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重生之明朝朱瞻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文阅读

作者:小一号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一章 球

    大老远地从南美洲带回来的几桶生胶,却是一个麻烦的东西,温度不好控制,特别粘,做鞋底倒是没有问题。

    他打算先从球胆做起,先用模具做出一根带垫的胶管,再把平滑的一块橡胶,折叠,切割成椭圆形再粘合起来,然后打一个洞,再把胶管粘在洞口上面。

    既然球胆能够做出来,将来焦化再慢慢改良工艺,批量生产出轮胎还是没有问题的。

    球胆做出来之后,打满气,缠上麻线,再压一层胶,贴上牛皮,一个篮球就做好了。

    他用手拍了拍,效果还不错,有些分量,就带回去给朱祁镇玩去了。

    随后橡胶轮胎也好不容易做出来四个,让人装到马车上,这个龙车还是很大的,跑起来依然很快。

    “来尝尝看,这是福建的岩茶,很难得的,冬天喝很养脾胃,回头拿一些,我这里也不多,新茶会有点霸道,晚上不能喝,喝了就会睡不着。”

    “颜色好透亮,香味扑鼻,别的茶是青香味,这个香气很独特。”

    “有时候换换味道也不错,你在江南这么久了,就没有找几个女人?男人嘛,有几个红颜知己也很正常。”

    “皇上,你不知道吧,还有人往我房里送女人呢!”顾兴旺小口地品尝着,这茶还真是劲道。

    “除去折损,赋税要比往年多了不少吧?”

    “皇上,你没有想到吧,多了近两成,皇上,你的这个办法可让户部减去了一个大麻烦事,下面的官员不用再对粮食账目了,可是害苦了我,官员们都落不到好处了。”

    “皇权不下乡,这些当官都成了土皇帝了。这次从东边带回来的好多我们这边没有的粮食种子,产量高还不挑地,有了这些,以后都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那粮食还会往下跌?”

    “那倒不至于,毕竟是杂粮,偶尔吃吃还是可以的。像西北干旱的地方,都可以种,养活人畜都没有问题的。”

    “还能养牛养羊?”

    “就是这个,它的秸秆牛马喜欢吃,不挑食,羊可以喂这个米粒。明年你拿着这些种子就去集宁跟兴和开办一些农场。还有这种,应该叫土豆吧,耐寒,做菜当粮食都可以,很好吃。

    到时候将官道打通,牛羊肉就可以大量供应京城了。”

    “我无所谓,就不知道这么帅气的脸被风刮坏了,会是怎么样。”

    “行了,你可以联系辽宁的那帮小子,也建点产业吧,大家一起发财,本钱不够我来出。”

    “这么好的事情,皇上发善心了,那什么最赚钱?”

    “不用最赚钱的,而是要安稳地,世世代代都可以赚钱。”

    “还有这样的好事?”

    “先作马车吧,车马行。”

    “哦?”

    “看这是什么?”

    “球?”

    “你拍一下看看。”

    “哎呦,还挺能蹦踏的呢。”

    “用这种胶做轮胎,运得多,拉得快哦。朕不会亏待你们的,到时候给你们一块地,作为经营的场所。”

    “这能赚钱吗?”

    “衣食住行,你说赚不赚钱?”

    “呵呵,反正是用你的钱,亏了也没有关系。”

    “你算是没有救了,以你们的身份倒是没有人敢为难,其他的不用担心,到时候你们出些人就行,朕派人帮你们先打理好。”

    “那就好,听说京城镖局来钱得很。”“知道就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长公主找宝庆公主说话。

    “刚才我偷听他们两个说话,你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

    “说什么?”

    “皇上怂恿驸马去找女人。”

    “什么,这个臭皇帝,把我们家的驸马都教坏了,我去找他去。”

    “别去,你去了他肯定不承认。”

    “那怎么办?唉,皇帝真这么说,我不信。”

    “皇上问驸马有没有在江南的时候找女人,还说什么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的。”

    “那驸马怎么说?”

    “驸马好像有这个想法,哎呀,记住,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

    “我去找太后去。”

    饭后,太后把他训了一顿。

    “你又惹老幺生气了,现在都做了皇帝了,那种话也能乱说吗?

    你就是这点不好,管不住嘴,想当初,你父皇吃了多少的苦头,要是像你这样,咱们家就连个活路都没有。”

    “呃……”他又一次落荒而逃。

    “听说高俅因为很会玩球得到端王的看重,看来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的。”大家正在饶有兴致地玩球,朱瞻基说道。

    “这种球才是真正的球,那种尿泡的玩意有什么意思啊。”

    “皇上是想把这种球在军中游戏?”

    “当然可以,军营生活也很单调,这种可以传可以投,打发简单,可以多人组队比进球,好处多多。”

    “那皇上就多准备一些,也让大家乐呵乐呵。”

    “今天是跟大家讲这个生胶的事情,这个球就是生胶做出来的,就是洪保带回来的。

    朕为什么打算要占据那里,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它的用途十分广泛,不透气不怕雨,耐磨,有很强的弹性,用来做轮胎是最好的事情。

    再一个就是那里有很多黄金,天授不取反受其咎,洪保,这个差事你归你了?”

    “皇上放心,臣包你满意。”

    “另外下西洋的船队一分为二,一个中远,一个叫明远吧,以后就是朝廷的运输公司。

    这个黑油也很重要,可以用来炼钢,还可以修路,就是路程太远了,一路上连接济的地方都少。”

    “听说皇上发行了什么国债,应该和民间贷款一样吧,就是放利少一点,这样老百姓会买吗?”

    “不买朕就亲自带头买,比存银行利息要高,而且银行也不收小额存款,大明朝那么多人,总有人买的。”

    “如果朝廷不缺钱,可以扩大造船,招募船员,能多运一些,有得赚就行。”

    “恩,朕也是这么想的,另外制造大铁桶,专门用来装油,方便运输。”

    “这个办法好。”

    “沿途多设据点,派军队驻扎,能够长期提供粮食和水源供应,也方便来往船只。”

第五十二章 鸟屎

    腊八过后,北京城再次繁忙起来,不光是宫里在掏冰,有地窖的也来掏,到了夏天就可以拿来卖钱。杀猪宰羊备年货,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会下凡巡视,所有人五更起床,焚烧香火纸钱迎接,这时候灶王爷和灶君娘娘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们要向玉皇汇报情况,到了年三十这天,则是恭送玉皇返回天界,迎接灶王爷夫妇二人回家。

    等增敏学和郑和两个人到京之后,朱瞻基把他们两个请进宫里。

    “郑大人,倭寇现在还多不多?”

    “皇上,倭寇又不会自动消失,加上倭国控制不力,肯定是有的。”

    “那就尽可能地剿灭他们,大明的劳力可是很匮乏的,在对马岛设军港,对往来船只进行监视。”

    “现在金州来往的朝鲜和倭国的商人很多,导致丝绸价格大涨。”

    “丝绸什么价格,他们能卖给大明什么货物?”

    “一百斤三百两银子,以前顶多一百两,朝鲜国有各种布匹,药材,皮毛等,倭国有扇子和各种钢刀。”

    “加上关税也不便宜,那一年关税有多少?”

    “有二十多万贯了。”

    “也不少了,想想一把刀才几贯钱,一万把刀也买不了多少丝绸吧,差不多一万斤?”

    “是这样子。”

    “朕自登基以来,也是费尽了苦心,才办成了几件事情,成天忙于案牍,但是很多事情都没有能够落实下去,很不满意啊,朕没有父王那么宽心。你们都知道朕恨不得天下的钱财源源不断,哪里还有施出去的道理呢?”

    “天下税粮本来就不多,遇到打仗和灾害的时候,那就更紧张了,臣支持皇上的做法。”

    “朕的想法你们也也知道,田地毕竟产出有限,而且靠天吃饭,大家都吊在这块肉上面,现在的茶酒税一年三千多万贯的税收不好吗?

    京城作为首善之地,商业肯定是首选的,辽宁那就是炼铁、造船、药材、马匹、海产等等,南方就是丝绸,这些不光是养活人那么简单,它是赚其他国家的钱。

    现在很多的官员都不懂得这个道理,比如说造船,大家都来买船,才有可能造出更快更好的船,培养出更多造船的人才。又比如说,你也造瓷器,我也造瓷器,你的人有多少?我们光景德镇就有十万匠师。

    是不是这个理?”

    “这个没有错。”

    “这个先且不说,最根本的还是粮食,每年种出的粮食都不够吃的,又哪里来的人去做别的事情呢?

    朕这两年来,老是不得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想着自己确实不怎么会管理,除了派人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那皇上打算如何解决呢?”

    “还是要靠农场和肥料,压榨豆油还是要搞起来,豆饼可是很好的肥料,另外朕听说有些海岛有大量的鸟屎,是上等的肥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郑大人,你知道哪里有吗?”

    “这个,还真没有注意到,皇上确定鸟屎很好用?”

    “朕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洪保他们刚刚从那里回来的地方,那里是个天然的渔场,吸引了大量的飞鸟繁衍,由于干旱少雨,长年累月下来,鸟屎就堆积成山了。”

    “如何是这样的话,倒是一个良法,那地方也是没有什么人居住?”

    “应该是无人之地,无主之地。”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皇上,光是挖这些都要大量的人手吧?”

    “是啊,是啊。”

    “那么远的地方,恐怕没有人乐意去。”

    “嗯,这正是朕要说的地方,好多事情,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人不理解,还有很多的困难,所以难以实施。

    朕打算效行皇爷爷之法,比如召集一些人手来编书,从而发现人才,并重用之。

    另外朕打算派出专人负责钦差某事,一件一件地落实,朕实在是拿捏不住。”

    “皇上这种想法可能不好,我在西洋听过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想别人的,别人就怎么想你。”

    “是啊,朝廷上都是元老重臣,都是忠于皇上的,有时候着急也没有办法。”

    “这些朕都知道,再说,也没有那么多人才供朕来驱使啊。”

    “郑大人,大报恩寺差不多完工了吧,朕出钱,尽快把这个工事了结了吧,老是拖着也不是个事。”

    “怕是要征劳役了。”

    “只要不当误农事就行,也可以雇工相结合,寺庙就不要给田了。

    听说你很想去麦加去朝拜一番?”

    “是。”

    “没事,等海军方面安排妥当,就可以去看看嘛。”

    “臣请为太后,皇上诸位娘娘,皇子们祈福!”

    朱瞻基任命郭璡为中央银行行长,今年也有五十七岁了,身体也挺硬朗的,看起来还可以干很多年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八,基本没有什么公事,从祭天,拜太庙到举行正旦大会,然后就是放假,赏花灯,看大戏。一些收到诏命的夫人也进宫行礼庆贺。

    今年的大剧院新戏有《西厢记》、《定军山》,《西厢记》算是大剧院第一次演出,是元朝王实甫所作,广受老百姓欢迎。

    冬季瓦剌部落是在河套地区放牧,同时派遣使者进贡了一千匹上等的好马,朱瞻基则赐予茶叶和烈酒等,并让其在兴和处交易。

    今年,分给大家一些白糖和红糖,小孩子则是白色的椰子糖。

    他也接着机会好好地休息一下,来到南湖大酒楼的游泳池里畅游一番,池子很大,水温也不是很低,主要是他很想玩水,连夏天都没有来,他等不急要补回来。

    之后,又到郑坝村骑马,在宫里面带领大家玩礼花,又看了一场《定军山》,下了几盘象棋,算是过了一把瘾。

第五十二章 番茄

    在南方,正月份土豆、花生就可以下种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育苗,使用营养钵,到时候移栽就行,他派了十个人专门照看研究,还专门在山川坛建了三间大温室,用透明的玻璃盖顶,墙内装有壁炉,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玉米,土豆、辣椒等需要尽可能多的种子,南瓜和菜豆可以传出去,而花生、番茄、向日葵则要控制起来,不能外流。

    一想到鱼香肉丝、糖醋里脊和宫保鸡丁等菜,他就特别想吃。

    清明节的前一天,朱瞻基亲自率领大臣于大前门种树,隔天则去昌平陵寝祭拜。

    回程后,特意去看了这些新品种的长势情况,还都不错,已经全部移栽到地里,他记得辣椒在南方是冬天就育苗的,不知道北方如何,还有这个番茄也不好伺候,怕干又怕涝,跟养花差不多。

    这一天,他有召集孙继宗、朱瞻墡和王骥商量事情。

    “王爱卿,你有几个孩子?”

    “臣有三个孩子,大的二十一岁。”王骥今年五十一岁,年富力强,能文能武,有一副干劲。

    “朕记得去年征兵,现在还军营吗?”

    “那倒没有,我家那婆娘吵得很,是让老二去的。”

    “你是永乐二年的进士吧,朝廷像你这样的干才可不多,杨荣算一个,张辅算一个,你也算一个。”

    “哈哈,那皇上夸奖了。”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往往后代不行,这是为何?即便是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也是英年早逝啊。”

    “臣无大才,只希望能够天下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臣只做好份内之事,至于子孙后代,能够当个平凡的人就好,臣倒是没有什么奢望。”

    “说的好哇,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大志,朕就欣赏你这样的,说的好不如做的好。”

    “呵呵,皇上缪赞。”

    “今天找你们来,是讲这个玉米的事情,就是这个东西。

    它的产量高,不挑土地,耐寒耐涝,以后老百姓就可以少种点粟,不会那么辛苦。

    它跟高粱有点像,虫害比高粱少,口感也好。

    土豆也差不多,它是长在土里面的,产量也很好,都不用怎么捯饬。

    有了这两样,可以这么说,边疆就再也不用担心短缺粮食的情况了。”

    “有了这两样东西,真是大明的福分呐,这都是皇上的功劳。”

    “唉,朕就是张张嘴,光辅,今后推广的工作就靠你们了,提高亩产量,就是节约钱财,增加收入。”

    “臣领命。”

    “大明朝大部份的人口都是种地为生,不管灾年还是丰收年,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一年到头还没有个停歇,还要经常服劳役。

    提高亩产量,减轻劳动量,增加副业的收入,错开农忙的时间,种植一些油料作物或者是棉花等,能够大幅增加收入的。”

    “是的,皇上的想法就是如众不同啊。”

    “我们还要加大京城建设的速度,可以到乡下去招工,农忙的时候放回去,忙完了再回来继续赚钱,所需物质,能采购的尽量采购,实用些就好,不要怕花钱,这个生意不亏的。

    还是要以几条大街为主体,以城南高档消遣为主,城西以文为主,城北以工位主,城东则是市场为主。”

    “是。”

    “只有我们将京城搞好了,顺天府下面的县就会当做榜样,依地而兴,不能成为京城的附庸。

    吏治要搞好,不能闹出大笑话来,京城的治安状况怎么样,是不是好很多?”

    “听说王府尹可是刚正不二,还让敲打得胜鼓,不合者要受罚。”

    “嗯,要继续保持,这样才会繁荣。

    光辅,农业技术可不光是农作物,还有像家畜等,怎样防病等。”

    “啊,我可忙不过来。”

    “慢慢来,不急,京城酒店的生意还好吧?”

    “还不错。”

    他又命令由杨士奇带领三司官员组成流动法庭,于全国宣讲新法,受理案件。

    番茄的藤蔓长高后,他又去搭架、整枝,为了让它们能够充分授花粉,他还让人弄来了一箱蜜蜂。

    番茄很快就结果了,长势喜人,已经有很多青色的果子,有点像西瓜滕一样,果实很密集,哪里像以前看到的茄子苗一样的。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番茄和玉米,有部分已经成熟了,他让人采摘后送到宫里。

    切片撒点白糖,小孩子喜欢得不得了。

    他让悦儿做了几盘糖醋里脊,这种菜还是夏天吃来得过瘾,可惜辣椒还没有成熟。

    玉米也分了一些出去,让大家都尝尝先。

    七月份辣椒也开始出来了,悦儿按照他说的做法,试着做了酸辣土豆丝,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玉米则拿来炖汤,很甜的哦。

    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不过他觉得还不够辣,而且没有竹笋。

    有很多人好奇,鱼香肉丝里面没有鱼,其实是用鲫鱼腌制的辣椒做出来的。

    这时,胡熒上奏请增加国子监的生员。

    这个事情让他很头疼,那么多生员,还要增加,而且都是填鸭式的教育,整天就是学习,太恐怖了。

    “陈师,国子监这样真的能够培训出合适的人才吗?”

    “皇上,夏阁老也是国子监出身的。”

    “朕觉得去年殿试的效果很好,还打算继续使用呢,朕还是觉得经书够用就行,学到老活到老嘛,如果都像包拯那样,当了御史还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岂不可惜?”

    “这个是两回事,皇上,朝廷用人刻不容缓,还是先保持,等有了更好的办法,再改也不迟啊!”

    “那行吧,就这样吧,等朕想好一个完全之策再说吧。”

    国子监倒没有什么,就是这个八股文,做得好了就可以当官,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第五十三章 清华园

    朱瞻基派了两辆龙车,前往南京,接回了妙锦培养的五位王女和十位美女,其中就有鲁靖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叫朱琪英跟朱琳凝。他让长公主安顿好,先适应一下水土,逛逛京城,每个人每个月发一千贯的月俸。

    他觉得大明朝把文臣给的待遇太高了,用翰林院来培养高官,实在是不可行,武官跟宗室被打压太过,根本上不能跟文官集团相抗衡。

    只有官员多了,才会不当回事,另外必须要从地方历练一番才能够担任内阁。

    王振他们跟他学习化学也有一两年了,化学也可以说是试剂学,离不开药水,测量物质的含量,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摩尔这种单位,估计也不好解释。

    化学这门学科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工业应用上非常广泛,比如曝光、蚀刻、电离等等,但是也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有人说是人类用化肥来置换出了粮食,却破环了土壤结构,产生了板结,得不偿失。

    不管如何它总是要出现的,而且火药和炸药也要使用化学,像橡胶制品正是目前他急切需要的,需要大量的垫圈,用玻璃罐装上蕃茄酱应该是可以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在跟土地过不去,人们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当人口变多了,或者气候影响,就造成了粮食短缺的矛盾,只能推倒重来,大大影响了文明的进程。

    比如说他自己以前所在的农村地区,也不知道嫁接,剪枝,改种高产的果木等,农业技术也仅仅从农技人员学来一点点。主要还是销售的问题,产量少,只能够零卖,没有积极性。

    大明朝,粮食价格还是偏低,交通又受到限制,农民要想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读书考上了功名。

    他觉得调整农业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培育珍稀优良品种的农产品,最好是能够提供大量的牛肉等肉食,改善膳食结构。

    他将王振他们派往天津,成立研究院,自主招生培养人才,研究硫化工艺,大量制作出硫化橡胶出来。

    又派人到郑州建立玻璃厂,那里有水路运输来的硝石矿很方便,北京的琉璃厂早就搬迁到西边去了。

    太监也是有人才的,不过隐患实在是太大,怎么可能给予那么大的权利呢?太监跟皇上一心,我看未必,皇宫里有多少密案,还不是跟太监有关系?

    他现在准备将他的治国理念和制度等好好地梳理一番,准备出版成册,发往各省各府学政,不然的话,科举改革,那学生们都没有准备,那肯定会搞糟,朱琪英带着一群国子监的生员在做这事情,朱琳凝则被安排为幼儿园园长。

    有人说文化复兴运动加速了欧洲的发展,像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

    他一直想做的就是这个事情,那怕起个头也好,毕竟这个时候的天才还是很难发掘的。

    八月份,清华园总算是建好了大门和五栋大楼,其他的再慢慢修。

    他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送往展览半年,同时将他自己画的梅花图也送给了清华园。

    毕竟黄公望这幅画太闻名了,而且离得近,还好保管一些,派大内侍卫日夜看守,同时广邀天下有名的画家名士等前来教授,能自主挑选学生。

    这五栋建筑都是他亲自设计的,没有想到一个没有灵魂的画图工居然也有这么一天。

    主楼采用极简的对称结构,方方正正,安装透明玻璃,吊灯,地板贴瓷砖,光线很足。

    这一天可是相当的热闹,在京的所有生员、官员、有功名的都来看皇上的画作,一直听说皇上画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画作,都想来看看。

    以前还真没有这样的画作,好多的梅花,争相怒放,静态之中含动。

    大家都把朱瞻基的画夸上天了,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倒是关注的不多。

    他也是无语,人家黄公望为了画这副画,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来回奔波在富春江两岸。

    他不由想起倪云林的画作,很干净,看起来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据说他极度洁癖,曾经对一位歌姬心生爱慕,便将歌姬带回家过夜。可是他嫌弃歌姬不干净,要求歌姬一遍遍的去洗澡,就这样洗了一夜,也没有让倪云林满意。

    这位画家最后被朱元璋抓进了牢狱,他竟然要求狱卒把饭菜举过头顶给他,惹恼了狱卒,说:“我可不是你老婆,做不来举案齐眉。”最后被锁在马桶旁边,不久后便死在狱中。

    现在终于有些时间陪陪妃子们和孩子了,他问孩子们都去哪里了,说是在门前的场子里玩球呢。

    当他来到时,就看见大妞和朱祁镇及其他一些孩子在你争我夺,拉拉扯扯,手打脚踢。

    晚上在悦儿这边睡,两个人很久都没有亲热了,连洗澡都在一块洗的。

    “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吧,这些年都辛苦你了。”

    “嗯!皇上也不要太辛苦了。”她摸着他的脸说道。

    “皇家银行的股份都卖出去了吗?”

    “当然了,这么好的条件傻子才不乐意呢!

    皇上每次你都给我讲这些,你就放心好了,我都处置得妥妥贴贴的。”

    “还是悦儿最能了,我还担心这么多产业,你管不过来呢,对了给你安排的,表现怎么样?”

    “很不错,很聪明,皇上不打算收了她们?”

    “表现好的就收了吧,再多我也顾不过来。”

    “就知道你会这样。”

    “小孩子现在这么喜欢玩球了,也不知道规矩,乱抢一通。”

    “皇上要教他们?”

    “让郑勇来教吧,小孩子从小就要懂得规矩,长大就不会差。”

    “皇上,快睡吧,明天还要上早朝呢!”

    “睡觉。”

第五十四章 哈密拉面

    朱瞻基一直对于医辽这一块是相当重视的,他发现宗室女性寿命有长有短,夫妻感情好的,受到重视的相对来说寿命要长些,比如说长女或者幺女。

    他觉得疾病跟人的情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脾气大的人往往肝脏不好,过于亢奋或者压抑都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表现特别明显的就是孕妇了,在怀孕期间,心情好,加上适当地运动,那么出生的孩子不爱尿床,不爱哭闹,反之则相反。

    到目前为止,他的兄弟姐妹当中,已经去世的有两个王爷和两个公主了,现在朱瞻墉和朱瞻埏两个人身体比较弱。

    “三弟,皇爷爷素来喜欢朝鲜女子,温柔体贴又知书达礼,听说吴升之女也是贤良温顺,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呢?”他对朱瞻墉说道。

    “皇上,你知道臣弟从小多病,这个生孩子的事情还要讲究时机,这个……。”

    “行了,行了,你不会是有龙阳之好吧?”

    朱瞻墉闹了一个脸红,大家看到他的样子,都撇的受不了。

    “韩太医,皇家的子嗣延续都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命脉,你一定好把这个难生育的事情弄明白,以后,不能生育的皇子,继承权也要相应地降一级,这个你们太医能确定吗?”

    “皇上,臣怕是无能为力啊!”

    “看把你吓得。”

    自从显微镜做出来之后,他就让人成立了实验室,对人体的血液进行了研究,将血型给分出来。

    这里是城西的军队医院,四处看了看,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预防科,女医生也有几位。

    “找个大夫,给越亲王看看吧!”他仔细观察朱瞻墉,发现他倒也长得白静,不胖不瘦,脸面无须,人中稍浅,看来也挺正常的。

    给他看病的是一位中年的大夫,仔细看了眼睛,舌苔,把了脉。

    “殿下倒是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身体发虚,冬天容易发汗,怕冷,这个是实虚,反倒不能随意进补,我给殿下开一副药。”

    朱瞻基拿过方子一看,是六味地黄丸加减,看来是体虚,平时不注意锻炼。

    回头他想了想,应该是大明不注重锻炼身体有关吧,平民老百姓可能会高寿一些。而且迁往北京的南方人还是习惯吃大米,大米是呈弱酸性的,应该与北方水土不相符合,要吃也应该吃北方的大米。

    他叫来几个厨师专门研究出拉面来,吃起来还可以,主要还是这个汤,用碱水煮最好,为此他还专门让人到黄河去取水,再下生姜、胡椒、大蒜、肉桂等,别说还真有一股西域的味道。

    这天晚餐,他叫来古丽,朱瞻墡,大家一起尝试这个新式面条。

    “这个菜是生的?”长公主说道。

    “这个是香菜,泡一泡就可以吃的,怎么样,古丽。”

    “好吃,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这个汤料很鲜,熬羊肉汤肯定好吃。”

    “过几天再试试盖浇饭和大盘**。”

    他在大前门挑了一个店铺,用回族人来招揽生意,就叫哈密拉面,还提供烤馕。

    开业的这一天,古丽亲自到店里吃了一碗面,用的是22号桌子,这时候大前门的路基已经基本修好了,准备开始铺设跟皇宫一样的地砖。

    大碗的牛肉拉面只要十文一碗,有三十片牛肉,大概有三两左右,小碗的八文,光是牛肉就能值五文了,胡椒也是很贵的,再加上高昂的店租,简直是白菜价。

    虽然大家一天也才赚个几十文钱,但是尝个鲜还是可以的,吃个寡面两文钱,没有这个牌面呐,听说,这种面是从西域传过来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哈密拉面就传遍了全城,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过来试吃一下。

    青椒牛肉盖饭三十文一盘子,牛肉分量很足,大盘鸡是五十文。

    那些吃拉面的,看到这么香还没有见过的吃食,也是大为羡慕。无论如何,只要是进来的都觉得很值。

    哈密拉面彻底火了,那些当官的表示不差钱,他又在东城和西城各开了一间,青椒当然没有那么多,不过还有土豆和玉米,这些产业都交给了古丽。

    他让人专门印刷了一本宣传册子,是让人来加盟的,由他们提供牛肉和调料等,甚至可以帮助买下店铺,装修按照统一样式,不能卖猪肉卖酒,需要交钱来学习,连帽子,衣服都必须穿统一白色的。

    他打算在京城往北的地方,大量兴建牧场,既然人少地多,就放牧吧。另外在北戴河也修一个别宫,等将来休假用。

    这时候,侯显也顺利完成了出使西藏高原的任务,回到了京城,他说大国师释迦也失已经动身前往京城。

    侯显出身西番十八族,他从小就被送往寺庙做起了和尚,后来因云际会,入了宫当了太监,永乐元年的时候,派往西藏,请来了哈利麻等一批高僧,后来又随郑和出使南洋,平息了很多国家之间的矛盾。

    再后来又屡次进入雪区,宣扬大明的功德,平息干戈。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这位应该有七十岁的老和尚,显得很苍老了。

    “侯大人,经年出使他国,这次又为国家立了大功了!朕赐你为‘大德和尚’,你还想要什么,朕都可以赐给你?”

    “谢陛下隆恩,这些都是臣的本份,当不得陛下赏赐,不过,臣自小就有一个心愿,想在家乡建一座寺庙。”

    “这个朕可以答应你,朕会派工部官员陪你一起前往修建。”

    “臣扣谢陛下!”

    “前年的时候,有羁縻的卫所族民,竟然胆大包天,屡次袭击外朝以及我朝的使者,这种事情,朕绝不能允许。

    希望你也顺便做一下工作,让他们安分些。”

    “臣遵旨。”

第五十五章 赛马

    “为官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一天他问牛玉道。

    “小的不清楚。”

    “你是怕说错了吧,太监不得干政,这个它有一定的道理,在朕看来,太监也是人,只要你不把自己当作太监来看,就行了。

    朕不会给太监权利,但是只要你有才干,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触犯法律的一样还得惩罚。人家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呢,人挪活,树挪死,人家侯显老太监还是一个和尚出身,朕要找个人来伺候,哪个不行呐?

    你就是一个死脑筋,闷罐头!”

    牛玉心想“罐头”,什么是罐头?“皇上是君父,侍奉皇上是应该的。”

    “为官说白了就是遵照天意,不可逆天。什么是天,在道教里面,天就是大道,就是大势。比如说大明朝之前,一般讨伐鞑靼、匈奴这些外族,费钱费力,还得不到什么好处,只能保持守势。

    现在我大明历经几代而治,有这个条件来消除关墙外的这些威胁,不能留有祸害给子孙,这就是大势,符合天道,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现在我们从东海之外获得了玉米、土豆等适合在贫瘠地方生产的农作物,还有大量的黄金以及生胶等这些,这么多好处,如果朕不去争取,那不是傻子吗,如果这样做了,就是违反了天道。

    你能听明白吗?”

    “小的愚钝。”

    “我看你是在装糊涂,我问你,为什么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仅混个温饱而已,有个小灾小难的,就有塌家的危险?在炎黄时期,人们至少还是自由的,于是有很多人就说黄帝是多么英明!”

    “不知。”

    “朕也希望有个明确的答案,朕在做的就是试图改变这些,人生在这个世上不是仅仅为了吃饱饭或者是侍候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朱瞻基一向对吃食不怎么讲究,有什么就吃什么,一般就四五个菜,一个汤。今天吃的是油炸的虾丸,牛肉,萝卜等,他来到长公主这里,看她们几个吃什么。

    除了朱琪英和朱琳凝,其他三个王女是齐王和韩王一系,从小生活在南京,被安排在皇后、朱瞻墡和夏原吉打下手,现在她们四个在一处吃饭。

    “我就好奇你们喜欢吃什么,不用管我,你们吃你们的。”

    看了一下,又回去继续吃饭去了。

    刚吃完饭,长公主跟朱琪英就过来了。

    “你们两个怎么不去休息?”

    “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没有什么事,就是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牛肉吃多了。

    大妹,到京城还习惯吧?”

    “皇上,我有名字呢。”

    “嗯,既然来了,就说一说吧,《内训》也读了,朕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够找到一个和心意的郎君,能不能找到,就靠你们自己了,朕自然会乐意给你们创造条件。”

    “你有这么好心?”

    “当然,毕竟你们自己的幸福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上。

    对了,下一道旨意,让各府征集民间故事,琪英,你手上的事情办完之后,就准备编两本书,一个是《寓言故事》,一个是《民间故事》,都要用白话文来编写,然后刊印,是给小孩子们空闲的时候读的。”

    “是。”

    下午,带着穆尔登格去了郑坝村赛马场,这个赛道的草坪可不好搞,现在有两条道,一条是土路,一条还在陪育草地,分别从云贵和辽宁挑选出来的草种。

    他今天要试一试这匹黑色的阿拉伯马,虽然它表现得与人亲近,但是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骑乘的。这种马头小,眼睛比较有神,体型优美,毛发很光亮,有四尺多高,接近五尺。

    今天天气很热,不过对于阿拉伯马来说倒不算什么,用两个胡萝卜花得它骑乘,进入了跑道。它看起来心情不错,刚进入跑道就发力狂奔,一点也不费力气,整整跑了三圈才停下来。

    确实是难得的好马,耐力强,好养活,耐高温,比河曲马都要好很多。

    这种马跟汗血马很像,不过汗血马实在是太珍贵了,就是朱棣也只有两匹而已。

    这个场子是由太监王瑾在照看的,骑手都是穆尔登格的族人。

    “十月份可以准备好开赛吗?”

    “回皇上,一切都准备妥当。”

    “马票给我看看。”马票有面值,双联的,从中间撕开,需要什么号码则在马票印上。大金额的则需要登记。

    “卖票能忙的过来吗?要多准备人手。”

    “遵旨。”

    “这个地方也不比你家乡差吧?”

    “这些马真好,皇上为什么不把它当作军马呢?”

    “太贵了,哪里用得起,还是这种方法好,一边挣钱,一边可以繁殖。”

    “皇上你真厉害。”

    当传出十月初一举行赛马之后,京城就闹得沸沸扬扬,玩法也很简单,就是同时猜中头马和二马有奖,奖金除了扣除运营的部分,其他按照具体情况平分。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天空万里无云,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来参观,北京人对于马匹可不陌生,看到这么漂亮的马大为兴奋。

    “这马估计得要上百两一匹。”

    “你也就怕说,这种马买都买不到,一千贯都有人买。”

    “真多啊,现在要干什么?”

    “摇号,摇到那匹马,它才能上场比赛。到时候再重新编号,就可以买马票了。”

    “我就说嘛,怎么这么多马匹。”

    等号码选定之后,一大群人开始围着买马票,有一些人则要继续观察。

    “准备,开始!”

    第一组马开始奔跑,总共有三组,要跑四轮,每轮取头三名。每次跑一圈,一圈大概十余里。

    如此近距离感受极速的冲击,真是很刺激啊。

    很快最后一轮比赛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号码又变了,这才是最后定名次的号码。

    一大群人在疯狂地大喊大叫,马儿也更加兴奋,速度比之前还要快,马匹好,技术也要好,不能有失误。最后七号获得第一名,三号获得第二名。

    估计很少有人能中,不料就有人大喊:“我中了,我中了!”

第五十六章 兑奖

    喊中奖的人是一个来京城打零工的农夫,他姓郝,排行老二,大家叫他郝老二。这天工地也放了假,就是为了让他们来看看赛马,他就花了两文钱,买了一张试试,本来也没有也没有指望能够中奖,居然中了。

    他兴致冲冲地跑去兑奖,结果被告知三天后过来兑奖,两个月之内有效。

    第一次参与购买的资金总共有八万多贯,只有3个人中了奖,每个人能够分得五千三百贯。

    三天后,他又来了,走路来的,跑了一身的汗。赛马场的人核对后,告诉他,必须要到银行才能领取五千三百贯。

    五千多贯呐,顿时跑来看热闹的人都炸了,最后还是被请上马车,送到京城银行,后面跟着一大帮子的人。

    郝老二还穿得破旧的厚棉布衣服,人家也不嫌弃,被请到一个专门接待的地方,还有一名户部的官员,一名女职员给他上了茶。

    “郝大哥,是这样的,户部在永平府开了一个一万亩地的大庄子,郝大哥你可以用五千贯钱入股,相当于你花了五千贯钱,买了五百亩地,银行方面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好处的。这个是户部的周大人,你签了字花了押,送到户部盖上大章,就可以生效了。

    当然你也可以现在就把钱取出来,也可以存在我们银行。”

    “你放安心,现在是张大人掌管户部,本来户部是不缺这些钱的,他为了调动人们,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现在地多人少,只要投钱到庄子的,愿意迁移到海边的,可以免费得到一栋房产,做事的还可以拿到一份工钱,可以免除一年读书费用。本来是按百五的比例,张大人还特意提高到百八的占股。”

    “在哪里啊?是不是很远。”

    “不远,不远,也就三四百里地,五六天就可以到了,这个你放心,银行可以包办的,不用你出一分钱。”

    “要不你回家商量商量?”

    “不用想了,我现在就画押。”他想好了,不是相信朝廷,而是害怕别人谋夺他的钱财,这样倒是挺好的,不远也不近,有朝廷罩着,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看来郝大哥是个明白人,凡在我们京城银行打个交道的,有那个说没有赚到钱的?现在郝大哥你就是我们的财神爷,只要你发财了,我们也就有口吃的了。”

    “呵呵,谁不知道银行里的钱取不尽。”

    “郝大哥是个灵份人呢,你花押完了,我们派马车将你送回家。”

    郝老二的家不远也不近,在固安县,第二天就到了,他只是跟老大交代一下,说是岳母生病了,去照看一下,就带着家人,收拾了些细软就直奔京城。

    “当家的,我怎么就感觉像做梦呢,两文钱就能白得五千贯钱?”

    “这不三百贯钱都在你手上吗,你说我累死累活也干不来这么多钱呀!这不还有银行的人吗?”

    “那干嘛要跑那么远呐?”

    “这不是不放心嘛,钱倒是小事,万一闹个不好就会惹来麻烦!你也知道我在京城里干活,累点,苦点,总比在家里好,麻烦事多。”

    “可这以后回来一趟都难。”

    “咱们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将来日子好了,可以把你爸妈接过来,咱养得起。”

    “你说这么远,孩子们能扛得住吗?”

    “不行的话,就走慢一点。”

    城西有一个无赖,叫做憨老三的,整天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谁也没有想到老天这么不开眼,竟然让他买中大奖,当天他也确实亲眼看到可以领取五千贯大奖,但是他没有去兑奖。

    等了好几天,天天有好事的人在守着,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硬着头皮去兑奖,同样被带到了银行,他选择先存钱,只带三十贯出来,打算先过一阵子逍遥的日子再说。

    可是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有一帮跑了他家里面,打了他一顿不说,还将三十贯全部拿走。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夜,又不敢去报官,只能向银行求助。

    “这我也帮不了你,要不你去永平府得了,不要瞧不起那个地方,听说皇上要在那里起别宫,皇上待的地方能差了,还白得一栋房产,将来每年都有分红,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呢?

    当初在我们这里贷款买地的,现在有哪一个没有发财?反正你自己看着办吧,过了这次,下次就没有这么优惠的条件了。”

    憨老三也没得办法,只能照办。

    最后来兑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也是将钱存在银行里,结果当天晚上家里就遭了贼,虽然报了案,但是背后里老是议论纷纷,是不得不搬家了事。

    当朱瞻基得知此事之后,也是苦笑不得,看来还是缺少投资的环境和目标,就连国债都少有人问津。

    他把蒯祥叫过来,这事情得抓紧才行。

    “廷瑞,辛苦你了,都廋了。”

    “皇上,不辛苦。”

    “起重机器效果如何,吊绳能承得起吗?”

    “按照皇上的要求,走铁轨,方便很多,比以前快了好多,不用再等那么久了,就是绳子不耐用。”

    “朕也给你不少的手艺高超的老师傅,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充分发挥大家的才智,以后只要有成果,就加月俸,加级别,甚至分发房子等等,都可以。

    我们需要将原来的手工的方式改成机器的,就是因为速度快,省人力,制作出来的东西都一模一样,方便更换。

    所以尽可能地改造,不要怕花钱,只要成功了,就可以赚很多的钱。

    现在朕急需要扎机、榨油机、纺织机等等,你要把他们分组,一个个地解决问题,人手不够就去招。

    比如说这个吊绳,看看能不能使用钢丝绳,还有各种材料,就让他们放手去干,总会有办法的,另外还要多召些有天份的学徒。”

    “皇上说的是。”

    “所有人按照现在的月俸发五倍的工资,按照贡献大小,给予评定,提升级别。”

    “五倍会不会太多了?”

    “不多,人家到金店打首饰,说不定比这还多,不怕他有才,只要出成绩,包括你也一样,你现在也算是独当一面了,救急不救穷,家务事交给管家来处理,不能影响正事。”

    “臣记住了。”

第五十七章 巡抚

    “皇上,自从王让病故后,侍郎一职就空缺,还请皇上早作安排。”

    “朕今天就是为这件事情而来,朕打算将布政司改为行省,布政使改为巡抚,统筹管理一省之政务。

    像吏部右侍郎一职,朕想到好久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下面的官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呐,像何道旻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像救急官一样,哪里有难事就往哪里安。

    反而是布政使,参议等,上不得上,下不得下的,所以朕决定加强省级官员的权利,不能让上下断层。

    同时,朝廷的高官也要多往地方去任职、巡查,以免作出错误的决策。”

    “皇上你就不要兜圈子了。”

    “那朕直言不讳了,首先是税收,去年光京城一年的商业税收就有三百万,这还不包括其他的收益,比如说店铺的店租,出卖土地等等。

    这个做生意,就是这样,人多,好地段生意就好些,那么店租还会上涨。

    很浅显的道理,朝廷也不能老是吃这种亏,还不自知,要懂得经营。不能说我把道路修好了,治安搞好了,你们都来赚钱吧,我就收点过路费就行。

    比如食盐,不管吃不吃,都要收税,这个很不合理,像茶酒这样加税不是很好吗?有钱就买好茶,没有钱,采点野茶自己炒。

    新的税收政策一定要执行下去,不管是谁的买卖,田地也要一律收税,没有任何优待。当然商业税可以留下两成归各省自行安排使用。”

    “藩王的田地怕是不好收。”

    “那就多做工作,这不正是发挥他们才干的时候吗?藩王也要做好表率,要那么多地干什么,要造反吗?粮食必须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要不然粮食都收不起来,还不随他们,要怎么涨价就怎么涨?”

    “臣不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组织生产,落实朝廷的政策,抓好吏治,整顿治安,向朝廷反映各府的具体情况,协助各部实施道路、水利等等建设。

    第三个,关注灾害的情况,准备一定的贮粮,有灾害时,第一时间上报并安排赈灾救灾等。总之,就是协调好,负总责,朕为什么要发牌照,就是为了统一管理,什么都要讲究秩序。”

    “那皇上都安排好了人选?”

    “吴廷用为福建巡抚,吾绅为刑部右侍郎,金纯为两广巡抚,王俊得为吏部右侍郎,黄福为湖广巡抚,蹇贤为交趾巡抚,蹇英为辽宁省按察使,赵豫为四川巡抚,邝埜任陕西巡抚,鲁穆任江西巡抚,其他官员你们议一议吧。”

    等朱瞻基走后,大家就议论起来。

    “皇上用人真是谨慎呐!”

    “听说宜之的孙子也很聪明的。”

    “宜之有个好孙子,将来必定出息。”

    夏原吉感觉有些失落,老来得子,自然养得比较娇宠,希望将来能有个安稳日子。

    本来他的性格是比较耿直激进的,奈何遭到皇帝屡次打脸,又找不出些纰漏来,只能按照他说的办。

    十月中旬,南美洲的船队又回来了一批,带回了近一百万两的黄金,还有大量的生胶,一些玉米种子和鸟屎。

    “汉王的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回来之前,得知汉王已经降伏了二十多个部落了,这次有了我们带过去的人手,那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样朕就放心了,他有什么话对朕说的?”

    “他说:‘皇上说话要算数,老婆孩子愿意过去,就过去,不愿意,就随便怎么安置。’”

    “难道那边的女人就这么好,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现在藩王的护卫基本上都裁撤了,只剩下宁王和代王的没有消掉,说实在说,他还挺希望有人造反,当初连汉王都没有造反的心思,更何况其他人呢,毕竟人家还是能够看得懂大势的。

    今年吴丽美又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子嗣还是有些单薄,他决定再努把力。

    他也吃了一些花蛤,仅仅是一开始有效果,又让人从广西运一些新鲜的生蚝过来。

    他打开一颗大的,肉超级白,有点像荔枝肉,浇了一点红酒,用勺子舀了一勺,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太肥了。再开一个小的,都是活生生的,打开壳,里面是金黄色的,会不会有寄生虫呢?尝一个试试,到底什么味道,还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很嫩很滑。

    这个东西还是煮熟的好,万一有奇生虫呢?

    当天晚上跟悦儿在一起,要了三次,要不是第二天还有早朝的话。

    可是一个月后,全身又痒有疼,还起了红疙瘩,卧槽,不会是吃海鲜过敏了吧。

    盛寅过来察看,煮了一些紫苏等熬成的中药,但是还是没有彻底消除,连嘴角都是紫红色的,这怎么能去上朝啊?

    只能让朱瞻墡代为上朝,处理政务。

    皇帝生病了,举朝震动,有人说赶紧地祈求神灵吧,有人说要立太子,就连瓦剌部落也大摇大摆地前来交易,换得了大量的物质。

    “你说我要是死了,留下你们这些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呀!”

    “皇上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不是说大国师已经在路上吗,老天一定会保佑的。”

    “我陪你去看戏吧,平时没有时间陪你们,趁着我还清醒着,多陪你们看几场。”

    “不行,你还是好好养病,哪里也不能去。”

    朱瞻基倒是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别的毛病就好,皮肤病应该死不了人吧,只要多注意一些的话。

    即使是不治之症又怎么样,有的人就是靠精神之力战胜了它,你越怕它,它就越会要了你的命。

    他每天还是照旧起早,打一套拳法,按照太医的吩咐,吃了绿豆汤,菘菜豆腐汤,大量的苹果。还好快过年了,没有什么大事,户部也要关账了。

    朱瞻埈和曾敏学都过来探望了,看起来有所好转,行动无碍,稍微放了一些心。

第五十八章 亲自下厨

    “皇上你怎么来了?”

    “你能来,我就不能来吗,以前都是你们在伺候我,现在也让我来伺候你们一回。”

    “皇上,你的病还没有好全呢,这万一又犯了可如何是好?”悦儿着急道。

    “没事的,就今天一天,说不定哪天我就去了。”

    “皇上……”

    “好了,好了,动一动说不定有好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他把一大半袋子的面粉全部倒了出来,准备和面。

    “今年银行的分红发下去了吗?”

    “按照你的意思,发了一千万贯,每一户都办了册子,送了玉米种子,一套书籍,金银玉饰,绸缎茶叶,香料人参等等,当然还有皇上的信。”

    “以后他们也算是银行的股东了,账务情况也要告知一声,有什么问题直接找银行去办。”

    “嗯!”

    “咱们今天来做一些包子和饺子,再烤一些。”

    “皇上你真有劲儿,哪里像生病的人?”

    “淑妃娘娘,皇上的病好了?”这时候厨娘也来了。

    “朕没事,就是吃错了东西,不要大惊小怪的。”

    他揉好了一团,放到灶台上等着发醒,继续和面。

    “熬点小米粥,配点辣丁、泡菜、胡瓜,煎鸡蛋也很不错。等会儿就要包馅了,晚了就不好了。”

    “新鲜出炉的包子来了。”这时大妞闻声赶来了。

    “大妞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哼,你们偷偷地做好吃的,不给我吃。”

    “夯包一个,就知道吃。”

    “我也要,我也要。”朱祁镇也跑过来了。

    “去叫奶奶过来吃饭。”两个家伙又屁颠地跑去找太后了。

    “老妈,这是我亲手做的豆砂包,你尝尝,今天我就给你们做一天的厨子。”

    “若微没来吗?”

    “我们先吃吧,等下我再做点别的,保准她喜欢。”

    “嗯,好吃,挺好的,这是皇上做的?”

    “我也要,我也要。”“我也要。”朱瞻基白了她们两个一眼,没吃过包子?只有朱祁钰站在旁边不吱声。

    两个娃吃得满嘴流油,一个大包子还不够,还要吃。

    “还有牛肉包、酱肉包,味道不一样的,知道吗?”

    “我就要吃这个。”

    “就不能包小一点吗,我都吃不下了,胡瓜不错,很香。

    钰儿,来,吃个鸡蛋,长得快。”

    “悦儿,还热乎着呢,给其他妃子也送一些吧。”

    “放心好了,已经在准备呢。”

    “儿子啊,病好些了?”

    “没事,你看我都好了。”

    “你呀,是天生的龙种,不能吃海里的。”

    吃好了之后,准备接着烤面包,油炸花生米,三个小娃也跟在后边。

    “这个油可真香啊!”“那是!”

    几个人在忙活着,大妞在拍面团,祁钰在搓花生米。

    “你看我做的?”“你自己做的自己吃啊!还是祁钰最乖了。”

    “我不乖吗?”大妞说道。

    “比你弟弟乖那么一点点。”

    “弟弟,你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父皇说你不乖,你看我。”

    他把用来烤的面包团放在吊臂炉里面,上面有洞,烤好了,香味就会飘出来。

    接着开始炸花生米,裹面粉里面加了鸡蛋的,捞出来金黄金黄的。

    朱瞻基对于吃的方面虽然不挑,但是也喜欢各种美食,原来宫里的厨师做得不怎么样,特别是太监和宫女的饭食,原来的规矩,宫里面是不能起火做饭的。

    在吃的方面,宫里还是比较平民化的,很多的吃食等都跟朱元璋有关系,应该说是一个发明家。

    像茶叶、临水酒、烧鸭,反正是该吃的吃,该泡妞的泡,地也种,诗也作。

    “大妞,来尝尝味儿。”“我不吃,我吃饱了。”

    这个朱祁镇,早上吃了三个大包子,还在吃。

    “悠着点,别把肚子给涨破了。”吃得差不多了,终于拍拍肚皮跑去玩了。

    面包也烤好了,里面加了鸡蛋和糖,趁着热乎劲在上面糊了一层蜂蜜,再撒点芝麻。

    “皇上,你要做什么好吃的给我呀,你的病好了?”

    “姨娘,吃这个,可好吃了。”

    “嗯,好香啊,秀儿。”

    “这是我做的。”“是嘛,秀儿好乖哦。”

    “姐姐来了,皇上大清早的起来就给大家伙做大包子,还有烤的这个呐。”

    “我老远就闻到味了,我尝一个。”

    “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挺软乎的,特别香。”

    “是吗,太好了,我们多做一点,这一窝先晾起来。”

    忙活一上午,做出了几百个面包,用马车往王府和大臣们家里送一点。

    中午的时候,宝庆公主跟顾驸马带着孩子们也来了,做的是青椒肉丝盖浇饭、牛肉土豆盖浇饭、酸辣土豆丝盖浇饭和豆腐盖浇饭。

    “这个是悦儿的手艺,我就不邀功了。”

    宝庆看着他脸上还没有消去的斑迹,挺心疼的,“臭瞻基,老是让驸马不着家。”

    整整三桌子,大家都吃盖浇饭,挺过瘾的。

    下午大家都来包饺子,太后也来了,有羊肉馅的,香菇馅的等等。晚上大家都吃了饺子,喝了汤,全身暖洋洋的。

    “兴和那边关卡修得怎么样?”饭后他问顾兴旺道。

    “我的乖乖,全部都说用石头做的,又高又大,好多射击孔。”

    “就是要这样的效果,玉米收成如何?”

    “就像皇上说的,收成高,好养活,棒子结的好大一个。听说当初皇上答应分草场给大家,现在大伙心气挺足的。”

    “好饭不怕晚,知道吗?朕还打算在北方大量养牛,用玉米来配合养牛也挺好的,省了好多的功夫。古话说‘河东出将,河西出相’,古人应该是吃肉长大的。”

    “那‘肉食者鄙’怎么讲呢?”

    “吃肉就长得壮,像你这样的,小时候不爱吃肉。”

    “呵呵,这个辣椒做菜挺好吃的。”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那哪能呢,应该是皇上有哇。”

    “嗯,可以,豆腐乳也挺好的,还有麻辣酱、老干妈,你不会是待在那边待腻味了吧,我也没有要你长期待在那儿啊,你自己灵活掌握。”

    “皇上,我可是将兴和都种满了,粮食够吃好长时间的了。”

    “是,是,辛苦你了,看中什么自己拿。”

    “呵呵,我从来就客气。”

第五十九章 南洋总督

    中兴四年正旦大朝之后,外国使臣以及王公大臣被安排在南湖大酒楼,各种冷盘、水果、糕点,新颖的菜式纷纷上席,每一桌还有六瓶好酒。三品以下的官员则在大厅每人领取一份酒菜就食。

    好多大臣往怀里面塞东西,掌柜的干脆用木盒,每个人都准备一份吃食,走的时候可以让下人带回家。今天也邀请了一些贵妇人前来看戏的,四个场子同时开演,分别是《西厢记》、《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

    现在大剧院每年派往军队演出二三十场,平时演出也不多,加上新戏不断,所以每次演出造成了爆馆的局面。

    皇帝的病情好转,开始接见一些使臣和大臣,吴显祖请求觐见。

    “草民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不必多礼,生老病死,人命由天,听说你去年又赚了不少钱,朕有点好奇,是怎么赚到的?”

    “这都是托皇上的福。”

    “皇爷爷在世的时候,特别相信梦,朕不信这些,朕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事,把好的方面继承下去,把恶习改掉。

    古时很多良将名相都出身下贱,像孙膑、庞涓都能够很快得到君主的赏识,掌管一国之军,让他们的才干尽情地施展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这些年来一直为了朝廷作出了表率和功劳的,朕想请你帮我办好南洋之事。”

    “陛下请讲,只要草民能够做到的,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朕想任命你为南洋总督。”

    “啊,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南洋人少地多,海盗猖獗,但是朝廷现在急需要借用一二,首先是需要大量的金铜锡这些,再个就是橡胶,朕打算在南洋大量种植橡胶树。

    你知道朕这几年赚的钱也不少,无非就是放贷、卖地、利用朝廷的政策赚钱,所以说赚钱不一定要做买卖。

    在南洋你们可以挖矿,可以建立港口,可以修建船厂,建立银行,在大明有所限制的,在南洋不再设限,钱不够,朕都可以提供,只要你能做好这两件事情,每年朕还可以给你一些高档茶叶和丝绸等的额度。”

    “陛下,橡胶是什么?”

    “橡胶可以做车轮,耐磨,跑的快,运得多,还可以做密封的垫片,这样水果、蔬菜都能几个月不会变质,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可是草民怕做不好,耽误了朝廷大事。”

    “朕想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朕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朕,如果有比较出色的子弟,可以送到朕身边做个跟班。”

    “草民谢陛下信任,无以为报。”“尽力就行。”

    吴显祖被任命为南洋总督一事,引起大家的不解,一个商人都可以任命为朝廷的高官,但是还是被执行下来,因为没有人愿意到那个地方去任职。

    “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出来,不要在那里瞎琢磨。”

    “小的在想商人也能做好官吗?”

    “为什么不能,管仲一开始不也是跟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的吗?”

    牛玉因为读书少,并不知道管仲是谁,当然不能回话。

    “听说你的老家在涿州?”

    “是。”

    “朕想任命你为涿州知州。”牛玉一愣,没有说话。

    “涿州自古就出名人,听说宋太祖的老家就在范阳。这两年来,你也跟在朕的身边,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是该历练一二了,涿州是你的老家,朕希望你能够让那里富裕起来。”

    “小的怕把事情搞砸了。”

    “没事,你先了解一二,有哪些人不用心办差的,你告诉朕,朕会把他们全部换掉,朕的侍卫里面等着立功的多的是。”

    “这不好吧。”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知县就是土皇帝,这也是朝廷吏治日渐败坏的主要原因,只要勤政一些的,还能够升官,整天呆在县衙里,能做些什么?如果你连一个知县级别的官职都做不好,朕还指望你什么呢?”

    当命令下达到内阁的时候,夏元吉坚决反对,他说如果太监都能做官,那还要科举进士们做什么呢?

    “皇上,你不是也要把我们姐妹们都派出去为官吧?”长公主问道。

    “怎么了,不可以吗?”

    “那我们能做什么?”

    “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做太平公主,当女王。”

    “不跟你说了,坏死了。”

    此事就搁在哪里了,他心里有些郁闷,加上天气潮湿变热,本来没有好完全的病又发作了,干脆朝也不上了,万寿节也不过了。

    四月大国师释迦也失终于姗姗来迟。

    “大国师听说你是活佛转世,佛法无边,医术精妙,朕现在脸上都是红斑,耽误了好些朝廷政务,大国师快来给朕看看吧!”

    “臣遵旨,还请皇上沐浴更衣。”

    朱瞻基照做了,让人点了香,大国师给他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让他捏在手里面。

    “皇上,静心听佛语,佛渡有缘人。请你捏一捏,臣为你驱除病魔。”

    说完之后,开始诵读佛经,他心里想,现在只能靠他了,闻着香气,驱除杂念,同时捏一捏那个软绵绵的东西。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好像睡了很久一样,他睁开眼睛,原来还坐着呢,看见了面前的大国师。

    “大国师,我怎么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皇上,人生如梦,我们从出生到死都脱离不了梦。”

    “大国师真是佛法高明,像朕不懂佛的人都感觉像沐浴在佛光当中,好像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消散了。”

    “皇上,你的红斑不见了,你的病好了!”

    他看来一下手背,果然不见了,好神奇的妙法呀!

    “多谢国师为朕排忧解难,请大师给我讲讲‘佛’是什么呢?”

    “皇上,佛是大智慧、无量觉。”

    “你的意思是说,醒悟了,就成了佛?”

    “皇上是有慧根之人,众生皆愚,何以成佛?”

    “何以成佛,何以成佛?”

    “皇上,臣给你准备一些药物,以后皇上必定百病不侵,永享长寿。”

    “多谢国师,朕知道国师是佛陀降世,不知道国师还需要朕做些什么,只管吩咐。”

    “皇上不必,你是世间的尊者,遵循本心,无所不应。”

    “多谢大师教诲。”

第六十章 牛玉作官

    皇上病情痊愈,皆大欢喜,太后千秋节被奉为上宾,宴席上全部都是素食,朱瞻基赐予赤珠佛珠、蜜蜡佛珠和砗磲佛珠各一串,其他手串共九串,五香五药,种子茶叶,宝裟金靴,宝马玉鞍,并赐封为“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大朝会上,朱瞻基宣布该天津卫为天津州,下设青县、沧州、南皮、盐山、庆云五县。

    “古代先贤,侍君以忠,春秋之后,君王不仁,臣子不忠。赤章蔓枝劝谏厹繇国君不听,说:“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

    今皇权不下乡,吏治逐渐败坏,这都是臣子不忠的表现,贤德归隐,这是君王昏庸的表现。”

    散朝后,又到了文渊阁,大家刚吃完早点。

    “朕想任命牛玉为涿州或者天津州知州,你们选一个吧。”

    “皇上,你这又是何必呢,不就是一个知州吗,搞得大家多难为情呐!”金幼孜说道。

    “牛玉这小子倒是挺聪明伶俐的,夏阁老不如让他试一试,是骡子是马,总得让人家遛一遛。”

    “皇上,此例一开,后果难料,不如不派。”

    “朕知道你的意思,以后朕决定不再接收宦官,宫里面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伺候,女仆、女兵、女医都足以代替,太监在宫里未必能做出什么好事,还是多历练为好。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太监,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才作出了很多的贡献的,朕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就像打仗一样,你觉得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那种好?”

    “难道卫青打法不好?”

    “卫青当然比较稳妥,但是消耗也很大呀,照他这样估计永远也别想彻底根除匈奴之患。

    我们现在的情况可比汉唐时候好多了,反而老是不思进取呢?

    至于宦官干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皇帝连朝局都掌握不了,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如其想这些,不如将朝廷的新税制落实下去。”

    “那就让他去天津好了,不过臣不看好。”

    下午,周忱过来汇报,他是永乐二年进士,得到朱棣的赏识,任命为刑部主事,今年四十九岁,虽然很有才干,但也在朝堂蹉跎了二十年没有什么升迁,直到被他任命为工部左侍郎。

    “坐,说说吧。”

    “是,为了加快京城到宣府的道路进度,臣发动当地百姓和军队,预计在今年之内就可以完工了。”

    “嗯,很好,不错。”

    “西山学院也可以在年内完工。”

    “这就好,看来还是你懂得朕的心事,想当初,皇爷爷讨伐鞑靼的时候,修路铺桥,但是也挡不住他的决心,几十万大军进军草原。

    现在这条路终于修好了,朕今后一定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

    “皇上,臣倒没有出什么力,说实在的,臣还没有见过如此修路的,路修得又宽敞又笔直。”

    “朕以前就说过,改变工部的职能,主抓规划、质量、进度、技能等等,目前这些还远远不够,你看光是北京城就有多少寺庙,加上道观应该不止五十座了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都是虚幻,只有实实在在,才能为人们创造福祉,像黄河改道工事这些。”

    官员们很快得知皇上任命刚过二十岁的小太监为天津知州的时候,都一脸的不可思议,太监也能做官?

    有部分官员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是皇帝在管着他们的官帽子啊。

    朱瞻基也收到了大量的奏章,有反对的,有夸赞的。最后连国子监都牵扯进来了,国子监都那么多生员,难道还不如一个太监吗?

    生员们也找到李时勉,请求解惑。

    李时勉皱起眉头,关键是孔子之时也没有太监呐。

    “让我好好想想,你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写出来,我代为传达给皇上。”

    倒是国子监的助教王仙,对于国子监培育人才的方式很不满意,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万年策,递到皇上那里。

    他说有些人学了几十年的经、史,都没有长进,就是练练书法至少还可以抄抄书什么的,学点算数,还可以打理账目。

    所以恳请,令天下学校生员兼习书法、算数,由提调正官按察司巡按御史考试,以备人才之需。

    这个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一直想改革国子监,既然碰上了,那就变动一二吧。

    当所有人到知道了此事之后,又是一阵议论。

    “朕早就说过,半步《论语》治天下,就是一个笑话,即使是不学习经、史,难道就不能做事了?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当官而学,不要本末倒置了!

    你们说,这样的人朕能够放心地去使用吗?

    国子监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说一说吧,你们这近不是闹腾得很吗?”

    大家都不说话了。

    “皇上说的在理,国子监生员近两万人,虽然能够为朝廷培养了大量的人杰之士,但是还是得不偿失,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能虚度,空耗。”陈鄂说道。

    “朕决定遣返所有五十岁及以上生员,发放补偿,鼓励其在乡间教导幼子。三十五到五十岁之间的,统一安排在西山学院辅佐教学,或者安排到军中和地方担任教谕工作等。

    今后生员全部由西山学院和应天学院自主招生,自我经营,朝廷给予贫困的优等生员发放补助资金。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将给予清退,科举考试也不接受三十五岁以上的考生进考。

    生员可以自主选择所学科目,学成达标后,报于朝廷,朝廷会优先选录任命,有志于从军的,可以优先录用。”

    “皇上,请问如何发放补助的呢?”

    “基本上不限制数量,只要达到标准的,而且成绩优秀的就可以发放,差不多一百个当中有三十个名额吧。”

    “皇上,这恐怕不妥,三十五岁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是断了很多考生的后路了吗?”

    “那就推迟到下下个科举考试执行。”

第六十一章 无题

    “听说你要把牛玉那小崽子派出去当官?”

    “是啊,怎么了,老妈?”

    “这么小能行吗,怕是连个官服都穿不撑?”

    “人总要长大的嘛,不多锻炼怎么行呢,将来也好给祁镇留个可用的人才。”

    “儿子唉,你就使劲闹腾吧,反正我是管不了你了。”

    “太后英明。”

    “没个正形。”

    “老妈,你看现在悦儿又怀上,还有四个也怀上了,我这是治国平家两不误,不是?”

    “就你这个倒腾的劲头,天都能给你闹翻了,你爷爷都没有你这么会来事。听说你让王府撤护卫,朝廷还没有发话呢,人家就撤除了,还让我知晓,你这不是膈应人吗?”

    “老妈说的是,这个也不强迫,这不是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要不然,哪里有机会让牛玉当上知州呢!

    现在朕恨不得把全国能征的兵都征了,都送到边疆去屯田,你就放心好了,朕会给他们一些补偿的。”

    “那就好,只要有这份心就好了。”

    这些年来,也是把他搞得筋疲力尽,没有个闲暇的时候,现在好像全身都陷入这个大泥潭里面,转身不开。

    有时候,最难改变的怕是人的思想,他记得一个故事,有个徒弟想要一天两毛钱租来皮匠担子来用,人家没有同意。师傅已经死了,担子反正也是闲置的,就是怕会带来麻烦,最后搞得不愉快,都不来往了。

    “朕觉得,还是皇爷爷做的对,只有铁和血,才能够让这个世界改变!”

    “皇上这是何意?”胡熒虽然面不改色,但是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了,这又是搞那样?

    “你也走遍了各地,现在朝廷的潜力已经耗尽了,就是逃荒的,也不差一口饭吃,你看,就连寺庙都有大量的田产,大家也不觉得稀罕。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少地多,好多还可以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呢!

    人呐,只有刀剑在脖子上,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才能被逼得作出反应来。

    要想发展,只有一条路,打仗!”

    “打仗,那就打吧。”胡熒松了一口气。

    “朕要让倭国消失,从此以后再没有这个国家!”

    “这又是为何呢?”

    “人口,大量的人口。朕其实一点也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但是祖宗基业,天命所在,朕只想留给未来太子一个稳定的基业,能够游戏人间。”

    “皇上,臣都不知道作答了,一开口就是雷鸣电闪的,让我缓一下,喝口茶。”

    “皇上,臣觉得这天下还不算稳当,陛下你又是修改律法,又是改变兵制,这些都是隐患呐,等天下安稳了,再计议也不迟。”

    “那当如何做呢?”

    “人人平等,照章纳税,这个就很难办呐!”

    “这个好办,无非就是钱,只要能够让他们赚得比以前更多,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人人纳税这个是国家的根本,朕绝不会妥协。”

    “臣希望一切皆如皇帝之意。”

    “瓦剌情况如何?”

    “顺宁王脱懽,此人不输其父,原来有三王,现在他打败了土尔扈特部落,将其收纳,安乐王、贤义王都不能对他构成威胁,要不是他没有黄金家族的血统,估计早就自立为汗了。”

    “朕必取他狗头!”

    却说牛玉刚到天津地界,王振就来给他接风了。

    “贤弟,你可是羡慕死老哥我了。”

    “兄长,这有什么好羡慕的,我都担心的要命,怕交不了皇上的差事!”

    “我就猜到会是这样,别怕,有哥在呢,在这地面上,都得给我老老实实的,还没有哥拿不下的人。”

    “那敢情好。”

    “来的时候,皇上没有捎什么话?”

    “对了,差点忘了,这是皇上给你的信。”

    “快给我看看。”

    “嗯,皇上叫我照应你呢?”

    “果真?”

    “看你说的,咱俩什么关系,不关照也说不过去呀!”

    “那就多谢兄长了。”

    “咱俩这交情,还跟我客气啥的!皇上是怎么给你交代的?”

    “那倒没有什么,叫我用心办差就行了。”

    “你看看,你看看,皇上多待见你呀!”

    “他还说了一句。”

    “说了什么?”

    “这点差事都办不了,那要你何用?”

    “皇上英明,咱们呐,绝对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好好办差,知道吗?”

    “是。”

    坤宁宫,大妞和二妞一个人抱着朱瞻基的一条大腿,不撒手。

    “我说你们两个,从小就知道抱大腿。”

    “父皇,给我做好吃的呗。”“我也要。”

    “你们两个吃货,朕忙着呢,我说皇后娘娘,快来管管这两个。”

    “皇上,你来了。”

    他把拖着两个娃往凳子那边拖,等坐下来,两个家伙立马往他身上爬。

    “下来!”两个家伙不敢违抗旨意,挤在他身上。

    “善祥,妃子们差不多也都为朕生了娃了,你说是不是要赏赐一些呢?”

    “臣妾没有意见,一切由皇上做主。”

    “父皇,我要听故事。”“好,好,给你讲。”

    朱瞻基下了一条旨意,所有的大明官员,田产或者是商铺都要照常纳税,不交的,将革职,永不续用。王府不交税的,全部在俸禄里面扣除。不管是王公国戚,都要交足。

    他把赵王叫来了。

    “三叔啊,你可是朕的亲叔,有什么事情,你都可以说说,朕一向虚怀若谷,朝廷还要你来帮衬着呢!”

    “谢皇上看重,臣……”

    “行了,三叔,你还跟朕来这一套,今天叫三叔来,是有好事相商。”

    “皇上,请说。”

    “你也知道,周王曾经在朕这里买了几头好马,这不其中有一匹,不是得了个头名吗?你知道,得了多了多少钱?”

    “多少?”“好几万贯呢!”

    “这么多!皇上是叫臣也来买马?”

    “朕想在徐州再开一个马场,由你来牵头,宗室都可以入股,你觉得怎么样?”

    “那是好事啊!”

    “但是你们呐,得按照朝廷的规矩来,钱,朕随便漏一点,就用之不尽,权利朕也给你们,但是必须要守朝廷的规矩。

    这个事就由你来办,怎么样,将来还可以再开,还有更多的好处,只要朕在一天,就不会亏待你们的。”

    “臣试试看吧。”

第六十二章 于谦出巡

    刚进入六月份,天气就热起来,烧的人难受。这近皇上秘密召见大臣,也只有起居实录官一人能得知。

    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安排重臣担任此职,日侍左右,比如宋濂、魏观等人,另外马皇后也记录了皇帝的一言一行。

    到了永乐朝,王直以右春坊右庶子兼任起居官,朱瞻基觉得记录就行了,没有必要规劝。

    听说有一日,朱元璋祭祀先祖,回到便殿,大哭不止,说:“我的父亲就是这个月六日死的,我的兄长九日死的,我的母亲二十二日死的,一月之内,连死三位至亲,终天之痛,念之罔极。”

    今日的大朝会与往日不同,于谦就参加了,总共怕有五六十人。

    “今天除了在白城子修建军营,设置县城,就叫张北县吧,另外推行新法,统一纳税。之前已经在部分府州施行了,朕希望在两年之内,基本完成,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的,所有省、府、县主官降一级,户部尚书罢免。拒不施行的,一律捉拿问罪。

    所有人包括朕在内,必须一律纳税,包括皇子,成年皇子必须要服兵役,从普通兵丁做起,否则剥夺皇储资格。宗室拒不执行的,剥夺其爵位,拖延的,从俸禄中扣除,屡不主动纳税的,将剥夺其爵位。

    朕屡次三番讲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之事,不能逆天而行,不能有特权,朕不会也懒得管这些,依法行事,对所有人都公平,有人犯了人命官司,都找到朕这里来,这像话吗?像这样的事情还少了?

    纳税和服兵役这是责任,你们这些人,有些也是从小受到资助,才得以考上功名的,应该知道民间的疾苦。现在当了官老爷,就能忘了本?

    粮食的重要性,朕相信你们都清楚,之前有规定,可以花钱赎罪,这朕绝对不允许。朝廷理政也像过家一样,这里漏一点,那里漏一点,哪里还有结余的呢?你这个小家是够了,朝廷可是穷了,朕绝对不能吃这个亏。

    你们是为百姓办实事,造福祉的,不是来占朕便宜来的。如果你们不愿意当官,这皇宫里多的是人。

    汉唐时期,很多人都能写的一笔好字,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说起这些,你们都比朕明晰百倍,今后在苦寒边远之地为官的,朕会提拔优待。

    总之,税收不可避免,今后税收需要主动缴纳,没有按时缴纳的按抗旨处理,户部会抽查,查到谁的,故意偷税漏税的,罪加一等,破产的除外。

    内阁制作黄榜,在各县张贴,派官吏到各村各户宣读。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清洁自律,兢兢业业,做得好的加官升职。”

    “皇上,两年时间怕是不足,急切施行,怕是有些困难。”

    “朕知道,交税看上去挺简单的,各家不知道各家的产出吗?无非是不想交或者少交而已,两年,就给你们两年时间,否则朕亲自上门讨要。”

    散朝之后,于谦等着有一会儿了。

    “坐,朕想派你到各省督导巡查税收执行,朕会派亲军侍卫给你听用,拒不交税的或者执行不力的官员,一律锁拿进京,无需凭证,特殊时期当用特殊手段。”

    “臣遵旨。”

    “简化税收政策,统一纳税,推行法治,减少地方官员贪污腐化,降低管理难度,这些都是天大的好处,万世可适用。

    秦国几代厉行图治,正因为推行法治,才能助得秦始皇统一六国。

    不按规矩办,就是与朕为敌,想要获取特权,朕要坚决打击。朕相信老百姓都是明白人,知道好歹的。

    也不能不教而诛,朕已经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废除了劳役,想要赚钱,多得是机会,那些只进不出的人,终究是靠不住的,会被人唾弃的。”

    “臣谨记。”

    “廷益啊,月俸有多少,可够用?”

    “除了一石粮食外,每月有十五贯,足够花销了。”

    “是有些少了,朕的那些工匠都比你这工资还高很多,不过,这是暂时的,朕要那些不听调的人后悔,等朝廷税收上来了,就马上提高俸禄待遇。

    朕跟你的年龄相仿,有几儿几女?”

    “臣仅有一子,一女,儿子四岁,女儿刚满岁。”

    “你是十九年的进士吧,像你这样的才俊整个朝中也没有几个!”

    “皇上厚赞。”

    “这样,朕给你在十王府那儿一处房产吧,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跟朕的儿子和女儿一同上学吧。”

    “臣谢陛下。”

    “很好,有什么事及时跟朕通报。”“遵旨。”

    接着他来到军机处。

    “将神机营秘密派往宣府,秘不示人,朕要借助这次朝廷的新法施行,来给瓦剌一个狠的。”

    “皇上是说,可能会出乱子,那由谁来攻打?”

    “由薛将军你来统一调度,你带五千骑兵,于白城子建营驻守,由陈懋带一万骑兵,往北先行一步,稍做掩护,然后直取瓦剌老巢。”

    “兵力怕是少了?”

    “多了粮草负担不起,夏天还好一些,冬天,马吃什么呢?后勤能够保障充足吗?”

    “怕是不妙,除非先行准备,后面及时补充。”

    “反正要准备充分,现在可不是皇爷爷那个时候了,士兵们吃饱穿暖才能打赢仗,如果打赢了,就守住那里就不能再退了。”

    “可是,到底什么时候?”

    “如果瓦剌有五万以上部落前来,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这段时间就可以,主要是能不能一击致胜?”

    “这个怕是很难。”

    “薛将军,你觉得呢?”

    “打仗,既然决定了,还要想那么多干嘛,打就是。”

    “关键在哪里打。”

    “兴和?”

    “也好,将精锐部队秘密调往兴和,找个山凹里藏起来,反正马匹足用,在于夜间突袭,大同和白城子两边包抄。”

    “关键是要避开耳目。”

    “从大同运煤,军队夹杂集中,鬼不知,神不觉。”

    “这个办法好。”

    “那行吧,就这么定了,祁三,关键时刻,要靠你了。”

    “臣保证完成任务。”

第六十三章 德州

    船只在河面上行走,仿佛远离了京城的喧嚣之地,于谦穿着一身布衣,一副书生打扮。

    这些年来,建立海关,整顿顺天府及管辖之地商业税收,为朝廷收取了大量的税收,按理说他只是正五品司级官员,却地位超然,这次全面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全国的商业税收都到了他这里,俨然与户部佐官相当。

    正因为如此,他才明白此项任务的艰巨,农业税收还好一点,粮食全部交到粮站就行了,商业税就比较复杂一些,要设立衙门,安排人员,组织培训,而且银行还没有大量铺开,税钱的交接等等都是麻烦事。

    于谦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曾担任工部主事,因涉及空印案被杀,其父于仁不愿为官,却对于谦要求严格,以身作则,为善一方,很有名望。

    相传,于谦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于仁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文曲星模样的神灵对他说,为了感谢于家的供奉,他决定转世投胎于他们家。

    于谦从小天资过人,顺风顺水,得到当地知府虞谦的器重,二十四岁就考中进士,一般来说,能够二十八岁考中进士的就很了不得了,所以说榜下捉婿这种事情在大明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倒是庶吉士董镛,同为老乡关系,先一步下手,将女儿嫁给了他。

    到了德州,他仅带着一名下属就下了船,这时天色已晚,便找来一个客栈住下。

    第二天两个人收拾一番,准备洗漱,就先听到伙计的喊叫声:“没气了,死人啦。”

    “怎么回事?”于谦两个人最先到达现场。

    “这个人昨天入住,当时就有些虚弱,小的就留意了,哪想到今日一早就这样了呢?”

    于谦看向这个人,脸色惨白,不像活人模样,倒也无奈,转身离开,这时候门外已经好多人围观,都不敢进来。

    “哎呦,这可如何是好哇,你个瓜娃子,明明知道人家不舒服,就不知道请个郎中来瞧瞧?我这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老板,你这里都死了人了,还有谁敢住呀,赶紧地,退房。”

    这时候,大家都纷纷醒悟过来,这种人命官司还是少惹点为好,还没有退过一半的时候,一大帮衙役就赶过来了。

    “干什么,干什么,出了人命就想跑是不是?”

    “捕头,你可为我做主呀,有个人他昨晚上就生病了,哪想到今天一早就去了,你就行行好,通融一二,小的孝敬老爷们喝茶,请笑纳。”

    “是不是病死,还要查验,先将这些人给我全部抓起来。”他颠了颠钱袋说道。

    “我看谁敢?”

    “呦呵,你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按照新律,即使是有嫌疑也要出示文书,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抓人,是谁给你们的权利?”

    “本大爷只管抓人,别的一概不知。”

    “那我要是朝廷的命官呢?”

    “就你这份穷酸样,还是朝廷命官,给我抓起来。”

    “我看谁敢?”“还愣着干什么,动手啊。”

    “你们想要造反吗,敢抓钦差?”

    “哈哈,哈哈,你是钦差,我还是国舅爷呢!”

    “谁敢冒犯钦差大人?”

    “徐老三,怎么回事,谁让你抓人的?”好在府衙离这里不远,知府蒋庆得知消息后,立马带人赶了过来。

    “敢问哪位是钦差大人?”

    “本官乃税务司郎中于谦,奉皇命督察天下赋税,敢问可是蒋大人当面?”

    “下官不知钦差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还请海涵。”

    “蒋大人请起,还请蒋大人先料理此事为好。”

    “遵命。武班头,先查验吧。”

    “大人,此人生前少汗,有抽搐痕迹,嘴唇干裂,面部无异样表情,全身无伤,无中毒现象,应当为中暑而亡。”

    “那就收起来吧,尽快结案。”

    “是。”

    “大人,请移步,臣为大人接风洗尘。”

    “蒋大人不必多礼,还是实诚为朝廷办事为好。”

    “钦差大人,手下无状,还请大人恕罪。”

    “杨士奇大人巡视之后,官府衙门就没有什么改观吗?”

    “下官立马整顿,立马整顿。”蒋庆也是久历官场,还没有见过有他这么大的官威的,竟然冒起冷汗,真是活见鬼了。

    喝了茶,闲聊几句,然后由众高官作陪,好酒好菜招呼。

    “本官可受用不起,陛下每日正餐也不过五菜一汤,这些酒菜还是你们自己吃吧,送两盘到客栈,让他们也压压惊,本官还是先行告退。”

    众官员都是面面相觑。

    “大人,这位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这为钦差大人就是皇上亲自任命的税务司郎中于谦于大人。”

    “啊,这么年经,想当初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考中举人。”

    “这位大人可说简在帝心,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还好,要不是大人,恐怕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是啊,是啊,多亏了大人,要不是大人,我们的官帽难保。”

    “大人,不知道,这位钦差大人这次到我们德州所谓何事?”

    “奉皇命督查天下赋税,凡执行不力的一律革职查办,拒不缴税的一律严加查办。”

    “这么严重,朝廷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谁说不是呢!”

    下午,于谦换上官服,提上尚方宝剑,打起钦差大旗,一溜红色侍卫前面开路,敲敲打打,好不威风。沿着全城巡视一遍,然后回到驿站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又来到衙门口宣读圣旨,接着开始新建税务衙门,任命官吏,一切都按部就班施行。

    这时,于谦上了一份密贴,建议在各府开设户部银行,以方便缴纳商业税收。

    这个可以有,让户部按照京城银行的模式实行,命名为工商银行。

    德州由于古黄河的泛滥冲刷,造成了高低不平的地貌,自蒋庆就任之后,开垦了几千倾的耕地,民生倒是发展的还不错。

    临走之前,于谦觉得此人倒是不错,便给了他一些玉米种子,让他来年组织人员播种。

第六十四章 官司

    却说于谦来到了济南城,想当年,朱棣就被一群书生带领这济南的老百姓给打败的,吃了彻彻底底的一个大败仗。

    就任两年山东布政使的高谷,现在荣升巡抚,差一岁就满四十的高谷,也是一点不输于谦,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是怕老婆之人,至今还没有生娃。

    “贤弟呀,你说这个济宁的国丈家,整条街都是他们家的,田产过万倾,为兄是费劲了口舌,就是油盐不进,你说这个事情如果闹大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呐!”

    “一个家奴而已,难道还能做得了主?”

    “就怕他得到了授意。”

    “既然躲不掉,那干脆封了了事,国事为重呀!你也不用为难了,我去解决此事。”

    “我也是多次上奏,可以皇上没有给我一个准信。”

    “如果国法不行,那还要法干什么?不要说家奴了,就是国丈亲至也不行。”

    于谦一刻也没有停留,立即赶往济宁,招来胡家大管家来问话?

    “为什么拒不交税?”

    “凭什么要交税,我们以前从来就没有交过税,你们知道,这些产业都是谁给的吗,都是皇上给的,谁敢找我们交税?

    我说于大人,你虽然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但是交税你就找错了对象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我忙着呢!”

    “请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本官受皇帝钦命,督察天下赋税,有缉拿朝廷命官之特权,更不要说是你们这些无品无级之白头。

    本官且问你,你能够做得了胡大人胡国丈之主吗?”

    “虽然我不能做主,但是有我们国丈爷的亲笔书信。”

    “拿来看看。”

    “嗱,这就是亲笔信,还有作假不成?”

    于谦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皇上要施行新律,如果有官员上门催缴赋税,但可不予理会。”

    “嗯,不错,这个留下,你可以走了。”

    第二天,于谦派所有的侍卫到国丈家店铺所在街道站岗,有人做生意,一律驱赶。

    “陈大人,本官已经将国丈管家压制,希望你不要辜负皇上的期望。”这位济宁知府陈鼎,就是当初皇帝任命的九名知府之一。

    “下官遵命。”

    曲阜的当代衍圣公孔彦缙得知此事后,明白了此事大概不可违逆,再说他一直都像让他父亲获得衍圣公的称号,皇帝没有应允,第二天就立马赶往济宁府,紧赶慢赶,奔波两日,累得够呛。

    于谦再次拿出圣旨,于衙门宣读,孔彦缙表示愿意主动缴纳赋税,愿为天下表率。

    当国丈的手书到了朱瞻基手上的时候,他命令陈谔组织三司会审。

    太后第一时间将他叫了过去,皇后也在。

    “皇帝,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说这事怎么办?”

    “这也没有办法,一旦进入司法,就不可逆转。”

    “我当初是怎么说的,我倒要看看你将如何收场!”

    太后还是第一次生了这么大的气。

    “太后,你就别生气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臣妾这就去劝劝父亲。”

    皇后带上护卫回到娘家,全城百姓震动,这事闹大了,皇帝要抓岳父,连皇后都制止不了。

    “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也不知道啊,你也知道你爹的性子,兢兢业业办差,文皇帝都夸赞他呢,别人都不愿意做光禄大臣,也只有你爹做的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本来老大,老二现在也在军队站住脚了,皇上待咱们家也不错,家产也都是皇帝赐的,你说他怎么就这么倔呢?”

    “那我去看看过堂吧,也好有个回缓的余地。”

    “那可不行,落下面子可不好看!你回去吧,先看看再说,不是还有太后做主吗?”

    “那就不能好好劝劝我爹吗?”

    “你爹那个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九头牛都拉不回。”

    所谓三司会审,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共同审理案件,大理寺主要负责刑部和都察院以及民事案件的复审,大理寺卿为胡概。

    中兴元年七月,有溧阳县史英父子两人,横行不法,犯下命案,却贿赂官员,反而诬告别人抢劫,又把他们的家人都囚禁起来,就这样瞒过了刑部官员,正是胡概告破此案,涉及到的二十二名官员,除了其中七名官员无罪释放外,其余全部被判斩首。

    而都察院原本权利极大,像酷吏陈瑛,逮着谁抓谁,制造了大量的冤案。周新以按察使之职,抓捕锦衣卫,从而惹恼了朱棣,被杀,后来虽然将其平反,但是已然于事无补。

    朱瞻基则规定,都察院可以督察除了军事、外交、宗室以外的一切政务,但是不能插手刑事案件,可以提审官员,获取证据后,移交刑部。

    主要是以监督官员为主,惩治贪官污吏。

    都察院陈谔居中,顾佐和胡概随同一起办案,陈谔请国丈入座。

    “国丈爷请担待一二,大堂不讲究官职。”

    “陈大人只管问就好。”

    “敢问国丈,此手书是不是你亲自书写的?”

    “是我写的。”

    “那你明知违抗国法,却故意指示下人去做,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家产都是皇上赐予的,皇上如果要就收回,不要也是放在那里。我自入朝为官以来,自认为无所差错,兢兢业业,清白自律,从未贪图富贵,又何必如此麻烦,多此一举呢?”

    “国丈此言差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人人都不遵守法律,那法律就如同虚设,让人有可趁之际。”顾佐反对道。

    “好,国丈请回,如果再由疑问还请国丈移步。”陈鄂觉得没有必要再审下去了,多说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那是自然。”

    “顾大人,胡大人,你们有何看法?”

    “这个国丈也真是的,生为国戚,却……唉!”

    “此事简单明了,还是由皇上定夺为好。”这会不会有什么误会,胡概想到。

    “那我就向皇上回报。”

    陈鄂立即向皇上汇报了审问经过,朱瞻基大为恼火。

    “这个胡荣到底怎么回事,简直就是不知所谓。朕命令,除掉他的一切官职,贬为平民,让其回老家修养。”

    “皇上,这是不是有些过了,皇上就是封他一个伯爵也不为过份。”

    “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那朕还有怎么管理国家?人人都来要挟朕,为难朕,那国法还要不要了?就这样,立即执行。”

    陈鄂无奈地摇摇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1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作者:小一号所写的《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介绍: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