都已经快进入十月份了,大家在一个淡水湖泊里痛快地畅游了一番,钓了一些鱼改善口味。

    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接着要真正地进入大沙漠。

    “不能绕道走吗?”

    “那里有圣水。”

    “圣水?”

    好在横穿的距离不是很远,很快就来到一个大盐湖,也就是所谓的圣水,盐水可以治疗伤口。

    在这里能够看到远处的雪还没有融化的山峰,大片灰色的山石,只有山脚才是绿色的。

    “山的那边是什么?”

    “草原。”有很多的草原,安卡用手比划着。

    “那里有很多的部落吗?”

    “野牛。”他摇摇头,接着表示有很多的野牛。

    “真是奇怪的地方。”

    “不,我看这跟我们大明很相像,越往东雨水越多,人口就会越多。”汉王臭屁地说道。

    这是这一路最难走的地方,山高坡独,很难攀爬,特别是没有穿鞋子的印第安人。

    朱高煦让大家将绑腿解下,围在印第安人的脚板上。

    等爬完这片山域,他们脚上的鞋子全部废掉了。

    “汉王,你为什么发笑?”

    “我已经看到了胜利了。”

    “在哪儿呢?”

    “就在前面。”

    山林的麋鹿还没有等人过来就跑远了,只有几只落单的,中箭倒下。

    兔子野鸡太多了,纷纷慌不择路,成了这些外来人的口中食。

    继续向前,又看到野牛了,天气也不热。

    “野牛肉。”安卡的意思是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不然的话,就要像过冬的野牛一样,要挨饿,甚至冻死。

    朱高煦决定先停下来,一边修建木屋,一边派人打探线路。

第三十二章 画美人

    “爱妃,你真美,别动,让朕好好欣赏欣赏。”

    苗条的身材,高挑的鼻梁,深深地眼窝,蓝山的大眼睛,像一潭湖水,灵巧的耳朵,脸蛋白皙,笑起来很甜。小胸脯恰到好处,很坚挺,很完美,刚刚好的感觉。

    老天真是神奇,造化出来这么完美的作品。

    “爱妃,你叫什么,怎么来的大明的?”

    “臣妾,古丽,进献大王的,使臣来了,臣妾进献皇上。”

    “饭食还习惯吗,有什么不合胃口的?”

    “没有,合胃口。”

    “古丽,你这么美,我想把你的处女之像画下来,可以吗?”

    “可以吗?”

    “当然可以。”

    他让古丽坐在凳子上,以她自己习惯的姿势。

    “好了,明天再来描个图吧。”

    朱瞻基躺在浴池里,想着心思,他并不是初哥,美女再惊艳也不过锦上添花,这种感觉他说不上,先是仰慕,惊喜,思路合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是忠诚的伴侣,最懂你的那个。人的感情也是最为复杂的东西,没有感情的人就要成仙了。

    他现在毕竟不是年经小哥,看见美女就挪不开眼睛。

    第二天午饭过后,他就拿着铅笔开始构图,白天的光线要好一些,一双仟足更显可爱。

    然后开始作画,只用了六个下午的时间就画好了,当然没有那么细致,不然的画,光头发就要磨好长时间。

    “怎么样?”他问身边的牛玉道。

    “小的不敢说。”

    “说说看。”

    “画的好,人好。”

    “说的好,画画就是人的思维延伸。

    人的思想有时候很顽固,有时候无边无沿,通向天际,瞬间就能有几十万个念头。

    要放下束缚,就像理教,这就是一个突波口,也是思想开放的体现,这是个瓶颈,把人束缚的念头就从这里放出来。”

    他说的是理教的束缚,除了《贵妃出浴图》,古代名家还真很少有这种写实的侍女图,而他画的就是只穿了兜肚的,还露出白皙的脚丫。

    牛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不懂。”牛玉露出疑惑之色。

    “自古以来皇帝都喜欢使唤太监,你看李白,唐玄宗就没法把控他,只能将他开革了事,所以人不论身份,不论才华,只有真正懂得他的人,才能用好他。

    自古很多的王朝更替也跟太监有莫大的关系,站好自己的班,遵守规矩,维护法治,这个国家才不会乱套。”

    朱瞻基也不去管他,他计划修好清华园之后,就将《韩熙载夜宴图》展出一番,让人们开开眼界。

    次日下午,他带上新鲜出炉的丽妃前往大剧院,随行的还有朱瞻墡和画师谢环。

    舞台上的古丽跳起了大家从未见过的舞蹈,不同于汉族的长袖善舞,而是昂首、挺胸,体现了开放自信之美,欢快的旋转,丰富的表情,勾人魂魄的眼神,配以柔软的腰肢,灵巧的双手,多变的步伐,点缀以移脖、耸肩等独特的表演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火热、灵巧和快乐。

    “你们从正月以来的演出都很成功,朕祝贺你们,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也是你们辛苦付出的结果。

    大众喜欢的就是好的,朕希望这些传奇的故事能够在民间广泛传播,人人都能够快乐,那么辛苦也甜。

    我们的九边将士们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宁,风餐露宿,流血牺牲,如果让他们看了你们的戏,那么他们会觉得都是值得的。”

    “皇上的话说道我们心坎上去了,皇上真是个明君。”

    “是皇上解救了我们姐妹们,谢谢皇上。”

    “谢谢皇上,皇上万岁。”

    本来是召集大家看古丽跳舞的,结果朱瞻基陷入了热情的包围中,个个都恨不得将他占为己有。

    “廷循,能不能将丽妃优美的舞姿画下来?”

    “是,不过或有不妥当。”

    “廷循,戏曲、舞蹈更为众人乐意接受,但是画作影响更深远。

    优秀的作品是思维的延伸,不为理教所束缚,更有可能有所启迪,激发人的创造力。

    仁孝皇后曾经说过‘夫妇之间的话,则委婉顺耳,容易听进去’,还说了自古优秀的女子无不是通过优良的教育培养出来的。

    女子可以是慈母、贤良的妻子、家里家外忙活的半边天,不可以提倡缠脚、守寡,这些都是不仁慈的表现,违背天理,这些于天下大不利。

    画作要更多地反映女子的美丽,自信,女子美好的性格,来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

    朕听说民间的女子,每逢祭祀,缺钱的,都要家里舍不得穿的好衣服拿去典当,然后将所得的钱财贡献到寺庙。

    恭亲王、廷循你们能够了解朕的苦心吗?

    如果菩萨能管用,就让他们来管理天下好了。还是要实实在在地教化民心。”

    “臣弟知错了,没想到画中都含有这么大的深意。”

    “皇上用心良苦,天人共鉴,臣感激莫名,能不为皇帝效力乎?”

    “好,能用心做事就好了,等清华园建好了,要好好地培养画画人才,多出精品之作。”

    “遵命。”

    “皇上,你今天真行。”晚上古丽抱着朱瞻基说道。

    “那是,以前呐,听说皇帝要选秀女,一时之间,民间无待嫁之女。”

    “呵呵,皇上你说的寺庙真有那么坏?”

    “这个怎么说呢,西域以西的国家,人们更信教一些,信教则畏天,更守规矩。

    而汉人当中男人不怎么信,半信半疑,只敬重祖先,重家族而轻国家,更喜欢破环规矩,不遵守法律。而女人则盲目迷信,所以说治理国家要从女人开始。”

    “皇上,你懂的多!”

    第二天傍晚,来太后那里,若微、悦儿和宝庆都在。

    “皇上,我看看你哪里少了没有,大家都说你快被妖精给吃了。”

    众女都哈哈直乐。

    “父皇被妖精给吃了。”

    “屁孩,看我不收拾你!”

    “你来呀,你来打我呀!”

第三十三章 新式印刷术

    这些天,朱瞻基一直在想怎么改进印刷术,从而得到更好的钱币,不然的话,伪纸币一上市,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

    铅活字要试验才可以造出来,铜活字倒是可以立马造出来,将来不用了再融化了便是。

    哎呀,这么简单的办法都想不到,将活字都固定起来,用机械方式压印不就可以了吗?可是为什么那些印制钱币的就没有想出来呢?

    先不管了,找来蒯祥。

    “那个轴承哪,主要是考虑抗压、抗磨的问题,可以装在马车、水车等上面试试,这个先放一边,总能够解决的。

    先给朕做一套新式样的印书机械,全部使用铜活字,一张纸可以印左右两边,这样中间一对折就可以装订好,很方便。然后再换活字,印纸的反面,相当于两页纸的正反面就印好了。

    把铜字固定起来,做一个方框,纸刚刚好可以放进去,上面再做一个重物往下压,这样用力就均匀了,效果更好。

    要让它能够不停地印,最好是印一张出来一张,能够连续不断的印,设计一个什么转轴,让它能够一上一下,这样的,应该很简单的吧?

    主要是速度快,效果又好,降低书籍的成本。

    当然也可以用在纸币的印刷上面,让人无法伪造出来,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同时效率也提高了。”

    “臣先试试。”

    “先试制出来,定了以后,再大量制造铜活字。”

    “是。”

    不过这种印刷方式还是先保密为好,只能限量,不然会对传统印刷造成冲击。

    以后朝廷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印制就方便了。

    朱瞻基刚泡好茶,杨士奇就到了。

    “坐。”

    “皇上的治茶手法,无人能及。”

    朱瞻基泡的是黄山毛尖,这种茶倒是炮法简单,只不过是他让人试制作的新品种。

    “皇上的书画自成一体,功底深厚,现在又流出厌恶理教之言,恐怕朝野又有争议。”

    “出外洋牌照一事非议更大吧?”

    朱瞻基当然知道一千万贯到底有多少,如果一文钱的购物价值相当于现代社会一块钱的话,那么一千万贯就相当于一百亿。

    杨士奇点点头。

    “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到了我大明朝也没有好上多少。

    那个时候朱熹还没有出世,司马光著作《资治通鉴》,到现在却没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要改革,目的何在?

    不拘一格降人才,各行各业得到大力发展,交通变得便利,军队更强盛。

    而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所事事,无所图谋。

    朕日日讲这些,估计你们都听厌了吧?”

    杨士奇低了一下头,没有说话,心里想着,皇上做什么不好,偏偏跟儒学杠上了。

    “朕从《资治通鉴》上学到了一个道理,正派老实之君臣,往往不愿意践踏法律,遵守规矩,就是那些急功近利之君臣,喜欢反其道而行。

    儒学只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可没有那么简单。

    杨公你是我大明朝的‘晏子’,朕不用说透,你应该能明白。”

    杨士奇想了一下,脑袋里却转了不知道几百道弯。

    “臣可当不起圣贤之名,不过晏子素来不喜欢孔圣人。晏子喜欢推崇法治,而儒家以德治国。”

    “杨公果真了得,这就是朕今天找你来的原因。

    朕要使得国家变强,而不能学皇爷爷那样强制执行,如果大家都不愿遵守规矩,那么以后容易被小人得逞,操弄权术。

    法律在朕看来就是道德的底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改革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来保障。

    自大明开国至今,《大诰》里面明确规定,可以民告官,可是除非大案,很少有人敢告状,说明这个法律有漏洞,实际上如同一纸空文。

    如果这次有人出一千万贯来买这个牌照,恐怕要成为众矢之的吧?”

    杨士奇皱了皱老眉,难办。

    心里想着,朱棣在位的时候,都不敢修改法律,到了你这里,唉,那后代还有人愿意遵守你定的法律吗?

    皇命即法。

    “朕知道你重新起草法律没有头绪,朕给你讲讲,首先要立宪法,宪法即国法,一旦制定,轻易不得修改,朕这里有条文,你可以看看。

    根据宪法再立新法,成立议会,以后需要增加条款或者修改必须经过议会大多数同意才行。议会成员由宗室、勋贵、良绅等组成。”

    杨士奇匆匆告退,他要先把这些皇帝手书内容搞清楚。

    不久之后,蒯祥将新式印刷机做好了,朱瞻基亲自察看。

    这是一个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开动的印刷机,右边是一个圆轮手柄,转动一圈就能带动压板一上一下。

    印版固定在下面,白纸放在印版上面,当压板压下,一张纸就印好了。

    虽然要一张一张地放入白纸,有点麻烦,但是还可以改进,这样都已经很好了,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效果很不错,非常棒。

    “这次你立功了!”蒯祥会心地笑了。

    “这次成功了,朕看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印制纸币上,可以试试用黄铜,硬度好,容易雕刻些,你觉得如何?”

    “臣一定完成。”

    “说道雕刻,没有人能和你比呀!”

    “到时候印制的第一套纸币就赐给你!”

    “谢陛下。”

    “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朕会派人来配合你。”

    “是。”

    朱瞻基叫来陈洽和曾子棨,将这张印好的样品给他俩看。

    “不错,字迹很清晰。”

    “这个东西真不错啊,这些字模都是铜做的?”

    “是啊,不然的话,哪有这么好的效果。”

    “墨不一样,味道不一样。”

    “这是油墨,效果还不错。”

    “这下我这个图书馆馆长终于有着落了。”

    “听说苗秉彝还给你作诗了,好像是‘悬知献赋行宫晚,赐得金莲马上回’,现在谁人不识君?”

    “哈哈,缪赞,缪赞。”

    “我看你这个酒仙也可以出一本诗集的。”

    陈恰也很高兴,原本以为出版社只是空有虚名,心里难免失落,看来皇帝还是很重视他的。

    “陈师,伯载公教导诸位王爷有方,朕想请你编一本教本,将来好给皇子们学习。”

    陈恰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朕觉得小孩还是开开心心学习就好,没必要专门请良师教导,等他们懂事以后,自必会主动读书的。”

    看来皇上不喜欢儒学是有原因的,适得其反,陈恰如此想到。

第三十四章 水患

    这一日,祁三来报,说是河南沿河地区连降八天大雨。

    朱瞻基连忙召开内阁会议。

    “朕听说,太祖时,闹水灾,他嫌弃滁州太守奏章过长,打了他三十大板。

    皇爷爷在世时,是如何赈灾的?”

    “历来受灾多发生在山东、淮河周围一带,开封也是屡受水灾,如果雨水再不停止的话,很有可能会决堤。”

    “堤坝长期失修,不禁雨水浸泡,决堤恐怕在所难免,皇上应该尽快安排救援工作。”

    “那就派陈瑄带领官兵,安排物质救援。

    如果是大面积受灾,将如何赈灾?”

    “一般地减免赋税,发派救济,等洪水退去,组织治理河道,恢复即可。”

    “那以前是如何治理河患的呢?”

    “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因势利导,苏通河道,加固河堤。”

    “朕看可以蓄水建湖,平时灌溉,雨期防洪。

    听说城外有个洼地村,每发大雨或者大水,老百姓就去求北海龙王。

    朕看呐,还不如建个湖,也给龙王安个家嘛,免得它到处乱窜。

    还有京城周边不可以砍树,树砍光了,那不水沙聚下了吗?”

    “此策可行,留一患在身,不如去之。”

    “朕也想了几个办法。

    一、工部要加大紧要之处道路水利建设。

    二、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和机构,朕打算捐资成立一个专门的慈善账户,由太后负责,接受各方善款。

    三、搞好灾后重建工作,防止疾病,兴修水利、道路,以工代赈。

    四、将汝州单独列出,提升一级,派遣得利官员治理,扩大瓷器生产规模,朕提供一部分资金,订购瓷器。扩大信阳茶厂规模,移民至此,兴办茶园。

    五、万一灾情变得严重,令郭驸马运粮至此,平定粮食价格。令赵王和唐宪王捐献粮食。慈幼局收纳流浪孩童,宫里也可以收纳一些秀女,不论相貌,几千人应该可以,每个发放十贯养家费用。朝廷公田也可以吸纳一些流民,待灾情稳定,转送到其他地区。都察院和吏部要派员监督和考察。”

    “皇上爱民,此五策皆可行。”

    大雨一直下到七月二十八日,郑州、汝州两处河水超过堤坝,造成决口。

    郑州及阳武、中牟、祥符、兰阳、荥泽、陈留、封丘、鄢陵、原武九县,汝州,河南府嵩县,房屋庄稼都被水淹,祸及下游襄阳、谷城、均州和郧县。

    河南简称豫,远古时期,就是著名的牵象之地,有八府,开封府、河南府(洛阳)、汝宁府、南阳府、归德府(商丘)、彰德府(邺)、卫辉府、怀庆府。

    从汉朝到唐朝,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达到一千万人以上。到了宋朝人口锐减,特别是元末,人口只有八十多万,这也是大明北京城缺少粮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些官方数据只是大概的数目,朱瞻基主政以来,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逃户,没有粮食吃,就逃到外地,过一阵子又回来,但是拖欠的赋税又要照交不误。

    “河南连续下雨有二十天,除了期间有两天下的是小雨,此次受灾十分严重,据陈瑄回报,开封大街都可以划船了,受灾人群多达上百万。

    看来和朕之前预想的情况差不多,只要赈济到位,防范好疾病,就一定能恢复到原样。现在京城里捐款的人多不多?大剧院也可以前往全国巡演,号召大家踊跃捐款。

    朕打算将牌照也拿出来,只要有人能够捐款达到五百万贯,就可以拿到一张外洋运输行业的牌照,用此牌照可以在银行抵押三百万贯的贷款,以后税收也会酌情减免。”

    “大家纷纷响应太后和皇上的号召,都积极捐款捐物。”

    “好,赈济粮食有没有到位?”

    “还在准备当中,只要水势平缓,几日就可送到。”

    京城虽然缺粮食,但是并不是全国都缺,只不过严重依赖南京周边一带输送,再说应急粮食还是有的,所以历次水灾并没有慌乱,甚至有很多县城瞒报隐瞒的事情发生。

    “朕真想去全国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些被儒家思想治理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怎么我就老是觉得很多官员是黄老学派的呢?”

    “皇上此话差矣,自汉以来皆以儒治国,国家取才,辅佐皇帝,此乃治国之道啊。”

    “言之有理。”

    “朕知道,治理国家不能一蹴而就,以现在的户口数,也难有什么作为。所以更不能以常规来办,思想也绝非儒家一道,朕只是提一口,以后自会有分晓。

    朕打算将河南作为试点,扩大布政使的权利,使之能够实实在在地管理好一省。

    朕在皇庄试行农庄以来,为什么全国的粮食生产还是没有什么改善?

    金州一府都卖出了好几万亩的良田,为什么其他的地方就不行?

    朕天天跟你们念叨治国之策,难道就没有什么效果?

    好了,此事暂且不提,河南布政使你们推荐一下。”

    “工部左侍郎许廓,办事勤恳,当可胜任。”

    “许廓,朕怎么不知道这个人。”

    “此人丁忧在家。”

    “那行,就他。以后不允许丁忧,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国家百业待兴,怎么能荒废?

    京城高官之父母必须要接到京城来居住,死后不能归乡,于京城埋葬。

    那工部左侍郎又由谁来顶替?”

    “刑部员外郎周忱足以担任。”

    “好,就这样安排。”

    御书房内,许廓侯立。

    “爱卿博学多才,此次于河南试点,如此重任望文超能够有所作为。”

    又是一个魁梧的人,他心里想着,这个时代越有本事的人,寿命也高。

    “臣领命,必不负皇上重托。”

    “此次朕将首府定于郑州,郑州处于开封、汝州和洛阳之正中,交通之要地,你着重要注意几点。

    一是,发展教育,培养治世之才,身边长设机敏之干才充任,宁可以高配低,今后吏员也算官员,要让更多的官员于底层历练。

    二是,工商农医同时发展,管好治安,修好堤坝,道路。

    三是,建好新城,可以先不设城墙,新的金州城就不用城墙。你也是参加过北京建造的,这座城市一定要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就像京城规划的,三条大街,即便利又繁华,越往城内地价越贵。

    这是朕画的简略图,一个是学区中心,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商业中心,工厂、牛羊市等要往外移。

    这些是朕设想的新模式,你可以参考一二,人员物质等朕会为你配置一些。”

    许廓慎重地接过厚厚的一个夹子。

    “金州以前可是荒芜人烟之地,朕对你给予厚望,朕许你查办之特权,还可以到银行贷款。”

    “谢陛下厚待,臣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第三十五章 刘观贪痞案

    “悦儿,这么多年来多辛苦你了,也难为你了。”

    “皇上你不是说辛苦也甜吗,臣妾都是为了陛下你。”

    “我就喜欢你这样,鲥鱼虽然美味无比,但是朕还是喜欢吃鲫鱼和鲢子。

    天下间的奇异美艳女子多的是,在我心中,仁孝皇后奶奶才是最完美的。

    你跟你父亲也很像,不骄不馁,你们给朕的帮助都很大。”

    “皇上你说的臣妾都不好意思了。”

    “有什么不要意思的,你帮朕也是帮助大明朝廷嘛。”

    朱瞻基将悦儿一把搂在怀里,这么热的天也不嫌腻歪。

    “皇上,你不热吗,我给你准备些果盘。”

    “好。”

    “皇上,臣妾喂你。”

    “你呀,把我当着小孩了。”

    “皇上,你想吃奶?”

    “你呀,现在也越来越不正经了。”

    晚上,皇帝把悦儿弄得舒舒服服的,她还压着他不愿意睡。

    “早想跟你说了,把大丫环赐给祁三,你看她愿不愿意?”

    “嗯,我跟她说说。”

    “你舅他们生意做的怎么样?”

    “好着呢,陛下,他都当上大掌柜的了,现在京城大药堂的名气可不小。”

    “你跟妃子们牵把线,拉她们一起合作收取药材,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反正只要有资源的,都可以合作。”

    “嗯。”

    “你找一个有点来往的,派往到郑州,以水泥制造技术入股,办个厂子,可以给予银行贷款支持一下。”

    “嗯。”

    “你知道朕为什么要喜欢办这个厂子,办那个店铺吗?”

    “谁到知道皇上喜欢钱!”

    “嗯,店铺主要还是要看位置,赚钱来得快,好管理。

    厂子只是示范作用,最好不用管理,直接入股,这样即能来钱又可以监控。

    像船厂、织造所、茶叶场、铁煤场等等也需要一些,这样在经济上就安全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也要为钰儿准备一些。”

    “是,皇上你说的总是在理。”

    隔日他请来赵王,对他捐赠五万石粮食一事,要感谢一番。

    “三叔啊,在京城里住的可习惯?”

    “回皇上,皇都当然好。”

    “三叔觉得好就行,朕还要感谢三叔给朕面子,捐献了大批粮食。

    朕常说周王贤良,朕看三叔也不差。

    朕就喜欢这样的场面,内外无忧患,外有强兵,内有贤王。”

    “陛下,敢问陛下将如何处置东方大岛?”

    “那你相信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个大圆球吗?”

    “难以置信,可又不得不信。”

    “嗯,这个太阳照在这个球上,越往中间的地方越暖和,越往两边越冷,地方也越小。

    这个大岛是个好地方,肯定不比大明差,朕也管不上哪里,鞭长莫及,将来的事情也说不好,看看具体情况再说吧。

    古之南越,现在不也是挺好的嘛,朕期望二叔也能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啊。”

    汉王告辞,陈谔来觐见。

    “皇上,臣请彻查刘观。”

    “陈公,请坐。”

    “刘观,朕知道,三起三落,颇得皇爷爷的信重。”

    “正因为如此,刘观此人才得以窃据高位,于刑部不秉公执法,还屡有害民之举。居都察院之首,大肆收受贿赂,败坏朝纲,其子更是居中联络,竟然大言不惭,说:‘没有他干不成的事。’

    都察院本为纠察百官,提督各道之所,却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

    为了报复大理寺少卿戈谦的弹劾,命令其下十四道御史弹劾戈谦,使其下狱。

    臣请彻查刘观,以正朝纲。”

    “朕听说父皇曾经数落过他,皇爷爷说朝廷大员当不拘小过,怎么后来反而如此是非不清呢?”

    “皇上,这正是此人的圆滑之处,阿谀献媚于上,使其不辨是非。”

    “那就查,就由大理寺判理,再由朕主断。

    杨公,法治败坏皆始于上,即使皇帝也不能干预司法,这是朕请你这个番禺的聪明人来掌管都察院的原因。

    大明的法律过于严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常常监狱都装不下犯人,朕已经命令杨士奇修改。

    司法要讲究证据,判决可以依照前案,在法律上讲究仁慈是要不得的。

    法律上的漏洞肯定会有很多,朕可以有几百种方法牟利而不会受到惩罚。

    你要在法律、制度上下文章,形成威慑力,范微杜渐。

    比如说,司法官员不可以无故接触其他官员,一举一动都要处于监视之下,统一安排住所。

    平时多做暗访,暗察,要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不能等到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理清举报体系,保护甚至奖励举报人员,发挥民众监督的力量。

    犯罪官员的大量不明财产,也是判罪的一个重要依据。”

    “皇上既然如此坚定律法,为什么对于刘观此案不作重视呢?”

    “丢心之人,何足道哉。”

    “皇上,臣请查处工部尚书吴中。”

    “吴中又所犯何事?”

    “吴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工部之建材,工部其他官员也有参与。”

    “秘密查案,获取证据。”

    “遵旨。”

    第二天朱瞻基给太后请安。

    “听说那个大声秀才来了?”

    “他要查刘观和吴中。”

    “皇帝打算怎么处置?”

    “流放。”

    “皇帝既然决定了就好,没必要为这些人烦恼。”

    人们经常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着一个笑话,当官的耀武扬威,就该活生生地剥削和欺压老百姓吗?

    之后陈瑄赈灾完毕,来京汇报情况,朱瞻基任命其为工部尚书。

    陈瑄接手之后,工部改革进展顺利,他决定让其加快黄河改道工程。

    从河南带来的五千秀女,从八岁到十八岁皆有,他又不住感叹,连宫女都吃香起来了。

    分一部分到大剧院、医院,一部分赐给侍卫官兵为妻,剩下的留在宫中培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1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作者:小一号所写的《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介绍: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